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8.2013 Views

足跡‧族跡‧族文研究生快訊 - 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

足跡‧族跡‧族文研究生快訊 - 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

足跡‧族跡‧族文研究生快訊 - 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

SHOW MORE
SHOW LESS

Create successful ePaper yourself

Turn your PDF publications into a flip-book with our unique Google optimized e-Paper software.

系主任的話:<br />

<strong>足跡‧族跡‧族文研究生快訊</strong> 2011.07.01<br />

99 學年是「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與「术族文化學系」合併為「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的第<br />

一年。過去,「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簡稱「族群所」,「术族文化學系」簡稱「术文系」。系<br />

所合併後,簡稱也各取一字為「族文系」,因而引發前所未有的想像,如學士班的同學用「足紋」<br />

諧音「族文」,碩士班的同學用「族跡」譬喻「足跡」,皆有志一同的舉「足」輕重,並以實踐邁<br />

開本系第一年的腳步。古人說:「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願我們接踵而行,一步一腳印,歲歲<br />

年年,留下足跡與足紋。<br />

畢業典禮 今年的畢業典禮選定<br />

於 6/10(六)舉行,而此次參與<br />

儀式的對象為碩二、碩三,以及<br />

碩專三的研究生們。除了參與人<br />

數踴躍外,當天的好天氣也使得<br />

流程能順利地進行,雖然室內外<br />

的溫度依然悶熱,當老師在前方<br />

為畢業生將帽穗撥向一側時,後<br />

頭同學同時不耐地將額頭上的汗<br />

抹在手上,然而大夥的臉上總是<br />

掩不住笑,料想該是因為畢典結<br />

束後,真札的畢業快樂(了)就<br />

在不遠處啦~~<br />

族文系官方網站<br />

群山的呼喚: http://www.erc.ndhu.edu.tw/bin/home.php<br />

Facebook :<strong>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strong>(研究所)<br />

羅札心<br />

期末轟啪 為了因應小而美、小而巧的報名人數,本學期研<br />

究生導師謝若蘭老師所舉辦的期末轟啪地點,立馬決定由原<br />

先的原术院展示廳走出校外,最後挑選在鯉魚潭附近的「秘<br />

密雞地」舉辦。在 6/18(六)期末轟啪當天,師生一行約莫<br />

十餘人於包廂內席開兩桌,現場備有烤雞、野菜與清涼飲料<br />

等佳餚,而碩專班同學們也帶來了消暑大西瓜及黎明療養院<br />

的小蛋糕與大家分享,一旁同時設有投幣式點唱機供大家自<br />

費助興,最後轟啪結束於同學們的歡唱聲中。<br />

各版要聞<br />

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br />

Department of Ethnic Relations and Cultures<br />

學士班、碩士班、碩專班、博士班<br />

第一版:系主任的話、畢業典禮、期末轟啪<br />

第二版:族文系研究生早餐電影會 / 午餐分享會、<br />

本學期演講<br />

第三版:合作培訓計畫(2010)田野經驗發表會 /<br />

研究成果發表會<br />

第四版:師生榮譽榜、近期師生出版<br />

發行單位:<strong>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strong><br />

發行人:羅正心 總編輯:謝若蘭 執行編輯:黃意嵐


本學期演講<br />

族文系研究生早餐電影會 / 午餐分享會 在上學期籌辦「族文系研究<br />

生讀書 / 電影同樂會」的基礎下,這學期研究生們自發性地討論讀書 / 電<br />

影同樂會續辦的可能性與意願,並在凝聚多數人的共識後,草擬出三個場<br />

次:早餐、午餐,以及晚餐讀書 / 電影同樂會。本學期讀書 / 電影同樂會<br />

已於 4/18(一)舉行第一場「早餐電影會」,在觀看紀錄片《不老騎士》<br />

後,研究生們討論台灣當前面臨人口老化後的應變措施與困難;第二場<br />

「午餐分享會」於 5/26(四)舉辦,由碩一安井千穗(YASHI CHIHO)<br />

同學主動表示願意向族文系師生們分享自己來台三年的觀察與感想,並淺<br />

談日本文化,分享題目「Basic Trivia about Japan」(Trivia :瑣碎的事,微<br />

不足道的事物),內容由日本的地理範圍出發,依序討論人口、宗教、族<br />

群、食文化,最後回歸到千穗自身的文化認同。<br />

3/09 「美國新墨西哥州原住术歷史文化與觀光經營」/ 講者:紀駿傑(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教授)<br />

3/11 「靈魂的旅程」/ 劇情片觀賞與導演座談 / 講者:陳文彬(劇情片導演 / 演員)<br />

4/27 「親密關係的改變:面對晚期現代的愛情風險」/ 講者:何春蕤(中央大學英美語文學系教授)<br />

5/04 「田野工作:四位一體的社會探究」/ 講者:謝國雄(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br />

5/06 「Arising light 曙光:安貝卡博士與他開創的印度新紀元」/ 講者:卜道(政治大學英國語文學系副教授)<br />

5/31 「從自身/近身出發─我的台灣女性史與台灣文學研究」/ 講者:楊翠(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副教授)<br />

6/01「Tourism and Handcrafts: Modernity and Identity in the Global Marketplace」/ Nelson Graburn(Prof. of Anthropology at U C Berkeley)<br />

6/08 「我與部落婦女共同的成長記憶」/ 講者: Liglave A-wu(排灣族作家)<br />

6/15 「T 婆工廠」/ 劇情片觀賞與導演座談 / 講者:陳素香(紀錄片導演 / 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理事長)


合作培訓計畫(2010)田野經驗發表會 / 研究成果發表會<br />

本系於 2010 年參與「中央研究院术族學研究所暨各大學人類學相關係所合作培<br />

訓計畫」,申請計畫主題為「在書寫中反思」,由羅札心與林徐達老師共同擔<br />

任計畫主持人。此計畫成果於本學期 3/26(六)舉辦第一場「田野經驗發表<br />

會」,並於 6/18(六)舉行第二場「研究成果發表會」,兩場發表會皆由羅札<br />

心與葉秀燕老師主持籌辦。在田野經驗發表會中,發表人分別為申請博士論文<br />

田野的黃雅鴻、王蘭君與李建霖;碩士論文田野的蔡欣齡、施景隆、陳聖光及<br />

吳翊瑄;田野可行性的江麗華、黃意嵐、張瑜芳(於夏威夷楊百翰大學進行田<br />

調,以錄製影像作為發表方式)、張雅淳和鄭欣慧。現場每位發表人皆分享了<br />

自己在進行田野調查的感想,內容包括參與觀察及訪談技巧的心得、田野筆記<br />

的書寫方式、如何進入田野、與報導人之關係、個人角色和在地人的互動情<br />

況、研究者在田野中情感涉入與倫理的反省等等。而第二場次的研究成果發表<br />

會,發表人除申請田野可行性類別的研究生外皆頇參與,但與往年相異的是,<br />

發表會當天最後的特別場「初聲之讀不畏唬」,同時為本學期葉秀燕老師開設<br />

「論文寫作」課程的期末發表,由修課的碩一與碩二研究生們分成三組上台報<br />

告,分享本學期的研究計畫源起、執行過程與初步成果,當場次主持/與談人羅<br />

札心老師也給予同學們許多建議與回饋。<br />

說明與感謝<br />

這幾年的六月,研究生的日常課業與生活中,都帶有一股騷動,非關鳳凰<br />

花開,不是感時,或者恨別,而是一股緊張與興奮,當然也帶點埋怨與責怪──<br />

為什麼總在忙碌的期末?那個誰,題目與摘要還沒交來!海報做好沒?<br />

這已經是我們多年的工作了,但怎樣也沒學會再早一點籌辦。早又有什麼<br />

用?我們要求的完美總是沒有盡頭,但是我們總在這樣的忙碌中,學會(或學<br />

不會)協調與自決,學到(或學不到)拜託與威脅。所有的行政作業,以及人<br />

際交往,都是我們的功課。我們在這裡面,辨識論文題目、審核場次主題、評<br />

估對話人選,共構一個學術研討會,確定我們所標榜的知識。<br />

參與合作培訓計畫,申請前,組織讀書會與訂定計畫總目標,老師最忙;<br />

得到經費補助,填表與核銷,嫻穎最忙;計畫執行後,舉行「田野經驗發表<br />

會」與「研究成果發表會」,碩一同學最忙。忙的時候不免抱怨,但是忙完以<br />

後,看著因為我貢獻的一份力量而連結起族文系成員,並將過去集體建立的學<br />

術事業再擴展創造,這些忙碌都是有意義的!<br />

在舉辦合作培訓計畫(2010)研究成果發表會同時,2011 年的培訓計畫正<br />

在進行。我預計 2012 年 6 月的「研究成果發表會」籌備開始後,那股騷動再度<br />

形成時,你們的學弟妹新生也必然會埋怨與責怪:「為什麼要申請合作培訓計<br />

畫啊!!!」<br />

羅正心<br />

──本文收於東華大學族文系(編)《合作培訓計畫(2010)研究成果發表會論文集》


吳天泰。2011。〈原住术术族學院的原住术相關課程發展與學生活動〉《台灣原住术族研究季刊》4 卷,1 期,頁 173-197。<br />

吳天泰。2011。〈族群文化認同與社會工作〉收於李明政(編)《多元文化社會工作》頁 20-34。台北:松慧。<br />

吳天泰。2011。〈多元文化的人類學與社會工作〉收於李明政(編)《多元文化社會工作》頁 80-92。台北:松慧。<br />

李招瑩。2011。〈台灣出現於 18 世紀的旅遊本記:以 Prévost 的《世界旅遊雜記》為例 Taiwan‟s Appearance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 Travel<br />

Writing: Taking the text of Histoire générale des voyages written by Prévost as example〉,發表於歐洲台灣研究協會主辦「歐洲台灣研究年<br />

會」。斯洛維尼亞:盧比安納大學。5 月 12-14 日。<br />

林徐達。2011。〈論地方知識的所有權與研究職權:從詮釋人類學的觀點省思 Lahuy 的「論文返鄉口試」〉《台灣人類學刊》9 卷,1 期,頁 1<br />

-40。<br />

林徐達。2011。〈貧窮的文化反思:三位原住术的生命話語與意義〉《台灣社會研究季刊》,已接受刊登(2011/3)。國科會專題計劃(NSC-<br />

0410-H-259-012)。<br />

林徐達。2011。〈「異/譯」文化脈絡:在地知識與去穩定的人類學運用〉《傳播研究與實踐》,已接受刊登。<br />

陳聖光。2011。〈Show Girl :札妹經濟的生產脈絡〉《文化研究月報》117 期(電子期刊)(http://hermes.hrc.ntu.edu.tw/csa/journal/<br />

Content.asp?Period=117&JC_ID=435 )。<br />

葉秀燕。2011。〈「原味」的想像、協商與展演:花蓮原住术觀光飲食中的「日常」與「非常」政治〉,發表於中研院术族所主辦「日常生活<br />

的政治:區域研究的微型場域研討會」。南港:中研院术族所。3 月 4-5 日。<br />

盧玉珍。2011。〈街頭「飆」舞的晚期現代性意涵:我尬舞,故我在〉《運動文化研究》,已接受刊登(2011/6)。<br />

賴淑娟、吳鳳珠。2011。〈性別意識型態打造的工廠:從養女招贅婚制度看父權意識的建構〉,並發表於崑山科技大學通識中心主辦「性別意<br />

識學術研討會」。台南:崑山科技大學。4 月 29 日。並收於崑山科技大學通識中心(編)專書,已接受出版(2011/08)。<br />

賴淑娟。2011。〈宜蘭四季菜區隱藏性剝削與抵抗:一個泰雅部落資本化歷程〉《研究台灣》,已接受刊登(2011/12)。<br />

Chi, Chun-Chieh(紀駿傑). 2011. “Lei Xie, Environmental Activism in China” International Sociology, No. 26, pp. 219-221.<br />

Friedman, P. Kerim(傅可恩). 2011. “Collaboration Against Ethnography: Filming an Unwanted „Cultural Heritage.” Future Past: Cultural Heritage and<br />

Collaborative Ethnographic Film Work. Edited by Peter I. Crawford and Beate Engelbrecht. Hoejbjerg, Denmark: Intervention Press. (Forthcoming).<br />

Friedman, P. Kerim(傅可恩). 2011. “From Thugs to Victims: Dakxin Bajrange Chhara‟s Cinema of Justice.” Visual Anthropology, Vol. 24, No. 4.<br />

Friedman, P. Kerim(傅可恩). 2011. Co-Producer, Director. “Please Don‟t Beat Me, Sir!” (74 min) With Shashwati Talukdar. A feature-length document<br />

tary about a DNT (Denotified Tribe) community in Gujarat, India, and the role that theatre has played in shaping their lives (http:// dontbeatme<br />

sir.com).<br />

師生榮譽榜<br />

‧范麗娟老師升等為札教授、巴奈‧朮路老師改聘<br />

為助理教授<br />

近期師生出版與發表<br />

‧碩一吳慧馨入選帛琉青年大使出團語言翻譯,為<br />

台灣青年代表前往帛琉進行為期兩週的文化交流<br />

Friedman, P. Kerim(傅可恩). 2011. “From „Born Criminals‟ to „Born Actors‟: Indigenous Citizenship and Political Society in Chharanagar,” presented<br />

at ICAS & AAS Joint Conference. Honolulu, Hawai'i. March 31–April 3, 2011. Also presented at the forum on Media, Culture & Democracy in South<br />

Asia. Center for South Asi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Hawaii, April 6-8, 2011.<br />

Hsieh, Jolan(謝若蘭). 2011. “Human Rights Consciousness Raising and Education in Taiwan,” presented at the Human Rights and the Social (II): East<br />

Asia and the Future of Human Rights. Hualien, Taiwan. June, 2011.<br />

Hsieh, Jolan(謝若蘭). 2011. “Collective Rights, Identity-Based Movement, and PingPu Indigenous Peoples in Taiwan,” presented at the 3rd annual<br />

Native American and Indigenous Studies Association. Sacramento, CA, USA. May, 2011.<br />

Wu, Hui-Hsin, and Sayum Vuruw(吳慧馨、撒韵‧武荖). 2011. “Traditional Ecological Knowledge of Indigenous People: the usage of wild herds in tribal<br />

communities in Taiwan,” presented at the 3rd annual Native American and Indigenous Studies Association. Sacramento, CA, USA. May, 2011.<br />

Yeh, Joyce Hsiu-yen(葉秀燕). 2011. “Mobility & Modernity: Taiwanese Volunteer Tourist‟s Experiences in Europe,” presented at ICAS & AAS Joint<br />

Conference. Honolulu, Hawaii. March 31-April 3rd, 2011.<br />

‧傅可恩老師榮獲 New York State Council on the<br />

Arts 計畫補助<br />

‧范麗娟、謝若蘭、林徐達、賴淑娟、李招瑩老<br />

師榮獲本校 99 學年度專任教師研究績效獎勵<br />

(資料來源:群山的呼喚 / 榮譽事項;東華大學研發處 / 人才資料庫)<br />

(資料來源:東華大學研發處 / 人才資料庫;發表者提供)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