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8.2013 Views

中国“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展望

中国“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展望

中国“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展望

SHOW MORE
SHOW LESS

You also want an ePaper? Increase the reach of your titles

YUMPU automatically turns print PDFs into web optimized ePapers that Google loves.

1<br />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br />

2013年3月18日<br />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循环经济处<br />

郭启民<br />

GuoQimin


2<br />

一、循环经济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br />

二、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br />

三、“十二五”期间循环经济发展总体思路<br />

四、《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导读<br />

五、循环经济 “十百千”示范行动<br />

GuoQimin


3<br />

我国循环经济的定义:<br />

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br />

资源化活动的总称。<br />

减量化优先<br />

GuoQimin


4<br />

一、循环经济在生态文明<br />

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br />

GuoQimin


5<br />

党的十八大首次系统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br />

并将循环经济提高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br />

GuoQimin


6<br />

党的十八大首次系统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br />

十八大报告中六处直接提到循环经济<br />

第一处,党的十八大报告在第四部分里要求“更多依<br />

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循<br />

环经济不但是主流经济,而且进入主流中的主线!<br />

第二处,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着力推进绿色发展、<br />

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三者<br />

各有侧重,目标一致,相辅相成,要将三者有机结合起<br />

来。<br />

第三处,党的十八大 “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br />

变”,明确提出“要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br />

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能“利用效率和效益”的是资源产<br />

出率。资源产出率是一个的综合性指标,是循环经济核<br />

心指标,也是循环经济标志性指标。<br />

GuoQimin


7<br />

党的十八大将循环经济提高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br />

第四处,十八大要求,“推进水循环利用”, “水”的问<br />

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大问题,发展以水为本的循环<br />

经济十分重要,它要求提高水资源产出率、农业灌溉水有效<br />

利用系数、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再生水<br />

利用率等。<br />

第五处,也是最重要的一处,就是党中央明确“发展循环<br />

经济”,这样循环经济的性质是经济行为,循环经济是经<br />

济,解决了理论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br />

第六处,党的十八大要求,“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br />

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是<br />

循环经济的核心和本质,是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我国国民<br />

经济发展的各个过程的都能实现“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br />

了,生态文明水就大幅度提高了。<br />

GuoQimin


8<br />

国务院第227次常务会议,给了循环经济一个明确定位<br />

发展循环经济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br />

重要途径和基本方式!<br />

为了以实际行动<br />

贯彻落实十八大<br />

“大力推进生态<br />

文明建设”的战<br />

略部署,国务院<br />

决定将《“十二<br />

五”循环经济发<br />

展规划》提升为:<br />

《循环经济发展<br />

战略和近期行动<br />

计划》<br />

GuoQimin


9<br />

为什么说“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br />

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方式”<br />

GuoQimin


10<br />

循环经济和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完全一致<br />

生产者<br />

植物<br />

处理者<br />

微生物<br />

消费者<br />

动物<br />

循环经济是仿生的经济。自然界一个最高效、最完美的“循环”,生态学称为 “代谢”,从而实现了自然<br />

界的“进化”,人类经济社会叫做文明或“发展”。这样才有了今天地球的丰富多彩,世界的美丽无比。<br />

GuoQimin


11<br />

循环经济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br />

工业化<br />

信息化<br />

进程加速<br />

城镇化<br />

约束<br />

农业现代化<br />

资源相对不足<br />

生态环境脆弱<br />

发展方式粗放<br />

GuoQimin


12<br />

走中国特色循环发展之路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现实选择<br />

环境<br />

污染<br />

强度<br />

其他理想的发展曲<br />

线,我们已经错过时<br />

机,不可能实现了。<br />

现在<br />

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br />

●<br />

创新<br />

隧道<br />

库兹涅茨曲线<br />

发达国家的<br />

污染强度曲线<br />

循环经济能否穿越环境高山‐‐‐通过创新隧道<br />

中国循环经济<br />

发展曲线,是<br />

现实的选择<br />

■ 发达国<br />

家现状<br />

人均GDP<br />

GuoQimin


13<br />

小结<br />

• 生态文明现阶段的具体要求就是绿色循环低碳<br />

“三发展”;<br />

• 现阶段主要就是研究如何通过减排倒逼绿色发<br />

展,通过节能促进低碳发展,关键还是如何通<br />

过发展循环经济带动绿色低碳发展;<br />

• 循环经济是战略,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途径和基<br />

本方式。<br />

GuoQimin


14<br />

二、我国循环经济的<br />

发展现状<br />

循环经济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方式,在我国是有一定的基础的,自九十<br />

年代末,循环经济的理念引入我国后,已经经过了近三个“五年规划期”。<br />

GuoQimin


15<br />

(一)循环经济发展历程<br />

理念<br />

概念<br />

发展经过<br />

理论<br />

实践<br />

国家战略<br />

规划纲要<br />

行动计划<br />

GuoQimin


16<br />

2002年10<br />

月,江泽民总<br />

书记:“只有<br />

走最有效利用<br />

资源和保护环<br />

境为基础的循<br />

环经济之路,<br />

可持续发展才<br />

能得以实现”。<br />

亚洲金融危机,<br />

对传统模式反思<br />

1997年<br />

发展阶段<br />

理念倡导阶段 战略研究阶段<br />

实践探索阶段 全面实施阶段<br />

2002年<br />

2004年全国人<br />

大环资委、国<br />

家发展改革委、<br />

原国家环保总<br />

局等单位共同<br />

在上海举办了<br />

中国循环经济<br />

发展论坛,并<br />

通过了《上海<br />

宣言》<br />

2005年<br />

• 《关于加快发<br />

展循环经济的<br />

意见》<br />

• 两批178家循环<br />

经济示范试点<br />

• 《中华人民共<br />

和国循环经济<br />

促进法》<br />

• 国务院批复了<br />

甘肃和柴达木<br />

的循环经济发<br />

展规划<br />

•60个模式案例<br />

•76个先进单位<br />

•14个教育示范基<br />

地<br />

•餐厨废弃物资源<br />

化利用<br />

•“城市矿产”示范<br />

基地<br />

•园区循环化改造<br />

示范试点<br />

•再制造产业<br />

•《循环经济发展<br />

战略及近期行动<br />

计划》<br />

2012年<br />

GuoQimin


17<br />

(二)发展循环经济主要<br />

措施和取得的成就<br />

中国政府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br />

重大战略,全力推动,取得十大成就。<br />

GuoQimin


理论上有突破:<br />

18<br />

确定了“减量化优先”的原则;(不是“垃圾经济”,也不只是资<br />

源循环利用,强调源头减量,1提高技术含量,2调整结构,3厉行节约)<br />

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br />

战略;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别的国家这样的高度来认识 )<br />

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br />

的重要举措;(不单纯是一种环保措施)<br />

我国循环经济<br />

理念和实践世<br />

界领先,<br />

循环经济在中<br />

国!<br />

确定了资源产出率是反映循环经济整体发展情况的<br />

综合性指标。(“十二五”规划目标为增加15%)<br />

GuoQimin


19<br />

法律上有规范:<br />

《循环经济促进法》已于2009年1月1日实施;<br />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等配套<br />

法规;<br />

《可再生能源法》、《节约能源法》、《清洁生<br />

产促进法》等关联法规;<br />

各地相继出台了《循环经济促进条例》。<br />

GuoQimin


20<br />

实践上有成效:<br />

2005年以来,我国两批共选择178家单位开展国家<br />

试点单位;另有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br />

了省级试点,共确定133个市(区县)、256个园<br />

区,1352家企业;<br />

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餐厨废弃物、“城市矿产”<br />

资源化利用等重点领域取得重大突破;<br />

培育了一大批循环经济的典型,探索出了总结了循<br />

环经济成功经验,凝练了发展循环经济的60个有<br />

效模式。<br />

GuoQimin


21<br />

序号<br />

1<br />

2<br />

3<br />

4<br />

5<br />

6<br />

7<br />

8<br />

9<br />

10<br />

11<br />

截至2012年底国家层面循环经济工作成效<br />

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单位<br />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企业<br />

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br />

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br />

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br />

国家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案例<br />

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br />

全国循环经济先进单位<br />

批准实施的规划或实施方案(国务院/国家发改委)<br />

签署的循环经济国际合作文件<br />

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br />

重点工作<br />

工作成效<br />

178家<br />

14家<br />

29个<br />

30个<br />

49个<br />

60个<br />

14个<br />

76家<br />

3/27个<br />

20个<br />

50家<br />

GuoQimin


22<br />

宣教上有创新:<br />

创新宣传方式,尽量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通<br />

俗易懂的语言,例如举办电视大奖赛,制作公益广<br />

告,宣传漫画,进行有奖征集,参与开心辞典等热<br />

点节目,举办循环经济博览会、成果展等,循环经<br />

济逐步深入人心;<br />

举办各种活动,还针对不同技术层次的人士和单<br />

位,举办专家院士行,现场经验交流会,为企业解<br />

决了很多实际问题,避免了金融危机冷落循环经<br />

济;<br />

打造教育平台,创建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逐步成<br />

为各地的金字品牌。<br />

GuoQimin


23<br />

规划上有引导:<br />

国务院批复了《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和<br />

《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br />

国家发改委批复了27个省级循环经济试点省市<br />

的循环经济实施方案或规划<br />

出台了《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指南》<br />

要求紧密结合主体功能区划<br />

GuoQimin


24<br />

技术上有支撑:<br />

循环经济重大课题等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br />

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十个重点行业<br />

循环经济二百多项支撑技术;<br />

国家鼓励的循环经济技术、工艺和设备名录。<br />

GuoQimin


25<br />

政策上有保障:<br />

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br />

意见》<br />

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税收优惠政策<br />

鼓励电石渣制水泥的政策<br />

关于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循环经济重点项目的<br />

政策<br />

GuoQimin


26<br />

近几年新政策措施<br />

1、关于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政策<br />

2、关于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政策<br />

3、关于鼓励餐厨废弃物资源化政策<br />

4、关于支持“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政策<br />

5、关于鼓励园区循环化改造政策<br />

6、关于推进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创建政策<br />

7、关于循环经济先进单位表彰奖励政策<br />

8、关于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报告制度<br />

9、关于循环经济统计、评价制度<br />

10、关于循环经济规划制度<br />

GuoQimin


27<br />

合作上有亮点<br />

—— 开展了“循环经济外交”<br />

中日、中德开展循环经济务实合作;<br />

积极推动中日韩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建设;<br />

(标志着循环经济上升到国家政治和外交层面)<br />

开展对发展中国家的循环经济培训,尝试将<br />

中国循环经济理念、中国主张、中国模式向<br />

国外介绍。<br />

GuoQimin


28<br />

2011年6月28日张平主任于德国环境部Norbet部长<br />

签署《关于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领域的合作备忘录》<br />

GuoQimin


经济上成规模:<br />

29<br />

“十一五”时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主要指标<br />

2010年 就业人数达2000万人<br />

GuoQimin


GuoQimin<br />

30<br />

提高77.4%<br />

1.49<br />

0.84<br />

亿吨<br />

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总量<br />

提高11.1%<br />

0.5<br />

0.45<br />

-<br />

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br />

“十一五”时期循环经济发展情况<br />

提高11个百分点<br />

85.7<br />

75.1<br />

%<br />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br />

提高7.4个百分点<br />

26.7<br />

19.3<br />

%<br />

主要再生有色金属产量占有<br />

色金属总产量比重<br />

提高13.2个百分<br />

69<br />

55.8<br />

%<br />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br />

提高5个百分点<br />

40<br />

35<br />

%<br />

共伴生矿综合利用率<br />

提高5个百分点<br />

35<br />

30<br />

%<br />

矿产资源总回收率<br />

提高59%<br />

66.7<br />

41.9<br />

元/立方米<br />

水资源产出率<br />

提高24%<br />

1.24<br />

1<br />

万元/吨标<br />

准煤<br />

能源产出率<br />

2010年比2005年<br />

2010年<br />

2005年<br />

单位<br />

指标名称<br />

指标上大改善:


31<br />

“十一五”污染减排指标超额完成<br />

SO2排放量变化<br />

2010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br />

到2003-2004年的水平<br />

COD排放量变化<br />

COD排放持续下降<br />

COD减少了<br />

12.45%<br />

SO2减少了<br />

14.29%<br />

GuoQimin


32<br />

小结<br />

宏观部署卓有成效,理论创新取得突破,<br />

立法工作扎实推进,宣传动员有声有色;<br />

规划政策相继出台,技术领域不断开拓,<br />

示范试点凝练模式,循环利用形成规模。<br />

以上成绩离不开国家的宏观政策,更离不开我们理论界的朋友们<br />

的探索,也离不开我们社会各界的实践,特别是离不开各级政府<br />

部门的努力。<br />

还是那句话,我们创造性地发展了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在中国!<br />

GuoQimin


33<br />

(三)我国现阶段循环经济发展<br />

存在的问题<br />

总体来看,经过这几年来的努力,发展循环经济已经取得<br />

了阶段性成果。但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与十七大提出的“循<br />

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br />

GuoQimin


34<br />

1、法规标准不健全<br />

相关的配套法规标准还不健全,各地针对循环经济制定的实施条例<br />

和办法还不多。<br />

2、激励机制不完善<br />

价格体系、税收体系、财政金融等经济政策和部分宏观产业政策需<br />

加快建立和完善。<br />

3、科技支撑不明显<br />

循环经济重大技术的研发力量还比较薄弱,部分资源高效利用和循<br />

环利用的关键技术亟待突破,循环经济自主创新体系尚未形成。<br />

4、评价制度未形成<br />

难以准确统计计算各地的资源产出率。循环经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br />

还不完善,科学评价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考核制度尚未建立。<br />

GuoQimin


35<br />

三、“十二五”期间循环经济<br />

的发展总体思路<br />

GuoQimin


36<br />

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之一<br />

推进企业循环式生产<br />

工业领域:鼓励生态设计、实施清洁生产、推行升<br />

级改造、推广技术应用;<br />

农业领域:测土施肥、农药减量、清洁养殖、污染<br />

控制,立体间作,产业化管理,农工社一体化;<br />

建筑领域:改进建筑设计、减少施工污染、推广节<br />

能改造;<br />

交通领域:推广科学合理设计,保护生态环境;<br />

商贸领域:推广节能设备、倡导绿色消费观念。<br />

GuoQimin


推进产业循环式组合<br />

37<br />

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之二<br />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抓好产业集聚区、产业基地、<br />

产业园区和产业带的建设,促进企业、行业、园区<br />

间的链接耦合;<br />

统筹城市基础设施空间布局,统一筹划餐厨废弃物<br />

利用、生活垃圾填埋、填埋气发电设施、污水处理<br />

设施等项目,实现各项目之间的衔接和耦合;<br />

消除地区壁垒和限制性障碍,促进企业间源共享资、<br />

副产品互换、优势互补,推动产业链的延伸和耦合。<br />

GuoQimin


38<br />

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之三<br />

推进资源循环式利用<br />

推进共伴生矿产资源、大宗产业废弃物、农林废<br />

弃物的综合利用;<br />

加强对低品位矿产资源综合开发技术的示范和推<br />

广应用;<br />

建立涵盖多领域的循环经济标准体系;<br />

培育以咨询服务、评估审核、工程设计、项目监<br />

理、绩效评价、认证认可、职业培训为主的循环<br />

经济服务体系。<br />

GuoQimin


39<br />

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之四<br />

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br />

按照“产业集聚、企业入园,组合成链、<br />

物质循环,园区管理、清洁安全”的原<br />

则,加快推进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br />

今年在甘肃和柴达木率先试点;<br />

“十二五”期间,在全国选择一批园区开<br />

展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br />

GuoQimin


40<br />

完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之一<br />

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br />

积极推进家庭厨余垃圾单独收集并循环利用;<br />

建立健全密闭、环保、高线的生活垃圾收集、中<br />

转和运输系统;<br />

鼓励结合物联网技术探索路线优化、成本合理、<br />

高效环保的收运新模式;<br />

加快设施建设。<br />

GuoQimin


41<br />

完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之二<br />

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br />

加快建设以城市社区和乡村分类回收站点、分拣<br />

中心、集散市场“三位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网<br />

络;<br />

加快回收分拣产业园区建设,推进回收的集约化、<br />

规模化、产业化发展;<br />

培育龙头企业,提高再生资源回收的组织化、规<br />

模化水平;<br />

抓好重点再生资源回收工作,完善再制造旧件逆<br />

向物流体系。<br />

GuoQimin


42<br />

完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之三<br />

推进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化<br />

“十二五”期间,将建设50个国家“城市矿产”示<br />

范基地;各地也要大力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健康发展。<br />

示范基地要达到“七化”要求:<br />

回收体系网络化<br />

产业链条合理化<br />

资源利用规模化<br />

技术装备领先化<br />

基础设施共享化<br />

环保处理集中化<br />

运营管理规范化<br />

GuoQimin


43<br />

推行绿色消费模式之一<br />

大力倡导节约意识:<br />

减量使用生活用品特别是一次性生活用品;<br />

抵制过度包装等浪费资源的行为;<br />

深入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绿色社区<br />

创建活动。<br />

GuoQimin


44<br />

推行绿色消费模式之二<br />

鼓励绿色消费:<br />

鼓励消费者购买能效标识产品、节水认证产<br />

品、环保标志产品、高效照明产品;<br />

鼓励消费者使用资源循环利用产品;<br />

大力倡导政府绿色采购,逐步提高政府采购<br />

中使用可循环使用产品的比例。<br />

GuoQimin


45<br />

强化政策·技术支撑之一<br />

采取综合性的政策措施<br />

科学的规划指导政策;<br />

优惠的财政税收政策;<br />

积极的金融信贷体系;<br />

相对健全的法规体系。<br />

GuoQimin


46<br />

强化政策·技术支撑之二<br />

合理高效的推进体系<br />

模式推广机制 多种形式<br />

技术推广机制 名录等<br />

表彰奖励机制 先进单位<br />

组织协调机制 国务院协调机制<br />

GuoQimin


47<br />

强化政策·技术支撑之三<br />

初步完善的管理制度<br />

资源产出率发布制度;<br />

统计评价制度;<br />

技术、产品名录管理制度;<br />

押金制度;<br />

标志标识制度;<br />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br />

循环经济评价制度;<br />

表彰奖励制度。<br />

GuoQimin


一个目标:<br />

48<br />

小结<br />

“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了资源产出率提高15%的目标。<br />

六个转变:<br />

从低端、分散、小规模利用向高值化、集中化和规模化利用转变;<br />

从只偏重生产环节向注重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全覆盖转变;<br />

从冶金、化工等重点行业向构建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转变;<br />

从单一企业循环式生产向产业链衔接和产业集聚转变;<br />

从示范试点探索向典型模式的全面推广转变;<br />

从提高资源效率和减少废物排放向优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br />

四个方面<br />

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健全资源循环利用回收体系、推广绿色消费模式、<br />

强化政策和技术支撑。<br />

GuoQimin


49<br />

四、《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br />

近期行动计划》导读<br />

GuoQimin


《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共8章,<br />

45节,2万7千字。<br />

四个突出的特点:<br />

前期研究充分、基础工作扎实;<br />

既体现战略性又突出可操作性;<br />

既提出了中长期目标又明确了近期具体指标;<br />

着力创新、与时俱进。<br />

50<br />

GuoQimin


基本原则:强化理念,减量优先;<br />

完善机制,创新驱动;<br />

改造存量,优化增量;<br />

示范引领,全面推进;<br />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br />

高效利用,安全循环。<br />

总体目标是:<br />

51<br />

关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br />

近期目标:到2015年,主要资源产出率提高15%,资源循环<br />

利用产业总产值达到1.8万亿元。<br />

战略目标:循环型生产方式广泛推行,绿色消费模式普及<br />

推广,初步构建起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可持<br />

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循环型社会基本形成。<br />

GuoQimin


52<br />

总体思路<br />

关于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br />

全面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实施清洁生产,促进源头减量。推动资源<br />

综合开发利用,园区循环化改造,合理延伸产业链,实现能源梯级利用、<br />

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土地集约利用。促进企业循环式生产、<br />

园区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增强我国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br />

十大重点行业<br />

推进煤炭、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化学、建材、造纸、食<br />

品、纺织等十大重点行业节能降耗、开展清洁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br />

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br />

每个行业编制了一个基本模式图。<br />

产业园区循环化发展<br />

按照“布局优化、企业集群、产业成链、物质循环、集约发展”的要求,<br />

推进各类产业园区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实施循环化改造,促进园区绿色<br />

低碳循环发展。<br />

GuoQimin


53<br />

GuoQimin


54<br />

关于构建循环型农业体系<br />

总体思路<br />

形成农林牧渔多业共生的循环型农业生产方式,推广工农业复合型循环经济模<br />

式,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br />

种植业<br />

大力发展节约型种植业,推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推动农田残膜、灌溉器材回<br />

收利用,构建种植业循环经济产业链。<br />

林业<br />

推动林竹加工环节节能降耗,开展林竹深加工,推动废弃物多种形式的资源化利<br />

用,构建林业循环经济产业链。<br />

畜禽业<br />

推动畜禽养殖清洁生产,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促进畜禽加工副产物和废弃<br />

物的利用,构建畜牧业循环经济产业链。<br />

渔业<br />

推行设施渔业清洁生产,发展节水养殖,鼓励综合利用,延伸渔业循环产业链。<br />

工农业复合型<br />

构建 粮/菜/畜/林/加工/物流/旅游一体化和三产联动的现代工农复合型循环产业体系。<br />

GuoQimin


55<br />

关于构建循环型服务业体系<br />

总体思路<br />

推进服务主体绿色化、服务过程清洁化,促进服务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br />

展,发挥服务业在引导人们树立绿色低碳循环理念的积极作用。<br />

交通运输业<br />

基础设施建设体现循环经济要求,大力提高运行服务环节资源利用效率。<br />

旅游业<br />

推进旅游景区建设及管理绿色化,引导低碳旅游和绿色消费。<br />

批复零售业<br />

开展清洁生产,创新方式回收废旧商品,严格执行“限塑令”,实行绿色采购。<br />

餐饮住宿业<br />

采购和使用绿色产品,分类排放餐厨废弃物,提供绿色服务。<br />

物流业<br />

提高物流运行效率,建设绿色仓储设施。<br />

GuoQimin


56<br />

关于推进社会层面循环经济发展<br />

(一)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br />

• 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br />

• 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制度<br />

• 加强重点再生资源回收<br />

(二)推动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化发展<br />

• 推进再生资源规模化利用<br />

• 推进再生资源高值化利用<br />

• 推进再生资源清洁和安全利用<br />

• 拓展再生资源来源渠道<br />

(三)发展再制造<br />

• 建立旧件逆向回收体系<br />

• 抓好重点产品再制造<br />

• 推动再制造产业化发展<br />

GuoQimin


57<br />

关于推进社会层面循环经济发展<br />

(四)实施绿色建筑行动<br />

•新建建筑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br />

•推进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br />

(五)构建绿色综合交通运输体系<br />

•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服务环节体现循环经济要求<br />

•倡导绿色出行<br />

(六)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br />

• 建立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体系<br />

• 强化餐厨废弃物管理<br />

(七)推行绿色消费<br />

•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br />

• 政府机构带头节约<br />

GuoQimin


(八)实施大循环战略<br />

【总体思路】:推动产业之间、生产与生活系统之间、国内外之间<br />

58<br />

关于推进社会层面循环经济发展<br />

的循环式布局、循环式组合、循环式流通,加快构建循环<br />

型社会,全面推进循环发展,实现资源利用可循环、环境<br />

容量可承载、经济发展可持续。<br />

【重要措施】:<br />

•推进产业循环式组合<br />

•促进生产与生活系统的循环链接<br />

•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国内外大循环<br />

GuoQimin


59<br />

关于实施循环经济“十百千”示范行动<br />

十百千就是实施十大示范工程,创建<br />

百个示范城市县,培育千个示范企业<br />

和园区。<br />

[目的]:以“十百千”示范行动为载体,进行<br />

技术突破和管理创新,提高资源产出率,推动<br />

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br />

GuoQimin


60<br />

完善循环经济政策<br />

包括产业政策、投资政策、价格和收费政策、财<br />

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br />

健全循环经济法规和标准<br />

提出了需要制定、修改的8个循环经济促进法配套<br />

法规、规章,提出了健全循环经济标准和计量体<br />

系的主要内容。<br />

关于保障措施<br />

GuoQimin


61<br />

加强循环经济管理和监督<br />

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加强循环经济管理,开展循环<br />

经济认定试点,探索市场化管理机制,鼓励建设静脉产业<br />

园,实施园区管理,加强监督检查。<br />

强化循环经济技术和服务支撑<br />

加快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加大技术装备产业化示范,加快<br />

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健全循环经济服务体系。<br />

建立循环经济统计评价制度<br />

完善循环经济统计制度,建立循环经济评价体系,加强统<br />

计能力建设。<br />

关于保障措施<br />

GuoQimin


强化循环经济宣传教育和人才培养<br />

62<br />

加强循环经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建设一批循<br />

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实施循环经济培训计划。<br />

加强循环经济交流与合作<br />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设中日韩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加强两<br />

岸三地合作,强化国际国内统筹协调。<br />

加强循环经济组织领导<br />

关于保障措施<br />

国务院建立健全组织协调机制,指导和协调循环经济发展中<br />

的重大问题,部署重大任务;地方政府对循环经济负总责,<br />

编制年度推进计划;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br />

GuoQimin


63<br />

小结<br />

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1/2/3/4/5/6 + 10/100/1000<br />

一是一套指标,18个主要指标,80个专项指标。<br />

二是两项任务,构建循环型生产方式和绿色消费模式。<br />

三是三个环节,生产、流通、消费。<br />

四是四大方面,循环型工业、循环型农业、循环型服务业、循环<br />

型社会。<br />

五是五种手段,政策引导、示范引领、规划统筹、法规规范、宣<br />

传提高。<br />

六是六条原则,强化理念,减量优先;完善机制,创新驱动;<br />

改造存量,优化增量;示范引领,全面推进;<br />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高效利用,安全循环。<br />

“十百千”示范行动<br />

各项保障措施(例如:执法监督行动 、反食品浪费行动 、任务分解、和年<br />

度推进计划 等)<br />

GuoQimin


64<br />

五、循环经济“十百千”<br />

示范行动<br />

GuoQimin


65<br />

(一)循环经济“十大工程”<br />

1. 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br />

2. “城市矿产”基地建设<br />

3. 再制造产业化<br />

4. 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处理<br />

5. 资源综合利用<br />

6.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br />

7. 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br />

8. 生产过程协同资源化处理废弃物<br />

9. 农业循环经济<br />

10. 循环型服务业<br />

示<br />

范<br />

工<br />

程<br />

GuoQimin


66<br />

举例<br />

“城市矿产”示范<br />

基地建设<br />

GuoQimin


67<br />

“城市矿产”的定义:<br />

“城市矿产”是指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产生和蕴藏在废旧机电<br />

设备、电线电缆、通讯工具、汽车、家电、电子产品、金属<br />

和塑料包装物以及废料中,可循环利用的钢铁、有色金属、<br />

稀贵金属、塑料、橡胶、玻璃等资源,利用量相当于原生矿<br />

产资源,是对废弃资源再生利用规模化发展的形象比喻。<br />

“城市矿产”的基本条件:<br />

“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br />

1. 园区已被确立为国家或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br />

2. 实行园区化管理(有明确的园区边界,成立了园区管委会或专门管理机<br />

构等)。<br />

3. 园区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br />

4. 园区有符合标准的各项环保处理设施,近三年内无重大环保事故。<br />

5. 园区有较为完善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能够保障园区原料来源。<br />

6. 园区“城市矿产”品种两种以上,年集聚量不低于30万吨,有合理产业<br />

链,加工利用量占集聚量的30%以上,且加工利用工艺技术水平国内领先。<br />

GuoQimin


68<br />

“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br />

基本要求:<br />

“七化”要求:回收体系网络化、产业链条合理化、资源利<br />

用规模化、技术装备领先、基础设施共享化、环保处理集<br />

中化、运营管理规范化。<br />

试点的目的:<br />

探索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矿产”资源化利用的管理模<br />

式和政策机制。<br />

试点的意义:<br />

—缓解资源供给瓶颈,保障资源供给安全;<br />

—缓解环境压力,保障生态安全;<br />

—“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内<br />

容,有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br />

GuoQimin


69<br />

“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br />

进展情况:<br />

2010、2011、201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先后三批确<br />

定了29个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利用循环经济发展专项<br />

资金带动总投资435亿多元,新增各类再生资源的加工利用量<br />

3500余万吨,产值将超过1600亿人民币。<br />

建设目标:<br />

“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是“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循环经济<br />

重点工程之一。到2015年,国家将在全国建成50个左右技术<br />

先进、环保达标、管理规范、利用规模化、辐射作用强的国<br />

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带动社会投资1500亿元,形成7000<br />

多万吨各类再生资源的加工利用能力,年产值将超过4300多<br />

亿元。<br />

GuoQimin


70<br />

“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组织程序<br />

编报实施方案<br />

地方初审<br />

批复并确定为试点单位<br />

考核验收<br />

不<br />

通<br />

过<br />

交回已经<br />

拨付资金<br />

签订<br />

承诺书<br />

通<br />

过<br />

联合推荐<br />

联合评审<br />

拨付50%财政补助资<br />

金<br />

实施建设任务<br />

拨付50%财政<br />

补助资金<br />

GuoQimin


71<br />

(二)创建百个<br />

循环经济示范城<br />

市(县)<br />

GuoQimin


72<br />

定义:<br />

全面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和绿色消费模式,率先构建起覆盖<br />

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政策法规体系以及促进机制比<br />

较完善,资源产出率提高幅度超出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范<br />

围内具有循环经济发展示范性的城市(县)。<br />

创建目标:<br />

到2015 2015年,创建 年,创建100 100个左右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br />

个左右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br />

另外针对示范市,设有70<br />

另外针对示范市,设有 70几项指标,示范县有<br />

几项指标,示范县有50 50几项指标,<br />

几项指标,<br />

申报条件:<br />

正式出台了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或行动计划;<br />

正式出台了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或行动计划;<br />

循环经济产业链条清晰<br />

循环经济产业链条清晰;<br />

属于国家、省级循环经济示范试点;<br />

属于国家、省级循环经济示范试点;<br />

“十一五 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超额完成。<br />

期间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超额完成。<br />

GuoQimin


73<br />

主要任务<br />

推行循环生产方式;健全完善回收体系;推广普及绿色建<br />

筑;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进生产生活系统链接;普及绿色<br />

循环理念,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健全长效政策机制。<br />

基本要求:<br />

资源产出率提高幅度超出全国平均水平;循环型生产方式基<br />

本形成;率先构建起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城市<br />

建筑、交通和基础设施基本实现绿色化、循环化;生产系统<br />

与社会生活系统的循环链接更趋完善;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br />

完成情况优于上级政府分解指标;绿色生活方式普遍推行,<br />

形成浓厚的绿色循环文化氛围;循环经济发展长效机制基本<br />

建立;循环型社会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新型城镇化和生态<br />

文明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br />

GuoQimin


74<br />

享受国家优惠<br />

政策及财政奖励<br />

加强资金支持,创新<br />

金融政策,政策先行<br />

先试、开展宣传表彰<br />

上报推荐材料<br />

省级相关部门审查<br />

提交推荐名单<br />

提交实施方案<br />

发改委、财政部联合评审<br />

网上公示<br />

开展创建<br />

验收命名<br />

定期复查<br />

淘汰<br />

淘汰<br />

GuoQimin


75<br />

(三)培育千家循环经济示<br />

范企业(园区)<br />

选择1000家骨干企业或园区,树立循环经济典型。<br />

示范企业(或园区)的资源产出率、土地产出率、<br />

单位产值能耗、物耗、水耗、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br />

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等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br />

和国际先进水平。<br />

目前正在制定准入条件、指标体系、工作程序。<br />

GuoQimin


76<br />

绿<br />

色<br />

发<br />

展<br />

前<br />

景<br />

广<br />

阔<br />

生态文明<br />

Thanks!<br />

循<br />

环<br />

经<br />

济<br />

更<br />

领<br />

风<br />

骚<br />

GuoQimin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