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1.2012 Views

课程开发行动导向教学法

课程开发行动导向教学法

课程开发行动导向教学法

SHOW MORE
SHOW LESS

You also want an ePaper? Increase the reach of your titles

YUMPU automatically turns print PDFs into web optimized ePapers that Google loves.

该学习手册的主要内 容:<br />

尊敬的老师们:<br />

课程开发、课堂设计与<br />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br />

一份针对教师培训的学习手册<br />

该学习手册是由InWEnt公司与 的企业与职业教育学院合作编制<br />

我们制定该学习手册的目的是帮您进行深化学习。该手册内收集了不同培训主题的重要信息以及相关的理论<br />

基础。<br />

与此同时,我们还在手册中为您介绍了几种操作性较强的课堂教学方法,您可将此类方法模式应用于您的课<br />

堂教学活动中。为了能让您对自己的学习进项反馈,我们还在手册内设计了针对性的课堂练习。<br />

Foto: Audiovisuelles Medienzentrum der Otto-von-Guericke-Universität Magdeburg<br />

GIZ 公司 萨克森.安哈尔分部<br />

“职业教育的媒体现代化与课程开发” / UNEVOC 中心马<br />

格德堡<br />

Schellingstr. 3-4, 马格德堡,<br />

邮编:39104<br />

电话+ 49 391 5371-300


Impressum:<br />

V.i.S.d.P.<br />

Dr. Eberhard Trowe<br />

GIZ GmbH - Deutsche Gesellschaft für Internationale Zusammenarbeit Regionales<br />

Zentrum Sachsen-Anhalt und Moderne Medien und Curriculumentwicklung in<br />

der beruflichen Bildung / UNEVOC Zentrum Magdeburg<br />

Schellingstr. 3 - 4<br />

39104 Magdeburg<br />

Fon + 49 391 5371-300<br />

Fax + 49 391 5371-329<br />

Autoren:<br />

PD. Dr. habil. Frank Bünning (Otto-von-Guericke Universität Magdeburg),<br />

Alexander Schnarr M.Sc. (Otto-von-Guericke Universität Magdeburg),<br />

Sun Yang M.Sc. (Otto-von-Guericke Universität Magdeburg),<br />

Kai Gleißner M.A. (Otto-von-Guericke Universität Magdeburg),<br />

Dr. Hans-Joachim Bahr (Metop GmbH).


第 1 页<br />

目录<br />

1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 2<br />

2 职业培训的意义与目标 4<br />

3 职业教育的中德对比 5<br />

4 教与学过程的行动领域 6<br />

5 行动导向与学习领域方案 8<br />

6 从学习领域到学习情景 10<br />

7 实践中的教学方法 12<br />

a 项目教学法<br />

b 案例学习法<br />

c 引导文教学法<br />

d 角色扮演法<br />

e 实验法<br />

8 课堂教学计划 18<br />

a 基本介绍<br />

b 课堂教案<br />

9 教学媒体 24<br />

a 基本介绍<br />

b 课堂工作单


第 2 页<br />

1.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br />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 如下图所示:<br />

在德国有<br />

大概 360<br />

个国家承<br />

认的培训<br />

职业。<br />

摘自: http://www.kmk.orglfileadmin/doc/Dokumentaion/Bildungswesen_pdfs/dt-2009.pdf<br />

任务:<br />

讨论中国与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共同点与不同处。<br />

职业教育体系分为几类?


第 3 页<br />

职业培训 Berufsbildung<br />

职业培训包括:<br />

- 职前培训<br />

- 职业准备/职业培训准备<br />

- 第一职业培训<br />

- 职业继续培训/再培训<br />

- 转岗培训/弱势群体培训<br />

职业教育学 Berufspädagogik<br />

职业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可对职业培训的不同形式与关系进行<br />

- 描述,<br />

- 理解,<br />

- 解释与<br />

- 预测。<br />

职业教育学也是开发职业培训实施的工具、策略与解决方案。<br />

职业教育 Berufsausbildung<br />

双元制<br />

双元制在第一职业培训中起着非<br />

常重要的作用。<br />

在“双元制”体制下,学校毕业<br />

生不需要入学考核便可获得一个<br />

(受国家承认的)职业学习与培<br />

训的机会。通过“双元制”教育<br />

学生将获得职业行动能力(该行<br />

动能力的获得基于理论与实践的<br />

结合),以应付以行动为导向的<br />

工作任务。原则上接受培训的双<br />

元制学生要与培训企业签署一个<br />

培训合同。这意味着职业学校与<br />

企业共同承担培养学生的任务。<br />

在职业培训中期学生必须要参加<br />

一个由德国工商行业协会或者手<br />

工业协会组织的中期考试,双元<br />

制结束后参加一个结业考试。该<br />

结业考试包括了一个书面考试,<br />

一个实践工作任务考试与一个口<br />

试。通过考试考官将确定考生是<br />

双元制的特点<br />

是将职业培训<br />

中的理论与实<br />

践充分地结合<br />

了起来。<br />

职业教育的任务是传授基本的职业行动能力,它的主要功能是培训学生掌握一个国家承认的职业。<br />

摘自: Bahr博士的课堂教材“职业课程开发”<br />

否掌握了该职业的基本职业技<br />

能,是否能独立完成将来的职业<br />

工作任务。


第 4 页<br />

职业教育<br />

在德国的<br />

教育体系<br />

中扮演着<br />

非常重要<br />

的角色。<br />

2 职业培训的意义与目标<br />

企业与社会提出的目标<br />

个人目标<br />

摘自: Bahr博士的课堂教材“职业课程开发”


第 5 页<br />

3 职业培训的中德对比<br />

中国的职业教育与培训<br />

德国的职业教育与培训<br />

摘自: Bahr博士的课堂教材“职业课程开发”


第 6 页<br />

课程是一<br />

个复杂的<br />

体系。<br />

4.教与学过程的行动领域<br />

摘自: Bahr博士的课堂教材“职业课程开发”<br />

4. 课程开发<br />

课程开发包括:<br />

- 选择、解释并描述每个培训职业课堂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br />

- 实施、评估并审核已开发的课程。<br />

课程:<br />

- 为培训课程提供质量保证与稳定性,<br />

- 确定职业的最低标准,<br />

- 保证培训与继续培训在不同职业培训机构的可比性,<br />

- 为职业培训的计划与考核提供参考基准。<br />

职业课程必须:<br />

- 即能与科技的前沿发展接轨<br />

- 又保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具有持久性<br />

课程是基于具体的学习目标而提出的详细的学习领域中的教学计划,它不<br />

仅包括学习目标,也包括学习分目标与教学方法。


第 7 页<br />

课堂教学计划的各个层面<br />

摘自: Bahr博士的课堂教材“职业课程开发”<br />

课程(教学大纲)种类<br />

课程(教学大纲)方法步骤<br />

摘自: Bahr博士的课堂教材“职业课程开发”


第 8 页<br />

5. 行动导向与学习领域方案<br />

德国企业在过去的几年里发生了很大变化。例如水平式的管理(淡化等级制),服务业功能扩<br />

大,网络交流与信息普及等。在这种环境下员工尤其要具备主动参与工作的意识及承担工作责<br />

任的意识,这恰恰也是企业对员工提出的关键能力。有了关键能力,员工才能更快地适应不断<br />

变化的劳动市场。在此德国各州文化部长联席会议(KMK)在1995年为职业学校开发了框架计划与相<br />

关的学习领域。KMK颁发的手册中包含了职业学校的教育任务指示。职业学校有如下的任务:<br />

行动能力<br />

• “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该能力是专业能力与个人及社会能力的结合;<br />

• 培养学生的灵活适应能力,以便学生能够不断克服工作环境、社会及欧盟发展所<br />

带来的新的挑战;<br />

• 培养学生具备将来参加继续培训的意识;<br />

• 培养学生有意识地规划个人及社会生活的能力”。( KMK手册,2000年,第8页)<br />

• 在KMK手册中行动能力被定义为<br />

“个人具备职业、社会与个人生<br />

活客观思考的能力,以及承担个<br />

人及社会责任的意识。”行动能<br />

力包括专业能力、个人能力及社<br />

会能力三个维度。( 同上,第8页)<br />

专业、个人与社会能力的均衡发展是方<br />

法与学习能力的前提。KMK强调,行动能<br />

力作为一个教学理论整体,必须涵盖专<br />

业、个人与社会能力。<br />

行动导向<br />

KMK手册中将行动导向教学指定为教学论的基础:<br />

摘自: Bahr博士的课堂教材“职业课程开发”<br />

• “职业学校的学习以具体的职业行动与各种思想活动为基础,也是理解他人行动的过程。这<br />

种学习尤其注重反馈所发生的行动(行动计划、实施及行动结果)。通过这种对职业工作的<br />

深入思考学生将具备胜任工作的能力。”( KMK手册,2000年,第8页)


第 9 页<br />

学习领域<br />

学习领域是新框架计划的结构特点。“学习领域是一个由目标表述、学<br />

习内容与学习时间组成的整体。它面向职业任务与行动过程。学习领域<br />

体现了职业学校的职业资格要求”(同上,14页)。<br />

每一个学习领域都是由学习目标表述与具体的学习内容组成,同时还包<br />

括学习时间(学期时间安排)。学习时间为一个学习领域所需课时提供<br />

参考。(KMK 1997,31)<br />

为了培养有效的终生学习能力学生们需要与行动和情境相关的独立学习<br />

活动。行动导向教学侧重传授给学生导向性知识,让学生系统性地行动<br />

思考,并解决综合性的范例性的工作任务(同上)。<br />

学习情境<br />

教学论分析的反馈阶段(Bader/Schaefer, 1998, 229页)<br />

“学习情境是范例性的<br />

课程,它将专业理论与<br />

实践应用相结合。它是<br />

学习领域中的具体教学<br />

活动”。(同上,14页)


第 10 页<br />

6. 从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br />

从1995年开始国家陆续颁布了基于学习领域的职业教育大纲计划。运行<br />

技术电子工及其第一学年的学习领域 2 :电气安装的规划与实施将作<br />

为范例在此进行展开。


第 11 页


第 12 页<br />

区别方法<br />

模式与微<br />

观方法。<br />

任务:<br />

您已经了解了那些教学方法?<br />

7. 实践中的教学方法<br />

教学方法定义:<br />

“教学方法是形式与过程,在此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在学校学习掌握他<br />

们所处的真实的自然与社会。”(MEYER, HILBERT, 1994年,第 45页)<br />

“教学方法”是老师与学生为达到教学目标走的基本的路。 (MEYER, HIL-<br />

BERT,1994年)<br />

方法模式与微观方法有哪些区别?<br />

(DIESTERWEG,,1962年,第 39页)<br />

方法是为了获取知识而设计的一个有计划的过程 (KONDAKOW,1978年,第341<br />

页)<br />

从逻辑角度给方法分类:(参考: DIESTERWEG)<br />

- 分析法<br />

- 综合法<br />

- 归纳法<br />

- 演绎法<br />

- 基因法<br />

- 历史法<br />

- 还原法


第 13 页<br />

7.1 项目教学法<br />

项目教学法是培训与课堂教学过程,在该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共<br />

同承担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同时项目教学可使学生学习独立<br />

学习并理解综合复杂的工作情境。<br />

项目教学法的方法论核心是:<br />

- 面向一个实践性的工作任务;<br />

- 学生参与计划与实施过程;<br />

- 使用工作设备及工具;<br />

- 积累真实的职业工作经验。<br />

(Pahl, 2005年, 第290页).<br />

项目教学法的过程<br />

1) 项目起草与目标制定<br />

原则上一个项目任务是由教师提出并制定的。然后学生们共同制定该项<br />

目的目标,集思广益,提出各种可能的方案。<br />

2) 计划<br />

学生独立制定项目工作计划并确定工作步骤。教师对学生的工作计划提<br />

出意见。在计划中会确定由谁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以及如何做。此外<br />

学生们要根据项目的特殊性考虑项目的每个部分是应该由大家一起做还<br />

是个人独立完成。<br />

3) 实施<br />

学生在实践中实施由他们共同开发的项目计划,同时完成项目产品。<br />

4) 成果展示报告<br />

项目结束以后学生要作项目产品展示报告。<br />

5) 评估<br />

学生参考之前制定的评估标准对项目的成果及团队合作过程<br />

进行评估。先由学生自评,再由老师最总结性评价。在此过<br />

程中老师和学生共同讨论项目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并评价学生<br />

制定的解决问题方案。<br />

摘自: FREY, KARL: 项目教学法, 1990年<br />

项目教学来自<br />

职业中的实践<br />

工作任务。


第 14 页<br />

角色扮演<br />

给学生们<br />

提供了一<br />

个体验真<br />

实的职业<br />

工作情境<br />

的机会。<br />

7.2 角色扮演法<br />

角色扮演的特点是,学生作为演员扮演一个真实的社会角色。演员要<br />

确定他所扮演人物的兴趣、态度和价值观。与此同时,角色扮演的参<br />

与者们还要观察反馈自己或别人所扮演的角色。<br />

角色扮演的目的:<br />

- 通过社会活动获得社会能力,尤其是学会面对冲突场景;<br />

- 丰富社会经验;<br />

- 体验社会行为的前提和条件;<br />

- 认识并考虑社会行为中的情感层面。<br />

角色扮演的步骤<br />

准备阶段<br />

教师向学生们介绍角色扮演的基本规则和目标。<br />

引导<br />

教师在这个步骤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要向学生们介绍主题<br />

及剧本的情境,然后给学生分配角色。不需做演员的学生们将作观察<br />

者从戏外观察演员表演及整个角色扮演。<br />

加工准备<br />

演员和观察着要借助老师所给的信息来加工角色间的关系和任务。与<br />

此同时他们逐渐进入角色。<br />

扮演<br />

在教师或一位学生做了开场介绍之后,所有参与者正式进入角色开始<br />

演出。<br />

走出角色<br />

重要的是,参与者在扮演完他的角色后能够完全走出角色,以便他们<br />

能客观地分析演出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作出客观的评价,避免将个人感<br />

情带入评价中。<br />

讨论<br />

教师,演员与观察者一起客观讨论角色扮演的过程与经验。教师总结<br />

扮演中涉及的新知识并引发学生新的思考。另外教师可结合真实的职<br />

业工作情景来反馈学生的角色扮演活动。<br />

任务:<br />

角色扮演过程应该注意些什么?<br />

哪些情境特别适合角色扮演?


第 15 页<br />

7.3 案例学习法<br />

案例学习最初来自于职业工作实践中。经过认知,分析并加工一个复杂的与实<br />

践紧密结合的问题后,学生要开发,分析并对比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案<br />

例学习法学生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锻炼决策能力,与此同时学生还可掌<br />

握实践专业技能。<br />

案例学习的学习目标:<br />

- 学生分析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强的案例;<br />

-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与决策能力;<br />

- 学生独立掌握跨专业知识。<br />

(Bonz,1999年,第145页)<br />

案例学习法的步骤<br />

面对问题<br />

首先老师向学生们介绍一个来自于实践中的案例。学生可通过提问或对话等形<br />

式进一步地了解案例并处理该案例的主要问题。<br />

信息<br />

认识到了主要存在的问题后,每个学生能够与小组成员共同收集并评价重要的<br />

信息,教师可作为顾问对学生如何收集信息提供建议。<br />

探索<br />

在这个阶段学生们独立探索出多个解决问题的方案。如果学生们只想到了一个<br />

解决问题的方案,老师应给学生一定的提示,以便他们探讨出更多方案。<br />

结果<br />

一个小组内允许开发出多个解决方案,学生在多项解决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佳方<br />

案。在此过程中学生要讨论每个方案的优缺点,并反馈每个方案可能发生的结<br />

果。<br />

讨论<br />

每个小组建立一个他们的解决方案。小组与小组之间会进行讨论。最后每个小<br />

组都会确定一个方案建议。在小组间的讨论过程中学生们可能还会探讨出新的<br />

方案。<br />

对比<br />

学生将在实践中检验对比他们所选取的解决方案。当他们的方案不能付诸实践<br />

时,将由老师(专家)评价该方案。<br />

摘自: Arnold, Rolf: Entfernung der didaktischen Planung , In Berufsbildene Schule, 1990<br />

通过案例学习学<br />

生们对综合复杂<br />

的案例进行分析<br />

与评价。


第 16 页<br />

引导文教<br />

学法促进<br />

学生的自<br />

学能力。<br />

7.4 引导文教学法<br />

引导文教学法是职业培训中很重要的一个教学方法。它要求学生借助引<br />

导文独立完成工作任务。引导文是由教师制定的书面任务,它包括了任<br />

务介绍、引导问题、工作计划和评估表等。通过引导文学生应独立地完<br />

成行动导向学习任务。引导文教学法的步骤是以“完整行动”理论为基<br />

础的。该理论说明了一个行动由计划、实施和评价组成。<br />

引导文教学法的学习目标是:<br />

引导文字,书面信息和工作提示代替了教师的指引,学生可独立地学习<br />

行动,从而达到掌握职业技能和知识的目的。(Bonz, 1999年, 第153页 )<br />

引导文教学法的步骤<br />

信息<br />

在这个阶段学生应按照引导文中的引导问题和引言,借助老师提供的<br />

辅助材料 (教科书,专业报刊等) 收集并加工重要信息。<br />

计划<br />

每个学生与小组成员共同思考工作步骤,所需辅助材料和工具,以便<br />

制定工作计划。<br />

决策<br />

在此阶段学生既要做一个小组讨论,也要与老师进行一个专业谈话,<br />

以便修改并优化已经制定好的工作计划 。<br />

实施<br />

学生应用自己制定的工作计划实施工作任务。通过实施学生可获得知<br />

识与能力。如果学生需要帮助,老师可给以指导。<br />

控制<br />

学生使用控制单来检测已完成的工作任务。通过与之前工作计划中制<br />

定的工作步骤与要求对比,学生可对其工作结果进行反馈与评价。<br />

评价<br />

老师应在专业谈话中指出学生的不足,这样学生可更清楚地认识到自<br />

己的优缺点,以便今后避免不足。


第 17 页<br />

7.5 实验教学法<br />

实验是经验学的主要元素。通过实验实验者既可获得知识也可进行应<br />

用性研究。实验是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实验者有意识地、系统地对<br />

所研究对象与过程施加影响,以获取新的知识。<br />

实验法教学步骤<br />

制定目标<br />

老师根据教学目标提出问题,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共同制定试验目标并<br />

草拟试验方案。<br />

建立假设<br />

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和已有的经验推测事态的规则与关系 。<br />

计划您的尝试<br />

老师退居幕后,这样学生可以借助草稿或技术图独立地计划工作步<br />

骤。学生要决定他们是在小组内分工还是同步做实验。<br />

实施<br />

通过实验的实施来回答您之前提出的问题。<br />

评估<br />

通过假设与结果的对比,学生可找到并改正误差。学生还要将实验的<br />

现象与结果进行描述和总结。<br />

实验概述:<br />

任务:<br />

请选择主题设计一个实验!<br />

概述一个可能的实验尝试。<br />

一个非常著名<br />

的实验是由奥<br />

托.冯.葛瑞克制<br />

作的马格德堡<br />

半球实验.


第 18 页<br />

8.1. 基本介绍:<br />

8. 课堂教学计划<br />

学习理论教学论 (柏林模式)<br />

学习理论教学论是在60-70年代由教育学家<br />

Paul Heimann, Gunter Otto 和 Wolfgang Schulz共同开发<br />

的。该教学论为与教学相关的不同的条件<br />

与决策领域开发出了一个结构模式,同时<br />

作为当今课堂教学设计与课程开发的标<br />

准。该模式包括六个领域:两个条件领域<br />

(人类学条件与社会文化条件)和四个决<br />

策领域(教学目标,教学主题,教学方法<br />

和媒体选择)。<br />

柏林模式<br />

对条件领<br />

域和决策<br />

领域进行<br />

了区分。<br />

条件领域:<br />

准备一堂课之前教师应对上课班级的条件作具体的分析。<br />

分析班级条件包括:<br />

人类学条件,这里是指发展心理条件,学习条件,学习基础知识。<br />

社会文化条件,这里包括学生家庭与社会背景及他的学习特点(集<br />

中精力的情况等)。<br />

决策领域:<br />

它对课堂组织形式有影响。<br />

教师来决定他的课堂选用哪些目标,方法,主题和媒体。<br />

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 - 大目标 / 小目标<br />

教学方法: 方法的问题/行动导向教学法<br />

教学主题: 内容 / 内容结构<br />

媒体选择: 媒体 / 使用与学习效果


第 19 页<br />

8.2 课堂教案<br />

教师<br />

教育机构<br />

科目<br />

该课时的主题<br />

时间 分钟<br />

班级<br />

教室<br />

地点/时间<br />

课堂教案内容<br />

1. 从教学计划和职业实践出发提出课题<br />

2. 初始情境(分析学习者的基础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能力)<br />

3. 制定学习目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能力)<br />

4. 从教学论出发对课堂流程进行解释<br />

5. 表格<br />

6. 参考文献<br />

7. 附件<br />

a) 教学目标说明<br />

b) 教学流程安排说明<br />

c) 学习效果检查说明<br />

任务:<br />

应用该手册提供的表格计划一堂课!<br />

您需要考虑哪些决策领域及条件领域?<br />

请解释您的工作步骤!


第 20 页<br />

8.2 课堂教案空白样板<br />

1. 从教学计划和职业实践出发提出课题<br />

2. 初始情境(分析学习者的基础知识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能力)<br />

3. 制定学习目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能力)


第 21 页<br />

4. 从教学论出发对课堂教学进行解释<br />

- 教学目标说明<br />

- 教学流程安排说明<br />

- 学习效果检查说明


第 22 页<br />

Neue Hausaufgaben:新的家庭作业<br />

Tafelanschrieb:板书<br />

Arbeitsauftrag/ Leitfragen:工作任务/导引问题<br />

Zeit时<br />

间<br />

Handlungsphase行为阶段<br />

Aktivitäten Lehrer教师活动 Aktivitäten Teilnehmer参与者活动 Methoden方法 Medien媒体<br />

Spezielle Voraussetzungen der Stunde<br />

(Hausaufgaben usw.)<br />

课堂特殊要求(家庭作业等等)<br />

Klasse:<br />

班级<br />

Raum:<br />

教室<br />

Thema der Std:题目<br />

Datum:日期<br />

Stunde:<br />

小时<br />

Lehrfach:科目<br />

Ziele der Stunde:目标<br />

Vorbereitung:准备<br />

Tafel黑板<br />

Geräte仪器(OHP, Dia,<br />

usw.投影仪,幻灯片等<br />

等)<br />

Sitzordung座次<br />

Kopien复印<br />

Bücher课本<br />

Hefte练习本<br />

Lernträger学习载体<br />

…………………………<br />

5. Formblatt „Unterrichtsplanung“表格“课堂计划”


第 23 页<br />

6. 参考文献<br />

7. 附件


第 24 页<br />

是否选择<br />

该媒体进<br />

行教学主<br />

要取决于<br />

它的使用<br />

可行性以<br />

及它对学<br />

习效果的<br />

影响 。<br />

9. 教学媒体<br />

媒体教学通常被理解为为课堂教学而应用的信息载体。<br />

媒体分为以下几种:<br />

可听媒体<br />

声音媒体 (收音机 …) / 音响设备 (音响,磁带,CD, …)<br />

印刷品媒体<br />

教科书 / 专业书/ 引导文 / 学习练习册 /报刊杂志<br />

可视媒体<br />

课堂工作单/ 海报图片 / 投影仪/ 投影机 / 卡片<br />

视听媒体<br />

电视机与学校电视/ 电影与录像带电影<br />

新的交互式媒体<br />

电脑 /网络 / 多媒体<br />

任务:<br />

媒体教学有哪些优点?<br />

应用媒体教学需要注意些什么?


第 25 页<br />

媒体应用 — 例子:课堂工作单<br />

课堂工作单是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一种学习媒体。它属于可视媒体的一<br />

种,是对可听媒体及视听媒体的补充。<br />

它可作为独立的教学媒体,也可作为多种媒体教学(例如:投影仪,黑<br />

板,教科书,电脑网络)的一个部分来使用。课堂工作单有助于学习过<br />

程的结构化。<br />

应用于不同教学过程的课堂工作单在原则上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br />

1)它是围绕着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而设计的,它有助于促进学生<br />

的独立性。<br />

2)它根据班级学生的不同程度帮助学生解决不同的问题。<br />

课堂工作单的种类<br />

1) 导入单<br />

它可应用于一个新的教学主题的导入阶段。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br />

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解题动力,明确教学目标,还可作为该主<br />

题的系统介绍。<br />

2) 加工单<br />

它是最常用的一种课堂工作单。它主要是针对一个主题任务的学<br />

习与加工过程而设计的。<br />

3) 练习单<br />

学生通过练习单得到学习任务,问题与辅助练习。它可帮助学生<br />

巩固深化所学知识,让学生得到智力训练并发展能力。<br />

4) 评价单<br />

它是为了检查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效果)而设计的。<br />

5) 重要信息单<br />

它包括简短的信息、总结、公式、图示与表格等,它有助于学生<br />

掌握重要的学习内容。<br />

6) 与教科书互补的工作单<br />

此类工作单含有教科书里的专业信息知识,教师结合书中的知识<br />

开发任务与问题,以便提高学生的独立性。<br />

课堂工作单的<br />

作用是激发学<br />

生的学习兴趣<br />

并促进学生学<br />

习的深化。


词典<br />

德国文化部各州部长联席会议KMK中的行动能力<br />

在教学框架计划中是这样定义行动能力的:<br />

行动能力被理解为“个人具备职业、社会与个人生活客观思考的能力,以及承担个人及社会责任的<br />

意识。”行动能力包括专业能力、个人能力及社会能力三个维度。( KMK手册,第8页)<br />

行动导向<br />

行动导向的含义不仅包括了面向工作共具体的职业行动,同时也包括了面向完整的行动。 “职业学<br />

校的学习以具体的职业行动与各种思想活动为基础,同时也是理解他人行动的过程。这种学习尤其<br />

注重反馈所发生的行动(行动计划、实施及行动结果)。通过这种对职业工作的深入思考学生将具<br />

备胜任工作的能力。”( KMK手册,2000年,第8页)<br />

行动领域<br />

通过对企业中的行动分析可得出哪些行动情境对克服职业,社会及个人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br />

的行动能力会以此得到提高。<br />

学习领域<br />

“学习领域是一个由目标表述、学习内容与学习时间组成的整体。它面向职业任务与行动过程。学<br />

习领域体现了职业学校对学生的提出的职业资格要求”。(同上,第8页)<br />

学习情境<br />

“学习情境是范例性的课程,它将专业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它是学习领域中的具体教学活<br />

动”。(同上,第8页)<br />

参考文献<br />

- Plaetzold, Günter: Lernmethoden in der Beruflichen Bildung.Heidelberg:Sauer,1993<br />

- Jörg-Peter Pahl: Ausbildungs- und Unterrichtsverfahren, Bielefeld,2005<br />

- Bonz, Bernhard: Methoden der Berufsbildung , -Stuttgart:Hirzel,1999<br />

- Richard Huisinga...(Hrsg.): Lernfeldorientierung: Konstruktion und UnterrichtsPraxis/Gesellschaft<br />

- Zur Förderung Arbeitsorientierter Forschung und Bildung. –Frankfurt am Main: GAFB,1999<br />

- Reinhard Bader, Martina Mueller(Hrsg.):Unterrichtsgestaltung nach dem Lernfeldkonzept,2005<br />

- Karl-Wilhelm Stratmann, Manfred Schloesser: Das duale System der Berufblidung. –Frankfurt am Main:GAFB,1990<br />

- Bader/Schaefer: Reflexionsstufen zur didaktischen Analyse ,1998,S.229<br />

- KMK-Handreichung, 2000, S. 8<br />

- DIESTERWEG, 1962, S. 39<br />

- Hans-Joachim Bahr, Foliensatz Curriculumentwicklung für die Berufsbildung, Magdeburg 2008<br />

图表:Abbildungsverzeichnis:<br />

- http://www.kmk.orglfileadmin/doc/Dokumentaion/Bildungswesen_pdfs/dt-2009.pdf<br />

- Skript zum Seminar „ Entwicklung beruflicher Curricula“, Dr. Bahr<br />

- Frey, Karl: Die Projektmethode, 1990<br />

- Arnold, Rolf: Entferung der didaktischen Planung , In Berufsbildene Schule, 1990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