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8.2013 Views

疑问量词的形式表达与推理模式 - WebRing

疑问量词的形式表达与推理模式 - WebRing

疑问量词的形式表达与推理模式 - WebRing

SHOW MORE
SHOW LESS

You also want an ePaper? Increase the reach of your titles

YUMPU automatically turns print PDFs into web optimized ePapers that Google loves.

换句话说,只要我们知道谁是男孩,即使对谁爱谁一无所知,(58)也是圆解的!<br />

这当然不是我们希望得到的结果。由此我们得到结论,“配列疑问句”不能表达为<br />

疑问量词的迭代,至少在本文的理论框架下是如此。<br />

3.6.2 分枝疑问量词<br />

在附录 A 中,我们指出 Liu (1997)认为分枝量词是自然语言中的一种常见现<br />

象。根据她的研究,分枝运算也可应用于疑问量词,例如下句便有一种“all-all<br />

分枝”解读 15 :<br />

(61) Who did most of the teachers criticize?<br />

在上述解读下,上句等同于:就某一群特定的老师而言(这群老师占全体老师的<br />

多数),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批评了哪一群人中的每一个?<br />

如何推导(61)的圆解性条件?请注意我们不能直接套用附录 A 的(A50),这<br />

是因为那条公式使用了两个“”量词,而我们却容许上述疑问句的解答为空集,<br />

这跟其中一个“”相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可以把“whatd”(这里利用 who(–) ≡<br />

whatd(PERSON)这个关系)和“most”分别代入(A50)的 Q1 和 Q2 (假设疑问量词取宽<br />

域),然后把(A50)的第一个“”删去,从而得到<br />

(62) all-all-Br 2 (whatd, most)(PERSON, T)(C –1 ) <br />

W1 PERSON (W1)uc = W2 (W2 T |W2| / |T| > 0.5<br />

是使得W1 × W2 C –1 成立的极大集合对)<br />

这里要对上式作几点说明。首先,由于我们以充当宾语的“who”取宽域,(61)的<br />

主、宾语在上式中对调了次序,所以上式要用谓词 C (代表“criticize”)的逆 C –1 (代<br />

表“be criticized”)。其次,在上式中,“极大”体现了解答的强穷尽性,这个条件规<br />

定解答必须是满足“all-all 条件”的极大集。<br />

可是上式仍不是我们要求的公式,这是因为上式含有不受约束的变项 W1,<br />

而且其形式跟附录 B 的圆解性条件不一样。由于在上式中,“W1 PERSON”和<br />

“W2(...)”可被看成 W1 的限制条件,可以把上式改为:<br />

(63) all-all-Br 2 (whatd, most)(PERSON, T)(C –1 ) <br />

{x: x W1 W1 PERSON W2 (W2 T |W2| / |T| > 0.5<br />

是使得W1 × W2 C –1 成立的极大集合对)}uc = <br />

15 Liu (1997), Ch. 6, (39b), p. 126。<br />

20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