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7.2015 Views

HUMA 1810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Philosophy

HUMA 1810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Philosophy

HUMA 1810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Philosophy

SHOW MORE
SHOW LESS
  • No tags were found...

Create successful ePaper yourself

Turn your PDF publications into a flip-book with our unique Google optimized e-Paper software.

<strong>HUMA</strong> <strong>1810</strong> <strong>Introduction</strong> <strong>to</strong> <strong>Chinese</strong> <strong>Philosophy</strong>Fall 2012LTEMon 13:30-14:50 & Fri 9:00-10:20Professor Charles W.H. ChanOffice hours: Tues & Fri 10:30-12:00Office: Rm. 3353, Tel.: 2358-7765, E-mail: hmwhchan@ust.hkCourse Description:This course is designed <strong>to</strong> familiarize students with the major developments of <strong>Chinese</strong>philosophy in the traditional period. It will focus specifically on Confucianism,Taoism, Mohism, Legalism and Buddhism for the very reason that these schools no<strong>to</strong>nly have had exerted tremendous and lasting impacts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strong>Chinese</strong>mind in the past, but will also continue <strong>to</strong> shape the <strong>Chinese</strong> outlook on life in thefuture.Representative philosophers from each of these schools will be carefully selected andbe introduced in a chronological order. Apart from analyzing the philosophiesthemselves, the lectures will also examine the his<strong>to</strong>rical and cultural fac<strong>to</strong>rs that wereaccountable for their rise and fall.While primary sources will be used and investigated, both extensively and intensively,during lectures, it is the intention of the course that they be presented in as clear andinteresting a manner as possible.To demonstrate the contemporary relevancy of <strong>Chinese</strong> philosophy, special effort willalso be devoted <strong>to</strong> relating its profound wisdom <strong>to</strong> questions that concern us <strong>to</strong>day, bothpractically and existentially.Preliminary Schedule of Lectures:Weeks Dates Topics Required readings1 10 & 14 Sept <strong>Introduction</strong> 《 哲 學 簡 史 》Chapters 1-32 17 & 21 Sept Confucius 《 哲 學 簡 史 》Chapter 43 24 & 28 Sept Mo-tzu & Yang Chu 《 哲 學 簡 史 》Chapters 5 & 64-5 5, 8 & 12 Oct Lao-tzu & Chuang-tzu 《 哲 學 簡 史 》Chapter 9 & 106 15 & 19 Oct Mencius 《 哲 學 簡 史 》Chapter 77 22 & 26 Oct Hsun-tzu 《 哲 學 簡 史 》Chapter 138 29 Oct & 2 Nov Han Fei-tzu 《 哲 學 簡 史 》Chapter 149 5 & 9 Nov The Neo-Taoists 《 哲 學 簡 史 》Chapters 19-2010 12 & 16 Nov Buddhism I 《 哲 學 簡 史 》Chapters 2111 19 & 23 Nov Buddhism II 《 哲 學 簡 史 》Chapter 221


7. To learn more about the philosophy of a particular philosopher before actuallywriting the essay, students are recommended <strong>to</strong> consult materials listed on the“List of Suggested Readings.”C. Final examination (40 %):The examination will last for two hours during which students are required <strong>to</strong>answer two essay questions.Basic Reference:1. 馮 友 蘭 著 ; 趙 復 三 譯 ,《 中 國 哲 學 簡 史 》( 香 港 : 三 聯 書 店 ( 香 港 ) 有 限 公司 ,2005 香 港 第 1 版 )。2. 馮 友 蘭 ,《 中 國 哲 學 史 》, 增 訂 本 上 、 下 冊 ( 臺 北 : 臺 灣 商 務 印 書 館 ,1944年 增 訂 初 版 ;1993 增 訂 臺 一 版 )。For the sake of conservation, the “List of Suggested Readings” will be distributed <strong>to</strong>students after the add/drop period.List of Suggested Readings:總 論1. 牟 宗 三 ,《 中 國 哲 學 的 特 質 》( 台 北 : 學 生 書 局 ,1974)。[B126 .M58 1974]2. 牟 宗 三 ,《 中 國 哲 學 十 九 講 》( 台 北 : 學 生 書 局 ,1983)。[B5231 .M68 1983]3. 唐 君 毅 ,《 中 國 哲 學 原 論 : 導 論 篇 》( 台 北 : 學 生 書 局 ,1986)。[B126 .T2581986]4. 劉 笑 敢 、 川 田 洋 一 編 ,《 儒 釋 道 之 哲 學 對 話 》( 香 港 : 商 務 印 書 館 ,2007)。[B127.C65 D645 2006]5. 劉 耘 華 ,《 詮 釋 學 與 先 秦 儒 家 之 意 義 生 成 :《 論 語 》、《 孟 子 》、《 荀 子 》對 古 代 傳 统 的 解 釋 》( 上 海 : 上 海 譯 文 出 版 社 ,2002)。[B127.C65 L598 2002]3


6. 徐 復 觀 ,《 中 國 人 性 論 史 . 先 秦 篇 》( 台 北 : 商 務 印 書 館 ,1969)[B127.H8H78 1969]7. 陳 來 ,《 古 代 思 想 文 化 的 世 界 : 春 秋 時 代 的 宗 敎 、 倫 理 與 社 會 思 想 》( 北 京市 : 生 活 ・ 讀 書 ・ 新 知 三 聯 書 店 ,2002)。[BL1803 .C44 2002]8. 唐 端 正 ,《 先 秦 諸 子 論 叢 》( 台 北 : 東 大 圖 書 公 司 ,1995)[B126 .T279 1995]9. 錢 穆 ,《 四 書 釋 義 》( 台 北 : 學 生 書 局 ,1990)[PL2463.Z6 C52 1990]10. Schwartz, Benjamin Isadore. The World of Thought in Ancient China. Cambridge: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5. [B126 .S345 1985]11. Liu, Shu-hsien. Understanding Confucian <strong>Philosophy</strong>: Classical and Sung-Ming.CT: Greenwood Press, 1998. [B127.C65 L59 1998]孔 子12. 陳 永 明 ,《 原 來 孔 子 》( 香 港 : 中 華 書 局 ,1996)。[B128.C8 C485 1996]13. 陳 大 齊 ,《 與 靑 年 朋 友 們 談 孔 子 思 想 》( 台 北 : 中 華 民 國 孔 孟 學 會 ,1968)。[B128.C8 C445 1968]14. 錢 穆 ,《 論 語 新 解 》( 台 北 : 東 大 書 局 ,1988)。[PL2471.Z6 C49 1988]15. 鍾 肇 鵬 ,《 孔 子 研 究 》( 北 京 : 中 國 社 會 科 學 出 版 社 ,1990)。[B128.C8 C561990]16. 蔡 仁 厚 ,《 孔 子 的 生 命 境 界 : 儒 學 的 反 思 與 開 展 》( 台 北 市 : 台 灣 學 生 書 局 ,1998)。[B127.C65 T726 1998]17. 方 穎 嫻 ,《 先 秦 之 仁 、 義 、 禮 說 》( 台 北 : 文 津 出 版 ,1996)。[B126.F3271996]18. 林 義 正 ,《 孔 子 學 說 探 微 》( 台 北 : 東 大 圖 書 公 司 ,1987)。[B127.C65 L551987]19. Fingeratte, Hebert. Confucius: The Secular as Sacred. New York: Harper & Row,1972. [B128.C8 F48 1972]墨 子20. 周 富 美 ,《 救 世 的 苦 行 者 : 墨 子 》( 台 北 : 時 報 文 化 出 版 ,1981)。[B128.M8C58 1981]21. 周 長 耀 ,《 墨 子 思 想 之 硏 究 》( 台 北 : 中 華 倫 理 科 學 敎 育 協 會 ,1974)。[B128.M8C529 1974]22. 孫 廣 德 ,《 墨 子 政 治 思 想 之 研 究 》( 台 北 : 中 華 書 局 ,1971)[B128.M8 S861974]23. 詹 劍 峰 ,《 墨 子 及 墨 家 研 究 》( 武 漢 : 華 中 師 範 大 學 出 版 社 ,2007)[B128.M8Z44 2007]老 子 及 莊 子24. 劉 笑 敢 ,《 老 子 》( 香 港 : 海 嘯 出 版 事 業 有 限 公 司 ,1997)。[BL1900.L35 L5761997]25. 王 邦 雄 ,《 老 子 的 哲 學 》( 台 北 : 東 大 圖 書 公 司 1991)。[BL1900.L35 W3551991]26. 袁 保 新 ,《 老 子 哲 學 之 詮 釋 與 重 建 》( 台 北 : 文 津 出 版 社 ,1991)。[BL1900.L35Y82 1991]27. 吳 光 明 ,《 莊 子 》( 台 北 : 東 大 圖 書 公 司 ,1992)。[BL1900.C576 W8 1992]28. 牟 宗 三 講 述 、 陶 國 璋 整 構 ,《 莊 子 齊 物 論 義 理 演 析 》( 香 港 : 中 華 書 局 ,4


1998)。[BL1900.C576 M68 1998]29. 葉 海 煙 ,《 莊 子 的 生 命 哲 學 》( 台 北 : 東 大 圖 書 公 司 ,1990)。[BL1900.C576Y431990]30. 杜 保 瑞 ,《 莊 周 夢 蝶 : 莊 子 哲 學 》( 台 北 : 五 南 圖 書 出 版 公 司 ,2007)[BL1900.C576 D82 2007]31. 吳 汝 鈞 ,《 老 莊 哲 學 的 現 代 析 論 》( 台 北 : 文 津 出 版 社 ,1998)。[BL1900.L35W8 1998]32. 陳 鼓 應 ,《 老 莊 新 論 》( 香 港 : 中 華 書 局 ,1991)。 [BL1900.L35 C5433 1991]33. 楊 儒 賓 ,《 先 秦 道 家 「 道 」 的 觀 念 的 發 展 》( 台 北 : 國 立 台 灣 大 學 出 版 委員 會 ,1987)。[B127.T3 Y36 1987]孟 子34. 林 鎮 國 ,《 儒 者 的 良 心 : 孟 子 》( 台 北 : 時 報 出 版 ,1981)。[PL2474.Z6 L551981]35. 翟 廷 晉 ,《 孟 子 思 想 評 析 與 探 源 》( 上 海 : 上 海 社 會 科 學 院 出 版 社 ,1992)。[B128.M324 C43 1992]36. 楊 澤 波 ,《 孟 子 性 善 論 研 究 》( 北 京 : 中 國 社 會 科 學 出 版 社 ,1995)[B128.M324Y352 1995]37. 朱 榮 智 ,《 孟 子 新 論 》( 台 北 : 國 立 編 譯 館 ,2006)[PL2474.Z7 Z48 2006]38. 江 文 思 、 安 樂 哲 编 , 梁 溪 譯 ,《 孟 子 心 性 之 學 》( 北 京 : 社 會 科 學 文 獻 出 版社 ,2005)。[B128.M324 M47 2005]39. Shun Kwong-loi. Mencius and Early <strong>Chinese</strong> Thought. Stanford, 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B128.M324 S48 1997]荀 子40. 李 滌 生 ,《 荀 子 集 釋 》( 台 北 : 學 生 書 局 ,1979)。[B128.H7 L5 1988]41. 李 哲 賢 ,《 荀 子 之 核 心 思 想 :「 禮 義 之 統 」 及 其 現 代 意 義 》( 台 北 : 文 津 出版 社 ,1994)。[B128.H7 L45 1994]42. 廖 名 春 ,《 荀 子 新 探 》( 台 北 : 文 津 出 版 社 ,1994)。[B128.H7 L53 1994]43. Cua, An<strong>to</strong>nio S. Human nature, Ritual, and His<strong>to</strong>ry: Studies in Xunzi and <strong>Chinese</strong><strong>Philosophy</strong>. Washing<strong>to</strong>n, D.C: 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 Press, 2005.[B128.H7 C82 2005]44. Machle, Edward J. Nature and Heaven in the Xunzi.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New York Press, 1993. [B128.H74 M33 1993]韓 非 子45. 熊 十 力 ,《 韓 非 子 評 論 》( 台 北 : 學 生 書 局 ,1978)。[B128.H34 H78 1978]46. 謝 雲 飛 ,《 韓 非 子 析 論 》( 台 北 : 東 大 圖 書 有 限 公 司 ,1980)[B128.H34 H751980]47. 陳 蕙 娟 ,《 韓 非 子 哲 學 新 探 》( 台 北 : 文 史 哲 出 版 社 ,2004)。[B128.H34 C4682004]魏 晋 玄 學48. 牟 宗 三 ,《 魏 晉 玄 學 》( 台 中 : 私 立 東 海 大 學 ,1962)[BD118.C44 M68 1962]49. 高 齡 芬 ,《 王 弼 老 學 之 硏 究 》( 台 北 : 文 津 出 版 社 ,1992)。[B128.W2864K37 1992]5


50. 郭 梨 華 ,《 王 弼 之 自 然 與 名 教 》( 台 北 : 文 津 出 版 社 ,1995)。[B128.W2864K87 1995]51. 湯 一 介 ,《 郭 象 與 魏 晋 玄 學 》 ( 北 京 : 北 京 大 學 出 版 社 ,2000)[B126 .T2642000]52. 王 曉 毅 ,《 郭 象 評 傳 : 附 向 秀 評 傳 》( 南 京 : 南 京 大 學 出 版 社 ,2006)[B126 .C571990 v.36]中 國 佛 學53. 呂 澂 ,《 中 國 佛 學 源 流 略 講 》( 北 京 中 華 書 局 ,1979)。[BQ626 .L82 1979]54. 劉 貴 傑 ,《 僧 肇 思 想 硏 究 : 魏 晋 玄 學 與 佛 教 思 想 之 交 涉 》( 台 北 : 文 史 哲 出版 社 ,1985)。[BQ984.E527 L58 1985]55. 楊 惠 南 編 撰 ,《 佛 學 的 革 命 : 六 祖 壇 經 》( 台 北 : 時 報 文 化 出 版 事 業 有 限 公司 ,1981)。[BQ9299.H854 L639 1981]56. 郭 朋 ,《 壇 經 導 讀 》( 成 都 : 巴 蜀 書 社 ,1987)。[BQ9299.H854 L6318 1987]57. 葛 兆 光 ,《 禪 宗 與 中 國 文 化 》( 上 海 : 上 海 人 民 出 版 社 ,1988)。[BQ9262.9.C5K6 1988]宋 明 理 學 綜 論58. 牟 宗 三 ,《 宋 明 儒 學 的 問 題 與 發 展 》( 台 北 : 聯 經 出 版 ,2003)。[B127.N4M68 2003]59. 陳 來 ,《 宋 明 理 學 》( 上 海 : 華 東 師 範 大 學 出 版 社 ,2004)。60. 陳 榮 捷 ,《 宋 明 理 學 之 概 念 與 歷 史 》( 台 北 : 中 央 研 究 院 中 國 文 哲 研 究 所 籌備 處 ,1996)。[B127.N4 C448 1996]61. 杜 保 瑞 ,《 北 宋 儒 學 》( 台 北 : 台 灣 商 務 印 書 館 ,2005)。[B127.N4 D823 200562. 高 全 喜 ,《 理 心 之 間 : 朱 熹 和 陸 九 淵 的 理 學 》 ( 北 京 : 三 聯 書 店 ,1992)。[B127.N4 K36 1992]63. 彭 永 捷 ,《 朱 陸 之 辯 : 朱 熹 陸 九 淵 哲 學 比 较 硏 究 》( 北 京 : 人 民 出 版 社 ,2002)。[B128.C54 P46 2002]二 程 及 朱 熹64. 張 永 儁 ,《 二 程 學 管 見 》( 台 北 市 : 東 大 圖 書 公 司 ,1988)。[B127.N4 C4541988]65. 溫 偉 耀 ,《 成 聖 之 道 : 北 宋 二 程 修 養 工 夫 論 之 研 究 》( 開 封 市 : 河 南 大 學 出版 社 ,2004)。[B128.C3584 W46 2004]66. 陳 榮 捷 ,《 朱 子 新 探 索 》( 台 北 : 學 生 書 局 ,1988)[B128.C54 C424 1988]67. 陳 榮 捷 ,《 近 思 錄 詳 註 集 評 》( 台 北 : 學 生 書 局 ,1992)。[B128.C53 C4531992]68. 陳 來 ,《 朱 子 哲 學 研 究 》( 上 海 : 華 東 師 範 大 學 出 版 社 ,2000)。[B128.C54C442 2000]69. 劉 述 先 ,《 朱 子 哲 學 思 想 的 發 展 與 完 成 》( 台 北 : 學 生 書 局 ,1995)。[B128.C54L58 1995]陸 象 山 、 王 陽 明 ( 陸 王 心 學 )70. 劉 宗 賢 ,《 陸 王 心 學 研 究 》( 濟 南 : 山 東 人 民 出 版 社 ,1997)。[B128.L834L58 1997]71. 陸 玉 林 ,《 陸 九 淵 評 傳 : 本 心 的 震 蕩 》( 南 寧 : 廣 西 教 育 出 版 社 ,1996)。6


[B128.L834 L8 1996]72. 陳 來 ,《 有 無 之 境 : 王 陽 明 哲 學 的 精 神 》( 北 京 : 人 民 出 版 社 ,1991)。[B128.W364 C44 1991]73. 楊 國 榮 ,《 良 知 與 心 體 : 王 陽 明 哲 學 硏 究 》( 台 北 : 中 華 發 展 基 金 管 理 委 員會 ,1999)。[B128.W364 Y358 1999]74. 陳 榮 捷 ,《 王 陽 明 與 禪 》( 台 北 : 學 生 書 局 ,1984)。[B5231 .C455 1984]75. 牟 宗 三 ,《 從 陸 象 山 到 劉 蕺 山 》( 台 北 : 學 生 ,1990)。[BD581.M68 1990]7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