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8.2013 Aufrufe

第三章研究方法 - 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

第三章研究方法 - 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

第三章研究方法 - 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

MEHR ANZEIGEN
WENIGER ANZEIGEN

Sie wollen auch ein ePaper? Erhöhen Sie die Reichweite Ihrer Titel.

YUMPU macht aus Druck-PDFs automatisch weboptimierte ePaper, die Google liebt.

的居民皆分散地選擇土地定居,形成顯著的分界。<br />

部落人口數約一千多人,平時留在部落的居民約三百人,以阿美族人居多,<br />

佔總人口數百分之七十,其餘為外省、客家、閩南之漢人。阿美族散居於鱉溪各<br />

支流域,漢人較為集中居住,主要在各支流匯集處。與大多原住民部落相同,留<br />

在部落的居民六十歲以上老人較多,約占百分之八十,是處於老年化的部落型<br />

態,其餘為青壯年和兒童。<br />

部落族人一直都以農業為主,早期因地形開闢梯田種植水稻、玉米、地瓜、<br />

生薑等多樣作物為生,偶爾擔任林班挑夫和採金線蓮的零工。而後,富里米和富<br />

麗米的賣相不錯,米廠和農會收購的價格也比較高,所以部落族人將其他作物轉<br />

為種植稻米為主,偶有族人種植高接梨和柿子 1 。<br />

部落族人現在主要信奉天主教、基督教和真耶穌教,外來宗教皆是 1950 到<br />

1960 年代傳入部落,在此之前部落居民信奉祖先和相信萬物皆有靈的信仰,有<br />

靈媒(cikawasay)能夠治病、問卜、祈雨等能力。部落也有矮黑人和巨人的傳<br />

說,矮黑人常是群眾的方式活動,會在山林中出現,他們會試圖在你身旁搗蛋和<br />

吵鬧,據耆老口述他們會趁著人在睡覺的時候,把人搬動,甚至搬移至峭壁,以<br />

此威脅族人給他們食物。巨人是單獨在山林穿梭,最喜歡抓小朋友,將之藏匿於<br />

樹幹之中,甚至藏在細細竹子裡或花瓣的背面,使人找不到。現在由於基督信仰,<br />

居民認為矮黑人和巨人被耶穌所趕走。<br />

在過去的吉拉米代部落,狩獵是每個男人都要會的技藝,男人若沒有打獵,<br />

將會被取笑,被視為沒有能力也不努力的人。現在雖然沒有這樣的壓力,但男人<br />

的狩獵依舊受到部落族人注意。在部落男人之間不時會討論放陷阱的位置和方<br />

式,或敘述自己在山林的故事;部落居民也會注意獵人上山的動向,或是詢問狩<br />

獵的情形。如果有一個獵人抓到一百多斤的山豬,一定會成為部落居民的話題,<br />

閒話家常至很久一段時間。<br />

據部落獵人口述他們狩獵時的情形。狩獵的方式有陷阱獵和追捕獵,直到近<br />

二十年才漸漸有族人自制獵槍進行狩獵。陷阱獵是阿美族最普遍的狩獵方式,獵<br />

人需要判斷獵物的路徑及分辨何種獵物,而設置不同的獵陷 2 。獵人會在一個星<br />

期或三四天後上山探視是否有獵物。而追捕獵為數較少,每次帶四隻狗上山,主<br />

要追捕水鹿。水鹿深按水性,既使被獵狗追捕滿山跑,只要一喝到水,碼少能恢<br />

復體力,渡溪擺脫獵狗。獵人便善用水鹿的特性,當獵狗追著水鹿跑時,在往溪<br />

流的途中攔截水鹿。獵槍的狩獵方式會在夜晚進行,因為獵物的眼睛受到燈光的<br />

照射反光,獵人因此容易分辨獵物的位置和種類。現在甚少看見獵人進行追捕<br />

獵,常以放置陷阱和攜槍狩獵為主。<br />

過去無論是陷阱獵或是追捕獵都有獵區的分別,獵人們不會進入別人的獵<br />

區,而獵區的決定都是先在此地狩獵的人所擁有,獵區擁有者終年都在這個區域<br />

狩獵。現在的陷阱獵雖然沒有像過去嚴格的區分獵區,任何人先在這個區域放置<br />

1 族人種植高接梨和柿子的技術,取於梨山種植水果的工作經驗。<br />

2 獵人用傳統的技術所製作的陷阱,主要是用鋼線將獵物的腳或頭部捆住。<br />

14

Hurra! Ihre Datei wurde hochgeladen und ist bereit für die Veröffentlichung.

Erfolgreich gespeichert!

Leider ist etwas schief gelauf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