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4.2013 Views

综合论文训练 - 清华大学

综合论文训练 - 清华大学

综合论文训练 - 清华大学

SHOW MORE
SHOW LESS

You also want an ePaper? Increase the reach of your titles

YUMPU automatically turns print PDFs into web optimized ePapers that Google loves.

<strong>清华大学</strong><strong>综合论文训练</strong><br />

翻译者的翻译敏感,他们都敏锐的认识到了这篇文论的重要性,但是另一方面,<br />

我也有一些好奇,同为现代派中的诗人,曹葆华和卞之琳彼此非常熟悉,来往<br />

密切,没有道理不清楚卞之琳刚刚翻译过这篇文论,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重新<br />

翻译,曹葆华有他自己的解释:“爱略忒从他的论文中选出了一本集子 Selected<br />

Essays(1933),其中第一类只有两篇,即是《传统与个人才能》和《批评底功<br />

能》,因为这两篇合起来,可以代表他对于诗与批评全部的意见。” 11<br />

那么,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翻译的同一篇文章,二者究竟有何区别?我认为,<br />

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卞之琳采取的是意译的方法,在语法上更接近汉语的表达<br />

习惯;而曹葆华更多的采取的是直译,在语法上更接近英语的表达方式。曹葆<br />

华自己的翻译主张,这一点,曹葆华曾经说自己“译法并不拘于一格。原文是<br />

流畅的,便出之于比较上还比较流畅的中文,原文是谨严的,便采取直译的办<br />

法,以保存其作风。——自然这样,读者也许要吃苦,然而爱略忒和瑞恰慈的<br />

作品,即读原文,也不是随随便便可以囫囵吞下的——它们需要知识,更需要<br />

头脑思索”。 12 确实,因为他的译文比较偏重于硬译,并不太符合汉语的表达习<br />

惯,所以直至现在读起来,仍有些生涩与费力。但是,这种硬译的方法也有其<br />

独特的有点:它更接近原文最初的含义,在准确性上更胜一筹。<br />

硬译与意译孰优孰劣,在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本文无意<br />

在这个问题上进行深入辨析,只是浅谈一点看法。提倡硬译的鲁迅,曾经这样<br />

说过:“我要求中国有许多好的翻译家,倘不能,就支持着‘硬译’。理由还在<br />

中国有许多的读者层,有着并不全是骗人的东西,也许总有人会多少吸收一点,<br />

比一张空盘较为有益。”这正说明了一直提倡的硬译的鲁迅,并非否认意译的好<br />

处,只是认为在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不妨先从硬译做起,先求准确,再满<br />

足艺术上的要求,学术论文尤其如此。从这一点来说,很难说卞之琳和曹葆华<br />

的译文孰优孰劣,但是卞之琳的译文更流畅,更为后人所接受,这一点从当今<br />

学术界引文时大都选择卞之琳的译本也可以得到佐证——当然,也不排除卞之<br />

琳名气更大,译本更容易得到的原因。<br />

3.3.2 翻译的独立性<br />

虽然曹葆华对于这篇文章的翻译有自己的说法,但是卞之琳先生并不认同<br />

27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