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7.2015 Views

目录 - 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 - 中国科学院

目录 - 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 - 中国科学院

目录 - 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 - 中国科学院

SHOW MORE
SHOW LESS
  • No tags were found...

Create successful ePaper yourself

Turn your PDF publications into a flip-book with our unique Google optimized e-Paper software.

KIB三 、 研 究 所 简 介研 究 所 概 况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位 于 有 “ 春 城 ” 之 称 的 云 南 省 昆 明 市 北 郊 黑 龙 潭风 景 区 , 其 前 身 是 成 立 于 1938 年 的 云 南 省 农 林 植 物 研 究 所 ,1958 年 正 式 成 立 中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 以 “ 原 本 山 川 极 命 草 木 ” 为 所 训 , 旨 在 认 识 植 物 、 利用 植 物 、 造 福 于 民 。 现 任 所 长 李 德 铢 研 究 员 。 我 国 老 一 辈 植 物 学 家 胡 先 骕 、 严 楚江 、 郑 万 钧 、 汪 发 缵 、 俞 德 浚 、 蔡 希 陶 、 陈 封 怀 、 吴 征 镒 等 先 生 曾 先 后 在 这 里 任职 。 周 恩 来 、 朱 德 、 邓 小 平 、 李 先 念 、 胡 锦 涛 等 党 和 国 家 领 导 人 先 后 亲 莅 研 究 所视 察 和 指 导 工 作 。通 过 中 国 科 学 院 两 期 创 新 的 洗 礼 ,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整 合 了 学 科 , 围 绕 国 家 与区 域 战 略 需 求 和 科 学 前 沿 , 凝 练 科 技 目 标 , 优 化 学 科 布 局 , 形 成 了 “ 二 室 一 园 一库 ” 的 战 略 布 局 。 以 多 学 科 联 合 为 特 点 , 取 得 了 若 干 重 要 创 新 成 果 , 在 人 类 健康 、 植 物 资 源 保 护 和 可 持 续 利 用 方 面 做 出 了 贡 献 , 其 中 抗 艾 滋 病 新 药 “ 复 方 SH”已 在 泰 国 获 得 注 册 , 产 生 了 较 大 的 国 际 影 响 。 国 家 重 大 科 学 工 程 “ 中 国 西 南 野 生生 物 种 质 资 源 库 ” 进 展 顺 利 , 国 际 合 作 成 效 显 著 。 科 普 工 作 、 信 息 化 建 设 和 创 新文 化 建 设 成 效 显 著 , 园 区 环 境 焕 然 一 新 。现 有 在 职 的 科 研 和 管 理 人 员 254 人 , 其 中 中 国 科 学 院 院 士 3 人 , 国 家 杰 出 青 年科 学 基 金 获 得 者 6 人 , 中 国 科 学 院 “ 百 人 计 划 ” 入 选 者 6 人 , 副 高 及 以 上 研 究 人 员60 余 人 , 离 退 休 职 工 256 人 。 科 技 人 员 的 平 均 年 龄 38.5 岁 , 研 究 员 中 45 岁 以 下 的 中青 年 占 82%。85% 的 学 术 带 头 人 具 有 在 国 外 1-6 年 的 学 习 或 工 作 经 历 。 博 士 生 导 师28 人 , 在 读 博 士 研 究 生 131 人 , 硕 士 生 导 师 40 余 人 , 在 读 硕 士 研 究 生 139 人 。研 究 所 占 地 面 积 1018 亩 , 房 屋 建 筑 面 积 5 万 多 平 方 米 , 拥 有 多 种 大 中 型 现 代仪 器 设 备 , 如 400 兆 和 500 兆 超 导 核 磁 共 振 仪 、 高 分 辨 质 谱 仪 、 超 速 冷 冻 离 心 机 、激 光 共 聚 焦 显 微 镜 等 。 植 物 标 本 馆 收 藏 植 物 标 本 120 多 万 份 , 图 书 馆 藏 书 27 万册 。 新 建 成 的 图 书 馆 、 华 立 楼 、 物 业 中 心 楼 、 文 化 广 场 及 新 装 修 的 两 幢 研 究 生 公寓 为 研 究 所 全 面 开 展 工 作 提 供 了 良 好 的 科 学 平 台 、 技 术 支 撑 和 后 勤 服 务 。自 1999 年 以 来 , 承 担 科 研 项 目 250 余 项 , 获 得 省 部 级 以 上 成 果 奖 30 余 项 , 编撰 专 著 60 余 部 , 发 表 论 文 1500 余 篇 , 授 权 专 利 60 余 项 , 新 药 注 册 1 项 , 新 农 药 注册 5 项 , 依 托 研 究 所 的 技 术 和 成 果 转 让 2005 年 一 年 就 为 地 方 经 济 创 产 值 约 10.59 亿元 , 利 税 约 1.02 亿 元 ( 仅 云 南 省 )。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有 广 泛 的 学 术 交 流 和 良 好 的国 际 合 作 关 系 , 利 用 院 公 派 及 国 际 合 作 等 多 种 渠 道 , 先 后 派 遣 400 余 人 次 到 二 十 多个 国 家 和 地 区 进 行 学 术 考 察 、 访 问 、 进 修 和 参 加 学 术 会 议 。 与 日 、 美 、 英 、 德 、法 、 泰 等 二 十 多 个 国 家 和 地 区 建 立 了 国 际 合 作 关 系 。4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年 报 2006


KIB四 、 亮 点 聚 焦战 略 规 划 与 科 技 布 局● 成 立 了 战 略 规 划 委 员 会 , 所 长 任 主 任 , 分 管 科 研 工 作 的 副 所 长 任 副 主 任 , 所 内 学 术 委 员 会 为 成 员● “ 自 下 而 上 ” 和 “ 自 上 而 下 ” 形 成 三 期 战 略 规 划● 紧 密 围 绕 4 个 重 点 学 科 领 域 中 的 7 个 基 础 研 究 方 向 和 5 个 应 用 基 础 研 究 方 向 进 行 部 署● 启 动 了 5 个 科 研 支 撑 平 台 , 部 署 了 21 个 创 新 研 究 组 和 3 个 新 引 进 人 才 团 队 , 使 各 个 研 究 组 和 单 元 形 成 了 一 个 合 理 的学 科 定 位 和 “ 科 研 生 态 位 ”全 国 最 大 的 地 区 植 物 志 《 云 南 植 物 志 》 编 研 完 成 并 全部 出 版2006 年 12 月 22 日 , 由 云 南 省 科 技 厅 、 中 科 院 生 物 局 共 同 资 助 , 吴 征 镒 院士 主 持 的 《 云 南 植 物 志 》 编 研 重 大 项 目 , 通 过 了 由 云 南 省 科 技 厅 组 织 的 同 行专 家 结 题 验 收 。 全 部 完 成 21 卷 ,2452 万 字 ,4263 幅 图 版 , 共 历 时 33 年 , 耗 资800 万 元 。 记 载 云 南 高 等 植 物 433 科 、3008 属 、16201 种 及 1701 亚 变 种 。《 云南 植 物 志 》 是 目 前 我 国 乃 至 世 界 上 最 大 的 地 区 植 物 志 。 它 是 我 国 植 物 学 家 于2004 年 完 成 《 中 国 植 物 志 》 之 后 的 又 一 植 物 学 科 学 巨 著 。 它 的 完 成 , 使 云 南植 物 第 一 次 有 了 “ 户 口 簿 ”, 标 志 着 云 南 植 物 家 底 的 摸 清 , 对 云 南 乃 至 中 国植 物 区 系 和 植 物 多 样 性 研 究 具 有 重 要 价 值 , 对 相 关 行 业 国 民 经 济 的 发 展 有 着不 可 替 代 的 科 学 理 论 与 应 用 价 值 。种 质 资 源 库 主 体 建 筑 工 程 和 园 区 配 套 基 础 设 施 工 程 竣 工 验 收中 国 西 南 野 生 生 物 种 质 资 源 库 主 体 建 筑 工 程 和 园 区 配 套 基 础 设 施 工 程 已 竣 工 验 收 , 并 投 入 使 用 。 通 过 承 担 科 技 部 科技 基 础 条 件 平 台 项 目 , 构 建 了 一 个 包 括 全 国 13 家 单 位 的 采 集 网 络 。 已 采 集 并 保 存 4207 份 野 生 植 物 种 子 、2687 份 数 据 表 和1133 号 标 本 。6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年 报 2006


KIB中 国 科 学 院 生 物 多 样 性 与 生 物 地 理 学 重 点 实 验室 成 立中 国 科 学 院 发 出 “ 关 于 成 立 动 物 生 态 与 保 护 生 物 学 等 6 个 院重 点 实 验 室 和 蛋 白 质 组 学 重 点 实 验 室 更 名 的 通 知 ”( 科 发 计 字[2006]405 号 ), 以 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为 依 托 单 位 的 “ 中 国科 学 院 生 物 多 样 性 与 生 物 地 理 学 重 点 实 验 室 ” 获 准 成 立 , 这 是 我 所在 重 点 实 验 室 平 台 建 设 上 的 又 一 突 破 。以 研 究 所 为 主 提 出 的 973 项 目 1 项 和 参 与 昆 明动 物 所 提 出 的 2 项 建 议 被 列 入 2007 年 的 申 请 指南 中“ 十 五 ” 园 区 基 本 建 设 进 入 全 面 收 尾 阶 段 ,2006 年 建 设 成 效 显 著我 所 “ 十 五 ” 园 区 基 本 建 设 在 2006 年 已 进 入 全 面 收 尾 阶 段 。 作为 知 识 创 新 工 程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园 区 基 本 建 设 项 目 组 通 过 实 施 卓 有成 效 的 系 统 、 科 学 管 理 , 充 分 尊 重 各 使 用 部 门 的 意 见 , 自 觉 接 受 所 工会 、 纪 检 的 监 督 , 严 格 按 基 本 建 设 程 序 办 事 , 规 范 操 作 , 明 确 责 权 ,严 格 控 制 工 程 进 度 、 工 程 质 量 和 工 程 投 资 , 确 保 了 我 所 园 区 基 本 建 设项 目 顺 利 推 进 和 资 金 投 资 安 全 。 园 区 建 设 所 取 得 的 效 果 是 领 导 班 子及 园 区 建 设 领 导 小 组 强 力 支 持 , 项 目 组 规 范 操 作 、 严 格 管 理 、 目 标 明确 , 高 效 实 施 , 各 方 紧 密 配 合 , 坚 持 规 划 及 使 用 功 能 优 先 , 严 格 基 建财 务 , 廉 政 建 设 及 文 明 施 工 的 结 果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ARP 系 统 成 为 全 院 第 二 家 、 京外 第 一 家 通 过 验 收 并 上 线 运 行 的 单 位 , 被 评 为“A” 类2006 年 5 月 31 日 依 据 《ARP 项 目 所 级 系 统 ( 一 期 ) 实 施 工 作 验 收规 范 》 的 有 关 规 定 , 研 究 所 顺 利 通 过 了 由 中 国 科 学 院 ARP 项 目 管 理 办公 室 组 织 的 验 收 。 我 所 ARP 系 统 的 正 式 切 换 , 为 研 究 所 的 管 理 创 新提 供 了 “ 制 高 点 ” 的 平 台 。 目 前 , 系 统 在 “ 管 理 规 范 , 统 计 准 确 ,查 询 及 时 , 信 息 全 面 , 数 据 共 享 ” 等 方 面 的 使 用 效 果 已 初 步 显 现 ,相 信 通 过 系 统 的 不 断 应 用 , 将 最 终 实 现 系 统 “ 决 策 依 据 科 学 化 , 资源 配 置 最 优 化 , 管 理 工 作 协 同 化 , 工 作 流 程 规 范 化 , 信 息 资 源 共 享化 ” 的 目 标 , 也 将 为 建 设 “ 四 个 一 流 ” 目 标 做 出 贡 献 。政 务 信 息 及 宣 传 继 续 处 于 全 院 领 先 水 平2006 年 度 (2005 年 11 月 至 2006 年 10 月 ), 我 所 通 过 各 种 努力 , 充 分 发 挥 院 士 、 专 家 学 者 以 及 人 大 、 政 协 代 表 的 作 用 , 为 政 府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年 报 20067


KIB科 学 民 主 决 策 、 坚 持 依 法 行 政 和 加 强 行 政 监 督 提 供 服 务 ; 积 极 为 我 国 及 地 方 社 会 、 经 济 以 及 科 技 发 展 建 言 献 策 ; 真 实 地 向中 国 科 学 院 和 各 级 政 府 反 映 我 所 党 政 务 各 项 工 作 以 及 创 新 工 作 成 绩 , 受 到 党 和 国 家 领 导 以 及 中 国 科 学 院 领 导 的 高 度 重 视 。本 年 度 我 所 政 务 信 息 工 作 , 在 2005 年 度 基 础 上 ( 全 院 排 名 第 7), 继 续 保 持 了 良 好 的 发 展 态 势 , 每 季 度 均 被 评 为 全 院 “ 政务 信 息 工 作 做 得 好 ” 单 位 , 全 年 度 被 评 为 2006 年 中 科 院 政 务 信 息 工 作 先 进 单 位 和 先 进 个 人 。 全 年 度 得 分 495.5 分 , 在 全 院142 个 报 送 单 位 中 排 名 第 5, 紧 排 在 动 物 所 、 院 士 工 作 局 、 上 海 生 科 院 和 数 学 院 之 后 。东 亚 生 物 多 样 性 和 生 物 地 理 国 际 学 术 研 讨 会 成 功 召 开由 中 科 院 昆 明 植 物 所 主 办 的 “ 东 亚 生 物 多 样 性 和 生 物 地 理 国 际 学 术 研 讨 会 ”, 于 7 月 14 日 至 15 日 在 昆 明 成 功 举 行 , 有70 多 位 国 内 外 知 名 学 者 参 加 了 此 次 会 议 。 为 期 两 天 的 会 议 期 间 , 共 安 排 了 16 个 学 术 报 告 , 在 生 物 多 样 性 和 生 物 地 理 学 研 究领 域 的 各 个 方 面 进 行 了 最 新 研 究 成 果 的 学 术 交 流 , 包 括 目 前 世 界 生 物 地 理 学 研 究 的 现 状 、 东 亚 植 物 区 系 的 起 源 和 演 化 , 分子 进 化 和 植 物 系 统 发 育 的 最 新 进 展 以 及 生 物 多 样 性 保 护 和 持 续 利 用 最 新 成 果 等 。 会 议 还 就 未 来 生 物 多 样 性 和 生 物 地 理 学 研究 的 重 点 , 优 先 主 题 和 合 作 机 制 等 进 行 了 研 讨 和 交 流 , 分 析 了 生 物 多 样 性 和 可 持 续 利 用 的 研 究 状 况 和 政 策 差 异 , 商 讨 了 建立 更 广 泛 的 国 内 外 合 作 伙 伴 关 系 , 并 为 跨 学 科 开 展 生 物 多 样 性 研 究 和 保 护 项 目 提 供 了 有 建 设 性 的 意 见 和 建 议 。具 有 自 主 知 识 产 权 的 一 类 新 药 芬 克 罗 酮 获 准 进 入 药 物临 床 试 验芬 克 罗 酮 以 不 同 类 型 的 取 代 吡 咯 烷 酮 新 化 合 物 为 研 究 对 象 , 以 改 善 老 年 性 痴呆 、 各 种 记 忆 障 碍 的 一 类 创 新 药 物 为 研 究 目 标 。 国 家 食 品 药 品 监 督 管 理 局 的 临 床批 复 标 志 着 历 时 10 余 年 、 先 后 获 得 国 家 科 技 部 1035 专 题 、863 专 题 、 国 家 杰 出 青年 科 学 基 金 、 国 家 自 然 科 学 重 点 项 目 、 中 科 院 九 五 、 十 五 重 大 项 目 专 题 、 云 南 省重 点 项 目 资 助 、 共 有 5 个 单 位 的 8 个 研 究 组 数 十 人 参 与 的 该 项 药 物 研 究 取 得 了 阶 段性 的 突 破 。新 药 创 制 呈 显 出 “ 苗 头 ”● 二 类 新 药 灯 盏 细 辛 酚 进 入 三 期 临 床 ;● 若 干 个 抗 艾 滋 病 新 药 将 走 向 临 床 , 解 决 世 界 关 注 的 问 题 ;● 二 类 新 药 材 和 五 类 新 药 “ 娥 媚 苷 胶 囊 ” 将 注 册 新 药 ;● “ 天 然 产 物 化 合 物 库 ” 正 在 进 一 步 扩 大 , 将 成 为 新 药 筛 选 的 重 要 资 源 中 心 。周 俊 院 士 获 云 南 省 突 出 贡 献 奖根 据 云 南 省 人 民 政 府 “ 关 于 2006 年 度 科 学 技 术 奖 励 的 决 定 ” ( 云 政 发2007[47] 号 ) 精 神 , 我 所 周 俊 院 士 荣 获 2006 年 度 云 南 省 科 学 技 术 奖 突 出 贡 献 奖 。此 项 云 南 省 科 技 界 的 最 高 奖 励 此 前 已 授 予 过 四 位 著 名 科 学 家 —— 蒋 志 农 、 吴 征镒 、 戴 永 年 、 张 亚 平 。 周 俊 院 士 是 第 五 位 荣 获 此 项 殊 荣 的 著 名 科 学 家 。李 蓉 涛 博 士 学 位 论 文 被 评 为 2006 年 度 全 国 百 篇 优 秀 博士 学 位 论 文由 我 所 孙 汉 董 院 士 指 导 的 李 蓉 涛 博 士 的 学 位 论 文 《 五 种 五 味 子 属 药 用 植 物 及东 紫 苏 的 化 学 成 分 和 生 物 活 性 研 究 》 入 选 2006 年 度 全 国 百 篇 优 秀 博 士 学 位 论 文 。这 是 我 所 继 李 庆 军 博 士 (2004 年 ) 获 全 国 百 篇 优 秀 博 士 论 文 后 又 一 次 获 此 荣 誉 。8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年 报 2006


KIB与 瑞 士 诺 华 制 药 公 司 建 立 合 作 关 系与 瑞 士 制 药 巨 头 诺 华 制 药 公 司 签 订 了 为 期 三 年 的 合 作 协 议 , 其 目 的 是 通 过 从 植 物中 发 现 和 分 离 提 取 纯 天 然 化 合 物 用 于 人 类 健 康 。 合 同 经 费 达 300 万 美 元 , 这 不 仅 为 研究 所 带 来 必 要 的 研 究 经 费 , 而 且 将 进 一 步 带 动 植 物 化 学 研 究 平 台 的 建 设 和 学 科 的 发展 。启 动 研 究 所 建 所 纪 念 日在 7 月 24 日 启 动 建 所 纪 念 日 活 动 , 纪 念 老 一 辈 科 学 家 扎 根 边 疆 、 献 身 科 学 、 艰 苦创 业 、 竭 力 创 新 的 精 神 。 确 定 建 所 纪 念 日 的 基 本 模 式 为 , 举 行 升 旗 仪 式 、 全 体 员 工 大会 、 授 奖 仪 式 ( 设 立 “ 优 秀 员 工 ” 奖 和 “ 有 为 ” 奖 ), 组 织 科 普 活 动 等 。国 家 领 导 人 来 所 视 察● 5 月 14 日 , 胡 锦 涛 同 志 视 察 我 所 , 高 度 评 价 了 我 所 老 一 辈 科 学 家 的 历 史 功 绩 , 强调 了 基 础 研 究 在 技 术 创 新 和 产 业 化 中 的 重 要 作 用 , 充 分 体 现 了 党 和 国 家 对 我 所 在 建 设创 新 型 国 家 , 特 别 是 在 生 命 科 学 、 生 物 产 业 和 生 物 多 样 性 保 护 与 可 持 续 发 展 中 的 重 要作 用 的 高 度 重 视 。● 7 月 31 日 , 朱 基 同 志 视 察 我 所 。 在 “ 中 国 西 南 野 生 生 物 种 质 资 源 库 ” 建 设 现场 , 看 到 由 他 批 示 建 设 的 这 个 国 家 重 大 科 学 工 程 项 目 即 将 建 成 时 , 朱 基 同 志 非 常 高兴 , 称 赞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 研 究 工 作 出 色 , 种 质 库 建 设 卓 有 成 效 ”。● 8 月 13 日 , 曾 培 炎 同 志 视 察 我 所 。 他 指 出 : 老 一 辈 科 学 家 为 我 国 的 植 物 学 科 研 事业 做 出 了 很 大 贡 献 , 年 轻 一 代 的 科 学 家 也 能 扎 根 边 疆 , 取 得 了 很 好 的 成 绩 , 在 云 南 从事 植 物 学 研 究 前 途 广 阔 。● 8 月 7 日 , 路 甬 祥 同 志 视 察 我 所 ,“ 对 昆 明 植 物 所 的 园 区 面 貌 变 化 满 意 , 对 昆 明 植物 所 的 科 研 环 境 满 意 , 对 新 一 届 所 领 导 班 子 依 法 行 政 、 民 主 决 策 工 作 满 意 ”, 并 对 我所 工 作 提 出 了 新 的 要 求 。地 方 和 部 委 负 责 人 来 所 视 察● 2 月 22 日 , 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委 主 任 陈 宜 瑜 同 志 视 察 研 究 所 , 对 研 究 所 的 发 展 给 予了 肯 定 。● 3 月 20 日 , 云 南 省 委 书 记 白 恩 培 同 志 和 代 省 长 秦 光 荣 同 志 就 云 南 生 物 产 业 的 发 展问 题 到 昆 明 植 物 所 调 研 , 强 调 “ 昆 明 植 物 所 在 云 南 生 物 产 业 的 发 展 方 面 起 到 了 重 要的 骨 干 作 用 ”。● 8 月 14 日 , 中 科 院 副 院 长 陈 竺 同 志 在 昆 明 饭 店 听 取 昆 明 植 物 所 的 专 题 汇 报 ;10 月31 日 视 察 昆 明 植 物 所 , 对 我 所 工 作 提 出 新 的 要 求 。结 合 创 新 文 化 建 设 , 加 强 形 象 标 识 的 管 理 和 理 念 宣 传根 据 科 发 办 字 [2005]373 号 文 件 精 神 , 为 了 切 实 贯 彻 实 施 《 中 国 科 学 院 信 息 宣 传 工作 标 准 》 中 的 有 关 规 定 , 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于 2006 年 6 月 完 成 了 《 中 国 科 学 院 昆明 植 物 研 究 所 形 象 识 别 系 统 手 册 》, 该 手 册 于 2006 年 12 月 1 日 经 所 务 会 审 议 通 过 。 制 定 和应 用 所 形 象 视 觉 识 别 系 统 , 有 利 于 整 体 形 象 的 认 知 和 管 理 ; 有 利 于 对 外 宣 传 的 一 致 与 统一 ; 有 利 于 增 强 研 究 所 的 凝 聚 力 和 团 队 意 识 , 是 我 所 创 新 文 化 建 设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年 报 20069


KIB五 、 国 际 合 作 与 区 域 交 流国 际 会 议● “ 东 亚 生 物 多 样 性 和 生 物 地 理 国 际 学 术 研 讨 会 ”, 于 2006 年 7 月 14~15 日 在 昆 明 成 功 举 行 ;● 东 亚 植 物 园 网 络 第 一 次 会 议 于 2006 年 8 月 19~20 日 在 昆 明 成 功 召 开 ;● 第 七 届 中 国 植 物 园 多 样 性 保 护 研 讨 会 于 2006 年 8 月 21~24 日 在 昆 明 成 功 召 开 ;● “ 中 国 西 南 药 用 和 芳 香 植 物 项 目 合 作 网 络 启 动 会 ” 于 7 月 31 日 ~8 月 1 日 在 昆 明 植 物 所 圆 满 举 行 。国 际 合 作 项 目● 与 瑞 士 诺 华 公 司 签 署 了 保 密 协 议 和 合 作 协 议 , 合 作 时 间 为 三 年 。● 与 意 大 利 米 兰 大 学 签 署 “ 葡 萄 属 种 质 资 源 研 究 ” 合 作 协 议 , 合 作 时 间 为 二 年 。● 与 德 国 马 尔 堡 大 学 签 署 “ 欧 亚 大 陆 真 菌 植 物 进 化 研 究 ” 合 作 协 议 , 合 作 时 间 为 二 年 。● 民 族 植 物 学 实 验 室 与 法 国 欧 莱 雅 公 司 合 作 , 开 展 植 物 成 分 化 妆 品 研 究 。● 与 美 国 国 家 自 然 历 史 博 物 馆 所 合 作 对 西 藏 生 物 多 样 性 进 行 研 究 , 并 对 管 理 人 员 提 供 培 训 , 合 作 时 间 为三 年 。● 与 越 南 谢 氏 生 物 科 技 有 限 公 司 合 作 进 行 天 然 食 品 添 加 剂 和 相 关 保 健 品 的 研 究 及 计 费 委 托 开 发 。企 业 合 作 项 目● 与 上 海 信 谊 百 路 达 药 业 有 限 公 司 共 同 进 行 天 然 药 物 的 研 究 开 发 。● 受 好 来 化 工 ( 中 山 ) 有 限 公 司 委 托 进 行 口 腔 抗 菌 植 物 的 化 学 成 分 和 提 取 工 艺 研 究 。● 与 玉 溪 万 方 天 然 药 物 有 限 公 司 合 作 开 展 以 治 疗 禽 流 感 疾 病 和 心 脑 血 管 疾 病 药 物 的 研 究 。● 与 云 南 省 玉 溪 市 维 和 制 药 有 限 公 司 合 作 进 行 三 七 产 品 的 技 术 合 作 开 发 。● 与 桂 林 三 金 药 业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协 议 合 作 开 展 菝 葜 的 化 学 成 分 研 究 。● 受 泸 沽 湖 银 湖 岛 酒 店 管 理 有 限 公 司 委 托 进 行 泸 沽 湖 摩 梭 山 庄 改 建 对 生 物 多 样 性 影 响 的 评 价 。● 与 文 山 三 七 研 究 所 合 作 进 行 三 七 化 合 物 库 建 设 。● 受 云 南 省 林 业 厅 野 生 动 植 物 保 护 管 理 办 公 室 委 托 进 行 云 南 古 茶 的 化 学 品 质 评 价 并 完 成 云 南 省 古 茶 资 源有 效 保 护 与 合 理 利 用 的 报 告 。● 为 楚 雄 州 食 品 药 品 监 督 管 理 局 进 行 150 种 彝 族 药 材 标 本 鉴 定 。成 果 转 让● “ 中 药 复 方 SH”( 中 文 名 “ 司 艾 特 散 ”) 的 知 识 产 权 和 相 关成 果 转 让 给 云 南 司 艾 特 药 业 有 限 公 司 , 转 让 费 600 万 元 。● 抗 肿 瘤 新 药 啤 酒 花 提 取 物 ( 五 类 新 药 ) 转 让 给 上 海 信 谊 百 路达 药 业 有 限 公 司 , 转 让 费 300 万 元 。10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年 报 2006


KIB六 、 争 取 及 在 研 的 国 家 科 研 任 务本 年 度 共 完 成 国 家 和 地 方 各 类 项 目 的 组 织 申 报 工 作 113 项 , 获 资 助 42 项 , 合 同 总 经 费 达 2079 万 元 。( 一 ) 国 家 部 委 重 要 项 目序 号 项 目 名 称 主 持 / 参 加 起 止 年 限 项 目 种 类12横 断 山 区 主 要 高 等 担 子 菌 的 多 样 性 及 其代 表 物 种 的 演 化 研 究青 藏 高 原 特 殊 生 境 中 植 物 多 样 性 的 起 源和 进 化 机 制 的 研 究主 持 2006.1-2009.12 杰 青主 持 2004.1-2007.12 重 点3 药 物 化 学 主 持 2004.1-2007.12 杰 青4 天 然 产 物 化 学 主 持 2003.1-2006.12 杰 青5纵 向 岭 谷 生 态 系 统 变 化 与 西 南 跨 境 生 态安 全主 持 2003.11-2008.10 973 课 题6重 要 野 生 植 物 种 质 资 源 集 成 、 共 享 和 标准 规 范主 持 2005.10-2006.12科 技 资 源 平 台建 设7 中 医 药 国 际 化 示 范 研 究 主 持 2007.1-2009.12 支 撑 计 划( 二 ) 地 方 或 横 向 重 要 项 目序 号 项 目 名 称 主 持 / 参 加 起 止 年 限 项 目 种 类1 萝 芙 木 活 性 成 分 变 化 规 律 与 控 制 研 究 主 持 2007.1-2010.12 省 基 金 重 点 项 目2中 药 升 麻 中 抗 肿 廇 活 性 成 分 的 结 构 和 活性 评 估 研 究主 持 2006.1-2008.12 省 基 金 重 点 项 目3 植 化 药 物 研 究 联 合 实 验 室 主 持 2006.3-2009.34治 疗 禽 流 感 疾 病 和 心 脑 血 管 疾 病 药 物 的研 究主 持 2006.5-2007.45 三 七 产 品 的 技 术 合 作 开 发 主 持 2006.7-2010.7( 三 ) 科 学 院 重 要 方 向 性 项 目序 号 项 目 名 称 主 持 / 参 加 起 止 年 限1新 天 然 农 药 吲 哚 酮 诱 导 植 物 系 统 获 得 抗 性 的 机 理研 究主 持 2006.10-2009.122 重 要 野 生 禾 本 科 植 物 的 比 较 基 因 组 学 主 持 2006.10-2009.123 从 天 然 产 物 中 寻 找 药 物 先 导 化 合 物 主 持 2006.10-2009.1245中 国 西 南 高 山 亚 高 山 地 区 高 等 真 菌 资 源 与 化 学 成分 研 究高 山 流 石 滩 植 物 适 应 冷 热 胁 迫 快 速 交 替 的 机 制 研究主 持 2006.10-2009.12主 持 2006.10-2009.126 八 种 藏 药 材 资 源 调 查 与 评 价 、 化 学 成 分 分 析 主 持 2006.10-2009.97能 源 植 物 筛 选 评 价 与 小 桐 子 规 模 化 种 植 关 键 技 术研 究参 加 2006.11-2009.11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年 报 200611


KIB七 、 科 技 论 文● 2006 年 共 发 表 SCI 论 文 208 篇 , 其 中 以 KIB 为 第 一 作 者 单 位 的 有 152 篇 ,30%SCI 刊 物 共 计 65 篇 。● 人 均 发 表 论 文 数 生 物 口 排 名 第 一 , 篇 均 论 文 经 费 投 入 产 出 比 排 名 第 二 , 孙 汉 董 院 士 近 6 年 排 名 第 一 。● 学 科 领 域 前 30% 的 SCI 论 文 如 下 :作 者 年 代 题 名 期 刊 卷 码H-D. Sun, S.-X. Huang and Q.-B.HanC.-R. Yang, Y. Zhang, M. R. Jacob,S. I. Khan, Y. J. Zhang and X. C. LiC.-Y. Wang, J.-K. Liu, Y.-H. Ji, J.-F.Zhao, L. Li and H. B. ZhangS.-X. Huang, W.- L. Xiao, L.-M. Li,S.-H. Li, Y. Zhou, L.-S. Ding, L.-G.Lou and H.-D. SunD.-Z. Liu, F. Wang, T.-G. Liao, J.-G.Tang, W. Steglich, H.-J. Zhu andJ.-K. LiuG. Xu, A.-J. Hou, R.-R. Wang, G.-Y.Liang, Y.-T. Zheng, Z.-Y. Liu, X.-L.Li, Y. Zhao, S.-X. Huang, L.-Y. Pengand Q.-S. ZhaoW.-L. Xiao, L.-M. Yang, N.-B.Gong, L. Wu, R.-R. Wang, J.-X. Pu,X.-L. Li, S.-X. Huang, Y.-T. Zheng,R.-T. Li, Y. Lu, Q.-T. Zheng andH.-D. SunW.-L. Xiao, J.-X. Pu, Y. Chang,X.-L. Li, S.-X. Huang, L.-M. Yang,L.-M. Li, Y. Lu, Y.-T. Zheng, R.-T.Li, Q.-T. Zheng and H.-D. SunX.-L. Li, X. Cheng, L.-M. Yang,R.-R. Wang, Y.-T. Zheng, W.-L.Xiao, Y. Zhao, G. Xu, Y. Li, Y.Chang, Q.-T. Zheng, Q.-S. Zhao,H.-D. Sun20062006Diterpenoids from Isodon species andtheir biological activitiesAntifungal activity <strong>of</strong> C-27 steroidalsaponinsNatural ProductReportsAntimicrobialAgents andChemotherapy23: 673-69850: 1710-17142006 Total synthesis <strong>of</strong> (+/-)-paeonilide Organic Letters 8: 2479-2481200620062006200620062006J.-K. Liu 2006Bisrubescensins A-C: Three newdimeric ent-kauranoids isolated fromIsodon rubescensVibralactone: A lipase inhibitorwith an unusual fused betalactoneproduced by cultures <strong>of</strong> thebasidiomycete Boreostereum vibransPrzewalskin A: A new C-23 terpenoidwith a 6/6/7 carbon ring skeletonfrom Salvia przewalskii MaximRubriflordilactones A and B, twonovel bisnortriterpenoids fromSchisandra rubriflora and theirbiological activitiesSphenadilactones A and B, two novelnortriterpenoids from SchisandrasphenantheraDichotomains A and B: Two NewH i g h l y O x y g e n a t e d P h e n o l i cDerivatives from DicranopetrisdichotomaNatural terphenyls: Developmentssince 1877Organic Letters 8: 1157-1160Organic Letters 8: 5749-5752Organic Letters 8: 4453-4456Organic Letters 8: 991-994Organic Letters 8: 1475-1478Organic Letters 8: 1937-1940Chemical Reviews 106: 2209-2223N.-H. Tan and J. Zhou 2006 Plant cyclopeptides Chemical Reviews 106: 840-895J.-S. Wang, Y.-T. Di, X.-W. Yang, S.-L. Li, Y.-H. Wang and X.-J. HaoX. Li, W.-L. Xiao, J.-X. Pu, L.-L.Ban, Y.-H. Shen, Z.-Y. Weng, S.-H.Li and H.-D. SunY.-H. Ji, P. W. Fritsch, H. Li, T.-J.Xiao and Z.-K. Zhou200620062006Hydroquinone diglycoside acylesters from the stems <strong>of</strong> GlycosmispentaphyllaCytotoxic ent-kaurene diterpenoidsfrom Isodon phyllostachysPhylogeny and classification <strong>of</strong> Paris(Melanthiaceae) inferred from DNAsequence dataPhytochemistry 67: 486-491Phytochemistry 67: 1336-1340Annals <strong>of</strong> <strong>Botany</strong> 98: 245-25612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年 报 2006


KIBL.-Q. Xiao and X. Gong 2006S.-S. Luan, T.-Y. Chiang and X.Gong2006G e n e t i c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a n drelationships <strong>of</strong> populations inthe Cycas balansae c o m p l e x(Cycadaceae) and its conservationimplicationsHigh genetic diversity vs. low geneticdifferentiation in Nouelia insignis(Asteraceae), a narrowly distributedand endemic species in China,revealed by ISSR fingerprintingAnnals <strong>of</strong> <strong>Botany</strong> 97: 807-812Annals <strong>of</strong> <strong>Botany</strong> 98: 583-589Y.-H. Zhao, G.-Y. Wang, J.-P. Zhang,J.-B. Yang, S. Peng, L.-M. Gao,C.-Y. Li, J.-Y. Hu, D.-Z. Li and L.-Z.Gao2006Expressed sequence tags (ESTs) andphylogenetic analysis <strong>of</strong> floral genesfrom a paleoherb species, AsarumcaudigerumAnnals <strong>of</strong> <strong>Botany</strong> 98: 157-163L. Zhang, Q.-J. Li, H.-T. Li, J. Chenand D.-Z. Li2006Genetic diversity and geographicdifferentiation in Tacca chantrieri(Taccaceae): an autonomous selfingplant with showy floral displayAnnals <strong>of</strong> <strong>Botany</strong> 98: 449-457Z.-Y. Zhang, L.-M. Fan, J.-B. Yang,X.-J. Hao and Z.-J. Gu2006Alkaloid polymorphism and itssequence variation in the Spiraeajaponica complex (Rosaceae) inChina: Traces <strong>of</strong> the biological effects<strong>of</strong> the Himalaya-Tibet plateau upliftAmerican Journal<strong>of</strong> <strong>Botany</strong>93: 762-769Z.-L. Nie, H. Sun, P. M. Beardsley,R. G. Olmstead and J. WenY.-H. Shen, R.-T. Li, W.-L. Xiao, X.Gang, Z.-W. Lin, Q.-S. Zhao and H.-D. Sun20062006E v o l u t i o n o f b i o g e o g r a p h i cdisjunction between eastern Asia andeastern North America in Phryma(Phrymaceae)ent-labdane diterpenoids fromAndrographis paniculataAmerican Journal<strong>of</strong> <strong>Botany</strong>Journal <strong>of</strong> NaturalProducts93: 1343-135669: 319-322S.-Z. Mu, Y. Wang, H.-P. He, X.-W.Yang, Y.-H. Wang, Y.-T. Di, Y. Lu, Y.Chang and X.-J. Hao2006Daphnioldhanins A-C, alkaloids fromDaphniphyllum oldhamiJournal <strong>of</strong> NaturalProducts69: 1065-1069D.-Q. Luo, Y. Gao, J.-M. Gao, F.Wang, X.-L. Yang and J.-K. Liu2006Humulane-type sesquiterpenoids fromthe mushroom Lactarius mitissimusJournal <strong>of</strong> NaturalProducts69: 1354-1357J.-S. Wang, X.-W. Yang, Y.-T. Di, Y.-H. Wang, Y.-M. Shen and X.-J. Hao2006Is<strong>of</strong>lavone diglycosides fromGlycosmis pentaphyllaJournal <strong>of</strong> NaturalProducts69: 778-782Y.-T. Di, H.-P. He, Y. Lu, P.-Yi, L.Li, L. Wu and X.-J. Hao2006A l k a l o i d s f r o m t h e l e a v e s o fDaphniphyllum longeracemosumJournal <strong>of</strong> NaturalProducts69: 1074-1076W.-L. Xiao, S.-X. Huang, L. Zhang,R.-R. Tian, L. Wu, X.-L. Li, J.-X.Pu, Y.-T. Zheng, Y. Lu, R.-T. Li, Q.-T. Zheng and H.-D. Sun2006Nortriterpenoids from SchisandralancifoliaJournal <strong>of</strong> NaturalProducts69: 650-653L.-M. Li, G.-Y. Li, S.-X. Huang, S.-H. Li, Y. Zhou, W.-L. Xiao, L.-G.Lou, L.-S. Ding and H.-D. Sun20067 alpha,20-epoxy-ent-kauranoidsfrom Isodon parvifoliusJournal <strong>of</strong> NaturalProducts69: 645-649X.-W. Yang, Y.-L. Ma, H.-P. He,Y.-H. Wang, Y.-T. Di, H. Zhou, L. Liand X.-J. HaoW.-L. Xiao, R.-R. Tian, J.-X. Pu, M.Li, L. Wu, Y. Lu, S.-H. Li, R.-T. Li,Y.-T. Zheng, Q.-T. Zheng and H.-D.SunY. Zhao, F.-S. Wang, L.-Y. Peng,X.-L. Li, G. Xu, X.-X. Luo, Y. Lu, L.Wu, Q.-T. Zheng20062006Iridoid constituents <strong>of</strong> TarennaattenuataTriterpenoids from Schisandralancifolia with anti-HIV-1 activity2006 Taxoids from Taxus chinensisJournal <strong>of</strong> NaturalProductsJournal <strong>of</strong> NaturalProductsJournal <strong>of</strong> NaturalProducts69: 971-97469: 277-27969: 1813-1815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年 报 200613


KIBY.-T. Di, H.-P. He, C.-S. Li, J.-M.Tian, S.-Z. Mu, S.-L. Li, S. Gao andX.-J. Hao2006Yuzurimine-Type Alkaloids fromDaphniphyllum yunnanenseJournal <strong>of</strong> NaturalProducts69: 1745-1748S.-M. Li, C.-L. Long, F.-Y. Liu, S.Lee, Q. Guo, R. Li and Y.-H. Liu2006Herbs for medicinal baths among thetraditional Yao communities <strong>of</strong> ChinaJournal <strong>of</strong>Ethnopharmacology108: 59-67Y.-H. Wu, C.-X. Zhou, L.-Y. Song,X.-P. Li, S.-Y. Shi, J.-X. Mo, H.-Y.Chen, H. Bai, X.-M Wu, J. Zhao,R.-P. Zhang, X.-J Hao, H.-D. Sunand Y. Zhao2006Effect <strong>of</strong> total phenolics fromLaggera alata on acute and chronicinflammation modelsJournal <strong>of</strong>Ethnopharmacology108: 243–250Z.-L. Nie, H. Sun, H. Li and J. Wen 2006Intercontinental biogeographyo f s u b f a m i l y O r o n t i o i d e a e(Symplocarpus, Lysichiton, andOrontium) <strong>of</strong> Araceae in eastern Asiaand North AmericaMolecularPhylogenetics andEvolution40: 155-165S.-X. Huang, Y. Zhou, J.-X. Pu, R.-T.Li, M. Li, W.-L. Xiao, L.-G. Lou, Q.-B. Han, L.-S. Ding, S.-L. Peng andH.-D. Sun2006Cytotoxic ent-kauranoid derivativesfrom Isodon rubescensTetrahedron 62: 4941-4947J.-X. Pu, R.-T. Li, W.-L. Xiao, N.-B. Gong, S.-X. Huang, Y. Lu, Q.-T.Zheng, L.-G. Lou and H.-D. SunL.-C. Li, J.-X. Jiang, J. Ren, Y. Ren,C. U. Pittman and H.-J. Zhu20062006Longipedlactones A-I, nine noveltriterpene dilactones possessinga unique skeleton from KadsuralongipedunculataUnexpected selectivity in sodiumborohydride reductions <strong>of</strong> alphasubstitutedesters: Experimental andtheoretical studiesTetrahedron 62: 6073-6081European Journal <strong>of</strong>Organic Chemistry8: 1981-1990J. Ren, L.-C. Li, J.-K. Liu, H.-J. Zhuand C. U. Pittman2006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s o f d i f f e r e n tchemoselectivities in primary,secondary and tertiary amidereactions with sodium borohydrideEuropean Journal <strong>of</strong>Organic Chemistry8: 1991-1999G.-Z. Zeng, N.-H. Tan, X.-J. Hao,Q.-Z. Mu and R.-T. Li2006N a t u r a l i n h i b i t o r s t a r g e t i n gosteoclast-mediated bone resorptionBioorganic& MedicinalChemistry Letters16: 6178-6180Y.-T. Di, H.-P. He, H.-Y. Liu, Z.-Z.Du, J.-M. Tian, X.-W. Yang, Y.-H.Wang and X.-J. Hao2006Calycilactone A, a novel hexacyclicalkaloid from DaphniphyllumcalycillumTetrahedron Letters 47: 5329-5331L. Li, H.-P. He, Y.-T. Di, S. Gao andX.-J. Hao2006Daphnilongerine, an unprecedentedfused pentacyclic ring systemalkaloid from Daphniphyllumlongeracemosum RosenthTetrahedron Letters 47: 6259-6262L.-M. Li, G.-Y. Li, W.-L. Xiao, Y.Zhou, S.-H. Li, S.-X. Huang, Q.-B.Han, L.-S. Ding, L.-G. Lou and H.-D. Sun2006A new rearranged and a new secoent-kauranediterpenoids from IsodonparvifoliusTetrahedron Letters 47: 5187-5190X.-L. Pan, N.-H. Tan, G.-Z. Zeng, H.-J. Han and H.-Q. Huang20063D-QSAR and docking studies<strong>of</strong> aldehyde inhibitors <strong>of</strong> humancathepsin KBioorganic& MedicinalChemistry14: 2771-2778Z.-Z. Du and Y.-M. Shen 2006X.-L. Li, Y. Zhao, X. Cheng, L. Tu,L.-Y. Peng, G. Xu and Q.-S. Zhao2006A rare new cleistanthane diterpenefrom the pericarp <strong>of</strong> Trewia nudifloraJaponicumins A-D: Four newcompounds from Ly c o p o d i u mjaponicumHelvetica ChimicaActaHelvetica ChimicaActa89: 2841-284589: 1467-147314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年 报 2006


KIBH. Zhou, H.-P. He, N.-C. Kong, Y.-H. Wang, X.-D. Liu and X.-J. Hao2006Three new indole alkaloids from theleaves <strong>of</strong> Kopsia <strong>of</strong>ficinalisHelvetica ChimicaActa89: 515-519S.-X. Huang, J. Yang, W.-L. Xiao, Y.-L. Zhu, R.-T. Li, L.-M. Li, J.-X. Pu,X. Li, S.-H. Li and H.-D. Sun2006T h r e e n o v e l t e r p e n o i d s f r o mSchisandra pubescens var. pubinervisHelvetica ChimicaActa89: 1169-1175L.-Z. Fang, H.-J. Shao, W.-Q. Yangand J.-K. Liu2006Two new azulene pigments from thefruiting bodies <strong>of</strong> the basidiomyceteLactarius hatsudakeHelvetica ChimicaActa89: 1463-1466X.-D. Qin, Z.-J. Dong and J.-K. Liu 2006Two new compounds from theascomycete Daldinia concentricaHelvetica ChimicaActa89: 450-455L. Li, H.-P. He, Y.-T. Di, J.-M. Tianand X.-J. Hao2006New alkaloids from Daphniphyllumlongeracemosum RosenthHelvetica ChimicaActa89: 1457-1462H.-Q. Dai, Q.-J. Kang, G.-H. Li andY.-M. Shen2006Three new polyketide metabolitesfrom the endophytic fungal strainCladosporium tenuissimum LR463 <strong>of</strong>Maytenus hookeriHelvetica ChimicaActa89: 527-531X. Li, W.-L. Xiao, S.-X. Huang, Z.-Y. Weng, Y.-H. Shen, Q.-B. Han andH.-D. Sun2006S t r u c t u r e e l u c i d a t i o n o f t w onew diterpenoids from Isodonphyllostachys: Phyllostacins A and BHelvetica ChimicaActa89: 1181-1186H.-P. He, Y.-M. Shen, S.-R. Chen, Y.-N. He and X.-J. Hao2006D i m e r i c c o u m a r i n a n dphenylpropanoids from ClausenalenisHelvetica ChimicaActa89: 2836-2840J.-T. Chen, H.-Z. Li, D. Wang, Y.-J.Zhang and C.-R. Yang2006New dammarane monodesmosidesfrom the acidic deglycosylation <strong>of</strong>notoginseng-leaf saponinsHelvetica ChimicaActa89: 1442-1448Y. Qiao, M.-M. Zhang, X.-C. Dongand M.-H. Qiu2006A new 18(13→12β)-abeolanostadienetriterpenoid fromGanoderma fornicatumHelvetica ChimicaActa89: 1038-1041X.-L. Yang, D.-Q. Luo, Z.-J. Dongand J.-K. Liu2006Two new pigments from the fruitingbodies <strong>of</strong> the basidiomycete LactariusdeliciosusHelvetica ChimicaActa89: 988-990J.-M. Tian, X.-J. Hao and H.-P. He 2006A new lignan and four new lignanglycosides from M a n a n t h e spatentifloraHelvetica ChimicaActa89: 291-298X.-D. Qin, Z.-J. Dong, J.-K. Liu, L.-M. Yang, R.-R. Wang, Y.-T. Zheng,Y. Lu, Y.-S. Wu and Q.-T. Zheng2006Concentricolide, an anti-HIV agentfrom the ascomycete DaldiniaconcentricaHelvetica ChimicaActa89: 127-133X.-J. Dong, X.-D. Zhu, Y.-F. Wang,Q. Wang, P. Ju and S. Luo2006Secoprezizaane sesquiterpenelactones from Illicium micranthumHelvetica ChimicaActa89: 983-987H.-Y. Liu, H.-P. He, S. Gao, C.-X.Chen, Y.-M. Shen and X.-J. Hao2006Tw o n e w d i t e r p e n o i d s f r o mCallicarpa pedunculataHelvetica ChimicaActa89: 1017-1022M.-Z. Wang, Y.-Y. Zhang, S.-L. Li ,X.-H. Cai and X.-D. Luo2006C a d i n e n e D e r i v a t i v e s f r o mEupatorium adenophorumHelvetica ChimicaActa89: 3104-3108C.-Y. Xue, D.-Z. Li, J.-M. Lu, J.-B.Yang and J.-Q. Liu2006Molecular authentication <strong>of</strong> thetraditional Tibetan medicinal plantSwertia mussotiiPlanta Medica 72: 1223-1226L.-M. Li, G.-Y. Li, S.-X. Huang,W.-L. Xiao, X. Liao, L.-G. Lou,L.-S. Ding and H.-D. Sun2006Antiproliferative ent-kauranoids fromIsodon parvifoliusPlanta Medica 72: 740-745Z.-Y. Jiang, X.-M. Zhang, F.-X.Zhang, N. Liu, F. Zhao, J. Zhou andJ.-J. Chen2006A new triterpene and anti-hepatitis Bvirus active compounds from AlismaorientalisPlanta Medica 72: 951-954G. Xu, L.-Y. Peng, L. Lu, Z.-Y.Weng, Y. Zhao, X.-L. Li, Q.-S. Zhaoand H.-D. Sun2006Two New Abietane Diterpenoidsfrom Salvia yunnanensisPlanta Medica 72: 84-86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年 报 200615


KIB八 、 科 学 奖 励( 一 ) 云 南 省 科 学 技 术 奖 突 出 贡 献 类获 奖 人 : 周 俊云 南 省 科 学 技 术 奖 突 出 贡 献 类 是 云 南 省 政 府 授 予 云 南省 科 技 界 的 最 高 奖 励 , 该 项 奖 项 不 分 等 级 , 每 年 授 予 人 数不 超 过 1 名 , 可 以 空 缺 。 据 云 南 省 人 民 政 府 二 000 年 六 月二 十 七 日 颁 布 的 《 云 南 省 科 学 技 术 奖 励 办 法 ( 试 行 )》 规定 , 荣 获 云 南 省 科 学 技 术 奖 突 出 贡 献 类 的 科 学 技 术 工 作 者应 在 当 代 科 学 技 术 前 沿 取 得 重 要 突 破 或 者 在 科 学 技 术 发 展中 有 突 出 建 树 的 ; 或 在 科 学 技 术 创 新 、 科 技 成 果 转 化 和 高新 技 术 产 业 化 中 取 得 重 大 经 济 效 益 或 者 社 会 效 益 的 。 候 选人 须 在 科 学 技 术 活 动 中 特 别 是 在 高 新 技 术 领 域 取 得 系 列 或者 重 大 技 术 发 明 、 技 术 创 新 , 并 以 市 场 为 导 向 , 积 极 推 动科 技 成 果 转 化 , 实 现 产 业 化 , 推 动 该 领 域 技 术 的 跨 越 发展 , 促 进 了 产 业 结 构 的 变 革 , 取 得 了 重 大 的 经 济 效 益 或 者社 会 效 益 , 对 促 进 社 会 、 经 济 发 展 做 出 了 重 大 贡 献 。周 俊 院 士 40 多 年 来 扎 根 云 南 长 期 从 事 植 物 化 学 与 植物 资 源 的 研 究 , 率 先 在 国 内 系 统 地 开 展 植 物 配 糖 体 、 云 南白 药 和 植 物 环 肽 的 研 究 。 对 滇 产 具 有 重 要 药 用 价 值 的 人 参属 、 重 楼 属 、 天 麻 属 、 鹅 绒 藤 属 、 薯 蓣 属 、 乌 头 属 及 石 竹科 若 干 属 等 100 余 种 植 物 的 三 萜 、 甾 体 、 酚 类 、 环 肽 、 生 物碱 及 配 糖 体 的 结 构 进 行 了 研 究 。 发 表 学 术 论 文 281 篇 , 其中 235 篇 被 1722 篇 文 献 引 用 ,101 篇 被 SCI-E 收 录 ,98 篇 被《 中 国 科 学 引 文 数 据 库 》 收 录 , 出 版 了 《 橡 子 》 和 《 中 国油 脂 植 物 》 著 作 , 发 现 新 化 合 物 400 多 个 和 若 干 个 具 有 应 用前 景 或 重 要 生 物 活 性 的 化 合 物 。 主 持 研 究 的 “ 天 麻 素 ” 和参 与 研 制 的 “ 宫 血 宁 ” 药 物 自 投 产 以 来 取 得 了 显 著 的 经 济和 社 会 效 益 ,“ 天 麻 素 ” 产 品 累 计 实 现 销 售 收 入 24400 万元 ,“ 宫 血 宁 ” 累 计 实 现 主 营 收 入 56732 万 元 , 实 现 利 润23344 万 元 。 其 他 研 究 成 果 如 薯 蓣 皂 素 、 秋 水 仙 碱 也 长 期 用于 生 产 取 得 了 一 定 的 经 济 和 社 会 效 益 。周 俊 院 士 最 早 提 出 中 药 复 方 的 物 质 基 础 为 组 合 天 然 化16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年 报 2006


KIB学 库 , 作 用 机 理 为 多 靶 作 用 机 制 , 已 为 国 内 多 数 药 学 专 家 赞 同 ; 从植 物 化 学 与 植 物 亲 缘 关 系 及 植 物 地 理 相 结 合 , 研 究 了 人 参 、 三 七 、西 洋 参 的 关 系 , 澄 清 了 人 参 属 植 物 研 究 上 的 混 乱 , 这 一 研 究 成 果 为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药 典 及 药 学 界 采 用 , 从 而 推 动 了 三 七 及 人 参 属 植物 的 研 究 与 开 发 利 用 ; 通 过 系 统 的 研 究 萝 科 鹅 绒 藤 属 植 物 化 学 成分 , 结 合 化 学 成 分 生 源 演 化 , 提 出 鹅 绒 藤 属 细 根 类 植 物 的 成 分 与 粗根 类 的 不 完 全 相 同 , 应 恢 复 白 前 属 ( ) 这 一 属 名 , 这 一观 点 很 快 为 国 外 植 物 分 类 学 家 接 受 和 认 可 ; 最 早 在 国 内 系 统 地 开 展植 物 环 肽 研 究 , 建 立 了 植 物 环 肽 检 测 的 新 方 法 , 对 石 竹 科 等 20 余种 植 物 中 的 100 余 个 环 肽 结 构 进 行 了 鉴 定 , 发 现 新 的 植 物 环 肽 60 多个 ; 根 据 对 山 毛 榉 科 的 淀 粉 、 油 脂 和 鞣 质 的 分 析 结 果 , 在 国 内 最 早发 表 了 植 物 化 学 分 类 学 论 文 《 植 物 体 内 有 用 物 质 积 累 和 亲 缘 关 系 的探 讨 : 鞣 质 在 山 毛 榉 科 植 物 中 的 分 布 规 律 》, 这 一 成 果 被 国 内 木 本粮 食 植 物 书 籍 大 量 应 用 ; 主 持 编 著 了 《 中 国 油 脂 植 物 》, 该 专 著 对我 国 主 要 油 脂 植 物 分 布 的 脂 肪 酸 的 组 成 进 行 了 系 统 的 研 究 , 这 是 我国 迄 今 关 于 油 脂 研 究 最 全 面 的 专 著 之 一 , 其 中 提 出 的 麻 风 树 ( 小 桐子 ) 可 代 柴 油 的 观 点 , 是 目 前 生 物 能 源 的 热 点 之 一 。周 俊 院 士 还 创 建 了 我 国 植 物 化 学 与 西 部 植 物 资 源 持 续 利 用 国 家重 点 实 验 室 , 培 养 了 一 批 活 跃 在 植 物 化 学 研 究 领 域 的 学 术 带 头 人 ,带 动 了 我 国 植 物 化 学 和 植 物 资 源 的 发 展 。周 俊 院 士 对 我 国 植 物 化 学 与 植 物 资 源 基 础 理 论 领 域 做 出 了 突 出贡 献 , 并 且 在 云 南 省 天 然 药 物 领 域 中 科 技 成 果 转 化 和 高 新 技 术 产 业中 取 得 了 重 大 经 济 和 社 会 效 益 。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年 报 200617


KIB( 二 ) 重 要 天 然 产 物 植 物 环 肽 的 系 统 化 学 研 究获 奖 类 别 及 等 级 : 云 南 省 科 技 进 步 奖 自 然 科 学 类 一 等 奖类 别 及 项 目 编 号 : 云 南 省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2001B0055M, 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金 95C088Q完 成 单 位 : 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主 要 完 成 人 员 : 周 俊 、 谭 宁 华 、 李 朝 明 、 赵 玉 瑞 、 贾 爱 群 、 丁 中 涛 、程 永 现主 要 内 容 及 重 要 影 响 :该 成 果 研 究 始 于 1991 年 , 先 后 得 到 中 科 院 昆 明 植 物 所 植 物 化 学 与西 部 植 物 资 源 持 续 利 用 国 家 重 点 实 验 室 基 金 、 云 南 省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等 12 个 项 目 资 助 , 总 经 费 70 万 元 。 植 物 环 肽 是 一 类重 要 的 植 物 代 谢 产 物 , 也 是 天 然 产 物 化 学 的 一 个 较 新 领 域 。 自 1959 年cyclolinopeptide A 被 发 现 并 确 定 结 构 以 来 , 植 物 环 肽 研 究 已 走 过 近 半 个世 纪 。20 世 纪 90 年 代 以 前 只 发 现 了 150 多 个 环 肽 , 主 要 集 中 在 环 肽 生 物碱 的 新 发 现 上 。 然 而 植 物 环 肽 研 究 中 存 在 的 一 些 重 要 结 构 与 功 能 问 题 仍未 有 突 破 或 重 要 进 展 。90 年 代 初 本 项 目 率 先 在 国 内 开 展 植 物 环 肽 的 研 究 。 自 1991 年 从 中药 太 子 参 中 发 现 太 子 参 环 肽 A 和 B 以 来 , 持 续 开 展 植 物 环 肽 研 究 已 历 时15 年 。 本 成 果 从 植 物 环 肽 化 学 研 究 体 系 的 建 立 、 新 植 物 环 肽 的 发 现 、 植物 环 肽 的 结 构 骨 架 及 其 生 物 学 意 义 研 究 、 植 物 环 肽 生 物 合 成 研 究 、 植 物环 肽 的 应 用 基 础 研 究 、 植 物 环 肽 学 术 性 总 结 和 新 学 术 观 点 的 提 出 等 六 个方 面 开 展 研 究 并 取 得 以 下 重 要 研 究 成 果 :(1) 建 立 了 完 整 的 植 物 环 肽化 学 研 究 体 系 , 包 括 检 测 、 提 取 、 分 离 、 纯 化 、 平 面 结 构 、 绝 对 构 型 、溶 液 构 象 、 晶 体 结 构 研 究 等 , 特 别 是 建 立 了 植 物 环 肽 的 薄 层 化 学 检 测 新方 法 以 及 一 套 植 物 环 肽 结 构 鉴 定 的 方 法 , 并 得 以 推 广 应 用 至 今 ;(2)从 石 竹 科 和 番 荔 枝 科 等 28 种 植 物 中 发 现 了 112 个 植 物 环 肽 , 包 括 79 个 新环 肽 ;(3) 在 国 际 上 提 出 了 植 物 环 肽 结 构 骨 架 的 新 的 系 统 分 类 方 法 ;提 出 了 以 环 肽 为 特 征 成 分 的 石 竹 科 植 物 化 学 分 类 学 新 观 点 ;(4) 初 步证 明 了 太 子 参 环 肽 B 的 酶 环 化 反 应 ; 在 国 际 上 提 出 了 植 物 环 蛋 白 为 原 生代 谢 产 物 , 而 其 它 植 物 环 肽 属 非 直 接 基 因 产 物 , 可 能 通 过 多 酶 途 径 合成 , 为 次 生 代 谢 产 物 的 新 观 点 ;(5) 制 定 了 以 太 子 参 环 肽 A 和 B 作 为 中药 太 子 参 药 材 质 量 控 制 成 分 的 技 术 方 法 ; 发 现 部 分 小 红 参 环 肽 及 其 总环 肽 具 有 显 著 的 抗 肿 瘤 活 性 ;(6) 应 美 国 《 化 学 评 论 》 邀 请 发 表 了 题为 植 物 环 肽 的 综 述 , 该 文 被 审 稿 人 评 为 植 物 环 肽 领 域 一 篇 最 全 面 和 最有 价 值 的 杰 作 ; 该 文 在 化 学 学 科 顶 尖 刊 物 《 化 学 评 论 》(2004 年 影 响因 子 20.233, 化 学 学 科 影 响 因 子 最 高 的 杂 志 ) 上 的 发 表 , 表 明 在 植 物环 肽 研 究 中 取 得 的 该 项 成 果 得 到 了 国 际 上 的 认 可 ;(7) 发 表 论 著 68 篇18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年 报 2006


KIB( 本 ),SCI 刊 物 上 有 40 篇 ,50 篇 论 文 被 355 次 引 用 ; 培 养 了 16 位 研究 生 ; 相 关 论 文 曾 作 过 国 际 会 议 大 会 报 告 、 国 内 和 国 际 会 议 邀 请 报 告共 四 次 。 本 研 究 团 组 已 成 为 国 际 上 植 物 环 肽 一 个 主 要 研 究 小 组 , 得 到国 内 外 同 行 们 的 关 注 、 追 踪 和 合 作 。 本 成 果 在 植 物 环 肽 新 的 检 测 方法 、 新 化 合 物 发 现 、 新 的 结 构 骨 架 分 类 、 生 物 合 成 、 学 术 性 总 结 和 新学 术 观 点 等 方 面 研 究 具 有 国 际 领 先 水 平 , 在 推 动 该 领 域 的 发 展 中 起 到了 重 大 和 积 极 的 影 响 。( 三 ) 天 南 星 科 芋 属 植 物 的 种 质 资 源 与 分 类 学研 究获 奖 类 别 及 等 级 : 云 南 省 科 技 进 步 奖 自 然 科 学 类 一 等 奖类 别 及 项 目 编 号 : 云 南 省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2001C0058M, 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金 30170102完 成 单 位 : 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主 要 完 成 人 员 : 龙 春 林 、 李 恒 、 程 治 英 、 曹 利 民 、 蔡 秀 珍 、 李 苏 梅 、刘 怡 涛 、 唐 安 军 、 罗 吉 凤主 要 内 容 及 重 要 影 响 : 天 南 星 科 (Araceae) 芋 属 ( Colocasia) 植 物是 著 名 的 经 济 植 物 , 全 世 界 约 10 种 , 中 国 达 8 种 。 除 台 湾 芋 ( 山 芋 ,) 外 , 国 产 种 类 均 自 然 分 布 于 云 南 及 邻 近 地 区 , 而以 滇 西 地 区 最 为 集 中 。 本 成 果 瞄 准 国 际 发 展 趋 势 、 针 对 芋 属 植 物 的 种质 资 源 保 存 和 分 类 订 正 开 展 工 作 。完 成 的 主 要 内 容 有 :● 收 集 保 存 了 世 界 范 围 内 13 种 、2 变 种 的 62 份 芋 属 植 物 的 种 质 资 源 ,使 我 国 成 为 世 界 上 收 集 保 存 芋 属 植 物 种 质 资 源 数 量 最 多 、 种 类 最齐 全 的 国 家 ;● 研 究 了 世 界 芋 属 植 物 的 种 质 资 源 状 况 , 为 探 讨 芋 属 植 物 的 物 种 多样 性 中 心 提 供 基 础 材 料 ; 对 其 保 存 技 术 进 行 了 试 验 研 究 , 为 长 期有 效 保 存 芋 属 植 物 种 质 资 源 提 供 技 术 保 证 ;● 通 过 形 态 学 、 细 胞 学 和 分 子 生 物 学 的 研 究 , 增 加 了 一 些 种 的 分 类性 状 和 特 征 描 述 ; 报 道 了 中 国 8 种 ( 或 变 种 ) 芋 属 植 物 的 体 细 胞染 色 体 数 目 ; 对 10 个 种 进 行 了 PCR 扩 增 , 并 进 行 了 DNA 测 序 ;提 供 了 细 胞 学 和 分 子 生 物 学 的 新 证 据 ; 完 成 对 世 界 芋 属 植 物 的 分类 学 订 正 ;● 发 现 了 芋 属 植 物 的 新 种 , 本 成 果 正 式 发 表 新 种 5 个 ;● 总 结 研 究 结 果 , 在 国 内 外 核 心 期 刊 上 发 表 了 具 有 较 高 水 平 的 研 究论 文 20 篇 , 其 中 6 篇 发 表 于 SCI 收 录 刊 物 ;● 培 养 硕 士 生 2 名 ;● 申 请 专 利 2 项 。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年 报 200619


KIB九 、 专 利 与 成 果专 利 与 成 果( 一 )2006 年 申 请 专 利 目 录1. 植 物 甾 体 配 糖 体 的 制 备 方 法申 请 日 :2006 年 1 月 25 日申 请 号 :200610010657.1发 明 人 : 杨 崇 仁 张 颖 君 李 兴 从 张 影2. 具 有 抗 肿 瘤 活 性 的 化 合 物 , 其 制 备 方 法 和 其 应 用申 请 日 :2006 年 3 月 2 日申 请 号 :200610010715.0发 明 人 : 普 建 新 孙 汉 董 肖 伟 烈 李 蓉 涛 黄 胜 雄3. 多 汁 乳 菇 保 育 促 繁 增 产 方 法申 请 日 :2006 年 2 月 17 日申 请 号 :200610010689.1发 明 人 : 刘 培 贵 于 富 强 王 向 华 郑 焕 娣 陈 娟 陈 吉 岳4. 治 疗 呼 吸 道 相 关 疾 病 的 药 物 及 其 应 用申 请 日 :2006 年 6 月 7 日申 请 号 :200610010941.9发 明 人 : 罗 晓 东 尚 建 华 郝 小 江 朱 兆 云5. 治 疗 呼 吸 道 相 关 疾 病 的 药 物 及 其 制 备 方 法 和 应 用申 请 日 :2006 年 6 月 7 日申 请 号 :200610010940.4发 明 人 : 罗 晓 东 尚 建 华 郝 小 江 王 京 昆6. 一 种 茶 叶 的 后 发 酵 生 产 方 法申 请 日 :2006 年 6 月 13 日申 请 号 :200610010958.4发 明 人 : 陈 可 可 朱 宏 涛 王 东 杨 崇 仁 张 颖 君 张 香 兰20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年 报 2006


KIB7. 晚 春 含 笑 的 组 织 培 养 繁 殖 方 法申 请 日 :2006 年 7 月 21 日申 请 号 :200610011064.7发 明 人 : 郭 瑞 贤 胡 虹 何 学 葵 曾 德 禄 王 华 龚 洵8. 三 棱 栎 的 胚 状 体 诱 导 及 培 养 方 法申 请 日 :2006 年 7 月 24 日申 请 号 :20061001169.X发 明 人 : 孙 卫 邦 罗 桂 芬 向 其 柏9. 三 棱 栎 的 组 培 方 法申 请 日 :2006 年 7 月 24 日申 请 号 :200610011068.5发 明 人 : 孙 卫 邦 周 元 向 其 柏 罗 桂 芬10. 思 茅 松 化 学 增 脂 剂 及 其 制 备 方 法申 请 日 :2006 年 8 月 2 日申 请 号 :200610011093.3发 明 人 : 邱 明 华 李 忠 荣 罗 廷 相 颜 健 周 琳11. 韧 革 菌 素 及 其 制 备 方 法 和 在 药 物 中 的 应 用申 请 日 :2006 年 8 月 7 日申 请 号 :200610048625.0发 明 人 : 刘 吉 开 刘 东 泽 朱 华 结 王 飞 汤 建 国12. 熊 果 酸 的 制 备 方 法申 请 日 :2006 年 9 月 5 日申 请 号 :200610048656.6发 明 人 : 罗 晓 东 蔡 祥 海13. 水 溶 性 C-27 甾 体 配 糖 体 的 制 备 方 法申 请 日 :2006 年 9 月 8 日申 请 号 :200610048669.3发 明 人 : 王 东 张 颖 君 杨 崇 仁 李 海 舟 张 影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年 报 200621


KIB14. 治 疗 艾 滋 病 的 药 物 组 合 物 , 其 制 备 方 法 及 其 用 途申 请 日 :2006 年 9 月 14 日申 请 号 :200610048676.3发 明 人 : 肖 伟 烈 郑 永 唐 孙 汉 董 杨 柳 萌 田 仁 荣 普 建 新 李 蓉 涛15. 盐 肤 木 内 酯 A, 其 制 备 方 法 和 其 在 制 药 中 的 应 用申 请 日 :2006 年 10 月 10 日申 请 号 :200610048715.X发 明 人 : 陈 纪 军 顾 琼 郑 永 唐 王 睿 睿 张 雪 梅 周 俊( 二 )2006 年 授 权 专 利 目 录1. 神 经 生 长 因 子 类 似 物 (2S,4S)-2-(2'- 取 代 基 )-4-( 吲 哚 -3- 次 甲基 )-5,5- 二 取 代 基 -1,3- 唑 烷 化 合 物 , 其 制 备 方 法 及 其 应 用申 请 日 :2003 年 9 月 3 日专 利 号 :ZL03135767.9发 明 人 : 朱 华 结 李 良 春2. 一 种 伯 酰 胺 转 化 为 相 应 甲 酯 的 方 法申 请 日 :2004 年 7 月 9 日专 利 号 :ZL200410040181.7发 明 人 : 朱 华 结 李 良 春 蒋 举 兴 任 洁3. 炭 球 菌 素 及 其 制 备 方 法 和 应 用申 请 日 :2003 年 10 月 22 日专 利 号 :ZL200310110784.5发 明 人 : 刘 吉 开 郑 永 唐 秦 向 东 杨 柳 萌 董 泽 军 王 睿 睿 谭 建 文4. 一 种 灯 盏 花 种 子 育 苗 方 法申 请 日 :2003 年 4 月 30 日专 利 号 :ZL03117811.1发 明 人 : 俞 宏 渊 陈 宗 莲22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年 报 2006


KIB5. 除 虫 菊 酯 的 制 备 方 法申 请 日 :2003 年 7 月 8 日专 利 号 :ZL03135386.X发 明 人 : 邱 明 华 李 忠 荣6. 安 丝 菌 素 苷 类 化 合 物 及 其 药 物 组 合 物 , 其 制 备 方 法 及 其 应 用申 请 日 :2003 年 8 月 13 日专 利 号 :ZL03135603.6发 明 人 : 鲁 春 华 沈 月 毛 郝 小 江 甘 烦 远 赵 沛 基7. 一 种 补 体 抑 制 剂申 请 日 :2004 年 7 月 9 日专 利 号 :ZL200410040179.X发 明 人 : 邱 明 华 孙 丽 荣 闵 炳 善 李 炯 奎 李 忠 荣 裴 盛 基( 三 )2006 年 成 果 登 记1、 重 要 天 然 产 物 植 物 环 肽 的 系 统 化 学 研 究完 成 单 位 : 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主 要 完 成 人 员 : 周 俊 谭 宁 华 李 朝 明 赵 玉 瑞 贾 爱 群 丁 中 涛 程 永 现2、 天 南 星 科 芋 属 植 物 的 种 质 资 源 与 分 类 学 研 究完 成 单 位 : 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主 要 完 成 人 员 : 龙 春 林 李 恒 程 治 英 曹 利 民 蔡 秀 珍 李 苏 梅 刘 怡 涛 唐 安 军 罗 吉 凤3、 基 于 天 然 产 物 结 构 特 点 的 选 择 性 有 机 合 成 及 量 子 化 学 研 究完 成 单 位 : 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主 要 完 成 人 员 : 朱 华 结 郝 小 江 任 洁 C.U. Pittman 李 良 春 蒋 举 兴4、 含 卵 磷 脂 及 异 黄 酮 的 大 豆 提 取 物 及 其 制 备 方 法完 成 单 位 : 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主 要 完 成 人 员 : 邱 明 华 张 壮 鑫 李 忠 荣 王 俊 吕 林 周 琳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年 报 200623


KIB十 、2007 年 工 作 展 望( 一 ) 进 一 步 落 实 实 施 人 才 兴 所 战 略切 实 实 施 2006 年 制 定 的 “ 中 科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创 新 三 期 引 进 急 需 人 才 的 暂 行 办 法 ”, 根 据 学 科 发 展需 求 进 一 步 加 大 人 才 引 进 力 度 , 在 种 子 生 物 学 、 植 物 基 因 组 学 、 分 子 生 态 学 、 化 学 生 态 学 和 化 学 生 物 学 等关 键 研 究 领 域 引 进 将 帅 人 才 , 做 好 现 有 人 才 的 再 培 养 工 作 , 形 成 战 略 科 学 家 、 优 秀 科 学 家 群 体 、 学 术 带 头人 、 青 年 科 学 家 小 组 组 长 (Junior Group Leaders) 不 同 层 次 的 人 才 梯 队 , 从 而 促 进 学 科 的 创 新 和 研 究 所 整体 的 发 展 , 并 为 未 来 5-10 年 的 发 展 做 好 人 才 储 备 。( 二 ) 加 强 顶 层 设 计 , 发 挥 集 成 优 势贯 彻 创 新 基 地 建 设 及 发 挥 综 合 集 成 优 势 思 想 为 主 导 原 则 , 瞄 准 国 家 、 地 方 战 略 需 求 和 世 界 科 技 前沿 , 加 强 顶 层 设 计 , 明 确 科 研 创 新 的 重 点 领 域 和 重 要 方 向 , 发 挥 我 所 植 物 学 科 集 成 优 势 , 集 中 资 源 和力 量 做 大 事 , 并 为 培 养 战 略 科 学 家 创 造 平 台 。 重 点 部 署 研 究 所 创 新 前 沿 重 点 项 目 , 一 方 面 促 进 学 科的 创 新 , 另 一 方 面 通 过 重 点 项 目 的 培 育 实 施 技 术 攻 关 , 切 实 解 决 国 家 或 地 方 的 科 技 需 求 , 在 为 社 会 做贡 献 的 同 时 , 力 争 更 多 的 院 外 资 源 。 通 过 顶 层 设 计 , 集 中 优 势 兵 力 , 积 极 争 取 承 担 更 多 国 家 重 大 项 目(973 项 目 、863 重 大 、 创 新 团 队 等 )。( 三 ) 加 强 对 外 合 作 , 实 现 共 赢 发 展围 绕 创 新 基 地 建 设 和 研 究 所 创 新 活 动 , 积 极 稳 妥 , 量 力 而 行 , 采 取 不 同 模 式 与 发 达 国 家 和 发 展 中 国 家( 特 别 是 周 边 国 家 ) 开 展 科 技 合 作 与 交 流 , 引 进 国 际 智 力 和 人 才 资 源 , 加 速 提 升 我 所 的 国 际 科 技 竞 争 力 和影 响 力 。 在 2007 年 , 除 继 续 做 好 与 哈 佛 大 学 、 加 州 科 学 院 、 美 国 国 家 自 然 历 史 博 物 馆 、 英 国 爱 丁 堡 皇 家植 物 园 和 千 年 种 子 库 的 合 作 外 , 还 要 进 一 步 拓 展 与 国 内 外 大 学 的 合 作 , 进 一 步 做 好 与 国 内 ( 特 别 是 东 部 )企 业 的 合 作 , 真 正 做 好 产 学 研 相 结 合 。 主 要 措 施 是 通 过 建 立 联 合 体 模 式 , 发 挥 各 方 的 优 势 , 保 证 各 方 的 利益 , 从 而 达 到 紧 密 合 作 、 共 同 双 赢 的 目 的 。 例 如 与 云 南 省 共 建 “ 中 国 西 南 野 生 生 物 种 质 资 源 库 ”; 联 合 昆明 各 院 所 共 建 “ 西 南 生 物 多 样 性 实 验 室 ”; 与 东 部 企 业 建 立 “ 天 然 产 物 化 合 库 ”; 与 地 方 企 业 共 同 进 行 新药 创 新 和 自 主 知 识 产 权 花 卉 的 产 业 化 开 发 等 。24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年 报 2006


KIB( 四 ) 加 强 研 究 平 台 的 建 设 , 保 障 科研 的 高 效 开 展在 继 续 建 设 好 科 技 信 息 中 心 、 标 本 馆 、 植 物 专 类 园和 植 物 化 学 分 析 测 试 中 心 的 同 时 , 重 点 做 好 研 究 所 种 质资 源 保 存 技 术 支 撑 平 台 、 分 子 生 物 学 技 术 平 台 、 花 卉 研发 平 台 、 天 然 产 物 化 学 库 和 药 物 筛 选 平 台 的 建 设 。( 五 ) 加 强 战 略 性 科 研 工 作 部 署 , 实现 高 质 量 的 科 研 产 出围 绕 国 家 和 地 方 的 实 际 需 求 , 瞄 准 世 界 植 物 科 学 领域 的 发 展 前 沿 , 有 目 的 、 有 计 划 地 部 署 种 子 生 物 学 、 植物 基 因 组 学 、 分 子 生 态 学 、 化 学 生 态 学 和 化 学 生 物 学 等关 键 研 究 领 域 , 通 过 各 种 形 式 引 入 资 金 , 进 行 自 主 知 识产 权 的 新 药 、 花 卉 、 生 物 能 源 的 应 用 研 发 , 引 导 做 原 始性 、 关 键 性 的 科 学 研 究 , 从 而 实 现 具 有 一 定 显 示 度 的 、高 质 量 的 科 研 产 出 。( 六 ) 加 强 管 理 制 度 的 规 范 化 , 建 立一 流 科 研 院 所 的 规 章 制 度 体 系认 真 贯 彻 《 中 国 科 学 院 章 程 》 的 各 项 规 定 , 制 定 相应 操 作 性 强 的 管 理 措 施 和 制 度 , 保 证 研 究 所 机 构 建 制 和管 理 与 《 章 程 》 贯 彻 的 一 致 性 。 将 认 真 学 习 和 贯 彻 《 关于 科 学 理 念 的 宣 言 》 和 《 中 国 科 学 院 关 于 加 强 科 研 行 为规 范 建 设 的 意 见 》, 在 科 研 行 为 规 范 建 设 中 起 模 范 带 头作 用 。 将 结 合 中 国 科 学 院 贯 标 工 作 、 创 新 三 期 新 的 任 务目 标 和 管 理 模 式 , 对 研 究 所 内 部 的 规 章 制 度 和 管 理 流 程进 行 修 订 和 重 新 制 定 , 保 证 各 项 规 章 制 度 的 顺 利 实 施 。落 实 中 国 科 学 院 提 出 的 全 员 工 作 “ 双 效 改 革 ( 效 率 和 效益 )” 措 施 , 推 动 我 所 管 理 工 作 的 科 学 化 、 规 范 化 和 制度 化 , 建 立 健 全 保 持 党 的 先 进 性 长 效 机 制 , 致 力 于 建 立保 证 “ 科 学 办 所 , 依 法 治 所 , 以 德 兴 所 ” 的 一 流 研 究 所规 章 制 度 体 系 。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年 报 200625


KIB1. Message from the Director GeneralAs <strong>Kunming</strong> <strong>Institute</strong> <strong>of</strong> <strong>Botany</strong> (KIB) enters its thirdphase<strong>of</strong> the Knowledge Innovation Program in 2006,China commenced the first year <strong>of</strong> the 'EleventhFive-Year Plan', and with strenuous efforts <strong>of</strong> theentire staff <strong>of</strong> KIB, we have witnessed and createda remarkable start <strong>of</strong> this phase. Adhering to thestrategic plan, KIB has founded the organizationstructure <strong>of</strong> 'two key laboratories, one garden andone germplasm bank', and started five researchsupporting platforms, and deployed 21 innovationresearchgroups and there teams <strong>of</strong> newly-recruitedtalents, successfully inaugurating the third-phase<strong>of</strong> the Knowledge Innovation Program and creatinga new strategic plan, under which KIB manages tobe a innovation base <strong>of</strong> CAS centering on R & D <strong>of</strong>strategic plant resources to meet the nation’s strategicneeds.As for national, CAS and local-level researchprojects undertaken, KIB has obtained researchfunds for 16 projects from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Foundation <strong>of</strong> China, one Key National Scienceand Technology Project, five CAS key projects,nine Yunnan Provincial Foundation projects andtwo Yunnan Talents projects. In addition, 12 new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projects have been signedup.In 2006, Pr<strong>of</strong>. Zhou Jun, academician <strong>of</strong> CAS,received the Yunnan Sci-Tech OutstandingContribution Award, the fifth famous scientist whoreceived this honor. Dr. Sun Hang received a grantfrom the National Science Fund for DistinguishedYoung Scholars, making himself the sixth KIB winner<strong>of</strong> this fund. This year, Dr. Li Rongtao and Dr. XiaoWeilie received National One-Hundred ExcellentDoctoral Dissertation Award and CAS Fifty ExcellentDoctoral Dissertation Award, respectively. Moreover,through Introducing Talent Plan, KIB has newlyrecruited one high-level talent and one junior researchgroup leader. KIB has well combined basic researchinitiatives with applied development projects, creatingan appropriate subject orientation and an ecotypestatus <strong>of</strong>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KIB has as well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 inscientific publications: articles embodied by SCIindex numbered 208, among which, 33 articleswere published on journals <strong>of</strong> TOP 15% <strong>of</strong> the JCRrelated fields.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strong>of</strong>CAS Literature & Information Center, KIB heads thelist <strong>of</strong> all CAS biology relevant institutions in terms<strong>of</strong> published articles per capita and ranks second inCAS with regard to ratio <strong>of</strong> input-output <strong>of</strong> researchfunds, and academician Sun Handong has been ratedas No. 1 six years in a row among research teams inCAS.On the occasion <strong>of</strong> the ninetieth birthday <strong>of</strong> Pr<strong>of</strong>. WuZhengyi, academician <strong>of</strong> CAS, KIB has successfullyheld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iodiversity andBiogeography in East Asia. The first network meeting<strong>of</strong> East Asia Botanic Gardens and the Seventh BGCINational Workshop on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strong>of</strong>Botanic Gardens were also held in KIB. Throughcollaborations with international cosmetics company,Mary Kay and a world leader in pharmaceuticals,Novartis, KIB has further broadened and deepened its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After 13-year self-dependent running, KIB hasobtained the approval <strong>of</strong> establishing CAS-level keylaboratory <strong>of</strong> biodiversity and biogeography. The 33-year,key program <strong>of</strong> 'Flora Yunnanica' was completed andpassed the evaluation, compiling a 'residence booklet'<strong>of</strong> higher plants in the botanic-richest province <strong>of</strong> China.The newly-built scientific research building and thebuilding reconstruction project <strong>of</strong> state key laboratoryhave already been put into use, and main building<strong>of</strong> the germplasm bank and relative infrastructurespassed preliminary examinations. Efforts <strong>of</strong> collectinggermplasm resources have also been made.During his inspection in May 2006, President HuJintao highly praised the historic achievements madeby KIB scientists and stressed the significance <strong>of</strong>basic researches i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industrialization. Mr. Hu’s inspection and remarkssuggest high-degree concern <strong>of</strong> both the CPC and nationin recognizing KIB’s critical role in building innovationcountry, especially in the fields <strong>of</strong> biosciences, biologicalindustry,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development. During inspections <strong>of</strong> CAS president, LuYongxiang, CAS vice president, Chen Zhu and CASsecretary-general, Li Zhigang in the second-half <strong>of</strong> 2006,the leaders also set new, higher development goals forKIB.The year <strong>of</strong> 2007 comes quietly and so quicklythat we do not have time to appreciate the joyance <strong>of</strong>achievements obtained in 2006. The year <strong>of</strong> 2007 willbe a critical year for KIB to enhance the KnowledgeInnovation Program and all <strong>of</strong> us ought to seize theopportunity, summon our courage to overcome hurdlesand face the challenges. Depending on the directleadership <strong>of</strong> CPC CAS Committee, together withunrelenting endeavors <strong>of</strong> the KIB staff and graduatestudents, I absolutely have no doubt that KIB willaccomplish more ambitious goals and grow into aleader <strong>of</strong> plant science,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n natural resources in China.26 Annual Report 2006


KIB2. Organization StructureAnnual Report 200627


KIB3. Brief Introduction <strong>of</strong> KIB3.1 General InformationLocated in the north suburb Heilongtan scenic area <strong>of</strong> <strong>Kunming</strong>, the famous 'Spring City',<strong>Kunming</strong> <strong>Institute</strong> <strong>of</strong> <strong>Botany</strong> (KIB), CAS is originally the Yunnan Provincial <strong>Institute</strong> Agriculturaland Forestry <strong>Botany</strong> which was founded in 1938, and was renamed the present title in 1958.Adhering to the tenet <strong>of</strong> 'trace the origins <strong>of</strong> mountains and rivers, exhaustively name all <strong>of</strong>the herbs and trees', KIB dedicates to identifying and utilizing plants so as to benefit human.Present Director General <strong>of</strong> KIB is Dr. Li Dezhu and China’s botanists <strong>of</strong> older generationssuch as Hu Xianxiao, Yan Chujiang, Wang Fazan, Yu Dejun, Cai Xitao, Chen Fenghuai, WuZhengyi, etc. once worked at KIB as a leader. The nation and Party top leaders, including ZhouEnlai, Zhu De, Deng Xiaoping, Li Xiannian and Hu Jintao ever inspected and visited KIB, givingsuggestions and advice for its development.Through the first and second phases <strong>of</strong> Knowledge Innovation Program <strong>of</strong> CAS, KIBappropriately optimized and integrated its research subjects and identified scientific researchgoals in accordance with national and regional strategic needs and scientific frontiers, creatinga strategic system <strong>of</strong> 'two key laboratories, one garden and one germplasm bank'. Relyingon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 contents, KIB has achieved a bunch <strong>of</strong> breakthroughs in healthmedical care, plant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especially the registration<strong>of</strong> the new anti-HIV/AIDS drug, SH capsule in Thailand, resulting in remarkable internationalimpacts. Steady progresses have been made for the State Key Science and TechnologyProject, 'Southwest China Wild Species Germplasm Bank' an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made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Work <strong>of</strong> scientific knowledge dissemination, informatization andcreative culture building proceed continually and environments at KIB have become morebeautiful.Currently, there are 254 employees for both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inKIB, among which are three CAS academicians, six winners <strong>of</strong> National Science Fund forDinstingished Young Scholars, six scientists <strong>of</strong> CAS 'Hundreds <strong>of</strong> Talents Program', more than60 members <strong>of</strong> staff holding the job title <strong>of</strong> associate pr<strong>of</strong>essors or higher. The average age<strong>of</strong> scientific research staff is 38.5 and faculty members under the age <strong>of</strong> 45 account for 82%<strong>of</strong> the total. For the senior researchers, 85% <strong>of</strong> the total has the experience <strong>of</strong> studying and/or living outside China ranging from one to six years. KIB owns 28 PhD supervisors, 131 PhDcandidates, 40 MSc. supervisors and 139 MSc. students.KIB occupies an area <strong>of</strong> 1018 mu with construction area exceeding 50,000 square metersand owns a great many large and middle-scale apparatuses such as 400 MHz and 500 MHzsuperconduct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meter, high-resolution mass spectroscope,ultracentrifuges and confocal scanning laser microscopy, etc. The herbarium (KUN) <strong>of</strong> KIBhouses over 1.2 million plant and fungal specimens and the library conserves 270,000 volumebooks. In addition, the newly built library, Huali Building, Logistics Center Building, CulturePlaza and two newly-decorated graduate student apartment buildings provide the institute withscientific research platforms, technological supports and logistic services.Ever since 1999, KIB has presided over 250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compiled morethan 60 monographs, published over 1,500 scientific articles and received 60 awards <strong>of</strong> atthe provincial and ministerial level or higher, and obtained over 60 patents, with one new drugand 5 pesticides registered. Relying on the institute’s technology and transfer <strong>of</strong> scientific and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he annual transfer value in 2005 amounted to RMB1.059 billionyuan with tax payment <strong>of</strong> RMB 102 million yuan (Yunnan only). Through exploring the channels<strong>of</strong> studying abroad by public expenses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KIB has sent scientificresearch personnel to over 20 overseas countries and regions for more than 400 person-timesin terms <strong>of</strong> visit, study tour, continuing study and participating in conferences, etc. To date, KIBhas established bilateral relations with more than 20 countries and regions including Japan, US,UK, Germany, France and Thailand, etc.28 Annual Report 2006


KIB3.2 Strategic Target and OrientationWith the CAS Key Laboratory <strong>of</strong> Biodiversity and Biogeography,State Key Laboratory <strong>of</strong> Phytochemistry and Plant Resources in WestChina, Southwest China Wild Species Germplasm Bank and thebotanic gardens as the basic research unit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platform, KIB takes Yunnan and Southwest China as its bases, facingSoutheast Asian areas and Himalayan mountain areas and aiming atthe scientific frontiers <strong>of</strong> plant science and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researches according to China’s strategic needs, especially to theambitious West Exploration Program. KIB dedicates its efforts tounderscoring originally scientific innovation, strengthening strategichigh-tech innovations to make basic, strategic, insightful, andleapfrogging contributions for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and conservation<strong>of</strong> biodiversity,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gress.By 2010, KIB will grow into a internationally competitive state researchinstitute with strong innovation capabil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potentials and particular features, the base for cultivating high-levelbiodiversity experts and scientists and knowledge dissemination aswell as a base for starting new business <strong>of</strong> natural drugs and flowerindustrialization.3.3 Research Project Planning and OrientationOn basis <strong>of</strong> research accumulations, project planning and innovationtargets, KIB regards biogeography, phytochemistry, plant resourcesand development and conservation <strong>of</strong> biodiversity as its three keyinnovation fields, and molecular biogeography and evolution and plantsecondary metabolism and its biological significance as key basicresearching subjects. Moreover, natural active substances, innovativedrugs and wild flower resources and breeding <strong>of</strong> new varieties aredeemed to be two important research aspects for knowledge transferand industrialization. Main original research subjects conducted inKIB include plant evolutionary biology with main developing directionbeing plant biogeography and molecular evolution, phytochemistryand chemical biology with main developing direction being plantsecondary metabolism and its biological significance, plant genomicswith main research topics being wild plant gene resources andconservation biology with main developing direction being plant ex situconservation. An integrated research system and platform focusingon biogeography, phytochemistry, new drug studies, plant genomicsand conservation biology will be created at KIB and the <strong>Institute</strong> willgrow into a big name in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ia <strong>of</strong> plant diversity,plant resource studies and biotechnology industry, supplying a bunchoriginally innovative achievements for China’s biotechnology industry,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nomy and society and making greatcontributions 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in China, Southeast Asiaand Himalayan mountain areas.Annual Report 200629


KIB4. Highlights <strong>of</strong> Achievements4.1 Strategic plann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rrangements● A strategic planning committee (SPC) was founded, where the Director General works as the SPC Director, and the Deputy DirectorGeneral in charge <strong>of</strong> scientific research as vice SPC director, and members <strong>of</strong> the academic committee as the commissioners.● Planning strategies <strong>of</strong> third phase were formed based on interactive information flow management system.● The research projects were assigned strictly surrounding four key research fields, seven aspects for basic research and five aspectsfor applied basic research.● Started-up five scientific research supporting platforms, deployed 21 innovation research groups and three newly recruited talentgroups, enabling the research groups and units to form a reasonable subject orientation and ecotype status <strong>of</strong> scientific research.4.2 Completion and publication <strong>of</strong> the largest regional florain China, Flora YunnanicaThe state-key research project <strong>of</strong> compilation <strong>of</strong> Flora Yunnanica, presided by Pr<strong>of</strong>. WuZhengyi, academician <strong>of</strong> CAS and financially supported by Yunnan Department <strong>of</strong> Scienceand Technology and Biology Bureau <strong>of</strong> CAS, successfully passed the examination andappraisal conducted by experts <strong>of</strong> similar fields and organized by Yunnan Department<strong>of</str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huge compilation project includes 21 volumes, 24.52million words, 4,263 line illustrations, costing 33 years and eight million RMB yuan. FloraYunnanica is presently the largest regional flora in China, possibly the largest in thewhole world, which is another magnum opus <strong>of</strong> plant science after the publication <strong>of</strong> FloraReipublicae Popularis Sinicae in 2004. The completion <strong>of</strong> this flora is <strong>of</strong> great significancefor studies on plant diversity in Yunnan and even throughout China, holding great valuesin scientific theories,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strong>of</strong> economic development inrelative industries.4.3 Completion <strong>of</strong> the main buildings and affiliatedinfrastructures <strong>of</strong> the Germplasm BankThe main buildings and affiliated infrastructures <strong>of</strong> the Southwest China Wild SpeciesGermplasm Bank has been completed and put into use. A species collecting network consisting <strong>of</strong> 13 university or research institutes wasestablished through undertaking the project <strong>of</strong> scientific & technological basic platform <strong>of</strong> the Ministry <strong>of</str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date,4,207 accessions <strong>of</strong> seed <strong>of</strong> wild plant species, 2,687 datasheets and 1,133 specimens have been collected and conserved in the bank.4.4 Founding <strong>of</strong> the Key Laboratory <strong>of</strong> Biodiversity and Biogeography, CASCAS issued the notice concerning the establishment <strong>of</strong> six CAS key laboratories including animal ecology lab and conservation biology lab andabout the name change <strong>of</strong> Key Laboratory <strong>of</strong> Proteomics, CAS. Relying on the existing conditions <strong>of</strong> KIB, the Key Laboratory <strong>of</strong> Biodiversity andBiogeography, CAS was authorized to be founded, which is a great breakthrough in construction <strong>of</strong> key laboratories <strong>of</strong> KIB.4.5 One research proposal <strong>of</strong> 973 Project and two joint research proposals with <strong>Kunming</strong><strong>Institute</strong> <strong>of</strong> Zoology submitted by KIB were selected and included in the 2007 CAS ProjectApplication Manual30 Annual Report 2006


KIB4.6 Construction projects during the 'tenth fiveyearplan' at KIB are all close to completion withsignificant achievements in 2006In 2006, basic construction projects at KIB all entered the stage <strong>of</strong> completion.By means <strong>of</strong> implementing highly-effective system, scientific management,valuing advice <strong>of</strong> different -departments, receiving actively the supervisionsfrom the Workers’ Union and discipline committee and strictly controllingthe proceeding, quality and investment, the steady advances and safety <strong>of</strong>investment capitals <strong>of</strong> basic construction projects at KIB, which is an importantpart <strong>of</strong> the Knowledge Innovation Program, were guaranteed. These progressesand achievements <strong>of</strong> basic construction project at KIB were the result <strong>of</strong>firm supports from both leaders <strong>of</strong> the institute and from the constructionleading group, and <strong>of</strong> standard operation <strong>of</strong> project, strict management, cleartarget, high-efficient implementation and close collaboration <strong>of</strong> different parts.The principle <strong>of</strong> giving priorities to planning and practical functions, strictlycontrolling expenses and incorruption construction also contribute to theprojects.4.7 ARP System <strong>of</strong> KIB was rated as A Type, making KIBthe second unit among institutions <strong>of</strong> CAS and the firstone among institutions outside Beijing that has passedthe final evaluation and started to function onlineOn basis <strong>of</strong> provisions <strong>of</strong> Examination Procedures <strong>of</strong> Implementation <strong>of</strong><strong>Institute</strong>-level Academia Resources Planning (ARP) (first phase) Program,KIB successfully passed the acceptance test sponsored by ARP ManagementOffice <strong>of</strong> CAS. The formal transfer <strong>of</strong> ARP System, provided a high-levelplatform for the institute’s management innovation. The APR System hasalready proved to be effective in management, statistical accuracy, timeinquiries, integral information and data sharing. Through continuous practiceand testing, the ultimate goal <strong>of</strong> scientific decision-making, optimum resourcesconfiguration, collaboration <strong>of</strong> management and normalization <strong>of</strong> workflow andsharing <strong>of</strong> information will be achieved, contributing to the realization <strong>of</strong> 'Four-First-Class' goal.4.8 KIB maintains the leading position at CAS in terms <strong>of</strong>publicizing management information and its propagandasIn the past year <strong>of</strong> 2006 (Nov. 2005 to Oct. 2006), KIB spared no efforts toencourage the academicians, experts, scholars as well as NPC Delegatesand CPPCC Members to provide services for scientific and democraticdecision-making <strong>of</strong> government, for governing on law and for strengtheningadministration supervising; to give suggestions and advice for social, economicand scientific progress on both national and local levels; and to faithfully reportthe administrative and party affairs as well as innovative achievements <strong>of</strong> KIBto CAS and government <strong>of</strong> different levels. This section <strong>of</strong> work received highdegreeconcerns from national leaders and from CAS leaders. As regard theaffairs <strong>of</strong> administration information, KIB continually maintains an encouragingdevelopment trends based on the foundation in 2005 (ranked No. 7 at CAS).KIB was rated 'Well-performance Unit <strong>of</strong> Administration Information <strong>of</strong> CAS'each quarter and rewarded 2006 Excellent Unit and Excellent Individual inadministration information affairs. KIB obtained the annual score <strong>of</strong> 495.5,ranking No. 5 among the 142 units participating in the rating system followingthe units including <strong>Institute</strong> <strong>of</strong> Zoology, Bureau <strong>of</strong> Academician Affairs,Shanghai <strong>Institute</strong>s for Biological Sciences and Academy <strong>of</strong> Mathematics andSystems Science (AMSS).Annual Report 200631


KIB4.9 Successful convocation <strong>of</strong>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iodiversity and Biogeography inEast AsiaOver 70 Chinese and foreign well-known experts participated in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iodiversity and Biogeography in East Asia heldin <strong>Kunming</strong>, China from July 14th to 15th. During the two-day symposium, 16 presentations were given and academic exchanges made on latestresearches in the field <strong>of</strong> biodiversity and biogeography. Those latest researches include current status <strong>of</strong> the world’s biogeography research,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strong>of</strong> flora in East Asia, latest development in molecular evolution and plant phylogeny and latest progress in biodiversity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n the symposium, discussions and exchanges concerning research key-points <strong>of</strong> future biodiversityand biogeography, research topics <strong>of</strong> priority and cooperation mechanism were carried out.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and policy differences <strong>of</strong>biodiversity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were analyzed, with a proposal <strong>of</strong> building a wide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partnership relationship and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and advice for undertaking cross-subject researches on biodiversity and protection projects.4.10 New drug series, fenclodone <strong>of</strong> independent intellectual property obtained permission toenter the stage <strong>of</strong> clinical drug trialWith different types <strong>of</strong> substituted pyrrolidone new compounds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fenclodone aims to develop innovative drugs forAlzheimer's diseases and memory disorders. The permission <strong>of</strong> clinical trial <strong>of</strong> the Stat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symbolized that the drugresearch project that involved scores <strong>of</strong> researchers <strong>of</strong> eight research groups from 5 units and was supported by 1035 Program, 863 Program <strong>of</strong>Ministry <strong>of</str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tional Science Fund for Distinguished Young Scholar,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Ninth FiveyearPlan, Tenth Five-year Plan Key Program <strong>of</strong> CAS and Yunnan Key Program, has achieved staged breakthrough.4.11 Other new drug development● The new drug, erigeron phenols, enters the stage <strong>of</strong> third-phase clinical trials;● Several new anti-HIV/AIDS drugs enter the stage <strong>of</strong> clinical trials;● The new medical material and new drug, 'Emei Capsule' will be registered to be newdrug;● The library <strong>of</strong> natural-product compounds is growing in size, aiming to be the importantresource center for screening <strong>of</strong> new drugs.4.12 Pr<strong>of</strong>. Zhou Jun, academician <strong>of</strong> CAS, won the Award for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strong>of</strong> YunnanProvinceAccording to the determination made by Yunnan Provincial Government concerning 2006science and technology award, Pr<strong>of</strong>. Zhou Jun, academician <strong>of</strong> CAS was given the Awardfor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strong>of</strong> Yunnan Province. The highest levelaward <strong>of</str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Yunnan has been once given to four famous scientists,Jiang Zhinong, Wu Zhengyi, Dai Yongnian and Zhang Yaping, and academician Zhou Junbecame the fifth famous scientist who received this distinguished honor.4.13 The doctoral dissertation <strong>of</strong> Dr. Li Rongtao was rated tobe the 2006 National Excellent Doctoral Degree DissertationThe doctoral dissertation <strong>of</strong> Dr. Li Rongtao, 'Studies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Bioactivity<strong>of</strong> Five Medical Plants <strong>of</strong> Genus Schisandra and Elsholtzia bodinieri V.', under supervisionfrom academician Sun Handong, was rated to be the 2006 National Excellent DoctoralDegree Dissertation, symbolizing the achievements <strong>of</strong> education for graduate students atKIB.4.14 Bilateral cooperation relationship was establishedbetween KIB and Swiss leading pharmaceutical company,NovartisA three-year cooperation agreement was signed with Swiss leading pharmaceuticalcompany, Novartis aiming to isolating and extracting pure natural compounds from plantsdesignated to be potential medical material and action agent for health <strong>of</strong> human well-beingand animals.32 Annual Report 2006


KIB4.15 The project <strong>of</strong> anniversary celebrity activity wasstartedThe anniversary celebrity activity was started on July 24th, commemorating thespirit <strong>of</strong> dedication, industriousness and commitment to innovation <strong>of</strong> scientist<strong>of</strong> older-generations. Major celebrity activities included National-Flag RaisingCeremony, conference <strong>of</strong> entire staff, and activities <strong>of</strong> popular science, etc.4.16 Inspections and visits by top leaders <strong>of</strong> China● On May 14th, Chinese President Hu Jintao inspected KIB, highly praisingthe historic achievements made by KIB scientists <strong>of</strong> older generations andstressing the significance <strong>of</strong> basic researches i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industrialization. Mr. Hu’s inspection and remarks suggest high-degree concern<strong>of</strong> both the Party and nation in recognizing KIB’s critical role in building innovationcountry, especially in the fields <strong>of</strong> biosciences, biological industry, biodiversity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mer Chinese Premier, Zhu Rongji visited KIB on July 31st and was veryhappy to witness the completion <strong>of</strong> Southwest China Wild Species GermplasmBank, which is the national ke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ject authorized byhimself. Mr. Zhu commented that KIB did a very good job and the construction <strong>of</strong>Wild Species Germplasm Bank had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Vice Premier, Mr. Zeng Peiyan visited KIB on August 13th and pointed thatthe scientist <strong>of</strong> older-generation had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for plant scientificresearch in China and scientists <strong>of</strong> young-generation can also be able to takeroots in the border areas, making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and that there is asplendid future to carry out scientific research <strong>of</strong> plants in Yunnan.● CAS President, Pr<strong>of</strong>. Lu Yongxiang visited KIB on August 7th and expressedhis high-degree satisfaction on changes <strong>of</strong> environment <strong>of</strong> KIB, on scientificresearch situations and on administration work <strong>of</strong> democratic decision-making.He also proposed higher demands and requirements for KIB.4.17 Inspections and visits by other seniorgovernment <strong>of</strong>ficials● During his visit on February 22nd, Chen Yiyu, director <strong>of</strong> National NaturalFoundation <strong>of</strong> China, recognized and appreciated the progresses KIB has madein recent years.● On March 20th, the Party Secretary <strong>of</strong> Yunnan Bai Enpei and governor,Qin Guangrong made a study visit on KIB, focusing on development <strong>of</strong>biology industry in Yunnan, The leaders underscored the crucial role <strong>of</strong> KIB indevelopment <strong>of</strong> biology industry in Yunnan.● On August 14th, vice president <strong>of</strong> CAS, Pr<strong>of</strong>. Chen Zhu listened to theexclusive report <strong>of</strong> KIB at <strong>Kunming</strong> Hotel and inspected KIB on October 31st,outlining new requirements for KIB’s development.4.18 Strengthen management <strong>of</strong> visual identificationsystem and propagandas <strong>of</strong> ideas in combination withInnovation Culture Construction ProgramIn order to implement the provisions <strong>of</strong> Work Standards for InformationPropagandas <strong>of</strong> CAS, KIB completed the KIB Visual Identification System Manualin June 2006 that was submitted to KIB institute conference and was passed onDecember 1st, 2006. The making and using <strong>of</strong> new visual identification systemwill be helpful to integral image ident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to consensus forexternal propagandas work and to unity and teamwork <strong>of</strong> KIB.Annual Report 200633


KIB5.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Regional Exchanges5.1 International Workshops/Symposia●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iodiversity and Biogeography in East Asia was successfully held in <strong>Kunming</strong> from July 14th to 15th,2006.● The first meeting <strong>of</strong> Botanic Garden Network in East Asia was successfully held in <strong>Kunming</strong> from August 19th to 20th, 2006.● The Seventh Symposium on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strong>of</strong> Chinese Botanic Gardens was successfully held in <strong>Kunming</strong> from August21st to 24th , 2006.● The Inception Workshop on Medicinal and Aromatic Plant-Traditional Knowledge Network in Southeast China was successfully held in<strong>Kunming</strong> from July 31st to August 1st, 2006.5.2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Programs● A three-year confidential and collaboration agreement was signed with Swiss largest pharmaceutical company, Novartis.● A two-year agreement on 'Studies on genetic resources research <strong>of</strong> Vitis spp.' was signed with Milan University, Italy.● A two-year agreement on 'Studies on Evolution <strong>of</strong> Mycophyta in Eurasia' was signed with University Marburg, Germany● The Ethnobotany Laboratory collaborates with L'Oréal Paris Corporation in studies <strong>of</strong> cosmetics <strong>of</strong> plant ingredients.● A three-year agreement on research <strong>of</strong> biodiversity in Tibet and training <strong>of</strong> managerial staff was signed with SmithsonianInstitution, US.● An agreement on consignment pricing and development <strong>of</strong> natural food additives and health products was signed with Xie Biotech Co.,Ltd., Vietnam.5.3 Cooperation with Enterprises● R & D <strong>of</strong> natural drugs with Shanghai Sine Promod Pharmaceutical Co., Ltd.● Studies on extraction techniques and chemical ingredients <strong>of</strong> oral antibacterial plants consigned by Hawley & Hazel Chemical(Zhongshan) Co., Ltd.● Studies on drugs for bird flu and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with Yuxi Wanfang Natural Drugs Co., Ltd.● Technological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ong>of</strong> Panax notoginseng products with Yunnan Yuxi Weihe Pharmaceutical Co., Ltd.● Cooperative studies on chemical ingredients <strong>of</strong> Smilax china L. with Guilin Sanjin Pharmaceutical Co., Ltd.● Evaluation <strong>of</strong> biodiversity impacts on reconstruction project <strong>of</strong> Moso Village <strong>of</strong> Lugu consigned by Lugu Lake SilverLake Hotel Management Co., Ltd.● Building <strong>of</strong> compounds bank <strong>of</strong> Panax notoginseng in collaboration with Wenshan Panax notoginseng Research <strong>Institute</strong>.● Evaluation <strong>of</strong> chemical quality <strong>of</strong> Yunnan ancient tea plantations and preparing the report <strong>of</strong> effectiv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strong>of</strong> ancient tea plantations resource <strong>of</strong> Yunnan Province consigned by Wild Animal & Plant Protection Management Office, YunnanDepartment <strong>of</strong> Forestry.● Identifying 150 kinds <strong>of</strong> Yi medical plant specimens for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strong>of</strong> Chuxiong Prefecture, Yunnan.5.4 Transfer <strong>of</strong> Achievement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relative achievements <strong>of</strong> 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 SH were sold to Yunnan SH-IDEA PharmaceuticalCompany Ltd. at price <strong>of</strong> RMB six million.● The anti-tumor drugs, extracts <strong>of</strong> hop (fifth category <strong>of</strong> new drugs) were soldto Shanghai Sine Promod Pharmaceutical Co., Ltd. at price <strong>of</strong> RMB three million.34 Annual Report 2006


KIB6. Future and Underway Research ProjectsIn the past year, overall 113 research proposals <strong>of</strong> national and local levels were submitted, among which 42projects won financial support and with total fund valuing RMB 20.79 million.6.1 National, Ministerial Key ProjectsNo.12Project NameStudies on Diversity <strong>of</strong> Higher Basidiomycetes and the Evolution<strong>of</strong> Representative Species in Hengduan Mountains RegionStudies on Origin <strong>of</strong> Plant Diversity and Evolution Mechanism inSpecial Habitats <strong>of</strong> Tibetan Plateau.Presides/ParticipatesPeriodPresides 2006.1-2009.12Presides 2004.1-2007.12 Key Project3 Medical Chemistry Presides 2004.1-2007.124 Natural Product Chemistry Presides 2003.1-2006.12567Changes <strong>of</strong> Ecological Systems <strong>of</strong> Longitudinal Range-gorge andBorder-crossing Ecological Security in Southwest Areas.Collection, Sharing and Standarization <strong>of</strong> Important Wild PlantSpecies Resources.Demonstration Reseqarch on Internationalization <strong>of</strong> 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Presides 2003.11-2008.10 973 ProjectPresides 2005.10-2006.12CategoriesN a t i o n a l S c i e n c e F u n d f o rOutstanding Young ScholarsN a t i o n a l S c i e n c e F u n d f o rOutstanding Young ScholarsN a t i o n a l S c i e n c e F u n d f o rOutstanding Young ScholarsConstruction <strong>of</strong> Sci. & Tech.Resources PlatformPresides 2007.1-2009.12 Supporting Plan Project6.2 Lateral Key ProjectsNo.Project NamePresides/ParticipatesPeriod1 Studies on Change and Controlling <strong>of</strong> Active Ingredients in Rauvolfia. Presides 2007.1-2010.122Studies on Structure <strong>of</strong> Anti-tumor Active Ingredients and ActivityAssessment in Cimicifuga dahurica.Presides 2006.1-2008.123 Joint Laboratory <strong>of</strong> Plant Pharmaceutical Researches Presides 2006.3-2009.345Studies on Drugs against Avian Flu and Cardiovascular & CerebrovascularDiseasesTechnological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ong>of</strong> Panax notoginsengProducts.Presides 2006.5-2007.4Presides 2006.7-2010.7CategoriesYu n n a n P r o v i n c i a lFoundation Key ProjectYu n n a n P r o v i n c i a lFoundation Key Project6.3 Key Projects <strong>of</strong> CASNo.1Project NameStudies on Mechanism <strong>of</strong> Induction <strong>of</strong> Systemic Resistance <strong>of</strong> Plant Caused by New Natural Pesticide,Indolone.Presides/ParticipatesPeriodPresides 2006.10-2009.122 Studies <strong>of</strong> Comparative Genomics <strong>of</strong> Some Important Wild Plants <strong>of</strong> the Gramineae . Presides 2006.10-2009.123 Searching for Lead Compounds from Natural Products. Presides 2006.10-2009.124Studies on Higher Fungi Resources and Chemical Ingredients in High Mountain and Subalpine MountainAreas in Southwest China.Presides 2006.10-2009.125 Studies <strong>of</strong> Mechanism <strong>of</strong> Rapid Alternatives <strong>of</strong> Adaptation to Cooling and Heating <strong>of</strong> Plants on Screes. Presides 2006.10-2009.1267Resource Investigation & Evaluation and Analyses <strong>of</strong> Chemical Ingredients <strong>of</strong> Eight Tibetan MedicalMaterials.Screening and Evaluating <strong>of</strong> Fuel Plants and Crucial Technologies for Large-scale Planting <strong>of</strong> Jatrophacurcas.Presides 2006.10-2009.9Participates 2006.11-2009.11Annual Report 200635


KIB7. Scientific Articles● In 2006, 208 SCI-index scientific articles have been published, among which 152 articles were published with KIB staff or students asthe first authors, 65 articles published on TOP 30% SCI-index journals.● KIB heads the list <strong>of</strong> all CAS biology relevant institutions in terms <strong>of</strong> scientific articles per capita, and ranks second in CAS withregard to ratio <strong>of</strong> input-output <strong>of</strong> research funds, and academician Sun Handong has been rated as No. 1 six years in a row amongresearchers in CAS biological institutions.● Articles published on journals <strong>of</strong> TOP 30% <strong>of</strong> related fields, please see pp. 12-15.8.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wards8.1 Award for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strong>of</strong>Yunnan ProvinceWinner: Zhou JunAward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strong>of</strong> Yunnan Province is the highest-level award for science andtechnology in Yunnan Province. Usually this award can be givento only one winner and vacancy is acceptable. According tothe Ordinances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Awards <strong>of</strong> Yunnanpromulgated on Jun. 27th, 2000 by Yunnan Provincial Government,the winner <strong>of</strong> Award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OutstandingContributions <strong>of</strong> Yunnan Province must have made greatbreakthrough i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frontiers, or maderemarkable contributions to development <strong>of</str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or achieved significant social and/or economic benefits in terms<strong>of</stro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ransfer <strong>of</strong> scientific and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and industrialization <strong>of</strong> high-techs. Thecandidate must have accomplished great technological invention,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tivities,especially in field <strong>of</strong> high-techs, and must be active in enhancingmarket-oriented industrialization <strong>of</strong> achievements, accelerating theleapfrogging development <strong>of</strong> a specific technology and revolution<strong>of</strong> industrial structure, achieving immense social and/or economicbenefits and contributing tremendously to the social and economicdevelopment.Academician Zhou Jun has been dedicating his efforts to research<strong>of</strong> plant chemistry and plant resources in Yunnan for more than 40years, who inaugurated the systematic studies on plant glucosides,Yunnan Baiyao and plant cyclopeptide. He has carried out pr<strong>of</strong>oundstudies on triterpenoid, steroid, phenols, cyclopeptide, alkaloidsand structure <strong>of</strong> glucosides <strong>of</strong> over 100 species plants <strong>of</strong> importantmedical value belong to Panax, Paris, Dioscorea, Aconitum,Cynanchum and several genera <strong>of</strong> Caryophyllaceae. Pr<strong>of</strong>. Zhouhas published 281 scientific articles, among which 235 articles were36 Annual Report 2006


KIBquoted by another 1,772 articles, 101 articles were included in SCI-E indexand 98 articles were included in 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 In hismonographs including 'Acorns' and 'The Oil Plants in China', academicianZhou identified over 400 new compounds and a great many compounds withpotential for application and/or important bioactivity. As the major inventorand a collaborative researcher, Pr<strong>of</strong>. Zhou has developed the drugs including'gastrodin' and 'Gongxuening', reaping immense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The accumulative sales revenue <strong>of</strong> 'gastrodin' and 'Gongxuening' is about RMB244 million and 567.32 million (RMB 233.44 million in pr<strong>of</strong>its), respectively.Long-term production and using <strong>of</strong> other research achievements such asdiosgenin and colchicine also creates great economic and social pr<strong>of</strong>its.Academician Zhou firstly claimed that the base <strong>of</strong> TCM compound iscombinatorial natural chemistry bank with multiple-target mechanism,which is also accepted by many pharmaceutical experts. On basis <strong>of</strong> plantchemistry, plant genetic relationships and phytogeography, Pr<strong>of</strong>. Zhou hasstudied the interrelationships among Panax ginseng and American ginseng,clarifying the relations among Panax species, the result <strong>of</strong> which wasintroduced into PRC Pharmacopoeia and the academia <strong>of</strong> pharmacy so asto enhance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trong>of</strong> Panax notoginseng and otherPanax species. Through systematic studies on the chemical ingredients<strong>of</strong> Cynanchum, Asclepiadaceae, in combination with original evolution <strong>of</strong>chemical ingredients, Pr<strong>of</strong>. Zhou concluded that the thin-root plants weredifferent from thick-root plants <strong>of</strong> Cynanchum in terms <strong>of</strong> chemical ingredientsand advocated the name Vicetoxicum being resumed, which was acceptedswiftly by international taxonomists. Pr<strong>of</strong>. Zhou is the first home scientistwho conducted studies on plant cyclopeptide and built up a new methodsystem for testing plant cyclopeptide. More than 100 cyclopeptide structures<strong>of</strong> over 20 plants <strong>of</strong> Caryophyllaceae have been identified and over 60 plantcyclopeptide been named. Based on analyses <strong>of</strong> amylum, axunge and tannins<strong>of</strong> Fagaceae plants, Pr<strong>of</strong>. Zhou published the first scientific article concerningphytochemistry and taxology, 'Accumulation <strong>of</strong> useful substances in plants andstudies on relations: distribution <strong>of</strong> tannins in Fagaceae plants', the researchresults were frequently cited in domestic books concerning grain plants. Asthe editor-in-chief <strong>of</strong> 'The Oil Plants in China', a monograph that includessystematic studies on distribution <strong>of</strong> China’s main oil plants and structures<strong>of</strong> fatty acid and also is the most comprehensive monograph on oil plants inChina, Pr<strong>of</strong>. Zhou presented the idea that physic nuts could take the place <strong>of</strong>diesel oil.In addition, academician Zhou is also the founder <strong>of</strong> State Key Laboratory <strong>of</strong>Phytochemistry and Plant Resources in West China, who has bought up manysenior scientists in the field <strong>of</strong> phytochemistry,significantly enhancing the development <strong>of</strong>phytochemistry and plant resources in China.Academician Zhou has not only madeimmense contributions to basic and theoretics t u d i e s o f p h y t o c h e m i s t r y a n d p l a n tresources, but achieved tremendous socialand economic benefits in terms <strong>of</strong> transfer<strong>of</strong> scientific achievements in the field <strong>of</strong>pharmacy in Yunnan.Annual Report 200637


KIB8.2 Systematic and Chemical Studies on ImportantNatural Product <strong>of</strong> Plant CyclopeptideType and Class <strong>of</strong> Awar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strong>of</strong> YunnanNatural Science First-class AwardType and No. <strong>of</strong> Projects: Yunnan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2001B0055M,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strong>of</strong> China 95C088QCompletion Unit: <strong>Kunming</strong> <strong>Institute</strong> <strong>of</strong> <strong>Botany</strong>, Chinese Academy <strong>of</strong> SciencesMain Contributors: Zhou Jun, Tan Ninghua, Li Chaoming, Zhao Yurui, JiaAiqun, Ding Zhongtao, Cheng YongxianMain Contents and Impacts:The project started in 1991 and it has successively received financially supportfrom 12 projects sponsored by the KIB State Key Laboratory <strong>of</strong> Phytochemistryand Plant Resources in West China, Yunnan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and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strong>of</strong> China with total fund amounting to RMB700,000 yuan. Plant cyclopeptide is a very important plant metabolite and also anew thing in natural product chemistry. Studies on plant cyclopeptide have a history<strong>of</strong> nearly half a century ever since the discovering and identification <strong>of</strong> the structure<strong>of</strong> cyclolinopeptide A in 1959. Prior to the 1990’s, only 150 cyclopeptides had beenidentified, which were mainly cyclopeptide alkaloids. Some important structuresand problems <strong>of</strong> function, however, have not been resolved in studies <strong>of</strong> plantcyclopeptides.The project firstly began its studies on plant cyclopeptides at the beginning <strong>of</strong> the1990’s and the research team has spent nearly 15 years carrying out continuingstudies on plant since the founding <strong>of</strong> cyclopeptide A and cyclopeptide B <strong>of</strong>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This project mainly includes studies on six aspectsincluding establishment <strong>of</strong> chemistry system <strong>of</strong> plant cyclopeptides, finding <strong>of</strong>new plant cyclopeptide, studies on structure and biological significance <strong>of</strong> plantcyclopeptides, biosynthesis <strong>of</strong> plant cyclopeptides, basic researches on utilization<strong>of</strong> plant cyclopeptides and academic summary and new academic perspectives onplant cyclopeptides. Main research results can be described as follows:8.2.1 An integral system for research <strong>of</strong> plant cyclopeptides including testing,extraction, isolation, purification, plain structure, absolute configuration, solutionconformation and crystal structure studies was established. It should also be notedthat another thin-layer testing method for plant cyclopeptides and a completeidentification system for plant cyclopeptides that still works today, was established.8.2.2 From 28 species <strong>of</strong> Caryophyllaceae and Annonaceae, 112 plantcyclopeptides had been found, among which 79 were new plant cyclopeptides.8.2.3 Firstly claimed a new classified method <strong>of</strong> structures <strong>of</strong> plantcyclopeptides and put forward the new phytochemistry and taxology idea that theCaryophyllaceae plants can be classified by plant cyclopeptides.8.2.4 Preliminary proved the enzyme cyclization reactions <strong>of</strong> cyclopeptide B<strong>of</strong> 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and concluded that plant protein is the primarymetabolites and other plant cyclopeptides are indirect genetic products.8.2.5 A new quality-control method for medical material <strong>of</strong> Pseudostellariaheterophylla based on the contents <strong>of</strong> cyclopeptide A and B <strong>of</strong> Pseudostellariaheterophylla was described. It also noted that cyclopeptide in red ginseng and otheroverall cyclopeptide demonstrated anti-tumor activity.8.2.6 The publication <strong>of</strong> a review about plant cyclopeptides on the world leadingjournal, Chemical Reviews (Impact factor 20.233 in 2004) symbolizes that theresearch achievements on plants cyclopeptide received wide recognition from theinternational academia.The research team <strong>of</strong> this project has published 68 scientific articles (monographs),40 SCI-index articles and 50 articles have been quoted for 355 times, 16 graduatestudents completed their dissertations based on research <strong>of</strong> this project and relative38 Annual Report 2006


KIBarticles were once selected to the keynote report 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The research team has already grown into a dominant research team <strong>of</strong>plant cyclopeptides in the whole world, receiving wide concerns, trackingand cooperation with counterparts, both home and abroad. The researchachievements hold the internationally leading position with regard to testingmethod <strong>of</strong> plant cyclopeptides, finding <strong>of</strong> new compounds, classification <strong>of</strong> newstructure, biosynthesis, academic summary and new academic ideas, generatingtremendous influences to development <strong>of</strong> this specific research field.8.3 Studies on Species Resources and Taxonomy <strong>of</strong>Plants <strong>of</strong> Colocasia, AraceaeType and No. <strong>of</strong> Projects: Yunnan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2001B0058M,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strong>of</strong> China 30170102Completion Unit: <strong>Kunming</strong> <strong>Institute</strong> <strong>of</strong> <strong>Botany</strong>, Chinese Academy <strong>of</strong>SciencesMain Contributors: Long Chunlin, Li Heng, Cheng Zhiying, Cao Limin, CaiXiuzhen, Li Sumei, Liu Yutao, Tang Anjun, Luo Jifen.Main Contents and Impacts: Plants <strong>of</strong> Araceae are well-knowneconomic plants with ten species altogether and eight <strong>of</strong> them can be found inChina. Except for Colocasia konishii, all the Chinese species inhabit in Yunnanand adjacent areas. This project mainly focused on conservation <strong>of</strong> Colocasiaplant germplasm resources and taxonomic studies.Main Results Achieved:8.3.1 Colleted and conserved 62 pieces <strong>of</strong> Colocasia plant germplasmresources belong to 13 species and two varietal species, the highest in the worldin terms <strong>of</strong> number <strong>of</strong> germplasm resources and species.8.3.2 Have conducted research on species resources <strong>of</strong> plants <strong>of</strong> Colocasia,supplying basic materials for the Diversity Center <strong>of</strong> Colocasia Plants. Effortswere also focused on conservation technologies, providing technological supportfor long-term conservation <strong>of</strong> Colocasia plants.8.3.3 Enrich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axonomic description through studies<strong>of</strong> morphology, cyt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ed the cell chromosomenumbers <strong>of</strong> eight species and conducted DNA sequencing <strong>of</strong> 10 species,supplying new pro<strong>of</strong>s for cyt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for taxonomic revision<strong>of</strong> <strong>of</strong> Colocasia plants.8.3.4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five new species were finally identified.8.3.5 Twenty scientific articles, six <strong>of</strong> which were included by SCI, havebeen published on Chinese and foreign leading journals on basis <strong>of</strong> the researchresults.8.3.6 Two postgraduate students completed their MSc. theses on theresearch results.8.3.7 Two patents were submitted.Annual Report 200639


KIB9. Patents and Achievements9.1 2006 List <strong>of</strong> Patent Applications9.1.1 Preparation method <strong>of</strong> plant steroidal glycosideDate <strong>of</strong> application: Jan. 25th, 2006Application No.: 200610010657.1Inventors: Yang Chongren, Zhang Yingjun, Li Xingcong and Zhang Ying9.1.2 Preparation method for anti-tumor active compound and its applicationDate <strong>of</strong> application: Mar. 2, 2006Application No.: 200610010715.0Inventors: Pu Jianxin, Sun Handong, Xiao Weilie, Li Rongtao and Huang Shengxiong9.1.3 Method <strong>of</strong> culture, propagation and yield increasing <strong>of</strong> lactarius volemusDate <strong>of</strong> application: Feb. 17, 2006Application No.: 200610010689.1Inventors: Liu Peigui, Yu Fuqiang, Wang Xianghua, Zheng Huandi, Chen Juan and Chen Jiyue9.1.4 Drugs and their utilizations for respiratory tract diseasesDate <strong>of</strong> application: Jun. 7, 2006Application No.: 200610010941.9Inventors: Luo Xiaodong, Shan Jianhua, Hao Xiaojiang and Wang Jingkun9.1.5 Drugs and their preparations and utilizations for respiratory tract diseasesDate <strong>of</strong> application: Jun. 7, 2006Application No.: 200610010940.4Inventors: Luo Xiaodong, Shan Jianhua, Hao Xiaojiang and Wang Jingkun9.1.6 Post-fermentation production method <strong>of</strong> one kind <strong>of</strong> teaDate <strong>of</strong> application: Jun. 13, 2006Application No.: 200610010958.4Inventors: Chen Keke, Zhu Hongtao, Wang Dong, Yang Chongren, Zhang Yingjun, Zhang Xianglan40 Annual Report 2006


KIB9.1.7 Method <strong>of</strong> tissue culture <strong>of</strong> Wanchu HanxiaoDate <strong>of</strong> application: Jul. 21, 2006Application No.: 200610011064.7Inventors: Guo Ruixian, Hu Hong, He Xuekui, Zeng Delu, Wang Hua and Gong Xun9.1.8 Embryoid Induction Culture Method <strong>of</strong> Trigonobalanus doichangensisDate <strong>of</strong> application: Jul. 24, 2006Application No.: 20061001169.XInventors: Sun Weibang, Luo Guifen and Xiang Qibo9.1.9 Method <strong>of</strong> Tissue Culture <strong>of</strong> Trigonobalanus doichangensisDate <strong>of</strong> application: Jul. 24, 2006Application No.: 200610011068.5Inventors: Sun Weibang, Zhou Yuan, Xiang Qibo and Luo Guifen9.1.10 Reagent for More Resin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strong>of</strong> Pinus kesiya var. langbianensisDate <strong>of</strong> application: Aug. 2, 2006Application No.: 200610011093.3Inventors: Qiu Minghua, Li Zhongrong, Luo Tingxiang, Yan Jian and Zhou Lin9.1.11 Method for Preparation <strong>of</strong> Stereaceae and Its Utilization in DrugsDate <strong>of</strong> application: Aug. 7, 2006Application No.: 200610048625.0Inventors: Liu Jikai, Liu Dongze, Zhu Huajie, Wang Fei and Tang Jianguo9.1.12 Method for Preparation <strong>of</strong> Ursolic AcidDate <strong>of</strong> application: Sep. 5, 2006Application No.: 200610048656.6Inventors: Luo Xiaodong and Cai Xianghai9.1.13 Method for Preparation <strong>of</strong> Water-soluble C-27 Steroidal GlycosideDate <strong>of</strong> application: Sep. 8, 2006Application No.: 200610048669.3Inventors: Wang Dong, Zhang Yingjun, Yang Chongren, Li Haizhou and Zhang YingAnnual Report 200641


KIB9.1.14 Method for Preparation <strong>of</strong> Anti-HIV/ADIS Drug Combination and Its UtilizationDate <strong>of</strong> application: Sep. 14, 2006Application No.: 200610048676.3Inventors: Xiao Weilie, Zheng Yongtang, Sun Handong, Yang Liuyin, Tian Renrong, Pu Jianxin and Li Rongtao9.1.15 Method for Preparation <strong>of</strong> Lactone <strong>of</strong> Sumac Trees and Its Utilization in PharmacyDate <strong>of</strong> application: Oct. 10, 2006Application No.: 200610048715.XInventors: Chen Jijun, Gu Qiong, Zheng Yongtang, Wang Ruirui, Zhang Xuemei and Zhou Jun9.2 2006 List <strong>of</strong> Granted Patents9.2.1 Method for Preparation <strong>of</strong> Nerve Growth Factor Analogues and Its UtilizationDate <strong>of</strong> application: Sep. 3, 2003Patent Number: ZL03135767.9Inventors: Zhu Huajie and Li Liangchun9.2.2 One Transformation Method from Primary Amides into MethylDate <strong>of</strong> application: Jul. 9, 2004Patent Number: ZL200410040181.7Inventors: Zhu Huajie, Li Liangchun, Jiang Juxing and Ren Jie9.2.3 Method for Preparation <strong>of</strong> Daldinia Concentrica and Its UtilizationDate <strong>of</strong> application: Oct. 22, 2003Patent Number: ZL200310110784.5Inventors: Li Jikai, Zheng Yongtang, Qin Xiangdong, Yang Liuyin, Tong Zejun, Wang Ruirui and Tan Jianwen9.2.4 One Seedling Cultivation Method <strong>of</strong> Erigeron Breviscapus SeedsDate <strong>of</strong> application: Apr. 30, 2003Patent Numbe: ZL03117811.1Inventors: Yu Hongyuan and Chen Zonglian42 Annual Report 2006


KIB9.2.5 Method for Preparation <strong>of</strong> PyrethrinDate <strong>of</strong> application: Jul. 8, 2003Patent Number: ZL03135386.XInventors: Qiu Minghua and Li Zhongrong9.2.6 Glycosides Ansamitocin and Its Drug Combinations, Preparation Method Utilization.Date <strong>of</strong> application: Aug. 13, 2003Patent Number: ZL03135603.6Inventors: Lu Chunhua, Shen Yuemao, Hao Xiaojiang, Gan Fanyuan and Zhao Peiji9.2.7 One Complement InhibitorApplication Date: Jul. 9, 2004Patent Number: ZL200410040179.XInventors: Qiu Minghua, Sun Lirong, Min Bingshan, Li Jiongkui, Li Zhongrong and Pei Shengji9.3 Achievements Authourized in 20069.3.1 Systematic and Chemical Studies on Important Natural Product <strong>of</strong> Plant CyclopeptideCompletion Unit: KIBMain Participants: Zhou Jun, Tan Ninghua, Li Chaoming, Zhao Yurui, Jia Aiqun, Ding Zhongtao and Cheng Yongxian9.3.2 Studies on Species Resources and Taxology <strong>of</strong> Plants <strong>of</strong> Colocasia, AraceaeCompletion Unit: KIBMain Participants: Long Chunlin, Li Heng, Cheng Zhiying, Cao Limin, Cai Xiuzhen, Li Sumei, Liu Yitao, Tang Anjun andLuo Jifeng9.3.3 Selective Organic Synthesis Based on Structure <strong>of</strong> Natural Products and Studies <strong>of</strong> Quantum ChemistryCompletion Unit: KIBMain Participants: Zhu Huajie, Hao Xiaojiang, Renjie, C. U. Pittman, Li Liangchun and Jiang Juxing9.3.4 Soybean Extract Containing Lecithin and Is<strong>of</strong>lavone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sCompletion Unit: KIBMain Participant: Qiu Minghua, Zhang Zhuangxin, Li Zhongrong, Wang Jun, Lv Lin and Zhou LinAnnual Report 200643


KIB10. Prospects <strong>of</strong> Work in 200710.1 Steadily Implementing the Talent StrategyActively carrying out the plan made last year, namely, 'temporal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urgently-needed talents forthe third-phase Knowledge Innovation Program <strong>of</strong> KIB' so as to accelerate the work <strong>of</strong> recruiting new talents. KIB willendeavor to introduce high-level qualified talents in fields including Seed Biology, Plant Genomics, Molecular Ecology,Chemical Ecology and Chemical Biology and to strengthen continuing education for existing talents, aiming to createa proper talent system including strategic scientists, excellent scientists, senior scientists and junior group leaders forthe coming 5-10 years and to enhance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ong>of</strong>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10.2 Strengthening Top-level Planning and Fully Using MultidisciplinaryAdvantagesAdhering to the tenet <strong>of</strong> knowledge innovation base and fully using multidisciplinary advantages and aiming tonational and regional strategic demands and world scientific research frontiers, KIB will dedicate its efforts tostrengthening top-level planning, identifying the key fields and directions for scientific innovation so as to providean appropriate platform for strategic scientists. Special emphases will be made on innovation key projects inorder to accelerate scientific innovation and to address key technologies to meet the needs <strong>of</strong> scientific demands,both national and regional. Through top-level planning, KIB will spare no efforts biding for national key projects (973program, 863 program and Key projects <strong>of</strong>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strong>of</strong> China). Such endeavors willunderscore KIB’s leading position in biodiverstiy conserv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10.3 Intensifying External Collaboration and Achieving Win-win SituationAdopting different patterns and strategies, KIB will carry out bilateral cooperation and technological exchanges withdeveloped countries as well as developing countries (especially with neighboring countries), centering on activitiesfor construction <strong>of</strong> innovation base and institute. KIB will as well introduce international scholars and qualified talentsto accelerate the growing pace to be an institute with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influence. Apart from theongoing collaboration activities with Harvard University, California Academy <strong>of</strong> Sciences, Smithsonian Institution,Royal Botanic Garden Edinburgh and Millennium Seed Bank, KIB will further broaden the channels to explore thepossibility <strong>of</strong> collaboration with foreign universities and domestic enterprises (particular in East China areas) toachieve the combination <strong>of</strong> industrializ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Dominant model is to build up joint units to fullyuse the advantages and secure interest <strong>of</strong> both parts. For instance, the Southwest China Wild Species GermplasmBank established jointly by Yunnan Province and KIB, the Library <strong>of</strong> Natural Products, co-founded with a enterprise inEast China and those cooperation projects on new drug innov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strong>of</strong> flowers withindependen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etc. were all carried out using this model.44 Annual Report 2006


KIB10.4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strong>of</strong>Scientific Research Platform, Guaranteethe High-efficiency <strong>of</strong> Scientific ResearchIn addition to continuing work <strong>of</strong> construction <strong>of</strong> Science &Technology Information Center, herbarium, botanic gardenand Phytochemistry analysis & testing center, great effortsshould be concentrated on construction <strong>of</strong> conservationtechnology supporting platform <strong>of</strong> germpiasm bank,technological platform <strong>of</strong> molecular biology, flower R & Dplatform, chemical library <strong>of</strong> natural products and new drugscreening platform.10.5 Stressing Strategic Scientific Researchand Accomplishing High-quality Output <strong>of</strong>Scientific ResearchRelying on diversified channels <strong>of</strong> financial support, KIB willwork strenuously to R & D new drugs, flowers and biologicalresources <strong>of</strong> independent intellectual right and pay specialattention to basic, critical researches so as to achieveimpressive and high-quality output <strong>of</strong> scientific research.Surrounding real requirements <strong>of</strong> the Nation and localgovernments and aiming the world’s developing frontiers<strong>of</strong> plant science, KIB will systematically conduct a seriesresearches in fields including Seed Biology, Plant Genomics,Molecular Ecology, Chemical Ecology and Chemical Biology.10.6 Intensifying the Normalization <strong>of</strong>Management Provisions and to Build Upa Regulatory Framework <strong>of</strong> First-class<strong>Institute</strong>On basis <strong>of</strong> the Regulations <strong>of</strong> CAS, KIB will compose apractical regulatory framework to ensure the consistencybetween the regulations and rules at KIB and the Regulations<strong>of</strong> CAS. KIB will be the leader and model in development<strong>of</strong> norms governing behaviors through intensively studying'Declaration on Scientific Ideals' and 'Advice on StrengtheningConstruction <strong>of</strong> Scientific Behavior Norms <strong>of</strong> CAS'. Incombination with the target and management model <strong>of</strong> thirdphaseKnowledge Innovation Program, KIB will conductrevisions and rewriting the regulations and managementprocedures and ensure their smooth implementations.Strictly fulfill the 'Efficiency and Benefits' strategy, enhancingscientific, standard and systematic management practice atKIB and completing the long-term mechanism <strong>of</strong> maintainingthe progressiveness <strong>of</strong> the Party. KIB will center all itsendeavors on establishing a new regulatory framework <strong>of</strong> afirst-class institute that ensure the principles <strong>of</strong> 'founding theinstitute scientifically, running it by law and strengthening it bymoral virtues'.Annual Report 200645


李 德 铢 , 研 究 员 , 博 士 生 导 师 , 中 科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所 长 。1996 年 当 选为 林 奈 学 会 会 员 。1997 年 获 国 家 杰 出 青 年 科 学 基 金 资 助 , 同 年 入 选 中 国 科 学 院“ 百 人 计 划 ”。1998 年 获 第 六 届 中 国 青 年 科 技 奖 和 首 届 云 南 省 青 年 科 技 奖 。2004 年 入 选 “ 新 世 纪 百 千 万 人 才 工 程 ”, 同 年 被 英 国 爱 丁 堡 皇 家 植 物 园 聘 为 荣誉 研 究 员 。 现 任 《 中 国 植 物 志 》 和 “Flora <strong>of</strong> China” 编 委 会 委 员 、 云 南 植 物 学会 理 事 长 和 云 南 遗 传 学 会 副 理 事 长 、《 云 南 植 物 研 究 》 主 编 、《 植 物 学 报 》 和《 植 物 分 类 学 报 》 编 委 。 主 要 从 事 植 物 分 类 、 分 子 系 统 发 育 、 生 物 地 理 学 和 生物 多 样 性 保 护 研 究 。电 话 :0871-5223503, 邮 箱 :molecular@mail.kib.ac.cn出 版 物 (Publications):B. Tian, Y.-Y. Chen, D.-Z. Li and Y.-X. Yan. 2006.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strong>of</strong> bamboo LEAFYHULL STERILE1 homologous gene. DNAsequence 17: 143-151.C.-Y. Xue, D.-Z. Li, J.-M. Lu, J.-B. Yang andJ.-Q. Liu. 2006. Molecular authentication <strong>of</strong>the traditional Tibetan medicinal plant Swertiamussotii. Planta Medica 72: 1223-1226.D.-Z. Li et al.. 2006. Bambuseae (Poaceae).In: Z.-Y. Wu, P. H. Raven (Eds.) Flora <strong>of</strong> China,Vol. 22, Science Press, Beijing, and MissouriBotanical Garden Press, St. Louis.H.-C. Wang, H. Sun, J. A. Compton and J.-B.Yang. 2006. A phylogeny <strong>of</strong> Thermopsideae(Leguminosae : Papilionoideae) inferred fromnuclear ribosomal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 sequences. Botanical Journal <strong>of</strong> theLinnean Society 151: 365-373.J.-M. Lu, D.-Z. Li and D Wu. 2006. Chromosomenumbers <strong>of</strong> four genera in the Dryopteridaceae.Acta Phytotaxonomica Sinica 445: 516-522.J.-M. Lu, X. Cheng, D. Wu and D.-Z. Li. 2006.Chromosome study <strong>of</strong> the fern genus Cyrtomium(Dryopteridaceae). Botanical Journal <strong>of</strong> theLinnean Society 150: 221-228.L. Zhang, Q.-J. Li, H.-T. Li, J. Chen and D.-Z.Li. 2006. Genetic diversity and geographicdifferentiation in Tacca chantrieri (Taccaceae):an autonomous selfing plant with showy floraldisplay. Annals <strong>of</strong> <strong>Botany</strong> 98: 449-457.L.-M. Gao and D.-Z. Li. 2006. Five newsynonyms in the genus Rhododendron subgen.Azaleastrum (Ericaceae) from China. ActaPhytotaxonomica Sinica 44: 604-607.S.-D. Zhang, H. Wang and R. R. Mill. 2006. Anew species <strong>of</strong> Pedicularis L. (Scrophulariaceae)from the Yaoshan Mountain,Yunnan, China.Novon 16: 286-290.X.-H. Jin and H. Li. 2006. Coelogyne tsii andDendrobium menglaensis (Orchidaceae), twonew species from Yunnan, China. AnnalesBotanici Fennici 43: 295-297.X.-H. Jin. 2006. A new species <strong>of</strong> Bulbophyllum(Orchidaceae) from Yunnan, China. Novon 16:497-499.Y. Huang, C.-Q. Zhang, S. Blackmore, D.-Z.Li and Z.-K. Wu. 2006. A preliminary study onpollination biology <strong>of</strong> Omphalogramma soulieiFranch. (Primulaceae), a species endemic toChina. Plant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261: 89-98.Y.-H. Zhao, G.-Y. Wang, J.-P. Zhang, J.-B. Yang,S. Peng, L.-M. Gao, C.-Y. Li, J.-Y. Hu, D.-Z. Liand L.-Z. Gao, 2006. Expressed sequence tags(ESTs)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strong>of</strong> floral genesfrom a paleoherb species, Asarum caudigerum.Annals <strong>of</strong> <strong>Botany</strong> 98: 157-163.Z.-Y. Zhang, L.-M. Fan, J.-B. Yang, X.-J. Haoand Z.-J. Gu. 2006. Alkaloid polymorphism andITS sequence variation in the Spiraea japonicacomplex (Rosaceae) in China: traces <strong>of</strong> thebiological effects <strong>of</strong> the Himalaya-Tibet Plateauuplift. American Journal <strong>Botany</strong> 93: 762-769.分 子 植 物 地 理 学 研 究 组 主 要 从 事 分 子 生 物 地 理 学 、 重 要 科 属 的 分 子 系 统 发 育和 传 粉 生 物 学 研 究 , 同 时 开 展 重 要 类 群 的 谱 系 地 理 学 和 濒 危 植 物 的 保 护 遗 传 学 研究 。分 子 生 物 地 理 学 研 究以 洲 际 间 断 分 布 的 类 群 ( 如 东 亚 - 北 美 分 布 的 三 白 草 科 、 东 亚 - 南 美 分 布 的 木通 科 等 ) 为 研 究 对 象 , 运 用 分 支 系 统 学 和 分 子 钟 的 理 论 和 方 法 , 结 合 地 史 资 料 和化 石 证 据 , 确 定 重 要 分 支 的 分 歧 时 间 , 探 讨 间 断 、 特 有 等 分 布 格 局 的 历 史 成 因 ,研 究 扩 散 或 隔 离 分 化 等 生 物 地 理 学 问 题 。重 要 或 关 键 类 群 的 系 统 发 育 研 究选 择 东 亚 植 物 区 的 一 些 重 要 或 关 键 类 群 , 如 竹 亚 科 、 杜 鹃 花 科 、 山 茶 科 、 龙胆 科 和 鳞 毛 蕨 科 等 , 利 用 多 个 基 因 片 段 进 行 综 合 分 析 , 构 建 分 子 系 统 树 , 探 讨 植物 的 起 源 和 演 化 , 为 现 存 各 类 群 间 的 系 统 演 化 关 系 提 供 新 证 据 和 新 假 设 , 结 合 多学 科 的 证 据 , 增 进 对 东 亚 植 物 区 形 成 与 发 展 的 理 解 和 认 识 。功 能 基 因 和 分 子 进 化 研 究建 立 竹 类 植 物 模 式 竹 种 ( 麻 竹 ) 分 子 生 物 学 研 究 的 实 验 体 系 和 组 培 体 系 , 克 隆EMF、CO、LEAFY 的 同 源 基 因 及 其 下 游 的 相 关 MADS-box 基 因 , 以 拟 南 芥 和 水稻 为 模 式 植 物 进 行 基 因 的 功 能 及 其 表 达 的 分 析 比 较 , 从 核 酸 水 平 上 认 识 并 解 释 竹子 开 花 现 象 的 特 殊 性 。 用 抑 制 差 减 杂 交 方 法 分 别 在 被 子 植 物 基 部 类 群 三 白 草 和 细辛 中 构 建 开 花 诱 导 和 抑 制 的 cDNA 文 库 , 对 开 花 诱 导 的 相 关 基 因 进 行 表 达 、 功 能和 进 化 的 研 究 , 探 讨 ABC 模 型 在 被 子 植 物 中 的 进 化 问 题 。保 护 遗 传 学 与 谱 系 地 理 学 研 究利 用 分 子 标 记 技 术 ( 如 AFLP、SSR、ISSR 等 ) 对 珍 稀 濒 危 物 种 , 如 喜 马 拉 雅 红豆 杉 、 老 虎 须 、 杓 兰 等 , 开 展 保 护 遗 传 学 研 究 , 揭 示 其 遗 传 变 异 式 样 、 遗 传 分 化及 基 因 流 等 , 预 测 种 类 动 态 , 探 讨 濒 危 原 因 , 提 出 科 学 有 效 的 保 护 策 略 和 重 点 保护 地 区 。 利 用 PCR-RFLP 和 DNA 测 序 技 术 对 红 豆 杉 属 和 水 青 冈 属 植 物 开 展 谱 系地 理 学 研 究 , 通 过 对 单 倍 型 的 谱 系 地 理 分 析 , 结 合 地 质 历 史 资 料 , 研 究 居 群 的 分化 历 史 和 迁 移 路 线 , 探 讨 遗 传 、 生 态 和 地 理 因 素 在 物 种 形 成 中 的 作 用 。传 粉 生 物 学 与 生 态 适 应利 用 孢 粉 学 和 传 粉 生 物 学 的 手 段 , 研 究 植 物 繁 育 系 统 的 生 态 适 应 机 制 和 花 冠多 样 化 的 选 择 动 力 和 演 化 趋 势 , 以 及 繁 育 系 统 对 居 群 遗 传 结 构 的 影 响 及 其 变 化 规律 ; 传 粉 昆 虫 与 重 要 植 物 类 群 的 分 化 和 发 展 以 及 两 者 之 间 的 协 同 进 化 关 系 。 通 过对 大 风 子 科 、 菊 科 帚 菊 木 族 、 梅 花 草 属 、 白 珠 树 属 和 列 当 科 鼻 花 族 等 类 群 的 孢 粉学 研 究 , 探 讨 花 粉 形 态 在 这 些 类 群 的 系 统 分 类 和 进 化 研 究 中 的 意 义 。 选 择 横 断 山区 马 先 蒿 属 的 一 些 代 表 种 、 角 蒿 属 的 鸡 肉 参 、 银 莲 花 属 的 草 玉 梅 以 及 杓 兰 属 的 斑叶 杓 兰 等 开 展 传 粉 生 物 学 和 多 个 分 支 学 科 的 综 合 研 究 , 探 讨 花 粉 壁 的 层 次 与 传 粉者 、 传 粉 类 型 相 互 间 的 相 互 关 系 ; 揭 示 花 冠 类 型 变 异 式 样 与 传 粉 者 的 协 同 进 化 关系 以 及 花 冠 结 构 变 化 的 分 子 发 育 机 理 ; 增 进 对 喜 马 拉 雅 和 横 断 山 的 隆 升 对 物 种 形成 机 制 影 响 的 理 解 。46 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年 报 2006


Pr<strong>of</strong>. LI De-Zhu, Director <strong>of</strong> KIB, CAS, was elected as a Fellow <strong>of</strong> the Linnean Society <strong>of</strong>London in 1996. Pr<strong>of</strong>. Li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Science Fund for DistinguishedYoung Scholars and 'Hundreds <strong>of</strong> Talents Program' <strong>of</strong> CAS in 1997. Dr. Li was electedas a 'New Century National Talent', and has been an Honorary Fellow <strong>of</strong> Royal BotanicGarden Edinburgh since 2004. He is a member <strong>of</strong> Chinese National Endangered SpeciesScientific Commission, CNC-DIVERSITAS, and the Editorial Committee <strong>of</strong> Flora <strong>of</strong> China.He is also president <strong>of</strong> Botanical Society <strong>of</strong> Yunnan, vice president <strong>of</strong> Genetic Society <strong>of</strong>Yunnan. Pr<strong>of</strong>. Li is interested in plant taxonomy, biogeography, molecular phylogeneticsand evolution;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strong>of</strong> seed plants.Tel: +86-871-5223503, Email: molecular@mail.kib.ac.cnThe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Biogeography Group (MPBG) was established in 1997 byDr. De-Zhu Li. Since its establishment the MPBG has been working on plant biogeography,molecular phylogenetics, functional gene and molecular evolution, palynology and pollinationbiology, phylogeography and conservation genetics.The disjunct distributional patterns between eastern Asia and eastern North America, tropicalAsia and Australia, and eastern Asia and South America are well-known in plant biogeography.To develop a deeper understanding <strong>of</strong> these distributional patterns, a molecular approach wasapplied to a number <strong>of</strong> families or genera, which have a disjunct trans-Pacific distribution, e.g.the Saururaceae (distributed in eastern Asia and North America), the Musaceae (distributedin tropical Asia and Australia), and the Lardizabalaceae (distributed in eastern Asia and SouthAmerica). Combining molecular and morphological data, robust phylogenetic trees weregenerated. The molecular clock, combined with the fossil record and geological data were usedto investigate historical biogeographic patterns <strong>of</strong> these groups.In recent years the application <strong>of</strong> molecular techniques has allowed the rapid accumulation<strong>of</strong> gene sequence data. DNA sequence data has been applied extensively to investigations <strong>of</strong>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at different taxonomic levels. Taxonomic and phylogenic studies <strong>of</strong>some major genera and families <strong>of</strong> the eastern Asia flora, such as Bambusoideae (Poaceae),Ericaceae, Theaceae, Gentianaceae and Dryopteridaceae, have been undertaken at thegeneric and the species levels. New phylogenies were constructed, based on sequence,morphology, anatomy, embryology, palynology, cytology, phytochemistry, pollination biologyand paleobotany data.MADS-box genes, related to floral development in the bamboo, Dendrocalamus latiflorus,and in the Saururaceae were recently isolated and cloned. Further research has beenundertaken to investigate the function and evolution <strong>of</strong> these plants and to understand thespecial phenomena <strong>of</strong> bamboo flowering.Using 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 (SSH), the subtracted floral cDNA librarieswere constructed from floral buds and inflorescence at different stages in Asarum caudigerum(Aristolochiaceae) and Saururus chinensis (Saururaceae). The studies <strong>of</strong> the floral-relatedgenes in the expression pr<strong>of</strong>iles, function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for A. caudigerum arecarried out. We want to verify whether ABC model have become fixed during angiospermevolution, and whether modification or supplement need to be done in the basal angiosperms.Population genetics studies <strong>of</strong> some endemic and endangered Chinese plants, such asPinus squamata, Taxus wallichiana, Tacca chantrieri, and Cypripedium have been carried outby the MPBG in recent years. The extent and distribution <strong>of</strong> genetic variations were studiedusing molecular markers (AFLP, ISSR and SSR etc.) to assess the genetic structure and thepattern <strong>of</strong> genetic variation among or within populations, and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sresponsible for genetic diversity within endangered species. The findings can be used todevelop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for policy-makers, for the protection <strong>of</strong> these plants.Phylogeography is a field <strong>of</strong> study concerned with the principles and processes governingthe geographic distributions <strong>of</strong> genealogical lineages especial those within and among closelyrelated species. PCR-RFLP and sequencing were used in Taxus and Fagus to investigate thegeographic distributions and evolutionary history <strong>of</strong> genealogical lineages, and migration routesafter last glaciation.Floral design and display are indicative <strong>of</strong> the remarkable diversity in angiosperms, however,their origins are still mysterious. Much <strong>of</strong> this diversity is directly linked to differences inreproductive systems (floral characteristics, floral display, floral longevity, pollinator and itsfrequency, and mating system). The effects <strong>of</strong> pollinator behaviour and pollination syndromeson the speciation <strong>of</strong> some plants in southwest China (such as the Himalayan Pedicularis,Musella, Musa, Incarvillea, Anemone and Cypripedium) are studied. Experimental andcomparative approaches a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volution <strong>of</strong> mating-systems that havefunctional and adaptive significances in polymorphic sexual systems. As a consequence <strong>of</strong>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evolutionary routes in which breeding systems are likely to havedeveloped, as well as the importance <strong>of</strong> resource allocation to components <strong>of</strong> sexual functionin diverse breeding systems. Pollen morphology <strong>of</strong> some key taxa (such as Flacourtiaceae,Subtribe Mutisiinae, Parnassia, Gaultheria, Tribe Rhinantheae) is investigated to providevaluable insights for taxonomy, phylogeny and their evolution.研 究 组 成 员 :王 红 研 究 员薛 春 迎 副 研 究 员杨 俊 波 高 级 工 程 师高 连 明 助 理 研 究 员卢 金 梅 助 理 研 究 员彭 晟 博 士 研 究 生张 玲 博 士 研 究 生李 洪 涛 博 士 研 究 生张 雪 梅 博 士 研 究 生Amin 博 士 研 究 生林 娜 娜 博 士 研 究 生张 书 东 博 士 研 究 生王 群 博 士 研 究 生曾 春 霞 博 士 研 究 生许 红 博 士 研 究 生陆 露 博 士 研 究 生董 丽 娜 博 士 研 究 生张 玉 霄 硕 士 研 究 生郁 文 彬 硕 士 研 究 生方 伟 硕 士 研 究 生张 舒 硕 士 研 究 生艾 红 莲 硕 士 研 究 生任 宗 昕 硕 士 研 究 生刘 杰 硕 士 研 究 生周 伟 硕 士 研 究 生Team Members:WANG Hong, Pr<strong>of</strong>essorXUE Chun-Ying, PhD, Associate Pr<strong>of</strong>essorYANG Jun-Bo, Senior EngineerGAO Lian-Ming, PhD, Assistant Pr<strong>of</strong>essorLU Jin-Mei, PhD, Assistant Pr<strong>of</strong>essorPENG Shen, PhD candidateZHANG Ling, PhD candidateLI Hong-Tao, PhD candidateZHANG Xue-Mei, PhD candidateSHAH Amin, PhD candidateZHANG Shu-Dong, PhD candidateLIN Na-Na, PhD candidateZENG Chun-Xia, PhD candidateXU Hong, PhD candidateWANG Qun, PhD candidateLU Lu, PhD candidateDONG Li-Na, PhD candidateZHANG Yu-Xiao, MSc. StudentYU Wen-Bin, MSc. StudentFANG Wei, MSc. StudentZHANG Shu, MSc. StudentAI Hong-Lian, MSc. StudentREN Zhong-Xin, MSc. StudentLIU Jie, MSc. StudentZHOU Wei, MSc. StudentAnnual Report 200647


刘 培 贵 , 理 学 硕 士 , 研 究 员 , 博 士 生 导 师 。 主 要 从 事 高 等 真 菌 分 类 与 系 统学 、 资 源 及 菌 根 学 研 究 。 迄 今 发 表 研 究 论 文 60 余 篇 , 论 著 6 部 ; 主 持 国 家 、 省 、院 及 国 际 合 作 各 类 科 研 项 目 26 项 ; 发 现 发 表 新 分 类 群 23 个 ; 发 明 专 利 2 项 。 国 务院 突 出 贡 献 科 学 家 获 得 者 ; 省 科 技 突 出 人 才 奖 得 者 ; 国 家 及 云 南 省 自 然 科 学 基金 项 目 评 审 专 家 ; 中 国 菌 物 学 会 常 务 理 事 ; 云 南 省 食 用 菌 协 会 副 会 长 , 国 际 菌物 学 会 ISTH 菌 物 学 会 会 员 , 国 际 真 菌 命 名 法 规 委 员 会 成 员 。 曾 获 国 家 自 然 科 学和 云 南 省 自 然 科 学 二 等 奖 。 培 养 博 士 、 硕 士 12 名 。电 话 :0871-5223056,5223125, 邮 箱 :pgliu@mail.kib.ac.cn出 版 物 (Publications):F.-Q. Yu, Y. Wang and P.-G. Liu. 2006.Tricholoma lavendulophyllum, a new speciesfrom Yunnan, China. Mycotaxon 95: 305-308.H.-D. Zheng and P.-G. Liu. 2006. Albatrellusyunnanensis, a new species from China.Mycotaxon 97: 145-151.Y.-Q. Xiao, L.-S. Wang, P.-G. Liu and J. S. Hur.2006. Notes on Lichen genus Polychidium fromChina. Lichenology 5: 53-57.X.-H. Wang and A. Verbeken. 2006. Three newspecies <strong>of</strong> Lactarius subgen. Lactiflui. NovaHedwigia 83: 167-176.X.-H. Wang, M. Hashiya and A. Verbeken. 2006.Lactarius ochrogalactus, a new species withyellowish-brown latex. Mycoscience 47: 232-234.J. Nuytinck, X.-H. Wang and A. Verbeken.2006. Descriptions and taxonomy <strong>of</strong> the Asianrepresentatives <strong>of</strong> Lactarius sect. Deliciosi.Fungal Diversity 22: 171-203.S.-O. Oh, H.-S. Jeon, K.-M. Kim, Y.-J. Koh andJ.-S. Hur. 2006. Antifungal activity <strong>of</strong> lichenformingfungi isolated from Korean and Chineselichen species against plant pathogenic Fungi.Plant Pathology Journal 22: 381-385.郑 焕 娣 , 刘 培 贵 .2006. 地 花 菌 属 的 研 究 概 况 和 进展 . 生 物 学 通 报 33: 104-107.专 利 (Patents):1. 多 汁 乳 菇 保 育 促 繁 增 产 方 法2. 菌 根 性 食 用 菌 菌 种 激 化 液 及 其 制 备 方 法本 研 究 组 以 经 典 和 实 验 分 类 学 及 现 代 分 子 生 物 学 技 术 为 研 究 手 段 , 把 高 等大 型 真 菌 (Ascomycota & Basidiomycota) 的 系 统 分 类 与 生 物 多 样 性 研 究 作 为基 础 研 究 , 同 时 注 重 国 家 及 地 方 经 济 发 展 战 略 需 求 的 生 物 资 源 的 保 育 促 繁 ( 保护 生 物 学 )、 生 态 环 境 建 设 及 其 应 用 性 基 础 可 持 续 发 展 研 究 。研 究 重 点 区 域 立 足 云 南 及 中 国 西 南 , 辐 射 周 边 区 域 及 东 南 亚 地 区 ; 系 统 分类 以 世 界 研 究 热 点 、 关 键 地 区 滇 西 、 滇 西 北 一 线 高 山 峡 谷 、 滇 南 热 带 及 滇 黔 桂喀 斯 特 地 貌 区 域 为 重 点 区 域 。可 持 续 发 展 应 用 性 基 础 研 究 立 足 于 滇 中 、 滇 南 及 滇 西 北 主 要 经 济 树 种 及 外生 菌 根 真 菌 主 产 区 , 开 展 外 生 菌 根 真 菌 及 菌 根 性 食 用 菌 的 生 物 多 样 性 及 生 态 学研 究 。 对 具 重 要 价 值 的 类 群 进 行 菌 种 分 离 、 培 养 、 保 藏 及 其 相 关 研 究 ; 对 具 应用 开 发 价 值 的 野 生 食 用 、 药 用 真 菌 进 行 引 种 驯 化 ( 人 工 栽 培 与 人 工 保 育 促 繁 )等 相 关 研 究 。重 点 研 究 类 群 : 在 系 统 演 化 、 经 济发 展 、 生 态 保 护 方 面 具 重 要 价 值 的 关 键属 种 ( 类 群 ), 如 :Hypocrella, Lactarius,Albatrellus, Tuber, Morchella, Cantharellus,Thelephora, Termitomyces, Laccaria, Tricholoma,Boletus, Suillus 及 其 近 缘 属 种 。思 茅 种 植 基 地 内 林 菌 相 宜 、 互 为 促 进 。 连 续两 年 种 植 槽 内 多 汁 乳 菇 Lactarius volemus 的子 实 体 成 丛 连 片 出 现 , 多 达 28 个 , 亩 产 120 千克 以 上 , 年 户 均 收 益 1,000 元 。获 奖 (Prize):2006 年 度 刘 培 贵 研 究 员 获 云 南 省 政 府 颁 发 的 《 云南 省 有 突 出 贡 献 的 优 秀 专 业 技 术 人 才 证 书 》( 二等 奖 )菌 丝 具 锁 状 联 合 ,孢 子 大 , 非 淀 粉 质菌 丝 无 锁 状 联 合 ,孢 子 小 , 淀 粉 质菌 丝 具 锁 状 联 合 ,孢 子 大 , 非 淀 粉 质菌 丝 具 锁 状 联 合 ,孢 子 小 , 淀 粉 质菌 丝 无 锁 状 联 合 , 盖表 菌 丝 子 实 层 状 , 孢子 小 , 非 淀 粉 质菌 丝 具 锁 状 联 合 ,孢 子 小 , 淀 粉 质地 花 菌 科 基 于 ITS 序 列 最 大 简 约 性 分 析 构 建 的 系 统 发 育 树 及 属 下 分 类 系 统48 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年 报 2006


Pr<strong>of</strong>. LIU Pei-Gui, is Vice-Chairman <strong>of</strong> Yunnan Edible Fungi Association; Membershipin ISTH <strong>of</strong> International Mycological Association and a permanent member in theInternational Nomenclature Committee for Fungi (CF). The taxonomy, systematics,resources, as well as ectomycorrhizae <strong>of</strong> higher fungi are his main research fields. Twentysixprojects have been supported respectively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strong>of</strong> China, Chinese Academy <strong>of</strong> Sciences and Yunnan Science Foundation have beenin charge. Twenty-three new taxa (including subspecies and varieties) discovered anddescribed; two items <strong>of</strong> invention patents were applied.Tel: +86-871-5223056, 5223125, Email: pgliu@mail.kib.ac.cnThe research team focuses on the studies <strong>of</strong> the higher fungi (Ascomycota &Basidiomycota), including taxonomy, molecular evolution, biodiversity, ectomycorrhiza,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It is characterized by studies on higher fungoustaxonomy and mycogeography in alpine mountain <strong>of</strong> the western and northwesternYunnan, tropical area in Yunnan and adjacent Karst topography areas in SW China.By using interdisciplinary methodologies and molecular techniques, our aims are tostudy species diversity and discuss some problems on the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strong>of</strong> important taxa in SW China. Research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focusedon confirm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fungi and their symbiotic trees,synthesizing ectomycorrhizae to promote the growth <strong>of</strong> ectomycorrhizal seedlings andreproduction <strong>of</strong> their symbiotic fungi, and increasing the production <strong>of</strong> edible fungi innature in the middle and SW Yunnan.Main research fields:● Species biodiversity and classification <strong>of</strong> important taxa <strong>of</strong> the higher fungi;● I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strong>of</strong> wild commercial fungous diversity and naturalresources status;● Confirm ectomycorrhiza fungi and their symbiotic relationship with trees; as well asartificial ectomcorrhiza synthesis etc.;● Phylogeny and population ecology <strong>of</strong> important taxa <strong>of</strong> higher fungi.研 究 组 成 员 :张 长 芹 研 究 员王 向 华 副 研 究 员 、 在 职 博 士 生于 富 强 助 理 研 究 员王 云 研 究 员 、 博 士 、 高 级 访 问 学 者吴 顺 玉 韩 国 留 学 博 士 研 究 生郑 焕 娣 博 士 研 究 生陈 吉 岳 博 士 研 究 生陈 娟 博 士 研 究 生魏 海 雷 博 士 研 究 生张 敬 丽 博 士 研 究 生吴 之 坤 博 士 研 究 生孙 宝 玲 博 士 研 究 生高 则 睿 博 士 研 究 生肖 月 芹 硕 士 研 究 生田 霄 飞 硕 士 研 究 生邓 晓 娟 硕 士 研 究 生乔 琴 硕 士 研 究 生田 伟 硕 士 研 究 生马 永 鹏 硕 士 研 究 生申 敏 硕 士 研 究 生Team Members:Figs.1-5. Tuber latisporum ( H K A S44315, holotype) 1. Dry ascomata; 2.Pseudoparenchymatous <strong>of</strong> out layer <strong>of</strong>peridium; 3. Intricately hyphae <strong>of</strong> inner layer<strong>of</strong> peridium; 4. Ascospores; 5. SEM <strong>of</strong> spore,showing the detail <strong>of</strong> ornamentation. Bars: 1 =1cm, 2-3 = 20 μm, 4-5 = 10 μmFIGS. 6-11. SEM <strong>of</strong> white Tuber ascospores.6. T. latisporum HKAS 42380; 7. T.zhongdianense Wang-0299 holotype; 8. T.borchii K(M) 128355; 9. T. dryophilum K(M)128334; 10. T. maculatum K(M) 17756; 11. T.puberulum K(M) 128361. Bars: 6-11 = 10 μm.ZHANG Chang-Qin, Pr<strong>of</strong>essorWANG Xiang-Hua, Associate Pr<strong>of</strong>essor,PhD candidateYU Fu-Qiang, PhD, Assistant Pr<strong>of</strong>essorWANG Yun, PhD, Visiting Pr<strong>of</strong>essorOH Soon-Ok, PhD candidateZHENG Huan-Di, PhD candidateCHEN Ji-Yue, PhD candidateCHEN Juan, PhD candidateWEI Hai-Lei, PhD candidateZHANG Jin-Li, PhD candidateWU Zhi-Kun, PhD candidateSUN Bao-Ling, PhD candidateGAO Ze-Rui, PhD candidateXIAO Yue-Qin, MSc. studentTIAN Xiao-Fei, MSc. studentDENG Xiao-Juan, MSc. studentQIAO Qin, MSc. studentTIAN Wei, MSc. studentMA Yong-Peng, MSc. studentSHEN Ming, MSc. studentAnnual Report 200649


孙 航 , 博 士 , 研 究 员 , 博 士 生 导 师 。1963 年 生 , 安 徽 太 和 人 。 致 力 于 植 物区 系 地 理 和 分 类 学 研 究 ; 先 后 主 持 国 家 基 金 面 上 、 重 点 、 重 大 国 际 合 作 和 科 技部 专 项 等 多 项 科 研 项 目 , 获 得 2006 年 国 家 杰 出 青 年 科 学 基 金 , 发 表 60 余 篇 研 究论 文 , 其 中 SCI 收 录 15 篇 。 对 青 藏 高 原 及 其 邻 近 地 区 进 行 了 深 入 考 察 , 提 出 了 古地 中 海 和 北 极 第 三 纪 是 其 源 头 的 论 点 , 发 现 了 隔 离 分 化 和 迁 移 分 化 同 是 横 断 山植 物 区 系 形 成 的 重 要 机 制 。 现 任 昆 明 植 物 所 党 委 书 记 、 副 所 长 , 中 国 科 学 院 生物 多 样 性 与 生 物 地 理 学 重 点 实 验 室 主 任 。电 话 / 传 真 :0871-5215002, 邮 箱 :hsun@mail.kib.ac.cn出 版 物 (Publications):Z.-L. Nie, H. Sun, H. Li and J. Wen. 2006.Intercontinental biogeography <strong>of</strong> subfamilyOrontioideae (Symplocarpus, Lysichiton, andOrontium) <strong>of</strong> Araceae in eastern Asia and NorthAmerica.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40: 155-165.Z.-L. Nie, H. Sun, P. M. Beardsley, R. G.Olmstead and J. Wen. 2006. Evolution <strong>of</strong>biogeographic disjunction between easternAsia and eastern North America in Phryma(Phrymaceae). American Journal <strong>of</strong> <strong>Botany</strong> 93:1343-1356.J.-P. Yue, H. Sun, I. A. Al-Shehbaz and J.-H. Li.2006. Support for an expanded Solms-Laubachia(Brassicaceae): evidence from sequences <strong>of</strong>chloroplast and nuclear genes. Annals <strong>of</strong> the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93: 402-411.T.-Y. Tu, H. Sun, B. Bartholomew and Z.-L.Nie. 2006. A cytological study on Kelloggia(Rubiaceae), an intercontinental disjunct genusbetween eastern Asia and western NorthAmerica. Journal <strong>of</strong> Plant Research 119: 397-400.Y.-H. Zhang and H. Sun. 2006. Cyprioediumbouffordianum (Orchidaceae), a new speciesfrom western Sichuan, China. Annales BotaniciFennici 43: 478-481.H.-C. Wang, H. Sun, J. A. Compton andJ.-B. Yang. 2006. A preliminary phylogeneticanalysis <strong>of</strong> Thermopsideae (Leguminosae:Papilionoideae) inferred from nuclear ribosomalnrDNA sequences. Botanical Journal <strong>of</strong> LinneanSociety 151: 365-373.Y. Meng, H.-Y. Xie, Z.-L. Nie, Z.-J. Gu and Y.-P.Yang. 2006. A karyomorphological study on fourspecies <strong>of</strong> Meconopsis Vig. (Papaveraceae) fromthe Hengduan Mountains, SW China. Caryologia59: 1-6.J.-H. Li, J.-P. Yue and S. Shoup. 2006.Phylogenetics <strong>of</strong> Acer (Aceroideae,Sapindaceae) based on nucleotide sequences<strong>of</strong> two chloroplast non-coding regions. HarvardPapers in <strong>Botany</strong> 11: 101-105.李 俊 , 龚 明 , 孙 航 .2006. 植 物 警 戒 色 研 究 进 展 .云 南 植 物 研 究 28:183-193.杨 扬 , 孙 航 .2006. 高 山 植 物 生 态 适 应 研 究 进 展 .云 南 植 物 研 究 28:43-53.中 国 - 喜 马 拉 雅 地 区 , 包 括 西 南 横 断 山 、 东 喜 马 拉 雅 和 青 藏 高 原 部 分 地 区是 东 亚 植 物 区 系 及 世 界 高 山 植 物 区 系 最 丰 富 的 区 域 , 是 全 球 著 名 的 生 物 多 样 性热 点 地 区 之 一 , 也 是 解 决 现 代 北 温 带 植 物 区 系 及 部 分 被 子 植 物 起 源 演 化 的 关 键地 区 。 这 里 既 包 括 了 大 量 的 随 喜 马 拉 雅 和 横 断 山 脉 形 成 而 产 生 的 年 青 成 分 , 又有 明 显 的 第 三 纪 残 遗 或 间 断 。 既 是 中 国 喜 马 拉 雅 区 系 成 分 和 北 温 带 许 多 重 要类 群 的 分 布 和 分 化 中 心 , 也 是 新 特 有 类 群 的 起 源 中 心 , 众 多 的 类 群 如 杜 鹃 属(Rhododendron), 报 春 花 属 (Primula), 马 先 蒿 属 (Pedicularis), 龙 胆 属 (Gentiana), 紫 堇 属(Corydalis) 和 风 毛 菊 属 (Saussurea) 等 在 该 区 域 急 剧 辐 射 演 化 , 形 成 了 较 为 完 整 的 进化 系 列 ; 且 本 区 域 物 种 种 群 分 异 、 杂 交 、 突 变 等 进 化 现 象 明 显 , 是 研 究 植 物 进化 和 新 种 起 源 过 程 的 天 然 实 验 室 。 这 一 区 域 植 物 区 系 的 形 成 与 地 质 历 史 上 一 系列 重 大 事 件 如 印 度 板 块 与 欧 亚 板 块 的 碰 撞 、 古 地 中 海 退 却 、 喜 马 拉 雅 及 青 藏 高原 的 隆 起 及 第 四 纪 冰 期 等 密 切 相 关 , 也 是 研 究 植 物 区 系 演 变 和 分 布 区 格 局 形 成等 生 物 地 理 理 论 问 题 的 理 想 场 所 。具 体 研 究 从 区 系 起 源 、 类 群 辐 射 进 化 、 新 种 形 成 三 个 层 次 来 开 展 研 究 :区 系 起 源 : 主 要 从 大 尺 度 对 该 区 域 植 物 区 系 的 多 样 化 中 心 进 行 分 析 , 来 探讨 该 区 域 植 物 区 系 多 样 化 中 心 特 征 及 分 布 规 律 。类 群 辐 射 进 化 : 从 一 些 代 表 特 征 类 群 在 横 断 山 区 辐 射 进 化 的 规 律 、 机 制 和速 率 来 探 讨 多 样 化 中 心 、 多 样 性 进 化 机 制 和 动 力 。新 种 形 成 : 从 一 些 代 表 种 群 的 分 化 和 生 态 适 应 来 探 讨 横 断 山 区 新 种 形 成 的过 程 和 机 制 。主 要 研 究 内 容 :● 该 区 域 植 物 区 系 垂 直 和 水 平 梯 度 分 布 规 律 及 其 成 因● 高 山 及 北 半 球 植 物 区 系 进 化 动 力 和 分 布 格 局 形 成 机 制● 植 物 区 系 染 色 体 倍 性 进 化 和 重 要 类 群 细 胞 地 理 学 的 研 究● 极 端 环 境 下 重 要 类 群 生 态 适 应 及 进 化 机 制 的 研 究● 重 要 地 区 生 物 多 样 性 调 查 与 保 护 的 研 究Distribution map (shaded areas) <strong>of</strong> Phryma with sampling localities indicated as blackdots. A schematic depiction <strong>of</strong> the phylogeographic migration route from North Americato eastern Asia through the Bering land bridge and the diversification <strong>of</strong> the genusin both eastern Asia and eastern North America is included.(Z.-L. Nie, H. Sun, P. M.Beardsley, R. G. Olmstead and J. Wen. 2006. American Journal <strong>of</strong> <strong>Botany</strong> 93: 1343-1356.)50 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年 报 2006


Pr<strong>of</strong>. SUN Hang, PhD, was born on Dec. 7, 1963, is Deputy Director <strong>of</strong> <strong>Kunming</strong> <strong>Institute</strong><strong>of</strong> <strong>Botany</strong>, Chinese Academy <strong>of</strong> Sciences (CAS) and Director <strong>of</strong> CAS Key Laboratory<strong>of</strong> Biodiversity and Biogeography. He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Science Fund forDistinguished Young Scholars in 2006. His main research field is alpine flora origin,adaptation and biogeography, the flora <strong>of</strong> Sino-Himalayan Region, origin and dispersal <strong>of</strong>Sino-Himalaya elements.Tel & Fax: +86-871-5215002, Email: hsun@mail.kib.ac.cnIt is well known that the Sino-Himalayas (including Hengduan Mountains, Eastern Himalayas,Qinghai-Tibet Plateau) is one <strong>of</strong> the world’s biodiversity hotspots, and it includes morethan 10,000 species and 1,500 genera, <strong>of</strong> which at least 3,000 species and 12 genera areendemic. About 80% <strong>of</strong> the genera in the North Temperate zone <strong>of</strong> China are concentratedin the Sino-Himalayan region. Nearly all the woody genera found in the North Temperatedeciduous forests occur in this region as well, which is perhaps the biologically richesttemperate region in the world. It is also the modern differentiation center <strong>of</strong> many genera (suchas Rhododendron, Primula, Pedicularis, Gentiana, Corydalis, and Saussurea). Indeed, theregion represents a 'natural laboratory' <strong>of</strong> knowledge in which species and communities haveadapted in various ways to their complex environments. It is a place where one can observeand understand the evolution <strong>of</strong> species and the efficient distribution <strong>of</strong> organisms betweendifferent or similar environments from one peak 'island' to another separated from each otherby deep valleys. Our studies mainly focus on the origin, evolution, dispersal, and adaptation<strong>of</strong> the flora <strong>of</strong> the Sino-Himalayas.The research centers around the goal <strong>of</strong> understanding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strong>of</strong> the alpineflora and based on the following five main lines:● reconstructing the phylogeny, phylogeography, and evolution <strong>of</strong> alpine representivetaxa, and/or their biogeography in North Hemisphere (e.g., disjuncts with NorthAmerican counterparts) using modern molecular approaches in an integrative biologyframework;● 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 especially in the eastern Himalaya <strong>of</strong> Tibet and theHengduan Mountains;● chromosome atlas <strong>of</strong> the region and cytogeographic research on important taxa;● research on the adapative strategy <strong>of</strong> alpine plants;● understanding the ecological evolution <strong>of</strong> alpine plants by examining adaptation <strong>of</strong> theirmorphological changes, as well as abiotic and biotic environments and interaction <strong>of</strong>plants with such environments.研 究 组 成 员 :聂 泽 龙 副 研 究 员乐 霁 培 助 理 研 究 员查 红 光 博 士 后涂 铁 要 博 士 研 究 生张 永 洪 博 士 研 究 生杨 扬 博 士 研 究 生张 建 文 博 士 研 究 生张 大 才 博 士 研 究 生陈 高 博 士 研 究 生张 体 操 博 士 研 究 生朱 卫 东 硕 士 研 究 生岳 亮 亮 硕 士 研 究 生牛 洋 硕 士 研 究 生Team Members:NIE Ze-Long, Associate Pr<strong>of</strong>essor,PhD candidateYUE Ji-Pei, PhD, Assistant Pr<strong>of</strong>essorZHA Hong-Guang, Post-doctorTU Tie-Yao, PhD candidateZHANG Yong-Hong, PhD candidateYANG Yang, PhD candidateZHANG Jian-Wen, PhD candidateZHANG Da-Cai, PhD candidateCHENG Gao, PhD candidateZHANG Ti-Chao, PhD candidateZHU Wei-Dong, MSc. studentYUE Liang-Liang, MSc. studentNIU Yang, MSc. studentDistribution <strong>of</strong> Orontioideae (Symplocarpus, Lysichiton, and Orontium) <strong>of</strong>Araceae showing disjunctions between eastern Asia and North America. Theshaded area represents distribution <strong>of</strong> Lysichiton, area within the solid lines isfor Symplocarpus, and the dashed lines are for Orontium. (Z.-L. Nie, H. Sun, H.Li and J. Wen. 2006.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40: 155-165.)Annual Report 200651


杨 祝 良 , 研 究 员 , 博 士 生 导 师 , 从 事 高 等 真 菌 的 分 类 、 分 子 系 统 学 及 生 物地 理 学 研 究 工 作 。1997 年 获 德 国 图 宾 根 大 学 博 士 学 位 , 并 获 该 校 优 秀 博 士 论文 奖 。 曾 应 邀 到 德 日 美 数 大 学 开 展 客 座 研 究 。2002 年 在 第 三 届 亚 太 菌 物 学 大会 上 , 任 大 型 真 菌 分 会 联 合 主 席 。2003 年 获 云 南 省 自 然 科 学 二 等 奖 ( 第 一 获 奖人 )。2005 年 获 国 家 杰 出 青 年 基 金 资 助 。 现 任 《 云 南 植 物 研 究 》 副 主 编 , 兼 任国 内 外 5 个 学 报 的 编 委 。电 话 : 0871-5223507, 传 真 : 0871-5150227, 邮 箱 :fungi@mail.kib.ac.cn出 版 物 (Publications):P. B. Matheny, J. M. Curtis, V. H<strong>of</strong>stetter, M. C.Aime, J. M. Moncalvo, Z.-W. Ge, Z.-L. Yang,J. C. Slot, J. F. Ammirati, T. J. Baroni, N. L.Bougher, K. W. Hughes, D. J. Lodge, R. W.Kerrigan, M. T. Seidl, D. K. Aanen, M. DeNitis, G.M. Daniele, D. E. Desjardin, B. R. Kropp, L. L.Norvell, A. Parker, E.C. Vellinga, R. Vilgalys andD. S. Hibbett. 2006. Major clades <strong>of</strong> Agaricales:a multilocus phylogenetic overview. Mycologia98: 982-995.Z.-W. Ge and Z.-L. Yang. 2006. The genusChlorophyllum (Basidiomycetes) in China.Mycotaxon 96: 181-191.Z.-L.Yang, J. M. Trappe and M. Binder. 2006.The sequestrate genus Rhodactina (Boletales)in northern Thailand. Mycotaxon 96: 133-140.本 研 究 组 开 展 高 等 真 菌 的 分 类 学 、 分 子 系 统 发 育 、 分 子 生 物 地 理 学 及 资 源保 护 与 利 用 研 究 工 作 。 在 “ 杰 青 ”、“ 院 创 新 三 期 重 要 方 向 项 目 ” 及 国 家 基 金面 上 项 目 等 资 助 下 , 近 期 研 究 重 点 是 世 界 级 生 物 多 样 性 热 点 地 区 —— 横 断 山 区的 高 等 真 菌 。 拟 依 托 横 断 山 区 丰 富 的 真 菌 资 源 , 利 用 该 区 山 高 谷 深 、 环 境 复 杂及 植 被 多 样 的 优 势 , 综 合 研 究 该 区 高 等 真 菌 的 物 种 多 样 性 及 其 演 化 问 题 。 通 过研 究 其 主 要 属 种 的 形 态 特 征 、 分 子 系 统 发 育 和 遗 传 多 样 性 , 揭 示 该 区 高 等 真 菌的 多 样 性 、 分 布 及 分 化 。 此 外 , 研 究 组 还 参 与 国 家 基 金 重 大 项 目 的 工 作 , 主 持《 中 国 真 菌 志 —— 鹅 膏 科 》 和 《 中 国 真 菌 志 —— 环 柄 菇 科 》 的 编 研 , 同 时 还 参与 了 国 际 “ 真 菌 生 命 树 重 建 (AFTOL)” 计 划 的 研 究 。近 十 年 来 , 研 究 组 每 年 都 开 展 了 大 量 真 菌 野 外 科 学 考 察 , 对 我 国 西 南 、 东北 、 华 中 及 华 南 山 地 的 真 菌 进 行 了 广 泛 的 考 察 和 采 集 , 获 得 真 菌 标 本 6,000 余份 , 收 集 分 子 系 统 学 及 物 种 演 化 研 究 材 料 2,000 余 份 。 对 我 国 鹅 膏 科 、 环 柄 菇 科及 口 蘑 科 约 20 多 个 属 的 真 菌 进 行 了 系 统 分 类 学 、 分 子 系 统 发 育 及 物 种 演 化 的 研究 , 取 得 了 一 批 有 意 义 的 成 果 和 新 发 现 。 发 表 了 1 新 属 、48 个 新 种 、14 个 新 组合 及 我 国 的 5 个 新 记 录 属 和 80 余 个 新 记 录 种 。研 究 组 首 次 发 现 鹅 膏 的 “ 外 菌 幕 ” 是 由 起 源 不 同 的 两 种 组 织 构 成 的 ; 菌 丝退 化 消 融 是 鹅 膏 子 实 层 形 成 过 程 中 的 关 键 步 骤 。 上 述 发 现 对 于 正 确 认 识 本 属 的系 统 位 置 、 该 属 真 菌 菌 幕 起 源 的 复 杂 多 样 性 以 及 对 分 种 和 属 内 系 统 处 理 都 有 重要 的 意 义 。 在 国 际 上 首 次 指 出 , 泛 北 极 、 欧 亚 或 东 亚 - 北 美 广 布 的 鹅 膏 物 种 并不 多 见 ; 东 亚 - 北 美 鹅 膏 菌 的 生 物 地 理 联 系 , 通 过 地 理 替 代 种 比 通 过 相 同 分 类群 更 能 切 实 地 反 映 出 来 。 这 对 研 究 我 国 高 等 担 子 菌 特 别 是 伞 菌 分 类 学 具 有 指 导意 义 。研 究 组 首 次 提 出 了 我 国 高 等 真 菌 多 样 性 三 大 中 心 的 新 观 点 。 对 中 国 南 部 高等 真 菌 的 热 带 亲 缘 研 究 表 明 , 我 国 南 部 高 等 真 菌 区 系 与 世 界 热 带 真 菌 区 系 有 着广 泛 的 联 系 , 该 区 高 等 真 菌 具 有 明 显 的 热 带 性 质 , 主 要 有 泛 热 带 成 分 、 热 带 亚洲 - 热 带 非 洲 和 热 带 亚 洲 的 成 分 , 尽 管 也 有 相 当 比 重 的 温 带 成 分 。 该 区 系 中 某些 属 种 可 能 有 古 南 大 陆 起 源 的 背 景 , 另 一 些 区 系 成 分 与 热 带 亚 洲 的 成 分 有 密 切的 亲 缘 关 系 。52 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年 报 2006


Pr<strong>of</strong>. YANG Zhu-Liang, PhD. His pr<strong>of</strong>essional interests are taxonomy, molecularphylogeny and biogeography <strong>of</strong> higher fungi. He received his PhD and a prize for thebest dissertations from the Universität Tübingen in Germany. He received a second prizein natural science from the Yunnan Provincial Government in 2003, and National ScienceFund for Distinguished Young Scholars in 2005. He is now associate editor-in-chief <strong>of</strong>Acta Botanica Yunnanica. He has published over 80 papers and 2 monographs, and 4books with other scientists.Tel: +86-871-5223507, Fax: +86-871-5150227, Email: fungi@mail.kib.ac.cnThe Hengduan Mts. is a key and an ideal region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biology<strong>of</strong> living things on the earth. Consequently, diverse and rich fungi can be found in thevast region. However, many <strong>of</strong> them are still undiscovered. On the other hand, theectomycorrhizal associations between higher fungi and alpine meadow plants therehave never been investigated in the past. Through expeditions in the field, studyingmorphological and anatomical characters, analyzing multi-gene sequences and geneticdifferences, they try to understand the species diversity and evolutions <strong>of</strong> higherbasidiomycetes in such a 'condensed' ecosystem with high mountains, deep valleys anddiverse types <strong>of</strong> vegetations and environments. The project will provide insights on thebiodiversity <strong>of</strong> the higher fungi, their distributions and differentiations. In addition, theresearch group has also been involved in two major projects <strong>of</strong> the NSFC, compiling the'Flora Fungorum Sinicorum'. Their aims are to publish monographs on Amanitaceae andlepiotaceous Fungi from China. The team has also participated in the 'Assembling theFungal Tree Of Life (AFTOL)' project.Several fungal collecting trips in the fieldin southwestern China (Tibet, Sichuan,and Yunnan), central China (Hunan),southern China (Guangdong, Hainan) andnortheastern China (Jilin) were conductedin collaboration with mycologists fromGermany, Japan and the USA in the last tenyears. Over 6,000 high-quality collections<strong>of</strong> higher fungi, with over 2000 suitable formolecular phylogenetic and populationbasedgenetic studies have been collected.研 究 组 成 员 :张 丽 芳 助 理 研 究 员张 平 博 士 后葛 再 伟 博 士 研 究 生李 艳 春 博 士 研 究 生梁 俊 峰 博 士 研 究 生袁 莉 博 士 研 究 生王 岚 硕 士 研 究 生冯 邦 硕 士 研 究 生Team Members:ZHANG Li-Fang, Assistant Pr<strong>of</strong>essorZHANG Ping, Post-doctorGE Zai-Wei, PhD candidateLI Yan-Chun, PhD candidateLIANG Jun-Feng, PhD candidateYUAN Li, PhD candidateWANG Lan, MSc. studentFENG Bang, MSc. studentThey have studied specimens <strong>of</strong> about 20genera <strong>of</strong> Amanitaceae, Lepiotaceae andTricholomataceae collected from across China, including many deposited in over 15herbaria both at home and broad. Their studies showed that many previously recordedtaxa names were invalid for the Chinese fungi and many unique, undescribed higherfungi exist in Hengduan Mts. and adjacent regions. One new genus, 48 new specieshave described and published, and five genera and over 80 species new to China havebeen reported by the group.Annual Report 200653


周 浙 昆 ,1956 年 3 月 30 日 生 , 博 士 、 研 究 员 、 博 士 生 导 师 ; 第 十 届 全 国 人民 代 表 大 会 代 表 ; 生 物 地 理 与 生 态 学 研 究 室 主 任 ;《 植 物 分 类 学 报 》,《 云 南植 物 研 究 》 编 委 。 从 事 生 物 地 理 学 和 古 植 物 学 研 究 。 主 持 或 参 加 国 家 自 然 科学 基 金 重 大 项 目 、 重 点 项 目 、 面 上 项 目 以 及 973 项 目 的 研 究 工 作 。 在 国 内 外 发表 研 究 论 文 80 余 篇 , 其 中 包 括 《Science 》( 合 著 )、《American Journal <strong>of</strong><strong>Botany</strong> 》、《Annals <strong>of</strong> <strong>Botany</strong> 》 等 国 际 学 术 期 刊 。1999 年 获 中 国 科 学 院 自 然科 学 二 等 奖 , 2003、2005 年 两 次 获 云 南 省 自 然 科 学 一 等 奖 。电 话 : 0871-5219932, 邮 箱 : zhouzk@mail.kib.ac.cn出 版 物 (Publications):Z.-K. Zhou, X.-F. Yang and Q.-S. Yang. 2006.Land bridge and Long-distance dispersal—Oldviews, new evidence.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51: 1030-1038.Y.-H. Ji, P. W. Fritsch, H. Li, T.-J. Xiao andZ.-K. Zhou. 2006. Phylogeny and classification<strong>of</strong> Paris (Melanthiaceae) inferred from DNAsequence data. Annals <strong>of</strong> <strong>Botany</strong> 98: 245-256.吴 征 镒 , 周 浙 昆 , 孙 航 , 李 德 铢 , 彭 华 .2006. 中 国 种子 植 物 区 系 的 起 源 与 演 化 . 云 南 科 技 出 版 社 昆 明 .本 研 究 组 通 过 古 植 物 学 、 地 质 学 、 形 态 解 剖 学 、 系 统 演 化 以 及 分 子 生 物 学等 多 学 科 的 综 合 与 交 叉 研 究 喜 马 拉 雅 及 横 断 山 新 生 代 古 气 候 的 变 迁 、 该 气 候 环境 变 迁 背 景 下 的 物 种 形 成 与 演 化 、 生 物 多 样 性 的 分 化 以 及 壳 斗 科 的 化 石 历 史 、系 统 演 化 及 其 生 物 地 理 格 局 的 重 建 , 主 要 有 以 下 三 个 研 究 方 向 :1. 通 过 植 物 化 石 重 建 古 气 候 , 探 索 古 气 候 对 植 物 分 布 形 成 和 分 化 的 影 响 ,通 过 古 气 候 研 究 推 论 喜 马 拉 雅 及 横 断 山 抬 升 的 历 史 进 程 ;2. 壳 斗 科 化 石 历 史 、 现 代 分 类 、 分 布 及 系 统 演 化 的 研 究 ;3. 喜 马 拉 雅 及 横 断 山 地 区 的 物 种 形 成 及 分 化 是 另 一 个 主 要 研 究 方 向 。 目 前主 要 集 中 在 栎 属 高 山 栎 组 , 重 楼 属 和 角 蒿 属 等 类 群 的 物 种 形 成 与 演 变 的 研 究 。关 于 青 藏 高 原 隆 升 , 不 同 的 学 者 根 据 不 同 的 材 料 , 提 出 过 不 同 的 观 点 。 最近 我 们 根 据 高 山 栎 的 化 石 资 料 , 结 合 对 栎 属 高 山 栎 组 的 综 合 研 究 , 以 及 西 藏 希夏 邦 马 峰 和 南 木 林 两 个 化 石 点 最 接 近 现 代 类 群 的 共 存 区 分 析 , 重 新 推 测 了 上 述两 地 的 古 海 拔 。 希 夏 邦 马 峰 化 石 点 代 表 的 古 海 拔 可 能 在 2,500~3,500 米 之 间 ,故 此 从 上 新 世 以 来 希 夏 邦 马 峰 地 区 上 升 了 2,200~3,400 米 。 而 中 新 世 南 木 林乌 龙 组 上 下 两 段 的 化 石 组 成 所 代 表 的 古 地 理 有 所 不 同 , 下 段 所 代 表 的 古 海 拔 为2500~3000 米 , 上 段 所 代 表 的 古 海 拔 为 2,800~3,000 米 , 故 自 中 新 世 以 来 该 地 区至 少 抬 升 了 1300 米 。基 于 ITS、trnL-trnF、psbA-trnH 联 合 分 析 , 并 结 合 形 态 学 、 细 胞 学 、 孢 粉学 等 方 面 的 证 据 , 认 为 重 楼 属 应 处 理 为 一 个 独 立 的 属 , 建 立 了 一 个 包 含 2 个 亚属 、5 个 组 的 新 分 类 系 统 , 并 提 出 种 间 杂交 可 能 在 重 楼 属 的 物 种 形 成 中 发 挥 重 要 作用 的 假 说 。以 上 研 究 结 果 在 重 要 国 际 植 物 学 刊 物Annals <strong>of</strong> <strong>Botany</strong> (2006, 98: 246-256)上 发 表 , 关 于 重 楼 属 杂 交 物 种 形 成 的 后 续研 究 于 2006 年 得 到 了 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的资 助 。右 图 为 滇 青 冈 胚 胎 发 育 图 。 滇 青 冈 胚 胎 发 育 过程 中 小 孢 子 发 生 同 时 型 , 四 分 体 排 列 多 四 面 体型 ; 大 孢 子 发 生 单 孢 源 至 多 孢 源 , 雌 配 子 体 发育 蓼 型 , 游 离 核 型 胚 乳 , 紫 宛 型 原 胚 发 育 方 式与 栎 亚 属 雌 、 雄 配 子 体 发 育 一 致 ; 青 冈 亚 属 与栎 亚 属 sect. Cerris 在 发 育 初 期 子 房 中 具 明 显 的毛 被 , 在 整 个 发 育 过 程 中 , 子 房 室 明 显 为 胚 珠所 占 据 , 在 后 期 果 实 发 育 至 成 熟 过 程 中 坚 果 内部 的 子 房 横 隔 发 生 明 显 伸 长 , 其 中 sect. Cerris中 , 高 山 栎 组 植 物 亦 具 有 明 显 伸 长 的 胎 座 , 支持 青 冈 亚 属 作 为 广 义 栎 属 下 的 一 个 分 类 群 。54 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年 报 2006


Pr<strong>of</strong>. ZHOU Zhe-Kun, was born in March 1956, PhD, Director <strong>of</strong> Biogeography andEcology Department in KIB, member <strong>of</strong> the editoral committees <strong>of</strong> Acta PhytotaxomonicaSinica and Acta Botanica Yunnanica. His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taxonomy, phylogeny,biogeography and fossil history <strong>of</strong> angiosperms. He has published more than eighty papersin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peer-reviewed journals, including Science, American Journal <strong>of</strong><strong>Botany</stro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strong>of</strong> Plant Science, Annals <strong>of</strong> <strong>Botany</strong> etc. He received the FirstClass Natural Science Award <strong>of</strong> Yunnan Province in 2003 and 2005, respectively.Tel: +86-871-5219932, Email: zhouzk@mail.kib.ac.cnUsing paleobotanical, geological, morphological, phylogentical and molecular methods tostudy paleoclimate shift since miocene, biodiversity differentiation and plant speciation inHimalayas and Hengduan mountains. Three research areas are concentrated as follows:1. Using fossil plants as indicators to reconstruct past climate with particular emphasison climate change and its impact on plant distribution and biodiversity differentiation andspeciation in Hengduan mountains regions.2. Fossil history, taxonomy, distribution and phylogeny <strong>of</strong> Fagaceae are our long termresearch targets.3. Speciation in Himalayas and Hengduan mountains is our another research area,recently, the research on Quercus sect. Heterobalanus (Fagaceae), Paris (Trilliaceae),Incarvillea (Bignoniaceae) is focused.研 究 组 成 员 :陈 绍 田 副 研 究 员纪 运 恒 副 研 究 员陈 文 允 工 程 师邓 敏 博 士 研 究 生马 长 乐 博 士 研 究 生陈 亚 琼 博 士 研 究 生陈 微 博 士 研 究 生杨 青 松 博 士 研 究 生刘 孟 奇 博 士 研 究 生刘 涛 博 士 研 究 生普 春 霞 博 士 研 究 生夏 珂 博 士 研 究 生苏 涛 硕 士 研 究 生于 文 涛 硕 士 研 究 生Team Members:CHEN Shao-Tian, PhD, Associate Pr<strong>of</strong>essorJI Yun-Heng, PhD, Associate Pr<strong>of</strong>essorCHEN Wen-Yun, EngineerDENG Min, PhD candidateMA Chang-Le, PhD candidateCHEN Ya-Qiong, PhD candidateCHEN Wei, PhD candidateYANG Qing-Song, PhD candidateLIU Meng-Qi, PhD candidateLIU Tao, PhD candidatePU Chun-Xia, PhD candidateParis L. (Melanthiaceae) is a temperate genus <strong>of</strong> about 24 perennial herbsdistributed from Europe to eastern Asia. The delimitation <strong>of</strong> the genus and itssubdivisions are unresolved questions in the taxonomy <strong>of</strong> Paris. Phylogeneticanalysis <strong>of</strong> 21 species <strong>of</strong> Paris based on nuclear ITS and plastid psbA-trnHand trnL-trnF DNA sequence data, alone and in combination, was employed toassess previous classifications. Paris is monophyletic in all analyses. Neither <strong>of</strong>the two traditionally recognized subgenera (Paris and Daiswa) are monophyletic.Sections Axiparis, Kinugasa, Paris and Thibeticae are monophyletic in onlysome <strong>of</strong> the analyses. Species <strong>of</strong> sections Dunnianae, Fargesianae andMarmoratae are consistently intercalated among species <strong>of</strong> section Euthyrain all analyses. Strong discordance between nuclear and plastid lineages isdetected. The data support the classification <strong>of</strong> Paris as a single genus ratherthan as three genera (Daiswa, Kinugasa and Paris sensu stricto). They providejustification for the transfer <strong>of</strong> section Axiparis from subgenus Paris to subgenusDaiswa, and warrant the combination <strong>of</strong> sections Dunnianae, Fargesianae andMarmoratae into section Euthyra. The nuclear-plastid discordance is interpretedas the result <strong>of</strong> interspecific hybridization among sympatric species.XIA Ke, PhD candidateSU Tao, MSc. studentYU Wen-Tao, MSc. studentAnnual Report 200655


龙 春 林 , 男 ,1964 年 生 于 湖 南 , 获 日 本 歧 阜 大 学 博 士 学 位 ,1997 年 被 中 国科 学 院 特 批 为 研 究 员 。 现 任 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研 究 员 、 博 士 生 导 师 。入 选 云 南 省 首 批 “ 技 术 创 新 人 才 ”; 兼 任 中 央 民 族 大 学 等 4 所 大 学 的 客 座 教 授 ;Journal <strong>of</strong> Ethnobiology and Ethnomedicine 和 《 生 物 多 样 性 》 等 6 种 国 内 外 学 术期 刊 编 委 。 目 前 主 持 国 家 级 、 省 级 和 国 际 合 作 项 目 6 项 。 已 发 表 研 究 论 文 100 余篇 , 包 括 SCI 期 刊 20 余 篇 ; 申 请 专 利 10 项 。 成 果 获 云 南 省 自 然 科 学 一 、 二 、 三 等奖 和 国 际 奖 等 多 个 奖 项 。 从 事 植 物 资 源 学 、 生 物 多 样 性 、 植 物 系 统 分 类 学 、 民 族植 物 学 、 植 物 种 质 资 源 等 方 面 的 研 究 和 应 用 工 作 。电 话 :0871-5223233, 邮 箱 :long@mail.kib.ac.cn出 版 物 (Publications):S.-M. Li, C.-L. Long, F.-Y. Liu, S.-W. Lee, Q. Guo,R. Li and Y.-H. Liu. 2006. Herbs for medicinalbaths among the traditional Yao communities <strong>of</strong>China. Journal <strong>of</strong> Ethnopharmacology 108: 59-67.X.-Z. Cai, C.-L. Long and K.-M. Liu. 2006.Colocasia yunnanensis (Araceae), a newspecies from Yunnan, China. Annales BotaniciFennici 43: 139-142.Y. Huang, C.-Q. Zhang, S. Blackmore, D.-Z.Li and Z.-K. Wu. 2006. A preliminary study onpollination biology <strong>of</strong> Omphalogramma soulieiFranch. (Primulaceae), a species endemic toChina. Plant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261: 89-98.H. Li, Z.-L. Dao and R. Li. 2006. Reappraisal <strong>of</strong>Fosbergia shweliensis (Rubiaceae), a speciesendemic to the Gaoligong Mountains, WesternYunnan, China. Acta Phytotaxonomica Sinica44: 707-711.研 究 组 的 主 要 研 究 方 向 有 以 下 4 个 :民 族 植 物 学 理 论 与 方 法 的 创 新 和 发 展将 民 族 药 物 化 学 、 分 子 生 物 学 、 参 与 式 方 法 (PRA) 等 手 段 应 用 于 民 族 植 物 学研 究 , 促 进 学 科 建 设 和 发 展 ; 同 时 , 应 用 于 生 物 多 样 性 和 文 化 多 样 性 保 护 的 理 论 研究 。 目 前 正 探 索 使 用 新 的 方 法 研 究 滇 西 北 藏 族 和 傈 僳 族 、 滇 东 南 壮 族 和 苗 族 、 滇 南基 诺 族 和 瑶 族 、 滇 中 彝 族 等 传 统 利 用 的 植 物 。 例 如 , 用 分 子 生 物 学 的 方 法 研 究 藏 族传 统 文 化 对 青 稞 传 统 遗 传 资 源 及 其 遗 传 多 样 性 产 生 的 影 响 ; 将 PRA 方 法 应 用 于 社 区的 生 物 多 样 性 保 护 和 农 业 生 物 多 样 性 的 评 价 , 以 及 大 型 工 程 对 生 物 多 样 性 的 影 响 。植 物 种 质 资 源 有 关 规 范 的 制 订 、 保存 技 术 的 研 究以 植 物 离 体 种 质 资 源 为 主 , 涉 及 少 数 活植 物 、 种 子 和 遗 传 物 质 材 料 , 对 其 收 集 、预 处 理 、 保 存 、 检 测 等 的 规 范 或 标 准 进 行 研制 、 验 证 。 研 究 有 关 的 保 存 和 检 测 技 术 。 目前 正 在 开 展 天 南 星 科 、 百 合 科 、 兰 科 和 蕨 类植 物 等 的 离 体 保 存 技 术 研 究 , 以 及 对 部 分 木 兰 科 、 热 带 植 物 、 荒 漠 短 命 植 物 的 种 子保 存 技 术 进 行 研 究 。资 源 植 物 的 分 析 、 创 新 和 研 发利 用 现 代 生 物 技 术 手 段 , 研 究 云 南 少 数 民 族 民 间 的 传 统 药 用 植 物 、 特 色 观 赏 植物 、 能 源 植 物 等 。 目 前 正 在 开 展 对 山 蓼 属 、金 钱 槭 属 、 兜 兰 属 、 石 斛 属 、 百 合 属 及 小 桐子 、 油 瓜 、 油 莎 豆 、 蛇 足 石 杉 等 资 源 植 物 的收 集 、 分 析 、 评 价 、 育 种 和 快 速 繁 殖 等 方 面的 基 础 研 究 和 应 用 研 究 。重 要 植 物 类 群 研 究借 助 现 代 技 术 手 段 , 对 一 些 有 研 究 积 累的 重 要 植 物 类 群 的 起 源 、 进 化 、 系 统 关 系 、繁 育 系 统 、 功 能 基 因 等 方 面 进 行 深 入 研 究 。 目 前 正 以 芋 属 、 魔 芋 属 、 天 南 星 属 、 长蕊 木 兰 属 、 地 涌 金 莲 属 、 独 花 报 春 属 等 云 南 及 周 边 地 区 特 有 或 集 中 分 布 的 类 群 为 研究 对 象 , 研 究 其 繁 育 系 统 、 进 化 生 态 学 、 系 统 分 类 学 、 遗 传 多 样 性 等 科 学 问 题 。56 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年 报 2006


Pr<strong>of</strong>. LONG Chun-Lin was born in Hunan Province in 1964. He received his MSc. atthe <strong>Kunming</strong> <strong>Institute</strong> <strong>of</strong> <strong>Botany</strong>, Chinese Academy <strong>of</strong> Sciences, and his PhD at theGifu University in Japan. Pr<strong>of</strong>. Long has been elected to be the Technical InnovationPersonnel <strong>of</strong> Yunnan Province. He is an editorial board member <strong>of</strong> six academic journals,including the Journal <strong>of</strong> Ethnobiology and Ethnomedicine, and Biodiversity Science. Pr<strong>of</strong>.Long is a coordinator/co-PI <strong>of</strong> six projects at international,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levels.He has published over 100 papers, and received 10 patents. His achievements havebeen awarded first, second and third prizes by the Yunnan Peoples’ Government. Hereceived the Harshberger Medal issued by the Society <strong>of</strong> Ethnobotanists in 2005, for hiscontribution to the new development <strong>of</strong> ethnobotany in China.Tel & Fax: +86-871-5223233, Email: long@mail.kib.ac.cnThe main tasks <strong>of</strong> the research group cover the followingfour aspects: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ong>of</strong> Ethnobotanical Theory andMethodologyApproaches <strong>of</strong> ethnopharmacological chemistry, molecular biology and participatory ruralappraisal (PRA) are used for ethnobotanical studi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and development <strong>of</strong> the discipline. Theoretical research focusing on biological and culturaldiversity conservation in local communities is also conducted by means <strong>of</strong> these newmethods. The plants traditionally used byindigenous peoples including the Tibetanand Lisu in NW Yunnan, the Zhuang andMiao in SE Yunnan, the Yao and Jinuo inSouthern Yunnan, and the Yi in centralYunnan, are being studied through suchnew approaches. For instance, molecularbiology methods were used to studythe impact <strong>of</strong> traditional Tibetan cultureon germplasm resources and geneticdiversity <strong>of</strong> upland barley (Hordeum vulgare var. nudum). PRA methods have been appliedin community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efforts, agrobiodiversity assessments, and in theappraisal <strong>of</strong> the impact <strong>of</strong> large-scale construction programs on biodiversity.Protocol Establishment and Technique Development for theConservation <strong>of</strong> Plant Germplasm ResourcesThe protocols or standards for plant germplasm resources, mainly in vitro plant materialstogether with some living collections, seeds and genetic materials, have been studied ormodified, in terms <strong>of</strong> their collection, pre-treatment, preservation, evaluation, and otherexperimental techniques. Over 10 protocols have been proposed. In vitro preservationtechnique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and applied among some groups including Araceae,Liliaceae, Orchidaceae and ferns. Techniques have further been developed for longtermseed storage among some species <strong>of</strong> Magnoliaceae, tropical plants, and ephemeraldesert plants.Analysis,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ong>of</strong> Plant ResourcesTraditional useful plants including medicinal, ornamental and bioenergy/biomass plantsused by indigenous peoples are being studied through modern biotechnology approaches.Plant groups cover Oxyria, Dipteronia, Paphiopedilum, Dendrobium, Lilium, and Jatrophacurcas, Hogsonia macrocarpa, Cyperus esculentus, and Huperzia serrata. Major studiesinclude resource collection, analysis, evaluation, breeding and rapid propagation.Botanical Studies on Important TaxaThe origin, evolution, phylogeny, propagation system and functional genomics <strong>of</strong>some important plant taxa, which have primary results from pilot projects, have beenstudyied based on modern biotechnology techniques. Major groups including Colocasia,Amorphophallus, Arisaema, Alcimandra, Musella and Omphalogramma are selected forsystematic studies. Some biological and evolutionary issues have been touched.研 究 组 成 员 :王 跃 虎 助 理 研 究 员黄 媛 助 理 研 究 员刀 志 灵 副 研 究 员罗 吉 凤 实 验 师刘 怡 涛 实 验 师韩 春 艳 博 士 研 究 生李 亚 莉 博 士 研 究 生胡 光 万 博 士 研 究 生唐 安 军 博 士 研 究 生张 雪 梅 博 士 研 究 生李 苏 梅 博 士 研 究 生杨 春 燕 硕 士 研 究 生龙 波 硕 士 研 究 生刘 艳 春 硕 士 研 究 生王 曦 硕 士 研 究 生易 瑾 硕 士 研 究 生邹 绿 柳 硕 士 研 究 生王 丹 丹 硕 士 研 究 生李 新 辉 硕 士 研 究 生Team Members:WANG Yue-Hu, PhD, Assistant Pr<strong>of</strong>essorHUANG Yuan, PhD, Assistant Pr<strong>of</strong>essorDAO Zhi-Ling, Associate Pr<strong>of</strong>essorLUO Ji-Feng, TechnicianLIU Yi-Tao, TechnicianHAN Chun-Yan, PhD candidateLI Ya-Li, PhD candidateHU Guang-Wan, PhD candidateTANG An-Jun, PhD candidateLI Su-Mei, PhD candidateZHANG Xue-Mei, PhD candidateYANG Chun-Yan, MSc. studentLONG Bo, MSc. studentLIU Yan-Chun, MSc. studentWANG Xi, MSc. studentYI Jin, MSc. studentZOU Lu-Liu, MSc. studentWANG Dan-Dan, MSc. studentLI Xin-Hui, MSc. studentAnnual Report 200657


杨 永 平 , 研 究 员 , 硕 士 生 导 师 。 现 任 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副 所 长 , 生物 地 理 与 生 态 学 研 究 室 民 族 植 物 学 实 验 室 主 任 , 云 南 省 植 物 学 会 副 理 事 长 。 主 要从 事 民 族 植 物 学 以 及 青 藏 高 原 植 物 生 态 适 应 性 研 究 。电 话 :0871-5223231, 邮 箱 : yangyp@mail.kib.ac.cn出 版 物 (Publications):Y. Meng, H.-Y. Xie, Z.-L. Nie and Y.-P. Yang.2006. A karyomorphological study on fourspecies <strong>of</strong> Meconopsis. Caryologia 59: 1-6.C. S. Weckerle, F. K. Huber, Y.-P. Yang etal. 2006. Plant knowledge <strong>of</strong> the Shuhi in theHengduan Mountains. Economic <strong>Botany</strong> 60:3-23.Y. Meng, Y.-P. Yang and C. S. Weckerle. 2006.Conservation status <strong>of</strong> Maianthemum speciesin the Hengduan Mountains: A case studyanalyzing the impact <strong>of</strong> new policies on wildcollected plant species. Ethnobotany Research& Applicathions 4: 167-174.学 术 讨 论 会 (Conferences):Mar. 2006. Sustainable use and conservation <strong>of</strong>non-timber forest products in southwest China:status,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 presented inSino-German symposium on sustainable use <strong>of</strong>NTFPs, in Gottingen, GermanyNov. 2006. Ritual plants for healing, medicinalplants for trade: Ethnobotany among the Shuhi(SW China), presented in the 11th InternationalCongress <strong>of</strong> Ethnobiology in Chiang Rai,Thailand.青 藏 高 原 植 物 生 态 适 应 性 研 究 组 成 立 于 2006 年 年 底 , 隶 属 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植 物 研 究 所 和 中 国 科 学 院 青 藏 高 原 研 究 所 共 建 的 中 国 科 学 院 青 藏 高 原 研 究 所 昆明 部 。 主 要 从 事 青 藏 高 原 地 区 的 民 族 植 物 学 、 植 物 生 态 学 和 植 物 系 统 学 研 究 。2006 年 开 展 的 研 究 项 目 包 括 :青 藏 高 原 植 物 系 统 演 化 研 究以 百 合 科 鹿 药 属 、 卷 叶 贝 母 , 杨 柳 科 柳 属 青 藏 垫 柳 组 , 蓼 科 冰 岛 蓼 属 和 山 蓼属 以 及 罂 粟 科 绿 绒 蒿 属 为 研 究 对 象 , 通 过 叶 表 皮 形 态 、 染 色 体 形 态 和 分 子 标 记 等实 验 证 据 , 阐 明 植 物 属 内 种 间 或 种 内 系 统 演 化 特 征 。民 族 植 物 学 研 究与 美 国 密 苏 里 植 物 园 和 瑞 士 苏 黎 世 大 学 合 作 , 在 云 南 省 德 钦 县 梅 里 雪 山 周 边村 寨 和 四 川 省 木 里 县 水 洛 乡 开 展 有 用 植 物 的 编 目 和 乡 土 植 物 知 识 记 录 整 理 , 以 及土 地 利 用 变 迁 对 当 地 自 然 资 源 管 理 的 影 响 。 对 梅 里 雪 山 周 边 6 个 藏 族 自 然 村 定 点研 究 发 现 : 高 海 拔 和 边 远 的 村 寨 对 非 木 材 林 产 品 和 传 统 农 牧 模 式 依 赖 程 度 高 ; 而在 低 海 拔 地 区 的 村 寨 , 由 于 交 通 和 市 场 便 利 , 传 统 农 牧 方 式 和 种 植 结 构 发 生 转型 。 对 木 里 水 洛 乡 僳 母 人 植 物 知 识 调 查 发 现 : 当 地 人 的 药 用 植 物 知 识 相 对 贫 乏 ,礼 仪 植 物 被 当 地 人 视 为 药 用 植 物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完 成 的 项 目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面 上 项 目 (30370118): 北 极 与 青 藏 高 原 肾 叶 山 蓼 和 冰 岛 蓼及 其 近 缘 种 的 比 较 研 究 (2004-2006);福 特 基 金 资 助 项 目 (1025-1020):In situ Ethnobotany Capacity Building andPolicy Formation, NW Yunnan, China (2004-2006);中 德 中 心 国 际 合 作 项 目 (GZ 348):The Sustainable Harvest <strong>of</strong> Non-TimberForest Products in Southwest China: Strategies to Balance Economic Benefitsand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2006);WWF 资 助 项 目 (RJ 30):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Use <strong>of</strong> Matsutakein Yunnan: Policy,Trade, Research andManagement (2006)。58 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年 报 2006


Pr<strong>of</strong>. Yang Yong-Ping, Deputy Director <strong>of</strong> <strong>Kunming</strong> <strong>Institute</strong> <strong>of</strong> <strong>Botany</strong> (KIB), ChineseAcademy <strong>of</strong> Sciences (CAS); Director <strong>of</strong> the Laboratory <strong>of</strong> Ethnobotany, Department<strong>of</strong> Biogeography & Ecology; Vice President <strong>of</strong> Botanical Society <strong>of</strong> Yunnan Province.Research interests: ethnobotany & plant phylogenetics and adaptation in the TibetanPlateau.Tel: +86-871-5223231, Email: yangyp@mail.kib.ac.cn<strong>Institute</strong> <strong>of</strong> Tibetan Plateau Research (ITP) is a newly established institute <strong>of</strong> CAS, to meetthe demands <strong>of</strong>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advancedscientific research. ITP consists <strong>of</strong> three campuses in Lhasa, Beijing, and <strong>Kunming</strong>.The <strong>Kunming</strong> campus (ITPK) will focus on molecular ecology and genetic resources<strong>of</strong> biodiversity in the extreme environments <strong>of</strong> the Tibetan Plateau. ITPK will focus itsresearch themes as follows:● To carry out biodiversity inventory and traditional knowledge documentation for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conservation, especially to explore some less-exploredand remote areas, and to inventory traditional ecological knowledge by Tibetan peoplesthrough ethnobotanical and ethnoecological approaches.● To establish a biodiversity monitoring network from subtropical forests, subalpineconifer forest, alpine meadow, alpine steppe to alpine desert, linking the impacts underintensive human disturbance and global climate change.● To investigate the ecological adaptability <strong>of</strong> organisms in allkinds <strong>of</strong> extreme environments in the Tibetan Plateau.● To explore and search for potential genetic resourcesfor regional sustainable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andlivelihood improvement.Project Activities in 2006Ethnobotanical Studies: 1) Collaborated with Dr. Jan Salick <strong>of</strong> 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USA, a project entitled in situ Ethnobotany Capacity Building and Policy Formation inNorthwest Yunnan was implemented in 6 villages in Deqin County, NW Yunnan. Theprimary findings show that Tibetan land use responds to trade-<strong>of</strong>fs between abundantresource access and land area in high, distant villages (>3,000m), and extended growingseasons, market and modern technology access in lower villages (


Pr<strong>of</strong>. XU Jian-Chu, PhD, was born in July 1964. His research field is ethnoecologyand nature resource management mainly focused in the environmental change in theHimalayan region and southwest China. Currently working at ICIMOD, Nepal as theProgram Manager <strong>of</strong> Water, Hazard and Environment Management; also served as boardmember <strong>of</strong> International Society <strong>of</strong> Ethnobotany, scientific steering committee <strong>of</strong> Land Useand Land Cover Change (LUCC), core project <strong>of</strong> IGBP and IHDP global environmentalprograms; served as board and vice chair <strong>of</strong> Board <strong>of</strong> Trustees <strong>of</strong> RECOFTC, activelyparticipated in the UN 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Email: jxu@mail.kib.ac.cnEthnoecology is the science <strong>of</strong> study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human activityand ecosystem. It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field integrating botany, ecology,anthropology and 3S (GPS, GIS & RS) by which helps to understand the ecologicalprocesses <strong>of</strong> mountain ecosystems with human disturbance. The Ethnoecology Groupfocuses in the geographic areas <strong>of</strong> Himalaya region including southwest China andTibetan Plateau. The main research areas are: the impact <strong>of</strong> climate change andhuman activity on the critical ecosystem and agro-ecosystem; the traditional use andmanagement <strong>of</strong> critical ecosystem, agro-ecosystem and key species managed by localethnic groups; the critical linkage between human health and ecosystem.On going project:● Applied Ethnoecology on Biodiversity Assessment,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inNW Yunnan, funded by CEPF, Jul., 2004-Dec., 2007.● Understanding Dynamic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s and Land CoverTransitions in Montane Mainland Southeast Asia in Yunnan part, organized by East-West Center and funded by NSF, USA, 2004-2007.● Land-use Change and Human Health in Yuanmou <strong>of</strong> Land-use Transition andHuman Health in the Eastern Himalaya: An Adaptive Ecosystem Approach in Yunnanpart, organized by ICIMOD and funded by IDRC, Nov., 2005-Nov., 2006 first phase;2007 onwards second phase.右 图 示 意 的 是在 云 南 省 香 格 里 拉县 小 中 甸 乡 的 一 条监 测 样 带 和 在 该 样带 上 设 置 的 9 个 永久 固 定 样 方 。 通 过遥 感 和 地 理 信 息 系统 对 该 样 带 的 土 地利 用 和 土 地 变 化 进行 动 态 监 测 ; 通 过永 久 固 定 样 方 监 测不 同 植 被 和 干 扰 类型 下 生 物 多 样 性 的变 化 。The figure illustrates the transect and nine permanent plots thatEthnoecology Research Group established in XiaozhongdianTownship, Shangri-la County in NW Yunnan. The dynamicchange <strong>of</strong> land cover land use change <strong>of</strong> the transect is studiedthrough GIS and RS. At the same time, the biodiversity change<strong>of</strong> nine permanent plots <strong>of</strong> various vegetation types at differentdisturbance regimes is continuously monitored.研 究 组 成 员 :杨 雪 飞 助 理 研 究 员高 峰 研 究 实 习 员李 巧 宏 研 究 实 习 员杨 建 昆 项 目 聘 用 人 员李 海 涛 项 目 聘 用 人 员杨 植 惟 行 政 助 理 人 员马 杏 博 士 研 究 生李 卓 卿 博 士 研 究 生于 海 英 硕 士 研 究 生李 茂 林 硕 士 研 究 生郁 步 竹 硕 士 研 究 生王斌贝 硕 士 研 究 生Team Members:YANG Xue-Fei, PhD, Assistant Pr<strong>of</strong>essorGAO Feng, MSc. ResearcherLI Qiao-Hong, MSc. ResearcherYANG Jian-Kun, ResearcherLI Hai-Tao, MSc. ResearcherYANG Zhi-Wei, Administrative AssistantMA Xing, PhD candidateLI Zhuo-Qing, PhD candidateYU Hai-Ying, MSc. StudentLI Mao-Ling, MSc. StudentYU Bu-Zhu, MSc. StudentWANG Yun, MSc. StudentAnnual Report 200661


陈 纪 军 , 理 学 博 士 , 研 究 员 , 博 士 生 导 师 。1989 年 、1995 年 于 中 国 科 学 院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天 然 产 物 化 学 专 业 获 得 理 学 硕 士 和 理 学 博 士 学 位 ,1996-1998年 在 日 本 京 都 大 学 化 学 研 究 所 做 博 士 后 。 主 要 从 事 抗 病 毒 与 天 然 药 物 研 究 开发 。 在 国 内 外 期 刊 发 表 研 究 论 文 70 余 篇 , 作 为 第 一 主 编 编 写 出 版 《 抗 艾 滋 病 病毒 活 性 化 合 物 》 专 著 一 部 , 申 请 抗 HIV/AIDS, HBV, SARS 方 面 专 利 10 余 项 , 其中 4 项 已 授 权 。 主 持 过 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 国 家 科 技 部 863 项 目 , 中 国 科 学 院 、云 南 省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等 项 目 10 余 项 。 正 在 主 持 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 抗 HBV活 性 化 合 物 HB-103 衍 生 物 合 成 与 活 性 研 究 ” 和 中 国 科 学 院 方 向 性 项 目 子 课 题“ 抗 HBV 活 性 化 合 物 的 发 现 ”。电 话 / 传 真 :0871-5223265, 邮 箱 : chenjj@mail.kib.ac.cn出 版 物 (Publications):Z.-Y. Jiang, X.-M. Zhang, F.-X. Zhang, N. Liu,F.Zhao, J. Zhou and J.-J. Chen. 2006. A NewTriterpene and anti-Hepatitis B Virus ActiveCompounds from Alisma orientalis. PlantaMedica 72: 951-954.Z.-Y. Jiang, X.-M. Zhang, J. Zhou, S.-X. Qiuand J.-J. Chen. 2006. Two New TriterpenoidGlycosides from Cyclocarya paliurus. Journal <strong>of</strong>Asia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 8: 93-98.J. Qi, J.-J. Chen, Z.-H. Cheng, J.-H. Zhou, B.-Y.Yu and Samuel X. Qiu. 2006. Iridoids Glycosidefrom Harpagophutum Procumbens D.C. (devil’sclaw). Phytochemistry 67: 1372-1377.R.-R. Wang, Q. Gu, L.-M. Yang, J.-J. Chen, S.-Y.Li and Y.-T. Zheng. 2006. Anti-HIV Activities<strong>of</strong> Extracts from the Medicinal Plant Rhuschinensis. Journal <strong>of</strong> Ethnopharmcology 105:269-273.N. Li, K.-J. Wang, J.-J. Chen and J. Zhou.2006. Two Novel Glucosyl-fused Compoundsfrom Curculigo crassifolia (Hypoxidaceae).Tetrahedron Letters 46: 6445-6447.N. Li, J.-J. Chen and J. Zhou. 2006. Two NewPhenolic Glycosides from Rhizomes <strong>of</strong> Curculigocrassifolia. Zeitschrift für Naturforschung 61:611-614.饶 高 雄 , 张 维 明 , 王 梅 , 范 亚 洲 , 陈 纪 军 .2006. 人 参 皂苷 Rb3 标 准 品 研 究 . 云 南 中 医 学 院 学 报 2: 8-12.程 辟 , 陈 纪 军 .2006.Pictet-Spengler 反 应 . 化 学 通 报69:w065.柳 继 峰 , 张 雪 梅 , 薛 多 清 , 江 志 勇 , 顾 琼 , 陈 纪 军 .2006.大 青 叶 的 化 学 成 分 .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31: 1961-1964.薛 多 清 , 柳 继 峰 , 张 雪 梅 , 顾 琼 , 江 志 勇 , 陈 纪 军 , 王强 .2006. 板 兰 根 的 化 学 成 分 研 究 . 中 草 药 37:1306-1309.胡 江 苗 , 陈 纪 军 , 赵 友 兴 , 王 睿 睿 , 郑 永 唐 , 周 俊 .2006.山 竺 果 壳 的 化 学 成 分 . 云 南 植 物 研 究 28: 319-322.戚 进 , 周 家 宏 , 陈 露 , 陈 纪 军 , 余 伯 阳 , 邱 声 祥 .2006. 魔鬼 爪 化 学 成 分 的 研 究 . 中 国 药 学 杂 志 41: 1613-1615.本 研 究 组 的 主 要 研 究 方 向 涉 及 天 然 抗 乙 型 肝 炎 (HBV)、 抗 艾 滋 病 (HIV/AIDS)、 抗 1 型 单 纯 疱 疹 (HSV-1)、 抗 抑 郁 、 抗 心 血 管 疾 病 以 及 抗 代 谢 性 疾 病( 如 抗 糖 尿 病 药 物 等 ) 天 然 活 性 化 合 物 的 发 现 、 结 构 修 饰 与 优 化 , 以 及 新 天 然 药物 研 究 与 开 发 。 还 开 展 甾 体 药 物 资 源 与 野 生 蔬 菜 化 学 研 究 。天 然 抗 乙 型 肝 炎 病 毒 (HIV)、 抗 1 型 单 纯 疱 疹 病 毒 (HSV-1)、 抗 艾 滋病 毒 (HIV/AIDS) 活 性 化 合 物 的 发 现 、 结 构 修 饰 与 药 物 研 发以 本 研 究 组 所 建 立 的 体 外 抗 HBV、HSV、HIV-1RT、HIV-1 PR、HIV-1 IN 活 性 筛 选 模型 为 指 导 , 将 对 1000 余 种 药 用 植 物 的 10000 余 份 提 取 物 和 500 余 个 天 然 化 合 物 开 展 抗 病 毒活 性 研 究 , 发 现 抗 病 毒 活 性 化 合 物 和 先 导 化 合 物 , 对 其 开 展 结 构 修 饰 , 研 究 构 效 关 系 , 为研 制 天 然 抗 病 毒 药 物 提 供 理 论 基 础 和 临 床 用 药 。天 然 抗 抑 郁 活 性 成 分 的 发 现 与 药 物 研 究以 药 用 植 物 研 究 对 象 , 以 习 得 性 绝 望 ( 强 迫 游 泳 , 小 鼠 悬 尾 等 )、 恐 惧 条 件 反 射 动 物模 型 、 慢 性 应 激 动 物 模 型 为 抗 抑 郁 症 活 性 指 标 和 单 细 胞 电 生 理 药 理 学 手 段 , 开 展 天 然 抗 抑郁 症 活 性 化 合 物 的 发 现 、 结 构 修 饰 , 检 测 各 种 新 药 对 抑 郁 症 动 物 模 型 进 行 治 疗 的 药 效 学 和离 体 药 理 学 研 究 , 发 现 新 的 抗 抑 郁 活 性 化 合 物 和 先 导 化 合 物 , 为 研 制 天 然 抗 抑 郁 药 物 提 供理 论 基 础 和 临 床 用 药 。甾 体 化 学 研 究天 然 甾 体 化 合 物 的 分 离 鉴 定 : 以 薯 蓣 和 番 麻 等 富 含 甾 体 的 植 物 , 尤 其 是 食 用 含 甾 体 植物 为 对 象 , 开 展 天 然 甾 体 化 合 物 的 分 离 、 鉴 定 、 活 性 筛 选 , 发 现 和 寻 找 新 的 活 性 天 然 甾 体化 合 物 或 先 导 化 合 物 。 同 时 开 展 天 然 甾 体 化 合 物 的 结 构 修 饰 改 造 , 发 现 新 的 活 性 化 合 物 。甾 体 药 物 的 合 成 和 结 构 改 造 : 以 薯 蓣 皂 苷 元 和 海 可 皂 苷 元 为 前 体 , 开 展 甾 体 药 物 的 化 学 合成 和 修 饰 , 重 点 围 绕 关 键 性 中 间 体 三 烯 物 和 四 烯 物 , 开 展 三 烯 物 和 四 烯 物 的 生 产 工 艺 路 线研 究 、 技 术 参 数 完 善 , 实 现 海 可 皂 苷 元 的 产 业 化 应 用 开 发 , 为 云 南 省 及 我 国 番 麻 皂 素 的 应用 提 供 支 撑 和 保 障 。62 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年 报 2006


Pr<strong>of</strong>. CHEN Ji-Jun, PhD, was born in April 4, 1965. He got his MSc. degree and PhDdegree in phytochemistry at KIB in 1989 and 1995, respectively. His current interestsinclude active lead compound discovery and chemical mod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strong>of</strong> natural medicines against HBV, HIV/AIDS, HSV-1, depression and diabetes. Hereceived more than 10 items <strong>of</strong> scientific foundation grants from the Ministry <strong>of</strong> Scienceand Technology (863 projects),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strong>of</strong> China, ChineseAcademy <strong>of</strong> Sciences, Yunnan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and so on. He published morethan 70 scientific papers in the field <strong>of</strong> natural medicinal chemistry in the various journals.He applied more than 10 items <strong>of</strong> patents and received 4 items <strong>of</strong> authorized in the fields<strong>of</strong> HIV, HBV, and SARS.Tel & Fax: +86-871-5223265, Email: chenjj@mail.kib.ac.cnMain Research Scope: active lead compound discovery and chemical modification,and development <strong>of</strong> natural medicines against HBV, HIV/AIDS, HSV-1, depression anddiabetes, and chemistry on steroidsStudy on Anti-HBV, HSV-1 and HIV-1( HIV-1 RT,HIV-1 PR, HIV-1 IN ) and ActiveCompounds and Medicine developments from Medicinal HerbsBase on the established screening assay models in vitro including-HBV, HSV-1and HIV-1 ( HIV-1 RT, HIV-1 PR, HIV-1 IN), more than 10,000 extracts and 500 purecompounds will be investigated to reveal active compounds. Successfully, the activecompounds will be chemically modified for the further study on SARs, which will providechem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strong>of</strong> new medicines.Anti-Depressant Active Compounds and Medicine Development from Medicinal HerbsBased on a series <strong>of</strong> anti-depressant animal models, the plant extracts and purecompounds will be investigated to find out the active anti-depressant compounds, whichwill provide chem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strong>of</strong> new medicines.Chemical Study on the SteroidsSteroidal compounds are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medicine, and are applied by alarge quantity in clinical due to extensive physiological effects <strong>of</strong> them. At the present,the drugs <strong>of</strong> steroidal constituents a drugs which were developed, were over 400, andapplied extensively on the clinical as many as 200, thus there has been enormousmarket potential with the foreground. For a long time, the investigation and development<strong>of</strong> the steroidal drug have been a hot but difficult spot at domestic and aboard because<strong>of</strong> the difficulty <strong>of</strong> synthesis in technology. Around the topic <strong>of</strong> steroidal compounds, ourresearch will focus on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strong>of</strong> steroidal compounds from plants, andsynthesis and structure modification <strong>of</strong> steroidal compounds.研 究 组 成 员 :刘 锡 葵 副 研 究 员张 雪 梅 高 级 实 验 师马 云 保 实 验 师江 志 勇 助 理 研 究 员顾 琼 博 士 研 究 生柳 继 锋 博 士 研 究 生程 辟 博 士 研 究 生闫 孟 红 博 士 研 究 生张 泉 博 士 研 究 生沈 勇 博 士 研 究 生左 爱 学 博 士 研 究 生常 新 亮 硕 士 研 究 生姚 淑 英 硕 士 研 究 生宋 文 雍 硕 士 研 究 生王 恩 军 硕 士 研 究 生刘 文 峰 硕 士 研 究 生耿 长 安 硕 士 研 究 生柳 建 军 硕 士 研 究 生汪 海 波 硕 士 研 究 生Team Members:LIU Xi-Kui, Associate Pr<strong>of</strong>essorZHANG Xue-Mei, Senior EngineerMA Yun-Bao, EngineerJIANG Zhi-Yong, PhD, Assistant Pr<strong>of</strong>essorGu Qiong, PhD candidateLIU Ji-Feng, PhD candidateCHENG Pi, PhD candidateYAN Meng-Hong, PhD candidateZHANG Quan, PhD candidateSHEN Yong, PhD candidateZUO Ai-Xue, PhD candidateCHANG Xin-Liang, MSc. StudentYAO Shu-Ying, MSc. StudentSONG Wen-Yong, MSc. StudentWANG En-Jun, MSc. StudentLIU Wen-Feng, MSc. StudentGENG Chang-An, MSc. StudentLIU Jian-Jun, MSc. StudentWANG Hai-Bo, MSc. StudentAnnual Report 200663


程 永 现 ,1972 年 生 于 河 南 。 博 士 、 副 研 究 员 、 硕 士 研 究 生 导 师 、 研 究 组 长 。1994 年 毕 业 于 河 南 中 医 学 院 ,1997 年 于 成 都 中 医 药 大 学 获 医 学 硕 士 学 位 , 师 从 肖崇 厚 、 董 晓 萍 教 授 ,2000 年 于 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获 理 学 博 士 学 位 , 师 从周 俊 院 士 ,2000-2002 年 于 北 京 大 学 医 学 部 血 管 医 学 研 究 所 从 事 博 士 后 研 究 , 合作 教 授 韩 启 德 院 士 ,2002-2003 年 国 家 药 品 监 督 管 理 局 药 品 审 评 中 心 任 新 药 审 评员 ,2003-2005 年 于 德 国 耶 拿 大 学 药 物 生 物 学 研 究 所 从 事 洪 堡 基 金 研 究 , 合 作 教授 Matthias Hamburger。 主 要 探 究 传 统 医 药 疗 效 的 科 学 原 理 及 新 药 开 发 。电 话 / 传 真 :0871-5223048; 邮 箱 : yxcheng@mail.kib.ac.cn出 版 物 (Publications):Y.-X. Cheng, B. Schneider, U. Riese and M.Hamburger. 2006. (+)-Deoxymilitarinone A, aPyrridone Alkaloid with Neurogenic Potentialin PC 12 Cells from Insect-Pathogenic FungusPaecilomyces farinosus. Journal <strong>of</strong> NaturalProducts 69: 436-438.研 究 方 向主 要 从 事 中 药 及 其 复 方 的 化 学 与 生 物 医 学 研 究 , 重 点 领 域 为 与 精 神 、 神经 系 统 和 代 谢 系 统 疾 病 相 关 的 方 药 研 究 。 中 医 药 是 我 国 人 民 长 期 医 疗 实 践 的结 晶 , 其 中 必 然 蕴 藏 着 精 深 的 科 学 哲 理 。 站 在 古 代 巨 人 智 慧 的 肩 膀 上 , 综 合运 用 现 代 化 学 、 药 理 学 与 生 物 医 学 的 方 法 , 充 分 揭 示 其 药 效 物 质 基 础 , 并 从整 体 、 细 胞 与 分 子 水 平 上 解 析 其 协 同 工 作 机 制 , 进 而 推 动 创 新 中 医 药 新 药 的发 展 , 是 我 们 工 作 的 基 本 思 路 与 目 标 。 精 神 神 经 系 统 与 代 谢 系 统 疾 病 因 属 于医 学 难 题 , 是 中 医 药 的 优 势 领 域 , 且 疾 病 本 身 往 往 涉 及 到 生 物 系 统 内 复 杂 的网 络 调 节 机 制 , 有 利 于 以 中 医 药 为 工 具 去 认 识 和 了 解 复 杂 的 生 命 现 象 , 故 成为 研 究 的 重 点 。 同 时 , 研 究 组 开 展 中 药 化 学 新 方 法 、 新 技 术 研 究 及 中 药 相 关的 其 它 产 品 研 制 。研 究 进 展从 数 种 药 用 植 物 和 虫 生 真 菌 中 发 现 200 余 个 化 合 物 , 并 进 行 了 神 经 营养 、 神 经 保 护 、 糖 代 谢 、 免 疫 调 节 、 抗 菌 、 抗 炎 等 方 面 的 生 物 活 性 研 究 , 发现 了 一 批 与 中 药 功 效 相 关 的 生 物 活 性 分 子 。 已 发 表 国 内 外 核 心 期 刊 论 文 40 余篇 。在 大 量 本 草 古 籍 研 究 基 础 上 , 与 临 床 医 生 相 结 合 , 本 着 受 试 者 自 愿 的原 则 , 对 多 种 中 药 或 复 方 制 剂 进 行 了 人 群 疗 效 观 察 , 获 得 了 一 些 具 有 开 发潜 力 的 新 药 苗 子 , 其 适 应 症 包 括 坐 骨 神 经 痛 ( 速 效 止 痛 )、 糖 尿 病 ( 标 本兼 治 )、 乳 腺 良 性 肿 瘤 ( 单 味 中 药 )、 泌 尿 系 统 感 染 ( 疗 效 确 切 、 无 耐 药性 )、 中 风 或 老 年 痴 呆 (NMDA 受 体 拮 抗 剂 )、 止 血 药 、 痔 疮 ( 速 效 止 血 、止 痛 、 止 痒 , 显 著 改 善 生 活 质 量 ) 等 。目 前 正 在 研 发 的 药 物 有 : 抗 抑 郁 ( 中 药 复 方 )、 抗 老 年 痴 呆 和 中 风 ( 化学 实 体 药 物 )、 抗 II 型 糖 尿 病 并 发 症 ( 复 方 药 物 )、 止 血 药 ( 中 药 有 效 部位 ) 等 。64 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年 报 2006


Dr. CHENG Yong-Xian was born in Henan in Oct. 1972. He graduated from HenanCollege <strong>of</stro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1994, and obtained his MSc. degree fromChendu University <strong>of</strong>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1997, and PhD degree from KIB in 2000.During 2000-2002, he experienced a post-doctoral research in Health Science Center<strong>of</strong> Peking University. With the support <strong>of</strong> Alexander von Humboldt Foundation, he didresearch with Pr<strong>of</strong>. Matthias Hamburger in Friedrich-Schiller University, Jena, from 2003to 2005. He is now a group leader <strong>of</strong> State Key Laboratory <strong>of</strong> Phytochemistry and PlantResources in West China, and focused on the exploration <strong>of</strong> chemical and biomedicalsciences <strong>of</strong> traditional medicine, and drug development inspired by the insight <strong>of</strong>traditional knowledge.Tel & Fax: +86-871-5223048, Email: yxcheng@mail.kib.ac.cnResearch AreasWe explore the chemical and biomedical sciences <strong>of</stro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inspired by TCM theory, especially those used for CNS and metabolic diseases. TCMhas been selected on human beings through thousands <strong>of</strong> years, its bloom implies thatit is a treasure for potential scientific discovery. By combining with the know-how <strong>of</strong>natural product chemistry, pharmacology and biology, we try to understand what chemicalconstituent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in clinic and how these agents dowork synergistically within the biology system. During this process, we hope to discoverpotential bioactive compounds and new pharmacological targets helpful for new drugdevelopment.Research AchievementsMore than 200 compounds including some neurotrophic, neuroprotective, immunoregulatory,antibacterial, anti-inflammatory agents have been purified from severalmedicinal plants and insect-pathogenic fungi. We have published over 40 publications upto date.研 究 组 成 员 :吕 青 项 目 聘 用 人 员梅 任 强 硕 士 研 究 生仝 晓 刚 硕 士 研 究 生赵 君 硕 士 研 究 生Team Members:LU Qing, Researcher (Part time)MEI Ren-Qiang, MSc. studentTONG Xiao-Gang, MSc. studentZHAO Jun, MSc. studentBased on traditional medicinal knowledge and ancient documents, we selected severalefficacious herbs or their compound mixtures. Their therapeutic effects with indications<strong>of</strong> hucklebone, nerve pain, diabetes, breast tumor, urinary system infections, strokeor Alzheimer’s disease (NMDA antagonists) and hemorrhoids have been validated byvolunteers, which provided a sound basis for further development.Annual Report 200665


郝 小 江 , 药 学 博 士 、 研 究 员 。1995 年 获 国 家 杰 出 青 年 基 金 资 助 , 先 后 主 持国 家 基 金 重 点 项 目 、 科 技 部 1035、863 专 项 、 中 科 院 九 五 、 十 五 天 然 新 药 重 大项 目 、 云 南 省 重 点 项 目 。 从 事 植 物 化 学 成 分 的 结 构 、 合 成 、 生 物 活 性 、 创 新 药物 的 研 究 , 已 发 表 学 术 论 文 230 余 篇 , 其 中 SCI 论 文 110 余 篇 , 获 发 明 专 利 7 件 ;中 科 院 、 云 南 省 自 然 科 学 奖 3 项 。 其 学 科 方 向 为 : 以 二 萜 类 、 吲 哚 类 、 虎 皮 楠 生物 碱 为 重 点 的 植 物 次 生 代 谢 产 物 的 来 源 、 结 构 、 合 成 、 生 物 活 性 研 究 。 基 于 自然 选 择 原 理 , 结 合 生 物 化 学 与 分 子 生 物 学 研 究 手 段 , 从 仿 生 的 角 度 , 探 讨 野 生植 物 中 具 有 高 识 别 、 高 选 择 性 化 学 防 御 物 质 及 其 作 用 机 制 。电 话 :0871-5219684, 邮 箱 : haoxj@mail.kib.ac.cn出 版 物 (Publications):Y.-T. Di, H.-P. He, Y. Lu, P. Yi, L. Li, L. Wu andX.-J. Hao. 2006. Alkaloids from the leaves <strong>of</strong>Daphniphyllum longeracemosum. Journal <strong>of</strong>Natural Products 69: 1074-1076.Y.-T. Di, H.-P. He, C.-S. Li, J.-M. Tian, S.-Z.Mu, S.-L. Li, S. Gao and X.-J. Hao. 2006.Yuzurimine-Type Alkaloids from Daphniphyllumyunnanense. Journal <strong>of</strong> Natural Products 69:1745-1748.S.-Z. Mu, Y. Wang, H.-P. He, X.-W. Yang, Y.-H.Wang, Y.-T. Di, Y. Lu, Y. Chang and X.-J. Hao.2006. Daphnioldhanins A-C, alkaloids fromDaphniphyllum oldhami. Journal <strong>of</strong> NaturalProducts 69: 1065-1069.L. Li, H.-P. He, Y.-T. Di, S. Gao and X.-J. Hao.2006. Daphnilongerine, an unprecedentedfused pentacyclic ring system alkaloid fromDaphniphyllum longeracemosum Rosenth.Tetrahedron Letters 47: 6259-6262.Y.-T. Di, H.-P. He, H.-Y. Liu, Z.-Z. Du, J.-M. Tian,X.-W. Yang, Y.-H. Wang and X.-J. Hao. 2006.Calycilactone A, a novel hexacyclic alkaloid fromDaphniphyllum calycillum. Tetrahedron Letters47: 5329-5331.L. Li, H.-P. He, Y.-T. Di, J.-M. Tian and X.-J.Hao. 2006. New alkaloids from Daphniphyllumlongeracemosum Rosenth. Helvetica ChimicaActa 89: 1457-1462.J.-S. Wang, Y.-T. Di, X.-W. Yang, S.-L. Li, Y.-H.Wang and X.-J. Hao. 2006. Hydroquinonediglycoside acyl esters from the stems <strong>of</strong>Glycosmis pentaphylla. Phytochemistry 67: 486-491.Y.-B. Zhao, H.-P. He, C.-H. Lu, Q.-Z. Mu, Y.-M.Shen and X.-J. Hao. 2006. C-21 steroidalglycosides <strong>of</strong> seven sugar residues fromCynanchum otophyllum. Steroids 71: 935-941.J.-S. Wang, X.-W. Yang, Y.-T. Di, Y.-H. Wang,Y.-M. Shen and X.-J. Hao. 2006. Is<strong>of</strong>lavonediglycosides from Glycosmis pentaphylla.Journal <strong>of</strong> Natural Products 69: 778-782.X.-W. Yang, Y.-L. Ma, H.-P. He, Y.-H. Wang, Y.-T.Di, H. Zhou, L. Li and X.-J. Hao. 2006. Iridoidconstituents <strong>of</strong> Tarenna attenuate. Journal <strong>of</strong>Natural Products 69: 971-974.H. Zhou, H.-P. He, N.-C. Kong, Y.-H. Wang,X.-D. Liu and X.-J. Hao. 2006. Three new indolealkaloids from the leaves <strong>of</strong> Kopsia <strong>of</strong>ficinalis.Helvetica Chimica Acta 89: 515-519.H.-P. He, Y.-M. Shen, S.-P. Chen, Y.-N. Heand X.-J. Hao. 2006. Dimeric coumarin andphenylpropanoids from Clausena lenis. HelveticaChimica Acta 89: 2836-2840X.-J. Hu, H.-P. He, H. Zhou, Y.-T. Di, X.-W. Yang,X.-J. Hao and L.-Y. Kong. 2006. New indolealkaloids from Rauvolfia yunnanensis. HelveticaChimica Acta 89: 1344-1349.H.-Y. Liu, H.-P. He, S. Gao, C.-X. Chen, Y.-M.Shen and X.-J. Hao. 2006. Two new diterpenoidsfrom Callicarpa pedunculata. Helvetica ChimicaActa 89: 1017-1022.G. Chen, Y. Wang, H.-P. He, S. Gao, X.-S.Yang and X.-J. Hao. 2006. L-proline-catalyzedasymmetric aldol condensation <strong>of</strong> N-substitutedisatins with acetone. Heterocycles 68: 2327-2333.J.-M. Tian, X.-J. Hao and H.-P. He. 2006. Anew lignan and four new lignan glycosides fromMananthes patentiflora. Helvetica Chimica Acta89: 291-198.抗 病 毒 活 性 物 质 的 作 用 机 理 研 究与 中 科 院 微 生 物 所 、CDC 合 作 , 由 三 方 导 师 指 导 本 组 研 究 生 从 抗 病 性 较 强 的植 物 中 发 现 的 C-21 甾 体 、 吲 哚 酮 两 类 成 分 具 有 显 著 的 抗 植 物 病 毒 TMV、CMV 作用 , 前 者 的 机 理 研 究 表 明 : 该 类 化 合 物 选 择 性 地 抑 制 病 毒 CP 亚 基 因 组 mRNA 的复 制 , 由 此 发 现 该 类 化 合 物 对 a- 正 链 RNA 病 毒 (TMV, SINV, GETV, JEV 等 ) 皆有 显 著 抑 制 作 用 ,EC50 皆 为 nM 级 ,SI(EC50/CC50) 为 100 左 右 。 后 者 的 作 用 机理 表 明 其 为 植 物 系 统 获 得 性 抗 性 的 新 类 型 化 学 激 活 剂 , 作 用 于 水 杨 酸 信 号 传 导 途径 。虎 皮 楠 生 物 碱 的 研 究虎 皮 楠 生 物 碱 结 构 类 型 的 多 样 性 吸 引 了 国 际 上 若 干 研 究 小 组 的 兴 趣 , 其 研 究尽 管 已 经 历 了 两 个 高 峰 期 , 仍 然 得 到 研 究 人 员 的 青 睐 。 本 组 经 过 一 年 多 的 努 力 ,已 从 云 南 产 虎 皮 楠 中 分 离 鉴 定 了 20 余 个 新 成 分 , 若 干 具 有 重 排 的 新 骨 架 , 其 中 若干 由 生 物 碱 与 环 烯 醚 萜 苷 经 Diela-Alder 反 应 生 成 的 具 十 环 骨 架 的 成 分 使 人 深 信植 物 中 Diela-Alder 合 成 酶 的 存 在 , 而 结 构 类 型 的 多 样 性 则 让 人 们 对 其 生 物 合 成途 径 的 研 究 遐 想 联 翩 。66 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年 报 2006


Pr<strong>of</strong>. Hao Xiao-Jiang, was born in 1951. He was funded by the National Science Fundfor Distinguished Young Scholars in 1995. He has chaired many projects, such as keyproject <strong>of</strong>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strong>of</strong> China, 1035 and 863 special projects fundedby the Ministry <strong>of</str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rong>of</strong> the P.R.C., New natural medicine project<strong>of</strong> National 9th and 10th five-year projects, and major projects <strong>of</strong> Yunnan Province. Hisresearch fields include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organic synthesis, bio-activities <strong>of</strong> naturalproducts. He has now 7 patents and more than 230 papers published. Research field:Studies on biogenetic pathway, structure, synthesis and bioactivity <strong>of</strong> plant secondarymetabolites, especially diterpene alkaloids, indole alkaloids, and daphniphyllum alkaloidsetc.Tel: +86-871-5219684, Email: haoxj@mail.kib.ac.cn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strong>of</strong> antiviral substanceUnder guidance by three supervisors, from <strong>Kunming</strong> <strong>Institute</strong> <strong>of</strong> <strong>Botany</strong>, <strong>Institute</strong> <strong>of</strong>Microbiology CAS, and CDC respectively, post-graduates collaborated to discover thehigh activity against the plant virus TMV and CMV in plants with intensive resistancedeveloped by two kinds <strong>of</strong> compounds C-21 steroid and molindone. The research on themechanism on the former indicated that α-postive chain RNA virus (TMV SINV GETVEEV etc.) can be inhibited selectively at EC50 nM magnitude and SI (EC50/CC50) 100 bythose compounds since the compounds inhibited Subgenomic group mRNA replicationselectively. Furthermore,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strong>of</strong> molindone revealed that it is akind novel chemical activator on acquired resistance in plants system by activation onsalylic acid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Research on Daphniphyllum alkaloidsDaphniphyllum alkaloids are a structurally diverse group <strong>of</strong> natural products, whichhas attracted great interest <strong>of</strong> some scientific research groups in the world, even aftertwo fastigiums in the field. By working hard for more than two years, more than 50new Daphniphyllum alkaloids have been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from Daphniphyllumyunnanense, some <strong>of</strong> which possessed rearranged novel skeletons. Especially, somestructures <strong>of</strong> them containing ten rings seems to be formed by the Diels-Alder reaction<strong>of</strong> the alkaloids with iridoids, which indicated the presence <strong>of</strong> synthetical enzyme forDiels-Alder reaction, and the structural diversity <strong>of</strong> Daphniphyllum alkaloids led to theconceiving <strong>of</strong> their biosynthesis pathways.研 究 组 成 员 :何 红 平 副 研 究 员李 顺 林 副 研 究 员杨 献 文 博 士 研 究 生周 华 博 士 研 究 生王 跃 虎 博 士 研 究 生邸 迎 彤 博 士 研 究 生孔 宁 川 博 士 研 究 生高 竹 林 博 士 研 究 生陈 刚 博 士 研 究 生方 欣 博 士 研 究 生李 春 顺 博 士 研 究 生谭 承 建 博 士 研 究 生张 强 博 士 研 究 生张 振 博 士 研 究 生田 均 勉 硕 士 研 究 生李 琳 硕 士 研 究 生刘 湘 东 硕 士 研 究 生高 锁 硕 士 研 究 生张 于 硕 士 研 究 生陈 佳 硕 士 研 究 生Team Members:HE Hong-Ping, PhD, Associate Pr<strong>of</strong>essorLI Shun-Lin, PhD, Associate Pr<strong>of</strong>essorYANG Xian-Wen, PhD candidateZHOU Hua, PhD candidateWANG Yue-Hu, PhD candidateDI Ying-Tong, PhD candidateKONG Ning-Chuan, PhD candidateGAO Zhu-Lin, PhD candidateCHEN Gang, PhD candidateFANG Xin, PhD candidateLI Chun-Shun, PhD candidateTAN Chen-Jian, PhD candidateZHANG Qiang, PhD candidateZHANG Zhen, PhD candidateTIAN Jun-Mian,MSc. studentLI Lin, MSc. studentLIU Xiang-Dong, MSc. studentGAO Suo, MSc. studentZHANG Yu, MSc. studentCHEN Jia, MSc. studentAnnual Report 200667


Pr<strong>of</strong>. LIU Ji-Kai, Deputy Director <strong>of</strong> KIB, Director <strong>of</strong> State Key Laboratory <strong>of</strong> Phytochemistryand Plant Resources in West China, was born in Anhui province <strong>of</strong> China in 1962. Heacquired his PhD at Lanzhou University (organic chemistry) in 1988. He was a pr<strong>of</strong>essorat Zhongshan University in 1995 and entered Hundreds <strong>of</strong> Talents Progam <strong>of</strong> ChineseAcademy <strong>of</strong> Sciences in the same year. During 1996-1997, he worked as a chemicalresearcher at the Pharma Research Center <strong>of</strong> Bayer AG in Wuppertal/Germany. His field<strong>of</strong> work concerns natural bioactive compounds from higher fungi. Among his published 170scientific papers, 100 papers are published in SCI embodied journals. He is the author <strong>of</strong>the book Mycochemistry and is also one <strong>of</strong> the inventors for 9 patents.Tel: +86-871-5216327, Email: jkliu@mail.kib.ac.cnChina is extraordinary rich in higher fungi. To date about 10,000 species <strong>of</strong> fungi have beenreported from the vast territory <strong>of</strong> China. Among them, nearly 6,000 species, belongingto about 1,200 genera, are higher fungi (excluding lichens). Higher fungi in bio-resourcesbelong to the very productive biologically sources which produce a large and diverse variety<strong>of</strong> secondary metabolites. We have been interested in the biologically active substancespresent in untapped and diverse source <strong>of</strong> higher fungi from China.Higher fungi, among the many diverse organisms, are a major source <strong>of</strong> biologically activenatural products. They have <strong>of</strong>ten been found to contain biologically active compounds,and they provide a rich variety <strong>of</strong> active secondary metabolites. There are potentially manycompounds still to be discovered in higher fungi since until now only a relatively smallnumber <strong>of</strong> higher fungi have been chemically investigated, and many <strong>of</strong> the remainingspecies are involved in interesting biological phenomena. These as yet unstudied specieshold the promise <strong>of</strong> providing new natural products. That these fungi are <strong>of</strong>ten involved ininteresting biological processes indicates not only that the new metabolites involved will bechemically interesting but also that the new metabolites may be biologically interesting andsignificant. The large biodiversity <strong>of</strong> higher fungi provides a huge resource for extendingthe chemodiversity <strong>of</strong> natural products and for finding new lead structures for medicinalchemistry.The research results <strong>of</strong> our group in 2006 are as follows:1. A novel compound named vibralactone with an unusual fused beta-lactone wasisolated from the cultures <strong>of</strong> the Basidiomycete Boreostereum vibrans, which exhibited alipase inhibiting activity with IC50 value <strong>of</strong> 0.4 μg/mL. This research result revised the wrongstructure in Aventis-San<strong>of</strong>i patent and was published in Organic Letters 2006, 8: 5749-5752.We also applied for the patent (Application No.: 200610048625.0) instead <strong>of</strong> theirs.2. Flazin isolated from Suillus granulatus has been shown weak anti-HIV activity. Basedon the structure <strong>of</strong> flazin, more than 150 analogues <strong>of</strong> flazin were synthesized and their anti-HIV activities were evaluated in present stud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lazinamide hasthe most potent compound <strong>of</strong> these analogues and its TI value was increased from 12.1 to312.2. (Application No.: 200610048881.x)研 究 组 成 员 :丁 智 慧 高 级 实 验 师李 波 博 士董 泽 军 工 程 师张 漪 秘 书秦 向 东 博 士 研 究 生王 晨 英 博 士 研 究 生麻 兵 继 博 士 研 究 生王 飞 博 士 研 究 生邵 红 军 博 士 研 究 生杨 婉 秋 博 士 研 究 生汤 建 国 博 士 研 究 生刘 东 泽 博 士 研 究 生杨 小 龙 硕 士 研 究 生蒋 孟 圆 硕 士 研 究 生周 忠 玉 硕 士 研 究 生张 凌 硕 士 研 究 生Team Members:DING Zhi-Hui, Associate Pr<strong>of</strong>essorLI Bo, PhDDONG Ze-Jun, TechnicianZHANG Yi, SecretaryQIN Xiang-Dong, PhD candidateWANG Chen-Yin, PhD candidateMA Bin-Ji, PhD candidateWANG Fei, PhD candidateSHAO Hong-Jun, PhD candidateYANG Wan-Qiu, PhD candidateTANG Jian-Guo, PhD candidateLIU Dong-Ze, PhD candidateYANG Xiao-Long, MSc. studentJIANG Meng-Yuan, MSc. studentZHOU Zhong-Yu, MSc. studentZHANG Lin, MSc. studentAnnual Report 200669


罗 士 德 , 植 物 化 学 家 , 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研 究 员 , 博 士 生 导 师 。获 云 南 省 有 突 出 贡 献 专 家 称 号 , 享 受 国 务 院 特 殊 津 贴 。1985-1987 年 获 西 德 洪 堡研 究 基 金 ,1990-1992 年 应 邀 到 美 国 国 家 癌 症 研 究 所 研 究 活 性 天 然 产 物 。 长 期 从事 植 物 化 学 研 究 工 作 , 特 别 是 中 草 药 抗 艾 滋 病 病 毒 活 性 成 分 、 活 性 化 合 物 结 构与 功 效 关 系 的 研 究 。 获 国 家 发 明 专 利 4 项 , 发 明 三 个 天 然 药 ( 复 方 SH、 神 衰 果 素和 草 乌 甲 素 ), 发 表 研 究 论 文 百 余 篇 , 出 版 专 著 两 部 :《 中 草 药 抗 艾 滋 病 病 毒 活性 研 究 》 和 《 抗 艾 滋 病 病 毒 活 性 化 合 物 》, 均 为 云 南 科 技 出 版 社 出 版 。电 话 :0871-5223097, 传 真 :0871-5223038, 邮 箱 : luosd@mail.kib.ac.cn出 版 物 (Publications):Y.-F. Wang, J.-X. Cao, T. Efferth, G.-F. Lai andS.-D. Luo. 2006. Cytotoxic and New TetraloneDerivatives from Berchemia floribunda (Wall.)Brongn. Chemistry & Biodiversity 3: 646-653.Y.-F. Wang, G.-F. Lai, T. Efferth, J.-X. Caoand S.-D. Luo. 2006. New Glycosides fromTetracentron sinense and Their CytotoxicActivity. Chemistry & Biodiversity 3: 1023-1030.X.-J. Dong, X.-D. Zhu, Y.-F. Wang, Q. Wang,P. Ju and S.-D. Luo. 2006. SecoprezizaaneSesquiterpene Lactones from I l l i c i u mmicranthum. Helvetica Chimica Acta 89: 983-987.专 利 (Patents):罗 士 德 , 王 易 芬 , 来 国 防 , 曹 建 新 . 治 疗 艾 滋 病 的药 物 . 申 请 号 :200510010999.9 公 开 号 :CN1739625A (2006.3.1 公 开 )S.-D. Luo, Y.-F. Wang, G.-F. Lai , J.-X. Cao. ANew Anti-HIV/AIDS Drug. (Application number:200510010999.9 Aug. 31, 2005. Chinese patent:CN 1739625A. Mar. 1, 2006)中 草 药 抗 艾 滋 病 病 毒 活 性 研 究本 研 究 组 系 统 筛 选 了 1000 多 种 中 药 对 HIV 抑 制 作 用 研 究 , 从 中 发 现 了 100 多种 具 一 定 活 性 , 研 究 成 果 编 撰 成 “ 中 草 药 抗 艾 滋 病 病 毒 活 性 研 究 ”。 在 此 基 础 上开 展 抗 艾 滋 病 中 草 药 化 学 成 分 及 活 性 单 体 的 构 效 关 系 研 究 。 对 二 十 多 种 中 草 药 进行 抗 HIV 活 性 成 分 研 究 , 获 得 三 百 多 个 化 合 物 , 并 发 现 黄 酮 、 生 物 碱 、 三 萜 甙 等化 合 物 体 外 具 有 很 好 的 抗 HIV 活 性 。抗 艾 滋 病 病 毒 中 药 复 方 研 究中 草 药 抗 艾 滋 病 活 性 已 得 到 广 泛 证 实 , 由 五 种 中 药 组 成 的 抗 艾 滋 病 药 物 复 方SH 在 83μg/ml 浓 度 下 能 很 好 的 抑 抑 制 HIV 病 毒 , 这 也 得 到 临 床 试 验 的 验 证 , 临 床试 验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 复 方 SH” 单 独 用 药 有 效 率 为 89%, 亚 急 性 毒 性 及 长 期 毒 性试 验 均 表 明 复 方 SH 在 临 床 剂 量 下 是 安 全 的 ,Ⅰ/Ⅱ 期 临 床 结 果 表 明 复 方 SH 有 效 率为 89%,Ⅲ 期 临 床 试 验 表 明 复 方 SH 能 够 有 效 使 HIV- 感 染 者 病 毒 载 量 明 显 下 降 ,提 高 T-4( 免 疫 细 胞 ) 细 胞 活 性 , 增 强 人 体 机 体 免 疫 能 力 。 复 方 SH 也 获 得 泰 国 进口 批 件 并 在 进 入 泰 国 市 场 , 艾 滋 病 病 人 或 HIV- 感 染 者 服 用 SH 可 以 使 病 人 病 毒 下降 或 保 持 稳 定 状 态 , 从 而 延 长 病 人 的 生 命 !(1)HIV-RNA 变 化 情 况在 4 周 以 后 两 组 临 床 试 验 病 人 HIV-RNA 同 基 线 值比 较 都 有 明 显 的 下 降 ( p


Pr<strong>of</strong>. LUO Shi-De, won an especial allowance <strong>of</strong> the State Council. He acquired theAlexander von Humboldt Foundation to research in Bonn University from 1985 to 1987and studied the active constituents against HIV from medicinal plants in NCI (USA) from1990 to 1992. His research fields focus on anti-HIV active components from 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strong>of</strong> active compounds against HIV/AIDS. He obtained four inventive patents and three new drugs certificate-SH Complex,Shenshuai Guoshu and Caowu Jiashu, and published more than hundred papers and twomonographs, i.e. 'The Active Research <strong>of</strong>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Against Anti-HIV/AIDS’ and ‘The Collection <strong>of</strong> Active Compounds <strong>of</strong> Anti-HIV/AIDS'.Tel: +86-871-5223097, Fax: +86-871-5223038, Email: luosd@mail.kib.ac.cnScreening the activity <strong>of</strong> more than 1,000 species <strong>of</strong> plants against HIV, amongthem, more than 100 species showed potential activities. The results werecollected in 'The Active Research <strong>of</strong>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AgainstAnti-HIV/AIDS'. On the other hand, th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strong>of</strong> activecompounds were undertaken. More than 300 compounds from twenty kinds<strong>of</strong> plants were obtained and identified based on spectrum data, among them,some flavonoids, alkaloids and terpenoids showed strong anti-HIV activities.The anti-HIV activities <strong>of</strong> many herb medicines were extensively confirmed.SH capsule, made up five herb medicines, showed strong anti-HIV activity at theconcentration <strong>of</strong> 83 μg/ml. The results <strong>of</strong> subacute toxicity showed that SH drug atthe therapeutic dose was safe for further clinical trial. The results <strong>of</strong> the phase I/II clinical trial showed 89% efficient. The phase III clinical trial <strong>of</strong> SH drug in HIVinfectedsubjects in Thailand in 2002-2003 showed satisfactory results on thecontrol <strong>of</strong> HIV-1 viral load with no serious side effects. SH drug was registered inThailand as a traditional medicine and can be obtained in the market <strong>of</strong> Thailand.The Research <strong>of</strong> Active Constituents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gainstinfluenza and avian influenza, ect.研 究 组 成 员 :王 易 芬 助 理 研 究 员许 云 龙 研 究 员 ( 项 目 聘 用 )金 岐 端 副 研 究 员 ( 项 目 聘 用 )王 国 林 高 级 实 验 师 ( 项 目 聘 用 )陈 惠 芳 实 验 员朱 向 东 博 士 研 究 生董 旭 俊 博 士 研 究 生汪 琼 博 士 研 究 生鞠 鹏 硕 士 研 究 生Team Members:WANG Yi-Fen, PhD, Assistant Pr<strong>of</strong>essorXU Yun-Long, Pr<strong>of</strong>essor (Part time)JIN Qi-Duan, Associate Pr<strong>of</strong>essor (Part time)WANG Guo-Lin, Senior Technician (Part time)CHEN Hui-Fang, TechnicianZHU Xiang-Dong, PhD candidateDong Xu-Jun, PhD candidateWANG Qiong, PhD candidateJU Peng, MSc. studentEffects on HIV-RNA (above, left)The baseline means HIV-RNA <strong>of</strong> the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were not significantlydifferent (p=0.45). HIV-RNA at week 4 and thereafter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whencompared to the baseline value in both groups ( p


罗 晓 东 博 士 , 研 究 员 , 博 士 生 导 师 。《 中 国 天 然 药 物 》、《 云 南 植 物 研究 》 编 委 。 中 组 部 、 中 科 院 “ 西 部 之 光 ” 优 秀 学 者 ; 云 南 省 中 青 年 学 术 、 技 术带 头 人 ; 获 云 南 省 第 三 届 青 年 科 技 奖 。1991 年 毕 业 于 华 东 理 工 大 学 , 获 工 学 学士 ;1999 年 毕 业 于 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 获 理 学 博 士 ; 2001 年 纽 约 市 立大 学 博 士 后 研 究 ;2003 年 起 任 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研 究 员 。 主 要 研 究 兴趣 :1) 民 族 药 用 植 物 化 学 及 民 族 药 ( 农 药 ) 的 研 究 开 发 ;2) 特 殊 生 境 中 的 植物 次 生 代 谢 产 物 。电 话 :0871-5223177, 邮 箱 :xdluo@mail.kib.ac.cn出 版 物 (Publications):M.-Z. Wang, Y.-Y. Zhang, S.-L. Li, X.-H. Cai andX.-D. Luo. 2006. Cadinene Derivatives fromEupatorium adenophorum. Helvetica ChimicaActa 89: 3104-3108.X.-H. Cai, X.-D. Luo, J. Zhou and X.-J. Hao.2006. A new pregnane from Munronia delavayiFranch. (Meliaceae). Journal <strong>of</strong> Integrative PlantBiology 48: 1126-1128.X.-H. Cai, X.-D. Luo, J. Zhou and X.-J. Hao.2006. A new naphthaquinone derivative fromChirita eburnea. Journal <strong>of</strong> Asian NaturalProducts Research 8: 351–353.X.-D. Luo, D.-G. Wu, X.-H. Cai and E. J.Kennelly. 2006. New antioxidant phenolicglycosides from Walsura yunnanensis.Chemistry & Biodiversity 3: 224-230.民 族 药 用 植 物 化 学 及 民 族 药 ( 农 药 ) 的 研 究 开 发民 族 药 物 学 研 究 的 主 要 目 标 是 评 估 和 确 定 民 族 药 疗 法 的 药 物 活 性 , 并 为 民 族 药 物 的 深 入 研究 和 开 发 提 供 依 据 。 它 以 利 用 调 查 所 得 的 民 间 有 关 知 识 和 经 验 , 运 用 现 代 科 学 手 段 进 行 科 学 地 分析 、 评 价 和 合 理 开 发 当 地 民 族 民 间药 用 植 物 资 源 , 同 时 也 是 发 现 新 药的 一 个 重 要 途 径 。傣 药 灯 台 叶 “ 可 清 热 化 痰 止咳 , 用 于 痰 热 阻 肺 所 致 的 咳 嗽 , 咯痰 , 及 慢 性 支 气 管 炎 , 百 日 咳 见 上述 证 候 者 ”。 目 前 , 国 内 生 产 和 销售 的 灯 台 叶 制 剂 存 在 临 床 服 用 量大 、 效 果 不 够 理 想 的 问 题 , 这 与 提取 物 成 分 不 清 、 药 材 和 制 剂 之 间 活性 成 分 的 相 关 性 不 明 确 有 关 。 在 云南 省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重 点 项 目 的 支 持下 , 经 过 两 年 多 的 研 究 , 全 面 分 析了 灯 台 树 各 部 位 的 化 学 成 分 , 明 确了 灯 台 树 叶 具 有 止 咳 、 平 喘 、 祛痰 、 抗 炎 等 药 理 作 用 的 有 效 部 位 和有 效 成 分 ; 完 成 了 灯 台 树 叶 药 材 采收 、 加 工 、 质 量 标 准 等 相 关 技 术 指标 的 研 究 ; 完 成 了 灯 台 树 叶 有 效 成分 的 分 离 、 提 取 、 分 析 检 测 等 方 法 研 究 。 在 科 技 部 国 家 科 技 支 撑 计 划 支 持 下 , 正 开 展 灯 台 叶 的新 药 5 类 的 临 床 前 研 究 。 研 究 表 明 灯 台 叶 活 性 部 位 同 时 具 备 止 咳 、 平 喘 、 化 痰 、 抗 炎 和 镇 痛 的 活性 , 其 药 理 活 性 比 现 有 制 剂 更 显 著 , 有 的 指 标 如 : 平 喘 、 化 痰 、 抗 炎 和 镇 痛 甚 至 超 过 同 等 剂 量 的氨 茶 碱 、 氯 化 铵 和 阿 斯 匹 林 。 急 性 毒 性 预 试 验 表 明 ICR 小 鼠 一 次 灌 胃 给 予 灯 台 叶 总 碱 , 最 大 耐 受量 相 当 于 临 床 拟 用 剂 量 的 456 倍 、 同 种 动 物 药 效 学 有 效 剂 量 的 46 倍 。 长 期 毒 性 预 试 验 表 明 SD 大鼠 按 400mg/kg 体 重 的 剂 量 每 日 灌 胃 给 予 灯 台 叶 总 碱 一 次 , 连 续 90 天 , 未 见 动 物 的 外 观 、 行 为 活动 、 摄 食 量 及 体 重 等 一 般 状 况 有 明 显 异 常 。特 殊 生 境 中 的 植 物 次 生 代 谢 产 物 研 究次 生 代 谢 是 植 物 长 期 演 化 中 形 成 的 一 种 对 环 境 适 应 机 制 , 构 成 了 植 物 防 卫 和 抗 逆 系 统 的 一个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自 然 界 中 的 植 物 所 面 临 的 逆 境 是 复 杂 多 变 的 , 针 对 不 特 定 环 境 胁 迫 因 子 , 植 物建 立 起 具 有 广 泛 适 应 性 的 系 统 抗 性 。 植 物 次 生 代 谢 产 物 是 遗 传 调 控 和 表 观 遗 传 调 控 综 合 作 用 的 结果 , 即 诱 导 型 次 生 代 谢 产 物 可 能 是 进 化 上 保 守 的 调 控 的 产 物 。 因 此 一 些 具 有 化 学 防 御 功 能 的 次 生代 谢 产 物 的 生 物 合 成 是 可 以 被 诱 导 的 。米 仔 兰 (Aglaia odorata ) 次 生 代 谢 产 物 的 特 殊 性文 献 报 道 米 仔 兰 具 有 细 胞 毒 和 杀 虫 活 性 的 苯 并 呋 喃 (Recaglamides) 和 苯 并 吡 喃(Aglains) 类 生 物 碱 。 我 们 设 计 了 降 低 环 境 胁 迫 下 生 长 的 米 仔 兰 , 并 研 究 其 化 学 成 分 , 没 有 得到 苯 并 呋 喃 和 苯 并 吡 喃 类 生 物 碱 , 而 发 现 其 生 物 合 成 途 径 中 重 要 前 体 黄 酮 醇 与 桂 皮 酰 氨 的 积 累 。设 计 通 过 SA、ABA 和 MJ 诱 导 植 株 , 结 果 提 示 合 成 了 上 述 化 合 物 , 表 明 植 物 降 低 其 次 生 代 谢 产 物的 能 耗 和 克 服 自 毒 影 响 的 办 法 之 一 是 仅 当 胁 迫 造 成 威 胁 时 才 合 成 防 御 性 化 合 物 , 这 是 植 物 在 生 理上 对 环 境 的 适 应 。从 米 仔 兰 中 获 得 了 一 个 结 构 特 殊 的 五 环 三 萜 Cyclodammrane (Organic Letters 2005, 14:2877), 是 天 然 产 物 中 发 现 的 第 一 个 环 达 玛 烷 型 三 萜 , 被 Natural Product Reports (2005, 22: 559)列 为 “ 热 点 ” 化 合 物 。 首 次 从 高 等 植 物 获 得 了 三 个 Dolabellane 型 二 萜 (Helvetica Chimica Acta2005, 2938),Dolabellane 二 萜 合 酶 基 因 的 研 究 正 在 开 展 。72 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年 报 2006


Pr<strong>of</strong>. LUO Xiao-Dong, PhD, pr<strong>of</strong>essor <strong>of</strong> natural products chemistry in KIB. Be on theeditor board <strong>of</strong> Acta Botanica Yunnanica and Chinese Journal <strong>of</strong> Natural Medicines.Manuscripts referee for Tetrahedron/Tetrahedron Letter. Personal research interests focuson bioactive constituents <strong>of</strong> ethno-medicines, and plants secondary metabolites in specialhabitat. He has been a visiting scholar, at the Department <strong>of</strong> Chemistry, University <strong>of</strong>Oxford in 2004, also Postdoctoral Research Associate, Department <strong>of</strong> Biological Sciences,Lehman College, the City University <strong>of</strong> New York in 2000-2001.Tel: +86-871-5223177, Email: xdluo@mail.kib.ac.cnPhytochemical and bioactive investigation on ethno-medicinesPeople confronted with illness and disease, discovered a wealth <strong>of</strong> useful therapeutic agents in theplant and animal kingdoms. The empirical knowledge <strong>of</strong> these medicinal substances and their toxicpotential was passed on by oral tradition and sometimes recorded in herbals and other texts onmateria medica. One aspect <strong>of</strong> Ethnopharmacology is to collect and evaluate the knowledge, andthen investigate with an ethnobotanical and an ethnochemical approach. Many valuable drugs <strong>of</strong>today came into use through the study <strong>of</strong> indigenous remedies. It remains effective to discover newmedicines in future.The leaves <strong>of</strong> Alstonia scholaris are used to treat 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 in 'dai' ethnopharmacyhistorically in the Yunnan province, P. R. China. On the basis <strong>of</strong> traditional usage, the leaf extractwas also developed to be a commerci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China, which has beenboth prescribed in hospital clinics and sold in drug stores over the counter. However, the activecompounds <strong>of</strong> this commercial rude extract were undetermined yet. Then, we undertook phytochemicaland bioactive research on this plant. More then sixty compounds with alkaloids, triterpenoids andflavonoids skeletons were isolated from all main parts <strong>of</strong> the plant. To attract our eyes, two novelmonoterpenoid indole alkaloids with a skeleton rearrangement and two additional carbons wereobtained.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indicated that the bioactive fraction which contained 10% picrinineis much more effective than the commercial rude extract even at small dosage. This fraction is able torelax symptom <strong>of</strong> respiratory disease, such as cough, asthmatic, and phlegm. Besides, it also plays arole as anti-inflammatory agent and pain killer. The acute toxicity investigation <strong>of</strong> the candidate fractionindicated that the minimal lethal dose (MLD) was 4.0g/kg, and maximal tolerance dose was 2.8g/kgfor male mice, and minimal lethal dose (MLD) was 1.96g/kg, maximal tolerance dose was 1.37g/kg forfemale mice by single oral doses. The chronic toxicity <strong>of</strong> the candidate fraction was administered bygavage at dose <strong>of</strong> 400mg/kg to male and female SD rats per day for 90 days. The rats’ appearance,activity, body weight growth and food consumption were observed. All pre-clinical investigations weresupposed to be completed soon.Plants Secondary Metabolites in Special HabitatPlants secondary metabolites are not essential for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strong>of</strong> a plant, but ratherare required for the interaction <strong>of</strong> a plant with its environment. Plants need this biosynthetic capabilityto defend themselves against a large number <strong>of</strong> environmental enemies. The obvious demands <strong>of</strong>a dynamic environment confer a natural plasticity to secondary metabolism and drive the evolution<strong>of</strong> genetic diversification, which has resulted in an arsenal <strong>of</strong> natural products. Ecological forces <strong>of</strong> agenerally hostile environment drive plant evolution. Because plants produce bioactive compounds innatural environments, their relationship to their surroundings hasbeen a guide to the likelihood <strong>of</strong> identifying a useful bioactivity.Plants produce unique natural products as a result <strong>of</strong> gene mutation(methylation) and subsequent adaptation <strong>of</strong> metabolic pathways tocreate new secondary metabolites. However, their biosynthesis andaccumulation remains remarkably under the control <strong>of</strong> the biotic andabiotic environments.Recaglamides and aglains are thought to be chemtaxonomiccompounds <strong>of</strong> genus Aglaia. They showed potential insecticidaland cytotoxic activities, together with its biosynthesis pathway, they might be induced by stresses.Therefore, we check the phytochemical constituents <strong>of</strong> Aglaia odorata cultivated in greenhouse (lessstress), as we expect, above mentioned compounds were not found in it. However, when chemicalsignals, SA, MJ and ABA were applied on A. odorata respectively, a flavonol and two cinnamamides,intermediates <strong>of</strong> biosynthesis in recaglamides, we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more compounds weredetected, which assumed recaglamides might be induced by bio- and abio- stress, such as microbeattack, damage and drought. We suppose that A. odorata might accumulate intermediates to avoidself-poison caused by recaglamides, and energy consumption <strong>of</strong> secondary metabolites biosynthesistill stress at gate.The elaborate phytochemical study on A. odorata cultivated ingreenhouse also lead us to find a novel cyclodammarane whichrepresents a new type <strong>of</strong> natural five-membered-ring triterpenoid(Organic Letters 2005, 14: 2877), and then presented in 'Hot <strong>of</strong>fPress' (Natural Product Reports 2005, 22: 559), and as well three newdolabellanes reported from higher plant for first time (Helvetica ChimicaActa 2005, 2938).研 究 组 成 员 :杜 芝 芝 副 研 究 员蔡 祥 海 助 理 研 究 员谭 钦 刚 博 士 研 究 生杜 国 顺 硕 士 研 究 生王 明 忠 硕 士 研 究 生冯 涛 硕 士 研 究 生刘 亚 平 硕 士 研 究 生张 蓉 婷 硕 士 研 究 生Team Members:DU Zhi-Zhi, PhD, Associate Pr<strong>of</strong>essorCAI Xiang-Hai, PhD, Assistant Pr<strong>of</strong>essorTAN Qin-Gang, PhD candidateDU Guo-Shun, MSc. studentWANG Ming-Zhong, MSc. studentFENG Tao, MSc. studentLIU Ya-Ping, MSc. studentZHANG Rong-Ting, MSc. studentAnnual Report 200673


邱 明 华 , 理 学 博 士 , 研 究 员 , 博 士 生 导 师 。1963 年 3 月 生 于 丽 江 , 纳 西 族 。1984 年 7 月 毕 业 北 京 大 学 化 学 系 物 理 化 学 专 业 ,1989-1990 年 在 日 本 东 京 大 学农 学 部 研 究 生 院 进 修 ( 生 物 有 机 化 学 );1996 年 6 月 在 北 京 大 学 化 学 与 分 子 工程 学 院 获 理 学 博 士 学 位 。 曾 在 日 本 富 山 医 科 药 科 大 学 和 汉 药 物 研 究 所 (1998,2001)、 美 国 UIC 药 学 院 WHO 传 统 药 物 协 作 中 心 (2003) 做 短 期 博 士 后 、 访 问学 者 。 发 表 论 文 120 篇 , 申 请 国 家 发 明 专 利 20 项 。 目 前 其 研 究 组 主 要 学 科 方 向 是植 物 化 学 和 植 物 资 源 持 续 开 发 利 用 研 究 。电 话 : 0871-5223327, 传 真 :0871-5223255邮 箱 :mhchiu@mail.kib.ac.cn出 版 物 (Publications):B. Jiang, F. Kronenberg, P. Nuntanakorn, M.-H.Qiu and E. J. Kennelly. 2006. Evaluation <strong>of</strong> theBotanical Authenticity and Phytochemical Pr<strong>of</strong>ile<strong>of</strong> Black Cohosh Products by High-Perormance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Selected IonMonitoring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 Journal <strong>of</strong> Agricultural and FoodChemistry 54: 3242-3253.M.-H. Qiu, J.-H. Kim, H.-K. Lee and B.-S. Min.2006. Anticomplement Activity <strong>of</strong> CycloartaneGlycosides from the Rhizome <strong>of</strong> Cimicifugafoetida. Phytotherapy Research 20: 945-948.J. Yan, B.-H. Cheng, X.-M. Zhang and M.-H. Qiu.2006. Three New Serratane Triterpenoids fromPhlegmariurus squqrrosus. Helvetica ChimicaActa 89: 2975-2980.Y.-P. Lin, J. Yan, M.-H. Qiu. 2006. Novel Iminefrom Hemsleya macrocarpa var. clavata. Lipids41: 97-99.Y. Qiao, X.-M. Zhang, X.-C. Dong, M.-H. Qiu.2006. A New 18(13→12β) abeo-LanostadieneTriterpenoid from Ganoderma fornicatum.Helvetica Chimica Acta 89: 1038-1043.专 利 (Patents):A Refined Method <strong>of</strong> Pyrethrins (CN03135386.X)(Authorized in 2006)A kind <strong>of</strong> pregnan-di-one , and its preparativemethod and application (CN01108635.1)(Authorized in 2006)获 奖 情 况 (Award & Honors):2006. Elitist Scientific Young Award <strong>of</strong> QiuShiFoundation by CAST and QiuShi Foundation研 究 组 主 要 学 科 方 向 是 植 物 化 学 和 植 物 资 源 持 续 开 发 利 用 研 究 ; 传 统 药用 植 物 中 新 颖 化 学 结 构 和 生 物 活 性 研 究 是 这 一 研 究 领 域 永 恒 的 热 门 课 题 , 也是 人 类 利 用 自 然 , 谋 求 发 展 的 一 个 主 题 。 近 5 年 来 , 资 源 化 学 方 面 研 究 内 容之 一 为 “ 葫 芦 科 药 用 植 物 的 化 学 成 分 和 生 物 活 性 系 统 研 究 ” 项 目 : 以 我 国 为分 化 中 心 , 单 系 发 生 的 葫 芦 科 雪 胆 属 , 特 别 是 以 云 南 的 物 种 为 基 础 , 进 行 葫芦 科 一 些 植 物 类 群 的 化 学 系 统 学 研 究 , 已 经 研 究 近 20 种 植 物 的 化 学 成 分 , 发现 新 化 合 物 60 个 , 发 现 了 一 系 列 具 用 较 强 抗 菌 、 抗 肿 瘤 、 抗 HIV 等 生 物 活 性的 葫 芦 素 类 化 合 物 ; 还 进 行 了 12 种 植 物 的 核 糖 体 ITS 的 序 列 分 析 ; 同 时 还 完成 了 纽 子 瓜 、 苦 瓜 等 一 些 植 物 的 化 学 研 究 。 通 过 对 苦 瓜 等 初 步 研 究 , 发 现 云南 物 种 的 次 生 代 谢 产 物 有 别 于 内 地 及 国 外 , 进 行 了 化 学 分 类 学 的 初 步 探 讨 ,为 以 后 研 究 开 发 奠 定 了 基 础 。 持 续 利 用 方 面 研 究 内 容 之 一 为 “ 天 然 农 药 除 虫菊 持 续 利 用 产 业 化 技 术 ” 项 目 : 选 育 出 适 合 中 国 云 南 种 植 的 “ 金 甲 1 号 ”、“ 金 甲 2 号 ”、“ 峨 山 1 号 ”、“ 峨 山 2 号 ” 等 除 虫 菊 高 产 优 质 新 品 系 , 使 除虫 菊 酯 含 量 最 高 达 2%, 干 花 最 高 亩 产 超 过 140 公 斤 ; 同 时 完 善 了 质 量 控 制体 系 , 研 发 了 一 系 列 提 取 精 制 新 工 艺 , 包 括 CO2 超 临 界 萃 取 等 应 用 推 广 成 熟技 术 ( 相 关 发 明 专 利 8 项 )。 在 政 府 的 支 持 下 , 除 虫 菊 推 广 种 植 面 积 达 12 万亩 , 并 建 设 了 年 产 150 多 吨 原 药 产 能 的 生 产 体 系 ,6 个 除 虫 菊 生 产 企 业 取 得 了近 30 个 除 虫 菊 酯 农 药 证 书 , 取 得 了 绿 色 有 机 农 业 生 产 资 料 证 书 , 除 虫 菊 酯 原药 产 品 占 到 全 球 30%。 近 5 年 研 究 方 向 主 要 有 :1. 天 然 药 物 先 导 化 合 物 的 发 现 :(1) 升 麻 属 植 物 的 化 学 成 分 及 其 生 物活 性 ; (2) 葫 芦 科 植 物 ( 雪 胆 属 、 苦 瓜 属 等 ) 化 学 成 分 及 其 生 物 活 性 ; (3)灵 芝 科 真 菌 的 化 学 成 分 及 其 生 物 活 性 ; (4) 石 松 ( 杉 ) 科 植 物 的 化 学 成 分 及其 生 物 活 性 ; (5) 重 要 民 族 民 间 药 物 的 化 学 成 分 及 其 生 物 活 性 。2. 治 疗 重 大 疾 病 的 天 然 药 物 和 天 然 农 药 的 研 制 : (1) 降 血 糖 天 然 新 药CA-1 的 开 发 及 其 资 源 相 关 研 究 ; (2) 无 公 害 植 物 源 杀 虫 活 性 物 质 的 结 构 研究 与 开 发 ; (3) 云 南 重 要 资 源 植 物 的 化 学 及 开 发 利 用 研 究 。3. 能 源 植 物 资 源 的 评 估 和 开 发 利 用 : 生 物 柴 油 资 源 植 物 的 评 价 体 系 和 质量 控 制 方 法 体 系 的 建 立 。74 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年 报 2006


Pr<strong>of</strong>. Qiu Minghua, Naxi nationality, was born in Lijiang <strong>of</strong> Yunnan, China in 1963. Hereceived both his BSc <strong>of</strong> physical chemistry (1984) and PhD <strong>of</strong> organic chemistry (1996)at Peking University. He studied in Bioorganic Chemistry at the University <strong>of</strong> Tokyo from1990 to 1991, Pharmacokinetical Engineering at Toyama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University in 1998 and 2001 and Pharmacognosy in the College <strong>of</strong> Pharmacy at University<strong>of</strong> Illinois at Chicago in 2003. His research interests focus on the structure and bioactivities<strong>of</strong> natural products and utilization <strong>of</strong> plant resources. He is the author <strong>of</strong> over 120publications and the editor <strong>of</strong> 2 books, originator <strong>of</strong> 20 patents in China.Tel: +86-871-5223327, Fax: +86-871-5223255Email: mhchiu@mail.kib.ac.cnThe Phytochemistry and Resource Plant Group (QIU’s Group) focuses on the isolation,structure elucidation and bioassay screening <strong>of</strong> terpenoids, steroids and alkaloids fromPlant Resources, which were abundant distributed in nature and widely utilized. Aswell as digging out Know-how <strong>of</strong> key techniques for industrialization <strong>of</strong> plant resource,including the product prepara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methods <strong>of</strong> bioactive components.Recent 5 years, we have been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 r e s e a r c h i n g o nchemical constituents <strong>of</strong> medicinalplants <strong>of</strong> Cucurbitaceae, especiallyHemsleya Cogn which takes Chinaas differentiation center. We haveanalyzed nearly 20 species with 60 newcompounds discovered. There are aseries <strong>of</strong> cucurbitane compounds whichhave activities <strong>of</strong> anti-HIV, anti-tumorand anti-biotic. Besides, 12 specieshave used ribosomal sequence analysis<strong>of</strong> ITS. Meantime, we finished basicalresearch <strong>of</strong> chemical constituents onthe Momordica charantia L. in Yunnan,which secondary metabolites is a lotdifferent from the ones in the otherpart <strong>of</strong> China and the world. After theelementary chemotaxonomic analysis,we decide to study further.Moreover, we are holding the project <strong>of</strong> 'Know-how Technique <strong>of</strong> industrializing naturalpesticide-Pyrethrum': By breeding for high yield varieties, Pyrethrin content reaches upto 2% <strong>of</strong> the ones we now cultivate and the yield <strong>of</strong> dried flowers makes 2,100kg/ha.Furthermore, we complete the system <strong>of</strong> quality control and develop a series <strong>of</strong> extractrefinetechnique which has 8 China Patents. Supported by the government, the plantingareas has extended to 800,000 km 2 and the pyrethrin enterprise has capacity <strong>of</strong> 150tons <strong>of</strong> crude pyrethrin per year, and the products <strong>of</strong> pyrethrin account for 30% <strong>of</strong> globaloutput.研 究 组 成 员 :李 忠 荣 高 级 工 程 师张 宪 民 助 理 研 究 员周 琳 工 程 师陈 剑 超 博 士 研 究 生张 重 权 博 士 研 究 生颜 健 博 士 研 究 生易 平 博 士 研 究 生陆 璐 硕 士 研 究 生程 保 辉 硕 士 研 究 生年 寅 硕 士 研 究 生阎 玉 鑫 硕 士 研 究 生Team Members:LI Zhong-Rong, Senior EngineerZHANG Xian-Min, Assistant Pr<strong>of</strong>essorZHOU Lin, EngineerCHEN Jian-Chao, PhD candidateZHANG Zhong-Quan, PhD candidateYAN Jian, PhD candidateYI Ping, PhD candidateLU Lu, MSc. studentCHENG Bao-Hui, MSc. studentNIAN Yin, MSc. studentYAN Yu-Xin, MSc. studentMajor research fields <strong>of</strong> his group in future five years asfollowing:1. Discovery <strong>of</strong> natural medical lead compounds● Chemical structures and their bioactives from Cimicifuga● Chemical structures and their bioactives from Cucurbitaceous, especially HemsleyaCogn which takes China as differentiation center● Chemical structures and their bioactives from Fungi Ganodermataceat● Chemical structures and their bioactives from Fern Lycopodiaceae & Huperziaceae● Chemical structures and their bioactives from important ethanomedicine2.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trong>of</strong> natural drug for life-and-death disease: such as CA-1,a new natural drug for diabetes3. To set up evaluation system and quality control methods <strong>of</strong> Bi<strong>of</strong>uel plant resourceAnnual Report 200675


沈 月 毛 , 博 士 , 教 授 , 博 士 生 导 师 , 国 家 杰 出 青 年 基 金 获 得 者 。1986 年 毕业 于 安 徽 师 范 大 学 ,1989 年 毕 业 于 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 获 硕 士 学 位 ;1995-1998 年 在 美 国 西 雅 图 华 盛 顿 大 学 从 事 抗 生 素 的 生 物 合 成 研 究 ;1999 年 获 中国 科 学 院 博 士 学 位 。 从 事 微 生 物 活 性 次 生 代 谢 产 物 的 研 究 , 主 要 包 括 : 从 植 物 内生 菌 、 海 洋 生 物 共 附 生 菌 以 及 生 物 共 培 养 体 系 中 , 追 踪 分 离 抗 肿 瘤 、 抗 菌 等 活 性成 分 ; 对 结 构 新 颖 的 活 性 化 合 物 开 展 生 物 合 成 和 代 谢 调 控 研 究 ; 探 讨 活 性 成 分 的抗 肿 瘤 、 抗 菌 作 用 机 制 及 其 应 用 。电 话 : 0871-5223111, 邮 箱 : yshen@mail.kib.ac.cn出 版 物 (Publications):H.-Q. Dai, Q.-J. Kang, G.-H. Li and Y.-M. Shen.2006. Three New Polyketide Metabolites fromthe Endophytic Fungal Strain Cladosporiumtenuissimum LR463 <strong>of</strong> Maytenus hookeri.Helvetica Chimica Acta 89: 527-531.J.-Y. Jiao, H.-X. Wang, Y. Zeng and Y.-M.Shen. 2006. Enrichment for microbes living inassociation with plant tissues. Journal <strong>of</strong> AppliedMicrobiology 100: 830-837.P.-J. Zhao, G.-H. Li and Y.-M. Shen. 2006. New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the EndophyteStreptomyces Species LR4612 Cultivated onMaytenus hookeri. Chemistry & Biodiversity 3:337-342.王 浩 鑫 , 焦 军 影 , 沈 月 毛 , 曾 英 .2006. 滑 桃 树 不 同 器官 伴 生 细 菌 多 样 性 的 分 子 特 征 . 云 南 植 物 研 究 28:289-294.在 放 线 菌 Actinosynnema pretiosum spp.aurantum ATCC31565 的 琼 脂 发 酵 产 物 中 分 离 到 了一 类 安 丝 菌 素 (ansamitocin) 的 酰 胺 糖 苷 化 合 物 ,这 类 化 合 物 的 特 征 是 在 骨 架 的 酰 胺 N 上 连 有 一 个 糖 分子 。 而 且 这 类 化 合 物 的 产 生 和 微 生 物 生 长 的 环 境 有关 , 在 平 板 发 酵 时 能 产 生 而 在 液 体 发 酵 时 检 测 不 到 该类 化 合 物 。 研 究 酰 胺 N- 糖 基 转 移 酶 的 活 性 机 理 可 能为 用 酶 催 化 的 重 组 生 物 合 成 来 产 生 新 的 抗 生 素 提 供 理论 基 础 , 还 有 助 于 探 讨 微 生 物 的 次 生 代 谢 调 控 。 我 们首 先 通 过 基 因 敲 除 与 回 补 在 体 内 进 行 asm25 的 功 能 验证 , 同 时 分 离 足 够 的 N- 去 甲 基 安 丝 霉 素 底 物 。 并 通过 asm25 的 克 隆 和 异 源 超 量 表 达 并 通 过 包 涵 体 复 性获 得 可 溶 性 活 性 蛋 白 , 发 现 温 度 、pH、 重 金 属 离 子对 Asm25 催 化 活 性 的 影 响 较 大 。 通 过 传 统 的 生 物 化 学技 术 , 获 得 酶 催 化 的 动 力 学 特 征 。从 分 离 自 滑 桃 树 种 子 的 内 生 真 菌 LT1 菌 株 中 ,分 离 鉴 定 了 五 种 结 构 类 型 共 12 个 化 合 物 , 其 中 新化 合 物 3 个 , 分 别 命 名 为 butyrolactone-V (1)、butyl 2,4-dichloroasterrate(2) 和 methyl 2,4-dichloroasterrate(3)。 从 分 离 自 云 南 美 登 木 根 部 的 内生 真 菌 Cladosporium tenuissimum (LR463) 菌 株 中 ,分 离 鉴 定 了 6 个 化 合 物 , 其 中 新 化 合 物 3 个 (4-6)。云 南 美 登 木 内 生 放 线 菌 CS 菌 株 发 酵 液 中 分 离 得 到 的化 合 物 7 和 8 分 别 属 于 聚 酮 类 化 合 物 及 部 分 萜 类 化 合物 ;Ls9131 产 生 大 环 内 酯 9、10, 其 中 化 合 物 9 有 较强 的 抗 菌 活 性 和 抑 制 肿 瘤 活 性 ; 另 一 个 内 生 放 线 菌LR4612 菌 株 中 , 得 到 4 个 新 化 合 物 11-14。 滑 桃 树 内生 放 线 菌 M27M3 发 酵 分 离 得 到 新 化 合 物 15、16, 放线 菌 05B 菌 株 中 鉴 定 出 化 合 物 15 以 及 17、18。76 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年 报 2006安 丝 菌 素 的 后 修 饰聚 酮 类 化 合 物 的 基 本 骨 架 合 成 后 还 有 一 项 重 要 的 工 作 就 是 对 其 进 行 后 修饰 , 这 些 后 修 饰 基 团 的 有 无 、 数 量 的 多 少 、 位 置 的 变 化 都 会 对 产 物 的 生 物 活性 有 重 要 影 响 。 安 丝 菌 素 (ansamitocins) 是 束 丝 放 线 菌 橙 色 亚 种 ATCC31565(Actinosynnema pretiosum spp. aurantum) 产 生 重 要 的 安 莎 类 抗 肿 瘤 抗 生 素 。 从2002 年 ,Floss 研 究 组 通 过 基 因 敲 除 初 步 确 定 了 六 个 后 修 饰 相 关 基 因 的 功 能 : 分别 为 包 括 酰 基 化 、 甲 基 化 、 环 氧 化 、 芳 环 的 氯 取 代 和 氨 甲 酰 基 化 。 本 研 究 组 通 过进 一 步 研 究 发 现 在 后 修 饰 过 程 中 还 发 生 糖 基 化 以 及 糖 基 上 的 氨 甲 酰 化 ( 因 此 氨 甲酰 化 在 后 修 饰 中 可 能 扮 演 双 重 功 能 ) 等 催 化 作 用 。 因 此 正 在 深 入 研 究 相 关 酶 ( 糖基 转 移 酶 Asm25、 氨 甲 酰 基 转 移 酶 Asm21, 酰 基 转 移 酶 Asm19) 的 催 化 特 性 以及 可 能 的 作 用 机 理 , 其 结 果 可 为 组 合 生 物 合 成 提 供 理 论 依 据 。滑 桃 树 茎 皮 内 生 菌 宏 基 因 组 研 究宏 基 因 组 学 (Metagenomics)作 为 研 究 未 培 养 (uncultured) 微生 物 资 源 的 重 要 技 术 之 一 , 今 年 来发 展 迅 速 , 其 研 究 对 象 从 最 初 水 体和 土 壤 中 的 环 境 微 生 物 扩 展 到 了 海洋 无 脊 椎 动 物 和 昆 虫 的 内 生 菌 。 本课 题 组 将 宏 基 因 组 技 术 引 入 了 植 物内 生 菌 的 研 究 中 , 通 过 对 方 法 学 的摸 索 , 我 们 成 功 地 建 立 了 植 物 内 生微 生 物 的 富 集 方 法 , 构 建 了 滑 桃 树 (Trewia nudiflora L.) 内 生 微 生 物 的 宏 基 因 组Fosmid 文 库 , 并 从 中 成 功 筛 选 到 了 内 生 微 生 物 来 源 的 氯 代 酶 基 因 和 type I PKS。宏 基 因 组 学 研 究 方 法 在 充 分 发 掘 植 物 内 生 微 生 物 尤 其 是 未 培 养 微 生 物 基 因 资 源 方面 的 优 势 是 无 可 比 拟 的 , 随 着 研 究 的 深 入 , 最 终 将 有 助 于 我 们 了 解 植 物 与 其 内 生菌 间 在 长 期 进 化 过 程 中 形 成 的 复 杂 的 相 互 关 系 。内 生 微 生 物 的 化 学 成 分 及 活 性 研 究植 物 内 生 菌 是 指 在 健 康 植 物 宿 主 的 组 织 内 完 成 某 阶 段 生 活 史 而 不 引 起 宿 主 病害 症 状 的 所 有 微 生 物 。 由 于 植 物 内 生 菌 的 生 态 多 样 性 和 特 殊 生 境 , 有 可 能 形 成 与普 通 土 壤 微 生 物 不 同 的 次 生 代 谢 途 径 , 因 此 , 可 成 为 寻 找 活 性 天 然 产 物 以 及 新 颖结 构 类 型 先 导 化 合 物 的 丰 富 资 源 。 本 课 题 组 以 植 物 美 登 木 素 的 生 物 起 源 问 题 为 楔入 点 , 对 美 登 木 和 滑 桃 树 的 内 生 菌 及 其 次 生 代 谢 产 物 进 行 活 性 追 踪 分 离 , 期 望 通过 揭 示 植 物 美 登 木 素 的 合 成 起 源 来 探 讨 植 物 - 内 生 菌 的 协 同 进 化 , 并 筛 选 出 新 颖结 构 类 型 的 活 性 先 导 化 合 物 。 将 拓 宽 微 生 物 化 学 研 究 领 域 , 丰 富 活 性 先 导 化 合 物发 现 的 策 略 和 方 法 , 而 且 有 助 于 探 索 植 物 - 内 生 菌 的 协 同 进 化 以 及 次 生 代 谢 途 径的 起 源 与 生 物 功 能 。


Pr<strong>of</strong>. SHEN Yuemao, PhD, Pr<strong>of</strong>essor <strong>of</strong> Medicinal Chemistry, was sponsored bythe National Science Fund for Distinguished Young Scholars in 2004. He graduatedfrom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in 1986, and gained his MSc. and PhD degree in KIB.Our researches include discovering bioactive compounds from microorganisms, andinvestigating their biological functions and biosynthesis. Particularly, we are interested inbioactivity-guided isolation <strong>of</strong> antitumor and antimicrobial compounds from endophytes <strong>of</strong>medicinal plants, marine organism-associated microorganisms and the co-culture <strong>of</strong> plantcells and endophytes. We approach the mechanisms <strong>of</strong> antitumor and antifungal action<strong>of</strong> bioactive compounds via systems biology. Further to novel bioactive compounds, weinvestigate their biosynthesis and the mechanism <strong>of</strong> production.Tel: +86-871-5223111, Email: yshen@mail.kib.ac.cnPost-PKS Modifications <strong>of</strong> AnsamitocinsFollowing the synthesis <strong>of</strong> skeleton <strong>of</strong> polyketides, it is a significant work to modify thesecompounds. The presence, the quantity and the position <strong>of</strong> post-modification radical willplay a vital role in their activity (including the active intensity and types). Ansamitocinsproduced by Actinosynnema pretiosum spp. aurantum ATCC31565 were an ansamycintype anti-cancer antibiotic. From 2002 Floss Groups focused on the six genes relativeto post-modification in the biosythesis pathway <strong>of</strong> ansamitocins, including acylation,methylation, epoxydation, halogenation and carbamoylation, respectively. Our groupfound glycosylation together with carbamoylation on the glycosyl (so it is probablethat carbamyltransforase is a bifunctional enzyme in post-modification) was other postmodification process. Consequently, through further investigating on the catalysedspeciality and possible mechanism <strong>of</strong> the post modification enzymes (glycosyltransferaseAsm25, carbamyltransferase Asm21, acyltransferase Asm19), we hope to provide theorybasis for combinatorial biosynthesis研 究 组 成 员 :曾 英 研 究 员马 娟 项 目 聘 用 人 员赵 沛 基 博 士 研 究 生珠 娜 博 士 研 究 生王 浩 鑫 博 士 研 究 生耿 召 良 博 士 研 究 生袁 琳 博 士 研 究 生康 前 进 博 士 研 究 生倪 志 伟 硕 士 研 究 生张 旭 东 硕 士 研 究 生刘 阳 硕 士 研 究 生魏 国 柱 硕 士 研 究 生李 军 玲 硕 士 研 究 生Team Members:ZENG Ying, Pr<strong>of</strong>essorMA Juan, ResearcherZHAO Pei-Ji, PhD candidateZHU Na, PhD candidateStudies on metagenomics <strong>of</strong> endophyte from Trewia nudifloraIncreasing evidence implicates microbial symbionts are the source <strong>of</strong> many biologicallyactive compounds, but the majority <strong>of</strong> the endophytic microbial community remainuncultured or refractory to be cultured. Metagenomics <strong>of</strong>fers a biotechnological solution tothese gene resources <strong>of</strong> uncultured microorganism. After success in marine invertebratesand soil, we construct a metagenomic fosmid library <strong>of</strong> Trewia nudiflora associatedmicrobes, and portion <strong>of</strong> the library was screened out type I modular PKS gene clusterand halogenase. Metagenomic approach will hold much promise for the sustainableexploitation <strong>of</strong> the chemical diversity present uncultured microbial community. It will helpus to understand the 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 between host plant and synbionts.WANG Hao-Xin, PhD candidateGENG Zhao-Liang, PhD candidateYUAN Lin, PhD candidateKANG Qian-Jin, PhD candidateNI Zhi-Wei, MSc. studentZHANG Xu-Dong, MSc. studentLIU Yang, MSc. studentWEI Guo-Zhu, MSc. studentLI Jun-Ling, MSc. studentChemical constituents <strong>of</strong> plant endophytic microbeBy definition, endophytes (mostly fungi, bacteria and actinomycetes) live in the intercellularspaces <strong>of</strong> plant tissues, and the host tissues are symptomless. It appears that all higherplants are hosts to one or more endophytic microbes. Due to their rich diversity andthe special living environment, endophytes could evolve various secondary metabolitepathways different with those <strong>of</strong> soil-living microorganisms to produce novel bioactiveproducts and be developed as potential sources <strong>of</strong> new bioactive compounds. Our groupcontributes to the biosynthesis origin <strong>of</strong> plant maytansinoids from Maytenus hookeriand Trewia nudiflora. During the research, the endophytes from such both plants wereisolated and their chemical components were analyzed guided on the bioactivity to findnovel structure type and bioactive components. The research work will also lead to theelucidation <strong>of</strong> the real origin <strong>of</strong> mantansinoids and the coevolution between endophytesand their host plants.Annual Report 200677


孙 汉 董 , 男 , 生 于 云 南 保 山 市 , 药 学 博 士 ( 日 本 京 都 大 学 ), 博 士 生 导师 ,2003 年 当 选 中 国 科 学 院 院 士 , 主 要 从 事 植 物 化 学 、 天 然 药 物 及 新 药 开 发 方面 的 研 究 。 系 统 地 对 我 国 唇 形 科 香 茶 菜 属 、 五 味 子 科 、 伞 形 科 、 樟 科 、 红 豆 杉科 以 及 地 衣 类 等 220 余 种 药 用 和 天 然 香 料 植 物 的 资 源 、 次 生 代 谢 产 物 及 其 活 性 成分 进 行 了 研 究 。 共 发 表 550 余 篇 论 文 , 其 中 280 余 篇 被 SCI 收 录 。 出 版 专 著 《 香茶 菜 属 植 物 二 萜 化 合 物 》、《 云 南 香 料 植 物 资 源 及 其 利 用 》 等 三 部 ; 已 培 养 博士 26 人 , 硕 士 14 人 。 承 担 10 余 种 国 内 外 学 术 刊 物 的 编 委 或 地 区 审 稿 人 。电 话 :0871-5223251, 传 真 :0871-5216343邮 箱 :hdsun@mail.kib.ac.cn出 版 物 (Publications):H.-D. Sun, S.-X. Huang and Q.-B. Han. 2006. Diterpenoids fromIsodon species and their biological activities. Natural ProductReports 23: 673–698.W.-L.Xiao, L.-M.Yang, N.-B.Gong, L. Wu, R.-R. Wang, J.-X. Pu,X.-L. Li, S.-X. Huang, Y.-T. Zheng, R.-T. Li, Y. Lu, Q.-T. Zhengand H.-D. Sun. 2006. Rubriflordilactones A and B, Two NovelBisnortriterpenoids from Schisandra rubriflora and Their BiologicalActivities. Organic Letters 8: 991-994.W.-L.Xiao, J.-X. Pu, Y. Chang, X.-L. Li, S.-X. Huang, L.-M.Yang,L.-M. Li, Y. Lu, Y.-T. Zheng, R.-T. Li, Q.-T. Zheng and H.-D. Sun.2006. Sphenadilactones A and B, Two Novel Nortriterpenoids fromSchisandra sphenanthera. Organic Letters 8: 1475-1478.S.-X. Huang, W.-L.Xiao, L.-M. Li, S.-H. Li, Y. Zhou, L.-S. Ding, L.-G.Lou and H.-D. Sun. 2006. Bisrubescensins A-C: Three New Dimericent-Kauranoids Isolated from Isodon rubescens. Organic Letters 8:1157-1160.W.-L.Xiao, S.-X. Huang, L. Zhang, R.-R. Tian, L. Wu, X.-L. Li, J.-X.Pu, Y.-T. Zheng, Y. Lu, R.-T. Li, Q.-T. Zheng and H.-D. Sun. 2006.Nortriterpenoids from Schisandra lancifolia. Journal <strong>of</strong> NaturalProducts 69: 650-653.W.-L.Xiao, R.-R. Tian, J.-X. Pu, X. Li, L.Wu, Y. Lu, S.-H. Li, R.-T. Li,Y.-T. Zheng, Q.-T. Zheng and H.-D. Sun. 2006. Triterpenoids fromSchisandra lancifolia with Anti-HIV-1 Activity. Journal <strong>of</strong> NaturalProducts 69: 277-279.L.-M. Li, Li G.-Y., S.-X. Huang, S.-H. Li, Y. Zhou, W.-L.Xiao, L.-G.Lou, L.-S. Ding and H.-D. Sun. 2006. 7α,20-epoxy-ent-Kauranoidsfrom Isodon parvifolius. Journal <strong>of</strong> Natural Products 69: 645-649.Y.-H. Shen, R.-T. Li, Xiao Weilie, Xu Gang, Lin Zhongwen, ZhaoQinshi, and H.-D. Sun. 2006. ent-Labdane Diterpenoids fromAndrographis paniculata. Journal <strong>of</strong> Natural Products 69: 319-322.J.-X. Pu, R.-T. Li, W.-L. Xiao, N.-B. Gong, S.-X. Huang, Y. Lu, Q.-T.Zheng, L.-G. Lou and H.-D. Sun. 2006. Longipedlactones A–I,nine novel triterpene dilactones possessing a unique skeleton fromKadsura longipedunculata. Tetrahedron 62: 6073-6081.S.-X. Huang, Y. Zhou, J.-X. Pu, R.-T. Li, X. Li, W.-L. Xiao, L.-G. Lou,Q.-B. Han, L.-S. Ding, S.-L. Peng and H.-D. Sun. 2006. Cytotoxicent-kauranoid derivatives from Isodon rubescens. Tetrahedron 62:4941-4947.L.-M. Li, G.-Y. Li, W.-L. Xiao, Y. Zhou, S.-H. Li, S.-X. Huang, Q.-B.Han, L.-S. Ding, L.-G. Lou and H.-D. Sun. 2006. A new rearrangedand a new seco-ent-kaurane diterpenoids from Isodon parvifolius.Tetrahedron Letters 47: 5187-5190.X. Li, W.-L. Xiao, J.-X. Pu, L.i-L. Ban, Y.-H. Shen, Z.-Y. Weng, S.-H.Li and H.-D. Sun. 2006. Cytotoxic ent-kaurene diterpenoids fromIsodon phyllostachys. Phytochemistry 67: 1336-1340.S.-X. Huang, J. Yang, W.-L. Xiao, Y.-L. Zhu, L.-M. Li, J.-X. Pu, X. Li,S.-H. Li, H.-D. Sun. 2006. Three Novel Terpenoids from Schisandrapubescens var. pubinervis. Helvetica Chimica Acta 89: 1169-1175.L.-M. Li, Li G.-Y., S.-X. Huang, W.-L. Xiao, L.-G. Lou, L.-S. Dingand H.-D. Sun. 2006. Antiproliferative ent-Kauranoids from Isodonparbifolius. Planta Medica 72: 740-745.L.-M. Li, Li G.-Y., S.-H. Li, Z.-Y. Weng, W.-L. Xiao, Q.-B. Han, L.-S.Ding, L.-G. Lou, and H.-D. Sun. 2006. Cytotoxic ent-Kauranoidsfrom Isodon parvifolius. Chemistry and Biodiversity 3: 1031-1038L.-M. Li, S.-X. Huang, L.-Y. Peng, G.-Y. Li, W.-L. Xiao, Y. Zhou,Q.-B. Han, L.-S. DING, and H.-D. Sun. 2006. Ent-Abietane andent-Labdane Diterpenoids from Isodon parvifolius. Chemical &Pharmaceutical Bulletin 54: 1050-1052.X. Li. W.-L. Xiao, S.-X. Huang, Z.-Y. Weng, Y.-H. Shen, Q.-B. Hanand H.-D. Sun. 2006. Structure elucidation <strong>of</strong> two new diterpenoidsfrom Isodon phyllostachys: phyllostacins A and B. HelveticaChimica Acta 89: 1181-1186.本 研 究 组 以 萜 类 和 酚 类 化 合 物 为 研 究 对 象 , 以 治 疗 心 脑 血 管 病 , 抗 炎 和 抗 肿瘤 药 物 研 究 为 目 标 , 开 展 创 新 性 基 础 、 应 用 基 础 和 开 发 研 究 。香 茶 菜 属 植 物 化 学 成 分 和 生 物 活 性 研 究自 1975 年 与 河 南 省 合 作 研 究 冬 凌 草 的 活 性 成 分 之 后 , 近 30 年 来 , 研 究 组 对59 种 香 茶 菜 属 植 物 的 化 学 成 分 及 其 生 物 活 性 进 行 了大 量 的 研 究 , 分 离 鉴 定 了 700 余 个 化 合 物 , 其 中 新化 合 物 约 600 余 个 , 具 强 活 性 的 化 合 物 30 余 个 ; 并发 现 了 7 种 骨 架 类 型 中 的 4 种 和 32 种 结 构 类 型 中 的21 种 , 首 次 从 香 茶 菜 属 植 物 中 发 现 了 8 种 其 他 类 型的 二 萜 化 合 物 。 其 研 究 成 果 占 到 全 世 界 在 该 领 域 的研 究 工 作 的 70% 以 上 。 迄 至 2006 年 在 国 内 外 刊 物 上 共 发 表 论 文 230 篇 , 其 中 SCI收 录 论 文 160 篇 , 并 出 版 了 专 著 《 香 茶 菜 属 植 物 二 萜 化 合 物 》(2003 年 ), 撰 写了 1985-2005 年 20 年 间 “ 香 茶 菜 属 植 物 的 二 萜 化 合 物 及 其 生 物 活 性 ”(NaturalProduct Reports 2006, 23: 673-698) 的 综 述 文 章 。五 味 子 科 植 物 化 学 成 分 研 究从 16 种 五 味 子 科 植 物 中 共 分 离 鉴 定 了 500 余 个 化 合 物 , 包 括 100 余 个 新 化 合物 。 已 鉴 定 的 化 合 物 类 型 多 样 , 涉 及 木 脂 素 、 倍 半 萜 、 三 萜 、 三 萜 苷 、 香 豆 素 、黄 酮 、 黄 酮 苷 、 甾 醇 和 酚 性 成 分 等 , 新 化 合 物 类 型 包 括 三 萜 、 木 脂 素 和 倍 半 萜 。除 了 得 到 前 人 报 道 的 活 性 成 分 木 脂 素 和 三 萜 酸 外 , 首 次 发 现 了 80 余 个 结 构 新 奇的 、 高 氧 化 度 且 骨 架 重 排 的 三 萜 、 降 三 萜 、 二 降 三 萜 、 三 降 三 萜 、 五 降 三 萜 和 八降 三 萜 等 11 种 新 的 骨 架 类 型 。 这 些 新 骨 架 三 萜 和 降 三 萜 的 分 离 鉴 定 是 我 国 在 世 界三 萜 类 天 然 产 物 研 究 领 域 中 真 正 具 有 原 创 性 的 发 现 , 这 不 仅 丰 富 了 三 萜 类 化 合 物的 内 容 , 且 加 深 了 对 五 味 子 科 植 物 化 学 成 分 的 认 识 , 对 五 味 子 科 植 物 次 生 代 谢 成分 取 得 的 进 展 , 为 进 一 步 合 理 开 发 利 用 五 味 子 科 药 用 植 物 资 源 提 供 了 新 的 化 学 物质 基 础 。专 利 (Patents):肖 伟 烈 , 郑 永 唐 , 孙 汉 董 , 杨 柳 萌 , 田 仁 荣 , 普 建 新 , 李 蓉 涛 . 治疗 艾 滋 病 的 药 物 组 合 物 , 其 制 备 方 法 及 其 用 途 ( 专 利 申 请 号 :200610048676-3)普 建 新 , 孙 汉 董 , 肖 伟 烈 , 李 蓉 涛 , 黄 胜 雄 . 具 有 抗 肿 瘤 活 性 的 化合 物 及 其 制 备 方 法 和 应 用 ( 专 利 申 请 号 :200610010715-0)W.-L. Xiao, Y.-T. Zheng, H.-D. Sun, L.-M. Yang, R.-R. Tian, J.-X.Pu, R.-T. Li. The Application <strong>of</strong> a kind <strong>of</strong> remedy, which can beused as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strong>of</strong> AIDS (Application number:200610048676-3)J.-X.Pu, H.-D. Sun, W.-L. Xiao, R.-T. Li, S.-X. Huang.The isolationand application <strong>of</strong> compounds with anti-cancer bioactivities.(Application number: 200610010715-0)“ 注 射 用 灯 盏 细 辛 酚 ” 新 药 的 临 床 研 究“ 注 射 用 灯 盏 细 辛 酚 ” 是 云 南 省 于 1998 年 启 动 的 第 1 个 二 类 新 药 项 目 , 由 中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与 云 南 施 普 瑞 生 物 工 程 有 限 公 司 负 责 研 制 。 该 项 目 同 时得 到 了 中 国 科 学 院 “ 具 有 自 主 知 识 产 权 天 然 新 药 的 研 究 与 开 发 ” 重 大 项 目 和 院 地方 合 作 基 金 项 目 的 资 助 。 本 品 由 云 南 著 名 药 物 灯 盏 细 辛 提 取 分 离 的 有 效 部 位 --灯 盏 细 辛 酚 制 成 。 其 功 效 为 活 血 化 瘀 、 祛 风 通 脉 , 主 治 缺 血 性 中 风 、 脑 络 痹 阻等 。2003 年 获 临 床 批 文 , 已 完 成 三 期 临 床 研 究 , 即 将 申 报 新 药 证 书 。78 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年 报 2006


Pr<strong>of</strong>. SUN Han-Dong, a plant resource and phytochemistry expert, now serves as aresearch pr<strong>of</strong>essor at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strong>of</strong> Phytochemistry and Plant Resourcesin West China, KIB. He gained his PhD degree from the Kyoto University in Japan in1988. He became an academician <strong>of</strong> CAS in 2003. He had systematically explored thedistributive layout <strong>of</strong> indigenous resources and secondary metabolites <strong>of</strong> more than 220species <strong>of</strong> plants. Over 550 scientific papers (including 280 in SCI) in top international andinternal journals, and three monographs (in Chinese) were published.Tel: +86-871-5223251, Fax: +86-871-5216343, Email: hdsun@mail.kib.ac.cnThe direction <strong>of</strong> our group is the extensive research on terpenoids and phenols, and thetarget is to find biological constituents for the treatments <strong>of</strong> inflammation, various tumours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Study on the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strong>of</strong> Diterpenoidsfrom Isodon SpeciesAbout over 30 years, our research group has studied 59 species <strong>of</strong> the genus Isodon, andisolated and identified more than 700 compounds, including 600 new ones. Among the600 new series, new skeletons or new types <strong>of</strong> compounds were found, and more than30 compounds are <strong>of</strong> value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This has promotedthe development <strong>of</strong> terpenes chemistry and enriched the content <strong>of</strong> natural products.Our group will continue to extensively study the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strong>of</strong>diterpenoids from Isodon species to keep our predominance in the world in this domainand find more new skeletal type and new compounds possessing bioactivities.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o n t h e C h e m i c a l a n d B i o a c t i v i t i e s o fSchisandraceae SpeciesWe have investigated 16 plants <strong>of</strong> the genus Schisandra and Kadsura. About 80 novelhighly oxygenated rearranged triterpenoids and nortriterpenoids with new skeletons werediscovered. Among them, several ones have been found to show significant anti-HIVbioactivity with minimal toxicity. This result has been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in the world.We will continue to isolate more novel, new skeletal types or biosynthetic precursors andfind more potential bioactivities from this genus. These series <strong>of</strong> novel triterpenoids andnortriterpenoids we isolated from the family Schisandraceae greatly enriched the contents<strong>of</strong> natural occurred triterpenoid chemistry.Phytochemical study on the bioactivity constituents from ErigeronbreviscapusWe have studied the phenolic constituents <strong>of</strong> Erigeron breviscapus. The effective fractioncan be developed into a new drug for preventing and curing cardicerebro-vasculardisease, and the third phase for clinical research have been completed. We hope to getthe certification <strong>of</strong> new drug in recent years.研 究 组 成 员 :肖 伟 烈 副 研 究 员李 蓉 涛 教 授 ( 项 目 聘 用 )翁 稚 颖 博 士 研 究 生李 鲜 博 士 研 究 生普 建 新 博 士 研 究 生黄 胜 雄 博 士 研 究 生李 丽 梅 博 士 研 究 生刘 靖 平 博 士 研 究 生雷 春 博 士 研 究 生杨 光 宇 博 士 研 究 生高 雪 梅 博 士 研 究 生赵 勇 博 士 研 究 生杨 黎 彬 博 士 研 究 生罗 晓 博 士 研 究 生Team Members:XIAO Wei-Lie, PhD, Associate Pr<strong>of</strong>essorLI Rong-Tao, PhD, Pr<strong>of</strong>essor (Part time)WENG Zhi-Ying, PhD candidateLI Xian, PhD candidatePU Jian-Xin, PhD candidateHUANG Shen-Xiong, PhD candidateLI Li-Mei, PhD candidateLIU Jing-Ping, PhD candidateLEI Chun, PhD candidateYANG Guang-Yu, PhD candidateGAO Xue-Mei, PhD candidateZHAO Yong, PhD candidateYANG Li-Bin, PhD candidateLUO Xiao, PhD candidateAnnual Report 200679


Pr<strong>of</strong>. TAN Ning-Hua, PhD, Deputy Director <strong>of</strong> State Key Laboratory <strong>of</strong> Phytochemistryand Plant Resources in West China, KIB, CAS. She gained PhD degree on medicinalchemistry in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Nanjing, in July <strong>of</strong> 1993. She also hadbeen visiting scholar in BAYER AG in Germany and USA, National Cancer <strong>Institute</strong> inUSA, University <strong>of</strong> Queensland in Australia. Her research focuses on natural medicinalchemistry, drug screening and design.Tel & Fax: +86-871-5223800, Email: nhtan@mail.kib.ac.cnMain research areas:Natural Medicinal Chemistry: Plant cyclopeptides (discovery <strong>of</strong> cyclotides, mechanism <strong>of</strong>active cyclopeptides), chemistry <strong>of</strong> Gymnosperms, actvie constituents <strong>of</strong> medicinal plant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for treating osteoporosis).Drug Screening: Screening in vitro on targets and cells mainly related to antiosteoporosis(targeting osteoclast-mediated bone resorption and osteoblast-mediatedbone formation, osteoblast cell) and anti-tumor (cancer cell lines, metastasis andapotosis).Drug Design: Docking, QSAR and virtural screening <strong>of</strong> cathepsins and carbonicanhydrases mainly targeted on osteoporosis and cancer.The research team established a systematic chemical method for plant cyclopeptides,especially a special and new chemical detection and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method.They proposed the new definition and the new systematic structural classification<strong>of</strong> plant cyclopeptides; the new concept that cyclopeptides are one <strong>of</strong> characteristiccomponents in Caryophyllaceae plants and significant in plant chemotaxonomy andevolution; and the new idea that cyclotides with 28-37 amino acids are gene productsand other cyclopeptides with 2-14 amino acids may be not gene products. The sequence<strong>of</strong> cyclotides is encoded by DNA and cyclotides may be the preliminary metabolites inplants which are derived from the processing <strong>of</strong> a larger precursor protein. Other types<strong>of</strong> cyclopeptides may be synthesized through multi-enzyme pathway in vivo, which maybe the secondary metabolites in plants. They set up a new quantitative control method<strong>of</stro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ai-Zi-Shen (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which is aHPLC method <strong>of</strong> cyclopeptides heterophyllin A and B as the markers. The review titledPlant Cyclopeptides was published in CHEMICAL REVIEWS (2006). Projects on plantcyclopeptides was awarded by the Award for Natural Sciences <strong>of</strong> Yunnan Province in2006 as the First Award. More than 500 compounds covering cyclopeptides, saponins,lignans and so on were found from about 50 plants, including about 150 new ones. Theyset up and ran 16 assays mainly related to anti-osteoporosis and anti-tumor, in whichmore than 30 potential hits were found. Docking and 3D-QSAR studies on more than 200inhibitors <strong>of</strong> cathepsin B and K, carbonic anhydrase II and metalloproteinase 9 indicatedthat theoretcal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identical well. 132 active compouds werefound during the virtual screening <strong>of</strong> cathepsin B on 240,000 compounds <strong>of</strong> Specs library,in which 26 compounds were confirmed to be inhibitors <strong>of</strong> cathepsin B in the experimentaltest.Up to now, there have been 130 papers published, 20 projects carried out, and 30graduate students worked or working in the team.研 究 组 成 员 :张 玉 梅 助 理 研 究 员熊 江 助 理 研 究 员贾 锐 锐 助 理 研 究 员姜 立 花 助 理 研 究 员 ( 项 目 聘 用 )嵇 长 久 研 究 实 习 员韩 洪 金 研 究 实 习 员朱 梅 菊 博 士 后褚 洪 标 博 士 研 究 生潘 蓄 林 博 士 研 究 生唐 军 博 士 研 究 生徐 俊 驹 博 士 研 究 生曾 广 智 博 士 研 究 生黄 火 强 博 士 研 究 生许 文 彦 硕 士 研 究 生范 君 婷 硕 士 研 究 生付 朝 晖 硕 士 研 究 生闫 合 硕 士 研 究 生Team Members:ZHANG Yu-Mei, PhD, Assistant Pr<strong>of</strong>essorXIONG Jiang, Assistant Pr<strong>of</strong>essorJIA Rui-Rui, Assistant Pr<strong>of</strong>essorJIANG Li-Hua, Assistant Pr<strong>of</strong>essor(Part Time)JI Chang-Jiu, Research assistantHAN Hong-Jin, Research assistantZHU Mei-Ju, Post-doctorCHU Hong-Biao, PhD candidatePAN Xu-Lin, PhD candidateTANG Jun, PhD candidateXU Jun-Ju, PhD candidateZENG Guang-Zhi, PhD candidateHUANG Huo-Qiang, PhD candidateXU Wen-Yan, MSc. studentFAN Jun-Ting, MSc. studentFU Zhao-Hui, MSc. studentYAN He, MSc. studentAnnual Report 200681


Pr<strong>of</strong>. ZHANG Ying-Jun, obtained her PhD in March 2002, from Nagasaki University,Japan. From 2005 to 2006, she had one year’s postdoctoral research experience inInstitut de Chimie des Substances Naturelles (ICSN), Centre National de la RechercheScientifique (CNRS), France. She has focused mainly on the chemistry and biologicalsignificance <strong>of</strong> glycosides and polyphenols from medicinal and edible plants, as well asthe application <strong>of</strong> these water-soluble natural products to the fields <strong>of</strong> medicine, cosmeticand health care. So far, more than 50 research papers were published on internationaland national journals.Tel: +86-871-5223235, Fax: +86-871-5150124, Email: zhangyj@mail.kib.ac.cnPhytochemical investigation <strong>of</strong> natural products, particularly glycosides and polyphenolsfrom medicinal herbs and edible plants, as well as their biological activities, e.g.antioxidant, antifungal, antivirus, anti-tumor, and liver protection activities, to provide basisfor the development <strong>of</strong> new drugs, food supplementary, and cosmetics.Biotransformation <strong>of</strong> plant glycosides and polyphenols by fungal and plant tissue culturesystems, to not only produce new bioactive constituents, but understand the rules <strong>of</strong> theiraccumulation.Sustainable utilization <strong>of</strong> medicinal plant resources, including the relativity study betweeng e r m p l a s m r e s o u r c e s a n dmolecular diversity <strong>of</strong>some important medicinal plants, Adventitious roots <strong>of</strong> e.g. Panax notoginseng,the influence <strong>of</strong> post harvest Gentiana rigescens processing on bioactivecompounds in medicinal plants,the standardization <strong>of</strong>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as well as thekey techniques for sustainableutilization <strong>of</strong> TCM.The similarity analysis for chemical fingerprints <strong>of</strong>Panax notogingsengChemistry and plant resources <strong>of</strong> tea and herbal tea, especially the basic study on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their bioactivities <strong>of</strong> Pu-Er tea, the biotransformation mechanism<strong>of</strong> polyphenols during the post-fermentation process <strong>of</strong> Pu-Er tea, and the resources andchemistry <strong>of</strong> tea and plants used as herbal tea.Chemotaxonomic study on plants. To explore the rules <strong>of</strong> accum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strong>of</strong>secondary metabolites in the plants as well as their significance for chemotaxonomy, onthe basis <strong>of</strong> the systematic phytochemical studies.研 究 组 成 员 :杨 崇 仁 研 究 员王 东 助 理 研 究 员陈 可 可 助 理 研 究 员朱 宏 涛 实 验 师张 香 兰 工 程 师许 敏 博 士 研 究 生滕 希 峰 博 士 研 究 生王 伟 博 士 研 究 生牛 东 玲 博 士 研 究 生折 改 梅 博 士 研 究 生张 影 博 士 研 究 生马 晓 霞 博 士 研 究 生高 大 方 硕 士 研 究 生廖 彭 莹 硕 士 研 究 生田 立 文 硕 士 研 究 生刘 青 硕 士 研 究 生Team Members:YANG Chong-Ren, PhD, Pr<strong>of</strong>essorWANG Dong, PhD, Assistant Pr<strong>of</strong>essorCHEN Ke-Ke, Assistant Pr<strong>of</strong>essorZHU Hong-Tao, EngineerZHANG Xiang-Lan, EngineerXU Min, PhD candidateTENG Xi-Feng, PhD candidateWANG Wei, PhD candidateNIU Dong-Ling, PhD candidateSHE Gai-Mei, PhD candidateZHANG Ying, PhD candidateMA Xiao-Xia, PhD candidateGAO Da-Fang, MSc. studentLIAO Peng-Ying, MSc. studentTIAN Li-Wen, MSc. studentLIU Qing, MSc. studentAnnual Report 200683


赵 勤 实 , 白 族 , 理 学 博 士 , 研 究 员 , 博 士 生 导 师 。1964 年 3 月 生 于 大 理 ;1985 年 云 南 师 范 大 学 化 学 系 毕 业 并 获 理 学 学 士 学 位 ;1985 年 -1989 年 在 大 理 师范 专 科 学 校 任 教 ;1993 年 云 南 大 学 有 机 化 学 专 业 硕 士 毕 业 并 获 硕 士 学 位 ;1995年 中 科 院 昆 明 植 物 所 博 士 毕 业 , 获 博 士 学 位 ;1998 年 军 事 医 学 科 学 院 毒 理 药 理所 博 士 后 研 究 ;1998 年 4 月 回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工 作 ;1999 年 -2000 年 3 月 在 日 本静 冈 县 立 大 学 客 座 研 究 ;2006 年 1-3 月 作 为 高 级 访 问 学 者 在 日 本 从 事 与 禽 流 感相 关 的 生 物 化 学 研 究 。 在 国 际 性 刊 物 和 国 内 刊 物 发 表 SCI 收 录 的 论 文 50 余 篇 , 获得 授 权 专 利 一 项 。 研 究 领 域 为 创 新 药 与 中 药 现 代 化 的 研 究 。电 话 :0871-5223058, 邮 箱 :Qinshizhao@mail.kib.ac.cn出 版 物 (Publications):G. Xu, A.-J. Hou, R.-R. Wang, G.-Y. Liang, Y.-T.Zheng, Z.-Y. Liu, X.-L. Li, Y. Zhao, S.-X. Huang,L.-Y. Peng and Q.-S. Zhao. 2006. Przewalskin A:A New C23 Terpenoid with a 6/6/7 Carbon RingSkeleton from Salvia przwalskii Maxim. OrganicLetters 8: 4453-4456.Y. Zhao, F.-S. Wang, L.-Y. Peng, X.-L. Li, G. Xu,X.-X. Luo, Y. Yu, L. Wu, Q.-T. Zheng and Q.-S.Zhao. 2006. Taxoids from Taxus chinensis.Journal <strong>of</strong> Natural Products 69: 1813-1815.G. Xu, L.-Y. Peng, L. Lu, Z.-Y. Weng, Y. Zhao,X.-L. Li, Q.-S. Zhao and H.-D. Sun. 2006.Two New Abietane Diterpenoids from Salviayunnanensis. Planta Medica 72: 84-86.X.-L. Li, Y. Zhao, X. Cheng, L. Tu, L.-Y. Peng,G. Xu and Q.-S. Zhao. 2006. JaponicuminsA-D: Four New Compounds from Lycopodiumjaponicum. Helvetica Chimica Acta 89: 1467-1473.X.-L. Li, X. Cheng, L.-M. Yang, R.-R. Wang,Y.-T. Zheng, W.-L. Xiao, Y. Zhao, G. Xu, Y. Lu,Y. Chang, Q.-T. Zheng, Q.-S. Zhao and H.-D.Sun. 2006. Dichotomains A and B, Two NewHighly Oxygenated Phenolic Derivatives fromDicranopteris dichotoma. Organic Letters 8:1937-1940.我 国 拥 有 丰 富 的 植 物 资 源 , 用 传 统 中 药 和 民 间 药 治 疗 疾 病 具 有 悠 久 的 历 史 , 形 成 了 系统 的 中 医 药 理 论 , 为 中 华 民 族 繁 衍 生 息 起 到 关 键 作 用 。 用 现 代 技 术 手 段 阐 明 传 统 中 药 和 民间 药 药 效 物 质 基 础 , 实 现 中 药 现 代 化 是 我 国 天 然 产 物 研 究 工 作 者 重 要 的 历 史 责 任 , 同 时 也是 创 新 药 研 究 的 重 要 优 势 所 在 。 本 研 究 组 立 足 于 西 南 地 区 植 物 资 源 , 发 现 新 活 性 成 分 , 在此 基 础 上 进 行 药 物 设 计 、 结 构 修 饰 、 构 效 关 系 的 研 究 , 进 而 开 展 创 新 药 研 究 。 同 时 , 选 择部 分 确 有 疗 效 的 传 统 中 药 、 民 族 民 间 药 进 行 药 效 作 用 物 质 基 础 、 质 量 标 准 和 工 艺 研 究 , 研究 开 发 安 全 、 有 效 、 质 量 可 控 , 成 分 清 楚 和 作 用 机 制 明 确 的 现 代 化 中 药 。主 要 研 究 方 向 :1、 新 结 构 化 合 物 和 活 性 成 分 的 发 现结 构 新 颖 活 性 化 合 物 的 发 现 是 创 新 药 研 究 基 础 。 尽 管 现 代 有 机 合 成 技 术 飞 速 发 展 , 能合 成 结 构 相 当 复 杂 的 化 合 物 , 但 天 然 化 合 物 的 复 杂 性 和 多 样 性 仍 超 过 了 最 杰 出 合 成 化 学 家的 想 象 , 并 给 合 成 化 学 家 提 出 新 的 挑 战 , 促 进 有 机 化 学 发 展 , 同 时 也 是 先 导 化 合 物 发 现 的基 础 和 创 新 药 研 究 的 重 要 源 泉 。 而 且 , 由 于 其 结 构 的 复 杂 性 和 多 样 性 , 使 其 作 为 分 子 探 针是 认 识 生 命 过 程 的 重 要 手 段 , 这 将 有 助 于 新 作 用 机 制 和 新 药 物 靶 点 的 发 现 。 目 前 研 究 组 主要 开 展 了 蕨 类 植 物 和 鼠 尾 草 属 植 物 活 性 成 分 的 研 究 。2、 活 性 成 分 结 构 修 饰 和 构 效 关 系 研 究作 为 新 药 研 究 候 选 化 合 物 , 天 然 化 合 物 往 往 不 是 十 全 十 美 的 。 尽 管 一 些 天 然 化 合 物 可以 直 接 作 为 候 选 药 物 , 但 绝 大 多 数 化 合 物 需 要 做 结 构 修 饰 及 构 效 关 系 研 究 以 筛 选 出 效 价 更好 的 化 合 物 。 同 时 通 过 结 构 修 饰 产 生 的 一 系 列 化 合 物 有 助 于 对 药 物 作 用 机 制 和 靶 点 的 认识 。 目 前 我 们 主 要 对 两 种 具 有 显 著 生 物 活 性 的 天 然 产 物 —— 对 映 贝 壳 杉 烷 二 萜 及 紫 杉 烷 二萜 结 构 修 饰 及 构 效 关 系 展 开 了 研 究 。3、 基 于 天 然 产 物 的 计 算 机 辅 助 药 物 设 计 研 究人 类 基 因 组 计 划 的 完 成 使 药 物 研 究 模 式 发 生 了 革 命 性 变 化 , 大 量 的 药 物 作 用 新 靶 标 的发 现 为 人 类 更 有 效 设 计 药 物 提 供 了 新 的 机 遇 , 计 算 机 技 术 的 发 展 使 药 物 设 计 得 到 加 速 发展 。 本 研 究 组 基 于 天 然 活 性 化 合 物 , 选 择 一 些 靶 标 进 行 药 物 设 计 研 究 。 现 阶 段 该 领 域 进 行的 研 究 主 要 是 以 微 管 蛋 白 为 靶 标 设 计 紫 杉 醇 类 似 物 研 究 以 及 以 流 感 病 毒 血 凝 素 (HA) 和 神经 酰 氨 酶 (NA) 为 靶 标 药 物 设 计 。4、 中 药 现 代 化 研 究对 于 中 药 现 代 化 , 我 们 观 点 是 : 鼓 励 不 同 背 景 的 研 究 群 体 从 不 同 角 度 研 究 , 也 提 倡 多学 科 系 统 集 成 研 究 。 本 研 究 组 主 要 兴 趣 在 于 对 确 有 疗 效 单 味 药 或 复 方 进 行 药 效 物 质 基 础 研究 和 质 量 标 准 研 究 。 本 研 究 组 开 展 了 灯 盏 细 辛 、 丹 参 及 其 代 用 品 作 用 物 质 基 础 和 质 量 标 准研 究 。84 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年 报 20065、 创 新 药 研 究药 物 研 究 起 源 于 天 然 产 物 研 究 , 天 然 产 物 是 创 新 药 重 要 来 源 。 现 在 临 床 上 使 用 的 药 物60% 与 天 然 产 物 相 关 。 本 研 究 组 与 国 内 外 生 物 医 学 研 究 组 广 泛 开 展 合 作 , 以 西 南 地 区 植 物资 源 为 依 托 , 以 活 性 成 分 发 现 、 结 构 修 饰 和 药 物 设 计 为 技 术 支 撑 , 致 力 于 创 新 药 研 究 。 现阶 段 正 在 开 展 的 是 注 射 用 灯 盏 细 辛 酚 的 研 究 与 抗 肿 瘤 一 类 新 药 GC-51 研 究 。


Pr<strong>of</strong>. ZHAO Qin-Shi was born in Dali, Yunnan P. R. China, in March 1964. He obtained hisBSc degree from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in July 1985. He received MSc. degree fromYunnan University in 1993, and PhD from KIB in 1995. During 1999 to 2000, he workedin the University <strong>of</strong> Shizuoka, Japan as a visiting scholar. He is an author <strong>of</strong> over 50publications and one patent. His research interests are focused on innovation <strong>of</strong> new drugand modernization <strong>of</stro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Tel: +86-871-5223058, Email: Qinshizhao@mail.kib.ac.cnNatural products with structural complexity and diversity have been considered as an important source<strong>of</strong> novel drug discover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have been used in China for long history, itplays key role for living and development <strong>of</strong> the Chinese nation. Our group devotes innovation <strong>of</strong> newdrug and modernization <strong>of</stro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based on the plants sources in WestChina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1. The identification <strong>of</strong> new and bioactive metabolitesBioactive natural products <strong>of</strong> novel structural types play a highly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drug research.Furthermore, the isolation <strong>of</strong> these novel bioactive metabolites also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strong>of</strong>organic synthetic chemistr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strong>of</strong> fern and Salvia (Labiatae) were our twomajor research area in recent years.2. The modification and structure-active relationship studies <strong>of</strong>natural productsIn general, most bioactivity natural products were not perfect enough to be the candidate for the newdrug. Although a few <strong>of</strong> bioactivity natural products could be directly used as the lead compounds, formost <strong>of</strong> them, chemical modification and study <strong>of</strong>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 are necessary. Moreover,in the course <strong>of</strong> modification on the natural products, a lot <strong>of</strong> derivatives would be synthesized, whichcould help us to understand the target and the action <strong>of</strong> mechanism <strong>of</strong> the activity compound. In ourgroup, the chemical modification and SAR study <strong>of</strong> ent-kauranoids and taxoids are in progress.3. Computer-aided drug design based on natural productsIn recent years, rapid progress <strong>of</strong> Human Genomic Project (HGP) leads to a number <strong>of</strong> new drugtargets have been found, which give rise to an important opportunity for design new drug based ontarget with computer-aided drug design. Taxol-like compounds design based on tubulin target and drugdesign based on the target <strong>of</strong> haemagglutinin and nueramindase <strong>of</strong> influenza virus are in progress inour laboratory.4. Modernization <strong>of</stro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n our opinion, the research groups with diversity background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join theexploration <strong>of</strong> the modernization <strong>of</stro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isalso necessary. Our group is interested in the activity constituents and quality control <strong>of</strong> TCM. Activityconstituents and quality control <strong>of</strong> Erigeron breviscapus and Salvia miltiorrhiza and its surrogate are inprogress in our laboratory.5. The research <strong>of</strong> new drugsThe drug research was derived from the research <strong>of</strong> natural product, which is an important resource <strong>of</strong>new medicine. Of the 1,031 new chemical entities covering all diseases in the years 1981-2002, morethan 60% were derived from natural product. Based on the abundant plant resources <strong>of</strong> the southwestChina, we devote ourselves to cooperate widely with other research groups for new drug development.Now, one new drug (dengzhanxixinfen) is in clinic trace.研 究 组 成 员 :成 晓 副 研 究 员许 刚 助 理 研 究 员彭 丽 艳 技 术 员赵 昱 博 士 研 究 生李 晓 莉 博 士 研 究 生涂 琳 博 士 研 究 生陈 宣 钦 博 士 研 究 生张 鹏 涛 硕 士 研 究 生何 隽 硕 士 研 究 生郭 娜 硕 士 研 究 生李 明 明 硕 士 研 究 生王 紫 娟 硕 士 研 究 生陈 贵 菊 硕 士 研 究 生邓 亚 妮 硕 士 研 究 生Team Members:CHEN Xiao, Associate Pr<strong>of</strong>essorXU Gang, PhD, Assistant Pr<strong>of</strong>essorPENG Li-Yan, TechnicianZHAO Yu, PhD candidateLI Xiao-Li, PhD candidateTU Lin, PhD candidateCHEN Xuan-Qin, PhD candidateZHANG Peng-Tao, MSc. studentHE Juan, MSc. studentGUO Na, MSc. studentLI Ming-Ming, MSc. studentWANG Zi-Juan, MSc. studentCHEN Gui-Ju, MSc. studentDENG Ya-Ni, MSc. studentAnnual Report 200685


周 俊 , 男 , 研 究 员 , 植 物 资 源 与 药 用 植 物 化 学 家 ,1932 年 生 于 江 苏 省 东 台县 ,1999 年 当 选 中 国 科 学 院 院 士 。2006 年 获 得 云 南 省 科 学 技 术 突 出 贡 献 奖 。1986 年 被 国 务 院 评 为 国 家 有 突 出 贡 献 的 中 青 年 科 学 家 。1958 年 华 东 化 工 学 院 制药 工 程 专 业 毕 业 , 在 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工 作 至 今 。 从 事 植 物 学 植 物 化学 方 向 研 究 40 余 年 , 发 现 新 天 然 产 物 500 余 个 , 其 中 新 类 型 10 个 , 发 表 学 术 论文 300 余 篇 。 现 为 植 物 化 学 与 西 部 植 物 资 源 持 续 利 用 国 家 重 点 实 验 室 学 术 委 员 会顾 问 , 中 国 植 物 学 会 名 誉 理 事 长 。 曾 任 中 国 植 物 学 会 副 理 事 长 , 中 国 科 学 院 昆明 植 物 研 究 所 所 长 。邮 箱 : jzhou@mail.kib.ac.cn出 版 物 (Publications):N. Li, J.-J. Chen and J. Zhou. 2006. Two newphenlic glycosides from rhizomes <strong>of</strong> Curculigocrassifolia. Zeitschrift für Naturforschung 61:611-614.Y.-X. Zhao, C.-S. Li, X.-D. Luo, Y.-F. Wang and J.Zhou. 2006. Palaeophytochemical Constituents<strong>of</strong> Cretaceous Ginkgo coriacea Leaves. Journal<strong>of</strong>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48: 983-990.Y. Hua, C.-X. Chen, Y.-Q. Liu, S.-K. Chen and J.Zhou. 2006. Three new xanthones from Polygalacrotalarioides. Chinese Chemical Letter 17: 773-775.A.-Q. Jia, N.-H. Tan, X.-Z. Liu, Y.-M. Shen andJ. Zhou. 2006. Enzymatic cyclization <strong>of</strong> linearpeptide to plant cyclopeptide heterophyllin B.Science in China: Series B Chemistry 49: 63-66.S.-M. Deng, X.-H. Yang, Y.-X. Zhao and J.Zhou. 2006. New Xanthones from Polygalacrotalarioides.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Universities 22: 400-402.A.-Q. Jia, N.-H. Tan and J. Zhou. 2006.Cyclopeptidic constituents from Arenariaoreophila J. D. Hooker (Caryophyllaceae).Journal <strong>of</strong>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48: 740-744.奖 励 (Prize):2006 年 周 俊 获 得 云 南 省 科 学 技 术 突 出 贡 献 奖 ;“ 重 要 天 然 产 物 植 物 环 肽 的 系 统 化 学 ”2006 年 获 得云 南 省 科 学 技 术 自 然 科 学 一 等 奖 .古 植 物 化 学 研 究研 究 不 同 地 质 年 代 ( 白 垩 纪 、 中 新 世 、 上 新 世 以 及 2500-4000 年 前 ) 古 植 物( 银 杏 、 松 型 球 果 丽 江 云 杉 、 乔 松 、 水 杉 、 华 山 松 、 云 南 铁 杉 、 大 麻 、 胡 杨 以 及麻 黄 ) 的 化 学 成 分 , 探 讨 其 成 分 组 成 及 结 构 , 古 植 物 中 天 然 产 物 进 化 的 稳 定 性 及植 物 化 石 标 本 得 以 保 存 的 可 能 化 学 因 素 。 已 经 完 成 了 银 杏 、 松 型 球 果 、 水 杉 、 华山 松 、 云 南 铁 杉 的 研 究 。 该 项 目 获 国 家 基 金 (40403014) 资 助 。中 药 复 方 抗 抑 郁 症 研 究1996 年 提 出 中 药 复 方 是 一 个 多 靶 作 用 机 理 的 组 合 天 然 化 学 库 , 近 年 利 用 生 脉注 射 液 的 物 质 基 础 和 作 用 机 理 初 步 证 明 此 观 点 。 复 方 仙 茅 汤 具 有 抗 抑 郁 症 的 功效 。 研 究 组 完 成 了 三 种 仙 茅 的 化 学 研 究 。 该 项 目 科 学 院 知 识 创 新 工 程 重 要 方 向 基金 (KGCX2-SW-213-03) 资 助 。镇 静 安 眠 药 物 开 发 研 究研 究 组 对 镇 静 安 眠 药 物 的 开 发 研 究 包 括 两 项 内 容 : 引 种 栽 培 并 开 发 欧 缬 草(Valeriana <strong>of</strong>ficinalis L.); 合 成 系 列 镇 静 安 眠 活 性 成 分 衍 生 物 。 已 经 完 成 欧 缬 草的 引 种 栽 培 和 部 分 衍 生 物 (DA55) 的 合 成 。药 用 植 物 化 学 研 究研 究 木 兰 科 、 石 竹 科 、 仙 茅 科 、 兰 科 、 买 麻 藤 科 、 萝 摩 科 、 远 志 科 、 紫 堇 科等 多 种 药 用 植 物 中 化 学 成 分 及 其 相 关 生 物 活 性 。 已 从 中 分 离 鉴 定 了 350 余 个 化 合物 , 包 括 新 化 学 成 分 100 多 个 。86 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年 报 2006


Pr<strong>of</strong>. ZHOU Jun was born in Dongtai <strong>of</strong> Jiangshu Province, China in 1932. He waselected as an academician <strong>of</strong> Chinese Academy <strong>of</strong> Sciences in 1999. He obtained anaward <strong>of</strong>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Yunnan in 2006. He wasawarded to be a young scientist <strong>of</strong>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for country in 1986. His focuswas phytochemistry, where his field <strong>of</strong> work concerns discovery <strong>of</strong> over 500 new naturalcompounds including ten new types and publication <strong>of</strong> over 300 papers. He is the advisor<strong>of</strong> Academic Committee <strong>of</strong>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and an honorary president <strong>of</strong> theBotanical Society <strong>of</strong> China.Email: jzhou@mail.kib.ac.cnPalaeophytochemistryThe palaeophytochemical investigations were undertaken from plant fossils and ancientplants including Ginkgo coriacea, Pityostrobus spp., Picea likiangensis, Pinus griffithii,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Pinus armandii, Tsuga dumosa, Cannabis sativa, Ephedraspp. and Populus euphratica to explore the stability <strong>of</strong> inner compounds and the probablechemical factor for the preservation <strong>of</strong> these plants. The geological ages includedCretaceous, Miocene, Pliocene and 2,500-4,000 years ago.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strong>of</strong>Ginkgo coriacea, Pityostrobus spp., 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Pinus armandii andTsuga dumosa were analyzed. 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Foundation <strong>of</strong> China (40403014).Chinese Medicinal Prescription for DepressionIn 1996, Zhou Jun pointed out that Chinese medicinal prescription is combinatorial naturalchemical library (CNCL) with multitarget mechanism <strong>of</strong> action, which was conformed bythe investigation <strong>of</strong> substance bases and mechanism <strong>of</strong> action on prescription 'ShengMai San' injection. The prescript 'Xian Mao Tang' possessed the bioactivity to anti-blahs.The research group has studied three genera <strong>of</strong> Curculigo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Thisproject was supported by the Knowledge Innovation Program <strong>of</strong> the Chinese Academy <strong>of</strong>Sciences (KGCX2-SW-213-03).研 究 组 成 员 :赵 友 兴 助 理 研 究 员刘 玉 清 实 验 师吴 颖 瑞 博 士 研 究 生胡 江 苗 博 士 研 究 生张 嫩 玲 硕 士 研 究 生Team Members:ZHAO You-Xing, Assistant Pr<strong>of</strong>essorLIU Yu-Qing, EngineerWU Ying-Rui, PhD candidateHU Jiang-Miao, PhD candidateZHANG Nen-Ling, MSc. studentDrug Development for Sleep and SedationDrug Development for Sleep and Sedation involved cultiv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ong>of</strong>Valeriana <strong>of</strong>ficinalis L. and synthesis <strong>of</strong> series <strong>of</strong> derivative possessing the activities forsleep and sedation. The research group has finished the cultivation <strong>of</strong> Valeriana <strong>of</strong>ficinalisL. and synthesis <strong>of</strong> some derivative (DA55).Phytochemistry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corresponding bioactivity were studied on <strong>of</strong>ficinalplants including Hypoxidaceae, Magnoliaceae, Polygalaceae, Orchidaceae,Gnetaceae, Caryophyllaceae, Asclepiadaceae, Corydalis, among which about 350compounds, including over100 new ones,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Annual Report 200687


朱 华 结 , 教 授 , 博 士 。 在 云 南 省 化 工 研 究 院 工 作 , 从 事 天 然 香 料 的 半 合 成 制备 和 金 属 铂 抗 癌 药 中 间 体 合 成 等 研 究 工 作 。1996 年 毕 业 于 中 科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所 , 留 所 后 从 事 天 然 化 合 物 的 分 离 、 解 析 及 应 用 研 究 。1998 年 赴 香 港 科 技 大 学 化学 系 , 合 作 开 展 不 对 称 有 机 合 成 研 究 。1999-2002 年 在 美 国 密 西 西 比 州 立 大 学 化学 系 进 行 博 士 后 研 究 。 曾 与 Johnson & Johnson 等 公 司 合 作 从 事 高 活 性 多 醛 类 化合 物 合 成 的 研 究 。 于 2003 年 入 选 中 科 院 “ 百 人 计 划 ” 中 “ 国 外 杰 出 学 者 ” 项 目 。电 话 :0871-5216179 , 邮 箱 : hjzhu@mail.kib.ac.cn出 版 物 (Publications):D.-Z. Liu, F. Wang,T.-G. Liao, J.-G. Tang,W. Steglich, H.-J. Zhu and J.-K. Liu. 2006.Vibralactone: A Lipase Inhibitor with an UnusualFused Lactone Produced by Cultures <strong>of</strong> theBasidiomycete Boreostereum vibrans.OrganicLetters 8: 5749-5752.L.-C. Li, J.-X. Jiang, J. Ren, Y. Ren, C. U.Pittman Jr and H.-J. Zhu. 2006. UnexpectedChemoselective Sodium Borohydride Reductions<strong>of</strong> α-Substituted Esters.European Journal <strong>of</strong>Organic Chemistry 8: 1981-1990.J. Ren, L.-C. Li, J.-K. Liu, H. J. Zhu and C. U.Pittman Jr. 2006. Investigations <strong>of</strong> DifferentChemoselectivities <strong>of</strong> Primary, Secondaryand Tertiary Amides in Sodium Borphy-drideReactions. European Journal <strong>of</strong> OrganicChemistry 8: 1991-1999.T.-G. Liao, Q.-A. Wang, W.-Q. Fang and H.-J.Zhu. 2006.Studies on the synthesis <strong>of</strong> novelchalcone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Youji Huaxue26: 685-689.Y. -Yu, W.-P. Liu, N. Cui, L.-G. Lou and H.-J.Zhu. 2006.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Cytotoxic Activity <strong>of</strong> a New Oxaliplatin Analog.Yaoxue Xuebao 41: 1201-1203.主 要 研 究 工 作 和 研 究 兴 趣 :1. 不 对 称 合 成 ( 包 括 量 子 化 学 , 如 过 渡 态 分 析 )2. 天 然 产 物 的 结 构 改 造 及 合 成 ( 包 括 量 子 化 学 , 如 手 性 分 子 的 二 级 , 三 级结 构 分 析 )3. 天 然 药 物 的 研 究 与 开 发 ( 包 括 量 子 化 学 , 如 QSAR 分 析 等 )天 然 产 物 的 结 构 具 有 复 杂 多 变 的 特 性 。 由 于 其 类 型 的 多 样 性 , 表 现 的 生物 活 性 也 差 异 极 大 。 正 因 为 如 此 , 天 然 产 物 的 结 构 也 就 成 为 药 物 研 究 , 有 机合 成 研 究 , 以 及 理 论 有 机 化 学 研 究 的 重 要 基 础 。 本 人 研 究 的 主 要 内 容 则 包 括三 个 方 面 :(1) 以 天 然 产 物 研 究 为 基 础 , 利 用 丰 富 的 天 然 产 物 , 开 展 它 们 的 深 度利 用 工 作 。 如 利 用 相 思 子 碱 , 合 成 得 到 三 大 类 共 160 余 个 手 性 催 化 剂 用 于 对映 选 择 性 合 成 研 究 中 的 手 性 控 制 , 最 好 的 手 性 控 制 可 以 达 到 近 100%ee。 而对 手 性 催 化 剂 的 设 计 研 究 中 , 发 现 了 “ 奇 - 偶 碳 ” 效 应 , 对 进 一 步 的 手 性 催化 剂 的 设 计 优 化 具 有 一 定 的 帮 助 。 同 时 针 对 天 然 产 物 的 多 功 能 团 的 特 点 , 开展 了 选 择 性 的 化 学 转 化 研 究 , 并 利 用 量 子 计 算 方 法 ( 如 HF, DFT) 对 反 应 的机 理 开 展 了 研 究 。 理 论 与 实 验 结 构 互 相 应 证 , 达 到 了 预 期 的 研 究 效 果 。(2) 对 于 一 些 弱 活 性 的 天 然 产 物 , 通 过 文 献 调 研 , 重 新 设 计 先 导 化 合物 , 利 用 有 机 合 成 得 到 若 干 系 列 化 合 物 , 再 进 行 活 性 筛 选 , 发 现 了 选 择 性 好的 抗 癌 活 性 化 合 物 , 以 及 其 它 方 面 新 的 活 性 先 导 化 合 物 。 对 发 现 的 新 的 手 性催 化 剂 , 开 展 了 手 性 催 化 剂 在 天 然 产 物 类 似 物 的 选 择 性 有 机 合 成 的 应 用 研 究工 作 , 得 到 了 高 %ee 值 的 天 然 产 物 类 似 物 , 发 现 了 在 此 类 天 然 产 物 类 似 物 手性 构 型 的 差 异 而 导 致 的 抗 HIV 活 性 有 极 大 差 异 等 结 果 。(3) 天 然 产 物 的 构 型 研 究 对 进 一 步 的 活 性 化 合 物 的 合 成 研 究 有 极 大 的直 接 关 系 。 在 手 性 中 心 构 型 未 定 的 情 况 下 , 活 性 化 合 物 的 合 成 研 究 工 作 量 将是 手 性 中 心 构 型 已 知 条 件 下 几 倍 甚 至 十 几 倍 。 这 将 大 大 增 加 实 验 的 难 度 与风 险 。 而 手 性 构 型 的 鉴 定 , 通 常 有 X-ray 等 方 法 。 但 由 于 受 到 实 验 条 件 的 限制 , 不 少 时 候 的 手 性 构 型 并 不 能 得 到 鉴 定 。 这 从 发 表 在 众 多 杂 志 上 的 构 型 未定 的 化 合 物 得 到 映 证 。 为 此 通 过 理 论 上 的 研 究 (DFT, MP2, Matrix) 等 , 为一 些 难 以 通 过 实 验 解 决 的 手 性 分 子 的 构 型 进 行 解 析 并 最 终 得 到 确 定 的 构 型 。与 此 同 时 , 通 过 理 论 研 究 , 也 对 一 些 复 杂 天 然 产 物 的 生 源 合 成 途 径 进 行 了 研究 。88 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年 报 2006


Pr<strong>of</strong>. ZHU Hua-Jie, PhD on phytochemistry. After obtaining the PhD degree in KIB in 1996,he has worked on development <strong>of</strong> new catalysts and methods for asymmetric synthesisfor 10 years. He was a Research Associate in the Department <strong>of</strong> Chemistry, the HongKong University <strong>of</strong> Science & Technology from 1998-1999. From 1999 to 2002, he was apost-doctoral fellow and Assistant Pr<strong>of</strong>essor in the Department <strong>of</strong> Chemistry, MississippiState University. Afterwards, he became the winner <strong>of</strong> 'Hundreds <strong>of</strong> Talents Program' in2003 and has worked in KIB since then.Tel: +86-871-5216179, Email: hjzhu@mail.kib.ac.cnResearch Interests:1. Development <strong>of</strong> new catalysts (including polymer-supported ligands) and methods forasymmetric synthesis;2. Synthesis <strong>of</strong> natural products, especially those molecules having biomedicalsignificance (such as AchE inhibitors, antitumor agents, nerve growth factor, etc.).3. Computations <strong>of</strong> transitions states, characteristics <strong>of</strong> ciral molecules via theoreticalmethods.The structures <strong>of</strong> natural products are <strong>of</strong> great variouses. The different bioactivities havebeen observed just because <strong>of</strong> these changes. The studies <strong>of</strong> natural products now havebecome the im-portant bases for pharmaceuticals, organic syntheses and theoreticalchemistry. The study in my research groups includes:1. Deep uses <strong>of</strong> the natural products which exist widely or richly in differernt plants. Forex-ample, we obtianed a natural alkoloind, abrine, and have made over 160 chiral ligandsfrom this alkoloid and used in enantioselective additions. Two chiral catalists were foundto be <strong>of</strong> very high enantioselectivity (99%ee). An 'odd-even carbon effect' was observedduring the enantioselective synthesis. This is helpful for the design <strong>of</strong> novel chiral ligands.At the same time, the chemoselec-tive synthesis methods have been developed for polyfunctioanlnatural products modifications.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s <strong>of</strong> mechanism for thereactions have been performed using different theory, such as HF or B3LYP.2. Re-design <strong>of</strong> the new leading compounds starting from the natural products. It hasbeen performed to use organic synthesis to make series <strong>of</strong> derivatives <strong>of</strong> natural productsfor bioacitve study. Some anti-tumor compounds with high selectivity have been found.Other compounds with different bioctivity have also been found. Applications <strong>of</strong> new chiralligands in syntheses <strong>of</strong> chiral leading compounds have been performed. Derivatives withanti-HIV activity were synthesized out and th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 ship was initialstudied, it is found that different chiral stereo-genic center has great effect on the anti-HIVactivity.3. It is a base to configue out the configurations <strong>of</strong> natural products before further theirdevelopment. It is a time-consuming job to identify the configurations by using organicmethod. To use X-ray or other experimental methods are important. However, not everycompound could form crystal or could to be used for modifications. Theoretical methods,such as HF, DFT, MP2 and Matrix and so on, provide important solutions to the academicquestion. Some natural products configurations have been identified out. In addition, thebiogenetic outes for natural products have also been studied.研 究 组 成 员 :任 洁 助 理 研 究 员廖 头 根 博 士 研 究 生蒋 举 兴 博 士 研 究 生李 良 波 博 士 研 究 生李 良 春 博 士 研 究 生吕 晓 洁 硕 士 研 究 生曹 金 鑫 硕 士 研 究 生黄 圣 卓 硕 士 研 究 生Team Members:REN Jie, Assistant Pr<strong>of</strong>essorLIAO Tou-Geng, PhD candidateJIANG Ju-Xing, PhD candidateLI Liang-Bo, PhD candidateLI Liang-Chun, PhD candidateLU Xiao-Jie, MSc. studentCAO Jin-Xin, MSc. studentHUANG Sheng-Zhuo, MSc. studentAnnual Report 200689


龚 洵 , 博 士 , 研 究 员 ,1965 年 9 月 生 。1990 年 在 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获 硕 士 学 位 。2005 年 获 中 山 大 学 博 士 学 位 。 已 发 表 研 究 论 文 70 多 篇 , 出 版 《 中 国云 南 珍 稀 濒 危 植 物 I》 等 4 部 专 著 。 承 担 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 省 部 级 等 科 研 项 目 20多 项 。 主 持 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2 项 。 已 进 行 了 100 多 个 木 兰 科 间 和 属 间 的 杂 交试 验 , 得 到 了 70 个 杂 交 组 合 后 代 , 在 国 家 和 云 南 省 登 记 注 册 了 7 个 园 艺 新 品 种 ,获 3 项 国 家 授 权 杂 交 育 种 专 利 。2003 年 获 云 南 省 科 技 进 步 三 等 奖 。 学 科 方 向 为 物种 濒 危 机 制 和 种 群 遗 传 学 、 物 种 生 物 学 和 杂 交 育 种 。电 话 :0871-5223625, 邮 箱 : gongxun@mail.kib.ac.cn出 版 物 (Publications):L.-Q. Xiao and X. Gong. 2006. Geneticdifferentiation and relationship <strong>of</strong> populations inCycas balansae complex (Cycadaceae) and itsconservation implications. Annals <strong>of</strong> <strong>Botany</strong> 97:807-812.S.-S. Luan, T.-Y. Chiang and X. Gong. 2006.High Genetic Diversity vs. Low GeneticDifferentiation in Nouelia insignis (Asteraceae),a Narrowly Distributed and Endemic Species inChina, Revealed by ISSR Fingerprinting. Annals<strong>of</strong> <strong>Botany</strong> 98: 583-589.M. Tori, K. Honda, H. Nakamizo, X. Gong etal. 2006. Chemical constituents <strong>of</strong> Ligulariavirgaurea and its diversity in southwesternSichuan <strong>of</strong> China. Tetrahedron 62: 4988-4995.H. Nagano, Y. Iwazaki, X. Gong et al. 2006.Chemical and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strong>of</strong> Ligulariapleurocaulis in Northwestern Yunnan andSouthwestern Sichuan Provinces <strong>of</strong> China.Bulletin <strong>of</strong> the Chemical Society <strong>of</strong> Japan 79:300-304.物 种 濒 危 机 制以 珍 稀 濒 危 植 物 为 主 要 研 究 对 象 , 开 展 现 状 调 查 、 迁 地 保 护 、 生 殖 生 物 学 、保 护 遗 传 学 等 研 究 ; 运 用 种 群 遗 传 学 的 理 论 与 分 子 生 物 学 的 方 法 研 究 物 种 的 遗 传多 样 性 和 遗 传 结 构 , 结 合 地 质 历 史 事 件 、 物 种 的 生 物 学 特 性 、 人 为 活 动 等 因 素 来探 讨 其 遗 传 变 异 和 遗 传 结 构 的 成 因 , 预 测 种 群 动 态 , 为 有 效 保 护 提 供 理 论 依 据 和措 施 。种 群 生 物 学选 取 在 变 异 式 样 和 分 布 格 局 具 有 代 表 性 的 种 群 , 综 合 运 用 形 态 学 、 细 胞 学 、分 子 生 物 学 、 植 物 化 学 等 学 科 的 研 究 手 段 和 方 法 描 述 植 物 类 群 各 生 物 学 层 次 上 的多 样 性 , 结 合 东 亚 最 主 要 的 物 理 环 境 特 征 , 揭 示 种 群 演 化 、 植 物 区 系 演 化 以 及 物理 环 境 变 迁 之 间 的 高 度 协 调 统 一 性 和 相 关 性 , 理 解 生 物 演 化 的 机 制 和 过 程 。杂 交 育 种以 培 育 适 应 性 强 、 观 赏 价 值 高 的 园 艺 品 种 为 目 标 , 开 展 新 品 种 选 育 研 究 , 并运 用 细 胞 学 、 分 子 生 物 学 的 方 法 对 杂 交 后 代 进 行 早 期 鉴 定 。90 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年 报 2006


Pr<strong>of</strong>. GONG Xun, PhD, was born in 1965. He obtained MSc. from KIB, CAS in 1990, andPhD from Sun Yat-Sen University in 2005. He has published more than 70 papers and 4monographs. In his research, there are 9 crossbreeds have been screened out from morethan 70 crossing <strong>of</strong>fspring and identified by experts, and 7 horticultural varieties wereenrolled in China or Yunnan Province. 3 patents <strong>of</strong> cross breeding were accredited bynation. More than 20 projects brought to success in past 20 years, such as, ConservationBiology <strong>of</strong> the Genus Cycas Endemic to Yunnan, and Conservation Genetics <strong>of</strong> Cycasmicholitzii complex. His research fields are on rare and endangered mechanism <strong>of</strong> speciesand population genetics, species biology, and cross breeding.Tel: +86-871-5223625, Email: gongxun@mail.kib.ac.cnResearch Scope I: Rare and endangered mechanism <strong>of</strong> speciesThis research scope is to study the rare and endangered mechanism <strong>of</strong> species by means<strong>of</strong> the theory and methods <strong>of</strong> reproductive biology and conservation genetics, discusstheir endangered reasons and to bring forward detailed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for studiedspecies.Research Scope II: Population biologyTo describe the biodiversity patterns <strong>of</strong> selected representative species at variousbiological levels by combinatorial evidences <strong>of</strong> morphology, cytology, molecular biology,phytochemistry etc.; correlate the biodiversity patterns <strong>of</strong> aimed species with the mostsignificant historical 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plant flora evolution in East Asia whichhave been well recognized (for example, the three environmental gradients <strong>of</strong> Chinastemming from the Himalaya-Tibet uplifting); reveal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opulationdivergence, flora evolution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to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and process <strong>of</strong> plant evolution.Research Scope III: Cross breedingCross breeding will be carried out to breed new varieties for ornamental and <strong>of</strong>ficinal use.And the horti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strong>of</strong> bred varieties are studied by means <strong>of</strong> cytology andmolecular biology.研 究 组 成 员 :张 朝 阳 博 士潘 跃 芝 硕 士杨 杨 硕 士杨 志 云 项 目 聘 用 人 员周 静 硕 士 研 究 生王 金 凤 硕 士 研 究 生湛 青 青 硕 士 研 究 生赵 玉 娟 硕 士 研 究 生房 丽 琴 硕 士 研 究 生栾 珊 珊 硕 士 研 究 生Team Members:ZHANG Zhao-Yang, PhDPAN Yue-Zhi, ResearcherYANG Yang, ResearcherYANG Zhi-Yun, ResearcherZHOU Jing, MSc. studentWANG Jin-Feng, MSc. studentZHAN Qing-Qing, MSc. studentZHAO Yu-Juan, MSc. studentFANG Li-Qin, MSc. studentLUAN Shan-Shan, MSc. studentAnnual Report 200691


胡 虹 , 研 究 员 , 博 士 生 导 师 。1982 年 毕 业 于 云 南 大 学 ,1995 年 获 中 国 科 技 大学 硕 士 学 位 ,1990─1991 年 到 法 国 国 家 科 学 中 心 工 作 进 修 。 主 要 从 事 植 物 生 理生 态 、 生 物 技 术 、 引 种 驯 化 、 种 质 资 源 和 物 种 保 护 、 野 生 花 卉 品 种 选 育 和 开 发 方面 研 究 。 主 持 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 云 南 省 科 技 攻 关 等 研 究 项 目 10 余 项 , 在 国 内 外学 术 期 刊 发 表 研 究 论 文 30 余 篇 , 其 中 SCI 论 文 8 篇 。 获 得 省 部 级 科 技 成 果 奖 励 2 项 ,申 请 专 利 8 项 , 登 记 花 卉 新 品 种 4 个 。 培 养 博 士 生 2 名 , 硕 士 生 7 名 , 在 读 研 究 生 8名 。电 话 / 传 真 :0871-5223005, 邮 箱 : huhong@mail.kib.ac.cn出 版 物 (Publications):N. Yan, H. Hu, J.-L. Huang, K. Xu, H. Wangand Z.-K. Zhou. 2006. Micropropagation <strong>of</strong>Cypripedium flavum through multiple shoots <strong>of</strong>seedlings derived from mature seeds. Plant Cell,Tissue & Organ Culture 84: 113-117.S.-B. Zhang, H. Hu, K. Xu and Z.-R. Li. 2006.Gas exchange <strong>of</strong> three co-occurring species <strong>of</strong>Cypripedium in a scrubland in the HengduanMountains. Photosynthetica 44: 241-247.S.-B. Zhang, H. Hu, K. Xu and Z.-R. Li. 2006.Photosynthetic performances <strong>of</strong> five Cypripediumspecies after transplanting. Photosynthetica 44:425-432.孔 德 良 , 严 宁 , 胡 虹 .2006. 开 花 对 两 种 杓 兰 光 合 作 用和 同 化 产 物 分 配 的 影 响 . 云 南 植 物 研 究 28: 639-644.科 技 奖 励 (Scientific Awards):“ 高 山 花 卉 角 蒿 属 和 杓 兰 属 植 物 的 引 种 选 育 和 栽培 示 范 ” 获 2005 年 云 南 省 科 技 进 步 三 等 奖 。The achievement 'Introduction, new hybridbreeding and cultivation <strong>of</strong> genus Cypripediumand Incarvillea' was honored third award <strong>of</strong>science and technology advance <strong>of</strong> YunnanProvince in 2005.主 要 研 究 方 向 包 括 :(1) 兜 兰 属 和 杓 兰 属 植 物 的 功 能 性 状 分 异 及 其 生 理生 态 适 应 。 兜 兰 属 和 杓 兰 属 亲 缘 关 系 相 近 , 但 地 理 分 布 、 生 长 发 育 式 样 、 叶片 性 状 和 生 理 生 态 特 性 差 异 很 大 。 研 究 的 目 标 在 于 了 解 两 类 叶 片 性 状 差 异 对生 长 发 育 和 适 应 进 化 的 影 响 , 制 定 合 理 保 护 策 略 ;(2) 植 物 适 应 特 殊 环 境的 生 理 生 态 机 制 。 在 横 断 山 区 选 择 若 干 重 要 的 高 山 植 物 ( 如 绿 绒 蒿 、 角 蒿 、高 山 栎 ), 运 用 生 理 生 态 、 生 理 生 化 和 分 子 生 物 学 手 段 研 究 高 山 植 物 对 高 山特 殊 生 境 的 生 理 生 态 适 应 性 , 了 解 特 殊 生 境 下 高 山 植 物 生 存 和 繁 衍 机 制 ;(3) 野 生 花 卉 引 种 驯 化 及 其 生 理 生 态 基 础 。 野 生 植 物 因 为 长 期 生 长 在 特 定环 境 条 件 下 形 成 了 特 有 生 理 生 态 特 性 , 引 种 栽 培 后 往 往 会 遭 遇 到 不 适 环 境 ,通 过 在 原 生 地 和 引 种 地 生 理 生 态 塑 性 的 研 究 , 为 引 种 栽 培 提 供 合 适 的 生 长 环境 和 引 种 栽 培 策 略 , 提 高 引 种 成 效 ;(4) 花 卉 繁 育 过 程 中 的 生 物 技 术 。 运用 组 织 培 养 和 种 子 无 菌 萌 发 技 术 提 高 野 生 观 赏 植 物 的 繁 殖 效 率 , 为 种 质 保 存和 生 产 服 务 ;(5) 花 卉 遗 传 多 样 性 及 新 品 种 选 育 。 在 花 卉 遗 传 多 样 性 研 究的 基 础 上 , 制 定 合 理 的 新 品 种 选 择 和 育 种 策 略 , 选 育 出 特 色 花 卉 新 品 种 满 足市 场 需 要 。Difference in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strong>of</strong> Cypripedium flavum and Incarvilleazhongdianensis92 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年 报 2006


Pr<strong>of</strong>. HU Hong received her MSc. degree in the University <strong>of</str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rong>of</strong>China in 1995, and studied in the National Science Center <strong>of</strong> France from 1990 to 1992.The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plant physiological ecology, biotechnology, introductionand domestication <strong>of</strong> wild plants, conservation <strong>of</strong> species, selection and breeding <strong>of</strong> wildflower. She has published more than thirty papers in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peerreviewedjournals. She has been honored third award <strong>of</str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dvancement<strong>of</strong> Yunnan Province in 1993 and 2005, respectively. In recent years, eight patentshave been authorized and four flower varieties has been registered.Tel & Fax: +86-871-5223005, Email: huhong@mail.kib.ac.cn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1) Functional differentiation <strong>of</strong> Paphiopedilum, Cypripediumand their ecophysiological adaptation. Genus Paphiopedilum has a close phylogeneticrelationship with Cypripedium. However,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eographicaldistribution, the patterns <strong>of</strong> growth and development, leaf traits and ecophysiological traitsbetween Paphiopedilum and Cypripedium. The goals are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in leaf traits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daptive evolution, and develop effectivestrategies for conservation <strong>of</strong> Paphiopedilum and Cypripedium; (2) the ecophysiologicalmechanisms <strong>of</strong> plants adapting to specific environments. To understand the survivaland reproduction mechanisms <strong>of</strong> alpine plants, the ecophysiological adaptation <strong>of</strong> someimportant alpine plants (such as Meconopsis, Incarvillea and Quercus sect. Heterobalanus)to alpine environments in the Hengduan Mountains are studied by employing physiologicalecology, molecular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3) The introduction and domestication <strong>of</strong>wild ornamental plants and their ecophysiological basis. The wild plants usually possessspecific ecophysiological adaptability because they grow in the specific habitats in a longtime. After introducing, they will expose to the unfavorable environments. The favorablegrowth environments and effective cultivation strategy are provided by comparing thephysiological and morphological plasticity <strong>of</strong> wild ornamentals grown in the native habitatwith those grown in the nursery; (4) The biotechnology in propagation <strong>of</strong> ornamentalplants. The main goal are to enhance propagation efficiency <strong>of</strong> wild plants by employingtissue culture and axenic germination <strong>of</strong> seed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strong>of</strong> germplasmconservation and cultivation for seedlings; (5) genetic diversity, and selection and breeding<strong>of</strong> new hybrids. Basis on the study on genetic diversity <strong>of</strong> wild ornamentals, the effectivestrategies <strong>of</strong> selection and breeding are developed to create new varieties to meet thecommercial demand.研 究 组 成 员 :张 石 宝 副 研 究 员李 树 云 高 级 工 程 师黄 家 林 助 理 研 究 员严 宁 助 理 研 究 员王 华 工 程 师罗 桂 芬 实 验 师郭 瑞 贤 实 验 师李 忠 荣 博 士 研 究 生袁 莉 博 士 研 究 生关 志 洁 博 士 研 究 生常 玮 博 士 研 究 生蔡 艳 飞 硕 士 研 究 生雷 鸣 硕 士 研 究 生孔 德 良 硕 士 研 究 生蔡 凝 枫 硕 士 研 究 生皮 秋 霞 硕 士 研 究 生张 冬 宝 硕 士 研 究 生Team Members:ZHANG Shi-Bao, PhD, Associate pr<strong>of</strong>essorLI Shu-Yun, Associate pr<strong>of</strong>essorHUANG Jia-Lin, Assistant pr<strong>of</strong>essorYAN Ning, PhD, Assistant pr<strong>of</strong>essorWANG Hua, EngineerLUO Gui-Fen, TechnicianGUO Rui-Xian, TechnicianLI Zhong-Rong, PhD candidateYUAN Li, PhD candidateGUAN Zhi-Jie, PhD candidateCHANG Wei, PhD candidateCAI Yan-Fei, MSc. studentLEI Ming, MSc. studentKONG De-Liang, MSc. studentCAI Ning-Feng, MSc. studentPI Qiu-Xia, MSc. studentZHANG Dong-Bao, MSc. studentAnnual Report 200693


李 唯 奇 , 博 士 , 研 究 员 ( 百 人 计 划 )。1983 年 毕 业 于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化 学系 ,1999-2004 年 就 读 于 美 国 堪 萨 斯 州 立 大 学 生 物 化 学 系 , 并 获 硕 士 和 博 士 学位 。 参 与 了 植 物 脂 类 组 学 (Lipidomics) 的 创 建 工 作 , 研 究 了 磷 脂 酶 Dα1 在 拟南 芥 响 应 低 温 胁 迫 中 的 作 用 及 其 机 制 (Journal <strong>of</strong> Biology Chemistry 2002, 277:31994-32002); 研 究 了 磷 脂 酶 Dδ 在 拟 南 芥 响 应 低 温 胁 迫 中 作 用 及 其 机 制(Nature Biotechnology 2004, 22: 427-433) 等 。 学 科 方 向 : 植 物 分 子 生 物 学与 生 物 化 学 、 植 物 逆 境 信 号 转 导 、 脂 类 组 学 。电 话 :0871-5223025, 邮 箱 :weiqili@mail.kib.ac.cn出 版 物 (Publications):X.-M. Wang, W.-Q. Li, M.-Y. Li and R. Welti.2006. Pr<strong>of</strong>iling lipid changes in plant responseto low temperatures. Physiologia Plantarum 126:90-96.研 究 组 于 2005 在 中 国 科 学 院 “ 百 人 计 划 ” 支 持 下 年 成 立 。 目 前 的 研 究 方向 :(1) 植 物 适 应 青 藏 高 原 极 端 环 境 的 分 子 、 生 化 和 生 理 机 制 , 此 研 究 得 到 科学 院 “ 知 识 创 新 工 程 重 要 方 向 项 目 ” 的 支 持 ;(2) 植 物 对 非 生 物 胁 迫 响 应 的 信号 过 程 , 此 研 究 得 到 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和 973 项 目 的 支 持 ;(3) 植 物 的 脂 信 号和 脂 类 组 学 ,“ 机 械 伤 害 诱 导 的 脂 类 系 统 信 号 ” 和 “ 缺 水 诱 导 的 脂 类 信 号 ”;(4) 植 物 油 脂 的 生 物 合 成 的 调 控 ;(5) 野 生 植 物 种 质 资 源 , 得 到 科 技 部 三 个相 关 课 题 的 支 持 ( 两 个 已 结 题 , 一 个 在 研 )。高 山 流 石 滩 极 端 生 境采 集 植 物 RNA、 脂 类 实 验样 品 。Sampling <strong>of</strong> Alpine screeplants for RNA and lipidsassay.磷 脂 酶 Dα1( 图 A) 和 磷 脂酶 Dδ( 图 B) 在 植 物 响 应 低 温胁 迫 中 作 用 机 制 的 模 型 。The proposed working-models<strong>of</strong> PLDα1 and δ in freezinginducedcellularprocesses.94 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年 报 2006


Pr<strong>of</strong>. LI Wei-Qi, PhD (Hundreds <strong>of</strong> Talents Program). He graduated from Beijing NormalUniversity in 1983, and gained his MSc. and PhD degree in Kansas State Universityin USA from 1999 to 2004. His academic areas focus on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andbiochemistry, signal transduction in plant stress responses, and lipidomics. His previouspublications: (1) Li W., Li M., Zhang W., Welti R. and Wang X. (2004) The plasmamembrane-bound phospholipase D- enhances freezing tolerance in Arabidopsis thaliana.Nature Biotechnology 22: 427-433; (2) Welti R., Li W., Li M., Sang Y., Biesiada H., Zhou H.,Rajashekar C., Williams T. and Wang X. (2002) Pr<strong>of</strong>iling membrane lipids in plant stressresponses: role <strong>of</strong> phospholipase D- in freezing-induced lipid changes in Arabidopsis.Journal <strong>of</strong> Biology Chemistry 277: 31994-32002.Tel: +86-871-5223025, E-mail: weiqili@mail.kib.ac.cn研 究 组 成 员 :This group was established in 2005. The current focuses include: (1) Molecular,biochemical, and physiological mechanism <strong>of</strong> adaptation in Tibet-Plateau plants; (2)Signal transduction <strong>of</strong> plants in response to abiotic stresses; (3) Lipid-mediated signalsand Lipidomics in plants; (4) Regulation <strong>of</strong> oil biosynthesis in plants; and (5) Germplasmcollection <strong>of</strong> wild plant species.Grants are from: (1) Hundreds <strong>of</strong> Talents Program, CAS; (2) Major Area <strong>of</strong> KnowledgeInnovation Program, CAS; (3) 973 Program; (4) NSFC; and (5) R&D Infrastructure andFacility Development Program.田 波 助 理 研 究 员王 荣 助 理 研 究 员张 付 娟 研 究 实 习 员郑 国 伟 硕 士 研 究 生贾 艳 霞 硕 士 研 究 生王 瑞 萍 硕 士 研 究 生李 利 霞 硕 士 研 究 生Team Members:TIAN Bo, PhD, Assistant Pr<strong>of</strong>essorWANG Rong, PhD, Assistant Pr<strong>of</strong>essorZHANG Fu-Juan, TechnicianZHENG Guo-Wei, MSc. studentJIA Yan-Xia, MSc. studentWANG Rui-Ping, MSc. studentLI Li-Xia, MSc. student拟 南 芥 野 生 型 ( 左 ) 及 其 磷 脂 酶 Dα1 缺 失 型 突 变 体 ( 右 ) 在 冷 驯 、 冷 冻 和 冻 融 过 程 中的 膜 脂 分 子 变 化 。The changes <strong>of</strong> lipid molecular species in Arabidopsis wild-type and PLDα1-deficientmutant in response to cold-acclimation, freezing, and thawing.Annual Report 200695


伊 廷 双 , 博 士 , 副 研 究 员 。 于 1996 年 在 山 东 师 范 大 学 获 得 学 士 学 位 , 分 别 于1999 年 和 2002 年 在 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获 得 硕 士 和 博 士 学 位 。2002 年 至2006 年 分 别 在 美 国 的 Field Museum 和 Pittsburgh 大 学 做 博 士 后 研 究 工 作 。 现 为 中国 西 南 种 质 资 源 库 青 年 科 学 家 小 组 组 长 。 主 要 研 究 研 究 方 向 为 我 国 北 温 带 栽 培 作物 的 起 源 和 种 质 保 护 ; 植 物 杂 交 起 源 和 多 倍 体 进 化 ; 北 温 带 间 断 分 布 类 群 的 生 物地 理 学 和 系 统 学 。电 话 :0871-5223044, 传 真 :0871-5216201邮 箱 :tingshuangyi@mail.kib.ac.cn栽 培 作 物 的 起 源 和 种 质 保 护中 国 是 世 界 最 主 要 作 物 驯 化 中 心 之 一 。 现代 重 要 的 经 济 作 物 如 水 稻 、 谷 子 、 大 豆 、 茶 、桃 、 柑 橘 、 杏 和 李 等 最 早 在 我 国 驯 化 。 本 研 究组 将 利 用 分 子 标 记 技 术 (AFLP 和 ISSRs, SSRs等 ) 和 DNA 序 列 数 据 对 我 国 驯 化 的 作 物 开 展 以下 研 究 :1) 在 何 时 、 何 地 和 有 多 少 次 被 驯化 ?2) 人 为 选 择 对 这 些 作 物 的 遗 传 多 样 性 的影 响 ;3) 栽 培 作 物 在 驯 化 过 程 发 生 哪 些 形 态和 品 质 变 化 , 分 离 相 关 调 空 基 因 和 基 因 家 族 ,分 析 人 为 选 择 对 基 因 进 化 的 影 响 ;4) 栽 培 作物 和 其 野 生 祖 先 的 生 物 多 样 性 和 种 质 保 护 。研 究 类 群 涉 及 大 豆 (Glycine soja (L.) Sieb. etZucc.), 谷 子 (Setaria italica (L.) Beauv.) 等 。杂 交 和 多 倍 体 起 源杂 交 和 多 倍 化 是 物 种 形 成 和 演 化 的 主 要 动 力 , 约 有 47%-79% 被 子 植 物 为 多倍 体 , 种 间 自 然 杂 交 可 高 达 5.9% 至 22%。 本 研 究 组 将 利 用 分 子 、 形 态 和 细 胞 学方 法 开 展 以 下 研 究 :1) 杂 交 和 多 倍 化 对 蔷 薇 科 物 种 形 成 和 系 统 发 育 的 影 响 ;2)杂 交 对 濒 危 物 种 的 影 响 ;3) 杂 交 对 作 物 及 其 近 缘 野 生 种 的 影 响 。 涉 及 类 群 主 要包 括 黄 连 木 属 (Pistacia )、 盐 肤 木 属 (Rhus )、 蔷 薇 属 (Rosa )、 苹 果 属 等(Malus ) 等 。植 物 分 子 系 统 学 和 生 物 地 理 学主 要 利 用 分 子 序 列 数 据 并 结 合 形 态 学 、 细 胞 学 和 古 生 物 学 等 手 段 探 讨 北温 带 分 布 类 群 的 系 统 发 育 关 系 和 现 代 地 理 分 布 格 局 的 成 因 。 研 究 类 群 涉 及 香根 芹 属 (Osmorhiza )、 黄 连 木 属 (Pistacia )、 盐 肤 木 属 (Rhus )、 五 加 属(Eleutherococcus)、 变 豆 菜 属 (Sanicula ) 等 。 今 后 研 究 的 重 点 是 蔷 薇 科 和 伞形 科 北 温 带 间 断 分 布 类 群 的 分 类 系 统 重 建 和 现 代 地 理 分 布 格 局 成 因 的 探 讨 。96 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年 报 2006


Dr. YI Tingshuang is an associate pr<strong>of</strong>essor, and a Junior Group Leader on domestication<strong>of</strong> Chinese crops. He got a doctoral degree from <strong>Kunming</strong> <strong>Institute</strong> <strong>of</strong> <strong>Botany</strong>, ChineseAcademy <strong>of</strong> Sciences in 2002. Dr. Yi worked as postdoctoral associate at the FieldMuseum <strong>of</strong> Natural History during 2002-2004; at University <strong>of</strong> Pittsburgh during 2004-2006. He is a member <strong>of</strong> Botanical Society <strong>of</strong> America and Botanical Society <strong>of</strong>Yunnan. Yi is interested in genomics, population genetics,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biogeography.Tel: +86-871-5223044, Fax: +86-871-5216201, Email: tingshuangyi@mail.kib.ac.cnThe Domestication <strong>of</strong> Chinese Crops and Conservation <strong>of</strong>Genetic DiversificationChina is one <strong>of</strong> main crop domestication centers in the world. Important food crops suchas rice (Oryza), soybeans (Glycine), millet (Panicum), orange (Citrus), peach (Prunus),apricot (Prunus), plum (Prunus), and tea (Camellia) etc. were domesticated in China. Ourgroup use AFLP, ISSRs, SSRs and sequences data to addre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1) Geographic origin <strong>of</strong> Chinese domesticated crops in northern temperate areas.When, where, and how many times were specific crop species domesticated? Whatare wild progenitors <strong>of</strong> these species? 2) Impacts <strong>of</strong> human selection on these crops. Iwould like to investigate trait changes between wild and domesticated crops includingchanges in breeding systems, amount and structure <strong>of</strong> genetic biodiversity in the twogroups; 3) change <strong>of</strong> morphologyduring domestication, isolating relatedgene and evolution these genes; 4)the biodiversity <strong>of</strong> crops and its wildprogenitor, and conservation <strong>of</strong> geneticbiodiversity. Our group mainly workson domestication <strong>of</strong> Setaria italica (L.)Beauv. and Glycine soja (L.) Sieb. etZucc.研 究 组 成 员 :孟 静 硕 士 研 究 生Team Members:MENG Jing, MSc. studentHybridization and PolyploidyHybridization and polyploidy play major roles in the evolution <strong>of</strong> plant new species. It isestimated that at least 47% to 70% <strong>of</strong> angiosperm species are polyploids. A review <strong>of</strong>five flora (Ellatrand, PNAS 1996, 93: 5090-5093) indicated that the frequency <strong>of</strong> naturalhybrids among species ranged from 5.9% to 22%. I will use molecular, morphological andcytological methods to address the following research areas: 1) Effect <strong>of</strong> hybridizationon rare species; 2) Hybridization and polyploidy within Rosaceae. Hybridization andpolyploidy widely occur within taxon <strong>of</strong> Rosaceae; 3) The impact <strong>of</strong> hybridization betweencrops and their wild relatives.Plant Molecular Systematics and BiogeographyBiogeography <strong>of</strong> Angiosperm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is characterized by disjunctdistribution <strong>of</strong> closely related species. Previously, I have used molecular data to addressthe systematics and biogeography <strong>of</strong> genera that have disjunct distribution in the northernhemisphere including Osmorhiza (Apiaceae), Pistacia (Anacardiaceae), and Rhus(Anacardiaceae). All three <strong>of</strong> these genera were suggested to have arisen in eastern Asia,followed by migration into North America, western Asia and southern Europe.The family Rosaceae is distributed across the whole world with the highest number<strong>of</strong> species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Nearly 25% <strong>of</strong> the species in Rosaceae aredistributed in China. I plan to conduct detailed systematic and biogeographic researchon groups in this family to address: (1) the formation <strong>of</strong> present disjunct distribution in thenorth hemisphere; (2) the formation <strong>of</strong> eastern Asian flora; (3) the connection betweeneastern Asia flora and flora <strong>of</strong> Africa, Australia, Europe, North America.Annual Report 200697


KIB员 工 和 在 读 研 究 生 名 单 (2006 年 )所 长 : 李 德 铢副 所 长 : 孙 航名 誉 所 长 : 吴 征 镒杨 永 平 刘 吉 开 甘 烦 远所 办 公 室主 任 : 甘 烦 远 ( 兼 )副 主 任 : 钱 洁成 员 : 熊 德 华 赵 继 东 田 志 端 黄 璐 璐 吴 燕 陈 星 财 (-2006 年 4 月 ) 张 漪组 织 人 事 教 育 处处 长 : 吴 曙 光成 员 : 李 英 曾 艳 梅 殷 文 李 江 伟 吴 少 波 普 迎 冬 何 海 燕 化 红 英 梁 文 兴科 技 处处 长 : 王 雨 华成 员 : 李 志 坚 马 晓 青 岳 远 征 李 晓 贤 田 宁 倪 静 云 胡 国 文 (-2006 年 6 月 ) 李 正 安 (-2006 年 11 月 )资 产 管 理 处处 长 : 胡 斌 (-2006 年 11 月 ) 张 颖 珏 (2006 年 11 月 起 代 理 )成 员 : 杨 格 兰 韩 敏 王 英 宣 宇 段 军 宏 顾 双 华科 技 信 息 中 心主 管 : 周 兵成 员 : 刘 艾 琴 周 翊 兰 杜 宁 何 延 彪 和 云 程 杨 茜生 物 地 理 学 与 生 态 学 研 究 室主 任 : 周 浙 昆副 主 任 : 彭 华中 国 科 学 院 生 物 多 样 性 与 生 物 地 理 学 重 点 实 验 室主 任 : 孙 航 ( 兼 )执 行 主 任 : 周 浙 昆创 新 基 地 顾 问 : 吴 征 镒 杨 云 珊 ( 秘 书 )李 德 铢 研 究 组 : 李 德 铢 王 红 杨 俊 波 薛 春 迎 高 连 明 卢 金 梅刘 培 贵 研 究 组 : 刘 培 贵 张 长 芹 王 向 华 于 富 强 王 云孙 航 研 究 组 : 孙 航 聂 泽 龙 乐 霁 培 查 红 光杨 祝 良 研 究 组 : 杨 祝 良 张 丽 芳 王 岚 徐 建 平 张 平周 浙 昆 研 究 组 : 周 浙 昆 陈 绍 田 纪 运 恒 陈 文 允标 本 馆 : 彭 华 ( 馆 长 ) 雷 立 公 王 立 松 李 学 东 王 静 华 张 燕 王 凌 向 建 英 刘 恩 德 吴 锡 麟 周 虹 霞其 它 研 究 组 : 税 玉 民 杨 世 雄 胡 运 乾 陈 文 红 杨 雪 苏 永 革 (-2006 年 4 月 ) 蔡 杰硕 士 研 究 生 :方 伟 任 宗 昕 刘 杰 张 玉 霄 郁 文 彬 艾 洪 莲 张 舒 周 伟 邓 晓 娟 田 霄 飞 肖 月 芹 乔 琴 田 伟 马 永 鹏申 敏 朱 卫 东 牛 洋 岳 亮 亮 李 艳 春 冯 邦 夏 珂 苏 涛 于 文 涛 向 小 果 向 春 雷 许 瑾 董 朝 辉 张 美 德杨 洁 张 嵘 梅 赵 厚 涛 徐 平 珍 吴 彦 慜 杨 莹博 士 研 究 生 :夏 念 和 邓 云 飞 钱 子 刚 Amin 李 洪 涛 张 雪 梅 王 群 张 书 东 曾 春 霞 李 忠 荣 林 娜 娜 陆 露 魏 志 丹 许 红董 莉 娜 张 玲 郑 焕 娣 吴 顺 玉 陈 娟 李 苏 梅 魏 海 雷 陈 吉 岳 张 敬 丽 吴 之 坤 高 则 睿 孙 宝 玲 张 大 才 涂 铁 要张 永 洪 张 建 文 陈 高 杨 扬 张 体 操 梁 俊 峰 葛 再 伟 袁 莉 邓 敏 刘 涛 杨 青 松 刘 孟 奇 星 耀 武 普 春 霞陈 微 陈 亚 琼 马 长 乐 刘 振 稳 袁 庆 军民 族 植 物 学 实 验 室主 任 : 杨 永 平 ( 兼 )龙 春 林 研 究 组 : 龙 春 林 王 跃 虎 黄 媛 罗 吉 凤 刘 怡 涛 吉 野 熙 道许 建 初 研 究 组 : 许 建 初 杨 雪 飞 高 峰 李 巧 宏 高 富 杨 建 昆 李 海 涛其 他 研 究 组 : 刀 志 灵 王 慷 林 杨 立 新 杨 植 惟 张 国 学 王 洁 如 谢 鸿 妍 央 金 卓 嘎硕 士 研 究 生 :98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年 报 2006


KIB张 德 全 范 邓 妹 赵 方 李 阳 杨 春 燕 龙 波 易 瑾 王 曦 李 新 辉 郁 步 竹 于 海 英 李 茂 林 王 赟 刘 艳 春邹 绿 柳 王 丹 丹 刘 广 福 郭 婧 琦 李 丽 玲 刘 云 龙博 士 研 究 生 : 陈 家 辉 孟 盈 韩 春 艳 李 亚 莉 胡 光 万 唐 安 军 张 雪 梅 马 杏 李 卓 卿植 物 化 学 与 西 部 植 物 资 源 持 续 利 用 国 家 重 点 实 验 室主 任 : 刘 吉 开 ( 兼 )副 主 任 : 谭 宁 华 赵 勤 实植 物 化 学 分 析 与 测 试 中 心 : 梁 惠 玲 ( 主 管 ) 何 以 能 吴 玉 余 珍 瞿 燕实 验 室 秘 书 : 林 晛创 新 基 地 顾 问 : 周 俊 刘 玉 清 ( 秘 书 )陈 昌 祥 研 究 组 : 陈 昌 祥 (-2006 年 5 月 ) 倪 伟陈 纪 军 研 究 组 : 陈 纪 军 刘 锡 葵 赵 友 兴 张 雪 梅 马 云 保 江 志 勇程 永 现 研 究 组 : 程 永 现 吕 青郝 小 江 研 究 组 : 郝 小 江 何 红 平 李 顺 林 刘 海 洋刘 吉 开 研 究 组 : 刘 吉 开 丁 智 慧 李 波 董 泽 军 罗 都 强 (-2006 年 5 月 )罗 士 德 研 究 组 : 罗 士 德 王 易 芬罗 晓 东 研 究 组 : 罗 晓 东 杜 芝 芝 蔡 祥 海邱 明 华 研 究 组 : 邱 明 华 李 忠 荣 周 琳沈 月 毛 研 究 组 : 沈 月 毛 曾 英 赵 沛 基孙 汉 董 研 究 组 : 孙 汉 董 肖 伟 烈 李 蓉 涛谭 宁 华 研 究 组 : 谭 宁 华 熊 江 张 玉 梅 贾 锐 锐 韩 洪 金 嵇 长 久 朱 梅 菊 姜 立 花张 颖 君 研 究 组 : 张 颖 君 陈 可 可 王 东 朱 宏 涛 杨 崇 仁 张 香 兰赵 勤 实 研 究 组 : 赵 勤 实 成 晓 许 刚 彭 丽 艳朱 华 结 研 究 组 : 朱 华 结 任 洁其 他 组 ( 含 中 试 工 厂 ): 张 宪 民 周 茜 兰 范 黎 明 马 娟 陈 惠 芳 刘 小 兵 陶 世 从 徐 贵 伦 余 道 友 王 波 李 东 升洪 鑫 黎 胜 红 牛 雪 梅 李 海 舟硕 士 研 究 生 :宋 文 雍 张 嫩 玲 董 浪 平 李 君 竹 常 新 亮 姚 淑 英 王 恩 军 刘 文 峰 柳 建 军 耿 长 安 汪 海 波 梅 任 强 赵 君 仝 晓 刚高 锁 刘 湘 东 张 于 陈 佳 李 琳 田 均 勉 朱 锋 李 石 飞 杨 小 龙 蒋 孟 圆 周 忠 玉 张 凌 鞠 鹏 方 圣 涛王 明 忠 冯 涛 刘 亚 平 张 蓉 婷 杜 国 顺 陆 璐 年 寅 程 保 辉 闫 玉 鑫 张 旭 东 倪 志 伟 魏 国 柱 李 军 玲 许 文 彦付 朝 晖 范 君 婷 闫 合 高 大 方 廖 彭 莹 刘 青 田 立 文 张 鹏 涛 何 隽 郭 娜 李 明 明 王 紫 娟 陈 贵 菊 邓 亚 妮吕 晓 洁 曹 金 鑫 黄 圣 卓博 士 研 究 生 :顾 琼 吴 颖 瑞 胡 江 苗 闫 孟 红 程 辟 张 泉 柳 继 锋 代 焕 琴 李 艳 梅 杨 献 文 邸 迎 彤 王 浩 鑫 陈 刚 高 竹 林方 欣 谭 承 建 马 晓 霞 谭 钦 刚 张 振 张 强 王 皓 珠 娜 周 华 邵 红 军 汤 建 国 刘 东 泽 房 立 真 王 飞杨 婉 秋 麻 兵 继 秦 向 东 汪 琼 董 旭 俊 朱 向 东 陈 剑 超 颜 健 易 平 张 重 权 耿 召 良 李 春 顺 康 前 进 袁 琳普 建 新 黄 胜 雄 李 丽 梅 陈 秋 玲 雷 春 刘 靖 平 赵 勇 杨 黎 彬 高 雪 梅 涂 琳 李 小 年 罗 晓 陈 宣 钦 贺 飞李 鲜 翁 稚 颖 夏 志 华 潘 蓄 林 曾 广 智 唐 军 黄 火 强 褚 洪 标 徐 俊 驹 腾 希 峰 张 影 牛 东 玲 许 敏 折 改 梅王 伟 赵 昱 李 晓 莉 李 良 波 李 良 春 廖 头 根 蒋 举 兴植 物 园主 任 : 李 德 铢 ( 兼 )执 行 主 任 : 孙 卫 邦副 主 任 : 李 唯 奇植 物 园 支 撑 系 统 : 孙 卫 邦 ( 主 管 ) 谢 立 山 王 仲 朗 冯 宝 钧 孔 繁 才 尹 擎 俞 宏 渊 袁 会 坤 许 琨 李 兴 贵 毛 和 理张 成 敏 皮 文 林 吕 元 林 朱 洲 沈 云 光 谢 坚 孙 先 凤 匡 建 王 世 琼 张 弢 陆 仁 福 李 从 仁 李 跃 明 周 元陈 渝 李 云 张 云 春 李 平 花龚 洵 研 究 组 : 龚 洵 张 朝 阳 潘 跃 芝 杨 杨 杨 志 云管 开 云 研 究 组 : 管 开 云 李 宏 哲 李 景 秀 鲁 元 学 何 忠 俊 杨 永 红顾 志 建 研 究 组 : 顾 志 建胡 虹 研 究 组 : 胡 虹 张 石 宝 严 宁 王 华 李 树 云 罗 桂 芬 常 玮 黄 家 林 郭 瑞 贤李 唯 奇 研 究 组 : 李 唯 奇 田 波 王 荣 张 付 娟硕 士 研 究 生 :郑 艳 玲 吉 利 赵 兴 峰 唐 玲 傅 旭 阳 陈 高 张 瑞 宾 王 霜 张 乐 梁 静 周 静 湛 青 青 王 金 凤 赵 玉 娟房 丽 琴 栾 珊 珊 江 南 季 慧 任 永 权 胡 枭 剑 刘 磊 杨 静 李 胜 薛 瑞 娟 于 晓 芹 蔡 凝 枫 雷 鸣 皮 秋 霞孔 德 良 郑 国 伟 贾 艳 霞 王 瑞 萍 李 利 霞 高 倩 蔡 艳 飞博 士 研 究 生 :杨 耀 文 李 爱 荣 马 宏 关 志 洁 刘 利 勤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年 报 200699


KIB中 国 西 南 野 生 生 物 种 质 资 源 库工 程 指 挥 部 : 李 德 铢 甘 烦 远 龙 春 林 杨 湘 云 胡 斌 (-2006 年 11 月 ) 张 颖 珏 杨 志 华 贺 伟 邹 军 武 石 章 福支 撑 系 统 : 杨 湘 云 ( 主 管 ) 张 挺 杜 燕 李 爱 花 郭 云 刚高 立 志 研 究 组 : 高 立 志 彭 晟 焦 军 影 杨 丽 丽 徐 平 珍伊 廷 双 研 究 组 : 伊 廷 双硕 士 研 究 生 : 刘 阳 孟 静中 国 科 学 院 青 藏 高 原 研 究 所 昆 明 部负 责 人 : 杨 永 平 ( 兼 )成 员 : 韩 希 段 元 文物 业 中 心经 理 : 易 永 生成 员 : 宋 卫 奎 蔡 明 王 昆 生 赵 峰 岚 东 海 军 周 家 兴 樊 熙 锴 付 宝 冲 胡 朝 常 黄 俪 焦 云 厅 李 海 燕李 平 兰 李 萍 怡 李 映 辉 秦 国 富 王 亚 林 杨 松 杨 永 瑞 叶 世 清 钟 顺 荣 白 波 李 德 喜 (-2006 年 4 月 )蒋 大 亮 (-2006 年 5 月 )云 南 植 物 学 会专 职 人 员 : 赵 俊 芬 林 芹研 究 所 和 国 家 、 院 重 点 实 验 室 学 术 委 员 会所 学 术 委 员 会主 任 : 孙 汉 董成 员 : 陈 进 ( 中 国 科 学 院 西 双 版 纳 热 带 植 物 园 ) 龚 洵 管 开 云 郝 小 江 胡 虹 李 德 铢 李 唯 奇 刘 吉 开 刘 培 贵龙 春 林 彭 华 邱 明 华 孙 航 谭 宁 华 许 建 初 杨 永 平 杨 祝 良 张 长 芹 张 克 勤 ( 云 南 大 学 ) 张 亚 平 ( 中 国 科 学 院昆 明 动 物 研 究 所 ) 张 壮 鑫 ( 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分 院 ) 周 浙 昆 朱 华 结 朱 有 勇 ( 云 南 农 业 大 学 )植 物 化 学 与 西 部 植 物 资 源 持 续 利 用 重 点 实 验 室 学 术 委 员 会学 术 委 员 会 主 任 : 郝 小 江副 主 任 : 孙 汉 董 陈 晓 亚 ( 中 国 科 学 院 上 海 生 命 科 学 研 究 院 )委 员 :裴 刚 ( 中 国 科 学 院 上 海 生 命 科 学 研 究 院 )邓 子 新 ( 上 海 交 通 大 学 )谭 仁 祥 ( 南 京 大 学 )涂 永 强 ( 兰 州 大 学 )张 洪 彬 ( 云 南 大 学 )杜 冠 华 ( 中 国 医 学 科 学 院 药 物 研 究 所 )丁 健 ( 中 国 科 学 院 上 海 药 物 研 究 所 )蒋 华 良 ( 中 国 科 学 院 上 海 药 物 研 究 所 )马 大 为 ( 中 国 科 学 院 上 海 有 机 化 学 研 究 所 )李 德 铢刘 吉 开谭 宁 华学 术 委 员 会 顾 问 :周 俊于 德 泉 ( 中 国 医 学 科 学 院 药 物 研 究 所 )姚 新 生 ( 沈 阳 药 科 大 学 )洪 德 元 ( 中 国 科 学 院 植 物 研 究 所 )林 国 强 ( 中 国 科 学 院 上 海 有 机 化 学 研 究 所 )中 国 科 学 院 生 物 多 样 性 与 生 物 地 理 学 重 点 实 验 室 学 术 委 员 会主 任 : 陈 宜 瑜 ( 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委 员 会 )副 主 任 : 李 德 铢名 誉 主 任 :Peter Raven ( 美 国 密 苏 里 植 物 园 , 中 科 院 外 籍 院 士 )委 员 :张 亚 平 ( 中 科 院 昆 明 动 物 研 究 所 )顾 红 雅 ( 北 京 大 学 生 命 科 学 学 院 )施 苏 华 ( 中 山 大 学 )葛 颂 ( 中 国 科 学 院 植 物 研 究 所 )100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年 报 2006


KIB张 克 勤 ( 云 南 大 学 )孙 革 ( 吉 林 大 学 )杨 宇 明 ( 西 南 林 学 院 )李 文 华 ( 中 科 院 地 理 科 学 与 资 源 研 究 所 )孙 航周 浙 昆彭 华陈 进 ( 中 国 科 学 院 西 双 版 纳 热 带 植 物 园 )文 军 ( 美 国 国 家 自 然 历 史 博 物 馆 )名 誉 教 授 :Stephen Blackmore ( 英 国 爱 丁 堡 皇 家 植 物 园 )蔡 南 海 (Nam-Hai Chua)( 美 国 洛 克 菲 勒 大 学 )高 德 年 (Antony Galsworthy)( 前 英 国 驻 华 大 使 )文 军 (Jun Wen) ( 美 国 史 密 森 研 究 院 )名 誉 高 级 园 艺 师 :David Paterson( 英 国 爱 丁 堡 皇 家 植 物 园 )注 : 本 名 单 包 括 了 2006 年 度 全 所 在 编 人 员 、 项 目 聘 用 人 员 、 博 士 后 研 究 人 员 和 在 册 研 究 生 , 未 包 括 已 离 退 休 的 返 聘 人 员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年 报 2006101


KIBSTAFF AND STUDENTSDirector:LI De-ZhuDeputy Directors:SUN HangYANG Yong-PingLIU Ji-KaiGAN Fan-YuanDirector Emeritus:WU Zheng-YiGeneral Administrative OfficeGAN Fan-Yuan (Head, concurrentpost)QIAN Jie (Deputy Head)XIONG De-HuaZHAO JI-DongTIAN Zhi-DuanHUANG Lu-LuWU YanCHEN Xing-Cai (Retired Apr. 2006)ZHANG YiDivision <strong>of</strong> Human Resources,CPC & Education AffairsWU Shu-Guang (Head)LI YingZENG Yan-MeiYIN WenLI Jiang-WeiWU Shao-BoPU Ying-DongHE Hai-YanHUA Hong-YingLIANG Wen-XingDivision <strong>of</strong> Science andDevelopmentWANG Yu-Hua (Head)LI Zhi-JianMA Xiao-QingYUE Yuan-ZhengLI Xiao-XianTIAN NingNI Jing-YunHU Guo-Wen (Retired Jun. 2006)LI Zheng-An (Retired Nov. 2006)Division <strong>of</strong> Assets and FinanceManagementHU Bin (Head, before Nov. 2006)ZHANG Ying-Jue (Acting Head, fromNov. 2006)YANG Ge-LanHAN MinWANG YingXUAN YuDUAN Jun-HongGU Shuang-HuaSci. & Tech. Information CenterZHOU Bing (Chief Executive)LIU Ai-QinZHOU Yi-LanDU NingHE Yan-BiaoHE Yun-ChengYANG QianBiogeography and EcologyDepartmentHead: ZHOU Zhe-KunDeputy Head: PENG HuaCAS Key Laboratory <strong>of</strong> Biodiversityand BiogeographyDirector: SUN Hang (concurrent post)Executive Director: ZHOU Zhe-KunInnovation Base Consultant: WUZheng-YiYANG Yun-Shan (secretary)LI De-Zhu' s GroupLI De-ZhuWANG HongYANG Jun-BoXUE Chun-YingGAO Lian-MingLU Jin-MeiLIU Pei-Gui' s GroupLIU Pei-GuiZHANG Chang-QinWANG Xiang-HuaYU Fu-QiangWANG YunSUN Hang' s GroupSUN HangNIE Ze-LongYUE Ji-PeiZHA Hong-GuangYANG Zhu-Liang' s GroupYANG Zhu-LiangZHANG Li-FangWANG LanXU Jian-PingZHANG PingZHOU Zhe-Kun' s GroupZHOU Zhe-KunCHEN Shao-TianJI Yun-HengCHEN Wen-YunThe HerbariumPENG Hua (Curator)LEI Li-GongWANG Li-SongLI Xue-DongWANG Jing-HuaZHANG YanWANG LingXIANG Jian-YingLIU En-DeWU Xi-LinZHOU Hong-XiaOther MembersSHUI Yu-MinYANG Shi-XiongHU Yun-QianCHEN Wen-HongYANG XueSU Yong-Ge (Retired Apr. 2006)CAI JieMaster' s StudentsFANG WeiREN Zong-XinLIU JieZHANG Yu-XiaoYU Wen-BinAI Hong-LianZHANG ShuZHOU WeiDENG Xiao-JuanTIAN Xiao-FeiXIAO Yue-QinQIAO QinTIAN WeiMA Yong-PengSHEN MinZHU Wei-DongNIU YangYUE Liang-LiangLI Yan-ChunFENG BangXIA KeSU TaoYU Wen-TaoXIANG Xiao-GuoXIANG Chun-LeiXU JinDONG Chao-HuiZHANG Mei-DeYANG JieZHANG Rong-Mei102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年 报 2006


KIBZHAO Hou-TaoXU Ping-ZhenWU Yan-MinYANG YingPh.D. StudentsXIA Nian-HeDENG Yun-FeiQIAN Zi-GangAminLI Hong-TaoZHANG Yu-MeiWANG QunZHANG Shu-DongZENG Chun-XiaLI Zhong-RongLIN Na-NaLU LuWEI Zhi-DanXU HongDONG Li-NaZHANG LingZHENG Huan-DiWU Shun-YuCHEN JuanLI Su-MeiWEI Hai-LeiCHEN Ji-YueZHANG Jing-LiWU Zhi-KunGAO Ze-RuiSUN Bao-LingZHANG Da-CaiTU Tie-YaoZHANG Yong-HongZHANG Jian-WenCHEN GaoYANG YangZHANG Ti-CaoLIANG Jun-FengGE Zai-WeiYUAN LiDENG MinLIU TaoYANG Qing-SongLIU Meng-QiXING Yao-WuPU Chun-XiaCHEN WeiCHEN Ya-QiongMA Chang-LeLIU Zhen-WenYUAN Qing-JunLaboratory <strong>of</strong> EthnobotanyYANG Yong-Ping (Head, concurrentpost)LONG Chun-Lin' s GroupLONG Chun-LinWANG Yue-HuHUANG YuanLUO Ji-FengLIU Yi-TaoHiromichi YoshinoXU Jian-Chu' s GroupXU Jian-ChuYANG Xue-FeiGAO FengLI Qiao-HongGAO FuYANG Jian-KunLI Hai-TaoOther MembersDAO Zhi-LingWANG Kang-LinYANG Li-XinYANG Zhi-WeiZHANG Guo-XueWANG Jie-RuXIE Hong-YanYANG JIN Zhuo-GaMaster' s StudentsZHANG De-QuanFAN Deng-MeiZHAO FangLI YangYANG Chun-YanLONG BoYI JinWANG XiLI Xin-HuiYU Bu-ZhuYU Hai-YingLI Mao-LinWANG BinLIU Yan-ChunZOU Lu-LiuWANG Dan-DanLIU Guang-FuGUO Jing-QiLI Li-LingLIU Yun-LongPh.D. StudentsCHEN Jia-HuiMENG YingHAN Chun-YanLI Ya-LiHU Guang-WanTANG An-JunZHANG Xue-MeiMA XingLI Zhuo-QingState Key Laboratory <strong>of</strong>Phytochemistry and PlantResources in West ChinaDirector: LIU Ji-Kai (concurrentpost)Deputy Director: TAN Ning-HuaZHAO Qin-ShiPhytochemistry Analyzing andTesting CenterLIANG Hui-Ling (Chief Executive)HE Yi-NengWU YuYU ZhenQU YanSecretary:LIN XianInnovation Base Consultant:ZHOU JunLIU Yu-Qing (Secretary)CHEN Chang-Xiang' s GroupCHEN Chang-Xiang (Retired May2006)NI WeiCHEN Ji-Jun' s GroupCHEN Ji-JunLIU Xi-KuiZHAO You-XingZHANG Xue-MeiMA Yun-BaoJIANG Zhi-YongCHENG Yong-Xian' s GroupCHENG Yong-XianLU QingHAO Xiao-Jiang' s GroupHAO Xiao-JiangHE Hong-PingLI Shun-LinLIU Hai-YangLIU Ji-Kai' s GroupLIU Ji-KaiDING Zhi-HuiLI BoDONG Ze-JunLUO Du-Qiang (Retired May 2006)LUO Shi-De' s GroupLUO Shi-DeWANG Yi-FenLUO Xiao-Dong' s Group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年 报 2006103


KIBLUO Xiao-DongDU Zhi-ZhiCAI Xiang-HaiQIU Ming-Hua' s GroupQIU Ming-HuaLI Zhong-RongZHOU LinSHEN Yue-Mao' s GroupSHEN Yue-MaoZENG YingZHAO Pei-JiSUN Han-Dong' s GroupSUN Han-DongXIAO Wei-LieLI Rong-TaoTAN Ning-Hua' s GroupTAN Ning-HuaXIONG JiangZHANG Yu-MeiJIA Rui-RuiHAN Hong-JinJI Chang-JiuZHU Mei-JuJIANG Li-HuaZHANG Ying-Jun' s GroupZHANG Ying-JunCHEN Ke-KeWANG DongZHU Hong-TaoYANG Chong-RenZHANG Xiang-LanZHAO Qin-Shi' s GroupZHAO Qin-ShiCHENG XiaoXU GangPENG Li-YanZHU Hua-Jie' s GroupZHU Hua-JieREN JieOther MembersZHANG Xian-MinZHOU Qian-LanFAN Li-MingMA JuanCHEN Hui-FangLIU Xiao-BingTAO Shi-CongXU Gui-LunYU Dao-YouWANG BoLI Dong-ShengHONG XinLI Sheng-HongNIU Xue-MeiLI Hai-ZhouMaster' s StudentsSONG Wen-YongZHANG Nen-LingDONG Lang-PingLI Jun-ZhuCHANG Xin-LiangYAO Shu-YingWANG En-JunLIU Wen-FengLIU Jian-JunGENG Chang-AnWANG Hai-BoMEI Ren-QiangZHAO JunTONG Xiao-GangGAO SuoLIU Xiang-DongZHANG YuCHEN-JiaLI LinTIAN Jun-MianZHU FengLI Shi-FeiYANG Xiao-LongJIANG Meng-YuanZHOU Zhong-YuZHANG LingJU PengFANG Sheng-TaoWANG Ming-ZhongFENG TaoLIU Ya-PingZHANG Rong-TingDU Guo-ShunLU LuNIAN YinCHENG Bao-HuiYAN Yu-XinZHANG Xu-DongNI Zhi-WeiWEI Guo-ZhuLI Jun-LingXU Wen-YanFU Zhao-HuiFAN Jun-TingYAN HeGAO Da-FangLIAO Peng-YingLIU QingTIAN Li-WenZHANG Peng-TaoHE JuanGUO NaLI Ming-MingWANG Zi-JuanCHEN Gui-JuDENG Ya-NiLU Xiao-JieCAO Jin-XinHUANG Sheng-ZhuoPh.D. StudentsGU QiongWU Ying-RuiHU Jiang-MiaoYAN Meng-HongCHENG PiZHANG QuanLIU Ji-FengDAI Huan-QinLI Yan-MeiYANG Xian-WenDI Ying-TongWANG Hao-XinCHEN GangGAO Zhu-LinFANG XinTAN Cheng-JianMA Xiao-XiaTAN Qin-GangZHANG ZhenZHANG QiangWANG HaoZHU NaZHOU HuaSHAO Hong-JunTANG Jian-GuoLIU Dong-ZeFANG Li-ZhenWANG FeiYANG Wan-QiuMA Bing-JiQIN Xiang-DongWANG QiongDONG Xu-JunZHU Xiang-DongCHEN Jian-ChaoYAN JianYI PingZHANG Zhong-QuanGENG Zhao-LiangLI Chun-ShunKANG Qian-JinYUAN LinPU Jian-XinHUANG Sheng-XiongLI Li-Mei104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年 报 2006


KIBCHEN Qiu-LingLEI ChunLIU Jing-PingZHAO YongYANG Li-BinGAO Xue-MeiTU LinLI Xiao-NianLUO XiaoCHEN Xuan-QinHE FeiLI XianWENG Zhi-YingXIA Zhi-HuaPAN Xu-LinZENG Guang-ZhiTANG JunHUANG Huo-QiangCHU Hong-BiaoXU Jun-JuTENG Xi-FengZHANG YingNIU Dong-LingXU MinZHE Gai-MeiWANG WeiZHAO YuLI Xiao-LiLI Liang-BoLI Liang-ChunLIAO Tou-GenJIANG Ju-XingBotanic GardenHead:LI De-ZhuExecutive Head:SUN Wei-BangDeputy Head:LI Wei-QiSupporting SectorSUN Wei-Bang (Curantor)XIE Li-ShanWANG Zhong-LangFENG Bao-JunKONG Fan-CaiYIN QingYU Hong-YuanYUAN Hui-KunXU KunLI Xing-GuiMAO He-LiZHANG Cheng-MinPI Wen-LinLU Yuan-LinZHU ZhouSHEN Yun-GuangXIE JianSUN Xian-FengKUANG JianWANG Shi-QiongZHANG TaoLU Ren-FuLI Cong-RenLI Yue-MingZHOU YuanCHEN YuLI YunZHANG Yun-ChunLI Ping-HuaGONG Xun' s GroupGONG XunZHANG Zhao-YangPAN Yue-ZhiYANG YangYANG Zhi-YunGUAN Kai-Yun' s GroupGUAN Kai-YunLI Hong-ZheLI Jing-XiuLU Yuan-XueHE Zhong-JunYANG Yong-HongGU Zhi-Jian' s GroupGU Zhi-JianHU Hong' s GroupHU HongZHANG Shi-BaoYAN NingWANG HuaLI Shu-YunLUO Gui-FenCHANG WeiHUANG Jia-LinGUO Rui-XianLI Wei-Qi's GroupLI Wei-QiTIAN BoWANG RongZHANG Fu-JuanMaster' s StudentsZHENG Yan-LingJI LiZHAO Xing-FengTANG LingFU Xu-YangCHEN GaoZHANG Rui-BinWANG Shuang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年 报 2006105


KIBZHANG LeLIANG JingZHOU JingZHAN Qing-QingWANG Jin-FengZHAO Yu-JuanFANG Li-QinLUAN Shan-ShanJIANG NanJI HuiREN Yong-QuanHU Xiao-JianLIU LeiYANG JingLI ShengXUE Rui-JuanYU Xiao-QinCAI Ning-FengLEI MingPI Qiu-XiaKONG De-LiangZHENG Guo-WeiJIA Yan-XiaWANG Rui-PingLI Li-XiaGAO QianCAI Yan-FeiPh.D. StudentsYANG Yao-WenLI Ai-RongMA HongGUAN Zhi-JieLIU Li-QinGermplasm Bank <strong>of</strong> Wild Species inSouthwest ChinaConstruction HeadquatersLI De-ZhuGAN Fan-YuanLONG Chun-LinYANG Xiang-YunHU Bin (Before Nov. 2006)ZHANG Ying-JueYANG Zhi-HuaHE WeiZOU Jun-WuSHI Zhang-FuSupporting SectorYANG Xiang-Yun (Chief Executive)ZHANG TingDU YanLI Ai-HuaGUO Yun-GangGAO Li-Zhi' s GroupGAO Li-ZhiPENG ShengJIAO Jun-YingYANG Li-LiXU Ping-ZhenYI Ting-Shuang' s GroupYI Ting-ShuangMaster' s StudentsLIU YangMENG JingTibetan Plateau Research <strong>Institute</strong> at <strong>Kunming</strong>,CASYANG Yong-Ping (Chief Executive, concurrent post)HAN XiDUAN Yuan-WenLogistics CenterYI Yong-Sheng (Manager)SONG Wei-KuiCAI MingWANG Kun-ShengZHAO Feng-LanDONG Hai-JunZHOU Jia-XingFAN Xi-KaiFU Bao-ChongHU Chao-ChangHUANG LiJIAO Yun-TingLI Hai-YanLI Ping-LanLI Ping-YiLI Ying-HuiQIN Guo-FUWANG Ya-LinYANG SongYANG Yong-RuiYE Shi-QingZHONG Shun-RongBAI BoLI De-Xi (Retired Apr. 2006)JIANG Da-Liang (Before May 2006)Botanical Society <strong>of</strong> YunnanZHAO Jun-FenLIN QinAcademic CommitteesAcademic Committee <strong>of</strong> the <strong>Institute</strong>SUN Han-Dong (Chairman)CHEN Jin (CAS Xishuangbanna Tropical BotanicalGarden )GONG XunGUAN Kai-Yun106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年 报 2006


KIBHAO Xiao-JiangHU HongLI De-ZhuLI Wei-QiLIU Ji-KaiLIU Pei-GuiLONG Chun-LinPENG HuaQIU Ming-HuaSUN HangTAN Ning-HuaXU Jian-ChuYANG Yong-PingYANG Zhu-LiangZHANG Chang-QinZHANG Ke-Qin (Yunnan University)ZHANG Ya-Ping (CAS <strong>Kunming</strong><strong>Institute</strong> <strong>of</strong> Zoology)ZHANG Zhuang-Xin (CAS <strong>Kunming</strong>Branch)ZHOU Zhe-KunZHU Hua-JieZHU You-Yong (Yunnan AgriculturalUniversity)Academic Committee <strong>of</strong> the StateKey Laboratory <strong>of</strong> Phytochemistry andPlant Resources in West ChinaHAO Xiao-Jiang (Chairman)SUN Han-Dong (Co Chair)CHEN Xiao-Ya (Co Chair, CASShanghai <strong>Institute</strong>s for BiologicalSciences)PEI Gang (CAS Shanghai <strong>Institute</strong>s forBiological Sciences)DENG Zi-Xin (Shanghai Jiao TongUniversity)Tan Ren-Xiang (Nanjing University)TU Yong-Qiang (Lanzhou University)ZHANG Hong-Bin (Yunnan University)DU Guan-Hua (<strong>Institute</strong> <strong>of</strong> MateriaMedica, Chinese Academy <strong>of</strong> MedicalSciences)DING Jian (CAS Shanghai <strong>Institute</strong> <strong>of</strong>Materia Medica)JIANG Hua-Liang (CAS Shanghai<strong>Institute</strong> <strong>of</strong> Materia Medica)MA Da-Wei (CAS Shanghai <strong>Institute</strong><strong>of</strong> Organic Chemistry)LI De-ZhuLIU Ji-KaiTAN Ning-HuaAdvisory BoardZHOU JunYU De-Quan (<strong>Institute</strong> <strong>of</strong> MateriaMedica, Chinese Academy <strong>of</strong> MedicalSciences)YAO Xin-Sheng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HONG De-Yuan (CAS <strong>Institute</strong> <strong>of</strong> <strong>Botany</strong>)LIN Guo-Qiang (CAS Shanghai <strong>Institute</strong> <strong>of</strong> Organic Chemistry)Academic Committee <strong>of</strong> the CAS Key Laboratory <strong>of</strong> Biodiversityand BiogeographyCHEN Yi-Yu (Chairman,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strong>of</strong>China)LI De-Zhu (Co Chair)ZHANG Ya-Ping (CAS <strong>Kunming</strong> <strong>Institute</strong> <strong>of</strong> Zoology)GU Hong-Ya (Peking University)SHI Su-Hua (Sun Yat-Sen University)GE Song (CAS <strong>Institute</strong> <strong>of</strong> <strong>Botany</strong>)ZHANG Ke-Qin (Yunnan University)SUN Ge (Jilin University)YANG Yu-Ming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LI Wen-Hua (CAS <strong>Institute</strong> <strong>of</strong>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Resources Research)SUN HangZHOU Zhe-KunPENG HuaCHEN Jin (CAS Xishuangbanna Tropical Botanical Garden)Jun WEN (Smithsonian Institution)Honorary Pr<strong>of</strong>essorsPr<strong>of</strong>. Stephen BLACKMORE (Royal Botanic Garden Edinburgh)Pr<strong>of</strong>. Nam-Hai CHUA (The Rockefeller University)Sir Antony GALSWORTHY (Former British Ambassador to China)Pr<strong>of</strong>. Jun WEN (Smithsonian Institution)David PATERSON (Honorary Director <strong>of</strong> Horticulture)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年 报 2006107


主 编 : 李 德 铢副 主 编 : 孙 航 杨 永 平 刘 吉 开 甘 烦 远编 委 会 成 员 : 王 雨 华 吴 曙 光 钱 洁 周 浙 昆 彭 华 谭 宁 华赵 勤 实 孙 卫 邦 李 唯 奇 杨 湘 云 周 兵责 任 编 辑 : 钱 洁 王 雨 华校 对 : 刘 艾 琴 张 建 文 黄 璐 璐 田 宁设 计 : 吴 燕 李 剑Editor-in-chief: LI De-ZhuAssociate Editors-in-chief: SUN Hang, YANG Yong-Ping, LIU Ji-Kai & GANFan-YuanEditorial Committee: WANG Yu-Hua, WU Shu-Guang, QIAN Jie, ZHOU Zhe-Kun, PENG Hua, TAN Ning-Hua, ZHAO Qin-Shi, SUN Wei-Bang, LI Wei-Qi,YANG Xiang-Yun & ZHOU BingExecutive Editors: QIAN Jie & WANG Yu-HuaPro<strong>of</strong>reading: LIU Ai-Qin, ZHANG Jian-Wen, HUANG Lu-Lu & TIAN NingDesigners: WU Yan & LI Jian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