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6.2013 Views

L'internationalisation des entreprises chinoises - ccifc

L'internationalisation des entreprises chinoises - ccifc

L'internationalisation des entreprises chinoises - ccifc

SHOW MORE
SHOW LESS

You also want an ePaper? Increase the reach of your titles

YUMPU automatically turns print PDFs into web optimized ePapers that Google loves.

2004与2005的“中法文化交流年”用它<br />

的成功和抱负强调了文化精神。从“中法文化<br />

之春”活动开始,两国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有<br />

了飞跃的进展。2010年第五届“中法文化之<br />

春”在23个城市举办了90多场活动,吸引了近<br />

85万名观众,已成为中国文化艺术领域中不可<br />

或缺的活动之一。“中法文化交流年”也成为<br />

中国与其他国家定期举办文化交流年的一个范<br />

例。<br />

然而,很少人知道其实这个成功来源<br />

于更早的提议,其中包括舞蹈,它成为启发<br />

中法文化交流的实例。中法舞蹈交流始于<br />

三十年前。原中央芭蕾舞团团长赵汝蘅回忆<br />

道:“1980年,巴黎歌剧院派莉桑·瓦尔来给<br />

我们导演了《希尔薇娅》这出芭蕾舞剧。随后,<br />

中央芭蕾舞团的三名芭蕾舞演员得到法国政<br />

府提供的助学金赴法学习一年。白淑湘是在我<br />

之前的团长,而冯英则是现任团长,两人当时<br />

均被幸运选中。1985年,芭蕾舞大师鲁道夫.纽<br />

瑞耶夫,由赛尔吉·波利亚科夫陪同专程来访<br />

并免费为我们编排了《堂吉诃德》这出芭蕾舞<br />

剧。”<br />

自2001年始,舞蹈交流逐渐模式化、集<br />

中化,就像该项目负责人杰奎琳·卡维耶所说<br />

的:“当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舞蹈团便有<br />

机会了解与比较其他国家在该领域的发展。法<br />

国巴黎歌剧院的芭蕾对他们来说有着不可比拟<br />

的水平,中国舞蹈团的团长们开始逐步向“法<br />

国学派”靠拢。为了回应这一需求,CIDC(法国<br />

舞蹈巡演艺术学院)在中国成立。”<br />

在这所学院名字的背后,隐藏着这样合<br />

作交流的历史,也正是这样的合作范本促成了<br />

自2001年开始与上海芭蕾舞团创作的芭蕾舞剧<br />

《仙女》。<br />

为了教学和支持共同创作的双重目标,接<br />

下来的事情就变得越加顺利。许多法国舞蹈老<br />

师相继来到中国的舞蹈团和舞蹈学院任教。杰<br />

奎琳·卡维耶回忆道:“在北京舞蹈学院,我们<br />

共同出资推出了两年制舞蹈老师培训,巴黎歌<br />

剧院舞蹈学校的老师也前来参加培训。与此同<br />

时,我们还与辽宁芭蕾舞团共同推出了三年制<br />

学生培训。2009年,辽宁芭蕾舞团邀请了曾在<br />

巴黎歌剧院深造,担任该团艺术总监的法国芭<br />

蕾舞大师詹姆斯·阿玛尔。中国的舞蹈演员及<br />

舞蹈老师得到法国使馆提供的奖学金赴法学<br />

习。” 合作项目延续至今。北京舞蹈学院以及<br />

上海、广州和北京芭蕾舞团都会定期接待法国<br />

中法双人芭蕾舞 杰奎琳·卡维耶访谈<br />

自1985年至1998年,杰奎琳·卡维耶与<br />

让-保罗·卡维耶共同指导了南特芭蕾舞团与<br />

之后的法国莱茵河国立芭蕾舞团。2000年,<br />

在法兰西学院(法国在海外的文化外交机构)<br />

的支持与鼓励下,杰奎琳·卡维耶创建了法国<br />

舞蹈巡演艺术学院(CIDC),旨在进一步促进<br />

法国与世界其他国家芭蕾舞团的多元合作。<br />

CIDC自创立以来见证了中国与俄国芭蕾舞<br />

之间一段渊远流长的历史……<br />

是这样的。60年以前,古典芭蕾舞在前<br />

苏联的帮助下传入中国。中国第一批舞蹈演员<br />

和老师是在著名的“俄国芭蕾舞学派”的熏陶<br />

下成熟起来的。简而言之,与“法国芭蕾舞学<br />

派”不同之处在于:法国学派比较注重技术上<br />

的细腻处理与小腿部分的技巧,舞蹈呈现的精<br />

炼,表演上的含蓄和乐感。俄国学派,传呈到<br />

中国后,强调表演技术上的精湛与气势磅礴。<br />

比如,单足脚尖旋转的数量比旋转的质量更重<br />

要。<br />

中国是否也期待与法国在该领域开展进一<br />

步合作?<br />

如同其他发展的领域一样,中国希望能<br />

引进专业领域中最权威的机构与项目(比如<br />

继“俄国芭蕾”后的“法国芭蕾”),并且希望<br />

将来能够超越这些“大师”。目前的中国肯定<br />

具备这些条件,可以通过挑选出一部分身体<br />

素质条件十分优秀的儿童来从小进行严格的<br />

芭蕾舞训练。但是这个过程还很漫长。法国芭<br />

蕾的起源可追溯到路易十四时代,至今已经有<br />

300多年的历史!<br />

您在中国工作的这些年以来留下了什么特<br />

别美好的回忆?<br />

2009年1月,受巴黎歌剧院的邀请,中国<br />

芭蕾舞团在巴黎演出了合作的剧目《希尔薇<br />

娅》与中国原创剧目《红色娘子军》。为期一个<br />

星期的演出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使得三十年以<br />

来的合作最终得到了业界的肯定与赞许。•<br />

舞蹈老师为大师班授课,这个班不仅仅是针对<br />

学生,也同样针舞蹈老师和专业演员。<br />

20部合作作品和百余次见面活动<br />

CIDC在合作创作剧目方面取得的成就<br />

也同样让人惊叹。舞蹈编导让- 保罗·卡维<br />

耶非常平静的指出:“自成立以来,CIDC共<br />

有19部合作作品,其中既有“法国式”的伟<br />

大经典剧目(《吉赛尔》、《天鹅湖》、《葛蓓<br />

莉亚》、《胡桃夹子》、《希尔薇娅》、《睡美<br />

人》、《雷蒙达》、《拿波里》、《仙女》、《唐<br />

吉诃德》),也有法国舞蹈编导创作的新作品<br />

(《贝尔唐·纳德》、《琼斯·马丁内斯》、《帕<br />

特里克·德·巴纳》、《卡德尔·贝拉尔比》)。<br />

此外,还有罗朗·佩蒂作品的专场晚会(《卡<br />

门》、《阿莱城姑娘》、《青年人与死亡》),这<br />

在中央芭蕾舞团的历史上是个具有特殊意义的<br />

日子。巴黎歌剧院的明星舞蹈演员与中国搭档<br />

一起参加了所有的演出。”<br />

除了这些统计之外,笔者与舞蹈编导和演<br />

员一起小酌呷饮时,感受到这些年来他们一起<br />

挥洒汗水编织起来的相互尊重与友情。正是这<br />

种亲密的感情造就了十年来的非凡成就。<br />

这样的合作不仅局限于舞蹈的严格范畴<br />

中,它还同样把灯光师、舞美师和服装师联系<br />

在一起。他们都带来自己的专业技术并与中国<br />

团队分享。<br />

杰奎琳·卡维耶对这个项目给予了非常<br />

积极的评价:“他们学得很快。在我们开始这<br />

项合作的时候,脚部训练特别是足尖训练完<br />

全被忽略。这在“法国芭蕾学派”里是至关重<br />

要的,现在已经成为老师们工作的重心。他们<br />

正在为在下一代舞者中解决这个问题而努力。<br />

在表演领域也是如此。中国的舞蹈演员有“过<br />

度表演”的趋势。这使得他们的表演有些“过<br />

时”。在这个方面,我们也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发<br />

展。至于乐感方面,要给他们一些时间,将本不<br />

属于他们的音乐和节奏完全消化吸收。”<br />

伴随着现代舞这种在中国尚为年轻的艺<br />

舞蹈分支的发展,CIDC最近开始向现代舞开<br />

放。来自波尔多的舞蹈编导安东尼·埃吉亚今<br />

年也受邀为王媛媛的北京当代芭蕾舞团创作<br />

新的作品。他像热衷古典舞和现代舞一样醉心<br />

于嘻哈街舞。《泰特尔斯》是他为波尔多芭蕾<br />

舞团新近创作的作品。让我们在6月24日的北京<br />

拭目以待吧。<br />

正如让-保罗·卡维耶总结中所言,“我们<br />

说服企业支持舞蹈事业的那天就是这个成功<br />

的故事完满的时候”,他大笑着补充道:“这一<br />

天正大步走来!”<br />

柯立业<br />

艺术专员<br />

法国驻华大使馆文化处<br />

法兰西学院<br />

mars 2011 / Connexions 115<br />

Théâtre 戏剧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