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7.2015 Views

課誦本 - 法雨道場

課誦本 - 法雨道場

課誦本 - 法雨道場

SHOW MORE
SHOW LESS

You also want an ePaper? Increase the reach of your titles

YUMPU automatically turns print PDFs into web optimized ePapers that Google loves.

法 雨 道 場課 誦 本目 次2009.09台 灣 ‧ 法 雨 道 場 編 印


〔 一 〕【 課 誦 】【 早 課 】〔 憶 念 三 寶 〕………………………… 3念 佛 解 說 、 念 法 解 說 、 念 僧 解 說〔 目 次 〕【 蛇 護 經 】…………………………… 6【 孔 雀 經 】…………………………… 10【 吉 祥 經 】…………………………… 12三 十 八 種 吉 祥 事【 慈 經 】…………………………… 14【 寶 經 】…………………………… 15【 慈 願 】 ……………………………18【 從 根 源 省 思 使 用 四 資 具 】 …………19【 回 向 】……………………………20【 求 授 三 皈 與 五 戒 】 …………………20【 三 皈 依 】 ……………………………21【 正 授 八 戒 】 …………………………22【 發 願 及 迴 向 】 ………………………25【 懺 悔 -- 請 求 原 諒 】 …………………26〔 二 〕【 補 充 說 明 】八 戒 戒 相 ………………………………35十 戒 之 效 益 與 免 難十 善 之 效 益 與 十 不 善 之 障 難離 十 戒 與 十 戒 之 生 起 、 根 、 業 、 受【 晚 課 】…………………………………28【 蛇 護 經 】 ………………………28【 孔 雀 經 】 ………………………29【 勝 利 經 】【 三 十 二 身 分 】【 死 隨 念 】…31【 慈 心 念 誦 】 ………………………32【 回 向 】【 發 願 及 迴 向 】 ……………32【 懺 悔 / 請 求 原 諒 】 ………………332


早 課【 課 誦 】◆◆◆ ◆◆◆ ◆◆◆ ( 早 課 開 始 , 禮 佛 三 拜 ) ◆◆◆ ◆◆◆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歸 依 彼 世 尊 阿 羅 漢 等 | 正 覺◆ 南 摩 達 色 巴 鵝 瓦 多 阿 拉 哈 多 三 媽 三 菩 達 色 ( 念 三 遍 )禮 敬 世 尊 ‧ 阿 羅 漢 ‧ 正 等 正 覺 者 ( 三 遍 )( 巴 利 語 )〔 憶 念 三 寶 〕( 巴 利 語 )“Itipi so bhagava araham sammasambuddho vijjacaranasampannosugato lokavidu anuttaro purisadammasarathi sattha devamanussanam buddhobhagava”ti.◆ 如 此 , 他 成 為 世 尊 是 : 1 阿 羅 漢 、 2 正 等 正 覺 者 、 3 明 行 足 、 4 善 逝 、5世 間 解 、 6 無 上 士 調 禦 丈 夫 、 7 天 人 師 、 8 佛 、 9 世 尊 。“Svakkhato bhagavata dhammo sanditthiko akaliko ehipassikoopaneyyiko paccattam veditabbo vibbuhi”ti.◆ 法 是 世 尊1善 說 、 2 自 見 、 3 即 時 、 4 來 見 、 5 返 照 、 6 智 者 可 各 自 證 知 的 。“suppatipanno bhagavato savakasavgho, ujuppatipanno bhagavatosavakasavgho, bayappatipanno bhagavato savakasavgho, samicippatipannobhagavato savakasavgho, yadidam cattari purisayugani attha purisapuggalaesa bhagavato savakasavgho ahuneyyo, pahuneyyo, dakkhineyyo,abjalikaraniyo, anuttaram pubbakkhettam lokassa”ti.◆ 13善 行 道 者 是 世 尊 的 聲 聞 眾 , 2 正 直 行 道 者 是 世 尊 的 聲 聞 眾 , 3 正 理 行道 者 是 世 尊 的 聲 聞 眾 , 4 和 敬 行 道 者 是 世 尊 的 聲 聞 眾 , 即 是 四 雙 八輩 , 這 是 世 尊 的 聲 聞 眾 , 值 得 供 養 、 值 得 款 待 、 值 得 奉 施 、 值 得 合掌 禮 敬 ,* 在 世 間 無 上 的 福 田 。=======================================================================================================


念 佛 解 說 一 、 阿 羅 漢 ( Araham, 應 供 、 應 )1. 他 離 一 切 惡 。2. 他 破 煩 惱 賊 。3. 他 斷 生 死 輪 迴 。4. 他 值 得 人 天 供 養 。5. 他 無 秘 密 行 惡 。二 、 正 等 正 覺 者 ( Sammasambuddho, 正 遍 知 , 正 覺 知 一 切 法 的 人 )1. 他 未 得 到 引 導 而 圓 滿 自 悟 。2. 他 遍 知 諸 苦 法 , 斷 絕 諸 集 法 , 證 得 諸 滅 法 , 修 習 諸 道 法 。三 、 明 行 足 ( Vijjacaranasampanno, 具 足 智 慧 與 德 行 的 人 )1. 他 的 明 具 足 ( 三 明 : 宿 命 明 、 他 心 明 、 漏 盡 明 ), 所 以 一 切 神 通 、 智 慧 圓 滿 。2. 他 的 行 具 足 ( 十 五 行 : 戒 律 儀 、 防 護 根 門 、 飲 食 知 量 、 勤 修 覺 寤 瑜 珈 、 信 、 慚 、愧 、 多 聞 、 精 進 、 念 、 慧 、 色 界 四 種 禪 ), 所 以 慈 悲 圓 滿 , 能 廣 利 眾 生 。四 、 善 逝 ( Sugato, 善 淨 行 的 人 )1. 他 行 中 道 行 , 沒 有 斷 見 、 常 見 或 極 端 苦 、 樂 行 。2. 他 善 說 真 、 實 、 有 利 益 的 法 。五 、 世 間 解 ( Lokavidu, 徹 底 認 識 世 間 的 人 )1. 他 瞭 解 世 間 , 其 緣 起 , 息 滅 及 導 向 息 滅 之 道 。2. 他 從 所 有 層 面 瞭 解 眾 生 、 眾 生 業 行 、 眾 生 世 間 。六 、 無 上 士 調 禦 丈 夫 ( Anuttaro purisadamma-sarathi, 受 調 禦 者 的 無 上 導 師 )1. 他 馴 服 人 、 非 人 、 畜 生 , 以 溫 和 訓 練 、 嚴 厲 訓 練 、 以 及 溫 和 與 嚴 厲 訓 練 ( 軟 硬 兼 施 )。2. 他 向 未 調 禦 者 宣 說 種 種 法 , 鼓 勵 他 們 邁 向 聖 道 。七 、 天 人 師 ( Sattha devamanussanam, 天 、 人 的 導 師 )他 以 現 世 、 來 世 、 勝 義 諦 , 引 領 有 情 度 諸 苦 厄 。八 、 佛 ( Buddho, 覺 悟 的 人 )1. 他 證 悟 解 脫 痛 苦 的 究 竟 智 慧 。2. 他 覺 悟 四 聖 諦 , 也 令 他 人 瞭 解 四 聖 諦 。九 、 世 尊 ( Bhagava, 一 切 眾 生 中 最 尊 貴 的 人 )1. 他 具 最 勝 之 德 , 一 切 眾 生 之 最 上 , 值 得 尊 敬 。2. 他 分 別 種 種 道 、 果 , 破 了 煩 惱 ,抵 達 苦 的 邊 際 。3. 他 破 了 貪 瞋 癡 、 一 切 惡 法 。 念 法 解 說 一 、 善 說 (svakkhato), 佛 陀 說 的 法 , 初 善 、 中 善 、 後 善 , 善 美 的 、 不 顛 倒 的 、 趣入 解 脫 的 。二 、 自 見 (sanditthiko 親 見 、 現 見 ), 因 為 證 得 這 出 世 間 法 , 所 以 信 ‘ 他 人 ’ 可 去 ( 見證 ), 證 得 之 後 , 以 省 察 智 自 己 親 見 到 為 ‘ 自 見 ’。(SA.1.20./I,43.)三 、 無 時 (akaliko), 關 於 自 己 的 給 予 ‘ 果 ’ 是 沒 有 時 間 ( 的 間 隔 ), 亦 即 立 刻 , 就 這 樣無 時 間 ( 的 間 隔 ), 為 ‘ 即 時 ’)。(SA.1.20./I,43.)四 、 來 見 (ehipassiko), 證 道 是 存 在 的 , 不 是 空 虛 的 , 值 得 邀 請 人 一 起 來 見 證 。五 、 返 照 (opanayiko;opaneyyiko), 火 已 燒 到 自 己 的 衣 、 頭 , 也 可 置 之 不 理 , 自 心 值得 帶 近 來 , 為 ‘ 返 照 ’。)(Vism.217.;Nd 2 A.CS:pg.84.;cf. SA.1.20./I,43.)六 、 智 者 可 各 自 證 知 (paccattam veditabbo vibbuhi), 行 者 修 道 、 得 果 、 證 滅 皆 是 自 知 自 證 。4


念 僧 解 說 一 、 善 行 道 者 (supatipanno), 賢 聖 僧 是 依 佛 陀 善 說 的 法 與 律 而 行 道 的 聲 聞 眾 。二 、 正 直 行 道 者 (ujupatipanno), 賢 聖 僧 身 正 直 、 口 正 直 、 意 正 直 地 行 道 。三 、 正 理 行 道 者 (bayapatipanno), 賢 聖 僧 依 正 理 (baya 指 八 正 道 ) 而 正 當 行 道 。四 、 和 敬 行 道 者 (samicipatipanno), 賢 聖 僧 具 有 身 和 同 住 、 口 和 無 諍 、 意 和 同 悅 、 戒和 同 修 、 見 和 同 解 、 利 和 同 均 的 六 和 敬 精 神 , 世 間 無 與 倫 比 的 和 合 眾 。四 雙 八 輩 的 僧 伽 , 是 佛 陀 的 賢 聖 弟 子 , 值 得 供 養 、 供 奉 、 奉 施 、 合 掌 敬 禮 , 為無 上 諸 福 、 利 益 的 增 長 處 。一 、 值 得 供 養 (ahuneyyo), 賢 聖 僧 值 得 受 供 養 飲 食 、 衣 服 、 臥 具 、 醫 藥 等 資 身 用 品 ,僧 伽 接 受 供 品 , 施 者 可 得 大 善 果 報 。二 、 值 得 款 待 (pahuneyyo;ahuvaniyo), 供 奉 物 值 得 奉 獻 賢 聖 僧 , 他 們 也 適 宜 去 接 受 。三 、 值 得 奉 施 (dakkhineyyo), 值 得 施 予 賢 聖 僧 。 施 主 相 信 佈 施 得 善 果 ; 施 主 由 於 無貪 、 無 瞋 、 無 癡 的 淨 施 , 可 得 大 善 果 報 。四 、 值 得 合 掌 禮 敬 (abjalikaraniyo), 賢 聖 僧 如 法 如 律 行 道 , 值 得 受 世 人 兩 手 放 在 頭 上的 合 掌 禮 敬 。憶 念 賢 聖 僧 甚 深 之 德 , 那 時 心 不 被 貪 瞋 癡 糾 纏 , 降 伏 恐 懼 , 忍 痛 苦 , 得 喜 樂 ,尊 敬 、 順 從 於 僧 伽 , 得 廣 大 、 清 淨 的 信 心 。* 在 世 間 無 上 的 福 田 : 在 三 界 中 , 增 長 無 能 相 比 的 福 報 之 處 。 5


蛇 護 經 (Ahi-paritta) ( 巴 利 語 )彼 當 時 , 某 比 丘 被 蛇 咬 死 。 諸 比 丘 以 此 事 稟 告 世 尊 ,( 世 尊 說 ):「 諸 比 丘 ! 該 比 丘未 以 慈 心 充 滿 四 種 蛇 王 族 。 諸 比 丘 ! 若 該 比 丘 以 慈 心 充 滿 四 種 蛇 王 族 者 , 諸 比 丘 ! 該比 丘 將 不 被 蛇 咬 死 。 什 麼 是 四 種 蛇 王 族 呢 ? 毘 樓 羅 蛇 王 族 、 伊 羅 漫 蛇 王 族 、 舍 婆 子 蛇王 族 、 黑 瞿 曇 蛇 王 族 。 諸 比 丘 ! 該 比 丘 並 未 以 慈 心 充 滿 此 四 種 蛇 王 族 。 諸 比 丘 ! 該 比丘 若 以 慈 心 充 滿 此 四 種 蛇 王 族 , 諸 比 丘 ! 比 丘 不 會 被 蛇 咬 死 。諸 比 丘 ! 我 允 准 以 慈 心 充 滿 此 四 種 蛇 王 族 , 要 去 做 自 保 、 自 衛 、 自 護 。 諸 比 丘 !應 如 是 念 誦 :我 愛 毘 樓 羅 , 我 愛 伊 羅 漫 , 我 愛 舍 婆 子 , 我 愛 黑 瞿 曇 1 。我 愛 無 足 的 , 我 愛 二 足 的 , 我 愛 四 足 的 , 我 愛 多 足 的 。無 足 的 勿 傷 我 , 二 足 的 勿 傷 我 , 四 足 的 勿 傷 我 , 多 足 的 勿 傷 我 。願 一 切 眾 生 , 一 切 有 氣 息 者 , 一 切 有 情 , 願 見 諸 好 事 , 任 何 惡 勿 來 。佛 無 量 , 法 無 量 , 僧 無 量 , 爬 蟲 類 有 量 : 蛇 、 蠍 、 蜈 蚣 、 蜘 蛛 、 蜥 蜴 、 鼠 。我 已 保 衛 、 已 保 護 , 請 眾 生 退 去 ! 我 歸 命 世 尊 , 歸 命 七 位 正 等 正 覺 者 。 2( 律 藏 《 小 品 》Cv.5.6./II,109-110; CS.pg.245-6)( 另 外 參 考 :《 相 應 部 》35.69~70 Upasena;《 雜 阿1毘 樓 羅 (Virupakkha, 本 字 原 是 四 天 王 天 的 廣 目 天 , 龍 .. 蛇 的 主 神 )。 伊 羅 漫 (Erapatha)。 舍 婆 子(Chabyaputta)。 黑 瞿 曇 (Kanhagotamaka 黑 色 的 瞿 曇 )。 有 氣 息 者 : 有 呼 吸 的 眾 生 。2 《 雜 阿 含 252 經 》: 佛 即 為 舍 利 弗 而 說 偈 言 :「 常 慈 念 於 彼 , 堅 固 賴 吒 羅 , 慈 伊 羅 槃 那 , 尸 婆 弗 多 羅 ,欽 婆 羅 上 馬 , 亦 慈 迦 拘 吒 , 及 彼 黑 瞿 曇 , 難 陀 、 跋 難 陀 。 慈 悲 於 無 足 , 及 以 二 足 者 , 四 足 與 多 足 , 亦 悉起 慈 悲 。 慈 悲 於 諸 龍 , 依 於 水 陸 者 , 慈 一 切 眾 生 , 有 量 及 無 量 。 安 樂 於 一 切 , 亦 離 煩 惱 生 , 欲 令 一 切 賢 ,一 切 莫 生 惡 , 常 住 蛇 頭 巖 , 眾 惡 不 來 集 。 凶 害 惡 毒 蛇 , 能 害 眾 生 命 , 如 此 真 諦 言 , 無 上 大 師 說 。 我 今 誦習 此 , 大 師 真 實 語 , 一 切 諸 惡 毒 , 無 能 害 我 身 。 貪 欲 、 瞋 恚 、 癡 , 世 間 之 三 毒 , 如 此 三 惡 毒 , 永 除 名 佛寶 ; 法 寶 滅 眾 毒 ; 僧 寶 亦 無 餘 。 破 壞 凶 惡 毒 , 攝 受 護 善 人 , 佛 破 一 切 毒 , 汝 蛇 毒 今 破 。 故 說 是 咒 術 章 句 ,所 謂 :塢 躭 婆 隸 躭 婆 隸 躭 陸 波 羅 躭 陸 木 奈 渧 肅 木 奈 渧 抧 跋 渧 文 那 移 三 摩 移 檀 諦 尼 羅 枳ㄅ施 婆 羅 拘 閇 ㄧˋ 塢 隸 塢 娛 隸 悉 波 呵 。」《 根 本 說 一 切 有 部 毘 柰 耶 》 卷 第 六 : 爾 時 世 尊 為 諸 苾 芻 說 伽 他 及 禁 咒 曰 :「 我 於 持 國 主 (= 廣 目 天 ), 及 曷羅 末 泥 , 緝 婆 金 跋 羅 , 咸 悉 生 慈 念 。 喬 答 摩 醜 目 , 難 陀 . 小 難 陀 , 無 足 . 二 足 等 , 亦 起 於 慈 念 。 於 一 切 諸龍 , 依 水 而 居 者 , 行 住 有 情 類 , 我 悉 起 慈 心 。 一 切 人 天 眾 , 神 鬼 及 傍 生 , 咸 皆 獲 利 安 , 無 病 常 歡 喜 。 所見 皆 賢 善 , 不 遇 諸 怨 惡 , 我 悉 興 慈 念 , 毒 害 勿 相 侵 , 我 於 崖 谷 險 , 一 切 處 遊 行 。 齧 毒 及 害 毒 , 常 勿 相 忓( 怡 - 台 + 干 ) 嬈 , 世 尊 大 慈 父 , 所 有 真 實 言 : 我 說 佛 語 故 , 諸 毒 勿 侵 我 , 貪 欲 瞋 恚 癡 , 為 世 間 大 毒 。 由 佛真 實 語 , 諸 毒 自 銷 亡 , 貪 欲 瞋 恚 癡 , 為 世 間 大 毒 。 由 法 真 實 語 , 諸 毒 自 銷 亡 , 貪 欲 瞋 恚 癡 , 為 世 間 大 毒 。由 僧 真 實 語 , 諸 毒 自 銷 亡 , 滅 除 諸 毒 害 , 擁 護 而 攝 受 , 佛 除 一 切 毒 , 蛇 毒 汝 銷 亡 。怛 姪 他 菴 敦 鼻 麗 敦 鼻 麗 敦 薜 缽 利 敦 薜 奈 帝 蘇 奈 帝 雞 奈 帝 牟 柰 裔 蘇 牟 柰 裔 彈 帝 尼攞 ( 打 - 丁 + 羅 ) 雞 世 遮 盧 計 薜 嗢 毘 盈 具 麗 莎 訶 。」 ( 大 正 23.657~8)


含 252 經 》;《 佛 說 隨 勇 尊 者 經 》 大 正 no.505;《 根 本 說 一 切 有 部 毘 柰 耶 》 卷 第 六 , 大 正 23.657~8;《 本 生 經 》Ja.203;《 增 支 部 》A.4.67.)7Ahi-paritta( 蛇 護 經 ) ( 巴 利 語 )Tena kho pana samayena abbataro bhikkhu ahina dattho kalavkato hoti.彼 當 時 某 比 丘 被 蛇 咬 死彼 當 時 , 某 比 丘 被 蛇 咬 死 。Bhagavato etamattham arocesum.世 尊 此 事 他 們 告 知( 諸 比 丘 ) 以 此 事 稟 告 世 尊 ,( 世 尊 說 ):“Na hi nuna so, bhikkhave, bhikkhu imani cattari ahirajakulani mettena cittena phari.沒 有 確 定 地 他 諸 比 丘 ! 該 比 丘 這 些 四 種 蛇 王 族 以 慈 心 充 滿「 諸 比 丘 ! 該 比 丘 未 以 慈 心 充 滿 四 種 蛇 王 族 。Sace hi so, bhikkhave, bhikkhu imani cattari ahirajakulani mettena cittena phareyya,若 確 實 他 諸 比 丘 ! 該 比 丘 這 些 四 種 蛇 王 族 以 慈 心 應 充 滿諸 比 丘 ! 若 該 比 丘 以 慈 心 充 滿 四 種 蛇 王 族 者 ,na hi so, bhikkhave, bhikkhu ahina dattho kalavkareyya.不 他 諸 比 丘 ! 該 比 丘 被 蛇 咬 應 死諸 比 丘 ! 該 比 丘 將 不 被 蛇 咬 死 。Katamani cattari ahirajakulani? Virupakkham ahirajakulam, erapatham ahirajakulam,什 麼 四 種 蛇 王 族 毘 樓 羅 蛇 王 族 伊 羅 漫 蛇 王 族什 麼 是 四 種 蛇 王 族 呢 ? 毘 樓 羅 蛇 王 族 、 伊 羅 漫 蛇 王 族 、chabyaputtam ahirajakulam, kanhagotamam ahirajakulam.舍 婆 子 蛇 王 族 黑 瞿 曇 蛇 王 族舍 婆 子 蛇 王 族 、 黑 瞿 曇 蛇 王 族 。Na hi nuna so, bhikkhave, bhikkhu imani cattari ahirajakulani mettena cittena phari.不 確 定 地 他 諸 比 丘 ! 該 比 丘 這 些 四 種 蛇 王 族 以 慈 心 充 滿諸 比 丘 ! 該 比 丘 並 未 以 慈 心 充 滿 此 四 種 蛇 王 族 。Sace hi so, bhikkhave, bhikkhu imani cattari ahirajakulani mettena cittena phareyya,若 確 實 他 諸 比 丘 ! 該 比 丘 這 些 四 種 蛇 王 族 以 慈 心 應 充 滿諸 比 丘 ! 該 比 丘 若 以 慈 心 充 滿 此 四 種 蛇 王 族 ,na hi so, bhikkhave, bhikkhu ahina dattho kalavkareyya.不 他 諸 比 丘 ! 該 比 丘 被 蛇 咬 應 死諸 比 丘 ! 比 丘 不 會 被 蛇 咬 死 。


Anujanami, bhikkhave, imani cattari ahirajakulani mettena cittena pharitum,我 允 准 諸 比 丘 ! 這 些 四 種 蛇 王 族 以 慈 心 充 滿諸 比 丘 ! 我 允 准 以 慈 心 充 滿 此 四 種 蛇 王 族 ,attaguttiya attarakkhaya attaparittam katum. Evabca pana, bhikkhave, katabbam–自 保 自 衛 自 護 要 去 做 如 是 諸 比 丘 ! 應 念 誦要 去 做 自 保 、 自 衛 、 自 護 。 諸 比 丘 ! 應 如 是 念 誦 :“Virupakkhehi me mettam, mettam erapathehi me.在 諸 毘 樓 羅 我 的 慈 愛 慈 愛 在 諸 伊 羅 漫 我 的我 愛 毘 樓 羅 , 我 愛 伊 羅 漫 ,Chabyaputtehi me mettam, mettam kanhagotamakehi ca.在 諸 舍 婆 子 我 的 慈 愛 慈 愛 在 諸 黑 瞿 曇 和我 愛 舍 婆 子 , 我 愛 黑 瞿 曇 1 。“Apadakehi me mettam, mettam dvipadakehi me;無 足 的 我 的 慈 愛 慈 愛 二 足 的 我 的我 愛 無 足 的 , 我 愛 二 足 的 ,Catuppadehi me mettam, mettam bahuppadehi me.在 諸 四 足 我 的 慈 愛 慈 愛 在 諸 多 足 我 的我 愛 四 足 的 , 我 愛 多 足 的 。“Ma mam apadako himsi, ma mam himsi dvipadako;勿 我 無 足 者 傷 害 勿 我 傷 害 二 足 者無 足 的 勿 傷 我 , 二 足 的 勿 傷 我 ,Ma mam catuppado himsi, ma mam himsi bahuppado.勿 我 四 足 者 傷 害 勿 我 傷 害 二 足 者四 足 的 勿 傷 我 , 多 足 的 勿 傷 我 。“Sabbe satta sabbe pana, sabbe bhuta ca kevala;一 切 眾 生 一 切 有 氣 息 者 一 切 有 情 和 全 部 的願 一 切 眾 生 , 一 切 有 氣 息 者 , 一 切 有 情 ,Sabbe bhadrani passantu, ma kibci papamagama.一 切 諸 好 事 願 見 勿 任 何 惡 來願 見 諸 好 事 , 任 何 惡 勿 來 。“Appamano Buddho, appamano dhammo,無 量 佛 無 量 法佛 無 量 , 法 無 量 ,1毘 樓 羅 (Virupakkha, 本 字 原 是 四 天 王 天 的 廣 目 天 , 龍 .. 蛇 的 主 神 )。 伊 羅 漫 (Erapatha)。 舍 婆 子(Chabyaputta)。 黑 瞿 曇 (Kanhagotamaka 黑 色 的 瞿 曇 )。 有 氣 息 者 : 有 呼 吸 的 眾 生 。8


Appamano savgho, pamanavantani sarisapani.無 量 僧 具 有 有 量 爬 蟲 類 ( 蛇 、 蠍 等 )僧 無 量 , 爬 蟲 類 有 量 。“Ahi vicchika satapadi, unnanabhi sarabu musika;蛇 蠍 蜈 蚣 蜘 蛛 蜥 蜴 鼠蛇 、 蠍 、 蜈 蚣 、 蜘 蛛 、 蜥 蜴 、 鼠 。Kata me rakkha katam me parittam, patikkamantu bhutani.已 做 我 的 保 衛 已 做 我 的 保 護 向 後 行 走 諸 眾 生我 已 保 衛 、 已 保 護 , 諸 眾 生 退 去 。“Soham namo Bhagavato, namo sattannam sammasambuddhanan”ti.他 我 歸 命 世 尊 歸 命 七 位 正 等 正 覺 者我 歸 命 世 尊 , 歸 命 七 位 正 等 正 覺 者 。~ Ahi-paritta nitthitam( 蛇 護 經 終 )~9


◆ ◆ ◆孔 雀 經1(Morasuttam)[ 漢 語 — 臺 語 、 閩 南 語 、 華 語 , 欽 裁 ( 悉 聽 尊 便 )。]( 上 半 段 是 在 清 晨 誦 唸 )Udetayam 2 cakkhuma ekaraja, harissavanno pathavippabhaso.Udeti 已 升 起 +ayam 這 具 眼 eka 獨 一 無 二 的 +raja 君 王 有 金 色 的 pathavi 大 地 +pabhaso 光 芒3 4金 光 照 耀 大 地 、 獨 一 無 二 的 具 眼 君 王 已 上 升 ,Tam tam namassami harissavannam pathavippabhasam, tayajja gutta viharemu divasam.對 他 他 我 敬 禮 有 金 色 的 大 地 之 光 芒 三 時 保 護 願 我 們 居 住 白 天5禮 敬 金 光 照 耀 大 地 的 太 陽 , 願 晝 三 時 保 護 我 們 的 住 處 。Ye brahmana 6 vedagu sabbadhamme, te me namo 7 te ca mam palayantu.那 些 諸 婆 羅 門 通 曉 一 切 法 他 們 被 我 歸 依 他 們 和 我 願 他 們 保 護願 那 些 通 曉 一 切 法 的 諸 梵 行 者 , 接 受 我 的 歸 依 , 願 他 們 保 護 我 。Namatthu Buddhanam namatthu bodhiya, namo vimuttanam namo vimuttiya.歸 依 令 有 對 諸 佛 歸 依 令 有 對 菩 提 歸 依 對 諸 解 脫 者 歸 依 對 解 脫1本 經 記 載 在 《 孔 雀 本 生 經 》J.159..Morajatakam (2-1-9), 本 經 大 意 : 一 位 比 丘 看 見 一 打 扮 的 女 人 , 就 想還 俗 , 佛 陀 告 訴 他 孔 雀 的 故 事 , 讓 他 有 所 戒 慎 , 聽 完 之 後 , 該 比 丘 即 證 得 阿 羅 漢 果 。 孔 雀 的 故 事 : 一 隻黃 金 色 的 孔 雀 每 天 清 晨 及 黃 昏 都 唸 誦 這 一 短 偈 , 天 天 皆 平 安 。 有 一 次 , 波 羅 奈 梵 與 王 治 世 時 , 其 妃 夢 見孔 雀 跟 她 說 法 , 於 是 探 詢 、 打 聽 , 知 道 孔 雀 住 在 檀 特 金 山 頂 , 於 是 , 請 獵 人 捕 捉 , 但 七 年 捕 不 到 , 其 後第 七 代 王 命 一 獵 人 去 捕 捉 , 獵 人 訓 練 一 隻 母 孔 雀 前 往 , 在 黃 金 色 孔 雀 未 唸 誦 本 偈 之 前 被 捕 獲 。本 經 中 , 孔 雀 即 佛 陀 的 前 身 , 梵 與 王 即 阿 難 樽 者 。 唸 誦 本 偈 , 一 般 作 為 避 免 牢 獄 之 災 , 也 可 出 脫 內 心 的牢 獄 之 災 。2 J.159.:udetiti pacinalokadhatuto uggacchati. ( 已 升 起 : 它 由 面 對 東 部 的 世 界 上 升 。)3具 眼 :J.A.159:Cakkhumati sakalacakkavalavasinam andhakaram vidhamitva cakkhupatilabhakaranenayam tena tesam dinnam cakkhu, tena cakkhuna cakkhuma.( 具 眼 : 對 整 個 輪 圍 山 中 掌 控 , 使 人 眩 目 地 散 佈 之後 , 使 得 眼 ( 明 見 ), 因 爲 給 予 眼 , 因 此 以 眼 ( 明 見 ) 稱 為 具 眼 。)4獨 一 無 二 的 君 王 :J.A.159:Ekarajati sakalacakkavale alokakaranam antare setthavisitthatthena ekaraja. ( 在整 個 輪 圍 山 中 光 明 遍 照 , 在 內 圍 殊 勝 、 極 殊 勝 之 意 , 稱 為 獨 一 無 二 的 君 王 。)5晝 三 時 : 白 天 有 三 個 時 分 , 即 整 個 白 天 。 夜 三 時 : 即 晚 上 有 三 個 時 分 , 即 整 個 晚 上 。6 J.A.159:ye brahmanati ye bahitapapa visuddhibrahmana.( 那 些 梵 行 者 ( 諸 婆 羅 門 ): 那 些 除 去 惡 的 清 淨 諸婆 羅 門 。) 在 此 「 除 去 惡 的 清 淨 諸 婆 羅 門 」 是 指 阿 羅 漢 。7願 他 們 接 受 我 的 作 歸 依 :J.A.159:Te me namoti te mama imam namakkaram paticchantu.( 被 我 歸 依 的 他們 : 願 他 們 接 受 我 的 作 歸 依 )。10


我 歸 依 諸 佛 , 我 歸 依 菩 提 1; 我 歸 依 諸 解 脫 者 2, 我 歸 依 解 脫 3。Imam so parittam katva, moro carati esana.它 他 保 護 做 了 之 後 孔 雀 漫 遊 、 舉 止 尋 求 ( 食 物 )孔 雀 做 好 保 護 之 後 , 四 處 覓 食 。◆◆◆ ◆◆◆ ◆◆◆1菩 提 :boddhi, 指 四 道 、 四 果 。2諸 解 脫 者 :vimuttanam, 得 阿 羅 漢 果 諸 解 脫 者 。3解 脫 :tadavgavimutti vikkhambhanavimutti samucchedavimutti patippassaddhivimutti nissaranavimuttitipabcavidha vimutti.(1. 暫 斷 解 脫 -- 暫 時 斷 除 煩 惱 。2. 伏 斷 解 脫 -- 鎮 伏 住 煩 惱 而 不 起 作 用 。3. 正 斷 解 脫 -- 永遠 捨 斷 煩 惱 。4. 回 到 輕 安 解 脫 。5. 脫 離 解 脫 -- 具 正 見 等 , 五 解 脫 。)11


【 吉 祥 經 】[ 漢 語 — 臺 語 、 閩 南 語 、 華 語 , 欽 裁 ( 悉 聽 尊 便 )。]如 是 我 聞1 , 一 時 , 世 尊 在 舍 衛 城 , 祇 樹 . 給 孤 獨 園 。 爾 時 ,於 後 夜 分2 , 容 貌 絕 妙 的 天 人3 , 光 明 遍 照 祇 園 精 舍 , 他 向 世 尊 接 近 , 親近 、 敬 禮 世 尊 後4 , 站 在 一 邊5 。 站 在 一 邊 的 天 人 , 以 偈 問 世 尊 :「 許 多 天 人 及 人 類 , 思 考 吉 祥 , 祈 求 平 安 , 請 開 示 , 最 上 吉 祥 。」( 世 尊 說 :)「 1 勿 親 近 愚 者 ,4住 處 應 適 宜 ,2應 親 近 智 者 ,5昔 時 曾 作 福 ,3敬 可 尊 敬 者 , 此 事 最 吉 祥 。6自 持 正 誓 願 , 此 事 最 吉 祥 。7 8博 學 善 工 巧 , 9 善 學 諸 律 儀 , 10 口 出 善 言 語 , 此 事 最 吉 祥 。11孝 順 父 母 親 , 12 愛 護 妻 與 子 , 13 做 事 不 雜 亂 , 此 事 最 吉 祥 。14 15佈 施 行 正 道 , 16 扶 助 諸 親 戚 , 17 行 為 無 可 責 , 此 事 最 吉 祥 。18 19遠 離 離 諸 惡 , 20 勿 飲 食 酒 類 , 21 不 放 逸 正 法 , 此 事 最 吉 祥 。2223恭 敬 與 謙 虛 , 2425知 足 與 感 恩 , 26 適 時 聞 佛 法 , 此 事 最 吉 祥 。2728忍 耐 及 恭 順 , 29 參 見 諸 沙 門 , 30 適 時 論 正 法 , 此 事 最 吉 祥 。3132熱 心 與 梵 行 ( ), 33 證 悟 諸 聖 諦 , 34 親 自 證 涅 槃 , 此 事 最 吉 祥 。35雖 接 觸 世 法 , 心 寂 不 動 搖 , 36 、 37 無 憂 . 染38安 穩 , 此 事 最 吉 祥 。已 作 如 此 類 , 處 處 皆 不 敗 , 隨 處 得 安 樂 , 此 等 最 吉 祥 。」_____________________1 如 是 我 聞 :evam me sutam, 如 此 , 被 我 聽 聞 。 可 譯 成 :「 我 這 樣 聽 說 」, 阿 難 ( 結 集 經 典 的 口 述 者 )確 實 這 樣 聽 聞 。 由 他 自 己 親 耳 自 佛 陀 說 法 , 或 者 親 自 從 聞 法 者 轉 述 中 所 聽 到 的 。2後 夜 分 :Pacchimayama (pacchima 最 後 +yama 夜 分 ), ( 一 夜 三 分 的 ) 最 後 夜 分 (2am~6am), 凌 晨 。3諸 天 人 談 十 二 年 「 什 麼 吉 祥 ?」 沒 有 結 論 。 因 此 , 帝 釋 天 王 派 天 子 (devaputta), 來 問 世 尊 吉 祥 法 。4敬 禮 世 尊 後 : KhA.116. : Bhagavantam abhivadetvati Bhagavantam vanditva panamitvanamassitva( 行 禮 、 鞠 躬 、 敬 禮 世 尊 後 )。「 敬 禮 」, 日 譯 作 : 挨 拶 (aisatzu)。5站 在 一 邊 :KhA.117.:「 不 在 後 面 , 不 在 正 前 面 , 不 太 近 , 不 太 遠 , 不 在 長 草 中 , 不 在 逆 風 處 ,不 在 下 處 , 不 在 高 處 , 已 避 免 這 些 過 失 , 稱 為 站 在 一 邊 。」 依 照 《 相 應 部 注 》(SA.1.1.Ogha 暴 流 )說 , 退 坐 一 邊 要 避 免 六 種 身 體 的 距 離 :1. 不 太 遠 (atiduram)、2. 不 太 近 (accasannam)、3. 不 在 上 風(uparivatam)、4. 不 在 高 方 (unnatappadesam)、5. 不 在 正 對 面 (atisammukham)、6. 不 在 後 面 (atipaccha)。太 遠 則 雜 訊 多 ( 聽 不 清 楚 ), 太 近 則 會 互 相 撞 擊 , 在 上 風 則 散 發 體 味 , 在 高 方 則 不 尊 重 , 在 正 對 面 則眼 對 眼 接 觸 , 在 後 面 則 要 伸 展 脖 子 。12


13〔 吉 祥 經 〕 三 十 八 種 吉 祥 事01. 勿 親 近 愚 . 惡 者 。 愚 者 不 可 思 惟 而 思 惟 之 ,不 可 論 說 而 論 說 之 , 不 可 行 者 而 修 習 之 。2. 應 親 近 智 . 善 者 。 智 者 : 智 者 是 無 怖 畏 、災 難 、 橫 禍 之 事 ( 除 非 是 過 去 造 惡 之報 )。 他 能 善 思 惟 、 善 說 、 善 作 , 於 過 見過 、 有 過 悔 改 、 向 人 悔 過 。3. 尊 敬 值 得 尊 敬 者 ( 指 聖 者 -- 見 註 解 書 )。4. 選 擇 適 宜 的 居 住 環 境 , 指 有 四 眾 ( 比 丘 、比 丘 尼 、 優 婆 塞 、 優 婆 夷 ) 住 處 , 可 做 功德 處 。5. 過 去 世 曾 經 親 近 佛 陀 和 辟 支 佛(KhA.133.)。《 雜 阿 含 1000 經 》:「 自 所修 功 德 , 後 世 善 知 識 。」6. 自 持 正 誓 願 : 即 「 四 攝 事 」 的 「 利 行 」:無 戒 立 戒 , 無 信 令 信 , 慳 者 令 捨 , 惡 智令 建 立 正 智 。(KhA.134.;《 雜 阿 含 668 經 》)7. 對 佛 法 及 無 過 失 的 在 家 法 博 學 多 聞 。8. ( 謀 生 用 的 ) 任 何 手 工 藝 (hatthakosallam)。 27. 忍 了 再 忍 , 乃 至 於 沒 有 該 忍 的 還 要 忍 。古 言 ..「 家 財 萬 貫 不 如 一 技 在 身 。」 28. 恭 順 受 教 。 容 易 受 勸 告 為 「 恭 順 」(sovacassata)。( 出 家 眾 則 做 袈 裟 及 染 袈 裟 等 。)29. 參 訪 沙 門 , 供 養 修 福 、 問 法 . 決 疑 。 沙 門 : 在 此9. 調 伏 身 、 語 、 意 。指 佛 陀 的 出 家 弟 子 , 或 已 止 息 煩 惱 者 。10. 口 出 善 言 語 , 指 離 妄 語 、 兩 舌 、 惡 口 、 30. 適 時 論 法 , 能 更 深 入 法 義 。綺 語 , 及 善 於 表 達 佛 法 。《 經 集 》31. 全 心 全 意 投 入 修 善 。(Sn.3-3./vv.450-454):「(1) 說 善 語 。(2)說 合 法 之 語 , 不 說 非 法 之 語 。(3) 說 可 愛 32. 梵 行 : 離 淫 慾 。KhA.151... 梵 的 行 為 , 諸 梵 天 的語 , 不 說 不 可 愛 語 。(4) 說 真 實 語 , 不 說 行 為 , 稱 為 ‘ 梵 行 ’ (brahmacariyam), 優 良 的 行 為虛 妄 語 。」之 稱 。KhA.152... 梵 行 : 沒 有 ( 男 女 ) 淫 欲 , 及 具足 沙 門 法 。)11. 孝 順 、 侍 候 生 父 生 母 。 侍 候 父 母 , 包 括洗 腳 、 推 拿 、 按 摩 、 洗 澡 , 給 予 四 事 供養 及 儲 備 )。12. 愛 護 、 照 料 諸 親 生 孩 子 ( 包 括 兒 子 與 女兒 , KhA.138.) 和 諸 妻 子 。13. 做 事 不 紊 亂 , 井 然 有 序 。14. 自 己 的 財 產 能 布 施 給 他 人 。15. 行 正 道 ..dhammacariya( 法 行 ) 是 指 十 善業 道 。16. 親 戚 有 被 濟 助 。「 親 戚 」 指 與 父 母 有 血緣 關 係 的 親 戚 , 乃 至 七 世 之 父 祖 。17. 行 為 盡 責 , 不 被 智 者 責 備 。18-19. 《 吉 祥 經 注 》(KhA.5-11./p.142.)..「 遠 離 、離 諸 惡 .. 遠 離 .. 遠 避 。 離 諸 惡 .. 有 情 以 放 棄 或 避開 來 棄 離 ( 殺 、 盜 、 邪 淫 、 妄 語 之 惡 )。」《 小 義釋 注 》(Nd 2 A.CS:pg.10.)..「 遠 離 .. 遠 離 享 樂 。離 .. 沒 有 享 樂 。」20. 不 飲 酒 、 不 用 麻 醉 藥 品 。21. 修 善 不 放 逸 。 不 疏 忽 為 ‘ 不 放 逸 ’ ( 與 正 念 不 分 離 )。22. 恭 敬 , 即 敬 重 性 (Garukatabbam garum karoti)。23. 謙 遜 , 謙 卑 。24. 知 足 於 衣 服 、 飲 食 、 醫 藥 、 臥 具 。25. 感 恩 圖 報 。 能 記 憶 的 不 管 小 恩 、 大 恩 。( 佛 說 世間 兩 種 人 難 得 : 知 恩 、 報 恩 )(A.2.11./I,87.)。26. 適 當 時 候 聽 聞 佛 法 。 在 此 , 註 解 書 說 ..「 適 當時 候 」 指 意 亂 (uddhacca 掉 舉 )、 情 迷 (kamavitakkadinam欲 尋 等 ) 時 , 其 時 可 以 聞 法 得 樂 。33. 曉 了 四 聖 諦 ( 苦 、 苦 因 、 苦 滅 、 苦 滅 之 方 )。34. 親 證 涅 槃 , 毀 滅 貪 . 瞋 . 癡 。35. 接 觸 世 法 , 即 面 對 八 風 ( 利 、 衰 、 譽 、 毀 、 稱 、譏 、 樂 、 苦 ), 心 不 動 搖 。Vin.Mv.I,185.(=A.6.55./III,379.)..「 恰 如 堅 石 山 , 不 為 風 所動 , 如 此 色 、 味 、 聲 , 香 及 所 有 觸 , 可 意 不 意法 , 皆 不 為 激 動 。 心 安 住 解 脫 , 只 隨 觀 壞 滅 。」36. 無 憂 .. 指 漏 盡 煩 惱 。37. 無 染 .. 心 離 貪 瞋 癡 之 垢 染 。38. 安 穩 : 無 畏 、 無 不 幸 的 事 。


【 慈 經 】[ 漢 語 — 臺 語 、 閩 南 語 、 華 語 , 欽 裁 ( 悉 聽 尊 便 )。]1. 若 要 得 到 寂 靜 , 應 該 善 巧 於 作 利 益 :1能 幹 、 2 正 直 、 3 坦 誠 、 4 好 教 ( )、 5 柔 軟 、 6 不 驕 傲 ;2. 7 知 足 、 8 易 扶 養 、 9 少 俗 務 、 10 生 活 簡 樸 ;11寂 靜 諸 根 、 12 聰 明 、 13 不 粗 魯 、 14 不 耽 溺 俗 家 ;3. 15 不 應 該 犯 智 者 會 指 責 的 任 何 小 過 失 。( 他 應 該 發 願 :) 願 一 切 有 情 快 樂 與 安 穩 ! 願 他 們 自 得 其 樂 !4. 無 論 什 麼 有 呼 吸 的 眾 生 , 會 驚 慌 的 或 是 穩 固 的 , 沒 有 遺 漏 ;無 論 體 型 長 的 、 大 的 或 中 等 的 , 短 的 、 細 的 或 者 粗 的 ,5. 無 論 可 見 的 或 者 不 可 見 的 , 住 在 遠 的 或 者 近 的 ,無 論 已 生 的 或 將 生 的 , 願 一 切 有 情 自 得 其 樂 !6. 願 他 不 互 相 欺 瞞 , 願 他 無 論 在 任 何 地 方 , 不 輕 視 任 何 人 ,願 他 不 要 互 相 盼 望 對 方 受 苦 , 而 忿 怒 或 反 擊 。7. 好 像 母 親 隨 時 保 護 與 她 相 依 為 命 的 獨 子 一 樣 ,同 樣 地 , 他 也 對 一 切 已 生 的 ( 眾 生 ) 修 習 無 量 ( 的 慈 心 )。8. 他 應 該 對 一 切 世 界 修 習 無 量 的 慈 心 :無 論 上 方 、 下 方 與 橫 方 , 沒 有 障 礙 、 仇 恨 和 敵 意 。9. 無 論 站 著 、 走 著 、 坐 著 或 躺 著 , 只 要 他 沒 睡 著 ,應 當 守 住 ( 慈 ) 念 , 這 就 是 所 謂 的 「 梵 住 」。10. 不 墮 入 邪 見 , 持 戒 並 且 具 有 智 見 ;降 伏 對 欲 樂 的 貪 愛 , 他 必 定 不 再 睡 臥 在 母 胎 中 。((((( (((((((( 願 一 切 眾 生 無 瞋 、 無 怨 、 無 苦 、 無 災 厄 )))))))))))))))))) ( 散 播 慈 心 5 分 鐘 )【 註 解 】能 幹 .. 包 括 正 直 ( 不 詐 ) 與 坦 誠 ( 不 誑 ), 具 有 此 特 質 可 精 鍊 於 辦 事 , 或 精 鍊 於 辦 道 。攝 受 六 根 : 眼 . 耳 . 鼻 . 舌 . 身 . 意 收 斂 , 不 耽 溺 於 欲 望 。不 粗 魯 : 不 粗 暴 , 不 急 躁 , 行 為 細 膩 , 謹 言 慎 行 , 語 言 圓 融 。不 耽 溺 俗 家 : 在 家 人 不 耽 溺 居 住 處 ( 俗 家 ); 比 丘 則 不 貪 戀 在 家 人 的 利 養 , 及 攀 緣 在 家 人 。會 驚 慌 的 : 即 「 會 被 驚 嚇 的 」, 與 「 有 渴 愛 、 有 怖 畏 」 是 同 義 詞 。 穩 固 的 .. 即 「 穩 定 的 」, 與 「 斷諸 渴 愛 、 斷 諸 怖 畏 」 的 阿 羅 漢 是 同 義 詞 。邪 見 : 錯 誤 的 見 解 , 可 以 造 成 自 他 的 痛 苦 。 惡 見 甚 至 有 導 致 下 一 生 投 生 於 三 惡 道 的 潛 在 危 機 。持 戒 : 在 家 眾 受 持 五 戒 、 八 戒 ; 比 丘 受 持 227 戒 。 戒 有 「 清 涼 」 義 , 使 身 口 意 三 業 熱 惱 止 息 。智 見 : 觀 察 身 心 現 象 的 無 常 ( 沒 有 永 恆 )、 苦 ( 壓 迫 )、 無 我 ( 沒 有 永 遠 不 變 的 實 體 ), 行 者 需 具 備 近行 定 的 定 力 。♥14


【 寶 經 】 (Ratanasuttam) 1 [ 漢 語 — 臺 語 、 閩 南 語 、 華 語 , 欽 裁 ( 悉 聽 尊 便 )。]1. 聚 集 於 此 的 任 何 神 祇 ( ㄑ一 ˊ) 2 , 無 論 是 地 居 的 或 空 居 的 ,願 一 切 神 祇 心 存 善 意3 ! 請 諦 聽 ( 我 ) 說 --2. 一 切 神 祇 ! 請 注 意 聽 : 對 人 類 的 子 孫 散 播 慈 愛 , 他 們 日 夜 祭 拜 ( 你 們 ),因 此 , 應 不 放 逸 地 保 護 他 們 。3. 任 何 在 此 方 或 在 他 方 的 財 物 , 或 諸 天 界 的 珍 寶 , 無 一 可 比 擬 如 來 。在 佛 身 上 得 見 此 珍 寶 , 以 此 真 實 語 願 得 安 樂 。4. 滅 盡 、 離 染 、 無 死 、 微 妙4 , 釋 迦 牟 尼 在 定 中 證 得 , 此 正 法 無 以 倫 比 ,在 正 法 中 得 見 此 珍 寶 , 以 此 真 實 語 願 得 安 樂 。5. 優 勝 的 佛 陀 讚 美 清 淨 、 不 間 斷 的 三 摩 地5 , 沒 有 與 三 摩 地 等 同 的 ( 法 )被 發 現 。 在 正 法 中 有 此 珍 寶 , 以 此 真 實 語 願 得 安 樂 。66. 那 些 被 稱 讚 的 真 人 四 雙 八 輩 , 他 們 是 值 得 供 養 的 善 逝 的 弟 子 ,供 養 他 們 將 得 到 大 福 報 。 在 僧 伽 中 有 此 珍 寶 , 以 此 真 實 語 願 得 安 樂 。7. 懷 著 堅 定 善 行 的 心 , 依 隨 喬 達 摩 的 教 法 。7他 們 已 證 入 無 死 , 享 受 到 絕 對 的 寧 靜 。 在 僧 伽 中 有 此 珍 寶 , 以 此 真 實語 願 得 安 樂 。8. 如 深 埋 入 地 的 界 標8 , 不 被 四 面 風 所 吹 動 ;我 宣 告 如 此 譬 喻 的 善 人 , 是 已 見 證 了 四 聖 諦 者 。在 僧 伽 中 有 此 珍 寶 , 以 此 真 實 語 願 得 安 樂 。99. 那 些 已 顯 耀 聖 諦 者 , 乃 由 深 智 者 所 善 教 ;無 論 他 們 多 麼 放 逸 , 也 不 會 抓 取 第 八 世 的 再 生10 。在 僧 伽 中 有 此 珍 寶 , 以 此 真 實 語 願 得 安 樂 。10. 伴 隨 達 到 智 見11 , 他 們 捨 棄 了 三 結 : 1 邪 見 、 2 疑 惑 、 3 及 任 何 戒 禁 ( 取 ) 12 。11. 因 而 脫 離 四 苦 道13 , 他 不 可 能 再 犯 六 大 逆 罪14 。在 僧 伽 中 有 此 珍 寶 , 以 此 真 實 語 願 得 安 樂 。12. 雖 然 他 會 以 身 、 語 、 意 造 惡 業 , 他 不 可 能 覆 藏 他 的 ( 過 失 ) 15 , 不 可 能有 可 見 的 痕 跡 。 在 僧 伽 中 有 此 珍 寶 , 以 此 真 實 語 願 得 安 樂 。13. 如 在 熱 季 第 一 個 月16 , 在 樹 叢 上 鮮 花 盛 開 。如 此 譬 喻 教 誨 優 質 的 正 法 , 為 導 向 涅 槃 的 終 極 目 標 。在 佛 身 上 有 此 珍 寶 , 以 此 真 實 語 願 得 安 樂 。15


14. 優 者 、 知 優 者 、 施 優 者 、 持 優 者17 , 無 上 士 教 誨 優 質 的 正 法 。在 佛 身 上 有 此 珍 寶 , 以 此 真 實 語 願 得 安 樂 。15. ( 阿 羅 漢 ) 舊 業 已 盡 , 不 再 有 新 的 ( 業 ) 18 , 追 求 來 生 之 心 已 脫 落 。他 們 的 ( 欲 ) 種 已 滅 , 沒 有 成 長 之 欲 , 智 者 入 滅 就 像 燈 ( 滅 ),在 僧 伽 中 有 此 珍 寶 , 以 此 真 實 語 願 得 安 樂 。* 19 16. 在 此 聚 集 的 任 何 神 祇 , 無 論 是 地 居 的 或 空 居 的 ,如 來 是 天 . 人 皆 尊 敬 。 讓 我 們 禮 敬 佛 陀 , 願 得 安 樂 !*17. 在 此 聚 集 的 任 何 神 祇 , 無 論 是 地 居 的 或 空 居 的 ,如 來 是 天 . 人 皆 尊 敬 。 讓 我 們 禮 敬 法 , 願 得 安 樂 !*18. 在 此 聚 集 的 任 何 神 祇 , 無 論 是 地 居 的 或 空 居 的 ,如 來 是 天 . 人 皆 尊 敬 。 讓 我 們 禮 敬 僧 伽 , 願 得 安 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註 解 】♥1.《 寶 經 》 一 般 上 作 為 袪 瘟 疫 、 飢 饉 、 驅 魔 之 用 。 此 經 記 載 在 《 小 部 》 第 六 部 、《 經 集 》 第二 品 第 一 經 (Sn.2-1/vv.222-238)、《 法 句 經 注 》(DhpA.21-1/v.290.)、 及 《 增 壹 阿 含 38.11 經 》裡 。 根 據 《 法 句 經 注 》 所 說 , 佛 陀 應 離 車 人 (Licchavi) 的 請 求 , 為 讓 毘 舍 離 (Vesali) 免 於 遭受 乾 旱 、 饑 饉 、 夜 叉 ( 低 等 的 神 祇 ) 與 瘟 疫 侵 害 。 佛 陀 教 阿 難 尊 者 一 面 在 毘 舍 離 的 四 周 巡繞 , 並 念 誦 讚 頌 《 寶 經 》。《 增 壹 阿 含 38.11 經 》(T2.727.2~3) 記 載 , 世 尊 抵 達 毘 舍 離 城 , 住 城 門 中 。 便 說 此 偈 ..「『 今 以 成 如 來 , 世 間 最 第 一 , 持 此 至 誠 語 , 毘 舍 離 無 他 。復 以 至 誠 法 , 得 至 涅 槃 界 , 持 此 至 誠 語 , 毘 舍 離 無 他 。復 以 至 誠 僧 , 賢 聖 眾 第 一 , 持 此 至 誠 語 , 毘 舍 離 無 他 。二 足 獲 安 隱 , 四 足 亦 復 然 , 行 道 亦 吉 祥 , 來 者 亦 復 然 。晝 夜 獲 安 隱 , 無 有 觸 嬈 者 , 持 此 至 誠 語 , 使 毘 舍 無 他 。』如 來 說 此 語 已 。 是 時 羅 剎 、 鬼 神 各 自 馳 走 , 不 安 其 所 。 更 不 復 入 毘 舍 離 城 , 諸 有 疾 病之 , 人 各 得 除 愈 。」 偈 中 「 無 他 」 的 「 他 」(para) 應 解 作 「 敵 」 或 「 障 礙 」。 本 經 佛 陀並 沒 有 教 阿 難 尊 者 繞 毘 舍 離 城 灑 淨 , 念 誦 讚 頌 《 寶 經 》。2. 神 祇 ..KhA.166...Bhutati amanussa.(( 諸 ) 神 祇 .. 諸 非 人 ) 神 祇 居 住 在 陸 海 空 ,「 天 神 」 空 居(antalikkha);「 地 祇 ( ㄑ一 ˊ 地 神 )」 地 居 或 海 居 。3. KhA.166...Sumana bhavantuti sukhitamana pitisomanassajata bhavantu.( 願 您 們 有 善 意 ..願 您 們 有 快 樂 的 心 , 生 起 喜 樂 。)4. 「 滅 盡 、 離 染 」(khayam、viragam) 皆 屬 於 涅 槃 法 的 功 德 。「 因 為 生 不 出 現 , 不 滅 , 不 住於 變 動 ; 所 以 , 不 生 、 不 老 、 不 死 , 建 立 之 後 , 被 稱 為 ‘ 無 死 ’ (amatam)。」。「 最 高 的 ,且 無 煩 熱 之 意 , 為 ‘ 微 妙 ’ (panitam)」。KhA.188...Amatanti nibbanam.( 無 死 .. 涅 槃 。)SA.43.12~33./III,112...Maranabhavena amatam.( 死 亡 的 不 存 在 , 為 ‘ 無 死 ’)。 有 時 用 其 他名 詞 形 容 「 涅 槃 」, 如 ..「 一 切 行 寂 止 (sabbasavkharasamatho) 、 一 切 執 著 捨 棄(sabbupadhipatinissaggo) 、 渴 愛 盡 (tanhakkhayo) 、 離 染 (virago) 、 滅 (nirodho) 、 涅 槃16


(nibbanam) 。」S.6.1./I,136. .. 世 尊 省 思 ..「「 我 所 證 得 此 法 , 甚 深 (gambhiro=uttanapatikkhepavacana 此 是 與 明 顯 相 反 之 說 , SA.6.1./I,195.)、 難 見 (duddaso 難 看 見 、 不 易看 見 ) 、 難 悟 (duranubodho 難 知 、 不 易 知 ) 。 寂 靜 (santo=nibbuto 被 熄 滅 ) 、 微 妙(panito=atappako 無 煩 熱 )、 不 可 思 議 (atakkavacaro 無 法 以 思 惟 潛 入 、 以 智 搬 進 )、 深 妙(nipuno= sanho 精 致 的 ), 唯 賢 者 始 知 。」5. 不 間 斷 的 三 摩 地 (samadhi-m-anantarikabbam):KhA.181...「 因 為 ‘ 道 ’ 緊 接 著 必 定 產 生 ‘ 果 ’,稱 為 不 間 斷 的 三 摩 地 。 當 已 經 到 「 道 三 摩 地 」(maggasamadhimhi=ariyamagga, 預 流 向 ),它 的 果 沒 有 任 何 障 礙 產 生 。 這 是 依 據 ..“ 這 個 人 為 了 作 證 預 流 果 而 行 道 , 而 且 應 是 劫 的 被 燃燒 時 間 , 在 這 個 人 未 作 證 預 流 果 之 前 , 劫 不 會 燃 燒 。 這 個 人 被 稱 為 :「 住 劫 者 」。 所 有 具足 「 道 」(=ariyamagga) 的 人 都 是 住 劫 者 。”(《 人 施 設 論 》Pug.17.) KhA.188...「 三 摩 呬 多(samahita


【 慈 願 】[ 漢 語 ]◆ 願 我 無 怨 、 無 瞋 、 無 惱 、 守 住 自 己 的 幸 福 ,1願 我 脫 離 痛 苦 , 願 我 不 失 去 已 得 的 , 作 自 己 的 業 的 主 人 。ㄕ◆ 父 、 母 、 阿 闍 ㄜˊ 梨2 、 親 戚 、 眾 多 的 朋 友 ,願 他 們 無 怨 、 無 瞋 、 無 惱 、 守 住 自 己 的 幸 福 ,願 他 們 脫 離 痛 苦 , 願 他 們 不 失 去 已 得 的 , 作 自 己 的 業 的 主 人 。◆ 所 有 有 情3 , 所 有 有 息 者 , 所 有 生 物 , 所 有 補 伽 ( ) 羅4 ,所 有 有 身 體 的 ( 眾 生 ); 所 有 女 人 , 所 有 男 人 , 所 有 聖 者 , 所 有 非 聖 者 ,所 有 天 人 , 所 有 人 類 , 所 有 墮 入 惡 趣 者 ; 願 他 們 無 怨 、 無 瞋 、 無 惱 、守 住 自 己 的 幸 福 , 願 他 們 脫 離 痛 苦 、 願 他 們 不 失 去 已 得 的 ,作 自 己 的 業 的 主 人 。◆ 在 東 方 、 西 方 、 北 方 、 南 方 、 東 北 方 、 西 北 方 、 東 南 方 、 西 南 方 ,最 深 處 , 最 高 處 , 所 有 有 情 , 所 有 有 息 者 、所 有 生 物 , 所 有 補 伽 ( ) 羅 , 所 有 有 身 體 的 ( 眾 生 ); 所 有 女 人 ,所 有 男 人 , 所 有 聖 者 , 所 有 非 聖 者 , 所 有 天 人 , 所 有 人 類 , 所 有 墮 入惡 趣 者 , 願 他 們 無 怨 、 無 瞋 、 無 惱 、 守 住 自 己 的 幸 福 , 願 他 們 脫 離 痛 苦 、願 他 們 不 失 去 已 得 的 , 作 自 己 的 業 的 主 人 。◆ 上 至 有 頂 天5 , 下 至 無 間 地 獄6 7, 在 整 個 輪 圍 山 中 ,所 有 在 地 上 走 的 有 情 , 願 他 們 無 瞋 、 無 怨 、 無 苦 、 無 災 厄 。◆ 上 至 有 頂 天 , 下 至 無 間 地 獄 , 在 整 個 輪 圍 山 中 ,所 有 在 水 中 游 的 有 情 , 願 他 們 無 瞋 、 無 怨 、 無 苦 、 無 災 厄 。◆ 上 至 有 頂 天 , 下 至 無 間 地 獄 , 在 整 個 輪 圍 山 中 ,所 有 在 空 中 飛 的 有 情 , 願 他 們 無 瞋 、 無 怨 、 無 苦 、 無 災 厄 。 ♥((((( (((((((( 願 一 切 眾 生 無 瞋 、 無 怨 、 無 苦 、 無 災 厄 )))))))))))))))))) ( 散 播 慈 心 5 分 鐘 )1. 業 kamma: 造 作 身 口 意 的 善 因 、 惡 因 。「 做 自 己 的 業 的 主 人 」 是 一 種 「 自 業 正 見 」(kammassakatasammaditthi), 視 「 業 」 為 個 自 的 財 產 的 正 見 。 有 六 種 自 業 正 見 :(1) 一 切 眾 生 各 有 己 業 、(2) 業 的承 繼 人 、(3) 業 是 母 胎 、(4) 業 是 眷 屬 、(5) 業 是 所 依 ( 依 靠 ),(6) 他 們 都 是 自 己 所 造 善 惡 業 的 主 人 ( 由業 區 分 有 情 而 有 貴 賤 尊 卑 等 )(A.5.57./III,75.)。2. 阿 闍 梨 acariya: 依 止 學 法 的 老 師 。 或 作 「 軌 範 師 」, 謂 以 軌 則 儀 範 依 法 教 授 弟 子 。3. 有 情 (satta): 已 執 著 者 (satta)、 極 執 著 (visatta) 之 意 。《 雜 阿 含 122 經 》(T2.40.1)..「 佛 告 羅 陀 ,於 色 染 著 纏 綿 , 名 曰 眾 生 ; 於 受 、 想 、 行 、 識 染 著 纏 綿 , 名 曰 眾 生 。」4. 有 息 者 ..pana。 有 呼 吸 的 眾 生 。 生 物 ..bhuta。 已 經 出 生 的 眾 生 。 補 伽 羅 (puggala, 梵 語 pudgala補 特 伽 羅 ).. 即 「 數 取 趣 」( 數 數 於 三 界 中 往 來 )。《 清 淨 道 論 》(Vism.310.) 說 ..「「 補 伽 羅 」── 由於 地 獄 之 義 的 「 補 」(pun) 及 墮 於 彼 處 ( 地 獄 ) 之 義 的 「 伽 羅 」(galanti) 而 成 為 補 伽 羅 ( 人 )。」5. 有 頂 天 bhavagga: 即 色 究 竟 天 (Akanittha (a 無 + kanittha 最 年 輕 的 、 最 下 的 )), 色 界 最 高 的 天 。6. 無 間 地 獄 avicito: 又 稱 為 「 阿 鼻 地 獄 」, 造 五 逆 重 業 眾 生 生 於 此 , 受 苦 無 量 。7. 輪 圍 山 cakkavala: 即 圍 繞 須 彌 山 (Sumeru, 這 世 界 最 高 的 山 ) 四 洲 外 海 之 山 。18


從 根 源 省 思 使 用 四 資 具 ( 衣 食 住 藥 ) 1【 衣 】 我 從 根 源 省 思 使 用 衣服 .. 僅 僅 是 為 了 防 冷 防 熱 , 為 了防 蚊 虻 、 風 日 、 毒 蟲 的 觸 ( 嬈 ); 僅僅 是 為 了 遮 羞 。【 住 】 我 從 根 源 省 思 使 用 住處 .. 僅 僅 只 是 為 了 防 冷 防 熱 ,為 了 防 蚊 虻 、 風 日 、 毒 蟲 的 觸( 嬈 ); 僅 僅 是 為 了 以 免 有 不 測 之風 雲 和 好 樂 獨 處 。【 食 】 我 從 根 源 省 思 使 用 糰食 .. 既 不 是 為 了 好 玩 2 , 也 不 是為 了 放 逸 、 妝 扮 、 莊 飾 , 僅 僅 是為 了 維 持 住 這 個 身 體 , 為 了 以 免受 害 , 為 了 支 持 梵 行 。 如 此 , 我將 消 除 饑 餓 感 , 又 不 使 太 飽 的 感受 產 生 , 我 將 維 持 生 命 、 無 過 失而 安 樂 生 活 。【 藥 】 我 從 根 源 省 思 使 用 因病 所 需 的 藥 品 .. 僅 僅 是 為 了 厭惡 已 生 的 諸 病 苦 受 , 為 了 儘 量沒 有 違 和 。「 不 為 嬉 戲 」, 不 像 鄉 村 的 孩 子 那 樣 專 為 嬉 戲 遊 玩 。「 不 為 驕 慢 」, 不 像 拳 師 和 力 士 等 那 樣 為 的 驕 態 , 亦 即 不 為 勇 力 的 驕 態 及 強 壯 的 驕 態 。「 不 為 裝 飾 」, 不 像 宮 女 、 妓 女 等 為 的 需 要 裝 飾 , 需 要 其 肢 體 的 豐 滿 艷 麗 ,「 不 為 莊 嚴 」, 不 像 優 人 舞 女 那 樣 為 著 皮 膚 的 色 澤 光 潤 美 麗 。(《 清 淨 道 論 》pp.31-32)1 M.2./I,10.; cf. A.4.37./II,39.ff.; M.53./ I,353.ff.2好 玩 ( 嬉 戲 )..davaya, 遊 戲 , 開 玩 笑 。 例 如 .. 吃 零 食 ( 台 語 .. 四 獸 )。19


【 回 向 (Patthana)】[ 迴 向 ( 累 世 ) 過 往 之 眾 親 屬 ( 巴 利 語 三 遍 )]Idam me batinam hotu 願 這 些 功 德 與 我 的 親 友 們 分 享 ,sukhita hontu batayo. 願 他 們 快 樂 !-----------------------------------------------------------------------求 授 三 皈 與 五 戒 ( 週 一 ~ 週 五 )授 受 八 戒一 般 稱 為 「 三 皈 依 」(tisarana) 是 皈 依 佛 、 法 、 僧 三 寶 , 即 成 為 「 優 婆 塞 」( 信 士 、近 事 男 ,upasaka,


◆ 達 帝 養 比 阿 亨 盤 蝶 帝 沙 拉 涅 那 沙 丁 阿 它 葛 西 囊 湯 忙 亞 遮 咪第 三 遍 , 尊 者 , 我 乞 求 三 皈 依 和 八 戒 法 。◇ ◇ ◇三 皈 依 (Tisaranagamanam)比 丘 引 導 求 戒 者 唸 禮 敬 偈 :比 丘 :Namo tassa …… ( 禮 敬 ……)歸 依彼( 比 丘 只 唸 這 小 段 , 其 餘 的 , 求 戒 者 整 句 唸 完 。)求 戒 者 :【 三 皈 依 (tisaranagamanam)】Buddham saranam gacchami.佛 皈 依 我 去菩 湯 沙 拉 曩 鵝 恰 密 ( 我 皈 依 佛 )Dhammam saranam gacchami.法 皈 依 我 去湯 忙 沙 拉 曩 鵝 恰 密 ( 我 皈 依 法 )Savgham saranam gacchami.僧 皈 依 我 去三 康 沙 拉 曩 鵝 恰 密 ( 我 皈 依 僧 )Dutiyam’pi Buddham saranam gacchami.第 二 遍杜 帝 養 比 菩 湯 沙 拉 曩 鵝 恰 密 ( 我 再 皈 依 佛 )Dutiyam’pi Dhammam saranam gacchami.杜 帝 養 比 湯 忙 沙 拉 曩 鵝 恰 密 ( 我 再 皈 依 法 )Dutiyam’pi Savgham saranam gacchami.杜 帝 養 比 三 康 沙 拉 曩 鵝 恰 密 ( 我 再 皈 依 僧 )Tatiyam’pi Buddham saranam gacchami.第 三 遍達 帝 養 比 菩 湯 沙 拉 曩 鵝 恰 密 ( 我 三 皈 依 佛 )Tatiyam’pi Dhammam saranam gacchami.21


達 帝 養 比 湯 忙 沙 拉 曩 鵝 恰 密 ( 我 三 皈 依 法 )Tatiyam’pi Savgham saranam gacchami.達 帝 養 比 三 康 沙 拉 曩 鵝 恰 密 ( 我 三 皈 依 僧 )【 正 授 八 戒 】( 接 下 來 , 比 丘 每 唸 完 一 條 戒 , 求 戒 者 跟 著 唸 :)1. Panatipata veramani-sikkhapadam samadiyami.有 息 者 (pana)+ 殺 (atipata) 離 學 (sikkha)+ 處 (pada) 我 受 持 (


屋 喳 沙 呀 納 媽 哈 沙 呀 納 唯 臘 媽 尼 昔 卡 巴 當 三 媽 地 呀 密( 我 受 持 離 ( 坐 臥 ) 高 床 、 大 床 學 處 。)( 比 丘 唸 :)* Tisaranena saddhim uposatha-atthavgasilam dhammam sadhukam三 皈 依 與 布 薩 八 | 支 | 戒 法 善 的帝 沙 拉 涅 那 沙 丁 烏 婆 沙 它 阿 它 葛 西 囊 湯 忙 沙 杜 康su-rakkhitam katva a-ppamadena sampadetha.善 保 護 做 之 後 不 (a)+ 放 逸 (pamada) ( 你 , 你 們 ) 完 成


【 回 向 (Patthana)】( 接 下 來 , 比 丘 唸 發 願 文 , 求 戒 者 跟 著 唸 :)Idam me pubbam asavakkhaya vaham hotu.這 我 的 功 德 漏 (asava 流 向 ) 滅 盡 (khaya) 帶 來 願 他


[ 發 願 及 迴 向 ( 巴 利 語 及 漢 語 )]( 接 下 來 , 比 丘 唸 發 願 文 , 禪 修 者 者 跟 著 唸 :)Idam me pubbam asavakkhaya vaham hotu.這 我 的 功 德 漏 (asava 流 向 ) 滅 盡 (khaya) 帶 來 願 他


◆◆◆ ◆◆◆ ◆◆◆ ( 頂 禮 三 拜 ) ◆◆◆ ◆◆◆ ◆◆◆懺 悔請 求 原 諒下 座 : 尊 者 ! 請 原 諒 我 對 您 所 犯 的 身 口 意 的 一 切 過 失 。上 座 : 我 原 諒 你 ; 也 請 你 原 諒 我 。下 座 : 善 哉 ! 我 原 諒 尊 者 。上 座 : 祝 你 快 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本 句 有 除 罪 作 用 , 不 一 定 有 明 顯 的 過 失 才 使 用 。2. 依 佛 陀 所 教 誡 , 若 有 人 表 白 懺 悔 , 當 事 者 一 定 要 接 受 。3. 可 以 使 用 任 何 其 他 字 句 表 達 請 求 諒 解 、 包 容 。( 若 有 其 他 法 師 :)◆◆◆ ◆◆◆ ◆◆◆ ( 頂 禮 三 拜 ) ◆◆◆ ◆◆◆ ◆◆◆下 座 : 師 父 ! 請 原 諒 我 對 您 所 犯 的 身 口 意 的 一 切 過 失 。上 座 : 我 原 諒 你 ; 也 請 你 原 諒 我 。下 座 : 善 哉 ! 我 原 諒 師 父 。上 座 : 祝 你 快 樂 。◆◆◆ ◆◆◆ ◆◆◆ ( 頂 禮 三 拜 ) ◆◆◆ ◆◆◆ ◆◆◆( 向 其 他 禪 修 者 :)下 座 : 大 德 ! 請 原 諒 我 對 您 所 犯 的 身 口 意 的 一 切 過 失 。上 座 : 我 原 諒 你 ; 也 請 你 原 諒 我 。下 座 : 善 哉 ! 我 原 諒 大 德 。上 座 : 祝 你 快 樂 。懺 悔 乃 是 悔 過 罪 愆 , 請 求 諒 解 。「 懺 」 為 懺 摩 ( 巴 Khama


在 原 始 佛 教 教 團 中 , 為 了 維 持 清 淨 和 樂 的 僧 團 生 活 , 佛 陀 及 僧 眾 制 定 了戒 律 , 內 容 有 道 德 的 ( 如 殺 、 盜 、 淫 、 妄 等 )、 生 活 的 ( 如 食 、 衣 、 住 、 利 益 等 )、團 體 的 ( 如 受 戒 、 布 薩 、 安 居 等 ) 規 約 , 若 比 丘 或 比 丘 尼 有 所 違 犯 , 自 行 發 露 或經 別 人 舉 發 , 依 所 犯 罪 行 之 輕 重 處 置 , 犯 了 四 重 禁 戒 則 逐 出 僧 團 , 其 他 則 依律 懺 悔 除 罪 , 恢 復 清 淨 的 身 份 , 之 後 , 別 人 不 得 再 重 提 往 日 的 罪 過 , 來 諷 刺或 歧 視 , 那 是 犯 過 失 的 。出 家 眾 可 以 在 每 半 個 月 的 定 期 布 薩 或 夏 安 居 的 最 終 日 「 自 恣 日 」 進 行 懺悔 所 犯 過 失 ,「 有 罪 當 懺 悔 , 懺 悔 則 安 樂 。」 但 在 家 眾 受 持 五 戒 , 甚 至 受 持 入關 齋 戒 ( 過 一 日 一 夜 出 家 生 活 ), 犯 了 戒 又 如 何 懺 悔 呢 ? 經 律 中 有 記 載 一 些 在 家人 向 佛 陀 或 比 丘 懺 悔 的 例 子 , 而 似 乎 沒 有 犯 戒 之 後 , 完 整 的 如 法 懺 悔 的 定 型句 。懺 悔 原 是 對 自 己 這 一 生 所 作 的 過 失 或 罪 業 , 知 道 過 錯 , 並 請 求 原 諒 , 這 是 著 重 當生 的 , 而 發 展 中 重 信 仰 的 大 乘 佛 教 , 把 過 去 無 始 劫 來 的 惡 業 , 都 認 為 該 懺 悔 , 雖 然 我們 每 一 生 都 可 能 造 作 惡 業 , 但 一 般 人 並 不 清 楚 曾 造 了 什 麼 惡 業 , 懺 悔 的 內 容 就 無 法 具體 化 , 只 能 陳 說 往 世 可 能 「 由 貪 瞋 痴 引 發 , 依 身 語 意 造 業 」, 犯 了 種 種 十 不 善 業 甚 至 五無 間 罪 , 一 切 皆 求 懺 悔 。 大 乘 的 懺 法 是 觀 想 在 十 方 諸 佛 前 懺 悔 , 跟 原 始 佛 法 著 重 當 生的 隨 犯 隨 懺 的 修 法 不 同 。 現 行 違 犯 的 懺 悔 , 能 把 所 犯 的 罪 相 直 接 、 具 體 地 說 出 , 當 大眾 如 法 滅 罪 後 , 內 心 不 安 、 憂 惱 即 能 排 除 掉 , 便 不 致 於 障 礙 修 行 , 而 能 漸 次 地 趣 入 聖道 , 就 達 到 懺 悔 的 目 的 了 。( 明 法 比 丘 撰 ,1993.8.《 新 雨 月 刊 》 第 69 期 ;2009.2. 訂 正 )◆◆◆ ◆◆◆ ◆◆◆ ( 早 課 結 束 , 禮 佛 三 拜 ) ◆◆◆ ◆◆◆ ◆◆◆27


晚 課【 課 誦 】◆◆◆ ◆◆◆ ◆◆◆ ( 晚 課 開 始 , 禮 佛 三 拜 ) ◆◆◆ ◆◆◆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歸 依 彼 世 尊 阿 羅 漢 等 | 正 覺◆ 南 摩 達 色 巴 鵝 瓦 多 阿 拉 哈 多 三 媽 三 菩 達 色 ( 念 三 遍 )禮 敬 世 尊 ‧ 阿 羅 漢 ‧ 正 等 正 覺 者 ( 三 遍 )[ 漢 語 — 臺 語 、 閩 南 語 、 華 語 , 欽 裁 ( 悉 聽 尊 便 )。]〔 憶 念 三 寶 〕[ 漢 語 — 臺 語 、 閩 南 語 、 華 語 , 欽 裁 ( 悉 聽 尊 便 )。]◆ 如 此 , 他 成 為 世 尊 是 : 1 阿 羅 漢 、 2 正 等 正 覺 者 、 3 明 行 足 、 4 善 逝 、5世 間 解 、 6 無 上 士 調 禦 丈 夫 、 7 天 人 師 、 8 佛 、 9 世 尊 。◆ 法 是 世 尊1善 說 、 2 自 見 、 3 即 時 、 4 來 見 、 5 返 照 、 6 智 者 可 各 自 證 知 的 。◆ 1善 行 道 者 是 世 尊 的 聲 聞 眾 , 2 正 直 行 道 者 是 世 尊 的 聲 聞 眾 , 3 正 理 行道 者 是 世 尊 的 聲 聞 眾 , 4 和 敬 行 道 者 是 世 尊 的 聲 聞 眾 , 即 是 四 雙 八輩 , 這 是 世 尊 的 聲 聞 眾 , 值 得 供 養 、 值 得 款 待 、 值 得 奉 施 、 值 得 合掌 禮 敬 ,* 在 世 間 無 上 的 福 田 。Ahi-paritta( 蛇 護 經 ) [ 漢 語 — 臺 語 、 閩 南 語 、 華 語 , 欽 裁 ( 悉 聽 尊 便 )。]彼 當 時 , 某 比 丘 被 蛇 咬 死 。 諸 比 丘 以 此 事 稟 告 世 尊 ,( 世 尊 說 ):「 諸 比 丘 ! 該 比 丘未 以 慈 心 充 滿 四 種 蛇 王 族 。 諸 比 丘 ! 若 該 比 丘 以 慈 心 充 滿 四 種 蛇 王 族 者 , 諸 比 丘 ! 該比 丘 將 不 被 蛇 咬 死 。 什 麼 是 四 種 蛇 王 族 呢 ? 毘 樓 羅 蛇 王 族 、 伊 羅 漫 蛇 王 族 、 舍 婆 子 蛇王 族 、 黑 瞿 曇 蛇 王 族 。 諸 比 丘 ! 該 比 丘 並 未 以 慈 心 充 滿 此 四 種 蛇 王 族 。 諸 比 丘 ! 該 比28


丘 若 以 慈 心 充 滿 此 四 種 蛇 王 族 , 諸 比 丘 ! 比 丘 不 會 被 蛇 咬 死 。諸 比 丘 ! 我 允 准 以 慈 心 充 滿 此 四 種 蛇 王 族 , 要 去 做 自 保 、 自 衛 、 自 護 。 諸 比 丘 !應 如 是 念 誦 :我 愛 毘 樓 羅 , 我 愛 伊 羅 漫 , 我 愛 舍 婆 子 , 我 愛 黑 瞿 曇 。我 愛 無 足 的 , 我 愛 二 足 的 , 我 愛 四 足 的 , 我 愛 多 足 的 。無 足 的 勿 傷 我 , 二 足 的 勿 傷 我 , 四 足 的 勿 傷 我 , 多 足 的 勿 傷 我 。願 一 切 眾 生 , 一 切 有 氣 息 者 , 一 切 有 情 , 願 見 諸 好 事 , 任 何 惡 勿 來 。佛 無 量 , 法 無 量 , 僧 無 量 , 爬 蟲 類 有 量 : 蛇 、 蠍 、 蜈 蚣 、 蜘 蛛 、 蜥 蜴 、 鼠 。我 已 保 衛 、 已 保 護 , 請 眾 生 退 去 ! 我 歸 命 世 尊 , 歸 命 七 位 正 等 正 覺 者 。◆ ◆ ◆孔 雀 經 (Morasuttam)( 下 半 段 是 在 傍 晚 誦 唸 )Apetayam cakkhuma ekaraja, harissavanno pathavippabhaso .已 走 開 具 眼 獨 一 無 二 的 君 王 有 金 色 的 大 地 之 光 芒金 光 照 耀 大 地 、 獨 一 無 二 的 具 眼 君 王 已 下 沉 ,Tam tam namassami harissavannam pathavippabhasam, tayajja gutta viharemu rattim.對 他 他 我 敬 禮 有 金 色 的 大 地 之 光 芒 三 時 保 護 願 我 們 居 住 晚 上禮 敬 金 光 照 耀 大 地 的 太 陽 , 願 夜 三 時 保 護 我 們 的 住 處 。Ye brahmana vedagu sabbadhamme, te me namo te ca mam palayantu.那 些 婆 羅 門 通 曉 一 切 法 他 們 被 我 歸 依 他 們 和 我 願 他 們 保 護願 那 些 通 曉 一 切 法 的 諸 婆 羅 門 , 接 受 我 的 歸 依 , 願 他 們 保 護 我 。Namatthu Buddhanam namatthu bodhiya, namo vimuttanam namo vimuttiya.歸 依 令 有 (atthu) 對 ( 過 去 ) 諸 佛 歸 依 令 有 對 菩 提 歸 依 對 諸 解 脫 歸 依 對 解 脫我 歸 依 諸 佛 , 我 歸 依 菩 提 ; 我 歸 依 諸 解 脫 , 我 歸 依 解 脫 。29


Imam so parittam katva, moro carati vasamakappayiti.它 他 保 護 做 了 之 後 孔 雀 漫 遊 、 舉 止 居 住 舒 適孔 雀 做 好 保 護 之 後 , 住 得 舒 服 。◆◆◆ ◆◆◆ ◆◆◆30


31【 勝 利 經 】( 身 敗 壞 經 )行 住 坐 臥 , 或 前 彎 後 仰 , 這 些 都 是 身 軀 的 動 作 。 身 軀 是 由 筋 骨 接合 , 塗 皮 肉 , 包 薄 皮 , 看 不 見 真 相 。 腸 、 胃 、 肝 、 膀 胱 、 心 、 肺 、 腎和 脾 ; 涕 、 唾 、 汗 、 油 、 血 、 關 節 滑 液 、 膽 汁 和 脂 (ㄓ) 肪 。 還 有 , 從 九竅 中 , 經 常 流 出 不 淨 : 從 眼 中 流 出 眼 屎 , 從 耳 中 流 出 耳 屎 , 從 鼻 流 出鼻 涕 , 從 口 中 有 時 吐 膽 汁 , 有 時 吐 痰 ,( 有 時 ) 從 身 軀 出 汗 。 還 有 , 頭 顱的 窟 窿 , 裝 滿 腦 髓 , 愚 人 由 於 無 知 , 才 會 認 為 它 是 好 東 西 。身 軀 一 旦 倒 斃 , 浮 腫 、 發 青 , 被 丟 在 墳 場 , 親 人 不 再 理 睬 。 狗 、豺 狼 、 狐 狸 、 蛆 ( ㄑ ㄩ)、 烏 鴉 、 禿 鷹 和 其 他 生 物 , 都 來 吃 它 。 世 間 有 智 慧的 比 丘 , 聽 了 佛 陀 的 話 , 就 會 完 全 理 解 身 軀 , 因 為 他 看 到 了 真 相 。 這個 ( 活 體 ) 就 像 那 個 ( 屍 體 ), 那 個 ( 屍 體 ) 就 像 這 個 ( 活 體 ); 裡 裡 外 外 , 拋 棄對 身 軀 的 渴 望 吧 ! 世 間 有 智 慧 的 比 丘 摒 棄 了 欲 望 和 貪 染 , 獲 得 無 死 的寧 靜 , 達 到 無 死 的 涅 槃 。 需 要 照 料 的 這 個 具 有 兩 隻 腳 的 ( 身 軀 ) 是 不 淨的 、 臭 的 , 充 滿 各 種 臭 味 , 到 處 流 湯 。 具 有 這 樣 ( 齷 齪 的 ) 的 身 軀 , 還 自以 為 了 不 起 , 輕 視 別 人 , 這 種 人 是 一 無 所 見 。──《 經 集 》Sn.1-11.Vijayasuttam 勝 利 經 (CS:vv.195-208;PTS:vv.193-206/p.34.)◆◆◆ ◆◆◆ ◆◆◆三 十 二 身 分在 此 身 有 : 1 髮 、 2 毛 、 3 爪 、 4 齒 、 5 皮 ; 6 肉 、 7 筋 、 8 骨 、 9 髓 、 10 腎 ;11心 、 12 肝 、 13 肋 膜 、 14 脾 、 15 肺 ; 16 腸 、 17 腸 間 膜 、 18 胃 中 物 、 19 糞 、 20 腦 ;21膽 汁 、 22 痰 、 23 膿 、 24 血 、 25 汗 、 26 脂 肪 ;27淚 、 28 油 、 29 唾 液 、 30 涕 、 31 關 節 液 、 32 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台 語 ..1. 髮 ( 頭 鬃 thau 5 cang)。2. 毛 ( 身 軀 毛 sin khu mo)。3. 爪 ( 指 甲 cing 2 kah)。4. 齒 ( 喙 齒 chui 3 khi 2 )。10. 腎 ( 腰 子 io ci 2 )。26. 脂 肪 (chi hong)。27. 淚 ( 目 屎 bak 8 sai 2 )。29. 唾 ( 喙 瀾 chiu 3 nua 7 )。30. 涕 ( 鼻 水 phinn 7 cui 2 ))◆◆◆ ◆◆◆ ◆◆◆【 死 隨 念 】◆ 我 的 生 命 是 不 久 的 , 我 的 死 亡 是 永 久 的 , 我 必 然 會 死 , 我 的 生 命 以 死結 束 , 我 的 生 命 是 不 確 定 的 , 我 的 死 是 必 然 的 。◆ 不 久 啊 ! 真 的 ! 這 個 身 體 將 躺 在 地 上 , 將 捨 棄 心 識 離 去 , 如 同 無 用 的 朽 木 。◆ 一 切 眾 生 必 死 , 過 去 曾 死 , 未 來 將 死 , 我 也 一 樣 將 會 死 , 對 此 我 沒 有 懷 疑 。


【 慈 心 念 誦 】( 巴 利 語 及 漢 語 )Sabbe satta一 切 有 情Avera hontu願 他 們 都 沒 有 仇 怨 之 心Abyapajjha hontu願 他 們 都 不 互 相 侵 犯 惱 害Anigha hontu願 他 們 都 沒 有 身 心 的 苦 惱Sukhi attanam pariharantu 願 他 們 都 善 於 守 護 自 己 。♥((((( (((((((( 願 一 切 眾 生 無 瞋 、 無 怨 、 無 苦 、 無 災 厄 )))))))))))))))))) ( 散 播 慈 心 5 分 鐘 )【 回 向 (Patthana)】[ 發 願 及 迴 向 ( 巴 利 語 及 漢 語 )]( 接 下 來 , 比 丘 唸 發 願 文 , 禪 修 者 者 跟 著 唸 :)Idam me pubbam asavakkhaya vaham hotu.這 我 的 功 德 漏 (asava 流 向 ) 滅 盡 (khaya) 帶 來 願 他


他 們 一 切 我 的 相 同 功 德 | 分 願 他 們 得 到


上 座 : 祝 你 快 樂 。◆◆◆ ◆◆◆ ◆◆◆ ( 晚 課 結 束 , 禮 佛 三 拜 ) ◆◆◆ ◆◆◆ ◆◆◆34


【 八 戒 戒 相 】【 前 言 】35在 家 眾 為 避 三 惡 趣 , 求 人 天 福 , 應 受 持 三 歸 依 與 五 戒 , 或 八 戒 , 或 十 戒 。受 持 三 歸 依 (tisarana) 即 成 為 優 婆 塞 (upasako 男 佛 教 徒 ) 或 優 婆 夷 (upasika 女 佛 教徒 ), 受 持 五 戒 (pabcasila) 就 成 為 「 具 戒 優 婆 塞 」 或 「 具 戒 優 婆 夷 」。《 相 應 部 》S.55.37./V,395...「 摩 訶 男 ! 自 從 優 婆 塞 已 樂 於 離 殺 生 , 已 樂 於 離 不 與 取 ( 不 偷盜 ), 已 樂 於 離 邪 淫 行 , 已 樂 於 離 妄 語 , 已 樂 於 離 飲 酒 ; 摩 訶 男 ! 由 於 有 這 麼多 , 他 成 為 優 婆 塞 戒 具 足 (upasako silasampanno)。」(cf. 《 雜 阿 含 91 經 》、《 雜阿 含 927 經 》、《 別 譯 雜 阿 含 152 經 》)受 持 五 戒 , 等 於 提 供 五 個 煞 車 系 統 , 以 免 作 惡 。 若 犯 戒 的 話 , 不 受 持 五 戒與 受 持 五 戒 的 過 失 並 不 完 全 相 同 ; 在 一 般 法 律 上 , 可 能 會 認 為 「 知 法 犯 法 , 罪加 一 等 」; 但 是 在 正 法 律 中 , 並 不 茍 同 。 在 正 法 律 中 , 一 個 人 不 受 持 五 戒 , 或沒 有 因 果 觀 念 的 人 , 犯 戒 作 惡 時 , 是 「 邪 見 相 應 」; 而 一 個 受 持 五 戒 , 或 有 因果 觀 念 的 人 犯 戒 時 , 則 是 「 邪 見 不 相 應 」, 意 思 是 , 作 惡 時 還 保 住 「 正 見 」, 而且 還 有 反 省 與 懺 悔 的 空 間 。 所 以 , 在 家 人 不 要 害 怕 受 持 五 戒 。 沒 有 ( 五 ) 戒(dussilo), 就 有 五 怨 (pabcaverani), 則 有 墮 落 之 虞 。若 是 受 持 八 戒 (atthavgaasila 八 關 齋 戒 ), 多 三 條 出 離 的 戒 , 增 加 出 離 的 力量 。 基 本 上 , 受 持 八 戒 是 跟 隨 阿 羅 漢 的 行 為 來 修 的 , 八 戒 中 , 離 殺 生 、 離 妄 語( 妄 語 是 覆 藏 , 屬 於 慳 , 瞋 根 心 ), 是 離 瞋 ; 離 偷 盜 、 婬 欲 、 飲 酒 、 離 非 時 進 食 、離 歌 舞 及 化 妝 、 離 坐 臥 高 廣 大 床 , 是 離 貪 。 受 持 八 戒 , 正 可 離 身 業 與 語 業 的 貪瞋 癡 , 離 難 斷 的 惡 習 , 並 且 止 住 放 逸 的 行 為 。受 持 八 戒 以 一 日 一 夜 為 限 , 一 般 來 說 ,「 天 亮 」(arunuggamana;dawnrise明 相 ) 開 始 持 戒 , 到 次 日 早 晨 「 天 亮 」; 下 午 或 晚 上 也 可 受 戒 。 依 天 文 學 上 說 ,太 陽 在 地 平 線 以 下 6 度 的 黎 明 時 分 (Civil Twilight), 約 等 於 「 明 相 」 出 時 。 此時 曙 光 漸 明 , 天 空 露 白 ( 魚 肚 白 fishbelly white color), 周 遭 景 物 不 必 用 人 工 照明 可 辨 識 人 物 、 景 象 、 顏 色 、 掌 紋 、 地 上 整 排 螞 蟻 等 , 此 時 空 中 最 亮 的 「 一 等星 」 仍 可 被 看 見 。 每 天 「 明 相 」 出 現 的 時 間 , 依 地 方 逐 日 略 異 。 明 相 出 現 後 ,離 日 出 還 要 還 要 24 分 鐘 左 右 。( 請 見 : 中 央 氣 象 局 http://www.cwb.gov.tw/)。受 八 戒 後 , 若 無 法 受 持 , 要 捨 三 條 出 離 的 戒 , 作 意 捨 戒 即 完 成 。 若 為 了 慎重 其 事 , 則 向 一 個 聽 得 懂 你 的 話 的 人 講 , 而 對 方 明 白 你 的 意 思 。受 持 八 戒 , 原 來 並 沒 有 「 犯 相 」、「 無 犯 」 等 細 緻 的 分 別 法 相 。 今 依 《 律 藏 》〈 波 羅 夷 〉(Vin. Para.) 比 丘 戒 的 四 波 羅 夷 法 ( 滅 擯 ) 的 持 犯 因 緣 , 以 及 《 小 誦 注 》〈( 十 ) 學 處 注 〉(KhA. Sikkhapadavannana), 使 戒 相 清 楚 明 白 , 以 免 疑 慮 , 便 利


受 持 , 並 受 戒 律 的 保 護 及 獲 得 利 益 。一 、 殺 戒【 受 戒 文 】1. Panatipata veramani-sikkhapadam samadiyami.有 息 者 (m.) 殺 (m.s.Abl.) 離 (f.) 學 (f.) 處 (n.) 我 受 持 (1s.pres.)pana + atipata< ati 超 越 + pat 落 下 veramani sikkha+pada


3. 起 殺 心 (vadhakacittabca paccupatthitam hoti)。4. 付 之 行 動 (vayamati) 1 。5. 導 致 死 亡 (tena ca maratiti)。(《 小 誦 注 》KhA.31.)【 無 犯 】 2 1. 以 為 對 方 不 是 眾 生 。2. 一 切 無 殺 心 的 誤 殺 。3. 精 神 失 常 時 殺 。【 果 報 】 離 殺 生 果 報 有 : 肢 體 勻 稱 , 長 廣 適 中 , 腳 站 得 穩 , 優 美 , 柔 軟 , 明淨 , 勇 敢 , 大 力 , 口 齒 伶 俐 , 世 人 喜 愛 , 無 瑕 疵 , 無 畏 懼 , 不 被 迫 害 ,被 他 攻 擊 不 死 , 眷 屬 ( 或 隨 從 ) 無 量 , 姿 態 美 , 外 表 好 , 少 病 、 無 憂 ,與 所 喜 愛 的 人 、 可 意 的 人 相 處 而 不 別 離 , 長 壽 , 如 此 等 果 報 。(KhA.33.)殺 生 果 報 有 :《 中 部 135 經 》〈 小 業 分 別 經 〉 說 ..「 兇 惡 的 殺 生 者 , 血手 、 專 做 殺 戮 , 對 諸 有 情 無 慈 心 (panatipati hoti luddo lohitapanihatapahate nivittho adayapanno panabhutesu)。 他 如 是 成 就 , 帶 著 這 個業 , 身 壞 命 終 之 後 , 往 生 於 離 去 ( 福 樂 ) 處 (apayam)、 惡 趣 (duggatim)、落 難 處 (vinipatam)、 無 去 ( 無 自 由 來 去 ) 處 (nirayam)( 此 四 名 詞 都 是 「 地獄 」 的 同 義 詞 )。 若 身 壞 命 終 後 , 不 往 生 於 離 去 處 、 惡 趣 、 落 難 處 、無 去 處 , 若 來 人 位 者 , 再 生 於 任 何 地 方 也 會 短 命 (appayuko)。」A.9.27./IV,406.(=A.10.92./V,183.)..「 居 士 ! 殺 生 者 緣 殺 生 , 於 現 法 生怖 畏 、 怨 讎 , 於 來 世 亦 生 怖 畏 、 怨 讎 , 心 中 受 苦 憂 。 若 遠 離 殺 生 , 於現 法 則 不 生 怖 畏 、 怨 讎 , 於 來 世 亦 不 生 怖 畏 、 怨 讎 , 心 中 不 受 苦 憂 。若 遠 離 殺 生 , 如 是 怖 畏 、 怨 讎 則 止 息 。」 不 與 取 、 離 邪 淫 、 離 妄 語 、離 飲 酒 , 同 理 。《 分 別 善 惡 報 應 經 》 卷 下 (T1.899.2).. 殺 生 果 報 有 十 ..「 一 冤 家 轉 多 。二 見 者 不 喜 。 三 有 情 驚 怖 。 四 恒 受 苦 惱 。 五 常 思 殺 業 。 六 夢 見 憂 苦 。七 臨 終 悔 恨 。 八 壽 命 短 促 。 九 心 識 愚 昧 。 十 死 墮 地 獄 。」1有 「 行 動 」(vayamati 努 力 ) 而 符 合 殺 罪 , 有 以 下 各 項 (KhA.29.;cf. Sp.Para.II,439.,《 善 見 律 毘 婆 沙 》 卷 第 十 一 (T24.751.1)):(1) 親 手 -- 自 手 殺 生 , 當 場 斃 命 死 , 或 隔 一 段 時 間 才 死 。 自 己 勸 眾 生 去 死 , 或 教 別人 去 勸 眾 生 去 死 。 或 給 毒 藥 或 墮 胎 藥 , 或 下 毒 在 身 上 。 或 寫 書 、 撰 文 勸 死 。(2) 命 令 -- 教 唆 他 人 去 殺 , 展 轉 使 殺 , 懸 賞 殺 人 。(3) 投 擲 -- 投 擲 石 、 刀 、 矛 等 , 射 箭 、 打 彈 弓 等 。(4) 設 陷 阱 ( 固 定 的 )-- 設 深 坑 、 火 坑 , 捕 獸 夾 、 羅 網 。 或 提 供 藥 、 毒 、 機 關 等 。(5) 明 所 成 -- 以 咒 術 殺 生 (‘ 明 ( 咒 )’ 所 作 vijjamaya)。(6)( 與 ) 神 變 所 成 -- 以 神 變 所 作 ( 殺 )(iddhimaya)。2 「 無 犯 」 是 非 故 意 犯 罪 的 行 爲 , 或 者 在 某 不 知 情 的 狀 況 違 犯 。 拉 丁 文 也 有 說 ..“Actus non facit reum nisi mens est rea”( 非 故 意 犯 罪 的 行 爲 , 不 算 犯 罪 行 爲 。)37


1二 、 盜 戒【 受 戒 文 】2. A-dinnadana veramani-sikkhapadam samadiyami.不 給 予 拿 起 (m.s.Abl.) 離 (f.) 學 (f.) 處 (n.) 我 受 持 (1s.pres.)a+dinna+adana veramani sikkha+pada


4. 棄 物 1 、 畜 生 物 2 。5. 精 神 失 常 時 的 不 與 取 3 。【 果 報 】 離 不 與 取 ( 的 果 報 ): 大 財 富 , 財 穀 豐 富 , 無 量 財 產 , 生 出 未 起 的 財 產 ,已 生 起 的 財 產 堅 固 , 所 欲 之 財 迅 速 獲 得 , 財 產 不 與 王 、 賊 、 水 、 火 、不 肖 者 所 共 , 得 不 共 財 , 世 間 的 領 導 , 無 所 不 知 , 樂 住 , 如 此 等 ( 果報 )。(KhA.33-34)《 分 別 善 惡 報 應 經 》 卷 下 (T1.899.2)..「 偷 盜 報 有 十 種 。 何 等 為 十 ?一 結 宿 冤 。 二 恒 疑 慮 。 三 惡 友 隨 逐 。 四 善 友 遠 離 。 五 破 佛 淨 戒 。 六 王法 謫 罰 。 七 恣 縱 愓 逸 。 八 恒 時 憂 惱 。 九 不 自 在 。 十 死 入 地 獄 。」三 、 離 淫 戒【 受 戒 文 】3. Abrahmacariya veramani-sikkhapadam samadiyami.非 梵 行 為 (m.s.Abl.) 離 (f.) 學 (f.) 處 (n.) 我 受 持 (1s.pres.)a +brahma +cariya veramani sikkha+pada


看 女 人 的 眼 睛 ( 包 括 看 體 型 、 體 態 , 或 聞 體 香 等 ); 聽 女 人 之 笑 聲 、 說 話 、 唱 歌 、哭 泣 ; 追 憶 過 去 曾 與 女 人 相 笑 、 相 談 、 遊 玩 ; 甚 至 於 想 往 生 沒 有 婬 欲 的 梵 天 界 ,也 被 包 括 在 「 七 淫 結 」 之 內 。(cf.《 增 支 部 》(A.7.47./IV,54f.) ;《 增 壹 阿 含 37.9經 》(T2.714.3);《 清 淨 道 論 》Vism.51~53))。【 犯 相 】1. 交 媾 (ajjhacariyavatthu ca hoti) 1 。2. 生 起 淫 欲 心 (tattha ca sevanacittam paccupatthitam hoti)。3. 達 到 從 事 ( 性 交 ) 之 緣 的 方 式 (sevanapaccaya payogabca samapajjati) 2 。4. 接 納 樂 受 (sadiyati cati) 3 。【 無 犯 】1. 睡 眠 或 昏 迷 中 無 覺 知 。2. 沒 有 淫 意 。3. 沒 有 接 納 樂 受 。4. 精 神 失 常 。【 果 報 】 離 非 梵 行 ( 的 果 報 ).. 沒 有 仇 敵 , 一 切 人 所 喜 愛 , 獲 得 食 物 、 飲 料 、 衣服 、 住 處 , 躺 臥 快 樂 , 醒 覺 快 樂 , 解 脫 苦 界 (= 惡 趣 ) 的 怖 畏 , 不 會 生為 女 性 或 不 能 男 , 不 忿 怒 、 不 掩 飾 、 不 驚 慌 、 臉 不 下 向 ( 丟 臉 ), 男 女相 愛 , 諸 根 圓 滿 , 諸 相 圓 滿 , 無 疑 惑 、 生 活 悠 閒 、 樂 住 , 無 怖 畏 處 ,無 離 別 喜 愛 , 如 此 等 ( 果 報 )。」(KhA.34.)( 按 ..「 不 會 生 為 女 性 」((na)itthibhavappatilabhassa), 乃 由 「 願 生 為 男 」 或 「 不 願 生 為 女 」 來 決 定 。)《 分 別 善 惡 報 應 經 》 卷 下 (T1.899.2)..「 邪 欲 報 有 十 種 。 何 等 為 十 ? 一欲 心 熾 盛 。 二 妻 不 貞 良 。 三 不 善 增 長 。 四 善 法 消 滅 。 五 男 女 縱 逸 。 六資 財 密 散 。 七 心 多 疑 慮 。 八 遠 離 善 友 。 九 親 族 不 信 。 十 命 終 三 塗 。」【 附 帶 說 明 】邪 淫 戒【 受 戒 文 】Kamesu micchacara veramani-sikkhapadam samadiyami.淫 欲 邪 行 (m.s.Abl.) 離 (f.) 學 (f.) 處 (n.) 我 受 持 (1s.pres.)kama miccha+cara veramani sikkha+pada


【 釋 義 】Atthasalini( 殊 勝 義 ) (DhsA.p.98.)..「『 邪 欲 樂 行 』( 邪 淫 ) 裡 的 『 欲 樂 』 是指 『 性 交 』;『 邪 行 』 是 指 『 低 賤 及 實 應 受 到 譴 責 的 行 為 』。『 邪 欲 樂 行 』 的 特 相是 生 起 於 身 門 的 思 (cetana, 意 願 ), 具 有 侵 犯 自 己 無 權 同 其 行 房 者 的 不 如 法意 念 。 於 此 , 不 正 確 ( 男 人 無 權 與 之 行 房 者 ) 是 :( 甲 ) 十 種 未 婚 女 人 , 即 : 一 、為 母 所 護 ; 二 、 為 父 所 護 ; 三 、 為 父 母 所 護 ; 四 、 為 兄 弟 所 護 ; 五 、 為 姐 妹 所護 ; 六 、 為 親 戚 所 護 ; 七 、 為 族 人 所 護 ; 八 、 為 宗 教 導 師 所 護 ; 九 、 已 訂 婚 ;十 、 正 受 懲 罰 ( 若 靠 近 此 女 將 罰 ); 以 及 ( 乙 ) 十 種 已 婚 女 人 , 即 : 一 、 以 錢 財買 來 ( 的 妻 子 ); 二 、 自 願 為 人 妻 者 ; 三 、 為 了 財 富 而 為 人 妻 者 ; 四 、 為 了 服 飾而 為 人 妻 者 ; 五 、( 正 式 結 婚 ) 由 雙 親 執 行 婚 禮 , 把 新 郎 新 娘 之 手 浸 入 一 隻 碗 裡的 水 , 而 如 法 地 成 為 人 妻 者 ; 六 、 從 社 會 階 級 較 低 階 層 裡 獲 得 的 妻 子 ; 七 、 奴隸 ( 兼 ) 妻 ; 八 、 傭 人 ( 兼 ) 妻 ; 九 、 戰 俘 ( 兼 ) 妻 ; 十 、 短 暫 的 妻 子 ( 一 夜 情 )。 當 中 ,有 十 二 種 女 人 是 其 他 男 人 不 可 侵 犯 的 , 即 : 已 訂 婚 和 正 受 懲 罰 的 女 人 , 以 及 後面 十 種 ( 已 婚 女 人 )。」(cf.《 中 阿 含 15 經 》〈 羅 云 經 〉(T1.437.3) 及 〈 優 婆 塞 經 〉T1.616.2)【 犯 相 】1. 對 象 .. 非 配 偶 。2. 生 起 淫 欲 ( 男 人 若 舉 陽 就 有 淫 欲 心 )。3. 從 事 性 交 。【 無 犯 】1. 睡 眠 或 昏 迷 中 無 覺 知 。2. 精 神 失 常 。【 果 報 】 邪 婬 果 報 .. 佛 告 奈 女 ( 妓 女 )..「 好 邪 婬 者 , 有 五 自 妨 , 一 者 名 聲 不 好 。二 者 王 法 所 疾 。 三 者 懷 畏 多 疑 。 四 者 死 入 地 獄 。 五 者 地 獄 罪 竟 受 畜 生形 。 皆 所 致 , 能 自 滅 心 。 不 邪 婬 者 , 有 五 增 福 , 一 者 多 人 稱 譽 。 二 者不 畏 縣 官 。 三 者 身 得 安 隱 。 四 者 死 上 天 生 。 五 者 從 立 清 淨 泥 洹 道 。《 般泥 洹 經 》T1.179.1」( 此 段 勸 導 奈 女 (Ambapali 菴 婆 波 梨 ) 的 文 字 , 未 出現 在 D.16-11.Ambapaliganika。)《 分 別 善 惡 報 應 經 》 卷 下 (T1.899.2)..「 邪 欲 報 有 十 種 。 何 等 為 十 ?一 欲 心 熾 盛 。 二 妻 不 貞 良 。 三 不 善 增 長 。 四 善 法 消 滅 。 五 男 女 縱 逸 。六 資 財 密 散 。 七 心 多 疑 慮 。 八 遠 離 善 友 。 九 親 族 不 信 。 十 命 終 三 塗 。」1四 、 妄 語 戒141離 妄 語 即 不 說 謊 ; 不 包 括 .. 不 惡 口 、 不 綺 語 (《 長 部 疏 》DT.1-2/I,153... 說 綺 語 .. 胡說 , 無 意 義 的 語 言 , 惱 亂 、 毀 壞 快 樂 、 利 益 的 果 報 )、 不 搬 弄 是 非 ( 說 是 非 者 , 有 時會 自 以 為 是 說 真 實 話 ), 但 亦 應 齊 修 清 淨 口 業 。《 中 部 》(M.61./I,415.) 世 尊 說 ..「 羅睺 羅 ! 凡 是 任 何 故 意 妄 語 而 無 愧 者 , 我 說 他 會 無 惡 不 作 。」 妄 語 中 , 妄 說 自 證 上人 法 為 最 嚴 重 的 妄 語 。「 上 人 法 」(uttarimanussa-dhamma) 是 超 越 凡 夫 境 界 , 即 禪定 (jhana, 初 禪 至 第 四 禪 )、 解 脫 (vimokkha, 釋 放 )、 三 摩 地 (samadhi, 等 持 , 心 離


【 受 戒 文 】4. Musavada veramani sikkhapadam samadiyami.虛 妄 語 (m.s.Abl.) 離 (f.) 學 (f.) 處 (n.) 我 受 持 (1s.pres.)musa+vada veramani sikkha+pada


1五 、 酒 戒【 受 戒 文 】5. Suramerayamajjapamadatthana veramani-sikkhapadam samadiyami.須 羅 酒 (f.) 迷 羅 耶 酒 (n.) 烈 酒 (n.) 放 逸 處 (m.s.Abl.) 離 (f.) 學 (f.) 處 (n.) 我 受 持 (1s.pres.)sura + meraya + majja+pamada+tthana veramani sikkha+pada


實 , 無 離 間 、 粗 惡 語 、 雜 穢 語 , 日 夜 無 懶 惰 , 知 恩 、 感 恩 、 不 慳 悋 、具 施 捨 、 持 戒 、 正 直 、 不 忿 怒 、 有 慚 、 有 愧 、 見 正 直 、 大 慧 、 具 慧 、智 賢 , 善 巧 利 害 , 如 此 等 果 報 。(KhA.34.)《 四 分 律 》 中 說 (T22.672.1;cf.T22.1005.3、T22.1012.1), 酒 有 十 過 :「 一 、顏 色 惡 ( 難 看 )。 二 、 少 力 。 三 、 眼 視 不 明 。 四 、 現 瞋 恚 相 。 五 、 壞 業 資生 。 六 、 增 疾 病 。 七 、 益 鬥 訟 。 八 、 無 名 稱 ( 聲 譽 )。 九 、 智 慧 少 。 十 、命 終 墮 三 惡 道 。 故 應 努 力 受 持 此 戒 。」《 分 別 善 惡 報 應 經 》 卷 下(T1.899.2-3)..「 飲 酒 三 十 六 過 。 其 過 云 何 ? 一 資 財 散 失 。 二 現 多 疾 病 。三 因 興 鬥 諍 。 四 增 長 殺 害 。 五 增 長 瞋 恚 。 六 多 不 遂 意 。 七 智 慧 漸 寡 。 八福 德 不 增 。 九 福 德 轉 減 。 十 顯 露 祕 密 。 十 一 事 業 不 成 。 十 二 多 增 憂 苦 。十 三 諸 根 闇 昧 。 十 四 毀 辱 父 母 。 十 五 不 敬 沙 門 。 十 六 不 信 婆 羅 門 。 十 七不 尊 敬 佛 。 十 八 不 敬 僧 法 。 十 九 親 近 惡 友 。 二 十 捨 離 善 友 。 二 十 一 棄 捨飲 食 。 二 十 二 形 不 隱 密 。 二 十 三 淫 欲 熾 盛 。 二 十 四 眾 人 不 悅 。 二 十 五 多增 語 笑 。 二 十 六 父 母 不 喜 。 二 十 七 眷 屬 嫌 棄 。 二 十 八 受 持 非 法 。 二 十 九遠 離 正 法 。 三 十 不 敬 賢 善 。 三 十 一 違 犯 過 非 。 三 十 二 遠 離 圓 寂 。 三 十 三顛 狂 轉 增 。 三 十 四 身 心 散 亂 。 三 十 五 作 惡 放 逸 。 三 十 六 身 謝 命 終 墮 大 地獄 受 苦 無 窮 。」* 《 長 部 注 》DA.2./I,235.(=MA.4./I,136.;AA.2.2./II,113.):「 什 麼 是 ( 優 婆 塞 的 ) ‘ 活 命 ’?捨 斷 五 種 邪 貿 易 , 以 法 公 正 地 維 持 生 命 。 曾 這 麼 說 (A.5.177./III,208.):『 諸 比 丘 ! 在家 信 徒 不 可 從 事 這 五 種 買 賣 。 是 哪 五 種 ? 買 賣 武 器 、 買 賣 有 情 (= 買 賣 人 ,AA.5.177./III,303.)、 買 賣 肉 、 買 賣 酒 類 、 買 賣 毒 品 。 諸 比 丘 ! 在 家 信 徒 不 可 從 事 這五 種 買 賣 。』」 受 三 歸 依 的 優 婆 塞 ( 佛 教 徒 ), 不 可 以 經 營 酒 家 、 專 賣 酒 或 兼 賣 酒 ,但 是 可 以 喝 酒 或 釀 造 酒 。 具 戒 ( 五 戒 ) 的 優 婆 塞 , 不 可 以 喝 酒 , 但 是 可 以 為 非 買 賣 目的 的 某 種 需 要 而 釀 造 酒 。六 、 非 時 食 戒【 受 戒 文 】6. Vikalabhojana veramani-sikkhapadam samadiyami.非 時 食 (n.s.Abl.) 離 (f.) 學 (f.) 處 (n.) 我 受 持 (1s.pres.)vi+kala+bhojana veramani sikkha+pada


3. 吞 嚥 (ajjhoharanam)。4. 未 瘋 狂 (anummattakata)。(《 小 誦 注 》KhA.35.)【 無 犯 】1. 天 亮 ( 明 相 ) 到 日 過 中 天 ( 約 十 二 點 ) 吃 食 , 不 計 多 少 餐 次 。2. 終 身 藥 。3. 瘋 狂 。【 果 報 】 不 非 時 食 則 少 貪 吃 , 身 體 少 負 擔 , 多 閒 , 心 清 智 明 。* 離 非 時 進 食 即 太 陽 過 中 午 ( 約 十 二 點 ) 至 翌 日 明 相 出 時 , 不 再 吃 五 穀 及 不 飲 用 牛 奶 、豆 奶 、 豆 湯 等 , 但 可 飲 用 過 濾 無 渣 的 某 些 果 汁 , 例 如 芒 果 汁 、 蘋 果 汁 、 橙 汁 、 香 蕉汁 、 葡 萄 汁 等 。* 《 律 藏 》〈 大 品 〉(Mv.300.)..「 諸 比 丘 ! 除 了 穀 果 汁 之 外 , 我 允 許 一 切 果 汁 。 諸 比丘 ! 允 許 一 切 葉 汁 , 除 了 菜 汁 (《 普 端 嚴 》 說 :「 菜 汁 」 是 指 已 煮 熟 了 的 菜 湯 。 作 時限 藥 的 葉 子 在 做 成 食 物 之 前 搾 成 的 汁 是 允 許 的 )。 諸 比 丘 ! 允 許 一 切 花 汁 , 除 了 蜜花 汁 之 外 。 諸 比 丘 ! 允 許 一 切 甘 蔗 汁 。」七 之 一 .. 歌 舞 等 戒【 受 戒 文 】7-1. Naccagitavaditavisukadassana (veramani-sikkhapadam samadiyami.)舞 蹈 (n.) 唱 歌 (n.) 奏 樂 (n.) 戲 劇 (n.) 看 、 見 (n.s.Abl.) 離 (f.) 學 (f.) 處 (n.) 我 受 持nacca+ gita+ vadita+ visuka+ dassana (veramani sikkha+pada


2.( 任 何 ) 跳 舞 、 唱 歌 、 演 奏 、 表 演 (naccagitavaditavisukadassana)。3. 看 、 聽 。4. 未 瘋 狂 (anummattakata)。【 無 犯 】1. 在 站 立 、 坐 著 、 躺 臥 處 ( 有 表 演 從 自 己 方 向 ) 來 或 去 到 達 視 野 域 而 看見 , 即 使 有 煩 惱 也 沒 有 違 犯 。2. 瘋 狂 。【 果 報 】 不 歌 不 舞 , 則 身 表 正 直 , 不 亂 ; 心 思 正 經 , 安 穩 。* 《 吉 祥 經 》 並 沒 有 說 「 不 歌 不 舞 」, 但 是 其 中 第 18 項 的 「 遠 離 (arati)」 為 「 遠 避 ( 身 語 惡業 )」。《 小 義 釋 注 》(Nd 2 A.CS:pg.10.)..「 遠 離 (arati).. 遠 離 享 樂 (araka ramanam)。」提 示 遠 開 世 俗 的 享 樂 , 而 歌 舞 算 是 世 俗 享 樂 的 項 目 。* A.3.103./I,261. .. “Runnamidam bhikkhave, ariyassa vinaye yadidam gitam.Ummattakamidam, bhikkhave, ariyassa vinaye yadidam naccam.( 諸 比 丘 ! 於 聖 者 之律 , 歌 詠 是 號 泣 。 諸 比 丘 ! 於 聖 者 之 律 , 舞 蹈 是 瘋 子 。) ( 各 類 表 演 , 詳 見 《 長 部 》D.1./I,6~7.、65.) 《 四 分 律 卷 第 五 十 八 》(T22.998.2)..「 於 聖 法 律 中 , 歌 戲 猶 如 哭 ,舞 如 狂 者 , 戲 笑 似 小 兒 。」* KhA.37-8...「 將 法 編 成 歌 是 不 適 合 的 , 而 將 歌 編 成 法 則 是 可 以 的 。」「 梵 唄 」 是 屬於 「 將 法 編 成 歌 」, 且 是 拉 長 歌 音 而 誦 , 有 五 種 過 患 。(A.5.209./III,251.)七 之 二 .. 化 妝 戒【 受 戒 文 】7-2.Malagandhavilepanadharanamandanavibhusanatthana花 鬘 薰 香 塗 油 受 持 化 妝 裝 飾 處 (= 原 因 m.s.Abl.)mala + gandha + vilepana + dharana + mandana + vibhusana+t+thanaveramani-sikkhapadamsamadiyami.離 (f.) 學 (f.) 處 (n.) 我 受 持 (1s.pres.)veramani sikkha+pada


【 犯 相 】 配 戴 任 何 種 類 的 花 ( 環 ); 塗 任 何 種 類 的 香 、 香 油 、 香 粉 、( 香 ) 煙 。【 無 犯 】1. 為 了 當 藥 ( 治 病 ) 的 目 的 。2. 為 了 供 養 運 送 ( 香 )。* 此 學 處 也 包 括 不 佩 戴 耳 璫 、 耳 墜 、 臂 釧 、 腳 鐲 、 項 鍊 、 玉 珮 、 戒 指 、 手 鐲 、 手 珠 、手 錶 等 裝 飾 品 。《 律 藏 》〈 小 品 〉(Vin.Cv.p.107)..( 比 丘 ) 不 得 以 鏡 子 或 缽 水 來 觀 臉 ,若 觀 者 , 除 了 生 病 外 , 犯 惡 作 ( 病 者 為 看 瘡 等 ; 為 知 老 的 壽 行 , 則 可 觀 看 。VinA.vi,p.1201.) 受 八 戒 者 並 無 規 定 不 得 照 鏡 子 , 但 是 也 當 學 習 比 丘 威 儀 。【 果 報 】 現 世 減 少 浪 費 ( 脂 粉 錢 ), 增 加 財 富 。 少 施 脂 粉 , 也 比 較 健 康 ( 皮 膚 少 負 擔 )。1八 、 高 床 、 廣 大 床 戒【 受 戒 文 】8. Uccasayana-mahasayana veramani-sikkhapadam samadiyami.高 的 床 (n.) 大 的 (= 豪 華 ) 床 (n.s.Abl.) 離 (f.) 學 (f.) 處 (n.) 我 受 持 (1s.pres.)ucca + sayana-maha + sayana veramani sikkha+pada


3. 坐 、 臥 。4. 未 瘋 狂 。【 無 犯 】1. 如 超 過 膝 蓋 高 度 的 天 然 岩 石 或 樹 木 等 。2. 瘋 狂 。【 果 報 】 現 世 減 少 浪 費 , 增 加 財 富 。【 附 .. 不 捉 持 金 錢 戒 】【 受 戒 文 】Jatarupa-rajata-patiggahana veramani-sikkhapadam samadiyami.黃 金 (n.) 貨 幣 (n.) 接 受 、 拿 取 (n.s.Abl.) 離 (f.) 學 (f.) 處 (n.) 我 受 持 (1s.pres.)jatarupa + rajata + patiggahana veramani sikkha+pada


比 丘 ! 有 戒 者 、 具 足 戒 者 , 臨 終 不 迷 亂 。 諸 比 丘 ! 此 為 有 戒 者 、 具 足 戒 者 之第 四 利 。 復 次 , 諸 比 丘 ! 有 戒 者 、 具 足 戒 者 , 身 壞 死 後 , 生 於 善 趣 、 天 界 。諸 比 丘 ! 此 為 有 戒 者 、 具 足 戒 者 之 第 五 利 。(Vin.Mv.I,227-8. ;A.5.213./III,252-5.;D.16-6./II,86.)八 戒 利 益世 尊 說 :「 毘 舍 佉 ( 優 婆 夷 )! 如 是 若 修 行 八 分 成 就 之 布 薩 者 , 則 有 大 果(mahapphalo) 、 大 效 益 (mahanisamso) 、 大 光 輝 (mahajutiko) 、 大 徧 滿(mahavippharo)。 有 什 麼 大 果 ? 有 什 麼 大 效 益 ? 有 什 麼 大 光 輝 ? 有 什 麼 大 徧滿 ? 毘 舍 佉 ! 譬 如 有 人 , 有 多 七 寶 之 十 六 大 國 , 謂 : 鴦 伽 、 摩 竭 陀 、 迦 尸 、拘 薩 羅 、 跋 耆 、 末 羅 、 支 提 、 跋 蹉 、 拘 樓 、 般 闍 羅 、 婆 蹉 、 戌 囉 西 那 、 阿說 迦 、 阿 般 提 、 乾 陀 羅 、 劍 洴 沙 , 君 臨 為 王 , 不 如 八 分 成 就 布 薩 之 十 六 分之 一 。 什 麼 緣 故 ? 毘 舍 佉 ! 人 王 與 天 上 之 快 樂 相 比 , 則 是 微 不 足 道 的 。…若 修 行 八 分 成 就 之 布 薩 , 則 身 壞 命 終 後 , 當 生 四 天 王 之 伙 伴 。… 若 修 行 八分 成 就 之 布 薩 , 則 身 壞 命 終 後 , 當 生 忉 利 天 之 伙 伴 。… 若 修 行 八 分 成 就 之布 薩 , 則 身 壞 命 終 而 後 , 當 生 夜 摩 天 之 伙 伴 。… 若 修 行 八 分 成 就 之 布 薩 ,則 身 壞 命 終 後 , 當 生 兜 率 天 之 伙 伴 。… 若 修 行 八 分 成 就 之 布 薩 , 則 身 壞 命終 後 , 當 生 化 樂 天 之 伙 伴 。… 若 修 行 八 分 成 就 之 布 薩 , 則 身 壞 命 終 後 , 當生 他 化 自 在 天 之 伙 伴 。 毘 舍 佉 ! 我 因 此 關 係 , 說 人 王 與 天 上 之 快 樂 相 比 ,則 是 微 不 足 道 的 。」(《 增 支 部 》A.8.43.Visakha 毘 舍 佉 ( 優 婆 夷 );cf.《 增 支部 》A.3.70.、A.8.41-2.、A.10.46.)49


【 十 戒 之 效 益 與 免 難 】十 戒 ( 消 極 面 ) 積 極 面 效 益 免 障 難1 離 殺 戒 ( 不 殺 、 不 暴 力 ) 多 護 離 殺 自 護 護 他 、 延 年 益 壽 免 結 怨 、 免 戰 爭 *2 離 盜 戒 多 施 離 盜 自 他 相 安 、 安 和 樂 利 免 孤 寡 貧 窮3離 邪 淫 戒 少 淫 多 貞 潔 身 自 愛 、 家 庭 和 樂 免 縱 慾 傷 身離 淫 戒 不 淫 多 精 身 體 香 潔 、 資 益 出 離 免 招 惹 是 非 、 破 財 毀 譽4 離 妄 語 戒 少 妄 多 真 言 而 有 信 、 言 行 一 致 免 背 信 食 言 、 親 友 疏 遠5 離 酒 戒 少 酒 多 水 免 除 耽 溺 、 神 清 智 明 免 神 智 不 清 、 胡 言 亂 語6 離 非 時 食 戒 少 餐 多 健 減 少 食 欲 、 身 輕 氣 爽 免 身 重 氣 濁 、 障 礙 英 明7 離 化 妝 戒 少 妝 多 率 呈 現 原 貌 、 去 偽 存 真 免 招 搖 惹 禍 、 引 狼 入 室8離 唱 歌 少 唱 多 默 遠 偽 友 , 會 善 友 免 放 縱 、 免 傷 志離 跳 舞 戒 少 跳 多 走 離 假 意 , 得 真 情 免 失 態 、 免 狂 亂9 離 高 床 、 豪 華 床 戒 少 享 受 多 自 在 隨 意 坐 臥 , 不 假 造 作 放 下 身 段 , 驕 慢 自 除10 離 金 錢 戒 少 錢 多 閒 兩 手 空 空 , 欲 求 自 消 無 有 錢 財 , 豈 有 破 財* 有 偈 言 ..「 千 百 年 來 碗 裡 羹 , 冤 深 似 海 恨 難 平 , 欲 知 世 上 刀 兵 劫 , 但 聽 屠 門 夜 半 聲 。」【 十 善 之 效 益 與 十 不 善 之 障 難 】十 善 效 益 十 不 善 障 難1 不 殺 生 天 ; 若 生 人 中 必 長 壽 1 殺 生 地 獄 ; 若 生 人 中 必 短 壽2 不 盜 生 天 ; 若 生 人 中 錢 財 不 喪 2 盜 生 地 獄 ; 若 生 人 中 錢 財 多 難3 不 邪 淫 生 天 ; 若 生 人 中 妻 室 修 良 3 邪 淫 生 地 獄 ; 若 生 人 中 所 有 妻 室 為 人 所 圖4 不 妄 語 生 天 ; 若 生 人 中 不 被 譏 論 4 妄 語 生 地 獄 ; 若 生 人 中 多 被 譏 論5 不 兩 舌 生 天 ; 若 生 人 中 親 友 堅 固 5 兩 舌 生 地 獄 ; 若 生 人 中 親 友 乖 離6 不 惡 口 生 天 ; 若 生 人 中 常 聞 妙 音 6 惡 口 生 地 獄 ; 若 生 人 中 常 聞 醜 聲7 不 綺 語 生 天 ; 若 生 人 中 言 見 信 用 7 綺 語 生 地 獄 ; 若 生 人 中 言 無 信 用8 不 貪 欲 生 天 ; 若 生 人 中 不 增 愛 欲 8 貪 欲 生 地 獄 ; 若 生 人 中 增 其 貪 欲9 不 瞋 恚 生 天 ; 若 生 人 中 不 增 瞋 恚 9 瞋 恚 生 地 獄 ; 若 生 人 中 增 其 瞋 恚10 正 見 生 天 ; 若 生 人 中 不 增 愚 癡 10 邪 見 生 地 獄 ; 若 生 人 中 增 其 愚 癡* 本 表 整 理 自 ..《 雜 阿 含 1048 經 》。 其 中 「 兩 舌 、 惡 口 、 綺 語 」 不 包 括 在 「 妄 語 戒 」,「 貪 欲 、 瞋 恚 、 邪 見 」 不 包 括 在 十 戒 中 , 它 們 是 達 到 更 高 的 修 為 時 所 斷 。* A.10.206.Mani 摩 尼 珠 。 在 經 中 佛 陀 說 , 依 ( 十 ) 不 善 之 思 惟 , 引 苦 、 苦 報 身 壞 命 終 生於 惡 生 、 惡 趣 、 墮 處 、 地 獄 。 依 ( 十 ) 善 之 思 惟 , 引 樂 、 樂 報 ; 身 壞 命 終 生 於 善 趣 、天 世 間 。 在 結 論 中 , 佛 陀 說 ..「 諸 比 丘 ! 所 思 、 所 作 、 所 積 集 之 業 , 若 不 受 ( 報 ),則 我 不 說 其 消 滅 , 彼 現 法 或 未 來 或 次 第 生 起 者 亦 如 是 。 諸 比 丘 ! 所 思 、 所 作 、 所 積集 之 業 , 若 未 受 ( 報 ), 則 我 不 說 作 苦 之 邊 際 。」 本 經 沒 有 個 別 的 說 出 特 定 的 果 報 項目 , 如 「 必 得 短 壽 」、「 錢 財 多 難 」 等 。50


【 離 十 戒 與 十 戒 之 生 起 、 根 、 業 、 受 】( 離 ) 十 戒 從 生 起 從 根 從 業 從 受 十 戒 從 生 起 從 根 從 業 從 受1 殺2 盜3邪 淫 、淫身 心 、語 心 、身 語 心身 心 、 語 心 、身 語 心瞋 . 癡 身 苦 受 1 離 殺貪 癡 、瞋 癡身三 受之 一身 、 心 * 貪 癡 身 * 同 上 3身 、身 心 、語 心 、身 語 心無 貪 瞋 、無 貪 瞋 癡身樂 或不 苦不 樂2 離 盜 同 上 同 上 身 同 上離 邪 淫 、離 淫同 上 同 上 身 同 上4 妄 語身 心 、語 心 、 * 瞋 癡 語 同 上 4 離 妄 語 同 上 同 上 語 同 上身 語 心5 酒 身 、 身 心 貪 . 癡 身 * 同 上 5 離 酒 同 上 同 上 身 同 上6 非 時 食 身 貪 . 癡 身 同 上 6 離 非 時 食 同 上 同 上 身 同 上7 化 妝 身 貪 . 癡 身 同 上 7 離 化 妝 同 上 同 上 身 同 上唱 歌 語 貪 . 癡 語 同 上 離 唱 歌 同 上 同 上 語 同 上88跳 舞 身 貪 . 癡 身 同 上 離 跳 舞 同 上 同 上 身 同 上高 床 、離 高 床9 身 貪 . 癡 身 同 上 9豪 華 床豪 華 床同 上 同 上 身 同 上10 金 錢 身 、 語 、 心 貪 . 癡 身 同 上 10 離 金 錢 同 上 同 上 身 同 上* KhA.31-2...「 從 根 」:「…‘ 不 與 取 ’( 和 ) ‘ 虛 誑 語 ’ 為 貪 、 癡 根 或 瞋 、 癡 根 。」 但 衡 量實 況 ,‘ 虛 誑 語 ’ 乃 是 覆 藏 (= 慳 , 屬 瞋 根 ) 真 實 之 下 而 發 言 , 所 以 應 為 瞋 根 ( 伴 隨 癡 根 )。* KhA.31. 說 「 邪 淫 」 與 「 喝 酒 」 兩 項 為 「 樂 或 不 苦 不 樂 」, 但 衡 量 實 況 , 修 訂 為 「 三 受之 一 」。* 離 身 惡 業 將 生 起 「 正 業 」( 心 所 ); 離 口 惡 業 將 生 起 「 正 語 」( 心 所 )。* KhA.37... 又 這 十 學 處 以 低 劣 的 「 欲 、 心 、 勤 、 觀 」 而 受 持 為 低 劣 的 ; 以 中 等 的 為中 等 的 ; 以 殊 勝 的 為 殊 勝 的 。 或 者 被 愛 、 見 、 慢 所 染 污 為 低 劣 的 ; 無 被 染 污 為 中 等的 ; 於 各 處 以 慧 攝 益 則 是 殊 勝 的 。 以 「 智 不 相 應 善 心 」 而 受 持 為 低 劣 的 ; 以 「 有 行( 被 動 ) 智 相 應 」 為 中 等 的 ; 以 「 無 行 ( 主 動 ) 智 相 應 」 為 殊 勝 的 。【 參 考 資 料 】*《 律 藏 》〈 波 羅 夷 〉(1. 不 淨 行 、2. 不 與 取 、3.( 殺 ) 人 、4.( 謊 言 ) 上 人 法 )(Vin. Para.pp.1~109)*《 小 誦 注 》〈( 十 ) 學 處 注 〉(KhA. Sikkhapadavannana)* 覓 寂 比 丘 ..《 小 誦 注 》(pp.30~37) 電 子 檔* 瑪 欣 德 比 丘 ..《 沙 馬 内 拉 學 處 》2008 年 版 ( 台 南 ‧ 法 藏 講 堂 ) 51


【 版 權 聲 名 .. 若 不 增 減 本 書 內 容 , 歡 迎 倡 印 、 免 費 流 通 】★ 非 賣 品 ★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