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4 Views

MNA_IRCICA_China Int. Cong. book.indd

MNA_IRCICA_China Int. Cong. book.indd

MNA_IRCICA_China Int. Cong. book.indd

SHOW MORE
SHOW LESS

You also want an ePaper? Increase the reach of your titles

YUMPU automatically turns print PDFs into web optimized ePapers that Google loves.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br />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r />

伊 斯 兰 历 史 、 艺 术 与 文 化 研 究 中 心<br />

Research Centre for<br />

Islamic History, Art and Culture<br />

“ 中 国 与 伊 斯 兰 文 明 ”<br />

国 际 学 术 研 讨 会<br />

<strong>Int</strong>ernational <strong>Cong</strong>ress on<br />

“<strong>China</strong> and the Muslim World:<br />

Cultural Encounters”<br />

2012 年 6 月 28-29 日 北 京<br />

June 28-29, 2012 Beijing<br />

地 点 :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小 报 告 厅<br />

Venue: Conference Hall of CASS


目 录 | Contents<br />

机 构 简 介 | Organization Profiles | 7<br />

组 委 会 | Organizing Committee | 11<br />

总 行 程 | General Program | 13<br />

会 议 日 程 | <strong>Cong</strong>ress Program | 15<br />

论 文 摘 要 及 作 者 简 介 | Abstracts and Authors | 23<br />

参 会 人 员 名 单 | Participants | 89<br />

5


机 构 简 介 | Organization Profiles<br />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br />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是 中 国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的 最 高 学 术 机 构 和 综 合<br />

研 究 中 心 。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是 在 中 国 科 学 院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学 部 的<br />

基 础 上 , 于 1977 年 5 月 建 立 的 。 作 为 党 中 央 国 务 院 重 要 的 思<br />

想 库 和 智 囊 团 ,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的 建 设 和 发 展 一 直 受 到 党 和 国 家<br />

的 高 度 重 视 。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设 有 六 个 学 部 : 文 哲 学 部 、 历 史 学<br />

部 、 经 济 学 部 、 经 济 学 部 、 社 会 政 法 学 部 、 国 际 学 部 、 马 克 思 主<br />

义 研 究 学 部 。 中 国 社 科 院 现 有 38 个 实 体 研 究 机 构 ,180 个 非 实 体 研<br />

究 中 心 , 共 有 研 究 人 员 和 管 理 人 员 5000 多 名 。 主 管 全 国 性 学 会 100<br />

多 个 , 出 版 学 术 期 刊 70 余 种 。 建 院 以 来 ,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积 极 开<br />

展 对 外 学 术 交 流 , 努 力 推 进 中 国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走 向 世 界 。 目 前 ,<br />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对 外 学 术 交 流 已 遍 及 世 界 100 多 个 国 家 和 地 区 , 与<br />

海 外 200 多 个 社 科 研 究 机 构 、 学 术 团 体 、 高 等 院 校 建 立 了 学 术 交 流<br />

关 系 , 与 50 多 个 国 家 和 地 区 签 订 了 130 多 个 学 术 交 流 协 议 。<br />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所 是 中 国 社 科 院 下 属 的 研 究<br />

所 之 一 , 是 中 国 唯 一 的 国 家 级 宗 教 学 术 研 究 专 门 机 构 。 它 建 立<br />

于 1964 年 , 宗 旨 是 对 宗 教 学 基 础 理 论 和 世 界 各 大 宗 教 的 教 义 、 经<br />

典 、 历 史 、 现 状 进 行 多 视 角 、 多 方 位 的 研 究 , 以 增 进 对 人 类 观 念 形<br />

态 和 社 会 文 化 发 展 的 整 体 认 识 。 目 前 ,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所 有 研 究 室 9<br />

个 , 在 职 人 员 近 80 人 。<br />

7<br />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CASS)<br />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CASS, Beijing) was established in May<br />

1977, evolving from the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br />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t is the highest 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ion<br />

in <strong>China</strong> in the fields of social sciences and the humanities. Being the most<br />

important think tank for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and the Communist Party of<br />

<strong>China</strong>, the Party and the State Council have alway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br />

to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ASS. The CASS is composed of six


8<br />

academic divisions: Division of Literature and Philosophy, Division of History,<br />

Division of Economics, Division of Law, Social and Political Studies, Division of<br />

<strong>Int</strong>ernational Studies, and Division of Marxist Studies. The Academy includes<br />

38 research institutes with about 5000 researchers and staff. It also has 180 nonentity<br />

research centers and over 100 affiliated national research societies. The<br />

CASS publishes more than 70 academic journals. Since its establishment, the<br />

Academy has been actively engaged in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operation by<br />

encourage its research institutes and scholars to “go international.” At present,<br />

the CASS has established international academic exchange programs with more<br />

than 200 research institutions, scholarly organizations and universities in more<br />

than 100 countries and regions in the world. It has 130 academic exchange<br />

agreements with more than 50 countries and regions.<br />

The Institute of World Religions (IWR) is one of the research institutes<br />

under CASS. As the only nation-wide center for academic research of religion,<br />

it devotes itself to the multi-dimensional studies of doctrines, history and<br />

present situation of major religions in the world, so as to enhance an overall<br />

understanding of human ideas and cultural traditions. Founded in 1964, IWR<br />

has 80 researchers and staff in nine departments at the present.


伊 斯 兰 历 史 、 艺 术 与 文 化 研 究 中 心<br />

伊 斯 兰 历 史 、 艺 术 与 文 化 研 究 中 心 是 伊 斯 兰 合 作 组 织 的 附 属 机<br />

构 ,1980 年 正 式 开 始 学 术 活 动 , 旨 在 研 究 伊 斯 兰 文 化 , 传 播 介 绍<br />

伊 斯 兰 文 明 , 出 版 涉 及 穆 斯 林 国 家 历 史 、 科 学 史 、 考 古 、 建 筑 及<br />

城 市 规 划 、 美 术 和 手 工 艺 的 文 件 和 资 料 , 保 护 文 化 遗 产 , 以 及 关<br />

注 其 他 文 化 发 展 问 题 。 该 中 心 促 进 与 文 化 机 构 、 高 等 院 校 和 有 兴<br />

趣 的 公 众 之 间 的 合 作 , 推 广 学 术 和 艺 术 活 动 。 它 发 起 和 跟 进 合 作<br />

研 究 项 目 , 在 世 界 上 树 立 伊 斯 兰 教 和 穆 斯 林 文 化 的 正 确 形 象 , 通<br />

过 文 化 合 作 加 强 成 员 国 与 其 他 国 家 的 联 系 , 从 而 推 动 在 穆 斯 林 国<br />

家 之 间 及 与 东 西 方 其 他 文 化 和 社 会 之 间 建 立 和 谐 关 系 。 本 中 心 的<br />

工 作 主 要 包 括 科 研 项 目 、 组 织 会 议 和 展 览 、 举 办 艺 术 和 建 筑 大<br />

赛 , 并 维 护 关 于 伊 斯 兰 和 穆 斯 林 世 界 的 图 书 馆 和 专 业 档 案 馆 。<br />

Research Centre for Islamic History, Art and Culture (<strong>IRCICA</strong>)<br />

Research Centre for Islamic History, Art and Culture (<strong>IRCICA</strong>, Istanbul), a<br />

subsidiary of the Organization of Islamic Cooperation, is an inter-governmental<br />

institution with fifty-seven Member States. Since its establishment in 1980,<br />

<strong>IRCICA</strong> undertakes activities relating to research, publishing, documentation<br />

and information on subjects concerning the Islamic civilization and Muslim<br />

cultures including the history of Muslim nations, history of science, archaeology,<br />

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 fine arts and handicrafts, preservation of heritage<br />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issues. The Centre tries to encourage exchanges<br />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research institutions, universities, scholars, arts and<br />

media circles around the world for the purpose of promoting inter-cultural<br />

interactions and dialogue. It initiates and implements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br />

studies aiming to project a correct image of Islam and Muslim cultures in world<br />

opinion, disseminate objective information, strengthen affinities between its<br />

member countries and other countries and communities by the medium of<br />

cultural cooperation, and thus contribute in building harmonious relations<br />

between cultures in the East and the West. In this regard it cooperates with many<br />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regional institutions including UNESCO, the UN<br />

Alliance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Council of Europe. In the sphere of cultural<br />

history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strong>IRCICA</strong> promotes academic research and<br />

9


10<br />

cooperation with due attention to methodological issues and to the changing<br />

requirements of the present age: in this respect it encourages multiperspectivity,<br />

complete geographical coverage and full periodization of world history and its<br />

regional components, interdisciplinary and inter-regional approaches, among<br />

others.<br />

<strong>IRCICA</strong>’s work is conducted through research projects, organization of<br />

congresses, exhibitions, competitions of arts and architecture, maintenance of<br />

library and archives specialized on Islam and the Muslim world. Until mid-<br />

2012 <strong>IRCICA</strong> organized 82 academic congresses in various countries, over<br />

300 exhibitions of arts and handicrafts, manuscripts and archival materials. It<br />

published over 100 <strong>book</strong>s including research works and congress proceedings,<br />

bibliographies, critical editions of major classics, thematic albums of arts and<br />

historical photographs, among others.


组 委 会 | Organizing Committee<br />

中 方 成 员 | CASS members<br />

卓 新 平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所 所 长<br />

Zhuo Xinping, Director General, Institute of World Religions, CASS<br />

张 友 云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国 际 合 作 局 副 局 长<br />

Zhang Youyun, Deputy Director General, Bureau of <strong>Int</strong>ernational Cooperation,<br />

CASS<br />

金 泽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所 副 所 长<br />

Jin Ze, Deputy Director General, Institute of World Religions, CASS<br />

王 宇 洁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所 伊 斯 兰 教 研 究 室 副 主 任<br />

Wang Yujie, Deputy Director, Department of Islamic Studies, Institute of World<br />

Religions, CASS<br />

11<br />

外 方 成 员 | OIC & <strong>IRCICA</strong> members<br />

哈 里 特 · 艾 伦 伊 斯 兰 历 史 、 艺 术 与 文 化 研 究 中 心 主 任<br />

Halit Eren, Director General, <strong>IRCICA</strong><br />

宰 纳 布 · 杜 如 卡 尔 伊 斯 兰 历 史 、 艺 术 与 文 化 研 究 中 心 跨 文 化 关 系 研<br />

究 项 目 主 任<br />

Zeynep Durukal Abuhusayn, Head, <strong>Int</strong>ercultural Relations Research, <strong>IRCICA</strong><br />

哈 桑 · 阿 伯 丁 伊 斯 兰 合 作 组 织 总 秘 书 处 社 团 与 少 数 族 群 部 伊 中 大<br />

会 协 调 员<br />

Hassan Abedin, Department of Communities and Minorities, OIC General<br />

Secretariat<br />

顾 勒 · 杜 甘 · 阿 维 柏 克 伊 斯 兰 历 史 、 艺 术 与 文 化 研 究 中 心 高 级 研 究 员<br />

Güler Doğan Averbek, Senior Researcher, <strong>IRCICA</strong>


总 行 程 | General Program<br />

6 月 27 日 ( 星 期 三 ) | June 27, Wednesday<br />

与 会 代 表 抵 京<br />

Arrivals and check-in at Beijing <strong>Int</strong>ernational Hotel<br />

18:30<br />

国 际 饭 店 霄 云 厅 自 助 餐<br />

Buffet dinner at Sky Cafe in Beijing <strong>Int</strong>ernational Hotel<br />

6 月 28 日 ( 星 期 四 ) | June 28, Thursday<br />

08:50<br />

外 国 学 者 饭 店 大 堂 集 合 前 往 会 场<br />

Meeting in the hotel lobby to go to CASS for the congress<br />

13<br />

09:00 – 12:20<br />

注 册 、 会 议 开 始<br />

Registration and sessions of the congress<br />

12:20 – 13:50<br />

会 场 集 合 前 往 午 餐<br />

Meeting in the CASS conference hall to go to lunch<br />

14:00 – 17:50<br />

会 议 继 续<br />

Sessions continue<br />

18:00<br />

全 体 学 者 会 场 集 合 前 往 晚 餐 地 点<br />

Meeting in the conference hall to go to welcome banquet


08:40 – 12:10<br />

会 议 继 续<br />

Sessions continue<br />

6 月 29 日 ( 星 期 五 ) | June 29, Friday<br />

12:10 – 13:30<br />

会 场 集 合 前 往 午 餐<br />

Meeting in the CASS conference hall to go to lunch<br />

13:40 – 17:10<br />

会 议<br />

Sessions continue<br />

17:30<br />

会 场 集 合 前 往 晚 餐 地 点<br />

Meeting in the conference hall to go for dinner<br />

14<br />

6 月 30 日 ( 星 期 六 ) | June 30 , Saturday<br />

07:00<br />

国 外 学 者 饭 店 大 堂 集 合 前 往 长 城 和 牛 街 清 真 寺<br />

Meeting in the hotel lobby for excursion to the Great Wall and the Niujie<br />

Mosque<br />

中 方 学 者 离 会<br />

Departures of Chinese participants<br />

7 月 1 日 ( 星 期 日 ) | July 1, Sunday<br />

外 方 学 者 离 会<br />

Departures of foreign participants<br />

Arrangements will be made to take <strong>IRCICA</strong> participants to the airport


会 议 日 程 | <strong>Cong</strong>ress Program<br />

6 月 28 日 | June 28, 2012<br />

08:30–09:00 ...................................................................................................................................................................................................<br />

北 京 学 者 报 到 (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社 科 会 堂 小 报 告 厅 )<br />

Registration of local scholars (Conference Hall of CASS)<br />

09:20–12:00 ....................................................................................................................... 开 幕 式 | Opening Session<br />

主 持 人 | Chair<br />

社 科 院 代 表 | CASS representative (tbc)<br />

发 言 人 | Speakers<br />

每 人 5-8 分 钟 /5-8 minutes for each speaker<br />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领 导 ( 待 定 )<br />

Vice-President of CASS (tbc)<br />

15<br />

伊 斯 兰 合 作 组 织 秘 书 长 艾 克 迈 勒 丁 · 伊 赫 桑 奥 卢<br />

Prof. Dr. Ekmeleddin İhsanoğlu, Secretary General, OIC<br />

中 国 外 交 部 副 部 长 翟 隽<br />

Zhai Jun , Vice Minister, MFA, <strong>China</strong><br />

伊 斯 兰 历 史 、 艺 术 与 文 化 研 究 中 心 主 任 哈 里 特 · 艾 伦<br />

Dr. Halit Eren, Director General of <strong>IRCICA</strong><br />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学 部 委 员 、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所 所 长 卓 新 平<br />

Prof. Zhuo Xinping, Director General of IWR, CASS<br />

10:00–10:20.............................................................................. 合 影 、 茶 歇 | Group Photo and Tea Break


10:20–12:20...................................................................................................................................... 第 一 场 | Session One<br />

中 国 与 穆 斯 林 世 界 的 历 史 联 系<br />

Historical Processes of Relations between<br />

<strong>China</strong> and the Muslim World<br />

发 言 20 分 钟 / 人 , 评 论 8 分 钟 / 人 | 20 minutes for each speaker and 8 minutes for commentator<br />

主 持 人 | Chair<br />

阿 地 里 江 副 会 长 | Dr. Adiljan Haj Kerim<br />

发 言 人 | Speakers<br />

高 占 福 教 授 | Prof. Gao Zhanfu<br />

从 侨 民 、 教 民 到 国 民 : 伊 斯 兰 教 在 中 国 的 本 土 化 历 程<br />

From Sojourn, Believer to Citizen: The Progress of Islam’s Localization<br />

in <strong>China</strong><br />

16<br />

李 锦 绣 研 究 员 | Prof. Li Jinxiu<br />

唐 与 大 食 的 关 系<br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ng and Dashi<br />

乔 治 · 莱 恩 教 授 | Prof. George Lane<br />

双 城 记 : 巴 格 达 的 陷 落 与 拖 雷 诸 汗 占 领 杭 州<br />

A Tale of Two Cities: the Fall of Baghdad and Hangzhou to the Toluid<br />

Khans<br />

沙 宗 平 副 教 授 | Prof. Sha Zongping<br />

中 国 与 穆 斯 林 世 界 的 历 史 交 往 — 以 《 经 行 记 》 和 《 中 国 印 度<br />

见 闻 录 》 为 例<br />

Historic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strong>China</strong> and Muslim World —<br />

Exemplified by Record of Travels and Sketches of <strong>China</strong> and India<br />

马 景 博 士 | Dr. Ma Jing<br />

中 国 穆 斯 林 与 奥 斯 曼 帝 国 的 交 往 及 其 国 际 影 响 — 以 王 宽 阿 訇<br />

考 察 土 耳 其 为 个 案<br />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ese Muslim and Ottoman Empire: A<br />

Case Study on Wang Kuan’s Visit to Turkey<br />

评 议 人 | Commentator<br />

王 宇 洁 研 究 员 | Prof. Wang Yujie


自 由 讨 论 | Free Discussion<br />

12:20–13:50 ............................................................................................................................................................ 午 餐 | Lunch<br />

14:00–16:00...................................................................................................................................... 第 二 场 | Session Two<br />

中 国 与 穆 斯 林 世 界 的 艺 术 交 流 与 互 动<br />

Communication and <strong>Int</strong>eractions on Art<br />

发 言 20 分 钟 / 人 , 评 论 8 分 钟 / 人 | 20 minutes for each speaker and 8 minutes for commentator<br />

主 持 人 | Chair<br />

安 瓦 尔 · 马 吉 德 · 艾 什 吉 博 士 | Dr. Anwar Majed Eshki<br />

发 言 人 | Speakers<br />

比 伦 特 · 奥 卡 伊 教 授 | Prof. Bülent Okay<br />

艺 术 的 互 动 : 以 奥 斯 曼 帝 国 时 期 的 瓷 器 为 例<br />

<strong>Int</strong>eractions in Arts: the Example of Ottoman Porcelains<br />

约 翰 · 卡 斯 韦 尔 教 授 | Prof. John Carswell<br />

利 益 的 互 惠 : 青 花 瓷 、 中 国 与 伊 斯 兰 世 界<br />

A Reciprocity of <strong>Int</strong>erests: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strong>China</strong> and the<br />

Islamic World<br />

17<br />

李 维 建 副 研 究 员 | Dr. Li Weijian<br />

从 清 真 寺 看 中 — 伊 文 化 的 交 流<br />

Culture Exchange between <strong>China</strong> and Islamic World from the perspective<br />

of Mosque<br />

穆 宏 燕 研 究 员 | Prof. Mu Hongyan<br />

舞 破 尘 世 升 上 重 霄<br />

A Brief History for the Secularization and the Religionization of the<br />

Rolling Dance in Sogdi Area<br />

杉 村 栋 教 授 | Prof. Toh Sugimura<br />

伊 斯 坦 布 尔 画 册 中 的 中 国 主 题<br />

Chinese Motifs in the Istanbul Album Paintings


评 议 人 | Commentator<br />

马 文 宽 研 究 员 | Prof. Ma Wenkuan<br />

自 由 讨 论 | Free Discussion<br />

16:00–16:10.................................................................................................................................................... 茶 歇 | Tea Break<br />

16:10–17:50.................................................................................................................................. 第 三 场 | Session Three<br />

文 献 和 语 言<br />

Cultural <strong>Int</strong>eractions through Literature and Language<br />

发 言 20 分 钟 / 人 , 评 论 8 分 钟 / 人 | 20 minutes for each speaker and 8 minutes for commentator<br />

主 持 人 | Chair<br />

冯 今 源 研 究 员 | Prof. Feng Jinyuan<br />

发 言 人 | Speakers<br />

18<br />

王 俊 荣 研 究 员 | Prof. Wang Junrong<br />

苏 非 著 作 在 中 国 的 翻 译 及 意 义<br />

The Translation of Sufism Literature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strong>China</strong><br />

因 吉 · 因 杰 · 埃 尔 多 杜 博 士 | Dr. İnci İnce Erdoğdu<br />

中 国 语 言 中 的 伊 斯 兰 文 化 寻 踪<br />

Islamic Cultural Influences Traceable in Chinese Language<br />

王 希 博 士 | Dr. Wang Xi<br />

马 复 初 “《 天 方 性 理 — 本 经 五 章 》 阿 语 译 注 ” 初 探<br />

On Ma Fuchu’s Translation and Commentary of Root Classic Five<br />

Chapters<br />

李 林 副 研 究 员 | Dr. Li Lin<br />

中 国 伊 斯 兰 教 学 术 史 概 略<br />

An <strong>Int</strong>roduction to the Academic History of Chinese Islamic Studies<br />

评 议 人 | Commentator<br />

评 议 人 : 杉 村 栋 教 授 | Prof.Toh Sugimura<br />

自 由 讨 论 | Free Discussion<br />

18:00..................... 欢 迎 晚 宴 | Welcome Banquet hosted by Institute of World Religions


6 月 29 日 | June 29, 2012<br />

08:40–10:20..................................................................................................................................... 第 四 场 | Session Four<br />

科 学 、 宗 教 与 思 想<br />

Cultural Encounters in Science, Religion and Thought<br />

发 言 20 分 钟 / 人 , 评 论 8 分 钟 / 人 | 20 minutes for each speaker and 8 minutes for commentator<br />

主 持 人 | Chair<br />

法 扎 勒 · 拉 赫 曼 主 任 | Dr. Fazal ur Rahman<br />

发 言 人 | Speakers<br />

石 云 里 教 授 | Prof. Shi Yunli<br />

中 国 君 主 对 伊 斯 兰 天 文 学 的 借 用<br />

Islamic Astronomy in the Service of Chinese Monarchs<br />

郑 文 泉 博 士 | Dr. Tee Boon Chuan<br />

马 来 西 亚 学 者 对 儒 教 的 伊 斯 兰 式 理 解<br />

The Islamic Understanding of Confucian Religion in Malaysia<br />

19<br />

周 燮 藩 研 究 员 | Prof. Zhou Xiefan<br />

苏 非 教 团 与 中 国 门 宦<br />

Sufi Orders and Chinese Sufism<br />

穆 罕 默 德 · 努 曼 · 贾 拉 勒 大 使 | Dr. Mohamed Noman Galal<br />

中 国 文 化 与 伊 斯 兰 文 化 中 的 和 谐 观<br />

The Concepts of Harmony in Chinese and Muslim Cultures<br />

评 议 人 | Commentator<br />

吴 云 贵 研 究 员 | Prof. Wu Yungui<br />

自 由 讨 论 | Free Discussion<br />

10:20–10:30.................................................................................................................................................... 茶 歇 | Tea Break


10:30–12:10....................................................................................................................................... 第 五 场 | Session Five<br />

当 代 中 国 与 穆 斯 林 世 界 的 关 系<br />

Relations between Modern <strong>China</strong> and the Muslim World<br />

发 言 20 分 钟 / 人 , 评 论 8 分 钟 / 人 | 20 minutes for each speaker and 8 minutes for commentator<br />

主 持 人 | Chair<br />

华 黎 明 大 使 | Ambassador Hua Liming<br />

发 言 人 | Speakers<br />

法 扎 勒 · 拉 赫 曼 主 任 | Director Fazal ur Rahman<br />

巴 基 斯 坦 — 中 国 关 系 : 当 代 国 家 间 关 系 的 典 范<br />

Pakistan-<strong>China</strong> Relations: A Model for Contemporary State to State<br />

Relations<br />

20<br />

晏 琼 英 助 理 研 究 员 | Assist. Prof. Yan Qiongying<br />

伊 斯 兰 现 代 主 义 在 南 亚 与 中 国<br />

Muslim Modernism in Subcontinent and <strong>China</strong><br />

王 乐 丽 博 士 | Dr. Rosey Wang Ma<br />

华 裔 穆 斯 林 与 马 来 西 亚 文 化 、 教 育 和 社 会 的 联 系<br />

The Chinese Muslims Cultural, Educational, and Social Linkage with<br />

Malaysia<br />

杨 桂 萍 教 授 | Prof. Yang Guiping<br />

当 代 赛 莱 菲 耶 及 其 对 中 国 穆 斯 林 的 影 响<br />

Contemporary Salafism and its Influence on Chinese Muslims<br />

评 议 人 | Commentator<br />

杰 奎 琳 · 阿 米 约 博 士 | Dr. Jacqueline Armijo<br />

自 由 讨 论 | Free Discussion<br />

12:10–13:30.............................................................................................................................................................. 午 餐 | Lunch


13:40–16:20.......................................................................................................................................... 第 六 场 | Session Six<br />

全 球 化 背 景 下 的 中 国 与 穆 斯 林 世 界<br />

<strong>China</strong> and the Muslim World in Global Context<br />

发 言 20 分 钟 / 人 , 评 论 8 分 钟 / 人 | 20 minutes for each speaker and 8 minutes for commentator<br />

主 持 人 | Chair<br />

赵 曙 青 研 究 员 | Prof. Zhao Shuqing<br />

发 言 人 | Speakers<br />

马 平 研 究 员 | Prof. Ma Ping<br />

当 代 中 国 与 穆 斯 林 国 家 的 经 贸 往 来<br />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between <strong>China</strong> and Muslim Countries<br />

杰 奎 琳 · 阿 米 约 博 士 | Dr. Jacqueline Armijo<br />

丝 绸 之 路 的 复 兴 :21 世 纪 的 中 国 与 海 湾<br />

The Revival of the Silk Road: <strong>China</strong> and the Gulf in the 21 st Century<br />

王 锁 劳 副 教 授 | Dr. Wang Suolao<br />

赛 莱 菲 政 党 的 外 交 思 想 及 其 对 中 埃 关 系 的 潜 在 影 响<br />

Diplomatic Thoughts of Salafi Parties and Its Potential Influence on Sino-<br />

Egyptian Relations<br />

21<br />

法 伊 扎 · 卡 卜 博 士 | Dr. Faiza Kab<br />

中 华 文 明 和 伊 斯 兰 文 明 当 代 面 临 的 共 同 挑 战<br />

The Common Challenge To Chinese and Islamic Civilization<br />

丁 克 家 研 究 员 | Prof. Ding Kejia<br />

当 代 中 国 与 阿 拉 伯 世 界 的 文 化 交 流<br />

Cultural Exchange of Contemporary <strong>China</strong> and Arab World<br />

马 丽 蓉 教 授 | Prof. Ma Lirong<br />

中 国 与 伊 斯 兰 国 际 组 织 立 体 人 文 交 流 平 台 构 建<br />

The Construction of Platforms for Humanistic Communications between<br />

<strong>China</strong> and Arab-Islamic <strong>Int</strong>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安 瓦 尔 · 马 吉 德 · 埃 什 吉 博 士 | Dr. Anwar Majid Eshki<br />

对 中 国 — 伊 斯 兰 世 界 关 系 的 展 望<br />

The Chinese–Islamic Relations: An Outlook<br />

评 议 人 | Commentator<br />

杨 光 研 究 员 | Prof. Yang Guang<br />

自 由 讨 论 | Free Discussion<br />

16:20–16:30.................................................................................................................................................... 茶 歇 | Tea Break<br />

16:30–17:10.............................................................................................................................. 闭 幕 式 | Closing Session<br />

发 言 10 分 钟 / 人 | 10 minutes for each speaker<br />

主 持 人 | Chair<br />

宰 纳 布 · 杜 如 卡 尔 主 任 | Zeynep Durukal Abuhusayn (<strong>IRCICA</strong>)<br />

22<br />

发 言 人 | Speakers<br />

伊 斯 兰 历 史 、 艺 术 与 文 化 研 究 中 心 主 任 哈 里 特 · 艾 伦<br />

Dr. Halit Eren, Director General of <strong>IRCICA</strong><br />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所 金 泽 副 所 长<br />

Prof. Jinze, Deputy Director General of IWR, CASS<br />

伊 斯 兰 合 作 组 织 社 团 与 少 数 民 族 部 主 任 塔 拉 勒 · 道 乌 斯<br />

Talal Daous, Director, Department of Communities and Minorities, OIC<br />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国 际 合 作 局 张 友 云 副 局 长<br />

Prof. Zhang Youyun, Deputy Director General of BIC, CASS<br />

17:30............................................................................................................................................................................... 晚 餐 | Dinner


论 文 摘 要 及 作 者 简 介 | Abstracts and Authors<br />

第 一 场 | Session One<br />

从 侨 民 、 教 民 到 国 民 —— 伊 斯 兰 教 在 中 国 的 本 土 化 历 程<br />

高 占 福 中 国 伊 斯 兰 教 协 会 研 究 员<br />

外 来 宗 教 走 中 国 社 会 的 本 土 化 发 展 是 一 条 必 经 之 路 , 伊 斯 兰 教 也<br />

并 不 例 外 , 在 诸 多 的 外 来 宗 教 中 , 伊 斯 兰 教 的 本 土 化 道 路 比 较 成<br />

功 , 而 且 具 有 其 重 要 特 征 。 本 文 以 历 史 的 发 展 为 起 点 , 将 伊 斯 兰<br />

教 在 中 国 的 本 土 化 历 程 分 为 五 个 阶 段 , 即 唐 宋 时 期 的 侨 居 时 代 ,<br />

元 朝 的 普 遍 传 播 时 代 , 明 朝 时 期 的 民 族 化 和 本 土 化 , 清 朝 的 困 境<br />

时 期 以 及 民 国 时 期 文 化 自 觉 时 期 。 通 过 这 样 的 阶 段 , 中 国 穆 斯 林<br />

的 身 份 逐 渐 发 生 了 重 要 变 化 , 由 最 初 的 侨 民 向 教 民 转 变 , 最 后 以<br />

国 民 的 身 份 出 现 在 中 国 的 大 地 上 , 成 为 中 华 民 族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br />

之 一 。<br />

作 者 简 介 高 占 福 , 毕 业 于 中 央 民 族 大 学 民 族 史 专 业 , 现 任 中<br />

国 伊 斯 兰 教 经 学 院 副 院 长 , 研 究 员 。 主 要 从 事 中 国 伊 斯 兰 教 和 回<br />

族 等 穆 斯 林 民 族 的 研 究 。 主 要 著 作 有 :《 西 北 穆 斯 林 社 会 问 题 研<br />

究 》、《 中 国 伊 斯 兰 教 宗 教 制 度 概 论 》( 合 著 )、《 伊 斯 兰 教 与<br />

中 国 回 族 穆 斯 林 社 会 》 等 , 以 及 相 关 学 术 论 文 100 多 篇 。<br />

23<br />

From sojourn, believer to citizen<br />

The Progress of Islam’s Localization in <strong>China</strong><br />

Gao Zhanfu (Professor, Chinese Association of Islam)<br />

It is a must for foreign religions to start the process of localization when<br />

they arrived in <strong>China</strong>, and there was no exception for Islam. The localization<br />

progress of Islam in <strong>China</strong> is fairly successful, with some special characteristics.<br />

This article, started with the historic development, divides this progress<br />

into five stages, namely the sojourn period of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the<br />

wide-spreading period of Yuan Dynasty, the period of nationalization and<br />

localization during Ming Dynasty, the difficult period of Qing Dynasty and the<br />

period of self-consciousness before 1949. Through the five significant stages, the


national identity of Chinese Muslim was gradually transformed from sojourns<br />

to religious adherents, and eventually into citizens of <strong>China</strong>, and became an<br />

important constituent of the Chinese people.<br />

Biography Prof. Gao Zhanfu graduated from the major of ethno history at<br />

Central Minzu University, and is the vice-president of <strong>China</strong> Islamic Institute.<br />

His research areas are the Islam in <strong>China</strong>, and the study of Chinese Muslims,<br />

etc. The major publications of Prof. Gao include The Study on Social Problems of<br />

Muslims in Northwest <strong>China</strong>, Islam and Hui Muslim Community, The <strong>Int</strong>roduction<br />

to the Religious System of Chinese Hui Muslim, and over 100 articles.<br />

24<br />

唐 与 大 食 的 关 系 ―― 以 《 册 府 元 龟 · 外 臣 部 · 朝 贡 》<br />

为 中 心<br />

中 国 社 科 院 历 史 所 中 外 关 系 室 李 锦 绣 研 究 员<br />

公 元 622 年 , 在 麦 加 传 播 伊 斯 兰 教 的 穆 罕 默 德 ( 古 译 摩 诃 末 ,570<br />

-632 年 ) 受 邀 前 往 麦 地 那 。 这 一 年 后 来 被 称 为 “ 希 志 来 (hijrah,<br />

一 译 希 吉 拉 )”, 定 为 伊 斯 兰 纪 元 的 开 始 。 在 此 后 十 年 间 , 伊<br />

斯 兰 教 不 仅 赢 得 了 倭 马 亚 贵 族 的 皈 依 , 而 且 在 整 个 阿 拉 伯 半 岛 取<br />

得 了 胜 利 。 此 后 哈 里 发 (632-661 年 ) 及 倭 马 亚 哈 里 发 王 朝 ( 白<br />

衣 大 食 ,661-750 年 ) 持 续 开 疆 拓 土 , 西 抵 大 西 洋 , 东 到 欧 亚 内<br />

陆 , 建 立 了 地 跨 亚 、 非 、 欧 三 洲 的 大 帝 国 。<br />

阿 拉 伯 帝 国 ( 中 国 史 籍 中 称 为 大 食 ) 崛 起 之 后 , 与 东 部 强 大<br />

的 政 权 唐 朝 遥 遥 相 对 , 两 个 帝 国 之 间 发 生 了 一 系 列 政 治 、 军 事 、<br />

经 济 、 文 化 交 往 与 互 动 。 中 国 学 者 对 唐 与 大 食 关 系 史 研 究 , 有 着<br />

悠 久 的 历 史 , 尤 以 近 一 百 多 年 来 , 成 果 众 多 。<br />

伊 斯 兰 教 于 7 世 纪 兴 起 于 阿 拉 伯 半 岛 , 并 迅 速 在 世 界 各 地 传<br />

播 开 来 , 与 佛 教 、 基 督 教 并 称 为 世 界 三 大 宗 教 。 伊 斯 兰 教 很 早 就<br />

已 被 载 入 中 国 的 文 献 史 籍 , 被 称 为 大 食 法 、 大 食 教 度 、 天 方 教 、<br />

清 真 教 、 回 回 教 、 回 教 等 。 对 伊 斯 兰 教 最 初 入 华 的 时 间 问 题 , 相<br />

关 文 献 记 载 多 有 歧 义 , 学 界 探 讨 最 多 , 但 众 说 纷 纭 , 有 隋 开 皇 年


间 (581—600)、 隋 大 业 九 年 (613)、 唐 武 德 (618—626) 年 间 、 唐 贞<br />

观 二 年 (628)、 贞 观 三 年 (629)、 唐 贞 观 六 年 (632)、 永 徽 二<br />

年 (651)、 景 云 二 年 (711) 及 至 德 年 间 (756-758) 等 九 种 说 法 。<br />

目 前 , 中 国 学 界 多 以 永 徽 二 年 阿 拉 伯 使 者 的 来 华 作 为 伊 斯 兰 教 传<br />

入 中 国 的 标 志 , 永 徽 二 年 说 流 传 最 广 , 代 表 作 有 陈 垣 《 回 回 教 入<br />

中 国 史 略 》、 傅 统 先 《 中 国 回 教 史 》 等 。<br />

阿 拉 伯 帝 国 在 夺 取 了 拜 占 廷 帝 国 富 饶 的 东 方 省 份 ( 叙 利 亚 、<br />

巴 勒 斯 坦 和 埃 及 ), 并 吞 了 整 个 伊 朗 萨 珊 王 朝 的 领 土 后 , 继 续 向<br />

中 亚 扩 张 , 与 吐 蕃 、 突 骑 施 和 唐 朝 开 始 微 妙 的 政 治 、 军 事 角 逐 。<br />

大 食 与 吐 蕃 及 突 骑 施 的 关 系 、 怛 逻 斯 之 战 , 一 直 是 中 国 学 界 研 究<br />

的 热 点 , 代 表 作 有 白 寿 彝 《 从 怛 逻 斯 战 役 说 到 伊 斯 兰 教 之 最 早 的<br />

华 文 记 录 》、 王 小 甫 《 唐 、 吐 蕃 、 大 食 政 治 关 系 史 》 即 薛 宗 正 的<br />

系 列 论 文 等 。2002 年 , 姚 继 德 、 沙 德 珍 翻 译 了 张 日 铭 的 法 文 著 作<br />

《 唐 代 中 国 与 大 食 穆 斯 林 》, 称 为 这 一 领 域 的 重 要 成 果 。<br />

八 世 纪 , 阿 拉 伯 代 替 印 度 、 波 斯 人 , 执 海 外 贸 易 之 牛 耳 , 阿<br />

拉 伯 人 由 海 路 大 量 入 唐 , 苏 来 曼 的 《 中 国 印 度 见 闻 录 》 成 为 阿 拉<br />

伯 商 人 入 唐 贸 易 的 真 实 记 录 。 因 而 唐 与 阿 拉 伯 的 海 交 史 研 究 , 尤<br />

其 是 广 州 、 泉 州 、 扬 州 的 阿 拉 伯 人 , 广 州 最 早 的 清 真 寺 ―― 怀 圣<br />

寺 和 光 塔 等 , 成 为 新 的 研 究 热 点 。<br />

唐 高 宗 永 徽 二 年 , 大 食 正 式 遣 使 与 唐 通 好 , 此 后 , 大 食 遣 使<br />

来 华 不 断 。《 册 府 元 龟 · 外 臣 部 · 朝 贡 》 记 录 了 大 食 向 唐 朝 派 遣<br />

了 三 十 多 次 使 节 。 一 般 认 为 , 这 些 使 节 中 , 既 有 以 国 家 交 往 为 目<br />

的 的 外 交 使 节 , 也 有 抱 有 政 治 或 军 事 目 的 政 治 使 团 , 还 有 些 可 能<br />

是 假 使 节 之 名 行 贸 易 之 实 的 商 人 。<br />

《 册 府 元 龟 · 外 臣 部 · 朝 贡 》 对 大 食 与 唐 朝 使 节 来 往 记 录 是<br />

真 实 且 详 尽 的 。 长 期 以 来 , 这 些 资 料 受 到 中 外 学 者 注 意 , 但 是 ,<br />

迄 今 为 止 还 没 有 人 对 这 些 资 料 本 身 进 行 过 全 面 的 整 理 和 综 合 的 研<br />

究 。 尽 管 这 些 资 料 存 在 的 一 些 问 题 在 被 利 用 的 过 程 中 不 断 被 揭 示<br />

和 解 决 , 但 由 于 不 言 而 喻 的 原 因 , 这 些 揭 示 或 解 决 都 是 支 离 破 碎<br />

的 。 为 了 使 唐 与 大 食 关 系 史 的 研 究 更 上 一 个 台 阶 , 迫 切 需 要 对 这<br />

些 资 料 进 行 认 真 的 文 本 研 究 , 充 分 挖 掘 这 些 史 料 的 意 义 。<br />

本 文 首 先 对 唐 代 与 大 食 贡 赐 文 献 进 行 文 本 研 究 , 全 面 搜 集<br />

整 理 有 关 唐 代 的 正 史 、 志 书 、 诗 文 等 汉 文 文 献 , 对 史 籍 记 载 及<br />

出 土 文 献 中 有 关 大 食 使 节 的 内 容 进 行 正 本 清 源 的 系 统 全 面 董 理 之<br />

25


后 。 之 后 , 以 《 册 府 元 龟 · 外 臣 部 》 的 记 载 为 中 心 , 进 行 诠 释 学<br />

(hermeneutics) 的 研 究 , 以 时 间 分 期 , 探 讨 唐 与 大 食 使 节 来 往 背 后<br />

的 政 治 关 系 、 经 济 关 系 及 物 质 文 化 交 流 中 的 意 义 。<br />

作 者 简 介 李 锦 绣 ,1990 年 毕 业 于 北 京 大 学 历 史 系 , 获 硕 士<br />

学 位 , 同 年 被 分 配 至 北 京 图 书 馆 敦 煌 吐 鲁 番 资 料 中 心 工 作 。1993<br />

年 调 入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历 史 研 究 所 ,2002 年 晋 升 为 研 究 员 。 现 为<br />

中 外 关 系 史 研 究 室 主 任 、 内 陆 欧 亚 学 研 究 中 心 主 任 ,《 丝 瓷 之<br />

路 : 古 代 中 外 关 系 史 研 究 》 主 编 ,《 欧 亚 学 刊 》( 国 际 版 ) 主<br />

编 。 著 有 《 唐 代 财 政 史 稿 》、《 唐 代 制 度 史 略 论 稿 》、《 敦 煌 吐<br />

鲁 番 文 书 与 唐 史 研 究 》、《 隋 唐 审 计 史 略 》、《〈 通 典 〉 西 域 文<br />

献 要 注 》 等 专 著 多 部 。<br />

26<br />

The Relations between Tang and Dashi:<br />

Focusing on the Records in the Chaogong 朝 贡 (pay tribute)<br />

chapter of the Waichen 外 臣 (foreign countries) Section in the<br />

Cefu Yuangui 册 府 元 龟<br />

Li Jinxiu (Professor, Institute of History, CASS )<br />

In the second year of the Yonghui ( 永 徽 ) reign-period of Tang dynasty (AD<br />

651), Dashi sent formally an envoy to establish friendly relations with Tang.<br />

After that Dashi sent the envoys to <strong>China</strong> unceasingly. The Chaogong chapter of<br />

the Waichen Section in the Cefu Yuangui records more than 30 envoys to Tang<br />

dynasty by Dashi. These records are true and elaborate. They have been noted<br />

by Chinese and foreign experts. However, up to now there is nobody make a<br />

comprehensive arrangement and synthetical study for these data itself.<br />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first worked up the contents on the envoys from<br />

Dashi by using the Chinese sources, e.g. official history <strong>book</strong> annals, local<br />

chronicles, poems and essays, then, focusing on the records of the Waichen<br />

Section in the Cefu Yuangui, made a research hermeneutically to discuss the<br />

political and economical relations behind the diplomatic intercourses between<br />

Tang and Dashi, and the significances of the material cultural exchange.<br />

Biography Prof. Li Jinxiu received the Master’s Degree in history from<br />

Peking University in 1990, and is the director of the Department of Sino-<br />

Foreign Relations Study and Inland Eurasian Research Center of the Institute of


History, CASS. Prof. Li is also the Editor-in-Chief of the international section of<br />

Eurasian Studies, and The Road of Silk and <strong>China</strong>: Study on Ancient Sino-Foreign<br />

Relations. She is the author of History of Finance in Tang Dynasty, Documents of<br />

Dunhuang and Turpan and the Study on the History of Tang Dynasty, and Notes<br />

on Serindian Literature in Tongdian, etc.<br />

双 城 记 : 巴 格 达 的 陷 落 与 拖 雷 诸 汗 占 领 杭 州<br />

乔 治 · 莱 恩 伦 敦 大 学 东 方 与 非 洲 研 究 学 院 教 授<br />

1260 年 , 蒙 哥 大 汗 去 世 之 后 , 他 的 两 位 兄 弟 忽 必 烈 和 阿 里 不 哥 之<br />

间 的 斗 争 , 导 致 成 吉 思 汗 的 广 袤 帝 国 出 现 不 可 挽 回 的 分 裂 。 南 部<br />

的 旭 烈 兀 与 其 兄 长 忽 必 烈 巩 固 了 权 力 , 形 成 了 包 括 中 国 元 朝 和 波<br />

斯 伊 儿 汗 朝 在 内 的 拖 雷 帝 国 ; 在 北 部 , 坚 持 传 统 政 策 的 阿 里 不 哥<br />

及 其 支 持 者 仍 坚 持 保 守 、 反 动 的 态 度 , 拒 绝 他 们 的 进 步 理 念 。 这<br />

种 巨 大 的 分 歧 , 并 非 通 常 的 皇 室 成 员 争 夺 财 富 、 土 地 和 权 力 , 而<br />

是 源 于 文 化 的 甚 至 宗 教 的 分 裂 。 北 部 的 成 吉 思 汗 诸 王 子 仍 声 称 继<br />

承 其 父 的 草 原 和 法 律 遗 产 。 但 是 , 拖 雷 一 系 则 将 未 来 视 作 中 国 环<br />

境 中 突 雷 尼 草 原 与 波 斯 花 园 的 综 合 。 拖 雷 诸 王 接 受 他 们 辖 区 内 的<br />

定 居 文 化 , 而 他 们 北 部 的 堂 兄 们 则 继 续 主 宰 草 原 , 控 制 邻 邦 。 草<br />

原 地 区 的 钦 察 汗 国 、 察 哈 台 汗 国 和 窝 阔 台 汗 国 , 拒 绝 承 认 位 于 新<br />

首 都 汗 八 里 的 忽 必 烈 汗 的 地 位 , 分 裂 难 以 挽 回 , 双 方 除 在 1305 年<br />

有 过 一 次 貌 合 神 离 的 统 一 之 外 , 再 也 没 有 合 作 过 。<br />

拖 雷 王 朝 随 后 由 中 国 的 忽 必 烈 和 波 斯 的 旭 烈 兀 继 承 。 两 个 政<br />

权 首 先 分 别 决 定 性 地 击 败 之 前 的 统 治 者 , 然 后 建 立 起 自 己 的 新 首<br />

都 。1258 年 , 旭 烈 兀 占 领 了 “ 和 平 之 城 ” 巴 格 达 。 巴 格 达 是 阿 拔<br />

斯 王 朝 的 首 都 , 也 是 哈 里 发 的 所 在 地 。 之 后 , 旭 烈 兀 在 大 不 里 士<br />

以 南 160 公 里 的 地 方 , 建 立 了 新 首 都 马 拉 盖 。1276 年 , 忽 必 烈 的 爱<br />

将 巴 彦 目 睹 了 杭 州 城 的 投 降 。 杭 州 是 宋 朝 的 都 城 。 忽 必 烈 将 皇 室<br />

成 员 及 其 妃 嫔 全 部 转 移 到 元 帝 国 的 首 都 汗 八 里 , 也 称 大 都 。<br />

本 文 将 比 较 两 个 城 市 的 命 运 , 考 察 它 们 如 何 反 映 拖 雷 帝 国 的<br />

两 种 理 想 和 现 实 。 杭 州 , 由 于 在 权 力 转 换 中 未 曾 经 过 武 力 征 服 ,<br />

27


遂 发 展 为 元 帝 国 非 常 重 要 的 文 化 中 心 。 当 时 的 杭 州 城 还 曾 经 存 在<br />

着 一 个 鲜 活 而 重 要 的 波 斯 人 社 区 。 而 巴 格 达 , 虽 然 从 其 陷 落 的 巨<br />

大 破 坏 中 恢 复 过 来 , 很 多 年 后 却 仍 未 达 到 原 来 的 辉 煌 。 即 使 在 志<br />

费 尼 时 代 , 巴 格 达 虽 然 又 成 为 一 个 有 影 响 的 城 市 , 却 是 一 个 政 治<br />

斗 争 与 宗 教 争 端 的 热 点 地 区 。<br />

通 过 从 两 城 市 陷 落 的 比 较 开 始 , 再 比 较 它 们 的 权 力 转 换 , 本<br />

文 将 考 察 两 城 市 在 崛 起 的 全 球 性 国 家 中 所 担 负 的 新 角 色 的 本 质 。<br />

本 文 的 前 提 是 , 欣 赏 在 成 吉 思 汗 研 究 领 域 开 拓 的 新 思 路 。 自 2000<br />

年 以 来 , 特 别 是 对 拖 雷 国 家 积 极 看 法 , 促 发 了 研 究 的 活 力 , 涉 及<br />

中 世 纪 时 期 生 活 与 文 化 的 各 个 层 面 。 本 文 希 望 当 前 的 研 究 能 够 反<br />

映 某 些 新 发 现 的 意 义 , 也 能 够 反 映 出 对 旧 有 资 料 的 新 阐 释 。<br />

28<br />

作 者 简 介 乔 治 · 莱 恩 , 伦 敦 大 学 伊 朗 研 究 中 心 中 东 与 中 亚 历<br />

史 专 业 高 级 教 员 。 主 要 研 究 蒙 古 历 史 和 文 化 , 其 中 涉 及 到 伊 斯 兰<br />

教 历 史 。 他 的 代 表 性 著 作 有 :《 丝 绸 之 路 与 草 原 帝 国 》、《 蒙 古<br />

帝 国 的 日 常 生 活 》、《 成 吉 思 汗 与 蒙 古 统 治 》、《13 世 纪 蒙 古 对<br />

伊 朗 的 早 期 统 治 : 波 斯 人 的 反 抗 》。 此 外 , 他 还 发 表 大 量 论 文 。<br />

A Tale of Two Cities: the Fall of Baghdad and Hangzhou to the<br />

Toluid Khans<br />

George Lane (Professor, SOAS, University of London)<br />

In 1260 following the death of the great Khan, Mongke, the rivalry between the<br />

Khan’s two brothers, Qubilai and Ariq Buqa, led to an irrevocable split within<br />

the vast Chinggisid Empire. In the south Hulegu and his older brother Qubilai<br />

consolidated their power and formed the Toluid Empire comprising Yuan<br />

<strong>China</strong> and Ilkhanid Iran while in the north the reactionary conservatives and<br />

supporters of the traditionalist policies of Ariq Buqa rejected their progressive<br />

vision. The great divide was not rooted in the usual rival princely claims to<br />

wealth, land and power but rather it was a cultural even spiritual split. In the<br />

north the Chinggisid princes laid claim to the legacy of the steppe and the Yasa.<br />

The Toluids however saw the future as a synthesis of the Turanian steppe and the<br />

Persian garden under a Chinese sky. The Toluids embraced the culture of their<br />

sedentary subjects whereas their cousins in the north sought to continue their<br />

domination of the steppe and control over their neighbours. In the domains


of the Golden Horde and the Chaghataid and Ogodaid princes, the nomadic<br />

steppe armies refused to recognise Qubilai Khan in his new capital, Khanbaliq<br />

and the divide became permanent and the two sides apart from a brief flirtation<br />

with unity in 1305, became irreconcilable.<br />

The emergence of the Toluid polity followed the establishment of Qubilai<br />

in <strong>China</strong> and Hulegu in Iran. Both regimes established their rule after first<br />

dealing decisively with the respective former rulers and then founding their own<br />

new capitals. In 1258 Hulegu oversaw the fall of the City of Peace, Baghdad,<br />

which was the ‘Abbasid capital and seat of the Caliphate, after which he founded<br />

his own capital in Maragha, a city 160 kms south of Tabriz. In 1276, Qubilai’s<br />

favourite general, Bayan Noyan, oversaw the surrender of Hangzhou, the capital<br />

of the Song dynasty, and arranged the transportation of the royal court and the<br />

empress-dowager to the Yuan Empire’s state capital, Khanbaliq, also known as<br />

Da-du.<br />

This paper will compare and contrast the fate of these two cities and<br />

examine how their fate reflected the fortunes and reality of the two sides of the<br />

Toluid Empire. Hangzhou, which did not suffer a violent transfer of power,<br />

became very much the cultural capital of the Yuan Empire and it entertained a<br />

lively and important Persian community. Baghdad though it recovered from the<br />

devastation of its fall, did not attain its former glory for many years though with<br />

‘Ata Malik Juwayni at its helm it became another influential political hotbed of<br />

intrigue and religious debate.<br />

Beginning with a comparison of the two cities’ fall and transfer of power,<br />

this study will then consider the nature of their new role in the emerging<br />

global state. Underlying the whole paper will be an appreciation of the fresh<br />

approach that has taken hold over the whole field of Chinggisid studies. Since<br />

2000 this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the Toluid state in particular has generated a<br />

dynamism which is permeating every aspect of research into the life and culture<br />

of this mediaeval period and it is hoped that the present study will reflect some<br />

sense of this spirit of discovery and fresh interpretation of old data.<br />

29<br />

Biography George Lane is Senior Teaching Fellow in the History of the<br />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entre for Iranian Studies, London University.<br />

His publications include Silk Roads and Steppe Empires; Daily Life in the Mongol<br />

Empire; Genghis Khan and Mongol Rule; Early Mongol Rule in Thirteenth-<br />

Century Iran: A Persian Renaissance, he authored also <strong>book</strong> chapters: “The Dali<br />

Stele” in <strong>Int</strong>ellectual and Cultural Studies; “Genghis Khan” in Icons of the Middle<br />

Ages; “Nasir al-Din Tusi”; “Sayyed ‘Ajall”; “Phoenix Mosque, Hangzhou” and


“Uzan Hasan” in Encyclopaedia Iranica; “Ata Malik Joveini” and “Pur Baha” in<br />

Encyclopaedia Iranica; “Konya” and “Ilkhanate” in Medieval Islamic Civilization:<br />

An Encyclopedia; “The Mongols” in The Times complete history of the world;<br />

“Genghis Khan” and “The Mongol Conquests” in Encyclopedia of Genocide and<br />

Crimes Against Humanity; “[The Mongols] Appearance”, “law”, “hunting”, “food<br />

and drink”, “clothing”, “health and medicine”, “kingship”, “religion”, “the army”<br />

and “women” in The Greenwood encyclopedia of daily life: a tour through<br />

history from ancient times to the present; “The Legacy of the Mongols: <strong>China</strong><br />

and Iran”, Middle East Studies, 41 (2).<br />

中 国 与 穆 斯 林 世 界 的 历 史 交 往<br />

—— 以 《 经 行 记 》 和 《 中 国 印 度 见 闻 录 》 为 例<br />

沙 宗 平 北 京 大 学 哲 学 系 宗 教 学 系 副 教 授<br />

30<br />

‏)اخبار الصين والهند(《‏ 本 文 主 要 根 据 《 经 行 记 》 和 《 中 国 印 度 见 闻 录<br />

来 讨 论 中 国 文 献 对 于 阿 拉 伯 的 记 载 与 关 注 , 以 及 阿 拉 伯 穆 斯 林 对<br />

于 中 国 文 化 的 记 忆 与 印 象 , 试 图 以 此 为 例 来 阐 述 对 话 视 角 的 主 观<br />

性 与 地 域 性 , 以 及 文 明 在 历 史 交 往 中 获 得 丰 富 和 发 展 的 思 考 。 不<br />

当 之 处 , 敬 请 方 家 指 正 。<br />

本 文 所 使 用 的 《 经 行 记 》 材 料 主 要 根 据 以 下 三 种 著 作 : 第<br />

一 , 张 一 纯 《 经 行 记 笺 注 》; 第 二 , 丁 谦 《 杜 环 经 行 记 地 理 考<br />

证 》; 第 三 , 王 国 维 《 古 行 纪 四 种 校 录 》。 《 苏 莱 曼 东 游 记 》<br />

‏,)سلسلة التواريخ(《‏ 主 要 根 据 以 下 三 种 资 料 : 第 一 ,《 故 事 的 链 子<br />

包 括 卷 一 正 文 ( 即 《 故 事 的 链 子 》) 和 卷 二 (《 中 国 印 度 见 闻<br />

录 》), 阿 拉 伯 文 版 , 巴 黎 ,1811 年 ; 第 二 , 苏 莱 曼 著 , 刘 半<br />

农 、 刘 小 慧 ( 据 费 琅 法 译 本 ) 合 译 、 蔡 元 培 题 名 之 《 苏 莱 曼 东 游<br />

记 》( 中 华 书 局 1937 年 )。 第 三 , 穆 根 来 、 汶 江 、 黄 倬 汉 ( 卷 一<br />

据 索 瓦 杰 J.Sauvaget 法 译 本 、 卷 二 据 藤 本 胜 次 日 译 本 ) 合 译 :《 中<br />

国 印 度 见 闻 录 》( 中 华 书 局 1983 年 )。<br />

作 者 简 介<br />

沙 宗 平 , 北 京 大 学 哲 学 系 副 教 授 。 主 要 从 事 伊 斯


兰 哲 学 与 中 国 伊 斯 兰 教 研 究 。 已 出 版 《 伊 斯 兰 哲 学 》、《 中 国 天<br />

方 学 —— 刘 智 哲 学 研 究 》 等 著 作 , 发 表 《 中 国 特 色 的 “ 中 东 学 ”<br />

与 “ 阿 拉 伯 学 ” 浅 议 》、《 婚 姻 与 家 庭 : 阿 拉 伯 蒙 昧 时 代 的 妇 女<br />

生 活 —— 文 化 变 迁 与 社 会 发 展 》、《 义 乌 阿 拉 伯 商 会 的 功 能 透<br />

视 》 等 多 篇 学 术 论 文 。<br />

Historic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strong>China</strong> and Muslim World<br />

—Exemplified by Record of Travels and Sketches of <strong>China</strong> and<br />

India<br />

Sha Zongping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Peking University)<br />

On the basis of the <strong>book</strong> of Record of Travels 《 经 行 记 》and the <strong>book</strong> of<br />

Sketches of <strong>China</strong> and India 《 中 国 印 度 见 闻 录 》, الصين والهند(‏ this‏)اخبار<br />

essay discusses the Chinese records and attentions about the Arabic world in<br />

literatures as well as the Arabic Muslim’s memory and impression of Chinese<br />

culture, which are adopted as examples to elaborate the subjectivity and<br />

territoriality of the dialogistic perspectives, and the rich and dynamic pondering<br />

gained in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th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as well.<br />

The materials that this essay selects from the <strong>book</strong> Record of Travels are<br />

studied mainly in the following three works: the first <strong>book</strong> is the Annotation<br />

on Record of Travels《 经 行 记 笺 注 》 by Zhang Yichun; the second <strong>book</strong> is<br />

The Geographic Textual Research on Du Huan’s Record of Travels《 杜 环 经 行<br />

记 地 理 考 证 》by Ding Qian; and, the third <strong>book</strong> is Four Collated Recordings<br />

of the Ancient Travel Notes《 古 行 纪 四 种 校 录 》. One the other side, The<br />

<strong>book</strong> of Sketches of <strong>China</strong> and India,which is also translated into Chinese<br />

as Sulaiman's Journeys in the East《 苏 莱 曼 东 游 记 》, is mainly based on<br />

the following three materials: the first is the Arabic version of The Chain of<br />

Histories《 故 事 的 链 子 》, التواريخ(‏ ‏)سلسلة published in Paris in 1811, which<br />

includes the main body of Volume One (namely The Chain of Histories) and<br />

Volume Two (namely Sketches of <strong>China</strong> and India); the second is the Chinese<br />

version translated by Liu Bannong and Liu Xiaohui (according to the French<br />

version translated by Ferrand), which was titled by Cai Yuanpei as Sulaiman’s<br />

Journeys in the East (published by Zhonghua Book Company in 1937); the third<br />

is Sketches of <strong>China</strong> and India translated by Mu Genlai, Wen Jang and Huang<br />

Zhuohan, of which Volume One is based on the French version translated by<br />

31


J.Sauvaget and Volume Two on the Japanese version translated by Fujimoto<br />

Katsuji (wpublished by Zhonghua Book Company in 1983).<br />

Biography Prof. Sha Zongping is an Associate Professor at the Department<br />

of Philosophy, Peking University. His research area includes Islamic Philosophy<br />

and Islam in <strong>China</strong>. Prof. Sha’s publications include Islamic Philosophy, Kalam<br />

in <strong>China</strong>: the Study on Liu Zhi’s Thoughts, On “Middle eastern Study” and “Arab<br />

Study” unique to <strong>China</strong>, Marriage and Family: Women in Jahiliyya, and The<br />

Function of Arab Chamber of Commerce in Yiwu, among others.<br />

王 宽 阿 訇 土 耳 其 之 行 及 其 国 际 影 响<br />

马 景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所 助 理 研 究 员<br />

32<br />

1905 年 , 日 俄 战 争 结 束 , 日 本 战 胜 , 此 举 激 发 了 奥 斯 曼 帝 国 的 哈<br />

里 发 , 认 为 亚 洲 人 主 导 亚 洲 的 时 代 已 经 到 来 , 于 是 积 极 开 展 与 日<br />

本 、 中 国 等 国 家 的 联 络 。 同 年 , 清 政 府 废 除 了 科 举 制 度 , 要 求 各<br />

地 成 立 教 育 会 , 实 施 新 的 教 育 计 划 。 此 时 , 出 洋 考 察 国 外 教 育 、<br />

文 化 成 了 重 要 的 主 流 。 顺 应 历 史 的 潮 流 ,1906 年 11 月 , 北 京 牛 街<br />

清 真 寺 阿 訇 王 宽 受 哈 米 德 的 邀 请 , 携 弟 子 马 善 亭 赴 土 耳 其 考 察 ,<br />

得 到 哈 米 德 的 接 见 , 就 中 国 伊 斯 兰 教 的 历 史 与 现 状 进 行 了 交 流 。<br />

此 举 一 经 法 文 的 报 纸 报 道 , 便 引 起 世 界 的 关 注 , 尤 其 是 基 督 教 界<br />

的 关 注 。 王 宽 回 国 时 , 哈 里 发 派 遣 了 两 名 宗 教 学 者 随 行 , 协 助 开<br />

展 新 式 教 育 、 改 良 宗 教 习 俗 等 。1908 年 , 王 宽 在 北 京 牛 街 成 立 清<br />

真 两 等 小 学 堂 , 此 时 正 逢 法 国 多 伦 调 查 团 抵 达 北 京 考 察 , 参 见 了<br />

该 校 的 开 学 典 礼 , 并 作 了 报 道 , 此 举 再 次 引 起 西 方 社 会 的 关 注 ,<br />

造 成 了 深 远 的 国 际 影 响 。<br />

作 者 简 介 马 景 , 哲 学 博 士 ,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世 界 宗 教 研 究<br />

所 助 理 研 究 员 。 主 要 从 事 于 中 国 伊 斯 兰 教 、 近 现 代 伊 斯 兰 思 潮 ,<br />

伊 斯 兰 教 与 基 督 教 关 系 研 究 。 主 要 作 品 有 :《 甘 肃 临 夏 门 宦 调<br />

查 》( 合 著 ), 并 发 表 论 文 30 余 篇 。


Communication between<br />

Chinese Muslims and the Ottoman Empire<br />

A Case Study on Imam Wangkuan’s Visit to Turkey<br />

Ma Jing (Dr. and Assistant Professor, Institute of World Religions, CASS)<br />

After Japan won the Russo-Japanese War in 1905, the Ottoman Sultan<br />

Abdulhamid II realized there had came a new era in which the Asians would<br />

take full control of Asia. Thus, he started enthusiastic communications with<br />

countries such as Japan and <strong>China</strong>. In the same year, the Qing government<br />

abolished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and urged to establish education<br />

councils nationwide as parts of the new education project. As a result, a number<br />

of cultural figures traveled abroad to explore the educational and cultural system<br />

of other countries. In November of 1906, at the invitation of Abdulhamid II,<br />

Wang Kuan, the leading Imam of Beijing Niujie Mosque, with his student Ma<br />

Shanting traveled to Turkey to investigate the education system there. They<br />

were received by Abdulhamid II, and introduced the history and contemporary<br />

situation of <strong>China</strong>’s Islam and Muslims to him. The events were reported by<br />

a French newspaper, and received the attention of the whole world, especially<br />

that of the Christians. When Wang came back, Abdulhamid sent two religious<br />

scholars along with him to develop new education system, reform and purify<br />

religious customs in <strong>China</strong>. In 1908, Wang Kuan founded a Muslim Primary<br />

School in Niujie Street of Beijing. It happened to be the time that the French<br />

Delegation arrived in Beijing, and they were invited to the opening ceremony<br />

of the school. The Delegates covered the event and it again drew the attention of<br />

the western world, having profound effects internationally.<br />

33<br />

Biography Dr. Ma Jing is an Assistant Professor of CASS. He received his PhD<br />

in Islamic Studies from graduate school of CASS (2009). His research focuses on<br />

Islam in <strong>China</strong>, Islamic thought in modern time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br />

Islam and Christianity. His publications include the <strong>book</strong> of Research on Sufi<br />

Tariqas in Linxia, Gansu Province (co-author), and over 30 articles.


第 二 场 | Session Two<br />

艺 术 的 互 动 : 以 奥 斯 曼 帝 国 时 期 的 瓷 器 为 例<br />

比 伦 特 · 奥 卡 伊 安 卡 拉 大 学 中 国 语 言 与 文 学 系 主 任<br />

34<br />

自 唐 以 降 , 伊 斯 兰 教 通 过 丝 绸 之 路 进 入 中 国 。 在 伊 斯 兰 教 引 入 之<br />

后 , 中 国 社 会 的 各 个 层 面 都 受 到 影 响 , 一 系 列 新 现 象 随 之 出 现 。<br />

这 种 影 响 可 见 于 经 济 、 政 治 和 文 化 生 活 等 诸 领 域 。 伊 斯 兰 教 对 艺<br />

术 的 影 响 也 非 常 明 显 。 继 国 际 贸 易 繁 荣 之 后 , 中 国 独 特 的 磁 器 ,<br />

开 始 行 销 世 界 。 对 西 亚 的 绝 大 多 数 伊 斯 兰 国 家 而 言 , 尤 其 是 皇 室<br />

贵 族 而 言 , 中 国 的 磁 器 艺 术 品 被 视 作 地 位 和 名 誉 的 象 征 。 另 一 方<br />

面 , 伊 斯 兰 国 家 迅 速 增 长 的 市 场 需 求 , 也 影 响 到 中 国 人 对 陶 瓷 的<br />

理 解 和 审 美 情 趣 。7 世 纪 以 后 , 为 了 满 足 市 场 的 新 需 求 , 中 国 陶 瓷<br />

工 人 开 始 生 产 一 系 列 新 产 品 。 这 些 产 品 用 外 文 字 母 和 象 征 符 号 予<br />

以 装 饰 。 到 16 世 纪 , 随 着 青 花 瓷 的 流 行 , 一 座 叫 做 伊 兹 尼 克 的 突<br />

厥 城 市 , 也 开 始 生 产 这 种 瓷 器 。 伊 兹 尼 克 的 陶 瓷 工 人 , 有 自 己 的<br />

制 造 工 艺 和 风 格 , 也 构 成 另 一 种 创 新 。 通 过 对 中 国 陶 瓷 的 模 仿 ,<br />

他 们 形 成 了 新 的 审 美 意 识 和 审 美 观 念 。<br />

作 者 简 介 比 伦 特 · 奥 卡 伊 ,1975 年 毕 业 于 安 卡 拉 大 学 中 国<br />

语 言 与 文 学 系 。1978 年 , 获 台 湾 国 立 政 治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1983 年<br />

获 安 卡 拉 大 学 博 士 学 位 。 现 任 安 卡 拉 大 学 中 国 语 言 与 文 学 系 主<br />

任 。<br />

<strong>Int</strong>eractions in Arts: The Example of Ottoman Porcelains<br />

Bülent Okay (Head/Professor, Dep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Ankara University)<br />

From the Tang Dynasty on, Islam entered <strong>China</strong> through the “Silk Road”. After<br />

Islam was introduced, all levels of society were affected and some new series<br />

of facts occurred. These effects can be seen in economic, political and cultural<br />

life. But the impact of Islam in arts was also obvious. After the development<br />

of international trade, porcelain products unique to <strong>China</strong>, has started to<br />

spread all over the world. For most of the Islamic states located in western Asia,<br />

especially for the royal families and aristocracy, Chinese porcelain artifacts


were seen as a sign of a high rank and prestige. On the other hand, the rapid<br />

growth of the market in Islamic countries, affected the perception and aesthetic<br />

understanding of potters in <strong>China</strong>. After XII th. Century on, in order to deal<br />

with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the market, the Chinese potters began to output a<br />

number of new products adorned with foreign letters and symbols. By the XVI<br />

centur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opularity of the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a<br />

Turkish city called Iznik also began to produce this kind of porcelain. In their<br />

own way and style Turkish potters in Iznik also formed a new creativity. By<br />

copying the Chinese ceramics they established a new aesthetic consciousness<br />

and view.<br />

Biography Bülent Okay graduated from Ankara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br />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1975. He received his MA from the National<br />

Cheng-Chi University (Taiwan) in 1978, his PhD from Ankara University in<br />

1983. He is currently Head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Department<br />

at Ankara University, Turkey.<br />

His publications include Konfuçyüs; Chinese Stories; “Çin Kaynakları: I<br />

Shih Chi (Tarih Kayıtları)”, Doğu Dilleri Dergisi; “Çin Efsanelerinde Güneş”,<br />

Doğu Dilleri Dergisi; “Kuan Yü T’u Erh Ch’i Ming Tsu Te Shen Hua (Türk<br />

Ulusu İle İlgili Bir Efsane)”, Chu Lin Yüeh K’an; “Çin Resim Sanatı”, D.T.C.F.<br />

Dergisi; “T’ang Hanedanlığı’nın Kuruluş Döneminde Göktürklerin Oynadıkları<br />

Önemli Rol”, Doğu Dilleri Dergisi; “Yıldızlarla İlgili Bir Çin Efsanesi”, Gündoğan<br />

Edebiyat Dergisi; “Ch’iu T’ang Shu (Eski T’ang Tarihi)”, Doğu Dilleri Dergisi;<br />

“Hsin T’ang Shu (Yeni T’ang Tarihi)”, Doğu Dilleri Dergisi; “Prof. Dr. Muhaddere<br />

Nabi Özerdim (1916 - 19.12.1991)”, Doğu Dilleri Dergisi; “Çin Seddi’nin Yapılışı<br />

Hakkında Değişik Bir Görüş”, Belleten; “Günümüz Kore Toplumu ve Şamanizm”,<br />

Doğu Dilleri Dergisi; “Çin Efsanelerinde Dramatik Kahramanlar: K’ua Fu<br />

ve Yi”, Gündoğan Edebiyat Dergisi; “Güney-Batı İpek Yolu”, İpek Yolu Dergisi;<br />

16. “Türkiye’deki Sinoloji Araştırmaları’nın Tarihçesi”, Sinoloji Araştırmaları<br />

Dergisi; “Konfuçyanizm’in ‘Hsiao (Örnek Evlat)’ İlkesi ve Hsiao İlkesinin Çocuk<br />

Edebiyatına Etkisi”, Cumhuriyetin 80. Kuruluş Yıldönümü Anı Kitabı; Doğu-Batı<br />

Dilleri ve Edebiyatları Bölümleri.<br />

35


利 益 的 互 惠 : 青 花 磁 、 中 国 和 伊 斯 兰 世 界<br />

约 翰 · 卡 斯 韦 尔 伦 敦 大 学 东 方 与 非 洲 研 究 学 院 艺 术 与 考 古 学 系 教 授<br />

自 14 世 纪 始 , 青 花 磁 已 对 伊 斯 兰 世 界 产 生 强 大 影 响 , 不 但 影 响 伊<br />

斯 兰 的 陶 瓷 , 还 影 响 到 伊 斯 兰 的 镶 嵌 式 金 属 制 品 、 釉 彩 玻 璃 和 其<br />

他 装 饰 艺 术 。 同 时 , 伊 斯 兰 艺 术 也 存 在 一 种 对 中 国 磁 器 演 变 的 逆<br />

向 影 响 。 中 国 磁 器 采 纳 了 源 于 波 斯 的 伊 斯 兰 金 属 制 式 。 近 年 来 在<br />

印 度 和 叙 利 亚 的 研 究 , 发 现 了 大 量 新 证 据 , 证 明 了 这 种 文 化 交 流<br />

的 广 泛 性 与 多 样 性 。<br />

作 者 简 介 约 翰 · 卡 斯 韦 尔 ,1951 年 毕 业 于 皇 家 艺 术 学 院 ,<br />

曾 在 希 腊 和 土 耳 其 从 事 考 古 制 图 工 作 。1956 年 加 入 贝 鲁 特 美 国 大<br />

学 美 术 系 。1976 年 任 伦 敦 大 学 客 座 教 授 。 两 年 后 任 芝 加 哥 大 学 东<br />

方 研 究 所 主 任 , 之 后 任 该 大 学 大 卫 和 阿 尔 弗 雷 德 · 斯 马 特 博 物<br />

馆 馆 长 。1988 年 回 到 伦 敦 , 任 苏 富 比 拍 卖 行 伊 斯 兰 与 南 亚 部 主<br />

任 。1988 年 至 今 , 生 活 在 西 班 牙 。<br />

36<br />

A Reciprocity of <strong>Int</strong>erests: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strong>China</strong> and<br />

the Islamic World<br />

John Carswell (Professor, Dept. of Art and Archaeology, SOAS, University of London)<br />

Since its inception in <strong>China</strong> in the fourteenth century,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br />

has exercised a powerful impact on the Islamic world, not only on Islamic<br />

pottery but also on inlaid metalwork, enameled glass and the other decorative<br />

arts. At the same time, there has been a reciprocal influence on the evolution<br />

of Chinese porcelain, often with the adoption of Islamic metal forms in<br />

porcelain deriving directly from Persian prototypes. Recent research in India<br />

and Syria has produced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new evidence of the scale and<br />

variety of this cultural interchange.<br />

Biography After graduating from the Royal College of Art in 1951, John<br />

Carswell worked as an archaeological draughtsman for Kathleen Kenyon at<br />

Jericho, and other sites in Greece and Turkey. In 1956 he joined the Department<br />

of Fine Art at the American University of Beirut. In 1976 he was a Visiting<br />

Professor at SOAS, and two years later appointed Curator of the Oriental


Institute at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and ultimately Director of the University’s<br />

David and Alfred Smart Museum. In 1988 he returned to London as Director<br />

of the Islamic and South Asian Department at Sotheby’s. Since 1988 he has<br />

lived in Spain. He is currently concerned with relations between the Pacific<br />

and the Mediterranean, through the export of Chinese ceramics and the<br />

reciprocal exchange of material from Western Asia by both land and sea. He is<br />

also interested in contemporary art and architecture throughout Asia and the<br />

interaction of Asian and Western culture from the medieval period onwards.<br />

His many publications include “<strong>China</strong> and Islam: A survey of the coast of India<br />

and Ceylon;” “Blue and White in <strong>China</strong> and Asia and the Islamic World.”<br />

从 清 真 寺 看 中 — 伊 文 化 的 交 流<br />

李 维 建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所 副 研 究 员<br />

建 筑 是 文 化 的 凝 固 , 寂 静 的 建 筑 体 现 着 鲜 活 的 文 化 。 中 国 清 真 寺<br />

建 筑 凝 聚 着 中 国 伊 斯 兰 文 化 , 是 中 — 伊 文 化 交 流 的 绝 妙 注 释 。 中<br />

国 的 清 真 寺 , 根 据 其 建 筑 风 格 , 可 分 为 中 国 式 、 阿 拉 伯 式 、 中 阿<br />

结 合 式 三 种 主 要 的 建 筑 类 型 。 从 这 三 种 建 筑 类 型 的 清 真 寺 身 上 ,<br />

可 以 看 出 中 — 伊 两 种 文 化 结 合 的 程 度 、 历 史 和 结 果 , 也 可 以 大<br />

致 展 望 中 国 伊 斯 兰 文 化 的 未 来 走 向 。 从 一 定 意 义 上 说 , 中 国 的<br />

清 真 寺 就 是 一 部 中 国 伊 斯 兰 教 史 , 不 同 的 历 史 阶 段 , 都 可 以 用 清<br />

真 寺 来 阐 述 。 以 清 真 寺 建 筑 来 说 明 中 国 伊 斯 兰 教 历 史 , 更 能 体 现<br />

中 — 伊 两 种 文 化 交 流 与 融 合 的 历 程 与 特 点 , 而 当 前 全 球 化 时 代 下<br />

的 中 国 伊 斯 兰 教 , 也 反 映 在 当 下 的 清 真 寺 建 筑 中 。<br />

37<br />

作 者 简 介 李 维 建 ,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所 副 研 究<br />

员 。 西 北 大 学 中 东 研 究 所 硕 士 (2001 年 ),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研 究<br />

生 院 博 士 (2007 年 )。2009 年 4 月 —7 月 在 非 洲 乌 干 达 共 和 国 马 克<br />

雷 雷 大 学 作 访 问 学 者 。 研 究 方 向 : 非 洲 伊 斯 兰 教 和 中 国 伊 斯 兰<br />

教 , 兼 及 巴 哈 伊 教 研 究 。 主 要 著 作 有 :《 西 部 非 洲 伊 斯 兰 教 历 史<br />

研 究 》、《 甘 肃 临 夏 门 宦 调 查 》( 合 著 )、《 宗 教 之 和 , 和 之 宗<br />

教 》( 合 著 ) 等 。


Culture Exchange between <strong>China</strong> and Islamic World from the<br />

perspective of the Mosque<br />

Li Weijian (Dr. and Associate Professor, Institute of World Religions, CASS)<br />

38<br />

Architecture is solidification of culture. Silent building embodies lively culture.<br />

The Mosque in <strong>China</strong> solidifies Chinese Islamic culture, which is the best<br />

evidence to the culture exchange between <strong>China</strong> and Islamic World. According<br />

to different styles, Mosques in <strong>China</strong> can be identified as <strong>China</strong> style, Arab style,<br />

and style combining <strong>China</strong> and Arab culture. From the three types of Mosque<br />

construction, some interesting implications can be generalized ------ the styles<br />

of the Mosques indicate the history, degree, motivations, and consequence of<br />

the combin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and Arabic culture, and also point to the<br />

future development of Mosque building culture. From some degree, the Mosque<br />

buildings in <strong>China</strong> represent the history of Islam in <strong>China</strong>, because Islam in<br />

different periods of Chinese history can be expounded through different<br />

Mosques therein. The Islamic history in <strong>China</strong> expressed by Mosques embodies<br />

the course and features of culture exchange and syncretism between <strong>China</strong> and<br />

Islamic World. Islam in <strong>China</strong> in the current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is also<br />

reflected in the present mosque building.<br />

Biography Dr. Li Weijian is an Associate Professor at CASS. He received his<br />

Master’s Degree in World History from Northwest University of <strong>China</strong> (2001)<br />

and PhD in Islamic Studies from graduate school of CASS (2007). Dr. Li has<br />

worked as a visiting scholar in Makerere University of Uganda (2009). His study<br />

focuses on Islam in Africa and <strong>China</strong>, and his major works include Study on<br />

the History of Islam in West Africa, Research on Sufi Tariqas in Linxia, Gansu<br />

Province (co-author) and Harmony of Religions, and the Religion of Harmony<br />

(co-author), among others.<br />

舞 破 尘 世 升 上 重 霄<br />

穆 宏 燕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外 文 研 究 所 研 究 员<br />

在 远 古 时 期 , 以 撒 马 尔 罕 为 中 心 的 索 格 底 ( 粟 特 ) 地 区 曾 是 印<br />

度 — 伊 朗 雅 利 安 人 的 集 居 地 , 也 是 琐 罗 亚 斯 德 教 ( 祆 教 、 拜 火


教 ) 的 兴 起 之 地 。 在 琐 罗 亚 斯 德 教 对 天 上 光 明 的 崇 拜 中 , 信 徒 们<br />

高 举 双 臂 旋 转 、 腾 空 , 作 飞 翔 状 , 充 分 表 现 出 人 内 心 深 处 原 始<br />

存 在 的 一 种 向 上 升 腾 的 愿 望 。 这 种 宗 教 祭 祀 舞 蹈 在 波 斯 萨 珊 王<br />

朝 时 期 (224—651 年 ) 逐 渐 世 俗 化 , 演 变 成 柘 枝 舞 、 胡 腾 舞 、 胡<br />

旋 舞 , 在 唐 代 传 入 中 原 , 盛 极 一 时 。 之 后 , 随 着 伊 斯 兰 教 进 入 波<br />

斯 和 中 亚 地 区 , 以 及 苏 非 神 秘 主 义 在 这 些 地 区 兴 起 , 这 些 高 举 双<br />

臂 、 带 着 强 烈 旋 转 动 作 的 民 俗 舞 蹈 逐 渐 被 苏 非 教 团 的 “ 萨 摩 ” 修<br />

行 仪 式 所 吸 收 , 又 一 次 宗 教 化 , 并 最 终 成 为 在 土 耳 其 科 尼 亚 城 建<br />

立 的 著 名 的 莫 拉 维 ( 鲁 米 ) 苏 非 教 团 “ 萨 摩 ” 仪 式 的 主 要 修 行 方<br />

式 , 一 直 流 传 至 今 , 并 被 列 入 世 界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br />

作 者 简 介 穆 宏 燕 ,1990 年 毕 业 于 北 京 大 学 东 方 语 言 文 学 系<br />

波 斯 语 言 文 学 专 业 , 现 任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外 国 文 学 研 究 所 东 方 文<br />

学 研 究 室 主 任 。 研 究 方 向 : 伊 朗 ( 波 斯 ) 文 学 的 研 究 与 翻 译 , 著<br />

作 有 《 凤 凰 再 生 —— 伊 朗 现 代 新 诗 研 究 》, 译 著 作 有 :《 伊 朗 现<br />

代 新 诗 精 选 》,《 玛 斯 纳 维 》( 合 译 ) 等 , 已 发 表 论 文 、 译 文 、<br />

学 术 文 章 70 余 篇 。<br />

A Brief History for the Secularization and the Religionization<br />

of the Rolling Dance in Sogdi Area<br />

Mu Hongyan (Professor, Institute of Foreign Literature, CASS)<br />

39<br />

In the early ancient time, Sogdi Area was the residence of Indo-Iranian Aryan<br />

people, and was also the place for the rise and development of Zoroastrianism.<br />

For the worship of the brightness from the Sky, the believers had opened<br />

their arms to the Sky and had been rolling and curvetting, and had expressed<br />

an original desire of flying in human heart. This religious dance was part of<br />

secularization in Sassanian Dynasty (224-651) of Iran and took the form of the<br />

popular dances named Zhezhi, Huteng, Huxuan, and were introduced in <strong>China</strong><br />

during the Tang Dynasty (618-904). These rolling dances were widespread<br />

during the Tang Dynasty from the imperial family to the common people all<br />

having immersed in them.<br />

Then along with the Islamization of Iran and the Central Asian area and<br />

along with the rise and development of Sufism in these area, these popular<br />

rolling dances were absorbed by Samā’ of Sufism and again became part of<br />

religious culture. Finally, the rolling dance became the main way of Samā’ of


Mawlavi (Rumi) Sufi Order in Konya city of Turkey. Now the rolling dance of<br />

Samā’ of Mowlavi (Rumi)’s Sufi Order is very famous in the world and it is also<br />

part of the World <strong>Int</strong>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br />

Biography Prof. Mu Hongyan graduated from the major of Persian<br />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of Peking University in 1990, and is the director of the<br />

Department of Oriental Literature in the Institute of Foreign Literature, CASS.<br />

Her research field is the study and translation of Iranian (Persian) literature.<br />

Prof. Mu is the author of Return of Phoenix: Study on New Poetry in Modern<br />

Iran, and over 70 articles. She has also translated The Selected Collection of New<br />

Poetry in Modern Iran, and Mathnawi (co-translator), among others.<br />

伊 斯 坦 布 尔 画 册 中 的 中 国 主 题<br />

杉 村 栋 日 本 国 家 人 类 学 博 物 馆 荣 誉 教 授 ; 综 合 研 究 大 学 院 大 学 荣 誉 教 授<br />

40<br />

在 托 普 卡 帕 皇 宫 博 物 馆 , 有 许 多 中 国 风 格 的 画 册 , 如 “ 花 鸟 画 ”<br />

和 “ 佛 道 人 物 画 ”。 其 中 有 些 必 定 可 追 溯 至 中 国 的 大 众 艺 术 。 本<br />

文 围 绕 《 栖 息 的 猎 鹰 》 画 作 的 起 源 , 讨 论 了 该 作 品 的 中 国 的 起 源<br />

或 者 它 们 的 复 制 品 。<br />

作 者 简 介 杉 村 栋 ,1958 年 在 东 京 上 智 大 学 古 代 历 史 系 获 得 学<br />

士 学 位 ;1968 年 在 密 歇 根 大 学 获 得 历 史 艺 术 硕 士 学 位 ( 伊 斯 兰 艺 术<br />

方 向 );1981 年 在 密 歇 根 大 学 获 得 艺 术 史 博 士 学 位 。 国 家 人 类 学 博<br />

物 馆 荣 誉 教 授 ; 综 合 研 究 大 学 院 大 学 荣 誉 教 授 。 退 休 前 系 大 阪 国 家<br />

人 类 学 博 物 馆 教 授 (1976-1997), 综 合 研 究 大 学 院 大 学 教 授 (1989-<br />

1997); 龙 谷 大 学 文 化 交 流 系 教 授 (1997-2002); 曾 任 国 家 人 类 学<br />

博 物 馆 副 馆 长 , 龙 谷 大 学 图 书 馆 和 学 术 信 息 中 心 主 任 。2002-2005 年<br />

任 龙 谷 大 学 特 别 访 问 教 授 。 出 版 作 品 包 括 :《 波 斯 陶 器 的 杰 作 ——<br />

伊 朗 德 黑 兰 古 代 博 物 馆 馆 藏 》;《 丝 绸 之 路 的 织 花 —— 西 亚 和 中 亚<br />

的 地 毯 遗 产 介 绍 》;《 波 斯 与 中 国 的 相 遇 : 基 于 15 世 纪 波 斯 图 案 材<br />

料 的 文 化 联 系 的 研 究 》;《“ 绘 画 的 相 互 影 响 : 中 国 和 伊 朗 的 关<br />

系 》,《14 和 15 世 纪 中 国 对 波 斯 绘 画 的 影 响 》 等 。


Chinese Motifs in the Istanbul Album Paintings<br />

Toh Sugimura (Professor Emeritus, National Museum of Ethnology, The Graduate University for<br />

Advanced Studies)<br />

There are a number of album paintings in Chinese style in the Topkapi Saray<br />

Museum, such as “Flowers-and-Birds and Buddhist-Daoist figures. Some of<br />

them must be traced back to Chinese popular arts. In this paper “The roots of<br />

the portraits of falcon on perch”, either Chinese originals or their copies, are<br />

discussed.<br />

Biography Toh Sugimura received his BA from Ancient History<br />

Department, Sophia University, Tokyo in 1958; his MA History of Art (Islamic<br />

Art), University of Michigan in 1968 and his PhD in History of Art, University<br />

of Michigan in 1981. He is Professor Emeritus of the National Museum of<br />

Ethnology and Professor Emeritus of The Graduate University for Advanced<br />

Studies. Before his retirement he worked as Professor at the National Museum<br />

of Ethnology, Osaka, from 1976 to 1997, at Graduate University for Advanced<br />

Studies from 1989 to 1997, at the Faculty of <strong>Int</strong>ercultural Communication,<br />

Ryukoku University from 1997 to 2002. He was Deputy Director of the National<br />

Museum of Ethnology and Director of the Libraries and Academic Information<br />

Center, Ryukoku University. From 2002 to 2005 he was special visiting professor<br />

at Ryukoku University.<br />

His publications include: Masterpieces of Persian Pottery-Iran Bastan<br />

Museum Collection, Tehran; Woven Flowers of the Silk Roads—An <strong>Int</strong>roduction<br />

to the Carpet Heritage of West Asia and Central Asia; The Encounter of Persia<br />

with <strong>China</strong>: Research into Cultural Contacts based on Fifteenth Century<br />

Persian Pictorial Materials; “Mutual Influences in Paintings: Chinese-Iranian<br />

Relations,” Encyclopaedia Iranica; “Chinese Influence on Persian Paintings of<br />

the Fourteenth and Fifteenth Centuries,” Significance of Silk Roads in the History<br />

of Human Civilization. He made research on the album paintings in the Topkapi<br />

Palace Museum from 1998 to 2001.<br />

41


第 三 场 | Session Three<br />

苏 非 著 作 在 中 国 的 翻 译 及 意 义<br />

王 俊 荣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所 研 究 员<br />

宗 教 作 为 人 类 的 一 种 精 神 心 灵 的 文 化 遗 产 , 现 在 和 将 来 , 仍 有 其<br />

有 益 于 人 类 的 东 西 。 翻 译 者 应 该 具 备 的 , 不 仅 仅 是 宗 教 学 、 哲<br />

学 、 语 言 学 知 识 , 更 需 要 一 种 普 世 的 情 怀 和 视 野 。 翻 译 的 目 的 不<br />

是 说 明 有 神 无 神 , 信 不 信 主 , 而 是 宣 讲 宗 教 与 世 俗 在 导 人 行 善 、<br />

追 求 真 善 美 方 面 的 共 同 目 标 。 苏 非 经 典 与 其 他 一 切 宗 教 经 典 , 都<br />

是 人 类 思 想 文 化 成 果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包 含 和 反 映 着 各 大 宗 教 共<br />

有 的 恒 久 价 值 观 。 苏 非 主 义 自 从 传 入 中 国 以 后 , 对 中 国 穆 斯 林 产<br />

生 过 重 要 影 响 , 至 今 仍 然 发 挥 着 重 要 作 用 。 一 直 以 来 , 中 国 学 者<br />

对 苏 非 著 作 进 行 过 不 同 程 度 的 翻 译 和 注 释 , 取 得 了 一 定 的 成 效 。<br />

本 文 就 苏 非 著 作 在 中 国 的 翻 译 历 程 及 意 义 作 初 步 的 探 讨 , 以 期 丰<br />

富 人 类 的 思 想 文 化 , 促 进 世 界 宗 教 对 话 与 文 明 的 交 流 。<br />

42<br />

作 者 简 介 王 俊 荣 ,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所 研 究<br />

员 ,1978 年 毕 业 于 北 京 第 二 外 国 语 学 院 阿 拉 伯 语 专 业 ,1983 年 和<br />

1992 年 先 后 赴 埃 及 开 罗 大 学 、 摩 洛 哥 穆 罕 默 德 五 世 大 学 进 修 伊 斯<br />

兰 教 历 史 与 思 想 文 化 。 主 要 从 事 于 苏 非 主 义 、 伊 斯 兰 哲 学 及 伊 本 ·<br />

阿 拉 比 研 究 。 主 要 著 作 有 :《 天 人 合 一 , 物 我 还 真 —— 伊 本 · 阿 拉<br />

比 存 在 论 初 探 》,《 苏 非 之 道 》( 合 著 ),《 伊 斯 兰 教 学 》( 合<br />

著 ), 及 《 伊 斯 兰 教 与 妇 女 》,《 神 秘 主 义 的 定 义 及 其 特 征 》 等<br />

学 术 论 文 。<br />

Translation of Sufi Classics in <strong>China</strong> and Its Significances<br />

Wang Junrong (Professor, Institute of World Religions, CASS)<br />

The Sufi classics, along with other religious classic works, are important<br />

constituents of human cultural achievements. Those great works contain<br />

and reflect the permanent values shared by all major religions. It is of vital<br />

significance to translate and do research on Sufi class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br />

religious studies and history of thoughts, since it would enrich human culture,


and promote dialogues among world religions and interaction of civilizations.<br />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as well as the principle and methods applied for<br />

the classic translators to interpret the classic works are to integrate and relate all<br />

translated classics by contrasting and comparing, to advocate the essence that<br />

would assist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life and society, and to make the<br />

world a place of righteousness, goodness and love.<br />

Biography Prof. Wang Junrong graduated from major of the Arabic<br />

language from Beijing <strong>Int</strong>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in 1978, and went to<br />

Cairo University (Egypt, 1983) and Mohammad II University (Morocco, 1992)<br />

as a visiting scholar. Her research field includes Sufism and Islamic philosophy,<br />

especially the thought of Ibn Arabi. Prof. Wang’s major works include: On Ibn<br />

Arabi’s Ontology, The Study of Islam, The Way of Sufi (co-author), Islam and<br />

Woman, and The Definition of Mysticism and Its Features, among others.<br />

中 国 语 言 中 的 伊 斯 兰 文 化 寻 踪<br />

因 吉 · 因 杰 · 埃 尔 多 杜 安 卡 拉 大 学<br />

43<br />

伊 斯 兰 兴 起 不 久 , 穆 斯 林 世 界 与 中 国 之 间 的 互 动 就 开 始 了 。 阿 拉<br />

伯 商 人 和 穆 斯 林 商 人 是 伊 斯 兰 文 化 入 传 中 国 的 中 介 。 据 唐 代 的 历<br />

史 记 载 , 第 三 任 哈 里 奥 斯 曼 于 651 年 向 长 安 遣 使 , 问 候 唐 高 宗 , 中<br />

国 历 史 学 者 认 为 这 一 年 是 伊 斯 兰 教 入 传 中 国 起 始 之 年 。 通 过 这 种<br />

关 系 , 许 多 伊 斯 兰 文 化 的 词 汇 融 合 进 中 国 语 言 。 目 前 , 根 据 2000<br />

年 的 人 口 调 查 , 有 2000 多 万 的 多 民 族 起 源 的 穆 斯 林 居 住 在 中 国 。<br />

作 者 简 介 因 吉 · 因 杰 · 埃 尔 多 杜 ,1989 年 毕 业 于 安 卡 拉 大 学<br />

中 国 语 言 和 文 学 系 ; 后 来 又 获 得 该 校 硕 士 学 位 , 并 于 2002 年 在 中<br />

国 获 得 博 士 学 位 。 曾 以 中 文 在 《 民 族 史 研 究 》、《 中 亚 东 干 学 研<br />

究 》、《 民 族 研 究 信 息 》 上 发 表 学 术 论 文 , 并 以 汉 语 和 土 耳 其 语<br />

发 表 过 多 篇 时 评 ; 她 还 多 次 参 与 在 安 卡 拉 和 北 京 举 办 的 与 中 国 有<br />

关 的 学 术 会 议 , 并 发 表 论 文 。


Islamic Cultural Influences Traceable in Chinese Language<br />

İnci İnce Erdoğdu (Dr./Assistant Professor, Dep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Ankara<br />

University)<br />

<strong>Int</strong>eractions between the Muslim world and <strong>China</strong> began soon after the<br />

advent of Islam. Arab and Persian traders were instrumental in transferring<br />

elements of Islamic culture into <strong>China</strong>. According to historical records dating<br />

from the Tang era, the Third Caliph Othman sent an ambassador to Changan<br />

in the year 651 to convey his greetings to Emperor Tang Gaozong, This date<br />

is considered by Chinese historians as the date of introduction of Islam into<br />

<strong>China</strong>. Through this relationship a number of words belonging to the Islamic<br />

culture were incorporated into the Chinese language. In our time, according<br />

to the population census of 2000 more than 20 million Muslims from different<br />

ethnic origins live in <strong>China</strong>.<br />

44<br />

Biography İnci Erdoğdu graduated from Ankara University, Chinese<br />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Department in 1989. She received her MA from<br />

the same university, and completed her PhD in <strong>China</strong>, 2002. Among her<br />

publications are Zhongyang Minzu Daxue Lishi Xi Zhuban, “Minzu Shi Yanjiu”,<br />

Minzu Chubanshe, 2005; Chen Da Bai, “Zoujin Zhongyang Minzu Daxue”,<br />

Zhongyang Minzu Daxue Chubanshe, 2007; Hu Zhenhua, “Huizu, Huizuhua<br />

jiqiyu Tuerqi Gongtongde Ciyu” in “Zhongya Donggan Xue Yanjiu”; “Tuerqi de<br />

Zhongguoxue Yanjiu Jianjie”, Minzu Yanjiu Xinxi, 2000/1; “Çin Kaynaklarına<br />

göre Göktürkler”, Bilim ve Ütopya; “Zhuhe Hu Zhenhua Jiaoshou de Wushiwu<br />

Zhounian” Ningxia Musilin; “Wo Yanzhongde Aoyun” <strong>China</strong> Ethnic News,<br />

Beijing; “Wo Yu Zhongyang Minzu Daxue”, Zhongyang Minzu Daxue Xuebao,<br />

Beijing. She also participated in congresses: “Çin’de Halen Kullanılmakta Olan<br />

Türk Lehçeleri” ICANAS 38, Ankara; “Bilingual Education in Turkey: Chinese<br />

Education”, Symposium on Bilingual Education, Beiijing 2000; “Turkic Peoples<br />

and Turcology Studies in <strong>China</strong>”, Symposium on the Western and Eastern<br />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 22-23 October 2003, Ankara; “Çince’de İkilemeler”,<br />

CAFT <strong>Cong</strong>ress, 29 April-1 May 2009, Ankara.


马 复 初 “《 天 方 性 理 —— 本 经 五 章 》 阿 语 译 注 ” 初 探<br />

王 希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所 助 理 研 究 员<br />

提 要 : 马 复 初 是 清 末 著 名 的 穆 斯 林 思 想 家 , 其 对 清 初 著 名 伊 斯 兰<br />

教 学 者 刘 智 《 天 方 性 理 —— 本 经 五 章 》 的 阿 拉 伯 文 译 注 在 中 伊 文<br />

化 交 流 史 上 具 有 特 殊 地 位 。 如 果 说 刘 智 是 用 古 典 汉 语 译 介 和 表 述<br />

了 以 苏 菲 主 义 被 代 表 的 伊 斯 兰 哲 学 思 想 , 那 么 马 复 初 则 是 将 这<br />

种 汉 语 伊 斯 兰 思 想 主 动 介 绍 给 伊 斯 兰 世 界 的 第 一 位 中 国 穆 斯 林 学<br />

者 。 文 章 重 点 考 察 “《 本 经 五 章 》 阿 语 译 注 ” 中 关 键 哲 学 术 语 的<br />

阿 拉 伯 文 和 汉 语 相 互 转 译 问 题 , 因 为 这 不 仅 有 利 于 我 们 更 深 入 地<br />

了 解 刘 智 主 体 思 想 的 最 终 来 源 , 而 且 也 能 让 我 们 清 楚 地 看 到 , 中<br />

国 古 典 思 想 和 伊 斯 兰 思 想 在 交 流 对 话 的 过 程 中 能 在 何 种 程 度 上 及<br />

何 种 方 式 上 为 对 方 所 认 识 和 理 解 。<br />

作 者 简 介 王 希 , 宗 教 学 博 士 ,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世 界 宗 教 所<br />

助 理 研 究 员 。 主 要 从 事 伊 斯 兰 学 术 思 想 史 , 伊 斯 兰 哲 学 史 研 究 ,<br />

发 表 《 伊 斯 兰 哲 学 中 的 “ 是 ”、“ 存 在 ” 和 “ 本 质 ”》,《 简 析<br />

安 萨 里 的 因 果 论 》,《 简 析 伊 斯 兰 哲 学 中 的 存 在 单 一 论 》,《 托<br />

马 斯 • 阿 奎 那 与 毛 拉 萨 德 拉 的 存 在 论 》,《 安 萨 里 论 真 主 的 本 质<br />

与 属 性 》 等 数 十 篇 学 术 论 文 。<br />

45<br />

On Ma Fu Chu’s Translation and Commentary of Root Classic<br />

Five Chapters<br />

Wang Xi (Dr. and Assistant Professor, Institute of World Religions, CASS)<br />

Ma Fu Chu (1794-1874) is a well-known Muslim thinker in the late Qing<br />

Dynasty of <strong>China</strong>. His translation and commentary of Root Classic Five<br />

Chapters (the Arabic translation and commentary of Liu Zhi’s Root Classic,<br />

Natures and Principles of Islam), has a special role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br />

Islamic cultural exchange. If we can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Liu Zhi is the<br />

most important Muslim scholar who formulates in classical Chinese the Islamic<br />

philosophy and thoughts represented by Sufism, Ma Fu Chu is the first one in<br />

<strong>China</strong> who initiatively introduces the Chinese Islamic thoughts to the Islamic<br />

world. This article will focus on the translation of key philosophical terms in<br />

Translation and Commentary of Root Classic Five Chapters. This investigation


will not only help us to further find the resources of Liu Zhi’s thoughts, but also<br />

let us see in what way and to what extent the Chinese classical thoughts and<br />

the Islamic thoughts can know and understand each other during the cultural<br />

dialog and exchange.<br />

Biography Dr. Wang Xi is an Assistant Professor at IWR, CASS. His<br />

research fields are classical Islamic thoughts, Sufism and Islamic philosophy.<br />

Dr. Wang’s published articles include “Being, Existence and Essence in the<br />

Islamic Philosophy,” “A Brief Analysis of Ghazali’s Theory of Causality,” “A Brief<br />

Analysis of Being/Wujud,” “Mulla Sadra and Thomas Aquinas,” “Ghazali on<br />

Allah’s Essence and Attributes,” and “‘Wahdat al-Wujud’ in Islamic Philosophy,”<br />

among others.<br />

46<br />

李 林<br />

中 国 伊 斯 兰 教 学 术 史 概 略<br />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所 副 研 究 员<br />

若 以 当 代 中 国 伊 斯 兰 教 研 究 学 科 的 最 终 确 立 为 着 眼 点 , 中 国 学 人<br />

从 事 伊 斯 兰 教 研 究 可 划 分 为 四 个 时 期 , 即 元 始 期 、 亨 长 期 、 利 遂<br />

期 与 贞 成 期 。 其 中 “ 原 始 期 ” 是 中 国 人 接 触 认 识 伊 斯 兰 教 并 将 其<br />

形 诸 文 字 的 滥 觞 阶 段 , 从 时 间 上 覆 盖 从 唐 代 至 宋 元 这 段 漫 长 时<br />

期 ;“ 亨 长 期 ” 跨 越 明 清 两 代 , 是 中 国 学 人 对 伊 斯 兰 教 的 研 究 已<br />

收 成 效 的 时 期 , 主 要 体 现 在 大 批 伊 斯 兰 教 汉 文 译 著 的 出 现 ;“ 利<br />

遂 期 ” 指 真 正 现 代 意 义 上 的 中 国 伊 斯 兰 教 研 究 , 它 开 始 于 20 世 纪<br />

之 初 , 终 止 于 1949 年 , 横 亘 半 个 世 纪 ;“ 贞 成 期 ” 指 20 世 纪 下 半<br />

叶 中 国 当 代 伊 斯 兰 教 研 究 学 科 最 终 确 立 的 阶 段 , 从 时 间 上 以 1949<br />

年 新 中 国 建 立 为 标 志 。 但 由 于 建 国 以 来 各 种 政 治 运 动 的 干 扰 , 中<br />

间 曾 经 出 现 了 长 时 间 的 停 顿 。 直 至 “ 文 革 ” 结 束 前 , 未 能 在 真<br />

正 意 义 上 展 开 成 规 模 的 研 究 。 因 此 , 若 以 严 格 的 学 术 标 准 看 , 中<br />

国 当 代 的 伊 斯 兰 教 学 术 研 究 其 实 要 到 改 革 开 放 以 后 才 取 得 长 足 进<br />

步 。“ 贞 成 期 ” 的 伊 斯 兰 教 研 究 可 划 分 为 以 下 三 个 时 期 , 即 “<br />

草 创 - 停 滞 ” 时 期 、“ 重 兴 - 繁 荣 ” 时 期 、“ 发 展 - 转 型 ” 时 期 。 从<br />

时 间 上 ,“ 草 创 - 停 滞 ” 期 指 1949 年 到 1977 年 这 段 时 间 , 是 当 代 伊


斯 兰 教 研 究 的 肇 始 阶 段 。“ 重 兴 - 繁 荣 ” 时 期 指 1978 年 至 2000 年 这<br />

约 20 年 时 间 , 可 以 被 比 作 中 国 的 伊 斯 兰 教 学 术 研 究 的 成 长 期 。“<br />

发 展 - 转 型 ” 时 期 包 括 从 2001 年 至 今 这 近 十 年 时 间 。 较 之 前 两 个 阶<br />

段 , 这 一 时 期 当 代 中 国 伊 斯 兰 教 学 术 研 究 逐 渐 步 入 成 熟 期 。<br />

作 者 简 介 李 林 ,1976 年 生 , 北 京 大 学 哲 学 博 士 , 现 为 中 国<br />

社 会 科 学 院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所 伊 斯 兰 教 研 究 室 副 研 究 员 。 主 要 研 究<br />

领 域 为 宗 教 学 理 论 、 伊 斯 兰 教 、 宗 教 比 较 与 对 话 。 曾 赴 加 拿 大 、<br />

美 国 、 巴 基 斯 坦 、 以 色 列 等 地 进 行 学 术 交 流 。 在 《 世 界 宗 教 研<br />

究 》、《 世 界 宗 教 文 化 》、《 哲 学 门 》、《 国 际 政 治 研 究 》、《<br />

当 代 宗 教 研 究 》、《 中 国 穆 斯 林 》、《 回 族 研 究 》、《 基 督 宗 教<br />

研 究 》、《 基 督 教 思 想 评 论 》 等 刊 物 发 表 学 术 论 文 30 余 篇 。 主 要<br />

著 作 有 《 信 仰 的 内 在 超 越 与 多 元 统 一 : 史 密 斯 宗 教 学 思 想 研 究 》<br />

( 独 著 , 社 会 科 学 文 献 出 版 社 ,2011 年 )、《 当 代 中 国 宗 教 学 研<br />

究 60 年 》( 合 著 ,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出 版 社 ,2011 年 )、《 中 国 宗 教<br />

学 30 年 (1978-2008)》( 合 著 ,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出 版 社 ,2008 年 )<br />

、《20 世 纪 宗 教 观 研 究 》( 合 著 , 北 京 大 学 出 版 社 ,2007 年 )。<br />

译 有 《 巫 术 的 踪 影 : 后 现 代 时 期 的 比 较 宗 教 研 究 》( 合 译 , 中 国<br />

人 民 大 学 出 版 社 ,2005 年 )、《 道 成 肉 身 : 基 督 教 思 想 史 》( 合<br />

译 , 中 央 编 译 出 版 社 , 即 出 )。<br />

47<br />

An <strong>Int</strong>roduction to the Academic History of<br />

Chinese Islamic Studies<br />

Li Lin (Dr. and Associate Professor, Institute of World Religions, CASS)<br />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final establishment of the discipline of contemporary<br />

Chinese Islamic studies, the Islamic studies in <strong>China</strong>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br />

periods, the beginning period, the development period, the developed period<br />

and the fulfilled period. The beginning period covers the long history from<br />

Tang Dynasty to Yuan Dynasty, during which the Chinese first encountered<br />

the religion of Islam and expressed it in Chinese. The development period<br />

covers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y. During this period, the Islamic studies in<br />

<strong>China</strong> have gained fruitful results and many a Chinese translation of Islamic<br />

outstanding works of Han Kitab. The developed period begins at the beginning<br />

of the 20 th century and ends in1949. This is the genuine Chinese Islamic studies


in the modern senses. The fulfilled period is the final establishment of the<br />

contemporary Chinese Islamic studies in the latter half of 20 th century. The<br />

found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strong>China</strong> in 1949 indicates the beginning<br />

of this period. Nevertheless, the evolutionary processes of the Chinese Islamic<br />

studies has been interrupted and paused for quite long a while because of the<br />

political movements since 1949. Thus the study has not been carried on a large<br />

scale until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ended.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Islamic<br />

studies are composed of the Historical approach, the Philosophical approach<br />

and the Linguistic-Cultural approach.<br />

48<br />

Biography Li Lin is Associate Professor of Islamic Studies at the Institute<br />

of World Religions at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His research field is<br />

focused on Comparative Religion and Islamic Studies.<br />

His works include The Immanence and Transcendence, Plurality and Unity<br />

of “Faith”: On the Religious Studies of Wilfred Cantwell Smith (author, Chinese<br />

Social Sciences literature Press, 2011), Religious Studies in <strong>China</strong> during 1978-<br />

2008 (co-author, Chinese Social Sciences Press, 2008), The Religious Thoughts<br />

of 20th Century (co-author,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7), The Origin of the<br />

Monotheism: On the Divergence, Conflict and Dialogue among the Judaism,<br />

Christianity and Islam (unpublished).<br />

His main articles include “Green <strong>China</strong>, Rationalism, al-Wasatuyyh,<br />

Gnosticism, Tablighi Jama’at and Wahhabism: Six New Movements and<br />

Tendencies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Muslim Society” (in The Blue Book of<br />

Chinese Religions, 2012), “Rainbow in the Night: A Theoretical Reflection on<br />

Islamic Religious Pluralism” (in The Communion of Civilizations: The Dialogue<br />

Between Christians and Muslims, 2011), “The Contemporary Study of Kalām<br />

in <strong>China</strong>: Problems and Reflections” (Journal of Chinese Muslim, 2011, Vol.<br />

3),“The Theory of Caliphate and its Influence on Political Succession in Middle<br />

East” (Journal of <strong>Int</strong>ernational Politics Studies, 2011, Vol. 1),“The Key Ideas<br />

and Mainlines in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Islamic Thought and Philosophy<br />

Studies” (Journal of World Religion’s Studies, 2011, Vol. 5),“The End of Religion:<br />

Why Smith Discarded the Term Religion” (Christian Thought Review, 2007,<br />

Vol. 2), “An Analysis on the Meaning of Religious Pluralism” (Journal of World<br />

Religion’s Studies, 2007, Vol. 3), “From Theology of Religions to Eck’s Dilemma:<br />

The Origin, Change and Relationship among Exclusivism, Inclusivism and<br />

Pluralism” (Journal of Christian Studies, Vol. 10.), “The Myth and Reconsider of<br />

Uniqueness: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Religious Inclusivism and Religious<br />

Pluralism” (Christian Thought Review, 2006, Vol.1), “The Ideas of Supreme God


in Xia,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 of Ancient <strong>China</strong>” (Marxism Religious View,<br />

2007), “On the Religious Pluralism and Sufism Thought of Frithjof Schuon”<br />

(Journal of Philosophical Department, 2006, Vol. 2), “Islam in Tang Dynasty: On<br />

the Character of Forepart Islam in <strong>China</strong>” (Journal of Hui Studies, 2002, Vol. 4).<br />

His lectures include “The Tao of Sufism: The Influence of Sufi Mysticism<br />

on Chinese Islamic Tradition”, “Sufism and Peace” <strong>Int</strong>ernational Conference,<br />

April 14-18, 2010, Islamabad,“The History of Islam in <strong>China</strong>” Central<br />

National University, October 27, 2009, Beijing, “Religious Pluralism”, Eastern<br />

Mennonite University, June 16, 2009, Virginia, “Dialogue between Aliens: The<br />

Dialogue between Christianity and Islam on the Issue of Indigenization in<br />

<strong>China</strong>”,Eastern Mennonite University, June 15, 2009, Virginia.<br />

49


第 四 场 | Session Four<br />

中 国 君 主 对 伊 斯 兰 天 文 学 的 借 用<br />

石 云 里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大 学 教 授<br />

50<br />

在 中 国 传 统 意 识 形 态 中 , 天 文 和 历 法 是 证 明 一 个 政 权 合 法 性 并 维<br />

持 其 统 治 的 重 要 事 务 。 从 很 早 开 始 , 天 文 和 历 法 就 成 为 国 家 治 理<br />

中 的 关 键 要 素 , 政 府 部 门 中 总 是 会 设 有 专 门 负 责 相 关 事 务 的 固 定<br />

机 构 , 形 成 了 一 种 传 统 , 受 到 历 朝 历 代 的 严 格 遵 守 , 千 百 年 中 从<br />

未 中 断 , 结 果 建 立 和 发 展 出 一 套 具 有 自 己 轨 道 的 独 特 星 占 和 天 文<br />

学 系 统 。 尽 管 拥 有 如 此 连 续 而 漫 长 的 自 我 传 统 , 中 国 统 治 者 们 一<br />

般 也 不 会 拒 绝 接 受 那 些 能 够 补 充 和 加 强 自 由 体 系 的 外 来 知 识 与 技<br />

艺 , 虽 然 有 时 在 这 方 面 会 略 显 迟 疑 。 他 们 的 兴 趣 为 外 国 星 占 学 和<br />

天 文 学 系 统 的 引 进 、 采 用 和 传 承 提 供 了 决 定 性 的 推 动 力 , 唐 朝 印<br />

度 天 文 学 的 传 入 就 是 如 此 。 本 文 将 介 绍 另 一 案 例 , 即 阿 拉 伯 天 文<br />

学 在 中 国 的 引 进 与 采 用 。 事 实 上 , 自 20 世 纪 四 十 年 代 以 来 , 已 经<br />

有 不 少 著 名 学 者 在 这 个 问 题 的 研 究 上 取 得 了 突 出 成 果 , 其 中 既 包<br />

括 对 一 般 历 史 的 研 究 , 也 包 括 对 一 些 具 体 问 题 的 探 讨 , 如 明 初 出<br />

版 的 回 回 历 法 和 星 占 著 作 的 波 斯 或 者 阿 拉 伯 来 源 、 元 上 都 天 文 台<br />

阿 拉 伯 天 文 仪 器 的 分 析 与 认 证 、 元 秘 书 监 所 藏 阿 拉 伯 天 文 与 星 占<br />

著 作 书 名 的 考 释 以 及 《 回 回 历 法 》 的 行 星 运 动 几 何 模 型 研 究 , 等<br />

等 。 在 这 些 研 究 的 基 础 上 , 结 合 本 人 近 几 年 所 发 现 的 几 种 重 要 的<br />

回 回 天 文 学 著 作 , 本 文 试 图 讨 论 阿 拉 伯 天 文 学 在 元 明 时 期 的 国 家<br />

事 务 中 所 扮 演 的 角 色 , 同 时 还 将 展 示 中 国 天 文 学 家 试 图 将 阿 拉 伯<br />

天 文 学 本 土 化 的 努 力 。<br />

作 者 简 介 石 云 里 ,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大 学 科 学 技 术 史 博 士 , 曾<br />

在 哈 佛 大 学 科 学 史 系 以 及 麻 省 理 工 学 院 迪 伯 纳 科 技 史 研 究 所 进 行<br />

为 期 3 年 的 博 士 后 研 究 ,2005 年 英 国 李 约 瑟 研 究 所 梅 隆 学 者 ,2006-<br />

2007 年 德 国 图 宾 根 大 学 洪 堡 学 者 。 现 任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大 学 科 学 史<br />

教 授 , 研 究 领 域 为 天 文 学 史 , 尤 其 是 中 国 和 朝 鲜 历 史 上 对 西 方 天<br />

文 学 的 接 受 。


Islamic Astronomy in the Service of Chinese Monarchs<br />

Shi Yunli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strong>China</strong>)<br />

In traditional Chinese ideology, the tianwen 天 文 (Celestial Patterns) and lifa<br />

曆 法 (Calendar) are important matters in the legitimization and maintenance<br />

of a regime. From very early times, astrology and astronomy became a crucial<br />

element in statecraft and establishments were always installed in the government<br />

to take care of these matters, which formed a tradition very scrupulously observed<br />

and documented by every Chinese dynasty without substantial interruption<br />

in thousands of years. As a result, a special system consisting of astrology and<br />

astronomy was developed and kept on developing on its own track. Despite this<br />

long and independent tradition, however, most Chinese monarchs would not<br />

refuse, though sometimes with reluctance and selection, any art and knowledge<br />

from outside that might supplement and enhance the indigenous ones. Their<br />

interest provided a pivotal force under which the major introduction, adoption<br />

and documentation of foreign systems of either astronomy or astrology could<br />

happen. This is true for the dissemination of Indian astronomy in the Tang<br />

dynasty. Here in my talk, I would like to bring up a second example, viz. the<br />

introduction of Islamic astronomy into <strong>China</strong>. In fact, this is not a new topic at<br />

all. Since the 1940s, a number of leading scholars in the field have done important<br />

works on both the general history and some specific issues such as the Arabic<br />

and Persian sources of the Chinese works on Islamic astronomy and astrology,<br />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Islamic instruments constructed in <strong>China</strong> in the 13 th<br />

century, the decipher of the titles of the Arabic-Persian <strong>book</strong>s on astronomy<br />

and mathematics preserved in the Bureau of Imperial Secretariat of the Yuan<br />

dynasty, and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Chinese-Islamic system of calendrical<br />

astronomy. On the basis of these works and the new materials of very high<br />

interest I have discovered in recent years, I would like to discuss the role played<br />

by Islamic astronomy in the statecraft of the Yuan and Ming dynasties in <strong>China</strong>.<br />

Meanwhile, I will also show the efforts of Chinese astronomers in studying the<br />

Islamic system and assimilating it into their own tradition.<br />

51<br />

Biography Shi Yunli obtained his PhD i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from the<br />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strong>China</strong>. Then he spent one year at<br />

Harvard and two years at the Dibner Institute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br />

Technology as a post-doctoral fellow. In 2005, he was an Andrew Mellon fellow<br />

at the Needham Research Institute, followed by a year at Tuebingen University


as an Alexander von Humboldt scholar. He is now professor of the history of<br />

science at th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strong>China</strong>. His field is history<br />

of astronomy, especially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Korean astronomy and the<br />

Chinese and Korean reception of Western astronomy.<br />

马 来 西 亚 学 者 对 儒 教 的 伊 斯 兰 式 理 解<br />

郑 文 泉 马 来 西 亚 拉 曼 大 学 中 国 研 究 所<br />

52<br />

本 文 旨 在 探 索 几 位 马 来 西 亚 国 际 知 名 的 穆 斯 林 学 者 对 儒 教 的 理<br />

解 。 直 至 目 前 , 尽 管 马 来 西 亚 多 宗 教 的 格 局 并 因 此 形 成 该 国 的 特<br />

色 , 马 来 西 亚 仍 未 建 立 起 比 较 宗 教 学 学 科 。 塞 义 德 · 穆 罕 默 德 ·<br />

纳 吉 布 · 阿 塔 斯 (Syed Muhammad Naquib al-Attas, 生 于 1931 年 ) 和 奥<br />

斯 曼 · 伯 克 尔 (Osman Bakar, 生 于 1946 年 ) 二 人 , 无 疑 是 国 内 知 名<br />

的 比 较 宗 教 学 的 先 行 者 。 然 而 , 塞 义 德 · 穆 罕 默 德 · 纳 吉 布 · 阿<br />

塔 斯 将 儒 教 理 解 为 民 族 的 / 华 人 的 宗 教 , 与 普 世 性 的 伊 斯 兰 教 难 以<br />

比 较 。 这 种 理 解 与 奥 斯 曼 · 伯 克 尔 有 所 不 同 。 奥 斯 曼 · 伯 克 尔 认<br />

为 ,“《 论 语 》( 儒 教 基 本 教 义 的 源 泉 ) 必 须 至 少 与 伊 斯 兰 教 先<br />

知 穆 罕 默 德 的 圣 训 并 列 ”。 本 文 结 尾 , 将 会 参 照 东 亚 和 西 方 儒 教<br />

学 者 的 研 究 , 对 两 位 穆 斯 林 学 者 的 儒 教 理 解 做 出 评 价 。<br />

作 者 简 介 郑 文 泉 , 专 治 东 亚 与 东 南 亚 哲 学 和 文 化 。 发 表 的<br />

作 品 涵 盖 中 国 与 其 他 国 家 文 化 交 流 的 宽 广 主 题 。 他 曾 负 责 组 织 “<br />

马 来 西 亚 与 中 国 研 究 ” 论 坛 。 该 论 坛 于 2010 年 9 月 25 日 在 马 来 西<br />

亚 拉 曼 大 学 召 开 。 其 代 表 性 专 著 有 :《 东 南 亚 儒 学 : 与 东 亚 、 北<br />

美 鼎 足 而 三 的 新 兴 区 域 儒 学 论 》,2010 年 ;《 中 印 : 从 政 治 接 触<br />

到 精 神 对 话 》,2009 年 ;《 中 国 哲 学 经 典 的 马 来 - 印 度 尼 西 亚 翻<br />

译 》,2008 年 ; 汉 马 英 文 字 学 绪 论 》,2007;《 绝 代 英 华 : 马 来<br />

( 西 ) 亚 英 殖 民 时 期 华 裔 文 人 与 学 人 研 究 》,2007 年 ; 译 作 :《<br />

老 子 》,2011 年 。 另 有 学 术 论 文 40 多 篇 。


The Islamic Understanding of Confucian Religion in Malaysia<br />

Tee Boon Chuan (Dr./Head, Institute of Chinese Studies, Universiti Tunku Abdul Rahman)<br />

The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understanding of some internationally well<br />

known Muslim scholars in Malaysia on Confucian religion. Malaysia until<br />

now has failed to cultivate the science of comparative religion despite its multireligious<br />

structure and character as a nation. Syed Muhammad Naquib al-Attas<br />

(born 1931) and Osman Bakar (born 1946) are doubtlessly two pioneers of the<br />

science well noted to the country. However, Syed Muhammad Naquib al-Attas’<br />

understanding of Confucianism as a national/Chinese religion was incomparable<br />

to the universal Islamic religion, and differs to Osman Bakar whose believe<br />

that ‘the Analects (one of the fundamental sources of Confucian religion)<br />

must be ranked together at least with the hadiths of the Prophet’ in Islam. The<br />

exploration end with an evaluation of both Muslim scholars’ understanding on<br />

Confucian religion in contrast to their East Asian and Western counterparts.<br />

Biography Tee Boon Chuan is specialized in philosophical and various<br />

cultural aspects of Eastern and Southeastern Asian peoples. He specializes on<br />

topics relating to cultural interactions between <strong>China</strong> and other countries. He<br />

was the Head of the Organizing Committee of the conference on “A Comparison<br />

of Malay and Chinese Studies” held at Universiti Tunku Rahman (UTAR) on<br />

25 September 2010 with more than 100 participants. His recent publications<br />

include: “The Problem of Disseminating Contemporary Neo-Confucianism<br />

in Southeast Asia,” “The Calling of Modern Biology for Xunzi’s Philosopy,”<br />

“Three Chinese Sages of British Malaya: A Reply,” “Is Xunzi’s Philosophy<br />

Relevant to Problem-Solving of Economic Allocation in Society,” “Southeast<br />

Asian Confucianism: an Islamic Studies Perspective,” “From Chinese Studies to<br />

Chinese Scriptural Studies among others.<br />

53<br />

苏 非 教 团 与 中 国 门 宦<br />

周 燮 藩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所 研 究 员<br />

苏 非 派 是 伊 斯 兰 教 内 部 衍 生 的 神 秘 主 义 派 别 , 主 张 以 个 人 的 主 观<br />

直 觉 和 内 心 体 验 来 突 破 繁 琐 刻 板 的 教 法 教 义 的 外 在 束 缚 , 曾 对 普


通 穆 斯 林 产 生 着 强 大 感 染 力 。 苏 非 派 首 先 传 入 新 疆 , 明 清 之 际 已<br />

在 内 地 传 播 。《 经 学 系 传 谱 》 及 明 清 之 际 的 大 量 汉 文 著 译 中 流<br />

露 出 苏 非 派 的 观 点 和 主 张 。 苏 非 学 说 通 过 汉 文 著 译 而 作 为 性 理 之<br />

学 得 到 传 播 , 对 内 地 穆 斯 林 产 生 过 深 刻 影 响 。 新 疆 依 禅 派 通 过 各<br />

种 途 径 在 内 地 传 播 , 成 为 甘 、 宁 、 青 等 地 一 些 门 宦 道 统 的 传 授 渊<br />

源 。<br />

54<br />

作 者 简 介 周 燮 藩 , 1967 年 毕 业 于 北 京 大 学 历 史 系 。1978 年 入<br />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研 究 生 院 宗 教 研 究 系 伊 斯 兰 教 专 业 学 习 ,1981 年<br />

毕 业 , 获 哲 学 硕 士 学 位 。1987-1988 年 应 瑞 典 队 对 外 学 术 文 化 交 流<br />

委 员 会 邀 请 , 赴 瑞 典 隆 德 大 学 宗 教 史 系 一 年 。1998 年 起 任 伊 斯 兰<br />

教 研 究 室 研 究 室 主 任 。 主 要 从 事 伊 斯 兰 教 相 关 领 域 研 究 。 主 要 作<br />

品 有 :《 苏 非 之 道 》( 合 著 )、《 近 现 代 伊 斯 兰 思 潮 与 运 动 》(<br />

合 著 )、《 中 国 的 基 督 教 》、《 真 主 的 语 言 :< 古 兰 经 > 简 介 》、<br />

《 伊 斯 兰 教 的 先 知 穆 罕 默 德 》 等 数 十 本 著 作 , 及 《 伊 斯 兰 教 与 中<br />

国 传 统 文 化 》( 英 文 )、《 苏 非 主 义 与 道 教 》、《 伊 斯 兰 伦 理 :<br />

传 统 形 式 及 其 现 代 的 意 义 》、《 伊 斯 兰 教 苏 非 教 团 与 中 国 门 宦 》<br />

、《 新 苏 非 主 义 与 新 苏 非 教 团 》 等 数 十 篇 学 术 论 文 。 主 持 编 撰 《<br />

清 真 大 典 》, 参 与 编 写 《 伊 斯 兰 教 词 典 》 和 《 简 明 华 夏 百 科 》 等<br />

工 具 书 。<br />

Sufi Orders and Chinese Sufism<br />

Zhou Xiefan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Islamic Studies, Institute of World Religions, CASS)<br />

Sufism is the inner, mystical dimension of Islam, advocating individual<br />

subjective intuition and inner experiences. It once exerted great influence<br />

upon people’s mind. Sufism first spread to Xinjiang, and then it was introduced<br />

into inland <strong>China</strong> betwee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strong>book</strong> Genealogy<br />

of Muslim Scholars and other Chinese Islamic works of that time had already<br />

been reflecting Sufi ideas and concepts. The Sufi doctrines which have had great<br />

influence upon Chinese Muslims started spreading as kalam through original<br />

Chinese works and those translated from Arabic and Persian. As a result of the<br />

penetration of Islam into inland <strong>China</strong>, it is eventually considered as the origin<br />

of some Chinese Sufi tariqs in provinces of Gansu, Ningxia and Qinghai.<br />

Biography<br />

Zhou Xiefan graduated from the Department of History at


Peking University in 1967 and received the Master’s Degree in Islam from the<br />

Department of Religious Studies at the graduate school of CASS in 1978. He<br />

was the director of the Islamic Department of IWR, CASS. Prof. Zhou is the<br />

author of many influential <strong>book</strong>s on Islam and other religions, including The<br />

Way of Sufi (co-author), Modern Islamic Thoughts and Movements, Christianity<br />

in <strong>China</strong>, The Language of God: an <strong>Int</strong>roduction to Quran, The Prophet of Islam:<br />

Muhammad, and The Sufi Order and Chinese Tariqas, Islam and Traditional<br />

Chinese Culture, Sufism and Daoism, The Islamic Ethic: The Traditional Form<br />

and Its Modern Meaning, Islam in the Progress of Modernity, Neo-Sufism and<br />

New Sufi Order, among others. He is also the Editor-in-Chief of the reference<br />

<strong>book</strong> series, including Chinese Muslim Literature, and Islamic Dictionary and<br />

Encyclopedia of <strong>China</strong>.<br />

中 国 文 化 与 穆 斯 林 文 化 中 的 和 谐 观<br />

穆 罕 默 德 · 努 曼 · 贾 拉 勒 埃 及 前 驻 华 大 使 、 巴 林 外 交 部 政 治 顾 问<br />

在 人 类 历 史 上 , 有 各 种 各 样 的 哲 学 概 念 , 用 于 解 释 人 际 关 系 。 其<br />

中 最 重 要 的 两 个 是 矛 盾 概 念 与 和 谐 概 念 。 本 文 将 追 溯 两 个 主 要 的<br />

且 影 响 当 今 世 界 的 文 明 体 系 —— 中 国 文 明 和 穆 斯 林 文 明 —— 中 的<br />

矛 盾 概 念 和 和 谐 概 念 。<br />

本 文 回 顾 了 许 多 思 想 家 , 如 孔 子 、 老 子 和 法 家 韩 非 子 所 阐 述<br />

的 观 念 。 中 国 的 哲 学 源 远 流 长 , 可 以 追 溯 到 “ 阴 ” 和 “ 阳 ” 的 思<br />

想 , 道 家 思 想 , 儒 家 和 法 家 的 学 说 。<br />

在 穆 斯 林 文 化 中 , 矛 盾 与 和 谐 的 概 念 体 现 在 “ 善 ” 与 “ 恶 ”<br />

这 一 对 偶 概 念 之 中 , 表 现 为 昼 与 夜 、 生 与 死 等 概 念 。 哲 学 家 法 拉<br />

比 曾 谈 到 过 “ 美 德 之 城 ”(Al Medina Al Fadala); 社 会 学 家 伊 本 ·<br />

赫 勒 敦 所 阐 述 的 “ 部 落 主 义 ”(Asabyia) 的 概 念 , 实 际 上 就 是 矛<br />

盾 概 念 的 体 现 。<br />

中 国 主 席 胡 锦 涛 倡 导 要 构 建 和 谐 社 会 、 建 立 和 谐 的 国 际 关<br />

系 , 这 也 是 与 本 文 论 题 有 关 呼 吁 。 这 种 思 想 不 仅 根 植 于 中 国 文 化<br />

之 中 , 而 且 根 植 于 穆 斯 林 文 化 之 中 。 可 是 , 我 还 是 认 为 , 这 所 代<br />

表 的 不 是 当 今 存 在 的 一 种 理 念 , 而 是 对 未 来 的 一 种 憧 憬 , 因 为 矛<br />

盾 概 念 是 人 类 历 史 上 重 要 的 概 念 之 一 。<br />

55


然 而 , 当 今 世 界 正 发 生 一 些 翻 天 覆 地 的 变 化 。 网 络 技 术 发<br />

生 了 革 命 , 大 规 模 杀 伤 性 武 器 导 致 了 灾 难 性 后 果 , 全 球 变 暖 以 及<br />

二 氧 化 碳 排 放 产 生 了 严 重 的 影 响 , 全 球 化 带 来 了 冲 击 , 国 际 法 以<br />

及 国 际 组 织 迈 出 了 新 步 伐 , 人 权 问 题 成 了 众 人 继 续 关 注 的 焦 点 。<br />

这 些 重 大 的 变 化 可 能 会 使 人 类 历 史 进 程 中 的 原 动 力 发 生 必 要 的 改<br />

变 , 使 和 谐 思 想 取 代 原 来 的 矛 盾 思 想 。 中 国 领 导 人 对 中 国 “ 和 平<br />

崛 起 原 则 ” 的 坚 持 , 可 以 说 成 了 人 类 新 的 历 史 进 程 中 的 一 座 里 程<br />

碑 。<br />

56<br />

作 者 简 介 穆 罕 默 德 · 努 曼 · 贾 拉 勒 ,1965 年 获 开 罗 大 学 政<br />

治 学 学 士 学 位 ;1974 年 获 开 罗 大 学 政 治 学 硕 士 学 位 , 学 位 论 文 是<br />

《 中 国 的 文 化 革 命 》;1980 年 获 开 罗 大 学 博 士 学 位 。 曾 在 埃 及 外<br />

交 部 任 职 多 年 。1995-1998 年 任 埃 及 驻 华 大 使 ;2001-2002 年 任 埃 及<br />

助 理 外 交 部 长 。 现 任 巴 林 外 交 部 政 治 顾 问 。 他 发 表 的 主 要 论 文<br />

有 :“ 日 本 - 穆 斯 林 世 界 的 对 话 进 程 ”, 载 《 战 略 研 究 季 刊 》;“<br />

政 治 崛 起 的 中 国 模 式 ”, 在 巴 林 研 究 中 心 的 演 讲 ;“ 中 国 外 交 政<br />

策 的 主 流 ”, 卡 塔 尔 半 岛 电 视 台 研 究 中 心 的 演 讲 ;“ 埃 及 、 非 洲<br />

和 中 国 ”, 沙 姆 沙 伊 赫 论 坛 的 演 讲 ;“ 中 国 和 印 度 在 阿 拉 伯 地 区<br />

谋 求 改 变 ”, 约 旦 论 坛 演 讲 ;“ 中 国 和 经 济 危 机 ”, 载 《 战 略 研<br />

究 季 刊 》;“ 中 国 和 阿 拉 伯 文 明 对 话 ”, 利 雅 德 论 坛 演 讲 等 。<br />

The Concepts of Harmony in Chinese and Muslim Cultures<br />

Mohamed Noman Galal (Dr., Political Advisor in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Bahrain)<br />

There are various philosophical concepts that explain inter-human relations<br />

throughout the march of human history. Prominent among them are two<br />

concepts: the concept of Conflict and the concept of Harmony. In this paper<br />

these two concepts are traced in the two main civilizations that have their<br />

impact on the world today: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Muslim civilization.<br />

The paper reviews ideas expounded by thinkers such as Confucius, Laotzu<br />

and Han-fei of the legalist school. The roots of the Chinese philosophy could<br />

be found in ideas of the yin and yang, the Tao, the Rújia and the Fă Jia.<br />

In Muslim culture the two concepts are represented in the dual concepts<br />

of good and evil, in the manifestations of day and night, life and death…etc.


Thinkers like Al Farabi spoke about Al Medina Al Fadala” or “The Virtuous<br />

City”. Sociologist like Ibn Khaldoun expounded on the concept of Asabyia<br />

which is practically a manifestation of the concept of conflict.<br />

Chinese president Hu Jintao (1942), called for a harmonious society and<br />

harmoniou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s a pertinent call. It has its roots not only in<br />

the Chinese culture but also in the Muslim Cultures. However I feel it represents<br />

a hope for the future rather than an existing concept today as conflict is the<br />

predominant concept in most of human history.<br />

Nevertheless great changes are taking place in the world today such as<br />

the revolution of cyber technology, the catastrophic consequence of weapons<br />

of mass destruction, serious consequences of the global warming and of carbon<br />

dioxide emission, the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the new strides in international<br />

law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and the continuous focus on human rights.<br />

Such major changes may necessitate reversing the course of the driving force<br />

in human history from the concept of conflict to the concept of harmony. The<br />

insisting of the Chinese leadership on the peaceful rise of <strong>China</strong> could be a<br />

milestone in this direction.<br />

Biography M. Noman Galal received his BA in Political Science from<br />

Cairo University, in 1965; MA in Political Science with thesis entitled “Cultural<br />

Revolution in <strong>China</strong>” 1974 and PhD in Political Science in 1980 from the same<br />

university. He served in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Egypt for many years.<br />

He was Ambassador of Egypt to <strong>China</strong> from 1995 to 1998 and to Pakistan from<br />

1995 to 1998. He was also Assistant Foreign Minister from 2001 to 2002. He is<br />

currently political advisor in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Bahrain.<br />

His studies include “The process of Japanese-Muslim World Dialogue,”<br />

Journal for Strategic Studies; “Chinese Model of Political Rise”, lecture at Bahrain<br />

Center for Studies and Research; “The Mainstays for Chinese Foreign Policy”,<br />

Aljazeera Center for Research, Qatar; “Egypt, Africa and <strong>China</strong>”, Sharm-Elsheikh<br />

Forum; “Chinese and Indian plans for change in the Arab Region”,<br />

conference in Jordan; “<strong>China</strong> and Financial Crisis”, Journal of Strategic Studies;<br />

“<strong>China</strong> and Arab Civilizations Dialogue”, conference in Riyadh, Saudi Arabia;<br />

“Gandhi in Retrospect”, Journal of Strategic Studies; “Cultural Misunderstanding<br />

and the Need to Promote Consensus in <strong>Int</strong>ernational Relations”, <strong>Int</strong>ernational<br />

Seminar at Shanghai Institute for <strong>Int</strong>ernational Studies; “An Outlook at Chinese-<br />

Egyptian Relations in View of Chinese Model for Development” Al-Ahram El-<br />

Eqtissadi journal.<br />

57


第 五 场 | Session Five<br />

巴 基 斯 坦 — 中 国 关 系 : 当 代 国 家 间 关 系 的 典 范<br />

法 扎 勒 · 拉 赫 曼 伊 斯 兰 堡 战 略 研 究 所 中 国 和 东 亚 研 究 中 心 主 任<br />

58<br />

在 近 代 国 家 关 系 史 上 , 巴 基 斯 坦 和 中 国 的 友 好 关 系 堪 称 国 与 国 之<br />

间 关 系 的 典 范 。 这 一 关 系 在 许 多 方 面 独 具 特 色 ; 两 国 在 各 方 面 几<br />

乎 毫 无 共 同 点 , 语 言 不 同 , 文 化 各 异 , 政 治 体 制 炯 然 不 同 , 经 济<br />

模 式 和 历 史 经 验 也 大 相 径 庭 。 然 而 , 两 国 却 能 人 创 造 出 模 范 的 双<br />

边 关 系 。<br />

多 年 来 , 这 种 友 好 关 系 被 两 国 的 领 导 人 描 述 为 “ 全 天 候 的 ”<br />

、“ 久 经 考 验 的 ”、“ 根 深 蒂 固 的 ”、“ 甜 如 密 的 ”、“ 比 海 深<br />

比 喜 马 拉 雅 山 还 高 的 ”, 或 者 最 近 更 为 实 用 性 的 描 述 “ 全 面 的 和<br />

战 略 的 ”。 这 些 表 达 两 国 间 友 谊 的 用 词 并 非 陈 词 滥 调 , 而 是 反 映<br />

出 这 一 特 殊 关 系 的 信 任 、 强 大 、 深 厚 、 尊 重 、 诚 恳 和 成 熟 。<br />

自 60 年 前 巴 - 中 两 国 建 交 以 来 , 这 个 世 界 在 许 多 方 面 变 化 巨<br />

大 。 该 地 区 的 地 缘 政 治 历 经 深 刻 的 变 迁 。 但 是 , 巴 - 中 关 系 的 内 涵<br />

却 丝 毫 未 变 , 且 不 断 巩 固 , 历 时 愈 久 , 友 谊 弥 坚 。 这 一 超 常 关 系<br />

的 演 变 , 归 功 于 两 国 领 导 人 的 远 见 卓 识 和 庄 严 承 诺 , 归 功 于 两 国<br />

在 地 区 和 全 球 发 展 中 严 格 遵 守 和 平 共 处 、 诚 实 、 互 信 和 互 相 理 解<br />

的 原 则 。 今 天 , 两 国 人 民 之 间 的 诚 恳 与 信 赖 , 是 未 来 增 进 双 边 合<br />

作 的 宝 贵 财 富 。<br />

尽 管 存 在 这 一 全 面 的 关 系 , 文 化 的 联 系 仍 然 微 弱 , 需 要 进<br />

一 步 提 升 。 巴 基 斯 坦 和 中 国 都 已 开 始 采 取 具 体 措 施 , 拓 展 两 国 公<br />

民 之 间 的 联 系 和 文 化 与 教 育 领 域 的 交 流 。 巴 基 斯 坦 已 经 在 中 国 设<br />

立 了 四 个 “ 巴 基 斯 坦 研 究 中 心 ”; 中 国 已 经 在 巴 基 斯 坦 设 立 了 两<br />

家 “ 儒 学 中 心 ”, 这 都 在 促 进 两 国 人 民 的 友 谊 方 面 作 用 巨 大 。“<br />

巴 - 中 友 谊 协 会 ” 在 拓 展 文 化 联 系 和 个 人 交 往 方 面 也 贡 献 非 凡 。<br />

作 者 简 介 法 兹 勒 · 拉 赫 曼 是 伊 斯 兰 堡 战 略 研 究 所 中 国 和<br />

东 亚 研 究 中 心 主 任 。1986 年 加 入 战 略 研 究 所 , 任 研 究 员 。1987-<br />

1992 年 , 任 该 研 究 所 “ 阿 富 汗 危 机 和 冲 突 分 析 小 组 ” 的 项 目 协 调<br />

员 。1992-1993 年 , 他 管 理 该 所 多 个 联 合 项 目 , 负 责 总 理 下 属 的 研<br />

究 和 分 析 委 员 会 。1996 年 , 拉 赫 曼 先 生 任 高 级 研 究 员 , 负 责 研 究


中 国 和 东 亚 事 务 。 在 2008 年 之 前 , 他 还 是 战 备 研 究 所 的 季 刊 《 战<br />

略 研 究 》 的 副 主 编 之 一 。<br />

拉 赫 曼 在 伊 斯 兰 堡 古 艾 德 - 阿 赞 姆 大 学 获 防 务 与 战 略 研 究 硕<br />

士 学 位 (1984); 获 瑞 典 乌 普 撒 拉 大 学 和 平 与 冲 突 研 究 系 “ 冲 突<br />

解 决 ” 专 业 学 位 (1989); 德 国 基 尔 大 学 政 治 学 研 究 所 “ 国 家 安<br />

全 ” 毕 业 文 凭 (1994); 美 国 檀 香 山 亚 太 安 全 研 究 中 心 “ 执 行 课<br />

程 ” 结 业 (2000)。<br />

拉 赫 曼 先 生 曾 任 德 国 慕 尼 黑 国 际 关 系 研 究 所 作 访 问 学 者<br />

(1996); 日 本 广 岛 大 学 “ 日 本 基 金 会 学 者 ”(2001); 北 京 中<br />

国 现 代 国 际 关 系 研 究 所 访 问 学 者 (2004); 土 耳 其 安 卡 拉 国 家 安<br />

全 战 略 研 究 中 心 访 问 学 者 (2007)。<br />

Pakistan-<strong>China</strong> Relations:<br />

A Model for Contemporary State to State Relations<br />

Fazal ur Rahman (Director, <strong>China</strong> Study Centre/East Asia, The Institute of Strategic Studies)<br />

In the modern history of state-to-state relations, Pakistan-<strong>China</strong> friendly<br />

relations could be termed as a model for state to state relations. This relationship<br />

is unique in many ways; the two countries are dissimilar almost in every respect,<br />

having different language, different culture, different political system, different<br />

economic models and different historical experiences. Yet the two countries<br />

have been able to forge exemplary bilateral relationship.<br />

This friendly relationship has been described over the years by the<br />

leadership of the two countries as all-weather, time-tested, deep-rooted, deeper<br />

than the oceans and higher than the Himalayas, sweeter than honey and lately<br />

in a more pragmatic way as comprehensive and strategic. These expressions<br />

to describe the nature of friendship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are not simple<br />

clichés but reflections of trust, strength, depth, respect, cordiality and maturity<br />

of this special relationship.<br />

The world has changed immeasurably in many respects since Pakistan<br />

and <strong>China</strong> established diplomatic relations sixty years ago. Geopolitics of this<br />

region has undergone many profound changes. But, nothing has changed in<br />

terms of the contents of Pak-<strong>China</strong> bilateral relations. It has been constantly<br />

moving forward, getting stronger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Evolution of this<br />

extraordinary relationship owes its genesis to the vision and commitment of the<br />

59


leadership of the two countries, strict compliance to the principles of peaceful<br />

co-existence, sincerity, mutual trust and shared perceptions and common<br />

understanding on the regional and global developments. The cordiality and<br />

trust that the people of the two countries enjoy today is an invaluable asset for<br />

the future growth of bilateral cooperation.<br />

Despite such comprehensive relationship, the cultural linkages remained<br />

week and needs to be improved further. Both Pakistan and <strong>China</strong> have begin to<br />

take some concrete measures to expand people-to-people contacts and cultural<br />

and educational exchanges. Pakistan has established Four ‘Pakistan Study<br />

Centers’ in <strong>China</strong> and <strong>China</strong> has established two ‘Confucius Centre’ in Pakistan,<br />

which are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to bring the people of two countries closer.<br />

Pak-<strong>China</strong> Friendship Associations are contributing significantly towards<br />

expanding cultural ties and people to people contacts.<br />

60<br />

Biography Fazal ur Rahman is Director, <strong>China</strong> Study Centre and East Asia.<br />

He joined the Institute of Strategic Studies (ISS) in 1986 as a Research Fellow. He<br />

served from 1987-92 as Project Coordinator for ‘Crisis and Conflict Analysis<br />

Team’ (CCAT) of the ISS on Afghanistan. He supervised from 1992-1993 several<br />

joint projects of the ISS and the Prime Minister’s Committee for Research and<br />

Analysis (CRA). In 1996, Mr. Rahman was promoted as a Senior Research<br />

Fellow and tasked to focus on <strong>China</strong> and East Asian Affairs. He has been one of<br />

the Deputy Editors of the ISS quarterly journal Strategic Studies till August 2008.<br />

He holds a Masters’ Degree in Defense and Strategic Studies from the<br />

Quaid-e-Azam University, Islamabad (1984); a Diploma in “Conflict Resolution”<br />

from Department of Peace and Conflict Research, Uppsala University, Sweden<br />

(1989); a Certificate in “National Security” from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br />

Christian-Albrechts University, Kiel, Germany (1994); and is a graduate of<br />

‘Executive Course’ from Asia-Pacific Center for Security Studies, Honolulu,<br />

USA, (2000).


伊 斯 兰 现 代 主 义 在 南 亚 与 中 国<br />

晏 琼 英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所 助 理 研 究 员<br />

发 端 于 19 世 纪 的 伊 斯 兰 现 代 主 义 在 20 世 纪 前 半 期 对 穆 斯 林 世 界 影<br />

响 深 远 , 由 于 特 定 的 因 素 , 在 上 个 世 纪 末 期 中 国 穆 斯 林 中 也 产<br />

生 影 响 巨 大 颇 具 争 议 的 伊 斯 兰 现 代 主 义 思 潮 , 张 承 迁 及 其 《 古<br />

兰 经 》 经 注 可 堪 称 代 表 。 致 力 于 调 和 穆 斯 林 世 界 和 现 代 性 的 穆 斯<br />

林 思 想 家 所 要 思 考 的 问 题 是 全 方 位 的 , 包 括 法 律 制 定 、 妇 女 地<br />

位 、 现 代 教 育 、 法 律 改 革 、 穆 斯 林 独 立 思 考 的 权 利 、 神 和 宇 宙<br />

的 本 质 、 人 和 人 的 自 由 等 。 伊 斯 兰 现 代 主 义 者 表 现 出 一 些 共 同 的<br />

特 性 : 对 西 方 的 科 学 、 文 明 持 开 放 学 习 的 态 度 , 认 识 到 自 己 的 宗<br />

教 传 统 需 要 与 时 俱 进 的 改 革 的 必 要 性 并 且 对 改 变 持 积 极 乐 观 的 态<br />

度 。 印 巴 分 治 前 的 南 亚 穆 斯 林 作 为 少 数 派 的 处 境 和 中 国 穆 斯 林 既<br />

有 相 同 也 有 不 同 , 本 文 试 图 在 阐 述 伊 斯 兰 现 代 主 义 的 一 般 特 征 之<br />

基 础 上 , 以 南 亚 艾 哈 迈 德 • 汗 与 张 承 迁 的 《 古 兰 经 》 经 注 比 较 分<br />

析 为 基 础 , 说 明 不 同 时 空 和 文 化 背 景 下 的 伊 斯 兰 现 代 主 义 者 对 诸<br />

如 伊 斯 兰 传 统 与 现 代 性 , 理 性 与 启 示 等 问 题 思 考 和 解 答 的 微 妙 差<br />

异 。<br />

61<br />

作 者 简 介 晏 琼 英 ,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所 助 理 研<br />

究 员 , 毕 业 于 北 京 大 学 东 方 语 言 文 学 系 乌 尔 都 语 专 业 。 主 要 从 事<br />

于 南 亚 伊 斯 兰 教 研 究 。<br />

Muslim Modernism in the Subcontinent and <strong>China</strong><br />

Yan Qiongying (Assistant Professor, Institute of World Religions, CASS)<br />

As a school of thought formed in the 19 th century, Muslim modernism gave<br />

a great impact on Muslim world in the first half of 20 th century. Meanwhile<br />

Muslim modernists in <strong>China</strong>, for some specific reasons, generated intellectual<br />

fervour and ferment at the end of the last century. Chengqian Zhang and his<br />

interpretation of the Quran, as a representative example, received both opposition<br />

and support. Trying to render the Muslim world able to accommodate with<br />

modernity, Muslim modernists were concerned with comprehensive issues such<br />

as questions of law making, status of women, modern education, legal reform,


independent thinking of the Muslim, nature of God and universe, freedom of the<br />

human being, etc. Common grounds can be found within Muslim modernists:<br />

opening to Western sciences and civilization, affirmation of the necessity of<br />

religious reform, and positive evaluation of the change in Muslim society. Both<br />

minorities, the situation of Muslims in the Subcontinent before 1947 differed<br />

from that of Muslims in <strong>China</strong> beside some similarities. Based on a comparative<br />

analysis of the interpretations of the Quran by Sir Sayyid Ahmad Khan and<br />

Chengqian Zhang, this article tries to reveal the subtle divergences between the<br />

answers of these two modernists with different time and culture backgrounds to<br />

issues such as Islamic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reason and revelation.<br />

Biography Yan Qiongying received the Master’s degree in Urdu language<br />

from the Department of Oriental Languages,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br />

Peking University. She is an Assistant Professor of IWR, CASS, and a PhD<br />

candidate at Peking University. Her research area is Islam in the South Asian<br />

subcontinent.<br />

62<br />

华 裔 穆 斯 林 与 马 来 西 亚 文 化 、 教 育 与 社 会 的 联 系<br />

马 来 亚 大 学 王 乐 丽 博 士<br />

自 15 世 纪 始 , 华 裔 穆 斯 林 就 出 现 在 马 来 世 界 的 沿 海 城 镇 里 , 并 在<br />

当 地 多 民 族 社 会 中 的 伊 斯 兰 宣 教 工 作 中 扮 演 着 重 要 的 角 色 , 尤<br />

其 在 穆 斯 林 所 景 仰 的 探 险 家 郑 和 的 探 险 过 程 中 , 宣 教 工 作 更 为 突<br />

出 。 欧 洲 殖 民 主 义 开 始 统 治 东 南 亚 以 后 , 华 裔 穆 斯 林 的 影 响 方 告<br />

停 止 。<br />

自 19 世 纪 末 以 来 , 中 国 穆 斯 林 为 逃 避 战 争 、 贫 困 或 政 治 动<br />

荡 , 而 以 商 人 或 劳 工 的 身 份 , 到 达 并 定 居 于 马 来 世 界 。 本 文 以<br />

马 来 西 亚 为 个 案 研 究 , 仅 对 这 些 来 自 中 国 的 穆 斯 林 作 一 次 速 览 。<br />

然 而 , 穆 斯 林 个 人 或 举 家 迁 居 到 马 来 半 岛 的 沿 海 或 岛 屿 后 , 其 中<br />

的 大 多 数 很 快 便 与 当 地 居 融 为 一 体 。 现 在 , 新 皈 依 者 占 马 亚 西 亚<br />

华 裔 穆 斯 林 人 口 的 95% 以 上 。 华 裔 穆 斯 林 若 想 建 立 一 个 有 鲜 明 文<br />

化 身 份 的 社 区 , 并 被 当 地 主 流 社 会 认 可 , 也 许 仍 面 临 着 挑 战 。 然


而 , 他 们 作 为 联 系 马 来 西 亚 和 中 国 穆 斯 林 的 纽 带 , 却 占 据 着 最 好<br />

的 位 置 。<br />

作 者 简 介 王 乐 丽 , 马 来 西 亚 马 来 亚 大 学 伊 斯 兰 历 史 与 文 明<br />

系 , 副 研 究 员 。 作 品 涉 及 华 裔 穆 斯 林 社 会 的 多 方 面 的 主 题 。 作 为<br />

回 族 的 后 裔 , 在 巴 基 斯 坦 和 土 耳 其 长 大 成 人 。 代 表 作 品 有 :《 马<br />

亚 西 亚 华 裔 穆 斯 林 皈 依 者 面 临 的 困 难 》、《 整 合 或 冲 突 ? 马 亚 西<br />

亚 华 裔 穆 斯 林 发 展 的 基 本 观 察 》、《 华 裔 穆 斯 林 及 其 民 族 关 系 》<br />

、《 马 亚 西 亚 华 裔 穆 斯 林 : 历 史 与 发 展 》、《 回 族 的 大 迁 徙 》、<br />

《 东 南 亚 华 人 与 伊 斯 兰 》 等 。<br />

The Chinese Muslims:<br />

Cultural, Educational, and Social Linkages with Malaysia<br />

Rosey Wang Ma (Dr./Research Associate, Department of Islamic History and Civilization,<br />

University of Malaya)<br />

Chinese Muslims have been present in the Malay World coastal towns since the<br />

15th century and have played a distinguished role in propagating Islam within<br />

the local multiethnic communities, especially through the Muslim Admiral<br />

Zheng He’s expeditions. This important Chinese Muslim influence stopped with<br />

the onset of European colonialism in Southeast Asia.<br />

With only a brief glance on more Muslims from <strong>China</strong> who arrived and<br />

settled from the end of 1800s onwards in the Malay World as traders, laborers,<br />

or people escaping from wars, poverty or political turmoil, this paper puts the<br />

focus on Malaysia as a special case. Clans, families, or individuals of Muslims<br />

came to the Peninsula shores and islands to make a living, however in a short<br />

time, most of them integrated with the local population. Today the new<br />

converts make up more than 95% of the Chinese Muslims in Malaysia. To build<br />

and be recognized as a community with a distinct cultural identity may still be<br />

a challenge they face, yet they are in the best position to be the link connecting<br />

Malaysia with the Muslims in <strong>China</strong>.<br />

63<br />

Biography Rosey Wang Ma received her PhD in Social Anthropology from<br />

ATMA, Universiti Kebangsaan Malaysia and her MA, focusing on guidance and<br />

counseling in education, from the <strong>Int</strong>ernational Islamic University, Malaysia.<br />

She is a research associate at the Department of Islamic History and Civilization,


Academy of Islamic Studies, University of Malaya. Of HUI parentage, she was<br />

raised in Pakistan and Turkey. Her personal and scholarly interest in Chinese<br />

Muslims has led to research, conferences, and publications on various aspects<br />

of the topic.<br />

She has a number of publications focusing on Chinese Muslims in Malaysia,<br />

their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questions of integration, ethnic relations and<br />

other aspects, including: “‘Ethnicization’ of Islam in Malaysia, and i’s Effect on<br />

the Chinese Muslim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First Im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br />

Asian Philosophical Association (2005) in The Vision of the Asian Community.<br />

pp. 289-297, Fatih University Publications, Istanbul, September 2005, “Identity<br />

Dilemma: Hui zu - Chinese Muslims”, paper presented at WSSA Conference,<br />

at the Chinese Minorities, Selected Studies section, Phoenix, Arizona, April<br />

2006, 东 南 亚 华 人 与 伊 斯 兰 , paper presented at the <strong>Int</strong>ernational Symposium<br />

on Southeast Asian Chinese Culture in the Era of Globalisation, Singapore,<br />

September 2006, “Being Muslim and Chinese in Malaysia”, chapter in Chinese<br />

in Malaysia: Recent Developments,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 Studies,<br />

Singapore, 2012, and Negotiating Identities: Hui, the Chinese Muslims (under<br />

consideration for publication by ISEAS).<br />

64<br />

当 代 赛 莱 菲 耶 及 其 对 中 国 穆 斯 林 的 影 响<br />

杨 桂 萍 中 央 民 族 大 学 哲 学 与 宗 教 学 院 教 授<br />

学 界 及 社 会 各 界 对 伊 斯 兰 教 赛 莱 菲 耶 存 在 三 个 认 识 误 区 : 一 是 聚<br />

焦 当 代 赛 莱 菲 耶 运 动 及 不 同 的 赛 莱 菲 耶 团 体 的 政 治 层 面 而 忽 视 其<br />

更 为 根 本 的 教 义 思 想 、 教 法 主 张 及 特 点 , 实 际 上 赛 莱 菲 耶 的 政 治<br />

主 张 不 一 , 有 的 积 极 参 与 政 治 , 有 的 拒 绝 卷 入 政 治 ; 有 的 主 张 武<br />

力 革 命 , 有 的 采 取 合 法 手 段 参 与 政 治 ; 有 的 支 持 本 国 政 府 , 有 的<br />

反 对 本 国 政 府 。 二 是 把 当 代 赛 莱 菲 耶 的 广 泛 传 播 和 较 大 吸 引 力 归<br />

因 于 沙 特 阿 拉 伯 的 经 费 支 持 , 实 际 上 赛 莱 菲 耶 团 体 的 很 多 捐 款 不<br />

是 来 自 沙 特 , 一 些 赛 莱 菲 耶 追 随 者 敌 视 沙 特 王 室 的 统 治 和 政 策 ;<br />

三 是 把 国 际 赛 莱 菲 耶 与 中 国 赛 莱 菲 耶 视 为 具 有 相 同 内 涵 与 特 点 的<br />

思 潮 和 运 动 , 实 际 上 中 国 的 赛 莱 菲 耶 不 具 有 政 治 色 彩 。 但 它 与


国 际 赛 莱 菲 耶 具 有 宗 教 上 的 联 系 。 本 文 通 过 外 文 文 献 资 料 梳 理 当<br />

代 赛 莱 菲 耶 在 穆 斯 林 世 界 的 发 展 、 赛 莱 菲 耶 的 教 义 思 想 和 教 法 主<br />

张 及 特 点 , 结 合 我 们 对 甘 肃 、 陕 西 、 云 南 等 地 赛 莱 菲 耶 的 田 野 调<br />

查 , 分 析 当 代 赛 莱 菲 耶 对 中 国 穆 斯 林 的 影 响 。<br />

作 者 简 介 杨 桂 萍 , 中 央 民 族 大 学 哲 学 与 宗 教 学 学 院 教 授 ,<br />

博 士 研 究 生 导 师 , 教 育 部 新 世 纪 优 秀 人 才 。2009 年 7 月 至 2010 年 5<br />

月 英 国 牛 津 伊 斯 兰 研 究 中 心 访 问 学 者 。 中 国 宗 教 学 会 理 事 , 中<br />

国 —— 阿 拉 伯 友 好 协 会 理 事 , 中 国 伊 斯 兰 教 协 会 委 员 。 主 要 从 事<br />

伊 斯 兰 教 的 教 学 与 研 究 工 作 , 主 讲 《 伊 斯 兰 教 》、《 伊 斯 兰 哲<br />

学 》、《 回 族 与 伊 斯 兰 教 专 题 研 究 》、《 中 国 少 数 民 族 宗 教 》 等<br />

课 程 。 出 版 《 中 国 伊 斯 兰 艺 术 》、《 马 德 新 思 想 研 究 》、《 清 真<br />

长 明 —— 中 国 伊 斯 兰 教 》( 合 著 )、《 回 族 伊 斯 兰 教 与 西 部 社 会<br />

的 协 调 发 展 》( 主 编 ) 等 学 术 著 作 , 发 表 学 术 论 文 30 余 篇 。<br />

Contemporary Salafism and its Influence on Chinese Muslims<br />

Yang Guiping (Professor, Minzu University of <strong>China</strong>)<br />

65<br />

Salafism represents a social and religious movement with multi-dimensions.<br />

However, there are at least three misunderstandings on Salafism in academic<br />

communities as well as most Muslim communities. The first misunderstanding<br />

is that political aspect of contemporary Salafism and varied Salafi organizations<br />

that have been focused on. But the ideology of Salafism, its theological and legal<br />

underpinnings are missed. Actually no common political beliefs among Salafis<br />

exist, some of the Salafis are active in politics, while others refuse to involve in<br />

political activities. Some of them intend on capturing the state either through<br />

non-violent means including formal political and civic forms of organizations<br />

or direct revolutionary movements. Salafis either support or against their<br />

authority, given the particular situation. The second one that lies in financial<br />

support issue. It is a mistake that considering financial support from Saudi<br />

Arabia as the major factor to promote Salafism spreading and wide appeal. Just<br />

like other Islamic movements, Salafis have received this kind of donations from<br />

all over the world. Indeed many Salafis are dissatisfied with Saudi’s government<br />

and policies. The third one is that scholars misregard Salafism in <strong>China</strong> as the<br />

same ideological trend or movement without any particular characteristic in<br />

our society. In fact, since its presence in <strong>China</strong> as a pure religious movement in


1930-40s, Salafism has always been a non- politically structured, oriented, or<br />

focused trend, though it has links with Salafism outside <strong>China</strong>. Based on English<br />

and Arabic literatures, this article will analyse the ideology of contemporary<br />

Salafism, its theological and legal underpinnings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Based<br />

on our field research in Muslim communities in Gansu, Shanxi and Yunnan<br />

provinces we intend to look through the links of Salafism in <strong>China</strong> and abroad,<br />

and to find how contemporary Salafism influenced and infuencing Chinese<br />

Muslims.<br />

Biography Prof. Yang Guiping is a PhD supervisor in the School of<br />

Philosophy and Religions of Central Minzu University. She was a visiting<br />

professor of Cambridge Islamic Research Center, UK (July 2009-May 2010).<br />

Prof. Yang is also a member of <strong>China</strong> Religion Academia, and <strong>China</strong>-Arab<br />

Friendship Association. Her research field includes Islam and Chinese Muslims,<br />

and she is the author of Study on Ma Dexin’s Thoughts, Chinese Islamic Arts,<br />

Islam in <strong>China</strong> (co-author), among others and over 30 articles.<br />

66


第 六 场 | Session Six<br />

当 代 中 国 与 穆 斯 林 世 界 的 经 贸 往 来<br />

宁 夏 社 会 科 学 院 马 平<br />

中 国 同 穆 斯 林 国 家 之 间 的 关 系 源 远 流 长 , 双 方 经 贸 往 来 历 史 悠<br />

久 , 也 是 连 接 双 方 的 重 要 纽 带 。2000 多 年 前 , 闻 名 中 外 的 “ 丝 绸<br />

之 路 ” 就 将 黄 河 、 两 河 流 域 、 尼 罗 河 这 些 古 老 的 文 明 中 心 联 系 在<br />

一 起 。 后 来 开 辟 的 “ 海 上 香 料 之 路 ”, 是 中 国 和 穆 斯 林 国 家 之 间<br />

联 系 的 又 一 条 通 道 。 这 两 条 通 道 的 开 辟 , 使 中 国 与 阿 拉 伯 、 波<br />

斯 、 中 亚 等 穆 斯 林 国 家 的 交 往 不 断 扩 大 和 加 深 , 不 仅 有 力 促 进 了<br />

双 方 的 文 化 繁 荣 和 经 济 发 展 , 还 推 动 了 不 同 文 明 之 间 的 对 话 、 交<br />

流 和 融 合 , 为 人 类 社 会 的 进 步 做 出 了 不 可 磨 灭 的 贡 献 。<br />

穆 斯 林 世 界 —— 含 亚 洲 、 非 洲 地 区 , 包 括 阿 拉 伯 国 家 以 及 非<br />

阿 拉 伯 国 家 的 伊 朗 、 土 耳 其 、 中 亚 五 国 、 东 南 亚 的 印 度 尼 西 亚 、<br />

孟 加 拉 等 57 个 国 家 , 在 文 化 上 以 伊 斯 兰 教 为 主 体 , 社 会 与 政 治 体<br />

制 也 以 伊 斯 兰 意 识 形 态 和 价 值 观 为 主 导 , 自 古 至 今 通 过 古 老 的 海<br />

陆 丝 绸 之 路 始 终 与 远 东 的 中 华 民 族 保 持 着 悠 久 而 友 好 的 政 治 、 经<br />

济 与 文 化 关 系 , 是 中 华 民 族 真 诚 的 朋 友 , 正 所 谓 “ 君 在 路 之 西 ,<br />

我 在 路 之 东 , 兄 弟 通 有 无 , 文 明 互 交 融 ”。 中 国 境 内 形 成 的 10 个<br />

穆 斯 林 少 数 民 族 正 是 公 元 7 世 纪 以 后 丝 绸 之 路 上 中 — 阿 、 中 — 波 (<br />

斯 )、 中 — 中 ( 中 亚 ) 等 各 民 族 有 好 交 往 的 历 史 结 晶 。<br />

随 着 中 国 综 合 国 力 、 国 际 地 位 和 对 世 界 影 响 力 不 断 上 升 , 以<br />

及 国 际 形 势 的 深 刻 变 化 , 在 未 来 若 干 年 里 , 我 国 在 安 全 、 政 治 、<br />

经 济 、 能 源 等 领 域 的 国 家 利 益 在 穆 斯 林 世 界 将 面 临 新 的 发 展 机<br />

遇 , 同 时 将 面 临 更 多 的 严 峻 挑 战 。 伴 随 着 中 国 与 穆 斯 林 世 界 关 系<br />

的 深 刻 转 型 , 中 ( 国 )、 穆 ( 斯 林 世 界 ) 战 略 关 系 追 求 的 目 标 是<br />

在 政 治 上 成 为 友 好 互 信 的 伙 伴 , 在 经 济 上 成 为 共 同 发 展 的 伙 伴 ,<br />

在 文 化 上 成 为 促 进 不 同 文 化 和 谐 共 处 的 伙 伴 , 在 国 际 事 务 中 成 为<br />

维 护 世 界 和 平 、 安 全 与 稳 定 的 伙 伴 。<br />

67<br />

作 者 简 介 马 平 , 研 究 员 ,《 回 族 研 究 》 副 主 编 。1986 年 毕 业<br />

于 北 京 中 央 民 族 学 院 民 族 理 论 专 业 。 曾 担 任 宁 夏 社 会 科 学 院 回 族<br />

伊 斯 兰 教 研 究 所 所 长 。 主 要 研 究 方 向 : 回 族 经 济 与 文 化 、 当 代 伊


斯 兰 教 问 题 。 已 经 出 版 专 著 《 回 族 心 理 素 质 与 行 为 方 式 》、 合 著<br />

《 伊 斯 兰 教 与 经 济 》《 中 国 穆 斯 林 民 居 文 化 》 等 , 并 发 表 学 术 论<br />

文 100 多 篇 。<br />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between<br />

<strong>China</strong> and Muslim Countries<br />

Ma Ping (Professor, Institute of Islam and Hui, Ningxia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r />

68<br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ong>China</strong> and Muslim world has a long and deep history.<br />

The economical exchange is part of this history and an important bond between<br />

both sides. The famous Silk Road had linked the great ancient civilizations<br />

along Yellow River, Nile and Mesopotamia. The Spice route had been another<br />

channel between <strong>China</strong> and Muslim World. The communication among <strong>China</strong>,<br />

Arab world, Persia and Central Asia was deepened by these two routes. Its<br />

contribution to the world society is significant.<br />

Today, national interests of <strong>China</strong> in security, politics, economy and<br />

resources are facing new opportunities in Muslim World. But the severe challenges<br />

are also ahead. Along with the transition of relationship pattern between two<br />

sides, the common goal should be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economically,<br />

harmonious coexistence culturally, and be partners on international affairs in<br />

order to maintain world peace and security.<br />

Biography MA Ping graduated from Minzu University of <strong>China</strong> in 1986. He<br />

was the director of Institute of Hui Muslim Study of Ningxia Academy of Social<br />

Sciences. His research field includes economy and Culture of the people of Hui,<br />

and modern Islamic issues. Prof. Ma has published The Psychology and Habitual<br />

Behavior of Hui People, and several collaborated <strong>book</strong>s such as Hui Society in the<br />

perspective of Anthropology, Islam and Economy, and over 100 articles. He is also<br />

the vice Editor-in-chief of Journal of Hui Muslim Minority Studies.


丝 绸 之 路 的 复 兴 :21 世 纪 的 中 国 与 海 湾<br />

杰 奎 琳 · 阿 米 约 卡 塔 尔 大 学 国 际 关 系 学 院 副 教 授<br />

正 如 多 个 世 纪 之 前 的 祖 先 们 一 样 , 中 国 人 和 阿 拉 伯 人 再 一 次 在 亚<br />

洲 的 两 端 来 回 奔 波 。 但 是 今 天 , 双 方 交 易 的 不 再 是 丝 绸 、 磁 器 和<br />

香 料 , 而 是 化 石 燃 料 、 工 业 品 和 政 府 投 资 基 金 。 虽 然 起 初 中 国 与<br />

海 湾 的 经 济 联 系 建 立 在 中 国 对 能 源 的 长 期 需 求 之 上 , 双 方 的 关 系<br />

却 很 快 向 其 他 领 域 发 展 , 包 括 在 能 源 和 基 础 设 施 领 域 的 巨 额 联 合<br />

投 资 。 并 且 , 双 方 还 鼓 励 地 区 间 的 小 商 人 与 大 型 工 业 制 造 商 之 间<br />

的 贸 易 。 过 去 几 年 间 , 中 国 的 义 乌 市 突 然 发 展 为 中 东 商 人 的 主 要<br />

贸 易 中 心 。 成 千 上 万 的 中 东 商 人 蜂 拥 至 义 乌 寻 找 廉 价 的 工 业 品 。<br />

现 在 , 义 乌 拥 有 多 家 中 东 酒 店 、 水 烟 馆 , 甚 至 出 现 了 穆 斯 林 的 幼<br />

儿 园 和 小 学 , 服 务 于 越 来 越 多 的 定 居 于 此 地 的 阿 拉 伯 商 人 。 而<br />

且 , 迪 拜 政 府 还 建 立 了 龙 城 (Dragon Mart)—— 国 际 上 最 大 的 中<br />

国 工 业 品 批 发 中 心 。<br />

但 是 , 这 种 迅 速 发 展 的 商 业 关 系 , 其 潜 在 的 社 会 与 文 化 含 义<br />

是 什 么 ? 随 着 越 来 越 多 的 投 资 者 、 商 人 、 工 人 、 教 师 和 旅 游 者 来<br />

回 奔 波 , 这 些 人 会 对 海 湾 国 家 和 中 国 产 生 影 响 吗 ? 推 动 两 个 地 区<br />

文 化 之 间 更 深 刻 的 理 解 , 其 长 期 的 影 响 何 在 ? 本 文 意 在 探 索 中 国<br />

与 海 湾 诸 国 之 间 的 经 济 联 系 , 以 及 建 立 文 化 联 系 的 努 力 。 这 些 努<br />

力 包 括 中 国 中 央 电 视 台 阿 拉 伯 语 电 视 台 的 建 设 , 中 国 引 入 半 岛 电<br />

视 台 信 号 覆 盖 的 行 动 ( 由 该 台 驻 北 京 的 办 事 处 负 责 ), 以 及 双 方<br />

其 他 几 项 重 要 的 教 育 合 作 项 目 。<br />

69<br />

作 者 简 介 杰 奎 琳 · 阿 米 约 , 哈 佛 大 学 中 亚 和 阿 尔 泰 研 究 专<br />

业 博 士 , 加 州 大 学 圣 克 鲁 兹 分 校 中 国 研 究 专 业 硕 士 , 现 任 卡 塔 尔<br />

大 学 国 际 关 系 学 院 副 教 授 。 研 究 兴 趣 集 中 在 : 中 国 伊 斯 兰 教 , 包<br />

括 早 期 的 历 史 和 现 在 状 况 ; 中 国 伊 斯 兰 教 育 的 复 兴 和 在 国 外 学 经<br />

的 中 国 穆 斯 林 留 学 生 对 中 国 伊 斯 兰 教 不 断 增 长 的 影 响 ; 中 国 - 海<br />

湾 关 系 重 要 性 的 增 长 及 其 潜 在 的 社 会 、 政 治 与 经 济 影 响 ; 性 别<br />

与 伊 斯 兰 教 ( 主 要 关 注 生 活 在 中 东 之 外 的 穆 斯 林 妇 女 )。 她 目 前<br />

讲 授 “21 世 纪 的 中 国 社 会 与 政 治 ” 的 课 程 , 并 从 事 中 国 研 究 。 其<br />

著 作 包 括 论 文 或 书 的 章 节 , 主 要 有 :“ 转 向 东 方 : 海 湾 与 中 国 增<br />

加 经 济 与 战 略 关 系 的 社 会 与 文 化 意 蕴 ”;“ 中 国 的 穆 斯 林 教 育 :


中 国 的 经 学 院 与 海 外 伊 斯 兰 学 校 的 联 系 ”;“ 中 国 伊 斯 兰 教 育 ”<br />

;“ 西 方 对 赛 义 德 · 阿 加 勒 · 舍 姆 斯 丁 的 研 究 ”;“ 中 国 穆 斯 林<br />

的 伊 斯 兰 教 育 : 世 界 局 势 与 地 方 趋 势 ”;“ 中 国 宗 教 的 历 史 遗<br />

产 : 哈 佛 大 学 工 作 组 报 告 ”;“ 东 亚 伊 斯 兰 教 ”;“ 中 国 伊 斯 兰<br />

教 的 传 播 :7-17 世 纪 中 期 ”; 她 是 《 中 东 和 亚 洲 伊 斯 兰 研 究 》 创<br />

刊 编 委 会 委 员 ; 兼 任 《 亚 洲 研 究 季 刊 》、《 比 较 教 育 评 论 》、《<br />

皇 家 研 究 院 教 际 研 究 公 报 》、《 晚 期 中 华 帝 国 人 口 与 发 展 评 论 》<br />

、《 当 代 亚 洲 季 刊 》 以 及 斯 坦 福 大 学 出 版 社 的 审 稿 专 家 。<br />

The Revival of the Silk Road:<br />

<strong>China</strong> and the Gulf in the 21 st Century<br />

Jacqueline Armijo (Associate Professor., Dept. of <strong>Int</strong>ernational Affairs, Qatar University)<br />

70<br />

Like their ancestors centuries ago, Chinese and Arab traders are once again<br />

traveling back and forth from one end of Asia to the other. But today, silk,<br />

porcelain, and spices have been replaced with fossil fuels, manufactured goods,<br />

and sovereign wealth fund investments. Although <strong>China</strong> – Gulf economic ties<br />

were originally based on <strong>China</strong>’s need to secure long-term energy supplies,<br />

relations quickly developed in a range of areas including multi-billion joint<br />

ventures in energy and infrastructure projects.<br />

In addition, both regions have also encouraged trade between smallbusiness<br />

men and manufacturers. Over the last few years the city of Yiwu in<br />

<strong>China</strong> has emerged suddenly as a major center of trading with hundreds of<br />

thousands of businessmen from the Middle East traveling there in search of<br />

inexpensive manufactured goods. The city of Yiwu is now home to dozens of<br />

Middle Eastern restaurants, shisha cafes, and even Muslim pre-schools and<br />

elementary schools to serve the growing number of Arab traders choosing to<br />

settle there. In addition, in Dubai, the government has established Dragon<br />

Mart, the largest wholesale distribution center of Chinese manufactured goods<br />

outside of <strong>China</strong>.<br />

But what are the potential social and cultural implications of these rapidly<br />

developing economic ties? As growing numbers of investors, traders, workers,<br />

educators, and tourists, travel back and forth, will these societies have any<br />

influence on each other? And what will be the long-term impacts of the major<br />

efforts to promote a broader understanding of each region’s culture? This paper<br />

will focus on both economic ties as well as the efforts of both <strong>China</strong> and the


countries of the Gulf to establish cultural and media ties. These efforts include<br />

<strong>China</strong>’s recently established CCTV-Arabic Network, the outstanding <strong>China</strong><br />

coverage by Qatar’s Al Jazeera Network, led by their Head Bureau offices in<br />

Beijing, as well as several major joint educational projects in both <strong>China</strong> and<br />

the Gulf.<br />

Biography Jacqueline Armijo (PhD Harvard University, Inner Asian and<br />

Altaic Studies; B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Santa Cruz, Chinese Studies) is<br />

Associate Professor in <strong>Int</strong>ernational Affairs at Qatar University. Her research<br />

interests are: Islam in <strong>China</strong>, both early history and present situation, the recent<br />

revival of Islamic education within <strong>China</strong> and the growing impact of Chinese<br />

Muslim students studying at international centers of Islamic learning, the<br />

growing importance of <strong>China</strong> - Gulf relations and their potential social, political<br />

and economic impacts, gender and Islam with a focus on Muslim women living<br />

outside the Middle East. She currently teaches a course on Chinese Society and<br />

Politics in the 21st Century and Area Studies: <strong>China</strong>. Her recent publications<br />

include “Turning East: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Implications of the Gulf ’s<br />

Increasingly Strong Economic and Strategic Relations with <strong>China</strong>,” under review<br />

as chapter in Whither the Gulf; “Muslim Education in <strong>China</strong>: Chinese Madrasas<br />

and Linkages to Islamic Schools Abroad,” <strong>book</strong> chapter in The Madrasa in Asia:<br />

Political Activism and Transnational Linkages, “Islamic Education in <strong>China</strong>,” in<br />

Harvard Asia Quarterly, “Western Scholarship on Sayyid ‘Ajall Shams al-Din,”<br />

<strong>book</strong> chapter in 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strong>Int</strong>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ayyid<br />

‘Ajall Omar Shams al-Din, “Islamic Education among Chinese Muslims: Recent<br />

Universal and Local Trends” in Istanbuler Almanach 5/2001, “The Historical<br />

Legacy of Religion in <strong>China</strong>: Report on a Workshop Held at Harvard University,”<br />

with John R. McRae, et al. Journal of Chinese Religions 17 (Fall 1989): 61-116.<br />

She is founding member of the editorial board of The Journal of Middle East and<br />

Islamic Studies in Asia, Peer Reviewer for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Comparative<br />

Education Review; The Bulletin of the Royal Institute for <strong>Int</strong>er-Faith Studies;<br />

Late Imperial <strong>China</strong>,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and The Journal of<br />

Contemporary Asia, manuscript reviewer for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br />

71


赛 莱 菲 政 党 的 外 交 思 想 及 其 对 中 埃 关 系 的 潜 在 影 响<br />

王 锁 劳 北 京 大 学 国 际 关 系 学 院 中 东 研 究 中 心 主 任<br />

72<br />

2011 年 2 月 , 执 政 30 年 的 埃 及 穆 巴 拉 克 政 权 垮 台 。 一 年 后 , 埃 及<br />

人 民 议 会 (People’s Assembly) 和 协 商 议 会 (Shura Council) 的 选 举<br />

结 果 揭 晓 。 埃 及 3 个 赛 莱 菲 政 党 组 成 的 “ 伊 斯 兰 集 团 ”(Islamist<br />

Bloc) 在 人 民 议 会 获 得 127 个 席 位 , 占 竞 选 总 席 位 (498) 的 25.5%;<br />

在 协 商 议 会 获 得 45 个 席 位 , 占 竞 选 总 席 位 (180) 的 25%。 赛 莱 菲<br />

集 团 在 埃 及 议 会 两 院 拥 有 的 议 席 仅 次 于 另 一 个 伊 斯 兰 集 团 , 即 正<br />

义 发 展 党 ( 穆 斯 林 兄 弟 会 下 属 ) 领 导 的 “ 民 主 阵 线 ”(Democratic<br />

Alliance), 该 阵 线 分 别 在 人 民 议 会 和 协 商 议 会 占 有 235 席 和 105<br />

席 。 由 于 赛 莱 菲 集 团 比 正 义 发 展 党 更 加 强 硬 和 保 守 , 并 且 拒 绝 与<br />

正 义 发 展 党 领 导 的 民 主 阵 线 合 作 , 因 而 赛 莱 菲 集 团 的 思 想 观 点 更<br />

能 代 表 保 守 伊 斯 兰 政 党 的 立 场 , 其 外 交 思 想 尤 其 值 得 重 视 和 研<br />

究 。<br />

“ 赛 莱 菲 ”(Salafi) 是 形 容 词 , 源 于 “ 赛 莱 夫 ”(Salaf) 这 个<br />

名 词 , 赛 莱 夫 在 阿 拉 伯 文 中 的 字 面 意 思 是 指 “ 祖 先 、 前 辈 ”。 所<br />

谓 “ 赛 莱 夫 • 萨 利 哈 ”(As-Salaf as-Saalih), 是 指 《 古 兰 经 》 启 示<br />

后 与 使 者 穆 罕 默 德 生 活 在 同 一 时 代 或 前 三 代 的 早 期 穆 斯 林 , 他 们<br />

被 认 为 是 虔 诚 正 直 、 道 德 高 尚 而 又 公 平 正 义 的 穆 斯 林 , 是 后 世 穆<br />

斯 林 学 习 和 效 法 的 楷 模 与 榜 样 。 故 此 “ 赛 莱 菲 ” 在 当 今 是 指 赛 莱<br />

夫 的 追 随 者 和 效 法 者 。 赛 莱 菲 在 伊 斯 兰 世 界 普 遍 存 在 , 尤 其 在 阿<br />

拉 伯 国 家 人 数 众 多 。 过 去 , 埃 及 赛 莱 菲 组 织 较 多 关 注 社 会 生 活 领<br />

域 的 伊 斯 兰 纯 洁 性 , 并 不 热 衷 于 政 治 运 动 。 但 在 近 年 来 特 别 是 在<br />

阿 拉 伯 之 春 过 后 , 埃 及 赛 莱 菲 组 织 纷 纷 登 记 注 册 成 为 合 法 政 党 ,<br />

并 积 极 参 与 塑 造 后 穆 巴 拉 克 时 代 的 政 治 转 型 , 很 快 就 在 埃 及 政 坛<br />

脱 颖 而 出 并 在 议 会 选 举 中 一 举 获 胜 。<br />

赛 莱 菲 集 团 在 议 会 选 举 前 抛 出 了 自 己 的 竞 选 纲 领 , 就 政 治 、<br />

经 济 、 社 会 、 医 疗 健 康 、 教 育 、 国 家 安 全 和 外 交 政 策 等 方 面 的 问<br />

题 进 行 了 规 划 与 设 计 。 其 外 交 思 想 强 调 要 考 虑 埃 及 的 国 家 属 性 和<br />

其 文 明 与 文 化 归 属 , 强 调 要 与 不 同 国 家 的 人 民 发 展 关 系 与 保 持 合<br />

作 。 尽 管 赛 莱 菲 集 团 的 外 交 政 策 有 待 进 一 步 明 确 , 但 这 几 点 足 以<br />

表 明 , 赛 莱 菲 集 团 并 不 满 足 于 发 展 埃 及 与 其 他 国 家 的 官 方 关 系 ,<br />

还 对 发 展 民 间 关 系 充 满 兴 趣 和 期 待 。 这 对 一 个 拥 有 至 少 2000 万 穆


斯 林 的 中 国 意 味 着 什 么 , 未 来 赛 莱 菲 集 团 将 如 何 应 对 中 国 的 伊 斯<br />

兰 和 穆 斯 林 政 策 , 这 些 都 值 得 我 们 进 行 认 真 研 究 。<br />

作 者 简 介 王 锁 劳 , 现 任 北 京 大 学 国 际 关 系 学 院 亚 非 研 究<br />

所 副 教 授 , 中 东 研 究 中 心 主 任 。1992 至 1994 年 在 埃 及 开 罗 大 学 进<br />

修 ,2000 年 获 得 北 京 大 学 国 际 政 治 专 业 博 士 ,2001 至 2002 年 在 耶<br />

路 撒 冷 希 伯 来 大 学 做 访 问 学 者 。 通 晓 阿 拉 伯 语 和 英 语 , 主 要 从 事<br />

中 东 问 题 、 阿 拉 伯 政 治 和 伊 斯 兰 教 的 研 究 。 已 发 表 学 术 论 文 60 余<br />

篇 。<br />

Diplomatic Thoughts of Salafi Parties and<br />

Its Potential Influence on Sino-Egyptian Relations<br />

Wang Suolao (Associate Professor, Director of the Center for Middle East Studies,<br />

Peking University)<br />

In February of 2011, Mubarak regime of Egypt which had been in power for<br />

30 years was overthrown. A year later, the Egyptian People’s Assembly and<br />

the Consultative Assembly (Shura Council) announced election results that<br />

Islamist Bloc which consisted of three Salafi political parties won 127 seats in<br />

the People’s Assembly, accounting for 25.5 percent of the total (498), and 45<br />

seats in the Consultative Assembly, accounting for 25 percent of the total (180).<br />

The number of seats won by Salafi Bloc in both houses of parliament is only<br />

behind the Democratic Alliance led by the Justice and Development Party of<br />

Egyptian Muslim Brotherhood. Since the Salafi Bloc is more intransigent and<br />

conservative than the Justice and Development Party, and refuses cooperation<br />

with the Democratic Alliance, its concepts better present the stand of the Islamic<br />

conservative parties, and thus, it is necessary to emphasize and study diplomatic<br />

thoughts of the Salafi Bloc.<br />

Salafi is an adjective derived from the word Salaf, which in Arabic means<br />

ancestor or predecessor. In the past, the Egyptian Salafi organizations concerned<br />

more about Islamic purity in social life instead of political movements. However,<br />

in recent years, especially after the Jasmine Revolution, they started to register<br />

as legal political parties, having been actively participating in political transition<br />

of post-Mubarak Egypt. Salafi Bloc had put forward its election manifesto on<br />

politics, economy, social reform, medicine and health, education, national<br />

security, foreign policy and other aspects before the election. In the diplomatic<br />

73


policies, it emphasized on the identity of Egypt and her civilization, advocating<br />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with different countries. Meanwhile they were<br />

interested in developing non-governmental relationships, looking forward to<br />

communicating with the rest of the world. There are over 20 million Muslims in<br />

<strong>China</strong>, and it is of vit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how the Salafi Bloc would cope with<br />

<strong>China</strong>’s Islam and the political polices towards it.<br />

Biography Wang Suolao is Associate Professor at the School of <strong>Int</strong>ernational<br />

Studies, Peking University, and the director of the Middle Eastern Studies Center.<br />

He received his PhD degree in <strong>Int</strong>ernational Politics from Peking University in<br />

2000. He did research works as a visiting scholar at the Department of Islamic<br />

and Middle Eastern Studies, Faculty of the Humanities, Hebrew University of<br />

Jerusalem, 2001-2002. His research areas include Middle East issues, moderntime<br />

relations between <strong>China</strong> and Mideast and Africa, among others. He<br />

published over 60 articles.<br />

74<br />

中 华 文 明 和 伊 斯 兰 文 明 当 代 面 临 的 共 同 挑 战<br />

法 伊 扎 · 卡 卜 中 国 事 务 学 者<br />

文 明 , 是 人 类 所 有 活 动 的 概 括 和 结 晶 , 具 有 多 样 性 和 特 殊 性 。 所<br />

以 我 们 说 , 文 明 不 是 暂 时 现 象 , 而 是 延 续 数 千 年 的 可 再 生 的 现<br />

象 , 广 泛 地 影 响 着 几 代 人 , 并 且 是 与 自 然 、 人 类 和 社 会 的 发 展 规<br />

则 相 适 应 的 , 这 样 的 文 明 具 有 适 当 的 可 调 节 的 价 值 体 系 , 且 文 明<br />

具 有 独 特 性 和 与 其 它 文 明 相 同 的 共 性 。 文 明 之 间 的 共 性 就 是 人 类<br />

沟 通 与 和 平 共 处 之 中 利 益 和 取 向 的 平 衡 点 , 为 人 类 的 和 平 共 处 、<br />

相 互 合 作 和 共 同 进 步 提 供 了 客 观 的 基 础 和 广 阔 的 发 展 空 间 。<br />

中 华 文 明 和 伊 斯 兰 文 明 是 两 个 光 辉 灿 烂 的 、 创 造 了 无 价 的 精<br />

神 财 富 的 文 明 , 这 两 种 文 明 的 文 化 宝 藏 都 在 对 外 交 往 的 过 程 中 发<br />

挥 了 突 出 的 作 用 , 文 化 的 多 样 性 是 人 类 文 明 的 核 心 特 征 , 它 使 不<br />

同 文 明 之 间 相 互 影 响 、 相 互 融 合 , 这 推 动 了 人 类 文 明 的 进 步 , 丰<br />

富 了 人 们 的 生 活 。 因 此 , 尊 重 每 个 文 明 的 自 然 特 征 和 进 步 , 促 进<br />

文 化 交 流 是 在 全 球 化 背 景 下 保 持 世 界 文 化 多 样 性 的 重 点 。


在 过 去 的 一 千 多 年 里 , 中 华 文 明 和 伊 斯 兰 文 明 一 直 保 持 着<br />

交 流 , 并 通 过 中 国 和 穆 斯 林 研 究 人 员 和 思 想 家 之 间 的 合 作 为 人 类<br />

文 明 的 进 步 作 出 了 贡 献 。 今 天 , 在 在 巨 变 的 历 史 进 程 中 , 中 华 文<br />

明 和 伊 斯 兰 文 明 都 站 在 了 新 的 起 点 , 它 们 面 临 的 共 同 问 题 值 得 深<br />

究 , 并 通 过 广 泛 的 文 化 交 流 为 其 找 到 合 适 的 解 决 方 法 。<br />

我 在 中 国 学 习 了 很 多 年 , 现 在 我 也 在 这 里 工 作 , 我 了 解 中 国<br />

和 伊 斯 兰 世 界 之 间 的 友 谊 , 并 且 我 热 爱 古 老 的 中 华 文 明 。<br />

中 国 和 伊 斯 兰 世 界 作 为 文 明 的 两 大 发 祥 地 , 一 直 为 人 类 进<br />

步 作 出 了 杰 出 的 贡 献 直 至 今 天 , 为 人 类 生 活 中 精 神 、 道 德 、 政 治<br />

制 度 、 科 学 、 文 化 和 艺 术 等 各 个 方 面 的 进 步 和 提 高 贡 献 了 很 多 。<br />

此 外 , 这 两 大 文 明 具 有 进 步 、 开 放 的 特 征 , 并 且 都 倡 导 和 平 、 和<br />

谐 、 仁 慈 和 宽 容 。<br />

中 庸 是 人 应 该 自 我 要 求 的 标 准 和 原 则 , 中 庸 的 思 想 深 深 地 植<br />

根 于 中 华 文 明 和 伊 斯 兰 文 明 。<br />

和 谐 的 原 则 形 成 了 中 国 古 代 的 哲 学 思 想 , 以 及 在 过 去 的 几 个<br />

世 纪 里 引 领 中 国 社 会 和 政 治 发 展 的 逻 辑 。<br />

儒 家 哲 学 认 为 中 庸 就 是 不 极 端 , 就 是 人 类 为 了 为 在 极 限 之<br />

间 找 到 平 衡 所 做 的 尝 试 , 使 其 在 发 展 过 程 中 保 持 一 种 常 态 , 无 变<br />

化 , 无 增 无 减 。 在 古 中 国 , 事 物 的 中 心 是 与 正 直 联 系 在 一 起 的 ,<br />

中 庸 常 常 是 好 的 品 质 , 因 为 靶 心 是 目 标 所 在 。“ 中 ” 字 在 汉 语 中<br />

的 写 法 是 在 一 个 长 方 形 的 中 心 放 一 条 较 长 的 垂 直 的 竖 线 , 中 国 的<br />

国 名 里 也 有 中 字 , 这 意 味 中 国 是 一 个 温 和 的 国 家 。 子 曰 : 人 能 弘<br />

道 , 非 道 弘 人<br />

伊 斯 兰 教 呼 吁 和 平 与 宽 容 , 在 古 兰 经 和 圣 训 里 ,“ 和 平 ”<br />

一 次 频 繁 出 现 , 和 平 就 是 共 处 , 是 不 论 宗 教 、 语 言 和 种 族 的 差 异<br />

而 平 静 和 谐 地 生 活 。 和 平 , 也 是 真 主 的 一 个 尊 名 。 伊 斯 兰 教 是 在<br />

和 平 的 基 础 上 产 生 的 , 它 倡 导 并 希 望 和 平 。 真 主 说 希 望 穆 斯 林 是<br />

中 和 的 , 中 和 的 意 思 就 是 事 物 的 中 间 或 者 圆 心 , 中 和 常 常 是 一 种<br />

值 得 称 赞 的 品 质 。 伊 斯 兰 教 是 宽 容 和 温 和 的 宗 教 , 反 对 过 度 和 极<br />

端 。<br />

中 庸 , 已 经 成 为 伊 斯 兰 世 界 的 一 个 重 要 话 题 , 近 年 来 , 很 多<br />

穆 斯 林 都 对 极 端 主 义 倾 向 表 示 反 对 , 这 当 然 是 顺 应 时 代 潮 流 的 ,<br />

并 且 也 是 符 合 同 样 倡 导 和 谐 、 宽 容 和 和 平 的 伊 斯 兰 文 化 和 中 华 文<br />

化 的 , 这 也 是 中 国 和 伊 斯 兰 世 界 各 领 域 交 流 的 重 要 内 容 。<br />

75


伊 斯 兰 教 自 公 元 七 世 纪 中 叶 进 入 中 国 以 来 得 到 了 极 大 的 传<br />

播 , 中 国 有 十 个 民 族 两 千 多 万 穆 斯 林 信 仰 伊 斯 兰 教 , 因 此 我 们 说<br />

古 老 辉 煌 且 具 有 极 高 历 史 价 值 的 中 华 文 明 和 伊 斯 兰 文 明 之 间 是 相<br />

互 作 用 、 相 互 补 充 的 。 历 史 是 运 动 的 , 并 且 是 朝 着 创 新 和 顺 应 时<br />

代 发 展 的 方 向 不 断 变 化 的 。 重 要 的 是 , 这 两 种 文 明 要 坚 持 宽 容<br />

和 开 放 的 精 神 , 并 且 努 力 加 强 两 者 之 间 的 文 明 对 话 和 文 化 传 媒 交<br />

流 , 以 促 进 两 种 文 明 的 相 互 沟 通 和 补 充 。 同 时 , 中 华 文 明 和 伊 斯<br />

兰 文 明 还 应 当 在 倡 导 不 同 文 明 之 间 和 平 和 谐 共 存 的 问 题 上 加 强 协<br />

调 和 合 作 , 致 力 于 推 动 世 界 多 样 性 的 发 展 。 中 国 与 伊 斯 兰 国 家 之<br />

间 举 办 的 会 议 体 现 了 双 方 对 推 动 相 互 间 交 流 与 合 作 的 高 度 重 视 ,<br />

并 以 此 来 加 强 中 国 和 伊 斯 兰 世 界 人 民 之 间 的 彼 此 了 解 和 友 谊 , 为<br />

建 立 一 个 和 平 繁 荣 的 世 界 做 出 更 大 的 努 力 。<br />

76<br />

作 者 简 介 法 伊 扎 · 卡 卜 , 阿 尔 及 利 亚 人 。1994 年 来 中 国 学 习<br />

汉 语 ,1999 年 在 中 国 语 言 和 文 化 大 学 获 得 学 士 学 位 。2003 年 和 2009<br />

年 , 她 分 别 从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获 得 现 代 汉 语 和 文 学 硕 士 学 位 、 现 代<br />

汉 语 文 学 博 士 学 位 。 目 前 , 法 伊 扎 · 卡 卜 任 《 人 民 日 报 》 网 站 专<br />

业 翻 译 。 她 主 要 从 事 中 国 和 阿 拉 伯 文 明 的 比 较 研 究 。 研 究 兴 趣 集<br />

中 在 古 代 汉 语 文 学 ; 中 国 国 际 政 策 ; 中 国 历 史 ; 中 - 阿 关 系 。 她 用<br />

阿 拉 伯 语 发 表 大 量 关 于 宗 教 、 历 史 、 现 代 性 及 历 史 与 当 代 的 中 - 阿<br />

关 系 方 面 的 论 文 。<br />

Common Challenges Facing the Chinese and the Islamic<br />

Civilizations in Modern Times<br />

Faiza Kab (Dr., Expert in Chinese Studies)<br />

The Islamic and the Chinese civilisations are both impressive and have each<br />

produced inestimable spiritual riches. The cultural treasures they each possess<br />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ir external relations. The Islamic and the Chinese<br />

civilisations have maintained contacts with each other for more than a<br />

millenium.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lars and intellectuals of the two worlds<br />

contributed to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world civilisation. Today each of these<br />

two civilisations have embarked in a revived development process. Naturally<br />

they each face problems some of which they share; by increasing their cultural<br />

relations they can find ways to facilitate their dealing with those challenges.<br />

Their contributions to world civilisation have been multifarious,


extending from the spiritual to the scientific, cultural and artistic fields. They<br />

are both marked by their openness to others and their call for peace, harmony<br />

and tolerance. The principle of moderation has always been one of the main<br />

teachings of each of these civilisations.<br />

I studied in <strong>China</strong> for long years and I presently work here. I must say<br />

I strongly feel the common features that link <strong>China</strong> and the Muslim world<br />

together.<br />

The principle of harmony represents the essence of ancient Chinese<br />

philosophy and the logic that governed Chinese social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br />

for centuries. According to Confucian philosophy, moderation is situated in the<br />

middle of the two extremities. In ancient <strong>China</strong> “the middle” was associated<br />

with rightness, with the good. In fact, the name “<strong>China</strong>” in Chinese characters<br />

( 中 国 ) means “the moderated country”. On this, Confucius says: «the path to<br />

moderation does not exclude anyone from its course».<br />

As to Islam, it is a call to peace and tolerance, and the word “al-salam”,<br />

i.e. “peace”, occurs frequently in the Quran and the Sunna. In these contexts<br />

peace indicates harmonious coexistence irrespective of differences of faith,<br />

language or race. “Al-salam” (peace) is also one of the attributes of Allah. Thus,<br />

the name Islam derives from this word. Islam is therefore a religion of tolerance<br />

and moderation. The latter concept is gaining further importance in the Muslim<br />

world in our time as Muslims who reject extremism have increased day by day.<br />

Since it was introduced in <strong>China</strong> in the middle of the 7th century Islam<br />

spread and was adopted by many, so much that today there are twenty million<br />

Muslims of ten different ethnic origins in <strong>China</strong>. This is another sign of the<br />

interaction and the complemetarity between these two great civilisations. But<br />

history is in constant change under the effect of transformations. It is also<br />

important for these two worlds to develop dialogue between them and with<br />

other civilisations in all fields, including the cultural and the information media,<br />

which will at the same time help to bring them further closer together.<br />

77<br />

Biography Faiza Kab is from Algeria and came to <strong>China</strong> in 1994 to study<br />

Chinese. She received her BA in Chinese Language and Civilization in 1999,<br />

her MA in literature and modern Chinese language in 2003, and her PhD in<br />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in 2009 from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Currently<br />

she is working as an expert translator for the People’s Daily Online. Her studies<br />

focused on research and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Arab civilizations.<br />

Her research interests are: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international Chinese<br />

policy, history of <strong>China</strong>, Chinese-Arab relations. She authored many articles in


Arabic on religion, history, modernity, Chinese-Arab relations between the past<br />

and the present.<br />

当 代 中 国 与 阿 拉 伯 世 界 的 文 化 交 流<br />

宁 夏 社 会 科 学 院 丁 克 家<br />

78<br />

在 人 类 文 明 肇 始 的 朝 霞 时 代 , 中 华 文 明 、 两 河 流 域 文 明 、 古 埃 及<br />

文 明 、 印 度 文 明 、 希 腊 与 罗 马 , 横 空 出 世 , 各 呈 晔 彩 , 嘉 惠 人 类<br />

文 明 的 发 展 。 人 类 社 会 不 同 地 域 、 民 族 的 古 代 自 勃 兴 之 后 , 便 自<br />

然 地 、 波 浪 式 地 向 向 外 拓 展 , 影 响 各 自 的 周 邻 地 区 且 日 渐 远 播 。<br />

随 着 时 光 的 流 逝 , 中 华 文 明 自 然 而 然 地 与 其 他 异 质 的 古 代 文 明 发<br />

生 了 接 触 , 彼 此 影 响 , 相 互 吮 吸 , 从 而 迎 来 了 中 外 文 明 交 流 的 时<br />

代 曙 光 。<br />

中 国 和 阿 拉 伯 国 家 人 民 之 间 的 交 往 很 早 。 远 在 伊 斯 兰 教 兴 起<br />

前 , 中 阿 之 间 就 已 有 了 联 系 。 两 千 年 以 前 , 阿 拉 伯 半 岛 就 为 中 国 人<br />

民 所 了 解 。“ 丝 绸 之 路 ” 和 “ 香 料 之 路 ” 两 通 道 的 开 辟 , 使 中 阿 之<br />

间 的 关 系 更 加 密 切 。<br />

到 了 唐 代 , 中 阿 关 系 进 入 了 一 个 新 的 时 期 。 公 元 七 世 纪<br />

初 , 伴 随 着 “ 穆 罕 默 德 的 宗 教 革 命 ”, 阿 拉 伯 半 岛 在 政 治 上 统 一<br />

了 , 建 立 起 强 大 的 哈 里 发 国 家 。 此 时 的 东 亚 出 现 了 强 盛 的 大 唐 帝<br />

国 。 当 时 的 大 食 和 中 国 是 世 界 上 最 富 庶 、 文 明 的 国 家 , 随 着 两 国<br />

势 力 的 强 盛 , 双 方 的 边 境 在 中 亚 地 区 连 接 起 来 。 从 此 中 阿 的 友 好 往<br />

来 进 入 了 一 个 新 的 历 史 时 期 。 这 是 彼 此 进 行 文 化 交 流 的 前 提 和 基<br />

础 。<br />

新 中 国 成 立 以 来 , 中 国 和 阿 拉 伯 国 家 继 承 了 历 史 上 友 好 往 来<br />

的 优 良 传 统 , 开 展 了 丰 富 多 彩 的 政 治 、 经 济 、 文 化 交 流 。 中 阿 之<br />

间 第 一 个 文 化 合 作 文 件 , 是 1955 年 5 月 签 订 的 《 中 国 、 埃 及 文 化 合<br />

作 会 谈 纪 要 》, 开 启 了 中 国 和 阿 拉 伯 国 家 多 领 域 文 化 交 流 与 合 作<br />

的 新 纪 元 。 中 阿 文 化 交 流 领 域 主 要 包 括 :<br />

文 学 领 域 : 中 国 和 阿 拉 伯 国 家 的 著 名 作 家 的 作 品 被 翻 译 成 对


方 的 语 言 。 如 黎 巴 嫩 纪 伯 伦 的 《 先 知 》、《 沙 与 沫 》 等 作 品 被 翻<br />

译 成 汉 语 , 广 受 中 国 读 者 的 喜 爱 。<br />

艺 术 领 域 : 中 国 的 歌 舞 、 杂 技 、 艺 术 、 京 剧 、 芭 蕾 、 木 偶 、<br />

民 乐 、 花 鼓 灯 和 马 戏 团 等 艺 术 团 体 , 曾 经 多 次 访 问 阿 拉 伯 国 家 ;<br />

阿 拉 伯 国 家 的 许 多 艺 术 团 体 也 组 团 来 华 进 行 访 问 演 出 , 促 进 了 双<br />

方 艺 术 的 相 互 学 习 和 理 解 。 中 阿 双 方 还 经 常 在 双 方 举 行 艺 术 品 展<br />

览 ; 中 国 和 阿 拉 伯 国 家 的 电 影 也 长 期 受 到 双 方 人 民 的 欢 迎 。<br />

教 育 领 域 : 中 阿 双 方 自 1956 年 开 始 , 就 互 派 留 学 生 和 教 师 。<br />

特 别 是 20 世 纪 90 年 代 以 来 , 中 国 孔 子 学 院 在 阿 拉 伯 国 家 的 陆 续 创<br />

办 和 汉 语 教 学 的 开 设 , 极 大 地 促 进 了 阿 拉 伯 国 家 对 中 国 文 化 、<br />

中 国 人 民 的 广 泛 了 解 和 认 识 。 中 国 国 内 以 北 京 大 学 为 代 表 的 著 名<br />

大 学 都 开 设 有 阿 拉 伯 语 专 业 , 促 进 了 中 国 人 民 对 阿 拉 伯 国 家 的 人<br />

民 、 社 会 和 文 化 的 认 识 和 理 解 。<br />

此 外 , 在 体 育 领 域 、 医 学 领 域 , 双 方 都 有 长 期 的 联 系 与 交<br />

往 。 在 长 期 的 文 化 交 流 中 , 双 方 相 互 学 习 、 相 互 欣 赏 、 相 互 理<br />

解 、 友 好 交 流 , 促 进 了 中 国 人 民 与 阿 拉 伯 人 民 的 情 谊 与 和 平 共<br />

处 、 共 同 发 展 的 时 代 进 程 。 展 望 未 来 , 中 阿 人 民 的 文 化 交 流 将 会<br />

焕 发 出 更 强 劲 的 生 命 活 力 , 造 福 于 中 阿 人 民 , 也 造 福 于 人 类 文 明<br />

及 其 社 会 的 进 步 。<br />

79<br />

作 者 简 介 丁 克 家 , 研 究 员 、 博 士 , 宁 夏 社 会 科 学 院 回 族<br />

伊 斯 兰 教 研 究 所 所 长 。 专 业 方 向 : 伊 斯 兰 文 化 , 中 国 回 族 穆 斯<br />

林 历 史 与 文 化 。 出 版 有 :《 宁 夏 清 真 寺 》、《 至 真 至 美 的 回 族 艺<br />

术 》、《 世 界 视 野 中 的 回 族 》 等 著 作 。 在 《 中 国 民 族 》、《 中<br />

国 宗 教 》、《 宗 教 文 化 》、《 中 国 国 家 地 理 》、《 中 国 穆 斯 林 》<br />

、《 西 北 民 族 研 究 》、《 回 族 研 究 》 等 杂 志 上 发 表 学 术 论 文 60 余<br />

篇 。2008 年 10 月 至 2009 年 10 月 , 受 国 家 留 学 基 金 委 公 派 , 前 往 英 国<br />

牛 津 大 学 伊 斯 兰 研 究 中 心 做 访 问 学 者 一 年 。


Cultural Exchange of Contemporary <strong>China</strong> and Arab World<br />

Ding Keijia<br />

暂 缺 to be submitted<br />

Biography Ding Kejia is the Director of Hui and Islam Institute, Ningxia<br />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His research field covers Islamic Culture, history<br />

and Culture of Chinese Hui Muslim. His publications includes: Mosques in<br />

Ningxia, the Magnificent Hui Arts, Hui in the Vision of the World and articles<br />

in academic journals. He was visiting scholar at the Islamic Center of Oxford<br />

University, UK from Oct. 2008 to Oct. 2009<br />

80<br />

中 国 与 伊 斯 兰 国 际 组 织 立 体 人 文 交 流 平 台 构 建<br />

马 丽 蓉 上 海 外 国 语 大 学 中 东 所 教 授<br />

一 、 研 究 海 湾 合 作 委 员 会 、 阿 拉 伯 联 盟 、 伊 斯 兰 合 作 组 织 以 及 世<br />

界 伊 斯 兰 联 盟 等 政 府 、 非 政 府 的 伊 斯 兰 国 际 组 织 的 发 展 现 状 和 面<br />

临 的 挑 战 等 , 明 确 各 自 的 组 织 特 征 和 利 益 诉 求 , 尤 其 是 开 展 人 文<br />

交 流 的 资 源 优 势 等 。<br />

二 、 研 究 中 国 与 海 合 会 、 阿 盟 、 伊 合 及 伊 盟 在 官 方 、 民 间 两<br />

个 层 面 开 展 人 文 交 流 的 历 史 与 现 状 , 认 清 存 在 的 问 题 与 面 临 的 挑<br />

战 , 尤 其 是 认 知 摩 擦 、 官 民 失 衡 等 已 影 响 了 彼 此 的 交 流 与 合 作 。<br />

三 、 应 尽 早 构 建 中 国 与 伊 斯 兰 世 界 的 立 体 人 文 交 流 平 台 ,<br />

尤 其 要 与 这 些 伊 斯 兰 国 际 组 织 开 展 分 层 多 边 人 文 外 交 , 从 宗 教 、<br />

民 族 乃 至 教 派 等 不 同 认 知 层 面 界 定 不 同 的 利 益 诉 求 , 使 得 朝 觐 活<br />

动 、 孔 子 学 院 、 援 助 医 疗 和 友 好 城 市 等 人 文 交 流 项 目 能 够 借 助 伊<br />

斯 兰 国 际 组 织 的 不 同 平 台 得 以 推 广 并 取 得 更 大 成 效 。<br />

四 、 探 索 中 国 与 伊 斯 兰 国 际 组 织 人 文 交 流 途 径 的 现 实 意 义<br />

在 于 , 进 一 步 深 化 儒 伊 文 明 交 往 、 推 进 我 与 阿 拉 伯 - 伊 斯 兰 国 家<br />

全 方 位 的 务 实 合 作 、 探 讨 我 与 伊 斯 兰 世 界 建 立 人 文 外 交 机 制 的 渠<br />

道 、 内 容 及 方 法 , 旨 在 为 保 障 多 边 人 文 交 流 后 劲 和 活 力 提 供 决 策<br />

依 据 。


作 者 简 介 马 丽 蓉 , 教 授 、 复 旦 大 学 博 士 、 上 外 阿 拉 伯 学 博<br />

士 后 、《 阿 拉 伯 世 界 研 究 》 常 务 副 主 编 。 主 要 从 事 伊 斯 兰 教 与 国<br />

际 关 系 、 中 东 问 题 、 中 国 人 文 外 交 等 领 域 研 究 。 专 著 《20 世 纪 中<br />

国 文 学 与 伊 斯 兰 文 化 》、《 西 方 霸 权 语 境 中 的 阿 拉 伯 - 伊 斯 兰 问<br />

题 研 究 》、《 中 东 国 家 的 清 真 寺 社 会 功 能 研 究 》 等 , 与 人 合 著 多<br />

本 , 发 表 论 文 近 40 篇 。<br />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latform for Humanistic<br />

Communications between <strong>China</strong> and Arab-Islamic <strong>Int</strong>ernational<br />

Organization<br />

Ma Lirong (Professor, Institute of Middle East Studies,<br />

Shanghai <strong>Int</strong>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br />

First, To study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llenges of governmental or<br />

non-governmental Arab-Islamic <strong>Int</strong>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such as Gulf<br />

Cooperation Council, Arab League, Islamic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and the<br />

World Union of Islamic; and to define their organiz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br />

interest demands, especially the advantages of the resources during carrying out<br />

the humanistic communications.<br />

Second, To study the history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humanistic<br />

communications between <strong>China</strong> and Gulf Cooperation Council, Arab League,<br />

Islamic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and the World Union of Islamic in official<br />

and civil levels, and to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especially<br />

the cognitive frictions and the unbalance between official and civil levels which<br />

have already affected the mutual communications and cooperation.<br />

Third, we should construct the platform for humanistic communications<br />

between <strong>China</strong> and Arab-Islamic World as soon as possible, more importantly,<br />

to carry out humanistic diplomacy with these Arab-Islamic <strong>Int</strong>ernational<br />

Organizations in multi-level and multilateral way. To define different interest<br />

from different cognitive levels such as religions, nations, even religious sects,<br />

and make humanistic communication programs like pilgrimage, Confucius<br />

Institute, assistance medical care, friendship cities get better effects via the<br />

different platforms of Arab-Islamic <strong>Int</strong>ernational Organizations.<br />

Fourth,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exploring methods to carry out<br />

humanistic communications is to deepen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ese<br />

and Islamic civilizations; to boost the effective and all-round cooperation<br />

between <strong>China</strong> and Arab-Islamic countries; to discuss the channels, contents<br />

81


and methods to build up humanistic diplomacy to Islamic World; and to<br />

provide a basis for decision making for keeping the stamina and vitality of the<br />

multilateral humanistic exchanges.<br />

Biography Ma Lirong received her PhD from Fudan University, and was<br />

a post-Doctoral researcher in Arab Study in Shanghai <strong>Int</strong>ernational Studies<br />

University. Her research area includes Islam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Middle<br />

East issues, Chinese public and cultural diplomacy, etc. Prof. Ma is the author<br />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Islamic Culture in 20 th Century , Studies of Arab and<br />

Islamic Issues in Western Hegemonic Context, and Studies of Social Functions of<br />

Mosques in Middle Eastern Countries, and several collaborated <strong>book</strong>s, and over<br />

70 articles.<br />

82<br />

对 中 国 — 伊 斯 兰 世 界 关 系 的 展 望<br />

安 瓦 尔 · 马 吉 德 · 埃 什 吉 吉 达 中 东 战 略 与 法 律 研 究 中 心 主 任<br />

当 今 , 沙 特 阿 拉 伯 王 国 正 参 与 到 伊 斯 兰 世 界 与 中 国 关 系 的 高 级 阶<br />

段 之 中 。2010 年 , 伊 斯 兰 合 作 组 织 的 秘 书 长 伊 赫 萨 诺 鲁 教 授 访 问<br />

中 国 , 双 方 的 互 访 引 发 召 开 研 讨 会 的 呼 吁 。<br />

伊 斯 兰 世 界 与 中 国 的 关 系 可 以 追 溯 到 伊 斯 兰 历 史 之 初 。 当<br />

时 , 先 知 穆 罕 默 德 ( 求 主 赐 于 他 和 平 ) 号 召 并 鼓 励 穆 斯 林 到 中 国<br />

求 学 。651 年 , 自 第 三 任 哈 里 发 奥 斯 曼 起 , 两 大 文 明 即 开 始 交 往 。<br />

伊 斯 兰 文 明 和 中 国 文 明 都 被 视 为 古 代 世 界 和 现 代 世 界 所 具 有<br />

的 创 造 性 的 文 明 。 二 者 的 关 系 以 合 作 与 和 谐 为 特 色 , 这 是 因 为 两<br />

大 文 明 有 许 多 相 似 之 处 , 它 们 都 以 建 设 “ 以 礼 爱 人 和 尊 敬 他 人 的<br />

人 类 社 会 ” 为 目 标 。<br />

两 圣 地 的 管 理 者 阿 卜 杜 拉 · 本 · 阿 卜 杜 · 阿 齐 兹 国 王 , 于<br />

1998 年 被 立 为 皇 储 之 际 访 问 中 国 。 访 问 推 动 了 伊 斯 兰 世 界 与 中 国<br />

关 系 的 积 极 向 前 ; 江 泽 民 主 席 也 于 1999 年 访 问 沙 特 王 国 。 双 方 通<br />

过 签 订 一 系 列 协 议 , 确 定 了 经 济 、 文 化 和 商 业 关 系 , 中 国 主 席 宣<br />

布 中 国 的 目 标 是 成 为 沙 特 阿 拉 伯 的 战 略 伙 伴 。<br />

2000 年 已 故 亲 王 苏 尔 坦 · 本 · 阿 卜 杜 · 阿 齐 兹 访 问 中 国 , 也


加 快 了 两 国 合 作 的 步 伐 , 并 为 大 多 数 伊 斯 兰 国 家 与 中 国 加 强 关 系<br />

铺 设 了 道 路 , 且 达 到 伊 斯 兰 世 界 与 中 国 建 立 文 明 对 话 的 程 度 。<br />

作 者 简 介 安 瓦 尔 · 马 吉 德 · 埃 什 吉 , 沙 特 阿 拉 伯 杰 达 中 东<br />

战 略 与 法 律 研 究 中 心 主 任 。 获 加 利 福 尼 亚 金 门 大 学 军 事 学 硕 士 学<br />

位 , 法 学 博 士 学 位 。 曾 在 沙 特 、 美 国 、 日 本 、 土 耳 其 及 许 多 阿 拉<br />

伯 国 家 演 讲 170 多 场 , 有 30 本 专 著 。 他 是 多 家 大 学 和 研 究 所 的 成<br />

员 。 在 沙 特 军 队 任 多 年 指 挥 官 之 后 ,1985-2002 转 任 沙 特 内 阁 战 略<br />

与 法 律 顾 问 。1983-1985 年 , 任 沙 特 驻 华 盛 顿 大 使 顾 问 。<br />

The Chinese – Islamic Relations: An Outlook<br />

Anwar Majid Eshki (Dr./President, Middle East Center for Strategic & Legal Studies)<br />

Today the Kingdom of Saudi Arabia is supporting an advanced stage between<br />

Islamic World and <strong>China</strong>. Relations were promoted especially since Professor<br />

Ihsanoglu visited <strong>China</strong> in 2010, and since he assumed the post of General<br />

Secretary of the OIC the mutual visits lead to a call for a conference.<br />

Relations between the Islamic World and <strong>China</strong> are backdated to the dawn<br />

of Islamic history, where it began by the call and encouragement of Prophet<br />

Mohammad, Peace Be Upon Him (PBUH) to reach <strong>China</strong> for gaining knowledge.<br />

Especially since Khalifa Othman Bin Afan, third Khalifa, sent a delegation to<br />

<strong>China</strong> in 751, the two civilizations got engaged in cultural relations.<br />

Both Islamic and Chinese civilizations are considered among the creative<br />

civilizations of the ancient and modern worlds.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m<br />

have been characterized by cooperation and harmony, due to many similarities<br />

as their objectives are toward building a humankind that upholds love, lives<br />

with good manners and respects others.<br />

In recent times, the positive outlook between the Islamic World and<br />

<strong>China</strong> has been strengthened since the official visit of the Custodian of the Two<br />

Holy Mosques King Abdullah Bin Abdul Aziz when he was Crown Prince, in<br />

1998, and also the visit of the Chinese President Jiangh Zemin to the Kingdom<br />

in 1999. The visit ascertained economic, cultural and trading relations through<br />

the signing a number of agreements to the point that the Chinese President<br />

declared that <strong>China</strong> aims to become a strategic partner with Saudi Arabia.<br />

Furthermore, probably the visit of the late Prince Sultan Bin Abdul Aziz to<br />

<strong>China</strong> in 2000 had accelerated the pace of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nations<br />

83


and opened the way to most Islamic countries to strengthen their relations with<br />

<strong>China</strong> to the extent of establishing a civilizational dialogue between the Islamic<br />

World and <strong>China</strong>.<br />

Biography Anwar Majid Eshki is President of the Middle East Center<br />

for Strategic & Legal Studies (MSLS), Jeddah, Kingdom of Saudi Arabia. He<br />

received his MA in Military Studies and his PhD in Law, Golden Gate University,<br />

California. He gave more than 170 lectures in Kingdom of Saudi Arabia and<br />

abroad, mostly in the USA, Japan, Turkey and some Arab countries and authored<br />

30 <strong>book</strong>s. He is member of various universities and institutions. After working<br />

as a commander in Saudi Arabian army for many years he worked as a strategic<br />

and legal consultant for the Council of Ministers from 1985 to 2002. From 1983<br />

to 1985 he was Consultant for the Saudi Arabian Ambassador of Washington.<br />

84<br />

Other Submitted Paper Abstracts<br />

遗 产 与 启 示 :15 世 纪 中 国 与 伊 斯 兰 世 界 的 关 系<br />

—— 以 郑 和 下 西 洋 的 外 交 活 动 为 例<br />

姚 继 德 云 南 大 学 西 南 亚 研 究 所<br />

提 要 : 在 中 国 与 中 东 伊 斯 兰 世 界 的 关 系 史 上 , 有 一 份 我 们 双 方 都<br />

需 要 重 新 认 识 并 给 予 高 度 重 视 的 珍 贵 遗 产 :15 世 纪 上 半 叶 世 界 航<br />

海 伟 人 —— 中 国 明 初 回 族 穆 斯 林 航 海 家 、 外 交 家 郑 和 七 下 西 洋<br />

(1405-1433) 所 奠 定 的 中 国 与 当 时 的 阿 拉 伯 半 岛 和 波 斯 湾 地 区 穆<br />

斯 林 世 界 各 国 开 展 的 成 功 的 外 交 和 经 贸 关 系 。 本 文 从 国 际 关 系 史<br />

角 度 , 根 据 郑 和 航 海 日 志 《 瀛 涯 胜 览 》、《 星 槎 胜 览 》, 明 朝 官<br />

方 外 交 典 籍 《 西 洋 蕃 国 志 》、《 西 洋 朝 贡 典 录 》 和 皇 家 档 案 《 明<br />

实 录 》 中 的 相 关 记 载 , 从 国 际 关 系 中 的 政 治 、 经 贸 和 文 化 三 大 维<br />

度 , 揭 示 出 15 世 纪 中 国 与 伊 斯 兰 世 界 和 平 友 好 关 系 的 实 质 , 在 此<br />

基 础 上 , 对 目 前 和 未 来 中 国 与 中 东 伊 斯 兰 世 界 的 政 治 、 经 济 、 贸<br />

易 和 文 化 关 系 的 良 性 发 展 , 进 行 某 种 前 瞻 。


作 者 简 介 姚 继 德 , 云 南 大 学 西 南 亚 研 究 所 所 长 、 教 授 , 云<br />

南 大 学 伊 朗 研 究 中 心 主 任 。 主 要 研 究 方 向 为 伊 斯 兰 教 、 中 国 - 中<br />

东 关 系 史 、 伊 朗 学 、 民 族 与 宗 教 。 著 有 相 关 著 作 多 本 , 另 有 多 篇<br />

学 术 论 文 发 表 。<br />

Heritage and Enlightenment:<br />

Relations between <strong>China</strong> and the Islamic World during the 15 th<br />

Century with Special Reference of the Great Chinese Muslim<br />

Navigator Zhenghe’s Diplomatic Activities<br />

Yao Jide (Professor, Center for South-Western Asia Studies,Yunnan University)<br />

There is one most important precious heritage which is treasured in the<br />

relational history between <strong>China</strong> and the Islamic world: it is the great Chinese<br />

Muslim navigator and diplomat Zhenghe’s visits to the Islamic world during the<br />

first half 15th century (1405-1433). Zhenghe led a Chinese fleet formed of more<br />

than 200 ships from the east ports of <strong>China</strong> via South <strong>China</strong> Sea, entered into<br />

the Indian ocean and visited Arabia seven times from 1405 to 1433. Records<br />

of these travels are found in Chinese diplomatic documents of the Ming<br />

dynasty such as Xiyangfanguozhi, Xiyangchaogong dianlu and Mingshilu, and<br />

Zhenghe’s Voyage Diaries as Yingyashenglan , Xingchashenglan. He himself<br />

and his subordinates also visited the Islamic holy city of Mecca. He opened the<br />

formal foreign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ong>China</strong> and the Islamic world, improved<br />

the trade network between the two regions through maritime silk route. The<br />

paper will discuss the friendship relations between <strong>China</strong> and the Islamic world<br />

during 15th century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Zhenghe’s diplomatic activities<br />

and then present the bright future prospects of these relations from political,<br />

trade and cultural dimensions.<br />

85<br />

Biography Yao Jide is the director of Institute of South-western Asia<br />

Studies, and director of Center for Iranian Studies. His research field includes<br />

Islam, Sino-Middle East relationship, Iranian Studies and ethnology. He has<br />

published several <strong>book</strong>s on these topics.


中 国 伊 斯 兰 教 与 穆 斯 林 世 界 : 一 致 性 与 多 样 性<br />

王 宇 洁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所 研 究 员<br />

伊 斯 兰 教 在 诞 生 后 不 久 即 传 入 中 国 。 经 过 上 千 年 的 发 展 及 与 中 国<br />

文 化 的 融 容 共 生 , 在 保 持 信 仰 核 心 的 一 致 性 的 基 础 上 , 形 成 了 具<br />

有 自 己 特 色 的 形 态 , 并 在 其 内 部 具 有 丰 富 的 多 样 性 。 这 既 是 中 国<br />

伊 斯 兰 教 在 传 入 和 发 展 过 程 中 与 穆 斯 林 世 界 不 断 互 动 的 结 果 , 也<br />

是 伊 斯 兰 教 在 中 国 经 历 了 本 土 化 之 后 的 结 果 。 今 天 , 随 着 地 球 日<br />

益 成 为 一 个 处 处 互 联 沟 通 的 世 界 , 中 国 穆 斯 林 与 伊 斯 兰 世 界 的 交<br />

往 和 互 动 日 益 增 多 。 这 种 局 面 将 对 中 国 伊 斯 兰 教 未 来 的 发 展 产 生<br />

影 响 , 并 进 一 步 推 动 中 国 伊 斯 兰 教 一 致 性 与 多 样 性 共 存 的 特 点 。<br />

86<br />

作 者 简 介 王 宇 洁 , 哲 学 博 士 , 毕 业 于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研 究<br />

生 院 宗 教 学 专 业 , 现 任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所 伊 斯 兰 教<br />

研 究 室 副 主 任 , 研 究 员 , 中 国 宗 教 学 会 理 事 , 中 国 中 东 学 会 理<br />

事 。2009 年 9 月 至 2010 年 9 月 , 在 美 国 乔 治 城 大 学 穆 斯 林 - 基 督 徒 理<br />

解 中 心 担 任 访 问 学 者 。 主 要 从 事 于 中 国 伊 斯 兰 教 与 伊 斯 兰 教 什 叶<br />

派 研 究 。 著 有 《 伊 朗 伊 斯 兰 教 史 》、《 宗 教 与 国 家 —— 当 代 伊 斯<br />

兰 教 什 叶 派 研 究 》 等 , 并 在 相 关 领 域 发 表 20 余 篇 学 术 论 文 。<br />

Islam in <strong>China</strong> and Muslim World: Uniformity and Diversity<br />

Wang Yujie (Professor, Institute of World Religions, CASS)<br />

Islam arrived in <strong>China</strong> soon after it came into being in Arabic Peninsular.<br />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more than one thousand years, it has coexisted<br />

with Chinese mainstream culture. The fundamentals of Islamic belief have been<br />

insisted and cherished by Chinese Muslim. At same time, Islam in <strong>China</strong> has its<br />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diversified within itself. It is the result of interactions<br />

between <strong>China</strong> and Muslim world, and also a significant evidence of localization<br />

after Islam came to <strong>China</strong>. Today, the whole world is becoming a global village,<br />

the encounters and contacts between both sides are comprehensive and<br />

intensive. This new trend will influence the future of Islam in <strong>China</strong> and keep its<br />

uniformity and diversity with Muslim world.<br />

Biography Wang Yujie received her PhD on the study of religions in 1999.<br />

She is the deputy director of Department of Islamic Studies of IWR, CASS. Prof.


Wang is also a board member of Chinese Association of Religious Studies and<br />

Chinese Society of Middle Eastern Studies. She was a Visiting Researcher of<br />

Prince Alwaleed Bin Talal Center for Muslim-Christian Understanding at<br />

Georgetown University (2009-2010). Her research area includes Islam in <strong>China</strong><br />

and Shi’ism, and is the author of The History of Islam in Iran, and Religion<br />

and State: Study on Shi’ism in Modern Times, and over 20 articles and several<br />

translated works on Islam.<br />

马 图 里 迪 学 派 神 学 思 想 研 究<br />

云 存 平 ( 上 海 外 国 语 大 学 2010 级 阿 拉 伯 语 语 言 文 学 专 业 博 士 研 究 生 )<br />

马 图 里 迪 学 派 系 伊 斯 兰 教 逊 尼 派 教 义 学 的 两 大 支 柱 之 一 。 在 关 于<br />

伊 斯 兰 教 义 的 激 烈 论 战 中 , 马 图 里 迪 学 派 矢 志 不 渝 地 维 护 经 典 和<br />

理 性 的 双 重 权 威 , 成 为 逊 尼 派 教 义 学 的 奠 基 者 。 马 图 里 迪 学 派 成<br />

功 地 应 用 了 辩 证 原 则 , 既 保 证 了 经 典 明 文 的 至 高 地 位 , 又 维 护<br />

了 理 性 的 作 用 , 对 许 多 问 题 的 认 识 较 为 理 性 和 宽 容 , 被 逊 尼 派 学<br />

者 称 为 “ 中 正 派 ”。 马 图 里 迪 学 派 思 想 遍 及 阿 富 汗 、 印 度 、 孟 加<br />

拉 、 巴 基 斯 坦 、 罗 马 、 波 斯 、 土 耳 其 、 埃 及 和 中 国 等 。 在 当 今 全<br />

球 化 、 多 元 化 的 国 际 形 势 下 , 加 强 马 图 里 迪 学 派 教 义 思 想 尤 其 神<br />

学 思 想 的 研 究 , 对 促 进 我 国 同 穆 斯 林 世 界 思 想 文 化 方 面 的 交 流 ,<br />

增 进 相 互 了 解 , 有 着 重 要 的 意 义 。<br />

87<br />

A study of the science of God of Maturidi school<br />

Yun Cunping (PhD Candidate, Shanghai <strong>Int</strong>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2010 Arabic Language<br />

and Literature)<br />

Maturidi school is one of the two pillars of Sunni sect in Islamic theology. In the<br />

heated debate on Islamic dogmatics, Maturidi school unswervingly protected<br />

the authority of the <strong>book</strong> and the reason and became the one of the founders of<br />

the Sunni theology. Maturidi school successfully applied dialectical principles<br />

to ensure the supremacy of the <strong>book</strong> and in the same time upheld the role of<br />

the reason. It maintained a more rational and tolerant attitude toward many<br />

issues, and it is called “Moderatism”by the Sunni scholars. The thought of


Maturidi school spread all over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Afghanistan, India,<br />

Bangladesh, Pakistan, Rome, Persian, Turkey, Egypt and <strong>China</strong> among others.<br />

In today’s globalized, diversified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it is important to<br />

enhance the study of Maturidi school’s theological thought, especially its<br />

science in understanding God, which can contribute in promoting ideological<br />

and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strong>China</strong> and the Muslim world and to enhance<br />

mutual understanding.<br />

Biography Yun Cunpin is a PhD candidate at Shanghai <strong>Int</strong>ernational<br />

Studies University. His major is Arabic Language and Literature.<br />

88


参 会 人 员 名 单 | Participants<br />

按 字 母 为 序 | In alphabetic order<br />

中 方 代 表 | Chinese participants<br />

学 术 机 构 | Research Institutions<br />

阿 地 里 江 中 国 伊 斯 兰 教 协 会 副 会 长<br />

Adiljan Haj Kerim, Vice Chairman, Chinese Association of Islam<br />

曹 中 建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所 党 委 书 、 副 所 长<br />

Cao Zhongjian, Deputy Director General, Institute of World Religions, CASS<br />

丁 克 家 宁 夏 社 科 院 回 族 伊 斯 兰 教 研 究 所 所 长 、 研 究 员<br />

Ding Kejia, Director/Professor, Institute of Islam and Hui, Ningxia Academy of<br />

Social Sciences<br />

冯 今 源 中 国 社 科 院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所 当 代 宗 教 研 究 室 研 究 员<br />

Feng Jinyuan,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ontemporary Religion Studies,<br />

Institute of World Religions, CASS<br />

89<br />

高 占 福 中 国 伊 斯 兰 教 经 学 院 副 院 长<br />

Gao Zhanfu, Vice-Dean/Professor, Chinese Association of Islam, National<br />

Islamic College of <strong>China</strong><br />

华 黎 明 中 国 驻 伊 朗 使 馆 前 大 使<br />

Hua Liming, Former Ambassado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strong>China</strong> in the<br />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br />

贾 建 平 国 家 宗 教 局 宗 教 研 究 中 心 调 研 员<br />

Jia Jianping, Researcher, Center for Religious Studies of <strong>China</strong>, State<br />

Administration for Religious Affairs<br />

金 泽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所 副 所 长 、 研 究 员<br />

Jin Ze, Deputy Director General/ Professor, Institute of World Religions, CASS


李 锦 绣 中 国 社 科 院 历 史 所 中 外 关 系 室 主 任 、 研 究 员<br />

Li Jingxiu, Director/Professor, Department of Sino-Foreign Relations,<br />

Institute of History, CASS<br />

李 林 中 国 社 科 院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所 伊 斯 兰 教 研 究 室 副 研 究 员<br />

Li Lin,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Islamic Studies, Institute of World<br />

Religions, CASS<br />

李 维 建 中 国 社 科 院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所 伊 斯 兰 教 研 究 室 副 研 究 员<br />

Li Weijian,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Islamic Studies, Institute of<br />

World Religions, CASS<br />

马 景 中 国 社 科 院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所 伊 斯 兰 教 研 究 室 助 理 研 究 员<br />

Ma Jing,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Islamic Studies, Institute of World<br />

Religions, CASS<br />

90<br />

马 丽 蓉 上 海 外 国 语 大 学 中 东 研 究 所 副 所 长 、 教 授<br />

Ma Lirong, Professor, Institute of Middle East Studies, Shanghai <strong>Int</strong>ernational<br />

Studies University<br />

马 平 宁 夏 社 科 院 回 族 伊 斯 兰 教 研 究 所 前 所 长 、 研 究 员<br />

Ma Ping, Professor, Institute of Islam and Hui, Ningxia Academy of Social<br />

Sciences<br />

马 文 宽 中 国 社 科 院 院 考 古 所 研 究 员<br />

Ma Wenkuan, Professor,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 CASS<br />

穆 鸿 雁 中 国 社 科 院 外 国 文 学 所 研 究 员<br />

Mu Hongyan, Professor, Institute of Foreign Literature, CASS<br />

沙 宗 平 北 京 大 学 哲 学 系 副 教 授<br />

Sha Zongping,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Peking<br />

University<br />

石 云 里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大 学 科 技 史 与 科 技 考 古 系 教 授<br />

Shi Yunli,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strong>China</strong><br />

铁 国 玺 北 京 伊 斯 兰 教 经 学 院 院 长<br />

Tie Guoxi, Dean, Beijing Islamic Institute


王 凤 中 国 社 科 院 西 亚 非 洲 研 究 所 国 际 关 系 室 副 主 任 / 副 研 究 员<br />

Wang Feng, Associate Professor, Institute of West-Asian and African Studies,<br />

CASS<br />

王 俊 荣 中 国 社 科 院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所 伊 斯 兰 教 研 究 室 研 究 员<br />

Wang Junro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Islamic Studies, Institute of World<br />

Religions, CASS<br />

王 镭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国 际 合 作 局 副 局 长<br />

Wang Lei, Deputy Director General, Bureau of <strong>Int</strong>ernational Cooperation, CASS<br />

王 锁 劳 北 京 大 学 国 关 学 院 、 中 东 研 究 中 心 主 任 、 副 教 授<br />

Wang Suolao, Associate Professor, Middle East Center, Peking University<br />

王 希 中 国 社 科 院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所 伊 斯 兰 教 研 究 室 助 理 研 究 员<br />

Wang Xi,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Islamic Studies, Institute of World<br />

Religions, CASS<br />

王 宇 洁 中 国 社 科 院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所 伊 斯 兰 教 研 究 室 副 主 任 、 研 究<br />

员<br />

Wang Yujie, Deputy Director/Professor, Department of Islamic Studies, Institute<br />

of World Religions, CASS<br />

91<br />

吴 云 贵 中 国 社 科 院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所 研 究 员<br />

Wu Yungui,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Islamic Studies, Institute of World<br />

Religions, CASS<br />

杨 光 中 国 社 科 院 西 亚 非 洲 研 究 所 所 长 / 研 究 员<br />

Yang Guang, Director General/Professor, Institute of West-Asia and Africa<br />

Studies, CASS<br />

杨 桂 萍 中 央 民 族 大 学 哲 学 与 宗 教 学 学 院 教 授<br />

Yang Guiping, Professor, Minzu University of <strong>China</strong><br />

晏 琼 英 中 国 社 科 院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所 伊 斯 兰 教 研 究 室 助 理 研 究 员<br />

Yan Qiongying,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Islamic Studies, Institute of<br />

World Religions, CASS


云 存 平 上 海 外 国 语 大 学 博 士 研 究 生<br />

Yun Cunping, PhD Candidate in Arabic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hanghai<br />

<strong>Int</strong>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br />

张 青 松 中 国 社 科 院 国 际 合 作 局 亚 非 处 副 处 长<br />

Zhang Qingsong, Deputy Director, Asian and African Division, Bureau of<br />

<strong>Int</strong>ernational Cooperation, CASS<br />

张 友 云 中 国 社 科 院 国 际 合 作 局 副 局 长<br />

Zhang Youyun, Deputy Director General, Bureau of <strong>Int</strong>ernational Cooperation,<br />

CASS<br />

赵 曙 青 国 务 院 发 展 研 究 中 心 民 族 发 展 研 究 所 所 长<br />

Zhao Shuqing, Director General, Institute for Ethnic Group Development,<br />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the State Council<br />

92<br />

郑 筱 筠 中 国 社 科 院 宗 教 所 《 世 界 宗 教 文 化 》 编 辑 部 主 任 、 研 究 员<br />

Zheng Xiaoyun, Professor/Editor in chief, World Religious Culture, Institute of<br />

World Religions, CASS<br />

周 云 帆 中 国 社 科 院 国 际 合 作 局 局 长 助 理 、 亚 非 处 处 长<br />

Zhou Yunfan, Assistant Director General and Director, Bureau of <strong>Int</strong>ernational<br />

Cooperation, CASS<br />

周 燮 藩 中 国 社 科 院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所 伊 斯 兰 教 研 究 室 研 究 员<br />

Zhou Xiefan,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Islamic Studies, Institute of World<br />

Religions, CASS<br />

卓 新 平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所 所 长 、 研 究 员<br />

Zhuo Xinping, Director General/ Professor, Institute of World Religions, CASS<br />

朱 浩 浩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大 学 科 技 史 与 科 技 考 古 系 博 士 研 究 生<br />

Zhu Haohao, PhD Candidat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strong>China</strong>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外 交 部 |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PR. <strong>China</strong><br />

翟 隽 外 交 部 副 部 长<br />

Zhai Jun, Vice Minister, MFA<br />

王 镝 外 交 部 亚 非 司 参 赞<br />

Wang Di, Counselor, MFA<br />

外 方 代 表 | Foreign participants<br />

学 术 机 构 | Scholars and Researchers<br />

图 尔 基 · 本 · 阿 卜 杜 拉 · 本 · 阿 卜 杜 拉 齐 兹 王 子 殿 下<br />

Abdulaziz, HRH Prince Turki bin Abdullah<br />

杰 奎 琳 · 阿 米 约 卡 塔 尔 大 学 国 际 关 系 学 院 副 教 授<br />

Armijo, Jacqueline, Assoc.Prof.Dr., Department of <strong>Int</strong>ernational Affairs,<br />

Qatar University<br />

93<br />

约 翰 · 卡 斯 韦 尔 伦 敦 大 学 东 方 与 非 洲 研 究 学 院 艺 术 与 考 古 学 系 副 研<br />

究 员<br />

Carswell, John,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Art and Archaeology, School of<br />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London<br />

郑 文 泉 马 来 西 亚 拉 曼 大 学 中 国 研 究 所 博 士<br />

Chuan, Tee-Boon, Dr., Head Institute of Chinese Studies, Universiti Tunku<br />

Abdul Rahman<br />

顾 勒 · 杜 甘 · 阿 维 柏 克 伊 斯 兰 历 史 、 艺 术 、 文 化 研 究 中 心 研 究 员<br />

Doğan Averbek, Güler, Dr., Senior Researcher, <strong>IRCICA</strong><br />

宰 纳 布 · 杜 如 卡 尔 伊 斯 兰 历 史 艺 术 文 化 研 究 中 心 跨 文 化 关 系 研 究 项<br />

目 主 任<br />

Durukal Abuhusayn, Zeynep, Head, <strong>Int</strong>ercultural Relations Research, <strong>IRCICA</strong><br />

哈 里 特 · 艾 伦 伊 斯 兰 历 史 、 艺 术 、 文 化 研 究 中 心 主 任<br />

Eren, Halit, Dr., Director General, <strong>IRCICA</strong>


安 瓦 尔 · 马 吉 德 · 埃 什 吉 沙 特 杰 达 中 东 战 略 与 法 律 研 究 中 心 主 任 、 博 士<br />

Eshki, Anwar Majid, Dr., President, Middle East Center for Strategic & Legal<br />

Studies<br />

穆 罕 默 德 · 努 曼 · 贾 拉 勒 埃 及 前 驻 华 大 使 、 巴 林 外 交 部 政 治 顾 问<br />

Galal, Mohamed Noman, Dr., Former Ambassador, Embassy of Egypt in<br />

People’s Republic of <strong>China</strong>, Political Advisor in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br />

of Bahrain<br />

因 吉 · 因 杰 · 埃 尔 多 杜 安 卡 拉 大 学 中 国 语 言 和 文 学 系 博 士<br />

İnce Erdoğdu, İnci, Dr./Assistant Professor, Faculty of Letters, History and<br />

Geography,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Ankara University<br />

法 伊 扎 · 卡 卜 中 国 事 务 学 者<br />

Kab, Faiza, Dr., Expert in Chinese Studies<br />

94<br />

阿 里 · 卡 赫 塔 尼 准 将 沙 特 阿 拉 伯 图 尔 基 王 子 殿 下 代 表 团<br />

Kahtani, Ali Al, HRH Prince Turki’s Delegation<br />

乔 治 · 莱 恩 伦 敦 大 学 东 方 与 非 洲 研 究 学 院 教 授<br />

Lane, George, Professor, School of Oriental & African Studies (SOAS), University<br />

of London<br />

比 伦 特 · 奥 卡 伊 安 卡 拉 大 学 中 国 语 言 与 文 学 系 主 任<br />

Okay, Bülent, Head/Professor, Faculty of Letters, History and Geography,<br />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Ankara University<br />

法 扎 勒 · 拉 赫 曼 伊 斯 兰 堡 战 略 研 究 所 中 国 和 东 亚 研 究 中 心 主 任<br />

Rahman, Fazal ur, Director, <strong>China</strong> Study Centre/East Asia, The Institute of<br />

Strategic Studies, Pakistan<br />

王 乐 丽 马 来 西 亚 马 来 亚 大 学 伊 斯 兰 历 史 与 文 明 系 副 研 究 员<br />

Rosey Wang Ma, Dr., Research Associate, Department of Islamic History and<br />

Civilization, Academy of Islamic Studies, University of Malaya<br />

克 里 斯 托 弗 · 约 翰 · 罗 斯 先 生 沙 特 阿 拉 伯 图 尔 基 王 子 殿 下 代 表 团<br />

Ross, Christopher John, HRH Prince Turki’s Delegation


约 翰 · 理 查 德 · 查 尔 斯 · 塞 尔 顿 先 生 沙 特 阿 拉 伯 图 尔 基 王 子 殿 下 代 表 团<br />

Seldon, John Richard Charles, HRH Prince Turki’s Delegation<br />

杉 村 栋 国 家 人 类 学 博 物 馆 荣 誉 教 授 ; 综 合 研 究 大 学 院 大 学 荣 誉 教 授<br />

Sugimura, Toh, Professor Emeritus, National Museum of Ethnology, The<br />

Graduate University for Advanced Studies<br />

伊 斯 兰 合 作 组 织 代 表 团 | OIC Delegation<br />

艾 曼 · 阿 布 什 信 息 部 技 术 主 管<br />

Abboushi, Ayman, Professional Officer, Information Department, OIC<br />

哈 桑 · 阿 伯 丁 伊 斯 兰 合 作 组 织 社 团 与 少 数 族 群 部 伊 中 大 会 协 调 员<br />

Abedin, Hassan, Department of Communities and Minorities, OIC<br />

塔 拉 勒 · 道 乌 斯 社 团 与 少 数 族 群 部 主 任<br />

Daous, Talal, Director, Department of Communities and Minorities, OIC<br />

艾 克 迈 勒 丁 · 伊 赫 桑 奥 卢 伊 斯 兰 合 作 组 织 秘 书 长 、 教 授 、 博 士<br />

İhsanoğlu, Ekmeleddin, Prof. Dr., Secretary General, Organization of Islamic<br />

Cooperation (OIC)<br />

95<br />

比 拉 勒 · 萨 索 礼 宾 部 主 任<br />

Sasso, Bilal, Director, Protocol Department, OIC<br />

岑 克 · 乌 拉 兹 秘 书 长 顾 问<br />

Uraz, Cenk, Advisor to the SG, OIC<br />

会 务 组 人 员 | Supporting Staff from CASS<br />

白 文 飞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所 科 研 处 副 处 长<br />

Bai Wenfei, Deputy Director, Institute of World Religions, CASS<br />

曹 家 祥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所 办 公 室 副 主 任<br />

Cao Jiaxiang Deputy Director, General Office, Institute of World Religions, CASS


陈 文 婷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国 际 合 作 局 项 目 官 员<br />

Chen Wenting, Program Officer, Bureau of <strong>Int</strong>ernational Cooperation, CASS<br />

金 香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国 际 合 作 局 正 处 级 调 研 员<br />

Jin Xiang, Senior Program Officer, Bureau of <strong>Int</strong>ernational Cooperation, CASS<br />

李 华 伟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所 助 理 研 究 员<br />

Li Huawei, Assistant Researcher, Institute of World Religions, CASS<br />

李 金 花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所 博 士 后<br />

Li Jinhua, Post doctorate, Institute of World Religions, CASS<br />

李 文 彬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所<br />

Li Wenbin, Institute of World Religions, CASS<br />

李 晓 瞳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所 博 士 研 究 生<br />

Li Xiaotong, PhD Candidate, Institute of World Religions, CASS<br />

96<br />

苏 杭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所 博 士 后<br />

Su Hang, Postdoctorate, Institute of World Religions, CASS<br />

王 鹏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国 际 合 作 局 项 目 官 员<br />

Wang Peng, Program Officer, Bureau of <strong>Int</strong>ernational Cooperation, CASS<br />

王 帅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所 博 士 后<br />

Wang Shuai, Postdoctorate, Institute of World Religions, CASS<br />

王 伟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所 博 士 后<br />

Wang Wei, Postdoctor, Institute of World Religions, CASS<br />

王 梓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所 博 士 后<br />

Wang Zi, Postdoctorate, Institute of World Religions, CASS<br />

张 丽 蓉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所 财 务 处 处 长<br />

Zhang Lirong, Chief of Finance Division, Institute of World Religions, CASS<br />

张 小 燕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所 助 理 研 究 员<br />

Zhang Xiaoyan, Assistant Researcher, Institute of World Religions, CASS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