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7.2013 Views

吴学谋:泛系资源泛通论 - 科学网—博客

吴学谋:泛系资源泛通论 - 科学网—博客

吴学谋:泛系资源泛通论 - 科学网—博客

SHOW MORE
SHOW LESS

Create successful ePaper yourself

Turn your PDF publications into a flip-book with our unique Google optimized e-Paper software.

册》《软科学大辞典》《中国自然辩证法百科全书》《数学方法论丛书》《中国青年百科全书》《内经<br />

多学科研究》《中医经典著作思路与方法研究》《中医方法全书》《领导经典浓缩书》《当代经济管理<br />

新方法大全》《现代管理者手册》《青少年读书向导》《新学科精览》《哲学新概念词典》《当代新观<br />

念要览》《物理学方法论》《思维辞典》《自然辩证法进展》《科学技术哲学的前沿与进展》《现代科<br />

学方法群及其军事应用》《高技术战争与现代军事哲学》《斗智的学说》《决策学引论》《熵、信息与<br />

交叉科学》《人工智能辞典》《数学辞海》《工程哲学》等,中国国家图书馆、美国国会和华盛顿大<br />

学图书馆等 150 多个图书馆入藏泛系论著,国际一般系统科学会议、国际系统科学会议、国际计算<br />

机大会等八个国际学术会议都专门设置了泛系论专场,互联网可以查索到以《泛系皕法》《泛系皕<br />

诗》《泛系皕语》为中心的 6 百万字以上的泛系论著和 700 多个泛系变分运筹定理,美国《数学评<br />

论》长期索引泛系 139 篇论文,互联网 Google 索引“泛系”几十万条,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泛系”<br />

可查询到 303 条。<br />

狭义的技术性定义:泛系 P*是广义的系统 S*、广义的关系 R*或它们的种种复合 CB*——哲理<br />

数理技理三兼顾递归式复合 PMT*CB*~~或三或五或八或廿或卅特化诠释 s*的具有具体建构模式的<br />

泛系的扬弃扩变 ~~ s*358*P*CB*。<br />

分类对策巧显生,泛系概念有 358*典型模式,而后扩变成网联网络,这样就形成数理工医文社<br />

史哲百科千题万技理法 Logoi*的互联网 Internet*~~ P*:(R*;S*;P*P*)++ ~~P*:(R*;S*;0*;<br />

D*;0**;PRFS**//OR**//cls**;P*OT*;P*D*;P*M*;P*CB*;P*P*)。——数理技理型简化强<br />

化抓关键 SS*的定义:P*=R*S* 或者 P* =* R*S*。<br />

泛系:筹百科可络之络,悟动网悟道之道——泛系泛系,泛化之系,广义系统,广义关系,反<br />

复复合,无所不及,万事万物,百科千题,自成泛系,互成泛系,广义交通,经纬万律。泛系泛系,<br />

泛化之系,事物存在,方式之仪,联网之络,开发之器,参证之轴,律化之机,观控之法,联想之<br />

翼,一篑之助,点睛之笔。<br />

钱伟长说:泛系论是一种认真求索的一家之言,侧重从广义的系统、关系、对称、转化、微<br />

积、量化、极值、相对性来研究跨域性的原理与方法,从新的角度网联诸家百科,迎合了科学发<br />

展互联互转整体化的趋势。泛系论多年来在艰苦中创业,努力发展一种宏微兼顾多层网络型的跨<br />

学科新研究,这是一种很可贵的开拓。把泛系论与国内外形形色色的新理论比较,人们会做出公<br />

正的评价([1][3][20])。<br />

形而下谓之器,形而上谓之道,器道形而泛结合运转,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br />

泛系:形而泛学~~形而下、形而旁、形而后、形而通、形而联、形而转、形而上、形而反、形<br />

而超、形而悟、形而兼(哲理数理技理三兼顾)、形而玄、形而简化强化抓关键、形而科学理性十<br />

侧重等等多学科跨学科网联互转互导的结合,扬弃扩变,分类对策巧显生,综合集成,形成或明或<br />

暗的,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尺度的论识。……<br />

为了理解形而泛学的含义,我们列述一些体例进行类比。<br />

体例:(编号)论题——(A)形而下*器*——(B)形而上*道*//形而泛学——(C)特化诠释<br />

s*。<br />

(1)恩格斯:辩证综合(哲学上的物质概念)——(A)收集材料的科学。——(B)整理材料的<br />

科学。——(C)恩格斯:19 世纪中期,多学科•跨学科网联互转互导。恩格斯认为:哲学上<br />

的物质概念是对世界上各种有形存在着的事物的根本特性的最高概括。(参《马克思恩格斯全<br />

集》第 20 卷)。“物质概念”相当于“形而上者谓之道”,“有形存在着的事物”相当于“形而<br />

下者谓之器”。也即哲学意义的物质范畴和物理学或者科学意义的物质观念恰恰是形而上和形<br />

而下的关系。<br />

(2)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A)物理科学,实证科学。——(B)形而上学,后物理学。—<br />

—(C)有别于黑格尔的“形而上学”:反辩证法的“形而上学”。<br />

(3)玄学——(A)道德经,论语,儒道之学。——(B)对儒道进行反思统一,儒学哲学化扬弃,<br />

幽深玄远之学。——(C)诸多思辨性,后世世俗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多误解为贬词用语,包<br />

括许多学者的错误引用。实际上它是中国哲学史、思想史上重要的一个环节,对后来佛学、<br />

理学的发展有过重要作用。佛教和佛学后来是接受玄学影响而相对中国化重新自我扬弃扩变<br />

的。<br />

(4)牛顿力学——(A)前人和牛顿自己对力学、物理学的具体研究。——(B)数学化的统一与<br />

8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