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8.2013 Views

The Project Gutenberg EBook of Yushi Mingyan, by Feng Menglong ...

The Project Gutenberg EBook of Yushi Mingyan, by Feng Menglong ...

The Project Gutenberg EBook of Yushi Mingyan, by Feng Menglong ...

SHOW MORE
SHOW LESS

You also want an ePaper? Increase the reach of your titles

YUMPU automatically turns print PDFs into web optimized ePapers that Google loves.

練副使。東坡得赦,才出獄門,只見佛印禪師在于門首,上前問訊道: “學士無恙?貧<br />

僧相候久矣!”原來被逮之日,佛印也离了湖州,重 來東京大相國寺住持,看取東坡下<br />

落。聞他問成死罪,各處与他分訴 求救,卻得吳充、王安禮兩個正人,在天子面前竭<br />

力保奏。太皇太后 曹氏,自仁宗朝便聞蘇軾才名,今日也在宮中勸解。天子回心轉<br />

意, 方有這道赦書。東坡見了佛印,分明是再世相逢,倍加歡喜。東坡到 五鳳樓下謝<br />

恩過了,便來大相國寺尋佛印說其夜來之夢。 說到中間,佛印道:“住了,貧僧昨夜亦<br />

夢如此。”也將所夢說 出后一段,与東坡夢中無二,二人互相歎异。 次日,圣旨下,<br />

蘇軾謫守黃州。東坡与佛印相約且不上任,迂路 先到宁海軍錢塘門外來訪孝光禪寺。<br />

比及到時,路徑門戶,一如夢中 熟識。訪問僧眾,備言五戒私污紅蓮之事。 那五戒臨<br />

化去時所寫《辭世頌》,寺僧兀自藏著。東坡索來看了, 与自己夢中所題四句詩相<br />

合,方知佛法輪回并非誑語,佛印乃明悟轉 生無疑。此時東坡便要削發披緇,跟隨佛<br />

印出家。 佛印到不允從,說道:“學士宦緣未斷,二十年后,方能脫离塵 俗。但愿堅<br />

持道心,休得改變。”東坡听了佛印言論,复來黃州上任。 自此不殺生,不多飲酒,渾<br />

身內外皆穿布衣,每日看經禮佛。在黃州 三年,佛印仍朝夕相隨,無日不會。 哲宗皇<br />

帝元祐改元,取東坡回京,升做翰林學士,經筵講官。不 數年,升做禮部尚書,端明<br />

殿大學士。佛印又在大相國寺相依,往來 不絕。 到紹圣年間,章惇做了宰相,复行王<br />

安石之政,將東坡貶出定州 安置。東坡到相國寺相辭佛印,佛印道:“學士宿業未除,<br />

合有几番 勞苦。”東坡問道:“何時得脫?”佛印說出八個字來,道是:逢永 而返,逢玉<br />

而終。 又道:“學士牢記此八字者!學士今番跋涉忒大,貧僧不得相隨, 只在東京等<br />

候。” 東坡怏怏而別。到定州未及半年,再貶英州;不多時,又貶惠州 安置;在惠州年<br />

余,又徙儋州;又自儋州移廉州;自廉州移永州;蹤 跡無定,方悟佛影跋涉忒大”之<br />

語。在永州不多時,赦書又到,召還 提舉玉局觀。想著:“‘逢永而返’,此句已應<br />

了;‘逢玉而終’, 此乃我終身結局矣。”乃急急登程重到東京,再与佛印禪師相會。佛<br />

印道:“貧僧久欲回家,只等學士同行。”東坡此時大通佛理,便曉 得了。當夜兩個在相<br />

國寺一同沐浴了畢,講論到五更,分別而去。這 里佛印在相國寺圓寂,東坡回到寓中<br />

亦無疾而逝。 至道君皇帝時,有方士道:“東坡已作大羅仙。虧了佛印相隨一 生,所以<br />

不致墮落。佛印是古佛出世。”這兩世相逢,古今罕有,至 今流傳做話本。有詩為證:<br />

禪宗法教豈非凡,佛祖流傳在世間。 鐵樹開花千載易,墜落阿鼻要出難。<br />

————————— 第三十一卷 鬧陰司司馬貌斷獄<br />

扰扰勞生,待足何時是足?据見定、隨家丰儉,便堪龜縮。得意 濃時休進步,須防世<br />

事多番覆。枉教人、白了少年頭,空碌碌。 誰不愿,黃金屋?誰不愿,千鍾粟?算五<br />

行、不是這般題目。枉 使心机閒計較,儿孫自有儿孫福。 又何須、采藥訪蓬萊?但寡<br />

欲。 這篇詞,名《滿江紅》,是晦庵和尚所作,勸人樂天知命之意。 凡人万事莫逃乎<br />

命,假如命中所有,自然不求而至;若命里沒有,枉 自勞神,只索罷休。你又不是司<br />

馬重湘秀才,難道与閻羅王尋鬧不成? 說話的,就是司馬重湘,怎地与閻羅王尋鬧?<br />

畢竟那個理長,那個理 短?請看下回便見。詩曰:世間屈事万千千,欲覓長梯問老<br />

天。 休怪老天公道少,生生世世宿因緣。 話說東漢靈帝時,蜀郡益州有一秀才,复姓<br />

司馬,名貌,表字重 湘。資性聰明,一目十行俱下。八歲縱筆成文,本郡舉他應神<br />

童,起 送至京。因出言不遜,沖突了試官,打落下去。及年長,深悔輕薄之 非,更修<br />

端謹之行,閉戶讀書,不問外事。雙親死,廬墓六年,人稱 其孝。鄉里中屢次舉他孝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