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7.2015 Views

詩歌吟唱教學的理論與實務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詩歌吟唱教學的理論與實務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詩歌吟唱教學的理論與實務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SHOW MORE
SHOW LESS
  • No tags were found...

You also want an ePaper? Increase the reach of your titles

YUMPU automatically turns print PDFs into web optimized ePapers that Google loves.

國 彰 文 化 學 師 誌 大 國 第 文 六 學 期 誌 第 十 一 期彰 化 師 範 大 學 國 文 學 系 系 2002 2005 年 年 12 12 月 月詩 歌 吟 唱 教 學 的 理 論 與 實 務 1詩 歌 吟 唱 教 學 的 理 論 與 實 務張 清 泉國 立 彰 化 師 範 大 學 國 文 系 副 教 授摘 要一 、 詩 歌 吟 唱 所 涉 及 的 的 相 關 術 語 義 界 , 歷 來 眾 說 紛 紜 , 筆 者 綜 合 兩 岸 學 者 對 於吟 誦 的 相 關 概 念 與 觀 點 作 一 匯 整 , 歸 納 如 次 :( 一 ) 直 讀 : 以 口 語 速 度 直 接 讀 出 。( 二 ) 朗 誦 : 強 化 詞 調 高 低 與 抑 揚 頓 挫 , 彰 顯 平 仄 長 短 及 節 奏 變 化 。( 三 ) 吟 誦 : 依 循 語 言 腔 調 旋 律 與 平 仄 長 短 , 盡 情 隨 性 吟 詠 。( 四 ) 吟 唱 : 旋 律 既 定 , 傳 唱 成 譜 , 可 配 管 絃 , 或 配 舞 蹈 。二 、 詩 歌 吟 唱 技 巧 方 面 則 將 其 歸 納 為 :( 一 ) 發 聲 方 法 : 以 民 俗 唱 法 為 主 , 兼 採 美 聲 唱 法 部 分 優 點 融 合 之 。( 二 ) 吐 字 及 用 嗓 技 巧 : 吐 字 用 立 音 , 行 腔 用 喉 阻 音 並 注 意 歸 韻 收 聲 。三 、 教 學 實 務 方 面 包 括 :( 一 ) 文 獻 探 討 與 蒐 集 : 有 關 專 書 、 曲 譜 、 論 文 、 期 刊 、 影 音 、 網 站 等 資 料 之蒐 集 與 探 究 。( 二 ) 聲 韻 調 的 認 識 : 國 語 及 閩 南 語 聲 韻 調 之 介 紹 。( 三 ) 各 類 吟 唱 調 介 紹 : 固 定 調 、 詩 社 吟 唱 調 、 戲 曲 吟 詩 調 等 。( 四 ) 吟 唱 曲 調 的 教 學 : 發 聲 練 習 及 吟 唱 音 域 、 定 調 (Key) 與 伴 奏 問 題 、 旋律 為 先 技 巧 其 次 、 深 入 淺 出 契 機 而 教 。( 五 ) 吟 唱 表 演 事 務 : 服 裝 與 道 具 、 伴 奏 與 配 舞 、 燈 光 與 隊 形 、 音 量 與 表 情 等 。關 鍵 詞 : 詩 歌 、 讀 誦 、 朗 誦 、 吟 誦 、 吟 唱 、 教 學 、 民 俗 唱 法-1-


2彰 化 師 大 國 文 學 誌 第 十 一 期一 、 前 言詩 歌 吟 唱 在 台 灣 的 發 展 , 原 先 大 都 是 以 民 間 詩 社 的 活 動 為 主 , 至 於 大 學 校 園中 的 流 傳 , 大 約 也 有 三 十 餘 年 的 歷 史 了 。 早 期 (1976) 是 由 台 灣 師 大 邱 燮 友 教 授所 領 導 的 「 專 題 研 究 小 組 」, 進 行 有 關 詩 歌 吟 唱 曲 譜 的 蒐 集 與 考 訂 工 作 , 其 成 果 並由 東 大 圖 書 公 司 先 後 出 版 了 教 材 及 錄 音 帶 三 套 , 成 為 當 時 各 界 推 廣 吟 唱 教 學 的 重要 參 考 資 訊 。 到 了 民 國 七 十 二 年 (1983) 由 陳 逢 源 文 教 基 金 會 主 辦 的 「 中 華 民 國大 專 青 年 聯 吟 大 會 」 正 式 展 開 , 內 容 分 為 創 作 及 吟 唱 二 組 , 此 項 比 賽 活 動 延 續 了二 十 屆 , 於 九 十 一 年 (2002) 畫 下 了 句 號 。 二 十 年 來 , 該 項 活 動 對 於 各 大 學 古 典詩 歌 教 學 的 推 展 , 無 論 是 創 作 或 吟 唱 方 面 , 都 有 重 要 的 貢 獻 。 自 二 十 屆 活 動 結 束後 , 限 於 經 費 及 其 他 因 素 , 使 得 這 項 延 續 二 十 年 的 盛 大 活 動 與 優 良 傳 統 即 將 面 臨無 以 為 繼 的 窘 況 , 甚 是 可 惜 。 彰 化 師 範 大 學 國 文 系 自 民 國 八 十 年 創 立 以 來 , 每 年均 有 組 隊 參 加 該 活 動 , 而 且 也 都 迭 創 佳 績 , 1 筆 者 每 年 均 參 與 吟 唱 組 的 訓 練 工 作 ,並 且 於 九 十 學 年 度 第 二 學 期 起 開 設 「 詩 歌 吟 唱 教 學 」 課 程 , 遂 使 詩 歌 吟 唱 由 社 團組 訓 納 入 正 式 課 程 中 進 行 教 學 , 可 謂 是 一 項 突 破 。 本 文 乃 將 幾 年 來 從 事 詩 歌 吟 唱教 學 時 , 所 涉 及 的 相 關 理 論 與 實 務 作 一 整 理 , 期 盼 能 對 詩 歌 吟 唱 這 項 優 良 傳 統 的保 存 略 進 棉 薄 之 力 , 也 期 盼 該 項 比 賽 觀 摩 活 動 , 能 夠 繼 續 接 辦 下 去 , 切 勿 因 為 「 大專 聯 吟 」 的 停 辦 而 使 得 詩 歌 吟 唱 也 從 此 式 微 了 。 21 歷 屆 比 賽 成 績 如 下 :第 9 屆 ( 民 國 80 年 ) 吟 唱 第 二 名 ( 由 輔 系 同 學 參 加 ), 第 10 屆 ( 民 國 81 年 ) 創 作 第 二 名 , 第 11屆 ( 民 國 82 年 ) 創 作 第 一 名 、 吟 唱 第 五 名 , 第 12 屆 ( 民 國 83 年 ) 創 作 第 三 名 , 第 13 屆 ( 民 國84 年 ) 創 作 第 三 名 , 第 14 屆 ( 民 國 85 年 ) 創 作 第 二 名 , 第 15 屆 ( 民 國 86 年 ) 吟 唱 第 三 名 , 第16 屆 ( 民 國 87 年 ) 創 作 第 三 名 、 吟 唱 第 四 名 , 第 17 屆 ( 民 國 88 年 ) 創 作 第 二 名 , 第 18 屆 ( 民國 89 年 ) 吟 唱 第 四 名 , 第 19 屆 ( 民 國 90 年 ) 吟 唱 第 三 名 , 第 20 屆 ( 民 國 91 年 ) 吟 唱 第 二 名 。2 民 國 92 年 改 由 淡 江 大 學 主 辦 「 第 ㄧ 屆 全 國 大 專 院 校 詩 詞 吟 唱 比 賽 」, 彰 化 師 大 獲 第 一 名 。「 第 二屆 全 國 大 專 院 校 詩 詞 吟 唱 比 賽 」 於 民 國 94 年 12 月 18 日 舉 行 , 由 彰 化 師 大 國 文 系 主 辦 , 地 點 在 彰化 市 南 北 戲 曲 館 , 比 賽 結 果 由 東 吳 大 學 與 彰 化 師 大 並 列 第 一 名 。-2-


詩 歌 吟 唱 教 學 的 理 論 與 實 務 3二 、 詩 歌 吟 唱 定 義 與 界 說詩 歌 吟 唱 所 涉 及 的 的 相 關 術 語 義 界 , 歷 來 亦 眾 說 紛 紜 , 諸 如 讀 、 誦 、 吟 、 詠 、歌 、 唱 等 等 , 究 竟 這 些 用 語 的 涵 義 有 何 異 同 ? 大 陸 與 台 灣 學 界 均 有 所 主 張 , 以 下便 將 兩 岸 對 於 吟 唱 相 關 術 語 的 看 法 作 一 匯 整 比 較 , 並 以 筆 者 多 年 吟 唱 教 學 經 驗 提出 個 人 淺 見 , 分 述 於 後 。( 一 ) 大 陸 學 者 看 法1. 陳 炳 錚 (1928~)陳 炳 錚 是 福 州 人 , 3 他 在 有 關 吟 誦 的 傳 統 理 論 方 面 曾 經 多 所 鑽 研 , 並 且 在 繼 承傳 統 吟 誦 的 基 礎 上 , 創 建 了 「 吟 誦 曲 」。 他 對 於 吟 誦 的 相 關 主 張 如 下 : 4(1) 誦「 朗 讀 」 是 看 著 書 把 文 字 念 出 來 , 接 近 於 口 語 , 但 比 口 語 條 理 化 。「 誦讀 」 一 般 專 念 詩 文 , 其 要 求 更 高 一 些 。「 朗 誦 」 是 「 朗 讀 」 的 藝 術 化 。「 朗 讀 」、「 誦 讀 」 和 「 朗 誦 」 都 偏 重 於 語 言 性 , 應 歸 入 「 誦 」 的 範 疇 。(2) 吟 讀「 吟 讀 」 則 是 「 讀 」 和 「 吟 」 的 有 機 結 合 。 其 中 的 「 吟 」 是 有 一 定 的節 奏 , 時 而 把 有 關 字 眼 的 音 拖 長 , 大 體 上 形 成 一 種 比 較 單 純 的 腔 調 ,其 基 本 特 色 就 是 「 寓 吟 于 念 , 念 中 含 吟 」。「 吟 讀 」「 吟 誦 」「 詠 誦 」 都含 有 一 定 的 腔 調 因 素 , 均 應 歸 入 「 吟 」 的 範 疇 。3 陳 炳 錚 ,1928 年 6 月 出 生 於 福 州 , 自 幼 受 唐 詩 及 音 樂 薰 陶 , 及 長 乃 於 吟 誦 的 傳 統 與 創 新 方 面 多所 耕 耘 , 並 獲 得 各 界 及 國 際 之 肯 定 , 曾 四 次 應 邀 與 日 本 吟 詩 團 作 學 術 交 流 , 著 作 有 《 初 中 語 文 詩 詞吟 誦 曲 》(1985 年 12 月 )、《 小 學 語 文 古 詩 吟 誦 曲 》(1987 年 3 月 )、《 當 代 詩 詞 吟 誦 專 輯 》(1993 年 1月 )、《 中 國 古 典 詩 歌 譯 寫 集 及 吟 誦 論 文 》(2003 年 12 月 )。 詳 見 張 國 靖 〈 空 谷 幽 蘭 藝 壇 奇 葩 — 介 紹 吟誦 家 陳 炳 錚 〉,《 學 會 月 刊 》 第 7 期 (2004 年 )。4 以 下 敘 述 參 考 陳 炳 錚 〈 讀 誦 吟 唱 〉,《 中 國 音 樂 》 第 3 期 (1998 年 ), 筆 者 將 其 重 要 主 張 整 理 成 簡要 敘 述 。-3-


4彰 化 師 大 國 文 學 誌 第 十 一 期(3) 吟 詠「 吟 詠 」 是 ㄧ 種 高 層 次 的 吟 誦 ,「 詠 」 之 古 義 是 歌 也 , 長 言 也 。 詩 詞 具有 詠 嘆 意 味 者 , 謂 之 「 詠 」, 是 一 種 可 以 用 樂 器 伴 奏 的 音 樂 性 甚 強 的「 歌 」, 應 屬 於 「 歌 詠 」 的 範 疇 。大 體 上 陳 氏 乃 將 其 分 成 「 誦 」、「 吟 」、「 歌 詠 」 三 個 範 疇 。2. 秦 德 祥 (1939~)秦 德 祥 是 江 蘇 常 州 人 , 著 有 關 於 吟 誦 論 文 多 篇 , 他 考 證 古 今 詞 義 並 從 音 樂 的角 度 切 入 探 討 , 得 到 結 論 如 下 :什 麼 是 「 誦 」?《 說 文 解 字 》 解 「 讀 」 為 「 誦 書 」,《 現 代 漢 語 辭 典 》 釋 「 念 」為 「 讀 」,…… 可 見 「 誦 」 與 「 念 」、「 讀 」 可 互 解 , 它 們 的 意 義 相 通 。 今 人較 多 用 「 讀 」 字 , 按 習 慣 理 解 , 其 義 當 是 「 依 照 文 字 發 出 聲 音 來 」。…… 朗讀 , 是 「 朗 聲 」( 大 聲 ) 地 讀 。 朗 誦 , 按 字 面 解 , 也 是 大 聲 的 讀 , 作 為 專 用名 詞 , 則 是 對 誦 讀 加 以 一 定 藝 術 處 理 以 更 好 地 表 情 達 意 的 一 種 藝 術 表 演 形式 , 其 本 質 仍 然 是 讀 。「 誦 讀 」 使 用 的 是 自 然 語 音 , 不 是 樂 音 , 讀 、 念 亦 然 。「 誦 」 的 節 奏 特 點 是 , 各 「 節 奏 點 」 的 時 值 較 短 , 互 相 間 距 離 較 緊 密 。什 麼 是 「 吟 」?《 說 文 解 字 》 將 「 吟 」「 呻 」 二 字 互 解 。…… 呻 吟 之 聲 通 常是 無 詞 的 、 攸 長 的 、 表 達 情 感 情 緒 的 、 這 應 當 就 是 「 吟 」 的 本 義 。《 現 代 漢語 辭 典 》 又 釋 吟 為 吟 咏 , 釋 「 咏 」 為 「 依 著 一 定 腔 調 緩 緩 的 誦 讀 」。 既 然 可用 「 吟 咏 」 來 解 釋 「 吟 」, 那 麼 ,「 吟 」 也 就 是 「 咏 」, 也 就 是 具 有 「 一 定 腔調 」、「 緩 緩 地 」 進 行 的 。吟 誦 音 樂 中 的 「 吟 」, 它 是 一 個 時 值 較 長 的 音 , 或 是 由 數 個 音 連 綴 而 成 的 拖腔 。 這 個 時 值 較 長 的 音 常 常 「 帶 腔 」, 含 有 倚 、 滑 、 波 、 颤 等 「 裝 飾 」 成 分 ,及 力 度 、 音 色 等 方 面 的 細 微 變 化 , 當 然 也 可 能 是 比 較 平 直 的 。 這 個 較 長 的音 或 「 拖 腔 」 的 尾 音 , 它 們 後 面 的 休 止 等 , 時 值 都 是 不 定 的 。-4-


詩 歌 吟 唱 教 學 的 理 論 與 實 務 5「 吟 」 的 節 奏 特 點 是 , 各 「 節 奏 點 」 的 時 值 較 長 , 互 相 間 距 離 比 較 寬 鬆 和自 由 。 5以 上 是 秦 德 祥 從 音 樂 視 野 對 「 吟 」「 誦 」 所 作 的 相 關 論 述 及 定 義 。3. 陳 少 松 (1941~)陳 少 松 著 有 《 古 詩 詞 文 吟 誦 》 一 書 , 6 該 書 應 是 目 前 海 峽 兩 岸 探 討 吟 誦 的 第 一本 較 有 系 統 的 專 書 , 7 它 在 第 一 章 第 一 節 「 吟 誦 概 念 界 說 」 中 , 的 主 要 論 述 如 下 : 8(1) 概 括 諸 家 的 解 釋 ,「 吟 」 即 「 詠 」, 就 是 拉 長 了 聲 音 象 歌 唱 似 地 讀 。(2) 先 秦 時 代 的 歌 唱 有 兩 種 , 一 是 在 琴 瑟 等 樂 器 伴 奏 下 的 歌 唱 , 即 所 謂 的「 曲 合 樂 曰 歌 」。 二 是 不 用 琴 瑟 等 樂 器 伴 奏 的 歌 唱 , 即 所 謂 徒 歌 , 也 就是 今 天 所 謂 的 清 唱 。(3)「 吟 」 和 「 誦 」 的 相 同 點 :「 吟 」 和 「 誦 」 都 要 用 抑 揚 頓 挫 的 聲 調 有 節 奏 的 讀 , 都 是 「 樂 語 」,即 表 現 出 一 定 音 樂 美 的 有 聲 語 言 。「 吟 」 和 「 誦 」 都 按 一 定 的 腔 調 進 行 , 行 使 腔 調 時 又 都 表 現 出 一 定的 隨 意 性 。(4)「 吟 」 和 「 誦 」 的 相 異 點 :「 吟 」 重 音 樂 的 節 奏 ,「 誦 」 重 語 言 的 節 奏 。「 吟 」 時 旋 律 性 往 往 鮮 明 , 比 「 誦 」 悅 耳 動 聽 ;「 誦 」 時 旋 律 一 般 不太 鮮 明 , 比 「 吟 」 表 意 明 晰 。「 吟 」 時 聲 音 拉 得 較 長 , 聽 起 來 好 像 歌 唱 ;「 誦 」 時 聲 音 相 對 較 短 ,聽 起 來 不 像 歌 唱 。5 見 秦 德 祥 :〈 吟 誦 音 樂 的 節 奏 形 態 及 其 特 征 —— 以 六 首 《 楓 橋 夜 泊 》 的 吟 誦 譜 為 例 〉,《 音 樂 藝 術 -上 海 音 樂 學 院 學 報 》 第 2 期 (2004 年 )。6 陳 少 松 :《 古 詩 詞 文 吟 誦 》( 北 京 社 科 文 獻 出 版 ,1999 年 10 月 第 2 版 )。7 見 王 更 生 :〈 陳 少 松 和 他 的 「 古 詩 詞 文 吟 誦 研 究 」-- 總 往 代 絕 學 , 開 吟 誦 新 運 〉,《 國 文 天 地 》(1999年 9 月 )。8 同 注 5, 頁 1-8。-5-


6彰 化 師 大 國 文 學 誌 第 十 一 期「 吟 」 腔 比 較 複 雜 , 故 學 起 來 比 較 難 些 ;「 誦 」 腔 比 較 簡 單 , 故 學 起來 易 些 。( 二 ) 台 灣 學 者 看 法1. 林 文 寶 (1943~)林 文 寶 著 有 《 朗 誦 研 究 》 一 書 , 他 說 :「 前 人 的 諷 誦 , 有 許 多 不 同 的 名 稱 , 如吟 、 唱 、 詠 、 誦 、 哼 、 吟 詠 、 吟 誦 、 吟 讀 等 , 而 我 們 稱 之 為 美 讀 。」 進 一 步 對 相關 常 用 名 稱 略 有 解 釋 : 9(1) 諷 、 誦 : 朗 聲 讀 書 , 以 達 背 書 , 謂 之 諷 。 朗 聲 讀 而 有 節 奏 謂 之 誦 。(2) 吟 、 詠 :「 動 聲 曰 吟 , 長 言 曰 詠 。」 長 言 , 或 為 延 長 字 音 。 吟 是 根 據 歌詞 的 平 上 去 入 來 定 大 致 的 調 子 , 可 是 不 ㄧ 定 每 次 吟 那 個 調 兒 , 也 就 是有 調 而 無 定 譜 。(3) 讀 : 是 「 抽 繹 義 蘊 」 的 意 思 。(4) 朗 誦 、 朗 讀 : 朗 , 就 是 明 亮 。 明 亮 的 用 誦 腔 說 出 來 , 即 為 朗 誦 , 而 明亮 的 用 讀 腔 說 出 來 , 即 為 朗 讀 。由 於 此 書 重 點 在 於 朗 誦 方 面 , 因 此 對 於 吟 唱 並 無 太 多 著 墨 。2. 邱 燮 友 (1928~)邱 燮 友 著 有 《 美 讀 與 朗 誦 》 一 書 , 他 把 讀 詩 分 成 三 個 層 次 , 第 一 層 次 是 「 情動 於 中 而 形 於 言 , 言 之 不 足 故 嗟 嘆 之 。」 這 一 層 次 包 括 了 「 直 讀 」 和 「 徒 誦 」 兩種 方 式 , 所 謂 直 讀 是 按 詩 句 誦 讀 一 遍 , 或 念 一 遍 , 徒 誦 是 拉 長 聲 調 的 朗 讀 或 誦 讀 。第 二 層 次 是 「 嗟 嘆 之 不 足 , 故 詠 歌 之 。」 即 是 採 用 吟 唱 的 方 式 來 表 達 。 第 三 層 次是 「 詠 歌 之 不 足 , 不 知 手 之 舞 之 足 之 蹈 之 。」 即 配 合 肢 體 語 言 , 且 歌 且 舞 來 表 達 。9 詳 見 林 文 寶 :《 朗 誦 研 究 》( 台 北 : 文 史 哲 出 版 社 ,1989 年 3 月 ), 頁 44-50。-6-


詩 歌 吟 唱 教 學 的 理 論 與 實 務 710進 一 步 又 分 析 說 :文 學 的 「 美 讀 」, 便 是 書 聲 之 美 的 探 求 ,「 美 讀 」 便 是 「 聲 音 的 出 版 」、「 聲音 的 雕 刻 」。…… 美 讀 和 朗 誦 的 基 本 方 式 , 不 外 徒 誦 和 吟 唱 兩 大 類 。 徒 誦 又可 分 : 讀 、 唸 、 講 、 誦 等 方 式 。 吟 唱 又 可 分 吟 、 唱 、 歌 、 舞 等 方 式 。 11此 外 , 他 對 這 些 名 詞 的 定 義 分 別 是 :(1) 讀 : 發 出 聲 音 讀 書 。(2) 誦 : 朗 讀 , 清 清 楚 楚 的 讀 誦 。(3) 吟 : 拉 長 聲 調 吟 詠 , 吟 誦 。(4) 歌 : 引 聲 長 詠 , 即 唱 歌 。 123. 王 更 生 (1928~)王 更 生 教 授 綜 合 郭 沫 若 、 趙 元 任 、 陳 少 松 等 人 的 意 見 , 提 出 自 己 的 看 法 :「 吟 」 指 有 腔 而 無 調 ,「 唱 」 指 有 腔 有 調 。 所 謂 「 吟 」 有 腔 無 調 者 , 是 指 有聲 腔 , 無 固 定 的 曲 譜 ;「 唱 」 指 既 有 聲 腔 , 又 有 固 定 的 曲 譜 。 13這 是 他 對 於 「 吟 」 和 「 唱 」 的 簡 單 區 別 , 另 外 也 對 朗 讀 和 朗 誦 作 了 一 些 說 明 :吟 唱 和 目 前 所 謂 的 「 朗 讀 」 不 同 , 適 用 的 範 圍 也 不 一 樣 。 大 致 說 來 ,「 朗 讀 」是 美 讀 的 一 種 。 他 可 以 化 無 聲 的 文 字 為 有 聲 的 語 言 , 具 有 表 情 達 意 、 增 強與 感 、 加 深 理 解 、 鞏 固 記 憶 、 提 高 口 頭 表 達 能 力 的 作 用 。 和 「 朗 讀 」 十 分10 詳 見 邱 燮 友 :《 美 讀 與 朗 誦 》( 台 北 : 幼 獅 文 化 事 業 公 司 ,1991 年 8 月 ), 頁 34-35。11 同 前 注 , 頁 49。12 同 前 注 。13 見 王 更 生 :〈 古 典 詩 詞 的 「 吟 」 和 「 唱 」〉,《 國 文 天 地 》(2004 年 11 月 )。-7-


8彰 化 師 大 國 文 學 誌 第 十 一 期接 近 的 讀 法 是 「 朗 誦 」。 它 以 表 情 的 朗 讀 為 基 礎 , 要 求 運 用 停 頓 、 重 音 、 語調 、 速 度 , 再 輔 以 手 勢 、 眼 神 、 肢 體 動 作 和 面 部 表 情 , 將 朗 讀 藝 術 化 。 144. 潘 麗 珠 (1959~)潘 麗 珠 亦 採 取 諸 家 說 法 , 歸 納 其 要 點 如 下 : 15(1) 讀 : 是 「 依 章 句 哦 誦 」 之 意 , 此 「 誦 」 為 「 唸 」 的 意 思 , 就 是 「 內 有 所 思而 口 有 所 言 」。(2) 誦 : 有 「 背 念 」 的 意 思 , 還 有 「 不 以 器 樂 相 和 而 歌 」 的 意 思 。 大 致 還 是 遵循 著 「 一 字 一 音 」 的 原 則 , 只 是 這 個 音 可 以 拉 得 較 長 、 因 高 可 以 較 揚 而 已 。(3) 吟 : 是 「 低 聲 」 的 , 是 「 拉 長 聲 調 」 的 。 與 「 誦 」 比 較 起 來 ,「 吟 」 更 接近 「 歌 」, 不 但 講 求 「 節 奏 」, 更 重 視 「 旋 律 」。 只 不 過 「 吟 」 的 時 候 沒 有樂 器 伴 奏 , 可 以 隨 著 吟 詩 者 的 氣 息 長 短 、 對 詩 意 的 領 會 及 詩 情 的 揣 摩 , 而決 定 音 的 長 短 和 旋 律 的 轉 折 。(4) 唱 : 就 是 「 張 口 發 歌 」 的 意 思 , 既 有 「 長 引 其 聲 以 誦 」 之 意 , 又 是 「 可 以樂 器 譜 奏 曰 歌 」。 有 樂 器 伴 奏 , 有 一 定 的 譜 , 節 拍 和 旋 律 都 很 固 定 。( 三 ) 筆 者 淺 見綜 合 以 上 兩 岸 學 者 對 於 吟 誦 的 相 關 概 念 所 提 出 的 見 解 , 或 詳 或 略 , 或 簡 或 繁 ,大 體 上 可 以 說 是 大 同 小 異 , 因 而 筆 者 乃 將 所 有 之 觀 點 匯 整 , 並 以 實 際 教 學 之 體 驗 ,提 出 簡 便 易 解 的 界 說 , 分 述 如 下 :1. 直 讀 : 以 口 語 速 度 直 接 讀 出 。經 由 實 際 的 測 量 , 一 般 口 語 的 速 度 或 快 或 慢 , 大 約 每 分 鐘 150 字 到 200 字 ,14 同 前 注 。15 見 潘 麗 珠 :〈 詩 歌 「 吟 、 唱 、 誦 、 讀 」 的 觀 念 及 要 領 〉,《 國 文 天 地 》 第 107 期 (1994 年 4 月 )。-8-


詩 歌 吟 唱 教 學 的 理 論 與 實 務 9倘 若 以 這 種 速 度 來 讀 一 首 五 言 絕 句 , 那 麼 大 約 只 要 花 五 或 六 秒 就 可 念 完 這 二 十 個字 了 , 只 不 過 這 首 詩 的 豐 富 意 象 情 景 將 如 何 再 現 , 恐 怕 是 很 困 難 的 了 , 因 此 這 種讀 詩 的 方 法 終 將 流 於 「 有 口 無 心 」, 對 於 詩 境 詩 情 的 再 現 , 可 說 是 少 之 又 少 了 。2. 朗 誦 : 強 化 詞 調 高 低 與 抑 揚 頓 挫 , 彰 顯 平 仄 長 短 及 節 奏 變 化 。前 述 「 直 讀 」 的 方 式 只 是 按 ㄧ 般 口 語 說 話 的 正 常 語 調 讀 出 , 其 調 值 大 抵 依 趙元 任 「 五 度 制 標 調 法 」 所 列 的 ㄧ 般 標 準 讀 出 即 可 。 此 處 的 「 朗 誦 」 方 式 則 是 將 其聲 調 的 高 低 對 比 強 化 一 些 , 亦 即 高 者 更 高 , 低 者 更 低 , 並 且 使 其 具 有 抑 、 揚 、 頓 、挫 的 變 化 。 所 謂 「 抑 」 就 是 低 弱 或 小 聲 ,「 揚 」 就 是 高 強 或 大 聲 ,「 頓 」 就 是 停 頓 ,「 挫 」 乃 是 轉 折 。 這 是 語 音 圖 譜 在 縱 座 標 方 面 的 變 化 , 其 次 尚 有 橫 座 標 的 變 化 ,即 平 仄 長 短 所 形 成 的 節 奏 變 化 。 依 據 「 平 聲 」 的 屬 性 , 它 是 可 以 繼 續 延 長 而 不 會改 變 其 聲 調 特 性 的 , 但 是 「 仄 聲 」 則 否 , 它 只 能 短 促 無 法 延 長 , 否 則 便 無 法 保 持其 聲 調 特 性 。 因 此 在 朗 誦 的 要 求 下 , 須 將 平 聲 拉 長 仄 聲 縮 短 , 尤 其 是 第 二 、 四 、六 字 , 以 及 韻 腳 字 , 凡 遇 到 平 聲 時 都 要 拉 長 些 , 以 別 於 仄 聲 的 短 促 , 進 而 形 成 節奏 上 的 長 短 變 化 。 如 此 一 來 , 無 論 是 縱 座 標 的 音 調 高 低 或 橫 座 標 的 平 仄 長 短 , 都顯 得 更 有 張 力 , 聲 音 表 情 也 就 更 為 豐 富 , 同 時 , 所 花 的 時 間 也 勢 必 較 直 讀 要 久 ,詩 的 情 景 再 現 也 將 更 有 利 些 。3. 吟 誦 : 依 循 語 言 腔 調 旋 律 與 平 仄 長 短 , 盡 情 隨 性 吟 詠 。「 朗 誦 」 雖 已 較 直 讀 稍 能 有 利 於 詩 的 情 景 重 現 , 但 畢 竟 它 還 是 較 為 偏 重 語 言的 聲 調 成 分 , 至 於 音 樂 旋 律 成 分 尚 有 賴 於 後 續 的 「 吟 」 和 「 唱 」。 所 謂 「 吟 」 即 是在 前 述 「 朗 誦 」 的 基 礎 之 上 , 進 一 步 以 該 種 語 言 的 腔 調 為 依 循 , 使 其 語 調 向 腔 調旋 律 靠 攏 。 所 謂 「 腔 調 」 者 , 簡 言 之 即 「 方 言 的 旋 律 」, 這 種 旋 律 的 形 成 乃 築 基 於該 語 言 的 聲 調 變 化 所 致 , 例 如 國 語 ( 北 京 語 ) 只 有 四 個 聲 調 , 閩 南 語 則 有 八 個 聲調 , 而 閩 南 語 又 分 為 漳 州 腔 與 泉 州 腔 , 大 陸 其 他 各 省 更 有 各 自 不 同 的 方 言 , 因 此隨 著 各 種 方 言 的 腔 調 差 異 , 所 發 展 出 來 的 吟 詩 腔 調 , 遂 有 「 南 腔 北 調 」 之 差 別 。無 論 以 任 何 一 種 方 言 吟 詩 , 基 本 上 都 是 以 其 聲 調 ( 語 調 ) 旋 律 高 低 所 形 成 的 模 型 架構 作 為 基 礎 , 進 而 吟 誦 出 較 具 音 樂 旋 律 的 詩 句 , 這 種 旋 律 的 模 形 和 前 者 是 相 似 的 ,亦 即 基 本 上 的 高 低 相 對 、 上 行 、 下 降 等 , 都 不 能 有 所 衝 突 , 當 然 平 仄 長 短 更 是 必須 照 顧 到 的 。 這 種 吟 誦 的 方 式 , 大 抵 會 隨 著 吟 誦 者 本 身 的 心 境 乃 至 客 觀 環 境 的 改-9-


10彰 化 師 大 國 文 學 誌 第 十 一 期變 , 它 所 吟 誦 出 來 的 旋 律 , 在 不 同 時 地 都 會 有 局 部 不 同 的 表 現 , 然 而 再 怎 麼 不 同 ,它 的 基 本 模 型 卻 都 是 相 似 的 , 也 就 是 高 低 、 升 降 、 長 短 的 基 本 圖 形 架 構 , 一 切 都是 依 據 語 言 腔 調 旋 律 而 來 , 不 能 有 所 衝 突 , 這 種 方 式 即 為 「 吟 誦 」。4. 吟 唱 : 旋 律 既 定 , 傳 唱 成 譜 , 可 配 管 絃 , 或 配 舞 蹈 。所 謂 「 吟 唱 」 即 是 在 前 述 「 吟 誦 」 基 礎 上 進 一 步 的 發 展 , 當 某 一 位 詩 人 或 某一 地 區 的 吟 誦 腔 調 廣 被 接 受 , 於 是 便 漸 漸 傳 唱 成 為 固 定 之 旋 律 , 既 有 定 譜 便 可 配之 管 絃 樂 器 , 這 時 就 可 以 正 式 稱 之 為 「 吟 唱 」 了 , 進 一 步 或 可 伴 以 舞 蹈 , 而 成 為「 詩 樂 舞 」 一 體 的 完 整 表 現 , 這 樣 子 對 於 詩 情 詩 境 的 再 現 , 雖 不 敢 說 有 百 分 之 百 ,但 也 八 九 不 離 十 了 。以 上 四 種 方 式 , 從 直 讀 到 朗 誦 、 朗 誦 到 吟 誦 、 吟 誦 到 吟 唱 , 每 一 種 方 式 都 是以 前 者 為 基 礎 , 逐 步 擴 充 發 展 而 來 , 詩 的 意 象 情 景 的 再 現 , 也 逐 步 的 由 少 漸 多 ,由 隱 漸 顯 , 由 此 可 見 吟 唱 對 詩 歌 欣 賞 及 詩 境 重 現 的 功 能 是 何 其 重 要 !三 、 詩 歌 吟 唱 技 巧 探 討關 於 吟 唱 技 巧 部 分 的 探 討 , 所 涉 及 的 問 題 首 先 就 是 發 聲 方 法 , 其 次 是 依 照 其發 聲 方 法 所 需 用 到 的 運 嗓 技 巧 , 分 述 如 後 :( 一 ) 發 聲 方 法歌 唱 的 發 聲 方 法 約 可 分 為 美 聲 唱 法 、 民 族 唱 法 和 通 俗 唱 法 三 種 。 美 聲 唱 法 是十 七 世 紀 源 於 義 大 利 的 一 種 演 唱 風 格 , 這 種 演 唱 風 格 具 有 其 特 別 的 聲 樂 技 巧 及 系統 理 論 。 民 族 唱 法 廣 義 的 講 是 指 包 括 民 間 戲 曲 、 民 歌 以 及 帶 有 這 類 風 格 的 聲 樂 作品 ; 狹 義 的 講 是 指 具 有 民 族 風 格 的 聲 樂 技 巧 及 理 論 。 16 而 通 俗 唱 法 則 是 指 上 述 兩者 以 外 其 他 一 般 的 唱 法 。 至 於 詩 歌 吟 唱 究 竟 適 合 以 哪 一 種 發 聲 方 法 來 表 現 , 答 案16 詳 見 何 紹 維 , 王 德 方 :〈 民 族 唱 法 與 美 聲 唱 法 的 要 義 分 析 〉,《 音 樂 探 索 》 第 1 期 (1995 年 ), 頁64。-10-


詩 歌 吟 唱 教 學 的 理 論 與 實 務 11似 乎 並 不 難 解 , 那 是 因 為 中 國 的 詩 歌 吟 唱 本 身 就 屬 於 中 國 民 族 , 尤 其 是 漢 民 族 的吟 唱 , 理 所 當 然 是 要 以 民 族 唱 法 來 表 現 為 宜 。 但 是 睽 諸 台 灣 時 下 某 些 以 「 詩 詞 」作 為 歌 詞 內 容 來 演 唱 者 , 往 往 是 以 聲 樂 、 合 唱 的 美 聲 方 式 來 表 現 , 或 者 便 以 流 行歌 曲 的 通 俗 方 式 來 演 唱 , 要 探 尋 到 具 有 民 族 唱 法 風 格 的 吟 唱 還 真 是 不 多 見 。因 此 , 理 想 的 詩 歌 吟 唱 應 當 是 以 民 族 唱 法 為 主 , 適 當 的 吸 收 美 聲 唱 法 的 優 點 ,融 合 為 其 表 現 。 雖 然 一 般 認 為 古 代 詩 詞 吟 唱 的 聲 貌 已 經 失 傳 , 但 是 在 整 個 中 國 自古 以 來 對 於 「 聲 樂 」 的 探 討 論 述 卻 是 屢 見 不 鮮 , 甚 至 可 說 是 著 述 頗 豐 的 。 從 《 尚書 ˙ 堯 典 》 所 載 :「 詩 言 志 , 歌 永 言 , 聲 依 永 , 律 和 聲 。」 到 《 毛 詩 ˙ 序 》 所 言 :「 在心 為 志 , 發 言 為 詩 。 情 動 於 中 而 形 於 言 ; 言 之 不 足 , 故 嗟 嘆 之 ; 嗟 嘆 之 不 足 , 故詠 歌 之 ; 詠 歌 之 不 足 , 不 知 手 之 舞 之 , 足 之 蹈 之 。」 乃 至 唐 宋 以 後 大 量 的 聲 樂 理論 著 述 不 一 而 足 , 17 這 些 論 述 的 共 同 點 都 是 在 闡 發 漢 民 族 ( 漢 語 ) 的 特 有 聲 腔 及其 美 感 , 大 陸 學 者 周 靜 說 :“ 依 字 行 腔 , 字 正 腔 圓 " 是 我 國 古 代 唱 論 語 言 風 格 所 追 求 的 美 學 原 則 。 所 謂“ 正 ", 大 體 指 : 表 意 正 、 聲 調 正 、 讀 音 正 、 節 奏 正 ; 所 謂 “ 圓 ", 大 體 指 :旋 律 流 暢 , 形 象 鮮 明 , 刻 畫 細 緻 , 詞 曲 扣 準 。 18由 此 可 見 , 詩 歌 的 吟 唱 大 抵 只 要 遵 循 著 「 依 字 行 腔 , 字 正 腔 圓 」 的 原 則 , 那 麼 雖不 中 亦 不 遠 矣 。 但 是 , 若 要 達 到 「 字 正 腔 圓 」 的 要 求 , 依 照 曲 藝 的 「 潤 腔 」 標 準就 有 高 達 二 十 八 種 技 巧 之 多 , 19 這 對 於 詩 歌 吟 唱 的 推 廣 來 說 , 無 疑 是 一 大 難 題 與障 礙 。 因 此 , 關 於 吟 唱 的 實 用 技 巧 有 待 進 一 步 的 斟 酌 。17 如 唐 ․ 段 安 節 《 樂 府 雜 錄 》、 元 ․ 雁 南 芝 庵 《 唱 論 》、 明 ․ 朱 權 《 詞 林 須 知 》、 魏 良 甫 《 曲 律 》、 王驥 德 《 方 諸 館 曲 律 》、 沈 寵 綏 《 度 曲 須 知 》, 清 ․ 李 漁 《 閒 情 偶 寄 》、 毛 先 舒 《 南 曲 入 聲 客 問 》、 徐 大椿 《 樂 府 傳 聲 》, 王 德 暉 、 徐 沅 徵 《 顧 誤 錄 》 等 。 以 上 資 料 參 考 周 靜 :〈 中 國 古 代 唱 論 的 語 言 風 格 與表 現 風 格 〉,《 交 響 — 西 安 音 樂 學 院 學 報 》 第 4 期 (1998 年 ), 頁 14。18 見 周 靜 :〈 中 國 古 代 唱 論 的 語 言 風 格 與 表 現 風 格 〉,《 交 響 — 西 安 音 樂 學 院 學 報 》 第 4 期 (1998 年 ),頁 15。19 同 前 注 。-11-


12彰 化 師 大 國 文 學 誌 第 十 一 期( 二 ) 吐 字 及 用 嗓 技 巧由 於 漢 字 的 主 要 語 音 結 構 包 括 「 聲 、 韻 、 調 」 三 部 分 , 聲 是 聲 母 , 包 括 「 唇 、牙 、 舌 、 齒 、 喉 」 五 音 。 韻 是 韻 母 , 包 括 「 開 、 齊 、 合 、 撮 」 等 四 呼 。 調 是 聲 調 ,包 括 「 平 、 上 、 去 、 入 」 等 四 聲 。 若 要 達 到 「 依 字 行 腔 , 字 正 腔 圓 」 的 審 美 原 則 ,約 可 歸 納 出 「 吐 字 、 行 腔 、 歸 韻 收 聲 」 等 三 大 步 驟 ; 因 此 , 筆 者 參 酌 了 上 述 相 關資 料 , 並 以 十 餘 年 來 的 吟 唱 教 學 經 驗 , 綜 合 歸 納 出 一 些 簡 單 可 行 的 吐 字 及 用 嗓 技巧 , 吐 字 的 要 訣 在 於 立 音 的 適 當 運 用 , 用 嗓 的 技 巧 包 括 行 腔 與 歸 韻 的 適 當 處 理 。從 這 些 技 巧 的 探 索 中 , 期 能 對 於 詩 歌 吟 唱 找 出 一 些 可 行 的 表 現 方 式 與 途 徑 , 以 便更 有 效 的 運 用 於 吟 唱 教 學 與 推 廣 。1. 吐 字 — 立 音前 面 所 謂 「 字 正 」, 就 是 指 吐 字 的 美 , 在 民 族 唱 法 、 戲 曲 唱 腔 的 審 美 要 求 下 ,吐 字 是 不 得 含 糊 的 , 徐 沅 徵 《 顧 誤 錄 》 說 :「 字 宜 重 , 腔 宜 輕 ; 字 宜 剛 , 腔 宜 柔 。」20便 是 強 調 吐 字 方 面 的 要 求 , 欲 達 到 這 個 要 求 , 便 需 用 到 「 立 音 」 的 技 巧 。 陳 幼偉 說 :立 音 ( 或 叫 剛 音 ), 在 音 型 上 , 是 一 種 規 律 性 的 下 行 前 倚 音 , 在 發 聲 上 主 要是 丹 田 氣 和 頭 腔 共 鳴 相 結 合 的 發 音 。 這 種 用 嗓 技 巧 , 在 歌 曲 裡 同 樣 是 不 多見 的 , 但 在 戲 曲 裡 卻 是 構 成 韻 味 的 重 要 手 段 , 起 著 以 剛 音 來 強 化 字 音 和 聲樂 音 型 的 作 用 。 21「 立 音 」 或 名 「 剛 音 」, 顧 名 思 義 便 是 比 較 剛 性 的 音 質 , 就 樂 理 上 來 說 明 ,「 下行 前 倚 音 」 指 的 是 比 本 音 略 高 的 裝 飾 音 , 可 用 「↘」 來 表 示 。 發 音 時 , 使 其 略 高於 本 音 ( 或 高 二 度 , 或 高 三 度 ), 旋 即 轉 回 本 音 。 這 樣 的 發 音 效 果 其 實 就 有 點 類 似20 見 王 德 暉 、 徐 沅 徵 :《 顧 誤 錄 》, 收 於 《 歷 代 詩 史 長 編 二 輯 》 第 九 冊 ( 台 北 : 中 國 學 典 館 復 館 籌 備處 ,1974 年 ), 頁 60。21 見 陳 幼 偉 :〈 韻 味 論 〉,《 語 言 與 音 樂 》( 台 北 : 丹 青 圖 書 公 司 ,1983 年 ), 頁 140-141。-12-


詩 歌 吟 唱 教 學 的 理 論 與 實 務 13在 念 「 去 聲 」(51:) 的 情 形 一 樣 , 也 就 是 說 先 將 該 字 發 出 一 個 短 暫 的 去 聲 , 然 後馬 上 接 到 原 來 的 音 高 , 如 此 自 然 就 產 生 了 「 立 音 」 的 效 果 。2. 行 腔 — 喉 阻 音接 著 ,「 腔 圓 」 指 的 就 是 行 腔 的 美 。 如 何 達 到 「 腔 圓 」 的 審 美 要 求 , 周 靜 提 出四 個 條 件 :一 是 “ 尋 聲 依 調 ”。 聲 指 唱 字 的 四 聲 調 值 , 還 須 依 循 旋 律 運 行 高 低 方 式 來 體現 。 二 是 “ 循 聲 轉 腔 ”。 即 充 分 運 用 唱 字 四 聲 高 下 的 特 點 , 積 極 能 動 的 運 用于 潤 腔 更 加 跌 宕 多 姿 。 三 是 “ 依 字 聲 行 腔 ”, 即 在 潤 腔 旋 律 進 行 中 , 逐 步 表明 安 字 的 四 聲 調 值 , 使 潤 腔 旋 律 在 高 低 轉 換 運 行 之 中 , 與 字 的 四 聲 調 值 達到 一 種 完 美 統 一 的 結 果 。 四 是 “ 先 字 後 腔 ”, 即 在 需 要 加 腔 處 , 先 在 唱 腔 開始 地 方 明 確 唱 字 的 四 聲 調 值 , 而 後 再 轉 入 拖 腔 。 22以 上 所 說 的 四 個 條 件 , 其 實 仍 是 環 繞 在 「 依 字 行 腔 」 的 大 原 則 下 , 發 揮 其 各 種 潤腔 的 要 領 。此 外 , 前 面 曾 提 到 傳 統 潤 腔 技 巧 有 二 十 八 種 之 多 , 其 中 有 很 多 技 巧 在 吟 唱 運用 上 都 是 可 以 參 考 採 納 的 , 例 如 : 收 口 腔 (> 漸 弱 )、 喇 叭 腔 (< 漸 強 )、 橄 欖 腔 ( 弱 — 強 — 弱 )、 上 滑 腔 (↗)、 下 滑 腔 (↘)、 拋 腔 (↗↘)、 頓 腔 ()、 分 腔( 把 子 音 、 介 音 、 主 要 元 音 、 韻 尾 逐 漸 唱 出 )、 咽 腔 ( 哭 腔 )、 圓 滑 腔 ( 連 腔 )、 韻音 斷 腔 ( 韻 母 再 現 ) 等 , 這 些 都 是 可 以 靈 活 應 用 的 。 而 上 述 技 巧 當 中 有 些 重 要 部份 是 必 須 仰 賴 一 種 名 為 「 喉 阻 音 」 的 技 巧 來 達 成 , 陳 幼 偉 說 :戲 曲 的 用 嗓 技 巧 , 是 指 在 行 腔 或 拖 腔 的 轉 折 點 、 著 重 點 、 收 腔 處 , 用 口 腔軟 腭 後 部 和 喉 頭 阻 擋 氣 流 , 產 生 一 個 磨 擦 音 — 我 們 可 以 把 它 叫 做 喉 阻 音 ,來 加 強 行 腔 的 節 奏 、 氣 勢 、 神 采 和 力 量 。 喉 阻 音 可 以 分 為 實 阻 音 ( 也 可 以叫 它 濁 阻 音 ) 和 虛 阻 音 ( 也 可 以 叫 它 清 阻 音 ) 兩 種 。 2322 同 注 16。23 同 注 18, 頁 136。-13-


14彰 化 師 大 國 文 學 誌 第 十 一 期實 阻 音 是 在 吐 字 以 後 行 腔 之 時 , 韻 母 ( 主 要 元 音 ) 再 發 音 , 亦 即 韻 母 重 現 若干 次 , 例 如 : 唱 「 大 江 東 去 」(65 6 ‧ 2 17 6-, 蘇 軾 〈 念 奴 嬌 〉 九 宮 大 成 譜 ) 時 ,「 大 (65)」 唱 成 「 大 阿 」(ta-a),「 東 (2 ‧ )」 唱 成 「 都 翁 」(to-ong),「 去 (1 ‧ 7 6-)」唱 成 「 去 迂 迂 」(chiu-iu-iu), 這 便 是 實 阻 音 。 而 虛 阻 音 是 指 除 了 韻 母 再 發 音 之 外 ,又 加 上 了 送 氣 音 , 例 如 :「 三 國 周 郎 赤 壁 」 的 「 國 (54)」 唱 成 「 國 貨 」(kuo-ho),「 壁 (1 76 1-)」 唱 成 「 壁 以 嘻 」(pi-i-hi)。 實 阻 音 與 虛 阻 音 的 交 替 運 用 , 不 只可 以 加 強 語 氣 與 氣 氛 , 有 時 對 於 詩 境 和 詩 情 的 表 達 和 詮 釋 , 會 有 出 乎 意 表 的 效 果 。例 如 : 在 吟 唱 「 黃 河 入 海 流 」( 王 之 渙 〈 登 鸛 雀 樓 〉) 的 「 河 」 時 , 旋 律 是 [ 5 3˙2 1]四 個 音 , 經 過 實 阻 音 的 處 理 , 唱 成 [her-er-er], 透 過 韻 母 ㄜ(er) 的 兩 次 再 發 音 ,行 腔 就 有 了 重 輕 、 強 弱 、 斷 續 的 變 化 , 而 不 只 是 毫 無 變 化 的 輕 滑 過 去 而 已 , 這 也就 彷 彿 河 水 在 重 巒 疊 嶂 之 間 滔 滔 向 前 推 進 , 波 濤 洶 湧 一 起 再 起 , 這 種 河 海 壯 闊 的詩 境 透 過 唇 吻 之 間 的 傳 達 , 彷 彿 就 很 形 象 化 的 呈 現 在 目 前 。 又 如 :「 春 草 明 年 綠 ,王 孫 歸 不 歸 ?」( 王 維 〈 山 中 送 別 〉) 的 「 不 歸 」 二 字 , 加 上 虛 阻 音 的 處 理 , 即 唱 成 :3 5 5 3 2-Pu-hu ku-e-hei其 中 兩 個 送 氣 音 的 加 入 , 便 使 得 詩 句 中 期 盼 的 情 感 得 以 表 露 無 遺 , 這 是 一 般 通 俗唱 法 所 無 法 達 到 的 特 殊 效 果 。 除 此 之 外 , 其 他 像 閨 怨 詩 的 哀 怨 傷 感 之 傾 訴 , 若 能以 哭 腔 加 上 虛 阻 送 氣 音 , 其 所 增 加 的 如 泣 如 訴 之 氣 氛 , 諒 必 感 人 至 深 !3. 歸 韻 與 收 聲「 收 聲 」 指 的 是 鼻 聲 韻 尾 在 何 時 出 現 以 至 收 尾 結 束 之 問 題 , 包 括 舌 尖 鼻 音 ㄋ(n) 和 舌 根 鼻 音 兀 (ng), 除 須 發 音 正 確 , 不 可 [n]、[ng] 不 分 之 外 , 還 要 考 慮 何時 收 尾 , 既 不 宜 把 鼻 聲 拖 太 長 , 也 不 宜 如 蜻 蜓 點 水 般 的 似 有 若 無 , 總 是 以 恰 到 好處 為 原 則 。至 於 「 歸 韻 」, 它 其 實 也 是 屬 於 行 腔 部 分 的 問 題 。 傳 統 的 歸 韻 大 抵 著 眼 於 「 曲韻 二 十 一 部 」 和 「 劇 韻 十 三 輒 」 24 等 大 項 目 的 歸 併 , 然 筆 者 淺 見 以 為 , 韻 母 內 部24 詳 參 楊 蔭 瀏 :〈 語 言 音 樂 學 初 探 〉,《 語 言 與 音 樂 》( 台 北 : 丹 青 圖 書 公 司 ,1983 年 ), 頁 26-29。-14-


詩 歌 吟 唱 教 學 的 理 論 與 實 務 15「 音 素 」 與 旋 律 間 之 配 合 處 理 , 更 是 歸 韻 所 不 能 忽 略 的 細 微 地 方 。 所 謂 「 音 素 」是 指 韻 頭 ( 介 音 )、 韻 腹 ( 主 要 元 音 )、 韻 尾 的 分 別 , 王 德 暉 、 徐 沅 徵 《 顧 誤 錄 》曾 指 出 :「 由 字 頭 輕 輕 發 音 , 漸 轉 字 腹 , 徐 歸 字 尾 。」 這 裡 雖 已 說 到 行 腔 時 歷 經 各音 素 ( 頭 腹 尾 ) 的 過 程 , 但 在 實 際 與 旋 律 配 合 時 , 仍 是 需 要 一 番 斟 酌 的 。 例 如 :「 黃河 入 海 流 」 的 「 流 」 字 , 它 的 因 素 為 [liou],l 為 聲 母 ,i 為 介 音 ,o 為 主 要 元 音 ,u為 韻 尾 ; 吟 唱 弦 律 為 53 2—7, 實 際 吟 唱 時 可 以 有 三 種 處 理 方 法 :5 3 2—7(1) li-i-i--ou(2) li-o-o--ou(3) li-o-u—u在 這 三 種 唱 法 中 , 第 一 種 在 南 管 的 唱 腔 裡 是 常 見 到 的 , 不 過 在 吟 唱 詩 詞 時 ,似 乎 以 第 二 種 處 理 較 為 理 想 , 因 為 韻 腹 就 是 主 要 元 音 , 它 所 佔 的 時 值 必 須 長 一 點 ,而 韻 頭 ( 介 音 ) 和 韻 尾 則 不 需 要 佔 有 太 多 時 值 , 只 要 交 代 清 楚 即 可 , 而 且 這 樣 的唱 法 也 比 較 自 然 些 , 這 就 是 「 歸 韻 」 的 適 當 處 理 。四 、 吟 唱 教 學 實 務( 一 ) 文 獻 探 討 與 蒐 集文 獻 探 討 的 主 要 目 的 , 是 讓 學 習 者 不 只 限 於 旋 律 與 技 巧 的 練 習 而 已 , 對 於 整個 吟 唱 發 展 的 理 論 與 相 關 文 獻 及 教 學 媒 體 均 能 夠 有 所 掌 握 , 如 此 方 能 落 實 吟 唱 教學 的 推 展 與 發 揚 。 這 一 部 分 包 括 專 書 與 曲 譜 、 學 位 與 期 刊 論 文 、 影 音 資 訊 、 相 關網 站 等 , 由 於 吟 唱 專 書 與 曲 譜 尚 屬 待 開 發 的 園 地 , 因 此 坊 間 所 見 並 不 多 , 但 是 如果 把 一 些 戲 曲 、 曲 藝 以 及 有 關 民 族 唱 腔 等 技 巧 之 探 討 的 部 分 , 也 納 入 參 考 的 話 ,其 數 量 便 較 為 可 觀 。 至 於 學 位 論 文 部 分 , 目 前 僅 見 有 兩 篇 碩 士 論 文 ; 而 期 刊 論 文部 分 , 為 數 卻 很 可 觀 , 由 此 可 見 對 於 吟 唱 投 入 研 究 的 學 者 仍 是 不 少 。 影 音 資 訊 也在 二 十 幾 年 中 隨 著 媒 體 科 技 的 發 展 , 從 早 期 的 錄 音 帶 、 錄 影 帶 , 到 近 年 的 VCD、-15-


16彰 化 師 大 國 文 學 誌 第 十 一 期DVD 等 的 發 行 ; 此 外 , 相 關 網 站 也 提 供 了 豐 富 的 資 料 , 包 括 理 論 文 獻 、 影 音 資 料等 , 都 提 供 了 吟 唱 教 學 許 多 方 便 之 處 。 筆 者 謹 就 兩 岸 三 地 搜 尋 所 得 資 訊 稍 作 分 類整 理 , 由 於 份 量 頗 巨 , 為 免 影 響 行 文 及 篇 幅 , 暫 且 置 於 文 後 附 錄 以 方 便 參 閱 。( 二 ) 聲 韻 調 的 認 識在 民 族 唱 法 的 要 點 裡 , 既 然 須 講 究 「 依 字 行 腔 」, 那 麼 吟 唱 教 學 中 對 於 文 字 的音 韻 結 構 便 不 得 不 有 所 探 討 。 大 體 說 來 , 語 音 的 結 構 , 主 要 是 分 成 聲 母 、 韻 母 、聲 調 等 三 大 部 分 , 而 吟 唱 教 學 中 因 為 考 慮 到 部 分 曲 調 必 須 以 閩 南 語 發 音 , 因 此 教學 中 也 必 須 顧 及 到 閩 南 語 的 聲 韻 調 之 介 紹 , 分 述 如 下 :1. 國 語 聲 韻 調 介 紹國 語 注 音 符 號 第 二 式 與 第 一 式 對 照 表國 語 注 音 符 號 第 一 式國 語 注 音 符 號 第 二 式一 、 聲 母唇 音 ㄅ ㄆ ㄇ ㄈ b p m f舌 尖 音 ㄉ ㄊ ㄋ ㄌ d t n l舌 根 音 ㄍ ㄎ ㄏ g k h舌 面 音 ㄐ ㄑ ㄒ j(i) ch(i) sh(i)翹 舌 音 ㄓ ㄔ ㄕ ㄖ j ch sh r舌 齒 音 ㄗ ㄘ ㄙ tz ts s二 、 韻 母單 韻 (1) ( ) r, z單 韻 (2) ㄧ ㄨ ㄩ i, yi u, wu iu, yu單 韻 (3) ㄚ ㄛ ㄜ ㄝ a o e複 韻 ㄞ ㄟ ㄠ ㄡ ai ei au ou-16-


詩 歌 吟 唱 教 學 的 理 論 與 實 務 17聲 隨 韻 ㄢ ㄣ ㄤ ㄥ an en ang eng捲 舌 韻 ㄦer三 、 結 合 韻 母 ( 前 有 聲 母 時 用 )齊 齒 呼合 口 呼ㄧㄚ ㄧㄛ ㄧㄝㄧㄞ ㄧㄠ ㄧㄡㄧㄢ ㄧㄣ ㄧㄤ ㄧㄥㄨㄚ ㄨㄛ ㄨㄞ ㄨㄟㄨㄢ ㄨㄣ ㄨㄤ ㄨㄥia io ieiai iau iouian in iang ingua uo uai ueiuan uen uang ung撮 口 呼 ㄩㄝ ㄩㄢ ㄩㄣ ㄩㄥ iue iuan iun iung四 、 聲 調陰 平 聲 ( 不 加 ) –陽 平 聲 ˊˊ上 聲 ˇ ˇ去 聲 ˋ ˋ輕 聲 ․ ( 不 加 )2. 閩 南 語 聲 韻 調 介 紹閩 南 語 的 音 標 系 統 目 前 可 說 是 眾 說 紛 紜 , 茲 以 教 育 部 於 1998 年 公 佈 的 「 臺 灣語 言 音 標 方 案 」 25 (Taiwan Language Phonetic Alphabet 簡 稱 TLPA) 為 主 , 介 紹 於後 :25 以 下 音 標 資 料 摘 錄 自 「 台 灣 語 文 學 會 網 站 」(http://www.tlls.org.tw/)。-17-


18彰 化 師 大 國 文 學 誌 第 十 一 期-18-


詩 歌 吟 唱 教 學 的 理 論 與 實 務 19-19-


20彰 化 師 大 國 文 學 誌 第 十 一 期此 外 另 有 [TLPA] 與 國 語 注 音 符 號 對 照 表 , 可 以 有 利 於 一 般 教 學 , 也 一 並 附 表 如 下 : 26TLPA( 台 灣 語 言 音 標 系 統 ) 與 注 音 符 號 對 照 表TLPA p ph m b t th n l k kh h c ch s j g ng聲母 注 音ㄅ ㄆ ㄇ ㄅ ㄉ ㄊ ㄋ ㄌ ㄍ ㄎ ㄏ ㄐ ㄑ ㄒ ㄗ ㄍ 兀符 號ㄗ ㄘ ㄙ韻母TLPA a oo o e ai au an n ang ng i u注 音ㄚ ㄛ ㄜ ㄝ ㄞ ㄠ ㄢ ㄣ ㄤ ㄥ ㄧ ㄨ符 號鼻 化 韻-nn26 資 料 摘 錄 自 「 台 南 縣 九 年 一 貫 教 學 創 新 網 站 」(http://local.tnc.edu.tw/phonetic.htm), 並 作 局 部 錯 誤訂 正 。-20-


詩 歌 吟 唱 教 學 的 理 論 與 實 務 21( 三 ) 各 類 吟 唱 調 介 紹吟 唱 調 的 介 紹 , 主 要 是 以 台 灣 目 前 傳 唱 流 行 的 腔 調 為 主 , 約 可 分 成 三 大 類 ,依 次 介 紹 如 下 :1. 近 體 詩 固 定 調這 種 吟 詩 調 主 要 是 以 近 體 詩 的 平 仄 聲 調 為 依 據 , 按 照 前 述 「 平 仄 長 短 , 依 字行 腔 」 的 原 則 , 所 發 展 出 來 的 吟 誦 調 。 此 處 所 介 紹 者 為 業 師 李 炳 南 先 生 27 (1890-1986)所 傳 誦 , 筆 者 依 原 錄 音 帶 記 譜 之 吟 誦 調 。 隨 其 近 體 詩 之 格 律 不 同 , 共 計 有 八 種 不同 的 吟 誦 調 , 炳 南 先 生 在 《 詩 階 述 唐 ˙ 聲 調 舉 隅 》 中 說 :詩 循 聲 調 , 唱 依 樂 譜 , 名 雖 有 岐 , 其 道 ㄧ 也 。 詩 乃 唱 之 精 魂 , 唱 乃 詩 之 聲響 , 樂 譜 者 高 低 長 短 之 音 , 無 次 則 唱 譜 難 立 ; 聲 調 者 , 平 上 去 入 之 字 , 失 粘則 詩 調 不 協 。 28又 前 揭 書 所 附 〈 吟 誦 常 則 〉 說 :近 體 絕 律 類 , 按 聲 調 譜 吟 : 於 句 中 雙 平 處 長 停 。 七 言 有 兩 處 雙 平 句 者 , 則須 兩 長 停 。 29近 體 詩 分 為 絕 句 與 律 詩 , 其 聲 調 譜 ( 正 格 ) 共 有 十 六 種 , 分 別 是 : 30絕 句 八 種 :27 李 炳 南 先 生 為 山 東 濟 南 人 , 生 於 清 光 緒 二 十 年 (1890), 著 有 《 詩 階 述 唐 》、《 雪 盧 詩 集 》 等 詩 學 及其 他 儒 佛 著 作 , 詳 見 《 李 炳 南 老 居 士 全 集 》, 台 中 蓮 社 印 行 ,1995 年 。 此 吟 唱 調 即 其 讀 書 時 所 學 之吟 誦 調 , 故 可 暫 且 名 之 為 「 山 東 調 」, 又 因 其 專 為 近 體 詩 吟 誦 之 用 , 故 亦 屬 於 「 近 體 詩 固 定 調 」。28 見 《 詩 階 述 唐 ․ 聲 調 舉 隅 》, 頁 239,《 李 炳 南 老 居 士 全 集 》, 台 中 蓮 社 印 行 ,1995 年 。29 見 《 詩 階 述 唐 ․ 聲 調 舉 隅 》, 頁 331。30 見 《 詩 階 述 唐 ․ 聲 調 舉 隅 》, 頁 241-254。-21-


22彰 化 師 大 國 文 學 誌 第 十 一 期五 絕 仄 起 ( 首 句 不 入 韻 ) 式 、 五 絕 平 起 式 、 五 絕 仄 起 首 句 入 韻 式 、 五 絕 平起 首 句 不 入 韻 式 、 七 絕 仄 起 式 、 七 絕 平 起 式 、 七 絕 仄 起 首 句 入 韻 式 、 七 絕平 起 首 句 入 韻 式 。律 詩 八 種 :五 律 仄 起 ( 首 句 不 入 韻 ) 式 、 五 律 平 起 式 、 五 律 仄 起 首 句 入 韻 式 、 五 律 平起 首 句 入 韻 式 、 七 律 仄 起 式 、 七 律 平 起 式 、 七 律 仄 起 首 句 入 韻 式 、 七 律 平起 首 句 入 韻 式 。以 上 所 列 近 體 詩 的 正 格 格 律 雖 有 十 六 種 之 多 , 但 若 不 計 其 首 句 入 韻 與 否 , 則 可 歸併 為 八 種 格 式 , 而 吟 唱 調 實 際 上 也 只 有 八 種 不 同 之 變 化 。 31 茲 以 五 絕 仄 起 與 平 起二 式 為 例 說 明 分 析 其 唱 譜 如 下 :(1) 五 絕 仄 起 式C 調 ∣1 5 5 3--3 2—∣5 5 3․2 1-1 2 3 5 53 2-7∣66--2 2 2-∣3 5 2 5 3․2 1-- 6 1--∥仄 仄 平 平 仄 , 平 平 仄 仄 平 。 平 平 平 仄 仄 , 仄 仄 仄 平 平 。● △ △ ● ◎ △ ● △ ◎說 明 :● 為 短 停 ( 短 拍 ),△ 為 長 停 ( 長 拍 ),◎ 為 韻 腳 。(2) 五 絕 平 起 式F 調 ∣5 5--6 1 6 5 3-∣6 3 2 5 3.21- 6 1--∣1 5 5 3--32-∣5 5 3.21--1 2 3 5 532--∥平 平 平 仄 仄 , 仄 仄 仄 平 平 。 仄 仄 平 平 仄 , 平 平 仄 仄 平 。△ ● △ ◎ ● △ △ ● ◎從 以 上 的 平 仄 格 律 聲 調 和 唱 譜 的 關 係 看 來 , 正 符 合 楊 蔭 瀏 所 說 的 幾 個 原 則 ,他 說 :在 南 方 的 吟 誦 調 中 , 仄 聲 ( 包 括 上 去 入 ) 逗 有 上 升 或 用 較 高 音 的 傾 向 , 平聲 ( 包 括 陰 陽 平 ) 逗 有 下 降 或 用 較 低 音 的 傾 向 。 就 是 說 , 仄 聲 有 偏 高 的 傾31 八 種 吟 唱 調 的 譜 例 詳 見 附 錄 二 。-22-


詩 歌 吟 唱 教 學 的 理 論 與 實 務 23向 , 平 聲 有 偏 低 的 傾 向 。 32由 此 可 見 這 套 吟 誦 調 雖 是 傳 字 山 東 , 但 似 乎 與 南 方 語 言 或 戲 曲 有 些 關 聯 。2. 詩 社 及 民 間 流 傳 調台 灣 本 地 詩 社 有 特 殊 流 傳 的 吟 詩 調 者 , 如 台 北 的 天 籟 詩 社 傳 有 天 籟 調 , 鹿 港地 區 有 鹿 港 調 , 宜 蘭 地 區 有 宜 蘭 酒 令 等 , 至 於 大 陸 地 區 各 省 所 流 傳 的 就 不 勝 枚 舉了 。 不 過 隨 著 民 國 三 十 八 年 國 民 政 府 遷 台 , 部 分 吟 詩 調 也 隨 著 文 人 渡 台 而 在 台 灣地 區 傳 唱 , 上 述 近 體 詩 固 定 調 便 是 ㄧ 例 , 除 此 之 外 , 依 邱 燮 友 教 授 所 編 採 者 , 更有 所 謂 江 西 調 、 河 南 調 、 閩 南 調 、 常 州 調 、 福 建 流 水 調 等 。 尤 其 常 州 調 在 大 陸 的流 行 , 因 有 趙 元 任 的 提 倡 以 及 今 人 的 採 錄 研 究 而 得 以 保 存 並 發 揚 。 33 這 些 都 是 目前 在 台 灣 常 被 傳 唱 的 吟 詩 調 。 不 過 這 些 吟 詩 調 在 套 用 時 必 須 要 掌 握 一 些 原 則 , 而不 是 隨 意 套 用 即 可 , 原 則 就 是 要 以 詩 作 本 身 的 情 境 風 格 來 考 量 , 選 擇 適 當 的 吟 詩調 來 套 用 , 例 如 「 天 籟 調 」 適 合 表 現 豪 邁 遼 闊 的 詩 境 , 如 王 昌 齡 〈 出 塞 〉( 秦 時 明月 漢 時 關 )、 王 之 渙 〈 出 塞 〉( 黃 河 遠 上 白 雲 間 ) 等 作 品 。 而 「 宜 蘭 酒 令 」 只 適 合於 表 現 輕 快 活 潑 的 五 言 小 詩 ,「 福 建 流 水 調 」 適 合 表 現 抒 情 淡 雅 的 作 品 , 等 , 這 些都 應 該 要 有 所 斟 酌 。 此 外 還 有 一 點 不 可 忽 略 的 , 那 就 是 某 些 吟 腔 是 依 據 該 地 方 言的 腔 調 ( 語 言 旋 律 ) 發 展 而 來 , 所 以 只 能 以 該 方 言 來 吟 唱 , 若 是 改 用 它 種 語 言 ,那 麼 唱 出 來 的 結 果 只 能 以 「 怪 腔 怪 調 」 來 形 容 。 例 如 李 白 的 〈 將 進 酒 〉, 坊 間 有 一種 「 鹿 港 調 」 的 吟 唱 法 , 它 的 唱 譜 完 全 是 以 閩 南 語 ( 泉 州 腔 ) 發 音 為 依 據 , 再 「 依字 行 腔 」 所 呈 現 出 來 的 旋 律 , 可 是 某 年 的 大 專 聯 吟 卻 有 一 個 團 體 採 用 國 語 來 吟 唱 ,其 結 果 當 是 可 想 而 知 了 。 其 他 如 「 閩 南 調 」「 歌 仔 調 」 也 都 是 只 宜 以 閩 南 語 來 吟 唱 ,否 則 必 將 產 生 一 些 怪 異 的 結 果 。3. 戲 曲 吟 唱 調(1) 歌 仔 調32 見 楊 蔭 瀏 :〈 語 言 音 樂 學 初 探 〉,《 語 言 與 音 樂 》( 台 北 : 丹 青 圖 書 公 司 ,1983 年 ), 頁 43。33 見 秦 德 祥 :〈 趙 元 任 與 吟 誦 音 樂 〉, 東 海 大 學 《 中 國 文 化 月 刊 》(1998 年 09 月 )。 秦 德 祥 :〈 常 州吟 誦 音 樂 的 采 錄 与 初 步 研 究 〉,《 中 央 音 樂 學 院 學 報 》 第 2 期 (2001 年 )。-23-


24彰 化 師 大 國 文 學 誌 第 十 一 期「 歌 仔 調 」 是 採 自 歌 仔 戲 裡 的 「 吟 詩 調 」 以 及 部 分 旋 律 流 傳 較 廣 , 普 受 歡 迎的 曲 調 套 用 於 情 境 相 合 的 詩 作 , 以 之 來 吟 唱 的 曲 調 , 常 用 的 有 「 都 馬 調 」「 哭 調 」「 孟 姜 女 調 」 等 , 34 當 然 套 用 的 原 則 也 是 一 樣 要 考 慮 到 , 該 曲 調 的 旋 律 風 格 特 色和 欲 表 現 的 詩 作 本 身 的 情 感 與 詩 境 是 否 搭 配 的 問 題 。 35 這 些 曲 調 由 於 是 源 於 歌 仔戲 所 以 主 要 傳 唱 是 以 台 灣 地 區 為 主 , 而 且 是 對 於 歌 仔 戲 懷 有 情 感 和 記 憶 者 較 能 引起 共 鳴 。(2) 黃 梅 調黃 梅 調 原 名 采 茶 戲 , 是 在 皖 、 鄂 、 贛 三 省 毗 鄰 地 區 以 黃 梅 采 茶 調 為 主 的 民 間歌 舞 基 礎 上 發 展 而 成 。 其 中 一 支 東 移 到 以 安 徽 懷 寧 為 中 心 的 安 慶 地 區 , 用 當 地 語音 歌 唱 , 被 稱 為 懷 腔 或 懷 調 , 這 就 是 今 日 黃 梅 戲 的 前 身 。 民 國 五 十 二 年 由 於 「 梁山 伯 與 祝 英 台 」 電 影 的 演 出 , 使 得 黃 梅 調 在 台 灣 的 流 行 達 到 高 峰 , 因 此 其 中 部 分的 曲 調 由 於 耳 熟 能 詳 , 也 就 輾 轉 被 引 用 到 詩 歌 的 吟 唱 來 , 其 中 大 抵 是 以 七 言 絕 句居 多 。 36(3) 南 管「 南 管 」 音 樂 源 於 宋 代 , 最 先 流 行 於 福 建 省 以 泉 州 為 中 心 的 閩 南 語 系 , 隨 後流 傳 到 澎 湖 、 臺 灣 本 島 , 以 及 東 南 亞 的 華 僑 社 會 。 以 其 較 含 蓄 婉 約 , 清 麗 典 雅 ,充 滿 了 古 樂 之 風 , 因 此 在 臺 灣 , 南 管 盛 行 的 地 區 , 都 是 文 風 鼎 盛 , 繁 華 富 庶 的 古老 城 鎮 , 如 鹿 港 、 臺 南 , 學 習 者 大 都 是 儒 雅 的 文 士 , 曲 韻 注 重 頓 挫 行 腔 , 唱 詞 唸白 口 法 講 究 , 也 因 而 和 吟 詩 的 特 色 最 為 接 近 , 它 的 曲 譜 歌 詞 本 身 就 有 部 分 屬 於 古典 詩 歌 者 , 例 如 〈 將 進 酒 〉、 清 平 調 〉 等 , 從 這 些 詩 文 演 唱 中 更 可 以 感 受 到 它 行 腔吐 字 等 方 面 的 韻 味 美 。 3734 有 關 歌 仔 戲 及 其 曲 調 音 樂 等 詳 細 內 容 , 可 參 考 歌 仔 戲 資 訊 站 (http://www.twopera.net/)。35 筆 者 選 錄 之 詩 作 及 套 用 之 相 關 歌 仔 調 旋 律 , 詳 參 附 錄 三 吟 唱 譜 。36 例 如 : 信 誼 基 金 會 出 版 的 《 處 處 聞 啼 鳥 》CD, 其 中 選 了 王 安 石 〈 元 日 〉、 杜 甫 〈 贈 花 卿 〉、 李 白〈 山 中 答 問 〉、 程 顥 〈 秋 日 偶 成 〉, 這 幾 首 七 言 絕 句 都 是 以 黃 梅 調 來 吟 唱 。37 詳 參 王 心 心 :《 靜 夜 思 ․ 唐 詩 南 管 吟 唱 》( 台 北 : 風 潮 有 聲 公 司 ,2003 年 )。-24-


詩 歌 吟 唱 教 學 的 理 論 與 實 務 25( 四 ) 吟 唱 曲 調 的 教 學關 於 吟 唱 曲 調 的 實 際 教 學 實 務 中 , 有 幾 項 是 要 特 別 注 意 的 , 說 明 如 下 :1. 發 聲 練 習 及 吟 唱 音 域在 每 次 吟 唱 教 學 之 前 , 可 以 參 照 一 般 合 唱 團 的 模 式 進 行 發 聲 練 習 , 練 習 的 音域 可 以 從 低 音 Sol(g) 到 高 音 Sol(g 2 ), 即 兩 個 八 度 的 範 圍 內 進 行 , 這 是 發 聲 練 習 的 音域 。 至 於 吟 唱 曲 調 的 實 際 教 學 , 為 考 慮 一 般 學 習 者 的 個 別 差 異 , 而 且 大 部 分 都 是吟 唱 的 愛 好 者 , 卻 未 必 是 歌 唱 方 面 的 專 業 或 科 班 出 身 , 因 此 音 域 不 宜 定 得 太 高 或太 低 , 較 理 想 的 音 域 是 從 低 音 La(a) 到 高 音 Re(d 2 ) 這 個 音 域 的 範 圍 , 這 是 較 適 合 一般 學 習 者 的 音 域 , 偶 而 可 以 高 低 再 擴 展 兩 度 , 即 Sol(g) 到 Mi(e 2 ) 這 個 範 圍 , 但 是 這個 音 域 對 部 分 學 習 者 來 說 , 是 已 經 有 一 點 困 難 度 了 。 因 此 為 了 建 立 學 習 者 的 信 心 ,選 擇 吟 唱 曲 調 時 就 必 須 考 慮 到 音 域 的 適 當 與 否 了 。2. 定 調 (Key) 與 伴 奏 問 題為 了 考 慮 上 述 音 域 的 問 題 , 因 此 吟 唱 曲 子 的 定 調 (Key) 就 必 須 有 所 斟 酌 ,主 要 是 因 為 目 前 許 多 吟 唱 曲 譜 是 採 用 簡 譜 為 紀 錄 , 有 些 譜 上 有 載 明 何 種 調 , 有 些則 未 明 寫 , 因 此 , 教 學 者 就 必 須 依 據 該 曲 的 最 高 音 及 最 低 音 為 何 , 然 後 決 定 採 用什 麼 調 較 為 合 適 , 這 樣 才 能 發 揮 良 好 的 學 習 效 果 。 此 外 , 伴 奏 樂 器 也 是 一 大 問 題 ,若 是 平 常 練 習 , 則 以 一 般 鍵 盤 樂 器 伴 奏 即 可 , 音 域 及 音 調 的 調 整 都 可 運 用 自 如 。不 過 , 在 正 式 演 出 的 場 合 , 大 部 分 都 會 以 國 樂 器 來 伴 奏 , 這 時 對 吟 唱 者 而 言 , 音域 和 音 調 的 適 應 就 要 格 外 注 意 了 。 由 於 國 樂 器 的 轉 調 較 為 不 同 , 若 伴 奏 者 的 技 術水 準 足 夠 應 付 自 如 , 則 隨 順 吟 唱 者 的 音 域 而 配 合 調 整 伴 奏 曲 調 的 高 低 , 當 然 不 成問 題 ; 否 則 , 若 反 過 來 要 求 吟 唱 者 去 遷 就 樂 器 的 固 定 音 調 高 低 , 那 就 無 法 發 揮 吟唱 的 最 佳 音 域 與 音 色 , 也 就 遑 論 其 他 技 巧 韻 味 的 表 現 了 。3. 旋 律 為 先 技 巧 其 次一 首 吟 唱 曲 的 教 學 , 必 先 使 其 對 旋 律 能 夠 嫻 熟 , 這 部 分 可 以 藉 助 於 影 音 教 學媒 體 的 輔 助 以 達 成 目 標 ; 當 然 , 課 堂 上 的 反 覆 練 習 更 是 必 要 的 , 這 方 面 可 以 運 用-25-


26彰 化 師 大 國 文 學 誌 第 十 一 期示 範 、 齊 唱 、 分 組 唱 、 個 別 唱 等 , 各 種 方 法 善 巧 方 便 交 錯 運 用 , 先 使 旋 律 熟 練 之後 , 再 進 一 步 進 行 技 巧 韻 味 的 要 求 。 這 一 部 分 就 是 前 面 所 探 討 的 吐 字 、 行 腔 、 歸韻 收 聲 等 技 巧 問 題 。 它 的 原 則 就 是 「 正 確 示 範 、 善 巧 引 導 」 兩 句 話 , 所 謂 「 正 確示 範 」, 指 教 學 者 本 身 對 於 吐 字 、 行 腔 、 歸 韻 收 聲 的 技 巧 都 能 非 常 熟 練 , 能 夠 作 正確 的 示 範 , 並 且 對 其 相 關 發 音 部 位 、 發 音 方 法 以 及 基 本 樂 理 乃 至 民 俗 唱 法 的 基 本認 識 與 技 巧 的 掌 握 , 都 能 夠 有 通 盤 的 了 解 , 然 後 對 於 學 習 者 的 種 種 問 題 能 夠 發 現並 掌 握 其 困 難 所 在 , 運 用 各 種 巧 妙 的 方 法 給 予 啟 發 與 引 導 , 務 使 學 習 者 也 能 夠 簡單 又 具 體 的 掌 握 各 種 技 巧 的 運 用 , 不 要 使 其 覺 得 過 於 深 奧 艱 難 而 產 生 排 斥 畏 懼 的心 理 , 這 是 不 可 疏 忽 的 地 方 。4. 深 入 淺 出 契 機 而 教關 於 吟 唱 教 學 的 對 象 部 份 還 必 須 作 一 個 區 隔 , 大 約 可 分 成 兩 種 類 別 , 一 類 是將 來 要 擔 任 種 子 教 師 , 從 事 吟 唱 推 廣 教 學 工 作 者 ; 另 一 類 就 是 一 般 的 中 小 學 生 或普 通 民 眾 及 愛 好 者 。 若 是 前 者 , 當 然 教 學 內 容 及 要 求 標 準 便 可 設 定 得 高 一 些 , 而在 理 論 的 探 討 方 面 可 以 更 深 入 , 技 巧 的 訓 練 與 要 求 可 以 更 嚴 謹 , 亦 即 深 度 和 廣 度都 可 以 適 量 的 加 強 一 些 , 務 必 使 其 對 於 吟 唱 教 學 的 理 論 與 實 務 都 能 深 入 了 解 通 盤掌 握 , 將 來 才 能 勝 任 愉 快 。 但 是 有 一 個 原 則 卻 必 須 使 其 認 識 清 楚 的 , 那 就 是 將 來在 從 事 吟 唱 教 學 時 , 如 果 所 教 的 對 象 是 中 小 學 生 或 一 般 民 眾 , 那 麼 就 必 須 要 掌 握「 深 入 而 淺 出 」 的 原 則 , 千 萬 不 要 「 深 入 也 深 出 」。 如 果 是 上 述 的 對 象 , 講 了 太 多高 深 的 技 巧 理 論 , 非 但 無 法 達 成 預 期 的 要 求 , 說 不 定 還 會 造 成 反 效 果 , 所 以 一 定要 因 材 施 教 , 契 機 而 教 , 只 要 把 握 上 述 「 正 確 示 範 、 善 巧 引 導 」 的 原 則 , 達 到 中等 目 標 即 可 , 切 莫 期 望 過 高 導 致 失 望 更 高 , 這 是 很 重 要 的 原 則 , 不 可 忽 略 了 。( 五 ) 吟 唱 表 演 事 務吟 唱 教 學 的 目 的 固 然 是 以 體 驗 詩 情 、 再 現 詩 境 為 主 , 以 娛 己 為 要 非 以 娛 人 為務 。 然 而 , 為 了 推 廣 這 項 有 意 義 的 活 動 , 有 時 免 不 了 會 有 一 些 表 演 活 動 或 是 觀 摩比 賽 之 類 的 活 動 , 站 在 教 學 立 場 , 也 不 能 不 有 所 因 應 。 以 下 幾 件 事 情 是 可 以 參 考的 :-26-


詩 歌 吟 唱 教 學 的 理 論 與 實 務 271. 服 裝 與 道 具配 合 吟 唱 內 容 , 若 能 組 合 成 小 單 元 , 融 入 小 劇 情 , 進 行 吟 唱 的 表 演 , 應 該 是比 較 容 易 獲 得 欣 賞 與 共 鳴 的 , 因 此 依 實 際 需 要 穿 著 適 當 服 裝 , 製 作 簡 單 道 具 以 增加 舞 台 效 果 , 這 也 是 無 可 厚 非 的 , 只 是 切 忌 喧 賓 奪 主 , 不 以 吟 唱 實 力 取 勝 , 卻 流於 服 裝 道 具 誇 炫 , 則 是 捨 本 逐 末 了 。2. 伴 奏 與 配 舞若 為 比 賽 性 質 , 伴 奏 與 否 依 其 規 則 而 定 ; 若 是 屬 於 觀 摩 表 演 性 質 則 國 樂 器 伴奏 應 是 不 可 或 缺 的 項 目 , 至 於 配 舞 與 否 端 視 客 觀 條 件 而 論 , 若 有 適 當 舞 蹈 人 才 ,能 達 到 「 詩 樂 舞 」 合 一 , 那 當 然 是 盡 善 盡 美 了 , 若 沒 有 也 無 妨 , 千 萬 不 要 弄 巧 成拙 。3. 燈 光 與 隊 形就 舞 台 效 果 而 言 , 燈 光 變 化 隨 著 詩 境 劇 情 而 調 整 , 若 有 較 專 業 的 控 制 , 必 定能 得 到 加 分 的 效 果 , 而 隊 形 的 變 化 也 是 必 須 的 , 如 果 類 似 合 唱 團 的 演 唱 隊 形 , 毫無 變 化 的 話 , 無 論 就 比 賽 或 表 演 來 說 , 都 是 較 單 調 的 。4. 音 量 與 表 情音 量 問 題 乃 是 一 般 吟 唱 者 普 遍 遭 遇 到 的 難 題 , 畢 竟 不 是 專 業 或 科 班 出 身 的 ,所 以 總 是 無 法 訓 練 出 專 業 水 準 的 音 質 與 音 量 。 不 過 , 筆 者 倒 有 一 不 錯 的 經 驗 , 那就 是 運 用 閉 氣 的 方 法 , 第 一 , 先 強 力 吐 氣 三 次 , 清 出 胸 腔 中 廢 氣 。 第 二 , 吸 氣 約六 七 分 滿 , 隨 即 閉 氣 約 45~60 秒 ; 再 吸 第 二 口 氣 後 , 閉 氣 約 15 秒 ; 再 吸 第 三 口氣 後 , 閉 氣 約 15 秒 ; 其 間 都 只 吸 不 吐 , 最 後 再 將 氣 緩 緩 呼 出 , 此 為 一 回 合 。 第 三 ,重 複 上 述 動 作 , 總 計 三 回 合 。 38 只 要 經 過 三 回 合 訓 練 , 大 約 五 至 六 分 鐘 就 可 以 立刻 提 升 音 量 到 一 點 五 倍 , 效 果 持 續 達 三 十 分 鐘 之 久 。 倘 若 在 演 出 之 前 , 團 體 練 習個 五 六 分 鐘 再 上 場 , 頓 時 即 可 音 量 大 增 , 效 果 奇 佳 。 另 外 , 表 情 的 問 題 包 括 肢 體表 情 和 聲 音 表 情 , 肢 體 表 情 可 以 在 適 當 地 方 加 上 些 許 動 作 , 而 聲 音 表 情 就 要 靠 平38 參 考 侯 秋 冬 :《 拍 手 功 治 百 病 》( 上 善 養 生 齋 出 版 ), 頁 98-99。-27-


28彰 化 師 大 國 文 學 誌 第 十 一 期時 的 訓 練 功 夫 , 在 重 要 的 轉 折 點 、 關 鍵 點 , 充 分 展 現 行 腔 運 嗓 的 技 巧 , 把 最 美 的聲 腔 呈 現 出 來 , 相 信 必 能 緊 緊 扣 住 觀 眾 的 心 弦 , 贏 取 廣 大 的 共 鳴 , 達 到 宣 揚 詩 歌吟 唱 之 美 的 目 標 。五 、 結 語時 代 不 停 的 在 轉 變 , 年 輕 人 受 到 時 下 各 種 聲 光 刺 激 和 流 行 音 樂 的 衝 擊 , 對 傳統 吟 誦 的 接 受 度 確 實 是 一 大 考 驗 。 當 他 們 初 聽 到 這 些 「 古 老 」 的 東 西 時 , 彷 彿 是走 進 不 同 時 空 一 樣 , 大 部 分 都 抱 持 著 怪 異 的 眼 光 。 這 也 難 怪 , 因 為 他 們 從 小 就 是由 電 視 機 伴 隨 長 大 的 , 在 強 力 商 業 包 裝 下 的 流 行 音 樂 風 潮 , 顯 然 是 年 輕 人 所 無 法抵 擋 的 。 相 較 之 下 , 這 種 「 典 雅 」 的 吟 誦 藝 術 要 想 走 入 年 輕 人 的 心 靈 , 恐 怕 就 不是 那 麼 容 易 , 甚 至 連 主 修 文 學 的 大 學 生 , 其 接 受 率 也 還 有 待 開 發 。 不 過 , 以 筆 者幾 年 來 的 經 驗 發 現 , 問 題 是 出 在 學 生 在 求 學 過 程 中 是 否 有 機 會 接 觸 吟 唱 , 如 果 從小 就 有 機 會 薰 陶 , 到 了 國 高 中 階 段 , 稍 具 一 點 欣 賞 感 受 能 力 時 , 也 有 機 會 讓 他 體會 到 吟 誦 之 美 , 相 信 整 個 情 勢 就 會 改 觀 。 因 此 根 本 之 道 就 是 要 從 語 文 科 師 資 的 培育 方 面 著 手 , 尤 其 中 小 學 語 文 教 師 之 培 育 , 在 目 前 多 元 化 的 管 道 之 下 , 有 賴 於 各大 學 中 ( 國 ) 文 系 、 語 教 系 的 重 視 與 發 揚 。 唯 有 培 育 充 足 的 吟 唱 種 子 教 師 , 讓 這些 種 子 教 師 散 播 於 中 小 學 各 階 層 , 從 事 紮 根 的 工 作 , 長 久 耕 耘 下 來 , 或 許 將 來 總會 有 開 花 結 果 的 一 天 。 這 就 是 本 文 撰 寫 的 最 大 期 望 , 只 是 其 中 或 有 疏 漏 之 處 , 敬祈 方 家 不 吝 指 正 !-28-


詩 歌 吟 唱 教 學 的 理 論 與 實 務 29附 錄 一 : 近 體 詩 固 定 調 吟 唱 譜 ( 李 炳 南 教 授 吟 唱 ․ 張 清 泉 記 譜 )-29-


30彰 化 師 大 國 文 學 誌 第 十 一 期-30-


詩 歌 吟 唱 教 學 的 理 論 與 實 務 31-31-


32彰 化 師 大 國 文 學 誌 第 十 一 期-32-


詩 歌 吟 唱 教 學 的 理 論 與 實 務 33-33-


34彰 化 師 大 國 文 學 誌 第 十 一 期-34-


詩 歌 吟 唱 教 學 的 理 論 與 實 務 35附 錄 二 、 歌 子 調 吟 詩 譜-35-


36彰 化 師 大 國 文 學 誌 第 十 一 期Theory And Practice In Teaching TheChanting Of PoetryZhang, Qing-quan( 張 清 泉 )1. Terminology related to the field of the poetic chant has always been the subject ofmuch dispute. The writer integrates concepts and viewpoints from scholars in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concerning the chanting of poetry, and makes thefollowing conclusions:(1) Direct reading is to read at the speed of oral language.(2) Recitation intensifies the cadence and modulations to bring out the level andoblique tone lengths and changes in rhythm.(3) Intoning follows the melodies of the language and the level and oblique tonelengths to fully express one’s feelings in tonal recitation.(4) Chanting uses a predetermined melody with a score, which can go together withmusic or dancing.2.The skills involved in chanting are as follows:(1) The method of producing sounds is based on folk singing with an admixture ofbel canto.(2) Enunciation adopts a standard intonation, but the “traveling” tone uses a throatysound with careful attention to the principle of guiyun shousheng (clarity andprecision).3.Practice in teaching the chanting of poetry includes:(1) Literature review: This concerns the assembly and use of specialist publications,scores, thesis, periodicals, multi-media, and websites.-36-


詩 歌 吟 唱 教 學 的 理 論 與 實 務 37(2) Knowledge of tone and intonation: This is an introduction to Mandarin andMinnan dialect tones and intonation.(3) Introduction of the varieties of chant tones: These are fixed tone, singing tone forpoems, recitative tone for operas, and so on.(4) Teaching tone in singing: This involves problems of sound practice, singingregisters, key, and accompaniment. The melody is primary; clever techniquescome afterwards. When a teachable moment occurs, explain deep andfar-reaching ideas in simple language.(5) Matters relevant to performance: These include costumes and stage properties,accompaniment and matching dance, lighting and formation, music volume andfacial expressions, and so on.Key Words: Poetry, poems and songs, reading, recitying, intoning, chanting,teaching, folk singing.-37-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