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6.2013 Views

政府資訊公開法制對政府機關處理資訊之因應作為(窄頻)

政府資訊公開法制對政府機關處理資訊之因應作為(窄頻)

政府資訊公開法制對政府機關處理資訊之因應作為(窄頻)

SHOW MORE
SHOW LESS

Create successful ePaper yourself

Turn your PDF publications into a flip-book with our unique Google optimized e-Paper software.

政府資訊公開法制對政府<br />

機關處理資訊之因應作為<br />

朱瑞陽 講師<br />

律師、專利代理人<br />

1


課程大綱<br />

政府資訊公開法簡介<br />

本章說明何謂政府資訊公開法,與其在法<br />

律體系的地位與衝擊<br />

結論<br />

資訊公開法之實務運作<br />

本章以案例輔助說明資訊公開法之實務<br />

操作<br />

政府單位處理資訊之因應作為<br />

本章依據前章的實務運作說明後,提供<br />

政府單位因應作為與順序<br />

政府資訊公開法制對政府機關處理資訊之因<br />

應作為的重點結論說明<br />

2


第一章 政府資訊公開法簡介<br />

1-1 何謂政府資訊公開法<br />

1-2 政府資訊公開法之法律體系地位<br />

1-3 政府資訊公開法之衝擊<br />

3


1-1 何謂政府資訊公開法<br />

4


何謂政府資訊公開法?<br />

便利人民共享及公平<br />

利用政府資訊<br />

政府資訊為公共財<br />

資訊共享<br />

保障人民知的權利<br />

憲法第11條言論自由之延伸<br />

憲法第22條基本權<br />

增進人民對公共事務之<br />

瞭解、信賴及監督,並促<br />

進民主參與<br />

政<br />

府<br />

於<br />

一<br />

定<br />

條<br />

件<br />

下<br />

有<br />

提<br />

供<br />

資<br />

訊<br />

之<br />

義<br />

務<br />

5


1-2 政府資訊公開法之<br />

法律體系地位<br />

6


政府資訊公開法為資訊安全法制之一環<br />

資訊保護<br />

公務員服務法<br />

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br />

國家機密保護法<br />

營業秘密法<br />

刑法<br />

資訊監察<br />

通訊保障及監察法<br />

行政程序法<br />

資訊公開<br />

政府資訊公開法<br />

(以下簡稱資訊公開法)<br />

電子簽章法<br />

資訊應用<br />

7


資訊安全法制之目的<br />

保障個人隱私權<br />

維護資訊傳輸之安全<br />

資訊公開之要求<br />

確保國家資訊安全<br />

規範網路犯罪行為<br />

建立網路安全交易暨信賴機制<br />

8


1-3 政府資訊公開法之衝擊<br />

9


資訊公開法之衝擊<br />

政府資訊公開之要求<br />

人民享有資訊公開請求權,除依法不得公開或<br />

限制公開之情況外,政府機關不得拒絕人民之<br />

申請<br />

資訊公開義務與公務員保密義務之衝突<br />

–公開義務與保密義務之衝突<br />

–應秘密對象及保密程度之界定<br />

–資訊保管方式之衝突<br />

‧資訊公開存取之便利性V.S.資訊保護之保存隱密性<br />

10


第二章 資訊公開法之實務運作<br />

2-1資訊公開法之實務運作<br />

2-2案例<br />

11


2-1 資訊公開法之實務運作<br />

12


資訊公開法之法令架構<br />

政府資訊<br />

之主動公開<br />

公開範圍<br />

公開管道<br />

適用範圍 適用單位<br />

費用減免<br />

申請提供<br />

政府資訊<br />

申請人與方式<br />

申請程序<br />

救 濟<br />

案例解答<br />

行政懲處<br />

政府資訊<br />

公開之限制<br />

限制範圍<br />

分離原則<br />

情事變更<br />

13


政府資訊之範圍<br />

適用範圍<br />

– 政府機關於職權範圍內作成或取得<br />

政府資訊之形式<br />

– 存在於文書、 圖畫、照片、磁碟、磁帶、光碟<br />

片、微縮片、積體電路晶片等媒介物<br />

– 其他得以讀、看、聽或以技術、輔助方法理解<br />

之任何紀錄內之訊息<br />

– 會議錄音亦屬政府資訊之範圍<br />

14


適用單位<br />

中央、地方各級機關及其設立之實(試)<br />

驗、研究 、文教、醫療及特種基金管理等<br />

機構<br />

受政府機關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法人<br />

或團體,於資訊公開法適用範圍內,就其<br />

受託事務視同政府機關<br />

人民是否可向海基會申請調閱資料?<br />

?<br />

15


應主動公開<br />

依申請公開<br />

政府資訊分類<br />

限制或不予公開<br />

16


資訊公開法之法令架構<br />

政府資訊<br />

之主動公開<br />

公開範圍<br />

公開管道<br />

適用範圍 適用單位<br />

費用減免<br />

申請提供<br />

政府資訊<br />

申請人與方式<br />

申請程序<br />

救 濟<br />

案例解答<br />

行政懲處<br />

政府資訊<br />

公開之限制<br />

限制範圍<br />

分離原則<br />

情事變更<br />

17


公<br />

開<br />

範<br />

圍<br />

應主動公開之政府資訊<br />

應主動公開之政府資訊<br />

法規命令<br />

解釋性及裁量基準<br />

政府機關聯絡方式<br />

行政指導文書<br />

施政計畫、<br />

業務統計研究報告<br />

預算及決算書<br />

請願處理結果及決定<br />

書面公共工程及採購契約<br />

支付或接受補助<br />

合議制機關之會議紀錄<br />

公報或出版品<br />

線上查詢或<br />

網站公開<br />

閱覽、抄錄、<br />

錄音、錄影等<br />

記者會、<br />

說明會…<br />

其他足使<br />

公眾周知方式<br />

公<br />

開<br />

管<br />

道<br />

18


資訊公開法之法令架構<br />

政府資訊<br />

之主動公開<br />

公開範圍<br />

公開管道<br />

適用範圍 適用單位<br />

費用減免<br />

申請提供<br />

政府資訊<br />

申請人與方式<br />

申請程序<br />

救 濟<br />

案例解答<br />

行政懲處<br />

政府資訊<br />

公開之限制<br />

限制範圍<br />

分離原則<br />

情事變更<br />

19


申請提供政府資訊<br />

申請人(政府資訊公開法第九條)<br />

– 我國國民並在中華民國設籍、我國法人團體、<br />

我國護照之僑居國外之國民<br />

– 本於互惠原則之外國人<br />

申請方式(政府資訊公開法第十條)<br />

– 應填具申請書<br />

– 以書面通訊為之<br />

– 其申請經電子簽章憑證機構認證後,得以電子<br />

傳遞方式為之<br />

20


申請提供政府資訊(續)<br />

審查<br />

– 形式審查:申請方式及要件是否符合規定<br />

– 實質審查:申請提供之政府資訊得否公開<br />

書面通知<br />

– 核准通知<br />

• 除當場取件外應以書面通知申請人資訊提供之方<br />

式、時間、費用及繳納方法<br />

• 申請時以電子傳遞方式或已註明電子傳遞地址時,<br />

核准通知得以電子傳遞方式為之<br />

– 駁回通知<br />

• 全部或部分駁回申請時,應以書面註記理由<br />

21


提出申請 受理<br />

申請人<br />

核准通知<br />

申請提供政府資訊的流程圖示<br />

書面<br />

申請之方式或要件不備時<br />

得補正 – 通知7日內補正<br />

不得補正– 駁回<br />

電子傳遞<br />

審查<br />

政府機構<br />

政府機構<br />

15日內准駁<br />

如須得延長15日<br />

諮詢<br />

書面通知<br />

10日內表示意見<br />

未回覆者 逕行准駁<br />

非受理申請之機關<br />

於職權範圍<br />

- 說明其情形<br />

- 函轉該機關<br />

- 通知申請人<br />

個人<br />

團體<br />

法人<br />

函轉<br />

資訊涉及之特定第三人<br />

其它政府機構<br />

22


資訊公開法之法令架構<br />

政府資訊<br />

之主動公開<br />

公開範圍<br />

公開管道<br />

適用範圍 適用單位<br />

費用減免<br />

申請提供<br />

政府資訊<br />

申請人與方式<br />

申請程序<br />

救 濟<br />

案例解答<br />

行政懲處<br />

政府資訊<br />

公開之限制<br />

限制範圍<br />

分離原則<br />

情事變更<br />

23


申請人不服決定<br />

救濟程序<br />

法定期間提起訴願<br />

不服<br />

法定期間提起行政<br />

訴訟<br />

得就政府資訊全部<br />

或一部秘密審理<br />

行政機關不作成決定<br />

24


資訊公開法之法令架構<br />

政府資訊<br />

之主動公開<br />

公開範圍<br />

公開管道<br />

適用範圍 適用單位<br />

費用減免<br />

申請提供<br />

政府資訊<br />

申請人與方式<br />

申請程序<br />

救 濟<br />

案例解答<br />

行政懲處<br />

政府資訊<br />

公開之限制<br />

限制範圍<br />

分離原則<br />

情事變更<br />

25


國家機密保護法<br />

一般機密文書<br />

(依法令或契約有保密義務)<br />

依各別法規<br />

執行法律相關資訊<br />

刑事程序<br />

政府機關監督、管理、<br />

檢(調)查、取締程序<br />

限制公開或不予提供之情事<br />

國家機密<br />

其他公務<br />

國家機密或依<br />

法應秘密事項<br />

內部擬稿<br />

專門考試檢定或鑑定<br />

保存文化資產必須<br />

特別管理<br />

資料公開或提供<br />

妨害經營正當利益<br />

私密資料<br />

個人資料、職掌上秘密及<br />

涉及著作權人之公開發表權<br />

營業秘密<br />

方法、技術、製程、配<br />

方、程式、設計或其他<br />

可用於生產、銷售或經<br />

營之資訊,而符合下列<br />

要件:<br />

1.非一般涉及該類資訊之<br />

人所知者<br />

2.因其秘密性而具有實際<br />

或潛在之經濟價值者<br />

3.所有人已採取合理之保<br />

密措施者<br />

26


資訊公開法之法令架構<br />

政府資訊<br />

之主動公開<br />

公開範圍<br />

公開管道<br />

適用範圍 適用單位<br />

費用減免<br />

申請提供<br />

政府資訊<br />

申請人與方式<br />

申請程序<br />

救 濟<br />

案例解答<br />

行政懲處<br />

政府資訊<br />

公開之限制<br />

限制範圍<br />

分離原則<br />

情事變更<br />

27


分離原則<br />

政府資訊公開應受到限制<br />

– 政府資訊含有前項各款限制公開或不予提供之<br />

事項者,應僅就其他部分公開或提供之<br />

限制<br />

公開資訊<br />

非限制<br />

公開資訊<br />

公開或提供<br />

28


政府資訊公開應受到限制(續)<br />

情事變更<br />

– 前項限制公開或不予公開之政府資訊,因情事<br />

變更而無限制公開或拒絕提供之必要者,應受<br />

理申請提供<br />

當時空與環境改<br />

變,已無此限制<br />

時,將開放接受<br />

人民申請<br />

限制<br />

公開資訊<br />

非限制<br />

公開資訊<br />

29


資訊公開法之法令架構<br />

政府資訊<br />

之主動公開<br />

公開範圍<br />

公開管道<br />

適用範圍 適用單位<br />

費用減免<br />

申請提供<br />

政府資訊<br />

申請人與方式<br />

申請程序<br />

救 濟<br />

案例解答<br />

行政懲處<br />

政府資訊<br />

公開之限制<br />

限制範圍<br />

分離原則<br />

情事變更<br />

30


2-2 案例<br />

31<br />

31


資訊公開法之法令架構<br />

政府資訊<br />

之主動公開<br />

公開範圍<br />

公開管道<br />

適用範圍 適用單位<br />

費用減免<br />

申請提供<br />

政府資訊<br />

申請人與方式<br />

申請程序<br />

救 濟<br />

案例解答<br />

行政懲處<br />

政府資訊<br />

公開之限制<br />

限制範圍<br />

分離原則<br />

情事變更<br />

32


案例(一)<br />

甲原為乙機關所屬就業服務中心之就業輔<br />

導員,因不服乙機關依敘薪規則核定之起<br />

薪及提敘薪級,乃向乙機關申請提供通過<br />

敘薪規則之該次會議之錄音帶拷貝,乙機<br />

關應否提供?<br />

?<br />

可否請求提供錄音帶拷貝?<br />

33


案例(一)– 參考說明<br />

敘薪規則之討論屬於政府資訊公開法第18<br />

條之內部單位之擬稿或其他準備作業,是<br />

不予以提供<br />

(資訊公開法第18條第1項第3 款)<br />

34


案例(二)<br />

丙遭公平會認定違反多層次傳銷,為明瞭<br />

過程,乃向公平會請求提供該次會議之會<br />

議紀錄、相關書證及書證以外之資訊,公<br />

平會以公平會會議資訊保密及作業辦法之<br />

規定為由拒絕提供資料,是否有理由?<br />

?<br />

?<br />

?<br />

?<br />

行政機關可否以內部規定核定為機密資料拒絕<br />

提供?<br />

會議紀錄?<br />

檢舉人檢舉函?<br />

丙與承辦人員談話錄影內容?<br />

35


案例(二)– 參考說明<br />

行政機關在無法律授權情況下,自行制訂內部規<br />

定限制資訊公開,違反法律保留原則<br />

除有使被害人、檢舉人身份洩漏之虞暨簽呈、簽<br />

稿或會辦意見等屬公平會內部作業文件之資訊外<br />

,人民依法得申請提供,是除檢舉函外,會議紀<br />

錄及丙與承辦人員談話之錄影紀錄均應提供<br />

(資訊公開法第18條第1項第1 、 3 、4款)<br />

檢舉人身份<br />

會議記錄<br />

丙與承辦人談話記錄<br />

丙<br />

36


案例(三)<br />

丁向台灣高等法院請求提供全國前案紀錄<br />

表,以查察有無登載錯誤,台灣高等法院<br />

是否應予提供?<br />

?<br />

本人可否查詢自己之前案紀錄?<br />

37


案例(三)– 參考說明<br />

全國前案紀錄表性質屬於個人資料檔案,<br />

應優先適用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之規<br />

定<br />

依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之規定,全國<br />

前案紀錄表為法院調查、審理、裁判事項<br />

及刑事偵查、執行、矯正或保護處分等事<br />

務之個人資料檔案,公務機關得不予公告<br />

,並拒絕當事人請求答覆查詢<br />

(個人資料保護法第11條第1項第2 、3款)<br />

38


第三章 政府單位處理資訊之因應作為<br />

3-1 判定資料機密等級<br />

3-2 確實遵守保密義務<br />

3-3 確保個人隱私與營業秘密<br />

3-4 相關法律責任<br />

39


3-1 判定資料機密等級<br />

40


國家機密<br />

(國家機密保護法)<br />

絶對機密<br />

極機密<br />

機密<br />

判定資料機密等級<br />

政府資訊<br />

一般機密文書<br />

(依法令或契約有保密義務)<br />

(依各別法規)<br />

密<br />

密(私密資料)<br />

一般文書<br />

(政府資訊公開法)<br />

一般<br />

41


3-2 確實遵守保密義務<br />

42


確實遵守保密義務<br />

資料應依文書處理手冊辦理<br />

– 明確標示密等及解密條件<br />

• 避免資料外洩<br />

• 有助機密資料管理<br />

– 謹慎保管機密資料<br />

• 實體資料應存放於上鎖之保管箱<br />

• 電磁紀錄應設定密碼或以金鑰加密<br />

– 文書傳遞應親送或密封交遞<br />

密<br />

43


確保資料機密性<br />

確保資料之機密性<br />

– 管控接觸機密資料之人員<br />

• 建立身份認證機制<br />

– 電子資料加密處理<br />

• 電子簽章機制加以勾稽<br />

XXX…<br />

YYY…<br />

44


3-3 確保個人隱私及營業秘密<br />

45


確保個人隱私及營業秘密<br />

政府資訊公開法第18條應限制公開或不予公開<br />

– 公開或提供有侵害個人隱私、職業上秘密或著作權<br />

人之公開發表權者<br />

• 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對保護個人資料之要求<br />

• 職業上秘密<br />

• 尚未公開發表之著作<br />

– 個人、法人或團體營業上秘密或經營事業有關之資<br />

訊,其公開或提供 有侵害該個人、法人或團體之權<br />

利、競爭地位或其他正當利益者<br />

– 例外:對公益有必要或為保護人民生命、身體、健<br />

康有必要或經當事人 同意者,不在此限<br />

確實遵守個人資料保護法及營業秘密法之相關<br />

規範<br />

46


3-4 相關法律責任<br />

47


違反<br />

資訊公開<br />

違反<br />

保密義務<br />

相關法律責任<br />

行政責任<br />

刑事責任<br />

民事責任<br />

行政責任<br />

懲戒:撤職、休職、降級<br />

減俸、記過、申誡<br />

懲處:考績處分<br />

洩漏交付國防秘密罪(109)<br />

洩漏國防以外之秘密罪(132)<br />

洩漏職務上工商秘密罪(318)<br />

國家賠償法<br />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br />

懲戒<br />

懲處<br />

48


第四章 結論<br />

49


判定機密等級<br />

國家機密保護法<br />

絶對機密<br />

極機密<br />

機密<br />

依各別法律規定<br />

密<br />

密<br />

私密資料<br />

政府資訊公開法制<br />

一般<br />

處理原則<br />

主動公開<br />

申請程序<br />

課程結論<br />

確認核密程序<br />

確認保護程序<br />

明確定義標示<br />

妥善保管資料<br />

管理重點<br />

違反者有民<br />

刑事<br />

標示機密等級<br />

暨行政責任<br />

保密期限或解密條件<br />

加強人員認知<br />

通訊保護<br />

實體保護 文件實體存放及傳遞<br />

數位型式<br />

書面型式<br />

禁止電子傳遞<br />

網站、電子郵件<br />

公報、出版品、公開閱覽<br />

其它 記者會、說明會<br />

電子簽章<br />

訂定申請程序 數位型式交付<br />

書面型式交付<br />

50


課程結論(續)<br />

謹守政府單位處理資訊之因應作為<br />

判定資料機密等級<br />

確實遵守保密義務<br />

確保個人隱私與營業秘密<br />

51


課程結論(續)<br />

因應政府e化,應主動公開或受理申請之<br />

政府資訊,建議得以網路閘道,配合民眾<br />

e管家介面發布或隨選<br />

– 作業方式<br />

• 將應公開資訊分類<br />

• 利用民眾e管家系統公開資訊:由民眾自由隨選接<br />

收政府公開資訊<br />

• 應用此介面接受民眾線上申請政府資訊:申請作<br />

業應配合自然人憑證或工商憑證以確保資訊安全<br />

52


參考資料<br />

政府資訊公開法<br />

可至立法院全球資訊網「法律資料庫」觀<br />

看法規全文<br />

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B.asp?Fu<br />

llDoc=所有條文&Lcode=I0020026<br />

55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