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8.2013 Views

现代光电子学(2)

现代光电子学(2)

现代光电子学(2)

SHOW MORE
SHOW LESS

You also want an ePaper? Increase the reach of your titles

YUMPU automatically turns print PDFs into web optimized ePapers that Google loves.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二章 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基础<br />

2.1 光的吸收<br />

2.2 光的色散和群速色散<br />

2.3 吸收和色散的经典描述<br />

2.4 光在线性介质中的传播<br />

2.5 光在等离子体中的传播<br />

2.6 光场与金属的相互作用和等离激元光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现象:<br />

• 弱光 —— 吸收、色散、线性散射<br />

表面等离激元、等离子体共振<br />

(金属、等离子体中 )<br />

• 比较强的光 —— 非线性散射、其它非线性过程<br />

• 强光 —— 非线性吸收、其它非线性过程、<br />

结构改变<br />

• 超强光 —— 多光子电离、隧道电离、<br />

高次谐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Vacuum (or air) Medium<br />

k<br />

n = 1 n = 2<br />

λ<br />

E(x,t) = E 0 exp[i(kx ? ωt)]<br />

2.1 光的吸收<br />

2.1.1 吸收的线性规律<br />

-<br />

线性吸收<br />

λ/n<br />

Absorption depth = 1/ α<br />

nk<br />

Wavelength decreases<br />

- -<br />

E(x,t) = E 0exp[( α/2)x]exp[i(nkx ωt)]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I = I 0e<br />

dx<br />

I I -dI<br />

−αl<br />

dI<br />

I<br />

=−αdx<br />

α—— 吸收系数,与光强无关<br />

厚度为 l 的介质层:<br />

I Ie α<br />

l<br />

0<br />

−<br />

= ——朗伯公式<br />

通过厚度为1/α的介质,光强减弱为原来的1/e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溶液中, α = AC<br />

C —— 溶液浓度 , A —— 与浓度无关新参数<br />

I Ie −<br />

=<br />

0<br />

ACl<br />

Beer定律<br />

通过吸收测定溶液浓度—— 吸收光谱分析原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2.1.2 复折射率<br />

用折射率表示吸收 —— 复折射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x方向传播单色平面波电场强度<br />

对于吸收介质<br />

Ext % (,) = Axe ()<br />

I( x) = Ie = Ae = A ( x)<br />

−αx 2 −αx<br />

2<br />

0 0<br />

α<br />

i( k+ i ) x<br />

i( kx−ωt) 2 −iωt i( kx % −ωt)<br />

0 0<br />

Ext % ( ,) = Axe ( ) = Ae ⋅ e = Ae<br />

k k i<br />

2<br />

α % = +<br />

k %<br />

—— 复波数<br />

ikx ( −ωt)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k<br />

复折射率:<br />

吸收介质中<br />

=<br />

ωn<br />

c<br />

k% ω ω α<br />

= n% = n+ i<br />

c c 2<br />

c<br />

n n i<br />

2<br />

α<br />

% = +<br />

ω<br />

Ext % ( ,) = Ae<br />

0<br />

ω<br />

i( nx % −ωt)<br />

c<br />

将复折射率写成以下形式:<br />

cα<br />

n% = n+ iη η =<br />

2ω<br />

复数 n —— 可以描述吸收的变化<br />

虚部η —— 反应了介质吸收本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2.1.3 吸收与波长的关系<br />

物质材料特性决定透明波段:<br />

大气 300nm — 760nm<br />

石英 180nm — 4000nm<br />

冕玻璃 350nm — 2000nm<br />

火石玻璃 380nm — 2500nm<br />

氟化锂 110nm — 7000nm


补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 非线性吸收举例<br />

反饱和吸收 双光子吸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二章 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基础<br />

2.1 光的吸收<br />

2.2 光的色散和群速色散<br />

2.3 吸收和色散的经典描述<br />

2.4 光在线性介质中的传播<br />

2.5 光在等离子体中的传播<br />

2.6 光场与金属的相互作用和等离激元光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2.2 光的色散和群速色散<br />

2.2.1 色散<br />

l 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或折射率n)随波<br />

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或折射率 )随波<br />

长变化而改变的现象 —— 色散 色散<br />

材料n与λ的关系曲线<br />

的关系曲线—— ——色散曲线 色散曲线<br />

l 材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实验表明:在可见光范围,无色透明的介质的<br />

色散曲线形式上都很相似。<br />

基本特征:n随λ的增加而单调下降,在短波端<br />

下降率更大。<br />

dn<br />

0<br />

dλ < dn<br />

0<br />

dω ><br />

或 —— 正常色散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1836年 Canchy(科希)给出了一个经验公式:<br />

B C<br />

n= A+ +<br />

λ λ<br />

2 3<br />

A, B, C —— 介质决定的常数,由实验数据给出<br />

当λ变化范围不大时:<br />

B<br />

n= A+ λ<br />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在强吸收波段:随λ增大n也随之增加<br />

dn<br />

0<br />

dλ > dn<br />

0<br />

dω <<br />

或 —— 反常色散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产生色散的原因:所有光学材料的介电响应的内<br />

在频率依赖<br />

结果:波包在色散介质中传播将变宽<br />

引起的问题:<br />

限制信息在光纤中传播的速率<br />

限制锁模激光器中产生脉冲的宽度<br />

限制非线性相互作用<br />

如何克服:<br />

加入负色散光纤<br />

色散补偿<br />

利用各向异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2.2.2 群速色散:群速随波长变化<br />

1 0 1 1 0<br />

现代光通信系统中传输信息的光脉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单色平面波:<br />

φ = kx−ωt Ext Ae cc<br />

kΔ x= ωΔt<br />

v<br />

p<br />

i( kx−ωt) ( ,) = + ..<br />

相速度 —— 同相位点移动的速度<br />

Δx<br />

ω c<br />

= = =<br />

Δt<br />

k 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光脉冲及其傅立叶变换<br />

峰值位置:<br />

同相相加<br />

没有脉冲畸变:<br />

dφ<br />

dω<br />

= 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n( ωω ) x<br />

φ = −ωt<br />

c<br />

v<br />

g<br />

c<br />

=<br />

n+ ωdn/ dω<br />

群折射率<br />

dn<br />

ng= n+<br />

ω<br />

dω<br />

=<br />

dω<br />

dk<br />

无色散时群速等于相速<br />

n ≡ c/ v<br />

g g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2.2.3 脉冲畸变<br />

经过正常色散和反常色散介质后脉冲<br />

波形的变化<br />

频<br />

率<br />

随<br />

时<br />

间<br />

改<br />

变<br />

:<br />

啁<br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Train of input telecom pulses<br />

色散导致短脉冲扩展<br />

成为长脉冲。<br />

Many km of fiber<br />

Train of output telecom pulses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Long pulse<br />

Short pulse<br />

脉冲和谱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脉冲经过色散介质:<br />

L<br />

dispersive<br />

media<br />

ω<br />

1<br />

k( ω) n( ω) k k ( ω ω ) k ( ω ω )<br />

c<br />

2<br />

2<br />

= = 0 + 1 − 0 + 2 − 0 +L<br />

k = k( ω ) 是光脉冲平均的波数<br />

k<br />

k<br />

0 0<br />

1<br />

dk 1 ng<br />

= = =<br />

d v c<br />

ω ω= ω<br />

2 2<br />

0<br />

0<br />

g<br />

2<br />

dk d(1/ vg) 1 dng<br />

= = = 群速的色散参数<br />

dω dω cdω<br />

(GVD parameter)<br />

ω= 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脉冲通过长度为L的介质的渡越时间为 T = L/ v = nL/ c<br />

dT = ( L/ cdn ) g = Lk2dω g g<br />

ΔT ≈ Lk Δω<br />

T 0 为光强下降到1/e时的时间 傅立叶变换得知:<br />

定义色散长度L D 为ΔT = T 0 时介质的长度<br />

Δ T = T = Lk Δ ω = Lk / T<br />

L<br />

D<br />

=<br />

T<br />

k<br />

0 D 2 D 2 0<br />

2<br />

0<br />

2<br />

2<br />

1<br />

Δ ω =<br />

T<br />

L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脉冲展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色散对超短脉冲的影响非常严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100 fs 1 ps<br />

…<br />

λ 1 λ 2 … λ n<br />

λ 1> λ 2>…> λ n<br />

…<br />

1-m fiber λ n … λ 2 λ 1<br />

1-m fiber<br />

λ 1> λ 2>…> λ n<br />

100 fs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利用光栅对做预补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啁啾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二章 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基础<br />

2.1 光的吸收<br />

2.2 光的色散和群速色散<br />

2.3 吸收和色散的经典描述<br />

2.4 光在线性介质中的传播<br />

2.5 光在等离子体中的传播<br />

2.6 光场与金属的相互作用和等离激元光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经典电磁理论:<br />

经典电磁理论<br />

介质中电子和核将发生位移,形成电偶极子,<br />

并具有一定的固有振动频率ω 并具有一定的固有振动频率 0。<br />

外光场作用下,电偶极子将作受迫阻尼振荡。<br />

频率与外光场的频率相同。<br />

振荡电偶极子形成次级光波,相干叠加的结果<br />

保证了光沿折射方向传播。<br />

Incident light<br />

Emitted light<br />

Transmitted light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2.3.1 电介质的洛伦兹模型<br />

洛伦兹的电子论假定:<br />

1. 组成介质的原子或分子内的带电粒子(电子、<br />

离子)被准弹性力保持在它们的平衡位置附<br />

近,并且具有一定的固有振动频率。<br />

2. 在入射光的作用下,介质发生极化,带电粒子<br />

依入射光频率作受迫振动。<br />

3. 原子核(带正电荷)质量大<br />

原子核(带正电荷 )质量大 —— 不动<br />

负电荷相对于正电荷作振动<br />

正、负电荷电量的绝对值相同 —— 电偶极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分子的电偶极矩<br />

p = qr<br />

单位体积平均电偶极矩(极化强度) P = Np =−Ner<br />

电子受迫振动<br />

入射光场为<br />

电子的运动方程<br />

光场强迫力<br />

ω =<br />

0<br />

2<br />

dr dr<br />

=− − −<br />

2<br />

dt dt<br />

m eE fr g<br />

E Ee ω<br />

=<br />

0<br />

f / m<br />

固有振动频率<br />

i t −<br />

准弹性力<br />

阻尼力<br />

γ =<br />

g/ m<br />

阻尼(衰减)系数<br />

eE e<br />

2<br />

−iωt<br />

dr dr 2 0<br />

+ γ + ω<br />

2<br />

0 r =−<br />

dt dt m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方程的解<br />

极化强度<br />

rt () =<br />

2<br />

χ = ωp 2 2<br />

( ω0 −ω ) −iγω<br />

( −e)<br />

Ee<br />

m ( ω −ω ) −iγω<br />

−iωt<br />

0<br />

2 2<br />

0<br />

2<br />

Ne Ee<br />

P = N( − er ) = ⋅<br />

m ( ω −ω ) −iγω<br />

P E Ee ω<br />

= εχ = εχ<br />

可以得到电极化率χ的表达式<br />

χ = χ' + iχ"<br />

1<br />

ω −ω<br />

χ'= ω<br />

ω ω γω<br />

2 2<br />

2 0<br />

p<br />

(<br />

2<br />

0 −<br />

2 2<br />

) +<br />

2 2<br />

0 0 0<br />

(复数)<br />

−iωt<br />

0<br />

2 2<br />

0<br />

−i<br />

t<br />

ω<br />

2<br />

p<br />

=<br />

γω<br />

Ne<br />

mε<br />

2<br />

χ" = ωp 2 2 2 2 2<br />

( ω0− ω ) + γω<br />

2<br />

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n%<br />

n<br />

2<br />

+ χ = ε = n = n+ iη<br />

1 n<br />

%<br />

2 2 2 2<br />

n = ( n+ i ) = ( n − ) + i2n 1<br />

= ε = 1+ χ = 1+<br />

ω<br />

( ω −ω ) −iγω<br />

2 2<br />

p<br />

η η η<br />

%<br />

ω −ω<br />

2 2<br />

0<br />

2 2<br />

2 2<br />

− η<br />

2<br />

= 1+<br />

ωp 0<br />

2 2 2 2 2<br />

( ω0− ω ) + γω<br />

2n<br />

γω<br />

2<br />

η = ωp 2 2 2 2 2<br />

( ω0− ω ) + γ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n<br />

当原子数密度N不大时 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具有单一共振频率的介质的色散关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有多个共振频率的情况<br />

f j个电子:ω j、γ j<br />

Z = ∑ f<br />

每个分子的电子 j<br />

j<br />

εω ( ) = 1+<br />

2<br />

Ne '<br />

f<br />

∑ mε ω ω iγω<br />

0<br />

j (<br />

2<br />

j −<br />

j<br />

2<br />

) − j<br />

晶体的透明区域,折射率的半经验Sellmeier公式<br />

n<br />

2<br />

= 1+<br />

∑<br />

A<br />

2<br />

2 2<br />

j j<br />

j<br />

λ<br />

λ − 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f j的另一定义:振子强度<br />

钠原子的能级图<br />

振子强度f(3s → 3p)等<br />

于共振吸收线的强度比<br />

∑<br />

k<br />

I(3s→3 p)<br />

I (3 s→kp) k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有多个共振频率的介质的折射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不同原子拥有不同共振频率 w 0, 和线宽, g.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分子比原子有更高的态密度,因此吸收谱要<br />

复杂得多<br />

由于吸收有一定的线宽,这些能级可以重叠.<br />

2nd excited<br />

electronic state<br />

1st excited<br />

electronic state<br />

Ground<br />

electronic state<br />

Energy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不同玻璃的透射范围<br />

玻璃的吸收<br />

很难找到在波长小于100 nm或波长大于70 μm<br />

处透明的材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吸收滤光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空气的吸收谱<br />

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分子,表现出不同的吸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Penetration depth into water (1/α)<br />

1 km<br />

1 m<br />

1 mm<br />

1 µm<br />

Radio Microwave<br />

Wavelength<br />

水的透射谱<br />

随波长的透入深度<br />

IR<br />

UV<br />

1 km 1 m 1 mm 1 µm 1 nm<br />

Visible<br />

spectrum<br />

X-ray<br />

水在可见区透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2.3.2 金属的特鲁德(Drude)模型<br />

自由电子金属<br />

—— 电学和光学性质仅和导带电子有关<br />

自由电子金属<br />

包括碱金属、镁、铝、贵金属<br />

带内跃迁<br />

贵金属<br />

普通金属<br />

带间跃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特鲁德模型:<br />

1. 只考虑外力对自由的导带电子的影响<br />

2. 宏观的响应是单电子效应乘以电子数----考虑<br />

电子间拥有最强的耦合,即对于微扰所有电子<br />

同相相干响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导带自由电子在单色电磁场作用下的运动方程<br />

介电常数<br />

ω<br />

2<br />

dr dr<br />

γ 2<br />

dt dt<br />

m + m =−eE<br />

e<br />

0<br />

−iωt<br />

2 2 2<br />

ωp ωp ωγ p<br />

εω ( ) = 1− = 1−<br />

+ i<br />

2 2 2 2 2<br />

ω + iγω<br />

ω + γ ωω ( + γ )<br />

p<br />

当ω >> γ时<br />

1<br />

2 2<br />

⎛ ne ⎞<br />

= ⎜ ⎟<br />

⎝ε0m⎠ (特鲁德)等离子体频率<br />

ω<br />

2<br />

p<br />

1( ) ≈1− 2<br />

ε ω<br />

ω<br />

ω = ω p时,ε 1(ω) = 0<br />

2<br />

ωp<br />

ε2( ω) ≈ γ 3<br />

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自由电子金属的介电常数的实部随频率的变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垂直入射时n型InSb光学反射率的实验值(点)<br />

和理论计算(实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2.3.3 D和E的关系中的因果性:克喇末<br />

-克朗尼格关系(KK关系)<br />

问题:介质的光学参数都与微观粒子在光场的<br />

作用下的运动有关,那么,光学参数之间有没<br />

有一定的内在联系?<br />

介电常数ε(ω)的实部和虚部的关系 —— KK关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单脉冲响应:假设系统是线性的,对于复杂的随时间<br />

变化的场的响应,可以由脉冲响应的叠加来构建。<br />

t = 0时刻短时间间隔dt、E → Edt (场脉冲)<br />

X(t):脉冲响应<br />

极化强度EX(t)dt<br />

对t = 0时刻单位脉冲(Edt = 1)的响应<br />

因果律要求:X(t) = 0 ( t < 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求一般的场E(t)所产生的极化强度<br />

t = 0时刻的脉冲 → X(t)<br />

t′时刻的脉冲E(t′)dt′ →X(t-t′)<br />

t时刻的极化强度,为t时刻前所有脉冲响应叠加:<br />

Pt () = ∫ Et (') Xt ( −t')<br />

dt '<br />

根据因果律,t时刻之后的脉冲响应为零<br />

即t – t′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单色场<br />

E E exp( i t)<br />

ω =<br />

0<br />

∞<br />

0<br />

Pt () = E exp( iωtX ) ( t−t') dt '<br />

∫<br />

−∞<br />

∞<br />

iωt i t"<br />

Ee ∫<br />

− ω<br />

0 e Xt dt E<br />

−∞<br />

= (") " = χω ( )<br />

D= εεω ( ) E = ε E+ P<br />

0 0<br />

[ ]<br />

ε0 εω ( ) − 1 = χω ( )<br />

(利用 t″≡t -t′)<br />

极化率<br />

也是X(t)的傅立叶变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dt ()<br />

为了求得KK关系,利用单位阶跃函数<br />

⎧⎪ limexp( st) ( : 1), whent < 0;<br />

s→0<br />

= ⎨<br />

⎪⎩ 0 whent≥0. 此单位阶跃函数的傅立叶变换<br />

D( ω) lim( s iω)<br />

−<br />

= −<br />

s→0<br />

由于X(t) = 0 ( t < 0),则<br />

1<br />

X() tdt () = 0 对此式进行傅立叶变换:<br />

χω ( ) ∗ D(<br />

ω)<br />

= 0<br />

0<br />

D(t)<br />

1<br />

t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1.<br />

2.<br />

∞ χω ( ')<br />

0 = χω ( ) ∗ D( ω) = lim∫ dω'<br />

s→0<br />

−∞ s−i( ω−ω') ∞ εω ( ') −1<br />

= ε0lim∫ dω'<br />

s→0<br />

−∞ s−i( ω−ω') 将积分分为两部分:1. ω - s → ω + s;2. 其余部分。<br />

ω+ s εω ( ') −1<br />

ω+<br />

s dω'<br />

lim∫ dω'<br />

= [ εω ( ) −1]<br />

∫<br />

s→0ω−s<br />

s−i( ω−ω') ω−s<br />

s−i( ω−ω') [ ( ) 1]<br />

ε(ω′)为常数 = π εω−<br />

(结果与s无关)<br />

(<br />

ω s<br />

) ω s<br />

− ∞ εω ( ') −1 ∞ εω ( ') −1<br />

lim ∫ + ∫ dω'≡P∫ dω'<br />

s→0−∞<br />

+ s−i( ω−ω') -∞−i(<br />

ω−ω') 主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实部:<br />

虚部:<br />

1 ( ') 1<br />

( ) 1 '<br />

( ') d<br />

∞ εω −<br />

εω = + P∫<br />

ω<br />

π −∞ i ω−ω ε(ω) = ε 1(ω) + iε 2(ω)<br />

εω ε ω<br />

1 ε ( ω')<br />

ε ω ω<br />

π ( ω−ω') *<br />

( ) = ( − )<br />

∞<br />

2<br />

1(<br />

) = 1+ P∫<br />

d '<br />

−∞<br />

2 ∞ ωε ' 2(<br />

ω')<br />

= 1+ P∫<br />

dω'<br />

0 2 2<br />

π ( ω −ω')<br />

1 ε ( ω')<br />

−1<br />

ε ω ω<br />

π ( ω−ω') ∞<br />

1<br />

2(<br />

) =− P∫<br />

d '<br />

−∞<br />

=−<br />

2<br />

ωε [ ( ω')<br />

−1]<br />

dω<br />

( ')<br />

∞<br />

1 P∫0<br />

2 2<br />

π ω −ω<br />

'<br />

KK关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n<br />

η<br />

洛伦兹模型:<br />

ω ω ω<br />

= 1+<br />

⋅<br />

2 ( )<br />

2<br />

p<br />

2<br />

0 −<br />

2<br />

2 2<br />

ω0− ω<br />

2 2 2<br />

+ γω<br />

2<br />

ωp γω<br />

= ⋅<br />

2 ( ω − ω ) + γ ω<br />

2<br />

0<br />

2 2 2 2<br />

KK关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补充<br />

超光速传播<br />

V = c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在非吸收区群速小于相速<br />

vg = c 0 / (n n + ω dn/dω) dn/d<br />

在正常色散区 dn/dw是正的,<br />

dn/d 是正的,vg < c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在反常色散区群速可以超过真空光速<br />

vg = c 0 / (n n + ω dn/dω) dn/d<br />

在反常色散区dn<br />

在反常色散区 dn/dω为负 为负, , 也就是在近共振时,v 也就是在近共振时, g 可以超过<br />

可以超过c 0<br />

问题:1. 吸收非常强;2. 共振区通常很窄,只有在一<br />

个很窄的区域有v g > c 0,超出这个频率范围 v g < c 0,<br />

光脉冲(具有较宽的频谱)将分裂变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超光速实验<br />

条件:1. 在一个比较大的频率范围内获得负的<br />

dn/dω;<br />

2. 在这个范围内吸收要小,群速色散小。<br />

方法:利用光脉冲产生增益(代替吸收),使色散<br />

曲线反转,在两个共振峰之间可以获得小的<br />

吸收和近线性的负斜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吸收<br />

2<br />

增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铯蒸气中增益协助超光速传播<br />

Gain-assisted superluminal light propagation<br />

Nature 406 (2000, July, 20 ) 277, L.J. Wang et. al.<br />

λ = 852 nm, Δn = -1.8 × 10 -6 , Δν = 1.9 MHz<br />

理论值:<br />

dn<br />

ng= n+<br />

ω =−332.6<br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3.7 μs脉冲光通过介质—— 6 cm铯蒸气<br />

E 1,E 2 存在时与不存在时通过介质的时间差为 t -t 0 = -62±1ns<br />

实验值: n<br />

g<br />

c L/ t t +Δt 0.2−62 v L/( t +Δt)<br />

t 0.2<br />

0 0<br />

= = = = =−<br />

g<br />

0 0<br />

3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二章 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基础<br />

2.1 光的吸收<br />

2.2 光的色散和群速色散<br />

2.3 吸收和色散的经典描述<br />

2.4 光在线性介质中的传播<br />

2.5 光在等离子体中的传播<br />

2.6 光场与金属的相互作用和等离激元光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麦克斯韦方程<br />

物质方程<br />

波动方程<br />

2.4 光在线性介质中的传播<br />

∂B<br />

∇ × E = −<br />

∂t<br />

∇ ⋅ D = 0<br />

D ε E + P = εE<br />

= 0<br />

2<br />

2 ∂E ∂ E<br />

∇ E−σμ<br />

− εμ = 2<br />

∂t ∂t<br />

2<br />

2 ∂B ∂ B<br />

∇ B−σμ<br />

− εμ = 2<br />

∂t ∂t<br />

∂D<br />

∇ × H = +<br />

∂t<br />

∇ ⋅ B = 0<br />

J<br />

B = μH<br />

J = σE<br />

线性极化<br />

0<br />

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方程解可以表达为简谐平面波之和:<br />

E= E<br />

0<br />

e<br />

代入波动方程:<br />

i( kr ⋅ −ωt)<br />

2 2 2<br />

k ( i )<br />

ω<br />

B = B<br />

0<br />

e<br />

i( kr ⋅ −ωt)<br />

2 2<br />

− k + iσμω+ εμω =<br />

σ<br />

σ<br />

= ωμε + = ωμε εω= ( ε + i )<br />

ω<br />

ω<br />

复波矢的虚部等于α/2:<br />

0<br />

复介电常数<br />

2<br />

1<br />

2<br />

1<br />

2<br />

⎧ ⎡ ⎤⎫<br />

⎪1 ⎛ σ ⎞ ⎪<br />

α = 2ω εμ ⎢ 1 1⎥<br />

⎨ + −<br />

2 2<br />

2 ⎢⎜ ⎟ ⎬<br />

⎝ ωε ⎠<br />

⎥<br />

⎪ ⎢ ⎥⎪<br />

⎩ ⎣ ⎦⎭<br />

2/α为透入深度 —— 电场衰减为原来的1/e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二章 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基础<br />

2.1 光的吸收<br />

2.2 光的色散和群速色散<br />

2.3 吸收和色散的经典描述<br />

2.4 光在线性介质中的传播<br />

2.5 光在等离子体中的传播<br />

2.6 光场与金属的相互作用和等离激元光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2.5 光在等离子体中的传播<br />

d<br />

m e<br />

dt =−<br />

略去离子的运动和磁场的作用,电子的运动方程为:<br />

v<br />

E<br />

考虑单色平面波<br />

σ<br />

E= E<br />

0<br />

e<br />

i( kr ⋅ −ωt)<br />

e i( ⋅ −ωt)<br />

e<br />

=− ∫<br />

kr E<br />

v E0<br />

e dt =<br />

m imω<br />

等离子体中的传导电流密度:<br />

电导率:<br />

2<br />

ne e =−<br />

imω<br />

ne<br />

2<br />

J =− ne e v=− e E<br />

imω<br />

n e :单位体积内的电子数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等离子体是电中性的(ρ = 0),由麦克斯韦方程得:<br />

2<br />

2 ω σ<br />

k i ω<br />

2 2<br />

c ε0c<br />

− + + =<br />

k<br />

ω<br />

1<br />

= ( ω −ω<br />

)<br />

c<br />

2 2 2<br />

2<br />

p<br />

2<br />

p<br />

=<br />

2<br />

ne e<br />

ε m<br />

0<br />

其中等离子体的ε、μ近似为ε 0 、μ 0<br />

0<br />

ω p 称为等离子体频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k<br />

1<br />

= ( ω −ω<br />

)<br />

c<br />

2 2 2<br />

2<br />

p<br />

1. 当ω < ω p 时,k 2 < 0,k为一纯虚数。<br />

光场的透入深度为<br />

3. 等效介电常数<br />

2<br />

σ ω p<br />

εω= ε0 + i = ε0(1<br />

− ) 2<br />

ω ω<br />

δ<br />

=<br />

2<br />

c<br />

ω −ω<br />

2 2<br />

p<br />

2. 当ω > ω p时,k为实数,这是光场可以在其中传播<br />

当ω > ω p时<br />

n = εω/ ε0<br />

<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二章 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基础<br />

2.1 光的吸收<br />

2.2 光的色散和群速色散<br />

2.3 吸收和色散的经典描述<br />

2.4 光在线性介质中的传播<br />

2.5 光在等离子体中的传播<br />

2.6 光场与金属的相互作用和等离激元光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2.6 光场与金属的相互作用和等离激元光学<br />

(Plasmonics)<br />

2.6.1 表面等离激元(surface plasmon, SP)<br />

介质-金属界面的表面等<br />

离激元的电磁场<br />

表面电荷分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介质1<br />

介质2<br />

麦克斯韦方程<br />

H<br />

E<br />

H<br />

E<br />

E = E<br />

x1 x2<br />

H = H<br />

y1 y2<br />

ε E = εω ( ) E<br />

x1 z1<br />

(;) xt (0, H ,0) e<br />

=<br />

1 y1<br />

ik ( x+ k z−ωt) x1 z1<br />

( xt ;) = ( E ,0, E ) e<br />

1 x1 z1<br />

x2 z2<br />

(;) xt (0, H ,0) e<br />

=<br />

2 y2<br />

i( k x+ k z−ωt) ik ( x+ k z−ωt) x2 z2<br />

( xt ;) = ( E ,0, E ) e<br />

2 x2 z2<br />

μ<br />

t<br />

∂H<br />

∇× E =−<br />

∂<br />

i( k x+ k z−ωt) ∂D<br />

∇× H =<br />

∂t<br />

∇⋅ D=∇⋅ H= 0 D= εE<br />

边界条件: 电场切向连续<br />

1 z1 z2<br />

磁场切向相等(传导电流为零)<br />

电位移矢量法向相等(面电荷<br />

密度为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k = k = k<br />

电场切向连续导致波矢相同: x1 x2 x<br />

ωε Ex1 = kz1Hy1 ωε Ex2 = kz2Hy2 kz1 kz2<br />

= 表面等离激元存在的条件<br />

ε εω ( )<br />

1<br />

与z有关的相位因子:<br />

e<br />

ik z<br />

电场沿z方向指数衰减:k zi为纯虚数<br />

介质1中: ik z1z < 0, z > 0<br />

介质2中: ik z2z < 0, z < 0<br />

1 z<br />

1<br />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k<br />

由波动方程得:<br />

2 2 ⎛ω⎞ kx + kzi<br />

= ε i⎜<br />

⎟<br />

⎝ c ⎠<br />

1/2<br />

k<br />

ω⎛<br />

=<br />

εεω ( ) ⎞<br />

= k<br />

⎝ ⎠<br />

1<br />

x ⎜ ⎟ sp<br />

c ε1+ εω ( )<br />

εω ( ) = ε' + iε"<br />

ω⎛<br />

εε'<br />

⎞<br />

≈ ⎜ ⎟<br />

⎝ε + ε ' ⎠<br />

' 1<br />

sp<br />

c 1<br />

1/2<br />

传播长度:L p = 1/k sp″<br />

k<br />

k = k + ik<br />

2<br />

' "<br />

sp sp sp<br />

" 1<br />

sp<br />

c 1<br />

3/2<br />

ω ⎛ εε'<br />

⎞ ε"<br />

≈ ⎜ ⎟<br />

⎝ε + ε '⎠ 2ε' 对于Ag,630 nm,ε′ = -18, ε″ = 0.5, L p = 119 μm<br />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求z方向的穿透深度:<br />

穿透深度:<br />

2 2 2<br />

2 ⎛ω ⎞ 2 ⎛ω⎞ ⎛ω ⎞ 1<br />

z1 = ε1⎜ ⎟ − x = ε1⎜<br />

⎟ −⎜<br />

⎟<br />

⎝ c ⎠ ⎝ c ⎠ ⎝ ⎠ 1<br />

k k<br />

L<br />

L<br />

z1<br />

z2<br />

⎛ω⎞ = ⎜ ⎟<br />

⎝ c ⎠<br />

2 2<br />

ε1<br />

ε + ε<br />

c ε<br />

εε'<br />

+ ε '<br />

对于Ag,600 nm,L z1 = 390 nm, L z2 = 24 nm<br />

2<br />

1<br />

1 ⎛ω⎞ -ε1−ε ' λ -ε1−ε '<br />

= = ⎜ ⎟ =<br />

k ⎝ c ⎠ ε 2π<br />

ε<br />

z1<br />

1 1<br />

1<br />

= =<br />

k<br />

z2<br />

λ -ε1−ε '<br />

2π −ε'<br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2.6.2 光场和表面等离激元的耦合<br />

光场和表面等离激元的色散 实验配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Otto结构示意图<br />

两种模式:TM 有sp模;TE 无sp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动量匹配示意图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实验装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入射光的反射率随入射角的变化<br />

p偏振和s偏振入射光的反射率随入射角的变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Kretschmann结构示意图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2π sinθ<br />

λ<br />

光栅衍射激发<br />

k = k ± nG ± mG<br />

k<br />

sp x x y<br />

x<br />

=<br />

x y<br />

a0x a0y<br />

入射光在x方向的波数<br />

2π 2π<br />

G = , G = 光栅的波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其它激发方式<br />

近场探针激发 粗糙表面的激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补充 等离激元共振<br />

相干共振<br />

在中世纪已经用来做彩<br />

色玻璃<br />

不同尺寸的<br />

金纳米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补充<br />

等离激元的重要性<br />

• 光和等离激元之间可以互相转化<br />

• 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远小于光的波长<br />

• 等离激元电磁场的空间局域<br />

• 场增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银膜上的周期性小孔<br />

几何结构<br />

2 2<br />

kxi j 2 π / a0<br />

电镜照片<br />

= + a 0:空间周期;i, j:散射级次<br />

k c i j a<br />

2 2<br />

sp = εmεd /( εm + εd) ω/ = + 2 π /<br />

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超透明小孔实验结果<br />

透过的光是打到小孔上的光的两倍<br />

实验条件<br />

银膜厚:200nm<br />

小孔直径:150nm<br />

光栅周期:900nm<br />

按小孔衍射理论计算<br />

的透过率: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周期:<br />

300,450,550 nm<br />

小孔直径:<br />

155,180,225 nm<br />

透过峰值波长:<br />

436,538,627 nm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牛眼型SP结构(2002年,Science)<br />

Free standing film<br />

60 nm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产生纳米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SP波导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数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SP传感器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