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3.2015 Views

戰後台灣現代詩的演變與特質(1949-2010)

戰後台灣現代詩的演變與特質(1949-2010)

戰後台灣現代詩的演變與特質(1949-2010)

SHOW MORE
SHOW LESS

You also want an ePaper? Increase the reach of your titles

YUMPU automatically turns print PDFs into web optimized ePapers that Google loves.

某 種 「 迫 害 」, 一 首 歧 義 且 複 調 的 優 秀 作 品 ; 簡 捷 〈 我 的 城<br />

堡 在 遠 方 〉 一 詩 , 則 運 用 《 聖 經 》 作 為 導 引 , 在 自 身 真 理<br />

追 尋 的 過 程 中 , 不 斷 地 因 著 信 仰 , 改 變 自 己 的 軟 弱 , 向 通<br />

往 「 永 恆 的 道 路 」 11 更 加 堅 定 , 雖 然 此 詩 是 一 首 與 信 仰 相<br />

關 的 作 品 , 但 其 蘊 含 的 哲 學 反 省 則 相 當 深 刻 。 第 二 十 一 屆<br />

新 詩 獎 第 一 名 陳 大 為 的 〈 還 原 〉 很 清 楚 地 屬 於 「 南 洋 史 詩<br />

」,「 延 續 了 五 年 來 經 營 的 南 洋 主 題 」, 以 「 鄭 和 」 與 南 洋 的<br />

關 係 作 為 思 索 的 起 點 , 縱 使 在 語 言 的 使 用 上 , 被 作 者 視 為<br />

「 轉 變 中 的 實 驗 品 」, 但 其 書 寫 的 概 念 仍 與 其 第 十 七 屆 的 第<br />

三 名 的 《 再 鴻 門 》 雷 同 , 仍 後 設 地 以 「 詩 」 彌 補 歷 史 未 說<br />

或 刻 意 產 生 的 縫 隙 , 插 入 作 者 自 身 的 懷 疑 與 想 像 , 這 種 「<br />

創 造 性 的 史 述 」 實 為 陳 大 為 詩 作 的 特 色 ; 第 二 名 陳 柏 伶 的<br />

〈 成 熟 的 秘 密 ── 詩 致 一 位 女 孩 C.C.〉, 告 訴 我 們 所 有 青<br />

春 走 向 成 熟 的 背 後 , 都 有 許 多 繁 複 且 令 人 感 受 痛 苦 與 孤 獨<br />

的 故 事 與 秘 密 在 背 後 鋪 陳 , 然 而 作 者 並 未 以 確 切 或 具 體 的<br />

事 件 作 為 敘 寫 的 主 體 , 反 而 透 過 思 維 的 提 煉 , 使 第 三 人 稱<br />

的 「 她 」, 引 領 讀 者 走 過 所 有 青 春 至 於 成 熟 的 生 命 過 程 , 抽<br />

象 的 哲 思 變 成 此 詩 較 為 隱 晦 的 原 因 ; 評 審 獎 兩 名 , 紀 小 樣<br />

的 公 寓 生 活 , 是 標 準 的 「 都 市 詩 」, 作 者 利 用 諧 擬 的 方 式 賦<br />

11<br />

同 前 註 ,P.172。<br />

363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