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1.2012 Views

Greenart over plasticdisaster pressrelease

Greenart over plasticdisaster pressrelease

Greenart over plasticdisaster pressrelease

SHOW MORE
SHOW LESS

You also want an ePaper? Increase the reach of your titles

YUMPU automatically turns print PDFs into web optimized ePapers that Google loves.

新聞稿 2012 年 10 月 23 日<br />

膠災世代‧藝術再生<br />

「膠海無涯。膠粒再生藝術展。。」<br />

“Green Art <strong>over</strong> Plastic Disaster”<br />

開幕禮:2012 年 11 月 17 日 ( 星期六 ), 5pm – 7pm<br />

地點:My Art Temptation ( 天后皇龍道 15 號地舖 )<br />

展期一:2012 年 11 月 17 日 至 11 月 25 日 ( 平日及假日 ), 1pm – 8pm<br />

地點:My Art Temptation ( 天后皇龍道 15 號地舖 )<br />

展期二:2012 年 12 月 15 日、16 日 ( 星期六、日 ), 1pm – 7pm<br />

地點: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天台 ( 九龍石硤尾白田街 30 號 JCCAC )<br />

「膠海無涯。膠粒再生藝術展。。」 ( Green Art <strong>over</strong> Plastic Disaster ) 是 香港設計聯會<br />

( HKDC ) 及 My Art Temptation ( M.A.T. ) 合辦。由 HKDC 策展並聯繫本地青年藝術家,而<br />

M.A.T. 畫室更安排其畫班小朋友親臨受災海灘清理膠粒,並即場創作,藉此認識再生藝術,增<br />

強環保意識。<br />

「膠粒再生藝術展」顧名知以「再生藝術」理念為創作基礎,作品以膠粒為主角,而基底及配<br />

件使用棄置膠物及二手物料,以貫徹環保藝術的理念;除了藝術品展示,亦有環保專題探討,<br />

望大眾欣賞藝術之餘,能引發對現世代生活的省思。而藝術品再造不一定成為「用品」,旨在<br />

讓物料價值延伸。人類正陷入膠世代,讓那些人類濫用濫棄而負上惡名的塑膠,延長存在價值。<br />

甚至冀望塑膠物在循環使用下,粒子消磨而分解,不至於呆在堆填區數百年而不能解脫。工業<br />

革命後,人類越發嚴重地破壞地球的天然設計,幾乎到無可挽救的地步。身為覺醒新一代,我<br />

們要好好動用藝術及設計思維去修復世界。<br />

展覽分三部份:本地藝術家作品、M.A.T 小畫家創作、專題探討 ─ 膠品在生態和生活的影響。<br />

創作媒體多樣也是展覽作品的特色,由漫畫、塑膠彩畫、青版/藍印技術、手工黏貼膠粒雕塑<br />

到 概念攝影等等,背後更承載著藝術家對現世的感觸和祝願。偶有題目相近,亦非大同小異,<br />

作品質地和訊息投射依然獨特。有的呈現以植物,有的是食物,有的是動物,有的是意識上......<br />

十數作品以同一理念,展示著不同角度的細緻的警醒。<br />

http://www.facebook.com/GreenArtOverPlasticDisaster<br />

【聯絡】王艷璇 ( HKDC 執委 ) 電話:9126-1904 電郵:suen@hkdc.org<br />

或 Loretta Lau ( M.A.T. Art Director ) 電話:6019-0118 電郵:ttattahk@gmail.com


【 藝術行動的緣起 】<br />

於 2012 年 7 月,香港十號風球後,驚現膠災。原來運送聚丙烯膠粒的貨櫃翻倒墮海了,60 億<br />

顆膠粒逐破袋而出,散落港海。兩星期後事件被揭發,受廣大關注,紛紛組成義工團到海灘石<br />

灘清理。我們藝術朋友也身體力行「執膠粒」,卻發覺未有良好的回收安排,竟是掉去堆填區。<br />

雖知有組織清理了大量膠粒,並作回收處理,但也有大部份自發的義工不知回收渠道,於是我<br />

們希望給大家多一個處理膠粒的選擇,交給我們「藝術再造」。並以塑膠物料對地球生命的影<br />

響作主題展覽,帶出環保訊息,望有警世之效。<br />

【「再生藝術」理念 】<br />

能量不滅,只有轉化。萬物不會消失,粒子以不同狀態組合重生。藝術家能拋開對事物的既有<br />

認知,本質是沒有「垃圾」的概念。「再生藝術」由單純的二手物料再運用,到高呼反對過度<br />

主義文化。反思在狂熱消費浪潮中人們濫棄的產品,竟被標籤成「廢料」;藝術再造重新賦予<br />

那些物資的使用價值。「再生藝術」的推動,近年在世界熱起來,德國、台灣等除了有年度藝<br />

術展,更有大量標明是循環再用物料製成的飾品及用品發售。<br />

【 參展藝術家名單 】<br />

Ann Dan Hin Ka、Caca Yu、Ceci Chan、4res、HingNing Lee、James Lo、Ka Yan Leung、<br />

Non Anna、Peon Chan、阿欣、何陸陸、周小某、喜嘻果、葉阿煩 及<br />

( M.A.T 小畫家: ) Manon, Arthur, Marguerite, 余欣禧, 張駿熹, 劉慧琛, Nicole Pau, Henri Ma, 吳<br />

乃榮, 徐卓玲, Albare and Apolline, Titouan<br />

# 11 月 20 日晚 全體藝術家及策展人於 M.A.T.合照<br />

# 由 M.A.T.安排小朋友親身到海灘清理膠粒,並即場創作


【 藝術家及部份作品簡介 】<br />

何陸陸(何兆南) 攝影工作者。出身於 1984 年,第 4 代香港人。現專注攝影,酷愛黑白,<br />

偶爾在紙上寫點字,喜歡發掘各類寫實的攝影題材,表達自我存在的觀點。現為攝影組織<br />

〈黑點〉成員。<br />

作品介紹:〔幻想〕 60"x40 相片<br />

4res 雜誌平面設計師。〈電影夢囈〉Blog 主。繪本〈小學雞周記〉作者。<br />

作品介紹:〔關於生態災難的世界地圖〕膠粒災難也許只是生態災難地圖的一小撮,但足以<br />

教一城市的人惶恐不堪。在我看來,膠粒事件是個引子,是個嚮導,讓我們透過切身的海洋<br />

污染及食物鏈關係,主動了解大自然生態狀況;但其實自然生態,本是我們人類--在地球居住<br />

的其中一個物種--必須關注的議題。只是生活在石屎森林,科技掩蓋了自然,才出現對自然生<br />

態不求甚解者芸芸的情況。<br />

後顧也要前瞻,小弟也想符合大會「警世」之題,遂把近 20 年世界各地屬自然生態災難的個<br />

案一一列舉,用雪白膠粒拼出蒼白世界地圖+infographics,希望能勾起觀者警覺慾,再做點事<br />

情,便是小弟之願。<br />

周小某 愛好動漫遊戲文化,作品以漫畫及陶瓷媒介,次文化為主軸,目前為獨立漫畫工作者。<br />

作品介紹:利用膠粒加上對白漫畫形式製作一個故事。<br />

Peon (平安) 一個平凡的藝術創作人....覺得人對世界需要點關心!!<br />

作品介紹:〔樹塚〕 原本想以膠粒作為未來世界人類的墳墓為題而起<br />

步,但自己對一般墳墓的感覺不太良好,於是以我最愛的[樹]作為一切自<br />

然界的墓碑為題去造型.....但仍保留純潔的本色!!<br />

希望世界在未來不需要用膠樹來記念巳經滅絕消失的樹木及植物!!<br />

#全個以膠粒黏貼塑型!<br />

Caca Yu 有"港女老婆"之稱,著名漫畫家 Cuson 的太太,是電腦程式員和化妝師的混合體,<br />

沒有任何藝術細胞,只有懶洋洋的身驅。<br />

作品介紹:〔荒膠的沙漏〕 人類製造的污染,令大自然每天在倒數。於是作品以膠粒,膠樽,<br />

指甲油,閃粉,布碎,羊毛製成。<br />

思詩 繪本作家,愛繪畫、愛攝影、愛幻想、愛回憶、愛創作、愛玩、<br />

更非常愛吃。2007 年被出版社發掘,由網誌小畫家踏上繪本作家之路,<br />

此後出版過多本繪本作品。網頁:http://www.cecidesign.com<br />

作品介紹:〔魚人〕 作品帶出人愛吃魚達到瘋狂程度,導致海洋生物<br />

被嚴重濫捕,並讓世人反思人與魚之相依關係。<br />

Ka Yan Leung 一個超喜歡星星,喜歡自然,喜歡環保的女孩<br />

作品介紹: 〔己所不欲,勿施於魚〕 雞蛋仔, 魚蛋..等都是很受香港人歡迎的小食,但若混雜<br />

了膠粒或用膠粒製作,還會有人吃嗎?<br />

本作品是想帶出人類把那些膠粒,垃圾等廢棄物掉誰大海,是自私的行為,希望大家反省,既然自己<br />

也不要的東西,更不要施給其他動物,影響牠們的生活。


阿欣 SaWah 只係一個 IT 人,唔係啲咩藝術人,但我喜歡<br />

做小手作,從中得到很多樂趣同滿足,當然,亦好支持藝術<br />

創作。<br />

作品介紹:〔「魚膠」似漆〕 當魚吃下膠粒後, 魚和膠粒就<br />

好像黏在一起, 帶來的禍害會『魚』『膠』似漆, 如影隨形,影<br />

響極之深遠。<br />

喜嘻果 主修視像傳意,2012 年畢業於伯明翰城市大學。著有二個繪本創作 (2006) 及 (2007),2012 年更舉辦首個個人畫展,展<br />

示 的手繪。曾參於多種不同媒介的創作,後來便發覺,原來不太必要<br />

以「創作」作為一個包裝,真正重要的是從觀念、策劃以至行動本身。<br />

作品介紹:〔饕宴〕 意念:媽媽從小教導我要時常感恩給我們餵食的天神,我們住的污水渠,<br />

吃的膠粒,呼吸的空氣和溫暖的大地,一切一切都源自在我們身邊的天神,所以我們一定要<br />

好好報答天神,最後甚至連自己的軀體也要奉獻給祂。<br />

葉阿煩 從事視覺藝術教育;專長:陶瓷、平面設計、多媒<br />

體影片<br />

作品介紹:〔「膠」換食物〕 當 150 噸的聚丙烯膠粒傾倒於<br />

香港海域的時候,政府不但沒有第一時間公佈消息及尋求方法<br />

來解決,相反是不斷強調:「膠粒無毒」。<br />

但其實無毒是否就等於無害?無毒是否就能叫人放心?無毒就<br />

能將一件可能發生的生態災難淡化?作品將通過沙灘拾回的膠<br />

粒和垃圾製作一系列的仿真的食物,並以裝置形式呈現;讓觀<br />

眾們反思眼前這些看似食物的膠粒及廢物,我們又會否因為看<br />

似食物就能把它放進口裡;同樣道理是否一些無毒的膠粒就等<br />

於它對環境沒有害呢?<br />

Ann Dan Hin Ka 譚衍嘉 生於香港,2012 年畢業於香港藝<br />

術學院學士學位課程,主修繪畫。其作品以多種物料及裝置為<br />

主要媒介。<br />

作品介紹:〔Trees 樹們〕 不知道由什麼時候開始, 樹木與人<br />

的距離愈來愈遠, 然後慢慢地, 人的生活需要更多的科技支援,<br />

整個土地充斥人造化學物, 於是, 生命的根變成了電線, 花果<br />

變成了化學物。努力地記下樹木的形狀,在大自然消失之前。<br />

# 魚眼和豆鼓就是膠粒了!<br />

魚是用紙漿造型再上色。<br />

# 樹上的膠(粒)果。<br />

NoN ANNA 從事視覺藝術教育,平日個人創作以繪畫、攝影、水彩及速寫為主,喜歡發白<br />

日夢,是廉價又節能的益智活動!希望透過是次執膠大行動,用藝術與大眾溝通。<br />

作品介紹 (共三件):<br />

1. 〔30 毫克/15 噸 (30mg/15 tons)〕 人類不停製造問題破壞生態,卻無力解決自己製造出<br />

來的問題。在親身投入拾膠粒行動時,面對 15 噸份量,真切地體會到我們在面對污染問題時<br />

的無力感。當下,即使是這 30/15,000,000,000 毫克(mg),都變得沉重非常,更感受到人類<br />

的渺小。 物料:膠粒、秤


2. 〔來自自然 (Something from nature)〕 人類生於自然,生活大小所需都向大自然支取,卻<br />

缺少感恩和愛護的心。。<br />

3. 〔膠粒再生 (Green Art <strong>over</strong> Plastic<br />

Disaster)〕 膠粒災難已成事實,除了消<br />

極的咒罵與責難,更希望將之轉化為正<br />

能量,成為創造綠色城市的新動力。作<br />

品透過藍印技術,將膠粒投影在畫紙上,<br />

形成顆顆晶瑩剔透的露珠,滋養成再生<br />

藝術。<br />

# 透過藍印技術,將膠粒投影在畫紙上<br />

HingNing Lee 一個好迷茫的 freshman<br />

作品介紹:〔自食其果〕 人類破壞環境,最終的惡果一定會由人類來承受。膠粒掉進海洋,<br />

受影響的可能只是我們的食物;但人類自古對環境的破壞,又何只如此?<br />

作品中,由垃圾做成的食物代表著人類因破壞環境而必須承受的惡果,膠餐盒餐具則代表人<br />

類仍然「堅持」的非可持續發展生活方式。當你知道有一天,飯盒中的飯菜可能都會變成污<br />

染物,受破壞的環境也會威脅人類的生活時,你還會繼續執迷不悟嗎?抑或是,你要等到那<br />

天的來臨才會覺悟?<br />

James 2010 年是平面設計師,11 年後突破新嘗試, 從<br />

藝術手法開始嘗試各種藝術表達的感興人, 插畫,顏料,工<br />

藝,成衣,飲食,攝影,立體,手作,表演,歌唱,等藝術表達來進<br />

一步了解藝術的收養,認真的想令自己修養更進一步的半<br />

藝術伙子。<br />

作品介紹:這是塑造末日後的環境一少處,人類不要忘<br />

記塑料、膠類本也是生於大自然,只是自然界要分解塑<br />

料、膠的時間比較久,紙張下一場雨就可以分解,但塑<br />

膠則需要十多年以上,正因如此,所謂污染的影響只限<br />

在人間界,而分解不能的只是人類的恐懼心。<br />

M.A.T 小畫家創作 M.A.T.於 10 月 7 日早上與 12 位小<br />

畫家進行《大浪灣清理沙灘創作工作坊》,講解是次海<br />

洋污染的源由及清理膠粒活動的意義。隨後到沙灘進行<br />

清理活動並紀錄活動概況。下午隨即進行集體繪畫創作。<br />

作品介紹:《如果我是魚》,以受污染的海洋生物為題,<br />

幻想受感染或吃膠粒後的海洋生物長相會變成怎樣,又<br />

把自己親手拾到的膠粒及廢物放到作品之中,使膠粒再<br />

生,成為集體藝術創作,發揮學童的想像力,同時警惕各<br />

界環保的重要性。<br />

導師:Loretta Lau, Kay Chung, Sharen Sin, Noriane See<br />

更多照片可到”facebook fans page 相簿”:<br />

http://www.facebook.com/GreenArtOverPlasticDisaster/photos_stream<br />

# 分解不能的是人類的恐懼心<br />

( 混合媒體大畫局部 )


【 香港設計聯會 Hong Kong Design Community 】<br />

香港設計聯會為一非牟利志願團體,致力推動香港設計的整體<br />

發展。我們相信「設計不單是一種生產服務的工作,它也是一<br />

種思維方式與生活態度」。<br />

除了著重提升業界的專業水平外,我們亦致力於推廣與設計有<br />

關的普及教育,從不同範疇研究設計,以發揮其最大效用。<br />

會址:九龍石硤尾白田街 30 號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L2–04<br />

網址:hkdc.org<br />

臉書:http://www.facebook.com/hkdc.org<br />

【 My Art Temptation 】<br />

My Art Temptation (M.A.T.) 是由四位熱心推動藝術創作文化的<br />

80 後開設的自助畫室及視藝術創作中心。 除提供自由自助繪畫<br />

服務外,也集合不同形式的藝術活動,希望能與不同藝術愛好<br />

者以合作形式攜手把藝術帶進社區。<br />

地址:天后皇龍道 15 號地舖<br />

網址:myarttemptation.com<br />

臉書:http://www.facebook.com/MyArtTemptation<br />

【 香港藝穗民化節 】<br />

“民間起動 起動民間!” 香港藝穗民化節 2012 是亞洲首個真<br />

正由民間發起的開放式藝穗節。2012 年 11 月 23 日起連續三星<br />

期,由 50 多個團體在 29 個表演場地上演或展出超過 150 場次<br />

的節目,演出藝團來自本地、台灣、法國及日本,作品涵蓋戲<br />

劇、舞蹈、音樂、展覽等藝術範疇。表演場地之多樣化亦是本<br />

節一大特色,包括民間營運的排練室、書店、裁縫店、髮廊、<br />

畫廊、鬧市街頭等。當中的「節中節」,亦為藝民節增添色彩。<br />

網址:pplsfringe.com<br />

臉書:http://www.facebook.com/pplsfringe<br />

【 聯 絡 】<br />

膠海無涯。膠粒再生藝術展。。 ( Green Art <strong>over</strong> Plastic Disaster )<br />

http://www.facebook.com/GreenArtOverPlasticDisaster<br />

聯絡人:<br />

王艷璇 ( HKDC 執委 )<br />

電話:9126-1904<br />

電郵:suen@hkdc.org<br />

或 Loretta Lau ( M.A.T. Art Director )<br />

電話:6019-0118<br />

電郵:ttattahk@gmail.com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