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8.2013 Views

近代物理量子力學 - 物理學系

近代物理量子力學 - 物理學系

近代物理量子力學 - 物理學系

SHOW MORE
SHOW LESS

Create successful ePaper yourself

Turn your PDF publications into a flip-book with our unique Google optimized e-Paper software.

近代物理<br />

量子力學


是遵從牛頓力學的粒子<br />

還是一種波動現象?<br />

光是什麼?


馬克斯威爾(Maxwell)的電磁學理論預言了電<br />

磁波的存在,並且以3x10 8 m/s的速度傳遞,從<br />

而證實光即為電磁波。<br />

然而光電效應的實驗結果顯示,光在與物質交互作<br />

用時又表現出粒子的性質,我們稱此現象為光的量<br />

子化,此粒子稱為光子。


C=3x10 8 m/s<br />

毫米(mm)=10 -3 m<br />

微米(µm)=10 -6 m<br />

奈米(nm)=10 -9 m<br />

波長<br />

v<br />

T<br />

f<br />

v<br />

波速<br />

週期<br />

1<br />

/ T<br />

<br />

f<br />

T<br />

頻率


相位<br />

波長<br />

v<br />

T<br />

f<br />

v<br />

波速<br />

週期<br />

1/<br />

T 頻率<br />

<br />

f<br />

T<br />

音速=340m/s<br />

光速=300000000 m/s


x<br />

Sin(x)=a/c<br />

c<br />

a


L<br />

L /<br />

n


光電效應是以光打在金屬表面,將電子自其表面打出而形成電<br />

流通路的現象。實驗發現只要光的頻率夠大,即使很弱的光都<br />

能打出電子,愛因斯坦解釋,光與電子的作用像是一種粒子間<br />

的碰撞,只要粒子的動能夠大就能將電子從束敷狀態打出來,<br />

因此光波在這個實驗中是以粒子呈現的,被稱為光子。


光子的能量=h f(光的頻率)


D is a single-photon<br />

detector<br />

From EM wave to<br />

Probability wave


費因曼(Feynmann)


光子的能量=hf<br />

光子的動量=h/λ


X-ray<br />

Electron beam


Particle nature of electron<br />

Gamma-ray hit the hydrogen atom<br />

in the chamber. The electron of H<br />

is kicked out and the Gamma ray<br />

is converted into a pair of electron<br />

(green) and positron(red).<br />

The gas in the chamber is in a<br />

superheated state, which is<br />

unstable to condense into drop.


原子的結構<br />

J.J. Thomson的陰極射線管實驗發現物質的組成單<br />

元-原子中存在一種基本粒子,它很輕,帶1.6x10 -19 庫<br />

倫的負電,人們稱之為電子。<br />

拉塞福的散射實驗決定了原子的結構


拉塞福的散射實驗決定了原子的結構。他利用氦離子束(即α-<br />

粒子)撞擊金箔,結果顯示大部分的α- 粒子幾乎不被偏折,而<br />

極少數被偏折的卻以180 o<br />

的角度反彈,這表示原子核的質量與電<br />

荷集中在很小的空間中,約為10-13cm範圍內。


Bohr Postulates:<br />

1. Dynamic equilibrium : Coulomb law and Newton’s law<br />

2. Stability: stationary orbits without radiation problem<br />

3. Quantization of angular momentum<br />

4. Emission/absorption of light due to the transition between<br />

different states<br />

L n h<br />

/ 2<br />

hE E<br />

f<br />

i


如果假設電子與原子核類比於行星繞日的軌道運動,則根據馬<br />

克士威爾的電磁輻射理論,加速度運動的電荷將放出電磁波,<br />

而失去其運動的能量,最後終將被原子核捕獲。基於此波爾提<br />

出他氫原子模型。<br />

波爾假設電子繞原子核運動時存在<br />

某些穩定的軌道,在這些軌道上運<br />

動時,電子不會輻射,因此能量不<br />

會損失。這些軌道的大小滿足普朗<br />

克量子化的條件;角動量=h/2π 的<br />

整數倍,h是普朗克常數。當電子<br />

在不同軌道之間躍遷時,會發出電<br />

磁輻射,因此呈現光譜線。


在微觀的原子尺度上,粒子運動的法則不再是牛頓力學,<br />

而是廿世紀初發展出來的量子力學。根據量子力學,<br />

(1)粒子運動的能量和軌道都可能是分離的,即量子化。<br />

(2)粒子也可能越過能量障礙,出現在牆的另一邊,此即<br />

量子穿隧效應。


以電子穿隧掃瞄顯微鏡探測砷化鎵的表面結構,<br />

藍色代表鎵原子,紅色代表砷原子。


雷射工作原理


雷射的應用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