You also want an ePaper? Increase the reach of your titles
YUMPU automatically turns print PDFs into web optimized ePapers that Google loves.
MONDAY
ARTPOST
2024-1125
ISSN1918-6991
MONDAYARTPOST.COM
Columns by Artists and Writers
Bob Black / bq / Cem Turgay / Fiona Smyth /
Edwin Kwan / Gary Michael Dault / Kai Chan /
Kamelia Pezeshki / Lee Ka-sing / Malgorzata
Wolak Dault / Shelley Savor / Tamara
Chatterjee / Tomio Nitto / Yam Lau /
Night Reading 夜 讀 記
Lee Ka-sing and Holly Lee Archive 李 家 昇 黃 楚 喬 文 件 庫
Thousand Objects. A Memoir《 千 物 誌 》
MONDAY ARTPOST published on Mondays. Columns by Artists and Writers. All Right Reserved. Published since 2002.
Edit and Design: DOUBLE DOUBLE studio. Publisher: Ocean and Pounds. ISSN 1918-6991. mail@oceanpounds.com
Free Subscription: https://mondayartpost.substack.com / Support: https://patreon.com/doubledoublestudio
Lee Ka-sing’s Night Reading
reads.doubledouble.org/2024/11/night-reading.html
The Night Reading series began in November 2024, about two months after Holly’s passing.
Following her departure, I started organizing the things she left behind. In addition to her
photographic and textual works, there were also a large number of personal diaries, creative
notes, and travel journals. Naturally, these included many of the letters we had exchanged as well.
I usually go through these materials at night, after dinner or before bed. Night Reading could
be described as reflections on these remnants—fragments of memory, a kind of conversation,
sometimes even a whisper, between us. This dialogue will continue over a long period of time and
serves as a way for me to hold her in remembrance. While its form will remain consistent, the
imagery will diverge, branching out into different directions as the years pass.
Night Reading
For the first entry of Night Reading, I chose her diary entry from Friday, August 23—the last one
she wrote, 20 days before her passing: “Book delivered today. Ka-sing made a portrait.”
The “book” refers to Sushi Grass in Paradise, a set of sixteen books shipped from Taiwan by Ching
Ping. The “portrait” is the photograph I took of all the books arranged on the table in our sitting
area. Holly and I shared fifty years together; we understood each other as if seeing clearly into a
mirror. Looking at these diaries transports me instantly back to moments long past, even revealing
depths I hadn’t noticed at the time. And so, I find myself adrift, overwhelmed by a profound sense
of loss.
「 夜 讀 記 」 系 列 開 始 於 2024 年 11 月 間 , 楚 喬 離 去 後 大 約 兩 個 月 的 光 景 。 楚 喬 離 去 後 , 我 開
始 整 理 她 留 下 的 東 西 , 除 了 攝 影 及 文 本 作 品 外 , 她 也 留 下 了 大 量 私 人 日 記 , 創 作 筆 記 , 也
有 些 旅 行 日 誌 。 當 然 , 也 包 括 了 我 們 兩 人 之 間 的 不 少 通 信 。 我 翻 閱 這 些 原 始 材 料 , 通 常 都
在 晚 間 , 飯 後 , 或 睡 前 進 行 。「 夜 讀 記 」 也 可 說 是 關 於 這 些 遺 留 下 來 的 東 西 , 記 憶 點 滴 ,
我 們 之 間 的 一 種 傾 談 , 甚 至 私 語 。 這 個 對 談 , 將 會 長 時 間 地 進 行 , 也 是 我 對 楚 喬 的 一 個 惦
念 。 這 個 對 談 會 保 持 著 一 個 固 定 形 式 , 然 而 , 影 像 的 採 向 將 會 是 紛 雜 , 隨 著 歲 月 走 進 不 同
的 方 向 。「 夜 讀 記 」 的 第 一 枚 , 我 採 選 了 她 寫 在 8 月 23 日 ( 星 期 五 ) 的 日 記 , 這 是 她 最 後 的 一
篇 日 記 , 寫 於 離 去 前 20 天 :「Book delivered today. Ka-sing made a portrait」 ( 意 譯 是
書 冊 今 天 收 到 , 家 昇 拍 了 一 個 肖 像 。) 其 中 書 冊 所 指 , 乃 是 清 平 在 台 灣 製 作 , 印 刷 完 成 品
的 「 壽 司 草 邊 的 天 堂 」 共 16 冊 。 肖 像 也 就 是 我 把 眾 書 本 放 在 一 起 , 所 拍 攝 的 照 片 。 我 與 楚
喬 , 相 處 五 十 年 , 大 家 與 對 方 也 算 是 清 晰 可 見 。 看 著 這 些 日 記 本 子 , 它 又 一 下 子 把 你 安 放
回 到 已 經 逝 去 的 光 景 , 甚 至 , 你 看 到 你 當 時 也 沒 有 看 到 的 深 處 。 你 就 茫 茫 然 , 更 加 覺 得 若
有 所 失 。
1977-03-03
2024-08-23 1977-03-03
Night Reading 夜 讀 記
1976-01-02
2024-08-21 1976-01-02
Night Reading 夜 讀 記
1972-05-22
2024-07-22 1972-05-22
Night Reading 夜 讀 記
Caffeine Reveries
Shelley Savor
Mass Departure
Gary Michael Dault
From the Photographs,
2010-2024
From the Photographs, 2010-2024
Number 55: The Woods Near Raszowka, Poland: Mushroom Hunting (December 2013)
The Photograph
Selected by
Kamelia Pezeshki
Ontario place by Jim Hurtubise
Edwin Kwan
Sketchbook
Tomio Nitto
CHEEZ
Fiona Smyth
Poem a Week
Gary Michael Dault
Silent Trains
(to Blaise Cendrars)
my dreams
are full of silent trains
they puff quietly
from their dark stations
crisscrossing my nights:
flatcars with bones
tank cars
full of erotic honey
a goodbye caboose
rattling at the end
winking down the line
at a next morning
Greenwood
Kai Chan
Drawing
38 x 34 cm, acrylic paint on rice paper
TERRAIN, eleven. (Photographs by Lee Ka-sing, haiku by Gary Michael Dault
in response). Read this daily collaborative column at oceanpounds.com
Rabble
rough weeds in hard sun
a single minute
passes
http://kasingholly.com
1000objects.leekasing.com
Thousand Objects. A Memoir
李 家 昇 《 千 物 誌 》
Chang Chao-tang and Antonio Mak 張 照 堂 與 麥 顯 揚
(POLAROID, 3.25 x 4.25 inch, black and white, 1985. ©Lee Ka-sing)
In 1985, we took a trip to Taipei with Antonio Mak. We visited art museums
together and had lunch at Ju Ming’s home. Naturally, we also made time to
meet other old friends in Taiwan. I can’t quite recall where exactly we met
with Chang Chao-tang, but the place had an ambiance very much like a Hong
Kong-style cha chaan teng (diner). On this trip to Taiwan, I brought along a
Polaroid 190.
1985 年 我 們 與 麥 顯 揚 有 一 趟 台 北 之 旅 。 我 們 一 起 看 美 術 館 , 在 朱 銘 家
中 吃 午 飯 。 當 然 , 也 少 不 了 約 會 其 他 在 台 的 老 友 。 與 張 照 堂 在 一 起 的
是 台 北 甚 麼 地 方 已 記 不 起 了 , 它 的 環 境 佈 置 倒 很 像 香 港 的 茶 餐 廳 。 這
一 次 訪 台 之 旅 , 我 隨 身 帶 了 一 具 寶 麗 來 190 照 相 機 。
………..
In Memory of Leung Ping Kwan [ 念 也 斯 ]
In 2013, after the passing of Yesi, I created a work to commemorate him. The piece
consisted of 27 small photographs, each mounted on a 2.5-inch square wooden block.
Together, they formed a poem written with images. This work was exhibited in 2014
at the Fringe Club Gallery as part of a memorial exhibition for Yesi. Later, I gifted the
piece to Betty for her collection as a keepsake, making it the only existing version of
this work. In one issue of VPUBLIC published in 2013, I featured this work, though
it was presented only as images rather than as documentation of the actual piece.
Subsequently, I translated this visual poem into Chinese text and published it in Hong
Kong Literary in a special issue dedicated to commemorating Yesi (issue 2013-04).
也 斯 在 2013 年 去 世 , 我 做 了 一 個 作 品 懷 念 他 。27 張 小 幅 照 片 , 分 別 各 裱 在 2.5
吋 正 方 的 木 件 上 。 是 一 首 以 照 片 寫 成 的 詩 。 這 個 作 品 在 2014 年 , 一 個 紀 念 也
斯 的 展 覽 , 在 藝 穗 會 畫 廊 展 出 過 。 之 後 , 我 把 這 件 作 品 送 給 吳 煦 斌 收 藏 作 紀
念 。 這 也 是 該 件 作 品 的 唯 一 版 本 。2013 年 的 「 萬 象 國 」 其 中 一 期 , 我 發 刊 了
這 個 作 品 , 但 只 是 稿 本 , 而 不 是 實 物 的 記 錄 。 後 來 , 我 又 將 這 個 圖 本 詩 翻 譯
成 為 文 本 , 發 表 在 「 香 港 文 學 」, 一 個 悼 念 也 斯 的 專 號 (2013-04)。 詩 為 27
行 , 收 錄 於 此 。
[ 念 也 斯 ]
城 市 在 時 間 的 盡 頭
送 別 你 的 人 都 遠 去 了
那 棵 樹 還 在 獨 自 唱 它 未 完 成 的 歌
想 起 你 寫 84 年 在 我 家 中 記 憶 投 映 在 牆 上
熒 幕 上 留 下 你 的 笑 容 今 天 我 從 多 倫 多 一 個 悼 念 你 的 紀 念 會 回 來
外 面 陽 光 夾 著 細 碎 飄 雪
那 天 我 泳 罷 回 岸 你 還 說 有 興 趣 我 們 來 共 寫 東 方 的 石
如 今 你 如 風 景 圈 圈 遠 去
我 沒 有 完 成 你 浮 世 巴 哈 的 封 面 成 了 夏 日 浮 游 零 碎 音 符 的 散 章
你 還 在 續 寫 那 1500 千 兆 未 完 的 小 說 嗎
我 們 讀 著 你 縱 橫 交 錯 的 詩
最 後 你 的 劍 已 經 熟 練 得 甚 麼 都 可 以 隨 手 拈 來
在 除 夕 盤 菜 從 一 堆 肉 中 翻 出 一 片 蘿 蔔
你 說 的 城 市 如 今 又 添 加 更 多 亂 碼
在 我 家 後 窗 不 時 看 見 眾 樹 枝 椏 交 錯 著 文 字 語 言
對 話 也 許 如 你 寫 二 人 壽 司
山 間 樹 群 隨 風 共 舞
你 寫 蓮 葉 連 連
懊 悔 當 年 沒 有 與 你 共 行 法 國 南 部 看 你 重 寫 詩 經
又 想 你 腳 踏 的 轉 輪 為 何 不 可 以 慢 緩 下 來 路 也 傾 斜 也 多 碎 石
三 魚 集 後 記 你 提 到 我 送 的 三 塊 石 頭
我 說 你 挑 選 一 張 我 新 近 的 照 片 吧 你 卻 獨 有 鍾 情 於 這 躍 入 遠 古 星 河 的 姿 勢
多 謝 你 寫 我 們 互 相 見 證 彼 此 生 命 的 重 要 時 刻
在 食 事 地 域 我 讀 到 你 花 鳥 誌 異 新 寫
一 枚 粉 紅 色 螢 光 的 蔬 果 在 博 物 館 入 口 處 招 手
我 看 見 樹 的 身 軀 不 斷 沒 入 星 際 遼 闊 的 熒 光 屏
想 起 你 看 著 我 手 中 這 西 漸 的 飛 行 物 體 笑 說 正 合 適 你 要 新 版 西 遊 的 寓 言
(2013.01)
Tomio Nitto Camerashop「 日 塔 富 夫 相 機 店 」
Tomio Nitto is skilled in watercolor. He never takes photographs; his sketchbook is
his camera. One day, I asked him if he would be interested in painting portraits of my
cameras. He agreed, and from then on, he often came to my gallery, sitting by the large
windows, happily drawing my cameras of all sizes. Later, he visited a Japanese friend
who was a former professional photographer and stayed with him for several days,
extensively sketching the cameras his friend had retired with. When I saw that he had
painted over 50 cameras, I suggested holding an exhibition at the gallery. Taking it a
step further after the show, we dedicated a corner of the gallery to exclusively display
his camera works. This was the beginning of TOMIO NITTO CAMERASHOP. The
shop had a focus on selling printed editions of his camera sketches.
Tomio Nitto 善 水 彩 。 他 從 來 不 拍 照 , 速 寫 簿 就 是 他 的 照 相 機 。 有 天 我 問 他 可
有 興 趣 替 我 的 照 相 機 畫 肖 像 , 他 首 肯 之 後 , 打 後 的 日 子 便 不 時 在 我 的 畫 廊 , 大
窗 之 旁 , 照 相 機 大 的 小 的 , 畫 得 不 亦 樂 乎 。 之 後 他 又 探 訪 了 一 前 職 業 攝 影 師 日
本 朋 友 , 並 留 宿 數 天 , 廣 畫 他 退 休 後 退 居 下 來 的 照 相 機 。 我 見 他 所 畫 照 相 機 之
數 已 達 50, 便 建 議 他 在 畫 廊 做 一 個 展 覽 。 後 來 更 進 一 步 , 在 我 畫 廊 近 後 的 一
方 , 闢 一 角 用 來 專 門 展 示 他 的 照 相 機 畫 本 。 這 便 是 「 日 塔 富 夫 相 機 店 」 的 起
源 。 他 的 店 專 事 售 買 相 機 畫 本 打 印 本 。
Night Owl Sonata (in one
movement)
By Holly Lee (1953-2024)
Format: 6x9 inch, Hardcover
152 pages
First Edition, Limited to 100 copies
Published by OCEAN POUNDS
CAN$45.00
Night Owl Sonata is a collection of 40 poemprose
pieces that reflect Holly Lee’s profound
growth as a writer. Composed during a
reflective and transformative period of her
life, these works were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MONDAY ARTPOST. The book is a testament
to Holly’s enduring creative spirit, with writing
that embodies the grace and clarity of a
seasoned artist who had reached the pinnacle
of her literary craft.
Order from BLURB
https://www.blurb.ca/b/12144767-nightowl-sonata-in-one-movement
Several ways of not to miss
a single issue of MONDAY
ARTPOST.
subscribe.mondayartpost.com
ARTPOST contributors
Cem Turgay lives and works as a photographer in
Turkey.
Fiona Smyth is a painter, illustrator, cartoonist and
instructor in OCAD University's Illustration Program.
For more than three decades, Smyth has made a name
for herself in the local Toronto comic scene as well as
internationally.
http://fiona-smyth.blogspot.com
Gary Michael Dault lives in Canada and is noted for
his art critics and writings. He paints and writes poetry
extensively. In 2022, OCEAN POUNDS published two
of his art notebooks in facsimile editions.
Kai Chan immigrated to Canada from Hong Kong in
the sixties. He’s a notable multi-disciplinary artist who
has exhibited widely in Canada and abroad.
www.kaichan.art
Kamelia Pezeshki is a photographer living in Toronto.
She continues to use film and alternative processes to
make photographs.
www.kamelia-pezeshki.com
Ken Lee is a poet and an architectural designer based
in Toronto. He has been composing poetry in Chinese,
and is only recently starting to experiment with writing
English poetry under the pen name, “bq”.
Lee Ka-sing, founder of OCEAN POUNDS, lives in
Toronto. He writes with images, recent work mostly
photographs in sequence, some of them were presented
in the format of a book.
www.leekasing.com
Robert Black, born in California, is an award-winning
poet and photographer currently based in Toronto.
His work often deals with themes related to language,
transformation, and disappearance.
Shelley Savor lives in Toronto. She paints and draws
with passion, focusing her theme on city life and urban
living experiences.
Tamara Chatterjee is a Toronto photographer who
travels extensively to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Tomio Nitto is a noted illustrator lives in Toronto. The
sketchbook is the camera, he said.
Yam Lau, born in British Hong Kong, is an artist and
writer based in Toronto; he is currently an Associate
Professor at York University. Lau’s creative work
explores new expressions and qualities of space,
time and the image. He is represented by Christie
Contemporary.
Under the management of Ocean and Pounds
Since 2008, INDEXG B&B have served curators, artists,
art-admirers, collectors and professionals from different
cities visiting and working in Toronto.
INDEXG B&B
48 Gladstone Avenue, Toronto
Booking:
mail@indexgbb.com
416.535.6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