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8.2013 Views

疑问量词的形式表达与推理模式 - WebRing

疑问量词的形式表达与推理模式 - WebRing

疑问量词的形式表达与推理模式 - WebRing

SHOW MORE
SHOW LESS

You also want an ePaper? Increase the reach of your titles

YUMPU automatically turns print PDFs into web optimized ePapers that Google loves.

本文提出两个“圆满解答”(resolved answer)的概念。请注意在本文中,只有当<br />

疑问句圆解时,才有圆满解答可言。对于一个典型的特指问句而言,其圆满解答<br />

有详略两种形式。简略形式表现为一个名词短语或数字,我们把这个形式称为“成<br />

分解答”(constituent answer),简记作 CA;详尽形式则表现为一个完整的句子,<br />

我们把这个形式称为“句子解答”(sentential answer),简记作 SA。<br />

对于强穷尽单式疑问量词来说,容易表述其 CA 的公式,这是因为这些公式<br />

跟疑问量词的圆解性条件在形式上非常接近。举例说,设[who(–)(A)] = 1,那么<br />

(PERSON A)uc = ,所以可以把这个疑问句的 CA 公式写成 9 :<br />

(25) CA = PERSON A<br />

借用模糊数学的概念,我们把上式中的这种集合称为“明晰集合”(crisp set),即集<br />

合 A 是明晰的当且仅当对论域 U 中所有元素 x,都有 Auc = 。请注意若某疑问<br />

句的 CA 表现为一个集合,这个集合必为明晰集合。其他强穷尽单式疑问量词的<br />

CA 公式载于附录 B。<br />

由于 SA只是把 CA 写成完整句子的结果,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关系来表述 SA。<br />

设 Q(#)(P)为特指问句,其中 Q 为疑问量词,其 CA 在当前语义模型下的具体值<br />

为 Y,其中 Y 为实数或明晰集合,那么可以把 SA 表述为<br />

(26) Q Y (#)(P)<br />

在上式中,Q Y 代表与疑问量词 Q 对应且包含 Y 的陈述量词。有关各个疑问量词<br />

所对应的陈述量词,请参阅附录 D。请注意(26)除了 Q Y 外,其余部分跟原来的<br />

特指问句 Q(#)(P)具有完全相同的形式。<br />

举例说,设有疑问句“Who sang”,其三分结构为“who(–)(SING)”,并且在当<br />

前语义模型下,其 CA 的具体值为{j},那么根据附录 D,who {j} = (nobody except<br />

John),因此根据(26),这个疑问句的 SA 就是<br />

(27) (nobody except John)(–)(SING)<br />

上式用自然语言表达就是 10<br />

(28) Nobody except John sang.<br />

9<br />

当(PERSON A)uc = 时,(PERSON A)1 = PERSON A。<br />

10<br />

也可表达为“Precisely John sang”,有时更会略去”precisely”一词。<br />

12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