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2014 Views

清閑與戒懼—從陳繼儒見晚明文人心態一、山林閑雅與妙語 ... - 東吳大學

清閑與戒懼—從陳繼儒見晚明文人心態一、山林閑雅與妙語 ... - 東吳大學

清閑與戒懼—從陳繼儒見晚明文人心態一、山林閑雅與妙語 ... - 東吳大學

SHOW MORE
SHOW LESS
  • No tags were found...

Create successful ePaper yourself

Turn your PDF publications into a flip-book with our unique Google optimized e-Paper software.

―― 與 戒 懼 從 陳 繼 儒 見 晚 明 文 人 心 閑 清<br />

55 態<br />

當 中 李 贄 以 自 身 為 仕 隱 矛 盾 者 , 既 想 仕 宦 經 世 , 又 不 耐 官 場 黑 暗 , 欣 羨 隱 居 自 適<br />

生 活 , 徘 徊 仕 隱 矛 盾 中 。 李 贄 最 看 不 起 者 , 乃 是 以 隱 博 仕 者 , 認 為 此 種 人 「 名 為<br />

山 人 心 同 商 賈 ; 口 談 道 德 志 在 穿 窬 」, 118 心 裡 虛 偽 不 堪 , 不 足 與 論 。 其 心 中 最 佩<br />

服 者 , 乃 是 心 境 上 已 完 全 調 和 , 以 「 適 世 」 為 主 , 在 仕 隱 之 間 率 性 而 為 , 誠 實 面<br />

對 心 中 感 受 , 不 再 有 所 疑 惑 與 矛 盾 , 屬 仕 隱 相 融 者 。 可 見 李 贄 的 「 真 」 主 要 在 「 做<br />

自 己 」, 以 心 中 直 率 想 法 達 到 言 行 合 一 , 不 再 有 所 虛 假 與 困 惑 。<br />

故 李 贄 十 分 痛 恨 言 行 不 一 、 言 敏 於 行 的 假 道 學 , 此 種 對 真 誠 的 信 念 促 使 李 贄<br />

狂 者 面 貌 益 趨 明 顯 。 因 心 中 對 真 的 追 求 與 知 行 合 一 的 實 踐 , 使 其 擁 有 高 度 自 信 ,<br />

狂 者 胸 次 與 真 心 更 使 其 成 為 狂 痴 文 人 代 表 。 此 種 狂 、 真 結 合 的 特 色 , 使 他 在 假 道<br />

學 看 法 上 , 給 予 相 當 尖 銳 批 判 :<br />

嗟 乎 ! 平 居 無 事 , 只 解 打 恭 作 揖 , 終 日 匡 坐 , 同 于 泥 塑 , 以 為 雜 念 不 起 ,<br />

便 是 大 聖 人 大 賢 人 矣 。 其 稍 學 奸 詐 者 , 又 摻 入 良 知 講 席 , 以 陰 博 高 官 。 一<br />

旦 有 警 , 則 面 面 相 覷 , 絕 無 人 色 , 甚 至 互 相 推 委 , 以 為 能 明 哲 。 119<br />

在 李 贄 筆 下 , 講 學 者 專 務 講 學 , 不 理 時 事 的 弊 病 與 言 敏 於 行 的 情 形 被 生 動 描 繪 出<br />

來 。 言 行 不 一 的 假 道 學 只 是 以 講 學 為 博 名 逐 利 手 段 , 是 講 學 為 利 祿 晉 身 之 梯 。 正<br />

如 李 贄 於 〈 又 與 焦 弱 侯 〉 中 提 及 :<br />

今 之 所 謂 聖 人 者 , 與 今 之 所 謂 山 人 者 , 一 也 , 特 有 幸 與 不 幸 之 異 耳 。 幸 而<br />

能 詩 , 則 自 稱 曰 山 人 ; 不 幸 而 不 能 詩 , 則 辭 却 山 人 而 以 聖 人 名 。 幸 而 能 講<br />

良 知 , 則 自 稱 聖 人 ; 不 幸 而 不 能 講 良 知 , 則 謝 却 聖 人 而 以 山 人 稱 。 輾 轉 反<br />

復 以 欺 世 獲 利 , 名 為 山 人 而 心 同 商 賈 , 口 談 道 德 志 在 穿 窬 。 120<br />

上 文 , 李 贄 把 時 人 所 稱 聖 人 與 山 人 皆 視 為 欺 世 盜 名 之 徒 , 以 為 兩 者 差 異 只 在 手 段<br />

不 同 , 言 語 中 顯 露 出 對 當 時 人 情 虛 偽 的 厭 惡 。 以 「 名 為 山 人 而 心 同 商 賈 , 口 談 道<br />

德 志 在 穿 窬 」 一 針 見 血 指 出 當 時 山 人 干 謁 與 講 學 者 講 學 蔚 為 風 潮 , 引 起 博 名 求 利<br />

輩 的 沿 襲 , 造 成 山 人 、 講 學 家 龍 蛇 混 雜 弊 端 。<br />

只 是 李 贄 個 性 褊 急 執 拗 , 雖 見 解 精 闢 , 只 是 常 流 於 疏 狂 , 有 以 偏 蓋 全 之 嫌 。<br />

如 袁 中 道 論 李 贄 《 藏 書 》 所 云 :<br />

… 于 是 上 下 數 千 年 間 , 別 出 手 眼 。 凡 古 所 稱 大 君 子 者 , 有 時 攻 其 所 短 ; 而<br />

118<br />

李<br />

119<br />

李<br />

120<br />

李<br />

,《 焚 書 》, 收 錄 於 《 李 贄 文 集 》, 卷 2,〈 又 與 焦 弱 候 〉, 贄<br />

頁 45。<br />

,《 焚 書 》, 收 錄 於 《 李 贄 文 集 》, 卷 4,〈 因 記 往 事 〉, 贄<br />

頁 146。<br />

,《 焚 書 》, 收 錄 於 《 李 贄 文 集 》, 卷 2,〈 又 與 焦 弱 候 〉, 贄<br />

頁 45。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