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4.2014 Views

大學通識教育的理念與實踐 - 東亞經典與文化研究計畫 - 國立臺灣大學

大學通識教育的理念與實踐 - 東亞經典與文化研究計畫 - 國立臺灣大學

大學通識教育的理念與實踐 - 東亞經典與文化研究計畫 - 國立臺灣大學

SHOW MORE
SHOW LESS

You also want an ePaper? Increase the reach of your titles

YUMPU automatically turns print PDFs into web optimized ePapers that Google loves.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 涵 義 的 釐 清 與 目 標 的 展 望 23<br />

學 社 群 與 其 他 部 門 ( 如 教 育 部 、 國 防 部 、 經 濟 部 等 等 單 位 ), 應<br />

該 保 持 南 宋 大 儒 朱 熹 ( 晦 庵 ,1130-1200) 所 說 的 「 不 離 不 雜 」<br />

的 關 係 。 所 謂 「 不 離 」, 是 指 大 學 並 非 象 牙 塔 , 無 法 脫 離 大 學 所<br />

存 在 的 具 體 社 會 經 濟 情 境 而 獨 立 運 作 。 17 因 此 , 大 學 與 大 學 以 外<br />

各 種 部 門 , 必 須 保 持 有 創 意 的 互 動 關 係 , 但 是 這 並 不 是 說 , 大<br />

學 必 須 臣 服 於 大 學 以 外 的 其 他 部 門 , 而 完 全 為 教 育 以 外 的 目 標<br />

提 供 服 務 , 從 而 喪 失 大 學 的 自 主 性 。 我 們 必 須 在 封 閉 性 與 喪 失<br />

主 體 性 這 兩 個 極 端 之 間 , 取 得 動 態 的 平 衡 關 係 。 換 言 之 , 大 學<br />

與 大 學 以 外 的 部 門 之 間 , 應 該 建 立 相 對 的 自 主 性 , 這 是 我 們 從<br />

後 戒 嚴 時 期 的 台 灣 新 形 勢 中 , 大 學 所 面 對 的 諸 般 挑 戰 裡 脫 困 而<br />

出 的 重 要 策 略 。<br />

( 五 ) 結 語<br />

我 們 在 這 一 節 中 , 分 析 1987 年 戒 嚴 令 廢 除 以 後 國 內 大 學 教<br />

育 所 呈 現 的 兩 種 問 題 :(1) 民 主 化 的 困 境 ;(2) 資 本 主 義 的 困<br />

境 , 並 建 議 脫 困 而 出 的 策 略 在 於 回 歸 教 育 的 原 點 , 重 建 教 育 部<br />

門 的 自 主 性 , 並 與 非 教 育 部 門 取 得 相 對 的 互 為 主 體 性 , 維 持 創<br />

造 性 的 動 態 平 衡 關 係 。 換 言 之 , 大 學 教 育 作 為 台 灣 有 機 體 的 重<br />

要 組 成 部 分 , 一 方 面 既 不 能 過 於 膨 脹 教 育 部 門 的 主 體 性 , 以 至<br />

於 無 法 與 其 他 部 門 互 動 ; 但 另 一 方 面 又 不 能 喪 失 教 育 部 門 的 主<br />

體 性 以 至 於 淪 為 其 他 部 門 的 工 具 。 如 何 執 兩 用 中 , 得 其 平 衡 ,<br />

對 大 學 教 育 工 作 者 確 是 一 大 挑 戰 。<br />

我 們 對 當 前 大 學 教 育 所 面 臨 的 兩 個 問 題 的 分 析 顯 示 : 以 「 多<br />

17 Flexner 早 在 1930 年 代 就 提 出 這 項 論 點 , 參 考 :Abraham Flexner, Universities:<br />

American, English, Germa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30), pp.3-4.;<br />

並 參 考 : 黃 俊 傑 :〈 從 當 前 臺 灣 高 等 教 育 脈 絡 論 大 學 與 產 業 界 之 關 係 〉, 收 入<br />

本 書 附 錄 五 。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