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1.2017 Views

迷 失 方 向 的

abs_186_txt_finaloutputversion

abs_186_txt_finaloutputversion

SHOW MORE
SHOW LESS

Create successful ePaper yourself

Turn your PDF publications into a flip-book with our unique Google optimized e-Paper software.

不 公 義 , 教 會 卻 不 能 直 接 地 有 任 何 <strong>的</strong> 政 治 行 動 ,<br />

因 為 教 會 對 歷 史 必 須 如 何 走 下 去 並 沒 有 知 識 。 7<br />

但 這 不 是 說 , 教 會 可 以 對 國 家 <strong>的</strong> 行 動 漠 不 關 心 ,<br />

一 點 聲 音 也 沒 有 。 教 會 在 甚 麼 時 候 才 發 聲 呢 ? 潘<br />

霍 華 在 文 章 中 提 出 一 個 非 常 籠 統 <strong>的</strong> 原 則 :「 太 少<br />

<strong>的</strong> 秩 序 和 立 法 , 或 太 多 <strong>的</strong> 秩 序 和 立 法 , 都 逼 使 教<br />

會 發 聲 」。 8 當 國 家 <strong>的</strong> 秩 序 和 立 法 太 少 時 , 一 個<br />

羣 體 <strong>的</strong> 權 利 就 被 剝 削 ; 當 國 家 <strong>的</strong> 秩 序 和 立 法 太 多<br />

時 , 教 會 <strong>的</strong> 宣 講 權 利 就 被 剝 奪 。 潘 霍 華 明 白 到 ,<br />

要 判 斷 一 個 羣 體 <strong>的</strong> 權 利 有 否 被 剝 削 並 不 容 易 , 而<br />

且 「 權 利 <strong>的</strong> 觀 念 」 亦 因 應 歷 史 <strong>的</strong> 變 化 而 轉 變 。 無<br />

論 如 何 , 當 國 家 <strong>的</strong> 立 法 和 秩 序 太 少 或 太 多 , 教 會<br />

就 要 發 聲 。 潘 霍 華 指 出 , 此 時 教 會 可 有 三 <strong>方</strong> 面 <strong>的</strong><br />

行 動 回 應 : 9<br />

1. 質 詢 國 家 <strong>的</strong> 行 動 及 其 特 質 <strong>的</strong> 認 受 性 ;<br />

2. 服 侍 在 國 家 行 動 中 <strong>的</strong> 受 害 者 ;<br />

3. 不 單 為 壓 在 輪 子 下 <strong>的</strong> 受 害 者 包 紮 傷 口 , 更<br />

要 「 抓 着 / 卡 住 輪 子 <strong>的</strong> 輪 輻 」, 即 設 法 阻 止<br />

車 輛 <strong>的</strong> 前 進 。<br />

就 着 第 三 點 而 言 , 潘 霍 華 並 沒 有 為 教 會 <strong>的</strong><br />

可 行 <strong>方</strong> 案 設 定 底 線 , 似 乎 只 要 能 夠 阻 止 國 家 機<br />

器 前 進 就 可 以 了 ( 即 從 達 成 <strong>的</strong> 結 果 去 考 慮 )。<br />

〈 亞 利 安 條 款 〉 在 同 年 9 月 通 過 「 褐 色 會 議 」 被<br />

帝 國 教 會 接 納 。 所 有 猶 太 籍 牧 師 都 被 迫 離 開 事 奉<br />

崗 位 。 對 於 帝 國 <strong>的</strong> 反 閃 族 主 義 , 潘 霍 華 發 表 〈 教<br />

會 面 對 猶 太 人 問 題 〉 一 文 作 回 應 。 潘 霍 華 亦 建 議<br />

教 會 召 開 一 個 大 公 議 會 , 以 反 對 德 意 志 基 督 徒 把<br />

納 粹 教 條 引 進 教 會 之 內 。 此 外 , 潘 霍 華 又 建 議 教<br />

會 發 動 罷 工 <strong>向</strong> 當 局 施 壓 , 可 惜 當 時 無 人 理 會 。 10<br />

1933 年 8 月 , 潘 霍 華 與 撒 瑟 (Herman Sasse) 在<br />

伯 特 利 草 擬 〈 伯 特 利 信 條 〉(the Bethel Confession),<br />

陳 述 傳 統 基 督 教 <strong>的</strong> 基 本 信 仰 。 此 時<br />

亦 有 不 同 <strong>的</strong> 信 仰 宣 言 在 草 擬 中 。〈 伯 特 利 信 條 〉<br />

經 二 十 多 位 神 學 家 <strong>的</strong> 修 改 後 , 那 本 來 非 常 明 確 、<br />

針 鋒 相 對 <strong>的</strong> 立 場 變 得 含 糊 起 來 。 潘 霍 華 看 到 最 後<br />

<strong>的</strong> 版 本 感 到 非 常 <strong>失</strong> 望 , 拒 絕 簽 署 。 11 潘 霍 華 在 <strong>失</strong><br />

望 和 疑 惑 中 決 定 前 往 倫 敦 擔 任 兩 所 德 語 教 會 <strong>的</strong> 牧<br />

者 , 暫 時 脫 離 德 國 <strong>的</strong> 教 會 鬥 爭 。<br />

潘 霍 華 在 一 封 信 中 ( 寫 於 1933 年 10 月 24<br />

日 ) <strong>向</strong> 巴 特 (Karl Barth) 澄 清 , 決 定 離 開 前 其<br />

實 在 東 柏 林 有 一 間 教 會 給 他 邀 請 , 只 是 局 勢 <strong>的</strong> 變<br />

化 使 他 不 能 留 在 一 個 接 受 〈 亞 利 安 條 款 〉 <strong>的</strong> 教 會<br />

裏 事 奉 上 帝 。 對 於 這 樣 <strong>的</strong> 一 個 教 會 , 他 誓 要 堅 持<br />

反 對 <strong>的</strong> 立 場 , 絕 不 妥 協 。 12 潘 霍 華 離 開 了 柏 林 ,<br />

卻 沒 有 把 德 國 教 會 <strong>的</strong> 狀 況 置 身 事 外 。 在 普 世 教<br />

會 合 一 運 動 上 , 潘 霍 華 繼 續 運 用 他 <strong>的</strong> 影 響 力 ,<br />

極 力 阻 止 合 一 運 動 <strong>的</strong> 領 袖 們 給 予 帝 國 教 會 合 法<br />

性 。 潘 霍 華 在 1935 年 4 月 15 日 重 返 柏 林 , 在 芬 根<br />

瓦 (Finkenwalde) 主 持 一 所 由 認 信 教 會 開 辦 <strong>的</strong><br />

神 學 院 。 潘 霍 華 此 時 以 培 訓 下 一 代 更 懂 得 尊 重 、<br />

建 道 通 訊 Alliance Bible Seminary Bulletin 186<br />

13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