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3.2015 Views

戰後台灣現代詩的演變與特質(1949-2010)

戰後台灣現代詩的演變與特質(1949-2010)

戰後台灣現代詩的演變與特質(1949-2010)

SHOW MORE
SHOW LESS

Create successful ePaper yourself

Turn your PDF publications into a flip-book with our unique Google optimized e-Paper software.

你 昨 天 吐 掉 的 口 香 糖<br />

在 今 天 黏 回 我 的 腳 底 漆 黑 冷 硬<br />

( 邱 稚 亘 〈 在 街 心 散 步 〉,P.208)<br />

街 道 被 荒 蕪 空 洞 的 廢 墟 所 佔 據 , 這 座 城 市 裡 的 遊 魂 , 不 斷 覓 食 情 慾<br />

去 填 補 體 內 巨 大 的 空 洞 , 縱 使 空 洞 的 回 音 依 舊 空 洞 , 但 投 下 生 命 的<br />

那 粒 石 子 , 因 為 空 洞 的 回 聲 也 已 然 證 明 的 虛 無 的 存 在 ,「 不 必 爭 辯<br />

了 / 愛 情 只 是 一 根 溫 暖 的 陰 莖 」( 劉 淑 慧 〈 寂 靜 以 巨 大 的 音 量 ……〉<br />

,P.88), 反 正 在 街 道 的 遊 走 中 , 寂 寞 本 來 就 需 要 一 根 實 有 的 客 體 來<br />

填 補 , 這 便 是 都 市 人 一 種 無 可 救 藥 的 荒 蕪 , 畢 竟 寂 寞 是 沒 有 邊 界 的<br />

。 孫 梓 評 則 讓 讀 者 徘 徊 在 生 命 記 憶 的 十 字 路 口 中 , 迫 使 我 們 去 聆 聽<br />

斷 代 與 童 年 的 交 響 , 在 路 口 上 猶 疑 的 生 命 主 體 , 常 常 是 「 一 個 問 號<br />

疊 著 一 個 問 號 」( 孫 梓 評 〈 在 天 使 飛 走 的 路 口 : 路 口 〉,P.188), 對<br />

於 生 活 故 事 的 開 始 與 結 束 , 感 受 到 的 都 是 傷 口 的 痛 楚 , 而 「 生 活 中<br />

充 滿 各 式 各 樣 的 逃 跑 」( 孫 梓 評 〈 在 天 使 飛 走 的 路 口 : 飛 翔 〉,P.187)<br />

, 這 都 是 對 於 存 在 無 力 的 逃 避 與 抗 拒 , 所 以 童 話 的 找 尋 變 成 了 希 望<br />

之 所 寄 , 至 少 在 童 話 的 十 字 路 口 , 都 市 人 或 許 才 能 藉 由 童 年 的 回 溯<br />

尋 回 生 命 的 純 真 與 價 值 。 然 而 時 間 終 究 是 流 逝 了 , 冷 硬 的 口 香 糖 正<br />

代 表 著 淡 漠 的 生 命 與 人 際 , 愛 情 裡 的 所 有 秘 密 就 像 是 一 則 「 速 食 廣<br />

告 」, 消 逝 的 速 度 與 遙 遠 的 溫 度 都 只 剩 下 潮 濕 空 寂 的 「 回 音 」, 原 先<br />

223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