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2013 Views

Sky Post

Sky Post

Sky Post

SHOW MORE
SHOW LESS

You also want an ePaper? Increase the reach of your titles

YUMPU automatically turns print PDFs into web optimized ePapers that Google loves.

Total number of document(s): 4<br />

Section/Page: 親子/教育/P32 <strong>Sky</strong> <strong>Post</strong> Date: 2013-03-05<br />

同理心處理 網絡欺凌<br />

一個關於網絡欺凌的調查發現,香港高小至初中學生在網上被辱罵、侮罵和嘲笑等各式欺凌高達三成,有份參<br />

與欺凌的也差不多兩成。有大學教授會陪伴女兒上Facebook,會就問題對話適時糾正。專家認為語言誹謗有時不易<br />

覺察,但傷害可以很大,父母應以同理心教導子女慎言,正面關懷比制定法例來得有效。<br />

一名中二生,在網絡上被人惡意公開個人資料,不但列出就讀學校名稱、爸爸媽媽名字,還惡意中傷他喜愛看<br />

色情網頁及雜誌。受害同學雖向版主投訴,資料亦被刪除,但已對心靈造成極大困擾,他其後向學校社工投訴,告<br />

知事情始末。<br />

網上造謠報復<br />

巧合的是,惡意散布者原來是受害者的鄰座同學,竟向這位學校社工主動說出事件,謂因事與同學鬧翻,故在<br />

網上公開他的家庭資料並胡說中傷,作為教訓。<br />

「幸好,當時兩位同學不約而同地向我說出事件,讓我能夠及時控制,安慰受害同學,並對主事同學作出輔導<br />

。」這位社工,現為香港家庭福利會青少年服務部經理吳浩希,他說同學把誹謗資料放上網,把事情放大,覆水難<br />

收,這是令社工和老師感到頭痛的。「現今的孩子遇到問題,除了向老師及父母投訴外,一定會思考網絡報復這個<br />

途徑,用這種方式來處理衝突是不健康的。」<br />

切忌急於教訓<br />

那次之後,吳浩希要那主事同學感受一下對方的處境,發現該同學的動機只是一時之氣,沒有加害之意,他慶<br />

幸事件能夠及時制止,沒有弄至不可收拾的地步。他發現,孩子主動向他訴說這些事,很多時都是他們與父母關係<br />

不太好,得不到父母的認同和幫助,「父母聽到孩子訴苦,往往落井下石,說:『誰要你上網?』結果孩子日後遇<br />

到問題時便不會主動告訴父母。」他認為家長遇到這些事,不要當下急於教訓,先處理孩子的情緒。<br />

當發現孩子是欺凌者時,要以同理心引導他們思考後果,「嘗試找尋孩子幹惡作劇的動機,由感受出發,不要<br />

先責備。」網絡資訊瞬息萬變,廣傳速度令人咋舌,孩子難以承受當中的壓力,父母的正面排解更能教導孩子面對<br />

逆境。<br />

家長陪伴上Facebook<br />

「女兒當年12歲,是我陪伴她一起註冊Facebook戶口的,使用之初陪伴她一起看及回覆朋友留言。」香港大學<br />

教育學院科學、數學及計算機學部祁永華副教授博士說。青春期的孩子,價值觀開始建立,青少年容易因言語受困<br />

擾,他說女兒亦曾因為網絡上一些語言而不快,若家長在旁看到,就能及時開導。<br />

擁有三名年齡由12至18歲子女的Norton網絡安全顧問Marian Merritt認為,即使孩子漸長,她也要隨時留意子<br />

女上網後的反應:「美國最常看到的網絡欺凌都是與性有關的,孩子容易受困擾,不及時處理的話,後果可以很嚴<br />

重的。」網絡欺凌在美國很常見,孩子感受不一難以立法規管,故父母的覺察及開導十分重要。<br />

撰文、攝影:Lydia (lydia.sfhung@gmail.com)<br />

Author: Lydia<br />

Source: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br />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br />

reserved.<br />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br />

保留一切權利。<br />

Print out of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 慧科電子服務列印本


Section/Page: 通識博客/A27 Wen Wei Po Date: 2013-03-04<br />

新聞撮要<br />

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網欺侵校園<br />

一項針對本港中小學生的調查發現,逾三成受訪學生曾遭受網絡欺凌,另有約兩成人坦言曾為欺凌者。最常見模<br />

式為「辱罵、侮辱和嘲笑」,另逾一成人曾遭朋友私自上傳自己的不雅或私人照片、影片,又有7%人曾因被色情言<br />

語挑逗而感困擾,個別苦主因飽受欺凌而出現抑鬱……整體而言,網絡欺凌趨勢從小四起按年級遞增,到中三達至<br />

最高峰,數據反映出年級越高,網絡欺凌情況越嚴重、普遍。 ■節自《31%學生受網欺 年級高更嚴重》,香港《文<br />

匯報》,2013-02-28<br />

持份者觀點<br />

1. 防毒軟體Norton網絡安全顧問Marian Merritt:香港可參考美國的做法,為網絡安全進行立法,提高大眾對網<br />

絡暴力的警惕,但立法始終是下策,長遠之計是加強教育。<br />

2. 港大教育學院教授張志儉:現今社會充斥批評文化,青少年在資訊氾濫的時代,不應被動地接受網絡資訊和妄<br />

下判斷,應學習建立批判思考。<br />

多角度思考<br />

1. 根據上文,歸納網絡欺凌的常見表現模式。<br />

2. 參考上文,分析網絡欺凌與資訊科技發展的關係,並舉例加以討論。<br />

3. 你在多大程度上認同「立法規管是保障網絡安全的上策」這個說法?解釋你的答案。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br />

欣<br />

逢星期一見報<br />

Source: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br />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br />

reserved.<br />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br />

保留一切權利。<br />

Print out of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 慧科電子服務列印本


Section/Page: 香港新聞/A22 Wen Wei Po Date: 2013-02-28<br />

31%學生受網欺 年級高更嚴重<br />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龐嘉儀)網絡欺凌問題近年備受關注,一項針對本港中小學生的調查發現,逾三成受訪學生<br />

曾遭受網絡欺凌,另有約兩成人坦言曾為欺凌者。最常見模式為「辱罵、侮辱和嘲笑」,另逾一成人曾遭朋友私自<br />

上傳自己的不雅或私人照片、影片,又有7%人曾因被色情言語挑逗而感困擾,個別苦主因飽受欺凌而出現抑鬱。有<br />

網絡安全專家建議政府應透過立法加強網絡監管,同時建立網絡暴力的處理機制,從長遠來說,應從教育著手,防<br />

患於未然。<br />

香港家庭福利會與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早前合作研究青少年網絡欺凌問題,成功以問卷形式收集了1,500名從小<br />

四至中三學生意見。調查發現,香港高小與初中學生的網絡欺凌整體受害率和參與率分別約為31%及18%,其中男女<br />

的受害率相若,而男生的整體參與率則高於女性。<br />

欠債遭排擠 網上被「聲討」<br />

接近兩成受訪者表示,曾在網絡上遭受辱罵、侮辱及嘲笑。另有逾一成人指曾遭朋友私自上傳自己的不雅或私人<br />

照片、影片,又有7%人指曾因被色情言語挑逗而感困擾。整體而言,網絡欺凌趨勢從小四起按年級遞增,到中三達<br />

至最高峰,數據反映出年級越高,網絡欺凌情況越嚴重、普遍。<br />

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吳浩希表示,曾接觸有初中女生因欠債而被同學排擠,並在社交網絡上被惡言「聲討」<br />

,最後被迫退學,甚至造成嚴重精神困擾;又有女生的名字被朋友惡意套用,變成網絡色情小說的女主角,最後女<br />

生向老師求助,校方決定報警,雖追蹤不到網絡元兇,但幸得校方支援,女生才能走出困境。<br />

防毒軟體Norton網絡安全顧問Marian Merritt表示,本港可考慮參考美國的做法,為網絡安全進行立法,提高大<br />

眾對網絡暴力的警惕,但她指立法始終是下策,長遠之計是加強教育。<br />

港大教育學院科學、數學及電腦部副教授祈永華認為,隨著資訊科技的發達和普及,社會應建立制衡機制,協助<br />

處理網絡暴力問題,同時家校要加強合作,為受欺凌者提供支援。港大教育學院教授張志儉表示,現今社會充斥批<br />

評文化,青少年在資訊氾濫的時代,不應被動地接受網絡資訊和妄下判斷,應學習建立批判思考。<br />

Source: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br />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br />

reserved.<br />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br />

保留一切權利。<br />

Print out of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 慧科電子服務列印本


China News Service<br />

調查指港31%學生曾遭受網絡欺凌 年級高更嚴重<br />

中新網2月28日電 網絡欺凌問題近年備受關注,一項針對香港中小學生的調查發現,逾3成受訪學生曾遭受網絡<br />

欺凌,另有約2成人坦言曾為欺凌者。最常見模式為“辱罵、侮辱和嘲笑”,另逾1成人曾遭朋友私自上傳自己的不<br />

雅或私人照片、影片,又有7%人曾因被色情言語挑逗而感困擾,個別苦主因飽受欺凌而出現抑鬱。有網絡安全專家<br />

建議特區政府應透過立法加強網絡監管,同時建立網絡暴力的處理機制,從長遠來說,應從教育著手,防患于未然<br />

。<br />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調查發現,香港高小與初中學生的網絡欺凌整體受害率和參與率分別約為31%及<br />

18%,其中男女的受害率相若,而男生的整體參與率則高于女性。整體而言,網絡欺凌趨勢從小學四年級起按年級遞<br />

增,到初中三年級達至最高峰,數據反映出年級越高,網絡欺凌情況越嚴重、普遍。<br />

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吳浩希表示,曾接觸有初中女生因欠債而被同學排擠,並在社交網絡上被惡言 “聲討<br />

”,最後被迫退學,甚至造成嚴重精神困擾。又有女生的名字被朋友惡意套用,變成網絡色情小說的女主角,最後<br />

女生向老師求助,校方決定報警,雖追蹤不到網絡元兇,但幸得校方支持,女生才能走出困境。<br />

防病毒軟件Norton網絡安全顧問Marian Merritt表示,香港可考慮參考美國的做法,為網絡安全進行立法,提<br />

高大衆對網絡暴力的警惕,但她指立法始終是下策,長遠之計是加強教育。<br />

港大教育學院科學、數學及計算機部副教授祈永華認為,隨著信息科技的發達和普及,社會應建立制衡機制<br />

,協助處理網絡暴力問題,同時家校要加強合作,為受欺凌者提供支持。港大教育學院教授張志儉表示,現今社會<br />

充斥批評文化,青少年在信息泛濫的時代,不應被動地接受網絡信息和妄下判斷,應學習建立批判思考。<br />

Date: 2013-02-28<br />

Source: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br />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br />

reserved.<br />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br />

保留一切權利。<br />

Print out of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 慧科電子服務列印本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