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8.2013 Views

程序表

程序表

程序表

SHOW MORE
SHOW LESS

Create successful ePaper yourself

Turn your PDF publications into a flip-book with our unique Google optimized e-Paper software.

第十三屆兩岸三地課程理論研討會<br />

「課程與教學的探究基礎:為何與何為」<br />

2011 年 12 月 10 日(星期六)<br />

上午 9 時至下午 5 時 15 分<br />

香港中文大學信和樓 3 樓李冠春堂(LKC LT1)<br />

<strong>程序表</strong><br />

2011 年 12 月 10 日(星期六) 上午 香港中文大學信和樓 3 樓李冠春堂(LKC LT1)<br />

9:00-9:30<br />

9:30-10:30<br />

10:30-10:45<br />

開 幕 禮 LKC LT 1<br />

主席致歡迎辭 霍秉坤教授 研討會籌委會主席<br />

主禮嘉賓致辭 陳嘉琪博士 教育局副秘書長<br />

林智中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br />

龔大胃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課程與教學學系系主任<br />

內地及台灣代表致辭 任長松主任 人民教育出版社科研部主任<br />

歐用生教授 臺灣首府大學講座教授<br />

三地代表互贈紀念品 任長松主任(內地)、歐用生教授(台灣)、霍秉坤教授(香港)<br />

主 題 演 講 LKC LT1<br />

語言 摘要編號 作者 論文題目<br />

普通話<br />

K1<br />

K2<br />

K3<br />

(主席:朱嘉穎 論文評論員:黃顯華)<br />

崔允漷<br />

(內地)<br />

陳伯璋<br />

(台灣)<br />

鄧宗怡<br />

(香港)<br />

論教師開展教學研究的路徑與實踐框架<br />

台灣另類學校的課程美學建構與實踐之初探<br />

課程探究之為何與何為— 施瓦布實踐取向的再<br />

認識<br />

小 休


<strong>程序表</strong>(續)<br />

2011 年 12 月 10 日(星期六) 上午 香港中文大學信和樓 3 樓李冠春堂(LKC LT1)<br />

陳國本樓 1 樓 108 室(CKB 108)<br />

陳國本樓 1 樓 109 室(CKB 109)<br />

陳國本樓 UG 樓 03 室(CKB UG03)<br />

10:45-11:45<br />

LKC LT1<br />

(普通話)<br />

CKB 108<br />

(普通話)<br />

摘要<br />

編號<br />

A1.1<br />

A1.2<br />

A1.3<br />

A2.1<br />

A2.2<br />

A2.3<br />

分 組 研 討 (1)<br />

作者 論文題目<br />

(主席:劉 力 論文評論員:黃嘉雄)<br />

張廷凱、任長松、<br />

丁朝蓬,牛瑞雪等<br />

(內地)<br />

歐用生<br />

(台灣)<br />

教科書探究:意義、方法與取向— 以“中<br />

國百年教科書整理與研究"重大項目研究爲<br />

例<br />

教師課程理論化的途徑— 從詩性智慧到<br />

A/r/t<br />

張爽、林智中 課程理論與實踐— 教師的視角<br />

(香港)<br />

(主席:胡婧菁 論文評論員:周淑卿)<br />

李子建、尹弘飈、<br />

張忠華<br />

(香港)<br />

遲艶杰<br />

(內地)<br />

武藍蕙<br />

(台灣)<br />

優化課堂教學— 初步的理論探索與經驗總<br />

結<br />

知識論在課程與教學探究中的基礎作用<br />

性別議題融入幼教師資培育課程實踐之研究<br />

CKB 109<br />

(普通話) A3.1<br />

(主席:楊 鑫 論文評論員:馬雲鵬)<br />

胡惠閔、劉群英 中國大陸中小學教學研究組織的發展與困境<br />

(內地)<br />

A3.2 黃建國<br />

(內地)<br />

建立有助於教師創新的教學管理制度研究<br />

A3.3 何珊雲<br />

非政府組織與課程改革的政策治理機制創<br />

(內地)<br />

新— 以 21 世紀教育研究院為例<br />

CKB UG03<br />

(普通話) A4.1 趙長林、呂金偉<br />

(內地)<br />

A4.2<br />

A4.3<br />

譚彩鳳<br />

(香港)<br />

(主席:李 玲 論文評論員:劉潔玲)<br />

陳健生、霍玉英<br />

(香港)<br />

11:45-12:00 小 休<br />

三版本初中語文教科書選文價值取向的比較<br />

研究<br />

實習教師對教學語言轉換的理解及其對教學<br />

設計與教學實踐的影響<br />

「能力導向」的新高中課程設計— 中文科<br />

的個案研究


<strong>程序表</strong>(續)<br />

2011 年 12 月 10 日(星期六) 下午 香港中文大學信和樓 3 樓李冠春堂(LKC LT1)<br />

陳國本樓 1 樓 108 室(CKB 108)<br />

陳國本樓 1 樓 109 室(CKB 109)<br />

陳國本樓 UG 樓 03 室(CKB UG03)<br />

12:00-13:00<br />

摘要<br />

編號<br />

LKC LT1<br />

(普通話) B1.1 馬雲鵬<br />

(內地)<br />

B1.2<br />

B1.3<br />

黃嘉雄<br />

(台灣)<br />

黃顯華<br />

(香港)<br />

分 組 研 討 (2)<br />

作者 論文題目<br />

(主席:吳 朋 論文評論員:鄧宗怡)<br />

數學課程改革 10 年歷程— 課程設計與實施<br />

的探究與演進<br />

方法論立場影響研究結果— 以臺灣一項課<br />

程與教學領導核心能力指標發展的整合型研<br />

究為例<br />

尋找課程探究的設計和方法的知識基礎—<br />

從學報和博士論文作起點作探究<br />

CKB 108<br />

(普通話) B2.1<br />

(主席:何晓娜 論文評論員:洪詠善)<br />

于澤元<br />

課程與教學探究的中國本土範式與路徑<br />

(內地)<br />

B2.2 羅生全、靳玉樂<br />

(內地)<br />

論課程改革的本土化<br />

B2.3 楊鑫<br />

(香港)<br />

論教師成為反思性教學決策者<br />

CKB 109<br />

(普通話) B3.1<br />

(主席:葉慧虹 論文評論員:林智中)<br />

林佩璇<br />

學校課程實踐中文化回應之探究— 一個美<br />

(台灣)<br />

國小學之觀察<br />

B3.2<br />

B3.3<br />

劉潔玲<br />

(香港)<br />

楊宏琪<br />

(台灣)<br />

CKB UG03<br />

(普通話) B4.1 黃思華<br />

(台灣)<br />

B4.2<br />

B4.3<br />

許西玲<br />

(台灣)<br />

莊明貞<br />

(台灣)<br />

13:00-14:30 午 膳<br />

影響香港語文教師接受和實施教學革新的因<br />

素— 以一次自主學習協作計劃為例<br />

臺灣課程美學研究之現況與未來趨勢<br />

(主席:廖 梁 論文評論員:朱嘉穎)<br />

臺灣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師學習方式<br />

之探究<br />

課程實踐的築夢之旅— 師資生海外實習經<br />

驗敘事探究<br />

性別、知識與權力— 九年一貫綜合活動教<br />

科書性別文本的論述分析


<strong>程序表</strong>(續)<br />

2011 年 12 月 10 日(星期六) 下午 香港中文大學信和樓 3 樓李冠春堂(LKC LT1)<br />

陳國本樓 1 樓 108 室(CKB 108)<br />

陳國本樓 1 樓 109 室(CKB 109)<br />

陳國本樓 UG 樓 03 室(CKB UG03)<br />

14:30-16:00<br />

分 組 研 討 (3)<br />

摘要<br />

編號<br />

作者 論文題目<br />

LKC LT1<br />

(普通話) C1.1<br />

(主席:楊 鑫 論文評論員:尹弘飈)<br />

丁念金<br />

課程內涵之探討<br />

(內地)<br />

C1.2 周淑卿<br />

(台灣)<br />

課程美學研究在台灣— 何為與為何<br />

C1.3<br />

C1.4<br />

CKB 108<br />

(普通話) C2.1 徐玉珍<br />

(內地)<br />

C2.2 張傳燧<br />

(內地)<br />

C2.3 霍秉坤<br />

(香港)<br />

黃彥文<br />

(台灣)<br />

王牧華、靳玉樂<br />

(內地)<br />

CKB 109<br />

(普通話) C3.1 李志厚<br />

(內地)<br />

C3.2 洪詠善<br />

(台灣)<br />

C3.3 楊潔、張善培<br />

(香港)<br />

C3.4 呂立杰、張博偉<br />

(內地)<br />

CKB UG03<br />

(普通話)<br />

C4.1<br />

C4.2<br />

C4.3<br />

C4.4<br />

把愛找回來— 邁向共鳴取徑的課程美感經<br />

驗研究<br />

當代西方課程理論的認識論轉向<br />

(主席:張 倩 論文評論員:于澤元)<br />

教師生活史研究— 一種實踐的課程研究範<br />

式<br />

論課程與教學論的本土化<br />

課程研究— 量性研究和質性研究的整合<br />

(主席:金 檀 論文評論員:張 爽)<br />

教學臨界閾研究— 從外條件的思考到內問<br />

題的探索<br />

從政策到田野課程裡的穿越與縫合—<br />

a/r/tography 社群<br />

關於探究教學的研究— 理論與實踐之間<br />

教實習生教學— 實習指導教師的角色與指<br />

導策略<br />

(主席:廖 梁 論文評論員:徐慧璇)<br />

黃毅英、梁幗慧、<br />

朱嘉穎、龔萬聲<br />

(香港)<br />

教改下的課外活動<br />

方燕萍<br />

Theorizing Lesson-based Research as a Bridge<br />

(內地)<br />

to Curriculum and Pedagogical Inquiry<br />

劉力<br />

Initial Preparation of EFL Teachers in Mainland<br />

(香港)<br />

China: Problems and Challenges<br />

胡婧菁<br />

Revisiting the Definition of Pedagogical Content<br />

(香港)<br />

Knowledge (PCK): What Are Its Components?


<strong>程序表</strong>(續)<br />

2011 年 12 月 10 日(星期六) 下午 香港中文大學信和樓 3 樓李冠春堂(LKC LT1)<br />

李慧珍樓 3 樓 G07 室(LWC G07)<br />

16:00-16:30<br />

16:30-17:15<br />

茶 點 LWC G07<br />

總 結 LKC LT1<br />

(主席:黃顯華教授)<br />

三地代表:任長松主任(內地) 歐用生教授(台灣) 林智中教授(香港)<br />

主禮嘉賓致詞:盧乃桂教授 (香港)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