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7.2015 Views

票據原因關係之舉證責任分配 - 司法新聲

票據原因關係之舉證責任分配 - 司法新聲

票據原因關係之舉證責任分配 - 司法新聲

SHOW MORE
SHOW LESS
  • No tags were found...

Create successful ePaper yourself

Turn your PDF publications into a flip-book with our unique Google optimized e-Paper software.

1160 票 據 原 因 關 係 之 舉 證 責 任 分 配票 據 原 因 關 係 之 舉 證 責 任 分 配指 導 老 師 : 吳 從 周撰 寫 學 員 : 張 世 聰目 次 :壹 、 前 言一 、 真 偽 不 明 作 為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之 前 提二 、 票 據 原 因 關 係 舉 證 責 任 之 特 殊 性貳 、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之 基 礎 理 論一 、 主 觀 舉 證 責 任 與 客 觀 舉 證 責 任 主 觀 舉 證 責 任 客 觀 舉 證 責 任 主 觀 舉 證 責 任 之 存 在 必 要 性二 、 民 事 訴 訟 法 第 二 百 七 十 七 條 之 定 位 民 事 訴 訟 法 第 二 百 七 十 七 條 之 在 我 國 法 制 上 之 意 義 從 歷 史 的 角 度 看 民 事 訴 訟 法 第 二 百 七 十 七 條 民 事 訴 訟 法 第 二 百 七 十 七 條 應 屬 行 為 規 範 , 而 非 裁 判 規 範 小 結三 、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之 二 大 原 則 及 其 主 要 學 說 羅 馬 法 上 之 二 大 原 則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之 主 要 學 說四 、 小 結參 、 票 據 原 因 關 係 之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探 討一 、 票 據 無 因 性 及 舉 證 責 任 分 配二 、 兩 個 基 本 類 型 與 實 務 見 解 評 釋【 案 型 一 】 借 貸 契 約 要 物 性 與 票 據 無 因 性【 案 型 二 】 直 接 票 據 前 後 手 與 票 據 無 因 性


學 員 法 學 研 究 報 告 1161 分 析 檢 討二 、 票 據 訴 訟 舉 證 責 任 之 分 配 應 有 取 向 之 思 考 票 據 無 因 性 理 論 的 適 用 範 圍 , 應 及 於 直 接 前 後 手 間 票 據 第 十 三 條 反 面 推 論 , 僅 係 在 調 和 票 據 債 務 人 在 票 據 法 上的 不 利 地 位 , 並 非 無 因 性 理 論 之 例 外 小 結肆 、 結 論


1162 票 據 原 因 關 係 之 舉 證 責 任 分 配票 據 原 因 關 係 之 舉 證 責 任 分 配壹 、 前 言一 、 真 偽 不 明 作 為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之 前 提私 人 間 發 生 私 權 糾 紛 , 必 兩 造 當 事 人 就 彼 此 間 私 權 之 得 、 喪 、 變 更有 所 爭 執 , 此 時 兩 造 當 事 人 即 得 透 過 法 院 以 訴 訟 程 序 加 以 解 決 , 而 法 院於 裁 判 之 際 , 必 先 就 為 裁 判 基 礎 之 事 實 關 係 加 以 確 定 其 是 否 存 在 , 而 後始 能 適 用 法 律 以 判 斷 其 法 律 效 果 。 倘 若 當 事 人 主 張 之 事 實 , 經 過 法 院 調查 證 據 之 結 果 , 其 存 在 或 不 存 在 之 問 題 可 獲 得 確 定 者 , 即 不 生 待 證 事 實存 否 不 明 之 現 象 , 從 而 亦 不 發 生 法 院 無 法 適 用 法 律 加 以 裁 判 之 問 題 1 。然 而 法 院 蒐 集 證 據 之 機 會 及 其 所 能 盡 之 努 力 , 均 有 一 定 之 限 度 , 有時 法 院 雖 窮 盡 其 努 力 , 仍 有 可 能 發 生 無 法 蒐 集 判 斷 該 事 實 有 無 存 在 之 證據 , 以 致 無 法 為 法 律 上 之 判 斷 2 。 因 此 , 法 院 及 雙 方 當 事 人 由 於 欠 缺 證 據 ,無 法 使 待 證 事 實 存 否 之 問 題 明 確 , 則 在 訴 訟 上 發 生 事 實 存 否 不 明 之 現象 。 此 時 , 法 院 並 不 得 以 待 證 事 實 之 存 否 不 明 為 理 由 , 拒 絶 對 該 訴 訟 為裁 判 3 , 因 而 發 生 法 院 對 該 訴 訟 應 如 何 為 裁 判 之 問 題 。 為 使 法 院 在 事 實 真偽 不 明 (non liquet) 之 時 , 仍 能 針 對 兩 造 當 事 人 爭 執 所 繫 之 事 實 作 出 判斷 , 進 而 將 此 一 真 偽 不 明 所 生 之 不 利 益 , 歸 由 一 造 當 事 人 承 擔 , 舉 證 責任 之 功 能 及 重 要 性 即 在 此 顯 現 4 。 換 言 之 ,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法 則 之 建 立 , 目的 即 在 於 法 院 就 雙 方 當 事 人 有 爭 執 之 待 證 事 實 存 否 不 明 , 致 無 從 認 定 事實 , 從 而 亦 無 法 就 當 事 人 之 請 求 為 裁 判 時 , 提 供 法 院 解 決 問 題 之 方 法 與標 準 。 職 是 , 舉 證 責 任 存 在 之 前 提 , 乃 必 須 先 假 設 「 雙 方 當 事 人 有 均 無法 為 舉 證 , 法 院 對 於 有 爭 執 之 待 證 事 實 存 否 不 明 」 之 可 能 。 於 此 前 提 下 ,1陳 榮 宗 , 舉 證 責 任 之 分 配 ,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與 民 事 程 序 法 ,1984 年 3 月 , 頁 2。2吳 明 軒 , 中 國 民 事 訴 訟 法 ( 中 冊 ),2004 年 9 月 修 訂 6 版 , 頁 863。3駱 永 家 , 民 事 訴 訟 法 ( 一 ),1999 年 3 月 修 訂 9 版 , 頁 189; 呂 太 郎 等 著 , 楊 建 華 主 編 , 海 峽 兩 岸民 事 程 序 法 論 ,1997 年 2 月 , 頁 336; 呂 太 郎 , 民 事 訴 訟 之 基 礎 理 論 ( 一 ),1999 年 2 月 , 頁 329。4楊 建 華 原 著 , 鄭 傑 夫 增 訂 , 民 事 訴 訟 法 要 論 ( 全 ),2005 年 10 月 , 頁 276; 吳 明 軒 , 中 國 民 事 訴 訟法 ( 中 冊 ),2004 年 9 月 修 訂 6 版 , 頁 863; 連 銀 山 , 民 事 舉 證 責 任 之 研 究 , 法 學 論 文 選 輯 ( 六 ),1984 年 7 月 , 頁 622; 駱 永 家 , 民 事 訴 訟 法 ( 一 ),1999 年 3 月 修 訂 9 版 , 頁 190。


學 員 法 學 研 究 報 告 1163始 能 進 而 探 求 系 爭 待 證 事 實 應 由 何 方 當 事 人 為 舉 證 , 舉 證 之 不 利 益 應 由何 方 負 擔 , 從 而 得 為 該 當 事 人 不 利 之 敗 訴 判 決 5 。就 此 一 前 提 , 雖 有 學 者 提 出 反 對 見 解 , 認 為 我 國 民 事 訴 訟 法 增 訂 爭點 整 理 程 序 後 , 可 能 在 調 查 證 據 之 前 , 就 已 經 要 判 斷 誰 應 該 為 提 出 證 據的 行 為 , 此 時 和 真 偽 不 明 無 關 聯 6 。 惟 在 具 體 訴 訟 進 行 中 , 法 院 於 證 據 調查 前 , 要 判 斷 哪 一 造 當 事 人 應 該 為 提 出 證 據 之 行 為 , 其 所 依 據 之 標 準 為何 ? 若 法 院 依 其 判 斷 , 要 求 其 中 一 造 當 事 人 提 出 證 據 , 該 當 事 人 不 予 理會 , 法 院 應 如 何 處 理 ? 若 被 要 求 提 出 證 據 之 當 事 人 雖 已 提 出 證 據 , 但 仍無 法 令 法 院 形 成 待 證 事 實 存 否 之 心 證 , 法 院 又 應 如 何 解 決 ? 以 上 諸 問 題的 解 決 之 道 , 均 為 以 事 實 存 否 不 明 為 前 提 所 建 立 之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原 則 。蓋 所 謂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問 題 , 雖 是 以 事 實 存 否 不 明 為 前 提 , 來 探 求 系 爭 待證 事 實 應 由 何 方 當 事 人 為 舉 證 , 進 而 使 該 當 事 人 承 受 敗 訴 判 決 之 不 利益 , 而 建 立 之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原 則 。 但 在 具 體 訴 訟 進 行 中 , 法 院 須 藉 由 以事 實 存 否 不 明 為 前 提 所 建 立 之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原 則 , 始 能 判 斷 哪 一 造 當 事人 應 該 先 為 提 出 證 據 的 行 為 ; 而 該 當 事 人 在 訴 訟 程 序 進 行 中 必 需 就 待 證事 實 提 出 證 據 , 表 面 上 雖 是 基 於 法 院 的 要 求 , 實 際 上 乃 在 於 該 當 事 人 係承 受 可 能 遭 受 不 利 益 的 壓 力 7 , 而 此 一 壓 力 即 係 其 若 不 提 出 證 據 或 所 提 出之 證 據 無 法 令 法 院 形 成 待 證 事 實 存 否 之 心 證 , 致 待 證 事 實 到 訴 訟 終 結 時仍 為 真 偽 不 明 之 狀 態 , 法 院 必 將 依 據 使 該 當 事 人 承 受 敗 訴 之 不 利 益 。故 , 探 討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 仍 應 以 事 實 存 否 不 明 為 前 提 。二 、 票 據 原 因 關 係 舉 證 責 任 之 特 殊 性法 諺 :「 舉 證 之 所 在 , 敗 訴 之 所 在 」, 乃 因 個 別 訴 訟 案 件 之 舉 證 責 任分 配 , 往 往 是 兩 造 當 事 人 何 方 可 能 勝 訴 之 關 鍵 。 而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之 問題 , 同 樣 會 發 生 在 票 據 訴 訟 上 , 較 常 涉 及 者 , 如 票 據 權 利 存 否 、 簽 名 是5陳 榮 宗 , 本 票 偽 造 之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與 民 事 程 序 法 ,1984 年 3 月 , 頁 101; 楊 淑 文 ,從 特 定 類 型 之 實 務 見 解 觀 察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之 判 斷 標 準 ( 上 ), 台 灣 本 土 法 學 60 期 ,2004 年 7 月 ,頁 52。6黄 國 昌 等 , 舉 證 責 任 在 民 事 實 體 法 與 程 序 法 實 務 問 題 - 民 法 研 究 會 第 三 十 六 次 學 術 研 討 會 , 邱 聯 恭之 發 言 紀 錄 , 法 學 叢 刊 第 197 期 ,2005 年 1 月 , 頁 162。7黄 國 昌 等 , 舉 證 責 任 在 民 事 實 體 法 與 程 序 法 實 務 問 題 - 民 法 研 究 會 第 三 十 六 次 學 術 研 討 會 , 楊 淑 文之 發 言 紀 錄 , 法 學 叢 刊 第 197 期 ,2005 年 1 月 , 頁 173。


1164 票 據 原 因 關 係 之 舉 證 責 任 分 配否 真 正 、 金 額 爭 執 、 到 期 日 之 變 造 等 問 題 8 。 其 中 最 具 爭 議 者 , 莫 過 於 票據 關 係 之 直 接 前 後 手 就 票 據 原 因 關 係 之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9 。 國 內 學 者 及 實 務就 票 據 訴 訟 的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問 題 , 基 本 上 均 是 以 無 因 性 理 論 為 基 礎 10 ,認 為 執 票 人 主 張 票 據 權 利 時 , 僅 需 就 票 據 本 身 是 否 為 真 正 負 舉 證 責 任 ,無 庸 針 對 票 據 原 因 關 係 加 以 主 張 及 證 明 。 然 而 在 票 據 訴 訟 中 , 若 票 據 債務 人 主 張 票 據 原 因 關 係 不 存 在 , 或 執 票 人 就 票 據 原 因 關 係 為 陳 述 , 但 遭票 據 債 務 人 否 認 之 場 合 , 到 底 是 應 由 票 據 債 務 人 就 票 據 原 因 關 係 不 存 在負 舉 證 責 任 , 或 是 由 執 票 人 就 票 據 原 因 關 係 存 在 負 舉 證 責 任 , 學 者 及 實務 雖 嘗 試 從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之 公 平 性 考 量 或 助 長 票 據 流 通 為 目 的 之 票 據無 因 性 理 論 等 各 個 角 度 進 行 討 論 , 卻 仍 無 法 形 成 共 識 。 為 此 , 本 文 擬 就舉 證 責 任 分 配 之 相 關 學 說 , 從 票 據 訴 訟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應 有 之 取 向 出 發 ,探 討 票 據 原 因 關 係 直 接 前 後 手 間 之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貳 、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之 基 本 理 論一 、 主 觀 舉 證 責 任 與 客 觀 舉 證 責 任 主 觀 舉 證 責 任私 人 間 之 民 事 紛 爭 無 從 解 決 , 乃 在 於 兩 造 皆 固 執 其 利 益 使 然 。 於是 就 人 民 請 求 法 院 予 以 判 決 之 訴 訟 案 件 , 法 院 乃 有 責 任 就 該 爭 執 事 件之 具 體 事 實 真 偽 判 斷 。 而 審 理 之 際 , 當 事 人 為 避 免 受 不 利 益 之 判 決 ,在 法 院 審 理 過 程 中 , 積 極 的 就 有 爭 執 之 事 實 為 證 據 之 提 出 與 證 明 , 就此 所 負 之 責 任 為 主 觀 舉 證 責 任 11 。 故 有 論 者 謂 主 觀 之 舉 證 責 任 , 乃 係真 正 加 諸 於 當 事 人 之 負 擔 , 因 為 當 事 人 為 避 免 敗 訴 , 經 由 自 己 行 為 提8雷 萬 來 等 , 論 票 據 訴 訟 之 舉 證 責 任 之 分 配 , 民 事 訴 訟 法 之 研 討 ( 六 ),1997 年 3 月 , 頁 99。9楊 淑 文 , 從 特 定 類 型 之 實 務 見 解 觀 察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之 判 斷 標 準 ( 下 ), 台 灣 本 土 法 學 61 期 ,2004年 8 月 , 頁 25。10姜 世 明 , 票 據 債 權 請 求 訴 訟 中 關 於 原 因 關 係 抗 辯 之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 月 旦 法 學 教 室 22 期 ,2004 年 8月 ,16 頁 ; 鄭 玉 波 , 票 據 法 ,2004 年 8 月 修 正 重 印 4 版 ,29 頁 ; 林 大 洋 , 票 據 抗 辯 與 背 書 問 題 之探 討 ,1984 年 5 月 , 頁 46; 楊 淑 文 , 從 特 定 類 型 之 實 務 見 解 觀 察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之 判 斷 標 準 ( 下 ),台 灣 本 土 法 學 61 期 ,2004 年 8 月 , 頁 21; 林 彥 良 , 論 票 據 抗 辯 之 舉 證 責 任 , 司 法 官 訓 綀 所 第 四十 期 學 員 論 文 選 輯 ,2003 年 7 月 , 頁 173。11駱 永 家 , 民 事 舉 證 責 任 論 ,1972 年 1 月 , 頁 45。


學 員 法 學 研 究 報 告 1165出 爭 議 事 實 之 證 據 12 , 使 法 院 形 成 對 自 己 有 利 之 心 證 。 因 此 , 此 際 之舉 證 責 任 , 即 變 成 法 院 訴 訟 指 揮 之 指 標 , 亦 變 成 當 事 人 舉 證 活 動 之 方針 13 。 因 此 主 觀 舉 證 責 任 乃 在 訴 訟 審 理 過 程 中 , 成 為 當 事 人 及 法 院 之行 動 規 範 , 具 有 行 為 規 範 之 性 質 14 。 客 觀 舉 證 責 任如 前 所 述 , 法 院 於 窮 盡 其 努 力 , 仍 發 生 無 法 蒐 集 判 斷 該 事 實 有 無存 在 之 證 據 , 以 致 無 法 為 法 律 上 之 判 斷 時 15 , 法 院 進 而 將 此 一 真 偽 不明 所 生 之 不 利 益 , 歸 由 一 造 當 事 人 承 擔 者 , 為 客 觀 舉 證 責 任 16 。 客 觀舉 證 責 任 乃 法 院 將 此 一 真 偽 不 明 所 生 之 不 利 益 , 歸 由 一 造 當 事 人 承擔 , 一 般 認 為 , 此 乃 基 於 結 果 責 任 而 發 生 , 與 行 為 責 任 無 關 17 , 舉 證責 任 分 配 法 則 乃 係 法 院 之 裁 判 規 範 , 非 兩 造 當 事 人 於 訴 訟 程 序 中 之 行為 規 範 18 。 主 觀 舉 證 責 任 之 存 在 必 要 性對 於 主 觀 舉 證 責 任 的 分 配 , 應 完 全 依 照 客 觀 舉 證 責 任 之 分 配 原 則來 進 行 , 此 一 論 點 在 德 國 學 界 及 實 務 已 經 被 接 受 了 。 若 非 如 此 , 主 觀舉 證 責 任 即 欠 缺 相 對 應 的 制 裁 作 為 其 基 礎 , 如 此 一 來 , 即 必 須 在 訴 訟制 度 上 另 行 規 定 一 種 與 敗 訴 不 同 的 制 裁 。 依 此 推 理 下 去 , 主 觀 舉 證 責任 的 性 質 將 不 再 是 一 種 訴 訟 法 意 義 上 的 負 擔 了 。 是 故 客 觀 舉 證 責 任 分配 與 主 觀 舉 證 責 任 之 分 配 二 者 原 則 必 然 是 相 一 致 的 , 除 非 立 法 者 在 立法 之 時 即 有 意 地 將 二 者 分 開 , 並 作 出 例 外 規 定 19 。12姜 世 明 , 程 序 法 律 安 定 性 終 結 者 ? 民 事 訴 訟 法 第 二 七 七 條 但 書 實 務 見 解 之 評 估 ( 以 士 林 地 方 法 院九 十 年 度 訴 字 第 九 七 三 號 民 事 判 決 為 例 ), 月 旦 法 學 雜 誌 106 期 ,2004 年 3 月 , 頁 246。13邱 聯 恭 講 述 / 許 士 宦 整 理 , 口 述 民 事 訴 訟 法 講 義 ( 三 ),2005 年 筆 記 版 , 頁 202。14魏 大 喨 , 姜 世 明 教 授 「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法 則 之 體 系 建 構 」 評 論 報 告 , 法 官 協 會 雜 誌 ,2004 年 6 月 ,頁 103。15駱 永 家 , 民 事 訴 訟 法 ( 一 ),1999 年 3 月 修 訂 9 版 , 頁 189; 呂 太 郎 等 著 , 楊 建 華 主 編 , 海 峽 兩 岸民 事 程 序 法 論 ,1997 年 2 月 , 頁 336; 呂 太 郎 , 民 事 訴 訟 之 基 礎 理 論 ( 一 ),1999 年 2 月 , 頁 329。16駱 永 家 , 民 事 舉 證 責 任 論 ,2005 年 1 月 , 頁 44。17魏 大 喨 , 姜 世 明 教 授 「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法 則 之 體 系 建 構 」 評 論 報 告 , 法 官 協 會 雜 誌 ,2004 年 6 月 ,頁 101。18楊 淑 文 , 從 特 定 類 型 之 實 務 見 解 觀 察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之 判 斷 標 準 ( 上 ), 台 灣 本 土 法 學 60 期 ,2004年 7 月 , 頁 53; 林 忠 義 , 淺 論 民 事 舉 證 責 任 , 法 律 評 論 ,1997 年 3 月 , 頁 28。19 Pruetting,Hanns 著 , 吳 越 譯 , 現 代 證 明 責 任 問 題 , 北 京 : 法 律 出 版 社 ,2000 年 9 月 1 版 , 頁 43。


1166 票 據 原 因 關 係 之 舉 證 責 任 分 配基 於 客 觀 舉 證 責 任 係 居 於 主 要 地 位 , 且 決 定 主 觀 舉 證 責 任 之 範圍 , 有 論 者 便 直 接 指 出 主 觀 舉 證 責 任 乃 可 被 認 為 係 依 附 於 客 觀 舉 證 責任 確 定 , 更 有 學 者 批 評 主 觀 舉 證 責 任 缺 乏 獨 立 意 義 之 必 要 性 20 。 惟 就前 揭 見 解 , 亦 有 論 者 認 此 屬 少 數 說 之 見 解 21 。 雖 然 在 具 體 訴 訟 事 件 中 ,客 觀 舉 證 責 任 並 非 在 訴 訟 結 束 時 才 發 生 作 用 22 , 惟 法 院 若 要 依 客 觀 舉證 責 任 將 此 一 真 偽 不 明 所 生 之 不 利 益 , 歸 由 一 造 當 事 人 承 擔 , 仍 須 以事 實 認 定 結 束 及 訴 訟 結 束 時 事 實 真 偽 不 明 之 存 在 為 前 提 條 件 23 。 而 主觀 舉 證 責 任 於 辯 論 主 義 之 訴 訟 程 序 中 , 於 說 明 積 極 當 事 人 角 色 仍 有 不可 或 缺 之 功 能 , 因 此 其 存 在 意 義 仍 受 肯 定 24 。 再 者 , 從 「 指 引 法 院 就證 據 提 出 釋 明 活 動 , 乃 指 示 當 事 人 主 張 與 舉 證 活 動 之 指 針 作 用 」 觀察 , 主 觀 舉 證 責 任 仍 應 與 客 觀 舉 責 任 各 有 其 獨 自 意 義 , 並 使 結 果 責 任與 行 為 責 任 有 所 區 分 25 。 因 此 , 自 不 能 僅 因 客 觀 舉 證 責 是 一 個 占 據 主導 地 位 的 課 題 , 即 認 為 當 事 人 的 行 為 及 提 供 舉 證 的 責 任 是 客 觀 舉 證 責任 的 當 然 反 射 , 並 以 此 來 否 定 主 觀 舉 證 責 任 26 。此 外 , 德 國 學 者 Pruetting 提 出 , 從 訴 訟 程 序 中 要 求 原 告 用 法 律 所規 定 之 證 明 手 段 對 其 為 有 效 的 證 明 , 否 則 將 駁 回 起 訴 , 此 時 並 不 一 定會 出 現 真 偽 不 明 狀 態 ; 訴 訟 行 為 必 須 支 出 費 用 時 , 該 費 用 應 由 負 擔 主觀 舉 證 責 任 之 一 方 負 擔 ; 證 據 保 全 程 序 批 准 與 否 之 標 準 , 必 須 以 主 觀舉 證 責 任 為 其 依 據 , 而 無 法 以 客 觀 舉 證 責 任 為 標 準 , 因 為 客 觀 舉 證 責任 係 以 真 偽 不 明 為 前 提 , 在 一 般 情 況 下 真 偽 不 明 透 過 證 據 保 全 就 能 克20姜 世 明 ,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法 則 之 體 系 建 構 , 法 官 協 會 雜 誌 ,2004 年 6 月 , 頁 85。21魏 大 喨 , 姜 世 明 教 授 「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法 則 之 體 系 建 構 」 評 論 報 告 , 法 官 協 會 雜 誌 ,2004 年 6 月 ,頁 100。22 Pruetting,Hanns 著 , 吳 越 譯 , 現 代 證 明 責 任 問 題 , 北 京 : 法 律 出 版 社 ,2000 年 9 月 1 版 , 頁 23。23 Pruetting,Hanns 著 , 吳 越 譯 , 現 代 證 明 責 任 問 題 , 北 京 : 法 律 出 版 社 ,2000 年 9 月 1 版 , 頁 22,29。24姜 世 明 , 程 序 法 律 安 定 性 終 結 者 ? 民 事 訴 訟 法 第 二 七 七 條 但 書 實 務 見 解 之 評 估 ( 以 士 林 地 方 法 院九 十 年 度 訴 字 第 九 七 三 號 民 事 判 決 為 例 ), 月 旦 法 學 雜 誌 106 期 ,2004 年 3 月 , 頁 246。25呂 太 郎 等 著 , 楊 建 華 主 編 , 海 峽 兩 岸 民 事 程 序 法 論 ,1997 年 2 月 , 頁 338; 呂 太 郎 , 民 事 訴 訟 之基 礎 理 論 ( 一 ),1999 年 2 月 , 頁 331; 陳 榮 宗 、 林 慶 苗 , 民 事 訴 訟 法 ( 中 ),2005 年 3 月 修 訂 4版 , 頁 483; 魏 大 喨 , 姜 世 明 教 授 「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法 則 之 體 系 建 構 」 評 論 報 告 , 法 官 協 會 雜 誌 ,2004 年 6 月 , 頁 103。26 Pruetting,Hanns 著 , 吳 越 譯 , 現 代 證 明 責 任 問 題 , 北 京 : 法 律 出 版 社 ,2000 年 9 月 1 版 , 頁 40-41。


學 員 法 學 研 究 報 告 1167服 等 數 個 觀 點 , 藉 以 說 明 主 觀 舉 證 責 任 之 獨 立 性 27 。 而 依 據 Pruetting所 提 出 之 觀 點 , 在 我 國 民 事 訴 訟 法 先 後 於 2000 年 基 於 避 免 濫 用 證 據保 全 制 度 等 目 的 , 而 修 正 證 據 保 全 相 關 規 定 、2003 年 增 訂 第 94 條 之1 關 於 訴 訟 行 為 必 須 支 出 費 用 , 逾 期 不 預 納 , 視 為 撤 回 其 訴 或 上 訴 等規 定 後 , 更 能 顯 現 主 觀 舉 證 責 任 在 我 國 民 事 訴 訟 法 之 存 在 必 要 性 。二 、 民 事 訴 訟 法 第 二 百 七 十 七 條 之 定 位關 於 舉 證 責 任 之 分 配 , 我 國 民 事 訴 訟 法 第 二 百 二 十 七 條 規 定 :「 當事 人 主 張 有 利 於 己 之 事 實 時 , 就 其 事 實 有 舉 證 責 任 。 但 法 律 別 有 規 定 ,或 依 其 情 事 顯 失 公 平 者 , 不 在 此 限 。」 關 於 此 一 舉 證 責 任 之 規 定 , 其 究竟 屬 於 客 觀 舉 證 責 任 , 亦 或 是 屬 於 主 觀 舉 證 責 任 ? 而 此 一 規 定 在 我 國 法制 上 有 何 特 殊 意 義 ? 其 在 適 用 上 是 否 能 夠 成 為 解 決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問 題的 標 準 ? 在 我 國 學 說 上 仍 存 在 爭 議 。 民 事 訴 訟 法 第 二 百 七 十 七 條 之 在 我 國 法 制 上 之 意 義對 於 我 國 民 事 訴 訟 法 第 二 百 七 十 七 條 舉 證 責 任 之 規 定 , 有 學 者 認為 , 依 客 觀 舉 證 責 任 理 論 之 架 構 , 配 合 依 附 於 該 理 論 之 主 觀 舉 證 責 任理 論 , 已 足 供 學 術 檢 視 及 實 務 運 用 , 似 無 必 然 應 將 該 法 條 解 釋 為 主 觀舉 證 責 任 理 論 或 以 其 他 方 式 理 解 之 必 要 28 。 再 者 , 在 北 歐 的 一 些 文 獻及 德 國 教 科 書 討 論 舉 證 責 任 時 , 基 本 上 都 會 提 到 「 各 當 事 人 對 其 有 利之 規 範 要 件 ( 事 實 ) 負 舉 證 責 任 」, 並 從 這 一 句 話 出 發 , 但 也 無 法 以此 為 採 取 客 觀 舉 證 責 任 理 論 , 或 已 經 排 除 主 觀 舉 證 責 任 理 論 。 因 此 ,並 無 強 調 我 國 法 第 二 百 七 十 七 條 特 殊 性 之 要 29 。 然 而 , 可 以 確 定 的 是 ,德 國 及 日 本 等 外 國 立 法 例 大 都 未 如 我 國 在 民 事 訴 訟 法 第 二 百 七 十 七條 明 定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之 規 定 30 。 國 內 學 者 即 就 此 提 出 問 題 , 指 出 向 來我 國 關 於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之 論 述 是 把 德 、 日 關 於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的 通 說 ,即 客 觀 舉 證 責 任 的 論 說 , 原 封 不 動 的 移 植 到 我 國 , 而 忽 略 了 德 、 日 並27 Pruetting,Hanns 著 , 吳 越 譯 , 現 代 證 明 責 任 問 題 , 北 京 : 法 律 出 版 社 ,2000 年 9 月 1 版 , 頁 40-42。28姜 世 明 ,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法 則 之 體 系 建 構 , 法 官 協 會 雜 誌 ,2004 年 6 月 , 頁 89。29黄 國 昌 等 , 舉 證 責 任 在 民 事 實 體 法 與 程 序 法 實 務 問 題 - 民 法 研 究 會 第 三 十 六 次 學 術 研 討 會 , 姜 世明 之 發 言 紀 錄 , 法 學 叢 刊 第 197 期 ,2005 年 1 月 , 頁 179。30楊 淑 文 , 從 特 定 類 型 之 實 務 見 解 觀 察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之 判 斷 標 準 ( 上 ), 台 灣 本 土 法 學 60 期 ,2004年 7 月 , 頁 54。


1168 票 據 原 因 關 係 之 舉 證 責 任 分 配没 有 像 我 國 有 第 二 百 七 十 七 條 的 規 定 31 。 因 此 , 在 討 論 舉 證 責 任 分 配問 題 時 , 仍 不 能 忽 視 我 國 民 事 訴 訟 法 第 二 百 七 十 七 條 之 規 定 。 從 歷 史 的 角 度 看 民 事 訴 訟 法 第 二 百 七 十 七 條羅 馬 法 時 代 之 法 官 對 於 何 方 當 事 人 必 須 為 證 明 之 問 題 比 較 簡單 , 其 所 遭 遇 之 問 題 不 在 當 事 人 均 無 法 證 明 致 事 實 真 相 不 明 之 場 合 ,法 官 應 如 何 為 判 決 之 問 題 。 當 時 問 題 的 重 點 , 乃 法 官 應 命 令 何 方 當 事人 提 出 證 據 以 證 明 其 主 張 事 實 之 問 題 。 故 , 當 時 並 無 今 日 所 謂 客 觀 舉證 責 任 之 概 念 , 僅 有 主 觀 舉 證 責 任 之 概 念 32 。 關 於 客 觀 舉 證 責 任 與 主觀 舉 證 責 任 的 區 別 , 德 國 係 於 十 九 世 紀 末 即 由 Glaser 提 出 33 。 惟 在 德國 學 者 Rosenberg 於 一 九 二 三 年 於 其 第 二 版 之 「 舉 證 責 任 之 負 擔 」 提出 之 規 範 說 之 理 論 後 , 客 觀 之 舉 證 責 任 始 漸 成 為 通 說 。 故 , 在 一 九 二○ 年 代 的 德 國 , 主 、 客 觀 舉 證 責 任 並 未 分 流 34 。 反 觀 我 國 民 事 訴 訟 法的 立 法 背 景 , 我 國 民 事 訴 訟 法 係 於 民 國 十 九 年 時 制 定 公 布 , 依 當 時 我國 的 學 說 發 展 狀 況 , 是 否 已 將 舉 證 責 任 區 分 為 客 觀 舉 證 責 任 與 主 觀 舉證 責 任 , 尚 難 確 定 。 因 此 , 當 時 所 制 定 的 民 事 訴 訟 法 , 就 舉 證 責 任 之概 念 是 否 已 區 分 客 觀 與 主 觀 舉 證 責 任 , 實 有 疑 義 35 。 民 事 訴 訟 法 第 二 百 七 十 七 條 應 屬 行 為 規 範 , 而 非 裁 判 規 範我 國 民 事 訴 訟 法 第 二 百 七 十 七 條 之 規 定 , 究 竟 是 屬 於 客 觀 舉 證 責任 , 或 者 是 主 觀 舉 證 責 任 之 規 定 ? 其 關 鍵 應 係 在 於 , 該 條 文 所 欲 解 決的 問 題 , 究 竟 是 處 理 「 事 實 真 偽 不 明 時 , 法 院 應 如 何 判 決 」, 抑 或 是「 兩 造 當 事 人 在 訴 訟 程 序 上 關 於 證 據 提 出 責 任 」 之 問 題 。 若 以 「 有 利於 己 之 事 實 」 為 標 準 , 來 分 配 兩 造 當 事 人 的 舉 證 責 任 , 在 具 體 的 訴 訟案 件 上 實 存 在 極 大 的 困 難 , 因 為 一 個 的 事 實 的 存 在 與 否 , 對 於 主 張 其31黄 國 昌 等 , 舉 證 責 任 在 民 事 實 體 法 與 程 序 法 實 務 問 題 - 民 法 研 究 會 第 三 十 六 次 學 術 研 討 會 , 邱 聯恭 之 發 言 紀 錄 , 法 學 叢 刊 第 197 期 ,2005 年 1 月 , 頁 162。32陳 榮 宗 , 舉 證 責 任 之 分 配 ,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與 民 事 程 序 法 ,1984 年 3 月 , 頁 6。33楊 淑 文 , 從 特 定 類 型 之 實 務 見 解 觀 察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之 判 斷 標 準 ( 上 ), 台 灣 本 土 法 學 60 期 ,2004年 7 月 , 頁 52。34黄 國 昌 等 , 舉 證 責 任 在 民 事 實 體 法 與 程 序 法 實 務 問 題 - 民 法 研 究 會 第 三 十 六 次 學 術 研 討 會 , 楊 淑文 之 發 言 紀 錄 , 法 學 叢 刊 第 197 期 ,2005 年 1 月 , 頁 158。35楊 淑 文 , 從 特 定 類 型 之 實 務 見 解 觀 察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之 判 斷 標 準 ( 上 ), 台 灣 本 土 法 學 60 期 ,2004年 7 月 , 頁 54。


學 員 法 學 研 究 報 告 1169存 之 一 方 , 屬 有 利 ; 對 於 否 定 其 存 在 之 一 方 , 亦 屬 有 利 36 。 因 此 , 僅依 據 民 事 訴 訟 法 第 二 百 七 十 七 條 , 尚 不 足 以 成 為 法 院 適 用 法 律 的 裁 判規 範 。 再 者 , 我 國 民 事 訴 訟 法 在 制 定 之 時 , 國 內 學 說 是 否 已 區 分 主 觀及 客 觀 舉 證 責 任 , 雖 無 法 確 定 , 以 致 無 法 依 其 立 法 背 景 判 斷 第 二 百 七十 七 條 究 係 為 客 觀 或 主 觀 舉 證 責 任 之 規 定 , 但 從 民 事 訴 訟 法 第 二 百 七十 七 條 的 規 範 對 象 來 看 , 其 只 規 定 「 當 事 人 主 張 有 利 於 己 之 事 實 時 ,就 其 事 實 有 舉 證 責 任 。」, 所 規 範 之 對 象 似 乎 是 當 事 人 , 並 非 在 規 範法 官 , 亦 即 民 事 訴 訟 法 第 二 百 七 十 七 條 在 定 位 上 , 應 當 是 對 於 當 事 人的 行 為 規 範 37 。 小 結依 據 民 事 訴 訟 法 第 二 百 七 十 七 條 之 規 範 內 容 , 其 所 欲 解 決 的 問題 , 應 係 在 處 理 「 兩 造 當 事 人 在 訴 訟 程 序 上 關 於 證 據 提 出 責 任 」 之 問題 , 亦 即 是 當 事 人 的 行 為 規 範 38 。 惟 , 在 具 體 訴 訟 進 行 中 , 法 院 並 無法 僅 依 此 一 行 為 規 範 所 揭 示 之 「 有 利 於 己 之 事 實 」 為 標 準 , 來 決 定 誰應 先 為 證 據 提 出 之 行 為 , 畢 竟 有 利 、 不 利 只 是 正 反 兩 面 解 釋 的 問 題 ;再 者 , 除 非 認 為 在 具 體 訴 訟 進 行 中 不 可 能 會 發 生 「 事 實 真 偽 不 明 」 之情 況 , 否 則 縱 令 應 先 行 提 出 證 據 之 一 造 當 事 人 業 已 提 出 之 證 據 , 仍 有可 能 發 生 無 法 令 法 院 形 成 待 證 事 實 存 否 之 心 證 , 致 待 證 事 實 到 訴 訟 終結 時 仍 為 真 偽 不 明 之 狀 態 , 此 時 法 院 為 了 要 為 裁 判 , 除 了 民 事 訴 訟 法第 二 百 七 十 七 條 以 外 , 仍 需 要 依 賴 另 一 套 分 配 原 則 以 決 定 應 由 哪 一 造當 事 人 來 承 受 敗 訴 之 不 利 益 , 而 上 開 二 個 問 題 皆 非 僅 靠 民 事 訴 訟 法 第二 百 七 十 七 條 一 個 條 文 可 以 解 決 的 。 是 客 觀 舉 證 責 任 相 關 學 說 以 事 實存 否 不 明 所 預 先 建 立 之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標 準 , 正 可 以 補 充 我 國 實 定 法 就舉 證 責 任 分 配 規 範 上 之 不 足 , 並 為 上 開 問 題 提 供 一 個 解 決 的 途 徑 。三 、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之 二 大 原 則 及 其 主 要 學 說 羅 馬 法 上 之 二 大 原 則363738林 忠 義 , 淺 論 民 事 舉 證 責 任 , 法 律 評 論 ,1997 年 3 月 , 頁 33。黄 國 昌 等 , 舉 證 責 任 在 民 事 實 體 法 與 程 序 法 實 務 問 題 - 民 法 研 究 會 第 三 十 六 次 學 術 研 討 會 , 沈 冠伶 之 發 言 紀 錄 , 法 學 叢 刊 第 197 期 ,2005 年 1 月 , 頁 166。黄 國 昌 等 , 舉 證 責 任 在 民 事 實 體 法 與 程 序 法 實 務 問 題 - 民 法 研 究 會 第 三 十 六 次 學 術 研 討 會 , 沈 冠伶 之 發 言 紀 錄 , 法 學 叢 刊 第 197 期 ,2005 年 1 月 , 頁 166。


1170 票 據 原 因 關 係 之 舉 證 責 任 分 配個 人 以 為 舉 證 責 任 之 研 究 , 應 先 了 解 羅 馬 法 上 之 二 大 原 則 39 , 因為 舉 證 責 任 之 相 關 理 論 多 由 此 展 開 。 謹 簡 述 如 下 :1. 第 一 原 則 :「 原 告 負 有 舉 證 義 務 」。 該 思 想 於 十 二 世 紀 後 葉 成 為 學 者Placentin 及 Johanus 所 謂 「 原 告 應 為 舉 證 , 被 告 無 須 舉 證 」 之 舉 證責 任 分 配 原 則 。 此 一 思 想 , 是 為 後 世 法 律 要 件 分 類 說 之 始 40 。2. 第 二 原 則 :「 為 主 張 之 人 有 證 明 義 務 , 為 否 定 之 人 無 之 」。 該 原 則 嗣後 被 Burgarus 解 為 :「 為 主 張 之 人 有 舉 證 責 任 」, 並 進 而 謂 :「 各 當 事人 應 『 證 明 』 各 自 之 主 張 原 因 , 則 原 告 應 證 明 請 求 再 抗 辯 之 原 因 ,被 告 應 證 明 抗 證 及 複 再 抗 證 之 原 因 」。 此 一 原 則 遂 演 變 為 待 證 事 實 分類 說 之 消 極 事 實 說 , 並 因 而 確 立 主 張 積 極 事 實 之 人 負 舉 證 責 任 , 主張 消 極 事 實 之 人 不 負 舉 證 責 任 之 分 配 原 則 41 。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之 主 要 學 說1. 待 證 事 實 分 配 說此 說 係 依 待 證 事 實 之 性 質 或 內 容 為 分 類 標 準 , 並 不 考 量 其 係 屬於 何 法 律 構 成 要 件 之 事 實 而 分 配 舉 證 責 任 42 。 歸 類 於 此 者 , 如 下 列 二種 : 消 極 事 實 說 :此 說 乃 主 張 消 極 事 實 者 不 負 舉 證 責 任 , 主 張 積 極 事 實 者 , 就該 事 實 負 舉 證 責 任 。 此 說 以 羅 馬 法 「 否 定 者 , 不 須 負 舉 證 責 任 」之 原 則 為 淵 源 , 已 如 前 述 。 惟 , 消 極 事 實 說 因 有 「 同 一 待 證 事 實其 文 句 雖 屬 積 極 , 而 其 實 質 屬 於 消 極 者 , 亦 常 有 之 , 反 之 , 亦 然 。」,「 此 說 主 張 消 極 事 實 困 難 或 不 易 證 明 , 然 實 則 並 不 盡 然 」 等 缺 點 ,仍 為 多 數 學 者 所 不 採 43 。 外 界 事 實 說 :此 說 乃 主 張 外 界 ( 外 在 ) 事 實 者 , 需 負 舉 證 責 任 ; 反 之 , 主39陳 榮 宗 , 舉 證 責 任 之 分 配 ,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與 民 事 程 序 法 ,1984 年 3 月 , 頁 5; 許 朝 富 , 民 事 舉 證責 任 及 其 分 配 之 研 究 , 今 日 合 庫 ,2004 年 10 月 , 頁 74。40陳 榮 宗 , 舉 證 責 任 之 分 配 ,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與 民 事 程 序 法 ,1984 年 3 月 , 頁 5; 許 朝 富 , 民 事 舉 證責 任 及 其 分 配 之 研 究 , 今 日 合 庫 ,2004 年 10 月 , 頁 75。41陳 榮 宗 , 舉 證 責 任 之 分 配 ,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與 民 事 程 序 法 ,1984 年 3 月 , 頁 6。42陳 榮 宗 , 本 票 偽 造 之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與 民 事 程 序 法 , 頁 8。43連 銀 山 , 民 事 舉 證 責 任 之 研 究 , 法 學 論 文 選 輯 ( 六 ),1984 年 7 月 , 頁 635。


學 員 法 學 研 究 報 告 1171張 內 界 ( 內 心 ) 事 實 者 , 不 負 舉 證 責 任 。 不 過 本 說 在 實 務 上 亦 有窒 礙 , 例 如 在 兩 造 當 事 人 所 主 張 之 事 實 為 相 反 之 內 心 事 實 時 , 將不 知 如 何 定 其 舉 證 責 任 之 分 配 44 。2. 法 規 分 類 說此 說 的 要 旨 為 : 實 體 法 有 原 則 規 定 及 例 外 規 定 之 分 , 主 張 有 原則 規 定 適 用 者 , 應 就 原 則 規 定 之 要 件 事 實 為 主 張 , 並 為 舉 證 , 於 例外 規 定 要 件 事 實 之 欠 缺 , 則 無 須 主 張 及 舉 證 。 反 之 , 主 張 例 外 規 定適 用 者 , 應 就 例 外 規 定 之 要 件 事 實 為 主 張 , 並 為 舉 證 45 。此 說 之 優 點 在 於 合 乎 責 任 平 均 之 原 則 , 但 其 缺 點 則 在 於 法 規 內容 浩 繁 , 逐 一 區 別 何 者 屬 於 原 則 規 定 , 何 者 屬 於 例 外 規 定 , 實 非 容易 。 且 法 律 事 實 極 多 , 僅 以 原 則 規 定 與 例 外 規 定 二 者 為 分 配 舉 證 責任 之 標 準 , 適 用 時 尚 感 不 能 包 羅 無 遺 46 。3. 法 律 要 件 分 類 說 ( 規 範 說 )法 律 要 件 分 類 說 為 二 十 世 紀 初 由 德 國 學 者 Rosenberg 所 創 立 , 因為 係 從 實 體 法 規 範 尋 求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之 法 則 , 故 又 被 稱 為 規 範 說(Normentheorie)。Rosenberg 之 規 範 說 藉 由 對 實 體 法 區 分 為 基 本 規範 ( 或 可 理 解 為 實 體 法 上 之 請 求 權 基 礎 , 即 主 張 權 利 存 在 之 人 , 應就 權 利 發 生 要 件 之 該 當 事 實 為 舉 證 ) 及 對 立 規 範 ( 即 指 權 利 障 礙 、消 滅 、 排 除 規 範 由 被 主 張 權 利 之 相 對 人 應 負 舉 證 責 任 ) 以 分 配 當 事人 間 之 舉 證 責 任 。 主 張 權 利 存 在 之 人 ( 除 消 極 確 認 之 訴 外 ), 就 權 利或 法 律 上 效 果 發 生 之 特 別 要 件 事 實 先 負 舉 證 責 任 , 而 其 對 造 就 權 利或 法 律 上 效 果 之 一 般 要 件 欠 缺 之 事 實 , 負 舉 證 責 任 ; 主 張 權 利 不 存在 之 人 , 就 權 利 障 礙 、 消 滅 及 權 利 排 除 之 特 別 要 件 事 實 , 負 舉 證 責任 , 而 其 對 造 就 權 利 障 礙 、 消 滅 及 權 利 排 除 之 一 般 要 件 欠 缺 之 事 實 ,負 舉 證 責 任 47 。 此 種 分 類 方 法 支 配 並 影 響 德 國 數 十 年 來 關 於 舉 證 責 任44連 銀 山 , 民 事 舉 證 責 任 之 研 究 , 法 學 論 文 選 輯 ( 六 ),1984 年 7 月 , 頁 638。45戴 森 雄 、 楊 晶 勻 , 民 事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法 條 之 修 正 及 其 實 用 , 全 國 律 師 ,2002 年 9 月 , 頁 47; 楊 建華 原 著 , 鄭 傑 夫 增 訂 , 民 事 訴 訟 法 要 論 ( 全 ),2005 年 10 月 , 頁 277。46連 銀 山 , 民 事 舉 證 責 任 之 研 究 , 法 學 論 文 選 輯 ( 六 ),1984 年 7 月 , 頁 639; 楊 建 華 原 著 , 鄭 傑 夫增 訂 , 民 事 訴 訟 法 要 論 ( 全 ),2005 年 10 月 , 頁 278。47楊 建 華 原 著 , 鄭 傑 夫 增 訂 , 民 事 訴 訟 法 要 論 ( 全 ),2005 年 10 月 , 頁 279; 陳 計 男 , 民 事 訴 訟 法論 ( 上 ),2006 年 2 月 增 訂 3 版 , 頁 462。


1172 票 據 原 因 關 係 之 舉 證 責 任 分 配之 分 配 標 準 48 , 成 為 德 國 學 說 上 之 通 說 49 。 規 範 說 之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以實 體 法 上 相 關 規 定 之 作 用 為 判 斷 標 準 , 使 得 羅 馬 法 以 來 所 建 立 之 「 主張 權 利 之 人 應 負 舉 證 責 任 」 原 則 有 更 體 系 化 、 更 精 緻 化 之 發 展 50 。惟 規 範 說 之 基 本 規 則 多 係 基 於 法 條 規 定 文 句 之 形 式 , 並 無 其 他有 力 之 實 質 理 由 , 且 對 於 權 利 發 生 要 件 與 權 利 障 礙 要 件 , 此 二 者 可能 因 觀 點 不 同 , 而 產 生 分 辨 上 之 困 難 51 。 因 此 反 對 規 範 說 之 學 者 , 對於 規 範 說 以 法 律 條 文 之 形 式 分 類 定 其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標 準 之 方 法 , 表示 無 法 接 受 之 態 度 。 有 學 者 主 張 應 全 部 放 棄 規 範 說 , 改 從 利 益 衡 量 、實 質 公 平 、 危 險 領 域 、 社 會 分 擔 等 更 具 體 而 多 元 之 標 準 , 以 解 決 舉證 責 任 分 配 之 問 題 。 有 學 者 主 張 規 範 說 之 理 論 及 分 配 標 準 應 繼 續 維持 , 但 對 於 有 疑 問 之 部 份 應 予 修 改 52 。由 於 規 範 說 之 基 本 規 則 多 係 基 於 法 條 規 定 文 句 之 形 式 , 並 無 其他 有 力 之 實 質 理 由 , 且 有 忽 略 立 法 意 旨 , 及 各 種 具 體 情 形 之 考 量 結果 , 在 分 配 正 義 及 分 配 公 平 上 , 於 解 釋 當 事 人 之 利 益 , 被 害 人 之 救濟 機 會 保 護 時 , 難 免 予 人 有 不 足 之 感 , 於 是 乃 有 危 險 領 域 論 、 蓋 然性 論 、 損 害 歸 屬 論 等 新 學 說 之 出 現 53 , 茲 概 述 如 下 : 危 險 領 域 理 論其 乃 指 損 害 賠 償 訴 訟 原 本 應 該 由 被 害 人 證 明 其 所 發 生 之 事件 , 在 其 真 偽 不 明 時 , 限 於 發 生 賠 償 義 務 之 人 的 危 險 領 域 內 , 證明 責 任 則 由 賠 償 義 務 人 負 擔 。 此 一 理 論 之 正 當 性 , 乃 在 於 正 義 的48楊 淑 文 , 從 特 定 類 型 之 實 務 見 解 觀 察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之 判 斷 標 準 ( 上 ), 台 灣 本 土 法 學 60 期 ,2004年 7 月 , 頁 56; 陳 計 男 , 民 事 訴 訟 法 論 ( 上 ),2006 年 2 月 增 訂 3 版 , 頁 461。49戴 森 雄 、 楊 晶 勻 , 民 事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法 條 之 修 正 及 其 實 用 , 全 國 律 師 ,2002 年 9 月 , 頁 47; 楊 建華 原 著 , 鄭 傑 夫 增 訂 , 民 事 訴 訟 法 要 論 ( 全 ),2005 年 10 月 , 頁 279。50楊 淑 文 ,, 從 特 定 類 型 之 實 務 見 解 觀 察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之 判 斷 標 準 ( 上 ), 台 灣 本 土 法 學 60 期 ,2004年 7 月 , 頁 60。51陳 榮 宗 , 舉 證 責 任 之 分 配 ,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與 民 事 程 序 法 ,1984 年 3 月 , 頁 13。52陳 榮 宗 , 舉 證 責 任 之 分 配 ,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與 民 事 程 序 法 ,1984 年 3 月 , 頁 51; 姜 世 明 , 程 序 法 律安 定 性 終 結 者 ? 民 事 訴 訟 法 第 二 七 七 條 但 書 實 務 見 解 之 評 估 ( 以 士 林 地 方 法 院 九 十 年 度 訴 字 第 九七 三 號 民 事 判 決 為 例 ), 月 旦 法 學 雜 誌 106 期 ,2004 年 3 月 , 頁 251。。53雷 萬 來 等 , 再 論 票 據 訴 訟 之 舉 證 責 任 , 法 學 叢 刊 164 期 ,1996 年 10 月 , 頁 131; 陳 榮 宗 、 林 慶 苗 ,民 事 訴 訟 法 ( 中 ),2004 年 8 月 修 正 重 印 4 版 , 頁 489。


學 員 法 學 研 究 報 告 1173要 求 54 。 因 為 在 發 生 賠 償 義 務 之 人 的 危 險 領 域 外 之 事 實 , 實 非 其 所能 舉 證 , 所 以 法 律 不 能 強 人 所 難 。 因 此 , 此 一 理 論 並 不 在 全 面 地解 決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之 問 題 , 而 係 在 關 於 損 害 賠 償 、 組 織 或 責 任 等特 定 領 域 中 所 適 用 之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55 。 蓋 然 性 理 論在 待 證 事 實 真 偽 不 明 時 , 依 據 人 類 生 活 經 驗 及 統 計 資 料 之 比較 分 析 , 得 出 與 相 同 性 質 之 事 實 發 生 之 蓋 然 性 高 者 , 主 張 該 事 實之 當 事 人 , 不 負 舉 證 責 任 , 而 由 相 對 人 就 該 事 實 之 不 發 生 為 舉 證56 。 惟 , 對 於 此 一 理 論 , 有 學 者 認 為 「 蓋 然 性 高 之 事 實 較 接 近 真 實 」應 係 適 用 於 證 據 之 評 價 過 程 , 而 非 在 事 實 真 偽 不 明 時 之 舉 證 責 任分 配 57 。 損 害 歸 屬 理 論該 說 主 張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應 以 實 體 法 所 欲 規 律 之 實 質 價 值 為 分析 研 究 而 定 其 分 配 之 標 準 。 在 方 法 上 應 先 從 實 體 法 體 系 中 , 有 關損 害 賠 償 歸 責 事 由 之 各 類 原 理 及 原 則 , 為 綜 合 之 分 析 研 究 後 , 將其 要 件 事 實 作 為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之 具 體 原 則 。 因 此 損 害 歸 屬 理 論 無法 脫 離 實 體 法 之 責 任 歸 屬 實 體 , 而 單 獨 創 造 其 分 配 原 則 58 。四 、 小 結基 於 法 律 安 定 性 與 現 實 占 有 狀 態 之 保 護 , 原 則 上 提 起 訴 訟 對 他 人 主張 權 利 存 在 之 人 , 係 立 於 攻 擊 之 地 位 , 必 須 某 種 程 度 上 界 定 主 張 權 利 發生 規 範 者 之 舉 證 責 任 。 然 而 , 此 並 非 表 示 原 告 一 定 必 須 負 擔 較 重 的 舉 證責 任 , 因 為 客 觀 舉 證 責 任 的 作 用 , 在 於 法 官 就 具 體 的 訴 訟 到 最 後 審 判 的階 段 , 當 要 件 事 實 仍 呈 真 偽 不 明 時 , 指 示 法 官 應 作 如 何 的 判 決 。 在 訴 訟過 程 中 , 因 兩 造 當 事 人 的 攻 擊 防 禦 方 法 的 改 變 , 證 明 主 題 雖 有 游 移 的 現象 , 但 並 不 影 響 客 觀 舉 證 責 任 之 分 配 。 故 客 觀 舉 證 責 任 之 分 配 , 不 應 因54吳 震 能 , 危 險 領 域 論 - 舉 證 責 任 的 分 配 法 則 之 一 , 吳 鳳 學 報 第 十 二 期 ,2004 年 5 月 , 頁 563。55楊 淑 文 ,, 從 特 定 類 型 之 實 務 見 解 觀 察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之 判 斷 標 準 ( 上 ), 台 灣 本 土 法 學 60 期 ,2004年 7 月 , 頁 60。56陳 榮 宗 , 舉 證 責 任 之 分 配 ,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與 民 事 程 序 法 ,1984 年 3 月 , 頁 54; 陳 榮 宗 、 林 慶 苗 ,民 事 訴 訟 法 ( 中 ),2004 年 8 月 修 正 重 印 4 版 , 頁 489。57姜 世 明 , 新 民 事 證 據 法 論 ,2004 年 1 月 修 訂 2 版 , 頁 187。58陳 榮 宗 , 舉 證 責 任 之 分 配 ,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與 民 事 程 序 法 ,1984 年 3 月 , 頁 56。


1174 票 據 原 因 關 係 之 舉 證 責 任 分 配原 告 或 被 告 之 角 色 而 有 不 同 的 分 配 59 。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應 係 一 原 則 性 規範 , 且 此 原 則 性 之 規 範 亦 不 應 基 於 具 體 案 例 之 公 平 性 考 量 , 而 予 以 全 面性 地 摒 棄 60 。前 揭 關 於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原 則 各 種 學 說 之 優 劣 , 或 許 見 仁 見 智 , 惟 不論 採 用 一 種 分 配 標 準 , 其 所 追 求 之 目 標 均 為 同 一 , 即 以 維 持 兩 造 當 事 人之 公 平 正 義 為 其 最 高 目 標 61 , 其 基 本 原 則 同 在 於 公 平 ; 不 同 之 處 , 僅 在於 應 採 取 如 何 之 標 準 及 方 法 來 決 定 舉 證 責 任 之 分 配 而 已 。 規 範 說 以 實 體法 上 相 關 規 定 之 作 用 為 判 斷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之 標 準 , 符 合 法 安 定 性 及 可 預測 性 , 一 度 成 為 德 國 通 說 , 並 支 配 、 影 響 德 國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標 準 達 數 十年 之 久 , 仍 因 其 具 有 若 干 盲 點 , 例 如 : 分 辨 權 利 發 生 要 件 與 權 利 障 礙 要件 有 困 難 , 且 僵 化 地 將 規 範 說 之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原 則 適 用 於 所 有 類 型 案件 , 亦 可 能 導 致 不 公 平 , 而 違 背 個 案 正 義 之 要 求 , 終 遭 學 者 提 出 反 駁 及質 疑 。 因 此 , 在 決 定 舉 證 責 任 應 由 何 人 負 擔 時 , 基 於 人 類 社 會 生 活 之 多變 及 世 事 之 複 雜 , 必 須 考 慮 諸 多 之 因 素 , 包 括 政 策 上 考 量 、 公 平 、 持 有證 據 之 情 狀 以 及 證 據 之 距 離 、 蓋 然 性 、 經 驗 法 則 、 便 宜 措 施 、 以 及 何 人要 求 變 更 現 狀 等 62 , 以 更 為 實 質 價 值 之 觀 點 為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 從 多 方 面探 討 法 律 之 公 平 精 神 及 其 規 定 之 保 護 目 的 所 在 , 於 綜 合 研 究 之 後 始 能 公平 正 確 決 定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問 題 63 。 故 為 兼 顧 法 安 定 性 、 可 預 測 性 及 個 案正 義 之 要 求 , 學 者 紛 紛 為 以 規 範 說 為 主 , 再 針 對 其 流 於 僵 化 、 無 法 符 合實 質 公 平 正 義 部 份 進 行 修 正 , 而 發 展 出 修 正 規 範 說 , 且 因 其 仍 保 有 舉 證責 任 分 配 原 則 性 之 一 般 規 範 , 可 確 保 法 安 定 性 及 可 預 測 性 , 亦 顧 及 具 體案 例 之 公 平 性 考 量 , 在 必 要 時 從 法 律 之 公 平 精 神 及 其 規 定 之 保 護 目 的 更為 實 質 價 值 之 觀 點 等 觀 點 出 發 加 以 修 正 , 而 成 為 現 今 之 通 說 。59雷 萬 來 等 , 論 票 據 訴 訟 之 舉 證 責 任 的 分 配 , 民 事 訴 訟 法 之 研 討 ( 六 ),1997 年 3 月 , 頁 123。60楊 淑 文 , 從 特 定 類 型 之 實 務 見 解 觀 察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之 判 斷 標 準 ( 上 ), 台 灣 本 土 法 學 60 期 ,2004年 7 月 , 頁 61。61連 銀 山 , 民 事 舉 證 責 任 之 研 究 , 法 學 論 文 選 輯 ( 六 ),1984 年 7 月 , 頁 669。62雷 萬 來 等 , 論 票 據 訴 訟 之 舉 證 責 任 之 分 配 , 曾 華 松 大 法 官 之 發 言 紀 錄 , 民 事 訴 訟 法 之 研 討 ( 六 ),1997 年 3 月 , 頁 136。63陳 榮 宗 , 本 票 偽 造 之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與 民 事 程 序 法 ,1984 年 3 月 , 頁 102。


學 員 法 學 研 究 報 告 1175參 、 票 據 原 因 關 係 之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探 討一 、 票 據 無 因 性 及 舉 證 責 任 分 配票 據 法 , 乃 規 範 票 據 關 係 之 法 律 , 其 以 「 助 長 票 據 流 通 」 為 最 大 任務 , 故 票 據 法 上 所 採 之 各 種 制 度 , 無 不 直 接 或 間 接 為 「 助 長 票 據 流 通 」而 設 64 。 問 題 是 ,「 助 長 流 通 」 雖 為 票 據 法 之 關 鍵 , 但 其 終 究 屬 於 抽 象 原則 , 實 際 上 如 何 始 能 助 長 票 據 流 通 ? 其 關 鍵 應 係 設 法 使 人 人 皆 樂 於 接 受票 據 即 可 。 又 應 如 何 方 能 使 人 人 皆 樂 於 接 受 票 據 ? 究 其 方 式 , 不 外 乎 特別 保 護 票 據 受 讓 人 ( 執 票 人 ), 而 使 其 能 「 迅 速 」、「 確 實 」 取 得 票 據 權利 。 為 此 , 票 據 法 乃 規 定 票 據 為 要 式 證 劵 、 文 義 證 劵 、 不 因 證 劵 、 善 意受 讓 制 度 、 票 據 行 為 獨 立 性 原 則 及 限 制 人 的 抗 辯 等 諸 多 制 度 , 均 不 外 乎為 助 長 票 據 流 通 的 手 段 , 藉 以 逹 成 發 揮 票 據 經 濟 效 用 之 使 命 65 。針 對 票 據 訴 訟 , 在 民 事 訴 訟 法 上 為 特 別 保 護 票 據 受 讓 人 ( 執 票 人 ),以 逹 到 助 長 票 據 流 通 之 目 的 , 亦 有 相 關 特 別 規 定 , 例 如 : 一 般 民 事 訴 訟採 取 「 以 原 就 被 」 原 則 , 而 票 據 訴 訟 則 得 由 付 款 地 之 法 院 管 轄 ( 民 事 訴訟 法 第 十 三 條 ); 一 般 財 產 權 訴 訟 , 非 經 原 告 聲 請 不 得 宣 告 假 執 行 , 而票 據 訴 訟 之 假 執 行 宣 告 , 法 院 應 依 職 權 為 之 ( 民 國 九 十 二 年 一 月 十 四 日修 正 前 之 民 事 訴 訟 法 第 三 百 八 十 九 條 第 一 項 第 四 款 , 本 款 現 已 刪 除 ) 66 。然 而 , 在 兩 造 當 事 人 因 私 權 糾 紛 而 涉 訟 於 法 院 時 , 一 旦 發 生 事 實 陷 於 真偽 不 明 的 情 況 , 舉 證 責 任 之 分 配 往 往 也 左 右 了 判 決 的 結 果 。 對 於 票 據 訴訟 之 舉 證 責 任 應 如 何 分 配 , 除 了 民 事 訴 訟 法 第 二 百 七 十 七 條 關 於 主 觀 舉證 責 任 的 規 定 外 , 即 無 任 何 明 文 , 需 待 學 說 及 實 務 見 解 加 以 充 實 。我 國 票 據 法 學 者 就 票 據 訴 訟 的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問 題 , 基 本 上 均 是 以 無因 性 理 論 為 基 礎 67 。 基 於 票 據 關 係 與 原 因 關 係 相 分 離 , 票 據 債 權 人 主 張64656667鄭 玉 波 , 票 據 法 ,2004 年 8 月 修 正 重 印 4 版 , 頁 7。鄭 玉 波 , 票 據 法 ,2004 年 8 月 修 正 重 印 4 版 , 頁 9。鄭 玉 波 , 票 據 法 ,2004 年 8 月 修 正 重 印 4 版 , 頁 11。姜 世 明 , 票 據 債 權 請 求 訴 訟 中 關 於 原 因 關 係 抗 辯 之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 月 旦 法 學 教 室 22 期 ,2004 年 8月 ,16 頁 ; 鄭 玉 波 , 票 據 法 ,2004 年 8 月 修 正 重 印 4 版 ,32 頁 ; 林 大 洋 , 票 據 抗 辯 與 背 書 問 題之 探 討 ,1984 年 5 月 , 頁 46; 楊 淑 文 , 從 特 定 類 型 之 實 務 見 解 觀 察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之 判 斷 標 準 ( 下 ),台 灣 本 土 法 學 61 期 ,2004 年 8 月 , 頁 21; 林 彥 良 , 論 票 據 抗 辯 之 舉 證 責 任 , 司 法 官 訓 綀 所 第 四十 期 學 員 論 文 選 輯 ,2003 年 7 月 , 頁 173。


1176 票 據 原 因 關 係 之 舉 證 責 任 分 配票 據 權 利 時 , 無 庸 主 張 及 證 明 票 據 原 因 關 係 , 因 此 , 執 票 人 僅 需 就 票 據本 身 是 否 為 真 正 負 舉 證 責 任 , 而 實 務 上 亦 採 如 此 見 解 68 。 票 據 訴 訟 之 舉證 責 任 分 配 問 題 , 最 具 爭 議 者 , 莫 過 於 票 據 關 係 之 直 接 前 後 手 就 票 據 原因 關 係 之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69 。 雖 然 , 就 票 據 原 因 關 係 之 舉 證 責 任 應 如 何 分配 , 學 者 或 實 務 界 均 以 「 票 據 無 因 性 理 論 」 為 基 礎 , 卻 無 法 消 除 學 者 就票 據 之 原 因 關 係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問 題 所 生 之 爭 議 , 而 最 高 法 院 本 身 採 相 反見 解 者 , 亦 非 少 見 70 , 凡 此 , 均 為 下 文 討 論 之 重 點 。二 、 兩 個 基 本 類 型 與 實 務 見 解 評 釋【 案 型 一 】 借 貸 契 約 要 物 性 與 票 據 無 因 性執 票 人 子 主 張 發 票 人 丑 向 其 借 款 新 台 幣 若 干 元 , 而 簽 發 支 票 一 紙交 其 收 執 , 作 為 清 償 之 用 , 經 子 為 付 執 之 提 示 , 遭 受 拒 絶 , 乃 對 發 票人 丑 提 起 清 償 票 款 之 訴 。 發 票 人 丑 對 支 票 之 真 正 不 爭 執 , 僅 以 其 未 收受 子 之 借 款 , 因 此 消 費 借 貸 未 成 立 為 抗 辯 。71依 最 高 法 院 73 年 第 一 次 民 事 庭 庭 推 會 決 議 意 旨 所 述 , 支 票 為 無因 證 券 , 支 票 債 權 人 就 其 取 得 支 票 之 原 因 , 固 不 負 證 明 之 責 任 , 惟 【 案型 一 】 之 執 票 人 子 既 主 張 支 票 係 發 票 人 丑 向 伊 借 款 而 簽 發 交 付 , 以 為清 償 方 法 , 丑 復 抗 辯 其 未 收 受 借 款 , 消 費 借 貸 並 未 成 立 , 則 就 借 款 之已 交 付 事 實 , 即 應 由 子 負 舉 證 責 任 。 最 高 法 院 上 開 見 解 一 方 面 雖 明 白肯 認 以 票 據 無 因 性 理 論 為 票 據 訴 訟 之 舉 證 責 分 配 之 基 礎 , 另 一 方 面 卻認 為 在 「 執 票 人 基 於 票 據 關 係 起 訴 主 張 票 據 權 利 , 並 就 原 因 關 係 為 補充 陳 述 , 而 發 票 人 否 認 票 據 原 因 關 係 存 在 」 之 場 合 , 即 應 由 執 票 人 對票 據 原 因 關 係 負 舉 證 責 任 , 而 並 未 明 白 表 明 其 所 採 之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原則 為 何 。 有 學 者 即 主 張 此 一 決 議 應 係 採 待 證 事 實 分 類 說 之 消 極 事 實 說68最 高 法 院 50 年 台 上 字 第 1659 號 判 例 ; 最 高 法 院 65 年 度 第 6 次 民 庭 庭 長 會 議 決 議 ( 一 )。69楊 淑 文 , 從 特 定 類 型 之 實 務 見 解 觀 察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之 判 斷 標 準 ( 下 ), 台 灣 本 土 法 學 61 期 ,2004年 8 月 , 頁 25。70楊 淑 文 , 從 特 定 類 型 之 實 務 見 解 觀 察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之 判 斷 標 準 ( 下 ), 台 灣 本 土 法 學 61 期 ,2004年 8 月 , 頁 25。71最 高 法 院 73 年 度 第 1 次 民 事 庭 會 議 決 議 ( 二 ): 支 票 為 無 因 證 券 , 支 票 債 權 人 就 其 取 得 支 票 之 原因 , 固 不 負 證 明 之 責 任 , 惟 執 票 人 子 既 主 張 支 票 係 發 票 人 丑 向 伊 借 款 而 簽 發 交 付 , 以 為 清 償 方 法 ,丑 復 抗 辯 其 未 收 受 借 款 , 消 費 借 貸 並 未 成 立 , 則 就 借 款 之 已 交 付 事 實 , 即 應 由 子 負 舉 證 責 任 。


學 員 法 學 研 究 報 告 117772 , 認 為 發 票 人 丑 就 「 未 收 受 執 票 人 所 交 付 之 借 款 」 一 事 屬 消 極 事 實 ,難 以 證 明 , 故 應 由 執 票 人 就 已 交 付 借 款 負 舉 證 責 任 。 上 開 論 述 雖 非 無見 , 然 一 方 面 最 高 法 院 並 未 表 明 見 解 , 故 此 一 說 法 仍 屬 臆 測 ; 另 一 方面 , 現 今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原 則 既 然 仍 以 規 範 說 為 通 說 , 並 在 必 要 時 從 法律 之 公 平 精 神 及 其 規 定 之 保 護 目 的 更 為 實 質 價 值 之 觀 點 等 觀 點 出 發加 以 修 正 , 因 此 對 於 最 高 法 院 針 對 【 案 型 一 】 所 為 之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是否 達 到 公 平 、 正 確 的 結 果 , 即 應 從 規 範 說 出 發 加 以 分 析 , 以 檢 視 最 高法 院 所 為 之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是 否 妥 適 。【 案 型 一 】 子 主 張 丑 向 伊 借 款 , 丑 簽 發 支 票 為 清 償 方 法 , 則 子 與丑 間 同 時 存 在 一 個 票 據 關 係 及 一 個 消 費 借 貸 之 票 據 原 因 關 係 , 倘 若 子基 於 消 費 借 貸 向 丑 請 求 清 償 借 款 , 而 丑 抗 辯 其 並 未 收 受 借 款 , 此 時 基於 消 費 借 貸 之 要 物 性 , 在 採 取 規 範 說 為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則 時 , 即 應 由 債權 人 子 就 「 借 款 業 已 交 付 」 之 權 利 發 生 事 實 負 舉 證 責 任 , 而 此 一 結 論即 與 最 高 法 院 針 對 【 案 型 一 】 所 為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之 結 果 相 符 ; 反 之 ,若 子 基 於 票 據 關 係 向 丑 請 求 給 付 票 款 , 而 丑 同 樣 抗 辯 其 並 未 收 受 借款 , 在 採 取 規 範 說 為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則 時 , 此 時 基 於 票 據 無 因 性 , 則 應由 票 據 債 務 人 丑 就 「 其 未 收 受 借 款 - 票 據 原 因 關 係 不 存 在 」 之 權 利 障礙 事 實 負 舉 證 責 任 , 但 此 一 結 論 即 與 最 高 法 院 針 對 【 案 型 一 】 所 為 舉證 責 任 分 配 結 果 卻 不 符 。 然 而 , 由 上 開 論 述 , 應 可 認 定 最 高 法 院 就 【 案型 一 】 採 取 規 範 說 為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則 時 , 係 以 消 費 借 貸 之 要 物 性 為 其基 礎 。 惟 就 票 據 原 因 關 係 之 舉 證 責 任 應 如 何 分 配 , 學 者 及 實 務 界 均 以「 票 據 無 因 性 理 論 」 為 基 礎 , 且 最 高 法 院 73 年 第 一 次 民 事 庭 庭 推 會決 議 意 旨 亦 明 示 , 支 票 為 無 因 證 券 , 支 票 債 權 人 就 其 取 得 支 票 之 原因 , 並 不 負 證 明 之 責 任 , 惟 在 【 案 型 一 】 最 高 法 院 在 採 取 規 範 說 為 舉證 責 任 分 配 則 時 , 卻 僅 考 量 消 費 借 貸 之 要 物 性 , 至 於 學 者 及 實 務 界 均採 為 票 據 原 因 關 係 之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基 礎 之 「 票 據 無 因 性 理 論 」 何 以 在此 一 案 型 不 納 入 考 量 , 卻 未 加 說 明 , 即 產 生 疑 義 。【 案 型 二 】 直 接 票 據 前 後 手 與 票 據 無 因 性72楊 淑 文 , 從 特 定 類 型 之 實 務 見 解 觀 察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之 判 斷 標 準 ( 下 ), 台 灣 本 土 法 學 61 期 ,2004年 8 月 , 頁 25。


1178 票 據 原 因 關 係 之 舉 證 責 任 分 配發 票 人 甲 主 張 其 所 簽 發 予 乙 之 本 票 , 係 為 清 償 其 所 欠 乙 之 賭 債 ,乃 起 訴 請 求 確 認 該 本 票 債 權 不 存 在 。 乙 則 否 認 甲 之 主 張 , 並 主 張 系 爭本 票 之 原 因 關 係 實 係 甲 乙 間 之 借 貸 關 係 。按 票 據 為 無 因 證 券 , 執 票 人 不 負 證 明 關 於 給 付 原 因 之 責 任 , 最 高法 院 六 十 四 年 台 上 字 第 一 五 四 ○ 號 判 例 著 有 明 文 。 因 此 司 法 院 83 年 373月 14 日 83 廳 民 一 字 第 01425 號 函 及 最 高 法 院 九 十 二 年 台 簡 上 字 第74二 九 號 判 決 對 【 案 例 二 】 之 情 形 , 均 認 為 發 票 人 甲 為 請 求 確 認 系 爭73 (83) 廳 民 一 字 第 01425 號 , 發 文 日 期 : 民 國 83 年 3 月 14 日法 律 問 題 : 甲 以 簽 發 A 本 票 予 乙 , 係 清 償 賭 債 為 由 , 提 起 確 認 本 票 債 權 不 存 在 之 訴 ,乙 則 否 認 為 賭 債 , 同 時 主 張 係 爭 本 票 之 原 因 關 係 為 借 貸 。 此 時 , 究 由 甲 就賭 債 之 事 實 負 舉 證 責 任 , 指 由 乙 就 交 付 借 款 之 事 實 負 舉 證 責 任 ?討 論 意 見 : 甲 說 : 應 由 甲 就 賭 債 之 事 實 負 舉 證 責 任 。理 由 : 票 據 為 無 因 證 券 , 執 票 人 不 負 證 明 關 於 給 付 原 因 之 責 任 , 最 高 法 院六 十 四 年 台 上 字 第 一 五 四 ○ 號 判 例 著 有 明 文 。 依 此 判 例 , 本 件 發 票人 甲 主 張 票 據 原 因 關 係 為 賭 債 , 經 執 票 人 乙 否 認 後 , 自 應 由 甲 負 舉證 責 任 , 乙 雖 另 主 張 票 據 原 因 關 係 為 借 貸 , 亦 無 不 同 , 蓋 乙 對 票 據原 因 關 係 本 無 舉 證 之 義 務 , 至 乙 說 之 見 解 , 係 在 二 造 就 票 據 原 因 關係 為 借 貸 並 無 爭 執 , 票 據 原 因 關 係 已 非 待 證 事 實 , 僅 發 票 人 爭 執 未收 到 借 款 之 情 形 , 方 有 適 用 , 與 本 題 原 因 關 係 為 何 尚 待 證 明 之 情 形不 同 。乙 說 : 應 由 乙 就 交 付 借 款 之 事 實 負 舉 證 責 任 。理 由 : 乙 若 單 純 否 認 票 據 原 因 關 係 為 賭 債 存 在 之 事 實 負 舉 證 責 任 , 但 乙 既另 主 張 票 據 原 因 關 係 為 借 貸 , 而 甲 復 否 認 有 收 到 借 款 , 依 六 十 九 年十 二 月 二 日 、 六 十 九 年 度 第 二 十 七 次 民 事 庭 會 議 決 議 :「 消 費 借 貸契 約 為 要 物 契 約 , 因 借 用 物 之 交 付 而 生 效 力 , 甲 提 出 借 據 , 如 未 表明 已 收 到 借 款 , 尚 不 足 以 證 明 其 交 付 借 款 之 事 實 , 如 經 乙 爭 執 , 仍須 就 交 付 借 款 之 事 實 負 舉 證 責 任 」 之 見 解 , 自 應 由 乙 就 交 付 借 款 之事 實 負 舉 證 責 任 。審 查 意 見 : 在 一 般 確 認 法 律 關 係 不 存 在 之 訴 , 如 被 告 主 張 其 法 律 關 係 存 在 時 , 固 應 由被 告 負 舉 證 責 任 , 惟 本 題 甲 所 主 張 為 權 利 障 礙 要 件 之 事 實 , 自 應 由 主 張 權利 有 障 礙 之 甲 負 舉 證 責 任 。 乙 雖 主 張 系 出 本 票 之 原 因 關 係 為 借 貸 , 參 之 最高 法 院 十 七 年 上 字 第 九 一 七 號 及 六 十 四 年 台 上 字 第 一 五 四 ○ 號 判 例 意 旨 ,仍 無 須 就 交 付 借 款 之 事 實 負 舉 證 責 任 。 說 所 舉 之 最 高 法 院 六 十 九 年 度 第 廿七 次 民 事 庭 會 議 決 議 , 於 本 案 例 應 無 適 用 餘 地 。 故 應 採 甲 說 。研 討 結 果 : 照 審 查 意 見 通 過 。司 法 院 民 事 廳 研 究 意 見 : 研 討 結 果 照 審 查 意 見 通 過 採 甲 說 , 尚 無 不 合 。74最 高 法 院 九 十 二 年 台 簡 上 字 第 二 九 號 判 決 意 旨 參 照 : 票 據 乃 文 義 證 劵 及 無 因 證 劵 , 故 票 據 上 之 權利 義 務 , 悉 依 票 上 所 載 文 義 而 定 , 與 其 基 礎 之 原 因 關 係 各 自 獨 立 。 票 據 上 權 利 之 行 使 , 不 以 其 原因 關 係 有 效 存 在 為 前 提 , 從 而 執 票 人 行 使 票 據 上 權 利 時 , 就 其 基 礎 之 原 因 關 係 確 有 效 存 在 , 並 不


學 員 法 學 研 究 報 告 1179本 票 債 權 不 存 在 , 主 張 票 據 原 因 關 係 為 賭 債 , 經 執 票 人 乙 否 認 之 後 ,自 應 由 發 票 人 甲 負 舉 證 責 任 ; 執 票 人 乙 雖 另 主 張 票 據 原 因 關 係 為 借貸 , 亦 無 不 同 , 蓋 執 票 人 乙 對 票 據 原 因 關 係 本 無 舉 證 之 義 務 。 針 對 【 案型 二 】, 甲 、 乙 間 之 法 律 關 係 包 括 一 個 票 據 關 係 及 一 個 消 費 借 貸 關 係之 票 據 原 因 關 係 , 而 票 據 債 務 人 甲 則 以 票 據 原 因 關 係 為 賭 債 , 因 此 票據 債 權 不 存 在 , 資 為 抗 辯 , 依 據 上 開 實 務 見 解 , 亦 並 未 明 白 表 明 其 所採 之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原 則 為 何 , 學 者 即 主 張 最 高 法 院 既 認 為 發 票 人 援 引原 因 關 係 抗 辯 而 起 訴 , 請 求 確 認 票 據 債 權 不 存 在 時 , 應 由 發 票 人 就 抗辯 事 由 負 舉 證 責 任 , 則 上 開 最 高 法 院 之 見 解 應 係 以 票 據 無 因 性 理 論 為基 礎 , 採 規 範 說 為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原 則 75 , 而 認 為 發 票 人 既 對 於 系 爭 本票 之 真 正 不 爭 執 , 而 於 直 接 前 後 手 間 , 本 於 票 據 法 第 十 三 條 本 文 之 反面 解 釋 , 主 張 權 利 障 礙 之 抗 辯 事 由 , 自 應 由 發 票 人 就 該 抗 辯 事 由 負 舉證 責 任 。 至 於 甲 、 乙 間 之 消 費 借 貸 關 係 是 否 存 在 , 債 務 人 甲 既 加 以 否認 , 在 採 取 規 範 說 為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原 則 時 , 債 權 人 乙 本 應 就 權 利 發 生事 實 負 舉 證 責 任 , 惟 因 此 一 案 型 尚 涉 及 票 據 關 係 , 基 於 確 保 票 據 流 通目 的 之 達 成 , 必 需 進 一 步 從 法 律 之 公 平 精 神 及 其 規 定 之 保 護 目 的 等 為實 質 價 值 之 觀 點 出 發 , 以 「 票 據 無 因 性 理 論 」 為 基 礎 , 而 此 一 結 論 亦與 我 國 學 說 、 實 務 長 期 以 來 所 主 張 「 票 據 原 因 關 係 之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應以 『 票 據 無 因 性 理 論 』 為 基 礎 」 之 見 解 契 合 。 分 析 檢 討對 於 上 開 二 個 案 型 , 同 樣 針 對 票 據 原 因 關 係 事 實 之 舉 證 責 任 分配 , 由 其 結 果 觀 之 , 均 係 提 起 訴 訟 之 原 告 負 舉 證 責 任 , 乍 看 之 下 似 乎法 安 定 性 與 現 實 占 有 狀 態 保 護 之 目 的 。 然 而 , 實 際 上 在 仍 存 在 一 些 疑問 及 不 合 理 之 處 。 首 先 , 對 他 人 提 起 訴 訟 之 人 , 固 然 必 須 在 某 種 程 度上 界 定 其 負 擔 舉 證 責 任 , 惟 一 律 由 原 告 負 擔 舉 證 責 任 之 分 配 原 則 , 以現 今 要 求 兼 顧 法 安 定 性 、 可 預 測 性 及 個 案 正 義 , 在 且 必 要 時 應 從 法 律之 公 平 精 神 及 其 規 定 保 護 目 的 更 為 實 質 價 值 之 觀 點 等 觀 點 出 發 之 舉75負 舉 證 責 任 。 反 之 , 若 票 據 債 務 人 以 自 己 與 執 票 人 間 所 存 之 抗 辯 事 由 , 對 抗 執 票 人 , 依 票 據 法 第十 三 條 規 定 意 旨 觀 之 , 固 非 法 所 不 許 , 惟 應 由 「 票 據 債 務 人 」 就 該 抗 辯 事 由 負 舉 證 責 任 。楊 淑 文 , 從 特 定 類 型 之 實 務 見 解 觀 察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之 判 斷 標 準 ( 下 ), 台 灣 本 土 法 學 61 期 ,2004年 8 月 , 頁 25。


1180 票 據 原 因 關 係 之 舉 證 責 任 分 配證 責 任 分 配 思 潮 , 即 非 合 理 , 此 其 一 。 針 對 【 案 型 一 】, 最 高 法 院 73年 第 一 次 民 事 庭 庭 推 會 決 議 既 明 白 肯 認 以 票 據 無 因 性 理 論 為 票 據 訴訟 之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之 基 礎 , 在 決 定 應 由 何 人 負 擔 舉 證 責 任 之 時 , 依 據規 範 說 之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原 則 , 即 應 認 定 票 據 債 務 人 應 就 其 所 主 張 權 利障 礙 之 抗 辯 事 由 負 舉 證 責 任 , 然 最 高 法 院 73 年 第 一 次 民 事 庭 庭 推 會決 議 卻 係 以 消 費 借 貸 之 要 物 性 為 其 基 礎 , 直 接 認 定 應 由 執 票 人 就 票 據原 因 關 係 負 舉 證 責 任 , 而 未 能 貫 徹 票 據 無 因 性 理 論 , 且 未 述 明 理 由 ,此 其 二 。 針 對 【 案 型 二 】, 司 法 院 83 年 3 月 14 日 83 廳 民 一 字 第 01425號 函 及 最 高 法 院 九 十 二 年 台 簡 上 字 第 二 九 號 判 決 以 票 據 無 因 性 為 基礎 , 採 規 範 說 之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原 則 , 認 為 執 票 人 對 票 據 原 因 關 係 本 無舉 證 之 義 務 , 故 應 由 發 票 人 權 利 障 礙 之 抗 辯 事 由 負 舉 證 責 任 。 上 開 見解 本 無 可 議 之 處 , 惟 其 與 最 高 法 院 73 年 第 一 次 民 事 庭 庭 推 會 決 議 同樣 採 取 規 範 說 為 其 舉 證 責 任 之 分 配 原 則 , 同 樣 係 就 票 據 原 因 關 係 所 為之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 同 樣 肯 定 票 據 訴 訟 應 以 無 因 性 理 論 為 基 礎 , 卻 產 生完 全 不 同 之 結 果 , 僅 係 因 為 【 案 型 一 】 在 決 定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時 , 係 以消 費 借 貸 之 要 物 性 為 其 基 礎 , 而 未 能 貫 徹 票 據 無 因 性 理 論 所 致 , 然 是否 因 為 【 案 型 一 】 的 原 因 關 係 為 消 費 借 貸 ,【 案 型 二 】 的 原 因 關 係 為賭 債 , 因 此 認 為 【 案 型 一 】、【 案 型 二 】 之 事 實 關 係 並 不 相 同 , 自 應 為不 同 之 處 理 , 並 不 可 知 。 然 同 樣 就 票 據 原 因 關 係 為 之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原 因 關 係 為 消 費 借 貸 或 賭 債 , 是 否 即 得 成 為 捨 票 據 無 因 性 理 論 , 而 改採 消 費 借 貸 之 要 物 性 為 其 基 礎 , 以 致 舉 證 責 任 為 不 同 分 配 方 式 之 有 力依 據 , 實 非 無 疑 , 此 其 三 。 最 後 , 若 就 客 觀 舉 證 責 任 不 應 因 原 、 被 告地 位 而 異 其 分 配 之 觀 點 76 , 最 高 法 院 對 於 【 案 型 一 】、【 案 型 二 】 同 樣針 對 票 據 原 因 關 係 之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問 題 , 卻 分 別 認 定 應 由 執 票 人 及 票據 債 務 人 負 舉 證 責 任 之 結 果 , 亦 有 不 合 理 之 處 。 因 此 , 就 票 據 訴 訟 上無 因 性 理 論 應 如 何 適 用 , 或 者 何 時 可 以 不 加 以 適 用 , 即 成 為 不 得 不 加以 解 決 的 問 題 。二 、 票 據 訴 訟 舉 證 責 任 之 分 配 應 有 取 向 之 思 考誠 如 前 述 , 我 國 學 說 及 實 務 見 解 就 票 據 訴 訟 之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 基 本76雷 萬 來 等 , 論 票 據 訴 訟 之 舉 證 責 任 之 分 配 , 民 事 訴 訟 法 之 研 討 ( 六 ),1997 年 3 月 , 頁 123。


學 員 法 學 研 究 報 告 1181上 均 以 無 因 性 理 論 為 其 基 礎 。 惟 就 票 據 之 原 因 關 係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的 結果 , 實 務 上 卻 出 現 司 法 院 83 年 3 月 14 日 83 廳 民 一 字 第 01425 號 函 及最 高 法 院 九 十 二 年 台 簡 上 字 第 二 九 號 判 決 認 為 應 由 發 票 人 就 票 據 原 因關 係 負 舉 證 責 任 ; 而 最 高 法 院 73 年 第 一 次 民 事 庭 庭 推 會 議 決 議 認 為 執票 人 就 票 據 原 因 關 係 負 舉 證 責 任 。 這 兩 種 完 全 相 反 的 結 果 , 即 令 人 對 在舉 證 責 任 分 配 上 應 如 何 適 用 票 據 無 因 性 理 論 , 產 生 疑 問 。有 論 者 即 提 出 , 依 票 據 法 第 十 三 條 規 定 之 反 面 推 論 , 票 據 法 已 允 許在 直 接 前 後 手 間 之 實 質 關 係 得 為 抗 辯 事 由 , 吾 人 可 以 認 為 此 係 無 因 性 例外 之 明 文 , 準 此 以 言 , 票 據 行 為 無 因 性 僅 在 「 非 直 接 前 後 手 間 」 有 其 適用 77 。 畢 竟 , 票 據 無 因 性 理 論 之 目 的 , 係 為 助 長 票 據 流 通 , 而 在 對 票 據流 通 無 妨 礙 之 場 合 , 自 不 宜 給 予 執 票 人 較 優 越 之 地 位 , 而 此 即 票 據 訴 訟舉 證 責 任 分 配 應 有 的 思 考 取 向 。 78 因 此 , 即 認 為 在 票 據 債 務 人 依 票 據 法第 十 三 條 反 面 推 論 , 針 對 執 票 人 之 原 因 關 係 提 出 抗 辯 的 場 合 , 應 由 執 票人 就 該 原 因 關 係 負 舉 證 責 任 。 然 而 , 依 票 據 法 第 十 三 條 之 反 面 推 論 , 票據 債 務 人 得 以 其 與 執 票 人 間 之 事 由 對 抗 執 票 人 , 是 否 果 能 得 出 「 票 據 無因 性 理 論 , 在 票 據 直 接 前 後 手 間 無 適 用 餘 地 」 的 結 論 ? 票 據 法 第 十 三 條與 無 因 性 理 論 的 關 係 , 究 竟 為 何 ? 則 成 為 探 討 票 據 原 因 關 係 之 舉 證 責 任分 配 問 題 , 所 無 法 廻 避 的 問 題 。 票 據 無 因 性 理 論 的 適 用 範 圍 , 應 及 於 直 接 前 後 手 間票 據 為 無 因 性 證 劵 , 並 非 其 本 質 使 然 , 而 係 依 各 國 立 法 政 策 而 不同 。 惟 在 我 國 , 票 據 為 無 因 證 劵 , 則 為 學 說 所 一 致 共 認 79 。 最 高 法 院四 十 九 年 台 上 字 三 三 四 號 判 例 :「 支 票 乃 文 義 證 劵 及 無 因 證 劵 , 證 劵上 之 權 利 悉 依 證 劵 上 所 載 文 句 而 決 定 其 效 力 , 從 而 支 票 上 權 利 , 依 支票 文 義 而 發 生 , 與 其 基 礎 之 原 因 關 係 各 自 獨 立 , 支 票 上 權 利 之 行 使 不以 其 原 因 關 係 存 在 為 前 提 , 故 其 原 因 關 係 不 存 或 無 效 時 , 執 票 人 仍 得依 支 票 文 義 行 使 其 權 利 」, 即 已 明 白 揭 示 : 所 謂 票 據 無 因 性 , 乃 係 指77林 彥 良 , 論 票 據 抗 辯 之 舉 證 責 任 , 司 法 官 訓 綀 所 第 四 十 期 學 員 論 文 選 輯 ,2003 年 7 月 , 頁 175,186。78陳 君 漢 , 票 據 抗 辯 之 研 究 , 東 吳 大 學 法 律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1998 年 6 月 , 頁 96。79陳 自 強 , 票 據 之 無 因 性 及 其 基 礎 關 係 , 財 經 法 論 集 - 柯 芳 枝 教 授 六 秩 華 誕 祝 壽 賀 文 集 ,1997 年 4月 , 頁 262。


1182 票 據 原 因 關 係 之 舉 證 責 任 分 配票 據 上 的 權 利 義 務 關 係 , 僅 因 票 據 行 為 而 發 生 , 與 票 據 授 受 之 原 因 為何 無 涉 , 票 據 原 因 關 係 是 否 適 法 , 亦 非 所 問 。 蓋 , 若 未 能 將 票 據 關 係與 其 原 因 關 係 分 離 、 獨 立 判 斷 , 將 造 成 社 會 大 眾 於 交 易 時 , 擔 心 將 來主 張 票 據 權 利 困 難 , 而 不 願 接 受 票 據 , 阻 礙 助 長 票 據 流 通 之 目 的 的 逹成 。在 票 據 關 係 之 直 接 前 後 手 間 , 就 彼 此 間 授 受 票 據 之 原 因 關 係 , 均能 明 確 知 悉 , 且 於 將 來 為 票 據 權 利 而 涉 訟 時 , 在 舉 證 之 困 難 度 亦 應 較「 執 票 人 非 票 據 債 務 人 之 直 接 後 手 」 之 場 合 容 易 。 然 而 , 若 因 此 而 認為 票 據 無 因 性 理 論 在 直 接 前 後 手 無 適 用 餘 地 , 勢 必 造 成 票 據 權 利 之 成立 要 件 在 直 接 前 後 手 間 , 額 外 增 加 「 原 因 關 係 有 效 存 在 」 一 個 成 立 要件 , 或 者 票 據 權 利 之 成 立 要 件 為 何 , 繫 於 「 將 來 票 據 債 權 人 是 否 有 將票 據 轉 讓 予 第 三 人 」 的 不 確 定 事 實 , 而 如 此 之 結 果 , 不 僅 有 顚 覆 票 據無 因 性 理 論 之 嫌 , 亦 造 成 法 律 關 係 不 確 定 之 不 合 理 現 象 。 因 此 ,「 票據 無 因 性 理 論 在 直 接 前 後 手 間 無 適 用 餘 地 」 的 論 點 , 應 不 可 採 。 票 據 第 十 三 條 反 面 推 論 , 僅 係 在 調 和 票 據 債 務 人 在 票 據 法 上 的 不 利 地位 , 並 非 無 因 性 理 論 之 例 外票 據 法 以 「 助 長 票 據 流 通 」 為 最 大 任 務 , 票 據 法 為 助 長 票 據 流 通所 設 諸 多 特 別 保 護 票 據 債 權 人 之 規 定 , 其 目 的 在 使 社 會 大 眾 樂 於 收 受票 據 , 即 直 接 或 間 接 為 「 助 長 票 據 流 通 」 而 設 , 票 據 無 因 性 理 論 是 如此 , 票 據 法 第 十 三 條 票 據 抗 辯 限 制 規 定 亦 是 如 此 。 然 對 於 票 據 債 務 人之 利 益 , 票 據 法 上 亦 非 毫 兼 顧 , 例 如 : 第 七 十 一 條 第 二 項 使 票 據 為 免責 證 劵 , 以 保 護 善 意 付 款 人 ; 第 二 十 二 條 採 用 短 期 消 滅 時 效 ; 第 十 三條 但 書 准 許 惡 意 抗 辯 等 80 。雖 有 論 者 主 張 , 票 據 法 第 十 三 條 規 定 之 反 面 推 論 係 無 因 性 例 外 之明 文 , 票 據 行 為 無 因 性 僅 在 「 非 直 接 前 後 手 間 」 有 其 適 用 81 , 因 此 在票 據 債 務 人 就 執 票 人 之 原 因 關 係 提 出 抗 辯 的 場 合 , 應 由 執 票 人 就 該 原因 關 係 負 舉 證 責 任 。 然 而 , 票 據 法 上 並 無 任 何 有 關 「 票 據 為 無 因 證 劵 」8081鄭 玉 波 , 票 據 法 ,2004 年 8 月 修 正 重 印 4 版 , 頁 11。林 彥 良 , 論 票 據 抗 辯 之 舉 證 責 任 , 司 法 官 訓 綀 所 第 四 十 期 學 員 論 文 選 輯 ,2003 年 7 月 , 頁 175,186。


學 員 法 學 研 究 報 告 1183或 者 「 票 據 法 律 關 係 與 原 因 關 係 分 離 」 之 明 文 82 , 票 據 第 十 三 條 然 是否 為 票 據 無 因 性 理 論 之 明 文 , 實 有 疑 議 。 再 者 , 票 據 法 第 十 三 條 反 面推 論 , 學 者 雖 未 將 其 列 入 票 據 法 平 衡 票 據 債 權 人 、 票 據 債 務 人 間 利 益之 規 定 , 但 是 其 在 效 果 上 , 仍 應 屬 調 和 票 據 債 權 人 、 債 務 人 利 益 之 規定 , 而 非 票 據 無 因 性 理 論 之 例 外 規 定 。 蓋 票 據 法 第 十 三 條 票 據 抗 辯 限制 之 規 定 , 使 票 據 債 務 人 不 得 以 其 與 發 票 人 或 執 票 人 之 前 手 之 事 由 對抗 執 票 人 , 與 其 認 為 該 規 定 具 有 落 實 票 據 無 因 性 之 效 果 , 倒 不 如 認 該規 定 係 為 「 助 長 票 據 流 通 」 而 設 , 畢 竟 , 票 據 法 係 以 助 長 票 據 流 通 為目 的 , 而 票 據 無 因 性 理 論 的 存 在 , 亦 是 以 助 長 票 據 流 通 為 目 的 。 因 此 ,票 據 法 第 十 三 條 之 規 定 , 既 是 票 據 抗 辯 之 規 定 , 則 票 據 法 第 十 三 條 之反 面 推 論 , 亦 應 僅 是 為 調 和 票 據 法 為 助 長 票 據 流 通 而 對 票 據 債 務 人 所造 成 之 不 利 地 位 , 所 為 「 得 對 抗 」 票 據 債 權 人 之 規 定 , 而 非 票 據 無 因性 理 論 之 例 外 規 定 , 亦 不 應 改 變 票 據 權 利 之 成 立 要 件 。 小 結票 據 無 因 性 理 論 之 目 的 , 乃 在 於 助 長 票 據 流 通 , 票 據 法 為 實 現 此一 目 的 , 設 有 許 多 配 套 規 定 。 若 認 為 票 據 無 因 性 理 論 在 直 接 前 後 手 無適 用 餘 地 , 勢 必 顚 覆 票 據 無 因 性 理 論 , 甚 至 造 成 法 律 關 係 不 確 定 之 不合 理 現 象 。 因 此 ,「 票 據 無 因 性 理 論 在 直 接 前 後 手 間 無 適 用 餘 地 」 的論 點 , 應 不 可 採 。 而 票 據 法 第 十 三 條 票 據 之 規 定 , 賦 與 票 據 債 權 人 特別 的 保 護 , 有 助 於 票 據 流 通 目 的 之 逹 成 , 為 票 據 抗 辯 限 制 之 規 定 , 而票 據 法 第 十 三 條 反 面 推 論 之 結 果 , 雖 使 票 據 債 務 人 得 以 其 與 執 票 人 間存 在 之 事 由 對 抗 執 票 人 , 亦 應 僅 調 和 為 票 據 法 上 票 據 債 務 人 之 不 利 地位 的 抗 辯 規 定 , 自 非 屬 無 因 性 的 例 外 規 定 。 在 面 對 票 據 訴 訟 舉 證 責 任分 配 問 題 時 , 為 避 免 助 長 票 據 流 通 的 目 的 落 空 , 仍 應 以 無 因 性 為 其 基礎 , 並 不 因 是 否 為 直 接 前 後 手 間 之 抗 辯 事 由 , 而 有 不 同 的 判 斷 標 準 。因 此 , 針 對 前 揭 【 案 型 一 】、【 案 型 二 】 在 解 決 票 據 原 因 關 係 舉 證 責 任分 配 問 題 時 , 既 然 肯 定 我 國 票 據 訴 訟 係 以 無 因 性 理 論 為 基 礎 , 且 肯 定票 據 無 因 性 理 論 在 直 接 前 後 間 亦 有 適 用 , 則 依 規 範 說 之 舉 證 責 任 分 配原 則 , 票 據 債 務 人 就 票 據 原 因 關 係 提 出 抗 辯 之 權 利 障 礙 事 由 , 即 應 由82黃 虹 霞 , 票 據 無 因 性 與 原 因 關 係 之 抗 辯 , 萬 國 法 律 113 期 ,2000 年 10 月 , 頁 2。


1184 票 據 原 因 關 係 之 舉 證 責 任 分 配票 據 債 務 人 負 舉 證 責 任 , 要 無 捨 票 據 無 因 性 理 論 不 顧 , 改 採 消 費 借 貸要 物 性 為 其 基 礎 , 而 令 執 票 人 就 票 據 原 因 關 係 負 舉 證 責 任 之 理 。 至 於票 據 法 第 十 三 條 反 面 推 論 , 僅 係 票 據 債 務 人 得 否 主 張 票 據 之 原 因 關 係抗 辯 之 之 問 題 , 自 應 與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問 題 無 涉 。肆 、 結 論個 別 訴 訟 案 件 在 訴 訟 程 序 中 , 法 院 在 事 實 真 偽 不 明 之 時 , 仍 應 針 對兩 造 當 事 人 爭 執 所 繫 之 事 實 作 出 判 斷 , 而 就 舉 證 責 任 之 分 配 問 題 , 雖 有許 多 學 說 , 但 在 決 定 舉 證 責 任 應 由 何 人 負 擔 時 , 仍 應 基 於 人 類 社 會 生 活之 多 變 及 世 事 之 複 雜 , 必 須 考 慮 諸 多 之 因 素 , 作 綜 合 性 之 評 估 後 , 再 定其 舉 證 責 任 之 分 配 , 以 避 免 以 偏 概 全 之 虞 , 並 維 持 當 事 人 間 之 實 質 公 平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之 問 題 , 同 樣 會 發 生 在 票 據 訴 訟 上 。 針 對 票 據 原 因 關係 之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 最 高 法 院 之 相 關 見 解 以 無 因 性 為 票 據 舉 證 責 任 分 配之 依 據 , 由 其 結 果 觀 之 , 均 認 為 由 起 訴 之 原 告 負 舉 證 責 任 。 或 許 係 因 為最 高 法 院 所 採 之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原 則 時 有 不 同 , 而 造 成 分 別 應 由 發 票 人 及執 票 人 負 舉 證 責 任 之 二 種 相 反 的 結 果 。 然 而 , 妥 適 的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原則 , 實 不 應 因 原 、 被 告 地 位 而 異 其 分 配 之 觀 點 , 因 此 似 乎 仍 有 不 合 理 之處 。 就 此 一 現 象 , 引 起 學 者 爭 相 討 論 。 甚 至 有 論 者 試 圖 以 票 據 法 第 十 三條 反 面 推 論 為 依 據 , 並 從 票 據 無 因 性 理 論 的 適 用 範 圍 出 發 , 提 出 無 因 性既 為 促 進 票 據 流 通 之 機 能 所 設 , 則 在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問 題 上 , 倘 若 於 票 據之 流 通 無 礙 者 , 自 不 宜 給 予 執 票 人 較 優 越 之 地 位 。 因 此 , 在 票 據 授 受 之直 接 前 後 手 之 間 , 並 不 應 有 任 何 票 據 流 通 性 考 量 之 餘 地 , 自 不 應 有 無 因性 理 論 適 用 之 可 能 , 亦 無 賦 與 執 票 人 較 優 越 地 位 之 必 要 性 。 故 就 票 據 原因 關 係 存 在 與 否 之 舉 證 責 任 , 自 應 由 執 票 人 負 責 。 然 而 , 此 種 見 解 卻 會可 能 顚 覆 票 據 無 因 性 理 論 , 甚 至 造 成 法 律 關 係 不 確 定 之 不 合 理 現 象 。雖 然 票 據 訴 訟 舉 證 責 任 之 分 配 , 在 強 調 「 票 據 流 通 、 動 的 安 全 、 及票 據 是 文 義 證 券 」 的 同 時 ,「 靜 的 安 全 」 也 不 能 完 全 被 犧 牲 83 。 但 票 據 權利 之 成 立 與 否 , 與 票 據 債 務 人 得 否 依 票 據 法 第 十 三 條 反 面 推 論 以 原 因 關83雷 萬 來 等 , 論 票 據 訴 訟 之 舉 證 責 任 之 分 配 , 王 甲 乙 之 發 言 紀 錄 , 民 事 訴 訟 法 之 研 討 ( 六 ),1997年 3 月 , 頁 151。


學 員 法 學 研 究 報 告 1185係 對 抗 執 票 人 , 實 屬 不 同 層 次 之 問 題 。 故 , 本 文 以 為 票 據 法 第 十 三 條 之反 面 推 論 , 僅 賦 與 票 據 債 務 人 「 得 對 抗 」 執 票 人 的 效 果 84 , 並 非 票 據 無因 性 的 例 外 規 定 。 因 此 , 就 票 據 原 因 關 係 之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 基 於 助 長 票據 流 通 的 特 殊 要 求 , 票 據 債 務 人 就 存 在 其 直 接 後 手 之 執 票 人 的 原 因 關 係抗 辯 , 仍 應 由 票 據 債 務 人 負 舉 證 責 任 。 惟 , 最 終 仍 期 待 最 高 法 院 能 就 票據 訴 訟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問 題 儘 速 統 一 其 分 歧 之 見 解 , 以 求 法 律 適 用 之 安 定及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規 範 之 妥 當 性 85 。參 考 文 獻一 、 中 文 書 籍 部 份1. 陳 榮 宗 ,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與 民 事 程 序 法 ,1984 年 3 月 。2. 陳 榮 宗 、 林 慶 苗 , 民 事 訴 訟 法 ( 中 ),2005 年 3 月 修 訂 4 版 。3. 吳 明 軒 , 中 國 民 事 訴 訟 法 ( 中 冊 ),2004 年 9 月 修 訂 6 版 。4. 駱 永 家 , 民 事 訴 訟 法 ( 一 ),1999 年 3 月 修 訂 9 版 。5. 駱 永 家 , 民 事 舉 證 責 任 論 ,1972 年 1 月 。6. 呂 太 郎 等 著 , 楊 建 華 主 編 , 海 峽 兩 岸 民 事 程 序 法 論 ,1997 年 2 月 。7. 呂 太 郎 , 民 事 訴 訟 之 基 礎 理 論 ( 一 ),1999 年 2 月 。8. 楊 建 華 原 著 , 鄭 傑 夫 增 訂 , 民 事 訴 訟 法 要 論 ( 全 ),2005 年 10 月 。9. 連 銀 山 , 民 事 訴 訟 舉 證 責 任 之 研 究 , 法 學 論 文 選 輯 ( 六 ),1984 年 7月 。10. 雷 萬 來 等 , 論 票 據 訴 訟 之 舉 證 責 任 之 分 配 , 民 事 訴 訟 法 之 研 討 ( 六 ),1997 年 3 月 。11. 姜 世 明 , 新 民 事 證 據 法 論 ,2004 年 1 月 修 訂 2 版 。12. 鄭 玉 波 , 票 據 法 ,2004 年 8 月 修 正 重 印 4 版 。13. 林 大 洋 , 票 據 抗 辯 與 背 書 問 題 之 探 討 ,1984 年 5 月 。8485姜 世 明 , 票 據 債 權 請 求 訴 訟 中 關 於 原 因 關 係 抗 辯 之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 月 旦 法 學 教 室 22 期 ,2004 年 8月 ,17 頁 。楊 淑 文 , 從 特 定 類 型 之 實 務 見 解 觀 察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之 判 斷 標 準 ( 下 ), 台 灣 本 土 法 學 61 期 ,2004年 8 月 , 頁 25。


1186 票 據 原 因 關 係 之 舉 證 責 任 分 配14. 林 彥 良 , 論 票 據 抗 辯 之 舉 證 責 任 , 司 法 官 訓 綀 所 第 四 十 期 學 員 論 文 選輯 ,2003 年 7 月 。15. 邱 聯 恭 講 述 / 許 士 宦 整 理 , 口 述 民 事 訴 訟 法 講 義 ( 三 ),2005 年 筆 記版 。16. 陳 計 男 , 民 事 訴 訟 法 論 ( 上 ),2006 年 2 月 增 訂 3 版 。17. 陳 君 漢 , 票 據 抗 辯 之 研 究 , 東 吳 大 學 法 律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1998 年 6月 。18. 陳 自 強 , 票 據 之 無 因 性 及 其 基 礎 關 係 , 財 經 法 論 集 - 柯 芳 枝 教 授 六 秩華 誕 祝 壽 賀 文 集 ,1997 年 4 月 。二 、 大 陸 書 籍 部 份Pruetting,Hanns 著 , 吳 越 譯 , 現 代 證 明 責 任 問 題 , 北 京 : 法 律 出 版 社 ,2000 年 9 月 1 版 。三 、 中 文 期 刊 部 份1. 連 銀 山 , 民 事 舉 證 責 任 之 研 究 , 法 學 論 文 選 輯 ( 六 ),1984 年 7 月 。2. 楊 淑 文 , 從 特 定 類 型 之 實 務 見 解 觀 察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之 判 斷 ( 上 ), 台灣 本 土 法 學 60 期 ,2004 年 7 月 。3. 楊 淑 文 , 從 特 定 類 型 之 實 務 見 解 觀 察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之 判 斷 標 準 ( 下 ),台 灣 本 土 法 學 61 期 ,2004 年 8 月 。4. 黄 國 昌 等 , 舉 證 責 任 在 民 事 實 體 法 與 程 序 法 實 務 問 題 - 民 法 研 究 會 第三 十 六 次 學 術 研 討 會 , 法 學 叢 刊 第 197 期 ,2005 年 1 月 。5. 雷 萬 來 等 , 再 論 票 據 訴 訟 之 舉 證 責 任 , 法 學 叢 刊 164 期 ,1996 年 10月 。6. 姜 世 明 , 票 據 債 權 請 求 訴 訟 中 關 於 原 因 關 係 抗 辯 之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 月旦 法 學 教 室 22 期 ,2004 年 8 月 。7. 姜 世 明 , 程 序 法 律 安 定 性 終 結 者 ? 民 事 訴 訟 法 第 二 七 七 條 但 書 實 務 見解 之 評 估 ( 以 士 林 地 方 法 院 九 十 年 度 訴 字 第 九 七 三 號 民 事 判 決 為例 ), 月 旦 法 學 雜 誌 106 期 ,2004 年 3 月 。8. 姜 世 明 ,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法 則 之 體 系 建 構 , 法 官 協 會 雜 誌 ,2004 年 6月 。


學 員 法 學 研 究 報 告 11879. 魏 大 喨 , 姜 世 明 教 授 「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法 則 之 體 系 建 構 」 評 論 報 告 , 法官 協 會 雜 誌 ,2004 年 6 月 。10. 林 忠 義 , 淺 論 民 事 舉 證 責 任 , 法 律 評 論 ,1997 年 3 月 。11. 許 朝 富 , 民 事 舉 證 責 任 及 其 分 配 之 研 究 , 今 日 合 庫 ,2004 年 10 月 。12. 戴 森 雄 、 楊 晶 勻 , 民 事 舉 證 責 任 分 配 法 條 之 修 正 及 其 實 用 , 全 國 律 師 ,2002 年 9 月 。13. 吳 震 能 , 危 險 領 域 論 - 舉 證 責 任 的 分 配 法 則 之 一 , 吳 鳳 學 報 第 十 二期 ,2004 年 5 月 。14. 黃 虹 霞 , 票 據 無 因 性 與 原 因 關 係 之 抗 辯 , 萬 國 法 律 113 期 ,2000 年10 月 。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