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3.2015 Views

戰後台灣現代詩的演變與特質(1949-2010)

戰後台灣現代詩的演變與特質(1949-2010)

戰後台灣現代詩的演變與特質(1949-2010)

SHOW MORE
SHOW LESS

Create successful ePaper yourself

Turn your PDF publications into a flip-book with our unique Google optimized e-Paper software.

戰 後 台 灣 現 代 詩 的 演 變 與 特 質<br />

(<strong>1949</strong>-<strong>2010</strong>)<br />

要 發 揮 台 灣 精 神 給 台 灣 人 看 , 同 時 也 給 外 國 人 看 。 35<br />

相 對 於 林 宗 源 的 觀 點 , 陳 千 武 則 較 為 寬 容 且 客 觀 : 首 先 ,<br />

他 將 語 言 做 為 工 具 , 而 並 非 從 生 理 學 根 源 來 思 考 , 一 旦 語<br />

言 成 為 表 現 工 具 , 那 麼 就 可 以 因 人 而 異 , 因 族 群 而 異 , 只<br />

要 能 夠 善 於 利 用 自 身 本 有 的 工 具 來 表 達 對 與 台 灣 本 土 的 關<br />

懷 , 什 麼 樣 的 工 具 便 不 應 成 為 問 題 的 焦 點 ; 第 二 , 他 認 為<br />

不 是 只 有 母 語 才 能 表 現 文 學 , 何 種 語 言 均 可 以 表 現 文 學 ,<br />

語 言 並 不 需 要 在 文 學 書 寫 中 被 放 在 最 高 的 位 階 ,「 以 語 言 思<br />

考 」 是 建 基 於 任 何 語 言 本 身 的 傳 達 與 溝 通 機 能 , 不 應 以 單<br />

一 的 語 言 來 排 除 其 他 語 言 來 書 寫 台 灣 文 學 ; 第 三 , 台 灣 精<br />

神 的 呈 現 不 應 該 限 制 於 語 言 的 範 疇 中 , 台 灣 本 土 現 實 的 書<br />

寫 並 不 是 排 他 的 , 而 是 應 該 讓 各 種 語 言 都 能 夠 有 機 會 與 能<br />

力 去 表 述 台 灣 的 現 實 精 神 , 而 且 這 樣 也 才 能 使 台 灣 精 神 發<br />

揚 到 世 界 各 地 。 而 鈴 木 豐 志 夫 的 期 待 ,「 在 《 笠 》 詩 刊 , 除<br />

了 福 佬 語 或 客 家 語 之 外 , 還 會 採 用 高 山 族 與 的 古 謠 或 詩 ,<br />

也 不 是 作 夢 吧 。 更 進 一 步 , 於 25 週 年 年 會 提 案 討 論 過 的 ,<br />

將 來 介 紹 大 陸 詩 人 的 吳 語 或 相 與 等 方 言 詩 , 也 不 是 不 可 能<br />

35<br />

引 自 林 盛 彬 〈 訪 陳 千 武 談 現 代 文 學 〉 中 陳 千 武 的 回 應 ,《 笠 》209<br />

期 ,1999.2,P.135。<br />

144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