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1.2015 Views

論兒少最佳利益-以未成年人拋棄繼承起算時點為中心 - 司法新聲

論兒少最佳利益-以未成年人拋棄繼承起算時點為中心 - 司法新聲

論兒少最佳利益-以未成年人拋棄繼承起算時點為中心 - 司法新聲

SHOW MORE
SHOW LESS

Create successful ePaper yourself

Turn your PDF publications into a flip-book with our unique Google optimized e-Paper software.

48 期 學 員 法 學 研 究 報 告 637<br />

論 兒 少 最 佳 利 益<br />

- 以 未 成 年 人 拋 棄 繼 承 起 算 時 點 為 中 心<br />

指 導 老 師 : 李 慈 惠<br />

撰 寫 學 員 : 游 欣 怡<br />

目 錄<br />

壹 、 前 言<br />

貳 、 兒 少 最 佳 利 益 (THE BEST INTERESTS OF THE CHILD)<br />

( 一 ) 兒 少 最 佳 利 益 之 定 義<br />

( 二 ) 我 國 繼 承 制 度 適 用 「 兒 少 最 佳 利 益 」 立 論 基 礎<br />

( 三 ) 小 結<br />

參 、 我 國 繼 承 制 度 變 革<br />

一 、 修 正 前 民 法 繼 承 規 定<br />

二 、 實 務 見 解<br />

( 一 ) 向 來 實 務 多 數 見 解<br />

( 二 ) 近 來 少 數 見 解 變 更<br />

三 、 繼 承 新 制<br />

( 一 ) 修 法 理 由<br />

( 二 ) 增 列 法 定 限 定 繼 承<br />

( 三 ) 修 正 限 定 繼 承 之 期 間 起 算 時 點 及 其 程 序<br />

( 四 ) 延 長 拋 棄 繼 承 之 法 定 期 間<br />

( 五 ) 新 法 溯 及 適 用<br />

( 六 ) 小 結 - 新 法 施 行 後 仍 存 留 之 問 題<br />

肆 、 日 本 法 制 度<br />

一 、 關 於 未 成 年 拋 棄 繼 承 猶 豫 期 間 起 算<br />

二 、 小 結 - 日 本 民 法 作 為 我 國 制 度 之 借 鏡<br />

伍 、 結 語<br />

陸 、 參 考 書 目<br />

一 、 專 書<br />

二 、 碩 士 論 文<br />

三 、 期 刊 論 文


638 論 兒 少 最 佳 利 益 - 以 未 成 年 人 拋 棄 繼 承 起 算 時 點 為 中 心<br />

壹 、 前 言<br />

我 國 現 行 繼 承 制 度 , 依 民 法 第 1148 條 前 段 、 第 1153 條 規 定 , 係 以 「 當 然 繼<br />

承 」 為 原 則 , 惟 當 然 繼 承 主 義 有 使 繼 承 人 以 自 己 之 財 產 為 被 繼 承 人 清 償 債 務 之 疑<br />

慮 , 此 雖 有 限 定 繼 承 及 拋 棄 繼 承 制 度 予 以 緩 和 , 然 其 規 定 除 得 主 張 限 定 或 拋 棄 繼<br />

承 期 間 過 短 外 , 期 間 之 起 算 點 亦 有 不 合 理 之 處 , 造 成 不 少 未 成 年 人 因 其 法 定 代 理<br />

人 故 意 、 或 不 熟 知 我 國 民 法 繼 承 制 度 規 定 , 致 未 能 及 時 向 法 院 聲 明 拋 棄 繼 承 或 限<br />

定 繼 承 , 使 該 未 成 年 人 尚 未 成 年 即 須 背 負 上 千 萬 元 龐 大 繼 承 債 務 , 除 家 庭 生 活 立<br />

即 陷 入 困 境 外 , 可 預 見 其 終 生 將 難 以 脫 離 貧 困 , 而 類 似 情 形 並 非 僅 係 單 一 個 案 ,<br />

業 已 衍 生 許 多 其 他 例 如 自 殺 等 社 會 問 題 1 。<br />

民 國 96 年 6 月 20 日 臺 灣 彰 化 地 方 法 院 95 年 繼 字 第 1302 號 民 事 裁 定 以 「 兒<br />

少 最 佳 利 益 」 與 「 交 易 安 全 」 發 生 衝 突 時 , 應 以 前 者 為 優 先 計 算 與 考 量 為 由 , 作<br />

出 准 許 該 未 成 年 人 於 成 年 後 二 個 月 得 內 拋 棄 繼 承 之 裁 定 , 使 得 原 背 負 龐 大 債 務 之<br />

未 成 年 人 有 更 生 機 會 。 該 裁 定 一 出 引 發 各 方 面 討 論 , 有 認 為 此 是 司 法 的 一 大 進<br />

步 , 亦 有 認 為 法 官 以 「 類 推 適 用 」 似 有 不 當 。 甚 且 有 鑑 於 此 , 法 務 部 於 93 年 10<br />

月 組 成 民 法 繼 承 編 修 正 委 員 會 , 邀 請 學 者 專 家 共 同 研 究 、 檢 討 民 法 繼 承 編 之 規<br />

定 , 立 法 院 並 於 96 年 12 月 快 速 三 讀 通 過 關 於 未 成 年 人 繼 承 相 關 修 文 , 惟 倉 促 修<br />

法 結 果 亦 留 下 許 多 實 際 適 用 上 疑 義 。 是 本 文 擬 從 「 兒 少 最 佳 利 益 」 觀 點 審 視 , 探<br />

討 其 內 涵 及 於 我 國 民 法 繼 承 制 度 內 定 位 , 進 而 分 析 我 民 法 未 成 年 人 拋 棄 繼 承 與 外<br />

國 法 有 何 異 同 , 目 前 法 制 下 實 務 各 級 法 院 認 定 未 成 年 人 拋 棄 繼 承 猶 豫 期 間 起 算 時<br />

點 之 見 解 , 及 因 應 此 議 題 修 法 可 能 產 生 之 問 題 等 。<br />

貳 、 兒 少 最 佳 利 益 (the best interests of the child)<br />

( 一 ) 兒 少 最 佳 利 益 之 定 義<br />

按 我 國 現 行 法 並 未 就 「 兒 少 最 佳 利 益 」 加 以 定 義 , 然 從 聯 合 國 兒 童<br />

2<br />

權 利 公 約 第 三 條 規 定 可 知 , 所 謂 「 兒 少 最 佳 利 益 」 係 指 無 論 是 政 府 行<br />

1 http://news.yam.com/chinatimes/society/200710/20071029902415.html, 查 訪 日 期 :2007 年 11 月 6<br />

日 。<br />

2 聯 合 國 兒 童 權 利 公 約 第 三 條 規 定 :「 一 、 所 有 關 係 兒 童 之 事 務 , 無 論 是 否 由 公 私 社 會 福 利 機 構 、<br />

法 院 、 行 政 當 局 或 立 法 機 關 所 主 持 , 均 應 以 兒 童 之 最 佳 利 益 為 優 先 考 慮 。 二 、 簽 約 國 應 考 慮<br />

兒 童 之 父 母 、 法 定 監 護 人 或 其 他 依 法 對 兒 童 負 有 責 任 之 個 人 所 應 有 之 權 利 與 義 務 , 確 保 兒 童 之<br />

福 祉 與 必 要 之 保 護 與 照 顧 , 並 以 適 當 之 立 法 和 行 政 措 施 達 成 此 目 的 。 三 、 簽 約 國 應 對 負 責 照<br />

顧 與 保 護 兒 童 之 機 構 、 服 務 部 門 與 設 施 , 特 別 在 安 全 與 保 健 方 面 , 以 及 該 等 機 關 內 之 工 作 人 數<br />

與 資 格 是 否 合 適 , 且 是 否 合 乎 有 權 監 督 機 構 所 訂 之 標 準 , 作 嚴 格 之 要 求 。」, 參 閱 內 政 部 兒 童<br />

局 之 網 站 有 關 兒 童 權 利 公 約 之 條 文 ,http://www.cbi.gov.tw/。


48 期 學 員 法 學 研 究 報 告 639<br />

政 機 關 、 立 法 機 關 、 法 院 、 公 私 立 社 會 福 利 機 構 及 兒 少 之 父 母 、 法 定 代<br />

理 人 , 對 於 所 有 關 於 兒 少 事 務 , 均 應 以 兒 少 之 最 佳 利 益 為 優 先 考 量 。 亦<br />

即 積 極 面 應 盡 可 能 地 謀 求 兒 少 之 福 祉 , 消 極 面 則 對 於 可 能 造 成 兒 少 傷 害<br />

減 到 最 小 。<br />

( 二 ) 我 國 繼 承 制 度 適 用 「 兒 少 最 佳 利 益 」 立 論 基 礎<br />

1. 聯 合 國 兒 童 權 利 公 約<br />

「 兒 童 權 利 公 約 (The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br />

3<br />

CRC)」 顧 名 思 義 是 一 項 有 關 兒 童 權 利 的 國 際 公 約 , 於 1989 年 11 月<br />

20 日 聯 合 國 會 議 上 通 過 該 有 關 議 案 , 並 於 隔 年 9 月 2 日 生 效 。 目 前<br />

全 世 界 共 有 199 個 國 家 簽 署 該 公 約 4 5<br />

, 聯 合 國 成 員 當 中 只 有 美 國 和 索<br />

馬 利 亞 尚 未 加 入 。 至 於 我 國 因 礙 於 政 治 面 因 素 目 前 仍 非 聯 合 國 成 員 ,<br />

自 無 從 簽 署 該 公 約 , 是 依 法 並 無 受 該 公 約 之 拘 束 。<br />

「 兒 童 權 利 公 約 」 係 聯 合 國 各 種 有 關 人 權 保 護 公 約 中 獲 得 最 多 國<br />

家 支 持 的 公 約 , 足 徵 兒 少 基 本 權 及 福 利 保 障 , 已 成 為 世 界 各 國 關 於 社<br />

會 福 利 重 要 內 涵 之 一 , 是 縱 使 我 國 尚 未 簽 署 該 公 約 , 但 為 宣 示 我 國 保<br />

護 兒 童 之 決 心 及 努 力 , 外 交 部 於 94 年 9 月 12 日 正 式 對 國 際 聲 明 願 意<br />

遵 守 「 兒 童 權 利 公 約 」 的 精 神 與 原 則 之 決 定 6 , 且 我 國 在 社 會 福 利 或<br />

相 關 法 制 上 , 均 朝 向 以 謀 求 兒 少 最 佳 福 祉 為 之 發 展 7 。 是 以 , 我 國 關<br />

於 未 成 年 人 之 法 制 應 得 以 兒 少 最 佳 利 益 概 念 解 釋 之 。<br />

2. 憲 法<br />

我 國 憲 法 第 13 章 「 基 本 國 策 」 規 範 兒 少 保 護 條 文 有 第 153 條 第<br />

2 項 、 第 156 條 及 第 160 條 , 其 分 別 規 定 :「 婦 女 兒 童 從 事 勞 動 者 ,<br />

應 按 其 年 齡 及 身 體 狀 況 , 予 以 特 別 保 護 。」、「 國 家 為 奠 定 民 族 生 存 發<br />

展 之 基 礎 , 應 保 護 母 性 並 實 施 婦 女 、 兒 童 福 利 政 策 。」、「 六 歲 至 十 二<br />

3<br />

聯 合 國 兒 童 權 利 公 約 第 一 條 規 定 :「 本 公 約 所 稱 之 「 兒 童 」, 係 指 所 有 未 滿 十 八 歲 以 下 之 人 。 然<br />

而 適 用 於 兒 童 之 法 律 中 , 規 定 在 十 八 歲 以 前 就 成 為 成 年 者 不 在 此 限 。」<br />

4<br />

參 閱 行 政 院 兒 童 E 樂 園 網 站 有 關 聯 合 國 兒 童 權 利 公 約 之 資 料 ,http://kids.ey.gov.tw/, 查 訪 日 期 :<br />

2007 年 11 月 25 日 。<br />

5<br />

前 美 國 聯 合 國 代 表 奧 爾 布 賴 特 於 1995 年 2 月 16 日 簽 署 兒 童 權 利 公 約 , 但 由 於 美 國 憲 法 規 定 ,<br />

履 行 公 約 前 必 須 得 到 三 分 之 二 的 參 議 院 議 員 同 意 , 然 經 過 多 年 爭 議 後 , 公 約 仍 未 獲 正 式 施 行 ,<br />

主 要 因 素 是 現 時 美 國 一 些 州 , 仍 有 對 於 16 至 18 歲 兒 童 執 行 死 刑 之 法 律 , 參 閱 維 基 百 科 網 站 有<br />

關 「 兒 童 權 利 公 約 」 簡 介 ,http://zh.wikipedia.org/, 查 訪 日 期 :2007 年 11 月 10 日 。<br />

6<br />

參 閱 內 政 部 兒 童 局 之 網 站 有 關 兒 童 權 利 公 約 之 資 料 ,http://www.cbi.gov.tw/, 查 訪 日 期 :2007<br />

年 11 月 14 日 。<br />

7<br />

參 閱 兒 童 福 利 聯 盟 文 教 基 金 會 - 兒 童 少 年 福 利 權 益 資 訊 網 有 關 兒 童 少 年 之 福 利 資 源 區 資 料 ,<br />

http://www.cylaw.org.tw/content/lawmaker.asp, 查 訪 日 期 :2008 年 8 月 15 日 。


640 論 兒 少 最 佳 利 益 - 以 未 成 年 人 拋 棄 繼 承 起 算 時 點 為 中 心<br />

( 三 ) 小 結<br />

歲 之 學 齡 兒 童 , 一 律 受 基 本 教 育 , 免 納 學 費 。 其 貧 苦 者 , 由 政 府 供 給<br />

書 籍 。」 然 而 ,「 基 本 國 策 」 係 規 範 國 家 整 體 的 方 向 和 原 則 , 其 內 容<br />

蘊 含 濃 厚 的 價 值 判 斷 、 政 策 決 定 及 意 識 型 態 , 是 其 條 文 依 內 容 性 質 具<br />

體 或 抽 象 、 近 程 或 遠 程 以 及 是 否 屬 計 畫 性 用 語 等 標 準 , 得 區 分 為 「 公<br />

法 權 利 」、「 制 度 性 保 障 」、「 憲 法 委 託 」 或 「 方 針 條 款 」 四 種 效 力 8 。<br />

觀 諸 憲 法 第 153 條 、 第 156 條 及 第 160 條 規 定 可 知 , 憲 法 關 於 兒 童 勞<br />

動 、 福 利 及 基 本 教 育 政 策 已 明 定 特 別 保 護 基 準 與 義 務 教 育 年 限 , 且 應<br />

為 近 程 工 作 , 故 關 於 兒 少 之 保 護 應 屬 憲 法 制 度 性 保 障 或 至 少 是 憲 法 委<br />

託 效 力 , 即 兒 少 最 佳 利 益 制 度 成 立 與 內 容 係 受 憲 法 明 文 規 定 , 或 是 由<br />

憲 法 的 理 念 所 可 以 衍 生 而 受 到 憲 法 的 保 障 。<br />

3. 兒 童 及 少 年 福 利 法 與 民 法 相 關 規 範<br />

基 於 兒 童 及 少 年 福 利 的 保 障 , 我 國 分 別 於 62 年 、78 年 制 定 兒 童<br />

福 利 法 及 少 年 福 利 法 。 其 後 , 為 因 應 兒 童 及 少 年 不 斷 出 現 的 新 議 題 ,<br />

整 合 兒 童 及 少 年 保 障 之 資 源 , 避 免 浪 費 、 重 疊 , 並 順 應 世 界 上 先 進 國<br />

家 兒 童 福 利 之 立 法 例 , 遂 於 92 年 5 月 2 日 完 成 「 兒 童 及 少 年 福 利 法 」<br />

三 讀 , 自 同 年 5 月 30 日 生 效 施 行 9 。 兒 童 及 少 年 福 利 法 第 1 條 第 1 項<br />

開 宗 明 義 規 定 :「 為 促 進 兒 童 及 少 年 身 心 健 全 發 展 , 保 障 其 權 益 , 增<br />

進 其 福 利 特 制 定 本 法 。」 第 5 條 第 2 項 規 定 :「 兒 童 及 少 年 之 權 益 受<br />

到 不 法 侵 害 時 , 政 府 應 予 適 當 之 協 助 及 保 護 。」 另 89 年 1 月 19 日<br />

修 正 之 民 法 第 1089 條 第 2 項 規 定 , 父 母 對 於 未 成 年 子 女 重 大 事 項 權<br />

利 之 行 使 意 思 不 一 致 時 , 得 請 求 法 院 依 子 女 最 佳 利 益 酌 定 之 。 準 此 可<br />

知 , 依 兒 童 及 少 年 福 利 法 及 民 法 規 定 , 未 成 年 人 父 母 行 使 親 權 , 抑 或<br />

政 府 制 ( 訂 ) 定 、 解 釋 有 關 未 成 年 人 權 益 之 法 令 時 , 均 必 須 考 量 「 兒<br />

少 之 最 佳 利 益 」。<br />

「 兒 少 最 佳 利 益 原 則 」 係 一 不 確 定 法 律 概 念 , 尤 其 我 國 將 此 原 則 納<br />

10<br />

入 法 律 明 文 時 間 尚 短 , 故 就 其 定 義 及 適 用 範 圍 尚 未 形 成 共 識 。 向 來 ,<br />

兒 少 最 佳 利 益 原 則 大 都 適 用 於 離 婚 後 親 權 人 之 決 定 , 惟 隨 著 兒 少 基 本 權<br />

8<br />

陳 新 民 ,「 憲 法 導 論 」, 新 學 林 出 版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2005 年 10 月 , 頁 429-433。<br />

9<br />

陳 麟 祥 ,「 兒 童 及 少 年 福 利 法 與 親 屬 法 之 交 錯 ─ 兼 論 兒 童 及 少 年 福 利 法 相 關 規 定 之 修 訂 」, 私<br />

立 輔 仁 大 學 法 律 學 研 究 所 論 文 ,2004 年 , 頁 25。<br />

10<br />

民 法 第 1055 條 之 1 關 於 離 婚 後 親 權 酌 定 、 第 1094 條 第 2 項 就 未 成 年 人 監 護 人 選 定 或 改 定 , 以<br />

及 兒 少 法 第 14 條 第 1 項 有 關 收 養 決 定 等 相 關 規 定 , 將 兒 少 最 佳 利 益 原 則 予 以 明 文 。


48 期 學 員 法 學 研 究 報 告 641<br />

重 視 及 其 福 利 保 障 已 成 為 全 世 界 趨 勢 , 且 依 聯 合 國 兒 童 權 利 公 約 第 3 條<br />

規 定 :「 不 管 是 公 立 或 私 立 的 兒 童 福 利 機 構 、 法 院 、 行 政 機 關 或 立 法 機 關<br />

所 從 事 所 有 一 切 與 兒 童 相 關 的 行 為 , 兒 童 最 佳 利 益 應 為 最 主 要 的 考 量 。」<br />

該 公 約 第 27 條 第 1 項 亦 規 定 :「 締 約 國 , 為 了 使 未 成 年 子 女 身 體 上 、 心<br />

理 上 、 道 德 上 及 社 會 上 發 展 , 必 須 承 認 子 女 享 有 充 分 生 活 水 準 之 權 利 。」<br />

而 同 條 第 2、3 項 亦 明 定 , 為 了 確 保 子 女 享 有 必 要 生 活 條 件 , 必 須 由 父 母<br />

負 首 要 責 任 , 倘 父 母 無 法 充 分 養 育 子 女 時 , 國 家 應 有 必 要 之 援 助 措 施 ,<br />

確 保 子 女 之 生 活 。<br />

綜 上 可 知 , 聯 合 國 兒 童 權 利 公 約 已 正 式 宣 告 , 以 兒 童 最 佳 利 益 作 為<br />

各 簽 署 國 政 府 機 關 及 兒 童 福 利 機 構 的 重 要 指 導 原 則 。 此 外 , 我 國 兒 童 及<br />

少 年 福 利 法 第 5 條 亦 受 前 述 公 約 之 影 響 , 明 文 規 定 :「 政 府 及 公 私 立 機<br />

構 、 團 體 處 理 兒 童 及 少 年 相 關 事 務 時 , 應 以 兒 童 及 少 年 之 最 佳 利 益 為 優<br />

先 考 量 ; 有 關 其 保 護 及 救 助 , 並 應 優 先 處 理 。」 是 可 知 「 兒 少 最 佳 利 益<br />

原 則 」 絕 非 僅 適 用 於 離 婚 後 親 權 人 之 酌 定 , 應 作 為 所 有 關 於 兒 童 及 少 年<br />

權 利 義 務 事 件 處 理 之 最 高 準 則 , 在 家 庭 制 度 無 法 確 實 保 護 兒 少 利 益 時 ,<br />

國 家 更 有 義 務 制 定 完 善 之 制 度 性 保 護 兒 少 之 措 施 。<br />

參 、 我 國 繼 承 制 度 變 革<br />

一 、 修 正 前 民 法 繼 承 規 定<br />

修 正 前 我 國 民 法 規 定 , 一 旦 繼 承 開 始 , 除 本 法 另 有 規 定 外 , 繼 承 人 即 當 然 承<br />

受 被 繼 承 人 財 產 上 之 一 切 權 利 義 務 ( 民 法 第 1148 條 ), 無 庸 其 為 任 何 之 意 思 表 示<br />

11 。 依 此 規 定 可 知 , 我 國 繼 承 法 制 原 則 上 是 採 當 然 概 括 繼 承 主 義 , 凡 是 發 生 繼 承<br />

之 事 實 , 被 繼 承 人 無 需 為 任 何 意 思 表 示 , 繼 承 即 為 開 始 。 而 所 謂 「 法 律 另 有 規 定 」<br />

係 指 民 法 第 1154 條 限 定 繼 承 及 第 1174 條 拋 棄 繼 承 , 即 基 於 自 己 責 任 原 則 12 , 被<br />

繼 承 人 之 親 屬 或 配 偶 自 無 權 利 亦 無 義 務 承 受 其 財 產 上 所 有 之 權 利 義 務 , 因 此 , 賦<br />

予 繼 承 人 得 主 張 限 定 繼 承 或 拋 棄 繼 承 之 權 利 。 其 中 , 限 定 繼 承 係 指 繼 承 人 僅 在 繼<br />

承 所 有 遺 產 限 度 內 , 就 被 繼 承 人 所 負 債 務 有 清 償 之 責 , 為 限 定 繼 承 者 , 應 於 繼 承<br />

開 始 時 起 三 個 月 內 為 之 ; 拋 棄 繼 承 則 係 繼 承 人 拋 棄 所 有 繼 承 權 , 其 效 力 溯 及 自 繼<br />

承 開 始 時 發 生 效 力 , 然 繼 承 人 為 拋 棄 繼 承 則 應 自 知 悉 其 得 繼 承 之 時 起 二 個 月 內 為<br />

之 。 倘 繼 承 人 未 於 前 開 法 定 期 間 內 為 限 定 繼 承 或 拋 棄 繼 承 時 , 則 當 然 包 括 的 無 限<br />

11<br />

12<br />

同 註 12, 第 221 頁 。<br />

林 秀 雄 ,「 繼 承 法 講 義 」,2007 年 6 月 , 二 版 , 第 149 頁 。


642 論 兒 少 最 佳 利 益 - 以 未 成 年 人 拋 棄 繼 承 起 算 時 點 為 中 心<br />

承 受 被 繼 承 人 一 切 財 產 上 權 利 義 務 。<br />

問 題 在 修 法 前 繼 承 法 制 規 定 , 成 年 人 其 意 識 健 全 , 當 可 自 行 選 擇 限 定 或 拋 棄<br />

繼 承 與 否 , 然 當 未 成 年 人 為 繼 承 人 時 , 應 如 何 為 之 修 法 前 實 務 各 級 法 院 認 定 未<br />

成 年 人 拋 棄 繼 承 猶 豫 期 間 起 算 時 點 之 見 解 是 否 符 合 「 兒 少 最 佳 利 益 」 倘 未 成 年<br />

人 之 法 定 代 理 人 因 故 意 或 過 失 未 即 時 為 其 子 女 之 利 益 而 限 定 或 拋 棄 其 子 女 之 繼<br />

承 權 , 致 未 成 年 人 需 負 擔 龐 大 不 利 益 時 , 又 有 何 救 濟 <br />

二 、 實 務 見 解<br />

( 一 ) 向 來 實 務 多 數 見 解<br />

修 法 前 限 定 繼 承 起 算 點 係 以 繼 承 開 始 時 起 算 , 是 以 客 觀 事 實 為 時 點<br />

之 判 斷 , 實 務 上 並 無 異 於 法 條 之 解 釋 。 至 於 拋 棄 繼 承 係 以 繼 承 人 知 悉 其<br />

得 為 繼 承 之 時 為 起 算 , 以 繼 承 人 主 觀 認 識 作 為 判 斷 之 時 點 , 而 繼 承 人 為<br />

未 成 年 時 , 所 謂 知 悉 其 得 為 繼 承 應 如 何 判 斷 又 係 知 悉 何 項 事 實 <br />

臺 灣 高 等 法 院 93 年 度 家 抗 字 第 112 號 裁 定 認 為 :「 限 制 行 為 能 力 人<br />

是 否 知 悉 得 為 繼 承 之 事 實 , 應 就 法 定 代 理 人 知 悉 時 決 之 。」 又 臺 灣 高 等<br />

法 院 93 年 度 家 抗 字 第 183 號 裁 定 亦 認 :「 繼 承 人 拋 棄 其 繼 承 權 , 應 於 知<br />

悉 其 得 繼 承 之 時 起 二 個 月 內 以 書 面 向 法 院 為 之 ; 因 他 人 拋 棄 繼 承 而 應 為<br />

繼 承 之 人 , 為 限 定 繼 承 或 拋 棄 繼 承 時 , 應 於 知 悉 其 得 為 繼 承 之 日 起 二 個<br />

月 內 為 之 … 又 滿 七 歲 以 上 之 未 成 年 人 , 有 限 制 行 為 能 力 ; 向 無 行 為 能 力<br />

人 或 限 制 行 為 能 力 人 為 意 思 表 示 者 , 以 其 通 知 達 到 其 法 定 代 理 人 時 , 發<br />

生 效 力 。 民 法 第 13 條 第 1 項 、 第 96 條 亦 有 明 文 。… 揆 諸 前 開 說 明 , 自<br />

應 審 酌 抗 告 人 之 法 定 代 理 人 『 何 時 』 知 悉 抗 告 人 得 繼 承 , 以 釐 清 有 無 逾<br />

越 二 個 月 之 除 斥 期 間 。」 因 此 可 知 , 繼 承 人 為 未 成 年 人 時 , 是 否 知 悉 得<br />

為 繼 承 之 事 實 , 應 以 其 法 定 代 理 人 為 判 斷 。<br />

另 臺 灣 高 等 法 院 91 年 度 家 抗 字 第 303 號 裁 定 :「 上 開 條 文 所 稱 『 知<br />

悉 其 得 繼 承 之 時 』, 意 指 繼 承 人 知 悉 繼 承 開 始 之 原 因 事 實 ( 即 被 繼 承 人<br />

死 亡 ), 且 因 而 覺 知 自 己 為 法 律 上 之 繼 承 人 之 時 。」 又 臺 灣 高 等 法 院 86<br />

年 度 家 抗 字 第 131 號 裁 定 認 為 :「 按 繼 承 人 拋 棄 繼 承 , 應 於 知 悉 其 得 繼<br />

承 之 時 起 二 個 月 內 以 書 面 向 法 院 為 之 , 民 法 第 1174 條 第 2 項 定 有 明 文 。<br />

所 謂 知 悉 得 繼 承 , 係 指 知 悉 得 為 繼 承 人 者 而 言 。 至 於 被 繼 承 人 之 權 利 義<br />

務 , 如 遺 產 、 債 務 等 , 其 繼 承 人 是 否 知 悉 , 要 與 知 悉 得 繼 承 與 否 無 涉 。」<br />

準 此 , 所 謂 「 知 悉 得 為 繼 承 」 係 指 知 悉 「 自 己 為 繼 承 人 」 之 事 實 , 並 不


48 期 學 員 法 學 研 究 報 告 643<br />

包 括 認 識 或 可 得 認 識 遺 產 之 事 實 。<br />

( 二 ) 近 來 少 數 見 解 變 更<br />

繼 承 人 為 未 成 年 人 者 , 其 拋 棄 繼 承 之 期 間 起 算 時 點 , 依 多 數 實 務 見<br />

解 , 係 以 法 定 代 理 人 知 悉 時 為 準 , 且 知 悉 事 實 係 以 該 未 成 年 人 為 繼 承 人<br />

之 事 實 , 已 如 前 所 述 。 惟 近 來 發 生 許 多 因 法 定 代 理 人 怠 於 或 疏 於 代 為 繼<br />

承 之 拋 棄 , 使 得 未 成 年 人 必 須 承 繼 龐 大 之 繼 承 債 務 , 除 家 庭 生 活 立 即 陷<br />

入 困 境 外 , 可 預 見 其 終 生 將 難 以 脫 離 貧 困 。 由 於 限 定 繼 承 起 算 時 點 係 以<br />

客 觀 事 實 為 基 準 , 尚 難 有 有 利 於 未 成 年 人 解 釋 之 餘 地 , 惟 拋 棄 繼 承 之 時<br />

點 係 以 繼 承 人 主 觀 認 知 為 判 斷 , 有 較 彈 性 解 釋 之 空 間 , 因 此 , 有 少 部 分<br />

地 方 法 院 就 個 案 為 不 同 解 釋 或 以 民 法 第 1148 條 抵 觸 憲 法 為 由 聲 請 釋 憲<br />

等 方 式 停 止 審 判 , 以 維 護 未 成 年 繼 承 人 之 利 益 。<br />

臺 灣 彰 化 地 方 法 院 95 年 度 繼 字 第 1302 號 裁 定 認 為 :「 聲 明 人 於 被<br />

繼 承 人 死 亡 時 , 僅 年 僅 約 10 歲 之 兒 童 , 其 成 長 、 發 育 均 待 父 母 之 照 顧 撫<br />

育 , 尚 無 相 當 之 智 識 或 相 當 能 力 , 得 以 評 估 繼 承 之 利 益 與 否 與 責 任 , 原<br />

有 賴 國 家 以 明 文 之 制 度 性 保 障 其 利 益 , 惟 竟 因 其 法 定 代 理 人 消 極 不 作 為<br />

或 濫 用 親 權 之 行 使 , 致 使 無 力 保 護 自 身 權 益 之 未 成 年 人 , 承 擔 非 可 歸 責<br />

於 己 之 不 利 益 , 顯 然 有 失 國 家 對 未 成 年 人 利 益 保 障 優 於 交 易 安 全 之 立 法<br />

特 別 考 量 與 憲 法 基 本 政 策 。 因 此 , 基 於 我 國 憲 法 保 障 人 民 生 存 自 由 權 利 、<br />

人 性 尊 嚴 之 理 念 , 對 於 上 述 情 形 , 本 件 應 視 為 立 法 上 之 疏 漏 , 尚 難 依 當<br />

然 繼 承 法 理 而 將 該 不 利 益 逕 由 未 成 年 之 繼 承 人 完 全 承 受 , 依 前 述 法 理 ,<br />

類 推 適 用 得 於 其 滿 二 十 歲 即 成 年 之 日 起 二 個 月 內 , 決 定 是 否 拋 棄 繼 承 。」<br />

即 該 裁 定 認 繼 承 人 為 未 成 年 人 者 , 如 因 非 可 歸 責 於 該 未 成 年 人 , 而 係 其<br />

法 定 代 理 人 濫 用 親 權 行 使 , 使 未 成 年 人 受 有 繼 承 龐 大 債 務 之 不 利 益 , 依<br />

據 憲 法 第 156 條 兒 少 之 制 度 性 保 障 優 於 交 易 安 全 、 國 際 趨 勢 及 優 勢 風 險<br />

13<br />

管 制 原 則 等 理 由 , 未 成 年 人 拋 棄 繼 承 之 猶 豫 期 間 起 算 點 , 得 以 其 滿 二<br />

13<br />

臺 灣 彰 化 地 方 法 院 95 年 度 繼 字 第 1302 號 裁 定 :「 按 憲 法 第 156 條 規 定 : 國 家 為 奠 定 民 族 生 存<br />

發 展 之 基 礎 , 應 保 護 母 性 並 實 施 婦 女 、 兒 童 福 利 政 策 。 此 為 憲 法 保 障 兒 童 之 制 度 性 保 障 之 規<br />

範 。… 隨 著 社 會 經 濟 結 構 、 環 境 之 快 速 變 遷 與 發 展 , 保 護 弱 勢 之 兒 童 或 未 成 年 人 之 立 法 , 乃 全<br />

球 各 國 當 前 重 要 政 策 與 目 的 , 我 國 亦 然 。 從 之 前 之 兒 童 福 利 法 、 少 年 福 利 法 分 別 立 法 , 於 民 國<br />

92 年 間 整 合 為 「 兒 童 及 少 年 福 利 法 」, 並 於 同 年 05 月 28 日 經 總 統 公 布 實 施 , 該 法 第 1 條 第 1<br />

項 明 定 : 為 促 進 兒 童 及 少 年 身 心 健 全 發 展 , 保 障 其 權 益 , 增 進 其 福 利 特 制 定 本 法 。 第 5 條 第 2<br />

項 規 定 : 兒 童 及 少 年 之 權 益 受 到 不 法 侵 害 時 , 政 府 應 予 適 當 之 協 助 及 保 護 。 更 顯 見 「 未 成 年 人<br />

之 最 佳 利 益 保 障 」 與 「 交 易 安 全 」 發 生 衝 突 時 , 應 以 前 者 為 優 先 計 算 與 考 量 。 又 憲 法 中 財 產 權<br />

與 人 民 生 存 權 之 基 本 權 利 有 衝 突 時 , 法 律 之 認 定 應 如 何 調 和 或 解 決 … 我 國 實 務 通 說 亦 採 取<br />

「 優 勢 風 險 管 制 原 則 」… 被 繼 承 人 與 債 權 人 所 生 之 債 權 債 務 關 係 , 債 權 人 借 貸 金 錢 於 予 被 繼 承


644 論 兒 少 最 佳 利 益 - 以 未 成 年 人 拋 棄 繼 承 起 算 時 點 為 中 心<br />

十 歲 之 時 為 起 算 點 。<br />

另 有 臺 灣 高 雄 地 方 法 院 94 年 度 旗 簡 字 第 88 號 審 理 法 官 以 該 案 適 用<br />

民 法 第 1148 條 規 定 , 發 生 抵 觸 憲 法 疑 義 , 聲 請 大 法 官 解 釋 , 其 聲 請 理 由<br />

認 為 :「 民 法 第 1148 條 及 1153 條 規 定 , 採 當 然 繼 承 主 義 , 不 問 繼 承 人 意<br />

思 為 何 , 被 繼 承 人 死 亡 , 繼 承 效 力 即 行 發 生 , 且 繼 承 人 對 於 被 繼 承 人 之<br />

債 務 負 連 帶 責 任 , 此 僅 係 為 保 護 債 權 人 之 利 益 而 設 , 雖 民 法 另 有 規 定 行<br />

由 繼 承 人 於 繼 承 開 始 起 三 個 月 內 或 知 悉 其 得 為 繼 承 時 起 二 個 月 內 , 向 法<br />

院 辦 理 限 定 繼 承 或 拋 棄 繼 承 , 以 免 對 繼 承 債 務 負 無 限 責 任 , 侵 害 自 己 之<br />

固 有 財 產 ; 惟 本 件 原 因 案 件 之 被 告 均 為 未 成 年 人 , 無 法 單 獨 為 有 效 之 法<br />

律 行 為 , 因 其 法 定 代 理 人 法 律 知 識 欠 缺 , 未 代 理 其 辦 理 拋 棄 繼 承 或 限 定<br />

繼 承 , 前 開 法 定 期 間 一 旦 經 過 , 該 被 告 依 系 爭 規 定 , 即 須 對 繼 承 債 務 負<br />

無 限 之 連 帶 清 償 責 任 ; 系 爭 規 定 不 符 合 憲 法 第 23 條 之 比 例 原 則 , 過 度 侵<br />

害 繼 承 人 依 憲 法 第 15 條 保 障 之 財 產 權 及 憲 法 第 22 條 保 障 之 人 格 權 。」<br />

而 該 聲 請 釋 憲 案 因 司 法 院 大 法 官 認 為 其 聲 請 與 釋 字 第 371 號 、 第 572 號<br />

所 定 聲 請 解 釋 要 件 不 合 , 為 不 受 理 , 然 從 其 聲 請 理 由 亦 可 知 , 實 務 上 已<br />

有 法 官 認 為 修 法 前 我 國 民 法 關 於 未 成 年 人 之 繼 承 制 度 在 衡 平 「 交 易 安 全 」<br />

與 「 兒 少 最 佳 利 益 」 之 間 確 有 失 衡 情 形 , 有 檢 討 之 必 要 。<br />

三 、 繼 承 新 制<br />

( 一 ) 修 法 理 由<br />

97 年 1 月 2 日 總 統 修 正 公 布 民 法 第 1148、1153、1154、1156、1157、<br />

1163、1174、1176 條 條 文 , 其 修 法 理 由 在 於 修 法 前 有 關 債 務 繼 承 相 關 規<br />

定 係 採 概 括 繼 承 主 義 , 除 非 繼 承 人 在 一 定 期 間 內 辦 理 限 定 或 拋 棄 繼 承 ,<br />

否 則 必 須 承 受 被 繼 承 人 之 巨 大 債 務 。 然 而 , 該 法 欠 缺 對 弱 勢 繼 承 人 之 繼<br />

承 背 景 、 條 件 、 能 力 與 權 益 予 以 考 量 , 平 均 每 年 有 14 萬 人 死 亡 , 卻 僅 有<br />

1.43% 的 繼 承 人 會 主 動 辦 理 限 定 繼 承 保 護 自 己 權 益 , 不 僅 反 映 出 舊 法 繼 承<br />

設 計 與 基 本 法 理 精 神 相 悖 , 其 引 發 循 環 性 社 會 問 題 亦 在 加 劇 擴 大 中 , 故<br />

對 未 具 公 允 與 周 延 之 處 加 以 修 正 。<br />

有 鑑 於 此 , 此 次 修 法 精 神 乃 在 不 違 反 市 場 應 有 之 交 易 秩 序 下 , 同 時<br />

人 時 , 乃 對 被 繼 承 人 個 人 主 體 為 評 估 , 而 非 對 其 親 屬 全 體 為 評 估 , 尤 其 金 融 機 關 , 藉 由 機 構 所<br />

有 之 資 源 、 流 程 上 對 債 務 人 放 款 進 行 信 用 調 查 評 量 , 以 控 制 交 易 風 險 , 又 債 權 人 可 預 見 如 債 務<br />

人 死 亡 後 , 無 繼 承 人 可 承 受 債 務 時 , 亦 僅 就 債 務 人 名 下 資 產 求 償 , 因 此 , 債 權 人 上 開 風 險 均 屬<br />

可 控 制 或 預 見 之 交 易 風 險 , 以 保 障 可 能 遭 受 之 不 利 益 。」


48 期 學 員 法 學 研 究 報 告 645<br />

衡 酌 債 權 人 與 弱 勢 繼 承 應 有 之 權 益 , 擬 將 民 法 繼 承 之 「 概 括 繼 承 主 義 」<br />

修 定 為 「 限 定 繼 承 原 則 」, 以 限 縮 繼 承 人 之 清 償 責 任 , 惟 我 國 民 眾 因 概<br />

括 繼 承 制 度 而 承 繼 龐 大 債 務 者 僅 7.11%, 如 全 面 改 採 限 定 繼 承 為 原 則 ,<br />

將 使 現 行 繼 承 制 度 大 幅 調 整 , 例 如 : 繼 承 事 件 均 應 進 行 清 算 , 則 相 關 條<br />

文 及 法 院 、 行 政 登 記 機 關 相 關 機 制 均 須 配 合 , 勢 必 造 成 巨 大 司 法 、 行 政<br />

資 源 負 擔 , 亦 增 加 廣 大 民 眾 非 必 要 之 勞 費 , 且 日 前 社 會 上 因 繼 承 事 件 所<br />

衍 生 之 問 題 , 多 在 於 繼 承 人 為 未 成 年 人 之 情 形 14 , 因 此 綜 合 上 開 因 素 ,<br />

是 次 修 法 乃 著 力 於 保 護 無 行 為 能 力 或 限 制 行 為 能 力 繼 承 人 , 並 提 高 一 般<br />

繼 承 人 審 酌 及 決 定 是 否 繼 承 、 如 何 繼 承 期 間 及 其 起 算 點 , 以 保 障 繼 承 人<br />

之 權 益 。<br />

( 二 ) 增 列 法 定 限 定 繼 承<br />

新 法 第 1148 條 規 定 :「 繼 承 人 自 繼 承 開 始 時 , 除 本 法 另 有 規 定 外 ,<br />

承 受 被 繼 承 人 財 產 上 之 一 切 權 利 、 義 務 。 但 權 利 、 義 務 專 屬 於 被 繼 承 人<br />

本 身 者 , 不 在 此 限 。 繼 承 人 對 於 繼 承 開 始 後 , 始 發 生 代 負 履 行 責 任 之 保<br />

證 契 約 債 務 , 以 因 繼 承 所 得 之 遺 產 為 限 , 負 清 償 責 任 。」、 第 1153 條 規<br />

定 :「 繼 承 人 對 於 被 繼 承 人 之 債 務 , 負 連 帶 責 任 。 繼 承 人 為 無 行 為 能 力 人<br />

或 限 制 行 為 能 力 人 對 於 被 繼 承 人 之 債 務 , 以 所 得 遺 產 為 限 , 負 清 償 責 任 。<br />

繼 承 人 相 互 間 對 於 被 繼 承 人 之 債 務 , 除 法 律 另 有 規 定 或 另 有 約 定 外 , 按<br />

其 應 繼 分 比 例 負 擔 之 。」 可 知 , 修 法 後 民 法 繼 承 編 仍 以 概 括 繼 承 主 義 為<br />

原 則 , 例 外 針 對 保 證 債 務 之 繼 承 及 無 行 為 能 力 或 限 制 行 為 能 力 繼 承 人 繼<br />

承 債 務 之 情 形 , 規 定 為 法 定 限 定 繼 承 , 排 除 概 括 繼 承 主 義 適 用 。<br />

( 三 ) 修 正 限 定 繼 承 之 期 間 起 算 時 點<br />

由 於 舊 法 關 於 繼 承 人 為 限 定 繼 承 之 期 間 及 起 算 點 規 定 並 不 合 理 , 且<br />

社 會 上 時 有 繼 承 人 與 被 繼 承 人 久 未 連 繫 , 不 知 被 繼 承 人 已 亡 故 而 自 己 成<br />

為 繼 承 人 之 情 形 , 致 未 能 於 法 定 期 間 內 完 成 限 定 繼 承 程 序 , 而 概 括 承 受<br />

15<br />

被 繼 承 人 財 產 上 之 一 切 權 利 義 務 , 對 其 失 之 過 苛 , 是 新 法 第 1156 條 修<br />

正 後 將 期 間 起 算 點 修 正 為 「 自 知 悉 其 得 為 繼 承 之 時 起 三 個 月 內 為 之 」,<br />

14<br />

參 閱 立 法 院 法 律 系 統 之 網 站 有 關 民 法 第 五 編 繼 承 立 法 紀 錄 之 資 料 ,<br />

http://lis.ly.gov.tw/lgcgi/lglaw@26:1804289383:f:NO%3DB04515*%20AND%20NO%3DA2%24%2<br />

46$$$PD, 查 訪 日 期 :2008 年 6 月 30 日 。<br />

15<br />

新 法 第 1156 條 規 定 :「 為 限 定 之 繼 承 者 , 應 於 繼 承 人 知 悉 其 得 繼 承 之 時 起 三 個 月 內 呈 報 法 院 。<br />

法 院 接 獲 前 項 呈 報 後 , 應 定 一 個 月 以 上 三 個 月 以 下 期 間 , 命 繼 承 人 開 具 遺 產 清 冊 呈 報 法 院 。 必<br />

要 時 , 法 院 得 因 繼 承 人 之 聲 請 延 展 之 。」


646 論 兒 少 最 佳 利 益 - 以 未 成 年 人 拋 棄 繼 承 起 算 時 點 為 中 心<br />

使 繼 承 人 能 自 知 悉 時 起 有 選 擇 主 張 限 定 繼 承 之 機 會 , 以 保 障 其 權 益 。 又<br />

本 條 於 立 法 理 由 中 亦 載 明 :「 所 謂 『 知 悉 其 得 繼 承 之 時 起 』, 係 指 知 悉<br />

被 繼 承 人 死 亡 且 自 己 已 依 第 1138 條 規 定 成 為 繼 承 人 之 時 , 始 開 始 起 算 主<br />

張 限 定 繼 承 之 期 間 。 16 」<br />

( 四 ) 延 長 拋 棄 繼 承 之 法 定 期 間<br />

由 於 舊 法 規 定 繼 承 人 主 張 限 定 繼 承 及 拋 棄 繼 承 之 法 定 期 間 不 同 , 為<br />

17<br />

利 人 民 適 用 , 爰 修 正 為 一 致 , 是 新 法 第 1174 條 乃 明 定 繼 承 人 自 知 悉 其<br />

得 繼 承 之 時 起 三 個 月 內 拋 棄 繼 承 , 且 亦 於 立 法 理 由 中 載 明 何 謂 「 知 悉 其<br />

得 為 繼 承 之 時 起 」, 而 其 標 準 與 上 開 限 定 繼 承 起 算 時 點 認 定 相 同 。<br />

( 五 ) 新 法 溯 及 適 用<br />

本 次 修 法 將 限 定 繼 承 及 拋 棄 繼 承 之 法 定 期 間 延 長 , 並 修 正 起 算 點 ,<br />

因 此 , 在 新 法 施 行 前 已 開 始 進 行 而 於 新 法 施 行 後 尚 未 逾 法 定 期 間 之 繼 承<br />

事 件 , 為 釐 清 此 期 間 適 用 疑 義 , 以 及 保 障 無 行 為 能 力 及 限 制 行 為 能 力 繼<br />

承 人 之 生 存 權 及 人 格 發 展 18 , 遂 於 民 法 繼 承 編 施 行 法 增 訂 溯 及 規 定 。<br />

民 法 繼 承 編 施 行 法 第 1 條 之 1 第 1 項 規 定 :「 繼 承 在 民 法 繼 承 編 中<br />

華 民 國 96 年 12 月 14 日 修 正 施 行 前 開 始 且 未 逾 修 正 施 行 前 為 限 定 或 拋 棄<br />

繼 承 之 法 定 期 間 者 , 自 修 正 施 行 之 日 起 , 適 用 修 正 後 限 定 或 拋 棄 繼 承 之<br />

規 定 。」 同 條 第 2 項 規 定 :「 繼 承 在 民 法 繼 承 編 中 華 民 國 96 年 12 月 14<br />

日 修 正 施 行 前 開 始 , 繼 承 人 於 繼 承 開 始 時 為 無 行 為 能 力 人 或 限 制 行 為 能<br />

力 人 , 未 能 於 修 正 施 行 前 之 法 定 期 間 為 限 定 或 拋 棄 繼 承 , 由 其 繼 續 履 行<br />

繼 承 債 務 顯 失 公 平 者 , 於 修 正 施 行 後 , 得 以 所 得 遺 產 為 限 , 負 清 償 責 任 。」<br />

且 為 兼 顧 社 會 交 易 安 全 , 以 及 保 障 法 安 定 性 與 繼 承 債 權 人 之 信 賴 , 並 於<br />

同 條 第 3 項 規 定 :「 前 項 繼 承 人 依 修 正 施 行 前 之 規 定 已 清 償 之 債 務 , 不<br />

得 請 求 返 還 。」<br />

( 六 ) 小 結 - 新 法 施 行 後 仍 存 留 之 問 題<br />

1. 法 定 限 定 繼 承 缺 失<br />

本 次 修 法 我 國 民 法 繼 承 編 將 原 本 均 採 當 然 繼 承 主 義 之 法 制 予 以 調<br />

16<br />

同 註 13。<br />

17<br />

新 法 第 1174 條 規 定 :「 繼 承 人 得 拋 棄 其 繼 承 權 。<br />

前 項 拋 棄 , 應 於 知 悉 其 得 繼 承 之 時 起 三 個 月 內 , 以 書 面 向 法 院 為 之 。<br />

拋 棄 繼 承 後 , 應 以 書 面 通 知 因 其 拋 棄 而 應 為 繼 承 之 人 。 但 不 能 通 知 者 , 不 在 此 限 。」<br />

18<br />

參 閱 立 法 院 法 律 系 統 之 網 站 有 關 民 法 繼 承 編 施 行 法 立 法 紀 錄 之 資 料 ,<br />

http://lis.ly.gov.tw/lgcgi/lglaw@26:1804289383:f:NO%3DB04516*%20AND%20NO%3DA2%24%2<br />

46$$$PD, 查 訪 日 期 :2008 年 6 月 30 日 。


48 期 學 員 法 學 研 究 報 告 647<br />

整 , 即 對 於 無 行 為 能 力 或 限 制 行 為 能 力 之 繼 承 人 , 例 外 採 法 定 限 定 繼 承<br />

主 義 , 已 落 實 兒 少 最 佳 利 益 保 護 之 國 際 思 潮 。 然 而 , 在 倉 促 立 法 情 形 下 ,<br />

在 法 律 適 用 上 仍 發 生 一 些 問 題 。 例 如 : 繼 承 人 為 多 數 人 , 其 中 有 無 行 為<br />

能 力 人 或 限 制 行 為 能 力 人 , 而 其 他 繼 承 人 未 為 限 定 繼 承 或 拋 棄 繼 承 時 ,<br />

其 他 繼 承 人 仍 當 然 概 括 承 受 被 繼 承 人 財 產 上 之 一 切 權 利 義 務 , 則 此 時 應<br />

如 何 向 法 院 呈 報 、 開 具 財 產 清 冊 並 進 行 清 算 程 序 易 言 之 , 繼 承 人 中 有<br />

須 就 繼 承 債 務 負 無 限 責 任 , 而 無 行 為 能 力 及 限 制 行 為 能 力 人 僅 就 繼 承 財<br />

產 負 限 定 責 任 , 即 僅 就 所 繼 承 之 遺 產 負 清 償 責 任 , 則 實 務 上 要 如 何 進 行<br />

此 種 類 型 的 清 算 程 序 況 且 , 此 亦 衍 生 另 一 問 題 , 在 發 生 法 定 限 定 繼 承<br />

情 形 時 , 是 否 必 須 為 限 定 繼 承 之 呈 報 如 是 , 則 應 由 何 人 替 該 無 行 為 能<br />

力 或 限 制 行 為 能 力 人 向 法 院 為 呈 報 、 開 具 遺 產 清 冊 及 清 算 程 序 之 行 為 <br />

而 其 呈 報 有 無 期 限 , 得 否 適 用 或 類 推 適 用 民 法 第 1156 條 第 1 項 所 規 定 之<br />

三 個 月 內 期 間 再 者 , 通 常 有 必 要 適 用 法 定 限 定 繼 承 規 定 之 未 成 年 人 ,<br />

其 家 屬 多 半 是 社 會 弱 勢 族 群 , 渠 等 有 能 力 為 該 未 成 年 人 為 呈 報 、 開 具 遺<br />

產 清 冊 及 清 算 程 序 等 行 為 如 未 於 一 定 期 間 進 行 清 算 或 根 本 未 為 清 算 ,<br />

則 有 何 不 利 法 效 果 上 開 問 題 於 此 次 修 法 均 未 論 及 , 仍 尚 待 實 務 累 積 經<br />

驗 、 學 者 解 釋 或 修 法 以 茲 解 決 , 否 則 已 可 預 見 法 定 限 定 繼 承 之 清 算 程 序<br />

根 本 難 以 運 行 。<br />

法 定 限 定 繼 承 制 度 既 有 前 揭 所 述 程 序 上 問 題 , 與 其 採 取 法 定 限 定 繼<br />

承 制 度 , 苛 求 尚 未 發 育 成 熟 的 未 成 年 人 或 其 法 定 代 理 人 , 在 無 專 業 律 師 、<br />

會 計 師 協 助 下 , 進 行 具 有 技 術 性 、 細 節 性 的 限 定 繼 承 程 序 , 倒 不 如 以 「 法<br />

定 拋 棄 繼 承 制 度 」 取 代 複 雜 的 「 法 定 限 定 繼 承 制 度 」, 意 即 在 未 成 年 人<br />

為 繼 承 人 且 其 被 繼 承 之 積 極 財 產 少 於 消 極 財 產 情 形 , 視 為 該 未 成 年 人 已<br />

為 拋 棄 繼 承 , 而 無 須 再 以 書 面 方 式 向 法 院 聲 請 , 即 生 拋 棄 繼 承 效 力 , 當<br />

然 , 在 判 斷 未 成 年 人 繼 承 時 , 其 所 繼 承 積 極 財 產 是 否 高 於 消 極 財 產 , 仍<br />

會 涉 及 如 何 認 定 問 題 , 然 此 部 分 可 藉 由 法 院 依 聲 請 或 職 權 調 查 後 , 依 自<br />

由 心 證 認 定 之 , 相 較 於 窒 礙 清 算 程 序 , 似 較 可 行 ; 或 係 改 採 如 日 本 繼 承<br />

法 制 , 原 則 採 「 繼 承 人 自 覺 說 」, 於 例 外 情 形 時 改 採 對 繼 承 人 有 利 「 遺 產<br />

認 識 說 」 之 解 釋 19 , 視 具 體 個 案 情 況 由 法 院 調 和 債 權 人 與 未 成 年 繼 承 人<br />

權 益 , 此 立 法 制 度 對 於 司 法 、 行 政 資 源 不 但 負 擔 較 小 , 且 亦 較 符 合 個 案<br />

19<br />

此 部 分 請 參 本 文 「 肆 、 日 本 法 制 度 」 部 分 說 明 。


648 論 兒 少 最 佳 利 益 - 以 未 成 年 人 拋 棄 繼 承 起 算 時 點 為 中 心<br />

正 義 追 求 。<br />

2. 溯 及 規 定 產 生 問 題<br />

民 法 繼 承 編 施 行 法 第 1 條 之 1 第 2 項 , 就 新 修 正 之 繼 承 編 條 文 規 定<br />

得 溯 及 既 往 , 其 立 法 目 的 乃 基 於 保 護 無 行 為 能 力 或 限 制 行 為 能 力 之 繼 承<br />

人 , 立 意 頗 佳 , 惟 在 此 等 繼 承 事 件 會 恐 會 發 生 因 繼 承 關 係 遲 未 確 定 , 致<br />

其 他 繼 承 人 、 相 關 債 權 人 及 債 務 人 之 法 律 上 地 位 處 於 不 確 定 狀 態 , 有 礙<br />

於 法 安 定 原 則 , 甚 且 , 由 於 該 條 溯 及 既 往 規 定 , 並 未 考 慮 繼 承 人 及 繼 承<br />

債 權 人 之 資 力 條 件 , 致 使 無 論 繼 承 人 有 無 資 力 , 未 受 清 償 之 繼 承 債 權 人<br />

均 因 該 法 規 修 正 , 無 預 警 地 全 面 喪 失 債 權 請 求 權 , 債 權 人 或 第 三 人 之 善<br />

意 信 賴 更 無 從 獲 得 相 當 保 護 , 將 使 社 會 交 易 安 全 亦 產 生 問 題 , 亦 不 符 合<br />

社 會 公 平 正 義 。<br />

肆 、 日 本 法 制 度<br />

一 、 關 於 未 成 年 拋 棄 繼 承 猶 豫 期 間 起 算<br />

按 日 本 民 法 第 917 條 規 定 , 繼 承 人 為 未 成 年 人 時 , 以 其 法 定 代 理 人 知 悉 之 時<br />

起 算 20 21<br />

。 又 第 915 條 第 1 項 規 定 :「 繼 承 人 知 悉 有 繼 承 開 始 事 由 起 三 個 月 內 , 應<br />

作 出 單 純 承 認 、 限 定 繼 承 或 拋 棄 繼 承 之 表 示 。 家 事 裁 判 所 因 利 害 關 係 人 或 檢 察 官<br />

之 請 求 , 得 延 長 此 期 間 。」 是 可 知 日 本 民 法 關 於 未 成 年 人 繼 承 法 制 與 我 國 舊 法 法<br />

制 不 同 之 處 在 於 , 日 本 拋 棄 繼 承 法 定 猶 豫 期 間 起 算 點 係 自 「 知 悉 有 繼 承 開 始 事 由<br />

起 」, 而 我 國 則 係 「 知 悉 其 得 繼 承 之 時 起 」, 惟 相 同 之 處 在 於 繼 承 人 為 未 成 年 人 時 ,<br />

是 否 知 悉 得 為 繼 承 之 事 實 , 均 以 其 法 定 代 理 人 為 判 斷 。<br />

再 者 , 我 國 實 務 法 院 見 解 認 為 所 謂 「 知 悉 其 得 繼 承 之 時 起 」 係 指 知 悉 「 自 己<br />

為 繼 承 人 」 之 事 實 , 並 不 包 括 認 識 或 可 得 認 識 遺 產 之 事 實 , 然 日 本 民 法 第 915 條<br />

所 謂 「 知 悉 有 繼 承 開 始 事 由 」, 日 本 學 者 對 此 認 定 基 準 約 有 「 死 亡 覺 知 說 」、「 繼<br />

承 人 自 覺 說 」、「 遺 產 認 識 說 」 及 「 折 衷 說 」 等 四 種 見 解 。 其 中 「 死 亡 覺 知 說 」 係<br />

20<br />

吳 珮 君 ,「 日 本 民 法 有 關 拋 棄 繼 承 期 間 起 算 點 之 趨 勢 - 以 實 務 見 解 之 探 討 為 中 心 」, 法 學 叢 刊 第<br />

205 期 , 第 65 頁 。<br />

第 917 条 :「 相 続 人 が 未 成 年 者 又 は 成 年 被 後 見 人 であるときは、 第 九 百 十 五 条 第 一 項 の 期 間<br />

は、その 法 定 代 理 人 が 未 成 年 者 又 は 成 年 被 後 見 人 のために 相 続 の 開 始 があったことを 知 った<br />

時 から、これを 起 算 する。」,http://www.ron.gr.jp/law/, 查 訪 日 期 :2008 年 6 月 30 日 。<br />

21 ( 相 続 の 承 認 又 は 放 棄 をすべき 期 間 ) 第 915 条 :「 相 続 人 は、 自 己 のために 相 続 の 開 始 があ<br />

ったことを 知 った 時 から 三 箇 月 以 内 に、 相 続 について、 単 純 若 しくは 限 定 の 承 認 又 は 放 棄 を<br />

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ただし、この 期 間 は、 利 害 関 係 人 又 は 検 察 官 の 請 求 によって、 家 庭 裁<br />

判 所 において 伸 長 することができる。…」,http://www.ron.gr.jp/law/, 查 訪 日 期 :2007 年 11<br />

月 28 日 。


48 期 學 員 法 學 研 究 報 告 649<br />

指 繼 承 人 覺 知 繼 承 原 因 發 生 時 , 即 知 悉 被 繼 承 人 死 亡 之 時 起 算 , 此 說 為 日 本 實 務<br />

早 期 見 解 ( 大 判 大 正 10 年 10 月 20 日 民 錄 27 輯 1807 頁 )。 嗣 後 , 日 本 實 務 改 採<br />

「 繼 承 人 自 覺 說 」( 大 決 大 正 15 年 8 月 3 日 民 集 5 卷 679 頁 ) 22 , 即 繼 承 人 除 必<br />

須 覺 知 被 繼 承 人 死 亡 之 事 實 外 , 尚 必 須 知 悉 自 己 為 繼 承 人 時 , 始 起 算 拋 棄 繼 承 猶<br />

豫 期 間 。 另 「 遺 產 認 識 說 」 是 指 繼 承 人 除 必 須 覺 知 繼 承 開 始 之 原 因 , 並 認 知 自 己<br />

為 繼 承 人 之 外 , 尚 須 認 識 或 可 得 認 識 遺 產 ( 包 括 積 極 財 產 及 消 極 財 產 ) 之 事 實 ,<br />

否 則 三 個 月 猶 豫 期 間 仍 未 開 始 起 算 。 而 「 折 衷 說 」 則 是 採 原 則 上 以 「 自 覺 繼 承 人<br />

說 」 為 準 , 例 外 倘 若 繼 承 人 自 知 其 為 法 律 上 繼 承 人 時 起 , 因 相 信 被 繼 承 人 完 全 無<br />

繼 承 財 產 之 存 在 , 致 未 於 考 慮 承 認 或 拋 棄 之 期 間 為 拋 棄 , 再 由 被 繼 承 人 之 生 活 經<br />

歷 、 被 繼 承 人 與 繼 承 人 間 之 來 往 等 各 種 狀 況 為 斟 酌 , 期 待 該 繼 承 人 調 查 繼 承 財 產<br />

之 有 無 , 乃 為 極 困 難 之 事 , 則 應 認 繼 承 人 有 合 理 理 由 相 信 被 繼 承 人 完 全 無 繼 承 財<br />

產 , 於 此 情 形 時 始 採 「 遺 產 認 識 說 」。<br />

目 前 , 日 本 實 務 係 採 「 折 衷 說 」 見 解 ( 最 高 判 , 昭 和 59 年 4 月 27 日 民 集<br />

38 卷 6 號 698 頁 23 、 大 阪 高 , 昭 和 54 年 3 月 22 日 家 裁 月 報 301 卷 10 號 61 頁 、<br />

56 年 2 月 24 日 , 家 裁 月 報 33 卷 7 號 41 頁 、56 年 10 月 22 日 決 定 24 ), 即 原 則<br />

上 拋 棄 繼 承 猶 豫 期 間 自 繼 承 人 知 悉 開 始 繼 承 之 原 因 及 得 為 繼 承 人 之 事 實 時 起<br />

算 。 例 外 倘 若 繼 承 人 縱 知 悉 前 述 事 實 而 未 於 法 定 期 間 ( 即 3 個 月 內 ) 為 拋 棄 繼 承<br />

者 , 係 基 於 相 信 被 繼 承 人 全 無 繼 承 財 產 存 在 所 致 , 且 從 被 繼 承 人 之 生 活 經 歷 、 被<br />

繼 承 人 與 繼 承 人 間 之 交 往 狀 態 及 其 他 各 種 狀 況 可 知 , 有 相 當 理 由 認 為 期 待 繼 承 人<br />

調 查 繼 承 財 產 之 有 無 , 有 顯 著 之 困 難 時 , 若 自 繼 承 人 知 悉 繼 承 開 始 之 原 因 及 得 為<br />

繼 承 之 時 起 算 猶 豫 期 間 並 不 公 平 , 因 此 , 於 此 情 形 將 法 條 所 謂 「 知 悉 有 繼 承 開 始<br />

事 由 」 解 釋 為 「 知 悉 或 通 常 情 形 可 得 認 識 繼 承 財 產 一 部 或 全 部 之 存 在 」 25 。<br />

二 、 小 結 - 日 本 民 法 作 為 我 國 制 度 之 借 鏡<br />

我 國 舊 法 抑 或 新 法 修 正 後 , 關 於 拋 棄 繼 承 起 算 點 判 斷 標 準 均 採 「 繼 承 人 自 覺<br />

說 」, 即 係 從 繼 承 人 知 悉 被 繼 承 人 死 亡 且 自 己 已 依 民 法 第 1138 條 規 定 成 為 繼 承 人<br />

之 時 , 始 開 始 起 算 主 張 拋 棄 繼 承 之 猶 豫 期 間 。 惟 如 我 國 民 法 關 於 拋 棄 繼 承 猶 豫 期<br />

間 起 算 點 , 參 考 日 本 上 開 實 務 或 學 說 , 已 採 「 折 衷 說 」 見 解 , 意 即 原 則 採 繼 承 人<br />

自 覺 說 , 例 外 情 形 則 採 遺 產 認 識 說 , 讓 拋 棄 繼 承 期 間 起 算 點 較 有 彈 性 , 可 使 法 官<br />

22<br />

陳 棋 炎 、 黃 宗 樂 、 郭 振 恭 ,「 民 法 繼 承 新 論 」, 修 訂 三 版 , 第 224 頁 。<br />

23<br />

同 前 註 。<br />

24<br />

許 澍 林 ,「 論 未 成 年 人 之 拋 棄 繼 承 」, 法 官 協 會 雜 誌 第 6 卷 第 2 期 , 第 3 頁 。<br />

25<br />

林 秀 雄 ,「 論 民 法 繼 承 編 之 修 正 及 其 問 題 點 ( 下 )」, 司 法 周 刊 第 1388 期 , 第 3 頁 。


650 論 兒 少 最 佳 利 益 - 以 未 成 年 人 拋 棄 繼 承 起 算 時 點 為 中 心<br />

較 有 空 間 能 作 出 有 利 於 未 成 年 人 利 益 之 裁 判 , 然 有 學 者 認 為 就 我 國 現 行 民 法 的 文<br />

義 解 釋 上 尚 有 困 難 , 其 理 由 在 於 日 本 民 法 第 915 條 第 1 項 中 有 「 自 己 のために」,<br />

該 用 語 使 日 本 實 務 見 解 與 學 說 有 較 彈 性 之 解 釋 空 間 , 而 我 國 明 文 規 定 , 知 悉 其 得<br />

繼 承 之 時 起 , 從 文 義 解 釋 無 法 導 出 認 識 遺 產 之 結 果 。 且 本 次 民 法 條 正 第 1174 條<br />

第 2 項 時 , 立 法 理 由 亦 明 白 載 明 : 所 謂 「 知 悉 其 得 繼 承 之 時 起 」, 係 指 被 繼 承 人<br />

死 亡 且 自 己 已 依 第 1138 條 規 定 成 為 繼 承 人 之 時 始 開 始 起 算 拋 棄 繼 承 之 期 間 , 由<br />

此 可 知 , 立 法 理 由 亦 採 取 繼 承 人 自 覺 說 , 因 此 認 為 我 國 民 法 採 「 折 衷 說 」 在 解 釋<br />

上 仍 有 所 盲 點 26 。<br />

然 而 , 慮 及 拋 棄 繼 承 猶 豫 期 間 之 立 法 目 的 , 無 非 在 於 讓 繼 承 人 於 繼 承 開 始<br />

後 , 有 一 定 期 間 調 查 被 繼 承 人 遺 產 狀 況 , 進 而 決 定 繼 承 與 否 , 兼 衡 「 兒 少 最 佳 利<br />

益 原 則 」 應 作 為 所 有 關 於 兒 童 及 少 年 權 利 義 務 事 件 處 理 之 最 高 準 則 , 準 此 , 至 少<br />

在 繼 承 人 為 未 成 年 人 情 形 時 , 在 拋 棄 繼 承 猶 豫 期 間 起 算 點 之 認 定 上 , 讓 繼 承 人 在<br />

認 識 部 分 財 產 , 尤 其 是 繼 承 債 務 之 情 況 下 才 開 始 起 算 , 方 符 合 猶 豫 期 間 立 法 目 的<br />

及 兒 少 最 佳 利 益 原 則 。<br />

縱 使 認 為 在 新 法 立 法 理 由 內 已 明 白 揭 示 我 國 民 法 關 於 拋 棄 繼 承 猶 豫 期 間 起<br />

算 點 採 「 繼 承 人 自 覺 說 」, 似 已 無 為 例 外 解 釋 改 採 「 遺 產 認 識 說 」 之 空 間 , 惟 在<br />

聯 合 國 兒 童 權 利 公 約 已 正 式 宣 告 , 以 兒 童 最 佳 利 益 作 為 各 簽 署 國 政 府 機 關 及 兒 童<br />

福 利 機 構 的 重 要 指 導 原 則 。 且 我 國 兒 童 及 少 年 福 利 法 第 5 條 亦 受 前 述 公 約 之 影<br />

響 , 明 文 規 定 :「 政 府 及 公 私 立 機 構 、 團 體 處 理 兒 童 及 少 年 相 關 事 務 時 , 應 以 兒<br />

童 及 少 年 之 最 佳 利 益 為 優 先 考 量 ; 有 關 其 保 護 及 救 助 , 並 應 優 先 處 理 。」 是 可 知<br />

「 兒 少 最 佳 利 益 原 則 」 除 應 作 為 所 有 關 於 兒 童 及 少 年 權 利 義 務 事 件 處 理 之 最 高 準<br />

則 外 , 在 家 庭 制 度 無 法 確 實 保 護 兒 少 利 益 時 , 國 家 更 有 義 務 制 定 完 善 之 制 度 性 保<br />

護 兒 少 之 措 施 。 從 而 , 立 法 上 仍 可 仿 日 本 民 法 第 915 條 第 1 項 規 定 , 於 其 得 為 繼<br />

承 之 時 起 之 前 , 再 加 上 「 為 自 己 之 利 益 」 27 , 使 實 務 上 在 處 理 拋 棄 繼 承 之 猶 豫 期<br />

間 之 起 算 點 , 尤 其 是 就 未 成 年 人 繼 承 情 形 , 能 有 較 彈 性 解 釋 空 間 。<br />

伍 、 結 語<br />

我 國 繼 承 法 制 在 未 修 正 前 , 係 以 當 然 繼 承 主 義 為 原 則 , 兼 以 限 定 繼 承 及 拋 棄<br />

繼 承 緩 和 。 在 繼 承 發 生 時 , 成 年 人 意 識 健 全 , 當 可 自 行 選 擇 限 定 或 拋 棄 繼 承 與 否 ,<br />

惟 當 繼 承 人 為 無 行 為 能 力 人 或 限 制 行 為 能 力 人 , 且 又 無 法 期 待 其 法 定 代 理 人 為 其<br />

26<br />

27<br />

同 前 註 。<br />

同 前 註 。


48 期 學 員 法 學 研 究 報 告 651<br />

利 益 作 出 最 適 宜 之 繼 承 決 定 時 , 就 引 發 許 多 未 成 年 繼 承 人 繼 承 貧 困 之 社 會 問 題 。<br />

是 次 修 法 即 在 此 輿 論 壓 力 下 , 由 行 政 機 關 與 立 法 機 關 通 力 完 成 , 且 修 正 案 內 容 乃<br />

較 著 重 於 保 障 繼 承 人 之 個 人 生 活 , 尤 其 更 偏 重 於 繼 承 人 為 無 行 為 能 力 人 或 限 制 行<br />

為 能 力 人 之 保 護 。 此 立 法 精 神 符 合 憲 法 上 對 兒 少 利 益 及 人 民 生 存 權 、 財 產 權 之 保<br />

障 雖 頗 值 讚 賞 , 惟 衍 生 法 定 限 定 繼 承 之 清 算 程 序 難 以 進 行 , 並 因 此 損 及 債 權 人 利<br />

益 及 耗 費 過 度 司 法 資 源 等 後 續 問 題 , 尚 待 實 務 運 作 以 茲 解 決 。<br />

從 而 , 參 酌 日 本 繼 承 法 制 對 此 問 題 係 從 拋 棄 繼 承 之 猶 豫 期 間 之 起 算 點 來 著<br />

手 , 即 原 則 採 「 繼 承 人 自 覺 說 」, 於 例 外 情 形 時 改 採 對 繼 承 人 有 利 「 遺 產 認 識 說 」<br />

之 解 釋 , 視 具 體 個 案 情 況 由 法 院 調 和 債 權 人 與 繼 承 人 權 益 , 此 立 法 制 度 對 於 司<br />

法 、 行 政 資 源 不 但 負 擔 較 小 , 且 亦 較 符 合 個 案 正 義 追 求 。 相 較 於 我 國 修 正 後 繼 承<br />

編 規 定 , 對 於 無 行 為 能 力 人 或 限 制 行 為 能 力 人 之 繼 承 人 一 律 改 採 法 定 限 定 繼 承 制<br />

度 , 致 生 前 揭 所 述 有 立 法 技 術 缺 漏 與 未 慮 及 之 處 情 形 , 進 而 就 是 次 立 法 能 否 確 實<br />

達 到 保 障 未 成 年 繼 承 人 利 益 之 目 的 , 仍 有 疑 慮 。<br />

綜 上 , 依 憲 法 兒 少 最 佳 利 益 原 則 , 國 家 有 義 務 制 定 完 善 民 法 繼 承 法 制 以 保 障<br />

兒 少 權 期 , 而 如 前 所 述 , 日 本 民 法 繼 承 法 制 確 有 值 得 我 國 借 鏡 之 處 , 準 此 , 未 來<br />

立 法 上 似 可 仿 日 本 民 法 第 915 條 第 1 項 規 定 , 於 其 得 為 繼 承 之 時 起 之 前 , 再 加 上<br />

「 為 自 己 之 利 益 」, 使 實 務 上 在 處 理 拋 棄 繼 承 之 猶 豫 期 間 之 起 算 點 , 尤 其 是 就 未<br />

成 年 人 繼 承 情 形 , 能 有 較 彈 性 解 釋 空 間 。<br />

陸 、 參 考 書 目<br />

一 、 專 書<br />

1. 陳 新 民 , 憲 法 導 論 , 新 學 林 出 版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2005 年 10 月 。<br />

2. 林 秀 雄 , 繼 承 法 講 義 , 元 照 出 版 公 司 ,2007 年 6 月 。<br />

3. 陳 其 炎 、 黃 宗 樂 、 郭 振 恭 , 三 民 書 局 , 修 訂 三 版 。<br />

二 、 碩 士 論 文<br />

1. 陳 祥 麟 ,「 兒 童 及 少 年 福 利 法 與 親 屬 法 之 交 錯 - 兼 論 兒 童 及 少 年 福 利 法 相 關 規<br />

定 之 修 訂 」, 私 立 輔 仁 大 學 法 律 系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2004 年 。<br />

三 、 期 刊 論 文<br />

1. 林 秀 雄 ,「 論 民 法 繼 承 編 之 修 正 及 其 問 題 點 ( 上 )」, 司 法 周 刊 第 1387 期 ,<br />

2008 年 5 月 1 日 。<br />

2. 林 秀 雄 ,「 論 民 法 繼 承 編 之 修 正 及 其 問 題 點 ( 下 )」, 司 法 周 刊 第 1388 期 ,


652 論 兒 少 最 佳 利 益 - 以 未 成 年 人 拋 棄 繼 承 起 算 時 點 為 中 心<br />

2008 年 5 月 8 日 。<br />

3. 施 慧 玲 ,「 從 子 女 最 佳 利 益 原 則 論 我 國 繼 承 法 之 現 在 與 未 來 」, 全 國 律 師 ,2004<br />

年 8 月 。<br />

4. 許 澍 林 ,「 從 聯 合 報 一 則 報 導 論 未 成 年 人 ( 含 胎 兒 ) 之 拋 棄 繼 承 」, 月 旦 法 學 ,<br />

2008 年 1 月 。<br />

5. 許 澍 林 ,「 論 未 成 年 人 之 拋 棄 繼 承 」, 法 官 協 會 協 誌 ,2004 年 12 月 。<br />

6. 郭 振 恭 ,「 單 純 承 認 為 繼 承 本 則 之 檢 討 及 修 法 之 前 瞻 」, 收 錄 於 戴 東 雄 教 授 七<br />

秩 華 誕 祝 壽 論 文 集 - 現 代 身 分 法 之 基 礎 理 論 , 元 照 出 版 ,2007 年 8 月 。<br />

7. 陳 業 鑫 ,「 我 國 現 行 繼 承 債 務 規 定 合 憲 性 探 討 」, 司 法 周 刊 ,2001 年 2 月 。<br />

8. 魏 大 喨 ,「 當 然 繼 承 主 義 之 未 成 年 人 利 益 保 護 」, 收 錄 於 戴 東 雄 教 授 七 秩 華 誕<br />

祝 壽 論 文 集 - 現 代 身 分 法 之 基 礎 理 論 , 元 照 出 版 ,2007 年 8 月 。<br />

9. 魏 大 喨 ,「 親 子 間 利 益 相 反 行 為 之 禁 止 兼 談 未 成 年 人 之 拋 棄 繼 承 權 」, 司 法 周<br />

刊 ,2007 年 8 月 。<br />

10. 吳 珮 君 , 日 本 民 法 有 關 拋 棄 繼 承 期 間 起 算 點 之 理 論 及 發 展 趨 勢 - 以 實 務 見 解<br />

之 探 討 為 中 心 , 法 學 叢 刊 , 第 205 期 ,2007 年 1 月 。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