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4.2015 Views

to download the PDF file. - 中研院數學研究所

to download the PDF file. - 中研院數學研究所

to download the PDF file. - 中研院數學研究所

SHOW MORE
SHOW LESS

Create successful ePaper yourself

Turn your PDF publications into a flip-book with our unique Google optimized e-Paper software.

數 學 傳 播 36 卷 1 期 , pp. 16-36<br />

關 於 Euler 級 數 的 幾 個 觀 點<br />

林 琦 焜<br />

§1 類 比 與 猜 想<br />

『 假 如 有 人 能 夠 求 出 這 個 級 數 1 + 1 + 1 + 1 + 1 + · · · 我 們 直 到 現 在 還 未 能 求 出<br />

4 9 16 25<br />

的 和 並 能 把 它 通 知 我 們 , 我 們 將 會 非 常 感 謝 他 。』<br />

— Jacob Bernoulli, 1654 – 1705 —<br />

這 篇 文 章 主 要 是 告 訴 讀 者 L. Euler (1707–1783) 當 初 是 如 何 求 得 所 有 自 然 數 平 方 之 倒 數<br />

的 和 這 個 級 數 的 精 確 值 。 基 本 上 他 的 想 法 就 是 類 比 加 上 猜 想 , 這 是 現 代 學 生 所 缺 少 的 素 養 。 類<br />

比 (analogy) 源 自 於 希 臘 文 analogia, 原 文 的 意 義 就 是 比 例 (proportion)。 或 者 說 得 更 白 話 就<br />

是 某 種 類 型 的 相 似 性 , 古 人 所 言 舉 一 反 三 大 概 就 是 這 個 意 思 。 所 有 偉 大 的 數 學 家 ( 科 學 家 ) 都<br />

是 類 比 法 的 高 手 , Euler 則 是 其 中 之 翹 楚 。 有 了 類 比 就 可 以 做 出 合 適 的 猜 想 , 要 成 為 一 個 好 的 數<br />

學 家 , 你 必 須 首 先 是 一 個 好 的 猜 想 家 。<br />

『 沒 有 偉 大 的 猜 想 , 就 做 不 出 偉 大 的 發 現 。』<br />

— 牛 頓 , 1643 – 1727 —<br />

Euler 關 於 這 個 級 數 的 求 和 方 法 非 常 有 創 意 是 一 個 數 學 系 學 生 應 該 具 備 的 常 識 , 但 事 與 願<br />

違 。 我 在 求 學 的 階 段 並 不 知 道 這 段 有 趣 的 歷 史 , 反 而 是 成 為 大 學 教 授 , 由 於 教 學 的 緣 由 , 還 有 準<br />

備 高 中 數 學 資 優 生 的 教 材 時 , 才 發 覺 Simmons 的 微 積 分 [10] 有 一 些 歷 史 典 故 及 相 關 數 學 ( 不<br />

是 只 有 故 事 而 已 !) Euler 這 個 故 事 帶 給 我 極 大 的 樂 趣 與 啟 發 , 也 因 此 任 何 一 門 課 ( 每 一 學 期 ) ,<br />

我 都 花 一 節 課 的 時 間 解 說 Euler 這 個 漂 亮 的 成 果 , 以 激 發 學 生 對 於 數 學 的 熱 情 , 這 就 是 我 寫 這<br />

一 篇 文 章 的 主 要 動 機 。<br />

16


關 於 Euler 級 數 的 幾 個 觀 點 17<br />

圖 1.1 Jacob Bernoulli 圖 1.2 L. Euler<br />

按 瑞 典 數 學 家 Lars Garding 在 其 通 俗 名 著 《Encounter with Ma<strong>the</strong>matics》 中 對 於<br />

級 數 的 評 論 : 『 級 數 只 是 一 個 數 學 工 具 , 它 本 身 並 不 構 成 一 個 數 學 的 獨 立 分 支 。』 雖 然 如 此 , 但<br />

在 19 世 紀 與 20 世 紀 初 , 級 數 在 大 學 仍 然 視 為 一 門 專 業 的 科 目 , 甚 至 還 有 發 散 級 數 (divergent<br />

series) 這 門 課 。 在 微 積 分 發 展 的 初 期 , 牛 頓 、Leibniz、Bernoulli 兄 弟 、Euler 等 人 在 做 微 分 ( 積<br />

分 ) 時 , 通 常 是 將 函 數 表 示 為 級 數 , 而 後 再 逐 項 微 分 ( 積 分 ) 。 Euler、Lagrange 甚 至 相 信 所 有<br />

的 函 數 都 可 以 表 示 為 無 窮 級 數 , 在 數 學 的 發 展 史 , 甚 至 有 一 段 時 間 為 了 怎 樣 的 函 數 才 可 以 表 示<br />

為 無 窮 ( 三 角 ) 級 數 而 開 啟 了 從 D. Bernoulli、 d’Alembert 一 直 到 Fourier 的 《 函 數 百 年 論<br />

戰 》。<br />

古 希 臘 大 哲 學 家 亞 里 斯 多 得 就 已 經 會 用 等 比 級 數 。 中 古 世 紀 著 名 的 哲 學 家 Nicole Oresme<br />

( 或 Nicolas d’Oresme; 1320(5)–1382) 是 歷 史 上 第 一 個 證 明 調 和 級 數<br />

1 + 1 2 + 1 3 + 1 4 + 1 5 + · · · (1.1)<br />

是 發 散 級 數 , 他 的 想 法 是 等 比 級 數<br />

1 + 1 ( 1<br />

2 + 3 + 1 ) ( 1<br />

+<br />

4 5 + · · · + 1 ( 1<br />

+<br />

8)<br />

9 16)<br />

+ · · · + 1 + · · ·<br />

≥ 1 + 1 ( 1<br />

2 + 4 + 1 ) ( 1<br />

+<br />

4 8 + · · · + 1 ( 1<br />

+<br />

8)<br />

16 16)<br />

+ · · · + 1 + · · ·<br />

= 1 + 1 2 + 2 4 + 4 8 + · · · = 1 + 1 2 + 1 2 + 1 2 + · · · (1.2)<br />

最 後 的 級 數 有 無 窮 多 個 1/2, 所 以 發 散 , 因 此 原 調 和 級 數 (1.1) 發 散 。 既 然 想 法 是 等 比 級 數 就 是<br />

沒 有 限 定 是 1/2 n , 我 們 也 可 以 考 慮 1/3 n<br />

( 1<br />

1 +<br />

2 + 1 ( 1<br />

+<br />

3)<br />

4 + · · · + 1 ( 1<br />

+<br />

9)<br />

10 27)<br />

+ · · · + 1 + · · ·


18 數 學 傳 播 36 卷 1 期 民 101 年 3 月<br />

( 1<br />

≥ 1 +<br />

3 3)<br />

+ 1 ( 1<br />

+<br />

9 + · · · + 1 ( 1<br />

+<br />

9)<br />

27 27)<br />

+ · · · + 1 + · · ·<br />

= 1 + 2 3 + 6 9 + 18<br />

27 + · · · = 1 + 2 3 + 2 3 + 2 3 + · · · (1.3)<br />

依 此 類 推 , 可 以 考 慮 1/4 n 、1/5 n · · · , 所 以 有 無 窮 多 種 證 明 方 法 , 你 唯 一 要 掌 握 的 是 等 比 級 數 。<br />

其 實 這 方 法 就 是 比 較 審 驗 法 : 要 判 別 一 個 級 數 收 斂 或 發 散 只 需 要 與 另 一 個 已 知 的 級 數 ( 通 常 是<br />

等 比 級 數 ) 做 比 較 。 我 們 回 到 Euler 的 級 數<br />

∞∑<br />

n=1<br />

1<br />

n 2 = 1 + 1 4 + 1 9 + 1<br />

16 + 1 25 + · · · (1.4)<br />

在 我 們 的 內 心 深 處 始 終 有 一 個 等 比 級 數 , 仿 (1.2)<br />

( 1<br />

1 +<br />

2 + 1 ) ( 1<br />

+<br />

2 3 2 4 + · · · + 1 ) ( 1<br />

+<br />

2 7 2 8 + · · · + 1 )<br />

+ · · ·<br />

( 2 15 2<br />

1<br />

≤ 1 +<br />

2 + 1 ) ( 1<br />

+<br />

2 2 3 4 + · · · + 1 ) ( 1<br />

+<br />

2 4 2 8 + · · · + 1 )<br />

+ · · ·<br />

2 8 2<br />

= 1 + 1 2 + 1 2 2 + 1 2 3 + · · · = 2 (1.5)<br />

讀 者 應 該 觀 察 到 (1.5) 與 (1.2) 的 分 割 方 式 並 不 一 樣 , 在 (1.5) 我 們 挑 選 的 等 比 級 數 1/2 n 是<br />

領 頭 羊 , 但 (1.2) 則 是 殿 後 , 真 是 所 謂 收 斂 、 發 散 大 不 同 。 同 理 仿 (1.3) 的 想 法 考 慮 1/3 n<br />

(1 + 1 ) ( 1<br />

+<br />

2 2 3 + · · · + 1 ) ( 1<br />

+<br />

2 8 2 9 + · · · + 1 )<br />

+ · · ·<br />

( 2 26 2<br />

1<br />

≤ (1 + 1) +<br />

3 + · · · + 1 ) ( 1<br />

+<br />

2 3 2 9 + · · · + 1 )<br />

+ · · ·<br />

2 9 2<br />

= 2<br />

(1 + 1 3 + 1 3 + 1 )<br />

2 3 + · · · = 3 (1.6)<br />

3<br />

所 以 級 數 (1.4) 的 分 割 方 式 也 是 有 無 限 多 種 , 但 是 事 實 上 是 同 一 種 等 比 級 數 的 方 法 。<br />

證 明 級 數 收 斂 發 散 是 一 回 事 ( 方 法 多 的 讓 人 眼 花 撩 亂 ), 要 求 得 收 斂 級 數 之 精 確 值 則 是 另 一<br />

回 事 , 只 有 少 數 的 級 數 才 有 精 確 值 , 但 這 些 卻 構 成 這 個 理 論 最 美 妙 的 一 部 份 。 Euler 這 個 成 果 可<br />

以 視 為 解 析 數 論 誕 生 的 標 記 , 這 個 成 果 除 了 本 身 的 美 之 外 , 更 重 要 的 是 刺 激 了 其 他 數 學 的 發 展 。<br />

分 析 或 數 學 分 析 是 一 個 相 當 難 定 義 的 概 念 , 牛 頓 將 分 析 理 解 為 藉 助 於 無 窮 級 數 來 研 究 方 程<br />

式 , 換 言 之 , 牛 頓 的 基 本 發 現 歸 結 為 : 一 切 都 應 當 展 開 成 無 窮 級 數 。 他 曾 說 :『 有 限 項 能 做 的 , 無 限<br />

多 項 也 能 做 , 這 種 無 限 多 項 的 做 法 稱 為 — 分 析 。』 牛 頓 用 分 析 這 個 術 語 表 示 研 究 ( 即 藉 助 無 窮 級<br />

數 來 研 究 曲 線 , 研 究 運 動 , 亦 即 研 究 我 們 今 天 所 謂 的 函 數 或 映 射 )。 分 析 (analysis) 的 原 文 ( 拉<br />

丁 文 ) 與 解 剖 學 有 關 , 意 思 是 將 一 個 整 體 拆 解 為 各 個 細 部 之 組 合 , 因 此 無 窮 級 數 是 分 析 的 重 心 。


關 於 Euler 級 數 的 幾 個 觀 點 19<br />

§2 根 與 係 數 的 關 係<br />

『 對 於 有 關 級 數 ζ(2) = ∑ ∞ 1<br />

n=1<br />

= 1 + 1 + 1 + 1 + 1 + · · · 已 經 做 了 如 此 多 的<br />

n 2 4 9 16 25<br />

工 作 , 以 至 於 似 乎 很 難 期 望 有 甚 麼 有 關 它 們 的 新 東 西 了 ......... 我 也 是 , 不 管 怎 樣 反<br />

復 努 力 只 不 過 在 對 它 們 和 的 近 似 值 方 面 取 得 一 些 成 果 .........<br />

但 是 現 在 十 分 出 乎 意<br />

料 地 , 我 發 現 了 關 於 ζ(2) 的 一 個 漂 亮 公 式 , 它 與 圓 的 面 積 ( 也 就 是 圓 周 率 π ) 有 關 。』<br />

— L. Euler, 1707 – 1783 —<br />

在 18 世 紀 早 期 Bernoulli 兄 弟 解 決 了 調 和 級 數<br />

∑ ∞<br />

n=1<br />

的 發 散 問 題 之 後 , 接 著 他 們 想 計 算 級 數<br />

∞∑<br />

n=1<br />

1<br />

= 1 + 1 + 1 + · · · + 1 + · · ·<br />

n 2 3 n<br />

1<br />

n = 1 + 1 2 4 + 1 9 + 1 + · · · =? (2.1)<br />

16<br />

的 精 確 值 。 但 顯 然 這 問 題 是 超 越 了 Bernoulli 兄 弟 之 能 力 , 但 青 出 於 藍 更 勝 藍 , 這 問 題 是 由<br />

John Bernoulli 門 下 的 弟 子 Euler 所 解 決 , 他 的 方 法 是 奇 特 的 且 非 常 有 創 意 。 關 於 這 部 份 的<br />

歷 史 讀 者 有 興 趣 可 看 ([2,7,9])。 我 們 簡 單 述 說 如 下 : 先 看 一 個 二 次 多 項 式<br />

(1 − x )(1 − x )<br />

= 1 − ax + bx 2<br />

α 1 α 2<br />

其 中 α 1 、α 2 為 多 項 式 1 − ax + bx 2 的 兩 個 根 , 則 由 根 與 係 數 的 關 係 知 a = 1 α 1<br />

+ 1 α 2<br />

, 依 此 類 推 考<br />

慮 根 為 ±1、±2、· · · 、±n 的 2n 次 多 項 式<br />

(<br />

1 − x )(<br />

1<br />

= 1 −<br />

1 + x )(<br />

1 − x )(<br />

1 + x<br />

( 1 2 2<br />

1<br />

1 + 1 2 2 + · · · + 1 )<br />

x 2 + · · ·<br />

2 n 2<br />

) (<br />

· · · 1 − x )(<br />

1 + x )<br />

n n<br />

因 此 由 類 比 法 想 得 到 (2.1) 的 精 確 值 相 當 於 找 一 個 函 數 它 的 根 落 在 ±1、±2、· · · 、±n、· · · , 按 照<br />

我 們 對 函 數 的 瞭 解 最 合 適 的 候 選 者 是 正 弦 函 數 sin x, 所 以 將 問 題 改 一 下 : 找 一 個 函 數 它 的 根 落<br />

在 ±π、±2π、· · · 、±nπ、· · · 。


20 數 學 傳 播 36 卷 1 期 民 101 年 3 月<br />

圖 2.1<br />

sin x<br />

x<br />

但 是 sin 0 = 0, 所 以 由 因 式 定 理 可 以 合 理 假 設<br />

sin x<br />

(1<br />

x = C − x )(<br />

1 + x )(<br />

1 − x<br />

π π 2π<br />

令 x = 0 得 C = lim x→0<br />

sin x<br />

x<br />

= 1<br />

另 一 方 面 由 sin x 的 Taylor 級 數 得<br />

)(<br />

1 + x<br />

2π<br />

)(<br />

1 − x )(<br />

1 + x )<br />

· · ·<br />

3π 3π<br />

( )( )( )<br />

sin x<br />

x = 1 − x2<br />

1 − x2<br />

1 − x2<br />

· · ·<br />

π 2 4π 2 9π<br />

( 2 1<br />

= 1 −<br />

π + 1<br />

2 4π + 1 )<br />

2 9π + · · · x 2 + · · · (2.2)<br />

2<br />

比 較 係 數 得<br />

故 可 以 結 論 。<br />

sin x<br />

x<br />

= 1 − x2<br />

6 + x4<br />

120 − · · ·<br />

1<br />

π 2 + 1<br />

4π 2 + 1<br />

9π 2 + 1<br />

16π 2 + · · · · · · = 1 6<br />

定 理 2.1. (Euler)<br />

∞∑<br />

n=1<br />

1<br />

n = 1 + 1 2 4 + 1 9 + 1<br />

16 + · · · = π2<br />

6<br />

(2.3)<br />

函 數 f(x) = sin x<br />

x<br />

是 一 個 特 別 重 要 的 函 數 , 探 討 Fourier 級 數 的 收 斂 性 時 自 然 而 然 出 現 ,<br />

這 個 函 數 是 典 型 的 Riemann 可 積 ( 瑕 積 分 ) 卻 不 是 Lebesgue 可 積 ( 瑕 積 分 )。


關 於 Euler 級 數 的 幾 個 觀 點 21<br />

系 2.2. (Euler)<br />

∞∑ 1<br />

(a)<br />

(2n) = 1 2 4 + 1<br />

16 + 1<br />

36 + 1 64 + · · · = π2<br />

24<br />

n=1<br />

∞∑ 1<br />

(b)<br />

(2n − 1) = 1 + 1 2 9 + 1 25 + 1<br />

49 + · · · = π2<br />

8<br />

n=1<br />

證 明 : (a) 利 用 Euler 的 公 式 (2.3)<br />

∞∑<br />

n=1<br />

1<br />

(2n) 2 = 1 4<br />

∞∑<br />

n=1<br />

1<br />

n 2 = 1 4 × π2<br />

6 = π2<br />

24<br />

(b) 由 Euler 的 結 果 (2.3), 把 級 數 分 為 偶 數 與 奇 數 兩 部 份 並 利 用 (a) 的 結 果<br />

故<br />

∞∑<br />

n=1<br />

1<br />

n = ∑ ∞ 2<br />

∞∑<br />

n=1<br />

n=1<br />

1<br />

(2n − 1) + ∑ ∞ 2<br />

n=1<br />

1<br />

(2n) 2<br />

1<br />

(2n − 1) = π2<br />

2 6 − π2<br />

24 = π2<br />

8<br />

□<br />

Euler 的 方 法 並 沒 有 限 制 在 平 方 和 , 如 果<br />

1 + A 1 z + A 2 z 2 + A 3 z 3 + · · · = (1 + α 1 z)(1 + α 2 z)(1 + α 3 z) · · · (2.4)<br />

令 各 次 方 的 和 依 次 為<br />

S 1 = α 1 + α 2 + α 3 + α 4 + · · ·<br />

S 2 = α1 2 + α2 2 + α3 2 + α4 2 + · · · (2.5)<br />

S 3 = α1 3 + α2 3 + α3 3 + α4 3 + · · ·<br />

經 由 比 較 係 數 後 , 可 得 下 列 等 式<br />

S 1 = A 1<br />

S 2 = A 1 S 1 − 2A 2<br />

(2.6)<br />

S 3 = A 1 S 2 − A 2 S 1 + 3A 3<br />

S 4 = A 1 S 3 − A 2 S 2 + A 3 S 1 − 4A 4<br />

利 用 這 些 關 係 可 求 得 底 下 級 數 的 和 。


22 數 學 傳 播 36 卷 1 期 民 101 年 3 月<br />

定 理 2.3. (Euler)<br />

∞∑ 1<br />

(a)<br />

n = 1 + 1 2 2 + 1 2 3 + 1 2 4 + · · · = π2<br />

2 6 = 22 · π 2<br />

· 1<br />

2 · 2! 6<br />

(b)<br />

(c)<br />

(d)<br />

n=1<br />

∞∑<br />

n=1<br />

∞∑<br />

n=1<br />

∞∑<br />

n=1<br />

1<br />

n = 1 + 1 4 2 + 1 4 3 + 1 4 4 + · · · = π4<br />

4 90 = 24 · π 4 1<br />

·<br />

2 · 4! 30<br />

1<br />

n = 1 + 1 6 2 + 1 6 3 + 1 6 4 + · · · = π6<br />

6 945 = 26 · π 6 1<br />

·<br />

2 · 6! 42<br />

1<br />

n 8 = 1 + 1 2 8 + 1 3 8 + 1 4 8 + · · · =<br />

證 明 : 我 們 留 給 讀 者 練 習 。<br />

π8<br />

9450 = 28 · π 8<br />

·<br />

2 · 8!<br />

1<br />

30 。<br />

註 解 :<br />

(1) 特 別 值 得 一 提 的 是 平 方 和 則 對 應 的 是 π 2 , 四 次 方 和 則 是 π 4 其 餘 依 此 類 推 。 例 如 Euler 還 曾<br />

算 到 26 次 方 ( 其 耐 性 是 何 等 之 大 !)<br />

∞∑<br />

n=1<br />

1<br />

n = 1 + 1<br />

26 2 + 1<br />

26 3 + 1<br />

26 4 + · · · = 1315862<br />

26 11094481976030578125 π26 (2.7)<br />

(2) 以 Euler 的 方 法 可 求 得 上 面 這 些 無 窮 級 數 的 和 基 本 上 都 是 偶 次 方 , 如 果 是 奇 次 方 是 否 具 有<br />

底 下 之 形 式<br />

∞∑<br />

n=1<br />

1<br />

n 2k+1 = C × π2k+1 (???),<br />

C = 常 數<br />

則 仍 是 未 解 的 問 題 , 與 這 相 關 的 領 域 則 是 著 名 的 Riemann zeta 函 數 。<br />

定 義 2.5. Riemann ζ- 函 數 定 義 為<br />

ζ(s) ≡<br />

∞∑<br />

n=1<br />

1<br />

, Re(s) > 1 (2.8)<br />

ns Euler 還 研 究 了 ζ- 函 數 的 函 數 方 程 , 但 這 些 成 果 卻 徹 底 被 遺 忘 了 , 直 到 1859 年 德 國 數 學 家<br />

B. Riemann (1826–1866) 因 為 研 究 質 數 的 分 佈 才 復 活 了 這 個 課 題 。 其 中 最 著 名 的 Riemann<br />

猜 想 :Riemann ζ- 函 數 ζ(s) 的 零 根 之 實 部 均 為 1/2, 至 今 仍 是 未 解 的 懸 案 。


關 於 Euler 級 數 的 幾 個 觀 點 23<br />

圖 2.2<br />

B. Riemann<br />

§3 無 窮 乘 積 ( 因 式 分 解 )<br />

Euler 的 定 理 是 個 漂 亮 的 結 果 , 但 其 證 明 方 法 還 不 夠 嚴 謹 , 因 為 無 窮 乘 積 有 收 斂 的 問 題 , 事<br />

實 上 Euler 還 給 了 詳 細 的 證 明 , 其 想 法 是 從 單 位 圓 開 始 。<br />

分 圓 多 項 式 z n − 1 的 n 個 根 z = e 2πik<br />

n , k = 0, ±1, ±2, · · · , 正 好 表 示 將 單 位 圓 分 成 n 等<br />

分 的 n 個 相 異 點 , 例 如 n = 7<br />

所 以 可 表 為 因 式 分 解<br />

而 一 般 情 形 則 是<br />

1, e 2πi/7 , e −2πi/7 , e 4πi/7 , e −4πi/7 , e 6πi/7 , e −6πi/7 ,<br />

z 7 − 1 = (z − 1)(z − e 2πi/7 )(z − e −2πi/7 )<br />

(z − e 4πi/7 )(z − e −4πi/7 )(z − e 6πi/7 )(z − e −6πi/7 ) (3.1)<br />

定 理 3.1. (Euler 1748)<br />

若 n 是 奇 數 則 下 式 成 立<br />

(n−1)/2<br />

∏<br />

z n − 1 = (z − 1) (z − e i2πk/n )(z − e −i2πk/n )<br />

= (z − 1)<br />

k=1<br />

(n−1)/2<br />

∏<br />

k=1<br />

(<br />

z 2 − 2z cos 2kπ<br />

n + 1 )<br />

(3.2)


24 數 學 傳 播 36 卷 1 期 民 101 年 3 月<br />

如 果 作 一 下 變 數 變 換 , z → z a , 則 上 式 成 為<br />

z n − a n = (z − a)<br />

(n−1)/2<br />

∏<br />

k=1<br />

令 z = 1 + x N 、a = 1 − x N , 且 取 n = N, 則<br />

(<br />

1 + x ) N (<br />

− 1 − x ) N<br />

= 2x<br />

N N N<br />

提 出 因 式 2(1 − cos 2kπ<br />

N )<br />

= 2x<br />

N<br />

(N−1)/2<br />

∏<br />

k=1<br />

(N−1)/2<br />

∏<br />

k=1<br />

(<br />

1 + x ) N (<br />

− 1 − x ) N<br />

= 2x<br />

(N−1)/2<br />

∏<br />

N N N<br />

其 中<br />

= Cx<br />

C = 2 N<br />

k=1<br />

(N−1)/2<br />

∏<br />

k=1<br />

(<br />

2<br />

(N−1)/2<br />

∏<br />

k=1<br />

(<br />

z 2 − 2az cos 2kπ<br />

n + a2 )<br />

( )<br />

(2 + 2x2<br />

N − 2 1 − x2<br />

cos 2kπ )<br />

2 N 2 N<br />

( (<br />

2 1 − cos 2kπ ) (<br />

+ 2x2 1 + cos 2kπ ) )<br />

N N 2 N<br />

1 − cos 2kπ<br />

N<br />

(1 + x2<br />

N 2 · 1 + cos(2kπ/N)<br />

1 − cos(2kπ/N)<br />

(<br />

2<br />

1 − cos 2kπ<br />

N<br />

) ( 1 + x2<br />

N · 1 + cos(2kπ/N)<br />

2 1 − cos(2kπ/N)<br />

)<br />

)<br />

)<br />

(3.3)<br />

由 於 多 項 式 (1 + x N )N − (1 − x N )N 中 x 之 係 數 等 於 2 故 由 (3.3) 乘 積 的 部 份 直 接 令 x = 0<br />

左 式 則 由 L’Hospital 法 則 可 得<br />

另 外<br />

所 以<br />

令 N → ∞ 則 由 (3.3) 推 得<br />

C = lim<br />

x→0<br />

(1 + x N )N − (1 − x N )N<br />

x<br />

cos y ≈ 1 − y2<br />

2 , 0 ≤ y ≪ 1<br />

x 2<br />

N · 1 + cos(2kπ/N)<br />

2 1 − cos(2kπ/N) ≈ x2 2<br />

N 2 1<br />

e x − e −x<br />

2<br />

= 2,<br />

( = 2kπ<br />

2 N )2<br />

x2<br />

k 2 π 2<br />

)( )( )<br />

= x<br />

(1 + x2<br />

1 + x2<br />

1 + x2<br />

· · · (3.4)<br />

π 2 4π 2 9π 2


即<br />

sinh x = x<br />

∞∏<br />

)<br />

(1 + x2<br />

k 2 π 2<br />

k=1<br />

關 於 Euler 級 數 的 幾 個 觀 點 25<br />

)( )( )<br />

= x<br />

(1 + x2<br />

1 + x2<br />

1 + x2<br />

· · · (3.5)<br />

π 2 4π 2 9π 2<br />

作 一 下 代 換 x → ix, 並 由 等 式 sin x = −i sinh(ix) 就 可 得 正 弦 函 數 sin x 之 ( 因 式 ) 分 解 。<br />

定 理 3.2. (Euler 1748)<br />

∞∏<br />

)<br />

sin x = x<br />

(1 − x2<br />

n 2 π 2<br />

n=1<br />

)( )( )<br />

= x<br />

(1 − x2<br />

1 − x2<br />

1 − x2<br />

· · · (3.6)<br />

π 2 4π 2 9π 2<br />

另 外 的 疑 問 是 sin x 是 否 有 其 它 的 虛 根 呢 ? 事 實 上 並 沒 有 , 因 此 可 以 確 信 (3.6) 是 正 弦 函<br />

數 sin x 的 因 式 分 解 。 Euler 這 個 定 理 告 訴 我 們 正 弦 函 數 ( 實 際 上 任 意 的 解 析 函 數 ) 可 以 像 多<br />

項 式 一 樣 分 解 為 各 個 因 式 之 乘 積 ( 因 式 分 解 ), 主 要 差 別 是 sin x 有 無 窮 多 個 根 因 此 是 無 窮 乘 積<br />

(infinite product), 所 以 Euler 這 個 結 果 也 為 19 世 紀 複 變 函 數 論 中 的 Weierstrass 分 解 理<br />

論 做 了 鋪 路 的 工 作 。<br />

例 題 3.3. 由 正 弦 函 數 的 無 窮 乘 積 (3.6) 證 明<br />

解 :<br />

ζ(2) =<br />

對 (3.6) 兩 邊 取 對 數<br />

另 一 方 面 由 Taylor 展 開 式<br />

∞∑<br />

n=1<br />

∞<br />

1<br />

n = π2<br />

2 6 , ζ(4) = ∑ 1<br />

n = π4<br />

4 90<br />

log ∣ sin x<br />

∣ =<br />

x<br />

n=1<br />

n=1<br />

∞∑<br />

∣<br />

∣<br />

log ∣1 −<br />

x2 ∣∣<br />

n 2 π 2<br />

所 以<br />

sin x = x − x3<br />

6 + x5<br />

x2<br />

+ · · · , log(1 − x) = x +<br />

120 2 + x3<br />

3 + · · ·<br />

log ∣ sin x<br />

)<br />

∣ = log<br />

(1 − x2<br />

x<br />

6 + x4<br />

120 + · · · ( ) x<br />

2<br />

=<br />

6 − x4<br />

120 + · · · + 1 ( ) x<br />

2<br />

2<br />

2 6 − x4<br />

120 + · · · + · · · (3.7)<br />

同 理<br />

log ∣ sin x<br />

∣ =<br />

x<br />

∞∑<br />

∣<br />

∣<br />

log ∣1 −<br />

x2 ∣∣<br />

∑ ∞ ( x<br />

2<br />

=<br />

n 2 π 2 n 2 π + 1 2 2<br />

n=1<br />

n=1<br />

x 4 )<br />

n 4 π + · · · 4<br />

(3.8)


26 數 學 傳 播 36 卷 1 期 民 101 年 3 月<br />

(3.7)、 (3.8) 兩 式 比 較 係 數<br />

因 此<br />

註 解 :<br />

1<br />

π 2<br />

ζ(2) =<br />

∞<br />

∑<br />

n=1<br />

∞∑<br />

n=1<br />

1<br />

n 2 = 1 6 , 1<br />

2π 4<br />

∞<br />

∑<br />

n=1<br />

1<br />

n 4 = 1<br />

180 , · · ·<br />

∞<br />

1<br />

n = π2<br />

2 6 , ζ(4) = ∑ 1<br />

n = π4<br />

4 90 , · · · □<br />

n=1<br />

(1) 實 際 上 由 (3.7)、 (3.8) 可 以 得 出 所 有 的 ζ(2n), n ∈ N。<br />

(2) 如 果 令 x = π 2<br />

則 由 正 弦 函 數 的 無 窮 乘 積 (3.6) 可 得 Wallis 乘 積 (John Wallis; 1616–<br />

1703)<br />

∞<br />

π<br />

2 = ∏<br />

n=1<br />

2n<br />

2n − 1 ·<br />

(<br />

2n 2 · 2<br />

2n + 1 = 1 · 3<br />

) ( 4 · 4<br />

3 · 5<br />

) ( 6 · 6<br />

5 · 7<br />

) ( 8 · 8<br />

7 · 9<br />

當 然 有 興 趣 還 可 嘗 試 x = π 、 π、· · · 等 等<br />

6 4<br />

π<br />

2 = 3 ( )( )( )( 6 · 6 12 · 12 18 · 18 24 · 24<br />

2 5 · 7 11 · 13 17 · 19 23 · 25<br />

( )( )( )(<br />

√ 2 · 2 6 · 6 10 · 10 14 · 14<br />

2 =<br />

1 · 3 5 · 7 9 · 11 13 · 15<br />

) ( ) 10 · 10<br />

· · · (3.9)<br />

9 · 11<br />

)<br />

· · ·<br />

)( 18 · 18<br />

17 · 19<br />

Wallis 乘 積 可 以 表 示 為<br />

( 2 ( ) 2 ( ) 2 2 4 2n 1<br />

lim<br />

· · ·<br />

n→∞ 1)<br />

3 2n − 1 2n + 1 = π 2<br />

或<br />

這 相 當 於<br />

1 · 3 · 5 · · · · (2n − 1)<br />

2 · 4 · 6 · · · · 2n<br />

2<br />

lim<br />

n→∞ 1 · 4<br />

3 · 6<br />

5 · · · · 2n<br />

2n − 1<br />

1<br />

√ = √ π n<br />

)<br />

· · ·<br />

( ) ( )<br />

= 1 2n −1/2<br />

= (−1) n ≈ √ 1<br />

2 2n n<br />

n nπ<br />

(3) π 可 以 透 過 Wallis 乘 積 來 表 示 但 是 π 也 有 其 它 表 現 式 : 利 用 倍 角 公 式 可 得 到 正 弦 函 數<br />

sin x 的 另 一 種 無 窮 乘 積<br />

sin x<br />

x = cos x 2 cos x 4 cos x 8 cos x 16 · · ·<br />

sinh x<br />

= cosh x x 2 cosh x 4 cosh x 8 cosh x 16 · · · (3.10)


令 x = π 2<br />

就 是 Vieta 公 式<br />

√<br />

√<br />

2 1<br />

π = 1<br />

2<br />

2 + 1 2√<br />

1<br />

2<br />

關 於 Euler 級 數 的 幾 個 觀 點 27<br />

√<br />

√<br />

√1<br />

2 + 1 1<br />

2 2 + 1 √<br />

1<br />

2 2 · · · · · · · · · (3.11)<br />

這 是 歷 史 上 第 一 個 出 現 的 無 窮 乘 積 由 Francois Vieta (1540–1603) 於 1579 年 所 發 現 , 他<br />

是 考 慮 單 位 圓 內 接 正 2 n 邊 形 之 面 積 的 極 限 。<br />

§4 複 變 函 數 論<br />

利 用 複 變 函 數 論 中 的 留 數 定 理 可 以 證 明 Euler 的 級 數 和 (2.3)。 首 先 我 們 利 用 正 弦 函 數 的<br />

無 窮 乘 積 (3.6) 得 出 餘 切 函 數 的 部 份 分 式 展 開 。<br />

例 題 4.1.<br />

如 果 |x| < 1 則<br />

πx cot πx = 1 + 2<br />

∞∑<br />

n=1<br />

πx cot πx = 1 − 2<br />

x 2<br />

, x ≠ ±n (4.1)<br />

x 2 − n2 ∞∑<br />

ζ(2n)x 2n (4.2)<br />

n=1<br />

解 : 對 (3.6) 兩 邊 取 對 數<br />

log | sin x| = log |x| +<br />

∞∑<br />

∣<br />

log ∣1 −<br />

n=1<br />

∣ x2 ∣∣<br />

n 2 π 2<br />

逐 項 微 分 得<br />

因 此<br />

cos x<br />

sin x = cot x = 1 ∞<br />

x + ∑ 2x<br />

x 2 − n 2 π 2<br />

x cot x = 1 + 2<br />

∞∑<br />

n=1<br />

n=1<br />

x 2<br />

x 2 − n 2 π 2<br />

再 把 x 換 為 πx 可 得 (4.1)。 如 果 |x| < 1 則 利 用 等 比 級 數 之 概 念 可 推 得 (4.2)<br />

∞∑<br />

n=1<br />

x 2<br />

n 2 − x = ∑ ∞ x 2<br />

n 2<br />

=<br />

2 1 − x2<br />

n 2<br />

n=1<br />

∞∑<br />

∞∑<br />

n=1 k=1<br />

x 2k<br />

n = ∑ ∞ 2k<br />

k=1<br />

( ∞<br />

∑<br />

n=1<br />

)<br />

1<br />

x 2k =<br />

n 2k<br />

∞∑<br />

ζ(2k)x 2k<br />

k=1<br />

□<br />

註 解 :


28 數 學 傳 播 36 卷 1 期 民 101 年 3 月<br />

(1) (4.1) 就 是 餘 切 函 數 π cot πx 的 部 份 分 式 展 開<br />

π cot πx = 1 ∞<br />

x + ∑<br />

( 1<br />

x + n + 1 )<br />

x − n<br />

n=1<br />

(4.3)<br />

所 以 π cot πx 之 極 點 在 x = n ∈ Z, 且 留 數 (residue) 都 等 於 1, 這 個 現 象 也 提 供 了 利 用 留<br />

數 定 理 求 得 級 數 和 之 線 索 。<br />

(2) 利 用 cos x 與 sin x 的 Taylor 級 數 可 得<br />

或<br />

cot x = cos x<br />

sin x = 1 x − x 3 − x3<br />

45 − 2x5<br />

945 − x7<br />

4725 − · · ·<br />

πx cot πx = 1 − π2<br />

3 x2 − π4<br />

45 x4 − 2π6<br />

945 x6 − π8<br />

4725 x8 − · · · (4.4)<br />

比 較 (4.2)、 (4.4) 兩 式 可 以 再 次 推 得<br />

ζ(2) = π2<br />

6<br />

π4 π6<br />

π8<br />

, ζ(4) = , ζ(6) = , ζ(8) =<br />

90 945 9450 , · · ·<br />

定 理 4.2. 已 知 f(z) 是 複 數 平 面 上 的 半 純 函 數 (meromorphic function), a 1 、a 2 、· · · 、a m 是<br />

f 的 有 限 個 極 點 (pole) 而 且 a i ∉ Z, 假 設 lim z→∞ zf(z) = 0, 則<br />

N∑<br />

m∑<br />

)<br />

lim f(n) = − Res<br />

(πf(z) cot πz; a k<br />

N→∞<br />

n=−N<br />

k=1<br />

(4.5)<br />

圖 4.1<br />

圍 道 C N<br />

對 照 (2.3) 自 然 需 選 取 f(z) = 1/z 2 π cot πz<br />

, 所 以 考 慮 函 數 計 算 得<br />

z 2<br />

π cot πz<br />

z 2<br />

π cos πz<br />

=<br />

z 2 sin πz = 1 − π2 z 2<br />

z 3 (1 − π2 z 2<br />

2!<br />

+ π4 z 4<br />

3!<br />

+ π4 z 4<br />

4!<br />

− · · ·<br />

5!<br />

− · · · )


所 以 函 數<br />

π cot πz<br />

z 2<br />

= 1 z 3 (<br />

1 − π2 z 2<br />

3<br />

)<br />

+ · · ·<br />

在 z = 0 的 留 數 為<br />

( ) π cot πz<br />

Res ; 0 = − π2<br />

z 2 3<br />

關 於 Euler 級 數 的 幾 個 觀 點 29<br />

(4.6)<br />

(4.7)<br />

另 外<br />

π cot πz<br />

z 2<br />

因 此 由 留 數 定 理 推 得<br />

在 z = ±n, n = ±1, ±2, . . . 的 留 數 為<br />

( )<br />

π cot πz<br />

π cot πz<br />

Res ; n = lim(z − n)<br />

z→n<br />

∮<br />

C N<br />

z 2<br />

π cot πz<br />

z 2<br />

dz = 2πi<br />

π(z − n)<br />

= lim<br />

z→n sin πz<br />

N∑<br />

n=−N<br />

z 2<br />

cos πz<br />

z 2 = 1 n 2 (4.8)<br />

( )<br />

π cot πz<br />

Res ; n<br />

z 2<br />

(4.9)<br />

這 裡 C N 是 以 (N + 1 2 )(1 + i)、 (N + 1 2 )(−1 + i)、 (N + 1 2 )(−1 − i)、 (N + 1 2 )(1 − i) 為 四<br />

個 頂 點 的 正 方 形 圍 道 , 因 為 | cot πz| ≤ M, ∀z ∈ C N<br />

∮<br />

π cot πz<br />

dz ≈ O(1/z) → 0 (N → ∞)<br />

z 2<br />

C N<br />

令 N → ∞ 則 由 (4.9) 得<br />

0 =<br />

∑−1<br />

n=−∞<br />

1<br />

n + ∑ ∞ 2<br />

n=1<br />

1<br />

n 2 − π2<br />

3 = 2 ∞<br />

∑<br />

n=1<br />

1<br />

n − π2<br />

2 3<br />

所 以<br />

註 解 :<br />

(1) 如 果 是 一 般 的 函 數 f(z) 則 (4.8) 為<br />

∞∑<br />

n=1<br />

1<br />

n = π2<br />

2 6<br />

□<br />

類 似 上 面 的 推 導 可 以 證 明 (4.5)。<br />

Res(πf(z) cot πz; n) = f(n) (4.10)<br />

§5 重 積 分


30 數 學 傳 播 36 卷 1 期 民 101 年 3 月<br />

由 重 積 分 變 換 積 分 順 序 的 技 巧 也 可 以 推 得 Euler 的 公 式 (2.3), 其 想 法 是 從 等 比 級 數 著 手 。<br />

考 慮 重 積 分<br />

所 以<br />

I =<br />

∫ 1 ∫ 1<br />

0<br />

0<br />

∫<br />

1<br />

1<br />

1 − xy dxdy =<br />

I =<br />

=<br />

=<br />

∫ 1 ∫ 1<br />

0<br />

∫0<br />

1<br />

∫0<br />

1<br />

0<br />

∫ 1<br />

(1 + xy + x 2 y 2 + · · · )dxdy<br />

0<br />

(<br />

x + 1 2 x2 y + 1 )∣<br />

3 x3 y 2 ∣∣<br />

1<br />

+ · · · dy<br />

(1 + y 2 + y2<br />

3 + · · · )<br />

dy<br />

= 1 + 1 2 2 + 1 3 2 + 1 4 2 + · · · (5.1)<br />

這 個 積 分 可 藉 由 變 數 變 換 來 計 算 。 因 為 分 母 有 xy 項 , 可 以 作 個 旋 轉<br />

( ) ( ) ( )<br />

x cos θ − sin θ u<br />

=<br />

y sin θ cos θ v<br />

0<br />

1<br />

dxdy = ζ(2) (5.2)<br />

1 − xy<br />

0<br />

取 θ = π 4 ( 旋 轉 45 ◦ ) 則<br />

(<br />

x<br />

y<br />

)<br />

=<br />

(<br />

1√2<br />

− 1 √<br />

2<br />

√1<br />

√2 1<br />

2<br />

) (<br />

u<br />

v<br />

)<br />

(5.3)<br />

計 算 可 得<br />

所 以 原 積 分 等 於<br />

∫ √2<br />

1<br />

I = 4<br />

0<br />

∫ u<br />

0<br />

xy = 1 2 (u2 − v 2 ) , 1 − xy = 2 − u2 + v 2<br />

∫<br />

1<br />

√ 2 ∫ √ 2−u<br />

2 − u 2 + v dvdu + 4 1<br />

2 √<br />

1<br />

0 2 − u 2 + v dvdu ≡ I 2 1 + I 2 (5.4)<br />

2<br />

2<br />

由 積 分 的 技 巧<br />

再 考 慮 變 數 變 換<br />

∫<br />

I 1 = 4<br />

∫<br />

= 4<br />

∫<br />

= 4<br />

0<br />

0<br />

0<br />

1 √2<br />

1 √2<br />

1 √2<br />

[∫ u<br />

]<br />

1<br />

0 2 − u 2 + v dv du<br />

[<br />

2 ( )] u<br />

1<br />

v<br />

√<br />

2 − u<br />

2 tan−1 √ du<br />

2 − u<br />

2<br />

0<br />

( )<br />

1<br />

u<br />

√<br />

2 − u<br />

2 tan−1 √ du 2 − u<br />

2<br />

u = √ 2 sin θ ,<br />

√<br />

2 − u2 = √ 2 cos θ ,<br />

du = √ 2 cos θdθ


( )<br />

tan −1 u<br />

√<br />

2 − u<br />

2<br />

= tan −1 ( √<br />

2 sin θ<br />

√<br />

2 cos θ<br />

)<br />

= θ<br />

關 於 Euler 級 數 的 幾 個 觀 點 31<br />

所 以<br />

同 理<br />

∫ π<br />

6<br />

I 1 = 4<br />

0<br />

I 2 = 4<br />

= 4<br />

= 4<br />

∫ √ 2<br />

√<br />

1<br />

2<br />

∫ √ 2<br />

[<br />

√<br />

1<br />

2<br />

∫ √ 2<br />

1<br />

√ θ √ ∣ π<br />

∣∣∣<br />

2 cos θdθ = 2θ 2 6<br />

2 cos θ<br />

[ ∫<br />

√<br />

2−u<br />

0<br />

1<br />

√<br />

1<br />

2<br />

]<br />

1<br />

2 − u 2 + v dv du<br />

2<br />

(<br />

1<br />

v<br />

√<br />

2 − u<br />

2 tan−1 √<br />

2 − u<br />

2<br />

( √<br />

2 − u<br />

√<br />

2 − u<br />

2 tan−1 √<br />

2 − u<br />

2<br />

0<br />

= π2<br />

18<br />

)] √ 2−u<br />

)<br />

du<br />

0<br />

du<br />

(5.5)<br />

再 藉 由 相 同 的 變 數 變 換<br />

( √ ) 2 − u<br />

tan −1 √<br />

2 − u<br />

2<br />

所 以<br />

故 由 (5.5)、 (5.6) 得<br />

∫ π<br />

2<br />

I 2 = 4<br />

π<br />

6<br />

∞∑<br />

n=1<br />

(√ √ )<br />

2 − 2 sin θ<br />

= tan −1 √<br />

2 cos θ<br />

= tan −1 ( cos θ<br />

1 + sin θ<br />

( ) 1 − sin θ<br />

= tan −1<br />

) (<br />

cos θ<br />

sin(<br />

π<br />

= tan −1 − θ) )<br />

2<br />

1 + cos( π − θ) 2<br />

= tan −1 ( 2 sin<br />

1<br />

2 ( π 2 − θ) cos 1 2 ( π 2 − θ)<br />

2 cos 2 1<br />

2 ( π 2 − θ) )<br />

= 1 2<br />

(<br />

1 π<br />

√<br />

2 cos θ 4 − θ )√ π 2<br />

2 cos θdθ =<br />

2<br />

9<br />

1<br />

n = I = I 2 1 + I 2 = π2<br />

18 + π2<br />

9 = π2<br />

6<br />

( π<br />

2 − θ )<br />

(5.6)<br />

□<br />

我 們 再 給 另 一 個 證 明<br />

∫ 1 ∫ 1<br />

0<br />

0<br />

∫ 1 ∫ 1<br />

0<br />

0<br />

( 1<br />

1 − xy − 1<br />

1 + xy<br />

)<br />

dxdy =<br />

= 1 2<br />

( 1<br />

1 − xy + 1 )<br />

dxdy = 2<br />

1 + xy<br />

∫ 1 ∫ 1<br />

0∫ 0<br />

1 ∫ 1<br />

0 0<br />

∫ 1 ∫ 1<br />

0<br />

0<br />

( 2xy<br />

1 − x 2 y 2 )<br />

dxdy<br />

1<br />

1 − XY dXdY (X = x2 , Y = y 2 )<br />

1<br />

1 − x 2 y 2 dxdy


32 數 學 傳 播 36 卷 1 期 民 101 年 3 月<br />

兩 式 相 加<br />

所 以<br />

註 解 :<br />

ζ(2) = 4 3<br />

=<br />

= 4 3<br />

2ζ(2) = 1 2 ζ(2) + 2 ∫ 1<br />

∫ 1 ∫ 1<br />

0<br />

∫ π<br />

2<br />

dθ<br />

0<br />

∫ π<br />

2<br />

0<br />

0<br />

∫ π<br />

2 −θ<br />

dθ<br />

0<br />

0<br />

1<br />

1 − x 2 y dxdy 2<br />

∫ π<br />

2 −θ<br />

0<br />

n=1<br />

1<br />

∫ 1<br />

0<br />

1 − ( sin θ<br />

cos ϕ )2 ( sin ϕ<br />

dϕ = π2<br />

6<br />

(1) 值 得 一 提 的 是 相 同 的 技 巧 可 得<br />

∞∑<br />

∫<br />

1 1<br />

ζ(3) =<br />

n = 3<br />

0<br />

1<br />

1 − x 2 y 2 dxdy<br />

cos θ )2 (1 − tan2 θ tan 2 ϕ)dϕ<br />

∫ 1 ∫ 1<br />

0<br />

0<br />

□<br />

1<br />

dxdydz (5.7)<br />

1 − xyz<br />

但 如 何 求 得 右 式 三 重 積 分 之 精 確 值 仍 是 未 解 的 問 題 。 另 外 利 用 等 比 級 數 可 以 將 ζ(3) 表 示 為<br />

雙 重 積 分<br />

ζ(3) = − 1 2<br />

∫ 1 ∫ 1<br />

0<br />

0<br />

1<br />

log xydxdy (5.8)<br />

1 − xy<br />

§6 Fourier 級 數<br />

利 用 Fourier 級 數 也 可 以 得 (2.3)。 函 數 f 之 Fourier 級 數 為<br />

f(x) ∼ a ∞<br />

0<br />

2 + ∑<br />

(a n cos nx + b n sin nx), x ∈ (−π, π) (6.1)<br />

n=1<br />

其 中 Fourier 係 數 a n 、b n 為<br />

⎧ ∫<br />

⎨a n = 1 π<br />

f(x) cos nxdx, n = 0, 1, 2, 3, . . .<br />

π −π<br />

⎩ ∫ (6.2)<br />

b n = 1 π f(x) sin nxdx, n = 1, 2, 3, . . . π −π<br />

考 慮 函 數 f(x) = x 2 由 (6.2) 得 b n = 0 ( 因 為 x 2 在 定 義 域 (−π, π) 是 偶 函 數 !)<br />

其 次 由 分 部 積 分 可 得<br />

a 0 = 1 π<br />

a n = 1 π<br />

∫ π<br />

−π<br />

x 2 dx = 2 π<br />

∫ π<br />

−π<br />

∫ π<br />

0<br />

x 2 dx = 2π2<br />

3<br />

x 2 cos nxdx = 4 n 2 (−1)n


所 以 f(x) = x 2 之 Fourier 級 數 為<br />

x 2 ∼ π2<br />

3 + 4 ∞<br />

∑<br />

n=1<br />

(−1) n<br />

關 於 Euler 級 數 的 幾 個 觀 點 33<br />

n 2 cos nx, −π < x < π (6.3)<br />

因 為 f(x) = x 2 是 分 段 連 續 且 在 端 點 x = ±π 也 是 連 續 , 因 此 ∼ 可 以 改 為 等 號<br />

x 2 = π2<br />

3 + 4 ∞<br />

∑<br />

令 x = π 並 利 用 關 係 式 cos nπ = (−1) n 得<br />

n=1<br />

(−1) n<br />

∞<br />

π 2 = π2<br />

3 + 4 ∑ 1<br />

=⇒<br />

n 2<br />

n=1<br />

n 2 cos nx, (6.4)<br />

∞∑<br />

n=1<br />

1<br />

n = π2<br />

2 6<br />

□<br />

圖 5.1 f(x) = x 2<br />

註 解 :<br />

(1) 圓 周 率 π 是 圓 周 與 直 徑 之 比 率 , 不 具 量 綱 ( 不 將 π 視 為 長 度 )、[n] = [x] = 1, 所 以 Fourier<br />

係 數 a n 、b n 與 函 數 f 有 相 同 的 量 綱<br />

[ 1<br />

[a n ] =<br />

[<br />

π<br />

1<br />

[b n ] =<br />

π<br />

∫ π<br />

∫−π<br />

π<br />

−π<br />

]<br />

f(x) cos nxdx<br />

]<br />

f(x) sin nxdx<br />

= L −0 [f]L 0 = [f]<br />

= L −0 [f]L 0 = [f]<br />

我 們 考 慮 [−π, π] 或 [0, 2π] 區 間 , 這 是 單 位 圓 周 , 本 質 上 已 經 單 位 化 即 無 量 綱 化 (nondimensionlization),<br />

因 此 當 我 們 考 慮 2π 週 期 函 數 應 該 想 像 為 在 單 位 圓 上 的 週 期 函 數 。<br />

(2) 讀 者 有 興 趣 也 可 考 慮 區 間 [0, 2π]<br />

∞∑ cos nx<br />

= 3x2 − 6πx + 2π 2<br />

, 0 < x < 2π<br />

n 2 12<br />

n=1<br />

令 x = 0 也 可 得<br />

∑ ∞<br />

n=1<br />

1<br />

n 2<br />

= π2<br />

6 。


34 數 學 傳 播 36 卷 1 期 民 101 年 3 月<br />

§7 微 分 方 程<br />

方 程<br />

如 果 由 微 分 方 程 的 角 度 來 看 (2.3) 也 是 很 有 意 思 , 首 先 證 明 y = 1 2 (sin−1 x) 2 是 二 階 微 分<br />

(1 − x 2 )y ′′ − xy ′ = 1 (7.1)<br />

的 解 , 讀 者 有 興 趣 可 以 令 z = y ′ 則 (7.1) 化 為 z 的 一 階 微 分 方 程 (1 − x 2 )z ′ − xz = 1, 然<br />

後 藉 由 積 分 因 子 得 到 精 確 解 。 其 次 將 y = 1 2 (sin−1 x) 2 表 為 無 窮 級 數 然 後 再 利 用 Wallis 積 分<br />

(3.9) 可 證 明 ζ(2) = π2 , 但 是 Euler 無 法 將 這 個 方 法 推 廣 至 ζ(2n)、 n ≥ 2。 其 想 法 如 下 :<br />

6<br />

∫<br />

1<br />

x<br />

( ) ∫ 1 x<br />

2 (sin−1 x) 2 = d<br />

2 (sin−1 x) 2 sin −1 t<br />

= √ dt (7.2)<br />

1 − t<br />

2<br />

另 外 利 用 二 項 式 展 開 可 得 sin −1 t 的 Taylor 展 開 式<br />

sin −1 t =<br />

代 回 (7.2) 並 逐 項 積 分<br />

1<br />

2 (sin−1 x) 2 =<br />

∫ x<br />

0<br />

∫ t<br />

0<br />

0<br />

1<br />

√ du = t + ∑ ∞<br />

1 − u<br />

2<br />

t<br />

√ dt + ∑ ∞<br />

1 − t<br />

2<br />

n=1<br />

我 們 討 論 (7.4) 最 後 一 個 積 分 , 為 了 方 便 定 義<br />

則 由 分 部 積 分 得 遞 迴 關 係 式<br />

I n (x) =<br />

∫ x<br />

0<br />

I n (x) ≡<br />

t n+1 t<br />

√<br />

1 − t<br />

2 dt<br />

n=1<br />

1 · 3 · · · (2n − 1)<br />

2 · 4 · · · 2n<br />

∫ x<br />

= −x n+1√ 1 − x 2 + (n + 1)<br />

0<br />

0<br />

1 · 3 · · · (2n − 1)<br />

2 · 4 · · · 2n<br />

1<br />

2n + 1<br />

∫ x<br />

0<br />

t 2n+1<br />

2n + 1<br />

(7.3)<br />

t 2n+1<br />

√ dt (7.4)<br />

1 − t<br />

2<br />

t n+2<br />

√ dt (7.5)<br />

1 − t<br />

2<br />

∫ x<br />

0<br />

t n√ 1 − t 2 dt<br />

= −x n+1√ 1 − x 2 + (n + 1)I n−2 (x) − (n + 1)I n (x)<br />

整 理 得 (n + 2)I n = (n + 1)I n−2 − x n+1√ 1 − x 2 , 即<br />

∫ x<br />

0<br />

t n+2<br />

√ dt = n + 1<br />

1 − t<br />

2 n + 2<br />

∫ x<br />

將 n 代 換 為 2n − 1 並 令 x = 1 則 遞 迴 關 係 式 (7.6) 為<br />

∫ 1<br />

0<br />

t 2n+1<br />

√<br />

1 − t<br />

2 dt =<br />

0<br />

2n ∫ 1<br />

2n + 1 0<br />

t n xn+1<br />

√ dt − 1 − t<br />

2 n + 2<br />

(<br />

∫ 1<br />

因 為<br />

0<br />

t 2n−1<br />

√<br />

1 − t<br />

2 dt<br />

√<br />

1 − x<br />

2<br />

(7.6)<br />

√ t<br />

1−t 2<br />

dt = 1<br />

)


關 於 Euler 級 數 的 幾 個 觀 點 35<br />

這 是 Wallis 積 分 , 代 回 (7.4) 並 令 x = 1 得<br />

π 2<br />

8 = 1 2 (sin−1 1) 2<br />

∞∑ 1 · 3 · · · (2n − 1)<br />

= 1 +<br />

·<br />

2 · 4 · · · 2n<br />

n=1<br />

∞∑ 1<br />

=<br />

(2n + 1) 2<br />

n=0<br />

將 ζ(2) 分 解 為 奇 數 與 偶 數 兩 部 份<br />

∞∑<br />

ζ(2) =<br />

n=1<br />

1<br />

n = ∑ ∞ 2<br />

n=1<br />

∫ 1<br />

= 2n<br />

2n + 1 · 2n − 2 t 2n−3<br />

√<br />

2n − 1<br />

dt<br />

0 1 − t<br />

2<br />

= · · · · · ·<br />

2n(2n − 2) · · · 2<br />

=<br />

(2n + 1)(2n − 1) · · · 3<br />

1<br />

(2n) + ∑ ∞ 2<br />

1<br />

2n + 1 ·<br />

n=0<br />

2n(2n − 2) · · · 2<br />

(2n + 1)(2n − 1) · · · 3<br />

1<br />

(2n + 1) = 1 π2<br />

ζ(2) + 2 4 8<br />

(7.7)<br />

故 ζ(2) = π2<br />

6 。 □<br />

註 解 :<br />

(1) 令 t = sin x 則 Wallis 積 分 (7.7) 可 表 為<br />

W 2n+1 =<br />

∫ 1<br />

這 個 結 果 也 可 以 由 分 部 積 分 而 得<br />

0<br />

∫ π<br />

2<br />

t 2n+1 ∫ π<br />

√ dt = 2<br />

1 − t<br />

2<br />

W m = sin m xdx =<br />

0<br />

= − sin m−1 ∣<br />

x cos x<br />

= (m − 1)<br />

∫ π<br />

2<br />

0<br />

0<br />

∫ π<br />

2<br />

0<br />

∣ π/2<br />

0<br />

sin 2n+1 xdx =<br />

sin m−1 xd(− cos x)<br />

+ (m − 1)<br />

∫ π<br />

2<br />

sin m−2 x(1 − sin 2 x)dx<br />

= (m − 1)W m−2 − (m − 1)W m<br />

0<br />

2 · 4 · 6 · · · 2n<br />

3 · 5 · 7 · · · (2n + 1)<br />

sin m−2 x cos 2 xdx<br />

(7.8)<br />

W m 滿 足 遞 迴 公 式<br />

W m = m − 1<br />

m W m−2 (7.9)<br />

這 個 遞 迴 公 式 是 跳 兩 個 足 碼 , 因 此 需 要 兩 個 參 數 ( 相 當 於 二 階 微 分 方 程 需 有 兩 個 初 始 值 )<br />

W 0 =<br />

∫ π<br />

2<br />

0<br />

dx = π 2 , W 1 =<br />

∫ π<br />

2<br />

0<br />

sin xdx = 1


36 數 學 傳 播 36 卷 1 期 民 101 年 3 月<br />

所 以<br />

W 2n =<br />

W 2n+1 =<br />

∫ π<br />

2<br />

0<br />

∫ π<br />

2<br />

0<br />

sin 2n xdx =<br />

sin 2n+1 xdx =<br />

1 · 3 · 5 · 7 · · · (2n + 1) π<br />

2 · 4 · 6 · · · 2n 2<br />

2 · 4 · 6 · · · 2n<br />

3 · 5 · 7 · · · (2n + 1)<br />

(7.10)<br />

(7.11)<br />

特 別 提 醒 的 是 奇 數 與 偶 數 的 Wallis 積 分 在 本 質 上 有 極 大 之 差 異 。<br />

參 考 文 獻<br />

1. 愛 德 華 著 ; 微 積 分 的 發 展 歷 史 , 凡 異 出 版 社 (2001)。<br />

2. Willaim Dunham, Journey Through Genius, <strong>the</strong> great <strong>the</strong>orems of ma<strong>the</strong>matics, John<br />

Wiley & Sons, Inc., (1990), Penguin Books (1991). ( 中 譯 本 : 天 才 之 旅 , 偉 大 數 學 定 理 之 創<br />

立 ; 林 傑 斌 譯 ; 牛 頓 出 版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1995)。)<br />

3. E. Hairer and G. Wanner, Analysis by Its His<strong>to</strong>ry, UTM Reading in Ma<strong>the</strong>matics,<br />

Springer-Verlag (1995).<br />

4. O. Hijab, Introduction <strong>to</strong> Calculus and Classical Analysis, UTM Springer-Verlag (2007).<br />

5. Morris Kline, Ma<strong>the</strong>matical Thought from Ancient <strong>to</strong> Modern Times, Vol. 1, Oxford<br />

University Press (1972).<br />

6. 林 琦 焜 , 從 等 比 級 數 談 起 , 數 學 傳 播 ( 中 央 研 究 院 數 學 所 ), Vol. 86, p. 42-53 (1998)。<br />

7. 林 琦 焜 , Euler(1707-1783)— 數 學 的 莎 士 比 亞 , 數 學 傳 播 ( 中 央 研 究 院 數 學 所 ), Vol. 102, p. 39-<br />

51, (2002)。<br />

8. 林 琦 焜 , 傅 立 葉 分 析 與 應 用 , 滄 海 書 局 , 共 569 頁 (2010)。<br />

9. 波 利 亞 , 數 學 與 猜 想 , 九 章 出 版 社 。<br />

10. George F. Simmons; Calculus with Analytic Geometry, 2nd Ed., McGraw-Hill (1996).<br />

— 本 文 作 者 任 教 國 立 交 通 大 學 應 用 數 學 系 —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