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1.2014 Views

中醫典籍研究

中醫典籍研究

中醫典籍研究

SHOW MORE
SHOW LESS

You also want an ePaper? Increase the reach of your titles

YUMPU automatically turns print PDFs into web optimized ePapers that Google loves.

溫 經 湯 方<br />

人 參 當 歸 芎 藭 芍 藥 牡 丹 皮 阿 膠 ( 各 二 兩 ) 麥 冬 ( 一 升 去 心 ) 吳 茱 萸<br />

桂 枝 ( 各 二 兩 ) 半 夏 ( 半 升 ) 甘 草 生 薑 ( 各 二 兩 )<br />

上 十 二 味 。 以 水 一 斗 。 煮 取 三 升 。 分 溫 三 服 。 亦 主 婦 人 少 腹 寒 。 久 不 受 胎 。 兼 取 崩<br />

中 去 血 。 或 月 水 來 過 多 。 及 至 期 不 來 。<br />

傷 寒 金 匱 中 。 最 難 理 會 之 文 。 莫 如 本 條 。 以 問 意 答 意 方 意 。 俱 似 不 相 承 貫 故 也 。 蓋<br />

問 語 平 鋪 。 敘 癥 錯 雜 。 覓 其 所 問 之 頭 緒 。 一 難 。 答 則 丟 開 問 中 下 利 。 劈 空 斷 為 帶 下 。 又<br />

略 過 問 中 諸 癥 。 獨 取 唇 口 乾 燥 一 語 。 為 確 診 。 而 皆 不 言 其 所 以 然 之 故 。 如 半 產 血 瘀 。 何<br />

以 便 帶 下 。 帶 下 又 何 以 便 下 利 之 類 。 又 唇 口 乾 燥 。 亦 下 利 傷 陰 之 兼 癥 。 何 以 便 斷 為 帶 下<br />

者 。 二 難 。 至 于 斷 病 。 則 曰 少 腹 瘀 血 。 病 屬 帶 下 。 是 在 下 焦 矣 。 而 診 病 何 以 卻 在 上 焦 之<br />

唇 口 乾 燥 。 湯 名 則 曰 溫 經 。 謂 溫 經 以 去 瘀 血 則 可 。 謂 溫 經 而 並 除 帶 下 。 是 何 理 也 。 又 本<br />

文 明 以 唇 口 乾 燥 為 的 據 。 投 以 本 湯 中 之 吳 茱 萸 薑 桂 。 而 不 虞 其 更 乾 更 燥 。 又 何 義 耶 。 且<br />

問 癥 如 彼 。 主 治 如 此 。 仲 景 當 日 。 將 置 下 利 不 止 等 候 于 不 問 乎 。 抑 治 此 而 愈 彼 之 道 。 將<br />

何 奧 旨 乎 。 此 三 難 也 。 何 怪 乎 諸 注 之 不 能 中 其 窾 竅 乎 哉 。 不 知 問 意 。 以 婦 人 年 五 十 所 一<br />

句 。 謂 天 癸 已 竭 。 地 道 不 通 之 時 。 撇 開 經 血 胎 產 。 毫 不 著 想 。 單 重 下 利 一 病 。 而 問 其 是<br />

寒 是 熱 耳 。 故 曰 下 利 一 癥 。 寒 熱 異 因 。 各 有 確 癥 。 今 數 十 日 不 止 。 大 似 中 焦 氣 寒 。 而 失<br />

分 理 之 司 。 下 焦 氣 虛 。 而 無 關 鎖 之 候 。 然 久 利 以 發 熱 為 欲 止 。 因 陽 氣 有 起 伏 之 機 故 也 。<br />

乃 暮 即 發 熱 而 利 不 止 。 則 又 非 虛 寒 可 斷 矣 。 且 少 腹 里 急 而 下 墜 。 腹 中 脹 滿 而 痞 塞 。 又 似<br />

內 有 陰 寒 之 據 。 然 手 掌 煩 熱 。 唇 口 乾 燥 。 又 卻 似 內 有 陽 熱 之 符 。 此 種 下 利 。 其 或 寒 或 熱 。<br />

將 何 推 斷 耶 。 帶 下 。 以 妊 娠 門 二 條 按 之 。 當 就 漏 血 之 赤 帶 而 言 。 非 指 白 帶 也 。 瘀 血 不 去 。<br />

即 致 帶 下 。 雖 詳 妊 娠 漏 血 注 。 然 與 妊 娠 、 之 漏 血 有 分 別 者 。 以 妊 娠 之 血 。 為 不 得 入 胞 胎<br />

而 下 從 血 室 。 此 處 之 帶 下 。 又 肝 血 之 絡 。 為 瘀 血 所 阻 。 而 不 得 入 血 室 。 故 自 下 也 。 答 意<br />

雖 就 諸 癥 。 層 層 細 推 。 卻 又 專 從 婦 人 著 眼 。 專 從 婦 人 之 年 五 十 所 著 眼 。 而 斷 出 者 也 。 蓋<br />

利 至 數 十 日 。 里 急 腹 滿 。 俱 似 寒 因 。 暮 即 發 熱 。 手 掌 煩 熱 。 俱 似 陰 虛 之 熱 因 。 寒 熱 既 不<br />

應 互 見 。 且 唇 屬 脾 。 口 屬 肺 。 唇 口 乾 燥 。 熱 利 為 合 。 又 與 數 十 日 不 止 。 及 里 急 腹 滿 者 。<br />

尤 不 應 兼 見 。 故 知 其 平 日 素 有 赤 帶 之 病 。 以 致 脾 肺 不 滋 。 故 唇 口 乾 燥 。 血 液 內 竭 。 故 手<br />

掌 煩 熱 。 暮 即 發 熱 。 血 虛 者 。 氣 自 寒 。 故 利 數 十 日 不 止 。 及 里 急 腹 滿 也 。 以 其 在 婦 人 。<br />

故 知 其 瘀 血 在 少 腹 不 去 。 以 其 年 五 十 所 。 故 知 其 非 目 前 之 瘀 。 而 為 曾 經 半 產 所 得 之 舊 病<br />

也 。 然 則 不 當 從 利 為 治 。 但 行 其 瘀 。 而 使 血 液 歸 經 。 則 帶 下 可 除 。 止 其 帶 而 使 血 液 內 潤 。<br />

則 暮 熱 掌 熱 。 及 唇 口 乾 燥 者 亦 解 。 究 之 血 裕 氣 溫 。 將 並 數 十 日 不 止 之 利 。 及 里 急 腹 滿 者 。<br />

可 不 治 而 自 愈 矣 。 名 之 曰 溫 經 湯 者 。 血 氣 得 寒 則 凝 。 得 溫 則 暢 也 。 以 辛 溫 之 薑 桂 為 主 。<br />

而 以 善 降 之 半 夏 。 善 斂 之 芍 藥 佐 之 。 則 溫 下 而 適 所 以 去 下 焦 之 瘀 也 。 因 瘀 而 肝 血 阻 于 血<br />

室 之 絡 。 以 致 血 不 得 由 血 室 而 外 達 上 供 。 故 下 陷 而 帶 下 。 漸 成 煩 熱 乾 燥 之 候 。 故 以 芎 麥<br />

之 上 滋 者 。 補 上 焦 之 血 。 膠 歸 之 下 滋 者 。 補 下 焦 之 血 。 而 以 善 行 陰 陽 之 丹 皮 。 分 走 而 各<br />

注 之 。 所 以 治 暮 熱 掌 熱 。 唇 口 乾 燥 等 候 也 。 又 血 虛 氣 寒 而 至 于 下 利 。 究 當 責 之 陽 明 之 腑 。<br />

故 用 苦 溫 之 茱 萸 。 甘 溫 之 人 參 。 而 托 以 守 中 之 甘 草 。 則 胃 腑 之 陰 陽 起 復 。 譬 之 大 地 春 融<br />

冰 消 雪 化 。 田 疇 氣 暖 。 冰 脫 濕 乾 之 象 。 將 瘀 去 而 利 亦 自 止 矣 。 婦 人 少 腹 寒 而 不 受 胎 。 雖<br />

6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