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7.2015 Views

經集 - 法雨道場

經集 - 法雨道場

經集 - 法雨道場

SHOW MORE
SHOW LESS

Create successful ePaper yourself

Turn your PDF publications into a flip-book with our unique Google optimized e-Paper software.

經 集小 部 經 典 二 ( 台 南 ) 雲 庵 比 丘 尼 譯一 蛇 品 .............................................................................................................................................................1一 蛇 經 1 ..................................................................................................................................................1二 陀 尼 耶 經 1 ............................................................................................................................................3三 犀 牛 經 1 ..............................................................................................................................................5四 耕 田 婆 羅 墮 闍 經 1 ................................................................................................................................8五 淳 陀 經 1 ............................................................................................................................................10六 敗 亡 經 1 ............................................................................................................................................11七 賤 民 經 1 ..............................................................................................................................................13八 慈 經 1 ................................................................................................................................................15九 雪 山 [ 夜 叉 ] 經 1 ............................................................................................................................16一 ○ 曠 野 ( 夜 叉 ) 經 1................................................................................................................................19一 一 征 勝 經 1 ........................................................................................................................................21一 二 牟 尼 經 1 ........................................................................................................................................23二 小 品 .......................................................................................................................................................24一 寶 經 1 ................................................................................................................................................24二 臭 穢 經 1 ............................................................................................................................................27三 慚 經 1 ................................................................................................................................................28四 大 吉 祥 經 1 ..........................................................................................................................................29五 針 毛 夜 叉 經 1 ......................................................................................................................................30六 法 行 經 1 ..............................................................................................................................................31七 婆 羅 門 法 經 1 ....................................................................................................................................32八 船 經 1 ................................................................................................................................................35九 何 謂 戒 經 1 ..........................................................................................................................................36一 ○ 起 立 經 1 ..........................................................................................................................................36一 一 羅 喉 羅 經 1 ....................................................................................................................................37一 二 鵬 耆 舍 經 1 ......................................................................................................................................38一 三 正 普 行 經 1 ....................................................................................................................................40一 四 曇 彌 迦 經 1 ......................................................................................................................................41三 大 品 ...........................................................................................................................................................44一 出 家 經 1 ............................................................................................................................................44二 精 勤 經 1 ............................................................................................................................................45三 善 說 經 1 ..............................................................................................................................................47四 孫 陀 利 迦 婆 羅 墮 闍 經 1 ......................................................................................................................48五 摩 伽 經 1 ..............................................................................................................................................53六 薩 毘 耶 經 1 ..........................................................................................................................................56七 施 羅 經 1 ..............................................................................................................................................62八 箭 經 1 ..................................................................................................................................................671


九 婆 私 吒 經 1 ..........................................................................................................................................69一 ○ 拘 迦 利 耶 經 1 ..................................................................................................................................74一 一 那 羅 迦 經 1 ......................................................................................................................................78一 二 二 種 隨 觀 經 ...................................................................................................................................81四 義 品 1 ..........................................................................................................................................................88一 欲 經 2 ..................................................................................................................................................88二 窟 八 偈 經 1 ..........................................................................................................................................91三 瞋 怒 八 偈 經 1 ......................................................................................................................................92四 淨 八 偈 經 1 ..........................................................................................................................................93五 第 一 八 偈 經 1 ......................................................................................................................................94六 老 經 1 ..................................................................................................................................................95七 帝 須 彌 勒 經 1 ......................................................................................................................................96八 波 須 羅 經 1 ........................................................................................................................................97九 摩 健 地 耶 經 1 ......................................................................................................................................98一 ○ 死 前 經 1 ........................................................................................................................................100一 一 鬥 諍 經 1 ........................................................................................................................................101一 二 小 集 積 經 1 ....................................................................................................................................102一 三 大 集 積 經 1 ....................................................................................................................................104一 四 迅 速 經 1 ........................................................................................................................................105一 五 執 杖 經 1 ........................................................................................................................................107一 六 舍 利 弗 經 1 ....................................................................................................................................109五 彼 岸 道 品 1 ..............................................................................................................................................111一 序 偈 2 ..............................................................................................................................................111二 阿 耆 多 學 童 所 問 1 ..........................................................................................................................116三 帝 須 彌 勒 學 童 所 問 1 ........................................................................................................................117四 富 那 迦 學 童 所 問 1 ............................................................................................................................118五 彌 多 求 學 童 所 問 1 ............................................................................................................................119六 度 多 迦 學 童 所 問 1 ............................................................................................................................120七 優 波 私 婆 學 童 所 問 1 ........................................................................................................................121八 難 陀 學 童 所 問 1 ................................................................................................................................122九 醯 摩 迦 學 童 所 問 1 ............................................................................................................................123一 ○ 刀 提 耶 學 童 所 問 1 ........................................................................................................................123一 一 劫 波 學 童 所 問 1 ............................................................................................................................124一 二 闍 都 乾 耳 學 童 所 問 1 ....................................................................................................................124一 三 跋 陀 羅 浮 陀 學 童 所 問 ...................................................................................................................125一 四 優 陀 耶 學 童 所 問 1 ........................................................................................................................126一 五 布 沙 羅 學 童 所 問 1 ........................................................................................................................126一 六 莫 伽 羅 闍 學 童 所 問 1 ....................................................................................................................127一 七 賓 祇 耶 學 童 所 問 1 ........................................................................................................................128一 八 [ 十 六 學 童 所 問 之 結 語 1] ........................................................................................................1282


【 目 次 】小 部 經 典 二雲 庵 譯經 集 ………………………………………………………………………………………………… 一本 集 為 五 品 七 十 經 ( 若 加 上 第 五 品 之 序 偈 及 結 偈 , 則 有 七 十 二 經 ) 一 千 一 百 四 十 九 偈 ( 因一 六 三 偈 有 三 , 實 際 上 是 一 千 一 百 五 十 一 偈 ) 而 集 成 的 , 是 較 少 量 的 經 偈 。 然 , 雖 言 經偈 , 非 如 法 句 經 、 長 老 偈 等 , 唯 偈 頌 之 集 成 。 第 一 品 中 之 四 經 , 第 二 品 中 之 五 經 , 第 三品 中 之 八 經 , 合 十 七 經 是 偈 頌 以 外 含 有 長 行 ( 散 文 ), 此 等 , 於 經 首 有 「 如 是 我 聞 」, 保持 和 一 般 經 典 之 同 一 形 式 。 其 餘 五 十 五 經 , 完 全 唯 偈 頌 而 成 , 此 等 , 所 見 如 法 句 經 , 從諸 經 中 之 德 目 , 一 偈 一 偈 集 錄 出 來 比 較 少 , 大 都 是 一 經 中 之 各 偈 有 連 絡 , 表 示 非 於 一 時候 之 所 說 的 。在 巴 利 三 藏 中 有 保 存 幾 千 之 經 數 , 言 本 集 何 故 名 為 「 經 集 」, 其 他 經 之 集 成 , 有 附 其 各 特定 名 稱 , 當 有 其 特 徵 , 但 本 集 因 為 沒 有 此 特 徵 , 故 唯 被 稱 為 經 集 之 名 吧 ! 現 在 本 書 之 註釋 的 序 偈 , 覺 音 三 藏 言 :「 沒 有 其 他 特 別 名 稱 之 相 故 , 如 斯 得 名 為 經 集 。」 本 集 如 斯 無 附特 別 名 稱 , 集 成 雜 多 之 經 , 名 為 經 集 是 其 他 部 派 之 雜 藏 中 , 想 絕 對 沒 有 的 。 經 集 即 南 方上 座 部 獨 特 之 物 , 其 集 成 想 是 屬 於 部 派 分 裂 以 後 的 。 此 乃 本 集 之 第 四 品 、 第 五 品 及 第 一品 第 三 經 之 各 偈 語 句 註 釋 之 義 譯 (nlddesa) 是 巴 利 藏 所 獨 有 的 , 本 集 之 集 成 , 亦 可 得知 是 在 義 釋 之 後 。 即 想 義 釋 即 是 部 派 分 裂 後 之 作 品 , 就 不 能 不 想 本 集 是 由 義 釋 以 後 而 集成 的 。 不 論 如 何 , 若 義 釋 作 成 之 時 , 現 在 之 經 集 已 經 存 在 的 話 , 義 集 應 該 由 本 集 之 第 一品 、 第 二 品 開 始 註 釋 , 而 實 際 上 唯 本 集 的 一 部 份 , 不 從 本 集 之 順 序 以 註 釋 也 。這 樣 , 言 經 集 之 現 在 形 狀 之 集 成 , 雖 屬 相 當 以 後 之 時 代 的 , 但 其 內 容 之 構 成 以 至 諸經 , 其 淵 源 是 甚 為 古 舊 , 幾 乎 所 有 之 經 , 想 其 原 形 有 部 份 是 部 派 分 裂 以 前 的 。 這 乃 以 本集 之 各 經 各 偈 比 較 梵 文 及 漢 譯 等 之 部 派 文 獻 就 可 知 道 。 繼 承 姊 崎 博 士 或 奧 多 福 蘭 克 之絕 大 努 力 :(M.Anesaki, The sutta–Nipata in chinese JPTS. 1907:M. Anesaki,the Four Boddhist Agamas in Chinese 1908. p.9 ff;R.o. Franke, Die suttanipataGathas mit ihnen paralleln,ZDMG. 1909; 1910; 1912) 之 跡 , 譯 者 ( 日 譯 者 水 野 博士 ) 於 新 探 究 之 得 , 如 由 合 舉 附 錄 之 對 照 表 可 知 和 本 集 有 關 係 的 他 部 派 之 經 、 偈 有 很 多 。即 於 本 集 之 七 十 經 中 , 和 其 他 部 派 之 經 差 不 多 一 致 的 , 有 三 十 一 經 , 屬 於 同 一 本 源 是 很明 暸 ; 又 有 某 些 類 似 關 係 的 有 三 十 經 , 除 去 重 復 的 , 兩 者 即 有 五 十 七 經 。 又 本 集 七 十 經中 , 於 此 經 中 , 一 偈 亦 沒 有 發 見 和 他 部 派 之 文 獻 的 相 當 偈 之 經 -- 明 顯 地 和 他 部 派 有 關之 彼 岸 道 ( 波 羅 延 ) 品 中 沒 有 相 當 偈 九 經 除 外 -- 唯 一 之 八 的 慈 經 , 二 之 二 的 臭 穢 經 ,二 之 八 的 船 經 , 二 之 一 三 的 正 普 行 經 之 四 經 而 已 。 又 於 他 部 派 之 文 獻 , 見 和 本 集 相 當 之偈 , 有 :義 足 經 二 三 六 偈 瑜 伽 師 地 論 三 三 偈雜 阿 含 經 一 四 五 偈 中 阿 含 經 三 ○ 偈Mahavastu 一 一 一 偈 大 智 度 論 二 八 偈佛 本 行 集 經 八 ○ 偈 立 世 阿 毘 曇 論 二 八 偈有 部 律 類 四 九 偈 四 分 律 二 六 偈法 集 要 頌 經 四 六 偈 Lalitavistara. 一 七 偈3


出 曜 經四 四 偈大 毘 婆 沙 論 一 五 偈法 句 經四 二 偈等 , 於 此 以 外 的 不 見 於 對 照 表 。 此 等 皆 除 去 重 覆 之 數 , 合 此 等 之 全 體 , 除 去 重 複 的 , 實和 本 集 偈 相 當 的 有 五 百 七 十 餘 偈 , 達 到 本 集 全 部 一 千 一 百 五 十 偈 之 半 數 。 再 加 未 發 現的 , 想 像 他 部 派 之 文 獻 沒 有 現 存 之 時 , 或 許 本 集 之 各 經 各 偈 , 想 是 很 多 和 他 部 派 有 關 係吧 ! 這 樣 想 的 時 候 , 本 集 之 內 容 本 身 , 不 能 不 看 為 部 派 分 裂 以 前 已 有 之 原 形 。 如 本 集 之義 品 、 彼 岸 道 ( 波 羅 延 ) 品 , 其 中 之 偈 、 經 名 或 義 品 、 波 羅 延 之 名 , 是 引 用 相 應 部 (S.II,p.47;p.49;III,P,9;P.12) 增 支 部 (A.I.p.133;p.134;II,p.45;III,p.399;p.401;IV,p.63f) 律 藏等 (v,I,p.196;UD.p.59) 的 , 於 漢 譯 諸 文 化 獻 亦 有 此 等 之 相 當 個 處 之 存 在 , 想 其 原 形 說不 定 可 以 溯 至 佛 陀 在 世 中 。其 次 , 本 集 有 古 舊 的 淵 源 , 是 於 本 集 的 偈 文 中 , 普 通 與 巴 利 文 法 不 一 致 之 古 代 吠 陀語 之 文 法 , 屢 處 被 使 用 著 , 而 且 本 集 之 思 想 內 容 , 或 於 本 集 所 表 現 比 丘 之 日 常 生 活 , 於佛 教 固 定 化 以 前 , 甚 為 朴 素 之 處 亦 可 知 道 的 。本 集 諸 經 , 因 為 堆 集 如 斯 純 朴 之 多 的 佛 教 思 想 , 至 後 世 并 法 句 經 和 本 集 中 之 偈 , 為佛 教 徒 所 愛 好 , 見 註 釋 諸 書 常 常 引 用 本 集 中 之 偈 亦 可 知 道 。 又 見 阿 育 王 於 婆 浮 羅 之 敕 文中 , 鼓 勵 一 般 人 普 遍 的 讀 誦 之 七 種 經 典 中 的 三 種 (Munigatha,Moneyasute,Upatisa=pasine) 事 實 存 在 於 本 集 中 ( 一 、 一 二 , 三 、 一 一 , 四 、 一 六 ,) 即 知 本 集 之 諸 經 被 珍重 而 廣 大 流 通 。本 集 之 羅 馬 字 本 , 由 好 須 黑 如 之 校 訂 , 於 PTS 一 八 八 五 年 出 版 , 又 再 版 於 一 八 九 三年 , 又 安 提 先 之 新 版 , 由 PTS 一 九 一 三 年 出 版 , 日 本 翻 譯 , 以 他 為 底 本 , 歐 洲 語 之 翻 譯 ,有 : 英 譯 V.Fausboll The sutta-niapata.SBE.X,part2.1881,2nd ed.1898,New ed.1924德 譯 K.E.Neumann:Die Reden Gotamo Buddhos ,aus der Sammlung der BruchstuckeSuttamipato des palikanons.Leipzig 1905,2Aufl.1911( 於 後 來 Reden GotamoBuddho,s 之 第 四 卷 ,) 其 他 由 英 譯 而 德 譯 , 亦 有 部 份 英 譯 、 德 譯 等 。 於 日 本 由 立 花 俊 道有 ( 國 譯 大 藏 經 、 經 部 第 十 三 卷 、 大 正 七 年 ), 由 荻 原 雲 林 博 士 :( 釋 迦 牟 尼 聖 訓 集 、大 東 出 版 社 、 昭 和 十 年 ) 之 日 本 譯 本 , 本 集 於 和 譯 時 , 以 參 考 上 述 之 歐 和 諸 譯 。本 集 之 註 解 , 有 西 元 五 世 紀 之 覺 音 三 藏 的 第 一 義 明 (paramatthajotika)suttanipata Commentary,ed.by H.smith 2vols.PTS.1916-1917 出 版 , 為 本 集 讀 解 之 不可 缺 的 。 又 本 集 應 參 考 的 是 小 誦 經 的 註 解 ,(The Khuddaka-patha together with itsCommentary Paramatthajotika I ed.by H.smith PTS.1915) 及 本 集 第 四 品 、 第 五品 及 第 一 品 第 三 經 解 的 大 小 義 解 , 於 日 本 國 譯 而 注 意 保 持 連 絡 義 釋 之 國 譯 而 譯 出 。一 蛇 品一 蛇 經 ……………………………………………………………………………… 一二 陀 尼 耶 經 ………………………………………………………………………… 七三 犀 角 經 ………………………………………………………………………… 一 二四 耕 田 婆 羅 墮 闍 經 ……………………………………………………………… 二 ○五 淳 陀 經 ………………………………………………………………………… 二 四六 敗 亡 經 ………………………………………………………………………… 二 七七 賤 民 經 ………………………………………………………………………… 三 一八 慈 經 …………………………………………………………………………… 三 七4


九 雪 山 ( 夜 叉 ) 經 ………………………………………………………………… 四 ○一 ○ 曠 野 ( 夜 叉 ) 經 ……………………………………………………………… 四 七一 一 征 勝 經 ……………………………………………………………………… 五 一一 二 牟 尼 經 ……………………………………………………………………… 五 五二 小 品一 寶 經 …………………………………………………………………………… 五 九二 臭 穢 經 ………………………………………………………………………… 六 五三 慚 經 …………………………………………………………………………… 六 八四 大 吉 祥 經 ……………………………………………………………………… 七 ○五 針 毛 ( 夜 叉 ) 經 ………………………………………………………………… 七 三六 法 行 經 ………………………………………………………………………… 七 五七 婆 羅 門 法 經 …………………………………………………………………… 七 八八 船 經 …………………………………………………………………………… 八 五九 何 戒 經 ………………………………………………………………………… 八 六一 ○ 起 立 經 ……………………………………………………………………… 八 八一 一 羅 喉 羅 經 …………………………………………………………………… 九 ○一 二 鵬 耆 舍 經 …………………………………………………………………… 九 二一 三 正 普 行 經 …………………………………………………………………… 九 六一 四 曇 彌 迦 經 …………………………………………………………………… 九 九三 大 品一 出 家 經 ……………………………………………………………………… 一 ○ 六二 精 勤 經 ……………………………………………………………………… 一 一 ○三 善 說 經 ……………………………………………………………………… 一 一 五四 孫 陀 利 迦 婆 羅 墮 闍 經 ……………………………………………………… 一 一 八五 摩 伽 經 ……………………………………………………………………… 一 二 九六 薩 毘 耶 經 …………………………………………………………………… 一 三 七七 施 羅 經 ……………………………………………………………………… 一 五 三八 箭 經 ………………………………………………………………………… 一 六 五九 婆 私 吒 經 …………………………………………………………………… 一 六 九一 ○ 拘 迦 利 耶 經 ……………………………………………………………… 一 八 二一 一 那 羅 迦 經 ………………………………………………………………… 一 九 一一 二 二 種 隨 觀 經 ……………………………………………………………… 二 ○○四 義 品 二一 欲 經 ………………………………………………………………………… 二 一 七二 窟 八 偈 經 …………………………………………………………………… 二 二 四三 瞋 怒 八 偈 經 ………………………………………………………………… 二 二 六四 淨 八 偈 經 …………………………………………………………………… 二 二 八五 第 一 八 偈 經 ………………………………………………………………… 二 三 一六 老 經 ………………………………………………………………………… 二 三 三七 帝 須 彌 勒 經 ………………………………………………………………… 二 三 五八 波 須 羅 經 …………………………………………………………………… 二 三 八5


九 摩 健 地 耶 經 ………………………………………………………………… 二 四 一一 ○ 死 前 經 …………………………………………………………………… 二 四 五一 一 鬥 諍 經 …………………………………………………………………… 二 四 八一 二 小 集 積 經 ………………………………………………………………… 二 五 二一 三 大 集 積 經 ………………………………………………………………… 二 五 五一 四 迅 速 經 …………………………………………………………………… 二 五 九一 五 執 杖 經 …………………………………………………………………… 二 六 三一 六 舍 利 弗 經 ………………………………………………………………… 二 六 七五 彼 岸 道 經一 序 偈 ………………………………………………………………………… 二 七 三二 阿 耆 多 學 童 所 問 …………………………………………………………… 二 八 五三 帝 須 彌 勒 學 童 所 問 ………………………………………………………… 二 八 八四 富 那 迦 學 童 所 問 …………………………………………………………… 二 八 九五 彌 多 求 學 童 所 問 …………………………………………………………… 二 九 二六 度 多 迦 學 童 所 問 …………………………………………………………… 二 九 四七 優 波 私 婆 學 童 所 問 ………………………………………………………… 二 九 七八 難 陀 學 童 所 問 ……………………………………………………………… 二 九 九九 醯 摩 迦 學 童 所 問 …………………………………………………………… 三 ○ 二一 ○ 刀 提 耶 學 童 所 問 ………………………………………………………… 三 ○ 三一 一 劫 波 學 童 所 問 …………………………………………………………… 三 ○ 五一 二 闍 都 乾 耳 學 童 所 問 ……………………………………………………… 三 ○ 六一 三 跋 陀 羅 浮 陀 學 童 所 問 …………………………………………………… 三 ○ 七一 四 優 陀 耶 學 童 所 問 ………………………………………………………… 三 ○ 九一 五 布 沙 羅 學 童 所 問 ………………………………………………………… 三 一 一一 六 莫 伽 羅 闍 學 童 所 問 ……………………………………………………… 三 一 二一 七 賓 祇 耶 學 童 所 問 ………………………………………………………… 三 一 四一 八 [ 十 六 學 童 所 問 的 結 語 ]………………………………………………… 三 一 五6


<strong>經集</strong>p.1.歸 命 彼 世 尊 應 供 等 正 覺 者一 蛇 品一 蛇 經 1一 體 中 漫 蛇 毒 2 藥 草 能 消 除心 中 生 忿 恚比 丘 須 調 伏共 捨 彼 此 岸 如 蛇 蛻 舊 皮 3 ( 一 )二 池 中 生 蓮 華 4 子 等 潛 入 折比 丘 須 棄 斷愛 欲 盡 無 餘一 蛇 品 一 蛇 經--------------------------------------------------------------------------小 部 經 典 二一二共 捨 彼 此 岸 如 蛇 蛻 舊 皮 ( 二 )三 輪 迴 如 急 流 5 務 須 使 涸 竭比 丘 須 棄 斷貪 欲 盡 無 餘共 捨 彼 此 岸 如 蛇 蛻 舊 皮 ( 三 )四 洪 水 大 暴 流 沖 毀 竹 葦 橋比 丘 須 破 壞我 慢 盡 無 餘共 捨 彼 此 岸 如 蛇 蛻 舊 皮 ( 四 )五 無 花 果 樹 林 求 花 不 可 得三 界 諸 有 中不 可 得 堅 實共 捨 彼 此 岸 如 蛇 蛻 舊 皮 ( 五 )六 內 心 無 怒 火 6 嗔 恚 盡 無 餘禍 福 與 善 惡比 丘 須 超 越共 捨 彼 此 岸 如 蛇 蛻 舊 皮 ( 六 )2 七 諸 尋 已 燒 盡 7 心 內 一 切 善比 丘 應 受 持共 捨 彼 此 岸如 蛇 蛻 舊 皮 ( 七 )八 精 進 勿 逾 分 無 遲 亦 無 怠所 有 諸 障 礙比 丘 須 超 越1


3 「 彼 此 岸 」(orapara) 依 註 :(a) 在 本 偈 則 具 忿 結 全 斷 之 阿 那 含 向 、 已 斷 下 五 分 結 者 稱為 orapara。(b) 本 經 全 偈 的 一 般 情 況 ,orapara 有 輪 迴 大 海 之 此 岸 (ora) 與 彼 岸 (Para)一 蛇 品 一 蛇 經--------------------------------------------------------------------------小 部 經 典 二五六之 義 。 又 (c)orapara 是 住 於 阿 那 含 果 比 丘 所 斷 之 事 。 此 有 六 種 解 釋 :( 一 ) 以 自 己 身體 為 此 岸 , 他 人 之 身 體 為 彼 岸 。( 二 ) 內 六 處 ( 六 根 ) 為 此 岸 , 外 六 處 ( 六 境 ) 為 彼 岸 。( 三 ) 人 界 為 此 岸 , 天 界 為 彼 岸 。( 四 ) 欲 界 為 此 岸 , 色 、 無 色 界 為 彼 岸 。( 五 ) 欲 有 、 色有 為 此 岸 , 無 色 有 為 彼 岸 。( 六 ) 身 體 為 此 岸 , 資 助 身 體 與 樂 之 物 為 彼 岸 。4 與 本 偈 相 當 之 偈 , 引 用 資 料 有 : 阿 毘 曇 八 犍 度 論 卷 二 ( 大 正 藏 二 六 、 七 七 六 c), 阿 毘 達摩 發 智 論 卷 一 ( 大 正 藏 二 六 、 九 二 二 c), 大 毘 婆 沙 論 卷 二 八 、 卷 九 三 ( 大 正 藏 二 七 、 一四 五 b、 四 ○ 八 a), 阿 毘 曇 毘 婆 沙 論 卷 一 五 、 卷 四 六 ( 大 正 藏 二 八 、 一 一 二 c、 三 五 二c 以 下 )。5 本 偈 參 閱 出 曜 經 卷 二 九 ( 大 正 藏 四 、 七 六 八 b), 法 集 要 頌 經 卷 四 ( 大 正 藏 四 、 七 九 七 a)。6 本 偈 參 閱 V.II,P.184;Ud.P.20(II10)。7 本 偈 參 閱 Ud.P.71(VI,7), 瑜 伽 師 地 論 卷 一 九 ( 大 正 藏 三 ○、 三 八 四 c)。8 本 偈 參 閱 出 曜 經 卷 二 九 ( 大 正 藏 四 、 七 六 七 c), 法 集 要 頌 經 卷 四 ( 大 正 藏 四 、 七 九 七 a)。9 本 偈 參 閱 出 曜 經 卷 二 九 ( 大 正 藏 四 、 七 六 八 b), 法 集 要 頌 經 卷 四 ( 大 正 藏 四 、 七 九 七 b)。10 本 偈 參 閱 出 曜 經 卷 二 九 ( 大 正 藏 四 、 七 六 八 a), 法 集 要 頌 經 卷 四 ( 大 正 藏 四 、 七 九 七 a)。二 陀 尼 耶 經 1一 八 牧 牛 者 陀 尼 耶 曰 :「 我 既 炊 飯 搾 乳 已 摩 企 河 岸 妻 共 住葺 家 燈 火 能 安 居 故 我 若 望 天 降 雨 」 ( 一 )一 九 世 尊 曰 :「 無 忿 我 已 離 頑 固 摩 企 河 岸 一 夜 宿剝 去 我 擾 煩 惱 消 故 我 若 望 天 降 雨 ( 二 )二 ○ 牧 牛 者 陀 尼 耶 曰 :「 蛇 與 蚊 蟲 無 所 有 牛 共 沼 池 食 茂 草天 雨 來 降 能 堪 忍 故 我 若 望 天 降 雨 ( 三 )二 一 世 尊 曰 :「 既 以 聖 筏 善 組 作 調 伏 暴 流 到 彼 岸一 蛇 品 二 陀 尼 耶 經--------------------------------------------------------------------------小 部 經 典 二七八3


而 今 已 度 勿 須 筏 故 我 若 望 天 降 雨 」 ( 四 )4 二 二 牧 牛 者 陀 尼 耶 曰 :「 我 妻 從 順 不 動 貪 2 貞 淑 共 住 有 情 愛不 聞 彼 女 有 惡 行 故 我 若 望 天 降 雨 」 ( 五 )二 三 世 尊 曰 :「 我 心 從 順 能 解 脫 久 久 遍 修 善 調 御而 我 從 無 一 惡 行 故 我 若 望 天 降 雨 」 ( 六 )二 四 牧 牛 者 陀 尼 耶 曰 :「 我 持 租 資 度 朝 暮 我 子 女 共 息 災 難彼 等 未 聞 有 惡 行 故 我 若 望 天 降 雨 」 ( 七 )二 五 世 尊 曰 :「 我 非 何 人 之 傭 者 自 律 知 智 遊 世 間為 他 傭 僱 無 必 要 故 我 若 望 天 降 雨 」 ( 八 )二 六 牧 牛 者 陀 尼 耶 曰 :「 我 有 犢 牛 與 乳 牛 3 有 孕 牛 與 處 女 牛更 有 主 牛 大 牡 牛 故 我 若 望 天 降 雨 」 ( 九 )二 七 世 尊 曰 :「 犢 牛 無 韁 乳 牛 眠 亦 無 孕 牛 處 女 牛主 牛 牡 牛 亦 無 有 故 我 若 望 天 降 雨 」 ( 一 ○)二 八 牧 牛 者 陀 尼 耶 曰 :「 掘 建 堅 固 不 動 杙 文 邪 草 製 新 繩 綯乳 牛 等 亦 不 能 斷 故 我 若 望 天 降 雨 」 ( 一 一 )二 九 世 尊 曰 :「 能 斷 諸 結 如 牛 王 4 如 象 摧 破 臭 蔓 草我 再 不 致 坐 母 胎 故 我 若 望 天 降 雨 」 ( 一 二 )三 ○ 俄 然 大 雨 降 來 臨 充 滿 高 地 與 低 地聞 天 降 雨 心 歡 喜 陀 尼 耶 為 述 此 義 ( 一 三 )三 一 「 我 等 見 奉 大 世 尊 所 有 利 得 實 不 尟一 蛇 品 二 陀 尼 耶 經--------------------------------------------------------------------------小 部 經 典 二九一 ○歸 依 具 眼 大 尊 師 我 等 尊 師 大 牟 尼 ( 一 四 )三 二 我 妻 從 順 隨 我 去 善 逝 之 許 行 梵 行苦 之 邊 際 已 走 盡 渡 達 生 死 之 彼 岸 」 ( 一 五 )6 三 三 惡 魔 波 旬 曰 :三 四 世 尊 曰 :「 有 子 者 依 子 等 喜 5 有 牛 者 依 牛 等 喜依 五 欲 者 人 之 喜 6 不 依 五 欲 實 無 喜 」 ( 一 六 )「 有 子 者 依 子 等 愁 7 有 牛 者 依 牛 等 愁依 五 欲 者 人 之 愁 不 依 五 欲 實 無 愁 」 ( 一 七 )4


陀 尼 耶 經 畢註 1 本 經 中 之 陀 尼 耶 是 具 有 數 萬 頭 牛 和 許 多 妻 子 眷 屬 、 傭 人 等 , 過 遊 牧 生 活 之 一 位 長 者 , 住 於摩 企 河 畔 。 世 尊 在 度 過 雨 期 四 個 月 中 , 對 他 說 法 。 本 經 之 名 , 為 在 Milindapanha p.369中 之 牧 牛 者 陀 尼 耶 經 (Dhaniyagopalakasutta)。2 「 動 貪 」(lola) 婦 女 有 食 物 、 裝 飾 品 、 其 他 男 性 、 財 產 、 旅 遊 之 五 種 動 貪 。3 「 乳 牛 」(dhenupa) 依 註 為 吮 食 母 乳 之 犢 、 或 是 授 乳 之 母 牛 。4 本 偈 被 引 用 於 Mlil.p.369。5 本 偈 亦 見 於 S.I,P.6;P.107f, 被 引 用 於 Netti.p.34. 與 本 偈 相 當 偈 為 Mahavastu III,p,417 見雜 阿 含 一 ○○ 四 經 ( 大 正 藏 二 、 二 六 三 a)、 別 譯 雜 阿 含 一 四 二 經 ( 大 正 藏 二 、 四 二 八 a)。6 「 依 」(upadhi) 有 二 欲 依 (kamupadhi)、 蘊 依 (khandhupadhi) 煩 惱 依 (kilesupadhi)、行 依 (abhisankharupadhi) 四 種 。 五 欲 乃 喜 樂 之 止 住 所 (adhitthana) 故 、 五 蘊 乃 根 本苦 止 住 所 故 、 煩 惱 乃 惡 趣 苦 止 住 所 故 、 善 惡 諸 行 乃 有 苦 之 止 住 所 故 、 以 上 四 者 謂 之 依 。 其中 本 偈 所 指 為 欲 依 。7 本 偈 亦 出 於 S.I,P.6;P.108、 被 引 用 於 Nzetti.P.34 與 本 偈 之 相 當 偈 見 Mahavastu III,p.417f,出 於 雜 阿 含 一 ○○ 四 經 ( 大 正 二 、 二 六 三 a)、 別 譯 雜 阿 含 一 四 二 經 ( 大 正 藏 二 、 四 二 八 a)一 蛇 品 二 陀 尼 耶 經--------------------------------------------------------------------------小 部 經 典 二一 一一 二三 犀 牛 經 1三 五 不 對 諸 眾 生 行 惡 2 此 對 彼 無 任 何 害沒 有 親 友 之 欲 望 應 如 犀 牛 任 獨 行 3 ( 一 )三 六 為 相 交 者 有 親 愛 4 親 愛 從 而 眾 苦 生觀 察 所 生 諸 禍 患 應 如 犀 牛 任 獨 行 ( 二 )三 七 憐 愍 友 人 與 親 朋 5 心 被 繫 縛 失 所 益7 觀 察 親 暱 斯 怖 畏 應 如 犀 牛 任 獨 行 ( 三 )三 八 對 妻 子 有 貪 愛 者 恰 似 茂 竹 互 縛 著如 筍 突 出 無 附 憑 應 如 犀 牛 任 獨 行 ( 四 )三 九 如 鹿 無 縛 馳 林 野 6 欲 求 食 處 如 其 行智 者 歡 喜 尋 自 由 應 如 犀 牛 任 獨 行 ( 五 )四 ○ 朋 友 之 間 來 與 往 受 邀 遊 行 交 話 語不 喜 來 往 喜 自 由 應 如 犀 牛 任 獨 行 ( 六 )四 一 朋 友 之 間 有 戲 樂 大 愛 生 於 妻 子 中嫌 忌 愛 別 離 之 苦 應 如 犀 牛 任 獨 行 ( 七 )四 二 於 四 方 有 情 無 怒 7 於 現 有 資 俱 滿 足堪 忍 危 險 無 動 轉 應 如 犀 牛 任 獨 行 ( 八 )四 三 一 分 出 家 攝 益 難 住 家 在 家 者 亦 然5


對 他 子 女 無 擾 心 應 如 犀 牛 任 獨 行 ( 九 )四 四 又 如 晝 度 樹 落 葉 8 取 除 鬘 髮 世 俗 相8 斷 去 結 縛 稱 雄 者 應 如 犀 牛 任 獨 行 ( 一 ○)四 五 若 得 聰 明 友 共 行 9 善 住 行 者 汝 等 得與 彼 克 服 諸 危 機 有 愉 快 念 應 遊 行 ( 一 一 )四 六 若 無 聰 明 友 共 行 善 住 賢 者 汝 等 得如 王 征 服 捨 國 土 應 如 犀 牛 任 獨 行 ( 一 二 )四 七 無 學 成 具 我 讚 賞 勝 等 善 友 應 親 近不 得 受 用 有 罪 食 應 如 犀 牛 任 獨 行 ( 一 三 )一 蛇 品 三 犀 牛 經--------------------------------------------------------------------------小 部 經 典 二一 三一 四四 八 金 工 善 製 光 輝 器 10 黃 金 二 環 懸 腕 中接 觸 見 彼 有 光 亮 應 如 犀 牛 任 獨 行 ( 一 四 )四 九 如 斯 我 共 第 二 者 冗 談 閑 言 應 迴 避觀 察 未 來 斯 怖 畏 應 如 犀 牛 任 獨 行 ( 一 五 )五 ○ 五 欲 樂 為 甘 美 味 11 方 法 雜 多 攪 亂 心見 五 種 欲 有 過 患 12 應 如 犀 牛 任 獨 行 ( 一 六 )五 一 我 有 疾 禍 如 癤 疽 如 病 若 箭 甚 怖 畏見 五 種 欲 有 怖 畏 應 如 犀 牛 任 獨 行 ( 一 七 )9 五 二 有 寒 有 暑 有 飢 渴 有 風 有 熱 有 虻 蛇此 等 一 切 堪 忍 勝 應 如 犀 牛 任 獨 行 ( 一 八 )五 三 發 育 肢 體 似 蓮 華 猶 如 大 象 避 眾 群以 住 林 野 儘 所 欲 應 如 犀 牛 任 獨 行 ( 一 九 )五 四 樂 群 集 者 時 解 脫 13 應 至 道 理 實 無 有若 遵 日 種 佛 言 語 應 如 犀 牛 任 獨 行 ( 二 ○)五 五 戰 鬥 超 越 諸 邪 見 獲 得 聖 道 達 正 定我 起 自 導 獨 覺 智 應 如 犀 牛 任 獨 行 ( 二 一 )五 六 無 貪 無 詐 無 渴 欲 無 覆 除 去 癡 惡 濁於 諸 世 間 無 意 樂 應 如 犀 牛 任 獨 行 ( 二 二 )五 七 不 見 正 義 住 邪 曲 此 等 惡 友 應 迴 避自 著 放 逸 不 可 習 應 如 犀 牛 任 獨 行 14 ( 二 三 )10 五 八 應 交 偉 大 善 益 友 應 辯 持 法 具 多 聞調 伏 疑 惑 知 彼 此 應 如 犀 牛 任 獨 行 ( 二 四 )五 九 不 自 莊 嚴 不 期 待 世 間 戲 樂 與 欲 樂緇 素 實 語 離 嚴 飾 應 如 犀 牛 任 獨 行 ( 二 五 )六 ○ 捨 子 拋 妻 離 父 母 14 財 寶 穀 物 及 親 族一 切 諸 欲 皆 摒 棄 應 如 犀 牛 任 獨 行 ( 二 六 )六 一 受 樂 縛 著 可 樂 小 歡 味 殊 少 苦 味 多6


知 此 鉤 針 覺 慧 者 應 如 犀 牛 任 獨 行 ( 二 七 )一 蛇 品 三 犀 牛 經--------------------------------------------------------------------------小 部 經 典 二一 五一 六六 二 如 魚 在 水 衝 破 網 破 裂 十 結 得 解 脫已 息 煩 惱 勿 復 燃 應 如 犀 牛 任 獨 行 ( 二 八 )六 三 注 眼 向 下 莫 彷 徨 制 意 守 心 護 諸 根煩 惱 已 息 無 流 漏 應 如 犀 牛 任 獨 行 ( 二 九 )六 四 如 晝 度 樹 斷 除 葉 15 16 取 除 鬘 髮 世 俗 相11 出 家 披 著 袈 裟 衣 應 如 犀 牛 任 獨 行 ( 三 ○)六 五 勿 求 美 味 不 動 貪 次 第 乞 食 非 養 他心 無 結 縛 逐 家 過 應 如 犀 牛 任 獨 行 ( 三 一 )六 六 初 禪 捨 斷 心 五 蓋 除 卻 一 切 隨 煩 惱斷 愛 瞋 恚 無 依 止 應 如 犀 牛 任 獨 行 ( 三 二 )六 七 豫 先 離 卻 樂 與 苦 二 禪 三 禪 除 喜 憂四 禪 清 淨 得 捨 止 應 如 犀 牛 任 獨 行 ( 三 三 )六 八 精 進 為 達 第 一 義 17 心 無 懈 怠 與 沉 滯堅 固 致 力 殊 勝 智 應 如 犀 牛 任 獨 行 ( 三 四 )六 九 勿 遣 處 身 獨 坐 禪 於 諸 法 常 隨 法 行思 惟 三 界 諸 過 患 應 如 犀 牛 任 獨 行 ( 三 五 )七 ○ 滅 盡 愛 欲 不 放 逸 有 聞 有 念 非 聾 啞正 定 正 勤 悟 諸 法 應 如 犀 牛 任 獨 行 ( 三 六 )12 七 一 獅 子 不 怖 駭 諸 聲 18 不 著 羅 網 如 風 行水 滴 蓮 葉 不 塗 著 應 如 犀 牛 任 獨 行 ( 三 七 )七 二 獅 子 牙 堅 百 獸 王 壓 制 威 服 如 其 行棲 息 坐 臥 邊 境 所 應 如 犀 牛 任 獨 行 ( 三 八 )七 三 慈 悲 喜 捨 四 無 量 19 時 時 習 行 得 解 脫一 切 世 法 無 染 著 應 如 犀 牛 任 獨 行 ( 三 九 )七 四 捨 斷 貪 欲 與 瞋 癡 裂 破 一 切 諸 結 網生 命 滅 盡 不 駭 怖 應 如 犀 牛 任 獨 行 ( 四 ○)七 五 人 人 為 利 勤 親 近 不 淨 之 人 為 私 慧無 所 得 友 今 難 遇 應 如 犀 牛 任 獨 行 ( 四 一 )一 蛇 品 三 犀 牛 經--------------------------------------------------------------------------小 部 經 典 二一 七一 八犀 牛 經 畢7


註 1 本 經 是 對 辟 支 佛 具 有 緣 覺 、 獨 覺 諸 德 而 說 。 在 註 書 中 是 由 三 五 到 七 五 之 四 十 一 偈 , 即 : 由三 五 ~ 四 四 ( 十 偈 )、 四 五 ~ 五 四 ( 十 偈 )、 五 五 ~ 六 四 ( 十 偈 )、 由 六 五 ~ 七 五 ( 十 一 偈 )共 分 為 四 品 。 各 偈 均 附 有 偈 名 。 本 經 四 十 一 偈 , 係 採 用 原 Apadana pp.8-13 辟 支 佛 之 說 明 。又 在 Cula–Niddesa pp.317-429( 暹 羅 本 ), 對 本 經 各 偈 , 有 逐 字 的 註 釋 。 希 望 讀 者 參 閱 南傳 大 藏 經 「 小 義 釋 經 」。 又 在 Mahauastu I,PP.357-359, eko care khadgavisanakalpo有 最 終 一 句 與 本 偈 同 類 之 偈 十 二 個 。2 本 偈 前 半 被 引 用 於 UdA,p.3 參 閱 Mahavastu I,P,358。3 「 如 犀 牛 」(khaggavisanakappa) 梵 語 Khadgavisanakaipa、 漢 譯 為 「 麟 角 喻 」。 麟 角 喻是 指 辟 支 佛 。 辟 支 佛 自 覺 而 不 救 他 。 不 與 他 人 相 交 往 , 具 行 獨 一 , 故 譬 喻 為 犀 牛 之 具 有 一角 。 故 本 偈 終 句 說 ;「 應 如 犀 牛 任 獨 行 」。4 本 偈 可 參 閱 Mahavastu I,p.358 Divyavadana P.294 金 色 王 經 ( 大 正 藏 三 、 三 八 九 b)及 大 毘 婆 沙 論 卷 一 二 六 ( 大 正 藏 二 七 、 六 六 ○a)。5 本 偈 參 閱 Mahavastu I,P.359。6 本 偈 被 引 用 於 UdAP.163;。7 本 偈 被 引 用 於 DA.I,P.207;MAII,P.213。 本 偈 前 半 被 引 用 於 khpA.P.147。8 晝 度 樹 (paricchattaka) 一 名 (kovilala) 是 一 種 落 葉 樹 , 據 云 產 於 三 十 三 天 。9 次 二 偈 可 參 照 M.III,P.154;V,IP.350;J.III,P.488;Dhp.328,329 偈 、 中 阿 含 七 二 經 長 壽 王 本 起經 ( 大 正 藏 一 、 五 二 五 c)、 四 分 律 卷 四 三 ( 大 正 藏 二 二 、 八 八 二 c)、 法 句 經 卷 下 象 喻 品( 大 正 藏 四 、 五 七 ○b) 等 。10 本 偈 可 參 閱 有 部 苾 芻 尼 毘 奈 耶 卷 二 ( 大 正 藏 二 三 、 九 一 五 b)。11 本 偈 前 半 被 引 用 於 SnA.P.509。12 「 五 種 欲 」(panca Kamaguna) 是 對 色 、 聲 、 香 、 味 、 觸 的 五 種 欲 。13 「 時 解 脫 」(samayika-vimutti) 依 註 為 世 間 定 。 世 間 定 之 根 本 , 在 每 入 四 禪 定 時 , 得 解脫 煩 惱 , 故 謂 世 間 定 為 時 解 脫 。14 與 本 偈 稍 相 類 似 之 偈 , 見 辟 支 佛 因 緣 論 卷 下 ( 大 正 藏 三 二 、 四 七 八 b)。15 本 偈 可 參 照 Mahavastu I,P.358。一 蛇 品 三 犀 牛 經--------------------------------------------------------------------------小 部 經 典 二一 九二 ○16 「 晝 度 樹 」 可 參 照 前 之 註 8。17 本 偈 可 參 照 Mahavastu I,P.357。18 本 偈 參 照 Sn. 213 偈 。19 本 偈 參 照 Mahavastu I,P.357。四 耕 田 婆 羅 墮 闍 經 113 如 是 我 聞 。 一 時 世 尊 住 在 摩 揭 陀 國 , 南 山 之 「 一 茅 」 婆 羅 門 村 。 爾 時 , 耕 田 婆 羅8


墮 闍 婆 羅 門 播 種 時 , 約 有 五 百 軛 牛 之 犁 鋤 。 時 世 尊 晨 早 著 衣 2( 僧 伽 梨 )、 持 缽 , 來至 ( 耕 田 婆 羅 墮 闍 ) 婆 羅 門 耕 作 之 處 。 爾 時 , 耕 田 婆 羅 墮 闍 婆 羅 門 以 食 物 分 配 農 夫等 。 時 世 尊 走 近 食 物 分 配 之 處 , 立 於 一 方 。 時 耕 田 婆 羅 墮 闍 婆 羅 門 見 世 尊 為 食 而 立 。見 已 , 白 世 尊 言 :「 沙 門 ! 我 耕 耘 且 播 種 , 耕 耘 且 播 種 而 後 食 。 沙 門 ! 汝 亦 當 耕 耘 且播 種 , 耕 耘 且 播 種 然 後 食 。」「 婆 羅 門 ! 我 亦 耕 耘 且 播 種 , 耕 耘 且 播 種 然 後 食 。」「 然我 等 未 見 卿 瞿 曇 之 軛 、 犁 鋤 、 鋤 頭 、 鞭 及 牛 。 世 尊 當 時 卻 言 :『 婆 羅 門 ! 我 亦 耕 耘且 播 種 , 耕 耘 且 播 種 然 後 食 。』」 耕 田 婆 羅 墮 闍 婆 羅 門 以 偈 白 佛 曰 :七 六 「 卿 既 自 稱 耕 耘 者 3 我 等 未 見 汝 耕 耘我 等 問 汝 耕 耘 法 請 為 我 等 說 耕 耘 」 ( 一 )七 七 「 信 為 種 子 苦 行 雨 慧 為 我 軛 與 犁 鋤慚 為 鋤 棒 意 為 勒 正 念 即 是 鋤 與 鞭 ( 二 )14 七 八 護 身 惡 行 語 惡 行 對 衣 食 住 腹 制 量智 諦 刈 除 煩 惱 草 自 制 柔 和 我 解 脫 ( 三 )七 九 精 進 為 我 荷 馱 牛 運 載 我 瑜 伽 安 穩向 前 行 進 無 退 轉 欲 至 彼 岸 無 愁 煩 ( 四 )八 ○ 如 是 行 此 之 耕 耘 獲 致 涅 槃 甘 露 果如 是 行 此 耕 耘 後 即 得 一 切 苦 解 脫 」 ( 五 )時 , 耕 田 婆 羅 墮 闍 婆 羅 門 , 以 大 青 銅 缽 , 盛 乳 粥 供 獻 世 尊 曰 :「 卿 瞿 曇 請 食 乳 粥 ;因 卿 所 耕 耘 , 可 獲 甘 露 果 。」八 一 「 唱 偈 得 食 非 正 食 4 婆 羅 門 依 偈 受 食一 蛇 品 四 耕 田 婆 羅 墮 闍 經--------------------------------------------------------------------------小 部 經 典 二二 一二 二非 諸 正 見 者 之 法唱 偈 得 食 諸 佛 斥婆 羅 門 淨 法 有 時 行 乞 乃 佛 生 活 法 ( 六 )八 二 具 一 切 德 諸 漏 盡 5 惡 作 寂 靜 是 大 仙依 偈 以 外 行 供 養 為 求 福 者 增 福 田 」 ( 七 )15 「 卿 瞿 曇 ! 我 此 乳 粥 應 與 何 人 ?」「 婆 羅 門 ! 我 未 見 含 括 天 、 魔 、 梵 天 之 一 切 世 界及 沙 門 、 婆 羅 門 、 天 、 人 等 之 中 , 除 如 來 與 如 來 弟 子 外 , 不 見 能 消 化 、 食 此 乳 粥 。故 汝 婆 羅 門 應 將 此 乳 粥 棄 於 無 草 之 地 或 沉 於 無 生 物 之 水 中 。」 時 耕 田 婆 羅 墮 闍 婆 羅 門將 此 乳 粥 流 入 無 生 物 水 中 。 當 乳 粥 投 注 水 中 , 立 起 沸 煙 , 發 出 嘶 嘶 聲 音 , 一 如 為 日光 熾 然 之 鋤 頭 投 入 水 中 所 發 嘶 嘶 聲 音 。 時 耕 田 婆 羅 墮 闍 婆 羅 門 身 毛 豎 立 、 大 為 悚 懼 ,即 來 至 世 尊 前 , 以 頭 伏 於 世 尊 足 下 , 白 世 尊 言 :「 卿 瞿 曇 ! 希 有 哉 ! 卿 瞿 曇 ! 希 有哉 ! 卿 瞿 曇 ! 譬 如 使 倒 者 起 , 使 蔽 者 開 , 教 迷 者 以 道 , 又 如 於 闇 夜 揭 舉 燈 火 使 具 眼16 者 得 見 諸 色 。 卿 瞿 曇 ! 汝 以 諸 多 之 教 說 說 法 , 我 願 歸 依 卿 瞿 曇 、 教 法 及 比 丘 眾 。 我欲 在 卿 瞿 曇 之 處 出 家 , 欲 得 受 具 足 戒 。」如 是 , 耕 田 婆 羅 墮 闍 婆 羅 門 , 即 於 世 尊 之 處 出 家 、 受 具 足 戒 。 而 於 受 戒 後 不 久 ,尊 者 婆 羅 闍 獨 處 遠 離 、 不 放 逸 、 熱 心 精 勤 獨 住 。 不 久 ---- 正 如 諸 善 男 子 正 得 由 家 出家 、 達 非 家 之 目 的 ---- 於 現 世 具 足 作 證 了 達 , 住 於 無 上 梵 行 之 終 局 ( 涅 槃 ), 於 生 已9


盡 、 梵 行 已 立 、 所 作 已 辦 、 了 知 更 復 不 至 輪 迴 苦 界 之 狀 態 。」 如 此 , 尊 者 婆 羅 墮 闍 ,即 得 成 為 阿 羅 漢 之 一 人 。以 上 耕 田 婆 羅 墮 闍 經 竟註 1 本 經 大 部 分 出 自 S.I.P.172f(S.7.2.1 kasi)。 本 經 與 kasi 耕 田 經 之 相 違 處 : 本 經 是 婆 羅 墮婆 羅 門 聞 佛 之 說 法 而 出 家 , 隨 後 遂 成 阿 羅 漢 ; 而 耕 田 經 則 說 此 婆 羅 門 歸 依 三 寶 成 優 婆塞 , 而 未 說 出 家 。 可 參 照 雜 阿 含 九 八 經 ( 大 正 藏 二 、 二 七 a 以 下 )、 別 譯 雜 阿 含 二 六 四 經( 大 正 藏 二 、 四 六 六 b 以 下 )。2 「 晨 早 著 衣 」 是 世 尊 與 諸 比 丘 日 常 乞 食 生 活 之 一 般 狀 態 。 佛 教 出 家 者 生 活 , 中 夜 吉 祥 臥 就 寢入 眠 、 初 夜 與 後 夜 坐 禪 或 經 行 。 天 曉 即 起 、 洗 面 漱 口 。 年 少 比 丘 為 長 老 比 丘 備 水 及 楊 枝 ,乃 至 作 其 他 之 瑣 務 以 及 灑 掃 僧 房 內 外 。 行 托 缽 之 前 , 再 度 坐 禪 至 世 人 早 餐 之 時 起 座 。 著 好安 陀 衣 ( 內 衣 )、 鬱 多 羅 僧 ( 上 衣 )、 繫 帶 , 以 僧 伽 梨 衣 ( 重 衣 ) 披 肩 , 盛 缽 入 袋 、 掛 於 頭一 蛇 品 四 耕 田 婆 羅 墮 闍 經--------------------------------------------------------------------------小 部 經 典 二二 三二 四頸 而 出 行 乞 。 彼 等 至 村 落 或 近 城 市 , 出 缽 持 於 手 上 , 以 僧 伽 梨 衣 纏 身 , 威 儀 莊 正 托 缽 。 以上 晨 早 著 衣 , 即 是 攜 缽 與 衣 之 謂 。3 以 下 之 五 偈 , 亦 出 於 S.I.P.172f。 相 當 於 漢 譯 於 偈 參 照 雜 阿 含 九 八 經 ( 大 正 藏 二 、 二 七 a以 下 )、 別 譯 雜 阿 含 二 六 四 經 ( 大 正 藏 二 、 四 六 六 b 以 下 )。4 本 偈 亦 出 於 S.I.P.167;P.168;P.173.Sn.480O 之 偈 。 被 引 用 於 MIL.P.228 偈 。 又 參 照 別 譯 雜 阿含 九 九 經 ( 大 正 藏 二 、 四 ○ 九 a)。5 本 偈 亦 出 於 S.I.P.167;P.168;P.173;Sn.481 偈 。 又 參 照 別 譯 雜 阿 含 九 九 經 ( 大 正 藏 二 、 四 ○九 a 以 下 )。五 淳 陀 經 1八 三 鐵 匠 之 子 淳 陀 曰 「 牟 尼 佛 陀 慧 廣 博離 愛 法 主 最 上 者我 輩 御 者 中 最 優世 間 沙 門 有 幾 何 謹 請 佛 陀 語 示 我 」 ( 一 )八 四 世 尊 宣 說 :「 淳 陀 !沙 門 有 四 無 第 五汝 今 現 問 為 汝 說17 勝 道 者 及 入 道 者 道 中 生 活 與 污 道 」 ( 二 )八 五 鐵 匠 之 子 淳 陀 曰 「 諸 佛 誰 是 勝 道 者云 何 無 比 說 入 道我 問 道 中 生 活 者為 我 說 明 污 道 者 」 ( 三 )八 六 「 離 煩 惱 箭 度 疑 惑 樂 趣 涅 槃 無 隨 貪天 人 世 界 為 導 師 佛 說 斯 人 勝 道 者 ( 四 )10


八 七 教 中 第 一 知 第 一 教 中 說 法 有 分 別斷 疑 不 動 之 牟 尼 第 二 比 丘 說 入 道 。 ( 五 )八 八 有 自 制 念 無 罪 句 親 聞 法 句 諸 善 說此 是 道 中 生 活 者 第 三 比 丘 為 依 道 ( 六 )八 九 覆 蓋 偽 裝 行 善 務 眾 中 傲 慢 污 在 家虛 談 諂 謾 不 自 制 非 勝 行 者 污 道 者 ( 七 )一 蛇 品 五 淳 陀 經--------------------------------------------------------------------------小 部 經 典 二二 五二 六九 ○ 有 聞 有 慧 聖 弟 子 洞 察 此 等 四 沙 門彼 等 一 切 知 如 斯如 斯 見 已 不 退 信18 云 何 染 污 不 染 污 淨 與 不 淨 可 辨 比 」 ( 八 )淳 陀 經 竟註 1 本 經 是 世 尊 臨 入 滅 之 前 , 住 於 波 婆 城 鐵 匠 之 子 淳 陀 所 有 菴 婆 園 時 , 佛 受 淳 陀 最 後 之 供 養 ,於 彼 時 佛 應 淳 陀 之 訊 問 有 關 四 種 沙 門 而 作 此 說 法 。 此 一 說 法 , 在 敘 述 佛 入 滅 前 後 之 巴 利 長部 大 般 涅 槃 經 (Mahaparinibbanasuttanta) 中 無 存 , 此 為 別 出 之 單 獨 經 。 漢 譯 長 阿 含 遊 行經 及 其 他 之 涅 槃 經 類 , 均 未 別 立 而 另 說 此 法 , 乃 是 包 含 在 涅 槃 經 中 。 即 在 : 長 阿 含 遊 行經 ( 大 正 藏 一 、 一 八 b)、 佛 般 泥 洹 經 卷 上 ( 大 正 藏 一 、 一 六 七 c 以 下 )、 般 泥 洹 經 卷 上 ( 大正 藏 一 、 一 八 三 b)、 有 部 毘 奈 耶 雜 事 卷 三 七 ( 大 正 藏 二 四 、 三 九 ○b 以 下 ) 包 含 有 與 本經 相 當 之 說 法 。 在 有 部 毘 奈 耶 雜 事 中 , 亦 有 與 本 經 極 為 相 似 之 說 法 。六 敗 亡 經 1如 是 我 聞 。 一 時 世 尊 住 舍 衛 城 祇 樹 給 孤 獨 園 。 時 有 一 容 貌 壯 麗 之 天 神 , 於 夜 稍過 時 分 , 遍 照 祇 園 各 角 落 。 走 近 世 尊 前 , 然 後 作 禮 , 立 於 一 方 。 天 神 以 偈 白 世 尊 :九 一 「 我 等 向 瞿 曇 世 尊 欲 請 問 敗 亡 者 人如 何 為 敗 亡 者 門 為 此 我 等 前 來 問 」 ( 一 )九 二 「 了 知 勝 存 者 容 易 了 知 敗 亡 者 容 易樂 法 者 為 勝 存 者 嫌 法 者 為 敗 亡 者 」 ( 二 )九 三 「 第 一 類 之 敗 亡 者 如 斯 我 等 能 了 知敢 請 世 尊 說 第 二 如 何 為 敗 亡 者 門 」 ( 三 )九 四 「 他 喜 無 寂 之 諸 人 喜 不 善 法 之 諸 人喜 惡 離 善 之 教 法 此 是 敗 亡 者 之 門 」 ( 四 )九 五 「 第 二 類 之 敗 亡 者 如 斯 我 等 能 了 知敢 問 世 尊 說 第 三 如 何 為 敗 亡 者 門 」 ( 五 )11


一 蛇 品 六 敗 亡 經--------------------------------------------------------------------------小 部 經 典 二二 七二 八19 九 六 「 睡 眠 集 會 之 為 事 又 懶 惰 而 不 精 進忿 恚 為 自 之 標 識 此 是 敗 亡 者 之 門 」 ( 六 )九 七 「 第 三 類 之 敗 亡 者 如 斯 我 等 能 了 知敢 問 世 尊 說 第 四 如 何 為 敗 亡 者 門 」 ( 七 )九 八 「 父 母 之 年 歲 已 老 2 不 是 復 居 盛 壯 人生 活 富 裕 不 奉 養 此 是 敗 亡 者 之 門 」 ( 八 )九 九 「 第 四 類 之 敗 亡 者 如 斯 我 等 能 了 知敢 問 世 尊 說 第 五 如 何 為 敗 亡 者 門 」 ( 九 )一 ○○ 「 婆 羅 門 或 是 沙 門 3 以 及 其 他 行 乞 者妄 語 欺 瞞 之 此 等 此 是 敗 亡 者 之 門 」 ( 一 ○)一 ○ 一 「 第 五 類 之 敗 亡 者 如 斯 我 等 能 了 知敢 問 世 尊 說 第 六 如 何 為 敗 亡 者 門 」 ( 一 一 )一 ○ 二 「 財 產 甚 多 有 金 銀 積 聚 富 裕 食 物 人獨 自 一 人 享 美 味 此 是 敗 亡 者 之 門 」 ( 一 二 )一 ○ 三 「 第 六 類 之 敗 亡 者 如 斯 我 等 能 了 知敢 問 世 尊 說 第 七 如 何 為 敗 亡 者 門 」 ( 一 三 )一 ○ 四 「 誇 慢 血 統 憍 財 富 矜 耀 自 家 之 姓 氏輕 蔑 己 身 親 戚 者 此 是 敗 亡 者 之 門 」 ( 一 四 )一 ○ 五 「 第 七 類 之 敗 亡 者 如 斯 我 等 能 了 知敢 問 世 尊 說 第 八 如 何 為 敗 亡 者 門 」 ( 一 五 )一 ○ 六 「 溺 著 女 色 耽 於 酒 終 日 酷 嗜 於 博 奕心 欲 求 得 反 而 失 此 是 敗 亡 者 之 門 」 ( 一 六 )20 一 ○ 七 「 第 八 類 之 敗 亡 者 如 斯 我 等 能 了 知敢 問 世 尊 說 第 九 如 何 為 敗 亡 者 門 」 ( 一 七 )一 ○ 八 「 己 妻 嫌 厭 不 滿 足 另 喜 他 人 之 妻 女樂 見 遊 蕩 諸 淫 女 此 是 敗 亡 者 之 門 」 ( 一 八 )一 ○ 九 「 第 九 類 之 敗 亡 者 如 斯 我 等 能 了 知敢 問 世 尊 說 第 十 如 何 為 敗 亡 者 門 」 ( 一 九 )一 蛇 品 六 敗 亡 經--------------------------------------------------------------------------小 部 經 典 二二 九三 ○一 一 ○ 「 年 齡 已 過 盛 壯 者 如 樹 果 實 之 熟 透連 牽 妻 女 散 步 行 嫉 妒 彼 女 夜 難 眠此 是 敗 亡 者 之 門 」 ( 二 ○)一 一 一 「 第 十 類 之 敗 亡 者 如 斯 我 等 能 了 知12


世 尊 請 語 第 十 一 如 何 為 敗 亡 者 門 」 ( 二 一 )一 一 二 「 不 論 男 人 或 婦 女 居 立 主 人 之 位 者散 財 破 產 耽 酒 肉 此 是 敗 亡 者 之 門 」 ( 二 二 )一 一 三 「 第 十 一 之 敗 亡 者 如 斯 我 等 能 了 知再 請 世 尊 語 十 二 何 為 敗 亡 者 之 門 」 ( 二 三 )一 一 四 「 生 於 剎 帝 利 家 者 財 產 小 而 渴 愛 大希 求 此 世 君 王 位 此 是 敗 亡 者 之 門 」 ( 二 四 )一 一 五 世 間 此 等 敗 亡 者 正 確 具 足 而 觀 見不 赴 敗 亡 成 聖 者 彼 等 幸 福 昇 天 界 」 ( 二 五 )敗 亡 者 經 竟註 1 依 本 經 之 註 書 為 佛 說 吉 祥 經 ( 經 集 小 品 第 四 、 大 吉 祥 經 ), 因 只 說 示 有 情 繁 榮 之 一 面 , 故諸 天 更 問 世 尊 , 世 間 之 有 情 , 緣 何 理 由 而 衰 亡 。 於 是 佛 於 說 吉 祥 經 之 次 日 , 為 彼 等 說 本 經 。又 與 本 經 相 當 諸 偈 , 見 雜 阿 含 一 二 七 九 經 ( 大 正 藏 二 、 三 五 二 a 以 下 )、 別 譯 雜 阿 含 二 七七 經 ( 大 正 藏 二 、 四 七 ○b 以 下 )。2 本 偈 參 照 Sn.124 偈 及 J.IV.P184。3 本 偈 參 照 Sn,129 偈 。七 賤 民 經 1p.21.如 是 我 聞 。 一 時 , 世 尊 住 舍 衛 城 給 孤 獨 園 。 時 世 尊 晨 早 著 衣 持 缽 及 僧 伽 梨 衣 ,為 行 乞 而 入 舍 衛 城 。 爾 時 , 事 火 婆 羅 墮 闍 婆 羅 門 之 居 所 , 然 神 火 之 燈 、 供 養 供 物 。時 世 尊 於 舍 衛 城 內 次 第 行 乞 , 走 近 事 火 婆 羅 墮 闍 婆 羅 門 之 居 處 。 事 火 婆 羅 墮 闍 婆 羅門 遙 見 世 尊 前 來 。 見 已 , 白 世 尊 言 :「 汝 ! 止 於 彼 處 , 低 級 偽 濫 沙 門 ! 止 於 彼 處 。 汝一 蛇 品 七 賤 民 經--------------------------------------------------------------------------小 部 經 典 二三 一三 二賤 民 者 , 賤 民 者 ! 止 於 彼 處 , 勿 近 神 聖 之 處 。」 世 尊 聞 是 言 已 , 即 向 事 火 婆 羅 墮 闍 婆羅 門 作 如 次 宣 示 :「 汝 婆 羅 門 ! 然 汝 知 賤 民 者 ? 汝 知 賤 民 者 之 法 耶 ?」「 卿 瞿 曇 ! 我不 知 禿 頭 者 事 , 亦 不 知 賤 民 者 之 法 。 卿 瞿 曇 ! 願 汝 說 示 , 我 欲 知 賤 民 者 事 與 禿 頭 者之 法 。」「 汝 婆 羅 門 ! 然 者 , 諦 聽 善 思 念 之 , 我 為 汝 說 。」「 卿 ! 唯 然 !「 事 火 婆 羅 墮 闍婆 羅 門 答 世 尊 已 , 世 尊 宣 說 如 次 :一 一 六 「 有 忿 者 或 有 恨 者 2 又 覆 蓋 偽 善 惡 人有 惡 邪 見 有 諂 者 應 知 彼 人 是 賤 民 ( 一 )一 一 七 一 生 或 是 二 生 者 加 害 此 世 之 生 類對 生 類 無 慈 愛 者 應 知 彼 人 是 賤 民 ( 二 )22 一 一 八 加 害 包 圍 及 掠 奪 村 落 都 市 諸 人 等13


此 輩 稱 為 壓 制 者 應 知 彼 人 是 賤 民 ( 三 )一 一 九 於 村 落 或 於 林 野 人 不 與 而 起 盜 心掠 奪 竊 取 他 人 物 應 知 彼 人 是 賤 民 ( 四 )一 二 ○ 實 是 承 蒙 受 負 債 對 汝 竟 說 未 貸 借迫 令 還 債 為 遁 辭 應 知 彼 人 是 賤 民 ( 五 )一 二 一 確 實 由 些 許 欲 心 殺 害 行 道 之 諸 人奪 取 他 人 些 許 物 應 知 彼 人 是 賤 民 ( 六 )一 二 二 為 己 為 人 為 財 物 恐 失 身 命 及 財 產為 人 作 證 說 虛 語 應 知 彼 人 是 賤 民 ( 七 )一 二 三 親 戚 或 友 人 之 妻 或 用 暴 力 或 合 意與 之 相 交 成 淫 行 應 知 彼 人 是 賤 民 ( 八 )一 二 四 父 母 之 年 歲 已 老 3 盛 壯 年 期 已 過 去生 活 富 裕 不 奉 養 應 知 彼 人 是 賤 民 ( 九 )一 二 五 父 母 兄 弟 及 姊 妹 或 對 父 母 與 親 戚以 加 害 語 惱 亂 者 應 知 彼 人 是 賤 民 ( 一 ○)一 二 六 若 人 詢 問 第 一 義 枉 教 於 不 饒 益 義隱 蔽 真 義 妄 語 者 應 知 彼 人 是 賤 民 ( 一 一 )一 二 七 多 作 惡 業 之 行 為 所 作 不 欲 令 人 知一 蛇 品 七 賤 民 經--------------------------------------------------------------------------小 部 經 典 二三 三三 四隱 蔽 真 象 行 為 者 應 知 彼 人 是 賤 民 ( 一 二 )一 二 八 時 到 他 家 去 作 客 蒙 受 佳 饌 之 饗 待客 來 不 作 還 饗 禮 應 知 彼 人 是 賤 民 ( 一 三 )一 二 九 婆 羅 門 或 者 沙 門 4 及 其 他 之 行 乞 者以 用 妄 語 之 欺 詐 應 知 彼 人 是 賤 民 ( 一 四 )23 一 三 ○ 婆 羅 門 或 者 沙 門 飯 食 之 時 將 來 臨出 語 惱 亂 而 不 與 應 知 彼 人 是 賤 民 ( 一 五 )一 三 一 此 世 愚 癡 之 所 纏 貪 求 些 許 金 錢 物常 為 不 實 言 語 者 應 知 彼 人 是 賤 民 ( 一 六 )一 三 二 自 己 宣 揚 自 己 行 且 又 輕 賤 於 他 人自 慢 實 乃 卑 賤 者 應 知 彼 人 是 賤 民 ( 一 七 )一 三 三 惱 害 乃 至 吝 嗇 者 惡 作 以 及 自 私 者誑 者 與 無 慚 愧 者 應 知 彼 人 是 賤 民 ( 一 八 )一 三 四 或 為 誹 謗 彼 佛 陀 或 為 誹 謗 彼 比 丘乃 至 在 家 之 佛 子 應 知 彼 人 是 賤 民 ( 一 九 )一 三 五 自 己 實 非 阿 羅 漢 5 聲 言 而 為 阿 羅 漢含 括 梵 天 世 間 賊此 實 最 下 之 賤 民我 為 汝 等 作 說 明 此 等 類 人 稱 賤 民 ( 二 ○)14


一 三 六 非 因 生 來 乃 賤 民 6 亦 非 生 是 婆 羅 門乃 由 依 行 是 賤 民 亦 依 行 是 婆 羅 門 ( 二 一 )一 三 七 我 說 如 此 之 真 偽 由 此 次 例 可 得 知殺 犬 之 摩 檀 迦 事 7 有 名 旃 陀 羅 之 子 ( 二 二 )24 一 三 八 然 彼 摩 檀 迦 得 難 所 得 第 一 之 名 聲多 剎 帝 利 婆 羅 門 齊 來 對 彼 施 供 養 ( 二 三 )一 三 九 彼 離 塵 垢 得 大 道 乘 得 天 乘 八 等 至離 卻 貪 欲 至 梵 天 彼 至 梵 天 無 遮 止 ( 二 四 )一 四 ○ 雖 生 誦 習 聖 典 家 因 緣 甚 深 婆 羅 門彼 等 造 作 諸 惡 業 屢 屢 近 行 於 此 者 ( 二 五 )一 蛇 品 七 賤 民 經--------------------------------------------------------------------------小 部 經 典 二三 五三 六一 四 一 乃 於 現 世 受 呵 責 以 至 來 世 生 惡 趣彼 等 趣 至 於 惡 趣又 受 種 種 之 呵 責雖 生 尊 位 難 遮 止 ( 二 六 )一 四 二 非 因 生 來 乃 賤 民 8 亦 非 生 是 婆 羅 門乃 由 依 行 當 賤 民 亦 依 行 是 婆 羅 門 」 ( 二 七 )事 火 婆 羅 墮 闍 婆 羅 門 聞 此 言 後 , 白 佛 言 :「 卿 瞿 曇 ! 希 有 哉 , 卿 瞿 曇 ! 希 有 哉 。卿 瞿 曇 ! 譬 如 使 倒 而 復 起 , 蔽 者 開 露 , 如 教 迷 者 以 道 , 如 暗 夜 揭 來 燈 火 , 使 具 眼 者得 見 諸 色 , 如 此 卿 瞿 曇 以 諸 多 之 教 說 說 法 。 我 願 歸 依 卿 瞿 曇 、 教 法 、 比 丘 僧 。 卿 瞿曇 ! 由 今 日 以 後 , 以 至 壽 盡 , 認 受 我 歸 依 為 優 婆 塞 。」賤 民 經 竟註 1 本 經 之 註 釋 書 中 以 事 火 婆 羅 墮 闍 經 (Aggika-Bharadvaja-sutta) 之 名 為 標 題 。 漢 譯 本 與本 經 相 當 之 經 為 雜 阿 含 一 ○ 二 經 ( 大 正 藏 二 、 二 八 b 以 下 ), 別 譯 本 雜 阿 含 二 六 八 經 ( 大正 藏 二 、 四 六 七 b 以 下 )。2 本 偈 亦 出 於 PTS.I,P.160。3 本 偈 參 照 Sn.98 偈 及 J.IV.P.184。4 本 偈 參 照 Sn.100。5 本 偈 參 照 十 誦 律 卷 二 卷 四 九 ( 大 正 藏 二 三 、 一 二 b、 三 五 六 c)、 有 部 毘 奈 耶 卷 一 ○( 大正 藏 二 三 、 六 七 六 a)、 有 部 苾 芻 尼 毘 奈 耶 卷 四 ( 大 正 藏 二 三 、 九 二 七 b)。6 本 偈 與 Sn.142 偈 同 。7 摩 檀 迦 (Matanga) 故 事 出 自 SnA.PP.184-191;J.IV.PP.376-389 等 。8 本 偈 與 Sn.136 偈 同 。 又 出 自 SnA,P.192。八 慈 經 115


一 四 三 義 巧 之 人 現 觀 行 彼 涅 槃 之 寂 靜 句有 能 耿 直 且 端 正 善 語 柔 和 無 過 慢 ( 一 )一 四 四 心 中 知 足 且 易 養 生 活 簡 素 無 雜 行一 蛇 品 八 慈 經--------------------------------------------------------------------------小 部 經 典 二三 七三 八諸 根 寂 靜 且 聰 明 不 諂 檀 越 無 隨 貪 ( 二 )一 四 五 雖 受 諸 識 者 非 難 不 行 一 切 雜 穢 行但 修 慈 悲 安 樂 法 與 眾 生 幸 福 安 穩 2 ( 三 )一 四 六 任 何 生 物 及 生 類 怖 動 者 與 定 立 者任 何 長 身 大 身 者中 身 者 與 短 軀 者微 細 者 與 粗 大 者 ( 四 )26 一 四 七 目 見 者 與 不 見 者 住 遠 者 與 不 遠 者已 生 者 與 住 胎 者 3 利 樂 此 等 諸 有 情 ( 五 )一 四 八 彼 此 互 相 勿 欺 瞞 任 何 處 人 勿 輕 賤勿 作 惱 害 瞋 恚 想 不 欲 使 人 受 苦 辛 ( 六 )一 四 九 恰 似 母 有 獨 生 子 甘 為 守 護 捨 身 命修 習 無 量 大 慈 意 一 切 生 類 如 斯 對 ( 七 )一 五 ○ 善 待 世 間 諸 眾 生 無 量 慈 意 應 習 生上 下 縱 橫 無 障 礙 既 無 怨 恨 亦 無 敵 ( 八 )一 五 一 行 住 坐 臥 如 實 知 住 立 慈 祥 正 念 中遠 離 睡 眠 獅 子 臥 佛 教 名 謂 慈 梵 住 ( 九 )一 五 二 具 足 戒 律 成 正 見 不 從 惡 見 隨 煩 惱調 伏 諸 欲 莫 貪 求 從 此 不 再 入 母 胎 ( 一 ○)大 悲 經 竟註 1 本 經 亦 出 於 Khuddaka-patha P.8( 小 誦 經 第 九 經 )。 依 據 Manoratha-purani II,P.342、本 經 一 名 慈 護 咒 (Metta-paritta)。 是 故 可 知 本 經 常 用 為 護 咒 。 本 經 乃 世 尊 在 雪 山 之 麓 、為 諸 天 神 所 惱 亂 之 比 丘 , 作 為 護 咒 及 業 處 ( 禪 定 觀 法 之 對 象 ) 所 說 之 經 。2 以 下 之 二 句 被 引 用 於 Visudahi-magga P.297。3 「 已 生 者 」(bhuta) 指 已 生 更 無 生 之 阿 羅 漢 。一 蛇 品 八 慈 經--------------------------------------------------------------------------小 部 經 典 二三 九四 ○p.27.九 雪 山 [ 夜 叉 ] 經 116


一 五 三 薩 達 其 羅 夜 叉 曰 :「 今 當 十 五 布 薩 日 2 天 輝 晚 霞 夜 近 時我 等 當 謁 高 名 師 不 見 瞿 曇 在 何 處 」 ( 一 )一 五 四 黑 摩 瓦 特 夜 叉 曰 :「 彼 對 一 切 有 情 眾 善 能 平 等 確 立 否彼 對 好 惡 有 思 惟 善 能 自 在 統 制 否 」 ( 二 )一 五 五 婆 多 耆 利 夜 叉 曰 :「 彼 對 一 切 有 情 眾 善 能 平 等 得 確 立彼 對 好 惡 有 思 惟 善 能 自 在 行 統 制 」 ( 三 )一 五 六 喜 瑪 遠 達 夜 叉 曰 :「 不 取 非 所 與 者 否 對 諸 生 物 自 制 否由 諸 放 逸 遠 離 否 禪 定 有 無 遣 除 否 」 ( 四 )一 五 七 婆 多 耆 利 夜 叉 曰 :「 不 被 與 者 決 不 取 對 諸 生 物 有 自 制由 諸 放 逸 得 遠 離 佛 對 禪 定 無 遣 除 ( 五 )一 五 八 喜 瑪 遠 達 夜 叉 曰 :「 汝 不 作 妄 語 者 否 汝 不 作 惡 口 者 否28 不 言 毀 傷 之 語 否 不 語 無 義 綺 語 否 」 ( 六 )一 五 九 婆 多 耆 利 夜 叉 曰 :「 彼 乃 不 作 妄 語 者 以 至 不 作 惡 口 者不 言 毀 傷 之 言 語 彼 以 慧 智 語 勝 義 」 ( 七 )一 六 ○ 喜 瑪 遠 達 夜 叉 曰 :「 於 諸 欲 無 染 著 否 心 不 雜 混 污 濁 否已 能 超 越 愚 癡 否 佛 對 諸 法 具 眼 否 ( 八 )一 六 一 婆 多 耆 利 夜 叉 曰 :「 彼 不 染 著 於 諸 欲 心 亦 無 雜 混 污 濁一 蛇 品 九 雪 山 經--------------------------------------------------------------------------小 部 經 典 二四 一四 二已 超 越 一 切 愚 癡 佛 對 諸 法 有 具 眼 」 ( 九 )一 六 二 喜 瑪 遠 達 夜 叉 曰 :「 有 成 就 具 足 明 否 彼 行 已 為 清 淨 否彼 諸 有 漏 已 盡 否 有 無 再 生 後 有 否 」 ( 一 ○)29 一 六 三 婆 多 耆 利 夜 叉 曰 :「 必 以 明 成 就 具 足 彼 之 行 為 亦 清 淨一 切 諸 有 漏 已 盡 無 有 後 有 之 再 生 ( 一 一 )一 六 三 牟 尼 身 意 具 正 業 正 語 等 業 已 具 成彼 佛 成 具 明 行 足 汝 應 如 法 行 讚 嘆 ( 一 一 之 一 )一 六 三 牟 尼 身 意 具 正 業 正 語 等 業 已 具 成17


彼 佛 成 具 明 行 足 汝 應 如 法 行 隨 喜 ( 一 一 之 二 )一 六 四 牟 尼 身 意 具 正 業 正 語 等 業 已 具 成彼 佛 成 具 明 行 足 我 等 應 見 彼 瞿 曇 ( 一 二 )一 六 五 如 鹿 之 脛 有 瘦 身 3 叡 智 少 食 不 動 貪林 中 禪 思 有 牟 尼 讓 我 等 詣 見 瞿 曇 ( 一 三 )一 六 六 斷 除 諸 欲 無 期 待 坐 如 師 子 行 如 象離 於 死 魔 解 脫 者 我 等 近 前 問 世 尊 ( 一 四 )一 六 七 宣 說 者 及 解 脫 者 一 切 諸 法 悟 達 者怨 恨 怖 畏 越 度 者 我 等 欲 問 瞿 曇 佛 」 ( 一 五 )一 六 八 喜 瑪 遠 達 夜 叉 曰 :「 何 時 之 生 起 世 間 4 對 於 何 者 為 親 愛世 間 有 何 可 執 取 因 何 成 為 世 間 害 ( 一 六 )30 一 六 九 世 尊 告 喜 瑪 遠 達 :「 世 間 有 時 生 起 六 5 眾 生 對 六 生 起 愛世 間 唯 有 執 取 六 生 起 六 欲 害 世 間 」 ( 一 七 )一 七 ○ 「 世 間 因 此 而 受 害 何 以 世 人 偏 執 取請 問 以 語 出 脫 道 云 何 由 苦 得 解 脫 」 ( 一 八 )一 七 一 「 世 間 原 有 五 種 欲 6 第 六 心 欲 意 所 示一 蛇 品 九 雪 山 經--------------------------------------------------------------------------小 部 經 典 二四 三四 四若 離 此 等 六 種 欲 如 此 由 苦 得 解 脫 ( 一 九 )一 七 二 世 間 以 此 出 脫 道 對 汝 等 如 實 宣 說我 為 汝 等 宣 斯 說 如 斯 由 苦 得 解 脫 」 ( 二 ○)一 七 三 「 誰 度 此 世 之 瀑 流 7 誰 渡 此 世 浪 洋 海無 有 支 援 無 依 賴 有 誰 不 沉 生 死 海 」 ( 二 一 )一 七 四 「 一 生 常 時 戒 成 具 有 慧 善 作 三 等 持內 有 思 慮 正 念 者 得 渡 難 渡 之 暴 流 」 ( 二 二 )一 七 五 「 遠 離 欲 愛 之 妄 想 超 越 一 切 諸 有 結可 得 滅 盡 喜 與 有 彼 乃 不 沉 於 深 海 」 ( 二 三 )一 七 六 「 見 甚 深 慧 微 妙 義 不 著 欲 有 無 所 有於 一 切 處 得 解 脫 見 此 經 行 彼 大 仙 」 ( 二 四 )一 七 七 「 見 微 妙 義 有 高 名 8 與 慧 不 著 欲 藏 識 931 遍 知 一 切 有 善 慧 見 此 經 行 彼 大 仙 」 ( 二 五 )一 七 八 「 我 等 今 日 見 善 義 10 善 義 光 輝 善 現 起我 等 于 此 渡 暴 流 得 見 無 漏 之 正 覺 ( 二 六 )一 七 九 我 等 一 千 諸 夜 叉 皆 向 尊 師 為 歸 依既 有 神 變 之 名 聲 我 等 尊 師 無 上 師 ( 二 七 )一 八 ○ 我 等 由 村 復 至 村 11 由 山 至 山 更 徘 徊18


今 再 禮 拜 正 覺 者 善 法 性 法 比 丘 眾 」 ( 二 八 )雪 山 [ 夜 叉 ] 經 竟註 1 依 本 經 之 註 : 前 世 有 出 家 積 善 根 之 二 人 , 一 人 為 過 失 , 今 生 作 夜 叉 王 , 各 為 五 百 夜 叉 之 首領 ; 一 夜 叉 住 雪 山 , 一 夜 叉 住 中 印 度 七 岳 。 彼 等 知 世 尊 出 世 成 佛 , 共 來 聞 佛 說 法 。 與 本 經漢 譯 本 相 當 之 經 典 , 見 雜 阿 含 一 三 二 九 經 ( 大 正 藏 二 、 三 六 五 c 以 下 )、 別 譯 本 則 為 雜 阿含 三 二 八 經 ( 大 正 藏 二 、 四 八 三 c 以 下 )、 義 足 經 卷 下 兜 勒 梵 志 經 ( 大 正 藏 四 、 一 八 三 b以 下 )、 立 世 阿 毘 曇 論 卷 一 、 夜 叉 神 品 ( 大 正 藏 三 二 、 一 七 七 b 以 下 ) 等 。 此 等 之 中 , 立世 阿 毘 曇 論 與 本 經 最 為 接 近 , 義 足 經 則 居 次 , 雜 阿 含 經 與 本 經 相 差 最 差 遠 。 但 由 以 上 漢 譯諸 經 相 互 關 係 作 比 較 , 亦 有 與 本 經 之 關 係 相 近 者 。一 蛇 品 九 雪 山 經--------------------------------------------------------------------------小 部 經 典 二四 五四 六2 以 下 二 偈 被 引 用 於 AA.I,P.239。3 本 偈 前 半 與 次 偈 , 亦 出 於 S.I,P.16。4 次 二 偈 亦 出 於 S.I,P.41。 與 此 等 漢 譯 之 相 當 偈 , 見 雜 阿 含 一 ○○ 八 經 ( 大 正 藏 二 、 二 六 四a)、 雜 阿 含 一 三 二 六 經 ( 大 正 藏 二 、 三 六 四 c)、 別 譯 本 雜 阿 含 二 三 五 經 ( 大 正 藏 二 、 四五 九 a 以 下 )、 有 部 毘 奈 耶 卷 四 七 ( 大 正 藏 二 三 、 八 八 四 c)。5 「 六 」 係 指 眼 、 耳 、 鼻 、 舌 、 身 、 意 之 內 六 處 與 色 、 聲 、 香 、 味 、 觸 、 法 之 外 六 處 。6 本 偈 亦 出 於 S.I,P.16。 與 Mahavastu III,P. 417 雜 阿 含 六 ○ 二 經 ( 大 正 藏 二 、 一 六 一 a)、請 參 閱 別 譯 本 雜 阿 含 一 七 七 經 ( 大 正 藏 二 、 四 三 八 a 以 下 )。 四 分 律 卷 三 二 ( 大 正 藏 二 二 、七 九 二 c 以 下 ) 之 偈 , 部 分 亦 與 本 偈 相 類 。7 以 下 三 偈 與 S.I,P.53. 雜 阿 含 一 二 六 九 經 、 一 三 一 六 經 ( 大 正 藏 二 、 三 四 八 c、 三 六 一 b 以下 )、 別 譯 本 雜 阿 含 一 七 八 經 、 三 一 五 經 ( 大 正 藏 二 、 四 三 八 b、 四 七 九 c)、 瑜 伽 師 地 論卷 一 八 ( 大 正 藏 三 ○、 三 七 六 b) 請 參 閱 。8 本 偈 亦 出 於 S.I,P.33。9 欲 阿 賴 耶 (kamalaya), 關 於 欲 是 指 渴 愛 與 邪 見 二 者 。 阿 賴 耶 有 執 著 之 義 。10 本 偈 前 半 其 表 面 意 義 是 :「 今 日 我 等 迎 接 好 日 , 天 明 美 麗 的 曙 光 , 使 我 等 神 清 氣 爽 而 出 。」而 本 偈 所 譯 乃 是 其 兩 面 的 含 義 。11 本 偈 參 照 SN.192 偈 。一 ○ 曠 野 ( 夜 叉 ) 經 1如 是 我 聞 。 一 時 , 世 尊 住 曠 野 之 曠 野 夜 叉 棲 息 處 。 時 曠 野 夜 叉 來 詣 世 尊 前 , 近前 白 世 尊 言 :「 沙 門 ! 汝 去 。」 世 尊 :「 友 ! 唯 諾 」 即 去 。「 沙 門 ! 汝 來 。」 世 尊 :「 友 !唯 諾 。」 即 來 。 曠 野 夜 叉 再 度 白 世 尊 言 :「 沙 門 ! 汝 去 。」 世 尊 :「 友 ! 唯 諾 。」 即 去 。「 沙 門 ! 汝 來 。」 世 尊 :「 友 ! 唯 諾 。」 即 來 。 曠 野 夜 叉 三 度 白 世 尊 言 :「 沙 門 ! 汝 去 。」世 尊 :「 友 ! 唯 諾 。」 即 去 。「 沙 門 ! 汝 來 。」 世 尊 :「 友 ! 唯 諾 。」 即 來 。 曠 野 夜 叉 四19


度 白 世 尊 言 :「 沙 門 ! 汝 去 。」[ 世 尊 :]「 友 ! 汝 欲 我 去 , 我 不 去 。 汝 可 作 汝 想 欲 之32 事 。」「 沙 門 ! 我 將 問 汝 , 若 汝 不 給 我 解 答 , 我 將 令 汝 心 錯 亂 、 撕 裂 汝 心 臟 、 或 捉 汝 兩一 蛇 品 一 ○ 曠 野 經--------------------------------------------------------------------------小 部 經 典 二四 七四 八足 投 向 恆 河 彼 岸 。」[ 世 尊 曰 :]「 友 ! 含 括 天 、 魔 、 梵 天 世 界 , 於 沙 門 、 婆 羅 門 、天 、 人 等 大 眾 之 中 , 未 曾 見 能 令 我 心 錯 亂 、 撕 裂 我 心 臟 、 或 捉 我 兩 足 投 至 恆 河 彼 岸者 。 但 友 ! 汝 若 欲 問 , 即 當 問 。」時 曠 野 夜 叉 以 偈 白 世 尊 :一 八 一 「 此 世 何 者 最 勝 寶 2 如 何 善 行 聚 樂 人何 者 味 中 最 美 味 如 何 之 命 最 勝 命 」 ( 一 )一 八 二 「 此 世 信 為 最 勝 寶 施 戒 善 行 最 可 樂第 一 義 諦 味 最 美 慧 命 乃 為 最 勝 命 」 ( 二 )一 八 三 「 云 何 能 渡 此 瀑 流 3 云 何 能 渡 此 海 洋云 何 能 越 度 苦 惱 云 何 能 得 遍 清 淨 」 ( 三 )33 一 八 四 「 依 信 始 能 渡 瀑 流 4 依 不 放 逸 度 海 洋依 精 進 能 越 苦 惱 依 慧 始 能 得 遍 淨 」 ( 四 )一 八 五 「 云 何 而 能 得 智 慧 5 云 何 而 能 得 財 寶云 何 而 獲 得 稱 譽云 何 而 結 交 友 誼云 何 而 得 此 世 界 至 他 世 界 無 愁 煩 」 ( 五 )一 八 六 「 汝 欲 獲 得 涅 槃 道 6 應 信 阿 羅 漢 諸 法心 不 放 逸 聰 明 者 依 聞 六 欲 得 智 慧 ( 六 )一 八 七 行 所 當 行 耐 荷 負 7 勤 奮 鬥 者 得 財 富依 真 實 語 獲 稱 譽 與 所 欲 者 結 友 誼 」 ( 七 )一 八 八 「 實 語 善 心 精 進 捨 此 等 四 法 信 為 主在 俗 生 活 若 存 此 當 至 他 界 無 愁 煩 ( 八 )一 八 九 實 語 調 御 捨 忍 辱 8 此 四 勝 者 應 須 知但 欲 廣 知 其 他 等 問 他 沙 門 婆 羅 門 」 ( 九 )一 九 ○ 「 何 須 再 問 他 彼 等 應 問 之 人 云 何 存現 世 後 世 安 隱 法 云 何 當 得 知 原 因 」 ( 一 ○)一 九 一 佛 實 為 我 得 饒 益 今 特 來 此 住 曠 野我 今 已 知 何 所 施 能 令 我 得 大 果 報 ( 一 一 )一 九 二 我 今 由 村 復 至 村 9 由 城 至 城 且 徘 徊一 蛇 品 一 ○ 曠 野 經--------------------------------------------------------------------------小 部 經 典 二四 九五 ○20


今 且 禮 拜 正 覺 者 善 法 性 等 之 諸 法 ( 一 二 )曠 野 [ 夜 叉 ] 經 竟註 1 本 經 說 示 佛 對 曠 野 夜 叉 化 導 。 本 經 亦 出 於 S.I,PP.213-215(SIC.12.Alavam), 是 為 此 經 之原 貌 。 可 參 照 漢 譯 雜 阿 含 一 三 二 六 經 ( 大 正 藏 二 、 三 六 四 b 以 下 )、 別 譯 本 雜 阿 含 三 二 五經 ( 大 正 藏 二 、 四 八 二 c 以 下 )、 有 部 毘 奈 耶 卷 四 七 ( 大 正 藏 二 三 、 八 八 四 b 以 下 )。 此 等漢 譯 相 當 之 經 中 , 以 雜 阿 含 三 二 五 經 與 本 經 最 為 接 近 。2 以 下 之 二 偈 亦 出 於 前 註 之 諸 經 及 S.I,P.42。 在 雜 阿 含 一 ○ 一 三 經 ( 大 正 藏 二 、 二 六 五 a)、別 譯 本 雜 阿 含 二 四 ○ 經 ( 大 正 藏 二 、 四 六 ○a)、 出 曜 經 卷 一 二 ( 大 正 藏 四 、 六 七 三 a)、法 集 要 頌 經 卷 一 ( 大 正 藏 四 、 七 八 二 a) 中 亦 有 此 等 相 當 偈 頌 。3 以 下 之 二 偈 , 除 出 於 前 註 之 諸 經 外 , 可 參 照 雜 阿 含 六 ○ 三 經 、 一 三 九 經 ( 大 正 藏 二 、 一 六一 a 以 下 、 三 六 七 a), 別 譯 本 : 雜 阿 含 三 二 八 經 ( 大 正 藏 二 、 四 八 五 a)、 瑜 伽 師 地 論 卷一 八 ( 大 正 藏 三 ○、 三 七 五 c 以 下 )。4 本 偈 被 引 用 於 Mil.P.36。 又 與 本 偈 之 相 當 者 , 見 大 毘 婆 沙 論 卷 一 四 二 ( 大 正 藏 二 七 、 七 三一 c)、 阿 毘 曇 毘 婆 沙 論 卷 三 七 ( 大 正 藏 二 八 、 二 七 三 c)。5 本 偈 與 一 八 七 偈 為 稍 相 類 似 之 偈 , 出 於 雜 阿 含 一 二 八 二 經 ( 大 正 藏 二 、 三 五 三 a), 別 譯雜 阿 含 二 八 ○ 經 、 三 二 五 經 ( 大 正 藏 二 、 四 七 一 b、 四 八 三 a)、 瑜 伽 師 地 論 卷 一 八 ( 大正 藏 三 ○、 三 七 五 b)。6 本 偈 可 參 照 出 曜 經 卷 一 二 ( 大 正 藏 四 、 六 七 三 b)、 法 集 要 頌 經 卷 一 ( 大 正 藏 四 、 七 八 二a 以 下 )。7 本 偈 前 半 被 引 用 於 KhpA.P.139。8 以 下 二 偈 之 相 似 偈 頌 可 見 雜 阿 含 一 三 二 九 經 ( 大 正 藏 二 、 三 六 七 a)。 一 八 九 偈 後 半 被 引用 於 Sn.I,p.26。9 本 偈 被 引 用 於 DA.I,P.232;MA.I,P.133;AA.II,p.110。 參 照 一 八 ○ 偈 。p.34.一 一 征 勝 經 1一 九 三 或 立 或 步 行 或 坐 又 或 臥一 蛇 品 一 一 征 勝 經--------------------------------------------------------------------------小 部 經 典 二五 一五 二身 有 屈 與 伸 此 是 身 動 作 ( 一 )一 九 四 骨 腱 相 結 聯 2 深 皮 肉 上 塗表 皮 外 包 蔽 如 實 不 見 身 ( 二 )一 九 五 身 充 腸 與 胃 肝 臟 與 膀 胱心 臟 與 肺 臟 腎 臟 與 脾 臟 ( 三 )一 九 六 充 洟 與 唾 液 充 汗 與 脂 肪21


關 節 血 滑 液 膽 汁 與 油 膏 ( 四 )一 九 七 此 身 有 九 孔 3 常 時 流 不 淨由 眼 流 眼 垢 由 耳 流 耳 垢 ( 五 )一 九 八 由 鼻 流 洟 液 時 口 吐 膽 汁時 時 咳 出 痰 由 身 流 汗 水 ( 六 )一 九 九 此 頭 雖 空 洞 其 中 腦 充 滿愚 者 障 無 明 常 思 身 是 淨 ( 七 )二 ○○ 一 旦 身 死 至 膨 脹 成 青 瘀墓 場 橫 棄 置 親 兄 弟 不 顧 ( 八 )二 ○ 一 屍 體 為 狗 噉 野 干 狼 蛆 蟲鴉 鷲 同 來 啄 其 他 生 物 拖 ( 九 )35 二 ○ 二 聞 已 佛 之 語 中 有 慧 比 丘遍 知 身 不 淨 彼 則 見 如 實 ( 一 ○)二 ○ 三 生 身 同 如 屍 屍 同 如 生 身內 臟 與 外 體 對 身 應 離 欲 ( 一 一 )二 ○ 四 具 慧 之 比 丘 遠 離 貪 與 欲甘 露 無 有 死 證 得 涅 槃 句 ( 一 二 )二 ○ 五 愛 此 人 間 身 4 不 淨 實 惡 臭充 滿 諸 污 穢 流 漏 此 彼 處 ( 一 三 )二 ○ 六 如 此 不 淨 身 猶 自 思 高 揚輕 視 他 人 者是 無 見 愚 盲征 勝 經 竟一 蛇 品 一 一 征 勝 經--------------------------------------------------------------------------小 部 經 典 二五 三五 四註 1 在 註 釋 書 中 , 本 經 之 標 題 為 身 斷 壞 經 kayavicchedanika-sutta。 本 經 之 由 來 , 依 註 所 示 ,因 佛 訪 問 迦 毘 羅 城 , 令 使 多 數 釋 迦 族 子 弟 出 家 。 醯 摩 迦 釋 迦 王 (khemaka-Sakkaraja)之 女 , 許 婚 佛 弟 難 陀 。 彼 女 為 國 中 第 一 美 人 , 名 為 言 Janapada-kalyani-Nanda( 即 孫 陀 利難 陀 )。 彼 女 因 失 夫 , 不 得 已 而 出 家 , 實 則 並 非 真 信 佛 教 。 世 尊 為 止 彼 女 之 欲 心 , 使 感 世間 之 無 常 , 於 是 化 作 妙 齡 絕 世 之 美 人 , 令 奉 侍 自 己 。 此 化 女 最 初 十 五 六 歲 , 次 第 成 為 二 十歲 、 三 十 歲 、 四 五 十 歲 乃 至 百 歲 之 老 嫗 , 老 衰 而 無 昔 日 之 容 貌 , 遂 即 死 去 。 其 屍 體 膨 脹 、腐 敗 、 爛 壞 、 化 現 為 白 骨 。 遂 令 彼 女 入 正 修 行 , 成 阿 羅 漢 果 。 本 經 即 是 當 時 為 彼 女 之 說 法 。本 經 之 經 名 征 勝 經 , 即 意 味 說 示 征 服 欲 愛 之 經 意 。 如 註 釋 書 為 身 斷 壞 經 之 經 名 , 乃 最 適切 。 以 上 孫 陀 利 難 陀 故 事 在 本 經 之 註 (SnA.P.241-243) 以 外 , 亦 出 於 Dhpa,III,P.113-119。2 以 下 之 六 偈 亦 出 於 J.I.P.146。3 九 孔 (nava sota) 指 兩 眼 、 兩 耳 、 兩 鼻 、 口 、 大 小 便 孔 。4 本 偈 亦 出 於 Thag.453 偈 。22


一 二 牟 尼 經 1二 ○ 七 渴 愛 邪 見 生 怖 畏 2 居 家 所 緣 塵 垢 生捨 斷 親 暱 不 居 家 此 實 牟 尼 之 偉 見 ( 一 )二 ○ 八 斷 絕 煩 惱 勿 生 長 現 世 煩 惱 勿 任 生彼 牟 尼 中 第 一 者 見 此 涅 槃 寂 靜 仙 ( 二 )36 二 ○ 九 考 量 煩 惱 亡 種 子 勿 使 愛 潤 生 活 動牟 尼 實 見 生 滅 盡 不 入 輪 迴 捨 斷 尋 ( 三 )二 一 ○ 了 知 所 住 煩 惱 愛 是 等 一 一 不 欲 求牟 尼 實 離 諸 貪 欲 捨 欲 勤 修 達 彼 岸 ( 四 )二 一 一 一 切 勝 知 有 善 慧 3 一 切 諸 法 無 執 著捨 盡 渴 愛 解 脫 者 彼 諸 賢 者 知 牟 尼 ( 五 )二 一 二 禁 行 具 備 戒 慧 力 4 等 持 一 心 有 定 念脫 著 除 障 無 漏 者 彼 諸 賢 者 知 牟 尼 ( 六 )一 蛇 品 一 二 牟 尼 經--------------------------------------------------------------------------小 部 經 典 二五 五五 六二 一 三 牟 尼 獨 行 不 放 逸 5 如 師 子 不 畏 諸 聲 6如 風 行 不 著 諸 網如 蓮 出 水 無 塗 著毀 譽 褒 貶 無 動 遷導 他 不 被 他 導 者彼 諸 賢 者 知 牟 尼 ( 七 )37 二 一 四 他 人 極 端 施 毀 語 柱 立 無 動 心 泰 然離 貪 諸 根 成 等 持 彼 諸 賢 者 知 牟 尼 ( 八 )二 一 五 如 梭 柱 立 自 端 直 於 諸 惡 業 嫌 忌 者正 與 不 正 細 觀 察 彼 諸 賢 者 知 牟 尼 ( 九 )二 一 六 業 制 自 已 不 行 惡 幼 年 中 年 皆 自 制自 無 惱 害 不 惱 他 彼 諸 賢 者 知 牟 尼 ( 一 ○)二 一 七 依 存 他 施 得 上 食 78 或 中 或 殘 均 無 別心 中 無 賞 亦 無 貶 彼 諸 賢 者 知 牟 尼 ( 一 一 )二 一 八 青 壯 之 時 遠 女 色 牟 尼 離 淫 不 縛 著離 憍 解 脫 不 放 逸 彼 諸 賢 者 知 牟 尼 ( 一 二 )二 一 九 了 知 世 間 第 一 義 越 度 大 海 與 瀑 流斷 除 漏 縛 無 依 止 彼 諸 賢 者 知 牟 尼 ( 一 三 )二 二 ○ 在 家 出 家 兩 不 同 在 家 善 務 養 妻 子出 家 漏 盡 斷 我 執在 家 害 物 不 自 制牟 尼 自 制 常 護 生 ( 一 四 )二 二 一 青 頸 孔 雀 翱 翔 空 9 不 如 天 鵝 快 速 力在 家 如 斯 均 難 比 林 中 禪 思 之 牟 尼 ( 一 五 )23


牟 尼 經 竟以 上 蛇 品 第 一 竟 。總 攝 頌蛇 與 陀 尼 耶純 陀 與 敗 亡七 岳 與 曠 野此 等 十 二 經犀 角 與 耕 田賤 民 與 慈 經征 勝 與 牟 尼總 名 謂 蛇 品一 蛇 品 一 二 牟 尼 經--------------------------------------------------------------------------小 部 經 典 二五 七五 八註 1 本 經 依 註 釋 文 所 示 , 並 非 一 時 對 一 人 所 說 , 而 是 在 種 種 場 合 對 種 種 人 所 說 , 是 對 有 關 牟 尼( 真 實 之 比 丘 ) 之 行 , 彙 集 所 說 。2 本 偈 被 引 用 於 Mil.P.211,P.385。3 本 偈 可 參 照 S.II.P.284, 雜 阿 含 一 ○ 七 一 經 ( 大 正 藏 二 、 二 七 八 c), 別 譯 雜 阿 含 一 ○ 經 ( 大正 藏 二 、 三 七 六 b)4 「 禁 行 」(vata) 是 頭 陀 行 (dhutanga)。 有 關 頭 陀 之 事 , 參 照 「 清 淨 道 論 」 第 二 品 。5 本 偈 可 參 照 Mahavastu III,P.110, 四 分 律 卷 一 六 ( 大 正 藏 二 二 、 六 七 三 c)。6 以 下 之 三 句 參 照 Sn.71 偈 。7 本 偈 被 引 用 於 DhpA.Iv,P.99。8 「 由 上 之 食 」 是 由 甕 中 最 初 取 出 之 食 。「 由 中 」 是 由 中 之 食 , 乃 由 甕 之 中 間 取 出 之 食 。「 殘 餘 」之 食 是 殘 留 甕 底 中 之 一 匙 二 匙 之 食 。9 與 本 偈 相 當 之 偈 見 別 譯 雜 阿 含 卷 ( 大 正 藏 二 、 三 七 四 b), 三 法 度 論 卷 上 ( 大 正 藏 二 五 、一 七 b), 大 智 度 論 ( 大 正 藏 二 五 、 八 四 b)。p.39.二小 品一 寶 經 1二 二 二 來 此 雲 集 諸 鬼 神 2 無 論 地 上 與 空 中諸 鬼 神 眾 皆 幸 福 恭 敬 諦 聽 我 所 說 ( 一 )二 二 三 諸 鬼 神 眾 請 傾 聽 3 須 對 人 類 施 慈 行不 分 晝 夜 運 供 物 是 故 護 彼 不 放 逸 ( 二 )二 二 四 此 世 他 世 多 財 富 4 勝 諸 天 界 有 財 寶無 有 等 勝 如 來 寶是 故 我 說 如 來 寶依 此 真 理 有 吉 祥 ( 三 )二 二 五 釋 迦 牟 尼 證 得 定 5 勝 滅 離 貪 甘 露 法24


此 即 殊 勝 為 法 寶 依 此 真 理 有 吉 祥 ( 四 )二 小 品 一 寶 經--------------------------------------------------------------------------小 部 經 典 二五 九六 ○二 二 六 最 勝 佛 陀 淨 讚 嘆 此 是 世 人 無 間 定 640 無 有 等 同 此 定 等 依 此 真 理 有 吉 祥 ( 五 )二 二 七 八 輩 善 人 皆 賞 讚 7 此 等 僧 眾 有 四 雙弟 子 應 施 善 逝 者施 與 彼 等 有 大 果此 即 殊 勝 為 僧 寶 依 此 真 理 有 吉 祥 ( 六 )二 二 八 持 意 堅 固 善 精 進 8 瞿 曇 教 中 無 欲 者彼 等 應 達 甘 露 門已 得 無 負 受 寂 定此 即 殊 勝 為 僧 寶 依 此 真 理 有 吉 祥 ( 七 )二 二 九 恰 似 帝 柱 依 大 地 9 四 方 之 風 不 能 動如 此 不 動 諸 聖 者此 等 諦 觀 謂 善 人此 即 殊 勝 為 僧 寶 依 此 真 理 有 吉 祥 ( 八 )二 三 ○ 甚 深 慧 者 善 說 示 10 明 暸 諸 聖 諦 仁 者若 彼 屢 屢 有 放 逸 彼 等 不 取 第 八 有 11此 即 殊 勝 為 僧 寶 依 此 真 理 有 吉 祥 ( 九 )二 三 一 彼 等 共 有 見 成 具 12 彼 等 實 能 捨 三 法41 捨 去 存 在 諸 身 見 懷 疑 乃 至 戒 禁 取更 由 四 惡 趣 解 脫 13 且 能 不 犯 六 重 罪 14此 即 殊 勝 為 僧 寶 依 此 真 理 有 吉 祥 ( 一 ○)二 三 二 假 令 彼 等 以 身 語 15 更 以 心 意 行 惡 業不 得 隱 蔽 而 懺 悔是 則 可 見 涅 槃 句此 即 殊 勝 為 僧 寶 依 此 真 理 有 吉 祥 ( 一 一 )二 三 三 恰 似 夏 月 中 初 夏 16 如 林 叢 中 花 滿 開為 說 第 一 利 益 法如 此 勝 法 至 涅 槃此 即 殊 勝 為 佛 寶 依 此 真 理 有 吉 祥 ( 一 二 )二 三 四 伏 知 伏 施 知 將 來 能 說 勝 法 無 上 者此 即 殊 勝 為 佛 寶 依 此 真 理 有 吉 祥 ( 一 三 )二 三 五 舊 業 已 盡 新 未 生 17 對 於 未 來 心 離 貪42 種 子 已 盡 欲 不 長 賢 者 如 燈 明 寂 滅二 小 品 一 寶 經--------------------------------------------------------------------------小 部 經 典 二六 一六 二此 即 殊 勝 為 僧 寶 依 此 真 理 有 吉 祥 ( 一 四 )二 三 六 諸 鬼 神 聚 集 來 此 無 論 地 上 與 空 中25


如 來 應 為 人 天 敬 18 禮 佛 有 情 有 吉 祥 ( 一 五 )二 三 七 諸 鬼 神 聚 集 來 此 19 無 論 地 上 與 空 中如 來 應 為 人 天 敬 禮 法 有 情 有 吉 祥 ( 一 六 )二 三 八 諸 鬼 神 聚 集 來 此 無 論 地 上 與 空 中供 奉 如 來 及 人 天 禮 僧 有 情 有 吉 祥 ( 一 七 )寶 經 竟註 1 依 註 所 示 : 在 毘 舍 離 城 發 生 饑 饉 等 災 禍 時 , 毘 舍 離 之 離 車 族 欲 消 除 此 難 , 特 至 王 舍 城 招 請世 尊 來 毘 舍 離 。 世 尊 赴 毘 舍 離 , 為 除 其 災 禍 而 說 此 經 。 本 經 亦 出 於 khuddakapatha PP.3-6( 小 誦 經 第 六 經 )。 在 Milinda-Panha P.150;Visuddhi-magga P.414;Samanta-Pasadika P.159;ptsA.I,P.367 等 之 中 , 作 為 世 尊 所 說 護 咒 (Paritta) 之 一 乃 最 初 舉 出 本經 之 名 。 又 在 manoratha-purani II.P.342 中 , 以 本 經 為 保 護 咒 (Ratana-paritta)。 故 知本 經 是 用 為 重 要 的 護 咒 經 。 又 與 本 經 相 當 之 經 有 Mahavastu I;pp.290-295, 兩 者 類 似 之 偈極 多 。2 本 偈 可 參 照 Mahavastu I,P.290。3 本 偈 可 參 照 ibid.P.294。4 本 偈 可 參 照 ibid.P.290F。5 以 下 之 三 偈 , 可 參 照 ibid.P.291。6 「 無 間 定 」(anantariya-samadhi) 謂 之 無 漏 之 道 定 (magga–samadhi)。 此 定 於 無 間 之 後無 任 何 障 礙 , 即 可 得 聖 果 , 故 云 無 間 定 。7 「 八 輩 」(attha puggala) 是 八 種 聖 者 , 即 須 陀 洹 向 、 須 陀 洹 果 、 斯 陀 含 向 、 斯 陀 含 果 、阿 那 含 向 、 阿 那 含 果 、 阿 羅 漢 向 、 阿 羅 漢 果 。 四 雙 cattari yugani 是 向 與 果 為 一 雙 , 以 上須 陀 洹 乃 至 阿 羅 漢 為 四 雙 。8 本 偈 可 參 照 Mahavastu I.P.293。9 本 偈 可 參 照 ibid.P.292。二 小 品 一 寶 經--------------------------------------------------------------------------小 部 經 典 二六 三六 四10 本 偈 可 參 照 ibid.P.292f。11 「 第 八 有 」(bhavam atthamam), 雖 謂 極 七 反 生 之 最 劣 者 , 但 今 後 只 生 於 七 次 生 存 世 界( 有 ), 以 為 最 極 時 , 其 後 即 般 涅 槃 , 更 不 再 來 。 故 得 見 道 聖 者 , 不 受 第 八 回 之 有 。12 本 偈 是 說 有 關 得 見 道 者 。 本 偈 被 引 用 於 Katha-vatthn P.109;P.179;P.185f;P.193。 又 可 參照 Mahavastu P.291f。13 「 四 惡 趣 」(cattaro apaya) 是 地 獄 、 餓 鬼 、 畜 生 、 阿 修 羅 。14 「 六 重 罪 」(cha abhithanani) 是 在 殺 母 、 殺 父 、 殺 阿 羅 漢 、 出 佛 身 血 、 破 和 合 僧 之 五 逆罪 上 , 再 加 就 他 師 外 學 。15 本 偈 可 參 照 Mahavastu I,P.292。16 本 偈 可 參 照 ibid;P.294。17 本 偈 可 參 照 ibid.P.293。26


18 「 作 如 來 」tathagata 原 本 作 「 如 來 」, 在 本 偈 亦 可 譯 為 如 來 , 但 次 二 偈 係 指 法 與 僧 , 故 不 譯為 如 來 。 全 部 使 共 通 而 譯 為 如 來 。 以 下 二 句 可 參 照 Mahavastu I.P.295。19 本 偈 之 後 半 及 次 偈 之 後 半 被 引 用 於 UdA.P.153。二 臭 穢 經 1二 三 九 [ 苦 行 婆 羅 門 帝 須 向 迦 葉 佛 曰 ]「 稷 與 穀 物 支 那 豆 葉 果 根 果 蔓 果 物諸 善 人 如 法 得 食 不 語 虛 偽 不 貪 欲 ( 一 )二 四 ○ 善 能 炊 煮 善 調 理 他 人 淨 施 喫 美 味43 有 者 且 食 諸 米 飯 彼 謂 迦 葉 食 臭 穢 ( 二 )二 四 一 梵 天 親 類 婆 羅 門 善 能 炊 煮 善 調 理且 食 米 飯 與 鳥 肉 食 臭 穢 者 我 不 許問 汝 迦 葉 說 斯 義 汝 之 臭 穢 為 何 者 ( 三 )二 四 二 殺 生 宰 割 並 繩 縛 盜 取 妄 語 與 詐 欺習 誦 邪 曲 婬 人 婦 如 此 之 行 為 臭 穢臭 穢 非 因 食 肉 而 ( 四 )二 小 品 二 臭 穢 經--------------------------------------------------------------------------小 部 經 典 二六 五六 六二 四 三 此 世 諸 欲 不 自 制 貪 求 諸 味 業 不 淨邪 空 邪 見 難 化 導 肉 食 不 是 實 臭 穢 ( 五 )二 四 四 粗 暴 冷 酷 習 暗 害 害 友 過 慢 無 悲 愍吝 嗇 從 不 行 施 捨 肉 食 不 是 實 臭 穢 ( 六 )44 二 四 五 忿 憍 剛 愎 反 抗 心 諂 曲 嫉 妒 自 矜 揚親 諸 不 善 有 過 慢 肉 食 不 是 實 臭 穢 ( 七 )二 四 六 賴 債 行 惡 與 讒 謗 奸 商 行 詐 飾 言 說於 世 為 惡 最 下 人 肉 食 不 是 實 臭 穢 ( 八 )二 四 七 對 諸 眾 生 無 禁 制 取 他 物 品 施 加 害無 戒 殘 忍 行 不 仁 肉 食 不 是 實 臭 穢 ( 九 )二 四 八 貪 求 諸 欲 多 侵 害 常 行 惡 事 死 至 闇彼 等 有 情 入 地 獄 肉 食 不 是 實 臭 穢 ( 一 ○)二 四 九 不 食 肉 斷 食 裸 體 2 結 髮 塗 塵 服 獸 皮侍 火 供 養 於 世 間 為 得 不 死 多 苦 行真 言 祭 祀 及 犧 牲 不 分 季 節 激 烈 行 3不 度 疑 惑 非 淨 人 ( 一 一 )45 二 五 ○ 守 護 通 路 勝 根 行 4 質 真 柔 軟 樂 諦 法27


斷 一 切 苦 去 執 著 賢 者 見 聞 無 執 著 」 ( 一 二 )二 五 一 斯 義 世 尊 反 復 說 通 曉 吠 陀 之 彼 等牟 尼 宣 說 種 種 偈 知 義 無 著 無 臭 穢 ( 一 三 )二 五 二 佛 示 善 說 為 除 苦 開 涅 槃 句 無 臭 穢帝 須 謙 虛 禮 如 來 當 場 乞 求 作 沙 門 ( 一 四 )臭 穢 經 竟註 1 本 經 乃 對 於 魚 肉 為 臭 穢 而 不 食 , 信 為 成 聖 者 之 條 件 , 世 尊 為 苦 行 婆 羅 門 說 示 , 持 來 迦 葉佛 之 臭 穢 說 法 。 是 即 過 去 迦 葉 佛 之 時 , 迦 葉 佛 為 信 以 魚 肉 為 臭 穢 之 帝 須 婆 羅 門 說 真 正 臭 穢為 何 物 之 說 法 , 而 成 為 本 經 。二 小 品 二 臭 穢 經--------------------------------------------------------------------------小 部 經 典 二六 七六 八2 不 食 魚 肉 獸 肉 乃 至 斷 食 、 裸 體 (na maccha-mamsam nanasakattam)。 依 註 釋 , 古 人解 釋 為 魚 、 肉 、 斷 食 , 亦 可 解 釋 為 魚 與 肉 之 不 食 (na maccha-mamsanansakattam)。 但今 則 從 古 說 。3 「 季 節 激 烈 行 」(utupasevana)。 暑 期 太 陽 照 射 , 雨 期 中 不 入 屋 簷 之 下 而 住 於 樹 下 , 冬 季入 水 中 , 此 種 習 行 以 為 苦 行 。4 「 勝 根 」(vijitindriya), 在 異 本 及 註 釋 書 為 (viditindriya) 知 根 之 義 。 註 為 「 以 智 遍 知 六根 , 明 察 六 根 。」三 慚 經 1二 五 三 超 越 慚 愧 嫌 忌 者 若 言 我 為 汝 之 友不 引 受 自 所 作 業 彼 非 我 友 應 須 知 ( 一 )二 五 四 口 說 愛 語 伴 不 實 對 諸 友 人 而 語 者只 知 言 而 不 實 行 此 諸 賢 者 皆 識 知 ( 二 )二 五 五 疑 懼 不 和 常 行 此 2 只 見 彼 過 非 友 人我 身 依 彼 如 母 子 不 壞 他 人 真 實 友 ( 三 )二 五 六 賞 讚 將 來 涅 槃 果 期 待 者 為 通 學 人為 人 擔 負 為 喜 悅 精 進 修 習 生 原 因 ( 四 )二 五 七 涅 槃 寂 靜 味 遠 離 已 飲 定 味 心 歡 喜永 斷 煩 惱 及 諸 惡 名 為 飲 味 法 喜 者 ( 五 )慚 經 竟註 1 本 經 之 五 偈 乃 一 婆 羅 門 請 問 世 尊 :「 何 為 不 可 親 近 之 友 , 何 為 友 人 應 可 親 近 ? 修 如 何 之 加28


行 ? 得 如 何 之 上 味 ?」 等 四 種 意 義 。 世 尊 察 彼 之 心 而 為 說 此 五 偈 法 。 在 本 生 經 三 六 三 慚 故事 (Hiri-jataka.J.III.p.196) 中 有 此 五 偈 。 除 二 五 四 偈 前 半 不 同 之 外 , 其 他 全 部 相 同 。 然依 本 經 註 文 , 不 謂 釋 尊 之 說 法 , 而 是 釋 尊 前 生 為 菩 薩 作 婆 羅 奈 長 者 時 所 說 。 又 與 本 經 五 偈同 源 所 出 有 漢 譯 雜 阿 含 九 七 八 經 ( 大 正 藏 二 、 二 五 三 c)、 別 譯 本 雜 阿 含 二 一 二 經 ( 大 正二 小 品 三 慚 經--------------------------------------------------------------------------小 部 經 典 二六 九七 ○藏 二 、 四 五 三 a 以 下 ) 等 。 於 此 等 經 中 , 其 說 法 乃 釋 尊 之 所 說 , 雖 非 本 生 譚 , 而 其 說 法 因緣 亦 與 本 經 大 不 相 同 。 蓋 此 為 忘 卻 說 時 、 說 處 、 說 法 因 緣 等 之 偈 語 , 如 此 傳 承 下 來 , 而 為後 人 附 以 種 種 之 因 緣 譚 而 成 為 如 現 在 之 種 種 經 典 。2 本 偈 亦 出 於 J.III;P.192f。四 大 吉 祥 經 1如 是 我 聞 。 一 時 , 世 尊 住 舍 衛 城 祇 樹 給 孤 獨 園 。 時 有 一 容 姿 美 麗 之 天 神 , 夜 半過 後 , 遍 照 祇 樹 園 各 隅 。 接 近 世 尊 之 前 , 敬 禮 世 尊 , 立 於 一 方 。 天 神 以 偈 白 世 尊 :二 五 八 「 諸 天 諸 人 等 思 念 諸 吉 祥仰 望 諸 福 報 語 我 最 吉 祥 」 ( 一 )二 五 九 「 勿 近 諸 愚 者 2 親 近 諸 賢 者供 養 應 供 者 是 最 上 吉 祥 ( 二 )二 六 ○ 住 於 適 當 所 積 前 世 福 德自 有 正 誓 願 是 最 上 吉 祥 ( 三 )47 二 六 一 多 聞 與 工 巧 3 調 伏 與 善 學多 說 諸 善 語 是 最 上 吉 祥 ( 四 )二 六 二 孝 養 父 與 母 妻 子 當 攝 受正 業 無 混 濁 是 最 上 吉 祥 ( 五 )二 六 三 如 法 行 布 施 攝 受 諸 親 戚諸 行 業 無 罪 是 最 上 吉 祥 ( 六 )二 六 四 不 樂 諸 惡 行 且 自 離 飲 酒諸 法 不 放 逸 是 最 上 吉 祥 ( 七 )二 六 五 敬 重 與 謙 讓 滿 足 及 感 恩時 時 聞 妙 法 是 最 上 吉 祥 ( 八 )二 六 六 忍 辱 與 柔 和 會 見 諸 沙 門時 時 有 法 談 是 最 上 吉 祥 ( 九 )二 六 七 修 苦 與 梵 行 善 觀 四 聖 諦二 小 品 四 大 吉 祥 經--------------------------------------------------------------------------29七 一


小 部 經 典 二七 二涅 槃 之 作 證 是 最 上 吉 祥 ( 一 ○)二 六 八 觸 諸 世 間 法 4 其 心 不 動 搖安 穩 離 塵 憂 是 最 上 吉 祥 ( 一 一 )二 六 九 如 斯 諸 行 已 一 切 處 不 敗人 人 得 福 利 是 最 上 吉 祥 」大 吉 祥 經 竟註 1 本 經 乃 向 諸 天 說 示 有 關 吉 祥 之 教 法 。 本 經 原 出 自 Khuddaka-patha P.2f( 小 誦 經 第 五 經 )依 吉 祥 經 之 名 。 又 在 法 句 經 卷 下 吉 祥 品 ( 大 正 藏 四 、 五 七 五 a)、 法 句 譬 喻 經 卷 四 吉 祥 品( 大 正 藏 四 、 六 ○ 九 a 以 下 ) 中 , 與 本 經 諸 偈 比 較 甚 為 一 致 及 類 似 之 偈 亦 多 。2 本 偈 可 參 照 成 實 論 卷 一 ( 大 正 藏 三 二 、 二 四 七 b)。3 本 偈 被 引 用 於 J.III;P.369。4 諸 世 間 法 (1oka-dhamma) 為 利 得 (labha)、 不 利 得 (alabha)、 名 聲 ( yasa)、 不 名 聲(ayasa) 賞 讚 (pasamsa)、 毀 譽 (ninda)、 樂 (sukha)、 苦 (dukkha) 之 八 法 。五 針 毛 夜 叉 經 1如 是 我 聞 。 一 時 , 世 尊 住 伽 耶 村 單 奇 他 滿 傑 (Tamkita-manca) 之 針 毛 夜 叉 棲48 息 處 。 爾 時 粗 皮 夜 叉 與 針 毛 夜 叉 過 世 尊 之 近 處 。 時 粗 皮 夜 叉 告 針 毛 夜 叉 曰 :「 此 是 沙門 。」「 彼 似 沙 門 而 非 沙 門 , 我 所 知 , 彼 為 沙 門 、 或 似 沙 門 非 沙 門 。」 時 , 針 毛 夜 叉 趨近 世 尊 前 , 近 前 復 更 挨 至 世 尊 身 旁 。 時 世 尊 將 身 迴 避 。 時 針 毛 夜 叉 白 世 尊 言 :「 沙 門 !汝 畏 我 耶 ?」「 友 ! 我 非 畏 汝 , 但 惡 觸 汝 , 故 我 迴 避 。」「 沙 門 ! 我 將 問 汝 。 汝 若 不 能回 答 , 我 將 使 汝 心 錯 亂 、 或 裂 汝 心 臟 、 或 捉 汝 兩 足 投 至 恆 河 彼 岸 。」「 友 ! 含 括 天 、魔 、 梵 天 之 世 界 乃 至 沙 門 、 婆 羅 門 、 天 、 人 等 中 未 曾 見 能 使 我 心 錯 亂 、 裂 我 心 臟 、或 捉 我 兩 足 投 至 恆 河 彼 岸 者 。 但 友 ! 汝 若 欲 問 , 可 即 問 之 。」 時 針 毛 夜 叉 以 偈 白 世 尊 :二 七 ○ 「 貪 欲 瞋 恚 依 何 因 緣 起 ?2樂 不 樂 依 何 因 緣 生 ?諸 不 善 尋 與 善 意 , 又 依 何 等 起 ?二 小 品 五 針 毛 夜 叉 經--------------------------------------------------------------------------小 部 經 典 二七 三七 四二 七 一 如 諸 童 子 放 烏 鴉 , 是 否 為 放 捨 ?」 ( 一 )貪 欲 瞋 恚 依 身 因 緣 起 3,樂 不 樂 依 身 因 緣 生 ,30


諸 不 善 尋 與 善 意 , 依 此 身 體 起 ,如 諸 童 子 放 烏 鴉 , 是 為 真 放 捨 。 ( 二 )49 二 七 二 貪 欲 乃 至 不 善 尋 , 由 己 親 愛 生 ,恰 似 尼 拘 律 樹 木 , 生 如 寄 生 木 ,貪 欲 乃 至 不 善 尋 , 廣 繫 著 諸 欲 ,恰 如 林 中 生 蔓 草 , 擴 散 遍 滿 處 。 ( 三 )二 七 三 夜 叉 汝 諦 聽 ! 若 人 已 了 知 ,煩 惱 依 何 生 , 彼 能 度 煩 惱 ,難 度 之 瀑 流 , 前 未 曾 度 處 ,已 度 , 不 再 受 諸 有 。」 ( 四 )針 毛 夜 叉 經 竟註 1 本 經 原 文 亦 出 於 S.I.P.207f(S.10.3.Suciloma)。 漢 譯 相 當 此 經 有 雜 阿 含 一 三 一 四 經 ( 大 正藏 二 、 三 六 一 a 以 下 ), 別 譯 雜 阿 含 三 一 三 經 、 三 二 三 經 ( 大 正 藏 二 、 四 七 九 b 四 八 一 c以 下 ) 等 。2 以 下 四 偈 之 相 當 偈 , 見 瑜 伽 師 地 論 卷 一 八 ( 大 正 藏 三 ○、 三 七 六 c)。3 本 偈 被 引 用 於 MNd.P.16;P.471;CNd.P.352( 小 義 釋 暹 邏 本 )。 與 本 偈 相 當 之 偈 , 除 上 揭 示之 漢 譯 雜 阿 含 之 外 , 在 別 譯 雜 阿 含 等 則 無 存 。六 法 行 經 1二 七 四 法 行 與 梵 行 2 最 上 之 寶 力從 家 而 非 家 出 家 應 修 持 ( 一 )二 七 五 若 彼 語 麤 語 如 獸 樂 害 人彼 命 實 更 惡 唯 自 增 塵 垢 ( 二 )二 小 品 六 法 行 經--------------------------------------------------------------------------小 部 經 典 二七 五七 六二 七 六 比 丘 樂 爭 鬥 愚 癡 法 所 障佛 所 說 之 法 告 之 亦 不 知 ( 三 )二 七 七 加 害 自 修 者 先 行 起 無 明雜 染 至 地 獄 惛 然 之 昧 道 ( 四 )二 七 八 彼 墮 入 地 獄 由 胎 復 至 胎如 斯 之 比 丘 死 後 受 諸 苦 ( 五 )二 七 九 恰 如 陷 糞 坑 污 穢 悉 充 滿長 年 受 污 染 實 難 得 清 淨 ( 六 )二 八 ○ 諸 比 丘 應 知 惡 欲 喜 惡 者31


惡 思 惟 惡 行 知 斯 至 惡 處 3 ( 七 )50 二 八 一 汝 等 應 和 合 4 擯 斥 惡 比 丘吹 除 穀 皮 滓 5 取 去 惡 塵 芥 ( 八 )二 八 二 沙 門 非 沙 門 除 此 惡 穀 殼應 吹 除 惡 欲 惡 行 及 惡 處 ( 九 )二 八 三 一 心 住 靜 慮 6 淨 人 共 其 住聰 明 和 合 者 除 盡 苦 邊 際 ( 一 ○)法 行 經 竟註 1 本 經 乃 在 迦 葉 佛 滅 後 出 家 , 通 達 三 藏 , 傲 慢 唱 尊 邪 說 , 誹 謗 他 人 , 墮 入 阿 鼻 地 獄 , 今 世 為魚 , 更 死 入 地 獄 之 迦 毘 羅 比 丘 (Kapila) 之 故 事 , 世 尊 用 以 對 眾 比 丘 說 法 。 在 註 書 中 本 經標 題 為 迦 毘 羅 經 。2 本 偈 被 引 用 於 DhpA.IV,P.42。3 「 惡 行 處 」(Papa-gocara) 為 淫 女 、 寡 婦 、 處 女 、 比 丘 尼 、 黃 門 之 居 所 及 酒 家 等 處 , 詳 請參 閱 Visuddhi-maggaP.17。4 以 下 三 偈 亦 出 於 A.IV,P.172。5 以 下 半 偈 及 次 偈 前 半 偈 被 引 用 於 MilP.414。 以 下 半 偈 及 次 之 二 偈 被 引 用 於 MA,II.P.119;SA.II,P.49。 又 此 等 亦 可 參 閱 四 分 律 卷 六 ○( 大 正 藏 二 二 、 一 ○ 一 ○a)。 二 八 二 偈 前 半 ,被 引 用 於 SnA.P.165。二 小 品 六 法 行 經--------------------------------------------------------------------------小 部 經 典 二七 七七 八6 本 偈 被 引 用 於 Mil.P.411。七 婆 羅 門 法 經 1如 是 我 聞 。 一 時 , 世 尊 住 舍 衛 城 祇 樹 給 孤 獨 園 。 時 憍 薩 羅 國 婆 羅 門 之 權 威 長 老 、耆 宿 年 邁 高 齡 眾 人 來 至 世 尊 前 , 近 至 世 尊 之 座 , 共 同 問 候 , 交 談 述 懷 喜 、 慰 之 語 後 ,彼 等 坐 於 一 面 。 坐 於 一 面 之 婆 羅 門 諸 眾 白 世 尊 言 :「 卿 瞿 曇 ! 今 婆 羅 門 於 諸 婆 羅 門法 , 符 合 於 往 昔 之 諸 婆 羅 門 否 ?」「 汝 眾 婆 羅 門 ! 今 諸 婆 羅 門 , 於 諸 婆 羅 門 法 與 往 昔諸 婆 羅 門 不 相 符 合 。」「 卿 瞿 曇 ! 若 無 不 便 之 障 難 , 卿 瞿 曇 為 我 等 說 往 昔 諸 婆 羅 門 之婆 羅 門 法 。」「 若 然 , 汝 等 婆 羅 門 ! 當 自 善 作 意 諦 聽 , 我 當 宣 說 。」 彼 等 婆 羅 門 回 答 世尊 :「 唯 然 ! 卿 瞿 曇 。」 世 尊 作 斯 言 曰 :二 八 四 「 往 昔 苦 行 仙 善 能 行 自 制彼 等 捨 五 欲 各 自 行 真 利 ( 一 )51 二 八 五 往 昔 婆 羅 門 無 畜 無 財 穀讀 誦 是 財 穀 守 護 梵 庫 藏 ( 二 )32


二 八 六 彼 等 依 信 者 各 家 備 食 物思 惟 此 信 施 施 諸 婆 羅 門 ( 三 )二 八 七 種 種 染 衣 服 臥 具 住 居 富諸 方 國 土 人 禮 拜 婆 羅 門 ( 四 )二 八 八 神 聖 不 可 侵 法 護 不 能 勝彼 至 各 家 戶 任 進 無 妨 遮 ( 五 )二 八 九 四 十 八 年 間 童 子 行 梵 行往 昔 婆 羅 門 只 求 明 與 行 ( 六 )二 九 ○ 不 與 他 姓 婚 彼 等 不 買 妻交 際 共 相 愛 相 樂 同 共 住 ( 七 )二 九 一 近 妻 之 外 時 月 水 之 不 遠此 間 婆 羅 門 決 不 行 淫 法 ( 八 )二 九 二 梵 行 戒 質 直 柔 軟 與 苦 行二 小 品 七 婆 羅 門 法 經--------------------------------------------------------------------------小 部 經 典 二七 九八 ○柔 忍 不 害 命 忍 辱 受 讚 說 ( 九 )52 二 九 三 彼 第 一 梵 行 堅 固 精 勤 者彼 實 斷 淫 法 夢 中 亦 不 行 ( 一 ○)二 九 四 此 世 有 識 人 隨 學 彼 禁 戒梵 行 不 淫 戒 忍 辱 受 讚 說 ( 一 一 )二 九 五 米 衣 與 臥 具 乞 求 酥 與 蜜如 法 受 取 者於 中 行 施 與在 行 施 與 時 決 不 殺 牛 等 ( 一 二 )二 九 六 牛 實 第 一 友 由 彼 生 五 味如 父 母 兄 弟 或 如 他 親 戚 ( 一 三 )二 九 七 彼 等 與 食 力 樂 與 膚 光 澤知 牛 斯 利 益 決 不 殺 牛 等 ( 一 四 )二 九 八 身 優 美 且 大 色 麗 有 名 聲已 持 諸 行 法熱 心 為 行 止彼 等 生 世 間 世 人 皆 得 樂 ( 一 五 )二 九 九 王 室 之 榮 華 嚴 飾 眾 美 女彼 等 漸 歡 樂 彼 等 生 顛 倒 ( 一 六 )三 ○○ 善 作 良 馬 軛 車 駕 飾 美 彩門 庭 分 區 劃 家 室 敷 豪 華 ( 一 七 )三 ○ 一 牛 群 及 美 女 世 俗 人 擁 有得 廣 大 財 富 婆 羅 門 思 忖 ( 一 八 )三 ○ 二 彼 等 編 聖 典 行 往 蔗 王 處 253 供 汝 有 多 富 亦 復 有 多 財33


願 汝 生 來 世 多 穀 亦 多 財 ( 一 九 )三 ○ 三 王 為 車 兵 主 婆 羅 門 勸 說獻 馬 獻 人 祭 3 擲 棒 與 蘇 摩 45此 等 獻 供 祭乃 至 無 遮 會種 種 諸 財 富 施 彼 婆 羅 門 ( 二 ○)二 小 品 七 婆 羅 門 法 經--------------------------------------------------------------------------小 部 經 典 二八 一八 二三 ○ 四 牛 衣 與 臥 具 善 飾 眾 美 女善 作 良 馬 軛 美 彩 縫 車 駕 ( 二 一 )三 ○ 五 門 庭 分 區 劃 家 室 敷 豪 華種 種 穀 充 滿 施 諸 婆 羅 門 ( 二 二 )三 ○ 六 彼 等 得 財 寶 歡 喜 共 貯 藏彼 等 陷 欲 深渴 愛 益 增 長彼 等 編 聖 典 更 白 甘 蔗 王 ( 二 三 )三 ○ 七 猶 如 水 與 池 黃 金 與 財 穀恰 如 人 資 具牛 亦 人 資 具獻 供 汝 多 財 獻 供 汝 多 富 ( 二 四 )三 ○ 八 王 為 車 兵 主 婆 羅 門 勸 說數 十 萬 隻 牛 宰 殺 為 獻 供 ( 二 五 )三 ○ 九 牛 羊 有 腳 角 不 作 任 何 害牛 羊 性 柔 和出 乳 多 滿 甕王 殺 彼 諸 牛 執 刀 奪 其 命 ( 二 六 )54 三 一 ○ 祖 神 與 諸 天 帝 釋 阿 修 羅若 王 刀 下 牛 諸 天 叫 非 法 ( 二 七 )三 一 一 古 來 有 三 病 欲 食 不 足 老殺 害 諸 家 畜 病 起 九 十 八 ( 二 八 )三 一 二 非 法 傷 眾 生 成 為 昔 所 傳暴 害 共 害 牛 獻 供 法 退 失 ( 二 九 )三 一 三 此 昔 之 惡 法 識 者 均 苛 責眾 等 見 非 法 苛 責 婆 羅 門 ( 三 ○)三 一 四 如 斯 法 毀 失 首 陀 毘 舍 裂剎 帝 利 分 爭 妻 以 輕 視 夫 ( 三 一 )三 一 五 剎 利 婆 羅 門 種 姓 所 護 者不 崇 己 血 統 被 欲 所 左 右 」 ( 三 二 )斯 言 已 , 彼 等 長 老 婆 羅 門 白 世 尊 言 :「 卿 瞿 曇 ! 善 哉 , 卿 瞿 曇 ! 善 哉 。 汝 瞿 曇 如二 小 品 七 婆 羅 門 法 經--------------------------------------------------------------------------八 三34


小 部 經 典 二八 四使 倒 者 起 , 使 蔽 者 露 現 , 如 教 迷 者 以 道 , 如 暗 夜 揭 來 燈 火 使 有 眼 者 見 諸 色 。55 如 斯 卿 瞿 曇 以 諸 多 教 說 而 為 宣 示 。 我 等 歸 依 瞿 曇 與 法 及 比 丘 僧 , 卿 瞿 曇 ! 自 今日 以 後 , 容 納 我 等 盡 形 壽 歸 依 為 優 婆 塞 。」婆 羅 門 法 經 竟註 1 本 經 雖 與 漢 譯 中 阿 含 一 五 六 經 、 梵 波 羅 延 經 ( 大 正 藏 一 、 六 七 八 a 以 下 ) 相 當 , 但 兩 者 之間 則 有 很 大 的 不 同 。2 「 甘 蔗 王 」(Okkaka), 往 昔 之 大 王 , 為 日 種 族 , 乃 釋 迦 族 之 祖 。3 「 獻 馬 祭 」(assa-medha), 以 馬 犧 牲 獻 神 , 殺 而 為 供 祭 。 獻 人 祭 (purisa-medha), 殺 人為 祭 祀 , 亦 為 犧 牲 祠 神 方 式 之 一 , 其 情 即 當 可 推 知 。4 擲 棒 祭 (sammapasa), 投 擲 祭 祀 用 之 棒 , 以 為 獻 供 祭 , 詳 細 不 明 。5 「 蘇 摩 祭 」(Vaja-peyya), 是 飲 蘇 摩 酒 獻 供 祭 。 無 遮 會 (niraggala) 是 施 一 切 眾 生 之 供養 法 會 。八 船 經 1三 一 六 人 由 他 學 能 識 法 猶 如 諸 天 禮 帝 釋禮 敬 學 人 多 聞 者 對 彼 顯 示 樂 法 心 ( 一 )三 一 七 親 近 賢 者 不 放 逸 聽 聞 解 了 此 師 法如 法 隨 法 行 師 教 識 者 分 別 聰 慧 者 ( 二 )三 一 八 未 得 其 義 且 羨 他 親 近 小 人 及 愚 者於 茲 道 法 無 知 辯 至 死 疑 惑 不 度 越 ( 三 )三 一 九 譬 如 有 人 渡 大 水 彼 入 河 中 有 急 流己 之 運 行 從 水 流 彼 又 豈 得 度 他 人 ( 四 )三 二 ○ 如 此 於 法 無 知 辯 不 聽 諸 多 聞 者 義未 度 疑 惑 自 不 知 豈 能 使 他 得 悟 解 ( 五 )56 三 二 一 譬 如 乘 坐 堅 固 船 具 備 槳 舵 甚 完 全巧 知 操 縱 覺 慧 者 度 他 多 人 乘 其 船 ( 六 )二 小 品 八 船 經--------------------------------------------------------------------------小 部 經 典 二八 五八 六三 二 二 通 曉 吠 陀 自 修 習 多 聞 不 為 世 法 侵若 人 傾 聽 近 習 彼 以 自 知 解 悟 彼 等 。 ( 七 )三 二 三 故 實 有 慧 修 道 者 多 聞 善 人 應 親 近了 知 行 道 第 一 義 彼 識 道 法 應 得 樂船 經 竟35


註 1 本 經 依 註 釋 文 : 舍 利 弗 對 於 引 導 彼 入 佛 教 之 馬 勝 (Assaji) 比 丘 , 常 尊 敬 為 師 。 當 馬 勝 離至 他 方 時 , 舍 利 弗 向 馬 勝 所 在 之 方 向 禮 拜 。 比 丘 等 見 此 而 不 知 此 事 , 思 惟 舍 利 弗 之 禮 拜 方隅 , 未 棄 外 道 之 邪 習 , 對 舍 利 弗 出 以 惡 口 。 世 尊 知 悉 此 事 之 後 , 對 諸 比 丘 宣 說 本 經 以 為 對師 之 敬 。 在 註 釋 書 中 , 以 本 經 之 經 題 為 法 經 (Dhamma-sutta)。九 何 謂 戒 經 1三 二 四 「 如 何 有 戒 有 正 行 身 口 意 業 如 何 增若 人 立 于 正 定 者 應 可 到 達 最 上 義 」 ( 一 )三 二 五 「 莫 妒 他 人 敬 長 上 須 知 此 是 謁 見 師聽 聞 說 法 知 剎 那 恭 敬 諦 聽 善 說 者 ( 二 )三 二 六 態 度 謙 遜 無 意 氣 時 時 向 師 面 前 去57 義 法 梵 行 與 禁 制 且 應 隨 念 須 正 行 ( 三 )三 二 七 樂 法 之 人 有 法 樂 住 立 於 法 知 決 定冒 瀆 法 語 不 可 語 善 說 真 理 度 此 生 ( 四 )三 二 八 喜 笑 饒 舌 悲 泣 瞋 謠 曲 詭 詐 貪 與 慢激 情 暴 言 污 濁 惑 離 憍 自 己 住 立 行 ( 五 )三 二 九 聞 彼 善 說 識 真 髓 聞 識 定 修 成 真 髓性 急 而 成 放 逸 人 彼 之 聞 慧 不 可 增 ( 六 )三 三 ○ 喜 諸 聖 者 宣 說 法 人 人 語 意 成 無 上寂 靜 柔 和 住 立 定 證 達 聞 慧 之 真 諦 」 ( 七 )何 謂 戒 經 竟二 小 品 九 何 謂 戒 經--------------------------------------------------------------------------小 部 經 典 二八 七八 八註 1 依 據 註 釋 文 : 舍 利 弗 為 令 其 在 俗 友 人 出 家 , 施 與 種 種 教 法 及 業 處 ( 禪 家 觀 法 的 對 象 ), 惟因 未 得 聖 果 , 舍 利 弗 知 此 比 丘 , 於 自 己 之 教 化 無 緣 , 須 更 得 佛 之 教 化 , 於 是 攜 彼 同 至 佛 所 。此 比 丘 乃 以 本 經 最 初 之 偈 向 佛 請 問 。 佛 對 之 解 答 , 遂 成 本 經 。 與 本 經 大 體 相 當 之 經 、 見 佛本 行 集 經 卷 三 八 ( 大 正 藏 三 、 八 二 八 c 以 下 )。一 ○ 起 立 經 1三 三 一 應 須 起 立 與 靜 坐 2 汝 等 耽 眠 有 何 益煩 惱 箭 射 所 惱 苦 患 病 痛 人 何 得 眠 ( 一 )58 三 三 二 應 須 起 立 與 靜 坐 為 求 寂 靜 精 進 學死 神 知 汝 不 放 逸 不 來 向 汝 作 翻 弄 ( 二 )36


三 三 三 諸 天 及 人 皆 依 止 3 欲 求 居 所 得 安 樂度 越 渴 愛 與 染 著 修 習 剎 那 勿 空 過 4修 習 剎 那 空 過 者 墮 入 地 獄 實 可 悲 ( 三 )三 三 四 放 逸 即 為 污 塵 垢 5 塵 垢 乃 從 放 逸 生不 放 逸 者 智 慧 明 即 可 拔 除 煩 惱 箭 ( 四 )起 立 經 竟註 1 本 經 乃 佛 為 出 家 後 不 久 之 五 百 新 參 比 丘 之 放 逸 、 食 事 時 雜 談 高 聲 , 而 說 之 法 。2 本 偈 可 參 照 S.I,P.198. 雜 阿 含 一 三 三 二 經 ( 大 正 藏 二 、 三 六 七 c), 別 譯 本 雜 阿 含 三 五 二 經( 大 正 藏 二 、 四 八 九 c), 大 智 度 論 卷 一 七 ( 大 正 藏 二 五 、 一 八 四 b)。3 與 本 偈 相 當 之 偈 , 見 出 曜 經 卷 五 不 放 逸 品 ( 大 正 藏 四 、 六 三 四 c 以 下 )、 法 集 要 頌 經 卷 一放 逸 品 ( 大 正 藏 四 、 七 七 八 c)。4 以 下 三 句 亦 出 於 Thag.403 偈 。5 本 偈 與 Thag.404 偈 同 。二 小 品 一 ○ 起 立 經--------------------------------------------------------------------------小 部 經 典 二八 九九 ○一 一 羅 喉 羅 經 1三 三 五 「 與 汝 共 依 住 非 輕 蔑 智 者為 人 執 法 炬 汝 尊 彼 教 否 」 ( 一 )三 三 六 「 與 我 共 依 住 無 輕 蔑 智 者為 人 執 法 炬 常 尊 彼 教 者 」 ( 二 )[ 以 上 ] 為 序 偈三 三 七 「 捨 棄 五 種 欲 愉 悅 之 色 聲 2依 信 而 出 家 滅 盡 苦 邊 際 ( 三 )三 三 八 親 近 諸 善 友 3 遠 離 無 聒 噪邊 地 處 臥 坐 於 食 知 量 者 ( 四 )59 三 三 九 衣 服 或 食 物 坐 臥 或 藥 品對 此 勿 渴 愛 勿 再 入 輪 迴 ( 五 )三 四 ○ 遵 律 別 解 脫 五 根 自 防 護於 汝 身 至 念 4 一 切 須 厭 離 ( 六 )三 四 一 淨 相 伴 欲 貪 5 此 須 應 迴 避善 依 不 淨 想 修 習 心 一 境 ( 七 )三 四 二 修 習 無 相 定 6 捨 去 慢 隨 眠止 滅 斯 慢 故 7 汝 為 寂 滅 行 」 ( 八 )世 尊 實 以 此 等 偈 對 羅 喉 羅 屢 屢 教 誡 。羅 喉 羅 經 竟37


註 1 佛 子 羅 喉 羅 出 家 為 比 丘 , 以 舍 利 弗 、 目 犍 連 為 師 。 佛 為 使 他 對 自 己 之 出 生 、 種 姓 、 容 貌 等不 起 驕 慢 不 為 虛 談 , 佛 在 其 出 家 以 來 至 得 聖 道 時 止 , 屢 屢 對 他 教 誡 。 本 經 即 是 教 誡 之 一 。2 本 偈 可 參 照 Thag.195 偈 。3 以 下 之 二 偈 , 被 引 用 於 MA.II,p.380。4 以 下 之 半 偈 , 亦 出 於 Thag.1225 偈 後 半 S.I,p.188。 又 被 引 用 於 Vm.P.38。 雜 阿 含 一 二 一 四經 ( 大 正 藏 二 、 二 三 一 b)、 別 譯 雜 阿 含 二 三 ○ 經 ( 大 正 藏 二 、 四 五 八 b)、 瑜 伽 師 地 論 卷二 小 品 一 一 羅 喉 羅 經--------------------------------------------------------------------------小 部 經 典 二九 一九 二一 七 ( 大 正 藏 三 ○、 三 七 二 b) 中 有 相 當 之 偈 。5 本 偈 亦 出 於 Thag.1224 偈 後 半 1225 偈 前 半 、S.I,P.188。 又 被 引 用 於 Vm. P.38。 可 參 照 雜 阿含 同 上 、 別 譯 雜 阿 含 同 上 、 瑜 伽 師 地 論 亦 同 上 ( 三 七 二 a)。6 本 偈 亦 出 於 Thag.1226 偈 S.I,P.188。 又 被 引 用 於 Vm.P.38。DhsA.P.223, 於 雜 阿 含 、 別 譯雜 阿 含 皆 同 上 , 瑜 伽 師 地 論 同 上 ( 三 七 二 a 以 下 ) 有 相 當 之 偈 。7 「 止 滅 之 故 」(abhisamaya) 此 語 非 現 觀 意 義 之 abhisamaya ( abhi + sam +i, 乃 由 abhi+sam + ya 而 成 。 在 註 釋 書 中 說 明 為 滅 盡 之 故 (khaya)、 衰 滅 之 故 (vaya)、 捨 斷 之 故(pahana)、 捨 遣 之 故 (patinissagga)。 又 如 以 上 諸 用 語 可 參 照 七 三 七 偈 。一 二 鵬 耆 舍 經 1如 是 我 聞 。 一 時 , 世 尊 住 曠 野 之 阿 伽 羅 婆 廟 。 爾 時 尊 者 婆 耆 舍 之 和 尚 尼 拘 盧 陀劫 波 長 者 , 於 阿 伽 羅 婆 寺 般 涅 槃 不 久 。 時 閑 處 禪 思 之 婆 耆 舍 尊 者 之 心 中 起 如 斯 思 念 :「 我 和 尚 果 然 已 般 涅 槃 或 未 般 涅 槃 耶 ?」 時 尊 者 婆 耆 舍 於 下 午 由 禪 思 出 , 至 世 尊 所 。60 至 後 禮 拜 世 尊 , 坐 於 一 面 。 坐 於 一 面 之 尊 者 婆 耆 舍 白 世 尊 言 :「 世 尊 ! 我 於 此 閑 處 禪思 , 我 心 起 是 思 念 :『 我 師 和 尚 已 般 涅 槃 或 未 般 涅 槃 耶 ?』」 時 尊 者 婆 耆 舍 即 從 座 起偏 袒 衣 一 肩 , 向 世 尊 合 掌 , 以 偈 白 世 尊 曰 :三 四 三 「 請 問 崇 高 智 慧 者 尊 師 現 世 斷 諸 疑 2比 丘 慧 寂 有 名 聲 阿 伽 羅 婆 寺 命 終 ( 一 )三 四 四 「 世 尊 付 彼 婆 羅 門 名 尼 拘 盧 陀 劫 波見 固 法 者 禮 世 尊 勤 望 解 脫 行 精 進 ( 二 )三 四 五 釋 尊 普 眼 觀 聲 聞 我 等 欲 知 彼 一 切我 等 已 預 耳 聽 聞 汝 為 吾 師 無 上 者 ( 三 )三 四 六 語 我 使 我 斷 疑 惑 知 廣 慧 者 般 涅 槃千 眼 諸 天 帝 釋 說 普 眼 者 為 我 等 說 ( 四 )三 四 七 此 世 愚 癡 與 無 智 疑 惑 根 據 諸 結 縛61 此 遇 如 來 而 止 滅 彼 為 人 中 第 一 眼 ( 五 )三 四 八 若 不 除 盡 煩 惱 者 猶 如 無 風 拂 密 雲38


二 小 品 一 二 鵬 耆 舍 經--------------------------------------------------------------------------小 部 經 典 二九 三九 四一 切 世 間 覆 黑 暗 智 光 者 亦 無 光 輝 ( 六 )三 四 九 諸 智 者 光 照 世 間 故 我 思 惟 知 尊 師親 近 尊 師 觀 慧 者 請 為 眾 中 明 劫 波 ( 七 )三 五 ○ 即 發 種 種 美 妙 音 舉 首 徐 啼 如 天 鵝徐 出 圓 音 善 調 適 我 等 一 心 聞 端 直 ( 八 )三 五 一 捨 斷 生 死 遣 煩 惱 眾 等 乞 奉 我 說 法凡 夫 不 能 言 欲 知 如 來 智 慮 知 且 說 ( 九 )三 五 二 尊 師 端 正 有 智 慧 令 此 凡 夫 得 知 解把 握 完 全 說 明 法 最 後 合 掌 向 尊 師高 慧 了 知 劫 波 趣 勿 令 我 等 做 無 知 ( 一 ○)三 五 三 高 精 進 者 知 聖 法 勿 令 我 等 做 無 知夏 時 暑 熱 渴 望 水 聞 佛 言 若 降 甘 雨 ( 一 一 )三 五 四 志 願 涅 槃 劫 波 師 彼 之 梵 行 成 功 否如 解 脫 者 般 涅 槃 我 等 請 問 學 有 餘 」 ( 一 二 )三 五 五 世 尊 曰 :「 彼 對 名 色 等 渴 愛 斷 長 久 隨 黑 魔 流度 越 生 死 無 殘 餘 五 者 最 勝 世 尊 說 3 」 ( 一 三 )三 五 六 「 我 聞 第 七 仙 人 語 4 尊 師 之 語 我 信 樂我 之 所 問 實 非 空 婆 羅 門 師 不 欺 我 ( 一 四 )三 五 七 佛 陀 弟 子 言 行 一 如 佛 之 言 起 身 行惡 魔 誑 人 思 擴 展 斷 彼 波 旬 堅 固 網 ( 一 五 )三 五 八 世 尊 乃 是 劫 波 師 見 取 輪 轉 初 根 元劫 波 師 實 是 難 度 而 超 死 魔 之 領 域 」 ( 一 六 )鵬 耆 舍 經 竟註 1 在 註 書 中 , 本 經 係 以 尼 拘 盧 陀 劫 波 經 (Nigrodhakappa-sutta) 為 標 題 。 本 經 與 漢 譯 雜 阿含 一 二 二 一 經 ( 大 正 藏 二 、 三 三 三 a 以 下 ) 相 當 。2 以 下 十 六 偈 全 部 與 Thag.1263-1278 偈 一 致 。二 小 品 一 二 鵬 耆 舍 經--------------------------------------------------------------------------小 部 經 典 二九 五九 六3 「 五 者 最 勝 」(panca-settha), 按 註 釋 文 是 指 阿 若 憍 陳 如 等 五 比 丘 為 最 勝 者 , 或 以 信 、 勤 、念 、 定 、 慧 之 五 根 , 或 以 戒 、 定 、 慧 、 解 脫 、 解 脫 知 見 之 五 分 法 身 為 最 勝 之 人 。4 「 第 七 仙 人 」(isi-sattama), 釋 尊 為 次 於 毘 婆 尸 佛 乃 至 迦 葉 佛 之 過 去 六 佛 之 第 七 佛 。39


一 三 正 普 行 經 1p.63.三 五 九 「 廣 博 智 慧 渡 瀑 流 2 到 達 彼 岸 般 涅 槃三 六 ○ 世 尊 曰 :我 問 牟 尼 自 住 立出 家 離 欲 之 比 丘云 何 世 間 正 普 行 」 ( 一 )「 天 變 地 異 之 判 斷 夢 斷 吉 凶 並 禍 福占 相 問 卜 應 根 絕捨 斷 占 卜 之 過 失比 丘 世 間 正 普 行 ( 二 )三 六 一 天 界 人 界 之 諸 欲 比 丘 應 令 調 伏 貪超 越 諸 有 證 知 法 比 丘 世 間 正 普 行 ( 三 )三 六 二 比 丘 捨 離 兩 舌 語 忿 怒 吝 惜 應 捨 棄除 斷 適 順 與 異 逆 比 丘 世 間 正 普 行 ( 四 )三 六 三 愛 與 不 愛 均 捨 已 無 依 止 物 無 取 著離 脫 一 切 結 縛 緣 比 丘 世 間 正 普 行 ( 五 )三 六 四 不 見 諸 蘊 等 堅 實 面 對 諸 欲 當 調 伏彼 自 無 依 不 導 他 比 丘 世 間 正 普 行 ( 六 )64 三 六 五 持 語 持 意 持 身 業 善 知 正 法 不 違 逆專 心 欲 求 涅 槃 道 比 丘 世 間 正 普 行 ( 七 )三 六 六 『 彼 之 禮 我 』 不 自 高 種 種 怒 罵 無 瞋 恨由 他 得 食 無 憍 慢 比 丘 世 間 正 普 行 ( 八 )三 六 七 捨 斷 三 界 貪 欲 有 遠 離 有 情 離 結 合離 煩 惱 箭 度 疑 惑 比 丘 世 間 正 普 行 ( 九 )二 小 品 一 三 正 普 行 經--------------------------------------------------------------------------小 部 經 典 二九 七九 八三 六 八 自 己 知 行 適 當 道 不 害 世 間 任 何 物蘊 處 諦 法 如 實 知 比 丘 世 間 正 普 行 ( 一 ○)三 六 九 任 何 隨 眠 皆 無 有 諸 不 善 根 悉 根 絕意 樂 渴 愛 不 希 求 比 丘 世 間 正 普 行 ( 一 一 )65 三 七 ○ 諸 漏 已 盡 捨 斷 慢 一 切 貪 路 皆 過 越調 御 圓 寂 自 住 立 比 丘 世 間 正 普 行 ( 一 二 )三 七 一 見 有 信 聞 正 決 定 智 者 群 中 不 隨 群調 伏 貪 欲 與 瞋 怒 比 丘 世 間 正 普 行 ( 一 三 )三 七 二 開 覆 善 淨 勝 煩 惱 四 諦 之 法 達 彼 岸諸 行 之 滅 善 巧 智 比 丘 世 間 正 普 行 ( 一 四 )三 七 三 於 諸 過 去 未 來 蘊 越 度 分 別 淨 慧 者離 脫 一 切 十 二 處 比 丘 世 間 正 普 行 ( 一 五 )40


三 七 四 知 四 諦 句 證 諦 法 捨 斷 諸 漏 見 涅 槃一 切 依 蘊 滅 盡 故 比 丘 世 間 正 普 行 ( 一 六 )三 七 五 世 尊 所 說 誠 如 斯 自 行 調 御 如 斯 住66 超 越 一 切 結 縛 緣 彼 應 世 間 正 普 行 」 ( 一 七 )正 普 行 經 竟註 1 按 註 釋 文 : 本 經 因 在 大 會 之 日 所 說 , 故 又 云 大 會 經 (Mahasamaya-sutta)。 世 尊 於 迦 毘羅 城 之 大 林 , 由 五 百 阿 羅 漢 圍 繞 , 為 化 導 聞 法 集 會 之 諸 天 , 世 尊 對 自 行 化 作 化 佛 之 質 問 而說 此 經 。 此 為 向 具 有 貪 行 傾 向 之 諸 天 所 說 之 法 。2 本 偈 被 引 用 於 DA.II,P.684。一 四 曇 彌 迦 經 1如 是 我 聞 。 一 時 , 世 尊 住 舍 衛 城 祇 樹 給 孤 獨 園 。 時 有 曇 彌 迦 優 婆 塞 共 五 百 優 婆塞 , 詣 世 尊 之 處 。 詣 已 , 禮 拜 世 尊 , 坐 於 一 面 。 坐 於 一 面 之 曇 彌 迦 優 婆 塞 以 偈 白 世尊 言 :二 小 品 一 四 曇 彌 迦 經--------------------------------------------------------------------------小 部 經 典 二九 九一 ○○三 七 六 「 我 問 尊 師 廣 慧 者 由 家 乃 至 成 非 家或 者 在 家 優 婆 塞 佛 子 如 何 行 善 妙 ( 一 )三 七 七 尊 師 知 天 含 世 界 知 善 惡 趣 與 彼 岸師 見 無 比 微 妙 義 世 言 尊 師 殊 勝 佛 ( 二 )三 七 八 憐 愍 有 情 師 證 入 說 示 一 切 智 與 法普 眼 者 開 三 毒 覆 無 垢 之 光 遍 世 間 ( 三 )67 三 七 九 伊 羅 婆 那 是 象 王 聞 師 勝 者 來 師 前與 師 談 論 而 證 得 聞 佛 善 哉 而 喜 去 ( 四 )三 八 ○ 毘 沙 門 天 鳩 鞞 羅 來 近 師 尊 遍 聞 法賢 者 彼 問 師 尊 語 聞 佛 所 說 而 喜 去 ( 五 )三 八 一 邪 命 外 學 或 尼 犍 此 等 外 學 喜 論 爭眾 慧 難 越 我 尊 師 立 者 難 越 走 行 人 ( 六 )三 八 二 論 爭 為 事 婆 羅 門 老 中 幼 者 皆 如 是其 他 論 客 亦 思 考 皆 依 尊 師 望 利 益 ( 七 )三 八 三 尊 師 善 說 微 妙 法 此 法 微 妙 樂 致 喜人 人 欲 聞 尊 師 法 最 勝 之 佛 為 我 說 ( 八 )三 八 四 此 等 比 丘 優 婆 塞 為 聞 佛 說 來 集 坐如 諸 天 聞 天 王 說 2 隨 覺 善 說 彼 等 聞 」 ( 九 )41


三 八 五 「 聞 我 汝 等 除 煩 惱 聽 聞 正 法 並 行 持68 隨 順 出 家 覺 慧 者 行 住 坐 臥 習 威 儀 ( 一 ○)三 八 六 比 丘 行 乞 勿 非 時 3 清 早 至 村 可 行 乞非 時 行 者 被 縛 著 覺 者 非 時 不 行 乞 ( 一 一 )三 八 七 諸 法 色 聲 香 味 觸 易 使 有 情 生 憍 慢對 此 諸 法 調 伏 欲 清 早 為 食 可 入 村 ( 一 二 )三 八 八 比 丘 清 早 得 食 已 由 村 回 歸 獨 密 坐攝 制 自 己 內 思 念 不 可 放 逸 生 外 意 ( 一 三 )三 八 九 假 令 彼 與 諸 佛 子 或 與 比 丘 為 共 語為 彼 應 說 殊 勝 法 勿 為 誹 謗 與 兩 舌 ( 一 四 )二 小 品 一 四 曇 彌 迦 經--------------------------------------------------------------------------小 部 經 典 二一 ○ 一一 ○ 二三 九 ○ 有 人 反 駁 起 誹 謗 我 等 不 讚 小 慧 者諸 種 縛 著 縛 彼 等 心 由 聖 道 遠 離 故 ( 一 五 )三 九 一 食 住 臥 具 僧 伽 梨 4 乃 至 除 垢 之 用 水勝 慧 聲 聞 聞 善 說 於 此 種 種 應 省 察 ( 一 六 )三 九 二 食 住 臥 具 僧 伽 梨 水 除 塵 垢 此 等 法69 對 此 比 丘 無 染 著 猶 如 荷 葉 寄 水 滴 ( 一 七 )三 九 三 次 為 汝 說 在 家 務 在 家 弟 子 何 修 行純 然 善 妙 比 丘 法 所 有 在 家 不 能 達 ( 一 八 )三 九 四 不 自 殺 害 教 殺 生 5 他 人 殺 害 亦 不 容世 間 剛 強 藏 笞 杖 一 切 生 類 哀 戰 慄 ( 一 九 )三 九 五 何 處 何 物 不 與 者 應 知 他 物 須 迴 避人 盜 令 盜 不 容 認 不 與 取 者 應 迴 避 ( 二 ○)三 九 六 智 者 迴 避 非 梵 行 猶 如 迴 避 熾 熱 火不 能 行 此 梵 行 者 至 少 不 可 淫 人 妻 ( 二 一 )三 九 七 集 會 之 時 或 眾 中 彼 此 不 可 說 妄 語令 妄 教 妄 皆 不 容 不 真 之 語 應 迴 避 ( 二 二 )三 九 八 自 行 飲 酒 不 可 行 在 家 樂 法 不 飲 酒令 飲 教 飲 皆 不 容 應 知 飲 酒 人 醉 狂 ( 二 三 )三 九 九 愚 者 因 醉 行 諸 惡 又 使 人 醉 行 諸 惡70 愚 者 欲 行 非 福 因 狂 醉 癡 根 應 迴 避 ( 二 四 )四 ○○ 不 害 生 物 不 盜 取 6 不 說 妄 語 不 飲 酒離 非 梵 行 不 事 淫 不 應 於 夜 非 時 食 ( 二 五 )四 ○ 一 不 著 花 環 不 用 香 地 上 敷 床 唯 可 臥此 即 八 支 布 薩 者 依 佛 所 說 盡 苦 邊 ( 二 六 )四 ○ 二 月 半 十 四 十 五 日 7 及 第 八 日 行 布 薩神 變 之 月 具 八 支 8 信 樂 之 意 行 無 缺 ( 二 七 )42


四 ○ 三 布 薩 終 了 諸 智 者 心 起 信 樂 皆 隨 喜翌 朝 以 進 飲 食 物 隨 所 供 與 比 丘 眾 ( 二 八 )二 小 品 一 四 曇 彌 迦 經--------------------------------------------------------------------------小 部 經 典 二一 ○ 三一 ○ 四四 ○ 四 如 法 得 財 養 父 母 正 當 商 賈 彼 應 行曇 彌 迦 經 竟在 家 斯 行 不 放 逸 死 後 生 天 名 自 光 」 ( 二 九 )71 小 品 第 二 終 。小 品 之 攝 頌 ( 總 偈 )寶 與 臭 穢 慚針 毛 與 法 行船 經 與 何 戒劫 波 與 普 行此 等 十 四 經最 上 之 吉 祥更 婆 羅 門 法起 立 羅 喉 羅更 又 曇 彌 迦經 集 言 小 品註 1 持 三 歸 五 戒 、 多 聞 而 通 曉 經 典 、 得 阿 那 含 果 之 曇 彌 迦 優 婆 塞 , 與 彼 同 樣 之 五 百 優 婆 塞 俱 ,詣 至 世 尊 前 , 請 益 有 關 在 家 者 及 出 家 者 之 行 道 , 佛 為 解 答 , 即 成 本 經 。2 「 天 王 」(Vasava) 為 帝 釋 之 別 名 。3 本 偈 可 參 照 Mahavastu III,p.328。4 以 下 之 二 偈 被 引 用 於 Visuddhi-magga p.45。5 以 下 至 最 後 十 一 偈 , 與 之 相 當 之 偈 頌 , 可 參 見 舍 利 弗 阿 毘 曇 論 卷 第 六 ( 大 正 藏 二 八 、 五 七四 a 以 下 )。6 以 下 之 二 偈 亦 出 於 A.I,p.214f;A.IV,p.254;p.257f,P.261。 可 參 照 增 一 阿 含 卷 一 六 ( 大 正 藏二 、 六 二 五 c)、 長 爪 梵 志 請 問 經 ( 大 正 藏 一 四 、 九 六 八 c)。7 本 偈 可 參 照 A.I,p.144;p.145 雜 阿 含 一 一 一 七 經 ( 大 正 藏 二 、 二 九 六 a), 別 譯 本 雜 阿 含 四 六經 ( 大 正 藏 二 、 三 八 九 a) 以 下 。8 「 神 變 月 」(Patihariya-pakkha) 依 註 釋 文 , 為 入 雨 季 前 之 月 Asalha-masa( 額 沙 茶 月-- 五 、 六 月 ), 雨 季 三 個 月 及 雨 季 後 之 月 Kattika-masa( 迦 刺 底 迦 月 -- 九 、 十 月 ) 共 五 個月 。 此 外 一 般 人 以 神 變 月 為 Asalha Kattika 及 phagguna-masa( 額 勤 婁 那 月 -- 一 、二 月 ) 之 三 個 月 , 此 外 更 有 人 以 每 半 月 布 薩 日 之 前 後 日 一 日 、 十 三 日 、 七 日 及 九 日 為 神 變月 份 。二 小 品 一 四 曇 彌 迦 經--------------------------------------------------------------------------小 部 經 典 二一 ○ 五一 ○ 六43


三 大 品p.72.一 出 家 經 1四 ○ 五 云 何 出 家 具 眼 者 2 云 何 觀 察 彼 世 尊出 家 何 為 大 喜 慶 佛 之 出 家 阿 難 說 ( 一 )四 ○ 六 在 家 居 住 多 狹 隘 煩 惱 塵 垢 發 生 處出 家 之 後 多 寬 廣 視 無 煩 惱 始 出 家 ( 二 )四 ○ 七 出 家 以 後 依 我 身 避 離 惡 行 與 惡 業已 捨 惡 語 並 惡 行 生 活 遍 淨 度 活 命 ( 三 )四 ○ 八 成 道 前 在 摩 揭 陀 3 山 圍 之 國 王 舍 城充 滿 三 十 二 德 相 為 行 乞 而 赴 王 城 ( 四 )四 ○ 九 高 殿 聳 立 摩 揭 陀 頻 毘 沙 羅 見 彼 佛見 已 具 足 微 妙 相 王 對 近 臣 述 次 義 ( 五 )四 一 ○ 「 汝 等 注 意 此 尊 者 4 容 姿 長 大 顏 色 淨彼 之 行 步 正 完 全 眼 前 約 可 見 一 尋 ( 六 )四 一 一 於 中 有 念 眼 下 垂 彼 之 出 身 非 賤 家王 遣 使 者 走 向 問 比 丘 欲 向 何 處 行 」 ( 七 )四 一 二 所 遣 彼 等 之 王 使 由 佛 之 後 追 隨 行比 丘 今 欲 往 何 處 彼 之 住 所 何 處 尋 ( 八 )四 一 三 每 家 次 第 續 行 乞 5 善 自 防 護 根 門 護彼 佛 正 知 有 正 念 適 量 受 食 缽 或 滿 ( 九 )四 一 四 彼 牟 尼 佛 行 乞 已 由 王 舍 城 出 市 外此 處 山 麓 為 住 所 一 直 前 往 槃 荼 婆 ( 一 ○)四 一 五 近 前 得 見 佛 住 所 然 後 諸 使 近 前 行其 中 一 使 還 王 城 追 蹤 之 事 奏 王 聽 ( 一 一 )四 一 六 「 大 王 若 問 此 比 丘 槃 荼 婆 前 山 窟 中三 大 品 一 出 家 經--------------------------------------------------------------------------小 部 經 典 二一 ○ 七一 ○ 八如 虎 如 牛 如 師 子 置 身 一 直 而 端 坐 」 ( 一 二 )73 四 一 七 王 聞 使 者 之 言 已 6 剎 帝 利 王 乘 美 乘一 心 前 往 佛 住 所 槃 荼 婆 山 直 急 行 ( 一 三 )四 一 八 剎 帝 利 王 乘 車 行 來 至 山 麓 下 坐 乘步 行 行 近 比 丘 前 詣 彼 牟 尼 坐 其 處 ( 一 四 )四 一 九 國 王 坐 已 心 歡 喜 與 彼 交 問 喜 候 語感 銘 語 畢 王 致 意 國 王 如 是 述 次 義 ( 一 五 )44


四 二 ○ 「 汝 尚 年 輕 且 年 少 青 年 人 生 第 一 期具 備 容 貌 與 壯 行 出 身 如 正 剎 帝 利 ( 一 六 )四 二 一 我 欲 與 汝 諸 財 物 象 眾 先 導 有 光 輝精 銳 軍 隊 汝 受 用 語 我 所 問 汝 之 生 」 ( 一 七 )四 二 二 「 雪 山 山 腹 是 故 居 7 憍 薩 羅 國 往 昔 住具 備 財 寶 勇 進 者 端 方 正 直 一 民 族 ( 一 八 )74 四 二 三 彼 之 族 姓 為 日 種 彼 之 生 族 曰 釋 迦由 彼 家 族 我 出 家 非 為 冀 求 諸 欲 者 ( 一 九 )四 二 四 已 見 諸 欲 之 過 患 8 以 見 出 離 為 安 穩我 為 出 離 行 精 勤 意 喜 精 勤 非 諸 欲 」 ( 二 ○)出 家 經 竟註 1 本 經 乃 世 尊 踰 城 出 家 後 , 由 迦 毘 羅 城 南 下 入 王 舍 城 行 乞 時 , 與 摩 竭 陀 國 王 頻 毘 娑 羅 會 見 時所 述 之 狀 況 。 為 佛 傳 之 一 部 。 此 與 會 見 頻 毘 娑 羅 王 之 故 事 , 雖 出 於 多 種 佛 傳 , 但 如 本 經 之以 偈 文 出 者 , 與 本 經 同 源 而 來 者 有 Mahavastu II,P.198f、 四 分 律 卷 三 一 ( 大 正 藏 二 二 、七 七 九 c 以 下 )、 有 部 毘 奈 耶 破 僧 事 卷 四 ( 大 正 藏 二 四 、 一 一 八 b 以 下 ) 等 。 特 別 是 有 部毘 奈 耶 破 僧 事 與 本 經 各 偈 極 為 相 似 。2 本 偈 以 下 至 最 後 之 各 偈 可 參 照 有 部 毘 奈 耶 破 僧 事 卷 四 ( 大 正 藏 二 四 、 一 一 八 b 以 下 )。3 本 偈 以 下 之 很 多 偈 , 可 參 Mahavastu II,P.198f。4 本 偈 以 下 至 最 後 之 各 偈 , 與 四 分 律 卷 三 一 ( 大 正 藏 二 二 、 七 七 九 c 以 下 ) 相 當 一 致 。三 大 品 一 出 家 經--------------------------------------------------------------------------小 部 經 典 二一 ○ 九一 一 ○5 在 Mahavastu 中 無 與 本 偈 相 當 者 。6 以 下 之 四 偈 , 不 與 Mahavastu 相 當 。7 以 下 之 二 偈 , 可 參 照 大 智 度 論 卷 三 ( 大 正 藏 二 五 、 七 七 a)。8 在 Mahavastu 中 無 與 本 偈 相 當 偈 。二 精 勤 經 1四 二 五 尼 連 禪 河 畔 瑜 伽 得 安 穩極 勤 修 禪 思 專 心 我 精 勤 ( 一 )四 二 六 惡 魔 障 解 脫 悲 憫 語 近 我「 汝 瘦 顏 色 惡 汝 之 近 死 期 ( 二 )四 二 七 汝 死 有 千 分 汝 生 只 一 分汝 生 為 殊 勝 有 命 行 諸 善 ( 三 )75 四 二 八 汝 若 行 梵 行 向 火 獻 供 物45


汝 應 積 多 福 汝 何 作 精 勤 ( 四 )四 二 九 精 勤 道 難 至 難 行 到 達 難 」惡 魔 述 此 偈 立 於 佛 之 前 ( 五 )四 三 ○ 如 此 示 惡 魔 世 尊 如 次 說「 放 逸 之 波 旬 來 此 何 目 的 ( 六 )四 三 一 世 間 福 微 量 於 我 無 所 用目 的 求 諸 福 惡 魔 為 人 說 ( 七 )四 三 二 先 信 次 精 進 又 是 我 有 慧如 此 自 專 心 何 須 汝 求 生 ( 八 )四 三 三 我 起 精 進 風 涸 竭 諸 流 水如 此 自 專 心 使 我 身 血 涸 ( 九 )四 三 四 身 體 血 涸 時 膽 汁 痰 亦 涸身 體 肉 滅 盡 我 心 益 澄 靜我 具 念 慧 定 愈 能 善 立 住 ( 一 ○)四 三 五 如 斯 善 住 立 得 最 高 受 用三 大 品 二 精 勤 經--------------------------------------------------------------------------小 部 經 典 二一 一 一一 一 二心 不 求 諸 欲 有 情 中 清 淨 ( 一 一 )76 四 三 六 汝 欲 第 一 軍 2 不 樂 第 二 軍飢 渴 第 三 軍 渴 愛 第 四 軍 ( 一 二 )四 三 七 惛 眠 第 五 軍 怖 畏 第 六 軍疑 為 第 七 軍 覆 情 汝 八 軍 ( 一 三 )四 三 八 恭 敬 利 名 譽 邪 行 得 名 聲稱 揚 讚 自 己 貶 下 毀 他 人 ( 一 四 )四 三 九 汝 軍 障 解 脫 黑 魔 之 軍 勢無 勇 者 不 勝 勇 者 勝 已 樂 ( 一 五 )四 四 ○ 我 著 文 邪 草 3 不 樂 著 生 命若 我 敗 之 生 不 如 戰 死 勝 ( 一 六 )四 四 一 沙 門 婆 羅 門 沒 於 戰 不 見尋 行 諸 善 者 不 知 涅 槃 道 ( 一 七 )四 四 二 駕 象 意 無 怠 四 方 見 魔 軍鬥 戰 我 抗 衡 此 場 不 能 動 ( 一 八 )四 四 三 含 天 諸 世 人 4 不 堪 勝 魔 軍77 我 慧 破 汝 軍 如 石 破 土 缽 ( 一 九 )四 四 四 自 由 善 思 惟 善 念 使 住 立諸 國 我 遊 行 廣 導 諸 弟 子 ( 二 ○)四 四 五 我 教 諸 弟 子 專 心 不 放 逸無 憂 至 彼 處 無 欲 得 涅 槃 」 ( 二 一 )46


四 四 六 「 我 於 七 年 間 5 纏 付 從 隨 彼有 念 正 覺 者 不 得 乘 機 會 ( 二 二 )四 四 七 石 有 脂 肪 色 6 或 有 此 柔 軟有 此 美 味 食 如 鴉 步 徘 徊 ( 二 三 )四 四 八 不 得 其 美 味 鴉 捨 此 處 去如 近 石 之 鴉 我 等 厭 瞿 曇 」 ( 二 四 )78 四 四 九 彼 魔 敗 憂 悶 7 由 脅 落 琵 琶三 大 品 二 精 勤 經--------------------------------------------------------------------------小 部 經 典 二一 一 三一 一 四精 勤 經 竟夜 叉 意 銷 沉 從 此 便 消 失 ( 二 五 )註 1 本 經 與 前 經 之 最 後 偈 :「 意 喜 精 勤 非 諸 欲 」, 精 勤 是 佛 在 成 道 前 六 年 間 有 關 與 惡 魔 爭 鬥 而說 者 。 此 亦 成 為 佛 傳 之 一 部 分 。 此 一 故 事 亦 多 由 佛 傳 中 出 。 與 本 經 同 源 之 偈 者 有 MahavastuII,PP.238-240 佛 本 行 集 經 卷 二 五 ( 大 正 藏 三 、 七 六 九 b 以 下 ), Lalitavistara ( Lefmann)PP.261-263,方 廣 大 莊 嚴 經 卷 七 ( 大 正 藏 三 、 五 八 二 b 以 下 ) 等 。2 以 下 四 偈 被 引 用 於 MNd.P.96;P.174;P.333f CNd( 暹 羅 本 )P.144f。 又 與 此 等 四 偈 相 當 之偈 , 可 見 大 智 度 論 卷 五 、 卷 一 五 ( 大 正 藏 二 五 、 九 九 b 以 下 、 一 六 九 a)。 而 在 其 卷 五 則被 引 用 於 雜 藏 經 所 說 與 此 四 偈 及 以 後 數 偈 相 當 之 偈 。3 「 文 邪 草 」(munja) 為 世 尊 於 成 道 時 在 菩 提 樹 下 敷 座 之 草 。 屬 禾 本 科 , 漢 譯 吉 祥 草 。4 以 下 三 偈 可 參 照 大 智 度 論 卷 五 ( 大 正 藏 二 五 、 九 九 c)。5 本 偈 被 引 用 於 DA.III,P.994;MA,III,P.373;SnA,P.37。6 以 下 二 偈 亦 出 於 S.I,p.124。 與 之 相 當 之 偈 可 參 見 雜 阿 含 二 四 六 經 、 一 ○ 九 二 經 ( 大 正 藏 二 、五 九 b、 二 八 六 c), 別 譯 雜 阿 含 三 一 經 ( 大 正 藏 二 、 三 八 三 b)。7 本 偈 亦 出 於 S.I,p.122 被 引 用 於 DhpA.I,P.433。 漢 譯 相 當 之 偈 可 參 見 雜 阿 含 一 ○ 九 一 經 ( 大正 藏 二 、 二 八 六 b)。三 善 說 經 1如 是 我 聞 。 一 時 , 世 尊 住 舍 衛 城 祇 樹 給 孤 獨 園 , 時 世 尊 告 諸 比 丘 曰 :「 諸 比 丘 !」諸 比 丘 答 世 尊 :「 尊 師 !」世 尊 如 是 曰 :「 諸 比 丘 ! 具 備 四 支 語 , 為 善 說 而 非 惡 說 , 無 罪 而 不 見 責 難 於 諸 識者 。 云 何 四 支 ? 諸 比 丘 ! 有 比 丘 只 語 善 說 、 不 語 惡 說 ; 只 語 法 、 不 語 非 法 ; 只 語 愛語 、 不 語 不 愛 語 ; 只 語 真 實 語 、 不 語 虛 偽 語 。 具 備 此 等 四 支 語 , 為 善 說 而 非 惡 說 ,無 罪 而 不 見 責 難 於 諸 識 者 。」 世 尊 如 斯 說 , 善 逝 如 斯 說 已 , 師 [ 世 尊 ] 更 曰 :四 五 ○ 善 人 最 上 語 善 說 ( 此 為 第 一 )247


語 法 不 應 語 非 法 ( 此 為 第 二 )三 大 品 三 善 說 經--------------------------------------------------------------------------小 部 經 典 二一 一 五一 一 六愛 語 不 語 不 愛 語 ( 此 為 第 三 )語 實 不 語 虛 偽 語 ( 此 為 第 四 ) ( 一 )79 時 尊 者 婆 耆 舍 由 座 而 起 , 偏 袒 一 肩 , 向 世 尊 合 掌 , 白 世 尊 言 :「 善 逝 ! 我 已 明 解世 尊 所 說 義 。」「 婆 耆 舍 ! 汝 言 明 解 。」 時 婆 耆 舍 尊 者 於 世 尊 前 , 以 適 當 諸 偈 讚 歎 世 尊 :四 五 一 「 勿 使 自 己 苦 3 又 勿 害 他 人只 語 之 應 語 此 實 善 說 語 ( 二 )四 五 二 能 作 歡 迎 言 只 應 言 愛 語勿 用 諸 惡 言 愛 語 言 他 人 ( 三 )四 五 三 真 實 語 甘 露 是 為 永 遠 語善 人 真 實 義 法 上 言 住 立 ( 四 )四 五 四 佛 為 達 涅 槃 4 為 盡 苦 邊 際說 示 安 穩 語 諸 語 實 最 上 」 ( 五 )善 說 經 竟註 1 本 經 其 原 形 出 於 S.I,p.188f(S.8,5,Subhasita)。 漢 譯 之 相 當 經 , 則 雜 阿 含 一 二 一 八 經 ( 大正 藏 二 、 三 三 二 a), 其 別 譯 雜 阿 含 二 五 三 經 ( 大 正 藏 二 、 四 六 二 b 以 下 ) 等 。 尤 以 雜 阿含 與 巴 利 很 類 似 。2 本 偈 出 於 上 述 諸 經 外 , 被 引 用 於 KhpA,P.135, 在 出 曜 經 卷 一 一 ( 大 正 藏 四 、 六 六 七 a),法 集 要 頌 經 卷 一 ( 大 正 藏 四 、 七 八 一 b), 四 分 律 卷 五 二 ( 大 正 藏 二 二 、 九 五 二 b), 大 毘婆 沙 論 卷 六 ( 大 正 藏 二 七 、 二 八 c), 阿 毘 曇 毘 婆 沙 論 卷 三 ( 大 正 藏 二 八 、 二 ○c), 瑜 伽師 地 論 卷 一 七 ( 大 正 藏 三 ○、 三 八 一 b) 均 有 相 當 之 偈 。3 以 下 之 四 偈 亦 出 於 Thag.V V.1227-1230。 更 在 出 曜 經 卷 一 一 ( 大 正 藏 四 、 六 六 七 a 以 下 ),法 集 要 頌 經 卷 一 ( 大 正 藏 四 、 七 八 一 c), 四 分 律 卷 五 二 ( 大 正 藏 二 二 、 九 五 二 b) 均 有相 當 之 偈 。4 本 偈 被 引 用 於 KhpA.P.136。三 大 品 三 善 說 經--------------------------------------------------------------------------小 部 經 典 二一 一 七一 一 八四 孫 陀 利 迦 婆 羅 墮 闍 經 1如 是 我 聞 。 一 時 , 世 尊 住 憍 薩 羅 國 孫 陀 利 迦 河 邊 。 爾 時 , 孫 陀 利 迦 婆 羅 墮 闍 祀火 婆 羅 門 , 於 孫 陀 利 迦 河 邊 , 行 祀 聖 火 之 火 供 養 。 時 孫 陀 利 迦 婆 羅 墮 闍 婆 羅 門 行 祀48


火 之 火 供 養 已 , 即 由 座 起 , 迴 望 四 方 自 謂 :「 此 殘 餘 供 物 , 應 使 誰 受 耶 ?」 孫 陀 利 迦80 婆 羅 墮 闍 婆 羅 門 由 不 遠 之 樹 下 見 世 尊 以 衣 披 纏 至 頭 而 坐 。 見 已 , 以 左 手 持 殘 餘 供 物 ,行 近 世 尊 之 處 。 時 世 尊 聞 孫 陀 利 迦 婆 羅 墮 闍 婆 羅 門 之 足 音 而 開 啟 頭 衣 。 時 孫 陀 利 迦婆 羅 墮 闍 婆 羅 門 見 世 尊 為 光 頭 圓 頂 , 即 謂 :「 此 是 沙 門 。」 便 欲 轉 回 。 時 孫 陀 利 迦 婆羅 墮 闍 婆 羅 門 作 如 是 思 念 :「 雖 為 光 頭 圓 頂 , 此 世 亦 有 一 部 分 光 頭 圓 頂 之 婆 羅 門 ; 我且 近 前 , 問 彼 之 出 身 。」 於 是 , 孫 陀 利 迦 婆 羅 墮 闍 婆 羅 門 行 近 世 尊 之 處 。 詣 前 白 世 尊言 :「 尊 者 何 姓 之 出 生 ?」 時 世 尊 以 偈 對 孫 陀 利 迦 婆 羅 墮 闍 婆 羅 門 曰 :四 五 五 「 我 非 婆 羅 門 亦 非 剎 帝 利既 非 毘 舍 族又 非 他 何 者遍 知 凡 夫 姓皆 稱 為 五 蘊我 無 有 一 物 以 慧 遊 世 間 ( 一 )四 五 六 著 僧 伽 梨 衣 2 無 家 我 遊 行剃 除 鬚 與 髮自 心 使 寂 滅對 此 世 人 等悉 是 無 染 著汝 今 問 我 姓 實 為 不 適 宜 」 ( 二 )81 四 五 七 「 我 等 婆 羅 門 見 時 相 問 訊尊 婆 羅 門 否習 問 為 常 例若 汝 婆 羅 門答 非 婆 羅 門我 今 重 問 汝三 句 廿 四 字彼 之 娑 毘 底 3 吠 陀 之 讚 歌 」 ( 三 )四 五 八 「 何 為 是 仙 人 剎 帝 利 何 為 4乃 至 婆 羅 門人 人 於 此 世何 以 多 營 作供 養 諸 天 神極 達 吠 陀 者供 時 受 供 物三 大 品 四 孫 陀 利 迦 婆 羅 墮 闍 經--------------------------------------------------------------------------小 部 經 典 二一 一 九一 二 ○我 說 供 有 效 」 ( 四 )四 九 五 婆 羅 門 曰 :「 通 達 吠 陀 人 我 今 見 如 斯 5彼 供 實 有 效未 見 如 尊 師獻 果 施 其 他 無 有 資 格 人 」 ( 五 )四 六 ○ 「 汝 於 信 樂 我 婆 羅 是 故 門汝 為 求 知 義近 前 來 請 問認 汝 是 寂 靜無 忿 恨 煙 者無 苦 亦 無 求 發 見 善 慧 者 」 ( 六 )四 六 一 「 樂 供 卿 瞿 曇 欲 供 予 不 知82 教 予 供 養 法 何 處 供 有 效敬 請 教 示 我然 者 婆 羅 門49


汝 傾 耳 諦 聽 為 汝 說 供 法 ( 七 )四 六 二 勿 問 出 生 族 唯 問 彼 之 行火 生 實 由 薪雖 是 卑 賤 家牟 尼 是 有 智 高 貴 慚 愧 者 ( 八 )四 六 三 真 諦 自 調 練 7 調 御 己 諸 根極 達 諸 吠 陀 8 梵 行 已 成 人期 福 婆 羅 門 應 當 供 養 彼 ( 九 )四 六 四 無 家 捨 諸 欲 9 能 善 自 制 伏如 梭 之 端 直時 物 供 諸 人期 福 婆 羅 門 應 當 供 養 彼 ( 一 ○)四 六 五 善 能 離 諸 貪 等 持 寂 諸 根如 月 離 羅 喉 10 時 物 供 諸 人期 福 婆 羅 門 應 當 供 養 彼 ( 一 一 )四 六 六 常 念 無 執 著 我 意 之 捨 離遊 行 於 世 間時 物 供 諸 人期 福 婆 羅 門 應 當 供 養 彼 ( 一 二 )三 大 品 四 孫 陀 利 迦 婆 羅 墮 闍 經--------------------------------------------------------------------------小 部 經 典 二一 二 一一 二 二四 六 七 離 捨 於 諸 欲 戰 勝 諸 欲 行生 死 知 邊 際而 寂 滅 明 澄83 清 涼 如 湖 水 如 來 受 獻 果 ( 一 三 )四 六 八 如 來 諸 等 者 遠 離 諸 不 等有 無 邊 智 慧此 世 及 他 世亦 無 有 染 著 如 來 受 獻 果 ( 一 四 )四 六 九 無 諂 無 傲 慢 離 貪 無 我 意無 求 除 忿 恨而 成 自 寂 靜離 垢 婆 羅 門 如 來 受 獻 果 ( 一 五 )四 七 ○ 既 斷 意 住 著 無 何 之 執 取無 此 彼 世 著 如 來 受 獻 果 ( 一 六 )四 七 一 等 持 度 暴 流 知 法 最 上 見漏 盡 最 後 身 如 來 受 獻 果 ( 一 七 )四 七 二 有 漏 麤 惡 語 遣 除 滅 無 存解 脫 達 吠 陀 如 來 受 獻 果 ( 一 八 )四 七 三 超 染 無 染 著 有 慢 有 情 中而 至 於 無 慢遍 知 於 諸 苦84 共 生 田 因 緣 如 來 受 獻 果 ( 一 九 )四 七 四 不 依 於 意 欲 而 至 見 遠 離說 超 異 端 見所 起 之 煩 惱50


無 何 之 所 緣 如 來 受 獻 果 ( 二 ○)四 七 五 證 知 彼 此 法 遣 除 及 此 等滅 沒 令 無 餘達 成 於 寂 靜取 盡 而 解 脫 如 來 受 獻 果 ( 二 一 )四 七 六 見 結 煩 惱 生 究 竟 之 滅 盡貪 路 除 無 餘清 淨 而 無 過離 垢 無 障 礙 如 來 受 獻 果 ( 二 二 )四 七 七 無 觀 自 己 我 一 心 於 等 持三 大 品 四 孫 陀 利 迦 婆 羅 墮 闍 經--------------------------------------------------------------------------小 部 經 典 二一 二 三一 二 四身 端 正 自 住 不 動 不 心 栽 11乃 至 無 疑 惑 如 來 受 獻 果 ( 二 三 )四 七 八 無 毫 愚 癡 因 於 一 切 諸 法而 具 有 智 見不 再 以 持 有最 後 之 生 身以 達 有 吉 瑞無 上 之 正 覺以 上 人 心 淨如 來 受 獻 果 」 ( 二 四 )85 四 七 九 「 如 是 之 尊 師 吠 陀 達 人 故如 此 我 供 養為 實 之 供 養梵 天 實 證 人 受 食 我 獻 果 」 ( 二 五 )四 八 ○ 「 唱 偈 與 得 食 12 非 我 所 應 食依 偈 而 受 食非 諸 正 見 法諸 佛 斥 唱 偈而 得 供 養 食婆 羅 門 有 時 法 唯 諸 佛 行 ( 二 六 )四 八 一 有 一 切 諸 德 漏 盡 滅 疑 惑如 是 此 大 仙供 養 他 飲 食佛 為 期 福 者 最 大 之 福 田 」 ( 二 七 )四 八 二 「 如 何 食 我 施 我 願 欲 知 此敬 受 尊 師 教我 於 供 養 時遍 求 如 斯 人 欲 作 斯 供 養 」 ( 二 八 )四 八 三 「 遠 離 強 情 者 其 心 不 混 亂解 脫 諸 欲 者 除 去 諸 昏 沉 ( 二 九 )四 八 四 調 伏 越 諸 境 明 察 生 死 者具 備 牟 尼 性 斯 者 來 受 供 ( 三 ○)四 八 五 對 彼 調 顰 蹙 合 掌 禮 拜 彼供 彼 飲 食 物 斯 施 為 有 效 」 ( 三 一 )86 四 八 六 「 彼 尊 師 佛 陀 值 得 受 獻 果無 上 之 福 田受 供 一 切 世51


三 大 品 四 孫 陀 利 迦 婆 羅 墮 闍 經--------------------------------------------------------------------------小 部 經 典 二一 二 五一 二 六施 與 於 尊 師 必 有 獲 大 果 」 ( 三 二 )時 孫 陀 利 迦 婆 羅 墮 闍 婆 羅 門 白 世 尊 言 :「 卿 瞿 曇 ! 希 有 , 卿 瞿 曇 ! 希 有 。 卿 瞿曇 ! 猶 如 使 倒 者 起 , 蔽 覆 者 露 現 , 教 迷 者 以 道 , 又 如 暗 夜 揭 來 燈 火 , 使 有 眼 者 得 見諸 色 。 如 斯 , 瞿 曇 以 諸 多 教 說 之 說 法 , 我 願 歸 依 卿 瞿 曇 、 法 與 比 丘 眾 。 我 願 在 卿 瞿曇 之 前 出 家 , 得 具 足 戒 。」孫 陀 利 迦 婆 羅 墮 闍 婆 羅 門 得 於 世 尊 前 出 家 , 得 受 具 足 戒 。 而 後 不 久 , 尊 者 孫 陀利 迦 婆 羅 墮 闍 婆 羅 門 遠 離 獨 自 , 虔 誠 不 放 逸 , 住 於 精 勤 , 不 久 即 了 知 -- 諸 善 男 子由 家 出 家 而 達 非 家 之 目 的 --「 我 生 已 盡 、 梵 行 已 成 、 所 作 已 辦 、 更 不 至 如 斯 ( 輪 迴苦 界 ) 之 狀 態 」, 現 世 而 自 通 達 、 作 證 、 具 足 、 住 於 無 上 梵 行 之 終 局 ( 涅 槃 )。 此 尊者 孫 陀 利 迦 婆 羅 墮 闍 婆 羅 門 成 為 阿 羅 漢 之 一 人 。孫 陀 利 迦 婆 羅 墮 闍 婆 羅 門 經 竟註 1 在 註 釋 書 中 以 本 經 為 獻 果 經 (Puralasa-sutta) 本 經 序 文 之 長 行 部 分 與 S.I.P.167f(S.7,1,9,Sundarika) 相 一 致 。2 「 僧 伽 梨 衣 」(Sanghati) 義 譯 為 重 衣 , 內 衣 ( 安 陀 衣 )、 為 著 於 外 衣 是 於 上 者 ( 鬱 多 羅 僧 ),此 等 謂 之 三 衣 , 普 通 比 丘 之 衣 服 原 則 上 限 於 此 三 衣 。 可 參 照 蛇 品 第 四 耕 田 婆 羅 墮 闍 經 之註 。3 「 娑 毘 底 」(Savtti) 偈 , 由 三 句 二 十 四 字 組 成 , 見 Rigveda III,62,10, 為 對 太 陽 神 Savitti之 讚 歌 。 此 讚 歌 普 通 稱 為 Gayatri, 為 婆 羅 門 學 習 吠 陀 者 最 初 學 習 之 物 。 與 娑 毘 底 偈 相 同在 佛 教 最 初 唱 念 有 由 三 句 二 十 四 字 所 組 成 之 三 歸 文 。Buddham saranam gacchami( 歸 依 佛 )Dhammam saranam gacchami( 歸 依 法 )Sangham saranam gacchami( 歸 依 僧 )今 所 說 之 娑 毘 底 , 乃 指 佛 教 之 娑 毘 底 三 歸 依 文 。 又 有 關 婆 羅 門 之 娑 毘 底 可 參 照 五 六 八 偈 。4 本 偈 前 半 同 一 ○ 四 三 偈 。5 本 偈 可 參 照 S.I,P.168 雜 阿 含 一 一 八 四 經 ( 大 正 藏 二 、 三 二 ○c), 別 譯 雜 阿 含 九 九 經 ( 大正 藏 二 、 四 ○ 九 a)。三 大 品 四 孫 陀 利 迦 婆 羅 墮 闍 經--------------------------------------------------------------------------小 部 經 典 二一 二 七一 二 八6 本 偈 及 次 之 前 半 偈 亦 出 於 S.I,P.168。 漢 譯 相 當 之 偈 可 參 見 雜 阿 含 一 一 八 四 經 ( 大 正 藏 二 、三 二 ○c), 別 譯 雜 阿 含 九 九 經 ( 大 正 藏 二 、 四 ○ 九 a)。7 本 偈 前 半 被 引 用 於 SA.I,P.26。8 「 吠 陀 」(Veda) 指 須 陀 洹 道 乃 至 阿 羅 漢 道 之 智 。9 以 下 二 偈 同 於 四 九 七 偈 、 四 九 八 偈 。52


10 「 羅 喉 」(Rahu) 為 印 度 信 仰 傳 說 中 之 阿 修 羅 ( 鬼 神 ), 吞 月 及 太 陽 。 羅 喉 吞 月 及 太 陽 時 ,起 月 蝕 及 日 蝕 。11 「 心 栽 」(cetokhila) 乃 心 之 荒 蕪 。 此 有 五 種 , 即 : 疑 佛 不 信 、 疑 法 不 信 、 疑 僧 不 信 、 疑戒 定 慧 三 學 不 信 、 對 同 梵 行 者 瞋 而 不 喜 , 自 不 精 勤 。12 以 下 二 偈 與 八 一 偈 、 八 二 偈 相 同 。 亦 出 於 S.I,P.167.P.168, 前 偈 被 引 用 於 Mil.P228。 此 等二 偈 漢 譯 相 當 之 偈 可 參 見 別 譯 雜 阿 含 九 九 經 ( 大 正 藏 二 、 四 ○ 九 a 以 下 )。五 摩 伽 經 1如 是 我 聞 。 一 時 , 世 尊 住 王 舍 城 之 靈 鷲 山 。 時 2 摩 伽 學 童 詣 近 世 尊 之 所 。 近 已 ,與 世 尊 相 問 候 , 交 談 喜 慶 懷 念 之 語 , 坐 於 一 面 。 坐 於 一 面 之 摩 伽 學 童 白 世 尊 言 :「 卿87 瞿 曇 ! 我 為 施 主 、 施 者 , 寬 容 仁 慈 而 應 他 所 求 , 依 法 遍 求 諸 財 。 依 法 遍 求 諸 財 已 ,如 法 得 、 如 法 儲 。 以 諸 財 施 一 人 、 施 二 人 、 施 三 人 、 施 四 人 、 施 五 人 、 施 六 人 、 施七 人 、 施 八 人 、 施 九 人 、 施 十 人 、 施 二 十 人 、 施 三 十 人 、 施 四 十 人 、 施 五 十 人 、 施百 人 、 施 其 以 上 之 人 。 卿 瞿 曇 ! 我 如 斯 施 、 如 斯 供 養 , 生 多 福 否 ?」「 學 童 ! 汝 如 斯施 、 如 斯 供 養 , 生 多 福 。 學 童 ! 汝 為 施 者 、 施 主 , 寬 容 仁 慈 而 應 他 求 , 依 法 遍 求 諸財 。 依 法 遍 求 諸 財 已 , 如 法 得 、 如 法 儲 。 以 諸 財 施 一 人 乃 至 施 百 人 , 施 其 以 上 之 人 。斯 人 生 多 之 福 。」時 摩 伽 學 童 以 偈 白 世 尊 ,四 八 七 摩 伽 學 童 曰 :「 我 身 著 袈 裟 遊 行 而 無 家三 大 品 五 摩 伽 經--------------------------------------------------------------------------小 部 經 典 二一 二 九一 三 ○敬 問 尊 瞿 曇望 求 福 供 養為 應 他 之 求在 家 施 主 者此 世 於 他 人施 與 飲 食 物獻 供 者 何 處 獻 供 是 清 淨 」 ( 一 )四 八 八 世 尊 曰 :「 望 求 福 供 養 為 應 他 之 求88 在 家 施 主 者 此 世 於 他 人施 與 飲 食 物應 施 與 聖 者此 施 彼 有 幸 」 ( 二 )四 八 九 摩 伽 學 童 曰 :「 望 求 福 供 養 為 應 他 之 求在 家 施 主 者此 世 於 他 人施 與 飲 食 物應 施 與 聖 者53


世 尊 教 語 我 」 ( 三 )四 九 ○ 「 諸 德 無 一 物 自 制 實 無 染遊 行 於 世 間受 人 時 供 養期 福 婆 羅 門 應 當 供 養 彼 ( 四 )四 九 一 斷 一 切 結 縛 調 御 諸 根 門解 脫 而 無 苦無 求 於 諸 人應 受 時 供 物期 福 婆 羅 門應 當 供 養 彼 ( 五 )四 九 二 解 脫 一 切 結 調 御 諸 根 門解 脫 而 無 苦無 求 於 諸 人應 受 時 供 物期 福 婆 羅 門應 當 供 養 彼 ( 六 )四 九 三 捨 斷 諸 貪 欲 瞋 恚 及 愚 癡諸 漏 已 滅 盡梵 行 已 成 立應 受 時 供 物期 福 婆 羅 門三 大 品 五 摩 伽 經--------------------------------------------------------------------------小 部 經 典 二一 三 一一 三 二應 當 供 養 彼 ( 七 )89 四 九 四 無 諂 慢 貪 欲 3 離 欲 無 我 意受 人 時 供 物 應 期 福 婆 羅 門應 當 供 養 彼 ( 八 )四 九 五 無 陷 諸 結 愛 度 越 於 暴 流無 我 意 行 人應 受 時 供 物期 福 婆 羅 門 應 當 供 養 彼 ( 九 )四 九 六 此 世 及 彼 世 並 任 何 世 界無 種 有 渴 愛受 人 時 供 物期 福 婆 羅 門 應 當 供 養 彼 ( 一 ○)四 九 七 諸 欲 捨 無 家 4 遊 行 善 自 制如 梭 之 端 直受 人 時 供 物期 福 婆 羅 門 應 當 供 養 彼 ( 一 一 )四 九 八 遠 離 諸 貪 欲 等 持 善 諸 根解 脫 諸 煩 惱如 月 脫 羅 喉受 人 時 供 物期 福 婆 羅 門應 當 供 養 彼 ( 一 二 )四 九 九 自 己 行 寂 止 無 怒 離 貪 欲捨 斷 世 五 蘊而 成 無 所 趣受 人 時 供 物期 福 婆 羅 門應 當 供 養 彼 ( 一 三 )54


五 ○○ 生 死 斷 無 餘 超 越 諸 疑 惑受 人 時 供 物期 福 婆 羅 門應 當 供 養 彼 ( 一 四 )五 ○ 一 所 依 自 己 德 遊 行 於 世 間無 有 存 一 物解 脫 一 切 處受 人 時 供 物期 福 婆 羅 門應 當 供 養 彼 ( 一 五 )三 大 品 五 摩 伽 經--------------------------------------------------------------------------小 部 經 典 二一 三 三一 三 四五 ○ 二 『 此 為 最 後 有 無 有 存 再 生 』如 實 知 此 世受 人 時 供 物期 福 婆 羅 門 應 當 供 養 彼 ( 一 六 )90 五 ○ 三 樂 禪 達 吠 陀 有 念 得 正 覺人 天 歸 依 處受 人 時 供 物期 福 婆 羅 門 應 當 供 養 彼 」 ( 一 七 )五 ○ 四 「 我 無 空 質 問 世 尊 之 宣 說為 我 應 施 者尊 師 知 法 界尊 師 於 此 世 如 斯 知 如 實 」 ( 一 八 )五 ○ 五 摩 伽 學 童 曰 :「 期 福 而 供 養 應 於 他 人 求在 家 施 主 者此 世 施 他 人一 切 飲 食 物世 尊 以 語 我完 全 法 供 養 」 ( 一 九 )五 ○ 六 世 尊 曰 :「 摩 伽 行 供 養 於 一 切 三 時 5令 心 欣 寂 淨如 斯 供 養 者所 緣 真 施 物 彼 住 斷 過 惡 ( 二 ○)五 ○ 七 彼 離 諸 貪 欲 調 伏 於 瞋 恚修 慈 無 量 心日 夜 不 放 逸於 一 切 諸 方 遍 滿 無 量 心 」 ( 二 一 )五 ○ 八 離 為 淨 解 脫 又 誰 使 纏 縛依 何 至 梵 界牟 尼 之 問 我不 知 而 說 示 世 尊 我 今 日91 面 見 於 梵 天 尊 師 真 如 同我 等 之 梵 天 光 明 輝 耀 人 ( 二 二 )五 ○ 九 世 尊 曰 :三 大 品 五 摩 伽 經--------------------------------------------------------------------------55一 三 五


小 部 經 典 二一 三 六「 摩 伽 三 種 物 6 完 具 行 供 養加 斯 受 施 人共 幸 應 施 者供 養 應 正 求 我 言 生 梵 界 」 ( 二 三 )如 斯 言 已 , 摩 伽 學 童 白 世 尊 言 :「 卿 瞿 曇 ! 希 有 , 卿 瞿 曇 ! 希 有 。 卿 瞿 曇 ! 猶 如使 倒 者 起 , 令 覆 蔽 者 顯 露 , 如 迷 者 教 以 道 , 如 暗 夜 揭 來 燈 火 , 使 有 眼 者 得 見 諸 色 。如 斯 , 卿 瞿 曇 以 諸 多 之 教 說 說 法 。 我 歸 依 卿 瞿 曇 與 法 及 比 丘 眾 。 卿 瞿 曇 受 我 自 今 日以 後 至 盡 形 壽 歸 依 為 優 婆 塞 。」摩 伽 經 竟註 1 本 經 相 當 於 漢 譯 雜 阿 含 一 一 五 九 經 ( 大 正 藏 二 、 三 ○ 九 a 以 下 ), 別 譯 雜 阿 含 八 二 經 ( 大正 藏 二 、 四 ○ 二 b 以 下 )。 漢 譯 極 為 簡 潔 , 偈 數 較 少 , 雖 與 巴 利 文 多 少 類 似 , 但 一 一 偈 比較 , 字 義 難 令 相 當 。2 學 童 (Manava) 漢 譯 為 儒 童 。 謂 為 就 師 受 學 時 代 之 婆 羅 門 子 弟 , 多 為 青 年 , 故 譯 為 學 童 、儒 僮 等 。 其 中 如 一 一 二 ○ 偈 之 賓 祇 耶 學 童 , 乃 極 為 老 年 者 亦 稱 學 童 之 名 , 蓋 彼 當 時 , 尚 為婆 和 利 弟 子 之 故 。3 本 偈 可 參 照 四 六 九 偈 。4 以 下 之 二 偈 與 四 六 四 偈 、 四 六 五 偈 相 同 。5 「 一 切 三 時 」(Sabbattha) 指 施 前 、 施 時 、 施 後 之 三 時 , 此 三 時 應 以 欣 心 供 養 。6 「 三 種 」 參 照 前 註 。六 薩 毘 耶 經 1如 是 我 聞 。 一 時 , 世 尊 住 迦 蘭 陀 竹 林 園 。 爾 時 , 薩 毘 耶 普 行 者 , 因 昔 日 與 之 具血 緣 之 天 神 提 示 問 題 , 並 曰 :「 薩 毘 耶 ! 汝 可 至 沙 門 或 婆 羅 門 處 , 若 解 答 此 疑 問 , 汝得 行 梵 行 。」 時 薩 毘 耶 普 行 者 於 彼 天 神 處 受 其 問 已 , 即 至 有 弟 子 眾 、 有 群 , 為 群 眾 之92 師 , 有 名 而 有 名 聲 , 為 宗 祖 及 眾 人 之 善 評 者 ,2 所 謂 不 蘭 迦 葉 、 末 伽 梨 瞿 舍 羅 、 阿耆 多 翅 舍 欽 婆 羅 、 波 拘 陀 迦 旃 延 、 散 若 耶 毘 羅 弗 多 、 尼 犍 若 提 子 等 ( 六 師 ) 沙 門 婆羅 門 處 , 向 彼 等 請 問 。 彼 等 受 薩 毘 耶 普 行 者 之 問 , 而 不 能 滿 足 答 覆 , 不 能 滿 足 答 覆三 大 品 六 薩 毘 耶 經--------------------------------------------------------------------------小 部 經 典 二一 三 七一 三 八更 又 現 瞋 怒 不 愉 快 , 且 反 問 薩 毘 耶 普 行 者 。 時 薩 毘 耶 普 行 者 即 自 思 念 :「 尊 者 沙 門 婆羅 門 , 有 弟 子 眾 、 有 群 、 為 群 之 師 , 有 名 而 有 名 聲 , 為 宗 祖 及 眾 人 之 善 評 者 , 所 謂不 蘭 迦 葉 乃 至 尼 犍 若 提 子 ( 六 師 ), 彼 等 對 我 之 問 , 不 能 滿 足 答 覆 而 現 瞋 怒 不 悅 , 且反 問 我 有 關 此 者 。 如 是 , 我 轉 居 於 劣 位 ( 在 家 之 狀 態 ) 退 受 諸 欲 耶 ?」 時 薩 毘 耶 普 行56


者 又 更 思 念 :「 沙 門 瞿 曇 有 弟 子 眾 、 有 群 、 為 群 之 師 , 有 名 而 有 名 聲 , 為 宗 祖 及 眾 人之 善 評 者 。 我 何 不 至 沙 門 瞿 曇 之 處 , 為 此 等 而 問 耶 ?」 於 時 薩 毘 耶 普 行 者 又 更 思 念 :「 尊 者 沙 門 婆 羅 門 長 老 耆 宿 , 達 高 老 齡 者 而 多 經 驗 , 出 家 甚 久 , 有 弟 子 眾 、 有 群 為 群93 之 師 , 有 名 而 有 名 聲 , 為 宗 祖 及 眾 人 之 善 評 者 , 所 謂 不 蘭 迦 葉 乃 至 尼 犍 若 提 子 ( 六師 ), 彼 等 尚 不 能 滿 足 解 答 我 之 問 而 現 瞋 怒 不 悅 , 且 反 問 有 關 此 事 , 然 沙 門 瞿 曇 又 何能 得 解 答 此 等 之 質 問 耶 ? 蓋 以 沙 門 瞿 曇 年 少 、 新 出 家 。」 時 薩 毘 耶 普 行 者 又 更 思 念 :「 不 可 以 沙 門 年 輕 而 輕 視 侮 蔑 。 縱 令 沙 門 雖 年 少 而 彼 有 大 神 變 、 大 威 力 、 我 何 不 至 沙門 瞿 曇 之 處 , 為 此 等 而 問 耶 ?」 時 薩 毘 耶 普 行 者 向 世 尊 之 住 處 旅 行 前 去 。 次 第 近 至 王舍 城 迦 蘭 陀 竹 林 園 世 尊 之 居 處 。 詣 近 已 , 與 世 尊 共 致 問 喜 慶 懷 念 之 語 後 , 坐 於 一 面 。坐 於 一 面 之 薩 毘 耶 普 行 者 以 偈 白 世 尊 言 。五 一 ○ 薩 毘 耶 曰 :「 我 有 疑 疑 惑 我 欲 來 請 問 3今 我 此 終 熄對 我 之 所 問順 次 而 隨 法 敬 請 解 答 我 」 ( 一 )94 五 一 一 世 尊 曰 :「 薩 毘 耶 遠 來 汝 欲 行 詢 問為 汝 此 終 熄我 對 汝 之 問順 次 而 隨 法 為 汝 言 解 答 ( 二 )五 一 二 薩 毘 耶 汝 意 4 所 欲 之 何 事隨 意 汝 詢 問 使 汝 疑 終 熄 」 ( 三 )時 , 薩 毘 耶 普 行 者 思 念 :「 尊 者 瞿 曇 實 甚 稀 有 , 尊 者 瞿 曇 實 未 曾 有 ! 我 實 於 其 他諸 沙 門 婆 羅 門 處 , 不 獲 請 益 之 機 會 , 而 沙 門 瞿 曇 則 予 我 詢 問 之 餘 地 。」 薩 毘 耶 歡 喜 踴躍 、 心 生 喜 悅 , 向 世 尊 詢 問 。五 一 三 薩 毘 耶 曰 :三 大 品 六 薩 毘 耶 經--------------------------------------------------------------------------小 部 經 典 二一 三 九一 四 ○「 得 何 言 比 丘 依 何 為 柔 和何 謂 調 御 者如 何 稱 為 佛世 尊 我 所 問 敬 請 為 答 覆 」 ( 四 )95 五 一 四 世 尊 曰 :5「 薩 毘 耶 修 道 至 於 般 涅 槃度 脫 諸 疑 惑捨 斷 有 非 有行 成 滅 再 有 此 稱 為 比 丘 ( 五 )五 一 五 有 捨 一 切 處 有 念 諸 世 間不 害 任 何 物越 度 暴 流 者無 濁 稱 沙 門 無 惱 是 柔 和 ( 六 )五 一 六 內 外 諸 世 間 6 調 修 諸 根 門洞 察 此 彼 世 修 習 調 御 者 ( 七 )57


五 一 七 一 切 之 妄 想 分 別 及 輪 迴生 死 此 兩 者當 應 善 辨 知離 塵 無 穢 污而 得 為 清 淨得 生 之 滅 盡 此 稱 為 如 來 」 ( 八 )時 , 薩 毘 耶 普 行 者 於 世 尊 之 所 說 , 生 大 歡 喜 , 隨 喜 、 意 悅 、 歡 喜 踴 躍 、 喜 悅 ,更 向 世 尊 詢 問 。五 一 八 薩 毘 耶 曰 :「 何 言 婆 羅 門 依 何 為 沙 門96 何 謂 沐 浴 者 何 稱 為 龍 象世 尊 我 所 問 敬 請 為 答 覆 」 ( 九 )五 一 九 世 尊 曰 :7「 薩 毘 耶 離 垢 斥 一 切 諸 惡善 等 持 其 心而 得 自 住 立超 越 於 輪 迴而 有 諸 功 德如 是 無 繫 縛 此 稱 婆 羅 門 ( 一 ○)五 二 ○ 寂 靜 捨 善 惡 遠 離 塵 穢 垢三 大 品 六 薩 毘 耶 經--------------------------------------------------------------------------小 部 經 典 二一 四 一一 四 二知 此 世 他 世如 超 生 與 死如 是 之 行 者 故 稱 為 沙 門 ( 一 一 )五 二 一 洗 落 內 與 外 世 間 之 諸 惡時 間 之 輪 迴天 人 之 世 界不 入 時 輪 迴 此 名 沐 浴 者 ( 一 二 )五 二 二 8 不 行 何 等 罪 捨 離 諸 結 縛一 切 處 解 脫是 為 無 染 著如 是 之 行 者 故 稱 為 龍 象 」 ( 一 三 )時 , 薩 毘 耶 普 行 者 於 世 尊 之 所 說 , 生 大 歡 喜 , 隨 喜 、 意 悅 、 歡 喜 踴 躍 、 喜 悅 ,更 向 世 尊 詢 問 。五 二 三 薩 毘 耶 曰 :「 佛 說 誰 田 勝 依 何 為 善 巧97 如 何 成 賢 者 如 何 謂 牟 尼世 尊 我 所 問 敬 請 為 答 覆 ( 一 四 )五 二 四 世 尊 曰 :「 薩 毘 耶 天 人 梵 天 等 為 田辨 知 一 切 田解 脫 一 切 田之 根 本 結 縛如 斯 之 行 者故 稱 勝 田 者 ( 一 五 )五 二 五 天 人 梵 為 藏 辨 知 一 切 藏58


解 脫 一 切 藏之 根 本 結 縛如 斯 之 行 者 故 稱 為 善 巧 ( 一 六 )五 二 六 內 外 兩 者 白 辨 知 有 淨 慧超 越 黑 與 白如 斯 之 行 者故 稱 為 善 賢 ( 一 七 )五 二 七 9 內 外 諸 世 間 知 善 不 善 法值 天 人 供 養 越 網 是 牟 尼 」 ( 一 八 )時 , 薩 毘 耶 普 行 者 於 世 尊 之 所 說 , 生 大 歡 喜 , 隨 喜 、 意 悅 、 歡 喜 踴 躍 、 喜 悅 ,三 大 品 六 薩 毘 耶 經--------------------------------------------------------------------------小 部 經 典 二一 四 三一 四 四更 向 世 尊 詢 問 。98 五 二 八 薩 毘 耶 曰 :「 如 何 之 得 者 言 達 吠 陀 人依 何 成 隨 知如 何 具 精 進何 者 稱 貴 族世 尊 我 所 問敬 請 為 答 覆 」 ( 一 九 )五 二 九 10 世 尊 曰 :「 薩 毘 耶 應 知 沙 門 婆 羅 門辨 知 諸 吠 陀 11 對 一 切 諸 受遠 離 於 貪 欲超 越 一 切 受此 達 吠 陀 人 ( 二 ○)五 三 ○11 內 外 等 病 根 隨 知 障 名 色 12脫 諸 病 根 縛如 斯 之 行 者故 稱 為 隨 知 ( 二 一 )五 三 一 離 此 世 諸 惡 越 離 地 獄 苦有 精 進 精 勤如 斯 之 賢 人故 稱 精 進 者 ( 二 二 )五 三 二 內 外 諸 結 縛 斷 除 染 根 本解 脫 諸 染 著乃 至 根 本 縛如 斯 之 行 者 故 稱 高 貴 族 」 ( 二 三 )時 , 薩 毘 耶 普 行 者 於 世 尊 之 所 說 生 大 歡 喜 , 隨 喜 、 意 悅 、 歡 喜 踴 躍 、 喜 悅 , 更向 世 尊 詢 問 。五 三 三 薩 毘 耶 曰 :「 何 得 謂 聞 解 依 何 為 聖 者99 如 何 具 行 者 何 為 普 行 者世 尊 我 所 問 敬 請 為 答 覆 」 ( 二 四 )五 三 四 世 尊 曰 :「 薩 毘 耶 聞 已 知 通 世 間 之59


三 大 品 六 薩 毘 耶 經--------------------------------------------------------------------------小 部 經 典 二一 四 五一 四 六罪 無 罪 諸 法征 勝 無 疑 惑解 脫 一 切 處 無 苦 聞 解 者 ( 二 五 )五 三 五 斷 除 種 種 漏 阿 賴 耶 執 著知 無 赴 母 胎 除 去 三 種 思 13以 及 泥 濘 欲而 無 妄 分 別此 言 為 聖 者 ( 二 六 )五 三 六 行 得 此 教 中 善 巧 一 切 時知 於 涅 槃 法諸 處 無 執 著解 脫 無 瞋 恚 此 為 有 行 者 ( 二 七 )五 三 七 中 上 下 及 橫 過 去 現 未 來所 有 招 苦 果等 業 當 回 避諂 慢 與 貪 忿遍 知 而 行 持盡 名 色 邊 際應 得 而 得 者言 為 普 行 者 」 ( 二 八 )時 , 薩 毘 耶 普 行 者 聞 世 尊 之 所 說 , 生 大 歡 喜 , 隨 喜 、 意 悅 、 歡 喜 踴 躍 、 喜 悅 ,100 即 從 座 起 , 上 衣 偏 袒 一 肩 , 合 掌 向 世 尊 前 , 以 適 宜 之 偈 , 讚 歎 世 尊 :五 三 八 「 沙 門 之 諍 論 由 依 止 而 起含 說 及 文 字依 止 倒 想 起調 伏 六 十 及 三 之 異 端 說 14如 是 廣 慧 者 度 越 暗 暴 流 ( 二 九 )五 三 九 至 苦 之 邊 際 到 達 於 彼 岸尊 師 阿 羅 漢等 正 覺 者 是我 想 於 尊 師乃 是 漏 盡 者尊 師 有 光 輝有 覺 慧 博 慧以 盡 苦 際 者 敬 請 來 度 我 ( 三 ○)五 四 ○ 請 知 我 疑 惑 使 我 度 越 疑 15極 牟 尼 道 頂歸 命 於 尊 師無 荒 廢 日 種 16 尊 師 是 柔 和 ( 三 一 )三 大 品 六 薩 毘 耶 經--------------------------------------------------------------------------小 部 經 典 二一 四 七一 四 八101 五 四 一 於 我 存 疑 惑 敬 請 具 眼 者為 我 作 解 答牟 尼 是 尊 師確 實 正 覺 者 尊 師 無 諸 蓋 ( 三 二 )五 四 二 尊 師 之 苦 惱 悉 推 破 斷 滅60


清 涼 得 調 御 成 實 心 堅 固 ( 三 三 )五 四 三 龍 象 中 龍 象 大 雄 師 說 法一 切 之 諸 天以 及 那 羅 陀缽 婆 多 兩 神 皆 為 共 隨 喜 ( 三 四 )五 四 四 人 中 高 貴 者 歸 命 彼 尊 師人 中 最 上 者歸 命 彼 尊 師含 天 諸 世 界 無 勝 彼 尊 師 ( 三 五 )五 四 五 17 尊 師 是 佛 陀 尊 師 人 天 師尊 師 征 勝 魔而 是 為 牟 尼尊 師 已 斷 除一 切 諸 隨 眠己 達 於 自 度 亦 度 此 諸 人 ( 三 六 )五 四 六 尊 師 度 所 依 破 壞 一 切 漏尊 師 無 取 著乃 是 為 師 子怖 畏 及 恐 怖 一 切 捨 斷 者 ( 三 七 )五 四 七 猶 如 美 蓮 華 不 塗 著 泥 水如 是 之 尊 師不 塗 著 善 惡雄 者 出 兩 足 薩 毘 耶 禮 師 」 ( 三 八 )時 , 薩 毘 耶 普 行 者 於 世 尊 之 兩 足 以 頭 面 頂 禮 , 白 世 尊 言 :「 希 有 , 尊 師 ! 希 有 ,尊 師 ! 尊 師 猶 如 使 倒 者 起 , 覆 蔽 者 顯 露 , 如 教 迷 者 以 道 , 如 暗 夜 揭 來 燈 火 , 使 具 眼者 能 見 諸 色 。 如 斯 尊 師 以 諸 多 教 說 說 法 。 我 歸 依 尊 師 與 法 及 比 丘 眾 。 我 欲 於 尊 師 世102 尊 前 出 家 , 得 具 足 戒 。「 薩 毘 耶 ! 曾 為 異 學 徒 , 欲 於 此 佛 教 之 法 與 律 出 家 、 受 具 足 戒 時 , 彼 應 四 月 之 間別 住 。 四 月 後 心 能 決 定 者 , 諸 比 丘 可 使 彼 出 家 受 具 足 戒 成 為 比 丘 。 然 此 情 形 18, 亦將 因 人 而 有 不 同 。[ 汝 未 及 四 月 之 別 住 , 而 得 出 家 ]。」三 大 品 六 薩 毘 耶 經--------------------------------------------------------------------------小 部 經 典 二一 四 九一 五 ○「 尊 師 ! 若 曾 為 異 學 徒 , 欲 於 此 佛 教 之 法 與 律 出 家 、 受 具 足 戒 時 , 彼 四 月 間 別 住 ,過 四 月 後 , 心 能 決 定 , 諸 比 丘 可 令 彼 出 家 受 具 足 戒 成 為 比 丘 之 規 定 , 我 不 但 四 月 之間 , 我 將 四 年 之 間 別 住 。 過 四 年 後 , 心 能 決 定 , 諸 比 丘 可 令 我 出 家 , 令 我 成 戒 具 足之 比 丘 。」 然 薩 毘 耶 普 行 者 於 世 尊 前 即 得 出 家 , 受 具 足 戒 成 為 比 丘 。 而 於 具 戒 後 不 久 ,尊 者 薩 毘 耶 獨 一 遠 離 , 住 不 放 逸 , 虔 誠 精 勤 , 不 久 即 於 諸 善 男 子 正 由 家 出 家 趣 非 家之 目 的 , 自 行 通 達 作 證 具 足 無 上 梵 行 之 終 局 ( 即 涅 槃 ), 更 得 了 知 「 我 生 已 盡 , 梵 行已 成 , 所 作 已 辦 , 更 不 至 [ 輪 迴 苦 界 ] 之 狀 態 。」 如 斯 尊 者 薩 毘 耶 成 為 阿 羅 漢 之 一 人 。薩 毘 耶 經 竟註 1 合 與 本 經 相 當 者 有 Mahavastu II.PP.389-401 佛 本 行 集 經 卷 三 八 、 三 九 ( 大 正 藏 三 、 八 三三 a 以 下 ) 等 。 而 於 Mahavastu 等 有 薩 毘 耶 之 詳 細 故 事 。 於 巴 利 文 之 薩 毘 耶 故 事 則 出 有本 經 之 註 (SaA.PP.420-422) 及 Thag.VV.275-278 之 註 , 後 者 實 則 近 於 Mahavastu 等 。61


2 「 不 蘭 迦 葉 等 乃 所 謂 六 師 外 道 , 彼 等 於 釋 尊 時 代 , 即 以 摩 揭 陀 為 中 心 , 在 中 印 度 居 一 派 之宗 祖 , 立 說 率 徒 眾 成 沙 門 僧 園 。 有 關 彼 等 之 所 說 請 參 照 所 出 之 諸 種 文 獻 。 例 如 長 阿 含 沙 門果 經 ( 大 正 藏 一 、 一 ○ 八 a 以 下 ), Sumangala-vilasini I,P.142ff。3 以 下 本 經 各 偈 , 可 參 Mahavastu III,PP.394-401, 佛 本 行 集 經 卷 三 九 ( 大 正 藏 三 、 八 三 三c 以 下 )。4 本 偈 被 引 用 於 DA.I,P.155;MA.II,P.274。5 本 偈 被 引 用 於 MNd.P.71;CNd,( 暹 羅 本 )P.31。6 本 偈 被 引 用 於 MNd.P.170;CNd,( 暹 羅 本 )P.244;Netti,P.170。7 本 偈 被 引 用 於 MNd.P.87;CNd,( 暹 羅 本 )P.100;P.113。8 本 偈 被 引 用 於 MNd.P.202;CNd,( 暹 羅 本 )P.98;P.373;MA.I,P.153.SA,I,P.77。9 本 偈 被 引 用 於 MNd.P.58;P.336;CNd,( 暹 羅 本 )P.84f 等 。10 本 偈 被 引 用 於 MNd.P.93;p.205;CNd,( 暹 羅 本 )P.70。11 吠 陀 指 須 陀 洹 道 等 四 聖 諦 之 智 。12 障 礙 (papanca) 指 渴 愛 與 惡 見 。 漢 譯 為 戲 論 。13 三 種 想 (tividha-sanna) 為 欲 想 (Kama-Sanna)、 恚 想 (Vyapada-Sanna)、 害 想 (Vahim三 大 品 六 薩 毘 耶 經--------------------------------------------------------------------------小 部 經 典 二一 五 一一 五 二sa-Sanna)。14 六 十 三 異 見 (timi satthi osaranani) 為 於 六 十 二 見 加 入 邪 見 。 六 十 二 見 可 參 照 長 部 第 一梵 網 經 (D.I,P.13ff)。15 疑 (Vicikiccha) 於 底 本 為 vicikiccham, 今 從 異 本 讀 音 。16 日 種 (Adicca-bandhu) 意 為 「 太 陽 之 親 戚 」, 是 種 族 之 名 稱 , 釋 尊 屬 由 日 種 族 之 釋 迦 族 出身 , 故 謂 釋 尊 為 日 種 。17 次 二 偈 與 五 七 一 偈 、 五 七 二 偈 及 Thag.vv.839,840 相 同 。18 因 人 而 不 同 者 , 謂 由 異 學 歸 依 佛 教 時 , 原 則 上 須 經 四 個 月 之 試 驗 時 期 , 始 得 被 允 許 出 家 之規 定 。 但 如 曾 為 事 火 外 學 、 結 髮 外 學 者 , 為 釋 迦 族 而 曾 作 異 學 徒 者 , 及 任 何 具 得 四 向 果 之具 因 者 , 均 得 除 外 之 規 例 , 將 得 立 即 允 許 出 家 。 今 薩 毘 耶 之 情 況 , 適 應 於 後 者 之 除 外 規 例 。有 關 前 述 之 三 項 除 外 規 例 亦 可 參 照 V.I,P.71。七 施 羅 經 1如 是 我 聞 。 一 時 , 世 尊 與 大 比 丘 眾 千 二 百 五 十 人 俱 , 遊 行 2 鴦 崛 多 羅 波 國 , 入103 於 鴦 崛 多 羅 波 國 , 名 為 阿 波 那 村 。3 適 結 髮 苦 行 者 迦 尼 耶 得 聞 :「 實 乃 釋 迦 族 子 , 沙門 瞿 曇 由 釋 迦 族 出 家 , 與 大 比 丘 眾 千 二 百 五 十 人 俱 , 遊 行 鴦 崛 多 羅 波 國 , 來 至 阿 波那 。 而 尊 瞿 曇 , 彼 世 尊 是 4 阿 羅 漢 、 等 正 覺 者 、 明 行 足 者 、 善 逝 、 世 間 解 、 無 上 者 、調 御 丈 夫 、 天 人 師 、 佛 、 世 尊 。 彼 自 通 達 作 證 , 對 含 括 諸 天 、 惡 魔 、 梵 天 、 之 一 切62


世 界 、 及 沙 門 、 婆 羅 門 、 天 人 等 而 教 說 。 彼 有 初 善 、 中 善 、 後 善 而 說 有 義 、 有 文 之法 , 說 明 完 全 遍 淨 之 梵 行 。 其 善 名 聲 四 布 。 如 得 見 如 斯 阿 羅 漢 , 堪 稱 幸 福 。」時 結 髮 苦 行 者 迦 尼 耶 詣 近 世 尊 之 處 , 詣 已 , 與 世 尊 共 致 問 候 , 交 談 慶 慰 懷 念 之語 後 , 坐 於 一 面 。 世 尊 向 坐 於 一 面 之 結 髮 苦 行 者 迦 尼 耶 說 法 教 示 , 鼓 舞 、 激 勵 、 使之 悅 喜 。 時 , 結 髮 苦 行 者 迦 尼 耶 , 因 世 尊 之 說 法 教 示 , 鼓 舞 、 激 勵 、 使 得 悅 喜 , 而白 世 尊 言 :「 尊 瞿 曇 與 比 丘 眾 俱 , 明 日 請 聽 受 我 之 請 食 。」 如 斯 言 已 , 世 尊 向 結 髮 苦行 者 迦 尼 耶 曰 :「 迦 尼 耶 ! 比 丘 眾 多 至 千 二 百 五 十 人 。 加 之 , 汝 信 奉 諸 婆 羅 門 ,[ 故三 大 品 七 施 羅 經--------------------------------------------------------------------------小 部 經 典 二一 五 三一 五 四施 食 婆 羅 門 , 更 又 供 養 我 大 比 丘 眾 , 實 汝 之 大 負 擔 , 請 止 供 養 我 等 。」 結 髮 苦 行 者 迦尼 耶 , 再 白 世 尊 言 ;「 尊 瞿 曇 ! 縱 令 比 丘 眾 多 至 千 二 百 五 十 人 , 且 我 雖 信 奉 諸 婆 羅門 , 尊 瞿 曇 與 比 丘 眾 俱 , 明 日 請 聽 受 我 之 請 食 。」 世 尊 再 又 向 結 髮 苦 行 者 迦 尼 耶 曰 :104 「 迦 尼 耶 ! 比 丘 眾 多 至 千 二 百 五 十 人 , 加 之 , 汝 信 奉 諸 婆 羅 門 。」 結 髮 苦 行 者 迦 尼 耶又 三 度 白 世 尊 言 :「 尊 瞿 曇 ! 縱 令 比 丘 眾 多 至 千 二 百 五 十 人 , 且 我 雖 信 奉 諸 婆 羅 門 ,尊 瞿 曇 與 比 丘 眾 俱 , 明 日 請 聽 許 受 我 之 請 食 。」 世 尊 聞 已 , 默 然 而 聽 許 。此 結 髮 苦 行 者 迦 尼 耶 得 知 世 尊 之 聽 許 , 即 從 座 起 , 歸 己 住 院 。 歸 後 , 告 諸 友 人 、同 僚 、 親 戚 、 緣 者 :「 諸 友 人 、 同 事 、 親 戚 、 緣 者 請 聽 我 言 , 我 將 招 待 沙 門 瞿 曇 與 比丘 眾 共 明 日 之 食 。 故 請 汝 等 幫 助 我 。」「 唯 然 、 卿 !」 結 髮 苦 行 者 迦 尼 耶 之 友 、 同 事 、親 戚 、 緣 者 等 答 結 髮 苦 行 者 迦 尼 耶 。 說 已 , 或 掘 灶 、 或 伐 薪 、 或 洗 器 具 、 或 充 水 甕 、或 設 座 席 , 而 結 髮 苦 行 者 迦 尼 耶 自 行 預 備 ( 圓 堂 ) 假 屋 ( 用 帳 幕 圍 蓋 )。105 爾 時 , 有 施 羅 婆 羅 門 通 曉 三 吠 陀 6, 並 通 語 彙 、 儀 軌 、 音 韻 語 源 論 、( 阿 闥 婆 吠陀 ) 之 類 , 及 古 傳 說 為 第 五 諸 聖 典 之 句 與 解 說 ( 文 法 ), 並 熟 達 6 順 世 論 、 大 人 相 論 ,住 於 阿 波 那 , 向 三 百 人 之 學 童 , 教 吠 陀 聖 典 。爾 時 , 結 髮 苦 行 者 迦 尼 耶 信 奉 施 羅 婆 羅 門 。 時 , 施 羅 婆 羅 門 從 三 百 人 之 學 童 ,[ 為 除 久 坐 所 生 之 疲 勞 ], 各 處 作 遊 步 伸 膝 之 行 , 近 至 結 髮 苦 行 者 迦 尼 耶 之 住 處 。 施羅 婆 羅 門 見 迦 尼 耶 屬 諸 結 髮 苦 行 者 , 或 掘 灶 、[ 或 伐 薪 、 或 洗 器 具 、 或 充 水 甕 ]、 或設 座 席 、 而 迦 尼 耶 則 自 行 預 備 假 屋 。 施 羅 婆 羅 門 見 已 , 問 結 髮 [ 苦 行 者 ] 迦 尼 耶 曰 :「 卿 迦 尼 耶 ! 為 子 娶 婦 耶 ? 為 女 嫁 夫 耶 ? 現 起 大 供 養 耶 ? 又 對 摩 揭 陀 王 斯 尼 耶 頻 毘娑 羅 與 軍 隊 共 招 待 明 日 之 食 事 耶 ?」「 卿 施 羅 7! 我 非 為 子 娶 婦 、 非 為 女 嫁 夫 、 又 非對 摩 竭 陀 王 斯 尼 耶 頻 毘 娑 羅 與 軍 隊 共 招 待 明 日 之 食 事 , 但 我 現 起 大 供 養 。 即 由 釋 迦族 出 家 之 釋 子 沙 門 瞿 曇 遊 行 鴦 崛 多 羅 波 國 , 與 大 比 丘 眾 千 二 百 五 十 人 俱 已 達 阿 波 那106 。 而 此 尊 者 瞿 曇 , 彼 世 尊 是 阿 羅 漢 、 等 正 覺 者 、 明 行 具 足 者 、 善 逝 、 世 間 解 、 無 上士 、 調 御 丈 夫 、 天 人 師 、 佛 、 世 尊 , 名 聲 善 揚 。 我 將 請 彼 與 比 丘 眾 俱 明 日 之 食 。」「 卿迦 尼 耶 ! 卿 言 佛 耶 ?」「 卿 施 羅 ! 我 言 稱 佛 。」「 卿 迦 尼 耶 ! 卿 言 佛 耶 ?」「 卿 施 羅 ! 我言 稱 佛 。」時 施 羅 婆 羅 門 思 念 :「 此 佛 之 聲 , 尚 為 世 間 所 難 得 。 而 我 等 聖 典 中 述 三 十 二 大 人相 , 具 備 三 十 二 相 之 大 人 , 唯 此 二 而 無 其 他 : 即 若 彼 住 家 則 為 轉 輪 聖 王 , 作 如 法 正63


三 大 品 七 施 羅 經--------------------------------------------------------------------------小 部 經 典 二一 五 五一 五 六義 之 王 , 征 服 四 邊 諸 國 , 使 國 土 安 定 。 具 備 七 寶 , 彼 有 此 等 七 寶 , 所 謂 : 輪 寶 、 象寶 、 馬 寶 、 珠 寶 、 女 寶 、 居 士 寶 及 第 七 之 主 兵 寶 。 又 彼 奮 勇 豪 邁 、 擊 破 敵 軍 , 有 千人 以 上 之 子 。 彼 之 全 境 不 用 杖 罰 、 不 用 刀 劍 , 住 於 正 義 以 法 征 服 。 然 若 彼 由 家 出 家而 趣 非 家 者 , 彼 成 阿 羅 漢 、 等 正 覺 者 , 開 現 世 間 諸 煩 惱 蔽 。」107 「 卿 迦 尼 耶 ! 然 此 阿 羅 漢 、 等 正 覺 者 尊 瞿 曇 , 今 住 何 處 ?」 於 是 結 髮 苦 行 者 迦 尼耶 伸 右 腕 謂 施 羅 婆 羅 門 言 :「 卿 施 羅 ! 此 方 一 帶 有 青 樹 林 ,[ 世 尊 等 即 住 彼 處 ]。」時 施 羅 婆 羅 門 共 三 百 學 童 , 即 赴 世 尊 之 處 。 於 是 施 羅 婆 羅 門 告 彼 等 學 童 :「 汝 等須 分 作 小 班 靜 肅 步 入 。 蓋 彼 等 世 尊 難 近 如 師 子 , 可 一 人 行 之 。 而 我 與 沙 門 瞿 曇 共 談時 , 汝 等 勿 容 置 言 其 間 。 汝 等 應 待 我 至 談 論 終 止 。」 時 , 施 羅 婆 羅 門 詣 近 世 尊 之 住 處 。近 後 , 與 世 尊 共 致 問 , 交 談 述 懷 慶 慰 之 語 後 , 坐 於 一 面 。 坐 於 一 面 之 施 羅 婆 羅 門 探望 世 尊 身 中 有 否 三 十 二 大 人 相 。 施 羅 婆 羅 門 除 世 尊 身 中 之 二 相 , 大 致 見 三 十 二 大 人相 。 但 所 謂 馬 陰 藏 相 、 廣 長 舌 相 之 二 大 人 相 ,[ 彼 世 尊 是 否 有 ?] 則 起 疑 惑 , 即 對 佛不 能 信 解 信 受 。 時 世 尊 以 作 神 變 使 施 羅 婆 羅 門 得 見 馬 陰 藏 相 ; 世 尊 更 又 出 舌 , 以 舌108 觸 抵 兩 耳 孔 上 下 、 觸 抵 兩 鼻 孔 上 下 、 更 以 舌 蔽 前 額 之 一 面 。 如 此 施 羅 婆 羅 門 思 念 言 :「 沙 門 瞿 曇 完 整 具 足 三 十 二 大 人 相 而 無 所 缺 。 我 雖 不 知 彼 是 否 為 佛 陀 , 然 我 曾 聞 諸 年老 耆 宿 婆 羅 門 師 , 又 更 其 師 婆 羅 曾 言 :『 阿 羅 漢 等 正 覺 之 人 , 當 被 讚 說 及 己 身 時 ,現 自 己 之 面 目 。』 如 是 我 應 以 偈 讚 歎 。」 如 此 施 羅 婆 羅 門 於 世 尊 前 以 偈 讚 歎 曰 :五 四 八 「 世 尊 汝 身 體 健 全 8 善 生 善 輝 我 欲 見 9具 黃 金 色 精 進 者 牙 齒 亦 復 極 潔 白 ( 一 )五 四 九 然 而 善 生 之 人 者 所 有 相 好 皆 具 現大 人 之 相 三 十 二 一 切 皆 在 汝 身 中 ( 二 )五 五 ○ 澄 淨 之 眼 善 顏 面 身 大 端 正 有 光 輝沙 門 眾 中 無 比 倫 遍 照 大 地 如 太 陽 ( 三 )五 五 一 汝 現 莊 嚴 成 比 丘 有 如 黃 金 之 皮 膚如 斯 最 上 之 容 色 汝 為 沙 門 更 何 為 ( 四 )五 五 二 汝 若 在 家 作 輪 王 車 兵 稱 主 服 四 方閻 浮 林 中 主 宰 者 汝 為 斯 人 當 得 值 ( 五 )109 五 五 三 地 方 諸 王 剎 帝 利 亦 應 為 汝 隸 屬 者三 大 品 七 施 羅 經--------------------------------------------------------------------------小 部 經 典 二一 五 七一 五 八瞿 曇 本 是 王 中 王 人 類 帝 王 統 治 者 」 ( 六 )五 五 四 世 尊 曰 :「 施 羅 當 知 我 是 王 10 實 乃 無 上 之 法 王依 法 轉 輪 輪 常 轉 不 可 反 轉 大 法 輪 」 ( 七 )64


五 五 五 施 羅 婆 羅 門 曰 :「 汝 是 公 稱 正 覺 者 瞿 曇 汝 曾 如 斯 說我 是 無 上 之 法 王 依 法 常 轉 永 無 歇 ( 八 )五 五 六 誰 將 果 能 繼 師 後 卿 之 將 軍 是 弟 子誰 將 繼 汝 之 運 轉 法 輪 隨 汝 轉 不 歇 」 ( 九 )五 五 七 世 尊 曰 :「 施 羅 我 轉 是 此 輪 乃 是 無 上 之 法 輪諸 佛 如 來 由 此 生 隨 我 轉 者 舍 利 弗 ( 一 ○)五 五 八 應 明 達 者 已 明 達 11 應 修 習 者 已 修 習應 捨 斷 者 已 斷 捨 故 汝 應 知 我 是 佛 ( 一 一 )五 五 九 汝 當 對 我 無 疑 惑 汝 婆 羅 門 信 解 我屢 屢 見 諸 正 覺 者 但 能 見 佛 極 難 得 ( 一 二 )110 五 六 ○ 彼 等 正 覺 者 於 世 出 現 之 時 實 甚 難 12婆 羅 門 我 是 佛 陀 煩 惱 箭 之 治 癒 者 ( 一 三 )五 六 一 我 為 最 勝 無 比 類 善 能 擊 破 惡 魔 軍一 切 之 敵 使 降 伏 處 處 歡 喜 無 怖 畏 」 ( 一 四 )五 六 二 [ 施 羅 對 三 百 弟 子 等 言 曰 :]「 具 眼 者 箭 治 癒 者 大 雄 師 子 處 林 中說 法 如 同 師 子 吼 彼 之 所 說 善 傾 聽 ( 一 五 )五 六 三 最 勝 尊 師 無 比 類 擊 破 魔 軍 方 成 佛人 見 有 誰 不 信 樂 賤 族 者 亦 信 樂 彼 ( 一 六 )五 六 四 欲 從 我 者 隨 我 來 不 願 我 者 可 自 去我 近 殊 勝 慧 者 前 於 此 佛 教 我 出 家 ( 一 七 )五 六 五 若 開 此 等 正 覺 教 若 為 尊 師 所 望 者三 大 品 七 施 羅 經--------------------------------------------------------------------------小 部 經 典 二一 五 九一 六 ○我 等 亦 於 慧 者 前 立 志 精 進 願 出 家 ( 一 八 )五 六 六 此 等 三 百 婆 羅 門 期 求 所 願 同 合 掌世 尊 之 前 誓 願 求 齊 求 師 處 行 梵 行 」 ( 一 九 )五 六 七 世 尊 曰 :施 羅 梵 行 是 善 說 現 見 即 時 有 樂 果學 者 如 能 不 放 逸 就 此 出 家 不 空 過 ( 二 ○)111 施 羅 婆 羅 門 與 徒 眾 於 世 尊 前 出 家 受 具 足 戒 。 時 13, 結 髮 苦 行 者 迦 尼 耶 於 其 夜 過後 , 翌 晨 於 自 己 住 處 , 準 備 美 味 之 軟 食 硬 食 , 以 告 世 尊 :「 尊 者 瞿 曇 ! 備 食 已 就 , 現至 食 時 。」 於 是 世 尊 晨 早 著 衣 , 持 缽 、 著 僧 伽 梨 衣 , 近 至 結 髮 苦 行 者 迦 尼 耶 之 住 處 。至 後 與 比 丘 眾 共 坐 設 席 。 時 , 結 髮 苦 行 者 迦 尼 耶 親 自 奉 侍 , 以 美 味 之 軟 食 、 硬 食 使世 尊 與 比 丘 眾 滿 足 飽 食 。 如 此 結 髮 苦 行 者 迦 尼 耶 於 世 尊 食 訖 由 缽 放 手 時 , 自 就 低 座 ,坐 於 一 面 。 世 尊 對 坐 於 一 方 之 結 髮 苦 行 者 迦 尼 耶 以 次 偈 隨 喜 曰 :65


五 六 八 「 最 上 供 養 獻 供 火 14 最 上 聖 偈 娑 毘 底 15王 為 人 中 最 上 者 大 海 諸 水 中 最 上 ( 二 一 )五 六 九 月 為 諸 星 最 上 者 太 陽 光 輝 最 上 者僧 眾 最 上 實 望 福 最 上 之 人 應 施 者 」 ( 二 二 )如 是 世 尊 向 結 髮 苦 行 者 迦 尼 耶 以 此 等 偈 隨 喜 後 , 起 座 離 去 。時 , 尊 者 施 羅 與 徒 眾 遠 離 獨 處 、 虔 誠 不 放 逸 、 自 住 精 勤 、 不 久 即 住 於 諸 男 子 確112 實 達 於 由 家 出 家 而 趣 非 家 之 目 的 , 得 無 上 梵 行 之 究 竟 ( 涅 槃 ) 於 現 世 住 於 自 知 、 作 。證 具 足 , 了 知 「 我 生 已 盡 、 梵 行 已 成 、 所 作 已 辦 、 更 不 至 輪 迴 苦 界 。」 如 斯 施 羅 與 徒眾 皆 成 阿 羅 漢 之 人 。 時 , 尊 者 施 羅 與 徒 眾 復 俱 詣 世 尊 之 住 處 。 詣 已 , 偏 袒 一 肩 向 世尊 合 掌 , 以 偈 白 世 尊 :五 七 ○ 「 我 等 自 今 八 日 前 16 歸 依 尊 師 具 眼 者我 等 今 已 過 七 夜 尊 師 教 中 得 調 御 ( 二 三 )五 七 一 尊 師 是 佛 亦 是 師 17 征 勝 魔 者 是 牟 尼尊 師 已 斷 諸 隨 眠 自 已 度 己 且 度 人 ( 二 四 )五 七 二 尊 師 善 超 於 有 依 尊 師 諸 漏 已 破 壞尊 師 師 子 無 取 著 捨 斷 怖 畏 與 恐 怖 ( 二 五 )三 大 品 七 施 羅 經--------------------------------------------------------------------------小 部 經 典 二一 六 一一 六 二五 七 三 此 等 三 百 諸 比 丘 齊 向 世 尊 合 掌 立施 羅 經 竟敬 請 雄 者 伸 兩 足 示 諸 龍 象 禮 師 尊 」 ( 二 六 )註 1 本 經 其 原 形 出 自 中 部 九 二 經 , 亦 與 PTS 本 相 重 複 , 故 予 省 略 。 因 此 在 南 傳 大 藏 經 中 部 經 典亦 予 省 略 。 與 本 經 相 似 者 , 見 增 一 阿 含 卷 四 六 、 四 七 ( 大 正 藏 二 、 七 九 八 以 下 ), 此 與 本經 或 有 若 干 之 類 似 情 節 , 但 大 部 分 不 同 。2 「 鴦 崛 多 羅 波 (Anguttarapa) 即 Anga-Uttrapa、Uttrapa 是 係 指 摩 企 河 水 (apa) 之 北(uttara) 地 方 之 意 、 鴦 伽 (anga) 地 方 在 摩 企 河 之 北 方 , 故 此 云 鴦 伽 地 方 。3 以 下 至 底 本 一 ○ 四 頁 十 六 行 止 , 與 V.I,P.245f 大 體 一 致 , 雙 方 或 部 分 出 入 。4 「 阿 羅 漢 」 等 , 此 為 如 來 十 號 之 一 。 有 關 如 來 十 號 , 本 書 註 釋 中 亦 有 有 略 說 , 詳 細 可 參 照Visuddhi–magga PP.198-212;Samantapasadika PP.112-125 等 。5 「 三 吠 陀 」 云 云 之 語 , 乃 形 容 博 學 多 識 婆 羅 門 而 用 之 佛 典 中 之 定 型 句 。6 順 世 論 (lokayata) 為 世 俗 之 學 問 , 按 哲 學 之 說 法 , 指 唯 物 論 。 註 釋 中 為 詭 辯 論 (Vitanda-sattha)。7 「 卿 」(bho) 之 一 字 , 在 本 藏 經 中 由 異 本 借 來 補 用 , 底 本 無 此 語 , 蓋 「 卿 」 之 意 為 高 貴 官 吏之 稱 謂 , 與 經 中 尊 稱 他 人 不 太 符 合 。 故 在 底 本 譯 文 中 概 稱 為 「 汝 」。8 以 下 五 、 六 、 七 偈 至 二 十 偈 與 Thag.VV.818-837 之 二 十 偈 同 。9 「 欲 見 」(carudassano) 依 註 為 「 有 美 眼 」 之 解 釋 。10 本 偈 被 引 用 於 Mil.P.183。66


11 本 偈 被 引 用 於 Vm.P.201;VDA.P.84;MNDA.P.186。12 「 實 」(Vo) 在 異 本 中 亦 用 (Ve),Vo 有 時 與 Ve 同 用 。 可 參 照 七 六 ○ 偈 。13 「 時 」(atha), 底 本 (attha) 係 誤 植 。 由 底 本 一 一 一 頁 下 至 第 二 行 止 , 其 原 形 係 出 自 V.I.P.246。14 次 之 二 偈 亦 出 於 V.I,P.246。 乃 與 五 六 八 偈 及 五 六 九 偈 之 前 半 偈 相 若 , 見 中 阿 含 一 六 一 梵 摩經 ( 大 正 藏 一 、 六 八 九 c), 雜 阿 含 一 一 ○ 經 ( 大 正 藏 二 、 三 七 b), 別 譯 ; 雜 阿 含 五 二 經 、二 五 九 經 ( 大 正 藏 二 、 三 九 一 b 四 六 五 a 以 下 ), 增 一 阿 含 卷 九 ( 大 正 二 、 五 八 九 b)、 卷三 大 品 七 施 羅 經--------------------------------------------------------------------------小 部 經 典 二一 六 三一 六 四一 八 ( 六 三 七 c)、 卷 二 五 ( 六 八 四 a)、 卷 二 六 ( 六 九 四 c)、 卷 三 ○( 七 一 七 a)、 卷 四○( 七 六 八 b)、 卷 四 一 ( 七 七 五 b), 頻 毘 娑 羅 王 詣 佛 供 養 經 ( 大 正 藏 二 、 八 五 六 c),過 去 現 在 因 果 經 卷 四 ( 大 正 藏 三 、 六 四 七 b、c、 六 四 八 a、b), 五 分 律 卷 一 ( 大 正 藏二 二 、 二 ○), 十 誦 律 卷 一 四 、 卷 二 六 ( 大 正 藏 二 三 、 一 ○○b、 一 八 八 c 以 下 一 八 九 c以 下 、 一 九 二 b), 佛 本 行 集 經 卷 三 三 、 卷 五 五 ( 大 正 藏 三 、 八 三 五 b、 九 ○ 九 a), 中 本起 經 卷 下 ( 大 正 藏 四 、 一 六 三 b), 有 部 毘 奈 耶 破 僧 事 卷 一 一 ( 大 正 藏 二 四 、 一 五 八 b),有 部 毘 奈 耶 雜 事 卷 三 五 ( 大 正 藏 二 四 、 三 八 ○a)、 鼻 奈 耶 卷 四 ( 大 正 藏 二 四 、 八 六 七 a以 下 ) 等 。15 「 娑 毘 底 」(Savitti) 為 婆 羅 門 偈 頌 中 最 重 要 之 偈 , 見 Rig-Veda III,62,10。 即 由 om tatSavitur varenyam,bhargo devasya dhimahi,dhiyo yo nah Pracodayat 之 三 句 二 十四 字 而 成 。 更 可 參 照 四 五 七 偈 之 註 。16 以 下 四 偈 與 Thag.VV.38-41 相 同 。17 次 之 二 偈 與 五 四 五 偈 、 五 四 六 偈 相 同 。八 箭 經 1五 七 四 人 命 於 此 世 2 無 相 不 可 知時 短 且 慘 悲 更 與 苦 相 應 ( 一 )113 五 七 五 生 者 必 有 死 此 無 他 方 法生 者 至 老 死 生 物 之 法 性 ( 二 )五 七 六 諸 早 熟 果 實 3 有 落 地 怖 畏生 人 亦 如 是 常 有 死 恐 畏 ( 三 )五 七 七 猶 如 於 陶 工 4 作 粘 土 器 具最 後 皆 于 壞 人 命 亦 如 斯 ( 四 )五 七 八 無 論 幼 與 長 5 所 有 賢 與 愚皆 為 死 左 右 一 切 必 至 死 ( 五 )五 七 九 為 死 戰 敗 離 6 所 有 父 與 子67


親 類 復 戚 族 他 界 難 相 救 ( 六 )三 大 品 八 箭 經--------------------------------------------------------------------------小 部 經 典 二一 六 五一 六 六五 八 ○ 現 見 種 種 親 相 語 諸 親 人如 牛 引 屠 場 死 魔 強 曳 去 ( 七 )五 八 一 如 斯 世 間 人 老 死 交 相 擊賢 者 知 世 性 已 知 無 憂 慮 ( 八 )五 八 二 生 來 而 死 去 此 道 汝 豈 知兩 端 無 正 見 悲 泣 亦 無 益 ( 九 )五 八 三 蒙 昧 害 自 己 7 悲 泣 有 何 益若 能 齎 己 利 聽 慧 者 應 為 ( 一 ○)五 八 四 悲 泣 與 憂 愁 無 得 心 寂 靜但 增 生 彼 苦 彼 身 唯 受 害 ( 一 一 )114 五 八 五 自 己 害 自 己 8 身 瘦 容 顏 褪死 者 不 復 蘇 悲 泣 有 何 益 ( 一 二 )五 八 六 憂 愁 不 捨 斷 愈 益 受 其 苦慟 哭 命 終 者 己 成 憂 愁 虜 ( 一 三 )五 八 七 人 人 隨 業 行 為 死 所 左 右行 他 世 界 時 生 類 多 戰 慄 ( 一 四 )五 八 八 思 此 為 當 然 生 住 異 滅 現異 變 有 如 斯 見 此 世 間 性 ( 一 五 )五 八 九 假 如 生 百 年 或 生 百 以 上彼 遂 別 親 眾 捨 此 世 生 命 ( 一 六 )五 九 ○ 往 聽 羅 漢 法 命 終 見 亡 者彼 我 不 共 生 調 伏 悲 泣 心 ( 一 七 )五 九 一 猶 如 家 燃 火 9 以 水 可 消 熄如 斯 有 慧 者賢 者 善 巧 人如 風 吹 兜 羅 憂 愁 起 速 滅 ( 一 八 )五 九 二 為 求 自 樂 者 勿 悲 勿 貪 求自 己 可 除 憂 應 拔 煩 惱 箭 ( 一 九 )五 九 三 惱 箭 拔 無 餘 心 中 得 寂 靜三 大 品 八 箭 經--------------------------------------------------------------------------小 部 經 典 二一 六 七一 六 八箭 經 竟超 越 諸 憂 愁 無 憂 寂 滅 者 ( 二 ○)68


註 1 依 註 釋 文 所 示 , 有 一 檀 越 優 婆 塞 喪 子 , 憂 愁 之 餘 , 七 日 間 未 曾 攝 食 。 世 尊 憐 憫 , 赴 彼 之 家 ,為 說 本 經 。2 本 偈 可 參 照 J.IV,P.113。3 本 偈 亦 出 於 J.IV,P.127;J.IV,P.28 被 引 用 於 MND,P.121;Vm.P.231。 又 與 本 偈 相 若 之 經 可參 見 : 增 一 阿 含 經 卷 二 六 ( 大 正 藏 二 、 六 九 ○c), 中 本 起 經 卷 下 ( 大 正 藏 四 、 一 六 ○c),法 句 經 卷 下 〈 生 死 品 〉( 大 正 藏 四 、 五 七 四 a), 法 句 譬 喻 經 卷 四 ( 大 正 藏 四 、 六 一 六 a),出 曜 經 卷 一 ( 大 正 藏 四 、 六 一 四 a), 法 集 要 頌 經 卷 一 ( 大 正 藏 四 、 七 七 七 a) 等 。4 本 偈 被 引 用 於 MND,P.121;Vm.P.231。 又 可 參 照 D.II,P.120。 與 本 偈 相 似 者 , 可 參 見 法 句經 卷 上 〈 無 常 品 〉( 大 正 藏 四 、 五 五 九 a), 法 句 譬 喻 經 卷 一 ( 大 正 藏 四 、 五 七 五 c), 出曜 經 卷 一 ( 大 正 藏 四 、 六 一 四 a、c), 法 集 要 頌 經 卷 一 ( 大 正 藏 四 、 七 七 七 b) 等 。5 本 偈 被 引 用 於 MND.P.121 又 可 參 照 D.II,P.120;J.IV,P.127。6 以 下 五 八 一 偈 前 半 至 二 偈 半 被 引 用 於 MND.P.121。7 本 偈 亦 出 於 J.IV,P.127。8 本 偈 亦 出 於 J.IV,P.127。9 本 偈 亦 出 於 J.IV,P.127。九 婆 私 吒 經 1p.115.如 是 我 聞 。 一 時 , 世 尊 住 於 伊 車 能 伽 羅 村 之 伊 車 能 伽 羅 森 林 。 爾 時 2, 有 頗 負盛 名 之 眾 多 婆 羅 門 諸 長 老 住 於 伊 車 能 伽 羅 村 。 所 謂 : 商 伽 婆 羅 門 、 多 梨 車 婆 羅 門 、沸 伽 羅 娑 帝 婆 羅 門 、 生 聞 婆 羅 門 、 刀 提 耶 婆 羅 門 及 其 他 之 盛 名 婆 羅 門 諸 長 老 。 時 ,有 婆 私 吒 與 婆 羅 墮 闍 二 學 童 為 除 久 坐 所 生 之 疲 勞 , 伸 膝 遊 步 、 各 處 漫 行 。 彼 等 因 「 云何 婆 羅 門 ?」 而 生 議 論 。 婆 羅 墮 闍 學 童 曰 :「 人 由 父 母 之 正 當 因 緣 , 宿 純 潔 之 母 胎 ,乃 至 七 世 祖 先 系 統 未 曾 被 指 責 非 難 故 , 故 為 婆 羅 門 也 。」 婆 私 吒 學 童 曰 :「 能 具 戒 、116 能 完 成 其 義 務 , 是 故 方 成 婆 羅 門 。」 婆 羅 墮 闍 學 童 未 能 說 服 婆 私 吒 學 童 ; 又 婆 私 吒 學三 大 品 九 婆 私 吒 經--------------------------------------------------------------------------小 部 經 典 二一 六 九一 七 ○童 亦 未 能 說 服 婆 羅 墮 闍 學 童 。 時 , 婆 私 吒 學 童 告 婆 羅 墮 闍 學 童 曰 :「3 汝 婆 羅 墮 闍 !由 釋 迦 族 出 家 之 釋 [ 迦 族 ] 子 沙 門 瞿 曇 住 伊 車 能 伽 羅 森 林 。 而 此 尊 者 瞿 曇 被 稱 :『彼 世 尊 是 阿 羅 漢 、 等 正 覺 者 、 明 行 具 足 者 、 善 逝 、 世 間 解 、 無 上 士 、 調 御 丈 夫 、 天人 師 、 佛 、 世 尊 』 而 名 揚 四 佈 。 婆 羅 墮 闍 ! 我 等 往 沙 門 瞿 曇 之 處 , 以 此 義 問 沙 門 瞿曇 , 依 沙 門 瞿 曇 為 我 等 之 解 答 而 受 持 。」「 唯 然 !」 婆 羅 墮 闍 學 童 答 婆 私 吒 學 童 。 如 是婆 私 吒 與 婆 羅 墮 闍 二 學 童 詣 至 世 尊 之 處 , 彼 等 與 世 尊 共 相 問 候 , 談 敘 歡 愉 慶 慰 之 語後 , 坐 於 一 面 。 坐 一 面 之 婆 私 吒 學 童 以 偈 白 世 尊 曰 :五 九 四 「 我 等 三 吠 陀 學 者 由 他 認 知 亦 自 稱沸 伽 羅 沙 帝 我 師 此 多 梨 車 之 學 童 ( 一 )69


五 九 五 三 吠 陀 之 論 說 者 其 說 奧 秘 我 等 極我 等 解 通 吠 陀 句 等 同 吠 陀 阿 闍 梨 ( 二 )117 五 九 六 沙 門 瞿 曇 觀 我 等 系 統 之 說 有 諍 論由 生 而 成 婆 羅 門 婆 羅 墮 闍 此 主 張然 我 謂 依 行 為 得 如 具 眼 者 應 知 斯 ( 三 )五 九 七 我 等 兩 人 相 互 論 我 不 能 得 說 服 彼等 正 覺 者 有 名 聲 我 等 前 來 問 尊 師 ( 四 )五 九 八 人 人 猶 如 向 滿 月 近 前 合 掌 行 恭 敬世 人 如 斯 同 禮 拜 恭 敬 禮 拜 瞿 曇 師 ( 五 )五 九 九 為 使 興 起 世 間 眼 世 尊 瞿 曇 我 等 問依 生 而 成 婆 羅 門 或 依 行 為 而 得 成我 等 不 知 請 示 汝 令 我 等 婆 羅 門 知 」 ( 六 )六 ○○ 世 尊 曰 : 婆 私 吒 ! 我 為 汝 等 諸 解 說生 物 生 來 有 差 別 依 序 如 實 為 解 說實 則 出 生 即 相 異 ( 七 )六 ○ 一 應 知 草 木 有 差 別 彼 等 差 別 自 不 認生 來 形 相 既 有 殊 實 乃 生 類 生 相 異 ( 八 )118 六 ○ 二 次 為 蛆 蟲 與 蟋 蟀 蟻 類 差 別 亦 應 知彼 等 生 來 形 相 殊 實 則 生 類 生 相 異 ( 九 )三 大 品 九 婆 私 吒 經--------------------------------------------------------------------------小 部 經 典 二一 七 一一 七 二六 ○ 三 生 有 矮 小 與 粗 大 應 知 四 足 獸 差 別彼 等 生 來 形 相 殊 實 則 生 類 生 相 異 ( 一 ○)六 ○ 四 腹 行 背 長 是 蛇 類 蛇 類 差 別 亦 須 知彼 等 生 來 形 相 殊 實 則 生 類 生 相 異 ( 一 一 )六 ○ 五 次 說 水 族 水 中 棲 魚 類 差 別 亦 應 知彼 等 生 來 形 相 殊 實 則 生 類 生 相 異 ( 一 二 )六 ○ 六 次 說 乘 翼 凌 虛 空 鳥 類 差 別 亦 應 知彼 等 生 來 形 相 殊 實 則 生 類 生 相 異 ( 一 三 )六 ○ 七 此 等 生 類 依 於 生 形 相 差 別 有 種 種如 是 情 狀 在 人 類 形 相 由 生 無 種 種 ( 一 四 )六 ○ 八 雖 依 於 髮 或 依 頭 雖 依 於 耳 或 依 眼雖 依 於 口 或 依 鼻 雖 依 於 唇 又 依 眉 ( 一 五 )六 ○ 九 雖 依 於 頭 或 依 肩 雖 依 於 腹 或 依 背雖 依 於 臀 或 依 胸 雖 依 陰 部 或 行 淫 ( 一 六 )六 一 ○ 雖 依 於 手 或 依 足 雖 依 於 指 或 依 爪雖 依 於 脛 或 依 腿 雖 依 於 色 或 依 聲如 於 其 他 諸 生 類 依 生 形 相 無 有 別 ( 一 七 )70


六 一 一 人 各 於 己 身 體 中 各 自 人 中 無 別 異婆 羅 門 與 剎 帝 利 說 稱 人 中 有 差 別 ( 一 八 )119 六 一 二 人 中 耕 作 土 地 者 4 為 生 活 者 皆 如 是農 夫 非 是 婆 羅 門 婆 私 吒 如 斯 當 知 ( 一 九 )六 一 三 人 中 種 種 工 巧 者 為 生 活 者 皆 如 是工 人 非 是 婆 羅 門 婆 私 吒 如 斯 當 知 ( 二 ○)六 一 四 又 在 人 中 作 買 賣 5 為 生 活 者 皆 如 是商 人 非 是 婆 羅 門 婆 私 吒 如 斯 當 知 ( 二 一 )六 一 五 又 於 人 中 服 事 人 為 生 活 者 皆 如 是奴 僕 非 是 婆 羅 門 婆 私 吒 如 斯 當 知 ( 二 二 )六 一 六 又 於 人 中 為 盜 者 為 生 活 者 皆 如 是三 大 品 九 婆 私 吒 經--------------------------------------------------------------------------小 部 經 典 二一 七 三一 七 四盜 賊 非 是 婆 羅 門 婆 私 吒 如 斯 當 知 ( 二 三 )六 一 七 又 於 人 中 武 術 者 為 生 活 者 皆 如 是武 士 非 是 婆 羅 門 婆 私 吒 如 斯 當 知 ( 二 四 )六 一 八 又 於 人 中 司 祭 者 為 生 活 者 皆 如 是祭 官 非 是 婆 羅 門 婆 私 吒 如 斯 當 知 ( 二 五 )六 一 九 又 於 人 中 村 與 國 受 用 領 有 皆 如 是王 者 非 是 婆 羅 門 婆 私 吒 如 斯 當 知 ( 二 六 )六 二 ○ 而 我 依 胎 由 母 生 6 產 婦 非 稱 婆 羅 門彼 被 尊 崇 稱 為 卿 7 有 所 得 者 實 為 彼無 物 又 無 取 著 者 我 稱 彼 為 婆 羅 門 ( 二 七 )六 二 一 一 切 眾 結 均 已 斷 遠 離 擾 著 離 繫 縛無 有 恐 懼 無 怖 畏 我 稱 彼 為 婆 羅 門 ( 二 八 )六 二 二 革 紐 革 緒 與 網 繩 馬 勒 隨 眠 皆 已 斷覺 四 諦 者 棄 門 閂 我 稱 彼 為 婆 羅 門 ( 二 九 )六 二 三 怒 罵 毆 打 被 繩 縛 8 對 此 無 瞋 忍 耐 者具 忍 辱 力 強 忍 軍 9 我 稱 彼 為 婆 羅 門 ( 三 ○)六 二 四 無 忿 精 勤 具 頭 陀 持 戒 渴 愛 不 增 盛調 御 此 身 最 後 身 我 稱 彼 為 婆 羅 門 ( 三 一 )六 二 五 不 著 蓮 葉 如 水 珠 10 不 承 錐 尖 如 芥 子對 彼 諸 欲 無 染 著 我 稱 彼 為 婆 羅 門 ( 三 二 )六 二 六 此 世 自 己 苦 滅 盡 了 知 滅 盡 諸 苦 者卸 除 重 擔 離 縛 者 我 稱 彼 為 婆 羅 門 ( 三 三 )六 二 七 甚 深 智 慧 具 慧 者 道 與 非 道 通 曉 者通 達 最 上 義 理 者 我 稱 彼 為 婆 羅 門 ( 三 四 )六 二 八 在 家 以 及 非 家 者 11 不 與 兩 者 交 往 者71


少 欲 遠 離 不 住 家 我 稱 彼 為 婆 羅 門 ( 三 五 )六 二 九 不 論 戰 慄 與 剛 強 對 諸 生 類 藏 鞭 笞不 害 彼 等 亦 不 殺 我 稱 彼 為 婆 羅 門 ( 三 六 )三 大 品 九 婆 私 吒 經--------------------------------------------------------------------------小 部 經 典 二一 七 五一 七 六六 三 ○ 違 背 人 中 不 違 背 12 執 笞 人 中 不 執 笞取 著 人 中 不 取 著 我 稱 彼 為 婆 羅 門 ( 三 七 )六 三 一 貪 瞋 癡 慢 與 覆 蓋 如 芥 子 粒 置 錐 尖如 是 其 人 亦 落 置 我 稱 彼 為 婆 羅 門 ( 三 八 )121 六 三 二 不 為 粗 惡 所 含 義 13 真 實 語 言 是 所 說彼 語 誰 亦 不 忿 怒 我 稱 彼 為 婆 羅 門 ( 三 九 )六 三 三 無 論 長 短 與 大 小 一 切 世 間 淨 不 淨 14非 所 與 者 絕 不 取 我 稱 彼 為 婆 羅 門 ( 四 ○)六 三 四 無 論 此 世 與 他 世 面 對 三 世 無 欲 求不 求 意 樂 離 縛 者 我 稱 彼 為 婆 羅 門 ( 四 一 )六 三 五 無 阿 賴 耶 之 執 著 己 知 真 相 無 疑 惑耽 於 甘 露 到 達 者 我 稱 彼 為 婆 羅 門 ( 四 二 )六 三 六 世 間 善 惡 皆 棄 捨 15 超 越 善 惡 無 執 著離 塵 無 憂 清 淨 者 我 稱 彼 為 婆 羅 門 ( 四 三 )六 三 七 清 淨 猶 如 無 曇 月 明 澄 清 淨 無 混 濁普 皆 喜 有 滅 盡 者 我 稱 彼 為 婆 羅 門 ( 四 四 )六 三 八 煩 惱 難 路 貪 險 路 16 超 越 輪 迴 與 愚 癡禪 渡 瀑 流 到 彼 岸 不 動 無 愛 無 疑 惑煩 惱 寂 滅 無 取 著 我 稱 彼 為 婆 羅 門 ( 四 五 )六 三 九 捨 斷 諸 欲 於 此 世 普 行 無 家 非 家 行普 遍 欲 有 滅 盡 者 我 稱 彼 為 婆 羅 門 ( 四 六 )六 四 ○ 捨 斷 貪 愛 於 此 世 普 行 無 眾 獨 寂 行普 遍 愛 有 滅 盡 者 我 稱 彼 為 婆 羅 門 ( 四 七 )六 四 一 捨 去 人 軛 壽 五 欲 超 越 天 軛 壽 五 欲超 捨 諸 軛 離 縛 者 我 稱 彼 為 婆 羅 門 ( 四 八 )六 四 二 樂 與 不 樂 捨 離 者 清 涼 快 樂 無 依 縛一 切 世 界 勝 雄 者 我 稱 彼 為 婆 羅 門 ( 四 九 )六 四 三 一 切 有 情 死 與 生 17 此 等 一 切 皆 覺 知三 大 品 九 婆 私 吒 經--------------------------------------------------------------------------小 部 經 典 二一 七 七一 七 八72


無 著 善 逝 是 覺 者 我 稱 彼 為 婆 羅 門 ( 五 ○)六 四 四 諸 天 諸 人 乾 闥 婆 18 彼 之 行 蹤 無 可 知斷 盡 諸 漏 阿 羅 漢 我 稱 彼 為 婆 羅 門 ( 五 一 )六 四 五 過 去 現 在 與 未 來 19 前 後 或 中 無 何 物既 無 一 物 無 取 著 我 稱 彼 為 婆 羅 門 ( 五 二 )六 四 六 牛 王 精 進 最 勝 者 20 大 仙 已 為 征 服 者洗 浴 煩 惱 覺 四 諦 我 稱 彼 為 婆 羅 門 ( 五 三 )六 四 七 覺 知 有 情 了 宿 住 21 見 來 世 天 與 惡 趣已 達 生 之 滅 盡 者 我 稱 彼 為 婆 羅 門 ( 五 四 )六 四 八 於 人 所 賦 名 與 姓 此 唯 世 間 之 通 名世 俗 相 傳 皆 如 此 人 於 生 時 已 賦 名 ( 五 五 )六 四 九 姓 名 不 知 人 之 心 長 時 隨 在 先 入 見諸 不 知 者 謂 汝 等 由 生 即 是 婆 羅 門 ( 五 六 )六 五 ○ 依 生 非 是 婆 羅 門 依 生 非 非 婆 羅 門依 行 為 是 婆 羅 門 依 行 為 非 婆 羅 門 ( 五 七 )六 五 一 依 行 為 而 為 農 夫 依 行 為 而 為 工 匠依 行 為 而 為 商 人 依 行 為 而 為 奴 僕 ( 五 八 )六 五 二 依 行 為 而 為 盜 賊 依 行 為 而 為 武 士依 行 為 而 為 祭 官 又 依 行 而 為 王 者 ( 五 九 )123 六 五 三 見 緣 起 法 諸 賢 者 通 曉 業 與 異 熟 果如 斯 行 為 如 實 見 如 實 得 見 信 不 誤 ( 六 ○)六 五 四 世 間 依 業 而 存 在 22 人 之 存 在 亦 依 業有 情 為 業 所 結 縛 猶 如 行 車 為 轄 結 ( 六 一 )六 五 五 梵 行 苦 行 根 律 儀 23 戒 律 禁 制 調 御 慧由 此 得 成 婆 羅 門 是 即 最 上 婆 羅 門 ( 六 二 )六 五 六 具 備 三 明 而 寂 靜 盡 其 再 有 阿 羅 漢梵 天 帝 釋 諸 識 者 婆 私 吒 如 斯 當 知 」 ( 六 三 )作 如 斯 言 已 , 婆 私 吒 與 婆 羅 墮 闍 二 學 童 白 世 尊 言 :「 希 有 瞿 曇 ! 希 有 瞿 曇 ![ 猶三 大 品 九 婆 私 吒 經--------------------------------------------------------------------------小 部 經 典 二一 七 九一 八 ○如 令 倒 起 者 、 使 蔽 者 顯 露 , 如 教 迷 者 以 道 , 又 如 暗 夜 揭 來 燈 火 , 使 具 眼 者 見 諸 色 ,如 斯 , 瞿 曇 以 諸 多 教 法 說 示 ]。 我 等 歸 依 卿 瞿 曇 、 歸 依 法 、 歸 依 比 丘 眾 。 卿 瞿 曇 容 許我 等 自 今 而 後 , 盡 形 壽 歸 依 為 優 婆 塞 。」婆 私 吒 經 竟註 1 本 經 原 形 出 自 《 中 部 》 九 八 經 , 但 在 PTS 版 本 則 只 列 出 本 經 之 題 目 而 略 去 經 文 , 或 係 因 與本 經 重 複 之 故 。 在 南 傳 大 藏 經 中 , 中 部 經 典 對 婆 私 吒 經 亦 予 省 略 。2 以 下 之 長 行 ( 散 文 ) 殆 與 D.I,P.235f 之 經 文 一 致 。73


3 「 卿 」(bho), 底 本 作 kho, 今 從 異 本 。4 「 耕 作 土 地 」(gorakkhaim), 按 語 義 有 護 牛 之 義 , 依 註 釋 作 「 護 田 」、「 耕 作 」。5 本 偈 被 引 用 於 MA.III,P.39;SA.I,P.149;UDA.P.332。6 以 下 至 六 四 七 偈 共 二 十 八 偈 與 Dhp.VV.396-423 之 二 十 八 偈 相 同 。 與 此 相 若 之 偈 之 漢 譯 偈頌 , 可 參 見 : 法 句 經 卷 下 、〈 梵 志 品 〉( 大 正 藏 四 、 五 七 二 c 以 下 ), 出 曜 經 卷 二 九 、 卷 三○( 大 正 藏 四 、 七 七 ○b 以 下 ), 法 集 要 頌 經 卷 四 ( 大 正 藏 四 、 七 九 八 b 以 下 ) 等 。7 「 卿 」 之 稱 呼 (bhovadi) 係 指 婆 羅 門 族 。 蓋 彼 等 相 互 尊 稱 其 他 為 「 卿 」 之 稱 呼 (bho)。8 本 偈 被 引 用 於 khpa.P.149。9 以 下 二 句 被 引 用 於 Vm.P.295。10 本 偈 被 引 用 於 VA.P.273;DhpA.II,P.51。11 本 偈 被 引 用 於 MiL,P.386。12 本 偈 可 參 照 S.I,P.236 彌 沙 塞 五 分 戒 本 ( 大 正 藏 二 二 、 二 ○○a、 二 ○ 六 b), 五 分 比 丘尼 戒 本 ( 大 正 藏 二 二 、 二 一 四 a), 十 誦 比 丘 戒 本 ( 大 正 藏 二 三 、 四 七 八 c), 十 誦 比 丘 尼戒 本 ( 大 正 二 三 、 四 八 八 b) 等 。13 本 偈 被 引 用 AA.I,P.277。14 「 淨 」(Subha) 指 高 價 值 物 品 ;「 不 淨 」(asubha) 指 廉 價 物 品 。15 本 偈 被 引 用 於 DhpA.II,P.200。16 本 偈 被 引 用 於 AA.I,P.247。17 本 偈 被 引 用 於 ibid,P.268。18 本 偈 被 引 用 於 ibid,P.269。三 大 品 九 婆 私 吒 經--------------------------------------------------------------------------小 部 經 典 二一 八 一一 八 二19 本 偈 被 引 用 於 ibid,P.363。20 本 偈 被 引 用 於 DhpA.III,P.187。21 本 偈 可 參 照 :M.II,P.144;S.I,P.167;P.175;A.I,P.165;P.167;It,P.100;Thig.VV.63-64, 中 阿含 一 六 一 梵 摩 經 ( 大 正 藏 一 、 六 八 九 a), 雜 阿 含 一 一 六 一 經 , 一 一 八 一 經 ( 大 正 藏 二 、三 ○ 九 c、 三 一 九 c), 別 譯 : 雜 阿 含 八 四 經 、 九 五 經 ( 大 正 藏 二 、 四 ○ 三 a、 四 ○ 七 c) 等 。22 本 偈 被 引 用 於 KV.P.546;DhsA.P.66。23 本 偈 與 Thag.V.631 同 。一 ○ 拘 迦 利 耶 經 1如 是 我 聞 。 一 時 , 世 尊 住 舍 衛 城 給 孤 獨 園 。 時 , 拘 迦 利 耶 比 丘 詣 至 世 尊 之 處 。124 詣 已 , 敬 禮 世 尊 , 坐 於 一 面 。 坐 一 面 之 比 丘 拘 迦 利 耶 白 世 尊 言 :「 尊 師 ! 舍 利 弗 、 目犍 連 有 惡 欲 , 為 諸 惡 欲 所 縛 。」 如 斯 言 已 , 世 尊 告 拘 迦 利 耶 比 丘 曰 :「 拘 迦 利 耶 ! 汝勿 作 斯 言 , 拘 迦 利 耶 ! 汝 勿 作 斯 言 。 拘 迦 利 耶 ! 汝 對 舍 利 弗 、 目 犍 連 應 心 生 信 樂 ;74


舍 利 弗 、 目 犍 連 是 可 敬 愛 者 。」 拘 迦 利 耶 比 丘 再 白 世 尊 言 :「 尊 師 ! 假 令 世 尊 以 我 為可 信 賴 者 , 則 舍 利 弗 、 目 犍 連 實 有 惡 欲 , 為 諸 惡 欲 所 縛 。」 世 尊 再 告 拘 迦 利 耶 比 丘 曰 :「 拘 迦 利 耶 ! 汝 勿 作 斯 言 , 拘 迦 利 耶 ! 汝 對 舍 利 弗 、 目 犍 連 應 心 生 信 樂 ; 舍 利 弗 、 目犍 連 是 可 敬 愛 者 。」 拘 迦 利 耶 比 丘 再 三 白 世 尊 言 :「 尊 師 ! 假 令 世 尊 信 賴 我 語 , 則 舍利 弗 、 目 犍 連 實 有 惡 欲 , 為 諸 惡 欲 所 縛 。」 世 尊 再 三 告 拘 迦 利 耶 比 丘 曰 :「 拘 迦 利 耶 !汝 勿 作 斯 言 。 拘 迦 利 耶 ! 汝 對 舍 利 弗 、 目 犍 連 應 心 生 信 樂 ; 舍 利 弗 、 目 犍 連 是 可 敬愛 者 。」 時 拘 迦 利 耶 比 丘 即 由 座 而 起 , 禮 世 尊 右 繞 而 去 。拘 迦 利 耶 比 丘 去 後 不 久 , 彼 全 身 出 芥 子 大 之 膿 皰 。 漸 成 小 豆 大 , 由 小 豆 大 而 漸成 如 大 豆 粒 。 由 大 豆 程 度 漸 成 棗 核 大 。 由 棗 核 大 漸 成 棗 粒 大 。 由 棗 粒 大 漸 成 餘 甘 子( 菴 摩 羅 果 ) 大 。 由 餘 甘 子 大 漸 成 青 木 瓜 大 。 由 青 木 瓜 大 漸 成 熟 木 瓜 大 。 由 熟 木 瓜大 , 而 潰 裂 出 膿 血 。 時 拘 迦 利 耶 比 丘 終 因 此 病 而 命 盡 。 拘 迦 利 耶 命 終 後 , 因 心 恨 舍利 弗 、 目 犍 連 , 遂 生 紅 蓮 地 獄 。時 , 梵 天 娑 婆 世 界 主 於 夜 半 過 後 , 以 麗 色 容 光 遍 照 祇 園 各 隅 , 而 詣 近 世 尊 之 住三 大 品 一 ○ 拘 迦 利 耶 經--------------------------------------------------------------------------小 部 經 典 二一 八 三一 八 四處 。 詣 已 , 敬 禮 世 尊 , 立 於 一 面 。 立 於 一 面 之 梵 天 娑 婆 世 界 主 , 乃 白 世 尊 言 :「 尊 師 !拘 迦 利 耶 比 丘 命 終 。 尊 師 ! 命 終 之 拘 迦 利 耶 比 丘 , 因 對 舍 利 弗 、 目 犍 連 有 瞋 恨 心 ,而 生 紅 蓮 地 獄 。」 梵 天 娑 婆 世 界 主 作 如 言 。 作 如 斯 言 已 , 頂 禮 世 尊 右 繞 , 而 由 其 處 消逝 。時 , 世 尊 於 是 夜 過 後 告 諸 比 丘 曰 :「 汝 等 比 丘 ! 昨 夜 梵 天 娑 婆 世 界 主 , 於 夜 半 過後 以 麗 色 容 光 遍 照 祇 園 各 隅 , 詣 至 我 處 。 至 已 禮 我 , 立 於 一 面 。 立 一 面 之 梵 天 娑 婆世 界 主 白 我 言 :』 尊 師 ! 拘 迦 利 耶 比 丘 命 終 , 尊 師 ! 命 終 之 拘 迦 利 耶 比 丘 , 因 對 舍利 弗 、 目 犍 連 懷 有 恨 心 , 而 生 紅 蓮 地 獄 。『 梵 天 娑 婆 世 界 主 , 作 如 上 言 。 如 斯 言 已 ,126 敬 禮 我 右 繞 , 即 消 逝 。」 世 尊 作 如 斯 言 , 時 有 一 比 丘 , 白 世 尊 言 :「 尊 師 ! 紅 蓮 地 獄壽 量 幾 何 ?」「 比 丘 ! 紅 蓮 地 獄 壽 命 極 長 。 彼 處 幾 年 、 幾 十 年 、 幾 千 年 、 或 幾 十 萬 年難 以 計 數 。」「 尊 師 ! 然 以 譬 喻 能 說 明 耶 ?」「 比 丘 ! 能 說 明 。」 世 尊 曰 :「 比 丘 ! 譬 如依 憍 薩 羅 國 以 升 斗 量 二 十 石 胡 麻 , 人 由 其 中 每 百 年 取 一 粒 。 比 丘 ! 依 此 憍 薩 羅 國 容量 之 二 十 石 胡 麻 , 依 上 示 方 法 取 盡 , 其 年 時 較 短 於 一 阿 浮 陀 地 獄 之 壽 量 。 比 丘 ! 二十 阿 浮 陀 地 獄 之 壽 量 , 等 於 一 尼 羅 浮 陀 地 獄 之 壽 量 。 比 丘 ! 二 十 尼 羅 浮 陀 地 獄 之 壽量 , 等 於 一 阿 婆 婆 地 獄 之 壽 量 。 比 丘 ! 二 十 阿 婆 婆 地 獄 之 壽 量 , 等 於 一 阿 訶 訶 地 獄之 壽 量 。 比 丘 ! 二 十 阿 訶 訶 地 獄 之 壽 量 , 等 於 一 阿 吒 吒 地 獄 之 壽 量 。 比 丘 ! 二 十 阿吒 吒 地 獄 之 壽 量 , 等 於 一 白 睡 蓮 地 獄 之 壽 量 。 比 丘 ! 二 十 白 睡 蓮 地 獄 之 壽 量 , 等 於一 青 睡 蓮 地 獄 之 壽 量 。 比 丘 ! 二 十 青 睡 蓮 地 獄 之 壽 量 , 等 於 一 青 蓮 地 獄 之 壽 量 。 比丘 ! 二 十 青 蓮 地 獄 之 壽 量 , 等 於 一 白 蓮 地 獄 之 壽 量 。 比 丘 ! 二 十 白 蓮 地 獄 之 壽 量 ,等 於 一 紅 蓮 地 獄 之 壽 量 。 比 丘 ! 而 拘 迦 利 耶 比 丘 因 心 恨 舍 利 弗 、 目 犍 連 , 而 生 紅 蓮地 獄 。」 世 尊 如 是 言 。 善 逝 如 斯 言 已 , 師 更 告 諸 比 丘 曰 :127 六 五 七 「 人 之 生 來 有 其 口 2 口 其 實 是 利 斧 生愚 者 常 為 惡 言 語 利 斧 斷 除 己 善 根 ( 一 )75


六 五 八 應 毀 訾 者 而 讚 賞 3 應 讚 賞 者 作 毀 訾彼 以 口 業 積 惡 運 為 積 惡 運 不 得 樂 ( 二 )六 五 九 骰 子 博 戲 失 財 產 復 失 己 身 猶 微 少對 諸 善 逝 心 瞋 恚 彼 之 惡 運 實 甚 大 ( 三 )六 六 ○ 責 罵 聖 者 惡 語 意 墮 入 十 萬 大 地 獄三 大 品 一 ○ 拘 迦 利 耶 經--------------------------------------------------------------------------小 部 經 典 二一 八 五一 八 六尼 羅 布 陀 三 十 六 4 五 阿 浮 陀 紅 蓮 獄 ( 四 )六 六 一 語 不 真 者 行 不 真 5 行 言 不 行 墮 地 獄彼 等 共 為 卑 劣 業 死 後 當 墮 他 世 界 ( 五 )六 六 二 無 瞋 心 淨 無 污 點 6 愚 者 所 作 瞋 恚 怒瞋 怒 愚 者 惡 必 返 如 向 逆 風 投 細 塵 ( 六 )128 六 六 三 種 種 貪 欲 耽 著 者 彼 以 惡 語 謗 他 人無 信 吝 嗇 不 親 切 兩 舌 慳 物 以 為 事 ( 七 )六 六 四 惡 口 不 實 非 聖 者 7 邪 惡 殺 生 為 惡 行極 劣 惡 運 卑 賤 生 一 生 在 世 勿 多 言不 然 汝 至 地 獄 行 ( 八 )六 六 五 汝 撒 惱 塵 招 不 利 責 罵 善 人 造 罪 惡此 世 多 造 諸 惡 行 長 陷 深 淵 至 地 獄 ( 九 )六 六 六 任 何 諸 業 無 滅 者 業 主 必 來 承 受 得自 造 罪 惡 愚 鈍 者 此 世 他 世 自 受 苦 ( 一 ○)六 六 七 鐵 針 釘 入 所 至 處 銳 利 槍 刃 為 所 抵129 赤 熱 鋼 彈 似 食 物 果 報 隨 業 令 服 食 ( 一 一 )六 六 八 獄 卒 惡 語 無 和 顏 罪 人 無 有 避 難 處坐 於 擴 敷 炭 火 上 普 入 盛 燃 火 焰 中 ( 一 二 )六 六 九 更 以 鐵 網 覆 其 上 鐵 製 之 鎚 擊 其 中由 闇 入 闇 真 黑 暗 其 闇 擴 漫 如 霧 濛 ( 一 三 )六 七 ○ 次 更 普 燃 熾 盛 火 金 屬 製 鑊 入 彼 等於 火 盛 燃 之 鑊 中 罪 人 長 時 浮 沉 煮 ( 一 四 )六 七 一 膿 血 混 滿 在 鑊 中 作 罪 過 者 煮 於 此130 無 論 走 往 何 方 隅 到 處 煩 惱 觸 膿 血 ( 一 五 )六 七 二 又 有 蟲 類 棲 水 鑊 作 罪 過 者 煮 其 中四 邊 皆 是 等 大 釜 無 有 邊 岸 出 去 處 ( 一 六 )六 七 三 更 有 銳 利 劍 葉 林 入 其 處 者 斷 四 肢獄 卒 用 鉤 捕 其 舌 曳 引 拉 長 予 痛 擊 ( 一 七 )三 大 品 一 ○ 拘 迦 利 耶 經--------------------------------------------------------------------------一 八 七76


小 部 經 典 二一 八 八六 七 四 復 有 剃 刀 銳 利 刃 彼 等 難 越 地 獄 河諸 多 愚 鈍 作 惡 者 行 諸 惡 者 墮 其 中 ( 一 八 )131 六 七 五 其 處 更 有 黑 斑 犬 野 干 大 鷲 烏 鴉 群 8人 人 悲 泣 被 噉 食 彼 等 受 盡 鷹 鳥 啄 ( 一 九 )六 七 六 造 罪 之 人 所 遭 遇 地 獄 生 活 實 悲 慘此 世 餘 命 作 善 行 不 可 放 逸 度 日 行 ( 二 ○)六 七 七 紅 蓮 地 獄 之 壽 量 如 智 計 量 擔 胡 麻五 千 萬 兆 年 已 多 又 加 年 百 二 十 億 ( 二 一 )六 七 八 地 獄 之 苦 長 難 說 其 長 彼 處 不 可 住故 為 好 淨 善 諸 德 語 意 經 常 遍 守 護 」 ( 二 二 )拘 迦 利 耶 經 竟註 1 本 經 前 半 至 六 六 ○ 偈 , 殆 與 S.I,PP.149-153 ( S.6.1.10.Kokaliko) 全 文 相 一 致 ; 又 與 A.V,P.170ff(A.10.89) 相 類 似 。 或 係 相 應 部 經 典 另 附 加 十 數 偈 而 成 本 經 。 與 漢 譯 相 似 之 經 有雜 阿 含 一 二 七 八 經 ( 大 正 藏 二 、 三 五 一 b 以 下 ), 其 別 譯 雜 阿 含 二 七 六 經 ( 大 正 藏 二 、四 七 ○a 以 下 ), 增 一 阿 含 卷 一 二 ( 大 正 藏 二 、 六 ○ 三 b 以 下 ), 大 智 度 論 卷 一 三 ( 大 正 藏二 五 、 一 五 七 b 以 下 ) 等 。2 以 下 四 偈 亦 出 於 S.I,P.149;P.152f;A.V,P.171;P.174, 係 引 用 於 Netti P.132f。 此 等 四 偈 之 漢譯 相 似 之 偈 有 : 雜 阿 含 一 一 九 四 經 ( 大 正 藏 二 、 三 二 四 a), 及 同 部 一 二 七 八 經 ( 大 正 藏二 、 三 五 一 c, 但 缺 乏 與 六 六 ○ 偈 相 似 者 ), 別 譯 雜 阿 含 一 ○ 六 經 、 及 二 七 六 經 ( 大 正 藏二 、 四 一 一 c、 四 七 ○a 以 下 ), 增 一 阿 含 卷 一 二 ( 大 正 藏 二 、 六 ○ 三 c, 義 足 經 卷 上 ( 大正 藏 四 、 一 七 七 a), 法 句 經 卷 上 、〈 言 語 品 〉( 大 正 藏 四 、 五 六 一 c), 出 曜 經 卷 一 ○( 大正 藏 四 、 六 六 四 a 以 下 ), 法 集 要 頌 經 卷 一 ( 大 正 藏 四 、 七 八 一 b), 金 色 童 子 因 緣 經 卷 一二 ( 大 正 藏 一 四 、 八 九 三 a), 五 分 律 卷 二 五 ( 大 正 藏 二 二 、 一 六 五 c 以 下 ), 十 誦 律 卷 四 、卷 四 九 ( 大 正 藏 二 三 、 二 三 a、 三 五 五 c 以 下 ), 有 部 毘 奈 耶 卷 一 四 ( 大 正 藏 二 三 、 六 九七 b), 有 部 毘 奈 耶 藥 事 卷 二 ( 大 正 藏 二 四 、 六 c 以 下 ), 大 智 度 論 卷 一 三 ( 大 正 藏 二 五 、一 五 八 a), 立 世 阿 毘 曇 論 卷 一 ( 大 正 藏 三 二 、 一 七 三 c) 等 。 又 與 六 五 七 偈 相 似 之 偈 ,可 參 見 正 法 念 處 經 卷 一 、 卷 八 ( 大 正 藏 一 七 、 五 b、 四 六 b), 諸 法 集 要 卷 五 ( 大 正 藏 一三 大 品 一 ○ 拘 迦 利 耶 經--------------------------------------------------------------------------小 部 經 典 二一 八 九一 九 ○七 、 四 八 四 a) 等 。 又 與 六 五 八 偈 相 似 者 , 可 參 見 阿 毘 達 摩 發 智 論 卷 二 ○( 大 正 藏 二 六 、一 ○ 三 一 c), 而 與 六 六 ○ 偈 相 似 者 , 可 參 見 三 法 度 論 卷 下 ( 大 正 藏 二 五 、 二 七 b)、 成 實論 卷 七 ( 大 正 藏 三 二 、 二 九 一 b) 等 。3 以 下 三 偈 亦 出 於 A.II,P.3f。4 在 本 經 註 釋 書 中 並 無 任 何 之 說 明 , 依 於 本 偈 相 應 部 之 註 (Saratthappakasini I,P.216)77


三 十 六 為 與 尼 羅 部 陀 有 關 。5 本 偈 亦 出 於 Dhp.V.306;Ud,P.45( 自 說 經 第 四 品 第 八 經 )、It.P.42f( 如 是 語 經 第 四 八 經 )、J.II,P.416f 等 。 漢 譯 相 似 之 偈 , 可 參 見 法 句 經 卷 下 〈 地 獄 品 〉( 大 正 藏 四 、 五 七 ○a)、 法集 要 頌 經 卷 一 ( 大 正 藏 四 、 七 八 一 b)、 義 足 經 卷 上 ( 大 正 藏 四 、 一 七 七 a)、 十 誦 律 卷 四 、卷 四 九 ( 大 正 藏 二 三 、 二 三 a、 三 五 五 c) 等 。6 本 偈 亦 出 於 S.I,P.13;P.164;Dhp.V.125;J III,P.202;PV.P.124; 被 引 用 於 Vm.P.301f 與 漢 譯相 似 之 偈 見 雜 阿 含 一 一 五 四 經 、 一 二 七 五 經 ( 大 正 藏 二 、 三 ○ 七 b 以 下 、 三 五 ○c)。 別譯 雜 阿 含 七 七 經 、 二 七 三 經 ( 大 正 藏 二 、 四 ○ 一 a、 四 六 九 b)、 義 足 經 卷 上 ( 大 正 藏 四 、一 七 七 b)、 法 句 經 卷 上 《 惡 行 品 》( 大 正 藏 四 、 五 六 五 a) 等 。7 次 之 二 偈 被 引 用 於 Netti.p.133。8「 大 鷲 」(Patigijjha) 在 註 書 為 Patigddha( 貪 婪 ) 但 一 說 大 鷲 為 (Mahagijjha)。一 一 那 羅 迦 經 1[ 序 偈 ]六 七 九 滿 足 生 歡 喜 2 三 十 三 天 眾恭 敬 有 淨 衣取 衣 讚 帝 釋阿 私 陀 仙 人 晝 住 之 時 見 3 ( 一 )132 六 八 ○ 喜 悅 踴 躍 見 諸 天 仙 人 恭 敬 問 因 由「 何 緣 天 眾 極 滿 悅 何 故 取 衣 作 揮 舞 ( 二 )六 八 一 假 令 諸 天 戰 修 羅 修 羅 戰 敗 勇 士 勝彼 時 亦 不 大 歡 喜 今 見 喜 悅 甚 稀 有 ( 三 )六 八 二 且 歌 且 舞 吹 口 笛 拍 手 踴 躍 奏 天 曲三 大 品 一 一 那 羅 迦 經--------------------------------------------------------------------------小 部 經 典 二一 九 一一 九 二我 住 須 彌 問 汝 等 汝 等 速 為 我 解 疑 」 ( 四 )六 八 三 「 無 比 最 勝 寶 菩 薩 利 益 安 樂 生 人 界釋 迦 族 村 藍 毘 尼 我 等 滿 足 極 欣 悅 ( 五 )六 八 四 一 切 有 情 最 高 者 人 中 牛 王 最 上 者133 仙 人 林 中 轉 法 輪 猛 勝 百 獸 師 子 吼 」 ( 六 )六 八 五 聞 諸 天 聲 仙 人 急 下 降 淨 飯 王 宮 廷坐 其 處 告 釋 迦 眾 「 我 今 欲 見 此 童 子 」 ( 七 )六 八 六 釋 迦 族 等 爐 金 工 鍛 練 輝 耀 如 金 黃高 貴 容 貌 童 子 麗 為 阿 私 陀 仙 人 見 ( 八 )六 八 七 輝 耀 行 空 如 火 焰 清 淨 霽 雲 如 滿 月照 曜 大 地 如 秋 陽 阿 私 陀 仙 生 歡 喜 ( 九 )78


六 八 八 諸 天 有 骨 千 圓 輪 4 空 中 護 持 有 傘 蓋金 柄 拂 塵 上 下 扇 不 見 持 拂 傘 蓋 人 ( 一 ○)134 六 八 九 黑 妙 結 髮 斯 見 已 5 頭 上 白 傘 為 翳 遮如 錦 毯 中 之 黃 金 躍 踴 喜 心 抱 太 子 ( 一 一 )六 九 ○ 彼 通 真 言 及 相 好 抱 取 釋 迦 驗 牛 王欣 樂 心 發 感 歎 聲 人 間 無 上 最 上 者 ( 一 二 )六 九 一 隨 念 自 己 將 終 時 仙 人 怏 怏 眼 流 淚釋 迦 族 見 仙 人 泣 莫 非 童 子 有 障 礙 ( 一 三 )六 九 二 仙 人 告 慰 釋 迦 族 我 非 隨 念 子 不 利童 子 絕 無 任 何 障 彼 非 凡 庸 善 留 意 ( 一 四 )六 九 三 童 子 得 成 無 上 覺 得 見 最 上 之 清 淨彼 之 梵 行 廣 弘 通 憐 愍 眾 生 轉 法 輪 ( 一 五 )135 六 九 四 然 我 餘 命 不 久 世 正 覺 之 前 我 命 終無 等 之 法 我 不 聞 我 心 故 此 苦 惱 痛 ( 一 六 )六 九 五 釋 迦 族 眾 大 歡 喜 彼 之 生 來 始 出 城憐 愍 自 己 之 子 嗣 修 學 無 等 精 勤 法 ( 一 七 )六 九 六 「 今 後 有 佛 成 正 覺 汝 若 聞 其 行 法 道三 大 品 一 一 那 羅 迦 經--------------------------------------------------------------------------小 部 經 典 二一 九 三一 九 四爾 時 當 往 遍 求 問 彼 世 尊 前 行 梵 行 」 ( 一 八 )六 九 七 豫 見 未 來 得 清 淨 仙 人 所 教 饒 益 意多 積 福 善 那 羅 迦 待 望 勝 者 護 諸 根 ( 一 九 )六 九 八 聞 彼 勝 者 轉 法 輪 仙 人 教 言 實 現 時136 行 見 牛 王 得 信 樂 請 問 牟 尼 最 勝 行 ( 二 ○)序 偈 竟 。六 九 九 「 阿 私 陀 仙 所 述 語 6 此 語 如 實 我 了 知瞿 曇 諸 法 通 達 者 故 我 前 來 謁 世 尊 ( 二 一 )七 ○○ 出 家 乃 至 住 非 家 托 缽 之 行 續 尋 求我 問 牟 尼 請 示 我 最 上 句 之 牟 尼 行 」 ( 二 二 )七 ○ 一 世 尊 曰 :「 行 難 得 難 清 淨 道 我 令 汝 知 牟 尼 行然 而 我 告 汝 此 事 志 須 強 毅 心 堅 固 ( 二 三 )七 ○ 二 無 論 村 人 罵 或 讚 應 以 平 等 行 儀 臨慎 防 瞋 意 嚴 加 護 寂 靜 勿 為 高 傲 行 ( 二 四 )137 七 ○ 三 如 園 中 有 種 種 焰 黃 紅 大 小 皆 出 現誘 惑 牟 尼 諸 女 人 縱 令 彼 女 來 誘 惑 ( 二 五 )七 ○ 四 牟 尼 已 經 離 婬 法 彼 此 諸 欲 皆 已 捨於 諸 生 物 強 或 弱 不 生 瞋 害 無 愛 著 ( 二 六 )79


七 ○ 五 我 與 彼 等 亦 相 同 彼 等 與 我 亦 無 異自 己 與 彼 相 比 較 不 可 殺 害 諸 眾 生 ( 二 七 )七 ○ 六 一 切 凡 夫 所 執 著 欲 求 貪 欲 須 捨 去棄 貪 行 道 具 眼 者 必 定 能 度 貪 地 獄 ( 二 八 )七 ○ 七 控 制 肚 腹 須 節 食 一 切 少 欲 勿 貪 求彼 實 厭 離 於 諸 欲 無 欲 寂 滅 無 煩 惱 ( 二 九 )七 ○ 八 牟 尼 每 日 出 行 乞 行 乞 已 訖 赴 林 邊牟 尼 止 住 在 樹 下 樹 下 就 座 已 牟 尼 ( 三 ○)七 ○ 九 彼 賢 者 勤 修 禪 定 樹 下 靜 慮 樂 林 邊三 大 品 一 一 那 羅 迦 經--------------------------------------------------------------------------小 部 經 典 二一 九 五一 九 六自 行 禪 定 自 滿 足 樹 下 寂 靜 應 禪 思 ( 三 一 )七 一 ○ 林 中 樹 下 且 過 夜 翌 朝 赴 村 行 乞 食信 眾 招 待 與 供 養 持 來 之 食 亦 不 喜 ( 三 二 )七 一 一 牟 尼 沿 村 到 來 時 不 以 家 家 過 急 行如 同 啞 者 之 乞 食 教 策 之 語 不 得 說 ( 三 三 )七 一 二 若 乞 得 食 斯 可 矣 若 不 得 食 亦 善 哉兩 者 等 同 為 看 待 牟 尼 坦 然 靜 還 來 7 ( 三 四 )七 一 三 彼 手 持 缽 續 遊 行 8 人 謂 啞 者 亦 非 啞雖 少 施 與 亦 莫 輕 不 可 輕 蔑 彼 施 者 ( 三 五 )七 一 四 我 作 沙 門 為 行 道 9 說 示 種 種 至 高 道達 於 彼 岸 無 二 次 亦 無 一 回 到 達 者 ( 三 六 )七 一 五 輪 迴 暴 流 必 須 斷 10 比 丘 不 可 有 愛 著捨 斷 所 作 諸 善 惡 如 斯 比 丘 無 熱 惱 」 ( 三 七 )七 一 六 世 尊 曰 :「 令 汝 得 知 牟 尼 行 攝 食 如 嚐 剃 刀 刃必 當 以 舌 抑 口 蓋 對 胃 亦 應 行 自 制 ( 三 八 )七 一 七 沈 滯 之 心 不 可 有 心 中 不 可 多 思 念無 有 依 著 無 臭 穢 最 後 目 的 為 梵 行 ( 三 九 )七 一 八 親 近 沙 門 是 心 離 獨 坐 身 離 應 學 習離 為 獨 一 牟 尼 行 若 能 獨 一 樂 行 道 ( 四 ○)七 一 九 若 然 名 聲 耀 十 方 精 進 禪 思 棄 諸 欲我 等 弟 子 慕 聖 法 愈 益 增 長 慚 與 信 ( 四 一 )七 二 ○ 猶 如 挖 掘 深 河 底 應 知 河 川 諸 情 況小 河 底 淺 流 有 音 大 川 流 水 無 音 聲 ( 四 二 )七 二 一 淺 水 之 流 有 潺 聲 11 滿 水 之 流 成 寂 靜愚 者 如 同 半 水 甕 賢 者 如 同 滿 水 湖 ( 四 三 )七 二 二 沙 門 且 具 法 與 義 多 語 利 益 眾 生 事80


彼 等 自 知 所 示 法 彼 等 自 知 宜 多 語 ( 四 四 )三 大 品 一 一 那 羅 迦 經--------------------------------------------------------------------------小 部 經 典 二一 九 七一 九 八七 二 三 彼 等 自 知 自 制 心 彼 等 自 知 勿 多 語那 羅 迦 經 竟彼 牟 尼 值 牟 尼 行 彼 牟 尼 證 牟 尼 行 」 ( 四 五 )註 1 本 經 部 分 與 佛 傳 有 關 。 即 釋 尊 於 迦 毘 羅 城 降 誕 , 阿 私 陀 仙 人 為 佛 占 相 , 預 言 釋 尊 之 將 來 ,且 自 悲 哀 不 能 遇 佛 之 成 道 , 並 自 遺 言 其 外 甥 那 羅 迦 , 命 其 如 聞 佛 成 道 , 即 直 就 佛 前 修 學 梵行 。 那 羅 迦 從 其 遺 言 , 聞 佛 轉 法 輪 之 消 息 , 於 第 七 日 即 至 佛 前 問 牟 尼 行 。 以 下 故 事 為 本 經[ 序 偈 ], 有 關 牟 尼 之 行 、 佛 之 說 法 , 為 本 經 之 本 文 。 而 在 [ 序 偈 ] 中 與 之 相 似 之 故 事 ,雖 出 自 種 種 佛 傳 , 但 未 見 有 與 本 經 類 似 之 偈 。 然 與 本 經 本 文 相 似 諸 偈 , 可 見 出 於 MahavastuIII PP.386-389, 佛 本 行 集 經 卷 三 八 ( 大 正 藏 三 、 八 三 ○a 以 下 )。 此 或 係 本 文 諸 偈 ,自 古 即 已 存 在 , 而 [ 序 偈 ] 乃 後 加 之 者 。2 此 等 故 事 例 如 佛 本 行 集 經 卷 九 ( 大 正 藏 三 、 六 九 三 b 以 下 ) 可 為 參 照 。3 「 晝 住 」(divavihara) 亦 云 晝 臥 ( 午 睡 ), 即 於 食 後 日 中 之 休 息 。 此 非 必 定 為 臥 , 多 為 樂住 坐 禪 。4 「 黑 妙 」(Kanha-siri) 係 指 阿 私 陀 仙 (Asita-isi) 即 Kabha 與 Asita 相 當 ,Siri 與 isi 相 當 。蓋 Kanha 與 Asita 同 為 黑 色 之 義 ,siri 為 吉 祥 人 之 義 , 此 處 指 為 仙 人 。5 本 偈 被 引 用 於 DA.II,P.438;MA.IV.P185。6 以 下 至 本 經 最 後 之 偈 , 雖 稍 有 不 同 , 大 體 與 Mahavastu III,PP.386-389 佛 本 行 集 經 卷 三 八( 大 正 藏 三 、 八 三 ○a 以 下 ) 相 當 。7 「 坦 然 」(rukkham va) 直 譯 為 「 如 對 樹 木 」。 依 註 文 , 求 果 實 之 人 行 近 樹 前 , 得 與 不 得 ,亦 無 得 意 與 失 意 , 坦 然 而 去 。8 本 偈 被 引 用 於 SA.II,P.109。9 本 偈 被 引 用 於 KV.P.89。10 本 偈 被 引 用 於 CND( 暹 羅 本 )P.109。11 本 偈 被 引 用 於 Mil.P.414。三 大 品 一 一 那 羅 迦 經--------------------------------------------------------------------------小 部 經 典 二一 九 九二 ○○一 二二 種 隨 觀 經如 是 我 聞 。 一 時 , 世 尊 住 舍 衛 城 東 園 鹿 母 高 堂 。 爾 時 , 世 尊 於 十 五 日 布 薩 滿 月140 之 夜 , 受 比 丘 眾 圍 繞 , 露 地 而 坐 。 時 世 尊 默 然 迴 顧 眾 多 比 丘 , 告 諸 比 丘 言 :「 諸 比 丘 !81


出 離 世 間 至 成 聖 之 正 覺 有 諸 善 法 。 諸 比 丘 ! 汝 等 何 故 出 離 世 間 至 聖 正 覺 , 聞 此 等 善法 耶 ? 諸 比 丘 ! 若 有 問 汝 等 者 , 汝 等 可 如 是 回 答 彼 等 :『 此 無 他 , 是 為 如 實 知 二 法 。』然 汝 等 以 何 言 二 ?『 此 是 苦 、 此 是 苦 集 』, 此 是 一 隨 觀 ;『 此 是 苦 滅 、 此 是 至 苦 滅 道 』,此 是 第 二 隨 觀 。 諸 比 丘 ! 如 是 正 隨 觀 此 二 者 , 勇 猛 精 勤 不 放 逸 而 自 住 , 比 丘 ( 一 )於 現 世 期 望 得 全 智 ( 阿 羅 漢 ); 又 ( 二 ) 若 煩 惱 之 有 餘 時 , 期 得 不 還 ( 阿 那 含 ) 二 果中 隨 一 之 果 。」 世 尊 如 是 言 。 善 逝 如 斯 言 已 , 師 又 更 言 曰 :七 二 四 「 於 苦 無 知 解 1 復 不 知 苦 生苦 又 普 無 殘不 知 絕 滅 處更 至 苦 寂 滅 不 知 其 道 之 ( 一 )七 二 五 人 心 無 解 脫 亦 無 解 脫 慧未 能 盡 苦 際 彼 實 至 生 老 ( 二 )七 二 六 然 能 知 離 苦 亦 知 苦 發 生又 苦 遍 無 餘知 苦 絕 滅 處141 更 至 苦 寂 滅 知 解 彼 道 處 ( 三 )七 二 七 具 足 心 解 脫 亦 具 慧 解 脫彼 等 盡 苦 際 不 至 生 與 老 」 ( 四 )「『 依 他 之 異 門 , 亦 有 二 種 正 隨 觀 耶 ?』 諸 比 丘 ! 若 有 人 問 者 , 應 答 彼 等 :『 有 。』然 云 何 為 二 ?『 任 何 苦 之 生 , 亦 皆 依 緣 依 而 生 』, 此 乃 一 隨 觀 ;『 然 依 之 離 滅 無 餘 ,故 無 苦 之 發 生 』, 此 乃 第 二 隨 觀 。 諸 比 丘 ! 如 是 正 隨 觀 此 二 者 , 勇 猛 精 勤 不 放 逸 而 自住 , 比 丘 ( 一 ) 於 現 世 期 望 得 全 智 ( 阿 羅 漢 );( 二 ) 若 煩 惱 有 餘 時 , 於 不 還 ( 阿 那含 ) 之 二 果 中 得 隨 一 之 果 。」 世 尊 如 右 言 。 善 逝 如 是 言 已 , 師 更 言 曰 :七 二 八 「 世 間 種 種 苦 2 皆 依 因 緣 生無 知 作 依 處愚 鈍 屢 受 苦知 苦 隨 觀 者 知 而 不 作 依 」 ( 五 )三 大 品 一 二 二 種 隨 觀 經--------------------------------------------------------------------------小 部 經 典 二二 ○ 一二 ○ 二「『 其 他 異 門 亦 有 二 種 正 隨 觀 耶 ?』 諸 比 丘 ! 若 有 人 問 者 , 應 答 彼 等 :『 有 。』然 云 何 為 二 ?『 任 何 苦 之 生 , 皆 緣 無 明 而 生 』, 此 乃 一 隨 觀 ;『 然 無 明 離 滅 之 無 餘 ,故 無 苦 之 發 生 』, 此 乃 第 二 隨 觀 。 諸 比 丘 ! 如 是 正 隨 觀 此 二 者 , 勇 猛 精 勤 不 放 逸 而 自住 , 比 丘 ( 一 ) 於 現 世 期 望 得 全 智 ( 阿 羅 漢 ); 又 ( 二 ) 若 煩 惱 之 有 餘 時 , 於 不 還 ( 阿那 含 ) 之 二 果 中 期 得 隨 一 之 果 。」 世 尊 如 右 言 。 善 逝 如 斯 言 已 , 師 更 言 曰 :142 七 二 九 「 由 此 而 有 彼 生 死 與 輪 迴輪 轉 行 不 已 其 趣 是 無 明 ( 六 )七 三 ○ 無 明 是 大 癡 由 此 久 輪 迴至 明 諸 有 情 後 有 不 更 來 」 ( 七 )「『 又 依 他 異 門 亦 有 二 種 正 隨 觀 耶 ?』 諸 比 丘 ! 若 有 人 問 者 , 應 答 彼 等 :『 有 。』然 云 何 為 二 ?『 任 何 苦 之 生 , 皆 緣 行 而 生 』, 此 是 一 隨 觀 ;『 然 諸 行 離 滅 之 無 餘 , 故無 苦 可 發 生 』, 此 是 第 二 隨 觀 。 諸 比 丘 ! 如 是 正 隨 觀 此 二 者 , 勇 猛 精 勤 不 放 逸 而 自 住 ,82


比 丘 ( 一 ) 於 現 世 期 得 全 智 ( 阿 羅 漢 ); 又 ( 二 ) 若 煩 惱 有 餘 時 , 期 得 不 還 ( 阿 那 含 )之 二 果 中 隨 一 知 果 。」 世 尊 如 上 言 。 善 逝 如 是 言 已 , 師 更 言 曰 :七 三 一 「 任 何 苦 發 生 皆 緣 行 而 生諸 行 之 離 滅 無 苦 可 發 生 ( 八 )七 三 二 苦 生 緣 於 行 了 知 此 過 患止 滅 一 切 行斷 除 諸 欲 想此 苦 之 滅 盡 如 實 知 此 已 ( 九 )七 三 三 正 見 達 吠 陀 3 正 知 諸 賢 者戰 勝 惡 魔 結 後 有 不 更 來 」 ( 一 ○)143 「『 依 他 異 門 亦 有 二 種 正 隨 觀 耶 ?』 諸 比 丘 ! 若 有 人 問 者 , 應 答 彼 等 :『 有 。』然 云 何 為 二 ?『 任 何 苦 之 生 , 皆 緣 於 識 』, 此 是 一 隨 觀 ;『 然 識 離 滅 之 無 餘 , 故 無 苦之 發 生 』, 此 是 第 二 隨 觀 。 諸 比 丘 ! 如 是 正 隨 觀 此 二 者 , 勇 猛 精 勤 不 放 逸 而 自 住 , 比丘 ( 一 ) 於 現 世 期 望 得 全 智 ( 阿 羅 漢 ); 又 ( 二 ) 若 煩 惱 之 有 餘 時 , 期 得 不 還 ( 阿 那含 ) 之 二 果 中 隨 一 之 果 。」 世 尊 如 是 言 。 善 逝 如 是 言 已 , 師 更 言 曰 :七 三 四 「 一 切 苦 發 生 皆 是 緣 於 識由 識 之 離 滅 無 苦 可 發 生 ( 一 一 )三 大 品 一 二 二 種 隨 觀 經--------------------------------------------------------------------------小 部 經 典 二二 ○ 三二 ○ 四七 三 五 苦 緣 識 而 生 了 知 此 過 患識 若 寂 靜 故 無 愛 即 寂 滅 」 ( 一 二 )「『 依 他 之 異 門 亦 有 二 種 正 隨 觀 耶 ?』 諸 比 丘 ! 若 有 人 問 者 , 應 答 彼 等 :『 有 。』然 云 何 為 二 ?『 任 何 苦 之 生 , 皆 緣 於 觸 』, 此 是 一 隨 觀 ;『 然 因 觸 離 滅 之 無 餘 , 故 無苦 之 發 生 』, 此 是 第 二 隨 觀 。 諸 比 丘 ! 如 是 正 隨 觀 此 二 者 , 勇 猛 精 勤 不 放 逸 而 自 住 ,比 丘 ( 一 ) 於 現 世 期 望 得 全 智 ( 阿 羅 漢 ); 又 ( 二 ) 若 煩 惱 之 有 餘 時 , 期 得 不 還 ( 阿那 含 ) 之 二 果 中 隨 一 之 果 。」 世 尊 如 上 言 。 善 逝 如 是 言 已 , 師 更 言 曰 :七 三 六 「 為 觸 所 擊 敗 從 有 流 而 行諸 人 行 邪 道 無 能 盡 滅 結 ( 一 三 )七 三 七 如 是 遍 知 觸 諸 人 喜 寂 靜彼 等 實 滅 觸 4 無 愛 故 寂 滅 」 ( 一 四 )「『 依 他 之 異 門 亦 有 二 種 之 正 隨 觀 耶 ?』 諸 比 丘 ! 若 有 人 問 者 , 應 答 彼 等 :『 有 。』然 云 何 為 二 ?『 任 何 苦 之 生 , 皆 緣 於 受 』, 此 是 一 隨 觀 ;『 然 受 離 滅 之 無 餘 , 故 無 苦之 發 生 』, 此 是 第 二 隨 觀 ? 諸 比 丘 ! 如 是 正 隨 觀 此 二 者 , 勇 猛 精 勵 不 放 逸 而 自 住 , 比丘 ( 一 ) 於 現 世 期 得 全 智 ( 阿 羅 漢 ); 又 ( 二 ) 若 煩 惱 之 有 餘 時 , 當 得 不 還 ( 阿 那 含 )之 二 果 中 隨 一 之 果 。」 世 尊 如 是 言 。 善 逝 如 是 言 已 , 師 更 言 曰 :144 七 三 八 「 無 論 樂 或 苦 5 不 苦 或 不 樂內 者 與 外 者 一 切 所 感 受 ( 一 五 )七 三 九 此 苦 須 當 知 虛 偽 破 滅 法以 智 觸 衰 滅 認 斯 可 離 貪 683


諸 受 滅 盡 故 無 愛 故 寂 滅 」 ( 一 六 )「『 依 他 之 異 門 亦 有 二 種 正 隨 觀 耶 ?』 諸 比 丘 ! 若 有 人 問 者 , 應 答 彼 等 :『 有 。』然 云 何 為 二 ?『 任 何 苦 之 生 , 皆 緣 於 渴 愛 』, 此 是 一 隨 觀 ;『 然 渴 愛 離 滅 之 無 餘 , 故無 苦 之 發 生 』, 此 是 第 二 隨 觀 。 諸 比 丘 ! 如 是 正 隨 觀 此 二 者 , 勇 猛 精 勤 不 放 逸 而 自 住 ,比 丘 ( 一 ) 於 現 世 期 望 得 全 智 ( 阿 羅 漢 ); 又 ( 二 ) 若 煩 惱 之 有 餘 時 , 期 得 不 還 ( 阿那 含 ) 之 二 果 中 隨 一 之 果 。」 世 尊 如 是 言 。 善 逝 如 是 言 已 , 師 更 言 曰 :七 四 ○ 「 渴 愛 為 友 者 7 長 時 續 輪 迴有 此 而 有 彼 輪 迴 無 超 脫 ( 一 七 )三 大 品 一 二 二 種 隨 觀 經--------------------------------------------------------------------------小 部 經 典 二二 ○ 五二 ○ 六七 四 一 渴 愛 緣 生 苦 8 知 此 之 過 患渴 愛 離 無 取 念 之 當 普 行 」145 「『 依 他 之 異 門 , 亦 有 二 種 正 隨 觀 耶 ?』 諸 比 丘 ! 若 有 人 問 者 , 應 答 彼 等 :『 有 。』然 云 何 為 二 ?『 任 何 苦 之 生 , 皆 緣 於 取 』, 此 是 一 隨 觀 ;『 然 因 取 離 滅 之 無 餘 , 故 無苦 之 發 生 』, 此 是 第 二 隨 觀 。 諸 比 丘 ! 如 是 正 隨 觀 , 此 二 者 , 勇 猛 精 勤 不 放 逸 而 自 住 ,比 丘 ( 一 ) 於 現 世 期 望 得 全 智 ( 阿 羅 漢 ); 又 ( 二 ) 若 煩 惱 之 有 餘 時 , 期 得 不 還 ( 阿那 含 ) 之 二 果 中 隨 一 之 果 。」 世 尊 如 是 言 。 善 逝 如 是 言 已 , 師 更 言 曰 :七 四 二 「 有 乃 緣 於 取 有 者 受 諸 苦生 者 必 有 死 此 苦 生 之 緣 ( 一 九 )七 四 三 取 之 滅 盡 故 諸 賢 正 了 知 9知 達 生 滅 盡 後 有 不 更 來 」 ( 二 ○)「『 依 他 異 門 亦 有 二 種 正 隨 觀 耶 ?』 諸 比 丘 ! 若 有 人 問 者 , 應 答 彼 等 :『 有 。』然 云 何 為 二 ?『 任 何 苦 之 生 , 皆 緣 於 齷 齪 』, 此 是 一 隨 觀 ;『 然 齷 齪 離 滅 之 無 餘 , 故無 苦 之 發 生 』 此 是 第 二 隨 觀 。 諸 比 丘 ! 如 是 正 隨 觀 此 二 者 , 勇 猛 精 勤 不 放 逸 而 自 住 ,比 丘 ( 一 ) 於 現 世 期 望 得 全 智 ( 阿 羅 漢 ); 又 ( 二 ) 若 煩 惱 之 有 餘 時 , 期 得 不 還 ( 阿那 含 ) 之 二 果 中 隨 一 之 果 。」 世 尊 如 是 言 。 善 逝 如 是 言 已 , 師 更 告 曰 :七 四 四 「 任 何 苦 之 生 皆 緣 於 齷 齪由 諸 齷 齪 滅 無 有 苦 之 生 ( 二 一 )七 四 五 有 苦 緣 齷 齪 了 知 此 過 患捨 遣 諸 齷 齪 無 齷 齪 解 脫 ( 二 二 )七 四 六 斷 絕 諸 有 愛 10 比 丘 心 寂 靜滅 度 生 輪 迴 彼 更 不 再 有 」 ( 二 三 )「『 依 他 之 異 門 亦 有 二 種 正 隨 觀 耶 ?』 諸 比 丘 ! 若 有 人 問 者 , 應 答 彼 等 :『 有 。』然 云 何 為 二 ?『 任 何 苦 之 生 , 皆 緣 於 食 』, 此 是 一 隨 觀 ;『 然 食 離 滅 之 無 餘 , 故 無 苦之 發 生 』, 此 是 第 二 隨 觀 。 諸 比 丘 ! 如 是 正 隨 觀 此 二 者 , 勇 猛 精 勤 不 放 逸 而 自 住 , 比丘 ( 一 ) 於 現 世 期 望 得 全 智 ( 阿 羅 漢 ); 又 ( 二 ) 若 煩 惱 之 有 餘 時 , 期 得 不 還 ( 阿 那含 ) 之 二 果 中 隨 一 之 果 。」 世 尊 如 是 言 。 善 逝 如 是 言 已 , 師 更 言 曰 :七 四 七 「 任 何 苦 之 生 11 皆 緣 食 而 生84


三 大 品 一 二 二 種 隨 觀 經--------------------------------------------------------------------------小 部 經 典 二二 ○ 七二 ○ 八依 於 諸 食 滅 無 有 苦 之 生 ( 二 四 )七 四 八 苦 乃 緣 食 有 知 此 為 過 患遍 知 一 切 食 勿 依 止 諸 食 ( 二 五 )146 七 四 九 吠 陀 之 達 人 涅 槃 正 了 知諸 漏 遍 盡 故省 察 受 用 食住 法 不 入 趣 」 ( 二 六 )「『 依 他 之 異 門 亦 有 二 種 正 隨 觀 耶 ?』 諸 比 丘 ! 若 有 人 問 者 , 應 答 彼 等 :『 有 。』云 何 為 二 ?『 任 何 苦 之 生 , 皆 緣 於 動 轉 』, 此 是 一 隨 觀 ;『 然 動 轉 離 滅 之 無 餘 , 故 無苦 之 發 生 』, 此 是 第 二 隨 觀 。 諸 比 丘 ! 如 是 正 隨 觀 此 二 者 , 勇 猛 精 勤 不 放 逸 而 自 住 ,比 丘 ( 一 ) 於 現 世 期 望 得 全 智 ( 阿 羅 漢 ); 又 ( 二 ) 若 煩 惱 之 有 餘 時 , 期 得 不 還 ( 阿那 含 ) 之 二 果 中 隨 一 之 果 。」 世 尊 如 是 言 。 善 逝 如 是 言 已 , 師 更 言 曰 :七 五 ○ 「 任 何 苦 之 生 皆 緣 於 動 轉諸 動 轉 之 滅 無 有 苦 之 生 ( 二 七 )七 五 一 苦 乃 緣 動 轉 了 知 此 過 患如 是 棄 愛 欲令 除 滅 諸 行不 動 亦 無 取 念 之 應 普 行 」 ( 二 八 )「『 依 他 之 異 門 亦 有 二 種 正 隨 觀 耶 ?』 諸 比 丘 ! 若 諸 人 有 問 者 , 應 答 彼 等 :『 有 。』然 云 何 為 二 ?『 有 依 止 者 有 動 搖 』, 此 是 一 隨 觀 ;『 依 止 無 者 動 搖 無 』, 此 是 第 二 隨觀 。 諸 比 丘 ! 如 是 正 隨 觀 此 二 者 , 勇 猛 精 勤 不 放 逸 而 自 住 , 比 丘 ( 一 ) 於 現 世 期 望得 全 智 ( 阿 羅 漢 ); 又 ( 二 ) 若 煩 惱 之 有 餘 時 , 期 得 不 還 ( 阿 那 含 ) 之 二 果 中 隨 一 之果 。」 世 尊 如 是 言 。 善 逝 如 斯 言 已 , 師 更 言 曰 :七 五 二 「 無 依 無 動 搖 有 依 有 取 著此 有 故 彼 有 無 越 度 輪 迴 ( 二 九 )七 五 三 諸 依 有 怖 畏 了 知 此 過 患無 依 無 取 著 念 之 應 普 行 」 ( 三 ○)147 「『 依 他 之 異 門 亦 有 二 種 正 隨 觀 耶 ?』 諸 比 丘 ! 若 有 人 問 者 , 應 答 彼 等 :『 有 。』然 云 何 為 二 ?『 無 色 [ 界 定 ] 遠 比 色 [ 界 定 ] 更 為 寂 靜 』, 此 是 一 隨 觀 ;『 滅 [ 盡 定 ]遠 比 無 色 [ 界 定 ] 更 為 寂 靜 ,『 此 是 第 二 隨 觀 。 如 是 正 隨 觀 此 二 者 , 勇 猛 精 勤 不 放三 大 品 一 二 二 種 隨 觀 經--------------------------------------------------------------------------小 部 經 典 二二 ○ 九二 一 ○逸 而 自 住 , 比 丘 ( 一 ) 於 現 世 期 望 得 全 智 ( 阿 羅 漢 ); 又 ( 二 ) 若 煩 惱 之 有 餘 時 , 期得 不 還 ( 阿 那 含 ) 之 二 果 中 隨 一 之 果 。」 世 尊 如 是 言 。 善 逝 如 是 言 已 , 師 更 言 曰 :七 五 四 「 色 界 諸 有 情 12 及 住 無 色 界不 知 滅 盡 定 是 為 再 來 者 ( 三 一 )85


七 五 五 遍 知 色 界 定 13 善 住 無 色 界滅 定 解 脫 者 彼 等 捨 死 魔 」 ( 三 二 )「『 依 他 之 異 門 亦 有 二 種 正 隨 觀 耶 ?』 諸 比 丘 ! 若 有 人 問 者 , 應 答 彼 等 :『 有 。』然 云 何 為 二 ? 諸 比 丘 !『 含 括 天 、 魔 、 梵 天 之 世 界 , 含 括 沙 門 、 婆 羅 門 、 天 、 人 一切 諸 人 中 或 思 :「 此 是 真 理 」 者 , 但 諸 聖 者 以 正 慧 如 實 善 見 「 此 是 虛 妄 」』, 此 是 一 隨觀 ; 諸 比 丘 !『 含 括 天 、 魔 、 梵 天 之 世 界 , 含 括 沙 門 、 婆 羅 門 、 天 、 人 一 切 諸 人 中或 思 :「 此 是 虛 妄 」 者 , 但 諸 聖 者 以 正 慧 如 實 善 見 :「 此 是 真 理 」』, 此 是 第 二 隨 觀 。 諸比 丘 ! 如 是 正 隨 觀 此 二 者 , 勇 猛 精 勤 不 放 逸 而 自 住 , 比 丘 ( 一 ) 於 現 世 期 望 得 全 智( 阿 羅 漢 ); 又 ( 二 ) 若 煩 惱 之 有 餘 時 , 期 得 不 還 ( 阿 那 含 ) 之 二 果 中 隨 一 之 果 。」世 尊 如 上 言 。 善 逝 如 斯 言 已 , 師 更 言 曰 :七 五 六 「 非 我 以 謂 我 住 著 於 名 色 14見 天 及 人 世 愚 思 為 真 理 ( 三 三 )七 五 七 愚 者 如 所 思 由 思 為 所 異愚 思 成 虛 妄 暫 法 虛 妄 法 ( 三 四 )148 七 五 八 涅 槃 非 妄 法 諸 聖 知 真 實彼 等 解 真 理 無 愛 故 寂 滅 」 ( 三 五 )「『 依 他 之 異 門 亦 有 二 種 正 隨 觀 耶 ?』 諸 比 丘 ! 若 有 人 問 者 , 應 答 彼 等 :『 有 。』然 云 何 為 二 ? 諸 比 丘 !『 含 括 天 、 魔 、 梵 天 之 世 界 , 含 括 沙 門 、 婆 羅 門 、 天 、 人 一切 諸 人 中 , 或 思 :「 此 是 樂 」 者 , 但 諸 聖 者 以 正 慧 如 實 善 見 :「 此 是 苦 」』, 此 是 一 隨觀 ; 諸 比 丘 !『 含 括 天 、 魔 、 梵 天 之 世 界 , 含 括 沙 門 、 婆 羅 門 、 天 、 人 一 切 諸 人 中 ,或 思 :「 此 是 苦 」 者 , 但 諸 聖 者 以 正 慧 如 實 善 見 :「 此 是 樂 」』, 此 是 第 二 隨 觀 。 諸 比丘 ! 如 是 正 隨 觀 此 二 者 , 勇 猛 精 勤 不 放 逸 而 自 住 , 比 丘 ( 一 ) 於 現 世 期 望 得 全 智 ( 阿羅 漢 ); 又 ( 二 ) 若 煩 惱 之 有 餘 時 , 期 得 不 還 ( 阿 那 含 ) 二 果 中 隨 一 之 果 。」 世 尊 如是 言 。 善 逝 如 斯 言 已 , 師 更 言 曰 :三 大 品 一 二 二 種 隨 觀 經--------------------------------------------------------------------------小 部 經 典 二二 一 一二 一 二七 五 九 「 唯 言 有 此 者 15 色 聲 及 香 味觸 法 為 嗜 好 愛 著 以 適 意 ( 三 六 )七 六 ○ 諸 天 及 世 人 實 以 此 為 樂此 等 之 滅 時 彼 等 思 為 苦 ( 三 七 )七 六 一 有 身 之 斷 滅 諸 聖 見 為 樂正 見 人 所 思 恰 與 世 間 反 ( 三 八 )149 七 六 二 他 人 所 言 樂 諸 聖 稱 是 苦他 人 所 謂 苦聖 者 稱 是 樂了 知 難 解 法 無 知 則 癡 迷 ( 三 九 )七 六 三 無 明 所 蔽 翳 黑 暗 無 所 見正 見 諸 善 人光 明 大 開 顯不 達 熟 法 愚 近 之 亦 不 識 ( 四 ○)86


七 六 四 為 有 貪 所 敗 從 有 流 行 去受 魔 所 制 者 於 法 無 正 覺 ( 四 一 )七 六 五 除 去 聖 賢 者 誰 能 值 正 覺正 知 涅 槃 句 無 漏 般 涅 槃 」 ( 四 二 )世 尊 如 是 言 已 , 彼 諸 比 丘 聞 世 尊 之 所 說 , 意 悅 歡 喜 。 世 尊 說 此 法 時 , 有 六 十 比丘 , 心 無 取 著 , 解 脫 諸 漏 。150 二 種 隨 觀 經 竟此 [ 二 種 隨 觀 經 之 ] 攝 頌 :諦 依 與 無 明諸 行 第 五 識觸 諸 受 渴 愛取 齷 齪 諸 食動 轉 動 搖 色真 理 苦 十 六大 品 第 三 竟攝 頌 :三 大 品 一 二 二 種 隨 觀 經--------------------------------------------------------------------------小 部 經 典 二二 一 三二 一 四出 家 與 精 勤善 說 孫 陀 利摩 伽 薩 毘 耶說 施 羅 與 箭乃 至 婆 私 陀與 拘 迦 利 耶那 羅 迦 以 及二 種 正 隨 觀此 等 十 二 經稱 之 為 大 品註 1 以 下 之 四 偈 亦 出 於 S.V,P.433(S,56.22 Vijja);It,P.106 亦 出 ( 如 是 語 經 之 一 ○ 三 經 )。 該偈 參 見 雜 阿 含 三 九 二 經 ( 大 正 藏 二 、 一 ○ 六 a)。2 本 偈 與 一 ○ 五 ○ 偈 後 半 及 一 ○ 五 一 偈 前 半 同 。3 「 吠 陀 」 指 須 陀 洹 道 乃 至 阿 羅 漢 道 之 智 。4 「 止 滅 故 」(abhisamay), 有 關 此 語 可 參 照 三 四 二 偈 之 註 。5 本 偈 及 前 四 偈 亦 出 於 S.IV,P.205。6 「 離 貪 」(Virajjati) 在 註 書 中 使 用 Vijanati( 識 ) 之 語 , 說 明 此 等 識 諸 受 及 識 苦 。7 次 偈 亦 出 於 A.II,P.10;It.P.9;P.109 亦 出 ( 如 是 語 經 之 一 五 經 、 一 ○ 五 經 ), 被 引 用 於 MND.P.455;CND( 暹 羅 本 )P.291;P.320;DHSA.P.364;SNA.P.64 等 。 更 只 在 七 四 ○ 偈 被 引 用87


於 CND( 暹 羅 本 )P.363;SNA.P.17;MNDA.P.39。8 本 偈 亦 出 於 J.IV.P.354。 又 在 出 曜 經 卷 五 ( 大 正 藏 四 、 六 三 六 b)、 法 集 要 頌 經 卷 一 ( 大 正藏 四 、 七 七 八 c), 有 與 本 偈 類 似 之 偈 。9 以 下 之 三 句 亦 出 於 It.P.39;P.95;P.108f 亦 出 ( 如 是 語 經 之 九 三 經 、 九 四 經 、 一 ○ 四 經 )。10 本 偈 亦 出 於 Ud.P.46 亦 出 ( 自 說 經 第 四 品 第 九 經 。 更 與 本 偈 類 似 之 偈 , 可 參 見 大 毘 婆 沙 論卷 五 六 、 卷 一 九 六 ( 大 正 藏 二 七 、 二 八 八 b, 九 八 ○b) 及 阿 毘 曇 毘 婆 沙 論 卷 三 一 ( 大 正藏 二 八 、 二 二 三 a)。11 以 下 之 二 偈 可 參 照 舍 利 弗 阿 毘 曇 論 卷 一 三 、 卷 一 五 ( 大 正 藏 二 八 、 六 一 三 b, 六 二 五 a)。三 大 品 一 二 二 種 隨 觀 經--------------------------------------------------------------------------小 部 經 典 二二 一 五二 一 六12 本 偈 亦 出 S.I,P.133。 七 五 四 、 七 五 五 之 二 偈 亦 出 於 It.P.62( 如 是 語 經 之 七 三 經 )。 與 此二 偈 相 當 之 偈 , 可 參 見 雜 阿 含 四 六 二 經 ( 大 正 藏 二 、 一 一 八 a), 為 阿 毘 達 磨 集 異 門 是 論卷 三 ( 大 正 藏 二 六 、 三 七 八 c)。13 本 偈 可 參 照 It.P.45f( 如 是 語 經 之 五 一 經 )。14 以 下 之 三 句 亦 出 於 It.P.35( 如 是 語 經 之 四 一 經 )。15 以 下 至 七 六 五 偈 之 七 偈 , 原 形 其 出 於 S.IV,P.127f。 在 雜 阿 含 三 ○ 八 經 ( 大 正 藏 二 、 八 八 c)有 與 此 等 七 偈 相 似 之 偈 。p.141.一 欲 經 2四 義 品 1七 六 六 欲 求 欲 對 象 3 若 彼 已 有 成人 得 所 欲 者 確 然 彼 心 喜 ( 一 )七 六 七 若 人 有 此 欲 4 生 起 此 欲 者彼 諸 欲 失 滅 煩 惱 如 中 箭 ( 二 )七 六 八 迴 避 諸 欲 者 如 避 蛇 頭 足 5世 間 之 愛 著 有 念 正 超 越 ( 三 )七 六 九 黃 金 田 器 具 6 傭 僕 與 牛 馬若 有 追 求 者 婦 女 親 欲 多 ( 四 )七 七 ○ 彼 無 力 戰 勝 彼 被 危 難 破四 義 品 一 欲 經--------------------------------------------------------------------------小 部 經 典 二二 一 七二 一 八88


如 是 彼 隨 苦 如 破 舟 進 水 ( 五 )七 七 一 故 人 常 有 念 諸 欲 應 迴 避如 船 除 積 水到 達 彼 岸 者彼 等 捨 諸 欲 斷 欲 渡 瀑 流 ( 六 )欲 經 竟註 1 義 品 原 文 之 Atthaka-vagga, 乃 有 「 八 品 」 之 意 義 , 或 應 為 「 八 法 品 」 或 「 八 偈 品 」 亦 說 不 一定 。 本 品 之 第 二 經 為 Guhatthaka-sutta( 窟 八 偈 經 ) 第 三 經 為 Dutthatthaka-sutta( 瞋怒 八 偈 經 )、 第 四 經 為 Suddhatthaka-Sutta( 淨 八 偈 經 )、 第 五 經 為 Paramatthaka-sutta第 一 八 偈 經 atthaka 者 , 此 等 諸 經 皆 由 八 偈 而 成 故 , 明 顯 為 「 有 八 」、「 八 偈 」 之 意 義 。 若 依此 意 Atthaka-vagga, 亦 可 解 作 「 八 偈 經 之 群 」 的 意 義 。 然 除 去 本 品 由 第 二 經 至 第 五 經 之 四經 以 外 , 其 他 十 二 經 均 非 由 八 偈 而 成 。 故 本 品 若 全 部 冠 以 「 八 偈 品 」 之 名 , 亦 並 不 適 切 。 加之 Atthaka-vagga, 如 在 梵 文 Arthaka-vargiya(JRAS.1916.P.712) 又 Artha-vargiya(Yasomitra,Abhidharmakosa-vyakhya P.33;Bodhisatva-bhumi P.48) 皆 為 「 義品 」, 於 漢 譯 諸 文 獻 , 亦 於 摩 訶 僧 祇 律 卷 二 三 ( 大 正 藏 二 二 、 四 一 六 a) 為 八 跋 祇 經 以 外Atthaka 並 未 採 作 八 (astaka) 之 意 義 , 又 在 大 智 度 論 卷 一 ( 大 正 藏 二 五 、 六 三 c), 除阿 他 婆 耆 經 之 音 譯 外 , 總 解 為 義 (artha or arthaka) 之 意 。即 在 漢 譯 中 其 譯 語 當 如 左 示 :義 品 : 雜 阿 含 五 五 一 經 ( 大 正 藏 二 、 一 四 四 b、c), 義 足 經 : 義 足 經 ( 大 正 藏 四 、一 七 四 以 下 ), 十 六 義 品 經 : 五 分 律 卷 二 一 ( 大 正 藏 二 二 、 一 四 四 b), 十 六 句 義 : 四 分 律卷 三 九 ( 大 正 藏 二 二 、 八 四 五 c), 句 義 經 : 同 卷 五 四 ( 大 正 藏 二 二 、 九 六 八 b), 說 義 :毘 尼 母 經 卷 三 ( 大 正 藏 二 四 、 八 一 八 a), 眾 義 經 : 大 智 度 論 卷 一 ( 大 正 藏 二 五 、 六 ○c) ,義 品 : 同 卷 一 八 ( 大 正 藏 二 五 、 一 九 三 b), 眾 義 品 : 大 毘 婆 沙 論 卷 四 、 卷 一 三 七 ( 大 正藏 二 七 、 一 七 a、 七 ○ 六 a), 義 品 : 同 卷 三 四 、( 大 正 藏 二 七 、 一 七 六 a), 眾 義 經 : 阿毘 曇 毘 婆 沙 論 卷 二 、 卷 一 六 、 卷 一 八 ( 大 正 藏 二 八 、 一 一 c、 一 一 八 a、 一 一 三 c), 義品 : 俱 舍 論 卷 一 ( 大 正 藏 二 九 、 三 b), 義 部 經 : 俱 舍 釋 論 卷 一 ( 大 正 藏 二 九 、 一 六 四 a)四 義 品 一 欲 經--------------------------------------------------------------------------小 部 經 典 二二 一 九二 二 ○義 品 : 順 正 理 論 卷 二 ( 大 正 藏 二 九 、 三 三 七 b), 義 品 : 瑜 伽 師 地 論 卷 一 九 、 卷 三 六 ( 大正 藏 三 ○、 三 八 七 b、 四 八 九 a)。上 列 義 足 經 之 義 足 與 四 分 律 之 句 義 與 毘 尼 母 經 之 說 義 , 其 原 文 或 為 Artha-pada 或 Padaartha亦 未 可 知 , 其 他 經 典 則 總 為 Arthaka-vargiya Artha-vargiya 當 可 以 推 知 。 此 可見 於 V.I.P.196;S.III,P.9;P.12;Ud.P.59。 等 內 所 被 引 用 , 相 當 於 Artha-vargiya 依 用 ,Atthaka-vaggika 之 名 由 之 可 知 。 即 由 多 數 部 派 所 傳 之 Atthaka-vagga 是 「 持 義 集 經 」 與 「 持利 益 集 經 」 之 意 , 故 稱 之 為 義 品 , 今 亦 譯 作 義 品 。此 義 品 或 可 通 於 各 部 派 所 集 之 十 六 經 , 巴 利 文 之 本 品 、 漢 譯 之 義 足 經 均 有 十 六 品 , 如左 表 所 示 , 在 五 分 律 及 四 分 律 有 云 十 六 義 品 經 、 十 六 句 義 。 於 Udana P.59 亦 有 Solasa Athaka-vaggika 各 點 , 當 可 明 瞭 。 與 本 品 相 似 者 有 吳 支 謙 譯 義 足 經 二 卷 。 義 足 經 與 本 品89


比 較 , 各 有 十 六 經 , 但 順 序 則 稍 有 不 同 。 各 經 彼 此 相 似 , 與 本 品 之 偈 相 似 者 , 在 義 足 經 中皆 有 。 今 將 兩 者 之 十 六 經 相 互 比 較 如 左 :本 品義 足 經1 Kama-sutta 一 、 桀 貪 王 經2 Guhatthaka-sutta 二 、 優 填 王 經3 Dutthatthaka-sutta 三 、 須 陀 利 經4 Suddhatthaka-sutta 四 、 摩 竭 梵 志 經5 Paramatthaka-sutta 五 、 鏡 面 王 經6 Jara-sutta 六 、 老 少 俱 死 經7 Tissametteyya-sutta 七 、 彌 勒 難 經8 Pasura-sutta 八 、 勇 辭 梵 志 經9 Magandiy-sutta 九 、 摩 因 提 女 經10 Purabheda-sutta 十 、 子 父 共 會 經11 Kalahavivada-sutta 十 一 、 異 學 角 飛 經12 Culaviyuha-sutta 十 二 、 猛 觀 梵 志 經13 Mahaviyuha-sutta 十 三 、 法 觀 梵 志 經14 Tuvataka-sutta 十 四 、 兜 勒 梵 志 經四 義 品 一 欲 經--------------------------------------------------------------------------小 部 經 典 二二 二 一二 二 二15 Attadanta-sutta 十 五 、 維 樓 勒 王 經16 Sariputta-sutta 十 六 、 蓮 花 色 比 丘 尼 經本 品 與 義 足 經 體 裁 之 不 同 處 , 本 品 僅 由 偈 而 成 , 反 之 在 義 足 經 各 經 之 偈 前 , 則 附 有 因緣 故 事 , 而 在 本 品 則 在 各 經 之 註 中 加 以 說 明 。 而 巴 利 文 註 書 中 之 因 緣 故 事 與 義 足 經 相 比較 , 其 中 頗 有 類 似 者 , 又 其 內 容 相 異 而 其 所 說 之 旨 趣 則 同 一 者 , 互 相 印 證 諒 必 有 某 種 關 係之 存 在 , 但 亦 有 二 三 經 之 因 緣 故 事 則 完 全 不 同 。 茲 就 彼 此 互 相 一 一 比 較 , 當 請 參 照 各 經 之註 。如 其 他 各 部 派 所 流 行 之 義 足 經 , 亦 附 有 因 緣 故 事 之 義 品 。 依 中 央 阿 細 亞 所 發 現 之 梵 文義 品 三 經 之 斷 片 (JRAS.1916,PP.711-718) 及 大 智 度 論 卷 一 八 ( 大 正 藏 二 五 、 一 九 三 b) 所引 用 之 義 品 一 經 , 皆 在 偈 文 前 附 有 因 緣 譚 。2 本 經 依 註 所 示 : 佛 因 一 婆 羅 門 於 舍 衛 城 與 祇 樹 園 中 間 之 阿 致 羅 伐 底 河 畔 種 麥 , 已 至 成 熟收 割 之 時 , 因 河 水 氾 濫 而 全 部 流 失 , 心 中 甚 為 悲 歎 , 而 佛 為 之 說 法 。 在 與 本 經 相 當 之 義 足經 卷 上 之 桀 貪 王 經 ( 大 正 藏 四 、 一 七 四 b 以 下 ), 其 因 緣 故 事 與 本 經 之 註 釋 文 相 類 似 。 且 較本 經 之 註 更 為 詳 細 。 義 足 經 之 故 事 , 本 生 經 之 四 六 七 (Kama-jataka,J.IV,PP.167-175.)當 較 本 經 之 註 更 為 類 似 。 本 經 註 釋 其 詳 細 之 說 明 當 推 上 述 之 本 生 經 。 又 本 經 各 偈 語 句 之 逐字 解 釋 , 見 於 Maha-niddesa PP.1-22 故 , 請 就 彼 處 參 照 。3 本 經 亦 出 於 J.IV,P.172。 以 下 本 經 之 六 偈 , 可 參 照 義 足 經 卷 上 ( 大 正 藏 四 、 一 七 五 c) 與七 六 六 偈 乃 至 七 七 ○ 偈 之 五 偈 相 似 者 , 可 參 見 瑜 伽 師 地 論 卷 一 九 ( 大 正 藏 三 ○、 三 八 七b)。 由 七 六 七 偈 至 七 六 八 二 偈 被 引 用 於 Netti.P.5;P.69。 相 當 於 此 七 六 七 偈 、 七 六 八 之90


二 偈 者 , 可 參 見 大 毘 婆 沙 論 卷 三 四 ( 大 正 藏 二 七 、 一 七 六 a 以 下 )。 相 當 於 七 六 七 偈 者 ,可 參 見 義 足 經 卷 上 ( 大 正 藏 四 、 一 七 五 b)、 阿 毘 曇 毘 婆 沙 論 卷 一 八 ( 大 正 藏 二 八 、 一 三三 c)。 七 六 七 偈 前 半 被 引 用 於 Vm.P.378。4 本 偈 被 引 用 於 Vm.P.576;SA.I,P.32。 相 當 於 本 偈 者 , 可 參 見 俱 舍 論 卷 一 ( 大 正 藏 二 九 三b), 俱 舍 釋 論 卷 一 ( 大 正 藏 二 九 、 一 六 四 a), 順 正 理 論 卷 二 ( 大 正 藏 二 九 、 三 三 七 b)等 。5 本 偈 可 參 照 Thag.V.457。6 本 偈 被 引 用 UdA.P.120O。 與 本 偈 相 當 者 , 可 參 見 大 毘 婆 沙 論 卷 五 六 、 卷 一 九 六 ( 大 正 藏 二七 、 二 八 八 b, 九 八 ○c), 阿 毘 曇 毘 婆 沙 論 卷 三 一 ( 大 正 藏 二 八 、 二 二 三 a)。 七 六 九 偈四 義 品 一 欲 經--------------------------------------------------------------------------小 部 經 典 二二 二 三二 二 四乃 至 七 七 一 偈 之 三 偈 , 則 被 引 用 於 Netti.P.6。二 窟 八 偈 經 1七 七 二 身 體 多 著 於 所 蔽 2 人 住 沈 潛 於 愚 中152 如 斯 之 人 難 遠 離 世 間 捨 欲 實 不 易 ( 一 )七 七 三 欲 求 因 緣 有 樂 結 自 難 解 脫 他 難 脫彼 等 總 期 望 前 後 過 現 未 來 覓 諸 欲 ( 二 )七 七 四 面 對 諸 欲 迷 貪 求 住 著 不 正 吝 嗇 者憂 慮 死 後 將 如 何 悲 泣 煩 惱 陷 諸 苦 ( 三 )七 七 五 故 人 於 教 如 次 學 知 此 世 間 多 不 正賢 者 勸 言 命 短 少 因 其 不 正 不 可 行 ( 四 )七 七 六 我 見 世 間 顫 動 者 諸 人 對 有 生 至 愛面 臨 死 神 愚 人 泣 對 諸 有 愛 難 超 越 ( 五 )七 七 七 請 看 動 盪 人 我 執 彼 若 涸 河 少 水 魚見 此 應 行 無 我 執 對 有 不 被 其 繫 著 ( 六 )七 七 八 調 伏 諸 欲 離 兩 邊 遍 知 諸 觸 無 隨 貪不 行 惡 業 自 呵 責 賢 者 見 聞 皆 無 著 ( 七 )153 七 七 九 遍 知 想 已 渡 瀑 流 牟 尼 無 染 著 遍 取拔 箭 以 行 不 放 逸 此 世 他 世 無 願 求 ( 八 )窟 八 偈 經 竟註 1 依 註 所 示 , 賓 頭 盧 婆 羅 墮 闍 尊 者 , 於 憍 薩 彌 之 優 填 王 庭 園 晝 住 坐 禪 時 , 優 填 王 偕 諸 多 侍 女來 遊 園 中 。 王 因 泥 醉 枕 一 侍 女 而 眠 。 餘 女 等 則 步 遊 園 內 , 見 尊 者 而 近 前 禮 拜 , 從 尊 者 聽 聞說 法 。 爾 時 王 醒 , 問 侍 女 等 不 在 因 由 , 怒 而 走 近 尊 者 , 語 尊 者 :「 汝 須 遠 離 。」 尊 者 知 王 非91


真 為 問 法 聽 法 而 來 , 乃 默 然 不 語 。 王 益 震 怒 , 欲 加 害 尊 者 , 尊 者 現 神 通 始 得 安 然 。 後 尊 者至 世 尊 前 , 白 其 經 由 , 世 尊 乃 為 尊 者 說 示 本 經 。 本 經 相 當 於 義 足 經 卷 上 之 優 填 王 經 ( 大 正藏 四 、 一 七 五 c 以 下 ), 本 經 註 之 故 事 與 優 填 王 經 之 因 緣 故 事 結 構 部 分 頗 為 類 似 , 其 敘 述四 義 品 二 窟 八 偈 經--------------------------------------------------------------------------小 部 經 典 二二 二 五二 二 六內 容 則 大 為 不 同 。 本 經 註 之 故 事 , 類 似 於 本 生 經 四 九 七 (Matanga-Jataka,J.IV.P.315f)之 序 分 。 又 本 經 各 偈 語 句 之 逐 字 解 釋 , 可 參 見 Maha-niddesa PP.23-61。2 「 窟 」(guha) 指 人 身 體 而 言 。 身 體 為 諸 煩 惱 所 縛 , 如 住 窟 中 。 本 經 各 偈 可 參 照 義 足 經卷 上 ( 大 正 藏 四 、 一 七 六 a 以 下 )。三 瞋 怒 八 偈 經 1七 八 ○ 若 人 瞋 怒 語 誹 謗 2 妄 信 他 人 說 真 實牟 尼 不 近 誹 謗 語 牟 尼 到 處 無 心 荒 ( 一 )七 八 一 為 欲 所 牽 住 意 欲 云 何 可 越 自 己 見彼 思 所 作 自 完 成 其 知 之 言 所 欲 言 ( 二 )七 八 二 未 受 他 人 之 詢 問 放 言 自 修 頭 陀 戒自 言 自 己 自 慢 者 善 者 稱 此 非 聖 法 ( 三 )七 八 三 比 丘 自 修 寂 滅 者 如 是 諸 德 我 不 誇世 間 煩 惱 無 增 盛 善 者 此 稱 為 聖 法 ( 四 )154 七 八 四 遍 計 不 淨 之 諸 法 重 視 造 作 諸 人 等以 見 自 己 之 功 德 依 止 虛 幻 緣 妄 見 ( 五 )七 八 五 確 知 取 著 於 諸 法 越 離 執 著 實 不 易故 人 若 有 著 彼 等 放 棄 正 法 取 諸 法 ( 六 )七 八 六 於 何 世 間 除 遣 者 對 諸 有 無 遍 計 見捨 斷 諂 慢 除 遣 者 彼 對 輪 迴 無 近 著 ( 七 )七 八 七 近 著 受 諸 法 之 語 3 不 近 著 者 不 說 語我 與 非 我 皆 無 有 遣 除 彼 此 一 切 見 ( 八 )瞋 怒 八 偈 經 竟註 1 依 註 所 示 : 佛 成 道 後 , 各 方 之 人 眾 皆 歸 依 佛 教 , 為 此 諸 外 道 則 失 去 信 者 , 因 而 難 以 取 得 飲食 衣 服 。 彼 等 則 以 為 乃 釋 尊 出 現 所 致 。 遂 憎 惡 佛 及 其 諸 弟 子 , 伺 有 機 會 , 即 策 謀 滅 亡 佛 教 。四 義 品 三 瞋 怒 八 偈 經--------------------------------------------------------------------------小 部 經 典 二二 二 七二 二 八92


彼 等 外 道 於 某 時 , 指 使 一 白 衣 女 普 行 者 孫 陀 利 , 令 彼 女 與 世 尊 及 佛 弟 子 故 示 親 暱 接 近 , 為令 世 人 見 之 , 然 後 秘 密 將 彼 女 殺 害 , 埋 於 祇 園 之 中 , 然 後 向 舍 衛 城 人 民 及 波 斯 匿 王 宣 傳 佛教 比 丘 對 孫 陀 利 行 不 淨 之 行 , 然 後 將 之 殺 害 。 世 人 信 以 為 真 , 對 比 丘 等 為 種 種 怒 罵 。 因 於此 事 , 世 尊 對 阿 難 說 示 本 經 。 本 經 與 義 足 經 卷 上 須 陀 利 經 ( 大 正 藏 四 、 一 七 六 b 以 下 ) 相當 , 本 經 註 之 因 緣 故 事 與 須 陀 利 經 故 事 之 前 半 稍 為 類 似 。 此 一 故 事 可 參 照 自 說 經 第 四 品 第八 經 (Udana P.43ff)。 又 本 經 各 偈 語 句 之 逐 字 解 釋 , 可 參 見 Maha-niddesa PP.62-83。2 以 下 本 經 各 偈 可 參 照 義 足 經 卷 上 ( 大 正 藏 四 、 一 七 七 b 以 下 )。3 與 本 偈 相 似 之 偈 , 可 見 大 智 度 論 卷 一 ( 大 正 藏 二 五 、 六 一 a)。四 淨 八 偈 經 1七 八 八 我 見 第 一 無 病 淨 2 人 依 眼 見 得 正 淨若 斯 知 解 為 第 一 淨 觀 者 由 智 而 解 ( 一 )155 七 八 九 若 依 眼 見 人 有 淨 人 又 依 智 捨 斷 苦彼 有 依 者 以 為 淨 斯 說 彼 實 邪 見 者 ( 二 )七 九 ○ 聖 道 者 外 不 見 聞 於 戒 勤 覺 不 言 淨彼 於 善 惡 無 染 著 不 行 善 惡 捨 自 己 ( 三 )七 九 一 捨 去 前 師 依 後 師 從 貪 之 人 著 難 度彼 等 放 棄 把 執 著 如 猿 握 執 面 前 枝 ( 四 )七 九 二 自 行 受 持 之 行 人 著 想 與 問 至 種 種智 者 證 知 吠 陀 法 不 至 執 著 彼 種 種 ( 五 )七 九 三 所 有 一 切 見 聞 覺 於 一 切 相 無 執 著何 能 於 彼 起 疑 惑 內 觀 世 間 得 證 悟 ( 六 )156 七 九 四 諸 漏 盡 者 無 分 別 彼 等 不 謂 世 究 竟捨 棄 世 間 諸 執 取 不 於 何 處 作 意 欲 ( 七 )七 九 五 漏 盡 超 界 婆 羅 門 知 已 見 已 無 執 取向 貪 無 貪 貪 何 離 彼 無 執 取 為 第 一 ( 八 )淨 八 偈 經 竟四 義 品 四 淨 八 偈 經--------------------------------------------------------------------------小 部 經 典 二二 二 九二 三 ○註 1 依 註 所 示 : 有 一 婆 羅 門 , 往 昔 因 供 養 迦 葉 佛 之 功 德 , 生 於 舍 衛 城 大 婆 羅 門 家 。 由 胸 部 發 有如 月 輪 之 光 , 故 命 名 為 月 光 。 婆 羅 門 等 向 世 人 宣 傳 :「 凡 得 見 月 光 童 子 胸 之 月 光 者 , 可 得名 譽 財 產 , 死 後 生 天 」。 彼 等 帶 月 光 波 羅 門 遊 行 各 地 , 博 得 各 地 諸 人 尊 信 。 時 世 尊 出 世 ,住 舍 衛 城 。 爾 時 月 光 婆 羅 門 由 各 地 歸 至 舍 衛 城 , 見 世 尊 已 , 為 其 威 光 所 攝 , 對 自 己 些 細 身光 所 生 之 慢 心 而 感 愧 恥 , 遂 歸 依 佛 而 出 家 , 精 進 後 成 阿 羅 漢 。 其 後 諸 比 丘 會 集 , 耽 於 「 見月 光 之 人 得 名 譽 財 產 , 死 後 生 天 又 得 清 淨 」 之 閑 言 , 世 尊 聞 而 為 說 本 經 。 本 經 與 義 足 經 卷93


上 摩 竭 梵 志 經 ( 大 正 藏 四 、 一 七 七 c 以 下 ) 相 當 。 本 經 註 之 故 事 與 摩 竭 梵 志 經 之 因 緣 故 事雖 完 全 不 同 , 但 其 故 事 之 旨 趣 則 相 類 似 。 本 經 各 偈 語 句 之 逐 字 解 釋 , 可 參 見 Maha-niddesaPP.84-110。2 以 下 本 經 各 偈 可 參 照 義 足 經 卷 上 ( 大 正 藏 四 、 一 七 八 a)。五 第 一 八 偈 經 1七 九 六 遍 住 己 見 為 第 一 自 於 世 間 為 最 上 2此 外 一 切 皆 為 劣 故 為 諍 論 無 越 離 ( 一 )七 九 七 一 切 自 己 見 聞 戒 彼 修 其 見 有 功 德只 於 其 處 彼 執 取 見 他 一 切 為 賤 劣 ( 二 )七 九 八 見 他 為 劣 執 著 者 言 彼 有 縛 善 巧 者彼 之 見 聞 覺 戒 行 比 丘 不 可 作 依 著 ( 三 )157 七 九 九 無 論 依 智 依 戒 行 不 可 營 見 於 世 間不 見 自 己 相 等 他 不 可 思 為 勝 與 劣 ( 四 )八 ○○ 捨 斷 自 己 無 取 著 彼 對 智 亦 無 堅 執於 異 諍 中 不 違 和 除 諸 惡 見 不 復 還 ( 五 )八 ○ 一 於 諸 兩 邊 對 諸 有 此 界 他 界 無 願 求確 知 諸 法 無 取 著 彼 無 任 何 之 住 著 ( 六 )四 義 品 五 第 一 八 偈 經--------------------------------------------------------------------------小 部 經 典 二二 三 一二 三 二八 ○ 二 彼 對 如 此 見 聞 覺 毫 無 遍 計 諸 微 想彼 婆 羅 門 無 取 見 故 何 於 世 妄 分 別 ( 七 )八 ○ 三 彼 對 諸 法 無 執 取 諸 法 惡 見 不 認 受158 不 為 勤 戒 之 所 導 登 斯 彼 岸 不 復 還 ( 八 )第 一 八 偈 經 竟註 1 依 註 所 示 : 世 尊 住 舍 衛 城 時 , 諸 外 道 以 己 見 為 第 一 , 互 相 爭 論 不 得 解 決 而 訴 之 於 王 。 王 集聚 生 而 盲 者 多 人 , 使 彼 等 摸 象 。 然 後 王 問 彼 等 :「 象 為 何 狀 ?」 盲 者 只 以 所 觸 得 部 分 告 王 ,有 謂 象 如 牆 壁 、 有 謂 象 如 大 柱 等 , 所 言 不 一 而 相 爭 。 王 乃 對 諸 外 道 曰 :「 汝 等 各 自 之 主 張亦 如 斯 耳 。」 王 令 彼 等 且 歸 。 佛 由 一 比 丘 處 得 聞 此 事 , 因 而 說 本 經 。 與 本 經 相 當 者 , 在 義足 經 卷 上 鏡 面 王 經 ( 大 正 藏 四 、 一 七 八 a 以 下 ), 本 經 註 之 故 事 與 鏡 面 王 經 之 故 事 多 少 類 同而 部 份 有 異 。 鏡 面 經 之 故 事 與 自 說 經 第 六 品 第 四 經 (Udana P.66ff) 則 頗 為 相 近 。 本 經各 偈 語 句 之 逐 字 解 釋 , 可 參 見 Maha-niddesa PP.102-116。2 以 下 本 經 各 偈 可 參 照 義 足 經 卷 上 ( 大 正 藏 四 、 一 七 八 b 以 下 )。94


六 老 經 1八 ○ 四 人 間 生 命 實 短 少 2 未 至 百 歲 死 者 多雖 過 百 歲 活 存 者 彼 為 老 病 亦 死 去 ( 一 )八 ○ 五 人 為 我 執 物 憂 愁 遍 取 之 常 不 可 存存 在 之 物 常 變 滅 如 斯 見 之 莫 住 家 ( 二 )八 ○ 六 人 思 此 物 本 屬 我 人 死 此 物 亦 消 失賢 者 知 此 非 己 物 弟 子 不 可 向 我 執 ( 三 )159 八 ○ 七 譬 如 夢 中 之 相 會 3 人 於 醒 後 皆 不 見如 斯 所 愛 諸 人 等 亡 滅 命 終 不 復 見 ( 四 )八 ○ 八 人 等 或 稱 某 某 名 彼 等 曾 見 亦 曾 聞此 諸 人 等 亡 滅 後 只 餘 其 名 空 殘 留 ( 五 )八 ○ 九 人 人 貪 求 我 執 物 愁 悲 慳 貪 執 不 捨四 義 品 六 老 經--------------------------------------------------------------------------小 部 經 典 二二 三 三二 三 四故 見 安 穩 諸 牟 尼 捨 諸 遍 取 施 諸 行 ( 六 )八 一 ○ 比 丘 所 行 無 滯 著 4 遠 離 座 處 可 親 近 5對 彼 有 此 和 合 意 自 己 不 現 存 在 中 ( 七 )八 一 一 牟 尼 不 著 一 切 處 不 為 愛 者 不 愛 者如 水 不 著 於 荷 葉 彼 無 悲 泣 與 慳 貪 ( 八 )八 一 二 猶 如 水 滴 於 荷 葉 猶 如 蓮 葉 不 著 水如 斯 牟 尼 諸 見 聞 又 對 覺 法 無 染 著 ( 九 )160 八 一 三 所 有 見 聞 除 遣 者 關 聯 感 知 不 思 惟彼 非 依 他 求 清 淨 於 彼 無 貪 貪 何 離 ( 一 ○)老 經 竟註 1 依 註 所 示 : 娑 雞 多 城 有 婆 羅 門 老 夫 婦 , 彼 等 於 過 去 世 常 與 世 尊 有 父 母 子 女 關 係 。 世 尊 來 娑雞 多 時 , 彼 等 呼 世 尊 為 「 我 子 」, 亦 常 供 養 世 尊 , 世 人 稱 彼 等 為 佛 父 佛 母 。 彼 等 聞 世 尊 及 諸比 丘 說 法 , 遂 得 入 無 餘 涅 槃 。 娑 雞 多 城 之 婆 羅 門 、 優 婆 塞 等 , 悼 別 此 老 夫 婦 。 時 世 尊 由 舍衛 城 來 至 葬 場 , 為 優 婆 塞 等 而 說 本 經 。 又 本 生 經 六 人 (Saketa-Jataks,J.I,P.308f) 中 ,亦 述 及 本 經 說 法 之 因 緣 、 與 本 經 註 書 之 說 明 , 或 有 部 分 相 異 。 與 本 經 相 當 者 有 義 足 經 卷 上老 少 俱 死 經 ( 大 正 藏 四 、 一 七 八 c 以 下 ), 而 本 經 註 之 故 事 與 老 少 俱 死 經 之 因 緣 故 事 則 全 然不 同 。 又 本 經 各 偈 字 句 之 逐 字 解 釋 , 可 參 見 Maha-niddesa PP.117-138。2 本 偈 被 引 用 於 Dhp A.III,P.320。 以 下 本 經 各 偈 可 參 照 義 足 經 卷 上 ( 大 正 藏 四 、 一 七 九 a)。3 與 本 偈 相 若 之 偈 , 可 參 見 大 毘 婆 娑 論 卷 三 七 ( 大 正 藏 二 七 、 一 九 三 b)、 阿 毘 曇 婆 娑 論 卷二 ○( 大 正 藏 二 八 、 一 四 四 c)。4 本 偈 被 引 用 於 Vm,P.666。95


5 「 遠 離 於 座 處 」(vivittam asanam) 於 底 本 及 Vm, 中 為 Vivitta-manasam( 遠 離 之 意 ),今 則 從 Maha-niddesa。 如 依 底 本 時 , 則 此 一 句 為 養 成 遠 離 之 意 。七 帝 須 彌 勒 經 1八 一 四 尊 者 帝 須 及 彌 勒 曰 :四 義 品 七 帝 須 彌 勒 經--------------------------------------------------------------------------小 部 經 典 二二 三 五二 三 六「 耽 溺 淫 慾 者 2 我 師 語 其 害聞 我 師 教 已 我 等 學 遠 離 」 ( 一 )八 一 五 世 尊 曰 :「 彌 勒 !耽 溺 淫 欲 者即 已 失 我 教又 彼 行 邪 道 此 為 非 聖 法 ( 二 )八 一 六 出 家 嘗 獨 行 後 淫 受 用 者放 恣 於 世 間 駕 獸 劣 凡 夫 ( 三 )八 一 七 彼 所 存 名 聲 稱 譽 皆 盡 失比 丘 見 此 事 應 速 學 捨 斷 ( 四 )八 一 八 諸 思 惟 所 襲 貧 困 者 費 思聞 人 叱 責 聲 如 斯 人 悄 心 ( 五 )八 一 九 諸 人 所 叱 責 作 諸 刀 劍 行此 實 大 貪 求 沈 潛 於 妄 言 ( 六 )八 二 ○ 賢 者 名 聲 高 獨 行 有 決 意若 染 淫 邪 行 惱 如 愚 鈍 者 ( 七 )161 八 二 一 牟 尼 於 前 後 已 知 此 遇 患獨 行 宜 堅 行 淫 行 勿 受 用 ( 八 )八 二 二 唯 應 學 遠 離 諸 聖 最 上 法不 應 思 己 勝 則 有 近 涅 槃 ( 九 )八 二 三 絕 無 行 惡 行 牟 尼 不 顧 欲能 渡 瀑 流 者 貪 欲 者 所 羨 」 ( 一 ○)帝 須 彌 勒 經 竟註 1 依 註 所 示 : 有 帝 須 與 彌 勒 二 友 同 出 家 , 彌 勒 自 初 即 勤 勉 修 行 ; 帝 須 則 , 遭 長 兄 之 喪 而 歸家 , 受 親 戚 之 勸 遂 還 俗 。 世 尊 遊 行 路 過 帝 須 所 住 村 莊 彌 勒 同 帝 須 來 世 尊 前 , 一 如 本 經 初 偈所 詢 述 , 世 尊 對 之 說 本 經 。 本 經 相 當 義 足 經 卷 上 彌 勒 難 經 ( 大 正 藏 四 、 一 七 九 a 以 下 ), 本經 註 之 故 事 與 彌 勒 難 經 之 因 緣 故 事 頗 多 類 似 , 但 敘 述 內 容 則 大 異 其 趣 。 更 與 本 經 相 應 之 梵文 斷 片 , 亦 於 中 央 亞 細 亞 地 方 被 發 現 。 此 斷 片 亦 含 有 如 彌 勒 難 經 之 因 緣 故 事 情 節 (JRAS.96


四 義 品 七 帝 須 彌 勒 經--------------------------------------------------------------------------小 部 經 典 二二 三 七二 三 八1916,P.711)。 本 經 各 偈 語 句 之 逐 字 解 釋 , 可 Maha-niddesa PP.139-160。2 以 下 本 經 各 偈 可 參 照 義 足 經 卷 上 ( 大 正 藏 四 、 一 七 九 b 以 下 )。八 波 須 羅 經 1八 二 四 只 此 有 淨 彼 等 說 2 諸 他 之 法 無 清 淨依 此 其 處 彼 說 淨 各 自 真 理 廣 住 著 ( 一 )八 二 五 彼 等 欲 論 入 眾 中 見 他 為 愚 互 敵 對依 止 自 師 彼 議 論 讚 賞 自 說 說 為 善 ( 二 )八 二 六 會 眾 之 中 行 論 者 欲 使 讚 賞 心 掛 念敗 北 之 時 心 悄 然 彼 探 缺 點 怒 毀 訾 ( 三 )八 二 七 諸 審 判 者 評 彼 論 汝 為 毀 失 敗 北 者悲 泣 憂 愁 劣 論 者 彼 今 凌 我 心 悲 嘆 ( 四 )八 二 八 諸 沙 門 間 生 諍 論 得 意 失 意 此 諸 人見 此 論 議 應 捨 離 讚 賞 利 得 不 生 利 ( 五 )八 二 九 又 或 會 眾 中 論 述 就 其 論 述 受 讚 賞如 意 所 期 有 利 得 為 此 喜 笑 彼 貢 高 ( 六 )八 三 ○ 貢 高 乃 是 彼 害 處 而 彼 為 慢 過 慢 言見 此 過 患 不 可 諍 諸 善 巧 者 謂 不 淨 ( 七 )八 三 一 猶 如 勇 士 食 王 祿 如 求 敵 士 舉 喚 聲勇 士 彼 至 討 論 處 與 彼 已 無 可 諍 事 ( 八 )八 三 二 執 取 惡 見 為 諍 論 只 稱 此 為 真 理 者163 汝 告 彼 等 雖 論 生 此 處 無 汝 敵 對 者 ( 九 )八 三 三 然 以 惡 見 行 破 軍 彼 見 諸 見 不 相 違波 須 羅 汝 有 何 得 彼 等 最 極 無 可 取 ( 一 ○)八 三 四 今 日 更 因 汝 尋 求 以 意 思 議 諸 惡 見與 除 遣 者 合 步 驟 如 是 汝 又 不 能 行 ( 一 一 )波 須 羅 經 竟四 義 品 八 波 須 羅 經--------------------------------------------------------------------------小 部 經 典 二二 三 九二 四 ○註 1 依 註 所 示 : 有 波 須 羅 普 行 者 , 彼 謂 :「 我 為 閻 浮 洲 第 一 論 議 者 。」 而 向 世 人 挑 戰 論 議 。 因 與舍 利 弗 論 議 敗 北 , 為 學 論 議 法 而 於 佛 教 中 出 家 , 並 自 以 為 頗 有 所 得 , 然 後 再 回 歸 外 道 , 又97


再 聲 言 欲 與 佛 教 徒 論 議 。 舍 衛 城 人 因 其 豫 告 再 與 佛 教 論 戰 , 諸 人 為 聽 論 戰 而 來 集 聚 。 波 須羅 於 論 議 中 , 竟 不 能 發 一 語 , 世 尊 遂 為 群 集 大 眾 而 說 示 本 經 。 本 經 與 義 足 經 卷 上 勇 辭 梵 志經 ( 大 正 藏 四 、 一 七 九 c) 相 當 。 本 經 註 之 故 事 與 勇 辭 梵 志 經 之 因 緣 故 事 其 旨 趣 雖 相 似 ,但 敘 述 內 容 則 大 為 不 同 。 又 與 本 經 相 當 者 有 大 智 度 論 一 八 ( 大 正 藏 二 五 、 一 九 三 b) 及 中亞 發 現 之 梵 文 斷 片 , 均 含 有 如 義 足 經 之 因 緣 故 事 。 其 故 事 均 與 勇 辭 梵 志 經 及 本 經 註 相 異 。而 大 智 度 論 與 梵 文 斷 片 , 則 相 互 類 似 。 梵 文 斷 片 每 行 有 三 分 之 二 已 磨 損 、 已 不 可 能 作 完 整之 比 較 。 其 中 由 大 智 度 論 所 出 , 其 他 不 存 之 Mrga-sirsa( 鹿 頭 語 ) 當 可 推 知 兩 者 之 類 似 情形 (JRAS.1916.P711)。 梵 文 之 斷 片 之 第 五 葉 , 應 置 於 第 一 葉 與 第 二 葉 之 間 , 此 第 五 葉 正與 本 經 之 因 緣 故 事 部 分 相 當 。 有 關 此 點 , 乃 係 梵 文 斷 片 整 理 者 Hornle 之 誤 。 本 經 各 偈 語句 之 逐 字 解 釋 , 可 見 Maha-niddesa PP.161-180。2 以 下 本 經 十 一 偈 相 當 於 義 足 經 經 卷 上 ( 大 正 藏 四 、 一 七 九 c 以 下 )。 又 在 大 智 度 論 卷 一 八 ( 大正 藏 二 五 、 一 九 三 b) 中 有 五 偈 與 本 經 相 當 , 兩 者 雖 有 類 似 之 點 , 但 各 偈 中 則 不 可 能 對 比 。九 摩 健 地 耶 經 1八 三 五 「 愛 貪 不 樂 三 魔 女 2 我 對 淫 行 已 無 欲糞 尿 穢 身 作 何 為 連 觸 其 足 皆 不 欲 」 ( 一 )164 八 三 六 「 諸 多 帝 王 所 尋 求 如 斯 女 寶 汝 不 欲任 何 見 戒 與 勤 勞 汝 說 活 命 有 生 起 」 ( 二 )八 三 七 世 尊 言 曰 :「 摩 健 地 耶我 從 未 有 如 斯 說 諸 法 取 著 我 確 知諸 見 過 患 不 取 著 省 察 內 寂 為 我 見 」 ( 三 )八 三 八 摩 健 地 耶 曰 :3「 一 切 遍 計 見 決 定 汝 對 此 等 不 取 著尊 師 所 宣 內 寂 義 慧 者 云 何 作 此 說 」 ( 四 )四 義 品 九 摩 健 地 耶 經--------------------------------------------------------------------------小 部 經 典 二二 四 一二 四 二八 三 九 世 尊 曰 :「 摩 健 地 耶依 見 依 聞 及 依 智 依 戒 依 行 不 言 淨無 見 無 聞 及 無 智 無 戒 無 行 不 言 淨放 棄 此 等 無 取 著 不 依 寂 有 斯 為 淨 」 ( 五 )八 四 ○ 摩 健 地 耶 曰 :「 依 見 依 聞 及 依 智 依 戒 依 行 不 言 淨165 無 見 無 聞 及 無 智 無 戒 無 行 不 言 淨我 思 此 為 愚 迷 法 諸 人 依 見 乃 解 淨 」 ( 六 )八 四 一 世 尊 曰 :「 摩 健 地 耶98


汝 今 依 見 續 重 問 汝 為 取 著 陷 迷 昧內 寂 絕 不 見 微 想 故 我 說 汝 為 愚 迷 」 ( 七 )八 四 二 諸 人 思 念 等 勝 劣 4 彼 等 依 此 起 諍 論對 此 三 者 不 動 搖 於 彼 可 謂 無 等 勝 ( 八 )八 四 三 我 說 真 理 何 須 論 汝 說 虛 妄 又 何 諍等 與 不 等 不 思 念 彼 之 諍 論 又 何 關 ( 九 )八 四 四 捨 棄 窟 宅 無 標 榜 5 牟 尼 於 村 不 親 暱諸 欲 空 無 不 重 視 異 執 人 等 不 與 論 ( 一 ○)八 四 五 遠 離 世 間 遊 行 所 取 著 惡 見 不 與 論166 猶 如 水 蓮 棘 莖 蓮 如 出 污 泥 而 不 染牟 尼 論 寂 無 貪 求 世 間 諸 欲 無 染 著 ( 一 一 )八 四 六 吠 陀 達 人 依 見 覺 6 彼 不 參 與 不 至 慢雖 依 業 聞 不 被 導 不 為 諸 著 所 牽 引 ( 一 二 )八 四 七 以 想 離 貪 無 繫 縛 慧 解 脫 者 無 有 癡執 想 與 見 眾 人 等 衝 突 者 彷 徨 世 間 」 ( 一 三 )摩 健 地 耶 經 竟註 1 依 註 所 示 : 世 尊 為 化 導 摩 健 地 耶 婆 羅 門 夫 妻 , 由 舍 衛 城 來 至 拘 樓 國 之 調 牛 聚 落 。 摩 健 地 耶婆 羅 門 見 世 尊 身 具 金 色 光 明 , 摩 健 地 耶 思 念 :「 我 女 之 身 亦 有 金 色 之 光 , 國 王 求 婚 我 尚 不四 義 品 九 摩 健 地 耶 經--------------------------------------------------------------------------小 部 經 典 二二 四 三二 四 四與 , 今 以 我 女 配 與 有 光 色 之 世 尊 當 屬 最 為 適 宜 。」 想 及 此 處 , 心 中 大 為 歡 喜 , 立 即 歸 家 ,使 其 女 盛 裝 , 與 妻 一 同 伴 女 來 至 世 尊 住 處 , 請 求 世 尊 娶 己 女 為 妻 , 世 尊 乃 為 彼 等 說 示 本經 。 此 一 因 緣 故 事 亦 出 於 AA.I.P.435ff DBPA.I,P.199ff。 與 本 經 相 當 之 經 , 在 義 足 經 卷上 及 摩 因 提 女 經 ( 大 正 藏 四 、 一 八 ○a 以 下 )。 本 經 註 之 故 事 與 摩 因 提 女 經 之 因 緣 故 事 兩相 比 較 , 本 經 之 註 為 詳 細 , 兩 者 頗 為 類 似 。 又 與 本 經 相 當 之 梵 文 斷 片 , 雖 亦 有 如 摩 因 提 女經 之 因 緣 故 事 , 但 與 本 經 或 義 足 經 等 , 則 更 為 不 同 , 當 與 Divyavadana P.515ff 之 故 事 較為 相 近 (JRAS.1916.P.715f), 亦 可 參 照 說 一 切 有 部 毘 奈 耶 卷 四 七 ( 大 正 藏 二 三 、 八 八 六b)。 本 經 各 偈 語 句 之 逐 字 解 釋 , 可 見 Maha-niddesa PP.181-209。2 本 偈 被 引 用 於 AA.I,P.437,DhpA.III,P.199;UDA-P.383。 與 本 偈 類 似 之 偈 , 可 參 見 有 部 毘奈 耶 卷 四 七 ( 大 正 藏 二 三 、 八 八 六 c)。 以 下 本 經 之 各 偈 可 參 照 義 足 經 卷 上 ( 大 正 藏 四 、一 八 ○b 以 下 )。3 以 下 至 八 四 一 偈 之 四 偈 與 其 相 當 者 , 被 引 用 於 大 智 度 論 卷 一 ( 大 正 藏 二 五 、 六 三 c) 中 。4 本 偈 以 少 許 不 同 , 出 自 S.I,P.12。 漢 譯 相 當 之 偈 , 可 參 見 雜 阿 含 一 ○ 七 八 經 ( 大 正 藏 二 、二 八 二 a)。 別 譯 雜 何 含 一 七 經 ( 大 正 藏 三 、 三 七 九 b)、 瑜 伽 師 地 論 卷 一 七 ( 大 正 藏 三 ○、三 七 ○c)。5 本 偈 被 引 用 於 S.III,P.9;P.12。 漢 譯 相 當 之 偈 , 可 參 見 雜 阿 含 五 五 一 經 ( 大 正 藏 二 、 一 四 四b、c)。99


6 「 吠 陀 達 人 」(Vedagu) 為 得 須 陀 洹 道 等 四 聖 道 智 之 人 。一 ○ 死 前 經 1八 四 八 「 如 何 見 者 與 戒 者 2 云 何 稱 是 寂 靜 者瞿 曇 沙 門 最 上 人 請 受 我 問 示 我 等 」 ( 一 )八 四 九 世 尊 言 曰 :「 身 壞 以 前 離 愛 著 前 際 過 去 不 依 止於 中 稱 計 無 煩 惱 彼 對 世 間 不 重 視 ( 二 )167 八 五 ○ 無 有 戰 慄 亦 無 忿 不 作 誇 大 無 後 悔無 掉 舉 者 語 真 言 彼 實 慎 語 為 牟 尼 ( 三 )四 義 品 一 ○ 死 前 經--------------------------------------------------------------------------小 部 經 典 二二 四 五二 四 六八 五 一 心 對 未 來 不 繫 著 回 憶 過 去 亦 無 憂諸 觸 之 上 見 遠 離 不 為 諸 見 所 誘 導 ( 四 )八 五 二 心 離 執 著 無 詭 詐 既 無 羨 望 亦 無 慳不 作 傲 慢 無 嫌 惡 更 與 兩 舌 亦 無 關 ( 五 )八 五 三 於 無 愛 好 成 無 漏 而 與 過 慢 亦 無 關以 是 柔 和 具 應 辯 無 妄 信 無 貪 離 貪 ( 六 )八 五 四 欲 得 利 者 非 是 學 於 不 利 得 亦 無 怒心 無 違 和 自 寂 靜 對 於 愛 味 無 貪 求 ( 七 )八 五 五 常 為 有 捨 亦 有 念 不 思 他 人 等 於 己世 間 無 勝 亦 無 劣 彼 無 增 盛 諸 煩 惱 ( 八 )八 五 六 彼 於 一 切 無 依 止 於 彼 有 乃 至 非 有彼 知 諸 法 為 無 依 是 故 渴 愛 亦 無 存有 與 非 有 俱 不 實 ( 九 )八 五 七 彼 對 諸 欲 不 期 待 我 言 斯 人 寂 靜 者繫 縛 於 彼 不 存 在 於 彼 能 度 諸 繫 著 ( 一 ○)八 五 八 彼 無 妻 子 無 家 畜 田 地 器 具 亦 無 有168 彼 乃 無 我 無 常 見 斷 見 非 我 亦 不 得 ( 一 一 )八 五 九 凡 夫 沙 門 婆 羅 門 貪 廉 之 行 苛 論 彼彼 於 貪 等 皆 不 顧 對 諸 苛 論 彼 不 動 ( 一 二 )八 六 ○ 遠 離 貪 求 無 慳 吝 牟 尼 雖 對 於 得 勝或 等 或 劣 皆 不 論 無 別 不 至 妄 分 別 ( 一 三 )八 六 一 彼 於 世 間 無 所 有 更 亦 無 憂 無 所 有彼 於 諸 法 皆 不 至 彼 實 可 謂 寂 靜 者 」 ( 一 四 )100


死 前 經 竟註 1 依 註 所 示 : 本 經 於 諸 天 大 會 之 際 , 世 尊 受 千 二 百 五 十 人 之 比 丘 圍 繞 , 以 化 佛 於 死 前 有 關 所行 之 事 向 世 尊 請 益 而 為 解 答 之 說 法 。 與 本 經 相 似 之 經 為 義 足 經 卷 下 子 父 共 會 經 ( 大 正 藏四 、 一 八 六 c 以 下 ), 本 經 註 釋 中 之 因 緣 故 事 與 子 父 會 經 之 故 事 完 全 同 。 本 經 各 偈 語 句 之四 義 品 一 ○ 死 前 經--------------------------------------------------------------------------小 部 經 典 二二 四 七二 四 八逐 字 解 釋 , 可 參 見 Maha-niddesa PP.210-254。2 以 下 本 經 各 偈 可 參 照 義 足 經 卷 下 ( 大 正 藏 四 、 一 八 七 c 以 下 )。一 一 鬥 諍 經 1八 六 二 「 爭 鬥 諍 論 悲 愁 慳 2 慢 與 過 慢 及 兩 舌此 由 何 處 令 生 起 冀 願 世 尊 為 我 說 」 ( 一 )八 六 三 「 爭 鬥 諍 訟 悲 與 愁 3 慢 及 過 慢 並 慳 吝兩 舌 皆 由 愛 所 生爭 鬥 諍 訟 伴 慳 貪爭 訟 生 時 有 兩 舌 」 ( 二 )169 八 六 四 「 愛 於 世 間 何 因 緣 世 間 諸 人 皆 為 貪彷 徨 貪 欲 何 因 緣此 為 人 人 所 依 趣意 欲 成 就 何 因 緣 」 ( 三 )八 六 五 「 愛 於 世 間 欲 因 緣 人 於 世 間 生 貪 欲彷 徨 貪 欲 之 因 緣此 為 人 人 所 依 趣意 欲 成 就 欲 因 緣 」 ( 四 )八 六 六 「 欲 於 世 間 何 因 緣 決 定 所 見 何 處 生疑 妄 語 沙 門 說 此 諸 煩 惱 何 處 生 」 ( 五 )八 六 七 「 世 間 可 意 不 可 意 此 為 近 依 因 欲 生於 諸 色 見 有 無 有 人 以 世 間 為 定 見 ( 六 )八 六 八 忿 與 妄 語 及 疑 惑 此 等 諸 法 有 二 者可 不 可 意 發 生 時疑 惑 者 佛 之 所 說知 法 智 路 為 應 學 」 ( 七 )八 六 九 「 可 不 可 意 何 因 緣 何 者 無 時 此 等 無有 與 無 有 等 之 義 以 何 因 緣 為 我 說 」 ( 八 )八 七 ○ 「 可 不 可 意 觸 因 緣 觸 若 無 時 此 等 無170 與 有 無 有 等 之 義 以 觸 為 緣 我 語 汝 」 ( 九 )八 七 一 「 觸 於 世 間 何 因 緣 又 或 遍 取 何 處 生101


四 義 品 一 一 鬥 諍 經--------------------------------------------------------------------------小 部 經 典 二二 四 九二 五 ○何 無 之 時 執 無 我 何 無 之 時 觸 非 觸 」 ( 一 ○)八 七 二 「 名 色 為 緣 而 有 觸 欲 求 為 緣 有 遍 取欲 求 無 時 我 執 無 色 無 之 時 觸 非 觸 」 ( 一 一 )八 七 三 「 云 何 行 者 為 無 色 如 何 樂 苦 而 為 無云 何 為 無 對 我 說 我 意 欲 知 其 所 以 」 ( 一 二 )八 七 四 「 既 非 想 想 亦 非 無 4 無 想 想 非 無 想 想想 想 者 無 想 想 者如 是 行 者 色 既 無障 礙 以 想 為 因 緣 5 」 ( 一 三 )八 七 五 「 尊 師 已 答 我 等 問 問 尊 師 者 冀 為 說 」171 非 想 非 非 想 處 定 謂 是 人 之 最 高 淨抑 或 更 有 其 他 淨 」 ( 一 四 )八 七 六 「 或 有 賢 者 持 此 說 謂 是 人 之 最 高 淨彼 等 善 說 無 餘 依 說 滅 始 是 最 高 淨 ( 一 五 )八 七 七 知 彼 依 著 諸 見 者 觀 慧 牟 尼 知 依 著慧 者 不 復 歸 諸 有 知 解 脫 者 無 諍 論 」 ( 一 六 )鬥 諍 經 竟註 1 依 註 所 示 : 本 經 之 說 示 因 緣 , 亦 如 前 經 。 與 本 經 相 似 之 經 為 義 足 經 卷 上 之 異 學 角 非 經 ( 大正 藏 四 、 一 八 ○c 以 下 )。 但 本 經 註 之 因 緣 故 事 與 異 學 角 飛 經 之 因 緣 講 話 完 全 不 同 , 但 以化 佛 請 益 之 點 , 則 兩 者 相 同 。 本 經 各 偈 之 逐 字 語 句 解 釋 , 可 參 見 Maha-niddesa PP.255-284。2 以 下 本 經 之 各 偈 、 可 參 照 義 足 經 卷 上 ( 大 正 藏 四 、 一 八 一 b 以 下 )。3 本 偈 前 半 被 引 用 於 UaA.P.429。4 與 本 偈 相 當 之 偈 , 可 參 見 大 毘 婆 沙 論 卷 四 、 卷 一 三 七 ( 大 正 藏 二 七 、 一 七 a, 七 ○ 六 a)及 阿 毘 曇 毘 婆 沙 論 卷 二 ( 大 正 藏 二 八 、 一 一 c)。5「 障 礙 」(Papanca) 指 渴 愛 與 惡 見 。 漢 譯 譯 為 「 戲 論 」。四 義 品 一 一 鬥 諍 經--------------------------------------------------------------------------小 部 經 典 二二 五 一二 五 二一 二 小 集 積 經 1八 七 八 「 惡 見 者 遍 住 己 見 2 異 執 自 善 種 種 論如 斯 知 者 能 知 法 呵 責 此 者 非 究 竟 ( 一 )八 七 九 彼 等 爭 論 持 異 執 且 言 他 愚 與 不 善102


彼 等 一 切 說 自 善 彼 中 何 論 有 真 理 ( 二 )172 八 八 ○ 不 受 他 人 之 法 見 3 愚 者 劣 者 賤 劣 慧 4彼 等 遍 住 自 見 故 不 外 愚 賤 劣 慧 者 ( 三 )八 八 一 若 依 自 見 諍 論 者 善 淨 慧 者 具 慧 者彼 等 所 見 皆 究 竟 其 中 無 有 劣 慧 者 ( 四 )八 八 二 相 互 敵 對 言 愚 見 此 見 如 真 我 不 言彼 等 各 執 為 真 理 是 故 見 他 為 愚 者 」 ( 五 )八 八 三 「 人 謂 真 理 或 如 真 言 他 諸 人 為 虛 妄如 斯 異 執 起 諍 論 何 故 沙 門 不 一 致 」 ( 六 )八 八 四 「 真 理 唯 一 無 有 二 5 知 解 自 知 何 諍 論彼 諸 惡 見 稱 真 理 故 說 沙 門 不 一 致 ( 七 )173 八 八 五 自 稱 為 善 議 論 者 6 何 故 種 種 說 真 理彼 多 真 理 聞 由 他 彼 等 或 由 自 思 擇 ( 八 )八 八 六 除 去 依 想 諸 常 道 世 間 無 有 多 真 理遍 計 思 擇 於 諸 見 而 稱 真 理 或 虛 妄 ( 九 )八 八 七 見 聞 戒 修 與 覺 知 依 止 此 等 蔑 視 他定 立 己 見 心 喜 悅 言 他 是 愚 或 不 善 ( 一 ○)八 八 八 以 他 為 愚 之 所 見 故 而 稱 己 是 至 善彼 說 自 己 是 為 善 輕 蔑 於 他 斯 起 諍 ( 一 一 )八 八 九 過 誤 之 見 彼 成 就 狂 慢 自 思 為 完 整第 一 人 者 意 自 認 如 斯 之 見 為 成 就 ( 一 二 )八 九 ○ 以 他 言 語 為 賤 劣 彼 亦 共 成 賤 劣 者自 稱 吠 陀 賢 達 人 沙 門 之 中 無 愚 者 ( 一 三 )四 義 品 一 二 小 集 積 經--------------------------------------------------------------------------小 部 經 典 二二 五 三二 五 四174 八 九 一 『 我 說 之 外 所 宣 法 違 反 淨 法 非 完 者 』如 斯 外 道 作 住 著 彼 貪 自 見 染 著 故 ( 一 四 )八 九 二 『 唯 此 我 說 乃 有 淨 言 餘 諸 法 難 清 淨 』如 此 住 著 諸 外 道 堅 持 以 論 自 己 道 ( 一 五 )八 九 三 堅 持 以 論 自 道 者 於 茲 何 以 見 他 愚說 他 愚 見 不 淨 法 彼 自 固 執 於 將 來 。 ( 一 六 )八 九 四 自 當 善 量 立 定 見 彼 於 世 間 起 諍 論若 捨 一 切 決 定 見 人 於 世 間 不 固 執 。」 ( 一 七 )小 集 積 經 竟註 1 依 註 所 示 : 本 經 說 示 之 因 緣 與 前 經 相 同 。 與 本 經 相 似 之 經 為 義 足 經 卷 下 及 猛 觀 梵 志 經 ( 大正 藏 四 、 一 八 一 c 以 下 ) 其 因 緣 故 事 則 與 本 經 之 註 釋 不 同 。 但 於 化 佛 請 益 之 點 則 相 同 。 本經 各 偈 語 句 之 逐 字 解 釋 , 可 見 Maha-niddesa PP.285-304。103


2 本 偈 與 大 智 度 論 卷 一 ( 大 正 藏 二 五 、 六 ○c) 之 偈 或 有 類 似 。 以 下 本 經 各 偈 可 參 照 義 足 經卷 下 ( 大 正 藏 四 、 一 八 二 c 以 下 )。3 與 次 之 二 偈 相 當 之 偈 , 可 參 見 大 智 度 論 卷 一 ( 大 正 藏 二 五 、 六 ○ 以 下 )。4 「 劣 者 」(omako), 底 本 中 mago( 如 獸 之 人 ), 今 從 Maha-niddese。5 與 本 偈 作 相 當 思 惟 之 偈 , 可 參 見 三 法 度 論 卷 中 ( 大 正 藏 二 五 、 二 五 a)、 大 毘 婆 沙 論 卷 七七 ( 大 正 藏 二 七 、 三 九 九 b) 阿 毘 曇 毘 婆 沙 論 卷 四 ○( 大 正 藏 二 八 、 二 九 八 a) 鞞 婆 沙論 卷 八 ( 大 正 藏 二 八 、 四 七 一 c) 等 。6 本 偈 前 半 被 引 用 於 Vm.P.497,SA,P.329。一 三 大 集 積 經 1八 九 五 「 此 等 之 見 遍 住 者 2 唯 此 真 理 起 諍 論彼 等 由 他 蒙 毀 訾 只 於 自 派 受 讚 賞 ( 一 )175 八 九 六 鄙 小 賞 讚 不 趨 寂 我 言 諍 訟 唯 毀 譽如 是 無 諍 為 安 穩 觀 察 汝 等 不 可 諍 ( 二 )四 義 品 一 三 大 集 積 經--------------------------------------------------------------------------小 部 經 典 二二 五 五二 五 六八 九 七 世 間 此 等 諸 凡 俗 3 知 者 不 與 彼 等 近對 於 見 聞 不 為 忍 不 近 著 者 何 得 近 ( 三 )八 九 八 自 制 有 淨 最 上 戒 受 持 勤 修 而 著 住自 見 修 學 應 有 淨 彼 等 善 說 有 引 拉 ( 四 )八 九 九 若 以 亡 失 戒 行 者 違 背 戒 行 彼 駭 怖彼 茲 熱 望 冀 求 淨 如 出 家 者 離 商 隊 ( 五 )九 ○○ 捨 斷 一 切 戒 苦 修 又 捨 有 罪 無 罪 業176 淨 與 不 淨 不 冀 求 寂 無 取 著 行 離 貪 ( 六 )九 ○ 一 近 依 所 厭 之 苦 行 4 或 親 見 聞 與 覺 知舉 聲 稱 淨 說 述 者 對 於 諸 有 不 離 愛 ( 七 )九 ○ 二 不 斷 冀 求 諸 熱 望 5 遍 計 時 有 破 損 懼處 茲 無 死 無 生 者 彼 無 熱 望 何 駭 怖 ( 八 )九 ○ 三 或 人 所 言 第 一 法 其 他 諸 人 謂 是 劣彼 等 皆 善 說 自 見 彼 等 何 有 真 理 說 ( 九 )九 ○ 四 自 己 之 法 為 完 整 他 人 之 法 是 低 劣如 斯 異 執 起 諍 論 各 謂 假 俗 是 真 理 ( 一 ○)九 ○ 五 被 人 輕 賤 說 為 劣 諸 法 之 中 無 一 勝如 此 堅 持 自 法 論 說 他 之 法 為 賤 劣 ( 一 一 )177 九 ○ 六 如 同 讚 賞 自 己 道 尊 敬 自 己 所 屬 法104


一 切 議 論 應 如 真 彼 等 各 自 皆 成 淨 ( 一 二 )九 ○ 七 不 為 他 導 婆 羅 門 諸 法 決 定 無 執 取故 彼 超 越 諸 諍 論 不 見 他 法 為 最 勝 ( 一 三 )九 ○ 八 『 我 知 我 見 唯 如 真 』 依 見 解 淨 有 諸 人若 是 依 見 自 何 為 不 解 四 諦 越 正 見依 他 彼 等 說 淨 法 ( 一 四 )九 ○ 九 有 見 者 不 見 名 色 見 已 不 得 知 常 樂任 其 多 少 見 名 色 諸 善 巧 者 不 說 淨 ( 一 五 )九 一 ○ 執 著 論 者 難 調 伏 遍 計 之 見 彼 重 視四 義 品 一 三 大 集 積 經--------------------------------------------------------------------------小 部 經 典 二二 五 七二 五 八諸 師 說 淨 依 自 見 自 見 如 真 淨 說 者 ( 一 六 )九 一 一 正 察 妄 想 無 分 別 以 智 不 親 諸 愛 見178 彼 知 假 俗 凡 俗 見 捨 置 他 人 取 著 見 ( 一 七 )九 一 二 牟 尼 遣 世 諸 繫 縛 生 諸 諍 論 不 加 入彼 寂 無 關 諸 不 寂 不 取 他 人 取 著 見 ( 一 八 )九 一 三 捨 棄 舊 漏 不 作 新 無 欲 不 為 執 著 論智 者 解 脫 諸 惡 見 不 染 世 間 自 呵 責 ( 一 九 )九 一 四 彼 於 一 切 之 諸 法 見 聞 覺 知 破 惱 住卸 除 重 擔 得 解 脫 分 別 愛 樂 無 冀 求 」世 尊 如 斯 宣 說 已 ( 二 ○)大 集 積 經 竟註 1 依 註 所 示 : 本 經 所 說 之 因 緣 亦 與 前 之 諸 經 同 。 本 經 相 當 於 義 足 經 卷 下 法 觀 梵 志 品 ( 大 正 藏四 、 一 八 二 c 以 下 ), 所 說 之 因 緣 故 事 則 與 本 經 註 者 完 全 相 異 。 但 依 化 佛 之 請 問 說 法 , 則兩 者 相 通 。 本 經 各 偈 語 句 之 逐 字 解 釋 , 亦 出 於 Maha-niddesa PP.305.338。2 以 下 本 經 各 偈 可 參 照 義 足 經 卷 下 ( 大 正 藏 四 、 一 八 三 a 以 下 )。3 與 本 經 相 當 之 偈 , 可 參 見 Bodhisatva-bhumi P.48f 瑜 伽 師 地 論 卷 三 六 ( 大 正 藏 三 ○、 四八 九 a)。4 彼 (Tam), 底 本 為 Tap, 今 從 異 本 及 Maha-niddesa。5 本 偈 前 半 被 引 用 於 MA.I,P.41。一 四 迅 速 經 1179 九 一 五 「 日 種 大 仙 我 尊 師 2 請 問 遠 離 與 寂 句於 世 云 何 見 比 丘 不 取 何 物 而 寂 滅 」 ( 一 )105


九 一 六 世 尊 曰 :「 我 慢 乃 為 諸 障 本 3 一 切 真 慧 亦 絕 滅內 心 所 有 一 切 愛 調 伏 此 等 常 念 學 ( 二 )四 義 品 一 四 迅 速 經--------------------------------------------------------------------------小 部 經 典 二二 五 九二 六 ○九 一 七 知 通 內 外 所 有 法 由 彼 強 慢 不 可 為自 言 我 今 成 寂 滅 為 諸 善 人 所 不 說 ( 三 )九 一 八 依 慢 而 勝 不 可 思 雖 劣 等 同 亦 不 念應 具 種 種 諸 勝 德 自 己 不 再 妄 分 別 ( 四 )九 一 九 內 心 時 時 應 寂 靜 比 丘 不 由 他 求 寂於 內 成 就 寂 靜 者 無 我 更 何 有 非 我 ( 五 )180 九 二 ○ 譬 如 海 洋 正 中 央 波 浪 不 生 常 止 靜如 斯 靜 止 成 不 動 比 丘 何 處 不 增 盛 」 ( 六 )九 二 一 「 汝 明 眼 者 自 內 證 調 伏 危 險 述 涅 槃汝 賢 善 者 說 行 道 說 定 說 戒 別 解 脫 」 ( 七 )九 二 二 「 以 眼 不 可 生 動 貪 卑 俗 之 論 盡 於 耳美 味 之 覺 莫 貪 求 世 間 何 物 我 無 執 ( 八 )九 二 三 有 觸 為 病 被 觸 時 比 丘 決 不 可 悲 泣不 可 熱 望 世 諸 有 對 諸 恐 怖 無 駭 懼 ( 九 )九 二 四 食 物 飲 物 及 硬 食 4 衣 服 等 得 不 貯 藏彼 等 雖 為 無 有 得 不 為 因 此 生 恐 懼 ( 一 ○)九 二 五 沉 思 靜 慮 莫 彷 徨 遠 離 惡 作 不 放 逸坐 處 臥 處 皆 無 聲 比 丘 應 作 如 是 住 ( 一 一 )181 九 二 六 睡 臥 不 可 屢 屢 眠 熱 心 警 寤 應 勤 行諂 笑 戲 淫 與 瞢 憒 及 諸 嚴 飾 應 捨 斷 ( 一 二 )九 二 七 魔 法 占 夢 與 占 相 占 星 占 卜 不 可 行占 鳥 獸 聲 懷 妊 術 治 療 此 等 不 可 習 ( 一 三 )九 二 八 人 來 毀 訾 不 駭 怖 受 人 賞 讚 勿 高 傲心 無 貪 欲 及 慳 吝 除 去 忿 怒 與 兩 舌 ( 一 四 )九 二 九 不 可 從 事 作 買 賣 比 丘 決 不 誹 謗 人於 村 不 可 作 親 著 不 以 語 人 欲 利 得 ( 一 五 )九 三 ○ 比 丘 不 可 為 誇 大 策 語 受 施 不 可 為比 丘 不 可 學 傲 慢 異 執 之 論 不 可 說 ( 一 六 )四 義 品 一 四 迅 速 經--------------------------------------------------------------------------小 部 經 典 二二 六 一二 六 二106


182 九 三 一 勿 為 妄 語 所 誘 導 勿 為 欺 誑 有 正 知更 依 活 命 依 慧 命 依 戒 勤 行 莫 輕 他 ( 一 七 )九 三 二 爾 諸 沙 門 應 忍 辱 多 聞 眾 言 之 污 辱不 以 麤 語 作 回 應 諸 上 善 人 無 反 報 ( 一 八 )九 三 三 比 丘 了 知 此 諸 法 簡 擇 常 念 應 當 學煩 惱 寂 滅 知 是 寂 於 瞿 曇 教 勿 放 逸 ( 一 九 )九 三 四 彼 之 自 勝 不 勝 他 見 自 內 證 無 雜 言於 世 尊 教 不 放 逸 常 行 禮 拜 應 隨 學 」 ( 二 ○)世 尊 如 斯 宣 說 已迅 速 經 竟註 1 依 註 所 示 : 本 經 說 示 之 因 緣 亦 與 前 之 諸 經 情 節 相 同 。 相 當 於 本 經 者 有 : 義 足 經 卷 下 、 兜 勒梵 志 經 ( 大 正 藏 四 、 一 八 三 b 以 下 )。 其 因 緣 故 事 則 與 本 經 之 註 大 為 不 同 , 但 由 化 佛 之 請益 而 說 法 則 相 同 。 本 經 各 偈 語 句 之 逐 字 解 釋 , 可 參 見 Maha-niddesa PP.339-401。2 以 下 本 經 各 偈 可 參 照 義 足 經 卷 下 ( 大 正 藏 四 、 一 八 四 b 以 下 )。3 「 障 礙 」(Papanca) 參 照 八 七 四 偈 之 註 。4 本 偈 被 引 用 於 SA.II.p.108。一 五 執 杖 經 1九 三 五 「 試 看 固 執 諸 等 人 2 有 執 杖 故 生 怖 畏 3云 何 使 我 生 悚 懼 我 將 為 說 此 悚 懼 ( 一 )183 九 三 六 人 生 恰 似 少 水 魚 我 看 諸 人 時 顫 慄以 見 諸 人 相 反 目 而 於 我 中 起 怖 畏 ( 二 )九 三 七 普 遍 世 間 不 堅 實 諸 方 動 搖 無 常 故只 為 尋 求 己 住 所 卻 不 見 己 占 據 處 ( 三 )九 三 八 有 情 始 終 不 如 意 每 見 他 有 生 不 快此 處 有 情 依 止 心 我 見 難 見 煩 惱 箭 ( 四 )四 義 品 一 五 執 杖 經--------------------------------------------------------------------------小 部 經 典 二二 六 三二 六 四九 三 九 其 中 如 有 中 箭 者 一 切 諸 趣 走 輪 迴中 有 拔 除 其 箭 者 不 走 不 沈 瀑 流 趣 4 ( 五 )九 四 ○ 世 間 教 說 種 種 學 五 欲 於 人 有 繫 縛此 等 繫 縛 勿 熱 中 洞 察 諸 欲 學 涅 槃 ( 六 )九 四 一 無 傲 慢 者 真 語 者 無 兩 舌 者 無 諂 者牟 尼 於 此 無 有 忿 越 度 惡 貪 與 慳 吝 ( 七 )107


九 四 二 當 克 昏 沈 眠 懵 憒 不 可 放 逸 與 共 住意 冀 涅 槃 諸 人 等 不 可 身 在 過 慢 中 ( 八 )184 九 四 三 不 為 妄 語 所 誘 導 對 色 不 可 生 愛 潤過 慢 之 惡 應 遍 知 遠 離 暴 惡 不 可 行 ( 九 )九 四 四 不 可 歡 喜 舊 過 去 對 新 現 在 無 愛 著勤 行 減 退 不 可 愁 不 可 依 止 誘 引 者 5 ( 一 ○)九 四 五 我 以 貪 求 曰 瀑 流 亦 稱 吸 引 與 熱 望 6亦 曰 所 緣 與 遍 計 又 曰 欲 淖 難 超 越 ( 一 一 )九 四 六 牟 尼 不 離 真 實 語 立 於 陸 地 婆 羅 門彼 於 一 切 皆 捨 遣 彼 實 可 言 為 寂 者 ( 一 二 )九 四 七 吠 陀 達 人 彼 知 者 彼 已 知 法 無 須 依彼 於 世 間 正 動 作 彼 亦 不 羨 望 何 人 ( 一 三 )九 四 八 世 間 諸 欲 難 克 服 彼 已 超 越 執 著 處斷 除 欲 流 無 結 縛 無 有 憂 愁 無 煩 惱 ( 一 四 )九 四 九 過 去 煩 惱 使 涸 竭 7 未 來 何 物 亦 烏 有汝 於 現 在 無 執 著 寂 靜 於 汝 無 不 行 ( 一 五 )九 五 ○ 普 對 世 間 名 與 色 一 切 無 有 我 執 者非 有 之 故 無 愁 者 彼 實 世 間 不 老 者 ( 一 六 )九 五 一 此 是 我 物 或 他 物 何 物 亦 無 執 著 者如 斯 我 執 不 存 在 無 我 之 故 無 愁 煩 ( 一 七 )九 五 二 彼 無 嫉 視 無 貪 求 不 動 平 等 一 切 處不 動 搖 者 有 功 德 我 對 所 問 如 斯 語 ( 一 八 )四 義 品 一 五 執 杖 經--------------------------------------------------------------------------小 部 經 典 二二 六 五二 六 六九 五 三 不 動 而 有 識 智 者 何 等 作 為 亦 烏 有彼 之 遠 離 諸 雜 行 於 一 切 處 見 安 穩 ( 一 九 )九 五 四 無 論 世 間 等 與 劣 牟 尼 勝 處 均 不 語彼 處 寂 靜 遠 離 慳 亦 無 取 著 無 放 擲 」 ( 二 ○)世 尊 如 斯 宣 說 已執 杖 經 竟註 1 依 註 所 示 : 有 親 戚 關 係 之 釋 迦 族 與 拘 利 族 之 間 , 為 河 水 而 起 爭 鬥 時 , 世 尊 立 於 兩 爭 中 間 說示 本 經 。 有 關 此 一 故 事 可 參 照 本 生 經 五 三 六 (Kunala-Jataka,J.V.P.412f)。 本 經 相 當 於義 足 經 卷 下 、 維 樓 勒 王 經 大 正 藏 四 、 一 八 八 a 以 下 )。 維 樓 勒 王 經 等 之 因 緣 故 事 與 本 經 註者 則 完 全 相 異 。 本 經 各 偈 語 句 之 逐 字 解 釋 , 可 參 見 Maha-niddesa PP.402-444。2 以 下 本 經 各 偈 可 參 照 義 足 經 卷 下 ( 大 正 藏 四 、 一 八 九 b 以 下 )。3 「 使 執 杖 故 」(atta-danda)、 按 註 釋 為 「 自 己 惡 行 之 原 因 」。 見 此 說 明 時 , 想 atta-danda 為「 如 取 自 己 之 杖 故 」, 如 為 能 取 。 但 原 來 atta- danda 為 a+V da+ta-danda 即 為 「 能 取108


杖 」 之 意 。 參 照 六 三 ○ 偈 。4 「 不 沈 」(na sidati) 底 本 為 nisidati, 今 從 Maha-niddesa。5 「 誘 引 者 」(akasa) 當 梵 語 之 akarsa (A+V Krs.), 此 非 虛 空 之 意 的 akasa (A+V Kas-)。6 「 吸 引 」(acamam)、 底 本 為 ajavam、 今 從 Maha-neddesa。7 本 偈 被 引 用 於 D.A.III,746;MA.I,P.232; DhpA.IIIP.80。一 六 舍 利 弗 經 1九 五 五 尊 者 舍 利 弗 曰 :「 我 尚 未 曾 有 所 見 2 亦 未 自 誰 有 所 聞如 斯 妙 語 有 尊 師 兜 率 天 來 為 眾 主 3 ( 一 )九 五 六 含 天 一 切 世 界 人 猶 如 所 見 具 眼 者四 義 品 一 六 舍 利 弗 經--------------------------------------------------------------------------小 部 經 典 二二 六 七二 六 八除 去 一 切 煩 惱 闇 證 得 獨 樂 趣 涅 槃 ( 二 )186 九 五 七 如 如 無 依 無 詭 詐 彼 佛 來 此 為 眾 主為 此 眾 多 結 縛 者 我 來 欲 問 佛 師 尊 ( 三 )九 五 八 厭 惡 世 間 無 人 處 喜 坐 樹 下 及 塚 間又 及 諸 山 洞 窟 中 是 為 比 丘 親 近 住 ( 四 )九 五 九 高 低 臥 處 住 比 丘 其 處 恐 怖 猛 獸 吼彼 乃 無 音 臥 坐 所 比 丘 不 應 生 駭 怖 ( 五 )九 六 ○ 未 到 之 域 比 丘 行 世 間 危 險 有 幾 何彼 有 邊 境 臥 坐 所 比 丘 應 為 作 克 服 ( 六 )九 六 一 於 彼 應 有 何 語 路 亦 復 當 具 何 行 處比 丘 應 自 行 精 勤 應 有 如 何 戒 與 行 ( 七 )九 六 二 專 一 有 智 亦 有 念 4 彼 將 如 何 學 受 持如 煉 鐵 匠 除 銀 銹 比 丘 應 拂 己 身 垢 」 ( 八 )九 六 三 世 尊 宣 曰 :「 舍 利 佛厭 惡 亂 雜 無 人 處 受 用 坐 臥 欲 正 覺比 丘 如 何 安 樂 住 如 何 隨 法 諸 聖 道我 隨 知 解 今 語 汝 ( 九 )九 六 四 有 念 戒 等 周 邊 行 接 觸 虻 蚊 爬 虫 類更 有 人 與 四 足 獸 五 無 怖 畏 賢 比 丘 ( 一 ○)187 九 六 五 他 法 外 道 多 恐 怖 比 丘 雖 見 無 畏 懼又 見 其 他 諸 危 險 追 求 善 者 可 克 服 ( 一 一 )九 六 六 罹 疾 饑 餓 皆 須 忍 寒 冷 酷 暑 亦 應 耐109


諸 種 苦 觸 使 無 餘 彼 勵 精 進 應 堅 持 ( 一 二 )九 六 七 不 盜 不 說 虛 妄 語 強 弱 有 情 以 慈 對意 之 混 濁 應 須 識 黑 魔 之 分 應 除 去 ( 一 三 )九 六 八 勿 為 忿 慢 所 左 右 彼 等 之 根 應 掘 拔勝 者 無 有 愛 不 愛 此 等 悉 應 予 克 服九 六 九 重 視 定 慧 喜 善 巧 禪 定 鎮 伏 五 蓋 危四 義 品 一 六 舍 利 弗 經--------------------------------------------------------------------------小 部 經 典 二二 六 九二 七 ○邊 境 臥 處 克 不 樂 四 悲 泣 法 亦 當 剋 ( 一 五 )九 七 ○ 我 得 何 食 何 處 食 今 實 苦 臥 何 處 臥此 等 諸 尋 導 悲 泣 無 家 有 學 應 調 伏 ( 一 六 )188 九 七 一 食 物 衣 服 有 時 得 少 許 滿 足 應 知 量護 持 衣 服 村 慎 行 雖 受 污 辱 無 麤 語 ( 一 七 )九 七 二 眼 下 光 視 勿 彷 徨 勉 勵 修 禪 多 警 寤勤 行 捨 離 自 等 持 斷 絕 意 樂 尋 後 悔 ( 一 八 )九 七 三 有 念 歡 喜 受 叱 責 對 梵 行 者 破 心 栽善 發 非 時 於 非 語 不 思 誹 謗 諸 人 眾 ( 一 九 )九 七 四 更 因 世 間 有 五 塵 有 念 者 應 學 調 伏此 即 色 聲 香 味 觸 對 諸 貪 欲 應 克 服 ( 二 ○)189 九 七 五 比 丘 普 念 心 解 脫 對 此 諸 法 調 伏 欲彼 善 時 時 遍 觀 法 彼 為 專 一 破 闇 黑 」 ( 二 一 )世 尊 如 斯 宣 說 已舍 利 弗 經 竟義 品 第 四 畢攝 頌欲 窟 瞋 怒 淨 第 一老 與 彌 勒 波 須 羅摩 健 地 耶 與 死 前諍 論 更 有 二 積 集迅 速 執 杖 長 者 問此 等 諸 經 為 義 品 。註 1 依 註 所 示 : 本 經 一 名 長 者 問 經 (Therapaniha-sutta)。 本 品 最 後 之 攝 頌 , 即 為 長 者 問 。 依註 所 述 : 世 尊 於 三 個 月 間 至 三 十 三 天 為 生 母 及 諸 天 說 法 , 降 人 界 後 , 舍 利 弗 為 五 百 比 丘 等向 世 尊 作 八 項 請 益 , 世 尊 均 為 之 作 答 , 本 經 即 為 其 問 答 。 與 本 經 相 似 之 義 足 經 卷 下 蓮 華 色110


四 義 品 一 六 舍 利 弗 經--------------------------------------------------------------------------小 部 經 典 二二 七 一二 七 二比 丘 尼 經 ( 大 正 藏 四 、 一 八 四 c 以 下 ) 之 因 緣 故 事 , 與 本 經 註 釋 之 人 雖 非 同 一 , 但 兩 者 敘述 則 為 類 同 之 事 。 本 經 各 偈 語 句 之 逐 字 解 釋 , 可 參 見 Maha-niddesa PP.445-510。2 本 偈 被 引 用 於 Dhp A.III,P.226 以 。 以 下 本 經 各 偈 可 參 照 《 義 足 經 》 卷 下 ( 大 正 藏 四 、 一 八六 b 以 下 )。3 「 兜 率 天 」 為 世 尊 於 迦 毘 羅 城 降 誕 以 前 為 一 生 補 處 菩 薩 住 兜 率 天 , 然 後 由 兜 率 天 沒 於 人 界享 最 後 之 生 。4 本 偈 可 參 照 佛 性 論 卷 二 ( 大 正 藏 三 一 、 八 ○○c)。五 彼 岸 道 品 1一 序 偈 2190 九 七 六 通 真 言 一 婆 羅 門 精 進 冀 求 無 所 有美 麗 憍 薩 羅 之 都 彼 由 此 都 往 南 行 ( 一 )九 七 七 阿 攝 迦 與 阿 邏 迦 中 間 等 距 離 之 境瞿 陀 婆 利 河 畔 住 拾 取 落 穗 食 樹 果 ( 二 )九 七 八 於 彼 住 所 之 近 處 有 其 廣 大 村 聚 落此 處 所 生 諸 收 穫 3 彼 為 營 作 大 施 捨 ( 三 )九 七 九 彼 大 施 捨 行 已 訖 4 彼 再 進 入 於 菴 屋再 次 進 入 菴 屋 時 其 他 一 婆 羅 門 來 ( 四 )九 八 ○ 傷 足 日 曬 且 喉 渴 頭 有 塵 土 齒 著 泥五 彼 岸 道 經 一 序 偈--------------------------------------------------------------------------小 部 經 典 二二 七 三二 七 四彼 來 接 近 婆 和 利 向 彼 乞 求 五 百 金 ( 五 )九 八 一 婆 和 利 見 婆 羅 門 招 至 坐 所 令 且 坐樂 善 健 康 問 訊 彼 更 向 彼 人 述 次 語 : ( 六 )九 八 二 「 我 有 一 切 諸 施 物 我 均 以 此 為 施 捨梵 者 務 必 信 我 言 我 實 無 有 五 百 金 」 ( 七 )191 九 八 三 「 若 我 乞 汝 五 百 金 汝 若 不 肯 付 出 予七 日 之 內 而 汝 頭 裂 成 七 塊 不 復 合 」 ( 八 )九 八 四 咒 咀 作 法 有 詭 詐 彼 乃 唱 作 怖 畏 言111


婆 和 利 既 聞 咒 咀 彼 乃 懼 怕 生 苦 惱 ( 九 )九 八 五 內 心 恰 如 中 愁 箭 不 攝 飲 食 容 憔 瘁且 因 此 心 有 煩 惱 心 意 亦 不 樂 禪 定 ( 一 ○)九 八 六 見 彼 駭 怖 與 苦 惱 天 神 有 起 大 欲 義天 神 走 近 婆 和 利 對 彼 說 述 次 之 語 ( 一 一 )九 八 七 「 彼 乃 不 知 解 頂 法 彼 為 求 財 詭 詐 者關 于 頂 及 頂 裂 法 彼 對 此 智 皆 非 知 」 ( 一 二 )九 八 八 「 若 汝 有 知 于 此 事 頂 及 頂 裂 所 涉 智今 我 問 汝 及 此 說 我 將 聞 聽 汝 之 語 」 ( 一 三 )九 八 九 「 我 實 對 此 亦 不 知 關 我 實 無 此 等 智如 斯 頂 與 裂 頂 智 此 是 諸 聖 之 所 見 」 ( 一 四 )九 九 ○ 「 然 而 既 於 此 地 上 誰 知 頂 與 頂 裂 法天 神 汝 若 有 所 知 敬 請 有 以 言 告 我 ( 一 五 )192 九 九 一 「 出 身 迦 毘 羅 都 城 出 家 世 間 之 導 師彼 為 甘 蔗 王 後 裔 釋 迦 族 子 光 耀 世 ( 一 六 )九 九 二 彼 實 世 間 正 覺 者 知 一 切 法 達 彼 岸具 得 神 通 等 十 力 一 切 諸 法 具 眼 者得 達 滅 盡 之 諸 法 斷 盡 餘 依 得 解 脫 ( 一 七 )九 九 三 彼 佛 世 尊 具 眼 者 請 於 世 間 說 諸 法詣 彼 座 前 汝 當 問 彼 能 為 汝 作 解 說 」 ( 一 八 )五 彼 岸 道 品 一 序 偈--------------------------------------------------------------------------小 部 經 典 二二 七 五二 七 六九 九 四 聞 成 正 覺 之 諸 語 踴 躍 歡 喜 婆 和 利彼 之 憂 愁 隨 淡 薄 彼 得 廣 大 之 歡 喜 ( 一 九 )九 九 五 踴 躍 意 悅 婆 和 利 感 動 而 又 問 天 神「 彼 住 何 村 何 聚 落 又 在 何 方 住 世 主往 詣 最 上 人 住 處 我 等 禮 拜 正 覺 者 」 ( 二 ○)九 九 六 「 憍 薩 羅 都 舍 衛 城 廣 博 慧 者 優 勝 者卸 除 諸 荷 無 漏 者 知 頂 裂 者 人 牛 主 」 ( 二 一 )九 九 七 彼 聞 此 語 通 真 言 告 諸 弟 子 婆 羅 門「 諸 學 童 來 我 語 汝 汝 等 前 來 聽 我 言 ( 二 二 )193 九 九 八 今 有 聖 者 出 世 間 此 是 非 常 所 難 得素 有 令 名 正 覺 者 利 樂 眾 生 興 世 間我 等 急 行 舍 衛 城 最 上 之 人 汝 等 見 」 ( 二 三 )九 九 九 「 然 則 我 師 婆 羅 門 如 何 我 等 知 彼 佛如 何 我 等 能 知 彼 無 知 我 等 請 教 語 」 ( 二 四 )一 ○○○ 「 吠 陀 之 中 諸 真 言 三 十 二 種 大 人 相相 好 莊 嚴 傳 世 間 依 序 為 我 作 解 說 ( 二 五 )112


一 ○○ 一 彼 之 四 肢 及 五 體 正 是 大 人 相 好 處彼 於 世 途 唯 二 種 除 此 以 外 無 第 三 ( 二 六 )一 ○○ 二 彼 若 居 住 在 家 者 必 將 征 彼 此 地 上不 用 笞 杖 及 刀 劍 依 法 統 治 此 國 家 ( 二 七 )一 ○○ 三 若 彼 由 家 得 出 離 出 家 而 為 非 家 者開 三 毒 蔽 成 無 上 成 正 覺 者 阿 羅 漢 ( 二 八 )一 ○○ 四 生 年 姓 氏 與 特 相 真 言 吠 陀 及 弟 子頂 與 頂 裂 有 關 智 一 切 意 中 向 彼 問 ( 二 九 )一 ○○ 五 彼 若 具 有 無 障 見 彼 為 佛 陀 正 覺 者以 意 向 彼 作 請 益 必 將 以 語 作 回 答 」 ( 三 ○)一 ○○ 六 婆 和 利 語 弟 子 聞 十 六 人 眾 婆 羅 門帝 須 彌 勒 阿 耆 多 5 富 那 迦 與 彌 多 求 ( 三 一 )五 彼 岸 道 品 一 序 偈--------------------------------------------------------------------------小 部 經 典 二二 七 七二 七 八194 一 ○○ 七 優 波 私 婆 度 多 迦 難 陀 更 與 醯 摩 迦劫 波 刀 提 耶 兩 人 闍 都 乾 耳 為 賢 者 ( 三 二 )一 ○○ 八 彼 等 跋 陀 羅 浮 陀 優 陀 耶 與 布 沙 羅莫 伽 羅 闍 有 慧 者 以 及 大 仙 賓 祗 耶 ( 三 三 )一 ○○ 九 彼 等 各 各 有 徒 眾 皆 於 世 間 有 令 名禪 定 者 而 樂 禪 定 賢 者 而 善 植 宿 者 ( 三 四 )一 ○ 一 ○ 結 髮 身 著 羚 羊 皮 彼 等 皆 禮 婆 和 利彼 且 右 繞 行 敬 禮 然 後 向 北 而 出 發 ( 三 五 )一 ○ 一 一 進 入 波 底 那 都 城 再 往 東 摩 醯 沙 底優 禪 尼 又 瞿 那 墮 6 卑 地 寫 至 婆 那 市 7 ( 三 六 )一 ○ 一 二 憍 賞 彌 向 沙 枳 多 入 最 上 都 舍 衛 城 8制 多 毘 耶 迦 毘 羅 又 進 拘 尸 那 羅 城 ( 三 七 )一 ○ 一 三 波 婆 城 向 菩 伽 市 毘 舍 離 向 摩 揭 陀到 達 美 麗 適 意 處 是 波 沙 那 迦 塔 寺 ( 三 八 )195 一 ○ 一 四 如 熱 渴 者 求 冷 水 又 如 商 人 得 大 利如 暑 熱 者 求 樹 蔭 彼 等 急 登 世 尊 處 ( 三 九 )一 ○ 一 五 爾 時 世 尊 適 其 時 比 丘 眾 前 受 尊 敬恰 如 師 子 林 中 吼 為 諸 比 丘 說 教 法 ( 四 ○)一 ○ 一 六 阿 耆 多 具 金 色 光 9 光 明 圓 滿 如 太 陽猶 如 十 五 夜 滿 月 於 此 始 見 正 覺 者 ( 四 一 )一 ○ 一 七 彼 見 世 尊 之 肢 體 得 見 相 好 圓 滿 相彼 甚 欣 悅 立 一 面 意 向 世 尊 發 請 益 ( 四 二 )一 ○ 一 八 「 有 關 我 師 生 年 事 姓 與 特 相 請 示 我通 達 真 言 諸 內 容 婆 羅 門 師 教 幾 人 」 ( 四 三 )113


一 ○ 一 九 「 年 齡 一 百 二 十 歲 彼 姓 當 是 婆 和 利生 而 肢 體 有 三 相 彼 己 通 達 三 吠 陀 ( 四 四 )一 ○ 二 ○ 大 人 相 好 及 傳 說 通 達 語 彙 及 儀 軌五 百 弟 子 彼 教 授 通 達 自 法 之 極 致 」 ( 四 五 )五 彼 岸 道 品 一 序 偈--------------------------------------------------------------------------小 部 經 典 二二 七 九二 八 ○196 一 ○ 二 一 「 斷 愛 除 欲 最 上 人 彼 有 三 相 應 簡 別請 說 而 以 教 我 等 勿 使 我 等 生 疑 惑 」 ( 四 六 )一 ○ 二 二 「 彼 能 以 舌 覆 顏 面 兩 眉 中 間 有 白 毫彼 之 陰 處 隱 覆 被 三 相 如 斯 童 應 知 」 ( 四 七 )一 ○ 二 三 從 來 未 聞 來 問 者 今 竟 回 答 我 所 問一 切 諸 人 皆 感 激 合 掌 向 佛 靜 思 惟 : ( 四 八 )一 ○ 二 四 「 諸 天 乃 至 眾 梵 天 須 闍 之 夫 帝 釋 天我 等 意 中 發 質 問 向 誰 應 答 此 是 問 」 ( 四 九 )一 ○ 二 五 「 我 等 之 師 婆 和 利 遍 問 頂 與 頂 裂 智敬 請 世 尊 教 我 等 仙 人 請 除 我 等 疑 」 ( 五 ○)一 ○ 二 六 「 無 明 為 頂 應 須 知 信 心 正 念 及 禪 定欲 與 精 進 得 相 應 明 是 頂 裂 有 關 智 」 ( 五 一 )一 ○ 二 七 如 是 於 此 諸 學 童 發 起 感 激 大 狂 喜偏 袒 衣 服 羚 羊 皮 頭 面 頂 禮 佛 兩 足 ( 五 二 )一 ○ 二 八 「 彼 婆 羅 門 婆 和 利 乃 至 諸 弟 子 等 俱彼 等 踴 躍 心 歡 悅 頭 面 頂 禮 世 尊 足 」 ( 五 三 )一 ○ 二 九 「 彼 婆 羅 門 婆 和 利 乃 至 弟 子 共 安 樂學 童 汝 亦 應 如 是 獲 得 安 樂 且 長 壽 ( 五 四 )一 ○ 三 ○ 婆 和 利 以 及 汝 等 10 一 切 疑 問 悉 令 解汝 等 之 意 欲 須 問 莫 論 何 事 盡 可 問 」 ( 五 五 )一 ○ 三 一 由 正 覺 者 令 解 明 學 童 合 掌 而 旁 坐阿 耆 多 面 向 如 來 此 乃 第 一 之 請 問 ( 五 六 )序 偈 訖 。註 1 「 彼 岸 道 」(Parayana), ( 參 閱 南 傳 四 四 、 一 七 頁 追 記 。) 於 漢 譯 諸 文 獻 皆 為 音 譯 , 作 皮羅 延 、 婆 羅 延 , 波 羅 延 耶 ( 那 ?), 波 羅 衍 孥 等 。 於 漢 譯 中 所 出 波 羅 延 等 語 如 左 : 波 羅 延耶 阿 逸 多 所 問 : 雜 阿 含 三 四 五 經 ( 大 正 藏 二 、 九 五 b) 波 羅 延 富 鄰 尼 迦 所 問 : 雜 阿 含 九 八二 經 ( 大 正 藏 二 、 二 五 五 c), 波 羅 延 憂 陀 耶 所 問 : 雜 阿 含 九 八 三 經 ( 大 正 藏 二 、 二 五 六五 彼 岸 道 品 一 序 偈--------------------------------------------------------------------------小 部 經 典 二二 八 一二 八 二114


a), 波 羅 延 低 舍 彌 德 勒 所 問 : 雜 阿 含 一 一 六 四 經 ( 大 正 藏 二 、 三 一 ○b), 波 羅 延 經 : 坐禪 三 昧 經 卷 下 ( 大 正 藏 一 五 、 二 七 九 c), 波 羅 延 經 : 四 分 律 卷 五 四 ( 大 正 藏 二 二 、 九 六八 b), 波 羅 延 薩 遮 陀 舍 修 妒 路 : 十 誦 律 卷 二 五 ( 大 正 藏 二 三 , 一 八 一 b), 波 羅 延 : 毘 尼母 經 卷 三 ( 大 正 藏 二 四 、 八 一 八 a), 波 羅 延 經 阿 耆 陀 難 : 大 智 度 論 卷 三 ( 大 正 藏 二 五 、八 二 c), 波 羅 延 優 婆 尸 難 : 同 卷 四 ( 大 正 藏 二 五 , 八 五 b), 波 羅 延 經 : 同 卷 三 一 ( 大 正藏 二 五 、 二 九 五 c), 波 羅 衍 那 摩 納 婆 : 發 智 論 卷 一 ( 大 正 藏 二 六 、 九 一 八 c、 九 一 九 a),波 羅 衍 那 手 : 大 毘 婆 沙 論 卷 四 、 卷 一 三 七 ( 大 正 藏 二 七 、 一 七 a、 七 ○ 六 a), 波 羅 衍 孥摩 納 婆 : 同 卷 六 ( 大 正 藏 二 七 、 二 六 b 二 七 c), 波 羅 衍 孥 見 諦 經 : 同 卷 三 ○( 大 正 藏 二七 、 一 五 三 c), 波 羅 延 : 阿 毘 曇 毘 婆 沙 論 卷 二 、 卷 一 六 ( 大 正 藏 二 八 、 一 一 c、 一 一 八a), 波 羅 延 中 因 阿 氏 多 請 問 頌 : 瑜 伽 師 地 論 卷 一 九 ( 大 正 藏 三 ○、 三 八 六 c), 婆 羅 延經 : 成 實 論 卷 一 ( 大 正 藏 三 二 、 二 四 四 b), 波 羅 延 經 : 同 卷 一 二 ( 大 正 藏 三 二 、 三 三 九a)。2 原 無 此 序 偈 部 分 , 或 為 爾 後 基 於 傳 承 而 附 加 者 亦 未 可 知 。 蓋 本 品 之 古 註 釋 於 Culaniddesa,序 偈 部 分 之 語 句 亦 無 解 釋 。 與 此 部 分 之 偈 相 當 者 , 漢 譯 文 獻 中 並 無 所 見 , 此 或疑 為 其 他 部 派 容 有 與 此 全 然 不 同 之 序 偈 。 即 如 於 前 註 所 列 之 大 毘 婆 沙 論 卷 六 ( 大 正 藏 二七 、 二 六 b、 二 七 c) 中 有 與 波 羅 衍 那 摩 納 婆 之 問 答 三 偈 ; 又 發 智 論 卷 一 ( 大 正 藏 二 六 、九 一 八 c、 九 一 九 a) 亦 有 同 樣 之 二 偈 ; 又 坐 禪 三 昧 經 卷 下 ( 大 正 藏 一 五 、 二 七 九 c) 與波 羅 延 經 中 所 說 亦 有 如 上 所 揭 之 偈 相 似 之 一 偈 。 但 此 等 三 偈 並 未 見 有 相 當 於 巴 利 文 偈 。 此或 想 係 於 有 部 波 羅 延 經 序 偈 之 有 所 存 ; 尤 以 有 部 等 所 傳 之 波 羅 延 經 其 本 文 與 巴 利 文 所 傳多 容 或 稍 有 相 異 之 點 , 而 巴 利 文 所 無 之 右 列 三 偈 , 或 為 有 部 之 波 羅 延 經 本 文 中 之 偈 頌 。其 次 , 此 序 偈 之 說 明 , 更 補 足 說 明 之 因 緣 故 事 , 依 註 書 其 概 要 如 下 : 於 宿 世 植 有 善 根之 婆 和 利 婆 羅 門 , 依 其 功 德 生 為 憍 薩 羅 國 波 斯 匿 王 父 王 之 帝 師 之 子 , 彼 由 過 去 世 因 緣 , 有十 六 人 之 婆 羅 門 為 弟 子 。 其 十 六 人 各 有 弟 子 千 人 , 婆 和 利 之 弟 子 與 其 徒 合 計 有 一 萬 六 千 餘人 ,( 此 一 萬 六 千 人 說 恐 非 歷 史 事 實 , 或 係 傳 說 之 說 明 而 已 。 事 實 如 一 ○ 二 ○ 偈 為 五 百 人之 徒 弟 , 此 點 註 書 與 本 經 矛 盾 )。 波 斯 匿 王 即 位 後 , 波 和 利 為 帝 師 , 大 受 王 之 尊 信 。 後 彼發 願 出 家 , 請 於 國 王 而 未 蒙 允 許 。 經 再 三 請 求 , 王 遂 於 得 以 朝 夕 會 見 , 而 許 住 王 園 內 , 始承 諾 出 家 。 婆 和 利 與 一 萬 六 千 徒 眾 共 同 出 家 , 住 於 王 園 。 但 與 徒 眾 之 間 , 不 能 精 進 修 行 ,其 後 乃 率 徒 眾 出 , 憍 薩 羅 國 , 往 南 方 案 達 羅 地 方 為 結 髮 苦 行 者 精 進 修 行 。五 彼 岸 道 品 一 序 偈--------------------------------------------------------------------------小 部 經 典 二二 八 三二 八 四3 由 人 民 收 穫 而 施 捨 。4 本 偈 後 本 被 引 用 於 UdA.P.10。5 以 下 至 一 ○○ 八 偈 之 二 偈 半 與 一 一 二 四 偈 、 一 一 二 五 偈 同 。6 「 瞿 那 墮 」(Gonaddha) 指 哥 達 城 (Godha-pura)。7 「 卑 地 寫 」(Vedisa) 阿 槃 提 (Avanti) 國 之 城 市 。8 「 入 舍 衛 城 」, 彼 等 十 六 人 聞 世 尊 住 舍 衛 城 , 由 南 方 向 西 行 轉 向 北 方 達 舍 衛 城 。 時 世 尊 已 去王 舍 城 。 彼 等 更 追 蹤 由 舍 衛 城 東 行 向 南 方 摩 褐 陀 國 。9 「 金 色 之 光 」(Pita-ramsim), 於 底 本 作 vita-ramsi( 無 光 ), Cula-nid desa 作 vita-ram115


sm, 今 從 Trenchner 之 所 示 。10 本 偈 以 些 少 之 不 同 被 引 用 於 DA.I,P.155;MA.II,P.274;SnA.P.230。二 阿 耆 多 學 童 所 問 1一 ○ 三 二 尊 者 阿 耆 多 曰 :2「 因 何 世 間 有 五 蓋 因 何 世 間 無 光 輝何 以 世 間 有 染 著 何 以 言 是 大 怖 畏 」 ( 一 )一 ○ 三 三 世 尊 宣 曰 :「 阿 耆 多 3世 間 緣 無 明 有 蓋 慳 吝 放 逸 故 無 輝我 言 熱 望 起 染 著 苦 是 世 間 大 怖 畏 」 ( 二 )198 一 ○ 三 四 尊 者 阿 耆 多 曰 :4 「 煩 惱 流 遍 一 切 處云 何 其 流 成 遮 障 流 之 防 護 請 語 我依 何 其 流 得 閉 塞 ?」 ( 三 )一 ○ 三 五 世 尊 曰 :「 阿 耆 多 5 世 間 所 有 煩 惱 流其 流 遮 障 是 為 念 流 之 防 護 我 語 汝依 慧 此 等 使 閉 塞 」 ( 四 )五 彼 岸 道 品 二 阿 耆 多 學 童 所 問--------------------------------------------------------------------------小 部 經 典 二二 八 五二 八 六一 ○ 三 六 尊 者 阿 耆 多 曰 :6 「 慧 與 念 及 名 與 色如 何 情 形 可 湮 滅 我 今 以 此 問 世 尊[ 請 佛 世 尊 ] 為 我 說 」 ( 五 )一 ○ 三 七 「 汝 阿 耆 多 如 斯 問 7 我 今 語 汝 其 因 由識 滅 既 已 名 色 滅 此 處 慧 念 名 色 滅 」 ( 六 )一 ○ 三 八 「 一 切 諸 法 察 悟 者 8 及 此 凡 夫 諸 有 學彼 等 之 動 作 行 道 我 問 智 者 請 語 我 」 ( 七 )一 ○ 三 九 「 諸 欲 不 可 以 貪 求 9 心 意 混 濁 不 可 有於 一 切 法 之 善 巧 有 念 比 丘 應 普 行 」 ( 八 )阿 耆 多 學 童 所 問 訖註 1 於 註 所 示 : 本 經 為 阿 耆 多 經 (Ajta-sutta)。 本 經 各 偈 語 句 之 逐 字 解 釋 , 可 參 見 Culaniddesa(暹 邏 本 )PP.8-32。2 本 偈 被 引 用 於 Netti.P.10;P.70。 以 下 本 經 之 八 偈 , 其 全 部 相 似 之 偈 , 在 瑜 伽 師 地 論 卷 一九 ( 大 正 藏 三 ○、 三 八 六 b 以 下 ) 波 羅 延 經 中 , 被 應 用 作 為 因 阿 氏 多 所 請 問 頌 。 在 此 引 用中 更 又 插 入 於 一 ○ 三 七 偈 與 一 ○ 三 八 偈 之 間 並 有 一 一 一 ○ 偈 與 一 一 一 一 偈 之 相 似 二 偈 。又 阿 耆 多 在 請 問 本 偈 之 時 , 尚 非 佛 教 徒 , 故 「 尊 者 阿 耆 多 曰 」 尊 者 之 稱 呼 , 似 不 太 適 宜 。 但116


在 彼 岸 道 品 成 立 為 經 典 , 佛 教 徒 則 深 為 喜 誦 , 此 時 阿 耆 多 為 已 得 阿 羅 漢 果 之 長 老 , 故 稱 尊者 阿 耆 多 。 在 以 下 各 經 中 亦 同 作 如 此 尊 稱 。3 本 經 被 引 用 於 Netti.P.11;P.70。4 次 二 偈 被 引 用 於 Netti.P.12f;P.71。 與 此 二 偈 相 當 之 偈 , 可 見 大 毘 婆 沙 論 卷 七 三 ( 大 正藏 二 七 、 三 七 九 b), 阿 毘 曇 毘 婆 沙 論 卷 三 九 ( 大 正 二 八 、 二 八 五 b), 婆 沙 論 卷 六 ( 大正 藏 二 、 八 、 四 五 四 c 以 下 )。5 本 偈 被 引 用 於 Vm. P.7;MA.I. P.22;SA.II, P.253;SnA. P.8;PtsA I, P.14;DhsA. P.351等 。 與 本 偈 相 當 之 偈 , 可 參 見 大 毘 婆 沙 論 卷 四 四 ( 大 正 藏 二 七 、 二 三 ○b), 阿 毘 曇 毗 婆沙 論 卷 二 四 ( 大 正 藏 二 八 、 一 七 七 b)。6 次 二 偈 被 引 用 於 Netti.P.14; P.17。7 次 三 偈 被 引 用 於 Netti.P.17。五 彼 岸 道 品 二 阿 耆 多 學 童 所 問--------------------------------------------------------------------------小 部 經 典 二二 八 七二 八 八8 本 偈 被 引 用 於 S.II, P.47; P.49; P.50;DhpA. III, P.228; JA.IV, P.260 等 。 本 偈 前 半 被 引用 於 SnA.P.124。 與 本 偈 相 當 之 偈 , 可 見 雜 阿 含 三 四 五 經 ( 大 正 藏 二 、 九 五 b), 大 智 度論 卷 三 ( 大 正 藏 二 五 、 八 二 c); 在 大 智 度 論 則 成 為 由 波 羅 延 經 阿 耆 陀 難 之 所 引 。9 本 偈 被 引 用 於 Netti.P.21。三 帝 須 彌 勒 學 童 所 問 1199 一 ○ 四 ○ 尊 者 帝 須 彌 勒 曰 :「 誰 於 此 世 為 滿 足 誰 於 此 世 不 動 貪誰 能 知 達 於 兩 端 2 慧 智 不 著 於 中 端世 間 誰 謂 是 大 人 誰 能 於 茲 超 縫 愛 」 ( 一 )一 ○ 四 一 世 尊 曰 :「 彌 勒於 諸 欲 中 具 梵 行 遠 離 渴 愛 常 有 念比 丘 寂 滅 察 悟 法 於 彼 心 中 不 動 貪 ( 二 )一 ○ 四 二 彼 能 知 達 於 兩 端 3 不 著 中 端 以 智 慧我 即 言 彼 是 大 人 彼 能 於 茲 超 縫 愛 」 ( 三 )帝 須 彌 勒 學 童 所 問 訖 。註 1 於 註 所 示 : 本 經 為 帝 須 彌 勒 經 (Tissametteya-sutta)。 本 經 各 偈 語 句 之 逐 字 解 釋 , 可 見Cula-niddesa( 暹 邏 本 )PP.33-41。2 以 下 四 句 被 引 用 於 A.III,P.399;P.401, 與 之 相 當 之 偈 , 可 參 見 雜 阿 含 一 一 六 四 經 ( 大 正 藏二 、 三 一 ○b)。3 本 偈 與 前 註 同 。117


四 富 那 迦 學 童 所 問 1一 ○ 四 三 尊 者 富 那 迦 曰 :「 世 尊 不 動 見 根 本 我 今 前 來 欲 請 問五 彼 岸 道 品 四 富 那 迦 學 童 所 問--------------------------------------------------------------------------小 部 經 典 二二 八 九二 九 ○200 為 何 仙 人 剎 帝 利 2 婆 羅 門 與 諸 人 等廣 為 諸 天 行 供 養 我 請 尊 師 為 我 語 」 ( 一 )一 ○ 四 四 世 尊 曰 :「 富 那 迦此 等 仙 人 剎 帝 利 婆 羅 門 與 諸 人 等廣 為 諸 天 行 供 養 富 那 迦 彼 望 人 天富 那 迦 彼 望 人 天 ( 二 )一 ○ 四 五 尊 者 富 那 迦 曰 : 「 諸 仙 人 與 剎 帝 利婆 羅 門 與 諸 人 等 廣 為 諸 天 行 供 養彼 等 供 養 不 放 逸 果 能 得 度 生 老 否我 請 世 尊 為 我 語 」 ( 三 )一 ○ 四 六 世 尊 曰 :「 富 那 迦希 望 讚 歎 望 獻 供 熱 望 諸 欲 緣 利 得彼 等 供 養 有 貪 染 我 言 不 能 度 死 生 」 ( 四 )201 一 ○ 四 七 尊 者 富 那 迦 曰 :「 供 養 不 能 度 生 老 然 而 天 界 與 人 界何 人 供 養 度 生 老 我 請 尊 師 為 我 語 」 ( 五 )一 ○ 四 八 世 尊 曰 :「 富 那 迦洞 察 彼 此 諸 狀 態 3 世 間 不 動 何 等 貪無 苦 無 求 寂 無 煙 我 言 彼 度 生 與 老 」 ( 六 )富 那 迦 學 童 所 問 訖 。註 1 於 註 所 示 : 本 經 為 富 迦 那 經 (Punnaka-sutta)。 本 經 各 偈 語 句 之 逐 字 解 釋 , 可 參 Cula-niddesa( 暹 邏 本 )PP.42-66。2 以 下 三 句 與 四 五 八 偈 前 半 同3 本 偈 被 引 用 於 A.I,OP.133; A.II,P.45f。 與 本 偈 相 當 之 偈 , 可 參 見 雜 阿 含 九 八 二 經 ( 大 正藏 二 、 二 五 五 c)。五 彼 岸 道 品 四 富 那 迦 學 童 所 問--------------------------------------------------------------------------小 部 經 典 二二 九 一二 九 二118


五 彌 多 求 學 童 所 問 1一 ○ 四 九 尊 者 彌 多 求 曰 :「 我 請 尊 師 為 我 語 憶 尊 師 吠 陀 達 人世 間 所 有 多 種 苦 果 由 何 處 生 起 者 」 ( 一 )202 一 ○ 五 ○ 世 尊 曰 :「 彌 多 求苦 之 發 生 汝 問 我 我 隨 知 解 今 語 汝於 此 世 間 種 種 苦 2 皆 依 因 緣 所 發 生 ( 二 )一 ○ 五 一 愚 者 自 為 作 依 所 屢 屢 近 苦 不 自 知隨 觀 苦 之 生 發 起 如 實 知 苦 勿 作 依 」 ( 三 )一 ○ 五 二 「 我 請 尊 師 示 我 等 更 有 其 他 問 尊 師生 老 瀑 流 愁 悲 泣 彼 諸 賢 者 如 何 渡此 法 尊 師 如 實 知 唯 願 牟 尼 為 我 說 」 ( 四 )一 ○ 五 三 世 尊 曰 :「 彌 多 求此 法 現 世 無 雜 言 此 法 我 今 以 告 汝如 實 知 法 行 有 念 可 度 世 間 諸 愛 著 ( 五 )一 ○ 五 四 「 大 仙 說 此 最 上 法 得 聞 此 法 心 歡 喜如 實 知 法 行 有 念 可 度 世 間 諸 愛 著 」 ( 六 )一 ○ 五 五 世 尊 曰 :「 彌 多 求上 下 縱 橫 及 於 中 汝 善 知 解 一 切 物203 汝 對 此 等 喜 執 著 識 除 捨 棄 不 住 立 」 ( 七 )一 ○ 五 六 如 斯 比 丘 無 執 著 既 住 有 念 不 放 逸捨 棄 生 老 愁 悲 泣 如 是 知 者 苦 捨 斷 」 ( 八 )一 ○ 五 七 「 大 仙 此 語 我 歡 喜 瞿 曇 善 告 無 餘 依世 尊 確 已 捨 斷 苦 此 法 尊 師 如 實 知 ( 九 )一 ○ 五 八 牟 尼 尊 師 懇 教 誡 人 人 捨 斷 諸 苦 否我 禮 尊 師 如 龍 象 世 尊 懇 切 教 誡 我 」 ( 一 ○)一 ○ 五 九 「 吠 陀 達 人 婆 羅 門 34 無 所 有 不 著 欲 有五 彼 岸 道 品 五 彌 多 求 學 童 所 問--------------------------------------------------------------------------小 部 經 典 二二 九 三二 九 四確 度 瀑 流 無 疑 惑 度 登 彼 岸 無 心 栽 ( 一 一 )一 ○ 六 ○ 如 斯 知 者 達 吠 陀 對 諸 種 有 遣 去 著204 無 苦 無 求 彼 離 愛 我 言 彼 已 度 生 老 」 ( 一 二 )彌 多 求 學 童 所 問 訖 。註 1 依 註 所 示 : 本 經 為 彌 多 求 經 (Mettagu-sutta)。 本 經 各 偈 語 句 之 逐 字 解 釋 , 可 見 Culaniddesa(暹 邏 本 )PP.67-107。119


2 此 半 偈 及 次 偈 與 七 二 八 偈 同 。3 本 偈 前 半 被 引 用 於 NA. I, P.173。4 「 吠 陀 達 人 」 為 得 須 陀 洹 道 等 四 聖 道 智 之 行 者 。六 度 多 迦 學 童 所 問 1一 ○ 六 一 尊 者 度 多 迦 曰 :「 我 請 尊 師 為 我 語 尊 師 之 語 我 期 望我 聞 尊 師 說 法 聲 自 己 寂 滅 學 涅 槃 」 ( 一 )一 ○ 六 二 世 尊 曰 :「 度 多 迦然 茲 佛 教 於 有 智 如 是 有 念 須 誠 心由 我 得 聞 [ 說 法 ] 聲 自 己 寂 滅 學 涅 槃 」 ( 二 )一 ○ 六 三 「 我 於 天 人 諸 世 界 2 見 無 所 有 婆 羅 門禮 拜 尊 師 普 眼 者 由 諸 疑 惑 我 度 脫 」 ( 三 )一 ○ 六 四 「 我 於 任 何 疑 惑 者 3 無 能 使 彼 得 度 脫 4但 汝 了 知 最 勝 法 如 斯 汝 可 度 瀑 流 」 ( 四 )一 ○ 六 五 「 梵 者 悲 愍 我 識 知 為 我 教 授 遠 離 法205 恰 如 虛 空 無 障 礙 於 茲 寂 靜 行 無 依 」 ( 五 )一 ○ 六 六 世 尊 曰 :「 度 多 迦 5於 茲 現 世 無 雜 言 得 寂 靜 法 我 告 汝如 實 知 彼 行 有 念 可 度 世 間 諸 愛 著 」 ( 六 )五 彼 岸 道 品 六 度 多 迦 學 童 所 問--------------------------------------------------------------------------小 部 經 典 二二 九 五二 九 六一 ○ 六 七 「 大 仙 語 我 最 上 寂 我 聞 此 法 心 歡 喜如 實 知 彼 行 有 念 可 度 世 間 諸 愛 著 」 ( 七 )一 ○ 六 八 世 尊 曰 :「 度 多 迦上 下 縱 橫 及 於 中 汝 善 知 解 一 切 物於 世 得 知 此 為 著 悉 於 諸 有 勿 為 愛 ( 八 )度 多 迦 學 童 所 問 訖 。註 1 於 註 所 示 : 本 經 為 度 多 迦 經 (Dhotaka-sutta)。 本 經 各 偈 語 句 之 逐 字 解 釋 , 可 參 見 Culaniddesa(暹 邏 本 ) PP.108-125。2 本 偈 與 次 偈 之 相 當 之 偈 , 可 參 見 大 毘 婆 沙 論 卷 七 八 ( 大 正 藏 二 七 、 四 ○ 一 b), 阿 毘 曇 毘婆 沙 論 卷 四 ○( 大 正 藏 二 八 、 二 九 九 b 以 下 ), 鞞 婆 沙 論 卷 八 ( 大 正 藏 二 八 、 四 七 二 c)。3 本 偈 被 引 用 於 MNd.P.32;KV.P.194。 於 成 實 論 卷 一 ( 大 正 藏 三 二 、 二 四 四 b) 婆 羅 延經 中 作 為 佛 言 引 用 本 偈 之 相 當 偈 。120


4「 無 能 」(na sahissami), 底 本 作 nagamissami 今 從 異 本 。 於 Cula-niddesa 有 na samissimi,解 釋 為 「 無 能 」。5 以 下 三 偈 被 引 用 於 Netti P.166。七 優 波 私 婆 學 童 所 問 1一 ○ 六 九 尊 者 優 波 私 婆 曰 :「 世 尊 我 獨 無 依 止 不 能 渡 越 大 瀑 流普 眼 者 為 所 依 止 度 瀑 流 緣 為 我 語 」 ( 一 )一 ○ 七 ○ 世 尊 曰 :「 優 波 私 婆無 所 有 處 具 念 觀 依 無 所 有 為 非 有206 斷 欲 離 惑 愛 滅 盡 晝 夜 觀 察 渡 瀑 流 」 ( 二 )一 ○ 七 一 尊 者 優 波 私 婆 曰 :「 離 貪 一 切 之 諸 欲 捨 他 依 止 無 所 有信 解 第 一 想 解 脫 無 所 有 處 不 退 去五 彼 岸 道 品 七 優 波 私 婆 學 童 所 問--------------------------------------------------------------------------小 部 經 典 二二 九 七二 九 八彼 處 是 否 可 住 立 」 ( 三 )一 ○ 七 二 世 尊 曰 :「 優 波 私 婆離 貪 一 切 之 諸 欲 捨 他 依 止 無 所 有信 解 第 一 想 解 脫 無 所 有 處 不 退 去汝 於 其 處 可 住 立 」 ( 四 )一 ○ 七 三 「 無 所 有 處 不 退 去 其 處 多 年 可 住 立彼 解 脫 處 得 清 涼 如 斯 識 者 亡 滅 否 」2 ( 五 )一 ○ 七 四 世 尊 曰 :「 優 婆 私 婆 3猶 如 強 風 吹 飛 火 不 入 火 數 焰 滅 沒207 牟 尼 名 身 之 解 脫 不 入 識 數 而 滅 沒 」 ( 六 )一 ○ 七 五 「 彼 所 滅 沒 或 非 有 4 或 是 常 恆 而 無 病唯 願 牟 尼 示 解 說 此 法 尊 師 如 實 知 」 ( 七 )一 ○ 七 六 世 尊 曰 :「 優 波 私 婆滅 沒 無 有 非 有 量 依 此 彼 言 有 非 有彼 無 有 此 煩 惱 焰 一 切 諸 法 破 壞 時一 切 語 路 亦 破 壞 」 ( 八 )優 波 私 婆 學 童 所 問 訖 。註 1 於 註 所 示 : 本 經 為 優 波 私 婆 經 (Upasiva-sutta)。 本 經 各 偈 語 句 之 逐 字 解 釋 , 可 參 見 Cul121


a-niddesa( 暹 邏 本 )PP.126-141。2「 可 亡 滅 耶 」(cavetha), 底 本 Cula-niddesa 為 bhavetha( 存 在 ) 此 意 當 亦 可 通 , 今 為 更明 瞭 故 , 則 從 異 本 。3 本 偈 被 引 用 於 DA.II, P.514。4 次 之 二 偈 與 其 相 當 之 偈 , 出 於 大 智 度 論 卷 四 ( 大 正 藏 二 五 、 八 五 b), 為 波 羅 延 經 之 所 引 。八 難 陀 學 童 所 問 1一 ○ 七 七 尊 者 難 陀 曰 :五 彼 岸 道 品 八 難 陀 學 童 所 問--------------------------------------------------------------------------小 部 經 典 二二 九 九三 ○○「 世 間 曾 有 諸 牟 尼 此 事 如 何 語 眾 人知 生 起 者 為 牟 尼 或 起 活 命 為 牟 尼 」 ( 一 )一 ○ 七 八 「 諸 善 巧 者 所 依 見 依 聞 依 智 均 不 說208 無 苦 無 求 破 煩 惱 如 此 行 者 為 牟 尼 」 ( 二 )一 ○ 七 九 尊 者 難 陀 曰 :「 此 等 外 受 婆 羅 門 依 見 依 聞 說 有 淨依 戒 勤 行 亦 說 淨 或 由 多 種 言 有 淨各 自 之 見 為 禁 制 2 此 行 果 度 生 老 否我 請 尊 師 為 我 語 」 ( 三 )一 ○ 八 ○ 世 尊 曰 :「 難 陀此 等 沙 門 婆 羅 門 依 見 依 聞 說 有 淨依 戒 勤 行 亦 說 淨 更 依 多 種 言 有 淨彼 等 之 見 為 禁 制 此 行 生 老 不 得 度 」 ( 四 )一 ○ 八 一 尊 者 難 陀 曰 :「 此 等 沙 門 婆 羅 門 依 見 依 聞 說 有 淨209 依 戒 勤 行 亦 說 淨 更 依 多 種 言 有 淨彼 等 不 能 渡 瀑 流 然 而 天 界 及 人 界結 果 誰 度 生 與 老 我 今 敬 請 問 尊 師惟 求 尊 師 以 教 我 」 ( 五 )一 ○ 八 二 世 尊 曰 :「 難 陀一 切 沙 門 婆 羅 門 我 非 謂 受 生 老 蓋一 切 見 聞 覺 戒 行 此 多 種 種 皆 須 捨遍 知 渴 愛 無 漏 者 我 稱 彼 等 渡 瀑 流 」 ( 六 )一 ○ 八 三 「 大 仙 此 語 我 歡 喜 瞿 曇 善 說 無 有 依一 切 見 聞 覺 戒 行 此 多 種 種 皆 須 捨122


遍 知 渴 愛 無 漏 者 以 言 彼 等 度 瀑 流 」 ( 七 )難 陀 學 童 所 問 訖 。五 彼 岸 道 品 八 難 陀 學 童 所 問--------------------------------------------------------------------------小 部 經 典 二三 ○ 一三 ○ 二註 1 於 註 釋 中 稱 本 經 為 難 陀 經 (Nanda-sutta)。 本 經 各 偈 語 句 之 逐 字 解 釋 , 可 參 見 Culaniddesa(暹 邏 本 )PP.142-160。2 禁 制 (Yata), 底 本 為 Yatha, 今 從 Cula-niddesa。九 醯 摩 迦 學 童 所 問 1一 ○ 八 四 尊 者 醯 摩 迦 曰 :「 以 前 諸 人 為 我 說 2 有 如 斯 者 應 如 斯人 云 亦 云 受 賣 說 如 此 只 有 增 妄 想 ( 一 )一 ○ 八 五 彼 等 之 說 我 不 喜 然 而 牟 尼 我 尊 師請 說 破 除 愛 欲 法為 欲 知 此 行 有 念可 使 我 等 度 愛 著 」 ( 二 )一 ○ 八 六 「 醯 摩 迦 見 聞 覺 識 對 此 愛 色 不 貪 著除 法 欲 貪 無 欲 求 此 是 不 死 涅 槃 句 ( 三 )一 ○ 八 七 有 念 即 此 得 了 知 現 世 善 得 寂 滅 所人 人 於 常 成 寂 靜 能 度 世 間 諸 愛 著 」 ( 四 )醯 摩 迦 學 童 所 問 訖 。註 1 於 註 所 示 : 本 經 為 醯 摩 迦 經 (Hemaka-sutta)。 本 經 各 偈 語 句 之 逐 字 解 釋 , 可 見 Culaniddesa(暹 邏 本 )PP.161-168。2 本 偈 與 一 一 三 五 偈 同 。一 ○ 刀 提 耶 學 童 所 問 1一 ○ 八 八 尊 者 刀 提 耶 曰 :「 諸 欲 之 住 不 存 在 渴 愛 之 欲 亦 無 存且 度 眾 人 之 疑 惑 斯 人 如 何 有 解 脫 」 ( 一 )五 彼 岸 道 品 一 ○ 刀 提 耶 學 童 所 問--------------------------------------------------------------------------三 ○ 三123


小 部 經 典 二三 ○ 四211 一 ○ 八 九 世 尊 曰 :「 刀 提 耶諸 欲 之 住 不 存 在 渴 愛 之 欲 亦 無 存且 度 眾 人 諸 疑 惑 斯 人 別 無 有 解 脫 」 ( 二 )一 ○ 九 ○ 「 無 意 樂 者 或 意 樂 具 慧 或 依 慧 計 度我 欲 如 實 知 牟 尼 普 眼 者 請 為 我 說 」 ( 三 )一 ○ 九 一 「 彼 無 意 樂 或 意 樂 具 慧 或 非 慧 計 度無 所 有 不 著 欲 有 牟 尼 已 得 如 斯 識 」 ( 四 )刀 提 耶 學 童 所 問 訖 。註 1 註 釋 書 稱 本 經 為 刀 提 耶 經 (Todeyya-sutta)。 本 經 各 偈 語 句 之 逐 字 解 釋 , 可 參 見 Culaniddesa( 暹 邏 本 )PP.169-175。一 一 劫 波 學 童 所 問 1一 ○ 九 二 尊 者 劫 波 曰 :「 怖 畏 瀑 流 之 生 時 實 是 如 在 湖 沼 中戰 勝 老 死 諸 人 等世 尊 示 我 之 洲 渚而 且 此 苦 不 更 有 牟 尼 世 尊 為 我 說 」 ( 一 )212 一 ○ 九 三 世 尊 曰 :「 劫 波怖 畏 瀑 流 之 生 時實 是 如 在 湖 沼 中戰 勝 老 死 諸 人 等 劫 波 我 告 汝 洲 渚 ( 二 )一 ○ 九 四 無 所 有 者 無 取 著 此 即 不 外 於 洲 渚我 以 滅 盡 於 老 死 是 故 我 說 為 涅 槃 ( 三 )一 ○ 九 五 有 念 了 知 此 大 法 人 人 現 世 得 寂 滅彼 等 不 隨 魔 力 行 彼 等 不 為 從 魔 者 」 ( 四 )劫 波 學 童 所 問 終 。五 彼 岸 道 品 一 一 劫 波 學 童 所 問--------------------------------------------------------------------------小 部 經 典 二三 ○ 五三 ○ 六註 1 註 釋 書 稱 本 經 為 劫 波 經 (Kappa-sutta)。 本 經 各 偈 語 句 之 逐 字 解 釋 , 可 見 Cula-niddesa( 暹 邏 本 )PP.176-186。一 二 闍 都 乾 耳 學 童 所 問 1124


一 ○ 九 六 尊 者 闍 都 乾 耳 曰 :「 我 聞 雄 者 不 欲 欲 我 問 無 欲 渡 瀑 流具 眼 者 語 寂 靜 句 世 尊 如 真 為 我 說 ( 一 )一 ○ 九 七 太 陽 威 光 勝 大 地 世 尊 住 於 勝 諸 欲廣 慧 示 我 少 慧 者為 說 大 法 我 識 知捨 斷 此 世 生 與 老 」 ( 二 )213 一 ○ 九 八 世 尊 曰 :「 闍 都 乾 耳調 伏 諸 欲 無 貪 求既 得 出 離 見 安 穩所 有 執 取 皆 捨 離 何 物 於 汝 亦 勿 存 ( 三 )一 ○ 九 九 過 去 煩 惱 使 涸 竭 未 來 何 物 亦 非 有若 於 中 處 汝 不 執 寂 滅 而 修 所 當 行 ( 四 )一 一 ○○ 普 對 名 色 之 貪 求 遠 離 彼 者 婆 羅 門彼 已 不 為 死 左 右 所 有 諸 漏 皆 滅 無 」 ( 五 )闍 都 乾 耳 學 童 所 問 訖 。註 1 註 釋 書 稱 本 經 為 闍 都 乾 耳 經 (Jatukanni-sutta)。 本 經 各 偈 語 句 之 逐 字 解 釋 , 可 參 見 Cula-niddesa( 暹 邏 本 )PP.187-196。一 三 跋 陀 羅 浮 陀 學 童 所 問一 一 ○ 一 尊 者 跋 陀 羅 浮 陀 :「 捨 棄 窟 宅 斷 渴 愛 不 動 喜 捨 渡 瀑 流五 彼 岸 道 品 一 三 跋 陀 羅 浮 陀 學 童 所 問--------------------------------------------------------------------------小 部 經 典 二三 ○ 七三 ○ 八捨 除 計 度 得 解 脫 請 問 龍 象 善 慧 者 ( 一 )一 一 ○ 二 期 望 雄 者 尊 師 說 由 諸 各 方 人 來 集願 請 尊 師 為 解 說 尊 師 如 所 知 法 者 」 ( 二 )一 一 ○ 三 世 尊 曰 :「 跋 陀 羅 浮 陀上 下 縱 橫 及 於 中調 伏 一 切 諸 取 愛214 人 於 世 間 若 有 取 所 有 諸 魔 隨 於 人 ( 三 )一 一 ○ 四 知 解 比 丘 是 有 念 不 取 世 間 任 何 物死 之 領 域 愛 著 者 有 取 有 情 如 斯 觀 」 ( 四 )跋 陀 羅 浮 陀 學 童 所 問 訖 。註 1 註 釋 書 中 稱 本 經 為 跋 陀 羅 浮 陀 經 (Bhadravudha-sutta) 本 經 各 偈 語 句 之 逐 字 解 釋 , 可見 Cula-niddesa( 暹 邏 本 )PP.197-206。125


一 四 優 陀 耶 學 童 所 問 1一 一 ○ 五 尊 者 優 陀 耶 曰 :「 離 塵 靜 慮 作 已 辦 成 無 漏 一 切 諸 法已 到 達 彼 岸 世 尊為 此 而 來 我 有 問破 壞 無 明 狀 如 何 了 知 解 脫 請 告 我 」 ( 一 )一 一 ○ 六 世 尊 曰 :「 優 陀 耶 2愛 欲 以 及 憂 兩 者 皆 捨 斷必 除 棄 昏 沈 後 悔 遮 亦 除 」 ( 二 )一 一 ○ 七 念 捨 之 清 淨 前 行 法 思 擇破 壞 無 明 狀 言 了 知 解 脫 」 ( 三 )215 一 一 ○ 八 「 云 何 有 結 縛 3 云 何 得 運 行捨 斷 任 何 物 言 有 涅 槃 否 」 ( 四 )一 一 ○ 九 「 喜 是 世 間 縛 尋 以 運 行 此五 彼 岸 道 品 一 四 優 陀 耶 學 童 所 問--------------------------------------------------------------------------小 部 經 典 二三 ○ 九三 一 ○渴 愛 之 捨 斷 是 言 有 涅 槃 」 ( 五 )一 一 一 ○ 「 云 何 行 有 念 4 止 滅 一 切 識我 來 問 世 尊 欲 聞 尊 師 語 」 ( 六 )一 一 一 一 「 受 之 於 內 外 不 為 生 歡 喜如 是 行 有 念 止 滅 一 切 識 」 ( 七 )優 陀 耶 學 童 所 問 訖 。註 1 依 註 所 示 ; 稱 本 經 為 優 陀 耶 經 (Udaya-sutta)。 本 經 各 偈 語 句 之 逐 字 解 釋 , 可 見 Culaniddesa( 暹 邏 本 )PP.207-220。2 以 下 二 偈 被 引 用 於 A.I,P.134。 與 此 二 偈 相 當 之 偈 可 參 見 雜 阿 含 七 八 三 經 ( 大 正 藏 二五 六 a)。3 以 下 二 偈 亦 出 於 S.I,P.39。 相 當 於 漢 譯 之 偈 , 可 參 見 雜 阿 含 一 ○ 一 ○ 經 ( 大 正 藏 二 、 二 六四 b), 別 譯 雜 阿 含 二 三 七 經 ( 大 正 二 、 四 五 九 b)。4 以 下 二 偈 相 當 於 瑜 伽 師 地 論 卷 一 九 ( 大 正 藏 三 ○、 三 八 六 b 以 下 )。一 五 布 沙 羅 學 童 所 問 1一 一 一 二 尊 者 布 沙 羅 曰 :126


「 說 示 過 去 事 不 動 斷 疑 惑達 人 至 彼 岸 ( 佛 ) 是 故 我 來 問 ( 一 )一 一 一 三 無 有 諸 色 想 2 捨 斷 一 切 身無 內 亦 無 外 不 見 有 何 物我 來 詣 謹 問 智 者 釋 迦 佛斯 人 更 何 導 」 ( 二 )216 一 一 一 四 世 尊 曰 :「 布 沙 羅一 切 之 識 住 如 來 立 通 達知 有 情 止 住 解 脫 之 至 趣 ( 三 )一 一 一 五 知 無 所 有 之 來 處 彼 知 喜 貪 是 結 縛五 彼 岸 道 品 一 五 布 沙 羅 學 童 所 問--------------------------------------------------------------------------小 部 經 典 二三 一 一三 一 二如 斯 知 達 已 之 後無 所 有 處 是 無 常住 此 梵 行 婆 羅 門 有 此 如 實 之 真 智 」 ( 四 )布 沙 羅 學 童 所 問 訖 。註 1 註 釋 書 稱 本 經 為 布 沙 羅 經 (Posala-Sutta)。 本 經 各 偈 語 句 之 逐 字 解 釋 , 可 見 Cula-niddesa( 暹 邏 本 )PP.221-234。2 與 本 偈 相 當 之 偈 , 可 參 見 大 毘 婆 沙 論 卷 四 、 卷 一 三 七 ( 大 正 藏 二 七 、 一 七 a、 七 ○ 六 a),阿 毘 婆 沙 論 卷 二 ( 大 正 藏 二 八 、 一 一 c)、 成 實 論 卷 一 二 ( 大 正 藏 三 二 、 三 三 九 a)。一 六 莫 伽 羅 闍 學 童 所 問 1一 一 一 六 尊 者 莫 伽 羅 闍 曰 :「 我 曾 兩 次 問 世 尊 具 眼 者 未 作 解 說然 今 發 問 第 三 次 天 仙 解 說 令 我 聞 ( 一 )一 一 一 七 此 世 界 或 他 世 界 諸 天 以 及 梵 天 界尊 師 瞿 曇 有 名 聲 竟 無 了 知 尊 師 見 2 ( 二 )217 一 一 一 八 如 斯 優 越 之 見 者 3 因 欲 欲 問 我 前 來如 何 觀 察 世 間 者 死 王 如 何 能 不 見 」 ( 三 )一 一 一 九 「 莫 伽 羅 闍 常 有 念 4 汝 須 打 破 自 我 見觀 察 世 間 皆 是 空如 斯 始 可 度 死 難如 斯 觀 察 世 間 者 始 能 不 見 於 死 王 」 ( 四 )莫 伽 羅 闍 學 童 所 問 竟 。註 1 註 釋 書 稱 本 經 為 莫 伽 羅 闍 經 (Mogharaja-sutta)。 本 經 各 偈 語 句 之 逐 字 解 釋 , 可 參 見 Cul127


a-niddesa ( 暹 邏 本 )PP.235-257。2 「 無 知 通 」(nabhijanati), 底 本 為 nabhijanami, 今 從 異 本 及 Cula-niddesa。3 本 偈 後 半 被 引 用 於 SnA. P.588。4 本 偈 被 引 用 於 KV. P.64 MNd. P.438;Netti P.7; Vm. P.656。五 彼 岸 道 品 一 六 莫 伽 羅 闍 學 童 所 問--------------------------------------------------------------------------小 部 經 典 二三 一 三三 一 四一 七 賓 祇 耶 學 童 所 問 1一 一 二 ○ 尊 者 賓 祇 耶 曰 :「 我 老 無 力 顏 色 衰 視 力 不 明 聽 不 利未 除 蒙 昧 我 不 亡我 於 此 世 應 識 法如 何 捨 斷 生 與 老 敬 請 世 尊 為 我 語 」 ( 一 )一 一 二 一 世 尊 曰 :「 賓 祇 耶見 有 色 故 蒙 受 害放 逸 之 人 有 病 患賓 祇 耶 應 不 放 逸 為 不 再 有 應 捨 色 」 ( 二 )一 一 二 二 「 四 方 四 維 及 上 下 十 方 一 切 於 世 間218 尊 師 不 見 亦 不 聞 不 覺 不 思 無 何 物我 於 此 世 應 識 法 捨 斷 生 老 為 我 語 」 ( 三 )一 一 二 三 世 尊 曰 :「 賓 祇 耶陷 入 渴 愛 生 熱 苦汝 見 諸 人 為 老 襲賓 祇 耶 應 不 放 逸 為 不 再 有 捨 渴 愛 」 ( 四 )賓 祇 耶 學 童 所 問 竟 。註 1 依 註 所 示 : 本 經 為 賓 祇 耶 經 (Pingiya-sutta)。 本 經 各 偈 語 句 之 逐 字 解 釋 , 可 參 見 Culaniddesa暹 邏 本 )PP.258-266。一 八 [ 十 六 學 童 所 問 之 結 語 1]世 尊 住 於 摩 竭 陀 國 波 沙 那 迦 塔 寺 廟 時 , 教 說 以 上 諸 偈 。 為 應 婆 和 利 門 弟 子 2 十六 人 婆 羅 門 之 請 問 而 為 解 說 。 若 於 其 所 問 一 一 知 義 、 知 法 已 者 , 則 當 應 法 、 隨 法 行道 , 應 到 達 老 死 之 彼 岸 。 此 等 諸 法 [ 依 行 道 ] 而 可 到 達 彼 岸 故 , 此 教 法 即 有 彼 岸 道之 名 稱 。一 一 二 四 帝 須 彌 勒 阿 耆 多 3 富 那 迦 與 彌 多 求五 彼 岸 道 品 一 八 十 六 學 童 所 問 之 結 語--------------------------------------------------------------------------128三 一 五


小 部 經 典 二三 一 六優 波 私 婆 度 多 迦 難 陀 更 與 醯 摩 迦 ( 一 )219 一 一 二 五 兩 人 劫 波 刀 提 耶 闍 都 乾 耳 是 賢 者以 及 跋 陀 羅 浮 陀優 陀 耶 與 布 沙 羅莫 伽 羅 闍 具 慧 者 及 賓 祇 耶 為 大 仙 ( 二 )一 一 二 六 彼 等 行 具 足 仙 人 接 近 佛微 妙 所 請 問 接 近 最 勝 佛 ( 三 )一 一 二 七 受 彼 所 請 問 佛 如 實 解 說諸 問 以 解 說 滿 足 婆 羅 門 ( 四 )一 一 二 八 彼 日 種 具 眼 由 佛 得 滿 足優 越 慧 者 處 出 家 修 梵 行 ( 五 )一 一 二 九 對 一 一 所 問 如 佛 所 開 示如 是 行 道 者 由 此 至 彼 岸 ( 六 )一 一 三 ○ 修 習 最 上 道 由 此 到 彼 岸此 達 彼 岸 路 故 稱 彼 岸 道 ( 七 )一 一 三 一 尊 者 賓 祇 耶 [ 向 婆 和 利 ] 曰 :「 隨 誦 彼 岸 道 4 離 垢 廣 智 者如 所 見 而 說 無 欲 無 藪 主因 何 語 虛 妄 ( 八 )220 一 一 三 二 捨 斷 垢 與 癡 慢 覆 亦 捨 斷言 辭 以 讚 歎 即 我 所 述 說 ( 九 )一 一 三 三 我 除 闇 覺 者 普 眼 知 世 邊越 度 一 切 有 無 漏 正 覺 者一 切 苦 捨 斷 近 坐 實 名 者 ( 一 ○)一 一 三 四 如 鳥 捨 山 林 棲 止 多 果 林我 捨 少 見 者 如 鵝 入 大 海 ( 一 一 )一 一 三 五 瞿 曇 以 前 人 5 解 說 『 應 如 是 』乃 人 云 亦 云 唯 有 增 妄 想 ( 一 二 )一 一 三 六 獨 坐 除 惱 闇 彼 慧 光 普 照五 彼 岸 道 品 一 八 十 六 學 童 所 問 之 結 語--------------------------------------------------------------------------小 部 經 典 二三 一 七三 一 八瞿 曇 廣 慧 者 瞿 曇 廣 智 者 ( 一 三 )221 一 一 三 七 彼 示 即 時 見 渴 愛 以 盡 滅無 患 之 教 說 絕 無 可 譬 如 」 ( 一 四 )一 一 三 八 「 賓 祇 耶 現 見 渴 愛 以 滅 盡示 汝 無 惱 法 決 無 可 譬 喻 」 ( 一 五 )一 一 三 九 瞿 曇 有 廣 慧 瞿 曇 有 廣 智129


雖 於 須 臾 間 應 否 離 於 住 」 ( 一 六 )一 一 四 ○ 「 我 現 即 時 見 渴 愛 以 滅 盡我 說 無 惱 法 決 無 可 譬 喻 ( 一 七 )一 一 四 一 瞿 曇 有 廣 慧 瞿 曇 有 廣 智雖 於 須 臾 間 而 不 離 於 住 ( 一 八 )一 一 四 二 晝 夜 不 放 逸 意 眼 見 世 尊禮 拜 以 過 夜 思 惟 不 離 住 ( 一 九 )一 一 四 三 信 喜 意 念 法 不 離 瞿 曇 教廣 慧 之 赴 處 是 我 必 歸 向 ( 二 ○)222 一 一 四 四 我 老 身 力 弱 無 能 至 彼 處常 以 思 惟 赴 意 與 佛 相 合 ( 二 一 )一 一 四 五 戰 慄 臥 泥 中 洲 渚 任 漂 流我 渡 瀑 流 時 見 無 漏 覺 者 」 ( 二 二 )一 一 四 六 「 跋 陀 羅 浮 陀 薄 迦 利 乃 至 6阿 邏 毘 瞿 曇 皆 如 有 信 解賓 祇 耶 信 解 至 死 之 彼 岸 」 ( 二 三 )一 一 四 七 「 我 聞 牟 尼 語 益 信 樂 佛 教蔽 聞 無 心 栽 應 辯 正 覺 者 ( 二 四 )一 一 四 八 知 通 超 天 法 超 天 知 一 切疑 者 諸 請 問 終 告 彼 無 疑 ( 二 五 )223 一 一 四 九 絕 無 可 譬 喻 不 搖 動 涅 槃確 信 我 必 至 我 此 已 無 疑五 彼 岸 道 品 一 八 十 六 學 童 所 問 之 結 語--------------------------------------------------------------------------小 部 經 典 二三 一 九三 二 ○我 心 正 信 解 如 是 請 認 受 」 ( 二 六 )彼 岸 道 品 竟 。八 誦 分 之 聖 典 經 集 竟 7註 1 此 第 十 八 經 之 經 題 在 底 本 與 註 書 均 已 無 存 , 今 從 Cula-niddesa 之 表 題 Salasamanavakapanha-nigama( 十 六 學 童 所 問 之 結 語 。), 以 下 各 語 句 之 逐 字 解 釋 , 可 參 見 Culaniddesa(暹 邏 本 )P.268-316。2 「 門 弟 子 」(paricaraka) 亦 可 解 為 世 尊 之 門 弟 子 。3 以 下 二 偈 與 一 ○○ 六 偈 之 後 半 、 一 ○○ 七 偈 、 一 ○○ 八 偈 相 同 。4 以 下 七 偈 為 十 六 人 學 童 , 由 聞 佛 說 法 而 在 佛 教 中 出 家 , 不 久 得 證 阿 羅 漢 後 , 十 六 人 中 最 年長 之 賓 祇 耶 代 表 十 六 人 回 到 前 師 婆 和 利 之 南 方 居 所 , 歸 來 向 婆 和 利 復 命 , 言 佛 出 世 。5 本 偈 與 一 ○ 八 四 偈 意 同 。 被 引 用 於 MA.I,P.35。6 薄 迦 利 (Vakkali) 由 信 解 得 道 事 , 可 參 照 DhpA.IV,P.118;AA.I,P.348ff。 有 關 跋 陀 羅 浮陀 可 參 照 前 第 十 三 經 。130


7 直 譯 為 「 依 八 誦 分 量 之 聖 典 經 集 竟 」五 彼 岸 道 品 一 八 十 六 學 童 所 問 之 結 語--------------------------------------------------------------------------小 部 經 典 二三 二 一三 二 二131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