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2015 Views

檢視/開啟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檢視/開啟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檢視/開啟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SHOW MORE
SHOW LESS

Create successful ePaper yourself

Turn your PDF publications into a flip-book with our unique Google optimized e-Paper software.

工 業 教 育 與 技 術 學 刊<br />

第 三 十 三 期 民 國 九 十 七 年 第 81~100 頁<br />

Journal of Industrial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br />

Vol. 33. June. 2008, PP. 81~ 100<br />

技 能 學 習 成 效 評 估 方 法 與 實 例<br />

姚 凱 超<br />

1<br />

鄭 孝 梅<br />

2<br />

1<br />

國 立 彰 化 師 範 大 學 工 業 教 育 與 技 術 學 系<br />

2<br />

國 立 彰 化 師 範 大 學 復 健 諮 商 研 究 所<br />

e-mail: kcyao@cc.ncue.edu.tw<br />

摘 要<br />

本 研 究 之 主 要 目 的 在 針 對 96 學 年 度 上 學 期 , 開 課 於 國 立 彰 化 師 範 大 學 工 業 教 育 與 技<br />

術 學 系 之 可 程 式 虛 擬 儀 器 量 測 技 術 課 程 , 在 技 能 學 習 上 , 提 出 一 套 評 估 方 法 與 進 行 學 習<br />

成 效 分 析 。 虛 擬 儀 器 是 在 通 用 的 電 腦 上 加 上 一 組 硬 體 和 軟 體 , 硬 體 部 分 使 用 資 料 擷 取 介<br />

面 及 工 作 平 台 。 另 一 部 分 則 是 軟 體 , 這 個 是 以 LabVIEW 設 計 的 人 機 介 面 和 資 料 處 理 程<br />

式 , 使 得 使 用 者 在 操 作 這 台 電 腦 時 , 就 像 是 在 操 作 一 台 他 自 己 設 計 的 專 用 的 傳 統 電 子 儀<br />

器 。<br />

在 此 課 程 之 技 能 學 習 成 效 評 估 , 以 開 發 具 備 信 效 度 之 技 能 評 估 量 表 , 進 行 技 能 學 習<br />

考 核 , 在 研 究 方 法 上 , 包 括 內 容 效 度 檢 定 、 預 試 、 信 度 考 驗 、 施 測 與 最 後 之 學 習 成 效 分<br />

析 。<br />

此 針 對 技 職 教 育 所 提 出 之 現 代 化 導 向 虛 擬 儀 器 量 測 技 術 課 程 所 進 行 之 技 能 學 習 評<br />

估 , 對 於 類 似 之 新 興 技 術 課 程 於 技 能 學 習 上 , 提 供 一 個 方 法 , 而 此 課 程 之 推 動 與 評 估 ,<br />

也 對 於 提 升 技 職 教 育 學 生 之 技 學 素 養 , 使 學 生 在 量 測 領 域 中 具 備 先 進 的 專 業 知 識 與 技<br />

術 , 將 有 一 定 程 度 之 提 升 。<br />

三 十 三 期 工 業 教 育 與 技 術 學 刊 87


關 鍵 字 : 虛 擬 儀 器 , 實 驗 教 學 , 技 能 , 評 估<br />

88<br />

三 十 三 期 工 業 教 育 與 技 術 學 刊


Journal of Industrial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br />

Vol. 33. June. 2008, PP. 81~100<br />

Teaching Evaluation of Psychomotor Domain<br />

and Practical Example<br />

Kai-Chao Yao 1 Hsiao-Mei Cheng 2<br />

1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 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ity of Education<br />

2 Graduate Institute of Rehabilitation Counseling, 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ity of Education<br />

E-mail: kcyao@cc.ncue.edu.tw<br />

Abstract<br />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evelop the psychomotor evaluation scale form and<br />

perform psychomotor evaluation in the class of Programmable Virtual Instruments<br />

Measurement Technology in fall semester of National Chunghua University of Education,<br />

2007. Virtual instruments were built by a set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with computers. The<br />

part of the hardware uses a data acquisition card and a workstation. The part of software<br />

utilizes LabVIEW to design the front panels of virtual instruments and data processing<br />

programs. This makes users operating the computers just like operating the traditional<br />

electronic instruments designed by their own.<br />

In the research process of teaching evaluation of psychomotor domain, after literature<br />

probe, a psychomotor evaluation scale form is developed. Expert examination is applied to<br />

correct the content of scale form and any inappropriate diction. A pre-test is performed and<br />

also a post-test is arranged after 18-weeks class.<br />

This modern and industry needed virtual instruments training class that designed for<br />

technolog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will increase the technology literacy of technological<br />

and vocational students. This will make these students have the most advance professional<br />

knowledge and technical skill in measurement field.<br />

Key Words: Virtual Instruments, Teaching practice, Psychomotor, Evaluation<br />

三 十 三 期 工 業 教 育 與 技 術 學 刊 89


1、 介 紹<br />

計 算 機 技 術 的 發 展 , 尤 其 是 80 年 代 初 微 處 理 機 的 出 現 , 以 及 近 年 來 的 PC 和 工 作<br />

站 的 性 能 不 在 實 驗 室 、 工 廠 和 室 外 工 作 , 有 時 為 了 完 成 一 項 測 試 和 維 修 任 務 , 通 常 需 要<br />

許 多 儀 器 。 如 : 信 號 源 , 示 波 器 , 頻 譜 計 , 電 壓 表 , 頻 譜 分 析 儀 , 甚 至 對 於 複 雜 的 電 路<br />

系 統 還 需 要 邏 輯 分 析 儀 ,IC 測 試 儀 等 。 這 麼 多 的 儀 器 不 但 價 格 昂 貴 、 體 積 大 、 佔 用 空<br />

間 , 而 且 互 相 連 結 也 十 分 麻 煩 。 虛 擬 儀 表 的 產 生 , 徹 底 的 改 變 了 這 樣 的 情 況 , 現 在 只 要<br />

PC 或 工 作 站 、 一 個 儀 器 介 面 平 台 、 和 軟 體 程 式 就 可 以 完 成 以 上 上 述 的 各 種 功 能 。 虛 擬<br />

儀 表 在 某 種 程 度 上 已 經 可 以 取 代 現 有 的 許 多 儀 器 儀 表 設 備 。<br />

虛 擬 儀 器 的 使 用 為 近 年 來 在 儀 表 量 測 領 域 之 一 大 研 究 主 軸 , 不 管 在 業 界 的 電 機 電 子<br />

產 品 測 試 和 高 科 技 的 應 用 上 已 經 有 部 分 取 代 傳 統 儀 器 地 位 的 趨 勢 , 當 然 在 現 階 段 對 傳 統<br />

儀 器 的 依 賴 性 和 信 任 感 還 是 虛 擬 儀 器 所 不 能 取 代 的 , 畢 竟 一 直 以 來 對 於 傳 統 儀 器 的 依 賴<br />

已 經 根 深 蒂 固 , 但 虛 擬 儀 器 在 空 間 、 成 本 和 可 編 輯 性 卻 是 傳 統 儀 器 所 難 以 取 代 的 , 並 且<br />

對 於 未 來 的 儀 器 量 測 , 虛 擬 儀 器 比 傳 統 儀 器 具 有 更 多 的 想 像 空 間 和 應 用 價 值 。<br />

布 魯 姆 (B. S. Bloom), 於 1956 年 提 出 認 知 領 域 教 育 目 標 分 類 (A taxonomyfor<br />

educational objectives)( 以 下 稱 布 魯 姆 認 知 教 育 目 標 分 類 ) 以 來 , 該 分 類 系 統 ㆒ 直 廣 被<br />

國 內 外 教 育 界 所 採 用 , 檢 視 國 內 外 關 於 教 育 概 論 、 教 學 原 理 、 測 驗 編 製 、 各 科 教 材 教 法<br />

( 或 教 學 法 ) 等 課 程 的 教 科 書 ( 黃 光 雄 ,1995), 均 有 不 少 篇 幅 的 介 紹 , 也 是 每 位 從 事<br />

教 學 工 作 者 必 備 知 識 之 一 ,Airasian(1994) 亦 指 出 該 分 類 對 於 測 驗 和 評 鑑 的 發 展 產 生<br />

重 大 影 響 , 顯 見 其 重 要 性 和 影 響 力 。 在 社 會 領 域 教 學 目 標 三 層 面 中 , 教 學 目 標 是 教 師 在<br />

教 學 之 後 , 預 期 學 生 的 學 習 結 果 或 行 為 、 態 度 的 表 現 。 國 內 外 對 於 教 學 目 標 均 以 美 國 學<br />

者 Bloom 的 分 類 為 主 ,Bloom 將 教 學 目 標 分 為 認 知 層 面 ( cognitive domain )、 情 意 層<br />

面 ( affective domain ) 和 動 作 技 能 ( psychomotor domain ) 三 大 領 域 為 主 。<br />

認 知 是 在 教 學 之 後 , 學 生 對 於 廣 泛 人 、 事 、 物 的 知 覺 、 記 憶 、 評 斷 等 的 認 識 過 程 ,<br />

以 及 經 由 此 過 程 所 獲 得 的 觀 念 和 意 識 。 認 知 層 面 的 教 學 目 標 可 依 序 分 為 知 識 、 理 解 、 應<br />

用 、 分 析 、 綜 合 、 評 鑑 六 大 層 次 。1. 知 識 - 這 是 認 知 最 低 層 的 能 力 , 包 括 記 憶 名 詞 、 事<br />

實 、 規 則 和 原 理 原 則 等 。 教 學 之 後 學 生 憑 記 憶 能 夠 記 得 學 過 的 一 些 事 實 性 的 知 識 。 按 記<br />

憶 運 用 方 式 的 不 同 可 分 為 三 個 層 次 , 即 為 對 特 定 事 物 記 憶 的 知 識 、 對 處 理 事 物 方 法 程 序<br />

記 憶 的 知 識 、 及 能 憑 記 憶 表 達 概 念 的 知 識 。2. 理 解 (comprehension ) - 理 解 乃 是 學 生 學<br />

習 之 後 , 經 過 推 敲 思 考 事 理 後 , 能 夠 明 白 其 道 理 之 意 。 學 生 在 學 習 後 對 教 材 涵 義 的 認 知 ,<br />

明 瞭 教 師 所 傳 達 教 材 內 容 的 意 義 。 按 理 解 的 程 度 可 分 為 三 個 層 次 , 即 為 轉 譯<br />

( translation )、 解 釋 ( interpretation )、 及 推 論 ( extrapolation )。3. 應 用 ( Application ) - 應<br />

用 是 指 學 生 能 將 學 得 的 規 則 、 方 法 、 步 驟 、 原 理 、 原 則 和 概 念 知 識 , 實 際 應 用 於 特 殊 的<br />

或 具 體 的 情 境 之 中 。 由 行 動 中 將 先 前 所 理 解 的 事 物 、 道 理 予 以 貫 徹 執 行 , 乃 是 應 用 層 次<br />

的 必 要 表 現 。4. 分 析 ( Analysis ) - 在 教 學 時 , 分 析 是 希 望 學 生 在 認 知 學 習 上 能 學 到 比 理<br />

解 更 高 一 層 的 能 力 。 分 析 可 概 分 成 三 種 具 有 進 階 性 的 認 知 能 力 。 即 為 要 素 的 分 析<br />

( analysis of element )、 關 係 的 分 析 ( analysis of relation ships )、 及 組 織 原 理 的 分 析 。5.<br />

綜 合 ( synthesis ) - 綜 合 是 指 將 所 學 到 的 片 斷 概 念 或 知 識 、 原 理 原 則 與 事 實 等 統 合 成 新<br />

的 整 體 。 也 就 是 將 知 識 、 理 解 、 應 用 、 分 析 所 習 的 知 識 重 新 組 合 , 是 提 供 學 習 者 發 揮 創<br />

造 力 的 機 會 。 在 這 層 次 可 分 為 三 種 能 力 , 即 為 提 供 一 項 獨 特 的 訊 息 溝 通 ( production of a<br />

unique communication )、 提 供 一 份 計 畫 或 建 議 ( production of a plan )、 一 套 抽 象 關 係 的<br />

90<br />

三 十 三 期 工 業 教 育 與 技 術 學 刊


產 生 ( derivation of a set of abstract relations )。6. 評 鑑 ( evaluation ) - 認 知 的 最 高 層 次 的<br />

能 力 即 是 評 鑑 , 學 生 在 學 習 之 後 , 對 其 所 學 到 的 知 識 和 方 法 , 依 據 某 些 標 準 或 個 人 的 觀<br />

點 做 價 值 判 斷 的 能 力 。 評 鑑 過 程 通 常 也 需 知 識 、 理 解 、 應 用 、 分 析 、 綜 合 的 認 知 能 力 ,<br />

以 激 發 出 新 的 思 考 方 向 。 評 鑑 可 概 分 成 兩 種 能 力 , 即 為 依 內 在 證 據 判 斷 ( judgment in<br />

term of internal evidence )、 依 外 在 規 準 判 斷 ( judgment in term of external criteria )。<br />

對 於 所 實 施 之 課 程 教 學 大 綱 如 下 所 敘 : 第 一 章 - 緒 論 , 第 二 章 - 可 程 式 虛 擬 儀 器 量 測 技<br />

術 教 學 實 驗 教 材 , 第 三 章 - 虛 擬 數 位 電 表 設 計 及 量 測 實 驗 , 第 四 章 - 虛 擬 電 源 供 應 器 設 計<br />

及 量 測 實 驗 , 第 五 章 - 虛 擬 溫 度 感 測 器 設 計 及 量 測 實 驗 , 第 六 章 - 虛 擬 阻 抗 分 析 儀 設 計 及<br />

量 測 實 驗 , 第 七 章 - 虛 擬 信 號 產 生 器 設 計 及 量 測 實 驗 , 第 八 章 - 虛 擬 示 波 器 設 計 及 量 測 實<br />

驗 , 第 九 章 - 虛 擬 波 德 分 析 器 設 計 及 量 測 實 驗 , 第 十 章 - 虛 擬 數 位 寫 入 機 與 讀 取 機 設 計 及<br />

量 測 實 驗 , 第 十 一 章 - 虛 擬 任 意 的 波 形 產 生 器 設 計 及 量 測 實 驗 , 第 十 二 章 - 虛 擬 雙 線 I-V<br />

分 析 儀 設 計 及 量 測 實 驗 , 第 十 三 章 - 虛 擬 三 線 I-V 分 析 儀 設 計 及 量 測 實 驗 , 第 十 四 章 - 虛 擬<br />

儀 器 量 測 之 應 用 實 驗 - ( 一 ) 磁 場 感 測 實 驗 和 ( 二 ) 機 械 運 動 量 測 實 驗 。<br />

教 材 內 容 於 專 業 知 識 上 如 下 所 述 :( 一 ) 虛 擬 儀 器 及 Labview 程 式 設 計 之 應 用 介 紹 上<br />

包 括 :(1) 虛 擬 儀 器 介 紹 (2)Labview 程 式 設 計 應 用 介 紹 ,( 二 ) 設 備 工 作 環 境 介 紹 上 包 括 :(1)<br />

設 備 使 用 (2) 原 型 電 路 板 上 信 號 的 標 示 (3) 信 號 擷 取 卡 (DAQ 卡 )(4) 信 號 的 連 接 (5) 使 用<br />

Bypass Mode(6) 所 使 用 之 軟 體 (7) 校 正 ,( 三 ) 資 料 擷 取 裝 置 上 包 括 :(1)DAQ 資 料 擷 取 介<br />

紹 ,( 四 ) 各 種 不 同 虛 擬 儀 器 之 操 作 、 設 計 及 量 測 實 驗 上 包 括 :(1) 實 驗 目 的 (2) 相 關 知 試 ,<br />

( 五 ) 在 進 階 應 用 之 磁 場 感 測 實 驗 和 機 械 運 動 量 測 實 驗 上 包 括 :(1) 實 驗 目 的 (2) 相 關 知 試 。<br />

教 材 內 容 於 技 術 上 之 撰 寫 如 下 所 述 :( 一 ) 設 備 工 作 環 境 介 紹 上 包 括 :(1)DAQ 資 料 擷<br />

取 卡 安 裝 步 驟 ,( 二 ) 在 各 種 不 同 虛 擬 儀 器 之 操 作 、 設 計 及 量 測 實 驗 上 包 括 :(1) 量 測 實 驗<br />

(2) 可 程 式 設 計 練 習 (3) 實 驗 討 論 ,( 三 ) 在 進 階 應 用 之 磁 場 感 測 實 驗 和 機 械 運 動 量 測 實 驗 上<br />

包 括 :(1) 量 測 實 驗 (2) 實 驗 討 論 。<br />

以 上 對 於 此 課 程 之 教 學 大 綱 和 教 材 內 容 , 均 可 於 國 立 彰 化 師 範 大 學 網 路 開 課 查 詢 系<br />

統 獲 得 。<br />

2、 教 學 之 實 施 和 設 計<br />

此 課 程 於 96 學 年 度 第 一 學 期 , 於 國 立 彰 化 師 範 大 學 工 業 教 育 與 技 術 學 系 裡 , 以 三 學<br />

分 三 小 時 開 設 可 程 式 虛 擬 儀 器 量 測 技 術 選 修 課 程 。 圖 1 所 示 為 國 立 彰 化 師 範 大 學 網 路 開<br />

課 查 詢 系 統 之 資 料 。 其 中 顯 示 可 程 式 虛 擬 儀 器 量 測 技 術 開 班 於 工 業 教 育 與 技 術 學 系 三 年<br />

甲 班 , 開 課 時 間 為 每 周 三 的 6 ~ 8 堂 , 總 選 修 人 數 為 39 人 。<br />

圖 1 彰 化 師 範 大 學 網 路 開 課 查 詢 系 統 之 資 料<br />

三 十 三 期 工 業 教 育 與 技 術 學 刊 91


在 教 學 之 設 計 上 , 因 配 合 所 開 發 量 表 之 評 估 , 所 安 排 之 教 學 與 成 效 評 估 如 圖 2 所 示 。<br />

學 期 開 始<br />

基 本 知 識 與 技 術 之 解 說<br />

( 約 二 週 )<br />

敎<br />

學<br />

進<br />

行<br />

中<br />

預 試 / 前 測<br />

技 能 評 估 ( 第 三 週 )<br />

實 施 教 學<br />

學 期 末 後 測<br />

技 能 評 估 ( 第 十 八 週 )<br />

統 計 及 評 量<br />

圖 2 教 學 中 之 技 能 量 表 施 測 流 程 之 設 計<br />

3. 主 要 成 果<br />

一 、 技 能 評 分 量 表 之 開 發 與 施 測<br />

在 技 能 評 估 量 表 之 開 發 上 , 量 表 包 含 四 個 向 度 , 包 括 虛 擬 儀 器 量 測 設 備 組 裝 之 能<br />

力 、 虛 擬 儀 器 操 作 能 力 、 配 合 實 驗 之 佈 線 能 力 和 可 程 式 設 計 能 力 , 在 每 個 向 度 之 問 題 上<br />

分 別 以 五 點 量 表 加 以 評 定 優 劣 程 度 。 其 四 向 度 之 配 分 , 如 表 1 所 示<br />

表 1 技 能 評 分 表 之 評 量 向 度 配 分 比 率<br />

評 量 向 度 配 分 比 例 備 註<br />

虛 擬 儀 器 量 測 設 備 組 裝 之 能 力 20 %<br />

虛 擬 儀 器 操 作 能 力 30 %<br />

配 合 實 驗 之 佈 線 能 力 10 %<br />

可 程 式 設 計 能 力 40 %<br />

此 量 表 在 設 計 上 , 配 合 此 教 材 之 架 構 , 在 第 二 評 量 向 度 上 , 可 針 對 第 三 章 至 第 十 三<br />

章 , 做 虛 擬 量 測 儀 表 之 名 稱 更 換 , 測 驗 題 目 以 虛 擬 儀 器 教 材 章 節 中 之 任 一 實 驗 題 目 , 因<br />

第 三 章 至 第 十 三 章 在 教 材 單 元 設 計 上 為 相 同 之 架 構 。<br />

此 技 能 評 分 表 , 由 三 位 專 家 , 檢 視 評 分 項 目 及 內 容 , 使 此 評 分 表 具 備 專 家 效 度 , 完<br />

整 之 量 表 如 表 2 所 示 。<br />

92<br />

三 十 三 期 工 業 教 育 與 技 術 學 刊


表 2 可 程 式 虛 擬 儀 器 量 測 技 術 能 力 評 分 表<br />

評 量 向 度 問 題 評 分 給 分 理 由<br />

1. 虛 擬 儀 器 量 測 設 備 組 裝 之 能 力 1. 資 料 擷 取 卡 安<br />

裝 及 測 試<br />

□ 非 常 好<br />

□ 很 好<br />

□ 普 通<br />

□ 不 好<br />

□ 非 常 不 好<br />

1. 擷 取 卡 之 正 確<br />

安 裝<br />

2. 與 Labview 軟<br />

體 能 配 合 做 動<br />

並 擷 取 信 號<br />

2. 虛 擬 儀 器 操 作 能 力<br />

註 : 此 項 可 針 對 第 三 節 至 第 十 五<br />

節 , 做 虛 擬 量 測 儀 表 之 名 稱 更<br />

換 , 測 驗 題 目 以 所 考 核 之 虛 擬<br />

儀 器 教 材 章 節 中 之 任 一 實 驗<br />

題 目 。<br />

3. 配 合 實 驗 於 原 型 麵 包 板 之 佈 線<br />

能 力<br />

註 : 配 合 第 二 評 量 向 度 。<br />

4. 可 程 式 設 計 能 力<br />

註 : 配 合 第 二 評 量 向 度 。<br />

2. 虛 擬 儀 器 量 測 系 統 整 體 組<br />

裝 連 線<br />

1. 虛 擬 數 位 電 表 – 儀 器 正<br />

確 操 作<br />

2. 虛 擬 數 位 電 表 - 外 部 量<br />

測 接 線 正 確<br />

3 虛 擬 數 位 電 表 - 量 測 或<br />

輸 出 結 果 正 確<br />

□ 非 常 好<br />

□ 很 好<br />

□ 普 通<br />

□ 不 好<br />

□ 非 常 不 好<br />

□ 非 常 好<br />

□ 很 好<br />

□ 普 通<br />

□ 不 好<br />

□ 非 常 不 好<br />

□ 非 常 好<br />

□ 很 好<br />

□ 普 通<br />

□ 不 好<br />

□ 非 常 不 好<br />

□ 非 常 好<br />

□ 很 好<br />

□ 普 通<br />

□ 不 好<br />

□ 非 常 不 好<br />

1. 虛 擬 數 位 電 表 □ 非 常 好<br />

□ 很 好<br />

□ 普 通<br />

□ 非 常 不 好<br />

1. 可 程 式 虛 擬 數 位 電 表 -<br />

創 意 性<br />

2. 可 程 式 虛 擬 數 位 電 表 - 功<br />

能 性<br />

3. 可 程 式 虛 擬 數 位 電 表 -<br />

程 式 執 行 正 確 性<br />

4. 可 程 式 虛 擬 數 位 電 表 -<br />

量 測 或 輸 出 結 果 正 確<br />

□ 非 常 好<br />

□ 很 好<br />

□ 普 通<br />

□ 不 好<br />

□ 非 常 不 好<br />

□ 非 常 好<br />

□ 很 好<br />

□ 普 通<br />

□ 不 好<br />

□ 非 常 不 好<br />

□ 非 常 好<br />

□ 很 好<br />

□ 普 通<br />

□ 不 好<br />

□ 非 常 不 好<br />

□ 非 常 好<br />

□ 很 好<br />

□ 普 通<br />

□ 不 好<br />

□ 非 常 不 好<br />

1. 正 確 ELVIS 軟<br />

體 安 裝<br />

2. 電 腦 與 工 作 發<br />

展 平 台 之 正 確<br />

連 線<br />

1. 整 齊 性<br />

2. 正 確 性<br />

三 十 三 期 工 業 教 育 與 技 術 學 刊 93


可 程 式 虛 擬 儀 器 量 測 技 術 能 力 評 分 表 之 評 估 實 施 , 是 於 基 本 技 能 與 知 識 解 說 之 後 ,<br />

在 第 三 週 進 行 技 能 施 測 , 評 分 方 式 以 所 發 展 出 來 之 量 表 , 針 對 全 班 39 位 同 學 進 行 施 測 ,<br />

因 樣 本 數 較 小 , 可 馬 上 分 析 此 次 測 驗 是 否 在 信 度 上 , 符 合 所 需 之 標 準 , 若 符 合 標 準 , 此<br />

次 測 驗 即 可 當 作 技 能 教 學 成 效 評 估 上 之 前 測 , 若 低 於 標 準 , 依 照 評 估 後 之 各 種 能 力 之 評<br />

分 成 績 狀 況 , 調 整 技 能 量 表 內 容 後 , 再 進 行 技 能 前 測 考 核 。<br />

所 測 驗 之 題 目 為 可 程 式 虛 擬 儀 器 量 測 技 術 教 材 第 六 章 中 之 虛 擬 組 抗 分 析 器 設 計 及<br />

量 測 實 驗 之 練 習 三 – RC 電 路 量 測 練 習 及 驗 證 , 題 目 如 下 所 列 。<br />

技 能 考 核 題 目 : 請 依 照 練 習 3: R-C 串 聯 電 路 量 測 練 習 與 驗 證 之 題 目 , 自 我 設 計 出 一 個 虛 擬<br />

阻 抗 分 析 器 , 並 依 此 練 習 之 實 驗 過 程 , 進 行 測 試 並 驗 證 所 有 之 實 驗 量 測 結 果 是 否 正 常 。<br />

練 習 3 R-C 串 聯 電 路 量 測 練 習 與 驗 證<br />

一 R-C 串 聯 電 路 , 總 負 載 R=1kΩ、C=43.75uF, 頻 率 設 定 為 10H, 利 用 虛 擬 阻 抗<br />

分 析 器 量 測 結 果 如 圖 3 所 示 。<br />

圖 3 R-C 串 聯 電 路 之 量 測<br />

下 列 方 程 式 為 利 用 演 算 法 所 算 出 之 阻 抗 值 、 象 角 值 、 實 部 電 阻 值 、 虛 部 電 抗 值 。<br />

1<br />

Xc =<br />

= 363.78Ω<br />

2×<br />

π × 10 × 43.75μ<br />

363.78<br />

arctanθ<br />

= = 0.36378<br />

1K<br />

θ = −19°<br />

Z<br />

= 1K<br />

−<br />

j363.78<br />

=<br />

(1K<br />

)<br />

2<br />

+ (363.78)<br />

2<br />

= 1.064KΩ<br />

算 出 之 總 阻 抗 為 1.064Ω 、 角 度 為 -19、 虛 部 電 抗 值 363.78 Ω , 與 所 使 用 之 虛 擬 阻<br />

抗 分 析 器 所 量 測 之 值 極 為 接 近 。<br />

94<br />

三 十 三 期 工 業 教 育 與 技 術 學 刊


在 上 述 之 評 量 過 程 中 , 由 三 位 老 師 共 同 評 分 。 在 技 能 評 分 構 面 上 , 將 以 肯 德 爾 和 諧<br />

係 數 做 信 度 分 析 , 因 此 對 與 每 個 項 目 之 評 分 以 等 第 高 低 區 分 , 評 分 等 第 如 表 3 所 示 , 表<br />

4 為 技 能 評 分 前 測 之 分 數 。<br />

表 3 技 能 評 分 之 優 劣 等 第 配 分<br />

評 分<br />

評 分 等 地<br />

非 常 好 1<br />

很 好 2<br />

普 通 3<br />

不 好 4<br />

非 常 不 好 5<br />

表 4 受 測 班 級 之 技 能 等 地 評 分 前 測<br />

學 生 編 號 \ 老 師 A 老 師 B 老 師 C 老 師<br />

S1 41 42 42<br />

S2 43 43 44<br />

S3 42 41 42<br />

S4 39 41 40<br />

S5 38 37 38<br />

S6 42 40 43<br />

S7 46 48 48<br />

S8 48 47 49<br />

S9 39 38 38<br />

S10 37 36 37<br />

S11 40 39 41<br />

S12 39 39 39<br />

S13 38 38 40<br />

S14 38 37 39<br />

S15 39 37 40<br />

S16 40 37 38<br />

S17 43 42 43<br />

三 十 三 期 工 業 教 育 與 技 術 學 刊 95


學 生 編 號 \ 老 師 A 老 師 B 老 師 C 老 師<br />

S18 36 38 39<br />

S19 36 37 37<br />

S20 40 39 41<br />

S21 34 35 35<br />

S22 41 39 42<br />

S23 36 38 37<br />

S24 36 35 37<br />

S25 36 36 37<br />

S26 38 36 37<br />

S27 31 33 32<br />

S28 42 41 42<br />

S29 34 34 34<br />

S30 36 36 38<br />

S31 37 35 37<br />

S32 36 37 39<br />

S33 39 36 37<br />

S34 36 38 40<br />

S35 34 36 35<br />

S36 35 37 38<br />

S37 36 38 39<br />

S38 37 35 36<br />

S39 34 36 36<br />

使 用 肯 德 爾 和 諧 係 數 檢 驗 其 信 度 , 檢 定 結 果 如 下 所 示 。<br />

96<br />

三 十 三 期 工 業 教 育 與 技 術 學 刊


Kendall's W 檢 定<br />

等 級<br />

VAR00001<br />

VAR00002<br />

VAR00003<br />

VAR00004<br />

VAR00005<br />

VAR00006<br />

VAR00007<br />

VAR00008<br />

VAR00009<br />

VAR00010<br />

VAR00011<br />

VAR00012<br />

VAR00013<br />

VAR00014<br />

VAR00015<br />

VAR00016<br />

VAR00017<br />

VAR00018<br />

VAR00019<br />

VAR00020<br />

VAR00021<br />

VAR00022<br />

VAR00023<br />

VAR00024<br />

VAR00025<br />

VAR00026<br />

VAR00027<br />

VAR00028<br />

VAR00029<br />

VAR00030<br />

VAR00031<br />

VAR00032<br />

VAR00033<br />

VAR00034<br />

VAR00035<br />

VAR00036<br />

VAR00037<br />

VAR00038<br />

VAR00039<br />

等 級 平 均 數<br />

33.17<br />

36.83<br />

33.17<br />

28.17<br />

18.17<br />

33.50<br />

38.33<br />

38.67<br />

21.83<br />

12.33<br />

29.00<br />

25.17<br />

23.50<br />

19.83<br />

22.83<br />

21.00<br />

35.83<br />

18.83<br />

12.83<br />

29.00<br />

3.67<br />

24.50<br />

10.33<br />

15.00<br />

16.67<br />

13.50<br />

1.00<br />

33.17<br />

2.50<br />

12.50<br />

10.50<br />

16.67<br />

15.00<br />

20.33<br />

5.50<br />

13.33<br />

18.83<br />

8.83<br />

6.17<br />

個 數<br />

Ke nda ll's W 檢 定<br />

卡 方<br />

自 由 度<br />

漸 近 顯 著 性<br />

a. Ke nda ll 和 諧 係 數<br />

檢 定 統 計 量<br />

a<br />

3<br />

.865<br />

98.565<br />

38<br />

.000<br />

三 十 三 期 工 業 教 育 與 技 術 學 刊 97


假 設 為 :<br />

上 表 為 前 測 之 技 能 評 分 量 表 中 Kendall w 和 諧 係 數 考 驗 結 果 , 在 此 考 驗 中 之 統 計<br />

H 1<br />

對 立 假 設 : 三 位 評 審 者 的 評 分 間 有 顯 著 相 關 , 評 分 結 果 頗 為 一 致 。<br />

H 虛 無 假 設 : 三 位 評 審 者 的 評 分 間 沒 有 顯 著 相 關 , 分 結 果 不 一 致 。<br />

0<br />

在 第 二 個 統 計 表 中 ,Kendall w 和 諧 係 數 值 =0.865, 卡 方 值 =98.565, 顯 著 性 之 p<br />

值 (=.000) 小 於 .05, 統 計 之 考 驗 結 果 為 拒 絕 須 無 假 設 , 接 受 對 立 假 設 , 顯 示 三 位 評 審 者<br />

的 評 分 間 有 顯 著 相 關 , 並 頗 為 一 致 , 其 中 S27 的 等 級 平 均 數 最 低 , 為 1.00, 名 次 最 佳 ,<br />

三 位 老 師 評 分 等 級 結 果 分 別 為 31、33、32, 而 學 生 S8 的 等 級 平 均 數 最 高 , 為 38.67,<br />

名 次 最 差 , 三 位 老 師 評 分 等 級 結 果 分 別 為 48、47、49。<br />

再 進 行 實 驗 教 學 之 後 , 最 後 第 二 週 , 以 相 同 三 位 老 師 , 針 對 同 樣 題 目 和 同 樣 之 量 表<br />

所 評 定 之 技 能 評 分 後 測 成 績 , 如 表 5 所 示 。<br />

表 5 技 能 評 分 後 測<br />

學 生 編 號 \ 老 師 A 老 師 B 老 師 C 老 師<br />

S1 23 24 24<br />

S2 24 25 27<br />

S3 25 24 26<br />

S4 20 21 23<br />

S5 21 23 23<br />

S6 23 26 24<br />

S7 26 28 27<br />

S8 24 25 25<br />

S9 22 25 24<br />

S10 18 20 21<br />

S11 21 21 23<br />

S12 19 18 21<br />

S13 21 20 22<br />

S14 24 24 24<br />

S15 23 22 24<br />

S16 17 17 18<br />

S17 24 23 24<br />

98<br />

三 十 三 期 工 業 教 育 與 技 術 學 刊


學 生 編 號 \ 老 師 A 老 師 B 老 師 C 老 師<br />

S18 17 17 18<br />

S19 18 19 18<br />

S20 21 22 22<br />

S21 18 19 20<br />

S22 25 25 26<br />

S23 20 19 22<br />

S24 17 16 17<br />

S25 18 17 18<br />

S26 21 23 22<br />

S27 14 15 16<br />

S28 20 21 23<br />

S29 19 18 20<br />

S30 20 21 21<br />

S31 22 22 23<br />

S32 21 20 23<br />

S33 19 20 20<br />

S34 18 17 18<br />

S35 16 17 17<br />

S36 18 19 20<br />

S37 20 20 21<br />

S38 22 23 23<br />

S39 18 19 19<br />

所 示<br />

在 後 測 之 技 能 評 分 量 表 中 , 同 樣 使 用 肯 德 爾 和 諧 係 數 , 檢 驗 其 信 度 , 檢 定 結 果 如 下<br />

三 十 三 期 工 業 教 育 與 技 術 學 刊 99


Kendall's W 檢 定<br />

VAR00001<br />

VAR00002<br />

VAR00003<br />

VAR00004<br />

VAR00005<br />

VAR00006<br />

VAR00007<br />

VAR00008<br />

VAR00009<br />

VAR00010<br />

VAR00011<br />

VAR00012<br />

VAR00013<br />

VAR00014<br />

VAR00015<br />

VAR00016<br />

VAR00017<br />

VAR00018<br />

VAR00019<br />

VAR00020<br />

VAR00021<br />

VAR00022<br />

VAR00023<br />

VAR00024<br />

VAR00025<br />

VAR00026<br />

VAR00027<br />

VAR00028<br />

VAR00029<br />

VAR00030<br />

VAR00031<br />

VAR00032<br />

VAR00033<br />

VAR00034<br />

VAR00035<br />

VAR00036<br />

VAR00037<br />

VAR00038<br />

VAR00039<br />

等 級<br />

等 級 平 均 數<br />

31.50<br />

36.17<br />

35.33<br />

21.50<br />

25.67<br />

33.50<br />

38.83<br />

35.00<br />

31.67<br />

14.00<br />

23.33<br />

12.83<br />

20.00<br />

32.67<br />

29.17<br />

5.00<br />

31.50<br />

5.00<br />

9.17<br />

22.67<br />

11.00<br />

36.50<br />

16.50<br />

2.83<br />

6.83<br />

23.83<br />

1.00<br />

21.50<br />

9.83<br />

18.33<br />

26.00<br />

21.83<br />

14.33<br />

6.83<br />

3.17<br />

11.00<br />

16.83<br />

27.17<br />

10.17<br />

個 數<br />

Kendall's W 檢 定<br />

卡 方<br />

自 由 度<br />

漸 近 顯 著 性<br />

a. Kendall 和 諧 係 數<br />

檢 定 統 計 量<br />

a<br />

3<br />

.964<br />

109.868<br />

38<br />

.000<br />

上 表 為 後 測 之 技 能 評 分 量 表 中 Kendall w 和 諧 係 數 考 驗 結 果 , 在 此 考 驗 中 之 統 計 假<br />

設 同 前 測 為 :<br />

H 1<br />

對 立 假 設 : 三 位 評 審 者 的 評 分 間 有 顯 著 相 關 , 評 分 結 果 頗 為 一 致 。<br />

H 虛 無 假 設 : 三 位 評 審 者 的 評 分 間 沒 有 顯 著 相 關 , 分 結 果 不 一 致 。<br />

0<br />

100 三 十 三 期 工 業 教 育 與 技 術 學 刊


在 第 二 個 統 計 表 中 ,Kendall w 和 諧 係 數 值 =0.964, 卡 方 值 =109.868, 顯 著 性 之 p<br />

值 (=.000) 小 於 .05, 統 計 之 考 驗 結 果 為 拒 絕 須 無 假 設 , 接 受 對 立 假 設 , 顯 示 三 位 評 審 者<br />

的 評 分 間 有 顯 著 相 關 , 並 頗 為 一 致 , 其 中 S27 的 等 級 平 均 數 最 低 , 為 1.00, 名 次 最 佳 ,<br />

三 位 老 師 評 分 等 級 結 果 分 別 為 14、15、16, 而 學 生 S7 的 等 級 平 均 數 最 高 , 為 38.83,<br />

名 次 最 差 , 三 位 老 師 評 分 等 級 結 果 分 別 為 26、28、27。 因 此 , 此 技 能 評 估 後 測 亦 具 備<br />

一 定 信 度 。<br />

二 、 技 能 評 分 之 評 鑑<br />

整 體 上 , 對 於 是 否 在 實 驗 教 學 後 , 學 生 之 技 能 由 所 增 長 , 利 用 前 測 與 與 後 測 之 技 能<br />

評 分 結 果 , 再 利 用 相 依 樣 本 t 考 驗 , 加 以 檢 視 。<br />

在 t 考 驗 下 , 將 表 3 之 技 能 評 分 之 優 劣 等 第 配 分 , 轉 換 為 技 能 評 分 , 給 分 依 據 如 表<br />

6 所 示 。<br />

表 6 技 能 評 分 之 優 劣 等 第 配 分<br />

評 分<br />

給 分<br />

非 常 好 5<br />

很 好 4<br />

普 通 3<br />

不 好 2<br />

非 常 不 好 1<br />

因 此 , 技 能 評 分 之 滿 分 為 50 分 , 最 低 分 為 10 分 , 受 測 班 級 於 技 能 之 前 後 測 評 分 狀<br />

況 , 經 表 6 轉 換 後 , 如 表 7 和 表 8 所 示 。<br />

表 7 受 測 班 級 之 前 測 技 能 評 分<br />

學 生 編 號 \ 老 師 A 老 師 B 老 師 C 老 師 平 均 得 分<br />

S1 19 18 18 18.33333<br />

S2 17 17 16 16.66667<br />

S3 18 19 18 18.33333<br />

S4 21 19 20 20<br />

S5 22 23 22 22.33333<br />

S6 18 20 17 18.33333<br />

S7 14 22 12 16<br />

S8 12 13 11 12<br />

S9 21 22 22 21.66667<br />

S10 23 24 23 23.33333<br />

三 十 三 期 工 業 教 育 與 技 術 學 刊 101


學 生 編 號 \ 老 師 A 老 師 B 老 師 C 老 師 平 均 得 分<br />

S11 20 21 19 20<br />

S12 21 21 21 21<br />

S13 22 22 20 21.33333<br />

S14 22 23 21 22<br />

S15 21 23 20 21.33333<br />

S16 20 23 22 21.66667<br />

S17 17 18 17 17.33333<br />

S18 24 22 21 22.33333<br />

S19 24 23 23 23.33333<br />

S20 20 21 19 20<br />

S21 26 25 25 25.33333<br />

S22 19 21 18 19.33333<br />

S23 24 22 23 23<br />

S24 24 25 23 24<br />

S25 24 24 23 23.66667<br />

S26 22 24 23 23<br />

S27 29 27 28 28<br />

S28 18 19 18 18.33333<br />

S29 26 26 26 26<br />

S30 24 24 22 23.33333<br />

S31 23 25 23 23.66667<br />

S32 24 23 21 22.66667<br />

S33 21 24 23 22.66667<br />

S34 24 22 20 22<br />

S35 26 24 25 25<br />

S36 25 23 22 23.33333<br />

S37 24 22 21 22.33333<br />

S38 23 25 24 24<br />

S39 26 24 24 24.66667<br />

* 100% 得 分 為 滿 分 以 100 分 記 之<br />

102 三 十 三 期 工 業 教 育 與 技 術 學 刊


表 8 受 測 班 級 之 後 測 技 能 評 分<br />

學 生 編 號 \ 老 師 A 老 師 B 老 師 C 老 師 平 均 得 分<br />

S1 37 36 36 36.33333<br />

S2 36 35 33 34.66667<br />

S3 35 36 34 35<br />

S4 40 39 37 38.66667<br />

S5 39 37 37 37.66667<br />

S6 37 34 36 35.66667<br />

S7 34 32 33 33<br />

S8 36 35 35 35.33333<br />

S9 38 35 36 36.33333<br />

S10 42 40 39 40.33333<br />

S11 39 39 37 38.33333<br />

S12 41 42 39 40.66667<br />

S13 39 40 38 39<br />

S14 36 36 36 36<br />

S15 37 38 36 37<br />

S16 43 43 42 42.66667<br />

S17 36 37 36 36.33333<br />

S18 43 43 42 42.66667<br />

S19 42 41 42 41.66667<br />

S20 39 38 38 38.33333<br />

S21 42 41 40 41<br />

S22 35 35 34 34.66667<br />

S23 40 41 38 39.66667<br />

S24 43 44 43 43.33333<br />

S25 42 43 42 42.33333<br />

S26 39 37 38 38<br />

S27 46 45 43 44.66667<br />

S28 40 39 37 38.66667<br />

S29 41 42 40 41<br />

S30 40 39 39 39.33333<br />

S31 38 38 37 37.66667<br />

S32 39 40 37 38.66667<br />

S33 41 40 40 40.33333<br />

S34 42 43 43 42.66667<br />

S35 44 43 43 43.33333<br />

S36 42 41 40 41<br />

S37 40 40 39 39.66667<br />

S38 38 37 37 37.33333<br />

S39 42 41 41 41.33333<br />

三 十 三 期 工 業 教 育 與 技 術 學 刊 103


技 能 之 相 依 樣 本 T 檢 定 分 析 如 下 :<br />

成<br />

對 1<br />

技 能 前 測<br />

技 能 後 測<br />

成 對 樣 本 統 計 量<br />

平 均 數 的<br />

平 均 數 個 數 標 準 差 標 準 誤<br />

21.5812 39 3.06720 .49114<br />

38.9829 39 2.85615 .45735<br />

上 表 為 實 驗 教 學 前 與 實 驗 教 學 後 之 技 能 評 分 成 績 平 均 數 、 有 效 觀 察 值 個 數 、 標 準 差<br />

與 平 均 數 的 標 準 誤 ; 實 驗 教 學 前 之 技 能 評 分 成 績 為 21.5812、 標 準 差 為 3.0672, 實 驗 教 學<br />

後 之 技 能 評 分 成 績 為 38.9829、 標 準 差 為 2.85615。<br />

成 對 樣 本 相 關<br />

成 對 1<br />

技 能 前 測 和 技 能 後 測<br />

個 數 相 關 顯 著 性<br />

39 .740 .000<br />

上 表 為 實 驗 教 學 前 與 實 驗 教 學 後 之 認 知 成 就 相 關 , 其 相 關 係 數 為 0.740,P = 0.000 <<br />

0.005, 達 到 0.005 之 顯 著 水 準 表 示 實 驗 教 學 前 與 實 驗 教 學 後 之 技 能 成 績 之 間 有 明 顯 相<br />

關 。<br />

成 對 樣 本 檢 定<br />

成 對 變 數 差 異<br />

成 對 1<br />

平 均 數 的 差 異 的 95% 信 賴 區 間<br />

平 均 數 標 準 差 標 準 誤 下 界 上 界 t 自 由 度 顯 著 性 ( 雙 尾 )<br />

技 能 前 測 - 技 能 後 -17.40171 2.14419 .34334 -18.09678 -16.70664 -50.683 38 .000<br />

上 表 為 實 驗 教 學 前 與 實 驗 教 學 後 之 技 能 成 績 平 均 數 差 異 之 T 檢 定 結 果 , 從 成 對 樣 本<br />

T 檢 定 報 表 中 , 得 知 技 能 前 測 成 績 與 技 能 後 測 成 績 的 平 均 差 異 值 為 -17.40171, 差 異 值<br />

考 驗 之 t 值 = -50.683,df=38,p=.000


從 上 表 可 以 發 現 : 成 對 樣 本 檢 定 之 t 值 等 於 -50.683, 達 .05 的 顯 著 水 準 , 可 見 實 驗<br />

教 學 前 後 於 技 能 成 績 上 之 顯 著 不 同 , 學 生 在 經 實 驗 教 學 之 後 測 成 績 38.9829, 顯 著 優 於<br />

實 驗 教 學 前 之 21.5812。<br />

4. 結 論<br />

針 對 此 課 程 , 在 學 生 之 技 能 學 習 成 效 評 估 上 , 先 以 建 立 技 能 評 分 量 表 , 量 表 內 容 之<br />

設 計 , 考 量 四 個 向 度 , 包 括 虛 擬 儀 器 量 測 設 備 組 裝 之 能 力 、 虛 擬 儀 器 操 作 能 力 、 配 合 實<br />

驗 之 佈 線 能 力 和 可 程 式 設 計 能 力 , 在 每 的 向 度 之 問 題 上 分 別 以 五 點 量 表 加 以 評 定 優 劣 程<br />

度 。 再 來 由 專 家 進 行 內 容 效 度 檢 定 , 之 後 , 實 行 施 測 , 並 針 對 施 測 結 果 , 進 行 肯 徳 爾 合<br />

諧 係 數 分 析 , 以 檢 驗 此 技 能 考 核 上 之 信 度 , 因 樣 本 數 較 小 , 可 馬 上 分 析 此 次 測 驗 是 否 在<br />

信 度 上 , 符 合 所 需 之 標 準 , 若 全 都 符 合 標 準 , 此 次 測 驗 即 可 當 作 技 能 成 效 評 估 上 之 前 測 ,<br />

若 低 於 標 準 , 即 在 調 整 技 能 評 估 表 後 , 再 進 行 技 能 前 測 考 核 , 此 種 評 估 策 略 同 認 知 測 卷<br />

之 方 法 , 可 節 省 時 間 , 亦 可 省 下 需 多 經 費 與 人 力 , 但 此 方 式 也 是 限 於 樣 本 數 較 小 之 情 況 。<br />

此 技 能 評 估 研 究 過 程 中 , 先 了 解 技 能 評 估 人 員 , 在 每 一 項 技 能 考 核 上 之 較 大 差 異 , 將 造<br />

成 以 肯 徳 爾 合 諧 係 數 鑑 驗 之 信 度 低 落 之 結 果 , 因 此 , 技 能 檢 定 考 核 題 目 描 述 上 , 需 能 使<br />

評 量 人 員 們 能 易 於 做 相 似 之 評 估 為 一 要 點 , 也 更 能 發 會 此 策 略 之 優 勢 。 在 首 次 技 能 考<br />

核 , 測 驗 結 果 即 均 符 合 肯 徳 爾 合 諧 係 數 分 析 上 之 標 準 , 使 首 次 施 測 可 定 位 在 評 估 上 之 前<br />

測 成 績 , 免 去 調 整 試 題 與 進 行 第 二 次 施 測 。<br />

在 首 次 技 能 考 核 評 量 上 , 使 用 肯 徳 爾 合 諧 係 數 檢 定 結 果 ,Kendall w 和 諧 係 數 值<br />

=0.865, 卡 方 值 =98.565, 顯 著 性 之 p 值 (=.000) 小 於 .05, 統 計 之 考 驗 結 果 為 拒 絕 須 無 假<br />

設 , 接 受 對 立 假 設 , 顯 示 三 位 評 審 者 的 評 分 間 有 顯 著 相 關 , 並 頗 為 一 致 。 此 研 究 中 , 在<br />

技 能 後 側 之 評 量 上 , 再 做 一 次 信 度 考 驗 Kendall w 和 諧 係 數 值 =0.964, 卡 方 值<br />

=109.868, 顯 著 性 之 p 值 (=.000) 小 於 .05, 因 此 , 更 確 定 此 量 表 之 信 度 。 在 教 學 成 效 評 估<br />

上 , 將 前 後 測 之 等 地 評 量 轉 為 配 分 評 量 後 , 滿 分 為 50 分 , 最 低 分 為 10 分 , 利 用 相 依 樣<br />

本 t 考 驗 技 能 前 測 成 績 與 技 能 後 測 成 績 的 平 均 差 異 值 為 -17.40171, 差 異 值 考 驗 之 t 值<br />

= -50.683,df=38,p=.000


英 文 文 獻 :<br />

Bloom, B. S.(1956).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 NY: David Makay Company.<br />

Mouly, G.. J. (1978). Educational research: The art and science of investigation, Boston:<br />

Allyn & Bacon.<br />

Van Dalen, D.B. Understanding educational research: An introduction (4th ed.). New York:<br />

McGraw-Hill, 1979.<br />

Ahmanan, J. S.,& Clock, M. D. (1981). Evaluating student progress: Principles of tests and<br />

measurement. (6 th ed.). Boston: Allyn and Bacon.<br />

Chase, C. I. (1978). Measurement for educational Evaluation (2 nd.). Reading, Massachusetts:<br />

Addison-Wesley.<br />

Ebel, R. L.,& Frisbie, D. A.(1991). Essentials of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5th ed.).<br />

Englewood, NJ: Prentice Hall.<br />

Ebel, R. L.(1979). Essentials of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3th ed.). Englewood, NJ: Prentice<br />

Hall.<br />

Noll, V. H., Scannell, D. P., & Craig, R. C.(1979). Introduction to educational measurement<br />

(4th ed.). Boston: Houghton Mifflin.<br />

ACKNOWLWDGEMENT<br />

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Science Cuncil, Taiwan, under the grant NSC<br />

95-2516-S-018-007-MY2<br />

106 三 十 三 期 工 業 教 育 與 技 術 學 刊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