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7.2013 Views

陳建炘 - 國立臺灣大學

陳建炘 - 國立臺灣大學

陳建炘 - 國立臺灣大學

SHOW MORE
SHOW LESS

You also want an ePaper? Increase the reach of your titles

YUMPU automatically turns print PDFs into web optimized ePapers that Google loves.

國立臺灣大學微生物與生化學研究所微生物學組專題討論<br />

題目:Repulsion of superinfecting virions: a mechanism for rapid virus spread<br />

作者:Virginie Doceul, Michael Hollinshead, Lonneke van der Linden, Geoffrey L. Smith<br />

文章來源:Science 327: 873-6, 2010<br />

演講人: Chien-Sin Chen <strong>陳建炘</strong> R98B47402<br />

指導老師:Li-Kwan Chang Ph.D. 張麗冠 博士<br />

演講日期:Mar. 29 th 2010<br />

演講地點:The 6 th classroom<br />

摘要<br />

病毒引發的疾病毒性與其傳播能力息息相關,而目前對病毒傳播的分子機制知之尚淺。<br />

「複製」往往是病毒從感染到傳播中最耗時的步驟,一般認為這也限制了傳播速率。Vaccinia<br />

virus 由感染到複製約需 6 小時,而本研究卻在測定溶菌斑時發現該病毒大約 75 分鐘就能穿<br />

越一個細胞。利用刪除突變的病毒株做溶菌斑測定,發現 vaccinia virus 中會誘導宿主 actin tails<br />

產生的基因對病毒快速傳播的性質很重要,且 actin tails 被誘導產生的時間早於病毒複製。又<br />

以重組病毒及刪除突變株證明 vaccinia virus 膜蛋白質 A33R、A36R 必須在感染「初期」表現<br />

才能維持溶菌斑正常的大小。若僅將 A33R、A36R 同時表現,就足以讓 HeLa 細胞在有病毒<br />

顆粒刺激時產生 actin tails。另外,利用活細胞顯微攝影,也觀察到 actin tails 連續推擠 vaccinia<br />

virus 病毒顆粒的動態。因此推論 A33R、A36R 為病毒在已感染細胞上的標記,一旦與胞外病<br />

毒顆粒接觸,此複合體便誘發 actin 聚合形成 actin tails 並推擠病毒顆粒,使得病毒越過此已<br />

感染細胞,該機制應為 vaccinia virus 傳播速率得以超越複製速率的原因。<br />

keywords: vaccinia virus, actin tails, dissemination<br />

前言<br />

病毒的生理特性及傳播能力會決定病毒對宿主的危害程度。截至目前為止的科學研究對<br />

各種病毒的生理特性雖然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對病毒傳播分子機制的了解卻相對貧乏許多。<br />

近年來科學家發現 vaccinia virus 的病毒顆粒釋放需要 Abl-family kinase 參與,以 Gleevec<br />

(Abl-family kinase inhibitor, 本為治療 myelogenous leukemia 的上市藥品)處理後可抑制病毒擴<br />

散,使得實驗老鼠免於死亡[1]。因此,了解病毒快速傳播機制,將有助於開發新的藥物標的,<br />

無論在預防感染或是感染後的擴散控制都有極大的助益。<br />

十五年前 vaccinia virus 被報導能誘導宿主 actin 聚合,在細胞表面造成突起的 actin tails,<br />

進而促進病毒顆粒傳播[2]。Vaccinia virus 陸續被發現有蛋白質與 actin tails 生成有關,其中<br />

A33R 蛋白質刪除突變株感染細胞後,會導致溶菌斑面積縮小[3]。而 A36R 突變,病毒就不<br />

再能誘導宿主的 actin 聚合與 actin tails 的形成[4]。十年前發現 A33R 能將 A36R 導引至正確<br />

位置,如此,A36R 的 tyrosine 就能被磷酸化,可能作為 actin 聚合的訊號[5]。近年這項假設<br />

也被證實,研究發現磷酸化的 A36R 會活化細胞中參與 actin 聚合的蛋白質 Arp2/3[6]。另外、<br />

在會感染細胞的細菌中,有些菌體受已感染細胞表面突起骨架推擠,類似的例子,幾十年來<br />

不斷地被報導[7]。暗示細胞骨架似乎對胞內病原體的傳播能力扮演重要角色。


利用螢光蛋白質與活細胞顯微攝影,能達成「細胞培養」且「即時」、「長時間」、「非侵<br />

入式」偵測,能觀測病毒在活細胞傳播的動力學。本研究即以活細胞顯微攝影,觀測 vaccinia<br />

virus 在宿主細胞間的傳播速率,並以螢光標定 actin 及病毒顆粒,推論病毒快速傳遞的機制。<br />

材料與方法<br />

病毒株<br />

vaccinia virus 的 western reserve (WR) strain 為野生型病毒株。製作 vΔA33R、vΔA36R、vΔB5R、<br />

vΔA34R、vΔA56R、vΔF12L、vΔF13L 突變株;再將 GFP 接在晚期基因 A5L 前製成 vEGFPA5L(形<br />

成綠色病毒顆粒與 viral factories)、vΔA36R-EGFPA5L 及 vΔA33R-EGFPA5L。又將 A33R、<br />

A36R、B5R,接到晚期啟動子 4b,製成 v4b-A33、v4b-A36、v4b-B5,v4b-A33-EGFPA5L 及<br />

v4b-A36-EGFPA5L 等重組病毒。本篇使用的 HSV-1 為表現 GFP-VP-22 的重組病毒。<br />

質體<br />

CherryFP-actin 表現質體可表現 cherryFP-actin 的融合蛋白。將 A33R、A36R 分別接入質體<br />

pdlNot’MCS’R’PK,形成可表現 A33R-v5 與 A36R-v5 融合蛋白質 lentiviral 載體。<br />

細胞株<br />

BSC -1 細胞為非洲綠猴腎臟上皮細胞,作為本篇研究中 vaccinia virus 的宿主細胞株。HeLa<br />

細胞為人類子宮頸癌上皮細胞所建立的細胞株,在本篇用來表現病毒重組蛋白質。<br />

病毒顆粒的製備與感染<br />

收取受病毒感染細胞的培養液,以 1000 g 在 4℃下離心十分鐘後可得病毒顆粒。將上清與未<br />

感染細胞(液態培養)於 4℃混合三十分鐘,再將 37℃ medium 加入,並轉至 37℃培養三十分<br />

鐘,便可進行染色。或以病毒液感染後,將固態培養的細胞以半固態培養基(1.5%<br />

carboxymethylcellulose, CMC)覆蓋,培養後可進行染色或溶菌斑觀測。<br />

免疫螢光染色<br />

細胞以 phosphate-buffered saline(PBS)清洗,再以 4%PFA 固定。完成固定的細胞以 TritonX-100<br />

處理以增加細胞膜通透性。再以 0.5% bovine serum albumin 處理一小時後,加入特定一級抗<br />

體、二級抗體。最後以 PBS 清洗,然後封片,於螢光顯微鏡下觀察。<br />

活細胞攝影<br />

將受感染的細胞覆蓋上 1.5% CMC 培養基後,置於顯微鏡下的恆溫培養箱培養並攝影記錄。<br />

西方點墨法<br />

將細胞打破後以離心收集上清液,再用蛋白質變性膠體電泳分離,將蛋白質由膠體轉印至尼<br />

龍膜後,再分別以一級抗體及二級抗體偵測欲觀察之蛋白質。<br />

結果與討論<br />

Vaccinia virus 的傳播速率高於預期<br />

以病毒顆粒感染 BSC-1 細胞後,培養三天並觀察溶菌斑。作者發現溶菌斑直徑約 2.90 mm,<br />

而經過測量,該次實驗的細胞核間距離約 37.26 μm。如此,病毒傳播速度約為 32.36 μm/hr,<br />

即每 1.2 小時病毒就能跨越一個細胞。此結果與先前文獻中的描述,病毒感染後 5 至 6 小時<br />

始產生病毒顆粒的速度快上四倍。故作者推測存在一個機制可使病毒傳播加速。<br />

Actin tails 的生成可能與 vaccinia virus 的傳播有關<br />

Vaccinia virus 蛋白質 A33R、A34R、A36R、B5R、F12L 與 F13L,都與宿主 actin tails 生成有


關[8]。將這些蛋白質突變後的重組病毒分別感染 BSC-1 細胞,發現溶菌斑縮小,換言之病毒<br />

傳播速率變慢。而與 actin tail 生成無關的 A56R 若發生突變,溶菌斑大小則無顯著差異。<br />

細胞表面 actin tails 形成早於病毒 DNA 複製,並推擠病毒顆粒以加速傳播<br />

Vaccinia virus DNA 複製和病毒顆粒組裝時,相關蛋白質(包括 A5L)會聚集形成 viral factories<br />

構造。Phalloidin 或 CherryFP-actin 標定 actin,在 vEGFPA5L 重組病毒感染 BSC-1 下,用螢光<br />

顯微鏡觀察,發現宿主內即使沒有 viral factories,仍有 virion-tipped actin tails。該宿主在 actin<br />

tails 形成後才出現 viral factories。證明 actin tails 上的病毒顆粒並非由該細胞重新合成。同時<br />

以螢光顯微攝影觀察到病毒顆粒被 actin tails 推擠,一旦病毒顆粒重新接觸,actin tails 就會重<br />

新合成,並再次推擠病毒顆粒,推測病毒可能藉由此機制加速傳播。<br />

表現於感染初期的 A33R、A36R 對 vaccinia virus 的傳播扮演重要角色<br />

若 actin tails 會將病毒顆粒推擠向四周以加速傳播,則很有可能引發該機制相關蛋白質表現於<br />

感染初期,也就是溶菌斑的外緣。利用免疫螢光染色,發現 A33R,A36R 布滿溶菌斑外緣,<br />

而 A34R 則與晚期基因 A5L 分布位置相同。另外,以 vΔA33R、vΔA36R(刪除突變株)或<br />

v4b-A33、v4b-A36R(晚期表現株)感染 BSC-1 細胞,都會使溶菌斑縮小。由此推論,A33R、<br />

A36R 的早期表現對 vaccinia virus 的傳播扮演重要角色。<br />

A33R、A36R 的同時表現為促使宿主形成 actin tails 的充要條件<br />

先將 A33R、A36R 以 lentiviral 載體表現於 HeLa 細胞,再加入病毒顆粒,使用 phalloidin 和<br />

B5 抗體染色後以螢光顯微鏡觀察。結果發現在 A33R、A36R 都表現時,病毒顆粒能誘導 actin<br />

tails 產生。若單獨表現其中一種,或以其他種類病毒顆粒處理,則幾乎不產生 actin tails。由<br />

此推論 A33R、A36R,為宿主 actin tails 產生的關鍵,也是 vaccinia virus 快速傳播機制的核心。<br />

參考文獻<br />

1. Reeves, P.M., et al., Disabling poxvirus pathogenesis by inhibition of Abl-family tyrosine<br />

kinases. Nat Med, 2005. 11(7): 731-9.<br />

2. Cudmore, S., et al., Actin-based motility of vaccinia virus. Nature, 1995. 378(6557): 636-8.<br />

3. Roper, R.L., et al., The envelope protein encoded by the A33R gene is required for formation of<br />

actin-containing microvilli and efficient cell-to-cell spread of vaccinia virus. J Virol, 1998.<br />

72(5): 4192-204.<br />

4. Rottger, S., et al., Interactions between vaccinia virus IEV membrane proteins and their roles in<br />

IEV assembly and actin tail formation. J Virol, 1999. 73(4): 2863-75.<br />

5. Wolffe, E.J., A.S. Weisberg, and B. Moss, The vaccinia virus A33R protein provides a<br />

chaperone function for viral membrane localization and tyrosine phosphorylation of the A36R<br />

protein. J Virol, 2001. 75(1): 303-10.<br />

6. Dodding, M.P. and M. Way, Nck- and N-WASP-dependent actin-based motility is conserved in<br />

divergent vertebrate poxviruses. Cell Host Microbe, 2009. 6(6): 536-50.<br />

7. Lambrechts, A., et al., Listeria comet tails: the actin-based motility machinery at work. Trends<br />

Cell Biol, 2008. 18(5): 220-7.<br />

8. Smith, G.L., A. Vanderplasschen, and M. Law, The formation and function of extracellular<br />

enveloped vaccinia virus. J Gen Virol, 2002. 83(Pt 12): 2915-31.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