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2013 Views

以自傳「我是男校畢業的女生」

以自傳「我是男校畢業的女生」

以自傳「我是男校畢業的女生」

SHOW MORE
SHOW LESS

Create successful ePaper yourself

Turn your PDF publications into a flip-book with our unique Google optimized e-Paper software.

投稿類別:健康/護理類<br />

篇名:<br />

跨性別的生命故事,以自傳「我是男校畢業的女女生」為例<br />

作者:<br />

謝昆霖。台北市立成功高高級中學學。高高一 9 班<br />

指導老師:<br />

陳怡如如老師<br />

1


壹●前言<br />

一.研究動機<br />

跨性別的生命故事,以自傳「我是男校畢業的女女生」為例<br />

在我還只是一位國中生時,曾有一位女女同學學問我 :「會想去變性的人,是不是<br />

都是同性戀?」,我問她她為什麼會這麼想?她她回我 : 「因為他們喜歡的是同性阿!<br />

所以才要去變性」,後來我發現,我們班上有許多人都有這種想法,但這種想法<br />

是錯誤的!因為同性戀們的性別認同並沒有問題,他們對自己的性別是滿意的,<br />

只是他們的性取向是同性而已,而真正會想去變性的人,是患了一種名叫「性別<br />

認同障礙」的疾病,患者會對自己的生理性別極不滿意,而當患者對自己的生理<br />

性別的不滿產生環境中的適應困難時,他們可能會選擇變性手術,以達到生心理<br />

的一致,若是要用一句話來形容容,就就好好像:「一位 A 性別的靈魂魂,被關在 B 性別<br />

的身體體裡了」這些人是非常痛苦的因為若是他們沒去做變性手術,那他們就就必須<br />

一輩子生活在身心不合諧的狀況下,而且必須隨時注意自己是否顯露出異性的氣<br />

質,以免受到社會的攻擊,所以我想利用這篇研究來提醒大家家,若是身邊有這樣<br />

的人,不要嘲笑他,要接受他,因為對於他們來說,周遭環境的支持.接納是非<br />

常重要的!!<br />

二.研究目的<br />

1.藉由此次研究分析影響性別認同障礙之心理、生理、社會環境等因素。<br />

2.重新省思社會上的性別問題。<br />

3.增進自身知識 。<br />

三,研究架構<br />

本研究所探討的個案將以自傳「我是男校畢業的女女生」中的主角--椿姬姬彩菜為主<br />

四,研究方法<br />

性別認同障礙<br />

性別認同障礙<br />

生理 心理 社會環境 社會環境<br />

社會環境<br />

採文獻探討,以閱讀書籍、論文、期刊、網頁為主,並加上個人意見,加以整理.。<br />

2


貳●正文<br />

跨性別的生命故事,以自傳「我是男校畢業的女女生」為例<br />

一,性別認同障礙的病徵、病因、治療<br />

(一).病徵<br />

根據美國精神醫學學學學會所出版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DSM-IV)所<br />

定定義,要被診斷為性別認同障礙,至少少要符合以下五項條件的其中四項(或更多):<br />

1.必須要有證據顯示患者有強烈且持續的想要變成異性的慾望。<br />

2.跨性別認同不能是因為認為另一種性別在社會、文化上具有優勢。<br />

3.必須要有證據顯示患者對自己的生理性別或性別角色有持續的不適應感。<br />

4.患者不可以在生理上擁有跨性別狀態(例如如睪丸酯酮不敏症或先天性腎上腺增<br />

生症)。<br />

5.必須要有證據顯示患者在生活、社交、工作上遭遇重大困難。<br />

需要注意的是,少少數精神分裂、人格分裂患者可能會出現自己是異性的幻想<br />

性別認同障礙在孩孩童時就就可能發生,女女孩孩會喜歡玩玩具卡車,喜歡跑跑跳跳,<br />

拒絕穿裙子或任何女女性的衣服,上廁所時拒絕用坐姿姿,認為自己不會有乳房及月<br />

經並堅持長大後自己的陰蒂蒂會長成陰莖跟睪丸,而男孩孩個性內向,喜歡玩布娃娃娃娃<br />

和從事靜態的活動,如如廁時喜歡用坐姿姿,討厭自己的陰莖和睪丸並堅信長大後陰<br />

莖和睪丸會消失不見。<br />

(二).病因<br />

1.生理部分<br />

人一生中有兩個時期是賀爾蒙蒙分泌最多的,分別是母親懷孕時的第六到七周與<br />

青春期,而對性別認同影響最深的是在母親懷孕時的第六到第七周,在這之前男<br />

性和女女性在生理上是沒有差別的,而到了這個時期胚胎會開始始照著基因的設計圖<br />

開始始分泌男性賀爾蒙蒙,使男性的大腦形成男性的形態,而若大腦沒有受男性賀爾<br />

蒙蒙的影響,大腦就就會停留在預設狀態-女女性的大腦,而這或許就就是男性性別認同<br />

障礙患者比較多的原因吧。(洪蘭,2006)<br />

3


2.社會學學習論<br />

跨性別的生命故事,以自傳「我是男校畢業的女女生」為例<br />

Bandura 等社會學學習論心理學學家家認為性別角色是藉由觀察察學學習(observational<br />

learning)習得,藉由模仿楷模的某些合乎自己性別的行為,再藉由正/負強化習得<br />

這些行為,而這些楷模包括了家家長、同儕、老師及媒體體,而性別認同障礙是由於<br />

錯誤學學習而導致的。<br />

3.認知發展展理論<br />

由 Kohlberg 所提出的認知發展展理論認為兒童是能夠自行理解外界意義的個<br />

體體,並指出性別認同的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基本性別認同階段,大約在兩歲<br />

左右,此時兒童已能分辨性別了,但會隨著外在穿著的改變而改變,第二階段,<br />

性別穩定定階段,此時兒童已能了解性別是不能輕易改變的,不過他們還是認為會<br />

因為行為的改變而改變他們的性別,第三階段,性別恆定定階段,此時兒童已經確<br />

實實的知道,外表、行為的改變是無法改變他們的性別了,所以「性別角色」是社<br />

會的作用,而不如如性別(Gender)是不能更動的。(2009,林家家慧)<br />

4.性別基模論<br />

由 Bem 所提出的性別基模論,認為兒童從小就就擁有性別基模,所謂基模是一<br />

種認知結構,一種天生的組織能力(如如不必學學習就就會用手拿取積木),而當個體體需<br />

要處理一些訊息,特別是有關於性別時,就就會透過性別基模來解釋,並順應<br />

(adaptation)及同化(assimilation)。<br />

5.精神分析、社會學學、女女性主義<br />

Freud 以解剖學學的概念提出了雙性特質的概念,他認為人天生都擁有雙性特質,<br />

而藉由性心理的發展展而逐漸改變,根據 Freud 的性心理發展展論,人格發展展有五個<br />

時期: 1.口唇期 2.肛門期 3.性器期 4.潛伏期 5.兩性期,其中性器期對性別的發展展<br />

最為重要。<br />

伊底帕斯期大約發生在三歲,這時正好好處於性器期,此時主要的快感來源是來自<br />

於性器官官,同時想要使與自身不同性別的家家長把自己是為唯一的「愛慾客客體體」,<br />

但這時孩孩童突然意識到,原本二元的關係因為第三者的加入而成為了三元架構,<br />

此時男童因為察察覺到了父親的威威脅,而產生了殺人的慾望,而這個慾望卻帶來了<br />

罪惡感及懼怕父親報復的恐懼感,而這種恐懼則是來自,男童懼怕父親閹割了<br />

他,這種恐懼感使他認同了父親,並且內化了他,而對父親的認同夾帶的是,想<br />

要成為像父親一樣的人,並且尋尋找和原初的愛慾客客體體-即自己的母親一樣的人,<br />

從這裡可以看到,男童結束伊底帕斯情節的原因,是因為強烈的恐懼感,使得他<br />

4


跨性別的生命故事,以自傳「我是男校畢業的女女生」為例<br />

不得不接受,但使得女女童結束伊底帕斯情節的力量卻不是哪麼的明確,在女女童伊<br />

底帕斯情節時,因女女童意識到自己是沒有陰莖時,突然覺得自己是位居居下位的,<br />

而這使得女女童「傾向」於責怪母親沒有生給他完完整的身體體,而轉而把父親當成了<br />

愛的客客體體,Freud 發現當女女童發現自己處於弱勢時會有三種反應, 1,中止任何<br />

性慾,(即造成精神官官能症) 2.頑固的認為自己擁有陰莖,而變得過度男性化 3.<br />

女女性化,而且從幼稚的陰蒂蒂性慾轉為成熟的陰道性慾,造成這三種不同結果的原<br />

因取決於,女女童是否拋棄了對母親的愛,而相較於男童的威威脅,女女童的威威脅似乎<br />

不是那麼的強烈,從這裡看來,女女性的發展展不總是那麼順利。<br />

而這是不是代表的女女性比較容容易發生性別認同上,甚至是精神上的疾病呢?<br />

也不盡然是這樣,於是就就有其他的學學者不認同 Freud 這種論點,即女女性化是由於<br />

性的分化.陰莖羨忌及無意識的內在的衝突所造成的,他們提出 「原初女女性化」<br />

這個論點,他們認為女女性化是因為先天上的,神經發展展,後天的社會影響及父母<br />

的養育態度所交互作用而成的,而另一群學學者也認為,即使女女孩孩對沒有陰莖而感<br />

到遺憾,但並不代表著女女孩孩會認為陰莖是從自己身上割下來的,男孩孩子對於自己<br />

擁有陰莖感到驕傲,並不代表著女女孩孩會對等的認為自己是比較低劣的,也有女女性<br />

主義者指出,陰蒂蒂性慾並不是幼稚且罪惡的,這個器官官反而是開啟強烈快感所不<br />

可或缺的器官官 (西蒙蒙.波娃娃,1949)<br />

另外一位精神分析學學家家 Adler,指出 Freud 的理論太過於重視性慾,似乎人的所有<br />

行為都是由性慾所造成的,他認為人會運用一些目標及動機來取代性衝動,按照<br />

他的理論人有三個基本要素:1.與「自卑情結」相伴的「權利意志」及由這兩樣要<br />

素衝突所產生的「逃避現實實」。(西蒙蒙.波娃娃,1949)而女女性之所以對自己的女女性特<br />

質感到慚愧,是因為整個社會的影響,而非自身無陰莖所造成的,但為什麼在這<br />

個社會中男性是擁有主權的呢?Freud 認為要說明歷史上到底是什麼時候、什麼權<br />

力使得男性的權力大於女女性的權利,是不可能的,於是就就有女女性主義學學者提出了<br />

三種說法來解釋父權宰宰制的原因 (林佳慧 , 2009 ): 1.自然/文化說認為男性創<br />

造文化而女女性專職生產,文化歷久不衰而繁殖稍縱即逝,於是造成了權利的不平<br />

等,2.家家內/公共說認為女女性被侷限在家家生養小孩孩,而男性從是公共活動而導致男<br />

女女的權利不均,3.生產/複雜說,馬克斯學學派認為男性生產貨物,而女女性只是複製<br />

人類而導致經濟權利落於男性手中,而男性也總是視自己為生命、生殖的局局外人<br />

而過度貶低女女人,從這些理論可以看出,若是處於不同的歷史脈絡及不同的權力<br />

分佈之下, 「性別」的形成也會有所不同,如如同人類學學家家米德所發現,在薩摩<br />

亞群島(samoa)三個原始始部落有著截然不同的社會性別,Arapesh 人男女女都很溫柔<br />

敏感,Mundugumor 人則都很具攻擊性,Tchambuli 人則是女女人果斷而男人被動依<br />

賴,這些都和我們平常所認知的性別角色大不相同,由此可知在不同的歷史脈絡<br />

及權力之下,社會的性別角色也會不同。(林端 , 2010)<br />

5


跨性別的生命故事,以自傳「我是男校畢業的女女生」為例<br />

最後,我想提出幾點我的想法,我認為性別議題是一個非常敏感的議題,當我以<br />

生理的角度出發時,我們能夠找出不少少例子佐證性別是由生理因素所造成的,如如<br />

曾有一個科學學家家在原始始部落中發現一個現象,在這個部落中有些男孩孩一出生就就被<br />

當作女女孩孩扶養,學學習著女女性的技能,在外表成為了一個女女性,但當青春期到來,<br />

這個女女孩孩卻長出了喉結,而非乳房時,這個「完完美」的女女孩孩卻脫下了裙子,立刻<br />

成為了一個男生,而在巴布亞紐及內亞也有一個例子,在這裡的男孩孩會幫男性長<br />

輩口交,他們認為藉由吸食精液,才能使自己擁有生殖能力,而這個過程是完完全<br />

無女女性參予的,但當這些男孩孩結婚時,他們卻完完全的轉變成了異性戀,而再無任<br />

何的同性戀行為,這兩個例子說明了社會的制約似乎不能完完全改變一個人的性別<br />

及性取向,但由於上一段所敘述的例子,我們可以知道社會還是能影響到一個人<br />

的性別氣質,所以綜合以上的論點我認為,不能硬把性別區分成男和女女,我們必<br />

須注意到的是,一個「性別」是由許多元素所組成的,而最主要的幾個元素是<br />

1.生/心理性別 2.性別特質 3.性傾向,這幾種元素同時被生理、社會所影響,進<br />

而產生一個複雜的性別。<br />

就就以上各種理論可知,影響性別認同的可能是先天的,也有可能是後天社會所影<br />

響的,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實實驗報告指出,生理因素似乎是性別認同障礙的主要<br />

原因但還是不能完完全否認,社會文化因素對性別認同的形成有一定定的影響。<br />

(三).治療<br />

在排除其他先天/後天的生理因素和其他的精神疾病,被診斷出原發性性別認<br />

同障礙的患者,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就就是執行性別置換手術(Sex<br />

reassignmentsurgery,SRS),而在那之前必須先要有一年以上的異性變裝生活經<br />

驗和一年以上的賀爾蒙蒙治療,及兩家家不同醫學學中心精神科醫生的證明,才能進行<br />

SRS 手術,而對那些只有輕微認同障礙的患者,通常會給予認知心理治療,以幫<br />

助患者適應生活,而對有嚴重認同問題的患者執行改變他性別認同的心理治療,<br />

通常無法成功。(薛文傑、呂昭林,2010)<br />

二.自傳中主角的自我認同<br />

本章將以自傳「我是男校畢業的女女生」中的主角--椿姬姬彩菜為主要探討對象,<br />

以社會和心理兩個面向去探討主角在自我認同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br />

附註:在代名詞的部分,我一律使用「他」,一方面使文章簡潔,一方面表現性<br />

6


別的流動性.<br />

(一).家家庭背景<br />

跨性別的生命故事,以自傳「我是男校畢業的女女生」為例<br />

一九八四年七月十五, 他出生在東京,他的父母都出生在嚴格的傳統世家家,<br />

因此對於長子出生這件事都抱著很大的期待,而後來誕生的妹妹妹妹又是個早產兒,<br />

於是父母對他更是期待,從他的父母為他取了「勇一郎」這個名子上可以看出,<br />

因為這是一個傳統又男性化的名子,但這時大家家都意料不到,將來這位「男孩孩」<br />

的發展展。<br />

從小他就就喜歡跟女女孩孩子玩,和玩女女性化的遊戲,而他在幼稚園時最好好的兩位朋友<br />

都是女女性,他的母親常常問他「為什麼不玩官官兵抓強盜呢?」「因為扮家家家家酒比較<br />

好好玩阿。」而他一點都不認為這個回答有任何問題,他的父親時常帶玩具車回家家,<br />

但他始始終不會去玩,他的母親也因此時常嘆息。<br />

他的母親是位非常嚴格的母親,從小就就要求他學學鋼琴,而且一心一意的想讓他考<br />

進十二年制的好好學學校,為大學學鋪路,但在一次參加私立男校的考試時,雖然他覺<br />

得考試題目他全會寫寫,不過還是落榜了,而原因是,在考試項目裡有一項是要觀<br />

察察學學生是否能和同儕愉快的玩耍,他卻自己一人躲到角落玩積木,原因是「他們<br />

全是男生阿!」「你是男生,當然要和他們玩阿!」,這時他才知道,他要和男生玩,<br />

他母親才會高高興。<br />

從此可得知,他從小就就顯露出女女性的特質,而且容容易受到女女性化事物的吸引,但<br />

是在一連串社會、家家庭的影響之下,他逐漸知道,他的行為似乎是不合他的性別<br />

角色的,而他也發展展出一套隱藏自身真實實想法的辦法。<br />

(二).求學學過程<br />

主角小學學所就就讀的是一所私立的男校,既然是一所男校,想當然學學校內大部分<br />

的人都是男性,而主角是如如何在男性化的環境找到自己的歸屬呢?<br />

主角身處男校,所以當他表現出任何,不符合男性特質的動作時,老師就就會立即<br />

糾正他,而他最喜歡的「美少少女女戰士」甚至使他成為同學學間的笑柄,而他也因為<br />

這些事情深感痛苦,尤尤其是在大家家都認為他是「男生」所以不應該像個女女生一樣,<br />

這種以他讀的是男校所以一定定是個男生的前提,令他深受打擊。<br />

7


跨性別的生命故事,以自傳「我是男校畢業的女女生」為例<br />

但在學學校老師的眼裡主角是一位成績和品性的非常好好的「好好學學生」,尤尤其是他的<br />

一位法語老師,主角在和這位老師聊天時不必隱藏他真實實的「自我」,他們可以<br />

聊漂亮的洋裝,好好吃的點心,自由自在的談論感興趣的話題,而且在這位老師的<br />

主導下,他在一齣話劇中演出了仙女女的角色,而他也非常享受的演出這個角色。<br />

在主角的求學學過程中,受了不少少傷害害,而這些傷害害不外乎都是環繞著他的性別議<br />

題打轉,但是雖然他的求學學之路充滿荊棘,還是有幾處溫暖的,譬如如當主角在就就<br />

讀高高中時,他曾在校慶舞台劇中擔任女女主角,而因此一炮而紅,時常有粉絲要求<br />

要見他,而他的高高中同學學也並不在意他的性別問題,使他的高高中生活過的非常順<br />

心。<br />

從以上論述可歸納出幾點 1.在男校中,對男性性別角色的檢視似乎特別嚴重,<br />

使的所有的女女性特質都必須被隱藏 2.在升學學主義盛行的狀況下,主角的好好成績.<br />

給予他一個「好好學學生的光環」,使他在老師間受到庇護,遠離同學學的傷害害 3.同儕<br />

之間的認同對患者來講是彌足珍貴的.<br />

(三).家家庭<br />

主角有一位非常傳統的母親,這位母親始始終對主角娘娘娘娘腔的行為,非常厭惡,<br />

每次當主角做出什麼娘娘娘娘腔的行為時,他就就會對主角厲聲阻止,甚至有一次他當<br />

著主角的面對主角說「你真噁心!」這件事對主角打擊非常大,而他也因為這件<br />

事離家家出走。<br />

家家庭對一個人的意義是非常大的,每當人遇到了重大事件時,支撐心理那股力量<br />

時常是家家庭所提供的,但是在主角自我認同的過程中,家家庭似乎不再是支撐的力<br />

量而是傷害害他的另一把刀,所以當一個人患了性別認同障礙時,除了輔導當事人<br />

以外,還要積極的輔導當事人的家家人,幫助他們接受,並關懷當事人<br />

(四).自我認同<br />

對於性別認同障礙患者,想要達到身心合諧的狀態,最終極的方法就就是執行性別<br />

置換手術.藉由手術直接改變生理性別,以跟心理性別達到一致,而書中主角也<br />

做了同樣的事,在主角前往泰國完完成變性手術之後,他的母親也確實實的知道,自<br />

己的「兒子」是特別的,而他也為他遲來的女女兒取了一個名字「有里」<br />

主角適應社會的行動,主要是積極的轉移情緒和認定定自我價值,在學學業上的成<br />

8


跨性別的生命故事,以自傳「我是男校畢業的女女生」為例<br />

功,及穿上女女裝時的美麗樣貌,使他認的自己是一個特殊及與眾不同的存存在,另<br />

外對於針對他的批評,他也盡量無視,而外在支持的部分主要是老師及外婆婆,當<br />

主角遇到困難或是心情不好好時,老師與外婆婆總是能給予它它相當大的支持<br />

叁●綜合分析與討論<br />

一. 病因<br />

性別認同障礙的成因現今還未定定論,不過近年來有許多的實實驗指出,在懷孕期<br />

間的賀爾蒙蒙變化是影響性別認同的原因,但也有學學者提出並非賀爾蒙蒙變化導致性<br />

別認同,而是性別認同導致賀爾蒙蒙變化,也就就是說賀爾蒙蒙變化也許是結果而非原<br />

因,而除了生理因素之外,許多心理、社會學學家家也提出了,後天社會的影響才是<br />

影響性別認同的原因的理論,而真正的原因還需要再進一步釐清,不可妄妄下定定論。<br />

二.自我認同<br />

許多男性性別認同障礙患者很早就就現自己的生理性別和心理性別不一樣,大約<br />

是在 4~5 歲左右,他們會自然而然的認為自己是女女性,所以在交友的部分也是<br />

以女女性為主,藉由與朋友的互動,逐漸發現自己和朋友的生理發展展是不同的,而<br />

意識到自己的生理性別和心理性別不合,進入青春期之後第二性徵的出現使的患<br />

者確實實的感受到身心理的嚴重衝突,這時患者可能會選擇就就醫,施打賀爾蒙蒙,準<br />

備成年後執行性別置換手術(SRS),而父母對患者的問題通常一開始始都是抱持著<br />

否定定、無法接受的態度,這時就就必須透過醫生,釋當的溝通,使父母能夠接受,<br />

而在校園的部分,在同儕之間通常有三種反應 1.接受並釋出好好意 2.無特別感受<br />

3.排擠,而排擠通常是以語言攻擊居居多。<br />

三.未來研究方向<br />

對於具有性別認同障礙的族群,未來的研究方應主要著重於有系統的預後處置、<br />

患者的社會適應及其病因學學的研究<br />

四.研究感想及補充<br />

經過這次研究,令我反思,在這個社會中的性別刻板印象,約束著這個社會的男<br />

9


跨性別的生命故事,以自傳「我是男校畢業的女女生」為例<br />

男女女女女,而若是有人違反了這條規律,他就就會受到大眾與論無情的攻擊,但這些<br />

人真的有錯嗎?我認為真正有錯的是性別刻版印象,就就是因為這些刻板印象使男<br />

和女女的行為有了區別,而近年來有女女性主義學學者提出「跨性別」的概念,這意味<br />

著,普通「正常」的二元性別,傾向「怪異」且「不穩定定」的多元性別,這些個<br />

體體不必去刻意遵守守社會給予它它們的性別角色,而藉由這些跨性別的個體體,去造成<br />

一些性別問題,使得社會逐漸發現他們的存存在,並思考他們存存在的意義。(Davis,<br />

Evans&Lorber, 2009)藉由這種過程,逐漸打破性別的刻版印象,這種流動性的<br />

觀點,使得性別弱勢在社會上有了發言的權利。<br />

肆●引註資料<br />

1. 洪蘭 (譯) 2006。Anne Moir 著。腦內乾坤 腦內乾坤 : : : 男女女有別 男女女有別,其來有自<br />

男女女有別<br />

其來有自 (Brain sex :<br />

The real difference between man and woman )。台北市 : 遠流<br />

2. 林家家慧 (2009)。他/他的故事敘說<br />

他的故事敘說 – 一位跨性別主體體的自我認同與社會適應<br />

研究 研究。國立屏屏東教育大學學社會發展展學學系碩士論文<br />

研究<br />

3. 薛文傑、呂昭林 (2010)。性別認同疾患<br />

性別認同疾患 – 病例報告與文獻回顧<br />

病例報告與文獻回顧。台灣醫界,<br />

病例報告與文獻回顧<br />

53,404-407<br />

4. Kathy, D., Mary, E.,&Judith, L. (2009) 性別與女女性研究手冊<br />

性別與女女性研究手冊,(楊雅<br />

性別與女女性研究手冊<br />

婷、顏詩怡、司馬學學文、林育如如 譯)。新北市 : 韋伯文化國際<br />

5. 林端、丘昌泰、何明修、呂愛華、周維萱、陳順孝孝、曾寶寶瑩等 (2010) 普通高高 普通高高<br />

級中學學公民與社會第一冊<br />

級中學學公民與社會第一冊。台北市:三民書局局股份有限公司<br />

級中學學公民與社會第一冊<br />

6. Simone de Beauvoir (1949) 第二性 第二性,(陶鐵柱 第二性<br />

譯)。台北市:貓頭鷹出版社有限公<br />

司<br />

10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