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7.2015 Views

課誦本 - 法雨道場

課誦本 - 法雨道場

課誦本 - 法雨道場

SHOW MORE
SHOW LESS

Create successful ePaper yourself

Turn your PDF publications into a flip-book with our unique Google optimized e-Paper software.

法 雨 道 場課 誦 本目 次2009.09台 灣 ‧ 法 雨 道 場 編 印


〔 一 〕【 課 誦 】【 早 課 】〔 憶 念 三 寶 〕………………………… 3念 佛 解 說 、 念 法 解 說 、 念 僧 解 說〔 目 次 〕【 蛇 護 經 】…………………………… 6【 孔 雀 經 】…………………………… 10【 吉 祥 經 】…………………………… 12三 十 八 種 吉 祥 事【 慈 經 】…………………………… 14【 寶 經 】…………………………… 15【 慈 願 】 ……………………………18【 從 根 源 省 思 使 用 四 資 具 】 …………19【 回 向 】……………………………20【 求 授 三 皈 與 五 戒 】 …………………20【 三 皈 依 】 ……………………………21【 正 授 八 戒 】 …………………………22【 發 願 及 迴 向 】 ………………………25【 懺 悔 -- 請 求 原 諒 】 …………………26〔 二 〕【 補 充 說 明 】八 戒 戒 相 ………………………………35十 戒 之 效 益 與 免 難十 善 之 效 益 與 十 不 善 之 障 難離 十 戒 與 十 戒 之 生 起 、 根 、 業 、 受【 晚 課 】…………………………………28【 蛇 護 經 】 ………………………28【 孔 雀 經 】 ………………………29【 勝 利 經 】【 三 十 二 身 分 】【 死 隨 念 】…31【 慈 心 念 誦 】 ………………………32【 回 向 】【 發 願 及 迴 向 】 ……………32【 懺 悔 / 請 求 原 諒 】 ………………332


早 課【 課 誦 】◆◆◆ ◆◆◆ ◆◆◆ ( 早 課 開 始 , 禮 佛 三 拜 ) ◆◆◆ ◆◆◆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歸 依 彼 世 尊 阿 羅 漢 等 | 正 覺◆ 南 摩 達 色 巴 鵝 瓦 多 阿 拉 哈 多 三 媽 三 菩 達 色 ( 念 三 遍 )禮 敬 世 尊 ‧ 阿 羅 漢 ‧ 正 等 正 覺 者 ( 三 遍 )( 巴 利 語 )〔 憶 念 三 寶 〕( 巴 利 語 )“Itipi so bhagava araham sammasambuddho vijjacaranasampannosugato lokavidu anuttaro purisadammasarathi sattha devamanussanam buddhobhagava”ti.◆ 如 此 , 他 成 為 世 尊 是 : 1 阿 羅 漢 、 2 正 等 正 覺 者 、 3 明 行 足 、 4 善 逝 、5世 間 解 、 6 無 上 士 調 禦 丈 夫 、 7 天 人 師 、 8 佛 、 9 世 尊 。“Svakkhato bhagavata dhammo sanditthiko akaliko ehipassikoopaneyyiko paccattam veditabbo vibbuhi”ti.◆ 法 是 世 尊1善 說 、 2 自 見 、 3 即 時 、 4 來 見 、 5 返 照 、 6 智 者 可 各 自 證 知 的 。“suppatipanno bhagavato savakasavgho, ujuppatipanno bhagavatosavakasavgho, bayappatipanno bhagavato savakasavgho, samicippatipannobhagavato savakasavgho, yadidam cattari purisayugani attha purisapuggalaesa bhagavato savakasavgho ahuneyyo, pahuneyyo, dakkhineyyo,abjalikaraniyo, anuttaram pubbakkhettam lokassa”ti.◆ 13善 行 道 者 是 世 尊 的 聲 聞 眾 , 2 正 直 行 道 者 是 世 尊 的 聲 聞 眾 , 3 正 理 行道 者 是 世 尊 的 聲 聞 眾 , 4 和 敬 行 道 者 是 世 尊 的 聲 聞 眾 , 即 是 四 雙 八輩 , 這 是 世 尊 的 聲 聞 眾 , 值 得 供 養 、 值 得 款 待 、 值 得 奉 施 、 值 得 合掌 禮 敬 ,* 在 世 間 無 上 的 福 田 。=======================================================================================================


蛇 護 經 (Ahi-paritta)彼 當 時 , 某 比 丘 被 蛇 咬 死 。 諸 比 丘 以 此 事 稟 告 世 尊 ,( 世 尊 說 ):「 諸 比 丘 ! 該 比 丘未 以 慈 心 充 滿 四 種 蛇 王 族 。 諸 比 丘 ! 若 該 比 丘 以 慈 心 充 滿 四 種 蛇 王 族 者 , 諸 比 丘 ! 該比 丘 將 不 被 蛇 咬 死 。 什 麼 是 四 種 蛇 王 族 呢 ? 毘 樓 羅 蛇 王 族 、 伊 羅 漫 蛇 王 族 、 舍 婆 子 蛇王 族 、 黑 瞿 曇 蛇 王 族 。 諸 比 丘 ! 該 比 丘 並 未 以 慈 心 充 滿 此 四 種 蛇 王 族 。 諸 比 丘 ! 該 比丘 若 以 慈 心 充 滿 此 四 種 蛇 王 族 , 諸 比 丘 ! 比 丘 不 會 被 蛇 咬 死 。諸 比 丘 ! 我 允 准 以 慈 心 充 滿 此 四 種 蛇 王 族 , 要 去 做 自 保 、 自 衛 、 自 護 。 諸 比 丘 !應 如 是 念 誦 :我 愛 毘 樓 羅 , 我 愛 伊 羅 漫 , 我 愛 舍 婆 子 , 我 愛 黑 瞿 曇 。我 愛 無 足 的 , 我 愛 二 足 的 , 我 愛 四 足 的 , 我 愛 多 足 的 。無 足 的 勿 傷 我 , 二 足 的 勿 傷 我 , 四 足 的 勿 傷 我 , 多 足 的 勿 傷 我 。願 一 切 眾 生 , 一 切 有 氣 息 者 , 一 切 有 情 , 願 見 諸 好 事 , 任 何 惡 勿 來 。佛 無 量 , 法 無 量 , 僧 無 量 , 爬 蟲 類 有 量 : 蛇 、 蠍 、 蜈 蚣 、 蜘 蛛 、 蜥 蜴 、 鼠 。我 已 保 衛 、 已 保 護 , 請 眾 生 退 去 ! 我 歸 命 世 尊 , 歸 命 七 位 正 等 正 覺 者 。Ahi-paritta( 蛇 護 經 ) ( 巴 利 語 )Tena kho pana samayena abbataro bhikkhu ahina dattho kalavkato hoti.彼 當 時 某 比 丘 被 蛇 咬 死彼 當 時 , 某 比 丘 被 蛇 咬 死 。Bhagavato etamattham arocesum.世 尊 此 事 他 們 告 知( 諸 比 丘 ) 以 此 事 稟 告 世 尊 ,( 世 尊 說 ):“Na hi nuna so, bhikkhave, bhikkhu imani cattari ahirajakulani mettena cittena phari.沒 有 確 定 地 他 諸 比 丘 ! 該 比 丘 這 些 四 種 蛇 王 族 以 慈 心 充 滿「 諸 比 丘 ! 該 比 丘 未 以 慈 心 充 滿 四 種 蛇 王 族 。Sace hi so, bhikkhave, bhikkhu imani cattari ahirajakulani mettena cittena phareyya,若 確 實 他 諸 比 丘 ! 該 比 丘 這 些 四 種 蛇 王 族 以 慈 心 應 充 滿諸 比 丘 ! 若 該 比 丘 以 慈 心 充 滿 四 種 蛇 王 族 者 ,na hi so, bhikkhave, bhikkhu ahina dattho kalavkareyya.不 他 諸 比 丘 ! 該 比 丘 被 蛇 咬 應 死


諸 比 丘 ! 該 比 丘 將 不 被 蛇 咬 死 。Katamani cattari ahirajakulani? Virupakkham ahirajakulam, erapatham ahirajakulam,什 麼 四 種 蛇 王 族 毘 樓 羅 蛇 王 族 伊 羅 漫 蛇 王 族什 麼 是 四 種 蛇 王 族 呢 ? 毘 樓 羅 蛇 王 族 、 伊 羅 漫 蛇 王 族 、chabyaputtam ahirajakulam, kanhagotamam ahirajakulam.舍 婆 子 蛇 王 族 黑 瞿 曇 蛇 王 族舍 婆 子 蛇 王 族 、 黑 瞿 曇 蛇 王 族 。Na hi nuna so, bhikkhave, bhikkhu imani cattari ahirajakulani mettena cittena phari.不 確 定 地 他 諸 比 丘 ! 該 比 丘 這 些 四 種 蛇 王 族 以 慈 心 充 滿諸 比 丘 ! 該 比 丘 並 未 以 慈 心 充 滿 此 四 種 蛇 王 族 。Sace hi so, bhikkhave, bhikkhu imani cattari ahirajakulani mettena cittena phareyya,若 確 實 他 諸 比 丘 ! 該 比 丘 這 些 四 種 蛇 王 族 以 慈 心 應 充 滿諸 比 丘 ! 該 比 丘 若 以 慈 心 充 滿 此 四 種 蛇 王 族 ,na hi so, bhikkhave, bhikkhu ahina dattho kalavkareyya.不 他 諸 比 丘 ! 該 比 丘 被 蛇 咬 應 死諸 比 丘 ! 比 丘 不 會 被 蛇 咬 死 。Anujanami, bhikkhave, imani cattari ahirajakulani mettena cittena pharitum,我 允 准 諸 比 丘 ! 這 些 四 種 蛇 王 族 以 慈 心 充 滿諸 比 丘 ! 我 允 准 以 慈 心 充 滿 此 四 種 蛇 王 族 ,attaguttiya attarakkhaya attaparittam katum. Evabca pana, bhikkhave, katabbam–自 保 自 衛 自 護 要 去 做 如 是 諸 比 丘 ! 應 念 誦要 去 做 自 保 、 自 衛 、 自 護 。 諸 比 丘 ! 應 如 是 念 誦 :“Virupakkhehi me mettam, mettam erapathehi me.在 諸 毘 樓 羅 我 的 慈 愛 慈 愛 在 諸 伊 羅 漫 我 的我 愛 毘 樓 羅 , 我 愛 伊 羅 漫 ,Chabyaputtehi me mettam, mettam kanhagotamakehi ca.在 諸 舍 婆 子 我 的 慈 愛 慈 愛 在 諸 黑 瞿 曇 和我 愛 舍 婆 子 , 我 愛 黑 瞿 曇 。“Apadakehi me mettam, mettam dvipadakehi me;無 足 的 我 的 慈 愛 慈 愛 二 足 的 我 的我 愛 無 足 的 , 我 愛 二 足 的 ,Catuppadehi me mettam, mettam bahuppadehi me.在 諸 四 足 我 的 慈 愛 慈 愛 在 諸 多 足 我 的我 愛 四 足 的 , 我 愛 多 足 的 。5


“Ma mam apadako himsi, ma mam himsi dvipadako;勿 我 無 足 者 傷 害 勿 我 傷 害 二 足 者無 足 的 勿 傷 我 , 二 足 的 勿 傷 我 ,Ma mam catuppado himsi, ma mam himsi bahuppado.勿 我 四 足 者 傷 害 勿 我 傷 害 二 足 者四 足 的 勿 傷 我 , 多 足 的 勿 傷 我 。“Sabbe satta sabbe pana, sabbe bhuta ca kevala;一 切 眾 生 一 切 有 氣 息 者 一 切 有 情 和 全 部 的願 一 切 眾 生 , 一 切 有 氣 息 者 , 一 切 有 情 ,Sabbe bhadrani passantu, ma kibci papamagama.一 切 諸 好 事 願 見 勿 任 何 惡 來願 見 諸 好 事 , 任 何 惡 勿 來 。“Appamano Buddho, appamano dhammo,無 量 佛 無 量 法佛 無 量 , 法 無 量 ,Appamano savgho, pamanavantani sarisapani.無 量 僧 具 有 有 量 爬 蟲 類 ( 蛇 、 蠍 等 )僧 無 量 , 爬 蟲 類 有 量 。“Ahi vicchika satapadi, unnanabhi sarabu musika;蛇 蠍 蜈 蚣 蜘 蛛 蜥 蜴 鼠蛇 、 蠍 、 蜈 蚣 、 蜘 蛛 、 蜥 蜴 、 鼠 。Kata me rakkha katam me parittam, patikkamantu bhutani.已 做 我 的 保 衛 已 做 我 的 保 護 向 後 行 走 諸 眾 生我 已 保 衛 、 已 保 護 , 諸 眾 生 退 去 。“Soham namo Bhagavato, namo sattannam sammasambuddhanan”ti.他 我 歸 命 世 尊 歸 命 七 位 正 等 正 覺 者我 歸 命 世 尊 , 歸 命 七 位 正 等 正 覺 者 。~ Ahi-paritta nitthitam( 蛇 護 經 終 )~6


◆ ◆ ◆孔 雀 經 (Morasuttam)[ 漢 語 — 臺 語 、 閩 南 語 、 華 語 , 欽 裁 ( 悉 聽 尊 便 )。]( 上 半 段 是 在 清 晨 誦 唸 )Udetayam cakkhuma ekaraja, harissavanno pathavippabhaso.Udeti 已 升 起 +ayam 這 具 眼 eka 獨 一 無 二 的 +raja 君 王 有 金 色 的 pathavi 大 地 +pabhaso 光 芒金 光 照 耀 大 地 、 獨 一 無 二 的 具 眼 君 王 已 上 升 ,Tam tam namassami harissavannam pathavippabhasam, tayajja gutta viharemu divasam.對 他 他 我 敬 禮 有 金 色 的 大 地 之 光 芒 三 時 保 護 願 我 們 居 住 白 天禮 敬 金 光 照 耀 大 地 的 太 陽 , 願 晝 三 時 保 護 我 們 的 住 處 。Ye brahmana vedagu sabbadhamme, te me namo te ca mam palayantu.那 些 諸 婆 羅 門 通 曉 一 切 法 他 們 被 我 歸 依 他 們 和 我 願 他 們 保 護願 那 些 通 曉 一 切 法 的 諸 梵 行 者 , 接 受 我 的 歸 依 , 願 他 們 保 護 我 。Namatthu Buddhanam namatthu bodhiya, namo vimuttanam namo vimuttiya.歸 依 令 有 對 諸 佛 歸 依 令 有 對 菩 提 歸 依 對 諸 解 脫 者 歸 依 對 解 脫我 歸 依 諸 佛 , 我 歸 依 菩 提 ; 我 歸 依 諸 解 脫 者 , 我 歸 依 解 脫 。Imam so parittam katva, moro carati esana.它 他 保 護 做 了 之 後 孔 雀 漫 遊 、 舉 止 尋 求 ( 食 物 )孔 雀 做 好 保 護 之 後 , 四 處 覓 食 。◆◆◆ ◆◆◆ ◆◆◆7


【 吉 祥 經 】[ 漢 語 — 臺 語 、 閩 南 語 、 華 語 , 欽 裁 ( 悉 聽 尊 便 )。]如 是 我 聞1 , 一 時 , 世 尊 在 舍 衛 城 , 祇 樹 . 給 孤 獨 園 。 爾 時 ,於 後 夜 分2 , 容 貌 絕 妙 的 天 人3 , 光 明 遍 照 祇 園 精 舍 , 他 向 世 尊 接 近 , 親近 、 敬 禮 世 尊 後4 , 站 在 一 邊5 。 站 在 一 邊 的 天 人 , 以 偈 問 世 尊 :「 許 多 天 人 及 人 類 , 思 考 吉 祥 , 祈 求 平 安 , 請 開 示 , 最 上 吉 祥 。」( 世 尊 說 :)「 1 勿 親 近 愚 者 ,4住 處 應 適 宜 ,2應 親 近 智 者 ,5昔 時 曾 作 福 ,3敬 可 尊 敬 者 , 此 事 最 吉 祥 。6自 持 正 誓 願 , 此 事 最 吉 祥 。7 8博 學 善 工 巧 , 9 善 學 諸 律 儀 , 10 口 出 善 言 語 , 此 事 最 吉 祥 。11孝 順 父 母 親 , 12 愛 護 妻 與 子 , 13 做 事 不 雜 亂 , 此 事 最 吉 祥 。14 15佈 施 行 正 道 , 16 扶 助 諸 親 戚 , 17 行 為 無 可 責 , 此 事 最 吉 祥 。18 19遠 離 離 諸 惡 , 20 勿 飲 食 酒 類 , 21 不 放 逸 正 法 , 此 事 最 吉 祥 。2223恭 敬 與 謙 虛 , 2425知 足 與 感 恩 , 26 適 時 聞 佛 法 , 此 事 最 吉 祥 。2728忍 耐 及 恭 順 , 29 參 見 諸 沙 門 , 30 適 時 論 正 法 , 此 事 最 吉 祥 。3132熱 心 與 梵 行 ( ), 33 證 悟 諸 聖 諦 , 34 親 自 證 涅 槃 , 此 事 最 吉 祥 。35雖 接 觸 世 法 , 心 寂 不 動 搖 , 36 、 37 無 憂 . 染38安 穩 , 此 事 最 吉 祥 。已 作 如 此 類 , 處 處 皆 不 敗 , 隨 處 得 安 樂 , 此 等 最 吉 祥 。」_____________________1 如 是 我 聞 :evam me sutam, 如 此 , 被 我 聽 聞 。 可 譯 成 :「 我 這 樣 聽 說 」, 阿 難 ( 結 集 經 典 的 口 述 者 )確 實 這 樣 聽 聞 。 由 他 自 己 親 耳 自 佛 陀 說 法 , 或 者 親 自 從 聞 法 者 轉 述 中 所 聽 到 的 。2後 夜 分 :Pacchimayama (pacchima 最 後 +yama 夜 分 ), ( 一 夜 三 分 的 ) 最 後 夜 分 (2am~6am), 凌 晨 。3諸 天 人 談 十 二 年 「 什 麼 吉 祥 ?」 沒 有 結 論 。 因 此 , 帝 釋 天 王 派 天 子 (devaputta), 來 問 世 尊 吉 祥 法 。4敬 禮 世 尊 後 : KhA.116. : Bhagavantam abhivadetvati Bhagavantam vanditva panamitvanamassitva( 行 禮 、 鞠 躬 、 敬 禮 世 尊 後 )。「 敬 禮 」, 日 譯 作 : 挨 拶 (aisatzu)。5站 在 一 邊 :KhA.117.:「 不 在 後 面 , 不 在 正 前 面 , 不 太 近 , 不 太 遠 , 不 在 長 草 中 , 不 在 逆 風 處 ,不 在 下 處 , 不 在 高 處 , 已 避 免 這 些 過 失 , 稱 為 站 在 一 邊 。」 依 照 《 相 應 部 注 》(SA.1.1.Ogha 暴 流 )說 , 退 坐 一 邊 要 避 免 六 種 身 體 的 距 離 :1. 不 太 遠 (atiduram)、2. 不 太 近 (accasannam)、3. 不 在 上 風(uparivatam)、4. 不 在 高 方 (unnatappadesam)、5. 不 在 正 對 面 (atisammukham)、6. 不 在 後 面 (atipaccha)。太 遠 則 雜 訊 多 ( 聽 不 清 楚 ), 太 近 則 會 互 相 撞 擊 , 在 上 風 則 散 發 體 味 , 在 高 方 則 不 尊 重 , 在 正 對 面 則眼 對 眼 接 觸 , 在 後 面 則 要 伸 展 脖 子 。8


9【 慈 經 】[ 漢 語 — 臺 語 、 閩 南 語 、 華 語 , 欽 裁 ( 悉 聽 尊 便 )。]1. 若 要 得 到 寂 靜 , 應 該 善 巧 於 作 利 益 :1能 幹 、 2 正 直 、 3 坦 誠 、 4 好 教 ( )、 5 柔 軟 、 6 不 驕 傲 ;2. 7 知 足 、 8 易 扶 養 、 9 少 俗 務 、 10 生 活 簡 樸 ;11寂 靜 諸 根 、 12 聰 明 、 13 不 粗 魯 、 14 不 耽 溺 俗 家 ;3. 15 不 應 該 犯 智 者 會 指 責 的 任 何 小 過 失 。( 他 應 該 發 願 :) 願 一 切 有 情 快 樂 與 安 穩 ! 願 他 們 自 得 其 樂 !4. 無 論 什 麼 有 呼 吸 的 眾 生 , 會 驚 慌 的 或 是 穩 固 的 , 沒 有 遺 漏 ;無 論 體 型 長 的 、 大 的 或 中 等 的 , 短 的 、 細 的 或 者 粗 的 ,5. 無 論 可 見 的 或 者 不 可 見 的 , 住 在 遠 的 或 者 近 的 ,無 論 已 生 的 或 將 生 的 , 願 一 切 有 情 自 得 其 樂 !6. 願 他 不 互 相 欺 瞞 , 願 他 無 論 在 任 何 地 方 , 不 輕 視 任 何 人 ,願 他 不 要 互 相 盼 望 對 方 受 苦 , 而 忿 怒 或 反 擊 。7. 好 像 母 親 隨 時 保 護 與 她 相 依 為 命 的 獨 子 一 樣 ,同 樣 地 , 他 也 對 一 切 已 生 的 ( 眾 生 ) 修 習 無 量 ( 的 慈 心 )。8. 他 應 該 對 一 切 世 界 修 習 無 量 的 慈 心 :無 論 上 方 、 下 方 與 橫 方 , 沒 有 障 礙 、 仇 恨 和 敵 意 。9. 無 論 站 著 、 走 著 、 坐 著 或 躺 著 , 只 要 他 沒 睡 著 ,應 當 守 住 ( 慈 ) 念 , 這 就 是 所 謂 的 「 梵 住 」。10. 不 墮 入 邪 見 , 持 戒 並 且 具 有 智 見 ;降 伏 對 欲 樂 的 貪 愛 , 他 必 定 不 再 睡 臥 在 母 胎 中 。((((( (((((((( 願 一 切 眾 生 無 瞋 、 無 怨 、 無 苦 、 無 災 厄 )))))))))))))))))) ( 散 播 慈 心 5 分 鐘 )【 註 解 】能 幹 .. 包 括 正 直 ( 不 詐 ) 與 坦 誠 ( 不 誑 ), 具 有 此 特 質 可 精 鍊 於 辦 事 , 或 精 鍊 於 辦 道 。攝 受 六 根 : 眼 . 耳 . 鼻 . 舌 . 身 . 意 收 斂 , 不 耽 溺 於 欲 望 。不 粗 魯 : 不 粗 暴 , 不 急 躁 , 行 為 細 膩 , 謹 言 慎 行 , 語 言 圓 融 。不 耽 溺 俗 家 : 在 家 人 不 耽 溺 居 住 處 ( 俗 家 ); 比 丘 則 不 貪 戀 在 家 人 的 利 養 , 及 攀 緣 在 家 人 。會 驚 慌 的 : 即 「 會 被 驚 嚇 的 」, 與 「 有 渴 愛 、 有 怖 畏 」 是 同 義 詞 。 穩 固 的 .. 即 「 穩 定 的 」, 與 「 斷諸 渴 愛 、 斷 諸 怖 畏 」 的 阿 羅 漢 是 同 義 詞 。邪 見 : 錯 誤 的 見 解 , 可 以 造 成 自 他 的 痛 苦 。 惡 見 甚 至 有 導 致 下 一 生 投 生 於 三 惡 道 的 潛 在 危 機 。持 戒 : 在 家 眾 受 持 五 戒 、 八 戒 ; 比 丘 受 持 227 戒 。 戒 有 「 清 涼 」 義 , 使 身 口 意 三 業 熱 惱 止 息 。智 見 : 觀 察 身 心 現 象 的 無 常 ( 沒 有 永 恆 )、 苦 ( 壓 迫 )、 無 我 ( 沒 有 永 遠 不 變 的 實 體 ), 行 者 需 具 備 近行 定 的 定 力 。♥


【 寶 經 】 (Ratanasuttam) [ 漢 語 — 臺 語 、 閩 南 語 、 華 語 , 欽 裁 ( 悉 聽 尊 便 )。]1. 聚 集 於 此 的 任 何 神 祇 ( ㄑ一 ˊ), 無 論 是 地 居 的 或 空 居 的 ,願 一 切 神 祇 心 存 善 意 ! 請 諦 聽 ( 我 ) 說 --2. 一 切 神 祇 ! 請 注 意 聽 : 對 人 類 的 子 孫 散 播 慈 愛 , 他 們 日 夜 祭 拜 ( 你 們 ),因 此 , 應 不 放 逸 地 保 護 他 們 。3. 任 何 在 此 方 或 在 他 方 的 財 物 , 或 諸 天 界 的 珍 寶 , 無 一 可 比 擬 如 來 。在 佛 身 上 得 見 此 珍 寶 , 以 此 真 實 語 願 得 安 樂 。4. 滅 盡 、 離 染 、 無 死 、 微 妙 , 釋 迦 牟 尼 在 定 中 證 得 , 此 正 法 無 以 倫 比 ,在 正 法 中 得 見 此 珍 寶 , 以 此 真 實 語 願 得 安 樂 。5. 優 勝 的 佛 陀 讚 美 清 淨 、 不 間 斷 的 三 摩 地 , 沒 有 與 三 摩 地 等 同 的 ( 法 )被 發 現 。 在 正 法 中 有 此 珍 寶 , 以 此 真 實 語 願 得 安 樂 。6. 那 些 被 稱 讚 的 真 人 四 雙 八 輩 , 他 們 是 值 得 供 養 的 善 逝 的 弟 子 ,供 養 他 們 將 得 到 大 福 報 。 在 僧 伽 中 有 此 珍 寶 , 以 此 真 實 語 願 得 安 樂 。7. 懷 著 堅 定 善 行 的 心 , 依 隨 喬 達 摩 的 教 法 。他 們 已 證 入 無 死 , 享 受 到 絕 對 的 寧 靜 。 在 僧 伽 中 有 此 珍 寶 , 以 此 真 實 語願 得 安 樂 。8. 如 深 埋 入 地 的 界 標 , 不 被 四 面 風 所 吹 動 ;我 宣 告 如 此 譬 喻 的 善 人 , 是 已 見 證 了 四 聖 諦 者 。在 僧 伽 中 有 此 珍 寶 , 以 此 真 實 語 願 得 安 樂 。9. 那 些 已 顯 耀 聖 諦 者 , 乃 由 深 智 者 所 善 教 ;無 論 他 們 多 麼 放 逸 , 也 不 會 抓 取 第 八 世 的 再 生 。在 僧 伽 中 有 此 珍 寶 , 以 此 真 實 語 願 得 安 樂 。10. 伴 隨 達 到 智 見 , 他 們 捨 棄 了 三 結 : 邪 見 、 疑 惑 、 及 任 何 戒 禁 ( 取 )。11. 因 而 脫 離 四 苦 道 , 他 不 可 能 再 犯 六 大 逆 罪 。在 僧 伽 中 有 此 珍 寶 , 以 此 真 實 語 願 得 安 樂 。12. 雖 然 他 會 以 身 、 語 、 意 造 惡 業 , 他 不 可 能 覆 藏 他 的 ( 過 失 ), 不 可 能有 可 見 的 痕 跡 。 在 僧 伽 中 有 此 珍 寶 , 以 此 真 實 語 願 得 安 樂 。13. 如 在 熱 季 第 一 個 月 , 在 樹 叢 上 鮮 花 盛 開 。如 此 譬 喻 教 誨 優 質 的 正 法 , 為 導 向 涅 槃 的 終 極 目 標 。在 佛 身 上 有 此 珍 寶 , 以 此 真 實 語 願 得 安 樂 。10


14. 優 者 、 知 優 者 、 施 優 者 、 持 優 者 , 無 上 士 教 誨 優 質 的 正 法 。在 佛 身 上 有 此 珍 寶 , 以 此 真 實 語 願 得 安 樂 。15. ( 阿 羅 漢 ) 舊 業 已 盡 , 不 再 有 新 的 ( 業 ) , 追 求 來 生 之 心 已 脫 落 。他 們 的 ( 欲 ) 種 已 滅 , 沒 有 成 長 之 欲 , 智 者 入 滅 就 像 燈 ( 滅 ),在 僧 伽 中 有 此 珍 寶 , 以 此 真 實 語 願 得 安 樂 。16. 在 此 聚 集 的 任 何 神 祇 , 無 論 是 地 居 的 或 空 居 的 ,如 來 是 天 . 人 皆 尊 敬 。 讓 我 們 禮 敬 佛 陀 , 願 得 安 樂 !17. 在 此 聚 集 的 任 何 神 祇 , 無 論 是 地 居 的 或 空 居 的 ,如 來 是 天 . 人 皆 尊 敬 。 讓 我 們 禮 敬 法 , 願 得 安 樂 !18. 在 此 聚 集 的 任 何 神 祇 , 無 論 是 地 居 的 或 空 居 的 ,如 來 是 天 . 人 皆 尊 敬 。 讓 我 們 禮 敬 僧 伽 , 願 得 安 樂 !♥♥11【 慈 願 】[ 漢 語 ]◆ 願 我 無 怨 、 無 瞋 、 無 惱 、 守 住 自 己 的 幸 福 ,1願 我 脫 離 痛 苦 , 願 我 不 失 去 已 得 的 , 作 自 己 的 業 的 主 人 。ㄕ◆ 父 、 母 、 阿 闍 ㄜˊ 梨2 、 親 戚 、 眾 多 的 朋 友 ,願 他 們 無 怨 、 無 瞋 、 無 惱 、 守 住 自 己 的 幸 福 ,願 他 們 脫 離 痛 苦 , 願 他 們 不 失 去 已 得 的 , 作 自 己 的 業 的 主 人 。◆ 所 有 有 情3 , 所 有 有 息 者 , 所 有 生 物 , 所 有 補 伽 ( ) 羅4 ,所 有 有 身 體 的 ( 眾 生 ); 所 有 女 人 , 所 有 男 人 , 所 有 聖 者 , 所 有 非 聖 者 ,所 有 天 人 , 所 有 人 類 , 所 有 墮 入 惡 趣 者 ; 願 他 們 無 怨 、 無 瞋 、 無 惱 、守 住 自 己 的 幸 福 , 願 他 們 脫 離 痛 苦 、 願 他 們 不 失 去 已 得 的 ,作 自 己 的 業 的 主 人 。◆ 在 東 方 、 西 方 、 北 方 、 南 方 、 東 北 方 、 西 北 方 、 東 南 方 、 西 南 方 ,最 深 處 , 最 高 處 , 所 有 有 情 , 所 有 有 息 者 、所 有 生 物 , 所 有 補 伽 ( ) 羅 , 所 有 有 身 體 的 ( 眾 生 ); 所 有 女 人 ,所 有 男 人 , 所 有 聖 者 , 所 有 非 聖 者 , 所 有 天 人 , 所 有 人 類 , 所 有 墮 入惡 趣 者 , 願 他 們 無 怨 、 無 瞋 、 無 惱 、 守 住 自 己 的 幸 福 , 願 他 們 脫 離 痛 苦 、願 他 們 不 失 去 已 得 的 , 作 自 己 的 業 的 主 人 。◆ 上 至 有 頂 天5 , 下 至 無 間 地 獄6 , 在 整 個 輪 圍 山7中 ,


所 有 在 地 上 走 的 有 情 , 願 他 們 無 瞋 、 無 怨 、 無 苦 、 無 災 厄 。◆ 上 至 有 頂 天 , 下 至 無 間 地 獄 , 在 整 個 輪 圍 山 中 ,所 有 在 水 中 游 的 有 情 , 願 他 們 無 瞋 、 無 怨 、 無 苦 、 無 災 厄 。◆ 上 至 有 頂 天 , 下 至 無 間 地 獄 , 在 整 個 輪 圍 山 中 ,所 有 在 空 中 飛 的 有 情 , 願 他 們 無 瞋 、 無 怨 、 無 苦 、 無 災 厄 。 ♥((((( (((((((( 願 一 切 眾 生 無 瞋 、 無 怨 、 無 苦 、 無 災 厄 )))))))))))))))))) ( 散 播 慈 心 5 分 鐘 )1. 業 kamma: 造 作 身 口 意 的 善 因 、 惡 因 。「 做 自 己 的 業 的 主 人 」 是 一 種 「 自 業 正 見 」(kammassakatasammaditthi), 視 「 業 」 為 個 自 的 財 產 的 正 見 。 有 六 種 自 業 正 見 :(1) 一 切 眾 生 各 有 己 業 、(2) 業 的承 繼 人 、(3) 業 是 母 胎 、(4) 業 是 眷 屬 、(5) 業 是 所 依 ( 依 靠 ),(6) 他 們 都 是 自 己 所 造 善 惡 業 的 主 人 ( 由業 區 分 有 情 而 有 貴 賤 尊 卑 等 )(A.5.57./III,75.)。2. 阿 闍 梨 acariya: 依 止 學 法 的 老 師 。 或 作 「 軌 範 師 」, 謂 以 軌 則 儀 範 依 法 教 授 弟 子 。3. 有 情 (satta): 已 執 著 者 (satta)、 極 執 著 (visatta) 之 意 。《 雜 阿 含 122 經 》(T2.40.1)..「 佛 告 羅 陀 ,於 色 染 著 纏 綿 , 名 曰 眾 生 ; 於 受 、 想 、 行 、 識 染 著 纏 綿 , 名 曰 眾 生 。」4. 有 息 者 ..pana。 有 呼 吸 的 眾 生 。 生 物 ..bhuta。 已 經 出 生 的 眾 生 。 補 伽 羅 (puggala, 梵 語 pudgala補 特 伽 羅 ).. 即 「 數 取 趣 」( 數 數 於 三 界 中 往 來 )。《 清 淨 道 論 》(Vism.310.) 說 ..「「 補 伽 羅 」── 由於 地 獄 之 義 的 「 補 」(pun) 及 墮 於 彼 處 ( 地 獄 ) 之 義 的 「 伽 羅 」(galanti) 而 成 為 補 伽 羅 ( 人 )。」5. 有 頂 天 bhavagga: 即 色 究 竟 天 (Akanittha (a 無 + kanittha 最 年 輕 的 、 最 下 的 )), 色 界 最 高 的 天 。6. 無 間 地 獄 avicito: 又 稱 為 「 阿 鼻 地 獄 」, 造 五 逆 重 業 眾 生 生 於 此 , 受 苦 無 量 。7. 輪 圍 山 cakkavala: 即 圍 繞 須 彌 山 (Sumeru, 這 世 界 最 高 的 山 ) 四 洲 外 海 之 山 。12


從 根 源 省 思 使 用 四 資 具 ( 衣 食 住 藥 ) 1【 衣 】 我 從 根 源 省 思 使 用 衣服 .. 僅 僅 是 為 了 防 冷 防 熱 , 為 了防 蚊 虻 、 風 日 、 毒 蟲 的 觸 ( 嬈 ); 僅僅 是 為 了 遮 羞 。【 住 】 我 從 根 源 省 思 使 用 住處 .. 僅 僅 只 是 為 了 防 冷 防 熱 ,為 了 防 蚊 虻 、 風 日 、 毒 蟲 的 觸( 嬈 ); 僅 僅 是 為 了 以 免 有 不 測 之風 雲 和 好 樂 獨 處 。【 食 】 我 從 根 源 省 思 使 用 糰食 .. 既 不 是 為 了 好 玩 2 , 也 不 是為 了 放 逸 、 妝 扮 、 莊 飾 , 僅 僅 是為 了 維 持 住 這 個 身 體 , 為 了 以 免受 害 , 為 了 支 持 梵 行 。 如 此 , 我將 消 除 饑 餓 感 , 又 不 使 太 飽 的 感受 產 生 , 我 將 維 持 生 命 、 無 過 失而 安 樂 生 活 。【 藥 】 我 從 根 源 省 思 使 用 因病 所 需 的 藥 品 .. 僅 僅 是 為 了 厭惡 已 生 的 諸 病 苦 受 , 為 了 儘 量沒 有 違 和 。「 不 為 嬉 戲 」, 不 像 鄉 村 的 孩 子 那 樣 專 為 嬉 戲 遊 玩 。「 不 為 驕 慢 」, 不 像 拳 師 和 力 士 等 那 樣 為 的 驕 態 , 亦 即 不 為 勇 力 的 驕 態 及 強 壯 的 驕 態 。「 不 為 裝 飾 」, 不 像 宮 女 、 妓 女 等 為 的 需 要 裝 飾 , 需 要 其 肢 體 的 豐 滿 艷 麗 ,「 不 為 莊 嚴 」, 不 像 優 人 舞 女 那 樣 為 著 皮 膚 的 色 澤 光 潤 美 麗 。(《 清 淨 道 論 》pp.31-32)1 M.2./I,10.; cf. A.4.37./II,39.ff.; M.53./ I,353.ff.2好 玩 ( 嬉 戲 )..davaya, 遊 戲 , 開 玩 笑 。 例 如 .. 吃 零 食 ( 台 語 .. 四 獸 )。13


【 回 向 (Patthana)】[ 迴 向 ( 累 世 ) 過 往 之 眾 親 屬 ( 巴 利 語 三 遍 )]Idam me batinam hotu 願 這 些 功 德 與 我 的 親 友 們 分 享 ,sukhita hontu batayo. 願 他 們 快 樂 !-----------------------------------------------------------------------求 授 三 皈 與 五 戒 ( 週 一 ~ 週 五 )授 受 八 戒一 般 稱 為 「 三 皈 依 」(tisarana) 是 皈 依 佛 、 法 、 僧 三 寶 , 即 成 為 「 優 婆 塞 」( 信 士 、近 事 男 ,upasaka,


◆ 達 帝 養 比 阿 亨 盤 蝶 帝 沙 拉 涅 那 沙 丁 阿 它 葛 西 囊 湯 忙 亞 遮 咪第 三 遍 , 尊 者 , 我 乞 求 三 皈 依 和 八 戒 法 。◇ ◇ ◇三 皈 依 (Tisaranagamanam)比 丘 引 導 求 戒 者 唸 禮 敬 偈 :比 丘 :Namo tassa …… ( 禮 敬 ……)歸 依彼( 比 丘 只 唸 這 小 段 , 其 餘 的 , 求 戒 者 整 句 唸 完 。)求 戒 者 :【 三 皈 依 (tisaranagamanam)】Buddham saranam gacchami.佛 皈 依 我 去菩 湯 沙 拉 曩 鵝 恰 密 ( 我 皈 依 佛 )Dhammam saranam gacchami.法 皈 依 我 去湯 忙 沙 拉 曩 鵝 恰 密 ( 我 皈 依 法 )Savgham saranam gacchami.僧 皈 依 我 去三 康 沙 拉 曩 鵝 恰 密 ( 我 皈 依 僧 )Dutiyam’pi Buddham saranam gacchami.第 二 遍杜 帝 養 比 菩 湯 沙 拉 曩 鵝 恰 密 ( 我 再 皈 依 佛 )Dutiyam’pi Dhammam saranam gacchami.杜 帝 養 比 湯 忙 沙 拉 曩 鵝 恰 密 ( 我 再 皈 依 法 )Dutiyam’pi Savgham saranam gacchami.杜 帝 養 比 三 康 沙 拉 曩 鵝 恰 密 ( 我 再 皈 依 僧 )Tatiyam’pi Buddham saranam gacchami.第 三 遍達 帝 養 比 菩 湯 沙 拉 曩 鵝 恰 密 ( 我 三 皈 依 佛 )Tatiyam’pi Dhammam saranam gacchami.15


達 帝 養 比 湯 忙 沙 拉 曩 鵝 恰 密 ( 我 三 皈 依 法 )Tatiyam’pi Savgham saranam gacchami.達 帝 養 比 三 康 沙 拉 曩 鵝 恰 密 ( 我 三 皈 依 僧 )【 正 授 八 戒 】( 接 下 來 , 比 丘 每 唸 完 一 條 戒 , 求 戒 者 跟 著 唸 :)1. Panatipata veramani-sikkhapadam samadiyami.有 息 者 (pana)+ 殺 (atipata) 離 學 (sikkha)+ 處 (pada) 我 受 持 (


屋 喳 沙 呀 納 媽 哈 沙 呀 納 唯 臘 媽 尼 昔 卡 巴 當 三 媽 地 呀 密( 我 受 持 離 ( 坐 臥 ) 高 床 、 大 床 學 處 。)( 比 丘 唸 :)* Tisaranena saddhim uposatha-atthavgasilam dhammam sadhukam三 皈 依 與 布 薩 八 | 支 | 戒 法 善 的帝 沙 拉 涅 那 沙 丁 烏 婆 沙 它 阿 它 葛 西 囊 湯 忙 沙 杜 康su-rakkhitam katva a-ppamadena sampadetha.善 保 護 做 之 後 不 (a)+ 放 逸 (pamada) ( 你 , 你 們 ) 完 成


【 回 向 (Patthana)】( 接 下 來 , 比 丘 唸 發 願 文 , 求 戒 者 跟 著 唸 :)Idam me pubbam asavakkhaya vaham hotu.這 我 的 功 德 漏 (asava 流 向 ) 滅 盡 (khaya) 帶 來 願 他


[ 發 願 及 迴 向 ( 巴 利 語 及 漢 語 )]( 接 下 來 , 比 丘 唸 發 願 文 , 禪 修 者 者 跟 著 唸 :)Idam me pubbam asavakkhaya vaham hotu.這 我 的 功 德 漏 (asava 流 向 ) 滅 盡 (khaya) 帶 來 願 他


◆◆◆ ◆◆◆ ◆◆◆ ( 頂 禮 三 拜 ) ◆◆◆ ◆◆◆ ◆◆◆懺 悔請 求 原 諒下 座 : 尊 者 ! 請 原 諒 我 對 您 所 犯 的 身 口 意 的 一 切 過 失 。上 座 : 我 原 諒 你 ; 也 請 你 原 諒 我 。下 座 : 善 哉 ! 我 原 諒 尊 者 。上 座 : 祝 你 快 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本 句 有 除 罪 作 用 , 不 一 定 有 明 顯 的 過 失 才 使 用 。2. 依 佛 陀 所 教 誡 , 若 有 人 表 白 懺 悔 , 當 事 者 一 定 要 接 受 。3. 可 以 使 用 任 何 其 他 字 句 表 達 請 求 諒 解 、 包 容 。( 若 有 其 他 法 師 :)◆◆◆ ◆◆◆ ◆◆◆ ( 頂 禮 三 拜 ) ◆◆◆ ◆◆◆ ◆◆◆下 座 : 師 父 ! 請 原 諒 我 對 您 所 犯 的 身 口 意 的 一 切 過 失 。上 座 : 我 原 諒 你 ; 也 請 你 原 諒 我 。下 座 : 善 哉 ! 我 原 諒 師 父 。上 座 : 祝 你 快 樂 。◆◆◆ ◆◆◆ ◆◆◆ ( 頂 禮 三 拜 ) ◆◆◆ ◆◆◆ ◆◆◆( 向 其 他 禪 修 者 :)下 座 : 大 德 ! 請 原 諒 我 對 您 所 犯 的 身 口 意 的 一 切 過 失 。上 座 : 我 原 諒 你 ; 也 請 你 原 諒 我 。下 座 : 善 哉 ! 我 原 諒 大 德 。上 座 : 祝 你 快 樂 。懺 悔 乃 是 悔 過 罪 愆 , 請 求 諒 解 。「 懺 」 為 懺 摩 ( 巴 Khama


在 原 始 佛 教 教 團 中 , 為 了 維 持 清 淨 和 樂 的 僧 團 生 活 , 佛 陀 及 僧 眾 制 定 了戒 律 , 內 容 有 道 德 的 ( 如 殺 、 盜 、 淫 、 妄 等 )、 生 活 的 ( 如 食 、 衣 、 住 、 利 益 等 )、團 體 的 ( 如 受 戒 、 布 薩 、 安 居 等 ) 規 約 , 若 比 丘 或 比 丘 尼 有 所 違 犯 , 自 行 發 露 或經 別 人 舉 發 , 依 所 犯 罪 行 之 輕 重 處 置 , 犯 了 四 重 禁 戒 則 逐 出 僧 團 , 其 他 則 依律 懺 悔 除 罪 , 恢 復 清 淨 的 身 份 , 之 後 , 別 人 不 得 再 重 提 往 日 的 罪 過 , 來 諷 刺或 歧 視 , 那 是 犯 過 失 的 。出 家 眾 可 以 在 每 半 個 月 的 定 期 布 薩 或 夏 安 居 的 最 終 日 「 自 恣 日 」 進 行 懺悔 所 犯 過 失 ,「 有 罪 當 懺 悔 , 懺 悔 則 安 樂 。」 但 在 家 眾 受 持 五 戒 , 甚 至 受 持 入關 齋 戒 ( 過 一 日 一 夜 出 家 生 活 ), 犯 了 戒 又 如 何 懺 悔 呢 ? 經 律 中 有 記 載 一 些 在 家人 向 佛 陀 或 比 丘 懺 悔 的 例 子 , 而 似 乎 沒 有 犯 戒 之 後 , 完 整 的 如 法 懺 悔 的 定 型句 。懺 悔 原 是 對 自 己 這 一 生 所 作 的 過 失 或 罪 業 , 知 道 過 錯 , 並 請 求 原 諒 , 這 是 著 重 當生 的 , 而 發 展 中 重 信 仰 的 大 乘 佛 教 , 把 過 去 無 始 劫 來 的 惡 業 , 都 認 為 該 懺 悔 , 雖 然 我們 每 一 生 都 可 能 造 作 惡 業 , 但 一 般 人 並 不 清 楚 曾 造 了 什 麼 惡 業 , 懺 悔 的 內 容 就 無 法 具體 化 , 只 能 陳 說 往 世 可 能 「 由 貪 瞋 痴 引 發 , 依 身 語 意 造 業 」, 犯 了 種 種 十 不 善 業 甚 至 五無 間 罪 , 一 切 皆 求 懺 悔 。 大 乘 的 懺 法 是 觀 想 在 十 方 諸 佛 前 懺 悔 , 跟 原 始 佛 法 著 重 當 生的 隨 犯 隨 懺 的 修 法 不 同 。 現 行 違 犯 的 懺 悔 , 能 把 所 犯 的 罪 相 直 接 、 具 體 地 說 出 , 當 大眾 如 法 滅 罪 後 , 內 心 不 安 、 憂 惱 即 能 排 除 掉 , 便 不 致 於 障 礙 修 行 , 而 能 漸 次 地 趣 入 聖道 , 就 達 到 懺 悔 的 目 的 了 。( 明 法 比 丘 撰 ,1993.8.《 新 雨 月 刊 》 第 69 期 ;2009.2. 訂 正 )◆◆◆ ◆◆◆ ◆◆◆ ( 早 課 結 束 , 禮 佛 三 拜 ) ◆◆◆ ◆◆◆ ◆◆◆21


晚 課【 課 誦 】◆◆◆ ◆◆◆ ◆◆◆ ( 晚 課 開 始 , 禮 佛 三 拜 ) ◆◆◆ ◆◆◆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歸 依 彼 世 尊 阿 羅 漢 等 | 正 覺◆ 南 摩 達 色 巴 鵝 瓦 多 阿 拉 哈 多 三 媽 三 菩 達 色 ( 念 三 遍 )禮 敬 世 尊 ‧ 阿 羅 漢 ‧ 正 等 正 覺 者 ( 三 遍 )[ 漢 語 — 臺 語 、 閩 南 語 、 華 語 , 欽 裁 ( 悉 聽 尊 便 )。]〔 憶 念 三 寶 〕[ 漢 語 — 臺 語 、 閩 南 語 、 華 語 , 欽 裁 ( 悉 聽 尊 便 )。]◆ 如 此 , 他 成 為 世 尊 是 : 1 阿 羅 漢 、 2 正 等 正 覺 者 、 3 明 行 足 、 4 善 逝 、5世 間 解 、 6 無 上 士 調 禦 丈 夫 、 7 天 人 師 、 8 佛 、 9 世 尊 。◆ 法 是 世 尊1善 說 、 2 自 見 、 3 即 時 、 4 來 見 、 5 返 照 、 6 智 者 可 各 自 證 知 的 。◆ 1善 行 道 者 是 世 尊 的 聲 聞 眾 , 2 正 直 行 道 者 是 世 尊 的 聲 聞 眾 , 3 正 理 行道 者 是 世 尊 的 聲 聞 眾 , 4 和 敬 行 道 者 是 世 尊 的 聲 聞 眾 , 即 是 四 雙 八輩 , 這 是 世 尊 的 聲 聞 眾 , 值 得 供 養 、 值 得 款 待 、 值 得 奉 施 、 值 得 合掌 禮 敬 ,* 在 世 間 無 上 的 福 田 。Ahi-paritta( 蛇 護 經 ) [ 漢 語 — 臺 語 、 閩 南 語 、 華 語 , 欽 裁 ( 悉 聽 尊 便 )。]彼 當 時 , 某 比 丘 被 蛇 咬 死 。 諸 比 丘 以 此 事 稟 告 世 尊 ,( 世 尊 說 ):「 諸 比 丘 ! 該 比 丘未 以 慈 心 充 滿 四 種 蛇 王 族 。 諸 比 丘 ! 若 該 比 丘 以 慈 心 充 滿 四 種 蛇 王 族 者 , 諸 比 丘 ! 該比 丘 將 不 被 蛇 咬 死 。 什 麼 是 四 種 蛇 王 族 呢 ? 毘 樓 羅 蛇 王 族 、 伊 羅 漫 蛇 王 族 、 舍 婆 子 蛇王 族 、 黑 瞿 曇 蛇 王 族 。 諸 比 丘 ! 該 比 丘 並 未 以 慈 心 充 滿 此 四 種 蛇 王 族 。 諸 比 丘 ! 該 比22


丘 若 以 慈 心 充 滿 此 四 種 蛇 王 族 , 諸 比 丘 ! 比 丘 不 會 被 蛇 咬 死 。諸 比 丘 ! 我 允 准 以 慈 心 充 滿 此 四 種 蛇 王 族 , 要 去 做 自 保 、 自 衛 、 自 護 。 諸 比 丘 !應 如 是 念 誦 :我 愛 毘 樓 羅 , 我 愛 伊 羅 漫 , 我 愛 舍 婆 子 , 我 愛 黑 瞿 曇 。我 愛 無 足 的 , 我 愛 二 足 的 , 我 愛 四 足 的 , 我 愛 多 足 的 。無 足 的 勿 傷 我 , 二 足 的 勿 傷 我 , 四 足 的 勿 傷 我 , 多 足 的 勿 傷 我 。願 一 切 眾 生 , 一 切 有 氣 息 者 , 一 切 有 情 , 願 見 諸 好 事 , 任 何 惡 勿 來 。佛 無 量 , 法 無 量 , 僧 無 量 , 爬 蟲 類 有 量 : 蛇 、 蠍 、 蜈 蚣 、 蜘 蛛 、 蜥 蜴 、 鼠 。我 已 保 衛 、 已 保 護 , 請 眾 生 退 去 ! 我 歸 命 世 尊 , 歸 命 七 位 正 等 正 覺 者 。◆ ◆ ◆孔 雀 經 (Morasuttam)( 下 半 段 是 在 傍 晚 誦 唸 )Apetayam cakkhuma ekaraja, harissavanno pathavippabhaso .已 走 開 具 眼 獨 一 無 二 的 君 王 有 金 色 的 大 地 之 光 芒金 光 照 耀 大 地 、 獨 一 無 二 的 具 眼 君 王 已 下 沉 ,Tam tam namassami harissavannam pathavippabhasam, tayajja gutta viharemu rattim.對 他 他 我 敬 禮 有 金 色 的 大 地 之 光 芒 三 時 保 護 願 我 們 居 住 晚 上禮 敬 金 光 照 耀 大 地 的 太 陽 , 願 夜 三 時 保 護 我 們 的 住 處 。Ye brahmana vedagu sabbadhamme, te me namo te ca mam palayantu.那 些 婆 羅 門 通 曉 一 切 法 他 們 被 我 歸 依 他 們 和 我 願 他 們 保 護願 那 些 通 曉 一 切 法 的 諸 婆 羅 門 , 接 受 我 的 歸 依 , 願 他 們 保 護 我 。Namatthu Buddhanam namatthu bodhiya, namo vimuttanam namo vimuttiya.歸 依 令 有 (atthu) 對 ( 過 去 ) 諸 佛 歸 依 令 有 對 菩 提 歸 依 對 諸 解 脫 歸 依 對 解 脫我 歸 依 諸 佛 , 我 歸 依 菩 提 ; 我 歸 依 諸 解 脫 , 我 歸 依 解 脫 。23


Imam so parittam katva, moro carati vasamakappayiti.它 他 保 護 做 了 之 後 孔 雀 漫 遊 、 舉 止 居 住 舒 適孔 雀 做 好 保 護 之 後 , 住 得 舒 服 。◆◆◆ ◆◆◆ ◆◆◆24


【 勝 利 經 】( 身 敗 壞 經 )行 住 坐 臥 , 或 前 彎 後 仰 , 這 些 都 是 身 軀 的 動 作 。 身 軀 是 由 筋 骨 接合 , 塗 皮 肉 , 包 薄 皮 , 看 不 見 真 相 。 腸 、 胃 、 肝 、 膀 胱 、 心 、 肺 、 腎和 脾 ; 涕 、 唾 、 汗 、 油 、 血 、 關 節 滑 液 、 膽 汁 和 脂 (ㄓ) 肪 。 還 有 , 從 九竅 中 , 經 常 流 出 不 淨 : 從 眼 中 流 出 眼 屎 , 從 耳 中 流 出 耳 屎 , 從 鼻 流 出鼻 涕 , 從 口 中 有 時 吐 膽 汁 , 有 時 吐 痰 ,( 有 時 ) 從 身 軀 出 汗 。 還 有 , 頭 顱的 窟 窿 , 裝 滿 腦 髓 , 愚 人 由 於 無 知 , 才 會 認 為 它 是 好 東 西 。身 軀 一 旦 倒 斃 , 浮 腫 、 發 青 , 被 丟 在 墳 場 , 親 人 不 再 理 睬 。 狗 、豺 狼 、 狐 狸 、 蛆 ( ㄑ ㄩ)、 烏 鴉 、 禿 鷹 和 其 他 生 物 , 都 來 吃 它 。 世 間 有 智 慧的 比 丘 , 聽 了 佛 陀 的 話 , 就 會 完 全 理 解 身 軀 , 因 為 他 看 到 了 真 相 。 這個 ( 活 體 ) 就 像 那 個 ( 屍 體 ), 那 個 ( 屍 體 ) 就 像 這 個 ( 活 體 ); 裡 裡 外 外 , 拋 棄對 身 軀 的 渴 望 吧 ! 世 間 有 智 慧 的 比 丘 摒 棄 了 欲 望 和 貪 染 , 獲 得 無 死 的寧 靜 , 達 到 無 死 的 涅 槃 。 需 要 照 料 的 這 個 具 有 兩 隻 腳 的 ( 身 軀 ) 是 不 淨的 、 臭 的 , 充 滿 各 種 臭 味 , 到 處 流 湯 。 具 有 這 樣 ( 齷 齪 的 ) 的 身 軀 , 還 自以 為 了 不 起 , 輕 視 別 人 , 這 種 人 是 一 無 所 見 。──《 經 集 》Sn.1-11.Vijayasuttam 勝 利 經 (CS:vv.195-208;PTS:vv.193-206/p.34.)◆◆◆ ◆◆◆ ◆◆◆三 十 二 身 分在 此 身 有 : 1 髮 、 2 毛 、 3 爪 、 4 齒 、 5 皮 ; 6 肉 、 7 筋 、 8 骨 、 9 髓 、 10 腎 ;11心 、 12 肝 、 13 肋 膜 、 14 脾 、 15 肺 ; 16 腸 、 17 腸 間 膜 、 18 胃 中 物 、 19 糞 、 20 腦 ;21膽 汁 、 22 痰 、 23 膿 、 24 血 、 25 汗 、 26 脂 肪 ;27淚 、 28 油 、 29 唾 液 、 30 涕 、 31 關 節 液 、 32 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台 語 ..1. 髮 ( 頭 鬃 thau 5 cang)。2. 毛 ( 身 軀 毛 sin khu mo)。3. 爪 ( 指 甲 cing 2 kah)。4. 齒 ( 喙 齒 chui 3 khi 2 )。10. 腎 ( 腰 子 io ci 2 )。26. 脂 肪 (chi hong)。27. 淚 ( 目 屎 bak 8 sai 2 )。29. 唾 ( 喙 瀾 chiu 3 nua 7 )。30. 涕 ( 鼻 水 phinn 7 cui 2 ))◆◆◆ ◆◆◆ ◆◆◆【 死 隨 念 】◆ 我 的 生 命 是 不 久 的 , 我 的 死 亡 是 永 久 的 , 我 必 然 會 死 , 我 的 生 命 以 死結 束 , 我 的 生 命 是 不 確 定 的 , 我 的 死 是 必 然 的 。◆ 不 久 啊 ! 真 的 ! 這 個 身 體 將 躺 在 地 上 , 將 捨 棄 心 識 離 去 , 如 同 無 用 的 朽 木 。◆ 一 切 眾 生 必 死 , 過 去 曾 死 , 未 來 將 死 , 我 也 一 樣 將 會 死 , 對 此 我 沒 有 懷 疑 。


【 慈 心 念 誦 】( 巴 利 語 及 漢 語 )Sabbe satta一 切 有 情Avera hontu願 他 們 都 沒 有 仇 怨 之 心Abyapajjha hontu願 他 們 都 不 互 相 侵 犯 惱 害Anigha hontu願 他 們 都 沒 有 身 心 的 苦 惱Sukhi attanam pariharantu 願 他 們 都 善 於 守 護 自 己 。♥((((( (((((((( 願 一 切 眾 生 無 瞋 、 無 怨 、 無 苦 、 無 災 厄 )))))))))))))))))) ( 散 播 慈 心 5 分 鐘 )【 回 向 (Patthana)】[ 發 願 及 迴 向 ( 巴 利 語 及 漢 語 )]( 接 下 來 , 比 丘 唸 發 願 文 , 禪 修 者 者 跟 著 唸 :)Idam me pubbam asavakkhaya vaham hotu.這 我 的 功 德 漏 (asava 流 向 ) 滅 盡 (khaya) 帶 來 願 他


他 們 一 切 我 的 相 同 功 德 | 分 願 他 們 得 到


上 座 : 祝 你 快 樂 。◆◆◆ ◆◆◆ ◆◆◆ ( 晚 課 結 束 , 禮 佛 三 拜 ) ◆◆◆ ◆◆◆ ◆◆◆【 版 權 聲 名 .. 若 不 增 減 本 書 內 容 , 歡 迎 倡 印 、 免 費 流 通 】★ 非 賣 品 ★4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