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2014 Views

清閑與戒懼—從陳繼儒見晚明文人心態一、山林閑雅與妙語 ... - 東吳大學

清閑與戒懼—從陳繼儒見晚明文人心態一、山林閑雅與妙語 ... - 東吳大學

清閑與戒懼—從陳繼儒見晚明文人心態一、山林閑雅與妙語 ... - 東吳大學

SHOW MORE
SHOW LESS
  • No tags were found...

You also want an ePaper? Increase the reach of your titles

YUMPU automatically turns print PDFs into web optimized ePapers that Google loves.

》17:4,2006,<br />

》38,2002,<br />

頁<br />

,1968),564<br />

頁<br />

》(<br />

,1985),<br />

》13,<br />

》17:4,2006,<br />

―― 從 懼<br />

》11:3,2000、〈<br />

,1989),<br />

》50,2005,<br />

,1965),<br />

25 態<br />

清 閑 與 戒 懼 — 從 陳 繼 儒 見 晚 明 文 人 心 態<br />

一 、 山 林 閑 雅 與 妙 語 清 談 之 展 示<br />

( 一 ) 山 林 隱 逸 與 藝 術 生 活 展 現<br />

閑 戒 繼 儒 見 晚 明 文 人 心 清<br />

山<br />

與<br />

林<br />

陳<br />

閑 雅 與 妙 語 清 談 之 展 示 : 陳 繼 儒 清 閑 外 貌 展 示<br />

辰 柏 涂<br />

陳 繼 儒 清 閑 外 貌 展 示<br />

明 中 晚 期 , 山 人 以 山 居 隱 逸 形 象 示 人 , 然 正 如 陳 繼 儒 於 《 巖 栖 幽 事 》 中 自 云 :<br />

古 隱 者 多 躬 耕 , 余 筋 骨 薄 , 一 不 能 ; 多 釣 弋 , 余 禁 殺 , 二 不 能 ; 多 有 二 頃<br />

田 、 八 百 桑 , 余 貧 瘠 , 三 不 能 ; 多 酌 水 帶 索 , 余 不 耐 苦 飢 , 四 不 能 。 乃 可<br />

能 者 , 為 嘿 處 、 淡 飯 、 著 述 而 已 。 1<br />

其 所 欣 羨 的 生 活 非 山 中 自 力 更 生 的 夷 齊 式 貧 苦 生 活 , 反 似 自 魏 晉 竹 林 七 賢 以<br />

降 至 元 末 明 初 的 倪 瓚 、 顧 瑛 的 林 下 優 遊 風 尚 的 清 閑 優 雅 山 居 生 活 。 既 不 放 棄 世 俗<br />

享 樂 , 復 坐 享 隱 逸 高 名 , 如 錢 謙 益 評 陳 繼 儒 「 聲 華 浮 動 , 享 高 名 , 食 清 福 , 古 稱<br />

通 隱 , 庶 幾 近 之 。」, 2 被 時 人 譽 為 比 美 南 朝 梁 陶 宏 景 與 唐 代 李 泌 的 山 中 宰 相 。 3 陳<br />

繼 儒 以 山 居 生 活 示 人 得 享 高 名 清 福 的 特 色 , 在 乾 隆 時 人 蔣 士 銓 「 妝 點 山 林 大 架<br />

子 , 附 庸 風 雅 小 名 家 」 筆 下 , 4 一 語 點 出 此 一 特 色 。 這 種 以 山 林 隱 逸 為 幌 子 , 利<br />

用 時 人 對 傳 統 風 雅 文 化 的 欣 羨 , 推 動 閑 雅 文 化 , 此 一 山 林 優 遊 清 雅 流 行 文 化 正 為<br />

中 晚 明 社 會 風 尚 的 特 色 , 亦 為 山 人 群 體 中 的 山 人 文 化 核 心 。 5<br />

1<br />

2<br />

錢 陳<br />

3<br />

出<br />

謙 益 ,《 列 朝 詩 集 小 傳 》( 台 北 : 世 界 書 局 台<br />

丁 集 下 ,〈 陳 徵 士 繼 儒 〉, 「 陳 徵 君 繼 儒 宅 門 有 額 , 曰 山 中 宰 相 」, 見 王 澐 著 ,《 雲 間 第 宅 志 》, 收 於 《 百 部 叢 書 集 成 》 ( 台 北 : 藝 文 印 書 館 冊 《 藝 海 珠 塵 頁 第<br />

銓 撰 , 邵 海 清 校 注 ,《 臨 川 夢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第 齣 隱 奸 〉, 於 中 晚 明 社 會 風 尚 研 究 , 近 年 來 諸 多 學 者 多 於 此 領 域 有 所 斬 獲 。 如 王 鴻 泰 ,〈 迷 路 的 明 代 士 人 的 習 詩 情 緣 與 人 生 選 擇 〉,《 中 央 研 究 院 近 代 史 研 究 所 集 刊 1~54、〈 雅 俗 的 士<br />

4<br />

蔣<br />

5<br />

關<br />

2 19。<br />

─ 詩 頁<br />

5b。<br />

─ 證 明 代 賞 玩 文 化 的 流 行 與 士 商 關 係 的 錯 雜 〉,《 新 史 學 頁 73~141、〈<br />

─<br />

從 消 費 頁<br />

空 間 到 空 間 消 費 明 清 城 市 的 酒 樓 與 茶 館 〉,《 新 史 明 代 文 人 社 群 的 凝 結 與 文 藝 社 會 的 發 展 〉, 東 華 大 學 中 文 系 主 辦 ,「 第 二 屆 文 學 傳 播 與 接 受 國 際 學 術 研 討 會 」, 的 辯<br />

頁 638。<br />

冊<br />

1~45, 章 在 士 人 文 化 上 , 以 任 俠 、 雅 文 化 、 藝 術 生 活 經 營 等 子 題 為 主 , 描 繪 個 文 藝 氣 息 濃 厚 的 社 會 , 文 人 在 當 中 以 詩 文 優 遊 其 中 , 透 過 人 之 間 的 相 互 交 遊 , 架 構 出 一 個 以 文 人 文 化 為 主 的 流 行 文 化 。 把 中 晚 明 雅 文 化 的 流 播 作 一 論 述 , 本 文 擬 從 這 些 基 礎 上 , 以 山 人 這 一 群 體 來 重 新 詮 釋 藝 社 會 與 當 時 文 人 交 遊 結 社 的 情 況 。 在 關 於 社 會 文 化 上 的 好 古 仿 古 消 費<br />

2006.03.23~25,<br />

─<br />

等<br />

, 以 巫 仁 恕 的 消 費 文 化 為 主 , 見 巫 仁 恕 ,〈 明 代 士 大 夫 與 轎 子 文 化 〉,《 中 央 研 究 院 近 代 史 所 集 刊 頁 1~70、〈 晚 明 的 旅 遊 活 動 與 消 費 文 化 以 江 南 為 討 論 中 心 ─〉,《 中 央 研 究 院 近 代 史 研 究 所 集 刊 》41,2003, 87~144、〈 清 消 費 文 化 研 究 的 新 取 向 與 新 問 題 〉,《 新 尚 風<br />

史 學 頁 等 文 章 藉 著 市 場 仿 古 風 氣 與 文 人 好 古 風 看 雅 文 化 如 何 被 消 費 , 同 時 這 種 消 費 文 化 又 如 何 促 進 了 社 會 上 對 於 雅 文 化 的 狂 熱 ; 在 文 人 旅 遊 中 , 則 藉 著 文 的 旅 遊 方 式 與 描 寫 , 表 現 出 當 時 文 人 好 遊 之 風 。 本 文 打 算 就 文 化 市 場 的 消 費 觀 念 來 深 入 討 論 山 人 於 明<br />

217~252,<br />

繼 儒 輯 ,《 巖 栖 幽 事 》, 收 於 《 寶 顏 堂 秘 笈<br />

北 : 藝 文 印 書 館<br />

21<br />

頁 8a。 ,


頁<br />

裡 ,2004)<br />

二<br />

》189,2001:1,<br />

,2005)<br />

》117,2004,<br />

26 全<br />

( 集<br />

當 中 陳 繼 儒 以 表 現 喜 談 種 花 植 樹 、 安 穩 本 色 的 生 活 方 式 , 顯 現 出 一 股 清 閑 之<br />

風 。 既 看 不 出 為 生 活 所 困 的 貧 苦 , 亦 無 仙 家 修 仙 的 飄 然 , 著 重 花 草 栽 植 佈 置 , 以<br />

淡 雅 為 主 。 如 :<br />

余 輩 膠 粘 五 濁 , 羈 鎖 一 生 。 每 憶 少 年 青 松 白 石 之 盟 , 何 止 浩 嘆 !…… 然 山<br />

中 亦 不 能 如 道 家 保 鍊 吐 納 , 以 嗇 餘 年 , 即 佛 藏 六 千 卷 , 隨 讀 隨 輟 。 惟 喜 與<br />

鄰 翁 院 僧 談 接 花 藝 果 種 秫 劚 苓 之 法 。 其 餘 一 味 安 穩 本 色 而 已 。 6<br />

球 化 下 明 史 研 究 之 新 視 野 論 文<br />

)<br />

而 繼 儒 亦 以 山 居 有 八 德 勝 城 居 , 說 明 山 居 清 閑 幽 靜 的 好 處 , 如 :<br />

山 居 勝 於 城 市 , 蓋 有 八 德 : 不 責 苛 禮 、 不 見 生 客 、 不 混 酒 肉 、 不 競 田 宅 、<br />

不 問 炎 涼 、 不 鬧 曲 直 、 不 徵 文 逋 、 不 談 仕 籍 。 如 反 此 者 , 是 飯 僧 、 牛 店 、<br />

服 馬 驛 也 ! 7<br />

當 中 體 現 的 山 居 生 活 並 無 傳 統 山 居 清 貧 寂 苦 、 足 不 出 戶 的 景 象 , 反 而 以 山 居 清 閑<br />

幽 靜 、 少 受 俗 人 打 攪 的 悠 閒 生 活 景 象 為 重 , 強 調 山 居 的 清 靜 閒 適 。 故 其 山 居 生 活<br />

特 點 在 於 意 境 呈 現 , 旨 在 呈 現 一 種 平 和 沖 淡 的 氛 圍 。 如 :<br />

人 有 一 字 不 識 而 多 詩 意 , 一 偈 不 參 而 多 禪 意 , 一 杓 不 濡 而 多 酒 意 , 一 石 不<br />

曉 而 多 畫 意 , 淡 宕 故 也 。 8<br />

由 上 可 表 達 出 繼 儒 以 淡 宕 悠 閒 心 境 去 體 會 生 活 中 的 悠 閒 風 雅 意 境 。<br />

陳 繼 儒 嚮 往 隱 居 形 式 為 林 下 幽 遊 之 風 , 極 欣 賞 嵇 康 、 王 維 、 白 居 易 、 蘇 東 坡 、<br />

趙 孟 頫 、 倪 瓚 、 顧 瑛 等 高 士 。 在 《 巖 栖 幽 事 》 中 , 即 以 嵇 康 、 倪 瓚 林 下 幽 遊 為 榜<br />

: 硏 文 出 版 後 , 張 德 建 的 《 明 代 山 人 文 學 研 究 》( 長 沙 : 湖 南 人 民 出 版 社 都<br />

謂 有 所 貢 獻 , 而 諸 如 李 斌 的 〈 晚 明 山 人 與 晚 明 士 可<br />

142~147、 2006,<br />

6<br />

陳<br />

張 從 事 專 門 技 藝 與 干 謁 手 段 的 才 是 山 人 , 並 且 利 用 當 時 山 人 的 活 動 來 與 政 治 經 濟 作 連 結 。 最 可 陳 眉 公 為 主 線 〉,《 學 術 月 刊 主<br />

頁 頁<br />

7<br />

陳<br />

8<br />

陳<br />

軼 峰 〈 山 人 與 晚 明 社 會 〉,《 東 北 師 大 學 報 哲 學 社 會 科 學 版<br />

夏<br />

── 以 咸 淳 的 〈 論 晚 明 隱 士 陳 繼 儒 〉,《 天 府 新 論 風<br />

都<br />

131~135、<br />

中 的 位 置 與 山 人 對 江 南 雅 文 化 市 場 的 影 響 。 另 有 大 木 康 在 其 《 明 末 江 南 の 版 文 化 》( 東 京 提 及 江 南 出 版 文 化 的 盛 行 與 當 時 書 籍 傳 播 的 關 連 , 建 構 出 一 套 出 版 市 場 的 通 路 出 來 , 並 且 利 用 媒 體 傳 播 觀 念 來 看 此 時 的 出 版 文 化 ; 以 及 金 文 京 一 系 列 關 於 山 人 相 關 論 述 , 其<br />

是 大 陸 學 者 山 人 研 究 中 , 算 是 把 作 一 總 結 系 統 整 理 的 一 部 著 作 , 雖 有 細 處 的 遺 漏 , 然 而 對 於 山 人 的 大 觀 念 掌 握 趙 說<br />

山 人 群 體 與 陳 繼 儒 作 一 基 本 且 不 錯 的 介 紹 。 本 文 打 算 著 重 陳 繼 儒 清 雅 生 活 的 體 現 , 說 陳 繼 儒 之 所 以 為 時 人 目 為 山 人 佼 佼 者 , 與 山 人 文 化 至 此 達 於 高 峰 之 經 過 , 以 其 從 另 一 角 度 觀 看 明 中 晚 期 的 社 會 對<br />

》38:6,<br />

8~16,<br />

化 變 遷 。 繼 儒 輯 ,《 巖 栖 幽 事 》, 文<br />

頁 4a。<br />

儒 輯 ,《 巖 栖 幽 事 》, 頁 4a。 繼<br />

儒 輯 ,《 巖 栖 幽 事 》, 頁 3b。 繼


五<br />

―― 與 戒 懼 從 陳 繼 儒 見 晚 明 文 人 心 閑 清<br />

27 態<br />

樣 , 以 高 士 自 詡 。 9 在 塑 造 林 下 幽 遊 高 士 風 範 上 , 繼 儒 以 清 雅 飄 逸 為 主 要 表 現 形<br />

式 。 在 通 過 述 說 著 經 由 細 密 安 排 山 居 生 活 佈 置 下 , 體 現 親 古 拔 韻 的 雅 風 , 以 植 花<br />

栽 樹 、 杖 入 老 林 、 竹 林 靜 臥 、 觀 古 畫 書 帖 等 方 式 外 露 , 向 世 人 展 示 其 清 閑 飄 逸 生<br />

活 態 度 。 如 :<br />

余 每 欲 藏 萬 卷 書 , 襲 以 異 錦 , 薰 以 異 香 , 茅 屋 蘆 簾 , 紙 牕 土 壁 , 而 終 身 布<br />

衣 , 嘯 咏 其 中 。 客 笑 曰 :『 果 爾 , 亦 天 壤 一 異 人 !』 10<br />

其 以 藏 異 書 表 達 對 傳 統 士 人 藏 書 好 古 風 氣 之 嚮 往 , 又 以 茅 屋 蘆 簾 、 紙 牕 土 壁 表 達<br />

清 淡 意 向 , 復 以 嘯 咏 其 中 表 現 魏 晉 林 下 風 範 意 涵 。 繼 儒 在 其 全 集 中 , 有 數 量 頗 多<br />

的 描 寫 山 居 田 園 詩 作 , 如 :<br />

竹 高 樹 深 , 谷 ( 窈 ) 泉 甘 ,<br />

既 安 且 閒 , 南 山 之 南 。<br />

俯 仰 百 歲 , 消 磨 豪 傑 ,<br />

何 如 此 中 , 飲 冰 聽 雪 。<br />

裂 石 介 嶮 , 老 木 陰 廬 ,<br />

上 德 不 德 , 左 圖 右 書 。<br />

簡 欲 剗 名 , 休 養 生 息 ,<br />

疏 鑿 畆 , 以 樂 賓 客 。 11<br />

詩 中 以 描 寫 高 竹 深 樹 , 深 谷 甘 泉 的 山 中 景 象 , 效 法 陶 淵 明 種 豆 南 山 下 的 安 閒 意<br />

境 , 消 磨 一 生 。 過 著 飲 冰 聽 雪 、 圖 書 常 伴 左 右 、 逍 遙 自 在 , 並 與 同 好 相 聚 以 樂 的<br />

生 活 。 藉 詩 歌 表 達 自 身 對 優 閒 意 境 的 看 法 。 又 如 :<br />

久 不 出 山 中 , 信 杖 轉 谿 壑 ,<br />

壑 泉 鳴 淙 淙 , 囘 互 抱 峯 ,<br />

絕 壁 朱 藤 , 藤 花 開 復 落 。<br />

下 有 擁 人 , 孤 吟 自 如 昨 ,<br />

此 意 誰 與 言 ? 幽 猿 能 領 略 。 12<br />

9<br />

陳<br />

10<br />

陳<br />

11<br />

陳<br />

12<br />

陳<br />

四<br />

儒 ,《 妮 古 錄 》, 卷 4, 繼<br />

頁 13a。<br />

儒 ,《 陳 眉 公 先 生 全 集 》, 卷 27, 繼<br />

古 詩 ,〈 山 行 〉, 頁 19a。 言<br />

儒 輯 ,《 巖 栖 幽 事 》, 頁 6b。 繼<br />

儒 ,《 陳 眉 公 先 生 全 集 》( 台 北 : 中 研 院 史 語 所 傅 斯 年 圖 書 館 影 本 ), 卷 27, 繼<br />

言 古 詩 ,〈 山<br />

居 集 蘇 帖 字 〉, 頁 1a~1b。


二<br />

28 全<br />

( 集<br />

詩 作 中 以 表 達 山 居 幽 人 形 象 為 主 , 通 過 敘 述 山 居 倚 杖 入 深 壑 , 立 地 絕 壁 間 , 獨 身<br />

文 論 野 視 新 之 究 研 史 明 下 化 球<br />

)<br />

欣 賞 藤 花 以 猿 猴 為 伴 , 孤 吟 當 中 的 幽 寂 , 說 明 繼 儒 眼 中 的 閑 靜 幽 雅 生 活 。 另 舉 三<br />

則 詩 文 , 旨 在 表 現 山 居 清 閑 與 幽 雅 , 通 過 閒 挂 、 閒 揮 、 心 手 無 事 等 詞 語 描 寫 :<br />

偶 搖 白 羽 扇 ,<br />

閒 挂 青 松 枝 。<br />

心 手 多 無 事 ,<br />

況 欲 秋 聲 時 。 13<br />

閒 揮 白 羽 扇 ,<br />

一 讀 赤 霄 文 。<br />

世 外 無 生 客 ,<br />

胸 中 有 活 雲 。 14<br />

吾 本 山 中 人 ,<br />

愛 說 山 中 話 。<br />

五 月 賣 松 風 ,<br />

人 間 恐 無 價 。 15<br />

以 上 三 首 詩 表 達 繼 儒 對 山 居 生 活 的 主 要 重 心 在 營 造 閒 適 無 憂 的 清 閑 境 地 。 顯 示 繼<br />

儒 山 居 生 活 的 厥 意 與 清 雅 。<br />

從 繼 儒 詩 中 可 知 其 少 描 繪 山 居 苦 悶 生 活 與 躬 耕 日 子 , 多 以 清 閒 悠 然 自 得 之 感<br />

示 人 , 想 營 造 出 一 股 山 居 清 閒 風 氣 出 現 。 另 如 :<br />

箕 踞 於 斑 竹 林 中 , 徒 倚 于 青 石 几 上 。 所 有 道 笈 、 梵 書 , 或 校 讐 四 五 字 , 或<br />

參 諷 一 兩 章 。 茶 不 甚 精 , 壺 亦 不 燥 ; 香 不 甚 良 , 灰 亦 不 死 ; 短 琴 無 曲 而 有<br />

弦 , 長 謳 無 腔 而 有 音 ; 激 氣 發 於 林 樾 , 好 風 送 之 水 涯 。 若 非 羲 皇 以 上 , 定<br />

亦 嵇 阮 兄 弟 之 間 。 16<br />

表 達 出 攤 書 隨 觀 、 清 閑 隨 意 生 活 可 比 之 羲 皇 上 人 與 嵇 康 阮 籍 的 林 下 幽 游 之 風 , 以<br />

13<br />

14<br />

15<br />

16 陳 五 儒 ,《 陳 眉 公 先 生 全 集 》, 卷 28, 繼<br />

絕 句 ,〈 新 秋 ‧ 其 四 〉, 頁 4b。 言<br />

儒 ,《 陳 眉 公 先 生 全 集 》, 卷 28, 繼<br />

絕 句 ,〈 山 中 雜 詠 其 三 〉, 言<br />

頁 5a。<br />

儒 ,《 陳 眉 公 先 生 全 集 》, 卷 28, 繼<br />

絕 句 ,〈 山 中 雜 詠 其 四 〉, 言<br />

頁 5a。<br />

儒 輯 ,《 巖 栖 幽 事 》, 頁 12b~13a。 繼


―― 從 懼<br />

29 態<br />

展 現 清 閒 風 尚 為 主 。 另 外 , 亦 可 通 過 山 居 舟 游 描 寫 , 來 看 繼 儒 山 居 意 境 的 安 排 :<br />

閑 與 戒 陳 繼 儒 見 晚 明 文 人 心<br />

住 山 須 一 小 舟 , 朱 欄 碧 幄 , 明 欞 短 帆 。 舟 中 雜 置 圖 史 鼎 彝 , 酒 漿 荈 脯 。 近<br />

清<br />

則 峯 泖 而 止 , 遠 則 北 至 京 口 , 南 至 錢 塘 而 止 。 風 利 道 , 便 移 訪 故 人 。 有 見<br />

留 者 , 不 妨 一 夜 話 , 十 日 飲 。 遇 佳 山 水 處 或 高 僧 野 人 之 廬 , 竹 樹 蒙 葺 , 草<br />

花 映 帶 , 幅 巾 杖 履 , 相 對 夷 然 。 至 於 風 光 淡 爽 , 水 月 空 清 , 鐵 笛 一 聲 , 素<br />

鷗 欲 舞 , 斯 亦 避 喧 謝 客 之 一 策 ! 17<br />

上 文 表 達 既 得 舟 游 樂 趣 , 又 兼 顧 呈 現 閑 雅 意 境 , 展 示 出 脫 俗 又 優 雅 的 山 居 藝 術 生<br />

活 , 使 陳 繼 儒 山 居 生 活 成 為 眾 人 模 擬 對 象 , 成 為 山 人 中 的 佼 佼 者 。<br />

在 飲 食 上 , 亦 以 清 淡 儉 樸 為 尚 , 稱 之 為 山 家 清 供 , 由 飲 食 表 現 出 山 居 生 活 的<br />

清 淡 高 雅 。 如 :<br />

又<br />

吾 鄉 荇 菜 爛 煮 之 , 其 味 如 蜜 , 名 曰 荇 酥 。 郡 志 不 載 , 遂 為 漁 人 野 夫 所 食 ,<br />

此 見 于 農 田 餘 話 。 俟 秋 明 水 清 時 , 載 菊 泛 泖 , 膾 鱸 擣 橙 , 並 試 前 法 , 同 與<br />

蓴 絲 薦 酒 。 18<br />

三 月 茶 笋 初 肥 , 梅 風 未 困 ; 九 月 蓴 鱸 正 美 , 秫 酒 新 香 。 勝 客 晴 牕 , 出 古 人<br />

法 書 名 畫 , 焚 香 評 賞 , 無 過 此 時 。 19<br />

吾 山 無 薇 蕨 , 然 梅 花 可 以 點 湯 , 薝 葡 玉 蘭 可 以 醮 麵 , 牡 丹 可 以 煎 酥 , 玫 瑰<br />

薔 薇 茱 萸 可 以 釀 醬 , 枸 杞 鹿 蔥 紫 荊 藤 花 可 以 佐 饌 , 其 餘 豆 莢 瓜 葅 菜 苗 松 粉<br />

又 可 以 補 笋 脯 之 闕 , 此 山 癯 食 譜 也 。 20<br />

以 上 皆 表 達 所 謂 山 居 清 雅 飲 食 的 標 準 , 即 為 不 嗜 奇 珍 異 物 , 在 山 林 田 野 中 尋 求 常<br />

人 所 不 知 的 清 雅 風 味 。 故 在 敘 述 中 常 以 郡 志 不 載 、 為 山 林 野 人 所 食 等 用 語 來 強 調<br />

其 獨 特 清 淡 風 味 。 利 用 飲 食 來 宣 揚 清 雅 文 化 意 境 的 塑 造 。<br />

總 之 , 繼 儒 的 山 居 生 活 是 以 清 閒 優 雅 為 主 , 試 圖 營 造 一 種 藝 術 美 感 的 生 活 境<br />

界 , 以 向 世 人 展 示 飄 逸 悠 閒 的 內 涵 , 進 而 用 以 展 現 自 己 。 然 此 類 以 清 閒 飄 逸 示 人<br />

的 隱 逸 生 活 , 實 與 山 人 汲 汲 生 計 奔 波 塵 世 形 象 不 符 , 又 與 繼 儒 自 身 四 處 館 授 遊 玩<br />

形 象 衝 突 , 這 亦 為 時 人 對 山 人 一 大 詬 病 , 也 是 山 人 現 實 與 矛 盾 的 苦 處 。 因 此 有 生<br />

活 藝 術 化 佈 置 與 強 調 心 美 感 體 驗 的 言 論 出 現 , 如 :<br />

17<br />

陳<br />

18<br />

陳<br />

19<br />

陳<br />

20<br />

陳<br />

儒 輯 ,《 巖 栖 幽 事 》, 頁 18a。 繼<br />

儒 輯 ,《 巖 栖 幽 事 》, 頁 17a。 繼<br />

儒 輯 ,《 巖 栖 幽 事 》, 頁 17b。 繼<br />

儒 輯 ,《 巖 栖 幽 事 》, 頁 23b。 繼


,1977),<br />

二<br />

,1965),<br />

,2004),<br />

,<br />

30 全<br />

( 集<br />

位 置 之 法 , 繁 簡 不 同 , 寒 暑 各 異 , 高 堂 廣 榭 , 曲 房 奧 室 , 各 有 所 宜 , 即 如<br />

文 論 野 視 新 之 究 研 史 明 下 化 球<br />

)<br />

圖 書 鼎 彝 之 屬 , 亦 須 安 設 得 所 , 方 如 圖 畫 。 雲 林 清 秘 , 高 梧 古 石 中 , 僅 一<br />

几 一 榻 , 令 人 想 見 其 風 致 , 真 令 神 骨 俱 冷 。 故 韻 士 所 居 , 入 門 便 有 一 種 高<br />

雅 絕 俗 之 趣 。 21<br />

上 文 強 調 位 置 擺 設 可 以 呈 現 出 個 人 品 味 , 透 過 擺 設 可 知 個 人 的 韻 味 境 界 。 因 此 韻<br />

士 所 居 不 必 定 在 深 山 野 壑 , 只 要 屋 內 擺 設 的 得 當 , 也 能 體 會 出 高 雅 絕 俗 風 骨 , 體<br />

現 幽 人 高 士 風 致 。<br />

這 套 位 置 擺 設 論 以 陳 繼 儒 最 為 著 名 , 其 以 佈 置 閒 雅 清 淡 又 不 落 俗 套 聞 名 , 又<br />

因 名 氣 甚 大 , 故 有 「 陳 眉 公 每 事 好 制 新 鮮 , 人 則 效 法 , 其 所 坐 椅 日 眉 公 椅 , 所 制<br />

巾 曰 眉 公 巾 , 所 食 餅 曰 眉 公 餅 」, 22 以 眉 公 名 稱 之 , 以 高 雅 新 樣 有 古 意 博 得 市 民<br />

喜 愛 。 另 外 從 蔣 士 銓 譏 諷 陳 繼 儒 的 記 載 中 , 可 得 出 繼 儒 受 歡 迎 的 程 度 。 如 :<br />

把 飲 食 衣 服 器 皿 各 件 東 西 , 設 法 改 造 新 樣 , 騙 那 市 井 小 人 , 遂 至 財 源 滾 滾 ,<br />

所 以 古 有 東 坡 之 肉 , 今 有 眉 公 之 糕 ; 古 有 李 斯 狗 枷 , 今 有 眉 公 馬 桶 。 23<br />

而 在 生 活 佈 置 方 面 , 旨 在 依 據 擺 設 位 置 , 呈 現 好 古 文 化 意 境 , 如 :<br />

瓶 花 置 案 頭 亦 各 有 相 宜 者 。 梅 芬 傲 雪 偏 繞 吟 魂 , 杏 蕋 嬌 春 最 憐 裝 鏡 , 梨 花<br />

帶 雨 香 閨 斷 腸 , 荷 氣 臨 風 紅 顏 露 齒 , 海 棠 桃 李 爭 豔 綺 席 , 牡 丹 芍 藥 乍 迎 歌<br />

扇 , 芳 桂 一 枝 足 開 笑 語 , 幽 蘭 一 把 堪 仳 離 。 以 此 引 類 連 情 , 趣 多 合 。 24<br />

賦 予 花 文 化 意 涵 , 藉 不 同 種 類 的 花 體 現 傳 統 士 人 風 雅 文 化 意 境 , 表 現 一 種 藝 術 涵<br />

養 。 藉 花 的 擺 設 事 宜 , 賦 予 花 文 化 意 涵 , 從 而 建 構 一 種 文 化 藝 術 空 間 。 另 外 , 繼<br />

儒 也 藉 述 說 雅 文 化 生 活 的 準 則 , 以 展 現 清 閒 優 雅 的 品 味 , 如 :<br />

焚 香 、 試 茶 、 洗 硯 、 鼓 琴 、 校 書 、 候 月 、 聽 雨 、 澆 花 、 高 臥 、 勘 方 、 經 行 、<br />

負 喧 、 釣 魚 、 對 畫 、 漱 泉 、 支 杖 、 禮 佛 、 嘗 酒 、 晏 坐 、 翻 經 、 看 山 、 臨 帖 、<br />

21<br />

文<br />

置 〉,<br />

22<br />

柴<br />

觀 十 七 編 》( 台 北 : 新 位<br />

23<br />

蔣<br />

24<br />

陳<br />

撰 , 卷 35,〈 眉 公 馬 桶 〉,,《 梵 天 廬 叢 錄 》, 收 錄 於 《 筆 記 小 說 大 興 書 局 頁 士 銓 撰 , 邵 海 校 注 臨 川 夢 》, 齣 ,〈 隱 奸 〉, 繼 儒 輯 ,《 太 平 清 話 》,《 寶 顏 堂 秘 笈 》( 台 北 : 藝 文 印 書 館 萼<br />

第<br />

卷<br />

冊<br />

震 亨 著 , 海 軍 、 田 君 注 釋 ,《 長 物 志 圖 說 》( 濟 南 : 山 東 畫 報 出 版 社<br />

10〈<br />

頁 411。<br />

6391~6392。<br />

第 2<br />

頁 19。<br />

21<br />

頁 17b~18a。


―― 從 懼<br />

卷 ,2006),<br />

31 態<br />

倚 竹 , 右 皆 一 人 獨 享 之 樂 。 25<br />

閑 與 戒 陳 繼 儒 見 晚 明 文 人 心<br />

以 上 述 諸 事 為 一 人 獨 享 的 樂 趣 , 藉 指 定 某 些 行 為 並 搭 配 文 人 傳 統 文 化 意 涵 , 說 明<br />

清<br />

此 為 雅 事 , 行 此 動 作 並 仔 細 品 嚐 當 中 意 涵 即 為 優 雅 文 化 實 行 者 。 與 :<br />

香 令 人 幽 , 酒 令 人 遠 , 石 令 人 雋 , 琴 令 人 寂 , 茶 令 人 爽 , 竹 令 人 冷 , 月 令<br />

人 孤 , 棋 令 人 閒 , 杖 令 人 輕 , 水 令 人 空 , 雪 令 人 曠 , 劍 令 人 悲 , 蒲 團 令 人<br />

枯 , 美 人 令 人 憐 , 僧 令 人 淡 , 花 令 人 韻 , 金 石 鼎 彝 令 人 古 。 26<br />

更 進 一 步 賦 予 物 事 特 定 文 化 意 涵 , 以 視 此 事 物 時 即 為 品 嚐 優 雅 意 涵 。 表 達 自 身 對<br />

於 優 雅 文 化 看 法 。 然 而 , 在 清 雅 優 閒 生 活 蔚 為 時 尚 時 , 即 有 人 附 庸 風 雅 , 但 又 東<br />

施 效 顰 , 以 致 出 醜 露 乖 。 如 :<br />

人 有 好 為 清 態 而 反 濁 者 , 有 好 為 富 態 而 反 貧 者 , 有 好 為 文 態 而 反 俗 者 , 有<br />

好 為 高 態 而 反 卑 者 , 有 好 為 淡 態 而 反 濃 者 , 有 好 為 古 態 而 反 今 者 , 有 好 為<br />

奇 態 而 反 平 者 。 27<br />

亦 有 認 為 :<br />

28<br />

談 山 林 之 樂 者 , 未 必 真 得 山 林 之 趣 ; 厭 名 利 之 談 者 , 未 必 盡 忘 名 利 之 情 。<br />

表 達 繼 儒 對 附 庸 風 雅 者 口 是 心 非 之 譏 諷 , 以 為 這 些 人 尚 未 領 略 當 中 所 包 含 的 文 化<br />

意 涵 。 經 由 上 述 論 述 , 由 此 通 過 對 文 化 意 境 的 掌 控 , 詮 釋 雅 俗 之 別 , 以 確 立 自 身<br />

對 清 閑 文 化 生 活 的 主 導 權 。<br />

總 之 , 繼 儒 在 眾 多 山 林 論 述 中 , 把 重 心 放 在 「 清 」、「 趣 」 二 字 , 在 對 外 展 現<br />

的 過 程 中 , 常 以 清 閑 優 雅 形 象 示 人 。 如 :<br />

居 山 有 四 法 : 樹 無 行 次 , 石 無 位 置 , 屋 無 宏 肆 , 心 無 機 事 。 29<br />

不 能 卜 居 名 山 , 即 于 崗 阜 迴 複 及 林 水 幽 翳 處 闢 地 數 畝 , 築 室 數 楹 , 插 槿 作<br />

25<br />

陳<br />

26<br />

陳<br />

27<br />

陳<br />

冊<br />

1〈 醒 〉, 頁<br />

28<br />

陳<br />

29<br />

陳 6。<br />

頁 18a。<br />

儒 ,《 巖 栖 幽 事 》, 頁 2a。 繼<br />

繼 儒 ,《 太 平 清 話 》,<br />

22 ,《 安 得 長 者 言 》,《 寶 顏 堂 秘 笈 》, 第 儒 繼<br />

頁 8a~8b。 ,<br />

繼 儒 ,《 巖 栖 幽 事 》,<br />

繼 儒 ; 李 竹 君 、 曾 楚 雄 、 翟 霞 注 ,《 小 窗 幽 記 》( 北 京 : 華 夏 出 版 社<br />

頁 25b。


二<br />

32 全<br />

( 集<br />

籬 , 編 苑 為 亭 , 以 一 畝 蔭 竹 樹 , 一 畝 栽 花 果 , 二 畝 種 瓜 菜 , 四 壁 清 曠 , 空<br />

諸 所 有 。 畜 山 童 灌 園 薙 草 , 置 二 三 胡 床 。 著 亭 下 挾 書 研 以 伴 孤 寂 , 攜 琴 奕<br />

以 遲 良 友 , 凌 晨 杖 策 , 抵 暮 言 旋 , 此 亦 可 以 娛 老 也 。 30<br />

由 上 可 知 , 繼 儒 以 此 展 現 出 一 種 幽 遊 山 林 之 風 。 但 於 物 品 擺 設 與 器 物 鑑 賞 中 , 又<br />

處 處 可 見 唐 宋 文 人 鑑 賞 風 雅 習 氣 , 成 為 經 由 賦 予 物 品 文 化 意 涵 , 通 過 佈 置 呈 現 如<br />

畫 氛 圍 、 好 古 意 境 , 成 了 既 適 用 文 人 雅 士 表 現 風 雅 的 媒 介 ; 也 滿 足 大 眾 附 庸 風 雅<br />

的 形 式 。 這 應 是 繼 儒 會 如 此 有 意 無 意 地 提 及 山 林 生 活 與 物 品 藝 術 化 的 原 因 。 透 過<br />

展 現 山 林 隱 逸 氛 圍 , 既 受 士 夫 青 睞 , 復 與 時 人 崇 拜 山 林 優 雅 文 化 相 契 , 使 繼 儒 成<br />

為 山 人 佼 佼 者 , 並 且 使 山 人 在 山 人 文 化 的 推 行 上 引 起 社 會 極 大 共 鳴 。 故 可 認 為 陳<br />

繼 儒 的 山 居 生 活 為 一 展 現 自 己 清 雅 生 活 以 強 調 自 身 隱 士 飄 逸 意 向 之 手 段 。<br />

球 化 下 明 史 研 究 之 新 視 野 論 文<br />

)<br />

( 二 ) 清 言 小 品 與 談 玄 風 尚 的 清 態 顯 示<br />

明 中 後 期 , 由 於 政 權 紛 亂 不 斷 , 內 廷 與 外 廷 相 互 傾 軋 。 又 發 生 閣 權 與 部 權 相<br />

爭 、 憲 臺 與 閣 權 相 鬥 與 宦 官 亂 政 等 事 , 使 士 人 心 境 趨 向 對 政 治 失 去 熱 情 。 加 以 中<br />

下 層 士 子 因 久 困 場 屋 , 謀 生 不 易 , 紛 紛 外 出 干 游 以 養 家 , 適 逢 此 時 江 南 經 濟 發 達 ,<br />

造 成 文 化 事 業 蓬 勃 發 展 , 使 出 版 文 化 鼎 盛 。 故 山 人 提 倡 的 山 林 優 雅 文 化 大 為 流<br />

行 , 出 現 許 多 清 言 雋 語 小 品 , 這 也 反 過 來 更 確 立 時 人 對 清 雅 優 閒 文 化 的 推 崇 , 使<br />

清 態 成 為 山 人 標 榜 外 在 行 為 以 博 名 高 的 手 段 。<br />

這 方 面 以 陳 繼 儒 表 現 堪 稱 清 言 小 品 典 範 。 繼 儒 以 展 示 其 山 居 閒 雅 面 貌 , 透 過<br />

清 言 小 品 與 出 版 傳 播 , 使 其 隱 逸 山 林 、 清 雅 閒 淡 形 象 為 人 知 曉 。 如 費 元 祿 描 述 陳<br />

繼 儒 所 言 :<br />

負 一 代 盛 名 , 立 志 高 尚 , 著 作 等 身 ,…… 語 帶 煙 霞 , 韻 諧 金 石 , 醒 世 持 世 ,<br />

一 字 不 落 言 筌 。 揮 麈 風 生 , 直 奪 清 談 之 席 ; 解 頤 語 妙 , 常 發 斑 管 之 花 。 所<br />

謂 端 莊 雜 流 離 , 爾 雅 兼 溫 文 , 有 美 斯 臻 , 無 奇 不 備 。 31<br />

可 知 繼 儒 在 時 人 眼 中 乃 是 以 通 過 清 言 流 傳 , 表 達 自 身 意 向 與 系 統 地 展 現 清 談 玄 遠<br />

的 林 間 高 士 形 象 示 人 。 又 繼 儒 也 通 過 許 多 清 談 表 達 對 雅 俗 生 活 與 林 下 高 士 風 範 論<br />

述 。 如 :<br />

淡 薄 之 守 , 須 從 穠 艷 場 中 試 來 ; 鎮 定 之 操 , 還 向 紛 紜 境 上 堪 過 。 32<br />

30<br />

陳<br />

31<br />

陳<br />

32<br />

陳<br />

儒 ,《 小 窗 幽 記 》, 卷 1〈 醒 〉, 頁 2。 繼<br />

巖 栖 事 》, 頁 26b~27a。<br />

繼 儒 ,《 小 窗 幽 記 》 序 文 , 頁 1。


―― 從 懼<br />

33 態<br />

藉 淡 薄 性 格 須 從 濃 豔 地 方 試 驗 , 用 以 說 明 市 隱 、 心 隱 論 述 ; 鎮 定 操 守 則 須 看 破 紛<br />

心 人 文 明 晚 見 儒 繼 陳 戒 與 閑 清<br />

擾 環 境 , 說 明 鎮 定 之 操 也 能 在 紛 擾 環 境 中 得 到 的 。 用 以 說 明 並 非 定 要 在 山 林 中 才<br />

能 有 淡 薄 鎮 定 操 守 。 又 :<br />

書 圖 受 俗 子 品 題 , 三 生 浩 劫 ; 鼎 彝 與 市 人 鑒 賞 , 千 古 奇 冤 。 脫 穎 之 才 , 處<br />

曩 而 後 見 ; 絕 塵 之 足 , 歷 塊 以 方 知 。 33<br />

山 栖 是 勝 事 , 稍 一 縈 戀 則 亦 市 朝 ; 書 畫 鑒 賞 是 雅 事 , 稍 一 貪 痴 則 亦 商 賈 ;<br />

詩 酒 是 樂 事 , 稍 一 徇 人 則 亦 地 獄 ; 好 客 是 豁 達 事 , 稍 一 為 俗 子 所 撓 則 亦 苦<br />

海 。 34<br />

上 二 條 以 雅 俗 分 別 為 主 旨 , 以 本 屬 文 人 雅 事 的 書 畫 鼎 彝 鑑 賞 , 受 俗 人 所 仿 效 , 即<br />

為 俗 事 。 與 批 評 當 時 過 渡 附 庸 風 雅 風 氣 , 以 為 不 可 太 過 沈 溺 當 中 , 要 保 持 若 即 若<br />

離 的 清 雅 飄 逸 態 度 才 可 。 而 繼 儒 亦 通 過 由 細 緻 近 乎 瑣 碎 的 場 景 編 排 , 表 達 理 想 優<br />

雅 清 閑 的 生 活 環 境 , 清 晰 顯 示 生 活 佈 置 圖 像 。 如 :<br />

門 內 有 徑 , 徑 欲 曲 ; 徑 轉 有 屏 , 屏 欲 小 ; 屏 進 有 階 , 階 欲 平 ; 階 畔 有 花 ,<br />

花 欲 鮮 ; 花 外 有 牆 , 牆 欲 低 ; 牆 內 有 松 , 松 欲 古 ; 松 底 有 石 , 石 欲 怪 ; 石<br />

面 有 亭 , 亭 欲 樸 ; 亭 後 有 竹 , 竹 欲 疏 ; 竹 盡 有 室 , 室 欲 幽 ; 室 徬 有 路 , 路<br />

欲 分 ; 路 合 有 橋 , 橋 欲 危 ; 橋 邊 有 樹 , 樹 欲 高 ; 樹 蔭 有 草 , 草 欲 青 ; 草 上<br />

有 渠 , 渠 欲 細 ; 渠 引 有 泉 , 泉 欲 瀑 ; 泉 去 有 山 , 山 欲 深 ; 山 下 有 屋 , 屋 欲<br />

方 ; 屋 角 有 圃 , 圃 欲 寬 ; 圃 中 有 鶴 , 鶴 欲 舞 ; 鶴 報 有 客 , 客 不 俗 ; 客 至 有<br />

酒 , 酒 欲 不 却 ; 酒 行 有 醉 , 醉 欲 不 歸 。 35<br />

藉 著 由 遠 至 近 的 場 景 編 排 , 加 上 山 居 閑 適 情 景 之 表 述 , 清 楚 描 繪 出 一 幅 山 居 幽 遠<br />

淡 雅 之 生 活 圖 繪 。<br />

通 過 清 言 小 品 描 繪 自 身 形 象 的 手 段 , 在 陳 繼 儒 身 上 可 見 到 多 重 展 現 。 如 :<br />

先 生 架 學 區 中 , 揚 才 甸 外 , 婆 娑 經 典 , 不 求 浮 世 , 人 知 放 浪 形 骸 , 且 寄 高<br />

文 , 自 探 量 晴 雨 , 時 出 名 言 , 間 參 禪 妙 , 如 是 而 已 。 36<br />

33<br />

34<br />

35<br />

,《 小 窗 幽 記 》, 卷 1,〈 醒 〉, 頁 7。<br />

陳 儒 繼 36<br />

費<br />

儒 ,《 小 窗 幽 記 》, 卷 6,〈 景 〉, 繼<br />

頁 111。<br />

儒 ,《 小 窗 幽 記 》, 卷 1,〈 醒 〉, 頁 8。 繼<br />

祿 ,《 巖 栖 幽 事 》 敘 文 , 頁 2b。 元


二<br />

34 全<br />

( 集<br />

可 見 到 繼 儒 以 飽 讀 經 典 , 適 世 不 避 世 形 象 出 現 。 參 照 前 面 欲 藏 萬 卷 異 書 的 異 人 形<br />

文 論 野 視 新 之 究 研 史 明 下 化 球<br />

)<br />

象 , 可 知 繼 儒 以 異 人 、 不 羈 的 形 象 出 現 。 另 一 方 面 , 繼 儒 復 以 談 清 說 玄 的 清 談 家<br />

身 份 廣 為 人 知 。 如 :<br />

草 色 花 香 , 遊 人 賞 其 真 趣 ; 桃 開 梅 謝 , 達 士 悟 其 無 常 。 37<br />

竹 外 窺 鳥 , 樹 外 窺 山 , 峰 外 窺 雲 , 難 道 我 有 意 無 意 ; 鶴 來 窺 人 , 月 來 窺 酒 ,<br />

雪 來 窺 書 , 却 看 他 有 情 無 情 。 38<br />

斜 陽 樹 下 , 閑 隨 老 衲 清 談 ; 深 雪 堂 中 , 戲 與 騷 人 自 戰 。 39<br />

透 過 遊 人 、 達 士 賞 悟 與 窺 境 描 寫 , 及 與 深 山 老 衲 、 詩 人 騷 客 相 清 談 、 相 戲 , 表 達<br />

世 外 之 感 以 凸 顯 自 身 飄 逸 清 雅 的 高 士 面 貌 。 繼 儒 也 藉 與 他 人 對 答 形 式 , 表 達 清 談<br />

風 度 。 如 :<br />

客 過 草 堂 扣 余 巖 栖 之 事 , 余 倦 于 酬 畬 , 但 拈 古 人 詩 句 以 應 之 。 問 :『 是 何<br />

感 慨 而 甘 栖 遯 ?』, 曰 :『 得 閒 多 事 外 少 年 中 。』; 問 :『 是 何 功 課 而 能 遣<br />

日 ?』, 曰 :『 種 花 、 春 掃 雪 、 看 籙 、 夜 焚 香 。』; 問 :『 是 何 利 養 而 獲 終 老 ?』,<br />

曰 :『 研 田 無 惡 歲 , 酒 國 有 長 春 。』; 問 :『 是 何 往 還 而 破 寥 寂 ?』, 曰 :『 有<br />

客 來 相 訪 , 通 名 是 伏 羲 。』 40<br />

藉 客 問 主 答 形 式 , 仿 效 《 世 說 新 語 》 問 答 體 , 以 得 閒 事 外 、 種 花 、 春 掃 雪 、 看 籙 、<br />

夜 焚 香 呈 現 清 閑 逍 遙 一 面 , 復 以 研 田 耕 耘 書 畫 為 利 養 終 老 , 並 以 客 相 訪 通 名 閒 談<br />

為 羲 皇 上 人 般 悠 游 生 活 。<br />

通 過 清 談 、 清 言 小 品 所 表 現 的 雋 語 , 繼 儒 一 方 面 以 此 營 造 山 林 高 士 清 新 飄 逸<br />

樣 貌 ; 另 一 方 面 又 藉 此 對 傳 統 山 林 文 化 進 行 改 造 , 並 運 用 其 豐 富 文 化 內 涵 , 使 繼<br />

儒 山 林 高 士 形 象 不 致 流 於 矯 揉 做 作 的 表 面 形 式 。 此 種 運 用 清 談 展 現 清 態 , 以 博 高<br />

士 名 之 手 段 , 亦 為 當 時 山 人 群 體 求 文 名 之 常 用 手 段 之 一 。 然 而 , 若 無 深 厚 文 化 根<br />

基 輔 助 , 則 清 言 、 清 談 往 往 流 於 膚 淺 、 矯 揉 , 正 如 繼 儒 所 說 :<br />

茶 中 著 料 , 碗 中 著 果 , 譬 如 玉 貌 加 脂 , 娥 眉 著 黛 , 翻 累 本 色 。 煎 茶 非 漫 浪 ,<br />

37<br />

陳<br />

38<br />

陳<br />

39<br />

陳<br />

40<br />

陳<br />

儒 ,《 小 窗 幽 記 》, 卷 1〈 醒 〉, 繼<br />

頁 21。<br />

儒 ,《 小 窗 幽 記 》, 卷 3〈 峭 〉, 繼<br />

頁 48。<br />

儒 ,《 小 窗 幽 記 》, 卷 3〈 峭 〉, 繼<br />

頁 52。<br />

儒 ,《 巖 栖 幽 事 》, 頁 3a。 繼


,1999),<br />

―― 從 懼<br />

35 態<br />

要 須 人 品 與 茶 相 得 , 故 其 法 往 往 傳 於 高 流 隱 逸 , 有 煙 霞 泉 石 磊 落 胸 次 者 。<br />

41<br />

閑 與 戒 陳 繼 儒 見 晚 明 文 人 心<br />

以 煎 茶 加 料 其 中 會 翻 累 本 色 , 適 得 其 反 。 煎 茶 要 與 人 品 相 配 合 , 若 非 人 品 高 尚 、<br />

清<br />

胸 懷 高 人 者 , 是 不 會 泡 出 好 茶 的 , 等 於 把 煎 茶 此 事 賦 予 文 化 意 涵 。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br />

文 中 提 及 本 色 一 詞 , 由 於 萬 曆 朝 間 李 贄 童 心 說 與 三 袁 性 靈 說 一 出 , 文 壇 轉 而 以 直<br />

抒 性 靈 、 本 色 論 文 為 主 流 , 強 調 我 手 寫 我 口 、 用 筆 清 新 飄 逸 、 新 奇 清 爽 , 山 人 在<br />

當 中 乃 為 主 力 , 其 中 以 陳 繼 儒 清 言 小 品 最 為 清 新 飄 逸 , 為 當 中 佼 佼 者 。 42<br />

此 外 , 亦 與 當 時 狂 禪 風 氣 、 僧 衲 文 人 化 有 關 , 由 於 明 中 晚 期 學 術 漸 向 三 教 合<br />

流 發 展 , 故 除 僧 人 喜 作 詩 不 避 世 外 , 文 人 亦 大 多 喜 談 禪 理 , 並 以 與 山 人 羽 客 高 僧<br />

相 清 談 為 雅 事 , 受 到 魏 晉 玄 學 談 玄 風 影 響 甚 深 。 然 若 與 之 相 比 , 則 少 有 精 闢 哲 理<br />

論 述 , 反 多 詩 文 唱 和 與 禪 法 討 論 罷 了 。 與 魏 晉 談 玄 比 較 起 來 , 明 代 清 談 反 較 像 宋<br />

代 蘇 軾 與 佛 印 相 交 的 那 種 戲 謔 、 風 雅 氣 息 。 繼 儒 憑 藉 清 談 與 清 言 小 品 的 表 現 舞<br />

台 , 展 示 其 清 閑 優 雅 外 貌 , 配 合 本 身 深 厚 文 化 素 養 , 在 崇 尚 山 林 隱 逸 理 想 下 , 以<br />

清 閑 為 媒 介 , 揉 合 魏 晉 名 士 風 流 與 宋 代 士 夫 風 雅 文 化 , 經 由 日 益 發 達 的 印 刷 事 業<br />

與 山 人 小 品 文 學 發 達 鼎 盛 , 建 構 一 套 以 清 閑 優 雅 為 內 涵 , 日 常 生 活 與 言 行 風 度 為<br />

外 在 表 現 , 塑 造 高 士 逸 民 風 範 的 遊 戲 規 則 。 這 一 套 遊 戲 規 則 經 由 文 人 、 山 人 間 相<br />

互 吹 捧 , 並 為 社 會 大 眾 接 受 , 成 為 流 行 文 化 。<br />

其 中 以 山 人 為 主 力 , 經 由 一 系 列 對 山 林 隱 逸 、 風 雅 文 化 、 山 居 理 想 之 敘 述 ,<br />

一 方 面 抒 發 心 中 隱 世 遯 居 山 林 理 想 ; 另 一 方 面 又 以 大 眾 尊 敬 山 居 清 雅 閑 淡 生 活 以<br />

博 佳 名 , 使 山 人 為 大 眾 所 崇 拜 。 當 中 , 陳 繼 儒 為 山 人 佼 佼 者 , 大 眾 留 下 深 刻 印 象 ,<br />

使 繼 儒 名 震 江 南 。<br />

接 著 , 陳 繼 儒 又 透 過 清 言 小 品 著 作 流 傳 , 推 廣 大 眾 對 清 雅 文 化 的 喜 愛 , 並 再<br />

次 塑 造 己 身 為 優 雅 文 化 代 言 人 的 地 位 , 利 用 文 名 行 出 版 清 雅 文 化 書 籍 與 地 方 官 員<br />

資 助 , 以 供 生 活 所 需 , 擺 脫 之 前 山 人 卑 下 地 位 。 重 新 包 裝 自 己 , 以 山 林 高 士 、 談<br />

吐 玄 遠 形 象 出 現 , 爭 取 大 眾 對 山 人 之 崇 拜 。 從 陳 繼 儒 清 閑 優 雅 外 貌 下 , 蘊 含 了 山<br />

人 在 之 前 為 自 身 角 色 定 位 所 做 反 省 與 嘗 試 , 在 陳 繼 儒 身 上 完 美 融 合 清 雅 自 持 的 心<br />

態 與 清 楚 知 曉 表 演 優 雅 的 體 悟 , 使 陳 繼 儒 能 成 為 山 人 中 的 佼 佼 者 與 當 時 清 雅 文 化<br />

的 流 行 教 主 地 位 。<br />

關 於 此 點 , 站 在 批 評 角 度 的 蔣 士 銓 , 在 《 臨 川 夢 》 第 二 齣 〈 隱 奸 〉 中 以 陳 繼<br />

儒 「 妝 點 山 林 大 架 子 , 附 庸 風 雅 小 名 家 , 終 南 捷 徑 無 心 走 , 處 士 虛 名 盡 力 誇 , 獺<br />

41<br />

陳<br />

42<br />

關<br />

子 。 可 參 閱 陳 萬 益 《 晚 明 小 品 與 明 季 文 人 生 活 》( 台 北 : 大 安 出 版 社 ,1988)、 吳 承 學 《 晚 明 小 品 研 究 》( 南 京 : 江 蘇 古 籍 出 版 社 與 張 德 建 《 明 代 山 人 文 學 研 究 》 等 著 作 。 份<br />

儒 ,《 小 窗 幽 記 》, 卷 7,〈 韻 〉, 於 明 中 後 期 小 品 文 興 盛 之 因 , 歷 來 眾 多 學 者 皆 已 提 及 , 大 體 皆 認 為 山 人 為 小 品 文 主 力 構 成 繼<br />

頁 132。


。<br />

筆<br />

則 ,2006)<br />

二<br />

,1999)、《<br />

冊<br />

第 ,2005),<br />

、 言 論 、 心 度<br />

,1999)<br />

提 及<br />

36 全<br />

( 集<br />

祭 詩 書 充 著 作 , 蠅 營 鍾 鼎 潤 煙 霞 」 的 見 解 最 為 透 徹 。 43 蔣 士 銓 十 分 清 楚 明 中 後 期<br />

當 時 社 會 背 景 , 雖 貶 意 十 足 , 但 仍 把 繼 儒 這 種 表 演 山 林 清 雅 外 貌 與 著 清 言 小 品 謀<br />

生 情 形 描 寫 十 分 透 徹 。 此 種 展 示 清 雅 外 貌 的 特 色 正 是 山 人 文 化 流 行 一 大 助 力 。<br />

二 、 戒 懼 心 態 ── 陳 繼 儒 冷 眼 時 局 與 畏 謠 心 態<br />

球 化 下 明 史 研 究 之 新 視 野 論 文<br />

)<br />

( 一 ) 八 十 年 來 履 薄 臨 深 : 陳 繼 儒 之 懼<br />

陳 繼 儒 在 他 人 眼 中 , 一 方 面 是 山 人 文 化 實 行 佼 佼 者 , 獨 領 風 騷 , 以 清 雅 飄 逸<br />

之 姿 展 現 於 他 人 之 前 ; 然 而 , 另 一 方 面 又 以 憂 懷 國 事 、 履 薄 臨 深 、 時 時 戒 懼 謹 畏<br />

形 象 表 現 與 他 人 書 信 往 來 或 自 身 文 集 語 句 間 。 細 讀 其 文 集 , 多 感 嘆 世 人 多 訛 言 ,<br />

並 以 士 風 多 中 傷 他 人 為 戒 。 如 「 聞 京 師 謂 太 原 二 揭 , 弟 為 床 頭 人 , 此 說 極 可 笑 !」<br />

44<br />

即 以 萬 曆 三 十 五 年 (1607) 王 錫 爵 密 揭 案 中 , 繼 儒 遭 中 傷 , 認 為 密 揭 乃 繼 儒 替<br />

錫 爵 草 擬 , 並 說 繼 儒 在 錫 爵 任 首 輔 時 , 與 之 同 住 京 師 官 邸 , 為 相 門 山 人 , 操 弄 朝<br />

政 ; 45 亦 有 書 中 提 及 陳 繼 儒 因 厭 惡 湯 顯 祖 對 其 譏 諷 , 使 之 落 榜 一 事 ; 亦 有 說 明 毛<br />

文 龍 被 殺 與 得 罪 陳 繼 儒 相 關 。 46<br />

這 些 事 件 實 與 當 時 政 治 環 境 息 息 相 關 。 明 代 自 嘉 靖 以 後 , 講 學 成 風 , 士 人 言<br />

路 大 開 , 形 成 一 股 輿 論 壓 力 。 然 而 在 經 過 張 居 正 的 箝 制 言 論 、 毀 書 院 、 禁 講 學 後 ,<br />

言 路 逐 漸 走 向 激 昂 , 漸 被 利 用 成 黨 爭 工 具 。 故 有 妖 書 案 、 續 妖 書 案 、 山 人 蜚 語 案<br />

等 , 到 了 天 啟 魏 忠 賢 亂 政 , 政 治 愈 加 黑 暗 , 言 路 受 壓 迫 與 沈 默 , 使 士 人 對 政 治 漸<br />

趨 失 望 。 到 崇 禎 時 , 由 於 剪 除 魏 閹 , 言 路 為 之 一 新 , 而 有 激 昂 救 國 言 論 出 現 , 且<br />

愈 到 後 期 , 經 世 救 國 激 昂 言 論 辭 出 不 窮 。 然 於 此 時 , 中 央 官 員 內 受 皇 帝 剛 愎 自 用 、<br />

猜 忌 個 性 困 擾 , 外 又 有 過 於 理 想 甚 且 流 於 偏 激 的 言 路 輿 論 , 使 中 央 官 員 以 致 仕 為<br />

重 , 不 想 待 在 政 府 任 事 。 47<br />

43<br />

蔣<br />

齣<br />

44<br />

陳<br />

45<br />

關<br />

46<br />

記 載 以<br />

47<br />

以<br />

第 2<br />

頁 19。<br />

頁 49a~49b。<br />

銓 撰 , 邵 海 清 校 注 ,《 臨 川 夢 》, ,〈 隱 奸 〉, 繼 儒 ,《 陳 眉 公 先 生 全 集 》, 卷 56,〈 與 戴 悟 軒 〉, 於 密 揭 一 案 , 若 想 知 道 當 時 謠 言 內 容 , 可 參 見 沈 德 符 撰 , 楊 萬 里 校 點 ,《 萬 曆 野 獲 編 》, 收 士<br />

錄 《 明 代 筆 記 小 說 大 觀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br />

3<br />

卷 9,〈 王 文 肅 密 揭 之 發 〉 ,<br />

所 提 內 容 , 頁 2147~2148。 中<br />

2 顯 祖 、 毛 文 龍 二 事 可 參 見 蔣 士 銓 撰 , 邵 海 清 校 注 《 臨 川 夢 》 第 湯 上<br />

際 士 大 夫 研 究 》( 北 京 : 北 京 大 學 出 版 社 續 編 》( 北 京 : 北 京 大 學 出 版 社 之<br />

於 下 文 會 有 所 著 墨 。 者<br />

制<br />

──<br />

參 見 韋 慶 遠 《 張 居 正 和 明 代 中 後 期 政 局 》( 廣 州 : 廣 東 高 等 教 育 出 版 社 態 明 可 上<br />

齣<br />

張 居 正 與 當 時 明 代 中 後 期 政 局 的 關 係 , 以 及 居 正 死 後 , 其 對 明 代 中 後 期 政 局 的 影 響 ; 趙 園 《 明 清 清 之 際 士 大 夫 研 究 提 及 晚 明 當 時 社 會 風 氣 充 斥 一 股 戾 氣 , 士 人 心 態 過 於 中<br />

昂 且 有 人 云 亦 云 的 情 況 出 現 , 同 時 言 路 盛 行 與 經 世 之 論 瀰 漫 於 社 會 當 中 , 但 是 士 人 卻 都 對 從 政 激<br />

,〈 隱 奸 〉 中 的 相 關<br />

敢 興 趣 。 當 中 亦 有 關 士 風 、 遊 道 的 一 些 檢 討 。 至 於 左 東 嶺 《 王 學 與 中 晚 明 士 人 心 態 》( 北 京 : 人 民 文 學 出 版 社 ,2000)、 羅 宗 強 《 明 代 後 期 士 人 心 態 研 究 》( 天 津 : 南 開 大 學 出 版 社 第 三 章 至 第 七 章 , 提 及 明 中 後 期 士 人 心 態 由 徘 徊 世 俗 尋 求 新 準 則 , 到 末 世 情 懷 徘 徊 救 世 與 隱 遁 之 不<br />

,2006)


―― 與 戒 懼 從 陳 繼 儒 見 晚 明 文 人 心 閑 清<br />

37 態<br />

繼 儒 的 懼 正 是 對 世 局 失 望 的 體 現 。 繼 儒 在 諸 多 著 作 中 , 多 有 提 及 對 社 會 、 政<br />

治 與 言 路 的 看 法 。 如 :<br />

士 大 夫 , 氣 易 動 , 心 易 迷 , 專 為 立 界 墻 全 體 面 六 字 斷 送 一 生 。 夫 不 言 堂 奧<br />

而 言 界 墻 , 不 言 腹 心 而 言 體 面 , 皆 是 向 外 事 也 。 48<br />

說 明 士 大 夫 心 浮 氣 躁 , 專 為 黨 爭 相 鬥 的 惡 習 。 並 以 為 「 士 大 夫 有 門 戶 之 爭 , 故 國<br />

家 有 門 庭 之 寇 」, 49 表 達 對 門 戶 相 爭 的 厭 惡 。 復 以 :<br />

若 門 戶 二 字 膠 粘 如 故 , 鷸 蚌 兩 持 , 漁 人 起 而 收 其 利 , 其 在 中 狷 乎 ? 中 行 獨<br />

復 , 中 立 不 倚 , 微 獨 人 品 攸 繫 , 亦 抑 國 事 所 關 。 50<br />

呼 籲 在 朝 士 夫 不 要 太 過 專 注 門 戶 爭 鬥 中 , 以 免 為 人 於 當 中 得 利 , 並 且 以 為 人 品 的<br />

中 行 、 中 狷 與 國 事 相 關 。<br />

門 戶 對 明 中 後 期 政 局 社 會 影 響 , 亦 在 講 學 上 有 門 戶 相 爭 情 形 :<br />

講 道 學 者 得 其 土 苴 , 真 可 以 治 天 下 。 但 不 可 專 立 道 學 門 戶 , 使 人 望 而 畏 焉 。<br />

嚴 君 平 買 十 與 子 言 依 於 孝 , 與 臣 言 依 於 忠 , 與 弟 言 依 於 悌 , 雖 終 日 譚 學 而<br />

無 講 學 之 名 。 今 之 士 大 夫 不 可 不 味 此 意 也 。 51<br />

以 為 講 道 學 本 為 匡 濟 天 下 好 事 , 但 不 可 在 門 戶 上 涇 渭 分 明 , 使 人 望 而 生 畏 。 舉 嚴<br />

君 平 ( 嚴 遵 ) 言 行 舉 止 為 例 , 說 明 講 學 不 可 徒 有 虛 名 , 要 重 實 不 重 名 。 又 據 :<br />

竊 聞 皇 上 以 廉 潔 望 人 , 欲 其 清 也 ; 以 擔 當 望 人 , 欲 其 任 也 ; 以 公 平 望 人 ,<br />

欲 其 和 也 。 而 諸 君 獨 清 於 門 戶 、 任 於 門 戶 、 獨 不 和 於 門 戶 , 雖 堯 舜 奈 之 何<br />

哉 ! 52<br />

似 乎 皇 帝 對 朝 中 黨 爭 問 題 也 無 可 奈 何 , 繼 儒 身 處 邦 野 亦 發 出 感 嘆 , 對 於 士 人 熱 中<br />

48<br />

陳<br />

的 矛 盾 。 以 上 諸 書 皆 有 提 及 明 代 中 後 期 士 人 心 態 的 轉 變 , 同 時 對 當 時 政 局 社 會 演 變 亦 有 不 錯 言 論 。 大 致 可 知 明 中 晚 期 政 局 不 穩 、 社 會 上 漸 由 士 商 混 合 、 文 人 探 索 出 新 生 活 模 式 與 社 會 風 氣 漸 向 冊 間<br />

49<br />

陳<br />

50<br />

陳<br />

51<br />

陳<br />

52<br />

陳<br />

22 著 ,《 安 得 長 者 言 》,《 寶 顏 堂 秘 笈 》, 第 儒 繼<br />

頁 5b。 ,<br />

人 化 與 雅 俗 交 融 邁 進 。 文<br />

儒 ,《 安 得 長 者 言 》, 頁 6a~7a。 繼<br />

儒 ,《 陳 眉 公 先 生 全 集 》, 卷 58,〈 答 馮 楨 卿 〉, 繼<br />

頁 36a。<br />

儒 ,《 陳 眉 公 先 生 全 集 》, 卷 58,〈 答 馮 楨 卿 〉, 繼<br />

頁 36b。<br />

儒 ,《 陳 眉 公 先 生 全 集 》, 卷 58,〈 答 潘 昭 度 〉, 繼<br />

頁 39a。


二<br />

38 全<br />

( 集<br />

門 戶 之 爭 深 感 無 奈 , 且 對 從 中 引 發 的 訛 言 傷 人 更 表 恐 懼 。<br />

文 論 野 視 新 之 究 研 史 明 下 化 球<br />

)<br />

繼 儒 在 文 集 的 尺 牘 部 分 中 , 凡 提 及 時 事 社 會 狀 況 者 , 大 多 會 提 及 社 會 上 瀰 漫<br />

一 股 纏 言 中 傷 風 氣 。 言 路 輿 論 在 長 期 政 爭 惡 鬥 下 淪 為 門 戶 爭 鬥 工 具 , 民 間 士 子 亦<br />

以 謠 言 傳 播 、 中 傷 為 手 段 攻 訐 他 人 。 如 繼 儒 於 〈 復 馮 文 所 〉 中 提 到 :<br />

近 者 , 吳 越 之 間 , 雌 黃 之 口 、 玄 黃 之 血 , 蓋 焦 龍 矣 ! 先 生 去 鄉 一 步 , 便 是<br />

上 天 百 尺 ; 去 鄉 一 日 , 便 是 避 世 百 年 。 俟 異 日 而 知 鄙 語 之 菲 謬 也 ! 53<br />

說 明 近 來 吳 越 訛 言 增 多 , 整 個 地 方 充 斥 中 傷 風 氣 , 勸 馮 時 可 ( 馮 文 所 ) 別 回 鄉 以<br />

免 落 人 口 實 。 此 種 對 於 言 路 受 謠 言 操 弄 的 恐 懼 源 於 自 身 於 萬 曆 35 年 (1607), 因<br />

密 揭 案 為 人 中 傷 , 險 些 招 來 殺 身 之 禍 有 關 。 如 繼 儒 於 〈 復 于 中 甫 〉 中 所 言 :<br />

此 揭 發 時 , 弟 之 大 兒 就 婚 , 小 兒 就 試 , 略 不 知 一 毫 影 響 。 悠 悠 之 說 既 云 :<br />

『 撰 之 自 不 肖 , 洩 之 自 澹 生 。』 真 可 大 笑 ! 妖 書 波 及 於 吾 丈 , 賴 海 內 忠 賢<br />

不 平 ; 密 揭 波 及 於 弟 , 賴 吾 丈 忠 賢 力 辯 。 不 然 , 弟 且 不 知 死 所 矣 。 54<br />

另 在 〈 與 戴 悟 軒 〉 中 亦 有 提 及 :<br />

聞 京 師 謂 太 原 二 揭 , 弟 為 床 頭 人 , 此 說 極 可 笑 ! 此 公 失 而 又 失 , 若 弟 與 聞<br />

必 且 救 , 正 王 澹 生 每 向 人 云 :『 正 謂 不 遇 眉 公 , 故 納 此 敗 闕 』。 若 此 揭 自 弟 ,<br />

攻 者 四 起 , 此 老 方 跳 躁 痛 恨 之 不 暇 , 而 復 聽 辯 揭 乎 ? 此 故 可 以 無 辯 , 但 恐<br />

以 訛 傳 訛 , 非 獨 傷 品 , 實 且 招 禍 。 吾 鄉 賢 者 知 , 必 笑 而 白 之 矣 ! 前 楊 公 薦<br />

疏 , 弟 謂 可 懼 不 可 喜 , 天 道 忌 盈 , 人 情 責 備 , 此 大 非 佳 事 。 自 此 疏 一 出 ,<br />

或 忌 或 謗 , 信 乎 ! 好 事 不 如 無 也 。 55<br />

文 中 除 自 我 辯 解 外 , 也 強 調 受 誣 的 無 奈 與 自 身 受 薦 舉 的 畏 懼 。 認 為 密 揭 一 事 乃 眼<br />

紅 嫉 妒 者 嫉 妒 自 身 高 名 所 誣 。 於 文 末 發 出 身 處 此 時 好 事 不 如 無 以 免 惹 禍 上 身 的 感<br />

慨 。 另 在 〈 與 王 季 重 〉 中 亦 提 及 對 於 士 大 夫 相 互 讒 言 相 害 表 示 畏 懼 :<br />

今 浙 中 差 強 人 意 , 然 以 開 報 復 之 門 , 不 無 隱 憂 。 戰 勝 不 與 同 賀 , 後 日 亦 不<br />

與 同 弔 。 尺 蠖 潛 龍 皆 明 公 綽 綽 餘 也 , 屈 申 寧 在 眉 睫 間 哉 ! 56<br />

53<br />

陳<br />

54<br />

陳<br />

55<br />

陳<br />

56<br />

陳<br />

儒 ,《 陳 眉 公 先 生 全 集 》, 卷 54,〈 復 馮 文 所 〉, 繼<br />

頁 30b。<br />

儒 ,《 陳 眉 公 先 生 全 集 》, 卷 54,〈 復 于 中 甫 〉, 繼<br />

頁 32a。<br />

儒 ,《 陳 眉 公 先 生 全 集 》, 卷 56,〈 與 戴 悟 軒 〉, 繼<br />

頁 49a~49b。<br />

儒 ,《 陳 眉 公 先 生 全 集 》, 卷 58,〈 與 王 季 重 〉, 繼<br />

頁 22b。


―― 從 懼<br />

39 態<br />

因 為 對 於 謠 言 有 極 深 恐 懼 感 受 , 故 產 生 強 烈 避 世 感 嘆 :<br />

心 人 文 明 晚 見 儒 繼 陳 戒 與 閑 清<br />

山 築 一 椽 , 半 匝 溝 沼 , 驅 率 兒 輩 茀 草 種 葯 , 一 習 墳 史 。 此 外 , 惟 閉 戶 飽 睡 ,<br />

東 坡 所 謂 :『 除 見 道 人 外 , 皆 無 益 也 。』 57<br />

對 門 戶 爭 鬥 、 社 會 謠 言 傷 人 畏 懼 的 同 時 , 繼 儒 雖 也 有 避 世 逃 名 念 頭 , 但 對 國<br />

家 大 事 、 社 會 風 尚 卻 持 著 冷 靜 透 徹 看 法 , 不 像 其 他 山 人 抱 著 自 我 享 樂 的 心 態 :<br />

去 冬 旱 , 今 春 夏 木 棉 至 四 五 十 文 錢 得 斤 許 , 田 家 終 月 洗 手 堅 坐 , 如 歲 朝 新<br />

婦 , 俗 呼 為 少 年 荒 。 民 間 大 袖 尺 八 寸 , 腰 間 白 練 帶 至 三 尺 餘 , 甚 有 寫 詩 畫<br />

者 。 士 民 不 揣 良 楛 , 試 少 , 卻 舁 神 明 投 郡 閣 前 , 蜂 屯 蟻 聚 , 數 日 乃 已 。 山<br />

澤 之 癯 , 只 合 閉 門 面 墻 , 不 忍 見 此 咄 咄 事 ! 58<br />

文 中 表 達 因 木 棉 大 出 , 使 棉 布 價 格 大 跌 , 農 家 不 屑 採 收 , 使 服 制 不 定 ; 士 子 則 因<br />

試 少 好 湊 熱 鬧 , 抬 神 像 前 往 郡 署 前 胡 鬧 , 表 現 士 風 躁 浮 的 一 面 。 繼 儒 復 有 「 邇 來<br />

人 情 惡 薄 , 反 面 操 戈 」 之 嘆 , 59 對 於 當 時 人 情 淡 薄 , 人 際 關 係 險 惡 表 示 感 嘆 。 且<br />

對 於 時 事 亦 有 評 論 。 如 :<br />

自 來 軍 興 則 疆 場 之 地 苦 , 搜 括 則 財 富 之 地 苦 。 今 東 南 困 荒 、 困 役 、 困 累 年<br />

宿 逋 , 富 者 貧 , 貧 者 竄 , 枵 腹 待 盡 之 民 與 橫 目 不 逞 之 輩 所 在 而 有 。 60<br />

說 明 當 時 東 南 一 帶 所 遇 困 境 , 並 且 以 為 這 樣 下 去 會 導 致 政 府 經 濟 命 脈 受 到 大 打<br />

擊 , 使 國 家 遭 到 災 難 。 與 :<br />

今 海 內 多 故 , 其 兵 之 始 餉 之 終 乎 ? 物 價 之 貴 而 不 復 賤 也 , 錢 法 之 賤 而 不 復<br />

貴 也 , 人 情 士 風 之 好 動 而 不 復 止 也 , 好 尖 刻 而 不 復 長 厚 也 。 61<br />

說 明 當 時 世 事 每 下 愈 況 , 不 但 兵 餉 調 度 有 問 題 , 物 價 愈 貴 而 幣 值 愈 賤 , 且 社 會 風<br />

俗 趨 於 浮 動 焦 躁 與 尖 刻 。 呈 現 出 繼 儒 對 社 會 當 時 看 法 , 以 為 風 俗 之 所 以 如 此 差 乃<br />

「 世 道 詭 隨 」, 而 「 詭 隨 者 , 第 不 顧 是 非 而 妄 隨 人 耳 」。 62<br />

57<br />

陳<br />

58<br />

陳<br />

59<br />

陳<br />

60<br />

陳<br />

61<br />

陳<br />

62<br />

以<br />

儒 ,《 陳 眉 公 先 生 全 集 》, 卷 58,〈 與 王 季 重 〉, 繼<br />

頁 22b~23a。<br />

儒 ,《 陳 眉 公 先 生 全 集 》, 卷 56,〈 答 陳 默 菴 〉, 繼<br />

頁 16a。<br />

儒 ,《 陳 眉 公 先 生 全 集 》, 卷 54,〈 復 許 繩 齋 郡 侯 〉, 繼<br />

頁 9a~9b。<br />

儒 ,《 陳 眉 公 先 生 全 集 》, 卷 54,〈 復 申 玄 渚 〉, 繼<br />

頁 36a。<br />

儒 ,《 陳 眉 公 先 生 全 集 》, 卷 56,〈 答 畢 白 陽 〉, 繼<br />

頁 4a。<br />

兩 條 見 , 陳 繼 儒 ,《 陳 眉 公 先 生 全 集 》, 卷 56,〈 答 陳 默 菴 〉, 上<br />

頁 16a~16b。


》(<br />

》151,2006,<br />

,1999),<br />

二<br />

40 全<br />

( 集<br />

繼 儒 在 身 處 享 樂 風 潮 與 門 戶 相 爭 激 烈 時 代 中 , 一 方 面 因 名 高 遭 謗 , 感 嘆 時 局<br />

士 風 澆 薄 , 有 懼 名 避 世 之 感 ; 另 一 方 面 卻 十 分 注 意 時 局 變 化 , 提 出 許 多 見 解 , 對<br />

時 局 有 一 透 徹 分 析 , 但 最 終 似 仍 逃 名 之 念 。<br />

綜 上 所 述 , 陳 繼 儒 畏 懼 心 態 主 要 體 現 在 : 對 言 路 輿 論 瀰 漫 一 股 謗 毀 風 氣 感 到<br />

畏 懼 ; 對 朝 中 門 戶 相 爭 、 不 勇 於 任 事 、 閹 寺 干 政 與 士 大 夫 顛 倒 黑 白 感 到 絕 望 ; 以<br />

及 社 會 上 充 斥 著 詭 隨 風 氣 , 人 云 亦 云 , 穩 健 厚 重 之 風 以 失 , 代 之 以 浮 躁 、 誇 大 風<br />

氣 。 又 因 舊 價 值 觀 已 逝 , 新 價 值 觀 尚 在 摸 索 , 社 會 價 值 多 樣 化 , 使 許 多 前 所 未 見<br />

的 風 氣 出 現 , 使 人 心 浮 動 , 人 們 對 未 來 充 斥 一 股 焦 慮 感 。<br />

繼 儒 身 處 當 中 , 一 方 面 以 山 人 隱 逸 自 居 , 隱 士 意 念 不 曾 忘 歇 , 對 政 治 亦 有 失<br />

望 感 受 , 多 次 有 避 世 逃 名 之 感 ; 另 一 方 面 , 因 對 政 治 、 社 會 言 路 、 士 風 有 極 深 畏<br />

懼 感 , 使 其 能 冷 靜 、 深 刻 的 去 觀 察 當 時 狀 況 。 然 而 , 繼 儒 雖 有 避 世 逃 名 之 感 , 卻<br />

沒 有 如 隱 士 般 的 棄 絕 人 世 , 也 不 似 當 時 山 人 般 沈 浸 自 身 優 雅 文 化 小 天 地 中 , 對 世<br />

事 漠 不 關 心 。 相 反 地 , 繼 儒 反 而 以 其 畏 懼 心 態 , 在 塵 世 間 伏 匍 前 進 , 除 了 敏 銳 的<br />

冷 靜 觀 察 時 局 , 也 不 是 對 政 事 、 社 會 提 出 建 議 。 此 種 因 畏 懼 心 態 而 清 楚 認 識 自 身 ,<br />

並 努 力 適 應 生 活 , 正 是 陳 繼 儒 人 格 一 大 特 色 。 63<br />

球 化 下 明 史 研 究 之 新 視 野 論 文<br />

)<br />

( 二 ) 一 段 世 情 , 全 憑 冷 眼 覷 破 : 陳 繼 儒 之 慎<br />

陳 繼 儒 , 一 方 面 以 清 雅 山 林 文 化 實 踐 能 手 聞 名 , 獨 領 流 行 時 尚 多 年 , 成 為 當<br />

時 山 人 楷 模 ; 另 一 方 面 又 以 「 雅 尚 高 致 , 博 學 多 聞 , 人 皆 老 成 足 備 顧 問 」 64 的 形<br />

象 為 人 仰 慕 , 有 山 中 宰 相 之 譽 。 65 後 者 名 聲 實 奠 基 於 繼 儒 屢 拒 徵 辟 基 礎 上 , 之 所<br />

以 屢 拒 徵 辟 則 又 與 其 戒 懼 心 態 相 關 。 因 對 時 局 混 亂 心 懷 恐 懼 , 明 白 須 以 圓 通 處 事<br />

態 度 為 主 , 才 能 免 禍 當 時 。 而 由 懼 生 慎 的 謹 慎 冷 靜 態 度 , 也 使 繼 儒 在 時 局 觀 察 上<br />

比 他 人 多 了 些 清 醒 與 冷 靜 。 正 因 用 戒 懼 心 態 看 待 時 事 , 以 對 政 治 社 會 的 憂 患 意<br />

63<br />

關<br />

陳<br />

文 為 其 乃 浪 得 虛 名 之 徒 , 其 之 所 受 時 人 歡 迎 乃 是 其 生 活 方 式 表 達 了 當 時 大 眾 心 中 理 想 罷 了 ; 而 李 斌 的 〈 晚 明 山 人 與 以 陳 眉 公 主 線 〉 則 採 對 繼 儒 隱 士 風 範 誇 獎 與 肯 定 繼 儒 的 論 述 ; 另 外 夏 咸 淳 的 〈 論 晚 明 隱 士 陳 繼 儒 〉 則 以 為 繼 儒 的 確 有 隱 士 風 範 存 在 , 且 與 其 他 同 時 代 士 人 相 比 , 頁<br />

──<br />

一 憂 世 救 國 風 範 , 既 肯 定 繼 儒 憂 世 熱 情 , 也 不 忘 提 及 其 清 雅 生 活 的 享 樂 。 不 過 , 大 抵 上 仍 把 繼 儒 個 性 分 成 兩 面 來 討 論 , 強 調 繼 儒 隱 士 風 範 者 會 刻 意 忽 略 繼 儒 世 俗 的 一 面 ; 而 討 論 繼 儒 山 人 風<br />

64<br />

53<br />

儈 一 面 者 , 又 會 忽 視 繼 儒 冷 靜 觀 察 時 局 與 救 世 情 懷 的 一 面 。 筆 者 打 算 努 力 呈 現 繼 儒 這 兩 面 性 格 以 完 整 顯 示 繼 儒 。 有 股<br />

蓮 編 ,《 眉 公 府 君 年 譜 》, 收 錄 於 《 憨 山 老 人 年 譜 自 敘 實 錄 》,《 北 京 圖 書 館 藏 珍 本 年 譜 叢 刊 京 : 北 京 圖 書 館 出 版 社 , 頁 479~480。<br />

夢 陳 市<br />

65<br />

冊 請 見 《 眉 公 府 君 年 譜 》 崇 禎 十 年 江 西 巡 撫 解 學 龍 對 繼 儒 的 稱 讚 「 本 經 術 而 翼 古 起 衰 , 昌 黎 功 遠 , 文 章 命 世 , 真 稱 鄒 魯 之 干 城 ; 匡 濟 填 胸 , 不 愧 巖 阿 之 宰 相 。」 頁 481~482, 知 當 時 繼 儒 第 北<br />

有 享 山 中 宰 相 之 美 名 。 確<br />

可<br />

—— 儒 的 隱 士 討 論 與 他 人 對 繼 儒 的 描 寫 , 可 參 見 張 德 建 ,〈 末 世 的 名 士 風 度 繼 於<br />

繼 儒 芻<br />

議 〉,《 中 州 學 刊<br />

224~227。<br />

中 對 繼 儒 以 隱 士 裝 飾 自 身 的 享 樂 作 討 論 , 並 且 以


―― 與 戒 懼 從 陳 繼 儒 見 晚 明 文 人 心 閑 清<br />

41 態<br />

識 , 引 發 謹 慎 處 世 態 度 , 清 楚 明 白 身 處 環 境 與 對 山 人 角 色 於 當 中 的 扮 演 和 能 力 。<br />

以 下 就 陳 繼 儒 對 政 治 社 會 的 評 論 作 一 討 論 。<br />

1、 謠 言 盛 行 :<br />

繼 儒 對 謠 言 傳 播 的 畏 懼 , 在 上 節 已 有 諸 多 論 述 。 關 於 謠 言 氾 濫 程 度 , 另 可 見<br />

繼 儒 於 著 作 中 所 表 現 的 感 嘆 以 得 之 。 如 :<br />

吳 俗 , 坐 定 輒 問 新 聞 , 此 游 閒 小 人 入 門 之 漸 , 而 是 非 媒 孽 交 媾 之 端 也 。 地<br />

方 無 新 聞 可 說 , 此 便 是 好 風 俗 好 世 界 。 蓋 訛 言 之 訛 , 化 其 言 而 為 訛 也 。 66<br />

說 明 吳 地 風 俗 好 謠 言 景 象 , 並 且 以 為 這 是 游 閒 小 人 入 門 之 漸 , 是 非 口 舌 聚 集 之<br />

地 , 繼 儒 認 為 地 方 如 果 無 新 聞 可 說 , 就 是 好 風 俗 好 世 界 。 復 在 〈 復 周 懷 魯 撫 台 〉<br />

一 文 中 提 及 :<br />

不 曷 嘆 息 是 非 倒 置 一 至 於 此 ! 某 不 特 致 疑 今 日 之 白 簡 , 且 轉 疑 古 人 之 青 史<br />

矣 ! 某 自 丙 戌 年 即 裂 青 襟 , 里 居 教 授 , 生 平 未 嘗 渡 揚 子 江 。 且 有 謂 太 原 公<br />

當 國 , 而 不 肖 同 在 京 邸 者 , 尤 為 可 笑 也 ! 67<br />

說 明 自 身 被 傳 與 王 錫 爵 同 在 京 師 , 嘆 息 社 會 上 訛 言 四 出 , 不 但 今 日 官 員 的 奏 章 不<br />

可 信 , 就 連 史 籍 亦 不 可 信 , 以 此 表 達 對 世 道 紛 亂 的 看 法 。 在 〈 答 錢 彥 林 〉 一 文 中 ,<br />

復 以 「 近 來 熒 惑 下 降 , 赤 舌 燒 人 , 朝 野 何 止 于 此 , 雖 一 時 未 便 請 卹 , 久 當 自 明 。」<br />

68<br />

來 說 明 當 時 政 局 混 亂 , 謠 言 四 起 情 形 , 雖 然 一 時 未 能 使 東 林 黨 人 翻 案 請 卹 , 但<br />

是 時 久 必 自 明 。<br />

由 上 可 知 明 代 後 期 謠 言 氾 濫 程 度 , 此 種 情 況 似 可 以 吳 地 好 問 新 聞 為 例 。 繼 儒<br />

對 此 抱 著 批 評 角 度 , 但 以 為 還 是 抱 著 「 蠖 蟄 空 山 , 杜 門 杜 口 , 百 不 與 聞 。…… 言<br />

外 惟 有 感 嘆 !」 的 退 縮 態 度 來 個 冷 眼 旁 觀 。 69 然 而 , 筆 者 以 為 此 種 退 縮 態 度 實 有<br />

戒 慎 成 分 於 其 中 , 並 以 此 安 身 。<br />

2、 對 講 學 看 法 :<br />

陳 繼 儒 對 當 時 講 學 氾 濫 、 言 論 空 疏 不 切 實 際 , 多 有 批 評 , 尤 其 對 於 講 學 家 以<br />

門 戶 之 別 相 爭 不 下 , 表 示 唾 棄 , 以 為 把 精 力 虛 耗 當 中 , 無 益 當 時 日 益 危 險 局 勢 。<br />

66<br />

陳<br />

67<br />

陳<br />

68<br />

陳<br />

69<br />

陳<br />

儒 ,《 安 得 長 者 言 》, 頁 7b。 繼<br />

儒 ,《 陳 眉 公 先 生 全 集 》, 卷 54,〈 復 周 懷 魯 撫 台 〉, 繼<br />

頁 27a。<br />

儒 ,《 陳 眉 公 先 生 全 集 》, 卷 58,〈 答 錢 彥 林 〉, 繼<br />

頁 42a。<br />

儒 ,《 陳 眉 公 先 生 全 集 》, 卷 56,〈 答 畢 白 陽 〉, 繼<br />

頁 4b。


二<br />

42 全<br />

( 集<br />

多 次 表 明 門 戶 之 爭 不 可 有 , 講 學 不 如 講 實 務 之 主 張 。 其 對 講 學 看 法 有 「 吟 詩 劣 于<br />

講 書 , 罵 座 惡 于 足 恭 。 兩 而 揆 之 , 寧 為 薄 幸 狂 夫 , 不 作 厚 顏 君 子 。」, 70 以 為 講<br />

學 家 雖 孜 孜 以 君 子 自 勵 , 但 在 繼 儒 眼 中 看 來 , 反 不 如 一 個 胸 懷 鬱 積 的 狂 夫 。 因 為<br />

狂 夫 至 少 表 現 出 自 身 真 性 情 , 而 人 有 真 情 乃 真 豪 傑 是 晚 明 社 會 流 行 看 法 , 以 此 諷<br />

刺 道 學 家 雖 以 君 子 自 居 , 卻 厚 顏 博 虛 名 , 把 講 學 末 風 表 露 無 遺 。 在 〈 復 馮 文 所 〉<br />

中 , 以 講 學 產 生 弊 病 作 一 詳 細 解 說 為 例 :<br />

球 化 下 明 史 研 究 之 新 視 野 論 文<br />

)<br />

憨 山 , 今 之 洪 覺 範 也 。 麈 尾 相 難 , 使 人 流 涎 。 不 肖 妄 謂 講 學 之 地 未 免 帶 情<br />

識 、 粘 名 位 , 侈 口 而 談 , 違 心 而 應 ; 涉 世 味 饒 , 出 世 諦 少 。 不 若 宗 門 老 胡<br />

無 眼 棒 頭 尚 能 撼 諸 君 子 。 71<br />

復 在 〈 答 錢 龍 門 〉 中 , 以 「 縉 紳 講 學 不 如 實 實 講 賦 役 , 當 道 清 詞 訟 不 如 實 實 清 賦<br />

役 」 的 呼 聲 , 72 以 為 與 其 專 注 講 學 、 清 詞 訟 , 不 如 把 精 力 放 在 如 何 解 決 地 方 賦 役<br />

問 題 , 把 賦 役 弊 病 解 決 掉 , 表 現 出 務 實 治 學 觀 點 。<br />

再 者 , 繼 儒 對 當 時 講 學 活 動 抱 著 不 積 極 加 入 態 度 。 如 :<br />

拓 子 游 故 祠 , 倡 道 學 雅 會 , 橫 經 主 席 皆 當 代 之 諍 友 諍 臣 , 環 堵 觀 風 , 絕 方<br />

外 之 異 聞 異 見 , 一 變 至 道 。…… 某 幼 學 雕 蟲 , 長 漸 畫 虎 , 漱 流 枕 石 , 投 閒<br />

山 林 之 間 ; 入 室 升 堂 , 未 窺 廊 廡 之 末 , 何 圖 過 聽 , 懷 之 好 音 。 73<br />

以 自 身 山 林 野 人 身 份 不 去 參 加 常 熟 縣 令 耿 橘 在 虞 山 書 院 主 持 的 講 會 。 文 中 雖 肯 定<br />

講 學 雅 集 論 學 性 質 , 且 多 正 人 君 子 參 列 其 中 , 但 自 身 仍 不 輕 易 前 往 講 會 。<br />

此 一 審 慎 態 度 也 表 現 在 拒 絕 顧 憲 成 東 林 書 院 講 學 邀 約 , 如 「 琹 川 東 林 招 講<br />

學 , 謝 不 往 」。 74 之 所 以 對 入 講 會 抱 持 此 種 謹 慎 態 度 , 可 能 與 當 時 環 境 有 關 , 如 :<br />

前 東 林 、 常 熟 、 杭 州 皆 以 書 院 相 招 , 弟 皆 不 敢 赴 會 。 非 有 異 同 , 正 為 賢 人<br />

君 子 相 聚 , 一 語 之 出 皆 有 關 繫 。 且 縉 紳 多 布 衣 少 , 豈 可 廁 足 其 間 以 招 攀 緣<br />

之 誚 ! 75<br />

即 明 白 表 示 是 因 講 學 成 員 多 縉 紳 , 自 己 以 布 衣 身 份 廁 身 其 中 , 有 干 游 諸 大 人 之<br />

70<br />

陳<br />

71<br />

陳<br />

72<br />

陳<br />

73<br />

陳<br />

74<br />

陳<br />

75<br />

陳<br />

儒 ,《 小 窗 幽 記 》, 卷 3,〈 峭 〉, 繼<br />

頁 47。<br />

儒 ,《 陳 眉 公 先 生 全 集 》, 卷 54,〈 復 許 繩 齋 郡 侯 〉, 繼<br />

頁 9b。<br />

儒 ,《 陳 眉 公 先 生 全 集 》, 卷 54,〈 復 馮 文 所 〉, 繼<br />

頁 30a~30b。<br />

儒 ,《 陳 眉 公 先 生 全 集 》, 卷 56,〈 答 錢 龍 門 〉, 繼<br />

頁 44b。<br />

儒 ,《 陳 眉 公 先 生 全 集 》, 卷 53,〈 答 耿 邑 侯 〉, 繼<br />

頁 9a~9b。<br />

儒 ,《 陳 眉 公 先 生 全 集 》, 卷 56,〈 與 戴 悟 軒 〉, 繼<br />

頁 52a。


》, 5,〈 素 小 窗 幽 記 》, 卷 1,〈 醒 〉, 頁 9。<br />

劉 乾 所 繼 儒 ,《 陳 眉 公 先 生 全 集 》, 卷 58,〈 答 錢 仲 芳 〉, ―― 與 戒 懼 從 陳 繼 儒 見 晚 明 文 人 心 閑 清<br />

43 態<br />

嫌 , 以 及 同 列 當 中 , 若 言 語 稍 不 慎 , 即 可 能 惹 禍 上 身 的 憂 慮 。 另 在 〈 復 許 繩 齋 郡<br />

侯 〉 中 也 以 招 講 學 不 往 是 因 「 知 者 以 為 畏 大 人 , 不 知 者 恐 以 為 遊 大 人 也 」, 76 表<br />

現 出 畏 與 大 人 遊 的 謹 慎 態 度 。<br />

3、 社 會 風 俗 與 士 人 習 氣 的 憂 患 :<br />

明 萬 曆 後 , 社 會 風 氣 由 奢 華 變 好 奇 尚 異 風 尚 , 加 上 此 時 清 雅 休 閑 的 山 林 文 化<br />

亦 漸 領 江 南 流 行 風 潮 。 使 標 榜 山 林 文 化 傳 承 者 的 山 人 階 層 大 興 , 造 成 大 眾 對 山 人<br />

有 崇 拜 風 潮 , 並 以 為 名 士 風 度 在 此 。 此 風 所 及 , 使 士 人 紛 紛 以 好 清 言 、 矯 言 幽 尚<br />

與 干 謁 以 博 名 高 等 行 徑 為 主 。 如 「 奔 走 於 權 幸 之 門 , 自 視 不 勝 其 榮 , 人 竊 以 為 辱 ;<br />

經 營 利 名 之 場 , 操 心 不 勝 其 苦 , 己 反 以 為 樂 」, 77 繼 儒 以 此 提 及 奔 走 權 幸 門 下 以<br />

汲 汲 博 名 求 利 的 干 謁 行 徑 。 復 以 藉 閑 居 好 處 說 明 當 時 交 接 頻 仍 、 世 態 炎 涼 與 言 論<br />

囂 染 的 社 會 現 象 :<br />

閑 居 之 趣 , 快 活 有 五 : 不 與 交 接 , 免 拜 送 之 禮 , 一 也 ; 終 日 觀 書 鼓 琴 , 二<br />

也 ; 睡 起 隨 意 , 無 有 拘 碍 , 三 也 ; 不 聞 炎 涼 囂 染 , 四 也 ; 能 課 子 耕 讀 , 五<br />

也 。 78<br />

另 由 繼 儒 對 遊 大 人 謹 慎 態 度 , 參 照 與 他 人 尺 牘 往 來 語 句 中 , 顯 示 對 社 會 習 尚<br />

與 士 風 敗 壞 感 嘆 心 情 。 如 「 俠 之 一 字 , 昔 以 之 加 義 氣 , 今 以 之 加 揮 霍 , 只 在 氣 魄<br />

與 氣 骨 之 分 」, 79 用 以 表 示 當 時 任 俠 風 氣 流 於 狂 放 形 式 , 只 注 重 表 面 任 俠 氣 魄 ,<br />

無 前 人 任 俠 重 義 內 涵 。 又 藉 當 時 「 不 耕 而 食 , 不 織 而 衣 , 搖 唇 鼓 舌 , 妄 生 是 非 ,<br />

故 知 無 事 人 好 事 」 80 的 游 閒 歪 風 , 說 明 當 時 游 閒 之 人 變 多 、 好 生 事 非 、 好 詞 訟 生<br />

事 的 社 會 風 氣 。 而 此 種 游 閒 風 氣 , 似 與 山 人 清 客 盛 行 有 關 。 如 :<br />

與<br />

邇 來 文 章 之 公 器 , 變 為 情 面 之 私 交 , 心 竊 駭 之 。 81<br />

邇 來 車 騎 連 門 , 竿 牘 咽 戶 , 便 標 作 第 一 流 人 物 。 然 易 戒 比 匪 , 詩 刺 詭 隨 ,<br />

二 三 多 上 , 離 上 九 亢 悔 , 此 不 當 虩 虩 恐 懼 , 而 乃 沖 沖 而 來 乎 ? 82<br />

76<br />

77<br />

78<br />

79<br />

80 81 陳 頁 9b。<br />

82<br />

陳<br />

頁 94。<br />

卷 54,〈 復 許 繩 齋 郡 侯 〉,<br />

頁 9a。<br />

頁 96。<br />

頁 9。<br />

頁 19b。


二<br />

44 全<br />

( 集<br />

以 干 謁 風 氣 盛 行 , 文 章 成 干 謁 工 具 , 及 文 人 相 互 藉 詩 文 吹 捧 求 名 , 表 示 感 嘆 與 驚<br />

駭 。 繼 儒 認 為 此 風 使 詩 文 變 成 個 人 交 際 與 聲 名 獵 取 工 具 , 讓 詩 文 本 為 怡 情 養 性 的<br />

公 器 性 質 蒙 羞 。 且 以 為 干 謁 應 抱 著 謹 慎 戒 懼 態 度 應 對 , 怎 可 興 致 沖 沖 以 詩 文 詭 隨<br />

遞 交 ? 表 現 出 繼 儒 個 人 對 干 謁 看 法 。<br />

繼 儒 在 士 風 觀 察 上 , 記 載 亦 非 常 多 。 大 體 皆 以 士 風 與 世 俗 同 化 、 士 習 充 斥 焦<br />

躁 不 安 、 社 會 附 庸 風 雅 者 眾 , 以 及 好 刺 人 隱 私 等 感 嘆 為 主 。 如 :<br />

球 化 下 明 史 研 究 之 新 視 野 論 文<br />

)<br />

自 方 袍 幅 巾 之 態 遍 滿 天 下 , 而 超 脫 穎 絕 之 士 , 遂 以 同 流 合 污 矯 之 , 而 世 道<br />

不 古 矣 。 夫 迂 腐 者 既 泥 于 法 , 而 超 脫 者 又 越 于 法 , 然 則 士 君 子 亦 不 偏 不 倚 ,<br />

期 無 所 泥 越 而 已 矣 。 何 必 方 袍 幅 巾 , 作 此 迂 態 耶 ? 83<br />

以 社 會 上 附 庸 風 雅 風 氣 太 盛 , 士 人 欲 分 別 士 民 , 反 以 好 古 變 古 為 手 段 。 繼 儒 認 為<br />

不 需 如 此 , 僅 需 謹 守 法 制 不 偏 不 倚 即 可 。 何 必 定 以 方 袍 幅 巾 為 尚 , 效 法 迂 腐 古 人<br />

樣 貌 。<br />

且 因 干 謁 風 氣 大 盛 、 文 士 氣 息 相 通 吹 捧 為 尚 , 造 成 明 後 期 名 士 風 度 流 行 成<br />

風 , 使 士 人 趨 之 若 鶩 。 關 於 明 後 期 名 士 熱 現 象 , 在 〈 答 張 紹 和 〉 中 以 為 「 名 士 使<br />

少 年 後 進 如 蠅 聚 羶 而 蛾 赴 火 , 不 赴 丘 園 高 蹈 科 , 則 走 不 求 聞 達 科 。 愧 死 矣 ! 愧 死<br />

矣 !」 84 表 達 名 士 熱 引 發 士 子 希 冀 以 山 林 逸 士 形 象 , 或 棄 絕 仕 進 形 象 , 博 得 名 士<br />

美 名 , 以 求 聞 達 於 社 會 的 現 象 。 繼 儒 對 此 感 到 羞 愧 致 死 , 以 為 後 進 士 子 為 一 登 名<br />

士 之 列 , 把 山 林 高 士 逸 民 形 象 拿 來 炒 作 , 真 是 世 風 日 下 ! 另 在 〈 答 朱 滄 起 〉「 今<br />

朝 野 好 學 語 、 學 步 軍 , 竟 是 奴 非 主 、 是 小 兒 非 大 人 」 中 , 85 藉 當 時 社 會 以 《 世 說<br />

新 語 》、 阮 籍 言 行 舉 止 為 尚 , 以 為 名 士 風 度 在 此 。 諷 刺 此 為 邯 鄲 學 步 , 畫 虎 不 成<br />

反 類 犬 。<br />

在 士 風 弊 病 中 , 可 以 陳 繼 儒 〈 答 錢 龍 門 〉 為 楔 子 , 說 明 當 時 士 風 的 衰 落 。 如 :<br />

東 南 華 其 外 而 枯 其 中 , 管 仲 所 謂 『 衰 世 若 有 餘 , 非 有 餘 也 。 嗜 慾 多 , 而 民<br />

心 燥 。』 今 民 心 凋 弊 , 不 敢 燥 、 不 能 燥 , 病 在 士 大 夫 好 廣 田 宅 。 豪 者 封 釘<br />

扛 臺 , 庸 者 因 循 苟 且 。 絕 不 肯 講 求 賦 役 為 桑 梓 計 , 為 子 孫 計 耳 。 86<br />

說 明 東 南 地 區 的 民 困 財 窘 , 乃 是 縉 紳 士 夫 好 廣 田 宅 , 不 顧 財 賦 差 役 弊 病 叢 生 , 以<br />

自 身 為 主 , 不 為 將 來 社 稷 作 準 備 。<br />

83<br />

陳<br />

84<br />

陳<br />

85<br />

陳<br />

86<br />

陳<br />

儒 ,《 小 窗 幽 記 》, 卷 11,〈 法 〉, 繼<br />

頁 178。<br />

儒 ,《 陳 眉 公 先 生 全 集 》, 卷 58,〈 答 張 紹 和 〉, 繼<br />

頁 2a。<br />

儒 ,《 陳 眉 公 先 生 全 集 》, 卷 58,〈 答 朱 滄 起 〉, 繼<br />

頁 30a。<br />

儒 ,《 陳 眉 公 先 生 全 集 》, 卷 56,〈 答 錢 龍 門 〉, 繼<br />

頁 44a。


卷<br />

―― 從 懼<br />

45 態<br />

綜 合 上 述 種 種 社 會 風 俗 現 象 , 可 用 〈 答 鄒 愚 谷 〉 中 的 一 段 話 作 總 結 :<br />

閑 與 戒 陳 繼 儒 見 晚 明 文 人 心<br />

大 抵 吾 輩 胸 中 落 騷 雅 二 字 , 則 讀 書 定 不 深 心 ; 落 意 氣 二 字 , 則 交 遊 定 不 得<br />

清<br />

力 。 蓋 騷 雅 既 成 新 歡 , 則 舉 業 淡 矣 ; 意 氣 若 落 故 奪 , 則 德 性 浮 矣 。 目 前 惟<br />

有 端 居 遵 養 , 熟 繙 古 史 , 兼 閱 新 報 , 洗 發 洞 達 , 肆 力 于 場 事 , 作 少 年 科 第 、<br />

經 世 大 儒 , 是 所 願 耳 。 87<br />

當 中 提 及 士 風 之 所 以 浮 躁 、 空 疏 , 實 與 胸 懷 騷 雅 意 氣 有 關 。 在 明 中 後 期 , 由 於 士<br />

子 對 舉 業 熱 情 不 再 , 紛 紛 以 自 身 詩 文 才 華 干 謁 權 幸 , 結 文 社 、 入 講 會 交 結 同 社 會<br />

友 , 以 相 互 吹 捧 博 名 高 為 尚 。 加 以 王 學 興 起 , 使 士 人 個 性 得 以 有 所 寄 託 , 以 心 為<br />

主 體 , 使 士 子 自 我 意 識 變 強 。 又 王 學 以 心 性 修 養 為 主 , 強 調 一 切 行 事 準 則 以 心 中<br />

良 知 為 判 斷 , 不 似 朱 子 學 以 格 致 之 道 為 主 , 強 調 依 據 外 在 經 驗 為 判 斷 。 雖 然 王 學<br />

不 排 斥 由 外 入 內 的 修 養 身 心 , 且 在 陽 明 講 學 時 , 亦 以 為 讀 書 觀 心 性 修 養 乃 重 要 事<br />

之 一 。 不 過 , 到 再 傳 弟 子 如 江 西 王 學 、 泰 州 學 派 等 , 即 以 心 性 論 述 為 要 點 , 不 強<br />

調 讀 書 靜 心 一 套 , 遂 有 王 學 末 流 束 書 不 觀 弊 病 發 生 。 又 講 學 本 為 經 世 宣 教 之 用 ,<br />

但 至 後 期 , 隨 著 愈 來 愈 多 投 機 分 子 入 講 會 以 求 名 高 之 現 象 氾 濫 , 使 講 學 也 成 了 李<br />

贄 所 謂 「 口 談 道 德 , 志 在 穿 窬 」 表 裡 不 一 態 度 。 88<br />

加 以 自 萬 曆 中 期 以 降 , 隨 著 爭 國 本 與 言 路 囂 染 情 形 愈 加 嚴 重 , 大 部 分 士 子 受<br />

政 治 黑 暗 、 社 會 混 亂 影 響 , 而 心 有 所 焦 慮 、 疑 惑 , 故 士 風 浮 動 。 也 才 有 繼 儒 所 謂<br />

人 云 亦 云 、 隨 波 逐 流 情 況 發 生 。 繼 儒 以 為 若 要 改 變 此 種 人 心 浮 躁 狀 態 , 須 從 習 靜<br />

觀 書 入 手 , 以 靜 由 內 修 養 心 性 , 使 心 定 之 後 , 再 以 多 讀 史 書 以 知 古 鑒 今 , 培 養 幹<br />

練 政 事 手 段 , 立 志 重 回 科 考 熱 情 , 以 仕 宦 救 國 的 經 世 致 用 學 問 為 主 。 由 上 可 藉 此<br />

瞭 解 繼 儒 在 持 謹 慎 心 態 看 待 士 風 浮 躁 過 程 中 , 其 對 士 風 看 法 與 建 議 。<br />

4、 時 事 觀 察 與 政 局 瞭 解 之 實 用 態 度 :<br />

陳 繼 儒 在 明 中 後 期 以 山 人 布 衣 身 份 獨 領 風 騷 多 年 , 除 了 其 山 林 清 雅 形 象 塑 造<br />

外 , 其 對 政 局 透 徹 地 瞭 解 與 關 懷 時 事 發 展 的 胸 懷 亦 為 原 因 之 一 。 繼 儒 在 文 集 中 多<br />

次 提 到 時 局 混 亂 、 政 局 危 險 :<br />

目 前 朝 局 一 似 劫 碁 方 熱 , 冷 眼 旁 觀 , 以 厚 薄 定 心 地 , 以 靜 燥 定 人 品 , 以 吉<br />

凶 定 事 業 。 89<br />

87<br />

陳<br />

88<br />

李<br />

89<br />

陳<br />

頁 44a。<br />

儒 ,《 陳 眉 公 先 生 全 集 》, 卷 58,〈 答 鄒 愚 谷 〉, 繼<br />

贄 撰 , 張 建 業 主 編 , 劉 幼 生 副 主 編 ,《 焚 書 》, 收 錄 於 《 李 贄 文 集 》( 北 京 : 社 會 科 學 文 獻 出<br />

版 社 ,2000),<br />

又 與 焦 弱 候 〉, 頁 45。<br />

2,〈<br />

儒 ,《 陳 眉 公 先 生 全 集 》, 卷 54,〈 復 許 繩 齋 郡 侯 〉, 繼<br />

頁 10a。


54,〈 復 楊 弱 水 鹽 臺 〉, 頁 14a。 91 56,〈 徐 霞 客 21a~21b。 92 答 曹 長 卿 18b。 93 陳 繼 儒 ,《 陳 眉 公 先 生 全 集 》, 卷 58,〈 與 王 季 重 〉, 頁 22a~22b。 90<br />

二<br />

46 全<br />

( 集<br />

繼 儒 認 為 目 前 政 治 環 境 像 一 盤 危 機 重 重 的 險 棋 , 此 時 若 想 挽 回 大 局 , 必 須 用 冷 眼<br />

旁 觀 清 醒 態 度 看 清 事 實 , 以 敦 厚 心 地 、 沉 穩 態 度 與 趨 吉 避 凶 的 謹 慎 本 事 來 濟 世 。<br />

充 分 表 達 出 繼 儒 欲 以 沉 穩 、 敦 厚 、 謹 慎 濟 世 的 想 法 。 繼 儒 另 在 〈 復 楊 弱 水 鹽 臺 〉<br />

中 , 以 為 「 目 前 時 局 , 爭 殿 之 虎 , 戰 野 之 龍 , 近 者 窺 , 遠 者 意 。 故 逃 禍 莫 如 逃 名 ,<br />

無 譽 乃 所 以 無 咎 也 」, 90 藉 時 局 混 亂 說 明 與 其 費 心 躲 避 災 禍 , 不 如 使 名 字 不 留 人<br />

間 以 求 完 全 避 禍 , 且 以 為 若 人 無 過 份 美 譽 自 不 會 招 忌 惹 禍 了 。 既 表 達 逃 世 觀 念 ,<br />

又 說 明 當 時 由 於 政 局 惡 化 , 使 人 心 趨 於 失 望 遁 逃 之 現 象 。 此 種 對 政 局 絕 望 態 度 ,<br />

實 與 當 時 環 境 有 關 :<br />

球 化 下 明 史 研 究 之 新 視 野 論 文<br />

)<br />

今 寓 內 外 故 , 堯 舜 在 上 , 猶 有 水 旱 夷 狄 盜 賊 之 憂 , 此 無 他 也 。 遇 豐 稔 , 則<br />

吏 梳 而 官 箆 之 ; 遇 流 劫 , 則 寇 梳 而 兵 箆 之 。 91<br />

說 明 當 時 雖 有 勵 精 圖 治 的 聖 主 , 但 由 於 王 朝 體 制 已 壞 , 使 百 姓 於 豐 年 時 , 不 僅 被<br />

胥 吏 剝 削 , 還 被 官 員 再 壓 榨 一 次 ; 在 荒 年 時 , 則 除 驚 怕 賊 寇 打 劫 外 , 復 怕 官 兵 洗<br />

劫 。 顯 示 明 晚 期 吏 治 敗 壞 與 士 兵 腐 敗 弊 病 。 也 因 此 , 繼 儒 才 會 感 嘆 :<br />

古 今 最 怕 者 , 夷 狄 、 盜 賊 、 水 旱 、 災 傷 。 今 皆 雜 出 於 堯 舜 之 世 , 可 勝 愁 皇 。<br />

去 春 伏 枕 半 年 , 今 秋 閉 門 半 月 , 不 茶 飰 、 不 葯 餌 , 幸 而 僥 倖 強 起 , 然 善 忘<br />

善 臥 善 嗔 。 92<br />

繼 儒 以 自 身 病 軀 剛 癒 為 背 景 , 說 明 此 時 內 憂 外 患 、 水 旱 災 四 起 , 表 現 出 當 今 世 界<br />

充 滿 憂 愁 與 驚 惶 之 意 , 心 中 充 斥 憂 愁 茫 然 心 態 。<br />

由 於 持 著 上 述 對 政 局 不 穩 之 憂 愁 態 度 , 使 繼 儒 對 時 事 觀 察 有 實 用 取 向 與 謹 慎<br />

態 度 。 如 「 弟 嘗 謂 :『 臨 事 而 懼 , 好 謀 而 成 。』 所 成 何 事 ? 蓋 行 有 行 之 事 , 非 謀<br />

與 懼 不 成 ; 藏 有 藏 之 事 , 亦 非 謀 與 懼 不 成 。」 93 以 為 不 論 將 大 行 於 世 或 藏 身 世 外 ,<br />

皆 須 以 謀 懼 心 態 應 對 , 才 可 成 功 活 在 當 下 。 可 知 繼 儒 看 待 時 事 是 以 冷 靜 旁 觀 論 事<br />

態 度 加 上 切 中 時 要 的 評 論 為 主 。 例 如 萬 曆 36 年 (1608) 東 南 大 水 , 繼 儒 上 書 王<br />

錫 爵 , 在 〈 上 王 荊 石 相 公 〉 中 提 及 :<br />

今 則 通 市 如 河 , 出 門 即 雨 , 隣 里 不 相 往 來 , 水 火 幾 至 斷 絕 。 披 簑 帶 笠 , 倍


―― 從 懼<br />

47 態<br />

添 衣 食 奔 走 之 勞 ; 忍 濕 受 饑 , 漸 釀 疾 病 死 亡 之 禍 。 94<br />

閑 與 戒 陳 繼 儒 見 晚 明 文 人 心<br />

藉 水 漫 街 市 , 人 民 為 水 阻 隔 , 衣 食 頓 成 問 題 , 且 饑 濕 交 迫 下 , 有 疾 病 產 生 之 危 險<br />

清<br />

的 敘 述 , 說 明 水 患 嚴 重 情 形 。 文 中 亦 敘 及 :<br />

獨 是 堤 岸 一 事 , 男 女 老 幼 以 其 日 夜 合 併 之 力 , 或 可 恃 為 僥 倖 數 日 之 謀 。 而<br />

霪 雨 不 休 , 泥 土 易 敗 , 築 於 此 潰 於 彼 矣 , 成 於 尺 敗 於 丈 矣 。 況 西 北 大 風 不<br />

時 起 發 , 太 湖 苕 霅 之 水 滔 滔 東 下 , 頃 刻 之 間 , 頓 至 沒 脛 , 則 尚 安 有 毫 髮 之<br />

望 哉 ! 95<br />

上 文 藉 敘 述 水 患 嚴 重 , 使 人 民 被 水 隔 絕 於 世 , 且 大 雨 不 止 , 使 修 築 堤 岸 防 水 一 事<br />

受 到 延 宕 。 一 方 面 因 連 日 雨 不 止 , 使 土 壁 不 牢 易 毀 ; 另 一 方 面 又 有 太 湖 河 水 滔 滔<br />

東 下 之 虞 , 使 地 處 低 窪 的 蘇 松 地 區 , 在 積 雨 未 濬 情 形 下 雪 上 加 霜 , 人 民 苦 不 堪 言 。<br />

繼 儒 認 為 此 次 大 水 之 所 以 如 此 嚴 重 , 乃 因 :<br />

辛 酉 以 前 , 催 科 尚 緩 , 風 俗 尚 儉 , 民 戶 尚 實 , 水 勢 尚 殺 。 今 則 朝 廷 之 會 計<br />

無 年 不 增 , 閭 閻 之 侈 靡 無 處 不 盛 , 小 民 之 財 力 無 日 不 消 , 風 雨 之 惡 聲 無 刻<br />

不 鬧 。 此 今 日 之 水 有 加 於 嘉 靖 四 十 年 之 時 也 。 且 此 雨 在 七 八 月 間 , 則 稻 穀<br />

漸 實 , 可 以 繫 舟 楫 而 拾 殘 禾 ; 此 雨 在 三 四 月 間 , 則 秧 苗 未 蒔 , 可 以 畱 工 本<br />

而 濟 餘 喘 。 今 不 先 不 後 適 值 其 時 , 即 使 天 色 漸 晴 , 而 苗 根 已 腐 矣 。 即 欲 播<br />

穀 復 種 , 而 時 氣 又 非 矣 。 所 恃 者 , 花 荳 , 花 荳 化 為 朽 株 矣 ; 所 恃 者 , 瓜 菜 ,<br />

瓜 菜 沒 於 草 莽 矣 。 96<br />

繼 儒 以 為 水 災 嚴 重 原 因 是 社 會 習 俗 的 改 變 與 節 氣 因 素 。 一 方 面 , 繼 儒 認 為 嘉 靖<br />

40 年 (1561) 以 前 , 科 捐 少 、 風 俗 儉 樸 、 人 民 從 事 本 業 者 多 , 且 水 利 修 築 完 善 ,<br />

使 災 情 不 顯 。 但 如 今 ( 萬 曆 年 間 ) 隨 著 朝 廷 花 費 日 趨 侈 靡 、 社 會 吹 起 奢 華 風 尚 、<br />

人 民 財 力 日 益 虛 耗 , 且 隨 著 水 利 修 築 逐 漸 敗 壞 , 使 災 情 損 傷 逐 漸 慘 重 , 使 得 百 姓<br />

負 擔 加 重 , 人 民 苦 不 堪 言 。 另 一 方 面 , 因 水 災 發 生 於 五 六 月 間 , 正 處 穀 物 青 黃 交<br />

接 時 期 , 稻 穀 半 生 不 熟 。 遇 淫 潦 肆 虐 , 遂 使 人 民 處 穀 物 尚 未 熟 透 無 法 採 收 與 節 氣<br />

不 合 無 法 重 新 耕 作 的 兩 難 境 地 。 剩 下 可 以 倚 恃 的 食 物 如 花 荳 瓜 菜 , 則 又 化 為 朽 株<br />

不 可 食 用 , 起 不 到 充 饑 效 用 。<br />

繼 儒 眼 見 此 一 情 形 , 認 為 朝 廷 若 不 採 斷 然 手 段 , 以 馬 上 賑 濟 災 民 為 急 , 則 人<br />

94<br />

陳<br />

95<br />

陳<br />

96<br />

陳<br />

儒 ,《 陳 眉 公 先 生 全 集 》, 卷 54,〈 上 王 荊 石 相 公 〉, 繼<br />

頁 1b。<br />

儒 ,《 陳 眉 公 先 生 全 集 》, 卷 54,〈 上 王 荊 石 相 公 〉, 繼<br />

頁 2a~2b。<br />

儒 ,《 陳 眉 公 先 生 全 集 》, 卷 54,〈 上 王 荊 石 相 公 〉, 繼<br />

頁 1b~2a。


二<br />

48 全<br />

( 集<br />

民 將 因 饑 饉 鋌 而 走 險 作 亂 :<br />

京 師 財 富 仰 給 東 南 , 蘇 松 小 民 全 仗 耕 織 。 如 使 旱 潦 節 調 , 風 雨 時 適 , 則 百<br />

姓 猶 得 偷 其 耒 耜 桔 槔 之 暇 , 以 從 事 於 桑 麻 杼 軸 之 間 。 今 水 變 如 此 , 舉 家 之<br />

中 非 出 戽 田 , 水 則 守 築 河 堤 , 赤 足 垢 體 惟 恐 不 及 , 尚 有 餘 暇 及 紡 績 乎 ? 紡<br />

績 無 暇 , 尚 安 從 易 薪 米 乎 ? 薪 米 無 所 出 , 能 坐 而 待 死 乎 ? 死 期 將 至 , 弱 者<br />

不 為 丐 , 強 者 不 為 盜 乎 ? 盜 賊 四 散 , 有 司 不 三 尺 乎 ? 三 尺 相 約 則 進 退 皆 死<br />

地 耳 , 又 安 所 他 顧 乎 ? 97<br />

球 化 下 明 史 研 究 之 新 視 野 論 文<br />

)<br />

繼 儒 以 東 南 乃 朝 廷 財 賦 重 地 入 手 , 說 明 蘇 松 經 濟 上 的 重 要 性 。 人 民 在 常 時 由 於 能<br />

藉 耕 織 並 重 應 付 朝 廷 稅 收 , 但 水 患 導 致 人 民 因 忙 於 整 田 修 堤 , 無 暇 負 擔 賦 役 , 影<br />

響 人 民 生 計 。 繼 儒 於 文 中 採 漸 進 式 敘 述 , 說 明 人 民 在 無 暇 藉 紡 織 易 薪 米 下 , 將 坐<br />

以 待 斃 , 進 而 只 求 生 存 結 夥 搶 劫 , 在 官 府 律 令 下 , 因 進 退 皆 死 , 故 可 能 不 顧 一 切<br />

引 發 叛 亂 。 藉 著 描 述 人 民 困 境 , 警 惕 當 權 者 注 重 此 事 , 以 賑 濟 災 民 、 蠲 免 賦 役 為<br />

第 一 優 先 。<br />

另 外 , 亦 可 從 〈 與 聶 井 愚 使 君 〉 一 文 中 , 繼 儒 親 身 參 與 賑 濟 活 動 之 記 載 瞭 解<br />

繼 儒 對 賑 濟 看 法 為 何 :<br />

巨 浸 無 門 , 萬 民 如 在 水 牢 中 。 水 退 之 後 , 聚 而 求 食 , 尚 多 隱 憂 。 正 如 小 兒<br />

痘 症 又 不 知 幾 變 也 。 98<br />

繼 儒 認 為 水 患 初 退 , 百 姓 於 此 時 四 出 求 食 , 在 處 理 善 後 事 宜 中 需 多 加 小 心 謹 慎 ,<br />

以 處 理 小 兒 痘 症 的 謹 慎 態 度 去 面 對 。 又 於 文 中 敘 述 其 主 持 粥 場 賑 濟 事 項 :<br />

前 承 密 諭 , 已 默 為 料 理 久 矣 。 第 天 馬 山 , 華 青 搭 界 , 比 各 鎮 不 同 , 故 不 得<br />

不 精 細 以 應 嚴 命 。 令 粥 冊 以 內 不 敢 過 減 , 稍 汰 其 有 田 產 、 有 生 理 者 幾 人 而<br />

已 ; 粥 冊 以 內 不 敢 過 增 , 稍 添 其 無 戶 籍 、 無 控 告 者 幾 人 而 已 。 又 恐 人 眾 無<br />

統 攝 , 必 明 白 開 寫 於 各 啚 之 中 。 啚 大 有 混 擾 , 又 明 白 分 領 於 十 甲 之 下 。 99<br />

繼 儒 在 所 居 天 馬 山 中 , 首 倡 開 粥 場 賑 濟 災 民 。 由 於 天 馬 山 地 處 華 亭 青 浦 交 界 , 災<br />

民 四 出 游 食 之 際 , 名 目 混 雜 。 繼 儒 處 理 方 法 為 繕 寫 粥 冊 , 對 照 戶 籍 生 計 , 把 有 能<br />

力 生 活 者 剔 除 賑 濟 名 單 , 再 將 一 些 無 戶 籍 遊 民 與 無 前 科 貧 民 加 入 粥 冊 中 以 賑 濟<br />

97<br />

陳<br />

98<br />

陳<br />

99<br />

陳<br />

儒 ,《 陳 眉 公 先 生 全 集 》, 卷 54,〈 上 王 荊 石 相 公 〉, 繼<br />

頁 2b。<br />

儒 ,《 陳 眉 公 先 生 全 集 》, 卷 54,〈 與 聶 井 愚 使 君 〉, 繼<br />

頁 4a。<br />

儒 ,《 陳 眉 公 先 生 全 集 》, 卷 54,〈 與 聶 井 愚 使 君 〉, 繼<br />

頁 4b~5a。


―― 與 戒 懼 從 陳 繼 儒 見 晚 明 文 人 心 閑 清<br />

之 。 在 秩 序 維 護 上 , 採 分 區 排 隊 , 細 分 籍 地 以 求 方 便 統 攝 。<br />

49 態<br />

在 上 述 東 南 大 水 中 , 繼 儒 對 此 看 法 與 實 行 態 度 , 顯 以 關 心 民 瘼 、 熱 心 地 方 事<br />

務 為 主 。 在 處 理 賑 濟 事 項 與 上 書 當 道 時 , 亦 以 謹 慎 態 度 呼 籲 當 道 關 心 人 民 生 計 為<br />

主 要 手 段 。 另 外 , 繼 儒 在 〈 與 韓 鵬 南 使 君 〉 一 文 中 , 以 青 浦 大 水 一 事 , 建 議 青 浦<br />

縣 令 韓 原 善 均 派 縣 內 賦 役 , 使 人 民 平 均 分 攤 , 不 使 里 甲 一 甲 民 眾 負 擔 過 重 。 同 時<br />

修 築 堤 岸 減 輕 水 患 損 害 。 100 大 體 知 曉 繼 儒 對 於 賑 災 評 論 與 建 議 事 項 , 皆 以 冷 靜 審<br />

慎 態 度 觀 察 之 。 同 時 以 為 賑 災 為 最 要 緊 事 , 先 賑 災 以 安 民 心 , 再 以 均 派 賦 役 或 蠲<br />

免 田 賦 為 手 段 , 與 民 修 養 。<br />

繼 儒 除 了 對 地 方 大 事 如 東 南 大 水 表 示 關 心 外 , 對 於 流 寇 、 滿 州 入 侵 問 題 亦 有<br />

所 關 懷 。 例 如 在 〈 與 朱 敬 韜 〉 一 文 中 , 提 及 孔 有 德 攻 登 州 一 事 :<br />

春 寒 甚 於 冬 威 , 戰 守 將 士 , 逃 竄 難 民 , 其 苦 更 可 念 也 。 孔 賊 勾 虜 , 山 東 是<br />

其 熟 路 , 登 州 是 其 出 路 , 至 天 津 之 米 、 德 州 之 布 不 暇 , 剽 掠 視 如 囊 中 物 耳 。<br />

101<br />

以 崇 禎 4 年 (1631) 孔 有 德 奉 登 萊 巡 撫 孫 元 化 命 , 援 助 遼 東 大 凌 河 之 役 。 因 天 冷<br />

缺 糧 , 復 與 守 將 不 合 , 發 動 吳 橋 兵 變 , 領 兵 攻 打 山 東 登 州 , 後 兵 敗 降 清 。 另 於 文<br />

中 提 及 當 時 滿 蒙 合 勢 對 明 朝 影 響 :<br />

目 前 東 虜 與 西 虜 合 , 遼 事 可 知 ; 安 氏 與 藺 氏 合 , 黔 事 可 知 。 獨 中 州 士 大 夫<br />

議 論 件 件 , 意 見 相 離 。 夫 外 合 而 內 離 , 小 醜 合 而 君 子 離 , 天 下 事 又 可 知 !<br />

神 旺 者 , 欲 談 兵 , 何 處 下 手 ? 膽 怯 者 , 欲 避 兵 , 何 處 安 身 ? 102<br />

由 東 虜 與 西 虜 合 , 指 出 滿 州 與 蒙 古 結 盟 , 帶 給 遼 東 防 衛 極 大 困 擾 , 又 指 出 當 時 西<br />

南 貴 州 土 司 叛 亂 一 事 , 因 安 氏 與 藺 氏 首 領 相 合 , 使 氣 勢 更 甚 , 造 成 明 朝 於 此 地 圍<br />

剿 的 困 難 。 但 是 , 在 此 險 惡 環 境 下 , 朝 中 士 大 夫 卻 依 舊 黨 爭 傾 輒 , 議 論 相 左 。 繼<br />

儒 以 為 外 患 合 而 朝 中 士 夫 離 , 對 天 下 大 事 毫 無 幫 助 , 心 中 言 語 充 斥 無 奈 。<br />

繼 儒 也 對 當 時 剿 撫 政 策 決 議 上 有 自 身 看 法 :<br />

寇 是 撫 局 , 奴 是 守 局 , 此 大 段 綱 領 。 不 能 剿 即 不 能 撫 , 不 掃 寇 則 不 能 靖 奴 ,<br />

此 就 中 先 後 看 。 但 寇 之 乞 撫 似 真 , 奴 之 求 欵 非 實 也 , 須 看 得 分 明 講 得 透 徹 ,<br />

痛 快 眉 毛 。 兵 口 頭 餉 豈 容 易 致 其 死 命 耶 ? 今 天 下 不 必 求 文 武 全 才 , 但 求 文<br />

100<br />

相<br />

101<br />

陳<br />

102<br />

陳<br />

事 件 請 見 陳 繼 儒 ,《 陳 眉 公 先 生 全 集 》, 卷 54,〈 與 韓 鵬 南 使 君 〉, 關<br />

頁 15a~16b。<br />

儒 ,《 陳 眉 公 先 生 全 集 》, 卷 56,〈 與 朱 敬 韜 〉, 繼<br />

頁 25a~25b。<br />

儒 ,《 陳 眉 公 先 生 全 集 》, 卷 56,〈 與 朱 敬 韜 〉, 繼<br />

頁 26b。


二<br />

50 全<br />

( 集<br />

武 同 心 , 如 制 撫 、 道 總 是 也 。 103<br />

繼 儒 傾 向 先 安 內 後 攘 外 , 主 張 對 流 寇 剿 撫 並 用 , 以 剿 逼 撫 ; 對 滿 州 則 先 以 守 局 為<br />

重 , 等 待 內 部 流 寇 剿 滅 後 , 再 全 力 對 付 滿 州 入 侵 。 文 後 亦 提 到 如 今 之 際 不 必 硬 求<br />

文 武 全 才 之 士 , 只 須 文 武 將 領 同 心 即 可 。 表 達 出 對 當 時 邊 境 文 武 官 員 不 團 結 的 感<br />

嘆 。 除 此 之 外 , 繼 儒 亦 在 文 中 提 到 「 撫 之 一 字 , 誰 信 而 誰 任 之 , 誰 始 而 誰 終 之 ,<br />

惟 千 慎 萬 慎 為 主 」, 104 表 達 招 撫 政 策 之 實 行 , 以 誰 值 得 信 賴 即 任 用 誰 , 既 任 命 之<br />

後 , 則 再 也 不 輕 易 更 換 。 在 選 擇 適 用 人 才 時 , 要 千 慎 萬 慎 為 主 , 小 心 為 上 。<br />

關 於 繼 儒 在 時 事 觀 察 與 政 局 瞭 解 所 表 現 的 實 用 態 度 上 , 除 了 上 述 事 件 表 達 出<br />

關 懷 民 瘼 世 事 的 經 世 胸 懷 外 , 在 態 度 上 亦 以 冷 靜 謹 慎 地 提 出 建 言 為 主 。 繼 儒 雖 然<br />

關 心 國 是 , 但 卻 不 熱 中 投 身 政 治 當 中 , 反 而 表 現 出 若 即 若 離 的 審 慎 態 度 。 然 而 ,<br />

此 種 謹 畏 態 度 並 不 妨 礙 繼 儒 於 著 作 中 提 出 大 量 策 議 , 表 達 自 身 救 世 理 想 之 態 度 。<br />

諸 如 繼 儒 收 錄 於 《 陳 眉 公 先 生 全 集 》 卷 59、60 的 策 議 內 容 。 當 中 內 容 多 涉 及 田<br />

賦 、 稅 役 、 士 風 與 時 事 , 如 〈 清 花 詭 議 〉 中 即 提 到 田 賦 詭 寄 的 弊 病 , 認 為 若 要 清<br />

除 此 弊 病 , 必 須 要 任 用 誠 實 幹 練 者 , 清 查 土 地 , 要 求 土 地 名 目 要 清 楚 。 而 〈 辨 惠<br />

桂 二 王 祿 米 議 〉 中 則 以 松 江 府 人 民 要 負 擔 惠 桂 二 王 祿 米 為 由 , 認 為 與 其 選 用 松 江<br />

次 白 米 , 不 如 從 上 游 運 上 白 米 以 供 二 王 使 用 , 並 且 以 為 祿 米 由 松 江 府 出 , 一 來 米<br />

差 、 二 來 人 民 用 錢 換 糧 多 此 一 舉 , 故 建 議 直 接 從 上 白 米 處 運 至 惠 桂 二 王 處 , 運 費<br />

可 由 松 府 人 民 負 擔 , 如 此 則 既 省 力 又 便 民 。 其 他 如 〈 縣 總 議 〉 說 明 縣 令 下 設 一 縣<br />

總 以 方 便 處 理 縣 內 事 務 , 但 須 選 用 得 人 且 可 輪 值 任 用 , 以 免 擾 民 ;〈 布 解 議 〉、〈 布<br />

稅 議 〉 則 說 明 松 江 府 負 擔 朝 廷 用 布 運 送 問 題 , 提 及 運 途 遙 遠 與 布 料 材 質 不 佳 , 希<br />

望 能 折 錢 代 替 等 等 。<br />

另 外 , 繼 儒 於 〈 建 州 考 〉 中 , 詳 述 女 真 風 俗 , 並 且 對 女 真 起 源 有 所 考 證 , 並<br />

於 最 後 提 及 對 付 滿 州 方 法 與 七 大 恨 由 來 等 。 在 上 述 當 中 , 繼 儒 所 表 現 之 冷 靜 審 慎<br />

態 度 , 使 其 能 以 實 用 取 向 議 論 當 中 , 正 因 其 借 懼 心 態 , 使 陳 繼 儒 得 以 用 旁 觀 者 清<br />

的 態 度 去 分 析 明 代 此 時 種 種 現 象 。<br />

球 化 下 明 史 研 究 之 新 視 野 論 文<br />

)<br />

三 、 李 贄 、 袁 宏 道 、 陳 繼 儒 : 狂 者 向 狷 者 之 調 和<br />

王 陽 明 於 正 德 年 間 在 貴 州 龍 場 驛 倡 良 知 學 , 其 內 容 雖 駁 雜 且 摻 入 釋 道 思 想 ,<br />

但 仍 以 儒 家 立 德 立 功 濟 世 思 想 為 主 要 核 心 。 當 中 以 成 聖 、 濟 世 為 王 學 最 初 訴 求 。<br />

陽 明 之 所 以 倡 良 知 學 就 是 見 當 時 世 風 日 下 , 人 情 日 偷 , 想 通 過 克 己 之 道 德 修 持 與<br />

103<br />

陳<br />

104<br />

陳<br />

儒 ,《 陳 眉 公 先 生 全 集 》, 卷 58,〈 答 王 念 生 〉, 繼<br />

頁 27a。<br />

儒 ,《 陳 眉 公 先 生 全 集 》, 卷 58,〈 答 王 念 生 〉, 繼<br />

頁 27b。


陽<br />

,2001)<br />

,1985),〈<br />

頁 545~601,<br />

書 中 所 述 。 左<br />

子<br />

―― 與 戒 懼 從 陳 繼 儒 見 晚 明 文 人 心 閑 清<br />

知 行 合 一 , 以 極 大 熱 情 的 狂 者 胸 次 成 大 事 、 救 社 稷 。 105 如 陽 明 於 年 譜 中 所 云 :<br />

51 態<br />

吾 自 南 京 已 前 , 尚 有 鄉 愿 意 思 。 在 今 只 信 良 知 真 是 真 非 處 , 更 無 掩 藏 回 護 ,<br />

才 做 得 狂 者 。 使 天 下 盡 說 我 行 不 掩 言 , 吾 亦 只 依 良 知 行 。 106<br />

強 調 自 身 體 悟 到 狂 者 積 極 進 取 精 神 , 以 不 顧 世 俗 批 評 、 直 心 而 行 , 不 作 媚 俗 鄉 愿 ,<br />

表 現 極 大 自 信 與 熱 情 , 以 心 中 良 知 為 形 式 準 則 , 以 狂 者 進 取 態 度 為 主 。<br />

本 節 打 算 透 過 李 贄 、 袁 宏 道 、 陳 繼 儒 三 人 心 態 與 處 事 態 度 , 說 明 自 正 德 王 學<br />

初 興 , 歷 經 嘉 靖 、 萬 曆 朝 演 變 , 在 上 述 三 人 身 上 體 現 出 一 種 趨 勢 , 即 由 狂 者 積 極<br />

進 取 精 神 漸 向 狷 者 有 所 為 有 所 不 為 精 神 轉 變 。 因 此 三 人 接 回 要 於 萬 曆 時 期 , 加 以<br />

名 氣 皆 極 大 , 在 社 會 上 億 課 有 其 影 響 力 , 可 藉 此 表 述 某 部 分 士 人 的 精 神 趨 向 。 以<br />

李 贄 的 狂 傲 、 袁 宏 道 的 自 適 與 陳 繼 儒 的 調 和 , 描 述 由 狂 者 熱 情 進 取 到 狷 者 選 擇 性<br />

退 縮 精 神 的 世 人 精 神 面 貌 轉 變 , 藉 以 討 論 明 中 後 期 政 局 社 會 對 士 人 思 想 的 影 響 與<br />

陳 繼 儒 久 享 大 名 之 因 。<br />

( 一 ) 天 幸 生 我 大 膽 與 絕 假 純 真 : 李 贄 的 狂 與 真<br />

自 陽 明 以 狂 者 自 居 , 力 倡 良 知 學 後 , 歷 經 王 艮 、 顏 鈞 、 何 心 隱 等 泰 州 學 派 的<br />

闡 發 與 拓 展 , 使 王 學 中 狂 者 形 象 益 加 張 揚 。 至 李 贄 則 以 其 率 性 而 為 、 絕 假 純 真 的<br />

言 行 態 度 , 與 積 極 進 取 、 莫 大 自 信 及 熱 情 的 狂 放 心 態 , 被 時 人 目 為 異 端 教 主 , 風<br />

靡 一 時 。 李 贄 , 字 卓 吾 , 泉 州 人 , 生 於 嘉 靖 6 年 (1527), 卒 於 萬 曆 30 年 (1602),<br />

為 明 中 後 期 士 人 個 性 解 放 、 崇 尚 真 情 的 先 驅 者 。 亦 為 泰 州 學 派 發 揚 光 大 的 主 要 人<br />

物 。 學 者 對 李 贄 複 雜 人 格 、 生 平 事 蹟 與 思 想 的 討 論 十 分 豐 富 。 107 在 此 , 筆 者 僅 以<br />

李 贄 的 狂 與 真 二 部 分 來 看 其 與 中 晚 明 政 治 社 會 的 互 動 , 以 凸 顯 其 狂 者 形 象 。<br />

從 孔 子 《 論 語 ‧ 子 路 》 中 所 云 :「 不 得 中 行 而 與 之 , 必 也 狂 狷 乎 」, 108 以 為 若<br />

無 中 行 者 時 , 以 狂 狷 者 為 友 猶 可 成 君 子 , 透 露 出 狂 狷 者 於 孔 子 心 中 地 位 。 至 明 人<br />

蔡 清 則 於 《 四 書 蒙 引 》 中 , 藉 劃 分 中 行 、 狂 、 狷 三 等 , 說 明 其 看 法 :<br />

大 抵 天 下 好 人 有 三 樣 : 一 等 , 志 極 高 而 行 不 掩 者 , 是 之 謂 狂 ; 又 一 等 , 智<br />

105<br />

關<br />

106<br />

王<br />

107<br />

參<br />

108<br />

孔<br />

及 史 小 軍 《 復 古 與 新 變 : 明 代 文 人 史 》( 石 家 庄 : 河 北 教 育 出 版 社 其 對 李 贄 思 想 傳 承 自 泰 州 學 派 、 好 名 心 態 與 自 由 不 受 羈 絆 的 心 態 多 有 著 墨 。 另 外 , 對 李 贄 之 死 一 事 在 思 想 史 上 有 何 意 義 亦 多 有 解 釋 。 以<br />

等<br />

王 學 形 成 與 其 最 初 訴 求 , 可 見 左 東 嶺 《 王 學 與 中 晚 明 士 人 心 態 》, 第 二 章 ,〈 王 陽 明 心 學 品 格 與 弘 治 、 正 德 士 人 心 態 〉, 於<br />

頁 126~271。<br />

明 ,《 王 陽 明 全 集 》, 卷 35,〈 年 譜 三 〉, 陽<br />

頁 1287。<br />

羅 宗 強 《 明 代 後 期 士 人 心 態 研 究 》, 第 五 章 ,〈 心 學 另 類 之 人 生 悲 劇 〉, 頁 265~343; 見<br />

東<br />

《 王 學 與 中 晚 明 士 人 心 態 》, 第 四 章 第 二 節 ,〈 李 嶺<br />

贄 ──<br />

明 心 學 轉 折 的 標 誌 〉,<br />

子 , 趙 龍 文 講 述 、 錢 仲 鳴 筆 記 ,《 論 語 今 釋 》 中 集 ( 台 北 : 正 中 書 局<br />

路 第 十<br />

〉, 頁 1262。 三


二<br />

52 全<br />

( 集<br />

未 及 而 守 有 餘 者 , 是 之 謂 狷 ; 又 一 等 , 有 狂 者 之 志 而 所 行 又 精 密 , 有 狷 者<br />

之 節 而 所 行 又 不 至 于 過 激 , 此 則 所 謂 中 行 者 也 。 中 行 者 , 其 上 也 ; 狂 者 ,<br />

其 次 也 ; 狷 者 , 又 其 次 也 。 109<br />

蔡 清 以 狂 者 代 表 志 向 高 遠 、 充 滿 熱 情 與 大 無 畏 精 神 ; 狷 者 表 才 力 稍 遜 , 開 創 不 成<br />

而 守 成 有 餘 , 以 有 所 為 有 所 不 為 的 選 擇 性 態 度 處 世 , 潔 身 自 守 。 中 行 者 為 既 有 狂<br />

者 才 識 與 熱 情 , 復 具 狷 者 審 慎 清 醒 態 度 ; 有 狂 狷 者 之 優 點 , 無 狂 狷 者 之 缺 點 。 蔡<br />

清 以 中 行 者 為 上 等 人 格 , 狂 者 次 之 , 狷 者 又 次 之 , 代 表 明 人 對 中 行 者 與 狂 狷 者 的<br />

看 法 。 狂 者 比 狷 者 好 , 乃 因 狂 者 具 有 志 高 遠 與 行 不 掩 的 積 極 精 神 , 代 表 君 子 救 世<br />

出 位 之 思 與 任 俠 尚 氣 的 狂 傲 風 度 使 人 聯 想 晉 人 狂 簡 風 範 。 又 王 學 與 泰 州 學 派 中 皆<br />

以 狂 者 自 居 , 主 張 救 世 不 二 人 選 為 狂 者 。 蔡 清 在 敘 述 狂 狷 者 時 , 其 劃 分 依 據 在 才<br />

識 高 下 , 以 為 狷 者 智 不 及 而 守 有 餘 , 對 於 狂 狷 者 的 劃 分 較 注 重 在 狂 者 氣 習 , 把 狷<br />

者 視 為 狂 者 稍 遜 。 李 贄 在 〈 與 耿 司 寇 告 別 〉 中 , 亦 有 對 狂 狷 者 定 義 的 闡 釋 :<br />

球 化 下 明 史 研 究 之 新 視 野 論 文<br />

)<br />

狂 者 不 蹈 故 襲 , 不 踐 往 跡 , 見 識 高 矣 。 所 謂 如 鳳 凰 翔 於 千 仞 之 上 , 誰 能 當<br />

之 ! 而 不 信 凡 鳥 之 平 常 , 與 己 均 同 于 物 類 , 是 以 見 雖 高 而 不 實 , 不 實 則 不<br />

中 行 矣 。 狷 者 行 一 不 義 殺 一 不 辜 而 得 天 下 , 不 為 , 如 夷 齊 之 倫 , 其 守 定 矣 。<br />

所 謂 虎 豹 在 山 , 百 獸 震 恐 , 誰 敢 犯 之 ! 而 不 信 凡 走 之 皆 獸 , 是 故 守 雖 定 而<br />

不 虛 , 不 虛 則 不 中 行 矣 。 110<br />

李 贄 認 為 所 謂 狂 者 乃 是 不 依 世 俗 既 定 規 則 行 事 , 才 力 見 識 極 高 的 智 者 。 但 因 才 高<br />

而 自 視 過 高 , 狂 傲 視 物 , 以 為 自 己 與 凡 人 不 同 , 則 落 輕 狂 疏 放 之 弊 , 學 問 人 品 易<br />

不 切 實 際 。 而 李 贄 認 為 的 狷 者 之 流 , 則 是 嚴 守 道 德 本 分 , 不 因 利 害 義 , 其 品 德 節<br />

操 就 如 伯 夷 叔 齊 一 般 高 潔 。 然 若 過 於 注 重 自 身 道 德 修 持 , 去 人 欲 太 過 , 將 變 成 對<br />

事 物 過 於 苛 刻 、 不 知 變 通 , 犯 了 個 性 過 褊 急 之 弊 病 。 李 贄 認 為 狂 者 之 疏 放 以 致 不<br />

實 與 狷 者 之 太 苛 以 致 不 虛 都 不 切 合 中 行 , 以 為 中 行 乃 結 合 狂 狷 二 者 所 成 的 中 庸 人<br />

格 , 是 最 好 的 。 此 處 , 李 贄 所 論 的 狂 狷 者 不 以 智 力 高 低 定 優 劣 , 以 為 狂 狷 者 乃 不<br />

同 處 世 態 度 所 形 成 的 人 格 , 認 為 中 行 者 乃 狂 狷 者 的 綜 合 體 , 乃 中 庸 之 道 的 代 表 。<br />

李 贄 對 狂 狷 者 之 間 的 優 劣 四 無 明 白 劃 分 , 但 仍 以 中 行 者 為 理 想 人 格 。<br />

細 觀 李 贄 行 事 , 可 知 其 處 世 態 度 偏 向 不 依 舊 套 的 狂 者 風 格 , 如 他 在 〈 讀 書 樂 ‧<br />

引 〉 以 自 身 論 人 不 從 舊 觀 , 體 現 其 張 揚 性 格 :<br />

110<br />

冊 李 明<br />

109(<br />

) 蔡 清 撰 ,( 明 ) 莊 煦 編 ,《 四 書 蒙 引 》, 收 錄 於 《 景 印 文 淵 閣 四 庫 全 書 》( 台 北 : 台 灣 商<br />

務 ,1983)206<br />

卷 7,〈 不 得 中 行 而 與 之 章 〉, ,<br />

頁 316~317。<br />

,《 焚 書 》, 收 錄 於 《 李 贄 文 集 》, 卷 1,〈 與 耿 司 寇 告 別 〉, 贄<br />

頁 25。


―― 與 戒 懼 從 陳 繼 儒 見 晚 明 文 人 心 閑 清<br />

53 態<br />

天 幸 生 我 大 膽 , 凡 世 人 之 所 忻 艷 以 為 賢 者 , 余 多 以 為 假 , 多 以 為 迂 腐 不 才<br />

而 不 切 于 用 ; 其 所 鄙 者 、 棄 者 、 唾 且 罵 者 , 余 皆 以 為 可 托 國 托 家 而 托 身 也 。<br />

其 是 非 大 戾 昔 人 如 此 , 非 大 膽 而 何 ? 111<br />

上 文 中 , 李 贄 自 我 張 揚 個 性 、 口 無 遮 掩 性 格 躍 然 紙 上 , 當 中 且 隱 含 自 明 中 期 以 後 ,<br />

社 會 流 行 的 標 新 立 異 風 氣 意 味 。 此 亦 可 由 李 贄 於 七 十 歲 時 所 做 〈 豫 約 〉 窺 知 一 二 :<br />

我 愛 書 , 四 時 祭 祀 必 陳 我 所 親 校 正 批 點 與 纂 集 鈔 錄 之 書 於 供 桌 之 右 。……<br />

但 我 愛 香 , 須 燒 好 香 ; 我 愛 錢 , 須 燒 好 紙 錢 ; 我 愛 書 , 須 牢 收 我 書 , 一 卷<br />

莫 輕 借 人 , 時 時 搬 出 日 頭 晒 晒 , 干 便 收 訖 。 112<br />

上 文 明 白 表 示 李 贄 自 坦 好 書 、 好 香 、 好 錢 等 嗜 好 , 將 身 後 事 如 此 瑣 碎 呈 現 紙 上 ,<br />

除 顯 示 其 率 真 個 性 , 亦 可 見 其 標 新 立 異 心 態 。 另 又 強 調 其 嗜 書 如 命 , 要 門 徒 以 己<br />

書 為 供 , 按 時 祭 祀 ; 要 門 徒 牢 收 己 書 不 輕 外 借 、 時 時 愛 護 之 , 表 現 對 己 身 著 作 的<br />

執 著 , 此 亦 為 對 立 言 事 功 的 重 視 , 為 好 名 的 表 現 。 此 與 當 時 文 集 氾 濫 , 世 人 皆 以<br />

刻 書 留 名 為 潮 相 符 合 。<br />

李 贄 狂 者 特 性 乃 是 「 兄 ( 鄧 石 陽 ) 精 切 于 人 倫 物 理 之 間 , 一 步 不 敢 放 過 ; 我<br />

則 從 容 於 禮 法 之 外 , 務 以 老 而 以 佚 」, 113 以 逍 遙 率 性 為 主 。 李 贄 另 在 〈 自 贊 〉 中<br />

表 達 摻 入 狂 痴 妄 為 的 面 貌 :<br />

其 性 褊 急 , 其 色 矜 高 , 其 詞 鄙 俗 , 其 心 狂 痴 , 其 行 率 易 , 其 交 寡 而 面 見 親<br />

熱 。 其 與 人 也 , 好 求 其 過 而 不 悅 其 所 長 ; 其 惡 人 也 , 既 繩 其 人 , 又 終 身 欲<br />

害 其 人 。 志 在 溫 飽 , 而 自 謂 伯 夷 叔 齊 ; 質 本 齊 人 , 而 自 謂 飽 道 飫 德 。 分 明<br />

一 介 不 與 而 以 有 莘 藉 口 ; 分 明 毫 毛 不 拔 , 而 謂 楊 朱 賊 仁 。 動 與 物 迕 , 口 與<br />

心 違 。 其 人 如 此 , 鄉 人 皆 惡 之 矣 。 昔 子 貢 問 孔 子 曰 :「 鄉 人 皆 惡 之 , 何 如 ?」<br />

子 曰 :「 未 可 也 。 若 居 士 , 其 可 乎 哉 !」 114<br />

李 贄 一 方 面 自 述 個 性 褊 急 、 傲 色 視 人 、 言 詞 粗 鄙 、 思 想 狂 放 且 有 痴 癖 , 加 上 行 為<br />

不 受 傳 統 拘 束 。 其 對 待 友 朋 則 少 交 遊 多 真 誠 相 待 。 旨 在 表 現 自 身 為 一 率 性 而 為 又<br />

不 蹈 傳 統 之 狂 人 。 因 其 狂 , 故 個 性 衝 動 有 話 直 說 ; 又 因 其 狂 , 具 高 度 自 信 且 以 天<br />

下 為 己 任 , 故 有 恃 才 傲 物 之 習 性 , 堅 信 自 身 理 想 而 痴 迷 當 中 不 自 覺 。 表 達 其 狂 痴<br />

111<br />

李<br />

112<br />

李<br />

113<br />

李<br />

114<br />

李<br />

,《 焚 書 》, 收 錄 於 《 李 贄 文 集 》, 卷 6,〈 讀 書 樂 ‧ 引 〉, 贄<br />

頁 213。<br />

,《 焚 書 》, 收 錄 於 《 李 贄 文 集 》, 卷 4,〈 豫 約 - 早 晚 守 塔 〉, 贄<br />

頁 169。<br />

,《 焚 書 》, 收 錄 於 《 李 贄 文 集 》, 卷 1,〈 又 答 石 陽 太 守 〉, 頁 5。 贄<br />

,《 焚 書 》, 收 錄 於 《 李 贄 文 集 》, 卷 3,〈 自 贊 〉, 贄<br />

頁 121。


二<br />

54 全<br />

( 集<br />

個 性 頑 固 、 自 重 的 一 面 。 把 狂 者 特 立 獨 行 、 不 同 流 俗 特 色 顯 露 出 來 。 另 一 方 面 ,<br />

則 又 藉 述 說 自 身 志 求 溫 飽 卻 自 視 為 夷 齊 高 士 之 流 ; 本 性 乃 屬 齊 人 乞 食 他 人 , 驕 己<br />

妻 妾 , 言 行 不 一 , 又 自 認 己 乃 飽 道 飫 德 的 賢 者 ; 分 明 一 介 不 與 , 卻 如 有 莘 氏 般 找<br />

藉 口 攻 打 夏 領 地 ; 又 分 明 一 毛 不 拔 , 卻 又 說 楊 朱 學 說 賊 害 夫 子 仁 道 。 李 贄 用 此 反<br />

面 諷 刺 說 法 , 反 襯 自 身 狷 介 性 格 與 譏 諷 滿 嘴 仁 義 道 德 、 存 理 去 欲 卻 言 行 不 一 的 假<br />

道 學 。<br />

上 述 可 見 李 贄 另 一 特 點 , 即 求 真 。 李 贄 在 〈 童 心 說 〉 中 , 即 以 不 作 偽 為 主 旨 :<br />

球 化 下 明 史 研 究 之 新 視 野 論 文<br />

)<br />

夫 童 心 者 , 絕 假 純 真 , 最 初 一 念 之 本 心 也 。 若 失 卻 童 心 , 便 失 卻 真 心 ; 失<br />

卻 真 心 , 便 失 卻 真 人 , 人 而 非 真 , 全 不 復 有 初 矣 ! 115<br />

李 贄 認 為 如 果 失 去 童 心 , 失 去 對 事 物 抱 持 真 誠 熱 情 與 探 求 的 赤 子 之 心 , 則 人 將 有<br />

所 蒙 蔽 , 變 的 虛 偽 , 會 迷 失 自 身 , 無 法 以 心 為 良 知 追 求 知 行 合 一 的 道 德 自 持 。 若<br />

無 真 心 , 人 亦 無 法 顯 露 真 切 情 感 , 亦 將 虛 偽 待 人 了 。 故 復 於 〈 讀 若 無 母 寄 書 〉 中<br />

以 為 :<br />

言 出 至 情 , 自 然 刺 心 , 自 然 動 人 , 自 然 令 人 痛 哭 。 想 若 無 必 然 與 我 同 也 ,<br />

未 有 聞 母 此 言 而 不 痛 哭 者 也 。 116<br />

文 中 以 若 無 母 寄 信 給 若 無 , 敦 促 早 回 , 表 母 思 子 之 情 。 李 贄 以 為 此 種 真 情 流 露 ,<br />

以 真 心 訴 諸 文 字 當 中 , 必 然 使 人 感 同 身 受 , 發 人 肺 腑 。 下 以 李 贄 〈 復 焦 弱 侯 〉 一<br />

文 看 其 對 「 真 」 的 追 求 與 嚮 往 :<br />

弟 嘗 謂 世 間 有 三 等 人 , 致 使 世 間 不 得 太 平 , 皆 由 兩 頭 照 管 。 第 一 等 , 怕 居<br />

官 束 縛 , 而 心 中 又 捨 不 得 官 , 既 苦 其 外 , 又 苦 其 內 。 此 其 人 頗 高 , 而 心 最<br />

苦 , 直 至 舍 了 官 方 得 自 在 , 弟 等 是 也 。 又 有 一 等 , 本 為 富 貴 , 而 外 矯 詞 以<br />

為 不 願 , 實 欲 托 此 以 為 榮 身 之 梯 , 又 兼 采 仁 義 道 德 之 事 以 自 蓋 。 此 其 人 身<br />

心 俱 勞 , 無 足 言 者 。 獨 有 一 等 , 怕 作 官 便 舍 官 , 喜 作 官 便 作 官 ; 喜 講 學 便<br />

講 學 , 不 喜 講 學 便 不 肯 講 學 。 此 一 等 人 , 身 心 俱 泰 , 手 足 輕 安 , 既 無 兩 頭<br />

照 顧 之 患 , 又 無 掩 蓋 表 揚 之 丑 , 故 可 稱 。 117<br />

李 贄 把 天 下 人 分 成 三 等 , 即 處 仕 隱 矛 盾 者 、 以 隱 博 仕 者 , 以 及 仕 隱 相 融 者 三 類 。<br />

115<br />

李<br />

116<br />

李<br />

117<br />

李<br />

,《 焚 書 》, 收 錄 於 《 李 贄 文 集 》, 卷 3,〈 童 心 說 〉, 贄<br />

頁 92。<br />

,《 焚 書 》, 收 錄 於 《 李 贄 文 集 》, 卷 4,〈 讀 若 無 母 寄 書 〉, 贄<br />

頁 132。<br />

,《 焚 書 》, 收 錄 於 《 李 贄 文 集 》, 卷 2,〈 復 焦 弱 候 〉, 贄<br />

頁 42。


―― 與 戒 懼 從 陳 繼 儒 見 晚 明 文 人 心 閑 清<br />

55 態<br />

當 中 李 贄 以 自 身 為 仕 隱 矛 盾 者 , 既 想 仕 宦 經 世 , 又 不 耐 官 場 黑 暗 , 欣 羨 隱 居 自 適<br />

生 活 , 徘 徊 仕 隱 矛 盾 中 。 李 贄 最 看 不 起 者 , 乃 是 以 隱 博 仕 者 , 認 為 此 種 人 「 名 為<br />

山 人 心 同 商 賈 ; 口 談 道 德 志 在 穿 窬 」, 118 心 裡 虛 偽 不 堪 , 不 足 與 論 。 其 心 中 最 佩<br />

服 者 , 乃 是 心 境 上 已 完 全 調 和 , 以 「 適 世 」 為 主 , 在 仕 隱 之 間 率 性 而 為 , 誠 實 面<br />

對 心 中 感 受 , 不 再 有 所 疑 惑 與 矛 盾 , 屬 仕 隱 相 融 者 。 可 見 李 贄 的 「 真 」 主 要 在 「 做<br />

自 己 」, 以 心 中 直 率 想 法 達 到 言 行 合 一 , 不 再 有 所 虛 假 與 困 惑 。<br />

故 李 贄 十 分 痛 恨 言 行 不 一 、 言 敏 於 行 的 假 道 學 , 此 種 對 真 誠 的 信 念 促 使 李 贄<br />

狂 者 面 貌 益 趨 明 顯 。 因 心 中 對 真 的 追 求 與 知 行 合 一 的 實 踐 , 使 其 擁 有 高 度 自 信 ,<br />

狂 者 胸 次 與 真 心 更 使 其 成 為 狂 痴 文 人 代 表 。 此 種 狂 、 真 結 合 的 特 色 , 使 他 在 假 道<br />

學 看 法 上 , 給 予 相 當 尖 銳 批 判 :<br />

嗟 乎 ! 平 居 無 事 , 只 解 打 恭 作 揖 , 終 日 匡 坐 , 同 于 泥 塑 , 以 為 雜 念 不 起 ,<br />

便 是 大 聖 人 大 賢 人 矣 。 其 稍 學 奸 詐 者 , 又 摻 入 良 知 講 席 , 以 陰 博 高 官 。 一<br />

旦 有 警 , 則 面 面 相 覷 , 絕 無 人 色 , 甚 至 互 相 推 委 , 以 為 能 明 哲 。 119<br />

在 李 贄 筆 下 , 講 學 者 專 務 講 學 , 不 理 時 事 的 弊 病 與 言 敏 於 行 的 情 形 被 生 動 描 繪 出<br />

來 。 言 行 不 一 的 假 道 學 只 是 以 講 學 為 博 名 逐 利 手 段 , 是 講 學 為 利 祿 晉 身 之 梯 。 正<br />

如 李 贄 於 〈 又 與 焦 弱 侯 〉 中 提 及 :<br />

今 之 所 謂 聖 人 者 , 與 今 之 所 謂 山 人 者 , 一 也 , 特 有 幸 與 不 幸 之 異 耳 。 幸 而<br />

能 詩 , 則 自 稱 曰 山 人 ; 不 幸 而 不 能 詩 , 則 辭 却 山 人 而 以 聖 人 名 。 幸 而 能 講<br />

良 知 , 則 自 稱 聖 人 ; 不 幸 而 不 能 講 良 知 , 則 謝 却 聖 人 而 以 山 人 稱 。 輾 轉 反<br />

復 以 欺 世 獲 利 , 名 為 山 人 而 心 同 商 賈 , 口 談 道 德 志 在 穿 窬 。 120<br />

上 文 , 李 贄 把 時 人 所 稱 聖 人 與 山 人 皆 視 為 欺 世 盜 名 之 徒 , 以 為 兩 者 差 異 只 在 手 段<br />

不 同 , 言 語 中 顯 露 出 對 當 時 人 情 虛 偽 的 厭 惡 。 以 「 名 為 山 人 而 心 同 商 賈 , 口 談 道<br />

德 志 在 穿 窬 」 一 針 見 血 指 出 當 時 山 人 干 謁 與 講 學 者 講 學 蔚 為 風 潮 , 引 起 博 名 求 利<br />

輩 的 沿 襲 , 造 成 山 人 、 講 學 家 龍 蛇 混 雜 弊 端 。<br />

只 是 李 贄 個 性 褊 急 執 拗 , 雖 見 解 精 闢 , 只 是 常 流 於 疏 狂 , 有 以 偏 蓋 全 之 嫌 。<br />

如 袁 中 道 論 李 贄 《 藏 書 》 所 云 :<br />

… 于 是 上 下 數 千 年 間 , 別 出 手 眼 。 凡 古 所 稱 大 君 子 者 , 有 時 攻 其 所 短 ; 而<br />

118<br />

李<br />

119<br />

李<br />

120<br />

李<br />

,《 焚 書 》, 收 錄 於 《 李 贄 文 集 》, 卷 2,〈 又 與 焦 弱 候 〉, 贄<br />

頁 45。<br />

,《 焚 書 》, 收 錄 於 《 李 贄 文 集 》, 卷 4,〈 因 記 往 事 〉, 贄<br />

頁 146。<br />

,《 焚 書 》, 收 錄 於 《 李 贄 文 集 》, 卷 2,〈 又 與 焦 弱 候 〉, 贄<br />

頁 45。


道 ,《 珂 雪 齋 前 集 》 第 四 冊 ( 台 北 : 偉 文 ,1976), 卷 中<br />

二<br />

卷 ,1998),<br />

56 全<br />

( 集<br />

所 稱 為 小 人 不 足 齒 者 , 有 時 不 沒 其 所 長 。 其 意 大 多 在 黜 虛 文 , 求 實 用 ; 舍<br />

文 論 野 視 新 之 究 研 史 明 下 化 球<br />

)<br />

皮 毛 , 見 神 骨 ; 去 浮 理 , 揣 人 情 。 即 矯 往 之 過 , 不 無 偏 有 輕 重 。 而 捨 其 批<br />

駁 謔 笑 之 語 , 細 心 讀 之 , 其 破 的 中 竅 之 處 , 大 有 補 於 世 道 人 心 , 而 人 遂 以<br />

為 得 罪 名 教 , 比 之 毀 聖 叛 道 , 則 已 過 矣 。 121<br />

袁 中 道 以 別 出 心 眼 視 之 , 可 知 曉 李 贄 以 其 狂 真 性 格 恣 意 評 論 , 且 從 實 用 角 度 視<br />

之 。 如 認 為 秦 始 皇 乃 千 古 一 帝 、 五 代 安 樂 公 馮 道 乃 安 民 定 邦 的 高 人 , 稱 之 為 吏 隱 ,<br />

認 為 張 巡 許 遠 死 守 睢 陽 , 以 數 百 人 命 成 數 十 人 名 , 十 分 不 值 。 可 見 其 論 人 獨 樹 一<br />

格 之 處 。 其 以 實 用 濟 世 角 度 任 意 評 論 他 人 , 雖 有 偏 頗 , 但 能 可 見 其 有 極 深 濟 世 念<br />

頭 , 對 於 世 道 淪 喪 抱 持 極 大 振 衰 之 念 。<br />

綜 上 對 李 贄 性 格 描 述 , 顯 示 其 狂 放 不 拘 、 才 氣 縱 橫 與 率 性 而 為 的 一 面 。 而 李<br />

贄 最 喜 愛 的 人 物 ── 嵇 康 亦 為 狂 放 自 恣 、 從 容 禮 法 之 外 且 充 滿 真 性 情 者 。 李 贄 一<br />

生 雖 倡 言 百 姓 日 用 即 是 道 , 以 邇 言 為 真 理 所 在 , 並 且 提 出 不 以 孔 子 之 是 非 為 是<br />

非 , 十 足 異 端 形 象 。 但 是 , 其 實 李 贄 與 嵇 康 皆 為 藉 從 容 世 俗 禮 法 之 外 的 曠 達 態 度<br />

去 隱 藏 其 積 極 反 思 孔 子 真 意 的 儒 者 。 諷 刺 的 是 , 兩 人 最 後 皆 以 名 教 罪 人 為 政 府 所<br />

論 死 。 這 或 許 乃 狂 者 的 積 極 進 取 精 神 , 使 之 有 濟 世 之 念 , 認 為 振 世 起 衰 捨 我 其 誰 ,<br />

有 吾 一 人 往 矣 的 豪 俠 氣 概 , 所 以 會 有 「 剛 腸 疾 惡 , 輕 事 肆 言 , 遇 事 輒 發 」 的 氣 魄 ,<br />

122<br />

心 中 秉 持 絕 假 純 真 、 嚮 往 原 始 單 純 不 受 拘 束 的 生 活 , 以 從 容 禮 法 之 外 、 率 性 而<br />

為 之 形 式 外 露 。 李 贄 那 狂 與 真 相 合 的 狂 者 性 格 , 一 方 面 使 其 欲 以 豪 俠 任 事 自 詡 ,<br />

以 真 情 濟 世 ; 另 一 方 面 又 厭 惡 宦 海 虛 偽 , 人 心 狡 詐 , 欲 隱 遁 山 林 率 性 生 活 。 故 此<br />

種 厭 偽 性 格 亦 使 其 對 假 道 學 有 極 大 批 評 , 把 狂 者 積 極 狂 揚 特 點 發 揮 淋 漓 盡 致 。 因<br />

此 筆 者 以 李 贄 為 晚 明 士 人 尚 俠 、 任 事 濟 世 的 狂 揚 心 態 代 表 , 為 積 極 入 世 狂 者 性 格<br />

代 表 。<br />

( 二 ) 袁 宏 道 的 自 適 人 生 : 狂 者 與 狷 者 過 渡<br />

在 述 說 袁 宏 道 自 適 態 度 前 , 先 提 萬 曆 30 年 (1602) 李 贄 以 名 教 罪 人 被 逮 至<br />

獄 中 , 自 縊 身 亡 之 事 對 當 時 士 人 有 多 大 影 響 。 由 於 李 贄 以 狂 放 進 取 態 度 行 事 人<br />

間 , 直 心 而 行 , 提 倡 日 用 即 道 、 不 以 孔 子 是 非 為 標 準 , 以 狂 放 行 徑 為 士 人 所 羨 。<br />

但 由 於 過 於 張 狂 為 當 權 者 所 不 容 , 以 致 死 於 獄 中 , 使 崇 尚 狂 者 進 取 濟 世 精 神 的 士<br />

子 受 到 打 擊 。 加 上 萬 曆 後 期 , 隨 著 張 居 正 過 世 , 新 政 漸 散 , 申 時 行 柔 媚 侍 主 與 神<br />

宗 長 期 與 文 官 集 團 相 對 抗 下 , 稅 監 礦 使 橫 行 、 爭 國 本 問 題 使 朝 中 士 夫 紛 爭 不 斷 ,<br />

121<br />

袁<br />

122<br />

嵇<br />

16,〈 李 溫 陵 傳 〉,<br />

2,〈 與 山 巨<br />

頁 1621。<br />

撰 , 崔 富 章 註 譯 , 莊 耀 郎 校 閱 ,《 嵇 中 散 集 》( 台 北 : 三 民 書 局 源 絕 交 書 〉, 康<br />

頁 137。


卷 4,〈 祁 止 祥 癖 〉, ,2004),<br />

朝 政 惡 化 。<br />

―― 與 戒 懼 從 陳 繼 儒 見 晚 明 文 人 心 閑 清<br />

57 態<br />

面 臨 此 種 政 事 , 士 人 除 失 望 外 , 亦 逐 步 喪 失 狂 者 從 政 濟 世 熱 情 , 轉 向 自 身 逸<br />

樂 或 生 活 建 構 為 主 。 故 有 袁 宏 道 自 適 態 度 與 癖 好 逸 樂 出 現 。 可 謂 李 贄 之 死 , 使 士<br />

人 面 對 狂 者 張 揚 性 格 的 反 思 與 思 索 自 身 如 何 在 政 事 不 可 為 與 濟 世 不 敢 為 的 矛 盾<br />

下 做 一 抉 擇 , 重 新 尋 求 自 身 價 值 觀 。 也 因 此 才 有 自 適 論 點 出 現 , 以 求 自 身 安 適 來<br />

舒 緩 內 心 的 焦 慮 與 苦 悶 。<br />

隨 著 愈 來 愈 多 士 人 把 對 政 治 的 進 取 精 神 轉 向 自 身 生 活 經 營 , 除 了 造 成 山 人 清<br />

雅 文 化 流 行 之 外 , 也 造 成 青 樓 名 妓 等 情 慾 風 蔚 為 風 尚 。 更 為 重 要 者 , 由 於 士 子 專<br />

注 於 自 身 , 使 狂 者 內 涵 發 生 變 化 , 由 原 本 積 極 進 取 的 外 向 濟 世 熱 情 變 成 狂 放 恣 意<br />

的 自 我 享 樂 。 袁 宏 道 正 是 狂 者 內 涵 逐 漸 轉 化 的 一 個 好 例 子 。 一 方 面 , 他 三 度 出 入<br />

仕 隱 之 間 , 除 有 其 經 濟 因 素 , 亦 可 見 其 仍 有 濟 世 理 想 ; 另 一 方 面 , 又 以 「 癖 」 作<br />

為 真 性 情 、 真 人 之 寄 託 , 以 為 「 人 無 癖 , 不 可 與 交 , 以 其 無 深 情 也 ; 人 無 疵 , 不<br />

可 與 交 , 以 其 無 真 氣 也 」, 123 象 徵 狂 者 依 心 而 行 的 胸 次 漸 向 自 身 癖 好 轉 化 , 同 時<br />

亦 有 狷 者 有 所 為 有 所 不 為 的 退 縮 意 涵 在 當 中 。 可 見 袁 宏 道 「 自 適 」、「 癖 」 的 提 出<br />

有 其 時 代 背 景 與 特 色 。<br />

袁 宏 道 , 字 中 郎 , 公 安 人 , 生 於 隆 慶 2 年 (1568), 卒 於 萬 曆 38 年 (1610),<br />

明 代 公 安 派 領 導 人 之 一 , 提 倡 自 適 與 癖 之 生 活 。 其 三 度 出 入 仕 隱 之 間 即 被 認 為 是<br />

自 適 態 度 的 體 現 。 124 筆 者 以 為 此 事 亦 可 視 為 宏 道 由 狂 者 至 狷 者 過 渡 的 要 項 , 象 徵<br />

士 人 對 仕 隱 取 捨 與 漸 對 政 治 失 望 的 表 徵 。 宏 道 與 李 贄 相 同 , 皆 認 為 適 世 乃 人 生 最<br />

高 理 想 , 如 在 〈 徐 漢 明 〉 一 文 中 所 示 :<br />

弟 觀 世 間 學 道 有 四 種 人 : 有 玩 世 、 有 出 世 、 有 諧 世 、 有 適 世 。 玩 世 者 , 莊<br />

周 、 列 禦 寇 、 阮 籍 之 徒 是 也 。 上 下 數 千 載 , 數 人 而 已 , 已 矣 , 不 可 復 得 矣 。<br />

出 世 者 , 達 摩 、 馬 祖 之 屬 皆 是 。 其 人 一 瞻 一 視 , 皆 具 鋒 刃 , 以 狠 毒 之 心 而<br />

行 慈 悲 之 事 , 行 雖 孤 寂 , 志 亦 可 取 。 諧 世 者 , 司 寇 以 後 一 派 措 大 , 立 定 腳<br />

跟 講 道 德 仁 義 者 是 也 。 學 問 亦 切 近 人 情 , 但 粘 帶 處 多 , 不 能 迥 脫 蹊 徑 之 外 ,<br />

所 以 用 世 有 餘 , 超 乘 不 足 。 獨 有 適 世 一 種 其 人 , 其 人 甚 奇 , 然 亦 甚 可 恨 。<br />

以 為 禪 也 , 戒 行 不 足 ; 以 為 儒 也 , 口 不 道 堯 、 舜 、 周 孔 之 學 , 身 不 行 羞 惡<br />

辭 讓 之 事 。 於 業 不 擅 一 能 , 於 世 不 堪 一 務 , 最 天 下 不 緊 要 人 。 雖 于 世 無 所<br />

忤 違 , 而 賢 人 君 子 則 斥 之 惟 恐 不 遠 矣 。 弟 最 喜 此 一 種 人 , 以 為 自 適 之 極 ,<br />

123<br />

張<br />

124<br />

如<br />

撰 , 于 學 周 、 田 剛 點 校 ,《 陶 庵 夢 憶 》( 青 島 : 青 島 出 版 社 中 , 即 認 為 袁 宏 道 三 度 出 入 仕 隱 乃 其 自 適 生 活 的 體 現 , 表 現 出 袁 宏 道 不 受 拘 束 的 曠 達 心 態 。 岱<br />

頁 111。<br />

212~225 軍 於 《 復 古 與 新 變 : 明 代 文 人 心 態 史 》 頁 小 史


二<br />

卷 ,1981),<br />

58 全<br />

( 集<br />

心 竊 慕 之 。 125<br />

宏 道 以 為 適 世 之 人 隨 心 所 欲 過 生 活 , 悠 遊 於 禪 、 儒 與 諸 般 雜 藝 之 間 , 任 何 事 物 均<br />

有 涉 獵 , 但 於 世 間 卻 不 堪 一 務 , 無 法 托 以 重 任 , 乃 是 天 下 最 不 緊 要 的 閒 人 。 於 世<br />

間 無 所 忤 違 的 過 日 子 , 既 無 狂 者 濟 世 抱 負 , 也 無 豪 俠 任 誕 激 情 , 只 是 滿 足 於 自 我<br />

欲 望 、 閒 適 自 娛 , 沒 有 任 何 大 起 大 落 地 過 完 一 生 。 宏 道 的 理 想 就 是 這 種 活 於 自 身<br />

世 界 、 不 管 外 務 的 生 活 。 由 此 亦 可 見 宏 道 的 適 世 理 想 與 李 贄 的 不 同 處 。<br />

雖 說 李 、 袁 二 人 既 為 忘 年 好 友 , 又 同 追 求 「 適 世 」 理 想 , 但 二 人 對 人 生 態 度<br />

有 所 不 同 。 若 說 李 贄 為 濟 世 狂 者 , 則 袁 宏 道 即 為 較 偏 向 自 身 的 任 誕 者 。 且 李 贄 的<br />

狂 乃 基 於 自 身 高 度 自 信 與 積 極 進 取 的 濟 世 精 神 , 顯 現 其 行 不 掩 言 的 狂 者 胸 次 ; 與<br />

宏 道 偏 於 追 求 個 人 真 心 , 以 自 適 為 主 , 經 營 自 身 小 天 地 逸 樂 的 退 縮 狂 者 , 是 以 個<br />

人 高 度 自 尊 為 主 的 人 生 追 求 有 本 質 上 的 不 同 。 此 從 其 仕 隱 抉 擇 與 對 癖 的 闡 發 可 窺<br />

知 一 二 。<br />

袁 宏 道 在 萬 曆 23 年 (1595) 任 吳 縣 縣 令 時 , 雖 贏 得 「 二 百 年 來 無 此 令 矣 」<br />

的 美 譽 , 126 但 宏 道 卻 多 次 訴 說 吳 縣 任 內 之 苦 , 如 〈 沈 博 士 〉 一 文 中 , 即 以 奔 走 辛<br />

勞 之 苦 敘 之 :<br />

球 化 下 明 史 研 究 之 新 視 野 論 文<br />

)<br />

作 吳 令 , 無 復 人 理 , 几 不 知 有 昏 朝 寒 暑 矣 。 何 也 ? 錢 穀 多 如 牛 毛 , 人 情 茫<br />

如 風 影 , 過 客 積 如 蚊 蟲 , 官 長 尊 如 閻 老 。 以 故 七 尺 之 軀 , 疲 於 奔 命 ; 十 圍<br />

之 腰 , 綿 於 弱 柳 。 127<br />

宏 道 認 為 光 處 理 縣 內 雜 事 與 迎 送 上 官 即 十 分 擾 人 , 何 況 復 有 干 謁 人 等 與 人 情 世 故<br />

等 事 物 , 使 自 身 堂 堂 七 尺 身 軀 變 為 柔 弱 如 柳 枝 的 軟 骨 頭 。 在 〈 王 以 明 〉 一 文 則 吐<br />

露 無 友 朋 可 談 心 解 悶 之 苦 :<br />

作 吳 令 甚 辛 苦 , 然 己 知 作 令 矣 。 吳 中 人 無 語 我 性 命 者 , 求 以 明 先 生 一 毫 孔<br />

不 可 得 , 甚 哉 , 法 友 之 難 也 。 128<br />

向 友 朋 訴 說 雖 作 吳 令 公 事 繁 忙 , 但 仍 可 忍 受 , 只 是 無 知 心 好 友 與 自 身 暢 談 玄 理 ,<br />

心 靈 無 法 脫 離 俗 世 , 享 受 短 暫 脫 俗 之 想 。 宏 道 於 〈 蘭 澤 ‧ 雲 澤 叔 〉 中 , 大 吐 身 處<br />

125<br />

宏 道 著 , 錢 伯 城 箋 校 ,《 袁 宏 道 集 箋 校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之 袁<br />

126<br />

袁<br />

127<br />

袁<br />

128<br />

袁<br />

~220。<br />

,《 珂 雪 齋 前 集 》, 卷 17,〈 吏 部 驗 封 司 郎 中 郎 行 狀 〉, 宏 道 著 , 錢 伯 城 箋 校 ,《 袁 宏 道 集 箋 校 》, 卷 5,《 錦 帆 集 》 之 三 尺 牘 ,〈 王 以 明 〉, 中<br />

219<br />

帆 集 》 頁 錦 5,《<br />

尺 牘 ,〈 徐 漢 明 〉, 頁 217~218。 三<br />

頁 1707。<br />

三 尺 牘 ,〈 沈 博 士 〉,<br />

頁 223。


―― 從 懼<br />

59 態<br />

繁 華 天 堂 卻 無 法 享 樂 當 中 之 苦 :<br />

閑 與 戒 陳 繼 儒 見 晚 明 文 人 心<br />

金 閶 自 繁 華 , 令 自 苦 耳 。 何 也 ? 畫 船 蕭 鼓 , 歌 童 舞 女 , 此 豪 客 事 , 非 令 事<br />

清<br />

也 ; 奇 花 異 草 , 危 石 孤 岑 , 此 自 幽 人 之 觀 , 非 令 觀 也 ; 酒 壇 詩 社 , 朱 門 紫<br />

陽 , 振 衣 莫 厘 之 峰 , 濯 足 虎 丘 之 石 , 此 自 遊 客 之 樂 , 非 令 樂 也 。 129<br />

文 中 從 吳 地 乃 士 人 夢 想 的 花 花 世 界 、 溫 柔 鄉 與 文 化 高 潔 景 色 優 美 之 地 , 襯 托 吳 地<br />

的 好 , 而 話 鋒 一 轉 , 認 為 這 種 種 令 士 子 欣 羨 的 好 處 與 吳 令 毫 無 關 係 。 由 於 公 務 過<br />

忙 , 無 法 撥 冗 細 覽 吳 地 這 一 片 花 花 世 界 , 使 宏 道 認 為 吳 令 之 位 沒 有 想 像 中 美 好 ,<br />

無 法 同 蘇 軾 、 白 樂 天 相 同 , 在 任 內 享 受 美 好 湖 光 與 知 心 好 友 暢 談 玄 理 的 風 雅 。 在<br />

〈 沈 廣 乘 〉 中 , 一 次 爆 發 地 訴 說 吳 令 工 作 極 苦 處 :<br />

人 生 作 吏 甚 苦 , 而 作 令 尤 苦 , 若 作 吳 令 則 其 苦 萬 萬 倍 , 直 牛 馬 不 若 矣 ! 何<br />

也 ? 上 官 如 雲 , 過 客 如 雨 , 簿 書 如 山 , 錢 穀 如 海 , 朝 夕 趨 承 檢 點 , 尚 恐 不<br />

及 。 苦 哉 ! 苦 哉 ! 然 上 官 直 消 一 副 賤 皮 骨 , 過 客 直 消 一 副 笑 嘴 臉 , 簿 書 直<br />

消 一 副 強 精 神 , 錢 穀 直 消 一 副 狠 心 腸 , 苦 則 苦 矣 , 而 不 難 。 惟 有 一 段 沒 證<br />

見 的 是 非 , 無 形 影 的 風 波 , 青 岑 可 浪 , 碧 海 可 塵 , 往 往 令 人 趨 避 不 及 , 逃<br />

遁 無 地 。 難 矣 ! 難 矣 ! 130<br />

文 中 以 作 吳 令 種 種 苦 處 與 自 身 受 謠 言 中 傷 為 理 由 , 對 吳 縣 地 方 感 到 畏 懼 與 不 耐 。<br />

文 中 所 提 吳 令 應 對 嘴 臉 可 用 〈 丘 長 孺 〉 一 文 , 宏 道 對 官 場 迎 送 、 交 際 之 苦 , 做 一<br />

總 結 視 之 :<br />

作 令 備 極 丑 態 , 不 可 名 狀 ! 大 約 遇 上 官 則 奴 , 候 過 客 則 妓 , 治 錢 穀 則 倉 老<br />

人 , 諭 百 姓 則 保 山 婆 。 一 日 之 間 , 百 暖 百 寒 、 乍 陰 乍 陽 , 人 間 惡 趣 , 令 一<br />

身 嘗 盡 矣 。 苦 哉 ! 毒 哉 ! 131<br />

文 中 把 面 對 上 官 時 , 卑 躬 屈 膝 、 盡 心 奉 侍 的 奴 僕 樣 ; 與 面 對 往 來 公 差 , 笑 臉 迎 人 ,<br />

如 侍 奉 貴 客 的 妓 女 面 貌 ; 以 及 管 理 賦 役 時 , 一 副 錙 銖 必 較 、 苛 刻 算 計 的 低 層 雜 吏<br />

一 般 ; 又 必 須 如 同 媒 婆 般 苦 口 婆 心 、 舌 燦 蓮 花 地 教 諭 百 姓 , 把 官 場 中 虛 偽 、 勞 累<br />

面 目 生 動 呈 現 。 並 於 文 後 透 露 出 自 身 不 喜 此 種 裝 顏 察 色 之 事 。<br />

129<br />

袁<br />

130<br />

袁<br />

131<br />

袁<br />

頁 211。<br />

道 著 , 錢 伯 城 箋 校 ,《 袁 宏 道 集 箋 校 》, 卷 5,《 錦 帆 集 》 之 三 尺 牘 ,〈 蘭 澤 ‧ 雲 澤 叔 〉, 宏<br />

道 著 , 錢 伯 城 箋 校 ,《 袁 宏 道 集 箋 校 》, 卷 5,《 錦 帆 集 》 之 三 尺 牘 ,〈 沈 廣 乘 〉, 宏<br />

頁 242。<br />

道 著 , 錢 伯 城 箋 校 ,《 袁 宏 道 集 箋 校 》, 卷 5,《 錦 帆 集 》 之 三 尺 牘 ,〈 丘 長 孺 〉, 宏<br />

頁 208。


二<br />

60 全<br />

( 集<br />

雖 然 袁 宏 道 於 上 文 敘 述 中 , 對 作 吳 令 一 事 大 吐 苦 水 , 然 宏 道 在 吳 令 任 內 卻 備<br />

文 論 野 視 新 之 究 研 史 明 下 化 球<br />

)<br />

受 百 姓 愛 戴 , 為 官 精 練 公 正 , 把 吳 縣 治 理 井 井 有 條 , 可 見 其 才 幹 。 而 其 亦 並 非 真<br />

想 隱 於 山 中 做 出 世 之 想 , 此 從 三 度 出 入 仕 隱 間 可 佐 證 之 。 正 如 宏 道 本 人 於 〈 答 王<br />

則 之 檢 討 〉 所 云 :<br />

京 中 有 苦 有 樂 , 家 中 亦 有 苦 有 樂 。 京 中 之 苦 在 拜 客 , 家 中 之 苦 在 無 客 可 拜 ;<br />

京 中 之 苦 在 閉 口 不 得 , 家 中 之 苦 在 開 口 不 得 ; 京 中 之 苦 以 眼 目 為 佛 事 , 家<br />

中 之 苦 以 眉 毛 為 佛 事 , 兩 苦 相 較 , 未 知 熟 優 熟 劣 。 132<br />

宏 道 認 為 仕 與 隱 各 有 苦 處 , 當 官 有 樂 也 有 苦 ; 山 居 家 中 亦 有 樂 苦 。 宏 道 以 為 仕 隱<br />

優 劣 各 有 千 秋 , 不 能 抉 擇 。 總 的 來 說 , 即 做 官 熱 鬧 不 能 享 受 片 刻 清 閑 ; 山 居 卻 是<br />

想 要 熱 鬧 也 無 法 如 願 , 清 閑 過 頭 反 而 孤 寂 。 在 〈 蘭 澤 ‧ 雲 澤 兩 叔 〉 中 , 宏 道 對 自<br />

身 仕 隱 抉 擇 反 覆 作 一 自 嘲 敘 述 :<br />

寂 寞 之 時 , 既 想 熱 鬧 ; 喧 囂 之 場 , 亦 思 閑 靜 , 人 情 大 抵 皆 然 。 如 猴 子 在 樹<br />

下 , 則 思 量 樹 頭 果 ; 即 在 樹 頭 , 則 又 思 量 樹 下 飯 。 往 往 復 復 , 略 無 停 刻 ,<br />

良 亦 苦 矣 。 133<br />

宏 道 在 仕 隱 徘 徊 情 形 中 , 逐 漸 發 展 出 自 身 處 事 態 度 的 思 索 與 調 整 , 漸 知 曉 自 身 喜<br />

熱 鬧 亦 愛 閑 靜 的 矛 盾 性 格 , 認 為 自 己 出 入 官 場 , 雖 心 中 以 自 適 為 主 , 但 面 臨 濟 世<br />

與 出 世 的 焦 慮 與 矛 盾 仍 覺 無 奈 與 痛 苦 。 不 過 , 宏 道 在 〈 人 日 自 笑 〉 一 詩 中 , 倒 是<br />

明 白 表 示 自 己 以 「 自 適 」 為 理 想 :<br />

是 官 不 垂 紳 , 是 農 不 秉 耒 , 是 儒 不 吾 伊 , 是 隱 不 蒿 萊 , 是 貴 著 荷 芰 , 是 賤<br />

宛 冠 佩 , 是 靜 非 杜 門 , 是 講 非 教 誨 , 是 釋 長 鬢 鬚 , 是 仙 擁 眉 黛 。 倏 而 哭 寂<br />

林 , 倏 而 喧 囂 闠 。 逢 花 即 命 歌 , 遇 酒 輒 呼 。 一 身 等 輕 雲 , 飄 然 付 大 塊 。<br />

試 問 空 飛 禽 , 澄 潭 影 何 在 ? 曠 哉 龍 屈 伸 , 頹 焉 方 外 內 。 下 惠 本 介 和 , 夷 逸<br />

乃 清 廢 。 134<br />

上 文 可 見 宏 道 追 求 自 適 生 活 的 一 面 。 其 理 想 生 活 就 是 隨 心 所 欲 、 不 受 任 何 拘 束 ,<br />

132<br />

袁<br />

133<br />

袁<br />

134<br />

袁<br />

頁 741。<br />

21,《 瓶 花 齋 集 》 之 九 尺 牘 ,〈 答 王 則 之 檢 討 宏 道 著 , 錢 伯 城 箋 校 ,《 袁 宏 道 集 箋 校 》, 卷 5,《 錦 帆 集 》 之 三 尺 牘 ,〈 蘭 澤 、 雲 澤 兩 叔 〉,<br />

頁 211。<br />

道 著 , 錢 伯 城 箋 校 ,《 袁 宏 道 集 箋 校 》, 卷 33,《 瀟 碧 堂 集 》 之 九 詩 ,〈 人 日 自 笑 〉, 宏<br />

頁 1058。


―― 與 戒 懼 從 陳 繼 儒 見 晚 明 文 人 心 閑 清<br />

61 態<br />

嚮 往 似 官 非 官 、 似 農 非 農 、 似 隱 非 隱 似 儒 非 儒 、 似 仙 非 仙 的 形 象 , 動 靜 、 貴 賤 與<br />

歌 酒 、 屈 伸 之 間 的 出 處 皆 掌 握 在 自 身 , 此 乃 宏 道 在 仕 隱 間 , 為 排 除 自 身 矛 盾 痛 苦<br />

所 得 出 的 自 適 論 說 。<br />

自 適 核 心 在 追 求 自 我 , 尋 求 自 身 精 神 獨 立 。 若 將 自 適 觀 點 與 宏 道 提 倡 的 有 真<br />

癖 才 有 真 性 情 相 搭 配 , 則 可 以 宏 道 在 〈 龔 惟 長 先 生 〉 中 提 及 的 五 快 活 為 例 :<br />

然 真 樂 有 五 , 不 可 不 知 。 目 極 世 間 之 色 , 耳 極 世 間 之 聲 , 身 極 世 間 之 鮮 ,<br />

口 極 世 間 之 譚 , 一 快 活 也 。 堂 前 列 鼎 , 堂 後 度 曲 , 賓 客 滿 席 , 男 女 交 舄 ,<br />

燭 氣 薰 天 , 珠 翠 委 地 , 金 錢 不 足 , 繼 以 田 土 , 二 快 活 也 。 篋 中 藏 萬 卷 書 ,<br />

書 皆 珍 異 。 宅 畔 置 一 館 , 館 中 約 真 正 同 心 友 十 餘 人 , 人 中 立 一 識 見 極 高 ,<br />

如 司 馬 遷 、 羅 貫 中 、 關 漢 卿 者 為 主 , 分 曹 部 署 , 各 成 一 書 , 遠 文 唐 宋 酸 儒<br />

之 陋 , 近 完 一 代 未 竟 之 篇 , 三 快 活 也 。 千 金 買 一 舟 , 舟 中 置 鼓 吹 一 部 , 妓<br />

妾 數 人 , 遊 閑 數 人 , 泛 家 浮 宅 , 不 知 老 之 將 至 , 四 快 活 也 。 然 人 生 受 用 至<br />

此 , 不 及 十 年 , 家 資 田 地 蘯 盡 矣 。 然 後 一 身 狼 狽 , 朝 不 謀 夕 , 托 鉢 歌 妓 之<br />

院 , 分 餐 孤 老 之 盤 , 往 來 鄉 親 , 恬 不 知 恥 , 五 快 活 也 。 135<br />

文 中 於 前 先 提 及 人 生 苦 短 , 士 人 為 功 名 利 祿 所 惑 , 身 在 苦 中 不 知 其 苦 , 提 出 真 樂<br />

有 五 的 五 快 活 說 。 五 快 活 中 , 除 了 第 三 快 活 表 現 出 文 人 雅 趣 與 偏 向 精 神 追 求 , 其<br />

餘 皆 表 露 出 對 物 欲 的 欣 羨 感 , 追 求 自 身 生 活 安 逸 快 活 為 主 。 當 中 也 摻 雜 了 雅 俗 交<br />

流 訊 息 於 其 中 , 藉 浮 舟 遊 玩 、 歌 劇 鼓 吹 與 列 鼎 度 曲 於 堂 等 較 屬 文 人 趣 味 形 象 掩 飾<br />

其 對 物 欲 露 骨 追 求 。 值 得 注 意 者 , 宏 道 把 敗 盡 家 產 , 托 缽 妓 院 行 乞 為 生 也 視 作 真<br />

樂 之 一 , 除 表 現 其 狂 放 態 度 與 自 適 心 態 的 調 適 外 , 更 有 一 股 任 俠 氣 魄 。 只 是 宏 道<br />

把 原 本 積 極 進 取 依 心 而 行 的 狂 者 胸 次 , 變 成 專 注 物 質 享 樂 上 , 任 誕 狂 放 的 疏 狂 心<br />

態 , 與 李 贄 狂 者 風 度 有 根 本 上 差 異 。<br />

此 種 自 我 享 樂 的 流 露 , 除 了 代 表 面 臨 政 治 惡 化 , 使 部 分 士 人 轉 而 以 佈 置 自 身<br />

小 天 地 為 寄 託 , 同 時 亦 表 現 出 自 身 真 性 情 所 在 。 如 宏 道 在 《 瓶 史 》 中 以 為 人 有 癖<br />

才 顯 得 有 特 色 、 有 真 心 , 具 有 磊 傀 儁 逸 風 度 :<br />

嵇 康 之 鍛 也 , 武 子 之 馬 也 , 陸 羽 之 茶 也 , 米 顛 之 石 也 , 倪 雲 林 之 潔 也 , 皆<br />

以 僻 而 寄 其 磊 傀 儁 逸 之 氣 者 也 。 余 觀 世 上 語 言 無 味 面 目 可 憎 之 人 , 皆 無 癖<br />

之 人 耳 。 若 真 有 所 癖 , 將 沈 湎 酣 溺 , 性 命 死 生 以 之 , 何 暇 及 錢 奴 宦 賈 之 事 ?<br />

136<br />

135<br />

袁<br />

尺<br />

頁 205<br />

136<br />

袁<br />

~206。<br />

道 著 , 錢 伯 城 箋 校 ,《 袁 宏 道 集 箋 校 》, 卷 5,《 錦 帆 集 》 宏<br />

之 3<br />

牘 ,〈 龔 惟 長 先 生 〉,<br />

道 著 , 錢 伯 城 箋 校 ,《 袁 宏 道 集 箋 校 》, 卷 24,《 瓶 史 》,〈 十 好 事 〉, 宏<br />

頁 826。


二<br />

62 全<br />

( 集<br />

宏 道 藉 歷 來 文 士 之 癖 , 說 明 文 士 的 各 種 癖 好 為 寄 託 其 超 拔 高 潔 人 品 所 現 。 在 自 身<br />

狂 磊 儁 逸 之 氣 不 能 抒 發 於 外 時 , 寄 情 某 癖 成 了 宣 洩 內 心 焦 慮 苦 悶 出 口 。 宏 道 認 為<br />

一 個 有 真 性 情 、 胸 懷 大 志 者 必 有 所 鍾 情 於 某 事 物 , 即 便 犧 牲 生 命 亦 不 惜 前 往 達 成 。<br />

依 上 述 觀 點 , 我 們 可 認 為 宏 道 把 李 贄 入 世 情 懷 的 狂 者 胸 次 也 視 為 一 種 「 癖 」。<br />

李 贄 自 身 明 白 《 藏 書 》、《 焚 書 》 的 出 版 會 給 自 己 帶 來 麻 煩 , 但 基 於 好 名 與 濟 世 心<br />

態 , 仍 將 書 出 版 , 這 或 可 視 為 一 種 「 入 世 癖 」 或 「 好 名 癖 」。 只 是 此 種 「 癖 」 偏<br />

向 精 神 層 面 , 與 宏 道 的 山 水 癖 、 青 娥 癖 、 酒 癖 、 茶 癖 、 花 癖 等 重 在 物 質 面 的 癖 好<br />

不 同 。 不 過 , 雙 方 皆 以 真 性 情 去 對 待 之 , 寄 託 自 身 於 當 中 。 此 種 「 癖 」 的 闡 發 ,<br />

除 了 顯 現 士 人 對 真 性 情 的 追 求 , 亦 代 表 部 分 士 人 由 經 世 救 國 的 狂 者 理 想 , 漸 往 自<br />

身 小 天 地 發 展 , 希 冀 藉 寄 託 於 各 種 癖 之 中 , 當 成 麻 醉 自 身 對 政 局 危 亂 的 苦 悶 與 宣<br />

洩 內 心 仕 隱 矛 盾 心 情 的 良 藥 。<br />

宏 道 在 生 活 處 世 上 , 一 直 以 自 適 為 主 , 以 率 真 表 現 自 我 , 使 人 們 習 把 宏 道 視<br />

為 晚 明 閑 適 文 人 代 表 。 以 其 小 品 清 新 脫 俗 , 對 世 事 描 述 不 多 , 沈 湎 於 自 身 烏 托 邦<br />

中 。 但 他 在 〈 顯 靈 宮 集 諸 公 , 以 城 市 山 林 為 韻 其 二 〉 中 以 :<br />

球 化 下 明 史 研 究 之 新 視 野 論 文<br />

)<br />

野 花 遮 眼 酒 沾 涕 , 塞 耳 愁 聽 新 朝 事 。<br />

邸 報 束 作 一 筐 灰 , 朝 衣 典 與 栽 花 市 。<br />

新 詩 日 日 千 餘 言 , 詩 中 無 一 憂 民 字 。<br />

旁 人 道 我 真 聵 聵 , 口 不 能 答 指 山 翠 。<br />

自 從 老 杜 得 詩 名 , 憂 君 愛 國 成 兒 戲 。<br />

言 既 無 庸 默 不 可 , 阮 家 那 得 不 沈 醉 ?<br />

眼 底 濃 濃 一 杯 春 , 慟 于 洛 陽 少 年 淚 ! 137<br />

詩 意 中 所 表 現 的 , 乃 是 眼 賞 春 花 美 色 卻 以 淚 入 酒 , 心 中 哀 慟 激 發 落 淚 ; 成 束 邸 報<br />

皆 投 爐 成 了 一 筐 筐 灰 燼 ; 朝 中 大 臣 寧 典 官 服 以 栽 花 養 生 , 而 不 理 朝 事 ; 自 身 雖 作<br />

千 餘 言 風 流 可 喜 呈 現 悠 然 自 在 態 度 的 新 詞 小 詩 , 以 清 新 飄 逸 示 人 , 但 他 人 如 此 認<br />

為 時 , 自 身 卻 是 有 苦 難 言 , 只 好 藉 縱 情 山 水 之 中 。 最 後 , 在 嚴 密 政 治 壓 力 與 輿 論<br />

橫 行 下 , 言 語 既 無 法 真 情 流 露 , 只 好 效 法 阮 籍 「 口 不 擇 人 過 」 的 謹 戒 心 態 , 以 醉<br />

待 世 了 。 一 字 一 句 道 盡 心 中 無 奈 與 悲 痛 , 同 時 也 見 到 以 自 適 為 目 標 的 宏 道 , 依 然<br />

沒 有 完 美 調 和 心 中 仕 隱 、 出 入 世 的 矛 盾 與 引 發 的 對 自 身 定 義 的 焦 慮 。<br />

另 外 , 宏 道 在 〈 猛 虎 行 〉 中 , 以 強 烈 措 辭 直 揭 礦 稅 苛 政 , 表 達 濃 厚 關 懷 民 瘼<br />

137<br />

袁<br />

道 著 , 錢 伯 城 箋 校 ,《 袁 宏 道 集 箋 校 》, 卷 16,《 瓶 花 齋 集 》 之 四 詩 ,〈 顯 靈 宮 集 諸 公 , 宏<br />

城 市 山 林 為 韻 其 二 〉, 以<br />

頁 651。


―― 從 懼<br />

63 態<br />

之 意 :<br />

清 閑 與 戒<br />

陳 繼 儒 見 晚 明 文 人 心<br />

甲 蟲 蠧 太 平 , 搜 利 及 丘 空 。<br />

板 卒 附 中 官 , 鑽 簇 如 蜂 踴 。<br />

撫 按 不 敢 問 , 州 縣 被 訶 斥 。<br />

槌 掠 及 平 人 , 千 里 旱 沙 赤 。<br />

兵 衛 與 郵 傳 , 供 億 不 知 幾 。<br />

即 使 沙 沙 金 , 官 支 已 倍 蓰 。<br />

礦 徒 多 劇 盜 , 嗜 利 深 無 底 。<br />

一 不 酬 所 欲 , 忿 決 如 狼 豕 。<br />

三 河 及 兩 浙 , 在 在 竭 膏 髓 。<br />

焉 知 疥 癬 憂 , 不 延 為 瘡 痏 。 138<br />

詩 中 描 述 萬 曆 時 期 礦 禍 嚴 重 , 地 方 惡 霸 依 附 宦 官 斂 財 , 為 禍 地 方 , 撫 按 大 官 不 敢<br />

過 問 , 州 縣 長 官 完 全 管 不 著 。 宏 道 並 敘 述 從 三 河 到 兩 浙 等 東 南 地 區 皆 受 其 害 。 詩<br />

意 充 分 表 達 出 憂 國 憂 民 意 涵 , 直 揭 「 甲 蟲 蠧 太 平 」 透 露 出 國 家 處 境 如 此 , 官 員 尚<br />

且 粉 飾 太 平 , 陰 柔 持 政 , 表 達 其 內 心 焦 慮 與 關 懷 世 道 之 心 。<br />

由 上 述 可 知 宏 道 雖 以 自 適 生 活 為 理 想 , 在 仕 隱 之 間 達 到 率 性 而 為 , 且 不 諱 言<br />

自 己 有 諸 多 癖 好 與 當 官 實 為 金 錢 不 足 以 供 給 花 費 的 誠 實 態 度 。 其 在 生 活 美 感 經 營<br />

上 , 有 《 瓶 史 》、《 觴 政 》 與 諸 多 詩 文 敘 述 其 藝 術 化 生 活 情 景 。 乍 看 之 下 , 宏 道 似<br />

乎 為 一 悠 遊 林 下 的 文 人 , 但 宏 道 仍 保 有 部 分 狂 者 進 取 精 神 。 在 關 懷 時 事 與 批 評 朝<br />

政 的 強 度 絲 毫 不 輸 李 贄 , 只 因 見 達 觀 、 李 贄 相 繼 因 涉 入 政 治 事 件 而 死 , 對 朝 政 不<br />

明 感 到 仕 途 前 途 茫 然 , 開 始 在 仕 隱 之 間 徘 徊 。<br />

在 摸 索 過 程 中 , 提 出 「 癖 」、「 自 適 」 等 理 論 , 企 圖 找 出 在 狂 者 「 君 子 出 位 之<br />

思 」 的 進 取 精 神 不 被 朝 廷 欣 賞 甚 且 引 來 殺 身 之 禍 下 , 如 何 替 自 身 行 藏 出 入 定 位 。<br />

面 臨 政 治 日 益 黑 暗 , 狂 者 兼 濟 天 下 理 想 日 難 發 揮 的 情 形 下 , 代 之 而 起 的 , 乃 是 轉<br />

向 自 身 生 活 經 營 , 希 冀 藉 此 寄 託 其 苦 悶 感 , 使 其 有 地 方 宣 洩 。 在 面 臨 自 身 仕 隱 之<br />

間 的 焦 慮 下 , 開 始 有 放 浪 形 骸 如 張 鳳 翼 、 張 獻 翼 、 王 穉 登 等 偏 向 世 俗 物 質 生 活 者 ;<br />

亦 有 如 袁 宏 道 、 陳 繼 儒 之 流 , 由 狂 者 義 無 反 顧 的 積 極 濟 世 理 想 到 狷 者 有 所 為 有 所<br />

不 為 的 選 擇 性 退 縮 精 神 者 。<br />

袁 宏 道 乃 是 由 狂 入 狷 的 依 個 過 渡 型 代 表 人 物 , 其 雖 然 以 自 適 出 入 仕 隱 之 間 ,<br />

但 內 心 卻 因 自 身 濟 世 理 想 礙 於 政 局 無 法 盡 力 發 揮 , 持 著 焦 慮 定 位 自 身 與 兼 濟 天 下<br />

理 想 無 法 達 成 的 苦 悶 , 依 舊 無 法 達 到 內 心 真 正 的 和 諧 。 此 種 對 於 仕 隱 與 濟 世 避 世<br />

138<br />

袁<br />

道 著 , 錢 伯 城 箋 校 ,《 袁 宏 道 集 箋 校 》, 卷 13,《 瓶 花 齋 集 》 之 一 詩 ,〈 猛 虎 行 〉, 宏<br />

頁 581。


二<br />

64 全<br />

( 集<br />

的 焦 慮 與 苦 悶 實 為 同 時 代 士 人 所 擁 有 , 故 宏 道 的 自 適 論 與 真 癖 說 以 及 公 安 派 之 所<br />

以 能 風 行 明 中 後 期 , 實 與 宏 道 由 狂 入 狷 探 索 文 人 自 身 定 位 有 關 。<br />

( 三 ) 陳 繼 儒 有 所 為 有 所 不 為 的 狷 者 心 態<br />

球 化 下 明 史 研 究 之 新 視 野 論 文<br />

)<br />

相 較 於 處 在 行 藏 矛 盾 下 並 對 此 有 所 焦 慮 的 士 人 而 言 , 陳 繼 儒 一 開 始 就 把 自 身<br />

明 白 摒 除 在 仕 途 之 外 。 繼 儒 在 29 歲 科 考 失 利 後 , 即 放 棄 生 員 資 格 隱 居 小 崑 山 中 ,<br />

以 「 隱 」 標 示 自 身 , 對 崇 禎 朝 徵 辟 多 次 拒 絕 。 因 一 直 為 布 衣 身 份 , 無 李 贄 、 袁 宏<br />

道 那 種 有 出 入 仕 隱 之 間 問 題 , 心 中 不 會 有 處 仕 途 上 卻 見 政 局 敗 壞 無 力 回 天 的 無 力<br />

感 , 與 既 萌 退 隱 山 林 之 念 後 , 復 因 強 烈 出 位 之 思 而 又 再 度 入 仕 的 尷 尬 與 無 奈 感 ,<br />

心 中 較 為 平 靜 、 舒 緩 , 能 用 心 平 氣 和 態 度 審 視 政 事 。 亦 因 心 中 較 之 李 袁 二 人 相 對<br />

平 靜 , 故 能 於 童 心 說 、 自 適 說 與 性 靈 理 論 的 實 踐 上 , 比 二 人 更 能 接 近 依 心 而 行 、<br />

自 適 閒 散 的 生 命 觀 。 另 以 自 適 為 主 , 把 山 林 文 化 應 用 於 日 常 生 活 當 中 , 以 自 身 山<br />

林 生 活 為 表 演 舞 台 , 完 美 闡 發 山 林 優 雅 文 化 精 髓 , 表 達 山 人 文 化 中 藝 術 化 生 活 的<br />

絕 妙 搭 配 。<br />

然 而 , 繼 儒 的 山 居 生 活 與 傳 統 出 世 隱 士 生 活 並 不 相 同 , 其 謀 生 方 式 亦 非 躬 耕<br />

弋 釣 , 而 是 以 作 家 身 分 著 書 自 娛 , 出 版 有 關 各 類 書 籍 , 藉 以 謀 生 。 並 以 文 名 建 立<br />

自 身 於 社 會 、 士 人 間 的 地 位 ,「 聲 名 遠 播 , 古 之 通 隱 , 庶 幾 近 之 」, 139 成 為 明 中 晚<br />

期 首 屈 一 指 的 風 雅 大 師 。 因 有 獨 立 經 濟 來 源 , 可 不 為 五 斗 米 折 腰 , 故 心 態 上 比 宏<br />

道 因 老 父 期 盼 與 經 濟 壓 力 多 次 出 入 仕 隱 ; 與 李 贄 為 養 家 活 口 而 勉 力 為 官 來 的 平 和<br />

與 自 重 。 此 種 心 態 亦 影 響 到 其 看 待 世 事 態 度 。 相 較 於 李 袁 對 時 事 激 昂 慷 慨 態 度 而<br />

言 , 繼 儒 採 取 審 慎 態 度 視 之 。<br />

繼 儒 少 對 國 家 大 事 提 出 尖 刻 批 判 , 其 看 法 偏 向 冷 靜 分 析 並 委 婉 表 達 生 民 之 苦<br />

與 朝 政 之 亂 的 感 慨 ; 並 於 事 情 處 理 上 不 似 李 贄 、 達 觀 般 狂 放 激 揚 , 以 大 無 畏 精 神<br />

行 事 。 繼 儒 乃 先 慮 自 身 安 危 , 思 索 如 何 在 不 危 害 自 身 下 , 達 到 改 善 朝 政 目 標 , 是<br />

一 種 有 所 為 有 所 不 為 的 狷 者 精 神 。<br />

關 於 狷 者 精 神 , 用 顏 元 於 《 顏 習 齋 言 行 錄 》 中 所 云 , 即 為 :<br />

「 狷 者 有 所 不 為 」, 是 夫 子 狀 他 一 段 謹 飭 古 板 意 思 。 凡 作 想 遇 事 , 都 向 裏<br />

收 斂 , 將 來 常 常 把 定 門 闌 。 凡 欲 非 道 非 義 , 固 斷 斷 不 染 , 即 遇 人 物 亦 若 有<br />

不 輕 交 、 不 願 交 、 不 敢 交 意 。 即 遇 道 德 功 名 事 業 , 亦 若 有 不 輕 做 、 不 願 做 、<br />

不 敢 做 意 , 故 謂 之 「 有 所 不 為 」。 每 當 進 時 , 亦 好 急 流 勇 退 ; 每 當 取 時 ,<br />

139<br />

錢<br />

益 ,《 列 朝 詩 集 小 傳 》, 丁 集 下 ,〈 陳 徵 士 繼 儒 〉, 頁 637。 謙


五<br />

―― 從 懼<br />

65 態<br />

卻 是 得 舍 便 舍 , 是 狷 者 真 面 目 也 。 守 有 餘 , 只 其 中 一 意 耳 。 140<br />

閑 與 戒 陳 繼 儒 見 晚 明 文 人 心<br />

文 中 以 為 「 狷 者 有 所 不 為 」 指 的 是 凡 事 考 慮 周 詳 , 不 輕 易 行 動 , 遇 時 事 不 佳 時 ,<br />

清<br />

則 把 持 心 念 不 同 流 合 污 , 乃 是 嚴 謹 戒 慎 的 處 事 態 度 。 狷 者 面 貌 並 非 只 是 守 有 餘 而<br />

力 不 足 , 在 進 取 時 能 冷 靜 審 視 時 事 而 急 流 勇 退 ; 在 取 捨 時 能 看 清 時 勢 當 機 立 斷 ,<br />

該 捨 就 捨 , 把 狷 者 冷 靜 審 視 、 謹 慎 周 詳 特 色 描 述 一 清 二 楚 。 在 待 人 處 事 上 , 則 以<br />

不 輕 、 不 願 、 不 敢 三 不 為 特 色 , 除 了 表 達 其 內 心 戒 懼 謹 慎 外 , 反 映 於 處 事 上 則 以<br />

圓 通 為 特 色 。<br />

繼 儒 與 徐 階 、 王 世 貞 、 陸 樹 聲 、 王 錫 爵 等 交 善 , 也 與 顧 憲 成 、 鄒 迪 光 、 顧 養<br />

謙 等 有 來 往 。 其 交 遊 之 廣 可 從 文 集 中 的 序 文 、 壽 序 與 尺 牘 窺 知 一 二 , 幾 乎 所 有 知<br />

名 文 人 名 妓 皆 與 繼 儒 有 交 遊 。 此 故 因 其 文 名 遠 播 , 使 他 人 欲 藉 繼 儒 之 名 以 博 晉 升<br />

名 士 之 階 ; 也 與 繼 儒 交 遊 態 度 以 淡 ( 不 輕 交 ) 有 關 。<br />

繼 儒 圓 通 淡 交 的 處 事 方 式 , 實 與 當 時 言 論 毀 謗 成 風 、 政 治 黑 暗 有 關 。 明 晚 期<br />

社 會 上 謠 言 成 風 , 士 子 以 謗 言 相 害 , 致 使 繼 儒 對 交 遊 採 慎 重 心 態 , 效 法 嵇 康 「 悠<br />

悠 忽 忽 , 土 木 形 骸 」 的 林 下 高 士 風 , 以 阮 籍 「 口 不 論 人 過 」 為 待 人 之 道 , 少 有 激<br />

烈 批 評 他 人 之 處 。 有 趣 的 是 , 李 贄 、 繼 儒 均 以 嵇 康 為 理 想 人 格 , 但 雙 方 著 重 點 確<br />

有 極 大 不 同 。 李 贄 喜 愛 嵇 康 純 真 狂 放 的 一 面 ; 繼 儒 則 注 重 嵇 康 所 展 現 的 林 下 名 士<br />

風 度 。 可 知 繼 儒 的 有 所 為 有 所 不 為 的 狷 者 精 神 實 乃 不 去 學 嵇 康 表 達 鮮 明 政 治 立 場<br />

與 特 立 獨 行 , 寧 可 學 阮 籍 以 「 口 不 論 人 過 」 為 保 身 之 道 , 配 合 嵇 康 「 悠 悠 忽 忽 ,<br />

土 木 形 骸 」 的 高 士 形 象 , 在 不 得 罪 當 道 下 , 行 有 為 之 事 。<br />

綜 觀 繼 儒 行 事 , 可 知 其 以 謹 慎 戒 懼 為 主 , 且 不 似 李 贄 、 袁 宏 道 般 , 會 於 詩 文<br />

中 強 烈 表 達 對 政 治 的 不 滿 。 繼 儒 在 詩 文 中 少 有 透 露 對 當 今 政 局 混 亂 的 不 滿 情 緒 ,<br />

反 以 內 斂 表 達 方 式 提 出 , 平 和 深 沈 地 述 說 自 身 看 法 。 如 其 在 〈 望 歲 〉 所 言 :<br />

淮 北 炊 骸 食 , 江 東 獨 晏 然 ,<br />

飛 蝗 渡 河 死 , 耕 犢 似 人 眠 ,<br />

但 問 平 安 竹 , 無 愁 斥 鹵 田 ,<br />

歲 星 今 在 斗 , 吳 越 定 逢 年 。 141<br />

詩 中 以 淮 北 發 生 人 相 食 大 饑 荒 , 江 東 則 一 派 蝗 蟲 不 侵 、 耕 牛 悠 閒 景 象 , 人 們 不 愁<br />

開 鹽 地 以 增 稻 作 , 只 問 竹 子 栽 種 安 否 。 最 後 提 到 觀 測 星 象 時 , 歲 星 在 斗 宿 位 , 吳<br />

越 地 方 來 年 定 是 豐 年 。 文 意 中 似 乎 以 江 南 地 方 繁 華 富 庶 為 描 述 重 點 , 然 而 在 「 淮<br />

140<br />

顏<br />

141<br />

陳<br />

顏 ,1987),《<br />

元 撰 , 王 星 賢 、 張 芥 塵 、 郭 征 點 校 ,《 顏 元 集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br />

習 齋 言 行 錄 》,<br />

下 ,〈 鼓 琴 第 十 一 〉, 頁 661。 卷<br />

儒 ,《 陳 眉 公 先 生 全 集 》, 卷 30, 繼<br />

律 詩 ,〈 望 歲 〉, 頁 12a。 言


五<br />

二<br />

66 全<br />

( 集<br />

北 炊 骸 食 , 江 東 獨 晏 然 」 一 句 中 , 以 強 烈 對 比 述 說 江 南 富 庶 情 形 , 同 時 也 對 江 南<br />

只 關 心 園 藝 栽 種 , 不 去 憂 愁 開 拓 新 田 地 , 最 後 一 句 雖 在 說 明 吳 越 來 年 定 是 豐 年 ,<br />

但 也 可 說 是 繼 儒 經 由 豐 年 之 測 來 提 醒 吳 越 地 方 人 民 要 做 好 準 備 , 以 免 當 發 生 如 淮<br />

北 一 樣 的 大 饑 荒 時 , 重 蹈 淮 北 人 相 食 覆 轍 。 於 詩 意 隱 晦 表 達 其 憂 患 意 識 。<br />

另 在 〈 移 樹 〉 一 詩 中 , 繼 儒 則 自 述 心 境 , 以 求 安 樂 為 主 :<br />

球 化 下 明 史 研 究 之 新 視 野 論 文<br />

)<br />

老 悔 浮 名 早 , 生 憎 見 事 遲 ,<br />

無 書 通 劒 客 , 荷 鍤 學 場 師 ,<br />

近 得 移 花 法 , 休 使 教 樹 知 ,<br />

俄 看 春 彩 艷 , 造 物 起 我 私 。 142<br />

詩 中 表 達 對 名 聲 過 盛 的 慎 懼 , 以 及 認 為 自 身 見 事 不 明 的 遺 憾 。 由 此 二 點 , 似 可 認<br />

為 繼 儒 理 想 處 事 態 度 為 謹 名 慎 事 見 事 機 敏 , 以 保 護 自 身 為 主 。 故 詩 後 有 學 移 花 法<br />

蒔 花 藝 草 為 樂 的 描 述 。 而 繼 儒 此 種 懼 盛 名 與 謹 事 行 的 態 度 實 與 當 時 謠 言 成 風 、 士<br />

習 浮 躁 有 關 係 , 也 因 此 造 成 繼 儒 向 內 收 斂 性 格 。 在 〈 閉 關 其 二 〉 一 詩 , 繼 儒 則<br />

表 現 另 一 種 外 在 面 貌 , 藉 以 隱 藏 內 心 真 意 :<br />

本 是 谷 中 仙 , 自 稱 谷 中 叟 ,<br />

床 頭 酒 十 千 , 籬 下 菊 重 九 ,<br />

青 雀 冠 不 簪 , 白 羽 扇 在 手 ,<br />

客 去 獨 焚 香 , 高 樓 禮 星 斗 。 143<br />

從 文 意 來 看 繼 儒 似 以 谷 中 仙 自 許 , 對 外 自 稱 谷 中 叟 , 以 阮 籍 嗜 酒 、 淵 明 採 菊 , 與<br />

頭 頂 道 冠 、 手 持 羽 扇 的 林 下 高 士 之 風 示 人 ; 又 以 對 客 清 談 、 焚 香 獨 坐 禮 拜 星 斗 於<br />

高 樓 上 之 修 真 高 士 形 象 為 表 述 。 乍 看 之 下 , 繼 儒 以 清 雅 玄 遠 氣 氛 , 營 造 其 高 士 風<br />

度 , 彷 彿 繼 儒 為 一 豁 達 看 破 紅 塵 之 世 外 高 士 。 然 若 從 詩 題 〈 閉 關 〉 與 繼 儒 行 事 來<br />

看 , 可 解 釋 成 繼 儒 避 名 稱 谷 中 叟 自 安 ; 以 阮 籍 大 醉 求 避 禍 、 淵 明 採 菊 以 遠 政 治 黑<br />

暗 自 明 ; 雖 以 道 服 示 人 卻 不 離 世 , 以 羽 扇 對 客 清 談 避 論 時 事 以 免 落 人 口 實 。 在 內<br />

心 謹 慎 心 態 中 , 以 獨 坐 焚 香 禮 拜 星 斗 不 開 口 為 遠 禍 法 門 。 詩 題 〈 閉 關 〉 可 解 為 在<br />

政 局 危 亂 、 社 會 動 盪 時 , 以 安 身 保 命 為 主 , 閉 塵 世 險 惡 之 關 , 用 清 玄 飄 逸 形 象 藏<br />

避 禍 逃 名 之 心 。 用 此 角 度 觀 之 , 似 可 更 貼 切 繼 儒 戒 懼 與 圓 通 的 處 事 之 道 。 另 外 ,<br />

詩 中 用 阮 籍 、 陶 淵 明 典 故 , 除 了 有 高 隱 風 度 意 涵 外 , 亦 包 含 兩 者 皆 以 眼 見 政 局 黑<br />

142<br />

143<br />

陳 五<br />

儒 ,《 陳 眉 公 先 生 全 集 》, 卷 30, 繼<br />

律 詩 ,〈 移 樹 〉, 頁 14b。 言<br />

儒 ,《 陳 眉 公 先 生 全 集 》, 卷 30, 繼<br />

律 詩 ,〈 閉 關 其 二 〉, 言<br />

頁 18b。


七<br />

―― 與 戒 懼 從 陳 繼 儒 見 晚 明 文 人 心 閑 清<br />

67 態<br />

暗 , 欲 避 禍 逃 名 以 求 全 身 之 內 涵 存 在 。 這 一 面 亦 為 繼 儒 狷 者 精 神 中 謹 懼 有 所 不 為<br />

之 重 點 所 在 。<br />

在 狷 者 有 所 不 為 原 則 下 , 繼 儒 雖 有 屢 次 上 書 當 道 , 為 民 請 命 之 舉 , 但 其 所 用<br />

方 法 皆 以 冷 靜 分 析 , 同 時 不 得 罪 當 道 的 安 身 保 命 下 進 行 。 在 這 一 情 形 下 , 繼 儒 常<br />

託 言 逃 名 、 賣 痴 呆 以 求 全 身 。 如 〈 花 朝 〉 所 云 :<br />

美 滿 春 眠 起 較 遲 , 五 更 常 失 杞 橋 期 ,<br />

愁 添 白 髮 餐 雲 母 , 戲 寫 青 山 付 雪 兒 ,<br />

暖 玉 棋 消 千 日 酒 , 冷 金 箋 寫 百 花 詩 ,<br />

近 來 學 得 長 生 訣 , 一 味 賣 獃 兼 賣 痴 。 144<br />

詩 中 , 繼 儒 以 春 眠 不 覺 曉 開 頭 , 述 說 春 日 悠 閒 使 人 得 以 慵 懶 遲 起 , 表 現 「 懶 」 的<br />

悠 閒 與 自 適 意 象 ; 再 述 餐 雲 母 以 修 仙 的 修 真 生 活 , 以 唐 寅 「 閒 來 寫 就 青 山 賣 , 不<br />

使 人 間 造 業 錢 」 為 榜 樣 , 以 書 寫 書 畫 付 歌 姬 名 妓 顯 示 灑 脫 外 貌 ; 最 後 , 以 暖 玉 棋 、<br />

冷 金 箋 表 示 山 居 閑 雅 生 活 。 表 面 上 , 本 詩 似 旨 在 抒 發 其 山 居 生 活 閑 適 優 雅 之 愜<br />

意 , 藉 一 連 串 典 故 運 用 與 意 境 呈 現 表 露 出 山 居 生 活 閑 適 清 雅 、 超 脫 俗 世 之 輕 靈 。<br />

但 是 , 若 從 最 後 一 句 「 近 來 學 得 長 生 訣 , 一 味 賣 獃 兼 賣 痴 」 著 手 , 似 又 與 其 詩 意<br />

中 呈 現 優 雅 清 閑 風 格 有 所 扞 格 。 若 是 從 繼 儒 有 所 不 為 的 安 身 精 神 視 之 , 則 可 解 釋<br />

成 雖 描 繪 山 居 清 閑 生 活 , 然 身 處 政 局 社 會 紛 亂 中 , 欲 效 睡 仙 陳 搏 以 睡 待 世 ; 因 愁<br />

時 局 而 添 生 白 髮 , 欲 以 餌 食 仙 術 修 仙 置 身 事 外 ; 用 戲 寫 青 山 賣 , 不 使 造 業 錢 的 遊<br />

戲 人 生 態 度 以 表 心 中 無 奈 處 ; 最 後 明 白 欲 求 長 生 平 安 於 世 , 只 有 以 獃 、 痴 外 貌 處<br />

事 以 遠 禍 。<br />

此 處 「 獃 」、「 痴 」 當 理 解 成 繼 儒 賴 以 保 身 的 處 世 方 針 。 痴 字 , 有 痴 迷 、 憨 呆<br />

之 意 , 明 人 習 把 癖 、 痴 、 癡 三 者 並 用 , 泛 指 沈 迷 事 物 的 狀 態 , 故 痴 字 可 指 繼 儒 欲<br />

以 山 居 書 畫 營 造 藝 術 生 活 的 理 想 鄉 , 以 其 眾 多 癖 好 求 脫 離 俗 世 紛 擾 以 保 身 , 這 可<br />

從 其 大 量 山 居 詩 、 田 園 詩 看 出 。 以 寄 情 外 物 , 遠 離 當 世 紛 亂 政 局 求 明 哲 保 身 。 而<br />

獃 字 則 有 隱 含 藏 拙 之 意 , 以 口 訥 面 樸 外 貌 示 人 , 心 懷 戒 懼 心 態 , 口 不 擇 人 過 , 用<br />

隨 和 憨 厚 態 度 處 世 。<br />

綜 上 所 述 , 繼 儒 因 時 局 日 益 混 亂 , 心 懷 出 世 之 思 , 但 心 中 仍 有 憂 患 時 事 之 念 ,<br />

故 藉 寄 情 外 物 的 「 痴 」 試 圖 尋 求 自 身 在 出 處 之 間 的 位 置 ; 又 用 隨 和 藏 拙 的 「 獃 」<br />

行 濟 時 救 民 之 舉 , 以 消 除 心 中 空 有 濟 世 情 懷 而 無 法 展 開 的 焦 慮 感 。 加 上 萬 曆 中 期<br />

以 後 , 童 心 說 、 性 靈 說 強 調 真 心 處 世 , 以 自 適 為 目 標 , 使 繼 儒 「 有 所 為 , 有 所 不<br />

為 」 的 狷 者 心 態 得 到 共 鳴 與 發 展 , 形 成 以 「 痴 」、「 獃 」 二 字 尋 求 自 適 生 活 與 自 身<br />

144<br />

陳<br />

儒 ,《 陳 眉 公 先 生 全 集 》, 卷 31, 繼<br />

律 詩 ,〈 花 朝 〉, 頁 1a~1b。 言


七<br />

二<br />

68 全<br />

( 集<br />

定 位 的 處 世 方 法 。<br />

在 獃 痴 處 世 態 度 下 , 繼 儒 對 時 事 關 懷 不 以 慷 慨 激 昂 為 尚 , 反 以 冷 靜 旁 觀 為<br />

主 , 如 〈 過 東 林 有 感 〉 即 以 過 東 林 書 院 抒 發 黨 爭 一 事 的 感 慨 :<br />

城 隅 歸 羽 夕 陽 時 , 不 是 深 秋 也 自 悲 ,<br />

川 上 水 流 君 子 澤 , 窓 前 草 護 黨 人 碑 ,<br />

魚 龍 混 雜 元 難 辨 , 玉 石 俱 焚 祇 為 誰 ,<br />

獨 有 草 堂 三 四 柳 , 殷 勤 枝 葉 向 東 垂 。 145<br />

球 化 下 明 史 研 究 之 新 視 野 論 文<br />

)<br />

詩 中 以 感 傷 語 調 述 說 夕 陽 下 座 落 城 隅 的 東 林 書 院 , 在 黨 人 遇 捕 , 碑 前 雜 草 以 掩 埋<br />

黨 人 碑 , 獨 留 書 院 外 江 上 水 流 如 君 子 德 澤 川 流 不 息 。 面 臨 如 此 荒 蕪 景 象 , 使 人 產<br />

生 似 深 秋 的 哀 傷 感 。 對 於 東 林 諸 君 所 遇 情 狀 , 繼 儒 於 感 傷 之 餘 , 也 明 白 瞭 解 到 此<br />

種 意 氣 之 爭 , 造 成 良 莠 不 齊 有 投 機 者 趁 時 混 入 其 中 。 最 後 , 於 詩 末 發 出 「 玉 石 俱<br />

焚 祇 為 誰 , 獨 有 草 堂 三 四 柳 , 殷 勤 枝 葉 向 東 垂 」 之 感 語 , 表 示 雙 方 玉 石 俱 焚 只 為<br />

誰 ? 一 開 始 都 是 抱 著 濟 時 熱 心 , 只 是 隨 著 立 場 不 同 而 紛 爭 愈 加 激 烈 , 導 致 玉 石 俱<br />

焚 罷 了 ! 以 草 堂 三 四 柳 喻 東 林 剩 餘 者 , 說 明 其 仍 心 懷 熱 誠 向 君 王 所 在 東 方 等 待 救<br />

世 機 運 。 可 見 繼 儒 對 時 事 有 深 厚 瞭 解 , 並 在 詩 文 中 流 露 一 股 憂 時 感 懷 的 真 性 情 。<br />

然 而 , 若 與 李 贄 、 袁 宏 道 等 近 狂 者 心 態 士 人 相 比 , 則 繼 儒 于 詩 中 表 達 的 仍 為 對 時<br />

局 的 感 傷 , 多 了 感 性 卻 少 了 一 股 激 情 , 少 有 抨 擊 政 府 蠧 政 言 行 , 屬 有 所 不 為 的 退<br />

縮 型 狷 者 心 態 。<br />

另 在 〈 避 暑 〉 一 詩 中 , 亦 有 感 懷 時 局 紛 亂 , 欲 退 縮 求 自 保 之 語 :<br />

避 暑 閒 逢 谷 口 樵 , 負 薪 城 裏 到 家 遙 ,<br />

大 都 陳 粟 如 珠 玉 , 也 有 新 聞 說 市 朝 ,<br />

行 雨 龍 猶 潛 洞 壑 , 食 人 虎 豈 問 賢 豪 ,<br />

是 非 聒 耳 何 時 靜 , 我 欲 風 前 擲 許 瓢 。 146<br />

詩 中 說 到 自 身 巧 遇 谷 口 樵 , 邀 返 家 談 話 , 以 京 城 米 價 騰 貴 , 時 事 新 聞 的 談 說 , 感<br />

嘆 及 時 濟 世 的 行 雨 龍 賢 才 猶 蜷 伏 草 莽 , 未 被 發 掘 ; 暴 政 如 猛 虎 食 人 般 , 不 論 賢 豪<br />

一 律 受 到 欺 凌 。 面 臨 此 種 政 局 , 繼 儒 感 嘆 是 非 攻 訐 何 時 能 平 靜 , 以 許 由 掛 瓢 典 故<br />

為 例 , 說 明 自 身 欲 隱 居 遁 世 的 念 頭 。 這 透 露 出 既 有 說 市 朝 關 懷 時 事 之 舉 , 但 亦 有<br />

許 由 掛 瓢 的 隱 世 衝 動 , 表 達 繼 儒 對 出 處 懷 若 即 若 離 之 關 係 , 呈 現 出 繼 儒 有 所 選 擇<br />

145<br />

146<br />

陳 七<br />

儒 ,《 陳 眉 公 先 生 全 集 》, 卷 31, 繼<br />

律 詩 ,〈 過 東 林 有 感 〉, 頁 29a。 言<br />

儒 ,《 陳 眉 公 先 生 全 集 》, 卷 31, 繼<br />

律 詩 ,〈 避 暑 〉, 頁 30a。 言


―― 從 懼<br />

69 態<br />

的 狷 者 精 神 。<br />

小 結 :<br />

閑 與 戒 陳 見 晚 明 文 人 心<br />

最 後 , 本 文 藉 由 描 述 繼 儒 清 閑 與 戒 懼 這 兩 種 心 態 , 帶 出 繼 儒 有 所 不 為 的 狷 者<br />

清<br />

心 態 , 並 透 過 繼 儒 自 身 文 集 與 李 贄 、 袁 宏 道 文 集 和 其 餘 相 關 資 料 , 道 出 由 狂 者 向<br />

狷 者 心 態 變 化 的 軌 跡 。 綜 合 李 贄 到 袁 宏 道 至 陳 繼 儒 三 人 代 表 的 心 態 及 其 所 暗 合 的<br />

部 分 士 人 潮 流 , 可 見 一 股 由 狂 者 到 狷 者 轉 化 的 心 態 流 變 。 大 抵 變 化 實 與 當 時 社 會<br />

經 濟 、 政 局 變 動 相 互 動 。 由 李 贄 代 表 的 狂 者 積 極 精 神 , 一 方 面 體 現 王 學 固 有 的 狂<br />

者 高 度 自 信 與 濟 世 情 懷 ; 另 一 方 面 則 體 現 於 因 社 會 經 濟 持 續 轉 變 , 人 心 奔 利 , 出<br />

現 許 多 山 人 、 講 學 家 汲 汲 營 利 的 局 面 , 使 有 抱 負 士 子 期 以 改 善 世 風 ; 又 因 皇 帝 長<br />

期 不 上 朝 但 仍 有 絕 對 權 力 , 使 首 輔 須 揣 摩 上 意 勾 結 宦 官 以 鞏 固 自 身 權 位 , 形 成 柔<br />

媚 持 政 , 朝 政 混 亂 局 面 。 面 臨 此 種 情 形 , 士 人 由 於 尚 有 濟 世 熱 情 , 加 以 王 學 激 發 ,<br />

使 李 贄 體 現 的 狂 者 胸 次 呈 為 一 時 潮 流 。<br />

隨 著 萬 曆 中 期 以 後 , 政 局 日 益 混 亂 、 朝 中 黨 爭 已 見 端 倪 、 閣 部 御 史 不 和 等 等 ,<br />

加 上 社 會 上 謠 言 四 起 、 輿 論 氾 濫 、 所 謂 假 山 人 與 假 道 學 四 出 奔 利 , 使 士 人 中 有 部<br />

分 萌 生 退 隱 避 世 之 念 。 加 上 李 贄 以 異 端 之 名 被 逮 至 京 師 自 縊 身 亡 , 與 張 居 正 死 後<br />

遭 皇 帝 無 情 清 算 , 使 濟 世 進 取 的 狂 者 精 神 受 到 士 子 懷 疑 。 既 然 明 君 不 在 , 那 自 身<br />

價 值 將 何 去 何 從 ? 此 乃 萬 曆 朝 中 士 人 所 遇 的 困 惑 , 故 有 袁 宏 道 自 適 與 癖 好 闡 釋 ,<br />

開 始 將 注 意 力 轉 向 自 身 經 營 , 在 仕 隱 矛 盾 中 轉 以 注 意 自 身 自 適 為 主 。 雖 然 當 中 仍<br />

有 仕 隱 矛 盾 的 苦 悶 與 自 身 定 位 的 焦 慮 感 , 但 以 不 再 以 狂 放 進 取 、 無 畏 世 人 目 光 的<br />

勇 氣 行 事 , 而 是 漸 向 安 身 立 命 靠 攏 。<br />

到 了 陳 繼 儒 時 , 由 於 朝 政 日 趨 惡 化 , 社 會 世 風 亦 愈 加 澆 薄 , 士 人 處 在 是 非 不<br />

明 、 唯 利 是 圖 的 年 代 之 中 , 由 於 新 舊 價 值 尚 未 確 立 , 加 以 內 憂 外 患 不 斷 , 興 起 避<br />

世 保 命 念 頭 。 故 狷 者 有 所 為 有 所 不 為 的 獨 善 其 身 精 神 引 起 此 時 士 人 共 鳴 。 隨 著 士<br />

子 對 有 所 為 有 所 不 為 的 狷 者 精 神 靠 攏 , 出 現 了 沈 迷 自 身 逸 樂 而 不 理 時 事 者 , 亦 有<br />

假 藝 術 生 活 塑 造 , 以 寄 託 自 身 避 世 念 頭 ; 同 時 利 用 自 身 影 響 力 上 書 當 道 , 以 博 得<br />

社 會 良 好 聲 名 者 。<br />

當 中 , 以 繼 儒 所 行 最 為 成 功 , 達 到 真 正 以 自 適 為 理 想 , 完 美 於 出 世 濟 世 間 找<br />

到 絕 佳 平 衡 點 , 使 心 態 達 到 平 靜 、 調 和 , 對 自 身 聲 名 追 求 與 社 會 時 事 的 真 心 關 懷 ,<br />

以 有 所 為 有 所 不 為 為 依 歸 , 成 功 於 處 世 上 扮 演 各 個 角 色 , 形 成 繼 儒 多 樣 面 貌 的 特<br />

色 。 可 說 由 狂 到 狷 的 心 態 變 化 , 體 現 明 中 後 期 一 連 串 的 政 治 社 會 變 化 的 軌 跡 , 也<br />

記 錄 了 士 人 於 當 中 如 何 摸 索 自 身 定 位 的 轉 變 。 同 時 由 於 此 種 有 所 為 有 所 不 為 的 狷<br />

者 心 態 引 發 士 子 共 鳴 , 故 繼 儒 的 得 享 大 名 實 與 此 種 共 鳴 有 所 關 連 。


二<br />

70 全<br />

( 下 明 史 研 究 之 新 視 野 論 文 集 化 球<br />

)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