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1.2015 Views

第45 屆國際數學奧林匹亞競賽試題與參考解答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第45 屆國際數學奧林匹亞競賽試題與參考解答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第45 屆國際數學奧林匹亞競賽試題與參考解答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SHOW MORE
SHOW LESS

Create successful ePaper yourself

Turn your PDF publications into a flip-book with our unique Google optimized e-Paper software.

第 45 屆 國 際 數 學 奧 林 匹 亞 競 賽<br />

試 題 與 參 考 解 答 ( 續 )<br />

傅 承 德 * 洪 文 良 **<br />

* 中 央 研 究 院 統 計 科 學 研 究 所<br />

** 國 立 新 竹 師 範 學 院 數 學 教 育 學 系<br />

第 四 題 : 試 題 委 員 會 公 布 的 參 考 答 案 :<br />

參 考 解 答 ( 一 ): 藉 由 對 稱 性 , 只 需 證 明 t<br />

1<br />

< t2<br />

+ t3<br />

。 經 由 計 算 可 得<br />

n<br />

n<br />

1 ⎛ t ⎞ ⎛ 1 1⎞<br />

1<br />

⎛ t t ⎞<br />

t ⎜t ⎟ t t t ⎜t t ⎟<br />

⎝ ⎠ ⎝ ⎠<br />

⎝ ⎠<br />

∑∑<br />

i<br />

i j<br />

ti<br />

= n+ ∑ ⎜ ⎟= n+ t1⎜<br />

+ ⎟+ ( t2 + t3)<br />

+ ∑ ⎜ + ⎟ 。<br />

i= 1 i= 1 i 1≤ i< j≤n<br />

j 2 3 1<br />

1≤≤ i j≤n<br />

j i<br />

(, i j) ≠(1,2)(1,3)<br />

根 據 AM-GM 不 等 式 , 對 所 有 i, j<br />

1<br />

t<br />

2<br />

1<br />

+<br />

t<br />

3<br />

≥<br />

t<br />

2<br />

2<br />

t<br />

3<br />

, t<br />

2<br />

t<br />

3<br />

≥ 2<br />

t<br />

2<br />

t<br />

3<br />

t<br />

,<br />

t<br />

i<br />

j<br />

t<br />

+<br />

t<br />

j<br />

i<br />

≥ 2<br />

t1<br />

所 以 , 設 a = > 0 , 利 用 假 設 , 我 們 可 得 到<br />

t t<br />

2 3<br />

n<br />

2<br />

n n<br />

1 t t2t3<br />

⎡<br />

1<br />

⎛n⎞<br />

⎤ 2 2<br />

+ 1 > ∑ti ∑ ≥ n + 2 + 2 + 2⎢⎜<br />

⎟ − 2⎥<br />

= 2a<br />

+ + n − 4 。<br />

i=<br />

1 i=<br />

1 ti<br />

t t1<br />

2<br />

2t3<br />

⎣⎝<br />

⎠ ⎦ a<br />

2a<br />

+ 2<br />

1 t1<br />

因 此 , < 0 , 可 推 得 < a = < 2 。 所 以 , t<br />

1<br />

< 2 t2t3<br />

a − 5<br />

2 t t<br />

2<br />

3<br />

, 且 再 利 用 AM-GM 不 等<br />

式 可 推 得 t<br />

1<br />

< 2 t2t3<br />

≤ t2<br />

+ t3<br />

。<br />

參 考 解 答 ( 二 ): 考 慮 原 不 等 式 的 左 邊 , 經 由 計 算 可 得<br />

n<br />

2<br />

⎛ t<br />

+ 1 > n +<br />

⎜<br />

⎝ t<br />

2<br />

1<br />

t<br />

+<br />

t<br />

3<br />

1<br />

⎞ ⎛<br />

+ t<br />

⎟<br />

⎜<br />

⎠ ⎝ t<br />

1<br />

2<br />

t<br />

+<br />

t<br />

1<br />

3<br />

⎞<br />

⎟ +<br />

⎠<br />

⎛<br />

⎟ ⎞<br />

⎜<br />

t t<br />

i j<br />

+<br />

< j<br />

⎝ t<br />

j<br />

ti<br />

⎠<br />

∑<br />

i<br />

( i,<br />

j ) ∉{ ( 1,2) ,( 1,3)<br />

}<br />

- 46 -


第 45 屆 國 際 數 學 奧 林 匹 亞 競 賽 試 題 與 參 考 解 答 ( 續 )<br />

⎛ t ⎛ ⎞ ⎛ ⎞<br />

2<br />

t3<br />

⎞ t1<br />

t ⎛n<br />

1<br />

⎞<br />

≥ n +<br />

⎜ +<br />

⎟ + + ⎜ ⎟<br />

⎜ +<br />

⎟ 2<br />

⎜ ⎟ − 2<br />

⎝ t1<br />

t1<br />

⎠ ⎝ t2<br />

t3<br />

⎠ ⎝⎝2⎠<br />

⎠<br />

= n<br />

2<br />

所 以<br />

⎛ t<br />

− 4 +<br />

⎜<br />

⎝ t<br />

2<br />

1<br />

t<br />

+<br />

t<br />

3<br />

1<br />

⎞ ⎛ t<br />

⎟ +<br />

⎜<br />

⎠ ⎝ t<br />

1<br />

2<br />

t<br />

+<br />

t<br />

1<br />

3<br />

⎞<br />

⎟<br />

⎠<br />

⎛ t<br />

⎜<br />

⎝ t<br />

2<br />

1<br />

t<br />

+<br />

t<br />

3<br />

1<br />

⎞ ⎛<br />

+ t<br />

⎟<br />

⎜<br />

⎠ ⎝ t<br />

1<br />

2<br />

t<br />

+<br />

t<br />

1<br />

3<br />

⎞<br />

⎟ < 5 。 (1)<br />

⎠<br />

令<br />

t2<br />

t3<br />

t2<br />

+ t3<br />

a = + = 。<br />

t t t<br />

1<br />

根 據 AM-HM, 可 得 到<br />

所 以<br />

t<br />

t<br />

1<br />

2<br />

2<br />

t<br />

+<br />

t<br />

1<br />

3<br />

1<br />

a<br />

≤<br />

2<br />

t1<br />

t1<br />

4<br />

+ ≥ 。<br />

t t a<br />

2<br />

3<br />

1<br />

4<br />

把 上 述 兩 式 代 入 (1) 式 , 可 得 + <<br />

2<br />

a 5 , 此 式 等 價 於 a − 5a + 4 = 0, 也 就 是<br />

a<br />

( −1 )( a − 4) < 0<br />

a , 給 定 a > 1, Q.<br />

E.<br />

D 。<br />

王 琨 傑 同 學 的 解 法 : 根 據 柯 西 恆 等 式 , 有<br />

Q<br />

n<br />

2 2<br />

2 2 2<br />

2<br />

2 2<br />

( a1 + a2<br />

+ K+<br />

an<br />

)( b1<br />

+ b2<br />

+ K+<br />

bn<br />

) = ∑ ai<br />

bi<br />

+ ∑<br />

i=<br />

1<br />

i≠<br />

j<br />

n<br />

= ⎛<br />

2 2 2 2<br />

∑ a + ∑ + ⎜<br />

∑ − ∑<br />

i<br />

bi<br />

ai<br />

b<br />

j<br />

2 aia<br />

jbib<br />

j<br />

2 aia<br />

i= 1<br />

i≠<br />

j ⎝ 1≤i<<br />

j≤n<br />

1≤i<<br />

j≤n<br />

=<br />

n<br />

∑<br />

i=<br />

1<br />

a<br />

2<br />

i<br />

b<br />

2<br />

i<br />

+ 2<br />

∑<br />

a a<br />

i<br />

1≤i<<br />

j≤n<br />

j<br />

b b<br />

i<br />

j<br />

+<br />

a<br />

2<br />

i<br />

j<br />

b<br />

2<br />

j<br />

⎞<br />

b ⎟<br />

ib<br />

j<br />

⎠<br />

2 2 2 2<br />

∑( ai<br />

a<br />

j<br />

+ a<br />

j<br />

bi<br />

− 2aia<br />

jbib<br />

j<br />

)<br />

1≤i<<br />

j≤n<br />

- 47 -


科 學 教 育 月 刊 第 273 期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三 年 十 月<br />

⎛<br />

= ⎜<br />

⎝<br />

n<br />

∑<br />

i=<br />

1<br />

a b<br />

i<br />

⎞<br />

⎟<br />

⎠<br />

i<br />

2<br />

+<br />

∑( aib<br />

j<br />

− aib<br />

j<br />

)<br />

1≤i<<br />

j≤n<br />

2<br />

⎛ 1<br />

⎜<br />

⎝ t1<br />

1 ⎞<br />

t ⎟<br />

n ⎠<br />

2<br />

故 知 ( t<br />

) ⎜<br />

⎟<br />

1<br />

+ t2<br />

+ K + tn<br />

+ + K+<br />

= n + ∑<br />

1<br />

t<br />

2<br />

1≤i<<br />

j≤n<br />

⎛<br />

⎜<br />

⎜<br />

⎝<br />

t<br />

t<br />

i<br />

j<br />

−<br />

t<br />

t<br />

j<br />

i<br />

⎞<br />

⎟ ⎟ ⎠<br />

2<br />

用 反 證 法 , 設 ∃1 ≤ i <<br />

j < k ≤ n t , t , t 不 為 某 一 三 角 形 之 三 邊 長 。<br />

i<br />

j<br />

k<br />

則 不 失 一 般 性 (WLOG), 不 妨 設<br />

t ≥ t + t<br />

i<br />

j<br />

k<br />

又<br />

⎛ 1 ⎞<br />

⎜ x − ⎟⎠<br />

⎝ x<br />

Q 在 [ ,∞)<br />

2<br />

1 是 嚴 格 遞 增 ( 當 x 變 大 , x<br />

1<br />

變 小 , 其 差 變 大 , 故 其 值 變 大 )<br />

⎛<br />

∴⎜<br />

⎝<br />

t<br />

t<br />

k<br />

i<br />

−<br />

t<br />

t<br />

i<br />

k<br />

⎞<br />

⎟<br />

⎠<br />

2<br />

⎛<br />

⎜<br />

⎜<br />

= ⎜<br />

⎜<br />

⎜<br />

⎝<br />

t<br />

t<br />

k<br />

i<br />

−<br />

1<br />

t<br />

t<br />

k<br />

i<br />

2<br />

⎞<br />

⎟<br />

⎟<br />

⎟<br />

⎟<br />

⎟<br />

⎠<br />

⎛<br />

≥ ⎜<br />

⎜<br />

⎝<br />

t<br />

i<br />

+ t<br />

t<br />

i<br />

j<br />

−<br />

t<br />

i<br />

t<br />

i<br />

+ t<br />

j<br />

⎞<br />

⎟<br />

⎟<br />

⎠<br />

tk<br />

( Q > 1)<br />

t<br />

i<br />

同 理<br />

⎛<br />

⎜<br />

⎜<br />

⎝<br />

t<br />

t<br />

k<br />

j<br />

−<br />

t<br />

t<br />

j<br />

k<br />

⎞<br />

⎟<br />

⎟<br />

⎠<br />

2<br />

⎛<br />

≥ ⎜<br />

⎜<br />

⎝<br />

t<br />

i<br />

+ t<br />

t<br />

j<br />

j<br />

−<br />

t<br />

i<br />

t<br />

j<br />

+ t<br />

j<br />

⎞<br />

⎟<br />

⎟<br />

⎠<br />

2<br />

n + 1 > t<br />

+ t<br />

+ K + t<br />

⎛ 1 1<br />

⎜ +<br />

⎝<br />

1 ⎞<br />

+ K+<br />

2<br />

此 時 有 ( )<br />

⎜<br />

⎟ 1 2<br />

n<br />

t1<br />

t2<br />

tn<br />

⎠<br />

= n<br />

2<br />

+<br />

∑<br />

1≤i<<br />

j≤n<br />

⎛<br />

⎜<br />

⎜<br />

⎝<br />

t<br />

t<br />

i<br />

j<br />

−<br />

t<br />

t<br />

j<br />

i<br />

⎞<br />

⎟ ⎟ ⎠<br />

2<br />

≥ n<br />

2<br />

⎛<br />

+ ⎜<br />

⎝<br />

t<br />

t<br />

k<br />

i<br />

−<br />

t<br />

t<br />

i<br />

k<br />

⎞<br />

⎟<br />

⎠<br />

2<br />

⎛<br />

+ ⎜<br />

⎜<br />

⎝<br />

t<br />

t<br />

k<br />

j<br />

−<br />

t<br />

t<br />

j<br />

k<br />

⎞<br />

⎟<br />

⎟<br />

⎠<br />

2<br />

- 48 -


第 45 屆 國 際 數 學 奧 林 匹 亞 競 賽 試 題 與 參 考 解 答 ( 續 )<br />

≥ n<br />

2<br />

⎛<br />

+ ⎜<br />

⎜<br />

⎝<br />

t<br />

i<br />

+ t<br />

t<br />

i<br />

j<br />

−<br />

t<br />

i<br />

t<br />

i<br />

+ t<br />

j<br />

⎞<br />

⎟<br />

⎟<br />

⎠<br />

2<br />

⎛<br />

+ ⎜<br />

⎜<br />

⎝<br />

t<br />

i<br />

+ t<br />

t<br />

j<br />

j<br />

−<br />

t<br />

i<br />

t<br />

j<br />

+ t<br />

j<br />

⎞<br />

⎟<br />

⎟<br />

⎠<br />

2<br />

⎛ t +<br />

⎞ ⎛ +<br />

⎞<br />

2 i<br />

t<br />

j<br />

⎜<br />

t ti<br />

t<br />

j<br />

t<br />

i<br />

j<br />

= n + + − 2⎟<br />

+ ⎜ + − 2⎟<br />

⎝ ti<br />

ti<br />

+ t<br />

j ⎠ ⎝ t<br />

j<br />

t<br />

i+<br />

t<br />

j ⎠<br />

n<br />

⎛ t<br />

j ⎞ ⎛ ⎞ ⎛ + ⎞<br />

1 ⎜<br />

t ti<br />

t<br />

+ 1 ⎟ + ⎜ ⎟<br />

⎜ +<br />

⎟ + +<br />

i<br />

j<br />

− 4<br />

⎝ ti<br />

⎠ ⎝ t<br />

j ⎠ ⎝ ti<br />

+ t ⎠<br />

=<br />

2<br />

j<br />

2<br />

⎛ t<br />

j ⎞ ⎛ ⎞<br />

⎜<br />

t<br />

⎛ t ⎛ ⎞<br />

i<br />

+ ⎟<br />

2 j ⎞<br />

= n +<br />

⎜<br />

⎟ −1<br />

⎜<br />

ti<br />

⎟<br />

2<br />

≥ n + −1<br />

⎝ ti<br />

⎠ ⎝ t<br />

⎜<br />

⎟ ≥ n + 2 −1<br />

j ⎠ ⎝ ti<br />

⎠⎝<br />

t<br />

j ⎠<br />

= n<br />

2 +1<br />

故 假 設 錯 誤 , 得 知 不 存 在 1 ≤ i < j < k ≤ n 使 得 t<br />

i<br />

, t<br />

j<br />

, tk<br />

不 為 某 一 三 角 形 之 三 邊 長 。<br />

⇔ ∀1 ≤ i < j < k ≤ n , t<br />

i<br />

, t<br />

j<br />

, tk<br />

必 為 某 一 三 角 形 之 三 邊 長 。<br />

第 五 題 : 試 題 委 員 會 公 布 的 參 考 答 案 :<br />

參 考 解 答 ( 一 ): 因 P 在 ABCD 之 內 部 , 可 推 得 ∠ DBA < ∠DBC<br />

若 且 為 若<br />

∠ BDA < ∠BDC<br />

之 內 部 。<br />

。 所 以 , 不 失 一 般 性 , 我 們 可 以 假 設 P 在 三 角 形 ACD 和 三 角 形 BCD<br />

假 設 ABCD 是 圓 內 接 四 邊 形 。 令 線 段 BP 和 DP 與 線 段 AC 分 別 相 交 於 K 和 L 。 由 已<br />

知 條 件 可 推 得 : ∠ ACB = ∠ADB<br />

, ∠ ABD = ∠ACD<br />

, 所 以 三 角 形 DAB, DLC 和 CKB 是 相<br />

似 的 。 即 ∠ PLK = ∠PKL<br />

, 故 PK = PL 。<br />

三 角 形 ADL 和 BDC 也 相 似 , 因 此 ,<br />

AL<br />

BC<br />

AD KC<br />

= = ,<br />

BD BC<br />

由 上 式 可 得<br />

因 此 ,<br />

AP = CP 。<br />

AL = KC 。 結 合 上 述 的 結 論 , 可 推 得 三 角 形 ALP 與 CKP 是 全 等 三 角 形 。<br />

反 之 , 假 設 AP = CP 。 令 三 角 形 BCP 的 外 接 圓 分 別 與 線 段 CD 和 DP 相 交 於 X 和 Y 。<br />

因 三 角 形 ADB 與 PDX 相 似 , 所 以 三 角 形 ADP 與 BDX 亦 相 似 。 因 此<br />

- 49 -


科 學 教 育 月 刊 第 273 期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三 年 十 月<br />

BX<br />

AP<br />

BD XD<br />

= = 。 (1)<br />

AD PD<br />

此 外 , 三 角 形 DPC 與 DXY 相 似 , 由 此 可 得<br />

YX XD = 。 (2)<br />

CP PD<br />

因 AP = CP , 由 (1) 式 和 (2) 式 可 得 到 BX = YX 。 因 此<br />

∠DCB<br />

= ∠XYB<br />

= ∠XBY<br />

= ∠XPY<br />

= ∠PDX<br />

+ ∠PXD<br />

= ∠ADB<br />

+ ∠ADB<br />

= 180° − ∠BAD<br />

根 據 上 式 可 得 : ABCD 四 點 共 圓 。<br />

參 考 解 答 ( 二 ): 首 先 假 設 A , B,<br />

C,<br />

D 四 點 共 圓 。 令 線 段 BP 和 DP 與 ABCD 的 外 接 圓<br />

分 別 相 交 於 E 和 F 。 由 已 知 條 件 可 得 AB = CF 和 AD = CE , 所 以<br />

〈<br />

BF || AC 及 DE || AC 。 因 此 BFED 是 一 個 等 腰 梯 形 ( 或 是 一 個 矩 形 ), 其 對 角 線 相 交<br />

於 P 。 所 以 , P 落 在 外 接 圓 的 直 徑 上 , 且 其 垂 足 落 於 線 段 AC 上 。 於 是 AP = CP 。<br />

接 著 假 設 AP = CP。 不 失 一 般 性 的 情 況 下 , 令 P 在 三 角 形 ACD 和 BCD 的 裡 面 , 對 於 三<br />

角 形 BDP 而 言 , 點 A 和 C 為 共 軛 等 角 , 由 此 可 得 ∠ APK = ∠CPL<br />

。 因 AP = CP 。 我 們<br />

推 斷 , 以 p 來 說 E 為 D 的 反 射 。 則 E 在 線 段 BP 上 , 且 三 角 形 APD 與 三 角 形 CPE 全<br />

等 。 因 此 ∠ BDC = ∠ADP<br />

= ∠BEC<br />

, 其 意 為 B , C,<br />

E,<br />

D 四 點 共 圓 。 此 外 , A , C,<br />

E,<br />

D 也 四<br />

點 共 圓 。 所 以 , A , B,<br />

C,<br />

D 為 圓 內 接 四 邊 形 。<br />

〈<br />

〈<br />

〈<br />

- 50 -


第 45 屆 國 際 數 學 奧 林 匹 亞 競 賽 試 題 與 參 考 解 答 ( 續 )<br />

趙 心 宇 同 學 的 解 法 : 因 BD 不 平 分 ∠ ABC, ∠ADC,<br />

故 P 點 僅 有 一 個 。 且 P ≠ B, P ≠ D。<br />

先 證 充 分 性<br />

設 ABCD 外 接 圓 圓 心 為 O<br />

過 O 作 AC 的 中 垂 線 交 圓 於 E, F 。 BP 交 圓 另 一 點 為 G , DP 交 圓 另 一 點 為 H 。<br />

Q∠ABG<br />

= ∠CBD<br />

⇒ AG<br />

= CD <br />

⇒ GE = ED <br />

Q ∠ BDA =∠HDC ⇒ AB = HC <br />

⇒ BF = FH <br />

故 此 時 BP , DP 是 以 OE 為 對 稱 軸 的 兩 條 線 , 理 當 相 交 在 OE 上 , 因<br />

此 P 落 在 OE 之 上 , 而 OE 為 AC 的 中 垂 線 , 故 有<br />

AP = PC 。<br />

再 證 必 要 性<br />

因 為 當 A , B,<br />

C 以 及 BD 射 線 固 定 時 , P 也 固 定 了 。 由 上 述 充 分 性 知 道 ABC 外 接 圓 與<br />

BD 的 另 一 交 點 滿 足 題 設 , 以 下 證 明 當 P , A,<br />

C,<br />

BD 固 定 時 在 BC 上 跑 的 動 點 Q , 若 滿 足<br />

∠ AQP = ∠CQB , 同 時 不 與 (1) ABCD 凸 (2)P 在 ABCD 內 這 兩 條 件 矛 盾 的 , 則 只<br />

有 兩 個 點 。<br />

- 51 -


科 學 教 育 月 刊 第 273 期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三 年 十 月<br />

e<br />

tanα<br />

1<br />

=<br />

a + b + x<br />

3<br />

c<br />

=<br />

x<br />

tanα<br />

2<br />

=<br />

d<br />

a +<br />

tanα ( α − )<br />

tan<br />

2<br />

α<br />

3<br />

x<br />

d<br />

−<br />

=<br />

a + x<br />

cd<br />

1+<br />

x<br />

c<br />

x<br />

( a + x)<br />

若 ∠ CQP = ∠AQB<br />

〔( 銳 角 ), 因 為 要 求 的 四 邊 形 為 凸 的 〕<br />

則 tanα<br />

= ( α −α<br />

)<br />

1<br />

tan<br />

d c<br />

−<br />

e<br />

⇔ =<br />

a + x x<br />

a + b + x c d<br />

1+<br />

⋅<br />

x a + x<br />

⇔<br />

2<br />

3<br />

2<br />

2<br />

( e + c − d ) x + ( ae + 2ac<br />

+ bc − ad − db) x + ( ecd − a c − abc) = 0<br />

此 時 x 至 多 有 兩 個 解 (※)<br />

然 而 tanα<br />

− ( α −α<br />

)<br />

1<br />

= tan<br />

2 3<br />

也 可 能 滿 足 題 設<br />

如 圖 ,T 為 A 到 BD 的 垂 足<br />

U 為 AC , BD 的 交 點 ,V 為 CP , BD 的 交 點 。 因 為 P 在 ABCD 的 內<br />

部 , 故 V 點 在 B , D 兩 點 之 間 。 且 U 點 在 B , D 兩 點 之 間 , 因 為<br />

ABCD 為 凸 四 邊 形 。<br />

- 52 -


第 45 屆 國 際 數 學 奧 林 匹 亞 競 賽 試 題 與 參 考 解 答 ( 續 )<br />

當 且 僅 當 Q 點 在 TV 之 間 時 , 會 有 銳 角 的<br />

( α −α<br />

)<br />

∠AQB<br />

= ∠PQC<br />

⇔ tanα1 = − tan<br />

2 3<br />

然 而 Q 點 若 符 合 B , D 的 條 件 時 , 又 有 ∠ AQB = ∠PQC<br />

則 Q 必 須 落 在 TU 之 間 , 但 ∠CQA<br />

< 180°<br />

180 ° > ∠CQA<br />

= ∠CQV<br />

+ 180° − ∠AQB<br />

> ∠CQP<br />

+ 180° − ∠AQB<br />

⇔ ∠AQB > ∠CQP , 不 可 能 發 生 。<br />

因 此 , 在 TV 之 間 的 點 Q , 若 要 滿 足 ∠ AQB = ∠PQC<br />

而 又 能 當 作 凸 四 邊 形 ABCD 的 B 或 者 D , 又 使 P 在 ABCD 內 。 這 種 Q 是 不 存 在 的 。<br />

故 tanα<br />

− ( α −α<br />

)<br />

1<br />

= tan<br />

2 3<br />

的 解 不 合 。<br />

而 我 們 已 經 由 充 分 性 的 證 明 知 道 , 這 B , D 是 存 在 的 , 再 由 前 面 (※)<br />

知 道 至 多 有 兩 個 解 。 因 此 D 要 在 三 角 形 ABC 的 外 接 圓 上 面 , 即 證 明 ABCD 四 點 共 圓<br />

的 必 要 性 。<br />

這 裡 整 理 一 下 〝 必 要 性 〞 證 明 的 詳 細 思 路<br />

因 為 當 A , B,<br />

C,<br />

BD 固 定 時 , 即 P 也 固 定 了 ( 因 PA = PC ∠ ABD = ∠CBP<br />

) 而 由 充 份<br />

'<br />

性 知 道 ABC 外 接 圓 交 BD 於 D 滿 足 題 設 。 所 以 設 B , A,<br />

C,<br />

BD 固 定 時 , 企 圖 證 明 僅 有<br />

兩 個 點 會 滿 足 題 設 , 如 此 便 知 D ' = D , 即 證 完 必 要 性 。<br />

( )<br />

( )<br />

⎧tanα1<br />

= tan α<br />

2<br />

−α<br />

3<br />

由 上 述 的 方 法 , 知 道 ⎨<br />

⎩tanα1<br />

= − tan α<br />

2<br />

−α<br />

3<br />

( α −α<br />

)<br />

都 可 能 滿 足 題 設 並 且 至 多 有 四 組 解 , 而<br />

tanα1 = − tan<br />

2 3<br />

滿 足 題 設 是 在 取 動 點 落 於 TV 之 間 時 。 而 滿 足 題 設 而 跟 V 在<br />

AC 同 側 的 那 點 必 需 在 V 點 以 右 ( 如 下 圖 ), 方 能 使 P 落 在 ABCD 之 間 。 滿 足 題 設 而<br />

跟 B 在 AC 同 側 的 那 點 必 需 在 U 點 以 左 , 方 能 使 ABCD 為 凸 四 邊 形 。<br />

故 只 剩 下 TU 這 區 間 , 利 用 上 述 的 證 明 即 知 不 存 在 滿 足 題 設 的 點 。<br />

故 而 , B , D 恰 是 tanα<br />

( α −α<br />

)<br />

1<br />

= tan<br />

2 3<br />

的 兩 個 解 , 並 滿 足 題 設 。<br />

- 53 -


科 學 教 育 月 刊 第 273 期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三 年 十 月<br />

( 不 妨 設 P 在 CAD 的 平 面 區 中 ,T 在 UV 外 或 外 都 由 右 邊 討 論 可 得 出 最 後 結 論 )<br />

第 六 題 試 題 委 員 會 公 布 的 參 考 答 案 :<br />

參 考 解 答 : 一 正 整 數 n 必 有 一 個 交 錯 整 數 是 其 倍 數 若 且 唯 若 n 不 能 被 20 整 除 。 剩 下<br />

的 n 必 有 一 個 交 錯 整 數 是 其 倍 數 。<br />

如 果 n 可 被 20 整 除 , 那 麼 它 最 後 兩 位 小 數 的 數 字 是 偶 數 , 因 此 不 存 在 一 個 交 錯 整 數 是<br />

其 倍 數 。<br />

n<br />

我 們 個 別 考 慮 2 的 次 方 以 及 2 ⋅ 5 此 種 形 式 的 數 。 而 u k k<br />

|| a 意 指 u 為 能 整 除 a 之 u 的<br />

最 高 次 方 。<br />

Lemma 1. 每 一 個 2 的 次 方 必 有 一 個 交 錯 整 數 是 其 倍 數 , 其 數 字 為 偶 數 。<br />

Lemma 1 之 證 明 : 只 要 構 造 一 個 數 列 { } ∞ n n=1<br />

a 使 得 : 對 每 一 個 n ,<br />

_________________<br />

2 2 1 1<br />

2n−1<br />

2n+<br />

1<br />

a n<br />

≡ n +1(mod 2); 2 || a2<br />

n −1<br />

Ka1<br />

; 2 || a<br />

na<br />

n−<br />

La<br />

。<br />

令 a<br />

1<br />

= 2 , a<br />

2<br />

= 7 。 如 果 構 造 在 a 2 n<br />

上 , 則 取 a<br />

2 n+ 1<br />

= 4 。 那 麼 a<br />

2 n+<br />

1<br />

為 偶 數 且<br />

_________________<br />

__________________<br />

2n+<br />

1<br />

2n<br />

2 || a2n+<br />

1a2n<br />

Ka1<br />

4 ⋅10<br />

+ a2na2n−<br />

1<br />

Ka1<br />

= ,<br />

_________________<br />

2n<br />

2n−1<br />

1<br />

2n+<br />

1<br />

2 + 2<br />

因 2 || a a Ka<br />

, 利 用 數 學 歸 法 知 2 || 4 ⋅10<br />

為 奇 數 。 今 , a<br />

2 n+<br />

2<br />

必 為 奇 數 使 得<br />

當 a n<br />

+ 4 (mod 8)<br />

a<br />

5<br />

2 + 2<br />

A ≡<br />

n 2n<br />

_____________<br />

2n<br />

1 1<br />

2 +<br />

+<br />

=<br />

2n<br />

1<br />

。 令 a K a A , 其 中 A<br />

2n+<br />

[ a 5 + A]<br />

____________________<br />

__________________<br />

2n+ 3<br />

1<br />

2n+<br />

2 2n+<br />

2 1 2n+<br />

2<br />

2n+<br />

1 2n<br />

1<br />

2n+<br />

2<br />

2n+<br />

1<br />

2n+<br />

1<br />

|| a a K a = a 10 + a a La<br />

= 2<br />

成 立 。<br />

因 A 為 奇 數 , 所 以 最 後 的 解 為 奇 數 。 此 外 , 解<br />

2 n+<br />

2<br />

0 ,1,...,7 來 選 擇 。 故 得 證 。<br />

n<br />

Lemma 2. 對 於 n = 1,2,...<br />

, 每 個 2 ⋅ 5 型 式 的 數 必 有 一 個 交 錯 整 數 是 其 倍 數 且 其 數 字 為<br />

偶 數 。<br />

a 可 從 { }<br />

- 54 -


第 45 屆 國 際 數 學 奧 林 匹 亞 競 賽 試 題 與 參 考 解 答 ( 續 )<br />

Lemma 2. 之 證 明 : 構 造 一 個 數 列 { } ∞ n n=1<br />

b 使 得 對 每 一 個 n ,<br />

b n<br />

__________<br />

n<br />

≡ n +1(mod 2) 且 2 ⋅ 5 整 盡 b n<br />

K b 1<br />

。<br />

__________<br />

= 1<br />

令 b<br />

1<br />

= 0,<br />

b2<br />

= 5 。 假 設 b<br />

1,<br />

K ,bn<br />

已 被 構 造 且 令 b K l<br />

n<br />

b 5 B , 其 中 l ≥ n 且 B 不 能 被 5<br />

整 除 。 則 下 一 個 數 字 b<br />

n+ 1<br />

必 為 b n + 1<br />

≡ n + 2<br />

________________<br />

__________<br />

(mod 2) 且<br />

n l−n<br />

[ b 2 B]<br />

n<br />

n<br />

bn+ 1bn<br />

K b1<br />

= bn+<br />

110 + bn<br />

Kb1<br />

= 5<br />

n+<br />

1<br />

+ 5 。<br />

當 b<br />

5 n+1<br />

整 除<br />

n<br />

1<br />

B 被 5 整 除 時 , 上 式 為 真 。 根 據 中 國 的 餘 數 定 理 , b n + 1<br />

≡ n + 2 (mod 2)<br />

2 n +<br />

+<br />

v<br />

n<br />

, b<br />

+ 12<br />

+ B ≡ 0(mod 5), 有 解 ( 因 2 和 5 互 質 )。 且 解<br />

n+ 1<br />

n<br />

b 可 從 { ,1,...,9}<br />

0 來 選 取 。<br />

接 著 , 我 們 針 對 一 般 的 n = 2<br />

α 5 β k , 其 中 k 與 10 互 質 。 如 果 n 不 能 被 20 整 除 , 那 麼 2<br />

α 5 β<br />

β<br />

為 2 的 次 方 ,5 的 次 方 或 是 2 ⋅ 5 之 型 式 的 數 。 根 據 Lemmas 1 和 2, 在 所 有 2 α 5 β 的 情<br />

況 下 , 必 有 一 個 偶 數 交 錯 整 數 是 其 倍 數 , 其 數 字 為 偶 數 2 m 。 顯 然 地 ,<br />

____________<br />

...M<br />

所 有 具 有 MM<br />

n = 2<br />

α 5 β k 之 倍 數 。 考 慮<br />

型 式 之 整 數 也 是 2 α 5 β 之 交 錯 整 數 倍 數 。 我 們 證 明 以 上 有 一 部 分 為<br />

2m<br />

2m(<br />

l−1)<br />

Cl<br />

= 1+<br />

10 + K + 10 , 其 中 = 1 ,2,..., k + 1<br />

l ,<br />

根 據 鴿 籠 原 理 , C<br />

l 1<br />

和 C 為 同 餘 模 數 k , 其 中 l<br />

1<br />

< l2<br />

。 因 此 , k 能 整 除 它 們 的 差 值<br />

l 2<br />

C<br />

l 2<br />

l1<br />

l 2 l 1<br />

2 1<br />

10 ml<br />

− C = C<br />

−<br />

⋅ 。 且 因 k 與 10 互 質 , 所 以 k 能 整 除<br />

Cl 2 − l 1<br />

。 由 此 可 得<br />

____________<br />

...M<br />

C l 2 − l 1<br />

× M 是 具 有 MM 之 型 式 的 數 , 因 此 是 n 之 交 錯 整 數 倍 數 。<br />

- 55 -


科 學 教 育 月 刊 第 273 期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三 年 十 月<br />

黃 道 生 同 學 的 解 法 : 只 要 20 不 整 除 n 即 可<br />

若 20 | n ⇒ 十 位 個 位 必 為 偶 數 , 不 合<br />

n = 1時 , 顯 然 成 立 (1 即 可 )<br />

20 不 整 除 n 可 分 成 如 下 四 種 case, 證 明 他 的 某 個 倍 數 為 交 錯 整 數 。<br />

α k<br />

(1) n = P<br />

α1<br />

K , ≠ 2 , 5∀i<br />

1<br />

P k<br />

P i<br />

α α1<br />

α k<br />

(2) n = 2 P . , ≠ 2 , 5∀i<br />

1<br />

K P k<br />

P i<br />

α α1<br />

α k<br />

(3) n = 5 P K , ≠ 2 , 5∀i<br />

1<br />

P k<br />

P i<br />

α k<br />

(4) n = 10P<br />

α1<br />

K , ≠ 2 ∀i<br />

1<br />

P k<br />

P i<br />

先 證 下 列 幾 個 Lemma<br />

Lemma 1. 對 任 意 a ∈ N , a > 1及 case1 中 的 n 存 在 l 使<br />

a<br />

la<br />

n 1+<br />

10 + 10<br />

| K<br />

proof:<br />

1+<br />

10<br />

a<br />

( l+<br />

1)<br />

( )<br />

a<br />

la 10 −1<br />

a<br />

+ K 10 = , 取 l + 1 = ϕ ( 10 −1)<br />

n<br />

a<br />

10 −1<br />

a<br />

( l 1) a l+<br />

1<br />

Q ( 10, n ) = 1, ( 10,10 −1) = 1∴10<br />

= ( 10 ) ≡ 1<br />

(mod n ( 10 a −1)<br />

)( 尤 拉 定 理 )<br />

∴n<br />

a<br />

( l+<br />

1)<br />

( 10 −1) | 10<br />

a<br />

+ a<br />

( l+<br />

1)<br />

10<br />

−1∴<br />

n |<br />

10<br />

a<br />

a<br />

−1<br />

−1<br />

k<br />

Lemma 2. 存 在 一 個 k 位 交 錯 整 數 t<br />

k<br />

使 2 || tk<br />

( 表 示 2 k | t , 2 k + 1<br />

不 整 除 t) 當 k 為 奇<br />

數 ,<br />

k<br />

2 + 1<br />

|| t<br />

k<br />

當 t 為 偶 數 且 個 位 數 是 2。( 奇 數 位 偶 數 , 偶 數 位 奇 數 )<br />

proof: 由 歸 納 法 , k = 1取 2 即 可<br />

設 k = l 成 立 , 當 k = l + 1時 ,<br />

l<br />

(1) l 為 奇 數 ⇒ 2 || tl<br />

且 第 l + 1位 為 奇 數<br />

l<br />

l<br />

考 慮 x = 1 × 10 + tl<br />

, y = 3 × 10 + tl+<br />

1<br />

- 56 -


第 45 屆 國 際 數 學 奧 林 匹 亞 競 賽 試 題 與 參 考 解 答 ( 續 )<br />

l<br />

z = 5 × 10 + tl<br />

l<br />

w = 7 × 10 + tl<br />

皆 為 l + 1位 交 錯 整 數<br />

有<br />

l<br />

2 + 1 | x,<br />

y (<br />

l l<br />

Q tl<br />

= 2 奇 , 10 ,<br />

l+<br />

l<br />

而 2 1 || x − y = 2 ⋅10<br />

∴ x ≠ y (mod<br />

(mod<br />

2 +1<br />

l )& x, y ≡ 0<br />

or<br />

∴ x, y 其 中 之 一 有 2 l+<br />

2 | x or y<br />

若 為<br />

l<br />

2 + 2<br />

| x<br />

考 慮<br />

l<br />

3× 10 也 都 為<br />

2 +2<br />

2 l +1 (mod<br />

l<br />

2× 奇 數 , y<br />

l ) 但 , x , y ≡ 0<br />

2 +2 l )<br />

l<br />

x, 為 2× 偶 )<br />

l<br />

z = × 10 + tl<br />

5 ⇒ x ≡ z ≡ 0<br />

(mod 2 l +2 ) 但 x ≠ z (mod<br />

2 +3 l )<br />

∴ 某 個 不 被<br />

2 l+3<br />

整 除 , 即 為 所 求 , 若<br />

l<br />

2 2<br />

l<br />

同 理 考 慮 y 跟 w = 7 × 10 + t 即 可 。<br />

l l+<br />

Q x − z = 4 ⋅10<br />

= 2<br />

2 ⋅ 5<br />

l<br />

l<br />

+ | y ,<br />

l<br />

(2) l 為 偶 數 ⇒ 2 + 1 || t , l<br />

第 l + 1 位 為 偶 數<br />

l+<br />

2 2 | 4×<br />

10<br />

l<br />

∴<br />

l+<br />

2 1<br />

|| 4 × 10<br />

l<br />

+ t<br />

l<br />

且<br />

l<br />

4 ×10<br />

l<br />

為 + 1<br />

+ t<br />

l<br />

交 錯 整 數<br />

取<br />

t +<br />

l<br />

l+ 1<br />

= 4×<br />

10 tl<br />

即 可 。<br />

Lemma 3. 存 在 一 個 k 位 ( 最 高 位 可 為 0) 交 錯 整 數 t<br />

k<br />

使 5<br />

proof:<br />

k = 1時 t 5 即 可<br />

1<br />

=<br />

l<br />

若 k = l 有 5 | tl<br />

k<br />

| t<br />

k<br />

l<br />

l<br />

l<br />

l<br />

l<br />

考 慮 ( 1 ⋅10<br />

+ t , 3⋅10<br />

+ t , 5 ⋅10<br />

+ t , 7 ⋅10<br />

+ t , 9 ⋅10<br />

+ t )<br />

這 些 都 被<br />

l<br />

l<br />

l<br />

l<br />

l l+<br />

1<br />

5 整 除 , 但 x ⋅10<br />

+ tl<br />

≡ y ⋅10<br />

+ ll<br />

( 5 )<br />

l<br />

l<br />

l<br />

- 57 -


科 學 教 育 月 刊 第 273 期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三 年 十 月<br />

⇔<br />

l<br />

( − y) 10 ≡ 0<br />

x ( 5 +1 )<br />

的 倍 數 。<br />

∴ 都 對<br />

但 模<br />

5 l+1<br />

5 l+1<br />

之 模 不 同 ,<br />

x y (mod 5) 但 1,3,5,7,9 任 2 數 差 不 為 5<br />

l ⇔ − ≡ 0<br />

l l l l<br />

只 有 0,<br />

5 , 2 ⋅ 5 ,3 ⋅ 5 ,4 ⋅5<br />

,5 種 可 能 , 故 其 中 一 個 為 0。<br />

l<br />

l<br />

l<br />

l<br />

l<br />

同 理 ( ⋅10<br />

+ t ,2 ⋅10<br />

+ t ,4 ⋅10<br />

+ t ,8 ⋅10<br />

+ t ,6 ⋅10<br />

+ t )<br />

0 中 也 有 一 者 被<br />

l<br />

整 除 , 故 不 論 第 l + 1位 該 奇 or 偶 都 可 取 到 t<br />

l+ 1<br />

主 證 明 :<br />

case1 0 由 Lemma1 取 a = 2 即 得<br />

l<br />

case 2 0 由 Lemma2 知 可 取 一 個 2 k 位 數 t 2 k<br />

使 2 α | t 2 k<br />

個 位 是 2, 第 2 k 位 奇 數 , 當 k > α 。<br />

設<br />

tl<br />

a1a2Ka<br />

2k<br />

= 10 進 位<br />

由 Lemma1, 取 a = 2k<br />

⇒ 存 在 l 使<br />

n 2k<br />

4k<br />

2l<br />

| 1+ 10 + 10 + K + 10<br />

α<br />

2<br />

∴<br />

2k<br />

2kl<br />

( 1+<br />

10 + K + 10 ) × a1a2<br />

a<br />

k<br />

n | K<br />

2<br />

=<br />

( a K a )( a a K a ) KK ( a a a )<br />

a K<br />

1 2 2k<br />

1 2 2k<br />

1 2 2k<br />

l<br />

l<br />

l<br />

為 交 錯 數 ,<br />

奇 偶 奇 偶 奇 偶<br />

易 知 此 為 交 錯 整 數<br />

case 3 0 證 明 只 要 把 case 2 0<br />

α<br />

中 的 Lemma2 改 成 Lemma3, 2 改 成<br />

α<br />

5 , 個 位 改 成 5, 第 2 k 位 改 成 偶 數 即 可 。<br />

case 4 0 若 ≠ 5 ∀i<br />

,case1 0 中 的 個 位 數 為 1, 故 把 case1 0 的 答 案 乘 十 倍 即<br />

P i<br />

5 l+1<br />

可 。 若 某 個 P = 5 , 把 case 3 0 後 面 加 個 0 即 可 ,<br />

因 為 case 3 0 的 個 位 是 5。<br />

i<br />

- 58 -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