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8.2013 Views

疑问量词的形式表达与推理模式 - WebRing

疑问量词的形式表达与推理模式 - WebRing

疑问量词的形式表达与推理模式 - WebRing

SHOW MORE
SHOW LESS

You also want an ePaper? Increase the reach of your titles

YUMPU automatically turns print PDFs into web optimized ePapers that Google loves.

接着讨论是非问句的两种解答,设 whether(p)为是非问句,p 为相关的陈述<br />

句,那么 whether(p)的 CA 公式可以表达为<br />

(77) CA = [p]<br />

在自然语言中,这个值可以表现为不同的词项,例如英语的“yes”(对应着[p] = 1)<br />

和“no”(对应着[p] = 0)。whether(p)的 SA 公式则可表达为<br />

(78) SA =<br />

p, 若[p] = 1<br />

~p, 若[p] = 0<br />

在自然语言中,是非问句的 SA 常常表现为前述(77)和(78)结合的形式,例如(70)<br />

的一个可能 SA 便是<br />

(79) No, John does not love Mary.<br />

不过,这种结合形式不是必需的,所以本文仅以(78)作为是非问句的 SA 公式。<br />

3.7.3 汉语的“吗”字疑问句与正反问句<br />

汉语有两种标准的是非问句:以句末助词“吗”为标志的“吗”字疑问句和以“A<br />

不 A”格式(其中 A 代表谓语,“不”为否定词,在某些情况下“不”可为另一个否定<br />

词“没”取代)为标志的“正反问句”(A-not-A question) 23 。表面上,正反问句跟以“A”<br />

和“不 A”为选项的选择问句很相似。可是,徐杰(2001)认为应把正反问句视为通<br />

过一种特殊形态变化产生的是非问句,这种形态变化就是“正反重叠”,即重叠谓<br />

语并在重叠项之间插入否定语素。换句话说,正反问句跟“吗”字疑问句的区别在<br />

于,它们是透过重叠而非添加句末助词产生的是非问句。<br />

为支持其论点,徐杰(2001)指出中国部分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是以“正正重<br />

叠”的方式构造是非问句,例如 24 :<br />

(80) 你去去? (= 你去吗?) (彝语)<br />

(81) 这是是你的东西? (= 这是你的东西吗?) (招远话)<br />

(82) 你会会? (= 你会吗?) (长岛话)<br />

(83) 你看扫得干干净? (= 你看扫得干净吗?) (于都客家话)<br />

23<br />

汉语还有第三种是非问句-仅用升调及/或问号而无其它疑问标记的疑问句。可是,这类是<br />

非问句常常出现于反问句或设问句中,在标记性(markedness)方面它们跟普通是非问句有点不同,<br />

因此本文不把这类疑问句归入标准是非问句之列。<br />

24<br />

徐杰(2001), Ch. 7, (24), p. 178; (35), p. 180; (39), p.180; (50), p. 181。<br />

24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