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4.2020 Views

「旋轉世界的靜止點」2017 陳萬仁 個展 The Still Point of the Turning World Chen Wan-Jen Solo Exhibition

You also want an ePaper? Increase the reach of your titles

YUMPU automatically turns print PDFs into web optimized ePapers that Google loves.

1






目 錄 Index

5

沒 有 起 始 也 沒 有 終 點 的 靜 止 點 | 吳 達 坤

The Still Point without Beginning and End

Wu Dar-Kuen

15

作 品 Artworks

43

展 場 照 Installation Shots

55

精 準 的 荒 謬 節 奏 與 虛 無 的 極 限 運 動

陳 萬 仁 影 像 中 的 精 神 姿 態 | 林 欣 怡

Precise Rhythm of Absurdity and Nihilistic

Exercise of Extremity: the Psychic Gesture in

Chen Wan-Jen's Imagery

Lin Hsin-Yi

84

藝 術 家 簡 歷 Artist Biography



吳 達 坤

The Still Point without Beginning and End

Wu Dar-Kuen

5



造 物 之 眼

距 離 上 次 個 展 陳 萬 仁 沉 潛 了 五 年 後 推 出 眾 人 期 待 的 個 展 旋 轉 世 界 的 靜 止

點 身 為 展 覽 策 展 人 筆 者 有 幸 在 尚 未 公 開 前 與 藝 術 家 商 談 並 先 睹 為 快 此

次 新 作 跟 過 去 作 品 最 大 不 同 是 藝 術 家 將 過 往 作 品 中 水 平 線 的 觀 看 視 點 翻 轉 成 為

俯 瞰 視 點 紀 錄 下 人 們 於 日 常 生 活 之 中 行 進 游 泳 等 日 常 行 為 這 樣 的 視 角 轉

變 靈 感 藝 術 家 闡 述 來 自 電 玩 role playing game 角 色 扮 演 遊 戲 中 的 視 角

轉 換 aspect-to-aspect 啟 發 視 角 轉 換 聽 似 簡 單 無 比 的 動 作 卻 是

促 成 陳 萬 仁 在 本 次 個 展 中 第 一 個 重 要 契 機 在 視 角 轉 換 下 的 空 間 時 間 探 索 被

作 者 刻 意 捨 棄 而 均 值 化 藝 術 家 透 過 影 像 擷 取 每 個 角 色 生 命 中 的 一 秒 鐘 成 為

藝 術 家 創 造 空 間 內 置 入 的 獨 特 存 在 高 處 俯 視 的 視 點 讓 陳 萬 仁 的 觀 察 空 間 全 然

翻 新 如 鷹 眼 掃 描 在 時 間 片 段 中 抽 取 精 確 動 作 後 再 製 意 義 藝 術 家 透 過 一 連 串

編 導 角 色 符 號 化 的 語 言 建 構 出 一 個 虛 擬 的 影 像 空 間 在 此 藝 術 家 更 像 一 個

造 物 者 視 角 轉 換 讓 觀 察 過 程 成 為 創 作 方 法 設 計 好 的 視 角 與 機 遇 的 相 遇 時 刻

建 構 出 藝 術 家 對 這 世 界 向 度 的 觀 點 藝 術 家 在 此 拋 出 的 第 一 個 提 問 透 過 科 技

是 誰 的 角 度 被 改 變 了

旋 轉 世 界

做 為 這 次 展 出 最 主 要 的 一 件 作 品 旋 轉 世 界 藝 術 家 刻 意 陳 設 於 展 區 的 地 面

步 入 空 間 後 由 四 部 投 影 機 組 成 的 巨 幅 投 影 馬 上 映 入 眼 簾 當 觀 者 步 入 這 奇 特 的

異 質 空 間 定 神 細 看 位 於 你 腳 下 的 這 些 人 物 則 以 一 種 特 殊 的 比 例 運 動 方 式

進 行 著 周 而 復 始 的 慣 性 卻 不 交 錯 的 魚 貫 行 進 觀 者 身 份 也 突 然 被 轉 換 抽 離 到 高

高 在 上 俯 瞰 人 間 的 造 物 者 視 角 在 這 整 系 列 創 作 過 程 鏡 頭 的 異 化 延 伸 成 為

藝 術 家 冷 眼 觀 察 事 物 的 窗 口 更 是 作 者 意 識 與 知 覺 的 延 伸 過 去 陳 萬 仁 的 影 像

即 存 在 著 精 心 編 導 的 冷 靜 現 實 感 此 次 新 作 闡 釋 著 歷 練 成 長 後 的 一 念 無 明 思

索 層 層 事 物 與 生 活 的 本 質

重 要 的 不 是 拍 了 什 麼 而 是 你 的 主 題 是 什 麼 是 你 在 場

陳 萬 仁

在 創 作 過 程 中 藝 術 家 是 絕 對 的 造 物 者 可 以 藉 由 任 何 的 主 題 與 元 素 擷 取 創

造 出 種 種 可 能 但 陳 萬 仁 清 楚 意 識 到 自 己 是 以 一 個 凡 人 而 非 上 帝 的 姿 態 扮 演

這 工 作 從 作 者 刻 意 將 自 我 妻 兒 展 現 在 作 品 之 內 的 主 動 選 擇 即 可 證 明 做 為

創 作 者 的 意 識 介 入 陳 萬 仁 自 覺 地 從 時 間 的 線 性 軸 上 創 造 一 個 個 的 影 像 迴 圈

loop 讓 每 個 角 色 安 排 出 無 數 個 幾 近 相 遇 又 相 互 錯 過 的 契 機 這 讓 人 聯 想

The Maker’s Eyes

After a five-year hiatus, Chen Wan-Jen elaborately staged his new solo exhibition

The Still Point of the Turning World at Double Square Gallery. As the curator of this

highly anticipated event, I was privileged to discuss with the artist and take the joy

of first experience before this series of brilliant artworks were made public. What

distinguishes his latest works from previous oeuvre is that the former shifted from

the artist’s habitual horizontal perspective to a bird’s eye view, from which people’s

quotidian routines such as walking and swimming were documented. Such shift of

perspective was inspired by the “aspect-to-aspect” commonly employed in role-playing

video games. Aspect-to-aspect, a seemingly simple act, is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

in this solo exhibition. From the bird’s eye view,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mensions

are homogenized because the artist deliberately ceased to explore them. The bird’s eye

view also refreshed the artist’s observation skill, as if the Hawk-Eye system extracts

motions from myriads of temporal fragments and attaches meanings to them. Besides,

the artist captured the one-second fragment of each character’s life with images,

and allowed them to establish sui generis presence in the virtual space he created by

organizing and editing a concatenation of vocabulary that turned the characters into

symbols. In this way, the artist bears more than a passing resemblance to a maker

whose perspective shift transformed the observation process into a creative method.

The combination of the designed perspective and missed opportunities constitutes

the artist’s Weltanschauung. In this sense, the artist put the first question as to whose

perspective was changed through technology.

The Turning World

As the most prominent piece of work in this exhibition, The Turing World is installed

intentionally on the ground of the venue. A giant projection from four projectors greets

the visitors as soon as they enter the venue. Carefully observing this fantastic space,

the visitors may notice the characters beneath their feet invariably moving forward in

a single yet peculiar file without bumping into one another. The visitors’ perspective

is suddenly shifted to the bird’s eye view as that of the Maker. During the creative

process of the whole series, the artist’s camera lens was alienated, becoming not

only the window for him to observe things with detachment but also the extension of

his consciousness and perception. The artist’s previous oeuvre exhibited elaborately

composed calmness and sense of reality, while this new series features his clear mind

after pondering deeply on the nature of things and life.

“It is not what you photographed that matters, but your themes and

your presence.”

—Chen Wan-Jen

In terms of creative processes, an artist is the absolute Maker who can create infinite

6 7



到 好 萊 塢 電 影 楚 門 的 世 界 The Truman Show 內 安 排 不 讓 金 凱 瑞 飾 演 的

主 角 楚 門 發 現 自 己 生 長 在 實 境 秀 內 的 巨 型 海 景 鎮 攝 影 棚 這 個 由 影 像 創 造 的 異

質 空 間 人 物 角 色 的 身 體 感 極 為 特 殊 彼 此 相 遇 又 互 不 隸 屬 獨 自 進 行 著 看 似

冷 漠 機 械 性 的 重 複 動 作 從 天 上 冷 眼 旁 觀 的 鏡 頭 角 度 撩 撥 了 人 們 身 為 觀 眾

期 待 的 觀 看 慾 望 藝 術 家 也 暗 示 著 我 們 無 時 無 刻 不 被 觀 看 著 被 監 視 器 看 被

眾 人 看 我 們 得 隨 時 隨 地 表 演 給 廣 大 的 觀 眾 看 關 於 隱 私 與 視 覺 政 治 觸 碰 的 道

德 層 面 這 是 藝 術 家 在 此 次 個 展 中 拋 出 的 第 二 個 提 問

同 時 展 出 的 錄 像 裝 置 深 邃 而 璀 璨 的 憂 鬱 和 五 件 錄 像 小 品 泳 者 系 列 是

由 年 紀 性 別 身 形 體 態 各 異 的 泳 者 在 一 片 深 邃 璀 燦 汪 洋 中 泅 泳 他 們 不 斷

重 複 自 身 動 作 卻 又 一 直 停 留 在 畫 面 中 永 無 止 盡 緩 緩 向 前 一 瞬 過 去 一 瞬 未 來

不 知 游 向 何 處 我 自 己 去 編 導 無 名 無 姓 的 人 為 的 是 我 的 創 作 我 才 去 拍

攝 陳 萬 仁 這 麼 說 著 對 藝 術 家 而 言 拍 攝 他 們 已 經 產 生 一 種 影 像 政 治 關 係

而 進 一 步 對 這 些 角 色 而 言 我 是 誰 我 在 哪 裡 我 要 去 哪 裡 才 是 藝 術 家 在 這

裡 拋 出 關 於 身 份 的 存 在 提 問

這 些 抽 象 的 身 份 問 題 在 今 日 的 後 數 位 時 代 post-digital era 中 顯 得 格 外 重

要 這 些 游 泳 或 行 走 的 影 像 在 陳 萬 仁 作 品 世 界 中 是 否 具 有 自 我 意 識 或 者 藝

術 家 自 身 的 意 識 能 否 被 完 整 呈 現 藝 術 家 所 創 造 出 來 的 空 間 向 度 以 及 身 份 主 體

是 否 表 現 出 藝 術 家 所 創 造 的 獨 特 數 位 空 間 (cyberspace) 在 回 答 諸 多 疑 問 前

首 先 該 談 的 是 此 數 位 空 間 是 被 建 構 出 來 的 而 藝 術 家 賦 予 每 個 角 色 看 似 中 性 的

存 在 每 個 無 名 無 姓 的 角 色 都 依 照 藝 術 家 的 安 排 在 其 中 移 動 但 每 個 角 色 的 移

動 活 動 卻 被 藝 術 家 以 重 複 迴 圈 的 方 式 限 制 著 其 空 間 與 身 份 都 不 是 角 色 所 建 構

而 是 藝 術 家 藉 由 空 拍 機 高 空 鳥 瞰 的 視 點 拍 攝 並 在 剪 接 軟 體 中 分 類 歸 納 堆 疊 出

芸 芸 眾 生 的 運 動 面 貌 那 麼 這 眾 多 角 色 如 何 被 定 義 身 份 呢 或 許 我 們 可 將

之 視 為 自 身 與 世 界 連 結 的 端 點 對 應 藝 術 家 所 設 定 的 深 邃 海 洋 與 觀 眾 自 身 的 腦

海 中 除 了 投 射 出 藝 術 家 對 應 的 自 我 座 標 之 外 現 實 世 界 中 你 我 都 可 能 成 為 其

中 成 為 無 法 逃 逸 出 這 數 位 空 間 裡 面 的 角 色 無 法 回 歸 從 前 的 真 實 身 份 在 這

個 巨 大 的 擬 像 迷 宮 之 中 一 秒 一 秒 地 複 製 不 斷 重 複 的 慣 性 運 動 展 開

更 進 一 步 闡 釋 這 樣 的 異 質 世 界 裡 藝 術 家 幾 乎 等 於 是 造 物 者 的 存 在 能 夠 隨

心 所 欲 地 開 創 出 屬 於 作 者 意 識 的 異 質 空 間 這 裡 不 是 烏 托 邦 你 我 也 毋 須 想 像

成 反 烏 托 邦 anti-utopian 筆 者 個 人 認 為 藝 術 家 所 創 造 更 類 似 於 法 國 哲 學 家

米 榭 ‧ 傅 柯 Michel Foucault 提 出 的 異 托 邦 heterotopia 它 結 合

possibilities by manipulating and combining subjects and elements of all stripes.

However, Chen is clearly aware of the fact that he creates as a mortal rather than God,

which is evident in his conscious choice of presenting himself and his family in his

artworks. The artist created numerous image loops along the linear axis of time as his

conscious intervention, making the characters in the projection miss all the chances

of encounter. This is strongly reminiscent of the Hollywood movie The Truman Show in

which the protagonist played by Jim Carrey is prevented from knowing that he is actually

living in a studio with a huge seaside town setting in a reality television program. In this

heterogeneous space created with images, the characters’ corporeality is pretty unique.

These characters seem to encounter yet have no connection with one another, simply

repeating the indifferent and mechanical movement alone. The detached perspective of

the bird’s eye view arouses the visitors’ desires to watch. The artist also suggests that

we have been watched all the time by monitors and other people and forced to perform

our part for the general audience. Accordingly, the moral aspect of privacy and visual

politics constitutes the second question the artist put in this solo exhibition.

The video installation Deep Royal Blue and the Swimmer Series consisting of five video

vignettes in this exhibition feature a group of swimmers of different age, gender, shape

and figure in the deep, glittering sea. They endlessly repeat their movement in the scene,

as if they are lost in a loop without beginning and end. “I directed and filmed these

nobodies for my own artworks,” said Chen Wan-Jen. As far as the artist is concerned,

the action of filming these swimmers embodied the imagery politics. Who are these

characters? Where are they? Where are they heading to? These are the questions

concerning identities the artist proposed here.

These abstract questions on identity a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the post-digital era.

Do these swimmers and pedestrians in the world of images the artist created have selfconsciousness?

Or, can the artist’s self-consciousness be presented in its integrity?

Do the spatial dimension and identities the artist constructed embody the one-of-akind

cyberspace he created? Before answering these questions, we should first of all

point out that the cyberspace is artificially constructed, in which the artist keeps each

character neutral, dictates their movement, and confines them to the endless loops.

Their identities and environment are not created by themselves but the imbrication of

images shot from the bird’s eye view with a drone and processed with editing software.

In this sense, how do we define their identities? Perhaps, we may construe their

identities as the coordinates that connect themselves with the world. Associating the

deep blue sea indicated by the artist with the mind of the visitors, we, including the artist

per se, may become characters in the cyberspace from which escape is nowhere on

the horizon, and ergo have no way of reclaiming our true identities in the real world. The

endlessly repeating inertial motions thus unfold in the intricate maze of simulacra.

8 9



了 異 質 性 hetero- 以 及 空 間 -topia 異 托 邦 與 烏 托 邦 的 根 本 差 異 性 為

異 托 邦 是 一 個 真 實 存 在 的 空 間 在 這 異 質 空 間 裡 人 們 可 透 過 現 實 世 界 與 此 空

間 所 產 生 的 對 比 做 為 與 主 流 現 實 對 話 或 對 照 批 評 的 基 準 點

詩 人 T.S. 艾 略 特 在 燃 燒 的 諾 頓 Burnt Norton, 1941 一 書 中 提 出 旋 轉

世 界 的 靜 止 點 企 圖 通 過 這 現 實 與 永 恆 的 連 接 點 來 達 到 人 類 精 神 性 的 昇 華

如 許 多 人 所 說 此 靜 止 點 是 上 帝 之 點 依 據 基 督 教 的 神 學 觀 念 相 對 於 變

動 無 常 的 世 界 上 帝 為 靜 止 在 靜 止 點 上 時 間 凝 為 永 恆 成 為 精 神 和 存 在 的

中 心

在 那 旋 轉 的 世 界 的 靜 止 點

既 不 是 血 肉 也 不 是 血 肉 全 無

既 不 是 從 哪 裡 來 也 不 是 往 哪 裡 去 , 在 靜 止 點 上 , 那 裡 正 在 舞 蹈

然 而 既 非 阻 止 也 非 運 動

別 稱 它 為 固 定 性

那 裡 過 去 和 將 來 匯 集 在 一 起

既 不 是 往 哪 裡 來 或 朝 哪 裡 去 的 運 動

也 不 上 升 也 不 下 降

除 了 這 一 點 , 這 靜 止 點

將 不 會 有 舞 蹈 , 現 在 只 有 唯 一 的 舞 蹈

我 只 能 說 , 我 們 曾 經 去 過 那 裡 , 但 我 說 不 出 到 底 是 哪 裡

我 不 能 說 , 有 多 長 時 間 , 因 為 那 就 是 把 它 放 到 了 時 間 中

近 年 來 錄 像 藝 術 被 歸 類 在 時 基 藝 術 time based art 的 主 流 之 一 和 聲 響

行 為 表 演 被 歸 納 為 具 有 共 同 時 間 性 的 藝 術 呈 現 一 般 錄 像 藝 術 的 時 間 軸 線 概 念

從 A 點 到 B 點 會 持 續 進 行 下 去 而 藝 術 家 透 過 空 拍 機 拍 攝 後 尋 找 人 物 素 材 在 運

動 上 可 以 結 合 的 行 進 點 讓 運 動 周 而 復 始 地 重 複 下 去 若 說 陳 萬 仁 的 創 作 是 尋

求 循 環 的 過 程 第 一 秒 就 是 最 後 一 秒 各 自 進 行 又 彼 此 影 響 在 他 建 構 出 來 的

作 品 世 界 裡 不 同 的 角 色 跟 時 間 已 疊 合 成 為 共 時 性 的 狀 態 在 此 可 將 它 視 為 時 間

的 迴 圈 筆 者 認 為 這 更 幾 近 於 傅 柯 談 論 拓 樸 學 的 摺 曲 概 念 陳 萬 仁 建 立 的

影 像 世 界 中 影 像 的 存 有 成 為 超 越 影 像 自 身 的 內 在 性 摺 曲 一 個 角 色 就 代 表 著

一 個 時 間 多 重 角 色 層 疊 交 織 改 變 這 種 內 外 錯 位 的 時 空 布 置 開 啟 了 一 個 絕

對 的 虛 擬 空 間 它 並 不 是 單 純 的 想 像 或 夢 境 空 間 時 間 的 意 涵 在 此 處 指 向 自 身

不 動 也 是 一 種 靜 止 的 運 動 這 是 時 間 在 陳 萬 仁 作 品 中 的 第 一 重 意 義

而 當 你 在 觀 賞 影 像 的 同 時 是 由 藝 術 家 所 召 喚 出 的 意 識 動 態 重 複 換 言 之 時

間 動 態 必 須 指 向 時 間 自 身 其 意 義 才 存 在 因 為 虛 擬 空 間 內 所 牽 動 層 疊 角 色 跟 影

Heterotopia

On a more specific basis, the artist in such a heterogeneous world is tantamount to

the Maker in a way that he creates heterogeneous spaces by following his personal

inclination and hunch. It is neither a utopia nor a dystopia. In my opinion, the world

Chen created resembles Michel Foucault’s idea of “heterotopia,” a world comprised of

“hetero-” and “-topia.” The fundamental difference between utopia and heterotopia is

that the latter is a physical space that provides a contrast to the real world and thereby

sets a benchmark for negotiating or criticizing the mainstream realities.

In his poem Burnt Norton, T. S. Eliot coined the phrase “the still point of the turning world,”

attempting to achieve the sublimation of human spirituality through the junction between

reality and eternity. As many others have said, this still point refers to the point of God.

Christian theology believes that God is static in contrast to the mutable world. On the still

point, time is condensed into eternity and turned into the kernel of spirit and existence.

At the still point of the turning world. Neither flesh nor fleshless;

Neither from nor towards; at the still point, there the dance is,

But neither arrest nor movement.

And do not call it fixity,

Where past and future are gathered. Neither movement from nor towards,

Neither ascent nor decline. Except for the point, the still point,

There would be no dance, and there is only the dance.

I can only say, there we have been: but I cannot say where.

And I cannot say, how long, for that is to place it in time.

In recent years, video art, together with sound art and performance art, has entered

the mainstream of time-based art. Unlike most video artworks that proceed on a linear

time base, Chen selected the junctions applicable to his artworks from the characters

he filmed with a drone, thereby making them move in continuous loops. If the cyclical

process is what the artist intends to pursue, then the end is only the beginning.

These characters come under mutual influence when steering their own paths, which

implies that they have been synchronized inside the time loops of the fantastic world

underpinned by Chen’s artworks. In my opinion, the time loops approximate Foucault’s

topological concept of “folds.” In the imagery world created by the artist, the being of

images renders themselves the internal folds that transcend their physical existence.

Each character represents a short span of time, and the imbrication of multiple

characters alters the displaced space-time dispositif. An absolutely virtual space is

opened up as a result. It is neither any figment of imagination nor a dreamland. The time

in this virtual space is self-referential, making “staying still” a sort of motion. This is the

10 11



像 的 是 整 個 空 間 換 位 與 影 像 的 永 恒 回 歸

為 了 這 次 的 展 出 陳 萬 仁 重 新 梳 理 過 去 十 年 的 創 作 歷 程 將 作 品 產 出 的 習 慣 一

點 一 滴 的 重 新 撿 拾 透 過 意 識 的 自 覺 存 在 詩 意 的 想 像 和 理 性 的 思 索 用 來 詰

問 何 謂 時 間 空 間 的 美 學 式 本 質 命 題 這 兩 者 就 如 交 纏 又 錯 開 的 雙 螺 旋 讓 人

難 以 捉 摸 這 是 每 個 藝 術 家 用 上 畢 生 精 力 在 追 尋 反 覆 思 考 想 達 到 的 創 作 意 義

回 觀 自 身 陳 萬 仁 發 現 自 己 的 創 作 繆 思 是 來 自 日 常 生 活 不 是 單 純 的 想 像 或 夢

境 也 不 是 毫 無 根 據 的 副 本 是 經 過 真 實 的 參 照 體 驗 才 能 將 創 作 從 無 到 有 進 行

觀 察 回 饋 再 重 新 組 織 內 化 的 創 作 過 程 雖 然 使 用 新 媒 體 陳 萬 仁 的 創 作 態

度 其 實 像 是 繪 畫 般 的 描 繪 雕 塑 的 概 念 細 細 雕 琢 出 他 精 神 上 的 寄 託 想 像 媒 材

問 題 並 不 悖 於 創 作 本 身 是 藝 術 家 的 美 學 訓 練 加 諸 在 自 身 的 觀 察 意 識 添 加 於 影

像 時 間 上 從 原 本 崩 裂 與 破 碎 的 影 像 文 本 所 拋 出 的 存 有 站 立 在 靜 止 點 上 的 觀

察 才 能 朝 向 事 物 的 本 質 真 相 前 進

因 為 此 次 視 點 的 轉 換 讓 我 們 看 到 過 去 既 熟 悉 又 陌 生 的 陳 萬 仁 回 來 了 就 像 一

次 精 彩 的 轉 身 投 籃 而 且 這 次 作 品 更 加 精 準 內 斂 準 確 出 手

first-order meaning that “time” carries in Chen’s artworks. The images you are admiring

are repeatedly driven by the conscious momentum summoned by the artist. In other

words, the time here is meaningful only when its elapsing is self-referential, because, in

this virtual space, what keep the characters moving in the time loops are actually the

entire spatial transposition and the eternal progression and regression of images.

Chen Wan-Jen on the Still Point

Chen meticulously collates his oeuvre created over the past decade and reassembles

his habitual techniques from bits and pieces specifically for the sake of this new solo

exhibition. Self-consciousness, poetic imagination and rational mind on one side, and

the aesthetic inquiry into the essence of space-time on the other, the two strands are

a dead ringer for an entangled, elusive double helix. This is exactly the ultimate cause

that every artist is committed to for a lifetime. Reflecting on himself, Chen realized that

his quotidian existence is his muse. It is not sheer imagination. It is neither a dream

nor any reproduction based on nothing, but a process of creatio ex nihilo in which

observation, feedbacks, reorganization and internalization are done by reference to

real-life experiences. Employing new media though, Chen mostly creates in a claborate

style. To put it another way, he tends to draw his inner sustenance from the laborious

creative process, as if he is producing realistic paintings or figurative sculptures.

The media that Chen applied do not nullify his artworks made of those media. The

artist ingeniously manipulated the time loops underpinned by the perfect fuse of his

aesthetic literacy and conscious observation, enabling his artworks to come into being

from the disintegrated fragments of time. After all, we can steer our path towards the

true essence of things only by observing from the still point.

Just like a well-placed spin jump shot, the shift of perspective marked the coming back

of Chen Wan-Jen, an artist par excellence who is strange but also familiar to us. And

this time, the elaborately created artworks in this solo exhibition even made a more

superb swish!

12 13



Artworks

作 品

14 15



旋 轉 世 界

The Turning World

我 與 他 們 的 相 遇 是 在 隨 機 的 時 間 上 那 各 自 直 行 而 無 邊 際 的 道 路 或 行 走

或 緩 跑

這 個 當 下 我 獵 取 了 人 們 的 一 秒 使 其 繞 巡 而 後 重 複 播 放 他 們 潛 意 識 的 慣 性

挾 在 肢 體 動 作 裏 成 為 台 上 獨 一 無 二 的 角 色

一 秒 之 際 人 們 揹 行 著 過 去 且 走 向 未 來

沒 人 知 道 這 一 切 從 何 而 始 也 未 能 知 曉 究 竟 將 何 時 為 終 渺 小 地 行 走 於 各 自 的

道 路 彼 此 交 錯 也 緩 緩 隨 著 世 界 平 行 旋 轉

錄 像 裝 置 | 彩 色 | 無 聲 | 3840 X 2160 像 素

依 場 地 而 定

Video installation | color | mute | 3840 X 2160 pixel

Dimensions variable

2017

My encounter with them is based on random timing. Those straight and borderless

roads, going independently on their own. Running or jogging. At this moment, I

capture a second of human time, which makes them travel in circle and in replay. Their

subconscious habits are inherent in their physical movements, becoming the one of a

kind character on stage.

In that second, people carry their past and walk into the future.

No one knows where all this begins, without knowing when to stop. Pettily walking on

their own paths, intersecting, slowly rotating with the world in parallel.

16

17



18 19



20 21



深 邃 而 璀 璨 的 憂 鬱

Deep Royal Blue

在 偶 然 裏 我 試 著 畫 出 一 方 浮 游

泅 水 的 人 們 緩 緩 流 動 於 各 樣 姿 態 在 低 限 的 呼 吸 吐 息 間 尋 得 平 衡

一 瞬 過 去 一 瞬 未 來

心 中 的 河 水 從 不 停 止 地 潺 潺 吟 唱 它 們 頭 也 不 回

而 那 圍 繞 著 我 們 的 是 海 是 窮 盡 了 時 間 的

那 漫 無 邊 際 的 深 邃 永 恆

錄 像 裝 置 | 彩 色 | 無 聲 | 1920 X 1920 像 素

依 場 地 而 定

Video installation | color | mute | 1920 X 1920 pixel

Dimensions variable

2017

Accidentally, I tried to paint a float.

Those swimming slowly flow between forms of gestures and seek a balance from

minimal breathing and exhaling.

At one moment it was the past, and another the future.

The river in heart never stops gurgling with songs. It does not look back.

What surrounds us is the ocean. An exhaustion of time.

The infinite depth of eternity.

22 23



Captions

24 25



午 夜 憂 鬱

Midnight Blue

午 夜 的 深 深 藍 海 是 墜 入 憂 鬱 的 單 行 道

那 是 一 群 人 也 可 能 只 是 一 個 人

在 幽 默 的 悲 傷 裏 隨 著 海 水 前 行

錯 過 終 點 也 遺 忘 停 止

浮 沈 於 那 筆 直 無 盡 而 名 為 午 夜 憂 鬱 的 寂 寞 水 裏

錄 像 裝 置 | 彩 色 | 無 聲 | 7680 X 1080 像 素

依 場 地 而 定

Video installation | color | mute | 7680 X 1080 pixel

Dimensions variable

2017

The deep blue sea in the midnight is the one-way lane that tumbles into melancholy.

That could be a crowd of people, or perhaps only one person,

Moving forward with the waves of the sea, in a humorous sadness.

It missed the end, forgot to stop,

Floating up and down in the endless, lonely waters named the Midnight Blue.

26 27



28 29



比 爾 先 生 的 靜 止 點

The Reflecting Point of Mr. Bill

這 是 向 我 的 錄 像 創 作 啟 蒙 之 作 The Reflecting Pool 致 敬 的 一 件 影 像 作 品

在 浩 瀚 的 浪 潮 下 凝 視 著 而 後 覺 察 自 我 微 渺 與 個 體 消 逝 的 不 變 準 則 從 來 未

能 使 世 界 停 止 運 轉 一 如 既 往 ; 那 波 光 粼 粼 彷 彿 時 間 的 回 視 在 浪 潮 規 律 的 拍 打

聲 間 似 曾 相 識 的 回 憶 映 現 在 眼 前 是 一 首 吟 唱 平 行 時 空 的 詩 句

單 頻 道 錄 像 | 彩 色 | 有 聲 | 1920 X 1080 像 素

無 限 循 環 播 放

Single-channel video | color | sound | 1920 X 1080 pixel

Always loop

This is a piece that pays tribute to my initiation work The Reflecting Pool.

Staring into the vast waves and discovering the unwavering principal concerning the

pettiness of oneself and the disappearance of the individual. It never stops the world

from turning. Everything goes on as usual. The sparkling waters, as if looking back in

time, becomes the sung poetry of the paralleled time and space that lay before the

flapping waves with regular patterns, bringing up a déjà vu memory in front of the eyes.

2017

30 31



32 33



泳 者 系 列

The Swimmer Series

是 日 常 圖 譜 也 是 人 生 型 錄

泳 者 的 逆 襲 不 只 是 則 勵 志 寓 言 還 是 人 類 學 的 實 證 考 察

那 水 花 濺 起 的 厚 薄 無 關 於 重 量 而 是 轉 身 就 過 的 巧 勁

單 頻 道 錄 像 | 彩 色 | 無 聲 | 3840 X 2160 像 素

無 限 循 環 播 放

Single-channel video | color | mute | 3840 X 2160 pixel

Always loop

2017

This is a lookbook of the everyday, but also a catalogue of life. The swimmer’s strike

back is not only an inspirational fable, but also an empirical study of anthropology.

The magnitude of the splashes is not determined by body weight, but rather the swift

maneuver of advancing with a nimble twist of the body.

34 35



力 爭 上 游

Strive for the Goal

無 名 英 雄

Strive Like a Hero

36 37



逆 水 行 舟

Strive Against the Current

永 不 放 棄

Strive till the End

38 39



有 求 必 應

Strive for an Answer

40 41



Installation Shots

展 場 照

42 43



旋 轉 世 界 The Turning World

44 45



旋 轉 世 界 The Turning World

46 47



深 邃 而 璀 璨 的 憂 鬱 Deep Royal Blue

48 49



泳 者 系 列 The Swimmer Series

50 51



午 夜 憂 鬱 Midnight Blue

52 53



林 欣 怡

國 立 台 南 藝 術 大 學 材 質 創 作 與 設 計 系 副 教 授

Precise Rhythm of Absurdity and Nihilistic Exercise

of Extremity: the Psychic Gesture in Chen Wan-Jen's

Imagery

Lin Hsin-Yi

Associate Professor of Department of Material Arts and Design,

Tainan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he Arts

54 55



第 二 月 台 | 單 頻 道 錄 像 | 彩 色 | 無 聲 | 1280 X 720 像 素 無 限 循 環 播 放 | 2006

Platform 2 | Single-channel video | color | mute | 1280 X 720 pixel always loop | 2006

卡 繆 Camus 於 《 薛 西 弗 斯 神 話 及 文 選 》(The Myth of Sisyphus, and Other

Essays) 中 指 出 對 荒 謬 之 人 而 言 他 的 領 域 便 是 時 間 ( 卡 繆 199542)

在 確 認 受 時 間 所 限 的 自 由 內 生 產 行 動 這 裡 所 指 的 荒 謬 之 人 以 薛 西 弗 斯 為 具

體 象 徵 時 間 是 一 種 世 界 運 作 的 物 理 性 迴 圈 節 奏 在 此 迴 圈 中 進 行 生 存 重 複 的

迴 圈 動 作 構 成 卡 繆 荒 謬 推 論 的 精 神 空 間 這 樣 的 觀 點 在 陳 萬 仁 作 品 中 得 到 些

許 在 世 驗 證 自 2008 年 作 品 無 意 識 航 行 系 列 作 品 至 大 未 來 耿 畫 廊 窗 口

展 覽 作 品 以 及 2011 年 6 月 VT 個 展 你 就 是 我 的 例 外 以 來 陳 萬 仁 創 作 技

術 然 操 作 手 法 皆 類 比 出 薛 西 弗 斯 不 斷 推 巨 石 的 荒 謬 動 作 這 些 迴 圈 動 作 所 生 產

之 影 像 上 逼 迫 出 的 荒 涼 與 孤 立 厭 倦 與 重 複 存 在 與 虛 無 無 論 是 從 街 道 或 者

網 路 從 數 位 或 者 手 工 從 視 網 膜 或 者 光 纖 仍 舊 一 意 孤 行 毫 無 退 卻 之 意 這

些 always loop 的 場 景 影 像 從 無 垠 天 空 機 場 月 台 電 腦 桌 布 到 海 邊 運 動

場 街 道 港 阜 都 毫 無 例 外 地 以 藝 術 家 龐 大 肉 身 重 複 展 示 其 過 於 精 準 細 緻 的 荒

謬 以 及 赤 裸 的 虛 無 無 疑 地 展 覽 DM 上 每 一 件 作 品 圖 說 上 標 示 的 always

loop 不 僅 清 晰 地 說 明 影 像 自 身 的 形 式 語 言 亦 同 時 暗 示 了 尼 采 所 言 的 永 劫

回 歸 die ewige Wiederkehr 虛 無 主 義 的 極 限 運 動 無 意 義 地 無 限 重 覆

永 無 止 盡 地 上 網 搜 尋 下 載 去 背 閒 晃 拍 照 所 有 細 節 精 確 地 再 來 一 次 無 論

是 薛 西 弗 斯 或 者 陳 萬 仁 都 給 出 生 存 節 奏 重 複 遞 迴 空 間 迴 圈 三 種 軸 線 這

樣 的 重 複 性 節 奏 究 竟 生 產 實 踐 出 怎 樣 的 意 義 ? 藝 術 家 如 何 在 日 常 生 活 與 資 訊 空

間 中 實 踐 動 作 生 產 節 奏 建 立 連 結 ? 在 此 我 試 以 薛 西 弗 斯 神 話 及 文 選 》 中

的 若 干 文 句 概 念 電 腦 程 式 的 迴 圈 遞 迴 語 言 以 及 列 斐 伏 爾 Lefèbvre 分 析

空 間 節 奏 的 馬 場 馬 術 觀 點 做 為 中 樞 佈 署 文 義 進 行 陳 萬 仁 的 作 品 意 識 狀 態 之

對 應 及 探 問

In The Myth of Sisyphus and Other Essays, Albert Camus argued: to an absurd

man, his field is time. (Camus, 1995: 42) This notion refers to someone who

produces action within a limited framework of liberty that is restricted by a

confirmed limitation of time. Camus refers to Sisyphus as the embodiment

of such absurd man. Time is a physical rhythmic cycle, in which the world

operates. Cyclical actions of survival are repeated within the rhythmic loop.

This process constitutes the psychological terrain of Camus’s absurd inference.

Similar viewpoint is manifested in Chen Wan-Jen’s art works. Since the series of The

Unconscious Voyage in 2008 to Window at Tina Keng Gallery, and to You are my only

exception at VT salon in June 2011, Chen’s creative technologies and modus operandi

highly resembles the absurd action of repeatedly pushing the rock. One can see in Chen’s

works there is a forced dichotomy: a sense of desolation versus isolation, exhaustion

versus repetition, and existence versus nihilism Chen’s images created through a form of

cyclical actions. The above mentioned sense lingers without caving – no matter Chen’s

work resides in the streets or online, either digital or handmade, by the eyes or via cable.

These images characterized by “always loop” have no exception. The type of images

ranges from the endless sky, airport boarding area, computer home screen, to seaside

gym, street lanes, and seaport – without any exception, it all becomes the medium

where the artist leverages his massive bulk of body to repetitively demonstrate an

excessively accurate, delicate absurdity and a naked sense of nihilism. “Always loop” is

marked on the exhibition print material for every single piece of work. It is no doubt a

clear reference to the formal language of the imagery itself and has also denoted what

Friedrich Nietzsche referred to as the eternal return (die ewige Wiederkehr), where the

extreme exercise of nihilism comes in the form of eternal repetition, endless googling,

downloading images to remove backdrops, wandering around for photos, and to go

over all the details accurately again and again. Both Sisyphus and Chen Wan-Jen

demonstrates three axes of notions, including survival rhythm, repetitive recursion,

and spatial loop. What meaning does the repetitive rhythm create in practice? How

does the artist realize action? How does he produce rhythm to create linkage in his

everyday life and in the informational space? In this essay, I will try to respond and

explore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in Chen Wan-Jen’s works through the concepts

and quotes from The Myth of Sisyphus and Other Essays, as well as the idea of loop

in computer programming, recursive language, and Henri Lefèbvre’s view on spatial

rhythm and dressage.

Loop, Recursion, and Dressage

Lefèbvre once pointed out “gesture” does not in itself infer meaning. It is rather a spatial

practice. Artistic works are representations of spatial practices. Artists’ works engender

56 57



比 爾 先 生 的 早 晨 | 單 頻 道 錄 像 | 彩 色 | 無 聲 | 1280 X 720 像 素 無 限 循 環 播 放 | 2011

Good Morning,,Bill | Single-channel video | color | mute | 1280 X 720 pixel always loop | 2011

迴 圈 、 遞 迴 、 馬 場 馬 術

列 斐 伏 爾 曾 指 出 姿 態 gesture 並 非 一 種 表 意 而 是 一 種 空 間 實 踐 作 品 則 是

空 間 實 踐 的 一 種 類 型 作 品 給 出 空 間 性 別 雕 塑 空 間 疊 置 於 自 然 的 使 用 價 值

上 這 樣 的 觀 點 主 要 專 注 於 身 體 透 過 姿 態 動 作 而 挪 用 社 會 空 間 形 成 文 化

在 空 間 社 會 產 物 與 使 用 價 值 》 一 文 中 列 斐 伏 爾 論 述 資 本 主 義 空 間 的 生 產

資 料 功 能 空 間 是 一 種 生 產 資 料 構 成 空 間 的 那 些 交 換 網 絡 與 原 料 和 能 源 之

流 本 身 亦 被 空 間 決 定 生 產 資 料 自 身 也 是 產 物 不 能 與 生 產 力 技 術 和 知 識

分 離 在 數 位 媒 體 場 域 中 空 間 是 某 種 中 介 抽 象 的 第 三 內 在 性 的 空 間 由

龐 大 的 位 元 字 串 晶 體 單 位 符 號 系 統 所 生 成 的 場 所 此 空 間 連 結 與 其 平 行 的

真 實 空 間 多 孔 道 且 呈 現 流 動 的 液 態 性 身 體 在 此 空 間 的 生 產 動 作 必 須 藉 由

電 腦 與 程 式 語 言 展 開 模 擬 實 踐 將 主 體 自 身 的 世 界 體 系 導 入 位 元 流 中 再 次 三 維

化 其 中 即 便 此 第 三 空 間 中 所 有 的 生 產 實 踐 是 再 現 的 空 間 化 所 有 位 元 程 式

資 訊 晶 體 在 時 間 與 視 域 上 建 構 並 置 了 主 客 體 共 存 的 三 維 符 號 系 統 此 系 統 中 的

生 產 動 作 皆 由 一 個 簡 單 的 生 理 動 作 點 擊 - 輸 入 - 輸 出 所 完 成 此 動 作 連

結 link 了 個 體 / 集 體 知 覺 / 意 識 生 理 / 物 理 工 具 / 自 然 科 技 / 美 學

等 二 元 介 面 同 時 亦 透 過 鍵 入 key in 行 為 進 行 反 饋 表 達 涉 及 在 場

入 侵 解 構 等 交 互 作 用 共 時 性 地 敞 開 更 多 元 向 度 的 混 合 場 域 在 此 全 然 開 放

的 場 域 中 使 用 者 可 自 由 地 增 加 刪 除 enter/delete 入 場 退 場 online/

offline 甚 或 進 行 破 壞 解 體 與 重 建 hacking/ reboot system 的 動 作

所 有 這 些 意 識 知 覺 資 訊 交 流 僅 決 定 於 一 簡 單 的 生 理 動 作 此 動 作 不 僅 是 包

藏 著 創 作 主 體 之 概 念 程 式 碼 引 介 使 用 者 涉 入 之 驅 力 作 品 自 身 工 程 結 構 亦

sexes for spaces, shape spaces, and are overlaid on top of its natural value of use.

This notion focuses on the fact that through the gesture and action of the body, social

spaces are appropriated, and culture thus is formulated. In the article “Space: Social

Product and Use Value,” Lefèbvre explored the ability of capitalist space as a means of

production. He noted “Space is a means of production: the network of exchanges and

the flow of raw materials and energy that make up space also are determined by space.

The means of production, themselves a product,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forces of

production, techniques, and knowledge.” 1 In the digital realm, space is an intermediary,

internal, third space – a field formed by a massive volume of bit strings, transistor units,

and semiotic system. Featuring multi-channeled fluidity, the digital space connects to

spaces in parallel to reality. Body that acts in the production of this space must depend

upon computer and programming language to unfold stimulatory practices. This allows

the world system of the subjective self to be directed to bit units and become threedimensional.

In a way, all production practice is a re-presentation of spatialization in the

third space – all bit programs and information transistors in time and in sight construct

and juxtapose with a three-dimensional semiotic system, where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bodies are in coexistence. In this system, actions of production are completed

by a simple biological act of “click, input, output.” This action creates a link for the binary

interfaces of the individual/collective, perception/consciousness, biology/physiology,

tool/nature, technology/aesthetics, etc. It also interacts through the action of keying

in to create responses such as feedback, expression, involvement, presence, invasion,

deconstruction, and so on, in order to simultaneously open up more multi-dimensional

hybrid spaces. In a completely open field like the digital one, users can at their liberty

enter or delete, go online or offline, and even hack or reboot the system. The awareness

and consciousness toward information exchange relies solely on a simple biological

action. The action not only contains the concept program code as the creative subject,

holds the user as intermediary driving force, and retains the engineering structure

in itself, but also enables a mutually open bi-channel that allows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bodies to travel back and forth without hindrance. Any language,

text, image, information – once enter the realm of the internet – will immediately

become an open-access source code that can be cracked or freely extracted.

To further the argument, the continuous repetition for the trinity of bodily act “click,

input, output” has appropriated, transported, plied between the semiotics of social

spaces as a means to re-create. What’s worth noting is that not only the production

of information here becomes a cyclical repetition for body actions, but also the many

languages existing in the space of information media are now instantly created through

the process of repetition. Recursion in the computer programmatic language of C++

takes place when a function calls out to a function of the same name to itself. The caller

will first be placed in a memory stack, before it is extracted from the stack to continue

58 59



比 爾 先 生 的 假 期 | 單 頻 道 錄 像 | 彩 色 | 無 聲 | 1280 X 720 像 素 無 限 循 環 播 放 | 2008

Bill goes on vacation | Single-channel video | color | mute | 1280 X 720 pixel always loop | 2008

給 予 使 用 者 一 個 主 客 體 自 由 回 返 的 雙 向 路 徑 任 何 語 言 文 本 影 像 資 訊 一

但 進 入 網 路 立 刻 成 為 可 供 破 解 自 由 提 取 的 開 放 原 始 碼 進 一 步 言 之 點

擊 - 輸 入 - 輸 出 此 三 位 一 體 身 體 動 作 的 不 斷 重 複 挪 用 傳 輸 往 返 了 社

會 空 間 的 符 號 進 而 再 現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不 僅 資 料 生 成 為 身 體 動 作 的 迴 圈 重

複 資 訊 媒 體 空 間 中 諸 多 語 言 亦 由 重 複 生 成 電 腦 C++ 程 式 語 言 中 的 遞 迴

recursion 是 在 函 式 中 呼 叫 自 身 同 名 函 式 而 呼 叫 者 本 身 會 先 被 置 入 記 憶

體 堆 疊 stack 中 當 被 呼 叫 者 執 行 完 畢 之 後 再 從 堆 壘 中 取 出 之 前 被 置 入 的

函 式 繼 續 重 複 執 行 與 迴 圈 loop 不 同 的 是 無 論 是 直 接 呼 叫 自 身 或 間

接 呼 叫 他 者 回 到 自 身 重 複 遞 迴 都 必 須 不 斷 地 呼 叫 執 行 原 始 函 式 後 才 能 進

行 重 複 亦 即 記 憶 體 的 往 返 堆 疊 而 迴 圈 則 是 在 單 一 程 式 中 不 斷 往 返 也 因 此

遞 迴 語 言 必 須 消 耗 大 量 的 記 憶 體 執 行 演 算 換 句 話 說 迴 圈 是 某 種 輕 盈 乾 淨

簡 單 扼 要 的 自 身 重 複 而 遞 迴 作 用 通 過 呼 叫 call 與 主 體 直 接 或 間 接 的 參 數

因 記 憶 堆 疊 而 形 成 某 種 重 複 性 的 序 列 空 間 結 構 即 便 兩 者 皆 以 重 複 執 行 呈 現

迴 圈 是 單 線 前 進 的 語 言 其 空 間 維 度 較 為 扁 平 線 性 遞 迴 則 呈 現 空 間 層 次 具

備 雙 向 往 返 的 重 複 節 奏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記 憶 體 堆 疊 不 僅 讓 遞 迴 函 式 建 構 出 空

間 感 若 函 式 本 身 沒 有 設 定 終 止 條 件 會 因 無 止 盡 的 堆 疊 造 成 母 體 潰 散 當 機

陳 萬 仁 作 品 中 的 影 像 來 源 部 分 為 拍 攝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單 位 元 素 部 分 由 網 路 搜

尋 圖 檔 下 載 後 軟 體 後 製 生 成 影 像 中 每 一 個 單 位 的 製 作 皆 透 過 電 腦 將 單 位

拆 成 數 個 影 格 逐 一 去 背 後 完 成 連 續 動 作 的 迴 圈 影 像 接 著 將 數 個 單 位 置 入 位

元 空 間 中 各 自 迴 圈 重 複 身 體 技 術 在 此 是 連 結 跨 越 兩 種 空 間 的 節 點 node

用 列 斐 伏 爾 的 觀 點 來 看 此 空 間 實 踐 根 植 於 蜘 蛛 的 非 人 類 主 體 性 上 牠 利 用

the same function, until the called-upon function has completed the execution of its

task. What’s different from a loop is that no matter it is a direct (calling upon itself) or

indirect (calling others to return to itself) recursion, the process requires a continuous

calling of the original function to complete the recursion – namely, a plying and stacking

of memory. As to a loop, it only happens back and forth within a singular program.

Therefore, this difference in process makes recursion much more consumptive for

the memory, in order to complete the computing calculation. In other words, a loop is

a simple, clear, and concise self-repetition; recursion operates through calling a direct

or indirect parameter of the principal, in order to achieve repetitive, sequential spatial

structure which is constructed by the stacking of memory. Despite the fact that both

recursion and loop manifest themselves in the form of repetition, a loop is a singular,

progressive language, with a comparatively flatter and linear spatial dimension.

Recursion in comparison creates spatial layers and allows a back and forth, bi-way,

repetitive rhythm. What’s also important to note: 1) memory stacking enables recursive

function to construct a sense of space, 2) if the function does not pre-program an end

condition, the matrix will eventually collapse due to infinite stacking.

The imagery sources of Chen Wan-Jen’s works partly came from his shooting of

elementary units in everyday life, partly from post-producing downloaded images from

the internet. The production of each image unit involves with the help of the computer

program: each unit to be taken into several imagery segments, background removed,

and finally completed with continuous looping. Chen then places multiple units into a bit

space and starts the looping repetition. Body technique here is the node that transcends

the boundary of two spaces. From Lefèbvre’s perspective, Chen’s spatial practice in fact:

“its basis is the non-human subjectivity of the spider, who weaves his net, who weaves

and create his network, who secretes his network, his lattice, in the appropriation of

space. They secrete routes and roots: they produce at the same time as appropriating

space. In the beginning was…not the sign, but the body. The materiality, the tactility,

the texture of space is the place...” 2 The spaces in Chen’s work Passage begin with the

artist’s capturing of a wide variety of pedestrians, ranging from different identities, sexes,

and age groups. These pedestrians that travel bi-ways provides a signifying system

that concentrates on the traces of the artist’s subjective laboring, as well as the body

movements of the objective pedestrians and their single-way looping. This massive

amount of bodily traces is pit against a pitch black backdrop. Orientation in this space is

only made possible by the reflection of the walking pedestrians – which means a simple

space is made possible by the horizontal two-way movement of the body gestures.

There is an absence of spatial texture that belongs to a multi-layered structure. The daily

route of exercise is revealed, through the loop of a singular programmatic language,

and via its repetition of back and forth, as well as a flat spatial condition. This route is

60 61



secreted and woven by the nodes created by several nameless passerby. This is also

the spatial manifestation that belongs to the action (click, input, output) of the artistic

body.

走 廊 | 單 頻 道 錄 像 | 彩 色 | 無 聲 | 1920 X 1080 像 素 無 限 循 環 播 放 | 2008

Passage | Single-channel video | color | mute | 1920 X 1080 pixel always loop | 2008

空 間 的 挪 用 來 編 織 及 創 造 牠 的 網 絡 分 泌 secrete 牠 的 網 絡 及 網 絡

結 構 這 麼 做 源 自 於 牠 天 生 的 生 命 節 奏 藉 此 創 造 路 徑 場 地 與 網 絡 蜘 蛛 從

牠 的 身 體 生 產 分 出 空 間 ⋯⋯, 在 牠 們 挪 用 空 間 的 同 時 也 在 生 產 著 空 間 ⋯⋯ 起

始 點 並 非 符 號 而 是 身 體 作 品 走 廊 中 的 空 間 由 藝 術 家 拍 攝 日 常 生 活

中 不 同 身 分 性 別 與 年 齡 的 行 人 展 開 這 群 雙 向 往 返 的 行 人 給 出 的 表 意 系 統 集

中 在 藝 術 主 體 身 體 工 作 的 痕 跡 以 及 客 體 行 人 群 組 自 身 單 向 迴 圈 的 身 體 動 作 中

這 些 大 量 的 身 體 痕 跡 被 放 置 於 全 黑 背 景 裡 僅 以 行 人 身 體 步 行 的 倒 影 暗 示 身 體

定 位 於 空 間 中 亦 即 透 過 水 平 雙 向 式 身 體 移 動 姿 態 得 以 生 產 出 簡 要 的 空 間

我 們 無 法 閱 讀 到 更 多 層 次 結 構 的 空 間 肌 理 texture 透 過 迴 圈 語 言 單 一 程 式

的 重 複 往 返 與 扁 平 的 空 間 狀 態 揭 露 日 常 生 活 中 身 體 運 動 的 路 徑 此 路 徑 由 數

個 無 名 路 客 生 產 的 節 點 所 分 泌 編 織 而 成 亦 是 藝 術 主 體 身 體 點 擊 - 輸 入 - 輸

出 動 作 的 空 間 實 踐

2008 年 作 品 無 意 識 航 行 運 動 場 中 的 空 間 出 現 了 置 入 記 憶 堆 疊 多 層

結 構 的 遞 迴 狀 態 呼 叫 日 常 生 活 場 景 空 間 的 多 層 肌 理 構 出 透 視 但 不 合 理

的 視 覺 邏 輯 無 意 識 航 行 以 巨 大 的 雲 層 提 示 生 活 場 域 的 自 然 性 卻 移 除 生

活 空 間 中 所 有 的 建 築 等 物 質 體 運 動 場 影 像 中 的 非 固 定 符 號 則 是 月 台 上

重 複 迴 圈 慢 跑 的 迷 你 人 這 樣 的 空 間 定 位 所 造 成 的 非 自 然 性 反 日 常 性

呼 叫 遞 迴 構 成 某 種 奇 異 路 徑 透 過 空 間 生 產 身 體 將 它 自 己 延 伸 於 世 界 中

透 過 它 在 網 中 對 稱 性 地 與 不 對 稱 性 地 複 製 自 己 並 占 據 空 間 列 斐 伏 爾

198675 事 實 上 影 像 中 的 身 體 是 空 間 中 的 有 機 體 藉 由 藝 術 主 體

的 身 體 重 複 動 作 生 產 空 間 而 定 位 自 身 實 踐 出 一 個 象 徵 性 的 空 間 同 時 叫

In Chen’s 2008 works The Unconscious Voyage and Playground, the spaces that he

constructed started to become recursive, where memories were stacked into a multilayered

condition. The presentation called for the multi-layered texture in daily life and

everyday spaces, to construct a visual logic in perspective, but not in any sense logical.

The Unconscious Voyage attempted to indicate a touch of naturalism in the everyday

space, with the use of massive clouds and the removal of all signs of materialism,

such as building structures often seen in everyday life. The non-regular signifier being

repeated in Playground is the mini man jogging in loop on the platform. A breath of

unnatural anti-everydayness is thus rendered through this means of spatial anchoring,

which calls for a recursion that constructs a unique route. As Lefèbvre puts it: “here the

production of space, begin[s] with the production of the body… it can create networks

and links, symmetries and asymmetries. It is able to project beyond its own body those

dualities which help constitute that body.” (Lefèbvre, 1986: 75) In fact, the bodies in

Chen’s images are the “organisms” in the space. The bodies in Chen’s images are able to

orientate only when the body of the artist (as the subject of such artistic labor) repeats

the act of “producing space.” The bodies in the works therefore have a chance to realize

the symbolic space; at the same time, to evoke the viewers and their collective memory

of the everyday life. The process relives a repeated wandering of the body in spaces.

Similar memory stacking enabled by recursive images is referred to as site of “habitus”

by Lefèbvre. It becomes a spatial realization of daily life. Chen Wan-Jen uses the body

movements piled up by habitus and misappropriated signifiers in spatial structures, to

allow a perception related to a lack of time and a non-everyday body realization. This

said perception is made possible by an overt emphasis on the repetition of habitus,

which internalizes the spatial gesture and rhythm.

In his book Rhythmanalysis: Space, time and everyday life, Lefèbvre delineates through

dressage how human beings formulate rhythm by means of body movements and

how we gesticulate on this basis. Gesture is by no means natural – it is constructed by

socio-cultural environment, training, and dressage. One learns how to survive and enter

social groups, nations, or value systems. Body operation in dressage here indicates a

similar process where human being treats oneself in the same way animals are trained.

This process is formulated by sequential repetitions, which are characterized by unique

rhythms:

Breeders are able to bring about unity by combining the linear and the cyclical.

62 63



By alternating innovations and repetitions. A linear series of imperatives and

gestures repeats itself cyclically. These are the phases of dressage. The linear series

have a beginning (often marked by a signal) and an end: the resumptions of

the cycle [reprises cycliques] depend less on a sign or a signal than on a general

organization of time. Therefore of society, of culture. 3

運 動 場 | 單 頻 道 錄 像 | 彩 色 | 有 聲 | 1280 X 720 像 素 無 限 循 環 播 放 | 2008

Playground | Single-channel video | color | sound | 1280 X 720 pixel always loop | 2008

喚 觀 者 與 自 身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集 體 記 憶 重 複 地 於 空 間 中 移 動 身 體 此 種 遞 迴 影

像 中 的 記 憶 堆 疊 對 列 斐 伏 爾 而 言 為 習 癖 habitus 的 場 域 是 日 常 生 活 的

空 間 實 踐 陳 萬 仁 則 在 由 習 癖 堆 疊 的 身 體 動 作 空 間 結 構 中 挪 移 符 號 成 為 無

時 間 感 非 日 常 性 的 身 體 實 踐 將 生 活 中 的 習 癖 重 複 化 過 分 強 調 進 入 某 種 內

在 性 空 間 的 姿 態 和 節 奏

列 斐 伏 爾 於 節 奏 分 析 空 間 時 間 和 日 常 生 活 書 中 透 過 馬 場 馬 術

dressage 概 念 說 明 人 類 如 何 透 過 身 體 動 作 形 成 節 奏 進 而 姿 態 化

gesticulate 姿 態 並 不 具 自 然 性 因 其 由 社 會 文 化 環 境 教 育 訓 練 le

dressage 所 構 成 學 習 如 何 生 存 以 進 入 社 會 群 組 國 族 或 價 值 體 系 馬 場 馬

術 的 身 體 操 作 亦 即 人 對 自 身 進 行 如 同 訓 練 動 物 的 過 程 此 過 程 經 由 序 列 性 的 重

複 repetition 組 成 有 其 獨 特 的 節 奏

馴 者 以 線 性 或 週 期 性 組 合 整 體 。 透 過 創 新 和 重 複 交 替 達 成 。 馬 場 馬 術

的 階 段 操 作 為 強 制 線 性 序 列 和 姿 勢 週 期 性 的 重 複 。 線 性 序 列 具 備 起 始

( 通 常 為 一 個 信 號 手 勢 ) 和 結 束 : 週 期 的 循 環 則 透 過 時 間 組 織 而 非 信

號 。 這 便 是 社 會 與 文 化 。

換 言 之 主 體 藉 由 迴 圈 動 作 週 期 性 的 重 複 訓 練 於 空 間 中 實 踐 生 產 節 奏 轉 變 為

姿 勢 gesture 進 而 成 為 抽 象 的 象 徵 文 化 列 斐 伏 爾 以 行 動 - 休 憩 - 娛 樂

trinityactivity - repose - entertainment 三 位 一 體 說 明 動 作 movement

成 為 節 奏 的 操 作 a 內 部 活 動 控 制 經 由 指 導 間 斷 暫 停 休 息 用 b

完 全 停 止 完 整 的 休 息 睡 眠 打 盹 空 檔 c 娛 樂 消 遣 獎 勵 香 菸

In order words, the subjective creates rhythm by means of spatial realization to become

gesture through loop action and cyclical repetitive training. This process further realizes

an abstract symbol: culture. Lefèbvre explains the operation of rhythm with a trinity

of activity – repose-entertainment: (a) the internal activity of control. Under direction.

Punctuated by pauses (for repose…); (b) complete stop. Internal repose (sleep, siesta,

dead time); (c) diversions and distractions. Rewards. (A packet of cigarettes, a big prize,

a promotion, etc.) 4 The body operation and route constructed by the trinity enables

the objective to seek control and enter into the rhythm of cultural gestures. Despite the

fact that the rhythms are created via repetition, what’s different from habitus is that

habitus is the everyday spatial practice of the body (eg. loop); dressage is the control

and training of the body when entering the real of culture (recursion). In the space of

dressage, the animal (object) through the calling (gesticulation) of the trainer (subject)

repeats cyclical body technique in the spatial route (an internal control/instruction of

activity) and nodes (repose and entertainment) to enter gestures assigned by culture.

These gestures represent how loop action due to memory stacking of commands

(gesturing orders) calls for and returns to the spatial practice that becomes bigger than

the singular repetitive loop. Lefèbvre further argues that the body becomes fictionalized

memory and an unconscious inner brain signal, because of the rhythmization and

gesticulation of the body. Rather than hiding in every scene, the body inside the

rhythmic space does not loop into an overly simplified, materialist object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memory stacking. It instead becomes being-in-the-world in terms of

fleshism, which is a productive spatial practice where everyday gestures are expounded

in this realm and realize a space belonging to the psychic gesture that reconsiders a

recursion and goes beyond fleshism. Chen’s body technique expands in two axes in

his works: 1) the technique loop of the subject of art, 2) the loop of the object of art

and the issuing of order for the memory stack from the subject to form recursive body

acts. The former is similar to the everyday spatial practice of habitus; the latter is the

rhythmic gesticularized practice of dressage. The two both utilize the endless repetition

to complete the misappropriation of the signifier in social spaces and formulate unique

patternation. Slightly different from dressage, the abstractized process Chen’s images

and the small looped object formulated to enter cultural gestures does not present itself

with the assembly of “action-repose-entertainment,” but rather “action-lack of purposeabsurd

stacking of memory.” If culture resides in a multitude of signifying system (i.e.

64 65



無 意 識 航 行 | 三 頻 道 錄 像 | 彩 色 | 無 聲 | 3840 X 720 像 素 無 限 循 環 播 放 | 2008

The Unconscious Voyage | 3-channel video | color | mute | 3840 X 720 pixel always loop | 2008

大 獎 晉 級 等 此 三 位 一 體 組 構 而 成 的 身 體 操 作 路 徑 結 構 讓 客 體 掌 握 進 入

文 化 姿 態 的 節 奏 即 便 此 節 奏 皆 透 過 與 重 複 生 成 與 習 癖 不 同 的 是 習 癖 是 身

體 日 常 生 活 的 空 間 實 踐 迴 圈 /loop 馬 場 馬 術 則 是 身 體 進 入 文 化 的 控 制 訓 練

遞 迴 /recursion 在 馬 場 馬 術 的 空 間 中 動 物 客 體 透 過 馴 者 主 體

的 呼 叫 指 令 手 勢 於 空 間 路 經 內 部 活 動 控 制 指 導 與 節 點 休 息 娛 樂 中

重 複 週 期 性 的 身 體 技 術 進 入 文 化 配 置 而 成 的 姿 態 此 姿 態 意 味 著 迴 圈 動 作

如 何 因 記 憶 堆 疊 指 令 手 勢 命 令 呼 叫 遞 迴 出 大 於 單 一 迴 圈 重 複 的 空 間 實 踐

列 斐 伏 爾 進 一 步 指 出 身 體 因 動 作 的 節 奏 化 姿 態 化 成 為 記 憶 功 能 化 無 意 識

的 腦 部 信 號 但 並 非 隱 藏 在 所 有 場 景 之 內 此 節 奏 空 間 中 的 身 體 並 未 因 記 憶 堆

疊 而 迴 返 成 為 過 於 簡 化 的 唯 物 客 體 而 是 一 種 肉 身 主 體 的 在 世 存 在 being-inthe-world

是 某 種 具 生 產 性 的 空 間 實 踐 而 日 常 生 活 的 姿 態 便 在 此 場 域 中 展

開 實 踐 出 一 種 在 此 脈 絡 下 重 新 或 者 說 超 越 身 體 肉 身 遞 迴 的 精 神 姿 態 場 域

陳 萬 仁 作 品 中 的 身 體 技 術 以 兩 軸 線 展 開 藝 術 主 體 的 技 術 迴 圈 重 複 藝 術 客

體 的 迴 圈 與 主 體 施 放 記 憶 堆 疊 指 令 的 遞 迴 重 複 身 體 動 作 前 者 如 同 習 癖 化 的 日

常 生 活 空 間 實 踐 後 者 則 為 馬 場 馬 術 式 的 節 奏 姿 態 化 實 踐 兩 者 皆 透 過 無 止 盡

的 重 複 完 成 挪 用 社 會 空 間 符 號 的 特 殊 性 紋 理 與 馬 場 馬 術 不 同 的 是 陳 萬 仁 影

像 中 的 小 迴 圈 客 體 進 入 文 化 姿 態 的 抽 象 化 過 程 並 非 以 行 動 - 休 憩 - 娛 樂 組 裝

而 是 行 動 - 無 目 的 - 荒 謬 的 記 憶 堆 疊 如 果 說 文 化 是 多 種 多 態 小 說 詩 音

樂 電 影 的 符 號 系 統 且 因 媒 介 的 質 性 呈 現 某 種 消 遣 內 容 那 麼 陳 萬 仁 影 像

中 的 符 號 系 統 則 將 所 有 可 能 導 向 休 憩 - 娛 樂 的 元 素 抽 離 或 者 說 將 此 動 作 所 應

指 向 的 意 涵 真 空 化 僅 精 準 去 物 質 雜 訊 地 呈 現 迴 圈 客 體 身 體 技 術 的 如 其 所 是

讓 此 線 性 往 返 週 期 性 重 複 動 作 所 給 出 的 無 目 的 與 荒 謬 感 成 為 意 義 本 身 如 同

薛 西 弗 斯 於 神 話 空 間 所 表 達 的 在 世 存 在

novels, poetry, music, cinema) and its display of consumptive content is based on the

quality of its medium, we can then say the signifying system in Chen’s works remove

all possibility of directing to repose-entertainment, or we should say Chen leaves the

actual meaning the action should bear in a vacuum. With this process, it accurately dematerializes

all unrelated messages to present the body technique matter-of-factly.

Absurdity that was formulated by linear piling and cyclical repetitive actions becomes

the meaning itself – the same with the present existence Sisyphus expresses in the

mythological space.

Psychic Gesture

In The Myth of Sisyphus and Other Essays, Camus uses the absurd reasoning, absurd

man, absurd creation, and the mythology to initiate the absurd narrative. The emotional

writing at the end of the book, with the images of the ocean and sun, has not only allows

the obscure absurd philosophy to move into an abstracted signification of poetics and

naturalism, but also directs the propositional conclusion of suicide in Camus’s absurd

reasoning to a positive secularism – namely, refusal to end one’s life. These three axes

intertwine into the signifying system the absurd man depended upon for survival. The

rock that never stops to fail down becomes the embodiment of Sisyphus’s rebellion,

which completes him through a never ending repetition, to formulate a psychic gesture

of absurdity and rebellion. Chen’s You are my only exception solo show in 2011 had

incorporated signifiers of the sea, sun, and suicide. The object in the small loop is also

the alien presence of the absurd man. This essay uses the concepts in The Myth of

66 67



Sisyphus and Other Essays in juxtaposition, in order to construct linkages between two

modes of critique. This essay also attempts to formulate a mutually connected route

through the secreted texture from the nodes to travel back and forth between mythical

space and the space of images, making this article a literary texture of space that

manifests the physical gesture via the rhythm of the two spaces.

你 就 是 我 的 例 外 | 單 頻 道 錄 像 | 彩 色 | 無 聲 | 1920 X 1080 像 素 無 限 循 環 播 放 | 2011

You are my only exception | Single-channel video | color | mute | 1920 X 1080 pixel always loop | 2011

精 神 姿 態

在 薛 西 弗 斯 神 話 及 文 選 中 卡 繆 以 荒 謬 的 推 理 荒 謬 的 人 荒 謬 的 創 作 以

及 神 話 展 開 荒 謬 論 述 書 末 文 選 中 出 現 的 海 太 陽 等 抒 情 書 寫 不 僅

讓 晦 澀 的 荒 謬 哲 學 有 著 詩 性 自 然 性 等 抽 象 指 涉 也 讓 荒 謬 推 理 的 自 殺 命

題 結 論 導 入 某 種 積 極 性 的 觸 世 感 拒 絕 自 殺 此 三 軸 線 佈 署 成 荒 謬 之 人 生 存 的

符 號 系 統 而 不 斷 滾 落 的 巨 石 則 為 其 反 叛 抵 抗 的 具 體 象 徵 以 永 無 止 盡 的 重 複

動 作 完 成 自 己 亦 形 構 出 荒 謬 與 反 抗 的 精 神 姿 態 陳 萬 仁 2011 年 你

就 是 我 的 例 外 個 展 影 像 中 不 僅 亦 出 現 海 太 陽 和 自 殺 符 號 指 涉

作 品 的 小 迴 圈 客 體 亦 是 荒 謬 之 人 的 異 體 存 在 此 章 節 將 以 薛 西 弗 斯 神 話 及 文

選 中 的 若 干 概 念 並 置 書 寫 成 為 連 結 兩 者 的 節 點 評 論 試 著 透 過 此 節 點 分 泌

織 構 成 遞 迴 於 神 話 空 間 與 影 像 空 間 兩 者 交 互 往 返 的 路 徑 成 為 通 過 兩 者 重 複 之

節 奏 生 成 精 神 姿 態 的 文 字 肌 理 場 域

他 要 發 覺 可 不 可 以 「 沒 有 興 趣 地 」 生 活 。( 卡 繆 ,1995:91)

只 有 一 種 行 動 有 用 , 就 是 重 建 人 和 世 界 。( 卡 繆 ,1995:56)

「 關 上 窗 子 吧 ! 它 們 太 美 了 。」…… 大 地 和 海 岸 仍 然 繼 續 著 它 們 漠 然

的 對 話 …… 世 界 永 遠 只 表 達 一 件 事 物 : 它 首 先 吸 引 人 , 然 後 讓 人 厭 倦 。

( 卡 繆 ,1995:109)

「 平 庸 想 盡 各 種 辦 法 力 圖 不 朽 , 永 恆 卻 拒 絕 給 它 權 利 , 但 它 每 天 都 使

用 那 權 利 。」( 卡 繆 ,1995:107)

He wants to find out if it is possible to live without appeal. (Camus, 1995: 91) 5

There is but one useful action, that of remaking man and the earth. (Camus,

1995: 56)

“Close the window; it’s too beautiful” …land and sea continue their indifferent

dialogue…The world never says but one thing; first it interests, then it bores.

(Camus, 1995: 109)

Mediocrity insists upon lasting by all means, including bronze. It is refused a

right to eternity, and every day it takes that right. (Camus, 1995: 107)

Several objects formulated by the loop of daily actions that coordinate around the

horizontal line. This axis reflects an internal space of the ocean in parallel with the

swimming pool, the dazzling sun in Chen’s image, wandering around without a purpose,

the plastic bag being blown back and forth, an oxymoronic silence brought up by

excessive noises, the overflowing not-knowing-what-to-do that floods the image,

unrealistic urban pastime, the consumption of romance based on a lack of feeling......

The presence of a ferry at a long distance seems to clearly evoke the voice of a burning

consciousness. Except for the heterogeneous spaces of the ocean and the swimming

pool in parallel with one and another, there is not a single observable clue that reveals

the transcendence of the everyday. Module of loop like this evokes our memory of the

rhythm that belongs to the city. Chen Wan-Jen constructs a déjà vu memory mirage:

with these low rhythm, life is “without appeal” as if looking at a 2-minute-40-second

parallel universe through a wormhole. From the fragments of time in chaotic disorder,

the artist attempts to reconstruct the daily images with the sense of déjà vu. Chen’s

technique explains a psychological attitude: the concept of infinity is established on

an absurd psychic status. They are of the everydayness, but not in it. The fragments

of reality in Chen’s works lose all familiar and old characteristics, and thus becomes a

“signal” produced by the artist’s body technique. The fragments of reality creep slowly

into the streets, leisure, daily life, and the natural beings Chen created. Instead of

constructing a spectacle, what is present in the images is only boredom – or one can

put it: a spectacle built upon boredom. Namely, the dual faces of survival. The length of

time has lost its use in these loops of actions. The small loops forever overlapping in

parallel retrieves the vertical depth of the experience related to the action involved, but

at the same time demonstrated a hidden madness. The sight of an infinite paralleling

68 69



數 個 各 自 進 行 日 常 動 作 迴 圈 的 客 體 在 於 水 平 線 上 下 定 位 此 軸 線 定 位 出 的 內 在

空 間 是 海 與 泳 池 平 行 的 錯 置 影 像 場 景 中 眩 目 的 烈 日 以 及 無 所 事 事 重 複 飄

來 散 去 的 塑 膠 袋 作 品 畫 面 充 斥 著 過 量 吵 雜 的 安 靜 溢 出 畫 面 的 無 事 可 幹 不

切 實 際 的 城 市 消 遣 燃 燒 浪 漫 的 毫 無 感 覺 遠 方 貨 輪 似 乎 讓 我 們 可 以 清 晰 地 聽

到 某 種 灼 人 意 識 的 模 糊 召 喚 除 了 海 與 泳 池 的 異 質 空 間 平 行 外 沒 有 任 何 跨 越

日 常 可 堪 考 察 的 線 索 然 這 樣 的 迴 圈 模 組 叫 喚 出 我 們 記 憶 中 日 常 的 城 市 節 奏

陳 萬 仁 建 構 的 此 種 似 曾 相 識 Déjà vu 記 憶 幻 景 這 些 低 節 奏 沒 有 興 趣 地

生 活 感 像 是 透 過 蟲 洞 觀 看 2 分 40 秒 的 平 行 宇 宙 從 時 間 脫 節 紛 亂 的 失 序 碎 片

裡 藝 術 家 重 建 既 視 感 的 日 常 生 活 影 像 此 技 術 觀 念 說 明 了 一 種 心 理 態 度 永

恆 的 概 念 建 立 於 荒 謬 的 精 神 狀 態 中 它 們 是 日 常 的 卻 又 不 在 日 常 之 中 現

實 碎 片 失 去 了 陳 舊 而 熟 悉 的 特 徵 成 為 藝 術 家 身 體 技 術 操 作 下 的 訊 號 緩

慢 侵 入 影 像 中 的 街 道 休 閒 日 常 生 活 自 然 物 質 然 這 些 影 像 並 非 奇 觀 有

的 只 是 無 聊 或 者 說 以 無 聊 搭 造 而 成 的 奇 觀 是 生 存 世 界 的 雙 重 面 貌 時 間 長

度 在 此 因 迴 圈 動 作 失 去 作 用 無 限 平 行 重 疊 的 小 迴 圈 事 件 恢 復 了 行 動 經 驗 的 垂

直 深 度 但 也 展 示 了 某 種 潛 行 的 瘋 狂 此 永 恆 摺 疊 的 平 行 宇 宙 視 界 提 示 了 愛 因

斯 坦 所 言 之 瘋 狂 的 定 義 就 是 一 直 重 複 相 同 的 事 情 卻 期 待 不 同 的 結 果

薛 西 弗 斯 因 洩 露 真 理 而 受 天 譴 對 諸 神 而 言 沒 有 一 種 比 重 複 性 的 徒 勞 更 為 可

怕 的 刑 罰 卡 繆 認 為 此 神 話 的 悲 劇 性 在 於 薛 西 弗 斯 具 有 意 識 一 種 思 考 自 身

境 況 的 清 明 狀 態 以 及 成 功 的 沉 重 期 待 這 便 是 瘋 狂 與 荒 謬 意 識 在 此 以 呼 叫

一 切 都 很 好 的 肯 認 告 示 出 精 神 姿 態 無 論 是 陳 萬 仁 操 作 影 像 時 自 身 重 複 性

的 搜 尋 下 載 去 背 等 身 體 迴 圈 動 作 或 者 薛 西 弗 斯 明 白 自 身 永 無 止 盡 的 重 複

推 石 酷 刑 之 荒 謬 都 是 在 沒 有 興 趣 厭 倦 地 重 複 行 動 中 立 圖 永 恆 與 不 朽 卡

繆 指 出 人 的 意 志 除 了 獲 得 意 識 之 外 沒 有 其 他 目 的 但 是 沒 有 訓 練 也 無 法 實

現 在 一 切 清 明 的 學 派 中 創 作 最 具 效 用 ⋯⋯ 這 需 要 日 常 的 努 力 自 我 駕 馭 以

及 對 真 理 方 法 和 力 量 的 極 限 精 確 估 計 卡 繆 1995:73 透 過 意 識 與 意

志 的 澄 明 和 精 準 控 制 在 日 常 生 活 的 無 限 重 複 性 動 作 中 取 出 節 點 進 行 生 產 以

實 踐 主 體 的 荒 謬 創 作 所 給 出 的 姿 態 讓 日 常 於 絕 對 徒 勞 精 神 虛 無 的 荒 謬 感 中

牴 觸 荒 謬 或 者 充 分 地 投 身 於 荒 謬 影 像 中 的 迴 圈 客 體 看 似 進 行 行 動 - 休 憩 -

娛 樂 組 裝 卻 因 遞 迴 而 成 為 行 動 - 無 目 的 - 荒 謬 的 城 市 節 奏

忽 然 這 舞 台 坍 塌 了 。 起 床 、 街 車 、 辦 公 室 或 工 廠 四 小 時 、 吃 飯 、 街 車 、

工 作 四 小 時 、 吃 飯 、 睡 覺 , 以 及 接 踵 而 來 的 星 期 一 、 星 期 二 、 星 期 三 、

星 期 四 、 星 期 五 和 星 期 六 , 依 照 同 樣 的 節 拍 —— 大 部 分 時 間 這 種 步 調

很 容 易 跟 上 。 但 是 有 一 天 「 為 什 麼 」 這 問 題 產 生 了 , 這 一 切 「 開 始 」

成 為 極 端 的 不 耐 和 疲 憊 。( 卡 繆 ,1995:9)

在 此 牽 涉 的 不 是 一 件 荒 謬 的 作 品 , 而 是 一 件 提 出 荒 謬 問 題 的 作 品 。

( 卡 繆 ,1995:71)

一 切 都 不 含 目 的 , 只 為 了 重 覆 並 標 誌 時 刻 。( 卡 繆 ,1995:73)

universe reminds the viewer of what Albert Einstein said: “Insanity is doing the same

thing over and over again and expecting different results.” Sisyphus was punished by

gods for revealing the secret truth of life. For the gods, nothing is more horrifying a

punishment comparing to a repetitive, futile task. Camus believes the tragic element

of Sisyphus’s mythology lies in the fact that the hero was conscious when carrying out

the task, with a clear state of mind that is capable of processing his personal situation,

and the heavy expectation toward success, which eventually brings about insanity and

absurdity. Consciousness calls for a psychic gesture of confirmative statement that

declares “everything is fine.” No matter it is Chen Wan-Jen’s repetitive loop action of

searching, downloading, or removal of image backgrounds when managing his works,

or it is Sisyphus’s self-understanding of the absurdity in his punishment of forever

pushing the rock, both Chen and Sisyphus repeat the action lethargically, without any

appeal in order to seek perpetuity and immortality. Camus pointed out “human will had

no other purpose than to maintain awareness. But that could not do without discipline.

Of all the schools of patience and lucidity, creation is the most effective…It calls for

a daily effort, self-mastery, a precise estimate of the limits of truth, measure, and

strength.” (Camus, 1995: 73) Through a precise control of the lucidity of consciousness

and will, one is able to extract productive nodes from the forever repetitive actions

of the everyday, using the absurd creative gestures given by the subject in practice

and allowing the psychologically futile feelings of absurdity to contradict absurdity

itself, or to fully devote to absurdity. While the objects in the loop image seemingly are

undertaking the assembly of “action-repose-entertainment,” the objects instead form a

rhythm of “action-lack of purpose-absurdity due to the recursion.”

It happens that the stage sets collapse. Rising, streetcar, four hours in the office

or the factory, meal, street car, four hours of work, meal, sleep, and 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 and Saturday according to the same rhythm

– this path is easily followed most of the time. But one day the “why” arises and

everything begins in that weariness tinged with amazement. “Begins” – this is

important. (Camus, 1995: 9)

It is not an absurd work that is involved here, but a work that propounds the

absurd problem. (Camus, 1995: 71)

All that “for nothing,” in order to repeat and mark time. (Camus, 1995: 73)

The pigeons in Formula for Victory are object groups of linear progression, rarely seen in

Chen Wan-Jen’s works. The pigeons in the image are the embodiment of absurdity, an

authentic absurd thing. What is different from Sisyphus is that the pigeons lack passion

and humanity. They are more similar to the character Joseph K in Franz Kafka’s novel

The Trial, who were forced to sprint ahead on a pitch black race track, without knowing

70 71



勝 利 方 程 式 | 雙 頻 道 錄 像 | 彩 色 | 有 聲 | 2560 X 720 像 素 無 限 循 環 播 放 | 2011

Formula for Victory | 2-channel video | color | sound | 2560 X 720 pixel always loop | 2011

勝 利 方 程 式 中 的 迴 圈 客 體 鴿 子 是 陳 萬 仁 作 品 中 少 見 的 單 線 前 進 群 組 影

像 中 的 鴿 子 就 是 荒 謬 的 主 人 翁 道 地 的 荒 謬 物 與 薛 西 弗 斯 不 同 的 是 牠 們 毫

無 熱 情 亦 無 人 性 更 像 卡 夫 卡 小 說 審 判 筆 下 的 約 瑟 夫 ‧K 於 偌 大 黯 黑 的 賽

場 中 被 迫 往 前 衝 但 不 知 所 以 身 上 的 旗 幟 標 示 著 成 敗 審 判 但 卻 不 知 為 什 麼 而

戰 向 同 一 個 方 向 魚 貫 前 進 且 戰 且 走 迷 糊 行 動 著 節 奏 有 氣 無 力 姿 態 走 走

停 停 這 群 鴿 子 並 沒 有 K 最 後 的 結 局 被 劃 開 喉 嚨 斷 氣 之 以 像 一 條 狗

作 為 面 對 審 判 機 制 的 茫 然 指 陳 但 如 同 K 生 命 事 件 越 離 奇 矛 盾 態 度 則 必 須 保

持 冷 靜 因 此 越 顯 得 荒 謬 的 自 然 平 常 態 度 上 鴿 子 是 卡 夫 卡 式 的 奇 怪 且 缺 乏

驚 訝 行 動 上 卻 是 電 玩 超 級 瑪 莉 遊 戲 性 地 永 恆 單 線 前 進 可 怖 的 打 不 死 輪 迴

風 格 在 勝 與 敗 破 關 與 重 來 之 間 肉 身 不 死 的 永 恆 擺 盪 勝 利 方 程 式 拉 出

的 精 神 空 間 是 在 現 實 社 會 的 空 間 符 號 中 給 出 精 神 上 軟 弱 無 力 的 迂 迴 路 徑

在 此 路 徑 上 沒 有 所 謂 行 動 - 休 憩 - 娛 樂 精 確 的 節 奏 節 點 列 斐 伏 爾 指 陳 的 三

位 一 體 身 體 節 奏 由 驅 動 - 停 止 - 回 饋 構 造 而 成 這 樣 的 節 奏 機 制 如 同 單 線 前

進 的 電 玩 遊 戲 讓 操 作 者 於 此 週 期 性 的 路 徑 佈 署 中 生 產 replay 的 欲 望 從 A 點

至 B 點 再 至 C 點 在 此 遊 戲 空 間 中 所 堆 疊 出 的 姿 態 是 衝 動 - 疲 憊 - 再 驅 動

亦 即 馬 場 馬 術 遊 戲 競 賽 的 具 體 再 現 同 樣 節 點 單 線 前 進 的 動 作 身 體 極 限 運

動 Parkour 於 城 市 空 間 中 的 實 踐 透 過 日 常 身 體 不 斷 的 重 複 訓 練 動 作 跳 耀

爬 跑 翻 滾 嚴 格 的 操 控 精 神 與 體 能 達 成 在 最 短 時 間 內 無 視 各 種 建 築 物

質 障 礙 進 行 快 速 由 A 點 至 B 點 的 要 求 可 以 說 Parkour 身 體 運 動 的 回 饋 節 點

是 身 體 與 精 神 的 極 端 操 控 性 於 空 間 中 透 過 身 體 能 量 的 微 量 子 micro-quanta

之 消 耗 而 運 作 侵 越 城 市 空 間 的 節 奏 為 某 種 身 體 精 神 姿 態 於 城 市 空 間 的 新 肌

理 新 網 絡 然 此 種 新 肌 理 在 意 義 上 也 是 單 線 式 的 塑 造 其 空 間 實 踐 與

節 奏 生 產 是 透 過 身 體 的 對 稱 性 模 式 出 現 目 的 是 破 關 與 勝 利 而 勝 利 方 程 式

中 的 迴 圈 客 體 與 薛 西 弗 斯 則 分 泌 出 某 種 人 類 日 常 生 存 基 本 荒 謬 的 景 況 無 目 的

the reason for his action. He bears a flag that signifies the trial against his success

and failure, without knowing the cause he is fighting for. He proceeds toward the same

direction in sequence, engaging flight and fight by turns, stopping and resuming with

a frail rhythm. Although the pigeons in Chen’s work did not end the same way with

Joseph K who finishes his last breath “like a dog” with his throat slit wide open as a vain

inference toward the judgment mechanism, the pigeons however resemble Joseph K

in terms of the bizarre and contradictory life episodes – the calmer the character is, the

more absurd the incidents become in contrast. Attitude-wise, the pigeons manifest a

Kafkian style of bizarreness with a lack of thrill. Action-wise, they are similar to Super

Mario that travels in a liner progression in a horrifyingly unbeatable loop – an immortal

body forever swinging between winning and losing, beating the game and restarting

over. Formula for victory creates a psychical space that enables a psychological

roundabout of weakness and frailty in the reality of life within the spatial signifier. On this

route, there is zero trace of any precise rhythmic node for action-repose-entertainment.

Lefèbvre’s trinity of bodily rhythm formulated by drive-stop-feedback functions as a

videogame with a linear progression, which allows the operator to form a desire toward

replaying within the cyclical route arrangement that travels from node A to B to C.

The gesture emerges from this gaming space is impulse-lethargy- re-driving, namely

a manifestation of the dressage and gaming competition. Extreme exercise Parkour

has the same practice of linear progression in the city. With the body’s continuous

trained action of jumping, climbing, running, and rolling that requires a strict control of

psyche and strength, Parkour achieves a speedy travelling from node A to B, ignoring all

obstacle of the buildings in the way within the shortest period of time. It is fair to say the

feedback node of Parkour is the extreme controllability of the body and psyche, which

invades the rhythm of the city space with the consumption of the body’s micro-quantum

to power the person’s action, and enables a new texture and a network of the body’s

psychic gesture in the city. The texture emerging from the exercise by definition is also

a linear “shaping” whose spatial practice and rhythm production appears through the

symmetry of the body, which holds the purpose of winning the game for triumph. Both

the object of loop in Formula for victory and Sisyphus secret an absurd context of basic

survivalism in the everyday life of men: lack of purpose, the rhythmic beat of impatience

and lethargy, to self-coronate for the curse of repetitiveness. In the route of the game,

when victory becomes a pre-programmed value rather than a probability, the essence

of life or the work will no longer lies in whether to gain victory or not, but the lucidity of

consciousness when clearly acknowledging the impossibility of the task and the absurd

action that combines logic and a false sense of exploration.

In the absurd world the value of a notion or of a life is measured by its sterility.

(Camus, 1995: 45)

72 73



For the absurd man it is not a matter of explaining and solving, but of

experiencing and describing. Everything begins with lucid indifference. (Camus,

1995: 61)

春 夢 | 雙 頻 道 錄 像 裝 置 | 彩 色 | 無 聲 | 2560 X 720 像 素 無 限 循 環 播 放 | 2011

Sweet Dreams | 2-channel video installation | color | mute | 2560 X 720 pixel always loop | 2011

性 不 耐 與 疲 憊 的 生 存 節 拍 為 重 複 性 的 詛 咒 自 身 加 冕 在 遊 戲 路 徑 中 當 勝

利 已 經 成 為 某 種 程 式 設 定 值 而 非 或 然 率 生 命 或 作 品 的 本 質 就 不 是 判 斷 勝 利 與

否 而 是 明 知 故 犯 的 意 識 清 明 和 結 合 邏 輯 與 假 冒 險 的 荒 謬 行 動

在 荒 謬 的 世 界 裡 , 概 念 或 生 命 的 價 值 是 由 它 的 貧 瘠 來 衡 量 的 。( 卡 繆 ,

1995:45)

對 荒 謬 者 而 言 重 要 的 不 是 闡 釋 與 解 答 , 而 是 經 驗 與 描 述 。 每 件 事 都 從

清 澈 的 漠 然 開 始 。( 卡 繆 ,1995:61)

卡 夫 卡 以 像 一 條 狗 的 死 前 動 作 形 容 交 代 出 K 在 審 判 機 制 下 人 類 存 在 荒

謬 的 精 神 姿 勢 此 姿 勢 形 成 之 前 還 包 括 K 被 喚 醒 被 捕 被 傳 喚 被 審 訊

被 押 解 最 後 被 處 刑 的 連 續 動 作 經 驗 描 述 必 須 注 意 的 是 此 姿 勢 因 像

這 個 字 眼 讓 機 制 成 為 寫 實 進 而 抽 象 地 指 向 荒 謬 卡 繆 曾 對 此 評 論 任 何 人

如 欲 表 現 此 種 荒 謬 必 須 藉 一 連 串 的 平 行 對 比 方 法 卡 夫 卡 藉 日 常 生 活 表 達 了

悲 劇 藉 邏 輯 推 理 表 達 了 荒 謬 卡 繆 199580 而 這 些 動 作 必 須 避 免 誇

張 因 其 平 淡 所 引 起 的 極 端 與 可 怖 則 越 強 烈 不 起 眼 莫 名 貧 瘠 枯 燥 的 事

件 反 應 確 認 了 絕 望 與 荒 謬 的 在 場 性 這 一 切 平 行 對 比 至 陳 萬 仁 作 品 春 夢

中 各 據 畫 面 左 右 躺 著 的 狗 與 站 著 的 鴿 動 作 幾 乎 靜 止 的 兩 種 姿 勢 完 全 漠 然

與 無 所 事 事 在 文 化 之 下 任 何 姿 勢 都 具 有 抽 象 意 義 即 便 藝 術 作 品 的 無 目 的

性 都 指 涉 了 某 種 美 學 價 值 因 無 目 的 性 作 品 捍 衛 的 正 是 不 指 向 任 何 一 切

永 恆 逃 逸 的 強 硬 精 神 姿 態 如 果 說 卡 夫 卡 藉 由 一 連 串 莫 名 其 妙 的 審 判 動 作 雕 塑

荒 謬 存 在 之 姿 那 麼 春 夢 這 件 作 品 再 現 的 是 剔 除 所 有 動 作 情 節 場 景 敘 事

直 接 定 格 石 化 建 構 無 意 義 的 存 在 紀 念 碑 然 此 姿 態 卻 不 是 以 人 類 精 神 的 荒 謬 感

強 硬 宣 告 卻 是 像 一 條 狗 一 隻 鴿 般 微 感 且 乾 淨 漂 亮 地 簡 單 交 代

Kafka uses the description of “like a dog” to depict Joseph K’s psychic gesture of an

absurd human existence in the trial mechanism. Before the gesture is formulated, the

process includes a sequential action and experience of Joseph K being woken up,

arrested, subpoenaed, trialed, escorted, and finally executed. What’s worth noting is

the use of “like” which moves the mechanism from a depiction of reality to abstract

absurdity. Camus once commented: “Whoever would like to represent this absurdity

must give it life in a series of parallel contrasts. Thus it is that Kafka expresses tragedy

by the everyday and the absurd by the logical.” (Camus, 1995: 80) These actions need

to avoid exaggeration – by so doing, the sense of extremity and horrid brought by

dullness will become intensified. The reaction of an obscure, inexplicable, barren and

dry incident confirms the presence of desolation and absurdity. The effect described

above can be seen in parallel in Chen Wan-Jen’s Sweet dream. The behaviors of the dog

and the standing pigeon that occupy the left and the right of the image seem to take

up two completely immobile gestures: utter indifference and doing nothing at all. In a

culture, any gesture has an abstract meaning. Even if artistic works that has zero sense

of purpose, it still serves as the strongest defense for aesthetic value of having no

purpose and being forever in escape. If Kafka sculptured an absurd gesture by a series

of baffling trial, what “Sweet dream” reproduces is an existence of memorial that has

ossified and frozen in construction of the meaningless, after reading out loud all related

action and narrative. Instead of defiantly declaring the absurdity of human psyche, it

presents slightly and neatly like “a dog and a pigeon.”

There is but one truly serious philosophical problem, and that is suicide. Judging

whether life is or is not worth living amounts to answering the fundamental

question of philosophy. (Camus, 1995: 4)

The work of art…marks both the death of an experience and its multiplication.

(Camus, 1995: 61)

But without it [art], that renascence would be without forms and, consequently,

would be nothing. (Camus, 1995:126)

The floating looped object on the surface of the ocean, repeats an image of death. It is

in the middle of nowhere, not up nor down, floating and drowning, tossed by the waves

and a self-generated rhythm. Chen Wan-Jen explained that the piece Pluto’s tears is

inspired by Osamu Tezuka’s manga Astro Boy and titled after Naoki Urasawa’s later

work Pluto that revives Tezuka’s character Astro Boy, as the primary color composition

74 75



只 有 一 個 哲 學 問 題 是 荒 謬 的 , 那 就 是 自 殺 。 判 斷 了 人 生 究 竟 是 否 值 得

活 下 去 , 就 等 於 答 覆 了 哲 學 的 根 本 問 題 。( 卡 繆 ,1995:4)

藝 術 作 品 標 示 著 一 種 經 驗 的 死 亡 和 增 殖 。( 卡 繆 ,1995:61)

沒 有 藝 術 , 新 生 便 沒 有 形 象 , 結 果 仍 是 虛 無 。( 卡 繆 ,1995:126)

不 上 不 下 載 浮 載 沉 海 洋 上 漂 浮 的 迴 圈 客 體 因 海 浪 波 動 與 身 體 自 身 的 緩 慢

節 奏 重 複 滋 生 著 死 亡 的 意 象 藝 術 家 說 明 此 作 品 以 手 塚 治 虫 的 作 品 《 原 子 小

金 剛 》 進 行 再 創 作 讓 小 金 剛 復 活 重 生 的 浦 澤 直 樹 漫 畫 《 冥 王 》 命 名 因 影 像

中 主 角 身 體 與 小 金 剛 同 款 黑 色 膚 色 紅 色 此 輕 鬆 化 的 命 名 軸 線 並 沒 有 稀

釋 影 像 中 迴 圈 客 體 疑 似 溺 斃 浮 屍 的 窒 息 感 卻 反 因 漫 畫 《 冥 王 》 的 復 活 情

節 濃 稠 了 死 亡 的 氣 質 如 果 畫 面 中 的 水 是 冥 王 的 眼 淚 或 許 我 們 可 以 帶 著 卡 繆

的 口 氣 說 這 主 體 陰 鬱 淚 水 不 斷 地 下 著 終 於 把 大 海 也 淋 濕 而 如 果 這 樣 的 作

品 名 挪 移 聯 想 真 的 指 涉 了 甚 麼 意 外 或 許 也 包 括 卡 繆 荒 謬 哲 學 上 的 終 極 核 心

自 殺 生 存 死 亡 我 們 無 法 判 斷 影 像 主 體 正 在 自 殺 進 行 死 亡 ? 還 是 享 受 無 事

漂 浮 的 快 感 ? 作 品 名 暗 示 了 死 亡 經 驗 與 形 象 重 生 ? 還 是 毫 無 價 值 標 準 的 邏 輯 跳

躍 ? 這 些 荒 謬 與 存 在 必 須 被 指 明 觀 念 或 感 官 必 須 被 挑 起 或 者 至 少 絕 望 也

必 須 是 確 定 的 然 此 種 不 上 不 下 不 前 不 後 的 令 人 不 耐 和 厭 倦 客 體 迴 圈 與 記

憶 中 對 此 遞 迴 景 象 的 記 憶 邏 輯 判 斷 所 呼 叫 的 卻 是 這 件 作 品 堅 持 荒 謬 姿 勢 的 精

神 告 白 不 判 斷 不 回 答 因 為 沒 有 任 何 哲 學 生 存 的 根 本 問 題 有 的 只 是 生 命 狀

態 中 無 法 理 解 眾 說 紛 紜 的 曖 昧 啞 劇 冥 王 的 眼 淚 影 像 中 因 死 亡 象 徵 堆 疊 出

某 種 哲 學 空 間 中 的 自 殺 將 荒 謬 虛 無 推 至 遞 迴 空 間 中 實 踐 給 予 觀 者 一 種 意 識

提 示 因 不 上 不 下 的 情 節 定 位 出 影 像 無 解 的 焦 慮 因 面 對 動 作 機 械 化 身

體 無 機 化 意 義 真 空 化 的 焦 慮 感 清 晰 地 返 回 日 常 生 活 節 奏 中 的 荒 謬 與 困 倦 即

便 如 此 談 論 死 亡 與 在 世 存 在 無 疑 也 是 一 種 哲 學 上 的 無 限 重 複 因 我 們 無 任 何

真 實 經 驗 可 供 呼 叫 參 照 僅 能 透 過 藝 術 生 產 增 殖 出 知 覺 幻 象 在 此 種 幻 象 中 因

焦 慮 無 解 導 入 解 釋 它 的 誘 惑 迴 圈 或 許 亦 是 卡 繆 所 宣 告 一 旦 發 現 了

荒 謬 的 真 相 便 忍 不 住 想 寫 一 本 幸 福 手 冊 的 精 神 姿 態 薛 西 弗 斯 是 快 樂 的

卡 繆 199578

荒 謬 就 是 世 界 與 人 的 關 係 在 荒 謬 的 狀 態 中 凝 視 著 荒 謬 活 下 去 此 種 不 虛 偽

直 視 虛 無 為 無 意 義 歡 呼 的 精 神 姿 態 是 卡 繆 於 薛 西 弗 斯 神 話 及 文 選 》 中 試

圖 透 過 神 話 傳 遞 的 哲 學 概 念 同 時 也 是 某 種 荒 謬 生 存 以 絕 望 為 糧 努 力 活 著 的

對 策 鋪 陳 薛 西 弗 斯 對 不 斷 重 複 動 作 的 詛 咒 進 行 肯 定 因 永 劫 回 歸 拉 扯 出 矛 盾

力 學 此 種 意 識 覺 醒 便 是 對 生 存 最 純 粹 的 詠 讚 亦 是 荒 謬 對 虛 無 進 行 最 大 動 作

的 抵 抗 在 此 並 非 是 透 過 卡 繆 之 口 薛 西 弗 斯 之 手 又 或 者 卡 夫 卡 的 狗 對 陳 萬

仁 作 品 進 行 毫 無 例 外 的 哲 學 闡 釋 邏 輯 並 置 即 便 看 上 去 確 實 是 如 此 但 我 更 想

藉 此 動 作 折 射 的 是 陳 萬 仁 因 其 創 作 之 生 理 動 作 點 擊 - 輸 入 - 輸 出 而 標 誌

出 絕 對 的 精 神 姿 態 當 荒 謬 透 過 精 準 的 技 術 要 求 散 漫 的 生 活 剪 影 日 常

of the object floating around in Chen’s Pluto’s tears is the same color tone black,

nude, and red with the Astro Boy. A relaxed naming does not dilute the omen that the

looped object resembles a drowning dead body and further enhances a thick quality

of death, due to a hinted plot of resurrection in Urasawa’s Pluto. If the water we see in

the scene is the tears of Pluto, perhaps one can comment in Camus’s tone and say:

the melancholic tears of the subject keeps falling and finally submerge the sea in his

tears. If the appropriation in the work’s title indeed refers to an accident, maybe it also

includes the ultimate philosophical question for Camus’s absurd philosophy: suicide,

survival, death. One cannot tell what the subject of the image is doing. Is this his suicide

to death? Or is he enjoying a purposeless floating? Does the work title connote a death

experience and an image rebirth? Or a leap of logic that has no standard of value?

These senses of absurdity and existence needs to be pointed out in clear direction.

Concept or perception needs to be aroused, or to the very least, it requires a certainty for

hopelessness. However, the impatience and tiredness the situation of being in nowhere

evokes is a psychical confession the absurd gesture Chen’s work insisted on delivering.

A memory and logic judgment of the looped object and the viewer’s memory shows a

void of judgment, a void of answer. There is a void of questionings that belongs to the

philosophical basics concerning survival. What is present is only the ambiguous mime

of life that is always he-said-she-said and impossible to be comprehended. “Pluto’s

tears” has accumulated a philosophical space of suicide due to the pervasive death

symbolism, pushing absurdity and a sense of emptiness to the recursive place as a

practice and giving the viewers a prompt for their consciousness: suspension in midair

has defined an unsolvable anxiety, and how the anxiety precisely retrieves an absurd

and lethargic everyday rhythm when facing mechanic and inorganic movement that

is devoid of meaning. Even so, speaking of death and worldly existence is no doubt a

forever philosophical repetition, since not any single one of us has any real experience

of death for reference. One can only create perceptive illusions by means of art. In these

illusions, due to a lack of answer, anxiety is channeled in. The subject will then fall into

the temptation of a loop which strives to explain how death operates. Perhaps it is

Camus’s psychic gesture that makes him declared: “One does not discover the absurd

without being tempted to write a manual of happiness” and ultimately, “one must

imagine Sisyphus happy.” (Camus, 1995:78)

Absurdity is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world and human. In an absurd situation, one

stares at absurdity and survives on. This inartificial psychic gesture that confronts

nothingness and cheers for a lack of meaning is the philosophical concept Camus

tries to deliver through the mythology in The Myth of Sisyphus and Other Essays. It is

also a corresponding strategy of an absurd survival that adopts hopelessness as food.

Sisyphus confirms the curse that brought about repetitive actions. The eternal return

76 77



的 吉 光 片 羽 無 目 的 影 像 展 示 此 一 連 串 動 作 無 限 重 疊 本 身 即 是 必 須 不 斷 對 位

對 準 的 寫 實 主 義 而 此 寫 實 建 立 在 影 像 幻 境 的 文 化 姿 勢 中 瘋 狂 地 不 斷 重 複

過 程 荒 謬 影 像 單 調 赤 裸 結 果 卻 皆 毫 無 例 外 地 拋 擲 稀 釋 了 虛 無 亦 即 當 虛 無 被

精 準 呈 現 時 你 只 能 說 藝 術 家 意 識 到 荒 謬 且 同 時 填 充 了 虛 無 的 確 然 性 然 這 樣

的 確 然 性 並 非 薛 西 弗 斯 神 話 中 透 過 擁 抱 詛 咒 而 達 至 勝 利 卻 是 藉 由 展 示 荒 謬 影

像 揭 示 超 越 迴 圈 遞 迴 節 奏 等 重 複 技 巧 的 生 存 姿 態 列 斐 伏 爾 指

出 如 果 空 間 做 為 一 個 整 體 已 經 成 為 生 產 關 係 在 生 產 的 所 在 地 那 麼 它 也 已 經

成 為 了 巨 大 對 抗 的 場 所 我 們 無 法 僅 透 過 影 像 自 身 的 重 複 播 放 去 理 解 此 種 身

體 技 術 的 空 間 生 產 必 須 將 藝 術 家 執 行 操 作 影 像 元 素 的 三 重 迴 圈 去 理 解 主 體

日 常 動 作 的 重 覆 迴 圈 客 體 的 重 覆 迴 圈 客 體 群 的 總 體 重 覆 此 三 位 一 體 的 迴

圈 遞 迴 堆 疊 出 的 永 無 止 盡 荒 謬 節 奏 於 日 常 - 資 訊 - 意 識 三 種 空 間 中 進 行 反

抗 生 產 為 某 種 導 致 記 憶 體 當 機 的 虛 無 極 限 運 動 折 射 出 我 們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荒

謬 路 徑 於 遞 迴 空 間 符 號 中 生 存 的 精 神 姿 態

pulls out the contradictory mechanic that belongs to the awakening of consciousness

and is the purest ode to survival, as well as the strongest rebellion in a largest scale

against absurdity and nothingness. I did not simply try to critique Chen Wan-Jen’s

work in juxtaposition with the words of Camus or Sisyphus, or using the Kafkian dog

to present a universal philosophical logic that does not allow exception – although

my process might appear like so. What I instead wanted to reflect is Chen’s physical

action of “click, input, output” that demarcates an absolute psychic gesture during the

creative process of his works. When absurdity is forever stacked up by the repetition

of a precise technical requirement, casual silhouette of life, a glimpse of the everyday,

and a purposeless display of image, the process itself becomes a form of realism that

needs to constantly self-orientate and self-align. Realism is constructed by the image

illusions of culture gestures, which madly repeats itself. The process is absurd, image

monotonous and blunt. Stemmed from such process, the works always successfully

dilutes and tosses out a sense of void as the result of the mechanism without any

exception. Namely, when absurdity is presented with such precision, one can put it

this way: the artist is conscious of the absurdity and at the same time is filled with the

demonstrability of nothingness. However, this demonstrability is not the victory in the

mythology of Sisyphus that was achieved through embracing the curse. It is rather a

process achieved via the display of absurd imageries to reveal a “repeating skillset” and

a “survival gesture” that transcends looping, recursion and rhythm. Lefèbvre pointed

out: “If space as a whole has become the place where the reproduction of the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is located, it has also become the terrain for a vast confrontation.” 6 One

should not try to understand the spatial production characterized by the body technique

in Chen’s works thought only the replay of the image. One must see Chen’s works

through the lens of a three-fold loop that the artist adopts when arranging the elements

of the images in his works: the subject’s repetition of his daily actions, the object of loop

in repetition, the group objects’ repetition in loop as a sum. This three-folded loop and

recursion has constructed the infinity of absurd rhythm that rebels in the three spaces

of “the everyday-the information-the consciousness.” The process eventually produces

an extreme exercise that will lead to the broke down of the memory body, to reflect our

daily absurd route that belongs to the survival psychic gesture constructed by recursive

spatial signifiers.

78 79



1 Henri Lefèbvre (1979) “Space: Social Product and Use Value”, in Freiberg, J. W. (ed.),

Critical Sociology: European Perspective (pp. 285-295). New York: Irvington.

2

Scott Lash (2002) Critique of Information.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Ltd. pp.118

3

Henri Lefèbvre (2004) Rhythmanalysis: Space, time and everyday life (trans by Stuart Elden,

Gerald Moore) pp.39

4

Ibid. pp.41. Original text: a)The internal activity of control. Under direction. Punctuated by

pauses (for repose). b) Complete stop. Integral repose (sleep, siesta, dead time). c)

Diversions and distractions. Rewards (a packet of cigarettes, a big prize, a promotion, etc.).

5

Albert Camus (1995). The Myth of Sisyphus And Other Essays. (trans by Justin O’Brien)

pp.91.

6

Henri Lefèbvre (1976). The Survival of Capitalism,. London: Allison & Busby. pp 85.

參 考 書 目 Reference

Henri Lefèbvre (1976). The Survival of Capitalism. London: Allison & Busby.

Henri Lefèbvre (1979). “Space: Social Product and Use Value”, in Freiberg, J. W. (ed.), Critical

Sociology: European Perspective. New York: Irvington.

Henri Lefèbvre (1992). The Production of Space (trans by Donald Nicholson-Smith). USA: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Albert Camus (1995). The Myth of Sisyphus and Other Essays (trans by Justin O'Brien).USA:

Vintage Books; Reissue edition.

Scott Lash(2002). Critique of Information.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Ltd.

Henri Lefèbvre (2004). Rhythmanalysis: Space, time and everyday life (trans by Stuart Elden,

Gerald Moore). New York: Continuum Publishing.

80 81



冥 王 的 眼 淚 | 單 頻 道 錄 像 | 彩 色 | 有 聲 | 1920 X 1080 像 素 無 限 循 環 播 放 | 2011

Pluto’s Tears | Single-channel video | color | sound | 1920 X 1080 pixel always loop | 2011

82 83



陳 萬 仁

1982 年 生 於 新 竹 台 灣

學 歷

2005 國 立 台 灣 藝 術 大 學 美 術 系 畢 業

個 展

2017 旋 轉 世 界 的 靜 止 點 双 方 藝 廊 台 北 台 灣

2011 去 你 的 未 來 伊 通 公 園 台 北 台 灣

你 就 是 我 的 例 外 非 常 廟 藝 文 空 間 台 北 台 灣

2008 無 意 識 航 行 也 趣 藝 廊 台 北 台 灣

聯 展

2017 都 市 游 牧 ─2017 杭 州 大 屋 頂 國 際 動 態 影 像 展 良 渚 文 化

村 良 渚 文 化 藝 術 中 心 杭 州 中 國

零 元 製 造 駐 地 創 作 展 中 興 文 化 創 意 園 區 宜 蘭 台 灣

社 交 場 台 北 市 立 美 術 館 台 北 台 灣

極 限 風 景 心 動 藝 術 空 間 台 北 台 灣

感 同 身 受 感 覺 的 復 歸 台 中 軟 體 園 區 台 中 台 灣

2016 双 視 双 方 藝 廊 台 北 台 灣

假 動 作 10 - 純 藝 術 非 常 廟 藝 文 空 間 台 北 台 灣

日 日 湯 馬 森 双 方 藝 廊 台 北 台 灣

2015 生 活 的 窗 景 地 方 環 境 與 認 同 藝 術 銀 行 營 運 總 部

台 中 台 灣

我 倆 之 眼 双 方 藝 廊 台 北 台 灣

2014 海 馬 迴 錄 像 影 展 海 馬 迴 光 畫 廊 台 南 台 灣

他 者 ‧ 距 離 - 兩 岸 當 代 藝 術 交 流 展 高 雄 市 立 美 術 館

高 雄 台 灣

Red Pill 恆 畫 廊 台 北 台 灣

第 三 屆 美 術 文 獻 展 再 現 代 湖 北 美 術 館 武 漢 中 國

界 台 灣 當 代 藝 術 展 強 生 美 術 館 美 國 康 乃 爾 大 學

美 國

台 灣 報 到 -2014 台 灣 美 術 雙 年 展 國 立 台 灣 美 術 館 台

中 台 灣

為 自 己 做 的 藝 術 耿 畫 廊 台 北 台 灣

嫩 天 堂 2.0 加 力 畫 廊 台 南 台 灣

森 森 耿 畫 廊 台 北 台 灣

他 者 ‧ 距 離 - 兩 岸 當 代 藝 術 交 流 展 湖 北 美 術 館 湖

北 中 國

2013 分 裂 - 台 灣 2.0 當 代 數 位 藝 術 展 - 柏 林 超 媒 體 藝 術 節 柏

林 匈 牙 利 文 化 中 心 柏 林 德 國

分 裂 - 台 灣 2.0 當 代 數 位 藝 術 展 -Cyberfest 國 際 媒 體 藝 術

節 冬 宮 聖 彼 得 堡 俄 國

一 個 路 徑 以 及 其 所 指 向 的 記 憶 片 段 閣 樓 寶 藏 巖 青 年

會 所 台 北 台 灣

分 裂 - 台 灣 2.0 當 代 數 位 藝 術 展 - 林 茲 電 子 藝 術 節 林

茲 奧 地 利

2013 亞 洲 時 基 新 媒 體 藝 術 節 - 微 型 城 市 斯 多 伊 雅 諾

夫 畫 廊 紐 約 美 國

動 見 就 在 藝 術 空 間 台 北 台 灣

2012 Cutlog-NY 紐 約 藝 術 博 覽 會 亞 洲 錄 像 藝 術 影 展 克 萊

門 特 文 化 教 育 中 心 紐 約 美 國

生 命 是 種 隱 喻 而 你 也 是 松 山 文 創 園 區 台 北 台 灣

台 灣 報 到 -2012 台 灣 美 術 雙 年 展 國 立 台 灣 美 術 館 台

中 台 灣

首 屆 CAFAM 未 来 展 中 央 美 術 學 院 美 術 館 北 京 中 國

19991221>20130421|PART ONE 打 開 - 當 代 藝 術 工 作

站 台 北 台 灣

零 山 水 與 幻 視 野 20 號 倉 庫 藝 術 特 區 台 中 台 灣

Down the Rabbit Hole 白 兔 美 術 館 雪 梨 澳 洲

視 覺 眩 暈 - 台 灣 媒 體 藝 術 六 人 展 鳳 甲 美 術 館 台 北

台 灣

2011 粉 樂 町 -Light up 2011 松 山 文 創 園 區 台 北 台 灣

一 瞬 之 光 都 峰 苑 接 待 會 館 台 北 台 灣

搞 空 間 - 非 常 廟 五 週 年 特 展 非 常 廟 藝 文 空 間 台 北

台 灣

後 民 國 高 雄 市 立 美 術 館 高 雄 台 灣

窗 口 耿 畫 廊 台 北 台 灣

台 灣 當 代 藝 術 展 Arte da Taiwan 義 大 利 熱 內 亞 克 羅 齊

別 墅 當 代 藝 術 館 義 大 利

活 彈 藥 台 北 當 代 藝 術 館 台 北 台 灣

Tokyo Frontline , Exchange 微 _ 氣 候 3331 藝 術 中 心

東 京 日 本

超 時 空 要 塞 關 渡 美 術 館 台 北 台 灣

2010 替 身 術 - 台 式 錄 像 展 Gallery456 紐 約 美 國

後 學 院 台 灣 藝 術 大 學 藝 術 博 物 館 台 北 台 灣

微 影 像 乒 乓 藝 術 工 作 站 台 北 文 賢 油 漆 行 台 南

台 灣

2010 台 北 雙 年 展 特 別 企 劃 - 藝 術 家 電 影 院 台 北 市 立

美 術 館 台 北 台 灣

第 七 屆 釜 山 國 際 錄 像 節 Space Bandee 釜 山 韓 國

他 者 測 量 索 卡 藝 術 中 心 北 京 中 國

雙 盲 臨 床 實 驗 誠 品 畫 廊 台 北 台 灣

城 市 隙 縫 MOT/ARTS 台 北 台 灣

Changwon 2010 亞 洲 藝 術 節 -The Fantastic Garden

昌 原 韓 國

後 青 春 國 立 台 灣 美 術 館 台 中 台 灣

2009 台 灣 藝 術 新 世 代 上 海 美 術 館 上 海 北 京 今 日 美 術

館 北 京 中 國

冷 熱 面 - 台 灣 當 代 錄 像 藝 術

1. 唐 娜 梁 藝 術 畫 廊 內 華 達 大 學 拉 斯 維 加 斯 內 華 達

州 美 國

2. 蒂 詩 曼 美 術 館 拉 馬 大 學 德 州 波 蒙 特 市 美 國

3. 海 特 藝 術 學 院 路 易 斯 維 爾 大 學 肯 塔 基 州 美 國

2009 台 北 國 際 藝 術 博 覽 會 [ Ela-Asia ] 日 常 事 變 台 北

世 界 貿 易 中 心 台 北 台 灣

境 中 之 境 國 立 台 灣 美 術 館 數 位 藝 術 方 舟 台 中 台 灣

粉 樂 町 2009 台 北 東 區 台 北 台 灣

萬 德 秀 01. Plug-in 外 掛 錄 像 展 加 力 畫 廊 台 南 台 灣

台 灣 當 代 藝 術 文 件 巴 黎 國 立 高 等 美 術 學 院 藝 廊 巴

黎 法 國

激 情 心 靈 台 北 市 立 美 術 館 台 北 台 灣

大 幻 影 國 家 音 樂 廳 文 化 藝 廊 台 北 台 灣

2008 城 市 的 想 望 駁 二 藝 術 特 區 高 雄 台 灣

逆 滲 透 乒 乓 台 北 台 灣

小 甜 心 - 伊 通 公 園 二 十 週 年 慶 伊 通 公 園 台 北 台 灣

台 灣 製 造 在 地 性 ‧ 觀 點 竹 圍 工 作 室 台 北 台 灣

廢 品 加 力 畫 廊 台 南 台 灣

ColdQ 2 關 渡 美 術 館 台 北 台 灣

假 動 作 3 新 苑 藝 術 台 北 台 灣

Bluedot Asia 2008 首 爾 藝 術 中 心 首 爾 韓 國

動 慢 快 感 國 立 陽 明 大 學 藝 文 中 心 台 北 台 灣

深 呼 吸 索 卡 藝 術 中 心 北 京 中 國

2007 例 外 生 活 - 疑 世 代 (ex→ception) 的 再 皺 摺 國 立 台 灣 美

術 館 數 位 藝 術 方 舟 台 中 台 灣

數 位 和 錄 像 藝 術 博 覽 會 DIVA 2007 羅 浮 宮 古 董 商 廊

巴 黎 法 國

深 呼 吸 索 卡 藝 術 中 心 台 北 台 灣

3Cの 祭 -2007 視 盟 藝 術 家 博 覽 會 華 山 藝 文 特 區 台

北 台 灣

大 家 族 企 業 開 放 辦 公 室 IMC 伊 斯 坦 堡 土 耳 其

主 線 歸 零 - 台 灣 年 輕 藝 術 家 群 展 五 角 場 上 海 中 國

Plug and play 隨 插 即 用 數 位 創 作 展 國 立 台 灣 美 術 館

台 中 台 灣

Boom! 快 速 與 凝 結 - 新 媒 體 的 交 互 作 用 - 台 澳 新 媒 體 藝 術

展 關 渡 美 術 館 台 北 台 灣

城 市 遊 牧 影 展 巴 塞 爾 瑞 士

瓦 爾 那 當 代 藝 術 製 造 節 瓦 爾 那 保 加 利 亞

假 動 作 2 華 山 文 化 園 區 台 北 台 灣

現 實 取 young 關 渡 美 術 館 台 北 台 灣

2006 2006 台 北 美 術 獎 台 北 市 立 美 術 館 台 北 台 灣

打 開 當 代 十 - 後 文 件 華 山 文 化 園 區 中 5 館 再 製 酒 作 業

場 台 北 台 灣

假 動 作 南 海 藝 廊 台 北 台 灣

Double-Team 科 藝 廊 台 北 台 灣

2005 情 境 空 間 台 灣 藝 術 大 學 美 術 系 館 台 北 台 灣

幻 想 漂 移 板 橋 社 區 大 學 台 北 台 灣

2004 超 ‧ 薄 影 像 展 華 山 文 化 園 區 台 北 台 灣

Site/site of 板 橋 社 區 大 學 台 北 台 灣

84 85



Chen Wan-Jen

Post–Academic, NTUA Our Museum, Taipei, Taiwan

Bio-Image, PINGPONG, Taipei; Paint House, Tainan, Taiwan

Breathing Deeply, SOKA Art Center, Taipei, Taiwan

3C Season–2007 Artist Fair, Huashan 1914 Creative Park,

1982 Born in Hsinchu, Taiwan

2010 Taipei Biennial Program–Artist Cinema, Taipei Fine

Arts Museum, Taipei, Taiwan

Taipei, Taiwan

Big Family Business, IMC, Istanbul, Turkey

The 7 th Busan International Video Festival, Busan, Korea

A Runway Zero–Taiwan Emerging Artists, WuJiaoChang,

Measurement of the Other, SOKA Art Center, Beijing, China

Shanghai, China

Education

2005 B.A.,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Arts, Taipei, Taiwan

Solo Exhibition

2017 The still point of the turning world, Double Square Gallery,

Taipei, Taiwan

2011 To Hell With Your Future, IT Park, Taipei, Taiwan

The Extraordinary Ordinary, VT Artsalon, Taipei, Taiwan

2008 The Unconscious Voyage, AKI Gallery, Taipei, Taiwan

Group Exhibition

2017 Urban Nomadism: 2017 Hangzhou Liangzhu Big Roof

International Moving Image Exhibition, Liangzhu Village

Cultural Art Center, Hangzhou, China

Zero-Dollar Production, Chung Hsing Cultural and Creative

Park, Yilan, Taiwan

Arena, Taipei Fine Arts Museum, Taipei, Taiwan

Limitless Landscapes, ART INFLUENCE, Taipei, Taiwan

Empathy: Sensory Awakening, Taichung Software Park,

Taichung, Taiwan

2016 Double Vision, Double Square Gallery, Taipei, Taiwan

Everyday Thomassons, Double Square Gallery, Taipei, Taiwan

FEIGNING MOVEMENT 10 - ART ONLY, VT Artsalon, Taipei,

Taiwan

2015 Window View of Life: Place, Environment, and Identity, Taiwan

Art Bank, Taichung, Taiwan

Our Eyes, Double Square Gallery, Taipei, Taiwan

2014 Fotoaura Video Art Festival, Fotoaura Institute of Photography,

Tainan, Taiwan

The Other and Distance, Kaohsiung Museum of Fine Art,

Kaohsiung, Taiwan

Red Pill, Galleria H., Taipei, Taiwan

3 rd Documentary Exhibition of Fine Arts/RE-MODERNIZATION,

Hubei Museum of Art, Hubei, China

Jie(Boundaries): Contemporary Art from Taiwan, Herbert F.

Johnson Museum of Art, Cornell University, USA

YES, TAIWAN–2014 Taiwan Biennial, Taiwan Museum of Fine

Arts, Taichung, Taiwan

ART FOR ONESELF, TKG + , Taipei, Taiwan

Nintender2.0, Inart Space, Tainan, Taiwan

For for for forest, TKG + , Taipei, Taiwan

The Other and Distance, Hubei Museum of Art, Hubei, China

2013 Schizophrenia Taiwan 2.0–TRANSMEDIALE, CHB, Berlin,

Germany

Schizophrenia Taiwan 2.0–CYBERFEST, Hermitage Museum,

St. Petersburg, Russia

A Path, and the Other Memory Segments, Attic Treasure Hill

Traveler's Hostel, Taipei, Taiwan

Schizophrenia Taiwan 2.0–Ars Electronica, Linz, Austria

inToAsia: Time-based Art Festival 2013–MicroCities, Stephan

Stoyanov Gallery, New York, USA

Insportsration, Project Fulfill Art Space, Taipei, Taiwan

2012 Cutlog art fair, Video Program–Asia, The Clemente, New York,

USA

Life is a metaphor. You are the metaphor, Songshan Cultural

& Creative Park, Taipei, Taiwan

YES, TAIWAN–2012 Taiwan Biennial, Taiwan Museum of Fine

Arts, Taichung, Taiwan

CAFAM•FUTURE, CAFA Art Museum, Beijing, China

19991221>20130421|PART ONE, Open-Contemporary Art

Center, Taipei, Taiwan

The Digital Mapping of Inner Landscape, Artstock20, Taichung,

Taiwan

Down the Rabbit Hole, White Rabbit Gallery, Sydney, Australia

Visual Vertigo–New Works by Six Taiwanese Media Artists,

HONG-GAH Museum, Taipei, Taiwan

2011 Very Fun Park - Light up 2011, Songshan Cultural & Creative

Park, Taipei, Taiwan

A Flash of Enlightenment, New Urban Art Garden, Taipei,

Taiwan

Creating Spaces–The 5th Anniversary of VT, VT Artsalon ,

Taipei, Taiwan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Republic without People,

Kaohsiung Museum of Fine Art , Kaohsiung, Taiwan

Window, TINA KENG Gallery, Taipei, Taiwan

Arte da Taiwan–Taiwan Contemporary Art, Museo d’Arte

Contemporanea di Villa Croce, Genova, Italy

Live Ammo, MOCATaipei, Taipei, Taiwan

Tokyo Frontline, Exchange-Microclimate, 3331 Arts Chiyoda,

Tokyo, Japan

Macross, Kuandu Museum Of Fine Arts, Taipei, Taiwan

2010 Stand-In Techniques- New Taiwanese video Style, Gallery 456,

New York, USA

Double-blind Trial, Eslite Gallery, Taipei, Taiwan

City Crack, MOT/ARTS, Taipei, Taiwan

Changwon 2010 Asia Art Festival–The Fantastic Garden,

Changwon, Korea

Post-Adolescence, National Taiwan Museum of Fine Arts,

Taichung, Taiwan

2009 SuperGeneration@TAIWAN, Shanghai Art Museum, Shanghai;

Today Art Museum, Beijing, China

Extreme Sensibility-Taiwanese Contemporary Video Art,

1. Donna Beam Fine Art Gallery, University of Nevada, Las

Vegas, USA

2. Dishman Art Museum, Larmar University, Beaumont,

Texas, USA

3. Allen R. Hite Art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Louisville, Kentucky,

USA

Art Taipei 2009[Ela-Asia]: LIVE BY PLAY, Taipei World Trade

Center(A&D), Taipei, Taiwan

Scene in Scene, NTMoFA DIGIARK, Taichung, Taiwan

Very Fun Park, Private House at Daan, Taipei, Taiwan

Wonder Show 01.Plug-in, Inart Space, Tainan, Taiwan

Taiwanpics.doc, E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es Beaux-Arts

de Paris, Paris, France

Mind as Passion, Taipei Fine Arts Museum, Taipei, Taiwan

La Grange Illusion, National Chiang Kai-Shek Cultural Center,

Taipei, Taiwan

2008 Fantasy about The City, The PIER-2 Art District, Kaohsiung,

Taiwan

Floating Buffer Zone, Ping Pong, Taipei, Taiwan

SWEETIES: Celebrating 20 Years of IT Park, IT Park, Taipei,

Taiwan

Locality Viewpoint/Made in Taiwan, Bamboo Curtain Studio,

Taipei, Taiwan

ART TRASH, Inart Space, Tainan, Taiwan

ColdQ 2, Kuandu Museum Of Fine Arts , Taipei, Taiwan

FEIGNING MOVEMENT 3, Galerie Grand Siècle, Taipei, Taiwan

Bluedot Asia, Seoul Art Center, Seoul, South Korea

Animotion Tropes, The Center for Arts and Humanities

NYMU, Taipei, Taiwan

Breathing Deeply, SOKA Art Center, Beijing, China

2007 Ex-ception life, TIDAC, National Taiwan Museum of Fine Arts,

Taichung, Taiwan

Art Fair 2007, Louvre des Antiquaires, Paris, France

Plug and play, National Taiwan Museum Fine Arts, Taichung,

Taiwan

Boom! An Interplay of Fast and Frozen Permutation in New

Media–Taiwan-Australia New Media Arts Exhibition, Kuandu

Museum of Fine Arts, Taipei, Taiwan

Urban Nomad Project, Scope Basel, Basel, Swiss

Product Festival of Varna, Varna, Bulgaria

FEIGNING MOVEMENT 2, Huashan Culture Park, Taipei,

Taiwan

Sample form the Reality, Kuandu Museum of Fine Arts,

Taipei, Taiwan

2006 Open-Contemporary X Post document, M5 Building, Huashan

1914 Creative Park, Taipei, Taiwan

Taipei Arts Awards 2006, Taipei Fine Arts Museum, Taipei,

Taiwan

FEIGNING MOVEMENT, Nanhai Gallery, Taipei, Taiwan

Double-Team, TechArt Gallery, Taipei, Taiwan

2005 Contextual Space, NTUA Department of Fine Art, Taipei,

Taiwan

Reverie Drift, Panchiao Community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2004 Super & Flimsy, Huashan 1914 Creative Park, Taipei, Taiwan

Site/site of, Panchiao Community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86 87



旋 轉 世 界 的 靜 止 點

the still point of the turing world

專 輯 執 行

Exhibition Catalogue

總 編 輯

胡 朝 聖

Chief Editor

Sean C. S. Hu

執 行 編 輯

江 縉 朋 劉 芳 伶 吳 中 平 邱 韻 蓁

Executive Editors

Coe C.P. Chiang, Vivian Liu,

黃 千 瑜

Michael Wu, Chiu Yun-Chen,

章 芷 珩

Huang Chien-Yu

李 于 一 張 芷 淳

Designer

Shauba Chang

發 行 人

王 克 誠

Translators

Lee Yu-I, Mel Chang

發 行 所

双 方 藝 廊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Publisher

Wang Ko-Chen

台 北 市 中 山 區 北 安 路 770 巷 28 號

Publisher Address

Double Square Gallery Co., Ltd.

+886 2 8501 2138

No. 28, Lane 770, Beian Road,

+886 2 8501 2338

Zhongshan District, Taipei 104, Taiwan

www.doublesquare.com.tw

Telephone

+886 2 8501 2138

日 動 藝 術 印 刷 有 限 公 司

Fax

+886 2 8501 2338

出 版 日 期

2017 年 12 月

Website

www.doublesquare.com.tw

ISBN

978-986-94830-2-5 平 裝

Printer

Sunrise Art Printing Co., Ltd.

Published in

December, 2017

ISBN

978-986-94830-2-5

展 覽 執 行

Exhibition

策 展 人

吳 達 坤

Curator

Wu Dar-Kuen

展 覽 策 劃 承 辦

展 務 協 辦

吳 中 平

王 怡 茹 黃 千 洳

Exhibition Coordinator

Assisting Coordinators

Michael Wu

PinPin Wang, Tiffany Huang

國 家 圖 書 館 出 版 品 預 行 編 目 (CIP) 資 料

視 覺 設 計

會 計

章 芷 珩

林 裡 惠

Visual Designer

Accountant

Shauba Chang

Lin Li-Hui

: / .

-- : , 2017.12

92 ; 18 x 24.5

ISBN 978-986- 94830-2- 5 ( )

主 辦 單 位 Organized by

1. 2. 3.

贊 助 單 位 Sponsored by

955 106018343

版 權 所 有 · 翻 印 必 究 All rights reserved by Double Square Gallery





92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