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8.2013 Views

行業製程減廢及污染防治技術-食品業介紹

行業製程減廢及污染防治技術-食品業介紹

行業製程減廢及污染防治技術-食品業介紹

SHOW MORE
SHOW LESS

Create successful ePaper yourself

Turn your PDF publications into a flip-book with our unique Google optimized e-Paper software.

行業製程減廢及污染防治技術-食品業介紹<br />

一、食品業定義<br />

依據行政院環保署公告食品業之定義,係指從事食品原料處理並<br />

製造食品之事業(包括綠藻產品之製造及加工,及葡萄糖製造業),設<br />

計或實際最大每日廢水產生量在 20 立方公尺(公噸/日)以上者。<br />

二、產業現況<br />

食品工業主要是以農產品為原料,經加工製造提供食用的行業。<br />

依工業生產統計,食品工業可細分為罐頭食品、冷凍食品等 22 個子行<br />

業,如圖 1 所示。這些行業均有提高農產品之附加價值、延長產品保<br />

存期限、擴大產品販售範圍等作用。其關聯產業除農業外,還包括食<br />

品添加物、食品機械、食品包裝材料、餐飲及食品運銷等。<br />

早期食品工業以外銷為主。1980 年代以前,罐頭食品加工業是主<br />

流,且曾為國家賺取大量外匯。1980 年是罐頭食品業之巔峰,外銷量<br />

可達 2,251 萬餘箱/年,值 4 億 8 千萬美元(約合當年新台幣 193 億元);<br />

之後,因國內工資高漲,農產原料成本上升,罐頭食品遂逐漸失去國<br />

際競爭力。1980 年後,冷凍食品業興起。1981 至 1996 年食品工業的<br />

最大宗產業為屠宰業,產品主要為冷凍猪肉,外銷市場則以日本為主。<br />

1987 年的冷凍食品年產值達新台幣 646.8 億元,惟 1988 至 1990 年間,<br />

國內因蝦病變,水產原料供應減少,冷凍食品輸出遂面臨衰退局面。<br />

1988 年,農委會開始推動 CAS 優良冷凍食品標誌認證制度,鼓勵食品<br />

工廠生產國人所需的優良冷凍食品,同時藉由宣導加強消費者的認同<br />

與購買。1991 年,由業者成立「中華民國冷凍食品發展協會」,積極


輔導推動冷凍食品業的發展。配合接二連三的政策推動,國內冷凍食<br />

品市場開始蓬勃發展。至 1993 年,冷凍食品業年產值已達新台幣 687<br />

億元,外銷超過 460 億元;1995 年,冷凍食品年出口值達新台幣 600<br />

多億元,佔加工食品出口值約六成以上,成為台灣食品工業的主力。<br />

食品機械<br />

工業<br />

食品產業<br />

農業<br />

餐飲業<br />

食品運銷業<br />

食品工業<br />

食品包裝材<br />

料工業<br />

食品添加物<br />

工業<br />

食<br />

品<br />

工<br />

業<br />

圖 1 食品工的業範圍<br />

罐頭食品業<br />

冷凍食品業<br />

屠宰業<br />

乳品製造業<br />

脫水食品業<br />

浸漬食品業<br />

烘焙面食業<br />

糖果業<br />

食用油脂製造業<br />

製粉業<br />

碾穀業<br />

製糖業<br />

製茶業<br />

味精業<br />

其他調味品製造業<br />

飼料業<br />

麵條粉條食品業<br />

雜項食品業<br />

酒類釀造業<br />

啤酒製造業<br />

不含酒精飲料業<br />

菸草製造業<br />

1996 年,國內經濟景氣不盡理想,又逢日本國內猪肉庫存過多,<br />

為保護其國內產業,日本動用安全防衛(SG)條款,使我國原預定外銷<br />

的冷凍猪肉轉至內銷市場,屠宰業及冷凍肉品業均受到波及,連帶使<br />

食品產值受到影響。<br />

接著 1997 年,猪隻口蹄疫發生使產值及外銷值受到重創,更使我<br />

國食品由出超國逆轉變為入超國;緊跟著 1998 年,國際金融風暴發<br />

生,雪上加霜使食品產值及外銷值陷入最低潮。<br />

再從整體食品工業的發展歷程來看,1952 年的農產加工品佔出口<br />

總值為 91.9%,逐年下降至 1972 年的 10.7%,1996 年更下降為 3.0%,<br />

1997 年發生猪肉口蹄疫,影響食品出口量值比率大幅下降為 1.6%,<br />

1998 年更下降為 1.4%,如表 1 所示。顯示食品工業之發展已由外銷導


向轉變為內銷導向,並由早期以「出口賺取外匯,支持工業發展」的<br />

角色,逐漸轉變為目前以「滿足國民食品需求,提高國民生活素質」<br />

的角色。<br />

表 1 食品工業的外匯貢獻及角色變遷<br />

發展歷程 1952 年 1962 年 1972 年 1982 年 1992 年 1997 年 1998 年<br />

食品工業出<br />

口值佔製造<br />

業總出口值<br />

比率(%)<br />

市場導向<br />

扮演角色<br />

91.9% 49.5% 10.7% 5.0% 3.6% 1.6% 1.4%<br />

外銷導向<br />

出口賺取外匯<br />

支持工業發展<br />

資料來源:經濟部工業局。<br />

增加農產價值<br />

提高農民所得<br />

內銷導向<br />

滿足國民食品需求<br />

提高國民生活素質<br />

由產業結構來看,食品工業為內需產業,其年產值約為新台幣<br />

5,000 億元,1997 年因受到猪隻口蹄疫事件的影響,使得產值縮減為<br />

新台幣 4,958 億元,但仍為當年製造業產值的 7.8%,於各製造業中排<br />

名第四,僅次於電子工業、化學材料工業及紡織工業。食品工業之廠<br />

家數與從業人員分別佔整體製造業之 6.0%與 5.2%,分別為 5,008 家<br />

與 123,000 人,顯示食品工業於我國製造業中佔有極重要之角色。<br />

三、製程污染來源與污染特性<br />

3.1 製程介紹<br />

食品工業涵蓋範圍廣(22 個行業)且產品種類極多,以下僅就主要<br />

之六種產業類型,描述其產業特性、發展概況,並以簡單流程圖介紹其


製程。<br />

1.冷凍食品<br />

冷凍食品業可依加工原料之不同分成:冷凍蔬果、冷凍水產、冷<br />

凍肉類、冷凍調理食品等四類。以調理鰻製造流程為例,如圖 5.5-2 所<br />

示。其製程介紹如下:<br />

由於冷凍調理鰻產品大多銷往日本,故業者於加工過程中,須視<br />

客戶之口味要求而有關東風與關西風之區別。關東風主要指日本關東<br />

地區人民所食用的,其剖殺法為無頭、背開,其燒烤肉質,較為柔軟;<br />

而關西風主要指日本關西地區人民所食用的,其剖殺法為有頭、腹開,<br />

其烤燒肉質較硬,但需加工調理至更有鰻魚風味。<br />

一般烤鰻可分為(1)白燒鰻;(2)蒲燒鰻。而形態可分為(1)有頭長<br />

燒;(2)無頭長燒;(3)鰻串;(4)切半。調理鰻製造流程,如圖 2 所示:<br />

A<br />

B<br />

C<br />

2.乳品製造業<br />

原料鰻入廠 驗 收 蓄 養 選別磅重 冰 鎮<br />

放 血 剖 殺<br />

無<br />

頭<br />

有 頭<br />

調 理 白 燒 蒸 煮<br />

蒲 燒 個別快速冷凍 內 包 裝 金屬檢測 外 包 裝<br />

凍 藏 出 貨<br />

圖 2 冷凍調理鰻製造流程<br />

A<br />

B<br />

C


一般乳製品的分類,包括:(1)鮮乳;(2)調味乳;(3)醱酵乳;(4)<br />

乳製甜點;(5)奶茶飲料;(6)濃縮乳;(7)奶粉;(8)其他乳製品等。其中<br />

又以鮮乳及調味乳為主。<br />

(1)鮮乳<br />

依國家標準,鮮乳為適用於生乳經加熱殺菌後供飲用之全乳<br />

汁,即以 100%之生乳製造;其殺菌方式以無菌超高溫(AUHT)方式<br />

最普遍,另有高溫短時間殺菌(HTST)方式殺菌生產。圖 3 為鮮乳之<br />

製造流程圖。<br />

(2)調味乳<br />

係以 50%以上之生乳或鮮乳與奶粉為主要原料,並添加砂糖、<br />

香料、果汁及其他食品添加物加水混合而成。圖 4 為調味乳之製造<br />

流程圖。<br />

(3)醱酵乳<br />

國內醱酵乳多屬稀釋調味醱酵乳。其係以生乳或鮮乳為原料<br />

(約含 2~3%之乳固形分),先將生乳或合成乳經殺菌、加乳酸菌<br />

或酵母菌經醱酵處理,再添加甜味料、香料、食用色素及其他添加<br />

劑而成。<br />

(4)乳製甜點<br />

係指以生乳或奶粉為原料,添加膠類、蛋粉、香料等加以處理;<br />

如布丁、鮮乳酪等。布丁為歷史最悠久、銷售量最大之冷藏乳製甜<br />

點;新近推出之鮮乳酪是道地的法國乳製點心,經過改良配方後並<br />

已上市的固態牛奶,乃將生乳製成固態的布丁狀,另附帶一包添加<br />

物,例如穀類食品、玉米片、巧克力米等食品,食用方式為打開後<br />

攪拌食用。


(5)奶茶飲料<br />

係指以生乳或鮮乳為原料,加添茶湯等加工製成。<br />

生 乳<br />

品 管<br />

過 濾<br />

冷 卻<br />

標 準 化<br />

三元自動離心機<br />

均 質<br />

殺 菌<br />

冷 卻<br />

無 菌 桶<br />

充 填 包 裝<br />

品 管<br />

裝 箱<br />

堆疊入棧板<br />

入 庫 冷 藏<br />

出 貨<br />

80mesh(網目)<br />

4℃以下低溫<br />

150 ㎏/㎝ 2 壓力<br />

130± 3℃<br />

4℃以下低溫<br />

圖 3 鮮乳之製造流程圖


3.罐頭食品業<br />

添 加 物<br />

溶 解<br />

過 濾<br />

均 質<br />

冷 卻<br />

混 合 定 量<br />

均 質 殺 菌<br />

成 品 桶<br />

充 填<br />

裝 箱<br />

堆 疊 棧 板<br />

入 庫<br />

130℃<br />

圖 4 調味乳製造流程圖<br />

生 乳<br />

定 量<br />

罐頭食品業是以農、林、水、畜產品為原料,是農產品的下游延<br />

伸,其受原料供應季節、供應量、供應價格之影響極大。罐頭食品業<br />

之製程,以牛肉、扣肉罐頭製造流程為例,於圖 5 所示。


原料 驗收 清洗 分切 熱調理 切塊 裝罐 A<br />

A 填液 脫氣 封罐 殺菌 冷卻 擦拭 成品<br />

4.食用油脂工業<br />

圖 5 罐頭食品製程流程圖<br />

食用油脂業包括黃豆油、棕櫚油、奶油、花生油、芝麻油、玉米<br />

油、葵花油等種類頗多,以黃豆油、奶油使用量最多。近年來,在健<br />

康訴求之下,消費者逐漸對價格較高或進口之油品產生興趣。食用油<br />

脂工業之製程,如圖 6 所示。<br />

5.飲料業<br />

原料 壓榨 抽出 脫膠 中和 清洗 A<br />

A 乾燥 脫色 脫臘 脫臭 產品<br />

圖 6 食用油脂製程流程圖<br />

飲料產品涵蓋蔬果汁、碳酸飲料、茶飲料、咖啡飲料、纖維飲料<br />

等;過去一直以碳酸飲料居首,近年茶類飲料成長迅速,於 1993 年首<br />

次超越碳酸飲料,而國產非酒精性飲料產量於 1994 年達到高峰。飲料<br />

產品之世代交替極快,故業者宜著重新產品之開發及產銷通路之建<br />

立。飲料業製程如圖 7 所示。


溶璞<br />

原料 調配 殺菌 沖填 貼管 整列<br />

A<br />

6.麵粉工業<br />

封模 堆棧 成品 貯藏 出貨<br />

圖 7 飲料之製程流程圖<br />

麵粉工業為內需產業,其年產量約 70 萬公噸,而產品多數供食品<br />

加工業用,如麵條及中式麵食約 47%, 烘焙食品 25%,速食麵 6%,<br />

麵食約 47%,餅干 5%,麵筋 9%,麵粉工業之副產品麩皮,可做為<br />

調配飼料之用。在各式產品中,以速食麵為最主要產品,近十年來,<br />

其平均成長率約 10%。將來麵粉開放自由進口以及口味國產化,競爭<br />

力應可再增強。<br />

3.2 污染物種類及其來源<br />

1.廢水污染來源與污染特性<br />

食品工業廢水的來源,一般可分為下列幾種:<br />

(1)原料洗滌過程。<br />

(2)燙煮過程。<br />

(3)漂白過程。<br />

(4)各種器具洗滌。<br />

(5)殺菌、殺菁及其冷卻水。<br />

A


(6)洗瓶過程(裝瓶、包裝過程)。<br />

食品工廠的廢水與其他行業的廢水性質不太一樣,茲以乳品、飲<br />

料業為例來說明食品廢水之特性。<br />

(1)BOD5(COD)與SS高。如發生二次污染會成為腐敗性強的有機廢水。<br />

(2)廢水含有多量碳水化合物(乳品業為乳糖)、粗蛋白、粗脂肪等富於<br />

營養之成分,成為河川、湖泊、海洋的營養源,造成優氧化現象。<br />

(3)較其他行業排水量多,均為批式操作,以間歇式廢水為主,故成分<br />

及濃度的變動大。<br />

(4)很少含有毒物質以及重金屬等。<br />

(5)含有二次加工的藥劑:漂白、著色、殺菌劑等。<br />

2.廢氣污染來源與污染特性<br />

食品業涵蓋範圍甚廣,依工業生產統計,食品業可細分包括罐頭<br />

食品、冷凍食品等 22 個子行業。食品業子行業雖多,但在空氣污染所<br />

遭遇的問題則是大同小異。綜合其空氣污染之特性,可區分為粒狀物、<br />

硫氧化物及氮氧化物、VOC 及臭味等三大類。茲將食品業三類空氣污<br />

染物之污染源分述如下:<br />

(1)粒狀物<br />

食品業之粒狀物污染源主要為顆粒狀或粉狀之原物料(如大<br />

豆、玉米及麵粉等),於進料貯存、輸送、粉碎、篩選、混合等操<br />

作加工過程中,由開放空間逸散粒狀物或由固定排放管道所排出之<br />

粒狀物。<br />

(2)硫氧化物及氮氧化物<br />

大部分食品業製程中,皆需熱源,用以蒸煮、消毒、殺菌、加


熱、保溫等操作,廠內都配置有蒸氣鍋爐或熱媒油鍋爐,一般皆使<br />

用重油為燃料,故鍋爐排氣中含有硫氧化物及氮氧化物等污染物。<br />

(3)VOCs 及臭味<br />

食品業之 VOCs 及臭味主要來源大致如下:<br />

(A)原料、廢棄物、下腳料、不良品之堆置或處理過程中產生之異味,<br />

其中以冷凍水產之下腳料異味最易引起抗議。<br />

(B)加工等過程中之味道,如蒸煮、燒烤、油炸等過程之味道及油煙<br />

問題。<br />

(C)廢水池及廢水污泥之臭味,食品業之廢水中蛋白質、脂肪之含量<br />

高,且廢水生物處理過程之味道較濃,特別是因化學加藥後,易<br />

凝集脂肪蛋白質而生浮渣,造成腐敗。<br />

(D)廠房之味道,因食品工廠常瀰漫蒸氣或水氣,故原物料、加工過<br />

程、消毒水等味道,融合成工廠的味道。<br />

(E)VOCs 的逸散,如食用油以正己烷萃取提油。<br />

A.織布:紡織品常含有織布油及針織油,易於織布的過程排放<br />

燻煙或不完全燃燒的碳煙。<br />

B.洗絨:紡織品熱固定之前,可藉洗絨作用降低油的排放量。<br />

利用水洗可將含油量降低至 0.5%;使用溶劑時,則可降低至<br />

0.1%,惟易於排放揮發性有機物。<br />

C.熱固:熱固的目的係防止紡織物產生收縮現象,在此過程中<br />

除了會排出含織布油的煙霧外,還會產生聚酯聚合物及其他<br />

多種聚合物,由於水洗洗絨時去除了一部份的污染物,因此<br />

降低了熱固時所產生的污染物。


D.定型:染料在定型與烘乾時易產生大量的水蒸氣及熱空氣,<br />

且易於排放煙霧,由於印花時使用高濃度有機溶劑,在高溫<br />

定型烘乾時會排出藍灰色煙霧,所排放的有機物中可能含有<br />

三氯苯、β-甲基奈、苯甲酸甲酯及聯苯,且常伴隨異味。<br />

E.烘乾:有機溶劑載體易於烘乾機中揮發,再由煙囪排放,所<br />

排放有機物含丙酮、苯、氯仿、乙醇、乙酸乙酯、乙三醇、<br />

甲醇、四氯乙烯、甲苯、三氯苯、三氯乙烯、二甲苯、甲醛、<br />

尿素等。<br />

四、廠內管理與製程減廢<br />

減廢目的在於有效率地使用製程物料,減少污染物的排出,達到降<br />

低生產成本及節省污染防治費用的雙重目標。以往業者在解決污染問題<br />

時,較著重於如何將污染物處理至符合環保法令標準,僅是一種只求免<br />

於遭到環保單位取締的處理方式,若能積極從廠內管理及製程減廢中做<br />

到污染源減量及有價物質回收工作,則不僅能節省原物料及污染物的處<br />

理成本,更因污染強度的降低,將使管末處理趨於單純。工廠在執行減<br />

廢工作時可依循如圖 8 之程序,以達事半功倍之效。


減 廢 的<br />

迫切需求<br />

1.廠內管理<br />

建立減廢目標及組織<br />

• 減廢目的確立<br />

• 組織的建立<br />

可行性分析<br />

• 技術評估<br />

• 經濟效益評估<br />

• 環境品質的影響<br />

• 現場適用性評估<br />

污染源清查及收集系統規劃<br />

• 污染源清查工作<br />

• 收集系統規劃<br />

選定另一新的減廢目標<br />

重複程序<br />

計畫執行及效益評估<br />

• 計畫執行<br />

• 效益評估 達成減廢的目的<br />

圖 8 減廢工作之執行程序<br />

減廢方案研擬<br />

• 蒐集減廢技術<br />

• 研擬適當之減廢方案<br />

重新評估原先<br />

的減廢方案<br />

廠內管理之範圍相當廣泛,舉凡製造程序、工廠管理、內部改善<br />

等皆涵蓋之。工廠可從下列步驟進行:<br />

(1)工廠污染特性調查<br />

工廠污染特性調查結果應深入、客觀,並獲得相關改善建議。<br />

污染特性調查項目應包括原料、產品與污染(廢水、廢氣、廢棄物<br />

等)之進出系統和數量、操作條件、設備維修情況及曾發生之事故<br />

等。<br />

(2)工作方法標準化<br />

可藉由“方法研究"找出污染產生之程序,以制定最佳的工作<br />

方法,使生產過程產生之污染量最小或最單純化,以利後續污染處<br />

理,達污染防治之目的。方法研究依其研究範圍的大小,可分為三<br />

類:


(A)程序分析:針對整個製程做整體的分析。<br />

(B)作業分析:針對製程中某一作業的程序做詳細的分析,常牽涉到<br />

人體與機器或操作人員間的工作平衡關係。<br />

(C)動作分析:在程序分析之後,針對人體動作細微之處予以分析,<br />

以尋求動作的省時、省力與安全。<br />

(3)物料管理及物料搬運<br />

物料管理是包括從原物料接收、貯存、成品之倉儲、出貨及廢<br />

料之管理。物料搬運則聯繫上述物料管理各功能。在物料管理與物<br />

料搬運上應注意之項目,包括:<br />

(A)全廠員工均應受適當的教育訓練,使其具有污染防治之觀念及應<br />

變能力。<br />

(B)原料及產品應集中儲存於適當的庫房中,避免露天的儲存。<br />

(C)污染性物質應貯存於密封安全的容器,並應有嚴格的管理程序。<br />

此外對於污染性物質的容器及搬運設備應有週詳的考慮,以免貯<br />

存及搬運時外洩或造成污染。<br />

(D)使用污染性物質的工作區域應減少污染性原料之暫存,並應儘可<br />

能與其他製程隔離,以減少對其他製程造成污染。<br />

(E)污染性廢料應妥善處理,除由專人處理,並以密封的安全容器存<br />

放,加以明顯標示,並應將之存放於特定之廢料倉庫,登記管制。<br />

(F)污染物質由入廠至出廠,應設置污染物之緊急處理設備,以防止<br />

一旦產生污染物外洩,能立即妥善處理。<br />

(4)品質管制方向<br />

相關品質保證、全面品質管制及品管圈之推行,有助於預防污


染的產生。<br />

(5)預防保養與維護<br />

預防保養與維護是計畫性定期對工廠設備進行檢查,以發現其<br />

不良狀況,予以調整或修理,使其不再惡化,避免因故障而影響正<br />

常生產之管理制度。若有良好的預防保養與維護制度並確實執行,<br />

可預防污染事故及發揮污染防治設備的應有功能。<br />

(6)緊急應變措施<br />

緊急事故發生時,需於最短時間遏阻情況惡化,為有效達成此<br />

目的,須擬定緊急應變計畫,訓練全廠員工有處理緊急狀況之能<br />

力,設置所需應變設施,並於事故處理完成後進行事故檢討與補<br />

救,以避免事故再次發生。一次意外事故,可能使工廠生產力降低<br />

10~100%,因此預防工作甚為重要。<br />

(7)教育與訓練<br />

針對廠內自身需要,由廠內實務豐富的資深人員與廠外專家擔<br />

任課程講授,使全廠員工皆具污染防治知識及技術,以應用於工作<br />

中達污染防治目的。<br />

2.製程減廢<br />

食品工業常見之製程減廢技術說明如下:<br />

(1)原料選擇、貯存與運輸<br />

(A)原料的選擇普通以晚生的品種較早生者適於作為原料;就熟度來<br />

說,一般以全熟者為宜,同時應力求原料熟度的整齊劃一。此外,<br />

應選擇適當的品種及種類才能獲得良好的產品。<br />

(B)原料貯存的每一處理過程包括、預冷、矯正、調溫、包裝等都應


面面俱到,以避免產品品質劣化。<br />

(2)進料與清洗<br />

(A)原料進廠時應迅速清洗,避免停留在高溫,太陽直曬的地方。<br />

(B)清洗時除了確實去除不純物以外,要注意保持原來的品質及防止<br />

再污染。<br />

(3)原料前處理<br />

(A)不同原料、熟度、品種、型態及加工目的,採用不同的剝皮方法。<br />

(B)殺菁步驟可使蔬果原料品質達到安定、減少生物殘留量、氧化性<br />

之品質劣變,以及加深蔬果之綠色度等。<br />

(C)漂白劑的使用可將食品所含色素以及呈色物質,轉變為無色化合<br />

物,或於保存中抑制其褐變及呈色。<br />

(D)原料浸漬應注意浸漬用水的選擇、水溫與時間的適當性、換水頻<br />

率、浸漬方法等,以達到浸漬最佳效果。<br />

(E)調配使製品的品質趨於相同。<br />

(4)蒸煮加熱<br />

食品工業製程上,在其蒸煮加熱單元操作中,所潛藏的減廢機<br />

會,包括蒸煮釜的熱媒消耗量、輸熱管路的熱損、食品原料熱水中<br />

可溶性成分的流失、食品原料的揮發性香氣成分逸散、廢蒸氣中蒸<br />

發潛熱的再循環、蒸煮廢液的再循環。<br />

(5)殺菌<br />

食品工業製程上,在其殺菌單元操作中,所潛藏的減廢機會,<br />

包括殺菌釜的蒸汽消耗量、加熱脫氣密封、低溫長時間殺菌、廢蒸<br />

汽或熱源的回收利用、包裝容器的殺菌水、電阻加熱的應用、汽電


共生(CHP)觀念。<br />

(6)冷卻<br />

欲達成冷卻單元中之減廢與省能,可行的做法包括:<br />

(A)選擇適當的冷卻方式,以節省冷源。<br />

(B)冷卻器的保養與維護,使得冷卻器之熱通過率維持在最大值,提<br />

(7)包裝<br />

昇冷卻速率。<br />

染環境。<br />

採用可回收、可再利用、可自然分解等環保材料,減少垃圾污<br />

(8)食品加工之器具及設備分析<br />

食品加工過程中常發生的故障事件(諸如軸封滲漏、電機燒<br />

壞、密封圈損壞等)及處理方式,亦可作為減廢機會評估的參考。<br />

五、污染防治處理技術<br />

5. 1 廢水處理技術<br />

1.常見廢水處理方法<br />

食品工業廢水與其他工業的廢水最大差異是食品工廠排出來的廢<br />

水,一般都不含重金屬、農藥等有害物質,然而其 BOD、COD 等一般<br />

會偏高。由於食品工業範圍很大,且因製品、製程、季節及地區等不<br />

同因素,即使產生成品相同,其排出的廢水亦不盡相同,致廢水污染<br />

特性及污染量差異頗大,其排放廢水所需之處理方式亦有所不同。大<br />

致為調整 pH、去除有機物等基本原則。常用之處理方法如表 2 所示,<br />

相關說明如下:


篩除<br />

沉砂<br />

浮油<br />

調勻<br />

pH 調整<br />

(1)預先處理<br />

表 2 食品業廢水處理方法<br />

預先處理 物化處理 生物處理<br />

化學混凝<br />

加壓浮除<br />

沉澱<br />

過濾<br />

活性污泥<br />

接觸曝氣<br />

流動床法<br />

厭氣處理<br />

預先處理係指工廠經由調查、評估、瞭解各階段製程所產生之<br />

污染性質、污染量及污染來源等問題後,針對各種問題於廢水處理<br />

前採用一些措施,以減輕污染強度、污染量等,致使污水處理成本<br />

降低、處理效果提昇。<br />

預先處理一般包括物理及化學方式,如篩濾、調勻、pH 調整等,<br />

各種處理方式之設計與操作原理說明如下:<br />

(A)篩濾<br />

用來分離廢水中之固體,常用設備為攔污柵及篩,例如人工<br />

式攔污柵、機械式攔污柵與固定式細篩機、旋轉式細篩機及振動<br />

式細篩機等。另過濾法可用砂床、真空濾器、機械式濾器、矽藻<br />

土濾器等。<br />

(B)調勻<br />

調勻槽目的在調勻水質、水量並兼具降溫的功能。染整廢水<br />

因水量水質變化極大,各製程單元排出廢水量及其污染濃度一日<br />

之間可能時時不同,且變化大,因此需藉由調勻來使流入廢水處<br />

理設施之水質、水量得以穩定,並具有部份降低水溫之功能。常


用之調勻方式以曝氣攪拌為主,可分散氣器攪拌、表面曝氣機、<br />

沉水式曝氣機等。<br />

(C) pH 調整<br />

(2)物化處理<br />

染整廢水 pH 值隨加工種類、製程而改變,其範圍從強酸至<br />

強鹼皆可能發生,故藉由添加酸、鹼中和劑以使廢水之 pH 調整<br />

至適宜後續處理條件。<br />

(A)化學混凝單元<br />

混凝之主要功能係於廢水中添加混凝劑及助凝劑,使廢水中<br />

無法沉降之細小固體物質產生凝聚作用,形成之膠羽(floc)則<br />

藉由沉澱或浮除去除之。一般而言,化學混凝處理包含快混池及<br />

慢混池,快混池中係經由混凝劑的加入及快速攪拌,以破壞粒子<br />

的穩定性,慢混池則藉緩慢的攪拌使粒子相互碰撞而凝聚,形成<br />

可沉降之粗大膠羽。<br />

(B)沉澱單元<br />

沉澱池係藉由重力沉降方式去除廢水中可沉降之有機物及<br />

懸浮固體,以降低後續處理之負荷。在規劃設計上需有足夠之表<br />

面溢流率,良好之污泥收集刮除設備及可調整之溢流堰板。而操<br />

作上需適當的排泥以維持污泥床之深度,避免污泥層太厚,影響<br />

出水水質。<br />

(C)浮除單元<br />

化學混凝形成之膠羽以加壓浮除來進行固液分離,最大之特<br />

點在於將 3~6kg/cm2 壓力之空氣打入廢水中,使大量空氣溶於


液相中(在空氣溶解槽中反應),再將之導入浮除槽。在大氣壓<br />

下,空氣自液相中溶出,形成小氣泡附在膠羽上,由於氣泡之上<br />

浮,將污泥一併帶至液面處形成浮渣,再以刮板刮除,其主要目<br />

的在去除不易沉降分離之懸浮固體物及油脂。<br />

(D)過濾單元<br />

(3)生物處理<br />

過濾之目的為分離水中懸浮性固體物,為目前廢水處理常用<br />

之後續處理單元。於過濾程序中,廢水流經如細砂或無煙煤之類<br />

的濾料,形成阻流作用,可去除懸浮性及膠體性粒子。與沉澱單<br />

元相比,過濾法所需費用較高,但設備體積較小,操作迅速,經<br />

過濾後之固體物含水量亦小。廢水處理上過濾法可分為重力、加<br />

壓及減壓等三種方法。<br />

生物處理主要為利用微生物代謝反應的處理方法,除去廢水中<br />

的有機物。廢水生物處理技術按其分解作用之需氧與否可分為好氧<br />

生物處理與厭氧生物處理。<br />

(A)好氧生物處理<br />

好氧處理中,合成樹脂業廢水二級處理之處理單元即為活性<br />

污泥法及接觸曝氣法等,其中活性污泥法由於處理效率高,所以<br />

最為普及。由於活性污泥難以維修管理,所以最近所發展的生物<br />

處理方式多以生物膜為主,如接觸曝氣法。目前國內合成樹脂業<br />

較常用好氧處理單元簡述如下:<br />

A.活性污泥法<br />

活性污泥乃是由細菌、原生動物、輪蟲與真菌等混合維生<br />

物群所構成。本法最大之特點為活性污泥呈懸浮狀態生長,與


廢水充分混合藉以吸附分解有機物,並藉由生物膠凝作用,使<br />

細小微生物結合成較大膠羽而沉降。影響處理效率之因素甚<br />

多,包括污泥停留時間、迴流污泥量、溶氧量、污泥容積指數、<br />

有機物之容積負荷、營養鹽之添加等,皆需操作人員用心來觀<br />

察及適切地操作控制。本法因所需面積較廣,在用地取得日益<br />

困難之今日,已逐漸較不為業者所考量。<br />

B.接觸曝氣法<br />

接觸曝氣法乃是將曝氣槽內之接觸材料浸於水中,並提供<br />

充分的曝氣,藉由濾材表面生長之生物膜來分解去除有機物。<br />

由於附著之微生物污泥齡長,生物相多且呈安定化,促進微生<br />

物自行氧化分解。具有產生污泥量少之優點,但其在高有機物<br />

或 SS 負荷時,由於生物膜大量增殖,會造成濾池之阻塞,需<br />

增加反沖洗之次數,影響操作之穩定性及處理效率。<br />

(B)厭氧生物處理<br />

微生物在無氧之情況下進行有機物分解,即為厭氧處理,乃<br />

利用一群相互依生的微生物將複雜之有機物,經由一系列生化反<br />

應轉換成終端產物的甲烷和二氧化碳,達到淨化水質的目的。由<br />

於厭氧處理所產生之污泥量低,又可在處理過程中回收能源,補<br />

充廢水處理廠所消耗之能源,且可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因此,<br />

高效率的厭氧處理程序為先進國家正積極研究開發的技術,例如<br />

上流式厭氧污泥床反應槽(UASB)及厭氧流體化床處理槽<br />

(AFB)。<br />

2.典型廢水處理流程<br />

以果實蔬菜業(包含果實蔬菜罐頭業、澱粉業、製糖業)為例,


由於澱粉及製糖廢水其 COD 濃度高達 7,000mg/L 以上,因此可在活性<br />

污泥前,先設置厭氣處理系統進行前處理。廢水處理流程如圖 9 所示。<br />

廢水<br />

1<br />

2<br />

粗柵 細目篩除機 調勻池<br />

氮、磷營養鹽<br />

活性污泥池 終沉池 接觸曝氣池 放流池<br />

污泥迴流<br />

污泥濃縮池 污泥脫水機 污泥餅<br />

分離液 濾出液<br />

3.廢水處理設施常見缺失<br />

3<br />

2<br />

3<br />

圖 9 果實蔬菜廢水處理流程<br />

酸、鹼<br />

計量槽 pH 調整池 1<br />

放流<br />

一般而言,食品加工業處理問題有兩大類,一種是先天性的處理<br />

設備設計不良,例如化學品添加點、pH 偵測點之位置、擾流板設計及<br />

管內添加化學品等方式,均會影響反應速率及效果;另一種問題則是<br />

操作方法不當,例如活性污泥法操作不當,致影響其處理效率。<br />

5.2 廢氣處理技術<br />

1.粒狀物<br />

以下針對食品業三類空氣污染物分項說明其污染防制技術:


食品業之粒狀物大部分為廠內原物料,其特性為含塵濃度高、含<br />

水率低、粉塵顆粒大且具回收價值,故旋風集塵機及袋濾集塵機為食<br />

品工廠常用之粒狀物集塵設備。茲就其集塵原理、優缺點及適用條件,<br />

分述如下:<br />

(1)旋風集塵機<br />

旋風集塵機之種類依進氣口型式,可分為螺旋式與翼軸式二<br />

類,其差異處為氣體進入旋風集塵機本體之方式不同。當粒狀物進<br />

入旋風集塵機後,氣流中之粒狀物依其慣性以直線方向運動,此時<br />

氣流高速旋轉運動所產生之離心力將粒狀物拋向圓柱及圓錐體內<br />

壁,則粒狀物會因重力作用沿壁面滑落而掉入貯槽中。淨化後氣流<br />

則反轉其向下之渦流線,而逐漸地旋轉上昇至排氣管。<br />

旋風集塵機的優點是構造簡單、無移動機件、保養容易、可耐<br />

高溫(


塵濃度,故袋濾集塵機應用於食品工廠之粒狀物廢氣處理上,可符<br />

合日趨嚴格之環保法規標準。<br />

2.硫氧化物與氮氧化物<br />

食品業之鍋爐一般採重油為燃料,故排出之空氣污染物除了微量<br />

的粒狀污染物之外,尚含有硫氧化物及氮氧化物。針對固定污染源硫<br />

氧化物與氮氧化物實際的排放量,為節省繳納之空氣污染防制費,可<br />

參考下列方法進行鍋爐排氣改善。<br />

(1)改用清潔燃料<br />

現階段環保署為鼓勵使用清潔燃料,規定以天然氣或液化石油<br />

氣為燃料之固定污染源,可免徵收空氣污染防制費,故業者可考慮<br />

將重油燃料改為天然氣或液化石油氣,以節省空氣污染防制費,且<br />

鍋爐排氣亦較為乾淨。<br />

(2)加裝脫硫技術<br />

煙道氣排煙脫硫技術(FGD),可分為濕式、半乾式及乾式吸收<br />

系統三大類。其中濕式系統為一般的濕式洗滌塔;半乾式吸收系統<br />

為噴霧乾燥塔,此系統需搭配袋濾集塵機使用;而乾式吸收系統及<br />

為煙道噴注系統,工廠可在符合經濟成本或改善環境的考量上,使<br />

用上述煙道脫硫技術,以降低硫氧化物之排放量。<br />

(3)加裝脫硝技術<br />

食品業鍋爐常見之脫硝技術有二:一為改裝低氮氧化物燃燒器<br />

(LNB);二為採用選擇性觸媒還原法(SNCR),來降低氮氧化物<br />

之排放量。<br />

3.VOCs 與臭味


食品業 VOCs 及臭味所含之成分複雜,其製程所排放空氣污染物<br />

之惡臭物質,可能包括有氨氣、硫化氫、硫化甲基、硫醇類、甲基氨<br />

類或其他 VOC 等,其可行性之控制技術有濕式洗滌法、生物濾床法及<br />

直燃焚化法等。濕式洗滌法之脫臭控制方式,主要是利用填充式洗滌<br />

塔將臭味脫除;生物濾床法之脫臭原理主要藉濾床中濾料所附著之微<br />

生物,將廢氣中可被生物分解之污染物質予以分解;直燃焚化法之脫<br />

臭原理係將含臭味之廢氣,藉由特定的燃燒溫度將臭味物質焚化而獲<br />

得高脫臭效率。<br />

六、案例說明<br />

6.1 肉製品工廠生產廢水<br />

1.凝聚沉澱處理<br />

本例為火腿製造工廠,兼有屠宰作業。以猪肉為主要原料,脂肪<br />

多,SS 亦多。屠宰部份由於有血液及內臟物,因之 BOD 偏高,且濃<br />

度變化大。<br />

(1)處理流程<br />

處理流程如圖 10。


圖 10 凝聚處理流程<br />

(2)廢水量 800m 3 /d(生產操作時間 8 小時)<br />

(3)廢水及處理水水質如下表:<br />

項目 廢水(mg/L) 處理水(mg/L)<br />

SS<br />

BOD<br />

油脂<br />

(4)主要處理設備<br />

2.活性污泥法<br />

549<br />

743<br />

103<br />

貯留槽 400m 3<br />

凝聚反應槽 26m 3 ,3 槽<br />

加壓浮除槽 80m 3<br />

污泥槽 80m 3<br />

脫水機 1t/時,2 台<br />

45<br />

10<br />

3


(1)處理流程<br />

處理流程如圖 11。<br />

圖 11 活性污泥法處理流程<br />

(2)廢水量 750m 3 /8 小時/日(最大 3m 3 /分)<br />

(3)廢水及處理水水質如下表:<br />

廢水<br />

及處理水<br />

水質項目<br />

廢 水<br />

處 理 水<br />

放流水與好氧消<br />

化液混合<br />

pH<br />

6.5<br />

5.8~8.6<br />

5.6~8.6<br />

BOD<br />

(mg/L)<br />

750<br />

50<br />

100<br />

SS<br />

(mg/L)<br />

550<br />

50<br />

150<br />

油份<br />

(mg/L)<br />

130<br />

30<br />

30


(4)曝氣槽BOD負荷:1.68kg/m 3 .d以下。<br />

6.2 醬油工廠廢水<br />

此例為一脫水大豆(49 噸/月)、小麥(45 噸/月)及食鹽(51 噸/月)使用<br />

量,醬油生產量 312 噸/月,工作人員 49 人工廠之實例。處理流程如圖<br />

12。<br />

1.處理流程<br />

處理概述如下:<br />

圖 12 活性污泥法處理流程<br />

貯存槽之目的在於均勻間歇性排出高負荷 BOD 之壓榨廢水及其他<br />

清洗廢水之水質及水量為目的。高 pH 之洗瓶廢水先予中和後,以<br />

活性污泥法處理之。產生之污泥經乾燥床晒乾後,委由業者搬出。<br />

2.主要設施概要<br />

貯存槽(壓榨廢水用):4m 3 (停留時間 5.5 小時)<br />

貯存槽(其他清洗廢水用):3m 3 (停留時間 1.1 小時)


3.廢水量<br />

4.水質<br />

簡易中和槽:5 m 3 (1.1 小時)<br />

中和槽:8.5m 3 (1.3 小時)<br />

曝氣槽:95m 3 (14.3 小時)<br />

沉澱槽:20m 3 (3 小時)<br />

冷卻水:75m 3 /day<br />

壓榨廢水:25m 3 /day<br />

洗瓶廢水:35m 3 /day<br />

其他廢水:15m 3 /day<br />

雜廢水:10m 3 /day<br />

中和槽流入水及處理水水質如表 3。<br />

6.3 植物油工廠廢水<br />

合計 160 m 3 /day<br />

表 3 中和槽流入水及處理水水質<br />

項目 中和槽流入水 處 理 水<br />

SS (mg/1)<br />

BOD (mg/1)<br />

1.凝聚加壓浮除法處理實例<br />

工廠。<br />

650<br />

200<br />

本處理對象之工廠係以菜子為主要原料,生產量每日 200t/day 之<br />

100<br />

100


(1)處理流程<br />

處理流程如圖 13 所示。<br />

(2)主要處理設施<br />

(3)廢水量<br />

第一反應槽:2m 3 (pH4~5)<br />

第二反應槽:2m 3 (pH6~7)<br />

圖 13 處理流程圖<br />

浮除槽:20m 3 (處理能力 20 m 3 /小時)<br />

產品 1 噸(原料 2.5 噸)之廢水量,若脫臭設備之廢水循環利<br />

用時為 2~3m 3 ,未循環利用時為 20~30 m 3 。<br />

(4)水質<br />

廢水處理水水質如表 4。


pH<br />

SS (mg/1)<br />

表 4 中和槽流入水及處理水水質<br />

項 目 廢 水 處 理 水<br />

BOD (mg/1)<br />

正已烷抽出物(mg/1)<br />

10~11<br />

100~200<br />

5800~8800<br />

2000~3000<br />

2.浮除分離及活性污泥法合併處理<br />

廠例。<br />

5~7<br />

0~3<br />

200<br />

3~20<br />

本處理設施之對象,為以菜子為主要原料,產量為 600 噸/日之工<br />

(1)處理流程<br />

處理流程如圖 14 所示。<br />

圖 14 浮除分離及活性污泥法合併處理流程圖例<br />

將廢水中油分較高的脫酸清洗廢水加酸,使其 pH 降至 2~3 後<br />

予以浮除去油分後,併同其他廢水以活性污泥法處理之。高濃度廢<br />

水之 BOD 有超過超過 5,800mg/L 者,採兩段式活性污泥法處理,<br />

於第 1 段去除約 80%。惟在處理上若流入高濃度的油分,將因微生<br />

物形成一薄膜而導致死亡,需特加注意。


(2)主要處理設施概要<br />

(3)水質<br />

處理能力:50m 3 /小時 (高濃度廢水時)<br />

混合槽:160m3 (停留時間 3 小時)<br />

第 1 曝氣槽:1,800 m 3 (表面曝氣式)<br />

第 1 沉澱槽:150m 3 (停留時間 3 小時)<br />

第 2 曝氯槽:1,500m 3 (表面曝氣式)<br />

第 2 沉澱槽:300m 3 (停留時間 6 小時)<br />

廢水及處理水水質如表 5 所示。<br />

pH<br />

表 5 廢水及處理水水質<br />

項 目 廢 水 處 理 水<br />

BOD (mg/1)<br />

正已烷抽出物(mg/1)<br />

7.6<br />

1,850<br />

209<br />

7.2<br />

10<br />

10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