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3.2015 Views

戰後台灣現代詩的演變與特質(1949-2010)

戰後台灣現代詩的演變與特質(1949-2010)

戰後台灣現代詩的演變與特質(1949-2010)

SHOW MORE
SHOW LESS

Create successful ePaper yourself

Turn your PDF publications into a flip-book with our unique Google optimized e-Paper software.

戰 後 台 灣 現 代 詩 的 演 變 與 特 質<br />

(<strong>1949</strong>-<strong>2010</strong>)<br />

作 修 辭 , 詩 的 特 點 應 該 在 於 清 晰 準 確 的 意 象 , 詩 的 實 質 必 須 透 過 深<br />

刻 但 明 朗 的 意 象 去 完 成 。<br />

這 種 「 意 象 勝 於 修 辭 」 的 觀 點 , 可 以 發 現 笠 同 仁 從 接 軌 了 現 代<br />

主 義 的 「 意 象 派 」。 林 亨 泰 說 :「 今 天 的 意 象 派 是 從 辛 皮 提 以 後 , 意<br />

象 論 已 變 成 批 評 理 論 的 一 派 , 不 僅 是 針 對 詩 、 小 說 亦 可 以 用 意 象 論<br />

來 批 評 。……」 52 意 象 派 是 20 世 紀 初 在 歐 美 興 起 的 詩 歌 流 派 , 此 派<br />

詩 人 認 為 社 會 需 要 新 起 的 詩 歌 , 主 張 詩 不 要 冗 詞 贅 語 , 詩 人 必 須 不<br />

斷 創 造 新 的 意 象 , 對 詩 的 內 容 和 形 式 持 著 革 新 態 度 , 力 圖 通 過 意 象<br />

53<br />

思 考 和 感 覺 , 傳 達 出 多 元 的 象 徵 意 涵 。 笠 同 仁 的 意 象 論 , 其 實 具<br />

備 著 幾 個 特 色 :<br />

( 一 ) 即 物 性 。《 笠 》 的 「 新 即 物 主 義 」 54 論 述 是 由 吳 瀛 濤 在 1966 年 2<br />

52<br />

引 自 〈 作 品 合 評 ─ 談 非 馬 的 詩 〉,《 笠 》96 期 ,1980.4,P.55。<br />

53<br />

詳 參 《 世 界 藝 術 史 》, 修 ‧ 歐 納 (Hugh Honour)、 約 翰 . 苻 萊 明 (John Fleming)<br />

作 , 吳 介 禎 等 譯 , 木 馬 文 化 出 版 ,2001。<br />

54<br />

新 即 物 主 義 通 常 指 德 國 威 瑪 時 期 (1919--1933) 的 ( 造 形 ) 藝 術 流 派 ,<br />

由 於 早 在 威 瑪 時 期 之 前 德 意 志 工 匠 聯 盟 的 最 早 期 的 領 導 人 穆 佘 修 斯 (<br />

Muthesius) 即 反 對 「 青 年 風 格 」 的 裝 飾 性 與 「 表 現 主 義 」 的 非 理 性 , 而<br />

提 出 對 物 體 客 觀 理 性 的 描 繪 ( 以 助 機 械 建 築 設 計 ), 被 稱 為 「 即 物 主 義<br />

(Objectivity)」, 所 以 在 1920 年 代 類 似 的 創 作 主 張 提 出 時 即 以 「 新 即 物 主<br />

義 」 稱 之 , 其 特 點 為 :A. 對 抗 表 現 主 義 (Anti-Expressionism)B. 具 體 的 寫 實<br />

C. 對 右 派 政 客 及 資 產 階 級 腐 敗 生 活 的 諷 刺 D. 對 普 羅 階 級 的 聯 合 的 讚 揚 E.<br />

對 工 業 及 都 市 的 讚 揚 F. 進 步 性 (progress) 正 面 性 (postive )。 所 以 在 創<br />

作 主 題 上 即 圍 繞 著 上 述 幾 個 特 點 , 在 創 作 技 巧 上 則 表 現 剛 硬 與 精 密 描 繪 等<br />

42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