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4.2013 Views

综合论文训练 - 清华大学

综合论文训练 - 清华大学

综合论文训练 - 清华大学

SHOW MORE
SHOW LESS

Create successful ePaper yourself

Turn your PDF publications into a flip-book with our unique Google optimized e-Paper software.

些错误:<br />

<strong>清华大学</strong><strong>综合论文训练</strong><br />

一、把“底”写成“的”。主要包括把 Prof. J. L. Lowes 的《诗中底因袭与革<br />

命》、I.A. Richards 的《论诗底价值》、《论诗底价值》、《关于诗中文字底运用》<br />

和 T.S. Eliot 的《批评底功能》、J.L. Lowes 的《诗底演变》、Edmund Wilson 的《诗<br />

底演化》,共 7 篇文章中的“底”都写成了“的”。虽然现代汉语中,“底”已经<br />

退出历史舞台,我们已经统一使用“的”。但是,在整理历史文献的时候,我们<br />

应该遵从历史本来的面目,而不是让历史屈从现代。<br />

二、其他笔误。如将 I.A. Richards 的《现代诗歌之背景》写成《现代诗歌的<br />

背景》,将 T.S. Eliot《传统与个人才能》写成《诗人与个人传统》。 这两个错误,<br />

前者可能是一时笔误;而后者就完全不应该了,因为 T.S. Eliot 的《传统与个人<br />

才能》是一篇非常重要的诗论,先后被许多翻译者介绍到中国,名字大都翻译<br />

为《传统与个人才能》,应该是一个很不应该出错的常识性问题。<br />

三、对“诗与批评”上其他人的翻译和诗论的论述有漏洞和错误。曹万生<br />

认为曹葆华“组织了当时北平有影响的名家名作。如理论方面的叶公超、罗念<br />

生、李健吾、靳以”。但是根据我的核对,仅叶公超先生发表一篇《序曹译》,罗念生发表的以诗歌为主,除此之外还有一篇散文《忆子沅》。而李<br />

健吾和靳以并没有发表诗论,而是发表了不少诗歌。纵观“诗与批评”,除了曹<br />

葆华之外,还有宏告翻译 I.A. Richards 的《哀略底特诗》,莺谭翻译 T.S. Eliot 的<br />

《完美的批评家》,马骥翻译 D.R Charques 的《现代英国诗歌》,明原翻译 Lafcadia<br />

Hearn 的《汤姆生》,灵风翻译 T.S. Eliot 的《论诗——译爱略忒》等翻译诗论。<br />

而这些,曹万生并没有论述到。关于“诗与批评”所发表文章的具体情况,详<br />

见附录二。<br />

经过比较,我发现《科学与诗》的七个部分在《北平晨报》上首次发表时,<br />

《价值论》原名为《论诗的价值》,《生命的统治》原名为《关于诗中文字的运<br />

用》;《诗的经验》在最初发表时还包括了附在前面的引言。其余四个部分则来<br />

自于《现代诗歌之背景(一-四)》。收入《现代诗论》中的文章,也有如下需<br />

要说明的问题:一、第一篇《诗》,在 1934 年 9 月 3 日的《北平晨报》上《现<br />

代诗论序(一)》中,曹葆华介绍说是 Paul Valery 的作品,《西方现代诗论》收<br />

入时也遵从了《现代诗论》的说法,但是我发现在 1935 年 3 月 14 日和 26 日的<br />

《北平晨报》标注为“译 Herbert Read On Poetry”,题目为《诗的界说》的文<br />

11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