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6.2015 Views

NSC94-EPA-Z-008-003 -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NSC94-EPA-Z-008-003 -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NSC94-EPA-Z-008-003 -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SHOW MORE
SHOW LESS

You also want an ePaper? Increase the reach of your titles

YUMPU automatically turns print PDFs into web optimized ePapers that Google loves.

94 年 度 「 環 保 署 / 國 科 會 空 污 防 制 科 研 合 作 計 畫 」<br />

成 果 完 整 報 告<br />

微 粒 空 氣 污 染 物 研 究 與 修 訂 空 氣 品 質 標 準 之 可 行 性 評 估<br />

子 計 畫 二 : 微 粒 超 級 測 站 微 粒 監 測 特 性<br />

計 畫 類 別 : 整 合 型 計 畫<br />

計 畫 編 號 :NSC 94-<strong>EPA</strong>-Z-<strong>008</strong>-<strong>003</strong>-<br />

執 行 期 間 : 94 年 1 月 1 日 至 94 年 12 月 31 日<br />

總 計 畫 主 持 人 : 詹 長 權<br />

國 立 台 灣 大 學 職 業 醫 學 與 工 業 衛 生 研 究 所<br />

計 畫 主 持 人 : 李 崇 德 國 立 中 央 大 學 環 境 工 程 研 究 所<br />

共 同 主 持 人 : 周 崇 光 中 央 研 究 院 環 境 變 遷 研 究 中 心<br />

計 畫 參 與 人 員 : 莊 銘 棟 國 立 中 央 大 學 環 境 工 程 研 究 所<br />

王 之 群 國 立 中 央 大 學 環 境 工 程 研 究 所<br />

沈 士 翔 國 立 中 央 大 學 環 境 工 程 研 究 所<br />

陳 邦 瑋 國 立 中 央 大 學 環 境 工 程 研 究 所<br />

陳 美 君 國 立 中 央 大 學 環 境 工 程 研 究 所<br />

執 行 單 位 : 國 立 中 央 大 學 環 境 工 程 研 究 所<br />

中 央 研 究 院 環 境 變 遷 研 究 中 心


中 華 民 國 95 年 1 月 25 日<br />

2


摘 要<br />

大 氣 微 粒 對 於 環 境 的 衝 擊 以 及 人 體 健 康 影 響 重 大 , 需 要 政 府 機 構 和 研 究 單 位 投 入 大<br />

量 的 經 費 與 人 力 進 行 研 究 。 環 保 署 新 莊 微 粒 超 級 測 站 於 2002 年 3 月 運 轉 以 來 , 對 於 微 粒<br />

的 物 理 化 學 特 性 提 供 了 豐 富 的 資 料 。 本 計 畫 彙 整 分 析 監 測 資 料 並 搭 配 光 達 量 測 數 據 , 以<br />

探 討 大 氣 混 合 層 變 化 對 空 氣 品 質 的 影 響 程 度 , 另 外 , 從 光 達 量 測 尚 可 獲 得 微 粒 高 層 分 布<br />

剖 面 , 釐 清 超 級 測 站 觀 測 資 料 受 到 跨 境 傳 輸 ( 如 大 陸 沙 塵 ) 和 本 地 污 染 影 響 的 狀 況 , 增 進<br />

對 測 站 觀 測 資 料 的 解 釋 能 力 。<br />

本 計 畫 分 析 至 2005 年 1~12 月 的 監 測 資 料 顯 示 , 微 粒 高 濃 度 事 件 多 為 大 氣 擴 散 不 良 以<br />

及 夏 天 中 午 時 候 光 化 學 反 應 所 致 , 除 中 元 節 外 , 節 慶 日 當 日 的 微 粒 污 染 並 不 嚴 重 , 但 節<br />

慶 日 前 幾 日 有 高 濃 度 出 現 。 今 年 黃 沙 抵 台 , 主 要 有 兩 波 , 其 中 一 波 發 生 在 3 月 18 日 , 此<br />

波 沙 塵 先 以 細 粒 徑 為 主 , 粗 粒 徑 隨 後 而 至 , 可 能 是 高 壓 前 緣 將 大 陸 沿 岸 污 染 物 推 送 至 台<br />

灣 後 , 再 將 沙 塵 輸 送 至 台 灣 。 另 外 一 波 發 生 在 11 月 29 日 到 30 日 , 為 本 年 度 最 嚴 重 的 沙 塵<br />

事 件 。 其 餘 尚 有 三 波 沙 塵 在 地 面 上 並 沒 有 觀 測 到 高 濃 度 粗 微 粒 , 光 達 的 觀 測 也 印 證 這 種<br />

現 象 。 光 達 對 混 合 層 高 度 的 觀 察 顯 示 , 春 季 的 日 落 時 間 較 早 , 導 致 混 合 層 有 時 在 18:00<br />

以 前 就 已 經 降 低 至 500 公 尺 以 下 , 使 傍 晚 的 交 通 污 染 物 不 易 擴 散 稀 釋 。6 月 10 日 清 晨 的 高<br />

PM 10 可 能 與 夜 間 輻 射 冷 卻 導 致 混 合 層 淺 化 的 現 象 有 關 , 在 這 個 案 例 中 混 合 層 淺 化 造 成 污<br />

染 物 累 積 的 現 象 發 生 在 清 晨 , 與 前 述 春 季 成 對 比 。 氣 膠 模 式 針 對 無 機 鹽 的 初 步 成 果 可 模<br />

擬 出 氣 膠 硫 酸 鹽 的 傳 輸 , 但 尚 須 進 行 改 善 , 除 鋒 面 抵 達 時 間 稍 有 誤 差 外 , 主 要 原 因 應 與<br />

大 陸 地 區 排 放 量 資 料 準 確 率 有 待 提 升 有 關 。<br />

關 鍵 詞 : 大 氣 微 粒 、 微 粒 超 級 測 站 、 光 達 、 亞 洲 沙 塵<br />

I


Abstract<br />

Atmospheric aeroso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nvironmental impact and human health<br />

effects. It deserves to allocate a great amount of funds and efforts from both government<br />

agenc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for aerosol study. The North Aerosol Supersite of Taiwan<br />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dministration operated in March 2002 provides an abundance of<br />

monitoring data related to aeroso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This project compiled<br />

and analyzed monitoring data coupling with LIDAR measurements to investigate the<br />

variations of particulate air quality affected by atmospheric mixing height. Moreover, the<br />

LIDAR measurements can reveal aerosol vertical profile and distinguish transboundary<br />

transport (e.g., yellow dusts transported from Mainland China) from local pollution. The<br />

results will enhance the data interpretation from North Aerosol Supersite.<br />

The monitoring data of aerosol supersite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in 2005 indicate that<br />

an aerosol event was mostly contributed from poor dispersion condition in spring and active<br />

photochemical reactions at noontime in summer. The high PAH levels at midsummer festival<br />

reveal 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deceased-ancestor worshipping. It is noted that the<br />

frequency of yellow-dust arrival was fewer this year than previous time. There were two<br />

events noteworthy to mention. The earlier event occurred on March 18 with the abundance of<br />

fine particles in the leading air mass followed by coarse particles. It might be due to the<br />

arrival of industrial pollution pushed by high pressure front. The later event, which is also the<br />

biggest one, occurred from November 29 to 30. The remaining three events were not observed<br />

with high concentration of coarse particles from both ground and LIDAR observations. The<br />

LIDAR observations show the lowering of mixing height below 500 m before 6:00 p.m. due<br />

to earlier sunset in spring resulting in poor dispersion of vehicle exhausts. In contrast, high<br />

PM 10 was observed in the early morning of June 10 which was probably caused by lowering<br />

of mixing height during radiation cooling in the nighttime. The preliminary model simulation<br />

on aerosol inorganic salts shows the predicted transport path of aerosol sulfate but it needs an<br />

improvement. The deviation is considered to be mainly related to the accuracy of source<br />

inventory in Mainland China in addition to the movement of frontal system.<br />

Keywords: Atmospheric aerosol; Aerosol supersite; Lidar; Asian dust<br />

II


目 錄<br />

第 一 章 前 言 …………………………………………….………………………1<br />

第 二 章 研 究 目 的 ……………………………………….………………………4<br />

第 三 章 文 獻 探 討 ……………………………………………………………….5<br />

3.1 懸 浮 微 粒 特 性 …………………………………………………………………….…5<br />

3.1.1 懸 浮 微 粒 粒 徑 分 布 ………………………………………………………….5<br />

3.1.2 懸 浮 微 粒 光 學 特 性 ………………………………………………………….6<br />

3.1.3 懸 浮 微 粒 化 學 組 成 成 分 …………………………………………………….7<br />

3.1.3.1 懸 浮 微 粒 硫 酸 鹽 成 分 ……………………………………………….7<br />

3.1.3.2 懸 浮 微 粒 硝 酸 鹽 成 分 ……………………………………………….8<br />

3.1.3.3 懸 浮 微 粒 碳 成 分 …………………………………………………….8<br />

3.1.3.4 懸 浮 微 粒 金 屬 元 素 ………………………………………………….8<br />

3.2 大 氣 混 合 層 光 達 量 測 ……………………………………………………………….9<br />

3.3 台 灣 黃 沙 時 期 微 粒 特 性 …………………………………………………………….9<br />

3.3.1 大 陸 沙 塵 暴 的 發 生 與 影 響 ………………………………………………….9<br />

3.3.2 大 陸 沙 塵 暴 影 響 台 灣 時 之 微 粒 特 性 ……………………………………….9<br />

3.4 微 粒 對 人 體 健 康 影 響 之 研 究 ……………………………………………………...10<br />

3.5 氣 膠 長 程 傳 輸 ……………………………………………………………………...10<br />

第 四 章 執 行 方 法 ……………………………………………………………...13<br />

4.1 監 測 地 點 與 時 間 …………………………………………………………………...13<br />

4.2 微 粒 特 性 的 監 測 及 採 集 方 法 ……………………………………………………...14<br />

4.2.1 自 動 監 測 儀 器 ……………………………………………………………...14<br />

4.2.1.1 微 粒 質 量 濃 度 監 測 儀 R&P 1400………...………………….……..15<br />

4.2.1.2 微 粒 碳 成 分 監 測 儀 R&P 5400……………...……………………...15<br />

4.2.1.3 微 粒 硝 酸 鹽 成 分 監 測 儀 R&P 8400 N…..…………………………16<br />

4.2.1.4 微 粒 硫 酸 鹽 成 分 監 測 儀 R&P 8400 S……...………………………17<br />

4.2.1.5 微 粒 總 多 環 芳 香 族 碳 氫 化 合 物 監 測 儀 PAS 2000…………….…..18<br />

4.2.1.6 微 粒 散 光 儀 TSI 3563 three-wavelength…………………………..19<br />

4.2.1.7 微 粒 吸 光 儀 Magee Scientific AE-30 Spectrum……………..……20<br />

4.2.1.8 微 粒 數 目 粒 徑 分 布 監 測 儀 PMS Model PCASP-X…………….....21<br />

4.2.1.9 次 微 米 微 粒 粒 徑 分 布 監 測 儀 SMPS………………………...……..21<br />

4.2.1.10 氣 象 塔 …………………………………………………….…….…22<br />

III


4.2.1.11 光 達 系 統 特 徵 及 觀 測 地 點 ………………………………………..23<br />

4.3 分 析 方 法 ………………………………………………………………………...…24<br />

4.3.1 數 據 處 理 …………………………………………………………………...24<br />

4.3.2 事 件 日 的 篩 選 原 則 ………………………………………………………...25<br />

4.3.3 光 達 量 測 分 析 ……………………………………………………………...26<br />

4.3.3.1 大 氣 混 合 層 高 度 的 觀 測 ………………...…………………………26<br />

4.3.3.2 光 達 偵 測 大 氣 中 沙 塵 微 粒 的 方 法 ……………………………...…27<br />

4.3.4 模 擬 微 粒 無 機 鹽 成 分 的 變 化 (CMAQ)…………………………………...27<br />

第 五 章 年 度 主 要 工 作 內 容 及 重 要 發 現 與 成 果 ……………………...………31<br />

5.1 平 常 日 高 濃 度 事 件 ………………………………………………………………...31<br />

5.1.1 94 年 2 月 23 日 高 濃 度 事 件 ………………………………………………...33<br />

5.1.2 94 年 3 月 8 日 至 3 月 10 日 高 濃 度 事 件 …………………………………….35<br />

5.1.3 94 年 3 月 5 日 至 3 月 11 日 光 達 觀 測 …………………………………….....37<br />

5.1.4 94 年 4 月 8 日 高 濃 度 事 件 ………………………………………………….38<br />

5.1.5 94 年 10 月 16 日 高 濃 度 事 件 …….…………………………………………40<br />

5.1.6 94 年 11 月 9 日 至 11 月 10 日 高 濃 度 事 件 ………………………………......42<br />

5.1.6 94 年 11 月 25 日 高 濃 度 事 件 …………………………………………….…44<br />

5.2 特 殊 日 微 粒 特 性 ……………………………………………………………………46<br />

5.2.1 民 俗 節 慶 日 ………………...………………………………………………46<br />

5.2.1.1 春 節 期 間 (2 月 2 日 至 2 月 17 日 )………………..………………....46<br />

5.2.1.2 清 明 節 (4 月 5 日 )……………………………………………..……49<br />

5.2.1.3 94 年 4 月 2 日 至 4 月 10 日 光 達 觀 測 …………………………....….51<br />

5.2.1.4 中 元 節 (8 月 19 日 )…………………………………………..….….52<br />

5.2.1.5 中 秋 節 (9 月 18 日 )…………………………………………..….….53<br />

5.2.2 黃 沙 事 件 日 ……………………………………………………………...….54<br />

5.2.2.1 第 一 波 沙 塵 影 響 台 灣 時 期 (3 月 18 日 至 3 月 19 日 )………...…….54<br />

5.2.2.2 第 二 波 沙 塵 影 響 台 灣 時 期 (3 月 24 日 至 3 月 25 日 )………………57<br />

5.2.2.3 94 年 3 月 14 日 至 3 月 25 日 光 達 觀 測 ……………………………...61<br />

5.2.2.4 第 三 波 沙 塵 影 響 台 灣 時 期 (4 月 15 日 至 4 月 16 日 )………………63<br />

5.2.2.5 94 年 4 月 12 日 至 4 月 25 日 光 達 觀 測 ……………………………...65<br />

5.2.2.6 第 四 波 沙 塵 影 響 台 灣 時 期 (11 月 29 日 至 11 月 30 日 )……….……67<br />

5.2.2.7 第 五 波 沙 塵 影 響 台 灣 時 期 (12 月 22 日 )…………………………..69<br />

5.3 模 擬 微 粒 無 機 鹽 成 分 的 變 化 ……………………………………………………...72<br />

5.3.1 先 期 研 究 ………………………………………………………………...…72<br />

5.3.2 長 程 傳 輸 個 案 探 討 ………………………………………………………...85<br />

5.3.3 無 機 鹽 成 分 的 變 化 模 擬 ………………………………………………...…88<br />

IV


第 六 章 主 要 建 議 意 見 及 未 來 或 後 續 執 行 建 議 ……………………………...91<br />

致 謝 …………………………………………………………………………….95<br />

參 考 文 獻 ………………………………………………….……………………97<br />

計 畫 成 果 自 評 ………………………………………….…………………..…103<br />

附 錄 一 可 供 推 廣 之 研 發 成 果 資 料 表 ………………………………..…… .105<br />

V


圖 目 錄<br />

圖 3.1 理 想 大 氣 微 粒 的 粒 徑 分 布 ............................................................................................ 6<br />

圖 4.1 台 北 縣 新 莊 運 動 位 置 …………………………….………………………………… .13<br />

圖 4.2 微 粒 超 級 測 站 監 測 地 點 與 週 遭 環 境 .......................................................................... 14<br />

圖 4.3 微 粒 質 量 濃 度 監 測 儀 R&P 1400 ............................................................................... 15<br />

圖 4.4 微 粒 碳 成 分 監 測 儀 R&P 5400 ................................................................................... 16<br />

圖 4.5 微 粒 硝 酸 鹽 成 分 監 測 儀 R&P 8400 N ....................................................................... 17<br />

圖 4.6 微 粒 硫 酸 鹽 成 分 監 測 儀 R&P 8400 S ........................................................................ 18<br />

圖 4.7 微 粒 總 多 環 芳 香 族 碳 氫 化 合 物 監 測 儀 PAS 2000..................................................... 19<br />

圖 4.8 微 粒 散 光 儀 .................................................................................................................. 20<br />

圖 4.9 微 粒 吸 光 儀 AE-30...................................................................................................... 21<br />

圖 4.10 微 粒 數 目 粒 徑 分 布 監 測 儀 PMS .............................................................................. 21<br />

圖 4.11 (a) DMA (b) CPC……………………………………………………………………22<br />

圖 4.12 臺 灣 主 要 受 影 響 區 域 ................................................................................................ 25<br />

圖 4.13 2005 年 3 月 16 日 微 粒 背 向 散 射 係 數 的 時 間 及 高 度 分 布 ...................................... 26<br />

圖 4.14 (a) 2005 年 3 月 16 日 9:00 及 13:30 微 粒 背 向 散 射 係 數 的 高 度 分 布 ................... 27<br />

圖 4.15 CMAQ 模 式 架 構 ....................................................................................................... 28<br />

圖 4.16 MM5 模 式 架 構 .......................................................................................................... 29<br />

圖 5.1 3 月 6 日 早 上 8:00 至 3 月 11 日 早 上 8:00 大 氣 混 合 層 高 度 與 PM 10 濃 度 的 逐 時 變<br />

化 ……………………………………………………………………………………………...37<br />

圖 5.2 光 達 觀 測 10 月 14 日 至 20 日 混 合 層 高 度 ................................................................ 41<br />

圖 5.3 (a) 春 節 期 間 微 粒 濃 度 值 (b) 春 節 期 間 PM 2.5 硝 酸 鹽 硫 酸 鹽 濃 度 (c) 春 節 期 間 風 速<br />

風 向 .......................................................................................................................................... 47<br />

圖 5.4 (a) 清 明 節 前 後 微 粒 濃 度 (b) 清 明 節 前 後 風 速 風 向 (c) 清 明 節 前 後 PM 2.5 硫 酸 鹽 濃<br />

度 .............................................................................................................................................. 49<br />

圖 5.5 4 月 2 日 早 上 0:00 至 4 月 11 日 早 上 0:00 大 氣 混 合 層 高 度 與 PM 10 濃 度 的 逐 時 變<br />

化 ……………………………………………………………………………………………...51<br />

圖 5.6 4 月 3 日 0:00 至 4 月 4 日 0:00 微 粒 背 向 散 射 係 數 (532 nm) 的 時 間 變 化 及 高 度 分<br />

布 ……………………………………………………………………………………………...51<br />

圖 5.7 (a) 中 元 節 前 後 微 粒 濃 度 圖 (b) 中 元 節 前 後 PM 2.5 硫 酸 鹽 濃 度 (c) 中 元 節 前 後 風 速<br />

風 向 .......................................................................................................................................... 52<br />

圖 5.8 9 月 17 日 至 9 月 19 日 期 間 PM 10 濃 度 與 (a) 混 合 層 高 度 及 (b) 地 面 風 速 逐 時 變 化<br />

趨 勢 之 比 較 .............................................................................................................................. 53<br />

圖 5.9 (a) 第 一 波 沙 塵 期 間 微 粒 質 量 濃 度 (b) 第 一 波 沙 塵 期 間 風 速 風 向 (c) 第 一 波 沙 塵 期<br />

間 PM 2.5 硝 酸 鹽 硫 酸 鹽 濃 度 ................................................................................................... 56<br />

圖 5.10 (a) 第 二 波 沙 塵 期 間 微 粒 質 量 濃 度 (b) 第 二 波 沙 塵 期 間 風 速 風 向 (c) 第 二 波 沙 塵<br />

VI


期 間 PM 2.5 硝 酸 鹽 硫 酸 鹽 濃 度 ............................................................................................... 59<br />

圖 5.11 3 月 25 日 氣 膠 對 532 nm 雷 射 光 束 消 偏 振 率 的 時 間 及 高 度 分 佈 ......................... 60<br />

圖 5.12 3 月 15 日 早 上 0:00 至 3 月 26 日 早 上 0:00 大 氣 混 合 層 高 度 與 PM 10 濃 度 的 逐 時<br />

變 化 …………………………………………………………………………………………...61<br />

圖 5.13 3 月 18 日 0:00 至 3 月 20 日 0:00 微 粒 對 532 nm 雷 射 光 束 消 偏 振 率 的 時 間 變 化<br />

及 高 度 分 布 …………………………………………………………………………………...62<br />

圖 5.14 (a) 第 三 波 沙 塵 期 間 微 粒 質 量 濃 度 (b) 第 三 波 沙 塵 期 間 風 速 風 向 (c) 第 三 波 沙 塵<br />

期 間 PM 2.5 硝 酸 鹽 硫 酸 鹽 濃 度 ............................................................................................... 64<br />

圖 5.15 4 月 13 日 早 上 8:00 至 4 月 23 日 早 上 8:00 大 氣 混 合 層 高 度 與 PM 10 濃 度 的 逐<br />

時 ……………………………………………………………………………………………...65<br />

圖 5.16 4 月 15 日 早 上 0:00 至 4 月 16 日 早 上 8:00 大 氣 微 粒 消 偏 振 率 的 時 間 及 高 度 分<br />

布 ……………………………………………………………………………………………...66<br />

圖 5.17 (a) 第 四 波 沙 塵 期 間 微 粒 質 量 濃 度 (b) 第 四 波 沙 塵 期 間 風 速 風 向 (c) 第 四 波 沙 塵<br />

期 間 PM 2.5 硝 酸 鹽 硫 酸 鹽 濃 度 ............................................................................................... 68<br />

圖 5.18 (a) 第 五 波 沙 塵 期 間 微 粒 質 量 濃 度 (b) 第 五 波 沙 塵 期 間 風 速 風 向 (c) 第 五 波 沙 塵<br />

期 間 PM 2.5 硝 酸 鹽 硫 酸 鹽 濃 度 ............................................................................................... 70<br />

圖 5.19 94 年 12 月 21 日 至 27 日 光 達 觀 測 大 氣 微 粒 消 偏 振 率 的 時 間 及 高 度 分 布 .......... 71<br />

圖 5.20 光 達 觀 測 12 月 21 日 至 27 日 混 合 層 高 度 .............................................................. 71<br />

圖 5.21 2005 年 1 月 4 日 事 件 日 的 微 粒 濃 度 、 風 向 風 速 、 及 溫 濕 度 ................................ 73<br />

圖 5.22 2005 年 2 月 1 日 事 件 日 的 微 粒 濃 度 、 風 向 風 速 、 及 溫 濕 度 ................................ 74<br />

圖 5.23 2005 年 3 月 11 日 事 件 日 的 微 粒 濃 度 、 風 向 風 速 、 及 溫 濕 度 .............................. 75<br />

圖 5.24 2005 年 3 月 18 日 事 件 日 的 微 粒 濃 度 、 風 向 風 速 、 及 溫 濕 度 .............................. 76<br />

圖 5.25 2005 年 3 月 23 日 事 件 日 的 微 粒 濃 度 、 風 向 風 速 、 及 溫 濕 度 .............................. 77<br />

圖 5.26 2005 年 3 月 24 日 事 件 日 的 微 粒 濃 度 、 風 向 風 速 、 及 溫 濕 度 .............................. 78<br />

圖 5.27 2005 年 3 月 29 日 事 件 日 的 微 粒 濃 度 、 風 向 風 速 、 及 溫 濕 度 .............................. 79<br />

圖 5.28 2005 年 4 月 14 日 事 件 日 的 微 粒 濃 度 、 風 向 風 速 、 及 溫 濕 度 .............................. 80<br />

圖 5.29 長 程 傳 輸 事 件 日 的 東 亞 地 面 天 氣 圖 ........................................................................ 81<br />

圖 5.30 長 程 傳 輸 事 件 日 的 東 亞 地 面 天 氣 圖 ( 續 ) ................................................................. 82<br />

圖 5.31 長 程 傳 輸 事 件 日 超 級 測 站 72 小 時 反 軌 跡 圖 .......................................................... 83<br />

圖 5.32 長 程 傳 輸 事 件 日 超 級 測 站 72 小 時 反 軌 跡 圖 ( 續 ) ................................................... 84<br />

圖 5.33 2005 年 3 月 15 日 至 3 月 19 日 的 微 粒 濃 度 、 風 向 風 速 、 及 溫 濕 度 .................... 86<br />

圖 5.34 模 擬 個 案 期 間 東 亞 地 面 天 氣 圖 ................................................................................ 87<br />

圖 5.35 模 擬 個 案 期 間 超 級 測 站 PM 2.5 濃 度 觀 測 值 與 模 擬 值 的 時 間 序 列 變 化 ................. 89<br />

圖 5.36 2005 年 3 月 16 日 至 3 月 18 日 sulfate 模 擬 濃 度 分 佈 圖 ..................................... 90<br />

圖 5.37 2005 年 3 月 16 日 至 3 月 19 日 風 場 向 量 圖 ........................................................... 90<br />

VII


表 目 錄<br />

表 5.1 新 莊 地 區 月 平 均 溫 度 、 相 對 濕 度 、 壓 力 和 風 速 ...................................................... 31<br />

表 5.2 94 年 2 月 23 日 高 濃 度 事 件 監 測 資 料 彙 整 ................................................................ 34<br />

表 5.3 94 年 3 月 8 日 至 10 日 高 濃 度 事 件 監 測 資 料 彙 整 .................................................... 36<br />

表 5.4 94 年 4 月 8 日 高 濃 度 事 件 監 測 資 料 彙 整 .................................................................. 39<br />

表 5.5 94 年 10 月 16 日 高 濃 度 事 件 監 測 資 料 彙 整 .............................................................. 41<br />

表 5.6 94 年 11 月 9 日 至 10 日 高 濃 度 事 件 監 測 資 料 彙 整 .................................................. 43<br />

表 5.7 94 年 11 月 25 日 高 濃 度 事 件 監 測 資 料 彙 整 .............................................................. 45<br />

表 5.8 春 節 期 間 監 測 資 料 彙 整 .............................................................................................. 48<br />

表 5.9 清 明 節 期 間 監 測 資 料 彙 整 .......................................................................................... 50<br />

表 5.10 第 一 波 沙 塵 北 部 各 測 站 監 測 相 關 數 值 .................................................................... 55<br />

表 5.11 第 二 波 沙 塵 北 部 各 測 站 監 測 相 關 數 值 .................................................................... 58<br />

表 5.12 判 定 第 三 波 沙 塵 各 測 站 相 關 數 值 ............................................................................ 63<br />

表 5.13 判 定 第 四 波 沙 塵 各 測 站 相 關 數 值 ............................................................................ 67<br />

表 5.14 判 定 第 五 波 沙 塵 各 測 站 相 關 數 值 ............................................................................ 69<br />

VIII


第 一 章 前 言<br />

維 持 一 個 永 續 經 營 的 健 康 環 境 是 人 類 的 期 望 也 是 責 任 , 大 氣 微 粒 ( 以 下 簡 稱 微 粒 ) 對<br />

於 環 境 的 衝 擊 以 及 人 體 健 康 影 響 重 大 , 在 政 府 及 學 術 界 已 經 引 起 普 遍 地 重 視 , 相 關 的 政<br />

府 機 構 和 研 究 單 位 也 陸 續 投 入 大 量 的 經 費 與 人 力 進 行 研 究 。 微 粒 對 環 境 影 響 層 面 包 括 大<br />

氣 能 見 度 的 降 低 、 酸 性 和 毒 性 物 質 的 沈 降 、 以 及 對 太 陽 輻 射 作 用 力 的 影 響 導 致 對 氣 象 、<br />

氣 候 的 改 變 等 。 對 人 體 健 康 的 影 響 更 是 大 家 所 重 視 的 , 從 許 多 流 行 病 學 的 調 查 結 果 看<br />

出 , 每 天 致 死 率 的 增 加 跟 微 粒 的 暴 露 有 關 , 尤 其 是 PM 2.5 ( 截 斷 粒 徑 小 於 或 等 於 2.5μm) 以<br />

下 的 微 粒 對 人 體 健 康 的 影 響 最 大 , 微 粒 進 入 人 體 引 起 的 健 康 效 應 包 括 肺 部 的 發 炎 反 應 、<br />

心 血 管 的 病 變 、 氣 喘 病 人 症 狀 加 劇 等 。<br />

美 國 環 保 署 於 1999 年 提 出 的 「Air quality criteria for particulate matter」 報 告 中 明 確<br />

提 出 微 粒 量 測 目 的 , 並 檢 視 目 前 所 遭 遇 的 問 題 (US <strong>EPA</strong>, 1999), 其 中 微 粒 量 測 目 的 如 下<br />

所 述 :<br />

(1). 符 合 空 氣 品 質 標 準 :<br />

在 不 同 大 氣 環 境 以 及 空 氣 品 質 的 條 件 下 , 必 須 具 有 各 種 潛 在 指 標 的 相 互 比 較 性 , 因<br />

此 , 微 粒 的 標 準 是 建 立 在 每 24 小 時 一 次 的 量 測 , 並 且 每 6 天 進 行 一 次 , 以 推 估 整 年 的 平<br />

均 濃 度 。<br />

(2). 空 氣 品 質 標 準 的 執 行 :<br />

為 了 降 低 污 染 以 符 合 空 氣 品 質 標 準 , 各 地 環 保 權 責 單 位 必 須 量 測 並 確 認 污 染 源 的 種<br />

類 , 發 展 合 適 的 空 氣 品 質 模 式 。 所 以 , 不 但 微 粒 質 量 必 須 量 測 , 其 他 如 化 學 組 成 和 粒 徑<br />

分 布 也 需 要 量 測 。<br />

(3). 健 康 效 應 的 評 估 :<br />

對 於 急 性 流 行 病 的 研 究 , 微 粒 特 性 短 時 間 如 1 小 時 或 連 續 量 測 , 以 及 24 小 時 量 測 都<br />

是 必 須 的 ; 對 於 慢 性 流 行 病 的 研 究 , 每 週 或 每 月 量 測 一 次 就 顯 得 比 較 經 濟 。 對 於 劑 量 研<br />

究 和 模 式 模 擬 , 微 粒 粒 徑 分 布 和 微 粒 在 不 同 溫 度 、 濕 度 環 境 下 的 性 質 資 訊 , 對 人 體 呼 吸<br />

系 統 的 研 究 扮 演 相 當 重 要 的 角 色 。<br />

(4). 生 態 效 應 的 評 估 :<br />

探 討 微 粒 化 學 成 分 在 雲 、 霧 、 露 水 形 成 的 研 究 以 及 微 粒 對 於 土 壤 表 面 或 物 質 損 害 的<br />

瞭 解 , 以 及 酸 性 與 毒 性 物 質 乾 沈 降 或 濕 沈 降 對 地 表 水 、 土 壤 和 植 物 的 影 響 。<br />

(5). 輻 射 效 應 的 評 估 :<br />

微 粒 會 經 由 散 射 或 吸 收 太 陽 輻 射 而 降 低 能 見 度 , 另 外 , 對 於 氣 候 也 會 經 由 散 射 可 見<br />

光 與 紫 外 光 回 外 太 空 , 而 有 所 謂 的 直 接 效 應 , 非 直 接 效 應 則 為 透 過 改 變 微 粒 反 照 率 和 雲<br />

的 穩 定 度 而 影 響 雲 凝 結 核 的 形 成 , 要 瞭 解 這 些 效 應 , 就 必 須 具 有 微 粒 折 射 率 ( 包 括 散 射<br />

對 吸 收 的 比 例 )、 粒 徑 分 布 、 和 微 粒 粒 徑 隨 濕 度 改 變 的 資 訊 。<br />

微 粒 的 環 境 及 健 康 效 應 顯 示 , 對 於 環 境 微 粒 特 性 的 連 續 監 測 是 必 須 的 。 過 去 對 於 微<br />

粒 特 性 的 解 析 多 採 用 人 工 採 樣 , 然 後 進 行 實 驗 室 分 析 , 僅 能 提 供 較 粗 略 的 時 間 與 空 間 解<br />

析 度 , 且 對 於 採 樣 誤 差 不 容 易 量 化 , 因 此 提 供 精 確 且 能 避 免 採 樣 運 送 及 儲 存 誤 差 的 即 時<br />

1


(Real-Time) 自 動 連 續 量 測 是 刻 不 容 緩 的 。<br />

大 氣 微 粒 絕 大 部 分 是 分 布 在 大 氣 邊 界 層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這 是 大 氣 層 中<br />

最 接 近 地 表 的 部 份 , 地 表 排 放 的 空 氣 污 染 物 可 在 這 層 大 氣 中 隨 著 大 氣 的 對 流 作 用 而 與 空<br />

氣 相 互 混 合 , 因 此 一 般 稱 這 層 大 氣 為 「 混 合 層 」(mixing layer)。 混 合 層 頂 與 地 表 間 的 距<br />

離 通 常 稱 為 混 合 層 高 度 , 代 表 了 空 氣 污 染 物 可 在 大 氣 層 內 垂 直 擴 散 的 空 間 , 當 混 合 層 受<br />

到 氣 象 因 素 而 淺 化 時 , 空 氣 污 染 物 可 擴 散 空 間 也 隨 之 受 到 限 制 , 因 而 可 能 導 致 空 氣 品 質<br />

惡 化 。<br />

為 了 瞭 解 大 氣 混 合 層 變 化 對 空 氣 品 質 的 影 響 程 度 , 本 研 究 對 大 氣 結 構 進 行 全 日 連 續<br />

觀 測 , 並 與 新 莊 超 級 測 站 的 微 粒 特 徵 資 料 進 行 比 對 分 析 。 在 目 前 用 於 大 氣 剖 面 結 構 分 析<br />

的 方 法 中 , 無 線 電 探 空 (Radiosonde) 是 應 用 最 廣 泛 的 , 但 是 受 限 於 儀 器 的 特 性 及 探 空 器<br />

材 的 費 用 , 氣 象 單 位 通 常 僅 配 合 WMO 進 行 每 日 兩 次 的 探 空 作 業 。 光 達 (LIDAR) 是 目 前<br />

可 用 於 大 氣 結 構 分 析 方 法 中 時 間 及 空 間 解 析 度 最 佳 的 方 法 之 一 (Seibert et al., 2000), 光 達<br />

觀 測 的 基 本 假 設 為 大 氣 微 粒 可 隨 著 混 合 層 中 的 大 氣 對 流 運 動 而 均 勻 混 合 , 亦 即 利 用 大 氣<br />

微 粒 做 為 追 蹤 劑 , 藉 由 探 測 大 氣 微 粒 的 高 度 分 布 而 顯 現 大 氣 層 的 剖 面 結 構 。<br />

除 了 邊 界 層 高 度 的 觀 測 之 外 , 大 氣 微 粒 的 長 程 傳 輸 現 象 為 本 計 畫 進 行 光 達 觀 測 實 驗<br />

的 另 一 重 要 目 的 。 台 灣 地 區 在 冬 、 春 兩 季 位 於 東 亞 冬 季 季 風 的 影 響 範 圍 , 源 自 亞 洲 大 陸<br />

的 空 氣 污 染 物 可 伴 隨 季 風 傳 送 至 鄰 近 地 區 並 對 空 氣 品 質 造 成 影 響 (Bey et al., 2001; Dibb<br />

et al., 2<strong>003</strong>), 由 於 此 一 長 程 傳 輸 所 帶 來 的 微 粒 必 然 有 相 當 的 高 度 分 布 , 與 源 自 本 地 地 面<br />

的 污 染 現 象 有 顯 著 的 區 別 , 因 此 從 光 達 量 測 獲 得 的 微 粒 高 度 分 布 剖 面 , 可 以 評 估 長 程 傳<br />

輸 微 粒 接 觸 地 面 的 時 間 , 因 而 得 以 釐 清 超 級 測 站 觀 測 資 料 受 到 非 本 地 污 染 現 象 的 影 響 時<br />

間 , 增 進 對 測 站 觀 測 資 料 的 解 釋 能 力 。<br />

有 鑑 於 微 粒 對 於 環 境 的 影 響 及 其 健 康 效 應 , 我 國 環 保 署 於 民 國 八 十 八 年 七 月 開 始 ,<br />

執 行 「 微 粒 空 氣 污 染 健 康 風 險 評 估 計 畫 」( 詹 等 , 2000, 2001, 2002), 著 手 規 劃 與 建 置 台<br />

灣 第 一 座 「 微 粒 超 級 測 站 」( 以 下 簡 稱 超 級 測 站 )。 超 級 測 站 是 一 種 結 合 周 邊 測 站 的 功 能<br />

而 在 中 心 測 站 進 行 密 集 或 先 進 技 術 的 整 合 型 (integrated) 量 測 方 式 , 因 此 , 它 不 只 是 一 個<br />

研 究 級 的 單 獨 測 站 , 還 有 周 邊 環 保 署 一 般 監 測 站 的 配 合 。 超 級 測 站 可 提 供 一 般 測 站 在 化<br />

學 成 份 、 時 間 和 粒 徑 解 析 上 無 法 獲 得 的 微 粒 資 料 。<br />

過 去 十 年 間 , 台 灣 環 保 署 在 限 制 油 品 含 硫 量 的 政 策 推 行 頗 為 成 功 , 因 此 硫 排 放 量 或<br />

SO 2 濃 度 逐 年 降 低 。 然 而 在 超 級 測 站 的 觀 測 中 發 現 , 大 氣 中 微 粒 硫 酸 鹽 濃 度 卻 並 未 隨 油<br />

品 含 硫 量 減 少 的 比 例 而 降 低 , 這 使 我 們 不 得 不 懷 疑 環 保 署 執 行 的 油 品 含 硫 量 限 制 的 防 制<br />

策 略 是 否 有 達 到 預 期 成 效 , 抑 或 有 外 界 長 程 輸 送 貢 獻 台 灣 地 區 微 粒 硫 酸 鹽 濃 度 / 沉 降 濃<br />

度 。<br />

此 外 , 根 據 詹 等 (2000, 2002) 分 析 台 灣 地 區 民 眾 在 沙 塵 影 響 期 間 的 看 病 次 數 統 計 , 當<br />

沙 塵 影 響 高 峰 期 後 3 到 4 天 , 民 眾 看 病 比 率 增 加 。 過 去 一 般 將 原 因 歸 咎 於 沙 塵 微 粒 , 但 沙<br />

塵 微 粒 粒 徑 多 屬 於 粗 粒 徑 , 其 進 入 呼 吸 道 的 機 率 應 較 細 微 粒 為 小 , 換 言 之 , 引 起 民 眾 呼<br />

2


吸 不 適 的 原 因 應 來 自 細 微 粒 的 可 能 性 較 大 。 從 超 級 測 站 的 觀 測 數 據 中 , 我 們 發 現 當 鋒 面<br />

自 中 國 向 東 或 東 南 移 動 並 通 過 台 灣 時 , 沙 塵 先 以 細 粒 徑 為 主 , 粗 粒 徑 隨 後 而 至 , 可 能 是<br />

高 壓 前 緣 將 大 陸 沿 岸 污 染 物 推 送 至 台 灣 後 , 尤 其 是 硫 酸 鹽 , 再 將 沙 塵 輸 送 至 台 灣 。 我 們<br />

推 論 這 乃 是 大 陸 沿 岸 都 市 所 排 放 的 污 染 物 經 長 程 傳 輸 所 導 致 。 因 此 本 年 度 有 關 超 級 測 站<br />

無 機 鹽 變 化 模 擬 的 課 題 為 大 陸 沿 岸 都 市 污 染 物 長 程 傳 輸 至 台 灣 地 區 。<br />

超 級 測 站 現 有 連 續 自 動 儀 器 , 可 進 行 大 氣 微 粒 PM 2.5 與 PM 10 質 量 濃 度 、 粒 徑 分 布 ( 量<br />

測 粒 徑 範 圍 :0.012~0.6μm 以 及 0.1~10μm)、PM 2.5 碳 成 分 、PM 2.5 硫 酸 鹽 、PM 2.5 硝 酸 鹽 、<br />

散 光 係 數 、 黑 碳 濃 度 ( 吸 光 係 數 )、 微 粒 中 總 多 環 芳 香 烴 的 量 測 , 以 及 氣 象 因 子 如 大 氣 溫<br />

度 、 濕 度 、 風 速 、 風 向 與 壓 力 等 , 本 計 畫 還 利 用 中 研 院 的 光 達 (Lidar) 量 測 大 氣 混 合 層 高<br />

度 。 超 級 測 站 的 建 置 完 成 並 持 續 運 轉 , 使 得 環 保 署 針 對 PM 2.5 可 建 立 更 精 細 的 空 間 、 時<br />

間 解 析 度 數 據 以 增 進 國 人 對 PM 2.5 物 理 、 化 學 與 光 學 特 性 的 瞭 解 , 並 可 評 估 其 健 康 效 應<br />

與 對 環 境 的 影 響 。<br />

3


第 二 章 研 究 目 的<br />

藉 由 微 粒 超 級 測 站 所 量 測 到 的 監 測 數 據 , 分 別 就 黃 沙 時 期 、 節 慶 日 與 微 粒 高 濃 度 事<br />

件 的 微 粒 特 性 差 異 變 化 及 其 影 響 因 子 重 要 性 進 行 探 討 , 本 研 究 的 主 要 目 的 如 下 :<br />

(1) 彙 整 黃 沙 時 期 及 節 慶 日 微 粒 監 測 特 性 變 化 。<br />

(2) 解 析 微 粒 高 濃 度 事 件 的 各 種 影 響 因 子 。<br />

(3) 利 用 光 達 (Lidar) 量 測 的 微 粒 垂 直 剖 面 變 化 。<br />

(4) 利 用 光 達 (Lidar) 量 測 的 微 粒 混 合 層 高 度 計 算 微 粒 對 太 陽 的 輻 射 作 用 力 。<br />

(5) 模 擬 微 粒 無 機 鹽 成 分 的 變 化 。<br />

(6) 提 供 微 粒 監 測 特 性 進 行 微 粒 健 康 風 險 評 估 以 探 討 修 訂 現 行 微 粒 空 氣 品 質 標 準 的 可 行<br />

性 。<br />

4


第 三 章 文 獻 探 討<br />

3.1 懸 浮 微 粒 特 性<br />

微 粒 是 指 在 氣 體 介 質 中 存 在 的 粒 狀 污 染 物 , 這 些 粒 狀 物 是 以 固 體 或 液 體 的 型 態 存 在<br />

於 空 氣 中 , 依 照 微 粒 產 生 機 制 的 不 同 , 可 分 為 一 次 (primary) 與 二 次 (secondary) 微 粒 兩 種 ,<br />

一 次 微 粒 的 粒 徑 分 布 範 圍 較 廣 , 主 要 來 源 為 機 動 車 輛 排 放 、 海 水 飛 沫 、 火 山 灰 、 街 道 揚<br />

塵 或 是 工 廠 所 排 放 的 飛 灰 、 煙 塵 等 。 大 部 分 都 市 的 一 次 微 粒 常 在 上 下 班 時 間 累 積 , 當 地<br />

表 溫 度 增 加 與 垂 直 混 合 發 生 時 隨 之 下 降 (Watson et al., 2002), 二 次 微 粒 是 由 大 氣 中 的 化<br />

學 反 應 所 生 成 。 根 據 在 西 歐 海 邊 所 做 的 研 究 顯 示 ,PM 2.5-10 的 濃 度 主 要 受 自 然 來 源 影 響 ,<br />

有 47% 為 海 洋 和 20% 為 塵 土 微 粒 貢 獻 ,PM 2.5 雖 然 也 受 自 然 來 源 影 響 , 如 海 水 飛 沫 和 沙 塵<br />

(25%), 但 主 要 是 來 自 於 人 為 污 染 源 影 響 , 有 25% 來 自 光 化 學 反 應 的 二 次 微 粒 和 22% 來 自<br />

汽 機 車 排 放 (Almeida et al., 2005)。<br />

微 粒 化 學 成 分 通 常 包 含 無 機 水 溶 性 離 子 、 金 屬 化 合 物 、 元 素 碳 、 有 機 化 合 物 、 以 及<br />

地 殼 元 素 的 化 合 物 等 , 部 份 氣 膠 具 有 吸 濕 性 質 並 包 含 與 微 粒 結 合 的 水 份 , 而 氣 膠 中 的 有<br />

機 成 分 通 常 非 常 複 雜 , 包 含 數 百 種 有 機 化 合 物 (Seinfeld et al., 1998)。<br />

3.1.1 懸 浮 微 粒 粒 徑 分 布<br />

微 粒 粒 徑 分 布 的 模 態 (mode) 可 分 成 兩 種 (US <strong>EPA</strong>, 1999) 如 圖 3.1 所 示 :<br />

(1) 細 粒 形 態 (Fine Mode), 通 常 粒 徑 介 於 1μm 以 下 的 微 粒 , 包 含 累 積 態 與 成 核 態 , 由 氣 體<br />

反 應 或 燃 燒 排 放 所 形 成 。<br />

(2) 粗 粒 形 態 (Coarse Mode), 通 常 粒 徑 介 於 1μm 以 上 的 微 粒 , 由 物 理 作 用 如 海 水 水 珠 蒸<br />

發 或 是 粗 粒 徑 切 磨 所 產 生 。<br />

在 細 粒 形 態 的 微 粒 還 可 細 分 成 累 積 態 和 成 核 態 :<br />

(1) 成 核 態 (Nuclei Mode), 這 個 粒 徑 範 圍 微 粒 通 常 指 粒 徑 小 於 0.1μm, 也 有 稱 為 超 細 微 粒<br />

(ultrafine particles), 是 經 由 光 化 學 氣 體 反 應 成 核 作 用 所 剛 形 成 的 新 微 粒 , 或 是 由 燃 燒 引<br />

擎 直 接 排 放 的 奈 米 微 粒 聚 合 體 。<br />

(2) 累 積 態 (Accumulation Mode), 這 是 經 由 成 核 態 水 珠 微 粒 的 碰 撞 或 是 凝 結 ( 低 平 衡 蒸 汽<br />

壓 的 氣 體 分 子 凝 結 於 微 粒 上 ) 作 用 , 形 成 的 微 粒 , 粒 徑 介 於 0.1μm 和 1μm 之 間 。<br />

微 粒 的 粒 徑 分 布 各 季 稍 有 不 同 , 秋 、 夏 兩 季 呈 現 三 尖 峰 型 態 , 春 季 則 多 為 雙 峰 型 的<br />

分 布 。 在 微 粒 化 學 物 種 粒 徑 分 布 方 面 , 元 素 碳 (EC) 主 要 分 布 於 粒 徑 小 於 1.8μm 的 細 微 粒<br />

中 , 而 有 機 碳 (OC) 則 廣 泛 的 分 布 於 各 粒 徑 範 圍 內 。 另 一 方 面 , 微 粒 粒 徑 分 布 也 會 影 響 大<br />

氣 的 消 光 係 數 , 在 日 本 千 葉 市 發 現 消 光 係 數 範 圍 從 4-12 m 2 g -1 , 而 影 響 消 光 係 數 大 小 則<br />

5


與 粗 細 微 粒 粒 徑 分 布 有 關 (Lagrosas et al., 2005)。<br />

在 Fresno Supersite 利 用 SMPS 和 LAS 測 到 冬 季 平 均 粒 徑 大 小 分 布 。 其 分 布 幾 乎 成 對 數<br />

常 態 分 布 。 微 粒 的 小 時 平 均 數 量 範 圍 在 2700-89000 cm -3 之 間 , 濃 度 值 為 22000 cm -3 , 其<br />

mean diameter (MD) 範 圍 在 0.021-0.109μm 之 間 , 而 整 體 MD 為 0.066μm (Watson et al.,<br />

2002)。<br />

圖 3.1 理 想 大 氣 微 粒 的 粒 徑 分 布 ( 資 料 來 源 :US <strong>EPA</strong>)<br />

3.1.2 懸 浮 微 粒 光 學 特 性<br />

大 氣 中 微 粒 的 化 學 成 分 和 粒 徑 分 布 會 影 響 光 傳 輸 (Malm et al., 2000; Ten Brink et al.,<br />

1997), 在 化 學 成 份 方 面 , 微 粒 中 的 半 揮 發 性 有 機 化 合 物 (SVOC) 認 為 會 影 響 散 光 係 數 ,<br />

進 而 造 成 能 見 度 的 下 降 (Eatough et al., 1996); 在 微 粒 粒 徑 分 布 方 面 ,90% 的 消 光 是 由 細<br />

粒 徑 的 微 粒 所 造 成 的 , 只 有 10% 是 由 粗 粒 徑 所 貢 獻 (White et al., 1990; Ten Brink et al, 1997;<br />

6


Molnar et al., 2001)。 另 一 方 面 , 微 粒 的 凝 結 水 也 會 影 響 大 氣 輻 射 傳 輸 , 當 微 粒 吸 濕 或 者<br />

揮 發 水 份 時 , 微 粒 的 大 小 和 密 度 也 會 跟 著 改 變 , 進 而 影 響 微 粒 的 光 學 性 質 ( 折 射 係 數 、<br />

散 射 橫 斷 面 和 散 光 係 數 )(Day et al., 2000), 造 成 對 環 境 的 影 響 。<br />

對 於 環 境 衝 擊 而 言 , 在 區 域 能 見 度 及 大 氣 輻 射 的 議 題 上 尤 其 受 到 重 視 , 前 者 因 台 灣<br />

地 區 旅 遊 業 相 當 興 盛 而 顯 得 相 當 重 要 ; 後 者 則 更 因 為 微 粒 藉 著 對 太 陽 光 的 散 射 及 吸 收 ,<br />

而 改 變 地 球 接 收 太 陽 輻 射 的 情 況 , 造 成 全 球 氣 候 變 遷 。<br />

Malm et al.(2005) 指 出 大 氣 散 光 和 吸 光 特 性 與 微 粒 在 大 氣 相 對 濕 度 (RH) 環 境 底 下 所<br />

吸 收 的 水 分 有 很 大 的 關 係 , 當 有 機 碳 質 量 (OMC/(NH 4 ) 2 SO 4 ) 比 率 從 0.57 增 加 至 11.15 時 ,<br />

某 一 相 對 溼 度 底 下 的 散 光 係 數 (b scat (RH)) 除 以 最 低 相 對 溼 度 底 下 的 散 光 係 數 (b scat (RH min ))<br />

會 從 大 約 2.0 下 降 至 小 於 1.2。<br />

Fialho et al.(2005) 於 亞 速 爾 群 島 (Azores) 觀 測 微 粒 吸 光 係 數 , 吸 光 係 數 在 此 地 區 主 要<br />

受 BC 和 沙 塵 影 響 , 於 觀 測 期 間 發 現 在 後 段 , 吸 光 係 數 和 CO 並 無 關 係 存 在 , 可 能 原 因 為<br />

影 響 吸 光 係 數 並 非 燃 燒 來 源 , 主 要 是 受 到 非 洲 沙 塵 影 響 所 致 , 因 此 使 用 文 獻 資 料 ,BC<br />

的 吸 光 係 數 指 數 為 -1.0±0.1, 而 殺 塵 的 吸 光 係 數 指 數 為 -2.9±0.2, 並 利 用 此 兩 數 值 追 朔 BC<br />

和 CO 的 吸 光 係 數 , 預 期 的 BC 吸 光 係 數 和 CO 有 關 係 存 在 , 因 此 可 將 沙 塵 貢 獻 的 吸 光 係 數<br />

計 算 出 來 。<br />

3.1.3 懸 浮 微 粒 化 學 組 成 成 分<br />

一 般 大 氣 微 粒 中 包 含 無 機 離 子 、 金 屬 化 合 物 、 元 素 碳 、 有 機 化 合 物 、 以 及 地 殼 元 素<br />

的 化 合 物 。 在 北 京 PM 2.5 微 粒 質 量 中 , 平 均 含 有 69% 的 碳 成 分 和 主 要 離 子 成 分 ( 硫 酸 鹽 、<br />

硝 酸 鹽 和 銨 )(Zheng et al., 2005)。<br />

3.1.3.1 懸 浮 微 粒 硫 酸 鹽 成 分<br />

在 硫 酸 鹽 方 面 , 除 了 H 2 SO 4(g) 會 和 海 鹽 產 生 氯 損 失 反 應 後 生 成 硫 酸 鹽 之 外 , 另 外 也<br />

會 和 塵 土 微 粒 中 的 CaCO 3 產 生 反 應 而 生 成 粗 微 粒 的 硫 酸 鹽 (Zhung et al., 1999)。<br />

H 2 SO 4 +2NaCl (sea salt) →Na 2 SO 4(sea salt) +HCl<br />

許 多 學 者 的 研 究 顯 示 空 氣 中 的 硫 酸 氣 會 和 塵 土 微 粒 產 生 反 應 而 生 成 非 海 鹽 硫 酸 鹽<br />

(Pakkanen et al., 1996); 人 類 活 動 所 形 成 的 非 海 鹽 硫 酸 鹽 氣 膠 會 和 太 陽 及 陸 地 的 輻 射 產 生<br />

相 互 作 用 而 影 響 氣 候 , 而 且 會 經 由 成 核 的 程 序 改 變 雲 霧 顆 粒 的 粒 徑 分 佈 而 間 接 影 響 氣 候<br />

型 態 。<br />

Xie et al.(2005) 於 2000 年 4 月 沙 塵 影 響 期 間 選 定 北 京 三 個 地 點 進 行 採 樣 , 比 較 沙 塵 前<br />

後 和 沙 塵 期 間 及 霾 害 影 響 時 的 濃 度 變 化 。 沙 塵 期 間 大 氣 中 的 氣 膠 不 但 包 含 粗 粒 徑 的 微<br />

粒 , 同 時 也 包 含 細 粒 徑 的 微 粒 。 沙 塵 時 PM 2.5 的 平 均 濃 度 約 為 霾 害 期 間 的 4 倍 左 右 。 而 在<br />

PM 2.5 的 組 成 分 析 上 , 地 殼 元 素 為 PM 2.5 的 主 要 成 分 , 其 次 為 有 機 物 ; 霾 害 期 間 PM 2.5 的 主 要<br />

成 分 為 硫 酸 鹽 、 硝 酸 鹽 和 有 機 物 。<br />

7


3.1.3.2 懸 浮 微 粒 硝 酸 鹽 成 分<br />

在 硝 酸 鹽 方 面 , 硝 酸 除 了 和 海 鹽 產 生 反 應 而 造 成 氯 損 失 外 , 還 會 跟 塵 土 (CaCO 3 ) 反<br />

應 生 成 粗 微 粒 的 硫 酸 鹽 和 硝 酸 鹽 (Zhung et al., 1999)。<br />

HNO 3 +NaCl (sea salt) →NaNO 3(sea salt) +HCl 2 HNO 3 +CaCO 3 →Ca(NO 3 ) 2 +H 2 O+CO 2<br />

在 San Joaquin Valley (SJV) 會 因 為 不 同 地 區 而 有 不 同 的 氮 轉 硝 酸 鹽 比 率 , 這 個 比 率 可<br />

以 從 0% 到 達 70%, 較 靠 近 NO 排 放 源 的 地 區 轉 換 率 較 低 。 在 SJV 地 區 最 大 的 硝 酸 鹽 汙 染 源<br />

為 柴 油 引 擎 和 汽 油 催 化 裝 置 , 這 兩 個 來 源 貢 獻 了 SJV 一 半 的 硝 酸 鹽 。 利 用 擾 動 學 發 現 ,<br />

不 論 在 都 市 或 者 郊 區 , 減 少 硝 酸 銨 最 有 效 的 方 法 是 控 制 硝 酸 鹽 , 而 非 控 制 VOC(Kleeman<br />

et al., 2005)。<br />

3.1.3.3 懸 浮 微 粒 碳 成 分<br />

碳 成 分 主 要 來 自 燃 燒 程 序 所 產 生 , 而 在 交 通 污 染 源 中 , 汽 機 車 所 排 放 出 的 廢 氣 及 含<br />

有 大 量 的 碳 成 分 , 通 常 含 碳 化 合 物 可 以 分 為 總 碳 化 合 物 (Total Carbon, TC)、 有 機 碳 化 合<br />

物 (Organic Carbon, OC) 和 元 素 碳 化 合 物 (Elemental Carbon, EC)。<br />

碳 元 素 微 粒 是 都 市 及 工 業 都 會 區 的 細 粒 徑 微 粒 主 要 化 學 成 分 , 碳 元 素 微 粒 從 許 多 污<br />

染 源 所 排 放 , 包 含 汽 機 車 、 燃 料 燃 燒 及 工 業 程 序 。 在 高 度 污 染 的 大 氣 中 , 含 碳 類 的 微 粒<br />

物 質 佔 細 粒 徑 微 粒 質 量 濃 度 的 20-50% (Gray et al., 1986; Chow et al., 1993; Rogge et al.,<br />

1993)。<br />

氣 膠 成 份 有 時 會 隨 著 季 節 而 有 所 變 異 , 在 印 度 第 五 大 城 市 Hyderabad 的 研 究 顯 示 ,<br />

BC 濃 度 會 隨 季 節 而 變 化 , 並 在 印 度 乾 季 發 生 最 高 值 , 雨 季 發 生 最 低 值 。 平 均 來 說 BC 約<br />

佔 總 氣 膠 質 量 濃 度 的 15% (Latha et al., 2005)。<br />

Zheng et al.(2005) 於 2000 年 北 京 毎 一 季 節 選 擇 一 個 月 進 行 6 天 人 工 採 樣 , 在 1 月 份 OC<br />

佔 PM 2.5 (57%) 最 高 , 而 最 低 則 是 在 4 月 (21%), 可 以 發 現 碳 成 分 在 北 京 地 區 有 明 顯 的 季<br />

節 性 變 化 。 碳 成 分 是 PM 2.5 中 主 要 的 物 種 , 冬 天 OC 佔 PM 2.5 的 57%。PM 2.5 中 OC 成 分 主 要<br />

來 源 為 汽 機 車 排 放 廢 氣 、 生 質 氣 膠 、 燃 料 燃 燒 、 沙 塵 、 植 物 和 香 煙 。 冬 天 1 月 和 10 月 ,<br />

燃 燒 燃 料 和 生 質 氣 膠 為 PM 2.5 中 OC 的 主 要 來 源 , 分 別 佔 30% 和 50%。<br />

3.1.3.4 懸 浮 微 粒 金 屬 元 素<br />

研 究 指 出 地 殼 及 地 表 砂 石 中 含 有 大 量 的 Fe 及 Mg 元 素 , 並 且 發 現 大 氣 中 人 為 排 放 的<br />

Pb 及 Zn 量 遠 超 過 自 然 界 的 排 放 (Wedepohl, 1987)。<br />

在 瑞 士 相 關 研 究 發 現 , 在 接 近 道 路 的 測 站 有 明 顯 較 高 的 Ba、Ca、Ce、Cu、Fe、La、<br />

Mo、Mn、Pb、Sb & Rh, 因 此 推 測 交 通 排 放 為 這 些 物 種 的 來 源 (Hueglin et al., 2005)。<br />

8


3.2 大 氣 混 合 層 光 達 量 測<br />

大 氣 混 合 層 是 指 對 流 層 最 底 部 受 到 地 表 熱 力 作 用 而 進 行 縱 向 對 流 運 動 的 氣 層 , 此 一<br />

垂 直 對 流 層 的 作 用 使 得 地 表 排 放 的 空 氣 污 染 物 得 以 在 混 合 層 中 擴 散 並 被 稀 釋 , 在 理 想 條<br />

件 下 這 些 物 質 最 終 會 與 空 氣 達 到 均 勻 混 合 的 狀 態 。 混 合 層 的 高 度 事 影 響 污 染 物 濃 度 將 因<br />

擴 散 空 間 不 足 而 增 加 , 空 氣 品 質 也 因 此 而 惡 化 。 因 此 , 若 是 以 混 合 層 高 度 作 為 大 氣 對 污<br />

染 物 擴 散 攜 式 潛 勢 的 指 標 , 這 個 指 標 在 實 質 上 正 是 排 放 總 量 管 制 與 空 氣 品 質 管 理 之 間 最<br />

重 要 的 接 合 點 。<br />

隨 著 雷 射 技 術 日 趨 成 熟 , 應 用 光 達 探 測 大 氣 結 購 的 研 究 也 逐 漸 普 及 , 早 期 的 光 達 多<br />

半 應 用 在 對 流 層 頂 或 是 平 流 層 的 研 究 上 , 近 年 在 逐 步 克 服 訊 號 處 理 的 問 題 之 後 已 經 能 夠<br />

應 用 在 混 合 層 , 甚 至 更 接 近 地 表 的 逆 溫 層 的 研 究 上 (Boers, et al., 1986; Piironen et al.,<br />

1995)。<br />

3.3 台 灣 黃 沙 時 期 微 粒 特 性<br />

沙 塵 暴 是 指 強 風 將 地 面 沙 塵 捲 起 , 使 空 氣 中 漂 浮 大 量 的 微 粒 , 並 會 使 得 地 面 能 見 度<br />

低 於 1 km。 近 年 來 由 於 中 國 大 陸 土 地 沙 漠 化 , 使 得 大 陸 沙 塵 暴 的 發 生 機 率 大 增 。<br />

在 北 京 地 區 ,PM 2.5 主 要 來 源 為 沙 塵 (20%)、 二 次 硫 酸 鹽 (17%)、 二 次 硝 酸 鹽 (10%)、<br />

煤 炭 燃 燒 (7%)、 燃 料 及 汽 油 排 放 (7%)、 二 次 銨 (6%)、 生 質 微 粒 (6%)、 香 菸 (1%) 和 因 植 物<br />

生 長 產 生 之 岩 石 碎 屑 (1%)(Zheng et al., 2005)。<br />

3.3.1 大 陸 沙 塵 暴 的 發 生 與 影 響<br />

沙 塵 暴 發 生 的 條 件 為 地 表 土 質 鬆 軟 、 乾 燥 、 無 植 被 或 草 木 生 長 , 加 上 無 積 雪 覆 蓋 ,<br />

配 合 強 烈 的 地 面 風 、 垂 直 不 穩 定 的 氣 流 及 無 降 雨 或 降 水 等 氣 象 條 件 。<br />

沙 塵 暴 發 生 後 , 顆 粒 較 大 的 粒 子 隨 即 沉 降 至 源 地 或 鄰 近 地 區 , 顆 粒 較 小 的 粒 子 則 可<br />

以 向 上 傳 送 到 1000-3000 m 的 高 空 , 再 藉 由 冷 氣 團 的 氣 流 將 微 粒 傳 送 至 東 邊 的 韓 國 、 日<br />

本 , 甚 至 到 達 更 遠 的 美 國 西 岸 , 或 者 傳 送 至 東 南 邊 的 台 灣 等 地 區 (Chung et al, 1996)。<br />

3.3.2 大 陸 沙 塵 暴 影 響 台 灣 時 之 微 粒 特 性<br />

大 陸 沙 塵 暴 影 響 台 灣 時 , 微 粒 質 量 濃 度 明 顯 上 升 , 尤 其 是 粗 微 粒 部 份 , 另 外 也 會 降<br />

低 能 見 度 。 沙 塵 微 粒 成 分 主 要 為 地 殼 元 素 , 如 :Si、Ca、Al、Fe、S、Na、Cl 和 Mg。<br />

加 上 沙 塵 傳 輸 過 程 中 如 果 經 過 大 陸 沿 岸 工 業 區 , 則 微 粒 便 會 吸 收 SO 2 , 增 加 了 微 粒 內 S<br />

的 含 量 。 許 多 學 者 的 研 究 指 出 空 氣 中 的 硫 酸 氣 會 和 塵 土 微 粒 產 生 反 應 而 生 成 非 海 鹽 硫 酸<br />

9


鹽 。 當 微 粒 吸 收 SO 2 後 經 過 海 洋 時 , 會 再 與 海 鹽 產 生 氯 離 子 損 失 生 成 硫 酸 鹽 使 得 nss-SO 4<br />

2-<br />

(non-sea-salt sulfate) 濃 度 上 升 。 這 些 化 學 反 應 式 如 下 :<br />

SO 2 +H 2 OH 2 SO 3<br />

H 2 SO 3 +2NaClNa 2 SO 3 +2HCl<br />

Na 2 SO 3 +1/2 O 2 Na 2 SO 4<br />

在 發 生 沙 塵 暴 期 間 , 硫 酸 鹽 和 硝 酸 鹽 微 粒 的 質 量 濃 度 有 很 明 顯 的 增 加 現 象 ; 並 且 二<br />

次 微 粒 的 濃 度 也 有 增 高 的 趨 勢 , 其 原 因 應 該 是 因 為 沙 塵 暴 微 粒 的 表 面 可 以 提 供 SO 2 和<br />

NOx 在 長 程 傳 輸 時 沉 降 和 反 應 位 置 。<br />

Zhung et al. (1999) 指 出 H 2 SO 4 會 與 塵 土 微 粒 中 的 CaCO 3 產 生 粗 微 粒 的 硫 酸 鹽 和 硝 酸<br />

鹽 。 其 化 學 反 應 式 如 下 :<br />

H 2 SO 4 +CaCO 3 CaSO 4 +H 2 O+CO 2<br />

HNO 3 +CaCO 3 Ca(NO 3 ) 2 +H 2 O+CO 2<br />

3.4 微 粒 對 人 體 健 康 影 響 之 研 究<br />

微 粒 對 人 體 健 康 的 影 響 (Harrison et al., 2000; Kennedy et al., 2002), 可 以 從 許 多 流 行<br />

病 學 的 調 查 結 果 看 出 , 尤 其 是 微 粒 氣 動 直 徑 小 於 2.5μm 與 人 體 健 康 有 相 當 大 的 關 連 性<br />

(Wilson et al., 1996)。 長 期 暴 露 在 PM 2.5 環 境 下 會 造 成 心 肺 疾 病 、 肺 癌 以 及 增 加 死 亡 率<br />

(Pope et al., 1995, 2002; Dockery et al., 1993)。<br />

另 外 , 人 體 呼 吸 道 內 為 一 高 溼 的 環 境 , 微 粒 受 到 濕 特 性 的 影 響 在 進 入 呼 吸 道 後 因 潮<br />

解 反 應 而 造 成 微 粒 的 成 長 , 其 成 長 可 改 變 氣 膠 在 人 體 呼 吸 系 統 中 的 沉 積 行 為 , 尤 其 是 次<br />

微 米 以 下 的 氣 膠 經 常 由 於 吸 溼 作 用 導 致 粒 徑 增 大 , 進 而 改 變 氣 膠 在 肺 部 中 沈 積 的 位 置 。<br />

因 此 , 在 評 估 氣 膠 對 於 人 體 健 康 危 害 效 應 時 , 氣 膠 含 水 特 性 亦 是 一 個 不 可 忽 略 的 因 子<br />

(Broday et al., 2001; Schroeter et al., 2001)。<br />

3.5 氣 膠 長 程 傳 輸<br />

近 十 年 餘 來 , 中 國 經 濟 蓬 勃 發 展 , 沿 海 省 分 不 斷 興 建 工 業 區 , 都 市 車 輛 數 亦 不 斷 上<br />

升 , 使 得 空 氣 污 染 物 排 放 量 日 漸 上 升 , 不 但 造 成 該 國 境 內 空 氣 污 染 嚴 重 (Chan et al.,<br />

2005), 對 鄰 近 國 家 亦 造 成 影 響 頗 深 。<br />

Kitada et al. (1992) 的 研 究 顯 示 在 冬 天 日 本 有 30%-40% 的 酸 沉 降 來 自 中 國 大 陸 ,<br />

Ichikawa and Fujita (1995) 的 研 究 亦 顯 示 中 國 大 陸 對 是 日 本 人 為 硫 酸 鹽 沉 降 量 的 貢 獻 量<br />

達 50%。Chung et al. (1996) 在 1990-1993 觀 測 發 現 酸 沉 降 是 韓 國 廣 大 地 區 的 普 遍 現 象 ,<br />

他 們 由 逆 軌 跡 推 論 排 放 源 主 要 來 自 中 國 大 陸 。Arndt et al. (1997) 以 ATMOS 模 式 推 估 亞<br />

洲 各 國 1987-1988 年 間 由 生 質 燃 燒 、 工 業 源 、 公 共 事 業 及 其 他 非 特 定 排 放 源 所 產 生 的 SO 2<br />

所 造 成 的 硫 沉 降 量 , 推 估 超 過 2g m -2 yr -1 的 地 區 有 東 亞 、 印 度 、 泰 國 、 馬 來 西 亞 、 台 灣 、<br />

10


印 尼 等 國 家 , 其 中 中 國 大 陸 南 部 地 區 更 是 超 過 5 g m -2 yr -1 。Chang et al. (2000) 以 TAQM<br />

模 式 (Chang and Jeng, 1995) 模 擬 台 灣 地 區 受 到 長 程 輸 送 的 酸 沉 降 影 響 , 在 他 們 的 六 個 模<br />

擬 事 件 日 ( 包 含 五 種 天 氣 型 態 ) 的 模 擬 結 果 顯 示 , 中 國 大 陸 長 程 輸 送 的 硫 酸 鹽 濕 沉 降 佔 了<br />

台 灣 地 區 濕 硫 酸 鹽 沉 降 量 的 39%, 硝 酸 鹽 則 佔 37%。Engardt and Leong (2001) 的 模 擬 研<br />

究 顯 示 , 除 菲 律 賓 南 部 地 區 、 越 南 北 部 地 區 外 , 中 國 東 南 地 區 的 人 為 排 放 的 硫 濃 度 及 硫<br />

沉 降 量 相 當 高 。 但 Engardt et al. (2005) 以 MATCH 模 式 (Siniarovina and Engardt, 2005) 模<br />

擬 東 南 亞 的 硫 的 分 佈 狀 況 , 儘 管 大 多 數 國 家 本 國 接 受 的 硫 主 要 來 自 本 身 的 排 放 , 但 對 於<br />

鄰 近 排 放 量 較 大 的 國 家 , 本 國 接 受 的 硫 僅 有 約 10% 來 自 本 身 的 排 放 , 換 言 之 某 些 排 放 量<br />

硫 較 小 的 國 家 可 能 有 90% 的 硫 來 自 鄰 近 國 家 ; 此 外 , 在 某 些 排 放 型 態 改 變 或 是 季 節 變 化<br />

導 致 沉 降 途 徑 改 變 的 情 況 發 生 時 , 這 些 位 於 排 放 量 較 大 的 國 家 的 下 風 處 的 國 家 , 沉 降 量<br />

將 會 有 相 當 的 改 變 。An et al. (2002) 以 RADM 模 式 (Wang et al., 2000) 模 擬 東 亞 的 硝 酸 鹽<br />

沉 降 濃 度 分 佈 , 顯 示 高 濃 度 主 要 發 生 在 工 業 地 區 如 中 國 大 陸 沿 海 、Huanghai Bay、 渤 海<br />

(Bohai sea)、 韓 國 及 日 本 南 部 , 而 長 程 輸 送 使 得 前 述 地 區 的 下 游 地 區 濃 度 升 高 , 台 灣 地<br />

區 亦 是 其 一 。Holloway et al. (2002) 引 自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Applied Systems Analysis<br />

(IIASA) 發 表 的 兩 篇 文 獻 van Aardenne et al. (1999) 及 Klimont (2001) 分 別 對 亞 洲 各 國 進<br />

行 石 化 排 放 量 的 估 算 數 據 , 將 上 述 兩 篇 文 獻 合 併 , 計 算 得 到 1990 年 中 國 的 石 化 排 放 量<br />

為 2132 kton Ny r _1 , 分 別 為 台 灣 、 日 本 、 北 韓 、 南 韓 、 印 度 的 18.4 倍 、3.8 倍 、17.8 倍 、<br />

8.3 倍 、2.1 倍 。 遑 論 過 去 十 幾 年 間 中 國 經 濟 發 展 的 速 度 較 亞 洲 各 國 為 高 , 該 國 石 化 排 放<br />

量 應 早 已 超 越 上 述 數 據 。Holloway et al. (2002) 以 ATMOS-N 模 擬 1990 年 亞 洲 各 國 之 間<br />

的 酸 沉 降 貢 獻 量 , 發 現 亞 洲 最 大 排 放 量 的 國 家 , 對 台 灣 、 日 本 、 北 韓 、 南 韓 等 國 的 硝 酸<br />

鹽 沉 降 量 總 量 的 比 例 分 別 為 18%、18%、46% 及 26。 反 觀 台 灣 僅 對 於 中 國 及 日 本 的 沉 降<br />

量 總 量 分 別 貢 獻 2%。Guttikunda et al. (2<strong>003</strong>) 推 估 西 太 平 洋 百 萬 人 口 的 都 市 所 貢 獻 的 硫 從<br />

1975 年 小 於 5% 成 長 至 2000 年 大 於 10% 來 說 明 控 制 硫 排 放 需 要 高 額 的 經 費 以 及 在 這 些<br />

都 市 中 約 有 三 千 萬 人 暴 露 在 WHO 標 準 以 上 的 濃 度 。Han et al. (2004) 研 究 1998 年 3 月 至<br />

6 月 的 黃 沙 期 間 , 他 們 以 PSCF (Potential Source Contribution Function) 及 RTWC<br />

(Residence Time Weighted Concentration 兩 個 混 和 受 體 模 式 , 去 定 位 韓 國 漢 城 受 到 上 游 地<br />

區 影 響 的 位 置 , 他 們 發 現 中 國 主 要 城 市 的 工 業 污 染 及 戈 壁 沙 漠 為 Al 及 Pb 兩 種 金 屬 的 主<br />

要 來 源 。 顯 示 在 黃 沙 影 響 期 間 , 黃 沙 源 區 及 中 國 工 業 城 市 皆 會 對 下 游 地 區 造 成 影 響 。<br />

Youngsin et al. (2001) 在 韓 國 嚴 重 沙 塵 暴 期 間 的 研 究 指 出 , 沙 塵 顆 粒 的 特 徵 有 二 ,<br />

首 先 就 是 粒 徑 小 於 0.5 µm 的 顆 粒 明 顯 的 減 少 , 另 外 則 是 粒 徑 介 於 1.35 與 10 µm 的 間<br />

的 顆 粒 明 顯 的 增 多 。 In and Park (2002) 研 究 1998 年 4 月 14-22 日 (15-19 日 在 中 國 沙 塵 源<br />

區 起 沙 ) 在 韓 國 所 接 收 的 黃 沙 , 微 粒 粒 徑 分 佈 的 尖 峰 粒 徑 主 要 為 1.73-4.03μm。 一 般 來 說<br />

當 沙 塵 暴 影 響 時 , 會 造 成 質 量 濃 度 上 升 , 其 中 粗 微 粒 上 升 的 情 形 較 細 微 粒 的 多 。 由 於 粗<br />

微 粒 主 要 的 成 分 為 Si、Ca、Al、Fe、S、Na、Cl、Mg, 顯 示 塵 土 與 地 殼 元 素 的 濃 度 有 上<br />

升 的 趨 勢 。(Zhang et al., 2001) 於 中 國 大 陸 北 京 、Shapuotou (a desert site) 及 西 安 三 個 城<br />

市 利 用 階 梯 衝 擊 器 觀 測 沙 塵 暴 期 間 大 氣 氣 膠 元 素 組 成 及 粒 徑 分 佈 , 結 果 發 現 當 沙 暴 過 境<br />

時 , 不 僅 各 測 站 氣 膠 中 Al、Ca、Fe、Si、Mn 及 Ti 等 地 殼 元 素 的 濃 度 升 高 外 , 且 與 中<br />

11


國 內 蒙 地 區 黃 沙 的 組 成 以 及 地 殼 物 質 相 似 , 其 質 量 中 位 粒 徑 (MMD) 亦 較 平 常 的 兩 倍 以<br />

上 , 其 中 含 量 較 多 的 為 Ca, 因 此 Ca 為 中 國 大 陸 黃 沙 的 主 要 指 標 元 素 。<br />

大 陸 沿 海 地 區 的 SO2 排 放 量 十 分 的 巨 大 , 可 說 是 全 球 排 放 量 最 多 的 地 區 ,SO2 藉<br />

由 與 沙 塵 暴 氣 膠 的 結 合 可 傳 送 至 更 遠 的 地 區 。 依 天 氣 的 情 況 不 同 , 對 各 個 東 南 亞 各 區 域<br />

的 影 響 亦 不 同 。 沙 塵 暴 發 生 時 期 , 由 於 微 粒 吸 收 了 沿 途 地 區 排 放 的 SO2, 所 以 微 粒 內 S<br />

的 含 量 升 高 至 平 時 的 5 倍 , 並 且 這 些 增 加 的 S 成 份 大 部 分 是 屬 於 粗 粒 徑 顆 粒 部 分 (Ma, C.<br />

J., 2001)。 由 於 沙 塵 暴 塵 粒 吸 收 SO2, 將 會 中 和 空 氣 中 的 酸 性 物 質 , 以 降 低 酸 雨 的 效 應<br />

(Ma C. J., 2001)。 也 有 許 多 學 者 的 研 究 顯 示 空 氣 中 的 硫 酸 氣 會 和 塵 土 微 粒 產 生 反 應 而 生<br />

成 非 海 鹽 硫 酸 鹽 (Wall et al., 1988; McInnes et al., 1994; Pakkanen et al., 1996)。 在<br />

發 生 沙 塵 暴 期 間 , 硫 酸 鹽 和 硝 酸 鹽 氣 膠 的 質 量 濃 度 有 很 明 顯 的 增 加 現 象 (Kim and Shin,<br />

1991;Carmichael et al., 1995;Nishikawa et al., 2000); 並 且 二 次 氣 膠 的 濃 度 也 有 增 高 的<br />

趨 勢 , 其 原 因 應 該 是 因 為 沙 塵 暴 微 粒 的 表 面 可 以 提 供 SO2 和 NOx 在 長 程 傳 輸 時 沉 降 和<br />

反 應 的 位 址 。(Zhuang et al., 1999) 指 出 H2SO4 及 HNO3 會 與 塵 土 微 粒 中 的 CaCO3 產<br />

生 粗 微 粒 的 硫 酸 鹽 與 硝 酸 鹽 。 這 些 研 究 推 估 沙 塵 暴 經 過 大 陸 沿 海 重 污 染 排 放 地 區 , 與 大<br />

量 的 SO2 結 合 後 , 再 經 過 海 洋 地 區 的 傳 輸 , 與 海 鹽 再 產 生 反 應 , 經 由 這 段 長 程 傳 輸 後 ,<br />

沙 塵 暴 氣 膠 會 與 海 鹽 氣 膠 內 混 形 成 新 類 型 的 氣 膠 , 並 且 是 在 形 成 雲 的 過 程 中 混 合 (Fan et<br />

al., 1995)。<br />

沙 塵 暴 期 間 大 量 沙 塵 反 射 或 折 射 陽 光 造 成 能 見 度 降 低 ,Chung, Y. S.(1992)、Chung<br />

and Yoon (1996) 指 出 沙 塵 顆 粒 會 阻 塞 植 物 的 氣 孔 妨 礙 植 物 光 和 作 用 的 進 行 。 對 於 眼 睛 及<br />

呼 吸 道 相 關 的 疾 病 亦 有 可 能 會 提 高 發 病 率 , 尤 其 是 抵 抗 力 較 弱 的 小 孩 及 老 人 ( 詹 2000)。<br />

根 據 衛 生 署 的 報 告 指 出 , 當 沙 塵 暴 傳 輸 到 台 灣 的 高 峰 期 過 後 , 門 診 病 患 在 3~4 天 內 有 明<br />

顯 增 加 的 現 象 , 且 是 以 呼 吸 道 系 統 的 疾 病 為 主 。 根 據 詹 等 (2002) 的 循 環 系 統 毒 性 實 驗 ,<br />

亞 洲 黃 沙 到 達 台 灣 時 可 能 造 成 動 物 循 環 及 呼 吸 系 統 毒 性 。 因 此 , 亞 洲 黃 沙 在 影 響 台 灣 期<br />

間 很 可 能 會 對 民 眾 的 健 康 造 成 不 良 。 從 許 多 流 行 病 學 的 調 查 結 果 (Harrison and Yin,<br />

2000、Kennedy and Hinds, 2002) 可 知 , 人 類 每 天 致 死 率 的 增 加 跟 氣 膠 的 曝 露 有 關 , 尤<br />

其 是 粒 徑 在 2.5μm 以 下 (PM 2.5 ) 的 氣 膠 對 人 體 健 康 的 影 響 最 大 。Schwartz(1996) 在 美 國 哈<br />

佛 大 學 附 近 六 個 城 市 進 行 每 日 致 死 率 的 增 加 與 細 微 粒 的 評 估 , 發 現 危 害 大 眾 健 康 最 大 的<br />

是 PM 2.5 微 粒 , 原 因 是 PM 2.5 很 容 易 進 入 肺 中 , 進 而 引 起 一 些 肺 中 疾 病 及 呼 吸 器 官 的 慢<br />

性 損 害 。<br />

本 研 究 的 推 論 認 為 , 除 了 上 述 研 究 提 及 大 陸 沿 岸 工 業 城 市 排 放 的 SO 2 經 水 和 反 應 產 生 硫<br />

酸 氣 再 與 沙 塵 微 粒 中 和 造 成 微 粒 中 的 硫 酸 鹽 或 硝 酸 鹽 濃 度 增 加 外 , 大 陸 沿 岸 工 業 城 市 本<br />

來 就 應 在 當 地 產 生 大 量 含 有 高 硫 酸 鹽 濃 度 的 微 粒 , 並 且 這 些 微 粒 主 要 是 當 地 產 生 的 二 次<br />

氣 膠 , 當 這 些 微 粒 經 長 程 輸 送 抵 達 台 灣 時 , 在 台 灣 地 區 所 觀 測 的 細 微 粒 硫 酸 鹽 濃 度 將 升<br />

高 。 而 且 , 每 當 沙 塵 隨 鋒 面 或 冷 高 壓 抵 達 台 灣 地 區 時 , 對 於 台 灣 民 眾 造 成 不 適 的 緣 故 ,<br />

或 許 不 是 由 沙 塵 微 粒 所 造 成 , 而 是 由 原 本 在 中 國 沿 岸 城 市 當 地 產 生 的 細 粒 徑 微 粒 傳 輸 過<br />

來 所 造 成 。<br />

12


第 四 章 執 行 方 法<br />

4.1 監 測 地 點 與 時 間<br />

微 粒 超 級 測 站 位 於 台 北 縣 新 莊 運 動 公 園 如 圖 4.1 所 示 , 北 側 為 復 興 路 , 中 度 交 通 流<br />

量 , 於 上 下 班 時 間 車 潮 明 顯 增 加 ; 東 側 的 中 華 路 上 有 多 家 餐 館 , 因 此 除 了 交 通 污 染 源 外 ,<br />

尚 有 小 型 人 為 活 動 污 染 。 圖 4.2 顯 示 測 站 週 遭 的 環 境 以 及 其 在 公 園 內 的 相 對 位 置 , 在 測<br />

站 的 西 南 側 為 運 動 公 園 的 林 蔭 大 道 , 假 日 常 有 園 遊 會 在 此 設 攤 , 於 西 南 側 100 m 處 為 台<br />

北 縣 新 莊 棒 球 場 , 是 中 華 職 棒 比 賽 場 地 之 ㄧ, 如 遇 當 日 有 職 棒 賽 事 , 則 往 往 會 造 成 附 近<br />

道 路 車 輛 增 加 , 尤 其 是 比 賽 前 後 , 更 是 容 易 造 成 塞 車 的 情 況 ; 在 測 站 更 遠 的 北 方 及 西 北<br />

方 約 9 km 處 分 別 有 五 股 工 業 區 和 林 口 工 業 區 , 為 距 離 測 站 較 近 的 工 業 污 染 來 源 , 所 以<br />

測 站 能 監 測 到 機 動 車 輛 的 排 放 和 工 業 排 放 , 充 分 地 反 應 工 業 都 市 的 微 粒 品 質 狀 態 。<br />

超 級 測 站 監 測 時 間 從 九 十 二 年 三 月 至 今 , 每 天 24 小 時 連 續 運 轉 監 測 大 氣 微 粒 , 除<br />

儀 器 因 維 護 或 故 障 外 大 都 有 監 測 數 據 。<br />

圖 4.1 台 北 縣 新 莊 運 動 位 置 ( 資 料 來 源 : 台 北 縣 新 莊 運 動 公 園 )<br />

13


微 粒 超 級 測 站<br />

圖 4.2 微 粒 超 級 測 站 監 測 地 點 與 週 遭 環 境 ( 資 料 來 源 : 台 北 縣 新 莊 運 動 公 園 )<br />

4.2 微 粒 特 性 的 監 測 及 採 集 方 法<br />

新 莊 超 級 測 站 提 供 了 一 般 測 站 在 微 粒 化 學 成 分 和 粒 徑 解 析 上 所 無 法 獲 得 的 資 料 , 它<br />

能 連 續 採 樣 和 分 析 氣 膠 的 化 學 組 成 ( 如 : 碳 成 分 、 硝 酸 鹽 濃 度 、 硫 酸 鹽 濃 度 等 )、 微 粒 粒<br />

徑 ( 從 0.013~10 μm) 及 大 氣 條 件 , 若 加 上 鄰 近 一 般 測 站 資 料 的 配 合 便 可 擁 有 更 完 整 的 資 料<br />

以 闡 釋 氣 膠 在 大 氣 中 所 進 行 的 一 些 化 學 物 理 反 應 。 以 下 針 對 各 儀 器 做 簡 略 介 紹 。<br />

4.2.1 自 動 監 測 儀 器<br />

自 動 監 測 儀 器 可 連 續 監 測 大 氣 微 粒 的 物 理 、 化 學 及 物 理 特 性 , 提 供 精 確 且 即 時 的 量<br />

測 數 據 。<br />

14


4.2.1.1 微 粒 質 量 濃 度 監 測 儀 R&P 1400<br />

方 法 概 述 : 採 用 R&P 公 司 漸 縮 元 件 震 盪 微 量 天 秤 (TEOM) 技 術 的 連 續 監 測 微 粒 質 量 濃 度 。<br />

主 要 單 元 :<br />

儀 器 原 理 : f<br />

(1)TEOM: 微 粒 經 過 濾 紙 而 沉 降 在 濾 紙 上 , 利 用 錐 形 元 件 震 動 頻 率 改 變 來 計 算<br />

微 粒 質 量 濃 度 。<br />

(2) 系 統 控 制 單 元<br />

(3) 自 動 採 樣 和 收 集 單 元 (ACCU)<br />

(4) 採 樣 乾 燥 系 統 (SES): 使 用 Nafion dryer 技 術 將 採 樣 氣 流 作 溫 溼 度 的 調 節 , 減<br />

少 微 粒 因 濕 度 造 成 高 估 的 影 響 。<br />

K<br />

<br />

M<br />

0.5<br />

<br />

<br />

<br />

dm<br />

Ko <br />

1 1<br />

<br />

f f<br />

f: 振 動 頻 率 (radians/sec);K: 震 動 速 率 ;M: 質 量<br />

2<br />

1<br />

2<br />

0<br />

dm: 質 量 的 改 變 ;Ko: 震 動 的 常 數 ( 包 含 質 量 的 轉 換 );fo: 初 始 振 動 頻 率 (Hz);f l : 最 後 震 動<br />

頻 率 (Hz)<br />

圖 4.3 微 粒 質 量 濃 度 監 測 儀 R&P 1400 ( 資 料 來 源 :R&P Co., Inc.)<br />

4.2.1.2 微 粒 碳 成 分 監 測 儀 R&P 5400<br />

方 法 概 述 :R&P 5400 微 粒 碳 元 素 分 析 儀 是 運 用 直 接 、 自 動 加 熱 樣 品 產 生 二 氧 化 碳 , 再<br />

利 用 二 氧 化 碳 紅 外 線 偵 測 器 加 以 量 測 。<br />

儀 器 組 成 :<br />

(1)Rack-Mounted 感 應 器 單 元<br />

(2) 外 部 馬 達<br />

(3) 一 對 提 供 即 時 收 集 及 分 析 的 收 集 器 / 燃 燒 器<br />

(4)cutpoint 為 0.14μm 的 衝 擊 器<br />

(5) 內 建 NDIR CO 2 感 應 器<br />

(6) 量 測 樣 品 流 量 的 質 量 流 量 計<br />

15


(7) 自 我 測 試 及 診 斷 警 鈴<br />

(8) 控 制 儀 器 的 驅 動 軟 體<br />

儀 器 原 理 : 分 為 收 集 和 分 析 階 段 , 此 儀 器 擁 有 兩 個 收 集 器 及 燃 燒 器 , 因 此 可 在 收 集 樣 品<br />

同 時 分 析 上 一 次 所 採 集 的 樣 品 。<br />

(1) 收 集 階 段 : 將 樣 品 氣 流 抽 入 具 有 粒 徑 篩 選 的 入 口 , 並 直 接 導 入 收 集 器 , 微 粒<br />

沈 積 在 收 集 器 上 , 其 餘 的 氣 流 繼 續 流 向 一 質 量 流 量 感 應 器 及 外 接 的 馬 達 。<br />

(2) 分 析 階 段 : 採 樣 時 間 結 束 後 , 內 部 閥 門 自 動 切 換 成 不 同 的 氣 流 路 徑 , 樣 品 的<br />

氣 流 被 引 導 至 第 二 個 收 集 器 及 燃 燒 器 。 進 行 分 析 時 儀 器 首 先 會 以 乾 淨 的 空 氣 將<br />

分 迴 路 清 洗 乾 淨 , 並 建 立 一 個 二 氧 化 碳 基 準 線 , 內 部 循 環 馬 達 會 引 導 氣 流 通 過<br />

分 析 迴 路 中 的 各 元 件 。 接 著 , 位 於 收 集 器 四 周 的 燃 燒 器 將 樣 品 加 熱 至 中 間 溫 度<br />

350 O C, 由 於 樣 品 的 氧 化 , 使 二 氧 化 碳 濃 度 上 升 , 此 時 的 二 氧 化 碳 是 來 自 於 樣<br />

品 中 有 機 碳 成 分 , 而 熱 電 偶 是 用 來 量 測 樣 品 的 溫 度 , 而 後 燃 燒 器 是 為 確 保 由 樣<br />

品 經 加 熱 逸 散 出 的 揮 發 性 物 質 可 完 全 氧 化 。 當 中 間 溫 度 穩 定 了 一 段 時 間 , 二 氧<br />

化 碳 濃 度 已 經 量 測 完 成 , 燃 燒 器 隨 即 加 熱 至 最 後 燃 燒 溫 度 700 O C, 感 應 器 再 次<br />

量 測 到 另 一 個 二 氧 化 碳 濃 度 , 此 即 為 微 粒 元 素 碳 成 份 。<br />

圖 4.4 微 粒 碳 成 分 監 測 儀 R&P 5400 ( 資 料 來 源 :R&P Co., Inc.)<br />

4.2.1.3 微 粒 硝 酸 鹽 成 分 監 測 儀 R&P 8400 N<br />

方 法 概 述 : 本 儀 器 所 測 得 數 值 為 微 粒 中 所 有 形 式 的 無 機 硝 酸 鹽 成 分 , 並 沒 有 銨 鹽 的 干<br />

擾 。 應 用 閃 火 揮 發 技 術 , 先 將 高 量 電 流 通 過 衝 擊 器 的 鎳 鉻 閃 火 片 , 約 0.01 秒 的 時 間 , 加<br />

熱 至 350 O C, 使 微 粒 中 的 硝 酸 鹽 揮 發 分 解 成 NOx。 從 閃 火 揮 發 產 生 的 NOx 脈 衝 , 經 由<br />

NOx 脈 衝 分 析 儀 加 以 量 測 , 量 測 值 包 括 銷 酸 銨 、 硝 酸 鉀 及 硝 酸 鈉 , 但 不 受 硫 酸 銨 的 影 響 。<br />

儀 器 組 成 :<br />

(1) 採 樣 入 口 系 統 : 由 防 雨 罩 、 採 樣 管 線 和 可 調 整 包 覆 氣 流 管 線 所 組 成 。<br />

(2)C3 脈 衝 產 生 器 : 用 於 收 集 、 調 理 以 及 使 收 集 的 PM 2.5 成 分 閃 火 揮 發 。 採 集 樣<br />

品 先 經 過 PM 2.5 旋 風 分 離 器 , 接 著 通 過 活 性 碳 denuder, 調 濕 系 統 , 以 及 衝 擊 樣<br />

品 孔 口 , 最 後 衝 擊 至 鎳 鉻 閃 火 片 上 。<br />

(3) 抽 氣 幫 浦 提 供 所 需 的 真 空 壓 力 以 運 轉 該 系 統 。<br />

16


(4)NOx 脈 衝 分 析 儀 : 測 定 所 收 集 PM 2.5 微 粒 加 以 閃 火 揮 發 後 的 NOx 釋 放 量 。<br />

(5) 氣 體 鋼 瓶 : 用 於 氮 氣 / 零 值 氣 體 的 供 應 , 以 及 氮 氣 中 NOx 校 正 確 認 之 用 。<br />

儀 器 原 理 : 先 將 微 粒 以 衝 擊 板 收 集 後 , 閃 火 揮 發 使 微 粒 硝 酸 鹽 成 分 產 生 NOx 氣 體 。 所<br />

偵 測 到 為 NOx 的 總 氧 化 物 濃 度 , 本 儀 器 量 測 一 氧 化 氮 和 臭 氧 螢 光 氣 相 反 應 的 光 強 度 ,<br />

反 應 式 如 下 :<br />

NO+O 3 NO 2 *+O 2<br />

NO 2 *NO 2 +hν<br />

當 NO 與 O 3 反 應 結 果 , 產 生 激 發 的 NO 2 分 子 , 激 發 態 NO 2 分 子 以 放 射 出 一 個 光 子 的 方<br />

式 釋 放 其 過 剩 能 量 , 並 降 至 一 較 低 能 階 , 因 為 產 生 的 光 子 強 度 與 NO 有 等 比 關 係 。 分 析<br />

儀 採 集 脈 衝 產 生 器 輸 出 氣 流 , 並 以 PMT 光 電 倍 增 管 加 以 量 測 NO 濃 度 , 接 著 經 由 加 熱<br />

鉬 轉 換 器 將 所 有 的 NO 2 還 原 成 NO, 如 下 式 :<br />

3NO 2 +Mo3NO+MoO 3<br />

因 此 , 分 析 儀 可 以 量 測 到 總 NOx 濃 度 , 再 由 數 據 擷 取 系 統 記 錄 數 據 。<br />

圖 4.5 微 粒 硝 酸 鹽 成 分 監 測 儀 R&P 8400 N ( 資 料 來 源 :R&P Co., Inc.)<br />

4.2.1.4 微 粒 硫 酸 鹽 成 分 監 測 儀 R&P 8400 S<br />

方 法 概 述 : 本 儀 器 所 測 得 數 值 為 微 粒 中 多 數 以 硫 酸 鹽 存 在 的 總 硫 成 份 。 應 用 閃 火 揮 發 技<br />

術 , 先 將 高 量 電 流 通 過 衝 擊 器 的 白 金 閃 火 片 約 0.01 秒 的 時 間 , 加 熱 至 600 O C, 使 微 粒 中<br />

的 硫 酸 鹽 揮 發 分 解 成 SO 2 。 從 閃 火 揮 發 產 生 的 SO 2 脈 衝 , 經 由 SO 2 脈 衝 分 析 儀 加 以 量 測 。<br />

儀 器 組 成 :<br />

(1) 採 樣 入 口 系 統 : 由 防 雨 罩 、 採 樣 管 線 和 可 調 整 包 覆 氣 流 管 線 所 組 成 。<br />

(2)C3 脈 衝 產 生 器 : 用 於 收 集 、 調 理 以 及 使 收 集 的 PM 2.5 成 分 閃 火 揮 發 。 採 集 樣<br />

品 先 經 過 PM 2.5 旋 風 分 離 器 , 接 著 通 過 活 性 碳 denuder, 調 濕 系 統 , 以 及 衝 擊 樣<br />

品 孔 口 , 最 後 衝 擊 至 白 金 閃 火 片 上 。<br />

(3) 抽 氣 幫 浦 提 供 所 需 的 真 空 壓 力 以 運 轉 該 系 統 。<br />

(4)SO 2 脈 衝 分 析 儀 : 測 定 所 收 集 PM 2.5 微 粒 加 以 閃 火 揮 發 後 的 SO 2 釋 放 量 。<br />

(5) 氣 體 鋼 瓶 : 用 於 零 點 / 全 距 潔 淨 氣 體 的 供 應 , 以 及 空 氣 中 SO 2 校 正 確 認 之 用 。<br />

儀 器 原 理 : 先 將 微 粒 以 衝 擊 板 收 集 後 , 閃 火 揮 發 使 微 粒 硫 酸 鹽 成 分 產 生 SO 2 氣 體 。 所 偵<br />

17


測 SO 2 氣 體 是 利 用 螢 光 照 射 法 量 測 ,SO 2 會 吸 收 波 長 190-230 nm 的 光 , 這 個 區 域 相 對 而<br />

言 較 不 受 空 氣 及 其 他 物 質 干 擾 , 由 多 核 芳 香 族 PNA 所 導 致 的 干 擾 , 可 用 薄 膜 加 以 去 除 ,<br />

而 不 影 響 到 SO 2 氣 體 。UV 燈 源 放 射 出 紫 外 線 輻 射 , 接 著 通 過 214 nm 過 濾 頻 帶 , 激 發<br />

SO 2 分 子 , 產 生 螢 光 後 , 再 由 含 有 第 二 個 過 濾 頻 帶 的 PMT 光 電 倍 增 管 加 以 量 測 , 反 應<br />

式 為 :<br />

SO 2 +hν 1 SO 2 *<br />

系 統 中 任 一 點 所 激 發 的 紫 外 光 , 可 由<br />

Ia={Io(1-e -ax(SO2) } Io 為 紫 外 光 強 度 ,a 是 SO 2 的 吸 收 係 數 ,X 為 光 徑 ,(SO 2 ) 是 SO 2<br />

的 濃 度 值 , 激 發 後 的 SO 2 衰 減 回 到 基 態 後 , 會 散 發 出 特 徵 螢 光 :<br />

SO 2 *SO 2 +hν 2<br />

當 SO 2 的 濃 度 值 較 低 時 , 激 發 光 線 的 光 徑 較 短 , 而 背 景 是 空 氣 , 上 式 簡 化 為 F=K(SO 2 )<br />

因 此 , 照 射 在 PMT 上 的 螢 光 輻 射 與 SO 2 濃 度 成 等 比 例 關 係 ,PMT 將 光 的 能 量 轉 換 成 電<br />

子 訊 號 , 再 轉 換 成 電 壓 , 最 後 由 數 據 擷 取 系 統 記 錄 數 據 。<br />

圖 4.6 微 粒 硫 酸 鹽 成 分 監 測 儀 R&P 8400 S ( 資 料 來 源 :R&P Co., Inc.)<br />

4.2.1.5 微 粒 總 多 環 芳 香 族 碳 氫 化 合 物 監 測 儀 PAS 2000<br />

量 測 原 理 : 帶 有 微 粒 氣 流 流 經 一 石 英 管 , 石 英 管 周 圍 裝 有 一 準 分 子 燈 管 , 準 分 子 燈 管 是<br />

一 中 空 雙 壁 面 石 英 管 , 在 同 中 心 壁 面 中 空 處 填 充 氪 與 少 量 氯 , 電 極 在 燈 管 外 面 , 燈 管 的<br />

電 極 外 圍 是 一 金 屬 的 反 射 管 , 電 極 內 在 燈 光 下 是 透 明 的 , 燈 管 在 高 頻 與 高 電 壓 下 運 轉 ,<br />

燈 管 在 約 2% 半 頻 寬 的 222 nm 下 放 射 , 由 一 矽 偵 測 器 量 測 放 射 強 度 , 此 訊 號 是 用 於 控 制<br />

燈 管 強 度 , 經 由 調 整 燈 管 頻 率 可 以 達 到 控 制 強 度 的 目 的 , 然 後 , 帶 電 微 粒 在 進 入 濾 紙 組<br />

件 前 流 過 一 短 管 , 使 用 少 量 電 壓 去 除 所 有 帶 負 電 微 粒 , 接 著 帶 電 微 粒 被 收 集 在 濾 紙 上 ,<br />

最 後 電 流 被 導 向 電 位 計 加 以 量 測 。<br />

18


圖 4.7 微 粒 總 多 環 芳 香 族 碳 氫 化 合 物 監 測 儀 PAS 2000 ( 資 料 來 源 :EcoChem Com.)<br />

4.2.1.6 微 粒 散 光 儀 TSI 3563 three-wavelength<br />

方 法 概 述 : 積 分 式 散 光 儀 量 測 微 粒 的 散 光 係 數 , 是 將 一 束 固 定 波 長 的 光 , 穿 越 已 過 濾 的<br />

乾 淨 氣 體 及 帶 有 大 氣 微 粒 的 空 氣 , 量 取 前 後 光 能 的 能 量 差 , 利 用 Beer-Lambert Law:<br />

I/Io=e -σx 來 定 義 散 光 係 數 ,σ 為 散 光 係 數 ,X 為 穿 過 的 介 質 厚 度 , 利 用 儀 器 量 測 的 散 光<br />

係 數 減 去 採 樣 室 表 面 產 生 的 散 光 係 數 、 空 氣 的 散 光 係 數 , 以 及 偵 測 器 本 身 的 電 子 雜 訊 而<br />

得 到 微 粒 的 散 光 係 數 , 可 用 三 種 光 波 長 :450 ( 藍 光 )、550 ( 藍 光 )、700 nm ( 藍 光 ) 量 測 微<br />

粒 的 總 散 光 係 數 (7-170 O )σ λ sp 及 後 散 光 (90-170 O ) 係 數 σ λ bsp 共 6 個 重 要 參 數 , 由 於 散 光 為 微<br />

粒 變 化 頗 大 的 性 質 , 即 時 量 測 的 數 據 可 以 迅 速 反 映 出 微 粒 對 光 散 射 的 變 化 型 態 。<br />

儀 器 組 成 :<br />

(1) 主 體 構 造 : 主 要 材 料 為 鋁 , 包 含 長 90 cm 和 直 徑 10 cm 的 薄 壁 鋁 管 。<br />

(2) 石 英 - 鹵 燈 : 散 光 儀 內 部 有 一 個 75 watt 的 石 英 - 鹵 燈 , 固 定 在 橢 圓 形 的 反 射<br />

器 內 , 提 供 微 粒 足 夠 的 照 明 度 , 光 積 分 角 度 必 須 大 於 7 O 小 於 170 O 。<br />

(3) 光 電 倍 增 管 (PMTS): 將 散 射 光 子 轉 換 成 電 子 脈 衝 , 再 由 內 部 運 算 處 理 器 計<br />

算 。<br />

(4) 加 熱 器 : 當 散 光 儀 設 置 於 具 有 溫 控 設 備 的 室 內 環 境 , 進 行 高 溫 高 濕 採 樣 時 ,<br />

必 須 使 用 加 熱 器 來 避 免 凝 結 問 題 。<br />

(5) 吹 風 機<br />

(6) 溫 溼 度 感 應 器 : 提 供 準 確 的 讀 值 , 出 口 溫 度 用 於 校 正 採 樣 溫 度 。<br />

儀 器 原 理 :BG 和 AMB 表 示 背 景 和 環 境 狀 況 的 樣 品 ,D、C 和 S 分 別 表 示 節 波 器 狀 況 為<br />

暗 反 應 、 校 正 和 訊 號 三 個 階 段 , 原 散 射 訊 號 B BG (Air Rayleigh+Wall) 和 B AMB (Aerosol+Air<br />

Rayleigh+Wall) 可 表 示 為 :<br />

B BG =K 2 (S BG -D BG )/(C BG -D BG )<br />

B AMB =K 2 (S AMB -D AMB )/(C AMB -D AMB )<br />

其 中 K 2 為 計 算 特 定 氣 體 ( 如 CO 2 ) 的 檢 量 線 所 得 的 常 數 , 空 氣 分 子 的 雷 利 散 射 R BG ,R AMB<br />

是 壓 力 和 溫 度 的 函 數 , 可 表 示 為 :<br />

R BG =K 3 (P BG /T BG )<br />

19


R AMB =K 3 (P AMP /T AMP )<br />

其 中 K3 為 已 過 濾 空 氣 在 檢 量 線 階 段 計 算 出 的 常 數 , 乾 淨 空 氣 散 射 (W), 總 散 光 係 數 b s<br />

(Aerosol+Air Rayleigh), 和 微 粒 散 光 係 數 間 的 關 係 可 表 示 為 :<br />

W=B BG -R BG<br />

b s =B AMB -W<br />

b sa =b s -R AMB<br />

因 此 可 將 光 電 倍 增 管 的 訊 號 轉 變 成 微 粒 散 光 係 數 。<br />

圖 4.8 微 粒 散 光 儀 ( 資 料 來 源 :TSI Com.)<br />

4.2.1.7 微 粒 吸 光 儀 Magee Scientific AE-30 Spectrum<br />

方 法 概 述 : 利 用 一 個 光 源 ( 通 常 提 供 可 見 光 :500-700 nm), 照 射 一 石 英 濾 紙 , 使 得 石 英<br />

濾 紙 感 光 後 , 光 穿 過 石 英 濾 紙 , 在 被 後 面 的 光 偵 測 器 偵 測 。 用 石 英 濾 紙 來 收 集 微 粒 , 由<br />

於 濾 紙 的 multiple internal reflection 加 強 了 光 學 的 吸 收 效 能 以 及 去 除 粒 子 的 散 光 影 響 , 且<br />

微 粒 吸 收 光 能 的 成 分 為 黑 炭 , 使 用 石 英 濾 紙 收 集 , 可 以 減 少 一 些 有 機 、 硝 酸 鹽 或 硫 酸 鹽<br />

等 物 質 散 射 的 干 擾 , 收 集 在 濾 紙 上 的 微 粒 收 集 了 光 , 造 成 光 的 衰 減 , 到 達 偵 測 器 的 光 能<br />

減 弱 , 利 用 此 來 測 得 吸 光 係 數 。<br />

儀 器 組 成 :<br />

(1) 光 學 頭 : 採 樣 氣 流 通 過 濾 紙 時 , 從 上 面 照 射 並 由 安 裝 於 下 方 的 光 度 偵 測 器 量<br />

測 透 射 光 的 強 度 。<br />

(2) 自 動 濾 紙 帶 進 料 系 統 : 負 責 將 25mm 寬 的 石 英 濾 紙 帶 從 捲 軸 上 , 送 至 定 位 。<br />

(3) 面 板 控 制 及 顯 示 器 : 內 部 置 放 濾 紙 捲 軸 及 光 學 頭 , 內 部 底 座 裝 設 有 磁 碟 機 及<br />

控 制 開 關 。<br />

(4) 質 量 流 量 控 制 : 由 於 吸 光 儀 是 利 用 光 學 訊 號 的 改 變 來 決 定 濾 紙 帶 上 採 樣 聚 集<br />

點 的 微 粒 黑 炭 濃 度 , 所 以 流 量 的 決 定 相 當 重 要 , 流 量 計 的 輸 出 為 SLPM<br />

(Standard Liter per Minute), 若 有 外 部 大 氣 溫 度 與 壓 力 提 供 , 則 可 轉 換 為 vLPM<br />

(volumetric LPM), 流 量 計 範 圍 0-10 LPM。<br />

(5) 微 電 腦 介 面 : 提 供 電 壓 量 測 值 的 轉 換 , 並 計 算 黑 炭 濃 度 及 數 值 輸 出 。<br />

儀 器 原 理 : 本 儀 器 是 光 束 通 過 濾 紙 的 衰 減 與 沈 積 在 濾 紙 上 黑 炭 的 量 成 等 比 例 關 係 , 計 算<br />

出 黑 碳 濃 度 , 光 的 衰 減 定 義 為 :<br />

ATN=-100*ln(Io/I)<br />

20


Io 為 光 通 過 空 白 濾 紙 透 射 強 度 ,I 為 光 通 過 沈 積 微 粒 濾 紙 的 透 射 強 度 ,100 是 為 了 易 於<br />

數 值 上 的 表 示 , 若 不 看 此 因 子 , 則 上 述 定 義 即 是 光 透 射 強 度 , 當 使 用 白 光 量 測 時 , 衰 減<br />

值 為 1 是 幾 乎 可 以 感 測 ( 空 白 濾 紙 只 有 1%), 因 此 ATN 為 100 相 對 應 於 非 常 黑 。<br />

因 為 微 粒 吸 光 主 要 成 分 為 黑 碳 , 所 以 利 用 以 下 的 式 子 來 求 出 黑 碳 濃 度 :<br />

[BC]=ATN/σ API<br />

σ API (m 2 g -1 ) 為 微 粒 黑 碳 在 濾 紙 上 的 吸 收 效 率 , 製 造 商 建 議 值 為 19 (m 2 g -1 )。<br />

圖 4.9 微 粒 吸 光 儀 AE-30 ( 資 料 來 源 :Magee Scientific Com.)<br />

4.2.1.8 微 粒 數 目 粒 徑 分 布 監 測 儀 PMS Model PCASP-X<br />

方 法 概 述 : 主 要 利 用 雷 射 光 照 射 進 氣 氣 流 , 使 氣 流 中 的 微 粒 產 生 光 散 射 , 由 於 光 散 射 大<br />

小 與 微 粒 粒 徑 有 關 , 因 此 可 以 藉 訊 號 的 轉 換 得 到 相 對 等 的 微 粒 粒 徑 。<br />

儀 器 組 成 : 只 有 單 一 主 體 , 面 板 具 有 可 調 採 樣 氣 流 流 速 及 包 覆 空 氣 氣 流 流 速 的 控 制 鈕 ,<br />

以 及 顯 示 參 考 電 壓 值 , 內 部 主 要 有 一 Laser Cavity, 產 生 雷 射 光 束 , 照 射 進 入 Laser Cavity<br />

的 微 粒 。<br />

儀 器 原 理 : 將 微 粒 通 過 Laser Cavity 內 , 以 強 烈 的 可 見 光 束 照 射 , 每 一 微 粒 橫 向 通 過 光<br />

束 時 會 產 生 光 散 射 , 各 角 度 的 散 射 光 都 會 被 偵 測 到 。 微 粒 的 大 小 可 由 脈 衝 振 幅 定 量 , 微<br />

粒 的 數 目 由 脈 衝 數 目 來 定 量 。<br />

圖 4.10 微 粒 數 目 粒 徑 分 布 監 測 儀 PMS ( 資 料 來 源 : 超 級 測 站 監 測 報 告 91 年 年 報 )<br />

4.2.1.9 次 微 米 微 粒 粒 徑 分 布 監 測 儀 SMPS<br />

方 法 概 述 :SMPS 系 統 使 用 偵 測 微 粒 的 電 移 動 度 方 法 , 用 來 量 測 次 微 米 微 粒 的 數 目 粒 徑<br />

分 布 , 其 系 統 結 合 靜 電 篩 分 器 (Electrostatic Classifier) 及 微 粒 凝 結 計 數 器 (Condensation<br />

21


Partical Counter, CPC) 兩 部 份 。 採 樣 氣 流 先 進 入 篩 選 器 , 微 粒 依 照 不 同 的 電 移 動 度 , 經 由<br />

連 續 改 變 電 壓 使 得 微 粒 依 粒 徑 大 小 而 被 篩 分 , 然 後 在 CPC 儀 器 中 進 行 計 數 , 即 可 獲 得<br />

高 解 析 度 的 粒 徑 數 目 連 續 圖 譜 。<br />

儀 器 組 成 :SMPS 系 統 包 括 含 靜 電 篩 分 器 (Electrostatic Classifier) 及 微 粒 凝 結 計 數 器 (CPC)<br />

兩 部 份 :<br />

(1) 微 粒 篩 分 器 : 包 含 一 個 主 體 及 結 合 差 異 移 動 度 分 析 儀 (Differential Mobility<br />

Analyzer, DMA), 才 能 將 多 粒 徑 分 布 微 粒 篩 分 出 單 一 粒 徑 微 粒 , 其 主 體 包 含 衝<br />

擊 器 、 包 覆 空 氣 流 量 控 制 器 、 電 荷 中 和 器 、 高 電 壓 控 制 器 。<br />

(2) 微 粒 凝 結 計 數 器 :<br />

(a) 感 應 器 : 顯 示 感 應 器 本 身 是 由 一 個 飽 和 器 (Saturator)、 凝 結 器 (Condenser) 和<br />

光 學 偵 測 器 所 構 成 。<br />

(b) 微 處 理 器<br />

(c) 氣 流 系 統 : 儀 器 有 兩 個 進 口 流 量 選 擇 , 分 別 為 高 流 量 1.5 LPM 及 低 流 量 0.3<br />

LPM。<br />

圖 4.11 (a) DMA<br />

(b) CPC ( 資 料 來 源 :TSI Com.)<br />

4.2.1.10 氣 象 塔<br />

方 法 概 述 : 風 速 計 有 一 組 三 個 風 杯 組 件 , 以 及 solid-optical link with a 40-solt chopper disk<br />

會 產 生 脈 衝 輸 出 , 其 輸 出 頻 率 與 風 速 大 小 成 比 率 , 內 部 有 一 個 加 熱 器 來 降 低 溼 度 以 延 長<br />

軸 承 壽 命 。 風 向 計 有 一 組 輕 質 葉 片 組 件 , 以 及 微 力 矩 電 位 計 會 產 生 數 位 電 壓 輸 出 , 其 輸<br />

出 電 壓 與 風 向 成 比 例 , 內 部 有 一 個 加 熱 器 來 降 低 溼 度 以 延 長 軸 承 壽 命 。 溼 度 計 為 一 敏 感<br />

度 高 、 精 確 度 高 的 溼 度 感 測 計 , 量 測 範 圍 從 0-100% RH。 其 輸 出 電 壓 值 換 成 RH 測 值 呈<br />

線 性 關 係 , 並 且 可 忽 略 溫 度 的 干 擾 及 遲 滯 現 象 。 通 常 可 以 加 一 組 高 精 確 度 的 溫 度 感 測<br />

計 , 除 監 測 相 對 溼 度 外 還 可 以 同 時 獲 得 溫 度 監 測 值 。<br />

22


4.2.1.11 光 達 系 統 特 徵 及 觀 測 地 點<br />

光 達 (LIDAR, LIght Detection And Range) 或 稱 雷 射 雷 達 (Laser Radar) 是 一 種 雷 射 的 光<br />

學 遙 測 系 統 。 憑 藉 雷 射 的 高 指 向 性 與 同 調 性 , 並 應 用 不 同 的 光 譜 與 光 學 技 術 , 可 以 用 來<br />

實 現 多 種 高 空 間 解 析 度 的 遙 測 目 的 。 光 達 的 基 本 工 作 原 理 與 雷 達 (Radar) 頗 為 相 似 , 兩 者<br />

雷 達 都 是 先 發 射 電 磁 波 , 然 後 藉 由 分 析 大 氣 或 物 體 的 散 射 或 反 射 波 來 達 成 遙 測 的 目 的 ,<br />

其 主 要 的 差 異 在 於 雷 達 發 射 的 是 無 線 電 波 , 而 光 達 所 使 用 的 則 是 從 紅 外 光 到 紫 外 光 波 段<br />

的 雷 射 。<br />

本 計 畫 採 用 的 光 達 系 統 以 一 具 Nd:YAG 脈 衝 式 雷 射 作 為 光 源 , 發 射 的 雷 射 光 波 長<br />

包 括 1064 nm ( 紅 外 光 )、532 nm ( 綠 光 ) 及 355 nm ( 紫 外 光 )。 光 達 系 統 偵 測 的 訊 號 包 括 空<br />

氣 與 懸 浮 微 粒 的 Rayleigh 與 Mie 散 射 光 、 氮 氣 分 子 的 振 動 拉 曼 散 射 光 、 及 粒 子 的 消 偏 振<br />

率 , 由 於 測 量 的 目 標 是 大 氣 的 垂 直 分 布 結 構 , 因 此 雷 射 光 都 是 以 垂 直 的 角 度 向 天 頂 發 射 。<br />

本 計 畫 實 驗 期 間 光 達 系 統 的 安 置 地 點 位 於 台 北 盆 地 東 側 的 台 灣 大 學 大 氣 系 觀 測 坪<br />

內 , 與 位 於 盆 地 西 側 的 新 莊 超 級 測 站 相 距 約 15 公 里 , 雖 然 兩 地 地 面 層 的 微 粒 濃 度 並 不<br />

盡 相 同 , 但 是 兩 地 同 樣 位 於 台 北 盆 地 之 內 , 大 氣 混 合 層 高 度 的 差 異 應 當 相 對 有 限 。<br />

23


4.3 分 析 方 法<br />

4.3.1 數 據 處 理<br />

超 級 測 站 各 項 監 測 數 據 在 進 行 分 析 之 前 , 必 須 對 數 據 的 可 疑 值 做 篩 檢 、 標 記 及 刪 除<br />

動 作 , 因 此 對 整 個 數 據 的 處 理 訂 定 了 作 業 流 程 , 數 據 確 認 流 程 的 訂 定 可 避 免 不 同 人 對 數<br />

據 刪 除 的 依 據 不 同 , 導 致 在 後 續 對 資 料 的 使 用 有 錯 誤 。 數 據 的 作 業 處 理 步 驟 如 下 :<br />

步 驟 一 、 從 儀 器 所 附 數 據 儲 存 器 下 載 數 據 或 由 儀 器 直 接 傳 輸 數 據 到 資 料 庫 , 並 以 微 軟<br />

EXCEL 格 式 儲 存 , 定 義 為 Level (0)。 對 於 此 層 級 的 資 料 , 僅 作 存 檔 備 份 的 工 作 ,<br />

並 不 對 內 容 作 任 何 修 改 。<br />

步 驟 二 、 彙 整 Level (0) 的 資 料 後 , 將 檔 案 另 存 並 更 名 為 Level (1-A), 然 後 根 據 資 料 庫 輸<br />

出 的 資 料 , 先 將 有 缺 值 的 時 間 點 找 出 , 再 針 對 有 問 題 的 測 值 , 比 對 測 站 出 入 登<br />

記 簿 確 認 後 , 進 行 標 記 。 在 同 一 檔 案 中 開 啟 另 一 活 頁 , 進 行 問 題 值 刪 除 的 動 作 ,<br />

刪 除 問 題 值 後 進 行 基 本 統 計 量 的 計 算 。 關 於 各 項 監 測 儀 器 問 題 值 的 定 義 如 下 :<br />

R&P 1400 質 量 濃 度 量 測 值 : 負 值 、 沒 有 值 或 測 值 為 零 等 。<br />

R&P 5400 碳 成 分 分 析 儀 量 測 值 : 負 值 、 沒 有 值 、 測 值 為 零 、 或 OC 濃 度 大 於 TC 等 。<br />

R&P 8400 N 硝 酸 鹽 濃 度 量 測 值 : 負 值 、 沒 有 值 或 測 值 為 零 等 。<br />

R&P 8400 S 硫 酸 鹽 濃 度 量 測 值 : 負 值 、 沒 有 值 或 測 值 為 零 等 。<br />

吸 光 儀 監 測 值 : 負 值 、 沒 有 值 、 或 測 值 為 零 。<br />

散 光 儀 監 測 值 : 負 值 、 沒 有 值 、 或 測 值 為 零 。<br />

氣 象 資 料 : 僅 針 對 沒 有 值 及 測 值 為 零 的 部 分 做 說 明 。<br />

步 驟 三 、 當 完 成 Level (1-A) 檔 案 後 儲 存 , 並 將 檔 案 另 存 更 名 為 Level (1-B), 然 後 , 根 據<br />

刪 除 問 題 值 後 的 資 料 , 篩 選 出 低 於 儀 器 偵 測 極 限 的 數 據 , 並 加 以 標 記 , 但 不 予<br />

以 刪 除 , 同 時 計 算 出 低 於 偵 測 極 限 的 數 據 數 目 。<br />

RP1400 質 量 濃 度 偵 測 極 限 :5μg m -3<br />

RP5400 碳 成 分 偵 測 極 限 : 1μg m -3<br />

8400N 硝 酸 鹽 濃 度 偵 測 極 限 :0.4μg m -3<br />

8400S 硫 酸 鹽 濃 度 偵 測 極 限 :0.4μg m -3<br />

步 驟 四 、 當 儲 存 Level (1-B) 檔 案 後 , 將 檔 案 另 存 並 更 名 為 Level (1-C), 然 後 進 行 化 學 成<br />

分 佔 PM 2.5 的 關 係 是 否 合 理 的 比 較 , 例 如 :TC>PM 2.5 、SO 4 >PM 2.5 、(TC+SO 4<br />

+NO 3 )×0.9>PM 2.5 , 將 不 合 理 值 加 以 標 記 , 但 不 刪 除 。<br />

步 驟 五 、 進 行 完 Level (1) 層 級 中 的 各 項 處 理 後 , 便 進 入 Level (2) 層 級 , 但 不 再 對 數 據 作<br />

任 何 變 動 或 標 記 , 這 個 檔 案 可 提 供 進 行 各 種 特 性 的 比 較 或 與 模 式 模 擬 值 比 較 ,<br />

並 探 討 當 地 微 粒 特 性 。<br />

24


4.3.2 事 件 日 的 篩 選 原 則<br />

本 計 畫 中 事 件 日 分 為 黃 沙 事 件 日 、 平 常 日 高 濃 度 事 件 及 民 俗 節 慶 日 。<br />

1. 黃 沙 事 件 日 的 判 定 是 以 東 亞 沙 塵 暴 與 背 景 測 站 懸 浮 微 粒 成 分 特 徵 之 研 究 ( 李 等 ,<br />

2002) 為 標 準 :<br />

(1) 取 萬 里 站 與 陽 明 山 站 為 背 景 站 , 必 須 在 影 響 期 間 內 至 少 一 個 背 景 站 出 現 PM 10 小<br />

時 濃 度 大 於 100μgm -3 , 且 盛 行 東 北 風 、 低 NO、CO 與 穩 定 O 3 , 才 認 定 為 受 到<br />

影 響 。( 馬 祖 站 雖 然 在 每 次 東 亞 沙 塵 抵 臺 時 , 均 會 出 現 受 到 影 響 的 訊 息 , 但 因 為<br />

同 時 受 中 國 地 區 污 染 影 響 ,PM 10 濃 度 異 常 的 高 , 其 監 測 資 料 可 用 於 確 認 沙 塵 影<br />

響 的 現 象 , 但 其 數 據 不 適 用 於 臺 灣 地 區 受 東 亞 沙 塵 影 響 的 分 析 過 程 中 。)<br />

(2) 列 出 臺 灣 主 要 受 影 響 區 域 ( 參 考 圖 4.12, 包 括 : 台 北 基 隆 空 氣 品 質 區 測 站 、 桃 園 、<br />

大 園 與 觀 音 測 站 、 宜 蘭 測 站 及 花 蓮 測 站 ) 內 三 個 測 站 最 高 小 時 PM 10 濃 度 , 濃 度<br />

必 須 都 大 於 100μgm -3 , 且 符 合 盛 行 東 北 風 、 低 NO、CO 與 穩 定 O 3 , 並 計 算 出<br />

此 三 個 測 站 最 高 小 時 PM 10 濃 度 的 平 均 值 。<br />

(3) 再 依 下 列 等 級 分 類 為 :0 級 ( 平 均 值 小 於 150μg m -3 )、1 級 ( 平 均 值 介 於 150 ~ 200<br />

μg m -3 )、2 級 ( 平 均 值 介 於 200 ~ 300μg m -3 )、3 級 ( 平 均 值 介 於 300 ~ 400μg m -3 )、<br />

4 級 ( 平 均 值 介 於 400~500μg m -3 )、5 級 ( 平 均 值 大 於 500μg m -3 ) 等 。<br />

圖 4.12<br />

臺 灣 主 要 受 影 響 區 域 ( 資 料 來 源 : 東 亞 沙 塵 暴 與 背 景 測 站 懸 浮 微 粒 成 分 特 徵 之<br />

研 究 )<br />

25


2. 平 常 日 高 濃 度 事 件 主 要 以 PM 2.5 為 參 考 依 據 。<br />

4.3.3 光 達 量 測 分 析<br />

4.3.3.1 大 氣 混 合 層 高 度 的 觀 測<br />

光 達 在 發 射 出 脈 衝 雷 射 光 之 後 , 所 接 收 到 的 訊 號 為 空 氣 分 子 ( 下 標 m) 與 懸 浮 微 粒 子<br />

( 下 標 aer) 的 背 向 散 射 光 , 訊 號 的 強 度 可 以 用 光 達 方 程 式 (Lidar Equation) 來 描 述 :<br />

A0<br />

2<br />

( , z)<br />

P(<br />

,<br />

z)<br />

( , z)<br />

e<br />

2<br />

z<br />

其 中 和 分 別 代 表 背 向 散 射 係 數 與 光 學 厚 度 : ( ,<br />

z)<br />

( ,<br />

z)<br />

<br />

( ,<br />

z)<br />

、<br />

z<br />

(<br />

,<br />

z)<br />

[<br />

m ( ,<br />

z)<br />

<br />

aer<br />

( ,<br />

z)]<br />

dz , 為 消 光 係 數 ( 亦 即 散 光 係 數 與 吸 光 係 數 的 總 和 )。<br />

0<br />

A 0 為 儀 器 的 特 徵 參 數 ( 與 個 別 儀 器 的 雷 射 功 率 、 接 收 鏡 尺 寸 及 光 學 系 統 的 效 率 有 關 )。<br />

採 用 光 達 偵 測 大 氣 混 合 層 高 度 的 基 本 構 想 為 利 用 混 合 層 內 高 濃 度 的 大 氣 微 粒 做 為<br />

追 蹤 劑 , 在 混 合 層 頂 與 自 由 大 氣 (free atmosphere) 銜 接 的 區 域 中 微 粒 濃 度 將 隨 高 度 增 加<br />

而 急 遽 降 低 , 因 此 可 利 用 散 射 訊 號 的 變 化 率 分 析 出 混 合 層 頂 部 的 位 置 (Menut et al.,<br />

1999)。 以 2005 年 3 月 16 日 的 觀 測 資 料 為 例 , 圖 4.13 為 微 粒 背 向 散 射 係 數 的 時 間 及 高<br />

度 分 布 , 我 們 由 圖 上 截 取 09:00 及 13:30 兩 個 時 間 的 資 料 繪 製 微 粒 的 垂 直 分 布 如 圖<br />

4.14(a), 早 晨 低 空 的 逆 溫 層 使 得 地 面 微 粒 無 法 向 上 擴 散 , 而 中 午 旺 盛 的 大 氣 對 流 則 使 1.2<br />

km 以 下 的 微 粒 濃 度 呈 現 接 近 均 勻 混 合 的 狀 態 , 為 了 定 出 混 合 層 頂 的 位 置 , 可 進 一 步 將<br />

微 粒 背 向 散 射 訊 號 強 度 對 高 度 進 行 微 分 , 微 分 量 的 高 度 分 布 如 圖 4.14(b), 微 分 量 極 小 值<br />

( 負 值 方 向 的 極 大 值 ) 發 生 的 位 置 代 表 微 粒 濃 度 遞 減 率 最 大 的 位 置 , 顯 示 低 層 微 粒 的 垂 直<br />

擴 散 在 該 高 度 層 已 受 到 限 制 , 依 據 前 述 對 混 合 層 特 徵 的 描 述 , 這 個 擴 散 限 制 的 高 度 即 為<br />

混 合 層 頂 的 高 度 。<br />

m<br />

aer<br />

圖 4.13 2005 年 3 月 16 日 微 粒 背 向 散 射 係 數 的 時 間 及 高 度 分 布 , 圖 中 垂 直 虛 線 分 別 位<br />

於 時 間 軸 的 9:00 及 13:30, 這 兩 個 時 間 的 資 料 分 析 如 圖 4.13。<br />

26


(a)<br />

(b)<br />

圖 4.14 (a)2005 年 3 月 16 日 9:00 及 13:30 微 粒 背 向 散 射 係 數 的 高 度 分 布 。<br />

(b)2005 年 3 月 16 日 9:00 及 13:30 微 粒 背 向 散 射 訊 號 強 度 對 高 度 微 分 量 的 高 度<br />

分 布 。<br />

4.3.3.2 光 達 偵 測 大 氣 中 沙 塵 微 粒 的 方 法<br />

源 自 亞 洲 大 陸 的 沙 塵 微 粒 是 春 季 影 響 台 灣 地 區 大 氣 微 粒 濃 度 的 重 要 因 素 之 一 , 因 此<br />

判 斷 沙 塵 事 件 的 影 響 期 間 將 有 助 於 解 釋 PM 10 濃 度 的 變 異 。 由 於 非 球 形 微 粒 產 生 的 散 射<br />

光 波 中 會 包 括 部 分 垂 直 於 原 入 射 光 偏 振 方 向 的 分 量 , 在 光 達 的 量 測 技 術 中 , 可 以 分 別 量<br />

測 微 粒 的 散 射 光 中 垂 直 及 平 行 於 原 雷 射 光 波 偏 振 方 向 的 分 量 強 度 , 判 斷 微 粒 形 狀 偏 離 球<br />

形 對 稱 的 程 度 , 這 兩 個 分 量 強 度 的 比 值 即 定 義 為 微 粒 對 雷 射 的 「 消 偏 振 率 」(depolarization<br />

ratio), 而 球 形 微 粒 的 消 偏 振 率 等 於 零 (Bohren et al., 1998)。 大 氣 中 多 數 的 微 粒 均 具 有 接<br />

近 球 形 的 特 徵 , 沙 塵 為 少 數 顯 著 偏 離 球 形 的 微 粒 , 並 因 而 具 有 高 於 一 般 大 氣 微 粒 的 消 偏<br />

振 率 , 依 據 Iwasaka et al. (2<strong>003</strong>) 在 敦 煌 獲 得 的 光 達 觀 測 數 據 , 高 空 大 氣 層 (4-6 km) 沙 塵 微<br />

粒 的 消 偏 振 率 大 致 在 7~20% 的 範 圍 , 低 空 的 微 粒 可 能 受 到 水 汽 凝 結 或 是 與 其 餘 大 氣 微 粒<br />

混 合 的 影 響 , 因 而 有 較 低 的 平 均 消 偏 振 率 。 在 日 本 及 中 國 的 其 餘 研 究 也 常 於 沙 塵 期 間 發<br />

現 空 中 存 在 具 有 高 消 偏 振 率 特 徵 的 微 粒 (Murayama et al., 2001; Shimizu et al., 2004),<br />

Iwasaka et al. (2<strong>003</strong>) 的 結 果 為 高 空 沙 塵 提 供 了 直 接 的 佐 證 , 本 計 畫 也 將 依 據 微 粒 的 消 偏<br />

振 率 大 小 , 做 為 判 斷 大 氣 微 粒 濃 度 是 否 受 沙 塵 影 響 的 依 據 。<br />

4.3.4 模 擬 微 粒 無 機 鹽 成 分 的 變 化 (CMAQ)<br />

本 研 究 預 計 利 用 美 國 環 保 署 支 援 建 置 的 Models-3 系 統 的 CMAQ (Byun et al., 1999)<br />

模 式 (version4.4) 來 進 行 模 式 模 擬 , 該 模 式 架 構 如 圖 4.15 所 示 ,CMAQ 模 式 包 含 氣 膠 模<br />

組 (Nenes et al., 1998; Schell et al., 2001) 的 應 用 , 因 此 我 們 可 以 利 用 CMAQ 模 式 來 模 擬 無<br />

機 氣 膠 及 二 次 有 機 氣 膠 的 變 化 。 本 研 究 使 用 MM5 模 式 (Grell et al., 1994; version3.7) 來 產<br />

生 CMAQ 模 式 (Byun et al., 1999) 所 需 的 氣 象 資 料 。 我 們 使 用 美 國 NCEP(National Centers<br />

27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 的 資 料 來 產 生 初 始 場 、 邊 界 場 及 FDDA 的 三 維 客 觀 分 析 場 。<br />

MM5 模 式 的 模 擬 架 構 請 詳 圖 4.16。CMAQ 模 式 輸 入 排 放 檔 為 雲 林 科 技 大 學 張 艮 輝 老 師<br />

協 助 , 整 合 東 亞 國 家 排 放 資 料 (Wang et al., 2000) 及 台 灣 地 區 的 空 氣 污 染 排 放 資 料<br />

TEDS5.1 ( 行 政 院 環 保 署 , 2<strong>003</strong>), 其 中 台 灣 地 區 生 物 源 排 放 資 料 推 估 來 源 為 Chang et<br />

al.(2005)。<br />

圖 4.15 CMAQ 模 式 架 構 ( 引 用 自 Byun et al., 1999)<br />

28


圖 4. 16 MM5 模 式 架 構 ( 引 用 自 Grell et al., 1994)<br />

29


第 五 章 年 度 主 要 工 作 內 容 及 重 要 發 現 與 成 果<br />

新 莊 地 區 月 平 均 溫 度 、 相 對 濕 度 、 壓 力 和 風 速 如 表 5.1 所 示 。 在 溫 度 方 面 , 一 月 到<br />

三 月 和 十 二 月 相 差 不 多 , 四 到 五 月 溫 度 開 始 上 升 , 在 七 月 時 最 高 有 月 平 均 值 。 在 相 對 濕<br />

度 方 面 , 今 年 二 月 份 由 於 下 雨 日 數 較 多 , 所 以 明 顯 較 其 他 月 份 來 得 高 。 大 氣 壓 力 則 在 五<br />

月 份 逐 漸 進 入 夏 季 , 壓 力 減 弱 。 風 速 方 面 大 約 都 維 持 在 2 m s -1 左 右 ,12 月 有 最 低 月 平<br />

均 風 速 , 為 1.33 m s -1 。<br />

表 5.1 新 莊 地 區 月 平 均 溫 度 、 相 對 濕 度 、 壓 力 和 風 速<br />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br />

溫 度 ( O C) 14.65 15.32 16.57 22.72 26.59 28.78<br />

相 對 濕 度 (%) 75.08 80.37 67.77 69.91 74.69 71.16<br />

壓 力 (mbar) 1019.39 1018.59 1018.99 1013.73 1007.48 1004.61<br />

風 速 (m s -1 ) 1.94 1.96 2.09 1.84 1.76 1.56<br />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br />

溫 度 ( O C) 30.51 29.88 29.30 26.13 22.68 15.61<br />

相 對 濕 度 (%) 68.59 71.50 66.51 69.69 68.88 68.90<br />

壓 力 (mbar) 1005.33 1004.29 1<strong>008</strong>.56 1013.07 1016.09 1021.44<br />

風 速 (m s -1 ) 1.72 1.53 2.37 2.16 1.59 1.33<br />

5.1 平 常 日 高 濃 度 事 件<br />

探 討 民 國 94 年 1 月 到 12 月 進 行 PM 2.5 高 時 間 解 析 度 的 微 粒 質 量 濃 度 與 成 分 變 化 ,<br />

以 評 估 影 響 空 氣 品 質 變 動 的 因 素 。 分 析 時 以 天 氣 型 態 ( 代 表 氣 象 因 子 的 影 響 )、 氣 流 逆 軌<br />

跡 線 ( 代 表 長 程 傳 輸 污 染 來 源 )、 大 氣 通 風 指 數 ( 代 表 氣 象 及 環 境 因 子 的 影 響 )、 環 保 署 鄰<br />

近 空 氣 品 質 監 測 站 的 氣 體 污 染 物 濃 度 ( 代 表 當 地 污 染 源 的 影 響 )、 全 天 空 日 射 量 ( 代 表 太 陽<br />

輻 射 的 影 響 ) 及 OC/EC ( 代 表 有 機 污 染 物 的 強 度 ) 作 為 微 粒 濃 度 改 變 的 研 判 因 子 。 個 案 選<br />

取 時 間 有 2 月 23 日 、3 月 8 日 至 3 月 10 日 、4 月 8 日 、10 月 16 日 、11 月 9 日 至 10 日<br />

和 11 月 25 日 。<br />

個 案 分 析 採 用 的 指 標 及 意 義 :<br />

1. 天 氣 型 態 : 依 照 導 致 台 灣 地 區 高 濃 度 污 染 的 氣 象 分 析 與 預 報 專 案 計 畫 ( 陳 , 2001)<br />

分 類 , 將 天 氣 型 態 辨 識 出 , 並 以 天 氣 型 態 的 轉 變 與 濃 度 變 化 關 聯 性 進 行 分 析 。<br />

2. NOAA Air Resources Laboratory 氣 流 逆 軌 跡 線 (Draxler, 2<strong>003</strong>): 以 最 低 層 50 m 為<br />

基 準 , 對 氣 流 後 推 72 小 時 軌 跡 線 進 行 模 式 模 擬 , 以 得 知 各 案 例 期 間 氣 流 來 源 , 共<br />

31


可 分 為 以 下 幾 類 :<br />

a: 大 陸 沿 岸 傳 輸<br />

b: 大 陸 東 北 傳 輸<br />

c: 大 陸 東 北 黃 海 海 面 傳 輸<br />

d: 台 灣 東 部 海 面 傳 輸<br />

e: 台 灣 東 部 海 面 行 經 中 南 部 向 北 傳 輸<br />

f: 台 灣 北 部 環 繞 傳 輸<br />

g: 台 灣 東 北 海 面 傳 輸<br />

h: 台 灣 西 南 海 面 傳 輸<br />

i: 內 蒙 古 高 空 傳 輸<br />

j: 菲 律 賓 經 台 灣 西 半 部 傳 輸<br />

k: 菲 律 賓 經 台 灣 東 半 部 傳 輸<br />

l: 日 本 、 韓 國 傳 輸<br />

3. 風 速 、 混 合 層 高 度 ( 彭 , 1993) 及 通 風 指 數 : 利 用 此 三 種 資 料 進 行 大 氣 擴 散 行 為 探<br />

討 , 並 與 當 月 平 均 值 比 較 , 探 討 各 案 期 間 擴 散 性 的 大 小 及 其 對 濃 度 污 染 變 化 的 影 響 。<br />

4. 硫 酸 鹽 與 SO 2 濃 度 : 利 用 此 兩 種 資 料 探 討 非 當 地 污 染 源 或 工 業 排 放 貢 獻 。<br />

5. CO 與 NOx: 利 用 此 兩 種 資 料 探 討 當 地 汽 機 車 污 染 貢 獻 量 。<br />

6. OC/EC: 以 2.2 為 基 準 , 當 比 值 超 過 2.2 則 可 能 有 二 次 有 機 微 粒 產 生 , 另 外 , 以<br />

每 日 O 3 的 最 高 值 加 強 討 論 光 化 學 反 應 強 度 , 以 個 案 期 間 數 值 與 月 平 均 值 比 較 探 討 。<br />

32


5.1.1 94 年 2 月 23 日 高 濃 度 事 件<br />

本 個 案 PM 2.5 質 量 濃 度 為 82 μg m -3 。<br />

1. 天 氣 型 態 :WR1, 海 上 ( 東 海 、 日 本 海 ) 高 壓 脊 線 向 西 南 延 伸 向 台 灣 北 部 海 上 及 華<br />

南 型 。<br />

2. 逆 軌 跡 線 : 氣 流 從 青 島 出 海 後 直 接 經 由 海 上 最 後 傳 輸 至 台 灣 。<br />

3. 風 速 、 混 合 層 高 度 及 通 風 指 數 : 先 從 風 速 來 看 , 當 日 風 速 在 1 m s -1 左 右 , 低 於<br />

月 平 均 風 速 1.96 m s -1 。 混 合 層 高 度 當 日 平 均 為 407 m, 也 是 一 樣 比 當 月 平 均 461 m<br />

來 得 低 。 在 通 風 指 數 方 面 ,23 日 當 日 平 均 通 風 指 數 為 236 m 2 s -1 比 月 平 均 905 m 2 s -1<br />

低 上 許 多 。 综 合 以 上 三 點 , 可 以 看 出 在 23 日 當 天 的 擴 散 空 間 不 足 , 造 成 污 染 物 在<br />

當 地 累 積 , 產 生 高 值 。<br />

4. 硫 酸 鹽 與 SO 2 : 在 硫 酸 鹽 方 面 , 於 2 月 23 日 有 較 當 月 平 均 為 高 的 數 值 , 由 於 風<br />

速 低 且 氣 流 從 青 島 出 海 後 經 由 海 上 到 台 灣 , 推 估 大 陸 沿 海 傳 輸 的 影 響 較 低 。<br />

5. CO 和 NOx: 當 日 CO 濃 度 約 在 2 ppm 左 右 , 到 晚 上 甚 至 高 達 4 ppm, 較 當 月 平<br />

均 高 出 許 多 , 加 上 硝 酸 鹽 也 有 增 加 的 趨 勢 , 因 此 推 估 可 能 也 有 本 地 車 輛 排 放 所 造 成<br />

的 影 響 。<br />

6. OC/EC: 此 值 介 於 2.2-3.2 之 間 , 加 上 新 莊 空 氣 品 質 站 的 O 3 , 也 較 當 月 平 均 來 得<br />

高 , 因 此 推 論 於 23 日 當 天 光 化 反 應 強 烈 。<br />

33


表 5.2 94 年 2 月 23 日 高 濃 度 事 件 監 測 資 料 彙 整<br />

2/23 Average( 月 )<br />

超 級 測 站 量 測 項 目 PM 10 (μg m -3 ) 107.42 41.63<br />

PM 2.5 (μg m -3 ) 82.10 31.86<br />

OC(μg m -3 ) 14.94 8.63<br />

EC(μg m -3 ) 5.67 2.89<br />

OC/EC 2.62 3.18<br />

硝 酸 鹽 (μg m -3 ) 8.10 3.59<br />

硫 酸 鹽 (μg m -3 ) 11.09 5.37<br />

風 速 (m s -1 ) 0.57 1.96<br />

新 莊 空 氣 品 質 站 CO(ppm) 2.51 0.91<br />

O 3 (ppb)* 64.70 37.21<br />

NOx(ppb) 131.56 43.65<br />

SO 2 (ppb) 12.44 7.35<br />

混 合 層 高 度 (m) 406.88 461.49<br />

通 風 指 數 (m 2 s -1 ) 235.99 904.52<br />

逆 軌 跡 線<br />

b<br />

天 氣 型 態<br />

WR1<br />

*: 以 每 日 最 大 值 為 整 日 的 代 表<br />

通 風 指 數 : 風 速 × 混 合 層 高 度<br />

34


5.1.2 94 年 3 月 8 日 至 3 月 10 日 高 濃 度 事 件<br />

本 個 案 PM 2.5 質 量 濃 度 於 3 月 8 日 為 71 μg m -3 、3 月 9 日 為 79 μgm -3 、3 月 10 日 為<br />

77 μg m -3 。<br />

1. 天 氣 型 態 :WR1, 海 上 ( 東 海 、 日 本 海 ) 高 壓 脊 線 向 西 南 延 伸 向 台 灣 北 部 海 上 及 華<br />

南 型 。<br />

2. 逆 軌 跡 線 : 氣 流 從 東 北 穿 越 渤 海 , 再 由 山 東 省 出 海 , 進 入 台 灣 時 由 東 向 西 迴 旋 ,<br />

可 說 明 此 時 受 到 高 壓 迴 流 影 響 , 並 配 合 天 氣 圖 推 斷 此 高 濃 度 事 件 是 由 於 高 壓 迴 流 導<br />

致 污 染 擴 散 不 易 所 致 。<br />

3. 風 速 、 混 合 層 高 度 及 通 風 指 數 : 先 從 風 速 來 看 , 這 個 期 間 風 速 在 1m s -1 左 右 , 低<br />

於 月 平 均 風 速 2.1 m s -1 。 混 合 層 高 度 期 間 平 均 為 492 m, 也 是 一 樣 比 當 月 平 均 520 m<br />

來 得 低 。 最 後 在 通 風 指 數 方 面 , 平 均 通 風 指 數 為 418 m 2 s -1 比 月 平 均 10870 m 2 s -1 低<br />

上 許 多 。 综 合 以 上 三 點 , 可 以 看 出 在 此 段 期 間 的 擴 散 空 間 不 足 , 造 成 污 染 物 在 當 地<br />

累 積 , 產 生 高 值 。<br />

4. 硫 酸 鹽 與 SO 2 : 在 硫 酸 鹽 方 面 , 此 期 間 有 較 當 月 平 均 濃 度 高 的 數 值 , 推 估 為 高 壓<br />

迴 流 導 致 污 染 擴 散 不 易 所 致 。<br />

5. CO 和 NOx: 此 段 期 間 CO 濃 度 平 均 為 1.80 ppm, 較 當 月 平 均 高 出 許 多 , 加 上 硝<br />

酸 鹽 也 有 增 加 的 趨 勢 , 因 此 推 估 可 能 也 有 受 到 本 地 車 輛 排 放 所 造 成 的 影 響 。<br />

6. OC/EC: 此 值 多 在 3 以 上 , 加 上 新 莊 空 氣 品 質 站 的 O 3 , 也 較 當 月 平 均 值 來 得 高 ,<br />

因 此 推 論 於 此 期 間 光 化 反 應 較 為 強 烈 。<br />

35


表 5.3 94 年 3 月 8 日 至 10 日 高 濃 度 事 件 監 測 資 料 彙 整<br />

3/8 3/9 3/10 Average( 月 )<br />

超 級 測 站 量 測 項 目 PM 10 (μg m -3 ) 99.82 113.82 105.10 63.84<br />

PM 2.5 (μg m -3 ) 71.25 78.89 77.25 41.70<br />

OC(μg m -3 ) - 12.53 13.80 9.71<br />

EC(μg m -3 ) - 3.03 3.30 3.15<br />

OC/EC - 4.47 4.15 3.68<br />

硝 酸 鹽 (μg m -3 ) 6.75 7.96 7.99 3.80<br />

硫 酸 鹽 (μg m -3 ) 11.54 11.13 11.27 6.93<br />

風 速 (m s -1 ) 0.86 0.76 0.92 2.09<br />

新 莊 空 氣 品 質 站 CO(ppm) 1.53 1.99 1.89 0.94<br />

O 3 (ppb)* 91.40 91.10 75.00 55.16<br />

NOx(ppb) 94.98 116.91 103.06 49.08<br />

SO 2 (ppb) 18.07 17.06 13.54 8.84<br />

混 合 層 高 度 (m) 481.15 440.24 449.19 520.11<br />

通 風 指 數 (m 2 s -1 ) 413.79 334.58 413.25 1087.03<br />

逆 軌 跡 線<br />

b<br />

天 氣 型 態<br />

WR1<br />

-: 表 示 數 據 不 足 當 日 75% 以 上 , 無 法 代 表 當 日 的 微 粒 特 性<br />

*: 以 每 日 最 大 值 為 整 日 的 代 表<br />

通 風 指 數 : 風 速 × 混 合 層 高 度<br />

36


5.1.3 94 年 3 月 5 日 至 3 月 11 日 光 達 觀 測<br />

圖 5.1 為 3 月 6 日 早 上 8:00 至 3 月 11 日 早 上 8:00 大 氣 混 合 層 高 度 與 PM 10 濃 度 的<br />

逐 時 變 化 , 大 陸 冷 氣 團 在 3 月 6 日 影 響 台 灣 地 區 ,3 月 7 日 冷 氣 團 減 弱 以 後 , 每 日 中 午<br />

均 可 看 出 混 合 層 受 太 陽 輻 射 作 用 而 增 長 的 現 象 (3/8 日 因 儀 器 維 護 無 資 料 )。 在 圖 示 的 研 究<br />

資 料 中 以 3 月 10 日 傍 晚 混 合 層 急 遽 降 低 的 過 程 對 空 氣 品 質 的 影 響 最 為 顯 著 , 當 日 混 合<br />

層 在 17:00 即 已 降 低 至 500 公 尺 以 下 , 導 致 傍 晚 的 交 通 污 染 擴 散 不 良 。<br />

Mixing Height (km)<br />

2<br />

1.8<br />

1.6<br />

1.4<br />

1.2<br />

1<br />

0.8<br />

0.6<br />

0.4<br />

0.2<br />

0<br />

MH<br />

PM10<br />

3/6_08:00<br />

3/6_12:00<br />

3/6_16:00<br />

3/6_20:00<br />

3/7_00:00<br />

3/7_04:00<br />

3/7_08:00<br />

3/7_12:00<br />

3/7_16:00<br />

3/7_20:00<br />

3/8_00:00<br />

3/8_04:00<br />

3/8_08:00<br />

3/8_12:00<br />

3/8_16:00<br />

3/8_20:00<br />

3/9_00:00<br />

3/9_04:00<br />

3/9_08:00<br />

3/9_12:00<br />

3/9_16:00<br />

3/9_20:00<br />

3/10_00:00<br />

3/10_04:00<br />

3/10_08:00<br />

3/10_12:00<br />

3/10_16:00<br />

3/10_20:00<br />

3/11_00:00<br />

3/11_04:00<br />

3/11_08:00<br />

300<br />

250<br />

200<br />

150<br />

100<br />

50<br />

0<br />

PM10 (mg m -3 )<br />

圖 5.1 3 月 6 日 早 上 8:00 至 3 月 11 日 早 上 8:00 大 氣 混 合 層 高 度 與 PM 10 濃 度 的 逐 時 變 化<br />

37


5.1.4 94 年 4 月 8 日 高 濃 度 事 件<br />

本 個 案 PM 2.5 質 量 濃 度 於 4 月 8 日 為 90 μg m -3 。<br />

1. 天 氣 型 態 :WR5, 長 江 流 域 低 壓 帶 伴 隨 鋒 面 系 統 , 台 灣 東 方 海 上 高 壓 脊 線 西 深<br />

經 過 台 灣 到 華 南 ( 廣 東 ) 沿 海 型 。<br />

2. 逆 軌 跡 線 : 氣 流 從 黃 海 海 面 傳 輸 至 台 灣 , 在 進 入 台 灣 時 由 東 向 西 迴 旋 , 可 說 明 此<br />

時 受 到 高 壓 迴 流 影 響 。<br />

3. 風 速 、 混 合 層 高 度 及 通 風 指 數 : 本 日 的 平 均 風 速 為 1.0 m s -1 , 低 於 月 平 均 風 速 1.8<br />

m s -1 。 當 日 混 合 層 高 度 平 均 為 591 m 雖 比 當 月 平 均 493 m 來 得 高 , 但 平 均 通 風 指 數<br />

為 591 m 2 s -1 比 月 平 均 907 m 2 s -1 低 許 多 。 综 合 以 上 三 點 , 可 以 看 出 在 此 段 期 間 的 擴<br />

散 空 間 不 足 , 造 成 污 染 物 在 當 地 累 積 , 產 生 高 值 。<br />

4. 硫 酸 鹽 與 SO 2 : 在 硫 酸 鹽 方 面 , 於 此 期 間 有 較 當 月 平 均 高 的 數 值 , 由 於 擴 散 空 間<br />

不 足 , 推 估 是 受 到 本 地 污 染 物 累 積 的 影 響 。<br />

5. CO 和 NOx: 當 日 CO 濃 度 平 均 為 1.48 ppm, 較 當 月 平 均 高 出 許 多 , 加 上 硝 酸 鹽<br />

也 有 增 加 的 趨 勢 , 因 此 推 估 可 能 為 當 地 車 輛 排 放 所 造 成 的 影 響 。<br />

6. OC/EC: 日 平 均 值 為 2.7, 加 上 新 莊 空 氣 品 質 站 的 O 3 , 也 較 當 月 平 均 值 為 高 , 因<br />

此 推 論 於 此 期 間 光 化 反 應 較 為 強 烈 。<br />

38


表 5.4 94 年 4 月 8 日 高 濃 度 事 件 監 測 資 料 彙 整<br />

4/8 Average( 月 )<br />

超 級 測 站 量 測 項 目 PM 10 (μg m -3 ) 122.57 63.33<br />

PM 2.5 (μg m -3 ) 90.30 41.82<br />

OC(μg m -3 ) 11.51 6.35<br />

EC(μg m -3 ) 4.41 2.24<br />

OC/EC 2.70 3.06<br />

硝 酸 鹽 (μg m -3 ) - 1.63<br />

硫 酸 鹽 (μg m -3 ) 12.19 9.35<br />

風 速 (m s -1 ) 1.00 1.84<br />

新 莊 空 氣 品 質 站 CO(ppm) 1.48 0.96<br />

O 3 (ppb)* 101.20 60.48<br />

NOx(ppb) 72.02 39.39<br />

SO 2 (ppb) 15.26 8.42<br />

混 合 層 高 度 (m) 591.05 493.03<br />

通 風 指 數 (m 2 s -1 ) 591.05 907.18<br />

逆 軌 跡 線<br />

c<br />

天 氣 型 態<br />

WR5<br />

-: 表 示 數 據 不 足 當 日 75% 以 上 , 無 法 代 表 當 日 的 微 粒 特 性<br />

*: 以 每 日 最 大 值 為 整 日 的 代 表<br />

通 風 指 數 : 風 速 × 混 合 層 高 度<br />

39


5.1.5 94 年 10 月 16 日 高 濃 度 事 件<br />

m -3 。<br />

本 個 案 PM 2.5 質 量 濃 度 於 10 月 16 日 當 日 平 均 為 48 μg m -3 , 最 高 小 時 濃 度 為 66 μg<br />

1. 逆 軌 跡 線 : 大 陸 東 北 黃 海 海 面 傳 輸 。<br />

2. 風 速 、 混 合 層 高 度 及 通 風 指 數 :10 月 16 日 平 均 風 速 分 別 為 1.70 m s -1 , 略 低 於 月<br />

平 均 風 速 2.16 m s -1 。 混 合 層 平 均 高 度 分 別 為 474.25 m, 與 當 月 平 均 447.16 m 相 近 ,<br />

而 通 風 指 數 為 806.23 m 2 s -1 比 月 平 均 965.87 m 2 s -1 略 低 。<br />

3. 硫 酸 鹽 與 SO 2 : 在 硫 酸 鹽 方 面 , 於 此 期 間 有 較 當 月 平 均 高 的 數 值 , 最 高 小 時 值 可<br />

高 達 24.38μg m -3 , 此 時 PM 2.5 濃 度 值 亦 高 達 62.5μg m -3 , 此 時 風 速 亦 達 當 日 最 大 值<br />

3.54 m, 因 此 推 斷 此 高 濃 度 事 件 可 能 為 外 來 污 染 所 造 成 。<br />

4. CO 和 NOx: 當 日 CO 濃 度 平 均 為 0.62 ppm, 較 當 月 平 均 0.49 略 高 , 而 在 NO X<br />

方 面 則 無 明 顯 的 增 加 。<br />

5. OC/EC: 日 平 均 值 為 2.73, 與 月 平 均 2.59 相 近 , 在 新 莊 空 氣 品 質 站 O 3 方 面 ,10<br />

月 16 日 最 高 濃 度 為 74.5 ppb, 較 毎 日 最 高 值 的 月 平 均 44.99 ppb 高 出 許 多 。<br />

40


表 5.5 94 年 10 月 16 日 高 濃 度 事 件 監 測 資 料 彙 整<br />

10/6 Average( 月 )<br />

超 級 測 站 量 測 項 目 PM 10 (μg m -3 ) 71.80 33.71<br />

PM 2.5 (μg m -3 ) 48.43 21.25<br />

OC(μg m -3 ) 3.00 2.59<br />

EC(μg m -3 ) 1.10 1.00<br />

OC/EC 2.73 2.59<br />

硝 酸 鹽 (μg m -3 ) 1.16 -<br />

硫 酸 鹽 (μg m -3 ) 14.12 4.62<br />

風 速 (m s -1 ) 1.70 2.16<br />

新 莊 空 氣 品 質 站 CO(ppm) 0.62 0.49<br />

O 3 (ppb)* 74.50 44.99<br />

NOx(ppb) 22.32 22.65<br />

SO 2 (ppb) 4.37 3.56<br />

混 合 層 高 度 (m) 474.25 447.16<br />

通 風 指 數 (m 2 s -1 ) 806.23 965.87<br />

逆 軌 跡 線<br />

c<br />

-: 表 示 數 據 不 足 當 月 75% 以 上 , 無 法 代 表 當 月 的 微 粒 特 性<br />

*: 以 每 日 最 大 值 為 整 日 的 代 表<br />

通 風 指 數 : 風 速 × 混 合 層 高 度<br />

94 年 10 月 14 日 至 10 月 20 日 混 合 層 高 度<br />

2<br />

Mix High (m)<br />

1.5<br />

1<br />

0.5<br />

0<br />

10/14<br />

10/15<br />

10/16<br />

10/17<br />

10/18<br />

10/19<br />

10/20<br />

Time<br />

圖 5.2 光 達 觀 測 10 月 14 日 至 20 日 混 合 層 高 度<br />

41


5.1.6 94 年 11 月 9 日 至 11 月 10 日 高 濃 度 事 件<br />

本 個 案 PM 2.5 質 量 濃 度 於 11 月 9 日 為 68 μg m -3 、11 月 10 日 為 69μg m -3 。<br />

1. 逆 軌 跡 線 : 台 灣 東 部 海 面 傳 輸 。<br />

2. 風 速 、 混 合 層 高 度 及 通 風 指 數 :11 月 9 日 和 10 日 的 平 均 風 速 分 別 為 0.90 和 0.54<br />

m s -1 , 低 於 月 平 均 風 速 1.59 m s -1 。 兩 天 混 合 層 平 均 高 度 分 別 為 436.95 m 和 450.87<br />

m, 比 當 月 平 均 460.51 m 來 的 低 , 且 通 風 指 數 分 別 為 392.40 和 243.47 m 2 s -1 比 月 平<br />

均 732.21 m 2 s -1 低 許 多 。 综 合 以 上 三 點 , 可 以 看 出 在 此 段 期 間 的 擴 散 空 間 不 足 , 造<br />

成 污 染 物 在 當 地 累 積 , 產 生 高 值 。<br />

3. 硫 酸 鹽 與 SO 2 : 在 硫 酸 鹽 方 面 , 於 此 期 間 有 較 當 月 平 均 高 的 數 值 , 由 於 擴 散 空 間<br />

不 足 , 推 估 是 受 到 本 地 污 染 物 累 積 的 影 響 。<br />

4. CO 和 NOx: 當 日 CO 濃 度 平 均 為 1.09 和 1.01 ppm, 較 當 月 平 均 0.64 高 出 許 多 ,<br />

加 上 硝 酸 鹽 也 有 增 加 的 趨 勢 , 因 此 推 估 可 能 為 當 地 車 輛 排 放 所 造 成 的 影 響 。<br />

5. OC/EC: 日 平 均 值 為 2.76 和 3.09, 與 月 平 均 相 近 , 在 新 莊 空 氣 品 質 站 O 3 方 面 ,<br />

11 月 9 日 和 毎 日 最 高 值 的 月 平 均 相 近 , 但 是 11 月 10 日 的 O 3 最 高 濃 度 卻 高 達 92.40<br />

ppb。<br />

42


表 5.6 94 年 11 月 9 日 至 10 日 高 濃 度 事 件 監 測 資 料 彙 整<br />

11/9 11/10 Average( 月 )<br />

超 級 測 站 量 測 項 目 PM 10 (μg m -3 ) 90.94 89.57 52.20<br />

PM 2.5 (μg m -3 ) 67.60 68.84 35.71<br />

OC(μg m -3 ) 6.13 6.59 3.99<br />

EC(μg m -3 ) 2.22 2.13 1.3<br />

OC/EC 2.76 3.09 3.07<br />

硝 酸 鹽 (μg m -3 ) 4.19 6.24 1.77<br />

硫 酸 鹽 (μg m -3 ) 23.60 26.06 13.94<br />

風 速 (m s -1 ) 0.90 0.54 1.59<br />

新 莊 空 氣 品 質 站 CO(ppm) 1.09 1.01 0.64<br />

O 3 (ppb)* 59.30 92.40 50.13<br />

NOx(ppb) 58.03 44.38 29.12<br />

SO 2 (ppb) 16.71 10.19 6.29<br />

混 合 層 高 度 (m) 436.95 450.87 460.51<br />

通 風 指 數 (m 2 s -1 ) 392.40 243.47 732.21<br />

逆 軌 跡 線<br />

d<br />

*: 以 每 日 最 大 值 為 整 日 的 代 表<br />

通 風 指 數 : 風 速 × 混 合 層 高 度<br />

43


5.1.7 94 年 11 月 25 日 高 濃 度 事 件<br />

本 個 案 PM 2.5 質 量 濃 度 於 11 月 25 日 為 77μg m -3 。<br />

1. 逆 軌 跡 線 : 台 灣 東 北 海 面 傳 輸 。<br />

2. 風 速 、 混 合 層 高 度 及 通 風 指 數 : 本 日 的 平 均 風 速 為 2.09 m s -1 , 高 於 月 平 均 風 速<br />

1.59 m s -1 。 當 日 混 合 層 高 度 平 均 為 463.91 m 比 當 月 平 均 460.51 m 來 得 高 , 在 通 風<br />

指 數 方 面 969.57 m 2 s -1 也 比 月 平 均 732.21 m 2 s -1 高 。 综 合 以 上 三 點 , 可 以 看 出 在 此<br />

段 期 間 並 非 擴 散 空 間 不 足 , 造 成 的 污 染 物 累 積 , 而 是 有 其 他 外 來 污 染 來 源 造 成 高 值 。<br />

3. 硫 酸 鹽 與 SO 2 : 在 硫 酸 鹽 方 面 , 於 此 期 間 較 當 月 平 均 高 出 兩 倍 以 上 。<br />

4. CO 和 NOx: 當 日 CO 濃 度 平 均 為 0.78 ppm, 較 當 月 平 均 高 出 一 些 , 硝 酸 鹽 也 有<br />

增 加 的 趨 勢 , 配 合 風 速 和 硫 酸 鹽 濃 度 , 研 判 此 案 例 可 能 為 外 來 污 染 所 造 成 。<br />

5. OC/EC: 日 平 均 值 為 2.87, 加 上 新 莊 空 氣 品 質 站 的 O 3 , 兩 者 與 月 平 均 相 比 均 無 明<br />

顯 的 增 加 , 因 此 並 非 光 化 學 反 應 產 生 的 高 值 。<br />

44


表 5.7 94 年 11 月 25 日 高 濃 度 事 件 監 測 資 料 彙 整<br />

11/25 Average( 月 )<br />

超 級 測 站 量 測 項 目 PM 10 (μg m -3 ) 99.40 52.20<br />

PM 2.5 (μg m -3 ) 77.18 35.71<br />

OC(μg m -3 ) 3.87 3.99<br />

EC(μg m -3 ) 1.35 1.3<br />

OC/EC 2.87 3.07<br />

硝 酸 鹽 (μg m -3 ) 2.79 1.77<br />

硫 酸 鹽 (μg m -3 ) 41.49 13.94<br />

風 速 (m s -1 ) 2.09 1.59<br />

新 莊 空 氣 品 質 站 CO(ppm) 0.78 0.64<br />

O 3 (ppb)* 55.00 50.13<br />

NOx(ppb) 25.54 29.12<br />

SO 2 (ppb) 8.40 6.29<br />

混 合 層 高 度 (m) 463.91 460.51<br />

通 風 指 數 (m 2 s -1 ) 969.57 732.21<br />

逆 軌 跡 線<br />

g<br />

*: 以 每 日 最 大 值 為 整 日 的 代 表<br />

通 風 指 數 : 風 速 × 混 合 層 高 度<br />

45


5.2 特 殊 日 微 粒 特 性<br />

民 俗 節 慶 日 多 為 民 俗 活 動 帶 來 的 車 流 或 燒 香 焚 燒 金 紙 等 行 為 , 造 成 地 區 性 短 時 間 的<br />

污 染 物 高 濃 度 值 。 本 節 針 對 至 五 月 之 前 較 重 要 的 民 俗 節 日 進 行 探 討 , 如 : 春 節 期 間 ( 包<br />

含 送 神 、 除 夕 、 大 年 初 一 、 回 娘 家 、 接 神 、 天 公 生 )、 清 明 節 、 中 元 節 和 中 秋 節 。<br />

黃 沙 事 件 為 東 亞 地 區 春 季 相 當 活 耀 的 現 象 , 近 幾 年 由 於 大 陸 地 區 沙 漠 化 , 使 得 沙 塵<br />

發 生 機 率 增 加 。 每 年 春 季 在 中 國 內 蒙 古 及 蒙 古 地 區 產 生 的 沙 塵 暴 , 經 由 天 氣 系 統 的 傳<br />

送 , 影 響 地 區 包 含 中 國 、 韓 國 、 日 本 及 台 灣 。 雖 然 僅 在 適 當 的 天 氣 型 態 下 , 大 陸 沙 塵 暴<br />

才 會 傳 送 至 台 灣 , 但 過 去 幾 年 監 測 的 結 果 顯 示 , 台 灣 地 區 一 旦 受 到 大 陸 沙 塵 影 響 時 , 大<br />

氣 中 懸 浮 微 粒 濃 度 值 會 在 短 時 間 內 驟 升 , 對 台 灣 的 影 響 包 括 氣 候 的 改 變 和 能 見 度 的 下<br />

降 , 另 外 對 於 人 體 健 康 也 有 負 面 的 影 響 。<br />

5.2.1 民 俗 節 慶 日<br />

5.2.1.1 春 節 期 間 (2 月 2 日 至 2 月 17 日 )<br />

農 曆 十 二 月 二 十 四 日 ( 國 曆 2 月 2 日 ) 為 送 神 , 民 間 一 般 認 為 「 送 神 早 , 接 神 晚 」, 所<br />

以 送 神 的 儀 式 通 常 都 會 在 農 曆 十 二 月 二 十 三 日 23:00 過 後 隨 即 開 始 , 一 般 的 活 動 包 括 有<br />

焚 香 、 燒 金 與 燃 放 鞭 炮 。 除 夕 ( 國 曆 2 月 8 日 ) 當 天 一 早 , 備 好 鮮 花 、 素 果 祭 拜 玉 皇 大 帝 ,<br />

感 謝 一 年 來 庇 佑 , 祈 禱 來 年 順 利 、 平 安 。 農 曆 正 月 初 一 ( 國 曆 2 月 9 日 ) 為 中 國 人 四 大 節<br />

慶 之 ㄧ, 除 夕 午 夜 過 後 會 燃 放 鞭 炮 以 迎 接 新 的 一 年 , 通 常 民 眾 會 到 附 近 的 大 型 廟 宇 進 行<br />

祭 拜 , 祈 求 新 的 一 年 能 夠 順 利 平 安 。 傳 說 如 果 大 年 初 一 回 娘 家 , 會 使 娘 家 變 窮 , 所 以 大<br />

家 都 在 初 二 回 娘 家 。 接 神 於 農 曆 正 月 初 四 ( 國 曆 2 月 12 日 ), 一 般 都 在 中 午 過 後 舉 行 。 正<br />

月 初 九 天 公 生 ( 國 曆 2 月 17 日 ) 約 在 凌 晨 子 時 一 到 (23:00-1:00) 便 可 開 始 祭 拜 , 直 到 翌 日 清<br />

晨 7:00 以 前 均 可 , 一 般 而 言 也 都 是 舉 行 一 些 焚 香 、 燒 金 紙 和 燃 放 鞭 炮 等 儀 式 。<br />

在 這 段 時 間 , 普 遍 都 是 PM 2.5 的 濃 度 高 於 PM 10-2.5 的 濃 度 , 顯 示 人 為 活 動 是 主 導 ,<br />

PM 2.5 在 2 月 4 日 至 7 日 、9 日 至 10 日 、12 日 、 及 14 日 至 16 日 分 別 有 高 濃 度 , 這 些 PM 2.5<br />

高 濃 度 期 間 ,PM 2.5 硫 酸 鹽 和 硝 酸 鹽 也 有 呼 應 的 高 濃 度 , 檢 視 這 些 時 段 的 風 速 都 很 低 ,<br />

顯 然 是 造 成 污 染 物 累 積 的 因 素 之 一 。 雖 然 春 節 期 間 有 如 上 所 述 的 各 項 活 動 , 但 這 些 高 濃<br />

度 的 發 生 時 間 大 多 沒 有 和 這 些 活 動 相 關 連 , 顯 示 環 境 的 擴 散 能 力 才 是 主 導 這 段 期 間<br />

PM 2.5 微 粒 濃 度 及 成 分 分 布 者 。<br />

46


(a)<br />

春 節 期 間 PM 濃 度<br />

PM10-2.5<br />

PM2.5<br />

160<br />

C o n c en tra tio n (μ g m -3 )<br />

120<br />

80<br />

40<br />

0<br />

2 /1<br />

2 /2<br />

2 /3<br />

2 /4<br />

2 /5<br />

2 /6<br />

2 /7<br />

2 /8<br />

2 /9<br />

Time<br />

2 /1 0<br />

2 /1 1<br />

2 /1 2<br />

2 /1 3<br />

2 /1 4<br />

2 /1 5<br />

2 /1 6<br />

2 /1 7<br />

2 /1 8<br />

(b) 春 節 期 間 硝 酸 鹽 硫 酸 鹽 濃 度<br />

硝 酸 鹽<br />

硫 酸 鹽<br />

25<br />

Concentration(μ gm -3 )<br />

20<br />

15<br />

10<br />

5<br />

0<br />

2/1<br />

2/2<br />

2/3<br />

2/4<br />

2/5<br />

2/6<br />

2/7<br />

2/8<br />

2/9<br />

2/10<br />

2/11<br />

2/12<br />

2/13<br />

2/14<br />

2/15<br />

2/16<br />

2/17<br />

2/18<br />

Time<br />

(c)<br />

6<br />

春 節 期 間 風 速 風 向<br />

WS<br />

WD<br />

360<br />

5<br />

300<br />

Wind Speed(ms -1 )<br />

4<br />

3<br />

2<br />

1<br />

0<br />

240<br />

180<br />

120<br />

60<br />

0<br />

Wind Direction( O )<br />

2/1<br />

2/2<br />

2/3<br />

2/4<br />

2/5<br />

2/6<br />

2/7<br />

2/8<br />

2/9<br />

Time<br />

2/10<br />

2/11<br />

2/12<br />

2/13<br />

2/14<br />

2/15<br />

2/16<br />

2/17<br />

圖 5.3 (a) 春 節 期 間 微 粒 濃 度 值 (b) 春 節 期 間 PM 2.5 硝 酸 鹽 硫 酸 鹽 濃 度 (c) 春 節 期 間 風<br />

速 風 向<br />

47


超 級 測 站<br />

量 測 項 目<br />

新 莊 空 氣<br />

品 質 站<br />

表 5.8 春 節 期 間 監 測 資 料 彙 整<br />

2/5 2/7 2/9 2/15 Average( 月 )<br />

PM 10 (μg m -3 ) 87.46 73.29 35.67 86.13 41.63<br />

PM 2.5 (μg m -3 ) 60.75 54.71 29.67 64.54 31.86<br />

OC(μg m -3 ) 11.85 9.22 - 8.79 8.63<br />

EC(μg m -3 ) 4.58 2.75 - 2.42 2.89<br />

OC/EC 2.59 3.41 - 3.72 3.18<br />

硝 酸 鹽 (μg m -3 ) 9.77 8.41 3.61 8.39 3.59<br />

硫 酸 鹽 (μg m -3 ) 8.16 9.84 5.68 10.53 5.37<br />

風 速 (m s -1 ) 0.71 0.81 1.48 1.17 1.96<br />

CO(ppm) 1.75 1.50 0.66 1.20 0.91<br />

O 3 (ppb)* 30.30 27.90 30.10 65.40 37.21<br />

NOx(ppb) 101.56 70.97 23.14 68.22 43.65<br />

SO 2 (ppb) 13.87 8.38 6.97 12.54 7.35<br />

混 合 層 高 度 (m) 420.42 442.13 440.24 437.15 461.49<br />

通 風 指 數 (m 2 s -1 ) 298.50 358.13 651.56 511.47 904.52<br />

48


5.2.1.2 清 明 節 (4 月 5 日 )<br />

每 年 4 月 5 日 為 清 明 節 , 是 中 國 傳 統 二 十 四 節 氣 之 一 , 主 要 活 動 是 全 家 大 小 一 起 到<br />

祖 先 的 墳 上 拈 香 祭 拜 , 並 在 祭 拜 活 動 中 清 理 焚 燒 墓 地 的 雜 草 花 木 。<br />

由 於 今 年 4 月 5 日 並 非 例 假 日 , 因 此 有 許 多 人 提 前 於 4 月 3 日 ( 星 期 日 ) 掃 墓 , 從 圖<br />

5.4(a) 我 們 可 以 發 現 ,4 月 3 日 的 微 粒 濃 度 值 明 顯 較 4 月 5 日 高 出 許 多 ,PM 2.5 濃 度 最 高<br />

可 以 達 到 112 μg m -3 , 在 這 段 期 間 風 速 及 通 風 指 數 都 比 4 月 5 日 高 ( 如 圖 5.4(b) 和 表 5.9),<br />

所 以 這 個 高 濃 度 不 是 因 為 大 氣 擴 散 不 易 造 成 的 累 積 效 應 , 且 4 月 3 日 當 天 O 3 最 高 值 僅<br />

比 每 日 最 高 值 的 月 平 均 高 出 一 些 , 而 且 還 比 4 月 5 日 來 得 低 , 代 表 4 月 3 日 的 光 化 反 應<br />

沒 有 比 其 他 時 間 來 得 興 盛 。 在 CO、NO x 、SO 2 日 平 均 濃 度 4 月 3 日 雖 然 高 於 4 月 5 日 ,<br />

但 CO 及 NO x 卻 比 月 平 均 值 低 ,SO 2 也 沒 有 比 月 平 均 值 高 出 多 少 , 為 何 造 成 這 個 高 濃 度<br />

還 需 要 再 深 入 探 討 。<br />

清 明 節 PM 濃 度<br />

PM10-2.5<br />

PM2.5<br />

120<br />

Concentration(μgm -3 )<br />

90<br />

60<br />

30<br />

0<br />

4/2<br />

4/3<br />

4/4<br />

4/5<br />

4/6<br />

4/7<br />

Time<br />

清 明 節 風 速 風 向<br />

WS<br />

WD<br />

Wind Speed(ms -1 )<br />

6<br />

5<br />

4<br />

3<br />

2<br />

1<br />

360<br />

300<br />

240<br />

180<br />

120<br />

60<br />

Wind Direction( O )<br />

0<br />

0<br />

4/2<br />

4/3<br />

4/4<br />

4/5<br />

4/6<br />

4/7<br />

Time<br />

清 明 節 硝 酸 鹽 硫 酸 鹽 濃 度<br />

硫 酸 鹽<br />

30<br />

Concentration(μgm -3 )<br />

25<br />

20<br />

15<br />

10<br />

5<br />

0<br />

4/2<br />

4/3<br />

4/4<br />

4/5<br />

4/6<br />

4/7<br />

4/8<br />

圖 5.4 (a) 清 明 節 前 後 微 粒 濃 度 (b) 清 明 節 前 後 風 速 風 向 (c) 清 明 節 前 後 PM 2.5 硫 酸 鹽<br />

濃 度<br />

Time<br />

49


表 5.9 清 明 節 期 間 監 測 資 料 彙 整<br />

4/3 4/5 Average( 月 )<br />

超 級 測 站 量 測 項 目 PM 10 (μg m -3 ) 77.29 51.93 63.33<br />

PM 2.5 (μg m -3 ) 53.54 30.97 41.82<br />

OC(μg m -3 ) 5.31 - 6.35<br />

EC(μg m -3 ) 2.76 - 2.24<br />

OC/EC 2.87 - 3.06<br />

硝 酸 鹽 (μg m -3 ) - - 1.63<br />

硫 酸 鹽 (μg m -3 ) 12.54 5.94 9.35<br />

風 速 (m s -1 ) 2.81 2.05 1.84<br />

新 莊 空 氣 品 質 站 CO(ppm) 0.75 0.58 0.96<br />

O 3 (ppb)* 72.1 81.1 60.48<br />

NOx(ppb) 28.63 22.64 39.39<br />

SO 2 (ppb) 8.85 3.07 8.42<br />

混 合 層 高 度 (m) 532.72 550.33 493.03<br />

通 風 指 數 (m 2 s -1 ) 1496.94 1128.18 907.18<br />

-: 表 示 數 據 不 足 當 日 75% 以 上 , 無 法 代 表 當 日 的 微 粒 特 性<br />

*: 以 每 日 最 大 值 為 整 日 的 代 表<br />

通 風 指 數 : 風 速 × 混 合 層 高 度<br />

50


5.2.1.3 94 年 4 月 2 日 至 4 月 10 日 光 達 觀 測<br />

圖 5.5 為 4 月 2 日 早 上 0:00 至 4 月 11 日 早 上 0:00 大 氣 混 合 層 高 度 與 PM 10 濃 度 逐<br />

時 變 化 。4 月 3 日 天 氣 晴 朗 , 混 合 層 高 度 有 顯 著 的 日 夜 變 化 , 因 此 當 日 白 天 PM 10 濃 度 的<br />

增 加 應 非 大 氣 擴 散 不 良 所 造 成 。 光 達 資 料 顯 示 4 月 3 日 清 晨 2:00 開 始 在 混 合 層 之 上 即 有<br />

高 濃 度 的 微 粒 ( 如 圖 5.6), 並 在 日 出 後 混 合 層 增 高 的 過 程 中 隨 大 氣 的 對 流 傳 入 混 合 層 內 ,<br />

與 地 面 低 層 的 污 染 物 相 互 混 合 , 原 先 在 混 合 層 上 面 的 微 粒 來 源 仍 待 進 一 步 的 探 討 。4 月<br />

8 日 下 午 至 夜 間 再 次 發 生 混 合 層 急 遽 降 低 導 致 空 氣 品 質 惡 化 的 現 象 ,4 月 9 日 為 週 末 ,<br />

早 上 的 PM 10 排 放 量 可 能 因 而 降 低 , 因 此 雖 然 混 合 層 並 不 高 , 但 未 造 成 嚴 重 的 空 氣 污 染 。<br />

Mixing Height (km)<br />

2<br />

1.8<br />

1.6<br />

1.4<br />

1.2<br />

1<br />

0.8<br />

0.6<br />

0.4<br />

0.2<br />

0<br />

MH<br />

PM10<br />

300<br />

250<br />

200<br />

150<br />

100<br />

50<br />

0<br />

4/02_00:00<br />

4/02_12:00<br />

4/03_00:00<br />

4/03_12:00<br />

4/04_00:00<br />

4/04_12:00<br />

4/05_00:00<br />

4/05_12:00<br />

4/06_00:00<br />

4/06_12:00<br />

4/07_00:00<br />

4/07_12:00<br />

4/08_00:00<br />

4/08_12:00<br />

4/09_00:00<br />

4/09_12:00<br />

PM10 (mg m -3 )<br />

4/10_00:00<br />

4/10_12:00<br />

4/11_00:00<br />

圖 5.5<br />

4 月 2 日 早 上 0:00 至 4 月 11 日 早 上 0:00 大 氣 混 合 層 高 度 與 PM 10 濃 度 的 逐 時<br />

變 化<br />

| | | | |<br />

0:00 6:00 12:00 18:00 24:00<br />

圖 5.6<br />

4 月 3 日 0:00 至 4 月 4 日 0:00 微 粒 背 向 散 射 係 數 (532 nm) 的 時 間 變 化 及 高 度 分<br />

布 ( 深 色 部 分 為 雲 層 所 產 生 的 過 飽 和 訊 號 )。<br />

51


5.2.1.2 中 元 節 (8 月 19 日 )<br />

在 中 元 節 這 段 時 間 , 從 圖 5.7 (a) 可 知 普 遍 都 是 PM 2.5 的 濃 度 高 於 PM 2.5-10 的 濃 度 , 顯<br />

示 人 為 活 動 是 主 導 , 在 PM 2.5 高 濃 度 期 間 ,PM 2.5 硫 酸 鹽 相 較 於 其 他 日 子 並 無 較 高 的 濃 度<br />

( 圖 5.7 (b)), 因 此 污 染 來 源 應 該 不 是 工 業 污 染 , 檢 視 這 些 時 段 的 風 速 並 不 算 低 ( 圖 5.7<br />

(c)), 顯 然 是 有 較 多 的 污 染 物 產 生 , 形 成 微 粒 濃 度 增 加 , 另 外 從 PAH 的 濃 度 我 們 可 以 發<br />

現 在 中 元 節 當 天 晚 上 , 有 一 高 值 出 現 ( 圖 5.7 (b)), 而 造 成 此 高 濃 度 的 原 因 即 有 可 能 為 中<br />

元 節 的 人 為 活 動 所 致 。<br />

中 元 節 前 後 微 粒 濃 度<br />

5 0<br />

(a) 4 5<br />

4 0<br />

3 5<br />

3 0<br />

2 5<br />

2 0<br />

1 5<br />

1 0<br />

5<br />

0<br />

Concentration(μgm -3 )<br />

8/17<br />

8/18<br />

8/19<br />

8/20<br />

PM2 . 5 PM2 . 5 -1 0<br />

8/21<br />

8/22<br />

D a te<br />

中 元 節 前 後 P M 2 . 5 硫 酸 鹽 與 P A H 濃 度<br />

硫 酸 鹽<br />

PA H<br />

(b)<br />

SulfateConcentration(μgm -3 )<br />

1 2<br />

1 0<br />

8<br />

6<br />

4<br />

2<br />

1 2 0<br />

1 0 0<br />

8 0<br />

6 0<br />

4 0<br />

2 0<br />

PAHConcentration(ngm -3 )<br />

0<br />

8/17<br />

8/18<br />

8/19<br />

8/20<br />

8/21<br />

0<br />

D a t e<br />

中 元 節 前 後 風 速 風 向<br />

4<br />

(c)<br />

WindSpeed(ms -1 )<br />

3<br />

2<br />

1<br />

Win d Sp e e d<br />

Win d Dire c tio n<br />

3 6 0<br />

3 0 0<br />

2 4 0<br />

1 8 0<br />

1 2 0<br />

6 0<br />

WindDirection( O )<br />

0<br />

0<br />

8/17<br />

8/18<br />

8/19<br />

8/20<br />

8/21<br />

Da te<br />

圖 5.7 (a) 中 元 節 前 後 微 粒 濃 度 圖 (b) 中 元 節 前 後 PM 2.5 硫 酸 鹽 濃 度 (c) 中 元 節 前 後 風 速 風<br />

向<br />

52


5.2.1.5 中 秋 節 (9 月 18 日 )<br />

圗 5.8 為 9 月 17 日 至 9 月 19 日 ( 中 秋 節 )PM 10 濃 度 與 混 合 層 高 度 及 地 面 風 速 的 逐 時<br />

變 化 趨 勢 。 這 段 期 間 為 十 分 晴 朗 炎 熱 的 天 氣 型 態 , 旺 盛 的 大 氣 對 流 導 致 9 月 17 日 至 9<br />

月 18 日 中 午 混 合 層 的 最 大 高 度 可 高 達 2 km, 地 面 風 速 則 高 達 3 m s -1 以 上 , 如 此 的 大 氣<br />

條 件 使 得 空 氣 污 染 物 快 速 地 擴 散 及 稀 釋 , 因 此 PM 10 及 各 項 空 氣 污 染 物 的 濃 度 在 這 段 期<br />

間 均 非 常 顯 著 地 低 於 平 均 值 。<br />

(a )<br />

MixingHeight (km)<br />

2.5<br />

2<br />

1.5<br />

1<br />

0.5<br />

MH<br />

PM10<br />

100<br />

90<br />

80<br />

70<br />

60<br />

50<br />

40<br />

30<br />

20<br />

10<br />

0<br />

(b )<br />

10<br />

100<br />

9<br />

8<br />

7<br />

6<br />

5<br />

4<br />

3<br />

2<br />

1<br />

0<br />

Sep_17<br />

Sep_18<br />

Sep_19<br />

Sep_17<br />

Sep_18<br />

Sep_19<br />

PM10( m gm -3 )<br />

0<br />

WindSpeed(ms -1 )<br />

WS<br />

PM10<br />

90<br />

80<br />

70<br />

60<br />

50<br />

40<br />

30<br />

20<br />

PM10( m gm -3 )<br />

10<br />

0<br />

圖 5.8<br />

9 月 17 日 至 9 月 19 日 期 間 PM 10 濃 度 與 (a) 混 合 層 高 度 及 (b) 地 面 風 速 逐 時 變 化<br />

趨 勢 之 比 較<br />

53


5.2.2 黃 沙 事 件 日<br />

每 年 冬 末 春 初 為 中 國 沙 塵 暴 的 好 發 時 期 , 由 於 沙 塵 暴 影 響 尺 度 範 圍 很 大 , 在 某 些 特<br />

定 的 天 氣 條 件 下 , 沙 塵 會 傳 輸 至 台 灣 , 一 般 而 言 , 沙 塵 時 期 微 粒 多 以 粗 粒 徑 為 主 , 此 時 ,<br />

天 氣 型 態 受 到 高 壓 影 響 , 風 速 會 較 平 常 來 得 高 。 沙 塵 傳 輸 路 徑 的 不 同 有 時 也 會 帶 來 大 陸<br />

沿 岸 的 污 染 物 , 因 此 需 搭 配 HYSPLIT 逆 溯 軌 跡 線 做 進 一 步 的 分 析 。 以 下 將 利 用 3.3.2 節<br />

所 提 到 的 方 法 進 行 沙 塵 是 否 抵 達 台 灣 的 依 據 。<br />

5.2.2.1 第 一 波 沙 塵 影 響 台 灣 時 期 (3 月 18 日 至 3 月 19 日 )<br />

由 於 沙 塵 抵 台 影 響 的 地 理 範 圍 頗 大 , 因 此 由 表 5.10 北 部 各 測 站 監 測 相 關 數 值 可 判 定<br />

沙 塵 是 否 影 響 北 台 灣 空 氣 品 質 。 在 背 景 站 方 面 , 萬 里 和 陽 明 PM 10 最 高 小 時 濃 度 均 超 過<br />

100 μg m -3 , 由 於 陽 明 站 無 風 向 , 因 此 以 萬 里 測 站 作 為 判 定 基 礎 。 超 級 測 站 位 於 台 北 縣<br />

新 莊 市 , 因 此 選 取 基 隆 市 的 仁 愛 、 台 北 縣 的 新 莊 和 板 橋 來 觀 察 , 三 個 測 站 PM 10 最 高 小<br />

時 濃 度 也 都 超 過 100 μg m -3 , 風 向 除 仁 愛 外 , 都 以 東 北 風 向 居 多 , 由 於 受 到 強 風 的 稀 釋 ,<br />

NO 和 CO 也 都 比 月 平 均 值 來 得 低 , 綜 合 以 上 結 果 , 確 定 3 月 18 日 台 灣 北 部 受 到 沙 塵 影<br />

響 , 且 三 個 測 站 平 均 PM 10 最 高 小 時 濃 度 為 211 μg m -3 , 根 據 分 類 沙 塵 強 度 為 2 級 。<br />

圖 5.9(a) 為 沙 塵 影 響 期 間 微 粒 質 量 濃 度 , 在 超 級 測 站 數 值 PM 10 最 高 值 出 現 在 3 月<br />

18 日 早 上 7:00 為 159.4 μg m -3 ,PM 2.5 最 高 也 出 現 在 3 月 18 日 早 上 7:00 為 108 μg m -3 ,<br />

此 時 PM 2.5 /PM 10 從 一 開 始 的 0.67 下 降 至 0.33, 表 示 此 段 期 間 初 期 以 細 粒 徑 居 多 , 到 後<br />

期 則 為 粗 粒 徑 居 多 , 圖 5.9(b) 顯 示 從 3 月 17 日 傍 晚 到 3 月 19 日 深 夜 , 風 向 變 成 穩 定 的<br />

北 風 , 風 速 大 為 增 加 , 維 持 在 4~5 m s -1 , 這 是 沙 塵 抵 台 的 風 場 特 徵 。 圖 5.9(c) 指 出 PM 2.5<br />

硫 酸 鹽 在 此 期 間 初 期 最 高 出 現 在 早 上 7:00 為 25 μg m -3 ,PM 2.5 硝 酸 鹽 在 同 時 也 有 一 個 尖<br />

峰 值 , 由 此 可 知 此 波 沙 塵 初 期 以 細 粒 徑 為 主 , 可 能 是 高 壓 前 緣 將 大 陸 沿 岸 污 染 物 推 送 至<br />

台 灣 後 , 再 將 沙 塵 推 送 至 台 灣 , 因 此 呈 現 出 初 期 為 細 粒 徑 為 主 , 後 期 則 以 粗 粒 徑 居 上 的<br />

現 象 。 根 據 超 級 測 站 資 料 , 利 用 風 速 增 加 、 風 向 轉 為 穩 定 東 北 風 確 認 大 範 圍 的 沙 塵 影 響<br />

時 間 , 再 由 PM 10-2.5 >PM 2.5 研 判 此 波 沙 塵 於 3 月 18 日 早 上 9:00 開 始 影 響 台 灣 , 影 響 期 間<br />

到 3 月 19 日 晚 上 22:00。<br />

54


表 5.10 第 一 波 沙 塵 北 部 各 測 站 監 測 相 關 數 值<br />

PM 10 (μgm -3 ) 風 向 NO(ppb) CO(ppm) O 3 (ppb)<br />

萬 事 件 日 平 均 170 多 東 北 風 0.77 0.39 69.90<br />

里 月 平 均 49 - 1.69 0.39 72.90<br />

陽 事 件 日 平 均 116 - 0.48 0.42 66.45<br />

明 月 平 均 37 - 0.95 0.33 70.59<br />

仁 事 件 日 平 均 225 多 東 風 1.85 0.54 60.40<br />

愛 月 平 均 75 - 12.00 0.70 56.78<br />

新 事 件 日 平 均 194 多 東 北 風 1.45 0.58 49.10<br />

莊 月 平 均 89 - 15.35 0.94 55.24<br />

板 事 件 日 平 均 214 多 東 北 風 1.92 0.67 52.30<br />

橋 月 平 均 88 - 14.38 1.04 60.46<br />

事 件 日 PM 10 取 最 高 小 時 值 , 非 日 平 均<br />

55


(a)<br />

150<br />

第 一 波 沙 塵 期 間 PM 濃 度<br />

PM2.5 PM10-2.5 PM2.5/PM10<br />

1.0<br />

Concentration(μgm -3 )<br />

120<br />

90<br />

60<br />

30<br />

0.8<br />

0.6<br />

0.4<br />

0.2<br />

Ratio<br />

0<br />

0.0<br />

3/16<br />

3/17<br />

3/18<br />

3/19<br />

Time<br />

3/20<br />

3/21<br />

3/22<br />

(b)<br />

第 一 波 沙 塵 期 間 風 速 風 向<br />

WD<br />

WS<br />

360<br />

7<br />

300<br />

6<br />

Wind Direction( O )<br />

240<br />

180<br />

120<br />

5<br />

4<br />

3<br />

2<br />

Wind Speed(ms -1 )<br />

60<br />

1<br />

0<br />

0<br />

3/15<br />

3/16<br />

3/17<br />

3/18<br />

3/19<br />

3/20<br />

3/21<br />

3/22<br />

3/23<br />

Time<br />

(c)<br />

30<br />

第 一 波 沙 塵 期 間 硝 酸 鹽 硫 酸 鹽 濃 度<br />

硝 酸 鹽<br />

硫 酸 鹽<br />

25<br />

20<br />

15<br />

10<br />

5<br />

0<br />

3/15<br />

3/16<br />

3/17<br />

3/18<br />

3/19<br />

3/20<br />

3/21<br />

3/22<br />

3/23<br />

Concentration(μgm -3 )<br />

Time<br />

圖 5.9 (a) 第 一 波 沙 塵 期 間 微 粒 質 量 濃 度 (b) 第 一 波 沙 塵 期 間 風 速 風 向 (c) 第 一 波 沙<br />

塵 期 間 PM 2.5 硝 酸 鹽 硫 酸 鹽 濃 度<br />

56


5.2.2.2 第 二 波 沙 塵 影 響 台 灣 時 期 (3 月 24 日 至 3 月 25 日 )<br />

從 大 尺 度 範 圍 觀 察 北 台 灣 是 否 受 到 沙 塵 影 響 ? 檢 視 表 5.11 北 部 五 個 監 測 站 監 測 數<br />

據 , 背 景 測 站 的 萬 里 和 陽 明 PM 10 最 高 小 時 濃 度 均 超 過 100 μg m -3 , 一 般 測 站 的 仁 愛 、 新<br />

莊 和 板 橋 三 個 測 站 PM 10 最 高 小 時 濃 度 也 都 超 過 100 μg m -3 , 風 向 除 仁 愛 外 , 都 以 東 北 風<br />

向 居 多 , 受 到 強 風 的 稀 釋 ,NO 和 CO 也 都 比 月 平 均 值 來 得 低 , 綜 合 以 上 結 果 , 確 定 3<br />

月 24 日 到 3 月 25 日 台 灣 北 部 受 到 沙 塵 影 響 , 且 三 個 測 站 平 均 PM 10 最 高 小 時 濃 度 為 160<br />

μg m -3 , 根 據 分 類 沙 塵 強 度 為 1 級 。<br />

在 超 級 測 站 監 測 數 據 中 , 圖 5.10 (a) 為 沙 塵 影 響 期 間 微 粒 質 量 濃 度 ,PM 10 最 高 出 現<br />

在 3 月 24 日 下 午 15:00 為 112 μg m -3 ,PM 2.5 最 高 也 出 現 在 3 月 24 日 下 午 15:00 為 80 μg<br />

m -3 , 此 時 PM 2.5 /PM 10 約 在 0.6~0.7, 表 示 以 細 粒 徑 居 多 。 圖 5.10 (b) 的 風 速 風 向 指 出 , 從<br />

3 月 23 日 傍 晚 以 後 到 3 月 26 日 凌 晨 , 風 向 變 成 穩 定 的 北 風 , 風 速 起 初 在 2~3 m s -1 之 間 ,<br />

在 3 月 24 日 近 中 午 增 大 維 持 在 3~5 m s -1 間 。 圖 5.10 (c) 為 沙 塵 期 間 硝 酸 鹽 和 硫 酸 鹽 濃 度<br />

的 逐 時 濃 度 變 化 。 在 3 月 24 日 上 午 , 隨 著 PM 2.5 濃 度 的 增 加 ,PM 2.5 硝 酸 鹽 和 硫 酸 鹽 都<br />

有 尖 峰 濃 度 出 現 , 此 時 粗 微 粒 濃 度 並 不 高 , 因 此 這 時 的 PM 2.5 應 屬 於 強 風 前 緣 將 大 陸 沿<br />

岸 污 染 物 推 送 至 台 灣 的 現 象 , 隨 後 雖 然 又 有 一 個 PM 2.5 濃 度 尖 峰 值 且 硫 酸 鹽 濃 度 在 3 月<br />

24 日 下 午 14:00 高 達 21.9 μg m -3 , 但 由 於 粗 微 粒 濃 度 沒 有 增 高 , 因 此 沙 塵 並 沒 有 接 觸 地<br />

面 , 由 於 風 速 甚 大 , 若 是 當 地 產 生 的 污 染 物 一 定 會 被 稀 釋 , 所 以 這 個 PM 2.5 濃 度 尖 峰 值<br />

應 來 自 於 前 段 強 風 前 緣 帶 來 的 大 陸 沿 岸 污 染 物 。 根 據 超 級 測 站 資 料 , 利 用 風 速 增 加 、 風<br />

向 轉 為 穩 定 東 北 風 確 認 大 範 圍 的 沙 塵 影 響 時 間 , 研 判 此 波 沙 塵 於 3 月 24 日 晚 上 20:00<br />

開 始 影 響 台 灣 , 影 響 期 間 到 3 月 25 日 早 上 10:00。<br />

3 月 24-25 日 的 另 一 波 冷 高 壓 影 響 期 間 , 光 達 的 觀 測 資 料 同 樣 顯 示 有 沙 塵 的 傳 輸 現<br />

象 , 但 是 大 部 分 的 沙 塵 存 在 於 混 合 層 之 上 ( 如 圖 5.11), 因 此 對 地 面 空 氣 品 質 的 影 響 不 若<br />

前 一 波 沙 塵 顯 著 。<br />

57


表 5.11 第 二 波 沙 塵 北 部 各 測 站 監 測 相 關 數 值<br />

PM 10 (μgm -3 ) 風 向 NO(ppb) CO(ppm) O 3 (ppb)<br />

萬 事 件 日 平 均 124 多 東 北 風 1.00 0.36 75.20<br />

里 月 平 均 48.81 - 1.69 0.39 72.90<br />

陽 事 件 日 平 均 117 - 0.49 0.34 68.50<br />

明 月 平 均 37.32 - 0.95 0.33 70.59<br />

仁 事 件 日 平 均 156 多 東 風 1.53 0.46 60.00<br />

愛 月 平 均 74.89 - 12.00 0.70 56.78<br />

新 事 件 日 平 均 169 多 東 北 風 1.34 0.42 63.00<br />

莊 月 平 均 89.29 - 15.35 0.94 55.24<br />

板 事 件 日 平 均 156 多 東 北 風 2.42 0.64 58.65<br />

橋 月 平 均 88.4 - 14.38 1.04 60.46<br />

事 件 日 PM 10 取 最 高 小 時 值 , 非 日 平 均<br />

58


(a)<br />

150<br />

第 二 波 沙 塵 期 間 PM 濃 度<br />

PM2.5 PM10-2.5 PM2.5/PM10<br />

1.0<br />

Concentration(μgm -3 )<br />

120<br />

90<br />

60<br />

30<br />

0.8<br />

0.6<br />

0.4<br />

0.2<br />

Ratio<br />

0<br />

0.0<br />

3/23<br />

3/24<br />

3/25<br />

3/26<br />

Time<br />

3/27<br />

3/28<br />

(b)<br />

第 二 波 沙 塵 期 間 風 速 風 向<br />

WD<br />

WS<br />

360<br />

7<br />

Wind Direction( O )<br />

300<br />

240<br />

180<br />

120<br />

60<br />

6<br />

5<br />

4<br />

3<br />

2<br />

1<br />

Wind Speed(ms -1 )<br />

0<br />

0<br />

3/23<br />

3/24<br />

3/25<br />

3/26<br />

3/27<br />

3/28<br />

Time<br />

(c)<br />

25<br />

第 二 波 沙 塵 期 間 硝 酸 鹽 硫 酸 鹽 濃 度<br />

硝 酸 鹽<br />

硫 酸 鹽<br />

20<br />

15<br />

10<br />

5<br />

0<br />

3/23<br />

3/24<br />

3/25<br />

3/26<br />

3/27<br />

3/28<br />

3/29<br />

Concentration(μgm -3 )<br />

Time<br />

圖 5.10 (a) 第 二 波 沙 塵 期 間 微 粒 質 量 濃 度 (b) 第 二 波 沙 塵 期 間 風 速 風 向 (c) 第 二 波 沙<br />

塵 期 間 PM 2.5 硝 酸 鹽 硫 酸 鹽 濃 度<br />

59


圖 5.11<br />

3 月 25 日 (0:00~24:00) 氣 膠 對 532 nm 雷 射 光 束 消 偏 振 率 的 時 間 及 高 度 分 佈 ( 深<br />

色 部 分 為 雲 層 所 產 生 的 過 飽 和 訊 號 ; 雲 層 以 上 為 雜 訊 區 )。 圖 中 虛 線 標 示 高 空<br />

沙 塵 層 所 在 的 位 置 。<br />

60


5.2.2.3 94 年 3 月 14 日 至 3 月 25 日 光 達 觀 測<br />

圖 5.12 為 3 月 15 日 早 上 0:00 至 3 月 26 日 早 上 0:00 大 氣 混 合 層 高 度 與 PM 10 濃 度<br />

的 逐 時 變 化 。3 月 15 日 至 3 月 16 日 大 部 分 時 間 的 混 合 層 高 度 都 在 500 公 尺 以 下 , 導 致<br />

上 、 下 午 交 通 尖 峰 時 間 過 後 的 數 小 時 內 PM 10 均 維 持 在 較 高 的 濃 度 。3 月 18 日 清 晨 起 混<br />

合 層 即 開 始 顯 著 增 高 ,PM 10 也 同 時 開 始 增 加 並 在 早 上 7:00 達 到 峰 值 , 由 混 合 層 高 度 的<br />

變 化 可 看 出 , 此 波 冷 高 氣 壓 的 影 響 時 間 持 續 到 3 月 20 日 清 晨 , 在 此 期 間 PM 10 有 兩 波 峰<br />

值 。 圖 5.13 為 3 月 18 日 0:00 至 3 月 20 日 0:00 微 粒 對 532 nm 雷 射 光 束 消 偏 振 率 的 時<br />

間 變 化 及 高 度 分 布 , 在 3 月 18 日 9:00-16:00 期 間 混 合 層 內 從 地 面 到 混 合 層 頂 微 粒 的 消<br />

偏 振 率 達 到 8%, 符 合 沙 塵 微 粒 的 光 學 特 徵 ,3 月 19 日 10:00 20:00 期 間 也 大 約 為 8%;<br />

此 外 , 這 兩 個 時 間 段 的 混 合 層 高 度 相 對 較 高 , 顯 示 這 兩 個 時 間 段 一 大 一 小 兩 波 PM 10 的<br />

高 峰 值 應 當 均 為 沙 塵 傳 輸 所 造 成 。 在 沙 塵 影 響 期 間 , 大 氣 中 大 量 的 沙 塵 微 粒 恰 可 做 為 大<br />

氣 混 合 層 的 追 蹤 劑 , 圖 示 的 沙 粒 分 布 範 圍 清 楚 地 顯 示 混 合 層 高 度 在 19 日 中 午 以 前 維 持<br />

在 1.0-1.5 km 之 間 的 現 象 , 以 及 在 19 日 中 午 之 後 開 始 逐 漸 降 低 的 過 程 。<br />

3 月 21 日 下 午 發 生 混 合 層 高 度 急 遽 降 低 導 致 傍 晚 污 染 物 擴 散 不 良 的 現 象 , 此 一 現 象<br />

與 3 月 10 日 的 案 例 十 分 相 似 , 顯 示 是 本 地 污 染 所 造 成 。3 月 24-25 日 的 另 一 波 冷 高 壓 影<br />

響 期 間 , 光 達 的 觀 測 資 料 同 樣 顯 示 有 沙 塵 的 傳 輸 現 象 , 但 是 大 部 分 的 沙 塵 存 在 於 混 合 層<br />

之 上 , 因 此 對 地 面 空 氣 品 質 的 影 響 不 若 前 一 波 沙 塵 顯 著 。<br />

M ixin g Heigh t (km )<br />

2<br />

1.8<br />

1.6<br />

1.4<br />

1.2<br />

1<br />

0.8<br />

0.6<br />

0.4<br />

0.2<br />

0<br />

MH<br />

3/15_00:00<br />

3/15_12:00<br />

3/16_00:00<br />

3/16_12:00<br />

3/17_00:00<br />

3/17_12:00<br />

3/18_00:00<br />

3/18_12:00<br />

3/19_00:00<br />

3/19_12:00<br />

3/20_00:00<br />

3/20_12:00<br />

3/21_00:00<br />

3/21_12:00<br />

3/22_00:00<br />

3/22_12:00<br />

3/23_00:00<br />

3/23_12:00<br />

3/24_00:00<br />

3/24_12:00<br />

3/25_00:00<br />

3/25_12:00<br />

3/26_00:00<br />

PM10<br />

300<br />

250<br />

200<br />

150<br />

100<br />

50<br />

0<br />

P M 10 (m g m -3 )<br />

圖 5.12<br />

3 月 15 日 早 上 0:00 至 3 月 26 日 早 上 0:00 大 氣 混 合 層 高 度 與 PM 10 濃 度 的 逐 時<br />

變 化<br />

61


圖 5.13<br />

3 月 18 日 0:00 至 3 月 20 日 0:00 ( 橫 軸 以 日 為 單 位 ) 微 粒 對 532 nm 雷 射 光 束 消<br />

偏 振 率 的 時 間 變 化 及 高 度 分 布 (1.5 km 高 度 深 色 部 分 為 雲 層 所 產 生 的 過 飽 和 訊<br />

號 , 雲 層 以 上 為 雜 訊 區 )。<br />

62


5.2.2.4 第 三 波 沙 塵 影 響 台 灣 時 期 (4 月 15 日 至 4 月 16 日 )<br />

表 5.12 提 供 周 遭 各 監 測 站 當 月 監 測 數 據 以 判 斷 是 否 為 一 個 沙 塵 事 件 ? 在 背 景 站 方<br />

面 , 陽 明 PM 10 在 沙 塵 影 響 期 間 最 高 小 時 濃 度 高 達 120 μg m -3 , 大 台 北 範 圍 內 新 莊 和 板 橋<br />

二 個 測 站 PM 10 最 高 小 時 濃 度 也 都 超 過 100 μg m -3 , 風 向 除 仁 愛 外 , 都 以 東 北 風 向 居 多 ,<br />

NO 和 CO 也 都 比 月 平 均 值 來 得 低 , 綜 合 以 上 結 果 , 確 定 4 月 15 日 到 4 月 16 日 台 灣 北<br />

部 受 到 沙 塵 影 響 , 且 二 個 測 站 平 均 PM 10 最 高 小 時 濃 度 為 185 μg m -3 , 根 據 分 類 沙 塵 強 度<br />

為 1 級 。<br />

圖 5.14 (a) 為 沙 塵 影 響 期 間 超 級 測 站 微 粒 質 量 濃 度 ,PM 10 最 高 出 現 在 4 月 15 日 下 午<br />

16:00 為 112 μg m -3 ,PM 2.5 最 高 出 現 在 4 月 15 日 晚 間 21:00 為 60μg m -3 , 此 時 PM 2.5 /PM 10<br />

約 0.55 左 右 , 仍 以 細 粒 徑 居 多 。 圖 5.14 (b) 的 風 速 風 向 指 出 , 從 4 月 13 日 中 午 過 後 到 4<br />

月 17 日 早 上 , 風 向 改 變 成 為 穩 定 的 北 北 東 風 , 風 速 大 部 分 維 持 在 3~5 m s -1 間 。 圖 5.14 (c)<br />

為 沙 塵 期 間 硝 酸 鹽 和 硫 酸 鹽 濃 度 的 逐 時 濃 度 變 化 。 在 4 月 13 日 中 午 過 後 到 4 月 14 日 早<br />

上 PM 2.5 濃 度 和 PM 2.5 硫 酸 鹽 都 有 尖 峰 濃 度 出 現 , 硝 酸 鹽 濃 度 因 儀 器 有 問 題 沒 有 數 據 顯<br />

現 , 粗 微 粒 濃 度 如 第 二 波 一 樣 並 沒 有 升 高 , 因 此 這 時 的 PM 2.5 仍 然 屬 於 強 風 前 緣 將 大 陸<br />

沿 岸 污 染 物 推 送 至 台 灣 的 現 象 ,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隨 後 PM 2.5 硫 酸 鹽 維 持 在 15 μg m -3 左 右 一<br />

直 到 風 向 轉 變 , 最 高 值 出 現 在 4 月 15 日 下 午 14:00 為 19.0 μg m -3 。 這 波 沙 塵 在 風 速 風 向<br />

上 是 具 有 沙 塵 氣 流 的 特 徵 , 但 粗 微 粒 濃 度 並 沒 有 接 觸 地 面 , 顯 示 有 可 能 漂 浮 在 上 層 ; 然<br />

而 下 層 的 污 染 物 還 是 被 帶 過 來 。 根 據 超 級 測 站 資 料 , 利 用 風 速 增 加 、 風 向 轉 為 穩 定 東 北<br />

風 確 認 大 範 圍 的 沙 塵 影 響 時 間 , 再 由 PM 10-2.5 >PM 2.5 確 認 沙 塵 影 響 時 間 , 但 此 次 沙 塵 影<br />

響 不 大 , 因 此 很 難 從 PM 10-2.5 >PM 2.5 來 判 斷 沙 塵 影 響 台 灣 時 間 。<br />

表 5.12 判 定 第 三 波 沙 塵 各 測 站 相 關 數 值 ( 事 件 日 PM 10 取 最 高 小 時 值 )<br />

PM 10 (μgm -3 ) 風 向 NO(ppb) CO(ppm) O 3 (ppb)<br />

萬 事 件 日 平 均 98* 東 北 到 東 0.88 0.37 82.95<br />

里 月 平 均 48.81 - 1.73 0.37 71.29<br />

陽 事 件 日 平 均 120 - 0.95 0.37 84.80<br />

明 月 平 均 37.32 - 1.02 0.36 75.49<br />

仁 事 件 日 平 均 - 多 東 風 1.82 0.71 76.90<br />

愛 月 平 均 - - 9.08 0.72 61.73<br />

新 事 件 日 平 均 185 多 東 北 風 1.51 0.66 64.95<br />

莊 月 平 均 89.29 - 10.91 0.96 60.48<br />

板 事 件 日 平 均 185 多 東 北 風 2.12 0.77 65.00<br />

橋 月 平 均 88.4 - 10.93 1.04 64.33<br />

*: 當 日 有 一 高 值 200 μg m -3 , 但 其 餘 數 值 均 不 到 100 μg m -3 , 故 不 採 信 此 值<br />

63


(a)<br />

第 三 波 沙 塵 期 間 PM 濃 度<br />

PM2.5 PM10-2.5 PM2.5/PM10<br />

150<br />

1.0<br />

Concentration(μ gm -3 )<br />

120<br />

90<br />

60<br />

30<br />

0.8<br />

0.6<br />

0.4<br />

0.2<br />

Ratio<br />

0<br />

0.0<br />

4/13<br />

4/14<br />

4/15<br />

4/16<br />

4/17<br />

4/18<br />

Time<br />

(b)<br />

第 三 波 沙 塵 期 間 風 速 風 向<br />

WD<br />

WS<br />

360<br />

7<br />

300<br />

6<br />

W ind D irection( O )<br />

240<br />

180<br />

120<br />

60<br />

5<br />

4<br />

3<br />

2<br />

1<br />

W ind Speed(ms -1 )<br />

0<br />

0<br />

4/13<br />

4/14<br />

4/15<br />

4/16<br />

4/17<br />

4/18<br />

Time<br />

(c)<br />

第 三 波 沙 塵 期 間 硝 酸 鹽 硫 酸 鹽 濃 度<br />

硝 酸 鹽<br />

硫 酸 鹽<br />

35<br />

30<br />

25<br />

20<br />

15<br />

10<br />

5<br />

0<br />

4/13<br />

4/14<br />

4/15<br />

4/16<br />

4/17<br />

4/18<br />

4/19<br />

Concentration(μ gm -3 )<br />

Time<br />

圖 5.14 (a) 第 三 波 沙 塵 期 間 微 粒 質 量 濃 度 (b) 第 三 波 沙 塵 期 間 風 速 風 向 (c) 第 三 波 沙<br />

塵 期 間 PM 2.5 硝 酸 鹽 硫 酸 鹽 濃 度<br />

64


5.2.2.5 94 年 4 月 12 日 至 4 月 25 日 光 達 觀 測<br />

圖 5.15 為 4 月 13 日 早 上 8:00 至 4 月 23 日 早 上 8:00 大 氣 混 合 層 高 度 與 PM 10 濃 度<br />

的 逐 時 變 化 。 這 段 時 間 天 氣 系 統 可 分 為 兩 個 階 段 :4 月 13 日 至 4 月 16 日 早 上 8:00 的 天<br />

氣 系 統 是 由 大 陸 高 壓 控 制 , 混 合 層 高 度 的 日 夜 變 化 較 不 顯 著 ,4 月 18 日 至 4 月 22 日 則<br />

是 屬 於 高 壓 迴 流 的 型 態 。 在 這 一 波 的 鋒 面 過 境 之 後 ,PM 10 的 濃 度 分 別 在 4 月 13 日 及 4<br />

月 15 日 的 傍 晚 出 現 兩 個 峰 值 , 這 段 期 間 光 達 量 測 微 粒 的 消 偏 振 率 增 高 至 8-10%, 顯 示<br />

PM 10 濃 度 的 增 加 可 能 是 沙 塵 傳 輸 的 結 果 , 圖 5.16 為 4 月 15 日 早 上 0:00 至 4 月 16 日 早<br />

上 8:00 大 氣 微 粒 消 偏 振 率 的 時 間 變 化 及 高 度 分 布 , 圖 示 資 料 顯 示 在 混 合 層 之 上 還 有 兩 層<br />

顯 著 沙 塵 層 存 在 , 分 布 的 高 度 分 別 在 距 離 地 表 1.2-2.5 公 里 及 3-4 公 里 的 高 空 , 顯 然 這 波<br />

沙 塵 雖 然 未 對 地 面 的 空 氣 品 質 造 成 嚴 重 的 衝 擊 , 但 是 可 能 對 區 域 大 氣 輻 射 造 成 顯 著 的 影<br />

響 。4 月 18 日 之 後 晴 朗 的 天 氣 條 件 使 得 混 合 層 有 顯 著 的 日 夜 變 化 , 日 落 之 後 至 翌 日 早 上<br />

的 混 合 層 高 度 通 常 在 500 公 尺 以 下 , 大 氣 條 件 不 利 於 污 染 物 擴 散 , 導 致 這 段 期 間 每 日 清<br />

晨 及 傍 晚 的 交 通 污 染 對 空 氣 品 質 的 影 響 更 為 嚴 重 。<br />

M ix ing H eight (k m )<br />

2<br />

1.8<br />

1.6<br />

1.4<br />

1.2<br />

1<br />

0.8<br />

0.6<br />

0.4<br />

0.2<br />

0<br />

MH<br />

4/13_08:00<br />

4/13_20:00<br />

4/14_08:00<br />

4/14_20:00<br />

4/15_08:00<br />

4/15_20:00<br />

4/16_08:00<br />

4/16_20:00<br />

4/17_08:00<br />

4/17_20:00<br />

4/18_08:00<br />

4/18_20:00<br />

4/19_08:00<br />

4/19_20:00<br />

4/20_08:00<br />

4/20_20:00<br />

4/21_08:00<br />

4/21_20:00<br />

4/22_08:00<br />

4/22_20:00<br />

4/23_08:00<br />

PM10<br />

300<br />

250<br />

200<br />

150<br />

100<br />

50<br />

0<br />

P M 10 (mg m -3 )<br />

圖 5.15<br />

4 月 13 日 早 上 8:00 至 4 月 23 日 早 上 8:00 大 氣 混 合 層 高 度 與 PM 10 濃 度 的 逐 時<br />

變 化 。<br />

65


8:00 14:00 20:00 02:00 08:00<br />

4/15 4/16<br />

圖 5.16 4 月 15 日 早 上 0:00 至 4 月 16 日 早 上 8:00 大 氣 微 粒 消 偏 振 率 的 時 間 及 高 度 分<br />

布 。 圖 中 虛 線 橢 圓 形 標 示 高 空 兩 層 沙 塵 層 所 在 的 位 置 。( 深 色 部 分 為 雲 層 所 產 生<br />

的 過 飽 和 訊 號 ; 雲 層 以 上 為 雜 訊 區 )。<br />

66


5.2.2.6 第 四 波 沙 塵 影 響 台 灣 時 期 (11 月 29 日 至 11 月 30 日 )<br />

表 5.13 提 供 鄰 近 測 站 當 月 相 關 污 染 物 監 測 數 據 , 以 觀 察 北 台 灣 是 否 受 到 沙 塵 影 響 ?<br />

首 先 看 到 在 背 景 站 方 面 , 陽 明 PM 10 在 沙 塵 影 響 期 間 最 高 小 時 濃 度 高 達 149 μg m -3 , 在 萬<br />

里 測 站 PM 10 在 沙 塵 期 間 最 高 小 時 濃 度 也 高 達 210μg m -3 , 大 台 北 範 圍 內 新 莊 和 板 橋 二 個<br />

測 站 PM 10 最 高 小 時 濃 度 也 都 超 過 200 μg m -3 , 風 向 除 仁 愛 和 新 莊 外 , 都 以 東 北 風 向 居<br />

多 ,NO 和 CO 也 都 比 月 平 均 值 來 得 低 , 綜 合 以 上 結 果 , 確 定 11 月 29 日 台 灣 北 部 受 到<br />

沙 塵 影 響 , 且 三 個 測 站 平 均 PM 10 最 高 小 時 濃 度 為 228 μg m -3 , 根 據 分 類 沙 塵 強 度 為 2 級 。<br />

圖 5.17 (a) 為 沙 塵 影 響 期 間 超 級 測 站 微 粒 質 量 濃 度 ,PM 10 最 高 出 現 在 11 月 29 日 下<br />

午 14:00 為 198.8 μg m -3 ,PM 2.5 最 高 出 現 在 11 月 29 日 早 上 6:00 為 113.2μg m -3 , 沙 塵 其<br />

間 PM 2.5 /PM 10 約 0.35 左 右 , 以 粗 粒 徑 居 多 。 圖 5.17 (b) 的 風 速 風 向 指 出 , 從 11 月 29 日<br />

凌 晨 到 11 月 30 日 下 午 , 風 向 改 變 成 為 穩 定 的 東 北 東 風 , 風 速 大 部 分 維 持 在 3~5 m s -1<br />

間 。 圖 5.17 (c) 為 沙 塵 期 間 硝 酸 鹽 和 硫 酸 鹽 濃 度 的 逐 時 濃 度 變 化 。 在 11 月 29 日 早 上 開<br />

始 到 11 月 29 日 下 午 PM 2.5 硫 酸 鹽 有 尖 峰 濃 度 出 現 , 硝 酸 鹽 也 有 尖 峰 濃 度 出 現 , 但 較 不<br />

明 顯 , 早 晨 的 PM 2.5 濃 度 高 值 可 能 為 強 風 前 緣 將 大 陸 沿 岸 污 染 物 推 送 至 台 灣 的 現 象 。 這<br />

波 為 本 年 度 影 響 台 灣 最 為 嚴 重 的 沙 塵 事 件 。 根 據 超 級 測 站 資 料 , 利 用 風 速 增 加 、 風 向 轉<br />

為 穩 定 東 北 風 確 認 大 範 圍 的 沙 塵 影 響 時 間 , 再 由 PM 10-2.5 >PM 2.5 確 認 沙 塵 影 響 時 間 , 判<br />

斷 沙 塵 影 響 台 灣 時 間 為 11 月 29 日 早 上 7:00 到 11 月 30 日 清 晨 4:00。<br />

表 5.13 判 定 第 四 波 沙 塵 各 測 站 相 關 數 值<br />

PM 10 (μgm -3 ) 風 向 NO(ppb) CO(ppm) O 3 (ppb)<br />

萬 事 件 日 平 均 210 多 東 北 風 1.00 0.46 65.20<br />

里 月 平 均 50.02 - 1.36 0.30 64.02<br />

陽 事 件 日 平 均 149 - 1.11 0.45 64.30<br />

明 月 平 均 27.98 - 1.05 0.26 65.57<br />

仁 事 件 日 平 均 200 多 東 風 1.23 0.59 61.00<br />

愛 月 平 均 47.18 - 3.79 0.51 54.85<br />

新 事 件 日 平 均 236 多 東 風 1.36 0.63 49.20<br />

莊 月 平 均 65.92 - 6.14 0.64 50.13<br />

板 事 件 日 平 均 248 多 東 北 風 2.74 0.72 56.60<br />

橋 月 平 均 66.08 - 6.64 0.72 56.86<br />

事 件 日 PM 10 取 最 高 小 時 值<br />

67


第 四 波 沙 塵 期 間 PM 濃 度<br />

(a)<br />

Concentration(μgm -3 )<br />

140<br />

120<br />

100<br />

80<br />

60<br />

40<br />

20<br />

0<br />

PM2.5 PM2.5-10 PM2.5/PM10<br />

1<br />

0.9<br />

0.8<br />

0.7<br />

0.6<br />

0.5<br />

0.4<br />

0.3<br />

0.2<br />

0.1<br />

0<br />

Ratio<br />

11/26<br />

11/27<br />

11/28<br />

11/29<br />

11/30<br />

12/1<br />

12/2<br />

Time<br />

第 四 波 沙 塵 期 間 風 速 風 向<br />

(b)<br />

360<br />

WD<br />

WS<br />

6<br />

300<br />

5<br />

WindDirection( O )<br />

240<br />

180<br />

120<br />

4<br />

3<br />

2<br />

WindSpeed(ms -1 )<br />

60<br />

1<br />

0<br />

0<br />

11/26<br />

11/27<br />

11/28<br />

11/29<br />

11/30<br />

12/1<br />

12/2<br />

Time<br />

(c)<br />

第 四 波 沙 塵 期 間 硝 酸 鹽 硫 酸 鹽 濃 度<br />

50<br />

硝 酸 鹽<br />

硫 酸 鹽<br />

40<br />

30<br />

20<br />

10<br />

0<br />

11/26<br />

11/27<br />

11/28<br />

11/29<br />

11/30<br />

12/1<br />

12/2<br />

12/3<br />

Concentration(μgm -3 )<br />

Time<br />

圖 5.17 (a) 第 四 波 沙 塵 期 間 微 粒 質 量 濃 度 (b) 第 四 波 沙 塵 期 間 風 速 風 向 (c) 第 四 波 沙<br />

塵 期 間 PM 2.5 硝 酸 鹽 硫 酸 鹽 濃 度<br />

68


5.2.2.7 第 五 波 沙 塵 影 響 台 灣 時 期 (12 月 22 日 )<br />

鄰 近 監 測 站 相 關 監 測 數 據 列 於 表 5.14, 可 判 斷 北 台 灣 是 否 受 到 沙 塵 影 響 ? 在 背 景 測<br />

站 方 面 , 陽 明 PM 10 在 沙 塵 影 響 期 間 最 高 小 時 濃 度 高 達 104 μg m -3 , 在 萬 里 測 站 PM 10 在<br />

沙 塵 期 間 最 高 小 時 濃 度 也 高 達 96 μg m -3 , 大 台 北 範 圍 內 新 莊 和 板 橋 二 個 測 站 PM 10 最 高<br />

小 時 濃 度 也 都 超 過 150 μg m -3 , 風 向 在 仁 愛 和 板 橋 站 以 西 北 風 向 居 多 , 萬 里 站 以 東 北 風<br />

居 多 , 新 莊 站 則 吹 東 到 東 北 風 ,NO 和 CO 也 都 比 月 平 均 值 來 得 低 , 綜 合 以 上 結 果 , 確<br />

定 12 月 22 日 台 灣 北 部 受 到 沙 塵 影 響 , 且 三 個 測 站 平 均 PM 10 最 高 小 時 濃 度 為 177μg<br />

m -3 , 根 據 分 類 沙 塵 強 度 為 1 級 。<br />

圖 5.18 (a) 為 沙 塵 影 響 期 間 超 級 測 站 微 粒 質 量 濃 度 ,PM 10 最 高 出 現 在 12 月 21 日 晚<br />

上 18:00 為 161.3 μg m -3 ,PM 2.5 最 高 也 出 現 在 12 月 21 日 晚 上 18:00 為 115.9 μg m -3 , 沙<br />

塵 其 間 PM 2.5 /PM 10 約 0.7 左 右 , 以 細 粒 徑 居 多 , 隨 後 比 值 才 逐 漸 下 降 至 0.4 左 右 , 但 由<br />

於 風 速 並 不 強 , 因 此 應 非 高 壓 前 緣 將 大 陸 沿 岸 污 染 傳 輸 至 台 灣 , 屬 於 當 地 污 染 物 因 擴 散<br />

不 良 而 有 累 積 效 應 。 圖 5.18 (b) 的 風 速 風 向 指 出 , 從 12 月 20 日 晚 上 20:00, 風 向 突 然 改<br />

變 成 為 以 西 北 風 為 主 , 風 速 大 部 分 維 持 在 1 m s -1 左 右 。 圖 5.18 (c) 為 沙 塵 期 間 硝 酸 鹽 和<br />

硫 酸 鹽 濃 度 的 逐 時 濃 度 變 化 。 在 12 月 21 日 早 上 開 始 到 12 月 22 日 下 午 PM 2.5 硫 酸 鹽 有<br />

尖 峰 濃 度 出 現 , 硝 酸 鹽 也 有 尖 峰 濃 度 出 現 , 但 較 不 明 顯 。 此 波 沙 塵 與 其 他 不 同 的 地 方 是<br />

風 速 較 低 , 且 風 向 不 像 以 往 穩 定 的 吹 東 北 風 , 因 此 無 法 以 先 前 的 經 驗 劃 分 出 受 沙 塵 影 響<br />

的 確 切 時 間 點 , 但 可 以 確 認 的 是 從 光 達 的 觀 測 結 果 顯 示 , 微 粒 高 消 偏 振 率 出 現 在 12 月<br />

22 日 的 早 上 , 因 此 在 這 段 時 間 是 有 受 到 沙 塵 影 響 的 ( 圖 5.19)。 隨 後 12 月 25 日 下 午 的 高<br />

濃 度 現 象 可 能 與 混 合 層 高 度 的 急 遽 降 低 有 關 ( 圖 5.20)。<br />

表 5.14 判 定 第 五 波 沙 塵 各 測 站 相 關 數 值<br />

PM 10 (μgm -3 ) 風 向 NO(ppb) CO(ppm) O 3 (ppb)<br />

萬 事 件 日 平 均 96* 多 東 北 風 2.00 0.24 59.15<br />

里 月 平 均 42.61 - 1.93 0.31 49.10<br />

陽 事 件 日 平 均 104 - 1.21 0.38 54.10<br />

明 月 平 均 24.34 - 0.96 0.27 50.01<br />

仁 事 件 日 平 均 126 多 西 北 風 4.31 0.51 38.90<br />

愛 月 平 均 40.05 - 8.66 0.55 39.41<br />

新 事 件 日 平 均 183 東 至 東 北 風 4.06 0.63 50.59<br />

莊 月 平 均 61.64 - 13.15 0.69 38.15<br />

板 事 件 日 平 均 222 多 西 北 風 11.20 0.76 45.80<br />

橋 月 平 均 60.38 - 14.35 0.77 34.21<br />

事 件 日 PM 10 取 最 高 小 時 值<br />

*: 萬 里 站 於 21 日 當 天 數 值 有 問 題 , 因 此 取 22 日 最 高 濃 度 。<br />

69


(a)<br />

第 五 波 沙 塵 期 間 PM 濃 度<br />

1 2 0<br />

PM2 .5 PM2 .5 -1 0 PM2 .5 /PM1 0<br />

1 .2<br />

Concentration (μg m -3 )<br />

1 0 0<br />

8 0<br />

6 0<br />

4 0<br />

2 0<br />

1 .0<br />

0 .8<br />

0 .6<br />

0 .4<br />

0 .2<br />

Ratio<br />

0<br />

0 .0<br />

12/20<br />

12/21<br />

12/22<br />

12/23<br />

Time<br />

12/24<br />

12/25<br />

12/26<br />

第 五 波 沙 塵 期 間 風 速 風 向<br />

3 6 0<br />

(b)<br />

Wind Direction ( O )<br />

3 0 0<br />

2 4 0<br />

1 8 0<br />

1 2 0<br />

6 0<br />

0<br />

WD<br />

4 .0<br />

3 .5<br />

3 .0<br />

2 .5<br />

2 .0<br />

1 .5<br />

1 .0<br />

0 .5<br />

0 .0<br />

WS<br />

12/20<br />

12/21<br />

12/22<br />

12/23<br />

12/24<br />

Wind Speed (ms -1 )<br />

12/25<br />

12/26<br />

Time<br />

(c)<br />

第 五 波 沙 塵 期 間 硝 酸 鹽 硫 酸 鹽 濃 度<br />

3 0<br />

2 5<br />

硝 酸 鹽<br />

硫 酸 鹽<br />

2 0<br />

1 5<br />

1 0<br />

5<br />

0<br />

12/20<br />

12/21<br />

12/22<br />

12/23<br />

12/24<br />

12/25<br />

12/26<br />

Concentration (μg m -3 )<br />

Time<br />

圖 5.18 (a) 第 五 波 沙 塵 期 間 微 粒 質 量 濃 度 (b) 第 五 波 沙 塵 期 間 風 速 風 向 (c) 第 五 波 沙<br />

塵 期 間 PM 2.5 硝 酸 鹽 硫 酸 鹽 濃 度<br />

70


圖 5.19 94 年 12 月 21 日 至 27 日 光 達 觀 測 大 氣 微 粒 消 偏 振 率 的 時 間 及 高 度 分 布 。<br />

94 年 12 月 21 日 至 27 日 混 合 層 高 度<br />

2<br />

Mix High (m)<br />

1.5<br />

1<br />

0.5<br />

0<br />

12/21<br />

12/22<br />

12/23<br />

12/24<br />

12/25<br />

12/26<br />

12/27<br />

Time<br />

圖 5.20 光 達 觀 測 12 月 21 日 至 27 日 混 合 層 高 度<br />

71


5.3 模 擬 微 粒 無 機 鹽 成 分 的 變 化<br />

5.3.1 先 期 研 究<br />

一 般 產 生 高 污 染 事 件 日 的 不 利 擴 散 條 件 之 一 為 風 速 低 , 本 年 度 微 粒 無 機 鹽 成 分 模 擬<br />

的 課 題 為 大 陸 污 染 物 長 程 傳 輸 對 北 台 灣 的 影 響 , 當 觀 測 懸 浮 微 粒 高 濃 度 時 , 風 速 卻 較 平<br />

時 為 高 , 表 示 上 游 地 區 有 污 染 物 傳 輸 過 來 。 圖 5.21~5.28 為 2005 年 1 月 至 5 月 觀 測 到 風<br />

速 急 速 升 高 前 後 幾 小 時 內 , 八 個 污 染 物 濃 度 也 急 速 升 高 的 個 案 , 配 合 溫 度 下 降 的 時 間 ,<br />

我 們 可 以 判 斷 大 約 是 冷 鋒 抵 達 台 灣 北 部 的 時 間 。 我 們 從 圖 5.29 和 圖 5.30 可 以 看 到 , 當<br />

超 級 測 站 觀 測 污 染 物 濃 度 升 高 時 , 皆 有 鋒 面 或 是 冷 高 壓 前 緣 抵 達 台 灣 北 部 地 區 , 同 時 ,<br />

由 圖 5.31 和 圖 5.32 亦 可 明 顯 看 到 , 自 超 級 測 站 的 反 軌 跡 線 皆 來 自 中 國 大 陸 沿 岸 地 區 。<br />

由 這 些 跡 象 可 知 , 這 種 現 象 決 不 是 巧 合 。<br />

倘 若 黃 沙 源 區 有 起 沙 現 象 , 則 黃 沙 通 常 會 伴 隨 著 鋒 面 抵 達 台 灣 ( 王 , 2001; 張 等 ,<br />

2001;Liu et al., 2001; 林 , 2002; 周 等 , 2002; 梁 , 2<strong>003</strong>; 朱 , 2004;Lee et al., 2006), 因<br />

為 沙 塵 事 件 的 相 關 研 究 多 著 重 在 黃 沙 或 是 粗 粒 徑 微 粒 部 分 , 相 對 對 於 細 粒 徑 微 粒 卻 忽 略<br />

了 。 在 2004 年 及 2005 年 本 研 究 對 於 黃 沙 事 件 的 觀 測 中 , 由 於 黃 沙 強 度 不 強 , 因 此 得 以<br />

清 楚 觀 測 到 細 粒 徑 微 粒 的 影 響 。 由 於 本 研 究 模 式 模 擬 的 排 放 檔 中 並 未 包 含 黃 沙 源 區 排<br />

放 , 因 此 摒 除 黃 沙 的 影 響 , 倘 若 模 擬 結 果 發 現 大 陸 沿 岸 地 區 細 粒 徑 微 粒 在 冷 鋒 抵 達 台 灣<br />

後 經 長 程 傳 輸 影 響 台 灣 地 區 , 則 可 印 證 我 們 的 推 論 。<br />

72


Concentration ( ug m-3, PM2.5,<br />

PM2.5-10)<br />

180<br />

160<br />

140<br />

120<br />

100<br />

80<br />

60<br />

40<br />

20<br />

0<br />

1/3 1/4 1/5 1/6<br />

Date<br />

PM2.5<br />

PM10<br />

nitrate<br />

sulfate<br />

30<br />

25<br />

20<br />

15<br />

10<br />

5<br />

0<br />

Concentration (ug m-3, sulfate,<br />

nitrate)<br />

(a)<br />

Wind speed (m s-1)<br />

4.5<br />

WS<br />

4<br />

WD<br />

3.5<br />

3<br />

2.5<br />

2<br />

1.5<br />

1<br />

0.5<br />

0<br />

1/3 1/4 1/5 1/6<br />

Date<br />

405<br />

360<br />

315<br />

270<br />

225<br />

180<br />

135<br />

90<br />

45<br />

0<br />

Wind direction (degree)<br />

(b)<br />

Wind speed (m s-1)<br />

30<br />

25<br />

20<br />

15<br />

10<br />

Temp<br />

RH<br />

100<br />

90<br />

80<br />

70<br />

60<br />

50<br />

Wind direction (degree)<br />

5<br />

40<br />

1/3 1/4 1/5 1/6<br />

Date<br />

圖 5.21 2005 年 1 月 4 日 事 件 日 的 微 粒 濃 度 、 風 向 風 速 、 及 溫 濕 度<br />

(c)<br />

73


Concentration ( ug m-3, PM2.5,<br />

PM2.5-10)<br />

120<br />

100<br />

80<br />

60<br />

40<br />

20<br />

PM2.5<br />

PM10<br />

nitrate<br />

sulfate<br />

30<br />

25<br />

20<br />

15<br />

10<br />

5<br />

Concentration (ug m-3, sulfate,<br />

nitrate)<br />

0<br />

1/31 2/1 2/2 2/3<br />

Date<br />

0<br />

(a)<br />

Wind speed (m s-1)<br />

4.5<br />

4<br />

3.5<br />

3<br />

270<br />

2.5<br />

2<br />

180<br />

1.5<br />

WS<br />

WD<br />

1<br />

90<br />

0.5<br />

45<br />

0<br />

0<br />

1/31 2/1 2/2 2/3<br />

Date<br />

405<br />

360<br />

315<br />

225<br />

135<br />

Wind direction (degree)<br />

(b)<br />

15<br />

Temp<br />

100<br />

Wind speed (m s-1)<br />

10<br />

RH<br />

90<br />

80<br />

70<br />

60<br />

Wind direction (degree)<br />

5<br />

50<br />

1/31 2/1 2/2 2/3<br />

Date<br />

圖 5.22 2005 年 2 月 1 日 事 件 日 的 微 粒 濃 度 、 風 向 風 速 、 及 溫 濕 度<br />

(c)<br />

74


Concentration ( ug m-3, PM2.5,<br />

PM2.5-10)<br />

180<br />

160<br />

140<br />

120<br />

100<br />

80<br />

60<br />

40<br />

20<br />

0<br />

3/10 3/11 3/12 3/13<br />

Date<br />

PM2.5<br />

PM10<br />

nitrate<br />

sulfate<br />

30<br />

25<br />

20<br />

15<br />

10<br />

5<br />

0<br />

Concentration (ug m-3, sulfate,<br />

nitrate)<br />

(a)<br />

Wind speed (m s-1)<br />

5<br />

4.5<br />

4<br />

3.5<br />

3<br />

2.5<br />

2<br />

1.5<br />

1<br />

0.5<br />

0<br />

WS<br />

WD<br />

3/10 3/11 3/12 3/13<br />

Date<br />

405<br />

360<br />

315<br />

270<br />

225<br />

180<br />

135<br />

90<br />

45<br />

0<br />

Wind direction (degree)<br />

(b)<br />

Wind speed (m s-1)<br />

30<br />

25<br />

20<br />

15<br />

10<br />

Temp<br />

RH<br />

100<br />

90<br />

80<br />

70<br />

60<br />

50<br />

40<br />

Wind direction (degree)<br />

5<br />

30<br />

3/10 3/11 3/12 3/13<br />

Date<br />

圖 5.23 2005 年 3 月 11 日 事 件 日 的 微 粒 濃 度 、 風 向 風 速 、 及 溫 濕 度<br />

(c)<br />

75


Concentration ( ug m-3, PM2.5,<br />

PM2.5-10)<br />

180<br />

160<br />

140<br />

120<br />

100<br />

80<br />

60<br />

40<br />

20<br />

0<br />

PM2.5<br />

PM10<br />

nitrate<br />

sulfate<br />

30<br />

25<br />

20<br />

15<br />

10<br />

5<br />

0<br />

Concentration (ug m-3, sulfate,<br />

nitrate)<br />

3/17 3/18 3/19<br />

Date<br />

(a)<br />

Wind speed (m s-1)<br />

7<br />

WS<br />

6<br />

WD<br />

5<br />

4<br />

3<br />

2<br />

1<br />

0<br />

3/17 3/18 3/19<br />

Date<br />

405<br />

360<br />

315<br />

270<br />

225<br />

180<br />

135<br />

90<br />

45<br />

0<br />

Wind direction (degree)<br />

(b)<br />

Wind speed (m s-1)<br />

30<br />

25<br />

20<br />

15<br />

10<br />

Temp<br />

RH<br />

100<br />

90<br />

80<br />

70<br />

60<br />

50<br />

40<br />

Wind direction (degree)<br />

5<br />

3/17 3/18 3/19<br />

Date<br />

30<br />

圖 5.24 2005 年 3 月 18 日 事 件 日 的 微 粒 濃 度 、 風 向 風 速 、 及 溫 濕 度<br />

(c)<br />

76


Concentration ( ug m-3, PM2.5,<br />

PM2.5-10)<br />

140<br />

120<br />

100<br />

80<br />

60<br />

40<br />

20<br />

0<br />

PM2.5<br />

PM10<br />

nitrate<br />

sulfate<br />

3/22 3/23 3/24 3/25<br />

Date<br />

30<br />

25<br />

20<br />

15<br />

10<br />

5<br />

0<br />

Concentration (ug m-3, sulfate,<br />

nitrate)<br />

(a)<br />

Wind speed (m s-1)<br />

6<br />

WS<br />

5<br />

WD<br />

4<br />

3<br />

2<br />

1<br />

0<br />

3/22 3/23 3/24 3/25<br />

Date<br />

405<br />

360<br />

315<br />

270<br />

225<br />

180<br />

135<br />

90<br />

45<br />

0<br />

Wind direction (degree)<br />

(b)<br />

Wind speed (m s-1)<br />

30<br />

25<br />

20<br />

15<br />

10<br />

Temp<br />

RH<br />

100<br />

90<br />

80<br />

70<br />

60<br />

50<br />

40<br />

Wind direction (degree)<br />

5<br />

30<br />

3/22 3/23 3/24 3/25<br />

Date<br />

圖 5.25 2005 年 3 月 23 日 事 件 日 的 微 粒 濃 度 、 風 向 風 速 、 及 溫 濕 度<br />

(c)<br />

77


Concentration ( ug m-3, PM2.5,<br />

PM2.5-10)<br />

120<br />

100<br />

80<br />

60<br />

40<br />

20<br />

0<br />

3/23 3/24 3/25 3/26<br />

Date<br />

PM2.5<br />

PM10<br />

nitrate<br />

sulfate<br />

30<br />

25<br />

20<br />

15<br />

10<br />

5<br />

0<br />

Concentration (ug m-3, sulfate,<br />

nitrate)<br />

(a)<br />

Wind speed (m s-1)<br />

6<br />

WS<br />

5<br />

WD<br />

4<br />

3<br />

2<br />

1<br />

0<br />

3/23 3/24 3/25 3/26<br />

Date<br />

405<br />

360<br />

315<br />

270<br />

225<br />

180<br />

135<br />

90<br />

45<br />

0<br />

Wind direction (degree)<br />

(b)<br />

Wind speed (m s-1)<br />

30<br />

25<br />

20<br />

15<br />

10<br />

Temp<br />

RH<br />

100<br />

90<br />

80<br />

70<br />

60<br />

50<br />

40<br />

Wind direction (degree)<br />

5<br />

30<br />

3/23 3/24 3/25 3/26<br />

Date<br />

圖 5.26 2005 年 3 月 24 日 事 件 日 的 微 粒 濃 度 、 風 向 風 速 、 及 溫 濕 度<br />

(c)<br />

78


Concentration ( ug m-3, PM2.5,<br />

PM2.5-10)<br />

140<br />

120<br />

100<br />

80<br />

60<br />

40<br />

20<br />

0<br />

3/28 3/29 3/30 3/31<br />

Date<br />

PM2.5<br />

PM10<br />

nitrate<br />

sulfate<br />

30<br />

25<br />

20<br />

15<br />

10<br />

5<br />

0<br />

Concentration (ug m-3, sulfate,<br />

nitrate)<br />

(a)<br />

Wind speed (m s-1)<br />

6<br />

WS<br />

5<br />

WD<br />

4<br />

3<br />

2<br />

1<br />

0<br />

3/28 3/29 3/30 3/31<br />

Date<br />

405<br />

360<br />

315<br />

270<br />

225<br />

180<br />

135<br />

90<br />

45<br />

0<br />

Wind direction (degree)<br />

(b)<br />

Wind speed (m s-1)<br />

35<br />

30<br />

25<br />

20<br />

15<br />

Temp<br />

RH<br />

100<br />

90<br />

80<br />

70<br />

60<br />

50<br />

40<br />

Wind direction (degree)<br />

10<br />

30<br />

3/28 3/29 3/30 3/31<br />

Date<br />

圖 5.27 2005 年 3 月 29 日 事 件 日 的 微 粒 濃 度 、 風 向 風 速 、 及 溫 濕 度<br />

(c)<br />

79


Concentration ( ug m-3, PM2.5,<br />

PM2.5-10)<br />

160<br />

140<br />

120<br />

100<br />

80<br />

60<br />

40<br />

20<br />

0<br />

4/13 4/14 4/15 4/16<br />

Date<br />

PM2.5<br />

PM10<br />

nitrate<br />

sulfate<br />

35<br />

30<br />

25<br />

20<br />

15<br />

10<br />

5<br />

0<br />

Concentration (ug m-3, sulfate,<br />

nitrate)<br />

(a)<br />

Wind speed (m s-1)<br />

5.00<br />

4.50<br />

4.00<br />

3.50<br />

3.00<br />

2.50<br />

2.00<br />

1.50<br />

1.00<br />

0.50<br />

0.00<br />

WS<br />

WD<br />

270<br />

225<br />

180<br />

135<br />

90<br />

45<br />

0<br />

4/13 4/14 4/15 4/16<br />

Date<br />

405<br />

360<br />

315<br />

Wind direction (degree)<br />

(b)<br />

Wind speed (m s-1)<br />

30<br />

25<br />

20<br />

15<br />

Temp<br />

RH<br />

100<br />

90<br />

80<br />

70<br />

60<br />

50<br />

40<br />

Wind direction (degree)<br />

10<br />

4/13 4/14 4/15 4/16<br />

Date<br />

30<br />

圖 5.28 2005 年 4 月 14 日 事 件 日 的 微 粒 濃 度 、 風 向 風 速 、 及 溫 濕 度<br />

(c)<br />

80


(a) 2005 年 1 月 4 日 14:00 p.m.<br />

(PM 2.5 濃 度 最 高 發 生 於 16:00 p.m.)<br />

(b) 2005 年 2 月 1 日 14:00 p.m.<br />

(PM 2.5 濃 度 最 高 發 生 於 15:00 p.m.)<br />

(c) 2005 年 3 月 11 日 14:00 p.m.<br />

(PM 2.5 濃 度 最 高 發 生 於 17:00 p.m.)<br />

圖 5.29 長 程 傳 輸 事 件 日 的 東 亞 地 面 天 氣 圖<br />

(d) 2005 年 3 月 18 日 02:00 a.m.<br />

(PM 2.5 濃 度 最 高 發 生 於 07:00 a.m.)<br />

81


(a) 2005 年 3 月 23 日 20:00 p.m.<br />

(PM 2.5 濃 度 最 高 發 生 於 21:00 p.m.)<br />

(b) 2005 年 3 月 24 日 14:00 p.m.<br />

(PM 2.5 濃 度 最 高 發 生 於 17:00 p.m.)<br />

(c) 2005 年 3 月 29 日 08:00 a.m.<br />

(d) 2005 年 4 月 14 日 02:00 a.m.<br />

(PM 2.5 濃 度 最 高 發 生 於 10:00 p.m.) (PM 2.5 濃 度 最 高 發 生 於 06:00 a.m.)<br />

圖 5.30 長 程 傳 輸 事 件 日 的 東 亞 地 面 天 氣 圖 ( 續 )<br />

82


(a) 2005 年 1 月 4 日 16:00 p.m.<br />

(b) 2005 年 2 月 1 日 15:00 p.m.<br />

(c) 2005 年 3 月 11 日 17:00 p.m.<br />

圖 5.31 長 程 傳 輸 事 件 日 超 級 測 站 72 小 時 反 軌 跡 圖<br />

(d) 2005 年 3 月 18 日 07:00 p.m.<br />

83


(a) 2005 年 3 月 23 日 21:00 p.m.<br />

(b) 2005 年 3 月 24 日 14:00 p.m.<br />

(c) 2005 年 3 月 29 日 10:00 a.m.<br />

圖 5.32 長 程 傳 輸 事 件 日 超 級 測 站 72 小 時 反 軌 跡 圖 ( 續 )<br />

(d) 2005 年 4 月 14 日 6:00 a.m.<br />

84


5.3.2 長 程 傳 輸 個 案 探 討<br />

我 們 選 擇 2005 年 3 月 18 日 沙 塵 事 件 日 作 為 模 擬 個 案 , 由 於 我 們 所 使 用 的 排 放 檔 並<br />

未 包 含 沙 塵 源 區 的 排 放 源 , 因 此 除 沙 塵 成 分 外 其 他 污 染 物 的 長 程 輸 送 可 以 作 較 為 明 顯 的<br />

展 示 。<br />

由 我 們 將 圖 5.24 擴 展 於 圖 5.33 (a)~(c) 及 圖 5.34 (a)~(f) 可 以 看 到 ,3 月 14 日 大 陸 冷<br />

高 壓 於 長 江 口 出 海 ,3 月 15 日 天 氣 型 態 為 高 壓 迴 流 ,3 月 16 日 在 華 南 地 區 產 生 一 鋒 面 ,<br />

台 灣 附 近 的 天 氣 型 態 改 為 鋒 前 暖 區 ,3 月 17 日 鋒 面 通 過 台 灣 地 區 ,3 月 18 日 大 陸 冷 高<br />

壓 前 緣 開 始 影 響 台 灣 地 區 , 在 3 月 18 日 之 前 , 風 速 較 低 並 多 小 於 1.5 m s -1 , 風 向 不 定 ,<br />

且 氣 溫 有 明 顯 日 變 化 , 由 於 風 速 較 低 ,PM 10 及 PM 2.5 小 時 平 均 濃 度 並 不 低 。<br />

大 致 於 3 月 17 日 16:00 pm 起 超 級 測 站 風 向 改 為 較 為 穩 定 的 東 風 , 溫 度 、 濕 度 亦 隨<br />

之 下 降 , 顯 示 鋒 面 抵 達 台 北 地 區 並 將 隨 即 通 過 並 向 東 方 移 動 , 同 時 間 超 級 測 站 觀 測 PM 10<br />

及 PM 2.5 小 時 平 均 濃 度 分 別 為 54 及 35μg m -3 , 幾 小 時 後 濃 度 持 續 降 低 , 並 於 3 月 17 日<br />

22:00 p.m. 左 右 開 始 上 升 , 至 3 月 18 日 07:00 a.m. PM 10 及 PM 2.5 小 時 平 均 濃 度 分 別 為 150<br />

及 108μg m -3 , 同 時 硫 酸 鹽 及 硝 酸 鹽 濃 度 分 別 為 25 及 12μg m -3 。<br />

85


Concentration ( ug m-3,<br />

PM2.5, PM2.5-10)<br />

200<br />

150<br />

100<br />

50<br />

0<br />

0<br />

3/15 3/16 3/17 3/18 3/19 3/20<br />

Date<br />

PM2.5<br />

PM10<br />

nitrate<br />

sulfate<br />

30<br />

25<br />

20<br />

15<br />

10<br />

5<br />

Concentration (ug m-3,<br />

sulfate, nitrate)<br />

(a)<br />

Wind speed (m s-1)<br />

7<br />

6<br />

5<br />

4<br />

3<br />

2<br />

1<br />

0<br />

3/15 3/16 3/17 3/18 3/19 3/20<br />

Date<br />

WS<br />

WD<br />

405<br />

360<br />

315<br />

270<br />

225<br />

180<br />

135<br />

90<br />

45<br />

0<br />

Wind direction (degree)<br />

(b)<br />

Wind speed (m s-1)<br />

30<br />

25<br />

20<br />

15<br />

10<br />

Temp<br />

RH<br />

100<br />

90<br />

80<br />

70<br />

60<br />

50<br />

40<br />

Wind direction (degree)<br />

5<br />

30<br />

3/15 3/16 3/17 3/18 3/19 3/20<br />

Date<br />

圖 5.33 2005 年 3 月 15 日 至 3 月 19 日 的 微 粒 濃 度 、 風 向 風 速 、 及 溫 濕 度<br />

(c)<br />

86


(a) 2005 年 3 月 14 日 08:00 a.m.<br />

(b) 2005 年 3 月 15 日 08:00 a.m.<br />

(c) 2005 年 3 月 16 日 08:00 a.m.<br />

(d) 2005 年 3 月 17 日 08:00 a.m.<br />

(e) 2005 年 3 月 18 日 08:00 a.m.<br />

圖 5.34 模 擬 個 案 期 間 東 亞 地 面 天 氣 圖<br />

(f) 2005 年 3 月 19 日 08:00 a.m.<br />

87


5.3.3 無 機 鹽 成 分 的 變 化 模 擬<br />

圖 5.35 為 超 級 測 站 PM 2.5 、 硫 酸 鹽 及 硝 酸 鹽 的 模 擬 值 與 觀 測 值 , 由 該 圖 可 知 在 定 量<br />

上 模 擬 結 果 並 不 理 想 。 但 由 圖 5.36 可 以 看 到 在 定 性 上 我 們 有 模 擬 出 硫 酸 鹽 及 硝 酸 鹽 長 程<br />

傳 輸 的 情 況 ( 圖 5.35 (c) 中 3 月 16 日 至 17 日 硝 酸 鹽 濃 度 高 估 情 況 為 相 對 濕 度 高 估 所 導<br />

致 )。 以 下 我 們 針 對 硫 酸 鹽 進 行 討 論 。<br />

圖 5.36 (a) 為 3 月 16 日 8:00 am 硫 酸 鹽 的 分 佈 圖 , 由 該 圖 可 以 看 到 大 陸 地 區 有 零 星<br />

分 佈 , 其 中 以 上 海 地 區 為 最 高 值 , 而 台 灣 地 區 則 以 南 部 地 區 濃 度 較 高 。 圖 5.36 (b) 為 3<br />

月 16 日 14:00 pm 硫 酸 鹽 的 分 佈 圖 , 大 陸 沿 海 地 區 硫 酸 鹽 分 佈 大 致 沒 太 多 改 變 。3 月 16<br />

日 20:00 pm( 圖 5.36 (c)) 在 華 中 開 始 出 現 一 團 高 濃 度 區 域 , 並 在 3 月 17 日 02:00 am( 圖 5.36<br />

(d)) 分 別 在 華 中 及 華 北 地 區 出 現 兩 團 高 濃 度 區 域 。 在 3 月 17 日 08:00 am( 圖 5.36 (e)) 可 以<br />

看 到 在 華 中 地 區 硫 酸 鹽 濃 度 分 佈 與 鋒 面 位 置 大 致 重 疊 , 並 朝 東 南 方 向 移 動 。 硫 酸 鹽 濃 度<br />

分 佈 主 要 在 鋒 面 上 或 鋒 面 前 緣 尚 不 得 知 。3 月 17 日 14:00 pm( 圖 5.36 (f)) 硫 酸 鹽 分 佈 區 域<br />

持 續 向 東 南 移 動 , 但 原 濃 度 超 過 10 μg m -3 的 區 域 降 低 至 不 到 4 μg m -3 , 濃 度 降 低 可 能 與<br />

鋒 面 風 速 較 大 導 致 硫 酸 鹽 集 中 地 區 加 速 擴 散 有 關 。 長 程 傳 輸 的 硫 酸 鹽 約 在 3 月 17 日 23<br />

時 左 右 ( 圖 5.36 (h)) 開 始 抵 達 台 灣 北 部 地 區 , 這 個 時 間 約 與 實 際 觀 測 時 間 相 近 ( 對 照 圖 5.36<br />

(b))。 而 後 自 大 陸 地 區 硫 酸 鹽 分 佈 區 域 以 一 波 一 波 的 形 式 朝 東 南 移 動 , 直 至 3 月 19 日 02<br />

時 才 脫 離 長 程 傳 輸 的 影 響 ( 由 圖 5.35 (b) 得 知 在 3 月 18 日 17 時 已 經 脫 離 影 響 )。<br />

有 關 本 次 模 擬 研 究 的 誤 差 分 析 , 除 氣 象 上 鋒 面 抵 達 時 間 稍 有 誤 差 外 , 主 要 原 因 判 斷<br />

應 與 大 陸 地 區 排 放 量 資 料 準 確 率 有 待 提 升 有 關 。 本 次 研 究 所 使 用 的 排 放 檔 案 在 大 陸 地 區<br />

部 分 為 Wang et al.(2000) 所 推 估 而 得 , 其 推 估 年 份 與 本 次 模 擬 2005 年 有 相 當 時 間 上 的 差<br />

距 , 中 國 大 陸 在 過 去 數 年 間 經 濟 成 長 快 速 , 各 大 城 市 空 氣 污 染 嚴 重 程 度 亦 隨 之 上 升 , 因<br />

此 本 次 模 擬 所 使 用 的 排 放 檔 其 排 放 量 應 嚴 重 低 估 。<br />

88


Concentration(ug m-3)<br />

120<br />

100<br />

80<br />

60<br />

40<br />

20<br />

(a)PM 2.5<br />

Observation<br />

Simulation<br />

0<br />

3/12<br />

3/13<br />

3/14<br />

3/15<br />

3/16<br />

3/17<br />

3/18<br />

3/19<br />

3/20<br />

Date<br />

Concentration(ug m-3)<br />

30<br />

25<br />

20<br />

15<br />

10<br />

5<br />

(b)Sulfate<br />

Observation<br />

Simulation<br />

0<br />

3/12<br />

3/13<br />

3/14<br />

3/15<br />

3/16<br />

3/17<br />

3/18<br />

3/19<br />

3/20<br />

Date<br />

Concentration(ug m-3)<br />

80<br />

70<br />

60<br />

50<br />

40<br />

30<br />

20<br />

10<br />

0<br />

(c)Nitrate<br />

Observation<br />

Simulation<br />

3/12<br />

3/13<br />

3/14<br />

3/15<br />

3/16<br />

3/17<br />

3/18<br />

3/19<br />

3/20<br />

Date<br />

圖 5.35<br />

模 擬 個 案 期 間 超 級 測 站 PM 2.5 濃 度 觀 測 值 與 模 擬 值 的 時 間 序 列 變 化<br />

89


(a) 3 月 16 日 8 時 (b) 3 月 16 日 14 時 (c) 3 月 16 日 20 時 (d) 3 月 17 日 2 時<br />

(e) 3 月 17 日 8 時 (f) 3 月 17 日 14 時 (g) 3 月 17 日 20 時 (h) 3 月 17 日 23 時<br />

(i) 3 月 18 日 2 時<br />

(j) 3 月 18 日 5 時<br />

圖 5.36 2005 年 3 月 16 日 至 3 月 18 日 sulfate 模 擬 濃 度 分 佈 圖<br />

圖 5.37 2005 年 3 月 16 日 至 3 月 19 日 風 場 向 量 圖<br />

90


第 六 章 主 要 建 議 意 見 及 未 來 或 後 續 執 行 建 議<br />

本 計 畫 彙 整 環 保 署 新 莊 微 粒 超 級 測 站 監 測 數 據 , 分 析 高 濃 度 事 件 日 及 特 殊 日 微 粒 質<br />

量 濃 度 及 成 分 變 化 , 主 要 的 成 果 如 下 :<br />

1. 94 年 2 月 23 日 高 濃 度 事 件 為 擴 散 不 良 造 成 當 地 污 染 物 累 積 所 致 ,3 月 8 日 至 10 日<br />

高 濃 度 事 件 為 高 壓 迴 流 導 致 污 染 擴 散 不 易 所 致 ,4 月 8 日 高 濃 度 事 件 也 是 受 到 高 壓 迴<br />

流 的 影 響 ,10 月 16 日 高 濃 度 事 件 可 能 為 外 來 污 染 所 造 成 ,11 月 9 日 至 10 日 高 濃 度<br />

事 件 為 大 氣 擴 散 條 件 不 佳 導 致 當 地 污 染 物 累 積 ,11 月 25 日 高 濃 度 事 件 可 能 為 外 來 污<br />

染 造 成 。<br />

2. 春 節 期 間 , 普 遍 都 是 PM 2.5 的 濃 度 高 於 PM 2.5-10 的 濃 度 , 顯 示 人 為 活 動 是 主 導 ,PM 2.5<br />

在 2 月 4 日 至 7 日 、9 日 至 10 日 、12 日 、 及 14 日 至 16 日 分 別 有 高 濃 度 , 這 些 PM 2.5<br />

高 濃 度 期 間 ,PM 2.5 硫 酸 鹽 和 硝 酸 鹽 也 有 呼 應 的 高 濃 度 , 檢 視 這 些 時 段 的 風 速 都 很<br />

低 , 顯 然 是 造 成 污 染 物 累 積 的 主 要 因 素 。<br />

3. 清 明 節 前 的 4 月 3 日 的 微 粒 濃 度 值 明 顯 較 清 明 節 當 天 4 月 5 日 高 出 許 多 ,PM 2.5 濃 度<br />

最 高 可 以 達 到 112 μg m -3 , 但 在 這 段 期 間 風 速 及 通 風 指 數 都 比 4 月 5 日 高 , 所 以 這 個<br />

高 濃 度 不 是 因 為 大 氣 擴 散 不 易 造 成 的 累 積 效 應 , 且 4 月 3 日 的 光 化 反 應 沒 有 比 其 他<br />

時 間 來 得 興 盛 , 車 輛 排 放 污 染 物 也 沒 有 比 月 平 均 值 高 出 多 少 , 光 達 量 測 顯 示 4 月 3<br />

日 污 染 物 從 混 合 層 上 層 在 日 出 後 因 混 合 層 增 高 , 隨 大 氣 對 流 傳 入 混 合 層 內 , 與 地 面<br />

低 層 的 污 染 物 相 互 混 合 , 這 個 現 象 值 得 再 深 入 探 討 。<br />

4. 在 中 元 節 這 段 時 間 ,PM 2.5 的 濃 度 高 於 PM 2.5-10 的 濃 度 , 顯 示 人 為 活 動 是 主 導 , 在 此<br />

期 間 ,PM 2.5 硫 酸 鹽 相 較 於 其 他 日 子 並 無 較 高 的 濃 度 , 因 此 污 染 來 源 應 該 不 是 工 業 污<br />

染 , 同 時 檢 視 這 些 時 段 的 風 速 並 不 算 低 , 顯 然 是 有 較 多 的 污 染 物 產 生 , 形 成 微 粒 濃<br />

度 增 加 , 另 外 從 PAH 的 濃 度 我 們 可 以 發 現 在 中 元 節 當 天 晚 上 , 有 一 高 值 出 現 , 而 造<br />

成 此 高 濃 度 的 原 因 即 有 可 能 是 中 元 節 的 人 為 活 動 所 致 。<br />

5. 中 秋 節 期 間 為 十 分 晴 朗 炎 熱 的 天 氣 型 態 , 旺 盛 的 大 氣 對 流 導 致 中 午 混 合 層 的 最 大 高<br />

度 可 高 達 2 km, 地 面 風 速 則 高 達 3 m s -1 以 上 , 如 此 的 大 氣 條 件 使 得 空 氣 污 染 物 快 速<br />

地 擴 散 及 稀 釋 , 因 此 PM 10 及 各 項 空 氣 污 染 物 的 濃 度 在 這 段 期 間 均 非 常 顯 著 地 低 於 平<br />

均 值 。<br />

6. 今 年 第 一 波 黃 沙 發 生 在 3 月 18 日 , 此 波 沙 塵 初 期 以 細 粒 徑 為 主 , 後 期 則 有 粗 粒 徑 居<br />

上 的 現 象 。 可 能 是 高 壓 前 緣 將 大 陸 沿 岸 污 染 物 推 送 至 台 灣 後 , 再 將 沙 塵 推 送 至 台 灣 ,<br />

因 此 呈 現 出 初 期 為 細 粒 徑 為 主 , 黃 沙 隨 後 再 進 來 , 光 達 觀 測 證 實 黃 沙 有 接 觸 地 面 。<br />

7. 第 二 波 黃 沙 PM 2.5 最 高 值 出 現 在 3 月 24 日 下 午 15:00 為 80 μg m -3 , 此 時 PM 2.5 /PM 10<br />

約 在 0.6~0.7, 表 示 以 細 粒 徑 居 多 。 隨 著 PM 2.5 濃 度 的 增 加 ,PM 2.5 硝 酸 鹽 和 硫 酸 鹽 都<br />

有 尖 峰 濃 度 出 現 , 此 時 粗 微 粒 濃 度 並 不 高 , 因 此 這 時 的 PM 2.5 應 屬 於 強 風 前 緣 將 大 陸<br />

沿 岸 污 染 物 推 送 至 台 灣 的 現 象 , 由 於 粗 微 粒 濃 度 沒 有 增 高 , 因 此 沙 塵 並 沒 有 接 觸 地<br />

面 , 光 達 的 觀 測 資 料 同 樣 顯 示 有 沙 塵 傳 輸 的 現 象 , 但 是 大 部 分 的 沙 塵 存 在 於 混 合 層<br />

91


之 上 , 因 此 對 地 面 空 氣 品 質 的 影 響 不 若 前 一 波 沙 塵 顯 著 。<br />

8. 第 三 波 黃 沙 PM 2.5 最 高 值 出 現 在 4 月 15 日 晚 間 21:00 為 60μg m -3 , 此 時 PM 2.5 /PM 10<br />

約 0.55 左 右 , 仍 以 細 粒 徑 居 多 。 在 4 月 13 日 中 午 過 後 到 4 月 14 日 早 上 PM 2.5 濃 度<br />

和 PM 2.5 硫 酸 鹽 都 有 尖 峰 濃 度 出 現 , 粗 微 粒 濃 度 如 第 二 波 一 樣 並 沒 有 升 高 , 因 此 這 時<br />

的 PM 2.5 仍 然 屬 於 強 風 前 緣 將 大 陸 沿 岸 污 染 物 推 送 至 台 灣 的 現 象 ,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隨 後<br />

PM 2.5 硫 酸 鹽 維 持 在 15 μg m -3 左 右 一 直 到 風 向 轉 變 , 最 高 值 出 現 在 4 月 15 日 下 午<br />

14:00 為 19.0 μg m -3 。 由 於 粗 微 粒 濃 度 並 沒 有 接 觸 地 面 , 顯 示 有 可 能 漂 浮 在 上 層 ; 然<br />

而 下 層 的 污 染 物 還 是 被 帶 過 來 。 光 達 觀 測 顯 示 在 混 合 層 之 上 還 有 兩 層 顯 著 沙 塵 層 存<br />

在 , 分 布 的 高 度 分 別 在 距 離 地 表 1.2-2.5 公 里 及 3-4 公 里 的 高 空 , 雖 然 這 波 沙 塵 雖 然<br />

未 對 地 面 的 空 氣 品 質 造 成 嚴 重 的 衝 擊 , 但 是 可 能 對 區 域 大 氣 輻 射 造 成 顯 著 的 影 響 。<br />

9. 第 四 波 沙 塵 PM 10 最 高 值 出 現 在 11 月 29 日 下 午 14:00 為 198.8 μg m -3 ,PM 2.5 最 高 值<br />

出 現 在 11 月 29 日 早 上 6:00 為 113.2μg m -3 , 沙 塵 期 間 PM 2.5 /PM 10 約 0.35 左 右 , 以<br />

粗 粒 徑 居 多 。 早 晨 的 PM 2.5 濃 度 高 值 可 能 為 強 風 前 緣 將 大 陸 沿 岸 污 染 物 推 送 至 台 灣 的<br />

現 象 。 這 波 是 本 年 度 影 響 台 灣 最 嚴 重 的 沙 塵 事 件 。 根 據 超 級 測 站 資 料 , 利 用 風 速 增<br />

加 、 風 向 轉 為 穩 定 東 北 風 確 認 大 範 圍 的 沙 塵 影 響 時 間 , 再 由 PM 10-2.5 >PM 2.5 確 認 沙 塵<br />

影 響 時 間 , 判 斷 沙 塵 影 響 台 灣 時 間 為 11 月 29 日 早 上 7:00 到 11 月 30 日 清 晨 4:00。<br />

10. 第 五 波 沙 塵 PM 10 最 高 值 出 現 在 12 月 21 日 晚 上 18:00 為 161.3 μg m -3 ,PM 2.5 最 高 值<br />

也 出 現 在 12 月 21 日 晚 上 18:00 為 115.9 μg m -3 , 沙 塵 其 間 PM 2.5 /PM 10 約 0.7 左 右 ,<br />

以 細 粒 徑 居 多 , 隨 後 比 值 才 逐 漸 下 降 至 0.4 左 右 , 但 由 於 風 速 並 不 強 , 因 此 應 非 高 壓<br />

前 緣 將 大 陸 沿 岸 污 染 傳 輸 至 台 灣 , 屬 於 當 地 污 染 物 因 擴 散 不 良 而 有 累 積 效 應 。 此 波<br />

沙 塵 與 其 他 不 同 的 地 方 是 風 速 較 低 , 且 風 向 不 像 以 往 穩 定 的 吹 東 北 風 , 從 光 達 的 觀<br />

測 結 果 發 現 , 微 粒 高 消 偏 振 率 出 現 在 12 月 22 日 的 早 上 , 因 此 在 這 段 時 間 是 有 受 到<br />

沙 塵 影 響 的 。 隨 後 12 月 25 日 下 午 的 高 濃 度 現 象 可 能 與 混 合 層 高 度 的 急 遽 降 低 有 關 。<br />

11. 從 光 達 對 混 合 層 高 度 的 觀 察 顯 示 , 春 季 的 日 落 時 間 較 早 , 導 致 混 合 層 有 時 在 18:00<br />

以 前 就 已 經 降 低 至 500 公 尺 以 下 , 傍 晚 的 交 通 污 染 物 因 而 不 易 擴 散 稀 釋 。 新 莊 測 站<br />

許 多 微 粒 濃 度 的 高 峰 值 都 可 能 與 這 個 過 程 有 關 。 過 去 的 經 驗 比 較 著 重 在 早 上 的 逆 溫<br />

層 可 能 導 致 空 氣 品 質 惡 化 , 較 少 注 意 傍 晚 的 問 題 。<br />

12. 對 氣 膠 的 模 式 模 擬 顯 示 可 模 擬 出 高 濃 度 氣 膠 硫 酸 鹽 的 傳 輸 , 但 仍 有 相 當 大 的 誤 差 ,<br />

除 鋒 面 抵 達 時 間 稍 有 誤 差 外 , 主 要 原 因 應 與 大 陸 地 區 排 放 量 資 料 準 確 率 有 待 提 升 有<br />

關 。<br />

13. 2005 年 3 月 16 日 至 19 日 的 模 擬 結 果 顯 示 , 大 陸 地 區 無 機 鹽 會 隨 鋒 面 抵 達 台 灣 後 數<br />

小 時 內 開 始 影 響 台 灣 , 並 於 冷 高 壓 前 緣 影 響 台 灣 時 使 得 污 染 物 濃 度 達 到 最 高 值 後 即<br />

迅 速 降 低 影 響 。 由 於 僅 有 一 次 模 擬 結 果 , 我 們 不 確 定 長 程 傳 輸 的 無 機 鹽 是 否 都 在 鋒<br />

面 抵 達 後 始 影 響 台 灣 地 區 , 因 此 需 要 更 多 個 案 的 模 擬 分 析 才 可 使 我 們 更 為 瞭 解 長 程<br />

傳 輸 的 過 程 。<br />

14. 由 於 模 擬 長 程 傳 輸 影 響 台 灣 地 區 硫 酸 鹽 增 量 不 到 4μg m -3 , 而 實 際 增 量 大 約 為 20μg<br />

m -3 , 顯 示 模 擬 使 用 大 陸 地 區 的 污 染 源 排 放 量 嚴 重 低 估 , 未 來 將 更 新 大 陸 地 區 排 放 量<br />

92


資 料 以 使 模 擬 結 果 接 近 觀 測 結 果 。<br />

93


致 謝<br />

本 計 畫 模 式 模 擬 項 目 得 以 順 利 進 行 , 在 此 感 謝 中 央 大 學 大 氣 科 學 系 張 時 禹 教 授 協 助<br />

提 供 天 氣 資 料 與 計 算 機 使 用 , 以 及 雲 林 科 技 大 學 張 艮 輝 老 師 及 中 央 大 學 劉 遵 賢 博 士 協 助<br />

提 供 模 式 模 擬 排 放 檔 案 。<br />

94


參 考 文 獻<br />

1. 中 鼎 公 司 及 中 技 社 ,2<strong>003</strong>: 空 氣 污 染 排 放 量 清 冊 更 新 管 理 及 空 氣 品 質 折 耗 量 推 估 計<br />

畫 ,<strong>EPA</strong>-91-FA11-03-A185, 行 政 院 環 保 署 委 辦 計 畫 。<br />

2. 王 證 權 ,2001: 亞 洲 氣 膠 特 性 實 驗 - 台 灣 北 海 岸 春 季 氣 膠 化 學 特 性 , 國 立 中 央 大 學<br />

環 境 工 程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br />

3. 朱 宏 勳 ,2004: 長 程 傳 輸 對 北 台 灣 大 氣 氣 膠 特 性 的 影 響 , 國 立 中 央 大 學 環 境 工 程 研<br />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br />

4. 李 崇 德 、 柳 中 明 ,2002: 東 亞 沙 塵 暴 與 背 景 測 站 懸 浮 微 粒 成 分 特 徵 之 研 究 ,<br />

<strong>EPA</strong>-91-U1L1-02-107, 行 政 院 環 保 署 , 民 國 九 十 一 年 十 二 月 。<br />

5. 林 能 暉 、 彭 啟 明 、 吳 承 翰 ,2002: 大 陸 沙 塵 暴 之 長 程 傳 輸 : 模 式 模 擬 與 個 案 探 討 ,<br />

大 陸 沙 塵 暴 對 台 灣 地 區 空 氣 品 質 影 響 與 預 測 研 討 會 論 文 集 ,35-66。<br />

6. 周 崇 光 、 許 世 傑 ,2002:2002 年 亞 洲 沙 塵 暴 對 台 北 市 空 氣 品 質 影 響 期 間 之 科 學 判 斷 ,<br />

中 央 研 究 院 環 境 變 遷 研 究 計 畫 。<br />

7. 陳 正 平 ,2001: 導 致 台 灣 地 區 高 濃 度 污 染 的 氣 象 分 析 與 預 報 專 案 計 畫 , 行 政 院 環 保<br />

署 , 民 國 九 十 年 十 二 月 。<br />

8. 張 順 欽 、 李 崇 德 ,2001: 大 陸 沙 塵 暴 影 響 空 氣 中 懸 浮 微 粒 濃 度 之 評 估 , 第 九 屆 氣 膠<br />

科 技 研 討 會 論 文 集 , 第 2-7 頁 。<br />

9. 梁 永 志 ,2<strong>003</strong>: 北 台 灣 長 程 傳 輸 氣 膠 化 學 特 性 , 國 立 中 央 大 學 環 境 工 程 研 究 所 碩 士<br />

論 文 。<br />

10. 彭 啟 明 ,1993: 台 灣 北 部 地 區 混 合 層 高 度 的 觀 測 與 模 擬 , 國 立 中 央 大 學 大 氣 物 理 研<br />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br />

11. 詹 長 權 等 , 2000: 中 國 大 陸 沙 塵 暴 對 台 灣 居 民 健 康 之 影 響 , 沙 塵 暴 學 術 研 討 會 , 台 北<br />

市 。<br />

12. 詹 長 權 、 何 國 榮 、 黃 景 祥 、 黃 信 誠 、 李 崇 德 、 王 鵬 堯 、 鄭 尊 仁 、 黃 嵩 立 、 王 家 麟 ,<br />

2000: 台 灣 空 氣 污 染 健 康 風 險 評 估 計 畫 ,<strong>EPA</strong>-89-FA11-03-236, 行 政 院 環 保 署 , 民<br />

國 八 十 九 年 十 二 月 。<br />

13. 詹 長 權 、 鄭 尊 仁 、 黃 嵩 立 、 黃 景 祥 、 李 崇 德 、 王 家 麟 、 王 鵬 堯 、 何 國 榮 ,2001: 台<br />

灣 空 氣 污 染 健 康 風 險 評 估 計 畫 ,<strong>EPA</strong>-90-FA11-03-FD04, 行 政 院 環 保 署 , 民 國 九 十 年<br />

十 二 月 。<br />

14. 詹 長 權 、 何 國 榮 、 黃 景 祥 、 李 崇 德 、 王 鵬 堯 、 鄭 尊 仁 、 黃 嵩 立 、 王 家 麟 ,2002: 微<br />

粒 空 氣 污 染 健 康 風 險 評 估 計 畫 , <strong>EPA</strong>-91-FA11-03-91DF02, 行 政 院 環 保 署 , 民 國 九<br />

十 一 年 十 二 月 。<br />

15. Almeida, S. M., Pio, C. A., Freitas, M. C., Reis, M. A., Trancoso, M. A., 2005. Source<br />

apportionment of fine and coarse particulate matter in a sub-urban area at the Western<br />

European Coast.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39, 3127-3138.<br />

95


16. An, J., Udea, H., Wang, Z., Matsuda, K., Kajino, M., Cheng, X., 2000. Simulations of<br />

monthly mean nitrate concentrations in precipitation over East Asia. Atmospheric<br />

Environment. 36, 4159-4171.<br />

17. Arndt, R., Carmichael, G. R., Streets, D.G., Bhatti, N., 1997. Sulfur dioxide emission and<br />

sectorial contributions to sulfur deposition in Asia.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31,<br />

1553-1572.<br />

18. Arndt, R. L., Carmichael, G. R., Roorda, J. M., 1998. Seasonal source-receptor<br />

relationships in Asia.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32, 1397-1406.<br />

19. Bey, I., Jacob, D. J., Logan, J. A., Yantosca, R. M., 2001. Asian chemical outflow to the<br />

Pacific in spring: Origins, pathways, and budgets.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106,<br />

23097-23113.<br />

20. Boers, R., Eloranta, E. W., 1986. Lidar measurement of the atmospheric entrainment zone<br />

and the potential temperature jump across the top of the mixed layer. Boundary-Layer<br />

Meteorology. 34, 357-375.<br />

21. Bohren, C. F., Huffman, D. R., 1998. Absorption and scattering of light by small particles.<br />

John-Wiley & Sons, Inc., New York.<br />

22. Broday, D. M., Georgopoulos, P. G., 2001. Growth and Deposition of Hygroscopic<br />

Particulate Matter in the Human Lungs. Aeroso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34, 144-159 C.<br />

23. Byun, D. W., Ching, J. K. S., 1999. Science algorithms of the <strong>EPA</strong> Models-3 community<br />

multiscale air quality (CMAQ) modeling system. U.S. <strong>EPA</strong>, Office of research and<br />

development Washington, DC 20460, <strong>EPA</strong>/600/R-99/030.<br />

24. Chan, C. Y., Xu, X. D., Li, Y. S., Wong, K. H., Ding, G.. A., Chan, L. Y., Cheng, X. H.,<br />

2005. Characteristics of vertical profiles and sources of PM 2.5 , PM 10 and carbonaceous<br />

species in Beijing.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39, 5113-5124.<br />

25. Chang, K. H., Jeng, F. T., 1995. Simulation of regional air quality of Taiwan. Proceedings<br />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Regional Photochemical Measurement and Modeling Studies,<br />

San Diego, CA, Results and Status of Modeling, Vol. 2, 706-726.<br />

26. Chang, K. H., Jeng, F. T., Tsai, Y. L., Lin, P. L., 2000. Modeling of long-range transport on<br />

Taiwan’s acid deposition under different weather conditions. Atmospheric Environment.<br />

34, 3281-3295.<br />

27. Chang, K. H., Chen, T. F., Huang, H. C., 2005. Estimation of biogenic volatile organic<br />

compounds emission in subtropical island-Taiwan.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346,<br />

184-199.<br />

28. Chow, J. C., Watson, J. G., Lowenthal, D. H., Solomon, P. A., Maglino, K. L., Ziman, S.<br />

D., Richards, L. W., 1993. PM10 and PM2.5 compositions in California’s San Joaquin<br />

Valley. Aeroso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8, 105-128.<br />

29. Chung, Y. S., Yoon, M. B., 1996. On the occurrence of yellow sand and atmospheric<br />

96


loadings.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30, 2387-2397.<br />

30. Chung, Y. S., Kim, T. K., Kim, K. H., 1996. Temporal variation and cause of acidic<br />

precipitation from a monitoring network in Korea,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30,<br />

2429-2435.<br />

31. Day, D. E., Malm, W. C., Kreidenweis, S. M., 2000. Aerosol light scattering<br />

measurements as a function of relative humidity. Air & Waste Management Association.<br />

50, 710-716.<br />

32. Dibb, J. E., Talbot, R. W., Scheuer, E. M., Seid, G., Avery, M. A., Singh, H. B., 2<strong>003</strong>.<br />

Aerosol chemical composition in Asian continental outflow during the TRACE-P<br />

campaign: Comparison with PEM-West B.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108(D21),<br />

8815, doi:10.1029/2002JD<strong>003</strong>111.<br />

33. Dockery, D. W., Pope, C. A., Xu, X., Spengler, J. D., Ware, J. H., Fay, M. E., Ferris, B.<br />

G., Speizer, F. E., 1993. An association between air pollution and mortality in six US<br />

cities.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29 (24), 1753-1759.<br />

34. Draxler, R.R., 2<strong>003</strong>. Evaluation of an ensemble dispersion calculation. Journal of Applied<br />

Meteorology. Vol. 42, 308-317.<br />

35. Eatough, D. J., Eatough, D. A., Lewis, E. A., 1996. Fine particulate chemical composition<br />

and extinction apportionment at Canyonlands National Park using organic particulate<br />

material concentrations obtained with a multi-system, multi-channel diffusion denuder<br />

sampler.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101 (D14), 19515-19531.<br />

36. Engardt, M., Leong, C. P., 2001. Regional modeling of anthropogenic sulphur in<br />

Southeast Asia,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35, 5935-5947.<br />

37. Engardt, M., Siniarovina, U., Khairul, N. I., Leong, C. P., 2005. Country to Country<br />

transport of anthropogenic sulphur in Southeast Asia.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39,<br />

5137-5148.<br />

38. Fialho, P., Hansen, A. D. A., Honrath, R. E., 2005. Absorption coefficient by aerosols in<br />

remote area:a new approach to decouple dust and black carbon absorption coefficients<br />

using seven-wavelength Aethalometer data. Journal of Aerosol Science. 36, 267-282.<br />

39. Gray, H. A., Cass, G. R., Huntzicker, J. J., Heyerdahl, E. K., Rau, J. A., 1986.<br />

Characteristics of atmospheric organic and elemental carbon particle concentration in Los<br />

Angeles.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 580-589.<br />

40. Grell, G. A., J. Dudhia and D. R. Stauffer, 1994: A description of the fifth-generation Penn<br />

State/NCAR mesoscale model (MM5). NCAR Technical Note, NCAR/TN-398+STR, 117.<br />

41. Guttikunda, S.K., Carmichael, G.R., Calori, G., Eck, C., Woo, J.J., 2<strong>003</strong>. The contribution<br />

of megacities to regional sulfur pollution in Asia,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37, 11-22.<br />

42. Han, Y. J., Holsen, T. M., Hopke, P. K., Cheong, J. P., Kim, H., Yi, S. M., 2004.<br />

Identification of source locations for atmospheric dry deposition of heavy metals during<br />

97


yellow-sand events in Seoul, Korea in 1998 using hybrid receptor models. Atmospheric<br />

Environment 38, 5353-5361.<br />

43. Harrison, R. M. and Yin, J., 2000. Particulate matter in the atmosphere: which particle<br />

properties are important for its effects on health? Th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br />

249, 85-101.<br />

44. Hueglin, C., Gehrig, R., Baltensperger, U., Gysel, M., Monn, C., Vonmont, H., 2005.<br />

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PM2.5, PM10 and coarse particles at urban, near-city and<br />

rural sites in Switzerland.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39, 637-651.<br />

45. In, H. J., Park, S. U., 2002. A simulation of long-range transport of Yellow Sand observed<br />

in April 1998 in Korea.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36, 4173-4187.<br />

46. Iwasaka, Y., Shibata, T., Nagatani, T., Shi, G.-Y., Kim, Y. S., Matsuki, A., Trochkine, D.,<br />

Zhang, D., Yamada, M., Nagatani, M., Nakata, H., Shen, Z., Li, G., Chen, B., Kawahira,<br />

K., 2<strong>003</strong>. Large depolarization ratio of free tropospheric aerosols over the Taklamakan<br />

Desert revealed by lidar measurements: Possible diffusion and transport of dust particles.<br />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108(D23), 8652, doi:10.1029/2002JD<strong>003</strong>267.<br />

47. Kennedy, N. J., Hinds, W.C., 2002. Inhalability of large solid particles. Journal of Aerosol<br />

Science. 33, 237-255.<br />

48. Kleeman, M. J., Ying, Q., Kaduwela, A., 2005. Control strategies for the reduction of<br />

airborne particulate nitrate in California’s San Joaquin Valey. Atmospheric Environment.<br />

39, 5325-5341.<br />

49. Lagrosas, N., Kuze, H., Takeuchi, N., Fukagawa, S., Bagtasa, G., Yoshii, Y., Naito, S.,<br />

Yabuki, M., 2005. Correlation study between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and portable<br />

automated lidar data. Journal of Aerosol Science. 36, 439-454.<br />

50. Latha, K. M., Badarinath, K. V. S., 2005. Seasonal variations of black carbon aerosols and<br />

total aerosol mass concentrations over urban environment in India. Atmospheric<br />

Environment. 39, 4129-4141.<br />

51. Lee, C. T., Chuang, M. T., Chan, C. C., Cheng, T. J., Hung, S. L., 2006. Aerosol<br />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Taiwan Aerosol Supersite in the Asian Yellow-dust Periods of<br />

2002.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accepted).<br />

52. Liu, S. C., Shiu, C. J. 2001. Asian dust storms and their impact on the air quality of<br />

Taiwan. Aerosol and Air Quality Research 1, 1-8.<br />

53. Malm, W.C., Day, D.E., 2000. Optical properties of aerosol at Grand Canyon National<br />

Park.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34, 3373–3391.<br />

54. Malm, W. C., Day, D. E., Kreidenweis, S. M., Collett Jr., J. L., Carrico, C., McMeeking,<br />

G., Lee, T., 2005. Hygroscopic properties of an organic-laden aerosol. Atmospheric<br />

Environment. 39, 4969-4982.<br />

55. Menut, L., Flamant, C., Pelon, J., Flamant, P. H., 1999. Urban boundary-layer height<br />

98


determination from lidar measurements over the Paris area. Applied Optics. 38, 945-954.<br />

56. Molnar A., Meszaros E., 2001.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size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br />

of aerosol particles and their optical properties.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35,<br />

5053-5058.<br />

57. Murayama, T., Sugimoto, N., Uno, I., Kinoshita, K., Aoki, K., Hagiwara, N., Liu, Z.,<br />

Matsui, I., Sakai, T., Shibata, T., Arao, K., Sohn, B.-J., Won, J.-G., Yoon, S.-C., Li, T.,<br />

Zhou, J., Hu, H., Abo, M., Iokibe, K., Koga, R., Iwasaka, Y., 2001. Ground-based<br />

network observation of Asian dust events of April 1998 in east Asia. Journal of<br />

Geophysical Research. 106, 18345-18359.<br />

58. Nenes, A., Pilinis, C., Pandis, S. N., 1998. ISOROPPIA: a new thermodynamic<br />

equilibrium model for multiphase multicomponent inorganic aerosols. Aquatic<br />

Geochemistry. 4, 123-152.<br />

59. Pakkanen, T.A., Kerminen, V.M., Hillamo, R.E., Makinen, M., Makela, T., Virkkula, A.,<br />

1996. Distribution of nitrate over sea-salt and soil derived particles-implication from a<br />

field study. Journal of Atmospheric Chemistry. 24, 189-205.<br />

60. Piironen, A. K., Eloranta, E. W., 1995. Convective boundary layer mean depths and cloud<br />

geometrical properties obtained from volume imaging lidar data. Journal of Geophysical<br />

Research. 100, 25569-25576.<br />

61. Pope, C.A. III, Thun, M.J., Namboodiri, M.M., 1995. Particulate air pollution as a<br />

predictor of mortality in prospective study of US adults. 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br />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151, 669–674.<br />

62. Pope, C.A. III, Burnett, R.T., Thun, M.J., Calle, E.E., Krewski, D., Ito, K., Thurston, G.D.,<br />

2002. Lung, cancer, cardiopulmonary mortality, and long-term exposure to .fine<br />

particulate air pollution. 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87 (9), 1132–1141.<br />

63. Rogge, W. F., Mazurek, M. A., Hildemann, L. M., Cass, G. R., Simoneit, B. R. T., 1993.<br />

Quantification of urban organic aerosols at a molecular level: identification, abundance<br />

and seasonal variation.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7A, 1309-1330.<br />

64. Schell, B., Ackermann, I. J., Hass, H., 2001. Modeling the formation of secondary organic<br />

aerosol within a comprehensive air quality model system. Journal of Geophysical<br />

Research. 106, 28275-28293.<br />

65. Schroeter, J. D., Musante, C. J., Hwang, D., Burton, R., Guilmette, R., Martonen, T. B.,<br />

2001. Hygroscopic Growth and Deposition of Inhaled Secondary Cigarette Smoke in<br />

Human Nasal Pathways. Aeroso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34 137-143.<br />

66. Schwartz, J., Dockery, D. W., Neas, L. M., 1996. Is Daily Mortaility Associated<br />

Specifically with Fine Particles? Air & Waste Management Association. 46, 927-939.<br />

67. Seibert, P., Beyrich, F., Gryning, S.-E., Joffre, S., Rasmussen, A., Tercier, P., 2000.<br />

Review and intercomparison of operational method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mixing<br />

99


height.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34, 1001-1027.<br />

68. Seinfeld, J. H., and Pandis, S. N., 1998. From air pollution to climate change.<br />

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Wiley-Interscience, New York 700-765.<br />

69. Shimizu, A., Sugimoto, N., Matsui, I., Arao, K., Uno, I., Murayama, T., Kagawa, N., Aoki,<br />

K., Uchiyama, A., Yamazaki, A., 2004. Continuous observations of Asian dust and other<br />

aerosols by polarization lidars in China and Japan during ACE-Asia. Journal of<br />

Geophysical Research. 109, D19S17, doi:10.1029/2002JD<strong>003</strong>253.<br />

70. Siniarovina, U., Engardt, M., 2005. High resolution model simulations of anthropogenic<br />

sulphate and sulphur dioxide in Southeast Asia.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39,<br />

2021-2034.<br />

71. Ten Brink, H. M., Kruisz, C., Kos, G.P.A., Berner, A., 1997. Composition/size of the<br />

light-scattering aerosol in the Netherlands.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31, 3955–3962.<br />

72. U.S.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gency, 1999 Air Quality Criteria for Particulate Matter<br />

Volume 1. <strong>EPA</strong>/600/P-99/002a, Office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trong>EPA</strong>, Washington,<br />

DC.<br />

73. Wang, Z., Sha, W., Ueda, H., 2000. Numerical modeling of pollutant transport and<br />

chemistry during a high ozone event in Northern Taiwan. Tellus 52B, 1189-1205.<br />

74. Watson, J. G., Judith, C. C., 2002. A wintertime PM2.5 episode at the Fresno, CA,<br />

supersite.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36, 465-475.<br />

75. Wedepohl, K. H., 1987. The composition of the upper earth’s crust and the natural cycles<br />

of selected metals. Metals and their Compounds in the Environment.<br />

76. White, W.H., 1990. The contribution of fine particle scattering to total extinction. Section<br />

4.1–4.4. Visibility and Historical Conditions-Causes and Effects, 85-102, Acid Deposition<br />

State and Technology Report. 24.National Acid Deposition Program, Government<br />

Printing Once, Washington DC, USA.<br />

77. Wilson, R., J. D. Spengler(EDs.), 1996. Particle in our air: Concentrations and health<br />

effects, Harvard Univ. Press, New York.<br />

78. Xie, S., Yu, T., Zhang, Y., Zeng, L., Qi, L., Tang, X., 2005. Characteristics of PM 10 , SO 2 ,<br />

NO X and O 3 in ambient air during the dust storm period in Beijing. Science of the Total<br />

Environment. 345, 153-164.<br />

79. Zheng, M., Salmon, L. G., Schauer, J. J., Zeng, L., Kiang, C. S., Zhang, Y., Cass, G. R.,<br />

2005. Seasonal trends in PM2.5 source contribution in Beijing, China. Atmospheric<br />

Environment. 39, 3967-3976.<br />

80. Zhung, H., Chan, C.K., Fang, M., Wexler, A.S., 1999. Formation of nitrate and<br />

non-sea-salt sulfate on coarse particles.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33, 4223-4233.<br />

100


計 畫 成 果 自 評<br />

本 年 度 藉 由 微 粒 超 級 測 站 所 量 測 到 的 監 測 數 據 , 分 別 就 黃 沙 時 期 、 節 慶 日 與 微 粒 高<br />

濃 度 事 件 的 微 粒 特 性 差 異 變 化 及 其 影 響 因 子 重 要 性 進 行 探 討 , 研 究 成 果 可 提 供 台 北 都 會<br />

區 微 粒 化 學 成 份 短 時 間 變 化 的 程 度 及 其 影 響 因 子 , 光 達 (Lidar) 量 測 的 微 粒 垂 直 剖 面 變 化<br />

以 及 微 粒 混 合 層 高 度 , 有 助 於 評 估 大 陸 沙 塵 滯 留 的 高 度 , 使 得 地 面 微 粒 的 觀 測 成 果 獲 得<br />

很 好 的 印 證 。 從 光 達 估 算 的 混 合 層 高 度 , 瞭 解 到 春 季 因 日 落 時 間 較 早 , 導 致 混 合 層 有 時<br />

在 18:00 以 前 就 已 經 降 低 至 500 公 尺 以 下 , 傍 晚 的 交 通 污 染 物 因 而 不 易 擴 散 稀 釋 。<br />

本 研 究 彙 整 分 析 的 成 果 還 可 提 供 進 行 區 域 輻 射 冷 卻 或 加 溫 的 估 算 , 對 微 粒 影 響 溫 度<br />

變 遷 的 評 估 有 很 大 的 助 益 。 此 外 , 透 過 模 式 模 擬 微 粒 無 機 鹽 變 化 , 本 研 究 得 以 增 強 對 微<br />

粒 高 濃 度 事 件 特 性 的 解 析 。<br />

整 體 而 言 , 本 研 究 完 成 了 計 畫 書 所 列 各 項 工 作 , 所 獲 得 微 粒 特 性 變 化 及 相 關 子 計 畫<br />

健 康 風 險 評 估 成 果 提 供 環 保 署 , 可 作 為 管 制 策 略 或 標 準 修 訂 研 議 的 參 考 依 據 。<br />

101


附 錄 一 可 供 推 廣 之 研 發 成 果 資 料 表<br />

□ 可 申 請 專 利 □ 可 技 術 移 轉 日 期 :95 年 1 月 25 日<br />

計 畫 名 稱 :<br />

國 科 會 補 助 計 畫<br />

計 畫 主 持 人 :<br />

計 畫 編 號 : 學 門 領 域 :<br />

技 術 / 創 作 名 稱<br />

發 明 人 / 創 作 人<br />

中 文 :<br />

(100~500 字 )<br />

技 術 說 明 英 文 :<br />

可 利 用 之 產 業<br />

及<br />

可 開 發 之 產 品<br />

技 術 特 點<br />

推 廣 及 運 用 的 價 值<br />

※ 1. 每 項 研 發 成 果 請 填 寫 一 式 二 份 , 一 份 隨 成 果 報 告 送 繳 本 會 , 一 份 送 貴 單<br />

位 研 發 成 果 推 廣 單 位 ( 如 技 術 移 轉 中 心 )。<br />

※ 2. 本 項 研 發 成 果 若 尚 未 申 請 專 利 , 請 勿 揭 露 可 申 請 專 利 之 主 要 內 容 。<br />

※ 3. 本 表 若 不 敷 使 用 , 請 自 行 影 印 使 用 。<br />

102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