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7.2013 Views

緩衝層對MOCVD光電半導體氧化鋅沉積機制之影響 - 陶瓷暨電子材料 ...

緩衝層對MOCVD光電半導體氧化鋅沉積機制之影響 - 陶瓷暨電子材料 ...

緩衝層對MOCVD光電半導體氧化鋅沉積機制之影響 - 陶瓷暨電子材料 ...

SHOW MORE
SHOW LESS

You also want an ePaper? Increase the reach of your titles

YUMPU automatically turns print PDFs into web optimized ePapers that Google loves.

<strong>緩衝層對MOCVD光電半導體氧化鋅沉積機制之影響</strong><br />

NSC94-2214-E-262-001<br />

張宇能、曾仁傑、李于豪、賴志瑋<br />

yuneng@mail.lhu.edu.tw<br />

龍華科技大學工程學院工程技術所, 化材系<br />

摘 要<br />

本研究結合磁控射頻濺鍍與低壓化學氣相沈積技術,先以射頻濺鍍於矽(100)成平坦連續結構緻<br />

密(002)指向氧化鋅緩衝層,表面粗糙度 2.04~5.8 nm,厚度 76.9 至 390 nm。緩衝層由柱狀晶粒組成, 粒<br />

徑 33 至 120 nm,沈積速率 61 至 133 nm/min。再以此緩衝層為基板, 用 LPCVD, 20~300 torr,500~700<br />

℃,成長氧化鋅. 側視 FESEM 發現, 500-600 o<br />

C 沉積時, 緩衝層維持原狀, 未融化成分散島狀. 故 CVD 是沉<br />

積在緩衝層連續表面上. 700 o<br />

C 時, 則不確定緩衝層是否仍連續. 在沉積壓力 60-200 torrs 之管狀反應室,<br />

沉積溫度 500-580 o<br />

C, CVD 為表面反應控制(surface reaction controlled), 鍍層結構, 沉積速率和緩衝層有關,<br />

600 o<br />

C 時, CVD 為質傳控制, 鍍層結構, 沉積速率和緩衝層關聯性較弱. 700 o<br />

C 時, CVD 為熱力學控制, CVD<br />

層出現反蝕結構, 且沉積速率減緩.<br />

關於緩衝層在氧化鋅 CVD 所扮演的角色, 部<br />

份研究顯示分岐的趨勢: 例如 Haga (Thin Solid<br />

Films, 433 (2003) 131)發現在濺鍍氧化鋅緩衝層上,<br />

CVD ZnO 光學特性大幅改善. Kim 比較不同基<br />

板, Si(111), Si(100), Al2O3(0001), GaN, 及 ZnO<br />

對 CVD ZnO 奈米線的影響(J. Cryst, Grow, 276<br />

(2005) 458), 指出基板晶格常數和奈米線形態有<br />

關. 且在以 DEZ LPCVD 製氧化鋅奈米線時, 也發<br />

現使用緩衝層, 奈米線準直度較好. 氧化鋅會先<br />

形成一連續薄層,再開始一維成長(J. Cryst. Grow,<br />

276 (2005), 165). 但另一方面, 亦有不同的數據顯<br />

示氧化鋅可沉積在晶相完全不同的基板: Lu 用二<br />

段式 CVD, 成功在非質 SiO2 上鍍得(002)單一指<br />

向氧化鋅(J. Cryst. Grow, 225 (2001), 197)<br />

前言<br />

MOCVD ZnO 技術瓶頸在基材選擇:降低晶<br />

格差異及缺陷密度,提高電子/電洞結合率,量子<br />

效率,及發光亮度。表面高度平坦, 鏡面光滑。鋅:<br />

氧控制在 1:1。本計畫擬以緩衝層輔助低壓化學<br />

氣相成長白光 LED 用 ZnO, 探討緩衝層厚度,表<br />

面光滑度,對 ZnO 鍍層光學,結構之影響。<br />

多數研究顯示緩衝層不是越厚越好,而是存<br />

在一最適值, 厚度超過則效果遞減, 研究指出: 在<br />

化合物半導體 CVD 中, 緩衝層扮演之角色是改變<br />

表面能, 類似 wetting layer, 界面活性劑,的任務,<br />

故其要求不在厚. 有時, 過厚之緩衝層表面粗糙,<br />

表面 adatoms 不易移動, 膜成長速率反而變慢. 如<br />

Haga [1]以乙醯丙酮化鋅, O2 LPCVD ZnO, 1 torr<br />

時, 緩衝層厚度以 120 nm 最好, Ashra 以 ZnS 為緩<br />

衝層[2], 用有機金屬分子束磊晶(metal- organic<br />

molecular-beam epitaxy, MOMBE) 成長 ZnO 於<br />

GaAs 基材, 發現緩衝層厚度最適值僅 72 nm, 超<br />

過則效果遞減, Nakamura 以二段式 CVD 成長<br />

GaN, 所用緩衝層有 AlN 與 GaN.當 GaN 緩衝層<br />

為最適厚 20 nm,可得最大的電子移動率, 最窄的<br />

(002)XRD 繞射峰寬(FWHM), 及最高的載子濃度<br />

[3]. AlN 緩衝層最適沉積溫度在 450-650 o C, 450 o C<br />

沉積緩衝層得最大電子移動率, 最窄(002) XRD<br />

峰寬, 與最高載子濃度. 低溫沉積緩衝層效果好<br />

的原因是: 好緩衝層可能首要是厚度均勻, 表面<br />

平坦, 結晶度完美則在其次. CVD 膜易在低溫鍍<br />

得厚度均勻平坦, 但結晶度較差。在高溫鍍得結晶<br />

度較佳, 但厚度較不均, 表面粗糙。<br />

氧化鋅的緩衝層技術發展較遲, 以兩段式<br />

CVD 為主, Takahashi(2001)以氯化鋅 ( ZnCl2 ) 用<br />

於 ZnO CVD,發現先在 500 度沉積一層非晶<br />

ZnO,再於 900 度沉積,膜 XRD 峰寬變窄。 Gruber<br />

及 Waag [4]對 ZnO CVD,使用基材如單晶 GaN,<br />

ZnO, 藍寶石(sapphire),以 XRD 峰增寬(peak<br />

broadening), 光 致 發 光 光 譜 (photoluminescence)<br />

衡量膜品質,發現 ZnO 近帶隙發光(near band edge<br />

emission)性質與基材種類有關。 Rutgers 的 Lu [5]<br />

則在以 saphire 為基材的 ZnO MOCVD,以 HRTEM<br />

發 現 磊 晶 關 係 為 (1120)ZnO//(0112)Al2O3,<br />

[0001]ZnO//[0111] Al2O3。<br />

Tohoku 的 Lin (2001, )則在 ZnO PEMBE,發<br />

現 磊 晶 關 係 為 (0001)ZnO//(0001) Al2O3,<br />

[2110]ZnO//[1100] Al2O3。 應用濺鍍製作緩衝層<br />

是比較新的方向, 濺鍍可以較低溫產生表面平坦<br />

的緩衝層. 雖然沉積速率較慢, 但做為成核層, 可<br />

避免熱應力引致的晶格扭曲, 且藉調整功率, 時<br />

間, 可控制緩衝層晶相. Ataev [8]提出以直流濺鍍<br />

於藍寶石或玻璃基板鍍緩衝層, 再以低壓化學氣


相沉積鍍氧化鋅, 發現對改善鍍層晶格規律性確<br />

有幫助. 用濺射鍍 ZnO 膜,ZnO 濺射膜的特性因<br />

條件而顯著變化,所以 ZnO 薄膜的形成須先詳細<br />

掌握濺射條件與濺射膜特性的關係。<br />

研究目的<br />

本研究首先以射頻濺鍍緩衝層, 次同時對矽<br />

及預鍍緩衝層基板以低壓化學氣相沉積氧化鋅,<br />

LPCVD 以變化沉積溫度, 固定期餘參數, 執行數<br />

次, 以 FESEM, XRD, PL 比較緩衝層之作用, 及沉<br />

積溫度之作用. 最後以斷面 FESEM 研究 CVD<br />

ZnO 沉積機制.<br />

實驗方法 EXPERIMENTALS<br />

本研究先以濺鍍製氧化鋅緩衝層, 系統(AST<br />

psur100 )實驗條件,開檔板進行鍍膜, 條件如表 1.<br />

表 1 濺鍍參數<br />

緩衝層最適濺鍍條件<br />

功率 50 watt<br />

溫度 室溫<br />

背景壓力 4×10 -6 torr<br />

工作壓力 5×10 -3 torr<br />

氬氣流量 5 sccm<br />

LPCVD 實驗於一細長水平三段熱牆管式低<br />

壓反應系統進行。以抑制自然對流發生,並提高<br />

先驅物反應效率。 由於先驅物昇華溫度高易凝<br />

結,故將先驅物蒸發區與沉積區合併於同一反應<br />

室。各段獨立 PID 溫控加熱, 長 15 公分, 管徑 30<br />

mm, 管長 600 mm,每次沉積取 1.0 克乙醯丙酮化<br />

鋅(zinc acetylacetonate, Merck),置於沉積反應器<br />

蒸發段。昇華溫度 110-140 o C,系統壓力 60-200 torr,<br />

以旋轉油封幫浦抽真空. 輸送氣體為氦/氧混合<br />

氣,總流量 30-80 sccm,氧濃度 0-90%。沉積溫度<br />

500-700 o C. 鍍成膜以 X 射線繞射 XRD (Rigaku<br />

D/Max III)分析膜晶相,以掃描式電子顯微鏡<br />

FESEM/EDX (LEO 1530)檢視膜表面微結構。<br />

結果與討論 RESULTS AND DISCUSSIONS<br />

射頻濺鍍緩衝層製程參數<br />

鍍製結構優異的緩衝層為本研究首要目標,<br />

首先就濺鍍參數範圍,及製程窗口敘述。<br />

濺鍍功率: 使用範圍為 30W~80W,當若功率<br />

80 W, 濺擊離子動能太大, 靶材升溫, 後<br />

方接合物(bonding)易熔化,且腔體溫度上升,反<br />

射功率不易調整. 若功率過小,沉積速率慢,需時<br />

較長. 故緩衝層濺鍍功率多用 50W。<br />

濺鍍溫度: 以基板溫度為室溫及 70℃相比, 其餘<br />

條件相同,70℃鍍層表面平滑, 可能因表面原子移<br />

動易, 空隙填補較佳。但 70℃時, 氣體易脫附, 速<br />

率慢,產量低, 故緩衝層多選用室溫濺鍍.<br />

壓力及氣體流量: 濺鍍壓力有一操作窗口, 為產<br />

生電漿, 壓力需維持在 5-7 mtorr;壓力太高,分子<br />

自由徑短, 離子難加速, 電漿難產生;氣壓過低,<br />

氣體密度太低, 也難產生電漿,流量過低的,質流<br />

控制器不穩定,以 5 sccm 是最適當的流量。<br />

氧氣濃度:本實驗使用射頻濺鍍, 以純氬氣濺擊氧<br />

化鋅靶, XPS 分析緩衝層發現鋅/氧含量近化學計<br />

量值, 故射頻濺鍍時,未通氧氣。<br />

射頻濺鍍緩衝層性質<br />

緩衝層表面以 AFM 分析, 如圖 1, 濺鍍條件:<br />

氧氣 0 sccm, Ar 5 sccm, 壓力: 5 mtorr, 靶材: ZnO,<br />

沉積溫度: 室溫, 功率: 30 watt, 沉積時間:2 hr.<br />

探針在膜表面 3m x 3 m平方共取樣<br />

256點, 暗<br />

色代表低於 10 nm, 明處代表高於 10nm. AFM 顯<br />

示緩衝層由粒徑 150 奈米晶粒構成,分布密度 35<br />

個/平方微米, 膜厚均根粗糙度(Rrms) 3.007 nm.<br />

二維 AFM 三維 AFM<br />

圖 1 緩衝層 AFM<br />

圖 1 三維 AFM 非等間距, x, y 方向每一間格 2<br />

m, z 方向每一間格 50 nm. 故實際緩衝層表面較<br />

圖 2 顯示的平坦. FESEM 照片(圖 3)顯示此緩衝層<br />

為連續狀, 由球體晶粒構成,粒徑 30~100 奈米,晶<br />

粒分布密度為 50~100 個/平方微米。判斷緩衝層為<br />

島式成長(Volmer-Weber mode, VW)。<br />

180<br />

160<br />

140<br />

120<br />

100<br />

80<br />

60<br />

40<br />

20<br />

Intensity ZnO(002)<br />

XRD of ZnO PVD film<br />

2<br />

0<br />

ZnO 23.98 27.98 31.98 35.98 39.98 43.98 47.98 51.98 55.98 59.98<br />

圖 2 緩衝層 FESEM 圖 3 緩衝層 XRD<br />

濺 鍍 緩 衝層為結晶 . XRD 顯 示 緩 衝層具<br />

ZnO(002)擇優指向(圖 3), (002)為氧化鋅的基面.<br />

其原子堆積密度最大, 位能最低, 最穩定. 本研<br />

究使用濺鍍緩衝層均於室溫鍍製,但 XRD 顯示皆<br />

為(002)結晶相,可能與氧化鋅晶格、離子鍵方向<br />

性有關,亦是系統基壓控制在 10 -5 torr 以下,工作<br />

壓力小於 10 mtorr,使鋅、氧原子能在較少氣體吸


附基板表面漫遊,有利依鍵結數將 vacancy, kink,<br />

ledge, terrace 依序填平, 組成有序, 熱力學穩定結<br />

構(ordered structure)。以下用 XRD 比較濺鍍功率<br />

對緩衝層晶相的影響.<br />

Intensity<br />

ZnO(002)<br />

80W,60min<br />

60W,60min<br />

50W,60min<br />

20 30 40 50 60<br />

繞射角2<br />

圖 4 緩衝層 XRD 繞射圖<br />

樣品皆於工作氣體 Ar 5sccm,操作壓力 5mtorr,<br />

基座旋轉 20 rpm,其功率、鍍膜時間如線右所示。<br />

由圖 4 發現,緩衝層皆(002)擇優指向, (002)<br />

強度隨功率增加而遞增. 當濺鍍功率增加,氬離子<br />

濺擊靶材通量增加,導致氧化鋅靶氣化速率增<br />

加,緩衝層沉積速率加快. 對於 FESEM 顯示緩衝<br />

層粒徑對濺鍍功率關係, 亦顯示類似趨勢.如圖 5。<br />

XRD(002)峰強度<br />

200<br />

180<br />

160<br />

140<br />

120<br />

100<br />

80<br />

60<br />

40 50 60 70 80 90<br />

濺鍍功率(watt)<br />

圖 5 緩衝層 XRD 強度與濺鍍功率之關係圖<br />

以下就緩衝層縱斷面 FESEM 結果說明濺鍍<br />

機制: 所有試樣皆以功率 50 watt,室溫,樣品於<br />

Ar 5sccm,操作壓力 5 mtorr,基座旋轉 20 rpm , 不<br />

同時間鍍得。<br />

圖 6 緩衝層 FESEM 圖 7 緩衝層 FESEM 截面<br />

樣品鍍膜時間 20 min。發現緩衝層厚 76.9<br />

nm,連續緻密、表面平坦、由微細晶粒組成,平<br />

均粒徑:33 nm,分布密度:925 個/µm 2 。平均沉<br />

積速率 3.84 nm/min。<br />

圖 8 緩衝層 FESEM 圖 9 緩衝層 FESEM 截面<br />

樣品鍍膜時間 30 min。由圖 9 現緩衝層厚<br />

110.6 nm,連續緻密、由微細晶粒組成,平均粒徑:<br />

33 nm,分布密度:380 個/µm 2 。平均沉積速率為<br />

3.68 nm/min 。<br />

圖 10 緩衝層 FESEM 圖 11 緩衝層 FESEM 截面<br />

樣品鍍膜時間 60min。由圖 10 11 現緩衝層厚<br />

390 nm,連續緻密、表面晶粒突起明顯,平均粒<br />

徑:45 nm,分布密度:360 個/µm 2 。綜合 FESEM,<br />

緩衝層成長為島式(island mode),結構為柱狀晶粒<br />

(columnar grains),縱斷面緻密,表示成核分布密<br />

度均勻,由粒徑細(33~89nm),晶粒高(77~675nm)<br />

推斷,晶粒為細長圓柱(columnar structure),印證<br />

Thorton model 的表面擴散效應,組成晶粒為直立<br />

柱狀(columnar)且緊密堆積,成因乃表面溫度夠<br />

高,足以使表面原子向各晶核移動,最早形成之<br />

各晶核會逐漸發展,形成柱狀晶粒,而後續之成<br />

核則會抑制,形成一個局部性磊晶過程(localized<br />

eptaxial process)。此即 Thorton SZM 模式 Z2 區<br />

所描述之狀態,只有符合成長條件之晶核最後會<br />

倖存,並成為柱狀晶粒;例如晶核之結晶面較適<br />

合先趨物分子附著,晶格上吸附成功率較高。整<br />

體擴散(bulk diffusion)不明顯,否則鍍成晶粒應以<br />

等軸晶粒呈現,試樣中皆未見空隙,表示聚結完<br />

全。由高倍率(80000 倍)所見緩衝層為大小不一的<br />

不規則晶粒構成的多晶薄膜。以上資料顯示: 做為<br />

LPCVD 沉積表面之緩衝層, 在 CVD 鍍前是<br />

77-390 nm 厚, 緻密連續, 由柱狀晶粒組成之(002)<br />

複晶氧化鋅.<br />

LPCVD 製程開發<br />

一般來說 LPCVD 是屬於表面反應控制,在<br />

研究的過程中發現,沉積溫度低於 500℃時,無論<br />

是否有緩衝層,鍍膜效率皆差,而沉積溫度高於<br />

700℃時,緩衝層的效應趨弱甚至有蝕刻的現象發<br />

生,因此沉積溫度我們控制在 500℃~700℃間探討


緩衝層的效應。<br />

CVD 反應控制機制<br />

CVD 為一連續反應, 牽涉強制對流, 質傳, 表<br />

面反應等七步驟. 因沉積溫度不同, 可為低溫之<br />

表面反應控制(surface reaction controlled), 中溫之<br />

質傳控制(mass transfer controlled), 及高溫之熱力<br />

學控制(thermodynamic controlled) (張宇能,電子<br />

材料反應器, 化工技術, 12 卷 12 期, p.215 (2004),<br />

張宇能,”化學氣相蒸鍍 CVD 反應器”,化工技術,<br />

第 24 期,P.102,1995 年 3 月). 當 CVD 為表面反<br />

應控制時, 基板為沉積速率之關鍵因素, 當 CVD<br />

為質傳控制時, 氣流速, 氣壓是決定因素. 熱力學<br />

控制時, 沉積為可逆反應. 本研究用 SEM 觀測,<br />

不同沉積溫度(500~700℃), 鍍緩衝層對 CVD鍍層<br />

表面形態(surface morphology)之影響.<br />

圖 12-15 的 FESEM 照 片分別來自四次<br />

LPCVD 實驗,氧氣、氦氣流量固定 70、10sccm,<br />

沉積溫度分別為 500℃(圖 12), 550℃(圖 13),<br />

600℃(圖 14), 及 700℃(圖 15). 每次 CVD 膜均用<br />

兩種基板, 矽(100)及濺鍍緩衝層(50W,1hr)對比.<br />

在 500℃及 550℃SEM,可明顯看到緩衝層<br />

可促進 ZnO 成長. 於 500℃,在緩衝層上沉積速<br />

率快, 在 Si(100)上沉積速率慢, 沉積在緩衝層上<br />

的氧化鋅膜晶粒粒徑為 800-1200 nm,是沉積在<br />

矽上晶粒粒徑,150-200nm 之六倍.<br />

Si(100) 50W, 60min 緩衝層<br />

50W, 30min 緩衝層 50W, 5 min 緩衝層<br />

圖 12 LPCVD ZnO SEM 500℃<br />

550℃沉積於緩衝層上 CVD 鍍層出現似磊晶之<br />

六角柱狀晶粒,柱邊 700 nm,柱高 2000 nm,空<br />

白矽上之 CVD 膜僅以不規則板片狀堆疊而成,結<br />

構鬆散. 就 ZnO 單位晶胞基面 basal plane (001)成<br />

長快速,稜柱面(110)成長緩慢,(002)指向晶粒可<br />

以迅速朝法線方向垂直成長,成為細六角柱。<br />

Si(111) 50W, 30 min 緩衝層<br />

Si(100) 50W, 60 min 緩衝層<br />

圖 13 LPCVD ZnO SEM 550℃<br />

上述結果顯示在 500-550℃, ZnO 緩衝層表面<br />

有利 LPCVD ZnO 成長。此一現象類似自身催化<br />

成長(auto catalytic growth), 可能與 ZnO 為 n type<br />

半導體有關。當先驅物乙醯丙酮化鋅附著至 ZnO<br />

表面,可輕易取得電子,使鋅先被解離釋出,再<br />

與表面氧,或水蒸氣氧化反應為 ZnO 膜。氧,或<br />

水蒸氣附著至表面時,可輕易取得電子,分解吸<br />

附(dissociative adsorption)發生,形成表面氧原子<br />

(O(ads))或氫氧基(surface hydroxyl OH group),再與<br />

乙醯丙酮化鋅分子反應為 ZnO 膜。此一效應,僅<br />

與表面有關。<br />

Si(100) 50W, 60min 緩衝層<br />

50W, 10min 緩衝層 50W, 30min 緩衝層<br />

圖 14 LPCVD ZnO SEM 600℃<br />

600℃沉積時,則 CVD 鍍層多為不規則扁平緻<br />

密晶粒,粒徑 2-3m, 表面形態和基板無關. 顯示<br />

在 600℃時,CVD 反應可能為質傳控制,緩衝層<br />

功用不顯,<br />

Si(100) 50W, 60min 緩衝層


50W, 10min 緩衝層 50W, 30min 緩衝層<br />

圖 15 LPCVD ZnO SEM 700℃<br />

700℃時(圖 15),鍍成晶粒出現缺口, 是系統高<br />

溫低壓促成脫附, 逆蝕刻(back ecth)逆反應發生,<br />

可能為熱力學控制。可能是影響沉積膜表面形態<br />

四種主要效應: 1. 因表面崎嶇不平尺度大氣體自<br />

由徑造成之陰影效應(shadow effect),2. 表面擴散<br />

效 應 (surface diffusion) , 3. 總 體 擴 散 效 應 (bulk<br />

diffusion),4. 表面原子之脫附效應(desorption),<br />

又以表面原子之脫附效應(desorption)較有可能。<br />

因 M(acac)n 與水蒸氣之間的反應,有水蒸氣的沉<br />

積環境,M(acac)n 解離之 acac,藉水蒸氣質子化<br />

(protonation)為乙醯丙酮(Hacac),易從表面脫附,<br />

碳污染少,有利依靠螺旋差排的層氏成長。<br />

由本研究發現,在此 LPCVD 系統, RF sputter<br />

ZnO 緩衝層於 LPCVD, 500~600℃,因系統壓力較<br />

低,氣相質傳快,較慢的表面反應在此為速率控<br />

制(rate controlling step)。以緩衝層為基板, 得(002)<br />

單一指向氧化鋅膜, 有助白光 LED 材料開發. 在<br />

氧氣濃度 59%, 沉積壓力 20 torr 以上, 蒸發溫度:<br />

120 o C, 沉積溫度: 700 o C, 未通水蒸氣, 沉積時<br />

間:1 hr 的 LPCVD, 可於射頻濺鍍緩衝層上成長得<br />

多晶氧化鋅膜. 多數 CVD 基板表面所得膜為(002)<br />

擇優指向氧化鋅.<br />

縱斷面 FESEM 研究 CVD 膜晶粒結構及成長機制<br />

鍍層成長機制(growth mechanism)對缺陷形成,<br />

發光機制有重大影響. 在新製程開發上, 必須進<br />

一步探索. CVD 鍍層成長機制雖被習慣分為島式<br />

(island mode, Volmer-Weber, VW mode), 層 式<br />

(layer mode, Frank-van der Mewe, FM mode), 和混<br />

合式(Stranski-Krastanov, SK mode). 但上述模式<br />

皆借自上世紀物理氣相沉積之經驗, 其系統壓力<br />

低, 沉積物依逐個原子累積. 現實 CVD 皆在<br />

10-100 torr 高濃度操作, 狀況更複雜. 以下比較緩<br />

衝層對 LPCVD 鍍層成長機制之影響,在同一次<br />

LPCVD, 條件為:壓力 60 torr,蒸發 125 o C,沉<br />

積 600 o C,He/O2:20/60 sccm,通水蒸氣,時間:<br />

60min。置入不同基板,一為空白矽晶片,其他則<br />

為射頻(RF)濺鍍緩衝層。<br />

x30000 倍 x50000 倍<br />

圖 16 CVD 膜 SEM ( PL 強度:8.13 )<br />

第一試樣基材為未鍍緩衝層 Si(100),圖 16<br />

顯示 LPCVD 鍍層以 3D 島式 Normal growth,厚<br />

1212 nm,沉積速率 20 nm/ min,由緊密堆積柱狀<br />

晶粒組成,柱狀晶粒長 1200~ 1400 nm,似為經歷<br />

初期激烈競爭成晶併格後之倖存者。<br />

x30000 倍 x50000 倍<br />

圖 17 CVD 膜 SEM ( PL 強度:26.6 )<br />

第二試樣基材為緩衝層, 濺鍍條件 RF50W,<br />

60 min,如圖 17,SEM 發現膜厚 1312.5 nm,扣<br />

除緩衝層厚 390 nm,LPCVD 鍍層厚 922.5 nm,<br />

鍍層出現上有角錐體,下為緻密層之先層式再島<br />

式之機制,似 SK (Stranski-Krastanov mode)混合機<br />

制,沉積速率:15.35 nm/min。<br />

圖 18 CVD 膜 SEM ( PL 強度:20.7 )<br />

第三試樣緩衝層為 RF50W, 30min,如圖 18,<br />

厚 736 nm,扣除緩衝層厚 110.6 nm,CVD 膜厚<br />

625.4 nm,柱狀晶粒結構明顯。沉積速率:10.42<br />

nm/min。以上資料顯示 LPCVD ZnO 鍍層傾向以<br />

島式成核, 垂直法線(Normal)方向晶粒成長,在<br />

RF 濺鍍緩衝層上之 LPCVD 鍍層沉積速率雖非最<br />

快,但鍍成物 PL 強度最大,在 RF50W,60min 上<br />

的 LPCVD 鍍層(圖 24)出現角錐體,規律排列,此<br />

種有秩序之奈米結構物,可能為該試樣 PL 最強之<br />

原因。<br />

陸 討論 DISCUSSION<br />

本研究藉多次實驗, 已初步釐清緩衝層在<br />

LPCVD ZnO 的作用: 在條件趨向表面反應控制時,<br />

如溫度低於 600 o C, 緩衝層作用顯著. 當溫度升高,


CVD 趨向質傳控制時, 緩衝層效果不顯. 或許此<br />

一觀點亦可以解釋近來 MOCVD ZnO 相關文獻對<br />

緩衝層作用分岐之處. 雖宥於時間限制, 以上論<br />

述猶待進一步研究確認, 但對於未來白光 LED 製<br />

程開發建議如下: 如沉積溫度低於 600 o C, 使用濺<br />

鍍緩衝層(50w, 10 min), 沉積溫度高於 600 o C, 可<br />

使用 Si(100), Si(111). LPCVD 製程最適條件則為:<br />

沉積溫度 600 o C, 氧氣濃度 87.5%, 沉積壓力 60<br />

torrs, 可得表面較平滑. PL 380 nm 峰最強的 CVD<br />

鍍層. 和 GaN based 白光 LED 的 900 o C 製程相比,<br />

ZnO LPCVD 製程溫度低了 300 o C, 且使用成本較<br />

低的矽為基板. 緩衝層輔助 LPCVD ZnO 可創造<br />

獨特奈米光電材料, 未來發展潛力大.<br />

薄 膜 成 長 可 分 (1) 成 核 (nucleation), (2) 聚 結<br />

(coalescence), (3)連續成長階段。在(1)、(2)階段膜<br />

是以分散,不連續的島狀物散佈在基板表面,表<br />

面原子需克服在異質基板上的作用力,擴散前<br />

進,故鍍膜速率緩慢。在本研究中,以射頻濺鍍<br />

(RF sputtering)於矽晶片上鍍 ZnO 緩衝層,乃是直<br />

接促使 LPCVD 過程由階段(3)開始,跨過較艱難,<br />

活化障礙大之成核及聚結階段。在 RF 濺鍍結晶<br />

氧化鋅緩衝層表面, 若以常壓(APCVD)鍍得氧化<br />

鋅膜為多指向結晶. 以 LPCVD 鍍得為(002)擇優<br />

指向結晶氧化鋅膜. 膜內晶粒指向與沉積壓力之<br />

關係, 可能與成核及後續的競爭成長有關.<br />

在 ZnO 沉積文獻, 晶粒指向與沉積環境有關,<br />

可以沉積表面之極性(polarity, 即表層原子種類)<br />

表示. 如 Morigana [8] 發現, 在濺鍍 ZnO 氣氛為<br />

Ar/O2 流量比 4:1 時, 系統為平衡狀態, 鍍成 ZnO<br />

膜為(002))平面, 在 Ar/O2 比為 1:3 時, 系統為非平<br />

衡狀態, 鍍成 ZnO 膜為(112)平面. CVD 氧氣濃度<br />

對鍍成膜表面結構影響十分直接, 在低氧氣濃度<br />

時, 鍍成膜多呈平板狀, 膜依層式機制(Frank-van<br />

der Mrewe)成長. 在高氧氣濃度時, 鍍成膜多呈粒<br />

狀, 膜依島式機制(Volmer-Weber)成長, 甚至因質<br />

傳控制, 出現樹枝狀成長的奈米花狀物質(圖 19).<br />

可 能 在 低 氧 氣 濃 度 時 , 緩 衝 層 表 面 極 性<br />

(surface polarity)與表面能和氧化鋅晶核相容, 足<br />

潤濕上層 CVD 結構. 高氧氣濃度時, 緩衝層表面<br />

極性(surface polarity)與表面能和氧化鋅晶核較不<br />

相容,不足潤濕上層 CVD 結構.<br />

圖 19 LPCVD 膜 FESEM<br />

緩衝層: 氧氣 0 sccm, Ar 5 sccm, 壓力: 5mtorr,<br />

靶材: ZnO, 溫度: 70 o C, 功率: RF 50 watt, 時間:1<br />

hr CVD 條件:氧氣 20 sccm, 氦氣 30 sccm, 壓力<br />

60 torr, 溫度: 700 o C, 未通水蒸氣, 時間:1 hr<br />

結 論<br />

本研究以射頻濺鍍緩衝層為柱狀晶粒, 緻密<br />

鍍層, 粒徑 100nm, 表面粗糙度 Rrms 3-5 nm,<br />

Rrms 和濺鍍功率大小, 時間長短有關. 基板升溫<br />

可得表面較平滑緩衝層. 以側視 FESEM 觀測, 在<br />

500-600 o C LPCVD 沉積時, 緩衝層仍維持原狀,<br />

並未融化成分散島狀. 故當 CVD 沉積時, 是沉積<br />

在表面有微起伏的緩衝層連續表面上. 由 LPCVD<br />

製程開發知, 在沉積壓力 60-200 torrs 之管狀反應<br />

室, 沉積溫度較低時, 緩衝層可促進 CVD 沉積加<br />

速; 沉積溫度 500-580 o C 時, CVD 為表面反應控制<br />

(surface reaction controlled), CVD 層結構及沉積速<br />

率和緩衝層有關, 600 o C 時, CVD 為質傳控制,<br />

CVD 層結構及沉積速率和緩衝層關聯性較弱,<br />

700 o C 時, CVD 為熱力學控制, CVD 層出現反蝕結<br />

構, 且沉積速率減緩.<br />

誌 謝<br />

感謝國科會 (NSC94-2214-E-262-001 )支援,龍<br />

華科大工學院, 化材系提供設備, 專題生賴世峰,<br />

張家彬, 顏振偉, 樓淳宇執行實驗, 在此誌謝。<br />

REFERENCES<br />

1. Thin Solid Films 433 (2003) 131–134,<br />

“High-quality ZnO films prepared on Si wafers<br />

by low-pressure MO-CVD”<br />

2. A.A. Ashra, A. Ueta, H. Kumano, I. Suemune,<br />

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 221 (2000), 435<br />

3. S. Nakamura, 1991, .S.Nakamura,Y.Harada, and<br />

M.Seno, Appl.Phys.Lett.,Vol.58,1991,p 2021.<br />

4. Th. Gruber, C. Kirchner, A. Waag” MOCVD<br />

Growth of ZnO on Different Substrate<br />

Materials” , 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229,<br />

pp.841–844, 2002.)<br />

5. D.D. Koleske, M.E. Coltrin, KC. Cross, C.C.<br />

Michel, A.A. Allerman, J. Cryst. Grow., 273, 86<br />

(2004)<br />

6. 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 174 (1997) 691.<br />

7. Ataev,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68<br />

(1999) 56–58<br />

8. 曾仁傑, 龍華科技大學工程技術研究所碩士<br />

學位論文, 射頻濺鍍緩衝層輔助低壓化學氣<br />

相沉積白光 LED 氧化鋅技術之研究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