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3.2015 Views

戰後台灣現代詩的演變與特質(1949-2010)

戰後台灣現代詩的演變與特質(1949-2010)

戰後台灣現代詩的演變與特質(1949-2010)

SHOW MORE
SHOW LESS

Create successful ePaper yourself

Turn your PDF publications into a flip-book with our unique Google optimized e-Paper software.

獎 首 獎 羅 葉 〈 告 解 〉, 以 「 一 具 可 能 提 早 拆 除 的 軀 體 」 12 與<br />

「 疾 病 」 交 織 而 成 一 首 生 命 存 在 的 書 寫 , 而 且 藉 此 作 宗 教<br />

與 人 性 的 哲 思 辯 證 ; 評 審 獎 李 進 文 的 〈 波 赫 士 看 不 見 我 〉<br />

, 透 過 這 位 影 響 歐 美 文 學 的 拉 美 作 家 作 為 詩 作 的 書 寫 對 象<br />

, 一 方 面 藉 詩 論 及 及 其 創 作 的 內 在 生 命 , 另 一 方 面 隱 約 涉<br />

及 土 地 與 族 群 的 反 省 。 第 二 十 四 屆 新 詩 獎 首 獎 嚴 忠 政 的 〈<br />

如 果 遇 見 古 拉 〉, 以 1984 年 12 月 史 蒂 文 · 麥 凱 瑞 (Steve<br />

McCurry) 在 巴 基 斯 坦 難 民 營 , 拍 攝 莎 爾 巴 特 ‧ 古 拉 (Sharbat<br />

Gula) 照 片 , 而 17 年 後 , 他 前 往 阿 富 汗 尋 找 17 年 前 拍 攝 的<br />

那 個 少 女 的 故 事 , 作 為 端 點 , 探 討 戰 爭 、 難 民 、 迫 害 三 者<br />

所 帶 來 的 災 難 現 況 , 並 且 呈 現 高 度 的 人 道 主 義 精 神 , 是 一<br />

首 不 可 多 得 且 宏 觀 的 「 戰 爭 詩 」; 而 評 審 獎 蔡 逸 君 的 〈 百 姓<br />

〉, 則 從 大 歷 史 的 角 度 呈 現 民 族 、 百 姓 其 實 應 為 一 沒 有 歧 視<br />

與 殺 戮 的 「 鎔 爐 」, 其 關 懷 的 層 次 也 有 一 定 的 高 度 。 至 於 第<br />

二 十 五 屆 新 詩 組 首 獎 洗 文 光 的 〈 一 日 將 盡 〉 以 「 閱 讀 」 作<br />

為 書 寫 軸 線 , 呈 現 對 於 土 地 的 愛 ; 評 審 獎 陳 錦 昌 的 〈 炸 彈<br />

小 學 〉, 則 是 一 首 具 備 強 烈 人 道 關 懷 的 「 戰 爭 詩 」, 其 主 題<br />

類 似 於 第 二 十 四 屆 嚴 忠 政 的 〈 如 果 遇 見 古 拉 〉; 而 此 屆 評 審<br />

12<br />

羅 葉 〈 告 解 〉 的 詩 句 , 引 自 《 羅 盤 邊 緣 的 標 記 ── 聯 合 報 文 學 獎 二<br />

00 一 卷 》, 台 北 : 聯 經 ,2001。<br />

365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