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8.2013 Views

疑问量词的形式表达与推理模式 - WebRing

疑问量词的形式表达与推理模式 - WebRing

疑问量词的形式表达与推理模式 - WebRing

SHOW MORE
SHOW LESS

Create successful ePaper yourself

Turn your PDF publications into a flip-book with our unique Google optimized e-Paper software.

假设特指问句的疑问词中心语的单复数并不预设该疑问句谓语所指个体的单复<br />

数(甚至不预设这些个体的存在性)。比如说,特指问句<br />

(6) Which boys does the teacher love?<br />

并不预设“boys loved by the teacher”是多于一个个体的集合(甚至不预设这个集合<br />

非空),因此像“Nobody”这样的解答应被视为(6)的可接受解答。<br />

另一方面,我们认为含明确数词的疑问词带有预设。比如说,特指问句<br />

(7) Which two boys does the teacher love?<br />

便预设“boys loved by the teacher”的数目为二(或至少二,视乎我们把这句解释为<br />

强穷尽还是非穷尽疑问句)。因此,为避免处理预设问题,我们不考虑“which n”<br />

这类疑问词。<br />

我们沿袭 N&F (2000a, 2002)的理论,假设陈述句与疑问句具有相同的语义<br />

类型,并且有五个真值,这些真值可归纳为两大类。为方便起见,以下把这个包<br />

含五个真值的系统称为 FIVE。考虑到下文需要引入一个包含无穷多个真值的模<br />

型,我们用数字表示这五个真值。因此,陈述句有 1、0 和 0.5 这三个真值,而<br />

疑问句则有 1 和 0 这两个真值。在这个假设下,我们实际上并不直接处理疑问句,<br />

而是处理与疑问句的“圆解性”(resolvedness)相关的命题,这是因为只有命题才有<br />

真值。举例说,与疑问句“Who sang”的圆解性相关的命题就是“The question ‘Who<br />

sang’ is resolved”。事实上,疑问句的每一个语义理论都采取某种间接策略把疑问<br />

句转化为某种可用数学方法处理的对象。各种理论的差异在于它们采用不同的对<br />

象:命题、命题集合、可能世界论域的划分、函项等等。<br />

由于陈述句的三个真值跟交谈者(包括回答者和发问者)的知识有关,我们在<br />

这里作出一个“准确知识假设”,即交谈者的知识是真实情况的准确反映(但这里<br />

并不假设交谈者知道所有真实情况)。在这个假设下,我们不考虑弱穷尽性的问<br />

题,因为正如上文第 2.2 小节所指出的,一个弱穷尽解答可能包含不真实的信息。<br />

此外,我们还对论域及其内的元素作以下假设。为简化推理,我们假设所有<br />

交谈者都知道论域包含哪些元素,并且知道这些元素的专名(以小写字母代表)。<br />

换句话说,本文并不处理“Who / What is x”,因为我们假设这类疑问句的答案是<br />

既有知识。如果我们需要处理这类疑问句并且放弃前述最后一个假设,那么我们<br />

便要把专名和代表论域中各元素的符号区分开来。<br />

8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