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8.2013 Views

放眼東沙

放眼東沙

放眼東沙

SHOW MORE
SHOW LESS

You also want an ePaper? Increase the reach of your titles

YUMPU automatically turns print PDFs into web optimized ePapers that Google loves.

<strong>放眼東沙</strong>


處長序<br />

東沙環礁是我國唯一發展完整的大型環礁,珍<br />

貴的珊瑚礁生態與海洋資源多樣性,促使政府在<br />

2007 年成立我國第七座國家公園─「東沙環礁國<br />

家公園」。以海洋型為主的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有<br />

別於民眾較為熟悉的高山型國家公園,無垠的汪<br />

洋、繽紛的海底世界與型態特殊的環礁,營造出<br />

柔軟與剛毅兼具的特質。<br />

除了海域珍貴的環礁生態外,東沙環礁國家公<br />

園因位於南海航道的重要位置上,由古至今,由<br />

不同的文化與面向互相激盪下,綻放出專屬東沙<br />

的燦爛花火。因此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無論在生物<br />

種源傳播、生態資源、國防交通、歷史人文等研<br />

究上,都特別引人注目。


寬廣的海洋是孕育萬物的基礎,四面環海的台灣擁有豐富的海<br />

洋資源,四方一望無際的海洋也如活泉般,供養著與我們息息相<br />

關的各項日常所需。自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成立後,專管單位「海<br />

洋國家公園管理處」在此所設立的「東沙管理站」,負責國家公<br />

園境內資源的監測與保育等工作,並定期將這些研究資料更新出<br />

版,讓民眾透過不同媒介來認識東沙環礁國家公園。<br />

本書以淺白平實的敘述配合精采生動的圖片,希望能以海洋般<br />

柔軟、寬廣的眼界引領讀者,將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的面貌完整地<br />

呈現,進而期望能讓海洋保育的觀念,落實到每個人的生活之中。<br />

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 處長<br />

東沙群島中唯一島嶼─東沙島


在東沙碧海藍天之間,見證珊瑚礁岩的堅毅,追尋浪花與白沙的足跡…


見識東沙<br />

緣起,聆聽浮沙絮語<br />

自在,揮灑海陸形影<br />

跡痕,悠展今昔史話<br />

形色東沙<br />

潛盼,璀璨環礁珊瑚<br />

群游,繽紛海洋水族<br />

羽戀,展望候鳥翱翔<br />

足履,細尋動物蹤跡<br />

眼觀,悠賞植物綠意<br />

<strong>放眼東沙</strong><br />

目錄


見識東沙<br />

千里之外的汪洋,浮沙散發熠熠光芒,<br />

拾一把時光在手心,細數關於東沙的點滴。


緣起 ,聆聽浮沙絮語<br />

環<br />

礁<br />

的<br />

懷<br />

抱<br />

中<br />

。<br />

密<br />

,<br />

浪<br />

側<br />

耳<br />

傾<br />

聽<br />

,<br />

輕<br />

輕<br />

撲<br />

在<br />

》<br />

風<br />

的<br />

呢<br />

喃<br />

透<br />

露<br />

東<br />

沙<br />

的<br />

秘<br />

在距離高雄 450 公里之遙的南海北端,<br />

有片珊瑚環礁坐落在湛藍汪洋中,西側白<br />

沙披覆的東沙島與之相配,猶如明珠鑲<br />

嵌在環礁指環上般。沉靜卻耀眼的海上<br />

寶石,這就是東沙環礁。東沙環礁是<br />

我國唯一的環礁地景,同時也是世界<br />

級的自然遺產。為保護這片珍貴的熱<br />

帶珊瑚礁,我國成立了第一座海洋型<br />

國家公園,也是第七座國家公園─東<br />

沙環礁國家公園。


珊瑚歷經千萬年才能形成環礁,<br />

而東沙近乎圓形的環礁景觀更是難<br />

能可貴,珊瑚礁龐大的空間結構涵<br />

納了多樣性的海中生物,同時也是<br />

海洋生態系中重要的環節之一。<br />

位於環礁西側的東沙島是唯一全年<br />

浮在水面上的島嶼,全島無土,由貝殼<br />

及珊瑚碎屑堆積而成,獨特的地理位置是<br />

古往今來西太平洋通往印度洋的必經要道。雖<br />

然面積只有 174 公頃,卻蘊含了沙灘、潟湖、陸生動植物與海草<br />

床景觀,形成一個獨特的生態系。<br />

除了自然資源外,東沙的人文也是值得細探脈絡的歷史扉頁,<br />

東沙附近海域航海活動的記錄、人為開發的遺跡、今昔回顧與展<br />

望,都是國人亟想認識的東沙。<br />

目前東沙環礁國家公園以資源復育、監測及研究等工作為主,<br />

尚未開放民眾登島。然而藉由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所出版的解說<br />

叢書與各類出版品,讓東沙美麗又珍貴的環礁樣貌在國人心中逐<br />

漸描繪成形,也藉此教育與宣導海洋保育的觀念


自在 ,<br />

點<br />

觸<br />

一<br />

層<br />

錯<br />

落<br />

有<br />

致<br />

的<br />

白<br />

,<br />

勾<br />

勒<br />

東<br />

沙<br />

樣<br />

貌<br />

。<br />

》<br />

輕<br />

刷<br />

一<br />

筆<br />

深<br />

淺<br />

濃<br />

淡<br />

的<br />

藍<br />

,<br />

描<br />

繪<br />

海<br />

天<br />

一<br />

色<br />

;<br />

揮<br />

灑<br />

海<br />

陸<br />

形<br />

影<br />

位在台灣西南方的南海上散布著許多珊瑚礁島嶼,<br />

如東沙群島、中沙群島、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等,而其<br />

中面積最大的就屬東沙島。其東北距高雄市約 450 公里,<br />

西北距香港約 320 公里,北距汕頭約 260 公里,東扼巴<br />

士海峽,西控中國東南沿海,掌控著台灣海峽的南方門<br />

戶,地理位置十分優越。<br />

若乘坐飛機到東沙,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令人驚豔的<br />

壯麗環礁與湛藍海洋景觀。而所謂的東沙環礁國家公園,<br />

主要由一個沙島 ( 東沙島 ) 及退潮時部分露出水面的環礁所<br />

組成,無論是海域或陸域都值得一探究竟。<br />

高空俯瞰婀娜的環礁曲線


從海上眺望東沙島 ( 上 )/<br />

東沙島海岸植物景觀 ( 下 )<br />

海域景觀中的珊瑚礁礁體主要由微<br />

小的珊瑚蟲所分泌的碳酸鈣骨骼緩慢形<br />

成,東沙環礁擁有近乎圓形的環狀地<br />

形,環礁直徑約有 25 公里,礁台長達 46<br />

公里,寬則有 2 公里,在西北角與西南<br />

角分別有南水道及北水道兩個缺口,是<br />

外環礁要進入內環礁的主要通道。環礁<br />

的底部在南海北端的大陸斜坡上,其外<br />

緣水深 25 公尺以內的淺水區域,是珊瑚<br />

主要分布之處,往外更深的海域則呈陡坡<br />

或斷崖,一路垂直下降至深海,多樣的海<br />

洋生物群聚生長於此。<br />

狀似蟹螯的東沙島


東沙島上的小潟湖景觀<br />

陸域景觀則以東沙島為主,地勢平緩無山<br />

河的東沙島位於環礁西側的中間缺口,島嶼<br />

全由白色的貝殼、珊瑚碎屑所組成,最高海<br />

拔只有 7.8 公尺,島上植被主要為熱帶灌叢,<br />

同時也是許多熱帶植物分布的北界。東沙<br />

島面積約 174 公頃,東西長約 2,800 公尺,<br />

寬約 850 公尺,形狀有如螃蟹的大前螯,向<br />

西圍抱著島內的小潟湖,潟湖面積約 64 公<br />

頃,退潮時水深甚至不到 1 公尺,潟湖內外<br />

佈滿面積廣大的海草床,是串聯海域與陸域<br />

生態系的重要環節。<br />

東沙夕陽美景(上)<br />

東沙的夜空(下)


南海為西太平洋至印度洋間的重要漁<br />

場,南海北端的東沙因位於必經要道上,<br />

許久之前便有船隻取道經此。自古頻繁的<br />

航海貿易活動使得這條航道有「海上絲<br />

路」之稱。<br />

跡痕 ,悠<br />

展<br />

今<br />

昔<br />

史<br />

話<br />

》<br />

過<br />

盡<br />

千<br />

帆<br />

的<br />

歷<br />

史<br />

,<br />

書<br />

寫<br />

在<br />

遺<br />

跡<br />

與<br />

沉<br />

船<br />

之<br />

上<br />

,<br />

而<br />

今<br />

日<br />

風<br />

華<br />

,<br />

正<br />

以<br />

彩<br />

筆<br />

逐<br />

字<br />

記<br />

錄<br />

。<br />

地圖資料來源:出自故宮博物院<br />

《經緯天下》一書 p29-30


除了我國典籍之外,早在 17<br />

世紀東沙島便出現在西方航海<br />

圖上,常見有 Prata、Pratas、Wales<br />

等,1820 年 ( 清嘉慶 25 年 ),航<br />

海家謝清高在《海錄》一書中<br />

依據個人經驗,形容礁岩外海<br />

的東沙島有如海中浮沙一般,<br />

並率先以「東沙」為島之名記<br />

錄在書上。在 1908 年 ( 清光緒 34<br />

年 ) 清朝廣東官員的奏摺中,甚<br />

至曾出現「蒲拉他士」的譯名。<br />

直到 1909 年 ( 清宣統元年 ),日<br />

本人西澤吉次強占東沙島,兩<br />

廣總督為此提出抗議,指出「東<br />

沙島係我國舊名,沿海漁民稱<br />

謂相同,其名其地載在柔遠記<br />

海圖」,才開始正式使用「東<br />

沙」之名。<br />

舊時沉船如今是魚類庇護所<br />

東沙海底沉船


東沙島曾兩次遭日本人強<br />

占, 第 一 次 是 1907 年( 清 光<br />

緒三十三年),日本人西澤吉<br />

次為掠取高經濟價值的鳥糞磷<br />

礦,聚眾大肆開採,並將東沙<br />

島 改 名 為「 西 澤 島 」, 直 到<br />

1909 年(清宣統元年)兩廣總<br />

督以 16 萬廣東毫銀向日本收購<br />

島上物業,才將東沙島收回。<br />

第二次是 1937 年抗日戰爭爆發<br />

後,日軍於東沙島上興建小型<br />

軍用機場、軍用罐頭廠、碉堡<br />

等軍事設施,作為南進的據點<br />

之一。1945 年日本投降,隔年<br />

10 月我國海軍及內政部派員登<br />

島接收遺留建物,東沙島於是<br />

重回我國版圖。<br />

東沙國碑「南海屏障」<br />

自東沙島回歸我國管轄至<br />

今,為宣示主權與振奮島上駐<br />

軍 軍 心, 分 別 設 置 了 許 多 碑<br />

牌,如 1954 年 1 月由海軍東沙<br />

島管理處所立,上刻有東沙歷<br />

史地理簡介的「東沙島」島碑;<br />

1989 年 6 月由內政部所立,為


宣示我國南海主權,上刻有「南<br />

海屏障」字樣的國碑;海軍陸<br />

戰隊駐防期間所立的「與陣地<br />

共存亡」精神碑;海岸巡防署<br />

接管駐防後所立的純白色「南<br />

海明珠」地標等。<br />

東沙島原有建物於美軍與<br />

日軍作戰後多遭破壞,現今的<br />

建物主要為海軍陸戰隊駐防期<br />

間所興建的軍事設施。位於東<br />

沙巡防指揮部東側的建軍堡,<br />

是島上年代最久遠的建物,而<br />

為了提供駐島人員日常生活之<br />

需,島上也設有海水淡化廠、<br />

發電廠、東光醫院等設施,另<br />

外海軍氣象台則每日提供東沙<br />

附近海象及氣象資料,供過往<br />

船隻與飛機參考。<br />

除了軍事設施外,非軍事設<br />

施門牌號碼的啟用也是新的里<br />

程碑。高雄市政府於 1987 年 6<br />

月興建啟用門牌號碼「高雄市<br />

旗津區東沙 31 號」的東沙島漁<br />

民服務站,海洋國家公園管理<br />

處則於 2010 年 7 月啟用門牌號<br />

碼為「高雄市旗津區東沙 52 號」<br />

的東沙管理站 ( 含研究站 ),以<br />

及門牌號碼為「高雄市旗津區<br />

東沙 15 號」的服勤設施。<br />

純白的「南海明珠」地標<br />

東沙巡防指揮部東側的建軍堡年代久遠<br />

東沙島島碑


由古至今,東沙島的<br />

人文活動所遺留的建物或遺<br />

址在經過考古研究後,使我們對<br />

東沙過去的歷史有更深入了解。<br />

東沙島最常見的人類活動是漁民<br />

登島暫居的痕跡,根據遺址出土<br />

的文物可說明過去人們登島的位<br />

置、活動區域與活動內容,依位<br />

置共可分為三大區:<br />

一、東沙遺址:位於東沙島潟湖<br />

北 岸 中 段, 出 土 文 物 為 陶 瓷<br />

器、鐵器、火灶等日常用品,<br />

並有殘留柱洞等人類活動遺<br />

跡,推斷應是漁民暫居所留。<br />

二、東沙巡防指揮部遺址:考古<br />

發現多件日本陶瓷及磚瓦,推<br />

斷該地區應為日人強占時的主<br />

要活動區域。<br />

東沙遺址<br />

東沙島上唯一寺廟─東沙大王廟<br />

東沙島上各遺址的出土文物


三、東沙碼頭遺址:位<br />

於東沙島南端,距海岸線<br />

只有 20-30 公尺的碼頭遺址,<br />

再此發現大量魚骨、獸骨及木<br />

炭、爐具殘跡,推斷應是漁民<br />

處理食物之處。<br />

根據我國傳統習俗,航海者會<br />

藉著膜拜神明祈求航海平安,而<br />

東沙島上唯一的廟宇便是「東沙<br />

大王廟」,相傳在 1948 年冬天,<br />

無人獨木舟載著關聖帝君聖像漂<br />

流至東沙島岸邊,因其忠義形象<br />

與國軍英氣相配,於是島上駐軍<br />

在 1966 年為其整建了「東沙大王<br />

廟」。而後其內也陸續供奉「南<br />

海女神」-媽祖及觀世音菩薩,<br />

其與位於旁側的「有求必應」的<br />

土地公廟,每日都有駐島人員捻<br />

香參拜,是島上的信仰中心,諸<br />

神長久以來默默守護著來往東沙<br />

的人員。


群起翱翔的黃頭鷺<br />

形色東沙<br />

動靜之間,生生不息的草木動<br />

物,呼吸吐納屬於東沙的脈<br />

動。


潛盼<br />

瑚 的 》 ,璀<br />

璨環礁珊瑚<br />

,<br />

在<br />

透<br />

藍<br />

中<br />

繽<br />

紛<br />

綻<br />

放<br />

。<br />

伸<br />

展<br />

台<br />

,<br />

各<br />

展<br />

姿<br />

態<br />

的<br />

珊<br />

海<br />

中<br />

東<br />

沙<br />

,<br />

是<br />

爭<br />

妍<br />

奪<br />

豔<br />

東沙環礁以其珊瑚礁<br />

生態所著稱,也是南海北<br />

部的大型珊瑚礁,且接<br />

近珊瑚多樣性的分布熱<br />

點 - 珊瑚大三角 (The Coral<br />

Triangle),故海洋生物多<br />

樣性非常豐富。珊瑚適宜<br />

生長在 23-28 ℃水質溫暖<br />

清澈且陽光充足的海域,<br />

全球珊瑚主要分布在南北<br />

緯 30 度間的熱帶至亞熱帶<br />

海域,而東沙環礁正位於<br />

此地帶。<br />

石珊瑚、軟珊瑚、海綿、海<br />

羊齒與魚類等組成生物多樣<br />

性的珊瑚礁生態系


紅扇珊瑚<br />

藍綠光鰓雀鯛幼魚與軸孔珊瑚<br />

東沙環礁以其珊瑚礁生態所<br />

著稱,也是南海北部的大型珊<br />

瑚礁,且接近珊瑚多樣性的分<br />

布熱點 - 珊瑚大三角 (The Coral<br />

Triangle),故海洋生物多樣性<br />

非常豐富。珊瑚適宜生長在 23-<br />

28℃水質溫暖清澈且陽光充足的<br />

海域,全球珊瑚主要分布在南北<br />

緯 30 度間的熱帶至亞熱帶海域,<br />

而東沙環礁正位於此地帶。<br />

並非所有珊瑚都會形成珊瑚<br />

礁,只有造礁珊瑚才能形成珊瑚<br />

礁,依形成原因不同,共有裙礁、<br />

堡礁及環礁等三種形態,其生態<br />

的形成皆需一定的時間與保育才<br />

得以保存,因此近乎正圓形的東<br />

沙環礁更顯難得。<br />

至今東沙珊瑚的種類共記錄到<br />

78 屬 281 種, 包 括 石 珊 瑚 類 229<br />

種,八放珊瑚類 47 種 ( 包括軟珊<br />

瑚 40 種、柳珊瑚 5 種、笙珊瑚 1<br />

種、藍珊瑚 1 種 ) 及水螅珊瑚類 5<br />

種,色澤繽紛、形態各異的珊瑚<br />

在海底猶如形成一座海底森林,<br />

不同物種的水中生物則在其庇護<br />

下悠游生活著。


內環礁潟湖由於海流流速較<br />

慢且海水交換程度較差,所以<br />

沉積物多、營養鹽濃度高且水<br />

質渾濁,目前種類以較能夠忍<br />

受濁度的菊珊瑚科、蕈珊瑚科<br />

及微孔珊瑚科為主。<br />

1998 年因全球海水溫度長期<br />

異常升高,使得全世界的珊瑚<br />

發生白化現象,東沙環礁的珊<br />

直穗軟珊瑚<br />

瑚礁生態系也深受損害。為了<br />

解全球氣候對東沙環礁生態的<br />

長期影響,海洋國家公園管理<br />

站成立以來,致力做好監測與<br />

保育海洋資源的工作,除了在<br />

2010 年完成內外環礁共 11 測站<br />

的調查外,也對東沙島潟湖水<br />

質進行監測,以求維護珊瑚生<br />

態系的完整。


穿梭於軸孔珊瑚之間的藍綠光鰓雀鯛


潛入東沙的海底世界,景<br />

觀可說是熱鬧非凡,璀璨的<br />

珊瑚礁之間蘊育出完整的珊<br />

瑚礁生態系。東沙因位於南<br />

海種源中心往北擴散的中繼<br />

點,許多生物都在此匯聚繁<br />

殖。珊瑚聚結的空間結構提<br />

供了生物繁衍生存的棲所,<br />

再加上緊密的食物鏈,因此<br />

成為地球上生產力及生物多<br />

樣性最高的生態系之一。<br />

群游,繽 紛海洋水族<br />

》<br />

在<br />

汪<br />

洋<br />

中<br />

隨<br />

波<br />

悠<br />

遊<br />

,<br />

環<br />

礁<br />

潟<br />

湖<br />

間<br />

尋<br />

暫<br />

棲<br />

之<br />

處<br />

,<br />

海<br />

之<br />

東<br />

沙<br />

,<br />

涵<br />

養<br />

著<br />

水<br />

族<br />

之<br />

盛<br />

。<br />

造型獨特的白吻雙帶立旗鯛<br />

與海葵捉迷藏的白條海葵魚<br />

White-striped anemone fish (Amphiprion<br />

frenatus)


在東沙環礁海域一帶,珊瑚覆蓋<br />

率較高的外環礁海域擁有最多樣的海<br />

洋生物種類,其次為東沙島周圍淺海<br />

區域及島上滿佈海草床的小潟湖,是魚<br />

蝦貝類的哺育場所,相較之下,內環礁的魚類<br />

分布種類則為三者中最少,種類以草食性魚類<br />

為主。<br />

鞍斑蝴蝶魚<br />

東沙附近海域自古以來因珊瑚礁生態繁盛,<br />

生物多樣性高,有許多的漁民來此捕魚,此處<br />

魚類包括數量豐富洄游性魚類如鯊、鯖、鰹等,<br />

具高經濟價值的則有鯛、石斑、龍蝦與貝類,<br />

沙地底棲魚類龍占、笛鯛等也是常見漁獲。<br />

生命力旺盛的箭天竺鯛幼魚<br />

T h e l u m i n o u s c a r d i n a l f i s h<br />

(Rhabacamia gracilis)


悠游於海底世界的金<br />

花鱸、蝴蝶魚與紅鞭<br />

珊瑚<br />

鍊珠海星<br />

至今東沙海域已所記錄到的魚類達 72 科<br />

614 種,以珊瑚群與海底沙地為主要棲地。<br />

若以食性區分,直接啃食珊瑚蟲的有蝴蝶<br />

魚、蓋刺魚;啃食附著藻類的有草食性的鸚<br />

哥魚、隆頭魚、粗皮鯛;以浮游動物為食的<br />

有刺尾鯛及雀鯛;肉食性魚類則有石斑魚及<br />

石鱸。


除了各種魚類外,還有許多<br />

五顏六色、型態多變的無脊椎<br />

動物也共存其中,如各式各樣<br />

的海綿動物、環節動物、軟體<br />

動物、節肢動物以及棘皮動物<br />

等,水族世界令人眼花撩亂。<br />

東沙的無脊椎動物至今共記錄<br />

有軟體動物 204 種、棘皮動物<br />

30 種、甲殼動物 43 種。整體<br />

來說,外環礁大型底棲無脊椎<br />

動物的種類和數量皆高於內<br />

環礁潟湖及東沙島海域。海<br />

洋國家公園管理處也持續對<br />

東沙海域的生物進行研究與<br />

監測,估計實際物種數應遠<br />

高於目前已記錄數據,足見<br />

台灣海域生物資源的豐富性。<br />

雪花鴨嘴燕魟<br />

伊麗沙白多彩海蛞蝓<br />

金環寶螺<br />

本氏海齒花


翠鳥<br />

羽戀<br />

它 沙 》 ,展<br />

望候鳥翱翔<br />

捎<br />

來<br />

遠<br />

方<br />

的<br />

信<br />

息<br />

。<br />

紅胸濱鷸<br />

這<br />

塊<br />

淨<br />

地<br />

,<br />

年<br />

復<br />

一<br />

年<br />

,<br />

為<br />

飛<br />

羽<br />

往<br />

返<br />

遷<br />

移<br />

,<br />

眷<br />

戀<br />

著<br />

東<br />

讓我們從繽紛的海底世界回<br />

到海平面,舉目望向天際的那一<br />

端,展翅翱翔的鳥群正以翩然優<br />

雅的姿態滑翔、降落東沙島。在<br />

1868 年,英國自然探險家 Cuthbert<br />

Collingwood 登東沙島進行自然觀<br />

察時,發現島上聚集了大量的白<br />

腹鰹鳥,當牠們成群起飛時,<br />

天邊綿延了長達數哩的「鰹鳥<br />

雲」,曾令他大為驚嘆。而今日<br />

東沙的鳥況,似乎又與當年有著<br />

不一樣的型態。


東 沙 島 位 於 東 亞 鳥<br />

類遷移的主要路徑上,<br />

每年春秋兩季,候鳥沿<br />

著東亞─澳洲的遷移路<br />

線飛行,而東沙島正處於<br />

路徑的中間位置。島上擁<br />

有潟湖、海岸灌叢、沙灘與<br />

潮間帶等不同環境,提供鳥<br />

類充足的食物與休息的場域,<br />

在鳥類覓食處附近如海岸灌叢<br />

林、潮間帶海草床與沙灘間的海<br />

岸草地都能一探鳥類蹤跡。<br />

氣勢雄偉的灰面鵟鷹<br />

黃鶺鴒


戴勝與極北柳鶯<br />

高蹺行鳥<br />

東沙島鳥類以越境鳥與冬候鳥為主,春、秋兩季分別為遷徙<br />

高峰期。春季的 3 月至 5 月為候鳥北返繁殖的季節,秋季的 9 月<br />

至 11 月則是南遷避寒之時,故此時是島上鳥相最豐富的極盛期。<br />

東沙島的候鳥以鷸科、行鳥科、鷺科、鶇科、巫鳥科等鳥種為主,數<br />

量最多的為翻石鷸、黃頭鷺、黃鶺鴒與紅尾伯勞。<br />

小辮行鳥


海 洋 國 家 公 園 管 理 處 自 2008<br />

年起,委託高雄市野鳥學會為東<br />

沙島鳥類生態進行全面性調查監<br />

測,累計至 2010 年 6 月止,已記<br />

錄到 236 種鳥類,全年皆可見的<br />

種類僅有 16 種,其中只有白腹秧<br />

雞 1 種為東沙島的留鳥,顯示東<br />

沙島鳥相以過境候鳥為主,透過<br />

歷年的記錄與觀察,除了可以清<br />

楚了解東沙島鳥類生態,完整資<br />

料庫的建立,也將是未來發展鳥<br />

類保育的重要根基。<br />

翻石鷸


孤懸於大海的東沙島屬於海洋性<br />

島嶼,由於距離其他島嶼陸地相當<br />

遙遠,潮流、候鳥與人為活動等都<br />

可能是影響物種傳播與遷移的原<br />

因。在陸生動物方面,目前島上並<br />

無發現屬於東沙島原生特有種的種<br />

類,部分昆蟲是以飛翔到達,甲殼<br />

類動物可能隨著海潮而至,然而多<br />

數昆蟲、哺乳動物、軟體動物則是<br />

以「搭便車」的方式隨人類登島。<br />

足履 ,細<br />

尋<br />

動<br />

物<br />

蹤<br />

跡<br />

》<br />

乘<br />

著<br />

浪<br />

、<br />

迎<br />

著<br />

風<br />

登<br />

島<br />

,<br />

動<br />

物<br />

們<br />

選<br />

擇<br />

亦<br />

步<br />

亦<br />

趨<br />

,<br />

或<br />

穿<br />

梭<br />

飛<br />

舞<br />

,<br />

慢<br />

速<br />

瀏<br />

覽<br />

島<br />

上<br />

風<br />

光<br />

。<br />

幻紫斑蝶 六條瓢蟲<br />

日本黃脊蝗


大透翅天蛾<br />

東沙島目前已記錄的昆蟲已<br />

有 392 種之多,大多數為植食<br />

性昆蟲,其他則有肉食性、腐<br />

食性及雜食性四種。依棲地的<br />

不同,可分為北沙脊草澤、南<br />

沙脊海灘、島中央灌叢、島中<br />

央海岸林四大區。草澤地有島<br />

上少見的淡水,是水生昆蟲聚<br />

集之地;海灘的低矮灌叢有馬<br />

鞍藤與海馬齒等,也有蜜源植<br />

物吸引蝴蝶與蛾類;島中央的<br />

灌叢間、樹木底層生活著以蜜<br />

源植物為食的蝴蝶與蛾類,食肉<br />

與食腐昆蟲也匯集於此;海岸林<br />

地則有林投、白水木、海人樹等,<br />

棲息者多為樹棲型昆蟲。<br />

草蛉<br />

熱帶大頭蟻<br />

小柏椿


灰白陸寄居蟹<br />

非洲大蝸牛<br />

凶狠圓軸蟹<br />

凶狠圓軸蟹<br />

甲殼動物也是東沙常<br />

見的動物之一,目前的記錄<br />

共 有 3 科 10 種, 依 棲 地 的<br />

不同,分布於東沙島四周<br />

沙灘、潟湖西側與北側灘<br />

地、機場跑道西側池沼三<br />

地。島上數量最多的為體<br />

型巨大、甲殼寬約 10 公分<br />

的凶狠圓軸蟹;頭胸甲方<br />

型、行進速度很快的角眼沙<br />

蟹及灰白陸寄居蟹也是常見<br />

的種類,其他還有平掌沙蟹、<br />

粗腿綠眼招潮蟹、 清白招潮<br />

蟹、四角招潮蟹與北方招潮蟹<br />

等。


在東沙島上,陸生軟體動物中身型<br />

最大、數量最多的是非洲大蝸牛,其<br />

他如大錐蝸牛、扁蝸牛、皺足蝸牛等,<br />

皆是人類活動時隨著農作物、園藝植<br />

物、候鳥攜帶或洋流等不同因素進<br />

入,目前共計有 13 科 26 種。<br />

至於陸棲哺乳類動物則以家鼷鼠<br />

及大鼠二種為主,鼠類的活動亦是<br />

人為因素所引進,數量較多的為體<br />

長約 25 公分左右的大鼠。爬蟲類目<br />

前僅發現蜥蜴類的疣尾蝎虎與眼睛退<br />

化的鉤盲蛇兩種。<br />

毛足真寄居蟹<br />

角眼沙蟹


眼觀 之 露 》 ,悠<br />

賞植物綠意<br />

間<br />

,<br />

蔓<br />

開<br />

搶<br />

眼<br />

的<br />

綠<br />

。<br />

出<br />

生<br />

命<br />

的<br />

喜<br />

悅<br />

,<br />

在<br />

藍<br />

與<br />

白<br />

海岸灌叢<br />

靜<br />

靜<br />

埋<br />

下<br />

的<br />

種<br />

子<br />

,<br />

芽<br />

尖<br />

吐<br />

除了隨人類登島的動物外,本身並無土壤<br />

的東沙島為何能擁有今日的植物相,其生長<br />

歷程實在令人好奇。經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歷<br />

年調查研究後,推測應是植物種子隨浪漂流至<br />

此,在克服嚴峻的自然環境後,才在島上落地<br />

生根,繁衍成這般綠意。


黃瑾 瓊崖海棠<br />

至 2009 年止,東沙島的維管束<br />

植物已記錄者達 211 種,其中原<br />

生植物計 107 種,栽培植物 71 種,<br />

歸化植物則有 33 種。東沙島的<br />

植相受到緯度與氣候影響,屬<br />

於熱帶植物相,有些植物在台<br />

灣恆春半島、綠島、蘭嶼等低<br />

緯度地區可以看到,但是也有<br />

一部份種類在台灣本島並無分<br />

布記錄,如白避霜花、海人樹、<br />

橙花破布子等。由於東沙島是<br />

許多熱帶植物分布的北界,因<br />

此種類的調查記錄在生態上別<br />

具意義。<br />

東沙島上的植被屬於亞熱帶海<br />

岸林,由淺海到內陸分布分別為:<br />

海生植物社會、沙灘草本植物社會、<br />

海馬齒


馬鞍藤<br />

沙灘灌叢植物社會、海岸灌叢<br />

與海岸林過渡帶植群、海岸林<br />

植物社會。其中以禾本科最佔<br />

優勢,次為豆科、大戟科與菊<br />

科,而以草海桐為主的灌木植<br />

被,是陸域中最常見的植被。<br />

除了東沙島陸域所生長的<br />

植物外,附近的海域也有海草<br />

及海藻生長其中。東沙島周圍<br />

淺海處及東沙島潟湖的岸邊幾<br />

乎為海草所覆蓋。而面積多達<br />

1,000 餘公頃的海草床,是台灣<br />

草海桐<br />

白避霜花<br />

地區分布最多樣也是面積最廣<br />

的海草床。全世界約有 60 種<br />

海草,台灣地區共計有 11 種,<br />

而東沙就記錄到 7 種之多,其<br />

中還包括 4 種台灣地區的新記<br />

錄種,可見東沙海草床的茂盛<br />

與珍貴。海草床提供海洋生物<br />

哺育空間,同時也是主要攝


食區,而因海浪拍打而堆積在沙<br />

灘上的乾海草,具有豐富的有機<br />

質,是潮間帶生物的主要食物來<br />

源,也是鳥類群聚覓食之處。<br />

海藻則分布在東沙島的潮間<br />

帶及淺海域,大型固著性海藻<br />

目前已知約有 148 種,綠藻有 39<br />

種、褐藻有 26 種、紅藻有 83 種,<br />

其中包括具有高經濟價值之龍鬚<br />

藻、麒麟菜及海人草等。<br />

目前東沙島的植物保育,除<br />

了持續調查監測物種的變化外,<br />

主要工作以原生植物的復育及防<br />

海草床提供幼魚最佳的庇護所<br />

退潮時露出水面的海草床<br />

止外來植物的入侵為主,如具<br />

有排他性的外來種「銀合歡」,<br />

而 東 沙 管 理 站 自 2008 年 4 月<br />

起,便有計畫地持續進行移除<br />

工作,現已移除超過 2.5 公頃。


<strong>放眼東沙</strong><br />

將藍圖鋪展,東沙環礁浮現未來樣貌,<br />

追尋無限可能,傳遞永續信念。


東沙機場<br />

東沙管理站<br />

東沙島上調查鳥類的研究人員<br />

東沙島過去在一般人心目中<br />

是個充滿軍事色彩及遙不可及<br />

的神秘島嶼,但在 2007 年 1 月<br />

17 日內政部公告成立「東沙環<br />

礁國家公園」,同年 10 月 4 日<br />

設立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做為<br />

該國家公園的專責管理機關,<br />

隔 年 2008 年 3 月 4 日 海 洋 國 家<br />

公園管理處於東沙島設立東沙<br />

管理站,並派員駐島,負責東<br />

沙環礁國家公園現地之資源調<br />

查、保育、復育及監測工作後,<br />

東沙的管理便邁入一個新的里<br />

程碑。


鳥類觀察<br />

海底生態觀測<br />

東沙環礁附近<br />

海域曾因遭過度捕魚<br />

及炸魚、毒魚等破壞性漁法<br />

影響,以及 1998 年全球海水溫<br />

度異常升高,造成珊瑚大量白<br />

化之衝擊,因此行政院在核定<br />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計畫」時,<br />

指示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應優先<br />

辦理資源復育、監測與生態研<br />

究等工作,俟復育措施已達一<br />

定成果後,方可考慮推動後續<br />

之生態旅遊與環境教育工作。<br />

遺址考古研究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牌示<br />

移除外來物種銀合歡<br />

白水木<br />

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的東沙管理<br />

站,目前正積極推動辦理東沙環礁國<br />

家公園的資源復育與監測工作,例如<br />

移除外來種植物銀合歡,並復植原生<br />

種植物;於東沙島沿岸劃設三處海洋<br />

觀測區,除做為內環礁潟湖海洋生態<br />

長期監測據點外,並供教育訓練及生<br />

態展示用。此外,為了解東沙島潟湖<br />

水質變化,駐島人員每週對其做監測<br />

記錄工作,凡此種種,皆為使東沙環<br />

礁國家公園能成為海洋保育及環境教<br />

育的最佳場所,並讓國人能早日共享<br />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多采多姿及多樣性<br />

的海洋生態與景觀資源。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未來將朝向南海研究中心的基地發展,除了<br />

可增進南海的國際海洋研究資訊交流,包括海洋生物多樣性研究、<br />

海洋特性資料獲取等,也增加我國參與國際性組織活動的機會,<br />

提升台灣在海洋研究方面的國際能見度。世界各國多以劃設海洋<br />

保護區或海洋公園來保護海洋資源,我國則以設立海洋型國家公<br />

園系統為基礎,推動進行海洋資源的保育與復育工作,俟資源復<br />

育達一定程度,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將整合發揮國家公園的三大目<br />

標 - 保育、育樂、研究,協助國民體驗海洋生態旅遊與環境教育<br />

所帶來的樂趣,並培養民眾海洋保育觀念,達成「永續海洋」的<br />

最終目標。<br />

別有洞天的東沙環礁國家公園


展售處:<br />

發行人:楊模麟<br />

策劃:鄭肇家、徐韶良、許書國<br />

編審:廖本榕、陳月英<br />

執行:黃淑菁<br />

攝影:池文傑、吳書平、吳瑞賢、李允如、李國維、李培芬<br />

周大慶、林怡萱、柯佳吟、柯智仁、洪登富、張弘傑<br />

許書國、連裕益、陳宛均、陳敏明、廖偉宏、潘振彰<br />

圖片提供:故宮博物院<br />

封面題字:潘清芬<br />

英譯:洪聖雯<br />

英文審稿:戴昌鳳<br />

撰文: 黃郁晴<br />

美術編輯:謝汝宜<br />

出版者: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br />

電話:07-3601898<br />

傳真:07-3601839<br />

地址:81157高雄市楠梓區德民路24號<br />

網址:http:// marine.cpami.gov.tw<br />

企劃製作:舜程印刷有限公司04-23214125<br />

出版日期:中華民國99年12月<br />

版次:初版<br />

印製冊數:1000冊<br />

GPN:1009904866<br />

五南文化廣場:台中市中山路6號(04)2226-0330<br />

國家書店松江門市:台北市松江路209號1樓(02)2518-0207<br />

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高雄市楠梓區德民路24號(07) 360-1898<br />

蔡永春、鄭安怡、鄭明修(依姓名筆畫排列)<br />

著作權利管理:本書保留所有權利。欲利用本書片全部或部分內容者,需徵求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同意或書面授權。請洽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電話:(07)360-1898


輕喚「東沙」之名,<br />

在字句間流瀉海洋的心事;<br />

圓融的環礁,<br />

廣納生氣蓬勃的萬象生物。<br />

由扉頁中帶您細賞東沙,<br />

千里石塘彷若近在咫尺,<br />

海陸景觀、人文印記、生物靈動皆躍然而出。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