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7.2015 Views

下載全書 -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下載全書 -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下載全書 -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HOW MORE
SHOW LESS

Create successful ePaper yourself

Turn your PDF publications into a flip-book with our unique Google optimized e-Paper software.

<strong>University</strong> General Education Bulletin二 零 零 八 年 六 月總 第 四 期香 港 中 文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研 究 中 心


本 刊 出 版 獲 鄭 承 隆 通 識 教 育 及 哲 學 研 究 基 金 贊 助<strong>The</strong> publication <strong>of</strong> this journal is sponsored by Edwin S. L. Cheng Research Fundfor General Education and Philosophy大 學 通 識 報 <strong>University</strong> General Education Bulletin版 權 所 有 ©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 通 識 教 育 研 究 中 心Copyright © by Research Centre for General Education<strong>The</strong> <strong>Chinese</strong> <strong>University</strong> <strong>of</strong> <strong>Hong</strong> <strong>Kong</strong>主 編 張 燦 輝 梁 美 儀執 行 編 輯 徐 慧 璇助 理 編 輯 林 綺 琪美 術 設 計 吳 曉 真封 面 題 字 何 秀 煌出 版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研 究 中 心香 港 新 界 沙 田電 郵 rcge@cuhk.edu.hk電 話 (852) 2609 8955網 址 http://www.cuhk.edu.hk/oge/rcge二 零 零 八 年 六 月 總 第 四 期ISSN 1819-7434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研 究 中 心編 輯 委 員 會榮 譽 顧 問鄭 承 隆顧 問王 義 遒 ( 北 京 大 學 ) 洪 長 泰 ( 香 港 科 技 大 學 )胡 顯 章 ( 清 華 大 學 ) 張 一 蕃 ( 輔 英 科 技 大 學 )張 豈 之 ( 清 華 大 學 ) 陳 天 機 (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黃 俊 傑 ( 台 灣 大 學 ) 楊 叔 子 (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劉 源 俊 ( 台 北 市 立 教 育 大 學 )編 輯 委 員甘 陽 ( 香 港 大 學 ) 王 淑 英 (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朱 明 中 (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 呂 炳 強 ( 香 港 理 工 大 學 )吳 偉 賢 (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 周 偉 立 ( 香 港 大 學 )孫 向 晨 ( 復 旦 大 學 ) 黃 蘊 智 (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劉 國 英 (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 趙 永 佳 (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主 編張 燦 輝 (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 梁 美 儀 (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


目 錄卷 首 語 .....................................................i專 題 : 大 學 理 念 與 通 識 教 育金 耀 基 通 識 教 育 在 現 代 大 學 中 的 位 置 ................1林 安 梧周 谷 平 、 張 雁論 《 四 書 》 中 的 大 學 理 念― 兼 及 對 當 前 台 灣 教 育 的 一 些 反 思 .........13中 國 內 地 創 新 型 大 學 建 設 過 程 中 的 理 念 導 向― 論 經 典 大 學 理 念 與 現 代 大 學 理 念 間 的 張 力 ..43梁 美 儀 從 自 由 教 育 到 通 識 教 育 :大 學 理 念 的 轉 變 與 承 傳 .....................61曹 莉 中 國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 理 念 與 現 實 .............79林 暉 通 識 教 育 的 最 低 目 標 ......................101他 山 之 石徐 慧 璇 美 國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內 容 之 發 展 與 啟 示 ....107張 燦 輝 、 梁 美 儀 、 溫 建 華美 國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核 心 課 程 考 察 報 告 ........129黃 鳳 安二 十 一 世 紀 的 通 識 教 育― 以 美 國 加 州 大 學 為 例 ..................151張 政 遠 、 潘 文 慧 日 本 東 北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的 實 踐 與 評 價 ........179


通 識 教 與 學陳 天 機 、 彭 金 滿 、 王 永 雄名 雖 正 而 言 未 順 : 太 陽 系 行 星 的 新 定 義 ......197陳 韻 琦孫 燕 華 、 王 茜 茜文 學 通 識 課 教 學 與 教 材 的 研 發― 以 「 武 俠 文 學 概 論 」 一 科 為 例 ...........223貫 通 與 融 合 : 通 識 教 育 如 何 促 進 跨 學 科 交 流― 以 復 旦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核 心 課 程 為 例 ......261通 識 快 訊張 燦 輝 「 現 今 世 界 的 經 典 」 國 際 研 討 會 ..............277吳 曉 真 「 通 識 教 育 與 評 估 的 統 合 設 計 」:記 「 美 國 學 院 與 大 學 協 會 」 主 題 研 討 會 .......278徐 慧 璇 「 經 典 閱 讀 與 核 心 課 程 協 會 」 第 十 四 屆 年 會 ....281更 正 啟 事 .................................................283《 大 學 通 識 報 》 稿 約 .......................................285《 大 學 通 識 報 》 文 章 體 例 ...................................287


卷 首 語大 學 理 念 在 高 等 教 育 史 上 曾 幾 經 變 遷 : 從 英 國 式 的 博 雅 教 育 , 到1810 年 德 國 柏 林 大 學 成 立 發 展 而 出 的 研 究 取 向 , 再 到 十 九 世 紀 美 國 回應 社 會 需 求 出 現 的 服 務 社 會 功 能 。 二 十 世 紀 以 來 , 大 學 不 斷 將 這 三 項功 能 融 合 為 一 體 , 不 過 , 它 們 並 非 三 足 鼎 立 於 現 代 大 學 , 力 量 均 衡 分佈 , 實 際 上 , 不 同 類 型 機 構 側 重 的 取 向 存 在 差 異 。 對 於 綜 合 性 研 究 型 大學 而 言 , 大 學 的 鐘 擺 日 益 偏 向 科 研 與 服 務 社 會 方 向 , 教 學 的 功 能 受 到 忽略 。 我 們 看 到 , 大 學 教 師 關 注 專 業 與 學 術 成 就 勝 過 重 視 學 生 的 心 智 發展 , 管 理 者 在 政 府 和 公 眾 重 視 短 期 及 量 化 成 果 的 壓 力 下 , 也 更 關 心 大學 的 實 用 效 能 。 然 而 , 大 學 並 非 單 純 創 造 知 識 的 機 構 , 也 非 專 門 將 學術 知 識 加 以 轉 化 而 後 應 用 於 社 會 的 工 具 , 在 實 用 取 向 日 佔 主 導 的 現 實下 , 不 少 學 者 開 始 重 新 反 思 「 我 們 需 要 怎 樣 的 大 學 ?」、「 大 學 的 理 想是 甚 麼 ?」 的 問 題 。通 識 教 育 作 為 回 應 大 學 教 育 訴 求 的 課 程 理 念 與 形 式 , 出 現 於 二 十世 紀 二 三 十 年 代 , 發 展 至 今 , 它 主 要 作 為 平 衡 專 業 教 育 的 力 量 , 探 討 現代 社 會 中 「 整 全 的 人 」 的 涵 義 與 實 現 方 式 。 通 識 教 育 與 「 大 學 要 培 養 怎樣 的 人 」 的 問 題 , 與 大 學 的 教 育 功 能 密 切 相 關 。 那 麼 , 現 代 大 學 是 否一 定 需 要 通 識 教 育 ? 如 果 需 要 , 怎 樣 的 通 識 教 育 是 恰 當 的 ? 實 踐 通 識教 育 的 困 難 在 哪 裏 ? 回 答 以 上 問 題 , 單 從 通 識 教 育 本 身 尋 找 答 案並 不 充 分 , 我 們 需 要 回 到 大 學 的 理 念 與 使 命 , 從 大 學 作 為 一 個 教 育 機構 的 角 度 作 出 分 析 。 因 此 , 本 期 專 題 中 的 六 篇 文 章 仍 圍 繞 「 大 學 理 念


與 通 識 教 育 」 的 主 題 , 從 多 角 度 解 析 大 學 應 向 何 處 去 , 以 及 與 其 相 關的 通 識 教 育 的 價 值 、 意 義 、 實 踐 等 議 題 。本 期 專 題 文 章 中 , 金 耀 基 教 授 從 「 通 識 教 育 與 專 業 教 育 」、「 知識 的 科 學 範 式 與 價 值 教 育 」 以 及 「 全 球 化 中 的 民 族 文 化 問 題 」 三 個 角度 闡 述 通 識 教 育 在 現 代 大 學 存 在 的 理 由 , 並 強 調 研 究 型 大 學 發 展 得 愈好 , 愈 需 要 通 識 教 育 來 補 足 專 業 教 育 之 不 足 和 造 成 的 流 弊 ; 而 現 代 大學 應 為 價 值 教 育 留 有 空 間 , 通 識 教 育 可 以 擔 當 此 任 務 ; 同 時 在 全 球 化擴 張 的 背 景 下 , 大 學 也 要 正 視 民 族 文 化 與 世 界 主 義 的 關 係 , 通 識 教 育中 也 應 包 含 文 化 相 關 的 內 容 。與 金 教 授 相 對 , 林 安 梧 教 授 則 是 溯 源 至 中 國 大 學 理 念 的 源 頭-《 大 學 》- 來 反 思 現 代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的 內 涵 。 林 教 授 對 「 大 學 之道 , 在 明 明 德 , 在 新 民 , 在 止 於 至 善 」 進 行 深 入 闡 發 , 並 指 明 大 學應 為 全 人 格 的 教 育 , 通 識 教 育 即 將 諸 多 「 分 別 」 融 合 貫 通 , 將 「 存在 」、「 知 識 」、「 價 值 」 最 終 歸 於 「 一 統 」。 在 林 教 授 看 來 , 此 宗 旨 與孔 子 「 六 藝 」 之 教 相 通 , 最 後 可 達 「 整 合 」。而 周 谷 平 教 授 、 張 雁 教 授 則 從 對 比 中 外 大 學 理 念 的 視 角 探 討 中 國大 學 理 念 的 雙 重 缺 失 問 題 。 兩 位 教 授 對 中 西 方 大 學 流 變 史 進 行 梳 理 ,對 德 國 的 學 術 研 究 至 上 、 教 學 與 研 究 統 一 、 學 與 術 分 離 的 經 典 大 學 理念 , 美 國 的 建 立 在 學 術 本 體 意 義 上 的 實 用 主 義 理 念 進 行 回 顧 , 指 出 中國 大 學 在 發 展 過 程 中 , 傳 統 的 「 重 行 主 義 」 與 「 工 具 理 性 主 義 」 令 中國 大 學 既 缺 乏 經 典 大 學 理 念 , 也 令 現 代 大 學 理 念 難 以 扎 根 。 中 國 在 發展 現 代 創 新 型 大 學 過 程 中 , 需 將 二 者 融 合 。與 以 上 三 篇 文 章 略 有 差 異 , 梁 美 儀 博 士 與 曹 莉 教 授 從 通 識 教 育 理念 發 展 的 角 度 解 析 通 識 教 育 在 現 代 大 學 的 涵 義 及 實 踐 。 梁 美 儀 博 士 從分 析 「 自 由 教 育 」 與 「 通 識 教 育 」 兩 個 概 念 的 關 係 入 手 , 嘗 試 說 明 發展 通 識 教 育 與 高 等 教 育 目 標 轉 變 的 關 係 。 梁 博 士 提 出 , 自 由 教 育 的 意涵 包 含 「 普 遍 的 教 育 理 想 」 與 「 具 體 的 課 程 」 兩 個 層 次 , 而 通 識 教 育ii


概 念 的 形 成 , 既 要 擺 脫 自 由 教 育 的 課 程 形 式 , 又 試 圖 保 留 自 由 教 育 的 某些 理 想 , 不 過 , 在 回 應 現 實 的 需 求 中 , 通 識 教 育 本 身 又 面 臨 著 困 境 。曹 莉 教 授 則 對 中 外 通 識 教 育 的 理 念 變 遷 進 行 梳 理 , 並 介 紹 中 國 上世 紀 九 十 年 代 以 來 的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實 踐 , 以 清 華 大 學 為 例 分 析 中 國 大學 發 展 通 識 教 育 的 困 難 與 不 足 。此 外 , 林 暉 教 授 對 何 為 通 識 教 育 的 最 低 目 標 展 開 討 論 。 林 暉 教 授指 出 , 現 代 條 件 下 , 通 識 教 育 容 易 被 理 解 為 消 極 的 、 單 純 為 滿 足 某 種需 要 的 補 救 措 施 。 當 我 們 尋 求 通 識 教 育 的 積 極 性 的 目 標 時 , 則 需 要 回到 教 育 的 本 源 , 即 教 育 是 要 令 學 生 學 習 , 達 成 指 向 人 的 積 極 自 我 完 善的 實 踐 。 林 教 授 認 為 此 為 教 育 本 身 的 責 任 , 也 當 作 為 通 識 教 育 的 最 低目 標 。本 期 在 「 專 題 」 之 外 , 另 有 「 他 山 之 石 」 和 「 通 識 教 與 學 」 兩 個欄 目 。「 他 山 之 石 」 欄 目 的 文 章 將 主 要 向 您 介 紹 和 分 析 美 國 與 日 本 的大 學 通 識 教 育 。徐 慧 璇 博 士 對 上 世 紀 二 十 年 代 以 來 美 國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內 容 的發 展 歷 程 加 以 整 理 , 發 現 美 國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的 內 容 主 要 呈 現 三 種類 型 : 學 術 學 科 的 知 識 , 語 言 、 思 維 等 技 能 以 及 圍 繞 某 個 主 題 展 開 的探 究 。 其 發 展 也 經 歷 了 從 主 題 式 內 容 為 主 , 到 學 術 學 科 內 容 為 主 , 再到 綜 合 三 種 類 型 內 容 的 多 元 化 性 質 。另 外 , 美 國 加 州 大 學 「 二 十 一 世 紀 通 識 教 育 委 員 會 」 於 2007 年 4 月發 佈 報 告 《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通 識 教 育 》, 本 期 選 擇 其 中 部 分 章 節 譯 為 中文 。 該 委 員 會 對 美 國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歷 史 、 制 度 及 文 化 背 景 的 介 紹 , 對 研究 型 大 學 發 展 通 識 教 育 的 限 制 的 分 析 , 以 及 在 綜 合 考 察 和 論 證 基 礎 上 提出 的 八 項 建 議 , 希 望 可 以 對 華 人 地 區 的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發 展 提 供 參 考 。在 當 今 科 技 資 訊 發 達 的 時 代 , 我 們 除 了 通 過 現 有 文 獻 認 識 他 國 經驗 , 還 可 通 過 實 地 考 察 的 方 式 對 各 地 通 識 教 育 作 近 距 離 接 觸 。 香 港 中文 大 學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部 曾 於 2007 年 6 月 組 成 訪 問 團 , 對 美 國 六 間 大 學 的iii


通 識 教 育 進 行 實 地 考 察 , 本 期 將 刊 登 此 次 考 察 的 報 告 。 該 報 告 詳 細 介紹 了 美 國 的 兩 類 核 心 課 程 架 構 , 著 重 介 紹 美 國 各 大 學 實 施 核 心 課 程 所提 供 的 配 套 舉 措 , 並 在 此 基 礎 上 討 論 美 國 經 驗 對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大 學 通識 教 育 部 構 思 新 的 一 年 級 共 同 必 修 通 識 基 礎 課 的 啟 發 。在 觸 及 通 識 教 育 領 域 的 各 個 面 向 時 , 大 多 數 時 候 , 我 們 將 目 光 投射 到 漢 語 地 區 和 國 家 以 及 美 國 的 經 驗 和 現 狀 , 卻 疏 於 了 解 其 他 國 家 和地 區 的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狀 況 , 為 彌 補 以 往 關 注 之 不 足 , 本 期 很 榮 幸 邀 得張 政 遠 博 士 、 潘 文 慧 女 士 向 我 們 介 紹 日 本 東 北 大 學 全 學 教 育 的 通 識 教育 實 踐 , 令 讀 者 有 機 會 管 中 窺 豹 , 了 解 日 本 的 相 關 發 展 。我 們 對 通 識 教 育 進 行 探 究 , 最 後 仍 要 回 到 教 育 的 最 基 本 問 題 上來 , 即 教 與 學 。 在 「 通 識 教 與 學 」 欄 目 中 , 陳 天 機 教 授 、 彭 金 滿 博 士及 王 永 雄 博 士 將 介 紹 有 關 行 星 定 義 的 爭 議 , 以 及 國 際 天 文 學 會 有 關 此爭 議 的 討 論 、 決 議 、 會 後 不 同 的 意 見 , 並 作 出 展 望 。 陳 韻 琦 老 師 則 分享 她 個 人 設 計 及 教 學 文 學 通 識 課 「 武 俠 文 學 概 論 」 的 經 驗 。 武 俠 文 學作 為 通 識 科 目 的 意 義 何 在 ? 如 何 設 計 貫 穿 通 識 理 念 的 科 目 ? 教 學 的 方法 如 何 激 發 學 生 的 創 造 性 ? 此 文 可 作 為 一 個 案 , 引 導 我 們 思 考 這 些 問題 。 孫 燕 華 博 士 、 王 茜 茜 女 士 則 通 過 介 紹 復 旦 大 學 的 核 心 課 程 理 念 、課 程 架 構 、 教 學 方 式 等 內 容 , 從 中 分 析 通 識 教 育 如 何 實 現 跨 學 科 交 流的 目 標 。《 大 學 通 識 報 》 第 五 期 將 以 「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評 價 」 為 專 題 ,從 通 識 課 程 (program)、 通 識 科 目 (course) 兩 個 層 次 探 究 通 識 教 育課 程 評 價 的 理 論 與 實 施 評 價 的 有 效 方 式 。 歡 迎 各 位 有 識 之 士 踴 躍 投稿 , 分 享 您 的 研 究 、 識 見 與 經 驗 。下 期 再 見 !iv


通 識 教 育 在 現 代 大 學 中 的 位 置**金 耀 基 *香 港 中 文 大 學通 識 教 育 在 現 代 大 學 中 的 位 置 是 一 個 重 要 而 長 久 的 論 題 。 從 全 球的 大 學 教 育 看 , 一 方 面 , 對 通 識 教 育 一 直 議 論 多 多 , 在 實 際 推 行 上 也不 盡 成 功 ; 另 一 方 面 , 通 識 教 育 的 重 要 性 則 反 覆 被 申 述 強 調 。 那 麼 ,在 現 代 的 大 學 裏 , 通 識 教 育 為 甚 麼 存 在 著 諸 多 問 題 , 但 同 時 又 能 保 持這 麼 堅 韌 的 生 命 呢 ?十 九 世 紀 德 國 大 學 首 先 將 研 究 和 創 新 知 識 作 為 大 學 的 新 功 能 , 美國 受 德 國 影 響 , 在 英 國 大 學 本 科 教 育 的 基 礎 上 又 發 展 了 研 究 院 , 由 此形 成 了 現 代 的 研 究 型 大 學 。 我 認 為 , 只 有 在 現 代 大 學 , 特 別 是 現 代 的研 究 型 大 學 才 有 必 要 思 考 我 們 所 謂 的 通 識 教 育 。 在 傳 統 大 學 或 今 天的 博 雅 學 院 (liberal arts college) 並 不 會 有 關 於 通 識 教 育 的 問 題 。 那麼 , 支 持 這 一 想 法 的 理 由 何 在 呢 ?首 先 , 我 們 必 須 認 識 到 , 過 去 的 傳 統 型 大 學 是 以 傳 授 知 識 為 主的 , 也 即 以 教 學 為 主 。 但 在 現 代 大 學 , 特 別 是 研 究 型 大 學 裏 , 創 造 知識 與 傳 授 知 識 變 得 同 等 重 要 , 亦 即 「 研 究 」 與 「 教 學 」 是 大 學 兩 個 同等 重 要 的 功 能 。 自 研 究 型 大 學 產 生 後 , 研 究 和 創 發 知 識 成 為 大 學 的 基本 存 在 理 由 。 大 學 極 力 強 調 研 究 方 面 的 貢 獻 , 就 是 這 個 原 因 。*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社 會 學 系 榮 休 講 座 教 授 。** 本 文 根 據 金 耀 基 教 授 在 「 大 學 理 念 與 通 識 教 育 」 學 術 研 討 會 (2007 年 1 月 19–20 日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 上 的 主 題 發 言 整 理 而 成 。


專 題 : 大 學 理 念 與 通 識 教 育蔡 元 培 先 生 主 持 北 京 大 學 時 , 就 準 備 將 北 京 大 學 建 立 為 中 國 現 代大 學 的 範 型 。 他 說 :「 大 學 者 , 研 究 高 深 學 問 者 也 」。 他 非 常 有 力 地提 出 「 研 究 」 二 字 。 此 外 , 在 大 學 的 知 識 譜 系 中 , 他 取 消 了 經 學 ,而 將 經 學 的 內 涵 分 別 歸 到 文 史 哲 這 些 科 目 裏 。 對 於 中 國 大 學 的 教 育 而言 , 經 學 的 消 失 是 極 為 重 大 的 事 , 但 應 該 注 意 到 , 中 國 大 學 將 經 學取 消 , 與 歐 洲 的 現 代 大 學 取 消 神 學 是 同 步 的 。 這 標 誌 著 現 代 大 學 的「 知 識 」 性 格 之 轉 變 。 現 代 大 學 以 創 造 和 傳 授 知 識 為 主 , 一 門 學 問 是否 能 夠 列 入 大 學 的 知 識 譜 系 , 或 歸 入 大 學 中 的 科 系 , 主 要 是 通 過 科 學的 思 維 來 判 斷 它 是 不 是 一 種 知 識 , 此 即 是 「 知 性 」 的 知 識 。 但 是 ,眾 所 周 知 , 中 國 的 傳 統 教 育 講 的 是 「 做 人 」; 西 方 傳 統 也 一 樣 , 紐 曼(J. H. Newman) 認 為 教 育 的 目 的 是 訓 練 紳 士 (gentlemen), 這 些歸 結 而 言 都 是 做 人 的 問 題 , 屬 於 「 價 值 」 領 域 的 知 識 。 錢 穆 先 生 說得 好 , 中 國 過 去 的 教 育 由 人 統 、 事 統 和 學 統 三 方 面 構 成 。 人 統 是 講 做人 , 事 統 是 講 做 事 , 而 今 日 的 學 科 (discipline) 則 是 學 統 。 學 統 在 今天 不 斷 發 展 和 膨 脹 ; 事 統 也 在 成 長 和 發 展 ; 人 統 則 基 本 上 屬 於 價 值 教育 (value education), 而 現 代 大 學 的 知 識 性 格 已 使 價 值 教 育 失 位 了 。中 國 的 傳 統 教 育 跟 現 代 的 大 學 教 育 所 重 的 「 知 識 」 教 育 是 迥 然 不 同的 。 簡 單 說 , 中 國 現 代 大 學 是 從 西 方 傳 來 , 並 非 中 國 傳 統 所 本 有 , 換言 之 , 現 代 大 學 是 中 國 維 新 的 產 物 。上 述 中 國 大 學 變 遷 的 情 形 與 西 方 傳 統 大 學 的 變 遷 很 相 似 。 西 方 大學 的 源 頭 在 中 古 , 而 非 希 臘 。 在 中 古 , 知 識 的 主 要 來 源 是 《 聖 經 》(Bible), 解 讀 《 聖 經 》 用 的 是 拉 丁 文 , 拉 丁 文 是 當 時 大 學 的 共 通 語言 。 到 了 十 八 世 紀 後 , 大 學 受 到 啟 蒙 運 動 影 響 , 開 始 重 理 性 , 追 求真 理 。 作 為 啟 蒙 產 物 的 十 九 世 紀 現 代 大 學 跟 十 八 世 紀 前 以 宗 教 為 基 礎的 大 學 模 式 存 在 著 很 大 差 異 , 這 是 西 方 大 學 的 基 本 變 遷 。


金 耀 基 : 通 識 教 育 在 現 代 大 學 中 的 位 置講 通 識 教 育 在 現 代 大 學 中 的 位 置 , 必 須 先 理 解 現 代 大 學 的 性 格 。我 認 為 在 目 前 以 研 究 為 重 的 現 代 大 學 中 , 通 識 教 育 有 它 特 殊 的 意 義 ,通 識 教 育 在 大 學 本 科 教 育 中 , 必 然 扮 演 一 個 重 要 的 角 色 。 下 面 , 我 準備 從 三 個 角 度 談 一 談 通 識 教 育 在 現 代 大 學 中 所 扮 演 的 角 色 。一 、 通 識 教 育 與 專 業 教 育在 現 代 的 大 學 教 育 中 , 通 識 教 育 是 相 對 於 專 業 教 育 而 言 的 。 多 年前 , 有 一 位 哈 佛 大 學 畢 業 生 問 : 到 底 怎 樣 才 算 是 一 個 「 知 識 人 」 或 有教 養 的 人 (educated man)? 甚 麼 是 「 知 識 人 」? 甚 麼 是 有 教 養 的 人 ?是 不 是 在 大 學 畢 業 後 就 成 了 一 個 「 知 識 人 」 呢 ?我 們 可 以 觀 察 一 下 現 代 的 大 學 : 它 有 多 少 個 學 院 (faculty)?涵 蓋 了 多 少 個 學 科 ? 開 設 了 多 少 種 課 程 ( program)? 各 學 系(department) 又 開 設 了 多 少 門 課 目 (course)? 籠 統 而 言 , 在 現 代 的大 學 裏 , 往 往 有 幾 千 門 課 目 以 上 , 例 如 加 州 大 學 系 統 (<strong>University</strong> <strong>of</strong>California), 所 有 課 目 加 起 來 可 達 一 萬 門 之 多 。 我 們 當 然 有 很 多 理由 來 解 釋 這 種 情 況 , 但 從 根 本 上 說 , 這 是 知 識 爆 炸 和 知 識 分 化 的 結果 , 古 語 有 云 , 即 「 道 術 分 裂 」。 即 使 在 同 一 個 學 科 、 同 一 個 領 域(field) 中 , 隔 鄰 專 業 的 同 事 跟 你 溝 通 恐 怕 都 存 在 一 定 困 難 。 劍 橋 大學 的 斯 諾 (C. P. Snow) 提 出 「 兩 個 文 化 (the two cultures)」 之 說 ,其 實 不 過 是 指 出 了 「 自 然 科 學 」 與 「 人 文 學 科 」 之 隔 絕 而 已 , 如 果不 是 十 九 世 紀 科 學 走 進 大 學 的 話 , 今 日 大 學 的 知 識 結 構 就 不 會 是 這種 情 形 。 但 這 情 形 不 僅 限 於 劍 橋 , 也 不 限 於 西 方 大 學 , 中 國 的 大 學亦 如 此 。 北 京 大 學 成 立 的 時 候 就 有 文 、 理 兩 個 學 院 。 這 就 是 所 謂 的「 兩 個 文 化 」。 當 然 , 在 十 九 世 紀 初 , 社 會 科 學 已 開 始 發 展 , 二 次 世


專 題 : 大 學 理 念 與 通 識 教 育界 大 戰 後 , 社 會 科 學 更 是 蓬 勃 發 展 。 社 會 學 家 柏 森 斯 (T. Parsons) 認為 , 今 天 大 學 至 少 有 「 三 個 文 化 」。 然 而 ,「 三 個 文 化 」 只 是 就 大 的 領域 而 言 , 裏 面 涵 蓋 了 多 少 個 學 科 ? 實 在 很 難 講 清 楚 , 今 天 的 知 識 光 譜實 在 是 太 大 了 。面 對 如 此 大 的 知 識 光 譜 , 大 家 或 許 都 心 存 疑 問 : 到 底 要 學 多 少 才足 夠 呢 ? 到 底 要 學 哪 一 些 知 識 呢 ? 需 要 學 到 何 種 程 度 才 達 到 一 般 人 所講 的 「 很 有 學 問 」?今 天 講 「 很 有 學 問 」 的 意 思 跟 過 去 已 經 很 不 一 樣 了 。 嚴 格 來 說 ,專 業 化 在 過 去 從 不 是 問 題 。 儒 家 說 :「 一 物 之 不 知 , 儒 者 之 恥 」。 目前 的 大 學 教 師 誰 敢 說 這 句 話 呢 ? 現 在 的 教 師 在 一 百 樣 事 物 裏 面 知 道一 樣 , 並 能 知 得 透 徹 , 已 經 很 好 了 。 知 識 的 膨 脹 已 使 我 們 不 能 再 做「 通 人 」 或 「 通 儒 」。 舉 例 來 說 , 全 球 暖 化 (global warming) 這 個議 題 , 大 家 都 或 有 一 些 認 識 , 因 為 隨 著 這 個 議 題 的 普 及 , 大 家 對 它 的認 識 也 慢 慢 變 得 多 了 。 但 是 , 若 是 問 得 深 入 一 些 , 向 你 請 教 全 球 暖 化的 問 題 , 如 果 你 不 是 這 個 領 域 的 專 業 研 究 人 士 , 便 不 一 定 能 準 確 地 回答 。 這 就 說 明 我 們 已 進 入 一 個 知 識 專 業 化 的 時 代 。當 然 , 為 了 知 識 和 學 術 的 發 展 , 專 業 化 必 然 是 一 個 好 趨 勢 。 但 是當 觸 及 到 大 學 的 教 育 層 面 , 問 題 就 出 現 了 。 這 麼 多 的 知 識 , 我 們 到 底應 該 給 學 生 教 些 甚 麼 ? 以 前 對 此 也 有 很 多 辯 論 , 即 所 謂 的 專 科 教 育 與自 由 教 育 (specialization vs liberal education) 的 對 立 , 並 非 直 至 斯 諾的 「 兩 個 文 化 」 發 表 時 才 出 現 。在 過 去 , 我 們 可 以 將 「 專 科 教 育 」 等 同 為 「 職 業 教 育 」(pr<strong>of</strong>essional education), 我 們 一 般 所 理 解 的 職 業 有 醫 學 、 法 律等 , 在 傳 統 的 西 方 大 學 裏 , 醫 學 、 法 律 都 是 非 常 專 業 的 。 在 這 種 情況 下 ,「 專 科 」 跟 「 職 業 」 之 間 幾 乎 可 以 劃 上 等 號 。 但 今 天 我 們 所講 的 專 業 不 是 職 業 , 而 是 指 現 在 的 學 科 提 供 的 都 是 專 業 性 的 教 育


金 耀 基 : 通 識 教 育 在 現 代 大 學 中 的 位 置(specialist studies), 每 個 人 都 要 在 某 個 領 域 裏 獲 得 專 業 性 的 訓 練 與培 育 , 這 跟 過 去 「 蜻 蜓 點 水 」、「 甚 麼 都 懂 一 點 」 的 概 念 很 不 同 。 今 天講 的 專 業 教 育 與 職 業 訓 練 (pr<strong>of</strong>essional training) 是 不 同 的 。 即 使 在 人文 學 科 中 的 教 育 也 是 一 種 專 業 教 育 。 假 設 你 的 專 長 是 中 國 文 學 領 域 的研 究 , 大 抵 也 只 可 對 人 表 明 你 是 研 究 中 國 文 學 的 , 如 遇 到 同 行 , 恐 怕便 要 說 清 楚 你 是 研 究 詩 、 詞 或 是 某 一 個 年 代 的 文 學 了 。 因 為 若 要 將 中國 文 學 所 有 東 西 都 弄 精 通 的 話 , 哪 裏 是 你 一 個 人 便 能 做 得 到 的 呢 ? 所以 專 業 教 育 是 知 識 發 展 所 必 然 出 現 的 狀 態 。在 專 業 教 育 為 主 導 的 形 勢 下 , 若 我 們 的 教 育 目 標 是 全 人 教 育 , 那現 代 大 學 教 育 培 養 出 的 人 便 可 能 是 三 分 之 一 或 二 分 之 一 個 人 了 。 全 人 教育 的 理 念 , 我 完 全 認 同 。 但 我 們 要 問 , 到 底 是 甚 麼 構 成 全 人 教 育 ?我 在 英 國 劍 橋 的 時 候 , 曾 經 非 常 幸 運 地 遇 見 一 位 名 叫 阿 詩 比(M. F. Ashby) 勳 爵 的 老 先 生 。 他 是 位 傑 出 的 生 物 工 程 學 者 , 也 是 一位 教 育 家 。 他 認 為 , 自 由 教 育 與 專 業 教 育 之 間 的 對 立 是 偽 對 立 。 他 說 牛津 大 學 (<strong>University</strong> <strong>of</strong> Oxford) 的 目 標 是 要 培 養 紳 士 , 但 紳 士 要 重 新 定義 , 我 們 必 須 將 專 業 教 育 作 為 自 由 教 育 的 手 段 (We must use specialiststudies as a vehicle for liberal education)。 要 怎 樣 培 養 一 個 有 文 化 、 有知 識 和 教 養 的 人 呢 ? 他 認 為 :「 通 向 文 化 的 道 路 , 必 須 要 通 過 專 業 , 而不 是 繞 過 去 (<strong>The</strong> path to culture should be through a man’s specialization,not by-passing it)。」 請 大 家 想 一 想 , 今 天 , 在 大 學 教 育 如 此 專 業 化的 情 況 下 , 要 求 學 生 在 各 個 知 識 領 域 都 做 到 精 通 , 這 基 本 上 是 不 可 能的 。 所 以 , 阿 詩 比 勳 爵 認 為 大 學 教 育 必 須 通 過 專 業 訓 練 。杜 拉 克 (P. F. Drucker) 是 管 理 學 的 大 師 , 他 對 教 育 也 發 表 了 很 多見 解 。 他 在 《 後 資 本 主 義 社 會 》(Post-Capitalist Society) 一 書 中 , 提出 了 一 個 很 有 意 思 的 看 法 , 就 是 假 如 不 能 把 專 門 的 知 識 整 合 到 整 個 知識 體 系 裏 , 這 樣 的 人 文 教 育 , 根 本 就 不 配 稱 為 人 文 教 育 。


專 題 : 大 學 理 念 與 通 識 教 育我 想 強 調 甚 麼 問 題 呢 ? 今 天 我 們 整 個 的 大 學 教 育 , 從 組 織 來 講 ,是 由 各 種 學 科 組 成 的 , 各 種 學 科 對 等 於 知 識 的 某 個 方 面 。 有 些 大 學 曾試 圖 打 破 學 系 的 組 織 框 架 , 也 即 作 跨 科 際 的 組 合 , 但 學 科 的 主 體 性 、 獨立 性 終 究 是 大 學 教 育 的 骨 幹 , 而 學 科 就 意 味 著 專 業 教 育 。 學 科 的 專 業 化在 大 學 已 生 根 , 它 是 知 識 發 展 的 內 在 需 求 , 即 使 再 討 厭 專 業 化 , 它 也不 會 消 失 , 它 將 繼 續 存 在 ! 因 此 , 必 須 要 正 視 。剛 才 提 過 阿 詩 比 勳 爵 的 觀 點 , 他 表 現 出 肯 定 專 業 教 育 的 姿 態 , 這也 是 我 們 今 天 大 學 教 育 的 實 際 情 形 , 但 是 阿 詩 比 勳 爵 認 為 , 學 生 在 接受 專 業 教 育 的 同 時 , 必 須 有 人 文 教 育 相 配 合 。 他 甚 至 說 , 如 果 大 學 不去 培 育 科 技 的 專 業 人 才 , 大 學 就 不 能 生 存 , 反 之 , 如 果 大 學 不 重 視 價值 教 育 ( 是 非 、 善 惡 、 正 義 、 自 由 等 觀 念 的 判 斷 ), 就 不 算 是 大 學 。這 問 題 , 我 們 下 面 還 會 談 到 。現 代 的 大 學 教 育 可 視 為 一 種 培 養 專 業 人 才 的 體 制 , 只 有 經 歷 專 業教 育 的 學 生 才 能 成 為 社 會 各 行 各 業 的 骨 幹 , 但 要 成 為 一 個 有 教 養 的人 , 還 需 要 具 備 其 他 知 識 。 在 這 種 情 況 下 , 通 識 教 育 便 有 其 存 在 的 必要 性 。 愈 是 專 業 教 育 主 導 的 大 學 , 就 愈 要 問 怎 樣 才 可 成 就 一 個 「 知 識人 」。 通 識 教 育 的 存 在 與 發 展 , 可 以 說 是 這 個 問 題 引 發 出 來 的 。一 個 年 輕 人 進 入 大 學 , 他 有 那 麼 多 專 業 課 目 要 學 習 , 怎 樣 才 能 令他 有 時 間 和 精 力 去 接 觸 、 吸 收 專 業 以 外 的 知 識 ? 這 涉 及 到 通 識 教 育 在 大學 中 的 存 在 空 間 。 研 究 型 大 學 發 展 得 愈 好 愈 需 要 為 通 識 教 育 提 供 空 間 。二 、 知 識 的 科 學 範 式 (scientific paradigm <strong>of</strong> knowledge)與 價 值 教 育 問 題價 值 教 育 在 現 代 大 學 中 的 地 位 愈 來 愈 成 問 題 。 儘 管 我 們 常 聽 說 大學 教 育 應 智 育 與 德 育 並 重 , 但 到 底 能 找 到 多 少 可 稱 為 德 性 培 育 的 課 目 ?


金 耀 基 : 通 識 教 育 在 現 代 大 學 中 的 位 置近 二 三 十 年 來 , 不 斷 可 以 聽 到 人 批 評 大 學 教 育 的 聲 音 。2006 年 ,哈 佛 大 學 前 任 文 理 學 院 院 長 路 易 斯 (H. Lewis) 出 版 了 一 本 書 , 名 為《 沒 有 靈 魂 的 卓 越 》(Excellence Without a Soul)。「 卓 越 」, 在 路 易 斯而 言 , 指 的 是 在 研 究 、 學 問 方 面 的 卓 越 , 也 就 是 個 人 的 傑 出 成 就 。「 沒有 靈 魂 」 是 甚 麼 意 思 呢 ? 說 的 是 現 代 的 大 學 不 能 培 養 出 學 生 優 良 的 品 格與 崇 高 的 人 生 價 值 目 標 。 我 們 雖 然 不 能 簡 單 地 說 傳 統 大 學 培 養 的 學 生 一定 很 有 品 格 , 很 有 崇 高 的 人 生 價 值 目 標 。 但 無 論 如 何 , 傳 統 教 育 的 確 堅守 了 一 種 理 念 , 那 就 是 大 學 要 培 養 出 德 性 優 美 的 人 才 。當 初 蔡 元 培 先 生 提 出 大 學 要 成 為 研 究 高 深 學 問 的 機 構 , 我 們 今 天聽 了 , 可 能 會 覺 得 費 解 , 這 個 道 理 誰 不 知 道 呢 ! 但 在 當 時 而 言 , 是 很令 人 耳 目 一 新 的 。 呂 思 勉 先 生 是 著 名 的 歷 史 學 家 , 當 他 聽 到 蔡 先 生 的「 研 究 」 二 字 後 , 覺 得 是 聞 所 未 聞 的 。 傳 統 大 學 教 師 的 天 職 是 傳 道 、授 業 、 解 惑 , 現 代 的 大 學 教 師 還 有 一 個 創 造 知 識 的 任 務 , 這 是 一 個 非常 大 的 轉 變 。現 代 大 學 在 研 究 和 創 造 新 知 識 上 , 的 確 成 就 非 凡 。 但 是 現 代 大 學在 教 育 上 和 培 養 人 才 上 成 績 如 何 ? 路 易 斯 的 批 評 很 值 得 我 們 去 反 思 。我 們 都 很 清 楚 , 今 天 的 大 學 仍 然 希 望 培 養 有 教 養 的 人 。 錢 穆 先 生 在 新亞 書 院 辦 學 時 , 曾 提 倡 通 才 教 育 。 他 對 教 育 的 各 個 面 向 分 得 很 清 楚 ,認 為 教 育 包 括 知 識 教 育 、 人 格 教 育 和 文 化 教 育 。 按 錢 先 生 這 番 話 , 人格 教 育 是 大 學 教 育 不 可 或 缺 的 一 部 分 , 這 就 是 價 值 教 育 的 範 疇 。價 值 教 育 在 今 天 的 大 學 出 了 問 題 。 是 不 是 因 為 大 學 以 知 識 掛 帥 ?是 不 是 因 為 大 學 只 追 求 研 究 的 卓 越 , 所 以 失 去 了 靈 魂 ? 我 認 為 既 不是 知 識 掛 帥 , 也 不 是 太 重 研 究 的 問 題 , 而 是 現 代 的 大 學 把 知 識 的 定義 狹 窄 化 和 單 維 度 化 所 導 致 的 結 果 。大 家 可 能 都 看 過 , 幾 年 前 貝 拉 (R. Bellah) 跟 他 的 幾 位 同 事 、學 生 所 寫 的 《 心 靈 的 習 性 》(Habits <strong>of</strong> the Heart), 以 及 其 後 的 《 新


專 題 : 大 學 理 念 與 通 識 教 育世 界 啟 示 錄 》(<strong>The</strong> Good Society), 這 兩 本 書 在 美 國 引 起 了 許 多 討論 。 貝 拉 認 為 現 在 美 國 的 研 究 型 大 學 , 甚 至 全 世 界 所 有 的 研 究 型 大 學( 一 些 中 東 的 伊 斯 蘭 大 學 或 許 可 以 除 外 ), 都 普 遍 地 存 在 著 這 樣 一 種現 象 : 對 知 識 的 定 義 已 經 出 現 了 一 個 知 識 的 科 學 範 式 。 甚 麼 才 構 成 知識 呢 ? 必 須 要 具 有 科 學 性 , 這 是 自 啟 蒙 以 來 才 出 現 的 。 在 「 知 識 的科 學 範 式 」 下 , 知 識 就 變 成 了 等 同 於 科 學 。 換 言 之 , 科 學 不 只 是 知 識的 一 種 , 知 識 就 等 如 科 學 。 換 言 之 , 不 是 科 學 就 成 不 了 知 識 。 在 這 種「 科 學 主 義 」 的 氣 候 下 , 產 生 了 人 文 學 科 的 知 識 合 法 性 問 題 。 我 一 直 認為 “humanities” 這 個 詞 , 中 文 翻 譯 為 「 人 文 學 科 」 比 較 恰 當 , 但 有 的 人就 喜 歡 譯 為 「 人 文 科 學 」。 原 因 很 簡 單 , 就 是 科 學 的 知 識 地 位 高 啊 !科 學 之 重 要 是 不 待 言 的 , 但 「 科 學 主 義 」 則 會 壞 事 。在 社 會 學 界 有 位 極 有 影 響 力 的 學 者 帕 森 斯 , 他 晚 年 著 力 於 大 學 的研 究 。 他 研 究 大 學 , 尤 其 關 注 現 代 大 學 的 知 識 性 格 。 他 認 為 現 代 大 學已 經 變 成 了 一 個 「 知 性 的 複 合 體 (cognitive complex)」, 也 就 是 說 ,大 學 裏 從 事 的 都 是 知 性 活 動 。「 知 性 的 複 合 體 」 與 傳 統 大 學 之 為 「 道德 - 價 值 複 合 體 (moral–evaluative complex)」 形 成 鮮 明 對 比 。 過去 , 中 國 傳 統 的 「 經 學 」, 西 方 宗 教 的 《 聖 經 》, 都 屬 「 道 德 - 價 值 複合 體 」。大 家 或 許 會 問 : 我 們 的 大 學 教 育 到 底 要 做 甚 麼 ? 有 空 的 時 候 ,大 家 不 妨 到 崇 基 學 院 走 走 , 在 未 圓 湖 邊 上 看 看 四 個 字 ―「 止 於 至善 」, 這 是 出 自 「 大 學 之 道 在 明 明 德 , 在 新 民 , 在 止 於 至 善 。」 其 實 ,全 世 界 的 大 學 都 有 以 「 止 於 至 善 」 為 鵠 的 , 沒 有 人 會 說 大 學 教 育 不 要道 德 。 蔡 元 培 先 生 雖 然 把 大 學 定 性 為 研 究 高 深 學 問 的 機 構 , 但 他 一 樣堅 持 把 「 德 育 」 和 「 智 育 」 聯 在 一 起 。 中 國 如 此 , 西 方 也 一 樣 。 有 位名 叫 雷 斯 曼 (D. Riesman) 的 社 會 學 家 , 就 是 很 多 人 熟 知 的 《 寂 寞 的群 眾 》(Lonely Crowd) 一 書 的 作 者 , 他 曾 指 出 ,「 我 們 今 天 活 在 一 個


金 耀 基 : 通 識 教 育 在 現 代 大 學 中 的 位 置沒 有 信 仰 的 高 等 學 術 的 世 俗 教 堂 裏 」。 要 知 道 , 中 古 時 代 的 大 學 是 講信 仰 的 , 教 堂 是 建 基 於 信 仰 之 上 的 。 西 方 中 古 的 大 學 追 求 的 不 是 「 真理 」, 而 是 「 至 善 」。二 十 世 紀 早 期 , 哈 佛 大 學 有 一 位 校 長 科 南 特 (J. B. Conant),他 本 人 是 一 位 科 學 家 , 但 作 為 校 長 , 他 也 曾 主 持 哈 佛 的 通 識 教 育 課程 。 雖 然 他 相 信 科 學 是 真 理 唯 一 可 信 的 來 源 (only reliable source<strong>of</strong> truth), 但 不 相 信 科 學 能 為 一 個 自 由 社 會 的 生 存 提 供 必 需 的價 值 元 素 。 講 到 底 , 講 大 學 教 育 不 能 忘 記 對 「 甚 麼 是 好 的 社 會(good society)」、「 甚 麼 是 美 好 生 活 (good life)」 作 出 提 問 。 為此 , 我 們 必 須 作 倫 理 反 省 (ethical reflection)。 我 們 生 活 在 當 代 , 每 日都 不 可 避 免 進 行 倫 理 反 省 , 從 全 球 暖 化 到 應 不 應 該 進 行 胚 胎 培 植 , 都是 重 大 的 倫 理 問 題 , 這 比 過 去 考 慮 的 問 題 大 得 多 , 例 如 : 忠 君 報 國 的問 題 遠 不 及 複 製 人 的 問 題 來 得 更 重 要 。 在 大 學 裏 , 科 學 家 可 以 有 重 大的 發 明 與 發 現 , 可 是 如 何 循 正 常 教 育 途 徑 培 養 出 能 做 出 恰 當 的 倫 理 與價 值 判 斷 的 學 生 卻 並 不 簡 單 。 大 學 如 果 缺 乏 價 值 教 育 的 話 , 學 生 在 倫理 判 斷 (ethical judgment) 的 養 成 方 面 勢 必 會 顯 得 薄 弱 。 所 以 , 如 果對 知 識 採 取 單 維 度 的 定 義 , 即 認 為 知 識 就 是 科 學 , 從 科 南 特 校 長 的 話就 知 道 , 唯 科 學 或 純 知 性 的 知 識 , 未 必 能 為 我 們 建 構 「 好 的 社 會 」。大 家 都 知 道 , 托 爾 斯 泰 是 位 很 了 不 起 的 文 學 家 , 他 曾 說 科 學 是沒 有 意 義 的 。 他 當 然 不 是 說 科 學 本 身 沒 有 意 義 , 而 是 認 為 科 學 不 能為 「 我 們 將 做 甚 麼 ? 我 們 應 如 何 活 ?」 這 類 問 題 提 供 答 案 , 所 以 是沒 有 意 義 的 。 德 國 社 會 學 家 韋 伯 (M. Weber) 講 得 更 清 楚 , 他 說 ,科 學 不 能 為 我 們 提 供 意 義 方 面 的 答 案 。 他 認 為 在 意 義 的 問 題 上 , 科學 與 理 性 只 為 我 們 提 供 了 一 種 「 手 段 」, 而 「 目 的 」 是 由 我 們 的 價 值來 決 定 的 。 在 我 個 人 看 , 大 學 裏 的 知 識 絕 不 能 是 單 維 度 的 , 即 知 識 不能 只 限 於 科 學 , 知 識 教 育 之 外 , 還 要 有 人 格 教 育 、 文 化 教 育 , 亦 即 必


10 專 題 : 大 學 理 念 與 通 識 教 育須 要 價 值 教 育 。 大 學 是 在 培 養 公 民 (citizens), 大 學 教 育 要 為 未 來 社會 培 育 共 和 國 公 民 (republican citizenship)。 如 果 不 培 育 公 民 的 話 ,難 道 培 植 學 生 找 份 職 業 吃 飯 就 是 教 育 的 目 的 嗎 ? 當 然 不 是 。 我 們 希 望學 生 畢 業 以 後 能 有 一 個 有 意 義 的 人 生 , 並 且 對 建 立 一 個 「 好 的 社 會 」有 所 貢 獻 。 但 通 過 甚 麼 途 徑 來 實 現 價 值 教 育 呢 ? 哈 佛 大 學 前 校 長 博 克(D. Bok) 認 為 , 現 在 大 學 的 價 值 教 育 實 際 上 是 被 安 排 到 學 生 的 課 外活 動 中 去 了 。聯 合 國 教 科 文 組 織 有 一 份 報 告 , 我 覺 得 很 有 意 思 。 這 份 報 告說 , 在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教 育 中 , 知 識 要 包 括 四 個 維 度 :1. 學 習 知 識(learning to know);2. 學 習 做 事 (learning to do);3. 學 習 與 他人 相 處 (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4. 學 習 成 就 自 我 (learning tobe)。 在 以 上 的 知 識 維 度 中 , 通 過 科 學 知 識 , 可 以 達 到 “learning toknow” 和 “learning to do”, 但 “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 和 “learning tobe” 卻 非 僅 憑 科 學 便 可 勝 任 。 這 說 明 知 識 的 單 維 度 化 對 大 學 教 育 而 言 是不 足 夠 的 。 唐 君 毅 先 生 有 個 觀 點 , 他 認 為 中 國 傳 統 中 有 一 種 學 問 , 這種 學 問 將 人 自 身 作 為 主 體 的 存 在 者 看 待 , 而 求 此 主 體 之 存 在 狀 態 逐 漸超 凡 入 聖 , 這 個 過 程 叫 做 「 修 為 」。 這 種 學 問 , 有 別 於 科 學 知 識 , 是中 國 的 理 學 、 心 性 之 學 、 聖 學 , 這 是 唐 先 生 對 中 國 心 性 之 學 的 定 位 。價 值 教 育 問 題 不 是 小 事 , 在 大 學 教 育 中 , 價 值 教 育 應 該 有 安 放 之地 。 蔡 元 培 先 生 在 北 大 時 主 張 以 美 育 代 德 育 , 並 將 經 學 從 大 學 教 育中 取 消 。 經 學 基 本 上 屬 於 德 育 的 範 疇 , 蔡 先 生 卻 以 美 育 來 代 替 德 育 ,理 由 何 在 呢 ? 我 認 為 蔡 先 生 可 以 說 是 知 識 的 科 學 範 式 的 支 持 者 , 在 他看 來 , 不 能 成 為 科 學 的 知 識 , 就 不 能 進 入 大 學 。 但 是 他 又 明 明 知 道 道德 教 育 太 重 要 了 , 辦 教 育 就 是 要 培 育 有 品 格 的 人 。 從 這 個 角 度 來 理 解蔡 先 生 以 美 育 代 德 育 的 觀 點 , 其 實 蘊 含 著 深 刻 的 意 義 。 用 蔡 元 培 先生 自 己 的 話 說 , 美 育 可 起 到 陶 冶 性 情 、 提 升 品 格 的 作 用 。 但 為 甚 麼 要


金 耀 基 : 通 識 教 育 在 現 代 大 學 中 的 位 置 11用 美 育 替 代 德 育 呢 ? 因 為 美 學 可 以 成 為 知 識 , 可 以 放 在 大 學 的 知 識 譜系 中 , 而 同 時 美 學 又 有 教 化 的 作 用 。 蔡 先 生 實 際 上 是 希 望 藉 美 育 美 學通 向 善 的 境 界 。 芝 加 哥 大 學 的 經 典 名 著 教 育 , 其 中 六 大 觀 念 之 一 是 美( 其 它 是 真 、 善 、 公 平 、 自 由 、 正 義 ), 美 包 含 兩 個 層 面 : 一 個 是 知識 的 層 面 , 就 是 「 真 」; 另 一 個 層 面 涉 及 對 「 欲 望 (desire)」 的 看 法 ,即 講 「 善 」。「 美 」 跟 「 善 」、「 真 」 是 相 通 的 。 這 個 觀 念 跟 蔡 先 生 不謀 而 合 , 美 學 實 具 有 倫 理 的 意 義 。我 覺 得 , 蔡 先 生 將 美 學 放 到 大 學 的 教 育 裏 去 , 就 是 肯 定 價 值 教 育在 大 學 中 的 位 置 。 今 天 我 願 意 正 面 提 出 來 , 大 學 教 育 必 須 給 價 值 教 育一 個 位 置 , 而 價 值 教 育 正 可 以 是 通 識 教 育 的 一 個 核 心 。三 、 全 球 化 中 的 民 族 文 化 問 題歐 洲 的 中 古 大 學 有 一 點 非 常 之 了 不 起 , 即 它 代 表 了 一 種 世 界 精神 , 但 中 古 的 世 界 精 神 是 以 基 督 文 明 世 界 (Christian world) 為 範圍 的 。 中 國 以 前 講 「 天 下 」, 其 實 是 「 儒 學 」 的 天 下 , 以 中 國 為 中心 。 顯 而 易 見 , 今 天 的 全 球 化 絕 不 止 於 此 。 中 古 時 候 的 共 同 語 言 是 拉丁 文 , 中 古 大 學 宣 揚 的 是 西 方 文 明 ; 到 十 八 世 紀 , 大 學 變 成 是 民 族 性的 , 這 跟 民 族 主 義 的 興 起 有 一 定 關 係 ; 十 九 世 紀 知 識 越 趨 普 世 化 ,科 學 是 絕 對 世 界 性 的 , 我 們 不 能 講 「 中 國 的 物 理 學 怎 麼 樣 」, 只 能說 「 物 理 學 在 中 國 的 發 展 情 況 怎 麼 樣 」, 知 識 愈 來 愈 有 普 世 性 。 今天 , 大 學 愈 來 愈 具 有 全 球 性 格 , 不 止 是 大 學 的 知 識 結 構 如 此 , 連 大 學的 治 理 結 構 也 具 有 世 界 性 。今 天 , 一 流 大 學 裏 的 學 生 和 教 授 很 少 完 全 來 自 某 一 特 定 的 國 家 或地 方 。 民 族 文 化 與 世 界 主 義 (cosmopolitan) 的 關 係 是 今 天 大 學 必 定會 遇 到 的 。 全 球 (global) 與 本 地 (local) 的 關 係 更 加 不 可 避 免 。 今


12 專 題 : 大 學 理 念 與 通 識 教 育天 的 大 學 是 不 是 為 人 類 造 福 ? 答 案 是 肯 定 的 。 但 這 是 否 會 淹 沒 民 族 文化 ? 我 認 為 民 族 文 化 不 會 也 不 應 被 淹 沒 。 講 到 底 , 中 國 的 大 學 教 育 是為 中 國 建 立 一 個 新 的 現 代 文 明 秩 序 。 我 們 傳 統 的 文 明 秩 序 有 好 、 也 有不 好 的 方 面 , 但 一 切 都 已 經 過 去 了 。 中 國 的 現 代 文 明 秩 序 , 講 到 政治 秩 序 , 會 考 慮 到 民 主 、 人 權 ; 講 到 經 濟 秩 序 , 會 考 慮 到 市 場 理 性 ,這 些 都 屬 於 制 度 的 現 代 化 。 這 個 文 明 大 工 程 之 建 立 要 靠 我 們 的 學 生 ,大 學 課 程 中 所 教 授 的 知 識 需 具 有 普 世 性 格 。 可 是 , 除 了 傳 授 普 世 性 知識 外 , 我 們 還 要 實 現 中 國 大 學 教 育 的 特 殊 目 標 , 那 就 是 維 繫 和 發 揚 中國 文 化 , 這 是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創 校 的 目 標 之 一 。 中 國 文 化 在 大 學 裏 怎 樣去 發 揚 ? 就 課 程 的 安 排 而 言 , 各 學 科 的 專 業 教 育 有 其 專 門 的 目 標 , 因此 , 我 認 為 只 有 全 校 性 的 通 識 教 育 最 能 發 揮 作 用 。當 然 , 中 國 文 化 只 是 通 識 教 育 中 的 一 部 分 , 其 他 異 國 文 化 , 環 境議 題 (environmental issues) 等 都 十 分 重 要 。我 今 天 從 三 個 方 面 論 述 了 通 識 教 育 存 在 的 理 由 , 闡 明 了 它 在 現 代大 學 , 特 別 是 研 究 型 大 學 裏 的 位 置 。 請 大 家 指 教 。


論 《 四 書 》 中 的 大 學 理 念― 兼 及 對 當 前 台 灣 教 育 的 一 些 反 省林 安 梧 *玄 奘 大 學一 、 標 宗 旨 :《 大 學 》 是 「 大 人 之 學 」今 之 論 及 「 大 學 」 者 , 多 以 西 方 之 “university” 為 論 , 而 忽 略 了 中國 文 化 傳 統 原 先 已 有 之 「 大 學 」。 實 者 , 中 國 文 化 傳 統 之 「 大 學 」 不下 於 西 方 之 “university”, 此 載 之 史 冊 , 不 可 誣 也 。 現 即 以 《 四 書 》 中之 《 大 學 》 所 論 為 根 柢 , 申 論 之 、 闡 述 之 。 《 大 學 》 曰 ,「 大 學 之 道 , 在 明 明 德 , 在 新 民 , 在 止 於 至 善 」。 據筆 者 的 理 解 ,「 明 明 德 」 指 向 自 家 明 德 本 心 的 彰 顯 ,「 新 民 」 指 向 社 群公 民 的 創 生 與 永 續 ,「 止 於 至 善 」 則 指 向 道 德 理 想 圓 善 的 努 力 。 現 循此 脈 絡 試 進 一 步 闡 發 之 。眾 所 周 知 , 宋 儒 對 「 大 學 」 的 褒 揚 不 遺 餘 力 ,「 子 程 子 曰 , 大* 台 灣 大 學 哲 學 博 士 , 曾 任 國 立 清 華 大 學 教 授 暨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主 任 , 南 華 大 學 哲 學 所創 所 所 長 , 台 灣 師 範 大 學 國 文 學 系 教 授 ,《 鵝 湖 》 學 刊 主 編 、 社 長 ,《 思 與 言 》 學 刊主 編 , 現 為 台 灣 玄 奘 大 學 中 文 系 暨 宗 教 系 合 聘 教 授 , 通 識 教 育 學 會 理 事 , 國 際 儒 學聯 合 會 理 事 。 自 宋 以 下 有 關 《 大 學 》 之 詮 釋 者 多 矣 , 或 作 章 句 、 或 為 改 本 , 或 為 新 釋 , 各 具 勝義 , 本 篇 且 以 朱 子 《 大 學 章 句 》 為 本 , 參 之 王 陽 明 之 《 大 學 問 》, 總 而 論 之 。


14 專 題 : 大 學 理 念 與 通 識 教 育學 , 孔 氏 之 遺 書 , 而 初 學 入 德 之 門 也 。 於 今 可 見 古 人 為 學 次 第 者 。」 於 此 , 朱 子 也 曾 有 過 許 多 闡 發 , 他 說 ,「 大 學 者 , 大 人 之 學 也 。」 又指 出 :大 學 之 書 , 古 之 大 學 所 以 教 人 之 法 也 。 蓋 自 天 降 生 民 , 則 既 莫不 與 之 以 仁 義 禮 智 之 性 矣 !…… 使 之 治 而 教 之 , 以 復 其 性 。 此伏 羲 、 神 農 、 黃 帝 、 堯 、 舜 , 所 以 繼 天 立 極 , 而 司 徒 之 職 , 典樂 之 官 所 由 設 也 。 上 述 這 段 話 至 少 闡 明 了 「 大 學 」 是 「 入 德 之 門 」 這 個 意 思 , 且 此 中 還將 涉 及 到 「 為 學 之 次 第 」。「 大 學 」 者 何 ? 依 宋 儒 之 意 ,「 大 學 」 是「 學 為 大 人 之 學 」, 這 肯 定 了 人 與 天 地 萬 有 一 切 本 來 通 而 為 一 , 因此 , 人 應 體 天 地 之 德 , 從 「 仁 義 禮 智 」 四 端 去 實 踐 , 重 要 在 「 復性 」, 唯 其 復 性 才 能 「 繼 天 立 極 」。依 朱 子 所 論 , 大 學 重 在 人 之 經 由 道 德 教 養 而 復 其 性 , 從 而 得 以 展開 其 更 寬 廣 的 道 德 實 踐 。 相 對 而 言 , 若 依 陽 明 所 論 , 大 學 則 是 經 由「 一 體 之 仁 」 的 實 踐 , 讓 人 能 與 天 地 萬 物 通 而 為 一 。 朱 子 之 為 「 性即 理 」 的 「 格 物 窮 理 」 立 場 , 強 調 的 是 依 準 於 道 德 實 踐 的 超 越 形 式 性原 理 ; 陽 明 則 是 「 心 即 理 」 的 「 一 體 之 仁 」 立 場 , 強 調 的 是 立 基 於 道德 實 踐 的 內 在 主 體 能 動 性 。 朱 子 和 陽 明 對 於 「 大 學 」 之 為 「 大 人 之學 」, 大 體 皆 持 肯 定 態 度 。 蓋 「 大 人 者 , 與 天 地 合 其 德 , 與 日 月 合 其明 , 與 四 時 合 其 序 , 與 鬼 神 合 吉 凶 」, 「 有 諸 己 之 謂 信 , 充 實 之 謂 朱 熹 :《 大 學 章 句 • 序 》。 朱 熹 :《 大 學 章 句 》。 朱 熹 :《 大 學 章 句 • 序 》。 關 於 朱 子 與 陽 明 思 想 之 區 別 , 請 參 看 拙 文 :〈 明 末 清 初 關 於 「 格 物 致 知 」 的 一 些 問題 — 以 王 船 山 人 性 史 哲 學 為 核 心 的 宏 觀 理 解 〉,《 中 國 文 哲 研 究 集 刊 》,1999 年 第15 期 , 頁 313–335。 《 易 經 • 文 言 》。


林 安 梧 : 論 《 四 書 》 中 的 大 學 理 念 15美 , 充 實 而 有 光 輝 之 謂 大 , 大 而 化 之 之 謂 聖 , 聖 而 不 可 知 之 謂 神 」。 生 命 之 充 實 而 有 光 輝 , 這 樣 的 日 新 盛 德 , 這 樣 的 學 問 , 斯 可 以 稱 作「 大 人 之 學 」 也 。顯 然 , 這 樣 的 「 大 學 」 以 通 識 教 養 為 主 , 而 不 是 以 職 業 養 成 為 取向 。 它 所 重 視 的 是 價 值 理 性 的 定 向 , 而 非 工 具 理 性 的 效 用 。 換 言 之 ,只 有 首 先 以 價 值 理 性 為 主 導 , 工 具 理 性 才 能 得 到 恰 當 的 落 實 。朱 子 說 :三 代 之 隆 , 其 法 寖 備 , 然 後 王 宮 、 國 都 以 及 閭 巷 , 莫 不 有 學 。人 生 八 歲 , 則 自 王 公 以 下 , 至 於 庶 人 之 子 弟 , 皆 入 小 學 , 而 教之 以 灑 掃 、 應 對 、 進 退 之 節 , 禮 樂 、 射 御 、 書 數 之 文 ; 及 其 十有 五 年 , 則 自 天 子 之 元 子 、 眾 子 , 以 至 公 、 卿 、 大 夫 、 元 士 之適 子 , 與 凡 民 之 俊 秀 , 皆 入 大 學 , 而 教 之 以 窮 理 、 正 心 、 修己 、 治 人 之 道 。 此 又 學 校 之 教 、 大 小 之 節 所 以 分 也 。 當 然 , 以 上 所 論 係 朱 子 所 說 , 三 代 之 學 未 必 果 真 如 此 , 這 是 朱 子 理 想上 所 想 當 如 此 而 已 。 依 朱 子 的 理 想 , 八 歲 起 當 進 學 受 教 , 學 校 教 之 以「 灑 掃 、 應 對 、 進 退 之 節 , 禮 樂 、 射 御 、 書 數 之 文 」。 到 了 十 五 歲 則入 大 學 , 所 學 的 是 「 窮 理 、 正 心 , 修 己 、 治 人 」。 依 朱 子 之 義 , 這 便是 從 「 格 物 、 致 知 」 進 而 為 「 齊 家 、 治 國 、 平 天 下 」 之 道 。 用 陽 明 的話 說 則 是 :為 大 人 之 學 者 , 亦 惟 去 其 私 欲 之 蔽 , 以 明 其 明 德 , 復 其 天 地 萬物 一 體 之 本 然 而 已 耳 。 非 能 於 本 體 之 外 , 而 有 所 增 益 之 也 。 孟 子 :《 孟 子 • 盡 心 下 》。 朱 熹 :《 大 學 章 句 • 序 》。 王 陽 明 :《 大 學 問 》。


16 專 題 : 大 學 理 念 與 通 識 教 育若 將 這 樣 的 「 大 人 之 學 」 申 而 論 之 , 那 將 如 黃 宗 羲 所 論 :學 校 , 所 以 養 士 也 。 然 古 之 聖 王 , 其 意 不 僅 此 也 , 必 使 治 天 下之 具 皆 出 於 學 校 , 而 後 設 學 校 之 意 始 備 。 非 謂 班 朝 , 布 令 , 養老 , 恤 孤 , 訊 馘 , 大 師 旅 則 會 將 士 , 大 獄 訟 則 期 吏 民 , 大 祭 祀則 享 始 祖 , 行 之 自 辟 雍 也 。 蓋 使 朝 廷 之 上 , 閭 閻 之 細 , 漸 摩 濡染 , 莫 不 有 詩 書 寬 大 之 氣 , 天 子 之 所 是 未 必 是 , 天 子 之 所 非 未必 非 , 天 子 亦 遂 不 敢 自 為 非 是 , 而 公 其 非 是 於 學 校 。 10顯 然 , 大 學 之 為 大 學 , 除 了 人 才 培 養 外 , 還 肩 負 著 治 天 下 的 使 命 。 這不 同 於 政 治 機 構 的 是 , 它 重 在 經 由 文 化 教 養 , 使 得 「 朝 廷 之 上 , 閭 閻之 細 , 漸 摩 濡 染 , 莫 不 有 詩 書 寬 大 之 氣 」。 就 因 有 這 種 「 詩 書 寬 大 之氣 」 的 養 成 ,「 天 子 之 所 是 未 必 是 , 天 子 之 所 非 未 必 非 」, 在 此 情 況下 ,「 天 子 亦 遂 不 敢 自 為 非 是 」, 終 而 能 夠 「 公 其 非 是 於 學 校 」, 並 且「 士 以 天 下 為 己 任 」 11 、「 君 子 謀 道 不 謀 食 , 憂 道 不 憂 貧 」 12 、「 先 天 下之 憂 而 憂 , 後 天 下 之 樂 而 樂 」 13 。 一 言 以 蔽 之 , 大 學 培 育 的 是 士 、 是 君子 , 是 能 夠 以 天 下 萬 物 為 一 體 的 儒 者 襟 懷 !二 、《 大 學 》 的 三 綱 目 : 明 明 德 、 新 民 、 止 於 至 善如 前 所 論 ,「 大 學 之 道 , 在 明 明 德 , 在 新 民 , 在 止 於 至 善 」。 依儒 學 之 義 ,「 明 德 」 所 指 為 「 本 心 」, 亦 是 「 天 理 」, 明 明 德 者 , 明 此本 心 天 理 也 。 在 「 存 有 的 連 續 觀 」 下 , 天 人 、 物 我 、 人 己 通 而 為 一 ,人 與 天 地 宇 宙 有 一 內 在 的 同 一 性 , 換 言 之 , 就 理 想 面 說 , 宇 宙 造 化 之10 黃 宗 羲 :《 明 夷 待 訪 錄 • 學 校 》。11 孔 子 :《 論 語 》。12 同 上 注 。13 范 仲 淹 :《 岳 陽 樓 記 》。


林 安 梧 : 論 《 四 書 》 中 的 大 學 理 念 17源 與 人 心 實 踐 的 動 源 是 通 而 為 一 的 。「 明 明 德 」 即 是 回 溯 到 這 宇 宙 造化 之 源 , 任 由 此 宇 宙 造 化 之 源 能 如 其 自 如 地 彰 顯 其 自 己 , 而 如 此 之 彰顯 , 亦 即 是 本 心 彰 顯 其 自 己 。 正 因 如 此 , 故 「 康 誥 曰 : 克 明 德 。 大 甲曰 : 顧 諟 天 之 明 命 。 帝 典 曰 : 克 明 峻 德 。 皆 自 明 也 。」 14陽 明 在 《 大 學 問 》 中 曾 有 言 曰 ,大 人 者 , 以 天 地 萬 物 為 一 體 者 也 。 其 視 天 下 猶 一 家 , 中 國 猶 一人 焉 。 若 夫 間 形 骸 而 分 爾 我 者 , 小 人 矣 。 大 人 之 能 以 天 地 萬 物為 一 體 也 , 非 意 之 也 , 其 心 之 仁 本 若 是 , 其 與 天 地 萬 物 而 為 一也 , 豈 惟 大 人 , 雖 小 人 之 心 亦 莫 不 然 , 彼 顧 自 小 之 耳 。 15正 因 為 天 地 萬 物 為 一 體 ,「 故 見 孺 子 之 入 井 , 而 必 有 怵 惕 惻 隱 之 心焉 , 是 其 仁 之 與 孺 子 而 為 一 體 也 」, 這 便 是 所 謂 的 「 一 體 之 仁 」。 進一 步 申 論 之 ,孺 子 猶 同 類 者 也 , 見 鳥 獸 之 哀 鳴 觳 觫 , 而 必 有 不 忍 之 心 , 是 其仁 之 與 鳥 獸 而 為 一 體 也 。 鳥 獸 猶 有 知 覺 者 也 , 見 草 木 之 摧 折 而必 有 憫 恤 之 心 焉 , 是 其 仁 之 與 草 木 而 為 一 體 也 。 草 木 猶 有 生 意者 也 , 見 瓦 石 之 毀 壞 而 必 有 顧 惜 之 心 焉 , 是 其 仁 之 與 瓦 石 而 為一 體 也 。 16這 段 話 都 是 對 「 一 體 之 仁 」 的 描 述 。 即 使 是 「 小 人 之 心 亦 必 有 之 」,但 因 「 乃 根 於 天 命 之 性 , 而 自 然 靈 昭 不 昧 者 也 」, 因 此 又 可 謂 之 「 明德 」。 不 過 ,14 朱 熹 :《 大 學 章 句 》。15 王 陽 明 :《 大 學 問 》。16 同 上 注 。


18 專 題 : 大 學 理 念 與 通 識 教 育小 人 之 心 既 已 分 隔 隘 陋 矣 , 而 其 一 體 之 仁 猶 能 不 昧 若 此 者 , 是其 未 動 於 欲 , 而 未 蔽 於 私 之 時 也 。 17要 是 待 到 他 「 動 於 欲 , 蔽 於 私 , 而 利 害 相 攻 , 忿 怒 相 激 , 則 將 戕 物紀 類 , 無 所 不 為 , 其 甚 至 有 骨 肉 相 殘 者 」, 這 時 候 已 「 一 體 之 仁 亡矣 」。 因 此 ,「 苟 無 私 欲 之 蔽 , 則 雖 小 人 之 心 , 而 其 一 體 之 仁 猶 大人 也 」,「 一 有 私 欲 之 蔽 , 則 雖 大 人 之 心 , 而 其 分 隔 隘 陋 猶 小 人 矣 」。如 此 說 來 , 想 要 「 為 大 人 之 學 者 , 亦 惟 去 其 私 欲 之 蔽 」, 並 以 此 「 明其 明 德 , 復 其 天 地 萬 物 一 體 之 本 然 而 已 耳 」, 我 們 必 須 「 非 能 於 本 體之 外 , 而 有 所 增 益 之 也 」。 顯 然 , 陽 明 是 從 「 一 體 之 仁 」 來 理 解 「 明明 德 」。陽 明 之 理 解 與 朱 子 有 些 許 差 異 。 朱 子 的 理 解 是 這 樣 的 :明 德 者 , 人 之 所 得 乎 天 , 而 虛 靈 不 昧 , 以 具 眾 理 而 應 萬 事 者 也 。但 為 氣 稟 所 拘 , 人 欲 之 所 蔽 , 則 有 時 而 昏 , 然 其 本 體 之 明 , 則 有未 嘗 息 者 。 故 學 者 當 因 其 所 發 而 遂 明 之 , 以 復 其 初 也 。 18這 是 從 「 心 具 理 」 的 立 場 來 闡 釋 , 它 不 同 於 「 心 即 理 」 的 立 場 。「 心具 理 」 強 調 的 是 道 德 的 超 越 形 式 性 原 理 , 而 「 心 即 理 」 強 調 的 是 道德 實 踐 的 主 體 性 ; 前 者 可 說 是 一 「 漸 教 系 統 」, 後 者 則 近 於 「 頓 教 系統 」。 朱 子 和 陽 明 在 詮 釋 上 有 所 異 同 , 其 實 踐 工 夫 論 亦 然 , 但 「 明 明德 」 之 指 向 「 自 家 明 德 本 心 的 彰 顯 」 則 無 不 同 , 蓋 陽 明 為 「 縱 貫 橫推 」, 而 朱 子 為 「 橫 攝 歸 縱 」 也 。 1917 同 上 注 。18 朱 熹 :《 大 學 章 句 》。19 關 於 此 , 請 參 見 拙 文 :〈 關 於 朱 子 「 格 物 補 傳 」 的 哲 學 反 思 : 從 陽 明 的 《 朱 子 晚年 定 論 》 說 起 〉, 發 表 於 「 第 一 屆 宋 代 學 術 研 討 會 」(2006 年 11 月 4 日 , 國 立 嘉 義大 學 )。


林 安 梧 : 論 《 四 書 》 中 的 大 學 理 念 19「 親 民 」 之 「 親 」 具 「 親 」、「 新 」 二 解 , 朱 子 取 「 新 」 義 , 陽 明依 《 大 學 》 古 本 , 取 「 親 」 義 。 朱 子 以湯 之 盤 銘 曰 :「 茍 日 新 、 日 日 新 , 又 日 新 」。 康 誥 曰 :「 作 新民 」。 詩 曰 :「 周 雖 舊 邦 , 其 命 惟 新 」, 是 故 君 子 無 所 不 用其 極 。 20釋 此 。 朱 子 言 「 新 者 , 革 其 舊 之 謂 也 , 言 既 自 明 其 明 德 , 又 當 推 以 及人 , 使 之 亦 有 以 去 其 舊 染 之 污 也 。」 又 於 湯 之 盤 銘 釋 之 曰 「 言 誠 能 一日 有 以 滌 其 舊 染 之 污 而 自 新 , 則 當 因 其 已 新 者 , 而 日 日 新 之 , 又 日 新之 , 不 可 略 有 間 斷 也 」 21 ,「 自 新 新 民 , 皆 欲 止 於 至 善 也 」。 22 朱 子 此所 論 皆 本 之 於 儒 學 之 常 義 , 言 「 己 立 立 人 」、「 己 達 達 人 」, 此 自 新 而新 民 之 謂 也 。 這 是 由 「 自 家 明 德 本 心 之 彰 顯 」, 進 一 步 指 向 「 社 群 公民 的 創 生 與 永 續 」 也 。陽 明 於 《 大 學 問 》 中 做 了 這 樣 的 表 示 , 他 以 為 ,「 明 明 德 」 是「 立 其 天 地 萬 物 一 體 」 的 「 本 體 」;「 親 民 」 是 「 達 其 天 地 萬 物 一 體 」的 「 功 用 」。「 即 用 顯 體 , 承 體 啟 用 」, 因 此 ,「 明 明 德 」 必 在 於 「 親民 」, 而 「 親 民 」 所 以 明 其 明 德 也 。 也 因 此 ,親 吾 之 兄 , 以 及 人 之 兄 , 以 及 天 下 人 之 兄 , 而 後 吾 之 仁 實 與 吾之 兄 、 人 之 兄 與 天 下 人 之 兄 而 為 一 體 矣 。就 因 為 能 夠 如 此 「 與 之 為 一 體 , 而 後 弟 之 明 德 始 明 」。 君 臣 也 , 夫 婦也 , 朋 友 也 , 以 至 於 山 川 鬼 神 鳥 獸 草 木 也 , 莫 不 如 此 。 經 由 這 樣 的20 朱 熹 :《 大 學 章 句 》。21 同 上 注 。22 同 上 注 。


20 專 題 : 大 學 理 念 與 通 識 教 育「 一 體 之 仁 」, 然 後 「 吾 之 明 德 始 無 不 明 , 而 真 能 以 天 地 萬 物 為 一體 」。 這 就 叫 做 「 明 明 德 於 天 下 」。 陽 明 以 為 這 樣 的 「 家 齊 國 治 而天 下 平 , 是 之 謂 盡 性 」。 23 陽 明 以 「 體 用 不 二 」、「 一 體 之 仁 」 來 做 詮釋 , 與 朱 子 所 論 頗 有 不 同 , 但 論 其 由 「 自 家 明 德 本 心 之 彰 顯 」, 進 一步 指 向 「 社 群 公 民 的 創 生 與 永 續 」, 則 固 無 不 同 也 。「 止 於 至 善 」 作 何 解 ?《 大 學 》 之 〈 傳 三 章 〉 中 說 :詩 云 :「 邦 畿 千 里 , 惟 民 所 止 。」 詩 云 :「 緡 蠻 黃 鳥 , 止 於 丘隅 。」 子 曰 :「 於 止 , 知 其 所 止 , 可 以 人 而 不 如 鳥 乎 !」 詩 云 :「 穆 穆 文 王 , 於 緝 熙 敬 止 !」 為 人 君 , 止 於 仁 ; 為 人 臣 , 止 於敬 ; 為 人 子 , 止 於 孝 ; 為 人 父 , 止 於 慈 ; 與 國 人 交 , 止 於 信 。詩 云 :「 瞻 彼 淇 澳 , 菉 竹 猗 猗 。 有 斐 君 子 , 如 切 如 磋 , 如 琢 如磨 。 瑟 兮 僩 兮 , 赫 兮 喧 兮 。 有 斐 君 子 , 終 不 可 諠 兮 !」 如 切 如磋 者 , 道 學 也 ; 如 琢 如 磨 者 , 自 修 也 ; 瑟 兮 僩 兮 者 , 恂 慄 也 ;赫 兮 喧 兮 者 , 威 儀 也 ; 有 斐 君 子 , 終 不 可 諠 兮 者 , 道 盛 德 至善 , 民 之 不 能 忘 也 。 詩 云 :「 於 戲 前 王 不 忘 !」 君 子 賢 其 賢 , 而親 其 親 。 小 人 樂 其 樂 , 而 利 其 利 。 此 以 沒 世 不 忘 也 。朱 子 謂 :止 者 , 必 至 於 是 而 不 遷 之 意 。 至 善 , 則 事 理 當 然 之 極 也 。 言 明23 以 上 所 論 俱 見 於 陽 明 《 大 學 問 》, 其 文 本 如 下 :「 曰 : 然 則 何 以 在 『 親 民 』 乎 ?曰 : 明 明 德 者 , 立 其 天 地 萬 物 一 體 之 體 也 , 親 民 者 , 達 其 天 地 萬 物 一 體 之 用 也 。 故明 明 德 必 在 於 親 民 , 而 親 民 乃 所 以 明 其 明 德 也 。 是 故 親 吾 之 父 , 以 及 人 之 父 , 以 及天 下 人 之 父 , 而 後 吾 之 仁 實 與 吾 之 父 、 人 之 父 與 天 下 人 之 父 而 為 一 體 矣 。 實 與 之 為一 體 , 而 後 孝 之 明 德 始 明 矣 。 親 吾 之 兄 , 以 及 人 之 兄 , 以 及 天 下 人 之 兄 , 而 後 吾 之仁 實 與 吾 之 兄 、 人 之 兄 與 天 下 人 之 兄 而 為 一 體 矣 。 實 與 之 為 一 體 , 而 後 弟 之 明 德 始明 矣 。 君 臣 也 , 夫 婦 也 , 朋 友 也 , 以 至 於 山 川 鬼 神 鳥 獸 草 木 也 , 莫 不 實 有 以 親 之 ,以 達 吾 一 體 之 仁 , 然 後 吾 之 明 德 始 無 不 明 , 而 真 能 以 天 地 萬 物 為 一 體 矣 。 夫 是 之 謂明 明 德 於 天 下 , 是 之 謂 家 齊 國 治 而 天 下 平 , 是 之 謂 盡 性 」。


林 安 梧 : 論 《 四 書 》 中 的 大 學 理 念 21明 德 、 新 民 , 皆 當 至 於 至 善 之 地 而 不 遷 。 蓋 必 其 有 以 盡 夫 天 理之 極 , 而 無 一 毫 人 欲 之 私 也 。又 謂 ,「 止 , 居 也 。 言 物 各 有 所 當 止 之 處 也 。」「 孔 子 說 詩 之 辭 , 言人 當 知 所 當 止 之 處 也 」。 依 朱 子 之 詮 釋 , 這 是 將 那 事 理 當 然 之 極 ,也 就 是 「 性 即 理 」 的 道 德 本 性 所 涵 的 超 越 形 式 性 原 理 , 具 體 而 實 存 地內 化 於 身 心 之 中 , 進 而 體 現 於 倫 常 日 用 之 中 。 朱 子 可 說 是 一 「 道 德 的主 智 論 者 」 或 是 一 「 道 德 的 法 則 論 者 」, 他 強 調 以 人 的 理 智 去 把 握 此法 則 , 並 落 實 躬 行 於 倫 常 日 用 之 中 。依 陽 明 而 論 , 24 「 至 善 」 是 「 明 德 、 親 民 之 極 則 」。「 天 命 之 性 ,粹 然 至 善 , 其 靈 昭 不 昧 」 便 是 「 至 善 之 發 見 , 是 乃 明 德 之 本 體 」, 這就 是 所 謂 的 「 良 知 」。 這 「 良 知 」 就 是 「 至 善 之 發 見 , 是 而 為 是 , 非而 為 非 , 輕 重 厚 薄 , 隨 感 隨 應 , 變 動 不 居 」。 這 「 莫 不 自 有 天 然 之中 , 是 乃 民 彝 物 則 之 極 , 而 不 容 少 有 議 擬 增 損 於 其 間 也 」。 要 是 「 少有 擬 議 增 損 於 其 間 , 則 是 私 意 小 智 , 而 非 至 善 之 謂 矣 」。 所 以 若 不 是「 慎 獨 之 至 , 惟 精 惟 一 者 , 其 孰 能 與 於 此 乎 ?」 陽 明 顯 然 是 將 天 人 、物 我 、 人 己 通 而 為 一 的 總 體 根 源 視 之 為 粹 然 至 善 , 是 一 切 實 踐 的 本 體動 源 點 , 這 是 一 「 本 體 的 實 踐 學 」 之 立 場 。 陽 明 認 為 此 「 一 體 之 仁 」24 以 下 所 論 俱 見 於 陽 明 《 大 學 問 》, 其 文 本 如 下 :「 曰 : 然 則 又 烏 在 其 為 『 止 至 善 』乎 ? 曰 : 至 善 者 , 明 德 、 親 民 之 極 則 也 。 天 命 之 性 , 粹 然 至 善 , 其 靈 昭 不 昧 者 , 此其 至 善 之 發 見 , 是 乃 明 德 之 本 體 , 而 即 所 謂 良 知 也 。 至 善 之 發 見 , 是 而 為 是 , 非 而為 非 , 輕 重 厚 薄 , 隨 感 隨 應 , 變 動 不 居 , 而 亦 莫 不 自 有 天 然 之 中 , 是 乃 民 彜 物 則之 極 , 而 不 容 少 有 議 擬 增 損 於 其 間 也 。 少 有 擬 議 增 損 於 其 間 , 則 是 私 意 小 智 , 而 非至 善 之 謂 矣 。 自 非 慎 獨 之 至 , 惟 精 惟 一 者 , 其 孰 能 與 於 此 乎 ? 後 之 人 惟 其 不 知 至 善之 在 吾 心 , 而 用 其 私 智 以 揣 摸 測 度 於 其 外 , 以 為 事 事 物 物 各 有 定 理 也 , 是 以 昧 其 是非 之 則 , 支 離 決 裂 , 人 欲 肆 而 天 理 亡 , 明 德 親 民 之 學 遂 大 亂 於 天 下 。 蓋 昔 之 人 固 有欲 明 其 明 德 者 矣 , 然 惟 不 知 止 於 至 善 , 而 騖 其 私 心 于 過 高 , 是 以 失 之 虛 罔 空 寂 , 而無 有 乎 家 國 天 下 之 施 , 則 二 氏 之 流 是 矣 。 固 有 欲 親 其 民 者 矣 , 而 惟 不 知 止 於 至 善 ,而 溺 其 私 心 於 卑 瑣 , 生 意 失 之 權 謀 智 術 , 而 無 有 乎 仁 愛 惻 坦 之 誠 , 則 五 伯 功 利 之 徒是 矣 。 是 皆 不 知 止 於 至 善 之 過 也 。 故 止 至 善 之 於 明 德 、 親 民 也 , 猶 之 規 矩 之 于 方 圓也 , 尺 度 之 於 長 短 也 , 權 衡 之 於 輕 重 也 。 故 方 圓 而 不 止 於 規 矩 , 爽 其 則 矣 ; 長 短 而不 止 於 尺 度 , 乖 其 劑 矣 ; 輕 重 而 不 止 於 權 衡 , 失 其 准 矣 ; 明 明 德 、 親 民 而 不 止 於 至善 , 亡 其 本 矣 。 故 止 於 至 善 以 親 民 , 而 明 其 明 德 , 是 之 謂 大 人 之 學 。」


22 專 題 : 大 學 理 念 與 通 識 教 育是 通 天 地 造 化 萬 有 一 切 的 ,「 良 知 是 造 化 的 精 靈 」。 這 立 場 當 然 與 朱子 不 同 。 25陽 明 批 評 說 :後 之 人 惟 其 不 知 至 善 之 在 吾 心 , 而 用 其 私 智 以 揣 摸 測 度 於 其外 , 以 為 事 事 物 物 各 有 定 理 也 , 是 以 昧 其 是 非 之 則 , 支 離 決裂 , 人 欲 肆 而 天 理 亡 , 明 德 親 民 之 學 遂 大 亂 於 天 下 。 26進 而 他 又 批 評 佛 老 說 :蓋 昔 之 人 固 有 欲 明 其 明 德 者 矣 , 然 惟 不 知 止 於 至 善 , 而 騖 其 私心 於 過 高 , 是 以 失 之 虛 罔 空 寂 , 而 無 有 乎 家 國 天 下 之 施 , 則 二氏 之 流 是 矣 。 27他 還 評 斥 功 利 之 論 , 有 言 曰 :固 有 欲 親 其 民 者 矣 , 而 惟 不 知 止 於 至 善 , 而 溺 其 私 心 於 卑 瑣 ,生 意 失 之 權 謀 智 術 , 而 無 有 乎 仁 愛 惻 坦 之 誠 , 則 五 伯 功 利 之 徒是 矣 。 是 皆 不 知 止 於 至 善 之 過 也 。 28陽 明 是 從 「 一 體 之 仁 」 來 把 握 「 止 於 至 善 」, 他 認 為 「 止 至 善 之 於 明德 、 親 民 」 就 好 像 「 規 矩 之 于 方 圓 也 , 尺 度 之 於 長 短 也 , 權 衡 之 於 輕重 也 」。 要 是 「 方 圓 而 不 止 於 規 矩 , 爽 其 則 矣 ; 長 短 而 不 止 於 尺 度 ,25 關 於 陽 明 之 本 體 的 實 踐 學 , 請 參 看 拙 著 :《 中 國 宗 教 與 意 義 治 療 》( 台 北 : 明 文 書局 ,2001 年 ), 頁 81–114。26 王 陽 明 :《 大 學 問 》。27 同 上 注 。28 同 上 注 。


林 安 梧 : 論 《 四 書 》 中 的 大 學 理 念 23乖 其 劑 矣 ; 輕 重 而 不 止 於 權 衡 , 失 其 准 矣 」。 如 果 「 明 明 德 、 親 民 而不 止 於 至 善 , 亡 其 本 矣 」。 29總 體 而 言 , 能 「 止 於 至 善 以 親 民 」, 進 而 「 明 其 明 德 」, 這 可 以 說是 「 大 人 之 學 」。 顯 然 地 , 不 同 於 朱 子 之 為 「 道 德 的 主 智 論 者 」, 我 們稱 陽 明 為 「 道 德 的 主 意 論 者 」; 不 同 於 「 道 德 的 法 則 論 者 」, 陽 明 可謂 為 「 道 德 的 動 力 論 者 」。 陽 明 與 朱 子 容 或 有 異 , 但 顯 然 地 , 這 都指 向 「 道 德 理 想 圓 善 的 努 力 」。三 、 對 比 於 儒 、 道 、 佛 三 家 , 迴 論 「 大 學 」 之 道如 上 節 所 述 ,「 大 學 」 也 者 , 就 中 文 的 系 絡 而 言 , 可 追 溯 到 中國 古 代 的 「 太 學 」, 並 以 《 大 學 》 這 部 書 的 論 述 為 根 據 。 另 外 ,「 大 學 」 這 個 詞 又 是 從 西 文 的 “university” 翻 譯 而 來 。 我 個 人 以 為 ,就 字 面 意 義 而 言 , 二 者 是 通 達 的 , 可 互 譯 , 頗 為 妥 當 。 大 學 的 英 文作 “university”, 法 文 作 “université” 都 是 從 拉 丁 文 的 “universitas” 而 來 ,其 原 義 則 接 近 於 “community”, 即 「 團 體 」 之 義 , 或 者 進 一 步 說 , 是「 老 師 與 學 生 的 團 體 」 之 義 。若 將 此 進 一 步 引 而 申 之 ,「 大 學 」 亦 可 有 「 學 為 宇 宙 之 學 」 的 意思 。 在 中 文 傳 統 裏 ,「 大 學 」 的 「 大 」 字 在 儒 、 道 、 佛 三 教 傳 統 俱 可以 引 申 之 , 其 義 亦 不 悖 於 《 大 學 》 三 綱 之 目 。 依 道 家 而 言 , 蓋 「 道大 、 天 大 、 地 大 、 人 亦 大 」, 30 此 「 四 大 」 之 所 以 為 「 大 」 也 。「 大 」之 為 「 大 」, 是 廣 袤 而 無 所 不 包 , 是 人 將 雙 手 撐 開 而 之 所 以 為 大 , 31這 就 像 陸 象 山 所 謂 的 「 夫 子 以 仁 發 明 斯 道 , 毫 無 罅 隙 , 孟 子 十 字 架29 以 上 所 引 陽 明 之 語 , 多 取 自 於 王 陽 明 《 大 學 問 》, 其 詮 釋 則 本 之 於 拙 著 :《 中 國 宗 教與 意 義 治 療 》, 頁 81–114。30 老 子 :《 道 德 經 • 第 二 十 五 章 》。 原 作 :「 道 大 、 天 大 、 地 大 、 王 亦 大 」, 參 見 陳 鼓應 :《 老 子 註 釋 及 評 介 》( 香 港 : 中 華 書 局 ,1996 年 ), 頁 166。31 高 樹 藩 編 纂 :《 形 音 義 綜 合 大 字 典 ( 增 訂 本 )》( 台 北 : 正 中 書 局 ,1977 年 ), 頁295。


24 專 題 : 大 學 理 念 與 通 識 教 育開 , 更 無 隱 遁 」 32 , 人 經 由 主 體 的 自 覺 , 讓 自 家 的 人 心 充 極 而 盡 地 發展 , 此 之 所 以 為 「 大 」 也 。 進 一 步 申 言 之 ,「 大 」 顯 然 不 只 是 物 理 空間 的 廣 袤 , 而 是 心 靈 主 體 的 擴 充 。 這 也 就 是 說 , 人 之 作 為 一 個 活 生 生的 實 存 而 有 , 進 到 這 個 生 活 世 界 中 來 , 使 得 「 道 」 為 之 開 顯 、 照 亮 。蓋 「 人 能 弘 道 , 非 道 弘 人 」, 33 「 人 之 弘 道 」 是 參 與 於 道 , 而 使 道 向人 開 顯 , 非 人 直 以 言 說 為 道 , 而 強 為 之 言 說 也 。 正 因 為 這 樣 的 「 大 」並 不 是 一 客 觀 的 、 外 化 的 「 大 」, 而 是 一 主 體 際 的 、 內 化 於 生 命 之 中的 「 大 」。「 大 」 並 不 是 靜 態 的 擺 置 ,「 大 」 乃 是 一 動 態 的 開 展 。 老子 謂 ,「 道 曰 大 , 大 曰 逝 , 逝 曰 遠 , 遠 曰 反 」, 34 動 態 的 開 展 , 有 往 有復 , 有 去 有 來 , 這 是 生 命 之 實 相 , 此 實 相 即 所 以 為 大 也 。人 之 身 , 不 過 丈 也 , 強 言 之 曰 「 丈 夫 」。 丈 夫 亦 有 期 其 為 大 之義 , 若 加 一 「 大 」 字 , 則 大 大 不 同 矣 ! 大 丈 夫 之 所 以 為 大 , 是 在 「 大其 心 」 之 謂 也 。 能 大 其 心 , 則 小 者 不 可 奪 也 。 以 是 之 故 , 如 《 孟 子 》所 言 ,「 大 丈 夫 居 天 下 之 廣 居 , 立 天 下 之 正 位 , 行 天 下 之 大 道 」。 35「 廣 居 」 者 何 ? 仁 也 , 人 與 人 之 間 , 真 實 之 同 情 共 感 也 。「 正 位 」者 何 ? 義 也 , 乃 人 與 人 之 間 , 切 確 之 準 則 法 式 也 。「 大 道 」 者 何 ?禮 也 , 乃 人 與 人 之 間 之 如 理 之 途 徑 道 路 也 。 依 陽 明 《 大 學 問 》 研 之 ,歸 根 結 底 , 此 端 在 人 當 下 之 怵 惕 惻 隱 , 一 體 之 仁 也 。 蓋 因 有 此 一 體 之仁 , 有 此 怵 惕 惻 隱 , 所 以 成 其 為 大 也 。「 大 」 是 一 動 態 之 發 展 , 是 生 命 之 實 相 , 是 人 由 怵 惕 惻 隱 所 發之 「 一 體 之 仁 」 而 成 其 為 「 大 」 也 。 這 樣 的 「 大 」, 充 極 而 盡 , 六 合32 陸 九 淵 :《 陸 九 淵 集 ( 卷 三 十 四 )• 象 山 語 錄 上 》( 台 北 : 里 仁 書 局 ,1981 年 ), 頁398。33 孔 子 :《 論 語 • 衛 靈 公 》。34 老 子 :《 道 德 經 • 第 二 十 五 章 》。 原 作 :「 吾 不 知 其 名 , 強 之 曰 『 道 』, 強 為 之 名 曰『 大 』。 大 曰 逝 , 逝 曰 遠 , 遠 曰 反 」, 參 見 陳 鼓 應 :《 老 子 註 釋 及 評 介 》, 頁 163。35 孟 子 :《 孟 子 • 滕 文 公 》。


林 安 梧 : 論 《 四 書 》 中 的 大 學 理 念 25涵 之 , 古 往 來 今 , 上 下 四 方 , 包 籠 其 中 , 此 之 謂 「 宇 宙 」 36 。 大 學 也者 , 當 無 所 不 包 , 而 能 入 其 根 源 , 得 其 整 體 , 斯 為 大 矣 ! 所 以 , 直接 而 言 ,「 大 學 」 乃 是 窮 宇 宙 之 學 。 就 字 面 而 言 , 窮 宇 宙 之 學 , 斯為 不 可 能 , 尤 其 近 代 以 來 分 科 極 細 , 專 家 各 業 , 更 是 不 可 能 窮 宇 宙之 學 。 其 實 , 此 窮 宇 宙 之 學 非 一 量 之 窮 盡 , 非 一 廣 延 之 窮 盡 , 而 為一 質 之 盡 分 , 為 一 內 容 之 充 實 。 或 者 說 , 此 是 由 專 家 各 業 , 泯 其 分別 , 而 入 其 整 體 之 根 源 也 , 非 集 結 眾 說 , 炫 博 以 為 高 也 。 如 此 說 來 ,我 們 可 如 陸 象 山 之 說 「 吾 心 即 是 宇 宙 , 宇 宙 即 是 吾 心 」, 亦 可 以 了解 張 橫 渠 之 說 「 為 天 地 立 心 , 為 生 民 立 命 , 為 往 聖 繼 絕 學 , 為 萬 世開 太 平 」 所 說 者 何 , 而 亦 可 信 司 馬 遷 之 言 「 究 天 人 之 際 , 通 古 今 之變 , 成 一 家 之 言 」 之 為 可 能37。如 上 所 言 , 可 知 所 謂 的 「 大 」 並 非 與 「 小 」 相 對 之 「 大 」, 而是 由 「 小 」 通 而 「 大 」 之 , 此 之 所 以 為 「 大 」 也 。 因 為 「 大 」 是 包容 、 是 通 達 、 是 開 顯 ,「 大 」 不 是 比 較 , 不 是 傾 軋 , 不 是 較 量 。 就 此而 言 , 佛 法 格 外 透 徹 , 佛 一 說 及 「 大 」, 總 用 譬 喻 , 說 量 之 多 , 則用 恆 河 沙 數 或 沙 等 恆 河 ; 說 時 之 久 , 則 用 阿 僧 祇 劫 ; 說 形 之 巨 , 則 用須 彌 山 王 。 蓋 用 此 譬 喻 以 為 遮 也 , 即 其 遮 所 以 為 顯 也 。 遮 是 要 遮 破 人對 外 境 的 執 著 , 進 而 開 決 人 心 的 執 著 , 我 法 二 執 皆 破 之 , 才 如 其 自身 開 顯 其 自 己 也 。 此 如 其 自 身 , 只 是 無 執 著 之 透 明 狀 態 , 即 此 所 以 為「 大 」 也 。 蓋 此 「 大 」 乃 為 一 實 相 , 而 「 實 相 無 相 , 所 謂 無 相 , 即 是如 相 」 38 是 也 。「 如 」 就 是 任 由 存 在 之 走 向 對 象 化 的 歷 程 所 可 能 產 生36 陸 九 淵 :《 象 山 全 集 ( 卷 三 十 六 )• 年 譜 》( 台 北 : 商 務 印 書 館 ,1979 年 ), 頁 489。37 司 馬 遷 :〈 報 任 少 卿 書 〉, 收 入 《 古 文 觀 止 》( 台 北 : 正 言 出 版 社 ,1970 年 ), 頁219。38 《 般 若 經 》。 這 裏 值 得 我 們 注 意 的 是 「 如 」 這 個 字 眼 , 依 牟 宗 三 先 生 ,「 如 」 不 是個 實 體 字 ,「 如 」 就 是 實 相 , 就 是 空 , 是 抒 義 字 , 是 抒 緣 起 法 之 義 , 而 緣 起 即 是 性空 。 參 見 牟 宗 三 :〈 二 諦 與 三 性 : 如 何 安 排 科 學 知 識 〉, 收 入 牟 宗 三 :《 中 國 哲 學 十九 講 : 中 國 哲 學 之 涵 蘊 及 其 問 題 》( 台 北 : 台 灣 學 生 書 局 ,1983 年 ), 頁 269。


26 專 題 : 大 學 理 念 與 通 識 教 育之 兩 面 相 , 讓 此 兩 面 相 彼 此 消 融 、 化 解 , 而 歸 本 於 通 體 透 明 的 境 域 。此 通 體 透 明 所 以 彰 顯 萬 有 一 切 , 所 以 成 就 無 量 無 邊 殊 勝 功 德 也 。如 上 所 述 , 可 知 「 大 」 指 的 是 來 自 生 命 整 體 的 內 在 根 源 而 開 顯的 歷 程 , 是 通 達 乎 外 而 無 所 不 包 的 。 這 樣 的 「 大 」, 更 徹 法 源 底 地講 , 其 實 就 是 無 所 限 隔 , 通 體 透 明 , 無 罣 無 礙 。 如 此 說 來 , 我 們 再 將「 大 」 與 「 學 」 聯 綴 為 言 , 所 謂 「 大 學 」 實 則 經 由 「 學 」 而 使 乎 「 大 」也 。 蓋 「 大 學 」 也 者 , 大 其 學 , 學 其 大 也 。 此 「 學 」 無 所 不 容 、 無 所 罣礙 , 斯 為 大 其 學 也 ; 此 「 學 」 是 要 先 立 乎 其 大 , 而 小 者 不 可 奪 , 斯 為 學其 大 也 。「 學 」 者 , 傚 也 、 覺 也 。 39 此 是 經 由 一 學 習 傚 法 之 歷 程 , 而 喚 醒生 命 內 在 之 自 覺 。 換 言 之 , 起 先 所 謂 的 「 學 」 較 是 由 外 而 內 的 , 是 經由 一 模 仿 、 學 習 , 先 是 得 其 形 貌 , 繼 而 得 其 精 神 , 由 末 返 本 , 再 由 此本 貫 乎 末 而 所 以 成 就 其 為 「 學 」 也 。 如 此 說 「 學 」, 是 要 強 調 「 學 」並 不 只 是 外 在 地 彷 彿 依 似 , 更 重 要 的 是 內 在 根 源 的 顯 發 , 內 在 根 源 的顯 發 , 是 要 經 過 一 長 遠 的 歷 程 , 方 可 以 成 功 的 。孔 老 夫 子 說 :「 學 而 時 習 之 , 不 亦 說 ( 悅 ) 乎 ! 有 朋 自 遠 方 來 ,不 亦 樂 乎 ! 人 不 知 而 不 慍 , 不 亦 君 子 乎 !」 40 這 番 話 最 能 表 明 「 學 」之 為 何 也 。「 學 而 時 習 之 , 不 亦 悅 乎 !」, 此 是 說 人 經 由 「 學 」 而「 覺 」,「 覺 」 者 , 整 體 根 源 之 喚 醒 也 , 以 其 為 根 源 之 喚 醒 , 故 「 不亦 悅 乎 」。 蓋 「 悅 者 , 自 悅 也 」, 此 是 來 自 自 家 生 命 內 在 最 為 真 實 而根 源 之 喜 悅 。 此 以 古 義 言 即 為 「 道 喜 」、「 法 喜 」 之 謂 也 。 由 學 而 入乎 道 、 契 乎 法 , 斯 有 此 喜 悅 也 。 學 不 可 以 獨 , 獨 學 而 無 友 , 則 孤 陋而 寡 聞 ; 學 總 當 在 朋 友 之 切 磋 琢 磨 、 言 談 互 動 以 為 啟 發 也 。 論 學講 道 , 此 人 生 之 至 樂 也 。 古 希 臘 的 蘇 格 拉 底 亦 強 調 「 交 談 」 的 重 要 ,39 朱 熹 :《 四 書 章 句 集 註 • 論 語 • 學 而 》( 台 北 : 鵝 湖 出 版 社 ,1984 年 ), 頁 47。40 孔 子 :《 論 語 • 學 而 》。


林 安 梧 : 論 《 四 書 》 中 的 大 學 理 念 27認 為 經 由 交 談 , 始 能 恰 當 地 清 理 出 一 真 理 的 開 顯 之 場 , 任 真 理 之 開 顯其 自 己 。 生 命 根 源 既 已 豁 顯 , 又 互 動 而 感 通 , 人 之 生 命 經 由 如 是 之 學習 歷 程 , 終 得 確 立 其 自 己 。 以 其 能 確 立 其 自 己 , 故 人 雖 不 知 而 可 以 不慍 也 。 因 生 命 之 確 定 是 自 我 內 在 之 確 定 , 而 非 外 在 之 確 定 , 學 問 是 天爵 , 而 非 人 爵 也 , 學 問 是 為 己 之 學 , 而 不 是 為 人 之 學 也 。其 實 , 此 學 問 之 為 「 為 己 之 學 」, 而 非 「 為 人 之 學 」, 乃 古 今 之 通義 , 只 是 後 人 習 於 功 利 競 逐 , 而 忽 略 了 此 特 質 , 斯 為 可 歎 也 矣 ! 道 家之 老 子 , 於 此 見 之 亦 頗 深 矣 遠 矣 ! 彼 強 調 「 為 學 日 益 , 為 道 日 損 」 41 。做 為 語 言 文 字 符 號 、 言 說 論 述 等 分 別 相 所 成 之 物 , 此 是 累 積 。 此 累 積雖 於 人 亦 有 所 利 , 但 卻 因 其 有 所 利 而 連 帶 著 有 所 害 。 再 者 , 語 言 文 字符 號 、 言 說 論 述 者 , 真 理 藉 之 以 顯 , 然 若 堆 積 太 過 , 則 反 「 顯 」 為「 蔽 」 也 。 言 說 之 為 彰 顯 、 之 為 遮 蔽 , 此 一 體 之 兩 面 也 。 老 子 於 此 知之 甚 深 , 所 以 強 調 在 此 為 學 日 益 功 夫 外 , 當 再 有 一 為 道 日 損 功 夫 。 如此 , 才 不 致 反 顯 為 蔽 。 道 家 之 功 夫 是 以 否 定 的 銷 去 法 , 成 就 一 存 在 的真 實 。 是 以 作 用 之 否 定 成 就 實 體 之 肯 定 也 。 能 經 由 此 作 用 之 否 定 , 才能 還 其 事 物 之 自 身 , 任 由 自 身 之 生 長 。 換 言 之 ,「 為 學 日 益 , 為 道 日損 」, 此 聯 綴 而 為 言 , 並 不 是 對 反 地 說 , 而 是 相 關 聯 , 以 為 往 復 , 有往 有 復 地 說 。 蓋 日 損 所 以 成 就 日 益 , 為 道 所 以 成 就 為 學 也 ; 日 益 所 以歸 返 於 日 損 也 , 為 學 所 以 歸 返 於 為 道 也 。佛 教 於 此 亦 頗 著 見 地 , 學 所 以 覺 也 , 所 覺 者 何 ? 覺 緣 起 性 空 ,覺 天 地 萬 有 一 切 , 在 意 識 的 透 明 性 下 , 所 照 皆 無 所 執 著 , 而 畢 竟 空無 ; 覺 於 此 空 無 下 , 心 靈 自 湧 現 一 同 體 大 悲 , 因 之 而 有 一 「 信 仰 之 確定 」 與 「 實 踐 之 如 是 」。 如 此 言 之 , 佛 學 所 以 學 為 佛 也 , 佛 是 悲 智 、學 是 覺 醒 , 佛 學 是 覺 醒 吾 心 , 如 其 悲 智 也 。 一 念 覺 是 聖 , 一 念 不 覺 即41 老 子 :《 道 德 經 • 第 四 十 八 章 》。


28 專 題 : 大 學 理 念 與 通 識 教 育是 凡 夫 , 覺 與 不 覺 , 在 此 一 念 , 一 念 如 念 , 當 下 無 念 , 此 即 入 真 諦 ,天 地 澄 然 , 無 有 罣 礙 。 如 此 推 言 之 , 所 言 「 大 學 」 當 其 悲 智 , 一 其 真如 , 端 在 此 覺 而 已 。「 覺 」 又 非 祇 一 人 之 事 , 而 涉 天 地 萬 有 , 涉 人 間社 會 ;「 覺 」 非 特 渾 淪 無 分 別 事 也 ,「 覺 」 乃 以 真 如 悲 智 , 而 入 於 天地 人 間 , 無 執 而 執 者 也 , 因 其 執 而 成 俗 諦 , 如 其 俗 諦 而 成 就 菩 薩 道 也 。以 佛 教 觀 點 視 之 , 大 學 也 者 , 如 其 菩 薩 道 而 成 就 一 濟 渡 眾 生 之 業 也 。 42作 過 儒 、 道 、 佛 的 對 比 , 我 們 仍 然 可 以 說 這 些 論 點 合 於 《 大 學 》所 說 的 「 大 學 」。 蓋 大 學 也 者 , 學 為 大 人 者 也 。 大 人 者 , 如 其 大 體 ,擴 而 充 之 , 古 往 來 今 、 上 下 四 方 , 成 其 宇 宙 , 斯 之 謂 也 。 如 此 之 大學 非 專 業 之 科 技 也 , 非 一 曲 之 學 也 , 乃 全 人 格 之 教 育 也 。 全 之 為 全 ,非 指 「 量 」 之 為 全 , 以 量 本 不 可 全 故 也 ; 全 之 為 全 , 乃 指 「 質 」 之 為全 ; 質 之 為 全 , 此 是 總 體 之 全 、 根 源 之 全 , 是 如 其 性 命 , 如 其 情 意之 全 。四 、 當 前 大 學 「 專 」 化 、「 小 」 化 與 「 受 教 權 」 失 落 的 省 察如 上 節 所 述 為 理 想 類 型 , 對 比 言 之 , 今 之 「 大 學 」 斯 成 「 小 」 學矣 ! 今 之 大 學 , 其 所 講 究 者 , 厥 為 專 業 之 科 技 、 一 曲 之 學 也 , 皇 皇言 其 「 專 」, 罕 言 其 「 通 」 也 。 43 吾 人 所 言 , 亦 非 不 要 大 學 之 專 業 ,而 是 說 此 專 業 當 可 以 調 適 而 上 遂 之 , 以 同 於 大 通 , 互 為 調 劑 絪 蘊 ,以 為 造 化 也 。 這 也 就 是 說 , 專 之 為 專 , 必 須 同 於 大 通 , 始 可 以 為專 也 ; 要 不 然 , 如 愛 因 斯 坦 所 言 「 專 家 還 不 是 訓 練 有 素 的 狗 」, 人 可42 上 述 所 論 , 請 參 見 拙 文 :〈 邁 向 佛 家 型 般 若 治 療 學 之 建 立 — 以 《 金 剛 般 若 波 羅密 經 》 為 核 心 的 展 開 〉, 收 入 陳 明 主 編 :《 原 道 》( 北 京 : 中 國 廣 播 電 視 出 版 社 ,1996 年 ), 第 三 輯 , 頁 60–83。43 若 依 《 大 學 法 》 第 一 章 第 一 條 所 言 ,「 大 學 以 研 究 學 術 , 培 育 人 才 , 提 升 文 化 , 服務 社 會 , 促 進 國 家 發 展 為 宗 旨 。」 此 只 是 規 範 地 說 , 自 不 能 論 其 全 、 偏 之 問 題 。


林 安 梧 : 論 《 四 書 》 中 的 大 學 理 念 29奴 之 , 而 己 又 自 為 其 奴 , 這 樣 的 「 專 」 不 但 蔽 於 一 曲 , 甚 且 自 為 輜壘 , 相 互 攻 伐 , 生 心 害 政 , 壞 亂 了 學 術 , 真 乃 遺 禍 蒼 生 也 。「 大 學 」 不 「 大 」, 反 成 「 小 」 學 , 其 關 鍵 何 在 ? 仔 細 思 之 ! 此牽 涉 到 「 分 科 專 業 」 與 「 博 雅 融 通 」 的 兩 極 問 題 。 分 科 專 業 本 無 礙 於博 雅 融 通 , 但 當 今 之 大 學 , 兩 者 勢 成 對 反 , 這 是 因 為 整 個 大 學 在 結 構上 忽 略 了 當 以 「 博 雅 融 通 」 為 大 前 題 , 而 反 以 「 分 科 專 業 」 為 標 的 。如 此 一 來 , 再 將 眾 多 之 分 科 專 業 集 結 一 處 , 即 使 構 成 整 體 , 也 只 是「 量 」 的 構 成 , 彼 仍 為 一 集 結 而 成 之 堆 積 , 難 成 一 根 源 性 之 總 體 , 這根 本 不 是 一 「 質 」 的 構 成 , 這 與 所 謂 的 「 博 雅 融 通 」 已 成 兩 途 。 44「 分 科 專 業 」 是 「 學 」, 而 「 博 雅 融 通 」 是 「 道 」,「 學 」 所 以 通達 於 「 道 」,「 道 」 亦 必 經 由 「 學 」 而 得 以 落 實 。 沒 有 「 學 」 的 「 道 」是 空 洞 的 , 沒 有 「 道 」 的 「 學 」 是 盲 目 的 。 威 權 體 制 年 代 ,「 道 」 為國 家 機 器 壟 斷 , 大 學 裏 之 「 共 同 科 」 幾 成 國 家 意 識 型 態 之 塑 造 教 育 。當 然 , 亦 有 順 此 國 家 意 識 型 態 之 塑 造 連 帶 而 有 之 人 格 教 養 , 然 而 此 教養 之 不 能 如 其 教 養 , 而 須 受 國 家 意 識 型 態 塑 造 之 宰 制 , 此 是 一 大 遺 憾也 。 顯 然 , 在 威 權 體 制 年 代 , 並 無 一 「 博 雅 融 通 」 之 教 養 , 即 如 有 某種 「 道 」 之 強 調 , 此 亦 是 威 權 所 宰 制 之 道 , 非 真 實 之 「 道 」, 乃 為 錯置 之 道 (misplaced Tao) 也 。 45 這 是 用 國 家 意 識 型 態 以 為 「 道 」 宰 控 於「 分 科 專 業 」 之 學 上 , 要 如 此 之 「 學 」 以 就 於 威 權 之 「 道 」, 這 便 使得 「 學 」 與 「 道 」 之 間 沒 有 一 真 切 而 恰 當 的 關 係 。這 也 就 是 說 , 以 前 的 大 學 教 育 是 將 「 分 科 專 業 」 一 曲 之 學 置 於「 威 權 之 道 」 以 下 , 並 通 過 這 樣 的 威 權 之 道 以 為 宰 控 , 或 調 節 絪 蘊 。分 科 專 業 依 學 術 中 的 嚴 格 邏 輯 而 建 立 起 來 , 威 權 之 道 則 依 威 權 的 邏 輯44 「 分 科 專 業 」 與 「 博 雅 融 通 」 之 成 為 兩 途 , 與 不 恰 當 的 系 所 分 權 密 切 相 關 , 與 學 校領 導 階 層 普 遍 缺 乏 通 識 理 念 密 切 相 關 。45 關 於 「 道 的 錯 置 」(misplaced Tao) 一 問 題 與 中 國 專 制 傳 統 密 切 相 關 , 參 見 拙 著 :《 道 的 錯 置 : 中 國 政 治 思 想 的 根 本 困 結 》( 台 北 : 台 灣 學 生 書 局 ,2003 年 )。


30 專 題 : 大 學 理 念 與 通 識 教 育而 展 開 。 在 現 實 中 , 或 許 威 權 的 邏 輯 較 強 , 但 長 久 以 來 , 學 術 之 邏 輯的 生 命 力 是 更 為 強 韌 且 富 有 生 命 力 的 。 一 旦 威 權 體 制 逐 漸 瓦 解 、 更替 , 依 威 權 邏 輯 展 開 的 「 道 」 也 自 然 隨 之 瓦 解 , 但 更 替 卻 是 一 件 極 為困 難 的 事 。 就 其 發 展 歷 程 看 來 , 吾 人 可 發 現 威 權 體 制 固 已 瓦 解 , 然 威權 邏 輯 並 未 因 之 而 全 然 解 開 , 只 是 此 威 權 邏 輯 由 原 先 之 統 於 一 尊 , 如 今則 分 殊 為 多 元 , 原 先 是 由 一 絕 對 之 威 權 統 領 一 切 , 如 今 則 是 諸 多 威 權 之爭 衡 與 分 贓 而 已 。 尤 其 有 趣 而 弔 詭 的 是 , 台 灣 多 數 知 識 分 子 皆 以 為 此 諸多 威 權 之 爭 衡 即 可 出 現 所 謂 之 理 性 , 實 則 落 入 一 分 贓 之 境 而 不 自 知 。再 者 , 民 初 以 來 反 傳 統 思 潮 與 科 學 主 義 乃 一 體 之 兩 面 , 彼 所 扮 演者 又 與 瓦 解 專 制 之 角 色 重 疊 為 一 , 故 一 旦 威 權 專 制 瓦 解 , 此 反 傳 統 思潮 與 科 學 主 義 之 思 潮 便 成 了 另 一 新 威 權 。 46 所 不 同 者 , 前 之 威 權 集 於一 , 而 後 之 威 權 則 散 為 多 。 集 於 一 , 明 白 可 見 ; 散 於 多 , 則 假 之 以 民主 之 名 , 幾 不 可 察 。 穆 勒 (J. S. Mill) 所 說 「 多 數 的 暴 力 」(tyranny<strong>of</strong> majority) 於 斯 可 見 矣 ! 47如 此 說 來 , 吾 人 可 發 現 今 校 園 所 謂 之 「 校 園 民 主 」、「 自 由 開 放 」都 宜 置 於 此 「 科 學 主 義 」、「 反 傳 統 主 義 」、「 反 專 制 威 權 但 又 陷 入 一新 的 專 制 威 權 之 中 而 不 自 知 」、「 挾 無 見 識 之 民 氣 以 施 其 多 數 暴 力 」 等脈 絡 來 理 解 , 此 歷 史 之 理 勢 所 不 得 不 然 者 也 , 每 思 及 此 歷 史 之 業 力 ,士 人 之 無 真 知 、 無 見 識 、 無 性 情 , 中 夜 反 側 、 輾 轉 難 為 眠 也 ! 吾 固亦 贊 成 所 謂 之 校 園 民 主 、 自 由 開 放 , 然 假 以 自 由 、 民 主 之 名 , 而 骨 子裏 卻 又 是 專 制 , 且 為 靈 魂 之 禁 錮 , 豈 不 哀 哉 !46 關 於 此 , 林 毓 生 先 生 有 深 切 之 研 究 , 參 見 Y. S. Lin, <strong>The</strong> Crisis <strong>of</strong> <strong>Chinese</strong> Consciousness:Radical Antitraditionalism in the May Fourth Era (Madison: <strong>University</strong> <strong>of</strong>Wisconsin Press, 1979)。47 「 多 數 的 暴 力 」 為 穆 勒 (J. S. Mill) 提 出 。 參 見 拙 文 :〈 個 性 自 由 與 社 會 權 限 ― 以穆 勒 《 自 由 》 為 中 心 的 考 察 兼 及 於 嚴 復 譯 《 群 己 權 界 論 》 之 對 比 省 思 〉,《 思 與言 》,1989 年 , 第 27 卷 第 1 期 , 頁 1–18; 亦 收 入 拙 著 :《 契 約 、 自 由 與 歷 史 性 思 維 》( 台 北 : 幼 獅 文 化 事 業 公 司 ,1996 年 ), 頁 47–74。


林 安 梧 : 論 《 四 書 》 中 的 大 學 理 念 31一 般 所 謂 之 「 科 學 主 義 」 者 , 其 要 旨 在 認 為 實 證 科 學 乃 是 認 識 世界 的 恰 當 方 式 , 並 且 是 唯 一 正 確 的 方 式 , 如 此 強 調 之 結 果 , 使 得 人 文學 問 未 能 有 其 真 正 獨 立 的 發 展 , 而 必 置 於 「 科 學 」 一 名 之 下 , 始 能 發展 。 48 直 至 如 今 , 政 府 部 門 之 建 制 亦 只 有 「 國 家 科 學 委 員 會 」, 人 文學 只 是 此 「 科 學 」 下 之 一 處 而 已 。 雖 然 , 近 十 餘 年 來 稍 有 改 進 , 但於 此 建 構 而 言 , 仍 可 見 其 一 斑 , 其 他 則 可 以 不 必 細 論 矣 ! 政 府 之 建制 , 上 上 下 下 , 舉 凡 教 育 、 文 化 、 學 術 , 乃 至 藝 術 等 等 , 其 任 官 者 亦以 科 技 人 才 為 主 流 , 一 般 所 謂 「 科 技 官 僚 」 是 也 。如 此 強 調 分 科 專 業 , 實 不 免 其 專 制 之 殘 餘 , 或 者 原 先 政 治 威 權 體制 的 專 制 轉 成 科 學 主 義 式 之 威 權 專 制 。 在 如 此 威 權 體 制 下 , 各 自 強 調「 分 科 專 業 」, 其 結 果 是 「 道 術 為 天 下 裂 」, 人 各 一 說 , 是 其 所 是 、 非其 所 非 。 此 時 之 大 學 亦 因 之 而 「 專 化 」、「 小 化 」, 更 嚴 重 的 是 , 由 於缺 乏 總 體 而 根 源 的 探 求 , 使 得 如 此 之 「 專 化 」、「 小 化 」, 實 際 上 是 毫無 所 知 ; 甚 至 誤 認 為 此 「 專 化 」、「 小 化 」 為 普 遍 而 萬 世 不 遷 的 。「 專化 」、「 小 化 」 勢 必 導 致 工 具 化 , 加 之 權 力 爭 衡 , 大 學 生 之 人 格 難 得 整全 之 教 養 , 是 顯 而 易 見 的 。再 者 , 如 此 之 專 制 落 實 於 大 學 教 育 中 , 便 使 得 大 學 之 教 育 「 唯 知識 化 」, 配 合 資 訊 之 快 速 發 展 , 此 「 唯 知 識 化 」 甚 至 有 淪 為 「 唯 資 訊化 」 的 趨 勢 。 資 訊 與 知 識 已 成 當 前 大 學 教 育 之 主 流 , 如 此 , 教 育 變 成「 去 生 命 化 」、「 去 人 格 化 」、「 去 情 意 化 」 的 教 育 。 當 前 大 學 所 謂 之教 育 實 為 「 知 識 之 買 辦 與 消 費 」 而 已 , 大 學 教 師 為 買 辦 , 學 生 為 消 費者 , 知 識 與 資 訊 為 商 品 。 更 直 截 了 當 地 說 , 當 前 大 學 教 育 幾 乎 已 無 教育 矣 ! 其 有 所 謂 教 育 者 , 幾 希 !48 關 於 此 , 參 見 黃 俊 傑 :〈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的 挑 戰 與 對 策 〉, 收 入 黃 俊 傑 :《 戰 後 台 灣 的教 育 與 思 想 》( 台 北 : 東 大 圖 書 公 司 ,1993 年 ), 頁 179–230; 黃 武 雄 :〈 通 識 教 育中 的 科 學 教 育 : 理 性 的 叛 逆 與 解 放 〉, 收 入 《 科 技 教 育 ― 迎 接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科 技台 灣 》( 台 北 : 科 學 月 刊 社 、 信 誼 基 金 會 ,1994 年 ), 頁 36–39。


32 專 題 : 大 學 理 念 與 通 識 教 育如 上 所 述 , 吾 人 可 知 大 學 之 「 專 化 」、「 小 化 」, 大 學 之 「 去 生 命化 」、「 去 人 格 化 」、「 去 情 意 化 」 與 先 前 所 言 的 政 治 威 權 體 制 及 反 傳統 主 義 思 潮 、 科 學 主 義 思 潮 等 密 切 相 關 。 今 若 欲 解 開 此 「 專 化 」、「 小化 」 之 弊 , 當 對 症 下 藥 , 方 可 有 效 。除 了 大 學 「 專 化 」、「 小 化 」 的 問 題 外 , 台 灣 當 前 還 存 在 一 嚴 重問 題 , 此 即 學 生 受 教 權 失 落 的 問 題 。 大 家 或 許 會 問 : 台 灣 現 在 的 教育 是 以 學 生 為 主 體 , 怎 會 讓 學 生 失 去 「 受 教 權 」? 我 這 說 法 聽 起 來 有點 悚 人 聽 聞 , 但 這 是 事 實 , 因 為 這 「 受 教 權 」 並 不 是 被 一 強 力 的 手段 剝 奪 的 , 而 是 被 一 強 大 的 潮 流 , 被 一 難 以 闡 釋 清 楚 的 「 意 底 牢 結 」(ideology) 所 繫 縛 住 而 造 成 的 。 49 在 這 種 情 態 下 , 學 生 放 棄 了 自 己 的受 教 權 , 反 而 以 消 費 權 取 代 了 受 教 權 。 當 然 , 這 問 題 又 得 牽 涉 到 極 為複 雜 的 教 育 主 體 性 問 題 。特 別 令 人 驚 愕 的 是 , 學 生 努 力 地 想 要 爭 取 教 育 的 主 體 性 , 結 果 竟卻 失 去 了 。 因 為 , 在 「 鬆 綁 」 的 呼 聲 下 , 台 灣 的 教 育 固 然 遠 離 了 威權 時 代 的 教 條 宣 說 , 但 卻 陷 入 資 本 主 義 化 、 消 費 化 , 在 感 性 慾 力 催逼 下 的 嚴 重 消 費 狀 態 。 學 生 以 「 消 費 權 」 取 代 了 「 受 教 權 」。 學 生放 棄 了 受 教 權 , 教 師 當 然 也 就 失 去 了 教 育 權 。 既 然 學 生 強 調 消 費 權 ,教 師 也 就 被 強 迫 轉 成 了 服 務 者 、 販 售 者 。 教 育 不 再 是 一 「 教 育 者 / 受教 者 」 的 關 係 , 反 而 成 了 「 販 售 者 / 消 費 者 」 的 關 係 。 在 這 樣 的 關 係下 , 教 育 是 難 以 生 長 的 , 所 生 長 的 是 在 一 奇 詭 的 「 慾 力 理 法 」 控 制 下的 「 掠 奪 」 能 力 而 已 。 50顯 然 , 台 灣 當 前 最 嚴 重 的 教 育 危 機 不 是 經 費 不 足 , 而 是 整 個 教 育49 已 故 台 灣 大 學 教 授 殷 海 光 先 生 曾 經 將 “ideology” 翻 譯 為 「 意 底 牢 結 」, 這 譯 法 很 傳神 。 牟 宗 三 先 生 等 亦 如 此 用 , 這 一 譯 法 強 調 了 意 識 形 態 的 牢 固 性 、 頑 強 性 。50 此 乃 取 自 韋 伯 (M. Weber) 之 意 , 參 見 蔡 錦 昌 :〈 慾 力 之 理 法 與 歷 史 之 弔 詭 : 對 韋伯 《 基 督 新 教 倫 理 與 資 本 主 義 精 神 》 之 詮 釋 〉, 收 入 蔡 錦 昌 :《 韋 伯 社 會 科 學 方 法 論釋 義 》( 台 北 : 唐 山 出 版 社 ,1994), 頁 125–144。


林 安 梧 : 論 《 四 書 》 中 的 大 學 理 念 33體 質 已 然 毀 損 , 其 中 最 嚴 重 的 是 失 去 了 教 育 主 體 性 。 在 以 經 濟 為 主 導的 環 境 下 , 台 灣 當 前 的 教 育 已 漸 離 其 己 , 成 為 了 經 濟 考 量 下 的 附 庸 。 51特 別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 此 處 說 的 經 濟 是 一 逐 漸 惡 質 化 的 資 本 主 義 化 、 消費 化 的 經 濟 , 這 使 個 人 逐 漸 被 掏 空 , 成 了 為 物 所 役 的 存 在 。 人 們 分不 清 楚 甚 麼 是 「 需 求 」(need), 甚 麼 是 「 欲 求 」(desire)。 消 費 的 渴望 、 傳 媒 的 誤 導 , 讓 我 們 處 在 「 一 往 而 不 復 」 的 勢 態 之 中 。 伴 隨 著 資 本主 義 化 、 消 費 化 的 浪 潮 , 再 加 上 「 只 要 我 喜 歡 , 有 甚 麼 不 可 以 ?」 的 態度 推 波 助 瀾 , 一 種 感 性 的 、 抽 象 型 的 理 想 就 在 台 灣 的 威 權 體 制 瓦 解 下 ,高 喊 著 「 鬆 綁 」。 當 大 家 都 以 為 教 育 就 此 獲 得 了 「 自 由 」 之 時 , 結 果竟 反 而 墮 入 了 另 一 緊 緊 的 繫 縛 之 中 。 繫 縛 在 感 性 欲 求 中 , 繫 縛 在 資 本主 義 化 、 消 費 化 中 , 繫 縛 在 人 為 了 滿 足 這 些 欲 求 而 日 漸 高 張 的 工 具 理性 中 。 就 在 這 樣 「 慾 力 的 理 法 」 之 摧 迫 下 , 以 慾 望 的 競 逐 , 消 費 的 多寡 為 「 卓 越 」。 弔 詭 的 是 , 高 喊 追 求 卓 越 , 卻 更 加 遠 離 卓 越 ; 力 尋 主體 , 卻 更 加 失 落 了 主 體 。以 前 的 台 灣 沒 有 教 育 主 體 性 , 是 因 為 受 控 於 威 權 體 制 、 黨 國 意 識型 態 ; 現 今 的 台 灣 沒 有 教 育 主 體 性 , 則 是 受 控 於 新 的 威 權 體 制 , 新 的意 識 型 態 。 在 資 本 主 義 化 、 消 費 化 的 大 趨 勢 下 , 逐 漸 成 了 一 套 極 為 嚴重 的 「 慾 力 的 理 法 」, 它 緊 緊 地 箍 住 了 我 們 的 身 心 , 綿 密 地 滲 入 我 們的 靈 魂 , 我 們 以 為 只 要 滿 足 這 欲 力 的 理 法 , 在 卓 越 的 呼 聲 中 , 只 要經 費 到 位 了 , 一 切 也 就 可 能 了 , 但 這 是 做 夢 , 做 一 個 不 可 能 的 慾 力 理法 之 夢 。 更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 在 「 威 權 / 反 威 權 」 的 兩 橛 對 立 思 考 下 ,以 為 對 原 先 的 「A」 對 立 地 提 出 「 非 A」, 便 可 以 跳 脫 、 解 消 原 先 的「A」, 結 果 呢 ? 事 實 上 , 在 這 同 一 個 對 立 兩 端 的 對 立 下 , 仍 然 無 法51 關 於 此 , 顏 崑 陽 教 授 所 寫 之 〈 哀 大 學 〉 一 文 可 以 說 是 情 、 理 最 深 長 、 最 痛 切 者 , 參見 顏 崑 陽 :〈 哀 大 學 〉, 刊 於 《 聯 合 報 • 副 刊 》,2003 年 3 月 28 日 。


34 專 題 : 大 學 理 念 與 通 識 教 育掙 脫 出 原 先 的 格 局 。 只 是 原 先 的 格 局 轉 成 了 另 一 種 樣 態 , 原 先 是 國 民黨 的 黨 國 威 權 , 現 在 則 是 另 一 型 態 的 黨 國 威 權 , 是 資 本 主 義 化 、 消 費化 所 成 的 體 制 , 是 伴 隨 著 、 結 合 著 資 本 家 、 消 費 者 、 當 政 者 、 有 權 者而 攏 成 的 「 黨 國 」 和 「 威 權 」。 52 教 育 在 哪 裏 ? 教 育 就 是 在 這 樣 的 「 黨國 」、 這 樣 的 「 威 權 」 下 , 尤 其 在 一 極 為 奇 詭 的 台 灣 悲 情 邏 輯 中 , 又摻 雜 進 的 黨 國 威 權 下 的 氛 圍 。 這 樣 的 教 育 怎 能 有 「 主 體 性 」! 在 這 缺了 主 體 性 的 教 育 下 , 學 生 的 「 受 教 權 」 也 就 失 落 不 見 了 。 是 學 生 們 自己 放 棄 的 ! 是 家 長 們 要 學 生 們 放 棄 的 ! 是 整 個 資 本 主 義 化 、 消 費 化 的慾 力 理 法 所 造 成 的 黨 國 威 權 制 約 、 放 棄 了 受 教 權 。「 教 育 / 受 教 」 是 一 種 「 參 與 、 生 長 」 關 係 , 而 「 販 售 / 消 費 」則 是 一 種 「 給 予 、 掠 奪 」 的 關 係 。「 追 求 卓 越 」 當 然 應 該 , 但 真 正 的「 卓 越 」 應 該 是 「 參 與 / 生 長 」, 而 不 應 該 是 「 給 予 / 掠 奪 」。 想 想我 們 的 「 追 求 卓 越 計 劃 」, 我 們 的 「 五 年 五 百 億 計 劃 」, 我 們 如 何 免 於「 販 售 / 消 費 」、「 給 予 / 掠 奪 」 的 邏 輯 , 這 可 要 深 思 長 慮 , 可 要 仔細 斟 酌 ! 我 們 要 問 的 是 : 果 真 我 們 有 教 育 的 主 體 性 嗎 ? 我 們 注 重 的 是「 參 與 / 生 長 」 的 邏 輯 嗎 ? 我 們 可 有 正 視 學 生 「 受 教 權 」 的 失 落 ?我 一 直 以 為 「 教 育 」 這 門 行 業 , 不 能 是 「 服 務 業 」, 而 應 該 是 「 生產 業 」, 是 「 精 神 生 產 業 」, 是 「 文 化 生 產 業 」, 是 教 師 帶 動 學 生 一 起參 與 , 一 起 生 長 , 一 起 開 啟 的 文 化 生 產 、 精 神 生 產 。 因 為 教 育 之 為 教育 不 是 搬 有 運 無 , 不 是 商 人 販 售 , 而 是 回 到 一 具 有 主 體 性 的 人 的 感 通互 動 , 是 傳 承 古 聖 先 哲 的 智 慧 , 是 接 續 往 古 來 今 的 文 化 教 養 傳 統 。 教育 , 真 應 該 是 「 傳 道 、 授 業 、 解 惑 」, 而 不 應 該 是 「 販 售 、 消 費 」, 更不 應 該 是 「 競 標 、 掠 奪 」。 深 思 之 ! 深 思 之 !52 關 於 此 , 頗 為 複 雜 難 理 , 參 見 拙 文 :〈 論 「 教 育 改 革 」 及 其 相 關 的 「 文 化 土 壤 」 與「 心 靈 機 制 」 問 題 〉,《 教 育 研 究 月 刊 》,2002 年 , 總 第 100 期 , 頁 101–107。


林 安 梧 : 論 《 四 書 》 中 的 大 學 理 念 35五 、 結 論 — 克 服 「 價 值 漠 然 」、 正 視 「 價 值 多 元 」 與 「 價值 定 向 」「 通 識 教 育 」,「 識 」 在 「 分 別 」,「 通 」 在 「 融 會 」, 是 融 會 諸多 「 分 別 」, 令 諸 多 「 分 別 」 貫 通 融 會 。 換 言 之 , 也 就 是 如 孔 老 夫子 說 的 , 不 只 是 「 多 學 而 識 」, 更 是 「 一 以 貫 之 」, 不 只 是 博 學 多 聞 ,更 是 通 貫 和 合 。 顯 然 地 , 博 學 多 聞 , 這 是 多 元 的 , 但 通 貫 和 合 則 歸本 於 一 , 所 謂 「 殊 途 而 同 歸 」,「 百 慮 而 一 致 」, 或 者 用 朱 熹 的 話 說 ,是 「 理 一 分 殊 」。 但 這 「 理 一 分 殊 」 可 不 是 「 意 識 型 態 」 的 專 斷 與 限制 , 而 是 「 多 元 」 且 「 一 統 」 的 合 匯 。 關 於 「 存 在 」 是 如 此 , 關 於「 知 識 」 是 如 此 , 關 於 「 價 值 」 亦 如 此 。通 識 須 有 所 「 統 」, 有 所 「 一 」, 但 這 樣 的 提 法 在 所 謂 「 價 值 多元 」,「 個 體 主 義 」 盛 行 的 年 代 , 似 乎 成 了 一 種 奢 求 。 不 ! 不 只 是 奢求 , 很 可 能 被 視 為 不 對 題 , 不 稱 題 , 或 者 認 為 這 種 提 法 早 就 過 時 了 ,以 為 這 種 提 法 不 夠 進 步 。 嫌 保 守 ! 果 真 這 樣 嗎 ? 不 ! 光 就 這 種 提 法 竟然 落 到 了 這 個 地 步 , 本 身 就 值 得 檢 討 !問 題 的 關 鍵 點 何 在 ? 價 值 多 元 可 以 是 紊 亂 的 多 元 嗎 ? 可 以 是 矛 盾的 多 元 嗎 ? 可 以 是 在 紊 亂 矛 盾 中 成 了 價 值 虛 無 嗎 ? 在 價 值 的 虛 無 下 ,讓 權 力 長 驅 而 入 , 徹 底 地 攫 奪 、 篡 竊 價 值 , 這 又 可 以 嗎 ? 答 案 顯 然很 明 確 , 這 不 可 以 。 價 值 多 元 , 但 不 能 紊 亂 到 毫 無 次 序 ; 價 值 多 元 ,但 不 能 淪 為 價 值 虛 無 。 一 旦 虛 無 , 便 成 了 無 價 值 , 這 時 已 不 再 是 價 值多 元 ; 價 值 多 元 , 更 不 能 落 入 為 權 力 所 僭 竊 。 經 過 以 上 的 論 述 , 我 們可 以 發 現 「 無 統 緒 」 的 多 元 是 不 可 能 的 , 散 開 而 不 相 干 的 多 元 是 不 可能 的 , 多 元 之 為 多 元 , 須 得 有 其 統 緒 , 須 得 有 其 歸 趨 , 否 則 , 多 元 便成 為 不 可 能 。「 一 」 與 「 多 」 的 問 題 , 向 來 是 人 類 文 明 發 展 的 重 大 課


36 專 題 : 大 學 理 念 與 通 識 教 育題 , 在 不 同 的 時 代 尋 求 著 不 同 的 「 一 」 與 「 多 」 的 關 係 , 但 「 多 」 原不 能 沒 有 「 一 」 的 。人 類 走 出 了 「 神 權 」, 走 出 了 「 君 主 專 制 」, 走 出 了 「 威 權 強人 」, 這 並 不 意 味 不 需 要 「 一 」, 而 是 要 在 諸 多 個 「 不 一 」 中 尋 求「 不 一 而 一 」 的 可 能 , 同 時 也 要 「 一 而 不 一 」。「 價 值 」 在 具 體 的 事 物上 , 當 然 是 「 多 元 」 的 , 但 就 普 遍 的 道 理 而 言 則 是 有 統 緒 、 有 歸 趨 ,且 這 統 緒 與 歸 趨 是 通 向 「 一 」 的 。 換 句 話 說 , 價 值 可 以 多 元 , 且 應 該多 元 , 就 在 具 體 實 存 的 情 境 下 多 元 , 就 在 個 別 的 事 務 上 多 元 ; 但 價值 仍 然 要 有 個 「 定 向 」, 是 由 多 元 、 由 個 別 通 向 總 體 、 通 向 根 源 、 通向 「 道 」 的 「 定 向 」。「 定 向 」 不 是 某 套 意 識 型 態 系 統 定 下 來 的 方 向 ,而 是 諸 多 個 別 , 眾 個 多 元 , 在 相 互 「 交 談 」 與 「 傾 聽 」 下 , 逐 漸 和合 融 通 而 尋 出 來 的 「 定 向 」。 顯 然 , 這 「 定 向 」 以 「 自 由 意 志 」 為 基底 , 以 個 體 性 的 重 視 為 背 景 , 以 「 良 善 的 公 民 社 會 」 為 憑 依 , 找 到「 定 向 」 的 方 法 便 是 「 交 談 」 與 「 傾 聽 」。價 值 多 元 , 不 可 是 價 值 紊 亂 , 不 該 是 價 值 矛 盾 , 不 可 是 價 值 虛無 , 當 然 也 不 許 是 對 價 值 的 漠 然 。 因 為 有 個 價 值 存 在 , 才 講 多 元 ; 有個 定 向 , 才 講 多 元 。 在 眾 多 知 識 中 , 這 「 眾 多 」 是 多 元 的 , 但 知 識 不能 與 價 值 無 關 , 它 多 少 就 帶 有 價 值 的 向 度 。 若 負 面 價 值 加 於 其 上 , 這知 識 落 在 生 活 世 界 上 , 就 成 了 負 面 的 。 既 是 負 面 的 , 我 們 就 得 有 一 導正 的 機 制 , 或 者 在 諸 多 的 多 元 互 動 融 通 中 , 將 其 調 節 融 通 轉 化 為 正 向的 , 否 則 這 負 面 價 值 傾 向 的 知 識 將 是 人 類 的 禍 害 。知 識 當 然 有 其 客 觀 性 , 事 實 也 有 所 謂 客 觀 的 報 導 , 但 千 萬 不 要 忘了 ,「 客 觀 」 不 是 「 漠 然 無 關 」,「 客 觀 」 須 是 「 價 值 正 向 」 下 的 「 客觀 」,「 客 觀 」 不 能 是 「 價 值 負 向 」 下 的 「 客 觀 」, 也 不 能 是 「 價 值 漠然 」 下 的 「 客 觀 」。 價 值 漠 然 下 的 「 客 觀 」, 往 往 會 讓 一 世 俗 流 行 的 負向 因 子 , 經 由 強 大 的 權 力 穿 透 於 其 間 , 讓 這 價 值 漠 然 下 的 「 客 觀 」,


林 安 梧 : 論 《 四 書 》 中 的 大 學 理 念 37看 似 「 純 客 觀 」, 但 卻 是 潛 藏 著 嚴 重 的 價 值 負 向 , 造 成 無 法 彌 補 的「 不 義 」 後 果 。價 值 多 元 , 但 多 元 而 有 所 「 統 」, 多 元 而 有 所 「 一 」, 多 元 而 有 所「 定 」, 多 元 而 有 所 「 向 」, 向 於 一 價 值 正 向 、 通 而 為 一 的 「 道 」( 真理 之 道 )。 這 當 然 不 能 是 價 值 漠 然 , 價 值 漠 然 不 是 多 元 , 而 是 一 種 枯槁 了 心 靈 的 單 元 , 是 缺 乏 了 柔 軟 心 、 缺 乏 了 溫 潤 感 的 單 元 。 有 了 溫 潤感 、 有 了 柔 軟 心 的 「 仁 」, 自 會 有 恰 當 的 、 適 度 的 、 清 楚 的 、 正 確 的判 斷 , 這 才 是 「 智 」,「 仁 」 且 「 智 」, 這 思 想 是 孔 老 夫 子 提 出 的 教育 理 想 。 能 如 是 , 便 自 然 能 有 一 堅 定 不 移 的 、 持 久 的 毅 力 , 這 便 是「 勇 」。「 仁 者 不 憂 , 智 者 不 惑 , 勇 者 不 懼 」, 這 些 話 這 麼 明 白 , 這 麼透 徹 , 當 今 從 事 教 育 者 可 以 不 日 日 三 復 斯 言 乎 ? 可 以 不 月 月 三 復 斯 言乎 ? 禱 之 ! 禱 之 ! 是 幸 ! 是 幸 !其 實 , 早 在 兩 千 多 年 前 , 孔 老 夫 子 便 提 倡 「 六 藝 」 之 教 , 我 以為 這 與 當 前 大 學 的 博 雅 教 養 是 相 通 的 。 或 許 , 我 們 可 以 進 一 步 衍 申說 ,「 六 藝 之 教 」 就 是 通 識 教 育 。「 六 藝 」 者 何 ?「 禮 」、「 樂 」、「 射 」、「 御 」、「 書 」、「 數 」 是 也 。 這 六 藝 之 教 ,「 禮 」 指 分 寸 節度 ,「 樂 」 指 「 和 合 同 一 」,「 射 」 指 「 對 象 的 確 定 」,「 御 」 是 「 主體 的 掌 握 」,「 書 」 是 「 典 籍 文 化 的 教 養 」,「 數 」 是 「 論 理 邏 輯 的思 辯 」。 53「 分 寸 節 度 」 是 具 體 的 體 現 , 是 落 實 於 生 活 世 界 、 逐 漸 生 長 起 來的 , 它 進 一 步 則 逐 漸 形 成 儀 軌 、 規 則 , 甚 至 是 法 式 。 但 就 學 習 而 言 ,那 正 是 從 具 體 的 生 活 世 界 中 長 養 起 來 的 。 這 「 分 寸 節 度 」 儘 管 是 需要 , 但 講 求 得 過 頭 的 話 , 卻 顯 得 疏 離 、 陌 生 , 所 以 才 有 「 禮 勝 則 離 」53 有 關 對 「 六 藝 」 的 解 釋 , 是 我 這 十 多 年 所 做 的 詮 釋 方 式 , 我 以 為 中 國 哲 學 當 用 現 代的 語 彙 來 說 明 , 方 能 入 於 通 識 之 中 而 有 所 締 造 創 進 。 參 見 拙 文 :〈 當 代 中 國 哲 學 思維 向 度 之 理 論 反 思 〉, 收 入 林 安 梧 :《 儒 學 轉 向 : 從 「 新 儒 學 」 到 「 後 新 儒 學 」 的過 渡 》( 台 北 : 台 灣 學 生 書 局 ,2005 年 ), 頁 453–500。


38 專 題 : 大 學 理 念 與 通 識 教 育的 說 法 。 換 言 之 , 禮 的 分 寸 節 度 , 除 了 一 外 在 客 觀 的 講 求 外 , 更 要 有一 內 在 主 觀 的 調 理 , 這 便 是 「 仁 」。「 仁 」 是 存 在 的 真 實 感 , 是 生 命相 與 的 真 實 關 懷 。 若 沒 有 「 仁 」, 只 有 「 禮 」, 那 可 能 成 了 空 洞 而 虛 浮的 表 面 ! 此 即 夫 子 所 謂 ,「 人 而 不 仁 , 如 禮 何 ; 人 而 不 仁 , 如 樂 何 ?」「 和 合 同 一 」 是 異 質 的 和 諧 , 是 萬 物 並 作 、 多 元 共 存 共 榮 的 實 存 和諧 狀 況 ! 過 頭 了 也 不 好 , 所 謂 「 樂 勝 則 流 」, 太 過 了 , 就 會 流 蕩 而無 歸 , 所 以 要 有 節 制 , 要 有 規 範 , 這 就 是 為 甚 麼 一 談 「 禮 」 便 說「 樂 」, 一 說 「 樂 」 便 說 「 禮 」,「 禮 樂 」 合 稱 , 原 來 在 此 。「 射 」 當 然 要 中 的 , 這 便 是 指 向 對 象 的 確 定 。 這 可 以 關 聯 到 朱 熹所 說 的 「 主 一 無 適 」 的 「 敬 」, 也 可 以 說 是 意 志 專 注 的 表 現 , 是 頭 腦清 楚 的 論 定 。「 御 」 當 然 方 向 要 對 , 而 且 要 在 實 存 的 境 域 裏 通 行 無阻 , 這 便 需 主 體 的 掌 握 。 這 可 以 關 聯 到 老 子 所 說 的 「 靜 為 躁 君 」, 寧靜 是 躁 動 的 主 宰 。「 禮 樂 」 合 稱 為 一 , 同 理 ,「 射 」、「 御 」 的 訓 練 與陶 養 也 應 融 通 為 一 。「 書 」 是 文 化 的 涵 養 , 是 典 籍 的 薰 習 , 是 讓 我 們的 生 命 能 上 溯 到 生 命 的 價 值 之 源 , 如 其 存 有 之 道 的 本 然 , 如 如 自 覺 ,自 學 無 礙 ! 可 以 是 「 學 而 時 習 之 , 不 亦 悅 乎 」, 可 以 是 「 有 朋 自 遠 方來 , 不 亦 樂 乎 」。 學 習 的 喜 悅 上 通 到 存 有 之 道 的 根 源 , 如 此 之 喜 ,是 為 道 喜 ! 朋 友 交 往 , 志 同 道 合 , 講 學 力 行 , 莫 逆 於 心 , 這 種 快 樂 , 真無 與 倫 比 ! 能 有 如 此 之 教 養 , 生 命 之 自 我 完 善 , 成 了 一 生 的 職 志 ,那 當 然 「 人 不 知 而 不 慍 , 不 亦 君 子 乎 」!「 數 」 是 「 論 理 邏 輯 的 思辯 」, 是 自 然 造 化 所 存 的 秩 序 。 人 經 由 一 套 話 語 所 說 的 秩 序 , 這 秩 序可 以 是 先 驗 的 , 也 可 以 是 經 驗 的 。 在 發 生 的 層 面 看 , 那 是 經 驗 的 , 但就 理 論 的 層 面 看 , 那 可 以 是 先 驗 的 。 中 華 文 化 通 過 「 道 」 與 「 器 」,或 經 由 「 理 」 與 「 氣 」, 將 這 些 統 一 起 來 , 凡 器 皆 可 以 上 遂 於 道 , 道又 必 須 下 貫 於 器 , 以 理 生 氣 , 氣 中 有 理 。 華 人 的 理 , 不 只 是 個 抽 象 的理 而 已 , 理 更 是 情 理 , 更 是 義 理 , 如 此 方 為 道 理 !「 數 」 的 「 理 」 則遠 遠 邁 過 情 理 、 義 理 , 是 純 粹 的 理 , 以 其 純 粹 所 以 上 遂 於 道 。


林 安 梧 : 論 《 四 書 》 中 的 大 學 理 念 39「 禮 」 是 分 寸 節 度 ,「 樂 」 是 「 和 合 同 一 」,「 射 」 是 「 對 象 的 確定 」,「 御 」 是 「 主 體 的 掌 握 」,「 書 」 是 「 典 籍 的 教 養 」,「 數 」 是「 論 理 的 思 辯 」。 這 樣 的 「 禮 、 樂 、 射 、 御 、 書 、 數 」 六 藝 之 教 , 就是 「 通 識 教 育 」。「 通 」 不 只 「 通 古 今 之 變 」, 而 且 要 「 通 極 於 道 」;「 識 」 不 只 「 識 別 天 下 萬 物 」, 而 且 要 「 識 得 天 人 之 際 」。「 通 識 教 育 」 與 「 專 門 教 育 」 並 不 違 背 , 反 可 以 相 得 益 彰 。「 通 識 教 育 」 重 在 整 體 的 理 解 與 方 向 的 指 出 , 乃 至 生 命 成 長 的 培 育 ;「 專 門 教 育 」 則 重 在 知 識 的 學 習 , 技 能 的 養 成 , 乃 至 更 為 高 深 的 專 業訓 練 。「 通 識 教 育 」 是 「 道 」,「 專 門 教 育 」 是 「 器 」,「 道 器 不 二 」,「 道 」 是 「 器 」 落 實 的 基 礎 與 根 源 的 指 向 ,「 器 」 則 是 「 道 」 的 具 體實 踐 過 程 。「 道 」 重 在 「 形 而 上 」,「 器 」 則 將 之 「 形 著 於 下 」, 上 下通 貫 為 一 個 整 體 。如 前 所 闡 述 , 陽 明 所 論 《 大 學 問 》 的 「 一 體 之 仁 」, 我 們 可 以 申言 之 :「 通 」 之 為 「 通 」, 是 無 所 「 限 隔 」, 以 「 仁 」 通 之 為 一 也 。這 「 通 」 雖 無 所 限 隔 , 但 卻 有 「 分 際 」, 此 「 分 際 」 即 是 「 專 門 」。換 言 之 ,「 通 識 」 並 不 是 籠 統 顢 頇 的 大 而 無 當 , 而 是 由 無 所 限 隔 之「 通 」, 落 實 為 有 所 分 際 的 「 專 」, 再 者 , 此 有 所 分 際 的 「 專 」, 調 適而 上 遂 於 道 這 樣 的 「 通 」。 如 此 說 來 ,「 通 識 」 與 「 專 門 」 是 二 而 一 ,一 而 二 的 。 相 對 而 言 , 所 謂 的 「 科 際 整 合 」 一 辭 並 不 恰 當 , 而 應 是「 通 貫 科 際 」, 是 通 貫 之 整 體 在 先 , 專 門 之 分 科 在 後 ; 並 不 是 先 來 個專 門 分 科 , 再 求 整 合 。 54 如 果 是 先 有 了 專 門 分 科 , 而 無 通 貫 之 整 體 做為 背 景 共 識 (background consensus), 往 往 因 為 權 力 與 利 害 的 關 係 ,極 易 異 化 成 銅 牆 鐵 壁 般 的 藩 籬 , 藉 專 業 之 名 , 彼 此 撻 伐 , 是 是 非 非 ,永 無 寧 日 。 所 謂 的 「 整 合 」, 就 看 誰 的 力 量 大 , 誰 來 「 整 」 誰 , 誰 又54 關 於 此 , 我 曾 將 其 納 入 近 年 來 所 闡 發 之 「 存 有 三 態 論 」 中 , 有 進 一 步 之 論 述 。 參見 拙 文 :〈 科 技 、 人 文 與 「 存 有 三 態 」 論 綱 〉,《 杭 州 師 範 學 院 學 報 ( 社 會 科 學版 )》,2002 年 第 4 期 , 頁 16–19。


40 專 題 : 大 學 理 念 與 通 識 教 育來 「 合 」 誰 ,「 整 合 」 成 了 學 術 權 力 的 鬥 爭 , 這 對 學 術 的 傷 害 是 無 與倫 比 的 , 對 教 育 的 戕 害 , 那 更 是 罄 竹 難 書 。「 大 學 」 當 然 不 只 是 作 為 高 深 學 術 的 「 研 究 的 場 域 」 而 已 , 更重 要 的 是 學 為 大 人 之 學 , 學 為 宇 宙 之 學 也 , 這 是 「 教 育 的 場 域 」。大 學 教 授 之 為 教 授 , 其 第 一 要 務 當 然 是 「 教 育 」, 在 教 育 的 過 程 中 帶領 著 學 生 做 「 研 究 」, 豈 能 廢 了 教 育 , 而 只 做 研 究 呢 ? 這 麼 說 來 , 有人 要 將 大 學 區 分 成 兩 種 , 一 是 「 研 究 大 學 」, 另 一 是 「 教 育 大 學 」,這 根 本 不 通 。 這 樣 的 不 通 反 映 了 要 將 現 實 學 術 與 教 育 權 力 的 結 構 固化 , 以 便 於 資 源 的 掠 奪 與 分 配 而 已 , 其 見 識 何 在 ? 令 人 懷 疑 ! 要 是 大學 教 授 廢 了 教 育 的 第 一 本 務 , 只 強 調 做 研 究 , 只 爭 資 源 , 只 爭 排 名 。像 這 樣 的 反 教 育 , 是 會 使 得 我 們 的 文 化 低 落 、 心 靈 衰 頹 的 。最 後 , 我 願 意 重 申 「 大 學 之 道 , 在 明 明 德 , 在 新 民 , 在 止 於至 善 」,「 明 明 德 」 指 向 「 自 家 明 德 本 心 的 彰 顯 」,「 新 民 」 則 指 向「 社 群 公 民 的 創 生 與 永 續 」,「 止 於 至 善 」 則 指 向 「 道 德 理 想 圓 善 的 努力 」。 總 體 而 言 , 這 又 得 回 到 孔 老 夫 子 所 提 倡 的 六 藝 之 教 , 我 們 要 宣稱 這 作 為 通 識 教 養 , 是 永 世 不 遷 的 。參 考 書 目中 文 參 考 書 目1. 王 守 仁 ,《 王 陽 明 全 集 》, 台 北 : 河 洛 圖 書 出 版 社 ,1978 年 。2. 王 弼 注 ,《 老 子 道 德 經 》, 台 北 : 文 史 哲 出 版 社 ,1990 年 。3. 司 馬 遷 ,〈 報 任 少 卿 書 〉, 收 入 《 古 文 觀 止 》, 台 北 : 正 言 出 版社 ,1970 年 。4. 朱 熹 ,《 四 書 章 句 集 註 》, 台 北 : 鵝 湖 出 版 社 ,1984 年 。


林 安 梧 : 論 《 四 書 》 中 的 大 學 理 念 415. 牟 宗 三 ,《 中 國 哲 學 十 九 講 : 中 國 哲 學 之 涵 蘊 及 其 問 題 》, 台 北 :台 灣 學 生 書 局 ,1983 年 。6. 林 安 梧 ,〈 明 末 清 初 關 於 「 格 物 致 知 」 的 一 些 問 題 ― 以 王 船山 人 性 史 哲 學 為 核 心 的 宏 觀 理 解 〉,《 中 國 文 哲 研 究 集 刊 》,1999 年 , 總 第 15 期 , 頁 313–335。7. 林 安 梧 ,〈 科 技 、 人 文 與 「 存 有 三 態 」 論 綱 〉,《 杭 州 師 範 學 院 學報 ( 社 會 科 學 版 )》,2002 年 第 4 期 , 頁 16–19。8. 林 安 梧 ,〈 當 代 中 國 哲 學 思 維 向 度 之 理 論 反 思 〉, 收 入 林 安 梧 :《 儒 學 轉 向 : 從 「 新 儒 學 」 到 「 後 新 儒 學 」 的 過 渡 》( 台 北 : 台灣 學 生 書 局 ,2005 年 ), 頁 453–500。9. 林 安 梧 ,〈 論 「 教 育 改 革 」 及 其 相 關 的 「 文 化 土 壤 」 與 「 心 靈 機制 」 問 題 〉,《 教 育 研 究 月 刊 》,2002 年 , 總 第 100 期 , 頁 101–107。10. 林 安 梧 ,〈 邁 向 佛 家 型 般 若 治 療 學 之 建 立 ― 以 《 金 剛 般 若 波 羅密 經 》 為 核 心 的 展 開 〉, 收 入 陳 明 主 編 ,《 原 道 》( 北 京 : 中 國 廣播 電 視 出 版 社 ,1996 年 ), 第 三 輯 , 頁 60–83。11. 林 安 梧 ,《 中 國 宗 教 與 意 義 治 療 》, 台 北 : 明 文 書 局 ,2001 年 。12. 林 安 梧 ,《 契 約 、 自 由 與 歷 史 性 思 維 》, 台 北 : 幼 獅 文 化 事 業 公司 ,1996 年 。13. 林 安 梧 ,《 道 的 錯 置 : 中 國 政 治 思 想 的 根 本 困 結 》, 台 北 : 台 灣 學生 書 局 ,2003 年 。14. 陳 鼓 應 ,《 老 子 註 釋 及 評 介 》, 香 港 : 中 華 書 局 ,1996 年 。15. 高 樹 藩 編 纂 ,《 形 音 義 綜 合 大 字 典 ( 增 訂 本 )》, 台 北 : 正 中 書局 ,1977 年 。16. 陸 九 淵 ,《 陸 九 淵 集 》, 台 北 : 里 仁 書 局 ,1981 年 。


42 專 題 : 大 學 理 念 與 通 識 教 育17. 陸 九 淵 ,《 象 山 全 集 》, 台 灣 : 商 務 印 書 館 ,1979 年 。18. 黃 宗 羲 ,《 明 夷 待 訪 錄 》, 台 北 : 世 界 書 局 ,1962 年 。19. 黃 武 雄 ,〈 通 識 教 育 中 的 科 學 教 育 : 理 性 的 叛 逆 與 解 放 〉, 收 入《 科 技 教 育 ― 迎 接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科 技 台 灣 》( 台 北 : 科 學 月 刊社 、 信 誼 基 金 會 ,2004 年 )。20. 黃 俊 傑 ,《 戰 後 台 灣 的 教 育 與 思 想 》, 台 北 : 東 大 圖 書 公 司 ,1993 年 。21. 蔡 錦 昌 ,《 韋 伯 社 會 科 學 方 法 論 釋 義 》, 台 北 : 唐 山 出 版 社 ,1994 年 。22. 顏 崑 陽 ,〈 哀 大 學 〉, 刊 於 《 聯 合 報 • 副 刊 》,2003 年 3 月 28 日 。外 文 參 考 書 目1. Lin, Y. S. <strong>The</strong> Crisis <strong>of</strong> <strong>Chinese</strong> Consciousness: Radical Antitraditionalismin the May Fourth Era. Madison: <strong>University</strong> <strong>of</strong> WisconsinPress, 1979.


中 國 內 地 創 新 型 大 學 建 設 過 程 中 的 理 念 導 向— 論 經 典 大 學 理 念 與 現 代 大 學 理 念 間 的 張 力**周 谷 平 張 雁 *浙 江 大 學考 察 中 西 方 大 學 理 念 流 變 史 , 可 以 發 現 同 一 種 大 學 理 念 與 不 同 的社 會 、 政 治 、 經 濟 、 文 化 組 織 結 構 相 結 合 , 就 會 產 生 不 同 的 社 會 效果 與 歷 史 作 用 。 綜 觀 大 學 發 展 歷 程 , 美 國 超 越 德 國 成 為 世 界 一 流 大學 聚 集 地 的 原 因 , 就 在 於 它 能 較 充 分 地 掌 握 經 典 大 學 理 念 的 繼 承與 超 越 之 間 的 關 係 。 本 文 所 指 的 經 典 大 學 理 念 是 以 德 國 大 學 所 奉 行 的學 術 研 究 至 上 、 教 學 與 研 究 統 一 、 學 與 術 分 離 的 理 念 為 代 表 ; 現 代 大學 理 念 則 以 美 國 大 學 為 代 表 , 是 建 立 在 學 術 本 體 意 義 上 的 實 用 主 義 理念 。 由 德 國 經 典 大 學 理 念 向 美 國 現 代 大 學 理 念 的 轉 化 是 一 個 延 續 、 互動 的 過 程 , 而 非 表 面 的 割 裂 , 亦 非 相 悖 而 行 , 兩 種 理 念 共 同 建 構 了 現代 大 學 人 的 創 新 思 想 趨 向 和 行 為 模 式 。 當 下 中 國 學 界 視 域 的 盲 點 在 於談 及 創 新 精 神 時 , 只 會 聯 想 到 現 代 大 學 理 念 的 世 俗 化 實 用 主 義 原 則 ,而 忽 視 了 經 典 理 念 的 原 動 力 作 用 。 本 文 嘗 試 通 過 研 究 這 兩 種 扎 根 於 不同 社 會 組 織 結 構 層 面 的 大 學 理 念 對 大 學 人 群 體 心 理 趨 向 與 創 新 型 行 為* 周 谷 平 , 浙 江 大 學 教 育 學 院 常 務 副 院 長 、 教 授 、 博 士 生 導 師 。張 雁 , 浙 江 大 學 城 市 學 院 副 教 授 、 碩 士 生 導 師 , 浙 江 大 學 教 育 學 院 博 士 研 究 生 。** 本 文 是 浙 江 省 哲 學 社 會 科 學 規 劃 課 題 (NQ05JY01) 的 分 段 研 究 成 果 。


44 專 題 : 大 學 理 念 與 通 識 教 育所 產 生 的 實 際 動 力 , 從 理 念 層 面 揭 示 大 學 人 創 新 精 神 的 培 育 對 創 新 型大 學 建 設 的 重 要 意 義 。大 學 與 大 學 理 念 都 是 近 代 中 國 從 西 方 導 入 的 舶 來 品 , 從 傳 統 文化 層 面 看 , 儘 管 中 國 古 代 有 太 學 、 國 子 監 等 高 等 教 育 機 構 , 但 官 本 位教 育 以 所 謂 的 「 學 而 優 則 仕 」 使 其 成 為 依 附 政 治 的 組 織 。 讀 書 人 群 體事 實 上 是 社 會 權 力 結 構 的 附 庸 , 始 終 沒 有 形 成 具 有 獨 立 人 格 、 以 學 術為 本 位 的 知 識 分 子 階 層 , 缺 失 產 生 經 典 大 學 理 念 的 土 壤 。 中 國 在 建 設創 新 型 大 學 過 程 中 存 在 著 經 典 與 現 代 理 念 雙 重 缺 失 的 困 境 , 既 要 面 對經 典 大 學 理 念 與 現 代 大 學 理 念 間 的 張 力 , 又 要 承 受 經 典 大 學 理 念 與中 國 傳 統 文 化 間 的 張 力 。 大 學 創 新 精 神 源 於 經 典 大 學 與 現 代 大 學 兩 種理 念 的 有 機 構 成 。 由 此 可 知 , 中 國 大 學 人 的 努 力 也 應 是 一 個 雙 向 的 過程 , 不 僅 要 更 現 代 也 要 更 經 典 , 這 是 中 國 建 設 創 新 型 大 學 時 應 一 以 貫之 的 原 則 。一 、 現 代 與 經 典 理 念 的 張 力 : 美 國 大 學 發 展 的 動 力西 方 大 學 人 對 大 學 理 念 的 自 覺 思 考 和 探 索 始 於 十 八 世 紀 末 至十 九 世 紀 初 的 德 國 , 在 這 數 十 年 間 , 康 德 (I. Kant)、 施 萊 爾 馬 赫(F. D. E. Schleiemacher)、 費 希 特 (J. G. Fichte)、 謝 林 (F. W. J. vonSchelling)、 席 勒 (F. C. S. Schiller)、 洪 堡 (F. W. von Humboldt)等 人 撰 寫 並 發 表 了 一 系 列 關 於 大 學 教 育 的 論 述 。 這 些 文 章 充 分 展 示 了這 批 學 者 對 大 學 本 體 的 思 考 、 認 識 和 看 法 , 他 們 集 中 闡 述 的 大 學 論 在1810 年 成 立 的 柏 林 大 學 (Universität zu Berlin) 得 到 了 具 體 的 實 踐 。洪 堡 認 為 「 教 師 不 是 為 學 生 而 設 , 兩 者 都 是 為 學 術 而 共 處 」 , 學 術 研究 的 最 終 目 標 是 取 得 新 穎 的 知 識 , 因 此 :陳 洪 捷 :《 德 國 古 典 大 學 觀 及 其 對 中 國 的 影 響 ( 修 訂 版 )》( 北 京 : 北 京 大 學 出 版社 ,2006 年 ), 頁 32、34–35、198。


周 谷 平 、 張 雁 : 中 國 內 地 創 新 型 大 學 建 設 過 程 中 的 理 念 導 向 45大 學 不 再 以 博 覽 群 經 和 熟 讀 百 家 為 能 事 , 卻 要 求 學 生 掌 握 科 學原 理 、 提 高 思 考 能 力 和 從 事 創 見 性 的 科 學 研 究 。 他 相 信 奉 行 這 類 理 念 的 大 學 具 備 「 不 僅 能 為 政 府 眼 前 的 任 務 服 務 , 還會 使 大 學 在 學 術 上 不 斷 地 提 高 」 的 雙 重 效 用 。 柏 林 大 學 作 為 真 正 的 科學 研 究 和 科 學 教 育 機 構 典 範 , 自 此 獨 領 風 騷 近 百 年 , 德 國 的 大 學 也 成為 世 界 各 大 學 仿 傚 的 榜 樣 , 執 世 界 大 學 之 牛 耳 , 走 在 世 界 大 學 發 展 的前 列 。人 們 總 以 為 大 學 的 發 展 必 定 與 政 治 穩 定 、 經 濟 繁 榮 密 切 相 關 , 然而 德 國 的 大 學 發 展 卻 非 如 此 。 十 六 世 紀 宗 教 改 革 後 的 德 國 處 於 分 崩 離析 的 狀 態 , 帝 國 的 皇 帝 只 是 名 義 上 的 統 治 者 , 邦 國 林 立 , 境 內 國 土 成為 歐 洲 諸 強 爭 雄 的 戰 場 , 伏 爾 泰 (F. M. Voltair) 嘲 諷 地 指 出 「 德 意志 神 聖 羅 馬 帝 國 變 得 既 不 神 聖 , 又 非 羅 馬 , 也 不 是 一 個 帝 國 。」 德國 的 大 學 就 是 在 這 樣 的 社 會 背 景 下 開 始 發 展 , 而 柏 林 大 學 則 是 在 十 九世 紀 初 , 普 魯 士 (Prussia) 戰 敗 的 廢 墟 上 建 立 起 來 , 並 成 為 「 國 家 必須 用 學 術 力 量 補 償 在 物 質 力 量 上 受 到 的 損 失 」 的 象 徵 。 從 某 種 意 義 上說 , 宗 教 改 革 運 動 塑 造 了 新 人 文 主 義 運 動 , 後 者 又 塑 造 了 德 國 大 學 人與 大 學 文 化 , 即 經 典 大 學 理 念 ; 而 大 學 人 與 大 學 文 化 則 塑 造 了 德 意 志民 族 意 識 , 構 成 民 族 文 化 共 同 體 , 最 終 塑 造 了 德 意 志 國 家 本 身 。德 國 經 典 大 學 理 念 承 繼 並 揚 棄 了 中 世 紀 大 學 理 念 。 它 建 立 在 新 人文 主 義 哲 學 基 礎 上 , 以 關 乎 人 的 知 識 為 根 本 , 以 實 現 人 的 價 值 為 目的 。 這 裏 所 謂 的 人 , 既 包 含 小 寫 的 人 , 也 包 含 大 寫 的 人 ; 既 追 求 個 鮑 爾 生 (F. Paulsen) 著 , 滕 大 春 等 譯 :《 德 國 教 育 史 》( 北 京 : 人 民 教 育 出 版 社 ,1986 年 ), 頁 125–126。 同 上 注 。 勒 納 (L. E. Lena)、 米 查 姆 (S. J. Michamu)、 伯 恩 斯 (A. M. Bo'ensi) 著 , 王 覺 非等 譯 :《 西 方 文 明 史 》( 北 京 : 中 國 青 年 出 版 社 ,2003 年 ), 頁 302。 湯 普 森 (J. W. Tangpusen) 著 , 孫 秉 瑩 、 謝 德 風 譯 :《 歷 史 著 作 史 》( 北 京 : 商 務 印書 館 ,1996 年 ), 下 卷 第 三 分 冊 , 頁 203。 大 寫 的 人 指 整 個 民 族 , 小 寫 的 人 指 個 體 或 小 群 落 。


46 專 題 : 大 學 理 念 與 通 識 教 育人 價 值 的 實 現 , 也 追 求 民 族 、 國 家 、 人 類 的 價 值 體 現 。 德 國 經 典 大 學理 念 承 繼 的 , 是 中 世 紀 大 學 追 求 的 知 識 本 身 就 有 其 價 值 的 態 度 , 因 此價 值 理 性 主 義 成 為 經 典 大 學 理 念 的 特 徵 。 它 揚 棄 的 則 是 中 世 紀 大 學 建立 在 形 式 邏 輯 基 礎 上 以 彼 岸 世 界 為 目 的 、 以 只 有 能 證 明 上 帝 的 知 識才 有 價 值 的 大 學 理 念 。學 術 至 上 的 德 國 經 典 大 學 理 念 對 高 等 教 育 發 展 的 貢 獻 是 有 目 共 睹的 。 美 國 大 學 在 十 九 世 紀 上 半 葉 以 德 國 大 學 為 楷 模 , 尊 崇 經 典 大 學理 念 。 在 1815 至 1914 的 一 百 年 間 , 約 有 一 萬 名 美 國 學 生 到 德 國 的 大 學學 習 , 在 十 九 世 紀 後 半 葉 , 許 多 美 國 學 術 界 的 知 名 學 者 、 眾 多 大 學 的校 長 幾 乎 都 有 留 學 德 國 的 經 歷 , 這 對 美 國 大 學 與 學 術 發 展 影 響 極 大 ,因 為 他 們 獲 得 了 :智 力 習 慣 ( 學 者 個 人 及 其 學 術 的 獨 立 性 )、 智 力 方 法 ( 思 想 上的 全 面 性 或 準 確 性 )、 智 力 和 道 德 信 念 ( 深 信 所 作 所 為 將 為 美國 的 知 識 和 學 術 增 添 財 富 ),…… 這 些 敢 於 涉 獵 新 領 域 、 發 現新 真 理 的 理 想 被 留 德 學 生 帶 回 美 國 。 留 學 生 對 德 國 學 術 的 推 崇 從 留 德 的 哲 學 家 羅 伊 斯 (J. Royce) 以 下 的 評論 可 見 一 斑 :惟 有 德 國 的 學 術 是 我 們 的 老 師 和 引 路 人 , 一 個 初 去 德 國 的 人 對理 論 生 活 的 可 能 性 仍 抱 有 懷 疑 的 態 度 , 回 國 後 即 成 為 一 名 為 了求 知 而 將 時 間 都 用 在 純 粹 知 識 上 的 理 想 主 義 者 。 賀 國 慶 :《 德 國 和 美 國 大 學 發 達 史 》( 北 京 : 人 民 教 育 出 版 社 ,1998 年 ), 頁 116、122–125。 同 上 注 。


周 谷 平 、 張 雁 : 中 國 內 地 創 新 型 大 學 建 設 過 程 中 的 理 念 導 向 47德 國 經 典 大 學 這 種 不 受 功 利 主 義 影 響 的 純 學 術 探 究 理 念 , 以 及 學 生 個性 在 此 基 礎 上 的 全 面 發 展 取 向 , 成 為 美 國 大 學 的 辦 學 旨 歸 。隨 著 美 國 經 濟 發 展 , 社 會 與 政 治 結 構 深 刻 變 革 , 歐 洲 以 學 術 超 越世 俗 社 會 的 必 要 性 逐 漸 淡 化 。 崇 尚 有 用 的 知 識 使 人 們 對 大 學 教 育 脫 離現 實 的 狀 況 提 出 質 疑 和 批 評 ,1857 年 佐 治 亞 州 (Georgia) 的 一 份 報 紙刊 登 的 批 評 文 章 這 樣 寫 道 :我 們 現 在 生 活 在 一 個 不 同 的 時 代 , 一 個 需 要 實 用 知 識 的 時 代 ,但 是 州 立 大 學 卻 沒 有 跟 上 這 樣 的 時 代 , 因 而 不 能 滿 足 州 的 需要 , 這 個 時 代 需 要 有 實 際 技 能 的 人 。 美 國 大 學 的 改 革 逐 漸 傾 向 於 世 俗 化 與 商 業 化 , 注 重 知 識 的 實 用 功 能 及大 學 對 社 會 的 反 哺 , 這 些 特 徵 也 成 了 大 學 理 念 現 代 化 的 代 名 詞 。 從1862 年 《 莫 里 爾 法 案 》(Morill Act) 產 生 的 贈 地 學 院 ( 又 稱 農 工 學院 ) 所 形 成 的 威 斯 康 星 思 想 (Wisconsin Thought) 極 大 地 推 動 了 大 學與 工 農 界 的 結 合 , 經 1887 年 的 《 哈 奇 法 案 》(Hatch Act) 和 1914 年 的《 史 密 斯 - 利 弗 法 案 》(Smith-Lever Act) 鼓 勵 大 學 與 企 業 合 作 , 以 至1980 年 出 台 的 《 拜 多 法 案 》(Bayh-Dole Act) 使 得 大 學 知 識 產 權 迅 速 發展 , 體 現 了 美 國 大 學 從 邊 緣 化 的 象 牙 塔 走 向 社 會 中 心 的 過 程 。 這 些 法案 建 構 了 美 國 大 學 與 社 會 的 聯 絡 圖 。 通 過 立 法 建 立 大 學 為 社 會 服 務 的體 制 , 推 動 大 學 積 極 參 與 研 究 成 果 社 會 化 、 市 場 化 的 工 作 , 更 踴 躍 參與 地 方 經 濟 發 展 , 課 程 設 置 亦 更 著 重 培 養 學 生 解 決 實 際 問 題 的 能 力 。凡 此 種 種 使 美 國 大 學 成 為 現 代 大 學 理 念 的 代 表 。美 國 現 代 大 學 理 念 是 建 基 於 德 國 經 典 大 學 理 念 基 礎 上 , 並 經 過 調適 、 融 合 與 本 土 化 的 過 程 , 從 而 形 成 了 獨 具 特 色 的 辦 學 理 念 , 它 把 教 王 英 杰 :《 美 國 高 等 教 育 的 發 展 與 改 革 》( 北 京 : 人 民 教 育 出 版 社 ,2002 年 ), 頁 7。


48 專 題 : 大 學 理 念 與 通 識 教 育學 、 研 究 和 服 務 社 會 結 合 了 起 來 。 在 傳 統 與 創 新 之 間 每 每 都 能 尋 找 到契 合 點 , 這 使 美 國 大 學 從 二 十 世 紀 開 始 成 為 世 界 大 學 發 展 的 領 頭 羊 ,到 目 前 為 止 , 美 國 大 學 一 直 都 是 大 學 模 式 與 功 能 創 新 的 先 行 者 。大 學 對 美 國 社 會 的 發 展 貢 獻 良 多 , 正 如 科 爾 (C. Kerr) 所 言 , 美國 大 學 :在 維 護 、 傳 播 和 研 究 真 理 方 面 的 作 用 是 無 與 倫 比 的 , 在 探 索 新知 方 面 的 能 力 是 無 與 倫 比 的 , 在 服 務 社 會 方 面 所 做 的 貢 獻 也 是無 與 倫 比 的 。 10美 國 大 學 的 發 展 使 大 學 的 象 徵 由 象 牙 塔 轉 變 為 「 社 會 軸 心 機 構 」、「 社會 發 展 的 發 動 機 」。 大 學 與 社 會 的 聯 繫 日 益 緊 密 , 大 學 的 服 務 功 能 也日 益 凸 顯 。在 大 學 現 代 化 過 程 中 , 功 利 實 用 主 義 的 技 術 研 究 與 非 功 利 性 的科 學 探 索 始 終 存 在 著 巨 大 的 張 力 , 這 也 是 推 動 美 國 大 學 發 展 的 內在 動 力 。 儘 管 大 學 學 術 傾 向 世 俗 化 、 實 用 化 是 一 個 不 可 逆 轉 的 過程 , 但 來 自 傳 統 的 呼 聲 始 終 沒 有 停 息 。 二 十 世 紀 三 十 年 代 普 林 斯 頓大 學 (Princeton <strong>University</strong>) 校 長 弗 萊 克 斯 納 (A. Flexner)、 芝 加 哥大 學 (<strong>The</strong> <strong>University</strong> <strong>of</strong> Chicago) 校 長 赫 欽 斯 (R. M. Hutchins) 等就 是 這 方 面 的 代 表 人 物 。 弗 萊 克 斯 納 批 評 當 時 的 大 學 變 成 五 花 八 門 的機 構 , 認 為 工 商 管 理 學 、 新 聞 學 、 家 政 學 、 教 育 學 、 社 會 服 務 學 、 圖書 館 學 都 不 應 該 在 大 學 教 育 範 疇 出 現 。 這 些 職 業 培 訓 是 大 學 既 不 必 要也 不 應 該 承 擔 的 。 赫 欽 斯 則 致 力 於 將 功 利 主 義 、 職 業 主 義 從 大 學 校 園中 分 離 出 來 。 他 認 為 實 用 主 義 在 大 學 的 泛 濫 及 公 眾 讓 大 學 淪 落 為 世 俗10 C. Kerr, <strong>The</strong> Uses <strong>of</strong> the <strong>University</strong> (New York: Harper & Row, 1963), 44–45.


周 谷 平 、 張 雁 : 中 國 內 地 創 新 型 大 學 建 設 過 程 中 的 理 念 導 向 49壓 力 下 缺 乏 理 念 的 機 構 是 錯 誤 的 。 赫 欽 斯 堅 持 大 學 應 是 人 類 的 精 神 家園 ,「 大 學 的 目 的 是 在 全 世 界 進 行 道 德 的 、 知 識 的 和 精 神 的 革 命 。」 11弗 萊 克 斯 納 與 赫 欽 斯 這 種 理 想 化 的 大 學 教 育 觀 , 表 明 當 時 的 美 國依 然 有 一 批 經 典 大 學 理 念 的 堅 定 擁 護 者 。 他 們 反 對 功 利 思 想 在 大 學 彌漫 , 認 為 大 學 應 該 獨 立 於 社 會 , 作 為 社 會 的 精 神 家 園 , 以 自 由 追 求 純粹 真 理 為 至 高 無 上 的 使 命 。 弗 萊 克 斯 納 發 表 的 文 章 〈 無 用 知 識 的 有 用性 〉(<strong>The</strong> Usefulness <strong>of</strong> Useless Knowledge) 在 當 時 科 學 界 引 起 極 大 反響 。 他 認 為 :有 益 於 人 類 的 大 多 數 真 正 的 偉 大 發 現 , 並 不 是 由 實 用 願 望 所 推動 的 , 而 是 由 滿 足 好 奇 的 願 望 所 推 動 的 。…… 它 們 ( 好 奇 心 )偏 離 立 竿 見 影 的 應 用 越 少 , 它 們 對 人 類 福 利 和 智 力 興 趣 的 貢 獻會 越 大 。 12堅 持 經 典 大 學 理 念 的 人 認 為 , 追 求 有 用 的 知 識 , 容 易 變 成 一 種 思 想 的束 縛 , 因 為 一 味 追 求 對 世 俗 的 有 用 , 知 識 怎 能 真 正 發 展 ?堅 持 經 典 大 學 理 念 學 術 至 上 的 價 值 取 向 , 以 及 堅 守 可 以 實 踐 的 知識 才 是 有 價 值 的 實 用 主 義 取 向 , 這 兩 種 大 學 教 育 觀 構 成 了 美 國 大 學 發展 中 的 一 對 矛 盾 。 但 正 是 這 種 矛 盾 推 動 著 美 國 大 學 不 斷 在 傳 統 與 創 新之 間 尋 求 平 衡 , 使 大 學 能 在 經 典 和 現 代 理 念 的 張 力 中 不 斷 前 進 。學 界 對 學 術 化 知 識 與 職 業 化 知 識 的 爭 執 由 來 已 久 。 但 美 國 社 會 結構 、 經 濟 發 展 和 工 商 界 的 壓 力 造 成 社 會 對 大 量 實 用 知 識 的 需 求 , 卻是 不 爭 的 事 實 。 二 十 世 紀 四 十 年 代 在 戰 爭 的 驅 動 下 , 美 國 大 學 的 應11 王 英 杰 :〈 大 學 校 長 要 有 大 智 慧 — 美 國 芝 加 哥 大 學 的 建 立 與 發 展 經 驗 〉,《 清 華 大學 教 育 研 究 》,2005 年 第 1 期 , 頁 15。12 弗 萊 克 斯 納 (A. Flexner) 著 , 陳 養 正 譯 :〈 無 用 知 識 的 有 用 性 〉,《 科 學 對 社 會 的 影響 》,1999 年 第 1 期 , 頁 51。


50 專 題 : 大 學 理 念 與 通 識 教 育用 研 究 突 飛 猛 進 , 六 十 年 代 科 爾 提 出 的 多 元 大 學 理 念 將 各 類 大 學 教 育13納 入 在 超 級 大 學 名 下 , 學 術 化 取 向 與 職 業 化 取 向 的 教 育 並 存 。 七 十年 代 , 美 國 九 成 以 上 的 本 科 生 認 為 獲 得 職 業 培 訓 和 技 術 是 大 學 教 育 的基 本 或 重 要 目 標 。 這 種 極 度 職 業 化 取 向 的 大 學 教 育 再 次 引 發 了 高 等 教育 界 對 該 趨 勢 的 批 評 。 但 當 時 的 哈 佛 大 學 校 長 博 克 (D. Bok) 卻 認 為「 高 等 教 育 界 不 應 譴 責 這 些 無 法 控 制 的 趨 勢 」 14 , 學 界 該 做 的 是 在 兩 者中 取 得 一 個 平 衡 。 八 十 年 代 博 克 提 出 大 學 要 超 越 象 牙 塔 , 肩 負 現 代 大學 的 社 會 責 任 。 二 十 世 紀 八 十 年 代 以 來 , 美 國 的 後 工 業 社 會 特 徵 更 清晰 地 呈 現 出 來 , 一 種 科 學 思 想 從 誕 生 到 轉 化 為 技 術 、 應 用 於 社 會 的 時間 大 大 縮 短 。 同 時 , 大 學 受 市 場 化 取 向 的 公 共 部 門 改 革 影 響 , 逐 步 確立 了 市 場 運 作 機 制 , 大 學 的 企 業 化 特 徵 日 益 明 顯 。 九 十 年 代 的 克 拉 克(B. R. Clark) 提 出 自 主 創 業 ( 新 ) 型 大 學 的 概 念 , 使 大 學 能 更 適 應時 代 和 社 會 的 需 要 。 由 此 看 來 , 經 典 大 學 理 念 似 乎 已 逐 漸 淡 出 人 們 的視 野 , 但 事 實 上 這 種 理 念 在 美 國 大 學 仍 以 一 種 群 體 潛 意 識 的 形 態 , 作為 制 衡 的 力 量 保 存 下 來 。 這 種 超 個 體 的 共 同 心 理 基 礎 就 如 樹 的 根 , 儘管 你 看 不 見 , 但 它 依 然 深 植 於 土 壤 中 。克 拉 克 在 2000 年 對 其 1998 年 提 出 的 創 業 型 大 學 概 念 加 以 深 化 與 補充 , 他 特 別 提 到 :大 學 自 主 創 新 並 不 損 害 共 治 的 精 神 , 它 並 不 要 使 大 學 做 工 業 的侍 女 , 它 也 不 要 使 大 學 變 得 商 業 化 , 成 為 有 著 各 種 用 途 的 購 物中 心 。 1513 此 處 的 多 元 大 學 與 超 級 大 學 所 指 相 同 , 英 文 均 為 multiuniversity。14 D. Bok, “President’s Report 1976–1977,” Official Register <strong>of</strong> Harvard <strong>University</strong> LXXV(August 4, 1978): 3.15 克 拉 克 (B. R. Clark) 著 , 王 曉 陽 譯 :〈 自 主 創 新 型 大 學 : 共 治 、 自 治 和 成 功 的 新 基礎 〉,《 清 華 大 學 教 育 研 究 》,2000 年 第 4 期 , 頁 1。


周 谷 平 、 張 雁 : 中 國 內 地 創 新 型 大 學 建 設 過 程 中 的 理 念 導 向 51在 他 看 來 , 純 粹 的 商 業 化 和 工 業 化 與 自 主 創 新 型 大 學 的 宗 旨 背 道 而馳 。 從 這 段 論 述 中 , 我 們 可 以 深 深 感 受 到 經 典 大 學 理 念 已 成 為 美 國 大學 人 的 思 維 原 型 和 根 基 。上 述 考 察 讓 我 們 發 現 學 術 的 價 值 取 向 與 工 具 取 向 的 互 相 結 合 與 平衡 構 成 了 現 代 大 學 的 精 神 實 質 。 美 國 現 代 大 學 理 念 的 形 成 並 非 僅 是 一個 將 學 術 社 會 化 和 市 場 化 的 過 程 , 同 時 也 是 一 個 賦 予 其 價 值 的 過 程 。它 既 恪 守 了 象 牙 塔 的 內 在 發 展 邏 輯 , 又 相 應 地 承 擔 了 引 領 社 會 前 行 的責 任 。 一 言 以 蔽 之 , 美 國 大 學 理 念 是 經 典 大 學 理 念 的 現 代 轉 型 , 是 對經 典 的 創 新 與 超 越 。二 、「 雙 重 缺 失 」: 大 學 理 念 在 中 國 的 迷 茫現 代 意 義 上 的 大 學 在 中 國 是 一 個 舶 來 品 。 太 學 、 國 子 監 、 書 院 等古 代 高 等 教 育 機 構 雖 然 表 面 上 與 歐 洲 中 世 紀 大 學 有 著 相 似 的 地 方 , 但 在中 國 古 代 , 國 家 利 用 官 本 位 的 教 育 控 制 學 術 的 發 展 方 向 , 同 時 世 代 讀書 人 以 進 入 官 僚 階 層 為 畢 生 追 求 的 人 生 目 標 和 價 值 取 向 , 教 育 具 有 鮮明 的 政 治 功 能 。 從 社 會 經 濟 層 面 看 , 中 國 古 代 讀 書 人 缺 乏 經 濟 獨 立 能力 , 他 們 在 社 會 經 濟 結 構 中 是 失 效 的 , 只 能 依 附 統 治 階 級 生 存 。 古 代知 識 分 子 對 政 治 的 興 趣 和 入 仕 的 追 求 遠 勝 於 對 知 識 本 身 , 而 「 學 成 文武 藝 , 貸 於 帝 王 家 」 的 政 治 抱 負 更 取 代 了 學 術 抱 負 。 這 種 種 因 素 導 致上 述 機 構 只 能 是 中 國 式 的 古 代 高 等 教 育 學 府 , 而 非 現 代 意 義 的 大 學 。1898 年 京 師 大 學 堂 的 建 立 , 標 誌 著 中 國 政 府 引 進 西 方 大 學 這 種 異質 教 育 的 嘗 試 。 然 而 , 它 雖 有 大 學 之 形 , 卻 缺 大 學 之 實 。 換 言 之 , 京師 大 學 堂 從 日 本 間 接 移 植 了 西 方 大 學 的 相 關 制 度 , 引 入 相 關 的 教 學 內容 , 但 事 實 上 依 然 沒 有 擺 脫 舊 式 「 官 僚 養 成 所 」 的 實 質 。 整 個 構 架 缺


52 專 題 : 大 學 理 念 與 通 識 教 育失 了 對 大 學 生 存 有 決 定 作 用 的 理 念 導 向 , 使 這 種 大 學 不 能 成 為 真 正 的現 代 大 學 。經 典 大 學 理 念 的 引 進 與 蔡 元 培 密 不 可 分 。1910 年 他 在 留 德 期 間 在《 教 育 雜 誌 》 上 發 表 以 〈 德 意 志 大 學 之 特 色 〉 為 題 的 文 章 , 有 系 統 地介 紹 了 德 國 大 學 理 念 。大 學 教 育 目 的 , 非 職 業 上 實 地 之 訓 練 , 而 在 授 以 科 學 的 知 識 與科 學 的 研 究 之 途 徑 。 故 德 國 大 學 之 特 色 , 能 使 研 究 教 授 , 融 合而 為 一 。 16這 是 近 代 中 國 首 次 介 紹 經 典 大 學 理 念 的 核 心 要 素 。1912 年 蔡 元 培 就 任民 國 首 任 教 育 總 長 期 間 , 制 定 了 新 的 學 制 系 統 , 草 擬 並 發 佈 了 《 大 學令 》。 大 學 以 教 授 高 深 學 術 、 養 成 碩 學 閎 才 、 應 國 家 需 要 為 宗 旨 , 闡明 了 中 國 大 學 教 育 的 目 標 。 經 典 大 學 理 念 對 中 國 大 學 的 影 響 得 到 進 一步 深 化 , 但 該 理 念 的 具 體 實 踐 則 在 1917 年 由 蔡 元 培 主 理 的 北 京 大 學 來完 成 。面 對 一 所 充 滿 腐 敗 氛 圍 的 舊 式 官 僚 學 府 , 蔡 元 培 從 大 學 人 觀 念 、師 資 建 設 、 管 理 體 制 、 學 科 和 課 程 設 置 等 各 方 面 對 北 大 進 行 全 方 位 的改 造 。「 思 想 自 由 、 兼 容 並 包 」 成 為 他 辦 學 思 想 的 核 心 。 在 這 一 理 念的 引 領 下 , 北 大 在 中 國 首 先 形 成 了 具 有 獨 立 人 格 的 大 學 人 團 隊 。 他 們秉 承 德 國 經 典 大 學 理 念 , 以 實 現 國 家 、 民 族 與 個 人 的 共 同 價 值 為 目標 , 同 時 奉 行 大 學 是 研 究 高 深 學 問 場 所 的 理 念 , 以 求 知 為 業 , 追 求 人格 的 獨 立 與 學 術 的 創 新 。 在 經 典 大 學 理 念 引 領 下 , 北 京 大 學 獨 領 風騷 , 並 取 得 當 時 中 國 最 高 學 府 的 領 導 資 格 。16 蔡 元 培 :〈 德 意 志 大 學 之 特 色 〉,《 教 育 雜 誌 》,1910 年 第 11 期 。


周 谷 平 、 張 雁 : 中 國 內 地 創 新 型 大 學 建 設 過 程 中 的 理 念 導 向 53經 典 大 學 理 念 植 入 中 國 , 帶 有 一 定 的 歷 史 偶 然 性 , 而 且 與 蔡 元 培具 有 德 國 人 文 主 義 哲 學 的 學 術 背 景 及 卡 里 斯 瑪 人 格 (charisma, 即 令人 信 服 和 敬 畏 的 超 凡 魅 力 ) 息 息 相 關 。 然 而 , 除 北 大 外 , 可 以 說 整 個近 代 中 國 大 學 從 一 開 始 就 深 深 打 上 了 美 國 的 烙 印 。 上 世 紀 二 十 年 代 ,在 中 國 大 學 發 展 進 程 中 , 美 國 大 學 理 念 對 其 制 度 以 至 實 踐 層 面 都 產 生了 主 導 性 和 先 行 性 的 影 響 。 學 界 一 般 認 為 取 向 轉 變 的 歷 史 原 因 包 括 :大 量 庚 款 留 美 學 生 回 國 並 逐 漸 掌 握 教 育 行 政 部 門 和 大 學 的 領 導 權 ; 美國 教 育 家 杜 威 (J. Dewey)、 孟 祿 (P. Monroe) 等 相 繼 來 華 講 學 和 考察 , 傳 播 實 用 主 義 思 想 ; 國 民 政 府 定 都 南 京 後 , 政 治 中 心 的 轉 移 導 致17奉 行 美 國 大 學 理 念 的 中 央 大 學 迅 速 崛 起 ; 第 一 次 世 界 大 戰 後 , 美 國國 際 地 位 迅 速 上 升 , 中 國 人 對 其 認 同 度 提 高 等 等 。 筆 者 認 為 這 些 的 確是 造 成 這 一 歷 史 更 迭 的 部 分 原 因 , 但 並 非 決 定 性 的 。 德 國 經 典 大 學 理念 被 美 國 現 代 大 學 理 念 所 替 代 , 更 深 層 的 原 因 在 於 中 國 本 身 的 傳 統 。中 國 傳 統 的 實 用 主 義 文 化 與 工 具 理 性 主 義 認 識 論 , 使 古 代 的 先 哲不 太 關 注 知 識 的 本 身 價 值 , 而 把 重 點 放 在 實 際 運 用 的 智 慧 上 。 荀 子說 :「 知 之 不 若 行 之 , 學 至 於 行 之 而 止 矣 。…… 故 知 之 而 不 行 , 雖 敦必 困 。」 18 在 荀 子 看 來 , 若 知 而 不 行 , 即 使 知 道 很 多 也 沒 有 用 處 , 只有 產 生 實 際 功 效 的 行 為 , 才 是 值 得 肯 定 的 。 傳 統 儒 學 為 實 踐 標 準 所 添加 的 功 用 內 涵 , 奠 定 了 中 國 重 行 主 義 的 理 論 基 礎 。 此 後 , 中 國 知 識 分子 都 以 「 事 功 」 為 準 則 , 經 世 致 用 的 重 行 主 義 價 值 取 向 根 深 蒂 固 地 將古 代 的 政 治 事 功 與 現 代 政 治 經 濟 並 重 的 事 功 囊 括 在 內 。 這 種 功 用 主 義的 文 化 傳 統 顯 然 與 經 典 大 學 理 念 中 的 知 識 本 位 觀 有 著 內 在 的 矛 盾 和 衝突 。 因 此 , 在 經 典 大 學 理 念 中 認 為 知 識 具 有 本 體 意 義 這 一 要 素 , 實 在難 以 讓 主 流 的 工 具 理 性 主 義 所 接 受 。17 中 央 大 學 的 前 身 為 東 南 大 學 。18 荀 況 著 , 蔣 南 華 等 注 譯 :《 荀 子 全 譯 》( 貴 陽 : 貴 州 人 民 出 版 社 ,1995 年 ), 頁 131。


54 專 題 : 大 學 理 念 與 通 識 教 育留 學 美 國 長 達 八 年 之 久 的 竺 可 楨 對 美 國 大 學 理 念 的 實 質 有 深 刻 的理 解 。 他 主 理 浙 江 大 學 時 , 既 注 重 通 才 與 專 才 教 育 共 同 發 展 , 認 為「 培 養 學 生 研 究 批 判 和 反 省 的 精 神 , 以 期 學 者 有 主 動 求 知 和 不 斷 研 究的 能 力 」, 19 又 重 視 大 學 應 服 務 社 會 、 引 領 社 會 道 德 風 尚 及 振 興 科 學的 學 術 責 任 。 在 他 看 來 ,「 大 學 側 重 應 用 科 學 , 而 置 純 粹 科 學 、 人 文科 學 於 不 顧 , 這 是 謀 食 不 謀 道 的 辦 法 」。 20 因 此 , 浙 大 學 科 設 置 「 應 包涵 行 上 的 原 則 之 學 , 和 行 下 的 應 用 之 學 。」 21 竺 可 楨 告 誡 學 生 :「 諸 君到 大 學 來 , 萬 勿 存 心 只 要 懂 了 一 點 專 門 技 術 , 以 為 日 後 謀 生 的 地 步 就算 滿 足 。」 22 他 理 想 中 的 大 學 是 承 擔 學 術 使 命 與 社 會 使 命 於 一 體 的 ,既 包 含 學 術 化 的 價 值 取 向 , 也 具 有 服 務 社 會 的 工 具 觀 這 一 內 涵 。 竺 可楨 認 識 到 美 國 現 代 大 學 理 念 是 在 揚 棄 和 超 越 經 典 大 學 理 念 的 過 程 中 產生 的 。 表 面 看 來 , 美 國 大 學 理 念 偏 重 經 濟 與 社 會 的 實 用 主 義 原 則 , 但它 的 根 仍 是 深 深 扎 在 傳 統 大 學 文 化 的 土 壤 中 。然 而 , 時 勢 所 然 , 為 適 應 軍 事 和 經 濟 需 要 , 擔 負 教 育 救 國 的 重任 , 大 學 的 實 用 功 能 被 放 大 , 並 與 傳 統 深 厚 的 工 具 理 性 主 義 相 結 合 ,導 致 國 人 對 美 國 大 學 理 念 的 誤 讀 。1929 年 教 育 部 討 論 大 學 組 織 法 時 ,將 大 學 宗 旨 定 為 「 研 究 高 深 學 術 、 養 成 專 門 人 才 」 23 , 而 竺 可 楨 提 出將 通 才 教 育 納 入 大 學 課 程 的 提 議 未 獲 通 過24。 自 此 , 經 過 外 在 時 勢 與中 國 文 化 的 過 濾 , 現 代 大 學 理 念 內 涵 中 的 經 典 部 分 只 留 在 濾 紙 上 。 一方 面 是 國 家 危 難 當 頭 需 要 大 學 提 供 實 用 效 能 , 另 一 方 面 國 人 運 用 自 己19 竺 可 楨 :〈 大 學 教 育 之 主 要 方 針 〉,《 國 立 浙 江 大 學 校 刊 》( 內 部 出 版 物 ),1936 年 , 頁 248。20 竺 可 楨 :〈 新 生 談 話 會 訓 辭 〉,《 浙 大 日 刊 》( 內 部 出 版 物 ),1936 年 9 月 23 日 。21 張 彬 :《 倡 言 求 實 , 培 育 英 才 — 浙 江 大 學 校 長 竺 可 楨 》( 濟 南 : 山 東 教 育 出 版 社 ,2004 年 ), 頁 153、158。22 同 上 注 。23 中 國 第 二 歷 史 檔 案 館 編 :《 中 華 民 國 史 檔 案 資 料 彙 編 》( 南 京 : 江 蘇 古 籍 出 版 社 ,1992 年 ), 第 五 輯 第 一 編 , 頁 171。24 竺 可 楨 :《 竺 可 楨 全 集 》( 上 海 : 上 海 科 技 出 版 社 ,2004 年 ), 第 十 卷 , 頁 168。


周 谷 平 、 張 雁 : 中 國 內 地 創 新 型 大 學 建 設 過 程 中 的 理 念 導 向 55的 文 化 視 野 來 作 出 取 捨 , 將 美 國 現 代 大 學 理 念 理 解 為 僅 是 實 用 主 義 和直 接 服 務 社 會 , 這 一 做 法 影 響 了 中 國 大 學 的 發 展 , 而 這 影 響 一 直 延續 至 今 。綜 上 所 述 , 兩 種 大 學 理 念 在 中 國 的 不 同 命 運 , 從 深 層 次 上 說 明 了經 典 大 學 理 念 在 中 國 「 水 土 不 服 」 以 及 美 國 現 代 大 學 理 念 被 中 國 文 化誤 讀 和 同 化 的 過 程 。 美 國 大 學 理 念 體 現 的 是 建 立 在 學 術 本 位 意 義 上 的實 用 主 義 , 我 們 選 擇 的 卻 主 要 是 實 用 主 義 部 分 , 而 非 美 國 大 學 理 念的 根 。西 方 大 學 發 展 史 表 明 , 中 世 紀 大 學 理 念 轉 型 為 德 國 經 典 大 學 理念 , 再 轉 型 為 美 國 現 代 大 學 理 念 是 一 個 不 斷 繼 承 與 超 越 的 過 程 。 各 理 念之 間 存 在 著 張 力 , 而 這 種 張 力 推 動 大 學 不 斷 創 新 和 發 展 。 發 展 過 程 的 其中 一 個 重 要 特 徵 , 就 是 由 知 識 本 體 意 義 的 有 效 性 向 世 俗 意 義 的 有 效 性 轉移 , 這 是 移 出 象 牙 塔 融 入 社 會 的 過 程 。 中 世 紀 許 多 學 者 從 事 科 學 研 究 ,目 的 是 證 明 上 帝 的 存 在 , 具 有 厚 重 的 救 贖 情 懷 。 隨 著 工 業 革 命 興 起 , 知識 本 身 就 是 目 的 這 一 價 值 理 性 觀 和 知 識 應 該 經 世 致 用 的 工 具 理 性 觀 開始 融 合 。 這 一 點 在 經 典 與 現 代 大 學 理 念 中 得 到 了 清 楚 的 詮 釋 。西 方 知 識 創 新 的 三 種 原 動 力 與 大 學 理 念 密 切 相 關 , 一 是 由 興 趣 和好 奇 心 推 動 ; 二 是 源 於 中 世 紀 知 識 本 身 具 備 救 贖 價 值 的 信 念 ; 三 是 有用 知 識 對 「 無 用 」 知 識 的 需 求 。 但 中 國 的 大 學 在 發 展 過 程 中 , 一 直 面對 經 典 理 念 與 現 代 理 念 雙 重 缺 失 的 情 況 。 一 方 面 中 國 傳 統 的 「 重 行 主義 」 文 化 缺 失 經 典 大 學 理 念 對 知 識 本 體 意 義 的 追 求 ; 另 一 方 面 因 近 現 代中 國 的 形 勢 所 迫 , 急 功 近 利 的 實 用 主 義 在 自 覺 與 不 自 覺 間 佔 據 了 中 國 大學 理 念 的 主 體 。 但 是 , 創 新 原 動 力 的 缺 失 , 最 終 難 以 充 分 達 成 現 代 大學 理 念 對 功 利 主 義 的 追 求 。 正 是 由 於 這 種 雙 重 缺 失 , 導 致 中 國 大 學 在發 展 歷 程 中 一 直 存 在 著 理 念 上 的 迷 茫 。


56 專 題 : 大 學 理 念 與 通 識 教 育三 、 衝 突 與 制 衡 : 中 國 創 新 型 大 學 的 構 建中 國 大 學 起 步 伊 始 便 先 天 不 足 , 這 種 不 足 不 僅 呈 現 於 經 典 大 學 與現 代 大 學 理 念 的 雙 重 缺 失 , 也 顯 現 在 經 典 大 學 理 念 與 中 國 傳 統 文 化 間的 張 力 。 中 國 知 識 分 子 的 現 代 轉 型 是 從 政 治 實 用 主 義 轉 化 為 經 濟 實 用主 義 。 這 兩 種 實 用 主 義 的 轉 化 , 在 本 質 上 是 相 通 的 , 不 存 在 彼 此 的 張力 , 它 們 都 缺 乏 經 典 大 學 把 研 究 高 深 學 問 作 為 一 種 基 本 的 生 活 態 度 、追 求 知 識 成 為 一 種 價 值 本 體 的 實 質 內 容 。在 中 國 人 的 生 活 態 度 中 , 重 行 主 義 知 識 理 念 佔 主 導 地 位 , 只 有 實用 知 識 才 有 價 值 , 或 者 說 , 能 換 取 功 利 的 知 識 才 有 價 值 的 觀 念 一 直佔 據 著 學 人 的 心 理 。 因 此 , 知 識 的 實 用 主 義 化 引 領 著 中 國 知 識 分 子 的價 值 取 向 。 典 型 的 事 例 如 科 舉 的 八 股 考 試 , 把 國 家 利 益 與 個 人 功 利 緊密 地 結 合 在 一 起 , 使 該 考 試 成 為 中 國 古 代 知 識 階 層 的 主 流 文 化 。 時 至今 天 , 我 們 也 面 對 同 樣 的 問 題 , 儘 管 知 道 格 式 化 教 育 對 培 養 學 生 的 創新 精 神 造 成 障 礙 , 但 因 其 實 用 主 義 的 有 效 性 , 依 然 受 到 熱 捧 。大 學 理 念 的 雙 重 缺 失 , 導 致 中 國 大 學 從 未 真 正 追 求 過 經 典 大 學 理念 所 訴 求 的 知 識 本 體 意 義 。 大 學 本 身 傳 統 的 缺 失 和 固 有 的 文 化 基 因 ,對 中 國 建 設 創 新 型 大 學 構 成 不 可 忽 視 的 負 面 影 響 。 原 創 性 科 研 成 果 匱乏 、 學 術 腐 敗 等 都 是 上 述 缺 失 的 後 果 。 科 研 管 理 與 考 核 機 制 的 異 化 ,更 直 接 形 成 了 急 功 近 利 的 學 術 取 向 。 中 國 大 學 科 研 論 文 重 量 不 重 質 ,出 版 的 論 文 數 量 已 躍 居 世 界 前 列 , 但 能 真 正 體 現 原 創 性 思 想 兼 具 國 際一 流 水 平 的 論 文 卻 仍 是 鳳 毛 麟 角 , 這 尷 尬 的 狀 況 已 引 起 眾 多 有 識 之 士的 質 疑 和 反 省 。知 識 倫 理 建 立 在 追 求 價 值 理 性 的 基 礎 上 , 當 價 值 理 性 缺 失 時 , 知識 倫 理 的 喪 失 便 是 一 個 無 法 迴 避 的 現 實 。 一 些 能 帶 來 時 代 轉 型 、 對 人類 文 明 史 產 生 重 大 影 響 的 原 創 性 理 論 成 果 , 可 能 在 眼 前 不 能 產 生 急 功


周 谷 平 、 張 雁 : 中 國 內 地 創 新 型 大 學 建 設 過 程 中 的 理 念 導 向 57近 利 式 的 效 用 、 帶 來 直 接 的 收 益 , 進 而 被 視 為 「 無 用 」, 但 這 些 暫 時「 無 用 」 的 知 識 在 將 來 也 許 會 對 國 家 、 民 族 及 人 類 社 會 的 可 持 續 發 展產 生 重 大 影 響 。 正 如 洪 堡 在 創 辦 柏 林 大 學 時 所 言 :「 當 科 學 似 乎 多 少忘 記 生 活 時 , 它 常 常 才 會 為 生 活 帶 來 至 善 的 福 祉 。」 25 同 樣 , 在 提 倡 大學 創 新 過 程 中 , 如 何 妥 善 處 理 大 學 與 市 場 、 政 府 、 社 會 的 相 互 關 係 ,也 是 至 關 重 要 的 。 積 極 推 進 產 學 研 、 政 學 研 合 作 , 努 力 把 科 研 成 果 及時 轉 化 為 實 際 生 產 力 , 對 於 中 國 社 會 發 展 和 國 力 增 強 起 著 重 要 作 用 ,這 也 是 大 學 應 該 承 擔 的 責 任 和 使 命 。 但 同 時 , 為 保 證 大 學 真 正 的 繁榮 、 科 學 真 正 的 發 達 , 實 現 國 家 、 社 會 的 最 終 利 益 和 根 本 利 益 , 大 學應 與 眼 前 的 利 益 和 需 求 保 持 一 定 的 距 離 , 尤 其 是 承 擔 自 主 創 新 重 任 的研 究 型 大 學 , 更 要 致 力 探 究 「 無 用 」 的 知 識 。 正 如 洪 堡 所 言 :國 家 在 整 體 上 …… 不 應 就 其 利 益 直 接 所 關 所 係 者 , 要 求 於 大學 , 而 應 抱 定 這 樣 的 信 念 , 大 學 倘 若 實 現 其 目 標 , 同 時 也 就 實現 了 、 而 且 是 在 更 高 的 層 次 上 實 現 了 國 家 的 目 標 , 由 此 而 來 的收 效 之 大 和 影 響 之 廣 , 遠 非 國 家 之 力 所 及 。 26「 無 用 」 知 識 的 當 下 無 效 性 促 使 學 人 具 備 追 求 學 術 至 上 的 價 值 理 性觀 , 這 也 是 知 識 創 新 的 原 動 力 。創 新 是 大 學 整 體 結 構 , 包 括 觀 念 、 體 制 、 學 校 管 理 等 方 面 的 轉化 , 尤 以 理 念 的 正 確 引 領 為 前 提 。 以 求 真 為 核 心 特 徵 的 學 術 精 神 , 為知 而 知 的 非 功 利 學 術 價 值 觀 是 經 典 大 學 與 現 代 大 學 理 念 的 共 同 要 素 。自 主 創 新 成 果 的 湧 現 與 創 新 人 才 的 培 養 , 呼 喚 中 國 大 學 在 揚 棄 傳 統 、超 越 現 代 的 過 程 中 , 把 握 好 經 典 大 學 理 念 與 現 代 大 學 理 念 間 的 張 力 。25 陳 洪 捷 :《 德 國 古 典 大 學 觀 及 其 對 中 國 的 影 響 ( 修 訂 版 )》, 頁 32、34–35、198。26 同 上 注 。


58 專 題 : 大 學 理 念 與 通 識 教 育回 顧 中 西 大 學 理 念 變 遷 , 可 以 發 現 經 典 大 學 理 念 依 然 存 在 , 它 已成 為 西 方 大 學 的 一 種 精 神 。 美 國 大 學 正 是 在 吸 收 、 借 鑒 與 融 合 經 典 理念 的 基 礎 上 , 形 成 現 代 大 學 理 念 , 並 能 保 持 傳 統 與 現 代 之 間 的 張 力 ,從 而 推 動 大 學 不 斷 發 展 。 當 前 , 自 主 科 研 創 新 能 力 已 成 為 國 家 和 大 學的 核 心 競 爭 力 , 提 升 原 創 能 力 既 是 對 創 新 型 大 學 的 要 求 , 也 是 它 的 使命 。 建 設 創 新 型 大 學 時 , 我 們 經 常 需 要 有 另 一 種 聲 音 的 提 醒 , 即 強 調 追求 純 粹 知 識 的 本 體 意 義 作 為 大 學 人 的 生 活 態 度 和 價 值 取 向 。 只 有 這 兩 種理 念 相 互 制 衡 , 才 能 讓 大 學 在 創 新 之 路 上 走 得 更 為 順 利 、 更 為 遙 遠 。經 典 大 學 理 念 的 守 望 與 超 越 共 存 , 是 中 國 建 設 創 新 型 大 學 的 過 程 中 ,應 一 以 貫 之 的 原 則 。參 考 書 目1. 王 英 杰 ,《 美 國 高 等 教 育 的 發 展 與 改 革 》, 北 京 : 人 民 教 育 出 版社 ,2002 年 。2. 肖 萋 父 、 李 錦 全 主 編 ,《 中 國 哲 學 史 》, 北 京 : 人 民 出 版 社 ,2001 年 。3. 勒 納 ( Lena, L. E.)、 米 查 姆 ( Michamu, S. J.)、 伯 恩 斯(Bo'ensi, A. M.) 著 , 王 覺 非 等 譯 :《 西 方 文 明 史 》, 北 京 : 中 國青 年 出 版 社 ,2003 年 。4. 浙 江 大 學 史 編 輯 室 ,《 浙 江 大 學 校 史 稿 》, 杭 州 : 浙 江 大 學 出 版社 ,1982 年 。5. 陳 洪 捷 ,《 德 國 古 典 大 學 觀 及 其 對 中 國 的 影 響 ( 修 訂 版 )》, 北京 : 北 京 大 學 出 版 社 ,2006 年 。6. 張 彬 ,《 倡 言 求 實 , 培 育 英 才 — 浙 江 大 學 校 長 竺 可 楨 》, 濟 南 :山 東 教 育 出 版 社 ,2004 年 。


周 谷 平 、 張 雁 : 中 國 內 地 創 新 型 大 學 建 設 過 程 中 的 理 念 導 向 597. 湯 普 森 (Tangpusen, J. W. ),《 歷 史 著 作 史 》 下 卷 第 三 分 冊 , 北京 : 商 務 印 書 館 ,1996 年 。8. 賀 國 慶 ,《 德 國 和 美 國 大 學 發 達 史 》, 北 京 : 人 民 教 育 出 版 社 ,1998 年 。9. 鮑 爾 生 (Paulsen, F.) 著 , 滕 大 春 等 譯 ,《 德 國 教 育 史 》, 北 京 :人 民 教 育 出 版 社 ,1986 年 。


從 自 由 教 育 到 通 識 教 育 :大 學 理 念 的 轉 變 與 承 傳梁 美 儀 *香 港 中 文 大 學一 、 引 言通 識 教 育 是 在 二 十 世 紀 初 伴 隨 著 美 國 高 等 教 育 課 程 改 革 運 動 而 出現 的 課 程 概 念 。 它 在 少 數 學 者 倡 導 下 , 首 先 在 個 別 的 學 院 以 不 同 形 式試 驗 推 行 ; 背 後 支 持 各 種 試 驗 的 理 念 不 盡 相 同 , 推 行 過 程 和 成 果 毀 譽不 一 , 引 起 許 多 批 評 和 爭 議 。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戰 後 , 入 讀 大 學 人 數 激增 , 伴 隨 戰 爭 對 人 心 靈 的 震 盪 , 通 識 教 育 重 獲 大 學 關 注 。 然 而 , 二 十世 紀 七 十 年 代 , 它 不 只 一 次 被 評 定 為 大 學 本 科 課 程 的 「 災 區 」 , 不 過自 二 十 世 紀 八 十 年 代 以 來 , 諸 多 大 學 紛 紛 檢 討 和 重 新 規 劃 其 通 識 教 育方 案 。 隨 著 幾 次 通 識 教 育 運 動 的 起 落 , 通 識 教 育 不 單 成 為 美 國 大 部 分大 學 本 科 課 程 的 基 本 組 成 部 分 , 而 且 各 大 學 對 通 識 教 育 的 重 視 程 度 亦*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副 主 任 、 通 識 教 育 研 究 中 心 副 主 任 。 C. J. Lucas,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A History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94),268. 1990 年 美 國 86% 的 學 院 與 大 學 開 設 全 校 學 生 必 修 的 通 識 教 育 正 式 課 程 , 參 見 D. K.Johnson, General Education 2000 – A National Survey: How General Education ChangedBetween 1989 and 2000 (unpublished Ed. D. <strong>The</strong>sis, Pennsylvania State <strong>University</strong>,2002),10。


62 專 題 : 大 學 理 念 與 通 識 教 育有 增 無 減 。 同 時 , 通 識 教 育 在 美 國 以 外 的 其 他 地 區 亦 日 漸 受 到 重 視 。2000 年 , 由 世 界 銀 行 與 聯 合 國 教 科 文 組 織 委 任 的 「 高 等 教 育 與 社 會 特別 工 作 組 」(Task Force on Higher Education and Society) 發 表 了 發 展中 國 家 在 二 十 一 世 紀 高 等 教 育 的 前 景 研 究 報 告 , 報 告 以 一 整 章 的 篇 幅來 說 明 通 識 教 育 的 重 要 性 , 並 促 請 有 關 國 家 在 發 展 高 等 教 育 時 , 必 需確 保 至 少 有 部 分 大 學 能 提 供 寬 廣 的 通 識 教 育 。 可 是 , 在 這 表 面 上 一 帆 風 順 的 背 後 , 學 界 對 通 識 教 育 的 定 義 一直 未 能 達 成 共 識 ; 對 「 怎 樣 才 是 理 想 的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 這 個 問 題 ,亦 沒 有 一 致 的 答 案 ; 而 目 前 各 大 學 施 行 的 各 類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 其規 劃 過 程 大 都 困 難 重 重 , 在 校 內 引 起 公 開 的 論 爭 或 消 極 的 抵 制 , 已 設置 的 課 程 則 受 到 不 斷 的 檢 討 和 改 革 。 可 以 說 , 在 過 去 的 一 個 世 紀 ,通 識 教 育 的 發 展 形 成 了 一 個 很 奇 特 的 現 象 : 作 為 課 程 , 它 的 出 現 與廣 泛 被 採 納 , 顯 示 有 其 存 在 之 合 理 性 ; 然 而 , 規 劃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的實 踐 經 驗 表 明 , 要 達 至 它 所 指 向 的 理 想 , 雖 然 各 校 採 取 的 方 法 和 進路 可 以 不 盡 相 同 , 但 都 絕 非 易 事 ; 即 便 如 此 , 實 際 推 行 通 識 教 育 時的 「 敗 績 」, 卻 並 沒 有 令 它 在 大 學 課 程 中 消 失 , 反 而 引 發 了 更 多 的 討論 並 推 動 其 進 一 步 發 展 。 為 甚 麼 高 等 教 育 界 普 遍 認 為 非 常 重 要 的 課程 , 在 理 念 和 實 踐 上 都 會 如 此 的 不 確 定 ? 為 甚 麼 課 程 的 建 設 會 如 此困 難 ? 為 甚 麼 這 些 困 難 並 沒 有 令 通 識 教 育 在 大 學 教 育 中 消 失 , 反 而 愈見 壯 大 ? 產 生 這 些 現 象 的 原 因 , 錯 綜 複 雜 , 涉 及 整 個 通 識 教 育 發 展 的由 美 國 學 院 與 大 學 協 會 (Association <strong>of</strong>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簡 稱AAC&U) 在 2002 年 對 其 會 員 機 構 所 作 的 調 查 顯 示 ,99.6% 的 回 應 機 構 指 出 , 其 機構 在 2000 年 將 通 識 教 育 置 於 比 10 年 前 更 優 先 的 位 置 發 展 。 參 見 D. K. Johnson, J. L.Ratcliff, and J. G. Gaff, “A Decade <strong>of</strong> Change in General Education” in Changing GeneralEducation Curriculum, eds. J. L. Ratcliff, D. K. Johnson, and J. G. Gaff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2004), 10。Task Force on Higher Education and Society, Higher Educ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y:Peril and Promise (Washington D.C.: World Bank, 2000), 117–118. 該 報 告 第 6 章 整 章 討論 通 識 教 育 。


梁 美 儀 : 從 自 由 教 育 到 通 識 教 育 63歷 史 。 筆 者 不 準 備 、 亦 沒 有 能 力 在 此 一 一 理 清 。 本 文 只 打 算 從 分 析 通識 教 育 和 另 一 個 經 常 與 其 互 換 的 概 念 ― 自 由 教 育 ― 的 關 係 入 手 ,嘗 試 說 明 通 識 教 育 的 發 展 過 程 與 高 等 教 育 目 標 的 轉 變 有 密 不 可 分 的 關係 。 本 文 將 簡 要 地 展 示 , 在 大 學 從 培 養 精 英 到 大 眾 化 教 育 , 從 鍛 練 人的 心 智 到 研 究 高 深 知 識 及 服 務 社 會 的 過 程 中 , 自 由 教 育 的 理 念 與 課 程型 態 在 不 同 程 度 上 向 通 識 教 育 轉 化 ; 而 通 識 教 育 作 為 追 求 實 現 大 學 理念 及 回 應 現 實 社 會 需 求 的 課 程 , 身 處 於 理 念 承 傳 與 現 實 轉 變 的 落 差 之間 , 經 常 面 臨 巨 大 的 張 力 以 至 困 境 。二 、 自 由 教 育 , 抑 或 通 識 教 育 ?在 二 十 世 紀 七 八 十 年 代 有 關 通 識 教 育 的 討 論 中 , 不 少 學 者 認 為 概念 上 的 混 亂 影 響 了 通 識 教 育 的 有 效 推 行 , 因 此 , 大 學 的 老 師 和 行 政 人員 需 要 達 成 共 識 , 以 作 為 課 程 設 計 和 教 學 實 施 的 指 引 , 並 與 學 生 、 家長 及 社 會 溝 通 。 在 有 關 概 念 混 亂 的 課 題 中 , 又 以 通 識 教 育 與 自 由 教 育兩 個 概 念 經 常 地 互 通 互 換 , 特 別 引 人 注 目 。 有 些 學 者 認 為 通 識 教 育 與自 由 教 育 兩 個 概 念 根 本 等 同 。 然 而 根 據 美 國 學 者 米 勒 (G. E. Miller)的 研 究 , 通 識 教 育 與 自 由 教 育 是 兩 個 截 然 不 同 的 課 程 概 念 , 從 基 本 設想 和 目 標 兩 方 面 看 , 二 者 具 有 根 本 不 同 的 範 式 。 自 由 教 育 建 基 於 理 性主 義 的 設 想 , 以 邏 輯 為 方 法 , 傾 向 要 素 主 義 , 關 心 抽 象 的 理 念 , 關 注保 存 與 承 傳 具 有 普 遍 性 的 真 理 , 以 及 學 生 智 力 的 發 展 ; 通 識 教 育 建 基於 工 具 主 義 的 設 想 , 強 調 技 巧 與 能 力 , 面 向 學 生 的 存 在 實 況 , 以 教 育E. L. Boyer and A. Levine, A Quest for Common Learning (Lawrenceville, N.J.: Princeton<strong>University</strong> Press, 1981), 2–3.李 曼 麗 :《 通 識 教 育 — 一 種 大 學 教 育 觀 》( 北 京 : 清 華 大 學 出 版 社 ,1999 年 ), 頁13–15。


64 專 題 : 大 學 理 念 與 通 識 教 育心 理 學 為 方 法 , 關 心 個 人 與 社 會 行 動 的 實 踐 與 解 決 問 題 , 關 注 現 在 與將 來 , 以 及 個 人 的 發 展 。 米 勒 認 為 通 識 教 育 是 一 個 特 殊 的 課 程 概 念 ,具 體 而 言 , 它 是 一 個 自 覺 發 展 、 全 面 綜 合 的 課 程 , 內 容 包 括 發 展 學 生的 探 究 態 度 和 解 決 問 題 的 技 巧 , 使 他 們 認 識 民 主 社 會 中 的 人 與 群 體 價值 , 以 及 獲 得 應 用 這 些 態 度 、 技 巧 與 價 值 所 需 的 知 識 , 其 目 的 是 使 學生 能 徹 底 發 揮 自 己 的 才 能 , 全 面 參 與 一 個 透 過 民 主 程 序 而 不 斷 改 變 的社 會 。 有 論 者 認 為 米 勒 對 兩 個 概 念 的 劃 分 , 對 分 析 課 程 或 有 一 定 幫助 , 但 事 實 上 , 這 種 劃 分 並 未 被 廣 泛 運 用 , 更 未 有 因 這 個 劃 分 而 達 至改 善 對 通 識 教 育 的 共 識 。 我 們 認 為 , 米 勒 對 通 識 教 育 作 為 課 程 概 念 範 式 的 分 析 , 有 助 我 們深 入 思 考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的 特 質 。 可 是 , 他 將 自 由 教 育 與 通 識 教 育 截然 劃 分 的 嘗 試 並 沒 有 達 到 很 好 的 效 果 , 主 要 是 因 為 他 將 自 由 教 育 單 純作 為 一 個 課 程 概 念 , 放 在 與 通 識 教 育 所 處 的 同 一 層 次 去 了 解 。 然 而 ,如 果 對 討 論 自 由 教 育 和 通 識 教 育 的 一 些 文 獻 作 較 為 深 入 的 分 析 就 會 發現 , 自 由 教 育 可 以 同 時 作 為 「 普 遍 的 教 育 理 想 」 與 「 具 體 的 課 程 」 兩個 不 同 層 次 的 概 念 出 現 。 而 通 識 教 育 概 念 的 形 成 , 一 方 面 要 擺 脫 自由 教 育 作 為 具 體 課 程 的 範 式 , 但 同 時 要 保 留 自 由 教 育 的 某 些 理 想 , 因此 , 難 以 避 免 的 情 況 是 , 兩 個 概 念 有 時 可 以 互 換 , 但 又 不 完 全 等 同 。三 、 自 由 教 育 — 西 方 教 育 思 想 的 核 心“Liberal education” 最 先 由 古 希 臘 哲 學 家 亞 里 士 多 德 (Aristotle) G. E. Miller, <strong>The</strong> Meaning <strong>of</strong> General Education: <strong>The</strong> Development <strong>of</strong> General EducationParadigm and Practices (unpublished Ed. D. <strong>The</strong>sis, <strong>The</strong> Pennsylvania State <strong>University</strong>,1985), 234–235. 同 上 注 , 頁 4、244。 V. Smith, “New Dimension for General Education,” in Higher Learning in America 1980–2000, ed. A. Levine (Baltimore & London: Johns Hopkins <strong>University</strong> Press, 1993), 245.


梁 美 儀 : 從 自 由 教 育 到 通 識 教 育 65提 出 , 核 心 概 念 “liber” 是 「 自 由 」, 即 心 智 的 「 解 放 」。 自 由 教 育 , 亦即 是 「 自 由 人 」 的 教 育 。亞 里 士 多 德 的 教 育 理 論 是 他 政 治 哲 學 與 倫 理 學 的 延 伸 。 10 倫 理 學從 人 價 值 的 實 現 出 發 , 強 調 人 之 為 「 自 由 」, 是 肯 定 人 本 身 已 是 目的 , 而 不 是 作 為 其 他 人 的 工 具 。 有 別 於 透 過 學 習 某 種 技 巧 而 達 至 實 用目 的 的 「 非 自 由 人 」 教 育 , 自 由 教 育 要 培 養 人 發 展 自 身 的 素 質 , 使 人的 理 性 和 德 性 更 趨 完 善 。 學 習 者 必 需 肯 定 知 識 本 身 的 價 值 , 不 斷 追 尋生 命 中 之 幸 福 , 而 不 是 以 知 識 作 為 取 悅 他 人 或 謀 取 利 益 的 工 具 。 11 自由 教 育 所 培 育 的 人 , 不 會 被 無 知 所 蒙 蔽 , 不 為 眼 前 的 特 殊 利 益 左 右 ,亦 不 會 因 一 時 衝 動 而 作 出 魯 莽 的 判 斷 或 決 定 。 另 一 方 面 , 教 育 的 目 的亦 與 社 會 理 想 有 關 。 12 使 人 的 理 性 與 德 行 得 以 充 分 發 揮 的 教 育 不 是 一 種私 人 的 、 個 人 的 教 育 。 作 為 城 邦 的 一 分 子 , 個 人 幸 福 的 實 現 必 以 城 邦 整體 幸 福 為 前 提 。 因 此 從 政 治 的 觀 點 出 發 , 教 育 事 業 有 公 共 性 , 同 一 城 邦的 人 應 接 受 能 實 現 城 邦 目 的 的 教 育 。 13 在 此 意 義 下 , 自 由 教 育 與 個 人 潛能 的 實 現 、 品 德 的 培 養 , 以 及 個 人 在 群 體 中 如 何 履 行 責 任 都 有 關 聯 。但 要 注 意 的 是 , 接 受 自 由 教 育 的 權 利 只 限 於 城 邦 內 的 自 由 民 , 為 他 人從 事 勞 力 工 作 的 奴 隸 , 並 不 是 自 由 教 育 的 對 象 。自 由 教 育 思 想 在 西 方 教 育 發 展 史 上 一 直 有 著 重 要 的 影 響 , 具 體的 學 制 與 教 學 內 容 隨 著 不 同 的 社 會 歷 史 條 件 而 有 所 變 化 , 但 「 培 育10 G. Howie, Aristotle on Education (London: Collier–Macmillan, 1968), 20.11 關 於 此 , 論 述 為 :「 任 何 職 業 、 藝 術 、 科 學 , 凡 是 足 以 使 自 由 民 的 身 體 、 靈 魂 、 心理 不 適 應 於 實 踐 或 無 法 運 用 其 德 行 者 , 即 為 鄙 俗 的 。 所 以 我 稱 那 些 引 致 人 體 畸 形 的藝 術 為 粗 鄙 的 , 並 且 所 有 付 酬 的 工 作 都 消 耗 和 降 低 了 心 力 , 所 以 對 之 亦 有 同 樣 看法 …… 一 個 人 所 持 的 目 標 有 大 關 係 。 假 如 他 從 事 或 學 習 某 事 物 , 是 為 自 己 或 為 朋 友或 為 事 業 本 身 的 完 美 , 則 其 行 動 顯 然 便 不 是 徧 狹 的 。 但 是 如 果 是 為 他 人 而 工 作 , 則同 樣 的 行 動 , 將 被 認 為 是 下 賤 的 和 奴 役 的 。」 引 自 亞 里 士 多 德 :《 政 治 論 》, 轉 引 自張 法 琨 編 :《 古 希 臘 教 育 論 著 選 》( 北 京 : 人 民 教 育 出 版 社 ,1994 年 ), 頁 294。12 G. Howie, Aristotle on Education, 25.13 原 文 為 :「 教 育 事 業 應 該 是 公 共 的 …… 凡 與 共 同 利 益 有 關 的 事 物 , 大 家 都 應 受 到 相同 的 訓 練 。」 引 自 張 法 琨 編 :《 古 希 臘 教 育 論 著 選 》, 頁 293。


66 專 題 : 大 學 理 念 與 通 識 教 育人 心 智 全 面 發 展 、 使 其 理 性 而 負 責 任 」 這 樣 一 種 理 想 基 本 保 留 下來 。 由 於 要 求 每 一 個 受 教 育 的 人 的 理 性 充 分 發 展 , 思 想 不 能 偏 於 一見 , 因 此 教 育 的 內 容 崇 尚 廣 博 。 中 古 的 基 督 教 學 校 發 展 出 包 括 文法 、 修 辭 、 邏 輯 、 幾 何 、 算 術 、 音 樂 與 天 文 學 的 「 自 由 七 藝 」(theseven liberal arts), 文 藝 復 興 時 期 則 有 涵 蓋 了 雄 辯 術 、 歷 史 、 哲 學 、數 學 、 天 文 、 自 然 科 學 等 學 科 在 內 的 「 古 典 人 文 學 科 」, 題 材 廣 泛 ,均 包 含 了 今 天 所 謂 的 文 科 和 理 科 在 內 , 因 此 中 譯 亦 稱 自 由 教 育 為「 博 雅 教 育 」。 時 至 今 日 , 美 國 仍 有 為 數 不 少 的 小 型 「 博 雅 學 院 」(liberal arts colleges), 提 供 以 人 文 學 科 、 社 會 科 學 和 自 然 科 學 等 所謂 「 現 代 自 由 技 藝 」(modern liberal arts) 為 基 礎 的 課 程 , 採 取 師 生 緊密 接 觸 的 小 班 研 討 方 式 教 學 , 強 調 全 面 發 展 學 生 潛 能 。 而 一 般 的 大 型大 學 , 雖 從 辦 學 理 念 到 課 程 組 織 形 式 與 博 雅 學 院 大 相 逕 庭 , 但 亦 普 遍自 稱 其 所 提 供 的 教 育 為 「 自 由 教 育 」。「 通 識 教 育 」 一 詞 則 要 遲 至 十 九世 紀 才 在 美 國 高 等 教 育 中 正 式 出 現 , 14 可 說 是 相 當 現 代 的 教 育 概 念 。四 、 從 自 由 教 育 到 通 識 教 育殖 民 地 時 期 的 美 國 高 等 教 育 , 主 要 是 以 基 督 教 化 的 自 由 技 藝 教 育去 培 育 人 才 , 服 務 教 會 和 政 府 。 除 了 宣 揚 基 督 真 理 的 目 標 外 , 教 育目 標 還 包 括 培 養 學 生 良 好 的 品 德 與 知 識 , 提 高 思 考 、 書 寫 和 運 用 理性 、 以 至 開 拓 知 識 的 能 力 。 15 具 體 課 程 則 以 文 藝 復 興 以 還 發 展 出 的 自由 技 藝 學 科 為 主 。 簡 括 而 言 , 包 含 訓 練 邏 輯 思 維 的 數 學 、 培 養 品 味 的希 臘 與 拉 丁 經 典 、 提 升 演 說 技 巧 的 雄 辯 術 , 以 及 確 立 生 命 典 範 的 基 督14 黃 坤 錦 :《 美 國 大 學 的 通 識 教 育 • 美 國 心 靈 的 攀 登 》( 北 京 : 北 京 大 學 出 版 社 ,2006 年 ), 頁 7–8, 轉 引 自 A. Levine, Handbook on Undergraduate Curriculum (SanFrancisco: Jossey–Bass, 1988), 4。15 C. J. Lucas,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105–106.


梁 美 儀 : 從 自 由 教 育 到 通 識 教 育 67教 倫 理 。 16 可 以 說 , 此 時 辦 學 者 自 覺 的 教 育 目 標 與 具 體 課 程 有 某 種 一致 性 : 目 標 是 自 由 教 育 , 課 程 是 自 由 技 藝 , 因 而 統 稱 為 自 由 教 育 。 然而 , 到 了 十 九 世 紀 , 傳 統 自 由 教 育 受 到 時 代 的 大 挑 戰 , 陷 入 困 境 。工 業 革 命 的 出 現 使 社 會 對 高 等 教 育 的 需 求 轉 變 。 社 會 上 漸 漸 出 現一 種 訴 求 , 即 要 求 大 學 訓 練 的 人 才 能 配 合 社 會 發 展 和 推 動 經 濟 。 在 美國 , 部 分 高 等 學 校 從 十 九 世 紀 開 始 將 一 些 新 學 科 或 實 用 學 科 , 如 法 律 、醫 學 、 現 代 語 文 以 及 工 程 等 加 入 大 學 課 程 中 , 並 開 始 試 行 選 修 制 度 ,學 生 可 按 自 己 的 興 趣 、 能 力 和 職 業 取 向 來 選 科 。 傳 統 強 調 文 理 兼 備 的古 典 人 文 學 術 課 程 , 顯 得 與 時 代 脫 節 。 面 對 這 樣 的 挑 戰 , 當 時 在 美 國博 雅 學 院 中 佔 有 領 導 地 位 的 耶 魯 學 院 (Yale College) 於 1828 年 發 表 了《 關 於 自 由 教 育 的 課 程 報 告 》(Report on the Course <strong>of</strong> Instruction inYale College), 重 新 強 調 學 院 教 育 的 目 的 是 為 更 高 的 、 全 面 的 教 育奠 基 。 這 樣 的 奠 基 工 作 要 寬 廣 、 深 入 而 穩 固 , 必 需 注 意 兩 個 要 點 ,即 培 養 心 靈 的 紀 律 和 裝 備 心 靈 (“the discipline and the furniture <strong>of</strong> themind”), 前 者 「 擴 展 心 靈 的 力 量 」, 後 者 「 以 知 識 充 實 心 靈 」。 17心 靈 的 紀 律 透 過 嚴 格 、 穩 定 而 系 統 的 努 力 培 養 良 好 的 思 考 習 慣 ; 充實 心 靈 的 知 識 則 要 全 面 而 均 衡 。 因 此 ,「 在 文 學 、 科 學 的 不 同 分 支中 保 持 適 當 的 比 例 , 以 培 育 學 生 品 格 的 均 衡 。」 18 至 於 具 體 課 程 內容 , 報 告 強 調 希 臘 、 羅 馬 的 古 典 學 科 乃 是 自 由 教 育 中 不 可 或 缺 的 部分 , 因 為 「 古 典 學 科 本 身 就 是 一 種 對 心 智 官 能 最 有 效 的 訓 練 。」 19換 言 之 , 自 由 教 育 的 目 標 和 精 神 , 同 傳 統 自 由 技 藝 教 育 的 課 程 和 內16 以 哈 佛 大 學 在 1642 年 開 設 的 課 程 為 例 , 包 括 了 邏 輯 、 修 辭 、 歷 史 、 倫 理 與 政 治 、教 義 問 答 、 希 臘 文 、 希 伯 來 文 、 阿 拉 伯 文 、 叙 利 亞 文 、 植 物 學 、 數 學 、 天 文 學 共12 科 。 見 黃 坤 錦 :《 美 國 大 學 的 通 識 教 育 • 美 國 心 靈 的 攀 登 》, 頁 4。17 Faculty <strong>of</strong> Yale College, “<strong>The</strong> Yale Report, 1828,” in <strong>The</strong> American Curriculum:A Documentary History, eds. G. Willis, W. H. Schubert, R.V. Bullough, Jr., G. Kridel, and J.T. Holton (Westport, Connecticut: Greenwood Press, 1993), 28.18 同 上 注 。19 同 上 注 , 頁 36。


68 專 題 : 大 學 理 念 與 通 識 教 育容 被 視 為 緊 密 相 連 , 不 可 分 割 。 20 這 種 將 自 由 教 育 等 同 於 希 臘 及 拉丁 古 典 自 由 技 藝 教 育 的 看 法 , 使 得 十 九 世 紀 下 半 葉 致 力 於 課 程 改 革的 教 育 家 視 自 由 教 育 為 阻 礙 大 學 進 步 的 絆 腳 石 。 十 九 世 紀 七 十 年 代末 , 哥 倫 比 亞 大 學 (Columbia <strong>University</strong>) 校 長 就 曾 慨 嘆 「 大 學 學 院(undergraduate college) 對 自 由 教 育 的 堅 守 妨 礙 了 機 構 整 體 的 正 面發 展 。」 211810 年 , 柏 林 大 學 (Universität zu Berlin) 成 立 , 這 標 誌 著 將 研究 作 為 大 學 第 一 要 務 的 現 代 大 學 理 念 出 現 , 當 時 留 德 的 美 國 留 學 生 將這 一 理 念 及 方 法 帶 回 本 土 , 並 迅 速 在 美 國 的 大 學 中 生 根 。 選 修 制 和 專業 訓 練 成 了 越 來 越 多 大 學 和 學 生 的 選 擇 。 其 中 , 在 1869 年 上 任 的 哈 佛大 學 (Harvard <strong>University</strong>) 校 長 艾 特 略 (C. W. Eliot) 推 行 選 修 制 , 取得 了 相 當 的 成 就 。 艾 特 略 認 為 , 學 生 的 智 力 、 興 趣 有 所 不 同 , 尊 重 個體 差 異 的 課 程 才 能 使 學 生 的 潛 能 得 到 充 分 發 展 , 同 時 大 學 教 育 亦 須 符合 社 會 對 人 才 的 需 求 。 22 哥 倫 比 亞 大 學 在 二 十 世 紀 初 亦 將 原 本 四 年 的自 由 教 育 課 程 縮 減 , 合 資 格 的 學 生 可 選 擇 修 讀 兩 年 後 升 讀 該 校 的 專 業學 院 。 23 從 發 揮 個 人 潛 能 和 關 注 群 體 幸 福 的 角 度 來 看 , 選 修 制 和 專 業化 其 實 不 一 定 違 反 自 由 教 育 的 精 神 。 但 是 , 學 制 改 革 的 結 果 存 在 很 大流 弊 : 知 識 太 早 專 門 化 , 學 生 缺 乏 全 面 的 發 展 , 視 野 不 免 趨 向 偏 狹 短淺 。 同 時 , 課 程 缺 乏 綜 合 性 和 整 體 性 ; 同 一 大 學 的 學 生 缺 乏 一 些 基 本的 、 共 同 的 科 目 , 往 往 互 不 認 識 , 更 遑 論 溝 通 理 解 。 為 補 救 選 修 制 和20 黃 坤 錦 在 《 美 國 大 學 的 通 識 教 育 》 中 指 出 「1828 耶 魯 報 告 」 被 視 為 第 一 次 通 識 教 育運 動 的 肇 端 , 但 其 實 質 內 容 是 維 護 古 典 「 文 雅 科 目 」〔 黃 氏 對 liberal arts 的 翻 譯 〕,只 是 狹 義 的 文 雅 教 育 , 而 非 通 識 教 育 , 甚 是 確 當 。 參 見 黃 坤 錦 :《 美 國 大 學 的 通 識教 育 • 美 國 心 靈 的 攀 登 》, 頁 7。21 原 文 是 “idea that our undergraduate college with its commitment to liberal education stoodin the way <strong>of</strong> the right development <strong>of</strong> the institution as a whole.” 參 見 T. P. Cross, An Oasis<strong>of</strong> Order: <strong>The</strong> Core Curriculum at Columbia College (New York: Columbia <strong>University</strong>,1995), 7。22 李 曼 麗 :《 通 識 教 育 ─ 一 種 大 學 教 育 觀 》, 頁 58。23 T. P. Cross, An Oasis <strong>of</strong> Order, 9.


梁 美 儀 : 從 自 由 教 育 到 通 識 教 育 69專 業 化 的 弊 病 , 以 「 通 識 教 育 」 為 名 的 課 程 改 革 , 在 美 國 不 同 的 大 學以 不 同 的 面 貌 出 現 。 對 「 通 識 教 育 」 的 定 義 亦 表 述 各 異 , 未 有 定 論 ,但 大 體 來 說 , 這 時 期 發 展 出 來 的 通 識 教 育 , 嘗 試 恢 復 課 程 的 某 種 綜 合性 和 整 體 性 。 最 粗 略 的 劃 分 有 兩 大 類 型 : 一 種 主 要 是 從 補 救 絕 對 自 由選 修 制 課 程 的 散 漫 與 支 離 破 碎 入 手 , 發 展 為 主 修 制 , 同 時 要 求 學 生 在主 修 領 域 以 外 、 指 定 範 圍 以 內 選 修 其 他 學 科 科 目 , 以 保 證 學 生 對 主 修科 以 外 的 學 科 知 識 有 所 涉 獵 , 其 中 最 著 名 的 是 哈 佛 大 學 的 集 中 分 配制 ; 24 另 一 類 則 從 正 面 思 考 大 學 教 育 的 目 標 入 手 , 以 人 類 共 同 的 關 注與 經 驗 為 基 礎 , 開 設 一 些 所 有 學 生 要 共 同 必 修 的 通 識 科 目 , 使 學 生 能有 共 同 的 學 習 經 驗 , 共 同 探 討 一 些 學 生 應 關 心 和 了 解 的 課 題 , 哥 倫 比亞 大 學 在 1919 年 開 設 的 現 代 文 明 導 論 課 就 是 典 型 。 25 可 以 說 , 在 二 十 世紀 二 三 十 年 代 , 新 的 課 程 型 態 已 取 代 了 傳 統 自 由 技 藝 教 育 。 但 在 大 學 理念 的 層 面 , 由 於 辦 學 者 仍 然 相 信 整 全 教 育 的 重 要 性 , 而 主 修 科 或 專 業 學科 難 當 此 任 , 通 識 教 育 就 成 為 體 現 整 全 教 育 這 一 理 念 的 場 域 。 因 此 ,在 二 十 世 紀 二 十 至 三 十 年 代 , 自 由 教 育 與 通 識 教 育 兩 個 名 詞 可 互 換 ,甚 至 作 同 義 詞 使 用 。 26五 、 通 識 教 育 中 的 自 由 教 育但 自 二 十 世 紀 四 五 十 年 代 開 始 , 已 有 教 育 家 嘗 試 將 兩 者 清 楚 劃 分 ,其 中 , 尤 其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1945 年 哈 佛 校 長 科 南 特 (J. B. Conant) 在《 自 由 社 會 中 的 通 識 教 育 》(General Education in a Free Society) 27 中 很24 李 曼 麗 :《 通 識 教 育 ─ 一 種 大 學 教 育 觀 》, 頁 61。25 T. P. Cross, An Oasis <strong>of</strong> Order, 12–14.26 C. J. Lucas,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252.27 J. B. Conant, “Introduction,” in General Education in a Free Society, ed. Committee on theObjectives <strong>of</strong> a General Education in a Free Society, Harvard <strong>University</strong> (Harvard: Harvard<strong>University</strong> Press, 1945), v–x.


70 專 題 : 大 學 理 念 與 通 識 教 育有 意 識 地 使 用 「 通 識 教 育 」, 而 不 是 「 自 由 教 育 」, 去 描 述 一 種 切 合 社會 需 要 的 課 程 。科 南 特 在 報 告 的 〈 導 言 〉 中 清 楚 地 解 釋 他 要 委 任 一 個 委 員 會 去 研究 自 由 社 會 中 的 通 識 教 育 而 不 是 自 由 教 育 , 主 要 出 於 兩 方 面 原 因 :( 一 ) 他 要 求 委 員 會 考 察 的 範 圍 涵 括 高 中 教 育 與 學 院 教 育 , 因 為 當 時最 重 要 的 教 育 問 題 是 面 對 「 關 乎 每 一 代 的 大 多 數 ( 學 生 )」, 而 不 只 是那 些 能 進 入 四 年 制 大 學 的 相 對 少 數28;( 二 ) 若 稱 為 「 自 由 教 育 」,則 有 不 少 學 系 的 專 家 學 者 會 「 雄 辯 滔 滔 地 證 明 他 們 的 專 業 學 科 只 要教 授 得 宜 , 就 是 自 由 教 育 本 身 」, 相 反 , 任 何 學 系 都 不 能 聲 稱 其 學 科能 夠 包 辦 整 個 通 識 教 育 。 29 換 言 之 , 自 由 教 育 與 通 識 教 育 的 最 大 分 別在 於 :( 一 ) 前 者 是 少 數 人 的 精 英 教 育 , 後 者 則 是 面 對 教 育 普 及 下 大量 學 生 的 教 育 ;( 二 ) 自 由 教 育 與 某 類 傳 統 學 科 的 淵 源 深 厚 , 關 係 密切 , 因 而 受 到 局 限 。 使 用 通 識 教 育 來 指 稱 , 就 是 要 擺 脫 自 由 教 育 因 歷史 發 展 所 帶 來 的 限 制 , 使 新 的 課 程 可 以 有 更 廣 泛 的 包 容 性 和 更 大 的 發展 空 間 。然 而 , 在 科 南 特 的 報 告 中 , 通 識 教 育 和 自 由 教 育 又 不 是 兩 個 毫 不相 干 的 教 育 概 念 , 通 識 教 育 亦 不 是 簡 單 地 取 代 了 自 由 教 育 。 第 二 次 世界 大 戰 使 高 等 教 育 界 面 對 深 刻 的 教 育 問 題 : 為 甚 麼 大 學 體 制 相 對 先進 、 科 學 知 識 領 先 的 德 國 會 成 為 納 粹 主 義 的 溫 床 ? 高 速 發 展 的 科 技 是否 足 以 摧 毀 整 個 人 類 文 明 ? 因 此 , 科 南 特 以 為 「 通 識 教 育 的 中 心 難 題是 自 由 與 人 道 (liberal and humane) 傳 統 的 延 續 。 純 粹 資 訊 的 獲 得 ,以 及 特 殊 技 術 和 才 能 的 發 展 , 都 不 能 給 予 我 們 文 明 賴 以 保 存 的 廣 闊 理解 基 礎 。」 僅 是 學 科 知 識 、 讀 寫 , 以 及 掌 握 外 語 的 能 力 , 都 不 足 以 提供 一 個 自 由 民 族 公 民 充 分 的 教 育 背 景 , 因 為 這 樣 的 課 程 未 能 觸 及 人 作28 同 上 注 , 頁 viii,ix。29 同 上 注 , 頁 ix。


梁 美 儀 : 從 自 由 教 育 到 通 識 教 育 71為 一 個 個 體 的 情 感 經 驗 , 以 及 人 作 為 群 體 動 物 的 實 踐 經 驗 。 30 柯 南 特認 為 通 識 教 育 要 建 立 在 一 個 共 同 的 西 方 文 化 傳 統 基 礎 上 , 這 就 是 對 人的 尊 嚴 信 念 及 人 對 同 類 之 責 任 的 承 擔 。 31 明 顯 地 , 在 柯 南 特 心 目 中 的通 識 教 育 , 其 實 繼 承 了 自 由 教 育 的 理 想 , 即 對 個 人 與 群 體 價 值 兩 方 面的 追 求 。 歷 史 、 藝 術 、 文 學 、 哲 學 則 是 在 實 踐 這 種 理 念 的 過 程 中 至 為重 要 的 具 體 內 容 , 因 為 學 生 在 不 同 的 成 熟 階 段 都 需 要 接 觸 這 些 與 價值 判 斷 有 關 的 學 科 , 無 論 在 數 學 或 倫 理 問 題 上 , 他 們 都 要 懂 得 分 辨「 對 」 與 「 錯 」, 才 能 成 為 有 內 在 生 命 動 力 、 免 於 偏 狹 的 人 。 32 因 此 ,柯 南 特 嚮 往 的 通 識 教 育 不 單 是 廣 泛 知 識 的 傳 授 , 並 且 是 對 心 靈 與 判 斷力 的 培 養 , 此 外 , 個 人 能 力 的 完 善 , 也 需 要 以 人 文 學 科 為 主 的 廣 博 教育 , 這 其 實 可 說 是 擺 脫 希 臘 羅 馬 傳 統 古 典 學 科 後 的 自 由 教 育 。《 自 由 社 會 中 的 通 識 教 育 》 正 面 提 出 以 自 由 教 育 的 精 神 為 指 導 原則 建 設 通 識 教 育 , 強 調 課 程 需 要 傳 遞 一 種 共 同 的 文 化 傳 統 價 值 , 這 種 取向 與 哈 佛 大 學 原 有 的 通 識 課 程 並 不 相 同 , 卻 與 哥 倫 比 亞 大 學 的 通 識 教 育更 為 接 近 。 報 告 書 的 建 議 引 起 很 大 反 響 , 很 多 大 學 受 其 影 響 而 重 整 通 識教 育 。 但 哈 佛 大 學 的 院 系 成 員 對 報 告 書 並 不 積 極 支 持 , 課 程 建 議 並 未 能真 正 落 實 。 報 告 書 在 哈 佛 大 學 有 如 此 遭 遇 並 不 奇 怪 , 因 為 在 柯 南 特 重 提自 由 教 育 理 念 時 , 哈 佛 大 學 已 經 在 向 更 新 的 大 學 模 式 轉 型 。六 、「 多 元 大 學 」(multiversity) 與 通 識 教 育加 州 大 學 (Univeristy <strong>of</strong> California) 校 長 克 爾 (C. Kerr) 在1963 年 提 出 真 正 的 現 代 大 學 是 一 個 「 多 元 大 學 」 的 概 念 , 這 是 加30 同 上 注 , 頁 viii。31 Committee on the Objectives <strong>of</strong> a General Education in a Free Society, Harvard <strong>University</strong>,General Education in a Free Society, 46, 51.32 J. B. Conant, “Introduction,” ix.


72 專 題 : 大 學 理 念 與 通 識 教 育州 大 學 的 寫 照 , 同 時 也 是 哈 佛 大 學 的 寫 照 。 克 爾 指 出 , 與 紐 曼 主 教(J. H. Newman) 在 十 九 世 紀 所 倡 導 的 大 學 理 念 ― 即 大 學 是 一 個 由老 師 和 學 生 組 成 , 以 傳 授 和 學 習 自 由 知 識 為 要 務 的 群 體 ― 不 同 , 現代 綜 合 研 究 型 大 學 是 「 一 個 缺 乏 統 一 性 的 組 織 …… 不 是 一 個 而 是 多 個社 群 :〔 它 包 括 了 〕 本 科 生 、 研 究 生 、 人 文 學 者 、 社 會 科 學 家 、 科 學家 、 專 業 學 院 、 非 學 術 工 作 人 員 、 行 政 人 員 等 社 群 。 它 的 邊 界 是 模 糊的 , 它 和 畢 業 生 、 國 會 議 員 、 農 場 主 、 商 人 連 上 關 係 …… 它 是 一 個 包含 著 各 種 各 樣 、 甚 至 互 相 衝 突 的 利 益 的 團 體 …… 很 多 部 分 可 添 加 或 削減 而 甚 至 不 引 起 注 意 ……」 33 多 元 大 學 就 像 現 代 大 城 市 , 五 光 十 色 ,容 易 使 人 迷 失 , 也 有 人 攀 上 頂 峰 ; 學 生 更 職 業 導 向 , 在 激 烈 競 爭 的 氛圍 下 , 他 們 對 整 個 群 體 的 認 同 感 難 以 確 立 , 更 多 是 小 群 體 次 文 化 的 認同 。 34 院 系 的 成 員 除 了 教 師 與 研 究 人 員 外 , 還 有 顧 問 和 行 政 人 員 。 對越 來 越 多 的 成 員 而 言 , 教 學 已 不 再 是 關 注 的 核 心 ; 同 事 間 的 專 長 與 興趣 越 來 越 多 樣 化 , 彼 此 的 共 同 話 題 亦 減 少 ; 35 在 這 種 情 況 下 , 要 建 構一 種 共 識 , 建 立 一 個 所 有 成 員 參 與 、 包 含 了 共 同 標 準 和 共 同 價 值 的 通識 教 育 課 程 , 只 能 是 遙 不 可 及 的 願 景 , 因 為 對 大 學 不 同 社 群 的 成 員 而言 , 除 了 大 學 的 名 字 之 外 , 似 乎 沒 有 甚 麼 可 共 同 分 享 之 處 。 36 這 種 形式 的 大 學 , 有 著 強 大 的 適 應 與 競 爭 力 , 在 開 拓 知 識 與 尖 端 科 技 的 發 展上 一 日 千 里 , 但 在 教 育 學 生 方 面 卻 產 生 了 很 大 的 問 題 。2006 年 , 前 哈 佛 學 院 院 長 路 易 斯 (H. Lewis) 在 《 沒 有 靈 魂 的 卓越 》(Excellence Without a Soul) 一 書 中 , 印 證 了 克 爾 在 幾 乎 半 個 世 紀前 的 判 斷 。 他 清 楚 指 出 現 代 綜 合 研 究 型 大 學 所 追 求 的 卓 越 同 理 想 的 教33 C. Kerr, <strong>The</strong> Uses <strong>of</strong> the <strong>University</strong> (Cambridge: Harvard <strong>University</strong> Press, 2001), 14–15.34 同 上 注 , 頁 31。35 同 上 注 , 頁 32–33。36 克 爾 特 別 指 出 大 學 的 名 稱 是 重 要 的 , 因 為 它 「 象 徵 著 一 定 水 準 的 成 績 , 一 種 受 尊 重的 程 度 , 某 種 歷 史 遺 產 , 一 種 精 神 特 質 , 這 無 論 對 院 系 成 員 和 學 生 , 以 及 與 大 學 交往 的 政 府 機 構 和 各 產 業 的 資 方 人 員 來 說 , 都 至 為 重 要 。」 可 惜 克 爾 未 有 說 明 所 謂 歷史 遺 產 與 精 神 特 質 的 具 體 內 涵 。 參 見 C. Kerr, <strong>The</strong> Uses <strong>of</strong> the <strong>University</strong>, 15。


梁 美 儀 : 從 自 由 教 育 到 通 識 教 育 73育 目 標 間 存 在 著 緊 張 的 關 係 : 老 師 們 越 來 越 傾 向 尖 端 研 究 , 教 學 表 現變 成 次 要 , 幫 助 學 生 個 人 的 成 長 更 完 全 無 關 緊 要 。 37 教 學 方 面 只 有 知識 的 傳 授 , 學 生 在 大 學 遇 到 因 學 習 方 式 轉 變 而 導 致 的 生 存 困 境 , 只 能由 越 來 越 分 工 仔 細 的 輔 導 人 員 協 助 , 老 師 漠 不 關 心 。 38 大 學 給 予 學 生很 大 的 選 課 自 由 , 但 拼 命 爭 取 進 入 名 校 的 尖 子 學 生 並 不 一 定 善 於 為 自己 往 後 的 生 命 打 基 礎 , 因 而 不 一 定 能 善 於 運 用 學 院 賦 予 的 自 由 。 39 在2002 年 的 課 程 改 革 中 , 改 革 者 一 方 面 強 調 本 科 生 應 有 一 共 同 的 基 礎 ,同 時 也 強 調 學 生 擁 有 選 課 自 由 。 當 廣 度 和 選 擇 變 成 課 程 的 目 的 , 所 謂共 同 基 礎 只 是 空 言 , 結 果 學 生 根 本 無 從 判 斷 能 學 到 甚 麼 。 40總 的 來 說 , 當 前 綜 合 研 究 型 大 學 的 現 實 情 況 是 , 無 論 在 院 系 制 度 、課 程 結 構 及 資 源 分 配 等 各 方 面 , 都 朝 知 識 的 精 專 卓 越 方 向 發 展 。 然 而 ,如 果 大 學 作 為 教 育 機 構 仍 不 放 棄 育 人 理 念 , 則 自 由 教 育 仍 是 各 大 學 自 我賦 予 的 任 務 , 而 通 識 教 育 作 為 實 踐 自 由 教 育 精 神 的 場 域 , 自 然 不 能 不 備受 重 視 。 可 是 , 實 際 上 通 識 教 育 只 作 為 大 學 課 程 的 其 中 一 個 組 成 部 分 ,同 時 往 往 是 老 師 和 學 生 都 認 為 並 不 重 要 的 部 分 , 要 讓 它 負 起 全 面 培 育 學生 個 人 能 力 、 態 度 和 社 會 責 任 感 的 任 務 , 其 實 極 度 困 難 。 要 實 現 如 此 高遠 的 理 想 , 如 果 在 大 學 社 群 中 缺 乏 深 入 的 討 論 與 反 省 、 實 質 的 投 入 與 支援 , 通 識 教 育 會 成 為 大 學 課 程 中 的 「 重 災 區 」, 便 不 足 為 奇 。七 、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自 由 教 育 與 通 識 教 育2000 年 , 擁 有 超 過 1,150 個 機 構 會 員 的 美 國 學 院 與 大 學 聯 會(Association <strong>of</strong>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簡 稱 AAC&U) 發37 H. R. Lewis, Excellence Without a Soul: How a Great <strong>University</strong> Forgot Education (NewYork: Public Affairs, 2006), 8.38 同 上 注 , 頁 13。39 同 上 注 , 頁 12。40 同 上 注 , 頁 23–25。


74 專 題 : 大 學 理 念 與 通 識 教 育起 持 續 兩 年 的 全 國 性 討 論 , 檢 討 二 十 一 世 紀 高 等 教 育 應 有 的 素 質 。 該會 自 1915 年 成 立 以 來 即 以 推 動 自 由 教 育 為 己 任 ,2000–2001 年 的 討 論中 , 自 由 教 育 不 但 成 為 焦 點 之 一 , 並 被 認 定 為 所 有 學 生 都 需 要 接 受的 優 質 教 育 。 41 全 國 小 組 報 告 澄 清 了 自 由 教 育 和 通 識 教 育 兩 個 概 念 的關 係 。 它 指 出 ,「 自 由 教 育 是 一 種 賦 予 個 人 能 力 、 將 心 靈 從 無 知 中 解放 、 並 培 養 社 會 責 任 感 的 教 育 哲 學 …… 自 由 教 育 通 常 包 括 通 識 教 育 和在 至 少 某 一 領 域 的 深 入 學 習 」。 42 通 識 教 育 則 是 「 自 由 教 育 課 程 中 所 有學 生 都 需 要 修 讀 的 部 分 。 它 讓 學 生 對 不 同 學 科 有 廣 泛 的 涉 獵 , 而 且 為他 們 發 展 重 要 的 智 性 和 公 民 能 力 提 供 基 礎 」。 43 換 言 之 , 通 識 教 育 不 等同 自 由 教 育 , 但 它 是 實 現 自 由 教 育 這 種 哲 學 理 念 的 具 體 課 程 , 不 可 或缺 , 並 且 是 所 有 高 等 學 府 學 生 唯 一 可 共 同 經 驗 的 一 環 。 將 自 由 教 育 放在 教 育 哲 學 的 層 次 理 解 , 將 通 識 教 育 視 作 實 現 自 由 教 育 理 想 的 課 程 元素 , 不 單 有 助 理 清 兩 者 的 關 係 , 且 對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的 未 來 發 展 亦 至 為重 要 。 因 為 清 楚 界 定 大 學 教 育 的 目 標 , 以 及 在 此 目 標 下 通 識 教 育 應 承擔 的 任 務 , 然 後 因 應 任 務 的 難 易 程 度 衡 量 投 放 資 源 的 多 寡 , 同 時 根 據明 確 的 任 務 和 課 程 實 質 上 可 運 用 的 資 源 來 檢 討 及 評 價 通 識 教 育 , 才 能作 出 確 當 的 判 斷 , 釐 定 改 革 和 發 展 的 方 向 。當 前 大 學 構 建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 目 標 各 異 , 由 補 充 過 分 專 業 化 課程 的 不 足 , 擴 闊 學 生 視 野 , 提 升 學 生 的 基 本 能 力 , 幫 助 學 生 實 現 自我 , 到 教 育 負 責 任 的 公 民 , 讓 學 生 認 識 共 同 的 文 化 承 傳 , 關 注 人 類 共同 關 心 的 課 題 等 等 , 不 一 而 足 。 這 些 目 標 , 其 實 都 和 自 由 教 育 作 為 教育 理 想 有 或 多 或 少 的 關 係 , 但 往 往 欠 缺 清 晰 的 論 述 。 擴 闊 視 野 可 以 說是 通 識 教 育 最 起 碼 的 要 求 , 亦 較 容 易 做 到 ; 建 立 學 生 的 共 同 經 驗 和 關41 Association <strong>of</strong>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Greater Expectations: A New Vision forLearning as a Nation Goes to College (Washington D.C.: AAC&U, 2002), 24.42 同 上 注 , 頁 25。43 同 上 注 。


梁 美 儀 : 從 自 由 教 育 到 通 識 教 育 75注 是 較 正 面 地 回 應 大 學 教 育 目 標 的 問 題 , 但 落 實 較 困 難 。 有 學 者 提 出通 識 教 育 是 一 個 動 態 的 課 程 (dynamic program), 要 同 時 適 應 和 回 應學 生 、 社 會 以 及 不 斷 擴 展 的 知 識 領 域 的 需 要 和 興 趣 。 44 這 當 然 不 容 否認 。 但 如 果 僅 是 適 應 外 在 條 件 的 轉 變 而 轉 變 , 課 程 難 免 方 向 不 清 , 容易 變 得 支 離 破 碎 。 如 果 我 們 同 意 當 前 發 展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的 一 大 課 題 是要 建 立 較 大 的 內 部 關 聯 性 (coherence), 45 則 審 視 自 由 教 育 中 「 育 人 」理 念 的 現 代 意 義 和 發 展 之 可 能 性 , 重 新 思 考 和 討 論 現 代 大 學 應 該 培 育怎 樣 的 大 學 生 , 期 待 大 學 生 負 起 怎 樣 的 社 會 責 任 等 問 題 , 一 方 面 可 有助 於 建 立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內 部 的 關 聯 性 , 同 時 亦 可 從 更 宏 觀 的 角 度 將 通識 教 育 課 程 同 大 學 本 科 教 育 的 其 他 部 分 連 結 起 來 , 去 確 立 大 學 生 整 個本 科 學 習 經 驗 的 內 部 關 聯 性 。 因 此 , 引 發 大 學 社 群 共 同 思 考 大 學 整 體的 理 念 、 教 育 的 理 想 等 問 題 , 應 該 是 推 進 通 識 教 育 發 展 的 重 要 一 步 。參 考 書 目中 文 參 考 書 目1. 李 曼 麗 ,《 通 識 教 育 ― 一 種 大 學 教 育 觀 》, 北 京 : 清 華 大 學 出 版社 ,1999 年 。2. 張 法 琨 編 ,《 古 希 臘 教 育 論 著 選 》, 北 京 : 人 民 教 育 出 版 社 ,1994 年 。3. 黃 坤 錦 ,《 美 國 大 學 的 通 識 教 育 • 美 國 心 靈 的 攀 登 》, 北 京 : 北 京大 學 出 版 社 ,2006 年 。44 D. K. Johnson, J. L. Ratcliff, and J. G. Gaff, “A Decade <strong>of</strong> Change in General Education,”26.45 D. K. Johnson and J. L. Ratcliff, “Creating Coherence: <strong>The</strong> Unfinished Agenda,” in ChangingGene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ed. J. L. Ratcliff, D. Kent Johnson, and J. G. Gaff, 85–95.


76 專 題 : 大 學 理 念 與 通 識 教 育外 文 參 考 書 目1. Association <strong>of</strong>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GreaterExpectations: A New Vision for Learning as a Nation Goes to College.Washington D.C.: AAC&U, 2002.2. Boyer, E. L. and Levine A. A Quest for Common Learning.Lawrenceville, N.J.: Princeton <strong>University</strong> Press, 1981.3. Committee on the Objectives <strong>of</strong> a General Education in a Free Society,Harvard <strong>University</strong>. General Education in a Free Society. Harvard:Harvard <strong>University</strong>, 1945.4. Conant, J. B. “Introduction,” in General Education in a Free Society,ed. Committee on the Objectives <strong>of</strong> a General Education in a FreeSociety, Harvard <strong>University</strong> (Harvard: Harvard <strong>University</strong> Press,1945), v–x.5. Cross, T. P. An Oasis <strong>of</strong> Order: <strong>The</strong> Core Curriculum at ColumbiaCollege. New York: Columbia <strong>University</strong>, 1995.6. Faculty <strong>of</strong> Yale College, “<strong>The</strong> Yale Report, 1828,” in <strong>The</strong> AmericanCurriculum: A Documentary History, eds. G. Willis, W. H. Schubert,R.V. Bullough, Jr., G. Kridel, and J. T. Holton (Westport, Connecticut:Greenwood Press, 1993), 25–38.7. Howie, G. Aristotle on Education. London: Collier-Macmillan,1968.8. Johnson, D. K. General Education 2000 – A National Survey: HowGeneral Education Changed Between 1989 and 2000. UnpublishedEd. D. <strong>The</strong>sis, Pennsylvania State <strong>University</strong>, 2002.9. Johnson, D. K. and Ratcliff, J. L. “Creating Coherence: <strong>The</strong> UnfinishedAgenda,” in Changing Gene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eds. J. L.


梁 美 儀 : 從 自 由 教 育 到 通 識 教 育 77Ratcliff, D. K. Johnson, and J. G. Gaff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2004), 85–96.10. Johnson, D. K., Ratcliff, J. L., and Gaff, J. G. “A Decade <strong>of</strong> Change inGeneral Education,” in Changing Gene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eds.J. L. Ratcliff, D. K. Johnson, and J. G. Gaff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2004), 9–28.11. Kerr, C. <strong>The</strong> Uses <strong>of</strong> the <strong>University</strong>. Cambridge: Harvard <strong>University</strong>Press, 2001.12. Levine, A. Handbook on Undergraduate Curriculum.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1988.13. Lewis, H. R. Excellence Without a Soul: How a Great <strong>University</strong>Forgot Education. New York: Public Affairs, 2006.14. Lucas, C. J.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A History. New York:St. Martin’s Press, 1994.15. Miller, G. E. <strong>The</strong> Meaning <strong>of</strong> General Education: <strong>The</strong> Development<strong>of</strong> General Education Paradigm and Practices. Unpublished Ed. D.<strong>The</strong>sis, <strong>The</strong> Pennsylvania State <strong>University</strong>, 1985.16. Smith, V. “New Dimension for General Education,” in Higher Learningin America 1980–2000, ed. A. Levine (Baltimore & London: JohnsHopkins <strong>University</strong> Press, 1993), 243–258.17. Task Force on Higher Education and Society. Higher Education inDeveloping Country: Peril and Promise. Washington D.C.: WorldBank, 2000.


中 國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 理 念 與 現 實曹 莉 *清 華 大 學本 文 以 清 華 大 學 為 主 要 實 例 , 試 圖 回 顧 和 梳 理 中 國 大 學 通 識 教 育的 發 展 歷 程 , 闡 述 在 不 同 歷 史 階 段 所 發 展 的 理 論 基 礎 和 現 實 訴 求 , 並結 合 國 外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經 驗 中 可 借 鑒 的 元 素 , 指 出 在 當 代 中 國 高 校 開展 通 識 教 育 , 不 僅 需 要 進 一 步 在 理 念 上 達 到 高 度 共 識 , 還 需 要 在 操 作層 面 盡 快 提 出 符 合 中 國 大 學 辦 學 理 念 和 實 際 的 有 效 方 案 , 以 改 善 目 前通 識 教 育 普 遍 面 臨 的 「 猶 抱 琵 琶 半 遮 面 」 局 面 。一 、 理 念 與 共 識一 般 認 為 , 通 識 教 育 源 於 亞 里 士 多 德 (Aristotle) 提 出 的 「 自由 教 育 」(liberal education) 思 想 。 亞 里 士 多 德 在 其 《 政 治 學 》(Politics) 中 主 張 , 自 由 人 受 教 育 的 目 的 在 於 發 展 理 性 和 心 智 以 探求 真 理 , 它 以 受 教 育 者 不 為 生 計 所 迫 為 前 提 , 以 自 由 地 進 行 純 理 論的 「 沉 思 」 為 理 想 。 中 世 紀 大 學 的 自 由 教 育 以 文 法 、 修 辭 、 邏 輯 、算 術 、 幾 何 、 音 樂 和 天 文 等 「 七 藝 」 為 主 要 內 容 。 進 入 文 藝 復 興 之* 清 華 大 學 人 文 社 會 科 學 學 院 外 語 系 教 授 、 清 華 大 學 國 家 大 學 生 文 化 素 質 教 育 基 地 副主 任 。 亞 理 士 多 德 :《 政 治 論 》, 第 八 卷 第 三 章 。


80 專 題 : 大 學 理 念 與 通 識 教 育後 , 歐 洲 大 學 便 明 確 以 人 文 學 科 ― 主 要 是 古 希 臘 語 和 拉 丁 語 , 以及 用 這 兩 種 文 字 撰 寫 的 文 史 哲 藝 等 經 典 著 作 ― 作 為 自 由 教 育 的 主要 內 容 。1828 年 耶 魯 大 學 (Yale <strong>University</strong>) 發 表 的 「 耶 魯 報 告 」(the Yale Report) , 著 重 討 論 了 自 由 教 育 和 學 院 制 (liberal educationand collegiate life)、 自 由 教 育 和 古 典 課 程 (liberal education and theclassical curriculum) 之 間 的 關 係 , 闡 明 大 學 教 育 的 實 質 是 以 古 典 人文 教 育 為 核 心 的 「 自 由 教 育 」 或 「 博 雅 教 育 」。 十 九 世 紀 的 英 國 教育 家 紐 曼 (J. H. Newman) 繼 承 和 發 展 了 自 由 教 育 思 想 中 的 理 性 主義 和 古 典 人 文 主 義 傳 統 , 於 1852 年 出 版 了 舉 世 聞 名 的 教 育 專 著 《 大學 的 理 念 》(<strong>The</strong> Idea <strong>of</strong> a <strong>University</strong>), 提 倡 大 學 的 理 想 不 應 是 傳授 實 用 知 識 和 技 能 , 而 是 以 文 理 科 知 識 為 主 的 「 博 雅 教 育 」, 它 以「 正 確 的 推 理 來 培 養 人 的 理 性 , 使 之 接 近 真 理 」。 紐 曼 的 《 大 學 的理 念 》 及 其 所 倡 導 的 「 自 由 教 育 」 理 想 , 即 是 以 古 典 人 文 學 科 教 育為 主 要 內 容 和 以 注 重 理 性 的 開 發 為 主 要 內 涵 , 這 理 想 在 當 時 及 其 後的 世 界 教 育 發 展 產 生 了 廣 泛 而 深 遠 的 影 響 。 隨 著 工 業 革 命 所 帶 來 的科 學 技 術 進 步 , 學 科 和 專 業 分 類 迅 速 成 為 歷 史 必 然 , 對 專 門 人 才 的培 養 進 而 在 現 代 大 學 裏 得 到 空 前 地 強 調 。 但 是 , 隨 著 人 類 社 會 不 斷向 前 發 展 , 專 業 細 化 、 學 科 分 隔 所 帶 來 的 諸 多 弊 端 日 漸 明 顯 , 不 容忽 視 。 因 此 , 自 由 教 育 或 通 識 教 育 (general education) 自 二 十 世 紀初 期 , 先 後 在 美 國 的 哥 倫 比 亞 大 學 (Columbia <strong>University</strong>)、 芝 加 哥大 學 (<strong>The</strong> <strong>University</strong> <strong>of</strong> Chicago)、 耶 魯 大 學 、 哈 佛 大 學 (Harvard<strong>University</strong>)、 史 丹 福 大 學 (Stanford <strong>University</strong>) 和 麻 省 理 工 學 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strong>of</strong> Technology) 等 一 系 列 頂 尖 大 學 裏 , 分別 以 「 西 方 文 明 」、「 當 代 文 明 」、「 名 著 」 等 課 程 , 以 及 「 哈 佛 紅 皮Committee <strong>of</strong> the Corporation and the Academical Faculty, Reports on the Course <strong>of</strong> Instructionin Yale College (New Haven: Hezekiah Home, 1828). 一 般 簡 稱 為 「 耶 魯 報 告 」(theYale Report)。


曹 莉 : 中 國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81書 」 等 報 告 的 形 式 被 提 上 議 事 日 程 , 並 一 直 持 續 至 今 , 成 為 各 主 要 研究 型 大 學 和 文 理 學 院 的 看 家 法 寶 。以 「 人 格 教 育 」 為 核 心 的 通 識 教 育 理 念 在 中 國 也 有 著 悠 久 的 歷史 , 儒 家 經 典 第 一 部 《 大 學 》 就 開 宗 明 義 地 指 出 :「 大 學 之 道 , 在 明明 德 , 在 親 民 , 在 止 於 至 善 。」 換 言 之 , 大 學 應 培 養 德 才 兼 備 、 有理 想 、 有 責 任 心 、 有 才 幹 的 高 素 質 人 才 , 以 報 效 國 家 和 服 務 於 民 。1941 年 , 時 任 國 立 清 華 大 學 校 長 的 梅 貽 琦 在 〈 大 學 一 解 〉 中 精 闢 地指 出 :竊 以 為 大 學 期 內 , 通 專 雖 應 兼 顧 , 而 重 心 所 寄 , 應 在 通 而 不 在專 。…… 通 識 之 用 , 不 止 潤 身 而 已 , 亦 所 以 自 通 於 人 也 , 信 如此 論 , 則 通 識 為 本 , 而 專 識 為 末 , 社 會 所 需 要 者 , 通 才 為 大 ,而 專 家 次 之 , 以 無 通 才 為 基 礎 之 專 家 臨 民 , 其 結 果 不 為 新 民 ,而 為 擾 民 。 他 還 特 別 指 出 工 科 教 育 在 適 度 技 術 化 之 外 , 還 要 取 得 充 分 的 社 會 化與 人 文 化 , 此 為 工 業 化 的 最 核 心 問 題 。 在 當 時 的 情 形 下 , 提 出 這 樣的 育 人 理 念 , 可 謂 高 屋 建 瓴 , 切 中 時 弊 , 老 清 華 人 才 輩 出 的 一 個 重要 原 因 概 在 於 此 。 北 京 大 學 校 長 蔡 元 培 認 為 , 在 人 才 培 養 上 , 大 學無 不 以 培 養 通 識 博 學 、 具 有 高 度 教 養 和 全 面 發 展 的 通 才 為 目 標 , 他們 具 有 較 為 完 滿 的 人 格 追 求 , 有 別 於 專 門 教 育 訓 練 出 來 的 思 想 狹 窄 、單 薄 的 技 術 專 才 。 因 此 , 他 主 張 中 西 融 合 , 兼 容 並 包 。 然 而 , 以 上通 識 教 育 的 理 想 , 在 中 國 現 代 高 等 教 育 史 上 曾 有 較 長 時 間 的 斷 層 。 上 朱 熹 :《 四 書 章 句 集 注 . 大 學 章 句 》。 梅 貽 琦 :〈 大 學 一 解 〉,《 清 華 學 報 》,1941 年 , 第 13 卷 第 1 期 。 轉 引 自 胡 顯 章 :〈 努 力 以 科 學 的 大 學 理 念 推 進 文 化 素 質 教 育 〉, 刊 於 《 新 清 華 ( 增刊 )》,2005 年 10 月 20 日 , 第 1 版 。 蔡 元 培 :〈 發 刊 詞 〉,《 北 京 大 學 月 刊 》,1918 年 , 第 1 卷 第 1 號 。


82 專 題 : 大 學 理 念 與 通 識 教 育世 紀 五 十 年 代 初 , 由 於 國 民 經 濟 和 工 業 發 展 的 需 要 , 中 國 內 地 的 高等 教 育 經 歷 了 「1952 年 院 系 調 整 」, 當 時 曾 傚 仿 前 蘇 聯 專 才 教 育 的 模式 , 本 科 教 育 一 度 以 專 業 教 育 為 主 導 , 主 要 表 現 為 工 程 技 術 專 業 教 育的 學 生 一 般 缺 乏 人 文 教 育 , 以 及 以 人 文 教 育 為 核 心 和 全 人 教 育 為 宗 旨的 通 識 教 育 普 遍 受 到 忽 視 。 院 系 調 整 和 專 才 教 育 模 式 雖 然 有 其 歷 史 必然 性 和 社 會 合 理 性 , 但 由 此 引 起 的 部 門 辦 學 、 學 科 分 隔 、 重 理 輕 文 、 專業 先 行 、 技 術 至 上 等 弊 端 均 直 接 影 響 了 大 學 培 養 全 人 的 理 想 和 目 標 。針 對 中 國 內 地 高 等 教 育 過 分 強 調 專 業 教 育 , 忽 視 大 學 生 綜 合 素 質教 育 的 現 實 狀 況 , 高 等 教 育 界 在 上 世 紀 九 十 年 代 加 入 了 關 於 素 質 教 育的 討 論 , 有 關 人 才 培 養 的 理 念 從 重 視 人 才 的 專 業 知 識 轉 為 重 視 人 才 的綜 合 素 質 和 能 力 。1995 年 9 月 , 在 教 育 部 的 指 導 和 推 動 下 ,「 全 國 大 學文 化 素 質 教 育 協 作 組 會 議 」 在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 原 為 華 中 理 工 大 學 ) 召開 , 當 時 主 管 高 等 教 育 的 教 育 部 高 教 司 司 長 周 遠 清 , 以 「 加 強 文 化 素 質教 育 , 提 高 高 等 教 育 質 量 」 為 題 作 了 講 話 , 他 開 宗 明 義 地 提 出 , 提 高 大學 生 文 化 素 質 教 育 是 我 們 這 幾 年 「 面 向 二 十 一 世 紀 教 學 改 革 」 的 重 要 思考 , 也 是 一 個 重 要 的 探 索 。 自 此 揭 開 了 全 國 高 校 開 展 文 化 素 質 教 育 的序 幕 。1998 年 , 教 育 部 印 發 了 教 高 2 號 文 件 —《 關 於 加 強 大 學 生 文 化素 質 教 育 的 若 干 意 見 》 , 明 確 了 文 化 素 質 教 育 的 基 本 內 涵 , 指 出 :大 學 生 的 基 本 素 質 包 括 思 想 道 德 素 質 、 文 化 素 質 、 專 業 素 質 和身 體 心 理 素 質 , 其 中 文 化 素 質 是 基 礎 。 我 們 所 進 行 的 加 強 文 化素 質 教 育 工 作 , 重 點 指 人 文 素 質 教 育 。 周 遠 清 :〈 加 强 文 化 素 質 教 育 , 提 高 高 等 教 育 質 量 〉, 收 入 周 遠 清 、 閻 志 堅 主 編 :《 論 文 化 素 質 教 育 》( 北 京 : 高 等 教 育 出 版 社 ,2004 年 ), 頁 2。 中 華 人 民 共 和 國 教 育 部 高 教 司 :《 關 於 加 強 大 學 生 文 化 素 質 教 育 的 若 干 意 見 》( 教 高〔1998〕2 號 文 件 ), 北 京 : 教 育 部 ,1998 年 。


曹 莉 : 中 國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83同 年 , 教 育 部 成 立 了 高 等 學 校 文 化 素 質 教 育 指 導 委 員 會 , 並 於 次 年初 , 在 試 點 的 基 礎 上 , 批 准 清 華 大 學 、 北 京 大 學 等 53 所 院 校 合 共 成 立32 個 ( 含 合 建 ) 國 家 大 學 生 文 化 素 質 教 育 基 地 , 將 中 國 高 校 的 文 化 素質 教 育 推 向 了 一 個 新 階 段 。2005 年 , 清 華 大 學 召 開 了 「 紀 念 文 化 素質 教 育 開 展 十 周 年 暨 高 等 學 校 第 四 次 文 化 素 質 教 育 工 作 會 議 」, 教 育部 部 長 周 濟 到 會 講 話 , 提 出 「 要 全 面 貫 徹 黨 的 教 育 方 針 , 切 實 推 行 素質 教 育 ; 要 抓 住 機 會 , 乘 勢 而 上 , 開 創 高 等 學 校 文 化 素 質 教 育 的 新 局面 」。 會 議 提 出 在 全 國 高 校 中 增 設 文 化 素 質 教 育 基 地 。2006 年 4 月 教 育部 批 准 增 設 第 二 批 文 化 素 質 教 育 基 地 61 個 , 覆 蓋 104 所 高 校 , 加 上 第 一批 的 32 個 基 地 , 現 共 有 基 地 93 個 , 共 覆 蓋 157 所 高 校 。隨 著 高 等 教 育 各 項 改 革 的 發 生 和 發 展 以 及 建 設 一 流 大 學 目 標 的 召喚 , 一 系 列 與 大 學 使 命 尤 關 的 問 題 越 來 越 受 到 關 注 , 包 括 : 大 學 之道 和 大 學 之 用 、 求 真 與 務 實 、「 制 器 」 與 「 育 人 」、 專 業 教 育 和 通 識教 育 以 及 專 業 成 才 和 精 神 成 人 等 。 我 們 或 許 可 以 注 意 到 , 當 教 育 部 倡導 文 化 素 質 教 育 時 , 各 高 校 積 極 響 應 , 精 英 學 者 亦 推 波 助 瀾 , 這 使 通識 教 育 的 理 念 和 實 踐 在 文 化 素 質 教 育 制 度 的 平 台 上 , 悄 然 形 成 一 種 新的 本 科 教 學 改 革 趨 勢 。 各 大 學 , 特 別 是 一 些 研 究 型 的 名 牌 大 學 , 正以 各 種 方 式 探 索 和 試 驗 通 識 教 育 與 專 業 教 育 相 結 合 的 本 科 教 育 。 實 際上 , 清 華 大 學 、 北 京 大 學 、 武 漢 大 學 、 復 旦 大 學 等 都 不 約 而 同 地 以「 通 識 教 育 」 來 描 述 和 規 劃 各 自 的 本 科 生 培 養 方 案 , 並 將 通 識 教 育 作為 本 科 教 育 改 革 的 重 要 指 標 之 一 。 清 華 大 學 自 2001 年 始 , 將 其 本 科教 育 陳 述 為 「 通 識 教 育 基 礎 上 的 寬 口 徑 專 業 教 育 」; 北 京 大 學 則 提 出「 低 年 級 實 行 通 識 教 育 , 高 年 級 實 行 寬 口 徑 的 專 業 教 育 」, 並 從2000 年 9 月 開 始 在 全 校 組 織 開 設 「 通 識 教 育 選 修 課 」; 武 漢 大 學 從2004 年 起 , 本 科 生 無 論 文 科 還 是 理 科 , 均 需 修 滿 12 個 「 通 識 」 課 程學 分 才 能 獲 得 學 位 ; 其 他 研 究 型 、 綜 合 性 大 學 還 紛 紛 成 立 實 驗 型 的 本


84 專 題 : 大 學 理 念 與 通 識 教 育科 學 院 , 如 南 京 大 學 的 匡 亞 明 學 院 、 浙 江 大 學 的 竺 可 楨 學 院 , 中 國人 民 大 學 的 國 學 院 , 以 及 北 京 大 學 由 元 培 計 劃 試 驗 班 發 展 而 成 的 元 培學 院 , 以 此 推 行 通 識 教 育 , 迄 今 為 止 當 數 復 旦 大 學 在 這 方 面 走 得 最遠 。2005 年 , 以 文 理 學 院 為 基 本 特 徵 的 復 旦 學 院 宣 告 成 立 , 復 旦 大學 三 千 七 百 名 新 生 ( 包 括 近 三 百 名 外 國 留 學 生 ) 按 專 業 錄 取 後 進 入 復旦 學 院 , 經 過 一 年 寬 口 徑 的 文 理 基 礎 教 育 之 後 再 進 入 專 業 院 系 學 習 。復 旦 學 院 的 成 立 , 標 誌 著 中 國 內 地 的 高 等 教 育 , 特 別 是 一 流 大 學 , 在高 等 教 育 大 眾 化 和 技 術 專 業 化 的 趨 勢 中 , 為 保 持 研 究 型 大 學 的 精 英 水準 和 培 養 規 格 , 在 通 識 教 育 的 道 路 上 邁 出 的 新 步 伐 。 復 旦 本 科 學 院 的建 立 , 為 全 面 推 行 和 實 施 文 理 兼 顧 的 通 識 教 育 提 供 了 制 度 上 的 保 證 ,雖 然 其 具 體 實 施 模 式 還 有 待 觀 察 和 研 究 , 實 際 效 果 更 是 有 待 時 日 和 實踐 的 檢 驗 , 但 在 育 人 理 念 上 已 突 出 了 需 要 培 養 學 生 全 面 發 展 的 教 育 思想 , 這 與 文 化 素 質 教 育 所 倡 導 的 「 素 質 教 育 的 基 本 理 念 …… 就 是 人 的全 面 發 展 」 和 「 以 培 養 和 提 高 人 才 的 人 文 素 質 和 科 學 素 養 為 根 本 目 的的 人 文 教 育 和 科 學 教 育 」 10 的 教 育 理 念 是 基 本 一 致 的 。回 顧 中 國 內 地 文 化 素 質 教 育 和 通 識 教 育 近 十 多 年 的 發 展 , 可 以 看出 , 其 意 義 和 影 響 正 在 向 一 個 更 高 的 層 次 和 目 標 發 展 , 已 超 出 當 初僅 為 糾 正 文 理 分 割 的 專 業 教 育 帶 來 的 弊 端 , 向 學 生 ( 特 別 是 理 工 科學 生 ) 補 充 人 文 和 藝 術 營 養 的 主 旨 。 在 中 國 的 現 代 化 進 程 中 , 以 素 質教 育 理 念 為 出 發 點 , 以 通 識 教 育 為 基 礎 的 大 學 本 科 教 育 將 擔 負 起 弘 揚 張 豈 之 :〈 紀 念 大 學 文 化 素 質 教 育 十 年 ― 我 對 大 學 文 化 素 質 教 育 的 體 會 〉,《 清 華大 學 教 育 研 究 》,2005 年 第 6 期 , 頁 1。10 周 遠 清 、 劉 鳳 泰 、 閻 志 堅 :〈 從 「 三 注 」、「 三 提 高 」 到 「 三 結 合 」― 由 大 學 生 文化 素 質 教 育 看 高 等 學 校 素 質 教 育 的 深 化 〉,《 中 國 高 等 教 育 》,2005 年 第 22 期 , 頁5。「 三 注 」, 即 注 重 素 質 教 育 、 注 視 創 新 能 力 培 養 、 注 意 個 性 發 展 。「 三 提 高 」,即 提 高 大 學 生 的 文 化 素 質 、 提 高 大 學 教 師 的 文 化 素 養 、 提 高 大 學 的 文 化 品 位 與 格調 。「 三 結 合 」, 包 括 文 化 素 質 教 育 與 教 師 文 化 素 養 的 提 高 相 結 合 、 文 化 素 質 教 育與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相 結 合 、 人 文 教 育 與 科 學 教 育 相 結 合 。1995 年 提 出 加 强 大 學 生 文 化素 質 教 育 , 這 主 要 是 針 對 當 時 高 等 教 育 中 所 存 在 的 重 理 輕 文 、 培 養 模 式 單 一 、 專 業面 狹 窄 、 人 文 教 育 薄 弱 等 弊 端 而 提 出 來 的 , 希 望 通 過 這 項 改 革 以 探 索 高 等 教 育 的教 育 思 想 和 人 才 培 養 模 式 的 改 革 。 思 想 道 德 素 質 是 根 本 、 是 靈 魂 , 而 文 化 素 質 是基 礎 。


曹 莉 : 中 國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85民 族 文 化 、 傳 承 人 類 一 切 優 秀 文 明 遺 產 、 重 建 精 神 價 值 體 系 和 文 化 認同 體 系 的 歷 史 使 命 。 這 不 僅 關 係 到 高 等 教 育 的 教 育 和 教 學 質 量 , 而 且更 關 係 到 以 下 宏 願 能 否 實 現 : 重 建 中 國 大 學 的 大 學 文 化 和 品 格 ; 為 中華 民 族 和 文 明 的 崛 起 , 造 就 具 有 良 好 品 性 和 能 力 的 各 行 各 業 精 英 和 領袖 ; 這 些 精 英 和 領 袖 具 備 高 度 的 責 任 感 和 優 良 的 素 質 , 以 應 對 社 會 轉型 和 全 球 化 帶 來 的 各 種 機 遇 和 挑 戰 。二 、 現 實 與 瓶 頸然 而 , 在 政 府 倡 導 素 質 教 育 、 各 高 校 紛 紛 建 立 文 化 素 質 教 育 基地 、 以 及 學 者 專 家 呼 籲 通 識 教 育 的 過 程 中 , 很 多 深 層 次 的 問 題 也 慢 慢暴 露 出 來 , 這 些 問 題 既 有 理 念 上 的 , 也 有 實 踐 上 的 。 經 過 十 多 年 文 化素 質 教 育 的 實 踐 , 我 們 對 大 學 使 命 的 認 識 雖 然 有 所 進 步 , 但 理 念 層 面上 的 問 題 並 未 完 全 解 決 , 而 恰 恰 正 是 在 理 念 上 對 文 化 素 質 和 通 識 教 育尚 未 形 成 廣 泛 和 高 度 的 共 識 , 結 果 導 致 了 目 前 實 施 層 面 的 種 種 問 題 和困 難 , 並 構 成 通 識 教 育 向 縱 深 發 展 的 一 大 瓶 頸 。 如 果 說 上 世 紀 五 十 年代 至 文 革 前 的 高 等 教 育 , 是 以 培 養 技 術 人 才 為 主 , 那 麼 在 文 革 後 , 特別 是 上 世 紀 九 十 年 代 以 來 , 高 等 教 育 則 很 快 被 經 濟 、 法 律 、 管 理 、 計算 機 等 應 用 型 專 業 各 霸 鰲 頭 。1952 年 院 系 調 整 留 下 的 重 理 輕 文 後 遺症 , 與 當 下 實 用 ( 技 術 ) 性 熱 門 專 業 的 巨 大 吸 引 力 及 市 場 經 濟 的 強 大衝 擊 力 聚 合 在 一 起 , 對 基 礎 學 科 、 對 處 在 方 興 未 艾 階 段 的 人 文 通 識 教育 都 形 成 巨 大 的 擠 壓 和 衝 擊 。 與 此 同 時 , 各 高 校 為 了 建 設 所 謂 一 流 大學 所 產 生 的 內 在 衝 動 和 外 在 壓 力 , 使 得 決 策 層 中 的 一 部 分 人 只 熱 心 短期 效 益 和 標 誌 性 成 果 , 不 太 熱 衷 通 識 教 育 的 長 遠 目 標 和 大 學 育 人 的 根本 目 的 。 結 果 , 文 化 素 質 教 育 和 通 識 教 育 的 深 刻 內 涵 和 深 遠 意 義 被 忽視 , 即 高 質 量 的 文 化 素 質 通 識 課 程 是 能 夠 為 廣 大 學 生 提 供 一 個 更 加 完善 的 文 化 價 值 體 系 和 思 想 道 德 基 礎 , 促 成 大 學 生 培 養 全 面 的 人 格 和 在


86 專 題 : 大 學 理 念 與 通 識 教 育中 國 內 地 現 代 化 進 程 中 重 建 文 化 理 想 和 文 化 主 體 性 。 這 些 價 值 , 楊 叔子 、 周 遠 清 、 甘 陽 等 致 力 推 動 中 國 文 化 素 質 教 育 和 通 識 教 育 的 學 者 都曾 反 覆 強 調 , 但 是 , 若 要 令 各 高 校 的 領 導 、 教 學 管 理 人 員 和 廣 大 師 生達 成 廣 泛 的 共 識 , 則 尚 需 時 日 。如 果 文 化 素 質 教 育 和 通 識 教 育 的 主 要 目 的 之 一 是 思 想 和 素 質 的 培養 , 以 及 價 值 觀 念 和 人 格 理 想 的 塑 造 , 那 麼 , 以 人 文 教 育 為 基 本 核 心的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應 該 與 現 行 的 政 治 思 想 道 德 課 程 進 行 資 源 和 課 程 的 整合 , 而 不 是 相 互 割 裂 和 脫 離 。 然 而 , 整 合 的 工 作 雖 有 教 師 個 人 的 嘗試 , 但 總 體 上 的 探 索 尚 待 展 開 。 教 育 部 多 次 強 調 文 化 素 質 教 育 要 與 思想 政 治 教 育 相 結 合 , 但 對 結 合 的 方 法 和 模 式 主 要 是 一 些 原 則 性 意 見 ,具 體 操 作 層 面 有 待 於 各 大 學 作 出 具 體 的 研 究 和 探 索 :強 調 文 化 素 質 教 育 與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結 合 , 就 是 要 重 視 文 化 素質 教 育 的 基 礎 性 作 用 。 就 一 個 人 才 而 言 , 離 開 文 化 素 質 作 基礎 , 其 思 想 政 治 素 質 就 失 去 了 根 基 , 成 為 空 中 樓 閣 ; 對 於 高 等學 校 的 人 才 培 養 來 說 ,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如 果 只 是 教 條 的 灌 輸 和 空洞 的 說 教 , 就 不 可 能 起 到 應 有 的 作 用 。 相 反 , 如 果 離 開 了 思 想政 治 教 育 , 文 化 素 質 教 育 也 就 失 去 了 方 向 , 其 價 值 也 就 隨 之 喪失 了 。 11就 實 際 教 學 層 面 而 言 , 文 化 素 質 課 程 和 思 想 政 治 課 程 在 體 制 和 管 理 上是 兩 個 互 不 相 干 的 體 系 , 各 由 一 套 人 馬 負 責 設 計 和 實 施 , 在 清 華 大 學分 別 佔 13 和 14 學 分 。 在 專 業 課 程 負 擔 過 重 , 政 治 、 外 語 (4 學 分 )、體 育 (4 學 分 ) 等 課 程 作 為 必 修 課 的 情 況 下 , 相 當 長 時 間 以 來 , 高 校11 同 上 注 。


曹 莉 : 中 國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87中 部 分 教 師 和 管 理 人 員 對 文 化 素 質 教 育 或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都 抱 有 誤 解 和偏 見 , 甚 至 不 把 文 化 素 質 通 識 課 程 看 成 是 本 科 的 基 礎 教 育 或 支 柱 性 課程 。 雖 然 有 學 分 上 的 基 本 要 求 , 但 在 實 際 教 學 中 , 被 看 成 是 專 業 課 以外 的 錦 上 添 花 和 「 擴 大 」 學 生 人 文 興 趣 和 知 識 面 的 營 養 課 程 。 因 此 ,相 當 一 部 分 文 化 素 質 通 識 課 程 遠 未 能 達 到 深 入 學 習 , 嚴 格 要 求 的 高 度 ,與 其 應 有 的 基 礎 課 地 位 不 符 。 就 目 前 而 言 , 文 化 素 質 課 程 在 清 華 還 只 是與 政 治 、 外 語 、 體 育 並 行 的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35 學 分 ) 的 一 部 分 。有 學 者 指 出 , 通 識 教 育 在 美 國 的 精 英 大 學 之 所 以 形 成 氣 候 並成 為 一 流 大 學 的 看 家 法 寶 , 主 要 是 因 為 美 國 有 通 識 教 育 的 傳 統 。相 比 之 下 , 今 天 的 中 國 大 學 , 特 別 是 以 理 工 科 為 主 導 的 綜 合 性 大學 , 通 識 教 育 則 是 在 長 期 形 成 的 專 業 教 育 模 式 中 添 加 進 去 的 , 因 此缺 少 了 歷 史 的 基 礎 和 文 化 的 根 基 , 理 念 和 現 實 的 距 離 是 必 然 存 在的 。 12 然 而 , 如 果 我 們 仔 細 研 究 一 下 美 國 通 識 教 育 的 歷 史 與 經 驗 就會 發 現 , 美 國 通 識 教 育 傳 統 的 形 成 並 非 一 帆 風 順 , 一 蹴 而 就 。 以 哈佛 大 學 為 例 , 其 通 識 教 育 可 謂 歷 經 幾 度 滄 桑 和 變 革 — 從 1869 年艾 略 特 (C. W. Eliot) 校 長 推 行 的 選 修 制 (elective courses), 到1945 年 科 南 特 ( J. B. Conant) 校 長 領 導 的 委 員 會 發 表 的 紅 皮 書《 自 由 社 會 中 的 通 識 教 育 》(General Education in a Free Society),再 到 1978 年 博 克 ( D. Bok) 校 長 任 命 文 理 學 院 院 長 羅 素 夫 斯 基(H. Rosovsky) 主 持 完 成 的 長 達 36 頁 的 《 哈 佛 大 學 核 心 課 程 報 告 》(Harvard Report on the Core Curriculum), 前 後 歷 經 一 百 五 十 多年 的 發 展 歷 程 。 進 入 二 十 一 世 紀 以 來 , 哈 佛 作 為 美 國 一 流 大 學 之首 , 再 次 審 時 度 勢 , 於 2002 年 10 月 開 始 對 本 科 現 行 課 程 進 行 新 一 輪全 面 檢 討 和 改 革 , 其 間 出 籠 了 好 幾 個 版 本 的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報 告 , 直12 引 自 旅 美 學 者 顔 海 平 教 授 與 筆 者 一 次 關 於 在 中 國 推 行 通 識 教 育 的 交 談 。


88 專 題 : 大 學 理 念 與 通 識 教 育到 2007 年 5 月 才 拿 出 一 個 仍 有 爭 議 並 正 在 充 實 之 中 的 新 「 通 識 課 程計 劃 」(Program in General Education), 擬 在 2009 年 開 始 執 行 , 可見 由 計 劃 到 實 踐 共 用 了 七 年 的 時 間 。 美 國 另 一 所 名 牌 大 學 芝 加 哥 大 學(<strong>The</strong> <strong>University</strong> <strong>of</strong> Chicago) 也 是 推 行 通 識 教 育 的 重 鎮 , 但 是 當 年 赫欽 斯 (R. M. Hutchins) 校 長 在 推 行 名 著 閱 讀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計 劃 時 可謂 歷 盡 艱 辛 , 困 難 重 重 。 赫 欽 斯 於 1929 年 始 任 芝 加 哥 大 學 校 長 , 上 任之 後 便 著 手 推 行 本 科 教 育 改 革 , 提 出 通 識 教 育 貫 穿 本 科 四 年 的 本 科 學院 方 案 , 但 幾 次 遭 遇 否 決 。 直 到 1942 年 , 赫 欽 斯 的 四 年 制 本 科 學 院 方案 才 終 於 被 通 過 , 自 此 在 美 國 現 代 研 究 型 大 學 中 , 芝 加 哥 大 學 建 立 了最 強 化 通 識 教 育 的 本 科 教 育 體 制 。 雖 然 芝 加 哥 大 學 以 後 的 本 科 體 制 也和 美 國 多 數 的 研 究 型 大 學 一 樣 , 改 成 本 科 前 兩 年 為 通 識 教 育 , 後 兩 年才 向 專 業 方 面 分 流 , 但 赫 欽 斯 時 代 所 奠 定 的 傳 統 , 尤 其 是 現 代 通 識 教育 以 經 典 閱 讀 為 中 心 的 傳 統 , 使 芝 加 哥 大 學 日 後 被 公 認 為 大 學 本 科 通識 教 育 的 典 範 。 再 看 其 他 幾 所 重 點 大 學 , 如 耶 魯 、 哥 倫 比 亞 、 麻 省 理工 、 史 丹 福 等 , 無 不 經 歷 多 次 的 大 討 論 而 達 成 今 天 的 共 識 和 效 果 。因 此 , 我 們 認 為 , 通 識 教 育 在 中 國 的 突 破 性 進 展 關 鍵 在 於 大 學 ,特 別 是 一 流 研 究 型 大 學 在 「 甚 麼 是 大 學 本 科 的 基 本 任 務 」 之 問 題 上 達成 共 識 : 一 流 研 究 型 大 學 在 本 科 人 才 培 養 上 , 最 主 要 任 務 是 直 接 培 養技 匠 , 還 是 為 培 養 高 質 量 、 高 素 質 的 人 才 而 奠 定 一 個 文 理 通 識 的 基礎 , 並 在 此 基 礎 上 因 材 施 教 , 以 形 成 相 對 的 專 業 傾 向 ? 在 當 下 高 校 普遍 存 在 著 急 功 近 利 , 追 求 所 謂 標 誌 性 、 可 量 化 性 成 果 , 教 師 中 普 遍 存 在重 科 研 、 輕 教 學 , 重 研 究 生 教 育 、 輕 本 科 生 教 育 的 情 況 下 , 只 泛 泛 提 倡創 新 型 教 育 , 不 更 多 考 慮 如 何 奠 定 深 厚 的 文 理 通 識 基 礎 , 創 新 型 教 育 將有 可 能 成 為 無 源 之 水 和 無 本 之 木 。 因 為 攀 登 學 術 的 巔 峰 好 比 構 建 金 字 塔的 塔 尖 , 高 聳 的 塔 尖 是 需 要 以 其 寬 實 的 根 基 為 依 托 的 , 大 學 除 了 培 養 有一 定 專 業 特 長 的 人 才 之 外 ( 這 同 樣 是 大 學 不 可 迴 避 的 應 該 承 擔 的 社 會 責


曹 莉 : 中 國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89任 ), 還 要 造 就 有 健 全 的 人 格 、 合 理 的 知 識 結 構 、 高 度 責 任 感 及 能 引 領社 會 健 康 發 展 的 中 堅 力 量 。三 、 通 識 教 育 在 清 華如 果 梅 貽 琦 時 代 強 調 「 通 識 為 本 , 專 識 為 末 」, 蔣 南 翔 時 代 強 調「 又 紅 又 專 」, 改 革 開 放 後 , 清 華 大 學 則 努 力 秉 承 傳 統 , 一 直 比 較 重視 通 識 教 育 。1981 年 清 華 設 立 以 文 史 哲 為 主 的 人 文 選 修 課 ,1987 年 ,文 化 素 質 教 育 課 程 以 指 定 性 選 修 課 方 式 正 式 進 入 清 華 大 學 的 課 程 體系 。 此 後 , 清 華 大 學 更 多 次 進 行 了 學 分 要 求 和 課 程 體 系 的 充 實 和 調整 。 在 2000–2001 年 的 第 21 次 教 育 工 作 討 論 會 期 間 , 文 化 素 質 教 育 受 到學 校 領 導 的 高 度 重 視 , 在 理 念 與 實 踐 上 均 對 加 強 通 識 教 育 達 成 共 識 ,形 成 了 「 在 通 識 教 育 基 礎 上 的 寬 口 徑 專 業 教 育 」 的 辦 學 思 路 。 在 總 學分 從 170 減 少 至 140 的 情 況 下 , 文 化 素 質 教 育 課 程 由 5 學 分 增 加 到 13 學分 。2002 年 , 初 步 形 成 由 十 大 課 組 構 成 的 文 化 素 質 課 程 體 系 , 為 通 識基 礎 上 的 專 業 教 育 模 式 奠 定 了 教 學 基 礎 。 自 此 , 清 華 的 文 化 素 質 通 識教 育 在 培 養 德 智 體 美 全 面 發 展 人 才 的 基 礎 地 位 得 到 初 步 確 立 。進 入 二 十 一 世 紀 以 來 , 以 工 科 為 主 導 的 特 點 在 建 設 綜 合 性 、 研 究型 大 學 的 目 標 下 依 然 顯 著 , 並 將 長 期 成 為 清 華 領 先 國 內 大 學 的 看 家 法寶 。 因 此 , 對 工 、 理 和 文 科 同 學 , 特 別 是 社 會 應 用 性 學 科 的 同 學 來 說 ,實 施 人 文 教 育 就 顯 得 尤 為 必 要 和 迫 切 。 厚 實 的 文 理 基 礎 , 是 培 養 具「 高 尚 的 健 全 人 格 、 寬 厚 的 業 務 基 礎 、 敏 捷 的 創 新 思 維 、 厚 重 的 社 會責 任 、 廣 闊 的 國 際 視 野 和 潛 在 的 領 導 能 力 等 優 秀 素 質 的 高 質 量 骨 幹 人才 」 13 的 前 提 和 條 件 。 因 此 , 近 年 來 清 華 穩 步 採 取 「 按 院 系 招 生 , 按13 清 華 大 學 :《 清 華 大 學 2001–2005 年 教 育 改 革 與 發 展 綱 要 》, 發 表 於 「 清 華 大 學 第21 次 教 育 工 作 討 論 會 」(2000 年 11 月 至 2001 年 12 月 , 清 華 大 學 )。


90 專 題 : 大 學 理 念 與 通 識 教 育大 類 培 養 」 的 模 式 , 力 求 逐 步 達 到 「 通 識 教 育 基 礎 上 的 寬 口 徑 專 業 教育 」 的 本 科 人 才 培 養 格 局 。一 直 以 來 , 清 華 大 學 對 全 體 學 生 推 行 的 通 識 教 育 , 存 在 與 中 國 內地 其 他 院 校 共 有 的 通 病 , 主 要 表 現 是 : 課 程 名 目 繁 多 、 參 差 不 齊 , 部分 課 程 沒 有 經 過 周 密 計 劃 和 設 計 ; 既 符 合 通 識 教 育 要 求 又 受 同 學 歡 迎的 精 品 課 程 不 多 ; 大 部 分 課 程 要 求 不 高 , 以 概 論 性 、「 甜 點 性 」 課 程居 多 , 接 觸 原 典 、 深 入 學 習 的 課 程 則 較 少 等 等 。 究 其 原 因 主 要 在 於 :教 學 和 管 理 資 源 相 對 有 限 、 專 業 課 程 負 擔 過 重 、 相 關 制 度 不 夠 明 確 、政 策 和 經 費 落 實 不 充 分 , 以 及 課 程 體 系 改 革 帶 來 的 資 源 重 新 分 配 引 起大 學 內 部 各 學 科 專 業 共 同 體 之 間 的 矛 盾 和 衝 突 。 於 是 通 識 課 程 受 到 擠壓 , 其 基 礎 必 修 課 的 性 質 和 水 準 得 不 到 應 有 的 提 倡 和 保 證 。 這 最 終 使 部分 教 師 , 包 括 一 些 教 學 和 教 務 主 管 只 滿 足 於 在 課 組 和 課 程 數 量 上 做 表 面文 章 , 以 裝 飾 性 、 營 養 性 、 概 論 性 、 簡 易 性 的 課 程 定 位 來 對 待 和 要 求通 識 課 程 , 從 而 導 致 不 少 學 生 避 重 就 輕 、 蒙 混 過 關 , 直 接 影 響 了 通 識課 程 的 整 體 質 量 和 聲 譽 。針 對 以 上 問 題 , 清 華 近 期 提 出 了 通 識 課 程 核 心 化 、 精 緻 化 和 規 範化 的 發 展 目 標 , 並 於 2006 年 秋 , 開 始 實 施 新 的 本 科 生 文 化 素 質 教 育 通識 課 程 方 案 。 14 新 方 案 根 據 培 養 要 求 和 學 科 專 業 之 間 的 內 在 聯 繫 , 將原 來 的 十 大 課 組 重 新 整 合 成 八 大 課 組 ( 歷 史 與 文 化 ; 語 言 與 文 學 ; 哲學 與 人 生 ; 科 技 與 社 會 ; 當 代 中 國 與 世 界 ; 法 學 、 經 濟 與 管 理 ; 藝 術 與審 美 ; 科 學 與 技 術 ), 並 在 此 基 礎 上 重 點 規 劃 和 建 設 以 人 文 教 育 為 核 心的 「 文 化 素 質 教 育 核 心 課 程 計 劃 」, 目 前 所 設 置 的 首 批 24 門 核 心 課 程涵 蓋 哲 學 、 歷 史 、 文 學 、 藝 術 、 當 代 中 國 與 世 界 等 人 文 社 科 領 域 , 15 以閱 讀 經 典 、 深 度 學 習 、 嚴 格 要 求 為 宗 旨 , 採 取 名 師 上 課 、( 部 分 課 程 )14 參 見 附 錄 I。15 2008 年 擬 推 出 第 二 批 核 心 課 程 , 使 科 目 總 量 達 到 五 十 門 。


曹 莉 : 中 國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91助 教 導 修 的 雙 軌 教 學 方 式 , 旨 在 通 過 名 師 上 課 和 經 典 閱 讀 來 引 導 和 激勵 我 們 的 學 生 從 進 入 最 本 質 、 最 重 要 的 學 術 問 題 和 文 化 問 題 入 手 , 培養 自 己 的 人 文 素 質 和 思 想 境 界 。 如 果 我 們 能 通 過 核 心 課 程 的 設 立 更 加堅 實 有 效 地 奠 定 本 科 生 的 人 文 知 識 和 人 文 素 質 基 礎 , 並 對 其 他 通 識 課程 起 到 以 綱 帶 目 的 示 範 作 用 , 那 麼 我 們 就 有 理 由 期 望 在 努 力 解 決 教 育 問題 的 同 時 解 決 我 們 這 個 時 代 所 普 遍 面 臨 的 文 化 認 同 和 文 化 創 新 問 題 。除 了 通 過 課 堂 教 學 的 方 式 進 行 文 化 素 質 通 識 教 育 外 , 清 華 一 貫 重視 課 外 學 習 和 實 踐 環 節 。 早 在 1997 年 , 我 們 就 推 出 了 「 清 華 大 學 學 生應 讀 書 目 ( 人 文 部 分 )」, 書 目 涵 蓋 中 外 經 典 80 種 , 16 並 設 置 了 相 應 的名 著 導 讀 課 程 。 為 了 進 一 步 營 造 校 園 文 化 氛 圍 , 開 闊 學 生 的 文 化 和 學術 視 野 以 及 思 考 和 想 像 空 間 , 清 華 從 2005 年 春 季 學 期 起 , 在 原 有 「 周六 人 文 講 座 」 的 基 礎 上 , 連 續 推 出 「 清 華 大 學 新 人 文 講 座 」 17 。 該 系 列講 座 每 學 期 聘 請 國 內 外 著 名 學 者 圍 繞 特 定 主 題 發 表 演 講 。 已 經 涉 及 的主 題 和 系 列 有 : 系 列 ( 一 )「 大 學 理 念 與 人 文 精 神 」、 系 列 ( 二 )「 讀萬 卷 書 , 行 萬 里 路 」、 系 列 ( 三 )「 文 明 的 對 話 與 夢 想 」、 系 列 ( 四 )「 藝 術 • 科 學 • 文 化 創 新 」、 系 列 ( 五 )「 哲 學 與 人 生 」、 系 列 ( 六 )「 大 學 理 念 與 大 學 文 化 」、 系 列 ( 七 )「 科 學 與 人 文 : 雙 贏 和 融 合 」,深 受 師 生 們 歡 迎 。 為 了 更 好 地 體 現 學 生 在 文 化 素 質 教 育 中 的 主 體作 用 , 活 躍 人 文 氣 氛 , 自 2000 年 始 舉 辦 一 年 一 度 的 學 生 文 化 素 質 知 識競 賽 , 受 到 廣 大 同 學 的 積 極 響 應 和 踴 躍 參 與 , 截 至 2007 年 已 舉 辦 七次 。 在 實 踐 層 面 ,1997 年 啟 動 的 素 質 拓 展 活 動 , 激 發 了 同 學 們 自 我 教育 的 熱 情 和 創 造 力 , 在 推 動 第 一 課 堂 和 第 二 課 堂 的 結 合 、 文 化 素 質 教育 和 思 想 素 質 教 育 的 結 合 上 , 取 得 了 可 喜 成 果 。2005 年 , 在 以 加 強16 該 書 目 除 了 在 圖 書 館 獨 辟 書 架 外 , 還 全 部 備 有 網 絡 版 , 參 見 胡 顯 章 :〈 十 年 探 索十 年 發 展 ― 中 國 內 地 文 化 素 質 教 育 探 索 歷 程 〉,《 大 學 通 識 報 》,2006 年 , 總 第1 期 , 頁 1–25。17 參 見 附 錄 II。


92 專 題 : 大 學 理 念 與 通 識 教 育實 踐 教 育 為 主 題 的 第 22 次 教 育 工 作 討 論 會 的 推 動 下 , 我 們 積 極 探 索 在文 化 素 質 教 育 中 開 展 人 文 實 踐 的 多 種 途 徑 , 成 立 倡 導 經 典 研 讀 的 「 水木 書 苑 」; 同 時 , 在 暑 期 進 行 了 「 文 化 實 踐 」 的 探 索 , 我 們 與 鄭 州 大學 、 中 南 大 學 、 甘 肅 省 社 會 科 學 院 等 機 構 合 作 , 由 老 師 帶 領 一 些 對 中國 傳 統 文 化 懷 有 濃 厚 興 趣 的 同 學 , 對 中 原 文 化 、 湖 湘 文 化 、 西 域 少 數 民族 文 化 等 進 行 實 地 考 察 , 取 得 了 一 定 成 效 。四 、 問 題 和 結 語如 果 理 念 或 認 識 上 的 問 題 能 得 到 較 好 的 解 決 , 那 麼 操 作 層 面 上 的問 題 則 可 以 根 據 各 校 的 定 位 和 特 點 , 用 符 合 實 際 、 注 重 實 效 的 方 法 加 以具 體 實 施 。 以 清 華 為 例 , 目 前 清 華 大 學 以 人 文 教 育 為 主 導 的 首 批 文 化素 質 通 識 教 育 共 同 核 心 課 程 已 經 基 本 確 立 , 第 二 批 核 心 課 程 正 處 於 醞釀 階 段 , 但 既 理 想 又 現 實 的 教 學 模 式 和 方 法 則 仍 在 探 索 之 中 。 精 心 設計 核 心 課 程 和 精 心 組 織 教 學 過 程 , 將 成 為 今 後 的 工 作 要 點 。 在 學 校 重點 支 持 、 經 費 基 本 到 位 的 情 況 下 , 目 前 核 心 課 程 在 操 作 層 面 至 少 仍 面臨 如 下 兩 大 難 題 :( 一 ) 經 典 閱 讀 課 的 師 資 問 題雖 然 我 們 並 不 要 求 所 有 通 識 課 程 都 是 經 典 閱 讀 課 程 , 但 我 們 認為 , 經 典 閱 讀 是 通 識 課 程 的 靈 魂 所 在 。 在 閱 讀 文 化 和 閱 讀 習 慣 ( 在 一定 程 度 上 又 是 思 考 習 慣 ) 被 圖 像 文 化 、 虛 擬 文 化 大 肆 圍 剿 和 腐 蝕 的數 碼 時 代 , 尤 其 需 要 讓 我 們 的 學 生 保 持 良 好 的 閱 讀 和 思 考 習 慣 , 引 導他 們 深 度 接 觸 世 界 文 明 的 偉 大 經 典 ( 包 括 東 西 方 和 南 北 半 球 )。 因這 些 偉 大 經 典 試 圖 提 出 並 回 答 有 關 人 生 經 歷 和 人 的 行 為 中 最 為 深 刻(the most pr<strong>of</strong>ound) 和 最 為 永 恆 (the most enduring) 的 問 題 , 進而 使 學 生 能 夠 與 大 眾 文 化 和 消 費 文 化 保 持 一 定 的 心 理 距 離 , 養 成 良 好


曹 莉 : 中 國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93的 審 美 習 慣 和 價 值 判 斷 能 力 。 然 而 , 如 果 按 照 精 讀 原 典 的 要 求 來 組 織一 部 分 課 程 , 那 麼 , 任 教 的 老 師 便 需 要 對 原 典 讀 得 比 較 透 徹 、 且 具 較豐 厚 的 學 術 思 想 , 同 時 能 向 學 生 深 入 淺 出 地 講 授 其 中 的 深 刻 內 涵 , 以啟 發 他 們 挖 掘 背 後 的 思 想 成 因 及 其 方 法 。 由 於 這 類 教 師 為 數 不 多 ,因 此 , 當 務 之 急 就 是 培 養 和 挖 掘 這 些 能 深 刻 理 解 通 識 教 育 的 根 本 宗旨 、 並 能 帶 著 通 識 理 念 進 行 奉 獻 式 和 創 造 性 教 學 的 教 師 。 基 於 這 樣 的考 慮 ,2007 年 7 月 25 至 31 日 , 清 華 大 學 國 家 大 學 生 文 化 素 質 教 育 基 地和 中 國 文 化 論 壇 聯 合 舉 辦 了 「 首 屆 文 化 素 質 通 識 教 育 核 心 課 程 暑 期 講習 班 」, 在 通 識 教 育 教 師 和 助 教 培 訓 方 面 做 了 一 次 初 步 嘗 試 。 講 習 班選 取 古 今 中 外 經 典 五 部 : 司 馬 遷 的 《 史 記 • 五 帝 本 紀 》、 魯 迅 的 《 破惡 聲 論 》 和 《 吶 喊 • 自 序 》、 尼 采 (F. W. Nietzsche) 的 《 敵 基 督 者 》(Der Antichrist) 以 及 索 佛 克 勒 斯 (Sophocles) 的 《 俄 狄 浦 斯 王 》(Oedipus the King), 18 採 取 閱 讀 經 典 、 名 師 上 課 、 助 教 導 修 、 小 班 討論 的 教 學 模 式 。 來 自 全 國 八 十 多 所 高 校 的 近 二 百 名 學 員 , 在 講 習 班 上生 動 實 驗 和 體 驗 了 通 識 課 程 的 課 堂 教 學 和 助 教 導 修 環 節 , 為 通 識 教 育 核心 課 程 的 推 廣 和 實 踐 提 供 了 一 定 的 經 驗 和 參 考 , 並 借 此 機 會 進 一 步 澄 清和 闡 明 了 通 識 教 育 和 素 質 教 育 的 基 本 出 發 點 和 文 化 使 命 。 19( 二 ) 助 教 問 題由 於 中 國 大 學 的 助 教 制 度 , 特 別 是 人 文 學 科 的 助 教 制 度 起 步 較晚 , 以 往 我 們 的 助 教 大 多 是 幫 助 教 授 準 備 教 學 材 料 、 批 改 作 業 和考 卷 , 他 們 親 歷 課 堂 、 與 學 生 正 面 交 流 的 機 會 很 少 。 因 此 , 能 真 正 勝18 文 本 主 要 由 講 習 班 主 要 策 劃 者 之 一 甘 陽 老 師 擬 定 ,「 主 要 想 法 是 中 西 兩 方 面 各 找 一個 盡 可 能 源 頭 的 文 本 和 一 個 早 期 現 代 的 文 本 , 所 以 《 五 帝 本 紀 》 和 希 臘 悲 劇 著 眼 點是 中 西 文 明 源 頭 , 尼 采 和 魯 迅 則 著 眼 中 西 的 早 期 現 代 思 考 」( 引 自 甘 陽 致 筆 者 的 郵件 ), 文 本 的 選 定 反 映 了 講 習 班 組 織 者 對 通 識 教 育 核 心 課 程 的 基 本 考 慮 。19 吳 飛 、 趙 曉 力 :〈 作 為 文 化 事 業 的 通 識 教 育 ―「 全 國 首 屆 文 化 素 質 通 識 教 育 核心 課 程 講 習 班 」 綜 述 〉,《 北 京 大 學 教 育 評 論 》,2007 年 , 第 5 卷 第 4 期 , 頁 102–107; 殷 小 平 :〈 首 屆 文 化 素 質 通 識 教 育 核 心 課 程 講 習 班 綜 述 〉,《 大 學 通 識 報 》,2007 年 , 總 第 3 期 , 頁 219–236。


94 專 題 : 大 學 理 念 與 通 識 教 育任 小 班 討 論 和 導 修 的 高 水 平 研 究 生 助 教 為 數 不 多 , 急 需 在 工 作 中 進 行培 養 。 另 外 , 在 哈 佛 大 學 文 理 學 院 前 任 院 長 路 易 斯 (H. Lewis) 所 寫的 《 沒 有 靈 魂 的 卓 越 》(Excellence Without a Soul) 一 書 中 , 他 批 評 哈佛 用 一 群 缺 乏 課 堂 組 織 經 驗 的 研 究 生 作 助 教 , 以 及 利 用 一 些 虛 假 的 討論 團 體 來 替 代 教 授 講 課 的 做 法 , 我 們 需 要 對 此 加 以 警 惕 。 目 前 中 國 的大 學 普 遍 存 在 重 科 研 、 輕 教 學 、 以 及 重 研 究 生 教 育 、 輕 本 科 生 教 育 的情 形 , 因 此 , 我 們 尤 其 需 要 注 意 防 範 助 教 所 扮 演 的 角 色 。綜 上 所 述 , 通 識 教 育 在 中 國 大 學 的 進 一 步 推 進 , 將 對 大 學 的 課 堂教 學 , 研 究 生 及 助 教 的 培 養 , 以 及 教 授 本 身 的 學 養 和 教 學 能 力 提 出 多方 位 的 挑 戰 , 其 教 學 、 學 術 乃 至 文 化 、 社 會 意 義 將 超 過 本 科 通 識 教 育本 身 。2007 年 , 清 華 大 學 提 出 進 一 步 落 實 「 全 方 位 、 全 過 程 、 全 員 」育 人 的 文 化 素 質 通 識 教 育 指 導 思 想 , 我 們 認 為 , 指 導 思 想 能 否 到 位 ,以 及 高 度 共 識 能 否 達 到 , 將 直 接 關 係 到 文 化 素 質 教 育 和 通 識 教 育 的 理 念和 實 踐 能 否 具 有 足 夠 的 力 量 , 以 改 變 既 有 的 中 國 高 等 教 育 弊 端 和 風 氣 。一 旦 理 念 問 題 真 正 解 決 了 , 實 施 層 面 的 問 題 就 有 可 能 迎 刃 而 解 , 而 這 恰恰 是 我 們 每 一 位 關 注 和 投 身 文 化 素 質 教 育 和 通 識 教 育 的 教 育 工 作 者 所應 努 力 的 方 向 。參 考 書 目1. 周 遠 清 ,〈 加 強 文 化 素 質 教 育 , 提 高 高 等 教 育 質 量 〉, 收 入 周 遠清 、 閻 志 堅 編 ,《 論 文 化 素 質 教 育 》( 北 京 : 高 等 教 育 出 版 社 ,2004 年 ), 頁 2–8。2. 周 遠 清 、 劉 鳳 泰 、 閻 志 堅 ,〈 從 「 三 注 」、「 三 提 高 」 到 「 三 結合 」― 由 大 學 生 文 化 素 質 教 育 看 〉,《 中 國 高 等 教 育 》,2005 年第 22 期 , 頁 3–5。


曹 莉 : 中 國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953. 胡 顯 章 ,〈 十 年 探 索 十 年 發 展 ― 中 國 內 地 文 化 素 質 教 育 探 索歷 程 〉,《 大 學 通 識 報 》,2006 年 , 總 第 1 期 , 頁 1–25。4. 胡 顯 章 ,〈 努 力 以 科 學 的 大 學 理 念 推 進 文 化 素 質 教 育 〉, 刊 於 《 新清 華 ( 增 刊 )》,2005 年 10 月 20 日 。5. 梅 貽 琦 ,〈 大 學 一 解 〉,《 清 華 學 報 》,1941 年 , 第 13 卷 第 1 期 。附 錄 I. 清 華 大 學 文 化 素 質 教 育 通 識 課 程 選 課 指 南(2006 年 秋 開 始 執 行 )一 、 課 程 理 念清 華 大 學 文 化 素 質 教 育 通 識 課 程 以 培 養 具 有 寬 厚 的 基 礎 知 識 、 多 元的 文 化 視 野 和 敏 銳 的 思 維 習 慣 , 以 及 全 面 、 均 衡 、 和 諧 發 展 的 人 為 根 本目 的 。 課 程 設 置 力 求 體 現 人 與 社 會 、 人 與 自 然 以 及 人 自 身 和 諧 發 展 的 目標 , 提 倡 為 學 與 為 人 相 統 一 、 科 學 與 人 文 相 交 融 、 傳 承 和 創 新 相 結 合 的教 育 理 念 , 重 在 提 高 和 加 深 全 體 大 學 生 的 人 文 底 蘊 和 科 學 素 養 , 使 全 體學 生 在 科 學 文 化 和 人 文 文 化 的 融 合 中 , 在 人 類 古 今 中 外 優 秀 文 化 的 熏 陶中 , 成 為 具 有 遠 大 理 想 、 道 德 責 任 和 探 究 精 神 的 優 秀 人 才 。圍 繞 「 高 素 質 、 高 層 次 、 多 樣 化 、 創 造 性 」 的 人 才 培 養 目 標 和「 在 通 識 教 育 基 礎 上 寬 口 徑 專 業 教 育 」 的 模 式 , 我 校 不 斷 完 善 本 科 生培 養 方 案 , 努 力 培 育 學 生 具 有 健 全 的 人 格 、 創 新 的 思 維 、 寬 厚 的 基礎 、 適 應 的 能 力 和 領 導 的 潛 質 。 在 我 校 課 程 體 系 中 , 設 置 文 化 素 質教 育 通 識 課 程 的 宗 旨 , 在 於 為 全 體 學 生 提 供 一 個 共 同 的 人 文 和 科 學 基礎 , 提 高 和 開 啟 探 索 新 知 識 、 新 學 科 的 興 趣 和 多 元 視 野 。 所 設 置 的 課程 在 總 體 上 服 務 於 如 下 目 的 :


96 專 題 : 大 學 理 念 與 通 識 教 育1. 對 中 國 文 明 史 和 中 華 民 族 精 神 有 較 全 面 的 認 識 和 較 深 刻 的 認 同 ;對 世 界 文 明 史 有 基 本 的 瞭 解 , 以 能 自 覺 地 從 世 界 文 明 的 高 度 來 看中 國 和 世 界 , 增 強 文 化 自 信 和 文 化 自 覺 。2. 對 中 外 哲 學 有 一 定 的 瞭 解 , 對 人 與 自 然 、 人 與 社 會 和 人 與 自 我 的關 係 有 較 深 入 的 思 考 , 對 人 生 和 複 雜 社 會 問 題 有 較 強 的 獨 立 思 考與 價 值 判 斷 能 力 。3. 對 中 外 經 典 文 學 作 品 具 有 較 豐 富 的 知 識 和 較 強 的 閱 讀 欣 賞 能 力 。4. 對 人 類 科 學 發 展 史 和 現 代 科 學 技 術 理 論 及 其 應 用 有 一 定 的 認 識 和瞭 解 , 培 養 正 確 的 科 學 技 術 理 念 與 科 學 精 神 。5. 對 當 代 中 國 國 情 有 較 深 入 的 認 識 , 對 重 大 國 際 問 題 有 所 瞭 解 , 以能 應 對 全 球 化 對 價 值 觀 念 和 文 化 傳 統 帶 來 的 挑 戰 。6. 有 較 強 的 中 英 文 寫 作 和 口 頭 表 達 能 力 , 能 有 效 地 表 達 思 想 和 情感 , 積 極 健 康 地 與 他 人 交 流 和 溝 通 。7. 掌 握 一 定 的 藝 術 基 礎 知 識 和 才 藝 , 有 較 高 的 審 美 品 味 。8. 在 知 識 結 構 方 面 , 有 科 學 與 人 文 均 衡 發 展 的 自 覺 意 識 和 基 本 理念 , 自 主 學 習 、 全 面 發 展 。二 、 課 程 體 系 及 選 課 要 求2006 年 實 施 新 的 本 科 生 文 化 素 質 教 育 通 識 課 程 計 劃 。 課 程 設 置根 據 一 般 學 科 分 類 特 點 劃 分 八 大 課 組 : 歷 史 與 文 化 ; 語 言 與 文 學 ;哲 學 與 人 生 ; 科 技 與 社 會 ; 當 代 中 國 與 世 界 ; 法 學 、 經 濟 與 管 理 ;藝 術 與 審 美 ; 科 學 與 技 術 。 要 求 全 體 本 科 生 在 本 科 學 習 階 段 , 從 以上 八 大 課 組 中 選 修 若 干 門 課 程 ( 含 新 生 研 討 課 ), 修 滿 13 學 分 , 其中 必 須 包 含 2 門 文 化 素 質 教 育 「 共 同 核 心 課 程 」,1 門 藝 術 與 審 美 類課 程 。 建 議 理 、 工 、 醫 類 各 專 業 本 科 生 在 1–7 大 課 組 內 選 課 ; 文 科 學生 在 1–8 大 課 組 內 選 課 , 並 注 意 避 免 在 與 自 己 所 在 專 業 學 科 相 同 的


曹 莉 : 中 國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97課 組 內 選 課 。 文 科 學 生 應 自 覺 培 養 自 身 的 人 文 素 質 , 同 時 具 備 必 要的 自 然 科 學 知 識 和 科 學 素 養 , 除 選 修 人 文 社 科 類 文 化 素 質 教 育 課 程外 , 還 應 選 修 一 定 的 科 學 與 技 術 類 課 程 , 具 體 選 修 要 求 見 本 專 業 培 養方 案 。「 共 同 核 心 課 程 」 採 取 考 試 的 方 式 , 如 果 考 試 不 及 格 , 學 生 必 須重 修 或 補 考 。 其 他 課 程 採 取 考 試 或 其 他 考 核 方 式 , 由 開 課 院 系 和 開 課教 師 自 定 。 如 果 考 試 不 及 格 , 學 生 可 以 重 修 該 課 , 也 可 選 修 其 他 課程 , 但 原 修 課 程 的 成 績 將 保 留 在 成 績 單 上 。附 錄 II.「 清 華 大 學 新 人 文 講 座 」 一 覽「 清 華 大 學 新 人 文 講 座 」 由 清 華 大 學 國 家 大 學 生 文 化 素 質 教 育 基地 、 清 華 大 學 團 委 、 清 華 大 學 教 務 處 , 以 及 清 華 大 學 圖 書 館 聯 合 推出 。2005 年 至 今 已 舉 辦 七 個 系 列 , 分 別 為 :系 列 ( 一 ) 大 學 理 念 與 人 文 精 神此 系 列 講 座 試 圖 回 顧 並 反 思 現 代 大 學 的 理 念 與 精 神 涵 義 , 以 及 高等 教 育 的 最 高 目 。 探 討 的 問 題 包 括 : 現 代 大 學 的 理 想 理 念 是 甚 麼 ? 甚麼 是 大 學 教 育 中 的 人 文 精 神 與 科 學 精 神 ? 在 大 學 文 化 中 , 怎 樣 才 能 培養 和 造 就 具 有 健 全 人 格 、 全 面 發 展 的 世 紀 新 人 ? 如 何 充 分 認 識 並 肩 負起 現 代 大 學 實 現 大 學 的 文 化 建 設 和 傳 承 文 化 、 開 拓 未 來 的 歷 史 使 命 功能 ? 科 學 與 人 文 的 融 合 是 否 可 能 ?系 列 ( 二 ) 讀 萬 卷 書 , 行 萬 里 路此 系 列 講 座 邀 請 著 名 作 家 和 知 名 學 者 , 從 不 同 的 角 度 講 演 和 詮 釋「 讀 書 」、「 行 路 」 和 「 做 人 」 等 人 生 重 大 課 題 。


98 專 題 : 大 學 理 念 與 通 識 教 育系 列 ( 三 ) 文 明 的 對 話 與 夢 想此 系 列 講 座 以 中 華 民 族 的 偉 大 復 興 和 世 界 文 明 的 和 諧 發 展 為 要旨 , 探 討 東 方 與 西 方 、 中 國 與 世 界 的 融 合 。系 列 ( 四 ) 藝 術 • 科 學 • 文 化 創 新自 1999 年 原 中 央 工 藝 美 術 學 院 成 為 清 華 大 學 美 術 學 院 以 來 , 科學 、 藝 術 及 人 文 的 融 合 便 成 為 清 華 大 學 一 個 新 的 辦 學 特 色 和 日 漸 濃 郁的 文 化 氛 圍 。2001 年 清 華 90 周 年 校 慶 之 際 舉 辦 的 「 藝 術 與 科 學 國 際作 品 展暨 學 術 研 討 會 」, 在 學 界 與 業 界 產 生 了 巨 大 反 響 , 聯 合 國 官員 在 致 辭 中 提 出 , 藝 術 與 科 學 的 整 合 不 僅 是 教 育 而 且 是 全 球 一 體 化 的目 標 。 繼 而 , 以 探 索 藝 術 與 科 學 結 合 的 奧 妙 與 途 徑 為 己 任 的 「 清 華 大學 藝 術 與 科 學 研 究 中 心 」 應 運 而 生 。 依 託 清 華 大 學 學 科 綜 合 交 叉 的 優勢 , 藝 術 與 科 學 的 聯 姻 道 路 日 益 開 闊 , 成 果 不 斷 湧 現 。 把 握 現 代 科 學技 術 為 藝 術 的 發 展 所 帶 來 寶 貴 的 機 遇 , 適 應 國 家 向 創 新 型 轉 型 的 需求 , 以 及 造 就 和 諧 發 展 的 高 素 質 創 新 型 人 才 , 需 要 我 們 加 速 推 進 科學 、 藝 術 、 文 化 的 創 新 。「 藝 術 • 科 學 • 文 化 創 新 」 系 列 講 座 即 在 此背 景 下 展 開 。系 列 ( 五 ) 哲 學 與 人 生當 美 國 學 者 感 嘆 「 沒 有 靈 魂 的 卓 越 : 一 所 偉 大 的 大 學 ( 哈 佛 ) 如何 忘 記 了 教 育 」 20 , 當 中 國 學 者 追 問 究 竟 何 為 現 代 大 學 的 目 標 和 使 命 ,中 國 大 學 生 需 要 重 塑 甚 麼 樣 的 精 神 人 格 ?「 哲 學 與 人 生 」 系 列 講 座 即幫 助 學 生 思 索 生 活 的 真 諦 。20 H. R. Lewis, Excellence Without a Soul: How a Great <strong>University</strong> Forgot Education (NewYork: PublicAffairs, 2006).


曹 莉 : 中 國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99系 列 ( 六 ) 大 學 理 念 與 大 學 文 化隨 著 「 建 立 創 新 型 國 家 」 理 念 和 目 標 的 提 出 , 有 關 大 學 理 念 的 研究 和 探 討 又 有 了 新 的 內 容 , 其 中 , 關 於 「 大 學 文 化 」 的 探 討 正 在 成 為大 學 理 念 和 大 學 實 踐 的 新 課 題 , 無 論 是 觀 念 創 新 還 是 制 度 創 新 , 無 論是 科 學 創 新 還 是 技 術 創 新 , 都 離 不 開 文 化 的 創 新 。「 大 學 理 念 與 大 學文 化 」 系 列 講 座 主 要 探 討 大 學 作 為 傳 承 、 發 展 和 運 用 知 識 的 中 心 場所 , 在 建 設 創 新 型 國 家 的 進 程 中 所 要 承 擔 的 傳 承 、 創 新 、 研 究 和 融 合文 化 的 責 任 。系 列 ( 七 ) 科 學 與 人 文 : 雙 贏 和 融 合此 系 列 講 座 探 討 在 新 的 歷 史 發 展 時 期 , 人 文 追 求 與 科 學 精 神 、 文化 自 覺 與 文 化 融 合 、 價 值 認 同 與 理 性 選 擇 對 於 大 學 發 展 和 民 族 復 興 所具 有 的 時 代 特 徵 和 現 實 意 義 。附 錄 III. 教 材 、 叢 書 建 設 ( 據 不 完 全 統 計 )1999 年 始 , 陸 續 出 版 「 清 華 文 化 素 質 教 育 叢 書 」, 已 出 版 的 有 :《 中 國 哲 學 精 神 》( 張 豈 之 著 )、《 西 方 哲 學 精 神 》( 何 兆 武 著 )、《 眾妙 之 門 : 中 國 文 化 名 著 導 讀 》( 張 豈 之 、 楊 君 游 主 編 )、《 昨 夜 星 辰 :中 國 古 典 詩 歌 品 鑒 》( 孫 明 君 主 編 )、《 咫 尺 千 里 : 明 清 小 說 研 究 》( 丁夏 著 )、《 萬 里 一 月 : 中 國 古 代 散 文 史 》( 楊 民 著 )、《 文 物 精 品 與 文 化中 國 》( 彭 林 著 )、《 西 方 文 學 : 心 靈 的 歷 史 》( 徐 葆 耕 著 )、《 永 遠 的烏 托 邦 : 西 方 文 學 名 著 導 讀 》( 曹 莉 主 編 )、《 探 驪 尋 珠 : 二 十 世 紀 外國 文 學 名 著 導 讀 》( 張 玲 霞 著 ) 等 。


100 專 題 : 大 學 理 念 與 通 識 教 育2005 年 始 , 陸 續 出 版 「 清 華 新 人 文 叢 書 • 科 學 人 文 系 列 」, 已 出版 的 有 :《 科 學 與 藝 術 : 方 法 與 觀 念 的 交 融 》( 劉 兵 、 戴 吾 三 著 )、《 科 學 家 的 不 正 當 行 為 ― 捏 造 、 篡 改 、 抄 襲 》( 楊 艦 等 譯 )、《 科 學技 術 與 社 會 導 論 》( 劉 立 著 ) 等 。2006 年 始 , 陸 續 出 版 「 清 華 新 人 文 講 座 演 講 集 」, 已 經 出 版 和 將要 出 版 的 有 :《 大 學 理 念 與 人 文 精 神 》( 胡 顯 章 、 曹 莉 主 編 )、《 豐 盈的 寂 寞 》 等 。


通 識 教 育 的 最 低 目 標林 暉 *復 旦 大 學教 育 實 在 是 一 件 天 大 的 事 情 , 故 此 《 中 庸 》 開 篇 便 說 「 天 命 之 謂性 , 率 性 之 謂 道 , 修 道 之 謂 教 」 。 教 育 也 實 在 是 一 件 萬 難 的 事 情 , 故此 康 德 老 先 生 在 晚 年 曾 這 樣 感 歎 :「 能 夠 對 人 提 出 的 最 大 、 最 難 的 問題 就 是 教 育 」 。 因 為 時 勢 機 緣 的 種 種 巧 合 , 在 今 天 的 中 國 , 通 識 教 育竟 一 時 被 推 向 了 這 樣 一 件 天 大 而 又 萬 難 事 業 的 風 口 浪 尖 。 在 這 種 情 勢下 , 被 賦 予 了 過 多 過 重 責 任 的 通 識 教 育 將 會 遭 遇 的 挫 折 和 爭 議 是 可 想而 知 的 , 而 實 際 情 況 也 確 實 如 此 。通 識 課 程 體 系 的 設 置 、 小 班 討 論 、 文 本 精 讀 等 等 , 都 使 得 教 學 方式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得 到 了 提 升 。 但 這 些 新 的 教 學 方 式 在 教 學 實 踐 中 也 遇到 了 種 種 具 體 問 題 , 既 包 括 舊 有 問 題 , 也 包 括 新 出 現 的 問 題 。 這 些 問題 大 概 可 以 分 為 兩 類 : 一 類 是 屬 於 制 度 安 排 層 面 上 的 問 題 , 比 如 通 識課 程 體 系 的 設 置 不 夠 完 善 、 學 生 的 文 本 閱 讀 量 偏 少 、 教 學 手 段 和 考 核方 式 比 較 單 一 等 等 ; 另 一 類 問 題 則 反 映 了 「 教 」 與 「 學 」 的 核 心 , 也就 是 與 教 育 的 根 基 更 具 內 在 關 聯 的 問 題 。 僅 就 筆 者 接 觸 到 的 人 文 類 通* 復 旦 大 學 哲 學 學 院 副 教 授 , 復 旦 大 學 國 外 馬 克 思 主 義 與 國 外 思 潮 研 究 國 家 哲 學 社 會科 學 創 新 基 地 副 研 究 員 。 朱 熹 著 , 朱 傑 人 、 嚴 佐 之 、 劉 永 翔 編 :《 朱 子 全 書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 合肥 : 安 徽 教 育 出 版 社 ,2002 年 ), 第 六 冊 , 頁 32。 康 德 著 , 趙 鵬 、 何 兆 武 譯 :《 論 教 育 學 》( 上 海 : 上 海 人 民 出 版 社 ,2005 年 ), 頁 7。


102 專 題 : 大 學 理 念 與 通 識 教 育識 教 育 課 的 實 踐 而 言 , 這 類 有 關 教 與 學 的 問 題 包 括 : 在 宣 傳 通 識 課 程時 , 大 學 及 教 師 所 期 待 的 教 學 效 果 與 學 生 所 理 解 和 期 待 的 學 習 結 果 並不 一 致 ; 在 所 選 取 的 精 讀 文 本 中 , 一 些 比 較 強 調 修 辭 性 的 文 本 , 加 上教 師 在 講 解 過 程 中 , 通 過 強 烈 的 邏 輯 上 的 反 差 所 達 成 的 課 堂 效 果 ( 此反 差 既 是 指 教 師 對 文 本 的 解 讀 與 常 識 之 間 的 邏 輯 反 差 , 也 指 教 師 把 文本 中 原 有 的 差 異 性 東 西 強 化 了 ), 結 果 往 往 促 使 學 生 對 於 某 些 觀 念 的見 解 , 由 一 種 樸 素 的 偏 見 轉 變 為 一 種 更 為 牢 固 的 偽 飾 偏 見 , 從 而 過 早導 致 某 種 虛 假 的 盲 信 或 是 不 屑 ; 閱 讀 過 於 艱 深 的 文 本 , 使 學 生 原 初 的自 信 心 過 早 地 被 削 弱 , 取 而 代 之 的 是 某 種 教 條 , 而 不 是 學 生 自 覺 型 的學 習 能 力 ; 教 師 與 學 生 之 間 的 交 流 過 多 局 限 在 「 教 」 之 上 , 多 少 忽 視了 「 學 」 的 部 分 。儘 管 存 在 著 種 種 問 題 , 但 不 可 否 認 , 通 識 教 育 的 實 施 在 很 大 程 度上 促 進 和 改 善 了 大 學 的 教 學 。 隨 著 通 識 教 育 實 踐 的 推 進 和 深 化 , 上 述有 關 制 度 層 面 的 問 題 將 可 以 逐 步 得 到 解 決 。 但 面 對 教 與 學 的 問 題 , 筆 者作 為 一 名 承 擔 通 識 教 育 教 學 任 務 的 教 師 , 卻 時 時 感 到 艱 難 甚 至 挫 敗 感 。這 顯 然 不 單 是 通 識 教 育 所 面 對 的 問 題 , 更 不 是 甚 麼 新 挑 戰 , 但 這 確 實 是關 係 教 育 本 身 的 最 根 本 問 題 。 不 論 這 些 問 題 以 甚 麼 形 式 具 體 表 現 出 來 ,從 教 育 對 象 的 角 度 來 看 , 其 實 質 的 影 響 是 : 教 育 對 象 在 接 受 教 育 過 程中 , 不 但 無 法 增 進 自 覺 型 的 學 習 能 力 , 甚 至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 這 種 能 力被 弱 化 了 。這 種 說 法 或 許 是 報 憂 不 報 喜 , 又 或 許 是 對 通 識 教 育 的 期 許 過 甚 所致 。 但 這 些 問 題 或 多 或 少 會 引 起 關 注 通 識 教 育 事 業 的 人 的 一 些 思 考 ,尤 其 是 通 識 教 育 的 實 踐 者 。 以 下 要 談 的 是 筆 者 的 幾 點 思 考 。一 、 通 識 教 育 的 的 基 本 目 標若 希 望 釐 清 上 述 問 題 , 我 們 不 得 不 追 溯 到 一 個 老 問 題 上 : 通 識 教


林 暉 : 通 識 教 育 的 最 低 目 標 103育 的 基 本 目 標 究 竟 是 甚 麼 ? 不 能 明 確 通 識 教 育 的 基 本 目 標 , 其 他 也 就無 從 談 起 。談 到 通 識 教 育 , 總 有 一 個 限 定 性 概 念 時 隱 時 現 地 伴 隨 左 右 , 這 就是 「 現 代 社 會 」。 我 們 所 談 的 總 是 現 代 社 會 條 件 下 的 通 識 教 育 , 對 於通 識 教 育 的 基 本 約 定 也 是 如 此 : 一 、 通 過 詞 源 學 上 的 考 證 , 即 強 調 不同 的 人 的 共 同 學 習 , 來 輔 證 現 代 通 識 教 育 的 合 法 性 ; 二 、 從 現 代 大 學專 業 化 、 學 科 化 的 多 元 共 同 體 的 基 本 狀 況 出 發 , 強 調 通 識 教 育 是 對教 育 的 分 裂 或 不 完 整 狀 態 的 彌 補 ; 三 、 從 教 育 理 念 出 發 , 認 為 通 識 教育 是 對 知 識 的 全 方 位 傳 承 , 以 及 對 時 代 重 大 主 題 和 思 想 的 關 注 , 從 而強 調 這 種 教 育 的 社 會 效 果 , 即 公 民 的 培 養 和 社 會 秩 序 的 穩 定 ; 四 、 從人 類 本 性 出 發 , 強 調 通 識 教 育 對 引 導 和 發 啟 人 類 天 性 中 的 美 德 的 重 要性 , 從 而 更 關 注 人 心 的 養 育 和 人 性 秩 序 。 以 上 從 不 同 角 度 對 通 識 教 育的 約 定 中 , 有 兩 點 是 相 同 的 , 一 方 面 著 重 其 現 代 社 會 狀 況 的 條 件 性 和制 約 性 , 另 一 方 面 , 突 出 需 要 用 「 整 全 的 教 育 」 來 糾 正 現 代 教 育 中 那些 不 利 的 、 甚 至 有 害 的 全 面 專 業 化 和 技 能 化 傾 向 , 從 而 挽 救 教 育 本身 , 而 通 識 教 育 是 有 條 件 並 且 可 能 提 供 「 整 全 的 東 西 」。強 調 通 識 教 育 在 現 代 社 會 條 件 下 的 特 殊 性 , 以 及 教 育 本 身 的 健 全性 , 這 本 身 並 沒 有 錯 。 然 而 , 如 果 把 教 育 僅 僅 理 解 為 單 純 滿 足 社 會 或時 代 需 要 的 事 業 , 那 麼 , 只 要 這 類 需 要 是 「 給 定 的 」, 不 論 這 種 需 要是 對 經 濟 秩 序 的 需 要 、 對 社 會 秩 序 的 需 要 、 對 政 治 秩 序 的 需 要 、 還 是對 人 心 秩 序 的 需 要 , 這 樣 的 教 育 必 然 從 根 本 上 被 降 格 為 一 種 純 粹 的 服務 性 行 業 。 進 而 , 通 識 教 育 也 會 成 為 僅 為 滿 足 上 述 需 要 而 採 取 的 「 補救 措 施 」。 本 該 是 積 極 性 的 教 育 , 由 於 目 標 消 極 , 最 終 不 得 不 成 了 一種 消 極 謀 劃 。 顯 然 , 通 識 教 育 的 目 標 不 應 是 成 就 這 樣 一 種 消 極 謀 劃 ,它 原 本 就 該 是 教 育 本 身 的 目 標 , 因 為 歸 根 結 底 , 通 識 教 育 仍 然 是 教 育本 身 的 事 , 離 開 教 育 本 身 來 談 論 某 種 特 殊 的 通 識 教 育 , 必 然 使 原 本 相同 的 問 題 變 得 南 轅 北 轍 。


104 專 題 : 大 學 理 念 與 通 識 教 育那 麼 , 從 此 處 必 然 還 會 引 申 出 下 面 兩 個 問 題 : 甚 麼 是 更 為 積 極 性的 教 育 ? 通 識 教 育 如 何 為 自 己 設 定 一 個 更 為 積 極 性 的 目 標 ? 前 者 涉 及教 育 的 靈 魂 , 後 者 實 際 上 是 對 於 實 現 這 種 教 育 靈 魂 的 可 能 性 的 要 求 。二 、 自 覺 學 習 : 教 育 的 積 極 性 目 標我 們 都 知 道 , 教 育 於 人 而 言 是 無 所 不 在 的 。 除 了 學 校 教 育 之 外 ,還 有 家 庭 教 育 、 社 會 教 育 等 等 ; 除 了 制 度 化 的 教 育 外 , 還 有 非 制 度 化 的教 育 ; 除 了 機 構 的 教 育 外 , 還 有 非 機 構 的 教 育 等 等 。 如 果 更 全 面 地 看 ,對 於 人 類 個 體 而 言 , 教 育 是 終 其 一 生 的 事 ; 對 於 人 類 全 體 而 言 , 教 育 同樣 是 永 恆 的 事 業 。 正 是 教 育 成 就 了 人 , 所 謂 成 就 人 , 就 是 使 人 的 本 質 規定 性 充 分 發 展 , 進 而 完 善 。 由 此 看 來 , 教 育 必 然 與 人 天 性 中 的 某 種 自 然規 定 性 息 息 相 關 , 而 這 種 自 然 規 定 性 正 是 人 自 我 完 善 的 可 能 性 。 或 者說 , 正 是 因 為 在 教 育 的 本 質 中 體 現 了 人 的 自 我 完 善 性 , 教 育 才 有 可 能成 就 人 。《 中 庸 》 中 講 「 率 性 之 謂 道 , 修 道 之 謂 教 」 , 可 見 「 教 」 是要 呈 現 「 性 」 的 。每 個 時 代 都 有 不 同 的 教 育 方 式 , 而 每 種 教 育 方 式 也 會 體 現 各 自 特殊 的 教 育 目 標 。 但 是 , 就 教 育 必 然 會 體 現 人 性 中 的 自 我 完 善 性 而 言 ,各 種 教 育 樣 式 最 終 會 遵 循 著 一 個 共 同 目 標 — 自 我 完 善 。 教 育 的 靈 魂正 是 體 現 在 這 種 對 人 的 積 極 自 我 完 善 的 可 能 性 的 守 護 之 中 。 那 麼 , 這種 積 極 的 自 我 完 善 又 如 何 可 能 呢 ? 其 實 答 案 並 不 複 雜 , 可 以 說 是 老 生常 談 , 那 就 是 「 學 習 」。 如 果 說 教 育 有 可 能 成 就 一 個 真 正 的 人 , 那 麼學 習 就 是 這 種 成 就 人 的 教 育 的 靈 魂 與 核 心 。 從 這 種 意 義 上 來 看 , 學 習所 指 向 的 不 僅 是 外 在 經 驗 、 或 對 外 在 環 境 的 應 變 能 力 , 還 包 括 人 自 身 朱 熹 著 , 朱 傑 人 、 嚴 佐 之 、 劉 永 翔 編 :《 朱 子 全 書 》, 第 六 冊 , 頁 32。


林 暉 : 通 識 教 育 的 最 低 目 標 105的 積 極 自 我 完 善 的 可 能 性 , 與 前 者 相 比 , 後 者 更 為 根 本 。 我 們 常 說 教育 要 回 到 人 本 身 , 也 要 在 這 個 意 義 上 來 理 解 , 即 教 育 的 根 本 就 是 指 向人 自 我 完 善 的 可 能 性 , 而 體 現 教 育 這 一 靈 魂 的 學 習 才 算 是 真 正 意 義 上的 學 習 。那 麼 , 這 種 真 正 意 義 上 的 學 習 又 是 怎 樣 的 呢 ? 首 先 , 這 種 學 習 的核 心 是 「 自 覺 性 」, 即 對 人 性 自 我 完 善 的 自 覺 性 。 只 有 在 自 覺 性 的 基礎 上 , 學 習 才 能 做 到 「 辨 識 性 」 和 「 反 思 性 」, 即 通 過 對 所 學 對 象 的明 辨 和 反 思 , 進 而 達 到 對 學 習 主 體 自 身 有 更 具 積 極 性 的 明 辨 和 充 分 體 現主 動 精 神 的 思 考 。 只 有 當 這 種 辨 識 和 思 考 不 只 停 留 在 所 學 的 對 象 上 , 而是 充 分 反 映 在 學 習 主 體 自 身 的 時 候 , 這 才 可 能 成 為 自 覺 型 的 學 習 , 並 且遠 離 教 條 。 其 次 , 這 種 學 習 絕 不 抽 象 , 或 許 , 這 種 學 習 應 該 說 是 一 種 實踐 , 是 指 向 人 的 積 極 自 我 完 善 的 可 能 性 的 實 踐 。 這 種 實 踐 不 能 單 憑 學 校教 育 來 完 成 , 而 是 需 要 與 人 的 內 在 生 命 活 動 相 聯 結 , 可 謂 須 臾 不 離 人 生左 右 。 正 是 在 這 種 意 義 上 , 學 習 才 必 然 是 每 個 人 的 終 身 事 業 。顯 然 , 這 種 終 生 學 習 絕 不 限 於 在 學 校 中 的 、 或 理 論 上 的 學 習 , 但是 , 學 校 之 所 以 成 為 學 校 , 在 於 它 必 須 是 更 能 體 現 這 種 學 習 的 精 神 實質 的 場 所 , 而 學 校 的 責 任 正 是 傳 授 這 種 學 習 的 精 神 實 質 。 我 們 說 學 校是 一 個 學 習 的 場 所 , 也 就 意 味 著 學 校 需 要 幫 助 學 習 者 養 成 一 種 自 覺 型的 學 習 習 慣 和 學 習 能 力 , 這 正 是 積 極 地 指 向 自 我 完 善 的 可 能 性 的 實踐 。 如 果 我 們 換 一 個 角 度 來 理 解 「 學 習 」 一 詞 , 那 麼 所 謂 學 習 或 許 可以 被 理 解 為 是 使 「 學 」 成 為 一 種 「 習 慣 」。「 學 」 本 身 就 已 經 包 含 了「 踐 行 」 的 含 義 , 學 習 的 意 義 就 在 於 使 一 種 「 自 覺 的 踐 行 」 成 為 「 習慣 」, 成 為 人 的 內 在 生 命 活 動 的 本 質 部 分 , 進 而 使 孕 育 在 人 的 自 然 本性 中 的 自 我 完 善 性 成 就 為 人 本 身 。 對 學 校 而 言 , 首 要 的 責 任 是 幫 助 學習 者 養 成 這 種 習 慣 , 這 就 是 所 謂 「 傳 道 」 的 意 義 所 在 。 對 教 育 者 而言 ,「 傳 道 」 先 於 「 授 業 」, 但 「 傳 道 」 並 不 是 弱 化 「 授 業 」, 而 是 要


106 專 題 : 大 學 理 念 與 通 識 教 育使 「 所 授 之 業 」 成 為 真 正 「 自 覺 的 所 學 之 業 」, 成 為 與 生 命 自 我 完 善的 可 能 性 息 息 相 關 的 「 學 業 」。「 傳 道 」 是 為 了 發 啟 學 習 者 對 人 自 然 本 性 中 的 自 我 完 善 的 可 能 性的 自 覺 探 索 , 從 而 「 自 覺 地 修 道 」。 在 此 意 義 上 ,「 學 」 與 「 教 」 是 真正 一 體 的 , 因 為 這 裏 的 「 學 」 不 是 別 的 , 正 是 「 修 道 」,「 修 道 之 謂教 」, 上 承 「 性 」、「 命 」。任 何 公 民 品 質 和 人 心 秩 序 , 都 不 是 單 靠 「 教 」 便 可 達 成 的 。 只 有當 受 教 育 者 確 實 理 解 教 育 本 身 的 真 實 意 義 , 並 使 學 習 成 為 一 種 與 人 自我 完 善 的 可 能 性 連 結 在 一 起 的 自 覺 型 學 習 , 此 時 真 正 的 教 育 才 有 可 能發 生 。 無 可 否 認 , 不 論 是 對 教 育 者 抑 或 對 學 習 者 而 言 , 這 都 是 一 種 看似 過 高 的 要 求 或 標 準 。 然 而 , 這 種 看 似 過 高 的 要 求 , 卻 正 是 任 何 一 種真 正 教 育 的 最 基 本 目 標 。 如 何 養 成 學 生 的 自 覺 型 學 習 習 慣 和 學 習 能力 , 不 僅 是 通 識 教 育 的 責 任 , 更 是 教 育 本 身 的 責 任 。 或 許 我 們 可 以 把這 看 成 是 通 識 教 育 的 最 低 目 標 。參 考 書 目1. 朱 熹 著 , 朱 傑 人 、 嚴 佐 之 、 劉 永 翔 編 ,《 朱 子 全 書 》, 第 六 冊 , 上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 合 肥 : 安 徽 教 育 出 版 社 ,2002 年 。2. 康 德 著 , 趙 鵬 、 何 兆 武 譯 ,《 論 教 育 學 》, 上 海 : 上 海 人 民 出 版社 ,2005 年 。


美 國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內 容 之 發 展 與 啟 示徐 慧 璇 *香 港 中 文 大 學通 識 教 育 課 程 作 為 美 國 大 學 本 科 課 程 的 組 成 部 分 之 一 , 起 始 自 上世 紀 二 十 年 代 。 其 出 現 同 美 國 自 由 教 育 的 理 想 、 十 九 世 紀 末 接 受 德 國大 學 的 科 學 研 究 取 向 、 杜 威 (J. Dewey) 的 進 步 主 義 - 實 用 主 義 主 張(Progressivism-Pragmatism) 相 關 。 上 世 紀 八 十 年 代 以 後 , 各 大 學 在發 展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時 , 不 再 遵 循 單 一 方 法 , 而 是 根 據 大 學 的 使 命 將 不同 類 型 課 程 組 合 起 來 。 *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研 究 中 心 博 士 後 研 究 員 。 卡 耐 基 基 金 會 (Carnegie Foundation) 及 博 耶 (E. L. Boyer) 和 列 文 (A. Levine)提 出 美 國 大 部 分 大 學 的 課 程 基 本 可 以 分 為 三 類 : 主 修 課 程 (major)、 自 由 選 修 科 目(elective), 以 及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general education)。 參 見 <strong>The</strong> Carnegie Foundationfor the Advancement <strong>of</strong> Teaching, Mission <strong>of</strong> the College Curriculum: A ContemporaryReview with Suggestions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1977), 7; E. L. Boyer and A. Levine,A Quest for Common Learning. <strong>The</strong> Aims <strong>of</strong> General Education (Princeton: Princeton<strong>University</strong> Press, 1988), 2。 D. Bell, <strong>The</strong> Reforming <strong>of</strong> General Education, <strong>The</strong> Columbia College Experience in itsNational Setting (New York: Columbia <strong>University</strong> Press, 1966), 12–26; F. Rudolph,Curriculum: A History <strong>of</strong> the American Undergraduate Course <strong>of</strong> Study Since 1936 (SanFrancisco: Jossey–Bass, 1977), 236–244; A. H. Stevens, “<strong>The</strong> Philosophy <strong>of</strong> GeneralEducation and its Contradictions: <strong>The</strong> Influence <strong>of</strong> Hutchins,” <strong>The</strong> Journal <strong>of</strong> GeneralEducation 50.3 (2001): 165–191; G. E. Miller, <strong>The</strong> Meaning <strong>of</strong> General Education: <strong>The</strong>Development <strong>of</strong> the General Education Paradigm and Practices (unpublished Ed.D <strong>The</strong>sis,<strong>The</strong> Pennsylvania State <strong>University</strong>, 1985), 40. G. E. Miller, <strong>The</strong> Meaning <strong>of</strong> General Education, 8–27; R. R. Newton, “Tensions andModels in General Education Planning,” <strong>The</strong> Journal <strong>of</strong> General Education 49.3 (2001):165–181. V. Smith, “New Dimensions for General Education,” in Higher Learning in American1980-2000, ed. A. Levine (Baltimore, Md.: <strong>The</strong> Johns Hopkins <strong>University</strong> Press, 1993),243–258.


108 他 山 之 石通 識 教 育 課 程 是 大 學 在 通 識 教 育 理 念 的 指 導 下 , 為 達 到 一 定 的 通識 教 育 目 標 而 開 設 的 課 程 。 通 識 教 育 理 念 , 在 不 同 的 大 學 呈 現 出 差異 , 目 前 尚 未 對 其 達 成 一 致 認 可 之 觀 點 。 大 學 中 的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一 般分 作 兩 個 層 次 : 課 程 層 次 (program) 和 科 目 層 次 (course)。 前 者 指大 學 為 全 校 學 生 設 計 的 一 類 課 程 (program), 要 求 學 生 在 主 修 課 程 之外 修 讀 , 一 般 屬 限 制 性 選 修 性 質 ; 後 者 指 教 師 在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架構 下 開 設 的 具 體 科 目 (course)。甘 夫 (J. G. Gaff) 對 美 國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問 題 進 行 總 結 與 回顧 , 發 現 上 世 紀 八 十 年 代 美 國 爭 論 的 主 要 問 題 可 以 概 括 為 4 個 “C”: 內容 (content)、 內 在 一 致 性 (coherence)、 共 同 性 (commonality)、綜 合 性 (comprehensiveness)。 其 中 , 課 程 內 容 是 人 們 最 關 注 的 問題 , 因 為 課 程 內 容 是 實 現 課 程 理 念 的 載 體 , 屬 於 課 程 的 核 心 , 其 性 質直 接 與 學 生 可 能 獲 得 的 學 習 結 果 , 以 及 通 識 教 育 的 理 念 能 否 真 正 實 現為 學 生 的 發 展 息 息 相 關 。 然 而 , 究 竟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應 為 學 生 提 供 何 種性 質 的 內 容 ? 是 學 術 知 識 、 交 流 技 能 、 個 人 品 質 的 培 養 , 還 是 對 爭 議性 問 題 的 分 析 ? 教 育 學 專 家 與 課 程 實 踐 者 對 此 問 題 仍 未 能 得 到 一 致 認可 之 答 案 。甘 夫 分 析 認 為 , 對 課 程 內 容 的 提 問 不 同 , 課 程 內 容 的 性 質 也 呈現 差 異 。 當 我 們 問 「 學 生 應 當 知 道 甚 麼 ?」, 回 答 是 「 各 種 類 型 的 知識 」, 但 哪 些 知 識 應 當 包 含 其 中 卻 並 無 定 論 。 當 我 們 問 「 學 生 應 當 能做 甚 麼 ?」, 有 兩 種 可 能 的 回 答 : 一 種 認 為 學 生 應 當 掌 握 應 用 技 能 , 如寫 作 、 語 言 交 流 、 電 腦 應 用 ; 另 一 種 認 為 學 生 的 思 維 能 力 應 當 得 到 訓 關 於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理 念 的 介 紹 與 論 述 需 另 起 篇 章 , 此 非 本 文 重 點 , 此 處 不 作 詳 盡解 釋 。 J. G. Gaff, New Life for the College Curriculum: Assessing Achievements and FurtheringProgress in the Reform <strong>of</strong> General Education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1991), 14–27. 同 上 注 , 頁 15–21。


徐 慧 璇 : 美 國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內 容 之 發 展 與 啟 示 109練 , 如 邏 輯 分 析 能 力 、 批 判 思 維 能 力 、 數 學 分 析 能 力 等 。 後 一 種 觀 點認 為 , 大 學 最 重 要 的 任 務 是 訓 練 學 生 的 思 維 , 令 學 生 學 會 提 出 問 題 、澄 清 假 設 、 以 論 據 為 基 礎 進 行 論 證 、 對 相 關 解 釋 進 行 評 價 、 作 出 合 理的 決 定 等 , 這 些 思 維 習 慣 將 令 學 生 終 生 受 用 。 當 我 們 問 「 學 生 應 當 成為 怎 樣 的 人 ?」, 回 答 是 「 學 生 需 要 在 知 識 、 技 能 和 情 意 等 方 面 獲 得 全面 發 展 」。 不 過 , 對 於 個 別 大 學 而 言 , 更 為 實 際 的 問 題 是 , 在 課 程 設計 時 應 當 選 擇 哪 些 觀 點 , 以 及 如 何 在 不 同 觀 點 的 組 合 中 取 得 平 衡 。以 下 , 本 文 將 集 中 回 顧 美 國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內 容 的 發 展 歷 程 ,並 探 討 美 國 經 驗 對 中 國 內 地 大 學 發 展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的 啟 示 。一 、 美 國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內 容 的 發 展( 一 ) 上 世 紀 二 三 十 年 代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的 內 容上 世 紀 二 三 十 年 代 ,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逐 漸 成 為 大 學 本 科 課程 的 組 成 部 分 之 一 , 這 一 階 段 最 具 代 表 性 的 是 哥 倫 比 亞 大 學(Columbia <strong>University</strong>) 的 「 當 代 文 明 」(Contemporary Civilization)課 程 和 芝 加 哥 大 學 ( <strong>The</strong> <strong>University</strong> <strong>of</strong> Chicago) 的 「 名 著 」(Great Books) 課 程 。1. 「 當 代 文 明 」 課 程 的 內 容哥 倫 比 亞 大 學 於 1917 年 為 學 生 軍 事 訓 練 營 (Student Army TrainingCorps) 開 設 「 戰 爭 問 題 」(War Issues) 課 程 , 以 回 應 美 國 參 加 第一 次 世 界 大 戰 的 需 要 。「 戰 爭 問 題 」 課 程 , 內 容 主 要 圍 繞 「 意 識 型態 」(ideological theme) 的 主 題 展 開 , 開 設 這 樣 一 門 課 程 的 理 據在 於 ,


110 他 山 之 石長 遠 來 看 , 人 的 成 就 不 可 能 超 出 他 的 理 想 , 理 解 戰 鬥 所 要 爭 取的 目 標 , 是 一 個 有 智 慧 的 人 的 有 力 武 器 。 一 次 世 界 大 戰 後 ,1919 年 , 哥 倫 比 亞 大 學 決 定 為 所 有 一 年 級 新 生 開 設名 為 「 當 代 文 明 」 的 課 程 。 這 門 課 主 要 向 學 生 介 紹 當 代 人 類 所 面 臨 的問 題 及 人 類 的 處 境 , 內 容 圍 繞 自 然 資 源 、 人 的 本 質 及 近 代 歷 史 展 開 。 10此 課 程 在 上 世 紀 二 十 至 四 十 年 代 , 受 到 其 他 大 學 仿 傚 。 11據 克 羅 斯 (T. P. Cross) 介 紹 , 最 初 「 當 代 文 明 」 課 程 的 內 容 包 含以 下 部 分 : 前 兩 週 主 要 探 討 各 個 國 家 的 物 質 世 界 與 自 然 資 源 等 地 理 問題 , 令 學 生 理 解 人 與 自 然 的 相 互 依 存 關 係 ; 第 二 部 分 關 注 人 的 行 為 ,討 論 人 的 直 覺 、 習 慣 與 反 省 , 使 學 生 認 識 人 的 特 點 , 並 理 解 這 些 特 徵可 能 產 生 的 社 會 影 響 ; 第 三 部 分 內 容 集 中 於 西 方 文 明 的 歷 史 脈 絡 , 包括 歐 洲 與 美 國 的 政 治 傳 統 、 現 代 工 業 社 會 的 崛 起 、 西 方 科 學 的 邁 進 ,以 及 上 述 發 展 對 社 會 秩 序 的 意 義 , 以 此 令 學 生 理 解 其 所 處 時 代 的 特點 ; 最 後 一 部 分 圍 繞 當 代 的 重 大 問 題 來 展 開 , 如 偏 遠 與 落 後 地 區 人 民的 生 存 、 民 族 主 義 與 國 際 主 義 、 工 業 主 義 與 生 活 水 平 之 提 升 、 政 治 控制 、 教 育 問 題 等 。 12「 當 代 文 明 」 課 程 最 初 並 沒 有 適 當 的 教 科 書 , 教 師 主 要 依 據 內 容豐 富 而 細 緻 的 課 程 大 綱 及 教 師 們 自 己 編 製 的 課 程 教 材 進 行 教 學 。 可 以 T. P. Cross, An Oasis <strong>of</strong> Order: <strong>The</strong> Core Curriculum at Columbia College (New York: <strong>The</strong>Office <strong>of</strong> Dean, Columbia College, 1995),〈http://www.college.columbia.edu/core/oasis/history1.php〉. D. Bell, <strong>The</strong> Reforming <strong>of</strong> General Education, the Columbia College Experience in itsNational Setting, 21.10 T. P. Cross, An Oasis <strong>of</strong> Order,〈http://www.college.columbia.edu/core/oasis/history1.php〉.11 F. Rudolph, Curriculum, 256–257.12 T. P. Cross, An Oasis <strong>of</strong> Order,〈http://www.college.columbia.edu/core/oasis/history1.php〉.


徐 慧 璇 : 美 國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內 容 之 發 展 與 啟 示 111看 出 ,「 當 代 文 明 」 課 程 探 討 的 是 關 於 人 存 在 的 幾 個 面 向 , 其 指 向 是「 我 」, 即 幫 助 學 生 從 自 然 空 間 、 人 的 特 徵 、 社 會 脈 絡 等 時 空 角 度 理解 和 反 省 自 身 存 在 的 意 義 。 促 使 這 門 課 程 出 現 的 直 接 原 因 是 第 一 次 世界 大 戰 , 這 次 戰 爭 的 爆 發 令 人 們 反 思 戰 爭 的 緣 由 及 和 平 的 價 值 , 進 而使 高 等 教 育 工 作 者 意 識 到 , 即 使 在 和 平 年 代 , 除 了 智 性 發 展 , 學 生 也需 獲 得 理 解 有 關 個 人 存 在 的 各 個 面 向 的 教 育 。2. 「 名 著 」 課 程 的 內 容「 名 著 」, 嚴 格 而 言 是 指 課 程 內 容 的 選 擇 標 準 。「 名 著 」 課 程 最早 也 是 在 哥 倫 比 亞 大 學 出 現 , 開 端 於 阿 斯 金 (J. Erskine) 在 1920 年 開設 的 「 普 通 榮 譽 科 目 」( 這 一 科 目 當 時 以 General Honors course 名 稱 出現 )。 此 科 目 的 教 學 大 綱 是 一 份 包 含 五 、 六 十 部 經 典 著 作 的 書 單 , 學生 需 每 週 閱 讀 一 本 經 典 著 作 , 並 於 課 堂 上 參 與 討 論 。不 過 , 雖 然 「 名 著 」 課 程 在 哥 倫 比 亞 大 學 起 源 , 最 終 卻 是 在 芝 加哥 大 學 獲 得 了 全 面 推 廣 。 芝 加 哥 大 學 校 長 赫 欽 斯 (R. M. Hutchins)是 「 名 著 」 課 程 的 主 力 推 動 者 。 赫 欽 斯 在 任 期 間 , 13 除 設 立 了 若 干 專科 學 部 ( 人 文 學 部 、 社 會 科 學 學 部 、 生 物 科 學 學 部 、 物 理 科 學 學 部 )外 , 還 成 立 了 本 科 學 院 , 作 為 大 學 內 的 獨 立 部 門 , 本 科 學 院 聘 任 專 職教 師 , 對 學 生 展 開 通 識 教 育 。13 芝 加 哥 學 院 在 芝 加 哥 大 學 的 位 置 , 歷 史 上 分 別 在 哈 柏 (W. R. Harper)、 赫 欽 斯 和列 維 ( E . Levi) 三 位 任 校 長 期 間 , 經 歷 了 三 種 完 全 不 同 的 方 式 : 哈 柏 認 為 芝 加 哥學 院 應 當 具 有 「 守 門 人 」 的 功 能 , 選 擇 並 培 養 那 些 有 可 能 在 大 學 中 從 事 研 究 工 作 的學 生 ; 赫 欽 斯 對 芝 加 哥 學 院 功 能 的 理 解 是 , 芝 加 哥 學 院 應 該 是 大 學 中 的 一 個 獨 立 的部 分 , 它 為 所 有 未 來 公 民 提 供 通 識 教 育 ; 列 維 則 試 圖 將 芝 加 哥 大 學 微 觀 地 呈 現 在 芝加 哥 學 院 中 , 在 芝 加 哥 學 院 中 , 來 自 各 個 專 業 的 教 師 可 以 同 本 科 生 親 密 交 流 , 並 傳遞 整 體 的 知 識 。 參 見 D. E. Orlinsky, “Not Very Simple, but Overflowing: A HistoricalPerspective on General Education at the <strong>University</strong> <strong>of</strong> Chicago,” in General Education inthe Social Sciences: Centennial Reflections on the College <strong>of</strong> the <strong>University</strong> <strong>of</strong> Chicago,ed. J. J. MacAloon (Chicago: <strong>The</strong> <strong>University</strong> <strong>of</strong> Chicago Press, 1992), 25–76。


112 他 山 之 石1931 至 1937 年 , 芝 加 哥 大 學 要 求 學 生 修 讀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的 學 分數 及 修 讀 年 限 不 斷 增 加 。 至 1937 年 , 芝 加 哥 大 學 提 出 在 本 科 四 年 全部 實 行 通 識 教 育 , 14 學 生 需 在 前 三 年 修 讀 社 會 科 學 、 人 文 學 科 和 自 然科 學 領 域 的 科 目 , 第 四 年 修 讀 英 文 、 數 學 、 外 文 、 西 方 文 明 , 以 及「 觀 察 、 闡 釋 與 整 合 」5 門 科 目 , 後 兩 門 科 目 的 目 的 是 試 圖 整 合 學 生 在前 三 年 的 學 習 經 驗 。 15 然 而 , 實 際 情 況 是 1937 年 的 方 案 僅 施 行 了 一 年 即遭 放 棄 。 16 雖 然 如 此 , 這 方 案 卻 是 赫 欽 斯 通 識 教 育 理 念 的 完 整 體 現 。具 體 到 課 程 內 容 方 面 , 在 上 述 課 程 方 案 中 , 前 三 年 的 學 習 內 容 主要 是 閱 讀 三 個 領 域 的 經 典 著 作 。 其 中 , 在 社 會 科 學 領 域 , 學 生 在 一 年級 主 要 閱 讀 和 討 論 同 美 國 民 主 (American democracy) 的 哲 學 基 礎 及美 國 社 會 主 要 問 題 相 關 的 著 作 ; 二 年 級 的 閱 讀 主 要 圍 繞 「 社 會 與 文化 」(society and culture) 的 主 題 來 展 開 ; 三 年 級 則 關 注 自 由 的 價 值 與控 制 問 題 (value problem <strong>of</strong> freedom and control)。 在 人 文 學 科 領 域 ,學 生 的 閱 讀 主 要 圍 繞 著 對 「 亞 里 士 多 德 主 義 」(Aristotelianism) 的 反省 而 展 開 。 在 自 然 科 學 領 域 , 學 生 需 閱 讀 物 理 科 學 和 生 物 科 學 中 的 重要 文 章 與 著 作 。芝 加 哥 大 學 的 「 名 著 」 課 程 內 容 明 確 指 向 各 主 要 領 域 的 經 典 著作 , 試 圖 令 學 生 從 閱 讀 和 討 論 這 些 重 要 作 品 的 過 程 中 , 形 成 對 那 些 持久 存 在 的 、 同 人 類 相 關 的 問 題 之 思 考 。 這 與 哥 倫 比 亞 大 學 的 「 當 代文 明 」 課 程 內 容 顯 然 不 同 ,「 當 代 文 明 」 課 程 並 沒 有 指 定 的 教 科 書 或學 生 必 讀 材 料 , 而 是 請 任 課 教 師 根 據 課 程 大 綱 的 要 求 自 行 設 計 科 目 資料 , 內 容 較 為 寬 泛 , 且 由 教 師 或 學 生 自 主 決 定 科 目 學 習 材 料 也 較 以 名著 為 選 擇 內 容 的 標 準 更 為 靈 活 。14 D. E. Orlinsky, “Not Very Simple, but Overflowing,” 31.15 A. H. Stevens, “<strong>The</strong> Philosophy <strong>of</strong> General Education and its Contradictions,” 170.16 D. E. Orlinsky, “Not Very Simple, but Overflowing,” 46–54.


徐 慧 璇 : 美 國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內 容 之 發 展 與 啟 示 1131937 年 , 赫 欽 斯 的 方 案 受 阻 後 , 他 將 「 名 著 」 課 程 帶 到 了 聖 • 約翰 學 院 (St John’s College), 這 是 一 所 將 赫 欽 斯 思 想 完 整 保 存 至 今 、且 本 科 四 年 完 全 實 行 通 識 教 育 的 學 院 。 17 聖 • 約 翰 學 院 採 學 年 制 , 四年 的 課 程 固 定 編 排 , 並 無 主 修 與 選 修 科 目 之 分 , 課 程 內 容 是 一 百 本 左右 的 經 典 著 作 , 書 目 在 當 初 哥 倫 比 亞 大 學 的 阿 斯 金 所 制 定 的 書 目 基 礎上 修 訂 。1937 年 以 來 , 聖 • 約 翰 學 院 的 課 程 內 容 變 化 很 少 , 主 要 是 在閱 讀 書 目 中 增 加 了 女 性 作 家 的 作 品 及 關 於 古 典 音 樂 的 作 品 。 18總 結 而 言 , 上 世 紀 三 四 十 年 代 , 美 國 各 大 學 的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大 體以 「 當 代 文 明 」 課 程 和 「 名 著 」 課 程 兩 種 類 型 為 主 。 哥 倫 比 亞 大 學 的「 當 代 文 明 」 課 程 以 幫 助 學 生 理 解 個 人 存 在 和 社 會 特 徵 為 核 心 , 內 容圍 繞 自 然 地 理 、 人 之 特 點 、 西 方 社 會 之 歷 史 以 及 當 代 主 要 議 題 等 四 個方 面 , 課 程 資 料 既 包 括 經 典 著 作 , 也 包 括 教 師 、 學 生 自 行 選 擇 的 材料 。 芝 加 哥 大 學 的 「 名 著 課 程 」 將 內 容 限 定 為 各 個 領 域 的 經 典 著 作 ,通 過 對 經 典 著 作 的 研 讀 與 討 論 , 令 學 生 了 解 和 反 思 那 些 人 類 持 久 關 注的 議 題 。( 二 ) 上 世 紀 五 十 至 七 十 年 代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的 內 容1. 上 世 紀 五 十 年 代 哈 佛 大 學 (Harvard <strong>University</strong>) 以 學 術 學 科 為 取向 的 課 程 內 容1945 年 , 哈 佛 大 學 發 表 了 《 自 由 社 會 中 的 通 識 教 育 》(General17 D. Bell, <strong>The</strong> Reforming <strong>of</strong> General Education, the Columbia College Expereince in itsNaitonal Setting, 26–27; A. H. Stevens, “<strong>The</strong> Philosophy <strong>of</strong> General Education and itsContradiction,” 26–27; M. Garber, “General Education,” 1994, 〈http://www.fas.harvard.edu/curriculum-review/gened_essays.html〉.18 A. H. Stevens, “<strong>The</strong> Philosophy <strong>of</strong> General Education and its Contradiction,” 172–173;M. Garber, “General Education,” 1994,〈http://www.fas.harvard.edu/curriculum-review/gened_essays.html〉.


114 他 山 之 石Education in a Free Society), 因 此 書 封 面 為 紅 色 , 現 在 一 般 稱 其 為「 紅 皮 書 」。 此 書 的 發 表 , 主 要 是 為 了 回 應 二 次 世 界 大 戰 後 學 生 成 份 的改 變 所 帶 來 的 教 育 訴 求 。 時 任 哈 佛 大 學 校 長 的 科 南 特 (J. B. Conant)指 出 , 社 會 經 濟 發 展 的 多 樣 性 與 知 識 相 對 主 義 的 出 現 是 第 二 次 世 界大 戰 後 的 兩 大 發 展 趨 勢 , 因 應 這 樣 的 時 勢 , 科 南 特 校 長 認 為 教 育 需要 為 學 生 提 供 共 同 的 文 化 和 知 識 , 以 回 應 多 樣 化 的 危 機 。 19 因 此 ,「 紅 皮 書 」 強 調 依 照 學 生 需 要 , 拓 寬 知 識 內 容 , 以 達 到 實 現 民 主 的 使命 , 並 且 主 題 應 圍 繞 西 方 文 化 遺 產 來 展 開 , 注 重 人 文 類 課 程 , 將 歷 史作 為 中 心 內 容 , 20 且 與 價 值 觀 相 關 的 內 容 應 貫 穿 於 大 學 的 所 有 學 習 階段 。 21 「 紅 皮 書 」 提 出 , 學 生 至 少 需 修 讀 6 門 通 識 教 育 科 目 , 其 中 在 人文 、 社 會 科 學 和 自 然 科 學 三 個 知 識 領 域 中 應 至 少 各 選 一 門 科 目 。 22 此書 發 表 後 , 美 國 的 大 學 和 學 院 紛 紛 開 設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 23 1956 年 , 哈佛 大 學 又 發 表 《 哈 佛 大 學 視 覺 藝 術 委 員 會 報 告 》(Report <strong>of</strong> the Committeeon the Visual Arts at Harvard <strong>University</strong>)( 又 稱 《 布 朗 報 告 》〔Brown Report〕), 建 議 在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中 增 加 同 藝 術 相 關 的 科 目 。 24但 實 際 上 ,「 紅 皮 書 」 建 議 的 課 程 內 容 在 哈 佛 大 學 並 未 得 到 執行 , 取 而 代 之 的 是 布 魯 納 委 員 會 (Bruner Committee) 提 交 的 關 於 學生 應 掌 握 專 門 學 科 基 本 知 識 與 科 學 方 法 的 建 議 。 此 建 議 對 學 生 的 科 目結 構 提 出 了 具 體 要 求 : 大 學 低 年 級 學 生 需 在 三 個 領 域 各 修 2 至 4 門 科19 Faculty <strong>of</strong> Arts and Sciences, Harvard <strong>University</strong>, Harvard College Curricular Review,Report <strong>of</strong> the Committee on General Education (2005), 〈http://www.fas.harvard.edu/curriculum-review/gen_ed_report_05.pdf〉.20 D. Bell, <strong>The</strong> Reforming <strong>of</strong> General Education, the Columbia College Experience in itsNational Setting, 38–50.21 M. Garber, “General Education,” 1994,〈http://www.fas.harvard.edu/curriculum-review/gened_essays.html〉.22 Committee on the Objectives <strong>of</strong> a General Education in a Free Society, Harvard <strong>University</strong>,General Education in a Free Society (Harvard: Harvard <strong>University</strong> Press, 1945), 103–167.23 D. Bell, <strong>The</strong> Reforming <strong>of</strong> General Education, the Columbia College Experience in itsNational Setting, 38; M. Garber, “General Education,” 1994, 〈http://www.fas.harvard.edu/curriculum-review/gened_essays.html〉.24 D. Bell, <strong>The</strong> Reforming <strong>of</strong> General Education, the Columbia College Experience in itsNational Setting, 38–50.


徐 慧 璇 : 美 國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內 容 之 發 展 與 啟 示 115目 , 共 需 修 滿 四 個 學 年 度 科 目 (four year-long courses); 對 於 大 學 高年 級 學 生 , 通 識 教 育 委 員 會 提 供 的 課 程 僅 屬 建 議 , 學 生 可 以 選 擇 修 讀學 系 開 設 的 科 目 來 替 代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學 分 ; 特 別 是 在 自 然 科 學 領 域 ,學 生 可 通 過 選 修 3 門 院 系 開 設 的 科 目 來 替 代 通 識 課 程 學 分 。 有 關 高 年 級學 生 的 要 求 將 通 識 課 程 與 學 科 專 業 課 程 間 的 界 限 模 糊 化 , 使 通 識 課 程的 學 術 學 科 性 質 明 顯 突 出 。 最 初 , 能 夠 作 為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的 院 系 科 目是 有 限 制 的 , 但 隨 著 時 間 推 移 , 院 系 的 所 有 科 目 幾 乎 都 被 認 為 適 合 做為 通 識 科 目 , 至 1971 年 , 哈 佛 大 學 已 直 接 稱 其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為 分 佈 選修 課 (Distribution System)。 25據 以 上 所 述 , 在 課 程 組 織 方 式 上 , 哈 佛 大 學 實 際 施 行 的 課 程 與「 紅 皮 書 」 的 建 議 相 近 , 但 課 程 內 容 的 性 質 卻 與 之 大 相 逕 庭 。 具 體 而言 , 實 際 推 行 的 課 程 內 容 注 重 學 生 獲 得 學 術 學 科 的 基 本 知 識 和 科 學 方法 , 具 有 學 術 知 識 和 智 性 發 展 的 性 質 。 這 與 上 世 紀 初 以 來 哈 佛 大 學 實施 的 集 中 分 配 制 (Concentration) 26 一 脈 相 承 。 但 其 影 響 在 上 世 紀 五 十年 代 後 明 顯 擴 大 , 影 響 的 層 次 包 含 分 佈 必 修 的 課 程 組 織 方 式 和 學 術 學科 性 質 的 課 程 內 容 。2. 上 世 紀 六 七 十 年 代 的 延 續上 世 紀 六 十 年 代 , 美 國 社 會 進 入 後 工 業 社 會 , 智 性 成 就 成 為 生活 的 保 證 , 社 會 的 基 本 革 新 來 自 研 究 團 體 、 實 驗 室 、 大 學 等 。 27 大 學則 更 加 關 注 研 究 , 關 注 新 的 研 究 所 、 研 究 中 心 和 實 驗 室 的 創 建 。 28 大學 教 師 作 為 學 科 的 資 源 獲 得 正 式 認 可 , 而 非 以 服 務 大 學 的 多 寡 作 衡 量25 同 上 注 。26 其 實 早 在 1914 年 , 哈 佛 大 學 全 面 改 革 自 由 選 修 制 時 , 已 經 採 取 集 中 分 配 制 的 課 程 組織 形 式 , 要 求 學 生 在 主 修 領 域 之 外 , 還 需 在 人 文 、 社 會 、 自 然 三 個 主 要 知 識 領 域 選擇 一 定 學 分 的 課 程 。27 D. Bell, <strong>The</strong> Reforming <strong>of</strong> General Education, the Columbia College Experience in itsNational Setting, 69–87.28 同 上 注 , 頁 87–108。


116 他 山 之 石準 則 。 因 此 , 教 師 要 求 減 少 教 學 時 間 , 以 便 有 更 多 時 間 進 行 學 術 研究 活 動 。 29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直 接 受 到 影 響 。 甘 夫 指 出 ,1967 至 1974 年 ,美 國 各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的 學 分 要 求 紛 紛 減 少 , 同 時 通 識 教 育 課 程的 科 目 供 應 數 量 也 在 減 少 。 30 甘 夫 在 書 中 還 介 紹 ,1976 年 , 布 萊 克 本(R. Blackburn) 對 美 國 進 行 調 查 發 現 ,1974 年 與 1967 年 相 比 , 四 年 制大 學 和 學 院 的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學 分 佔 總 體 課 程 學 分 的 比 例 由 43% 下 降 至33%, 兩 年 制 學 院 從 59% 下 降 至 43%。上 世 紀 六 七 十 年 代 , 美 國 一 般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的 特 徵 與 上 世 紀五 十 年 代 的 哈 佛 模 式 十 分 相 近 , 主 要 表 現 在 課 程 組 織 方 式 和 課 程 內 容兩 方 面 。 產 生 此 種 相 似 的 原 因 有 二 : 一 方 面 , 上 世 紀 五 十 年 代 各 大 學在 哈 佛 大 學 的 影 響 下 已 經 紛 紛 開 設 了 以 學 術 知 識 為 主 的 分 佈 必 修 式 通識 教 育 課 程 , 並 且 此 類 型 課 程 仍 被 廣 泛 接 受 , 未 被 大 範 圍 聲 討 ; 另 一 方面 , 上 世 紀 六 十 年 代 美 國 大 學 重 研 究 、 輕 教 學 , 重 學 科 、 輕 通 識 的 環境 也 令 此 類 設 計 成 為 成 本 最 低 、 最 容 易 實 施 的 通 識 課 程 。具 體 而 言 , 上 世 紀 七 十 年 代 的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 在 課 程 組 織 上 , 五 分之 四 的 四 年 制 學 院 和 四 分 之 三 的 兩 年 制 學 院 減 少 了 必 修 課 程 , 向 分 佈 選修 課 程 模 式 發 展 ; 31 美 國 學 院 聯 會 (Association <strong>of</strong> American Colleges)1981 年 的 調 查 結 果 顯 示 ,88% 的 大 學 或 學 院 設 置 有 分 佈 必 修 式 課 程 。 32在 內 容 方 面 , 令 學 生 涉 獵 不 同 學 術 學 科 領 域 的 知 識 仍 然 是 主 流 ,不 僅 如 此 , 一 些 院 系 還 通 過 鼓 勵 學 生 選 修 與 專 業 相 關 的 課 程 來 加 強 對通 識 教 育 課 程 的 控 制 , 結 果 學 生 傾 向 於 在 學 系 內 部 選 課 , 而 不 是 在 各個 領 域 中 選 擇 ; 此 外 , 對 通 識 必 修 課 要 求 的 放 鬆 使 得 與 職 業 相 關 的 課29 同 上 注 ;M. Garber, “General Education,” 1994, 〈http://www.fas.harvard.edu/curriculumreview/gened_essays.html〉.30 J. G. Gaff, General Education Today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1983), 8–9.31 同 上 注 。32 同 上 注 , 頁 204。


徐 慧 璇 : 美 國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內 容 之 發 展 與 啟 示 117程 獲 得 發 展 , 這 些 課 程 較 少 包 含 通 識 的 要 求 。 33 克 萊 恩 (T. Klein) 和甘 夫 的 報 告 顯 示 , 在 上 世 紀 八 十 年 代 初 ,80% 的 美 國 大 學 或 學 院 的 通識 教 育 課 程 具 有 以 學 術 學 科 為 中 心 (discipline-based) 的 特 徵 ;69% 的美 國 大 學 或 學 院 將 大 部 分 院 系 的 導 論 型 科 目 作 為 通 識 教 育 科 目 提 供 給非 主 修 (non-major) 學 生 。 34在 課 程 內 容 方 面 , 除 了 重 視 學 術 知 識 外 , 這 一 階 段 不 少 大 學 還 增加 了 與 溝 通 能 力 、 思 考 能 力 相 關 的 科 目 比 例 。 美 國 學 院 聯 會 在 1981 年的 調 查 顯 示 ,98% 的 大 學 或 學 院 設 置 與 寫 作 相 關 的 通 識 科 目 , 並 要 求學 生 必 須 修 讀 , 其 中 71% 的 大 學 是 在 最 近 的 課 程 回 顧 和 革 新 中 增 加 了此 要 求 ;62% 的 機 構 將 發 展 學 生 的 分 析 能 力 作 為 主 要 部 分 ,53% 的 機構 將 發 展 學 生 的 綜 合 能 力 作 為 主 要 部 分 ; 總 體 而 言 ,58% 的 機 構 認 同其 課 程 具 有 技 能 為 中 心 (skills-based) 的 性 質 。 35可 以 看 出 , 這 一 時 期 的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內 容 屬 於 補 充 與 擴 展 並 重 。補 充 學 生 在 基 本 技 能 與 知 識 上 的 不 足 , 如 溝 通 能 力 ; 擴 展 學 生 的 知 識範 圍 , 令 學 生 了 解 幾 個 主 要 知 識 領 域 的 基 本 知 識 與 方 法 。 上 世 紀 七 十年 代 的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內 容 與 哈 佛 大 學 上 世 紀 五 十 年 代 的 通 識 教 育 課 程理 念 和 架 構 均 十 分 相 近 。( 三 ) 上 世 紀 八 九 十 年 代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的 內 容上 世 紀 七 十 年 代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的 衰 退 引 起 各 大 學 和 學 院 的 關 注 ,上 世 紀 八 十 年 代 開 始 , 各 個 大 學 開 始 調 整 或 改 革 其 通 識 教 育 項 目 。 一場 重 塑 通 識 教 育 的 運 動 在 美 國 興 起 。 3633 同 上 注 , 頁 8–9。34 T. Klein and J. G. Gaff, Reforming General Education: A Survey (Washington, D.C.:Association <strong>of</strong> American Colleges, 1982).35 J. G. Gaff, General Education Today, 203–205.36 A. H. Stevens, “<strong>The</strong> Philosophy <strong>of</strong> General Education and its Contradictions,” 185.


118 他 山 之 石1. 上 世 紀 八 十 年 代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內 容 逐 漸 豐 富在 上 世 紀 八 十 年 代 影 響 最 大 的 通 識 教 育 模 式 , 當 數 哈 佛 大 學 的「 核 心 課 程 」(core curriculum) 模 式 。「 核 心 課 程 」 模 式 的 目 標 是 鼓勵 批 判 意 識 , 讓 學 生 熟 知 知 識 探 究 的 主 要 方 法 , 理 解 特 定 領 域 的 知 識類 型 , 以 及 這 些 知 識 如 何 獲 得 和 應 用 、 對 個 人 有 何 意 義 。 37 核 心 課 程要 求 學 生 在 七 個 學 習 領 域 至 少 選 修 1 門 課 , 這 七 個 領 域 是 : 社 會 分 析 、科 學 、 量 的 邏 輯 、 道 德 邏 輯 、 外 國 文 化 、 歷 史 研 究 、 文 學 與 藝 術 。 儘 管每 個 領 域 內 的 課 程 內 容 有 異 , 但 探 求 每 個 領 域 知 識 時 所 涉 及 的 思 維 方式 卻 被 假 設 為 是 相 通 的 。 不 過 ,「 核 心 課 程 」 缺 乏 對 領 域 劃 分 標 準 的論 證 和 詳 盡 解 釋 。 雖 然 「 核 心 課 程 」 模 式 強 調 院 系 的 導 論 課 或 介 紹 性科 目 不 能 當 作 「 核 心 課 程 」 科 目 , 但 最 終 在 分 佈 必 修 制 下 ,「 核 心 課程 」 的 科 目 性 質 實 際 上 難 以 與 院 系 科 目 劃 分 出 清 晰 界 限 。 38從 整 體 看 , 博 耶 和 列 文 發 現 這 一 階 段 美 國 大 學 的 通 識 教 育 課程 內 容 主 要 分 為 三 類 :( 1) 以 傳 統 學 術 學 科 的 知 識 與 方 法 為 主(traditional academic disciplines), 大 學 一 般 將 學 術 知 識 領 域 劃 分 為人 文 學 科 、 社 會 科 學 、 自 然 科 學 、 藝 術 學 科 四 個 範 圍 ,95% 的 院 校 將這 幾 大 領 域 部 分 或 全 部 作 為 學 生 選 取 科 目 的 基 本 範 圍 ;(2) 以 跨 學科 內 容 為 主 (interdisciplinary courses), 大 學 將 幾 個 學 科 的 內 容 綜合 在 一 個 科 目 中 , 大 約 有 1/4 的 院 校 選 取 此 種 模 式 ;(3) 主 題 型 內 容(themes), 這 類 課 程 的 內 容 十 分 多 樣 , 關 於 工 作 經 驗 、 人 類 問 題 、 文化 傳 統 等 內 容 都 被 涵 蓋 在 內 。 39據 甘 夫 的 描 述 , 一 個 典 型 的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主 要 包 括 以 下 科 目 :2 門寫 作 課 、1 門 數 學 課 、4 門 人 文 學 科 科 目 、1 門 藝 術 類 科 目 、2 門 自 然 科37 D. Bell, <strong>The</strong> Reforming <strong>of</strong> General Education, the Columbia College Experience in itsNational Setting, 38; M. Garber, “General Education,” 1994, 〈http://www.fas.harvard.edu/curriculum-review/gened_essays.html〉38 同 上 注 。39 E. L. Boyer and A. Levine, A Quest for Common Learning: <strong>The</strong> Aims <strong>of</strong> General Education(Princeton: Princeton <strong>University</strong> Press, 1988), 23–26.


徐 慧 璇 : 美 國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內 容 之 發 展 與 啟 示 119學 類 科 目 , 以 及 3 門 社 會 科 學 類 科 目 。 40 除 此 之 外 , 一 半 左 右 的 機 構 要求 學 生 修 讀 平 均 3 學 分 的 外 語 課 程 , 不 足 一 半 的 機 構 要 求 學 生 修 讀 語 言課 程 , 三 成 左 右 的 機 構 要 求 學 生 修 讀 資 訊 素 養 (computer literacy) 課程 , 這 些 要 求 在 以 往 的 課 程 是 不 存 在 的 。 此 外 , 這 一 時 期 , 部 分 機 構開 始 比 較 多 以 某 一 主 題 為 課 程 組 , 圍 繞 此 主 題 開 設 數 門 科 目 , 如 批 判思 維 、 全 球 化 研 究 、 文 化 多 樣 性 、 倫 理 與 價 值 、 性 別 問 題 等 都 是 典 型的 科 目 主 題 。可 以 看 出 , 這 一 階 段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的 內 容 範 圍 有 所 擴 展 , 從 學 術學 科 知 識 為 主 發 展 出 跨 學 科 類 型 和 主 題 類 型 的 科 目 。 不 過 大 多 數 機 構的 課 程 仍 然 以 擴 寬 學 生 的 知 識 視 野 為 主 , 內 容 包 含 學 術 學 科 的 基 本 知識 與 方 法 。2. 上 世 紀 九 十 年 代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內 容 的 發 展踏 入 上 世 紀 九 十 年 代 , 美 國 大 學 的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又 出 現 了 一 些 新內 容 。 弱 勢 社 群 尋 求 平 等 和 權 利 、 非 西 方 的 群 體 保 持 文 化 獨 立 的 要 求紛 紛 出 現 , 於 是 以 西 方 文 化 為 主 要 內 容 , 建 立 西 方 價 值 為 主 流 的 課 程內 容 也 隨 之 發 生 改 變 , 體 現 多 元 文 化 、 信 仰 及 價 值 的 內 容 進 入 了 通 識教 育 課 程 範 圍 。1988 年 冬 , 史 丹 福 大 學 (Stanford <strong>University</strong>) 就 「 西方 文 化 」(Western Culture) 科 目 是 否 應 作 為 必 修 科 目 引 發 爭 議 , 進 而發 展 成 一 場 擴 展 至 全 美 對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內 容 的 討 論 , 這 也 是 新 時 代 人們 對 文 化 多 元 和 平 等 訴 求 的 體 現 。 41 此 外 , 資 訊 技 術 的 發 展 掀 起 了 資訊 革 命 , 也 推 動 大 學 將 與 此 相 關 的 資 訊 素 養 、 計 算 機 技 能 等 科 目 納 入通 識 教 育 課 程 範 圍 。拉 特 克 里 夫 (J. L. Ratcliff)、 約 翰 遜 (D. K. Johnson)、 拉 納 莎40 J. G. Gaff, New Life for College Curriculum, 70–75.41 M. L. Pratt, “Humanities for the Future: Reflections on the Western Culture Debate atStanford,” in <strong>The</strong> Politics <strong>of</strong> Liberal Education, ed. D. J. Gless and B. H. Smith (Durham,N.C.: Duke <strong>University</strong> Press,1992), 13–14.


120 他 山 之 石(S. M. La Nasa) 及 甘 夫 概 要 介 紹 了 「2000 年 度 學 術 負 責 人 意 見 調查 」(Survey <strong>of</strong> Chief Academic Officers in 2000) 和 「 全 國 通 識 教育 的 變 革 調 查 (1989–2000)」(A National Survey <strong>of</strong> How GeneralEducation Changed Between 1989 and 2000) 42 。 兩 份 調 查 指 出 上 世 紀九 十 年 代 末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的 內 容 包 括 自 然 學 科 、 數 學 、 社 會 學 科 、 人文 學 科 、 藝 術 、 文 學 、 歷 史 、 哲 學 與 倫 理 、 外 語 、 生 活 科 學 、 物 理 科學 、 宗 教 、 交 流 類 型 科 目 、 文 化 多 樣 性 、 全 球 化 研 究 、 體 育 , 以 及 跨 學科 課 程 。 此 時 的 課 程 內 容 將 文 學 、 歷 史 、 哲 學 、 宗 教 等 從 人 文 學 科 中 單獨 列 出 , 將 物 理 科 學 從 自 然 學 科 中 單 獨 列 出 , 而 生 活 科 學 、 服 務 學 習(service learning) 則 屬 於 新 出 現 的 內 容 。 其 中 , 自 然 科 學 、 社 會 科學 、 人 文 學 科 、 藝 術 、 交 流 與 思 考 技 能 始 終 佔 主 要 比 例 , 文 學 、 歷史 、 哲 學 與 倫 理 、 資 訊 素 養 、 文 化 多 樣 性 、 全 球 化 研 究 等 內 容 也 在50% 以 上 的 機 構 出 現 。( 四 ) 小 結根 據 上 述 對 各 個 時 期 的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內 容 之 調 查 及 分 析 , 筆 者 將通 識 教 育 的 課 程 內 容 歸 納 為 三 個 類 別 : 學 術 學 科 類 課 程 、 技 能 類 課程 、 主 題 類 課 程 。 學 術 學 科 類 課 程 主 要 包 括 自 然 學 科 、 人 文 學 科 、 社會 學 科 、 藝 術 類 學 科 及 跨 學 科 。 技 能 類 課 程 主 要 包 括 交 流 技 能 課 程 、數 學 課 程 、 外 語 課 程 、 體 育 課 程 、 計 算 機 課 程 。 主 題 類 課 程 指 以 主 題 為線 索 組 織 的 課 程 , 目 前 出 現 的 主 題 主 要 有 : 當 代 文 明 、 歷 史 、 名 著 、 職業 、 人 類 問 題 、 全 球 化 研 究 、 多 元 文 化 、 倫 理 與 價 值 、 性 別 問 題 、 生 活科 學 、 服 務 學 習 等 。筆 者 的 分 類 與 甘 夫 提 供 的 分 析 架 構 略 有 不 同 。 43 依 筆 者 之 見 , 學42 J. L. Ratcliff, D. K. Johnson, S. M. La Nasa, and J. G. Gaff, <strong>The</strong> Status <strong>of</strong> General Educationin the Year 2000: Summary <strong>of</strong> a National Survey (Washington D.C.: Association <strong>of</strong> American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2001), 6–12.43 J. G. Gaff, New Life for the College Curriculum, 14–27.


徐 慧 璇 : 美 國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內 容 之 發 展 與 啟 示 121術 學 科 類 課 程 主 要 回 答 的 是 「 學 生 應 當 知 道 甚 麼 」; 技 能 類 課 程 主 要回 答 的 是 「 學 生 應 當 能 做 甚 麼 」; 主 題 類 課 程 根 據 主 題 及 課 程 目 標 之不 同 , 分 別 回 答 的 是 「 學 生 應 當 知 道 甚 麼 」、「 學 生 應 當 能 做 甚 麼 」、「 學 生 應 當 成 為 怎 樣 的 人 」 三 個 問 題 。可 以 看 出 , 上 世 紀 二 三 十 年 代 , 美 國 各 大 學 的 通 識 教 育 大 多 圍 繞某 些 主 題 展 開 , 其 中 以 哥 倫 比 亞 大 學 的 「 當 代 文 明 課 程 」、 芝 加 哥 大學 的 「 名 著 課 程 」 獨 樹 一 幟 , 這 兩 門 課 程 以 「 學 生 成 為 怎 樣 的 人 」 為考 量 進 行 組 織 ; 上 世 紀 五 十 至 七 十 年 代 ,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內 容 主 要包 括 四 個 基 本 學 術 知 識 領 域 及 技 能 類 型 內 容 , 其 中 哈 佛 大 學 是 發 展 學術 學 科 內 容 的 代 表 , 雖 然 上 世 紀 八 十 年 代 初 推 出 的 「 核 心 課 程 」 曾 試圖 擺 脫 學 科 導 論 的 性 質 , 但 其 課 程 組 織 線 索 仍 然 脫 不 去 學 術 內 容 的 本質 , 只 不 過 由 側 重 知 識 性 概 念 轉 為 關 注 探 究 方 法 和 思 考 方 式 , 此 階 段的 重 點 與 「 學 生 應 當 知 道 甚 麼 」、「 學 生 應 當 能 做 甚 麼 」 兩 個 問 題 相關 ; 上 世 紀 八 十 年 代 後 期 ,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中 開 始 呈 現 跨 學 科 類 課 程 ,主 題 類 的 內 容 也 日 益 豐 富 ; 上 世 紀 九 十 年 代 , 技 能 型 課 程 中 出 現 資訊 素 養 課 程 , 在 主 題 類 課 程 中 出 現 了 性 別 問 題 、 文 化 多 元 主 義 、 全 球化 研 究 等 與 美 國 當 代 社 會 問 題 相 對 應 的 內 容 。 時 至 世 紀 之 交 , 通 識教 育 課 程 內 容 又 加 入 生 活 科 學 和 服 務 學 習 等 新 內 容 。 可 見 , 上 世 紀八 十 年 代 以 來 的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日 益 打 破 了 單 一 的 課 程 取 向 , 走 向綜 合 , 這 一 階 段 的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內 容 反 映 出 高 等 教 育 機 構 在 試 圖 整 合三 種 類 型 的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雖 然 上 述 介 紹 未 必 能 夠 做 到 面 面 俱 到 , 但 至 少 可 以 讓 我 們 管 中 窺豹 地 了 解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內 容 發 展 的 基 本 脈 絡 :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內 容 從 與人 之 存 在 相 關 的 重 要 議 題 發 展 為 以 學 科 知 識 為 主 , 日 益 走 向 以 主 題 為線 索 的 多 樣 化 內 容 ; 從 以 西 方 文 明 為 主 題 、 試 圖 維 護 西 方 主 流 價 值 的內 容 , 到 日 益 出 現 文 化 、 價 值 、 信 仰 多 元 化 的 內 容 ; 資 訊 技 術 的 出現 , 令 傳 統 注 重 交 流 的 課 程 也 開 始 包 含 信 息 技 術 與 資 訊 素 養 等 內 容 。


122 他 山 之 石二 、 美 國 經 驗 的 啟 示上 世 紀 八 十 年 代 開 始 , 中 國 內 地 便 曾 就 「 通 才 教 育 」 與 「 專 才 教育 」 展 開 了 廣 泛 的 討 論 , 44 當 時 一 些 大 學 已 開 始 為 學 生 提 供 跨 專 業 選修 的 公 共 選 修 課 。1995 年 , 原 國 家 教 委 在 52 所 高 等 學 校 開 展 加 強 大 學生 文 化 素 質 教 育 的 試 點 工 作 , 中 國 內 地 大 學 隨 之 出 現 以 「 素 質 教 育 通選 課 」、「 通 識 教 育 選 修 課 」、「 通 選 課 」 等 為 名 的 文 化 素 質 教 育 課 程或 相 關 內 容 的 講 座 。 在 此 過 程 中 , 有 的 大 學 開 始 借 鑒 美 國 大 學 的 通 識教 育 課 程 , 並 與 中 國 大 學 生 的 素 質 教 育 要 求 相 聯 繫 , 發 展 出 中 國 本 土的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 45但 從 課 程 實 踐 上 看 , 中 國 內 地 各 大 學 的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大 多 類 似 分佈 必 修 制 下 的 學 科 知 識 性 質 內 容 。 例 如 , 浙 江 大 學 2000 年 初 將 原 有 課程 重 新 統 一 規 劃 , 將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劃 分 為 人 文 科 學 、 社 會 科 學 、 自 然科 學 、 工 程 技 術 、 藝 術 五 個 類 別 ; 北 京 大 學 2000 年 秋 季 開 始 實 行 新的 課 程 方 案 , 其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分 為 五 大 類 : 數 學 與 自 然 科 學 , 社 會 科學 , 哲 學 與 心 理 學 , 歷 史 學 , 語 言 學 、 文 學 與 藝 術 ; 武 漢 大 學 2002 年修 訂 之 教 學 計 劃 中 的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分 為 人 文 類 、 社 會 類 、 理 工 類 、 藝術 類 、 醫 學 類 、 體 育 類 六 個 類 別 。 46雖 然 中 國 內 地 大 學 的 通 識 教 育 科 目 並 非 全 部 以 學 術 知 識 為 導 向 ,有 的 教 師 針 對 學 生 的 多 樣 化 背 景 , 對 內 容 的 類 型 和 難 度 進 行 了 適 當 的調 整 ; 有 的 教 師 則 根 據 個 人 的 開 課 取 向 開 設 非 學 術 知 識 類 型 的 科 目 ;有 的 教 師 在 學 術 知 識 的 基 礎 上 增 加 了 同 思 考 方 法 和 社 會 價 值 相 關 的 內容 , 但 是 , 當 我 們 檢 視 課 程 層 次 的 通 識 教 育 內 容 時 , 看 到 課 程 架 構 基44 馮 惠 敏 :《 中 國 現 代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 武 漢 : 武 漢 大 學 出 版 社 ,2004 年 ), 頁 187。45 本 文 所 言 之 中 國 內 地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不 包 括 國 家 規 定 的 大 學 生 必 修 課 程 , 如 政 治課 、 英 語 課 、 體 育 課 、 計 算 機 課 等 , 僅 指 各 大 學 校 本 設 計 的 課 程 項 目 。46 馮 惠 敏 :《 中 國 現 代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 頁 197–211。


徐 慧 璇 : 美 國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內 容 之 發 展 與 啟 示 123本 是 以 知 識 分 類 為 線 索 的 , 即 劃 分 出 供 學 生 修 讀 的 課 程 領 域 。 47 當 我們 閱 讀 並 分 析 具 體 科 目 的 介 紹 與 大 綱 時 會 發 現 , 其 中 不 乏 學 科 介 紹型 、 學 科 入 門 型 科 目 , 甚 至 學 科 基 礎 課 。 可 以 說 , 中 國 內 地 發 展 通 識 教育 課 程 的 大 學 中 , 大 部 分 大 學 的 課 程 設 計 與 美 國 上 世 紀 五 十 至 七 十 年代 盛 行 的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內 容 相 似 , 採 取 的 是 分 佈 必 修 式 的 組 織 方 式 ,內 容 具 有 學 術 學 科 知 識 的 性 質 。選 擇 吸 收 此 類 經 驗 是 可 以 理 解 的 , 這 與 中 國 內 地 高 等 教 育 發 展 的歷 史 脈 絡 直 接 相 關 。 上 世 紀 初 , 中 國 現 代 大 學 起 步 之 時 , 先 後 借 鑒 了日 本 、 德 國 、 美 國 等 國 家 的 高 等 教 育 制 度 。 當 是 時 , 中 國 亦 曾 一 度 發展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 上 世 紀 五 十 年 代 初 , 新 中 國 建 國 , 開 始 全 面 學習 蘇 聯 的 專 才 教 育 模 式 , 48 但 因 眾 所 周 知 的 諸 種 弊 端 , 使 「 這 一 模 式已 成 為 八 十 年 代 以 來 中 國 教 育 改 革 的 重 要 對 象 」 49 。 若 想 改 變 專 業 教 育的 困 局 , 讓 學 生 走 出 專 業 的 狹 小 範 圍 , 較 容 易 的 方 式 是 讓 學 生 有 機 會在 專 業 學 習 之 外 修 讀 其 他 知 識 領 域 的 科 目 , 拓 寬 知 識 的 基 礎 與 範 圍 。另 一 方 面 , 大 部 分 大 學 教 師 在 他 們 受 高 等 教 育 時 接 受 的 是 專 才 教 育 ,對 教 師 而 言 , 將 學 科 內 容 的 科 目 進 行 改 造 , 減 少 學 科 概 念 和 理 論 內 容的 比 例 , 令 非 本 專 業 學 生 容 易 理 解 , 也 成 為 教 師 容 易 進 行 的 科 目 設 計方 式 。從 前 文 對 美 國 上 世 紀 二 十 年 代 以 來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內 容 發 展 的 介 紹來 看 , 美 國 的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內 容 隨 時 代 變 化 而 變 遷 , 課 程 內 容 亦 呈 現多 樣 性 。 我 們 看 到 ,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的 內 容 除 了 意 圖 拓 寬 學 生 知 識 視 野的 學 科 知 識 外 , 還 涉 及 幫 助 學 生 理 解 自 身 存 在 的 「 當 代 文 明 」、 令 學47 徐 慧 璇 :《 大 學 教 師 的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設 計 模 式 — 課 程 取 向 的 視 角 》( 哲 學 博 士 論文 )( 香 港 :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2007 年 )。48 李 楊 :〈 五 十 年 代 的 院 系 調 整 與 社 會 變 遷 — 院 系 調 整 研 究 之 一 〉,〈http://www.usc.cuhk.edu.hk/wk_wzdetails.asp?id=3541〉, 瀏 覽 日 期 :2007 年 1 月 30 日 。49 楊 東 平 :〈 中 國 高 等 教 育 的 蘇 聯 模 式 — 關 於 1952 年 的 院 系 調 整 〉,〈http://www.usc.cuhk.edu.hk/wk.asp〉, 瀏 覽 日 期 :2007 年 1 月 26 日 。


124 他 山 之 石生 反 思 人 類 生 存 重 大 問 題 的 名 著 、 面 對 知 識 分 裂 而 作 出 嘗 試 的 跨 學 科內 容 和 主 題 類 型 內 容 、 注 重 發 展 學 生 技 能 和 思 維 能 力 的 內 容 等 。 與 之相 比 , 中 國 內 地 的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內 容 類 型 仍 相 對 單 一 。美 國 的 經 驗 啟 發 我 們 , 拓 寬 學 生 知 識 範 圍 的 嘗 試 僅 是 通 識 教 育 的嘗 試 之 一 , 其 他 理 念 及 其 主 張 的 課 程 內 容 同 樣 值 得 我 們 參 考 , 如 以「 我 」 為 中 心 的 文 明 類 課 程 , 以 人 類 思 想 為 中 心 的 名 著 類 課 程 , 以思 維 訓 練 為 中 心 的 批 判 思 維 課 程 。 這 些 內 容 已 經 超 出 簡 單 的 知 識 範疇 , 毋 寧 說 與 學 生 個 人 發 展 產 生 更 長 遠 之 聯 繫 。 大 學 在 發 展 同 學 校 特徵 相 關 的 通 識 課 程 內 容 時 , 不 妨 適 當 參 考 多 樣 的 課 程 與 內 容 , 進 行 本土 化 嘗 試 和 改 進 。三 、 結 語甘 夫 針 對 通 識 教 育 內 容 的 三 個 提 問 對 我 們 設 計 課 程 內 容 是 有 意 義的 , 50 課 程 發 展 者 與 實 踐 者 在 設 計 課 程 和 科 目 時 , 如 果 能 從 學 生 的 學習 效 果 出 發 , 而 不 僅 僅 是 從 教 師 傳 遞 的 角 度 去 提 問 , 課 程 內 容 的 選 擇與 設 計 將 會 更 豐 富 , 達 致 通 識 教 育 理 想 的 路 徑 也 就 更 清 晰 。50 J. G. Gaff, New Life for the College Curriculum, 15–21.


徐 慧 璇 : 美 國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內 容 之 發 展 與 啟 示 125參 考 書 目中 文 參 考 書 目1. 中 華 人 民 共 和 國 教 育 部 高 等 教 育 司 ,《 關 於 加 強 大 學 生 文 化 素 質教 育 的 若 干 意 見 》,1998 年 。2. 李 揚 ,〈 五 十 年 代 的 院 系 調 整 與 社 會 變 遷 ― 院 系 調 整 研 究 之一 〉,〈http://www.usc.cuhk.edu.hk/wk_wzdetails.asp?id=3541〉,瀏 覽 日 期 :2007 年 1 月 30 日 。3. 徐 慧 璇 :《 大 學 教 師 的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設 計 模 式 ― 課 程 取 向 的 視角 》( 哲 學 博 士 論 文 ), 香 港 :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2007 年 。4. 馮 惠 敏 ,《 中 國 現 代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 武 漢 : 武 漢 大 學 出 版 社 ,2004 年 。5. 楊 東 平 ,〈 中 國 高 等 教 育 的 蘇 聯 模 式 ― 關 於 1952 年 的 院 系 調整 〉,〈http://www.usc.cuhk.edu.hk/wk.asp〉, 瀏 覽 日 期 :2007 年1 月 26 日 。外 文 參 考 書 目1. Bell, D. <strong>The</strong> Reforming <strong>of</strong> General Education, the Columbia CollegeExperience in its National Setting. New York: Columbia <strong>University</strong>Press, 1966.2. Blackburn, R., et al. Changing Practices i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Berkeley, California: Carnegie Council for Policy Studies in HigherEducation, 1976.3. Boyer, E. L. and Levine, A. A Quest for Common Learning: <strong>The</strong> Aims<strong>of</strong> General Education. Princeton: Princeton <strong>University</strong> Press, 1988.4. Committee on the Objectives <strong>of</strong> a General Education in a Free Society,Harvard <strong>University</strong>. General Education in a Free Society. Harvard:Harvard <strong>University</strong> Press, 1945.


126 他 山 之 石5. Cross, T. P. An Oasis <strong>of</strong> Order: <strong>The</strong> Core Curriculum at ColumbiaCollege. New York: <strong>The</strong> Office <strong>of</strong> Dean, Columbia College, 1995,〈http://www.college.columbia.edu/core/oasis/history1.php〉.6. Faculty <strong>of</strong> Arts and Sciences, Harvard <strong>University</strong>. Harvard CollegeCurricular Review, Report <strong>of</strong> the Committee on General Education,2005,〈http://www.fas.harvard.edu/curriculum-review/gen_ed_report_05.pdf〉.7. Gaff, J. G. General Education Today.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1983.8. Gaff, J. G. New Life for the College Curriculum: AssessingAchievements and Furthering Progress in the Reform <strong>of</strong> GeneralEducation.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1991.9. Garber, M. “General Education,” 1994, 〈http://www.fas.harvard.edu/curriculum-review/gened_essays.html〉.10. Klein, T. and Gaff, J. G. Reforming General Education: A Survey.Washington, D.C.: Association <strong>of</strong> American Colleges, 1982.11. Miller, G. E. <strong>The</strong> Meaning <strong>of</strong> General Education: <strong>The</strong> Development <strong>of</strong>the General Education Paradigm and Practices. Unpublished Ed.D<strong>The</strong>sis, <strong>The</strong> Pennsylvania State <strong>University</strong>, 1985.12. Newton, R. R. “Tensions and Models in General Education Planning.”<strong>The</strong> Journal <strong>of</strong> General Education 49.3 (2001): 165–181.13. Orlinsky, D. E. “Not Very Simple, but Overflowing: A HistoricalPerspective on General Education at the <strong>University</strong> <strong>of</strong> Chicago,” inGeneral Education in the Social Sciences: Centennial Reflections onthe College <strong>of</strong> the <strong>University</strong> <strong>of</strong> Chicago, ed. J. J. MacAloon (Chicago;London: <strong>The</strong> <strong>University</strong> <strong>of</strong> Chicago Press, 1992), 25–76.


徐 慧 璇 : 美 國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內 容 之 發 展 與 啟 示 12714. Pratt, M. L. “Humanities for the Future: Reflections on the WesternCulture Debate at Stanford.” in <strong>The</strong> Politics <strong>of</strong> Liberal Education,eds. D. J. Gless and B. H. Smith (Durham, N.C.: Duke <strong>University</strong>Press, 1992), 13–31.15. Ratcliff, J. L., Johnson, D. K., La Nasa, S. M., and Gaff, J. G. <strong>The</strong>Status <strong>of</strong> General Education in the Year 2000: Summary <strong>of</strong> a NationalSurvey. Washington D.C.: Association <strong>of</strong> American Colleges andUniversities, 2001.16. Rudolph, F. Curriculum: A History <strong>of</strong> the American UndergraduateCourse <strong>of</strong> Study Since 1936.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1977.17. Smith, V. “New Dimensions for General Education,” in HigherLearning in American 1980–2000, ed. A. Levine (Baltimore, Md.: <strong>The</strong>Johns Hopkins <strong>University</strong> Press, 1993), 243–258.18. Stevens, A. H. “<strong>The</strong> Philosophy <strong>of</strong> General Education and itsContradictions: <strong>The</strong> Influence <strong>of</strong> Hutchins.” <strong>The</strong> Journal <strong>of</strong> GeneralEducation 50.3 (2001): 165–191.19. <strong>The</strong> Carnegie Found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strong>of</strong> Teaching. Mission<strong>of</strong> the College Curriculum: A Contemporary Review with Suggestions.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1977.


美 國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核 心 課 程 考 察 報 告張 燦 輝 梁 美 儀 溫 建 華 *香 港 中 文 大 學一 、 背 景( 一 ) 大 學 學 制 的 轉 變香 港 的 大 學 學 制 將 於 2012 年 始 由 三 年 制 轉 為 四 年 制 。 因 應 這 種轉 變 ,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的 修 讀 規 定 亦 將 由 原 來 的 15 學 分 增加 至 21 學 分 , 其 中 ,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strong>University</strong> General Education) 將 新 增 設 1 門 6 學 分 的 一 年 級 學 生 共 同 必 修 的 通 識 基 礎 課 (foundationcourse)。 此 課 程 的 設 計 交 由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主 任 統 籌 。 為 籌 劃 此 課 程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部 積 極 研 究 海 內 外 大 學 相 關 課 程 的 設 計 和 經 驗 , 其 中 尤以 美 國 大 學 作 為 研 究 重 心 。2007 年 6 月 4 日 至 14 日 ,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部 組成 考 察 團 前 往 美 國 訪 問 了 六 間 著 名 學 府 , 汲 取 幾 間 大 學 在 設 計 和 實 施通 識 課 程 方 面 的 經 驗 , 作 為 構 思 一 年 級 通 識 基 礎 課 的 參 考 藍 本 。* 張 燦 輝 ,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主 任 、 通 識 教 育 研 究 中 心 主 任 。梁 美 儀 ,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副 主 任 、 通 識 教 育 研 究 中 心 副 主 任 。溫 建 華 ,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部 前 任 課 程 主 任 。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的 通 識 教 育 由 「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 與 「 書 院 通 識 教 育 」 構 成 , 本 文 圍 繞「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 進 行 討 論 。 參 見 〈http://www.cuhk.edu.hk/oge〉。 這 六 所 大 學 是 : 加 州 大 學 洛 杉 磯 分 校 (<strong>University</strong> <strong>of</strong>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史 丹福 大 學 (Stanford <strong>University</strong>)、 華 盛 頓 州 立 大 學 (Washington State <strong>University</strong>)、 紐約 大 學 (New York <strong>University</strong>)、 哥 倫 比 亞 大 學 (Columbia <strong>University</strong>) 和 波 士 頓 大學 (Boston <strong>University</strong>)。


130 他 山 之 石( 二 ) 設 立 一 年 級 通 識 基 礎 課 的 緣 由現 時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的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採 取 近 似 哈 佛 大 學 的「 核 心 課 程 」, 同 時 融 合 了 大 學 所 倡 導 的 中 國 人 文 傳 統 與 西 方 博 雅 教育 精 神 , 課 程 分 為 四 個 知 識 範 圍 , 分 別 為 :「 文 化 傳 承 」、「 自 然 、 科技 與 環 境 」、「 社 會 與 文 化 」 及 「 自 我 與 人 文 」。 學 生 須 於 每 一 範 圍內 選 修 最 少 一 門 科 目 , 以 完 成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修 讀 要 求 。 實 質 上 , 學 生在 每 個 範 圍 內 自 由 選 科 修 讀 , 是 一 種 分 佈 性 的 選 修 體 制 (distributionrequirements), 但 課 程 結 構 根 據 人 類 知 性 關 懷 的 四 個 最 重 要 面 向 規劃 , 仍 有 一 定 的 「 核 心 」 成 分 。通 識 課 程 的 設 立 旨 在 拓 展 學 生 的 知 識 視 野 , 讓 學 生 認 識 不 同 學 科的 理 念 和 價 值 , 並 提 升 他 們 對 人 類 共 同 關 心 問 題 的 觸 覺 。 四 個 範 圍 的通 識 科 目 由 全 校 八 個 學 院 的 四 十 多 個 學 系 合 力 提 供 。 據 學 生 在 科 目 評鑑 (course evaluation) 中 的 反 饋 資 料 所 得 , 學 生 在 寬 泛 的 通 識 課 程中 自 由 選 修 , 確 實 能 增 加 他 們 在 專 科 以 外 的 知 識 , 達 到 擴 闊 視 野 的 目的 。 然 而 , 由 於 不 同 科 目 間 缺 乏 內 在 的 聯 繫 和 統 整 性 , 通 識 教 育 的 理念 和 價 值 其 實 難 以 清 晰 且 連 貫 地 植 入 課 程 中 。 就 現 時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的情 況 而 論 , 不 止 學 生 , 甚 至 連 部 分 任 教 通 識 科 的 老 師 往 往 亦 未 能 清 楚掌 握 通 識 教 育 的 精 神 。針 對 上 述 問 題 ,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主 任 建 議 開 設 一 年 級 學 生 共 同 必 修的 通 識 基 礎 課 , 旨 在 透 過 結 構 整 全 的 課 程 , 為 學 生 提 供 共 同 的 學 習經 驗 , 建 立 一 個 對 人 類 自 身 和 社 會 重 大 問 題 共 同 思 考 和 討 論 的 學 習 社群 , 培 養 跨 學 科 視 野 , 以 及 有 針 對 性 地 提 升 學 生 的 知 性 技 能 , 如 研 讀文 本 、 探 究 、 口 語 表 達 、 寫 作 及 批 判 思 維 等 。 故 此 , 這 次 訪 問 美 國 多間 大 學 , 我 們 亦 把 考 察 的 重 點 放 在 對 這 些 方 面 的 觀 察 上 。 以 下 即 總 結我 們 此 行 考 察 的 若 干 觀 察 和 汲 取 的 一 些 經 驗 。


張 燦 輝 、 梁 美 儀 、 溫 建 華 : 美 國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核 心 課 程 考 察 報 告 131二 、 通 識 教 育 核 心 課 程 的 兩 種 類 型不 同 大 學 因 應 各 自 的 歷 史 傳 統 、 教 育 理 念 、 可 用 資 源 等 因 素 , 發展 出 五 花 八 門 的 通 識 課 程 。 但 若 根 據 課 程 設 置 的 基 本 原 則 作 粗 略 劃分 , 通 識 課 程 主 要 可 分 為 兩 大 類 型 :( 一 ) 分 佈 性 規 定 的 通 識 課 程(distribution requirements) 及 ( 二 ) 核 心 課 程 (core curriculum)。 要清 楚 指 出 的 是 , 上 述 是 從 課 程 理 念 出 發 作 出 的 劃 分 。 事 實 上 , 一 所 大學 的 通 識 課 程 可 以 同 時 包 含 分 佈 性 選 修 制 及 核 心 必 修 制 的 成 份 。 分 佈 性 規 定 的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的 最 基 本 目 標 是 擴 闊 學 生 視 野 。 課 程中 包 含 的 科 目 種 類 相 當 寬 泛 , 多 數 由 不 同 學 系 提 供 , 並 按 規 定 的 學 術領 域 或 組 別 作 出 歸 類 。 學 生 需 要 從 這 些 規 定 的 學 術 領 域 或 組 別 中 自 由選 修 一 定 的 學 分 以 滿 足 修 讀 要 求 。 此 類 課 程 的 優 點 是 科 目 易 於 開 設 ,在 人 力 資 源 設 置 上 利 用 院 系 原 有 的 人 力 物 力 , 在 投 入 較 少 額 外 財 力 和人 力 的 情 況 下 便 可 達 到 擴 闊 學 生 知 識 視 野 的 目 的 ; 其 缺 點 是 整 體 課 程結 構 鬆 散 及 缺 乏 統 整 性 , 老 師 及 學 生 均 難 以 清 晰 掌 握 通 識 教 育 的 目 標和 理 念 , 科 目 素 質 的 管 理 亦 比 較 困 難 。核 心 課 程 有 特 定 的 教 育 目 標 和 內 容 , 通 常 包 含 了 大 學 所 認 定 的 學生 必 須 具 備 的 基 本 知 識 、 態 度 和 能 力 , 要 求 所 有 學 生 ( 尤 其 是 一 年 級學 生 ) 必 須 修 讀 。 課 程 的 整 體 結 構 較 為 嚴 謹 。 此 類 課 程 的 優 點 是 可 以為 學 生 提 供 共 同 的 學 習 經 驗 , 並 有 系 統 地 傳 授 該 大 學 認 為 最 重 要 的 教育 理 念 和 知 識 。 但 實 際 的 施 行 比 較 困 難 , 因 為 一 方 面 要 對 核 心 課 程 應事 實 上 , 就 觀 察 所 得 , 六 所 大 學 的 核 心 課 程 雖 有 所 不 同 , 但 大 致 可 分 為 三 類 : 加州 大 學 洛 杉 磯 分 校 、 史 丹 福 大 學 和 華 盛 頓 州 立 大 學 都 有 分 佈 性 規 定 的 通 識 課 程 ,核 心 課 程 只 是 整 體 通 識 課 程 的 一 個 組 成 部 分 , 針 對 一 年 級 學 生 開 設 ; 哥 倫 比 亞 大學 和 波 士 頓 大 學 都 有 完 整 跨 學 年 的 核 心 課 程 , 可 稱 為 「 強 核 心 課 程 」(strong corecurriculum); 紐 約 大 學 特 設 兩 年 制 的 「 通 識 課 程 」(General Studies Program), 其中 , 為 一 年 級 學 生 設 置 的 兩 組 核 心 課 程 共 4 門 科 目 。


132 他 山 之 石包 含 的 內 容 達 成 共 識 , 這 並 不 容 易 ; 另 一 方 面 , 由 於 著 重 課 程 的 統 整性 , 往 往 需 要 充 裕 的 資 源 作 配 套 方 能 妥 善 施 教 並 達 致 教 學 目 標 。基 於 教 授 側 重 點 的 不 同 , 實 施 核 心 課 程 可 採 取 兩 條 不 同 的 進 路 :第 一 種 , 強 調 學 生 擁 有 共 同 的 知 性 能 力 (intellectual abilities)。課 程 強 調 學 習 體 驗 , 著 重 知 性 能 力 (intellectual skills) 的 培 養 多 於 特定 內 容 的 灌 輸 。 課 程 通 常 會 開 辦 一 系 列 不 同 主 題 的 科 目 供 學 生 選 擇 。科 目 往 往 由 不 同 學 系 的 導 師 (instructor) 合 作 任 教 , 目 的 是 讓 學 生 認識 不 同 學 科 對 同 一 課 題 的 認 知 觀 點 及 處 理 方 法 。 由 於 課 程 涉 及 選 修 部分 , 修 讀 A 科 目 的 學 生 自 然 無 法 獲 得 B 科 目 所 傳 授 的 知 識 。 縱 然 選 修不 同 科 目 的 學 生 所 獲 取 的 知 識 不 同 , 他 們 所 得 到 的 學 習 體 驗 卻 是 相 似的 : 透 過 對 同 一 課 題 作 不 同 視 角 的 分 析 和 討 論 , 學 習 到 不 同 學 科 的 知識 和 理 念 , 學 會 全 面 、 多 角 度 看 問 題 , 並 理 解 不 同 學 科 認 識 事 物 方 式的 差 異 。第 二 種 , 強 調 學 生 掌 握 共 同 的 內 容 。 一 些 核 心 課 程 設 有 指 定 的 教授 範 圍 和 閱 讀 材 料 , 要 求 所 有 學 生 必 須 修 讀 , 即 學 習 的 知 識 內 容 是 相同 的 。 課 程 通 常 以 大 班 講 授 、 小 班 討 論 或 二 者 相 結 合 的 形 式 進 行 , 每班 由 一 至 兩 位 導 師 任 教 。 對 比 而 言 , 核 心 課 程 無 論 在 規 劃 、 教 學 安 排及 管 理 上 , 都 比 分 佈 性 規 定 的 通 識 課 程 需 求 更 多 的 人 力 及 物 力 資 源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即 將 新 增 的 6 學 分 一 年 級 學 生 共 同 必 修 的 通 識 基礎 課 , 就 性 質 而 言 , 等 同 於 美 國 大 學 的 通 識 核 心 課 程 。 要 成 功 推 行此 課 程 , 無 疑 需 要 縝 密 周 詳 的 規 劃 及 充 足 的 資 源 配 合 。( 一 ) 強 調 共 同 知 性 能 力 的 核 心 課 程 及 其 教 學此 次 考 察 中 , 加 州 大 學 洛 杉 磯 分 校 與 史 丹 福 大 學 均 採 取 強 調 共 同知 性 能 力 的 核 心 課 程 , 兩 校 都 將 其 作 為 整 體 通 識 教 育 的 其 中 一 部 分 ,並 針 對 一 年 級 學 生 開 設 。


張 燦 輝 、 梁 美 儀 、 溫 建 華 : 美 國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核 心 課 程 考 察 報 告 1331. 加 州 大 學 洛 杉 磯 分 校 : 一 年 級 群 組 科 目 (Freshman ClusterCourses)加 州 大 學 洛 杉 磯 分 校 原 本 只 有 分 佈 性 規 定 的 通 識 課 程 , 學 生 需 在「 藝 術 與 人 文 基 礎 」、「 社 會 與 文 化 基 礎 」 和 「 科 學 探 究 基 礎 」 三 大 領域 中 選 修 科 目 , 修 滿 約 45 個 通 識 教 育 學 分 方 能 畢 業 。 這 三 大 知 識 領 域基 礎 目 前 仍 然 保 留 。自 1997 年 開 始 , 該 校 嘗 試 在 一 般 分 佈 性 規 定 的 通 識 科 目 之 外 ,開 設 一 年 級 群 組 科 目 , 以 提 供 多 元 學 科 視 野 和 有 針 對 性 地 加 強 學 生 的寫 作 、 推 理 、 批 判 思 考 等 多 種 知 性 技 能 。 群 組 科 目 開 設 以 後 , 備 受 好評 , 被 視 為 理 想 課 程 模 式 的 典 範 。 學 生 修 讀 該 課 所 得 的 學 分 可 以 抵 免15 個 通 識 課 程 學 分 。 加 州 大 學 洛 杉 磯 分 校 每 年 約 有 四 千 名 新 生 , 其 中約 有 一 半 ( 即 二 千 名 ) 一 年 級 學 生 自 願 選 讀 一 年 級 群 組 科 目 。一 年 級 群 組 科 目 屬 於 「 著 重 共 同 知 性 能 力 」 的 核 心 課 程 , 並 不 保證 學 生 有 共 同 的 學 習 內 容 。 群 組 內 開 設 多 個 跨 學 科 的 主 題 科 目 , 由 於群 組 科 目 整 體 不 是 由 一 個 系 統 理 論 推 導 而 出 , 個 別 科 目 之 間 並 沒 有 明顯 關 聯 。 科 目 的 設 立 由 一 兩 位 老 師 構 思 和 發 起 , 然 後 邀 請 其 他 老 師 參與 , 共 同 組 織 教 學 內 容 , 訂 定 教 材 , 因 此 , 科 目 的 設 立 是 真 正 跨 學 科交 流 的 結 果 。 教 學 工 作 亦 由 來 自 多 個 學 系 的 教 師 共 同 擔 當 。 修 讀 群 組科 目 的 新 同 學 選 讀 其 中 一 門 科 目 , 即 能 體 驗 如 何 透 過 不 同 的 材 料 、 思考 和 研 究 進 路 去 探 索 和 討 論 同 一 課 題 , 如 此 便 可 在 學 習 一 門 科 目 的 過程 中 對 不 同 門 類 知 識 的 性 質 和 方 法 加 以 涉 獵 和 比 較 。現 時 一 年 級 群 組 科 目 每 年 開 設 約 十 個 不 同 主 題 的 科 目 供 學 生 選擇 。 加 州 大 學 洛 杉 磯 分 校 的 學 期 採 季 制 (quarter), 一 年 有 秋 、 冬 、春 三 個 學 季 , 一 年 級 群 組 科 目 縱 貫 三 個 學 季 。 在 秋 、 冬 學 季 , 各 科 目2006–07 學 年 群 組 科 目 共 10 門 , 其 中 3 門 與 「 美 國 社 會 文 化 」 有 關 ,4 門 以 「 科 技 與環 境 」 為 主 題 ,1 門 以 「 性 」 為 主 題 , 另 有 「 思 想 」 和 「 表 演 藝 術 」 兩 科 。


134 他 山 之 石以 大 班 講 授 及 小 班 討 論 雙 軌 形 式 進 行 教 學 。 不 同 學 系 的 導 師 於 大 班 講授 科 目 中 的 主 要 內 容 , 而 研 究 生 導 師 (graduate student instructor) 則負 責 帶 領 小 班 討 論 , 鼓 勵 學 生 深 入 探 究 及 交 流 。 大 班 講 授 每 周 兩 節 ,每 節 75 分 鐘 , 每 班 可 達 五 百 人 。 小 班 討 論 每 周 2 小 時 , 每 班 不 超 過20 人 。 在 春 學 季 , 群 組 科 目 會 開 設 一 系 列 與 秋 、 冬 學 季 主 題 相 關 的 高級 研 討 班 (capstone seminar), 由 研 究 生 導 師 任 教 , 討 論 題 目 將 個 別科 目 的 主 題 整 合 起 來 。 學 生 可 以 依 照 興 趣 自 由 選 讀 。總 而 言 之 , 一 年 級 群 組 科 目 作 為 通 識 課 程 的 核 心 元 素 , 共 同 性 不在 於 內 容 , 而 在 於 思 考 問 題 的 跨 學 科 進 路 , 以 及 學 生 主 動 學 習 、 探 究的 學 習 方 式 。2. 史 丹 福 大 學 :「 人 文 學 科 導 論 」(Introduction to the Humanities)史 丹 福 大 學 的 通 識 課 程 既 包 括 核 心 課 程 , 亦 包 括 分 佈 性 規 定 的 課程 。 其 中 , 第 一 範 圍 的 「 人 文 學 科 導 論 」 屬 核 心 課 程 , 要 求 所 有 一 年級 學 生 必 須 修 讀 。 史 丹 福 大 學 開 設 「 人 文 學 科 導 論 」 的 目 的 是 希 望 為 新 入 學 的 學 生提 供 一 個 共 同 的 學 習 經 驗 、 打 穩 學 生 自 由 教 育 的 基 礎 , 以 及 協 助 學 生適 應 由 高 校 升 讀 大 學 的 過 渡 期 。 該 校 每 年 錄 取 約 一 千 六 百 名 新 生 , 每年 亦 分 三 個 學 季 。「 人 文 學 科 導 論 」 的 課 程 結 構 分 為 兩 部 分 :( 一 ) 秋 學 季 開 設 約八 個 環 繞 不 同 主 題 的 跨 學 科 導 論 科 目 , 由 多 名 來 自 不 同 學 系 的 導 師整 個 通 識 課 程 分 為 三 個 範 圍 , 分 別 是 :( 一 ) 人 文 學 科 導 論 ;( 二 ) 分 科 寬 度 課 程(Disciplinary Breadth);( 三 ) 公 民 教 育 (Education for Citizenship)。第 二 範 圍 的 「 分 科 寬 度 課 程 」 屬 於 分 佈 性 規 定 的 通 識 課 程 。 課 程 定 出 五 個 學 術領 域 , 分 別 為 : 工 程 及 應 用 科 學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 人 文 學 科(Humanities)、 數 學 (Mathematics)、 自 然 科 學 (Natural Sciences) 及 社 會 科 學(Social Sciences)。 各 學 系 負 責 開 設 不 同 領 域 的 科 目 , 學 生 須 於 每 一 組 別 至 少 選 修一 門 科 目 。 此 外 , 學 生 亦 須 於 「 公 民 教 育 」 科 目 中 選 修 指 定 學 分 以 滿 足 修 讀 規 定 。


張 燦 輝 、 梁 美 儀 、 溫 建 華 : 美 國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核 心 課 程 考 察 報 告 135在 同 一 科 目 中 合 作 任 教 , 以 多 學 科 視 角 對 同 一 課 題 進 行 論 辯 , 以 刺激 學 生 思 考 。 這 類 似 於 加 州 大 學 洛 杉 磯 分 校 的 一 年 級 群 組 科 目 , 即兩 者 都 設 有 一 系 列 不 同 主 題 的 科 目 供 學 生 選 修 , 且 每 門 科 目 均 有 來自 不 同 領 域 的 導 師 聯 合 任 教 。( 二 ) 冬 及 春 學 季 由 個 別 學 系 開 設 一 批主 題 系 列 (thematic sequences) 科 目 , 這 些 是 以 特 定 學 科 為 基 礎 的科 目 , 由 個 別 學 系 的 導 師 任 教 。 學 生 在 秋 學 季 的 課 程 中 已 經 初 步 掌 握了 不 同 學 科 的 治 學 方 法 , 進 入 冬 及 春 學 季 , 即 按 照 個 人 的 治 學 取 向 選 修以 特 定 學 科 為 基 礎 的 科 目 , 在 知 性 探 究 層 面 上 作 進 一 步 的 深 化 學 習 。「 人 文 學 科 導 論 」 的 課 程 全 部 以 大 班 講 授 和 小 班 討 論 相 結 合 的 形式 雙 軌 進 行 。 大 班 講 授 課 每 班 約 二 百 五 十 人 , 每 周 2 節 , 每 節 50 分 鐘 ,由 學 系 教 授 任 教 。 導 論 課 由 一 組 老 師 決 定 五 個 閱 讀 文 本 , 在 課 堂 上 對 文本 作 不 同 詮 釋 。 同 學 需 精 讀 文 本 , 以 文 本 為 根 據 , 闡 釋 各 自 的 立 場 和 觀點 , 在 小 組 討 論 中 發 言 , 並 於 課 後 撰 寫 論 文 。 小 班 討 論 課 每 班 15 人 ,每 周 2 節 , 每 節 90 分 鐘 , 由 博 士 後 研 究 員 (post-doctoral fellow)任 教 。對 於 聘 請 博 士 後 研 究 員 任 教 的 安 排 , 史 丹 福 大 學 相 關 負 責 人 解釋 , 該 課 程 一 般 聘 用 三 年 合 約 的 博 士 後 研 究 員 , 雖 然 此 非 終 身 教 職 系列 的 職 位 , 但 史 丹 福 大 學 的 名 譽 及 聲 望 仍 可 吸 引 到 不 少 年 資 尚 淺 的教 師 以 此 為 職 業 生 涯 的 開 端 。 不 過 , 他 們 的 教 學 經 驗 也 相 應 有 限 , 所以 在 教 師 培 訓 方 面 , 校 方 較 注 重 為 博 士 後 研 究 員 提 供 核 心 課 程 背 景 介紹 、 帶 領 小 班 研 討 的 方 法 、 相 關 知 識 等 方 面 的 輔 導 。整 體 而 言 ,「 人 文 學 科 導 論 」 課 程 中 科 目 與 科 目 之 間 並 沒 有 明 顯聯 繫 , 導 論 課 與 主 題 課 之 間 的 關 係 亦 不 明 顯 。 所 有 一 年 級 同 學 都 要 修讀 一 門 導 論 課 和 兩 門 主 題 課 , 因 此 亦 不 能 保 證 有 共 同 的 學 習 內 容 。 但課 程 著 重 文 本 研 讀 , 強 化 學 生 寫 作 及 思 辨 的 能 力 , 還 會 引 介 視 覺 藝術 、 音 樂 等 方 面 的 知 識 。


136 他 山 之 石( 二 ) 強 調 共 同 內 容 的 核 心 課 程 及 其 教 學此 次 考 察 的 另 外 四 所 大 學 , 其 通 識 教 育 核 心 課 程 均 重 視 令 學 生 獲得 「 共 同 的 學 習 內 容 」, 不 過 , 各 校 為 學 生 選 定 的 共 同 內 容 以 及 課 程架 構 存 在 差 異 。1. 華 盛 頓 州 立 大 學 :「 世 界 文 明 」 核 心 課華 盛 頓 州 立 大 學 的 通 識 課 程 架 構 分 為 三 個 階 梯 : 第 一 個 階 梯 的科 目 要 求 一 年 級 學 生 修 讀 , 課 程 內 容 涉 及 基 本 知 識 及 知 性 技 巧 。科 目 包 括 : 世 界 文 明 (World Civilization)、 寫 作 傳 意 (WrittenCommunication)、 數 學 技 巧 (Mathematics Pr<strong>of</strong>iciency) 及 科 學(Sciences)。 第 二 個 階 梯 的 科 目 主 要 介 紹 不 同 學 科 的 知 識 , 屬 於 分 佈性 規 定 的 課 程 。 第 三 個 階 梯 的 科 目 學 術 性 要 求 較 高 , 學 生 需 就 特 定 議題 作 相 關 研 究 並 撰 寫 長 篇 論 文 。 在 上 述 三 個 階 梯 的 科 目 中 , 以 第 一 個 階 梯 的 「 世 界 文 明 」 為 整 個通 識 課 程 的 核 心 課 , 所 有 一 年 級 學 生 都 必 須 修 讀 。 課 程 內 容 主 要 介 紹世 界 的 主 流 文 明 , 並 探 究 相 關 的 社 會 、 政 治 、 哲 學 、 宗 教 等 議 題 , 旨在 豐 富 學 生 的 基 礎 知 識 , 並 讓 學 生 掌 握 基 本 的 治 學 方 法 。 課 程 亦 著 重培 訓 學 生 的 寫 作 、 口 語 溝 通 和 探 究 問 題 的 能 力 。華 盛 頓 州 立 大 學 每 年 錄 取 約 三 千 五 百 名 至 四 千 名 新 生 。 每 學 年 分上 下 兩 個 學 期 。「 世 界 文 明 」 為 期 一 學 年 , 上 學 期 教 授 公 元 1500 年 以前 的 世 界 主 流 文 明 ―「 世 界 文 明 I」, 下 學 期 講 授 公 元 1500 年 之 後 的世 界 主 流 文 明 ―「 世 界 文 明 II」。「 世 界 文 明 」 課 程 內 容 雖 然 具 一第 二 階 梯 分 為 幾 個 特 定 範 疇 , 包 括 : 藝 術 與 人 文 (Arts and Humanities)、 社 會 科 學(Social Sciences)、 文 化 研 究 (Intercultural Studies)、 生 物 與 物 理 科 學 (Biologicaland Physical Sciences) 及 傳 意 技 巧 (Communication Pr<strong>of</strong>iciency)。第 三 階 梯 的 科 目 分 為 三 個 類 別 : 以 科 學 方 法 為 基 礎 的 科 目 ; 以 社 會 科 學 方 法 為 基 礎的 科 目 ; 以 人 文 學 科 方 法 為 基 礎 的 科 目 。


張 燦 輝 、 梁 美 儀 、 溫 建 華 : 美 國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核 心 課 程 考 察 報 告 137定 的 歷 史 成 份 , 但 卻 著 重 以 跨 學 科 的 視 角 討 論 相 關 議 題 。 學 生 學 習 以研 讀 文 本 為 基 礎 。 文 本 內 容 涵 蓋 的 範 圍 較 廣 , 足 以 讓 各 學 科 從 不 同 角度 對 選 定 文 本 進 行 討 論 , 教 師 在 編 排 教 程 上 亦 享 有 相 當 大 的 彈 性 。 此外 , 還 為 學 生 提 供 指 定 教 科 書 和 網 上 閱 讀 資 料 。 同 學 需 於 上 課 前 閱 讀教 科 書 和 資 料 , 查 看 指 定 的 多 媒 體 資 料 , 並 完 成 網 上 測 驗 。 科 目 亦 要求 同 學 寫 作 、 善 用 圖 書 館 找 資 料 及 參 加 文 化 活 動 。「 世 界 文 明 」 課 程 採 取 大 班 講 授 模 式 , 人 數 由 40 至 100 人 不 等 ,學 生 可 以 自 由 參 加 小 組 討 論 。 導 師 團 隊 來 自 八 個 不 同 學 系 , 共 有 四 十多 名 。2. 紐 約 大 學 「 通 識 課 程 」 的 基 礎 課 系 列雖 然 紐 約 大 學 並 沒 有 設 立 所 有 學 生 都 必 須 修 讀 的 通 識 課 程 , 卻 設有 一 個 兩 年 制 的 「 通 識 課 程 」, 其 結 構 可 以 媲 美 一 個 具 統 整 性 的 通 識教 育 課 程 。「 通 識 課 程 」 是 一 個 為 期 兩 年 的 全 日 制 課 程 , 學 生 修 畢 此 課程 後 可 以 取 得 副 學 士 學 位 (Associate Degree), 之 後 可 再 選 主 修的 專 業 , 修 讀 兩 年 後 即 可 獲 得 學 士 學 位 。「 通 識 課 程 」 為 學 生 提供 了 一 個 全 面 而 跨 學 科 的 人 文 基 礎 教 育 。 課 程 當 中 的 「 文 化 基 礎 」(Cultural Foundations) 和 「 社 會 基 礎 」(Social Foundations) 系 列 是「 通 識 課 程 」 一 年 級 生 的 必 修 課 , 也 是 整 個 課 程 的 核 心 課 。「 文 化 基 礎 」 系 列 介 紹 從 古 代 世 界 到 現 代 文 明 早 期 的 自 我 (self)概 念 , 著 重 介 紹 不 同 文 明 如 何 透 過 文 學 、 視 覺 和 表 演 藝 術 以 及 音 樂 展示 個 人 與 社 會 的 關 係 。 主 要 概 念 包 括 :(1) 神 聖 與 英 雄 ;(2) 權 力 與解 放 ;(3) 美 與 愛 ;(4) 古 代 與 現 代 ;(5) 自 我 與 他 者 ;(6) 男 性與 女 性 。「 社 會 基 礎 」 系 列 介 紹 哲 學 、 宗 教 、 政 治 、 社 會 、 文 化 以 及歷 史 的 論 述 中 最 基 本 的 問 題 。 第 一 部 分 包 括 恆 久 的 問 題 如 : 人 與 人 的


138 他 山 之 石關 係 、 環 境 、 社 群 、 政 治 組 織 和 神 聖 。 第 二 部 分 討 論 文 藝 復 興 以 還 觀念 和 價 值 的 衝 突 , 包 括 :(1) 文 藝 復 興 與 宗 教 改 革 對 抗 中 世 紀 傳 統 ;(2) 科 學 對 抗 宗 教 宇 宙 觀 ;(3) 自 由 與 平 等 對 抗 傳 統 權 威 。 兩 個 系列 各 分 上 下 兩 學 期 講 授 , 上 學 期 研 讀 由 古 代 至 中 古 的 文 本 , 下 學 期 研讀 由 文 藝 復 興 到 浪 漫 時 期 的 作 品 。「 通 識 課 程 」 的 學 生 總 人 數 為 約 八 百 五 十 人 。「 文 化 基 礎 」 與 「 社會 基 礎 」 兩 個 系 列 課 程 , 每 班 人 數 上 限 25 人 。 以 歷 史 作 框 架 , 著 重 研 讀文 獻 原 典 , 發 展 學 生 的 分 析 力 、 綜 合 思 考 能 力 及 批 判 討 論 的 語 言 能 力 。「 通 識 課 程 」 有 其 專 屬 的 教 學 團 隊 , 導 師 專 職 負 責 教 學 , 無 需 兼顧 學 術 研 究 工 作 。 團 隊 共 有 62 位 全 職 教 授 及 40 位 兼 職 教 授 。 每 位 教 職員 每 學 期 約 任 教 三 個 班 , 每 班 20 至 25 人 。3. 哥 倫 比 亞 大 學 的 核 心 課 程哥 倫 比 亞 大 學 的 核 心 課 程 是 哥 倫 比 亞 大 學 自 由 教 育 的 基 石 。 核 心課 程 相 當 具 規 模 , 包 含 一 組 科 目 , 內 容 涉 及 文 學 、 哲 學 、 歷 史 、 音樂 、 藝 術 及 科 學 等 範 疇 。 課 程 著 重 統 整 性 , 讓 學 生 系 統 而 廣 泛 地 認 識在 不 同 知 識 領 域 中 具 影 響 力 的 思 想 。 哥 倫 比 亞 大 學 的 本 科 生 總 數 約 為四 千 人 , 每 年 約 有 一 千 名 新 生 。 所 有 學 生 都 必 須 修 讀 核 心 課 程 。哥 倫 比 亞 大 學 的 核 心 課 程 包 括 五 個 領 域 :(1)「 當 代 文 明 」(Contemporary Civilization);(2)「 人 文 系 列 」(Humanities),又 細 分 為 「 文 學 人 文 」(Literature Humanities)、「 藝 術 人 文 」(ArtHumanities)、「 音 樂 人 文 」(Music Humanities) 三 組 ;(3)「 主 要 文化 」(Major Cultures);(4)「 科 學 」(Science);(5)「 其 他 」, 包括 外 語 能 力 、 體 育 及 寫 作 。我 們 此 次 考 察 集 中 了 解 了 「 當 代 文 明 」 及 「 人 文 系 列 」 中 的 「 文


張 燦 輝 、 梁 美 儀 、 溫 建 華 : 美 國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核 心 課 程 考 察 報 告 139學 人 文 」 兩 個 領 域 的 課 程 結 構 及 運 作 。「 當 代 文 明 」 與 「 文 學 人 文 」 均 為 一 學 年 的 課 程 。「 當 代 文 明 」主 要 透 過 介 紹 人 類 社 群 中 政 治 、 社 會 、 道 德 等 各 方 面 的 重 要 議 題 , 引導 學 生 探 討 價 值 觀 如 何 建 構 , 以 期 使 他 們 成 為 積 極 和 有 識 見 的 社 會 公民 。「 文 學 人 文 」 主 要 透 過 研 讀 文 獻 讓 學 生 了 解 「 人 文 」 概 念 在 各 種思 潮 中 的 演 化 , 發 展 批 判 性 思 辨 能 力 , 並 建 構 自 我 的 價 值 觀 。「 當 代 文 明 」 及 「 文 學 人 文 」 課 程 以 小 組 形 式 教 授 , 每 班 人 數 不多 於 22 人 , 每 周 上 課 四 小 時 。 課 程 要 求 學 生 研 讀 文 本 , 就 文 本 中 所 圍繞 的 議 論 發 表 個 人 論 點 , 並 以 口 頭 報 告 和 寫 作 的 形 式 表 達 。 科 目 選 用之 文 本 , 除 核 心 課 程 要 求 的 基 礎 文 本 外 , 教 師 也 可 自 選 文 本 。 老 師 充分 意 識 到 每 組 學 生 都 有 不 同 , 學 年 開 始 時 特 別 重 視 引 導 小 組 互 動 , 建立 智 性 社 群 , 使 討 論 水 準 提 高 。4. 波 士 頓 大 學 : 文 理 學 院 的 核 心 課 程波 士 頓 大 學 文 理 學 院 的 學 生 可 以 通 過 三 種 途 徑 滿 足 通 識 教 育 課程 的 修 讀 規 定 。 第 一 種 , 修 讀 整 套 共 8 門 科 目 的 核 心 課 程 。 第 二 種 ,從 分 佈 性 規 定 的 課 程 (Divisional Studies Program) 中 選 修 6 門 科 目 。分 佈 性 規 定 的 課 程 包 含 四 個 範 疇 : 人 文 學 科 、 數 學 及 電 腦 科 學 、 自 然科 學 、 社 會 科 學 。 同 學 需 按 規 定 從 特 定 範 疇 中 選 修 一 定 的 學 分 。 第 三種 , 按 特 定 的 科 目 組 合 , 從 核 心 課 程 及 分 佈 性 規 定 的 課 程 中 各 選 修 一定 的 學 分 。 波 士 頓 大 學 每 年 約 有 一 千 八 百 五 十 名 新 生 入 讀 文 理 學 院 ,其 中 有 約 五 百 名 學 生 選 讀 整 套 包 含 8 門 科 目 在 內 的 核 心 課 程 。核 心 課 程 共 8 門 科 目 , 學 生 需 於 第 一 學 年 及 第 二 學 年 各 修 讀 4 門 科目 。8 門 科 目 中 ,4 門 屬 人 文 學 科 類 ,2 門 屬 自 然 科 學 類 ,2 門 屬 社 會 科學 類 :


140 他 山 之 石(1) 人 文 學 科 類 別 的 科 目 : 遠 古 世 界 (Ancient World)、 古 代及 中 古 世 界 (Antiquity and the Medieval World)、 文 藝 復興 (<strong>The</strong> Renaissance)、 從 啟 蒙 到 現 代 (From the Enlightenmentto Modernity)。(2) 自 然 科 學 類 別 的 科 目 : 宇 宙 與 地 球 的 進 化 (Evolution <strong>of</strong>the Universe and the Earth)、 生 物 多 樣 性 及 生 命 進 化 (Biodiversityand the Evolution <strong>of</strong> Life)。(3) 社 會 科 學 類 別 的 科 目 : 社 會 科 學 基 礎 (Foundations <strong>of</strong> theSocial Sciences)、 個 人 與 現 代 性 ( the Individual andModernity)。核 心 課 程 的 目 的 是 希 望 為 學 生 提 供 自 由 教 育 的 基 礎 , 讓 學 生 認 識歷 史 的 發 展 、 科 學 中 的 重 大 發 現 及 造 就 當 代 世 界 的 文 化 傳 統 和 價 值觀 , 以 及 強 化 學 生 的 思 維 及 提 升 其 學 習 能 力 。課 程 以 大 班 講 授 及 小 班 討 論 相 結 合 的 形 式 進 行 。 大 班 講 授 每 周 一次 , 每 次 80 分 鐘 , 要 求 全 體 學 生 ( 五 百 名 左 右 ) 一 起 上 課 。 小 班 討 論則 每 班 20 至 25 人 , 每 周 3 小 時 。 大 班 講 授 邀 請 大 學 較 著 名 的 學 者 任 主講 , 小 班 討 論 由 學 系 教 授 擔 任 指 導 老 師 。核 心 課 程 以 研 讀 經 典 文 獻 為 主 , 內 容 涉 及 人 文 學 科 、 社 會 科 學 及自 然 科 學 中 的 重 要 觀 念 及 方 法 。 在 大 班 講 授 中 , 講 者 主 要 就 環 繞 主 題 的相 關 概 念 及 問 題 作 提 綱 式 引 介 ; 在 小 班 討 論 中 , 導 師 會 引 領 學 生 對 主 題作 深 入 了 解 , 並 著 重 互 動 交 流 , 發 展 學 生 的 批 判 思 維 及 寫 作 技 巧 。三 、 通 識 教 育 核 心 課 程 的 實 施 舉 措( 一 ) 教 師 輔 導 及 培 訓此 次 考 察 的 幾 所 大 學 都 十 分 重 視 為 任 教 通 識 核 心 課 程 的 教 師 提 供 輔導 、 培 訓 , 以 及 增 加 教 師 之 間 相 互 交 流 的 機 會 和 渠 道 。 從 內 容 上 看 , 此


張 燦 輝 、 梁 美 儀 、 溫 建 華 : 美 國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核 心 課 程 考 察 報 告 141類 教 師 發 展 活 動 主 要 有 四 方 面 :1. 向 新 教 師 介 紹 核 心 課 程 的 背 景 資 料 ;2. 為 帶 領 研 討 班 的 教 師 提 供 教 學 法 培 訓 ;3. 擴 展 教 師 的 知 識 基 礎 ;4. 教師 之 間 就 授 課 經 驗 互 相 交 流 。 在 培 訓 課 程 的 組 織 方 式 上 , 主 要 有 定 期 聚會 、 工 作 坊 、 單 獨 的 培 訓 課 程 、 構 建 網 絡 資 源 平 台 等 形 式 。加 州 大 學 洛 杉 磯 分 校 為 協 助 研 究 生 導 師 教 學 , 一 年 級 群 組 科 目 負責 部 門 每 年 均 會 組 織 培 訓 及 輔 導 課 程 , 為 導 師 提 供 相 關 課 程 資 訊 , 包括 群 組 科 目 的 歷 史 背 景 、 課 程 目 的 、 一 年 級 學 生 的 特 性 、 課 程 的 評 核機 制 及 教 學 支 援 配 套 等 。 另 外 , 部 門 每 學 年 亦 會 組 織 三 次 研 討 班 發 展工 作 坊 (seminar development workshop), 為 有 意 於 春 學 季 開 辦 研 討 班的 研 究 生 導 師 提 供 輔 導 。 工 作 坊 會 邀 請 資 深 的 導 師 講 解 如 何 設 定 研 討主 題 、 選 定 教 材 、 安 排 教 程 , 以 及 傳 授 促 進 課 堂 討 論 氣 氛 的 技 巧 等 。史 丹 福 大 學 為 協 助 博 士 後 研 究 員 指 導 小 班 討 論 課 , 每 學 年 均 舉 辦一 個 為 期 兩 星 期 的 輔 導 課 程 。 課 程 內 容 除 了 介 紹 課 程 的 歷 史 、 目 的 、教 學 隊 伍 的 成 員 外 , 亦 會 邀 請 較 資 深 的 博 士 後 研 究 員 講 授 實 務 性 教 學技 巧 , 如 文 本 的 選 擇 、 教 程 和 課 業 的 編 排 等 。 此 外 , 亦 會 邀 請 專 家 講授 一 些 與 課 程 相 關 的 議 題 , 以 提 升 教 學 人 員 的 知 識 水 準 。華 盛 頓 州 立 大 學 任 教 「 世 界 文 明 」 核 心 課 的 導 師 每 年 暑 假 均 需 參加 一 個 為 期 一 星 期 的 暑 期 工 作 坊 , 並 於 學 年 間 參 加 數 次 會 議 , 討 論 有關 課 程 的 問 題 及 交 流 教 課 經 驗 , 如 課 程 的 內 容 、 討 論 的 議 題 、 教 學 法等 , 藉 以 改 進 課 程 質 素 。哥 倫 比 亞 大 學 核 心 課 程 領 導 人 相 當 注 重 教 師 之 間 的 溝 通 , 由 於「 當 代 文 明 」 及 「 文 學 人 文 」 的 教 師 團 隊 均 來 自 不 同 學 系 , 因 此 每 週舉 行 午 餐 聚 會 , 藉 此 提 供 平 台 讓 導 師 們 交 流 課 程 中 的 種 種 事 項 , 如 教學 法 、 課 程 內 容 、 討 論 問 題 等 。 此 外 , 亦 會 邀 請 個 別 課 題 的 專 家 於 午餐 聚 會 時 作 專 題 演 講 , 以 開 闊 導 師 的 知 識 視 野 , 提 升 教 學 知 識 水 平 。波 士 頓 大 學 現 時 大 約 有 五 十 個 來 自 不 同 學 系 的 老 師 任 教 核 心 課程 , 平 均 每 人 每 學 期 教 授 一 班 。 任 教 核 心 課 程 的 導 師 每 星 期 會 面


142 他 山 之 石一 次 , 就 課 程 問 題 作 討 論 及 交 流 。 所 有 課 程 資 料 , 如 教 學 大 綱 、 討論 題 目 、 課 業 試 題 及 其 他 相 關 的 教 學 資 源 亦 會 存 檔 , 供 導 師 互 相取 用 和 分 享 。與 其 他 幾 所 大 學 的 實 施 舉 措 略 有 不 同 的 是 , 紐 約 大 學 「 通 識 課程 」 通 過 構 建 網 絡 資 源 系 統 ― 黑 板 系 統 (Blackboard)― 為 核 心課 程 的 師 生 提 供 資 源 共 享 和 溝 通 交 流 的 平 台 。 黑 板 系 統 分 為 三 個 方面 :1. 導 師 空 間 (faculty space): 是 「 通 識 課 程 」 導 師 以 及 行政 人 員 間 溝 通 的 橋 樑 。 用 戶 可 以 發 電 郵 給 所 有 或 特 定 的 群組 , 以 便 互 相 交 流 。 導 師 亦 可 以 從 中 尋 找 到 不 同 課 程 的 大綱 、 指 引 、 教 材 , 以 及 網 絡 連 結 等 。2. 媒 體 庫 (media matrix): 包 含 特 別 為 配 合 課 程 設 計 而 選定 的 電 子 素 材 , 是 所 有 「 通 識 課 程 」 電 子 教 材 的 總 匯 。 導師 可 以 把 教 材 自 行 複 製 到 其 個 人 的 科 目 網 頁 中 。 通 過 媒 體庫 , 導 師 亦 可 以 快 速 連 結 至 圖 書 館 已 擁 有 版 權 的 資 料 庫 ,獲 取 文 本 、 音 樂 及 錄 像 等 資 源 。3. 虛 擬 公 共 空 間 (virtual commons): 包 含 所 有 與 課 程 相 關的 資 源 及 課 外 資 源 。 虛 擬 公 共 空 間 的 設 立 是 希 望 幫 助 學 生認 識 科 目 之 間 的 關 聯 , 以 及 課 程 與 外 在 世 界 的 聯 繫 。 此 空間 亦 會 放 置 多 媒 體 資 訊 、 學 生 項 目 (project) 的 題 目 、 圖書 館 連 結 以 及 網 路 資 源 等 。( 二 ) 資 源 和 激 勵 機 制除 提 供 同 教 學 直 接 相 關 的 輔 導 和 培 訓 外 , 部 分 大 學 還 通 過 提 供 資源 的 方 式 激 勵 教 師 投 入 核 心 課 程 的 教 學 。 在 激 勵 教 師 的 諸 多 措 施 中 ,大 部 分 學 校 均 通 過 為 教 師 提 供 津 貼 的 方 式 以 作 支 持 , 哥 倫 比 亞 大 學 還為 教 師 提 供 帶 薪 學 術 假 期 以 作 激 勵 , 加 州 大 學 洛 杉 磯 分 校 則 從 工 作 量


張 燦 輝 、 梁 美 儀 、 溫 建 華 : 美 國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核 心 課 程 考 察 報 告 143的 角 度 考 量 , 在 教 師 工 作 量 以 及 學 系 對 課 時 的 認 可 上 作 出 安 排 。加 州 大 學 洛 杉 磯 分 校 開 辦 一 年 級 群 組 科 目 成 本 巨 大 , 每 門 科 目每 年 所 需 成 本 約 為 二 十 萬 美 元 。 其 中 85% 用 作 支 付 教 學 薪 金 , 其 餘15% 則 用 作 支 持 行 政 及 班 級 運 作 的 開 支 。 群 組 科 目 設 有 相 當 完 善 的 激勵 機 制 , 以 吸 引 導 師 開 課 和 任 教 。 如 導 師 任 教 群 組 科 目 , 其 所 屬 的 學系 即 可 獲 得 教 學 豁 免 津 貼 , 用 作 另 聘 教 員 補 充 學 系 科 目 師 資 之 用 。 至於 導 師 , 每 教 授 一 門 群 組 科 目 , 即 可 豁 免 於 學 系 教 授 一 門 科 目 ( 以 每學 季 計 )。 首 次 任 教 群 組 科 目 的 導 師 , 更 可 額 外 獲 得 4,000 美 元 津 貼 。另 外 , 研 究 生 導 師 參 加 輔 導 課 程 或 工 作 坊 , 亦 可 獲 發 少 量 津 貼 。史 丹 福 大 學 所 設 立 的 激 勵 機 制 亦 相 當 完 善 。 首 次 任 教 秋 學 季 「 人文 學 科 導 論 」 的 導 師 可 獲 得 10,000 美 元 津 貼 , 以 作 課 程 設 計 及 編 製 教材 之 用 。 若 導 師 於 第 二 年 起 仍 繼 續 任 教 , 每 年 將 獲 得 5,000 美 元 津 貼 。首 次 任 教 冬 及 春 學 季 的 導 師 可 獲 得 3,000 美 元 津 貼 。 此 激 勵 機 制 只 適 用於 「 人 文 學 科 導 論 」 與 導 師 之 間 , 學 系 與 「 人 文 學 科 導 論 」 項 目 則 沒有 任 何 激 勵 或 補 償 性 的 關 聯 。華 盛 頓 州 立 大 學 的 通 識 教 育 部 以 比 較 間 接 的 方 式 鼓 勵 學 系 提 供 師資 。 凡 任 教 核 心 課 程 導 師 , 其 所 屬 學 系 在 收 取 研 究 生 方 面 都 會 獲 通 識教 育 部 提 供 的 財 政 支 援 , 令 學 系 有 更 好 的 發 展 機 會 。哥 倫 比 亞 大 學 對 核 心 課 程 的 重 視 亦 可 以 反 映 在 其 完 善 的 激 勵 機制 上 。 按 現 時 規 定 , 高 級 導 師 (senior instructor) 連 續 四 年 任 教 核心 課 程 , 即 可 以 獲 得 一 學 期 的 有 薪 假 期 。 另 外 , 科 目 的 核 心 講 者(core lecturers) 可 每 年 獲 得 5,000 美 元 津 貼 , 若 連 續 任 教 四 年 , 可 另獲 7,000 美 元 的 暑 期 津 貼 。( 三 ) 活 動 及 出 版波 士 頓 大 學 雖 無 施 行 額 外 激 勵 措 施 以 吸 引 導 師 任 教 , 但 仍 有 不 少導 師 出 於 對 通 識 教 育 理 念 的 認 同 , 願 意 任 教 核 心 課 程 。 不 過 , 該 大 學


144 他 山 之 石會 為 學 生 學 習 提 供 資 助 , 其 核 心 課 程 每 年 均 會 資 助 學 生 參 加 文 化 活 動和 短 途 旅 遊 。 課 程 亦 提 供 資 源 , 鼓 勵 學 生 將 修 讀 課 程 的 論 文 習 作 結 集出 版 , 展 示 學 習 成 果 , 刊 物 編 輯 工 作 由 學 生 擔 任 , 以 提 升 他 們 的 組 織和 領 導 能 力 。( 四 ) 質 量 保 障 機 制為 保 障 通 識 教 育 核 心 課 程 的 質 量 , 各 校 均 採 取 措 施 了 解 具 體 科 目運 行 情 況 、 評 估 課 程 的 整 體 質 量 。 主 要 舉 措 有 : 設 立 獨 立 工 作 組 評 估課 程 , 設 立 督 導 委 員 會 指 導 核 心 課 程 管 理 部 門 的 運 作 , 建 立 科 目 資 料檔 案 袋 , 進 行 科 目 教 學 評 估 , 及 進 行 現 場 課 堂 觀 察 。與 一 年 級 群 組 科 目 相 配 合 , 加 州 大 學 洛 杉 磯 分 校 成 立 通 識 教育 群 組 科 目 評 價 工 作 組 (Workgroup on General Education ClusterAssessment),1998–2003 年 對 群 組 科 目 進 行 為 期 五 年 的 調 查 與 評 估 。此 外 , 群 組 科 目 行 政 小 組 與 大 學 本 科 教 育 評 估 辦 公 室 (College’s Office<strong>of</strong> Undergraduate Evaluation) 合 作 完 成 《1998–2003 年 一 年 級 群 組 科 目自 我 回 顧 報 告 》(Self-Review Report <strong>of</strong> the Freshman Cluster Program1998–2003)。 不 僅 如 此 ,2003–04 學 年 , 大 學 教 務 會 (AcademicSenate) 還 對 一 年 級 群 組 科 目 進 行 了 實 地 考 查 (site review)。史 丹 福 大 學 的 質 量 保 證 機 制 分 為 兩 層 。 一 層 為 「 人 文 學 科 導 論 」課 程 辦 公 室 , 負 責 日 常 管 理 和 評 估 工 作 , 其 上 又 設 立 督 導 委 員 會(Governance Board) 監 督 其 教 學 質 量 , 並 對 其 發 展 給 出 指 導 。華 盛 頓 州 立 大 學 10 11、 紐 約 大 學 及 波 士 頓 大 學 則 分 別 通 過 建 立 科 華 盛 頓 州 立 大 學 的 具 體 要 求 為 :1. 教 師 向 通 識 教 育 主 任 提 供 科 目 教 學 大 綱 , 以 確 保各 個 科 目 與 通 識 教 育 整 體 目 標 保 持 一 致 ;2. 每 學 期 末 對 各 科 目 作 教 學 評 估 。10 紐 約 大 學 採 取 的 方 式 為 :1. 學 術 事 務 部 門 審 閱 科 目 大 綱 , 若 科 目 主 題 被 質 疑 , 該 科將 可 能 被 取 消 ;2. 教 師 需 依 照 通 識 科 目 指 導 設 計 內 容 , 但 同 時 享 有 確 定 科 目 架 構 的靈 活 度 ;3. 學 院 教 師 及 行 政 人 員 每 年 例 行 觀 課 ;4. 建 立 科 目 檔 案 袋 , 資 料 用 於 審 查與 評 估 。11 波 士 頓 大 學 主 要 採 取 兩 種 方 式 :1. 核 心 課 程 主 任 定 期 觀 課 ;2. 每 學 期 進 行 教 學評 估 。


張 燦 輝 、 梁 美 儀 、 溫 建 華 : 美 國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核 心 課 程 考 察 報 告 145目 檔 案 袋 、 科 目 教 學 評 估 及 課 堂 觀 課 等 方 式 , 蒐 集 科 目 設 計 及 教 學 相 關的 具 體 信 息 , 以 考 察 通 識 科 目 與 核 心 課 程 之 間 的 配 合 程 度 及 科 目 質 素 。三 、 從 美 國 核 心 課 程 經 驗 獲 得 的 啟 發這 次 赴 美 考 察 , 蒐 集 了 數 間 美 國 大 學 規 劃 通 識 課 程 的 資 料 , 收 穫可 謂 不 少 。 其 中 對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籌 劃 一 年 級 共 同 核 心 課 程 較 富 啟 發 性的 經 驗 可 歸 納 為 如 下 八 個 要 點 :( 一 ) 設 立 核 心 課 程 的 共 同 目 標六 間 大 學 的 通 識 核 心 課 程 雖 然 在 結 構 與 內 容 上 有 所 差 異 , 但 都 圍繞 著 以 下 三 大 共 同 目 標 :1. 建 立 知 識 基 礎 , 讓 學 生 更 了 解 自 身 以 及 其 身 處 的 社 會 及世 界 ;2. 培 養 及 提 升 學 生 的 知 性 技 巧 , 包 括 閱 讀 、 探 究 、 寫 作 、 語言 溝 通 , 及 批 判 思 維 的 能 力 ;3. 為 學 生 提 供 一 個 共 同 學 習 的 經 驗 , 由 此 塑 造 有 利 的 學 習 環境 , 建 立 學 習 社 群 。除 上 述 目 標 外 , 哥 倫 比 亞 大 學 核 心 課 程 試 圖 實 現 探 討 及 構 建 價 值觀 , 以 及 培 養 社 會 公 民 的 目 標 , 紐 約 大 學 提 出 的 令 學 生 通 過 文 化 主題 的 探 究 以 理 解 個 人 與 社 會 關 係 的 目 標 , 也 都 值 得 我 們 參 考 。 這 些目 標 指 明 核 心 課 程 將 對 學 生 內 在 價 值 、 理 性 判 斷 、 自 我 理 解 等 方 面 產生 影 響 。( 二 ) 注 重 跨 學 科 知 識 的 傳 授據 觀 察 , 幾 乎 所 有 的 通 識 核 心 課 程 都 注 重 知 識 的 整 合 性 及 傳 授 跨學 科 知 識 , 以 培 養 學 生 的 跨 學 科 視 野 及 融 會 知 識 的 能 力 。


146 他 山 之 石( 三 ) 經 典 名 著 作 教 材 及 其 選 定 標 準此 次 訪 問 的 六 間 大 學 , 大 部 分 都 以 研 讀 經 典 名 著 作 為 核 心 課 程 的閱 讀 文 本 , 由 此 反 映 了 一 種 教 育 的 共 通 信 念 : 大 學 教 育 就 是 要 將 人 類文 明 或 偉 大 思 想 的 要 素 傳 授 給 學 生 , 讓 學 生 對 人 類 文 明 的 遺 產 有 所 體認 , 承 擔 起 傳 承 文 明 歷 史 的 責 任 。 然 而 古 今 中 外 的 經 典 名 著 龐 雜 , 應如 何 作 挑 選 呢 ? 受 訪 大 學 大 都 表 示 文 獻 選 取 的 標 準 主 要 是 取 決 於 文 獻內 容 能 否 激 發 多 視 角 的 思 考 , 以 便 引 導 學 生 作 多 方 面 的 反 思 和 討 論 。此 外 , 大 學 本 身 所 承 傳 的 教 育 理 念 及 面 向 的 社 會 和 文 化 環 境 , 亦 是選 定 文 本 的 重 要 依 據 。 選 擇 能 啟 發 學 生 對 自 身 及 身 處 社 會 作 省 思 的 作品 , 顯 然 比 單 純 地 介 紹 「 巨 著 」(Great Books) 更 有 實 質 意 義 。( 四 ) 小 班 模 式 授 課受 訪 的 六 間 大 學 中 , 有 四 間 大 學 採 用 了 大 班 講 授 及 小 班 討 論 相 結合 的 形 式 授 課 。 其 餘 兩 間 則 純 粹 採 用 小 班 討 論 上 課 模 式 , 人 數 均 不 超過 25 人 。 小 班 上 課 無 疑 是 較 理 想 的 教 學 模 式 , 它 除 了 可 以 增 加 學 生 和教 師 接 觸 交 流 的 機 會 , 亦 可 加 強 教 學 的 互 動 性 、 強 化 學 生 對 課 程 的 投入 感 , 更 有 利 於 學 習 社 群 的 建 立 。( 五 ) 教 師 團 隊 的 建 立核 心 課 程 的 成 功 有 賴 於 導 師 的 協 作 和 溝 通 , 因 此 確 立 完 善 的 溝 通機 制 相 當 重 要 。 哥 倫 比 亞 大 學 與 波 士 頓 大 學 每 週 均 舉 行 導 師 聚 會 , 就課 程 內 容 、 討 論 議 題 、 課 業 安 排 等 進 行 交 流 , 促 進 和 加 深 導 師 之 間 的合 作 及 聯 繫 , 務 求 完 善 課 程 , 以 達 至 更 佳 的 教 學 效 果 。( 六 ) 培 訓 及 再 教 育 (Re-education)據 觀 察 , 幾 乎 所 有 的 核 心 課 程 都 重 視 跨 學 科 知 識 的 傳 授 及 培 養 學生 的 知 性 能 力 , 任 教 核 心 課 的 導 師 無 疑 需 要 比 一 般 教 授 專 業 科 目 的 導


張 燦 輝 、 梁 美 儀 、 溫 建 華 : 美 國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核 心 課 程 考 察 報 告 147師 具 備 更 廣 闊 的 知 識 視 野 和 引 領 學 生 反 思 議 題 、 進 行 討 論 的 指 導 能力 。 為 協 助 導 師 更 有 效 地 達 成 核 心 課 程 的 教 學 目 標 , 不 少 受 訪 大 學 都會 為 導 師 提 供 輔 導 課 程 及 培 訓 工 作 坊 , 甚 至 提 出 「 再 教 育 」 概 念 , 鼓勵 導 師 擴 闊 知 識 視 野 和 提 升 教 學 能 力 。( 七 ) 導 師 在 教 學 上 的 自 由 和 彈 性縱 然 大 部 分 受 訪 大 學 對 核 心 課 程 的 教 授 範 圍 及 教 學 大 綱 設 有 基 本指 引 , 但 在 實 際 教 學 方 面 , 卻 往 往 給 予 導 師 相 當 大 的 彈 性 和 自 由 度 。導 師 可 以 自 由 編 定 教 程 及 增 加 教 材 。 導 師 間 亦 可 以 彼 此 交 流 , 交 換 教學 心 得 和 資 訊 , 豐 富 教 學 內 容 。( 八 ) 激 勵 或 補 償 機 制除 紐 約 大 學 外 , 所 有 受 訪 大 學 都 邀 請 不 同 學 系 的 導 師 任 教 核 心 課程 。 就 一 般 的 情 況 論 , 如 學 系 教 師 同 意 任 教 通 識 課 程 , 通 常 都 要 面 對 兼顧 學 系 課 程 和 學 術 研 究 的 壓 力 。 為 此 , 確 立 完 善 的 激 勵 及 補 償 機 制 , 能在 一 定 程 度 上 減 緩 教 師 或 學 系 所 面 對 的 壓 力 和 困 難 。四 、 結 語二 十 世 紀 的 美 國 大 學 教 育 曾 發 生 過 多 次 改 革 浪 潮 , 通 識 教 育 更 是改 革 洪 流 的 焦 點 所 在 。 美 國 對 通 識 教 育 的 推 行 和 反 思 , 無 疑 比 香 港 及國 內 地 區 深 遠 得 多 , 她 們 的 經 驗 自 然 有 許 多 值 得 我 們 借 鏡 和 學 習 之處 。 此 次 考 察 , 豐 富 了 我 們 對 通 識 課 程 規 劃 和 實 施 的 設 想 , 對 我 們 日後 規 劃 一 年 級 共 同 必 修 課 具 有 相 當 重 要 的 參 考 價 值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推 行 一 年 級 共 同 必 修 核 心 課 , 除 標 誌 著 校 方 對 通 識教 育 的 高 度 重 視 外 , 亦 是 大 學 課 程 結 構 及 編 排 上 的 一 項 重 大 革 新 。 按現 時 的 推 行 方 案 , 此 課 程 的 結 構 將 與 一 年 級 必 修 的 語 文 學 習 課 程 聯


148 他 山 之 石繫 , 以 增 強 課 程 間 的 統 整 性 , 並 擴 展 和 提 升 學 生 的 學 習 技 能 。 這 實 在是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在 課 程 編 排 上 的 一 項 新 嘗 試 。我 們 期 望 , 透 過 通 識 核 心 課 程 的 設 立 , 能 向 我 們 的 學 生 更 清 晰 地傳 遞 大 學 的 理 念 和 通 識 教 育 的 價 值 , 並 令 老 師 和 同 學 都 對 通 識 教 育 的價 值 產 生 真 正 的 認 同 感 。附 錄 美 國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考 察 之 旅 的 行 程 安 排加 州 大 學 洛 杉 磯 分 校 (<strong>University</strong> <strong>of</strong>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訪 問 日 期考 察 重 點接 見 代 表2007 年 6 月 4 日一 年 級 群 組 科 目Freshman Cluster CoursesPr<strong>of</strong>. Kendrick, Gregory(Director <strong>of</strong> Freshman Cluster Courses)史 丹 福 大 學 (Stanford <strong>University</strong>)訪 問 日 期考 察 重 點接 見 代 表2007 年 6 月 6 日人 文 學 科 導 論Introduction to the HumanitiesPr<strong>of</strong>. Berman, Russell(Faculty Director <strong>of</strong> the Introduction to the Humanities);Dr. Woods, Ellen(Associate Director <strong>of</strong> the Introduction to the Humanities, Associate ViceProvost for Undergraduate Education)華 盛 頓 州 立 大 學 (Washington State <strong>University</strong>)訪 問 日 期考 察 重 點接 見 代 表2007 年 6 月 8 日「 世 界 文 明 」 課 程World Civilization ProgramDr. Law, Richard(Director <strong>of</strong> General Education Program)


張 燦 輝 、 梁 美 儀 、 溫 建 華 : 美 國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核 心 課 程 考 察 報 告 149紐 約 大 學 (New York <strong>University</strong>)訪 問 日 期考 察 重 點接 見 代 表2007 年 6 月 11 日「 通 識 課 程 」 的 基 礎 系 列General Studies Program: Foundation SequencesDr. Squillance, Robert(Assistant Dean for Academic Affairs <strong>of</strong> General Studies Program)哥 倫 比 亞 大 學 (Columbia <strong>University</strong>)訪 問 日 期考 察 重 點接 見 代 表2007 年 6 月 12 日核 心 課 程Core CurriculumDr. Martinsen, Deborah(Associate Dean <strong>of</strong> the Core Curriculum);Pr<strong>of</strong>. Grieve, Patricia(Chair <strong>of</strong> the Committee on the Core);Dr. Yatrakis, Kathryn(Dean <strong>of</strong> Academic Affairs)波 士 頓 大 學 (Boston <strong>University</strong>)訪 問 日 期考 察 重 點接 見 代 表2007 年 6 月 14 日文 理 學 院 的 核 心 課 程College <strong>of</strong> Arts and Sciences: Core CurriculumPr<strong>of</strong>. Johnson, James(Assistant Dean and Director <strong>of</strong> the Core Curriculum)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通 識 教 育— 以 美 國 加 州 大 學 為 例**( 譯 者 ) 黃 鳳 安 *香 港 中 文 大 學編 者 按 : 為 推 動 通 識 教 育 在 研 究 型 大 學 的 發 展 , 美 國 加 州 大 學(<strong>University</strong> <strong>of</strong> California) 於 2004 至 2006 年 間 成 立 了 「 二 十 一 世 紀 通識 教 育 委 員 會 」, 以 重 申 通 識 教 育 在 研 究 型 大 學 中 之 重 要 地 位 。 委 員 會在 檢 視 了 加 州 大 學 現 有 的 通 識 教 育 政 策 與 實 踐 , 並 在 此 基 礎 上 , 為 大 學通 識 教 育 的 發 展 提 出 了 若 干 建 議 。「 二 十 一 世 紀 通 識 教 育 委 員 會 」 的 成 員 來 自 加 州 大 學 各 校 區 、 哈佛 大 學 (Harvard <strong>University</strong>)、 史 丹 福 大 學 (Stanford <strong>University</strong>) 和 普林 斯 頓 大 學 (Princeton <strong>University</strong>), 當 中 包 括 管 理 人 員 和 大 學 教 師 ,合 共 25 人 。 經 過 兩 年 的 調 查 和 15 次 會 議 研 討 後 , 委 員 會 於 2007 年 4 月 發表 了 題 為 《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通 識 教 育 》 的 報 告 。 在 此 報 告 中 , 委 員 會 檢視 了 美 國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的 歷 史 、 制 度 及 文 化 脈 絡 , 指 出 研 究 型 大 學 發展 通 識 教 育 的 局 限 , 並 提 出 八 項 建 議 供 各 大 學 參 考 。*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研 究 中 心 前 任 二 級 助 理 主 任 。** 本 報 告 全 文 可 參 見 :Centre for 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 General Education in the21st Century–A Report <strong>of</strong> the <strong>University</strong> <strong>of</strong> California Commission on General Education inthe 21st Century,〈http://cshe.berkeley.edu/publications/publications.php?id=254〉, 瀏 覽日 期 :2008 年 3 月 27 日 。 本 刊 徵 得 高 等 教 育 研 究 中 心 (CSHE) 同 意 , 節 選 部 分 章 節譯 為 中 文 , 謹 向 「 二 十 一 世 紀 通 識 教 育 委 員 會 」、 高 等 教 育 研 究 中 心 及 提 供 資 助 的紐 約 卡 耐 基 公 司 (Carnegie Corporation <strong>of</strong> New York) 和 休 略 特 基 金 會 (William andFlora Hewlett Foundation) 致 以 謝 意 !


152 他 山 之 石香 港 中 文 大 學 作 為 一 所 研 究 型 綜 合 大 學 , 在 推 行 通 識 教 育 的 過 程中 , 遭 遇 了 與 加 州 大 學 相 似 的 困 難 。 目 前 , 為 配 合 2012 年 大 學 四 年 制的 推 行 ,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的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將 新 增 一 門 6 學 分 的 「 一 年 級必 修 核 心 課 程 」。 他 山 之 石 , 可 以 攻 玉 ! 這 篇 報 告 所 分 析 與 討 論 的 背景 、 問 題 、 建 議 等 , 均 對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具 有 參 考 價 值 , 我 們 相 信 這 對華 人 地 區 的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實 踐 也 有 借 鑒 意 義 。 由 是 , 本 期 《 大 學 通 識報 》 擇 其 中 的 重 要 篇 章 譯 為 中 文 , 以 饗 讀 者 。一 、 引 言踏 入 二 十 一 世 紀 , 通 識 教 育 面 對 質 性 上 的 新 挑 戰 和 變 化 , 美 國 教育 制 度 下 的 高 等 教 育 正 從 各 個 方 面 進 行 急 速 的 轉 變 和 發 展 。 這 首 先 表現 為 教 育 文 化 和 制 度 架 構 的 發 展 , 有 關 的 發 展 具 體 體 現 在 以 下 數 個 方面 : 現 時 各 種 類 型 的 院 校 均 大 力 推 廣 「 研 究 文 化 」, 聯 邦 政 府 亦 提 供長 達 五 十 年 的 重 點 撥 款 , 以 支 持 大 型 研 究 項 目 ; 將 大 學 本 科 教 育 的 焦點 落 實 在 職 業 訓 練 , 不 少 大 學 積 極 開 拓 工 程 、 商 業 及 其 他 技 術 性 的 專業 科 目 , 相 反 , 修 讀 人 文 學 科 的 學 生 人 數 卻 每 況 愈 下 ; 許 久 以 來 , 公眾 對 本 科 生 應 該 學 習 的 基 礎 知 識 的 優 次 仍 未 能 達 成 一 致 意 見 ; 學 生 選科 有 明 顯 的 「 自 助 餐 化 (cafeteriaization)」 傾 向 。其 次 , 外 在 環 境 的 變 化 對 高 等 教 育 的 發 展 也 產 生 了 深 遠 影 響 。 最明 顯 的 因 素 是 學 生 背 景 愈 來 愈 多 樣 化 ; 在 全 球 化 過 程 中 , 社 會 現 象 、社 會 福 利 模 式 發 生 了 轉 變 ; 以 及 政 府 和 大 眾 對 高 等 教 育 機 構 的 問 責 形式 也 在 變 化 。 作 為 高 等 教 育 的 一 員 , 如 何 通 過 通 識 教 育 協 助 年 輕 人 適應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環 境 轉 變 , 培 養 他 們 成 為 有 教 養 的 公 民 , 這 些 都 值 得我 們 思 考 。


( 譯 者 ) 黃 鳳 安 :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通 識 教 育 153第 三 種 對 高 等 教 育 產 生 影 響 的 因 素 是 公 民 參 與 的 態 度 發 生 了 轉變 。 當 代 社 會 出 現 不 少 民 權 運 動 和 組 織 , 它 們 倡 議 建 立 一 個 共 和 、 多元 及 民 主 的 社 會 。「 個 人 是 政 治 中 一 部 分 (the personal is political)」 的觀 念 亦 漸 為 大 眾 認 同 。 公 眾 對 政 治 議 題 的 焦 點 亦 由 國 內 轉 到 全 球 性 範圍 。 因 此 , 通 識 教 育 理 應 為 年 青 人 在 公 民 參 與 方 面 作 些 準 備 。第 四 種 影 響 高 等 教 育 發 展 的 因 素 來 自 新 資 訊 和 傳 播 科 技 所 引 起 的教 育 模 式 轉 變 。 科 技 發 展 一 方 面 為 教 與 學 提 供 了 新 的 良 機 , 從 而 改 善了 學 習 成 效 , 並 令 資 訊 更 流 通 , 另 一 方 面 也 帶 來 新 的 挑 戰 和 限 制 。最 後 一 種 影 響 因 素 是 現 時 跨 學 科 課 程 (interdisciplinary <strong>of</strong>fering)和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在 架 構 和 組 織 上 所 面 臨 的 障 礙 , 例 如 : 按 學 系 劃 分 權力 和 資 源 、 課 程 設 計 非 由 中 央 統 籌 、 傳 統 的 財 政 撥 款 模 式 , 以 及 獎 賞制 度 的 模 式 等 。基 於 以 上 現 況 , 確 有 必 要 深 入 探 究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的 意 義 和 推 行 模式 , 從 而 作 出 合 適 的 建 議 , 這 種 迫 切 性 實 在 不 容 忽 視 。二 、 高 等 教 育 的 架 構 和 文 化近 一 個 世 紀 以 來 , 美 國 的 大 學 和 學 院 架 構 一 直 是 以 學 系 來 劃 分的 , 例 如 物 理 系 、 心 理 學 系 、 歷 史 系 等 。 雖 然 近 年 有 不 少 跨 學 科 課 程 出現 , 但 它 們 只 是 作 為 專 業 學 系 的 補 充 , 並 沒 有 真 的 取 締 以 學 系 劃 分 的 整體 架 構 。 在 此 制 度 架 構 下 , 每 個 學 系 有 各 自 的 行 政 部 門 、 課 程 結 構 , 以及 人 事 和 財 政 管 理 模 式 。 此 外 , 現 時 各 院 校 均 瀰 漫 著 一 股 「 以 研 究 成 就和 刊 物 出 版 為 焦 點 」 的 文 化 , 教 員 需 要 不 斷 在 其 專 業 範 疇 作 研 究 , 出 版論 文 和 刊 物 , 並 出 席 各 類 型 的 研 討 活 動 , 這 些 成 就 和 貢 獻 均 有 助 教 員鞏 固 、 甚 至 提 升 自 己 在 學 系 內 的 地 位 , 並 爭 取 更 多 資 源 和 研 究 撥 款 。


154 他 山 之 石普 遍 而 言 , 大 學 已 漸 漸 地 下 放 權 力 予 各 學 系 去 統 籌 自 己 的 科 目 和課 程 , 展 現 了 絕 對 的 「 地 方 分 權 」。 因 此 , 課 程 發 展 已 非 校 長 或 校 董會 的 職 責 。 有 些 學 系 可 能 會 為 了 增 加 收 生 人 數 而 開 辦 一 些 「 大 眾 化 」的 入 門 課 程 予 非 主 修 學 生 , 卻 不 太 願 意 花 功 夫 去 籌 備 跨 學 科 的 基 礎 課程 。 學 系 主 管 可 能 會 向 其 部 門 的 教 員 施 壓 , 要 求 他 們 專 注 於 自 己 所 任教 的 本 科 主 修 課 程 和 研 究 院 課 程 , 不 鼓 勵 他 們 教 授 其 他 學 系 或 部 門 的科 目 。 不 少 教 員 曾 耳 聞 , 甚 至 本 身 便 認 為 , 任 教 通 識 課 程 、 尤 其 是 跨學 科 科 目 遠 不 及 在 本 身 的 學 院 或 學 系 去 發 展 其 事 業 來 得 重 要 。 基 於 大學 的 財 政 預 算 制 度 , 學 系 主 任 一 般 都 比 通 識 教 育 主 管 和 教 員 有 較 大 的影 響 力 。 因 為 通 識 課 程 的 撥 款 往 往 只 屬 臨 時 性 質 , 因 此 , 在 爭 取 資 源和 撥 款 時 , 這 類 課 程 便 顯 得 很 荏 弱 , 可 謂 絲 毫 沒 有 議 價 能 力 。由 此 可 見 , 現 時 以 研 究 成 就 為 尚 的 高 等 教 育 文 化 , 加 上 學 系 在 架構 上 的 各 自 優 勢 , 都 使 得 通 識 教 育 處 於 不 利 形 勢 。 教 員 既 要 滿 足 學 系對 學 術 成 就 的 索 求 , 另 一 邊 廂 又 要 實 踐 本 科 通 識 教 育 的 理 想 , 這 種 內在 的 張 力 似 乎 無 法 避 免 。 即 使 如 此 , 這 並 不 是 說 問 題 無 法 得 到 解 決 ,但 我 們 並 非 主 張 廢 除 整 套 現 行 的 高 等 教 育 架 構 和 文 化 , 因 為 這 顯 然 是不 切 實 際 的 。 實 際 上 ,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面 對 的 最 大 問 題 是 缺 乏 創 新 及 持續 性 。 我 們 希 望 藉 本 文 引 起 大 眾 對 通 識 教 育 的 關 注 , 找 出 需 要 考 慮 的具 體 因 素 , 以 便 重 新 釐 訂 通 識 教 育 在 高 等 教 育 所 佔 的 位 置 。三 、 將 通 識 教 育 融 入 大 學 架 構 中上 文 曾 闡 論 過 在 現 時 的 高 等 教 育 架 構 和 文 化 裏 , 通 識 教 育 往 往 被視 為 次 等 , 有 關 的 資 源 和 撥 款 不 足 , 所 以 全 面 推 行 通 識 教 育 並 不 容易 。 若 要 對 這 些 問 題 作 出 有 效 改 善 , 我 們 認 為 必 須 把 通 識 教 育 融 入 於大 學 架 構 中 , 讓 通 識 教 育 成 為 本 科 課 程 不 可 或 缺 的 部 分 。


( 譯 者 ) 黃 鳳 安 :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通 識 教 育 155在 過 去 的 二 十 年 間 , 美 國 加 州 大 學 最 惹 人 矚 目 的 其 中 一 項 革 新 是開 設 了 一 系 列 新 的 行 政 職 位 , 包 括 副 院 長 (Vice Provost)、 副 院 長 助理 (Associate Vice Provost) 和 教 務 長 (Dean), 這 些 職 位 專 門 監 督 本科 課 程 發 展 。 作 為 本 科 教 育 行 政 總 監 (Chie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Officer), 他 們 需 要 負 責 處 理 有 關 通 識 教 育 各 範 疇 的 事 宜 , 並 使 通識 教 育 融 入 到 本 科 課 程 的 整 體 。 除 了 剛 落 成 的 美 熹 德 校 區 (MercedCampus) 外 , 所 有 加 州 大 學 校 區 均 有 開 設 此 類 別 職 位 。 各 校 區 的 要員 會 定 期 開 會 交 流 意 見 , 傾 談 各 自 所 辦 的 活 動 , 分 享 當 中 所 遇 到 的 困難 等 。我 們 認 為 這 項 進 展 對 強 調 通 識 教 育 的 重 要 性 有 非 常 正 面 的 意 義 。這 並 非 單 由 大 學 自 行 發 起 , 同 時 亦 獲 得 加 州 議 會 及 其 他 專 業 機 構 的 鼎 力支 持 , 因 為 它 們 認 為 加 州 大 學 的 辦 學 理 念 就 是 為 州 內 的 年 輕 人 提 供 優 質的 本 科 教 育 。 除 此 之 外 , 州 政 府 很 欣 賞 大 學 院 校 開 辦 研 究 院 和 其 他 專 業課 程 所 累 積 的 經 濟 效 益 及 國 際 聲 譽 , 但 同 時 也 指 出 , 這 些 課 程 以 及 大 學和 院 系 以 專 業 為 本 的 文 化 是 與 本 科 的 教 育 目 標 存 在 著 一 定 的 張 力 。通 識 教 育 委 員 會 的 其 中 一 項 工 作 是 向 每 位 本 科 教 育 行 政 總 監 進 行詳 細 和 保 密 的 訪 談 , 受 訪 者 中 有 三 位 本 身 就 是 委 員 會 成 員 。 訪 問 內 容包 括 他 們 的 職 責 範 圍 、 在 大 學 行 政 架 構 裏 的 地 位 、 可 支 配 的 支 援 , 以及 作 為 行 政 要 員 的 經 驗 分 享 。 開 設 這 類 別 的 行 政 職 位 有 助 通 識 教 育 的長 遠 發 展 , 他 們 肩 負 著 一 項 重 要 任 務 , 就 是 開 拓 和 推 動 通 識 教 育 的 創新 和 變 革 。 在 訪 問 過 程 中 , 我 們 感 到 非 常 鼓 舞 , 因 為 所 有 行 政 總 監皆 完 全 投 入 通 識 教 育 的 使 命 , 並 為 能 改 善 本 科 生 的 學 習 生 活 而 感 到 欣慰 。 他 們 列 舉 了 不 少 有 關 革 新 通 識 教 育 的 例 子 , 以 助 提 升 本 科 生 的 整體 生 活 質 素 , 並 為 此 感 到 十 分 驕 傲 。是 次 革 新 獲 得 十 分 正 面 的 回 應 , 但 這 些 職 位 的 設 計 仍 有 許 多 不 足之 處 有 待 改 善 , 因 此 我 們 相 信 這 只 是 加 州 大 學 復 興 通 識 教 育 的 第 一


156 他 山 之 石步 。 雖 然 可 能 會 忽 略 個 別 差 異 和 特 殊 情 況 , 但 我 們 仍 然 大 體 總 結 出 下列 有 關 這 項 革 新 的 局 限 :( 一 ) 不 同 校 區 的 行 政 總 監 所 持 的 職 銜 各 不 相 同 。 雖 然 職 銜 各異 , 其 實 並 無 不 妥 , 因 為 這 正 好 反 映 出 每 所 校 區 的 獨 特文 化 、 架 構 和 歷 史 背 景 。 然 而 , 從 大 學 的 整 體 行 政 角 度 而言 , 這 會 帶 來 一 定 的 混 亂 和 不 便 。( 二 ) 各 行 政 總 監 的 實 際 職 責 與 其 職 銜 一 樣 變 化 多 端 。 有 些 負 責監 督 本 科 課 程 的 整 體 規 劃 , 有 些 則 只 專 注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和項 目 。 即 使 同 樣 以 監 督 通 識 教 育 為 主 , 不 同 校 區 的 行 政 總監 的 職 權 範 疇 也 迥 然 有 別 。 當 然 , 我 們 並 非 崇 尚 工 作 職 務單 一 化 , 然 而 這 恰 反 映 了 這 些 行 政 職 位 與 許 多 原 本 屬 於 本科 教 育 ( 甚 至 通 識 教 育 ) 範 疇 的 傳 統 行 政 架 構 已 逐 漸 融合 , 包 括 處 理 本 科 事 務 的 部 門 , 以 及 其 他 中 央 行 政 要 員 、院 長 、 主 任 等 職 位 。( 三 ) 在 個 別 校 園 , 行 政 總 監 被 要 求 重 點 推 行 有 關 通 識 教 育 的 變革 。 與 此 同 時 , 我 們 還 發 現 了 一 個 普 遍 的 趨 勢 , 就 是 行 政總 監 們 都 需 要 監 察 大 量 日 常 的 例 行 行 政 工 作 。 不 論 是 進 行中 或 開 發 中 的 活 動 , 他 們 都 需 要 給 予 學 術 意 見 、 審 批 課程 、 撰 寫 課 程 內 容 、 為 課 程 取 得 認 可 作 準 備 , 還 要 舉 辦 海外 交 流 活 動 、 學 術 研 究 項 目 、 暑 期 進 修 課 程 、 特 別 輔 導 班等 , 甚 至 連 處 理 學 生 紀 律 問 題 也 在 日 常 的 工 作 範 圍 內 。 無可 否 認 , 這 些 都 是 值 得 我 們 去 嘗 試 的 活 動 , 並 可 作 為 推 動革 新 的 起 始 點 。 不 過 , 由 於 他 們 花 掉 大 部 分 時 間 處 理 上 述的 工 作 , 已 再 無 空 間 去 發 掘 其 他 可 行 的 發 展 路 向 。 因 此 ,他 們 變 成 只 為 完 成 別 人 所 安 排 的 工 作 的 傀 儡 , 其 工 作 表 現亦 只 為 迎 合 少 數 人 的 要 求 。


( 譯 者 ) 黃 鳳 安 :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通 識 教 育 157( 四 ) 在 某 些 校 園 , 新 行 政 總 監 在 工 作 上 的 行 政 安 排 是 與 其 他 部門 主 任 一 致 的 , 包 括 向 上 級 匯 報 、 擁 有 權 力 和 自 主 性 , 以及 參 與 校 區 中 央 事 務 。 另 一 邊 廂 , 別 的 校 區 行 政 總 監 則 可以 運 用 本 身 的 影 響 力 去 自 行 決 定 其 部 門 的 運 作 模 式 , 而 非僅 靠 上 級 授 權 。 當 然 , 在 不 同 院 校 中 , 對 權 限 的 界 定 存 在著 不 少 差 異 和 例 外 。 此 外 , 個 別 行 政 人 員 自 以 為 統 領 了 整個 校 區 的 教 育 和 課 程 規 劃 , 於 是 便 對 新 的 本 科 教 育 行 政 總監 加 以 壓 制 。 這 種 矛 盾 雖 然 並 未 演 變 成 表 面 衝 突 , 但 受 訪者 卻 訴 說 他 們 得 花 上 加 倍 的 時 間 同 其 他 相 關 部 門 諮 詢 、 協調 、 游 說 , 以 維 繫 雙 方 工 作 中 的 夥 伴 關 係 。( 五 ) 除 個 別 例 子 外 , 大 部 分 的 行 政 總 監 均 無 靈 活 的 經 費 , 所以 他 們 並 不 能 確 保 每 年 有 足 夠 的 財 政 儲 備 去 繼 續 推 行 現有 的 創 新 課 程 和 改 革 項 目 。 當 中 最 為 人 熟 悉 的 特 例 是 加州 大 學 洛 杉 磯 校 區 (Los Angeles Campus), 這 個 校 區 於1997 年 獲 得 時 任 校 長 楊 查 理 (C. Young) 每 年 撥 款 二 百 萬美 元 的 承 諾 , 用 以 紓 緩 各 學 系 開 展 通 識 課 程 的 壓 力 、 支援 開 辦 「 群 組 科 目 」(cluster courses) 和 其 他 通 識 活 動 ,以 及 發 展 新 的 通 識 項 目 。 加 州 大 學 柏 克 萊 校 區 (BerkeleyCampus) 本 來 也 決 定 每 年 撥 出 六 十 五 萬 美 元 , 以 進 行 本科 課 程 試 驗 和 改 革 , 可 是 隨 著 上 世 紀 九 十 年 代 初 的 經 濟 衰退 , 這 項 撥 款 被 終 止 。 普 遍 而 言 , 這 類 撥 款 都 是 按 個 別 項目 來 決 定 , 會 因 應 每 年 財 政 預 算 而 隨 時 被 中 止 。( 六 ) 在 學 院 的 政 治 環 境 裏 , 財 政 預 算 與 該 部 門 所 具 的 影 響 力 掛鈎 。 這 些 新 任 通 識 行 政 總 監 的 經 費 有 限 , 所 以 他 們 需 要 與大 學 其 他 部 門 的 行 政 主 管 、 財 政 主 管 和 校 外 贊 助 機 構 維 持良 好 關 係 , 藉 以 爭 取 更 多 經 費 。 這 現 象 正 好 說 明 通 識 教 育


158 他 山 之 石一 直 面 對 的 最 大 困 難 。 在 剛 履 任 時 , 行 政 總 監 們 都 抱 著 一股 熱 誠 , 堅 持 自 己 的 理 念 。 但 當 他 們 既 要 向 有 關 部 門 爭 取足 夠 的 財 政 資 源 , 亦 要 應 付 系 內 教 員 的 不 同 索 求 時 , 便 開始 失 去 信 心 , 當 初 的 雄 心 壯 志 亦 減 退 。 通 識 教 育 之 所 以 能在 洛 杉 磯 校 區 取 得 成 功 , 並 成 為 其 他 校 區 持 續 推 行 和 變 革通 識 教 育 的 模 範 , 主 要 是 因 為 有 大 額 撥 款 、 校 方 積 極 領導 , 以 及 校 園 擁 護 的 氣 氛 這 三 方 面 的 支 持 。( 七 ) 本 科 教 育 行 政 總 監 與 學 系 的 聯 繫 一 直 都 受 到 局 限 。 基 本上 , 學 系 主 任 是 學 系 與 大 學 行 政 主 任 之 間 一 同 處 理 問 題 的唯 一 橋 樑 。 除 特 例 外 , 本 科 教 育 行 政 總 監 一 般 都 沒 有 權 力要 求 學 系 或 學 院 主 任 直 接 向 他 們 匯 報 。 個 別 行 政 總 監 會 與學 系 一 直 保 持 友 好 和 互 信 的 關 係 , 然 而 大 多 數 只 會 在 學 系有 個 別 需 要 時 才 作 磋 商 。 一 般 而 言 , 雙 方 之 間 只 有 少 數 的官 方 途 徑 去 互 相 溝 通 。 當 然 其 中 也 有 例 外 , 例 如 , 在 加 州大 學 聖 地 牙 哥 校 區 (San Diego Campus), 本 科 教 育 行 政總 監 會 定 期 與 各 學 系 負 責 本 科 課 程 的 副 主 任 會 面 。 在 此 要強 調 的 一 點 是 , 設 立 這 些 新 行 政 職 位 的 目 的 , 是 為 了 促 使學 系 內 部 提 出 更 多 意 見 、 建 議 , 甚 至 不 滿 。 我 們 希 望 學 系能 夠 明 白 溝 通 是 雙 向 的 , 而 非 只 由 上 到 下 去 施 政 。 由 於 本科 教 育 行 政 總 監 在 學 系 架 構 外 所 取 得 的 項 目 和 課 程 十 分 有限 , 且 不 穩 定 , 因 此 他 們 必 須 主 動 爭 取 協 辦 其 他 不 定 期的 教 育 項 目 , 或 利 用 獎 賞 去 吸 引 有 興 趣 的 學 系 來 建 立 合作 關 係 。( 八 ) 除 少 數 例 外 , 大 部 分 獲 學 術 委 員 會 批 准 推 行 的 通 識 教 育新 政 策 都 適 用 於 整 個 校 園 。 可 是 , 比 起 由 本 科 學 院 或


( 譯 者 ) 黃 鳳 安 :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通 識 教 育 159學 科 院 系 所 籌 辦 的 學 術 課 程 , 學 系 在 通 識 教 育 所 作 的 系 統性 跟 進 和 檢 討 遠 達 不 到 基 本 要 求 。通 識 教 育 委 員 會 決 定 為 每 個 校 區 設 立 並 落 實 本 科 教 育 行 政 總 監 的職 位 , 包 括 專 門 負 責 通 識 教 育 的 人 員 。 委 員 會 並 高 度 肯 定 各 委 員 為 訂定 創 新 和 艱 鉅 的 新 政 策 而 作 出 的 努 力 。 然 而 在 現 階 段 , 我 們 認 為 這 些新 職 位 仍 未 能 充 分 發 揮 最 佳 效 能 , 若 校 方 能 再 向 前 跨 進 一 步 的 話 , 必有 更 大 益 處 。 雖 然 我 們 也 沒 有 一 個 確 定 的 答 案 , 但 從 過 去 的 經 驗 中 得知 , 校 區 需 按 照 其 獨 特 的 文 化 背 景 , 才 能 發 展 出 一 套 最 合 適 的 通 識 政策 。 據 這 一 理 論 , 我 們 提 出 如 下 建 議 :( 一 ) 各 校 區 需 竭 力 為 本 科 教 育 行 政 總 監 這 項 職 位 重 新 作 出 評 估和 界 定 , 包 括 他 / 她 在 行 政 架 構 中 的 位 置 、 所 擁 有 的 權 力和 需 承 擔 的 職 責 。 這 項 工 作 應 由 校 長 辦 公 室 負 責 , 並 擴 展到 其 他 部 門 , 如 學 生 事 務 處 、 院 系 、 教 務 處 等 , 因 為 這 些部 門 的 職 能 與 通 識 教 育 是 相 輔 相 成 的 , 往 往 與 本 科 教 育 行政 總 監 所 管 轄 的 範 疇 有 重 疊 。 不 論 是 通 識 教 育 , 還 是 整 體的 教 育 改 革 都 需 要 在 職 能 和 權 力 兩 方 面 取 得 一 個 新 的 平 衡點 。 若 我 們 藉 是 次 機 會 來 闡 明 一 直 含 糊 未 明 的 行 政 權 責 問題 , 並 給 予 正 式 授 權 , 相 信 所 有 的 校 區 均 可 得 益 。( 二 ) 即 使 校 區 暫 時 未 能 完 全 做 到 前 述 建 議 , 這 些 被 重 新 定 位 的本 科 教 育 行 政 總 監 亦 應 與 其 他 行 政 要 員 一 樣 , 成 為 校 長 辦公 室 內 閣 一 員 , 亦 即 在 大 學 的 中 央 行 政 上 擔 當 一 定 的 職能 。 再 者 , 他 們 應 與 教 務 委 員 會 建 立 正 式 和 持 久 的 良 好 關係 , 參 與 訂 定 教 育 方 針 。( 三 ) 每 一 位 本 科 教 育 行 政 總 監 應 獲 分 配 一 筆 流 動 資 金 , 用 以 推廣 其 訂 立 的 革 新 項 目 。 然 而 , 我 們 並 非 提 議 各 學 系 為 通 識


160 他 山 之 石教 育 另 行 設 立 新 的 獨 立 部 門 , 學 系 應 負 責 統 籌 所 有 固 定 課程 , 這 樣 可 避 免 產 生 資 源 鬥 爭 、 制 度 僵 化 、 權 力 不 清 等 內部 危 機 。 我 們 建 議 校 方 可 先 預 留 資 金 , 用 來 推 行 課 程 試驗 、 增 聘 學 系 人 手 , 以 及 繼 續 推 行 試 驗 成 功 的 項 目 和 課程 , 但 經 費 仍 需 每 年 重 新 作 評 估 和 審 批 。 每 項 通 識 教 育 項目 的 審 批 應 按 其 年 度 評 估 , 從 而 決 定 是 否 值 得 繼 續 進 行 ,還 是 被 淘 汰 。( 四 ) 在 缺 乏 通 識 教 育 的 校 區 , 我 們 應 加 強 教 務 處 對 通 識 教 育 的興 趣 和 參 與 。 另 外 一 點 須 注 意 的 是 , 教 務 處 的 職 責 不 僅 限於 課 程 批 核 和 例 行 審 查 , 他 們 應 做 得 更 多 更 廣 。 雖 然 我 們不 確 定 是 否 應 為 每 個 校 區 訂 立 特 定 目 標 , 但 的 確 有 必 要 為新 編 寫 的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作 出 多 次 批 核 和 審 閱 , 不 論 是 由 本科 教 育 行 政 總 監 、 院 系 、 還 是 學 系 負 責 進 行 。 為 了 更 有 效平 衡 各 方 利 益 和 調 整 改 革 方 向 , 相 關 的 中 央 部 門 應 該 定 期暸 解 通 識 教 育 對 整 個 校 園 所 產 生 的 影 響 , 而 非 僅 靠 委 員 會作 一 次 性 檢 討 。( 五 ) 校 方 應 重 新 考 慮 如 何 讓 本 科 生 明 白 有 關 通 識 教 育 的 要 求和 學 習 機 會 。 學 生 事 務 處 、 本 科 學 院 、 學 科 院 系 之 間在 這 個 議 題 上 的 輔 導 角 色 應 做 到 更 加 清 晰 的 劃 分 。 我 們 留意 到 現 時 輔 導 學 生 選 課 的 方 式 十 分 凌 亂 , 大 多 只 關 注 如 何令 學 生 選 修 的 科 目 能 夠 滿 足 畢 業 要 求 。 這 容 易 導 致 學 生 產生 錯 覺 , 認 為 通 識 教 育 是 強 迫 性 的 、 不 情 願 的 、 胡 混 過 去即 可 。 因 此 , 加 強 通 識 教 育 推 廣 的 其 中 一 項 要 素 , 是 改 善學 生 對 通 識 教 育 的 理 解 , 並 且 改 良 學 生 輔 導 的 模 式 。我 們 希 望 藉 上 述 建 議 能 改 善 通 識 教 育 的 結 構 性 條 件 , 從 而 增 加 各校 區 在 革 新 通 識 教 育 方 面 的 潛 能 。 我 們 堅 信 這 些 改 變 是 改 善 通 識 教 育的 必 要 條 件 。


( 譯 者 ) 黃 鳳 安 :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通 識 教 育 161四 、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改 革在 改 善 了 行 政 架 構 問 題 後 , 我 們 便 應 進 一 步 改 革 課 程 內 容 , 讓 通識 教 育 成 為 本 科 教 育 的 必 要 元 素 。 加 州 大 學 在 成 立 通 識 教 育 委 員 會前 , 曾 與 二 十 多 位 美 國 其 他 大 學 的 行 政 要 員 作 訪 談 , 這 些 院 校 主 要 以公 立 大 學 為 主 , 其 規 模 和 特 色 均 與 加 州 大 學 相 仿 。 訪 問 內 容 大 致 圍 繞討 論 通 識 教 育 的 政 策 和 不 同 通 識 教 育 項 目 的 成 果 , 不 論 是 新 推 行 或 持續 性 的 項 目 。 雖 然 訪 問 結 果 並 不 能 完 全 代 表 整 個 美 國 的 現 狀 , 但 從 中歸 納 出 來 的 共 同 模 式 仍 有 助 通 識 教 育 委 員 會 於 日 後 釐 定 工 作 路 向 。首 先 , 幾 乎 所 有 大 學 的 通 識 教 育 模 式 都 是 一 致 的 , 那 便 是 先 訂 定數 個 學 科 範 圍 , 例 如 : 自 然 和 生 命 科 學 、 社 會 科 學 、 人 文 學 科 、 藝 術文 化 等 。 然 後 在 每 個 範 圍 內 提 供 一 系 列 不 同 的 科 目 給 學 生 自 由 選 擇 ,學 生 必 須 在 每 個 範 圍 內 選 修 一 定 的 學 分 。 這 種 選 修 模 式 被 稱 之 為 通 識科 目 「 自 助 餐 化 」。第 二 , 大 部 分 院 校 現 正 ( 或 剛 好 完 成 ) 為 通 識 教 育 進 行 檢 討 , 但結 果 多 只 是 提 出 一 些 漸 進 的 改 革 建 議 , 屬 於 小 修 小 補 方 案 。第 三 , 通 識 教 育 的 課 程 改 革 大 致 可 分 為 如 下 四 類 :( 一 ) 強 調 提 供 跨 學 科 課 程 的 重 要 性 , 但 實 際 運 作 的 模 式 卻 與 之存 在 很 大 差 異 。( 二 ) 重 點 加 強 有 關 社 會 變 革 與 社 會 問 題 的 課 程 , 例 如 : 社 會 和文 化 異 同 、 全 球 化 和 國 際 化 、 環 境 保 護 、 恐 怖 主 義 、 現 代民 主 社 會 在 道 德 和 政 治 的 兩 難 等 。( 三 ) 基 礎 能 力 課 程 , 例 如 : 電 腦 技 能 、 數 理 推 理 及 技 巧 、 寫 作能 力 等 。( 四 ) 培 養 和 訓 練 批 判 性 思 維 及 邏 輯 分 析 的 課 程 。上 述 結 果 均 屬 意 料 之 內 , 即 使 進 行 全 面 的 詳 細 研 究 , 我 們 相 信 亦 會 獲得 近 似 結 果 。 顯 而 易 見 , 對 於 通 識 教 育 的 改 革 , 我 們 仍 突 破 不 了 原 來


162 他 山 之 石的 框 架 。 只 有 少 數 院 校 會 把 通 識 教 育 列 作 整 體 大 學 架 構 的 問 題 , 從 行政 、 學 系 和 經 費 三 方 面 做 全 盤 考 慮 。 我 們 認 為 大 學 必 須 意 識 到 這 個 先決 條 件 , 才 能 真 正 地 為 通 識 教 育 進 行 徹 底 和 持 久 的 改 革 。委 員 會 認 為 各 間 大 學 對 課 程 改 革 的 推 動 力 很 強 , 而 且 會 因 應 整 個社 會 和 世 界 的 變 化 趨 勢 而 修 訂 課 程 , 這 是 值 得 讚 賞 的 。 這 些 變 革 的 重點 也 與 通 識 教 育 的 宗 旨 相 吻 合 。 此 外 , 我 們 認 為 , 即 使 能 夠 為 各 通 識範 圍 訂 定 一 系 列 適 時 的 科 目 名 單 , 也 不 一 定 比 現 有 所 累 積 的 成 果 好 。若 我 們 罔 顧 高 等 教 育 院 校 本 身 所 具 備 的 獨 特 背 景 、 特 色 和 地 理 環 境 ,強 行 地 設 定 單 一 的 課 程 模 式 , 則 只 會 帶 來 潛 在 的 課 程 危 機 。我 們 將 於 下 文 重 點 討 論 必 修 科 目 與 選 修 科 目 之 間 的 利 弊 , 以 及 對推 行 通 識 教 育 所 帶 來 的 影 響 。 首 先 , 我 們 會 探 討 一 下 通 識 科 目 在 選 科 方式 上 存 在 的 兩 個 極 端 , 就 是 「 完 全 必 修 式 」 和 「 完 全 自 由 選 修 式 」。 前者 如 : 芝 加 哥 大 學 (<strong>The</strong> <strong>University</strong> <strong>of</strong> Chicago) 的 必 修 核 心 課 程 , 它們 均 為 主 修 以 外 的 科 目 ; 哥 倫 比 亞 大 學 (Columbia <strong>University</strong>) 的 當代 文 明 科 目 ; 加 州 大 學 於 較 早 前 開 辦 的 美 國 歷 史 和 憲 制 科 目 , 其 中 包括 美 國 史 和 政 治 學 各 一 科 ; 加 州 大 學 美 熹 德 校 區 為 一 年 級 學 生 設 置 的「 世 界 在 我 家 (<strong>The</strong> World at Home)」 核 心 課 程 ; 加 州 大 學 聖 地 牙 哥校 區 其 中 四 個 學 院 開 設 為 期 一 至 兩 年 的 核 心 課 程 ; 近 期 建 成 的 加 州 大學 美 熹 德 校 區 所 開 辦 的 高 年 級 核 心 科 目 (upper-division counterpart);以 及 許 多 其 他 院 校 為 新 生 所 開 設 的 寫 作 課 程 。在 美 國 絕 大 多 數 的 高 等 教 育 院 校 , 強 制 所 有 本 科 生 必 須 修 讀 指 定科 目 的 日 子 已 成 過 去 。 現 時 , 選 科 「 自 助 餐 化 」 才 是 主 流 。 在 上 世紀 八 十 年 代 , 加 州 大 學 柏 克 萊 校 區 決 定 取 消 必 修 的 「 美 國 歷 史 和 憲制 」 範 疇 , 當 其 時 這 個 範 疇 的 科 目 數 量 已 高 達 九 十 科 。 數 年 後 , 校 長在 本 科 課 程 增 設 了 「 美 國 文 化 」 範 疇 , 以 體 現 美 國 多 樣 化 及 多 元 文 化的 特 色 。 現 時 , 柏 克 萊 的 學 生 只 需 從 約 五 十 科 中 選 修 一 科 便 可 滿 足 畢


( 譯 者 ) 黃 鳳 安 :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通 識 教 育 163業 要 求 。 另 一 邊 廂 , 許 多 學 校 甚 至 完 全 沒 有 指 定 要 求 , 學 生 在 每 個 範疇 ( 一 般 為 三 至 四 個 ) 內 的 科 目 選 擇 是 完 全 自 由 的 , 其 中 布 朗 大 學(Brown <strong>University</strong>) 更 是 選 科 自 助 餐 化 的 佼 佼 者 。學 生 必 須 修 讀 指 定 和 統 一 科 目 的 趨 勢 已 漸 漸 式 微 , 原 因 包 括 :( 一 ) 大 學 教 育 普 及 化 。 由 於 學 生 人 數 眾 多 , 若 要 所 有 學 生 在 同一 時 間 修 讀 同 一 科 目 似 乎 不 太 可 能 , 除 非 將 學 生 分 作 小 組上 課 , 例 如 寫 作 課 程 的 安 排 。 加 州 大 學 美 熹 德 校 區 由 於 是新 建 成 的 校 舍 , 人 數 較 少 , 所 以 校 方 要 求 新 生 一 起 修 讀 核心 課 程 似 乎 仍 然 可 行 。 但 長 遠 而 言 , 當 學 生 人 數 逐 漸 增 長時 , 仍 會 面 對 一 定 壓 力 。( 二 ) 高 等 教 育 的 其 中 一 個 長 遠 價 值 取 向 是 尊 重 學 生 的 個 人選 擇 。( 三 ) 強 制 修 讀 某 課 程 內 容 可 能 會 帶 出 政 治 和 意 識 形 態 的 爭 議 。必 修 和 選 修 之 間 的 張 力 , 亦 可 被 視 為 有 架 構 與 缺 乏 架 構 、 自 由 與 限 制這 兩 個 層 面 的 角 力 。 有 學 者 甚 至 諷 刺 這 是 一 場 「 不 可 能 的 政 治 任 務(principle <strong>of</strong> political impossibility)」 與 「 鬆 散 無 能 的 制 度 (principal<strong>of</strong> institutional cowardice)」 兩 個 極 端 間 的 鬥 爭 。 美 國 高 等 教 育 受 到各 方 面 的 文 化 影 響 而 變 得 既 多 元 又 政 治 敏 感 , 因 此 若 我 們 要 求 所 有 學生 都 必 須 修 讀 統 一 兼 無 他 選 的 課 程 組 合 , 最 終 只 會 為 課 程 設 計 帶 來 激烈 衝 突 , 甚 至 令 發 展 停 滯 , 或 只 流 於 鬆 散 的 妥 協 。 在 這 樣 的 環 境 條 件下 , 自 助 餐 化 的 選 科 模 式 似 乎 是 最 簡 易 的 解 決 方 案 。 因 為 既 不 需 要 考慮 學 生 的 入 學 要 求 , 亦 與 學 生 有 個 人 選 擇 權 利 的 原 則 相 吻 合 ; 學 系 也無 須 增 加 額 外 行 政 工 作 , 只 需 按 一 貫 的 程 序 開 授 合 適 的 科 目 即 可 。 雖然 如 此 , 我 們 並 不 能 就 此 斷 定 「 鬆 散 無 能 的 制 度 」 長 遠 來 說 會 有 絕 對的 優 勢 , 能 夠 獲 得 學 生 和 學 系 永 遠 的 支 持 , 受 到 行 政 人 員 的 歡 迎 , 並藉 以 減 少 令 人 煩 厭 的 長 期 矛 盾 和 部 門 間 的 爭 鬥 。


164 他 山 之 石委 員 會 一 方 面 不 能 佯 裝 這 場 角 力 已 獲 得 全 面 解 決 , 另 一 方 面 也 不可 能 時 光 倒 流 , 回 到 往 日 的 單 一 模 式 去 。 然 而 , 我 們 仍 抱 著 為 本 科 生 謀福 祉 的 理 想 , 希 望 利 用 現 有 的 環 境 條 件 找 出 革 新 的 可 行 辦 法 。 我 們 的 初步 構 思 是 , 利 用 適 時 的 時 事 議 題 進 一 步 發 展 和 推 廣 一 系 列 有 結 構 和 跨學 科 的 課 程 組 (collections or packages <strong>of</strong> courses), 例 如 : 環 境 的 可持 續 性 、 科 技 與 社 會 、 官 僚 主 義 與 社 會 、 軍 事 與 社 會 、 生 物 科 技 發 展的 政 治 和 道 德 矛 盾 等 。 每 一 個 課 程 組 可 包 括 數 個 科 目 , 並 加 入 一 些 特別 元 素 , 例 如 利 用 一 個 學 期 的 時 間 進 行 原 創 性 研 究 。 當 學 生 完 成 一 個系 列 的 課 程 組 後 , 我 們 可 在 其 成 績 單 上 清 楚 列 明 , 這 就 像 副 修 科 的 施行 辦 法 一 樣 。 學 生 都 希 望 自 己 在 課 堂 上 的 努 力 能 獲 得 正 式 認 可 , 但 以往 的 成 績 單 一 般 只 會 列 出 其 主 修 科 目 , 由 於 他 們 在 通 識 科 目 的 付 出 不會 獲 得 特 別 認 可 , 所 以 通 識 科 目 在 整 個 課 程 結 構 中 經 常 被 標 籤 為 次 等科 目 。 因 此 , 若 我 們 把 通 識 教 育 科 目 的 分 數 列 在 學 生 的 成 績 單 上 , 便有 助 提 升 通 識 教 育 在 整 個 本 科 課 程 的 地 位 和 重 要 性 。此 外 , 若 我 們 把 通 識 科 目 叢 聚 成 不 同 系 列 , 通 識 教 育 便 可 成 為 本科 課 程 中 的 一 個 重 要 部 分 , 就 如 「 套 餐 」 一 樣 , 是 缺 一 不 可 的 , 這 樣便 避 免 了 通 識 教 育 淪 為 整 體 課 程 中 可 隨 意 搭 配 的 「 散 餐 」 菜 色 , 或「 自 助 餐 」 無 數 食 物 中 可 有 可 無 的 一 項 。 學 生 可 自 由 去 選 擇 修 讀 哪 一個 系 列 的 課 程 , 然 而 一 旦 作 出 選 擇 , 便 需 符 合 當 中 涵 蓋 的 所 有 要 求 。我 們 認 為 這 樣 的 發 展 模 式 有 助 引 領 有 興 趣 的 學 生 , 對 跨 學 科 科 目 的 特色 和 經 驗 作 出 更 深 入 和 適 時 的 暸 解 , 這 亦 符 合 通 識 教 育 的 一 貫 宗 旨 。通 識 系 列 使 學 生 更 投 入 學 習 通 識 科 目 , 能 獲 得 正 式 認 可 , 亦 可 促 進 教員 們 之 間 的 關 係 。 雖 然 教 員 任 教 同 一 系 列 的 不 同 科 目 , 但 不 會 被 界 定為 屬 於 同 一 部 門 , 有 了 叢 組 科 目 , 便 有 助 於 強 化 學 系 間 在 知 識 傳 授 上的 協 作 關 係 。


( 譯 者 ) 黃 鳳 安 :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通 識 教 育 165委 員 會 非 常 鼓 勵 各 校 區 推 行 較 進 取 的 課 程 發 展 策 略 , 這 些 策 略 都是 於 近 數 十 年 才 提 出 並 累 積 的 , 有 助 於 豐 富 本 科 生 的 學 習 經 驗 , 並 進而 實 踐 通 識 教 育 理 想 。 我 們 可 特 別 留 意 下 列 已 進 行 或 於 將 來 可 能 進 行的 教 學 革 新 :( 一 ) 為 一 年 級 和 二 年 級 學 生 開 辦 時 事 專 題 研 討 班 (seminar)。近 十 五 年 間 , 加 州 大 學 大 力 於 一 、 二 年 級 的 課 程 當 中 增 設這 種 類 型 的 研 討 班 , 已 成 為 公 立 大 學 制 度 的 一 項 新 里 程碑 。 現 時 差 不 多 所 有 校 區 均 有 開 設 此 類 研 討 班 , 這 更 漸 漸成 為 加 州 大 學 校 園 生 活 不 可 或 缺 的 部 分 。 然 而 , 學 生 選科 卻 仍 然 是 使 用 「 自 助 餐 化 」 的 模 式 。 普 遍 而 言 , 校 方以 教 員 的 自 主 性 作 主 導 , 讓 他 們 自 行 決 定 開 授 科 目 的 主 題和 研 討 的 焦 點 。 若 我 們 希 望 把 這 類 專 為 一 、 二 年 級 學 生 而設 的 研 討 班 跟 通 識 教 育 的 宗 旨 拉 近 的 話 , 其 中 一 個 辦 法 便是 鼓 勵 教 員 從 他 們 的 研 究 專 長 中 , 選 擇 一 些 當 代 的 社 會 問題 或 政 治 議 題 來 作 為 研 討 班 題 目 。 另 一 個 可 行 的 建 議 是 ,若 教 員 開 辦 與 某 一 課 程 組 主 題 一 致 的 研 討 班 , 便 適 當 地 給予 他 們 獎 勵 。( 二 ) 基 於 相 關 院 系 講 授 的 是 具 前 瞻 性 的 知 識 , 可 考 慮 發 展 、 設計 「 制 高 點 科 目 (capstone course)」, 這 會 有 助 於 豐 富 高年 級 的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 三 ) 鼓 勵 學 系 重 新 整 理 現 存 科 目 或 開 設 新 科 目 , 以 使 學 生 將 所學 應 用 於 倫 理 、 道 德 、 政 治 等 範 疇 。 若 我 們 能 發 動 數 個 學系 聯 手 推 行 , 成 效 會 更 佳 。 這 有 利 於 通 識 教 育 延 伸 現 時 以服 務 性 質 為 主 導 的 形 式 , 也 就 是 要 改 變 通 識 教 育 只 為 非 主修 學 生 提 供 其 他 專 業 知 識 的 形 象 。


166 他 山 之 石( 四 ) 為 本 科 生 提 供 更 多 參 與 研 究 活 動 的 機 會 , 包 括 學 術 、 實驗 或 模 擬 處 境 。 親 身 參 與 研 究 活 動 是 非 常 有 成 效 的 教 育途 徑 , 甚 至 可 以 加 強 教 員 、 研 究 生 及 本 科 生 之 間 的 協 作關 係 。( 五 ) 組 織 常 任 教 員 (regular faculty)、 合 約 教 員 (temporaryfaculty) 及 研 究 生 助 教 , 一 同 持 續 進 行 教 學 模 式 的 檢 討 和研 究 改 善 的 方 法 。 這 不 但 對 通 識 教 育 , 甚 至 對 本 科 課 程 整體 均 有 裨 益 。上 述 建 議 的 內 容 有 部 分 重 疊 , 然 而 , 若 我 們 希 望 發 揮 通 識 教 育 的最 佳 價 值 並 拓 展 其 可 行 性 , 校 方 同 時 推 行 多 方 面 策 略 亦 未 嘗 不 可 。 既然 我 們 認 同 應 以 「 豐 富 學 生 的 校 園 生 活 」 作 為 復 興 通 識 教 育 的 宗 旨 ,而 非 只 為 滿 足 畢 業 的 要 求 , 因 此 , 從 多 方 面 入 手 去 推 行 通 識 教 育 是 最理 所 當 然 的 策 略 。五 、 推 動 通 識 教 育 文 化行 政 架 構 和 課 程 方 面 的 改 革 對 推 行 通 識 教 育 當 然 十 分 重 要 , 然 而這 只 是 實 踐 的 手 段 。 若 我 們 希 望 有 效 地 推 動 通 識 教 育 , 便 必 須 從 改 善文 化 入 手 , 將 通 識 教 育 理 念 潛 移 默 化 於 整 個 校 園 的 各 類 群 眾 中 。早 於 二 十 世 紀 初 , 大 學 院 校 已 開 始 蘊 釀 發 展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 用 以抗 衡 專 科 化 及 多 元 化 的 弊 端 , 並 為 這 些 弊 端 所 產 生 的 負 面 影 響 作 出 補救 。 基 於 高 等 教 育 專 科 化 和 學 生 選 科 自 由 化 的 趨 勢 愈 來 愈 普 遍 , 通 識教 育 的 倡 導 者 希 望 復 興 「 全 才 」 的 教 育 取 向 , 為 學 生 灌 輸 「 更 高 」 的價 值 觀 念 和 知 識 技 能 , 高 等 教 育 不 應 只 停 留 在 為 學 生 增 強 將 來 的 工 作前 途 和 賺 錢 能 力 的 層 次 。 這 種 崇 高 的 理 念 迅 速 獲 得 各 方 的 回 應 以 示 支持 , 許 多 教 育 工 作 者 致 力 於 宣 揚 通 識 教 育 理 念 , 撰 寫 了 不 少 筆 墨 有 力


( 譯 者 ) 黃 鳳 安 :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通 識 教 育 167的 學 術 文 章 以 肯 定 通 識 教 育 的 價 值 。 可 惜 在 實 際 推 行 方 面 , 我 們 仍 面對 一 場 艱 巨 的 戰 爭 。普 遍 而 言 , 學 生 對 於 通 識 教 育 可 謂 一 知 半 解 , 更 莫 說 當 中 的 價 值意 義 。 他 們 大 都 認 為 高 等 教 育 的 目 的 是 提 升 職 業 技 能 , 只 有 少 數 人 期望 大 學 生 活 可 幫 助 他 們 發 展 文 化 修 養 、 道 德 觀 念 或 政 治 取 向 等 。 學 生 不了 解 通 識 教 育 的 宗 旨 是 無 可 厚 非 的 , 他 們 只 視 通 識 教 育 為 中 學 課 程 的延 伸 , 有 「 避 之 則 吉 」 的 想 法 。 若 我 們 期 望 學 生 能 在 短 時 間 內 改 變 這一 根 深 蒂 固 的 想 法 , 是 不 切 實 際 的 。 我 們 唯 一 可 以 肯 定 的 是 , 若 校 方不 提 出 全 校 性 的 方 針 , 最 終 甚 麼 也 不 會 改 變 。在 校 園 內 推 動 通 識 教 育 文 化 是 可 行 的 一 個 辦 法 , 然 而 沒 有 任 何 建議 能 有 絕 對 的 保 證 。 我 們 的 著 眼 點 是 , 將 在 推 行 通 識 教 育 時 可 能 遇 到 的嚴 重 結 構 性 障 礙 作 出 分 析 。 我 們 不 應 奢 求 一 瞬 間 就 能 把 通 識 教 育 點 石 成金 , 相 反 , 我 們 希 望 能 藉 著 不 同 途 徑 去 推 廣 通 識 教 育 , 達 到 漸 見 成 效 。( 一 ) 教 員教 員 任 教 通 識 科 目 一 般 都 不 會 獲 得 額 外 的 實 質 回 報 , 然 而 按 個 別大 學 本 身 的 文 化 和 經 濟 狀 況 , 這 還 是 存 在 一 定 的 差 異 。 由 於 學 系 的 人手 調 配 很 大 程 度 上 是 與 收 生 人 數 有 直 接 關 聯 , 因 此 一 些 收 生 率 不 高 的學 系 , 尤 其 是 人 文 學 科 , 會 因 為 主 修 學 生 人 數 不 多 而 需 要 開 辦 一 些 受歡 迎 的 通 識 科 目 自 救 。 由 於 教 師 職 位 的 數 量 很 大 程 度 是 與 學 系 收 生 規模 直 接 相 關 , 所 以 每 當 僱 用 新 的 教 員 , 學 系 之 間 便 會 互 相 比 較 , 學系 招 聘 愈 多 人 手 , 即 代 表 該 學 系 發 展 得 愈 成 功 。 雖 然 人 數 眾 多 的 學 系的 工 作 環 境 不 一 定 比 規 模 小 的 學 系 優 勝 , 但 陣 容 鼎 盛 的 學 系 的 內 部 士氣 一 般 都 較 高 昂 。 這 風 氣 促 使 收 生 率 低 的 學 系 開 辦 通 識 科 目 。 雖 然 如此 , 開 授 通 識 科 目 的 集 體 得 益 卻 不 完 全 等 同 於 個 別 教 員 的 理 念 , 一 些教 員 仍 然 寧 可 選 擇 任 教 高 年 級 主 修 科 目 , 或 為 研 究 生 開 設 研 討 班 。


168 他 山 之 石那 麼 , 我 們 該 如 何 鼓 勵 教 員 任 教 通 識 科 目 呢 ?1. 其 中 一 個 方 法 是 向 任 教 通 識 科 目 的 教 員 提 供 經 濟 資 助 。 在加 州 大 學 聖 地 牙 哥 校 區 , 若 教 員 任 教 學 院 專 為 一 年 級 學 生開 辦 的 核 心 課 程 , 他 們 可 以 獲 得 適 度 的 撥 款 , 以 作 為 開 展該 科 目 所 需 的 研 究 經 費 。 如 該 科 目 繼 續 開 辦 , 則 每 次 均 可獲 得 額 外 款 項 , 但 數 額 自 然 比 開 設 新 科 目 為 少 。 此 外 , 加州 大 學 各 分 校 的 所 有 教 員 若 任 教 新 生 研 討 班 , 均 可 獲 發 一千 五 百 美 元 的 研 究 撥 款 。 撥 款 的 金 額 顯 然 不 算 多 , 若 能 調高 的 話 , 其 吸 引 力 自 然 會 大 增 。2. 調 低 教 員 的 整 體 教 學 時 間 和 工 作 量 , 作 為 他 們 任 教 通 識 科目 的 補 償 。 在 加 州 大 學 聖 地 牙 哥 校 區 , 化 學 系 的 教 員 若 任教 人 數 多 的 基 礎 班 或 入 門 班 , 不 論 學 生 是 否 主 修 , 均 可 獲額 外 教 時 補 償 , 以 表 示 對 他 們 工 作 的 認 可 。3. 教 員 在 教 授 通 識 科 目 時 , 可 得 到 教 學 上 的 支 援 。 在 某 些 院校 , 各 學 系 有 專 門 負 責 通 識 科 目 的 辦 公 室 職 員 , 為 教 員 提供 支 援 服 務 , 如 書 籍 訂 購 、 影 印 教 材 、 更 新 科 目 網 頁 內容 , 甚 至 聘 請 助 教 等 。4. 校 方 亦 可 通 過 具 權 威 性 的 途 徑 表 揚 稱 職 的 教 員 , 以 作 為 精神 上 的 鼓 勵 。 學 校 有 否 推 行 全 校 性 的 教 學 獎 ? 這 類 獎 項 一般 都 由 那 些 任 教 受 學 生 歡 迎 的 基 礎 班 或 通 識 科 的 教 員 獲得 。 學 校 有 否 正 式 的 頒 獎 禮 ? 校 董 、 校 監 、 校 長 等 會 否 出席 頒 獎 禮 , 甚 至 為 頒 獎 禮 致 辭 ? 大 學 主 管 人 員 、 傑 出 畢 業生 、 或 者 重 要 捐 款 人 有 否 特 別 強 調 通 識 教 育 的 價 值 ? 若 我們 能 邀 請 一 些 在 通 識 教 育 方 面 德 高 望 重 的 學 者 為 我 們 打氣 , 這 絕 對 有 助 提 升 通 識 科 教 員 的 士 氣 。只 靠 外 在 獎 賞 , 不 足 以 推 動 通 識 教 育 的 普 及 。 許 多 教 員 因 任 教 通


( 譯 者 ) 黃 鳳 安 :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通 識 教 育 169識 科 目 而 感 到 無 比 滿 足 , 因 為 他 們 需 要 採 取 與 本 專 業 不 同 的 方 式 去 處理 教 學 材 料 , 這 是 一 件 很 有 挑 戰 性 、 啟 發 性 和 有 滿 足 感 的 事 情 。 不 少教 員 亦 很 珍 惜 與 其 他 學 系 同 工 合 作 的 機 會 。 在 入 門 班 上 擴 闊 了 學 生 在陌 生 範 疇 的 眼 界 , 並 增 加 他 們 於 不 同 層 面 的 興 趣 , 教 員 可 從 中 感 受 到成 功 感 和 滿 足 感 。 這 些 都 是 非 常 重 要 卻 往 往 被 人 忽 略 的 推 動 力 。 在 研究 型 大 學 裏 , 教 員 在 專 業 研 究 和 研 究 院 教 學 兩 方 面 , 無 疑 承 受 著 很 大壓 力 , 因 此 , 若 校 方 能 提 供 經 濟 或 精 神 上 的 支 持 , 對 減 輕 教 員 的 工 作壓 力 會 有 一 定 的 幫 助 。( 二 ) 研 究 生在 大 多 數 研 究 型 大 學 裏 , 本 科 生 第 一 位 ( 甚 至 是 唯 一 一 位 ) 接 觸及 認 識 的 導 師 便 是 研 究 生 , 然 而 這 種 關 係 往 往 很 弔 詭 。 當 一 位 研 究 生愈 加 專 注 於 其 專 業 研 究 , 並 發 展 出 一 套 獨 特 的 語 言 、 文 化 和 論 題 的 時候 , 同 儕 和 導 師 們 便 對 這 位 研 究 生 更 信 服 , 最 終 他 便 能 更 成 功 地 發 展其 學 術 事 業 。 因 此 , 優 秀 的 研 究 生 一 般 都 不 會 被 安 排 處 理 教 務 , 更 莫說 是 為 沒 有 打 算 繼 續 升 讀 研 究 院 的 本 科 生 當 導 師 。 在 如 此 氣 氛 下 , 本科 生 又 怎 能 從 教 導 他 們 的 研 究 生 身 上 學 懂 欣 賞 通 識 教 育 的 價 值 ? 作 為現 時 及 未 來 的 導 師 , 若 研 究 生 自 己 都 不 認 同 通 識 教 育 文 化 , 通 識 教 育又 怎 能 自 強 呢 ? 研 究 生 往 往 被 調 派 去 任 教 通 識 科 目 , 因 此 , 研 究 生 與其 他 全 職 教 員 一 樣 需 要 外 在 的 獎 賞 以 鼓 勵 他 們 在 這 方 面 的 付 出 。 我 們亦 可 舉 辦 一 些 週 年 晚 會 或 有 關 通 識 教 育 意 義 的 座 談 會 , 甚 至 邀 請 海 外的 著 名 學 者 來 校 演 說 , 這 都 有 助 於 通 識 教 育 受 到 認 可 與 接 受 。有 些 大 學 ( 包 括 加 州 大 學 ) 為 研 究 生 開 辦 改 善 教 學 技 能 的 課 程 ,並 為 他 們 提 供 不 同 程 度 的 指 導 及 支 援 。 可 惜 的 是 , 那 些 作 為 前 線 導 師的 研 究 生 中 , 多 數 人 認 為 教 學 培 訓 和 支 援 仍 十 分 貧 乏 。 因 此 , 除 了 要加 強 研 究 生 的 通 識 教 育 文 化 , 我 們 更 應 著 力 發 展 他 們 在 教 學 方 面 的技 能 。


170 他 山 之 石( 三 ) 非 常 任 或 兼 職 教 員 (non-ladder and part-time faculty)在 許 多 院 校 裏 , 大 部 分 任 教 通 識 科 目 的 教 員 都 並 非 常 任 , 甚 至 是兼 職 的 職 位 。 不 論 書 院 或 大 學 都 愈 來 愈 依 賴 這 類 非 常 任 導 師 , 甚 至 游說 工 會 使 大 家 漸 漸 接 受 這 種 固 定 合 約 的 聘 任 模 式 , 卻 沒 有 為 這 些 導 師爭 取 正 式 融 入 校 園 的 權 益 。 我 們 強 烈 要 求 院 校 為 非 常 任 教 員 訂 定 相 關的 員 工 發 展 政 策 及 計 劃 。 計 劃 可 包 括 邀 請 ( 而 非 強 迫 ) 合 約 教 員 參 與對 高 等 教 育 目 標 和 機 會 的 討 論 , 出 席 學 術 報 告 會 、 研 討 會 , 以 及 其 他推 廣 通 識 教 育 的 活 動 。 合 約 教 員 不 論 與 學 系 、 還 是 校 園 的 聯 繫 一 般 都很 疏 離 , 這 種 被 邊 緣 化 的 現 象 十 分 普 遍 , 並 會 引 致 整 體 士 氣 低 落 。 若聘 請 合 約 員 工 的 學 系 能 多 作 出 安 排 , 從 學 術 知 識 、 工 作 環 境 、 人 際 社交 三 個 層 面 上 協 助 他 們 更 有 效 且 緊 密 地 融 入 學 系 的 大 家 庭 , 這 對 加 強合 約 員 工 的 士 氣 有 莫 大 的 幫 助 。 此 外 , 合 約 員 工 亦 應 有 資 格 與 常 任 教員 一 同 競 逐 模 範 教 學 獎 。( 四 ) 輔 導 員 (advising staff)在 規 模 較 小 的 院 校 , 學 生 輔 導 工 作 一 般 都 由 教 員 自 行 處 理 ; 較 大型 的 院 校 則 通 常 會 安 排 一 位 受 過 專 業 訓 練 的 教 員 負 責 。 大 體 上 , 學 生輔 導 工 作 與 學 系 、 以 至 院 校 層 面 的 決 策 有 關 , 所 以 往 往 亦 牽 涉 到 不 擔任 教 學 任 務 的 行 政 人 員 。 這 些 行 政 人 員 會 被 委 派 完 成 大 量 有 關 輔 導 方面 的 工 作 。 原 則 上 , 他 們 也 是 受 學 系 主 任 和 委 員 監 督 的 。為 學 生 作 輔 導 的 教 員 常 常 被 學 生 的 需 求 弄 得 不 勝 負 荷 , 這 是 由 於他 們 本 身 對 通 識 教 育 不 算 十 分 熟 悉 , 若 我 們 要 求 他 們 變 成 這 方 面 的 專家 , 也 是 不 切 實 際 的 。 較 可 行 的 一 個 辦 法 是 邀 請 校 內 通 識 教 育 專 家 ,每 年 為 負 責 顧 問 工 作 的 同 工 發 表 演 說 或 舉 辦 工 作 坊 , 主 題 如 「 教 育 的目 標 」、「 過 去 與 現 在 的 課 程 發 展 」、「 通 識 教 育 的 意 義 」 等 。 這 類 工作 坊 有 助 確 認 並 提 醒 他 們 在 本 科 教 育 中 所 擔 當 的 重 要 角 色 , 這 或 許 是


( 譯 者 ) 黃 鳳 安 :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通 識 教 育 171他 們 在 日 常 的 工 作 環 境 中 幾 乎 不 會 意 識 到 的 宏 觀 理 念 。 除 了 讓 他 們 能更 暸 解 通 識 教 育 的 目 標 和 價 值 , 他 們 需 透 徹 知 曉 校 方 推 行 通 識 教 育 的立 場 及 實 際 可 運 用 的 資 源 。 這 能 使 負 責 顧 問 工 作 的 教 員 更 有 效 地 加 強通 識 教 育 資 訊 的 流 通 。( 五 ) 本 科 生部 分 學 生 在 修 讀 通 識 科 目 時 , 可 能 已 開 始 認 同 開 辦 通 識 教 育 的 目的 , 也 有 可 能 在 其 畢 業 後 才 能 感 受 到 箇 中 真 意 。 可 悲 的 是 , 學 生 普 遍認 為 通 識 科 目 是 妨 礙 他 們 發 展 專 業 技 能 的 絆 腳 石 。 美 國 本 土 的 研 究 指出 , 愈 來 愈 多 學 生 認 為 升 讀 大 學 是 基 於 經 濟 方 面 的 考 慮 。 在 1971 年 ,只 有 37% 的 新 生 認 為 「 經 濟 上 將 會 變 得 富 有 」 是 升 讀 大 學 必 需 或 非 常重 要 的 原 因 。 然 而 , 到 了 2001 年 , 這 個 百 分 比 已 飆 升 至 74%。 認 同 升讀 大 學 的 目 標 是 「 獲 得 全 面 的 教 育 及 懂 得 明 辨 是 非 」 的 百 分 比 則 一 直在 穩 定 的 水 平 ,1971 年 有 64% 的 新 生 把 這 項 列 為 必 需 或 重 要 ,2001 年則 保 持 為 66%。 然 而 , 若 同 經 濟 和 事 業 的 發 展 相 比 , 這 項 全 面 教 育 的理 念 可 謂 是 不 進 則 退 了 。 雖 然 仍 有 不 少 學 生 認 同 這 一 理 念 , 但 是 相 比起 以 前 的 社 會 , 現 在 的 學 生 在 經 濟 及 事 業 發 展 上 面 對 的 壓 力 的 確 比 較大 , 因 此 , 推 行 通 識 教 育 勢 必 會 比 以 前 的 年 代 更 為 困 難 。要 讓 本 科 生 明 白 通 識 教 育 的 價 值 , 最 簡 單 直 接 的 方 法 便 是 要 他們 發 自 內 心 地 提 出 這 種 訴 求 。 在 討 論 的 過 程 中 , 我 們 不 應 讓 學 生 把討 論 的 核 心 變 成 對 必 修 科 的 不 滿 , 以 及 投 訴 強 迫 修 讀 通 識 的 要 求 。反 之 , 我 們 應 該 引 導 學 生 暸 解 在 其 他 非 必 修 的 不 同 科 目 、 課 程 和 活 動中 , 其 實 都 含 有 通 識 教 育 的 元 素 。 此 外 , 若 大 學 採 用 我 們 之 前 的 建議 , 將 通 識 科 目 分 成 不 同 的 課 程 組 , 當 學 生 完 成 整 個 課 程 組 的 通 識 科目 後 , 學 業 成 績 將 列 於 成 績 單 上 , 這 將 有 助 加 強 學 生 對 通 識 科 目 的認 可 。


172 他 山 之 石( 六 ) 家 長許 多 加 州 大 學 的 學 生 家 長 沒 有 受 過 高 等 教 育 。 不 少 入 讀 加 州 大 學的 學 生 是 外 地 移 民 , 或 他 們 的 父 母 是 第 一 代 移 民 。 這 些 學 生 往 往 較 重視 升 讀 大 學 所 帶 來 的 經 濟 效 益 , 這 或 許 是 受 了 父 母 的 薰 陶 影 響 。 另 一 方面 , 即 使 父 母 雙 方 都 受 過 專 上 教 育 , 也 不 代 表 他 們 認 同 當 年 自 己 作 為 學生 所 奉 行 的 通 識 教 育 價 值 。 那 麼 , 校 方 應 如 何 與 家 長 溝 通 以 改 變 這 種 思維 呢 ? 最 關 鍵 的 還 是 校 方 也 認 同 這 方 面 的 需 要 , 其 中 最 有 效 的 辦 法 是讓 家 長 參 與 新 生 的 迎 新 介 紹 和 活 動 。( 七 ) 校 長 、 校 監校 長 和 校 監 所 承 擔 的 一 項 最 重 要 任 務 是 與 其 他 高 等 教 育 官 員 保 持緊 密 聯 繫 , 洽 談 並 喚 起 高 等 教 育 的 意 義 。 沒 有 誰 比 校 長 和 校 監 親 口 道出 院 校 的 立 場 和 期 望 來 得 更 重 要 。 因 為 校 長 和 校 監 需 處 理 的 事 務 實 在 太多 太 廣 , 他 們 很 可 能 會 遺 忘 通 識 教 育 在 本 科 教 育 中 所 擔 任 的 重 要 角 色 ,因 此 , 本 科 教 育 行 政 總 監 必 須 成 為 校 長 室 內 閣 的 一 員 , 以 便 常 常 提 醒校 長 們 , 他 們 是 推 動 通 識 文 化 的 先 鋒 。 通 識 文 化 由 學 系 、 教 員 、 畢 業生 、 本 科 生 、 家 長 等 各 方 面 同 心 協 力 才 能 建 立 起 來 , 所 以 我 們 必 須 與各 方 作 定 期 溝 通 , 讓 他 們 明 白 、 認 同 、 並 支 持 通 識 教 育 的 理 念 。 在 實際 推 行 方 面 , 我 們 應 儘 量 善 用 物 質 支 援 、 同 儕 認 可 、 甚 至 具 象 徵 意 義的 獎 賞 等 辦 法 , 作 為 推 動 通 識 教 育 的 回 報 。 校 長 的 角 色 最 關 鍵 , 他 們需 要 組 織 和 召 集 學 校 上 下 對 通 識 教 育 的 關 注 、 宣 揚 共 同 的 價 值 理 念 、並 引 導 學 校 的 道 德 價 值 方 向 。 就 好 似 教 會 一 樣 , 週 日 佈 道 並 非 通 過 一門 「 課 堂 」 讓 信 眾 知 道 一 些 他 們 不 懂 的 事 情 , 佈 道 的 目 的 是 在 喚 醒 信眾 自 身 的 行 為 , 並 從 另 一 個 角 度 去 重 新 演 繹 、 重 新 聚 焦 , 從 而 獲 得 啟發 。 教 會 中 最 具 影 響 力 的 自 然 是 牧 師 , 同 樣 道 理 , 校 園 內 能 做 到 同 樣成 效 的 便 只 有 校 長 和 校 監 了 。


( 譯 者 ) 黃 鳳 安 :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通 識 教 育 173( 八 ) 校 友校 友 也 能 成 為 倡 導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的 一 份 子 。 許 多 校 友 都 認 為 大 學生 活 擴 闊 了 他 們 的 眼 界 , 讓 他 們 成 為 「 世 界 」 的 一 員 , 而 不 僅 是 城 鎮裏 的 一 名 小 市 民 。 回 溯 讀 書 時 的 經 驗 , 他 們 認 為 大 學 不 僅 提 供 職 業 訓練 , 當 中 的 通 識 教 育 更 是 畢 生 受 用 。 這 份 對 通 識 教 育 的 認 同 感 是 值 得我 們 去 宣 揚 的 , 若 我 們 能 邀 請 校 友 回 校 , 與 學 生 親 身 分 享 這 些 寶 貴 的經 驗 , 便 更 具 說 服 力 。 學 生 發 展 處 應 留 意 畢 業 生 對 母 校 的 支 持 並 不 局限 於 研 究 工 作 或 校 園 發 展 , 他 們 對 通 識 教 育 亦 可 能 感 興 趣 。六 、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和 科 目 評 核在 這 章 節 , 我 們 將 探 討 有 關 課 程 評 核 方 面 的 問 題 。 從 加 州 大 學對 通 識 教 育 理 念 的 轉 變 過 程 中 , 我 們 很 清 楚 地 認 識 到 , 在 現 時 的新 紀 元 裏 , 高 等 院 校 必 須 回 應 社 會 於 不 同 層 面 的 問 責 壓 力 。 在 美 國 本土 , 公 立 院 校 和 州 際 的 教 育 系 統 在 反 思 高 等 教 育 制 度 這 方 面 的 意 念 是一 致 的 , 就 是 必 須 循 不 同 途 徑 改 善 教 學 模 式 , 同 時 增 加 對 學 生 評 核 的透 明 度 。研 究 高 等 教 育 的 學 者 設 計 了 各 式 各 樣 的 調 查 工 具 , 以 深 入 暸 解 本科 教 育 的 成 效 。 可 惜 不 同 學 者 對 通 識 教 育 應 取 得 的 成 果 和 量 度 指 標 仍 未達 成 共 識 , 所 以 這 些 調 查 工 具 存 在 不 少 混 亂 和 爭 議 。 除 了 內 在 的 量 度 困難 外 , 由 於 不 同 院 校 、 或 同 一 院 校 於 不 同 時 間 所 使 用 的 評 核 方 式 也 有 差異 , 所 以 要 綜 合 這 些 數 據 資 料 作 比 較 並 非 易 事 。 另 一 個 困 難 是 許 多 院 校本 身 並 無 足 夠 資 源 收 集 所 有 在 籍 學 生 的 資 料 , 因 此 只 能 把 焦 點 放 在 對校 友 的 研 究 上 。我 們 尚 未 打 算 討 論 整 個 本 科 教 育 的 評 核 模 式 , 本 節 的 重 點 是 探 討哪 些 通 識 教 育 的 評 核 方 法 是 可 行 的 。 基 本 上 , 評 核 通 識 科 目 並 不 太 困


174 他 山 之 石難 , 我 們 可 以 先 從 學 生 學 習 和 發 展 兩 方 面 為 每 門 通 識 科 目 訂 下 明 確 目標 , 並 按 這 些 目 標 設 定 不 同 的 指 標 作 為 量 度 標 準 。 在 實 際 執 行 時 當 然會 遇 到 困 難 , 因 此 我 們 提 議 從 準 備 和 成 效 兩 方 面 入 手 處 理 。「 準 備 」的 指 標 可 包 括 教 學 時 數 、 辦 公 時 數 、 學 生 學 習 時 數 等 , 這 些 有 助 我 們從 行 政 的 角 度 獲 得 概 括 性 的 暸 解 , 然 而 對 實 際 的 教 育 成 效 和 質 素 卻無 太 大 幫 助 。「 成 效 」 的 指 標 , 顧 名 思 義 就 是 量 度 通 識 教 育 的 實 質 影響 , 所 以 較 為 實 用 。在 量 度 成 效 時 , 我 們 既 要 達 到 科 學 的 精 確 性 , 更 要 保 證 所 量 度 的是 教 育 經 驗 而 非 其 他 範 疇 的 實 踐 , 這 是 十 分 困 難 的 。 例 如 , 以 學 生 的積 分 點 來 量 度 教 育 經 驗 質 素 是 不 妥 當 的 , 因 為 積 分 點 只 能 反 映 學 生 是否 熟 讀 了 教 材 。 從 學 生 自 行 填 寫 的 課 程 意 見 調 查 問 卷 中 , 我 們 可 以 知道 個 別 教 員 的 受 歡 迎 程 度 和 該 科 目 的 難 易 程 度 等 , 但 這 與 實 際 的 教 學質 素 並 無 必 然 聯 繫 。 最 後 , 不 論 任 何 情 況 , 所 有 學 生 在 修 讀 某 一 科 目時 , 其 實 正 經 歷 著 許 多 其 他 經 驗 , 包 括 修 讀 其 他 的 科 目 、 參 與 課 外 活動 、 以 至 朋 友 之 間 的 影 響 等 。事 實 上 , 若 學 生 能 在 短 短 數 年 的 本 科 生 活 中 迅 速 達 至 個 人 成 長 ,這 絕 對 比 在 某 一 通 識 科 目 收 穫 的 成 效 來 得 重 要 。 要 是 我 們 必 須 從 單 一科 目 或 課 程 中 隔 離 出 其 獨 一 的 成 效 以 作 為 評 核 標 準 的 話 , 設 計 的 過 程必 定 非 常 複 雜 , 我 們 需 要 加 倍 小 心 設 計 量 度 的 指 標 、 計 算 量 度 誤 差 、還 需 試 用 不 同 方 法 才 能 篩 選 出 這 些 獨 一 成 效 。 換 言 之 , 這 好 比 精 確 的臨 床 試 驗 , 因 此 , 要 達 到 如 此 全 面 的 設 計 並 取 得 絕 對 可 靠 的 結 果 , 是十 分 費 力 和 昂 貴 的 。鑒 於 上 述 的 考 慮 , 我 們 必 須 在 完 全 放 棄 評 核 與 進 行 徹 底 的 定 量 分析 兩 者 之 間 取 一 個 平 衡 點 。 我 們 強 烈 建 議 各 校 區 先 擬 定 通 識 教 育 科 目成 效 的 基 礎 , 包 括 為 每 科 通 識 教 育 科 目 和 課 程 釐 定 下 列 項 目 :


( 譯 者 ) 黃 鳳 安 :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通 識 教 育 175( 一 ) 學 生 修 讀 通 識 科 目 的 學 習 目 的 ;( 二 ) 展 示 指 定 閱 讀 材 料 和 其 他 學 習 資 源 與 該 科 的 學 習 目 的 之 間的 關 聯 ;( 三 ) 在 科 目 完 結 前 向 教 員 和 學 生 分 別 進 行 意 見 調 查 , 以 暸 解 學習 的 目 的 是 否 達 到 。上 述 的 建 議 一 方 面 可 作 為 質 素 保 證 的 工 具 , 另 一 方 面 亦 可 用 來 作 為 收集 導 師 及 負 責 監 督 通 識 課 程 人 員 意 見 的 途 徑 。 除 此 之 外 , 我 們 建 議 邀請 校 外 評 審 來 作 定 期 評 核 , 這 跟 研 究 院 課 程 的 做 法 十 分 類 似 , 部 分 加州 大 學 校 區 已 開 始 實 行 類 似 措 施 。 最 後 , 縱 使 學 生 的 記 憶 會 失 真 、 對往 事 的 回 憶 亦 可 能 帶 有 主 觀 情 感 , 但 我 們 相 信 暸 解 校 友 在 大 學 生 活 的通 識 教 育 經 驗 對 現 時 生 活 的 意 義 和 影 響 , 也 是 非 常 有 價 值 的 。 我 們 建議 以 追 蹤 調 查 的 形 式 , 在 學 生 畢 業 後 的 不 同 時 段 作 訪 問 , 例 如 每 隔 數年 或 十 年 。七 、 結 語綜 合 各 校 區 的 經 驗 , 美 國 加 州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委 員 會 共 總 結 出 八 項建 議 , 藉 以 指 引 美 國 加 州 大 學 的 通 識 教 育 發 展 , 同 時 亦 為 美 國 其 他 公立 和 私 立 大 學 提 供 參 考 。 以 下 首 五 項 建 議 與 通 識 教 育 融 入 大 學 架 構 、課 程 革 新 、 推 動 通 識 教 育 文 化 、 以 及 課 程 評 核 相 關 , 這 些 部 分 已 在 是次 翻 譯 中 論 及 。 第 六 至 八 項 建 議 則 為 原 文 其 他 章 節 所 涵 蓋 的 內 容 , 主要 針 對 美 國 特 殊 背 景 而 提 出 , 包 括 通 識 教 育 的 公 民 教 育 意 義 、 轉 校 生和 學 分 轉 換 的 問 題 , 以 及 新 資 訊 科 技 的 應 用 。( 一 ) 各 校 區 實 踐 通 識 教 育 理 念 的 方 式 需 被 系 統 化 , 其 要 點 之 一即 重 新 確 定 本 科 教 育 行 政 總 監 的 角 色 , 並 擴 展 其 職 能 。 以


176 他 山 之 石下 三 點 需 特 別 留 意 : 首 先 , 本 科 教 育 行 政 總 監 應 成 為 大 學行 政 決 策 核 心 的 一 員 , 他 們 的 意 見 和 角 色 應 被 高 度 重 視 ;第 二 , 他 們 應 每 年 無 條 件 獲 分 配 充 裕 的 資 源 和 撥 款 , 用 以推 動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和 科 目 發 展 ; 第 三 , 應 儘 可 能 地 減 少 他們 的 常 規 性 、 繁 瑣 性 行 政 事 務 , 從 而 令 他 們 能 夠 有 效 地 將更 多 時 間 用 於 課 程 改 革 、 發 展 和 創 新 。( 二 ) 校 方 應 將 為 教 師 提 供 獎 勵 機 制 置 於 重 要 位 置 , 藉 以 鼓 勵 老師 投 入 通 識 教 學 , 改 變 他 們 不 願 任 教 通 識 科 的 現 狀 。( 三 ) 為 解 決 通 識 教 育 選 科 自 助 餐 化 的 問 題 , 即 學 生 從 數 目 繁 多的 通 識 科 目 中 自 行 選 科 的 模 式 , 建 議 校 方 可 按 個 別 適 時 的議 題 訂 定 一 系 列 有 修 讀 次 序 的 課 程 , 或 把 通 識 科 目 組 成 不同 主 題 的 跨 學 科 課 程 組 。 此 外 , 這 些 通 識 課 程 組 亦 可 作 為副 修 科 的 一 種 , 獲 得 正 式 的 學 術 認 可 , 科 目 成 績 可 列 在 學生 的 成 績 單 上 。 學 生 可 自 由 選 修 任 何 一 個 課 程 組 , 但 一 旦選 擇 了 , 他 們 就 必 須 完 成 整 個 課 程 組 的 科 目 要 求 。( 四 ) 不 論 是 大 學 行 政 人 員 還 是 教 員 , 他 們 都 應 該 主 動 和 持 續 不斷 地 運 用 其 影 響 力 , 在 校 園 不 同 層 面 推 廣 通 識 教 育 的 價值 、 理 念 和 目 標 , 讓 大 學 上 下 各 類 人 群 都 能 清 楚 知 道 通 識教 育 的 重 要 性 和 發 展 機 會 。 此 外 , 學 術 事 務 處 (AcademicAffairs Office) 和 學 生 事 務 處 (Student Affairs Office) 亦需 積 極 協 助 轉 校 生 融 入 校 園 生 活 , 為 他 們 開 辦 特 別 課 程( 例 如 一 個 單 元 的 新 生 研 討 班 )。( 五 ) 在 質 素 保 證 方 面 , 校 方 應 : 1. 在 教 務 會 ( AcademicSenate) 中 設 立 專 門 委 員 會 , 對 通 識 教 育 科 目 、 項 目 或 試驗 計 劃 的 成 效 作 量 度 、 監 察 和 檢 討 ;2. 各 位 負 責 設 計 或 任


( 譯 者 ) 黃 鳳 安 :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通 識 教 育 177教 通 識 科 目 的 老 師 需 要 向 校 方 提 供 明 確 的 教 學 目 標 、 實 現目 標 的 具 體 教 學 方 法 , 並 定 期 接 受 校 內 外 評 審 。( 六 ) 加 強 公 民 教 育 和 培 養 本 科 生 的 公 民 參 與 意 識 應 是 高 等 學 府最 首 要 的 任 務 之 一 。 在 設 計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時 , 我 們 可 拓展 和 加 強 以 下 元 素 :1. 鼓 勵 學 生 參 與 義 工 服 務 和 政 治 性的 活 動 ;2. 講 授 公 民 教 育 的 學 術 意 義 和 公 民 參 與 的 重 要性 ;3. 通 過 個 人 或 小 組 探 究 的 教 學 方 式 令 學 生 參 與 社 區服 務 。( 七 ) 加 州 大 學 各 校 區 應 重 新 評 估 轉 校 生 的 通 識 課 程 學 分 和 其 學習 狀 況 。 各 校 區 應 與 高 中 、 社 區 書 院 及 其 他 州 立 大 學 緊 密合 作 , 並 達 成 共 識 , 既 要 確 保 轉 校 學 生 接 受 通 識 教 育 的完 整 性 , 亦 要 幫 助 他 們 獲 得 最 佳 和 最 有 效 的 學 習 , 尤 其 是 若學 生 在 原 本 的 院 校 只 修 讀 了 部 分 通 識 課 程 的 話 , 校 方 更 要 給予 特 別 關 注 。( 八 ) 大 學 行 政 人 員 和 教 員 應 好 好 應 用 新 的 資 訊 媒 體 技 術 , 藉 以改 善 教 與 學 的 質 素 , 擅 於 利 用 較 低 的 成 本 增 加 院 校 與 外 界的 交 流 。 此 外 , 行 政 人 員 應 確 保 在 利 用 新 科 技 的 同 時 教 學質 素 並 未 因 此 下 降 。


日 本 東 北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的 實 踐 與 評 價張 政 遠 潘 文 慧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 日 本 東 北 大 學本 文 旨 在 簡 要 考 察 一 下 日 本 的 通 識 教 育 。 我 們 將 以 東 北 大 學 為例 , 探 討 其 通 識 教 育 ( 亦 即 「 全 學 教 育 」) 的 特 色 , 同 時 亦 會 給 予 日本 的 通 識 教 育 一 些 評 價 , 並 展 望 未 來 。一 、 日 本 通 識 教 育 的 概 況要 了 解 通 識 教 育 在 日 本 如 何 實 踐 , 先 要 對 日 本 大 學 教 育 的 背 景 有一 概 括 的 認 識 。 現 代 日 本 大 學 的 前 身 為 舊 制 高 等 學 校 。 日 本 的 第 一 所現 代 大 學 為 帝 國 大 學 ( 前 身 為 第 一 高 等 學 校 , 即 今 天 的 東 京 大 學 ),成 立 於 1877 年 。 隨 後 , 京 都 帝 國 大 學 ( 前 身 為 第 三 高 等 學 校 , 即 今天 的 京 都 大 學 ) 和 東 北 帝 國 大 學 ( 前 身 為 第 二 高 等 學 校 , 即 今 天 的東 北 大 學 ) 等 學 府 先 後 於 1897 年 和 1907 年 成 立 , 這 些 帝 國 大 學 戰 後改 革 成 為 「 國 立 大 學 」。 從 2004 年 開 始 , 所 有 國 立 大 學 已 改 為 獨 立 的「 國 立 大 學 組 織 」, 脫 離 中 央 政 府 的 直 接 管 轄 。 時 至 今 天 , 日 本 的 大學 ( 包 括 國 立 大 學 組 織 、 地 方 公 立 大 學 及 私 立 大 學 ) 多 達 756 所 。 這* 張 政 遠 ,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哲 學 系 導 師 。潘 文 慧 , 日 本 東 北 大 學 國 際 文 化 研 究 科 博 士 生 。 文 部 科 學 省 :〈 平 成 19(2007) 年 度 學 校 基 本 統 計 〉,〈http://www.mext.go.jp/b_menu/toukei/001/07073002/007/ssh15.xls〉, 瀏 覽 日 期 :2008 年 2 月 13 日 。


180 他 山 之 石些 大 學 除 了 要 面 對 資 源 競 爭 , 亦 要 為 收 生 問 題 而 擔 憂 。 近 年 , 日 本 人口 老 化 問 題 日 趨 嚴 重 , 出 現 了 所 謂 「 少 子 高 齡 化 」 的 社 會 現 象 。 由 此導 致 日 本 大 學 面 臨 一 個 危 機 , 就 是 大 學 學 額 供 過 於 求 。 大 學 之 間 的 競爭 將 進 一 步 加 劇 , 相 信 部 分 規 模 較 小 或 處 於 偏 遠 地 區 的 學 校 會 因 為 經營 出 現 困 難 而 遭 受 淘 汰 。 在 這 種 情 況 下 , 大 學 應 如 何 提 高 自 己 的 競 爭力 , 以 吸 引 學 生 入 讀 ? 毫 無 疑 問 , 研 究 、 資 源 、 人 事 、 宣 傳 等 各 方 面 的強 化 , 有 助 提 升 大 學 的 競 爭 力 , 但 大 學 不 可 或 缺 的 , 仍 是 教 育 。 大 學是 研 究 各 種 學 問 的 場 所 , 因 此 大 學 課 程 必 須 具 有 一 定 的 專 門 性 質 ; 然而 , 大 學 有 別 於 研 究 中 心 或 職 業 培 訓 中 心 , 其 課 程 除 了 要 「 專 」, 亦 要「 博 」。 一 所 大 學 , 其 課 程 設 計 是 否 重 視 博 雅 教 育 或 通 識 教 育 , 是評 價 該 大 學 競 爭 力 其 中 一 個 值 得 參 考 的 指 標 。與 香 港 現 行 的 大 學 制 度 不 同 , 日 本 的 正 規 大 學 為 四 年 制 。 相 對 於三 年 制 的 大 學 教 育 , 四 年 制 的 大 學 有 更 充 裕 的 時 間 為 學 生 發 展 一 套 更全 面 的 教 程 。 事 實 上 , 日 本 的 大 學 享 有 獨 立 設 置 辦 學 理 念 及 課 程 的 學術 自 由 , 日 本 政 府 的 文 部 科 學 省 只 提 出 了 兩 個 基 本 的 教 育 方 向 :第 一 , 為 了 達 到 教 育 的 目 的 , 大 學 除 了 要 開 設 必 要 的 學 習 科 目外 , 還 要 有 系 統 地 對 學 習 科 目 加 以 編 排 。第 二 , 大 學 在 編 排 教 學 課 程 時 , 除 了 要 適 切 考 慮 教 授 主 修 科 的專 門 學 問 , 也 要 培 養 學 生 有 深 度 和 闊 度 的 教 養 及 綜 合 判 斷 能力 , 幫 助 他 們 獲 得 涵 養 豐 富 的 人 性 。 從 第 二 點 可 見 , 大 學 課 程 一 方 面 要 讓 學 生 接 受 更 多 的 專 門 知 識 , 另 一方 面 亦 要 培 養 他 們 對 非 專 門 知 識 的 興 趣 。 這 些 非 專 門 知 識 可 分 為 三 方除 了 正 規 的 四 年 制 大 學 , 日 本 亦 設 有 「 短 期 大 學 」( 通 稱 「 短 大 」)。 短 大 一 般 提 供兩 年 制 的 課 程 , 與 香 港 的 副 學 士 學 程 類 似 。文 部 科 學 省 :〈 有 關 大 學 的 教 育 內 容 、 方 法 的 改 善 等 〉,〈http://www.mext.go.jp/a_menu/koutou/daigaku/04052801/001.htm〉, 瀏 覽 日 期 :2008 年 2 月 13 日 。


張 政 遠 、 潘 文 慧 : 日 本 東 北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的 實 踐 與 評 價 181面 :( 一 ) 對 不 同 學 科 的 教 授 ;( 二 ) 對 思 考 方 法 的 訓 練 ;( 三 ) 對 人性 的 全 面 培 育 。 日 本 的 教 育 界 沒 有 「 通 識 教 育 」 這 個 說 法 , 但 上 述 那些 培 養 學 生 對 不 同 學 科 興 趣 的 教 育 , 日 文 稱 為 「 一 般 教 育 」(IppanKyoiku), 也 就 是 一 種 通 識 教 育 ,「 一 般 教 育 」 的 課 程 亦 即 「 教 養 課程 」(Kyoyo Katei)。「 教 養 」 這 個 概 念 , 可 追 溯 至 古 希 臘 文 “paideia”( 英 譯 為culture、 德 譯 為 Bildung)。 它 不 單 要 求 人 具 備 知 識 , 而 且 要 求 人 通 過學 習 知 識 這 個 活 動 來 達 至 真 、 善 、 美 。 顯 然 , 這 裏 所 指 的 學 習 不 僅 是知 性 或 技 能 方 面 的 訓 練 , 而 是 一 個 全 面 的 人 格 培 養 過 程 , 這 理 念 可 見於 歐 洲 文 化 傳 統 的 「 博 雅 之 藝 」(artes liberales), 即 語 法 學 、 修 辭學 、 邏 輯 學 、 幾 何 、 算 術 、 音 樂 及 天 文 學 等 七 科 。 日 本 的 教 養 課 程 雖然 沒 有 全 盤 模 仿 上 述 自 由 七 科 , 但 實 際 上 已 包 含 了 各 種 不 同 科 目 。 黃俊 傑 在 有 關 日 本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的 考 察 報 告 中 指 出 :日 本 各 大 學 之 課 程 , 在 「 大 學 設 置 基 準 」 第 5 條 等 有 原 則 性 之規 範 , 依 照 其 規 定 , 大 學 修 業 至 少 124 學 分 ( 第 32 條 ), 而1948 年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戰 結 束 後 , 美 軍 顧 問 團 監 管 日 本 時 所 規 定教 養 課 程 必 須 包 括 人 文 科 學 、 社 會 科 學 、 自 然 科 學 各 12 學 分 ,外 國 語 8 學 分 , 體 育 4 學 分 , 合 計 48 學 分 。 經 歷 了 大 半 個 世 紀 的 變 遷 , 教 養 課 程 的 具 體 內 容 及 學 分 要 求 亦 有 所 調整 。 現 時 , 各 大 學 都 有 各 自 設 計 的 教 養 課 程 , 難 以 一 概 而 論 。 但 教 養課 程 的 基 本 方 針 , 仍 然 是 參 照 了 美 軍 顧 問 團 所 訂 立 的 規 定 。 這 個 規 定的 其 中 一 個 特 色 是 包 括 語 文 學 習 , 特 別 是 英 文 以 外 的 第 三 語 言 學 習 。張 燦 輝 :〈 通 識 教 育 、 人 文 學 科 與 大 學 理 念 〉, 收 入 張 燦 輝 :《 人 文 與 通 識 》( 香港 : 突 破 出 版 社 ,1995 年 ), 頁 57–71。黃 俊 傑 :〈 附 錄 二 : 日 本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考 察 報 告 〉, 收 入 黃 俊 傑 :《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的理 念 與 實 踐 》( 台 北 : 中 華 民 國 通 識 教 育 學 會 ,2003 年 ), 頁 300。


182 他 山 之 石日 本 的 通 識 教 育 要 求 學 生 學 習 外 語 , 這 對 很 多 學 生 來 說 是 一 種 挑 戰 。然 而 , 學 習 語 文 同 時 包 括 文 化 之 間 的 互 相 理 解 , 這 不 僅 是 為 了 擴 闊 學生 的 國 際 視 野 , 亦 是 為 了 提 高 學 生 的 教 養 。在 日 本 , 教 養 科 目 傳 統 上 是 由 「 教 養 部 」 或 「 教 養 學 部 」 負 責 。例 如 , 東 京 大 學 執 行 通 識 教 育 工 作 的 單 位 是 教 養 學 部 , 這 學 部 負 責 所有 大 學 一 、 二 年 級 學 生 的 教 養 課 程 。 但 是 , 有 些 大 學 ( 例 如 國 際 基 督教 大 學 、 東 北 學 院 大 學 等 ) 的 「 教 養 學 部 」 並 不 是 負 責 通 識 教 育 的 組織 , 而 是 一 個 獨 立 的 學 系 。 下 文 將 以 東 北 大 學 為 例 , 具 體 地 探 討 一 種 強 調 師 生 共 同 參 與 的 通識 教 育 ─ 全 學 教 育 。二 、 東 北 大 學 與 全 學 教 育東 北 大 學 位 於 日 本 東 北 部 的 仙 台 市 ,2007 年 剛 好 創 立 一 百 年 ,其 教 育 理 念 是 「 門 戶 開 放 、 研 究 第 一 主 義 」。 門 戶 開 放 方 面 , 東 北 大學 是 日 本 第 一 所 錄 取 女 生 的 大 學 , 成 立 至 今 亦 招 收 不 少 來 自 海 外 的 師生 。 研 究 第 一 主 義 方 面 , 東 北 大 學 是 日 本 科 研 重 鎮 之 一 , 曾 獲 《 亞 洲週 刊 》 評 為 「 亞 洲 第 一 學 府 」 , 這 正 是 因 為 其 卓 越 的 科 研 成 就 。 作 為一 所 研 究 型 的 現 代 大 學 , 東 北 大 學 的 教 育 不 單 著 重 本 科 ( 日 文 為 「 學部 」) 的 培 訓 , 還 著 眼 於 研 究 院 ( 日 文 為 「 大 學 院 」) 的 專 門 研 究 。2007 年 度 , 東 北 大 學 的 本 科 生 及 研 究 生 的 人 數 分 別 為 10,918 及 6,895 , 這 種 「 教 養 學 部 」 也 就 是 所 謂 的 「 教 養 系 」, 有 別 於 教 育 學 系 。 前 者 的 理 念 在 於 貫徹 教 養 主 義 , 強 調 主 修 生 要 接 受 全 面 的 人 格 培 養 ; 後 者 則 是 一 種 關 於 教 育 理 論 及 教學 方 法 等 的 專 門 教 育 , 目 的 是 培 訓 專 業 的 教 學 人 才 。 其 中 一 位 較 為 人 熟 悉 的 留 學 生 是 魯 迅 , 東 北 大 學 正 是 他 決 定 棄 醫 從 文 之 地 。 “Asia’s Top Universities 1999,” Asian Week,〈http://www-cgi.cnn.com/ASIANOW/asiaweek/universities/index99.html〉, 13 February 2008. 東 北 大 學 :〈 東 北 大 學 案 内 • 學 部 / 大 學 院 生 數 〉,〈http://www.tohoku.ac.jp/japanese/pr<strong>of</strong>ile/pr<strong>of</strong>ile2-6.htm〉, 瀏 覽 日 期 :2008 年 2 月 13 日 。


張 政 遠 、 潘 文 慧 : 日 本 東 北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的 實 踐 與 評 價 183而 教 研 職 員 數 目 則 為 5,376 10 (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在 2006 年 約 有 一 萬 名 本 科生 、 二 千 名 研 究 生 及 五 千 二 百 多 名 教 職 員 ) 11 。東 北 大 學 的 通 識 教 育 並 不 是 所 謂 的 「 一 般 教 育 」 或 「 教 養 教育 」, 而 是 有 一 個 特 別 的 名 稱 , 那 就 是 「 全 學 教 育 」。 顧 名 思 義 , 該 大學 的 通 識 教 育 不 是 由 「 教 養 部 」 或 「 教 養 學 部 」 負 責 。 全 學 教 育 的 理念 是 所 有 教 師 和 學 生 共 同 參 與 : 所 有 教 師 除 了 要 進 行 研 究 及 教 授 本 科科 目 外 , 可 能 還 要 教 授 一 些 通 識 科 目 ; 而 所 有 本 科 生 ( 包 括 醫 科 、 牙科 、 藥 科 等 專 門 科 目 ) 皆 要 修 讀 一 個 共 同 的 通 識 課 程 , 並 規 定 於 第 一年 及 第 二 年 修 讀 。 我 們 認 為 這 個 安 排 有 三 大 好 處 :( 一 ) 可 以 讓 學 生先 打 好 學 術 基 礎 ;( 二 ) 學 生 在 畢 業 前 可 專 注 於 主 修 科 目 ;( 三 ) 可 以避 免 學 生 在 最 後 一 個 學 期 因 為 通 識 科 學 分 不 足 而 延 誤 畢 業 。強 調 師 生 共 同 參 與 的 全 學 教 育 , 課 程 內 容 主 要 包 含 四 方 面 :( 一 ) 作 為 現 代 人 在 社 會 上 生 活 所 需 的 基 礎 知 識 及 技 能 ;( 二 ) 人 格形 成 的 骨 幹 及 適 用 於 現 代 社 會 的 基 本 教 養 ;( 三 ) 關 於 幫 助 理 解 主 修科 目 的 廣 博 學 問 、 知 識 和 技 能 ;( 四 ) 學 習 主 修 科 目 的 基 礎 知 識 和 技能 。 必 須 留 意 的 是 , 全 學 教 育 不 是 與 主 修 科 目 互 不 相 干 , 而 是 與 學生 的 專 門 教 育 密 切 相 關 的 。 它 不 是 為 了 縮 窄 學 生 的 學 習 範 圍 , 而 是 為了 開 拓 他 們 的 視 野 , 幫 助 他 們 發 展 全 面 人 格 及 適 應 國 際 潮 流 。 上 述四 點 可 以 視 為 一 個 綜 合 大 學 通 識 課 程 的 基 本 框 架 , 為 了 實 行 以 上 的教 學 方 針 , 就 必 須 有 具 體 的 課 程 設 計 。 東 北 大 學 的 全 學 教 育 建 立了 全 面 的 課 程 體 系 , 把 科 目 分 為 三 大 類 : 1210 東 北 大 學 :〈 東 北 大 學 案 内 • 役 員 / 職 員 數 〉,〈http://www.tohoku.ac.jp/japanese/pr<strong>of</strong>ile/pr<strong>of</strong>ile2-5.htm〉, 瀏 覽 日 期 :2008 年 2 月 13 日 。11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簡 介 〉,〈http://www.cuhk.edu.hk/v6/b5/cuhk/info/intro/introducing_cuhk.html〉, 瀏 覽 日 期 :2008 年 2 月 13 日 。12 東 北 大 學 :〈 東 北 大 學 全 學 教 育 科 目 等 規 程 〉,〈http://www.bureau.tohoku.ac.jp/kitei/reiki_honbun/u1010226001.html〉, 瀏 覽 日 期 :2008 年 2 月 13 日 。


184 他 山 之 石( 一 ) 基 幹 科 目 : 主 要 教 授 人 格 形 成 的 知 識 和 技 能 , 令 學 生 能 夠適 應 現 代 社 會 。 主 要 科 目 包 括 人 間 論 、 社 會 論 及 自 然 論 ,這 可 以 說 是 一 種 從 「 己 」 推 展 至 「 群 」 的 教 育 。 不 同 學 院的 本 科 生 都 要 修 讀 這 些 科 目 , 例 如 倫 理 、 藝 術 、 言 語 表現 、 性 別 、 經 濟 、 社 會 、 政 治 、 歷 史 、 生 命 、 環 境 等 。 教學 內 容 不 強 調 專 門 性 , 而 是 著 重 開 拓 廣 闊 的 視 野 , 以 培 養學 生 靈 活 及 多 角 度 的 思 維 。 這 些 科 目 的 目 標 是 培 養 學 生 的教 養 及 人 格 , 為 將 來 的 知 性 活 動 發 展 奠 定 穩 固 基 礎 。( 二 ) 展 開 科 目 : 這 些 科 目 包 括 人 文 、 社 會 、 自 然 科 學 及 一 些 跨科 的 綜 合 學 科 , 比 基 幹 科 目 更 為 專 門 , 有 助 學 生 應 用 更 專門 的 知 識 。 以 自 然 科 學 為 例 , 這 科 目 可 細 分 為 數 學 、 物 理學 、 化 學 、 生 物 學 、 宇 宙 地 球 科 學 、 理 科 實 驗 六 大 類 別 。展 開 科 目 的 目 標 是 加 強 學 生 對 研 究 的 興 趣 , 刺 激 他 們 的 學習 意 欲 , 為 未 來 的 專 門 教 育 或 研 究 院 的 研 究 提 供 銜 接 點 。( 三 ) 共 通 科 目 : 這 些 科 目 要 求 學 生 對 專 門 學 問 有 基 本 的 認 識 ,然 後 培 養 他 們 一 些 基 本 的 教 養 。 教 授 的 科 目 包 括 外 文 、 資訊 科 技 、 保 健 體 育 等 , 也 開 設 基 礎 班 。 基 礎 班 強 調 小 班 教學 , 為 了 讓 所 有 學 生 皆 能 修 讀 , 大 學 每 年 均 會 開 設 一 百 四十 組 。 共 通 科 目 的 特 色 是 強 調 人 際 溝 通 能 力 的 發 展 , 加 強學 生 的 社 會 倫 理 觀 念 。 除 了 本 身 的 判 斷 力 、 行 動 力 及 體 力之 外 , 亦 強 調 與 人 溝 通 及 對 其 他 文 化 的 理 解 能 力 。 這 些 科目 的 目 標 是 讓 學 生 具 備 國 際 人 的 素 質 。 全 學 教 育 從 「 己 」出 發 , 但 不 忘 「 己 」 與 「 群 」 的 共 存 。 值 得 一 提 的 是 , 共通 科 目 亦 包 括 一 些 專 為 留 學 生 而 設 的 特 別 科 目 , 讓 他 們 更易 融 入 校 園 , 以 及 加 強 與 本 地 學 生 的 交 流 。


張 政 遠 、 潘 文 慧 : 日 本 東 北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的 實 踐 與 評 價 185三 、 東 北 大 學 全 學 教 育 課 程 的 特 色上 文 扼 要 介 紹 了 東 北 大 學 全 學 教 育 科 目 的 發 展 背 景 及 主 要 目 的 ,現 在 再 深 入 介 紹 其 中 一 些 主 要 特 色 。根 據 2007 年 度 的 《 全 學 教 育 科 目 履 修 指 引 》, 該 學 年 共 開 設 了92 個 「 基 幹 科 目 」 類 的 科 目 讓 學 生 選 擇 。 然 而 , 這 92 科 卻 只 有 15 個 範13圍 (area) 名 稱 , 分 別 是 「 思 想 與 倫 理 的 世 界 」、「 文 學 的 世 界 」、「 言 語 表 現 的 世 界 」、「 藝 術 的 世 界 」、「 人 間 和 文 化 」、「 歷 史 和 人 間社 會 」、「 經 濟 和 社 會 」、「 法 、 政 治 和 社 會 」、「 社 會 的 構 造 」、「 性別 與 人 間 社 會 」、「 自 然 界 的 構 造 」、「 科 學 技 術 和 資 源 」、「 生 命 和自 然 」、「 自 然 和 環 境 」 和 「 科 學 和 情 報 」。 這 正 是 東 北 大 學 全 學 教 育的 其 中 一 個 重 要 特 色 , 就 是 同 一 個 通 識 範 圍 中 , 可 以 發 展 不 同 的 科 目和 內 容 。以 「 思 想 與 倫 理 的 世 界 」 為 例 , 我 們 不 難 發 現 在 這 個 範 圍 中 , 有四 個 不 同 的 科 目 ( 參 見 附 錄 I) 可 供 選 擇 , 包 括 :「『 心 』 的 思 想 史 」、「 西 洋 哲 學 史 」、「 孔 子 和 儒 教 」 和 「 諸 子 百 家 的 思 想 」。 這 四 個 科目 雖 然 同 樣 納 入 「 思 想 與 倫 理 的 世 界 」 這 個 範 圍 名 稱 之 下 , 但 不 同 導師 以 其 專 門 知 識 對 此 課 題 加 以 不 同 的 發 揮 , 形 成 了 四 個 科 目 給 同 學 選擇 。 在 細 心 閱 讀 後 , 我 們 可 以 發 現 這 四 個 科 目 的 內 容 不 單 截 然 不 同 ,負 責 的 老 師 亦 來 自 不 同 學 系 , 這 一 點 正 是 東 北 大 學 全 學 教 育 的 一 大 特色 。 換 言 之 , 如 果 同 學 對 「 思 想 與 倫 理 」 有 興 趣 的 話 , 他 們 除 了 要 選13 學 生 必 須 於 第 一 年 修 滿 8 學 分 的 「 基 幹 科 目 」, 在 這 類 科 目 的 15 門 課 下 , 選 擇 四 門 自己 有 興 趣 的 課 來 修 讀 。 除 了 「 基 幹 科 目 」, 東 北 大 學 要 求 學 生 修 滿 12 學 分 的 「 展 開科 目 」 和 21 學 分 的 「 共 通 科 目 」, 以 滿 足 41 學 分 的 全 學 教 育 科 目 要 求 。 詳 細 資 料 可參 見 網 址 :〈http://www.sed.tohoku.ac.jp/facul/03lecture/01.html〉, 瀏 覽 日 期 :2008 年2 月 19 日 。


186 他 山 之 石擇 「 思 想 與 倫 理 的 世 界 」 這 一 範 圍 之 外 , 還 要 從 不 同 學 系 的 教 授 所 提供 的 科 目 中 選 擇 。 舉 例 來 說 , 一 位 擬 修 讀 「 思 想 與 倫 理 的 世 界 」 的 學生 , 可 以 參 考 並 比 較 這 四 位 不 同 教 授 的 課 程 大 綱 之 後 , 選 擇 一 個 自己 較 有 興 趣 的 題 目 。 例 如 「 西 洋 哲 學 史 」 集 中 介 紹 自 然 哲 學 、 古 典 哲學 、 中 世 哲 學 、 宗 教 改 革 、 英 國 的 經 驗 主 義 、 德 國 的 觀 念 論 等 課 題 ,而 「 諸 子 百 家 的 思 想 」 則 集 中 介 紹 古 代 中 國 諸 子 百 家 的 思 想 形 成 , 以及 討 論 道 家 、 法 家 、 名 家 、 陰 陽 家 的 思 想 。 故 學 生 可 以 在 修 讀 「 思 想與 倫 理 的 世 界 」 這 範 圍 的 大 題 目 之 下 , 參 考 有 關 的 科 目 大 綱 , 在 多 個選 擇 中 作 出 取 捨 。東 北 大 學 全 學 教 育 另 一 個 有 趣 的 特 點 , 就 是 這 所 大 學 對 提 供 相 同科 目 的 學 系 並 沒 有 特 別 限 制 。 任 何 學 系 如 果 有 多 於 一 位 老 師 在 相 同 範圍 內 開 設 科 目 , 而 他 們 教 授 的 內 容 又 迥 然 不 同 , 那 麼 該 學 系 可 以 在 同一 範 圍 名 稱 之 下 提 供 多 個 科 目 。 下 文 將 以 國 際 文 化 研 究 所 於 「 共 通 科目 」 類 所 提 供 的 「 展 開 英 語 」 為 例 , 闡 釋 不 同 科 目 在 設 計 上 的 分 別 。2007 年 度 , 國 際 文 化 研 究 系 在 「 展 開 英 語 」 這 個 範 圍 名 稱 之 下 ,提 供 了 六 個 不 同 的 科 目 ( 參 見 附 錄 II) 以 供 學 生 選 讀 。 在 細 閱 這 六 個不 同 科 目 介 紹 之 後 , 我 們 可 以 看 到 , 雖 然 同 樣 是 「 展 開 英 語 」, 但 外籍 老 師 與 日 本 老 師 均 有 機 會 參 與 全 學 教 育 課 程 。 分 析 過 這 六 門 科 目 的科 目 大 綱 後 , 可 見 到 部 分 科 目 集 中 訓 練 學 生 的 閱 讀 能 力 , 部 分 則 比較 專 門 地 培 訓 學 生 的 寫 作 能 力 。 除 了 閱 讀 、 寫 作 、 聽 力 訓 練 外 , 如 何在 研 究 及 學 習 上 靈 活 運 用 英 語 也 是 其 中 一 門 可 供 學 生 選 擇 的 科 目 。 從東 北 大 學 國 際 文 化 研 究 系 提 供 的 「 展 開 英 語 」 六 份 科 目 大 綱 可 見 ,雖 然 是 同 一 科 目 , 但 相 同 學 系 的 教 授 , 既 可 以 靈 活 運 用 自 己 的 專 門 知識 設 計 科 目 , 更 可 以 將 個 人 的 專 門 學 問 授 予 非 自 己 學 系 的 本 科 一 、 二年 級 學 生 。筆 者 走 訪 了 幾 位 負 責 全 學 教 育 科 目 的 教 授 , 他 們 對 全 學 教 育 的 評價 都 是 正 面 的 。 國 際 文 化 研 究 系 的 荷 丁 (T. Holden) 教 授 指 出 :


張 政 遠 、 潘 文 慧 : 日 本 東 北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的 實 踐 與 評 價 187在 全 學 教 育 的 課 程 設 計 上 , 課 程 要 求 雖 然 是 以 全 學 教 育 定 下 來的 指 引 為 前 提 , 但 卻 有 一 定 的 彈 性 與 靈 活 度 。 例 如 , 同 樣 是「 展 開 英 語 」, 老 師 可 以 因 應 自 己 的 專 門 知 識 及 研 究 喜 好 自 定題 目 。 這 是 東 北 大 學 全 學 教 育 的 一 大 特 色 , 也 是 一 大 優 點 。另 外 , 國 際 文 化 研 究 系 佐 藤 雪 野 (Sato Yukino) 教 授 亦 表 示 :全 學 教 育 可 以 讓 老 師 靈 活 運 用 個 人 專 門 知 識 , 與 不 同 學 系 、 不同 主 修 科 目 的 學 生 進 行 各 種 互 動 , 而 學 生 的 知 識 亦 不 會 局 限 於主 修 科 目 , 相 反 , 在 非 主 修 科 目 上 的 知 識 , 也 能 夠 得 到 提 升 。對 學 生 而 言 , 這 是 非 常 寶 貴 的 。佐 藤 教 授 更 指 出 :到 目 前 為 止 , 不 少 老 師 對 如 何 將 某 一 科 目 界 定 為 全 學 教 育 的 科目 仍 然 存 有 一 點 疑 問 。 東 北 大 學 特 別 為 此 成 立 了 一 個 獨 立 委 員會 , 除 了 為 老 師 提 供 有 關 全 學 教 育 的 新 資 訊 , 亦 為 師 生 之 間 提供 了 一 道 橋 樑 , 一 方 面 協 助 老 師 更 了 解 全 學 教 育 , 另 一 方 面 又加 強 了 學 生 與 老 師 的 溝 通 。東 北 大 學 全 學 教 育 另 一 大 特 點 , 就 是 從 2000 年 9 月 25 日 開 始 , 東 北大 學 參 與 了 仙 台 圈 大 學 單 位 互 換 制 度 的 計 劃 。 14 仙 台 是 一 個 學 都 , 雖然 人 口 只 有 大 約 一 百 萬 , 但 卻 有 15 所 大 學 。 15 為 了 這 項 計 劃 , 東 北 大14 仙 台 圈 指 的 是 以 宮 城 縣 縣 廳 所 在 地 仙 台 市 為 中 心 的 一 個 都 市 圈 。 再 者 仙 台 市 不 僅 是宮 城 縣 的 縣 都 , 也 是 日 本 東 北 六 縣 的 首 都 , 仙 台 圈 集 中 了 全 縣 約 半 數 的 人 口 , 市 內的 大 學 也 有 十 所 以 上 。15 〈 單 位 互 換 網 絡 〉( 學 都 仙 台 ),〈http://www.gakuto-sendai.jp/for_s/index.html〉, 瀏覽 日 期 :2008 年 2 月 13 日 。


188 他 山 之 石學 在 全 學 教 育 課 程 中 特 別 挑 選 了 25 門 科 目 , 讓 東 北 大 學 以 外 的 學 生 能夠 有 機 會 修 讀 由 該 大 學 開 辦 的 課 程 。 這 些 大 部 分 都 是 一 些 基 礎 入 門 科目 , 當 中 包 括 理 工 科 目 、 自 然 科 學 、 社 會 行 政 學 、 醫 學 、 經 濟 學 、 人文 社 會 科 學 、 教 育 學 及 日 語 等 學 科 的 科 目 。 東 北 大 學 教 育 研 究 中 心 所長 星 宮 望 (Hosimiya Nozomu) 教 授 指 出 :我 們 希 望 藉 著 是 次 大 學 單 位 互 換 制 度 計 劃 , 提 高 學 生 的 學 習 意欲 , 更 希 望 藉 此 促 進 大 學 間 的 互 動 與 交 流 。由 於 這 些 課 程 與 東 北 大 學 本 科 生 所 修 讀 的 課 程 並 無 二 致 , 因 此 該 校 學生 也 可 以 藉 著 這 些 入 門 課 程 與 其 他 大 學 的 學 生 進 行 各 種 互 動 與 交 流 。東 北 大 學 的 同 學 對 全 學 教 育 及 「 全 學 教 育 意 見 箱 」 16 到 底 有 何 評價 ? 該 校 的 學 務 審 議 會 評 價 改 善 委 員 會 會 長 宇 野 忍 (Uno Shinobu)指 出 ,63% 的 同 學 認 為 全 學 教 育 非 常 有 意 義 。 17 有 同 學 亦 提 出 , 東 北大 學 全 學 教 育 的 廣 報 誌 《 曙 光 》 18 能 夠 讓 學 生 直 接 向 學 務 審 議 會 教 務委 員 會 諮 詢 意 見 , 而 東 北 大 學 全 學 教 育 網 站 內 提 供 的 「 全 學 教 育 意 見箱 」, 也 能 夠 讓 學 生 提 出 有 關 各 科 目 的 問 題 。 筆 者 訪 問 了 幾 位 學 生 ,他 們 均 表 示 留 言 板 為 校 方 和 同 學 提 供 了 一 個 非 常 有 用 的 渠 道 。 一 年 級的 伊 藤 同 學 表 示 :有 時 候 在 課 堂 上 趕 不 及 發 問 , 可 以 利 用 留 言 板 向 老 師 請 教 , 偶爾 更 會 得 到 一 些 令 人 驚 喜 的 答 案 。 因 為 不 同 學 系 及 不 同 專 修 科16 東 北 大 學 :〈 東 北 大 學 全 學 教 育 意 見 箱 〉,〈http://www2.he.tohoku.ac.jp/center/opinion-box/opinion-box.htm〉, 瀏 覽 日 期 :2008 年 2 月 13 日 。17 東 北 大 學 :〈 有 關 全 學 教 育 課 程 與 授 課 環 境 的 問 卷 調 查 報 告 書 ( 學 內 限 定 )〉,〈http://www2.he.tohoku.ac.jp/center/enquete/enquete18.pdf〉, 瀏 覽 日 期 :2008 年 2 月13 日 。18 「 廣 報 誌 」 日 語 解 作 為 情 報 雜 誌 的 意 思 , 而 《 曙 光 》 乃 是 東 北 大 學 所 出 版 有 關 通識 教 育 的 官 方 刊 物 。 東 北 大 學 :《 曙 光 》,〈http://www2.he.tohoku.ac.jp/center/koho/koho_s.htm〉, 瀏 覽 日 期 :2008 年 2 月 13 日 。


張 政 遠 、 潘 文 慧 : 日 本 東 北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的 實 踐 與 評 價 189目 的 同 學 都 可 以 利 用 留 言 板 自 由 討 論 , 所 以 這 是 一 個 非 常 有 用的 渠 道 。另 一 位 一 年 級 的 草 野 同 學 補 充 說 :設 置 了 全 學 意 見 箱 , 同 學 對 全 學 教 育 有 任 何 意 見 的 時 候 , 都 可以 自 由 發 表 。 由 於 有 專 員 回 答 問 題 , 所 以 在 全 學 教 育 上 , 同 學跟 校 方 的 溝 通 可 以 更 直 接 。 如 果 學 生 對 課 程 及 導 師 有 任 何 意見 , 全 學 教 育 的 專 員 可 給 予 及 時 幫 助 。一 個 有 高 透 明 度 的 通 識 教 育 機 構 , 不 單 有 助 改 善 教 學 素 質 , 亦 能 提 升教 師 的 教 學 和 學 生 的 學 習 動 機 。四 、 評 價 與 展 望綜 觀 日 本 的 通 識 教 育 , 我 們 認 為 有 幾 方 面 值 得 借 鏡 。 首 先 , 東 北大 學 四 年 制 的 課 程 設 計 , 是 在 第 一 、 二 年 集 中 提 供 通 識 教 育 , 致 力 開拓 同 學 的 視 野 , 然 後 於 第 三 、 四 年 重 點 培 養 學 生 的 專 門 知 識 。 香 港在 2012 年 後 將 推 行 「 大 學 三 改 四 」 的 教 育 改 革 , 各 院 校 的 通 識 教 育 亦 將有 所 發 展 。 然 而 , 擴 充 後 的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不 應 只 顧 加 「 量 」 而 不 改 善「 質 」。 我 們 從 東 北 大 學 全 學 教 育 的 個 案 中 發 現 , 於 低 學 年 重 點 培 養 學生 的 思 考 能 力 、 擴 闊 他 們 的 視 野 、 增 強 其 基 礎 教 育 的 訓 練 , 然 後 在 較 高學 年 教 授 專 門 科 目 , 這 對 學 生 和 老 師 都 有 好 處 。 由 於 大 學 的 教 育 及 教 授方 法 與 中 學 不 同 , 不 少 同 學 在 第 一 年 的 大 學 生 活 和 學 習 過 程 中 未 能 即時 適 應 過 來 , 導 致 部 分 同 學 對 大 學 教 育 感 到 恐 懼 及 不 安 。 若 在 第 一 年就 穩 固 同 學 的 基 礎 , 老 師 可 更 全 面 地 教 授 課 程 內 容 , 與 學 生 的 溝 通 也會 更 全 面 。 由 此 可 見 , 將 通 識 教 育 集 中 於 第 一 、 二 年 是 有 其 好 處 的 。


190 他 山 之 石東 北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的 另 一 大 特 點 , 就 是 將 教 學 的 重 任 適 度 地 分 散於 不 同 的 學 系 , 而 且 設 有 獨 立 的 委 員 會 , 負 責 統 籌 各 部 門 的 運 作 , 提供 有 關 通 識 教 育 的 信 息 , 以 及 作 為 同 學 與 通 識 教 育 的 橋 樑 。 這 個 做 法給 予 我 們 一 個 正 面 的 啟 發 :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的 資 源 , 由 一 個 中 央 機 構 獨佔 , 或 由 各 系 任 意 瓜 分 , 都 是 不 健 全 的 做 法 。 我 們 認 為 , 一 個 負 責與 各 部 門 互 動 的 通 識 行 政 單 位 是 不 可 或 缺 的 , 例 如 在 香 港 ,「 通 識 」備 受 各 界 關 注 , 但 不 是 所 有 負 責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的 前 線 教 育 工 作 者 都 透徹 了 解 通 識 教 育 的 理 念 , 他 們 亦 難 以 抽 身 兼 顧 涉 及 全 校 規 模 的 行 政 工作 , 因 此 應 該 設 立 獨 立 的 行 政 單 位 來 統 籌 。 基 於 這 類 行 政 單 位 的 獨 立性 質 , 學 生 能 夠 更 容 易 對 通 識 教 育 發 表 意 見 。 在 教 育 的 大 前 提 下 , 這類 交 流 互 動 是 我 們 非 常 期 待 的 。另 外 , 東 北 大 學 在 其 全 學 教 育 網 站 中 提 供 全 學 教 育 意 見 箱 及 留 言板 , 我 們 認 為 這 種 開 放 的 態 度 是 非 常 值 得 借 鏡 的 。 在 現 今 資 訊 發 達 的年 代 , 互 聯 網 在 各 個 層 面 的 應 用 變 得 日 益 重 要 , 學 生 不 但 常 常 利 用 討 論區 、 聊 天 室 互 相 聯 繫 , 日 常 生 活 也 總 是 離 不 開 電 子 訊 息 。 為 了 進 一 步擴 闊 校 方 與 學 生 之 間 的 溝 通 渠 道 , 東 北 大 學 開 設 全 學 教 育 意 見 箱 及 留言 板 實 在 是 不 錯 的 選 擇 。 香 港 的 大 學 當 然 也 設 有 一 些 網 上 教 學 資 源 ,例 如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便 有 CU Forum、WebCT 及 Moodle 等 系 統 。 然而 , 這 些 系 統 有 其 局 限 , 往 往 亦 只 是 導 師 單 方 面 向 學 生 發 放 消 息 的平 台 。 通 識 教 育 面 對 的 一 大 困 難 , 是 學 生 欠 缺 學 習 動 機 。 網 上 學 習 平台 除 了 提 供 一 個 場 所 , 讓 導 師 全 天 候 24 小 時 隨 時 與 學 生 溝 通 和 聯 繫 ,亦 能 定 期 參 與 學 生 的 的 議 題 討 論 , 並 給 予 指 導 。 這 些 留 言 板 除 了 讓 同學 在 課 餘 時 間 多 加 思 考 及 討 論 外 , 其 公 開 討 論 的 特 性 亦 能 吸 引 本 地 及海 外 人 士 參 與 討 論 。 網 上 學 習 平 台 能 促 進 國 際 交 流 , 為 學 生 提 供 全 天候 學 習 支 援 , 亦 可 糾 正 不 少 同 學 認 為 通 識 教 育 是 「 頹 科 」( 要 求 較 低的 科 目 ) 及 「 易 碌 科 」( 容 易 合 格 的 科 目 ) 的 錯 覺 , 還 可 重 新 讓 他 們


張 政 遠 、 潘 文 慧 : 日 本 東 北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的 實 踐 與 評 價 191更 正 面 的 認 識 和 理 解 通 識 教 育 。 我 們 認 為 , 尖 端 的 資 訊 科 技 能 夠 對 通識 教 學 發 揮 一 定 的 效 用 , 但 這 預 設 了 一 個 條 件 , 就 是 要 有 一 個 強 調 人格 教 養 的 通 識 教 育 理 念 。 日 本 通 識 教 育 給 我 們 最 大 的 啟 示 , 不 是 如 何把 通 識 教 育 轉 化 成 一 種 專 門 教 育 , 而 是 如 何 在 專 門 教 育 之 外 開 拓 通 識教 育 應 有 的 路 向 。東 北 大 學 全 學 教 育 的 課 程 設 計 方 面 , 亦 為 通 識 教 育 今 後 發 展 的方 向 提 供 了 一 個 可 行 的 方 案 , 就 是 如 何 將 專 門 科 目 ( 亦 即 主 修 的 科目 ) 應 用 於 不 同 的 領 域 。 其 實 , 無 論 對 老 師 或 學 生 來 說 , 這 都 是 一 件有 意 義 的 事 。 在 課 程 設 計 方 面 , 教 師 根 據 通 識 教 育 就 某 一 科 目 專 門制 訂 的 指 引 , 運 用 自 己 的 專 門 知 識 再 發 展 一 門 新 的 通 識 課 程 , 這 對 他們 本 身 的 發 展 而 言 , 無 可 否 認 是 一 個 非 常 正 面 的 挑 戰 。 對 學 生 來 說 ,他 們 除 了 有 機 會 學 習 及 接 觸 更 多 非 主 修 科 目 的 知 識 和 導 師 , 還 可 接 觸與 自 己 主 修 科 目 不 同 的 同 學 , 這 不 但 能 夠 讓 學 生 在 大 學 的 學 習 過 程 中學 習 到 不 同 的 專 門 知 識 , 亦 可 體 驗 到 老 師 如 何 在 不 同 的 層 面 靈 活 運 用專 門 知 識 。 這 個 個 案 顯 示 , 通 識 教 育 的 課 程 並 非 提 供 單 向 學 習 的 機會 , 而 是 一 道 互 動 學 習 的 橋 樑 。有 關 日 本 通 識 教 育 的 考 察 及 評 價 , 讓 我 們 對 通 識 教 育 的 運 作 及 教學 方 法 有 一 初 步 的 了 解 。 透 過 導 師 的 訪 問 及 同 學 的 意 見 調 查 , 我 們 體會 到 東 北 大 學 對 通 識 教 育 極 之 重 視 , 這 印 證 了 通 識 教 育 在 日 本 的 大 學教 育 中 佔 有 非 常 重 要 的 地 位 。 但 是 , 東 北 大 學 的 通 識 教 育 亦 有 不 足 之處 , 例 如 課 程 的 內 容 也 許 頗 為 專 門 , 亦 欠 缺 一 些 原 典 閱 讀 的 基 本 訓練 。 此 外 , 日 本 的 通 識 教 育 似 乎 亦 要 面 對 各 地 通 識 教 育 的 共 同 問 題 ,就 是 「 沒 有 學 生 肯 花 精 神 去 聽 」、「 沒 有 教 授 願 意 去 教 」 和 「 沒 有 人 願意 去 管 」。 19 當 然 , 各 地 文 化 背 景 各 有 差 異 , 我 們 不 應 盲 目 地 將 日 本19 金 耀 基 :〈 通 識 教 育 與 大 學 教 育 之 定 性 與 定 位 〉, 收 入 金 耀 基 :《 大 學 之 理 念 》( 香港 : 牛 津 大 學 出 版 社 ,2000 年 ), 頁 139–150。


192 他 山 之 石或 外 國 的 通 識 教 育 制 度 及 教 學 方 法 全 盤 搬 到 香 港 的 大 學 運 作 。 儘 管 如此 , 日 本 通 識 教 育 的 發 展 確 實 為 香 港 通 識 教 育 的 發 展 路 向 提 供 了 一 些參 考 。 我 們 期 待 香 港 與 日 本 的 大 學 在 通 識 教 育 的 研 究 上 會 有 更 多 的 合作 空 間 。參 考 書 目1. 金 耀 基 ,《 大 學 之 理 念 》, 香 港 : 牛 津 大 學 出 版 社 ,2000 年 。2. 張 燦 輝 ,《 人 文 與 通 識 》, 香 港 : 突 破 出 版 社 ,1995 年 。3. 黃 俊 傑 主 編 ,《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的 理 念 與 實 踐 》, 台 北 : 中 華 民 國 通識 教 育 學 會 ,2003 年 。


張 政 遠 、 潘 文 慧 : 日 本 東 北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的 實 踐 與 評 價 193附 錄 I.「 思 想 與 倫 理 的 世 界 」 範 圍 的 四 份 科 目 大 綱科 目 一 :「 心 」 的 思 想 史負 責 教 師 S 教 授 ( 國 際 文 化 研 究 科 )授 業 的 目 的 和 概 要 深 入 探 討 並 了 解 何 謂 「 心 」。 從 西 方 的 角 度 分 析 這 問題 , 讓 同 學 對 身 心 問 題 有 更 深 層 的 理 解 。內 容 與 教 學 方 法 1. 閱 讀 關 於 精 神 分 析 、 靈 魂 學 等 觀 念 的 西 方 文 獻 。2. 每 堂 與 同 學 討 論 各 論 點 於 實 際 生 活 中 如 何 應 用 。3. 學 期 末 進 行 筆 試 測 驗 。科 目 二 : 西 洋 哲 學 史負 責 教 師 T 教 授 ( 情 報 科 學 研 究 科 )授 業 的 目 的 和 概 要 介 紹 西 洋 思 想 及 哲 學 的 發 展 , 從 而 讓 同 學 了 解 不 同 思想 模 式 。內 容 與 教 學 方 法 1. 每 堂 介 紹 自 然 哲 學 、 古 典 哲 學 、 中 世 哲 學 、 宗 教改 革 、 英 國 的 經 驗 主 義 、 德 國 的 觀 念 論 等 課 題 。2. 堂 上 討 論 及 個 人 發 表 意 見 。3. 學 期 末 進 行 筆 試 測 驗 。科 目 三 : 孔 子 和 儒 教負 責 教 師 A 教 授 ( 環 境 科 學 研 究 科 )授 業 的 目 的 和 概 要 介 紹 孔 子 的 人 生 、 儒 教 的 形 成 及 對 人 生 思 考 的 關 連 性 。內 容 與 教 學 方 法 1. 每 堂 討 論 孔 子 傳 記 、 聖 人 化 、 秦 王 說 、 儒 教 神 學的 成 立 。2. 本 課 程 使 用 淺 野 裕 一 :《 儒 教 - 怨 恨 的 宗 教 》( 平 凡 社 新 書 )。3. 學 期 末 進 行 筆 試 測 驗 。科 目 四 : 諸 子 百 家 的 思 想負 責 教 師 Y 教 授 ( 環 境 科 學 研 究 科 )授 業 的 目 的 和 概 要 介 紹 古 代 中 國 諸 子 百 家 的 思 想 形 成 , 讓 學 生 對 古 代 中國 思 想 有 更 深 一 層 的 了 解 。內 容 與 教 學 方 法 1. 每 堂 討 論 道 家 、 法 家 、 名 家 、 陰 陽 家 的 思 想 。2. 本 課 程 使 用 淺 野 裕 一 :《 諸 子 百 家 》( 講 談 社 學術 文 庫 )。3. 學 期 末 進 行 筆 試 測 驗 。


194 他 山 之 石附 錄 II. 國 際 文 化 研 究 系 提 供 的 六 科 「 展 開 英 語 」 科 目 大 綱科 目 一 : 英 語 綜 合 練 習負 責 教 師授 業 的 目 的 和 概 要K 教 授以 提 升 讀 解 和 聽 解 能 力 為 主 , 透 過 互 聯 網 和 報 章 進 行讀 解 和 聽 解 練 習 。內 容 與 教 學 方 法 1. 每 星 期 重 複 聆 聽 新 聞 報 道 。2. 再 將 該 新 聞 報 道 默 寫 出 來 。3. 各 同 學 將 自 己 較 有 興 趣 的 新 聞 寫 成 講 稿 。4. 學 期 末 發 表 講 稿 。科 目 二 : 英 語 綜 合 練 習負 責 教 師授 業 的 目 的 和 概 要F 教 授提 升 英 語 讀 解 能 力 和 日 語 表 達 能 力 , 銳 意 提 升 學 生 英語 理 解 能 力 。內 容 與 教 學 方 法 1. 每 次 課 堂 , 學 生 以 日 語 報 告 老 師 於 一 星 期 前 提 供的 短 篇 英 語 小 說 作 品 的 感 想 。2. 課 堂 上 與 同 學 及 老 師 討 論 該 作 品 的 詞 彙 及 文 法 。3. 學 期 末 進 行 筆 試 測 驗 。科 目 三 : 英 語 綜 合 練 習負 責 教 師授 業 的 目 的 和 概 要I 教 授利 用 文 化 研 究 的 學 術 著 作 或 論 文 , 培 養 學 生 英 語 的 讀解 能 力 。內 容 與 教 學 方 法 1. 本 課 程 以 一 份 文 化 研 究 或 論 文 為 中 心 。2. 重 點 討 論 該 著 作 的 主 要 部 分 , 如 序 論 、 本 論 、 結論 等 。3. 學 期 末 提 交 該 著 作 的 日 語 翻 譯 。科 目 四 : 素 食 主 義 者 的 世 界負 責 教 師S 教 授授 業 的 目 的 和 概 要 培 養 學 生 閱 讀 學 術 論 文 的 能 力 。內 容 與 教 學 方 法 1. 本 課 程 以 英 語 文 獻 為 中 心 。2. 重 點 討 論 以 素 食 為 題 的 學 術 論 文 。3. 學 期 末 進 行 筆 試 測 驗 。


張 政 遠 、 潘 文 慧 : 日 本 東 北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的 實 踐 與 評 價 195科 目 五 :Practical English負 責 教 師授 業 的 目 的 和 概 要內 容 與 教 學 方 法P 教 授This course provides students with speaking, listening andwriting activities within a variety <strong>of</strong> general themes.Students will begin each class with a short listening quizto develop better listening skills. This will be followed byvarious activities to develop English as Special Learning<strong>The</strong>mes (i.e. Democracy, Tax Reform, Social SecurityBenefits, Law Reform and Medical Treatment). During thesemester, students will demonstrate their speaking skillsand learn how to evaluate their progress using factorssuch as productive vocabulary development and effectivecommunication skills.科 目 六 :Skills Building for the English Internet負 責 教 師授 業 的 目 的 和 概 要H 教 授This class is multi-faceted and will be demanding. At theend students will have improved their ability to read, write,conduct simple research, make presentations and expressthemselves publicly in English. Students will be expectedto contribute each week to the class blog and write classnotes (both in English). <strong>The</strong>y will also be assigned tolead or contribute to class discussion each week (alsoin English). Along with English-building, students areexpected to mater basic word processing, Powerpoint andinternet skills.內 容 與 教 學 方 法 1. <strong>The</strong>se goals will be achieved by students makingpresentations in class, writing notes in Englishbased on others’ presentations, contributing to classdiscussion and posting weekly blog entries basedon assigned readings. Ambitious students will als<strong>of</strong>reely start and contribute to topics <strong>of</strong> their ownchoosing on-line.2. Students will be evaluated based on their contributionto class process, includes: in-class discussion, inclasspresentation <strong>of</strong> completed tasks, class noteswritten in English and weekly posts placed on theclass blog.


名 雖 正 而 言 未 順 :太 陽 系 行 星 的 新 定 義**陳 天 機 彭 金 滿 王 永 雄 *香 港 中 文 大 學必 也 正 名 乎 !…… 名 不 正 則 言 不 順 , 言 不 順 則 事 不 行 。─ 孔 子 :《 論 語 • 子 路 》一 、 前 言孔 子 對 「 名 」 特 別 的 關 注 。 他 說 :「 多 識 於 鳥 獸 草 木 之 名 」。 也許 「 多 識 於 鳥 獸 草 木 」 對 科 學 更 有 意 義 , 但 的 確 歷 史 上 許 多 學 問 都 起源 於 命 名 和 分 類 。2006 年 8 月 , 世 界 天 文 學 界 為 了 「 行 星 」 一 詞 的 定 義 展 開 了 罕 有的 爭 論 , 國 際 天 文 學 聯 會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以 下 簡* 陳 天 機 ,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部 榮 休 講 座 教 授 。彭 金 滿 、 王 永 雄 ,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物 理 系 導 師 。** 本 文 是 三 位 作 者 「 宇 宙 揭 秘 」 散 文 系 列 的 第 3 篇 ; 第 1 篇 參 見 陳 天 機 、 彭 金 滿 、 王 永雄 :〈 地 心 論 面 臨 挑 戰 〉,《 大 學 通 識 報 》,2007 年 , 總 第 二 期 , 頁 125–149; 第 2 篇參 見 陳 天 機 、 王 永 雄 、 彭 金 滿 :〈 太 陽 系 理 論 的 突 破 〉,《 大 學 通 識 報 》,2007 年 ,總 第 三 期 , 頁 133–151。 孔 子 :《 論 語 • 陽 貨 》。


198 通 識 教 與 學稱 IAU) 最 後 通 過 了 重 要 的 決 議 , 但 餘 波 仍 未 平 息 。 本 文 將 問 題 的 緣起 、 決 議 的 經 過 、 會 後 不 同 的 意 見 和 展 望 作 綜 合 的 報 道 。 二 、 五 大 行 星 和 六 大 行 星行 星 (Planet) 一 詞 來 自 古 希 臘 文 , 意 義 是 「 流 浪 者 」。 古 希 臘 人認 為 行 星 繞 地 運 行 ; 太 陽 、 月 亮 都 是 行 星 。 他 們 當 初 更 認 為 黃 昏 時 的水 星 不 同 於 黎 明 時 的 阿 波 羅 (Apollo) 星 , 但 畢 達 哥 拉 斯 (Pythagoras<strong>of</strong> Samos) 終 於 宣 佈 兩 者 是 同 一 顆 行 星 。 中 國 古 天 文 學 家 也 把 傍 晚 出現 的 亮 星 稱 作 「 長 庚 」, 清 晨 出 現 的 亮 星 稱 作 「 啟 明 」; 其 實 它 們 都是 同 一 顆 金 星 。公 元 前 3 0 0 9 年 , 佚 名 的 印 度 學 者 在 史 詩 摩 訶 婆 羅 多(Mahābhārata) 裏 早 已 描 述 了 水 、 金 、 火 、 木 、 土 五 大 行 星 的 不 尋常 運 動 。 但 它 們 的 「 逆 行 (retrograde motion)」 要 到 十 六 世 紀 才 由 哥白 尼 (Nicolaus Copernicus) 圓 滿 解 釋 。 結 果 , 地 球 加 入 了 行 星 的 行列 , 太 陽 是 行 星 環 繞 的 對 象 , 月 亮 是 環 繞 地 球 的 衛 星 ; 它 們 都 不 再 是行 星 了 。開 普 勒 (Johannes Kepler) 知 道 在 三 維 空 間 恰 好 只 有 五 種 正 多 面體 。 他 提 出 一 個 太 陽 系 模 型 , 認 為 每 顆 行 星 的 圓 形 軌 道 都 分 別 附 在 六塊 晶 體 球 殼 上 , 而 球 殼 間 有 看 不 見 的 正 多 面 體 。 每 種 正 多 面 體 只 出 現一 次 ; 每 個 多 面 體 恰 好 正 接 一 個 外 面 的 球 殼 , 同 時 恰 好 正 切 一 個 內 包 本 文 主 要 參 考 Wikipedia,“2006 Redefinition <strong>of</strong> Planet” 條 ,23:00,2006 年 12 月27 日 。 畢 達 哥 拉 斯 ( 約 公 元 前 582 – 約 公 元 前 507), 希 臘 數 學 家 。 這 是 世 界 最 長 的 史 詩 , 包 含 詩 74,000 首 , 文 章 多 篇 , 描 述 傳 說 中 3,200 年 前 發 生 的 事迹 , 創 作 於 公 元 前 八 世 紀 至 公 元 後 一 世 紀 。 Wikipedia,“History <strong>of</strong> Astronomy” 條 ,16:17,2006 年 12 月 10 日 。 參 見 陳 天 機 、 彭 金 滿 、 王 永 雄 :〈 地 心 論 面 臨 挑 戰 〉, 頁 125–149。


陳 天 機 、 彭 金 滿 、 王 永 雄 : 名 雖 正 而 言 未 順 199的 球 殼 。 他 的 太 陽 系 模 型 算 出 的 軌 道 半 徑 比 例 與 實 際 數 字 比 較 , 相 差不 到 10%。 但 他 得 到 布 拉 赫 (Tycho Brahe) 的 精 密 觀 測 數 字 後 , 毅 然揚 棄 了 過 往 心 愛 的 「 正 多 面 體 」 學 說 , 發 展 出 空 前 準 確 的 橢 圓 軌 道 理論 ; 開 普 勒 對 行 星 看 法 的 改 變 也 是 自 然 科 學 史 上 的 重 要 轉 捩 點 。三 、 提 史 斯 - 波 德 定 律 (Titius-Bode Law) 1766 年 , 提 史 斯 (Johann Daniel Titius) 發 現 不 同 行 星 {P n} 的 平 均軌 道 半 徑 {a n} 依 循 一 條 簡 單 的 規 律 。1772 年 波 德 (Johann Elert Bode)卻 用 自 己 的 名 字 發 表 了 表 達 這 規 律 的 公 式 。 後 者 採 用 天 文 單 位 後 可 以寫 成 :a 0= 0.4 AU; a n= 0.4 + 0.3×2 n-1 AU, n ≥ 1.這 公 式 一 般 稱 為 「 波 德 定 律 」, 但 欺 名 盜 世 之 徒 的 名 字 似 乎 不 該 埋 沒了 原 作 者 的 貢 獻 。 這 公 式 其 實 也 只 是 「 猜 想 」, 不 能 算 是 嚴 謹 的 科 學定 律 。表 1 比 較 了 提 史 斯 - 波 德 定 律 與 行 星 的 實 際 數 據 。 依 照 開 普 勒 的第 三 定 律 , 任 何 太 陽 系 的 行 星 週 期 ( 以 年 為 單 位 ) 與 軌 道 半 主 軸 ( 以AU 為 單 位 ) 的 關 係 是 :T n= a n3/2, n ≥ 0.軌 道 球 殼 和 多 面 體 的 排 列 次 序 , 從 最 接 近 太 陽 的 一 顆 數 起 , 是 : 水 星 / 正 八 面 體 / 金星 / 正 二 十 面 體 / 地 球 / 正 十 二 面 體 / 火 星 / 正 四 面 體 / 木 星 / 正 六 面 體 / 土 星 。提 史 斯 - 波 德 定 律 , 以 發 現 者 提 史 斯 (1729–1796, 德 國 天 文 學 家 ) 和 抄 襲 者 波 德(1747–1826, 德 國 柏 林 天 文 台 長 ) 命 名 。 請 參 見 J. Conklin, “<strong>The</strong> Titius-Bode NumberSequence Deciphered,” 〈http://bellsouthpwp.net/j/o/josephconklin/jw/tb/titius.html〉。天 體 間 的 距 離 通 常 以 天 文 單 位 (Astronomical Unit, AU) 表 示 ;1 AU=149,597,870.691± 0.030 km ≈ 92,955,807 英 里 ≈ 1.58125×10 -5 光 年 ≈ 8.317 光 分 ≈ 499 光 秒 。


200 通 識 教 與 學這 是 未 經 牛 頓 (I. Newton) 修 訂 的 第 三 定 律 , 但 T n的 誤 差 不 到 0.1%。T 0= 0.252 年 ; T n= ( 0.4 + 0.3×2 n-1 ) 3/2 年 , n ≥ 1.表 1 提 史 斯 - 波 德 定 律(〔 矮 〕 指 矮 行 星 ; 見 下 文 「 矮 行 星 和 太 陽 系 小 天 體 」 一 節 ) 10行 星(P n ) n發 現日 期估 計軌 道半 徑 a n(AU)實 際 軌道 平 均半 徑(AU)軌 道半 徑誤 差(%)估 計 軌道 週 期T n( 年 )實 際 軌道 週 期( 年 )軌 道 週期 誤 差(%)水 星 0 – 0.4 0.39 2.6 0.252 0.241 4.6金 星 1 – 0.7 0.72 -2.8 0.586 0.615 -4.7地 球 2 – 1.0 1.00 0.0 1.000 1.000 0.0火 星 3 – 1.6 1.52 5.3 2.024 1.88 7.7小 行 星 帶 4 – 2.8 2–4 – 4.685 –( 穀 神 星 〔 矮 〕: 1801 2.77 1.1 4.599 1.9)木 星 5 – 5.2 5.20 0.0 11.86 11.86 0.0土 星 6 – 10.0 9.54 4.8 31.62 29.46 7.3天 王 星 7 1781 19.6 19.2 2.1 86.77 84.01 3.3海 王 星 8 1846 38.8 30.05 241.6 146.79 –( 冥 王 星 〔 矮 〕: 1930 – 39.48 -1.8 – 247.68 -2.8)初 時 , 提 史 斯 和 波 德 都 只 知 地 球 和 另 外 五 顆 肉 眼 看 得 見 的 行 星 :n = 0–3, 5–6。 他 們 預 留 了 n = 4 的 空 檔 , 以 求 接 駁 上 木 星 、 土 星 已 知 的數 據 。 後 來 , 天 文 學 家 陸 續 發 現 太 陽 系 新 天 體 ( 詳 情 參 見 下 文 「 六 大行 星 以 外 」)。 比 較 定 律 與 觀 測 所 得 的 軌 道 , 固 然 有 顯 著 不 同 之 處 , 也有 驚 人 的 吻 合 。提 史 斯 - 波 德 定 律 至 今 仍 然 是 一 個 謎 。 許 多 人 相 信 , 這 是 太 陽 系初 期 由 旋 轉 雲 霧 形 成 時 , 共 振 作 用 所 引 起 的 自 然 劃 分 。 定 律 可 否 用 到n ≥ 9 的 領 域 ? 可 否 用 在 太 陽 系 之 外 的 行 星 ? 這 些 都 是 有 趣 的 問 題 。10 有 關 太 陽 系 行 星 的 詳 細 資 料 見 NASA,Planetary Fact Sheets,〈http://nssdc.gsfc.nasa.gov/planetary/planetfact.html〉。


陳 天 機 、 彭 金 滿 、 王 永 雄 : 名 雖 正 而 言 未 順 201四 、 六 大 行 星 以 外( 一 ) 天 王 星從 1750 至 1769 年 的 19 年 內 , 法 國 天 文 學 家 勒 蒙 奈 ( PierreCharles Le Monnier) 記 載 了 天 王 星 的 觀 察 至 少 十 二 次 , 其 中 包 括 一連 四 晚 的 觀 察 。 11 他 沒 有 正 式 宣 佈 這 是 一 顆 行 星 。1781 年 , 赫 歇 耳(William Herschel) 用 望 遠 鏡 發 現 了 五 千 年 來 第 一 顆 新 行 星 ─ 天 王星 , 12 替 提 史 斯 - 波 德 定 律 打 了 強 心 針 。 預 測 的 軌 道 半 徑 是 19.6 AU;實 際 值 是 19.2 AU。( 二 ) 穀 神 星 (Ceres) 和 小 行 星 帶1801 年 , 皮 亞 齊 (Giuseppe Piazzi) 13 發 現 穀 神 星 。 可 惜 它 在 41 日內 掠 過 9º 的 夜 空 , 然 後 在 無 法 繼 續 觀 測 的 白 晝 出 現 。 德 國 天 才 數 學 家 高斯 (Carl Friedrich Gauss) 14 當 時 只 有 24 歲 ; 他 憑 著 皮 亞 齊 的 記 載 , 選擇 三 個 觀 測 數 據 , 推 出 軌 道 ; 科 學 家 在 夜 間 再 找 到 穀 神 星 時 , 誤 差 不 到1º, 穀 神 星 於 是 「 失 而 復 得 」, 而 高 斯 的 方 法 至 今 沿 用 不 衰 。 15穀 神 星 的 軌 道 半 徑 是 2.77 AU, 在 火 星 與 木 星 之 間 , 恰 好 相 當 於提 史 斯 - 波 德 定 律 「 虛 位 以 待 」 的 P 4行 星 (2.8 AU)。 但 後 來 天 文 學家 陸 續 發 現 , 穀 神 星 軌 道 附 近 ( 尤 其 在 2.06–3.27 AU) 有 許 多 小 行 星(asteroids), 形 成 小 行 星 帶 (Asteroid Belt)。 帶 中 現 知 的 小 行 星 數 目已 超 過 十 萬 顆 , 總 數 可 能 有 好 幾 百 萬 顆 。11 見 Wikipedia,“Pierre Charles Le Monnier” 條 ,12:12,2007 年 1 月 31 日 。1690 年 , 英國 首 位 欽 天 監 弗 蘭 斯 蒂 德 (J. Flamsteed) 早 已 觀 察 過 天 王 星 , 但 誤 以 為 是 金 牛 座 的一 顆 恆 星 。12 赫 歇 耳 (1738–1822), 英 籍 德 國 天 文 學 家 , 提 議 「 天 王 星 (Uranus)」 這 名 字 的 正是 波 德 。13 皮 亞 齊 (1746–1826), 意 大 利 天 文 學 家 。14 高 斯 (1777–1855), 德 國 偉 大 的 數 學 家 。15 L. Weiss, “Gauss and Ceres,” 1999,〈http://www.math.rutgers.edu/~cherlin/History/Papers1999/weiss.html〉.


202 通 識 教 與 學有 一 個 理 論 說 , 小 行 星 帶 只 是 太 古 時 被 擊 碎 行 星 的 遺 留 物 質 ; 但整 條 小 行 星 帶 的 總 質 量 也 只 有 地 球 的 千 分 之 五 。 穀 神 星 是 帶 中 最 大 的一 顆 , 擁 有 全 帶 總 質 量 的 三 分 之 一 , 但 只 有 地 球 的 0.00016 倍 。 雖 然 如此 , 它 和 三 顆 小 行 星 享 受 「 行 星 」 的 稱 號 達 半 個 世 紀 , 直 到 1864 年 才被 降 格 為 小 行 星 。也 許 因 為 穀 神 星 擁 有 足 夠 的 質 量 , 16 它 呈 球 形 ; 小 行 星 帶 中 其他 已 被 發 現 的 小 行 星 的 形 狀 , 大 都 極 不 規 則 。 17 穀 神 星 軌 道 與 黃 道(Ecliptic) 18 的 交 角 (inclination) 是 10.59º, 只 略 大 於 水 星 的 7.00º;小 行 星 帶 軌 道 的 平 均 交 角 卻 是 不 尋 常 的 20º。( 三 ) 海 王 星 和 冥 王 星海 王 星 和 冥 王 星 的 發 現 , 直 接 和 間 接 都 是 以 提 史 斯 — 波 德 定 律 的推 測 數 據 為 計 算 的 起 點 。 海 王 星 和 冥 王 星 其 實 都 不 符 預 測 , 除 非 我 們張 冠 李 戴 , 硬 把 質 量 是 地 球 千 分 之 二 的 冥 王 星 當 做 P 8, 同 時 忽 略 質 量17.2 倍 於 地 球 的 海 王 星 。1. 海 王 星1821 年 , 布 華 德 (Alexis Bouvard) 19 發 表 了 天 王 星 星 曆 。 但 天 王星 的 運 行 總 是 略 慢 於 算 出 來 的 預 測 。 布 華 德 認 為 必 然 有 天 體 在 軌 道 附 近影 響 天 王 星 的 運 行 。英 國 的 亞 當 斯 (J. C. Adams) 20 在 1843 年 , 和 法 國 的 勒 威 耶16 參 照 「 流 體 靜 壓 平 衡 」 一 節 。17 可 能 的 例 外 是 1849 年 發 現 的 健 神 星 (Hygiea); 它 是 一 個 長 的 橢 圓 體 : 長 、 闊 、 高分 別 是 500×385×350 km。18 黃 道 是 以 地 球 為 中 心 所 看 出 來 的 太 陽 軌 道 。19 布 華 德 (1767–1843), 法 國 數 理 天 文 學 家 , 巴 黎 天 文 台 台 長 。20 亞 當 斯 (1819–1892), 英 國 數 理 天 文 學 家 。


陳 天 機 、 彭 金 滿 、 王 永 雄 : 名 雖 正 而 言 未 順 203(Urbain Le Verrier) 21 在 1846 年 , 每 人 都 分 別 兩 次 計 算 出 這 天 體 的 約略 位 置 , 並 邀 請 天 文 觀 測 家 幫 忙 尋 找 這 新 天 體 。 替 亞 當 斯 觀 測 的 天 文 學家 心 不 在 焉 ; 他 在 1846 年 8 月 看 到 新 行 星 兩 次 , 但 居 然 認 不 出 來 , 正 是失 之 交 臂 了 。 同 年 , 替 勒 威 耶 觀 測 的 加 勒 (Johann Gottfried Galle) 22在 觀 測 的 第 一 夜 (9 月 23 日 ) 便 輕 易 地 找 出 新 行 星 來 ; 它 距 離 勒 威 耶 預測 的 地 方 只 有 1º, 距 離 亞 當 斯 預 測 的 地 方 4º。 勒 威 耶 後 來 建 議 給 這 新行 星 命 名 為 「 海 王 星 」, 獲 得 廣 泛 的 支 持 。 232. 冥 王 星 (Pluto)海 王 星 的 運 行 看 來 也 慢 於 計 算 出 來 的 預 測 。 美 國 的 洛 威 爾(P. Lowell) 24 計 算 出 新 行 星 的 可 能 位 置 , 又 一 次 引 起 了 尋 找 的 熱 潮 。1930 年 , 湯 博 (C. Tombaugh) 25 因 而 發 現 了 冥 王 星 , 它 立 即 成 為 第 九顆 行 星 。 26海 王 星 的 軌 道 接 近 正 圓 ( 離 心 率 〔eccentricity〕=0.009), 冥王 星 的 軌 道 卻 是 相 當 顯 著 的 橢 圓 ( 離 心 率 =0.249)。 後 者 的 近 日 點(perihelion) 比 前 者 更 靠 近 太 陽 。 冥 王 星 的 軌 道 週 期 是 248.1 年 , 其 中有 13 至 20 年 侵 犯 了 海 王 星 軌 道 的 領 域 ; 最 近 的 一 次 是 由 1979 年 2 月 7 日至 1999 年 2 月 11 日 。1978 年 , 克 里 斯 蒂 (J. W. Christy) 27 看 到 冥 王 星 形 狀 好 像 因 時 而變 , 因 而 發 現 了 衛 星 冥 衛 一 ( 卡 戎 〔Charon〕) 28 。2005 年 ,「 冥 王 星21 勒 威 耶 (1811–1877), 法 國 數 理 天 文 學 家 。22 加 勒 (1812–1910), 德 國 天 文 學 家 。23 伽 利 略 (Galileo Galilei) 分 別 在 1612 年 末 和 1613 年 初 觀 察 過 海 王 星 兩 次 , 但 誤 以 為它 是 恆 星 。24 洛 威 爾 (1855–1916), 獨 自 斥 資 在 美 國 亞 利 桑 那 州 建 造 天 文 台 的 美 國 天 文 學 家 。25 湯 博 (1906–1997), 美 國 天 文 學 家 。 他 在 洛 威 爾 天 文 台 發 現 冥 王 星 時 只 有 24 歲 。26 提 出 Pluto 這 名 字 的 是 11 歲 的 英 國 女 孩 V. Burney。 開 首 的 兩 個 字 母 恰 好 也 是 洛 威 爾 英文 名 字 (Percival Lowell) 的 簡 寫 。27 克 里 斯 蒂 (1938 年 出 生 ), 美 國 天 文 學 家 。28 卡 戎 , 古 希 臘 神 話 中 運 載 亡 靈 渡 過 冥 河 的 舟 子 。


204 通 識 教 與 學伴 星 探 索 隊 (Pluto Companion Search Team)」 使 用 哈 勃 太 空 望 遠 鏡 ,更 發 現 了 冥 衛 二 ( 匿 斯 〔Nix〕) 和 冥 衛 三 ( 海 特 拉 〔Hydra〕)。 29行 星 擁 有 衛 星 不 算 是 大 新 聞 , 但 冥 王 星 質 量 只 是 卡 戎 的 九 倍 。 它們 繞 著 共 同 質 量 中 心 C 旋 轉 , 週 期 是 6.387 日 ; 更 特 別 的 是 ,C 不 在 冥王 星 星 球 之 內 , 而 在 冥 王 星 與 卡 戎 之 間 的 空 間 。 卡 戎 因 此 不 是 平 常 的衛 星 , 可 以 說 是 與 冥 王 星 平 起 平 坐 的 小 弟 弟 。 在 太 陽 系 裏 這 是 唯 一 已知 的 雙 天 體 互 繞 現 象 ; 在 整 個 銀 河 星 系 裏 , 雙 星 ( 互 繞 的 兩 顆 恆 星 )卻 很 常 見 。3. 兩 個 巧 合海 王 星 和 冥 王 星 的 發 現 一 般 都 認 為 是 數 理 天 文 學 的 勝 利 。 但 科學 家 多 年 後 舊 事 重 提 , 30 指 出 亞 當 斯 和 勒 威 耶 所 預 測 的 海 王 星 軌 道( 半 徑 ~37 AU) 與 實 際 ( 半 徑 ~30 AU) 相 差 很 遠 ; 相 信 兩 位 都 從 提史 斯 - 波 德 定 律 中 的 n = 8 行 星 ( 半 徑 =38.8 AU) 開 始 他 們 的 計 算 。 但在 尋 找 海 王 星 那 幾 年 (1840–1850), 使 用 錯 誤 假 設 推 算 出 來 的 預 測 位置 竟 然 大 致 正 確 。 也 許 這 也 算 是 數 理 天 文 學 的 勝 利 吧 。海 王 星 運 行 的 誤 差 , 引 導 我 們 到 冥 王 星 。 可 是 , 天 文 學 家 後 來 發現 , 海 王 星 的 運 行 根 本 沒 有 誤 差 ; 以 前 所 宣 稱 的 「 誤 差 」 只 是 由 於 海王 星 質 量 的 錯 誤 ; 這 估 計 可 能 來 自 亞 當 斯 和 勒 威 耶 計 算 的 錯 誤 軌 道 。洛 威 爾 因 而 估 計 冥 王 星 的 質 量 是 地 球 的 六 倍 ; 實 際 質 量 只 有 地 球 的29 匿 斯 , 古 希 臘 神 話 中 掌 黑 暗 的 女 神 , 卡 戎 的 母 親 ; 海 特 拉 , 古 希 臘 神 話 中 的 九頭 蛇 。30 請 參 見 J. J. O’Connor and E. F. Robertson, “Mathematical Discovery <strong>of</strong> Planets,” 〈http://www-groups.dcs.st-and.ac.uk/~history/HistTopics/Neptune_and_Pluto.html〉, September,1996;N.Kollerstrom, “Neptune’s Discovery: the British Case for Co-prediction,” 〈http://www.ucl.ac.uk/sts/nk/neptune/witihin.htm〉, October, 2001;W. Sheehan, N. Kollerstrom,and C. B. Waff, “<strong>The</strong> Case <strong>of</strong> the Pilfered Planet ,” Scientific American, December 2004,〈http://www.sciam.com/article.cfm?articleID=000CA850-8EA4-119B-8EA483414B7FFE9F&pageNumber=4&catID=2〉。


陳 天 機 、 彭 金 滿 、 王 永 雄 : 名 雖 正 而 言 未 順 2050.002 倍 , 等 於 海 王 星 質 量 的 萬 分 之 一 , 影 響 海 王 星 軌 道 的 能 力 極 微 。原 來 冥 王 星 的 發 現 也 是 歪 打 正 着 、 喜 劇 性 的 巧 合 !4. 新 視 野 計 劃2006 年 1 月 , 美 國 太 空 總 署 啟 動 了 新 視 野 (New Horizons) 計 劃 :火 箭 將 太 空 艙 射 向 木 星 , 再 由 木 星 拋 向 冥 王 星 , 預 料 太 空 艙 在 2015 年會 到 達 冥 王 星 上 空 。 可 是 , 在 2006 年 8 月 , 冥 王 星 已 被 IAU 擯 除 於 行 星行 列 之 外 了 。五 、 爭 議31( 一 ) 定 義 的 需 要1930 年 發 現 冥 王 星 以 來 , 小 學 課 本 告 訴 我 們 , 太 陽 系 有 九 大 行星 。 但 「 行 星 」 一 詞 向 來 沒 有 公 認 的 定 義 。許 多 人 認 為 冥 王 星 太 小 , 軌 道 也 太 不 正 常 , 不 配 與 其 他 八 大 行 星並 排 , 應 該 除 名 。2003 年 發 現 的 2003 UB 313( 後 來 正 式 命 名 為 伊 利 斯〔Eris〕) 比 冥 王 星 更 大 。 32 所 以 , 假 如 冥 王 星 是 行 星 的 話 , 伊 利 斯 至少 也 應 該 是 行 星 吧 。天 文 學 家 近 年 利 用 精 密 儀 器 , 尋 覓 「 日 外 行 星 」(Extrasolarplanet) 33 , 截 至 2006 年 12 月 止 , 已 找 到 209 顆 。 它 們 繞 恆 星 運 行 , 而自 己 體 內 也 沒 有 產 生 ( 恆 星 特 有 的 ) 核 熔 融 反 應 。 我 們 因 此 也 極 需 要一 個 可 用 於 太 陽 系 外 的 正 確 行 星 定 義 。31 Wikipedia,“2006 Definition <strong>of</strong> Planet” 條 ,13:20,2006 年 12 月 13 日 。32 在 2006 年 9 月 13 日 ,IAU 將 以 前 暫 名 2003 UB 313、 暱 名 仙 娜 (Xena, 美 國 電 視 連 續 劇的 女 武 士 ) 的 天 體 正 式 命 名 為 伊 利 斯 。 伊 利 斯 是 希 臘 神 話 中 戰 神 艾 瑞 斯 (Ares) 的妹 妹 , 不 和 的 女 神 。33 亦 稱 exoplanet。


206 通 識 教 與 學( 二 )IAU 的 動 議IAU 自 從 在 1919 年 成 立 以 來 , 一 直 負 責 決 定 行 星 和 衛 星 的 命名 。 在 行 星 定 義 方 面 ,IAU 當 仁 不 讓 , 在 2004 年 組 織 了 一 個 七 人 的委 員 會 , 名 為 「 行 星 定 義 委 員 會 (Planet Definition Committee, 簡 稱PDC)」。 34 2006 年 8 月 14 至 25 日 ,IAU 在 捷 克 布 拉 格 舉 行 第 26 屆 大 會(IAU XXVI), 在 8 月 16 日 提 出 行 星 定 義 委 員 會 的 共 識 , 作 為 動 議 , 35交 由 大 會 在 8 月 22 日 表 決 。動 議 可 以 分 成 兩 部 分 :1. 行 星 的 定 義(1) 行 星 擁 有 足 夠 質 量 使 自 我 重 力 征 服 剛 體 阻 力 , 達 到「 流 體 靜 壓 平 衡 (hydrostatic equilibrium)」 的 形 狀 ( 大致 作 球 狀 );(2) 行 星 繞 著 一 顆 恆 星 運 行 , 本 身 既 不 是 恆 星 也 不 是 行 星 的衛 星 。2. 定 義 下 的 行 星除 現 已 公 認 的 九 大 行 星 外 , 根 據 定 義 , 穀 神 星 、 卡 戎 和 伊 利 斯 也是 行 星 。 太 陽 系 行 星 的 總 數 是 9+3=12 個 , 而 且 將 來 探 測 結 果 可 能 增 加好 幾 倍 。 冥 王 星 與 卡 戎 是 定 義 下 特 別 的 「 雙 行 星 」。 許 多 繞 日 的 天 體與 冥 王 星 相 類 : 軌 道 離 心 率 高 、 軌 道 平 面 與 黃 道 平 面 的 傾 角 大 、 週 期34 主 席 是 知 名 的 天 文 歷 史 學 家 金 吉 瑞 奇 (O. Gingerich)。35 IAU0601, “<strong>The</strong> IAU Draft Definition <strong>of</strong> Planet and Plutons,” 16 August 2006,〈http://www.iau.org/iau0601.424.0.html〉.


陳 天 機 、 彭 金 滿 、 王 永 雄 : 名 雖 正 而 言 未 順 207超 過 二 百 年 ;IAU 的 動 議 將 它 們 稱 做 「 冥 王 體 (plutons)」。 此 外 , 在太 陽 系 中 不 達 到 「 球 狀 」 的 天 體 將 稱 為 「 太 陽 系 小 天 體 (Small SolarSystem Body, 簡 稱 SSSB)」。( 三 ) 民 主 的 勝 利 ? 362006 年 8 月 22 日 , 大 會 會 員 聆 聽 了 IAU 的 動 議 後 , 討 論 激 烈 , 出 人意 表 。 對 動 議 的 行 星 定 義 本 身 毀 譽 參 半 ; 對 增 加 行 星 數 目 一 項 , 反 對者 卻 顯 然 佔 大 多 數 。Pluton 一 字 備 受 非 議 ; 原 來 它 正 是 冥 王 星 的 法 文 名 字 , 而 且 也 是常 用 的 地 質 學 名 詞 ─ 深 成 岩 體 。 假 如 名 字 改 錯 了 , 通 常 換 一 個 就是 , 問 題 本 身 其 實 不 大 ; 但 行 星 定 義 委 員 會 和 IAU 的 威 信 因 此 大 受 打擊 。 假 如 動 議 一 部 分 可 以 更 改 , 其 他 部 分 豈 不 是 也 可 以 更 改 嗎 ?最 關 鍵 的 問 題 , 當 然 是 行 星 的 定 義 和 由 此 引 起 的 後 果 。IAU 的 動議 幾 乎 保 證 , 在 幾 年 內 , 行 星 總 數 必 然 會 增 加 , 可 能 幾 倍 , 甚 至 幾十 倍 ; 37 小 學 常 識 教 科 書 便 要 相 應 更 改 。 而 且 , 當 前 更 重 要 的 問 題可 能 是 : 冥 王 星 有 足 夠 資 格 做 行 星 嗎 ? 顯 然 , 大 會 的 大 多 數 會 員 認為 , 多 三 顆 行 星 不 如 少 一 顆 。2006 年 8 月 24 日 , 大 會 正 式 通 過 了 與 原 來動 議 大 相 徑 庭 的 決 議 。 38 當 時 大 會 已 近 尾 聲 ,IAU 擁 有 會 員 9,785 人 ,參 加 大 會 的 有 二 千 七 百 多 人 , 參 加 決 議 討 論 的 只 有 424 人 。 雖 然 如 此 ,這 決 議 仍 可 以 說 是 民 主 的 勝 利 , 大 會 「 從 善 如 流 」 的 表 現 。36 Deutsche Presse-Agentur, “Astronomers Divided Over ‘Planet’ Definition,” Science News,22 August, 2006, 16:55 GMT,〈http://science.monstersandcritics.com/news/article_1193282.php〉.37 美 國 加 州 理 工 學 院 的 布 朗 (M. Brown) 估 計 在 開 浦 帶 內 近 乎 球 形 的 星 體 超 過 二百 顆 。 見 M. Brown, “How Many Planets Are <strong>The</strong>re?”〈http://www.gps.caltech.edu/~mbrown/whatsaplanet/howmanplanets.html〉。38 領 導 大 會 將 冥 王 星 降 格 的 是 烏 拉 圭 天 文 學 家 費 爾 南 德 斯 (Julio Ángel Fernández)。


208 通 識 教 與 學六 、 太 陽 系 天 體 的 新 定 義39( 一 ) 行 星 的 新 定 義40大 會 正 式 決 定 了 行 星 的 定 義 :行 星 定 義 1: 它 依 軌 道 繞 日 運 行 ;行 星 定 義 2: 它 擁 有 足 夠 質 量 , 達 到 「 流 體 靜 壓 平 衡 」( 大 致 呈 球 形 );行 星 定 義 3: 它 在 軌 道 附 近 已 清 除 了 別 的 天 體 。大 會 特 別 指 出 , 適 合 定 義 的 只 有 八 大 行 星 : 水 星 、 金 星 、 地 球 、 火星 、 木 星 、 土 星 、 天 王 星 、 海 王 星 。( 二 ) 矮 行 星 和 太 陽 系 小 天 體大 會 將 太 陽 系 天 體 重 新 分 類 。 冥 王 星 的 軌 道 一 部 分 在 海 王 星 軌道 之 內 , 觸 犯 了 「 行 星 定 義 3」 的 天 條 , 因 此 它 不 是 行 星 而 是 一 顆 矮行 星 :矮 行 星 定 義 1, 2: ( 同 行 星 定 義 1, 2);矮 行 星 定 義 3: 矮 行 星 沒 有 在 軌 道 附 近 清 除 了 別 的 天 體 ;矮 行 星 定 義 4: 它 不 是 衛 星 。39 Wikipedia,“2006 Definition <strong>of</strong> Planet” 條 ,21:41,2006 年 12 月 10 日 。40 原 文 為 :“(a) is in orbit around the Sun; (b) has sufficient mass for its self-gravity toovercome rigid body forces so that it assumes a hydrostatic equilibrium (nearly round)shape; and (c) has cleared the neighbourhood around its orbit.”


陳 天 機 、 彭 金 滿 、 王 永 雄 : 名 雖 正 而 言 未 順 209矮 行 星 除 了 冥 王 星 之 外 , 還 包 括 在 小 行 星 帶 的 榖 神 星 , 以 及 遠 在 開 浦帶 (Kuiper Belt) 41 、 離 日 68 倍 於 地 球 、 新 命 名 的 伊 利 斯 。 與 冥 王 星 相類 的 天 體 不 會 取 名 為 “pluton”; 決 議 草 案 提 出 的 新 名 稱 “plutino” 也 不 獲通 過 。IAU 接 受 了 反 對 派 提 出 的 「 太 陽 系 小 天 體 」, 囊 括 行 星 、 矮 行 星 與衛 星 之 外 所 有 繞 日 運 行 的 天 體 :太 陽 系 小 天 體 定 義 : 太 陽 系 小 天 體 是 行 星 、 矮 行 星 與 衛 星 之外 , 繞 日 運 行 的 天 體 。所 有 彗 星 因 此 都 是 太 陽 系 小 天 體 。IAU 更 講 明 冥 王 星 按 定 義 是 一 顆 矮 行 星 , 而 且 公 認 它 是 一 組 新 的「 海 王 星 外 物 體 」 的 樣 本 。 42此 外 , 動 議 並 沒 有 給 太 陽 系 外 行 星 下 定 義 。七 、 行 星 問 題 引 出 的 新 概 念43( 一 ) 流 體 靜 壓 平 衡太 陽 系 內 大 大 小 小 的 天 體 數 以 百 萬 計 , 以 其 外 形 界 定 它 能 否 位 列行 星 , 應 該 是 比 較 容 易 理 解 的 。 若 星 體 內 部 曾 經 達 至 流 體 靜 壓 平 衡 ,則 現 在 會 呈 現 近 乎 球 形 的 形 狀 。 但 問 題 在 於 怎 樣 才 算 是 近 乎 球 形 ? 怎41 Kuiper Belt 是 海 王 星 外 的 小 行 星 帶 , 亦 稱 埃 奇 沃 斯 — 開 浦 帶 , 是 紀 念 愛 爾 蘭 天 文 學家 埃 奇 沃 斯 (K. E. Edgeworth,1880–1972) 在 1943 年 和 荷 蘭 天 文 學 家 開 浦 (GeraldPeter Kuiper,1905–1973) 在 1951 年 關 於 這 「 第 二 小 行 星 帶 」 的 推 測 。 開 浦 認 為 這帶 是 短 週 期 彗 星 的 來 源 , 迄 今 未 見 實 例 。42 原 文 為 :“and is recognized as the prototype <strong>of</strong> a new category <strong>of</strong> Trans-Neptunian Objects. ”43 Wikipedia,“Hydrostatic equilibrium” 條 ,03:16,2006 年 12 月 10 日 。


210 通 識 教 與 學樣 才 算 是 不 規 則 形 狀 呢 ? 根 本 難 以 定 出 清 晰 的 界 線 。 除 此 以 外 , 天 衛五 (Miranda) 和 土 衛 一 (Mimas) 這 些 較 小 星 體 的 形 狀 是 扁 球 形 ; 而有 些 稍 大 的 星 體 , 例 如 帕 拉 斯 (Pallas) 和 健 神 星 卻 不 是 球 形 的 。 星 體是 否 近 乎 球 形 , 不 一 定 是 由 質 量 來 決 定 的 。 也 就 是 說 , 不 能 單 靠 大 小或 質 量 來 明 確 地 區 分 太 陽 系 內 的 球 體 和 不 規 則 的 天 體 。 44 事 實 上 ,「 流體 靜 壓 平 衡 」 這 條 件 關 係 到 星 體 的 質 量 、 密 度 和 主 要 成 分 的 強 度 。 例如 , 直 徑 約 800 km 以 上 、 從 熔 岩 階 段 凝 固 的 石 隕 星 在 理 論 上 一 定 會 呈現 近 乎 球 形 形 狀 。 4546( 二 ) 清 除 鄰 近 空 間1930 年 湯 博 發 現 冥 王 星 , 它 以 太 陽 系 第 九 顆 行 星 的 身 份 繞 著 太陽 運 行 。 不 過 , 由 於 冥 王 星 的 軌 道 有 部 分 比 海 王 星 軌 道 更 接 近 太 陽( 圖 1), 未 能 「 清 除 鄰 近 區 域 」 內 的 天 體 , 觸 犯 了 IAU 在 2006 年 制 定行 星 定 義 的 天 條 , 因 而 被 降 格 為 矮 行 星 。八 、 未 息 的 爭 論47IAU 大 會 決 議 後 爭 論 仍 未 平 息 , 但 爭 論 的 方 向 卻 改 變 了 。一 個 重 要 的 問 題 是 : 假 如 天 體 P, Q 軌 道 互 相 接 近 , 是 否 兩 者 都 同時 失 去 做 「 行 星 」 的 資 格 呢 ?IAU 決 議 使 用 「 清 除 了 (cleared)」 的字 眼 , 看 來 高 質 量 的 一 員 才 有 「 清 除 」 的 能 力 , 才 配 做 行 星 ; 但 在44 Wikipedia,“Definition <strong>of</strong> Planet” 條 ,05:08,2007 年 2 月 14 日 。45 石 隕 星 (stony meteorites), 密 度 約 3.0–3.7 g/cm 3 , 參 見 〈http://meteorites.wustl.edu/id/density.htm〉;G. Basri and M. E. Brown, “Planetesimals to Brown Dwarfs: What Is aPlanet?” Annual Review <strong>of</strong>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34 (2006): 193–216。46 Wikipedia,“Clearing the Neighborhood” 條 ,11:48,2007 年 1 月 13 日 。47 D. Fischer, “Inside the Planet Definition Process,” <strong>The</strong> Space Review, 11 September, 2006,〈http://www.thespacereview.com/article/703/1〉.


陳 天 機 、 彭 金 滿 、 王 永 雄 : 名 雖 正 而 言 未 順 211「 清 除 」 之 際 , 行 星 定 義 相 當 模 糊 。 即 使 P 暫 時 「 清 除 」 了 Q, 也 難 保此 後 沒 有 進 侵 的 Q’, 企 圖 搶 奪 行 星 的 名 號 呢 !冥 王 星q P太 陽海 王 星q N30 20 10 0 10 20 30 [AU]圖 1在 地 球 的 軌 道 平 面 從 上 方 向 下 看 的 冥 王 星 軌 道 — 海 王 星的 軌 道 ( 小 圈 ) 較 冥 王 星 ( 大 圈 ) 的 近 似 圓 形 ; 且 部 分 冥王 星 的 軌 道 更 接 近 太 陽 。q P和 q N分 別 為 冥 王 星 和 海 王 星 的近 日 點 。 圖 中 所 示 為 這 兩 顆 星 在 2006 年 4 月 16 日 的 位 置 ;虛 線 部 分 代 表 行 星 的 軌 道 在 地 球 的 軌 道 平 面 以 下 。( 本 圖 取自 〈http://en.wikipedia.org/wiki/Pluto〉, 略 有 修 改 。)上 面 所 說 絕 非 空 穴 來 風 , 海 王 星 和 冥 王 星 的 共 存 便 是 定 義 模 糊 的佳 例 。 冥 王 星 軌 道 部 分 侵 犯 了 海 王 星 軌 道 的 「 領 域 」, 冥 王 星 因 而 慘遭 降 格 , 但 IAU 厚 此 薄 彼 , 並 沒 有 把 「 未 能 清 除 冥 王 星 」 的 海 王 星 改稱 為 「 矮 行 星 」。 另 一 個 問 題 是 : 木 星 看 來 不 但 沒 有 盡 「 清 道 夫 」 的職 責 , 反 而 「 樹 大 招 風 」。 早 年 關 於 「 三 體 問 題 」( 例 如 太 陽 、 木 星 和小 行 星 ) 的 研 究 已 知 , 有 些 小 行 星 受 木 星 的 重 力 影 響 , 被 鎖 置 於 木 星


212 通 識 教 與 學軌 道 上 (T 1, T 2) 兩 點 附 近 , 且 處 於 穩 定 平 衡 (stable equilibrium), 即小 行 星 輕 微 偏 離 T 1( 或 T 2) 點 , 也 只 會 在 那 點 附 近 擺 動 , 不 會 逃 離 。 48( 見 圖 2) 因 此 , 木 星 不 但 不 會 清 除 軌 道 上 所 有 星 體 , 他 的 重 力 更 吸 引了 二 千 多 顆 「 特 洛 伊 小 行 星 (Trojan asteroids)」 49 。 那 麼 這 顆 太 陽 系 最大 的 行 星 豈 不 是 有 被 降 格 成 「 矮 行 星 」 之 虞 嗎 ?T 1S( 太 陽 ) 60ºJ( 木 星 )60ºT 2圖 2 木 星 的 重 力 鎖 置 了 約 二 千 多 顆 「 特 洛 伊 小 行 星 」在 (T 1, T 2) 兩 點 附 近 。48 V. Szebehely, <strong>The</strong>ory <strong>of</strong> Orbits: <strong>The</strong> Restricted Problem <strong>of</strong> Three Bodies (New York:Academic Press, 1967). 但 是 , 有 些 研 究 指 出 , 部 分 木 星 的 特 洛 伊 星 體 受 土 星 、 天王 星 和 海 王 星 的 重 力 影 響 , 星 體 的 軌 道 會 變 成 混 沌 , 甚 至 會 遠 離 木 星 的 軌 道 。 見K. Tsiganis, H. Varvoglis, and R. Dvorak, “Chaotic Diffusion and Effective Stability <strong>of</strong>Jupiter Trojans,” Celestial Mechanics and Dynamical Astronomy 92 (2005): 71–87;H. F.Levison, E. M. Shoemaker, and C. S. Shoemaker, “Dynamical Evolution <strong>of</strong> Jupiter’s TrojanAsteroids,” Nature 385 (1997): 42–44。49 這 些 小 行 星 聚 集 (T 1, T 2) 兩 點 附 近 : 一 、 兩 點 都 在 木 星 軌 道 上 ; 二 、 若 太 陽 在 S,木 星 在 J, 則 ∠T 1JS ≈ 60º ≈ ∠JST 2。2007 年 已 知 的 特 洛 伊 小 行 星 有 2,224 顆 。 在 別的 行 星 軌 道 上 相 類 的 天 體 稱 為 「 特 洛 伊 行 星 (Trojan planets)」, 天 文 學 家 已 發 現火 星 和 海 王 星 軌 道 上 都 有 特 洛 伊 行 星 。 見 Wikipedia,“List <strong>of</strong> Objects at LagrangianPoints” 條 ,21:13,2007 年 4 月 25 日 。


陳 天 機 、 彭 金 滿 、 王 永 雄 : 名 雖 正 而 言 未 順 213紐 約 大 學 的 索 特 (S. Soter) 完 全 棄 用 「 清 除 鄰 近 區 域 」 的 字 眼 ,為 行 星 定 義 採 取 相 當 於 「 獨 霸 (dominance)」 的 新 觀 點 : 一 個 天 體 的質 量 百 倍 於 相 同 「 軌 道 帶 」 上 剩 餘 的 質 量 , 它 便 是 一 顆 行 星 ; 而 兩 顆天 體 共 享 相 同 軌 道 帶 , 是 指 該 兩 顆 天 體 軌 道 的 週 期 差 別 少 於 一 個 數 量級 ( 十 倍 ), 且 沒 有 共 振 關 係 , 50 而 兩 顆 天 體 與 所 屬 恆 星 有 相 同 的 距 離( 但 未 必 相 交 !)。 索 特 計 算 太 陽 系 內 主 要 天 體 的 參 數 µ = M / ∑m, 其中 M 是 某 天 體 的 質 量 ; 所 有 與 M 共 享 相 同 軌 道 帶 的 其 他 天 體 , 質 量 總和 則 為 ∑m。 若 µ > 100, 這 天 體 便 是 一 顆 行 星 。新 視 野 計 劃 的 主 要 負 責 人 ─ 西 南 研 究 所 (Southwest ResearchInstitute) 的 史 端 (S. A. Stern) 博 士51對 行 星 的 定 義 有 顯 著 的 貢 獻 ,對 冥 王 星 的 降 格 也 非 常 不 滿 。 令 人 費 解 的 是 , 史 端 於 2000 年 曾 發 表 對太 陽 系 天 體 定 義 的 看 法 。 他 以 數 值 模 擬 方 法 計 算 某 個 特 定 參 數 , 用 以區 分 太 陽 系 內 主 要 天 體 。 那 些 能 把 軌 道 上 鄰 近 區 域 的 微 星 體 清 除 的 天體 , 史 端 稱 之 為 「 上 行 星 」(überplanet), 共 有 八 顆 , 恰 好 與 IAU 新 定義 下 的 八 大 行 星 完 全 相 同 ; 反 之 , 冥 王 星 、 穀 神 星 等 天 體 則 稱 為 「 下行 星 」(unterplanet)。 52 史 端 本 人 當 時 豈 不 是 早 已 將 冥 王 星 降 格 嗎 ?無 論 以 史 端 或 索 特 的 定 義 來 界 定 某 顆 天 體 是 否 行 星 , 太 陽 系 明 顯只 有 八 顆 行 星 和 為 數 眾 多 繞 著 太 陽 的 其 他 天 體 , 其 中 較 大 的 是 冥 王星 、 穀 神 星 和 伊 利 斯 。 53 不 過 , 即 使 兩 種 行 星 在 觀 念 上 得 到 客 觀 和 嚴謹 的 定 義 , 也 無 法 避 免 一 些 獨 處 於 自 己 軌 道 上 的 更 小 天 體 , 可 以 稱為 「 行 星 」; 而 更 大 的 , 卻 因 靠 近 另 一 個 天 體 而 不 是 行 星 。 加 州 理 工50 兩 週 期 之 比 若 寫 成 m:n, 則 m 和 n 不 能 同 時 為 正 整 數 。51 Wikipedia,“Alan Stern” 條 ,00:21,2007 年 3 月 27 日 。52 S. A. Stern and H. F Levison, “Regarding the Criteria for Planethood and Proposed PlanetaryClassification Schemes,” Highlights <strong>of</strong> Astronomy 12 (2002): 205–213; as presented at theXXIVth General Assembly <strong>of</strong> the IAU–2000 (Manchester, UK, August 7–18, 2000); 複 印本 見 〈http://www.boulder.swri.edu/~hal/PDF/planet_def.pdf〉。53 S. Steven, “What is a Planet?” <strong>The</strong> Astronomical Journal 132 (2006): 2513–2519; 複 印 本見 〈http://arxiv.org/ftp/astro-ph/papers/0608/0608359.pdf〉。


214 通 識 教 與 學54學 院 (California Institute <strong>of</strong> Technology) 的 布 朗 更 簡 單 地 將 冥 王 星作 界 線 。 若 太 陽 系 內 某 天 體 比 冥 王 星 大 , 它 就 是 行 星 , 否 則 無 論 是 否已 「 清 除 」, 也 不 會 視 為 行 星 。 55 按 這 定 義 , 由 布 朗 於 2003 年 發 現 的 伊利 斯 便 成 了 太 陽 系 的 第 十 顆 行 星 了 !( 一 ) 白 馬 非 馬 ?「 矮 行 星 」 這 名 字 本 身 也 飽 受 非 議 ; 反 對 者 認 為 ,「 矮 」 是 一 個形 容 詞 ,「 矮 行 星 」 因 此 只 是 一 顆 「 矮 」 的 「 行 星 」, 仍 然 是 行 星 。IAU 的 立 場 很 像 中 國 戰 國 時 代 名 家 公 孫 龍 子 「 白 馬 非 馬 」 的 議 論 。 但「 白 馬 」 不 也 是 馬 嗎 ? 56 假 如 「 白 馬 」 也 是 馬 , 行 星 的 總 數 , 不 多 不少 , 依 然 是 動 議 所 說 的 12 顆 !我 們 固 然 可 以 創 造 獨 特 的 外 文 新 字 取 代 “dwarf planet”, 但 中 文 翻譯 仍 難 免 含 糊 ; 原 因 是 中 文 單 字 數 量 太 少 , 詞 的 合 成 方 式 也 有 限 制 。我 們 多 年 前 把 英 文 asteroid 譯 作 「 小 行 星 」 已 經 開 了 先 例 :asteroid 不 是行 星 , 外 文 原 意 是 「 類 行 星 」, 它 好 像 行 星 但 不 是 行 星 , 也 不 算 是 「 小的 」 行 星 , 所 以 天 文 學 中 文 譯 名 含 糊 不 清 的 情 況 早 就 開 始 了 。 其 實 , 外國 也 有 可 能 未 被 IAU 正 式 承 認 的 “minor planet”( 次 要 行 星 ) 一 詞 。( 二 ) 命 名 的 過 程命 名 的 過 程 也 引 起 了 不 滿 , 因 為 最 後 通 過 決 議 時 只 有 424 名 會 員 在場 , 而 IAU 的 會 員 接 近 一 萬 , 參 加 布 拉 格 大 會 的 也 有 兩 千 多 人 。IAU 的 做 法 其 實 並 無 不 妥 , 大 會 肯 定 認 為 參 加 布 拉 格 大 會 的 人 已54 M. Brown, “How Many Plantes Are <strong>The</strong>re?”〈http://www.gps.caltech.edu/~mbrown/whatsaplanet/howmanplanets.html〉.55 D. Weintraub, Is Pluto a Planet? A Historical Journey through the Solar System (NewJersey: Princeton <strong>University</strong> Press, 2007), 222–231. 書 中 介 紹 不 同 天 文 學 家 對 行 星 定 義的 意 見 。56 公 孫 龍 子 ( 約 公 元 前 320– 約 公 元 前 250), 通 常 被 列 入 詭 辯 派 , 著 有 《 公 孫 龍 子 》,現 存 六 篇 。


陳 天 機 、 彭 金 滿 、 王 永 雄 : 名 雖 正 而 言 未 順 215代 表 所 有 會 員 。 參 加 布 拉 格 大 會 而 不 參 加 決 議 投 票 的 , 按 慣 例 是 自 動棄 權 的 一 群 ; 這 些 人 已 經 默 認 424 位 在 場 會 員 足 以 代 表 他 們 了 。( 三 )「 更 好 的 定 義 」 要 求定 義 決 議 通 過 後 不 過 五 天 , 三 百 多 位 科 學 家 聯 名 簽 署 了 請 願 書 ;這 份 文 件 並 沒 有 指 出 決 議 的 任 何 毛 病 , 只 要 求 「 更 好 的 定 義 」 57 :我 等 行 星 科 學 家 和 天 文 學 家 , 不 同 意 也 不 會 採 用 IAU 的 行 星 定義 。 需 要 的 是 更 好 的 定 義 。甚 麼 是 更 好 的 定 義 ? 很 可 能 簽 署 者 各 有 不 同 的 想 法 ; 他 們 只 一致 認 為 決 議 不 妥 。 其 實 署 名 的 未 必 盡 是 IAU 會 員 , 也 未 必 都 是 「 行 星科 學 家 和 天 文 學 家 」。 這 請 願 書 當 然 有 宣 傳 的 效 果 , 但 未 必 能 改 變IAU 的 立 場 。九 、 名 雖 正 而 言 未 順筆 者58認 為 八 大 行 星 之 中 水 星 是 最 小 、 最 不 尋 常 的 一 員 。 然 而 ,冥 王 星 比 起 來 更 小 、 更 不 尋 常 :冥 王 星 / 水 星 : 赤 道 直 徑 比 例 : = 0.184/ 0.382 ~ 0.48質 量 比 例 : = 0.002/0.06 ~ 0.033軌 道 離 心 率 比 例 : = 0.249/0.206 ~ 1.2軌 道 交 角 比 例 : = 17.º/7.00º º ~ 2.457 原 文 為 :“We, as planetary scientists and astronomers, do not agree with the IAU’sdefinition <strong>of</strong> a planet, nor will we use it. A better definition is needed.”58 這 名 詞 代 表 本 文 的 三 位 作 者 。


216 通 識 教 與 學冥 王 星 的 直 徑 只 有 水 星 的 一 半 , 質 量 只 有 水 星 的 3%; 而 軌 道 離 心率 大 於 水 星 , 軌 道 交 角 竟 然 是 水 星 的 兩 倍 半 。 相 比 起 來 , 金 星 、 地 球 、火 星 、 木 星 、 土 星 、 天 王 星 、 海 王 星 的 直 徑 和 質 量 都 遠 大 於 水 星 , 軌道 離 心 率 都 低 於 0.1, 軌 道 交 角 都 低 於 2º。 冥 王 星 的 軌 道 更 「 侵 犯 」 海王 星 的 軌 道 。 這 些 資 料 都 告 訴 我 們 : 冥 王 星 與 八 大 行 星 是 不 同 類 別 的天 體 , 很 可 能 有 迥 異 的 歷 史 背 景 。 冥 王 星 被 IAU 降 格 , 是 「 正 名 」 的 表現 , 值 得 贊 同 。 在 八 大 行 星 之 外 , 冥 王 星 開 始 了 「 海 王 星 外 物 體 」 系列 ; 特 別 的 一 點 是 , 它 同 時 也 是 一 顆 矮 行 星 。 我 們 看 到 , 穀 神 星 也 獲IAU 升 格 為 矮 行 星 ; 它 也 開 始 了 「 小 行 星 」 系 列 。 根 據 IAU 的 決 議 ,以 下 行 星 相 當 齊 整 地 形 成 兩 個 對 應 的 次 系 統 :( 一 ) 水 星 、 金 星 、 地 球 、 火 星 ( 矮 行 星 穀 神 星 與 小 行 星 , 形成 小 行 星 帶 );( 二 ) 木 星 、 土 星 、 天 王 星 、 海 王 星 ( 矮 行 星 冥 王 星 與 「 海 王星 外 物 體 」, 形 成 開 浦 帶 )。IAU 當 初 的 動 議 缺 乏 這 種 對 稱 架 構 。在 解 釋 方 面 , 決 議 更 顯 得 牽 強 , 尤 其 是 「 清 除 軌 道 」 等 混 淆 不 清的 字 眼 , 極 需 進 一 步 的 說 明 。八 大 行 星 「 自 成 一 國 」, 與 別 的 太 陽 系 天 體 有 顯 著 的 不 同 ; 怎 樣用 科 學 語 言 解 釋 這 分 別 , 以 及 怎 樣 適 當 處 理 「 矮 行 星 」 和 「 海 王 星 外物 體 」, 更 重 要 的 是 , 怎 樣 賦 予 「 太 陽 系 外 行 星 」 精 闢 的 定 義 , 尚 有待 將 來 的 努 力 。此 外 , 科 學 家 也 當 竭 力 以 簡 單 語 言 向 普 羅 大 眾 解 釋 這 些 定 義 及 其科 學 含 義 。 如 果 科 學 知 識 只 為 少 數 科 學 家 所 擁 有 , 則 一 般 人 只 能 享 受由 科 學 帶 來 的 各 種 成 果 , 而 未 能 透 過 科 學 的 眼 光 來 欣 賞 宇 宙 的 奧 秘 。


陳 天 機 、 彭 金 滿 、 王 永 雄 : 名 雖 正 而 言 未 順 217在 這 方 面 , 我 們 可 以 向 香 港 天 文 台 借 鏡 。 本 港 雖 非 處 於 地 震 帶 , 但 由於 香 港 天 文 台 一 直 積 極 推 動 地 震 科 普 教 育 , 因 此 一 般 市 民 都 明 白 震央 、 板 塊 、 餘 震 等 名 詞 所 謂 何 義 。 同 樣 ,IAU 在 討 論 行 星 定 義 之 時 ,也 應 該 盡 量 顧 及 大 眾 , 留 意 這 些 定 義 是 否 容 易 為 一 般 人 所 接 受 , 讓 普羅 大 眾 與 科 學 家 一 起 分 享 科 學 研 究 的 樂 趣 。1609 年 , 伽 利 略 首 次 用 望 遠 鏡 觀 天 , 發 現 月 球 表 面 凹 凸 不 平 , 徹底 改 變 了 觀 測 天 文 學 。IAU 為 紀 念 這 位 科 學 家 400 年 前 的 貢 獻 , 已 宣佈 2009 年 為 國 際 天 文 年 (International Year <strong>of</strong> Astronomy 2009, 簡 稱IYA 2009)。 下 一 屆 IAU 大 會 也 將 在 2009 年 舉 行 ; 那 時 肯 定 會 再 提出 行 星 的 定 義 , 希 望 屆 時 會 員 會 保 留 八 大 行 星 的 名 義 , 但 也 會 寫 出 進一 步 、 更 切 合 實 際 的 理 由 , 並 且 讓 大 眾 明 白 這 些 定 義 , 那 麼 2009 年 就真 的 是 「 天 人 合 一 」 的 日 子 了 。


218 通 識 教 與 學參 考 書 目1. Fischer, D. “Inside the Planet Definition Process,” 11 September 2006,〈http://www.thespacereview.com/article/703/1〉.2. Margot, J. L. What Makes a Planet?, 〈http://www.astro.cornell.edu/~jlm/planet.html〉.3. NASA. Planetary Fact Sheets,〈http://nssdc.gsfc.nasa.gov/planetary/planetfact.html〉.( 美 國 太 空 總 署 不 時 更 新 此 網 頁 )4. Wikipedia,“2006 Redefinition <strong>of</strong> Planet” 條 ,23:00,2006 年 12 月27 日 。附 錄 I. 今 日 的 太 陽 系今 日 的 太 陽 系 擁 有 八 顆 行 星 、 三 顆 矮 行 星 、 兩 條 小 行 星 帶 ( 小行 星 帶 和 開 浦 帶 ); 此 外 還 有 其 他 太 陽 系 小 天 體 、 彗 星 、「 行 星 際 塵(interplanetary dust)」, 更 有 未 經 證 實 的 、 遼 遠 而 稀 疏 的 球 狀 厚 殼 ,稱 作 「 奧 爾 特 雲 (Oort Cloud)」。 奧 爾 特 雲 外 圍 的 半 徑 約 為 1.6 光 年 。半 人 馬 座 的 比 鄰 星 (Proxima Centauri) 是 最 接 近 太 陽 的 恆 星 ; 它距 離 太 陽 4.22 光 年 , 只 是 奧 爾 特 雲 外 圍 半 徑 的 2.6 倍 。


天 體赤 道直 徑(2R ⊕)質 量(M ⊕)軌 道半 主 軸(AU)繞 日週 期( 地 球 年 )軌 道交 角軌 道離 心 率自 轉 恆 星週 期( 地 球 的 恆60星 日 )太 陽 109 332,950 – – – – 25.38 –水 星 0.382 0.06 0.387 0.241 7.00º 0.206 58.6 0金 星 0.949 0.82 0.723 0.615 3.39º 0.0068 -243 0地 球 1.000 1.000 1.000 1.000 0.00º 0.0167 1.000 1火 星 0.533 0.11 1.524 1.881 1.85º 0.0934 1.03 2小 行 星 帶 – 0.0005 2.06–3.27 2.96–5.91 ~20º – – –穀 行 星 ( 矮 ,1801) 0.076 0.00016 2.766 4.599 10.59º 0.080 0.3781 0木 星 11.209 317.8 5.203 11.86 1.31º 0.0484 0.414 63土 星 9.449 95.1 9.537 29.46 2.48º 0.0542 0.426 56衛 星 數 目59 取 材 自 Wi k i p e d i a , “ P l a n e t ” 條 , 1 5 : 1 3 , 2 0 0 6 年 1 2 月 1 8 日 , 略 有 修 改 。 地 球 赤 道 直 徑 ( 2 R ⊕) = 1 2 , 7 5 7 . 5 0 4 k m , 地 球 質 量(M ⊕)= 5.9742×10 24 kg。 關 於 地 球 的 準 確 數 據 如 下 : 軌 道 半 主 軸 = 1.00000011 AU = 149,597,887.5 km, 軌 道 週 期 ( 地 球 年 )= 365.25 地 球 日 ;軌 道 交 角 = 0.00005°, 軌 道 離 心 率 = 0.01671022。60 地 球 恆 星 日 =23.93447 小 時 。陳 天 機 、 彭 金 滿 、 王 永 雄 : 名 雖 正 而 言 未 順 219表 2 太 陽 系 簡 介59〔 本 表 根 據 IAU 2006 年 的 決 議 ,「 天 體 」 欄 中 ( 矮 ) 代 表 矮 行 星 ,( 小 ) 代 表 太 陽 系 小 天 體 ; 數 字 代 表 發 現 年 份 。〕


61 數 據 來 源 :J. L. Ortiz, P. J. Gutierrez, A. Sota, V. Casanova, and V. R. Teixeira, “Rotational Brightness Variations in Trans-Neptunian Object 50000Quaoar,”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2003): 409, L13–L16.220 通 識 教 與 學表 2 太 陽 系 簡 介 ( 續 )〔 本 表 根 據 IAU 2006 年 的 決 議 ,「 天 體 」 欄 中 ( 矮 ) 代 表 矮 行 星 ,( 小 ) 代 表 太 陽 系 小 天 體 ; 數 字 代 表 發 現 年 份 。〕天 體赤 道直 徑(2R ⊕)質 量(M ⊕)軌 道半 主 軸(AU)繞 日週 期( 地 球 年 )軌 道交 角軌 道離 心 率自 轉 恆 星週 期( 地 球 的 恆星 日 )衛 星 數 目天 王 星 (1781) 4.007 14.6 19.191 84.01 0.77º 0.0472 -0.718 27海 王 星 (1846) 3.883 17.1 30.069 164.8 1.77º 0.0086 0.671 13開 浦 帶 – ~0.3 30–50 164–354 4º; 30–40º – – –冥 王 星 ( 矮 ,1930) 0.184 0.002 39.482 248.1 17.1º 0.249 -6.4 3夸 奧 瓦 (Quaoar, 小 ,2002) 0.099 0.0002–0.0004 43.405 285.97 7.98º 0.034 0.74 61 1伊 利 斯 ( 矮 ,2003) 0.185 0.0028 67.668 556.7 44.2º 0.442 >0.33 1瑟 娜 (Sedna, 小 ,2003) 0.141 0.0002–0.0010 525.606 12,050.32 11.9º 0.855 0.42 0


陳 天 機 、 彭 金 滿 、 王 永 雄 : 名 雖 正 而 言 未 順 221附 錄 II. 歷 史 上 的 行 星 與 矮 行 星天 體表 3 歷 史 上 的 行 星 、 矮 行 星 命 名 變 遷 表62繞 日軌 道半 主 軸(AU)類 別命 名日 期 除 名 日 期 改 名 原 因太 陽 0 行 星 ( 上 古 ) 十 七 世 紀 升 格 為 太 陽 系 的 主 星月 亮 – 行 星 ( 上 古 ) 十 七 世 紀 降 格 為 地 球 的 衛 星穀 神 星 2.8 行 星 1801 1864 降 格 為 小 行 星帕 拉 斯(Pallas) 63 2.8 行 星 1802 1864 降 格 為 小 行 星朱 諾(Juno) 64 2.8 行 星 1804 1864 降 格 為 小 行 星灶 神 星(Vesta) 65 2.4 行 星 1807 1864 降 格 為 小 行 星冥 王 星 39.5 行 星 1930 2006 降 格 為 矮 行 星穀 神 星 2.8 矮 行 星 2006 – 從 小 行 星 升 格冥 王 星 39.5 矮 行 星 2006 – 從 行 星 降 格伊 利 斯 67.7 矮 行 星 2006 – ( 比 冥 王 星 還 要 大 )62 部 分 摘 自 Wikipedia,“Planet” 條 ,17:21,2007 年 5 月 3 日 。63 帕 拉 斯 , 希 臘 智 慧 女 神 , 即 雅 典 娜 (Athena)。64 朱 諾 , 羅 馬 神 話 中 的 天 后 , 主 神 朱 庇 特 (Jupiter) 的 妻 子 , 即 希 臘 神 話 中 主 神 宙 斯(Zeus) 之 妻 赫 拉 (Hera)。65 維 斯 太 , 羅 馬 神 話 中 的 女 灶 神 , 即 希 臘 神 話 中 的 女 灶 神 赫 斯 提 (Hestia)。


文 學 通 識 課 教 學 與 教 材 的 研 發— 以 「 武 俠 文 學 概 論 」 一 科 為 例**陳 韻 琦 *台 灣 國 立 聯 合 大 學一 、 前 言在 華 人 地 區 各 大 學 的 課 程 規 劃 中 , 不 論 任 何 科 系 , 通 識 課 程 素 來均 為 必 備 的 學 習 基 礎 , 通 識 課 為 「 非 主 修 科 」 學 生 提 供 了 多 元 化 的 學習 機 會 , 是 學 生 在 學 習 中 提 升 各 領 域 理 解 能 力 的 關 鍵 。筆 者 曾 參 閱 華 人 地 區 各 大 學 網 站 所 刊 登 的 課 程 表 , 據 粗 略 統 計 ,在 文 學 類 的 通 識 科 目 中 , 教 學 內 容 以 「 古 典 文 學 」 較 為 普 遍 。 進 一 步詳 細 比 較 教 材 , 亦 可 發 現 上 課 的 篇 目 幾 乎 皆 見 於 《 古 文 觀 止 》、《 詩經 》、《 左 傳 》、 詩 、 詞 、 曲 、 小 說 等 。 在 通 識 課 力 求 兼 顧 專 業 性 與 普及 性 的 定 位 而 言 , 選 擇 這 些 篇 目 為 教 材 的 確 能 夠 達 到 協 助 學 生 培 養 良好 閱 讀 習 慣 的 預 期 。 但 是 否 能 將 課 程 內 容 中 的 主 題 、 背 景 等 規 劃 得 更* 台 灣 國 立 聯 合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講 師 。** 本 文 是 筆 者 在 「 大 學 本 國 語 文 ( 大 一 國 文 ) 課 程 定 位 、 定 性 學 術 研 討 會 」(2007 年 4 月 27 日 , 台 灣 國 立 聯 合 大 學 ) 上 發 表 的 文 章 基 礎 上 補 充 、 擴 展 與 修 訂完 成 。


224 通 識 教 與 學為 集 中 且 細 部 ? 或 是 顧 及 到 學 生 興 趣 和 華 文 文 學 學 習 趨 勢 等 因 素 來 訂定 學 生 有 意 願 修 習 的 課 程 , 令 那 些 非 文 學 科 系 的 學 生 亦 有 機 會 接 觸 更專 精 化 的 學 習 ? 這 些 問 題 是 本 論 文 即 將 努 力 論 述 的 主 軸 。長 期 以 來 , 金 庸 、 古 龍 等 知 名 武 俠 小 說 作 家 及 其 著 作 深 受 華 人 世界 歡 迎 , 並 形 成 了 一 種 熱 烈 的 討 論 氛 圍 。 然 而 , 綜 觀 目 前 華 人 地 區 各大 學 所 開 設 的 通 識 科 目 ( 以 2002 年 至 今 所 公 告 的 課 程 表 為 主 ), 卻 甚少 以 「 武 俠 」 主 題 作 為 授 課 重 點 , 即 或 有 , 亦 如 鳳 毛 麟 角 , 僅 在 個 別以 「 通 俗 文 學 」 為 主 題 的 科 目 中 , 或 會 部 分 觸 及 「 武 俠 文 學 」。 其 他大 學 雖 亦 有 相 關 課 程 , 但 教 學 時 間 不 定 , 有 時 間 隔 一 學 期 或 一 學 年 才開 一 次 課 , 且 授 課 對 象 較 局 限 於 文 學 專 業 科 系 學 生 。 因 此 , 至 目 前 為止 , 在 浩 瀚 的 文 學 通 識 科 目 中 ,「 武 俠 文 學 」 仍 非 各 大 學 所 普 遍 規 劃的 通 識 課 程 內 容 。 筆 者 開 設 「 武 俠 文 學 概 論 」 恰 是 有 感 於 這 種 現 狀 ,這 門 屬 通 識 科 目 的 課 , 教 學 對 象 以 非 文 學 科 系 學 生 佔 大 多 數 。本 論 文 將 圍 繞 筆 者 在 台 灣 國 立 聯 合 大 學 開 設 的 通 識 科 目 ―「 武俠 文 學 概 論 」― 所 積 累 的 授 課 經 驗 , 爬 梳 該 科 目 的 個 案 教 學 與 教 材研 發 , 分 享 筆 者 教 學 中 的 實 踐 要 領 、 方 法 與 研 究 , 總 結 本 科 目 在 教 學上 能 持 續 進 行 的 教 學 方 針 等 , 作 為 日 後 在 課 程 設 計 的 定 位 上 可 資 借 鑒的 教 學 模 式 , 並 為 催 生 更 理 想 的 華 文 通 識 新 科 目 奠 定 參 考 準 則 。 期 待在 教 學 相 長 的 研 討 、 指 導 及 觀 摩 下 , 能 激 發 更 具 創 意 的 思 考 , 進 而 使 學生 培 植 良 好 的 華 文 學 習 及 閱 讀 能 力 , 同 時 也 藉 本 文 與 同 儕 分 享 和 交 流 相關 的 教 學 經 驗 。1 參 考 華 文 的 相 關 書 籍 與 資 料 , 筆 者 認 為 可 以 對 「 華 文 文 學 」 作 如 下 定 義 : 華 文 文學 , 指 的 是 包 括 台 灣 、 香 港 、 中 國 等 國 家 使 用 漢 語 寫 作 的 文 學 , 它 源 自 於 文 學 的審 美 價 值 , 因 而 形 成 一 個 文 化 共 同 體 , 使 用 同 一 種 語 言 , 擁 有 共 同 的 作 者 群 、 讀 者群 、 媒 介 、 共 同 的 文 化 價 值 觀 念 , 從 而 各 自 表 現 出 華 文 文 學 的 不 同 側 面 與 特 色 。 從上 述 意 義 而 言 , 筆 者 認 為 , 舉 凡 華 人 地 區 的 著 作 , 或 是 運 用 華 文 所 書 寫 的 著 作 , 均可 稱 為 「 華 文 文 學 」。 值 得 稱 道 的 是 , 台 灣 師 範 大 學 國 文 系 林 保 淳 教 授 推 廣 武 俠 文 學 向 來 不 遺 餘 力 , 他 曾設 計 過 多 門 武 俠 文 學 科 目 。


陳 韻 琦 : 文 學 通 識 課 教 學 與 教 材 的 研 發 225二 、「 武 俠 文 學 概 論 」 的 教 學 設 計( 一 ) 開 課 初 衷武 俠 小 說 之 所 以 能 在 華 人 地 區 風 靡 不 衰 , 在 於 華 人 地 區 為 高 度 商業 化 的 社 會 。 而 追 求 最 大 的 商 品 利 潤 , 是 商 業 社 會 的 基 本 特 徵 , 無 論是 物 質 商 品 或 精 神 文 化 商 品 的 生 產 , 無 一 不 受 此 基 本 規 律 制 約 。 武 俠 小說 因 具 備 較 強 的 通 俗 性 與 趣 味 性 , 讀 者 覆 蓋 面 廣 、 市 場 需 求 量 大 、 商 品利 潤 高 , 因 而 容 易 受 到 市 場 青 睞 。 在 商 業 社 會 中 , 民 眾 的 閱 讀 習 慣 與趣 味 以 輕 鬆 愉 悅 為 主 , 武 俠 小 說 在 滿 足 讀 者 的 此 種 消 費 需 求 上 , 具 有得 天 獨 厚 的 背 景 。 華 人 地 區 的 社 會 大 體 上 均 具 備 上 述 這 種 社 會 特 徵 。此 外 , 就 文 學 性 而 言 , 武 俠 小 說 作 家 能 在 繼 承 傳 統 武 俠 小 說 的 特 質 基 礎上 求 新 求 變 , 與 當 代 社 會 思 潮 緊 密 聯 繫 , 適 應 現 代 人 多 層 次 、 多 角 度 的審 美 需 求 , 故 武 俠 小 說 能 保 持 長 久 的 藝 術 魅 力 。 然 而 , 談 及 武 俠 小 說 的 作 家 , 廣 大 讀 者 能 夠 朗 朗 上 口 的 , 不 外 乎金 庸 、 古 龍 、 梁 羽 生 等 名 家 , 讀 者 對 其 他 作 家 的 了 解 恐 怕 少 之 又 少 。許 多 人 認 定 「 武 俠 作 家 以 金 庸 為 尊 」, 卻 不 免 有 失 偏 頗 , 因 為 這 間 接地 否 定 了 其 他 武 俠 作 家 的 成 就 。 事 實 上 , 除 了 上 述 知 名 武 俠 文 學 作 家外 , 其 他 的 武 俠 文 學 作 家 與 著 作 實 多 如 過 江 之 鯽 。上 世 紀 四 十 年 代 出 現 了 「 北 派 五 大 家 」: 還 珠 樓 主 、 鄭 證 因 、 王華 人 地 區 的 置 入 性 行 銷 與 商 業 手 段 , 較 之 其 他 國 家 , 如 美 國 、 日 本 等 , 可 謂 有 過 之而 無 不 及 , 這 可 從 書 店 被 暢 銷 書 排 行 榜 佔 據 、 暢 銷 型 歌 手 的 歌 曲 傳 遍 大 街 小 巷 等 現象 以 見 。 但 是 , 我 們 不 得 不 思 考 , 這 些 所 謂 「 暢 銷 書 」、「 流 行 書 」 的 可 讀 性 究 竟 有多 強 , 是 否 有 高 深 的 研 究 價 值 ? 流 行 歌 曲 今 日 登 上 排 行 榜 第 一 名 , 他 日 是 否 會 變 成昨 日 黃 花 ?據 金 庸 武 俠 小 說 新 修 版 帶 給 我 們 的 思 考 , 以 及 林 保 淳 、 葉 洪 生 合 編 的 《 台 灣 武 俠 小說 發 展 史 》 帶 來 的 啟 發 , 筆 者 認 為 , 若 武 俠 著 作 既 保 有 極 高 的 娛 樂 性 成 分 , 同 時 又追 求 普 世 性 價 值 和 普 遍 意 義 , 這 除 了 要 求 作 者 必 須 具 備 豐 富 的 文 化 素 養 外 , 更 要 對歷 史 有 整 體 的 把 握 能 力 。 武 俠 小 說 的 方 向 , 乃 取 決 於 作 者 的 創 作 態 度 與 創 新 , 以 及對 文 化 境 界 的 注 重 , 這 些 層 面 金 庸 已 經 發 揮 得 極 佳 , 我 們 更 期 待 武 俠 作 家 將 步 履 擴大 , 讓 讀 者 能 見 到 真 正 與 現 實 相 結 合 的 武 俠 文 學 著 作 問 世 。


226 通 識 教 與 學度 廬 、 白 羽 和 朱 貞 木 , 他 們 對 武 俠 小 說 的 發 展 可 謂 影 響 甚 鉅 。1949 年國 民 政 府 到 台 灣 , 由 於 某 些 政 治 原 因 , 導 致 了 武 俠 小 說 被 視 為 禁 書 ,理 由 是 「 武 俠 小 說 有 封 建 思 想 的 毒 素 」, 此 時 期 台 灣 的 武 俠 小 說( 包 括 金 庸 著 作 ) 趨 於 沉 寂 , 發 展 陷 入 困 境 。 其 後 , 古 龍 開 始 寫 作 武俠 小 說 , 關 於 他 在 武 俠 小 說 寫 作 史 的 地 位 , 葉 洪 生 與 林 保 淳 教 授 曾 以「 新 派 武 俠 革 命 家 」 的 字 眼 來 描 述 。 此 外 , 溫 瑞 安 在 武 俠 退 潮 期 , 以「 超 新 派 / 現 代 派 」 手 法 顛 覆 武 俠 文 體 形 式 , 亦 是 別 具 一 格 。 此 外 , 從 金 庸 小 說 盛 況 空 前 、 數 十 年 熱 度 不 減 的 情 形 來 看 , 我 們不 禁 要 正 視 一 個 問 題 : 武 俠 小 說 的 發 展 , 是 否 僅 能 依 附 於 金 庸 的 熱 潮 ,武 俠 小 說 的 模 式 是 否 只 以 金 庸 為 正 宗 ? 日 本 的 武 士 道 為 「 俠 」 立 下 典範 , 美 國 的 西 部 牛 仔 具 「 俠 」 的 典 型 , 但 台 灣 廖 添 丁 、 西 螺 七 崁 的 故事 雖 與 民 間 傳 統 結 合 , 卻 似 乎 尚 未 能 樹 立 確 切 的 武 俠 定 位 。不 過 ,《 金 庸 著 作 集 ( 世 紀 新 修 版 )》 中 , 金 庸 也 開 始 加 入 新 時代 的 思 維 。 作 家 何 妨 依 此 樣 式 , 將 現 代 思 想 與 其 特 別 之 處 , 轉 換 為 屬於 華 人 地 區 的 「 現 代 」 武 俠 面 貌 。 目 前 , 華 人 地 區 的 武 俠 著 作 仍 舊 以中 國 的 歷 史 和 背 景 為 主 , 接 下 來 的 武 俠 創 作 , 作 家 是 否 可 思 索 這 樣 一些 可 能 性 : 將 小 說 的 歷 史 背 景 轉 換 為 各 個 國 家 的 場 景 , 角 色 則 是 該 國家 的 人 物 形 象 。 另 外 , 在 講 究 效 率 的 社 會 , 不 妨 嘗 試 寫 作 武 俠 短 篇 ,可 免 除 讀 者 需 要 花 大 量 時 間 閱 讀 長 篇 著 作 的 苦 惱 。開 設 此 科 目 的 另 一 目 的 是 保 護 華 文 文 學 。 知 名 學 者 葉 洪 生 提 到 ,他 五 十 年 來 「 浪 跡 江 湖 」, 挑 燈 看 劍 不 下 上 千 部 , 又 有 幸 結 識 古 龍 、 林 保 淳 、 葉 洪 生 :《 台 灣 武 俠 小 說 發 展 史 》( 台 北 : 遠 流 出 版 事 業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2005 年 ), 頁 368–377。 同 上 注 , 頁 211–212。 同 上 注 , 頁 448–449。 金 庸 :《 金 庸 作 品 集 ( 世 紀 新 修 版 )》( 台 北 : 遠 流 出 版 事 業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2003–2006 年 )。


陳 韻 琦 : 文 學 通 識 課 教 學 與 教 材 的 研 發 227司 馬 翎 、 臥 龍 生 、 諸 葛 青 雲 、 柳 殘 陽 等 武 俠 文 學 名 家 , 見 證 了 武 俠 小說 創 作 由 初 期 、 成 長 、 茁 壯 以 迄 式 微 、 沒 落 的 整 個 興 衰 歷 程 。 筆 者 認為 , 我 們 應 重 新 審 視 武 俠 文 學 , 否 則 武 俠 文 學 的 發 展 過 程 , 恐 將 被 世人 忽 略 , 這 將 是 武 俠 研 究 的 一 大 遺 憾 。 有 鑒 於 此 , 為 了 不 讓 學 生 對 武 俠 文 學 的 印 象 僅 駐 足 於 知 名 作 家 ,筆 者 期 待 藉 由 「 武 俠 文 學 概 論 」 科 目 , 引 領 他 們 閱 讀 更 多 的 華 文 武 俠文 學 著 作 。 基 於 這 種 考 慮 , 再 考 察 目 前 華 人 地 區 各 大 學 文 學 通 識 課 的開 課 情 形 , 令 筆 者 堅 信 「 武 俠 文 學 概 論 」 是 一 門 值 得 教 的 科 目 , 它 能引 領 喜 愛 武 俠 小 說 的 同 學 衍 發 學 習 熱 誠 , 使 得 學 生 能 真 正 以 「 興 趣 」作 為 學 習 的 主 要 動 機 , 接 近 文 學 通 識 課 , 而 非 以 「 成 績 高 低 」 作 為選 課 的 最 大 考 量 。 從 內 容 中 , 我 們 可 窺 見 華 人 地 區 武 俠 小 說 的 發 展 流程 、 流 通 情 況 , 以 及 不 同 時 期 的 生 活 景 況 , 絕 對 與 我 們 生 長 的 環 境 息息 相 關 。 此 外 , 在 方 法 上 , 筆 者 亦 向 學 生 提 出 問 題 , 敦 促 學 生 主 動 思考 、 自 行 尋 求 答 案 , 而 非 全 然 由 教 師 作 答 。( 二 ) 教 學 目 標「 教 學 目 標 」, 意 指 預 期 學 生 經 過 某 一 教 學 單 元 的 學 習 後 , 可 能達 致 的 學 習 效 果 與 行 為 改 變 。本 科 目 名 為 「 概 論 」, 容 易 令 人 聯 想 到 授 課 內 容 只 能 帶 給 學 生「 粗 淺 的 覺 知 」(knowing), 難 以 「 全 部 體 悟 」(appreciate)。 然 而 ,正 因 教 學 的 主 題 鎖 定 在 「 武 俠 」 的 廣 大 範 圍 中 , 所 以 本 科 目 不 難 展 現出 通 識 教 育 的 「 廣 博 」 精 神 。 特 別 是 修 習 本 科 目 的 學 生 , 其 專 業 背 景多 來 自 非 人 文 科 系 , 如 理 工 科 系 , 因 此 本 科 目 的 教 學 重 視 學 生 在 課 堂以 上 二 段 參 考 林 保 淳 、 葉 洪 生 :《 台 灣 武 俠 小 說 發 展 史 》, 頁 xxxi–xxxv。


228 通 識 教 與 學上 與 文 學 接 觸 的 機 會 , 令 他 們 在 對 武 俠 文 學 有 具 體 認 知 的 同 時 , 也 能培 養 一 定 水 準 的 文 學 欣 賞 能 力 。 透 過 認 知 和 閱 讀 的 歷 程 , 使 人 文 精 神在 學 生 生 活 中 衍 生 實 際 的 影 響 力 。「 武 俠 文 學 概 論 」 一 科 的 重 點 教 學目 標 有 二 : 一 為 文 學 教 育 , 二 為 人 文 精 神 教 育 , 其 細 目 如 下 :1. 文 學 教 育文 學 教 育 方 面 , 本 科 目 試 圖 令 學 生 認 識 華 人 地 區 武 俠 文 學 的 流 變與 歷 史 淵 源 ; 藉 閱 讀 武 俠 著 作 , 提 升 學 生 文 學 欣 賞 能 力 ; 藉 作 業 的 書寫 與 思 考 , 培 養 學 生 文 學 寫 作 能 力 ; 涵 養 學 生 的 文 學 氣 質 , 以 完 成「 感 性 美 」 的 人 生 。2. 人 文 精 神 教 育10據 吳 自 甦 在 《 人 文 思 想 與 人 文 教 育 》 中 所 述 , 人 文 精 神 是 文 藝復 興 時 期 主 流 社 會 思 潮 的 核 心 。 筆 者 認 為 , 人 文 思 想 , 顧 名 思 義 , 乃以 「 人 」 為 本 、 以 「 人 」 為 中 心 的 思 想 , 這 種 思 想 注 重 人 類 生 活 情 趣 與人 格 的 自 由 發 展 , 尊 重 每 個 人 的 思 想 , 讓 思 想 多 元 化 而 不 是 單 一 化 。以 二 十 一 世 紀 而 論 , 優 秀 武 俠 小 說 的 表 現 形 式 有 武 俠 遊 戲 和 武 俠電 影 , 這 是 網 路 時 代 年 輕 人 閱 讀 武 俠 的 重 要 方 式 , 這 些 方 式 的 優 勢 在於 , 可 以 讓 文 化 突 破 語 言 的 障 礙 , 向 全 世 界 行 銷 。 例 如 , 古 龍 的 武 俠小 說 具 有 懸 疑 、 簡 潔 、 名 句 等 諸 多 特 色 , 十 分 適 合 於 電 影 、 電 視 多 媒體 的 製 作 。 武 俠 著 作 , 亦 必 須 具 有 社 會 意 義 和 普 世 價 值 , 透 過 各 種 表達 手 法 , 傳 遞 人 間 最 珍 貴 的 「 俠 義 精 神 」。 有 鑒 於 此 , 本 科 目 從 「 人10 「 人 文 主 義 」、「 人 文 精 神 」、「 人 文 思 想 」 三 者 在 意 義 上 無 太 大 區 別 。 中 文 大 辭 典指 出 ,「 人 文 」 源 於 英 文 的 “humanism”( 文 藝 復 興 時 期 的 人 文 主 義 ), 這 個 單 詞 根據 不 同 語 境 的 需 要 , 可 被 翻 譯 為 「 人 文 」、「 人 本 」 或 「 人 道 主 義 」。 故 「 人 文 」 泛指 人 類 社 會 的 各 種 文 化 現 象 。「 人 文 精 神 」, 即 主 張 以 人 為 本 , 重 視 人 的 價 值 、 尊 重人 的 尊 嚴 、 權 利 與 思 想 觀 念 、 關 懷 人 的 現 實 生 活 、 追 求 人 的 自 由 和 平 等 以 及 肯 定 人是 世 界 的 中 心 。


陳 韻 琦 : 文 學 通 識 課 教 學 與 教 材 的 研 發 229文 精 神 」 的 觀 點 切 入 教 學 主 題 , 希 望 提 倡 現 代 的 「 俠 的 精 神 」。 已 辭世 的 台 灣 企 業 家 與 明 日 工 作 室 創 辦 人 溫 世 仁 先 生 曾 言 :世 界 上 只 有 一 種 人 , 就 是 需 要 關 心 的 人 。…… 我 始 終 相 信 , 武俠 是 全 世 界 華 人 共 同 的 語 言 , 值 得 發 揚 光 大 。 11這 世 界 , 何 嘗 不 是 一 個 需 要 關 心 的 世 界 ! 這 也 就 是 武 俠 文 化 所 秉 持 的「 俠 義 精 神 」。本 「 武 俠 文 學 概 論 」 的 學 習 , 期 待 自 「 概 觀 而 論 」 中 對 生 活 產 生啟 發 , 令 學 生 認 識 華 人 地 區 武 俠 文 學 代 表 作 家 與 特 質 , 如 忠 孝 節 義 ;訓 練 學 生 邏 輯 思 辨 的 能 力 ; 涵 養 學 生 的 品 格 修 養 , 以 完 成 理 智 美 的 人生 ; 以 金 庸 等 知 名 武 俠 作 家 作 為 討 論 的 開 端 , 藉 以 鼓 勵 學 生 學 習 了 解時 事 , 培 養 敏 銳 度 ; 認 識 金 庸 以 外 的 武 俠 作 家 , 擴 展 學 習 的 廣 度 與 深度 , 令 學 生 在 日 後 的 學 習 中 能 有 更 為 清 晰 的 認 知 與 態 度 , 其 學 習 不 僅限 於 某 一 特 定 或 「 知 名 」 的 範 圍 。( 三 ) 工 欲 善 其 事 , 必 先 利 其 器 ─ 教 學 內 容 與 教 材 安 排「 教 學 內 容 」 包 括 單 元 主 題 所 要 教 學 的 概 念 、 理 論 、 方 法 、 價 值與 態 度 。 內 容 的 選 擇 必 定 要 配 合 教 學 目 標 , 並 搭 配 適 當 的 教 學 活 動 來實 施 。 教 科 書 與 補 充 資 料 , 均 要 在 特 定 單 元 下 發 展 或 應 用 , 儘 量 避 免無 關 或 過 於 深 奧 的 學 理 , 因 為 這 樣 會 降 低 學 生 的 學 習 興 趣 。教 師 應 根 據 教 學 進 度 , 在 教 學 內 容 上 作 選 擇 , 並 非 所 有 課 程 內 容皆 要 一 字 一 句 講 授 。 最 好 嘗 試 舉 生 活 中 的 例 子 作 為 輔 助 教 材 , 使 教 學生 活 化 。 為 了 使 課 程 內 容 更 為 活 潑 , 必 須 藉 助 生 活 經 驗 的 累 積 , 以 豐11 「 第 四 屆 溫 世 仁 武 俠 小 說 百 萬 大 賞 」 網 站 ,〈http://blog.pixnet.net/rss/rss20/wuxiatomor〉, 瀏 覽 日 期 :2008 年 2 月 7 日 。


230 通 識 教 與 學富 教 學 內 容 。 教 師 本 身 的 經 驗 , 令 理 論 面 與 實 務 面 相 結 合 , 更 能 發 揮教 學 成 效 。1. 主 要 教 學 內 容 及 其 組 織 方 式本 「 武 俠 文 學 概 論 」 科 目 , 主 要 觀 照 的 是 華 人 地 區 武 俠 小 說 的 創作 概 況 , 以 及 其 「 與 時 推 移 , 應 物 變 化 」 的 歷 史 發 展 過 程 。 在 內 容 架構 上 , 標 誌 武 俠 演 進 時 期 所 呈 現 的 主 體 精 神 面 貌 , 涵 蓋 的 時 間 自 上 世紀 五 十 年 代 起 , 迄 公 元 2000 年 止 。本 門 課 以 華 人 地 區 武 俠 小 說 發 展 的 萌 芽 期 與 興 盛 期 為 論 述 重 心 ,鉅 細 靡 遺 地 描 述 武 俠 小 說 發 展 的 最 初 約 二 十 年 間 , 作 家 寫 作 、 出 版 商出 版 , 以 及 讀 者 閱 讀 武 俠 小 說 三 方 面 的 繁 榮 景 況 。 同 時 , 亦 有 概 述 在退 潮 期 華 人 地 區 的 武 俠 創 作 所 面 臨 的 困 境 , 例 如 : 外 在 環 境 ─ 市 場的 萎 縮 , 內 在 環 境 ─ 作 家 的 才 思 枯 竭 ; 以 及 在 衰 微 期 , 出 版 商 與 創作 者 企 圖 尋 找 「 武 俠 再 發 展 」 的 瓶 頸 , 兼 論 及 現 今 武 俠 寫 作 與 研 究現 況 。在 選 取 內 容 方 面 , 筆 者 跨 越 時 代 的 限 制 , 挑 選 十 三 位 重 要 武 俠作 家 及 其 著 作 , 作 為 重 點 論 述 對 象 , 且 進 一 步 考 察 在 武 俠 小 說 發 展 期內 , 每 位 作 家 承 先 啟 後 的 過 程 與 成 就 , 這 十 三 位 重 要 的 武 俠 作 家 是 :郎 紅 浣 、 臥 龍 生 、 司 馬 翎 、 諸 葛 青 雲 、 梁 羽 生 、 古 龍 、 雲 中 岳 、 柳 殘陽 、 陸 魚 ( 台 灣 籍 )、 秦 紅 ( 台 灣 籍 )、 金 庸 、 黃 易 ( 香 港 籍 ) 和 溫 瑞安 ( 馬 來 西 亞 籍 )。在 上 述 作 家 中 , 以 郎 紅 浣 為 台 灣 武 俠 創 作 的 先 行 者 , 他 曾 首 開 職業 作 家 著 作 在 報 刊 連 載 之 風 ; 12 臥 龍 生 、 司 馬 翎 、 諸 葛 青 雲 、 古 龍 四家 在 上 世 紀 六 十 年 代 並 駕 齊 驅 , 各 領 風 騷 ; 古 龍 、 陸 魚 、 秦 紅 三 位 對12 林 保 淳 、 葉 洪 生 :《 台 灣 武 俠 小 說 發 展 史 》, 頁 49。


陳 韻 琦 : 文 學 通 識 課 教 學 與 教 材 的 研 發 231「 新 派 武 俠 」 有 突 破 性 建 樹 ; 雲 中 岳 、 柳 殘 陽 則 取 其 不 同 的 「 江 湖 寫實 派 」 風 格 , 尤 以 前 者 援 史 敘 事 、 重 現 古 代 典 章 制 度 及 風 俗 民 情 , 值得 推 崇 。本 科 目 既 名 為 「 概 論 」, 故 在 上 述 的 作 者 及 其 著 作 中 挑 選 出 最 精華 的 內 容 作 全 面 性 的 概 述 , 雖 不 會 遺 漏 重 點 部 分 , 但 在 細 節 上 則 難 於深 入 。在 科 目 內 容 的 組 織 上 , 一 門 科 目 由 許 多 單 元 組 成 , 教 學 單 元 指 教學 的 一 個 完 整 單 位 , 提 供 給 學 生 對 某 一 特 定 主 題 的 完 整 學 習 。 上 課 時間 則 視 乎 單 元 大 小 與 性 質 而 定 , 比 如 本 「 武 俠 文 學 概 論 」 中 有 的 單 元需 要 2 小 時 授 課 , 有 些 單 元 則 需 4 小 時 方 能 完 成 。「 武 俠 文 學 概 論 」 以 「 文 學 」 為 經 ,「 歷 史 」 為 緯 , 由 武 俠 發 展期 的 延 續 與 變 化 , 讓 學 生 了 解 華 人 地 區 武 俠 文 學 發 展 的 脈 絡 , 以 及 社會 思 潮 的 演 變 對 作 家 寫 作 型 態 的 影 響 ( 見 附 錄 I)。 講 授 過 程 中 嘗 試 突破 時 空 限 制 , 在 課 程 中 反 映 作 者 當 時 的 社 會 狀 態 與 人 心 動 向 , 進 而 使學 生 產 生 情 感 上 的 共 鳴 。 與 此 同 時 , 欣 賞 武 俠 著 作 的 片 段 內 容 , 讓 學生 深 入 著 作 的 內 層 、 剖 析 著 作 的 豐 富 內 涵 、 勾 勒 出 作 家 所 處 的 時 代 背景 、 引 領 學 生 走 入 作 者 的 創 作 心 靈 、 傾 聽 作 家 要 傳 達 的 心 聲 、 並 和 作者 作 精 神 上 的 溝 通 , 從 而 深 切 體 會 作 者 的 心 境 , 進 而 思 索 自 我 與 周 遭環 境 的 整 體 。2. 教 學 資 源「 教 學 資 源 」, 指 教 材 的 研 發 , 或 稱 「 教 案 」, 以 及 一 切 對 學 習有 幫 助 的 人 、 事 、 物 , 並 可 區 分 為 主 要 教 材 、 補 充 資 料 和 參 考 資 料 。編 寫 教 材 , 首 先 必 須 選 定 所 要 設 計 的 單 元 主 題 , 選 定 後 即 以 主題 為 中 心 , 將 教 學 內 容 分 析 與 梳 理 , 設 計 整 個 教 學 活 動 流 程 , 並將 整 個 教 學 單 元 的 要 素 、 教 學 目 標 、 教 材 、 教 學 方 式 、 教 學 內 容 、


232 通 識 教 與 學學 習 評 鑑 , 以 及 教 學 資 源 組 織 成 具 連 續 性 、 系 統 性 、 內 容 性 的 教 學單 元 。 13(1) 教 材 編 選 原 則i. 興 趣 原 則「 知 之 者 不 如 好 之 者 , 好 之 者 不 如 樂 之 者 。」 只 要 能 提 升 學 生 上課 的 專 注 力 , 即 使 過 程 繁 瑣 , 亦 樂 此 不 疲 。「 武 俠 文 學 概 論 」 的 目 標之 一 , 雖 為 引 領 學 生 認 識 更 多 華 人 地 區 的 武 俠 作 家 , 然 而 知 名 作 家 如金 庸 、 古 龍 等 , 仍 為 不 可 或 缺 的 講 課 重 點 。 在 教 材 的 編 纂 中 , 亦 可 適時 舉 例 這 些 作 家 與 著 作 , 有 助 於 提 高 學 生 的 注 意 力 。ii. 價 值 原 則「 教 育 價 值 」 為 教 學 的 終 極 意 義 ,「 武 俠 文 學 概 論 」 講 解 武 俠發 展 的 興 盛 與 衰 落 , 如 同 引 領 學 生 閱 讀 一 部 文 學 發 展 史 。 既 可 令 學生 了 解 武 俠 文 學 何 以 發 展 成 功 , 而 分 析 武 俠 衰 落 的 原 因 時 , 亦 可 通過 對 前 因 後 果 的 分 析 , 告 知 學 生 如 何 引 以 為 鑒 , 轉 化 作 為 人 處 世 的智 慧 。iii. 吸 收 原 則既 然 為 「 廣 達 」 的 通 識 課 , 且 考 量 到 教 學 的 時 程 僅 一 學 期 , 以 及課 堂 上 主 要 探 討 武 俠 小 說 的 發 展 與 特 質 , 故 教 材 以 「 通 材 」 為 主 。 為免 給 學 生 造 成 過 多 負 荷 , 儘 量 不 講 授 過 於 艱 深 和 專 業 的 知 識 , 如 武 俠小 說 寫 作 , 並 盡 可 能 將 教 材 濃 縮 成 菁 華 內 容 , 精 簡 卻 把 握 重 點 , 避 免內 容 過 於 冗 長 。13 《 台 灣 教 育 部 九 年 一 貫 「 國 語 文 領 域 」 研 習 手 冊 》,〈teach.eje.edu.tw/9CC/textbook%20source/0725teach/study/language/02.DOC〉, 瀏 覽 日 期 :2008 年 4 月 18 日 。


陳 韻 琦 : 文 學 通 識 課 教 學 與 教 材 的 研 發 233iv. 類 化 原 則「 類 化 」 亦 稱 為 「 統 覺 」, 意 即 「 溫 故 知 新 」─ 舊 有 學 習 的知 識 為 學 習 新 知 識 的 基 礎 。「 武 俠 文 學 概 論 」 選 材 以 「 年 代 佐 以 主題 」 的 方 式 進 行 。 以 學 生 的 學 習 經 驗 為 主 , 採 用 學 生 有 機 會 接 觸 且 耳熟 能 詳 的 題 材 , 例 如 「 媒 體 」 中 的 漫 畫 、 網 路 等 , 令 學 生 不 至 於 索 然無 味 , 而 是 備 感 親 切 。(2) 教 材 呈 現 方 式i. 書 面 資 料「 武 俠 文 學 概 論 」 的 教 材 研 發 主 要 以 自 編 講 義 為 主 , 搜 羅 與 課 程相 關 的 書 籍 , 整 理 資 料 , 不 分 作 家 與 國 籍 , 這 可 表 現 出 容 納 各 方 不 同看 法 的 宏 觀 , 並 體 現 其 價 值 。 在 課 程 中 適 時 加 入 教 師 意 見 , 將 內 容 調整 為 學 生 普 遍 能 了 解 的 程 度 。因 教 材 需 顧 及 到 授 課 對 象 專 業 領 域 的 不 同 , 以 呈 現 其 普 及 性 , 因此 內 容 的 選 擇 有 明 確 的 原 則 可 循 , 就 是 去 蕪 存 菁 、 摒 棄 艱 澀 的 專 業 術語 , 避 免 學 生 遇 及 挫 敗 而 放 棄 學 習 。就 體 例 而 言 , 每 一 課 教 材 除 作 家 、 著 作 外 , 還 增 加 了 「 賞 析 」 和「 問 題 與 討 論 」 兩 項 。 其 中 「 賞 析 」 是 授 課 教 師 為 學 生 提 供 的 學 習 參考 ,「 問 題 與 討 論 」 不 僅 有 提 示 學 習 重 點 的 作 用 , 亦 可 作 為 學 生 課 後討 論 或 撰 寫 心 得 的 依 據 。此 外 , 為 彌 補 因 授 課 時 數 不 足 , 以 致 教 授 篇 目 減 少 的 衝 擊 , 在 授課 進 度 中 安 排 了 「 附 錄 」, 包 括 「 授 課 單 元 」 與 「 教 學 參 考 單 元 」 兩種 , 前 者 為 教 師 於 課 堂 講 授 , 後 者 為 學 生 自 行 研 讀 , 希 望 藉 此 能 增 加同 學 學 習 的 收 穫 。教 師 針 對 每 一 單 元 所 提 出 的 內 容 , 找 出 相 關 的 重 要 期 刊 、 電 子 資源 、 剪 報 , 甚 至 新 聞 時 事 , 為 學 生 找 尋 合 適 的 教 材 。 所 謂 「 站 在 巨 人


234 通 識 教 與 學的 肩 膀 上 看 世 界 」, 就 是 善 於 運 用 文 獻 、 掌 握 時 事 脈 動 , 讓 師 生 共 同吸 取 新 訊 息 。補 充 資 料 與 參 考 書 , 主 要 以 課 程 延 伸 為 主 軸 。 這 裏 要 強 調 的 是 ,有 些 資 料 表 面 似 與 課 程 無 直 接 關 聯 , 卻 對 學 生 了 解 課 程 與 獲 得 課 外 知識 具 有 正 面 影 響 。 例 如 ,「 武 俠 文 學 概 論 」 提 到 上 世 紀 六 十 年 代 因 為寫 作 武 俠 小 說 的 稿 酬 豐 厚 , 以 及 民 眾 日 常 生 活 除 了 收 聽 電 台 、 閱 讀 報紙 外 , 娛 樂 選 擇 有 限 , 故 武 俠 小 說 的 創 作 與 閱 讀 風 氣 盛 行 , 14 這 些 內容 都 可 參 考 相 關 的 歷 史 書 籍 , 由 此 理 解 當 時 華 人 地 區 的 整 體 社 會 環 境與 背 景 如 何 激 盪 出 武 俠 作 家 的 創 作 , 並 如 何 影 響 後 來 的 作 家 , 這 些 均為 值 得 關 注 的 課 題 。舉 例 而 論 , 台 灣 武 俠 作 家 多 數 來 自 中 國 內 地 , 但 多 數 少 年 離 鄉 ,或 隨 軍 旅 來 去 各 地 , 對 中 國 內 地 未 必 熟 悉 。 故 一 些 作 家 寫 到 中 國 內 地的 場 景 時 , 或 想 像 , 或 抄 錄 古 籍 記 載 。 不 過 , 武 俠 作 家 雲 中 岳 並 非 對歷 史 照 單 全 收 , 在 《 八 荒 龍 蛇 》 中 , 作 家 對 柴 家 父 子 面 對 蠻 橫 無 理 的官 差 有 以 下 幾 句 描 寫 :這 一 帶 的 地 理 環 境 ,《 隋 書 • 地 理 志 》 說 : 瘠 多 沃 少 。 這 一 帶的 風 俗 ,《 寰 宇 記 》 上 說 : 剛 強 , 多 豪 傑 , 矜 功 名 。《 晉 問 》上 說 : 有 溫 恭 克 讓 之 德 , 故 其 人 至 今 善 讓 。「 讓 」, 當 然 包 括 有忍 讓 之 意 。 平 民 百 姓 如 不 忍 讓 , 少 不 了 大 禍 臨 頭 。 15雲 中 岳 雖 引 述 古 籍 , 但 將 柴 家 父 子 的 個 性 及 當 地 環 境 、 民 風 表 現 出來 。 引 涉 到 地 理 , 他 無 不 一 一 核 實 , 節 錄 舉 例 如 下 :14 林 保 淳 、 葉 洪 生 :《 台 灣 武 俠 小 說 發 展 史 》, 頁 161。15 雲 中 岳 :《 八 荒 龍 蛇 》( 台 北 : 四 維 出 版 社 ,1968 年 ), 第 一 章 。


陳 韻 琦 : 文 學 通 識 課 教 學 與 教 材 的 研 發 235老 道 說 此 至 崑 崙 相 去 非 遙 , 確 是 實 情 , 就 地 理 學 言 , 崑 崙 西 起烏 斯 藏 北 境 帕 米 爾 高 原 , 下 行 分 為 三 支 , 左 為 阿 爾 金 山 , 東 行入 甘 肅 稱 祈 連 , 這 就 是 玄 門 弟 子 所 指 的 崑 崙 山 。 中 為 巴 顏 喀 喇山 , 也 就 是 黃 河 源 。 右 為 唐 古 拉 山 , 山 勢 東 南 行 。……真 正 的 崑 崙 山 , 該 是 指 巴 顏 喀 喇 山 。首 見 於 歷 史 記 載 的 是 《 爾 雅 》 一 書 , 寫 著 :「 三 成 為 崑 崙 邱 。」更 古 些 是 《 尚 書 • 禹 貢 》, 寫 著 :「 織 皮 崑 崙 析 支 渠 搜 。」 織皮 , 指 西 戎 之 民 , 意 為 衣 皮 之 民 , 居 此 崑 崙 。 析 支 、 渠 搜 三 山之 野 。 三 成 為 崑 崙 邱 , 指 崑 崙 山 有 三 重 。清 朝 的 大 考 證 家 閻 若 璩 , 寫 了 一 本 書 叫 《 書 經 地 理 今 釋 》, 他寫 道 :「 山 在 今 西 番 界 。 有 三 山 , 一 名 阿 克 坦 齊 欽 , 一 名 巴 爾布 哈 , 一 名 巴 顏 喀 喇 , 總 名 枯 爾 坤 , 譯 言 崑 崙 也 。 在 積 石 之西 , 河 源 所 出 。」……玄 門 弟 子 的 崑 崙 , 是 根 據 《 漢 書 • 地 理 志 》 而 來 的 , 該 書 說 金城 郡 ( 今 蘭 州 ) 臨 羌 ( 西 寧 ) 縣 西 北 至 塞 外 , 有 西 王 母 石 室 ,有 弱 水 崑 崙 山 洞 。有 些 玄 門 弟 子 自 稱 崑 崙 弟 子 , 意 指 是 神 仙 的 門 人 , 並 沒 有 甚 麼崑 崙 派 , 他 們 連 崑 崙 在 何 處 也 一 無 所 知 。 16雲 中 岳 引 經 據 典 並 以 神 話 、 玄 學 旁 證 , 說 明 崑 崙 派 起 源 ,「 事 事 引證 」 成 為 他 武 俠 小 說 「 實 寫 」 的 特 色 。 其 他 如 明 代 糧 船 的 顏 色 、 道官 的 衣 服 、 道 眾 出 家 的 法 定 年 齡 、 轎 子 的 等 級 顏 色 , 均 有 所 根 據 。 不過 , 以 小 說 體 裁 而 言 , 仍 不 免 損 及 小 說 的 流 暢 性 。16 同 上 注 , 第 二 十 六 章 。


236 通 識 教 與 學基 於 以 上 例 子 , 作 家 親 力 親 為 地 去 考 證 , 教 師 若 能 參 考 此 方 式 ,對 教 學 內 容 詳 加 查 詢 , 融 會 內 容 , 必 能 增 強 課 堂 的 豐 富 性 。其 他 「 武 俠 文 學 概 論 」 的 補 充 資 料 , 尚 附 有 課 程 中 武 俠 作 家 的 著作 目 錄 、 著 作 目 錄 封 面 、 台 灣 戒 嚴 時 期 的 武 俠 小 說 查 禁 目 錄 , 為 學 生寫 作 業 提 供 參 考 , 且 在 溫 習 上 課 內 容 時 可 參 照 , 增 加 閱 讀 的 廣 度 。 雖然 補 充 資 料 與 參 考 文 獻 主 要 是 在 課 後 閱 讀 , 但 可 引 發 學 生 主 動 找 尋 資料 的 自 主 性 。 另 外 , 還 可 邀 請 相 關 領 域 的 學 者 為 學 生 講 演 , 活 躍 課 堂氛 圍 。ii. 媒 體 資 料可 善 用 教 學 媒 體 , 以 增 加 教 學 的 生 動 性 與 活 潑 性 。 本 「 武 俠 文 學概 論 」 採 用 如 下 數 種 媒 體 方 式 的 輔 助 教 學 :• 以 簡 報 (PowerPoint) 播 放 教 學 內 容 , 使 上 課 充 滿 變 化 。 但我 們 要 注 意 偶 爾 會 有 學 生 在 燈 光 昏 暗 的 狀 態 下 昏 昏 欲 睡 , 故要 適 時 關 閉 簡 報 , 改 用 書 寫 方 式 講 課 , 以 增 加 學 生 注 意 力 。• 放 映 影 片 , 讓 學 生 觀 賞 、 分 析 由 武 俠 小 說 著 作 所 改 編 的 電影 , 以 增 加 印 象 , 寓 教 於 樂 。• 將 課 程 內 容 製 作 成 電 子 檔 (PDF 檔 與 Word 檔 ) 置 於 教 師 個人 網 站 (blog), 提 供 線 上 瀏 覽 與 討 論 , 並 設 置 學 生 交 報 告的 專 區 與 留 言 板 。 教 師 可 即 時 掌 握 學 生 的 學 習 狀 況 , 學 生 亦可 彼 此 觀 摩 與 腦 力 激 盪 , 成 為 有 效 的 課 外 學 習 活 動 。 然 而 ,也 要 留 意 網 路 語 境 對 學 生 文 字 表 達 方 式 的 影 響 。 1717 如 不 自 覺 使 用 一 些 網 路 流 行 用 語 , 或 是 因 電 腦 輸 入 法 的 緣 故 , 產 生 錯 別 字 。 這 些 情形 在 學 生 使 用 MSN(Micros<strong>of</strong>t Network) 等 工 具 交 談 時 或 許 會 有 趣 味 性 效 果 , 然 以網 路 作 為 一 種 傳 播 方 式 而 言 , 文 字 的 精 確 性 不 能 因 此 損 耗 。 因 此 若 有 學 生 使 用 不 當字 詞 的 情 況 出 現 , 教 師 要 適 當 作 出 指 導 和 糾 正 。


陳 韻 琦 : 文 學 通 識 課 教 學 與 教 材 的 研 發 237具 體 而 言 , 媒 體 教 學 的 優 點 在 於 能 以 畫 面 感 動 學 生 , 能 讓 學 生 暢所 欲 言 。 但 是 , 文 學 教 育 中 的 聽 、 說 、 讀 、 寫 , 實 互 為 表 裏 , 文 學 課程 終 究 需 要 語 言 文 字 作 為 表 達 媒 介 , 所 以 , 只 有 掌 握 了 完 整 的 邏 輯和 思 緒 整 理 , 才 能 精 確 表 達 想 法 。 口 語 訓 練 、 文 字 的 駕 馭 能 力 , 尚 需較 長 時 間 鍛 鍊 。 故 倘 若 一 味 追 求 新 穎 或 不 合 適 的 媒 體 , 將 反 客 為 主 ,會 產 生 負 面 效 果 。 鑒 於 此 , 筆 者 建 議 教 師 在 教 學 媒 體 工 具 的 選 擇 上 ,適 時 斟 酌 使 用 即 可 。 畢 竟 媒 體 只 是 表 現 課 程 的 形 式 之 一 , 不 必 要 使 用媒 體 的 課 程 , 毋 需 勉 強 。 傳 統 的 黑 板 與 白 板 上 課 方 式 , 仍 有 其 效 果 ,不 可 冒 然 輕 易 廢 除 。( 四 ) 教 學 方 法1. 教 師 的 教 學 準 備教 學 準 備 包 括 課 程 資 料 的 搜 集 、 教 師 吸 收 與 教 學 相 關 的 學 識 和 教學 策 略 , 教 師 掌 握 教 學 目 標 與 內 容 間 的 連 貫 性 , 使 教 學 活 動 獲 得 最 佳的 學 習 效 果 。 具 體 包 括 以 下 方 面 :(1) 熟 識 教 材 , 掌 握 教 學 內 容教 師 訂 定 教 學 流 程 與 評 分 方 式 時 , 需 對 教 學 中 基 本 概 念 有 清 楚 的認 知 , 知 道 如 何 推 導 與 運 用 , 這 些 均 屬 於 掌 握 教 學 內 容 的 過 程 。 此外 , 教 學 主 題 均 有 其 目 標 , 教 師 亦 必 須 清 楚 說 明 。(2) 掌 握 教 學 目 標 的 要 求 與 重 點教 學 過 程 中 要 學 生 學 會 甚 麼 ( 原 理 )、 發 展 甚 麼 ( 智 力 、 能 力 )、培 養 甚 麼 ( 習 慣 ), 這 些 皆 需 要 教 師 懂 得 教 學 重 點 、 目 標 與 要 求 , 方能 實 現 教 學 目 的 。


238 通 識 教 與 學如 「 武 俠 文 學 概 論 」 要 求 學 生 完 成 多 項 作 業 , 藉 以 讓 學 生 有 大 量的 書 寫 機 會 , 訓 練 他 們 的 寫 作 能 力 。 另 外 , 還 要 求 學 生 在 對 「 武 俠 文學 」 的 認 知 上 , 能 夠 廣 達 地 認 識 知 名 作 家 以 外 的 其 他 武 俠 作 家 。(3) 研 發 與 運 用 合 適 的 教 學 方 法每 次 教 學 應 視 實 際 情 況 來 發 展 並 變 化 , 例 如 , 如 何 提 出 問 題 、 創造 情 境 、 引 起 學 習 動 機 、 啟 發 思 考 等 , 以 進 一 步 營 造 出 學 生 主 動 參 與及 回 答 的 氛 圍 。(4) 編 寫 並 熟 悉 教 案準 備 課 程 時 , 經 由 進 一 步 推 敲 後 , 將 內 容 條 理 化 地 以 文 字 呈 現 。熟 悉 教 案 的 方 法 是 通 由 想 像 將 自 己 帶 入 課 堂 的 情 境 中 , 使 教 案 內 容 反映 在 教 師 腦 海 裏 , 且 模 擬 如 何 教 學 , 想 像 如 何 能 使 課 堂 講 授 內 容 直 達學 生 內 心 。在 編 寫 教 材 方 面 , 若 不 易 尋 得 適 用 的 資 料 , 須 自 行 編 寫 , 會 耗 費較 多 的 心 力 與 時 間 ; 於 教 學 時 , 亦 需 自 行 搜 集 適 用 的 相 關 資 料 , 編 擬教 案 , 充 實 教 學 內 容 , 一 方 面 能 提 高 學 生 的 學 習 興 趣 , 教 師 亦 可 藉 此充 實 自 我 。 尤 其 為 了 能 與 學 生 進 行 完 備 的 互 動 , 教 師 必 須 保 持 研 究 學問 的 熱 心 , 以 提 高 學 術 水 準 。 在 教 導 學 生 的 同 時 , 亦 要 同 步 汲 取 新 知識 , 永 遠 將 前 沿 知 識 帶 給 同 學 , 與 此 同 時 自 己 也 取 得 了 進 步 。就 教 材 的 文 言 文 與 語 體 文 選 取 方 面 , 筆 者 仍 選 取 部 分 武 俠 作 家 的文 言 文 著 作 , 其 意 義 在 於 : 儘 管 時 代 的 進 步 日 新 月 異 , 但 文 言 文 仍 然是 了 解 古 人 思 想 , 以 及 熟 悉 文 章 體 式 和 作 法 的 參 考 途 徑 。 因 此 , 即 便從 語 法 來 看 , 古 今 確 已 有 所 不 同 , 但 文 言 文 仍 然 不 可 全 然 偏 廢 。 再 就學 生 的 學 習 情 況 而 言 , 語 體 文 可 自 行 研 讀 , 文 言 文 則 猶 需 師 長 指 點 ,因 此 教 師 授 課 時 以 語 體 文 為 主 , 文 言 文 作 舉 例 , 如 此 應 可 二 者 兼 得 。


陳 韻 琦 : 文 學 通 識 課 教 學 與 教 材 的 研 發 2392. 教 與 學 活 動同 一 個 教 學 目 標 可 透 過 多 樣 的 活 動 來 達 成 , 此 外 , 同 一 種 教 學 活動 可 能 達 成 多 種 教 學 目 標 。 教 與 學 活 動 的 目 的 在 於 令 學 生 達 成 教 學 目標 , 是 一 種 經 歷 交 互 作 用 的 過 程 。 教 學 活 動 的 設 計 須 兼 顧 教 學 活 動 與學 生 活 動 。(1) 教 學 方 式安 排 教 學 的 活 動 與 程 序 , 若 能 按 照 既 定 的 流 程 來 實 施 , 過 程 會 較為 平 和 而 順 暢 , 所 以 設 計 出 一 種 一 般 的 教 學 流 程 , 避 免 跳 脫 , 是 有 其必 要 性 。由 於 學 生 之 間 存 在 著 學 習 差 異 , 使 用 多 元 化 的 教 學 方 法 乃 理 想 狀態 。 教 學 本 為 一 種 有 目 的 、 有 計 劃 的 教 育 實 踐 , 在 教 學 活 動 中 選 用 適切 的 教 學 方 法 , 更 能 有 效 地 發 揮 教 學 手 段 。「 武 俠 文 學 概 論 」 根 據 赫 爾 巴 特 (Johann Friedrich Herbart) 所 提出 的 五 段 式 教 學 流 程 , 期 待 學 生 在 學 習 中 , 能 取 得 一 定 的 成 效 。 18i. 第 一 階 段 : 預 備 階 段此 階 段 旨 在 於 教 學 剛 開 始 時 引 起 學 生 的 學 習 動 機 。 例 如 , 通 過 講述 的 方 式 介 紹 華 人 地 區 武 俠 文 學 在 上 世 紀 六 十 年 代 的 發 展 , 可 圖 文 並茂 地 提 供 當 時 武 俠 著 作 的 封 面 , 增 加 趣 味 性 , 並 減 少 因 時 代 而 產 生 的隔 閡 感 。還 可 通 過 加 強 師 生 互 動 的 方 法 引 起 學 生 學 習 動 機 , 如 : 教 師 以 發問 了 解 學 生 的 反 應 和 理 解 程 度 。 發 問 問 題 時 可 交 叉 使 用 講 述 和 問 答法 , 儘 量 以 開 放 問 題 的 方 式 來 達 到 雙 向 式 溝 通 , 這 就 是 所 謂 的 「 不18 赫 爾 巴 特 著 , 李 其 龍 譯 :《 教 育 學 講 授 綱 要 》( 台 北 : 五 南 圖 書 有 限 公 司 ,1991 年 )。


240 通 識 教 與 學憤 不 啟 、 不 悱 不 發 , 舉 一 隅 不 以 三 隅 反 , 則 不 復 也 。」 上 課 時 教 師 所提 出 的 問 題 , 不 一 定 要 立 刻 為 學 生 作 出 解 答 , 而 是 可 以 給 予 適 當 的 暗示 , 如 分 析 某 些 地 方 為 何 如 此 , 用 意 何 在 , 以 逐 漸 引 導 學 生 能 自 行 解答 , 而 非 被 動 接 收 答 案 。顧 及 到 有 些 學 生 可 能 不 敢 表 達 意 見 , 在 課 堂 中 可 適 當 採 用 點 名 的方 式 提 問 , 或 為 學 生 提 供 提 示 , 以 鼓 勵 他 們 作 答 。 例 如 , 在 2006 學年 度 第 二 學 期 , 筆 者 於 聯 合 大 學 開 設 的 「 金 庸 、 古 龍 、 梁 羽 生 武 俠 小說 欣 賞 」 研 討 班 中 , 舉 辦 了 「 金 庸 武 俠 小 說 有 獎 徵 答 」, 共 出 兩 道 題目 , 並 有 答 案 提 示 , 以 學 期 成 績 加 分 及 贈 書 作 為 獎 勵 。 以 這 種 方 式 讓學 生 踴 躍 參 與 , 師 生 彼 此 共 同 學 習 和 成 長 。「 武 俠 文 學 概 論 」 課 還 會 在 學 期 中 觀 賞 兩 次 由 武 俠 小 說 著 作 改 編的 電 影 , 觀 賞 後 , 針 對 影 片 中 與 課 程 相 關 的 內 容 提 問 , 請 學 生 作 答 。透 過 討 論 , 學 生 即 可 對 內 容 有 概 略 認 識 。 又 或 者 教 師 可 以 講 一 個 小 故事 或 笑 話 來 吸 引 學 生 的 注 意 力 。 總 之 , 進 入 課 程 的 詳 細 說 明 前 , 需 以綱 要 方 式 略 加 說 明 , 以 期 產 生 通 盤 認 識 , 進 而 提 綱 挈 領 掌 握 學 習 重心 。 此 階 段 為 教 材 的 概 略 呈 現 , 利 用 講 解 或 圖 表 方 式 , 勾 勒 出 華 人 地區 武 俠 文 學 發 展 時 期 的 主 要 概 況 , 使 學 生 形 成 大 體 概 念 。另 外 , 還 可 設 計 口 頭 報 告 發 表 , 讓 學 生 主 動 積 極 參 與 , 更 透 過 此機 會 訓 練 學 生 的 口 語 表 達 能 力 。ii. 第 二 階 段 : 提 醒 階 段此 階 段 以 引 導 為 主 , 幫 助 學 生 導 入 主 題 。 教 師 主 要 對 教 材 內 容 進行 詳 細 說 明 , 將 主 題 內 容 與 順 序 作 有 系 統 的 組 織 , 儘 量 舉 例 說 明 , 並且 告 訴 學 生 有 哪 些 參 考 資 料 可 到 圖 書 館 或 上 網 搜 尋 。 例 如 , 要 求 學 生細 讀 並 深 入 比 較 同 一 時 期 的 武 俠 作 家 及 其 著 作 的 差 異 。 具 體 內 容 的 多寡 則 視 乎 教 學 時 間 的 長 短 來 定 。


陳 韻 琦 : 文 學 通 識 課 教 學 與 教 材 的 研 發 241以 一 個 學 期 的 時 間 而 論 ,「 武 俠 文 學 概 論 」 在 課 程 性 質 上 , 仍 必須 形 成 一 個 有 意 義 的 整 體 , 而 不 能 因 為 是 「 概 論 」, 便 只 講 授 一 些 零碎 片 段 。 然 而 , 每 個 武 俠 文 學 發 展 階 段 的 背 景 , 均 需 耗 費 時 間 解 說 ,在 主 題 上 的 有 效 展 開 , 實 為 一 項 挑 戰 。 故 在 「 導 入 主 題 」 的 教 學 上 ,筆 者 認 為 勢 必 要 另 闢 蹊 徑 , 規 劃 出 另 一 種 課 程 進 行 的 方 式 , 暫 且 將其 概 括 為 「 以 主 題 帶 動 閱 讀 」。 簡 言 之 , 即 先 行 選 定 主 題 , 再 依 照 主題 來 選 取 資 料 , 設 計 內 容 。 如 此 在 學 習 上 所 橫 跨 的 時 間 背 景 較 長 , 能展 示 武 俠 文 學 發 展 的 明 顯 變 化 , 且 討 論 的 內 容 較 為 集 中 , 前 後 可 相 互輝 映 。 雖 然 因 為 時 間 的 關 係 , 學 習 的 份 量 似 乎 稍 為 減 輕 , 卻 亦 因 為 內容 集 中 , 減 少 了 旁 枝 末 節 , 反 而 更 能 提 高 效 率 。 學 生 在 過 去 修 讀 文 學時 , 因 為 考 試 或 其 他 緣 故 , 需 要 一 字 一 句 地 仔 細 詳 讀 , 但 在 通 識 課 的理 念 上 , 筆 者 認 為 「 廣 達 而 大 略 的 了 解 」 仍 不 失 為 學 生 在 通 識 課 學 習中 所 可 秉 持 的 態 度 。( 例 證 見 附 錄 II)iii. 第 三 階 段 : 比 較 階 段此 階 段 為 「 溫 故 知 新 」, 學 生 找 出 課 程 的 新 舊 觀 念 中 彼 此 共 同 的成 分 。 例 如 ,「 武 俠 文 學 概 論 」 提 及 影 響 古 龍 與 金 庸 寫 作 的 時 代 背景 。 金 庸 的 武 俠 小 說 曾 因 被 質 疑 影 射 某 些 人 物 和 思 想 而 遭 禁 止 在 台 灣出 版 , 於 是 之 後 古 龍 在 創 作 時 , 即 避 開 對 歷 史 朝 代 的 描 述 , 19 卻 因 而開 創 出 「 雖 無 歷 史 , 卻 革 新 武 俠 」 的 「 去 歷 史 化 」 新 局 面 。iv. 第 四 階 段 : 總 括 階 段經 由 新 舊 觀 念 經 驗 的 比 較 與 聯 合 , 進 而 構 成 一 個 有 具 體 系 統 的 知識 或 概 念 。 例 如 , 華 人 地 區 武 俠 文 學 從 萌 芽 期 至 衰 微 期 , 這 期 間 的 連19 林 保 淳 、 葉 洪 生 :《 台 灣 武 俠 小 說 發 展 史 》, 頁 360–376。


242 通 識 教 與 學結 , 必 須 要 熟 知 前 因 後 果 , 方 能 連 貫 , 才 能 透 徹 理 解 武 俠 文 學 的 發 展何 以 從 熱 潮 期 發 展 至 退 潮 期 。武 俠 著 作 中 , 各 種 喜 、 怒 、 哀 、 樂 情 節 , 隨 時 可 與 現 實 的 人 生 百態 相 對 應 , 從 中 透 視 人 類 社 會 的 各 種 現 象 , 理 解 人 生 應 有 的 價 值 。 從文 字 觸 動 內 心 情 感 , 達 到 情 操 的 提 升 。v. 第 五 階 段 : 應 用 階 段此 階 段 為 將 新 得 的 知 識 或 概 念 , 去 說 明 或 解 決 另 一 個 新 問 題 。 教師 可 通 過 安 排 指 定 的 作 業 與 練 習 , 來 完 成 此 階 段 任 務 , 令 學 生 了 解 本單 元 與 下 一 單 元 主 題 間 的 關 係 , 並 預 先 有 所 準 備 。 故 筆 者 認 為 此 階 段的 教 學 方 法 亦 可 稱 之 為 「 自 學 輔 導 法 」, 讓 學 生 通 過 寫 作 業 來 自 行 探詢 問 題 和 解 答 問 題 , 例 如 , 華 人 地 區 武 俠 文 學 在 遇 及 衰 退 期 後 , 是 如何 繼 續 發 展 武 俠 小 說 的 新 階 段 。另 一 方 面 , 由 於 要 針 對 學 生 的 作 業 評 分 , 故 遞 交 作 業 的 時 限 要 予以 訂 定 。 但 一 些 與 課 程 相 關 的 問 題 , 不 一 定 限 定 於 學 期 中 或 學 期 末立 刻 解 決 , 而 是 可 以 無 限 期 延 長 。 因 為 資 訊 五 花 八 門 , 隨 時 會 衍 生 新思 潮 , 解 答 亦 非 一 成 不 變 , 故 可 補 充 或 修 改 問 題 的 解 答 , 儘 管 課 程 結束 , 但 學 生 仍 可 與 教 師 切 磋 任 何 問 題 。(2) 學 習 結 果 的 評 核 方 式關 於 評 分 的 標 準 , 筆 者 認 為 作 業 亦 為 另 一 種 形 式 的 書 面 測 驗 , 故「 武 俠 文 學 概 論 」 課 程 雖 無 筆 試 , 但 採 取 下 列 方 式 為 評 定 分 數 的 依 據 :i. 先 備 知 識 測 驗聯 合 大 學 每 學 期 初 針 對 通 識 課 程 實 施 「 先 備 知 識 測 驗 」, 由 授 課教 師 出 題 , 主 要 是 測 驗 學 生 對 修 習 的 課 程 所 具 備 的 「 基 礎 知 識 」, 讓


陳 韻 琦 : 文 學 通 識 課 教 學 與 教 材 的 研 發 243教 師 了 解 學 生 的 程 度 , 並 調 整 課 程 內 容 , 亦 讓 學 生 在 加 選 / 退 選 階 段評 估 是 否 適 合 修 習 此 門 課 。 接 下 來 教 師 亦 可 實 施 「 學 習 前 、 學 習 中 、學 習 後 」 三 階 段 的 學 習 評 量 , 適 時 對 學 習 緩 慢 的 學 生 加 以 補 救 , 實 現最 有 效 率 的 教 學 。以 本 「 武 俠 文 學 概 論 」 為 例 ,「 先 備 知 識 測 驗 」 題 目 為 :1. 請 舉 出 兩 位 以 上 你 所 知 道 的 武 俠 作 家 姓 名2. 請 舉 出 兩 本 以 上 你 所 知 道 的 武 俠 著 作 書 名測 驗 結 果 顯 示 多 數 同 學 對 武 俠 作 家 與 著 作 的 認 知 仍 主 要 集 中 於 金 庸 、古 龍 。 故 如 前 文 所 言 ,「 武 俠 文 學 概 論 」 的 目 標 之 一 , 即 為 讓 學 生 認識 更 多 的 華 人 武 俠 文 學 作 家 。ii. 口 頭 報 告 大 綱口 頭 報 告 , 乃 經 一 段 時 間 的 教 學 後 , 提 供 機 會 讓 學 生 上 台 練 習 的「 學 習 成 果 發 表 」, 使 學 生 了 解 平 日 學 習 是 一 種 良 好 的 習 慣 , 而 非 在考 試 前 才 挑 燈 夜 戰 。華 文 學 習 , 需 要 培 養 閱 讀 、 口 語 表 達 、 寫 作 等 能 力 與 技 巧 。「 武俠 文 學 概 論 」 要 求 學 生 把 學 期 末 遞 交 的 報 告 作 鋪 陳 綱 要 , 且 上 台 口 頭發 表 , 內 容 包 括 : 如 何 完 成 此 報 告 的 主 題 、 何 以 選 擇 此 主 題 、 將 達 到 何種 目 標 。 詳 細 內 容 則 在 書 面 報 告 中 作 完 整 陳 述 , 作 為 評 分 依 據 之 一 。在 口 頭 報 告 中 , 教 師 要 掌 握 每 位 學 生 的 練 習 成 果 , 了 解 學 生 的 個別 差 異 , 接 受 不 同 的 進 度 與 程 度 。 在 此 過 程 中 如 發 覺 有 學 生 對 課 程 的某 些 環 節 不 甚 熟 知 , 教 師 則 需 在 上 課 時 加 強 解 說 。學 生 在 發 表 學 習 成 果 時 , 教 師 可 加 以 指 導 。 學 生 的 報 告 內 容 若 有需 要 加 強 或 補 充 處 , 可 另 行 安 排 機 會 再 發 表 。 在 進 行 過 程 中 , 教 師 倘


244 通 識 教 與 學若 發 現 報 告 內 容 有 錯 誤 或 待 改 進 處 , 應 適 時 給 予 評 論 、 鼓 勵 與 意 見 ,協 助 學 生 發 現 錯 誤 、 凸 顯 優 點 , 以 作 更 完 備 的 表 現 。 除 了 增 強 學 生 的自 信 心 , 亦 可 避 免 學 生 因 害 怕 無 法 獲 取 理 想 成 績 或 在 有 壓 力 的 心 情 下作 出 有 違 品 格 的 言 行 , 例 如 作 弊 、 要 求 他 人 代 為 撰 寫 作 業 等 。 教 師 應該 愛 護 學 生 , 關 心 他 們 的 表 現 。 學 生 在 得 到 老 師 肯 定 與 關 懷 的 同 時 ,能 培 植 正 向 而 光 明 的 人 生 觀 。iii. 摘 錄 武 俠 小 說 佳 句摘 錄 武 俠 小 說 佳 句 , 不 僅 可 以 學 習 作 者 的 優 秀 詞 彙 , 隨 身 攜 帶 、翻 閱 書 卡 , 更 可 在 將 來 撰 述 任 何 文 章 時 參 考 、 運 用 。iv. 思 考 題 與 閱 讀 心 得思 考 題 與 閱 讀 心 得 的 設 置 , 是 為 了 重 視 課 程 的 延 續 性 與 啟 發 性 ,讓 學 生 在 課 後 消 化 並 思 考 上 課 內 容 。 若 大 量 吸 收 了 知 識 , 卻 在 上 課 後停 止 思 索 , 學 習 效 果 必 然 有 限 , 或 僅 得 暫 時 性 成 果 。 所 以 , 除 了 課 堂研 讀 , 課 後 思 考 也 有 其 必 要 性 。 這 些 思 考 毋 需 局 限 於 書 桌 前 , 可 以 隨時 隨 地 在 生 活 中 與 周 遭 的 現 實 連 結 , 使 學 生 在 生 活 中 思 考 各 種 議 題 ,落 實 課 程 的 延 續 性 , 導 引 學 生 主 動 尋 求 答 案 。 如 「 武 俠 文 學 概 論 」 的一 道 思 考 題 是 這 樣 的 : 你 認 為 武 俠 小 說 要 如 何 改 編 成 合 乎 原 著 的 電 影 ?v. 作 者 與 讀 者 的 交 流 : 金 庸 《 雪 山 飛 狐 》 結 局 改 寫金 庸 的 《 雪 山 飛 狐 》 是 「 武 俠 文 學 概 論 」 的 必 讀 書 目 , 雖 屬 「 指定 」, 但 為 了 讓 學 生 體 會 到 閱 讀 的 重 要 , 以 及 文 化 的 意 境 與 重 要 性 ,規 定 閱 讀 數 本 書 籍 是 提 升 學 生 文 學 程 度 的 基 礎 , 身 為 人 文 類 科 的 教 師更 加 責 無 旁 貸 。在 《 雪 山 飛 狐 》 中 , 金 庸 製 造 了 一 個 給 讀 者 「 當 武 俠 小 說 作 家 」的 機 會 , 在 結 尾 金 庸 寫 道 :


陳 韻 琦 : 文 學 通 識 課 教 學 與 教 材 的 研 發 245胡 斐 舉 起 樹 刀 , 一 招 就 能 將 他 ( 苗 人 鳳 ) 劈 下 岩 去 , 但 想起 曾 答 應 過 苗 若 蘭 , 決 不 能 傷 她 父 親 。 然 而 若 不 劈 他 , 容 他 將一 招 「 提 撩 劍 白 鶴 舒 翅 」 使 全 了 , 自 己 非 死 不 可 , 難 道 為 了 相饒 對 方 , 竟 白 白 送 了 自 己 性 命 麼 ?霎 時 之 間 , 他 心 中 轉 過 了 千 百 個 念 頭 :這 人 曾 害 死 自 己 父 母 , 教 自 己 一 生 孤 苦 , 可 是 他 豪 氣 干 雲 ,是 個 大 大 的 英 雄 豪 傑 , 又 是 自 己 意 中 人 的 生 父 , 按 理 這 一 刀 不 該劈 將 下 去 ; 但 若 不 劈 , 自 己 決 無 活 命 之 望 , 自 己 甫 當 壯 年 , 豈 肯便 死 ? 倘 使 殺 了 他 吧 , 回 頭 怎 能 有 臉 去 見 苗 若 蘭 ? 要 是 終 生 避 開她 不 再 相 見 , 這 一 生 活 在 世 上 , 心 中 痛 苦 , 生 不 如 死 。那 時 胡 斐 萬 分 為 難 , 實 不 知 這 一 刀 該 當 劈 是 不 劈 。 他 不 願傷 了 對 方 , 卻 又 不 願 賠 上 自 己 性 命 。他 若 不 是 俠 烈 重 義 之 士 , 這 一 刀 自 然 劈 了 下 去 , 更 無 躊躇 。 但 一 個 人 再 慷 慨 豪 邁 , 卻 也 不 能 輕 易 把 自 己 性 命 送 了 。 當此 之 際 , 要 下 這 決 斷 實 是 千 難 萬 難 ……胡 斐 到 底 能 不 能 平 安 歸 來 和 她 ( 苗 若 蘭 ) 相 會 , 他 這 一 刀 到底 劈 下 去 還 是 不 劈 ? 20金 庸 在 該 書 後 記 中 說 :「 雪 山 飛 狐 」 的 結 束 是 一 個 懸 疑 , 沒 有 肯 定 的 結 局 。 到 底 胡 斐這 一 刀 劈 下 去 呢 還 是 不 劈 , 讓 讀 者 自 行 構 想 。 21即 使 多 年 來 一 直 有 讀 者 請 金 庸 寫 一 個 明 確 的 結 尾 , 但 他 仍 認 為 要 保 留原 狀 , 多 一 些 想 像 的 餘 地 , 也 是 一 種 趣 味 。 金 庸 自 己 亦 想 過 多 種 不 同20 金 庸 :《 雪 山 飛 狐 》( 台 北 : 遠 流 出 版 有 限 公 司 ,1994 年 ), 頁 243–245。21 同 上 注 , 頁 245。


246 通 識 教 與 學的 結 尾 。 憑 自 身 個 性 與 對 人 性 的 看 法 和 歷 練 , 讓 讀 者 自 己 當 作 者 、 寫結 局 , 金 庸 著 作 令 讀 者 達 到 一 種 精 神 上 的 享 受 。樂 趣 。讓 學 生 自 己 當 作 者 :「 金 庸 換 你 做 看 看 」, 如 此 的 作 業 , 饒 富另 外 , 筆 者 在 實 施 「 無 書 面 測 驗 」 的 評 分 方 式 時 , 曾 考 量 過 關 於作 業 「 是 否 可 能 抄 襲 」 的 問 題 。 22 教 師 在 教 學 的 道 義 責 任 上 , 可 向 學生 暗 示 :「 老 師 非 常 樂 意 且 希 望 知 道 各 位 同 學 『 自 己 』 的 學 習 感 想 ,這 亦 是 讓 老 師 成 長 的 學 習 機 會 , 老 師 願 意 與 大 家 一 同 進 步 。」 特 別 要注 意 的 是 , 不 要 讓 非 人 文 系 學 生 落 入 「 我 並 非 人 文 科 系 , 所 以 語 文 能力 不 足 」 的 挫 折 與 迷 思 , 甚 至 以 抄 襲 的 辦 法 來 獲 得 老 師 的 認 可 , 以 免阻 礙 他 們 的 學 習 空 間 與 發 展 。 同 時 , 教 師 要 適 時 啟 動 回 饋 機 制 , 評分 雖 是 一 種 制 式 的 形 式 ( 因 為 學 生 需 要 修 足 學 分 方 能 畢 業 ), 但 只 要學 生 已 盡 力 完 成 作 業 , 可 不 吝 給 予 優 良 分 數 , 當 作 鼓 舞 學 生 學 習 的 動力 ; 相 反 , 若 是 學 生 屢 教 不 改23, 教 師 應 絕 不 寬 貸 地 取 消 其 學 分 , 以 維護 學 習 的 嚴 謹 性 。三 、 學 生 意 見 調 查 與 學 習 結 果( 一 ) 意 見 調 查「 武 俠 文 學 概 論 」 在 學 期 末 , 提 出 與 課 程 相 關 的 問 題 , 請 修 課22 人 文 科 系 的 學 生 , 因 為 長 期 大 量 接 觸 相 關 資 料 和 訓 練 , 文 筆 的 表 達 才 能 確 實 較 具 優勢 。 修 習 通 識 課 的 學 生 , 雖 未 必 有 人 文 相 關 背 景 , 但 是 既 然 已 進 入 高 等 教 育 的 大 學殿 堂 , 必 須 提 振 自 我 約 束 力 與 品 德 修 養 。 關 於 此 點 , 身 為 人 文 教 師 的 我 們 , 不 妨 以包 容 的 教 學 觀 , 來 審 查 這 些 非 人 文 科 系 學 生 的 表 現 , 或 許 他 們 的 文 學 素 養 尚 可 持 續進 步 , 但 勉 勵 學 生 在 課 堂 以 外 的 時 間 接 近 多 方 面 知 識 , 儲 備 將 來 進 入 社 會 的 就 業 基礎 和 競 爭 力 , 落 實 通 識 教 育 的 「 全 人 」 精 神 。 如 此 一 來 , 學 生 在 歷 經 大 學 教 育 的 人文 通 識 課 程 訓 練 後 , 除 了 能 培 植 一 定 程 度 的 語 文 表 達 能 力 , 亦 可 將 學 習 的 成 果 , 設立 一 套 「 資 料 庫 」, 反 省 學 習 的 得 失 。23 假 如 學 生 有 作 業 抄 襲 、 上 課 經 常 缺 席 、 未 交 作 業 、 作 業 任 意 敷 衍 塞 責 等 行 為 , 教 師要 主 動 了 解 學 生 的 情 形 , 以 導 師 的 身 分 主 動 與 學 生 討 論 , 讓 他 們 有 彌 補 的 機 會 , 然而 , 溝 通 後 倘 若 學 生 依 然 我 行 我 素 , 不 重 視 自 己 的 學 習 、 不 尊 重 老 師 等 , 即 要 作 出適 當 處 理 。


陳 韻 琦 : 文 學 通 識 課 教 學 與 教 材 的 研 發 247學 生 作 不 計 名 的 「 李 克 式 」 24 問 卷 調 查 和 「 意 見 表 」。 調 查 所 收 集到 的 意 見 顯 示 多 數 同 學 認 同 本 科 目 的 設 計 ( 學 生 意 見 調 查 結 果 見 附錄 III)。 不 過 , 亦 有 同 學 反 映 , 希 望 能 介 紹 網 路 武 俠 作 家 。 故 筆 者 考慮 下 一 回 再 開 設 此 門 課 程 時 , 將 挑 選 數 位 網 路 武 俠 作 家 作 重 點 介 紹 ,並 可 先 行 於 學 期 初 調 查 學 生 所 期 待 閱 讀 的 武 俠 作 家 , 作 為 課 程 調 整 的參 考 。學 生 對 評 分 方 式 也 表 達 了 以 下 意 見 : 分 量 適 中 , 重 點 在 於「 思 」; 建 議 老 師 可 改 為 幾 週 遞 交 一 次 報 告 , 這 樣 便 不 至 於 到 學 期 末累 積 太 多 ; 常 常 要 思 考 很 久 ; 思 考 題 像 是 數 篇 字 數 不 多 但 精 緻 的 著作 ; 口 頭 報 告 時 會 緊 張 。遞 交 報 告 的 期 限 , 原 則 上 為 學 期 末 。 學 生 在 表 達 心 得 的 過 程 中 ,時 間 的 蘊 釀 是 決 定 報 告 質 量 的 重 要 因 素 , 故 在 整 個 學 期 的 充 裕 時 間下 , 大 多 數 的 同 學 均 能 仔 細 思 索 修 課 心 得 , 且 有 同 學 認 為 「 思 考 題 」與 生 活 息 息 相 關 而 樂 於 沉 思 。多 數 同 學 亦 肯 定 網 站 交 報 告 的 模 式 , 理 由 如 便 捷 、 新 潮 、 學 習 檔案 電 子 化 (Electronic) 等 。 但 也 有 同 學 表 示 , 往 往 會 遲 至 期 限 最 終日 才 「 焚 膏 繼 晷 」 寫 報 告 。 關 於 此 點 , 必 須 提 醒 學 生 要 維 持 自 我 意 志力 , 筆 者 在 平 日 上 課 時 , 亦 會 鼓 勵 學 生 , 可 以 預 先 遞 交 部 分 已 書 寫 完成 的 作 業 ,「 分 批 寫 作 業 」 將 可 適 當 減 輕 負 荷 。關 於 口 頭 報 告 部 分 , 少 數 同 學 會 出 現 以 下 話 語 :「 然 後 …… 那個 …… 然 後 」、「 我 忘 記 了 」。 出 現 這 種 情 況 的 原 因 可 能 是 因 為 學 生 心情 緊 張 , 另 外 , 當 學 生 將 要 有 感 而 發 時 , 要 面 對 的 是 口 語 表 達 ,「 如何 說 」、「 怎 麼 說 」 是 大 學 問 。 因 此 , 教 師 要 懂 得 製 造 讓 學 生 發 言 的 機24 「 李 克 式 量 表 」 在 1932 年 由 李 克 (R. Likert) 發 明 , 是 量 度 某 一 人 群 對 某 特 定 人 、事 、 物 的 態 度 與 看 法 的 一 種 測 量 工 具 , 為 全 球 各 種 領 域 的 問 卷 調 查 所 廣 泛 使 用 。 問卷 中 的 問 題 多 為 敘 述 性 語 句 , 如 筆 者 調 查 學 生 對 「 武 俠 文 學 概 論 」 一 科 的 看 法 時 ,曾 在 問 卷 中 提 出 這 樣 的 問 題 :「 你 同 意 本 科 目 能 幫 助 提 高 人 文 素 養 嗎 ?」 問 卷 中 的 答案 , 則 以 「 五 點 量 表 」 的 形 式 表 達 , 即 :1. 非 常 同 意 ;2. 同 意 ;3. 不 確 定 ;4. 不 同意 ;5. 非 常 不 同 意 。 以 此 讓 受 測 者 選 擇 最 合 適 或 最 接 近 自 身 情 形 的 結 果 作 答 。


248 通 識 教 與 學會 , 學 生 平 時 也 要 做 好 準 備 , 可 通 過 複 習 課 程 內 容 、 與 同 學 做 口 語 練 習等 途 徑 , 逐 漸 克 服 「 不 知 如 何 表 達 」 的 障 礙 。本 課 程 雖 無 書 面 測 驗 , 但 由 於 有 許 多 讓 學 生 必 須 在 學 期 中 思 考 的問 題 , 因 此 可 謂 整 學 期 均 在 進 行 平 日 式 書 面 測 驗 。( 二 ) 學 生 學 習 成 果 分 享 : 思 考 題「 思 考 題 」 與 本 科 目 其 他 的 學 習 作 業 相 同 , 無 固 定 答 案 , 且 有 異於 考 試 的 即 席 作 答 形 式 , 可 以 讓 學 生 隨 時 隨 地 蘊 釀 著 回 答 的 準 備 , 或是 同 儕 間 可 相 互 討 論 彼 此 的 意 見 。 在 正 式 交 作 業 之 前 , 有 隨 時 修 訂 作業 內 容 的 自 由 性 , 這 破 除 了 純 粹 「 背 誦 知 識 」 的 局 限 。「 武 俠 文 學 概 論 」 將 武 俠 小 說 的 創 作 作 為 講 授 重 點 , 但 「 思 考題 」 的 目 的 在 於 「 再 學 習 , 再 創 造 」, 學 生 由 課 堂 講 授 和 課 後 閱 讀 武俠 小 說 , 體 會 到 文 學 所 反 映 的 美 感 , 將 這 些 感 受 投 射 到 現 實 生 活 , 養成 欣 賞 與 思 考 的 能 力 , 主 動 且 自 發 性 地 涉 獵 、 收 集 相 關 資 料 , 增 加 知識 , 不 斷 學 習 、 不 斷 成 長 , 與 現 實 生 活 中 的 所 聞 所 見 融 和 。思 考 題 的 設 計 , 主 要 依 據 與 本 課 程 相 關 或 是 延 伸 範 圍 的 原 則 而訂 定 。 同 一 個 問 題 , 因 為 每 個 人 的 生 活 背 景 與 觸 角 有 所 區 隔 , 看 待 同一 件 事 物 的 視 野 , 具 不 同 見 解 , 學 生 對 武 俠 文 學 有 批 判 亦 有 期 待 。誠 如 分 析 語 言 哲 學 家 維 根 斯 坦 (Ludwig Wittgenstein) 所 言 ,「 我 的語 言 界 限 , 就 是 我 的 世 界 界 限 思 維 。」 25 而 詮 釋 學 者 加 達 默 爾 (Hans-Georg Gadamer) 則 認 為 ,「 語 言 彰 顯 了 人 類 的 有 限 , 開 啟 了 存 有 的 無窮 。」 26 我 們 應 該 讓 學 生 視 探 索 為 適 當 、 抒 發 己 身 的 感 情 、 反 省 自 己 的25 維 根 斯 坦 (Ludwig Wittgenstein) 著 , 尚 志 英 譯 :《 哲 學 研 究 》( 台 北 : 桂 冠 出 版社 ,1997 年 )。26 加 達 默 爾 (Hans-Georg Gadamer) 著 , 洪 漢 鼎 譯 :《 真 理 與 方 法 : 哲 學 詮 釋 學 的 基本 特 徵 》( 台 北 : 時 報 文 化 出 版 企 業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1993 年 )。


陳 韻 琦 : 文 學 通 識 課 教 學 與 教 材 的 研 發 249學 習 經 驗 、 建 立 對 課 程 的 理 解 。 因 此 , 這 些 思 考 題 即 使 沒 有 肯 定 答 案亦 無 所 謂 , 我 們 應 完 全 開 放 給 學 生 發 揮 。( 學 生 作 業 舉 例 見 附 錄 IV)閱 讀 與 感 受 互 為 表 裏 , 了 解 課 程 內 容 後 , 必 須 統 整 , 才 能 成 為 自己 的 知 識 , 尤 其 在 當 前 , 全 世 界 的 共 同 趨 勢 之 一 為 「 使 用 電 腦 」, 大 幅降 低 了 寫 作 的 機 會 ,「 武 俠 文 學 概 論 」 規 定 學 生 撰 寫 大 量 報 告 ( 有 字數 下 限 , 如 每 篇 心 得 報 告 至 少 1,000 字 以 上 ), 亦 是 協 助 學 生 增 加 寫 作的 機 會 。 雖 令 學 生 有 「 如 期 完 成 」 的 壓 力 , 然 為 了 讓 學 生 養 成 寫 作 習慣 , 乃 勢 在 必 行 。檢 視 學 生 的 報 告 內 容 ( 如 思 考 題 ), 固 然 驚 喜 學 生 具 多 樣 性 的 探索 眼 界 , 然 而 在 文 辭 的 修 飾 上 , 仍 不 免 有 繼 續 改 善 的 「 潛 力 」, 如 附錄 IV 中 所 引 學 生 作 思 考 題 的 答 案 , 曾 有 一 些 明 顯 的 錯 別 字 , 筆 者 已 幫助 改 正 。 在 接 下 來 的 通 識 課 教 學 與 研 討 中 , 筆 者 仍 需 考 慮 如 何 才 能 令學 生 的 語 文 能 力 更 為 精 進 , 像 是 搜 羅 一 些 常 見 的 錯 別 字 資 料 供 學 生 參考 , 並 設 定 更 多 的 必 讀 書 目 , 讓 學 生 欣 賞 佳 作 , 令 他 們 在 潛 移 默 化 的學 習 中 累 積 自 己 的 文 學 實 力 。四 、 結 論武 俠 小 說 是 華 人 地 區 通 俗 小 說 的 主 流 之 一 , 擁 有 完 整 而 豐 富 的發 展 歷 史 與 過 程 , 不 僅 作 家 、 著 作 數 量 龐 大 , 質 量 亦 相 當 優 秀 , 足以 躋 身 於 文 學 之 列 而 不 愧 。 因 其 所 呈 顯 出 來 的 特 殊 風 貌 —「 武 」 與「 俠 」, 吸 引 了 無 數 讀 者 的 視 焦 , 成 為 一 種 普 遍 的 文 學 形 式 。 筆 者 開設 通 識 人 文 領 域 的 「 武 俠 文 學 概 論 」 科 目 , 介 紹 華 人 地 區 武 俠 小 說 的重 要 發 展 時 期 及 相 應 作 家 、 著 作 , 並 積 極 展 開 各 種 相 關 研 究 。 在 整 個 世界 趨 於 國 際 化 的 現 狀 中 , 武 俠 小 說 所 獨 具 的 特 色 , 相 信 能 引 起 全 球 學 術


250 通 識 教 與 學界 重 視 。 無 論 從 文 學 、 學 術 研 究 , 或 是 社 會 、 文 化 探 討 的 角 度 出 發 ,武 俠 小 說 都 值 得 在 大 學 殿 堂 上 講 授 。從 「 武 俠 文 學 概 論 」 看 文 學 通 識 課 的 展 望 , 祈 使 文 學 通 識 課 不 局限 於 對 傳 統 文 學 著 作 的 欣 賞 , 而 是 更 能 迎 合 學 生 興 趣 , 讓 他 們 有 更 多選 擇 性 。 筆 者 期 待 以 下 列 方 式 繼 續 為 通 識 課 教 學 而 努 力 :( 一 ) 組 成教 學 研 究 群 , 溝 通 教 學 方 式 , 改 進 教 學 成 果 ;( 二 ) 建 置 「 文 學 通 識課 檢 定 題 庫 」, 客 觀 檢 定 學 習 華 文 的 能 力 ;( 三 ) 舉 辦 文 學 通 識 課 教材 、 教 法 研 討 會 , 觀 摩 教 學 方 法 ;( 四 ) 建 構 文 學 通 識 課 教 學 網 站 ,提 供 學 習 資 訊 、 課 外 補 充 教 材 、 問 題 與 討 論 、 習 作 交 流 、 心 得 分 享 等內 容 。筆 者 認 為 , 教 學 的 內 容 可 根 據 時 間 、 學 生 的 程 度 與 意 見 等 各 種 因素 來 訂 定 , 不 需 囿 限 於 某 些 特 定 範 圍 ; 教 師 在 教 學 的 取 材 上 , 應 擁 有一 定 程 度 的 決 定 權 , 因 為 每 位 教 師 的 專 長 與 特 色 , 均 不 盡 相 同 。 文 學通 識 課 必 須 是 一 門 長 期 進 行 的 課 程 , 教 學 與 教 材 安 排 的 方 法 林 林 總總 , 為 了 抉 擇 適 合 的 教 學 方 式 , 教 師 須 時 時 進 修 , 學 習 新 的 理 念 與 方法 。 具 體 如 下 :( 一 ) 教 學 與 教 材 趣 味 化以 「 武 俠 文 學 概 論 」 為 例 , 在 講 義 中 繪 製 插 圖 , 令 課 程 生 動 化 、趣 味 化 。 此 外 , 加 入 新 聞 時 事 與 流 行 話 題 , 學 習 亦 能 成 為 一 種 有 意 義和 有 樂 趣 的 活 動 。( 二 ) 教 學 策 略 多 元 化教 師 要 在 教 學 過 程 中 給 學 生 提 供 多 元 學 習 的 活 動 機 會 , 這 可 通 過討 論 、 心 得 發 表 、 提 問 等 形 式 進 行 , 學 生 在 互 動 活 動 下 , 積 累 屬 於 自己 的 知 識 。 另 一 方 面 , 可 適 時 運 用 媒 體 , 令 教 學 變 得 多 樣 性 。


陳 韻 琦 : 文 學 通 識 課 教 學 與 教 材 的 研 發 251( 三 ) 教 學 人 性 化要 令 學 生 有 機 會 以 自 己 的 專 長 獲 得 肯 定 。 健 全 的 人 格 發 展 是 學 習的 正 確 觀 念 。「 武 俠 文 學 概 論 」 所 選 擇 的 作 家 與 著 作 , 無 論 其 內 容 或表 達 形 式 , 均 有 可 觀 處 。 在 跳 脫 分 數 的 迷 思 後 , 期 待 學 生 能 深 入 課程 , 啟 迪 善 性 , 在 人 生 中 找 到 安 身 立 命 之 所 。在 文 學 通 識 課 的 教 學 經 驗 與 心 得 方 面 , 筆 者 認 為 教 學 上 若 運 用 學生 普 遍 使 用 的 語 言 , 是 良 好 的 溝 通 工 具 , 如 使 用 華 文 作 為 教 學 語 言 ;在 溝 通 過 程 中 , 以 及 在 課 程 的 編 排 上 , 必 須 能 夠 令 學 生 覺 得 有 興 趣修 習 , 而 並 非 僅 視 其 為 一 門 枯 燥 的 「 必 修 課 」, 甚 至 產 生 心 理 壓 力 。是 故 , 教 師 在 華 文 課 程 開 課 的 考 量 中 , 必 須 根 據 科 目 目 標 和 學 生 的 特性 , 使 用 各 種 資 源 和 方 法 , 讓 學 生 主 動 學 習 並 獲 得 知 識 。 倘 若 能 在 客觀 條 件 允 許 的 情 況 下 , 嘗 試 調 查 學 生 想 修 習 的 科 目 內 容 , 作 為 開 課 參考 , 這 既 能 發 揮 提 升 學 生 華 文 能 力 的 終 極 使 命 , 又 能 令 學 生 帶 著 真正 「 學 習 」 的 心 情 上 課 , 必 然 可 達 至 師 生 在 教 學 間 共 同 成 長 的 意 義 與價 值 。省 思 「 武 俠 文 學 概 論 」 一 科 的 教 學 與 研 究 , 仍 有 俯 拾 皆 是 的 疏失 , 需 待 在 下 次 教 學 中 改 進 。 筆 者 會 自 勉 須 日 日 新 , 實 踐 教 學 與 研 究雙 軌 進 行 的 宗 旨 。 教 師 當 以 身 作 則 , 成 為 學 生 的 學 習 典 範 , 讓 通 識 教學 不 只 限 制 於 「 教 學 生 」, 教 師 亦 同 時 要 「 教 自 己 」, 方 不 致 使 通 識 教學 的 價 值 淪 為 空 談 。


252 通 識 教 與 學參 考 書 目1. 「 第 四 屆 溫 世 仁 武 俠 小 說 百 萬 大 賞 」 網 站 , 網 址 :〈http://blog.pixnet.net/rss/rss20/wuxiatomor〉, 瀏 覽 日 期 :2008 年 2 月 7 日 。2. 《 台 灣 教 育 部 九 年 一 貫 「 國 語 文 領 域 」 研 習 手 冊 》, 網 址 :〈teach.eje.edu.tw/9CC/textbook%20source/0725teach/study/language/02.DOC〉, 瀏 覽 日 期 :2008 年 4 月 18 日 。3. 中 文 大 辭 典 編 纂 委 員 會 編 ,《 中 文 大 辭 典 》, 台 北 : 中 華 文 化 研 究所 ,1962–1968 年 。4. 布 洛 克 (Bullock, A.) 著 , 董 樂 山 譯 ,《 西 方 人 文 主 義 傳 統 》, 台北 : 究 竟 出 版 社 ,2000 年 。5. 台 灣 華 語 文 教 學 學 會 ,《2006 台 灣 華 語 文 教 學 研 討 會 論 文 集 》, 台北 ,2006 年 。6. 加 達 默 爾 (Hans-Georg Gadamer) 著 , 洪 漢 鼎 譯 ,《 真 理 與 方法 : 哲 學 詮 釋 學 的 基 本 特 徵 》, 台 北 : 時 報 文 化 出 版 企 業 股 份 有限 公 司 ,1993 年 。7. 吳 自 甦 主 編 ,《 人 文 思 想 與 人 文 教 育 》, 台 北 : 水 牛 圖 書 出 版 事 業有 限 公 司 ,1993 年 。8. 吳 錦 鳳 、 陳 月 靜 ,〈 大 學 校 院 通 識 課 程 教 學 設 計 之 行 動 研 究 ― 以普 通 心 理 學 為 例 〉,《 台 北 通 識 教 育 學 報 》,2006 年 , 總 第 10 期 ,頁 1–25。9. 李 朵 編 寫 ,《 通 識 博 古 今 》, 香 港 : 世 界 出 版 社 ,2006 年 。10. 李 坤 崇 ,《 綜 合 活 動 學 習 領 域 教 材 教 法 》, 台 北 : 心 理 出 版 社 股 份有 限 公 司 ,2001 年 。11. 李 曼 麗 ,《 通 識 教 育 : 一 種 大 學 教 育 觀 》, 北 京 : 清 華 大 學 ,1999 年 。12. 林 保 淳 、 葉 洪 生 ,《 台 灣 武 俠 小 說 發 展 史 》, 台 北 : 遠 流 出 版 事 業股 份 有 限 公 司 ,2005 年 。


陳 韻 琦 : 文 學 通 識 課 教 學 與 教 材 的 研 發 25313. 林 瑞 榮 ,《 課 程 與 教 學 : 教 材 教 法 》, 台 南 : 台 南 師 範 學 院 實 習 輔導 處 ,1999 年 。14. 林 達 森 、 范 仲 如 ,《「 課 程 革 新 與 教 學 創 新 」 論 文 集 》, 台 南 : 嘉南 藥 理 科 技 大 學 教 育 學 程 中 心 ,2001 年 。15. 金 庸 ,《 金 庸 著 作 集 ( 世 紀 新 修 版 )》, 台 北 : 遠 流 出 版 事 業 股 份有 限 公 司 ,2003–2006 年 。16. 金 庸 ,《 雪 山 飛 狐 》, 台 北 : 遠 流 出 版 事 業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1994 年 。17. 唐 君 毅 ,《 人 文 精 神 之 重 建 》, 台 北 : 學 生 書 局 ,1978 年 。18. 國 立 編 譯 館 ,《 課 程 教 材 教 法 通 論 》, 台 北 : 國 立 編 譯 館 ,1982 年 。19. 張 燦 輝 ,《 人 文 與 通 識 》, 香 港 : 突 破 出 版 社 ,1995 年 。20. 陳 尚 蕙 ,〈 多 元 文 化 教 育 課 程 設 計 之 探 討 〉,《 台 北 師 說 》,2006 年 , 總 第 193 期 , 頁 24–27。21. 陳 墨 ,〈 張 徹 電 影 及 其 陽 剛 美 學 〉, 收 入 陳 墨 著 ,《 中 國 武 俠 電 影史 》( 台 北 : 風 雲 時 代 出 版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1996 年 ), 頁 147–161。22. 雲 中 岳 ,《 八 荒 龍 蛇 》, 台 北 : 四 維 出 版 社 ,1968 年 。23. 黃 政 傑 ,《 教 材 教 法 的 問 題 與 趨 勢 》, 台 北 : 師 大 書 苑 有 限 公 司 ,1996 年 。24. 楊 三 東 ,〈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規 劃 與 實 施 之 檢 討 — 以 高 雄 醫學 大 學 為 例 〉,《 高 雄 高 醫 通 識 教 育 學 報 》,2006 年 第 1 期 ,頁 19–32。25. 葉 洪 生 ,〈 文 壇 上 的 「 異 軍 」― 台 灣 武 俠 小 說 家 瑣 記 〉,《 台 北文 訊 》,2001 年 , 總 第 193 期 , 頁 47–61。26. 葉 德 明 ,《 華 語 文 教 學 規 範 與 理 論 基 礎 : 華 語 文 為 第 二 語 言 教 學芻 議 》, 台 北 : 師 大 書 苑 有 限 公 司 ,2001 年 。


254 通 識 教 與 學27. 鄒 川 雄 ,《 通 識 教 育 與 經 典 詮 釋 : 一 個 教 育 社 會 學 的 反 省 》, 嘉義 : 南 華 大 學 教 社 所 ,2006 年 。28. 維 根 斯 坦 (Ludwig Wittgenstein) 著 , 尚 志 英 譯 ,《 哲 學 研 究 》,台 北 : 桂 冠 出 版 社 ,1997 年 。29. 赫 爾 巴 特 (Herbart) 著 , 李 其 龍 譯 ,《 教 育 學 講 授 綱 要 》( 台 北 :五 南 圖 書 有 限 公 司 ,1991 年 )。30. 劉 秀 美 ,《 五 十 年 來 的 台 灣 通 俗 小 說 》, 台 北 : 文 津 出 版 社 ,2001 年 。31. 鄭 良 偉 ,《 台 、 華 語 的 代 詞 、 焦 點 與 範 圍 》, 台 北 : 遠 流 出 版 事 業股 份 有 限 公 司 ,1997 年 。32. 賴 慶 芳 ,《 通 識 中 國 文 學 》, 香 港 : 中 華 書 局 ,2007 年 。33. 謝 文 英 ,《 通 識 教 育 : 理 論 與 實 務 》, 台 北 : 五 南 圖 書 出 版 公 司 ,2001 年 。


陳 韻 琦 : 文 學 通 識 課 教 學 與 教 材 的 研 發 255附 錄 I. 科 目 內 容 大 綱1. 華 人 地 區 武 俠 創 作 萌 芽 期 (1951–1960)民 國 「 舊 派 」 與 華 人 地 區 武 俠 小 說 發 展 初 期 ;「 武 俠 先 驅 」 郎 紅 浣 ;報 刊 連 載 小 說 ;「 武 壇 三 劍 客 」: 臥 龍 生 、 司 馬 翎 、 諸 葛 青 雲 ;梁 羽 生 。2. 華 人 地 區 武 俠 創 作 顛 峰 期 (1961–1970)華 人 地 區 社 會 與 經 濟 狀 況 ;新 派 武 俠 革 命 家 : 古 龍 ;柳 殘 陽 與 雲 中 岳 ;陸 魚 、 秦 紅 。3. 華 人 地 區 武 俠 創 作 退 潮 期 (1971–1980)媒 體 與 武 俠 小 說 ;金 庸 風 潮 ;報 刊 評 論 下 的 武 俠 小 說 。4. 華 人 地 區 武 俠 創 作 衰 退 期 (1981–2000)武 俠 作 家 封 筆 , 後 繼 乏 人 ;從 溫 瑞 安 看 「 現 代 派 與 超 新 派 」 方 向 ;黃 易 : 歷 史 結 合 科 幻 的 武 俠 小 說 ;華 人 地 區 武 俠 展 望 。


256 通 識 教 與 學附 錄 II.「 媒 體 與 武 俠 小 說 」 內 容 導 入 主 題 的 方 式筆 者 在 「 武 俠 創 作 退 潮 期 」, 選 取 了 三 個 主 題 作 講 述 : 媒 體 與 武俠 小 說 、 金 庸 風 潮 , 以 及 報 刊 評 論 下 的 武 俠 小 說 。 茲 以 第 一 個 主 題「 媒 體 與 武 俠 小 說 」 為 例 , 說 明 本 科 目 講 授 時 「 導 入 主 題 」 的 方 式 :武 俠 小 說 的 興 旺 發 達 , 與 電 影 、 電 視 、 網 路 等 現 代 化 傳 媒 的 推 波助 瀾 息 息 相 關 。 上 世 紀 五 十 年 代 起 , 台 灣 、 香 港 的 武 打 影 片 和 電 視 劇 連篇 累 牘 , 紛 湧 而 出 , 其 內 容 直 觀 , 傳 播 迅 速 , 有 助 於 間 接 擴 大 武 俠 小說 對 社 會 的 影 響 。上 世 紀 五 十 至 七 十 年 代 , 為 香 港 電 影 的 鼎 盛 時 代 , 其 中 武 俠 片 功不 可 沒 , 此 時 亦 正 值 中 國 內 地 文 革 的 十 年 浩 劫 , 以 及 台 灣 處 於 白 色 恐怖 的 戒 嚴 時 期 。 香 港 武 俠 片 在 上 世 紀 六 十 年 代 , 以 「 國 片 」 的 身 分 進入 台 灣 , 充 斥 著 快 意 恩 仇 與 馳 騁 想 像 的 內 容 , 不 僅 成 為 電 影 界 的 主 流勢 力 , 亦 成 為 許 多 深 感 文 化 被 局 限 的 民 眾 在 精 神 和 心 靈 上 的 慰 藉 ,令 華 人 產 生 對 武 俠 文 化 的 憧 憬 。 武 俠 電 影 導 演 張 徹 曾 撰 文 說 ,「 武 俠片 之 風 起 雲 湧 , 驚 天 動 地 , 乃 符 合 著 『 時 代 的 要 求 』, 反 映 著 時 代 精神 。」 27 人 們 在 動 盪 的 時 代 , 心 理 自 然 鬱 結 , 武 俠 電 影 的 俠 義 情 操 , 易令 人 為 之 振 奮 。 上 世 紀 七 十 年 代 的 台 灣 與 香 港 , 經 濟 逐 漸 復 甦 , 休 閒娛 樂 需 求 日 增 , 廣 播 與 電 影 媒 體 興 起 , 帶 動 了 新 的 文 娛 休 閒 方 式 , 觀賞 電 影 亦 成 為 此 時 期 廉 價 而 普 遍 的 生 活 方 式 之 一 。 隨 著 「 台 灣 之 光 」李 安 改 編 自 王 度 廬 著 作 的 電 影 《 臥 虎 藏 龍 》 的 公 映 , 以 及 徐 克 、 張 藝謀 等 導 演 的 多 部 武 俠 電 影 揚 名 全 球 , 在 在 證 明 了 武 俠 小 說 的 可 塑 性 。武 俠 小 說 從 起 步 至 蔚 為 風 潮 , 多 半 得 力 於 媒 體 。 故 可 透 過 武 俠 小 說 與27 轉 引 自 陳 墨 :〈 張 徹 電 影 及 其 陽 剛 美 學 〉, 收 入 陳 墨 :《 中 國 武 俠 電 影 史 》( 台 北 :風 雲 時 代 ,1996 年 ), 頁 48。


陳 韻 琦 : 文 學 通 識 課 教 學 與 教 材 的 研 發 257其 他 通 俗 媒 體 的 相 互 影 響 , 考 察 上 世 紀 五 十 年 代 至 二 十 一 世 紀 這 段 時期 的 華 人 地 區 武 俠 小 說 。通 俗 媒 體 泛 指 社 會 上 傳 播 通 俗 文 化 的 載 體 , 這 些 載 體 有 強 大 的傳 播 功 能 , 儼 然 為 主 導 社 會 娛 樂 休 閒 的 重 要 關 鍵 。 依 其 影 響 , 先 後有 武 俠 電 影 、 武 俠 廣 播 劇 、 武 俠 漫 畫 與 電 視 劇 等 。 武 俠 電 影 ; 武 俠 廣播 ; 武 俠 漫 畫 ; 台 灣 布 袋 戲 ; 電 腦 、 網 路 、 遊 戲 ( 如 : 黃 易 群 俠 傳Online); 動 畫 、 卡 通 。 在 講 授 這 些 傳 播 武 俠 文 學 的 媒 體 之 前 , 教 師 對於 內 容 先 應 具 備 一 幅 「 圖 像 」, 再 在 此 基 礎 上 講 解 圖 像 中 最 適 合 學 生學 習 的 素 材 。「 媒 體 與 武 俠 小 說 」 的 主 題 , 能 使 學 生 獲 得 極 大 樂 趣 。 二 十 一 世紀 為 科 技 化 社 會 , 每 個 人 經 常 有 機 會 接 觸 媒 體 。 但 在 上 世 紀 五 十 至七 十 年 代 的 華 人 社 會 , 民 眾 接 收 資 訊 的 主 要 來 源 , 並 無 二 十 一 世 紀的 多 樣 性 選 擇 , 當 時 經 由 媒 體 認 識 武 俠 小 說 , 多 數 透 過 聽 電 台 的 「 說書 」, 以 及 看 生 動 的 武 俠 漫 畫 。 所 以 「 媒 體 與 武 俠 小 說 」 的 內 容 , 應能 引 發 學 生 對 舊 時 代 文 化 的 興 趣 , 遙 想 當 年 的 華 人 閱 讀 生 活 , 更 可 以此 了 解 歷 史 。 雖 然 在 課 程 中 解 說 電 台 與 漫 畫 起 源 的 時 間 有 限 , 但 對 於 認識 某 一 特 定 時 代 下 媒 體 所 呈 現 的 武 俠 小 說 , 卻 有 極 大 的 幫 助 。有 關 媒 體 與 武 俠 小 說 , 仍 然 有 許 多 細 部 內 容 可 傳 授 。 細 部 並 非 為了 應 付 測 驗 的 知 識 , 亦 非 對 一 件 事 物 的 冗 長 描 述 , 而 是 可 讓 人 永 留 心中 的 場 景 , 或 是 某 一 方 面 的 細 微 描 寫 。 在 教 學 中 , 除 了 要 精 確 達 到 課程 的 目 標 , 亦 要 以 簡 約 的 時 間 講 述 輔 助 主 題 的 細 部 內 容 。 如 同 「 媒 體與 武 俠 小 說 」 的 主 題 , 在 講 到 「 武 俠 電 影 」 部 分 時 , 即 可 聊 聊 一 些 拍攝 武 俠 電 影 的 導 演 , 像 改 編 古 龍 武 俠 小 說 的 楚 原 , 編 金 庸 武 俠 小 說 的 張徹 , 看 看 他 們 曾 經 導 演 過 哪 些 深 入 人 心 的 電 影 , 特 色 為 何 , 又 如 何 在 短時 間 的 電 影 中 傳 遞 動 輒 數 十 萬 字 的 武 俠 小 說 。


258 通 識 教 與 學附 錄 III. 學 生 意 見 調 查 結 果問 卷 調 查 和 「 意 見 表 」 結 果 如 下 :修 課 人 數 :50 人 ,2 人 缺 席 ; 問 卷 發 出 :48 份 ; 有 效 問 卷 :48 份 。非 常不 同 意 不 同 意 不 確 定 同 意非 常同 意1. 課 程 規 劃 是 適 當 的 0 0 2 7 392. 教 學 方 式 是 適 當 的 0 0 1 6 413. 課 程 教 材 的 難 易 度 適 中 0 0 2 7 394. 評 分 方 式 是 合 理 的 0 0 3 4 415. 報 告 以 網 站 或 電 郵 遞 交 是 恰 當 的 0 1 3 3 416. 報 告 分 量 是 合 理 的 0 1 1 5 417. 這 門 課 有 助 提 升 對 文 學 通 識 課 的學 習 興 趣0 1 2 3 42附 錄 IV.「 思 考 題 」 學 生 作 業 舉 例問 題 一 : 你 認 為 媒 體 或 小 說 , 哪 一 種 方 式 最 能 表 現 武 俠 小 說 的 特 色 ,可 舉 例 。學 生 甲 : 我 認 為 在 這 方 面 不 能 夠 作 比 較 , 應 該 說 , 各 有 各 的 特色 。 因 為 對 我 們 而 言 , 經 由 媒 體 所 傳 遞 的 武 俠 小 說 , 例 如 武 俠電 影 , 給 我 們 建 設 上 一 個 框 架 , 其 拍 攝 的 技 巧 方 面 , 給 予 我 們一 個 較 局 限 的 思 想 , 經 由 電 影 拍 攝 出 的 思 考 邏 輯 不 像 小 說 得 由人 們 自 己 去 揣 摩 想 像 。 這 是 媒 體 之 局 限 缺 點 。 但 另 一 方 面 , 在媒 體 傳 遞 的 武 俠 概 念 上 , 對 我 們 來 說 , 可 說 是 較 完 整 的 。 因 為經 由 電 影 來 傳 遞 武 俠 , 可 以 間 接 導 出 基 本 的 武 俠 理 念 。 也 就 是說 可 以 得 到 武 俠 之 精 髓 , 可 以 比 較 能 夠 看 懂 武 俠 作 家 所 引 領 的武 俠 世 界 。 當 然 , 藉 由 媒 體 所 傳 遞 的 武 俠 概 念 , 也 是 需 要 有 較好 的 電 影 劇 本 、 腳 本 來 拍 攝 , 才 能 夠 得 到 較 佳 的 武 俠 小 說 特 色 。


陳 韻 琦 : 文 學 通 識 課 教 學 與 教 材 的 研 發 259學 生 乙 : 我 覺 得 改 編 成 電 影 會 較 有 美 感 。 電 影 比 較 注 重 具 有 表面 張 力 的 東 西 , 比 如 說 人 物 的 語 言 、 場 景 的 設 置 等 等 , 要 求 的是 一 道 色 香 味 俱 全 的 好 菜 , 直 接 可 以 擺 上 餐 桌 , 讓 大 家 品 味 。小 說 注 重 的 是 表 象 背 後 的 東 西 , 是 炒 菜 前 在 廚 房 裏 剝 蔥 、 剝蒜 、 菜 和 肉 一 起 下 鍋 的 過 程 。 要 看 熱 鬧 場 面 得 去 看 電 影 , 要 想細 細 琢 磨 背 後 的 滋 味 就 得 看 文 本 了 。 著 作 有 成 熟 的 敘 事 形 態 ,著 作 寫 好 才 會 有 完 美 的 電 影 。問 題 二 : 談 談 你 對 武 俠 小 說 今 後 發 展 方 向 的 看 法 。學 生 甲 : 武 俠 小 說 今 後 發 展 趨 向 , 對 現 今 社 會 來 說 , 似 乎 拍 攝武 俠 電 影 是 一 個 主 要 的 走 向 。 由 於 現 代 社 會 是 一 個 網 路 社 會 發達 及 電 子 媒 體 蓬 勃 發 展 的 社 會 , 在 此 背 景 下 , 紙 本 武 俠 世 界 ,已 經 很 少 受 當 世 接 受 。 當 然 還 是 需 要 紙 稿 的 武 俠 小 說 的 存 在 ,現 在 的 趨 勢 則 較 傾 向 於 藉 由 電 影 或 者 網 路 提 供 的 資 訊 , 引 領 武俠 迷 趨 之 若 鶩 , 應 該 說 現 今 武 俠 小 說 的 走 向 , 已 經 是 由 電 影 為主 要 的 傳 遞 媒 介 。 藉 由 電 影 的 傳 送 , 令 武 俠 的 特 色 展 現 於 螢 光幕 前 似 乎 也 較 為 大 眾 所 接 受 。 例 如 周 星 馳 的 《 功 夫 》 等 電 影 。比 較 可 看 出 , 現 今 的 武 俠 小 說 , 我 想 大 概 就 是 主 要 藉 由 電 影 的傳 送 , 然 後 藉 由 網 路 媒 體 的 迅 速 傳 遞 , 進 而 傳 遞 、 遠 播 武 俠 小說 的 特 色 電 影 , 才 能 夠 使 武 俠 小 說 更 有 特 色 吧 !學 生 乙 : 發 展 武 俠 線 上 遊 戲 , 造 成 風 氣 ; 辦 活 動 EX: cosplay;多 播 武 俠 劇 ; 請 明 星 代 言 線 上 遊 戲 或 演 武 俠 劇 的 男 女 主 角 ; 架設 專 屬 網 站 ; 於 Yahoo 首 頁 設 置 廣 告 ; 開 一 家 專 屬 賣 武 俠 小 說 及武 俠 用 具 的 店 ; 開 武 俠 餐 廳 , 服 務 生 皆 穿 古 裝 ; 武 俠 遊 樂 園 。


貫 通 與 融 合 : 通 識 教 育 如 何 促 進 跨 學 科 交 流— 以 復 旦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核 心 課 程 為 例**孫 燕 華 王 茜 茜 *復 旦 大 學清 華 大 學 校 長 (1931–1948) 梅 貽 琦 先 生 曾 對 「 大 學 」 內 涵 提 出精 闢 的 言 論 :「 大 學 者 , 非 謂 有 大 樓 之 謂 也 , 謂 有 大 師 之 謂 也 」 。 確實 如 此 , 大 學 之 所 以 為 大 , 不 僅 在 於 大 樓 林 立 、 招 生 擴 大 、 院 校 合 併等 , 更 在 於 學 術 水 平 越 來 越 高 、 教 學 質 量 越 來 越 好 、 名 師 名 課 也 越 來越 多 。 對 於 任 何 一 所 以 高 質 量 教 學 為 發 展 目 標 的 綜 合 性 大 學 來 說 , 若要 謀 求 更 加 廣 大 廣 闊 的 發 展 前 景 , 必 須 在 提 高 教 學 質 量 、 鞏 固 師 資 力量 、 加 強 人 才 培 訓 、 提 升 綜 合 實 力 、 贏 取 國 際 聲 譽 等 各 方 面 下 功 夫 ,爭 取 持 續 而 穩 定 的 進 步 。 具 體 到 人 才 培 養 , 大 學 應 致 力 提 高 學 生 的 人文 修 養 , 開 拓 他 們 的 思 想 視 野 , 增 強 其 獨 立 思 考 和 學 術 創 新 的 能 力 。然 而 , 目 前 大 學 教 育 日 益 凸 顯 的 一 個 弊 端 , 就 是 它 只 專 注 於 本 學科 的 封 閉 式 教 學 , 導 致 學 生 的 思 想 囿 於 一 種 狹 窄 的 思 維 定 勢 。 因 此 ,大 學 需 要 增 強 文 、 理 、 工 、 醫 等 各 門 學 科 之 間 的 廣 泛 交 流 和 相 互 借* 孫 燕 華 , 復 旦 大 學 復 旦 學 院 講 師 , 目 前 主 要 從 事 通 識 教 育 核 心 課 程 建 設 、 管 理 與 研究 工 作 。王 茜 茜 , 復 旦 大 學 中 文 系 四 年 級 學 生 。** 本 文 為 孫 燕 華 博 士 負 責 「 通 識 教 育 核 心 課 程 建 設 與 管 理 」 課 題 的 研 究 成 果 。 梅 貽 琦 :〈 就 職 演 說 〉, 刊 於 《 國 立 清 華 大 學 校 刊 》( 北 京 : 國 立 清 華 大 學 校 刊社 ), 第 341 號 ,1931 年 12 月 4 日 。


262 通 識 教 與 學鑒 , 並 通 過 這 種 渠 道 為 每 門 學 科 尋 求 更 加 廣 闊 的 發 展 空 間 , 從 而 推 行革 新 。 具 體 到 教 與 學 , 教 師 在 一 開 始 進 行 專 業 教 學 的 同 時 , 也 必 須 盡 力為 學 生 提 供 更 多 的 思 維 空 間 , 使 他 們 在 以 後 的 專 業 學 習 中 能 運 用 更 多角 度 、 更 多 樣 化 的 思 維 方 法 去 研 究 和 解 決 問 題 , 從 而 為 專 業 研 究 提 供更 多 的 可 能 性 , 也 為 學 科 知 識 在 應 用 到 思 考 和 解 決 社 會 問 題 時 , 增 加獨 創 性 和 合 理 性 。上 述 目 標 如 何 實 現 ? 越 來 越 多 的 高 校 逐 漸 形 成 共 識 , 就 是 通 識 教育 在 增 進 學 科 交 流 方 面 , 能 夠 達 至 潛 移 默 化 和 日 益 重 要 的 作 用 , 不 論對 大 學 的 發 展 、 學 科 的 進 步 , 還 是 人 才 的 培 育 都 有 深 遠 的 意 義 。 此外 , 中 國 內 地 一 些 高 校 開 始 在 本 科 教 學 中 實 施 通 識 教 育 , 比 如 北 京 大學 的 元 培 學 院 、 清 華 大 學 的 大 學 生 文 化 素 質 教 育 基 地 、 復 旦 大 學 的 復旦 學 院 、 南 京 大 學 的 匡 亞 明 學 院 、 浙 江 大 學 的 竺 可 楨 學 院 等 。本 文 將 考 察 復 旦 大 學 的 通 識 教 育 核 心 課 程 , 介 紹 它 實 現 文 、 理 、工 、 醫 等 多 學 科 交 流 的 理 念 、 低 年 級 學 生 的 特 點 、 小 班 與 助 教 的 教 學方 式 , 以 及 教 師 負 責 制 等 , 並 對 相 關 措 施 的 效 果 予 以 評 價 , 希 能 為 其他 高 等 院 校 的 通 識 教 育 提 供 借 鑒 。一 、 課 程 設 置 理 念2005 年 , 復 旦 大 學 以 成 立 復 旦 學 院 為 契 機 , 在 本 科 教 育 中 全 面 實施 通 識 教 育 。 在 推 進 通 識 教 育 的 過 程 中 , 復 旦 學 院 致 力 推 廣 通 識 教 育理 念 、 創 新 通 識 教 育 理 論 和 促 進 通 識 教 育 實 踐 。復 旦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 旨 在 打 破 分 門 別 類 的 學 科 壁 壘 、 貫 徹 人 類學 問 與 知 識 的 共 同 基 礎 , 並 展 示 民 族 文 化 精 神 對 於 一 個 民 族 的


孫 燕 華 、 王 茜 茜 : 貫 通 與 融 合 : 通 識 教 育 如 何 促 進 跨 學 科 交 流 263學 問 創 新 能 力 , 具 有 根 基 性 的 意 義 ; 通 識 教 育 的 有 效 實 施 , 應該 提 高 學 生 的 人 文 修 養 、 打 開 學 生 的 思 想 視 野 、 增 強 其 獨 立思 考 能 力 和 學 術 創 新 能 力 , 從 而 為 其 日 後 在 某 一 專 業 領 域 中做 出 創 造 性 成 果 提 供 可 能 性 。 在 「 了 解 歷 史 、 借 鑒 西 方 、 認 識 中 國 、 自 作 主 張 」 思 想 的 指 導下 , 復 旦 學 院 設 計 並 推 出 符 合 復 旦 教 育 教 學 實 際 的 通 識 教 育 核 心 課程 六 大 模 塊 :「 文 史 經 典 與 文 化 傳 承 」、「 哲 學 智 慧 與 批 判 性 思 維 」、「 文 明 對 話 與 世 界 視 野 」、「 科 技 進 步 與 科 學 精 神 」、「 生 態 環 境 與 生命 關 懷 」 和 「 藝 術 創 作 與 審 美 體 驗 」。 模 塊 設 計 的 主 導 原 則 是 要 突 破單 純 的 「 專 業 視 域 」 和 「 知 識 視 域 」, 從 培 養 新 時 代 中 華 民 族 一 代 新人 的 角 度 出 發 , 幫 助 學 生 養 成 基 本 的 人 文 修 養 、 思 想 視 野 和 精 神 感悟 。 通 識 教 育 核 心 課 程 是 通 識 教 育 的 基 礎 , 其 設 置 和 教 學 內 容 絕 對 不是 只 從 多 個 學 科 和 專 業 中 隨 意 選 擇 , 而 成 為 毫 無 聯 繫 的 大 雜 燴 , 相反 , 課 程 內 容 都 經 過 認 真 挑 選 , 並 通 過 合 理 的 安 排 組 合 , 使 學 科 間 能有 效 融 合 並 相 互 促 進 。從 2006–2007 學 年 復 旦 大 學 第 一 學 期 通 識 教 育 核 心 課 程 的 開 設 情 況可 見 , 該 課 程 注 重 以 下 方 面 的 理 念 :首 先 , 各 模 塊 涉 及 的 院 系 都 較 多 , 而 且 相 關 院 系 之 間 的 知 識 體 系也 多 有 相 通 之 處 , 容 易 實 現 學 科 交 叉 融 合 的 理 想 ( 參 見 表 1)。 這 些 都非 常 有 利 在 現 有 課 程 的 基 礎 上 , 集 合 更 多 跨 專 業 的 教 師 , 開 設 出 更 多符 合 通 識 教 育 理 念 的 課 程 。 復 旦 大 學 內 部 文 件 。 王 德 峰 :〈 了 解 歷 史 、 借 鑒 西 方 、 認 識 中 國 、 自 作 主 張 〉,《 青 年 》,2006 年 第 1 期 ,頁 10。


264 通 識 教 與 學表 1 模 塊 課 程 涉 及 的 院 系模 塊 名 稱文 史 經 典 與 文 化 傳 承哲 學 智 慧 與 批 判 性 思 維涉 及 院 系中 國 語 言 文 學 系 、 歷 史 學 系 、 思 想 史 研究 中 心哲 學 學 院 、 思 想 史 研 究 中 心文 明 對 話 與 世 界 視 野 歷 史 學 系 、 國 際 關 係 與 公 共 事 務 學 院 、歷 史 地 理 研 究 中 心科 技 進 步 與 科 學 精 神哲 學 學 院 、 現 代 物 理 研 究 所 、 物 理 學系 、 化 學 系 、 信 息 科 學 與 工 程 學 院 、 材料 科 學 系生 態 環 境 與 生 命 關 懷 上 海 醫 學 院 、 藥 學 院 、 公 共 衛 生 學 院 、生 命 科 學 學 院 、 環 境 科 學 與 工 程 系 、 社會 科 學 基 礎 部藝 術 創 作 與 審 美 體 驗社 會 科 學 基 礎 部 、 藝 術 教 育 中 心其 次 , 大 多 數 通 識 教 育 核 心 課 程 在 以 本 專 業 為 主 體 的 基 礎 上 , 有意 識 地 融 合 其 他 學 科 的 知 識 和 精 神 , 例 如 「 生 命 科 學 中 的 倫 理 問 題 」這 門 課 , 以 生 命 科 學 的 基 礎 知 識 為 依 託 , 以 倫 理 學 的 觀 點 分 析 其 中 的 問題 ; 有 些 課 則 是 不 同 專 業 的 互 相 融 合 , 例 如 「 物 理 與 文 化 」 這 門 課 的 特點 , 是 物 理 學 與 人 類 文 化 並 重 , 將 兩 者 全 面 結 合 起 來 觀 察 和 分 析 。再 次 , 學 科 交 流 不 是 表 面 和 單 純 的 簡 單 組 合 , 而 是 根 據 學 科 之 間的 內 在 聯 繫 , 掌 握 學 科 的 本 質 , 從 彼 此 之 間 的 關 聯 點 入 手 , 才 能 達 到融 會 貫 通 的 目 的 。 例 如 , 自 然 科 學 本 身 就 包 含 一 定 的 人 文 精 神 , 在 其知 識 結 構 中 分 析 人 文 內 涵 , 可 以 比 較 準 確 地 提 煉 學 科 發 展 的 根 本 性 方向 , 這 是 有 積 極 意 義 的 。此 外 , 通 識 教 育 核 心 課 程 的 設 置 必 須 契 合 學 生 的 學 習 要 求 , 不能 想 當 然 地 盲 目 開 設 。 只 有 注 重 將 自 然 科 學 知 識 的 實 用 性 和 社 會 科


孫 燕 華 、 王 茜 茜 : 貫 通 與 融 合 : 通 識 教 育 如 何 促 進 跨 學 科 交 流 265學 知 識 的 內 涵 相 互 結 合 , 才 能 吸 引 學 生 的 注 意 。 在 學 生 積 極 主 動 的配 合 下 , 老 師 也 才 能 有 效 地 傳 授 知 識 , 達 到 良 好 的 教 學 效 果 。 例 如 ,「 材 料 科 學 與 社 會 」 這 門 課 , 十 分 注 重 材 料 科 學 在 社 會 生 活 中 的 具 體運 用 。 結 合 日 常 生 活 的 需 要 , 學 生 更 能 體 會 這 門 課 的 意 義 , 於 是 在 課 堂上 更 互 動 , 避 免 教 師 單 向 的 講 授 。 在 這 基 礎 上 , 教 師 在 課 堂 講 授 中 有 意識 地 把 物 理 、 化 學 、 生 物 等 多 種 其 他 學 科 的 知 識 融 合 起 來 , 擴 展 這 門 課的 寬 廣 度 , 一 方 面 容 易 引 起 學 生 的 共 鳴 , 激 發 他 們 的 興 趣 , 另 一 方 面 學生 運 用 本 專 業 的 知 識 了 解 課 程 內 容 , 從 中 體 會 多 向 度 知 識 系 統 之 間 的差 異 和 聯 繫 , 探 索 新 的 研 究 視 角 , 達 到 學 科 交 流 並 相 互 促 進 的 目 的 。因 此 , 設 置 通 識 教 育 核 心 課 程 時 , 最 重 要 的 是 掌 握 以 下 準 則 : 每門 課 都 注 重 傳 達 學 科 的 根 本 精 神 ; 以 傳 授 的 具 體 知 識 作 為 思 考 的 具 體材 料 和 基 礎 ; 通 過 班 上 來 自 不 同 學 科 同 學 的 積 極 討 論 , 達 到 交 流 的 目的 , 讓 學 生 認 識 同 一 問 題 的 多 種 應 對 方 法 , 從 而 擴 展 思 維 空 間 。二 、 低 年 級 學 生 的 特 點通 識 教 育 核 心 課 程 一 開 始 就 是 為 大 學 低 年 級 學 生 設 置 的 , 這 種 考慮 主 要 源 自 教 育 、 教 學 規 律 的 需 要 。剛 剛 接 觸 大 學 教 育 的 學 生 , 思 維 方 式 尚 未 成 型 , 還 沒 有 受 到 傳 統上 有 一 定 成 規 的 專 業 教 學 方 法 所 局 限 , 因 此 較 容 易 激 發 多 方 面 的 學習 興 趣 , 並 開 發 多 途 徑 的 思 考 路 綫 。 大 學 低 年 級 學 生 在 這 種 可 以 獲得 正 確 引 導 的 時 機 , 廣 泛 接 觸 通 識 教 育 核 心 課 程 中 多 元 化 的 專 業 基 礎知 識 , 了 解 並 學 習 多 種 專 業 的 思 考 和 研 究 方 法 , 這 無 疑 會 產 生 另 一 系列 有 益 的 學 習 過 程 , 就 是 對 各 種 全 新 領 域 知 識 的 認 可 、 接 受 、 理 解 和消 化 。 當 他 們 對 各 種 專 業 都 抱 有 強 烈 的 好 奇 心 , 並 以 極 其 熱 情 充 沛的 態 度 探 索 新 知 識 的 時 候 , 他 們 的 思 維 豁 然 敞 開 , 看 到 了 多 種 前 進


266 通 識 教 與 學的 方 向 。 此 外 , 其 他 類 型 的 基 礎 知 識 以 及 相 應 針 對 性 的 思 考 , 同 樣 會影 響 他 們 日 後 的 專 業 學 習 、 研 究 和 工 作 。 因 此 , 通 識 教 育 核 心 課 程 的跨 學 科 性 質 , 可 以 幫 助 大 學 低 年 級 的 學 生 發 掘 學 習 潛 力 和 拓 展 思 想 境界 , 這 不 僅 能 開 發 他 們 的 思 維 空 間 , 使 他 們 在 綜 合 思 考 不 同 學 科 領 域的 知 識 結 構 和 影 響 範 圍 的 時 候 , 產 生 新 想 法 、 提 出 新 問 題 、 建 構 新 知識 , 而 且 也 為 各 門 學 科 的 全 新 發 展 創 造 了 潛 力 和 動 力 , 使 不 同 學 科 的知 識 融 會 貫 通 。除 思 考 方 式 外 , 大 學 低 年 級 學 生 剛 入 校 時 對 各 種 專 業 未 有 確 切 的認 識 , 通 過 學 習 通 識 教 育 核 心 課 程 , 他 們 才 了 解 到 林 林 總 總 的 大 學學 科 的 具 體 面 貌 。 每 門 學 科 都 有 各 自 的 知 識 結 構 、 研 究 領 域 、 社 會效 用 和 發 展 前 途 , 學 生 在 通 識 教 育 核 心 課 程 中 學 到 的 , 正 是 各 學 科 最基 本 的 知 識 。 這 些 扎 實 的 基 礎 , 加 上 積 極 主 動 的 思 考 和 探 索 , 使 學 生對 不 同 學 科 都 有 獨 立 的 認 識 和 獨 到 的 見 解 。 在 這 個 過 程 中 , 他 們 接 受並 見 識 了 不 同 學 科 各 具 特 色 的 思 維 和 研 究 方 法 。 學 生 日 後 進 行 專 業 研究 時 , 在 通 識 教 育 核 心 課 程 中 習 得 的 東 西 , 將 不 時 發 揮 作 用 , 從 而 避免 研 究 視 角 狹 窄 、 研 究 方 法 單 一 或 知 識 含 量 單 薄 的 毛 病 。 在 這 個 意 義上 , 通 識 教 育 核 心 課 程 有 利 於 培 養 學 生 的 綜 合 研 究 能 力 , 同 時 為 學 科本 身 的 發 展 注 入 了 新 元 素 , 使 學 科 的 發 展 步 向 更 加 寬 廣 的 前 進 道 路 。三 、 小 班 與 助 教 的 教 學 方 式復 旦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核 心 課 程 採 用 小 班 討 論 的 教 學 模 式 , 鼓 勵 不 同學 科 的 學 生 在 課 堂 上 積 極 討 論 交 流 。 課 程 採 用 助 教 制 度 , 助 教 協 助 教 師授 課 , 教 師 通 過 引 導 和 總 結 令 學 生 獲 得 多 學 科 和 多 領 域 的 學 習 體 驗 。復 旦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是 面 向 大 學 新 生 開 展 的 , 無 論 從 通 識 教 育 的 理念 精 神 還 是 對 學 生 群 體 的 教 學 效 果 來 看 , 都 是 提 倡 和 鼓 勵 不 同 專 業 的


孫 燕 華 、 王 茜 茜 : 貫 通 與 融 合 : 通 識 教 育 如 何 促 進 跨 學 科 交 流 267同 學 積 極 交 流 和 互 相 討 論 。 同 學 之 間 多 些 交 流 各 自 的 想 法 , 可 以 有 效地 避 免 學 習 的 單 一 性 , 有 利 於 他 們 打 開 眼 界 , 了 解 知 識 的 複 雜 性 。 學生 可 以 在 課 堂 交 流 和 討 論 中 表 述 自 己 的 看 法 , 通 過 其 他 同 學 的 反 應和 回 饋 , 藉 以 改 進 和 修 正 自 己 知 識 結 構 的 不 足 , 或 者 得 到 啟 發 , 從而 能 更 深 入 地 思 考 問 題 和 打 開 思 維 的 空 間 。 同 樣 , 若 認 真 聽 取 他 人的 意 見 、 結 合 自 己 所 學 , 並 融 合 不 同 學 科 的 知 識 , 學 生 常 常 能 獲 得封 閉 式 教 學 所 不 能 達 到 的 獨 特 結 論 , 這 對 他 們 的 個 人 學 習 不 無 裨 益 。例 如 , 中 學 已 經 劃 分 文 、 理 科 的 學 生 在 思 維 方 式 上 迥 然 有 別 , 在 理 性與 感 性 思 維 上 有 明 顯 的 偏 向 性 , 並 且 在 獨 立 思 考 問 題 時 常 常 受 到 固 定思 維 的 局 限 。 於 是 , 他 們 在 通 識 教 育 課 堂 的 交 流 中 , 會 對 其 他 同 學 的思 考 方 式 由 陌 生 的 感 覺 進 而 產 生 好 奇 , 然 後 嘗 試 從 對 方 的 思 考 角 度 出發 , 並 從 全 新 角 度 更 全 面 地 思 考 問 題 , 這 無 疑 會 促 進 他 們 在 整 體 上 對知 識 的 把 握 。復 旦 大 學 的 通 識 教 育 旨 在 幫 助 學 生 提 高 人 文 修 養 、 拓 寬 思 想 視野 , 養 成 批 判 的 精 神 和 創 新 的 勇 氣 。 開 設 核 心 課 程 討 論 班 是 實 現 這 個目 標 其 中 一 個 重 要 的 教 學 形 式 。 討 論 班 以 激 發 興 趣 、 促 進 思 辨 、 拓 展 知識 為 教 學 目 的 , 以 啟 發 、 閱 讀 和 交 流 為 主 要 方 式 , 強 調 師 生 、 生 生 合作 , 並 著 重 學 習 的 過 程 。 這 一 教 學 形 式 不 但 可 以 讓 主 講 教 師 充 分 發 揮 引導 學 習 的 作 用 , 更 能 幫 助 學 生 初 步 養 成 探 究 學 習 所 必 備 的 研 究 、 創 新和 批 判 思 維 能 力 。 按 照 目 前 的 做 法 , 復 旦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核 心 課 程 的 討論 班 以 小 班 教 學 為 主 , 每 班 人 數 不 多 於 20 人 , 每 次 不 少 於 兩 個 學 時 。現 時 的 情 況 顯 示 , 復 旦 大 學 討 論 班 的 開 設 , 不 但 是 通 識 教 育 核 心 課 程的 特 色 , 更 是 本 科 教 學 組 織 形 式 的 一 次 創 新 , 普 遍 獲 得 師 生 好 評 。當 然 , 如 果 沒 有 妥 善 的 引 導 , 學 生 之 間 的 交 流 便 會 陷 於 盲 目 、 錯誤 和 事 倍 功 半 的 境 地 , 因 此 需 要 授 課 教 師 和 助 教 的 積 極 引 導 。 在 這 方面 , 助 教 制 起 了 重 要 的 作 用 。


268 通 識 教 與 學由 於 通 識 教 育 核 心 課 程 具 有 課 程 容 量 大 、 課 程 體 系 新 、 課 程 互 動性 強 的 特 點 , 主 講 教 師 承 受 的 教 學 壓 力 , 比 傳 統 課 程 的 教 師 更 為 繁重 。 為 了 切 實 保 證 核 心 課 程 的 教 學 質 量 , 並 讓 研 究 生 在 通 識 教 育 教 學工 作 中 充 分 發 揮 積 極 作 用 , 復 旦 大 學 為 每 門 通 識 教 育 核 心 課 程 安 排 一至 兩 名 助 教 。 通 識 教 育 核 心 課 程 的 助 教 一 般 由 成 績 優 異 、 思 想 端 正 ,並 曾 選 修 過 相 關 課 程 的 在 讀 碩 士 或 博 士 研 究 生 擔 任 。 助 教 接 受 主 講 教 師的 指 導 , 在 他 們 的 安 排 下 隨 堂 聽 課 、 協 助 教 學 管 理 、 輔 導 與 指 導 學 生 、批 改 作 業 、 協 助 組 織 實 踐 活 動 , 並 組 織 討 論 等 等 。 與 以 往 的 課 程 助 教 不同 , 通 識 教 育 核 心 課 程 助 教 制 度 不 僅 提 高 了 核 心 課 程 教 與 學 的 質 量 ,而 且 也 是 培 養 研 究 生 的 重 要 方 式 , 使 他 們 在 協 助 教 學 的 過 程 中 學 會 自我 定 位 、 與 人 合 作 以 及 妥 善 處 理 問 題 的 方 法 和 途 徑 。 復 旦 大 學 通 過 以下 做 法 , 有 力 地 保 證 了 助 教 在 核 心 課 程 中 教 學 輔 助 工 作 的 質 量 : 建 立嚴 格 的 選 聘 制 度 ; 制 定 詳 盡 的 助 教 工 作 方 案 、 工 作 細 則 和 工 作 內 容 一覽 表 ; 召 開 助 教 工 作 會 議 , 加 強 助 教 的 職 前 培 訓 ; 推 行 定 位 定 時 工 作制 , 要 求 助 教 隨 堂 聽 課 ; 加 強 不 定 期 的 抽 查 力 度 ; 嚴 格 考 核 , 形 成 優勝 劣 汰 、 獎 懲 分 明 的 考 核 機 制 等 管 理 方 式 。在 教 師 方 面 , 他 們 為 學 生 提 供 討 論 的 材 料 , 讓 學 生 針 對 這 門 課 程所 要 傳 授 的 知 識 作 個 人 思 考 , 形 成 一 定 的 看 法 後 , 再 與 其 他 同 學 交流 。 學 生 在 這 樣 各 自 思 考 的 基 礎 上 互 相 討 論 , 會 較 具 深 度 和 針 對 性 ,避 免 討 論 流 於 表 面 化 , 增 強 討 論 的 實 際 效 果 。 教 師 在 組 織 討 論 時 , 需要 注 意 討 論 方 向 與 課 程 內 容 緊 密 相 關 , 並 不 任 由 學 生 擅 自 發 揮 , 以 免違 背 課 程 最 初 定 下 的 教 學 原 則 。 老 師 在 討 論 中 引 導 方 向 和 進 程 , 針 對學 生 的 發 言 提 示 更 深 層 的 意 義 , 才 能 深 化 討 論 和 學 科 交 流 。從 初 步 的 統 計 結 果 來 看 , 自 2006 年 9 月 復 旦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核 心 課程 首 次 開 設 以 來 , 各 門 課 通 過 堂 上 和 課 外 討 論 等 形 式 , 認 真 組 織 並 積極 開 展 小 班 教 學 形 式 的 討 論 課 , 取 得 了 較 理 想 的 教 學 效 果 。 當 中 絕


孫 燕 華 、 王 茜 茜 : 貫 通 與 融 合 : 通 識 教 育 如 何 促 進 跨 學 科 交 流 269大 多 數 核 心 科 目 都 採 用 小 班 教 學 的 討 論 課 形 式 , 此 外 主 要 以 研 討 方 式授 課 的 科 目 也 陸 續 出 現 。 當 然 , 考 慮 到 教 學 的 實 際 情 況 與 學 生 時 間 的協 調 , 一 些 核 心 課 程 除 了 開 展 小 班 討 論 , 還 極 力 創 造 各 種 互 動 機 會 和途 徑 , 例 如 : 主 講 教 師 在 助 教 的 協 助 下 , 有 的 採 用 網 上 討 論 的 方 式 ,有 的 則 採 用 課 堂 主 題 講 論 形 式 ; 不 同 的 形 式 均 可 以 讓 學 生 積 極 參 與 討論 , 發 表 各 自 觀 點 。 這 種 討 論 班 教 學 方 式 和 其 他 討 論 形 式 相 結 合 , 基本 上 保 證 了 每 位 修 讀 核 心 課 程 的 學 生 , 都 能 至 少 參 與 一 次 課 堂 主 題 討論 或 小 班 討 論 。隨 著 開 課 學 期 增 加 , 核 心 課 程 討 論 班 在 數 量 上 越 來 越 多 。 據 不 完全 統 計 , 在 2007 學 年 第 一 學 期 的 59 門 課 中 , 有 42 門 課 程 共 計 開 設 討 論班 89 次 124 場 。 更 重 要 的 是 , 各 門 課 的 老 師 對 於 討 論 班 的 教 學 質 量 特別 注 重 , 一 方 面 增 多 了 開 設 的 頻 率 , 越 來 越 多 核 心 課 程 開 設 兩 次 以 上 討論 班 ; 另 一 方 面 , 由 於 已 累 積 相 關 經 驗 , 各 門 課 在 開 設 討 論 班 的 流 程 、討 論 的 組 織 與 引 導 等 方 面 更 為 流 暢 、 規 範 ,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提 升 了 討 論班 的 開 設 質 量 。四 、 主 講 教 師 負 責 制 以 及 教 師 靈 活 變 通通 識 教 育 主 要 是 通 過 講 授 課 程 內 容 達 到 教 育 學 生 的 目 的 , 所 以 授課 教 師 在 這 裏 發 揮 重 要 的 作 用 。 如 何 正 確 地 傳 達 通 識 教 育 的 教 學 精神 , 以 及 如 何 運 用 通 識 教 育 的 教 學 理 念 指 導 教 學 , 是 授 課 教 師 必 須 認真 考 慮 的 問 題 。 換 句 話 說 , 核 心 課 程 的 教 學 有 賴 於 主 講 教 師 適 時 調 整授 課 內 容 和 方 式 , 逐 步 形 成 通 識 教 育 的 教 學 理 念 , 在 教 學 過 程 中 有 意識 和 有 效 地 增 進 學 科 交 流 。 討 論 班 次 數 指 主 題 不 同 的 討 論 班 數 目 , 場 數 指 同 一 主 題 舉 行 多 次 討 論 。


270 通 識 教 與 學復 旦 大 學 推 出 的 核 心 課 程 實 行 主 講 教 師 負 責 制 , 大 部 分 課 程 都 是由 名 師 帶 領 , 並 由 課 程 小 組 共 同 研 討 教 學 內 容 來 組 織 授 課 。 因 此 , 主講 教 師 需 要 負 責 全 面 的 教 學 組 織 , 並 掌 握 授 課 情 況 , 而 課 程 小 組 成 員 則配 合 主 講 教 師 完 成 教 學 。 教 師 團 隊 在 準 備 教 案 、 組 織 教 學 的 過 程 中 , 積極 採 取 改 進 教 學 的 措 施 , 例 如 : 有 的 教 師 非 常 重 視 通 識 教 育 的 學 習 ,力 求 使 課 程 在 最 大 程 度 上 符 合 通 識 教 育 的 理 念 與 精 神 ; 有 的 教 師 在 教學 過 程 中 , 及 時 聽 取 學 生 對 教 學 質 量 的 反 饋 意 見 , 並 根 據 有 的 學 生 缺乏 基 礎 知 識 、 聽 課 較 吃 力 的 情 況 , 與 教 學 小 組 成 員 協 商 , 及 時 調 整 教學 進 度 和 教 學 方 式 , 以 保 證 課 程 能 夠 配 合 學 生 的 學 習 水 平 和 能 力 。7%33%60%變 化 很 大有 所 變 化只 是 名 稱 上 的 轉 換圖 4–1 今 昔 比 較 :核 心 課 程 教 師 認 為 他 們 在 備 課 和 授 課 方 式 上 的 變 化根 據 《 復 旦 青 年 報 》 報 社 主 辦 的 《 青 年 》 雜 誌 於 2006–2007 學 年 第一 學 期 初 公 佈 的 、 對 49 名 核 心 課 程 教 師 的 問 卷 調 查 結 果 顯 示 ,60% 的 核心 課 程 教 師 認 為 , 跟 以 往 相 比 , 他 們 現 在 的 備 課 和 授 課 方 式 是 有 所 改 變的 ,33% 的 教 師 更 認 為 變 化 很 大 ( 參 見 圖 4–1)。 教 師 普 遍 認 為 在 設 計課 程 時 , 更 為 注 重 科 學 思 想 、 增 加 師 生 間 的 交 流 、 擴 充 了 課 程 內 容 , 而且 教 學 形 式 變 得 更 多 樣 化 。


孫 燕 華 、 王 茜 茜 : 貫 通 與 融 合 : 通 識 教 育 如 何 促 進 跨 學 科 交 流 271教 授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 老 師 必 須 在 一 開 始 就 具 有 正 確 的 認 識 , 就 是在 教 學 內 容 上 有 意 識 地 關 注 不 同 學 科 之 間 的 聯 繫 。 課 程 需 要 通 過 與 其他 學 科 的 廣 泛 交 流 , 增 加 寬 廣 度 , 但 不 能 為 了 突 出 本 門 課 的 獨 特 性 和重 要 性 , 而 排 斥 其 他 相 關 知 識 和 學 科 , 也 不 能 沒 經 過 仔 細 的 思 量 , 便在 教 學 中 加 進 無 關 宏 旨 的 其 他 知 識 或 學 科 領 域 , 以 免 予 人 以 生 搬 硬 造的 印 象 , 使 學 生 對 本 門 課 的 期 待 和 印 象 帶 來 負 面 影 響 , 或 打 擊 他 們 學習 的 積 極 性 。具 體 說 來 , 授 課 教 師 首 先 要 具 有 豐 富 的 專 業 知 識 , 已 經 打 通 本 專業 知 識 的 各 個 環 節 , 能 夠 自 如 地 在 教 學 中 將 本 學 科 專 業 的 內 容 融 會 貫通 , 清 晰 明 白 地 向 學 生 講 解 。 教 師 先 讓 學 生 對 這 門 課 程 有 正 確 和 整 體的 了 解 ,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掌 握 本 學 科 的 內 涵 , 才 能 在 這 基 礎 上 理 解 其 他方 面 的 知 識 。 授 課 教 師 在 隨 後 的 具 體 教 學 進 程 中 , 要 注 意 展 示 本 科 目與 其 他 學 科 的 交 流 和 融 會 , 引 起 學 生 的 共 鳴 , 這 有 利 於 使 教 學 氣 氛變 得 活 躍 和 教 學 進 行 得 更 順 利 。 來 自 不 同 專 業 背 景 的 學 生 在 聽 課 時 ,總 會 利 用 原 有 的 知 識 和 思 維 方 式 來 分 析 新 接 觸 的 知 識 , 在 這 樣 的 學 習中 , 授 課 教 師 的 講 解 能 幫 助 他 們 對 原 本 的 分 析 加 以 修 正 和 提 高 。 這 時教 師 如 果 能 強 調 這 些 新 知 識 與 其 他 學 科 之 間 的 聯 繫 , 常 常 能 激 發 學 生對 新 知 識 的 認 可 和 更 新 的 思 維 。 這 個 做 法 無 疑 會 使 學 生 更 容 易 消 化 和吸 收 新 知 識 , 他 們 原 有 知 識 體 系 的 內 容 也 變 得 更 豐 富 、 更 充 實 , 整 體的 能 力 也 得 以 提 升 。 要 在 這 方 面 取 得 效 果 , 就 有 賴 授 課 教 師 的 能 力 和技 巧 了 。 因 此 ,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能 否 順 利 開 展 , 教 師 的 素 質 有 不 可 忽 視的 重 要 影 響 , 他 們 必 須 致 力 改 進 教 學 方 法 , 提 高 個 人 的 素 質 。通 識 教 育 的 一 個 誤 區 是 , 雖 然 理 論 上 應 該 倡 導 學 科 交 流 , 但 授 課教 師 在 教 學 中 往 往 過 分 突 出 本 專 業 的 地 位 , 希 望 引 導 學 生 對 本 門 學 科產 生 更 濃 厚 的 興 趣 , 在 學 習 上 獲 益 更 多 。 這 當 然 是 因 為 教 師 對 自 己 的學 科 有 偏 好 和 比 較 深 入 的 研 究 , 而 對 其 他 學 科 的 理 解 相 對 是 較 淺 。 這


272 通 識 教 與 學種 傾 向 不 利 於 學 生 的 全 面 發 展 和 大 學 整 體 實 力 的 提 高 , 也 窒 礙 各 個 學科 的 發 展 , 因 為 學 科 也 需 要 不 斷 吸 收 外 界 「 營 養 」 充 實 自 己 、 開 拓 更遠 大 的 前 景 , 才 能 不 斷 進 步 。 因 此 , 通 識 教 育 要 注 意 避 免 這 種 情 況 ,防 止 走 向 學 科 交 流 融 合 的 反 面 。 在 學 科 交 流 中 , 需 要 特 別 注 重 技 巧 ,只 有 在 充 分 掌 握 不 同 學 科 內 涵 的 基 礎 上 , 才 能 實 現 學 科 交 流 。總 之 , 學 科 間 交 流 的 最 重 要 元 素 , 就 是 教 師 在 課 程 內 容 中 有 意 識地 融 合 不 同 學 科 的 研 究 方 法 和 探 索 精 神 , 擴 展 課 程 內 容 的 寬 廣 度 ,從 而 激 發 學 生 的 學 習 興 趣 , 引 導 不 同 學 科 的 學 生 進 行 有 效 的 討 論 和交 流 , 使 他 們 更 深 入 地 理 解 本 門 課 程 的 內 涵 ; 同 時 運 用 更 多 的 視 角 和觀 點 審 視 自 己 , 促 進 個 人 發 展 , 再 把 所 學 知 識 應 用 到 專 業 的 學 習 研 究中 , 藉 以 達 到 通 識 教 育 的 目 的 。五 、 科 目 設 計 實 例以 核 心 課 程 「 人 類 進 化 」 一 科 為 例 , 在 主 講 教 師 負 責 制 之 下 , 該科 目 是 這 樣 設 計 的 :( 一 ) 教 學 目 的這 個 科 目 旨 在 擴 大 本 科 生 對 人 類 學 知 識 的 了 解 , 包 括 以 下 內 容 :人 類 在 靈 長 類 中 的 譜 系 地 位 ; 人 類 起 源 與 進 化 的 軌 迹 及 進 化 機 制 ; 人類 在 進 化 過 程 中 體 質 形 態 和 文 化 的 發 展 ; 現 代 分 子 生 物 學 技 術 在 人 類起 源 與 進 化 方 面 的 研 究 進 展 ; 人 類 在 漫 長 的 進 化 與 遷 徙 過 程 中 發 生 的所 有 事 情 ; 人 類 學 研 究 歷 史 上 一 些 重 要 的 研 究 成 果 及 其 意 義 ; 人 類 學研 究 領 域 中 的 主 要 研 究 方 向 和 研 究 方 法 , 特 別 是 近 年 應 用 到 人 類 學 研究 的 新 方 法 和 技 術 , 以 及 取 得 的 成 果 ; 人 類 學 研 究 在 科 學 技 術 、 社 會經 濟 、 國 防 工 業 以 及 醫 學 和 法 醫 學 等 領 域 所 蘊 藏 的 巨 大 發 展 潛 力 和 實


孫 燕 華 、 王 茜 茜 : 貫 通 與 融 合 : 通 識 教 育 如 何 促 進 跨 學 科 交 流 273際 應 用 價 值 。 簡 而 言 之 , 目 的 是 使 學 生 對 人 類 的 來 歷 和 漫 長 的 演 化 歷史 有 一 個 比 較 全 面 、 詳 細 、 形 象 化 和 生 動 的 了 解 與 認 識 。( 二 ) 科 目 小 組 、 授 課 方 式 和 助 教該 科 由 一 位 專 家 ( 金 力 教 授 ) 擔 任 主 講 教 師 , 另 外 兩 位 年 輕 教 師( 譚 婧 澤 講 師 和 李 士 林 講 師 ) 擔 任 科 目 小 組 成 員 。 三 位 老 師 在 研 究 領域 和 個 人 專 長 方 面 , 既 各 自 獨 立 又 相 互 聯 繫 , 各 人 的 授 課 次 數 不 一 ,授 課 內 容 則 與 自 己 的 研 究 專 長 密 切 相 關 。 此 科 目 採 用 以 下 四 個 相 連 結的 部 分 來 授 課 :「 知 識 點 的 講 授 」、「 以 小 班 形 式 討 論 人 類 學 方 面 的 熱門 議 題 或 學 生 感 興 趣 的 內 容 」、「 科 學 研 究 的 實 踐 體 驗 」 和 「 專 題 講座 」。 該 科 目 的 兩 名 助 教 分 別 擔 任 過 本 科 生 輔 導 員 和 研 究 生 會 學 生 幹部 , 這 些 經 驗 有 助 組 織 和 調 動 學 生 學 習 的 積 極 性 , 此 外 , 其 扎 實 的 科研 基 礎 也 能 配 合 主 講 老 師 清 楚 解 答 學 生 的 問 題 。( 三 ) 小 班 教 學小 班 討 論 課 分 成 四 個 小 組 , 共 進 行 了 三 次 四 場 討 論 。 第 一 次 討 論的 主 題 是 「 進 化 論 與 宗 教 」, 第 二 次 是 「 未 來 的 人 類 」 和 「 我 所 知 道的 靈 長 目 」, 第 三 次 則 是 「 關 於 現 代 人 起 源 」。 所 有 討 論 均 由 老 師 安 排助 教 組 織 和 引 導 , 討 論 的 主 題 都 根 據 課 程 的 不 斷 深 入 而 設 計 , 由 簡 單而 複 雜 。 先 由 譚 婧 澤 老 師 通 過 對 人 類 化 石 的 研 究 來 探 討 人 類 起 源 和 進化 的 歷 程 , 然 後 由 金 力 教 授 和 李 士 林 老 師 講 解 利 用 遺 傳 學 的 方 法 研 究人 類 進 化 的 內 容 , 隨 後 , 討 論 主 題 的 深 度 就 逐 漸 增 加 。( 四 ) 評 核 方 式課 程 進 度 是 按 學 生 的 接 受 程 度 而 作 安 排 , 學 生 最 初 對 人 類 進 化 的知 識 了 解 有 限 , 但 隨 著 科 目 內 容 的 不 斷 深 入 , 許 多 學 生 不 單 認 真 閱


274 通 識 教 與 學讀 老 師 提 供 的 參 考 資 料 , 還 會 自 行 查 閱 文 獻 資 料 , 並 積 極 參 與 小 班討 論 。 最 後 , 他 們 都 認 為 自 己 獲 益 良 多 。 課 程 小 組 的 問 卷 調 查 結 果 顯示 , 學 生 對 整 個 課 程 設 計 很 有 興 趣 。結 語上 文 從 幾 個 主 要 方 面 探 討 了 通 識 教 育 在 學 科 間 交 流 的 作 用 , 以 及如 何 更 有 效 實 現 學 科 間 的 良 好 溝 通 。 毋 庸 置 疑 , 學 科 間 的 交 流 和 溝通 , 無 論 對 各 門 學 科 本 身 的 進 步 、 發 展 , 還 是 學 校 的 整 體 發 展 都 有 重要 意 義 。 對 學 科 而 言 , 通 識 教 育 帶 來 的 是 更 多 的 考 察 視 角 、 學 習 方 法和 研 究 途 徑 , 以 及 更 多 的 啟 發 和 更 廣 闊 的 發 展 空 間 ; 對 學 校 而 言 , 這是 更 平 衡 的 進 步 、 更 全 面 的 鞏 固 以 及 提 升 多 向 度 的 綜 合 實 力 ; 最 重 要的 , 是 對 大 學 生 而 言 , 通 識 教 育 讓 他 們 得 到 更 豐 富 的 知 識 、 更 多 元 化的 思 維 空 間 和 更 廣 闊 的 發 展 前 景 。 當 然 , 從 上 文 的 案 例 分 析 可 知 , 通識 教 育 在 促 進 學 科 交 流 上 需 要 熟 練 的 技 巧 和 相 應 舉 措 ( 如 小 班 討 論 、助 教 制 度 等 ), 才 能 發 揮 最 大 作 用 。 因 此 , 對 通 識 教 育 實 施 情 況 的 考察 和 分 析 總 結 , 並 作 相 應 的 改 進 , 是 不 可 或 缺 的 環 節 。總 的 來 說 , 通 識 教 育 是 大 學 本 科 教 育 教 學 改 革 的 一 項 重 大 舉 措 ,它 的 意 義 不 只 在 於 多 學 科 、 跨 學 科 交 流 , 而 且 對 大 學 本 科 教 學 產 生 多 方面 而 深 刻 的 影 響 。 因 此 , 正 確 看 待 通 識 教 育 , 將 為 大 學 教 育 帶 來 意 義 深遠 的 發 展 契 機 。


孫 燕 華 、 王 茜 茜 : 貫 通 與 融 合 : 通 識 教 育 如 何 促 進 跨 學 科 交 流 275參 考 書 目1. 王 德 峰 ,〈 了 解 歷 史 、 借 鑒 西 方 、 認 識 中 國 、 自 作 主 張 〉,《 青年 》,2006 年 第 1 期 。2. 孫 萊 祥 主 編 ,《 研 究 型 大 學 的 課 程 改 革 與 教 育 創 新 》, 北 京 : 高 等教 育 出 版 社 ,2005 年 。3. 梅 貽 琦 :〈 就 職 演 說 〉, 刊 於 《 國 立 清 華 大 學 校 刊 》( 北 京 : 國 立清 華 大 學 校 刊 社 ), 第 341 號 ,1931 年 12 月 4 日 。4. 黃 坤 錦 ,《 美 國 大 學 的 通 識 教 育 — 美 國 心 靈 的 攀 登 》, 北 京 : 北京 大 學 出 版 社 ,2006 年 。5. 黃 俊 傑 ,《 全 球 化 時 代 的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 北 京 : 北 京 大 學 出 版社 ,2006 年 。


通 識 快 訊「 現 今 世 界 的 經 典 」 國 際 研 討 會2008 年 1 月 19 至 20 日 , 美 國 哥 倫 比 亞 大 學 (Columbia <strong>University</strong>)舉 辦 了 「 通 識 教 育 與 核 心 課 程 ─ 現 今 世 界 的 經 典 」 國 際 研 討 會(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neral Education and Core Curriculum—Classics for an Emerging World)。 與 會 學 者 來 自 美 國 、 加 拿 大 、 日本 、 韓 國 、 中 國 、 台 灣 、 香 港 等 二 十 九 個 國 家 和 地 區 的 學 術 機 構 。該 研 討 會 的 目 的 是 讓 會 者 了 解 目 前 美 國 及 東 亞 地 區 有 關 通 識 教 育核 心 課 程 的 發 展 狀 況 , 以 及 分 享 各 地 高 等 院 校 的 通 識 教 育 核 心 課 程 在選 取 、 推 行 及 研 讀 東 、 西 方 經 典 著 作 方 面 的 經 驗 。 該 次 研 討 會 , 與 會者 就 以 下 方 面 展 開 討 論 與 交 流 :1. 在 學 生 對 經 典 作 品 的 理 解 愈 益 薄 弱 、 貧 乏 的 情 勢 下 , 大 學教 育 實 有 需 要 加 強 研 讀 經 典 的 意 識 。2. 重 申 學 習 人 文 理 念 的 重 要 性 , 大 學 並 非 科 技 或 職 業 訓 練所 。3. 需 要 重 新 檢 閱 現 有 課 程 內 容 的 範 圍 , 包 括 : 研 讀 世 界 各 地傳 統 經 典 的 總 目 錄 ; 亞 洲 的 主 要 傳 統 經 典 ; 十 九 至 二 十 世紀 的 現 代 經 典 作 品 ; 以 及 提 供 研 讀 指 南 或 導 覽 參 考 。本 文 資 料 由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主 任 張 燦 輝 教 授 提 供 , 並 由 部 門 二 級 助 理 主任 陳 小 慧 女 士 負 責 整 理 。


278 通 識 快 訊4. 探 討 現 有 ( 主 要 是 美 國 和 東 亞 ) 的 經 典 研 讀 課 程 設 計 、 教學 方 法 、 校 方 支 援 以 及 國 際 合 作 的 可 行 性 。為 迎 接 3–3–4 新 學 制 ,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部 計 劃 於2012 年 起 , 引 入 以 研 讀 經 典 為 核 心 的 一 年 級 必 修 課 程 。 該 部 門 主 任張 燦 輝 教 授 因 此 應 邀 參 加 了 上 述 研 討 會 , 希 望 對 研 讀 世 界 古 今 經 典 ,尤 其 美 國 的 發 展 及 最 新 趨 勢 有 進 一 步 了 解 。 張 教 授 在 會 上 也 發 表 了題 為 “Introducting Classics Back to General Education at the <strong>Chinese</strong><strong>University</strong> <strong>of</strong> <strong>Hong</strong> <strong>Kong</strong>” 的 演 講 , 介 紹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有 關 未 來 一 年 級學 生 共 同 必 修 的 基 礎 課 (foundation course) 設 計 。「 通 識 教 育 與 評 估 的 統 合 設 計 」:記 「 美 國 學 院 與 大 學 協 會 」 主 題 研 討 會美 國 學 院 與 大 學 協 會 (Association <strong>of</strong> American Colleges andUniversities, 簡 稱 AAC&U) 於 2008 年 2 月 21 至 23 日 於 美 國 波 士 頓(Boston) 舉 辦 了 題 為 「 通 識 教 育 與 評 估 的 統 合 設 計 」(IntegrativeDesigns for General Education and Assessment) 的 主 題 研 討 會 。 是次 會 議 為 美 國 學 院 與 大 學 協 會 「 學 術 更 新 網 絡 」 工 作 研 討 會 系 列(Network for Academic Renewal Working Conferences) 的 活 動 之 一 。AAC&U 成 立 於 1915 年 , 以 促 進 自 由 教 育 (liberal education) 為 宗旨 , 可 說 是 美 國 通 識 教 育 於 近 二 、 三 十 年 最 重 要 的 推 動 者 。 其 會 員 以院 校 為 單 位 , 現 時 有 美 國 本 土 成 員 院 校 超 過 1,100 所 和 海 外 院 校 39 所 。是 次 研 討 會 出 席 人 數 超 過 八 百 人 , 參 與 者 來 自 各 類 院 校 , 包 本 文 由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部 項 目 統 籌 吳 曉 真 女 士 提 供 。 該 研 討 會 系 列 以 結 合 學 術 與 實 務 為 特 色 , 是 院 校 交 流 具 體 工 作 經 驗 的 平 台 。 系 列 自2003 年 推 出 以 來 , 每 年 均 有 一 個 針 對 通 識 教 育 評 估 的 工 作 研 討 會 , 可 見 美 國 院 校 對通 識 教 育 評 估 工 作 的 重 視 。


279括 研 究 型 大 學 (research universities)、 博 雅 教 育 學 院 (liberal artscolleges)、 社 區 學 院 (community colleges) 等 等 。 研 討 會 分 兩 天 半舉 行 , 共 有 35 份 報 告 、13 場 圓 桌 會 議 、12 幅 海 報 展 示 , 以 及 五 場 工 作坊 。 所 有 報 告 皆 圍 繞 以 下 五 大 主 題 :一 、 介 紹 機 構 層 面 的 工 作 , 包 括 如 何 推 動 教 師 和 學 生 的 參 與 ,藉 以 展 示 通 識 教 育 作 為 本 科 教 育 重 要 一 環 的 價 值 ;二 、 如 何 評 估 學 生 的 學 習 水 平 和 整 合 學 習 (integrate learning)的 能 力 , 這 包 括 在 不 同 學 科 中 , 以 及 在 整 個 大 學 經 驗 中 不同 環 節 的 學 習 ;三 、 在 貫 徹 和 實 踐 通 識 目 標 的 創 新 工 作 方 面 , 如 何 支 持 和 獎 勵教 師 、 學 生 事 務 工 作 者 及 學 術 專 家 ;四 、 幫 助 學 生 建 立 教 育 目 標 清 晰 的 門 徑 (pathway), 以 助 他 們取 得 學 習 進 展 , 這 包 括 由 中 學 到 大 學 的 過 渡 、 在 學 系 和 學院 的 學 習 , 以 至 不 同 學 制 院 校 的 課 程 涵 接 ;五 、 整 合 通 識 教 育 、 主 修 科 、 課 外 活 動 及 其 他 有 效 的 教 育 形式 (practices), 以 達 至 《 面 對 全 球 新 世 紀 的 大 學 學 習 》(College Learning for the New Global Century) 報 告 中 所指 出 的 四 類 學 習 成 果 。就 會 議 上 所 見 , 美 國 院 校 對 通 識 課 程 教 學 成 果 的 期 望 , 以 及 如 何 進 行通 識 教 育 的 課 程 及 科 目 評 估 , 雖 因 為 院 校 定 位 及 教 育 傳 統 不 一 , 而 有不 同 呈 現 , 卻 已 達 成 一 定 共 識 。 在 預 期 的 教 學 成 果 方 面 , 大 致 是 對《 面 對 全 球 新 世 紀 的 大 學 學 習 》 訂 出 的 學 習 成 果 有 不 同 的 演 。 繹 在AAC&U 在 2007 年 發 表 的 《 面 對 全 球 新 世 紀 的 大 學 學 習 》, 訂 出 四 大 類 美 國 高 等 院校 學 生 面 對 二 十 一 世 紀 應 取 得 的 學 習 成 果 。 它 們 包 括 : 一 、 有 關 人 類 文 化 、 物 質及 自 然 世 界 的 知 識 ; 二 、 智 性 及 應 用 技 能 ; 三 、 個 人 及 社 會 責 任 ; 四 、 整 合 學 習 能力 。 報 告 可 在 AAC&U 的 網 址 下 載 :〈http://www.aacu.org/advocacy/leap/documents/GlobalCentury_final.pdf〉。


280 通 識 快 訊評 估 方 面 , 廣 泛 採 用 的 方 法 包 括 : 課 程 測 繪 (curriculum mapping)─ 即 對 課 程 的 各 部 分 ( 如 科 目 、 模 組 ) 與 課 程 整 體 的 目 標 作 配 對 ,評 估 兩 者 是 否 相 符 , 從 而 作 出 改 善 ; 評 分 尺 (rubrics)─ 用 來 評 核學 生 學 習 成 果 的 工 具 , 按 特 定 學 習 成 果 的 目 標 訂 出 由 高 至 低 各 等 級 的評 核 標 準 。綜 合 是 次 研 討 會 的 觀 察 , 在 美 國 推 動 課 程 評 估 的 力 量 雖 然 是 源 於院 校 認 證 (accreditation) 的 外 在 壓 力 , 但 發 展 下 來 , 不 少 院 校 已 將 之轉 化 為 一 種 自 發 的 推 動 力 , 以 改 善 教 育 素 質 的 內 部 需 求 。 在 筆 者 參 與的 多 場 討 論 中 , 與 會 者 最 關 心 的 , 不 是 如 何 應 付 外 來 的 評 估 壓 力 或 寫出 最 堂 皇 的 報 告 , 而 是 如 何 運 用 評 估 結 果 改 善 課 程 和 教 學 , 以 及 如 何提 高 學 生 的 能 力 和 培 養 他 們 的 學 習 興 趣 。在 閉 幕 會 議 上 , 普 林 斯 頓 大 學 (Princeton <strong>University</strong>) 公 共 及國 際 事 務 學 教 授 卡 茨 (S. N. Katz) 以 「 通 識 教 育 與 評 估 : 對 抗 化 約主 義 , 不 抗 拒 責 任 」(Assessment and General Education: resistingreductionism without resisting responsibility) 為 題 , 討 論 如 何 平 衡 問責 與 自 由 教 育 的 目 標 。 他 認 為 , 大 多 數 院 校 的 學 生 水 平 參 差 , 他 們 的學 習 動 機 及 自 主 性 難 以 和 國 際 頂 尖 大 學 ( 如 普 林 斯 頓 大 學 ) 相 比 。 在這 情 況 下 , 若 從 教 育 的 立 場 出 發 , 院 校 是 有 需 要 且 有 責 任 , 清 楚 陳 述 教育 目 標 和 學 習 途 徑 , 並 且 認 真 地 檢 視 這 些 目 標 是 否 達 到 , 以 及 達 致 的 途徑 是 否 有 效 。 如 何 能 做 到 這 點 , 而 又 不 至 將 通 識 教 育 約 化 為 一 些 數 量 指標 , 將 需 要 教 育 工 作 者 的 敏 感 度 與 創 意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副 主 任 梁 美 儀 博 士 、 項 目 統 籌 吳 曉 真女 士 出 席 了 是 次 會 議 , 並 展 示 以 「 通 過 評 價 與 交 流 改 進 通 識 教 育 」(Improving General Education through an Assessment and Communication卡 茨 教 授 的 演 講 以 及 研 討 會 的 多 場 主 要 討 論 , 皆 有 聲 音 紀 錄 , 可 以 在 網 上 收 聽 , 網址 :〈http://www.aacu.org/Podcast/GenEd08_podcasts.cfm〉。 此 外 ,AAC&U 的 網 頁 上亦 有 歷 年 會 議 的 講 稿 、 報 告 、 錄 音 等 資 料 可 供 下 載 。


281Loop) 為 題 的 海 報 , 介 紹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評 估 的 經 驗 , 以及 參 加 「 為 學 生 投 入 學 習 創 造 目 的 清 晰 的 門 徑 」(Creating PurposefulPathways to Student Engagement and Learning)、「 從 評 價 到 學 業 優異 : 有 意 識 地 為 學 生 的 成 功 構 圖 」(From Assessment to AcademicExcellence: Intentionally Mapping Student Success) 兩 個 工 作 坊 。「 經 典 閱 讀 與 核 心 課 程 協 會 」 第 十 四 屆 年 會2008 年 4 月 3 至 6 日 , 美 國 「 經 典 閱 讀 與 核 心 課 程 協 會 」 (Associationfor Core Texts and Courses) 第 十 四 屆 年 會 於 美 國 麻 薩 諸 賽 州(Massachusetts) 的 普 利 茅 斯 市 (Plymouth) 舉 行 , 本 屆 年 會 的 主 題為 「 我 們 是 誰 ? 來 自 經 典 文 本 的 古 老 、 新 近 、 以 及 永 恆 的 回 答 」(WhoAre We? Old, New, and Timeless Answers from Core Texts)。本 次 年 會 共 294 位 與 會 者 , 他 們 來 自 125 所 大 專 院 校 , 其 中 大多 是 來 自 美 國 本 土 的 兩 年 制 學 院 (two-year colleges)、 四 年 制 本 科學 院 (four-year baccalaureate colleges)、 以 及 綜 合 性 研 究 型 大 學(comprehensive and research universities)。 本 次 會 議 共 安 排 5 場 主 題發 言 (plenary address) 、68 個 專 題 小 組 (panel) 的 報 告 與 討 論 、 以及 3 個 工 作 坊 (workshop) 。 本 文 由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研 究 中 心 博 士 後 研 究 員 徐 慧 璇 博 士 提 供 。 美 國 的 「 經 典 閱 讀 與 核 心 課 程 協 會 」 成 立 於 1994 年 , 該 協 會 致 力 於 在 大 專 院 校 中 推廣 經 典 閱 讀 課 程 的 發 展 。 5 場 主 題 發 言 分 別 為 :Wm. <strong>The</strong>odore de Bary, Columbia <strong>University</strong>, “<strong>The</strong> Great CivilizedConversation: the Great Learning as a Classic Case in Point.”;P. R. Sloan, <strong>University</strong> <strong>of</strong>Notre Dame, “Paideia in a Post-Darwinian World: Reconnecting Education and Biology.”;J. Bottum, Editor, First Things, “Finding Himself: David Copperfield’s Quest for HisTrue Name.”;A. Leavitt, Malaspina <strong>University</strong>-College, “Old Maps. New Worlds.”;T. H. Smith, Emory <strong>University</strong>, “Dark Night <strong>of</strong> Our Souls, Democratic Vistas.”。 此 次 年 會 安 排 了 與 課 程 計 劃 和 管 理 相 關 的 三 個 工 作 坊 , 分 別 對 應 「 經 典 閱 讀 與 核 心課 程 協 會 」 計 劃 在 將 來 實 施 和 已 於 近 年 實 施 的 項 目 ─「 統 合 東 、 西 方 經 典 文 獻 」(grant to integrate Western and Asian core texts),「 發 展 社 區 學 院 的 經 典 閱 讀 課 程 」(developing a community college core text initiative), 以 及 「 消 除 文 理 鴻 溝 」(a new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the humanities and sciences grant proposal)。


282 通 識 快 訊「 經 典 閱 讀 與 核 心 課 程 協 會 」 對 年 會 參 加 者 的 其 中 一 項 要 求 是 ,發 表 報 告 者 必 須 通 過 詮 釋 一 、 兩 篇 經 典 文 本 來 回 應 會 議 主 題 。 本 次 年會 上 , 筆 者 聽 到 來 自 各 個 學 科 、 不 同 類 型 院 校 的 教 師 和 相 關 課 程 負 責人 就 「 我 們 是 誰 ?」 這 一 主 題 的 豐 富 闡 述 。 主 題 發 言 部 分 , 來 自 哥 倫比 亞 大 學 的 德 巴 瑞 (Wm. <strong>The</strong>odore de Bary) 教 授 以 「 偉 大 文 明 的 對話 : 高 深 學 習 作 為 經 典 例 證 」(<strong>The</strong> Great Civilized Conversation: <strong>The</strong>Great Learning as a Classic Case in Point) 為 題 , 從 匯 聚 東 、 西 方 經 典文 本 的 視 角 , 討 論 了 東 、 西 方 , 古 代 、 現 代 經 典 文 獻 的 價 值 , 並 提 出「 何 處 為 家 ?」(What we still can call home?) 的 問 題 , 進 而 德 巴 瑞 教授 對 「 經 典 」(the classic) 加 以 定 義 , 並 對 經 典 閱 讀 科 目 應 當 包 含 的文 獻 範 圍 以 及 重 要 的 教 與 學 問 題 加 以 討 論 。 其 他 幾 位 主 題 講 者 分 別 從生 物 、 文 學 、 哲 學 角 度 選 取 文 獻 對 主 題 進 行 了 詮 釋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研 究 中 心 博 士 後 研 究 員 徐 慧 璇 博 士 出 席 了是 次 會 議 , 並 於 會 上 發 表 題 為 「 儒 家 對 何 為 美 好 生 活 與 何 為 好 的 社 會之 回 答 」(<strong>The</strong> Confucian School’s Answer to “What Constitutes a GoodLife and a Good Society”) 的 報 告 。


更 正 啟 事更 正 啟 事 ( 一 )本 刊 2007 年 9 月 總 第 3 期 , 陳 天 機 、 彭 金 滿 、 王 永 雄 〈 太 陽 系 理 論的 突 破 〉 一 文 , 第 138 頁 第 7 至 8 行 ,太 陽 / 正 8 面 體 / 水 星 / 正 20 面 體 / 金 星 / 正 12 面 體 /火 星 / 正 4 面 體 / 木 星 / 正 6 面 體 ( 立 方 形 )/ 土 星 。應 為水 星 / 正 八 面 體 / 金 星 / 正 二 十 面 體 / 地 球 / 正 十 二 面 體 /火 星 / 正 四 面 體 / 木 星 / 正 六 面 體 / 土 星 。特 此 更 正 。更 正 啟 事 ( 二 )本 刊 2007 年 9 月 總 第 3 期 , 翟 振 明 〈 為 何 「 工 具 教 育 」 與 大 學 精 神相 違 背 〉 一 文 , 第 193 頁 第 14 行 ,「 雖 然 古 代 聖 人 的 東 西 」 應 為 「 你 說古 代 聖 人 的 東 西 」。 特 此 更 正 。


285《 大 學 通 識 報 》 稿 約一 、《 大 學 通 識 報 》 為 半 年 期 學 術 期 刊 , 致 力 於 建 立 通 識 教 育 研 究 與溝 通 的 平 台 , 歡 迎 各 界 來 稿 。二 、 來 稿 長 短 不 拘 , 如 專 題 文 章 一 般 以 一 萬 五 千 字 為 限 ; 其 他 類 別 文章 , 則 以 五 千 字 為 宜 。 註 釋 須 完 整 、 規 範 ; 並 歡 迎 提 供 配 合 文 章的 圖 片 資 料 , 文 稿 如 徵 引 具 版 權 之 圖 表 、 照 片 或 文 字 , 概 請 作 者於 投 稿 前 先 取 得 原 版 權 所 有 者 之 書 面 同 意 , 本 學 報 不 負 此 方 面 之責 任 。 如 文 稿 曾 在 其 它 學 刊 發 表 , 亦 請 於 交 稿 時 說 明 。三 、 來 稿 請 另 紙 列 出 作 者 真 實 姓 名 、 所 屬 機 構 及 職 銜 、 通 訊 地 址 、 電話 及 傳 真 號 碼 、 電 郵 地 址 , 以 便 聯 絡 ; 發 表 時 署 名 聽 便 。四 、 作 者 如 三 個 月 後 未 收 到 答 覆 , 可 視 為 未 被 取 用 , 本 刊 不 作 另 行 通知 。 凡 經 選 用 的 文 稿 , 本 報 編 委 有 權 酌 量 修 改 , 或 請 作 者 自 行 修改 。五 、 本 刊 內 的 所 有 文 章 觀 點 , 均 不 代 表 本 刊 觀 點 , 本 刊 概 不 負 責 。六 、 文 稿 經 採 用 後 , 本 研 究 中 心 將 贈 刊 三 本 。七 、 歡 迎 將 文 稿 用 Micros<strong>of</strong>t word 檔 案 格 式 傳 至 如 下 電 郵 地 址 :rcge@cuhk.edu.hk如 郵 寄 , 請 將 一 式 二 份 文 稿 及 存 有 文 稿 之 電 腦 光 碟 寄 至 如 下地 址 :香 港 沙 田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馮 景 禧 樓 G9 室香 港 中 文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研 究 中 心


287《 大 學 通 識 報 》 文 章 體 例一 、 每 篇 論 文 需 包 括 如 下 各 項 :( 一 ) 題 目 ( 正 副 標 題 )( 二 ) 作 者 姓 名 、 服 務 單 位 、 職 務 簡 介( 三 ) 正 文( 四 ) 注 腳( 五 ) 參 考 書 目二 、 各 級 標 題 按 「 一 、」、「( 一 )」、「1.」、「(1)」 順 序 表 示 , 儘 量不 超 過 四 級 標 題 , 特 殊 情 況 可 靈 活 處 理 。三 、 標 點1. 書 名 號 用 《》, 篇 名 號 用 〈〉, 書 名 和 篇 名 連 用 時 , 省 略 篇 名 號 ,如 《 莊 子 ‧ 逍 遙 遊 》。2. 中 文 引 文 用 「」, 引 文 內 引 文 用 『』; 英 文 引 文 用 “ ”, 引 文 內 引文 用 ‘ ’。3. 正 文 或 引 文 中 的 內 加 說 明 , 用 全 型 括 弧 ()。例 : 哥 白 尼 的 大 體 模 型 與 第 谷 大 體 模 型 只 是 同 一 現 象 模 型 用 不 同 的( 動 態 ) 坐 標 系 統 的 表 示 , 兩 者 之 間 根 本 毫 無 衝 突 , 無 須 爭 執 。四 、 所 有 標 題 為 新 細 明 體 、 黑 體 、12 號 ; 正 文 新 細 明 體 、12 號 、2 倍行 高 ; 引 文 為 標 楷 體 、12 號 。 文 中 及 注 解 中 的 數 字 、 英 文 一 致 用Times New Roman。


288五 、 漢 譯 外 國 人 名 、 書 名 、 篇 名 後 須 附 外 文 名 。 書 名 斜 體 ; 英 文 論 文篇 名 加 引 號 “ ”, 所 有 英 文 字 體 用 Times New Roman。例 : 此 一 圖 式 是 根 據 亞 伯 拉 姆 斯 (M. H. Abrams) 在 《 鏡 與 燈 》(<strong>The</strong> Mirror and <strong>The</strong> Lamps) 一 書 中 所 設 計 的 四 個 要 素 。六 、 注 解 採 腳 注 (footnote) 方 式 。1. 如 為 對 整 句 的 引 用 或 說 明 , 注 解 符 號 用 阿 拉 伯 數 字 上 標 標 示 , 寫在 標 點 符 號 後 。 如 屬 原 文 引 用 且 引 文 超 過 三 十 字 , 須 用 獨 立 引 文方 式 處 理 , 獨 立 引 文 整 段 縮 排 三 個 字 位 ; 若 需 特 別 引 用 之 外 文 ,也 依 中 文 方 式 處 理 。例 (1):根 據 朱 熹 的 注 解 ,「 不 器 」 這 兩 隻 字 其 實 已 涵 蓋 了 反 對 專 才 的通 識 觀 念 :例 (2):器 者 , 各 適 其 用 而 不 能 相 通 。 成 德 之 士 , 體 無 不 具 , 故用 無 不 周 , 非 特 為 一 才 一 藝 而 已 。 儒 家 的 通 才 教 育 觀 對 後 世 有 深 遠 的 影 響 , 直 至 清 末 的 京 師 大 學堂 , 基 本 上 仍 然 以 「 端 正 趨 向 , 造 就 通 才 」 為 鵠 的 。 2. 如 只 於 正 文 中 引 用 一 段 文 字 , 或 對 正 文 中 的 某 個 詞 有 所 說 明 , 則注 解 符 號 緊 跟 引 號 後 或 所 欲 說 明 的 詞 項 後 。例 : 首 先 , 復 旦 學 院 負 責 全 校 本 科 一 年 級 和 部 分 二 年 級 學 生 的 教育 教 學 管 理 工 作 。 朱 熹 :《 四 書 集 註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 ,1995 年 ), 頁 57。 高 明 士 :〈 傳 統 中 國 的 教 育 體 制 與 書 院 〉, 收 入 黃 俊 傑 編 :《 大 學 理 念 與 校 長 遴 選 》( 台 北 : 中 華 民 國 通 識 教 育 學 會 ,2003 年 ), 頁 141–159。 馮 惠 敏 :《 中 國 現 代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 武 漢 : 武 漢 大 學 出 版 社 ,2004 年 ), 頁 44。 臨 床 醫 學 系 八 年 制 的 本 科 生 需 在 復 旦 學 院 學 習 生 活 兩 年 , 比 其 他 專 業 本 科 生 多 修 讀一 年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


289七 、 注 腳 體 例( 一 ) 中 文 注 腳1. 專 書 、 譯 著例 (1): 李 曼 麗 :《 通 識 教 育 — 一 種 大 學 的 教 育 觀 》( 北 京 : 清 華大 學 出 版 社 ,1999 年 ), 頁 76–103。例 (2): 莫 洛 亞 著 , 張 愛 珠 、 樹 君 譯 :《 生 活 的 智 慧 》( 北 京 : 西 苑出 版 社 ,2004 年 ), 頁 106。2. 期 刊 論 文例 (1): 林 安 梧 :〈 當 前 師 資 培 養 改 革 向 度 之 我 見 — 師 範 院 校 通識 教 育 訪 評 之 後 〉,《 教 育 研 究 月 刊 》,1999 年 , 總 第71 期 , 頁 6–8。例 (2): 陳 小 紅 :〈 汕 頭 大 學 學 生 通 識 教 育 的 調 查 及 分 析 〉,《 汕 頭大 學 學 報 ( 人 文 社 會 科 學 版 )》,2005 年 第 4 期 , 頁 20。3. 論 文 集 論 文例 (1): 唐 君 毅 :〈 人 之 學 問 與 人 之 存 在 〉, 收 入 《 中 華 人 文 與 當 今世 界 》( 台 北 : 學 生 書 局 ,1975 年 ), 頁 65–109。例 (2): 葉 式 煇 :〈 哥 白 尼 〉, 收 入 席 澤 宗 編 :《 世 界 著 名 科 學 家 傳記 : 天 文 學 家 I》( 北 京 : 科 學 出 版 社 ,1990 年 ), 頁 58。4. 再 次 引 用(1) 緊 接 上 注 , 用 「 同 上 注 」, 或 「 同 上 注 , 頁 4」。(2) 如 非 緊 接 上 注 , 則 舉 作 者 名 、 書 名 或 篇 名 和 頁 碼 , 無 需 再 列出 版 資 料 。例 : 唐 君 毅 :〈 人 之 學 問 與 人 之 存 在 〉, 頁 80。


2905. 徵 引 資 料 來 自 網 頁 者 , 需 加 注 網 址 以 及 所 引 資 料 的 瀏 覽 日 期 。 網址 用 〈〉 括 起 。例 :〈www.cuhk.edu.hk/oge/rcge〉, 瀏 覽 日 期 :2007 年 5 月 14 日 。( 二 ) 英 文 注 腳所 有 英 文 人 名 , 只 需 姓 氏 全 拼 , 其 他 簡 寫 為 名 字 Initial 的 大 寫 字母 。 如 多 於 一 位 作 者 , 按 代 表 名 字 的 字 母 排 序 。1. 專 書例 (1):J. S. Stark and L. R. Lattuca, Shaping the CollegeCurriculum: Academic Plans in Action (Boston: Allyn andBacon, 1997), 194–195.例 (2):R. C. Reardon, J. G. Lenz, J. P. Sampon, J. S. Jonston, and G.L. Kramer, <strong>The</strong> “Demand Side” <strong>of</strong> General Education—AReview <strong>of</strong> the Literature: Technical Report Number 11(Education Resources Information Centre, 1990), www.career.fsu.edu/documents/technicalreports.2. 會 議 文 章例 :J. M. Petrosko, “Measuring First-Year College Students onAttitudes towards General Education Outcomes,” paper presentedat the annual meeting <strong>of</strong> the Mid-South Educational ResearchAssociation, Knoxville, TN, 1992.3. 期 刊 論 文例 :D. A. Nickles, “<strong>The</strong> Impact <strong>of</strong> Explicit Instruction about theNature <strong>of</strong> Personal Learning Style on First-Year Students’ Perceptions


291<strong>of</strong> Successful Learning,” <strong>The</strong> Journal <strong>of</strong> General Education 52.2(2003): 108–144.4. 論 文 集 文 章例 :G. Gorer, “<strong>The</strong> Pornography <strong>of</strong> Death,” in Death: CurrentPerspective, 4th ed., eds. J. B. Williamson and E. S. Shneidman(Palo Alto: Mayfield, 1995), 18–22.5. 再 次 引 用(1) 緊 接 上 注 , 用 「 同 上 注 」, 或 「 同 上 注 , 頁 4」。(2) 舉 作 者 名 、 書 名 或 篇 名 和 頁 碼 , 無 需 再 列 出 版 資 料 。例 :G. Gorer, “<strong>The</strong> Pornography <strong>of</strong> Death,” 23.八 、 參 考 書 目須 將 所 有 在 文 中 引 用 的 書 或 文 章 列 出 , 如 參 考 資 料 涉 及 中 外 文 ,則 分 列 「 中 文 參 考 書 目 」 和 「 外 文 參 考 書 目 」。 中 文 參 考 書 目 按筆 劃 排 序 ; 外 文 參 考 書 目 按 字 母 順 序 。( 一 ) 中 文 參 考 書 目例 (1): 張 人 傑 主 編 ,《 國 外 教 育 社 會 學 基 本 文 選 》, 上 海 : 華 東師 範 大 學 出 版 社 ,1989 年 。例 (2): 梁 美 儀 ,〈 通 識 教 育 的 使 命 與 中 國 文 化 教 學 的 實 踐 〉,收 入 胡 顯 章 主 編 ,《 走 出 「 半 人 時 代 」— 兩 岸 三 地學 者 談 通 識 教 育 與 文 化 素 質 教 育 》( 北 京 : 高 等 教 育 出版 社 ,2002 年 ), 頁 234–265。例 (3): 陳 小 紅 ,〈 汕 頭 大 學 學 生 通 識 教 育 的 調 查 及 分 析 〉,《 汕 頭 大學 學 報 ( 人 文 社 會 科 學 版 )》,2005 年 第 4 期 , 頁 12–34。


292( 二 ) 外 文 參 考 書 目所 有 英 文 人 名 , 只 需 姓 氏 全 拼 , 其 他 簡 寫 為 名 字 Initial 的 大 寫 字母 。 如 多 於 一 位 作 者 , 按 姓 氏 首 字 母 排 序 。例 (1):Association <strong>of</strong>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Greater Expectations: A New Vision for Learning as aNation Goes to College. Washington, DC: Association <strong>of</strong>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2002.例 (2):Astin, A. W. “<strong>The</strong> Changing American CollegeStudents: Thirty-Year Trends, 1966–1996.” <strong>The</strong> Review<strong>of</strong> Higher Education 21.2 (1998): 115–135.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